1998-12-19

第 1 版

1.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第1版(要闻)专栏: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江泽民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很不寻常的会议。大家都记得,在粉碎“四人帮”、结束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后,中国百业待举。广大干部和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方针和政策,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中国从危难中重新奋起。但是,这种要求和愿望遇到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的局面。中国面临一个重大历史关头。  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邓小平同志在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为全会确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认识和新决策奠定了重要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已经和正在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并将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部进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我们党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正本清源,有步骤地解决建国以来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地阐述许多从实践中提出的有关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策问题。为了正确地贯彻解放思想的方针,旗帜鲜明地重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强调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现代化事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大力推行改革开放的新政策,农村改革率先展开。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开始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标志着我们党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一九八二年,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新时期的前进方向。一九八七年,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系统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二大以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内国际发生严重的政治风波。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国家的独立、安全和稳定,毫不动摇地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继续大力推进改革开放,胜利地经受住了一场政治领域风险的严峻考验。  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同年召开的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十四大后,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全面深化经济改革,并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在加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新的重要进展。一九九七年,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进一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并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作出全面部署,确定了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回答了国际国内普遍关注的邓小平同志逝世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这个重大问题。一九九八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我们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保持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局面,经受住了一场经济领域风险的严峻考验。同时,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军民协同作战,夺取了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又经受住了一场来自自然界的风险的严峻考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活动的二十年。二十年来,在建国以后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又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  我们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我们发展经济和抵御各种风险的物质技术基础大大增强。十二亿人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正在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取得重要进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农村普遍实行村民自治。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以宪法为基础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完备。  我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果。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泛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科学、文化、新闻、出版、卫生、体育和其他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我们顺利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历史性的胜利。严格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澳门将于一九九九年回到祖国怀抱。祖国大陆同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不断发展,反分裂、反“台独”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我们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注重质量建设,依靠科技强军,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展开,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解放军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日益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我们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我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我们党提高了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能力,积累了驾驭各种复杂局势的重要经验。党的自身建设得到改善和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得到巩固和发展,新老干部的交替与合作进展顺利。我们党锻炼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二十年的伟大成就,为今后的继续前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以更大的信心和热情去夺取改革和建设的新胜利。  二十年的伟大成就,是我们党在妥善处理国内和对外关系中一系列重大而复杂的问题,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取得的,是来之不易的。实践证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确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一系列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二十年的伟大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在各条战线上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广大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干部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为祖国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积极努力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与澳门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表示亲切的问候!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外国朋友和世界各国人民,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回顾二十年辉煌历程的时刻,我们深切怀念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新时期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中,在重大历史关头和对一系列关键问题的决策中,在改革和建设新局面的开拓中,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求实精神、丰富经验和远见卓识,并集中全党包括他的战友们的集体智慧,作出了创造性的伟大贡献。没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建立;没有邓小平同志的领导,就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二十年来,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并结合实践的发展充分运用这些经验,对于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意义。二十年来的主要历史经验,可以概括为十一个方面。  (一)必须坚持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贯穿于二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步前进,改革和建设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  当今中国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用了三十年的时间,经过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比较,才开始认识了这个当今中国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实际。从而也为我们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奠定了重要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一切都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只有符合这个实际,才能取得胜利。建国以后的前三十年,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上和实践中发生的一些严重失误,归根到底都是由于脱离了这个实际;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二十年,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上和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功,归根到底都是由于符合了这个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把过去那些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方针政策,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原则的教条式的理解和认识,坚决纠正过来,并从这些不正确的政策和思想束缚中彻底摆脱出来,使我们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真正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这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之所在。  实践是永无止境的,认识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要一以贯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勇于开拓前进;必须尊重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坚持用实践来检验、丰富、完善我们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必须不断认识和统一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点,既要防止和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做法,又要防止和反对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必须坚持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同科学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使理论随着实践的进展和时代的前进而发展。这些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坚持贯彻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上取得的重要认识成果。  (二)必须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二十年来,我们党所以能够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经受住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就是坚决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实践表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最重要的是要全面理解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经济建设与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我们的经济建设,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保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的;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又从新的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经验来丰富和发展的。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这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包括坚持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都不能动摇。全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部内容,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我们就会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三)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我们是在旧中国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地上,经过新民主主义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和始终坚持发展生产力。如果生产力不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社会主义优越性就会丧失最根本的经济源泉。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动摇和影响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并随着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自觉调整生产关系。要善于抓住一切机遇,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来发展生产力。我们讲发展,必须是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必须是与资源、环境、人口相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之本,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发展生产力,既要见物,又要见人,既要重视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判断我们各项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标准。这些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已充分说明的在发展生产力中应该掌握的重要原则。  (四)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雄辩地证明,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完全可以这样说,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目的是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种改革是史无前例的全新的事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必须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同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避免发生大的社会震荡。坚持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结合,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改革相结合,坚持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相结合,使之相互推动,相得益彰。正因为这样,我国的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  历史的事实已充分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实行对外开放,是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的、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必须把立足国内、扩大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同时又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必须大胆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一切进步的东西,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把坚持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积极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把利用国内资源、开拓国内市场同利用国外资源、开拓国际市场结合起来,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这样就能不断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经济社会安全,注意防范和化解国际风险的冲击,防范和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袭。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继续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丰富对外开放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五)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通过改革,实行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实行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我们努力消除过去由于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上存在的不合理而造成的对生产力的羁绊,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同时,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不能只强调前者而不讲后者,也不能只强调后者而不讲前者,否则都会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都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公有制为主体,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努力增强公有制经济的实力,又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我们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要把按劳分配、劳动所得,同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和其他群众,最终达到全国各地区的普遍繁荣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大政策。它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在经济上的重要体现。  实践已经证明,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不再适应现实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二者是统一的,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适应供求变化,体现竞争原则,又要努力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自身存在的某些缺陷,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经过艰辛探索而取得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改革成果,多年来争论不清的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从此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进展。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个崭新的创造性发展。  (六)必须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中国国情,鲜明地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具有自己的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削弱和丢掉这些制度,决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只有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才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世界上的民主,都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由本国的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并且都是随着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全国各族人民享有的最广大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和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护人权。民主总是同法制结合在一起的,什么样的民主就由什么样的法制来体现和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是同社会主义法制相结合的。我们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法律,并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以实现党对国家的领导同依法治国的统一,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作出的重要决策。我们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人民民主,健全国家法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领导制度和干部制度,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体制改革要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有步骤有秩序地向前推进。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和摸索,我们确定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并积累了重要的经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必将愈来愈充分地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七)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形态,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就没有物质基础;没有社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进步,物质文明建设就没有动力,经济发展目标就难以实现。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我们党明确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就是为了既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又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完整地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坚持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目标,要求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突出的地位。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坚持在全社会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同时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不仅具有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而且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丰富的创造力。  (八)必须维护和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要求进行利益调整、体制转换和观念更新。因此,要始终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实践证明,我们党确定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是完全正确的。要始终遵循这个方针,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统观全局,精心谋划,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我们要善于审视新情况新变化,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民内部矛盾会明显增多,有的还会日益突出起来,这是新时期的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正确解决的重要政治课题。必须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大力加强和改进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积极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及时妥善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防止矛盾激化而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必须严厉打击破坏社会秩序、市场秩序和危害社会安定的各种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要始终警惕国际国内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任何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行为,都是违背中国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不论这些破坏社会安定的因素来自哪里,我们都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并坚决把它们消除在萌芽状态。  (九)必须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对外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争取和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实事求是地判断国际形势,恰当处理对外关系,以利抓住机遇,集中力量加快国内经济和其他事业的发展。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坚持睦邻友好政策,积极发展同邻国之间的关系,争取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始终把发展和加强同第三世界即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作为我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同大国的关系,彼此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平等相待,互利合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决定自己的立场,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我们一贯认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的并存和互补,是促进世界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条件。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制度的差异,不应成为相互疏远和对抗的理由,而应成为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动力。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外国政党的关系。坚持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付、有所作为、决不当头的方针处理国际事务,以利抓住时机发展自己,把国内的事情办好,争取对人类进步与和平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些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外工作坚持的重要方针政策,也是我们对外工作的重要经验。实践已经证明都是正确的。  (十)必须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改革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这是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则。二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和建设的各项工作,都是努力按照这个根本原则去做的,并且创造了新鲜的经验。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党的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改革越深化,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和结合起来,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只有这样,我们的改革和建设才能始终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十一)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我们的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二十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必须认真研究自身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学习和提高,善于改进和加强领导。要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用改革的精神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始终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体现时代要求。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和领导水平,不断增强党的战斗力和拒腐防变的能力。  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使广大干部经得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党的建设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二十年来改革和建设的历程说明,面对新时期的艰巨任务和可能遇到的风险,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广大干部在新的形势下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必须努力造就一支包括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干部、科学技术干部、教育文化干部和其他战线干部组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特别要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从组织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必须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充满活力、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各级领导干部德才兼备,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年轻优秀人才层出不穷,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蔚然成风,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航船就能不断乘风破浪地驶向前方。  二十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十年的历史经验,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全党同志一定要十分珍惜。  二十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全党同志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观察世界、发展自己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运用这一理论、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一理论。这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经受住一切风险考验的最可靠的保证。  二十年来我们取得了伟大胜利,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相比,没有任何理由自满。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经济文化还不发达,综合国力和竞争能力还不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也还存在缺点和不足,人民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在今后的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风险。全党同志一定要更加兢兢业业地工作,永远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同志们:  一百五十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光辉的著作《共产党宣言》,为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指明了赢得自身解放的伟大道路。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马克思主义确定的崇高理想依然激励着亿万人民去改造世界、争取自己的美好生活。这一百五十多年间,中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器,同中国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领导中国人民走上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我们建立和建设了伟大的人民共和国,我们党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两大理论成果。今天,尽管国际风云变幻,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生严重挫折,但社会主义在中国依然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中华民族雄姿勃勃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人民在二十世纪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巨大成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了不起的胜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了不起的胜利。  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很快、很深刻,许多变化还没有最后定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经济处在深刻的调整之中。这种形势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我们在新世纪的发展创造了可观的物质技术基础,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乘胜前进,不断进取,直至到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彼岸,是我们党崇高的历史责任。  全党同志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而艰巨,我们没有未来的全部答案。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加快发展,都面临着一些从未遇到的新课题。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一步把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结合起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开拓我们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全党同志要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生学习的时代。不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就必定要落后。我们应该用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和自己的实践,坚持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学习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需的一切知识。要在全党养成勤奋学习的风气,并把这种风气大力推广到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去。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改革和建设的伟大任务。  全党同志要继续坚韧不拔,奋发有为,全心全意为祖国和人民服务。我们应该谦虚谨慎,居安思危,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应该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始终保持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大无畏精神;应该志趣高尚,正气凛然,敢于同一切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带领广大群众为祖国富强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团结就是力量。在跨世纪发展的征途上,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全党的团结,加强党同各民主党派的亲密合作,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

2.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纪念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 李鹏主持大会 朱镕基李瑞环尉健行李岚清和首都各界6000人出席

第1版(要闻)专栏: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纪念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 李鹏主持大会  朱镕基李瑞环尉健行李岚清和首都各界6000人出席  二十年来,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累的主要历史经验:一、必须坚持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二、必须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四、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五、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六、必须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七、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八、必须维护和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九、必须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十、必须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改革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十一、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我们的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  本报北京12月18日讯 新华社记者张宿堂、刘思扬,本报记者杨振武报道:今天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的日子。中共中央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是一个光辉的标志,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实践证明,全会以来党确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一系列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已经和正在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并将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部进程。  江泽民指出,二十年来我们取得了伟大胜利,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相比,没有任何理由自满。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乘胜前进,不断进取,直至到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彼岸,是我们党崇高的历史责任。全党同志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要继续坚韧不拔,奋发有为,全心全意为祖国和人民服务,永远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今天,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布置得庄重而喜庆。主席台台口上方悬挂着巨幅会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主席台后幕上,10面鲜艳的红旗簇拥着金色的中国共产党党徽。台前摆放着五彩缤纷的鲜花。二楼、三楼的眺台上悬挂着醒目的横幅,上写:“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胜利前进!”“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纪念大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鹏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朱镕基、李瑞环、尉健行、李岚清出席大会。  上午10时整,李鹏宣布大会开始。全体起立,唱《国歌》。  随后,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很不寻常的会议。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江泽民指出,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他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年,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活动的二十年。二十年来,在建国以后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又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江泽民指出,二十年来,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取得重要进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果;顺利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展开,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能力进一步增强;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创了外交工作新局面;党提高了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能力,积累了驾驭各种复杂局势的重要经验。  在全面总结二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后,江泽民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在各条战线上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广大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干部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为祖国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积极努力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与澳门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表示亲切的问候。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外国朋友和世界各国人民表示诚挚的谢意。  江泽民说,在回顾二十年辉煌历程的时刻,我们深切怀念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新时期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中,在重大历史关头和对一系列关键问题的决策中,在改革和建设新局面的开拓中,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求实精神、丰富经验和远见卓识,并集中全党包括他的战友们的集体智慧,作出了创造性的伟大贡献。没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建立;没有邓小平同志的领导,就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江泽民说,二十年来,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并结合实践的发展充分运用这些经验,对于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意义。  江泽民在讲话中从十一个方面对这些历史经验进行了精辟的阐述:一、必须坚持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二、必须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三、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四、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五、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六、必须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七、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八、必须维护和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九、必须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十、必须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改革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十一、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我们的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  江泽民说,二十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十年的历史经验,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全党同志一定要十分珍惜。  江泽民指出,二十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全党同志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观察世界、发展自己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运用这一理论、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一理论。这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经受住一切风险考验的最可靠的保证。  江泽民说,中国人民在二十世纪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巨大成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了不起的胜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了不起的胜利。今天,尽管国际风云变幻,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生严重挫折,但社会主义在中国依然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中华民族雄姿勃勃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江泽民要求全党同志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继续坚韧不拔,奋发有为,全心全意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带领广大群众为祖国富强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江泽民最后强调,团结就是力量。在跨世纪发展的征途上,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全党的团结,加强党同各民主党派的亲密合作,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他说,让我们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  在江泽民讲话过程中,全场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11时20分,纪念大会在庄严的《国际歌》中结束。  丁关根、田纪云、李铁映、迟浩田、张万年、罗干、姜春云、贾庆林、钱其琛、温家宝、谢非、曾庆红、吴仪、万里、刘华清、邹家华、王光英、程思远、布赫、铁木尔·达瓦买提、彭珮云、何鲁丽、周光召、成克杰、曹志、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司马义·艾买提、王忠禹、肖扬、韩杼滨、杨汝岱、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钱伟长、卢嘉锡、任建新、宋健、李贵鲜、陈俊生、张思卿、钱正英、孙孚凌、朱光亚、万国权、胡启立、赵南起、白立忱、罗豪才、张克辉、周铁农、王文元等出席了大会。  出席大会的还有:李德生、张劲夫、陈锡联、段君毅、黄华、谷牧、马文瑞、王恩茂、郑天翔、刘复之、杨白冰、王汉斌、张震、倪志福、陈慕华、雷洁琼、李锡铭、王丙乾、胡绳、邓力群、张廷发等。  参加大会的还有中央党政军群各部门及北京市主要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部分老红军、老党员和首都各界群众6000人。 (附图片)  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尉健行、李岚清在大会主席台上。新华社记者齐铁砚摄  江泽民总书记作重要讲话。本报记者王忠家摄  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图为大会会场。本报记者王忠家摄

第 2 版

1. 胡锦涛会见川·立派

第3版(国际)专栏:  胡锦涛会见川·立派  本报河内12月18日电 记者杨汝生报道: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今天在河内会见了泰国总理川·立派。  胡锦涛在会见中表示,中泰两国关系十分密切,可称为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睦邻友好合作的典范。两国关系之所以能够长期顺利发展,是因为双方始终坚持互信、互利和互助的原则。他说,多年来,两国领导人保持频繁互访和密切接触,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和友谊。明年将是中泰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的重要年头,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把一个更为良好的中泰关系带入下一个世纪。  川·立派完全赞同胡锦涛对泰中关系的评价,认为这一关系不仅始终稳步发展,并具有更大发展的潜力。  双方还就刚刚结束的第二次东亚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交换了意见。川·立派称赞中国对会议所作的积极贡献。川·立派特别感谢中国政府在泰国遭受亚洲金融危机打击后所给予的宝贵支持。

2. 黎可漂会见胡锦涛

第3版(国际)专栏:  黎可漂会见胡锦涛  本报胡志明市12月18日电 记者杨汝生报道:越南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黎可漂今天在胡志明市会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见左图,新华社记者白连锁摄),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胡锦涛首先转达了江泽民总书记对黎可漂的亲切问候。他说:“江泽民总书记十分重视黎可漂总书记即将对中国的正式访问,期待着在北京同你就两党两国关系中的重大问题以及国际和地区形势广泛交换意见。”胡锦涛说,中越友好源远流长。两国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相互同情与支持,结下了深厚友谊。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各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两国有着相近的国情,共同的理想,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面临着类似的挑战。这些共同点以及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要求我们双方继承和发扬中越友好的传统,进一步密切合作,努力把一个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与全面合作关系带入21世纪。中国愿与越方共同探讨确定迈向新世纪的双边关系框架,并为落实双方领导人达成的政治共识做出努力。  黎可漂说,越中两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在越南人民争取独立与解放的斗争中,中国人民曾给予了无私和宝贵的支援。越南党和人民对此深表感激并永志不忘。现在,越中两国都在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我们更应紧密地携起手来,加强双方在各个领域里的合作,并从两国关系大局和战略角度出发,妥善处理好有关边界领土等历史遗留问题,使越中友好关系持久、牢固、稳定地发展下去。黎可漂请胡锦涛转达他对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问候。  宾主还相互通报了各自国内的情况。黎可漂说,中国是本地区和世界上的重要国家,中国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越南人民感到高兴。胡锦涛赞扬越南的革新开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祝愿越南在今后的革命和建设中继续取得新的成就。  外交部部长唐家璇,中国驻越南大使李家忠,中联部副部长李成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孙广相和外交部部长助理王毅会见时在座。  胡锦涛是今天下午乘专机抵达胡志明市的。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黎清海到机场迎接胡锦涛。胡锦涛还会见了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志明市市委书记张晋创,并参观了统一宫。 (附图片)

3. 胡锦涛会见农德孟

第3版(国际)专栏:  胡锦涛会见农德孟  本报河内12月18日电 记者杨汝生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今天在河内巴亭会堂会见了越南国会主席农德孟。  胡锦涛对认识农德孟主席表示高兴,并转达了李鹏委员长对他的问候。胡锦涛高度评价不断发展的中越睦邻友好关系,强调双方应继承和发扬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共同培育的传统友谊,增进信任,加强合作,为建立两国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与全面合作关系而继续努力。  胡锦涛着重向农德孟介绍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情况。他强调,建设民主法制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并按照人民的意愿积极稳妥地进行。中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以法律为规范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健全的过程,实际上是经济法制化的客观需要。胡锦涛希望两国议会进一步加强交往、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  农德孟对此表示赞同,并积极评价越中双边关系。他说,自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各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有了长足进展,议会的交流、互访也很频繁并不断深入。农德孟还请胡锦涛转达他对李鹏委员长的问候。

4. 胡锦涛同越领导人话别

第3版(国际)专栏:  胡锦涛同越领导人话别  据新华社河内12月1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今天下午在离开这里前往胡志明市继续访问之前,同越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范世阅、国家副主席阮氏萍亲切话别。  胡锦涛说,我们在访问期间受到了越南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使我们亲身感受到了越南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了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新事业中所取得的显著成就。虽然访问还没有结束,但可以说这次访问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他说,在河内期间,他同越南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举行了会谈和会见,双方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一致表示要努力构筑面向21世纪的中越友好关系的框架。  胡锦涛指出,中越双方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和前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去年达成的重要共识,在2000年之前妥善解决陆地边界问题和最迟于2000年解决北部湾划界问题。他还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把中越经贸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胡锦涛说,中方期待着越共中央总书记黎可漂明年2月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两国领导人经常互访有利于两国进一步增进了解,扩大信任,发展友谊,加强合作。他表示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把一个长期稳定、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中越关系带入21世纪。  范世阅说,越方对胡锦涛此次访问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越南党、国家和人民有决心去发展越中两国间睦邻友好的传统关系,并使其万古长青。

5. 胡锦涛接见越《人民报》总编辑

第3版(国际)专栏:  胡锦涛接见越《人民报》总编辑  新华社河内12月18日电 正在越南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今天中午在这里接见了越共中央委员、越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报》总编辑红荣。  胡锦涛说,新闻传媒在发展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推动两党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两党中央机关报,中国的《人民日报》和越南的《人民报》在这方面更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他衷心希望两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越关系作出新的贡献。  红荣对《人民日报》为《人民报》在北京开设办事处所提供的大力帮助表示感谢,并表示希望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两报之间的合作。  胡锦涛日前在河内接受了《人民报》的书面采访,就有关问题回答了提问。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胡锦涛说,中国人民从改革开放20年的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在回答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地区经济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提问时,胡锦涛说,面对这种情况,由于中国政府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在继续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的同时,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对策和措施,包括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适时下调银行利率、扩大信贷领域和规模、实施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外汇管理等,中国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  关于中越两国关系的前景,胡锦涛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党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各个领域的交往与合作不断扩大。在世纪之交,早日解决两国之间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党两国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本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越两国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中方愿与越方一道,扩大交流,加强合作,共谋发展,努力把一个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与全面合作关系带入21世纪。胡锦涛还高度评价了越南在革新开放事业中所取得的成就。

6. 胡锦涛会见潘文凯

第3版(国际)专栏:  胡锦涛会见潘文凯  本报河内12月18日电 记者杨汝生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今天上午在河内总理府会见了越南总理潘文凯。  胡锦涛转达了朱镕基总理对潘文凯的问候,并对越南成功举办第六次东盟首脑会议和第二次东亚领导人非正式会晤表示祝贺。  胡锦涛说,潘文凯总理不久前成功访华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认为,世纪之交加快解决两国边界问题和加强两国经贸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也有利于双方面向21世纪建立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与全面合作关系。我们相信,只要两国政府切实为此采取实际步骤,这一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潘文凯对再次与胡锦涛会面表示高兴。他说,两国领导人互访加深了相互友谊和了解。越中关系发展良好。两国领导人就有关问题达成的重要共识是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他认为,当务之急是切实落实有关共识,并表示越南政府正在为此作出积极努力。  潘文凯还高度评价中国对东亚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作出的贡献。他说,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在亚太地区和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高了。中国此次与会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是会议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越南对此深表感谢和赞赏。潘文凯还请胡锦涛转达他对朱镕基总理的问候。  外交部部长唐家璇等会见时在座。 (附图片) 十二月十八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在河内总理府会见越南总理潘文凯。 新华社记者 白连锁摄(传真照片)

第 3 版

1. 中国侨联五届五次全会召开 钱其琛出席并讲话

第4版(要闻)专栏:  中国侨联五届五次全会召开  钱其琛出席并讲话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李凯)中国侨联五届五次全委会今天在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会上表示,中国侨联多年来在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钱其琛指出,侨联近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次全委会将讨论筹备明年召开的侨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在世纪之交召开的一次会议,将选出新一届中国侨联的领导机构,并对下世纪的工作做出部署,意义十分重大。他希望全体委员扎实做好六代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把六代会开得圆满成功,开创侨联工作新局面。  这次会议是本届侨联的最后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将主要审议讨论明年召开的第六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会议将审议通过《关于建议召开第六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的决议(草案)》、《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章程修正案(草案)》、《中国侨联第五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等。  中国侨联主席杨泰芳在会上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他要求各级侨联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中共十五大精神,把“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杨泰芳说,明年12月20日,中国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这是祖国统一大业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各级侨联在港澳地区的侨联委员,要进一步团结港澳同胞,为澳门顺利回归、繁荣稳定多作贡献。

2. 民盟八届二中全会举行

第4版(要闻)专栏:  民盟八届二中全会举行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李术峰)民盟八届二中全会近日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孙在会上强调,民盟的参政议政工作要紧紧围绕国家中心任务,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依法治国战略的要求出发,找准位置、选好角度、务求实效。  据悉,民盟现有盟员13万余人,省级组织30个,基层组织7000余个。一年来,民盟中央负责人多次参加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举行的政治协商会、座谈会、通报会,就政府工作报告、重要人事安排、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美关系和国际形势、国有企业改革、抗洪救灾、科教兴国等重大问题听取情况通报,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全盟还发挥智力优势,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工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做了许多实事。  丁石孙指出,当前加强民盟的自身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民盟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搞好政治交接为主线,努力把自身建设成为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的参政党。  民盟中央副主席罗涵先、冯之浚、孔令仁、谢颂凯、吴修平、张毓茂、厉以宁、江景波、袁行霈、卢强、俞泽猷、吴正德、张宝文出席了会议。

3. 美英再次向伊发动空袭 已有25名伊拉克人丧生 俄紧急召回驻美英大使

第4版(要闻)专栏:  美英再次向伊发动空袭  已有25名伊拉克人丧生  俄紧急召回驻美英大使  本报华盛顿12月18日电 记者马世琨、张勇报道:17日,美国向伊拉克进行了“沙漠之狐”行动的第二次空袭。这次袭击的规模超过上次,是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对伊拉克进行的最猛烈的军事打击。  据五角大楼的官员说,17日的空袭严重破坏了伊拉克境内的预定攻击目标。据报道,在长达5小时的空袭中,美国共发射了约100枚巡航导弹,数量为第一天的一半,但每枚弹头重量为头一天的两倍。同时,还出动了携带导弹的B—52轰炸机。基地在科威特的英国飓风式战斗机也参加了这次行动。它们的主要打击目标是飞机场、化工厂、导弹生产和储存设施、防空设施和地对空导弹发射基地。  另据报道,美国众议院17日以417票对5票,通过了一项支持空袭伊拉克的决议。  据新华社巴格达12月18日电 (记者顾正龙、刘加文)伊拉克卫生部长穆巴拉克18日宣布,自美英两国于17日凌晨对伊拉克发动空袭以来,已有25名伊拉克人丧生,另有75人受伤。  本报莫斯科12月18日电 记者刘刚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拉赫马宁今天上午宣布,“鉴于美国和英国对伊拉克继续实行空中军事行动,俄罗斯政府决定紧急召回俄联邦驻英国大使佛金到莫斯科磋商”。“此前俄联邦驻美国大使沃龙佐夫也根据有关指示返回莫斯科进行磋商”。  这位发言人说,两位大使“被召回的时间是无限期的”。莫斯科召回驻华盛顿大使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尚属首次。17日,俄罗斯还下令军队进入随时待命状态。

4. 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表示 中国对美英继续打击伊拉克表示遗憾

第4版(要闻)专栏:  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表示  中国对美英继续打击伊拉克表示遗憾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今天在这里表示,中国对美国和英国继续对伊拉克实施空袭深表遗憾。  应记者要求对美、英第二次打击伊拉克发表评论时,朱邦造说,中国呼吁美、英立即停止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造成更多平民伤亡。

5. 国务院港澳办悬挂澳门回归倒计时牌

第4版(要闻)专栏:  国务院港澳办悬挂澳门回归倒计时牌  本报北京12月18日讯 12月18日下午,澳门回归祖国倒计时一周年前夕,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办公大楼内悬挂起澳门回归祖国倒计时牌。从此,这块设计庄严、大方的倒计时牌将一秒一秒地计算着澳门回归祖国的步伐,有关澳门回归的各项准备工作也进入最后倒计时阶段。  港澳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港澳事务的主管部门,港澳办将继续为实现澳门政权的顺利交接和平稳过渡而紧张有序地工作。(港文)

6. 中国阿尔及利亚建交40周年 两国外长互致贺电

第4版(要闻)专栏:  中国阿尔及利亚建交40周年  两国外长互致贺电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 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日前致电阿尔及利亚外交部长艾哈迈德·阿塔夫,祝贺中阿建交40周年。  唐家璇在贺电中指出,40年来尽管国际风云变幻,但在共同斗争中铸就的中阿友谊历久弥坚。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政府愿以建交40周年为新的起点,将一个全面发展的中阿关系推向21世纪。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之中,中方愿进一步加强双边磋商与协调,继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阿塔夫也向唐家璇发来贺电。阿塔夫表示,纪念阿中两国建交40周年对阿具有极重要的象征意义,40年前中国率先承认阿主权,这是阿民族解放斗争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建交以来,阿中人民建立了牢固的友谊,两国关系富有成果。阿愿深化两国的全面合作及加强两国在国际问题上的磋商,以造福于两国人民并维护世界的和平。  今年12月20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建交40周年纪念日。

7. 中葡联合联络小组关于澳门加入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问题小组举行会议

第4版(要闻)专栏:  中葡联合联络小组关于澳门加入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问题小组举行会议  本报澳门12月17日电 中葡联合联络小组属下关于澳门加入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问题工作小组16日、17日连续举行会议。双方代表在会后都对记者说,此次会议是在非常合作的气氛中进行的,对所磋商的问题取得明显进展。  葡方代表区廷睿首先介绍了两天会议中讨论的问题。他说,葡方已向中方提交了澳门现在是其成员、1999年后可以继续保持,或者现在不是成员、1999年以后要参加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的最后清单。他告诉记者,会议已就澳门加入国际民航组织取得共识。  中方代表王西安对记者说,葡方提出了11个国际组织的清单,其中4个澳门已参加,另外7个还没有,但葡方认为有必要参加。关于国际公约,他说,93个已完成磋商,有70个尚在讨论。大家都认为要加紧工作,争取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同时要考虑到必须留下时间,以便向公约的保存国和联合国秘书长通报有关情况。  王西安说,中方同意澳门在1999年之后继续参加国际民航组织。这是一个政府间的组织,所以,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代表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的成员出席这一国际组织会议。他透露,目前双方正在抓紧研究有关澳门加入世界气象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职业组织的问题。

8. 王启人会见内地、香港特区和澳门记者时指出 澳门正继续朝着平稳过渡的方向发展

第4版(要闻)专栏:  王启人会见内地、香港特区和澳门记者时指出  澳门正继续朝着平稳过渡的方向发展  本报澳门12月18日电 记者王荣久、陈少波报道:新华社澳门分社社长王启人今天会见全国记协采访团和香港特区传媒及澳门记者,向他们介绍了澳门当前的形势和未来一年的主要工作,并回答了他们的提问。他指出,澳门正朝着平稳过渡的方向发展。澳门过渡期最后一年面对的是关键的工作、繁重的任务和光荣的使命。希望不断加强中葡合作,加快并妥善解决包括“三大问题”在内的关系政权顺利交接的各有关重要问题。  王启人表示,澳门是能够实现平稳过渡、顺利回归的。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中葡在澳门问题上总体合作是好的。经过中葡双方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和磋商,公务员本地化问题、法律翻译和本地化问题、落实中文官方地位问题三大问题的解决正在逐步推进,一般公务员、科处乃至厅级公务员的本地化进展显著,刑法典、刑事诉讼法典实现了本地化,中文在行政和司法领域的应用有所加强。二是广大澳门居民积极参与后过渡期各项有关事务,从参与起草基本法到学习、宣传基本法,今年5月特区筹委会成立后又出现了关注、参与组建特区工作的热潮。三是全国人大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成立后,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全面展开。在澳门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下,经过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先后召开了4次全体会议、25次小组会议,通过了11项决定、决议或建议等文件。  王启人同时也指出,未来一年的任务仍然是繁重的。中葡磋商解决过渡期某些问题的进度,与政权交接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须抓紧解决。  他指出,在回归前的最后一年,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工作要做。首先,中葡双方要以战略性眼光和建设性态度,抓紧时间,加强合作,把公务员本地化问题、法律本地化问题、落实中文官方地位问题以及档案移交、资产移交、公务员退休金落实问题,还有政权交接仪式必须要做的各种准备工作妥善解决好。其次,希望葡方在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里,对澳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负起完全责任,中方将一如既往地给予积极合作,保持澳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澳门政权顺利交接和实现“一国两制”条件下的“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创造有利条件。第三,筹组特区和政权交接以及回归庆祝活动的准备工作也要相继展开和落实。  王启人表示,有中央的正确领导,有日益强大的祖国作为坚强可靠的后盾,有全面体现“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澳门基本法作法律保障,有广大澳人的积极参与,有中葡双方的诚意合作,澳门一定能够实现顺利回归,并保持长期发展和稳定。

9. 李鹏会见柬王国政府首相洪森 表示中方关注柬和平重建事业,愿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两国经贸合作

第4版(要闻)专栏:  李鹏会见柬王国政府首相洪森  表示中方关注柬和平重建事业,愿在平等  互利基础上加强两国经贸合作  本报北京12月18日讯 记者廖先旺报道:今天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和夫人朱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并宴请柬埔寨王国政府首相洪森和夫人文拉妮·洪森一行。洪森是前来北京觐见西哈努克国王的。  李鹏委员长对洪森再次来京表示欢迎,对他荣任柬埔寨王国政府首相表示祝贺。这是他们第五次见面。去年8月洪森随柬埔寨高级代表团来华觐见西哈努克国王时,曾赴北戴河拜会李鹏总理。他当时表示,1998年如有机会,将再次来北京,并希望届时能与李鹏再次见面。  在今天的会见中,李鹏积极评价柬埔寨国内政局的新进展。他说,自去年8月见面以来,柬埔寨国内局势变化很大,民族和解进程取得重大进展,大选得以成功举行,新一届国会和政府正式成立并开始运作。西哈努克国王为维护政局稳定、促进民族和解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作为柬埔寨的友好邻邦,中国真诚希望柬埔寨人民在西哈努克国王领导下,加强团结与合作,把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和睦的柬埔寨带入21世纪。  李鹏说,中方对柬埔寨在联合国席位及时得到恢复表示祝贺,并希望看到柬埔寨早日成为东盟正式成员国。  关于中柬关系,李鹏说,近年来,中柬传统友谊保持稳步发展势头。柬新政府的成立,为两国拓宽合作领域、加强友好交往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中方关注柬埔寨和平重建事业,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两国经贸合作,并继续向柬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首相阁下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为促进中柬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中方对此表示赞赏和感谢。李鹏希望柬埔寨政府将继续妥善、正确地处理同台湾当局的关系。  洪森愉快地回顾了他同李鹏前四次会见的情景,并介绍了他同胡锦涛副主席在河内的成功会晤。他表示将一如既往维护并发展柬中友谊。洪森说,他今天看了电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已经20周年,他对中国2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表示钦佩。他还通报了柬国内形势,并相信柬埔寨人民在西哈努克国王领导下,将不断巩固和发展柬和平与民族和解的成果。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参加了会见和宴请。

10. 十五省区市政法机关停止一切经商活动 与所属经营性企业彻底脱钩

第4版(要闻)专栏:  十五省区市政法机关停止一切经商活动  与所属经营性企业彻底脱钩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中央关于军队武警部队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截至12月15日,上海、天津、北京、河北、吉林、辽宁、江苏、福建、山东、湖北、广东、海南、四川、广西、陕西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法机关已全面完成与所属经营性企业彻底脱钩的任务,停止一切经商活动。  各省、区、市党委、政府和政法机关把贯彻中央重大决策,不再从事经商活动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从政治上、大局上考虑和处理问题,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中央保持一致。许多地方组织专门班子,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昼夜奋战,严谨细致,一项一项地抓好工作落实。一些地方的主要领导亲自动手,精心组织,勇于负起责任,敢于坚持原则,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从严审核把关,该撤销的坚决撤销,该移交的彻底移交,不讲特殊,不开口子,不搞变通,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决策。各地银行、税务、工商、审计和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配合政法机关与所属企业彻底脱钩的工作,在坚持依法办事的前提下,特事特办,提高工作效率,为政法机关所属经营性企业及时办理脱钩手续,加快了工作进度,保证了这项任务的如期完成。  据悉,其他省区市也已经完成对企业分类处理的审批工作,正在按照法定程序抓紧办理有关手续,年底前将如期实现政法机关与所属经营性企业彻底脱钩的目标。

第 4 版

1. 兵马俑前遐思

第6版(文学作品)专栏:  兵马俑前遐思  易洪斌  (一)  陕西这片黄土对于中国历史而言实在是太古老太斑驳太厚重太邈远了,它几乎就是中国历史的源头,以西安为代表的三秦之地曾是周、汉、隋、唐等十一个王朝的帝都,那巍峨的古城墙墙头,那星罗棋布的皇冢帝陵间,那随处残留的秦砖汉瓦上,都隐隐然飘荡着怀古的淡淡幽思,不时逸出几丝几许尘封已久的王霸之气……但是,吸引我下决心来此一游以不负平生的还不是这古城弥漫着的古文化氛围,而是名动江湖久矣的秦兵马俑。  在这深埋地下达二千余年之久的浩浩荡荡的大秦帝国军阵复现于人世二十余年之后,我才来此观瞻,心中不免颇多感触——人生苦短,有几个二十年?何况这二十年在当代中国史上揭开了那样浓墨重彩的一页!从当年兵马俑的第一块碎片被打井的农民掘出到这支古代大军终于成建制地复现于世,其时尚在中原大地上肆虐的“文化大革命”也戛然而止,紧接而来的全国范围内的拨乱反正使中国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之路。二十年来中国形同再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改变自己,“改天换地”这个被用滥了的近于空洞的陈词至此才有了它的实际意义,才真正有了它的指陈对象,人们才第一次明白了这个词所涵盖的吐纳日月更新万象的恢宏图景磅礴气势。而通过声势浩大的兵马俑军阵这个载体所凝炼起来的二千多年前秦始皇进行的统一战争,在当时也可以说是一场“改天换地”的“革命”,这是自战国时期封建制逐步取代奴隶制以来,新兴地主阶级为在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大一统帝国而进行的壮举,是对旧秩序的无情否定,对新秩序的隆重奠基。它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为中国以统一的大国形象跨入公元第一个千年的大门铺平了道路。  我忽然又想到:今天的中国是昨天的中国的发展。在这二千余年来承传不断的中华文明史上,中国今天阔步跨入二十一世纪迈向公元第三个千年的隆隆足音中,难道没有当年一统中国的遥远回响吗?中国的今天,同历史上的昨天、前天,究竟有着怎样内在的微妙的联系呢?  (二)  那绝对是铁与血的英雄年代。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几时猜得?”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过渡,铜铁兵器的大量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杀伤力的剧增,昭示着战国七雄争霸天下的战争日趋尖锐激烈:两军对阵,不死即伤;一战功成,血流漂橹。削灭群雄,兼并六国,定鼎中原,君临天下——如此争战所包容的政治功利内容和将个人潜能激活到极致所产生的惊险刺激,的确足以使天下英雄为之倾倒。这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看重个人作用的英雄时代,是一个让生命以超常方式尽情宣泄狂热燃烧的时代,是一个需要而且也已产生一批又一批精力上、智商上乃至体魄、技艺上都卓拔超群的霸主、谋臣、策士、说客、战将、智者的时代,他们湖海相逐,他们风起云涌,他们雄极一时,他们你死我活,或凭三寸不烂之舌议政议经,或提一旅虎狼之师倾城倾国,烽烟滚滚的历史天空因他们的惊才绝艳壮举高蹈而雄风鼓荡大气磅礴五彩缤纷,成为世界史上难得一见的奇观壮景。可惜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从春秋天下大乱到战国豪杰争雄,五百多年过去,仍不见有定鼎中原的迹象。以至断言“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亚圣”孟轲也不禁发出浩叹:“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  直到出了那么一个人物,既有一个经营六世,中经商鞅变法图强,使天下财力“什居其六”的强国作为其大展拳脚的依托,又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兼之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才使数百年间的滔滔苍生泪无尽英雄血有了一个了断,这个人就是秦王嬴政,后来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秦王嬴政只用十年时间就一举结束了春秋以来五百余年的分裂混战局面。“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他指挥的那支军队用代表了当时社会生产力最高水平的最先进的物质技术武装起来的,其战略思想及阵法指挥要超出于其他六国军队之上,否则它不能如铁锤般一往无前地将所有的抵抗和阻力一一粉碎,这支大军所到之处演出一幕幕铁与血的史剧来……秦王嬴政一统华夏,于公元前221年在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那一年嬴政才三十八岁。登上宏伟的殿堂,看着俯拜的满朝文武,在颂祷的乐音缭绕中细细品咂君临天下的滋味,嬴政踌躇满志,顾盼自雄,向他的臣民,同时也是向历史宣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雷厉风行地推行了一系列维护统一的措施:设郡县,订法令,同文字,筑直道,修长城,搞得轰轰烈烈,真个如太史公引贾谊言,“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捶柎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这个大秦帝国如一轮太阳升起在东亚大陆,不但以它高度文明的不世辉煌照亮了四周原始蛮荒的不毛之地,而且在当时的地球上,就文明程度、人口疆域而言,也只有距它万里之遥的马其顿帝国及其衰亡后取而代之的罗马帝国差堪与之比肩。  可叹的是,这轮太阳升得快坠落得也快,时隔十五年,秦就二世而亡。楚汉相争的铁骑夷平了秦帝国的峥嵘气象,战火轰毁了始皇帝传之万世的宏愿。除了那由太子扶苏监修的长城依然在北方的群山上蜿蜒起伏孤独千年,秦帝国其他的一切几乎从秦始皇及其大军驰骋过的中原大地上被彻底抹去,只留下始皇陵二千余年独向黄昏……  (三)  离开兵马俑坑之后,我们还在心驰神往,逡巡于浩远的历史长廊。我们比造成这个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古人幸运的是,我们有他们所没有的二千多年的历史经验,我们听到了他们身后留下的悠久绵长深沉如黄钟大吕般的历史回响,我们看到了他们所期待所寻求的东西是如何在他们身后二千年的历史中次第展现开来——  秦二世而亡,但“汉承秦制”,汉王朝以泱泱大国的万千气象耸立在进入公元纪年的第一个千年之始,而以其阔大气魄独领当时世界文明之风骚的大唐帝国终于第一个千年之终。汉与唐构成了公元第一个千年中国历史上两大文明高峰,营造了千年辉煌,千载之下的我们哪怕是触摸一下秦砖汉瓦唐碑,仿佛也能感受到它们所传递的撼人心魄的历史信息。  当然,一部统一奏鸣曲中也夹杂着若干离乱之音,如汉之后的三国鼎立,东西晋交替,南北朝对峙,唐以后的五代十国,等等,但是,这种分裂局面在秦一统天下后的二千多年中只占五分之一弱,而连续登上历史舞台的一统王朝却占五分之四强,成为中国历史走向的基本轨迹和主要内容。而且,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造成分裂割据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集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政策和措施的失误及自身腐败导致的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在于统一均势的被破坏,而在这种混乱局面中登台角逐的各方神圣,除少数是真的唯恐天下不乱,蓄谋从分裂中捞取好处的枭雄外,多数还是希图在群雄逐鹿中实现一统天下大业的,只可叹他们不是缺乏重整金瓯的雄才大略,就是时候未到,历史的机遇尚未成熟。在隋统一全国之前,被迫南迁的晋朝廷为统一全国曾多次努力,祖逖北伐,尽复黄河以南领土,后因受制于后方土著势力,功败垂成,之后庾亮、殷浩、桓温、刘裕等相继北伐均未成功;到了南北朝时期,双方互有攻战都意图一统天下只是由于势均力敌宏图未竟。所以,即使在分裂中,统一的思想统一的努力仍在顽强地付诸行动,也正是这种一时未见成功的统一行动造成了强大的统一趋势,一旦这种趋势达到某个临界点,此时只要有隋文帝杨坚一类的真英雄出来登高一呼,四海定会掀波扬澜,天下必将重新归一。  第二个千年看似不及第一个千年辉煌壮观,但统一的趋势更加强大,例如,汉末之后分裂局面达四百年之久,而唐之后只经过六十年的分裂就由宋太祖复归于一统。统一的大宋王朝肇建于第二个千年之始,此后虽几次改朝换代,元、明、清相继登场,但它们之间再没有插入过分裂的年代,哪怕是清末腐败无能到与洋人割地求和,太平天国横扫大半个中国,中国也没有分裂,这表明,秦皇汉武开创的一统大业,中经隋唐的继承、加工和发展,在政治体制经济格局上反复夯实焊牢,已臻完善至不可移易;合了分,分了合,合合分分,分分合合,最后定于合,归于合,统一的观念和思想得到社会各阶级阶层和朝野内外的一致认同根深蒂固,并成为臧否人物评判是非衡量功过的人心所向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价值取向。  无可讳言,明代的闭关锁国、腐败无能一度使领先世界达千多年的中国被抛到时代大潮之末,屡遭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强的欺凌,使列祖列宗为中华民族的受苦受难而长太息,“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山云岳低”,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国人的百年屈辱百年长恨意犹未足。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走到了那个时候,仿佛是为了更好更高地跃起,为了更有效地聚集力量蓄势而发,为了奋力攀上一个新的前所未有的高峰,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为了震动、激发被二千年辉煌的沉重负担弄得有些麻木了的民族深藏的活力,为了降大任于斯民,才有了这百年的跌宕,沉沦,回旋,曲折,蹉跎。而历史唯其有此一踣、一跌、一沉、一折,国步坎坷,蹉跎岁月,才有了此后的雄狮之吼金鸡之啼,才有了清末志士仁人的放眼向洋,才有了辛亥革命的惊雷乍响,才有了帝制的结束民国的诞生,才有了新的主义新的政党的崛起。本世纪二十年代,一群从嘉兴南湖木船上登岸的身着青布长衫的青年转瞬之间就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巨人,他们唤起工农千百万,只用二十多年时间就以再造乾坤的伟力将一个如日初升的人民共和国置于自秦汉以来逐步定形的中国版图上,全世界的人们都看到了亚洲东方漾起的一派耀眼红光。  此时此际,我们正站在二十和二十一世纪的交界处,千年等一回的公元第三个千年即将经由我们的双手将它迎来,每念及此,幸何如之!我们今日的中国,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综合国力蒸蒸日上,国际威望空前加强,人民生活欣欣向荣,在当今之世弘秦汉之遗烈,扬隋唐之风骚。继香港回归之后,澳门的回归已指日可待。“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也必将在台湾海峡两岸实现。我们虽无法准确地预言下个世纪这小小环球将会发生的每一变化,更无法估计公元第三个千年中人类世界的每一进程,但我们可以由历史而推知未来,坚信曾经创造过秦汉以来无与伦比璀璨文明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定会将一个空前统一、更加强盛、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带入新的世纪,已经实现了小康的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度将稳步步入更高的大同境界,在第三个千年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毫无疑问,我们这些正生活在当今之世的人将会如我们秦汉先人一样在地球上消失不复存在,但有二千多年寿命的秦兵马俑将继续存在,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将继续存在。既是如此,我们何不将这有限的暂时的生命为时代为祖国尽情挥洒以融入无穷而与金石同寿与日月同光呢!  已经睁大双眼在地下苦苦等待了二千多年的秦兵马俑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破土而出,是不是一种吉兆、一种预告呢?他们要瞻望要躬逢其盛的,难道不正是中华民族在第三个千年的腾飞嘛!

2. 走出黄土地

第6版(文学作品)专栏: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年 大地之光  走出黄土地  封筱梅  二十年前那个隆冬的夜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间低矮潮湿的茅屋里,十八户农民秘密集会,商议着结束老少几代沿街乞讨的日子,以包产到户的方式向贫困宣战。当他们以“干部杀头坐牢,孩子我们养到十八岁”的朴素文字签下生死之盟,并以中国农民最庄严的承诺形式按下十八个血红的指印时,他们何曾想到,一场席卷神州的经济大变革,便从此一发而不可止了。  无独有偶。1979年,在中国版图最中心的大地原点之上,陕西省泾阳县何什村的漆包线厂,也正经历着不得不承包的命运。  安分守己的终结  何什漆包线厂的前身,是泾阳县泾干公社何什大队“五·七”修配组。单看这“修配组”前面长长的定语,就知道它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并且是“文革”中间极端政治的产物。修配组的四个成员和一个组长,分别来自何什大队的五个小队。主要任务是修马达,也修自行车、大车和砸铁皮。报酬是“在厂劳动,在队分配,每年拿全大队前十名劳动日的平均值,修配组收入归大队”。  陈元杰就是这四个成员之一。  修配组的马达好修,但绕线圈的漆包线不好找。从陈元杰进修配组那天起,就为大到水车马达、小到半导体线圈上的漆包线犯愁。旧的找不到,新的又买不着。细心的陈元杰在四处奔波中忽然猛醒:为什么不自己做漆包线呢?于是查资料、拜师傅、搞实验,居然设计制造了两台漆包线炉,一上马运转,就有了像样的产品。  从那以后,陈元杰的脑子里,一圈一圈就缠绕起一个漆包线的情结。  报酬呢?报酬嘛,依然是记工分、算劳力,日复一日地等待着生产队年终分配的恩赐,但他们也过得平静、安宁、与世无争。  然而无竞争的市场是不存在的。终于有一天,陈元杰和他的伙伴发现,不知从何时起,何什电磁厂已被周边的同行逼进了死胡同。产品不仅不再抢手,而且卖不出去。即使卖出去的,也被一批批退了回来,退货单和投诉书成了家常便饭。厂里的产品已经积压了六万多元,亏损越来越大,资金无法周转,银行停止贷款。生产队里大锅饭养就的懒惰和散漫犹如晚期的毒瘤迅速扩散。工具乱扔、材料乱堆,连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成品也四处乱放,丢失和盗窃司空见惯,损坏和浪费无人查问。  有技术的师傅纷纷离厂,自谋生路。  干部心急如焚。村民心急如焚。陈元杰更是心急如焚。  “不承包怕是不行了……”  如果说,小岗村十八户农民面临的问题是敢不敢承包,那么,何什村三千村民所涉及的则是——  “谁来承包?”  答案是唯一的。精通技术、精通生产、熟悉工厂管理的,只有一个人——陈元杰!  而何什的干部群众依然疑虑重重。陈元杰出身地主,是跟父母一起遣返原籍劳动改造的。让一个地主家的儿子在社会主义的工厂里掌权,会不会犯错误?  这些看起来十分可笑的问题,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确实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禁锢着人们正常的思维。  与小岗村不同的是何什村的果断决绝。既然是死里逃生,就得背水一战!与其看着工厂倒闭,不如请陈元杰出来承包,至少,可以挽救集体财产不受更大的损失。  中国农民历来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正是因了这,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农民起义,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改朝换代,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进步。  生性倔强的陈元杰,在历史的选择面前,也当仁不让地选择了历史。他以合同书的形式向三千父老立下军令状:年底上缴村里利润一万元;职工人均年工资不少于五百元;完成任务,自己拿双份工人的平均工资;完不成任务,分文不取!  何什的父老乡亲们也以合同书的形式授权于他:承包人有权决定生产方向;承包人有权改革工艺、改革管理;承包人有权调配资金和安排人事。  理解和信任,温暖着陈元杰那颗年轻的心,他大胆运用自己的经营韬略,调整产品结构,停止不对路产品的生产,转产市场紧缺、前景看好的小规格漆包线。用陈元杰自己的话说:“中国刚刚进入家用电器时代,市场潜力是无法用数字估量的。而家电专用的小规格漆包线生产,在中国基本上还是零状态。”  陈元杰当机立断,拿出两万元更换热工仪表,采用新式圆图记录仪,使漆包线的温度实现了自动控制。由于成功地采用了可控硅技术,使漆包机的运转速度有了一个较大的调节范围,并且和温度的控制连接起来,将漆包线的工艺流程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产品的规格达到了四十多种。  这一年,全厂二十四名工人创产值二十四万元,利润四点四五万元,不但完成了交给村上的一点二万元纯利润,而且厂里还有节余,工人们也兴高采烈地拿到了奖金。  探索新的出路  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们,在寻求民族振兴之路的同时,都没有忘记中国广袤的农村和众多的农民这一个最根本的国情。然而,从唐绍仪的“共乐园”到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从战争年代的土地革命、土地改革到和平时期的合作化、人民公社。成功也罢,失败也罢,留给后人的,都只能是无尽的思索。  1983年,是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画上句号的一年。这一年,悲哀和欢乐同在,向往和迷惘同行。如同1958年公社化时的繁乱一样,中国大地上“拉牛退社”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关中腹地的泾阳县泾干公社何什大队电磁厂,此时已经发展为泾阳电器总厂,但也依然无可规避地遭遇着这一历史的变迁。“拉牛退社”者理直气壮,分田分地者当仁不让。陈元杰纵有天大的本领,也无法阻挡历史的潮流。  但是他想不通!难道就这样拆机器分零件,拆厂房分瓦片?  况且,陈元杰想:中国农民单干了几千年,也并没有把贫穷的根子动摇一星半点。  工厂是集体的财产,也是每一个社员的共有资产。社员们要分光吃净,理由很简单。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公社所有的一切生产资料都必须解体。可是我们真的就没有一个通融的办法了吗?  我们能不能把厂里的固定资产和公共积累加以量化分给个人,再由每个资产拥有者将其折算成股份,以入股的形式联合经营呢?这样,既不损害群众的个人利益,也保住了集体的经济不伤元气。陈元杰说,我们给自己的模式起了个名字,叫做——折股联营。  “折股联营”的实质在于既还权还利于民,又联产联营规模发展。泾阳县和咸阳市两级政府一致决定,将泾阳电器总厂作为全市第一家“还权于民,还利于民企业”的试点单位,为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经验,为工矿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道路。  1985年春天,泾阳电器总厂董事会以1983年底在册户口为准,按各村民小组的户数、人口,将电器总厂量化折股。每人二十二股,每股十元,登记造表。九个村民小组合计七百一十户,三千零五十四人,按“股金管理条例”逐户发放了股金证,规定股金每年年终分红一次,不计利息,不许转让。分红时间定为当年12月15日至来年的元月底,所有股东持股金证在企业股金管理办公室领取。  “折股联营”的当年,第一次向全体股民分红,按百元股金分红十三点五元兑现。第二年的红利,村委会用来购买了三台上海丰收拖拉机、一台打麦机。从那以后,每年的红利基本上用于集体福利和教育事业。何什村的农民在享受个人利益的同时,更深切地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和安全感。  从何什到吉元的飞跃  就在泾阳电器总厂折股联营、规模发展的同时,党中央发出了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1号文件,号召大办乡镇企业,并在信贷方面给予倾斜。  这是一个机遇。  泾阳电器总厂是以生产漆包线为主的乡镇企业。过去,生产漆包线所用的铜盘条,都是把原材料送往苏州、南京、太原等地加工成型后再运回来,一去往返三个月,路途远,周期长,既不方便又不经济,而且生产的主动权掌握在别人手里,想快也快不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整个西北地区没有一家铜材加工厂。每年,仅从陇海铁路出潼关进行异地加工的铜材就有五点三万多吨。西北是矿山能源发展的重点地区,铜材加工市场有无限潜力,谁捷足先登,谁就会抢到头一把交椅。陈元杰当机立断:筹建西北第一家铜材加工厂。  建一座年加工能力逾万吨的铜材厂,总投资需要三百多万元,这对只有五十六名员工,年产值只有一百五十万元的村办企业来讲,谈何容易?然而规模经营、规模发展的前景使陈元杰只能向前,不能退后。陈元杰贷款六十万元,招收了四百名新工,顶风冒雪,开赴工地,拉开了建设铜材加工厂的序幕。  然而,铜材厂的地基刚刚处理完,建筑材料正陆续进入施工现场,工厂就开始面临生产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何况还有那基建工地上散乱的材料,以及那四百名一筹莫展的新工。  陈元杰这次真的是一筹莫展。  陈元杰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吃不喝不睡。  陈元杰找来所有关于经济周期理论的书籍,跟书较劲,跟自己较劲。从纷乱的西方经济发展史中,陈元杰理出了一个头绪:大凡优秀的实业家,都是在萧条时期打好腾飞基础的。既然会有相当多的企业经不起这番挫折而廉价拍卖,我们何不抓住这千载难逢的萧条大做文章,乘机收购我们急需的机器设备甚至技术人才呢?  陈元杰冷静地分析着自力更生的可行性,认为当务之急是把决策者的思想变成每一个职工的自觉行为,把低谷的徘徊变成向高峰冲刺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再一次组织起股民这支队伍,重新拿起股金这支武器,自筹资金,共渡难关。  不到一个月,工厂职工个人入股就达二十多万元。陈元杰当然知道,这是员工们准备盖房的钱、准备买车的钱,甚至是准备结婚的钱。这是全厂职工的情感归属,这是全厂职工的希望所在。陈元杰几乎是含着热泪接过这二十万元人民币的。陈元杰深深懂得,这杯水车薪的二十万,比以后的二百万,二千万,甚至两个亿的资金都更有价值。  陈元杰又冒险从社会上征集高息股金二十万元,凑足了四十万元,使停顿了半年之久的漆包线生产恢复正常。  把营业款变成原材料收回来,把厂房盖起来,把廉价的设备买回来,实在买不起的就租回来。那是一个精神会餐的时期。“奋斗五年,实现产值一个亿,员工收入翻一番”的口号就是在那个最困难时候提出来的。  泾阳电器总厂的现象,终于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这么好的企业不支持,你们还支持什么?”  就这样,在别人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时候,泾阳电器总厂已捷足先登。  1988年3月15日经县政府乡镇企业局批准,将“陕西泾阳电器总厂”更名为“陕西泾阳吉元企业总公司”。陈元杰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吉元总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泾阳电器总厂已经完成了从社队企业向专业集团化发展的飞跃。  1988年,经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民政局批准,泾阳县何什村正式更名为“吉元村”,并同时标上地图,记入方志。  历史和地理终于在这一个交叉点上感慨:中国的地名,因一个人、一件事、一个传说或一段历史命名者甚众。但因一家企业而命名的,却甚为罕见。  吉元是个工业区  何什村改名吉元村,固然是对吉元公司已有业绩的肯定,但更为重要的,却是对吉元未来的整体设计。  在多种经营、全面发展、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大繁荣的指导思想下,神州曾经地动山摇。家家点火,村村冒烟曾经是相当一些地区考核乡镇干部的标准。何什村没有例外,家庭作坊如雨后春笋;吉元公司也不能免俗,先后建立起了养殖厂、服装厂、副食厂和真菌实验站等等。  然而,饮料厂因技术不过关,质量一直上不去,产品滞销,人员过剩,问题成堆;养殖厂违反奶牛和鸭禽饲养规律,防疫防病困难重重,加上饲料消耗和奶蛋产量都处于无序状态,死亡和损耗无法控制;最后只好把这些从东北用飞机运回来的奶牛和鸭子统统处理掉;真菌实验站种了几十亩咖啡,长出来的却是中草药决明;服装厂、木器厂、装潢厂、副食厂,也归于失败。  村民们的家庭作坊,也由于资金、信息、技术、质量等问题半途而废。  于是,陈元杰开始警觉。  既然我们已经有了稳固的产业,既然我们已经占有了相当的市场份额,既然我们已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走弯路呢?何况我们的目标是集体致富,何况我们的目标是带领我们的父老乡亲走出黄土地,走进大市场,走向一个全新的精神领域。  尽管中国农民在维护旧传统时固执得可爱,但在探索新事物受到挫折时,他们急刹车的决心却大得惊人。一个“关、停、并、转”的经济调整战略,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举步维艰,但在这里,在关中农村这个普通的村庄里,却是一步到位,甚至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建设一个以生产电磁线为主的专业村,建设一个全国性的电工产品集散地,建设一个完全商业化的新型小城镇!  吉元村的蓝图清晰地描绘在村民们面前。  吉元工业区的蓝图清晰地描绘在党员干部们面前。  拍卖固定资产,再一次以股份的形式拍卖!在历史的选择面前,吉元人又一次举起股份的铁拳——造纸厂、面粉厂、服装厂、饮料厂、副食厂、装潢厂、家具厂……所有四百八十万元的固定资产费用一次性收回。  其次,分化电磁总厂的技术力量和管理力量。  陈元杰逼着自己的得力助手们离开自己,走出总厂打天下。厂里提供给他们最廉价的设备、最廉价的材料,甚至把厂里稳定的客户也一个个地让给这些分化出去的工厂。于是,一个又一个的经理从总厂培育,一个又一个的竞争对手从总厂放飞,一个又一个新的销售渠道围绕着吉元公司派生、繁衍。西安、成都、重庆、广州、深圳、海口,一个又一个新的市场气候独立形成。  吉元村成了货真价实的电磁线生产专业村。  资本运营的启示  或者是从十五年前“折股联营”开始,陈元杰就本能地思索着股份制的问题。一次次的挫折,一次次的危机,一次次迷途知返,一次次死里逃生,每一次危急时刻,总能千方百计地化险为夷。  如果不是消极地对待危机,而是积极地创造机遇;如果不是被动地求救于“股金”,而是主动地操起“股份制”的武器,那么,同样是站在二次创业起跑线上的吉元人,将会创造出何等的奇迹?!  如果说吉元公司发展史上的每一次改制都是迫不得已,那么此刻,陈元杰的构思里已经充满了资本运营的探求。  陈元杰又一次关起门来读书,这一次是关于“股份制”的问题。他想绕过那些暗礁,他想把吉元公司历次改制中不规范、不合理的成分用新的资产量化来一个扬弃,他想把二十年来困扰企业发展的乡土之情用资产重组来一个扬弃,他想把干部职工中靠山吃山的农民意识连根铲除,他想把吉元工业区彻底推向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之中,优胜劣汰,让它置于死地而后生!  首先是产权界定。这次股改既然是以泾阳电工厂和新元无氧铜厂的整厂合并为主,那么泾阳电工厂同历史上生产大队的关系、同自然人的关系,以及同干部职工的关系、同企业决策者、管理者的关系,都必须以价值的形式和股票的形式体现出来。  这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量化,这是一次彻底的产权明晰,从何什村到吉元村,从修配组到吉元电工,二十多年产权纠纷在这里得到了彻底的界定。  1998年6月3日,注册资本为五千五百万元,以泾阳电工厂、泾阳新元无氧铜厂为基础,联合咸阳偏转集团等法人和自然人发起设立的陕西吉元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终于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吉元公司漫长的股份制改革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吉元村的现象再一次引起理论界的注意。  吉元村的现象再一次引起社会学家的注意。  一场以求生本能开始的经济变革,终于找到了自觉的出路。

第 5 版

1. 网球夺冠遂愿 水军包揽五金 中国亚运金牌再添十一枚

第8版(亚运专版)专栏:  网球夺冠遂愿 水军包揽五金  中国亚运金牌再添十一枚  本报曼谷12月18日电 记者刘小明报道:从8日投入比赛、苦战了11天的中国网球选手,在网球比赛鸣金收兵之际,李芳和陈莉在女子双打决赛中以2∶0战胜韩国选手,终于夺得一枚宝贵的亚运会金牌。而开赛仅3天的赛艇项目,中国水军以明显的优势包揽了今天决出的全部5枚金牌。  中国田径队今天又拼下两枚金牌,王银行在漫长的50公里竞走比赛中始终与哈萨克斯坦选手不相上下,直到冲刺一刹那,这位山东小伙子奋力一搏,以半个身子的优势夺冠。女子三级跳远决赛,两名中国选手展开激烈争夺,任瑞萍凭出色的最后一跳,以2厘米的优势战胜伍岭梅。  武术运动员今天在男女长拳和女子太极拳比赛中,为中国代表团再添3金,使得代表团金牌总数达113枚。  中国男女篮球队今天分别进行了半决赛、决赛,男篮以82∶73击败雄心勃勃的菲律宾队,明天将与老对手韩国队争冠,女篮以69∶93的悬殊比分负于日本队,连续三届亚运会与冠军无缘。

2. 我亚运健儿力争精神文明金牌 斗志顽强 服从裁判 拒绝贿赂

第8版(亚运专版)专栏:  我亚运健儿力争精神文明金牌  斗志顽强 服从裁判 拒绝贿赂  本报曼谷12月18日电 记者刘小明报道:中国体育健儿在亚运会上获得金牌已经超过一百,运动成绩令人满意;同时他们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体育道德,博得泰国人民和各国健儿的称赞。中国代表团负责人表示,精神文明的“金牌”我们也要力争。  李富荣副团长向记者介绍说,中国运动员在比赛中斗志顽强,新秀、老将都努力发扬拼搏精神。女子4×100米接力决赛,李雪梅与严剑葵带病上阵,奋力拼出佳绩,打破亚运会纪录,并夺取金牌。女足也是在近半数队员腹泻发烧的情况下,顽强作战,实现了“三连冠”的愿望。  李富荣说,绝大多数中国运动员都能做到服从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像跆拳道、柔道、网球选手在比赛中都遇到裁判错判、误判问题,我们的队员在场上服从判决,赛后再通过正当渠道,按规程提出申诉。  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运动员面对金钱诱惑表现了应有的人格、国格尊严。

3. 兼容并包 雅俗共赏——从亚运会看现代体育发展趋势

第8版(亚运专版)专栏:亚运点评  兼容并包 雅俗共赏  ——从亚运会看现代体育发展趋势  本报记者 刘小明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一直坚持说,奥林匹克运动会决不是一个单纯的体育竞赛,它是一种文化。  亚运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尽管本届亚运会东道主面临经济困难,组委会经费削减了一半,亚运会期间仍然举办了亚洲青年营、各国文艺会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尽管开幕式耗资很大,泰国人仍然不肯删繁就简,坚持以浩大的场面,把亚运会的崇高宗旨体现其中,把泰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展示于世。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极世界,人类文化也是多元文化。举办体育运动会,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兼容并包。这次亚运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东方特点。组委会考虑到亚洲幅员广阔,各国各地区都有各自历史悠久、开展普及的体育运动,因此设项没有局限于奥运会项目,至少增加了十个以上非奥运大项。这样一来,虽然东道主负担大一些,组织工作麻烦一些,但实际效果不错。现已有20多个代表团获得金牌,30多个代表团拿到奖牌,皆大欢喜。通过亚运会,也展示了保龄球、台球、藤球、武术等非奥运项目的魅力,促进了这些项目的发展。说不定哪一天,它们当中有的项目也能进入奥运殿堂。我国的全运会,现在过分注重奥运会项目,对于推行奥运战略有利,但负作用也不可忽视。如果主办城市条件允许,应当多接纳几个群众喜闻乐见的非奥运项目。  体育文化的一个特点便是大众化,雅俗共赏。像亚运会的足球赛,每逢泰国队出场,不仅体育场爆满,而且,通过电视观看比赛的泰国人据粗略统计达上千万人之多。男女老少、高官平民在那一时刻都以球迷身份观战。能够聚集如此多的人关注一件事,在各种文化活动中恐怕除了体育之外还不多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体育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开展项目越来越多,大众参与面越来越广,而且不仅仅是作为观赏者。大众需要健身,需要娱乐。大众体育与职业体育之间也不应再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而是共同作为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任何职业体育若只把自己单纯当作商业机器中的一部分,当作赚钱的行当,而拉开与大众的距离,早晚将走向反面。美国NBA的劳资矛盾,从深层次说,是体育过分商业化的结果。实际上,支撑美国篮球大厦的基石并非NBA,而是大学、中学篮球。没有NBA,美国篮球不会垮掉,而如果没有学校体育,他们的篮球大厦则早晚要塌下来。  要想真正成为体育强国,根本的途径在于把大众体育蓬勃开展起来。  (本报曼谷12月18日电)

4. 中国女篮又输了

第8版(亚运专版)专栏:  中国女篮又输了  本报曼谷12月18日电 记者薛原报道:中国女篮今天在亚运会决赛中以69∶93再次输给日本队,同小组赛输的那场球比起来,场面更为难看。  今天决赛的上半场局势还处在拉锯阶段,半场结束时中国队以36∶40落后。下半场进行了6分钟后,中国队一度将比分追平,但并没有就此抓住机会。相反,日本队的突破之势更显凌厉,场上的局势完全被日本队控制。

5. 欢乐英雄——记男子50公里竞走冠军王银行

第8版(亚运专版)专栏:每日一星  欢乐英雄  ——记男子50公里竞走冠军王银行  本报记者 李增辉 薛原  简单的50公里,枯燥的50公里,仿佛没有尽头的50公里,然而,对中国选手王银行而言,却是充满欢乐的50公里。  “训练的时候,我走呀走呀,看到了不同的路面,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坡度,我就高兴地想,哈,我走到这儿了,哈,我又走到这儿了。”  在今天的比赛中,王银行先后吃了两张红牌,如果再有一张,他就白来亚运会了。  “没事儿,不就是我比他们走得快些,调整一下就行。”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的王银行,调整了一下步子。  日本选手追上来了,哈萨克斯坦选手追上来了。面对挑战,王银行暗暗地为自己加油。“前面就是终点。”目标是欢乐的源泉。  “走完了50公里,我就是胜利者,无论是第一还是最后。”成功没有捷径,道路要靠自己走。  王银行不知走坏了多少双鞋,磨破了多少次脚底板,终于一步步从山东走到曼谷,登上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个山峰。  “回去后,从头开始。”王银行笑着说。  (本报曼谷12月18日电)

6. 我驻泰大使为中国健儿庆功

第8版(亚运专版)专栏:  我驻泰大使为中国健儿庆功  本报曼谷12月18日电 记者成元生报道:中国驻泰国大使傅学章今晚在大使馆举行招待会,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庆功。  泰国副总理兼内政部长沙南·卡宗巴沙,亚运会组委会秘书长、泰国奥委会秘书长乍叻·阿里纳加南,中国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袁伟民,中国香港奥委会主席霍震霆,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郑明如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运动员和泰国各界人士约500多人出席了招待会。

7. 金牌榜

第8版(亚运专版)专栏: 金牌榜  (截至12月18日)  国家和地区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计  中国 113 85 61 259  韩国 62 43 50 155  日本 51 52 65 168  哈萨克斯坦 21 22 27 70  泰国 20 22 36 78  中国台北 18 17 37 72  伊朗 9 10 13 32

8. 图片

第8版(亚运专版)专栏:  任瑞萍:奋力一跃群星黯  本报记者 李石营 摄

9. 田径战接近尾声 中国队实现目标困难

第8版(亚运专版)专栏:  田径战接近尾声  中国队实现目标困难  本报曼谷12月18日电 记者李增辉、薛原报道:亚运田径战接近尾声,在今天决出的7枚金牌中,中国队夺得男子50公里竞走和女子三级跳远的2枚金牌。女子5000米的失利,宣告中国女子中长跑项目全军覆没。到目前为止,中国仅拿12金,离超18金的目标还有较长距离。  男子50公里竞走,中国年轻选手王银行在被出示2张红牌之后,沉着冷静,以3小时59分26秒的成绩夺得金牌。  中国选手任瑞萍跳出的14米27和吴灵梅跳出的14米25,在女子三级跳远中鹤立鸡群,分获金、银牌。  女子已经有2金在手的中国名将李雪梅今天参加了女子200米的决赛,结果在冲刺时输给了斯里兰卡的达尔莎。达尔莎以22秒48的成绩获得冠军。李雪梅以22秒53的成绩获得亚军。第三名是中国的严剑葵,成绩为23秒15。  男子200米,日本选手伊东浩司实力明显,以20秒25打破20秒41的亚运会纪录,获得冠军。中国选手韩朝明以20秒70赢得银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