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06-14

第 1 版

1. 父亲的最后嘱托

第1版(要闻)专栏:我与人民日报征文  父亲的最后嘱托  王小菠  父亲在部队时就是营部通信员,50年代初退伍回乡后,根据他的职业特点,被分配在邮电局送报纸。  父亲跑的那条乡邮路全长98公里,村子都分布在崇山峻岭之中,又不通公路,全靠“铁脚板”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可是父亲不怕吃苦,三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每天准时把人民日报送到群众手中。平时,父亲总是对我们讲:“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我们这些边远贫穷的山里人,要了解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就要多看人民日报……”一次,我不小心把水泼在人民日报上,被父亲狠狠地骂了一顿。  80年代初的一个夏天,连下了三天三夜的大暴雨,父亲送报纸途经“纳恐大山”时,被泥石流卷走,当地群众把他抬进村里抢救,待家里人赶到时,父亲已奄奄一息,但仍紧紧地抱着那个褪了色的绿邮包。父亲见到我,断断续续地说:“儿子,我不行了,你要把党报继续送下去……”话音未落,父亲就离开了我们。  领导考虑到我家的实际困难,让我继承父志——继续跑那段乡邮路。十多年来,我一直牢记父亲最后的嘱托,按时把人民日报送给订户。天长日久,我不仅喜欢看人民日报,而且还学习人民日报上消息、通讯、散文的写法,把在乡邮路上看到的新鲜事写成稿件投往报社,现已担任8家报社的“特约通讯员”,并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在这里,我要深深地感谢人民日报这位无言的启蒙老师,是她把我扶上“爬格”路的。  作为人民邮电的一员和人民日报的忠实读者,我将继续为群众服务,动员群众多订阅人民日报,让更多的群众更好地了解运用人民日报。  (作者单位:云南省弥勒县邮电局)

2. 村级班子“四定”好

第1版(要闻)专栏:今日谈  村级班子“四定”好  魏东哲  江苏邳州市对村级干部实行“四定”:定编、定员、定责、定酬,全市约有1/3的村级干部被辞退。村级干部减人增效,农民拍手称好。  人浮于事,农民负担过重,村干部过多是原因之一。定编,减少冗员,也就相应地减轻农民负担。定责定酬,并且以责定酬,使推诿扯皮现象得到控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改变了过去那种“干活他推他,吃饭一桌坐不下”的局面。通过优化上岗的村干部,倍加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谁松松垮垮,不干不净就要被淘汰”,增强了紧迫感和使命感。  另一方面,减下来的干部可以利用各自的见识和丰富的阅历,集中时间和精力一门心思抓经济,力争在某一方面有新突破。“四定”可谓两全其美!

3. 认识到位 责任明确 重点突出 河南扎实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第1版(要闻)专栏:  认识到位 责任明确 重点突出  河南扎实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本报郑州6月13日电 记者李杰报道:6月初,河南省3000多名审计工作人员开始对全省粮食财务挂账进行清查审计,弄清家底,明确责任,提出建议。河南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正在扎实地推进。  河南是粮食生产与消费大省。粮食生产连续三年丰收,粮食库存已达181亿公斤,占全国的1/12,其中商品粮库存124亿公斤,是正常年份的4倍多。同时粮食财务挂账剧增,达94.58亿元,财政、银行压力很大。在不久前召开的全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马忠臣再三强调,不改革,财政不堪重负,粮食企业难以走出困境,农民的积极性得不到保护。粮食流通体制非改不可,刻不容缓,再难也得改。为此河南省成立了粮食改革领导小组。在充分调查研究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于日前出台了深化河南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围绕粮改的7个配套文件。明确提出,3年内使全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使国务院提出的改革措施全部到位,建立起政府分级负责,企业自主经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粮食流通体制。  对粮食财务挂账清查审计是为粮改顺利进行打基础的工作。6月初,由审计部门牵头,河南监察、财政等十余个部门派出的3000多名审计工作人员,对全省农发行、粮食主管部门、粮食企业进行分级交叉清查审计,摸清粮食家底,弄清财务底子。通过审计清理认定后,从今年6月1日起,粮食收储企业不允许再发生新的亏损挂账。  按照省市县三级政府共同负责的粮食管理体制的要求,河南省决定对属于政府挂账的本金,由省市(地)县(市区)三级按比例分别承担,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为此,河南省加大了落实“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力度。面对仓储能力严重短缺的巨大压力,筹措资金建设新库,采取腾库、租用社会仓库等办法扩大仓容。河南省政府最近还发出通知,继续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有多少收多少,最大限度地控制粮源。严禁非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以及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等直接到农民手中收购粮食,一经发现,严肃查处。粮食收购资金实行封闭运行,“钱随粮走”,确保粮食销出后贷款能及时足额归还农发行,发现挤占挪用的,农发行可对其停止贷款,由此产生的给农民“打白条”,由地方政府承担全部责任。粮食企业实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到2000年,全省粮食系统在现有25.9万人的基础上,实现减员一半以上的目标。

4. 建立知识创新基地 组织优秀科技队伍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启动

第1版(要闻)专栏:  建立知识创新基地 组织优秀科技队伍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启动  本报北京6月13日讯 记者杨健报道:中国科学院今天在这里首次向新闻界通报了“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4天前,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刚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这一汇报提纲。中科院各研究所领导、在京老同志和院士参加了今天的会议。有关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开始进入启动阶段。  针对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中科院于去年底向党中央和国务院呈送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今年2月4日,江泽民总书记对这一报告作了重要批示,希望中科院“搞些试点,先走一步,真正搞出我们自己的创新体系”。根据这一批示精神,中科院积极筹备开展“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旨在逐步建立我国国家科研机构新体制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大幅度提高我国知识创新能力和增加科技战略储备。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科院希望通过试点,到2010年前后,把自己建设成为瞄准国家战略目标和国际科技前沿、具有强大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和高技术的知识创新中心;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培养造就高级科技人才的基地和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成为有国际影响的国家科技知识库、科学思想库和科技人才库。  中科院将近期知识创新的重点归纳为:战略性基础研究、可持续发展相关科技创新研究、民用战略性高技术创新研究以及自然科学前沿和大科学创新研究。涉及主要粮食作物超高产优质育种的理论与方法、长江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信息与通信技术、生命起源与进化研究等一系列基础性、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重大科技问题。  与学科布局和组织结构调整相配合,中科院拟首批建立8个知识创新基地。它们是:上海生命科学、北京物质科学、北京地球科学、西北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西南生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基地和上海高技术、北京信息科学技术、东北高性能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发展基地。  同时,中科院计划按照“聘任年限制度”,争取未来3年内吸引600名左右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到科学院工作,与现有优秀科研人员一起,形成面向新世纪的骨干科研队伍。据介绍,中科院将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分流人员,鼓励他们参加培训,从事技术中介或技术服务,或进入科技企业,或进入知识传播行业,部分可提前退休。最终,中科院的规模大致将定位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各约占3万人。  路甬祥院长强调,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中科院将进一步加强与科技、教育和产业等有关部门的共建与联合,加强与大学和大中型企业的合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积累经验。同时,他希望中科院全体同仁着眼大局,励精图治,为提高国家创新能力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5. 全国跨区机收首战告捷 江苏安徽河南等省麦收基本结束

第1版(要闻)专栏:  全国跨区机收首战告捷  江苏安徽河南等省麦收基本结束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赵连庆、梅成建)来自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的信息显示,今年我国夏粮有望夺得历史上仅次于去年的第二个高产年。由有关部门组织的小麦跨区机收会战首战告捷,江苏、安徽、河南等小麦主产省的收获工作已基本结束。小麦跨区机收会战的主战场已逐渐北移,山东、山西、陕西、河北、天津等地机收工作进入高潮。  河南是我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今年小麦播种面积7400万亩,是小麦跨区机收会战的主战场之一。为搞好小麦跨区机收工作,河南省农机、公安、交通等部门早作准备,加强管理和疏导工作。针对107国道部分路段封闭改造施工的情况,省公安交警部门为保证联合收割机顺利转移,将107国道“郑州—新乡北”段临时开辟为联合收割机专用道,只允许联合收割机、作业指挥车、维修服务车通行。据统计,今年共有来自外省的1.5万台联合收割机参加河南麦收会战。麦收期间,由3万多台联合收割机、2.8万台割晒机组成的机械化大军奋战在中原千里麦海上,成为河南省“三夏”生产中一道新的风景线。  在今年“三夏”大忙中,各地农机生产企业主动上门服务,为小麦跨区机收会战做出了贡献。新联集团、一拖集团、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北京联合收割机厂等40多个生产厂家组织了228个“三包”服务队,出动服务车500多辆、维修人员2100多人,对各自的产品进行跟踪服务,受到广大农机手的称赞。  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负责人指出,由于受气候影响,今年南北地区麦收时间差缩短,农机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个别地方仍有农民上路拦截转移中的联合收割机。为此,全国跨区机收小麦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级农机、公安、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再接再厉,把小麦跨区机收会战第二阶段的工作做得更好。

6. 朱镕基李瑞环分别会见朱佩

第1版(要闻)专栏:  朱镕基李瑞环分别会见朱佩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张荣典)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法国前总理、波尔多市市长阿兰·朱佩。  朱镕基对朱佩来华访问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他说,中国重视发展同法国和欧盟的友好关系,希望加强同法国和欧盟的合作,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齐怀远、副会长陈昊苏等参加了会见。  朱佩是今天上午抵京的。他将于明天离京赴武汉签署武汉市和波尔多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法国前总理、波尔多市市长阿兰·朱佩。  李瑞环说,不久前对法国的访问使他深深体会到,中法两国加强合作与交流的理由很多: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目前都在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在国际事务中两国有许多相同或相近的看法。他说,我们完全应该使中法关系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李瑞环对波尔多市与武汉市结为友好城市表示肯定,他说,建立友好城市是两国开展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希望并相信波尔多市与武汉市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优势互补,使两个城市得到发展,并在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中作出贡献。  朱佩说,法国一直把中国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法国与中国一样反对大国霸权,他对法中两国在最近一些国际问题上的合作表示满意,并对中国在稳定亚洲经济形势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表示赞赏。  朱佩是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来华访问的,对外友协会长齐怀远等会见时在座。

7. 方寸之间感受人民日报

第1版(要闻)专栏:  方寸之间感受人民日报  姜长才  我是人民日报的老读者。以前,我长期坚持看人民日报,工作更离不开党报的指导;如今我离休8年多,仍坚持阅读人民日报,而且因为有闲暇集邮,还能在方寸之间研究人民日报,多了一种了解党报的渠道。  今年6月15日是人民日报创刊50周年纪念日,国家邮政部门将发行纪念邮资明信片。  为纪念人民日报创刊40周年,原邮电部于1988年6月15日发行纪念邮资信封一枚。邮资图案为人民日报创刊号一版,“人民日报”四个字为毛泽东手迹,一版刊有社论“华北解放区的当前任务——代创刊词”。邮资信封上有邓小平同志题写的“人民日报四十周年”和报社大门外景。说实在的,这张邮资信封丰富了我对人民日报历史的了解。  50年来,人民日报先后4次出现在新中国邮票上。1964年9月26日发行的《知识青年在农村》(T66),其中第三枚邮票图案描绘两位知识青年正在阅读人民日报,旁边的一位青年正在认真地记学习笔记。1966年5月10日发行的《服务行业中的妇女》(T75),其中第十枚邮票图案是一位女邮递员骑车送邮下乡,绿色邮兜中装着人民日报等报刊。1975年3月8日发行的《乡村女教师》(T9),第一枚邮票画面表现的是一位女教师正在专心阅读人民日报。1976年12月22日发行的《在广阔天地里》(T17),第二枚邮票展现的是知识青年给傣族百姓读人民日报的情景。  小小邮票也是时代的缩影,现在细细品味,仍能给人以更多的回想。  对比近几年发行的邮票,这些邮票的印刷水平一般,看来当时的条件有限,技术手段还不先进,这也正好看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制版和印刷等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省辽源市人大)

8. 我国将首次发射欧洲国家制造卫星

第1版(要闻)专栏:  我国将首次发射欧洲国家制造卫星  新华社西昌6月13日电 (记者奚启新)由法国宇航公司制造的鑫诺1号通信卫星,今天从法国嘎那顺利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预定在近期内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将是中国长征火箭发射的第一颗由欧洲国家制造的通信卫星。  鑫诺1号卫星是中国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经营的第一颗商业通信卫星。星上装有24个C频段转发器和14个Ku频段转发器,C频段可覆盖整个亚太地区,Ku频段可覆盖中国及周边国家,为广大用户提供电视广播、话音、数据等多项服务。卫星的有效寿命为15年。  据了解,中国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是由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和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国有股份制公司。公司主要从事通信卫星转发器租赁及相关卫星通信业务。有关人士称,组建这一公司是为了改革单靠国家拨款发展应用卫星产业的模式,运用市场经济机制,走产业部门和用户相结合的道路,多途径、多方式发展我国应用卫星产业。鑫诺1号卫星发射成功后,将首先为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和上海市建立卫星通信专用网,并积极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9. 下岗职工再创业(图片)

第1版(要闻)专栏:  下岗职工再创业  沈阳市有关部门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中,通过各种形式,多渠道对国企下岗人员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使他们尽早实现再就业。  图①:沈阳市第二绒织厂工人臧静(右一)1993年下岗后来到郊区承包50亩土地,建起花房,种植了40多个品种的花卉,还建立了5个鲜花销售网点。  图②:30岁的张彤1993年从沈阳市电力整流器厂下岗后,看到许多孩子中午吃饭有困难,就在家中办起了“红领巾小饭桌”,还负起接送孩子的责任。  图③:下岗女工刘洁开办了一家计算机技术服务部,安置了60多名下岗女工。这是服务部操作室。 本报记者 王忠家摄

10. 滇池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1版(要闻)专栏:  滇池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新华社昆明6月13日电 (记者王林、王京群)滇池综合治理项目之一的草海蓝藻清除围隔试验日前取得了初段成果。  有关检测报告表明,水体的透明度已达1.27米,有的地方达1.5米。这一结果为下一步开展的中段试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部,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近年来,湖水严重污染。在昆明滇池保护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去年7月,云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了滇池草海蓝藻清除应急治理措施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今年2月,课题组又对多种净水剂进行了小型试验。4月份,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持,在北京召开了“滇池草海蓝藻清除应急措施方案专家咨询会”,会上通过了云南环科所制定的《草海蓝藻清除应急方案》的专家论证,确定今年5月进行现场试验。  这次现场试验是在滇池草海及外海北部水体围栏进行的,主要采取以生物技术为主,化学施药方法为辅的手段,旨在达到对滇池草海蓝藻的标本兼治。专家一致认为,这些菌种处理效果好、价格低、使用方便、维持时间长,而且不会给已治理的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11. 图片

第1版(要闻)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山东滕州市岗头镇阳关村村民王振基正在察看自家晒干的小麦。今年王振基承包的10亩麦田因自然灾害,收成比往年减少。但他表示,定购粮一斤不少交,一定要把最好的粮食交给国家。  新华社记者 张鲁成摄

第 2 版

1. 中美合作 利在双方

第2版(要闻)专栏:  中美合作 利在双方  古平  随着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日期日益临近,美国国会某些人和一些新闻媒体却突然制造了种种奇谈怪论,旨在破坏中美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在这些奇谈怪论中,对中美两国之间正常的空间技术合作的恶意中伤和攻击是一个主要话题。在他们看来,中美合作发射卫星是“两国政府之间某种交易的结果”。他们说什么,用中国火箭发射美国卫星使中国获得了“美国先进的制导技术,威胁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有人甚至造谣说,中美合作发射卫星“鼓励了中国向邻国进行核扩散”。一项国家间的正常的经济科技合作,没想到竟引出了美国一些政客和媒体如此一番无稽之谈。  中国从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火箭技术日趋完善。80年代开始,中国火箭走上了世界卫星发射市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先后使用质量可靠、报价便宜的中国火箭来发射本国的卫星。美国里根政府于1988年正式批准美国卫星进入中国发射市场。至今,根据有关协议,美国已利用中国火箭发射了20多颗卫星。今年5月2日,中国研制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又一次将两颗美国铱星送入预定轨道。美国使用中国火箭发射卫星,不仅降低了发射成本,而且增强了美制卫星在世界商业卫星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完全是平等互惠的商业行为,利在中美双方。在这里,没有,也无需什么“政府间交易”。美国一些人所说的美国政府同意使用中国火箭以换取中国政府在其他问题上的合作,完全是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断。  为了攻击美国政府使用中国火箭的决定,蛊惑人心,一些人居心叵测地散布由于使用中国火箭发射美国卫星,“中国得到了美国先进的制导技术,提高了核导弹的命中精确度,威胁了美国的安全利益”。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的火箭技术完全是自力更生研究和开发的结果。中国的火箭技术从诞生那天起,就是致力于保卫本国的安全,和平开发宇宙,从未威胁过任何人。事实如同美国《行政人员情报评论》周刊所指出的,“美国政府努力加强同中国在商业和科学领域的合作决不会威胁到‘国家安全’”。散布所谓“威胁了美国安全”论调的人,如果不是政治上哗众取宠,便是依旧带着“冷战”的有色眼镜看世界。  至于中美合作发射卫星,“鼓励了中国向邻国进行核扩散”之说,更是咄咄怪事。中美合作发射卫星与所谓的核扩散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中国历来反对核扩散,主张彻底禁止乃至销毁核武器。中国在1992年即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对全世界作出了庄严的承诺。中国在最近由印度核试验而引发的南亚核竞赛问题上的立场,更证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公道自在人心”。借中美合作发射卫星制造反华谬论、破坏中美合作的行为,理所当然地遭到了美国有识之士和公正舆论的强烈批评。美国前国务卿斯考克罗夫特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文章指出,“中国政府从未要求美国政府提供信息和要求帮助,来改进他们用以发射卫星的空间推进器”。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塞缪尔·伯杰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美国“某些国会议员试图使禁止美国公司使用中国火箭发射卫星成为法律,这不仅将有损美国国家利益,也将损害美中关系”。《洛杉矶时报》的一篇文章认为,“美中关系的恶化将对世界和平构成真正的威胁”。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去年对美国进行了成功的访问,标志着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们期待着克林顿总统即将对中国的访问能推动中美关系继续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但是,中美关系的良好局面要靠双方共同维护;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也要靠双方共同推动。在这方面,我们想奉劝美国的某些人,只有摈弃以世界“霸主”自居的心态,放弃冷战思维,改变长期以来对别国颐指气使,无中生有,横加指责的恶习,才不致成为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的绊脚石。

2. 我与世行签署四项贷款协议

第2版(要闻)专栏:  我与世行签署四项贷款协议  据新华社华盛顿6月12日电 (记者翟景升)中国和世界银行今天在华盛顿世行总部签署了四项贷款协议,贷款总金额为6亿多美元。  中国驻美国大使李肇星和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斯文·桑德斯特罗姆代表双方签署了有关协议文件。这些协议包括:外高桥热电站项目4亿美元,国营农场改革项目1.5亿美元,基础卫生服务项目6300万美元以及帮助河北地震灾区恢复经济建设的贷款2110万美元。

3. 八国集团将阻止对印巴贷款

第2版(要闻)专栏:  八国集团将阻止对印巴贷款  本报伦敦6月13日电 记者蒋千红报道:美、英、法、德、日、加、意、俄等八国外长特别会议12日在伦敦发表公报表示,作为对印巴核试验的惩罚性措施,八国将运用投票权,阻止国际金融机构对印巴两国的绝大部分贷款,同时表示不反对国际金融机构向印巴提供用于平民基本生活需要的贷款。公报还敦促印巴两国停止核试验和在导弹上装备核弹头的计划,并呼吁两国致力于解决紧张局势的根源——克什米尔问题。

4. 南盟表示将还击北约军事干预

第2版(要闻)专栏:  南盟表示将还击北约军事干预  本报贝尔格莱德6月13日电 记者吕岩松报道:南斯拉夫联盟政府副总理利利奇昨天表示,如果北约部队对科索沃进行军事干预,南斯拉夫人民军将视其为“不速之客”,并采取一切手段保卫国家领土。利利奇是在接受一家西方通讯社的采访时说这番话的。利利奇认为,美国应该要求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分子停火,届时南斯拉夫政府武装力量将自动停止军事行动。利利奇说,南斯拉夫军队将对任何武装入侵做出反击。

5. 公安机关开展户口管理送温暖活动 着力解决应办好而未办好的六类问题

第2版(要闻)专栏:  公安机关开展户口管理送温暖活动  着力解决应办好而未办好的六类问题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王雷鸣)曾不同程度困扰过部分群众的办户口难问题,近期有望得到解决。公安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从现在起到8月底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户口管理送温暖活动,认真清理户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开展户口管理送温暖活动的重点,是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公安机关应该办好而没有办好的六类问题:农转非户口申报事项,符合政策规定,但长期未予审批办理的;符合规定收养的儿童申报落户而没有及时解决的;对于申报婴儿出生登记,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未予落户的;申请在同一地区办理户口迁移,因人为原因未予办理的,特别是对入住新建住宅楼落户申请,以未建居委会、自行车棚及其他安全防范措施,需要编排门牌号为由,没有及时办理的;未在承诺的时限内为群众办理居民身份证的;其他突出的户口问题。  针对户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知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对近几年受理的群众申报户口事项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符合政策、有条件办理的,户政管理部门要立即办理;对于情况相对复杂、需要做好相应准备工作才能解决的问题,各地要集中力量清理、研究,抓紧解决;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要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疑难、复杂的户口问题解决后,户政管理部门和派出所领导、责任区民警要主动将户口证件送到居民家中。

6. 四川加大从严治警力度 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

第2版(要闻)专栏:  四川加大从严治警力度  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  本报成都6月13日电记者罗茂城报道:四川省政法委加大力度,从严治警,对全省政法队伍集中教育整顿,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建章立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好评。  四川省各市、地、州、县都建立了集中教育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干警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针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办案,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等问题,对广大干警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  四川省公安机关坚持普遍教育与查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相结合,严肃查处了一批利用职务违法违纪和犯罪的重大案件。据今年1—4月统计,全省公安机关共查处94起,涉及民警112人,均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开除党籍7人,开除公职4人,逮捕16人,判处有期徒刑10人。四川省检察机关从去年初至今年4月底,根据群众反映,共立案查处干警违纪违法案件61件,现已结案51件,有25人受到党纪处分,33人受到政纪处分,2人判刑。四川省各级法院采取“开门纳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方法,发动干警紧紧围绕案件找问题,围绕问题查原因,围绕原因追责任。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法院共清理自查近年来的案件52474件,查出有问题的221件,已纠正216件,有1人受刑事处分,11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四川政法部门针对教育整顿中暴露出的问题,加强内部监督,完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堵塞漏洞,防止发生司法腐败现象。

7. 西藏欢送首批国家机关援藏干部 援藏干部为西藏各项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第2版(要闻)专栏:  西藏欢送首批国家机关援藏干部  援藏干部为西藏各项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据新华社拉萨6月12日电 (记者石永红、多穷)中央国家机关首批援藏干部已胜利完成在藏任务,即将返回北京。今天下午,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拉萨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会。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郭金龙在会上高度评价了首批国家机关援藏干部对西藏作出的贡献。他说,中央国家机关33个部、委的89名援藏干部,是贯彻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促进西藏稳定和发展,实施中央援藏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开拓进取,改善和优化了受援单位干部队伍的文化、专业结构,为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事实表明,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给西藏派来的是一批思想正、业务精、讲政治、讲奉献、讲团结、思想解放、开拓进取的干部队伍。他们为西藏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祖国的统一,以及受援单位两个文明建设等作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西藏广大干部群众的称赞和拥护。  据悉,连日来,西藏各地各部门已举行了一系列欢送活动,以感谢中央国家机关和15个省、市的621名首批援藏干部三年来为西藏各项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8.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强化监管职能 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药

第2版(要闻)专栏: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强化监管职能  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药  本报北京6月12日讯 新华社记者李争艳、本报记者李建兴报道: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今天在此间召开的全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强化监督职能,把好药品质量关,让百姓吃上放心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药品监督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医药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基本满足了人民防病治病、计划生育、康复保健、战备救灾的需要,药品质量大幅度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也有了很大改善。但长期以来,药品监督管理也存在着多头管理、责权不统一、政企不分、机制不健全、法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由此造成一些地区医药市场混乱,市场上出现劣质产品,甚至制售假劣药品等违法案件也时有发生。郑筱萸说,新组建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通过严格的监督管理,把好药品质量关,向人民、向社会负责,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据了解,国家赋予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职能,各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将根据法定的标准、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使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对药品质量进行统一监督,包括从研究、生产、流通到使用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各司其职的有权威的药品监督管理体系。  据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期将对全社会药品实行统一的监督管理,加快药品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强化执法监督,确保实现依法治药;同时,处理好强化药品监督管理与发展医药事业、技术监督、医药行业管理的多种关系,力争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依法监督、科学公正、廉洁高效、行为规范”的药品监督管理体制。

9. 图片

第2版(要闻)专栏:  6月13日,许多香港市民及游客在香港启德机场附近的露台观看飞机起降。随着香港新国际机场启用日期的临近,即将关闭的启德机场已成为人们游览留影的好地方。新华社记者 刘彦武摄

10. 香港举办祖国赠回归贺礼展览 各省市区赠送礼物将永久展出

第2版(要闻)专栏:  香港举办祖国赠回归贺礼展览  各省市区赠送礼物将永久展出  据新华社香港6月13日电 (记者朱冬菊)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感受祖国人民对香港市民的深情厚谊,香港特区临时市政局举办了“礼重情隆———祖国赠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回归贺礼”展览。展览从今天开始一连8天向市民展出。  因场地的关系,中央人民政府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赠送的32件回归礼品不能在这次展览中全部展出,只展出了其中的16件和其他礼品的图片,但祖国人民对香港同胞的深情厚谊尽显其间。  香港特区民政事务局局长蓝鸿震在展览开幕礼上表示,这次展览除可让市民一睹这些艺术珍品外,更能使大家深切感受祖国对我们的祝福和浓情厚谊。  据新华社香港6月13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正在安排一个永久性场地,以便将去年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和祝贺香港特区成立而赠送的贺礼公开摆放,永久地供市民观赏。  据悉,这些极富意义、精美的礼品,一部分将集中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和新机场贵宾室永久展出。

11. 李仍光舍身救人获金英勇勋章

第2版(要闻)专栏:  李仍光舍身救人获金英勇勋章  本报香港6月12日电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接纳授勋审议委员会的建议,决定将英勇勋章的最高荣誉勋章———金英勇勋章,授予已逝世的李仍光,表彰他的英勇行为及舍己为人的精神。  6月9日,香港下起滂沱大雨。为救两名跌下引水道的男童,51岁的水暖工人李仍光奋不顾身,走下洪水泛滥的沟渠。当他将一名男童安全救起后,再度走下沟渠拯救另一名男童时,却被汹涌的大水冲走而溺毙。李仍光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表现出无限的勇气。  香港特区所设的勋章主要分为紫荆勋章和英勇勋章两种,前者颁予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人士,后者颁予行为英勇果敢的人士。英勇勋章分为金、银、铜三级,以金英勇勋章荣誉最高。

12. 秸秆还田有高招

第2版(要闻)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  秸秆还田有高招  新华社记者 李海甫 李钧德  6月11日,河南省太康县小店村场头。农民焦行林轻轻扒开泥封的麦秸堆,抓起一把用手轻轻一揉,原本坚韧的秸秆被揉得粉碎,从指缝中扑簌簌洒在地上。他高兴地说,“真想不到,才十多天,麦秸就腐成了这个样子。”  前来指导群众积肥的县农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添加速腐剂沤肥法,只要按照技术要求操作,最多再经过一周时间,总共也就20天时间,秸秆就能堆制成富含有机质的秸秆肥,直接施入田间。  在太康,记者先后访了城郊、马厂、杨庙等乡镇,没有看到一起农民焚烧秸秆的现象,也很少看到村边地头常见的麦秸垛。见得最多的,是用泥土封起来的秸秆堆。农民们说,这是一座座制作秸秆有机肥的“小工厂”啊!  太康县是农业大县,年产秸秆10亿公斤左右。怎样才能迅速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太康县有关部门广泛搜集信息,了解到中国农科院的一位退休教授研制成功一种秸秆还田高效速腐剂。利用微生物技术,不受季节、地点限制,只需20天左右时间,即能将各类秸秆堆腐成有机肥料,而且比传统堆沤方法提高肥力70%左右。  快速、高效的秸秆速腐技术很快被群众所接受。城郊乡陈庄村农民廖得俊,去年12月使用这一技术堆腐秸秆制肥,在自己的日光温室里试用,所种植的西红柿不仅没有发生往年常见的病虫害,上市时间也比往常提前20天,从而增加经济效益2000余元。邻里们羡慕不已,纷纷仿效使用速腐秸秆肥。

13. 董建华参观纪念周恩来展览

第2版(要闻)专栏:  董建华参观纪念周恩来展览  新华社香港6月13日电 《人民的好总理———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展览》在香港展出后,港人反应热烈,观众川流不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两次参观了展览。  董建华在6月9日展览开幕典礼时曾浏览了展品,但意犹未尽,得知展览将于14日结束时,他利用即将出访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前夕的短暂时间,再次前往参观展览。  昨晚,董建华来到展览会场,他对每一张照片、每一件文物都仔细观看,一边听中国近代史博物馆研究员的讲解,一边俯身细看图片说明。当董建华看到周恩来17岁就读南开中学时写下的《或多难以固邦国论》文章时,感叹地说:“周总理真是少年壮志啊!”当看到周恩来在1957年所作的《关于香港问题》讲话时,董建华说,周总理40年前有关香港问题的论述,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雏形,真是有远见又充分表现出对香港的关心。在参观展览的第四部分“最后的岁月”时,董建华认真观看周恩来写在日历纸上的工作安排。听到讲解员说那时周总理每天工作夜以继日,会见一个接一个,直至凌晨时,董建华感动地说:“周总理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一分为自己。”  董建华昨天共用了一个多小时仔细参观展览。

14. 中共代表团赴德国葡萄牙访问

第2版(要闻)专栏:  中共代表团赴德国葡萄牙访问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应德国社会民主党和葡萄牙社会党的邀请,以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戴秉国为团长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今天离开这里,前往上述两国进行友好访问。  中联部副部长马文普以及葡萄牙驻华使节到机场送行。

15. 意大利总统结束访华

第2版(要闻)专栏:  意大利总统结束访华  新华社上海6月13日电 (记者周解蓉)意大利总统奥斯卡·路易吉·斯卡尔法罗今天下午结束了对中国的访问离沪出境。  今天上午,意大利贵宾参观了中、意合资的上海申雅密封件有限公司。  斯卡尔法罗总统是应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来华访问的。

16. 乌拉圭副总统结束访华

第2版(要闻)专栏:  乌拉圭副总统结束访华  新华社上海6月12日电 (记者周解蓉)乌拉圭副总统兼国会主席乌戈·巴塔利亚今天结束了对中国的访问,离沪经北京飞赴巴黎。在沪期间,上海市副市长周慕尧代表徐匡迪市长会见了巴塔利亚一行。双方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和交流。乌拉圭贵宾还参观了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恒源祥绒线公司。乌拉圭副总统是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邀请来华访问的。

17. 东道出航乘风破浪 雄鹰起飞不可阻挡 世界杯足球赛又战三场

第2版(要闻)专栏:  东道出航乘风破浪雄鹰起飞不可阻挡  世界杯足球赛又战三场  据新华社马赛6月13日电 东道主法国队昨晚在这里进行的世界杯足球赛C组第二场比赛中,以3∶0大胜南非队。  第三十五分钟,刚刚替换上场的克·杜加里利用角球机会头球为法国队首开纪录。第七十八分钟,法国队尤·德约卡夫射门,球被南非队后卫皮·伊萨误撞进自家大门。终场前一分钟,法国队的泽·亨利突破射门,球被伊萨挡了一下,但仍然滚进了南非队大门。  法国今天的报纸对世界杯第三天的三场比赛着墨最多的自然是法国队以3∶0战胜南非队的一场。“法国队乘风破浪”,这是《队报》的头版标题;《费加罗报》的头版标题是:“法国队的开场球真漂亮”。《解放报》的评论说,法国队首场比赛的胜利使一个人昂起了头,这就是法国队主教练雅凯。几个月以来,特别是近几周来,“专家”们都对他的战术和打法持怀疑态度。  新华社南特6月13日电 非洲的“超级雄鹰”尼日利亚队今天在这里举行的世界杯D组比赛中后来居上,以3∶2力克本小组种子西班牙队。  本场比赛可以算是本届世界杯开赛以来最精彩的一场。双方共打进5个球,也是本届比赛进球最多的一场比赛。西班牙队希耶罗在第二十一分钟一个直接任意球直接破门,但尼日利亚队的阿德波久在三分钟后利用一个角球机会将比分扳平。西班牙球星劳尔在第四十七分钟再次使西班牙队比分领先,但尼日利亚队的拉瓦尔在第七十三分钟再次将比分扳平。最后,尼日利亚队的奥利塞赫在第七十九分钟为本队打进取胜的一球。  本报讯 6月13日,第二支在世界杯足球赛上亮相的亚洲球队韩国队与墨西哥队交锋,墨西哥队以3∶1获胜。

第 3 版

1. 雨果故居遐思

第3版(国际副刊)专栏:  雨果故居遐思  果永毅  雨果,这位19世纪的法国大文豪,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笔者心中,对他更是怀有一种经久不衰的崇敬之情。30多年来,已经多次参观他的故居。随着时间的推移,感觉一次比一次更新鲜、更亲切。  60年代中期留学巴黎时,进的第一所学校“LANCO”,就和雨果故居同处巴黎市中心的浮日广场。课前、课后,与同学们不止一次光顾雨果故居。当时的高中毕业生,虽然知道雨果的大名,但毕竟缺乏系统的了解,不免印象朦胧,只是在久远的时光中一直保留着美好的回忆。  时隔30年后,我又来到巴黎工作。到达后第二天,就怀着深深怀念的心情拜谒了雨果故居。一年来,我又先后两次前往参观。  我真正对雨果有所了解,还是在留学回国后。我读了他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名著,才初步认识了雨果作为法国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和伟大诗人、小说家、文艺理论家在法国乃至世界的地位和影响。然而,使我对雨果感到亲切和倍加崇敬,则又缘于16年前的一段往事。1982年,我任本报国际副刊编辑时,收到南京大学程曾厚教授的一篇纪念雨果的来稿。文中提到,雨果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痛斥这种强盗行径:“有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另一个叫法兰西,野蛮地焚毁了这一东方艺术的瑰宝……”在19世纪那个疯狂的殖民掠夺时代,西方列强内部能够发出如此振聋发聩的正义呼声,该是何等地不易!在中华民族遭受奇耻大辱的危难关头,能够得到如此真挚的友情,又是何等地珍贵!我在编发这一文稿时,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研读雨果信件的原文及译文。为了让读者和我一样珍视这一宝贵的史料,我特意为它加了一段“编者按”,为它取了一个醒目的题目:“文明与野蛮”,置于头条位置并贯以毛笔手写标题。结果确实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90年代初,江泽民主席在一次谈话中,还特别提到过雨果的这封信。为此,本报曾再次予以发表。  留连于雨果故居的一间间展室,凝视着一件件文物,睹物思人,缕缕往事连同对雨果人生轨迹及其作品的遐思,便不断地涌来。位于巴黎浮日广场6号的雨果故居,是雨果曾经长期居住过的两处居所之一。雨果自1832年至1848年在此居住长达16年之久。另一处位于英吉利海峡上的英属岛屿格恩济岛,则是雨果为反抗拿破仑三世的独裁暴政流亡国外19年的主要栖身之地。这两处故居现都在巴黎市政府的管辖之下,保存完好。雨果从30岁起与妻子和4个儿女在浮日广场6号居住,当时只是租用那栋楼房2层(按中国习惯该称3层)总面积为280平方米的套间。正是在这里,雨果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写就了名著《悲惨世界》的一大部分。在面临风景秀丽的浮日广场的客厅里,他常常会见同时代的文豪们。1902年,为纪念雨果百年诞辰,他的老朋友保罗·莫里斯将整座建筑捐赠给巴黎市政府,改建为现在的雨果纪念馆。2层的主要7个展室分为3部分,1、2室展出雨果流亡海外以前时期的文物;3、4、5展室为流亡时期的文物;6、7两室则为流亡后返回巴黎直至辞世时期的文物。大量的珍贵文物都是从各地汇集来的。从雨果幼年时期的照片直到辞世时的卧床,参观者可以伴随着这些文物走过雨果漫长而灿烂的一生。关于《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的丰富收藏时常引得参观者驻足凝神。令中国参观者感兴趣的还有一间以中国古瓷器、书画及漆木家具等布置的中国风格浓郁的房间,据说这是雨果在格恩济岛居住时专为他的女友朱丽叶·德鲁埃设计的“中国厅”。诗人虽未到过中国,但从这些文物的选择和陈设中不难看出,他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怀有浓厚兴趣。由此联想,作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的雨果,面对英法联军毁灭东方园林艺术之集大成者圆明园而发出怒斥,便是不难理解的事情了。  雨果的一生就像他的作品一样,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他之所以为法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所喜爱、所怀念,不仅在于他为世界文学宝库的丰富贡献,还在于他的思想始终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他的脉搏始终随着劳苦大众的脉搏而跳动。1885年雨果辞世时,巴黎和整个法国都陷于悲痛之中。社会各个阶层,特别是广大劳苦大众都纷纷投入到悼念的行列中。从那时以来,又是100多年过去了,人们对雨果的怀念丝毫不减,他的故居每日参观者络绎不绝。他的正义的理想和感人的人格力量将永远激励着人们不断探索,走向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  下图:摩洛哥马拉喀什广场上玩蛇的人(附图片)

2. 媒体操作与时代背景

第3版(国际副刊)专栏:五洲茶亭  媒体操作与时代背景  乃翥  现实的大千世界是如此的斑斓多彩,它时不时地迸发着一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火花,令人歌哭,催人泣下。不是吗,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戴安娜之死与《泰坦尼克号》之上映,竟在传媒连篇累牍的“炒作”报道中,鬼使神差地牵动了亿万人们久久难以平静的心。  于是,有识阶层就此发出了感说。那意绪,不惟对媒体如此热衷的渲染抱有隐隐的切责与非难,更对泱泱世人那俯首倾倒于媒体导向而绝少反躬置疑表达了忡忡的忧心。尤其让感说者们唏嘘不已的,据说主要是由于媒体为了“便于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欣赏”,而有意捕捉了如此“美而平庸”的事题,进行了“铺天盖地”、“汹涌而来”的无冕“权力”的显示!  诚然,媒体在从事戴安娜之死和《泰坦尼克号》上映这样一类人间世象的报道运作中,的确发生过“信息传播之广告化”这种令人备感焦灼的倾向。如果站在更为深刻的观察层面上来审视,这样的一类宣传手法的确暴露了时下社会传媒沾连商业功利、媚俗而失于浮浅的现实情状。  然而,当我们回味媒体在上述两项轰动事件中的操作余韵时,我们则又从已有的感说评断中领悟到了一些更具现实意义的文化哲理。  既然戴安娜之死和《泰》剧情节体现的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美的平庸”,那么成千上万的理性大众何以会如饥似渴地听凭传媒喋喋不休地鼓动而醉心于这种无端“膨胀”的喧嚣。当人们传感着媒体报道、倾视着剧情发展的时刻,其灵魂自身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模样的接与状态,这是值得我们透过情感视角而加以认真析理的。  事实上,自戴安娜之死到《泰》剧事件的发生,拥有强大现代信息技能的传媒体系即意识到这类事态孕育着巨大无比的震撼力量———亿万人民对平庸之美的宣泄!媒体敏锐地利用了世间蕴藏着的“同情弱者”的普遍心理,对社会生活中的现实缺乏发起了不厌其烦的招惹。广大群众以竞相投身、参与操作的自觉行为,从戴安娜事件中感悟到抛弃弱者的可鄙,从《泰》剧中领会到救助精神的可贵!此时此刻的大众,实际上是带着追求感官补偿的心态意识来故意接受这种教养熏陶的。渴望的人们从中获得了精神的满足,没有谁再去对媒体看似浅薄的招惹行为表示非议了。  围绕戴安娜和《泰坦尼克号》的话题不可能长期地延续下去,媒体针对以上两事的火爆操作也会有冷却的时日。然而,时过境迁之后,人类社会也不会由此停下自己的脚步。眼下有谁可敢断言,今后我们的身边不会再次出现王安娜、李安娜或《ABCD号》、《XYZ号》具有同类题材意义的人间童话;而谁又能担保,以掀动舆论为己任的传播媒体从此不再对这种表达美爱的故事报之以更为热烈的操作。看来,两曲戴、泰之歌并非千古之绝唱,一首善美之颂依然是永恒之主题!  当我们仔细回顾眼前已经发生的这一耐人寻味的社会现象时,我们终于从这些纷繁如织的人间情节中体量到了呼唤真美的时代旋律。这种呼唤美好真情的时代行为,无疑折射出了现实社会对于人情所需的严重欠缺!由此人们生发了联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确立,应该从当前媒体操作的时代背景中找到一些带有启迪意义的关节,而将改善现实生活人际关系失衡这一社会问题作为这一光辉事业中的一个工作的重点,才不失为减少媒体过热炒作的一条最为有效的途径。

3. 小城一日

第3版(国际副刊)专栏:  小城一日  顾子欣  我到国外访问有个偏好:喜欢逛小城。这回在德国,看了柏林、慕尼黑等大都市,固然气象万千,动人心魄;但有一座小城,名叫施塔弗斯坦的,尤其给我留下难忘的回忆。  首先是小城的风光好。它位于巴伐利亚州中部,美茵河从它身边流过,像一条柔婉的玉臂,把它抱在臂弯里。四周山峦起伏,林木蓊郁,又似给它围起绿色的屏障。时值初冬,圣诞节快到了,林中已有积雪,可并不冷;太阳一出来,照得小城亮晶晶暖洋洋的。  另外我喜欢这小城的古味。其实它是个现代化的市镇,却仍保持着古城的风貌。你走在街道上,看着那些古朴的街灯,那些雕饰的木窗,那些像用积木搭起来的玲珑别致的小楼,恍惚回到了18世纪,又像是在格林的童话里。就连市政厅也是古意盎然,在它的市徽上画着骑白马的武士。他一手持盾,一手擎旗,那神气活现的模样,不也像是童话中的人物吗?  小城不惟古风可亲,而且人情敦厚。我们在小城只访问了一天,却受到隆重的接待。市长、两位副市长,还有一位已退休的前县长,都和我们见了面。这两位副市长,一个兼管外事;一个兼任警察局长,却穿着便装。在市政厅会面时,他俩向我们抱歉说,因圣诞节将近,他们要去为市民们服务,只好马上告辞,等会儿在圣诞市场上再见。  市长把我们接到他的办公室里,让我们吃着圣诞节甜饼,喝着当地酿的红酒,听他介绍小城的情况。小城只有万把人口,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居民多靠务农为生,种植小麦、玉米、水果,还种啤酒花。近年来兴办中小工业,加工猪鬃,制造瓷器,还给大众汽车厂生产汽车电瓶。这里的旅游资源也不少,前些年又发现一处温泉,建立了疗养中心,每年招揽数百万游客,给小城增加了新的财源。听了市长的介绍,我向他祝贺小城的发展,并在市政厅的留言簿上写道:“小城美如画,祝她更繁荣”。市长看了十分高兴,握着我的手说:“也祝中国更加繁荣。”  在市政厅拜会结束后,由前县长陪我们去逛圣诞市场。只见许多小摊摆在市政厅外的广场上,有卖甜饼、红酒和各种圣诞礼物的,也有卖衣服家具的,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我们突然发现,刚才见过面的第一副市长也摆个摊在那儿卖甜饼哪。他自己动手切饼,别人替他收钱。据他说,这市场的全部营业所得,都是捐给福利机构的。我们再往前走,不料在广场拐角处,又遇见了第二副市长(警察局长),他正忙着卖彩票发奖品呢。奖品都放在一辆带篷的卡车里,中奖人去领奖时,他就按中奖号码,弯着腰在车内找奖品。因中奖人多,累得满头是汗,气喘吁吁的。我真佩服他的服务精神。你看他瘦骨棱棱,慈眉善目,一脸和气的样子,谁能相信他是个警察局长呢。  主人也给我们买了彩票,我得的奖品是一瓶香槟酒和一包圣诞蜡烛;我们的年轻翻译可中了头彩,是一把沙发椅子,但他当场就把它捐给了那儿的幼儿园。主人说“那也不能让你空手而归”,便又补送给他一把阳伞。当地记者赶来拍照,让他拿着伞坐在椅子上,其他人(包括前县长、警察局长、代表团成员)站在他身后,因为他是幸运者呀。记者说照片明天见报,后来我们回到慕尼黑时果然收到了寄来的报纸和照片。  逛完市场后,我们还去参观了温泉疗养中心和圣十四人教堂。汽车驶上山岗时,我俯瞰躺在美茵河谷中的小城,不禁为它的风光和人情所陶醉。但据县长说,小城也有令人头疼的事。市民的生活虽然富裕了,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失业率却在上升,不安定心理在增长。最近在林区发生了纵火案,损失几百万马克。如不破案,怕连圣诞节也过不好了。我初听此话感到惊愕,继而一想也不奇怪。因为,小城的忧患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世界的忧患啊。  我离开德国已有数月,但仍怀念小城一日。那起纵火案该已破案了吧?人类也许永远难臻完美之境,而只能朝着更加美好的目标不断攀登。

4. 哦,大峡谷

第3版(国际副刊)专栏:  哦,大峡谷  潘雪怀  从拉斯维加斯出发,翻上一道道高坡,穿过荒漠雪原森林,走下汽车突然发现已经站在了大峡谷巅峰边缘。没有任何铺垫衬托和前奏,一切来得那么直截了当和迅疾,真是典型的美国风格。  “世界第七大自然奇迹”展现在眼前的瞬间让人震慑。仿佛天神的巨斧劈开大地,刀痕曲折绵延350公里,在平坦而广阔的科罗拉多高原上切开一道深1600米、宽6至30公里的口子。高山、小丘、两侧的悬崖峭壁,组成了天然的宏伟雕刻群。  在这个冬天的下午,亚利桑那温和的阳光从身后斜射下来,给气势磅礴的峡谷对面那方断壁披上了一层淡淡的桔红色。无垠的天空一丝云彩不挂,蓝得无比纯净,在与高原断面接壤的地方渐渐淡下来,变成一线洁白。褐色的地平线下,白色、赭色、深灰色一层一层清晰地从上至下排列,亮丽的淡黄四处跳跃,酱紫色以粗重的笔法遮盖住阴处,把一面绝壁立体地表现出来。扶着悬崖边的铁栏杆,我小心翼翼地踩着冰雪覆盖的岩石慢慢移动。下面是万丈深渊,谁也不敢探头去张望。凭栏远眺,仿佛欣赏一幅地层形成的壁画:2亿5000万年的石灰岩属小字辈高高在上;往下的沙石层还残留着海浪冲刷的伤痕;再往下150米厚的红壁石灰石层,是地球母亲的肉身……地球20亿年的沧桑史,一览无余。  这里是珍禽异兽活动的自由天地,它们丝毫也不用担心来自人类的侵害。白头鹰、美洲隼、大蜥蜴和科罗拉多方嘴鱼,以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峡谷玫瑰色响尾蛇和凯巴布松鼠,你无意中就可看到。森林里徜徉的几只小鹿,把我带到了一座木屋旅馆。穿过壁炉内火焰熊熊的大堂,屋后几步远就是壁立的山崖。我在附近寻找一条叫“光明天使”的小道。这是原先印第安人走的小径。100多年前,退休木工约翰·汉斯将它稍加整修后,成为了通往谷底的游路。遇到天气好又有足够的时间,当然还要有胆魄,你可以租一头骡子沿着这条山道骑下山去。骡子温驯识途,大可让人放心。1900年以来,从未有过骡子失蹄人翻峡谷的悲剧。不愿尝试大峡谷这一大特色,也可以自备饮水和干粮,用一天的时间步行下山。不过,遇到骡队时就要格外小心了。来到谷底,自然又是一番气象,可以更深地品味这“迷人的深渊”。狂暴的科罗拉多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在谷内呼啸奔腾。在上千万年时间里,它伙同雨雪冰雹,用自己湍急的流水,丰富的流量,以及夹带泥沙碎石产生的强有力研磨作用,毫不留情地将地表层层撕开,把地球的骨骼筋肉组织雕凿造就成了令人惊叹的奇观。面对咆哮肆虐的科罗拉多河,游客中不乏勇敢者向它挑战,他们驾驶橡皮筏子激流勇进,直至达到目的地。  大峡谷名扬世界,归功于美国独臂炮兵少校约翰·鲍威尔。1869年,他率领4船10人,从未经勘察的科罗拉多河一直漂流到大峡谷底,历时98天,两船7人生还。他一路上记载的惊险万状的日志出版后,广为流传。1919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正式建立大峡谷国家公园。1980年,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这里的旅馆、野营地、果园和花圃,从峡谷一直散布到河边,空中缆车贯穿其间,小飞机空中翱翔,还有一小时一场的电影《大峡谷,隐藏的秘密》,一年吸引来400万游人。  一个小时的逗留,除了给爱集邮的朋友寄了几个信封,我久久地面壁而立,想要读懂这“美国人最骄傲的自然遗产”。最后,只体验到老罗斯福总统的一句话:“它无可比拟,无法形容,在广阔的世界上绝无仅有。”

5. 旅游庄园参观记

第3版(国际副刊)专栏:  旅游庄园参观记  管彦忠  直升机将我们十几个外国记者带到了离委内瑞拉莫纳加斯州首府马图林50多公里的圣安德列斯庄园。  庄园没有通常那种正规的入口处或大门,主人就在大草棚一侧的游泳池边迎接我们。我们的住房屋顶也是用草铺的,床和床头柜是水泥砌成的,有点像中国北方的土炕,只是由于地处热带,不需要烧火加热。  这里的接待是家庭式的,给人以宾至如归的亲切感。庄园主巴列依50岁左右,人很精干。他和姐姐、姐夫、妹妹一起接待客人,他们一边和大家亲切交谈,一边送上饮料和下酒菜。他们都是法国人,移居委内瑞拉已有15个年头,在这里找到了发展事业的新天地。这个庄园是父辈买下的,占地1000公顷。牧场有1400头牛,实行分区放牧,其中1/3是奶牛。他们培育的小牛长到8个月以后,便卖给其他的牧场催肥上市。庄园里还有50匹马,10匹经过驯服,备有马鞍可供游人骑耍。  庄园的旅游设施是两年前才建起来的。除了公共活动用的大草棚之外,还有11间草顶平房,厕所和浴室虽与住房分开,但收拾得干净整洁。大棚里有台球桌和乒乓球桌,柱子之间挂着十几个吊床。如果游人多了,可以挂25张吊床。对于睡惯了钢丝床的城里人来说,躺在晃晃悠悠的吊床上休息别有一种滋味。大厅里的柱子上挂着当地富有特色的编织工艺品。在活动室和餐厅之间,建有小桥和水池。清水中几只乌龟游来游去,抢吃游客扔下的扶桑花瓣。  巴列依介绍说,这个庄园每月接待80人至150人,多数是法国人组织的旅游团,也有美国人和巴西人。就在我们到达之后的第二周,一个22人的法国青年旅游团将到庄园住两天。法国航空公司每年安排经理、职员和家属到委内瑞拉旅游时,圣安德列斯庄园是指定的景点。巴列依发展庄园旅游意在创新,他从与来自故土的客人用法语交流中感受乡情,其乐无穷。这也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生态旅游回归自然的潮流。每个游客住一晚加三顿饭,只需付60美元即可,经济实惠。庄园并没有花钱做广告,而是靠实实在在的优质服务引来了一批又一批客人。  夜幕落下,晚风袭来,这是庄园里晚餐的时间。晚餐也不错,有凉拌生菜,还有鸡丝色拉,“味道好极了”。为了助兴,有人提议每人唱一首自己国家的歌曲。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相聚在这异国的乡间庄园,自娱自乐,别有一番情趣。  乡村的夜,万籁俱寂。一觉醒来,婉转动听的鸟儿奏鸣曲令人心驰神往。远处传来小牛犊“哞哞”的叫声,似乎为众鸟的合唱注入了奇特的“重低音”。笔者赶到挤奶房时,拉牛奶的车已经启动,大棚里地面被冲洗得干干净净。在早餐桌上,大家喝的就是当天的鲜奶。主妇自制的酸奶保持着自然的风味,很受游客的青睐。  在庄园骑马游览颇有刺激性,也是不可缺少的活动项目。这天,风和日丽,有几位高手骑着快马飞奔在牧场的大道上,不时发出“噢噢”的吆喝,好不潇洒。另一些人则“安分守己”,宁愿安安稳稳地漫游,悠然自得,尽情地欣赏田园的风光。有几位干脆站在牧场主巴列依先生开的轻型卡车上,将游览活动一一摄入镜头。巴列依先生说,有旅游团来时还专门安排骑士表演马术。牧场里,牛群在安闲地吃草。高架上,风车缓缓地转动,将水从地下60米深处抽到池里,供牲口饮用。  这天中午,庄园的主人设“烤肉宴”款待外国记者,笔者因为要赶到首府马图林采访华侨组织,只好舍去了这份“口福”。  像圣安德列斯这样的农村旅游庄园,在莫纳加斯州还有好几处。农村庄园旅游作为生态旅游中的一朵奇葩,正日益显示出她的魅力。

6. 堪培拉秋色

第3版(国际副刊)专栏:  堪培拉秋色  李学江  “堪培拉,你像新娘一般美丽!”“堪培拉,你的秋色无与伦比!”翻阅堪培拉展览馆的留言簿,赞美的词句泻珠溅玉般地跳入眼帘。这些颂词是用各种文字表达的:有德语、意语和法语,但也有汉语、日语、朝鲜语。我想,这些来自世界不同国度的人们在作这样众口一词的赞美时,应是在有意无意间将它同各自的首都城市作了某些对比,才发出如此感叹的吧?  那么,堪培拉究竟美在哪里?与其它都市相较,它的出众之处何在?堪培拉既不是一个由历史发展而自然形成的都市,又不是一个完全由人工雕凿堆砌而成的产物,它是人工与天成水乳交融的结晶。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后,便决定选建新都。在其后7年中,议员们四出考察了23个地点,终于1909年决定选址于此。它位于澳大利亚山脉北端的山间盆地中,原是一片高原牧场:中心地带三山鼎立,一水穿行;远郊是四围青山,林涛似海。1912年,芝加哥建筑设计师格里芬的蓝图,在世界性的设计大赛中拔得头筹。他的高明之处在于: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不是让城市强加于自然环境之上,而是让城市融合于自然环境之中。  他的这一尊重环境的超前设计思想,被体现于其后的建都过程中。现在,站在安山顶上俯瞰,人们就会发现,整个城市没有一幢拔地而出的高楼巨厦。除格里芬湖南岸的三五座政府办公楼和湖北那一小圈商业区之外,全城基本上被掩藏于树丛浓荫之下。市区三山绿树覆盖,明湖一湾绿水萦回,没有别墅之类的建筑在山间横空出世。远远眺望,只见全城一片树海,仅有一柱喷泉冲天而起,喷珠泻玉。堪培拉的城市格局兼具了凡尔赛和华盛顿的风格。美如玉带般的格里芬湖将一城南北分开,湖南以国会山为中心,湖北以商业区为枢纽,各成两个圆心。街道则涟漪般一道道向四周扩散开去,数条主干道再从圆心向四面八方辐射而出,不仅形成了蛛网般的美妙布局,而且保证了柏油路通达于每家每户的宅前。  堪培拉的美更美在它的树种繁多,绿荫如海。自1913年破土动工,绿化便与建房同步并行。堪培拉人均绿地面积70多平方米,仅波兰首都华沙可与之媲美。漫步于城市公园或绿化地带,你可见到枝干参天的百年古树,其树龄远比首都年长,这些是当年建城时就被小心保存下来的;而马路两侧更是绿树夹道,浓荫匝地,树龄多可与路龄相比。别具匠心的是,夹道树随街道不同而各异,交织出浓淡不同、色彩不一的线条与方格。环城近郊皆为牧场与旷野,可见到牛啮牧草,马放南山的牧场风光。大自然的恩赐与人工的匠心就这样和谐地在堪培拉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堪培拉最美丽迷人的时节是它的秋季。4月初的一场秋雨将远近城郊从炎夏的炙烤中解脱出来,夏季那满目焦枯的荒野此时竟青草复荫,展现出萋萋绿色;而那原本绿叶葳蕤的各类树木,此时却开始飘黄染红。湖南东岸一带槭树千米,红叶耀眼,如一长列燃烧的火炬镶于湖畔;西侧临岸而立的则是一排排高耸的钻天杨,黄叶披身,并肩森立,俨然金甲战神欲赴阵御敌。此时各公园庭院,街区道路,无不飞红点翠,色彩纷披,那种令人醉心的美真是难画难描。随意在任何一条街道穿行,都如置身于佳木葱茏的园林之中。堪培拉怎么会这样美,这让我陷入了思索。  我想,堪培拉的美除归功于城市设计和建设者们的不以人为建筑侵犯大自然的环保意识外,同样要归功于首都居民们爱莳花种草的美德。这里的民居90%以上为一家一户的独立平房。家家房前都有三五株异树佳果,屋后都有数百米草坪,秋来处处是红果挂枝,黄叶耀金,节假日在庭园里修树浇花是人们的一大赏心乐事。因此,堪培拉才成了名符其实的花园都市。想到此,我觉得以一位澳大利亚友人的话作答最为恰当:要想生活在花园里,首先要做一名辛勤的园丁。

第 4 版

1. 京郊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4版(地方新闻·视点)专栏:头条竞赛  京郊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本报北京6月13日讯 记者吴坤胜报道:“让城郊农民也享有城里居民一样的权益。”从今年6月起,有北京市朝阳区正式农业户口、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年公布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城郊农民,将得到政府社会保障金的补助。这标志朝阳区在北京率先建立城郊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实施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在城郊农民中实现这一生活保障制度的尚不多见。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朝阳区有20万农业人口,据区民政部门调查,全区人均月收入低于100元的农村困难户家庭有369户、921人。造成家庭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残疾人和病、老、幼、劳力少或无劳力,没有固定收入。为此,朝阳区政府今年初提出尽快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一体化,并把它列为区政府今年为群众办的十件大事之一。  朝阳区确定今年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是100元。人均月收入低于100元的村民,持《农村低收入户保障金领取证》按月到乡民政部门领取保证金,差多少补多少。保证资金由区、乡政府各负担50%。

2. 村民的一票——从河曲县村委会选举看农村民主建设

第4版(地方新闻·视点)专栏:人民日报评论部主办视点(九)  村民的一票  ——从河曲县村委会选举看农村民主建设  梁彩恒  编者按:亿万农民用选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巨大进展的有力证明。本期“视点”通过对山西河曲县村委会选举的报道,进而透视了自1988年6月以来各地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一些情况。10年的实践,成绩显著,令人鼓舞。尽管我们的工作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这是一个重大的开端。  民主政治重在建设。我们相信,以村委会选举为特征的村民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心。它的实践必将为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提供极其宝贵的经验。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农民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一直是我们认真探索的重大课题。以1987年11月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以下简称《村委会组织法》)为标志,中国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走上了一条坚实的道路。  十多年过去了,全国90多万个村委会已普遍完成两届选举,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完成了第三届选举,福建、黑龙江、河北、内蒙古等已进行第四届选举。以村委会选举为特征建立起来的村民自治制度,激发起广大农民空前的建设热情,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村委会选举的成功实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个窗口。一些西方国家曾多次派团对我国农村基层选举进行实地观摩考察。美国卡特中心的一个代表团的团长说:“中国的乡村选举,将会为九亿农村人口提供更多的选择。这或许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我的结论是,中国的村委会选举是为了赋予中国九亿农民政治权利所采取的积极和重要的发展步骤。”  在有关部门的介绍下,笔者到山西河曲县进行了几天的实地采访,边看边想,深感村民为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投下的一票,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村民自治:  为农村稳定和发展奠基石  一庄一村虽是中国农村一个最小、最基本的社区,但它却囊括了各种各样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是否顺畅,关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有关专家指出,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村出现新情况,村级组织如何管理,国家税收、乡统筹、村提留等怎样落实,都需要找到更好的办法。特别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农民当家作主的意识逐步增强,再采取传统的管理方法,已不合时宜。农村呼唤民主管理,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  1980年,广西的宜山、罗城两县农民,自发地建起了村民委员会——一种准政权性质的群众自治组织。1982年新宪法确认了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委会成员由村民选举,负责办理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及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治安等各项自治事务。198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村委会组织法》,1988年6月开始试行。依据这部法律,以村委会直接选举为标志的村民自治制度在全国推广开来。  河曲县的同志说,一项好制度的推行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村委会的选举也是如此。最初村干部的产生还是“上边定调调,下边画圈圈”,村级组织的运行受行政影响较深。因此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在不少经济落后的地方,村民对担任村干部兴趣不大,村级组织不健全;二是村干部缺乏足够的群众基础和为村民服务的主动性,威信也不高。  80年代末的河曲农村,社会矛盾较复杂,200人以上的群众集体上访一年多达30余起。村干部素质低,党员60岁以上的占42.4%,文盲党员占29.3%,有的村“七八个党员四颗牙”,轮流执政,有个别村出现了家族支部。河曲县1988年开始试行村委会选举,但是并不一帆风顺。在试选时,该县范家梁村300多口人开会选村委会干部,大会从晚上开到第二天天亮,结果选出一个五保户老人!这是因候选人是组织提名的,群众不乐意,消极抵制。干部傻了眼,村民们则非常气愤:“这是捣下窟窿让我们钻!”  农民们的民主要求是强烈的,但是如何实行民主,实行怎样的民主,并非一下子就清楚的。农民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取得了进展,也积累了经验。  立足现实:  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村民选举制度  有关专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要立足于中国农村的现实。就我国广大农村而言,农民们关心自己身边的事,关注自身利益,讲实际。因此,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民主,才能赢得农民的信任,获得他们的支持。有关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共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结合当地实际,颁布了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福建等8省区还根据需要制定了村委会选举办法。村委会选举不断发展,逐步走向完善。目前,已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集民主化与规范化于一体的“村委会选举模式”。  确定候选人是选举中的首要一环。在候选人的提名上,有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十人联名提名,自荐提名等方式。吉林省梨树县还创造了“海选”提名方式,即每个选民都可以自由提出自己中意的候选人。“海选”因其高度的民主性,受到农民的广泛拥护。在1996年村委会选举中,甘肃省采用这个方式提名初步候选人的村占76%,河北省占40%。正式候选人的产生采取预选,投票决定。福建省在1998年的选举中,还对候选人进行了资格审查。  投票是整个村委会选举的中心环节,也是程序性、技术性很强的运作过程。无论是预选还是正式选举,各地都统一印制选票,统一制作票箱,秘密画票、单独投票,实行严格的监票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决不拖延。选举过程规范、公开,一目了然。  一个曾多次考察中国农村选举制度的西方专家,怀着极大的兴趣观摩了某地的选举过程。他说:“选举若要是自由的,公民必须有本人的真正的选举;选举若要是公平的,任何人都不能享有潜在的有利条件。中国的选举合乎这些条件的要求:这里有保密的、供个人使用的选票,有数名候选人竞争一个职务,透明、公开地监票计票。”  河曲县在候选人提名上实行“开票大选”的方式,也就是“海选”。该县唐家会村党支书是该村选举工作组组长,他说:“乡亲们可爱议论呢,稍不小心,什么话都有。我们情愿辛苦些,也要把选举过程明明白白摆在大伙面前。”该县楼子营镇某村的选举是在村头的小剧场举行的,票箱摆在舞台中间,两边小化妆室作为秘密画票间,一次进一人,写完投票。由于取消了流动票箱,没有作弊的机会。民政局同志介绍说,一般的村子都选择学校作为选举场所,严格按程序进行。  村委会选举只是解决了一个“选人”的问题,要使选举的结果得以巩固,不流于形式,还要解决“用人”和“管理人”的问题。各地农村在实践中摸索,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机制: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实行民主决策;通过村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健全村委会工作规章制度,使村里的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也便于群众监督。  任重道远:  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  村委会选举已成为农村、农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参选率。通过选举,一大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群众拥护的人被选进了村委会的领导班子,成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头雁,为农村各项工作的完成奠定了基础。据不完全统计,每一届村委会选举中,委员的落选率是15%,村主任的落选率是20%,实现了优胜劣汰,选出了一支高素质的村委会干部队伍。  选举化解了干群矛盾,理顺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河曲县一位当选村委会主任说:“我虽然是连任,但心情不太一样。以前基本上是上级任命的,一遇难缠事、硬任务,总是瞻前顾后不敢大胆去做。这次是村民选的,所以我就敢放手工作了。”选出的干部普遍感到腰杆子硬,敢负责。村民们呢,当了家,顺了气,有了支持干部的动力,“咱选的干部咱不支持是自打嘴巴”。他们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帮干部做好工作。唐家会村去年筹建“农民之家”活动场所,除了投资30余万元外,村民们全出的义务工,毫无怨言。  在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地方,能不能够有效地推行选举制度呢?实践证明,农民们是很珍惜手中的选票的,他们不但渴望民主,而且很会民主。河曲县有个村的一个村民,是有名的“刺头”,选举时,他四处拉选票,而村民人人心里有杆秤,他只得了一票。刘家塔镇一个村的原村委会主任是个“老好人”,不敢放手工作,选举时,他的父母、哥哥都没有投他的票。城关镇一位干部说:“过去我们老担心,贫困地区搞不了民主,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只要把政策交给群众,严格依法办事,选出的干部比我们认定的还准。”  全国每届村委会选举都有亿万选民参加,其实践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是其他民主形式难以实现的。可以说,通过村委会选举,民主法制观念逐步植根于农村大地,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必将对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然,选举中还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村委会选举发展不平衡,有的村子搞得好些,有的村子就不太顺。当干部是个苦差,候选人空缺,村民们也不太关心。有些地方出现拉关系、贿选等现象;有些村子宗族势力渗透严重,选举无法正常进行;而有些村子则重视不够。从许多地方反映的情况看,当前农村民主选举突出的问题是乡镇干部的素质有待提高。不少地方出现了乡镇干部指选、派选、影响选举,或在选举后随意更换、调整村干部,群众反映强烈。  民主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它从来都是历史的、具体的,因而是相对的,民主必然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只能随着社会总体的发展而发展。离开条件和过程讲民主,不仅达不到民主的目的,而且会适得其反,导致经济和社会的不稳定。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当前农村的民主化进程之所以进展较快,重要原因是将发展经济、为基层和农民解决一些紧迫的实际问题与民主政治结合起来,使基层和农民得到切实的好处。因此,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必须立足中国的大地,考虑民众的需要,离开这一点,民主便缺乏生命力。  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10年的时间确实太短,我国农村民主建设刚开了个头,在充分肯定其成就的同时,更要看到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建设。前路迢迢,任重道远。

3. 武汉反贪局新举措 同步监督大型工程建设

第4版(地方新闻·视点)专栏:  武汉反贪局新举措  同步监督大型工程建设  本报武汉6月13日电 记者杜若原报道:日前,武汉反贪局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公司签订协议,双方共同确保工程优质、干部廉洁,将华中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成为廉洁工程。  国家计委、农业部批准兴建国家级的武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预计投资22亿元人民币。该公司董事长吴福曾介绍说,市场尚在首期工程建设之中,与市反贪局签订该协议旨在最大限度地遏制和减少贪污贿赂等犯罪行为。  双方协议,市场公司及时向反贪局派驻的专职人员提供有关重大经济活动的信息、资料,对于反贪局提出的检察建议,公司将结合实际进行整改。市反贪局除了对市场公司干部职工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外,还将针对可能诱发经济犯罪的因素及时提出检察建议,协助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依法对公司重大投资项目、工程建设和经营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实行法律监督。  武汉市反贪局方面指出,建筑市场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现象比较严重。从1992年至去年年底,武汉市检察系统已立案查处贪污贿赂等案件263件268人。此次反贪局主动参与大型工程的同步预防,是检察机关实施廉政监督的一次尝试。

4. 化隆县乡镇医生工资被挪用 青海省领导批示坚决查处

第4版(地方新闻·视点)专栏:  化隆县乡镇医生工资被挪用  青海省领导批示坚决查处  本报西宁6月13日电 记者马应珊报道:最近,青海省领导同志批示,坚决查处,严肃处理化隆县卫生局截留挪用乡镇卫生院近200名医务人员工资52.7万余元,用于土建工程,造成恶劣影响一事。  化隆回族自治县共18个乡镇卫生院,有近200名医务人员。去年,他们中多数人9个月没领到工资,有不少人11个月没领到工资。到县里询问时,原县卫生局领导说,县上发不出工资,你们自己挣,从药品收入和业务费中发。  其实,52.7万元工资被县卫生局截留,搞了基层卫生院的土建工程。而这些土建工程,是在没有图纸、没有设计预算、没有招标、没有质量检测、没有城建和有关部门验收手续的情况下交付使用的,其中不少账目是用白条子作的账。  另外,1996年县财政给全县乡村医生的补助7.5万元,也被县卫生局扣留挪用,至今没有发到乡村医生手里。在县卫生局吃掉的招待费中,也包括乡村医生的补助工资,造成全县18个基层卫生院工作不能正常运转,严重影响了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省有关领导告诉记者,改造基层卫生院有专项资金,截留挪用职工工资是违法的。

5. 南昌市还绿于民 抚河故道改公园

第4版(地方新闻·视点)专栏:  南昌市还绿于民  抚河故道改公园  本报南昌6月13日电 记者余清楚报道:6月的一个傍晚,记者来到赣江边新辟的抚河公园,只见绿树芳草掩映的敞开式公园广场,数万名市民在此纳凉消夏。南昌市政府改造抚河故道,兴建这个没有围墙、不收门票的公园,成为市民晨练、晚憩、游览的乐园。  50年代为了水利需要,抚河改道,南昌市区西南留下了一条长4.6公里的抚河故道。由于历史原因,这里脏水横流、垃圾漂浮、污染严重,成为南昌市的“龙须沟”,市民很有意见。去年年初,南昌市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彻底根治抚河故道,堵住污水源,清除旧建筑,严禁倒垃圾。经过一年三个月的努力,抚河公园初具规模。  南昌市副市长李豆罗介绍,整个公园占地1100亩,已超过以往南昌市区公园面积的总和。公园植树4.2万棵,种草13万平方米,并根据四季气候分别栽种桃花、杜鹃、月季、樱花、石榴等花木群。人们戏称这里是“都市里的乡村”。  南昌市不惜在黄金地段投入巨资兴建抚河公园,不仅降低了这个城市的温室效应,而且将平均绿地面积提高了好几个百分点,难怪市民在漫步公园、尽兴游乐之时,称赞市政府建设这个公园,还绿于民,办了一件民心工程、生态工程。

6. 温州颁发“政府工作诤言奖”

第4版(地方新闻·视点)专栏:  温州颁发“政府工作诤言奖”  本报温州6月13日电 记者宋光茂报道:6月9日,11位温州市民因在上一年度向市政府提出了中肯可行的建议,荣获首届“政府工作诤言奖”证书和奖金。  温州市政府自1997年1月设立该奖项,每年评奖一次,鼓励市民通过市长专线电话或其他合法渠道向市政府建言献策。首届获奖者所提建议主要包括:清理公款购买移动电话、设立温州110报警台、在市区建设过程中保护好文物、切实搞好温州治水见绿工程等。获奖者的建议大部分已付诸实施。

7. 历时一年多 用石24万块 云石拼制《蒙娜丽莎》

第4版(地方新闻·视点)专栏:  历时一年多用石24万块  云石拼制《蒙娜丽莎》  本报汕头6月13日电 记者侯伟生报道:近日,广东省汕头市丽水庄12幢与13幢居民楼之间的空地上,出现了一幅云石拼制的100平方米巨型“蒙娜丽莎”画像,令路人和参观者惊叹不已。这是汕头3位艺术爱好者颜苏平、陈彦斌、张树基筹资10多万元,历时一年多,用天然云石拼制成的。  颜苏平等3人的年龄均为38—39岁,自小一起学画,现分别从事装饰、设计和石料经营。去年三四月间,他们选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为原型,通过电脑分析,确定了拼制画像的最佳尺寸和所用云石的最佳粒数。  《蒙娜丽莎》原作0.77米×0.53米,而放大在地面上的云石拼画为12.3米×8.2米,由96个1.03米×1.03米的正方框组成,每个方框由2500块0.02米×0.02米的方形天然云石拼满,共使用了24万块各国天然云石,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利用云石的天然色彩再现了蒙娜丽莎的微笑。登高俯望,《蒙娜丽莎》云石拼画比原作大了200多倍。  今年4月15日,作者向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申报“唯一用天然云石方粒拼贴《蒙娜丽莎》名画”的纪录,现已获立项受理。他们表示,目前还没有想好这幅云石巨画最后放到哪里。(附图片)  在7层楼高处俯视拍摄的《蒙娜丽莎》云石拼画。本报记者 侯伟生摄

8. 李政道教授受聘任山西首席科学顾问

第4版(地方新闻·视点)专栏:  李政道教授受聘任山西首席科学顾问  本报太原6月13日电 记者阎晓明报道:日前,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受聘担任山西首席科学顾问。  6月11日下午,隆重的颁发聘书仪式在名城大同举行,山西省省长孙文盛将写有“山西省首席科学顾问”的聘书交到李政道教授手中。这是山西加强该省科技决策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仪式结束后,就职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李政道教授为山西科技界做了“21世纪科技发展”的学术报告,并就建设山西清洁能源区与山西有关部门进行座谈。

9. 中医大三院不挂“特困窗口”标志牌 优惠服务静悄悄

第4版(地方新闻·视点)专栏:  中医大三院不挂“特困窗口”标志牌  优惠服务静悄悄  本报记者 冯奎  辽宁省已有14个地级市百余家医院挂起“特困(患者)窗口”、“特困(患者)病床”等标志,中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院却决定:将已经制好的“特困”系列标志牌封存起来,但在实际工作中一如既往地为特困患者提供优惠服务。  中医大三院早在今年3月3日就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全面的医疗扶贫活动,但一直没使用“特困窗口”、“特困病床”这样的标志。患者通常在结账时,凭劳动部门下发的“特困证”、“下岗证”享受减免费用方面的优惠。  中医大三院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在探访病人时,了解到不少特困患者还有更复杂的想法。锦西葫芦岛市一名年轻的特困患者拉着院长曲嘉良的手说:打内心里感激医院这样“悄悄”地为俺们减免了许多费用;要是非得在带有明显标志的“特困窗口”登记、又住在“特困病床”上,心里反倒不自在,甚至很自卑。长期从事医疗工作的曲嘉良敏锐地感到:患者的这种心理值得医院重视。  在医院的出院病人结账办公室,一名财务人员翻着账本告诉记者:自3月初至今,已有150多名特困患者凭“特困证明”在中医大三院享受到了各项临床检查优惠20%收费的待遇。出院后他们送来了锦旗21面,表扬信32封。沈阳市第三十八中学校办工厂一名特困患者出院后,亲自送到中医大三院的一封信上写道:“医院既为咱省了钱,又没让咱住院时觉得低人一等。”  编后:全社会都要关心国企下岗职工,这种关心不仅应该是经济上、生活上的,心理上的慰藉也很重要。中医大三院医护人员的思考显然深了一层,在细微之处见精神,给人以启示。

10. 徇情导致一桩错案 县检察长知过即改

第4版(地方新闻·视点)专栏:  徇情导致一桩错案 县检察长知过即改  本报石家庄6月13日电 记者陈国琦报道:近日,河北省故城县检察院检察长魏冠奇,对由于自己徇情导致的一桩错案主动承认错误,并依法重新予以起诉。  故城县某银行女出纳员、20岁的陈某,自1996年5月至7月,为他人开假存款单做贷款抵押,收受他人资金及物品7000多元,已构成受贿罪。县检察院立案侦查终结,事实清楚,应该起诉。但检察长魏冠奇却以这家银行曾支持过检察院办案经费,当事人年轻、未结婚及受贿数额不大等为由,作了撤案处理。近日,魏对此作了深刻检查,通过检委会研究,决定纠正此案,对陈某予以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