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12-22

第 1 版

1. 切实做好人民日报发行工作

第1版(要闻)专栏:  切实做好人民日报发行工作 云南:力争超额完成征订计划 本报昆明12月21日电云南省各级党政部门把人民日报的发行作为落实讲政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省委副书记令狐安明确指示,搞好人民日报等党报征订是一项政治任务,必须超额完成;宣传部长王天玺致信全省17个地州的党政领导,要求抓好党报的征订工作,思茅、保山、玉溪、怒江等地区已完成或超额完成人民日报收订计划。 (张帆尤颖) 广西:发行工作“六到位” 本报南宁12月21日电记者罗昌爱报道:广西各级党委抓人民日报发行做到领导到位、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强调到位、人员到位、督促到位,发行工作扭转了落后局面。 到12月5日,人民日报1997年在广西的发行任务完成数只有71%,全国倒数第三。这种情况引起了自治区党委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区党委专门召开紧急电话会议,贯彻中央有关人民日报发行工作精神,敦促落后地区迎头赶上。自治区党委书记赵富林两次讲话强调各级党委要把人民日报的发行当成大事来完成。 在自治区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广西各地出现了一把手亲自抓,发行量迅速上升的局面。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会同邮电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四个检查督促小组,22日将分赴各地市检查发行情况。 山西:多种办法促发行 本报太原12月21日电山西省委、省政府把人民日报的发行工作放在党报党刊的首要位置,要求各地各部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截至目前,1997年度人民日报在山西收订工作进展顺利。 省委书记胡富国、副书记郑社奎、宣传部长侯伍杰等同志,多次对人民日报的发行提出具体意见,要求任何地方不得以任何借口影响订阅。省委宣传部和省邮电管理局根据收订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多种办法督促发行。 (晋记)

2. 迎接文艺百花争艳的新世纪

第1版(要闻)专栏:  迎接文艺百花争艳的新世纪 新华社记者本报记者 江泽民总书记与文学艺术界代表一起纵情高歌《歌唱祖国》,将刚刚落幕的中国文联六代会和中国作协五代会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 文艺界盼望已久的文联六代会和作协五代会圆满结束了。近3000位代表聚集北京,在这世纪之交,共商繁荣文学艺术的大计。短短的五天中,各艺术门类、各不同风格、流派的代表们畅所欲言,总结创作经验教训,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把大会开成了一个民主、团结、鼓劲的大会。正如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所说,这次大会开得心情舒畅,信心倍增。代表们在充分酝酿、协商的基础上,选举了文联和作协新一届全委会和主席团,选出了大家信任、满意的领导班子,推举了一批德高望重、成就斐然的老作家、艺术家担任名誉职务。整个大会中充满和谐氛围,感染了老、中、青三代代表。中国作协副主席马烽说,只要大家把思想统一到毛泽东、邓小平文艺思想上来,统一到江泽民同志的这次讲话精神上来,我们的文艺队伍就一定会更加团结,我们的创造性就一定会得到更大的发挥,我们的文学艺术就一定会更加繁荣发展。 党中央的亲切关怀,特别是江泽民总书记在文联六代会和作协五代会上的热情讲话,鼓起了作家、艺术家心中的风帆。成了代表们议论的中心话题。“总书记的心和作家是相通的。在这寒冷的冬季,江总书记的讲话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报告文学家乔迈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共同感受。解放军代表刘晓江的一席话,又说出了代表们的一致认识:江总书记的讲话是对文艺事业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更加成熟的标志,是指引我们文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号角和宣言。 画家李琦这样说,走进人民大会堂时高高兴兴,走出人民大会堂时精神振奋。从总书记的讲话中,代表们深深地感受到党对文艺事业和文学艺术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新任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的闭幕词,集中反映了代表们的心愿:讲话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方针和原则,充分肯定了文艺工作的成绩,进一步明确了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中国作协副主席陆文夫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做出了评说,总书记的讲话之所以好,就是有针对性,使人反省、思考,使人觉得文学被开拓出非常广阔的道路,照这个路子管文学,文学是可以繁荣的。代表们深知,党和人民之所以给文学艺术工作者以厚爱,就在于文学艺术负有表现时代精神,培育“四有”新人的崇高责任。连任中国文联副主席的歌唱家才旦卓玛坚定地表示,一个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艺术家,必须以全部身心、满腔热忱为人民歌唱,以高尚的情操、精湛的艺术去影响、鼓舞人民。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女作家铁凝满怀希望地说,这次大会是文艺界在新世纪到来之前的一次盛大集会。回去以后,我们要用自己的作品与社会、与读者聚会。年龄最小的代表、13岁的张婷,在开会期间一直坚持练功,她激动地表示,要以更优异的杂技表演争得更多的奖牌,为祖国和人民争光。 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精神的火炬已经点燃。在踏向归途的时刻,代表们互道珍重之际,握手相勉:“等着看你的好作品!” 广大群众也在期待,时代和民族都在呼唤,一个伟大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有文艺的发展繁荣相伴随。我们想引用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作为这次大会报道的结束语: 21世纪就在眼前。可以预料,这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辉煌胜利的世纪,也将是社会主义文艺更加群星灿烂、百花争艳的世纪。

3. 请大声说:向我看齐

第1版(要闻)专栏:今日谈  请大声说:向我看齐 吕企才 湘潭市在各级“一把手”中开展“向我看齐”活动,全市各单位的“一把手”普遍对如何做表率定出了具体目标、要求和措施。 一个单位的“一把手”,是一个标杆。不管愿不愿说,敢不敢说“向我看齐”,那里的干部群众实际上都是向你“看齐”的。带了好头,下属会“见贤思齐”,单位里就风顺气正;带了坏头,就会“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一般说来,看一个“一把手”称不称职,只消看看他那个单位就晓得了,而不必听他的自我表白。 有些“一把手”喜欢怨天尤人,总把单位搞不好归罪于其他,这往往不符合事实。实际上,倒不如查查自身:是否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是否首先做到了?上级规定的那些“不准”、“严禁”,是否执行了?在这些问题上,当领导的,特别是“一把手”,要敢于大声向群众说——“向我看齐!”

4. 确保实现平稳过渡

第1版(要闻)专栏:  确保实现平稳过渡 新华社记者范丽青 四百位香港永久性居民组成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今天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的六十名议员,筹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是实现香港平稳过渡和特区成立后正常、有效运作的重要保证。 众所周知,中英联合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于同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就是说,英国政府对香港的管治至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即告终止。这样,港英立法局等依照《英皇制诰》和《皇室训令》设置的政制架构,也就自然随着英国对香港殖民管治的结束而终止。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制架构,将按照香港基本法的规定和全国人大的有关决定组建,体现的是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 “直通车”被毁后的必要措施 香港特别行政区必须有自己的立法机构,这本是毋庸置疑的。但有一些人,从一九九五年预委会提出设立临时立法会建议以来,一直对成立香港特区临时立法会持反对态度,并反复恶言相向。他们的反对,除去攻击的言词外,并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比如,他们声称中国政府“不应、也无必要”以临时立法会来“取代民选立法局”。这种说法,不仅是法、理上的无知,而且是有意混淆是非、误导海内外。 反对设立临时立法会的人,惯用的一个遮人耳目的手法,就是闭口不提设立临时立法会的因由,因为这是他们难以启齿的。这里有必要回顾一下。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理应在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产生。但中方为了实现平稳过渡,根据英方的建议,同意如果港英一九九五年产生的最后一届立法局的组成符合全国人大的有关决定和基本法的规定,其成员也符合一定的条件,在履行一定的法律程序后,可以跨越“九七”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的成员。一九九○年初,中英两国外长通过七封外交信函就此达成协议和谅解,全国人大在《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中对此也作了规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直通车”安排。 但后来英方错估中国局势,改变了在香港问题上与中方磋商合作的政策。一九九二年英国第二十八任港督彭定康到任后,单方面地、突然地提出了所谓的香港“政改方案”。这违背了三个方面的原则:首先,这个方案是在中英联合声明明确规定,在香港过渡时期的后半段中英双方有必要进行更密切的合作,审议为一九九七年顺利过渡所要采取的措施之后,英方不经与中方磋商就提出的,违反了联合声明的精神;其次,在基本法和全国人大的有关决定已对香港的政治体制和民主发展作出了明确规定之后,英方的“政改”却要从根本上改变香港现行政制特色、改变一九九四/一九九五年立法局等三级架构的选举形式,违反了与基本法相衔接的原则;第三,这个方案的提出又违背了中英两国就一九九七年前后香港政制衔接,特别是一九九五年立法局选举办法所达成的协议和谅解。 为有利于香港的平稳过渡,中方一如既往地尽量争取英方以合作的态度来磋商解决问题。在中方的一再要求和努力下,中英两国政府代表就香港一九九四/一九九五年选举安排问题进行谈判,磋商如何在中英联合声明、与基本法相衔接和两国已达成的协议及谅解的基础上,使香港一九九四/一九九五年选举产生的立法局等三级架构的议员能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后过渡,进入特区第一届立法会和区域组织,以利于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 但谈判进行了7个月17轮,英方却毫无诚意,最后还单方面中止了谈判。在双方没有达成协议的情况下,英方自行按“政改方案”进行了香港1994/1995年三级政制架构的选举。李鹏总理在这次谈判破裂后指出:“英方节外生枝,单方面中止了谈判,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理所当然地应由英国政府承担。”英方理应承担的这个后果,就是“直通车”没有了,因为“直通车”的路轨已经被一意孤行的英方一手拆掉。所以,这里既不是所谓临时立法会“取代”港英立法局的问题,更谈不上是什么要民主不要民主的问题,而是中国政府和人民重义守信,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香港的长远利益,维护中英联合声明,维护基本法,有决心有能力实现香港平稳过渡的体现。 成立临时立法会有充分的法律根据 临时立法会的成立有充分的法律根据。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1990年4月4日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授权筹委会“负责筹备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有关事宜”;在有关“直通车”的规定中则用了“但书条款”:“原香港最后一届立法局的组成如符合本决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其议员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愿意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并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者,经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确认,即可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议员。”也就是说,筹委会有权决策、监督、执行包括建立香港特区的行政、立法、司法机关和维护平稳过渡的所有事宜;如果港英最后一届立法局不符合全国人大的决定,其议员无法“过渡”,则筹委会有权对特区第一届立法机关的建立另作安排。 临时立法会的成立又是必要的。没有立法机关,特区的组建就无法完成,特区政府也无法运作。但特区第一届立法会是无法于1997年7月1日之前产生的。因为此时香港尚在英国管治之下,从主权原则、法律和实际操作上,都不允许也不可能由港英当局主持在港选举产生香港特区的第一届立法会;另一方面,要进行立法会议员的选举,须进行选区划分、选民登记和投票、开票等工作,这也不可能在特区政府成立后的短时间内完成。以什么办法来维持特区成立时的正常运作呢? 香港许多知名人士和媒体舆论指出,设立临时立法会一事完全是被港英逼出来的。在由于港英自己的作为而使港英立法局的“直通车”成为不可能后,就只能设立一个临时立法会来保证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时具备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体系,不致出现“法律空缺”。 在预委会阶段,预委会政务小组经过反复研究,结合香港各界人士对这一问题提出的建议,认为设立特区临时立法会是体现“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原则,确保平稳过渡的最可行办法。筹委会成立后,又对此进行了深入讨论,得出的结论与预委会一致。今年3月筹委会第二次全体大会通过了《关于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的决定》。这次临时立法会的选举,就是据此进行的。 临时立法会因它的临时性质而必须对它可行使的立法机关功能有所限制。筹委会的决定中规定,临时立法会的任务有7项,主要是根据基本法的规定,制定为确保特区正常运作所必不可少的法律,并根据需要修改、废除法律;以及履行基本法规定的审核、通过政府财政预算案、批准税收和公共开支、听取、辩论行政长官的施政报告、同意特区终审法院和高等法院法官任命等。必不可少的法律包括有关特区护照签发办法、《国籍法》在香港实施、界定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制作和使用等。这些任务都涉及平稳过渡和政权交接事宜,是特区政府成立之初就需要完成的。此外,还限定临时立法会在“九七”前通过的法律只能从1997年7月1日起实施,临时立法会的工作期不超过一年。这些规定都是合情合理的。 临时立法会的成立反映了香港社会的普遍愿望 筹委会成立临时立法会的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得到广大港人的认同。 今年10月筹委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临时立法会的具体产生办法,这个在吸收广大港人意见基础上制定的办法,坚持民主、公平、开放的原则,依照基本法规定候选人的资格,选举方式简便可行,受到了香港社会的普遍欢迎。筹委会主任委员钱其琛在筹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闭幕时说:“在香港还有一些人,他们赞成香港回归祖国,但在香港发展民主的道路和速度问题上有不同的意见。只要拥护祖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希望香港平稳过渡和繁荣稳定,有这样一个共同的基础,大家就应该而且可以坐在一起,共商港事,把香港的事情办好”,这些话更在香港引起热烈反响。人们认为,筹委会求大同存小异、兼容并蓄的态度值得肯定,临时立法会的产生办法是客观、公平、开放的,既没有刻意照顾什么人,也没有排斥什么人,只要符合资格就可参选,这有利于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的参选者,从而使临时立法会的议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丰富的经验,临时立法会更具公信力,更能有效地为港人服务。临时立法会产生办法公布后,香港各阶层、各界别的代表都表达了积极参选的意愿。 依法将履行包括选举临时立法会议员职责在内的推选委员会的产生,以及推委会顺利成功地推选出了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使广大港人进一步看到了香港民主的新气象,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深入人心,广大香港同胞对临时立法会的参与热情进一步高涨。从11月18日到12月9日临时立法会候选人提名期间,共有200多人领取提名表,134人完成了提名手续,130人通过筹委会主任委员会议资格审查成为候选人。其中,既有香港各主要政党、社团的成员,也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还有现任的港英立法局议员等。大多数参选人表示,希望通过参选来支持、参与临时立法会工作,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做贡献。香港各界、各阶层人士的积极参选,为临时立法会符合“均衡参与”的原则,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提供了基础。 经过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推委会委员投票选举产生的临时立法会60名议员,是香港社会各界、各阶层的代表。他们的当选,不仅反映了香港各界、各阶层的要求和愿望,也反映了香港同胞同心同德,维护平稳过渡的决心和信心。临时立法会在广大港人的支持下,一定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和长期稳定繁荣做出历史贡献。(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

5. 推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深圳举行香港特区临时立法会议员选举产生钱其琛强调设立临立会是维护中英联合声明确保香港平稳过渡重要举措

第1版(要闻)专栏:  推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深圳举行 香港特区临时立法会议员选举产生 钱其琛强调设立临立会是维护中英联合声明确保香港平稳过渡重要举措 新华社深圳12月21日电(记者孙承斌、李南玲)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今天在深圳举行。会议选举产生出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的60名议员。筹委会主任委员钱其琛在开幕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就是要选出一个能够真正代表香港的整体利益、能够反映香港市民意见的临时立法会。 深圳会堂今天迎来了推委会的399名委员。200多名中外记者也早早赶来采访这一重要会议。 选举临时立法会是推委会继选举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之后的另一项重要选举。钱其琛说,本来这次选举应该在香港举行,由于英方拒绝合作,我们不得不把会议移到深圳来开。令人遗憾的是,英国方面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昨天就临时立法会的问题发表了一个声明,港英政府随之作了呼应。他们老调重弹,反映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心情。 临时立法会的130名候选人来自香港各个阶层、各个界别和各个方面。半数以上现任港英立法局的议员也报名参加选举,代表性之广泛有目共睹。钱其琛指出,临时立法会的组成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应当成为我们选举临时立法会议员的一项指导原则。社会各阶层、各界别、各方面均衡参与,是香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钱其琛的讲话博得委员们的阵阵掌声。随后,委员们听取了筹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鲁平关于选举事项的说明,鼓掌通过了监票人名单。总监票人为刘兆佳。 上午9时20分,大会工作人员把写有130位候选人名字的红色选票,分送到399位与会的推委手中。推委们秉承对香港、对国家、对民族负责的责任感,认真对每一位候选人作出选择。写票过程历时近50分钟。 上午10时30分,投票开始。委员们依次来到设在主席台两侧的票箱前,郑重地把代表港人意愿的选票投进票箱。随后,工作人员开始了紧张、认真的点票工作。 下午4时10分,工作人员宣布了经筹委会主任委员会议确认的选举结果,60位候选人成功当选为临时立法会议员。热烈的掌声在会堂内经久不息,委员们为选举的公正、公平、公开和推委会又完成了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而倍感兴奋。 在60名当选议员中,既有工商界人士,也有劳工、基层界别的人士和专业界的精英。尤其是,现任立法局议员中有33人也被选为临时立法会议员。这充分证明,推委们在选举时,真正是胸怀香港的整体利益,从有利于香港平稳过渡的大局出发的。把这些在立法事务方面有实际经验的人士选到临时立法会中来,将有利于临时立法会工作的开展。 为了使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按期产生,筹委会已成立了第一届立法会小组,研究第一届立法会的具体产生办法。第一届立法会将会完全按照基本法和全国人大有关决定的规定产生。 会议结束时,钱其琛再次发表重要讲话。他对临时立法会60名议员的当选表示祝贺,强调设立临时立法会是在“直通车”安排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为维护中英联合声明,确保香港的平稳过渡的重要举措。 今天的会议由筹委会主任委员会议主持。筹委会副主任委员王汉斌、安子介、霍英东、周南、王英凡、李福善、董建华,副秘书长秦文俊、陈滋英、邵善波也出席了会议。

6. 讲究科学规划注重配套开发厦门抓基础设施促经济增长

第1版(要闻)专栏:  讲究科学规划注重配套开发 厦门抓基础设施促经济增长 本报厦门12月21日电记者郅振璞报道:“八五”期间经济增速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的福建省厦门市,岁尾又传喜讯:今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可达305亿元,财政总收入41.6亿元,外贸进出口68亿美元,分别可比上年增长20%、26%和1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年初计划低5个百分点。 厦门财政总收入之所以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物价涨幅低于全国平均上涨幅度,在于市委、市政府在经济工作中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战略,把投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而不是盲目上工业项目,也没有陷入房地产热,从而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厦门经济特区初创时城区小,工厂少,经济落后。“八五”期间,这个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达144亿元;今年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又占54亿元;六年来基建投资额占建特区以来总投资80%。目前,城区建成面积已从42平方公里扩大到近60平方公里,初步完成以本岛为中心,“一环数片,众星拱月”的大城市框架。 厦门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之一是围绕一个科学的、高起点的规划,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夯实基础。瞄准的重点是港口、机场、道路、桥梁、水电、通讯、功能区开发、市政建设、旧城改造等。 经验之二是集中力量,注重配套,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效一片。几年来,工业区、高科技产业开发区、保税区以及生活区的建设都注意到配套建设。建设投资6亿多元的火炬高科技产业开发区,已开发土地面积50万平方米,进区的32家企业,至今技工贸收入33亿元。 经验之三是适度超前,由小到大,滚动发展。 经验之四是政府主要投资与多渠道投资相结合。为完善投资机制,市里分别建立航空港股份有限公司、路桥公司、电力投资公司、港口投资公司等投资主体,强化预决算管理。在政府投资的同时,厦门市还注重多渠道筹集资金。到今年6月,累计有15个项目利用外资1.5亿美元;7月,又有东渡港三期、海沧大桥、海沧港等8项被承诺利用外资2.26亿美元。

7. 特大洪水唤起全民水患意识湖北冬修水利对症下药

第1版(要闻)专栏:  特大洪水唤起全民水患意识 湖北冬修水利对症下药 本报武汉12月21日电记者龚达发报道:冬季水利建设正在湖北省蓬勃展开,400多万劳力,2万多台机器日夜奋战在水利工地上。全省已有6万处水利工程开始动工,完成土石方2.2亿立方米。 抗灾之后,湖北省委、省政府抓紧时机,动员全省人民,把对水利“命脉”作用的深刻认识转化为兴修水利的实际行动。他们把水利建设成就直接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不少地市主要领导身先士卒,带领群众奋战在水利建设第一线。 今年的特大洪水进一步唤起了湖北人民的水患意识和水利意识。入冬以来,长江两岸、山区平原,随处可见机声隆隆的水利建设场面。孝感市已投入了78万人、6500台套机械;咸宁地区仅长江干堤除险加固就动用了12万人、519台套机械。 湖北今年水利建设重在“对症下药”:受洪涝灾害严重的地区,把全面修复水毁创伤、除险加固、增强抗洪保安能力作为主攻重点;其它地区则加大投入,努力使本地水利基础设施有大的改善。洪湖市灾后组织起1万多人、400多台机器投入整险加固。黄冈市沿江江堤上3万名党政干部带领100万民工苦干实干。十堰市则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当成脱贫致富的保障工程。

8. 利用独特优势调整经济结构宁波抓港口建设促产业发展

第1版(要闻)专栏:  利用独特优势调整经济结构 宁波抓港口建设促产业发展 本报宁波12月21日电记者范伟国报道:宁波市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以港兴市,大力发展重化、能源为主的港口产业。如今,沿北仑港1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上,一个依托深水良港发展起来的工业群正在形成,港口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以上。全市经济也进入了良性循环,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到今年12月15日,全市已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近800亿元,完成财政收入64亿元,比上年增长21%。 宁波原有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缺乏龙头企业。近年来,根据宁波深水港口的特点,优先建造多种大吨位船舶泊位。北仑港原只有一个10万吨级的矿砂码头,来货应接不暇,宁波市自筹资金,仅用一年时间就新建了一个全国最大的20万吨级矿砂码头。经过几年的建设,宁波港的吞吐能力大大增强,今年已突破7000万吨,列国内大港的前五名。 宁波深水港吞吐量大,大宗散货进出十分方便,建设火力发电厂、炼油厂的条件比较优越,而且市场前景好。依靠这一优势,镇海炼化公司借势而上,迅速发展,已拥有700万吨炼油能力,年产30万吨合成氨和50多万吨尿素,成为中国石化总公司主要的油品进出口基地。紧靠北仑港、占地6平方公里的协和石化项目正在紧张动工兴建。这个项目投资数10亿美元,将形成年产500万吨炼油、30万吨乙烯、20万吨聚脂的生产能力,带动一大批下游企业发展。北仑港发电厂利用北仑深水泊位的便利条件运进煤炭发电,目前120万千瓦的两台发电机组已并入华东电网。 在调整经济结构时,宁波市避开热门行业,不搞汽车、电子等行业的重复布局,注意吸收国外的高新技术,提高产品档次。市里限制了一般性的加工项目上马,强调在挖潜上下功夫,今年技改投入达1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20%。

9. 图片

第1版(要闻)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国家重点工程神华东胜煤田马家塔露天煤矿投产五年来,累计生产原煤374万吨,实现利润一亿元。图为马家塔煤矿的采煤车正在装煤外运。 新华社记者 施长江摄

第 2 版

1. 侨联五届三次全委会闭幕

第2版(要闻)专栏:  侨联五届三次全委会闭幕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贾奋勇)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五届三次全委会今天在北京闭幕。 中国侨联主席杨泰芳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会议认真审议并通过了《中国侨联关于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的意见》,大会要求各级侨联要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归侨、侨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会议还增补冀朝铸、俞云波、谢文霖三人为中国侨联副主席,增补周群珠等五人为中国侨联常委,增补迟国强等六人为中国侨联委员。

2. 钱其琛在推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开幕时讲话强调要选出真正代表香港整体利益的临立会

第2版(要闻)专栏:  钱其琛在推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开幕时讲话强调 要选出真正代表香港整体利益的临立会 新华社深圳12月21日电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今天在深圳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特别行政区筹委会主任委员钱其琛在开幕时讲了话。全文如下: 各位推选委员会委员: 前不久,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选举产生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随后,国务院任命董建华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推选委员会的第一项任务随之完成。今天,我们将要进行另一项重要的选举,即选举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的60名议员。本来这次选举应该在香港举行,由于英方拒绝合作,我们不得不把会议移到深圳来开。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英国方面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昨天就临时立法会的问题发表了一个声明,港英政府随之作了呼应。他们老调重弹,反映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心情。下午选举结束后,我还将就此作点评论。 大家知道,筹委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期间召开的主任委员会议审核并公布了临时立法会议员的候选人名单,共130人。这些候选人来自于各个阶层、各个界别和各个方面,有半数以上现任的立法局议员也报名参加选举,代表性之广泛是有目共睹的。 临时立法会的组成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应当成为我们选举临时立法会议员的一项指导原则。社会各阶层、各界别、各方面均衡参与,是香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基本法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的一些规定,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产生办法的规定,也都体现了均衡参与的精神。在上次筹委会全体会议上,我曾经说过,应当根据社会代表性、个人的品德和议政能力等原则来选择合适人选进入临时立法会,还应当尽量吸收那些在立法事务上有经验的人士。针对外界对有些临时立法会的候选人和推选委员会委员有政治团体的背景感到担忧的情况,我特别指出,无论候选人有无党派或政治团体的背景,也无论候选人是来自大的政治团体还是来自小的团体,都应该一视同仁。香港社会对这些意见是赞成的。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选出一个能够真正代表香港的整体利益、能够反映香港市民意见的临时立法会。 各位委员,临时立法会的任期虽然不长,但它是一个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起着重要作用的立法机关,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后的正常运作起保证作用。各位在第一任行政长官的选举中已经投下了神圣的一票,在今天的临时立法会选举中,希望各位同样秉承对香港、对国家、对民族负责的责任感,充分使用自己的投票权,以共同完成历史所赋予的神圣使命! 谢谢各位。

3. 图片新闻

第2版(要闻)专栏: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12月21日,香港特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在深圳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选举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议员。图为推委们在投票。新华社记者 刘建生摄

4. 以改革新成绩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全国体改工作会议结束

第2版(要闻)专栏:  以改革新成绩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全国体改工作会议结束 新华社深圳12月21日电(记者李南玲、王言彬)今天在这里结束的全国体改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的改革任务相当艰巨,各级体改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振奋精神,锐意进取,不断拓宽思路,提高工作水平,在新的一年里,以深化改革的新成绩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保持社会的稳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体改委主任李铁映出席了闭幕会议。 代表们经过讨论形成共识:要保持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势头,巩固和发展多年努力换来的宏观经济大好形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依靠深化改革。而由于许多不稳定因素都是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矛盾的影响所致,保持稳定就要解决这些矛盾,而解决深层次矛盾也必须依靠深化改革,这就对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体改委党组书记、副主任张皓若在会议总结中指出,在改革试点方面,既要在“突破”上下功夫,又要在“配套”上下功夫,还要在“特色”上下功夫。各地要及时把改革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总结、推广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在推进抓大放小方面,“抓大”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抓好上市公司和各地确定的重点大企业;“放小”的工作要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进一步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争取通过一年的努力,各地国有小企业普遍能够经过多种改革方式进一步放开搞活。在推动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方面,要加大实施企业兼并、破产的力度,鼓励企业多兼并,少破产;在努力盘活存量资产的同时,要用好用活增量投入;积极稳妥规范地开展产权交易。在推进国有资产监管和营运体制改革方面,建立国有资本营运体系,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国有资产行政监管职能与国有资本营运职能分开,以及国有资本国家统一所有、各级政府分级营运的原则,立足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优化国有资本结构,提高国有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明确国有资本的投资主体,落实国有资本营运责任,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国有资本投入产出良性循环的机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国有资本营运体系,最主要的是建立和发展一批国有资本营运机构。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逐步统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是明年的一项重要举措;失业保险改革,重点是配合实施再就业工程,逐年提高由社会承担和安置失业人员的比重;医疗保险改革试点,要集中力量抓试点方案的落实,不断总结经验加以推广;要推进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机构或建立统一的资金营运机构的试验。在住房制度改革方面,要进一步把工作重点放在推进住房市场化上来,从各地实际出发,围绕形成住房市场做文章,使住房产业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明年在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和搞好搞活县域经济方面,力争取得更大成效。 张皓若要求各级体改部门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在实施改革方案、落实各项改革措施上狠下功夫,要有不抓出实效决不罢休的精神。在改革的运作中,要注意发现新问题、新苗头,要善于引导,及时解决。要注意搞好与各方面的配合,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

5. 民进九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

第2版(要闻)专栏:  民进九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贾奋勇)民进九届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2月17日至20日在京举行。会议学习贯彻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听取并审议了民进中央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出了明年工作的思路和任务。会议决定,民进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7年第四季度在北京召开。 民进中央主席雷洁琼在开幕会议上讲话。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陈舜礼代表常务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全会增选冼鼎昌同志为中央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楚庄、叶至善、陈难先、冯骥才、邓伟志、许嘉璐、张怀西,秘书长陈益群,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席潘承孝、王鸿祯、方明、张志公等出席了会议。

6. 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主任委员会议公告

第2版(要闻)专栏:  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主任委员会议公告 新华社深圳12月21日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议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的产生办法》的有关规定,经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选举,下列60人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议员,其中11人为非中国籍或在外国有居留权的议员。 (以繁体字姓氏笔划为序) 王绍尔田北俊朱幼麟杜叶锡恩 李家祥李国宝李启明李鹏飞 吴亮星吴清辉何世柱何承天 何钟泰范徐丽泰林贝聿嘉周梁淑怡 胡经昌马逢国袁武莫应帆 夏佳理倪少杰唐英年陈财喜 陈婉娴陈荣灿陈鉴林黄宏发 黄英豪黄宜弘曹王敏贤许贤发 梁振英梁智鸿梁刘柔芬张汉忠 叶国谦程介南冯检基曾钰成 杨孝华杨钊杨耀忠詹培忠 蔡根培廖成利郑明训郑耀棠 邓兆棠刘江华刘皇发刘健仪 刘汉铨霍震霆简福饴颜锦全 罗叔清罗祥国谭惠珠谭耀宗

7. 钱其琛在推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闭幕时指出设立临立会是为确保香港平稳过渡

第2版(要闻)专栏:  钱其琛在推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闭幕时指出 设立临立会是为确保香港平稳过渡 新华社深圳十二月二十一日电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今天在深圳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的六十名议员。特别行政区筹委会主任委员钱其琛在会议闭幕时发表了讲话。全文如下: 各位推选委员会委员: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的六十名议员刚才已经选举产生。推选委员会又完成了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当选的六十名临时立法会议员表示衷心的祝贺! 从临时立法会的产生办法的制订,到候选人的提名,一直到今天的这场选举,人们看到,临时立法会的筹组过程不仅充分吸纳了广大港人的意见,而且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的积极支持和参与。选举是公正、公平、公开的,体现了民主的原则。正因为如此,我们选出的临时立法会,从组成上来看,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在六十名当选议员中,既有工商界的人士,也有劳工、基层界的人士,还有许多专业界的精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现任立法局议员中的三十三人也被选为临时立法会议员。这充分证明,大家在选举时,真正是胸怀香港的整体利益,从有利于香港平稳过渡的大局出发的。把这些在立法事务方面有实际经验的人士选到临时立法会中来,将有利于临时立法会工作的开展。 昨天英国外相对成立临时立法会表示忧虑。其实英方现在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恰恰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我曾经对他们说过:“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按照基本法和全国人大有关决定的规定,在立法机关方面本来设计了“直通车”的安排。正是由于英方坚持另搞一套,违反了联合声明的规定,违反了与基本法衔接的原则以及中英过去达成的有关协议和谅解,才导致“直通车”安排被破坏。后来,中英双方就此举行了十七轮谈判,也由于英方中断谈判而没有达成协议。在“直通车”安排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我们设立临时立法会正是为了维护联合声明,确保香港的平稳过渡。 我们曾多次讲过,临时立法会是为九七年后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制定一些必不可少的法律,它不会影响到九七年前英国对香港的管治,更不会取代现在的立法局;临时立法会制订的法律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之后才会生效。这就是我对英国外相所说过的话,不应当引起任何误解。筹委会的有关决定对临时立法会的任期也作了明确规定,即临时立法会工作至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产生为止,时间不超过一九九八年六月三十日。在这里我要强调指出:临时立法会是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临时立法机构,根本不存在什么对到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终止的港英立法局有何影响的问题。倒是英方应该注意,在它管治香港的最后几个月里,不该通过立法局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事务,越俎代庖。 为了使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按期产生,筹委会已成立了第一届立法会小组,研究第一届立法会的具体产生办法。第一届立法会将会完全按照基本法和全国人大有关决定的规定产生。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香港问题在回归以前是中英两国政府之间的事,在回归以后,是中国的内政。再玩弄什么“国际牌”,对英国来说是徒劳无益的。 各位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的顺利产生和今天临时立法会的产生,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更坚定了六百万港人对香港前途的信心。人心所向,欢庆回归,香港的平稳过渡已是大势所趋。形势的发展是令人鼓舞的。在这里我想引用两句唐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相信,临时立法会一定能够迎接任何挑战、排除任何干扰、顺利地进行工作。我们更坚信,“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伟大实践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成功! 最后,我谨代表筹委会的各位副主任委员和全体筹委会委员向四百名推选委员会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不辞劳苦为香港的平稳过渡所做的一切。今年的任务已经胜利完成,今后还会有许多工作需要大家的支持。一九九七年马上就要来临,我向大家预祝新春,祝各位新年愉快、身体健康、合家欢乐、诸事如意! 谢谢各位。

8. 香港报纸纷纷发表社论社评驳斥英外相和港英当局反对临立会声明

第2版(要闻)专栏:  香港报纸纷纷发表社论社评 驳斥英外相和港英当局反对临立会声明 新华社香港12月21日电(记者刘史忠)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选举产生的前一天,英国外相发表反对成立临时立法会的声明,港英当局随即发表声明表示支持。对于英方这种企图挑起争端、干预特区筹组进程的行为,香港报纸纷纷发表社论、社评给予驳斥。 香港舆论普遍认为,英方这番动作,说明它还想给特区政府的筹组和运作制造麻烦,扩大分歧,甚至还想在“九七”后把香港问题“国际化”,干扰“一国两制”的贯彻,破坏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大公报》发表题为《英方一纸声明拦不住临立会》的社评指出,临时立法会的设立,完全是英方逼出来的。如果英方履行承诺,认真遵守中英联合声明,遵守与基本法相衔接的原则,遵守中英通过外交途径达成的协议和谅解,原来安排的“直通车”是能够实现的。在英方不听中方的劝说,一意孤行地破坏谈判,直到把“直通车”拆毁后,预委会为了确保香港的平稳过渡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正常运作,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比较了若干个方案,最后提出了依照全国人大的决定设立临时立法会的建议,这个建议被筹委会采纳,形成了成立临时立法会的决定。由此可见,成立临时立法会,中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合理合法的,同时也维护了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的尊严,最大限度地消除了英方推行错误主张所造成的恶劣影响。 香港《文汇报》在题为《阻挠过渡乃不智之举》的社论中认为,英国外相声明颠倒是非,误导国际视听。这个声明歪曲事实说“中国没有理由撤换”九五立法局,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言论。中方从来没有说过要“撤换”九五立法局,九五立法局根本不存在任何被“撤换”的问题,这如同港督彭定康不存在于1997年7月1日被“撤换”的问题一样。社论说,港督和立法局的宪制来源是《英皇制诰》和《皇室训令》,这两个文件根据中英联合声明于1997年6月30日失效,因此港督及其立法谘询组织也将于这一天丧失权力,在法律上失去存在的依据。 《新报》社论说,造成今日局面,英国所委派的港督彭定康要负很大责任。他在1992年一意孤行地提出“政改方案”,中方曾再三表示不予承认,并另起“炉灶”,彭对此不予理会,仍在1995年搞立法局“直选”,于是才有临时立法会出现。社论说,“九七”后我们不能没有临时立法会,否则将出现“立法真空”,况且临时立法会已获民意的支持。根据港大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支持成立临立会者已超过反对者,证明市民已认为临立会有存在的必要。 对于英方声明中提出特区的政权建设事务要交由国际法院裁判之说,香港舆论认为这是异想天开,别有用心。中国内政决不会允许外国干预,也不可能同意外国单方面邀请国际法院干预。英方这样做的目的是企图将香港问题“国际化”,引入外国势力,向中国施压,把香港变成国际政治的角力场。 对于英国外相引用联合声明说400名港人组成的推选委员会选出的临立会无论如何“称不上是由选举产生的立法机关”,香港舆论指出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快报》在社评中认为,既然英国外相和彭定康在声明中那样看不起推选委员,那么他们为何一方面承认并且祝贺由400名推委推选出来的候任行政长官,另一方面却又坚决不承认由这些推委选举的临立会?显然,英国政府也知道,它要阻止临时立法会的诞生是办不到的。 舆论认为,临时立法会的法理依据是谁也挑战不了的。英国外相声明缺乏法理,逻辑混乱,违背事实。舆论还指出,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结束已是指日可待的事,此时多言无益。如果真有点为香港人好之心,就应该跟中方合作,多做点实事。

9. 四川白玉新龙之间发生5.5级地震

第2版(要闻)专栏:  四川白玉新龙之间发生5.5级地震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1996年12月21日16时39分(北京时间),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新龙县之间人烟稀少地区(震中位于北纬30.7度,东经99.6度)发生5.5级地震。 由于交通、通讯不便,目前尚未了解到破坏情况。四川省地震局已派工作组赶赴现场开展工作。

第 3 版

1. 德法联手推动欧洲经货联盟获重大进展

第3版(国际专版)专栏:  德法联手推动 欧洲经货联盟获重大进展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张宝祥魏崴 为使欧洲经货联盟按时启动,1996年德法两国联手实施财政紧缩,以推动其他国家尽快达标,两国还与其他成员国频繁磋商,协调立场,克服政治分歧和技术障碍。12月13—14日的欧盟都柏林首脑会议获得了成功,欧洲经货联盟取得重大进展。 今年,欧盟为推动经货联盟的实现,主要做了以下工作:9月20—21日,欧盟15国财长就《欧元的法律地位》、《预算稳定公约》和在欧元国与非欧元国之间建立《新货币汇率机制》三个文件达成原则一致;10月16日,欧盟委员会正式提出上述三个文件,供都柏林首脑会议讨论和通过;10月12日和11月24日,芬兰马克和意大利里拉先后“加入”和“重返”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从而使欧盟15国中有12国加入了这一机制;12月13日,欧盟都柏林首脑会议通过了上述文件,并原则同意欧洲货币局提出的欧元纸币“样币”。 欧洲经货联盟今年能取得上述进展,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是法、德联手推动。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总理科尔深知,经货联盟的成败不仅事关欧盟的前途,也关系到他们本人的政治前途,因而决心加强合作,按时建成经货联盟。仅在都柏林首脑会议召开前的半个月内,希拉克和科尔就会晤了四次。此外,他们还顶住国内的重大压力,坚持制定严厉预算政策。德、法两国已经议会批准的1997年预算,分别比去年节支700亿马克和600亿法郎。在法、德两国的带动下,欧盟其他国家大都为明年制定了严厉的预算政策。 其次,欧盟已经建成商品、资本、服务、人员可以自由流动的内部统一大市场,欧盟内部贸易额不断增加,欧盟内部贸易已占成员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0%以上,其中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四国在欧盟内的贸易已分别占它们贸易总额的62%、64%、62%和58%。显然,完善统一大市场需要单一货币,15种各不相同的货币已经成为一种障碍。有鉴于此,欧盟各国,特别是各国大企业迫切希望欧盟尽早实现单一货币,因为这不仅方便他们相互之间的贸易和结算,而且也可因取消货币兑换节省大量开支,增强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 第三,加强欧盟的竞争能力。当前,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欧盟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明显下降,它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21.1%降至1995年的19.4%。出口减少的重要原因是欧洲产品竞争力弱,而美元贬值则是造成竞争力弱的重要原因。美元现在仍是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主要储备货币,约占世界货币储备总额的64%,而欧洲国家货币只占23—25%。显然,欧洲任何一国货币都无法单独同美元竞争,只有实现单一货币,才可抗衡美元及日元,增强欧洲产品的竞争力。 都柏林首脑会议虽然解决了实现单一货币中的技术问题,但并没有清除所有障碍,各国若想按期加入单一货币,尚须做出如下努力: 争取实现《马约》规定的经济趋同标准。欧盟大多数国家离趋同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就连法、德两国也未达标,它们的预算赤字均为4%。比利时是设想中首批加入单一货币的国家,意大利和西班牙是极力争取首批加入者,他们的预算赤字分别为3.3%、6.6%和4.4%,公共债务分别为130.6%、123.4%和67.8%。为了达到标准,他们都在紧缩预算,减少福利开支,但这又触犯了公民的利益,引发了罢工和游行,这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难题。 消除各国争搭头班车的分歧。专家们的普遍看法是,首批加入单一货币的国家可能是法国、德国、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五国,奥地利、芬兰和爱尔兰也有可能搭上头班车。意大利是欧共体的创始国,西班牙是欧盟中的大国,它们都想首批加入,意大利曾要求降低或修改《马约》标准,遭到德国的坚决反对。意大利新总理普罗迪5月上台后,采取了紧缩预算和让里拉重返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等措施,西班牙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德国为保持欧元的坚挺和稳定,主张经济状况不好的国家晚些时候加入,从而引起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的不满。法国不太同意德国的意见,认为参加国越多越好。由此可见,随着确定首批参加国名单的日期临近,争吵将会日趋激烈。 协调好国家和欧盟的整体利益。参加货币联盟的成员国除了要按标准入盟外,还必须放弃一些自主权。但是,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至上的观念在欧盟大多数国家的公民中仍普遍存在着。英国对欧洲单一货币的最后期限公报投了赞成票,但大多数英国人担心丧失主权,反对搞单一货币。梅杰政府为照顾大多数英国人的情绪,决定在晚些时候征求了英国人的意见后再决定是否加入单一货币。英国反对党工党也公开宣布,它若在明年春天大选中获胜,将就单一货币的问题举行公民投票。因担心欧元不如马克坚挺,德国人反对加入单一货币者越来越多。民意测验表明,德国人反对欧元取代马克的人数已由去年5月的53%上升到今年4月的57%和12月的61%。此外,丹麦、瑞典等国出于本国利益考虑,决定暂不加入单一货币。由此可见,要协调好国家和欧盟的整体利益,决非易事。 在通向单一货币的道路上,虽然还存在一些障碍和困难,但是,欧盟使用统一货币已是大势所趋。欧盟绝大多数国家领导人都有按时实现经货联盟的“政治意愿”,加之建立单一货币的技术问题已经解决,因此,若欧盟明、后年经济能像欧盟委员会预测的那样增长,欧洲单一货币将能于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附图片) 欧盟拟于一九九九年一月一日起发行统一货币欧元,二○○二年欧元将正式流通,取代现行的各国货币。图为未来欧元七种纸币中一百欧元和五百欧元的设计图案。新华社发

2. 法国重建财政奔《马约》

第3版(国际专版)专栏:  法国 重建财政奔《马约》 本报驻法国记者王芳 今年,朱佩政府的经济政策是削减公共开支,控制预算赤字,重建财政秩序。 朱佩就任总理时,面临的是高赤字和高失业率两大难题。因此,理顺国家财政,准时搭上单一货币的列车,是政府最急迫的任务。朱佩政府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完善和更新医疗保险体系,改变长期以来社会保险寅吃卯粮的现象;加速国有企业私有化;压缩国家机关人员编制和开支;降低利率,稳定法郎;采取措施刺激消费;实行优惠税率,调动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促进长期失业者再就业和青年优先就业,通过补贴方式鼓励企业招工。1997年是欧洲货币统一的关键一年。为达到马约规定的各项经济指标,法国最近通过的1997年度财政预算草案,确定了将近40年来从未有过的节支计划,力图继续开源节流、冻结公共开支,以便将明年财政赤字限制在国民生产总值的3%以内。 朱佩政府实施的一系列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国际经济界对法国经济政策的信任正逐渐恢复,法国利率已降至197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且还有调低的余地,有望带动投资的复苏。法国的财政状况也在改善,对赤字的控制今年基本能达到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既定目标。法国外贸持续看好,物价稳定,第三季度经济略见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企业投资和消费等所有经济指数近来都显绿灯,法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估计可达1.1%至1.3%,但增长的幅度还不足以缓解就业形势的恶化,加上因紧缩财政和调整工业结构而大量裁员,法国今年的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社会保险体制改革仍有很大阻力。 随着实现欧洲单一货币日期的逼近,调整法国经济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在最近的几次讲话中,希拉克总统都表示对现政府奉行的紧缩政策充满信心。他认为,欧元将成为法国和欧洲“对抗美国霸权”的利器;唯有团结一致,欧洲才能在经济和政治等各个方面强大起来。他矢志要打消外界对欧洲单一货币的疑虑,继续带领法国推进欧盟建设,如期实现单一货币。

3. 德国不惜代价为“达标”

第3版(国际专版)专栏:  德国 不惜代价为“达标” 本报驻德国记者刘华新 为成为第一批进入欧洲货币联盟的国家,德国今年大力紧缩财政、削减社会福利:3月,财长宣布“冻结预算”;4月,政府一揽子节支计划出台;9月,节支计划经过激烈争吵在议会通过;11月29日,议会通过了1997年联邦预算案,预算总额定在4399亿马克,比今年减少了2.5%。 德国采取上述行动的主要原因是,去年财政赤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今年预计仍达4%,此外,负债率今年也会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均超出马约指标。作为经货联盟的“火车头”,如果德国不能达标,将从根本上危及联盟前途。 但这些措施加剧了社会矛盾。工会和反对党组织的各种抗议游行、集会不断。6月,35万人在波恩举行战后最大的抗议集会,强烈反对政府节支计划冲击社会福利,认为削减病休工资、改革解雇法、提高退休年龄,破坏了社会公平。工会与政府的对立达到了战后最严重的程度。 以病休工资改革为例,原来生病6周仍可领全工资,节支计划规定,领取工资的80%,或用5个病休日冲销一个休假日。财政部长魏格尔公开表示,对税收体制、医疗保险、退休保险等,还要进行更深入的改革。 在政府节支计划能否实施、明年预算会不会兑现的问题上,科尔政府面临执政以来最严峻的考验。节支计划虽以法律形式在议会通过,但由于劳资谈判“自治”,仍未获实施。12月5日,德国下萨克森州机器制造业劳资双方通过谈判确定,对病休工人支付全工资的制度将持续到2001年,实际上将政府节支计划束之高阁。在预算问题上,魏格尔认为,如果明年赤字控制在533亿马克,加上州和地方政府合力紧缩财政,将会达到马约标准。但是,反对党社民党认为,失业率有增无已(明年失业人数预计会达到创纪录的450万),相关支出只会增加,不会减少;降低科研、交通预算又不利于经济增长和减少失业;政府预算“漏洞”一个接一个,很难相信它会说到做到。 德国6大经济研究所的报告则认为,政府必须在现在的道路上走下去,否则明年赤字仍可能达到3.5%。总理科尔多次表示,要“投入全部政治生命”,确保按期实现经货联盟。

4. 《马约》标准与欧盟各国现状

第3版(国际专版)专栏:年终报道  《马约》标准与欧盟各国现状 注1:该标准是在1991年欧盟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上确定的。 注2:按照《马约》的规定,参加欧洲货币联盟前两年,必须加入欧洲货币汇率机制。(附图表)

5. 既相互争夺又妥协合作法美矛盾与欧美关系

第3版(国际专版)专栏:  既相互争夺又妥协合作 法美矛盾与欧美关系 本报驻法国记者杨汝生本报国际部编辑郑园园 一九九六年是法国外交政策全面而深入调整的一年,也是法美之间不断发生龃龉和冲突的一年。一年来法国的外交可概括为“三个争夺和一个反对”。 进一步靠拢北约,争夺北约领导权。去年十二月五日,法国重返北约军事委员会,参加北约国防部长会议,揭开了法国同北约关系新的一页。今年六月三日北约柏林外长会议确认在北约内部发展“欧洲防务特性”。为体现这种“特性”,法国和其他欧洲盟国要求任命一名欧洲人担任欧洲盟军副司令,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美国勉强同意。法国进而提出由欧洲人担任南欧盟军司令职位的要求,认为这是“北约深入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国以它部署在地中海的第六舰队同时担负着北约之外的任务以及该司令部在美国人领导下“运转良好”为由,拒绝了法国的要求。希拉克为此两次致函美国总统克林顿,强调指出,若是欧洲在其直接相关的战区没有指挥权,所谓的“欧洲防务特性”便失去意义,法还以“中止”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相要挟。十二月四日,美国国防部长佩里重申,美国的立场“没有改变”。目前法美在这一问题尚未找到妥协办法,这给北约的改革投上了阴影。 积极介入中东,争取对中东事务更大的发言权。四月黎以冲突后,法国展开穿梭外交,为双方最后达成停火协议发挥了作用,得以同美国一起进入停火监督委员会。希拉克不顾美国“欧洲勿插手中东和谈”的多次警告和反对,今年三访中东,特别是十月中下旬对中东六国的访问,表现出极大的政治勇气。法国明确提出欧洲应同美国一样成为中东和平的“监护人”,促成欧盟向中东派遣特使,打破了美国独揽中东事务的局面。此外,在九月,美国空军袭击伊拉克时,巴黎也同华盛顿拉开距离,拒绝参与扩大空中禁飞区的监视行动。 密切法非关系,争夺对非洲事务的主导权。前总统密特朗奉行的“经援与民主挂钩”的政策曾使法非关系受到损害,美国乘虚而入,对法国的“传统领地”构成威胁。希拉克就任总统后,三次访问非洲。今年七月访问加蓬和刚果期间,他声明非洲是法国对外关系的“优先地区”,并提出同非洲国家建立“新的伙伴关系”。法非关系的改善和美国在非洲势力的扩张相碰撞。美国总统选举前夕,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匆匆访问非洲五国,引起法国警觉,法美之间因此爆发一场外交争吵。美国倡议组建处于它的影响下的泛非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议,遭到法国的反对;而法国想拉美国共同出兵干预非洲大湖地区的冲突,又受到美国的冷落。 反对美国实施“赫尔姆斯—伯顿法案”和“达马托法案”。法国谴责和抵制美国的旨在惩罚第三国公司的法案,认为这两个法案已超出“合理界线”,违犯了国际贸易法规,也“损害了法国的利益”,法国将进行报复。法国同欧盟其他国家一道,研究制定了反报复措施。十月四日,欧盟正式向世贸组织起诉美国的“赫-伯法”。 此外,法国继续参加在波黑的维和行动,并在巴黎筹备召开了巩固波黑战后和平会议,通过了为期两年的巩固波黑和平计划。 一年来,以法美争夺为主线的欧美矛盾的发展,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的表现。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今年显得十分突出,它在外交上大搞单边主义,不仅遭到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抵制,也使美国与西方盟国的矛盾加剧。法国不愿接受一个由“美国统治的单极世界”,希望通过建立共同的外交和防务政策,增强欧洲的力量,进一步摆脱美国的控制,在国际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法国的这些要求和主张,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欧洲国家独立自强的意愿。法国比较独特的外交传统和风格,以及它期望在欧盟担当领袖角色的雄心,使它在不少方面成了欧洲的代言人,它的许多主张得到了欧盟国家的支持。但是,欧盟国家与美国的亲疏远近并不一样,它们同法国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并不完全相同,它们各自同法国之间也有争夺。例如,英国和德国对希拉克的中东之行就有保留,这对法国又是制约。 欧洲随着实力增长,势必进一步要求增加对国际事务的发言权,欧美矛盾还会继续发展;另一方面,美欧之间的争夺是个渐进的过程。欧盟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远未形成,欧洲的实力也尚未达到可与美国相匹敌的程度,而欧洲及欧洲周边地区现实的和潜在的危机,决定了欧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特别是在军事上还得仰赖美国;而美国在欧洲重大的经济和战略利益,也决定了它不可能放弃欧洲。另外,美欧有相同的价值观。因此美欧之间将继续是一种互相依赖、既互相争夺又妥协合作的伙伴关系。(附图片) 今年10月中下旬,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中东六国,显示了欧盟积极介入中东和平进程的决心。图为希拉克在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的陪同下访问加沙,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

6. 确认欧洲支柱调整指挥系统北约权力再分配

第3版(国际专版)专栏:  确认欧洲支柱调整指挥系统 北约权力再分配 阮厚才 1996年是北约内部改革的“关键年”。在有关各方的推动下,今年北约在内部改革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步伐。 如果说1966年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是北约内部关系的第一次重大变化,那么,1996年法国开始重返则是冷战结束以来北约内部改革进程的重要标志。 冷战结束后,北约赖以生存的战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1991年北约首脑会议提出“新战略概念”,首次决定对北约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 几年来,国际战略形势特别是欧洲安全形势又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要求北约作出更深入的变革,北约新一轮的改革随之提上日程。 尽管各国推动北约改革的初衷和目标不尽一致,但对于指导这一轮改革的基本原则还是达成一些共识。首先,改革应有利于推动北约“欧洲化”。自北约成立以来,美国一直独揽大权,西欧国家分权的要求一直没有停止。在直接对手华约已不复存在的情况下,作为多极化世界中一支稳步上升的力量,西欧国家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在北约内拥有相应的发言权。其次,改革应有利于提高北约的完整性和开放性。由于法国和西班牙不属于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北约难以建立完整统一的防区。近来两国表示愿意全面参与北约的活动,但都把北约先进行内部改革作为回归和参与的条件。同时,随着东扩步入关键性阶段,提高北约组织的开放性,让符合条件的中东欧国家尽快加入进来已提上议事日程。再次,改革应有利于提高北约的行动能力。北约目前处于一个崭新的安全环境,面临着多方位、多类型的挑战,必须调整组织机构,才能适应需要。 基于上述基本原则,北约的内部改革在1996年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表现在: 第一,“欧洲支柱”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6月,北约外长柏林会议正式批准了组建“多国联合特遣部队”计划。北约的欧洲成员国将组建一支约3万人的部队,在美不参与的情况下,可以在西欧联盟的旗帜下动用该部队执行救援和维和任务,并可借用美国的指挥系统以及情报、通讯、后勤设施。与此同时,北约决定设立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副司令职务,由欧洲人轮流担任,主要职责是指挥“多国联合特遣部队”执行北约防区外的军事任务,并协调北约与西欧联盟的关系。这两项新举措将大大提高西欧国家对北约决策特别是军事决策的影响力。 第二,北约军事指挥机构的调整初见成效。北约的军事指挥机构共有四个层次,组织庞大,机构重叠,人员臃肿,且分布不合理,难以适应新的安全需要。改革军事指挥系统已成为北约内部改革的重点。据悉,有关方面就此达成了一些妥协:第一层次的欧洲和大西洋两个盟军最高司令部保持不变;第二层次9个较大规模的战区司令部将合并为4个至5个;第三层次的26个地区司令部,将通过精简、合并、降格等方式调整至15个左右,重点调整分布在南欧的司令部;第四层次的32个次地区司令部,将全部转变为由各成员国的国家指挥体制所代替。 第三,一体化武装力量的改革继续推进。首先,削减部队总量,目标是由133万降至90万;其次,优化部队结构,强调质量建军。北约以“精干、机动、灵活”为指导原则,将常规部队划分为“防御部队”、“快速反应部队”和“增援部队”。其中,重点发展“快速反应部队”,相继组建了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快速反应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计划参谋部。 北约的内部改革是欧美双方的共同需要。对西欧来说,维护欧洲安全的重任仍主要由北约承担,这已在对付波黑冲突中得到证明;同时,通过北约改革争得更多的权力,也是西欧国家的主要目标。对美国来说,北约是维系美欧关系、保证美对欧控制和推行全球战略的重要工具。前不久,美国家利益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报告称,“维持北约的继续存在”是美“生死攸关”的利益。在保证北约领导权的同时,适当放权以提高西欧解决自身安全问题的能力,让其承担美不必或不愿介入的地区冲突,也可减轻美国的安全负担。 北约改革的实质是北约内部权力的再分配。美国和西欧能否在“放权”和“争权”两者之间求得平衡,将决定北约内部改革未来的走向。从目前情况看,这种权力再分配过程还仅仅是开始。近来法国要求欧洲人出任北约南欧盟军司令一职,而美国断然拒绝,就是一个例子。同时在一些关系成员国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上,西欧大国与小国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矛盾,英法德三大国的立场也各不相同。此外,北约和西欧联盟的关系还未理清,西欧联盟本身还需要最后定位。因此改革过程仍将是长期的、曲折的。但是,北约的内部改革是大势所趋,既存在矛盾和斗争,也会有协调和妥协。可以预料,改革进程将会艰难地继续下去。

第 4 版

1. 从民族艺术中寻求灵感——一九九六年的中国服装文化

第4版(副刊)专栏:观察家  从民族艺术中寻求灵感 ——一九九六年的中国服装文化 付勇 1996年,是对中国服装文化具有深远影响的一年。其中最轰动的事莫过于10月份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21世纪服装设计大赛”北京巡回展。本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理想信条:通过世界最通用的语言——服装语言,为不同年龄,不同宗教,不同国界及不同年代的人类创造一个联合的世界,来自89个国家1905名设计师为人类的明天设计服装。28个国家50件(套)获奖作品主题鲜明地向各国人民昭示了明天的服装趋势:紧扣强烈的时代脉搏,将浓郁的民族特色融入其中。 令我们自豪的是获奖作品中有两件出自两位中国设计师之手,中国纺织大学青年教师钱欣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生肖渝。钱欣的作品取自山东烟台特有的手工花边,在天然中透出新意,拙朴中尽显精巧;肖渝的作品设计灵感来源于彝族火把节的“皇后”。后者在谈到其创作动机时说,“三月三”的火把节是凉山彝族妇女盛装的日子,在这一天,她们可以暂时卸去生活的重担,找回作女人的美丽和骄傲。作为此次国际大赛评委之一的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副主任谭安特别撰文称,中国服装设计的道路已经在民族化与时代感方面跨越了一大步。他强调,将时代感的共性寓于民族化的个性,是当今社会的主流。福建省出生的纽约FIT服装学院学生王咪咪采掘藏族服装文化精髓的作品也获奖。 翻开1996年的日历,每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历历在目:年初,由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组织的中国历代服饰展赴台湾进行服饰文化交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3月,“蒙妮莎”杯职业女装设计比赛,19岁的刘晋以“古堡风暴”摘取桂冠。源于彝族披风的创意,突出了胸、肩、腰的线条,大下摆则采用国际通用款式,深受评委赞赏。4月中旬,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期间,推出了“黎明之光”服饰文艺晚会、中国历代服装展、韦荣慧少数民族服装展、中国名师联演,其间举行的已在国际服装设计界博得声望的“兄弟杯”青年设计师大赛中,以“剪纸儿”和纳西族“七星伴月”披肩为代表的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获得金银等各奖项。9月上旬,“大连杯”中国青年时装设计大赛揭晓,“冬雨”获得非针织类金奖。作者说,他从小生活在东北农村,冰天雪地的厚重感和淳朴的民风诱发了创作灵感,进口压花皮羔毛组合与满族圆顶宝塔帽相辉映,厚与薄,长与短,现代与原始,形成鲜明的对比和有机的结合。9月中旬,上海时装节“中华杯”设计大赛上,渗透唐代诗歌遗韵的“红土遗梦”获金奖,唐俑的神韵、灵芝的冠顶、荷叶的布履以及雕塑般软化的衣衫和裙幔,体现出作者对历史文化的吸收和对国际时尚把握的独特视角。还有吴海燕、梁明玉、罗亚平……一大批已进入服装生产领域的知名设计师们从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和工艺中汲取创作之源,实现更高层次的回归。 与几年前西风东渐的中国服装设计引导方向相比,近两年来,尤其从1996年的服装设计发展来看,东方服饰,特别是中国地方特色的服饰风格在国内设计师乃至国际时装大师们的灵感思维中得以体现,是东西方服饰文化真正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和所有的精神领域一样,世界各民族服饰文化的交流,特别是东西方的交流乃是当今时装界的中心课题之一。在1996年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期间,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主席雅克·穆克里哀先生带来七大世界名牌高级时装,将法兰西文化带给中国,他本人也在《名牌论坛》上阐述了如何运用民族文化优势发展时装的问题。这位法国乃至世界服装界领袖之一的长者说,民族化是物质的内在实质,时代感是外在的形式,本质不可无,但外在形式决定流行与否。服装的本质就是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感融会贯通,才能被本民族以外的人所理解,所接受,所欢迎。民族特色一旦顺应了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和溯源寻根的民族意识,便以惊人的速度跨上现代服饰文明的快车道。正因为国际上一些时装大师对中国民族服装理解的日益加深,一种“东方主题”正悄悄在世界推行,从中式门襟到中山装等中国痕迹,都出现在国际流行趋势发布会上。出自大师皮尔·卡丹之手并风靡欧美的各种翘肩女装,美感也是源自夕阳映照下故宫角楼的飞檐。 “把中国文化用西方语言,用国际公认的服装语言表达出来。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在接受笔者的采访时,谭安这样评论,“今年的这些大事从设计成果讲,的确反映了这方面的认识。但是从产品进入市场的能力讲,还有待提高。这需要经营者和消费者对服装流行和民族化的正确认识,提高穿着文化素质。设计师队伍整体水平也尚待大步提高。目前的参差不齐表现在有开始迈向国际舞台的名师,有仍在小圈子里打转不得其门而出的设计师,还有热衷于从‘洋’设计扒版的人。从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角度来看,设计师队伍中的那种把握民族性与时代感的思想并未能很好地为企业家所接受,企业欲创名牌却往往打错了‘文化’牌。” 1996年是一个值得在中华服饰史上大书特书的一年。民族与时代的融合升华已从思想发展到了设计成果阶段,迈出可喜的一大步。1996年不是一个句号,“融合”与“升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2. 恬静也是美

第4版(副刊)专栏:一周一谈  恬静也是美 元也 前不久,我去苏州,想在虎丘塔下安静地坐半天。不料这里比喧阗的市区还热闹。塔前是歌舞表演,一位歌手冲着麦克风大唱流行音乐,喊得一山回响;剑池附近是杂技,吆喝声一阵紧似一阵;山下是市声鼎沸,熘炸煎炒烹闹得油烟缭绕。这样的情形现在极其普遍,各地的文化古迹常常钱焰熏天,为了所谓多种经营,广开财路,竟把集市招引进来,不是被店铺摊肆包围得水泄不通,就是干脆化林池廊宇为商业街,兜售的小贩站立一路,买卖人的讨价还价比比皆是。譬如山东的一处被称作“仙境”的地方,沿途几里都是钱的天下,连摄影的好位置都被人切割瓜分;譬如山西的一处名泉旁边,林木间无不有生意人安营扎寨,随时可见游客被人死命纠缠,强行推销。 文化古迹、园林亭池,已成饱经喧嚣的都市居民获取宁静的仅存港湾,是人们劳作之余享受文化的清净所在,假如连这块地方都不放过,还要变成满是赚钱的市场,那我们的生存环境将会给人带来更大的精神压力,将使人一天到晚都摆脱不了烦躁的利益气氛。当然,我并非责备那些必需的服务设施,只是想说不要把商业利润作为主要追逐目的。 恬静,本来就是自然景观与古典人文景观的魅力之一。人们走近古塔,踏进园林,迈上山丘,散步湖畔,步入遗迹,无非是想求得一份平静恬淡,怡心养性,领略悠远旷达的文化襟抱。如果扰乱了宁静,就是破坏了它们的魅力,背弃了它们的存在意义,它们原本的保存价值也就因而丧失。这些景观之所以延续至今,得到人们的万般珍惜,吸引世界各地的来宾,绝不在于什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是它们自身无价的文化性。 恬静也是美。我希望我们的文化所在保持这样一种美。

3. 宣科和纳西古乐

第4版(副刊)专栏:  宣科和纳西古乐 沙蠡(纳西族) 在万古不化的玉龙山下,美称纳西“耶古堆”的一个古色古香的奇特院落里,一群年逾古稀、白发皓首、仙风道骨的老人,刚用香汤沐浴过,梵香阵阵之中,一曲演罢,这个乐队的指挥宣科先生仿佛从古远的历史中直起身,缓缓站立起来,用他自己特有的嗓音,不紧不慢,不高不低地宣布了一段历史的开始!这是八年前的一个晚上,准确地说那是1988年7月21日,由宣科等人率先发起重建了由十几位古稀老人,十几样稀世乐器组成的“大研纳西古乐会”。那时海风吹拂中华大地,全国上下,轰轰烈烈,汇成人才大军,大学生、研究生、歌星、音乐家、企业家、强者英雄都扑向东南,人们只有一门心思,向南、向南。而宣科却在拯救和重建纳西古乐。他把这个将要失传的民族瑰宝发扬光大,而且走向世界。在铺天盖地的向南的交响乐中,宣科带领他小小的队伍,却弹起向北的序曲。这位小小的指挥,想率领小小的乐队去京华,让文化界看看纳西古乐。 半年以后,宣科轰动了四川音乐学院;一年之后,宣科受到了荷兰驻华大使的特别邀请;五年以后,宣科和他的古乐队又惊动了北京、天津的音乐界、文化界和新闻界;七年以后,宣科和纳西古乐去了英吉利海峡…… 宣科的命运非常坎坷。1930年的一天,宣科哭着来到尘世。20年后,当宣科潇洒地在昆明成为一名指挥时,昆明城在这个纳西少年面前激情澎湃起来。当陈赓大将率领着他的兵团雄赳赳开进昆明那天,正义路上,一个黝黑英俊的少年激昂地指挥着两个欢迎解放军的合唱团。宣科指挥的是“云南青年合唱团”和“洪流合唱团”。他当时在昆明市委文工团任合唱队指挥。曾在他指挥棒下伴奏的是如今著名钢琴家傅聪。 宣科终于没有成为指挥家,尽管他的细胞充分具备一个指挥家的基因。1957年的不测风云席卷着他。命运要重新锻造宣科。他的命运最后投入在纳西古乐中。 纳西古乐早已在中原内地“失传绝迹”,但纳西人能够完美奇绝地保存了遗音,于是历史造就了个宣科,要他为此做出不同凡响的举动。宣科凭着他对古乐的情爱和灵感,终于在小楼阁演绎出许多奇迹来。 如今,在他那里重重叠叠地挂满了世界各国权威机构或专家名流寄来的贺卡、祝词和邀请书、明信片等。一旦听过纳西古乐,无论地球上再远的角落,似乎都知道有那么个“宣科”,于是辗转千万里跑到丽江来了。找的是宣科,要听的是古乐。 “宣科是怪才”。有人说。(附图片)

4. 山野之趣

第4版(副刊)专栏:  山野之趣 贾方舟 今年初夏六月,北京中国美术馆出现一个从未听说过的画家的作品展。这个画展如山野清风。人们不禁沉思:一个画界外人,何以能创造出这样的佳作呢?杨孟欣是一个无师自通的怪才,这个简单的赞誉无助于问题的追寻。因为杨孟欣所触及的是一个关于艺术的终极命题,即艺术到底是什么?一个表面看来艺术的“局外人”却能一下子攫住艺术中最具价值的部分,这到底是什么因素使然?我以为,这个因素就是作为创造主体的“人”,离开“人”这个命题,永远说不清杨孟欣的画,无论给它多高的评价抑或多尖刻的批评也无济于事。只有先从他的作品转向他这个人,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陆游在临终前劝戒他的儿子说“汝果学作诗,功夫在诗外”,这诗外的“功夫”是什么?我想,就在于全部的人生阅历和不断积累的文化素养。 杨孟欣作画常通宵达旦。他濡笔展纸,顿觉胸中清波激荡,似有百万雄兵铺天盖地,如江河奔泻滚滚而来,燃烧的生命激情形成的种种意象,顷刻间跃然纸上。他作画从不刻意追求什么,见诸于画中的狂放与质朴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然流露,是作为一个人的精神体现。 与杨孟欣稍有接触的朋友都会感到他精力旺盛,浑身都充满着生命的激情与内在爆发力,无论做什么事,他都会信心百倍,水到渠成。 杨孟欣从小受过严格训练,兴趣广泛,登山,探险,游历,好思索,对艺术始终葆有兴趣。他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接着又到中国科技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学位,毕业后继续攻读金融专业,曾任几所大学兼职教授与研究员,近十年涉足商海。这种多重经历与生存体验似与艺术无关,却又不期然成了他艺术创造的巨大财富。那酣畅挥洒的笔意,正是他的人生大写意。

5. 中国芭蕾教育受到关注

第4版(副刊)专栏:  中国芭蕾教育受到关注 目前,芭蕾舞在中国演出市场方兴未艾,但是也存在着人才的危机。这危机不仅仅在于人才的外流,更主要的是生产人才的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在师资、生源、办学规模等方面都出现了萎缩的倾向。 北京舞蹈学院已将此问题提出,很快便得到社会各界热情回应,纷纷献计献资献策。ASC公司等就本着取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宗旨,决定向北京舞蹈学院提供帮助,并呼吁实业界人士共同协助,托举中国芭蕾。这一举动获得好评。 (刘文)

6. 四相位CD唱片

第4版(副刊)专栏:经典唱片  四相位CD唱片 耿纯 1958年,立体声密纹唱片正式面世。从此录音技术才真正进入了“高保真”时代。由于双声道立体声技术具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声道,依靠这两个声道同时播放出从录制的信息到音乐的相位关系都有所差异的立体声音乐信号;人们端坐在这一对音箱之前,就能体验到具有左右、远近的音乐会现场感。 由于当时的立体声录音技术是一个年轻的技术,所以在早期立体声录音中,存在着乐队中各种乐器的定位和层次不够准确、清晰的问题。 针对以上的问题,英国Decca录音公司于1961年研究开发出四相位录音技术,采用完全独立的四个声道,分别记录两个左声道和两个右声道。这增加的一左一右两个声道,同时记录着强调了的相位信息,然后再把两个左声道合成一个左声道,把两个右声道合成一个右声道。最后用合成好的录音母带制成四相位的LP立体声密纹唱片。 四相位立体声唱片,在当时来讲,是录音质量、重播效果都非常优秀的唱片。 1996年,Decca唱片公司从60—70年代大量的录音母带中,精选出一批演录俱佳的精品,汇编成15张CD,使用London商标再版。曲目包括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雷斯皮基的《罗马松树》等名曲。由皇家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等世界著名交响乐团演奏,斯托科夫斯基、多拉蒂、阿瑟·费德勒等指挥家指挥。这是一批既好听,又具有收藏价值的精品。

7. 以书法服务于社会——记书法家李铎

第4版(副刊)专栏:  以书法服务于社会 ——记书法家李铎 彭利铭 去年7月,“李铎书《孙子兵法》碑拓展”在京展出,成为书法界一大盛事。书坛大家启功先生看完作品后,欣然题诗赞道:“猿臂伸来录异书,淋漓总画古藤粗,鸿都门下中郎笔,视此豪情逊不如。” 在荣誉面前李铎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位军人,是部队的大熔炉炼就了他。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以书法服务于社会,服务于部队。为了深入部队,激励战士,春节他放弃了与家人团聚,年三十晚上来到广西边防慰问将士,三天为部队书写作品400余幅,并登上山顶送到每位战士手中,许多战士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今年5月,他响应江泽民总书记号召,参加了千名文艺家万里采风活动。在受命率团赴大庆采风时,他深入井队,与钻井工人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生活,并先后书写作品300余幅。不久前军事博物馆的许多复员战士,都很想得到他的一幅书法,但担心李铎名气大,不好求。当他得知后,马上找来有关领导,问清人数,为他们每人写了一张。 近日,为迎接香港回归,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李铎先生携作品赴深圳,在深圳博物馆举行书法展,受到广东各界和港澳同胞的好评。

8. 献给草原的祝福

第4版(副刊)专栏:影视窗  献给草原的祝福 1997年,内蒙古自治区将迎来成立50周年的庆典。50年中,来自祖国各地的支边建设者与草原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建设内蒙古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为庆祝这一盛大节日,内蒙古人民早已开始了紧张筹备工作。与此同时,一群年轻人也在北京奔波忙碌着。他们是大型献礼片《乡情内蒙古》的摄制组成员。据该片策划人李彬介绍,《乡情内蒙古》是由内蒙古50周年大庆办公室呼和浩特市领导小组、呼和浩特电视台与华诚国际广告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拍摄的。该片将镜头对准那些曾在内蒙古生活工作过的各界杰出人士,通过灵活生动的访谈形式,展现内蒙古50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祖国的重要贡献,揭示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主题。 该片监制邹鹏宏激动地说,在拍摄过程中采访了许多领导人,他们虽位居要职,但对内蒙古那份真情厚意,使我们这些北京合作者深受感动,大家力争拍出精品,向内蒙古大庆献一份厚礼。 该片计划1997年5月完成,将在各电视台播放。(文周)

9. 诗吟骨肉情

第4版(副刊)专栏:  诗吟骨肉情 谢祖才 1992年6月,我与几位同仁征集“神州十大名花颂”吟稿的启事及所附几首小诗传到台湾以后,安徽庐江籍诗人朱常昭显得特别关注。首先,他特地次韵和了我题赠他的族亲、庐江朱咏章先生的一首七律,连同我的原诗,一起发表于6月13日报端,并对余作了简介。因感诗短情长,言犹难尽,第二天,他又发表了叠韵续和的两首七律。第三天,则刊登了我们的征稿启事。在一家报上,连续三天刊发与我们有关的诗作和启事,并向台湾读者介绍了我这名普通知识分子,其情义之深是不言而喻的。 见到6月15日报纸的当天,诗人陈无藉欣然为我们撰稿,并另赠一首诗曰: “湖海优游契鹭鸥,同声相应气相求。 忽闻隔岸传诗讯,吟得梅花一曲酬。” 在经历长期阻隔之后,忽然得到祖国大陆传去的文化信息的那种惊喜之情溢于诗表。 收到他们寄来的函稿和报纸,我也感到很高兴,便立即写了三首感谢诗奉酬。这三首诗也很快见报。 在此后与陈翁的鸿雁传书中,我曾说:“中秋明月通声气,牵动江山一统心。”陈翁则酬答:“交流文化敦风谊,两地诗心一样闳。”“一旦直航通两岸,烟波放棹欲当头。”其思乡欲归之情、切盼祖国统一之心显而易见。 至于张铁民教授的赠诗,则说得更加明白。他说: “文化交流结善缘,中华一统大团圆。 安乐共存民主日,和平相处自由天。” 在众多来函来稿的台湾诗人中,有一位名叫柯逸梅的教授,是安徽无为人。我在赠他的拙词中,抒发了“隔岸尤珍骨肉亲”的真实感受,他则赋诗以言情许诺: “?年难断乡关梦,一水偏教道路封。 辗转已堪寻捷径,言归必定约君逢。” 还有一位蜚声海内外的桐城老词家邓璧,我见他思乡情切,就写诗劝慰道:“江淮拭目迎归棹,两岸通途信有期。”收到拙诗以后,他也当即次韵酬和一律,并发表出来。

10. 图片

第4版(副刊)专栏: 由江苏省京剧院扬子江药业青年京剧团一班二十来岁的青年演员排演的新编历史剧《西施归越》,于12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人民剧场上演。这部戏初排于1995年初,一年多来,该剧在宁、沪、津等地上演,并在去年11月举行的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荣获“程长庚铜奖”。 《西施归越》(编剧罗怀臻),把西施作为一个普通女人的身世命运置于中国社会传统政治、道德的交错作用之下。吴国灭亡后,西施回到故国,因怀有吴王夫差遗腹子,为越王勾践、情人范蠡及家乡人所不容,最终婴儿夭折,自己也溺水而亡。年仅24岁的梅派青衣李洁饰演的西施艳丽而哀婉。该剧的音乐、舞美、灯光也都着意创新。 下图为《西施归越》剧照。 张懋盛摄

11. 老元奇遇记(图片)

第4版(副刊)专栏: ●老元奇遇记(四十二) 白条 方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