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12-13

第 1 版

1. 杨主席接受爱尔兰大使国书

第4版(要闻)专栏:  杨主席接受爱尔兰大使国书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国家主席杨尚昆今天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接受爱尔兰新任驻华大使塞尔玛·多兰递交的国书。 多兰大使是12月3日抵达北京的。

2. 报协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结束 推选出新的领导机构 高狄任会长

第4版(要闻)专栏:  报协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结束 推选出新的领导机构 高狄任会长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通讯员孟繁六)中国报纸行业经营管理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今天在中日青年交流中心结束。 成立于1988年3月的中国报协是全国报社以及从事报纸经营管理研究的科研、教学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组织。 与会的170多家报社的代表认为,中国报协三年来为振兴我国报业办了不少实事。这当中包括初步理顺报价;改进纸张和其他材料供应;开展表彰先进及评比新闻纸质量和印刷质量等活动。特别在维护行业权益、促进多渠道发行竞争机制形成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得到会员单位的信赖和支持。 为期三天的这次会议重点讨论了中国报协工作报告;通过了《中国报纸行业经营管理协会章程》;推选出新的领导机构。经过广泛的民主协商,高狄被推选为中国报协会长,李晋有为常务会长,张国良为第一副会长,罗开富、李巨泰、王志伟、连福寅、刘德馨、陈义方、孔繁文、唐嗣田为副会长。全国157家报社被选为理事单位。

3. 画册《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出版

第4版(要闻)专栏:  画册《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出版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记者陆小华)邓小平同志题写书名的大型画册《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影鉴》于日前正式出版。这本画册以700张精心搜集的照片,描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重点建设工作的发展历程,展示了300多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风采。 这本由新华社《中国记者》杂志社编辑的画册为大八开,400页,书中收录的大部分照片为首次发表。许多照片生动地反映了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气势宏伟的建设场景和令人难忘的精彩瞬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劳动、视察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照片尤为珍贵。 邹家华为画册撰写了前言。

4. 气象专家提醒各地 加强防寒防冻工作

第4版(要闻)专栏:  气象专家提醒各地 加强防寒防冻工作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消息,我国北方冬麦区出现大范围降雪,前期旱情趋于缓和。目前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各地要注意加强防寒防冻工作。 受冷空气影响,12月7日至10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大部、河南东北部普降小到中雪。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范围降雪,使上述地区旱情趋于缓和,对小麦安全越冬有利。而河南东南部、陕西关中以及江淮地区近期持续无降水,部分地区旱情较重,因此,抗旱工作仍不能放松。 据有关部门预报,12月中旬初,受冷空气持续影响,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将出现冰冻;中旬末还将有一次中等强度的冷空气影响我国。望各地有关部门提前做好冬作物、经济果木、蔬菜的防寒防冻工作。

5. 渤海国石室壁画墓发掘 “谜中王朝”将云开雾散

第4版(要闻)专栏:  渤海国石室壁画墓发掘 “谜中王朝”将云开雾散 据新华社哈尔滨12月11日电 (记者姬云程)黑龙江省考古工作者最近发掘出一座渤海国大型石室壁画墓,使长期处于迷雾之中的渤海国历史研究,出现了柳暗花明的历史性突破。 渤海国是我国唐代一个以靺鞨人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这个历经200余年、先后有15位国王当政的政权,其政治中心位于今天的牡丹江流域,宁安县的上京龙泉府为其主要都城。由于史籍对渤海国的记载相当简略,许多史实难以考证,因此渤海国又有“谜中王朝”之称。 今年9月中旬到10月底,黑龙江省考古工作者对王陵区内的一个墓室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发掘。这是我国首次正式发掘渤海国陵墓,并获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个墓室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三陵乡三星村。地下陵墓墓向朝南,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均用雕凿整齐的玄武石块砌就。墓室上部结构为抹角叠涩藻井,墓室甬道的四壁、顶部和底部都抹有一层厚厚的石灰层。墓室中间的地上摆放着十余具骨骼,为多人合葬。经鉴定,这些骨骼既有成年人,也有儿童。 考古工作者还惊喜地发现,在墓室四壁、顶部及甬道两侧的石灰层上都绘有精美的壁画。壁画内容包括花卉和人物,墓室上部的抹角叠涩藻井部分的壁画为花卉,形式为二方连续团花,图案美观,色泽艳丽。墓室四壁及甬道两侧的壁画为人物,虽多已剥落,但人物形态及服饰依稀可辨。墓室壁画人物多为女性,面部丰腴,颇有唐风。甬道南端东西两侧的人物则为武士形象,造型生动传神,画技高超,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还在填土中发现了陶兽头、铁镞、蚌壳、兽足、陶盆和文字瓦等,但尚未发现随葬品。

6. 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

第4版(要闻)专栏:  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 本报北京12月12日讯 记者胡锡进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段津今天表示,中国愿意在中苏两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同苏联和各共和国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段津是在今天举行的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作上述表示的。 段津说,作为邻国,中国很关注苏联局势的发展。“我们希望有关各方能够通过协商,尽快使局势稳定下来。” 段津说,中国注意到国际社会近来对苏联核武器问题的关注。他说:“我们希望苏联能够妥善安置自己的核武器。” 另外,段津还宣布: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的邀请,伊朗伊斯兰议会议长卡鲁比将于12月16日至2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7. 马耳他总统结束访沪

第4版(要闻)专栏:  马耳他总统结束访沪 新华社上海12月12日电 马耳他共和国总统塔博恩今天下午结束了对上海的访问,离沪前往广州。 临行前,塔博恩总统说,他亲眼看到了上海所发生的变化。他还表示,明年将是马中建交20周年,两国将共同庆祝这个有意义的日子,以推进两国的友好关系。 马耳他贵宾是于10日抵达上海的。 在沪期间,他们参观了南浦大桥,并到南汇县周浦乡农民家中参观、作客。塔博恩称赞这里农民的幸福生活,并说他们已经做到幼有所养、少有所教、老有保障,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昨天晚上,上海市长黄菊会见并宴请了塔博恩一行。

8. 外事简讯

第4版(要闻)专栏:  外事简讯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10日在北京会见了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基勃里亚一行。双方就亚太经济合作和定于明春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社会第48届年会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基勃里亚一行是前来参加亚太经社会和中国政府联合举办的“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政府间会议”的。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明枢应邀率领代表团10日离京前往马尼拉,开始对菲律宾进行友好访问。这是中国检察机关首次派代表团访问菲律宾。 ▲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11日下午在中南海会见了日本通产省审议官畠山襄一行,并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畠山襄一行应经贸部邀请于9日来访。 ▲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12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芬兰贸工部长卡乌科·尤汉塔洛一行,并同他们就中芬科学技术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友好的交谈。芬兰贸工部长一行应经贸部邀请于8日来访。 ▲应斯里兰卡统一国民党邀请,中共代表、中联部副部长李成仁12日离京前往科伦坡出席该党第三十七届年会。斯里兰卡统一国民党是斯执政党,1985年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关系。这是中共首次派代表出席该党年会。(新华社)

9. 第四届中日围棋名人战收盘 马晓春0∶2告败

第4版(要闻)专栏:  第四届中日围棋名人战收盘 马晓春0∶2告败 本报北京12月12日讯 记者陈昭报道:马晓春九段今天在“布局阶段黑棋大优”(聂卫平语)的情况下痛失好局,以1/4子败给小林光一九段,从而使中方在第四届中日围棋名人战中再度以0∶2败北。然而令中国棋手感到欣慰的是,这盘棋使人们看到小林光一并非无隙可击,如果机会把握得好,取胜还是有可能的。 马晓春对于执黑棋作了精心准备。他以错小目开局,小林光一应以星小目。马晓春毫不犹豫,挂白棋角,采取一种积极进攻的态势。在序盘战斗中,黑33子提掉白棋一子,盘面形势立即对黑棋有利。马晓春在优势情况下,一时手软,在左下方舍弃三子,使形势开始逆转。紧接着,黑67手,又是一步被马晓春本人事后称之为“大恶手”的坏棋。尽管马晓春连续计算失误,在应对中出现明显判断失误,但盘面上仍是扑朔迷离,马晓春虽然形势不好,但仍能一搏。 上午第82手封盘。 下午马晓春与小林光一的战斗开始向中腹发展,双方互相渗透,互相侵消,形成细棋局面。大家分析研究的结果,输赢在半目之间。马晓春在事后分析形势时说,尽管中盘之后黑棋一度形势不佳,但还是有不少机会,如果在收官中,再仔细一点,黑棋还是有胜的机会。但可惜提前进入读秒,不及细算,因此十分遗憾。 小林光一说,中日名人战已和马晓春交锋六盘,这是他觉得最艰苦的一盘,也是马晓春下得最好的一盘。 聂卫平说:“以前我多次讲过,输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一点儿取胜的机会。而今天这盘棋,使我们看到了马晓春胜的机会还是有不少的。如果顶得住,将优势发展,黑棋应该取胜。”他说:“在中日三番棋的对抗中,无论名人战还是天元赛,虽然都输了,但目前仅隔着一层薄薄的纸,只要捅破它,我们就可以前进,因此,突破指日可待,我们是有信心的。” 这届中日围棋名人战,使我们不仅看到了与日本超一流棋手的差距,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希望。

10. 世界羽毛球大奖赛总决赛开赛

第4版(要闻)专栏:  世界羽毛球大奖赛总决赛开赛 新华社吉隆坡12月12日电 (记者丁宝忠)为期5天的世界羽毛球系列大奖赛总决赛11日晚在这里开赛。 在女子单打比赛中,世界冠军、中国选手唐九红以0∶2负于南朝鲜选手方铢铉。 中国女将黄华,以2∶0轻取马来西亚的李慧玲。在男子单打比赛中,中国选手吴文凯以2∶1险胜印尼名将佐戈。一号种子、中国的赵剑华以2∶0胜印度尼西亚的蔡祥林。另一名中国选手刘军则以1∶2负于瑞典的乌尔松。

11. 中国足球集训队胜广西队

第4版(要闻)专栏:  中国足球集训队胜广西队 本报柳州12月12日电 中国足球集训队今天下午以1∶0小胜广西足球队,使他们在本届“银荔杯”中国足球精英赛循环赛中获得全胜。 开局仅3分钟,国家集训队大脚高球到门区,高洪波争得落点甩头向门前一点,16号凌小君似射似传将球打到门前,15号高峰在球门前面一点将球打进。此后的比赛,因队员们失误较多,国家集训队虽有几次机会,却大都因队员身体发僵,做不出动作。明天,国奥队和辽宁队将争夺本届比赛的另一个决赛权,胜者将与国家集训队争夺冠军。 (李晚歌)

12. 国内拳坛好手下月在京角逐

第4版(要闻)专栏:  国内拳坛好手下月在京角逐 本报讯 代表国内拳击最高水平的全国拳击奥运会选拔赛将于明年一月二十一日在北京光彩体育馆举行。此次大赛为期五天,荟萃拳坛高手一百多名,届时将有精彩的龙争虎斗。 参加十二个级别角逐的拳击手有一九九一年全国拳击锦标赛甲组的冠亚军和国家奥运会冬训队员。 据组委会人士介绍,本次选拔赛考虑到要和同期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亚洲拳击奥运会选拔赛拉开距离,故在一月下旬进行。

13. 世界体育明星评选将开始

第4版(要闻)专栏:  世界体育明星评选将开始 本报讯 一九九一年是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热身年”,世界不少体育明星创造了优异成绩。 为激励优秀选手更上一层楼,中国体育报与四川射洪沱牌曲酒厂联合举办“沱牌杯”九一世界体育明星评选。明年一月揭晓时,将公布十二名中选的顶尖明星。

14. 全国优秀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 加强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4版(要闻)专栏:  全国优秀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 加强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据新华社郑州12月12日电 (记者赵平安)今天在郑州结束的全国优秀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进一步加强对运动员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运动员培养、造就成为“四有”合格体育人才,是体育战线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大家认为,几年来,体育战线的各级领导及运动队广大政工人员、教练员为使我国体育队伍得到健康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大家也指出,运动员中部分人,存在思想上崇尚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价值观,道德素质差,作风松散等问题。面对这种状况,必须切实加强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保持运动队的社会主义方向,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运动员、教练员的革命热情,顽强拚搏,为国争光,攀登世界体育高峰;使运动员树立“祖国培养意识”和“普通公民意识”,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体育人才。 会议认为,必须对运动员加强系统的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国情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针对国际国内新形势,当前运动队尤其要重视抓好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会议提出,要努力提高政工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教练员是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要加强责任感,认真做好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

15. 图片

第4版(要闻)专栏: 地处豫西山区的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人民遭受了60年来从未有过的特大干旱,土地干裂。洛阳市委、市政府在抓紧人畜吃水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组织48辆拉水车向缺水地区送水,缓解了部分地区人畜吃水困难。   刘志渊摄

第 2 版

1. 关于当前农村工作的几个问题

第5版(理论)专栏: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关于当前农村工作的几个问题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集中讨论了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问题,这对于实现90年代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目标必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我认为,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的核心问题是:坚持从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目的出发,稳定完善农村基本政策,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努力创造有利于有计划商品经济健康成长的运行机制和环境。下面,我就围绕着这个核心问题,谈几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关于稳定农村形势的问题 这是当前农村工作最重大的也是广大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在部分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再获丰收,成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棉花生产明显回升,其它多数经济作物和林牧渔业进一步增长,乡镇企业继续趋向健康发展。农村形势确实很好。目前的情况表明,如果工作做得好,我国农业很可能出现改革开放以来又一个新的增长高峰期。 农村出现这样好的形势,根本原因在于: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保持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农村基本政策的稳定。政策稳定带来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形势稳定,为全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治理整顿的头两年内,农业的丰收对大幅度降低通货膨胀率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乡镇企业的发展对整个工业形势的好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农村稳定来之不易,继续保持稳定至关重要。90年代农村稳定的关键,仍然在于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尤其是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在这个基础上,大力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现在,广大农民最担心的还是政策变。为什么中央反复申明要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而农民仍然怕变,产生某种程度的不稳定感呢?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有的地方发展集体经济的用心很好,但采取的一些做法不那么适当,出现了一些影响农村稳定的情况:一是加大承包费,二是收回部分承包地,三是把个体、私营企业收归集体。这些现象尽管只发生在个别的或少数的地方,但影响不小,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承包费和各项提留,只能按照规定的合理标准收取,不能随意加码。承包地只能在承包户有了新的就业门路,已经获得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并自愿放弃的前提下才能收回。个体、私营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应当发挥其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不能动辄取缔,只能加强管理和引导,或根据生产发展需要和自愿原则逐步引向合作经济。 凡是违背群众意愿,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事情,坚决不能干,想都不应当想。发展集体经济的门路很多,比如兴办乡镇企业、开发新的农业资源、发展第三产业和其他多种经营,等等,完全可以大有作为,不能老是在农民那几亩承包地上打主意,更不能随心所欲地侵犯农民的合法权益。过去那种土地“归大堆”,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经济发展不快,甚至长期停滞。改革开放以来,正是打破了吃“大锅饭”的高度集中的格局,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必须时时牢记。坚决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保持今后农村稳定的一个基本条件。     二、关于发展集体经济的方针和形式问题 集体经济是农村社会主义的基础,引导和帮助农民发展集体经济,应当是长期坚持的方针。对于目前双层经营体制中集体经营部分比较薄弱的农村,适当充实集体经营的内容,逐步壮大集体经济,更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可以说,对于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现在大家的认识是比较一致和明确的。但是,在发展集体经济的方针和形式的问题上,可能还存在着某些不同的看法。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又会犯“好心办不成好事”或操之过急的毛病。 我认为,在发展集体经济的方针问题上,应当提出和遵循这样几条原则: 一、发展集体经济要坚持不挫伤家庭联产承包积极性的原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双层经营体制中的一个经营层次,一个组成部分,不是集体经济的对立物。因此,不能在发展集体经济中损害家庭承包经营的积极性。我们通常说的发展集体经济,往往是指发展集体统一经营这个层次的经济实力。其现实意义是,多数地方统一经营这个层次经济力量薄弱,很难为家庭分散经营提供必要的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集体经济是通过兴办乡镇企业,开发新的农业资源,开辟新的生财之道,为集体加一块,补一块,不是到农民那里挖一块。 二、发展集体经济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我们现在是发展商品生产,不是过去搞的自给经济。农民是为了出售产品和增加收入而生产,不再是仅仅为了自己吃穿而生产。所以,不论是农副产品还是乡镇企业产品,都要做到适销对路,不断提高质量,适合消费者的需要。不然,盲目上项目,盲目发展,不问市场行情,将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三、发展集体经济在多数地方要坚持实行“一种二养三加工”的原则。种植业、养殖业,以种养业为原料的加工业,是绝大多数农村的发展优势,既有可靠的市场,又可以多层次增加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有些地方为了摆脱贫困状况,急于发展工业,说什么“要想富得快,就把工厂盖”。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往往因为缺人才,缺技术,不会管理,成功的当然有,不成功的也不少。特别是集体经济薄弱的或者大家所说的“空壳”村,一旦遭到挫折,长时间很难缓过劲来。各地经验证明,应当把“种养加”作为起步产业、基本产业,有了一定的人才、技术、经验积累以后,再发展其他工业,这是一条比较稳妥的发展路子。 四、发展集体经济要坚持从当地资源优势出发,发展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和支柱产业的原则。各地资源不同,开发条件不同,不能脱离实际,看见别人干什么自己也干什么;也不能什么都想干,搞得零星分散,形不成气候。一定要立足自己的资源优势,发展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建立有市场前景的支柱产业。 五、发展集体经济要坚持积极稳步的原则。我们国家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对于发展集体经济,一是要重视,二是不能操之过急,三是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千万不能“一刀切”、“一窝蜂”。我不主张提“限期消灭空壳村”这类的口号,因为这样容易导致重犯急于求成的毛病。 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是坚持多样化,还是规范为单一化,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从各地的发展经验看,正确的选择是坚持多样化,不搞单一化,不能只允许一种模式存在。 多样化的表现之一是,集体经济组织允许有多种名称。举例来说,北京窦店,叫“农牧工商总公司”;天津大邱庄、河南刘庄,叫“农工商总公司”;江苏的华西,叫“农工商实业公司”;山东宁海镇新牟里村,发展外向型经济,叫“国际联合企业总公司”;也有叫“经济合作社”或“经济联社”的。全国各地叫法不一,已经是多样化了。多样化没有什么不好,这几年农村经济发展这么快,这么活跃,就是证明。重要的是实质,而不在于名称。只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把经济搞活,只要能发挥生产服务、协调管理、资源开发、兴办企业、资产积累等职能,叫什么名称都可以。 多样化的表现之二是,集体经济组织允许有多种方式组成。既可以按行政区域建立,也可以打破行政区域按行业需要建立;既可以由集体所有制性质的经济组织单独组成,也可以和不同所有制性质的经济联合发展;农民既可以参加乡村综合性的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同时参加其它专业性的集体经济组织。不能把社区作为建立经济组织的唯一形式,而把其它形式排斥在外。 允许集体经济组织多样化,是不同条件、不同地区发展经济的需要,应当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方针。我国农村过去长期实行产品经济,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只有10多年的历史,很多问题仍然在探索中,不能过早过急地实行规范化,更不能在这么大的国家里只搞一个模式,只允许挂一个牌子,只使用一个章程。否则,就会把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束缚住了,把经济发展框死了。这在国内外集体化、合作化的历史上,都有沉重的教训。在目前情况下,过早过急地提出规范化,过分强调推行单一的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很容易使人联想起过去高度集中的组织形式,实际上也很容易恢复过去的不适当做法,引起农民心绪波动。即使将来商品经济发育程度比较高了,也仍然要坚持多样化,不能只搞一个模式。     三、关于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的问题 乡镇企业在我国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中所起到的历史性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其他任何力量都无法替代的。没有乡镇企业的较大发展,不仅不可能实现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而且也不可能实现国家工业化、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达到较高水平的目标。我们大家都要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热情帮助乡镇企业。在90年代,要把乡镇企业放到比80年代更为突出的位置上,作为国民经济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以保证本世纪末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 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加强扶持和指导,继续实行四个轮子一起转,引导其健康发展。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有一定基础的地区,要大力帮助现有乡镇企业加速技术改造,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通过加速工业小区建设,推进乡镇企业的适当集中布局,降低管线公路等基础设施投资,减轻环境污染,在此基础上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历史进程。90年代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县在这方面要有较明显的进展。对中西部地区要给予更多的扶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尽早改变这些地区乡镇企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的落后局面,重点发展资源型和资源加工型、特别是农副产品开发加工型的乡镇企业,逐步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今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和处理国营企业与乡镇企业的关系。根据国家十年规划关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的要求,到2000年乡镇企业产值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比重预计超过35%,乡镇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预计超过40%。这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1)乡镇企业60%以上的产值和固定资产属于乡村两级集体所有,不会改变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2)国营企业仍然控制着国民经济的主要命脉,保持着科技水平的领先地位,在国家工业化中的主导地位不会动摇。(3)国家可以通过引导城乡工业之间的合理分工与联合协作,把乡镇企业间接纳入计划指导的轨道。(4)国家可以通过产业政策、行业管理、信贷投放、法律制度等途径,对以市场调节为主的乡镇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引导和调控。(5)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国营企业改善经营机制,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育程度。总之,既要充分估计到乡镇企业比重继续扩大所产生的影响,更要注意加强因势利导,使国营企业与乡镇企业的关系逐步趋于融合,而不是趋于对立。事实上许多乡镇企业是给大中型国营企业配套的,“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搞活大中型企业的同时,要使乡镇企业协调发展,而不是把它卡紧、搞死。     四、关于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 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农民收入能否保持较快增长,关系到全国人民小康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工业品市场的扩大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关系到工农联盟的巩固。对近几年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办法切实加以解决,力争做到并保持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农业人口收入的增长适当快于城镇人口,逐步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是,1985年以后其增长速度有所减缓,1989年和1990年两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共计增长0.2%。今年以来市场粮价持续下跌,加上部分地区受灾,预计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不会有太大的增长。在近几年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的过程中,农民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与此相反,农业人口与城镇人口的收入差距,已经由1984年的1∶1.85扩大到1990年的1∶2.22,恢复到80年代初期的水平。 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的直接后果,是农村市场趋于萎缩。1984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额中农村所占份额为59.2%,1990年下降到55.2%,减少4个百分点。同时,还导致农民生产性积累的下降,进而影响农业的持续发展和增长后劲。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固然能够起到一定作用,这是需要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这不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随着农产品价格逐步放开,国家通过提价增加农民收入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同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根本的办法是推动农业走高产、优质、高效的路子。即通过推广普及先进科技成果,在继续增加农产品产量的同时,有计划地扩大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现在市场上积压滞销的农产品都是大路货,而优质农产品却很少积压滞销,一般都是供不应求。发展优质农产品的生产,符合城乡居民在温饱基础上向小康过渡的消费需求,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又能缓解卖难问题。同时,要改变种什么卖什么的传统做法,要适应消费需求,搞转化,发展饲养业,并以种养业为原料再发展加工业,实行一种二养三加工,多层次增加附加值,才能高产高效,增产增收。增加农民收入的出路,还在于开辟新的就业门路,除了上边讲的,尽力在农业内部开拓劳动力容量,包括开发利用新的自然资源,提倡养殖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的规模效益,发展农村庭院经济,实行劳动、技术集约化经营等,不断向农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以外,更重要的是保持乡镇企业适度发展,提高乡镇企业就业容量和收入水平,同时鼓励农民进入第三产业,发展农村商品购销、服务、运输等行业。     五、关于实行农业、科技、教育统筹结合的问题 实行科技、教育兴农,是指导我国农业发展实现新的转轨的一项重要方针。从我国农业面临的人口不断增长,资源相对不足,以及社会需求日益扩大的严峻形势出发,要使农业登上新的台阶,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从各地经验来看,实现科教兴农的有效形式,是实行农科教三结合。农业发展要实现转轨,必须深化农村经济、科技、教育体制的综合配套改革,把农业开发同科技开发、智力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有利于农村科技进步、教育发展、农业振兴的新机制。这种新机制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农科教统筹结合。实行农科教统筹结合,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农业、科技、教育等有关部门在振兴农业中的作用,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提高科教兴农的整体效益。 农科教统筹结合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农业、科技、教育等有关部门之间实行有机结合,二是各级政府对农业、科技、教育等有关部门的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农科教结合是实行政府统筹的目标,加强政府统筹是推动农科教结合的关键,两者缺一不可。 实行农科教统筹结合要紧紧围绕振兴农业这个中心。做好这项工作,一是要抓住农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统筹规划农业、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使三者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二是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积极推行9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广泛进行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特别是在乡知识青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大批扎根于农村的科技骨干力量;三是要健全和发展县、乡、村三级农科教结合的科技推广网络,壮大农村专兼结合、专群结合的科技服务队伍,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覆盖面,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是要大力提高各级干部的科技、教育意识,树立农科教统筹结合的全局观念,增强政府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的能力。

2. 事实胜于雄辩

第5版(理论)专栏:人权认坛  事实胜于雄辩 中国的人权状况究竟如何?这是一个被西方世界的“人权卫士”们搞得黑白颠倒了的问题。白皮书以大量的事实说明了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人权状况发生的根本变化和历史性进步。它表达了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人权问题上是理直气壮的。白皮书是中国人民维护人权、捍卫主权的朴素的大宪章。 首先,白皮书以大量的历史事实戳穿了西方“人权卫士”关心中国人权的谎言。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白皮书的最大特点是拿事实来说话。它以大量的历史材料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造成近代中国人民100多年苦难历史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正是现在以“人权卫士”自居的西方帝国主义列强。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国主义肆意践踏中国主权、粗暴侵犯中国人权的罪恶历史。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1000亿两白银赔款和无数物质文化财富的浩劫,以及数以千万计人民的惨遭屠杀,是帝国主义摧残中国人权的铁的见证。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西方列强“关心”的从来不是中国人民的权利,而是侵略者及其走狗的权利。1843年签订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第13款明文规定:英国侵略者在中国领土上对中国人民犯罪,中国政府无权根据中国法律来制裁,而必须要由英国领事馆根据英国法律来定罪。这种臭名昭著的“治外法权”表明,西方列强的“人权”原则是:侵略有权,侵略者的“人权”大于中国的“主权”。与此相联系,侵略者的走狗,汉奸、卖国贼的“人权”也被认为是大于中国“主权”而受到列强的保护的。《中英南京条约》第9款明文规定:凡是与英国人有来往或跟随、侍候英国人为他们做事的中国人,中国政府必须“恩准全然免罪”;已被监禁起来的,则必须“加恩释放”。这一条文曾被明确地概括为“汉奸一律释放”。1868年,英、美、法、俄、德订立的《上海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进一步规定:凡是为外国侵略者服役或延请的中国人,未经外国领事馆批准,中国理事衙门不得拿捕。可见,西方列强在中国“关心”的是极少数充当帝国主义走狗的汉奸、卖国贼的“人权”,他们对中国奉行的“人权”原则是:卖国无罪,卖国有权。近年来,国际敌对势力故伎重演,一再对那些煽动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所谓“持不同政见者”的人权表示“关注”,这正好说明西方敌对势力关心中国人权的真正图谋是颠覆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主权。白皮书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揭露国际敌对势力的本来面目,给那些不失爱国热情而对历史缺乏了解的同志,特别是给那些对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存在着糊涂观念和幻想的同志注射了一针清醒剂。 其次,白皮书以大量的事实证明,在中国,中国共产党人是真正的人权卫士。一个时期以来,由于西方世界的歪曲宣传,中国共产党被污蔑为一群随意杀人、不讲人权,青面獠牙,十恶不赦的人。但是,谎言终将被事实所戳穿。白皮书提供的历史事实令人信服地说明,中国人权状况发生的一切进步都是与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并在革命斗争中举起了“争自由、争人权”的旗帜。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正是中国共产党首先举起“抗日救国”的旗帜,并在抗日根据地制定、颁布和实施了“保障人权”的政策法令,成为团结全国人民夺取抗战最终胜利的中流砥柱。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维护和促进人民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权利,从制度、立法、政策和物质保障等方面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历史性成就。尽管在实践过程中走过一些弯路,出现过各种失误,但是,这些都抹煞不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在促进人权方面的巨大成就。特别是新中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成为中国对人类的独一无二的重大贡献。总之,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为争取、维护和促进中国人权而艰苦奋斗的历史。 最后,白皮书以阐述中国人权状况的朴素的大宪章,代替了冠冕堂皇的“人权宣言”,体现了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人权传统。众所周知,资产阶级的人权传统是,一方面冠冕堂皇地公布“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的人权宣言,另一方面却在实际上剥夺绝大多数劳动者最起码的生存权利。与之相反,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者则从一开始便致力于从事实上和根本上改善劳动者的生存条件,如限制资本家无限制延长工作时间等等。因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一方面讥笑了资产阶级民主制的自由人权的浮华辞藻,另一方面将无产阶级的人权传统概括为:以“从法律上限制工作日的朴素的大宪章,代替了‘不可剥夺的人权’这种冠冕堂皇的条目”。列宁针对当时考茨基派、孟什维克、社会党人及伯尔尼国际等机会主义者迷恋于资产阶级的人权辞句,进一步肯定了无产阶级的人权传统。他说:“与这种冠冕堂皇的人权宣言针锋相对,马克思用无产阶级的平凡的、质朴的、实在的、简单的提法提出问题……无产阶级革命的内容愈展开,马克思的意见的全部正确性和深刻性在我们面前就显得愈清楚,愈透彻”(《列宁全集》第二版第37卷,第19页)。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无产阶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人权传统,始终不渝地致力于从中国实际出发,通过解决一个一个的实际问题,改善中国人民的生存条件。白皮书中关于生存权是首要人权的观点,关于政治权利的社会制度和物质条件保障的观点,关于保障妇女、儿童、少数民族以及老弱病残者在事实上享有平等权利的观点,等等,处处体现了无产阶级人权传统的求实精神和彻底精神。

第 3 版

1. 拉奥总理在为李鹏总理举行欢迎宴会上的讲话 共同努力为各领域合作增添内容 印中友谊有力促进亚洲世界和平

第6版(国际)专栏:  拉奥总理在为李鹏总理举行欢迎宴会上的讲话 共同努力为各领域合作增添内容 印中友谊有力促进亚洲世界和平 新华社新德里12月12日电 印度总理纳拉辛哈·拉奥11日晚在为来访的中国总理李鹏举行的宴会上发表了讲话。讲话摘要如下: 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友谊之深远绵长,令人惊叹。我们的人口占人类的2/5。我们两国共同倡导了共处的五项原则——潘查希拉。它们把自尊和尊重别人的信条形成了典则,反映在领土完整和主权、不侵略、不干涉、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权利之中。已故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在谈到这些原则时曾说,它们创造了一个和平的地区——他希望这个地区将普及亚洲乃至世界其他所有的地方。今天,这些原则的重要性仍然有效。这些国与国之间的共同指导原则规范了和平和人类生存的准则。任何国际秩序,无论是新的或旧的,如果名副其实的话,就应该采纳这些原则。 自我们已故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至今已经3年了。那次访问标志着我们双边关系有了新的开端。 我们是邻国。地理位置是我们关系中不可避免的重要因素,不管这种关系有多少起伏。我们的思想和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已彼此交融。 阁下,您和总理夫人是在已故周恩来总理访印31年之后来访的。在这30年中发生了许多事情。我们之间有过一段疏远的不幸时期。这对我们两国、两国人民和全世界来说都是令人遗憾的。现在这个时期已经过去了。在过去的10年中,我们两国政府都采取了坚定的步骤来恢复对话和各方面的合作。 在当今动荡和急剧变化的世界上,我们面临共同的任务和挑战。印度政府和人民真诚希望加深同中国的理解并加强同它的合作。我们希望增进我们的关系,因为两国都致力于和平和发展。 我国政府决心寻求边界问题的公平合理的解决办法。我相信我们双方通过和平手段能找到这样一种解决办法。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在双方民族利益和感情的框架之内来找到这种解决办法。 过去几年内我们两国的双边合作使我们能恢复基于共同利益的观念,而这种观念正是我们在获得真正独立的早期的相互关系中的特征。我们的共同努力将有希望为各领域的关系增加更多实质内容。我们应为我们未来的宏图大志建造一座牢固的桥梁。 我们两国之间的高级政治对话是重要的,因为我们通过它可以易于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们相信我们的对话必须继续,因为它带来的好处是我们关系的和平与稳定。 印度和中国必须一起来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亚洲这两个最大国家的合作和友谊将是促进我们大陆和全世界和平的一个有力的、持久的因素。阁下,您的访问使人回想起、而且又复兴了两国人民之间创造性交往的悠久传统,有利于建立合作的新渠道。

2. 李鹏总理在拉奥总理举行的欢迎宴会上的讲话 中印团结合作在新时期大有作为 和平共处原则是国际新秩序基础

第6版(国际)专栏:  李鹏总理在拉奥总理举行的欢迎宴会上的讲话 中印团结合作在新时期大有作为 和平共处原则是国际新秩序基础 新华社新德里12月12日电 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总理李鹏11日晚在印度总理纳拉辛哈·拉奥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发表了讲话。讲话摘要如下: 应拉奥总理阁下的邀请,我有机会前来贵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感到十分高兴。 中印两国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中印人民有着长达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我们两国的先辈不畏艰难险阻,寻求知识和友谊,在中印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在近代,两国人民在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相互同情,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印度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印度也是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进行过不懈努力的国家。50年代,中国总理周恩来和印度总理尼赫鲁共同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不仅是我们两国发展关系的基础,而且被许多国家确认是指导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光辉和强大生命力。 近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印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和发展,特别是1988年,已故拉吉夫·甘地总理访问中国,为中印关系倾注了新的活力。双方在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关系不断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日益加强。尽管中印之间仍存在着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但双方都不希望它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都愿意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我相信,只要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通过友好协商,总会找到合情合理的解决办法。中印边界终将成为联结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发扬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精神,战胜了重重困难,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了独立自主和初步繁荣的新中国。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12年来,在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我们已在80年代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基本上解决了11亿人民的温饱问题,我们将努力在本世纪最后十年把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目前,中国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稳步发展。中国各族人民正在团结一心,贯彻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基本路线,坚决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着重大变化,虽有缓和的一面,但动荡不安的情况更加突出,一些新的冲突在激化,南北矛盾加剧,贫富悬殊继续扩大,广大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愈益严重,贸易条件恶化,面临严峻的挑战。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政府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该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也不分社会制度的异同,都应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友好合作,和睦相处。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两国更应加强合作,与国际社会一道,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三年前,拉吉夫·甘地总理访问中国时,曾强调中印关系应着眼于未来,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说:“我们的关系应该恢复到与我们两大文明曾为世界做出贡献时期相符的水平”,“我们两国的人口占全人类的1/3,我们两国团结起来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我非常欣赏他的这段话。已故拉吉夫·甘地先生已经为他向往的中印关系做出了努力,我坚信,他的事业继承者也一定会按照这个目标继续下去。在迈向21世纪的新的历史时期,曾创造了历史文明的中印两国人民,是一定能够大有作为的。

3. 李鹏总理向圣雄甘地墓敬献花圈

第6版(国际)专栏:  李鹏总理向圣雄甘地墓敬献花圈 新华社新德里十二月十二日电 (记者曾虎、米立功)正在印度进行友好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上午九点四十五分来到圣雄甘地陵园拜谒圣雄甘地陵墓,并敬献了花圈。 花圈的白色缎带上写着:“献给印度独立运动的杰出领袖圣雄甘地”。随后,在肃穆的气氛中,李鹏总理在墓前默哀致敬。 圣雄甘地一八六九年十月二日出生在卡提阿瓦尔土邦的玻尔邦达尔(在今古吉拉特邦)。这位印度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的独立奋斗了一生。 李鹏总理在环绕陵墓敬绕一周后来到题词处,挥笔写下:“圣雄甘地毕生致力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是印度共和国的伟大奠基人。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李鹏总理离开陵墓,来到陵园内的树林旁,亲手栽下了一棵常青树,象征中印友谊万古长青。 (附图片) 12月12日,正在印度访问的中国总理李鹏在新德里圣雄甘地的陵墓旁栽种下一棵常青树,以表示对他的敬意。  新华社记者 刘建生摄(传真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