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12-01
第 1 版
1. 话剧《爱洒人间》进京演出 塑造党员形象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第4版(要闻)专栏: 话剧《爱洒人间》进京演出 塑造党员形象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本报北京11月30日讯 记者李德润报道:话剧《爱洒人间》日前在北京京西宾馆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帷幕7次开合,观众7次报以掌声。 李铁映看后称赞这出戏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真实、可信、生动、感人,很有教育意义。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是应文化部邀请,进京为出席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的代表演出7场话剧《爱洒人间》的。杨汝岱、丁关根、马文瑞、王忍之、贺敬之、蔡诚等同志观看了演出。 《爱洒人间》描述的是共产党员薛广生在平凡的村调解主任的岗位上,用他那真挚的爱心,平息了一场又一场家庭、社会的纠纷,编织和睦、友爱、信任、尊重的人际关系,为四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
2. 民间文艺家协会五大在京闭幕 向百余各民族民间文艺家颁发了荣誉证书
第4版(要闻)专栏: 民间文艺家协会五大在京闭幕 向百余各民族民间文艺家颁发了荣誉证书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格来、朱冬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5次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今天下午在京闭幕。 贺敬之代表中宣部、文化部在会上讲了话,勉励各民族的文艺家们总结经验、坚持四项原则,团结更广泛的文艺工作者,使社会主义的文化、文艺工作积极为四化建设服务,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大会经过充分民主协商,产生了由18人组成的常务理事会。选举冯元蔚为主席,杨志杰、姜彬、刘魁立、农冠品为副主席,推举钟敬文为名誉主席。大会还向全国的100多位各民族的民间文艺家颁发了荣誉证书。 新当选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元蔚在闭幕词中说,我国的民间文艺事业经过40余年的艰苦奋斗,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基础。我们相信,在党的文艺政策的指引下,在过去的工作基础上,我们一定会取得新的成就。让我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团结,坚持改革,为繁荣社会主义的民间文艺事业而奋斗! 邓力群等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出席了闭幕会。
3. 评剧青年演员评比演出开始
第4版(要闻)专栏: 评剧青年演员评比演出开始 本报北京11月30日讯 记者易凯报道:由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联合举办的“全国评剧青年演员评比演出”,今天在京开幕。来自全国20个评剧院团的107名青年演员将在大赛中一决高低。 此次大赛旨在检阅队伍,提高素质,选拔人才,以推动评剧艺术进一步繁荣。
4. 梁仁芥同志逝世
第4版(要闻)专栏: 梁仁芥同志逝世 新华社兰州11月26日电 兰州军区原副政治委员梁仁芥同志因病于11月8日在西安逝世,终年79岁。梁仁芥同志的遗体已于11月13日火化。 梁仁芥是江西省吉安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宣传队分队长、独立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科长、县游击队政治委员、县委书记、团省委书记、旅政治委员、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省军区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坚持进行敌后游击战争,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晋绥军民反“扫荡”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领部队转战陕北,参加了晋北、榆林、宜川、扶眉、兰州等战役,为夺取西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战功。 全国解放后,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巩固国防,加速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附图片)
5. 香港中资企业首次组团访问内地
第4版(要闻)专栏: 香港中资企业首次组团访问内地 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张毅)香港中国企业协会首次组团访问内地取得圆满成功。协会访京团团长黄涤岩今天在京向新闻界表示,这次访问有助于内地各界对协会的了解,进一步促进了内地与香港的经济技术合作。 今年6月成立的香港中国企业协会,是由内地在香港的中资企业组成的,目前已有会员940家。据介绍,自我国实行开放政策后,内地纷纷到香港投资开办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在港的中资企业已超过1000家,遍布于香港的各行各业,在香港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中银集团目前是香港第二大银行集团,存款占香港银行业总存款20%以上。华润集团去年营业额高达65亿美元,香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鲜活冷冻商品及纺织、丝绸等用品,大部分是华润集团供应的。招商局集团、香港中旅集团、粤海集团、华闽集团、中信香港集团、光大集团等中资企业,都拥有相当的实力,在发展香港经济、支援内地建设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香港中国企业协会会长、访京团团长黄涤岩介绍说,访问团在京期间,先后拜访了国务院有关部委、金融机构、商会组织,在贯彻“一国两制”、促进香港的经济与繁荣、促进香港与内地的工商、金融、贸易及技术交流方面达成了共识。 代表团一行21人,是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的邀请,于11月27日抵达北京开始访问的。
6. 首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落幕 美国姑娘捧走冠军杯
第4版(要闻)专栏:体育 首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落幕 美国姑娘捧走冠军杯 本报广州11月30日电 记者刘曼军、汪大昭报道: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今晚在广州天河体育场隆重降下帷幕。在晚上进行的冠军争夺战中,美国队和挪威队均打出了气势,以攻对攻,以快对快,比赛精彩纷呈。最后,美国队以2∶1获胜,捧走了金光闪闪的冠军杯。挪威队屈居亚军。 比赛一开始,双方就展开凌厉的攻势。挪威姑娘今天似乎略占上风,面对强手敢打敢拚,丝毫不怵。她们实行全场紧逼盯人,用凶猛的抢截制约美国队惯用的快速进攻和泼辣的打法,以长传冲吊多次在对方后场制造险情。可惜由于美国队回防很快,防守比较成功,瓦解了挪威队的大多数攻势,只是在第28分钟,挪威队在前场获得一个任意球,罚入禁区后,美国后卫头球不慎,送给对方一分。 美国队在发挥出色的挪威队面前,第一次感到很难对付,快速的特点无法尽情展露。不过,10号米歇尔·阿克斯塔尔今晚又一次大放异彩。这位1.78米高的锋线突击手,先是在上半场第20分钟,将队友传过来的直接任意球顶入对方球门,继尔在下半场结束前3分钟,利用挪威队后卫回传守门员力量过轻,抢断球后晃过守门员一脚射入空门,为美国队夺冠立下汗马功劳。 比赛结束后,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向美国队队长颁发了金杯。国际女足委员会主席海尔加德和广东省代省长朱森林分别授予冠亚军队队员金质和银质奖牌。 颁奖之前进行了摩托车编队表演。最后,本届大赛在长达7分钟绚丽多彩的烟花怒放中圆满结束。
7. 筹委会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 全国农运会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第4版(要闻)专栏:体育 筹委会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 全国农运会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本报北京11月30日讯 第二届全国农运会筹委会主席、湖北省省长郭树言今天在农运会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农运会的筹备情况。 第二届全国农运会定于1992年10月在湖北省孝感地区举行。湖北省对于农运会的筹备非常重视,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影响逐渐扩大,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孝感地区在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克服困难,保证了各项场馆工程的顺利进行。主赛场的孝感体育馆已全部竣工,孝感体育场经过15个月的紧张施工,已完成主体工程。汉川、应城、云梦体育馆已经或即将封顶,安陆体育馆和应城靶场正在维修。 今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农业银行在全国代理发售农运会彩券8000万元,这是解决农运会资金缺口的主要渠道。利用发行有奖体育彩券的形式向社会筹集资金,这是我国筹办亚运会的成功经验。 中国农民体育协会主席肖鹏、国家体委副主任何振梁等参加了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8. 外事简讯
第4版(要闻)专栏: 外事简讯 ▲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3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日本《朝日新闻》北京支局长横堀克己的采访。田纪云将于12月2日出访日本。他就此次出访的目的、中日关系、双边经济技术合作及双边贸易等问题回答了日本记者的提问。他还应记者要求介绍了刚结束的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的情况。 ▲对外友协和中苏友协30日在北京举行宴会欢迎由队长沃尔克率领的苏联俄罗斯联邦体育飞机“善意飞行”队。对外友协会长韩叙和苏联驻华大使索洛维约夫出席了宴会。 (据新华社)
9. 首届亚洲杯速滑赛即将在京举行
第4版(要闻)专栏:体育 首届亚洲杯速滑赛即将在京举行 本报北京11月30日讯 第一届亚洲杯(国际格林美)速度滑冰比赛将于12月6日至8日在新落成的首都滑冰馆举行。中国、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和地区的选手报名参赛。 此次比赛将进行男、女500米、1000米、1500米和男子5000米、10000米;女子3000米、5000米共10个项目的比赛。 日本队派出了今年世界冬季大学生运动会男子500米和1000米冠军黑岩敏幸和获得今年世界速度滑冰锦标赛500米第2名和1000米第3、全能第5的宫部保范等优秀选手。 中国参赛的选手是:男子:刘彦飞、刘洪波、代军、刘伟、张春辉;女子:薛瑞红、张青、刘月希和金花。
10. 凤之歌——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综述
第4版(要闻)专栏:体育 凤之歌 ——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综述 本报记者 汪大昭 刘曼军 1991年金秋,中国广东成了世界足坛关注的中心。半个月的时间内,这里的绿茵场由女性主宰,26场世界女子足球最高级别的较量,开创历史先河,丰富了“世界第一运动”的斑斓色彩。 (一) 广东,一个改革开放的窗口,这些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夯实了经济和物质基础。借助与外界的体育交往,尤其是承办全运会和三年前的国际女足比赛,积累和掌握了不少组织大赛的经验和知识,拥有举办世界女足大赛的种种有利条件。 然而,办好最高规格的足球大赛,其难度不是靠以往的经验所能解决的。与北京亚运会相比,这项世界性盛会也有其特点和更严格的要求。广东以它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巨大魄力和办事效率,只用一年多时间,出色完成了筹措经费和场地、设备、人员的准备,大到开、闭幕式,小至一菜一汤的安排。 帷幕揭开前后,指挥中枢组委会和各赛区、场地的工作人员分头把关,通过迅速的交通、电信手段,随时疏通每条脉络可能遇到的不畅。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等高级官员辗转各地,多次称赞中国组委会工作完善周密,场地标准高,观众热情踊跃,大赛非常圆满。终于,我们可以拍着胸脯说:中国有条件、有能力承办任何国际体育大赛。 (二) 体育竞技作为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已存在多年。足球,属于男子汉的足球又“凌驾”于其他项目之上,起步最早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女子足球运动也不过20多年历史。10年前,中国体育机构的决策层还在围绕女性生理条件,论证开展女足运动的可行性。连积极倡导女足的阿维兰热老人也没料到这项运动发展之快,球王贝利也为女性同样可以踢好足球而惊叹。女足能在不长时间内为人们接受,重要原因是它具有无异于男足的复杂技术和激烈争夺。 一球未进的日本队家门12次失守,依然努力向前。没有实现零的突破的尼日利亚队,同样让世界看到非洲女性不屈服于任何压力的民族性格。巴西姑娘贝罗身穿与球王贝利相同的10号球衣,任何对手的逼抢也不会改变她忘情地展示“艺术”足球。 当固执的男人们不顾一声声“攻势足球”的疾呼,乐道于修筑防线的时候,女子足球以强烈的进攻和得分欲望激起球迷的热情。18场小组赛唯一出现的平局,中国和丹麦队之战也各有两次破门。8场淘汰赛,只有一战踢到延长期,这里没有0∶0的平庸之作,没有作祟的“上帝之手”,没有捉弄人的点球大战,女性的加入使人感受到世界足坛的清新赛风。 (三) 女子足球从星星点点的小打小闹,发展到举办与男足平起平坐的世界锦标赛,在刚柔相济、潇洒泼辣的阵中所显示的诱人魅力,有力地将狂热的球迷们吸引到自己身边。 26场比赛,有约50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现场观战。佛山赛场的看台上,女性观众达到40%的创纪录比例。广州以外的四处赛场,18场赛事全部满座。据统计,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播放了世界女足锦标赛的实况或专题节目。广东省女足电视节目收视率高达90%以上。国际足联女子委员会主席海尔加德先生说,换一个国家举办本届大赛,不会有这么多热情的观众。 (四) 中国勇于承担首届世界女足大赛东道主的重任,一个不可否认的因素是对中国女子足球队所寄予的期望。 10年来,中国女足从求生存到受赞誉,踏着满是汗和泪的不平之路,来到了世界大赛赛场。她们快速灵活的进攻战术和不畏强敌的挑战精神,万千同胞有口皆碑。一球受挫于瑞典队,对年轻的中国女足来说是不易承受的沉重打击。一位足坛元老对女足教练们说:“中国足球要只争朝夕,又要打持久战。” 几天来,广东各界纷纷慰问女足,鼓励姑娘们总结经验教训,再图进取。忘不了泪飞雨倾的天河之夜,忘不了“跨越巅峰”那催人奋进的旋律,中国姑娘能够为神州足坛作出贡献,也能够为“世界第一运动”作出贡献。 在本届世界女足大赛的推动下,女子足球运动必将势不可当地为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女足比赛将在本世纪末叩开奥林匹克的大门。国际足联和全球女性正迈步走向这一天。
11. 中央电台推出燃起奥运希望之火系列节目
第4版(要闻)专栏:体育 中央电台推出燃起奥运希望之火系列节目 本报讯 为配合2000年奥运会申办活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近日推出《960万平方公里——燃起奥运希望之火》系列节目,这个节目将一直延续到1993年9月。这一系列节目将通过专题节目、征文、知识讲座等形式,宣传我国举办奥运会的意义。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对这一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和支持。
12. 图片
第4版(要闻)专栏: 电冰箱、制冷柜走上陕西临潼县弼山镇南下街街头,成为卖冷饮者的助手。全镇制冷设备上街的摊位有十二三家。 本报记者 蒋铎摄
13. 图片
第4版(要闻)专栏: 为美国队夺冠立下汗马功劳的10号阿克斯塔尔、12号詹宁斯和2号海因里希斯。新华社记者 陈学思摄
第 2 版
1. 朱总风范永存我心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专栏: 朱总风范永存我心 康克清 阳光洒进卧室,放在书桌左端的朱老总瓷盘遗像泛起光彩。他抿着嘴正在静静地思考着,微笑着,似乎正要同我交谈什么……这一历久而弥新的神态,对我来说真是太熟悉、太熟悉了。 今年12月1日是朱老总诞辰105周年。我凝视他的遗像,往事历历,宛若昨日。 朱老总和战士 记得1928年秋天,红军刚刚来到我的家乡江西万安县罗塘湾,万千农民欢天喜地,迎接自己的子弟兵。可是没过几天,就听说国民党军队正从河西向我家乡逼进。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红军决定撤离。我们农军战士接到上级命令,除留下必要人员,其他同志一律随红军上井冈山。我们万安的100多个农军战士,包括7名女同志,就这样上阵了。对我来说,这真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我从此成为一名红军女战士了。 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有一天,我们的队伍停在遂川附近,听到同志们兴高采烈地互相传话:“朱军长来了。”以前,我还幼稚地以为“朱毛”是一个人呢,后来才知道是两个人。他们被传说得非常神,现在有机会亲眼见到他们,内心充满了好奇和敬仰。我挤在队伍中,顺着别人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位中等个头,体格健壮,忠厚长者模样的人,正向我们走来。走近了,才看清楚他身穿灰里透白的军服,脚穿草鞋,一身风尘,面带微笑,威武中透露着慈祥。朱军长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他很平易,平易得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普通的红军战士和威名远扬的军长之间的距离,瞬间就缩短了。当时我并不理解,这正是他的特点,他的气质,他的伟大所在。更没有想到后来我俩会结成终身伴侣。 以后,在战争的岁月里,在行军途中,我常常听到战士们说:“我们红军战士的生活和战斗很艰苦,可是朱军长和我们一样,还有什么可说的……”。每每部队一宿营,朱军长就去和老乡聊家常,帮他们扫地、干农活,就像是自家人。他的行动无形中影响了广大指战员,体现了军民鱼水情。在向赣南、闽西挺进,以及后来在苏区的那几年,我们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每次作战,朱老总总是先了解敌情,察看地形,研究兵力的部署,作战斗动员,认真细致地对待每项工作。即使碰到了挫折,他也镇定如常,告诉大家要相信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前途是光明的。人所共知,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都是以敌人的失败、我们的胜利而告终。在战斗的间隙,他和战士们有时一起下棋,有时一起打篮球,总是精神抖擞,非常认真。朱老总爱护战士是有名的,战士们也同样爱戴他。 长征途中 1934年,由于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直接控制了军事指挥权,改变了朱、毛多年以来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最后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忍痛撤离江西中央苏区,进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回忆长征,最难忘怀的是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我们一方面军经历千难万险,在川康边境的懋功与四方面军会合,大家高兴得跳啊,唱啊,以至热泪盈眶,像亲人久别重逢。岂知张国焘心怀叵测,在过草地前,他就煽动部队说前面有大河没法过,要部队折回西康。朱老总和刘伯承参谋长都不同意他的主张。当时党中央多次致电张国焘,敦促他北上抗日,他拒不受命,妄图另立中央,将带领部队南下的阴谋强加于人。他一再逼迫朱老总发表反对党中央北上的宣言。朱老总斩钉截铁地说:“我赞成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手只能举一次。”“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是个整体,我们这个‘朱毛’,全国、全世界都知道。要我这个‘朱’去反‘毛’,我办不到……”张国焘恼羞成怒,就诡计多端地搞小动作,进行挑衅。张国焘的挑衅手段极其恶劣,明明他当时有七匹马,可偏偏朱老总的那匹马找不到了。有人知道是张国焘的警卫牵去杀了。有天晚上,他们竟还撤了朱老总的卫兵。张国焘一伙就是这样肆无忌惮,不断制造事端。朱老总胸有成竹,以不变应万变,使张国焘的阴谋难以得逞,官兵们也逐渐看清了他的真面目。 张国焘连我也没放过,他派人监视我,给我另行分配工作。显然,这是为了限制我和朱老总的接触。我实在憋气,要去找党中央说理。朱老总耐心地劝导我说:“不行,如果你单独行动,他们就会借刀杀人。现在你和战士在一起,他们不敢随便动手。”我觉得朱老总说得有理,心情也就平静下来,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在和张国焘的斗争中,我们始终处于有理、有节的主动地位,团结了广大红军干部。张国焘的所作所为,完全违背了军心民意,充分暴露了他反党篡权的阴谋野心,最后只能落得身败名裂。 朱老总始终如一地和党中央保持一致,使我深受教育。后来,毛主席称赞朱老总在与张国焘的斗争中是“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洛阳之行 1940年春天,国民党内的投降倾向日益严重,党中央决定要尽一切可能争取蒋介石集团继续抗战,并决定朱老总亲赴洛阳,同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谈判。当时反共老手胡宗南、朱怀冰等正在洛阳。大家对朱老总的安全十分担心,朱老总却说:“只要国民党不公开投降日本,我们就要以斗争求团结,又团结又斗争。”“至于我个人的安危,没啥了不起,一切以统一战线、抗日救国为重嘛!”作为随员,我也参加了这次活动。 临行前,中央领导同志一再交待,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朱总司令的绝对安全。护送朱老总出太行的红三连全体共产党员一致保证,哪怕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不能让朱总司令受任何损伤。 那天清晨,当三连的健儿们到达朱老总在武乡的驻地时,他已一切准备就绪,笑眯眯地对大伙儿说:“好啊,你们来了。咱们就出发。”当时,朱老总特地穿了一套新咔叽布灰军装,腰里束的宽皮带上铸有“瑞金纪念”四个字。他骑在高头大马上,神采奕奕,八路军总指挥的气概和威严跃然在眼。受卫立煌指派专程来迎接的国民党高级参谋王葆贞先生和我们同行,在人流中他一再盛赞朱将军文精武备、心胸似海的气度。 每到一个新的宿营地,朱老总总是关心野外警戒的同志吃得饱不饱,穿的是否能御寒,有没有热水洗脚。有时,还帮炊事员支炉灶安排大伙的生活。他还一再提醒大家,要提高警惕,注意观察敌情,严防敌特破坏。通过封锁线时,朱老总亲自用望远镜观察敌人碉堡里的动静,充满信心地鼓舞大家说:“鬼子们再刁,也是侵略异国领土,他们人地两生。我们有老百姓相助,就是刀山剑林也能穿过去。”在紧张而有秩序的行军中,朱老总一面随大伙翻沟穿林,一面查看地图,通过电台随时和延安联系,并了解前线各作战部队的情况,及时传达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命令。就在这样繁忙而紧张的情况下,他对每个随行人员都十分关心,布置工作细致妥帖,使每个指战员都深切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这次行动不仅是护送朱总司令,更是保卫华北抗日前线的总指挥部,关系着敌后各根据地广大军民抗日斗争的成败。大家都兢兢业业,高度戒备,我更感到肩头沉甸甸的分量。 有个深夜,远方传来几声犬吠声,“快走,快走!”前面传来命令,要通过公路封锁线,紧急而低沉的口令在护送部队中一个接一个地传下去。虽是寒冷的春夜,但在急行军中,每个人都汗流浃背。为了抓紧时间赶路,尽快脱离日军警戒区,部队刚刚过了邯(郸)长(治)公路,鬼子的一个汽车队就开过来了。朱总司令命令:“直插田间,由便道行军!”带路的老乡领着队伍,神不知鬼不觉地绕过了敌军流动哨巡逻区。 当我们到达八路军新一旅驻地——壶关县的郭家坨时,朱总司令和同行的国民党代表王葆贞先生进行了划界谈判,确定以距郭家坨五华里的大井村为界,界北为八路军防地,界南为国民党防地,双方不越界,界上不驻兵,消除摩擦,团结抗战。这一举动对于揭露顽固派、团结友军起了很大作用。 5月初,我们到了河南济源县王屋山上。一天拂晓,朱老总漫步山野,遥望滚滚黄河,耳闻日寇隆隆的炮声,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奋笔疾书,写下了著名的《出太行》: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下了太行山,渡过黄河天险,我们就到达了古城洛阳,受到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的热情款待。朱总司令在卫立煌举行的欢迎会上致词,强调国共两党和全国军队团结的重要性。记得有这么一段话:“全国人民需要这种团结。只有日寇、汪精卫、汉奸、投降分子和‘摩擦专家’害怕这种团结。这种团结必须建立在进步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以卫立煌为首的国民党第一战区的要员们,听了朱总司令以抗日救国为重的真诚演讲,多数表示赞同,但也有吹冷风的人,他们看到朱总司令和卫立煌一谈一整天,很是投机,就讲起卫立煌“近朱者赤”等闲话来。在多方面的接触中,我们发现有的人笑里藏刀,妄图扣押和谋害我八路军代表,但多数人还是愿意共同抗日的。朱老总根据他们的不同态度,按照党中央“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谈判。 这次谈判取得了一定成效。协商解决了晋东南国共两方军队以漳河为界的驻防区,允许十八集团军在中条山保留一条运输线;继续给八路军发放军饷等。谈判之余,朱总司令和我们一行随员,都利用各种场合宣传共产党坚持抗战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时晚饭后,当朱老总和警卫部队一起打篮球时,球场四周的观众挤得水泄不通,看着朱老总在球场上机动灵活的身影,战士们也打得毫无拘束,他们对八路军“官兵一致”的优良作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月中旬,我们离开洛阳,路经西安,稍事休整。5月24日,即动身返回延安。同行的增加了茅盾夫妇和张仲实同志等,共40多人。经过黄陵时,朱老总提议拜谒一番。拜谒后,朱老总作了即席讲话。他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光辉的历史,然而近百年来我们这个民族却遭受到帝国主义的百般欺凌,被称作“东亚病夫”。现在这个古老的民族觉醒了,我们这些黄帝的子孙点燃了民族解放的烽火,全国人民正在进行着神圣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就是复兴中华民族的战争。我们一定要把这场战争进行到底,我们也一定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现在有人想阻挠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想妥协投降,这种人是黄帝的不肖子孙!朱老总的讲话言简意赅,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的心。 最后十年 缅怀朱老总,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他一生的最后十年,那十年,党和国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都处在忧患之中。朱老总正是怀着难以言喻的深重忧虑,于1976年7月6日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终生的、而又正处在劫难中的人民。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我常常看到他一人独坐默想,很少说话。可以看得出来,他的心情十分苦闷。对于那场历史性灾难的突然降临,当时身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朱德,也难以理解。有次他突然问我:“戚本禹怎么成了中央文革小组的成员?”我只能摇头。还有一次,他参加中央会议回来,将林彪那个大谈“政变经”的讲话材料交给秘书,转身就走。以往,对中央的文件、领导人的讲话,他交给秘书时,总要强调如何学习,怎样理解等等,这次不屑一提的神态,正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 1966年12月的一个傍晚,戚本禹奉江青之命,开会布置揪斗朱老总。一伙人闯进了朱老总的驻地。正巧朱老总不在家,那伙人就在门前、墙上贴满了“朱德是黑司令”、“朱德是大军阀”等标语。同时,北京街头也出现了“打倒朱德”的大标语,还成立了“揪朱联络站”,大有乌云压城之势。当我向朱老总谈起这些情况时,他坦然地说:“历史终归是历史。历史是最公正的。” 1967年夏秋之交,我正在接受群众的批判,批判我是“走资派”,“十七年执行的是修正主义路线”,我有口难辩,思想上很难接受。回到家里,我忧心忡忡地对朱老总说:“现在,你成了‘黑司令’,我成了‘走资派’,往后还不知要成什么样呢。”朱老总却充满信心地回答我说:“只要主席在,恩来在,就没有关系,他们最了解我。你也不要怕,‘走资派’多了也好;都成了‘走资派’,就都不是‘走资派’了。形势不会总这样下去的。” 1969年4月,党的“九大”在京举行。当时,朱老总正患气管炎,喘得厉害,但他仍抱病参加会议。林彪、江青一伙心怀叵测,在会上多次对朱老总进行围攻,逼他检讨。有一次他开会回来,问我认识不认识吴法宪、邱会作?我说不认识。他说,你总该认识李作鹏吧?我想了想说,不就是过去在你警卫班里的那个李作鹏吧?他“嗯”了一声,不再说话。我感到他突然提起这几个人,必有原因,就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叹了一口气,心情沉重地说:“这几个人,都‘左’得不可收拾啦。” 这时,朱老总要被“疏散”。他对我说:“你得跟我一起走呵。”我为难地说:“按理说我应该跟你一起走,可是全国妇联的军代表若不点头,我要走也走不了。”朱老总沉思片刻,果断地说:“那我只好打电话给恩来,请他去跟他们说说。”就是这样,我随朱老总到了广东。我们坐了三个多小时飞机,到达广州机场。接待我们的人,不许我们进广州市,要我们直接去从化。从化虽然风景优美,可是我们哪里有心情欣赏?他们还规定我俩不得访问附近的工厂、农村,散步也不准超过“桥头警戒线”。我对这样的规定很反感,我说我在北京是自由民,想到哪里都可以随便去,困在这里算什么。逆境中,朱老总仍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宽慰我说:“那些为非作歹的人不会长久的,你就安心陪着我吧。” 时刻萦绕在朱老总心头的,是工农业生产。有时他自言自语地说:“我只要看到工人在生产,庄稼长得好,我心里就踏实。现在,‘文化大革命’已破坏了生产,这如何得了!” 1970年夏天,朱老总因人大常委会开会回到北京,行动上略有了一些自由,他不顾年迈,抓紧时间到首钢和农村去视察。针对“四人帮”一伙批“唯生产力论”的谬论,他对生产第一线的干部说:“别听有些人‘革命’口号喊得比谁都响,可是实际上是他们在破坏革命,破坏生产。不劳动,不生产,能行吗?粮食、钢材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没有粮食,让他们去喝西北风!” 1974年,我参加了首都体育馆的“批林批孔大会”。江青在会上耀武扬威地点郭沫若同志的名,矛头对着周总理。更令人忧虑的是她把手直接伸向了部队。回到家,我赶紧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告诉了朱老总。他听完后没有马上说话,似乎在思考什么。我着急地看着他,想从他那里得到一些答案。半晌,他才胸有成竹地说:“你不要着急。军队的大多数是好的,地方干部大多数是好的,群众也是好的。‘文革’以来,军队里虽然出了几个败类,但从整个军队来说,他们是拉不走的。干部中有少数人被拉了过去,但广大干部是不会跟他们跑的。江青的本事有多大,你不知道吗?去问问工人、农民、战士和知识分子,谁愿回到那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去?”经他这么一分析,我如释重负。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不幸逝世的噩耗传来,朱老总万分悲痛,热泪一滴滴顺着脸颊往下流,嘴里不断念叨:“恩来,你在哪里?”那些天,他老人家吃不好,睡不好。他怀着沉痛的心情和深切的焦虑,拄着手杖,向周总理遗体告别,行庄严的军礼,久久不忍离去。 那时,他的健康情况继续下降。可是他总说:“总理不在了,毛主席身体也不太好,我应该更多地做些工作。”他带病开会,看文件,会见外宾,找人谈话。当“四人帮”大肆诬陷和攻击邓小平同志时,他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在毛主席领导下,由邓小平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这个班子很好,不能变动。 1976年6月21日,朱老总已经有病,但他坚持会见了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由于这次会见的时间有变动,朱老总在有空调的房间等得太久,他的病情加重了。经医生会诊后,立即住院治疗。7月初,当先念同志到医院看望他时,他一再强调要抓好工农业生产,并说:“哪有搞社会主义不抓生产的道理?” 朱老总怀着深深的遗憾和不安离开了人世,因为他未能看到祸国殃民的“四人帮”被粉碎,因为他未及看到第五个五年计划的实现。 当我坐在他最后十年生活和工作的房间里,缅怀这些往事时,每每感到朱老总依然在世。他每天用的砚台和毛笔仍在书桌上摆着,继续为我使用;他读过的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等,都留下了他阅读时的记号和眉批;还有那把用布沿了边的芭蕉扇……每件他使用过的物品,似乎都散发着他的气质和精神,当我目睹或接触到它们时,总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到无限的亲切和充实。尤其当我抬头凝眸端详挂在左侧墙上的条幅——“革命到底”时,真是思绪万千。那是朱老总1975年3月6日书写的,四个苍劲、浑厚的大字,显示了他的坚强意志,倾注了他对我及后来人的希望。他的真诚、善良、坚毅、博大、宽容等一切美好的思想情操,仿佛都融在字中,跃然纸上,令人回思无穷,令人感奋不已。 (本文选自中央文献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回忆朱德》一书,发表时略有删节)
2. 生动的革命画卷——读《耿飚回忆录》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专栏: 生动的革命画卷 ——读《耿飚回忆录》 华同 经过数个寒暑辛勤笔耕,一部洋洋30余万言的《耿飚回忆录》已于最近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耿飚同志是1925年参加革命的老党员、老红军、老革命家,在他革命历史的画卷中叠印着罢工时高举的锤子、硝烟中挥舞的驳壳枪、从头颈到膝盖的伤口上的绷带,以及红旗插上敌军指挥部时的笑颜。而《耿飚回忆录》正是这部革命画卷的再现。 作为对童年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在本书中记录了旧中国三座大山对劳动人民的沉重压榨。作为对自己革命活动和戎马生涯的深情回忆,本书记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中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历史画面:震惊中外的湖南水口山大罢工,十万农军扑长沙,五次反“围剿”的激烈战斗,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燃遍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的抗日烽火,晋察冀军民从日寇占领下收复张家口,解放华北重镇石家庄、国际名城北平,进军大西北直到建立新中国的胜利历程……这些虽然仅是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伟大、壮丽而又艰难、曲折的进程。 本书以大量事实又一次证明了一个无可辩驳的真理: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在工运、农运中,正是毛委员派来的中共党员,在水口山矿工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工人俱乐部和党组织,发动和领导了一次次罢工斗争;正是毛泽东同志和中共湖南省委在《关于农民运动决议案》中指示以水口山为中枢,实行工农大联合,建立工农武装,并指出了开展武装斗争的正确革命道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正是毛泽东同志和湘赣边区前委及其管辖的边界党组织,领导根据地广大军民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取得了反“会剿”和反“围剿”斗争的巨大胜利。也正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上重新当选为中央领导人后,克服了原来的左倾机会主义领导的严重错误,把中国革命从危机中挽救过来,并指引着革命的航船端正航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事实证明,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所以,今天我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在革命道路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作者怀着崇敬和亲切的心情,回忆了周恩来、朱德等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和彭德怀、刘伯承、聂荣臻、叶剑英、徐向前、贺龙等老帅们对自己的领导、教诲和指示。特别是记叙了周恩来同志给作者留下的许多美好印象:在长征路上和陕北窑洞中对作者的亲切指示,命令作者从延安带领美军观察组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去时的谆谆嘱咐,建国初期拟任命作者为驻联合国军事代表时的风趣的谈话,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期间表现出的严肃认真、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杰出的指挥才能和高超的斗争艺术……通过这些记叙,细腻而生动地描绘了这位党的卓越领导人、人民的好总理的光辉形象。同时,从这些回忆中也可以看出:领导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并走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党中央,是一个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正确、坚强、英明、团结的领导集体,毛泽东思想正是由这个领导集体,在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吸取群众智慧而共同创造的革命指导思想。 在这本回忆录中,处处都寄托着作者对牺牲在敌人刑场上和战场上的烈士们的无限敬意和深情哀思。对于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们、英雄们,无论是被敌人杀害在醴陵县状元洲上的青年女共产党员和工人纠察队、农民赤卫队的队员,还是牺牲在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战场上的游击队、红军、八路军和人民解放军中的战友,以及党和人民军队的领导人宋乔生、徐彦刚、黄公略、左权等同志,作者都以饱蘸无产阶级革命感情的笔触,记述并歌颂了他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高尚情操和英勇献身精神。这些记述深深地教育着我们:是无数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光耀神州的五星红旗,换来了今天巍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社会主义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倍加爱护,应该更加努力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以此来报答为中国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先烈们! 史料丰富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作者对许多亲身经历的革命事件和重要的战役、战斗,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和描写,其中有不少情况还是首次披露。这样,本书就以很多第一手资料,包括20多幅弥足珍贵的照片,丰富了我国革命史料和我军战争史料的宝库。 当然,回忆录决不是史料的罗列和堆砌,也不是大事记;好的回忆录应该做到翔实的历史记载和生动的文学笔法相结合。在这方面,《耿飚回忆录》进行了成功的尝试。本书不仅语言生动,文笔流畅,而且对一些人物和事件作了形象化的描述,从而使书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事件历历如绘。本书还有多处用写“小故事”的形式和笔法来描写一些真实事件,如作者少年时到敌人的兵工厂取枪、巧计发传单……以及后来作者在北平军调部经历的特殊的战斗,包括谈判桌上的斗争、摆脱特务的跟踪、查出窃听器、遭到敌人软禁等。书中还多次记叙了红军、八路军中战斗间隙的文艺活动和日常生活,赞美和歌颂了广大指战员在艰苦环境中仍具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有这些都加强了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使这本回忆录得以作为生动的革命画卷展示在读者面前。
第 3 版
1. 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举行大会 纪念“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 非统和巴林土耳其声援巴人民斗争
第6版(国际)专栏: 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举行大会 纪念“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 非统和巴林土耳其声援巴人民斗争 新华社维也纳11月29日电 “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大会29日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举行。 出席今天大会的有许多国家常驻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代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一些国际机构的负责人等约500人。我国常驻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代表陈士球大使也出席了会议。 中国总理李鹏给大会发来贺电,希望按照联合国的有关决议公正、合理地解决巴勒斯坦问题。 会议结束时,巴勒斯坦艺术家登台演唱了巴勒斯坦民族歌曲,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11月30日电 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萨利姆29日就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发表声明说,非统组织认为目前的中东和平进程必须充分审议巴勒斯坦人民包括自决在内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声明表示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并且坚持巴解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的立场。 声明要求对以色列施加压力,迫使其放弃占领阿拉伯领土的政策。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巴林和土耳其领导人昨天就“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发表讲话,呼吁寻求巴勒斯坦问题和阿以冲突公正、持久的解决办法。 据来自巴林的消息,巴林埃米尔哈利法今天发表讲话,谴责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占领,并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在被占领土发动的起义。 他要求联合国迫使以色列停止在所占领土安置犹太移民,并要求拆除犹太人定居点。 另据报道,土耳其外长切廷今天谴责以色列在它占领的土地上实行宵禁、拆毁房屋、拘留居民和驱逐巴勒斯坦人的行径,并呼吁国际社会阻止以色列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的活动。 切廷强调,只有巴勒斯坦问题和阿以冲突获得公正、持久的解决,中东的和平与安全才能实现。
2. 联合国对乔森潘遭袭击表示关注
第6版(国际)专栏: 联合国对乔森潘遭袭击表示关注 据新华社联合国11月29日电 联合国秘书长的发言人尤尼斯今天说,联合国对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民主柬埔寨方面成员乔森潘27日在金边遭袭击事件表示关注。 尤尼斯对新闻记者说,联合国对27日金边发生的暴力事件表示关注,因为它关系到关于柬埔寨问题的巴黎和平协定能否得到执行。
3. 为主持柬全国最高委员会第三次帕塔亚会议 西哈努克亲王抵达泰国 此次会议将讨论向民柬代表团提供安全保障和执行和平协定的有关问题
第6版(国际)专栏: 为主持柬全国最高委员会第三次帕塔亚会议 西哈努克亲王抵达泰国 此次会议将讨论向民柬代表团提供安全保障和执行和平协定的有关问题 据新华社金边11月30日电(记者晏明)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今天下午乘军用飞机离开金边去泰国,以便出席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会议。 新华社帕塔亚(泰国)11月30日电 (新华社记者戚德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陈安)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主席西哈努克亲王30日在帕塔亚说,洪森和谢辛已向他保证,将采取措施动用警察和武装部队,确保全国最高委员会民主柬埔寨方面成员乔森潘和宋成及其随员在金边期间的安全万无一失。 西哈努克亲王是今天下午抵达泰国海滨城市帕塔亚,准备主持将于12月3日在这里举行的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特别会议的。 西哈努克亲王在下榻的宾馆对记者发表谈话说,这次帕塔亚会议主要将讨论如何向民柬代表团提供安全保障的问题和执行和平协定的有关问题。他说,鉴于金边方面的上述表示和乔森潘表示他将和宋成尽快返回金边参加全国最高委员会会议,他相信,这次帕塔亚会议一定会获得成功。 西哈努克说,他已邀请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巴黎会议两主席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代表出席这次全国最高委员会会议。 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会议原定12月4日在金边举行,但由于11月27日金边发生打伤最高委员会成员乔森潘和破坏其住所的暴力事件而被迫移至泰国帕塔亚举行。
4. 恰尔法总理访华前夕表示 捷希望发展同中国友好合作关系
第6版(国际)专栏: 恰尔法总理访华前夕表示 捷希望发展同中国友好合作关系 新华社布拉格十一月三十日电(记者刘天白)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政府总理恰尔法在访华前夕向本社记者发表谈话,强调捷希望进一步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恰尔法说:“中国是一个大国,拥有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在国际上有着特殊的影响,捷希望保持和发展同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友好关系。” 这位总理说,他将于十二月二日开始的中国之行是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之后捷高级代表团首次访华。目的之一是亲自向中国领导人介绍捷国内的变化,捷对周围世界的看法,以及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采取的做法。 恰尔法说,捷中之间有着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在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不同的时期,但双方的合作从未中断。捷希望采取新的合作形式,进一步推动两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 恰尔法说,捷希望同中方探讨两国企业间直接进行合作的可能性。他强调指出,在经互会解体后,同中国的经贸合作对捷具有重大意义。 这位总理还认为,加强科技合作和增进文化交流对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说,两国之间应互派留学人员,加强对两国语言的学习,这会为两国在经济和贸易方面的广泛合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新华社布拉格十一月三十日电 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政府总理恰尔法三十日启程前往中国进行访问。 这是自一九八九年十一月捷国内局势发生变化以来,捷高级官员首次访华。 中国驻捷大使馆临时代办齐国辅到机场送行。
5. 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良好基础
第6版(国际)专栏:述评 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良好基础 徐宝康 目前,在朝鲜半岛消除核威胁已成为缓和朝鲜半岛局势、推动朝鲜北南对话、确保亚洲及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迫切任务之一。11月25日,朝鲜外交部就签署核保障协定问题提出了四点新建议,阐明了朝鲜政府在核查、不发展核武器以及建立朝鲜半岛无核区问题上的立场,有助于以和平对话方式妥善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 多年来,朝鲜半岛核问题一直是朝美和朝鲜北南之间尖锐对峙的焦点之一。朝鲜战争后,美国违反停战协定在南朝鲜驻扎军队和部署核武器,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为消除核威胁,确保朝鲜半岛的和平,朝鲜政府于1985年在国际防止核扩散条约上签字,并于第二年发表声明,建议把朝鲜半岛变成无核和平区,并宣布不试验、不生产、不储存和不引进核武器。声明呼吁美国撤走部署在南朝鲜的核武器。 正当朝鲜政府为建立朝鲜半岛无核区而积极努力之际,美国政府却一再宣传朝鲜可能正在开发核武器。朝鲜政府对此予以否定。但美国等西方国家仍向朝鲜施加压力,企图迫使朝鲜签署核保障协定并接受国际核查。金日成主席强调指出,一部分人试图强迫北方单方面接受核查是不公正的。北方没有开发核武器的意愿和能力,因此不反对核查。如果进行核查,应当同时调查朝鲜北方和设在南朝鲜的核基地。由于对立双方的意见不合,朝鲜半岛核问题陷入僵局。 随着亚太地区的局势朝着和解的方向发展,今年7月,朝鲜政府再次提出建立朝鲜半岛无核区的建议。9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将撤走部署在南朝鲜的核武器。随后,南朝鲜于11月8日也提出了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建议,并宣布了南朝鲜将不制造、不保留、不储存、不配备和不使用核武器的五项原则。现在,朝鲜提出签署核保障协定四点新建议,南朝鲜又接着同意对朝鲜南北的核设施同时进行核查。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美国、朝鲜北南双方提出的这些建议,为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有关各方应尽快实现对话,通过协商进一步取得共识,并采取实际措施和步骤,使朝鲜半岛的核问题早日得到解决,把朝鲜半岛变成无核和平区,为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