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05-11
第 1 版
1. 毛里塔尼亚国家元首接见我副外长 双方认为国际新秩序应以和平共处五原则为基础
第6版(国际)专栏: 毛里塔尼亚国家元首接见我副外长 双方认为国际新秩序应以和平共处五原则为基础 新华社努瓦克肖特5月8日电 毛里塔尼亚救国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塔亚8日接见了中国副外长杨福昌。 杨福昌向塔亚主席转达了杨尚昆主席对他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塔亚主席表示感谢。他说,毛、中两国关系十分友好。 塔亚主席赞扬中国在经济建设和医疗卫生等方面向毛提供了大量援助。他说,毛、中合作在毛人民中已深入人心。塔亚主席还赞扬中国对中东问题采取的明智、公正立场和对海湾危机表现的高度责任感。 杨福昌副外长还同毛外交和合作部长迪迪举行了会谈。双方就双边关系、建立国际新秩序及重大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认为,国际新秩序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迪迪外长说,如这一原则不被大家接受,世界和平与稳定就不存在。各国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大家应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 杨福昌是7日抵达努瓦克肖特对毛里塔尼亚进行为期3天的工作访问的。
2. 苏总统接见全苏青少年军运动代表时希望 保持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
第6版(国际)专栏: 苏总统接见全苏青少年军运动代表时希望 保持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 新华社莫斯科五月九日电 在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四十六周年之际,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九日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来自苏联各地的“全苏青少年军运动”代表,勉励他们永记在卫国战争中献身的英烈,时刻准备保卫祖国。 戈尔巴乔夫说,这一运动反映了苏联青少年一代准备为国服务的愿望和对祖国命运的责任感。他希望青少年们保持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同时要与各族人民友好相处,防止沾染民族自大的毛病。 据塔斯社报道,“全苏青少年军运动”的参加者向总统介绍了他们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他们组织青少年到苏联人民在战争中创建战斗功勋的地方参观,关怀老战士和老劳模,寻找卫国战争时期失踪军人的下落,进行体育锻炼。 会见时在座的有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和“全苏青少年军运动”司令别列戈沃伊中将。
3. 瑞典交通通讯大臣会见本报总编辑时强调 加强瑞中经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
第6版(国际)专栏: 瑞典交通通讯大臣会见本报总编辑时强调 加强瑞中经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 本报斯德哥尔摩5月10日电 记者张虎生、顾耀铭报道:瑞典交通和通讯大臣安德松在会见正在这里访问的由总编辑邵华泽率领的人民日报代表团时强调,瑞典希望通过加强两国间的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以增进两国间的互相了解。 安德松大臣曾两次访问过中国。他愉快地回顾了两次访华的情景。他说,1986年他参观深圳特区时感受很深,一个小渔村竟能在短短几年中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城市。这个事实使他相信,当中国人民决定干什么事的时候,就一定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他将于明天率领瑞典工业代表团去中国访问,这是近两年来瑞典政府派出的第一个高级代表团访问中国。 安德松大臣今晚专程从他的家乡赶到斯德哥尔摩会见刚抵达的人民日报代表团。他表示能在访华前夕接待人民日报代表团感到非常高兴。他谈到,他将率领的工业代表团是由瑞典一些大公司的代表组成,这些公司都已经同中国建立了联系,并希望同中国扩大经济来往和技术合作。更重要的是,通过直接接触和交换意见,将在增进两国政府级的交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这位大臣回顾了十多年来两国经贸和技术合作的发展情况。他表示:“我们所希望的不仅仅是贸易、经济技术合作的扩大,我们也希望通过发展经济合作,增强相互了解。” 邵华泽总编辑表示,“瑞典工业代表团即将访问中国,人民日报代表团来到瑞典,这本身就反映了中瑞两国的友好关系正在得到发展。”他预祝代表团访华成功,为发展双边关系创造更好的条件。 他谈到:“瑞典和中国社会制度各不相同,但这不应该成为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的障碍。两国人民都希望发展自己的经济,都希望世界和平,这些共同的愿望可以促使我们加强互相了解,互相合作。两国合作的潜力很大,前景广阔。” 人民日报代表团是应瑞典外交部的邀请于今天下午抵达斯德哥尔摩,开始对瑞典访问的。 中国驻瑞典大使唐龙彬参加了会见。
4. 澳英语学校倒闭 我自费留学生受损 我驻澳使馆深表关注
第6版(国际)专栏: 澳英语学校倒闭 我自费留学生受损 我驻澳使馆深表关注 新华社堪培拉5月10日电 (记者陶志彭)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教育处日前发表声明,对澳大利亚10余所英语学校相继倒闭,使大批中国自费留学生蒙受损失表示关注。 声明说,不久前,澳大利亚最大的英语学校——悉尼国际大厦英语学校宣布破产,约800名中国学生失学,经济上蒙受重大损失。最近,西澳的两所英语学校又宣布破产。中国大使馆对此十分关注,并向受到影响的中国学生表示深切的同情。 声明表示,希望澳大利亚政府以维护其“教育出口”的国际信誉为重,采取有效措施,以免使更多的中国学生蒙受不应有的损失。 早在上月初,中国大使馆教育参赞蔡佩仪就要求澳政府给予中国学生以经济补偿,同时协助他们解决好转学和签证等问题。
5. 我首批救灾物资移交孟方
第6版(国际)专栏: 我首批救灾物资移交孟方 新华社达卡5月10日电 中国救济孟加拉国飓风灾民的第一批物资移交仪式今天在这里的齐亚国际机场举行。 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陈嵩禄代表中国政府将这批救济物资移交给孟加拉国救灾国务部长卢特夫·拉赫曼。 这批物资共有25吨,包括食品、帐篷、药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由中国专机于今天上午运抵这里。中国政府决定向孟加拉国飓风灾民提供价值200万美元的紧急救济物资。
6. 德奎利亚尔秘书长呼吁 向非洲难民提供紧急援助
第6版(国际)专栏: 德奎利亚尔秘书长呼吁 向非洲难民提供紧急援助 据新华社联合国5月10日电 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今天呼吁国际社会向非洲难民提供紧急救援物资,以防止数十万灾民死于饥荒和疾病。 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说,由于农作物歉收和内战,1991年将有3000万非洲人需要在食品、医药、栖身、饮水和儿童营养品方面获得紧急援助。 他说,国际社会目前对这些需求作出的反应是不够的。他说,到4月底各国捐献的食品共220万吨,离所需的400万吨还差180万吨。
7. 西伯利亚的新魅力
第6版(国际)专栏: 西伯利亚的新魅力 唐进修 西伯利亚是苏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乌拉尔山脉以东广大地区的总称,面积比整个欧洲还大。这里资源丰富,宝藏遍地,能源蕴藏量约占世界的1/3,其中煤占世界总藏量的2/3,天然气占1/3,石油占1/4—1/5。该地区现在向全苏提供2/3的石油和天然气;木材蓄积量占全苏的77%;黄金藏量名列世界前茅;其他矿藏如金刚石、白银、铜、铁、钼、镍、云母、石棉等藏量都很丰富,有的可供开采百余年。无怪乎人们称西伯利亚为“21世纪的福地乐土”。 除上述资源外,今天西伯利亚又增添了新的魅力。据美国战略资源实验室预测,未来的能源“宝地”不是中东、北海油田,也不是阿拉斯加,而是从白海之滨到太平洋沿岸的广袤无垠的俄罗斯原始林带。当然,这里说的新能源既不是石油和天然气,也不是原始森林本身,而是多年累积在地表厚达1米多的红松、冷杉、云杉等的针叶层。据说这种物质就是现代石油的母体;经过加工,可供人类使用。 美国战略资源实验室的克利福德·布赖恩教授和他的助手们经过多年实验证明,积压针叶燃料要比优质煤的含热量高15%。经过腐化过程的下层针叶更有价值。若将积压针叶燃料按45∶1的比例与液态氢混合加工,可制成等量的、质量近似柴油的燃料。 据美国专家估计,苏联北部和东北部的这种燃料的储藏量可能有6000亿吨至8000亿吨,甚至上万亿吨,为美国、加拿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总储量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有消息说,美国战略资源实验室已建议华盛顿与克里姆林宫谈判购买这种针叶燃料。若实验室的计划能得以实施,在未来的60年内,美国可能要为购买针叶燃料向苏联付出上万亿美元。 近年来,苏联政府越来越重视对西伯利亚丰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曾多次制订大规模开发西伯利亚的计划,争取国际合作,特别是亚太地区国家的合作,尽可能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劳力。新燃料的发现无疑将给苏联开发广阔的东部地区和国际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苏联科学院的经济学家曾指出,如果西伯利亚的资源能充分利用,苏联的工业和整个经济实力将翻番。前些年,在政府的号召和安排下,许多苏联青年到西伯利亚参加建设。现在20—40岁年龄组的人口已占该地区总人口的70%。 人们相信,“走,让我们开发西伯利亚去!”的口号有可能再次在苏联大地上响起。
8. 南主席团通过行动纲领 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民族冲突
第6版(国际)专栏: 南主席团通过行动纲领 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民族冲突 本报贝尔格莱德5月10日电 记者严正报道:南斯拉夫主席团经过两昼夜的紧张协商后,于昨天早晨一致通过了6项具体措施和行动纲领,主张以和平方式来解决南斯拉夫民族间和共和国间的冲突。 据主席团会议发表的公报,这6项具体措施包括确保公共秩序和社会安全以及各族居民的权利,发挥联邦机构在解决各种争端中的作用;立即停止各种暴力行为;各种非法武装组织和武装居民在危机热点停止活动;在塞尔维亚族居民占多数的克罗地亚某些地区,只许南人民军和联邦警察采取行动;立即解散预备役警察部队,收缴居民手里的武器;立即建立由克罗地亚共和国代表和该共和国塞族居民合法代表均等组成的小组,开始谈判所有争论的政治问题;立即停止对人民军部队、人员及设施的攻击。 南主席团主席约维奇充分肯定这次主席团会议一致决定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是个重要的转折。
9. 联合国秘书长说 在伊部署联合国部队需有安理会决议
第6版(国际)专栏: 联合国秘书长说 在伊部署联合国部队需有安理会决议 据新华社联合国5月10日电 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今天说,派遣联合国警察部队去伊拉克北部保护库尔德族难民,需要有安理会的决议作为依据。 德奎利亚尔在华盛顿会晤美国总统布什后在这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在没有安理会赞同的情况下,我作为秘书长无权向任何地区派遣武装人员。”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贝克在华盛顿对记者说,美国愿意寻求安理会的授权,如果这是向伊北部部署联合国警察部队的唯一途径的话。 德奎利亚尔被问到能否在不向伊北部派遣警察部队的情况下保证库尔德难民的安全时说,那要取决于库尔德人自己。
10. 埃及总统与苏联外长会谈
第6版(国际)专栏: 埃及总统与苏联外长会谈 本报开罗5月11日电 记者林皎明报道: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今天上午在新开罗总统府与正在中东访问的苏联外长别斯梅尔特内赫就中东和平进程等问题举行了3个多小时的会谈。 埃及外长马吉德说,会谈是“重要的,富有成果。” 别斯梅尔特内赫说,他与穆巴拉克总统广泛讨论了中东地区问题以及发展两国关系问题。双方认真寻求中东和平进程重新开始的道路,特别是有关由苏美主持的中东和会问题。 苏联外长说,“尽管面临许多困难,中东和平进程在向前运动”。“对此保持乐观是自然的,但同时我的乐观又是谨慎的。”他说,巴勒斯坦参加中东和会的问题,首先要巴勒斯坦人自己做出决定。“这个问题还在讨论之中。”
11. 十年得失费评说
第6版(国际)专栏:法国通讯 十年得失费评说 本报记者 吕网大 1981年5月10日,法国社会党人密特朗在总统竞选中获胜,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位左翼总统。7年后,他又竞选连任成功。到今年5月10日,密特朗入主爱丽舍宫就整整10年了。从本周起,执政的社会党以“播种的10年”为主题,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鼓吹社会党的政绩。而反对党则针锋相对进行反宣传,在街头贴出这样的标语:在玫瑰(社会党标志)的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多的失业者,从未有过这么多的丑闻!毕业就是失业吗?新穷人是过去就有的吗? 10年成败,众说纷纭。据一项最新民意调查,56%的人认为密特朗执政10年“政绩良好”,但34%的人却评价它“糟糕透顶”。 社会党执政10年期间内政和外交上的成败是非恐怕很难用“好”或“糟”这样的字眼去简单地下结论。经济是人们评说的重点。社会党上台之初,利用民众对右翼长期统治的不满和要求变革的情绪,推行了一条较为激进的政策,改变经济结构、实行国有化、推行以消费刺激经济的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社会福利措施,如增加低薪者的工资,增加退休金和家庭补贴等。一年后财政赤字达千亿法郎,社会党政府不得不采取包括法郎贬值、稳定物价、限制工资增长及消费等一系列紧缩政策。近年来法国经济保持了低速稳定增长,特别是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物价上涨指数由执政初期的13.9%下降到目前的2.1%,通货膨胀率稳定在3%—4%左右。这在欧共体国家中是比较低的。不过,法国的失业率却从10年前的6%上升到现在的9%,失业大军达到260万,新增失业人数约100万。另外,外贸赤字多年居高不下。这些都是社会党政府面临的棘手问题。 在政治方面,反对派用“政治危机”、“社会危机”来描绘今日的法国社会。他们说,社会党执政10年来,诸如假发票案等丑闻接二连三,这些腐败现象引起广大民众的不满;这10年来法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在扩大,犯罪率不断上升,人们要求社会稳定的呼声越来越高。 与国内某些政策相反,密特朗10年来的对外政策却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密特朗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和防务政策,维护法国的国际地位,积极倡导并推进欧洲的联合。 对“密特朗10年”的争论还在继续。社会党政府能否解决失业等众多社会问题,人们难以逆料。不过,反对派上台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恐怕也不好说。 (本报巴黎5月9日电)
12. 科尔视察德国东部遭群众抗议
第6版(国际)专栏: 科尔视察德国东部遭群众抗议 新华社波恩5月10日电 德国总理科尔今天在访问德国东部化学工业城市哈雷时遭到示威群众的鸡蛋和西红柿袭击。 今天下午,当科尔到达哈雷市中心的议会大楼前时,示威群众向他投掷了鸡蛋、西红柿和颜色袋,并高呼“骗子!骗子!”科尔头部和上身被许多鸡蛋和西红柿击中。 哈雷地区的几家大化工厂目前面临严重危机,许多工人失业,生产难以维持。科尔担保说,将要保留该地区的几家化工厂,但必须加以整顿。职工代表发表讲话时要求科尔“不要失信”。 科尔曾在原民主德国举行议会选举时承诺,德国统一后东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会下降。但现在这一地区工厂倒闭,生产下降,物价上涨,许多人生活水平下降。
13. 南朝鲜发生大规模示威活动
第6版(国际)专栏: 南朝鲜发生大规模示威活动 南朝鲜9日爆发了大规模的群众性示威游行。据报道,示威、集会遍及87个市郡,人数达50万。 这次示威活动的导火线是一名青年学生在前不久的和平示威中被警察殴打致死。9日,汉城市有7万多群众参加示威,时间长达7小时。釜山、光州、马山、大丘、大田和全州等城市的示威、集会也持续到深夜。 (本报专电)
14. 美国国务卿贝克出访中东
第6版(国际)专栏: 美国国务卿贝克出访中东 美国国务卿贝克10日晚离开华盛顿前往中东地区进行两个月内的第4次穿梭访问,为促成中东地区性和会作也许是最后一次努力。贝克的前3次中东之行均未能消除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在召开一次中东地区性和会上的意见分歧。
15. 安哥拉又发生数次战斗
第6版(国际)专栏: 安哥拉又发生数次战斗 安哥拉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9日透露,5月2日至7日政府军在安哥拉西部的莫希科省首府卢埃纳郊区同反政府的武装部队发生了数次战斗,打死打伤反政府军400余人。在这几次交战中,使180余名平民丧生,3000多人受伤。 安哥拉政府同安盟经过7轮谈判,于5月1日在葡萄牙草签了停火协议。
16. 洪一游击队宣布放弃武装斗争
第6版(国际)专栏: 洪一游击队宣布放弃武装斗争 洪都拉斯游击队组织“辛乔内罗”阵线10日在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举行的一次群众活动中宣布停止在全国开展的武装斗争。 洪都拉斯总统卡列哈和武装部队领导人路易斯·阿隆索出席了这次群众活动,并在活动后接见了“辛乔内罗”阵线的4位主要领导人。“辛乔内罗”阵线领导人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他们已决定把游击队变成国内的一支政治力量,并将参加1993年举行的大选。
17. 巴基斯坦发生车祸70多人死亡
第6版(国际)专栏: 巴基斯坦发生车祸70多人死亡 一辆公共汽车9日在距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首府穆扎法拉巴德约15公里处翻入杰卢姆河中,造成70多人死亡。
第 2 版
1. 博斯普鲁斯春晓
第7版(国际副刊)专栏: 博斯普鲁斯春晓 许世铨 阳春时节,来到土耳其首埠伊斯坦布尔。由于时差的影响,清晨醒来再难成寐。于是悄悄起来,拿上导游图,信步向仰慕已久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走去,猜想那里的晓风残月一定别具一番魅力。 在我的心目中,伊斯坦布尔是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联系在一起的。在这里,海峡把欧亚大陆分开,使伊斯坦布尔成为世界上唯一地跨两大洲的形胜之地。海峡北通黑海,南联马尔马拉海和地中海,是黑海和地中海之间的咽喉要道,最窄处仅800多米,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价值。历史上,伊斯坦布尔是丝绸之路的西端,繁华历久不衰;它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几经战火兵燹。 当我来到海滨时,迎面展现的景色确实迷人。熹微晨光中,海水呈灰蓝色,滟滟水波上,浮漫着皱纱似的水气,几只白色的轮船缓缓地冲波而进。海峡对面是丘陵起伏的亚洲大陆。红顶白墙的别墅式建筑,一幢幢依山势排列,一片片墨绿色的树丛掩映其间。点点灯火,和天幕上的残星相映成趣。 向南望去,海峡像是向大陆伸出一支触角,形成了著名的金角湾。从罗马帝国直到奥斯曼帝国时期,那里一直是商贾云集、帆樯如林的繁忙海港。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从那里转运到其他地方。金角湾的对岸是旧称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老城。城建在山丘上,罗马时代残留的城垣依稀可见。雄踞山丘最高处的是苏莱曼清真寺,稍下是更为著名的“蓝色清真寺”。两座寺院穹隆似的圆顶和尖尖的宣礼塔,横空兀立在朝雾云烟之上,真像是神话中的仙山琼阁。回首北望,一架长长的吊桥(见上图)高悬天际,把欧亚大陆连接起来,那是1973年修建的第一座海峡大桥。桥长1560米,可容6辆车并排行驶;桥高出水面64米,巨型轮船可通行无阻。再向北望,一片迷离烟水,那里该是黑海入口处了。这不禁引起我对黑海彼岸的旧游之地雅尔塔的联想。 在世界仍处于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制下、两大军事集团僵持对峙的时候,土耳其作为北约的成员,深深地卷入到超级大国对抗的漩涡之中。那时,虽然天行有常,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春光无疑也是同样的明媚,但人们的心境恐怕和今天大不相同。在波浪不兴的海面下,必定还有一股忧虑的潜流。实际上,战后在中东地区爆发的几次大的危机,都曾使博斯普鲁斯海峡上风急云骤,气氛紧张。据说,在宽不到4公里的黑海口,不仅筑有坚固的海防工事,在水下也设有防卫设施。今天,超级大国间的关系缓和了,华约已名存实亡,但是海峡能否享有真正的和平呢?可惜的是,在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后,天下仍不太平。去年,海湾危机爆发后,土耳其由于政治和地理的缘故,再次被卷入危机,不但经济上蒙受了严重损失,而且一度处于临战的紧张状态。当我来到伊斯坦布尔时,海湾战争结束了,但40余万伊拉克库尔德难民却拥入了土耳其境内,成为当地政府和人民焦虑不安的难题。 尽管如此,伊斯坦布尔给我的印象仍是生气勃勃,古老而又年轻,她正经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近年来,土耳其实行的经济改革卓有成效,经济迅速发展。我接触到的土耳其朋友,都希望有一个和平的环境,一个有利于发展的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他们说,博斯普鲁斯海峡应是一条促进各国贸易和交往的黄金水道,应使天下游客能和土耳其人一起无忧无虑地分享她的绮丽风光。
2. 退休不恋城
第7版(国际副刊)专栏: 退休不恋城 杨汝生 在科特迪瓦农村采访,常见到一些须眉染霜的老人,有的身裹传统“巴涅”,有的赤着上身,貌似普通老农,但说起话来,不仅操一口流利的法语,有的还会讲英文,对天下事也知之甚多。经仔细询问,才知他们都是退休者。其中有的当过部长、议员、驻外大使,有的曾在公职部门或私营企业服务多年。退休后,他们都愿回到家乡,在哺育过自己的土地上安度余生。 当地朋友玛蒂里带记者到他的家乡参观。这是一个埃布里耶族人集居的村子,离阿比让约50公里。他把我们带到他的叔叔家,住房是一座两层小楼,楼上的客厅里摆着沙发、电视和冰箱。我们刚刚坐定,楼梯上便走来一位瘦小的老人。他就是玛蒂里的叔叔。老人已年近古稀,身子骨却很硬朗。据介绍,老人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加过抗击希特勒的战斗,国家独立后在阿比让的一个公职部门工作。10多年前退休还乡,经营10多公顷油棕林,每年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 在亚萨普村,记者结识了该村村长皮埃尔先生,他也是一位退休者,年逾60。他待人热情,准备了最好的饭菜招待我们,并腾出自己的住房让我们住。他曾在阿比让海港工作多年,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墙上悬挂着的一张张奖状记载了他的工作经历。他在阿比让有一处住房,儿女都在城里工作,可他每月只进城一次领取养老金,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乡下,他说,这种田园式的退休生活,可以给他带来“更多的乐趣”。 退休后不恋城市,而愿回农村度晚年,在科特迪瓦已蔚成风气。这与科特迪瓦的传统习俗相关,也与政府长期倡导的“务农光荣”的社会风尚分不开。 科特迪瓦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在这里,农民受到应有的照顾和尊重。博瓦尼总统常说,国家取得的一切建设成就,都归功于“农民兄弟”的双手和“额头的汗水”,他还自称为“农民总统”、“第一农民”。在家乡,他经营了一个面积2000多公顷的种植园,种有芒果、菠萝和可可、咖啡等经济作物。他虽届垂暮之年,每次回到家乡,还常到园子里转转。科特迪瓦的许多官员也“亦官亦农”,每逢假日,都驱车回乡料理农事,人称他们是“星期日农民”。科特迪瓦人酷爱生长过的土地,即使去世后也要把棺材运回老家安葬,阿比让的公墓里埋葬的多是外国人。 当前科特迪瓦经济困难,国家又实行紧缩措施,“星期日农民”的队伍有日益扩大之势。《博爱晨报》在一篇评论中写道,“这种现象不但可以维系官员与乡民之间的密切联系,还能促进农村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团结与稳定”。
3. 游“海上桂林”
第7版(国际副刊)专栏:海外游踪 游“海上桂林” 鲍世绍 风景秀丽的攀牙湾(见下图),位于泰国南部。因其景色尤如中国桂林的漓江风光,到过这里的中国人无不誉之为“海上桂林”。 四月的一天,我们从普吉岛坐车往北,越过跨海峡的大桥进入攀牙府,这是泰国大陆最南端的一个府。一个多小时后,汽车来到海边,陪同对我们说:“攀牙湾到了。”举目四望,海面上,林立的巨石远近交错,确有桂林山水之特色,但显得更为粗犷。 在码头,热带的烈日晒得人的皮肤有点发烫。乘汽艇出海,海风扑面,驱散了难忍的酷热。我们在海湾里绕礁而行。石头上,隐隐约约显露出一些原始人的岩石画,这些画究竟何年何人创作,已无法考证。一路上,一块块突兀的巨石从我们眼前掠过,有的如海中长出的巨笋,有的似插入海底的粗大铁柱,有的则像扣在海面上的锅盖……真是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 汽艇驶到一个小岛停泊,我们下船小憩。岛上有两块岩石呈倾斜状,中间隔一窄缝,如两个巨人背靠背,因而得名“背贴山”。凡到攀牙湾观光的游客,必来此一游。不少商贩在岛上摆摊,除了饮料,多是兜售贝壳、海鲜干品之类。在两石间,我们终于找到了那条穿天夹缝,原来,两块巨石并未贴在一起。 回程的路上,我们到旗帜岛用午餐。这是一个在海滩水上用木桩架起来的小村,专为游客提供用餐、休息服务。岛上设有百余家餐馆,一千多名服务人员,平均每天接待一万多名游客。村民多为穆斯林,难怪餐馆的字号大都用“阿达姆”、“穆罕默德”一类的字样。餐馆不备含酒精的饮料,饭菜以大米饭、海鲜为主。烹调方法也很别致,不用油煎炒,虾、蟹、鱼全部用火烤熟。因为海鲜都是刚从海上捕捞到的,味道格外鲜嫩可口。 午饭后,我们到岛上一游。在餐馆后面的街区里,有许多货摊,出售服装,特别是各类海产品,有用细竹丝穿起来的虾干、墨斗鱼干,有散装的海米,也有袋装的虾酱……货摊的主人几乎全是女性。当地人告诉我们,这里的男性居民以捕鱼为业,每晚出海,白天在家休息,因此,餐馆服务、商品销售的担子都落在妇女的身上。 从旗帜岛的发展,我们看到了泰国成功地利用当地资源发展旅游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为人民开创了一条致富之路。(照片由王荣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