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01-16

第 1 版

1. 沈阳第二百货商店领导班子端正党风带出过硬店风

第1版()专栏: 沈阳第二百货商店领导班子端正党风带出过硬店风 本报讯 据《辽宁日报》报道:在沈阳市一商局最近召开的端正党风经验交流会上,沈阳市第二百货商店的经验被人们赞为“六个过得硬”。三年来,这个商店在购销活动中违反政策的事一次没发生;违反财经纪律的事一笔没有;滥发奖金的事一回没干;违反物价政策的商品一种没有;分配19间住房班子成员一间没要;领导干部子女工作安排没有一个特殊化。 沈阳市第二百货商店领导班子作出规定:干部子女就业不搞特殊,不为亲友开后门,党员干部子女除有专长的,要分配到条件较差的地下室工作。全商店23名干部子女,有21名担任营业员。这个商店还制定了外出采购“五不准”,即:不准吃请;不准接受礼物、买便宜货;不准住高级房间、租用小汽车;不准无故坐飞机;不准游山玩水。商店领导带头执行。有一次,副经理尚英武与两名采购员一道去南方一个工厂订货,厂方两次提出以低价卖给他们每人一套呢料服,他们直率地谢绝了这个“人情”。 这个商店把提高党员政治素质,作为端正党风的治本措施。他们坚持经常地抓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抓倾向性问题的教育,抓预防、抓苗头,增强了广大党员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自觉性,形成人人树新风、全党抓党风的新局面。

2. 访美最后一站 赵总理抵达纽约参观访问

第1版()专栏: 访美最后一站 赵总理抵达纽约参观访问 新华社纽约1月14日电 赵紫阳总理一行今天下午4点10分(北京时间15日清晨5点10分)乘飞机从旧金山抵达纽约,对美国作最后两天的访问。 赵总理的专机在肯尼迪国际机场着陆。赵紫阳在美国白宫办公厅副主任迈克尔·迪弗的陪同下走下飞机,受到纽约市市长爱德华·科克(郭德华)的欢迎,他向赵紫阳赠送了纽约市的钥匙。 到机场迎接的有:美国参议员阿方塞·达马托、国会议员威廉·格林和联合国副秘书长毕季龙。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凌青、副代表梁于藩和米国钧以及中国驻纽约总领事曹桂生也到机场迎接。 赵紫阳将在这里会见美国政治家、企业家和各界著名人士,并同他们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然后于16日结束对美国的访问,前往加拿大。(附图片) 一月十四日,赵紫阳总理乘飞机从旧金山抵达纽约。纽约市市长郭德华向赵总理赠送了纽约市的钥匙。新华社记者摄(传真照片)

3. 去年大规模基本建设成绩显著 今年部署特区建设更上一层楼 深圳迈向现代化城市

第1版()专栏: 去年大规模基本建设成绩显著 今年部署特区建设更上一层楼 深圳迈向现代化城市 据新华社深圳1月15日电 (记者何云华、刘公武)一个加快步伐,进一步开创深圳特区建设新局面的新年工作任务部署和实施计划已经订出。 1983年,深圳经济特区完成基建投资8.3亿多元,比1982年增长32%;特区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引进外资的吸引力有了进一步增强。工业总产值超额完成计划,达到6.73亿元,比1982年增长80%;财政收入比上年增收53%。 深圳市在总结去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要把深圳建设成为向现代化迈进的新型城市。今后的发展方向是集中发展先进工业,引进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的项目,建立特区完整的经济体系。今年的任务是:积极利用外资,计划新建50个有一定规模的工厂,包括电子、石油化工等项目;与外商合资兴建适应南海珠江口石油开采需要的妈湾深水港,与外资合作修建罗湖至妈湾3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加紧筹建大型国际飞机场;办好电讯;与外资合作兴建50万千瓦的发电厂等。继续抓好市政设施的配套工程,今年计划安排基建投资8.4亿元。

4. 纠正坏风气 恢复好传统 煤炭部领导在整党中带头全部上缴滥发的钱物,决心打开以权谋私的突破口

第1版()专栏: 纠正坏风气 恢复好传统 煤炭部领导在整党中带头全部上缴滥发的钱物,决心打开以权谋私的突破口 本报讯 记者吕建中、肖荻报道:煤炭工业部在整党工作中,切实纠正滥发实物、补贴等不正之风,下决心打开以权谋私的突破口。 最近,国务院、中纪委领导针对煤炭部滥发实物、补贴问题指示审计署等单位对之进行了检查。这个部部机关滥发实物补贴20.3万元,所属在京单位仿效办理,滥发37.3万元。近两年他们分别从内蒙古、辽宁、山东、江苏、河南、陕西、北京等地大批量采购鸡蛋、羊肉、鸡鸭、各种植物油、水果、水产品以及胶合板、服装等共60种。滥发的各种现金补贴也很多。去年初煤炭部外事局从一次会议费结余款中提取4,000余元,从局长到打字员每人发一份奖金,高者达150元。 煤炭工业部部长高扬文先后主持召开了7次党组会和党组扩大会部署检查,带头作自我批评,并要求所属各司局院所主要领导同志以整党精神严肃自查,分清责任。部长副部长和部党组成员迅即将1982年以来滥发的钱物全部上交。参加第一期整党学习班的51名司局长在上级处理意见下达前纷纷退赔,他们说:“当初占国家便宜时没请示上级,现在也别等了”。在领导干部带动下,一些人原来纠缠于“别处也滥发”,不自省察的错误情绪迅速扭转了。 这个部对所有去年滥发钱物问题,将依照国务院、中纪委指示,按领导从严精神逐一退赔和检查。并决定坚决遵照国务院、中纪委批示,从今年1月1日起彻底杜绝过去一犯再犯的错误,违者不管何人一律从严处理。 记者前几天到煤炭部西郊招待所,看到在那里参加整党学习班的司局长们正在认真讨论整党文件。一直在那里领导整党学习的高扬文部长对记者说:整党,我们绝不走过场。包括滥发实物补贴问题在内,我们要在纠正不正之风中抓五个以权谋私的突破口:如,人事调动中以权谋私照顾亲朋子女;借开会游山玩水;在分房中谋私;劳动工资中的违纪行为。他说:我们是在认真检查了怎样和中央保持一致基础上抓这些问题的。过去,违反财经纪律发展到如此严重,反映了部领导的软弱,我们一定要坚决纠正这种坏风气,恢复党的好传统。

5. 彩色涂层钢板问世

第1版()专栏: 彩色涂层钢板问世 鞍山带钢厂用我国自己研究成功的新工艺生产出了彩色涂层镀锌钢板。这项新工艺是由东北工学院和鞍山带钢厂协作研究成功的。

6. 短应力线轧钢机投产

第1版()专栏: 短应力线轧钢机投产 我国第一台“高刚度短应力线轧钢机”最近在大冶钢厂正式投入生产。用它轧制出来的钢材,正、负公差由原来的一厘米下降到零点零二至零点零五毫米。

7. 皮革化工新材料制成

第1版()专栏: 皮革化工新材料制成 由十四个教学、科研、生产单位协作进行的成都皮革化工材料科技攻关,经过二年多努力,已拿出第一批成果。皮革厂用这些化工材料生产出的皮革和皮革制品,柔软、丰满、质地均匀、不掉色、光泽好、耐磨。

8. 四川生产蜡梗火柴

第1版()专栏: 四川生产蜡梗火柴 四川积极发展蜡梗火柴生产,三年生产蜡梗火柴近两百万件,节约木材三万六千立方米。 (据新华社)

9. 我国物资系统一批单位运用电脑进行经营管理

第1版()专栏: 我国物资系统一批单位运用电脑进行经营管理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袁养和、本报记者王黎江报道:记者从正在无锡市召开的全国物资局长会议上获悉,我国物资系统的一批单位已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经营管理,使物资管理工作向科学化、现代化迈进了一步。到目前为止,使用计算机的已有国家物资总局及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成都、武汉、大连、常州等地物资局或所属专业公司共22个单位。 在物资管理工作中,各单位一般都把计算机应用于物资信息的汇总、储存和反馈。国家物资局电子计算机站除了承担局本身大量统计报表的汇编任务外,还为各业务部门储存一部分业务信息。有些单位还将计算机储存的信息直接运用于编制物资平衡、分配计划。用计算机编制计划,工作效率一般要比人工快十多倍,而且不易出差错。近年来,在物资调拨、运输工作中,一些单位还应用计算机选择确定最优调运方案。

10. 当代青年的骄傲

第1版()专栏: 当代青年的骄傲 本报评论员 勤奋的翻译导游鱼新平同志短暂的一生,是以精神文明传播友谊的一生。他那崇高的思想境界,为事业忘我拚搏的精神,是八十年代我国青年一代的骄傲。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具有不同人生观的人有不同的回答。鱼新平出身于老干部家庭,又处在外事接待第一线,处境似乎是“优越”的,但他闪光的一生却是在发奋学习、忘我工作中度过的。他热爱生活,渴望欢乐和爱情,但更热爱党所赋予他的事业。他说得多好:“在攀登事业高峰时错过的生活享乐只会产生瞬间的遗憾,而沉湎于生活享乐停止了对事业高峰的攀登却会铸成终身的悔恨。”工作要紧、工作第一是他始终恪守的信条,也是他对人生意义的回答。 鱼新平从事的翻译导游工作,看来平凡,但又极其重要。因为绝大多数来华的旅游者,由于受语言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往往是通过翻译导游的介绍来了解和认识中国的。翻译导游的一言一行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我国人民的形象,被人们誉为“民间外交家”。翻译导游的工作做好了,就能推动我国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增进各国人民对我国人民的情谊。 翻译导游工作并不象一般想象的轻松愉快。许多翻译导游每年有200多天是在为旅游者奔忙。一到旅游旺季,他们许多人平均每周要陪客登两次泰山,爬三次长城。为了使客人在旅游中安全、愉快,他们常常食不按顿,寝不安枕,讲解得唇焦舌燥。他们的劳动,同工人、农民和科学家们的劳动一样,也是十分艰苦的。一个合格的翻译导游,不仅要有敏锐的政治头脑,较高的外语水平,而且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办事能力。没有热爱祖国、献身事业、公而忘私的精神,是搞不好翻译导游工作的。 在四化建设的征途上,我们各条战线多么需要更多的鱼新平式的人物。有志的青年,要象鱼新平那样,对人民付托的事业一片赤诚,忠于职守,刻苦钻研,掌握知识;遇到困难,创造条件,闯开新局面。领导者的责任,应该是发现他们,培育他们,爱护他们,传播他们的先进思想和可歌可泣事迹,使之变成全社会的宝贵财富!

11. 播种友谊的人——记国际旅行社西安分社翻译导游鱼新平

第1版()专栏: 播种友谊的人 ——记国际旅行社西安分社翻译导游鱼新平 本报通讯员 张小可 最近几天,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旅行社全国翻译导游工作会议上,西安分社翻译导游鱼新平的事迹感动了与会者。人们异口同声:“鱼新平是八十年代青年人的骄傲!”“他不愧是光荣的共产党人!” 可惜,这位好同志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人们只能用悲痛来深深地悼念他了。 新 来 的 热 血 青 年 1978年深秋,鱼新平告别了九年的部队生活,转业来到国际旅行社西安分社工作。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搞旅游接待,与外国人打交道,对长年精于枪炮和军事术语等专业外语的鱼新平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订了一个学习计划,每天从清晨6点半到深夜12点,除了吃饭和正常工作外,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他在写给未婚妻的信上这样说:“转业对我来说是转向了一个新的起点,我成了旅游战线上穿‘两个兜’的战士,我需要再一次去拚搏……我应该拿出全部精力去学习,去适应工作。我想,让我们把婚期放到一年以后再考虑吧,这几个月里也不要给我写信,这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和最深的爱。” 他拚命地学习,大量占有知识。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国际形势以及工业、农业、医学、教育和导游艺术都是他捕捉、学习的东西。没有系统的资料,他自己去收集整理;没有现成的外文介绍,他自己动手翻译。记呀,背呀,经常读得口干舌燥,坐得腰酸背疼。一个星期天,他为了弄懂一句外语,骑了半个多小时自行车到外语学院去请教。还有一次,母亲让他出去买盐,他边走边记英文单词,到商店时却怎么也想不起要买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他随身总带着三个本:笔记本、英汉词典和英语口译手册,有一点时间就学,挤一点时间就记。很快,鱼新平就可以独立接待外国旅游团了。 友 谊 的 播 种 人 鱼新平说:“我们这些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职业外交官,是不出国的使者,是友谊的播种人。我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形象。” 一次,他接待的旅游团里有一位86岁的老太太,走路总是落在别人后头,耳朵也很背,但又不服老,什么都不愿错过。他知道后就把每次给别人讲过的东西又凑在她耳朵边再重复一遍,把带别人看过的东西再特意指给她看一遍。下雨了,替她撑伞,上下台阶不方便,搀扶着她走。每天出发前,鱼新平还亲自到房间去叫她,使这位老太太深受感动,坚持要认他作儿子,还主动提出帮助他出国留学并负责全部费用。她告诉小鱼:“我有的是钱,但买不到温暖;我儿孙满堂,却孤寡凄凉。你是我理想中的儿子,我要请律师立法,让你来继承我的全部财产。”鱼新平深为感动,却婉言谢绝了。临别时,这位老人泪流满面,拉着他的手一个劲地说:“中国好,中国人好。” 还有一次,他接待的美国旅行团里有一位下肢瘫痪靠手摇车活动的团员。为了让她能在西安愉快地参观游览,又不影响全团的正常活动,他主动推着她,边走边为全团导游讲解,这个举动深受全团的敬佩。一位团员说:“我一直不太理解中国人讲的‘五讲四美’,鱼先生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解释。”该团离开西安的前一天晚上,这位残废人专门把鱼新平叫到房间,打开大皮箱对他说:“这里的东西你随便挑,看上什么拿什么。”鱼新平笑笑说:“千方百计为旅游者服务是我理所当然的工作和责任,我任何东西也不要。如果你愿意的话,努力为中美人民的友谊做些什么,就是最好的报答。”不久,她写来一封信,信中写到:“亲爱的鱼先生,在中国,尤其是在西安旅行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得意的日子。你的帮助使我象正常人一样得到了一切别人能够得到的东西,得到了一个残废人所得不到的东西。你的名字将永远和你们祖国的名字一起留在我心中。我准备摇车走向讲坛,告诉人们我的访华观感。我愿意为美中人民的友谊做出不懈的努力。” 旅游旺季,外国旅游团到西安参观的特别多,接待人员少,任务重,有时一天工作长达十四五个小时,常常刚送走一个团,就又接上一个团。鱼新平有时也说:“我真想一觉睡它个三天三夜,但是,现在这种累有意义,累得值得。” 翻译导游人员说话多,喝水少,咽炎是职业病,严重时会说不出话来。一次,鱼新平声带出血,一说话就疼痛难忍。医生给他开了两天假,让他多喝水,少说话。他把假条往口袋里一塞,硬是坚持接完了一个47人的大团。到机场送行时,他已经发不出声了。团长郑重地送给他一个包得很好的盒子,封面上写道:这不是小费,是47颗为你祝福的心,请收下。他打开一看,原来是团长从全体团员手里集中起来的各种润喉、去痛和化痰的药。有人劝鱼新平“悠着点儿干,工作是公家的,身子可是自己的”。他摆摆手,风趣地说:“没关系,我有的是喉片嘛。”四年来,他就是以这样的热情、这样的工作态度和这样的拚命精神出色地完成了近二百次任务,接待了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数千人。 翻开1982年接待人员安排表,人们发现,7个月里,他竟连续有17个星期天没有和家人团聚过。当他乘着满载旅游者的汽车一次次从家门驶过而不入的时候,当他看到一对对情侣依偎在湖水旁、漫步在林荫下、出入于影院门口的时候,他也曾想过:“我不是苦行僧,我也热爱生活,渴望欢乐和爱情。但是,我更热爱事业,更渴望工作。在事业和享乐面前,如果只允许有一种选择的话,我要前者。因为,我认为在攀登事业高峰时错过的生活享乐只会产生瞬间的遗憾,而沉湎于生活享乐停止了对事业高峰的攀登却会铸成终身的悔恨。”这,是他曾对妻子的回答,也是他对人生意义的回答。 “我姓鱼,集体姓水” “新平对人总象怀里揣了一团火。”这是大家平时对他的看法。 “他作风正派,待人诚恳,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这是领导对他的评价。 “我姓鱼,集体姓水,鱼和水是分不开的。”这是他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在平时工作中同志们都乐于与他接触,同他交朋友,有困难,有问题愿意请他帮助。他处事待人把握着三个“用”字:用商量的口气,用讨论的方式,用求学的态度。几年来,他从未跟人争吵过,有时自己走路上下班,把自行车借给别人;有时自己睡在地板上,把床让给他人。他没有很多时间回家,却常登门看望同志。前年大年初一,他一早就去医院看望住院的同事。 鱼新平也有个人的烦恼和困难。他妻子多病需要温暖,父母年老需要照顾;煤要拉,粮要扛,菜要买,所有家务杂事都需要他分担。有时,他在没完没了的家务事前束手无策,用过“打歼灭战”、“统筹法”安排家务,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最高的效率。可就是从未因个人困难影响过工作。 他结婚后没有住房,临时借住在一幢正在施工的楼房里,没水没电,离单位又远。他两次参与为社内买了30套房子,可是他都没有要。 他热爱生活,他爱他的妻子,共同的理想、志向和爱好使他们相亲相爱。他们没有逛过公园,没有压过马路,他们也没有吵过一句嘴。爱人对他的事业是理解的,对他的工作是支持的。爱人的理解和支持使他也常常为不能给她以更多的温暖而感到内疚。 妻子从来不让他为她请假,他也从来没有为她请过假。他可以5点起床去医院为她排队挂号,可以利用中午游客吃饭之际回家看一眼她吃没吃饭,可以晚上八点回去把水和药放在床头,然后再赶回宾馆。他总爱给她带回去一包好吃的,一盘好磁带,甚至一条好消息。 他是诚实的,也是认真的,一生中没有隐瞒过什么,没有忽略过什么。如果说有的话,只有一件,就是对他自己的病。 人们知道他有咽炎、慢性鼻炎、有脚气病。但没有人知道他还有高血压,胃也不好,直到他死后才发现他办公桌里放着好几盒脑立清,益肝灵,才发现他经常放喉片的药瓶里装的是胃得宁。每当他头昏胃痛的时候,他只说:“没关系,是累了,美美睡一觉就会好的。”他长期拖着患病的身子工作、奋斗,安慰自己,安慰妻子,安慰同志。 1982年10月5日早晨,死神向鱼新平伸出了罪恶的手。他突然昏倒在家里,呼吸急促,失去视力,不省人事。在医院急救室里,强心针、输氧、人工呼吸都用上了,无效。 他的父亲赶来了,这位饱经沧桑的老干部流着眼泪说:“医生,救救我的孩子,他是个有出息的好孩子啊!” 分社领导赶来了,一遍又一遍地说:“大夫,请你们一定想办法救活他啊,我们不能没有这样一位好同志。” 然而,医学是严肃的。人们得到的只是一张死亡通知书:鱼新平,29岁,死亡印象:脑溢血。他去了,没有留下一句话。人们只是在他去世前睡过的床头上看到了一本打开的书和一部字典。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给人启迪,催人奋起。 根据鱼新平的生前表现,陕西省旅游局、中国国际旅行社西安分社追认他为先进工作者,并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中共西安市委第一书记何承华激动地说:“我为失去这样一位好青年、好党员感到痛惜,也为我们有这样的青年感到骄傲和宽慰,因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希望所在。”鱼新平的先进思想和动人事迹,将永远留在人们心里。(附图片)

第 2 版

1. 从困境中走出来——记武汉华中橡胶厂在严峻的挑战面前

第2版()专栏: 从困境中走出来 ——记武汉华中橡胶厂在严峻的挑战面前 本报记者 李茜 在1984年刚开始的时候,武汉华中橡胶厂召开了职工代表大会,总结去年在挑战面前努力求生存、求进步,从而赢得胜利的经验,讨论在新的一年中如何开创新的局面,夺取新的胜利。 谁也不会忘记,1983年初,这个厂遇到的意想不到的困难:棉布提价,一年要多支付原材料费70多万元;产品降价,影响收入150多万元。加上1982年因遭洪水灾害延误交货期转到1983年的外贸亏损40多万元,全年共影响利润260万元,经过工厂与银行一起反复测算,把能想到的有利因素都打进去,预计全年还要亏损45万多元。同时,因产品销路不畅,当时成品占用资金达89.8万多元。眼看工厂山穷水尽,亏损已成定局! 能让亏损变成事实吗?这个生产布面胶鞋的工厂,固定资产只有300万元,前几年每年实现利润130多万元,加上税金,一年多赚回的钱,相当于办一个同样规模工厂的费用。多年的盈利企业突然要变成亏损户,厂领导干部感到压力沉重,一连几天,怀着难以言状的心情,讨论摆脱困境、迎接挑战的对策。厂领导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首先对市场进行分析,以布胶鞋来说,湖北省每年销售2,000万双以上,而本省生产能力只有1,700万双,商业部门每年从外地进货数百万双才能保证供应,只要提高产品质量,改变花色品种和疏通销售渠道,产品就有销路。另外,在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方面,和同行业先进水平比较也有潜力可挖。 为了把摆脱困境变成每个职工的行动,厂党委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把问题交给群众讨论。工人、技术人员、财务人员纷纷表示,国家建设四个现代化,在本世纪末翻两番,都需要钱,国家财政上有赤字,我们只有弥补亏空的义务,没有加大亏空的权利! 为社会主义大厦增砖添瓦的崇高目标,使职工们产生了紧迫感和责任感,焕发了群众的革命精神。不论是干部还是工人和技术人员,都主动算细账,找差距,很快就订出几十条增收、节支、革新挖潜的措施,初步匡算可以增加收入70多万元。全厂打破“大锅饭”,层层建立责任制,开展了反浪费、增效益的活动,全年节约原材料价值43万多元。技术人员为降低橡胶消耗,进行了数百次试验,改进了49个生产配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每千双解放鞋比国家标准少用橡胶15.35公斤。为了使产品适合消费者的需要,设计、供销人员分头到湖南、湖北、四川、河南、安徽、贵州等省调查,按照用户要求试制出多种运动鞋、护士鞋样品,又带着这些样品到一些体育运动协会、医院反复征求意见,在一年中试制出足球鞋、护士鞋和出口的央格利浪漫鞋、弗朗鞋等8种新产品。由于产品适销对路,加上扩大销售渠道,当年产品不仅没有积压,还销出不少过去库存产品,使成品占用资金由去年年初的89.8万元下降到20万元,全年实现利润140多万元。这个厂的1,100多名职工,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迎来了柳暗花明。他们不愧是迎接挑战中的强者! 在庆祝1983年赢得胜利的欢乐声中,华中橡胶厂的领导和职工没有自我陶醉。他们分析了1984年面临的新形势,如部分原材料和运费还将涨价,工资支出和能源交通费继续增加,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更为严峻的挑战面前,他们既不埋怨,也不气馁,而是本着打了胜仗找缺点的精神,发动职工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决心努力提高企业素质,实现1984年利润150万元的奋斗目标。

2. 争当强者

第2版()专栏:短评 争当强者 华中橡胶厂在迎接挑战中勇于进取,赢得胜利的经验,看了令人振奋。这个厂同全国许多工业企业一样,因原材料燃料涨价、产品降价、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在他们那里看到的不是埋怨、指责和牢骚,而是领导干部和职工心中装着祖国的荣誉、企业的兴旺,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力量。赢得胜利后,他们不自满,继续加快前进的步伐,力争在新的一年里夺取更大的胜利。 今年国家要求工业企业在更为严峻的挑战面前,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为国家多做贡献。有些部门和企业的领导干部埋怨说,工厂负担越来越重,再提高经济效益可是个难题呀!应该承认,目前企业负担较重是事实,但是也应该看到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利条件,譬如多数骨干企业、特别是企业的领导班子经过整顿,去年一年迎接挑战和扭亏增盈,取得不少经验,近几年进行的技术改造项目开始发挥作用等等,都是继续前进的宝贵财富。新的一年刚刚开始,希望企业的广大领导干部,不要迟疑,不要观望,不要等待,象华中橡胶厂那样,带领群众认真总结经验,挖掘潜力,提高企业素质,努力开创出一个崭新的局面,在迎接挑战中争当强者!

3. 用微型电脑建立质量预报和控制方程 杭州化纤厂实现产品质量事前控制

第2版()专栏: 用微型电脑建立质量预报和控制方程 杭州化纤厂实现产品质量事前控制 本报讯 杭州化纤厂和杭州自动化研究所运用微型电脑建立了人造丝粘胶熟成度质量预报方程和质量控制方程,实现了产品质量事前控制。 粘胶熟成度是人造丝内质量上的重要指标。过去,工人们在操作中只凭个人的经验来掌握,这项指标很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杭州化纤厂和杭州自动化研究所进行了用微型电脑建立质量预报、控制方程的试验。在1982年9月求出了人造丝粘胶熟成度的预报方程和控制方程,杭州化纤厂在生产中应用了这两个方程,人造丝粘胶熟成度的合格率由上一年的83.7%提高到97.7%。

4. 计算机处理半球向全发射率测定装置研制成功

第2版()专栏: 计算机处理半球向全发射率测定装置研制成功 本报讯 我国首次用计算机处理的非稳态法半球向全发射率测定装置最近由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研制成功,通过了技术鉴定。由于应用了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一些较新的设计,使得这台装置各方面的性能十分优异。

5. 新发明

第2版()专栏:新发明 新发明 工厂化沼气池 江西省泰和县试制成功工厂化生产的沼气池,各种构件都在工厂内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质量稳定,不受天气的影响。 钙钠磷肥 我国化肥家族增添了一名新成员——钙钠磷肥。最近这种新型化肥在江西通过鉴定。 五味子汽酒 辽宁省清原县果制品厂试制成功具有独特风味的五味子汽酒,味酸甜、清爽可口,具有安神止咳的功能。 芦白猪 国营芦台农场育成了一个新猪种——芦白猪,具有体质结实,生长发育快,繁殖力高,肉质好等优点。 (据新华社)

6. 分析两个原因 做好两项工作

第2版()专栏: 分析两个原因 做好两项工作 中共湖南省攸县县委书记 彭物苟 我县有一部分专业户,也是“财不露白”,富了不敢讲真话,收入打“埋伏”,特别是运输专业户和商业专业户,他们的收入更是不露。有的户还给自己定了个致富的限额,搞到万把元,最多两万元,就收摊子。有个养鸭专业户,赚了钱不敢花,一部分存在家里,一部分借给他人,并说:办事稳当好,万一有朝一日要割“尾巴”,也不致于倾家荡产。也有一些户在“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一类舆论的压力下,感到处境困难,忧虑多了,胆子小了,致富的劲头也减了。 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左”的影响还存在。少数地方,干部沾边怕牵连,旁人见了眼不顺,专业户自己担心政策变就是这方面的反映。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对专业户是姓“社”还是姓“资”,头脑里仍是一个疑问号。上头反复讲,他们走着瞧,心里还是老主意。有的地方和部门,“枪打出头鸟”,卡专业户;肆意搞摊派,挖专业户,原因也在于此。另一方面原因,就是专业户自身的问题。确实有少数人钻价格和体制不合理的空子,捞了不义之财;有的富了以后,忘了国家和集体,偷漏国家税收,拖欠上交集体的提留。周围群众对此很有意见,结果“一粒老鼠屎,搞坏了一锅粥”。 两个原因,前者是主要的,后者是次要的。先富裕起来的农民,绝大多数是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他们是跟着党进行改革的积极分子,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带头人,是科学技术的追求者、示范者、传播者,是引导农民奔向共同富裕道路的先锋。当然,有些先富起来的农民也确实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问题。 既然原因是两方面的,那么我们的工作也应当从两方面去做,并有所侧重。从我们的实践经验来看,对待先富起来的农民,首先要给他们壮胆,帮助他们克服一个“怕”字,从各方面支持他们勤劳致富,保护他们合法的经济利益,体察、关心并帮助他们解决发展生产过程中的困难。要使他们坚信:党的政策不会变,勤劳致富的路子是正确的。光做先富起来的农民一方的工作还不够,主要的工作还在全社会,重点又在各级干部。要继续清除“左”的影响,切实解决好正确对待农民、特别是对待先富裕起来的农民的问题。要反复宣传专业户的社会主义性质,宣传专业户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要在广大农村造成一种当专业户光荣、勤劳致富光荣的气氛。对少数先富起来的农民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正确看待,一棍子打死是极其错误的;视而不管、任其发展,也是不对的。要做政治思想工作,不断地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加强政策和法纪教育。当然,对待那些严重违法的人,也不能迁就,必须依法处理。 近一年多来,我县对专业户的工作就是这样做的,县里先后召开过两次专业户、重点户座谈会,表彰先进,总结经验,纠正缺点,并让他们到群众中去现身说法,收效是比较好的。1983年初,全县的“两户”只有7,300户,如今已发展到了12,000多户。

7. 不能用老眼光看先富起来的农民

第2版()专栏: 不能用老眼光看先富起来的农民 湖北省监利县毛市公社 徐长新 1983年年底,我们这里出了一桩轰动全公社的新闻:沙湖鱼场专业承包户张文远全年的渔业总收入达到32,000元。不少人佩服他敢于致富、善于致富的本领,也有些人说他“富必不仁,恐怕其中有鬼名堂”;有的说他“一年的收入,比过去某某地主多好几倍,不要看他现在吃香,今后准遭殃。”风言风语传到老张的耳朵里,急得他心神不定,后悔自己不该扯这样高的“帆篷”,连出席县劳模会都不积极了。 对张文远的这些非议,引起了我们公社党委的深思:为什么有些人对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有这些异议呢?究其根源,我们觉得主要是有些人混淆了勤劳致富与剥削生财的界限,更多的人是对农业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生产转化,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仍用老框框来理解先富起来的农民,对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有的地位,未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先富裕起来的农民代表着现代农业中先进的生产力。仍以张文远为例,他所在的沙湖鱼场,还有20多户承包户,承包的水面、产量,连鱼池的规格,都与张文远一样。为什么张文远远远地走在众人前面呢?是由于他相信科学,钻研科学,实行了科学养鱼。他一方面沿用传统的“有机”养鱼法,施用农家肥、青草作为混养成鱼的垫底饵料;一方面试行“无机”养鱼法,在去年的4至9月,成鱼需要饵料的高峰期,分次巧施尿素、碳铵、磷肥共26,000斤。化肥施下水后,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浮游生物,一二天内就变成了可供鱼类直接食用的精饵料。其它承包户则不大相信化肥养鱼的科学,有人甚至偷偷地把场里发的化肥卖掉了,造成鱼的饵料不足,产量不高。张文远走的“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科学养鱼的路子,开阔了养鱼专业户的眼界。以前,每亩水面承包200斤成鱼很少有人揭榜。现在,承包指标提高到350斤仍有人抢着包。事实证明:张文远创造的这种养鱼新方法,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先富起来的农民凭着自己的体力和智力,生产出了大大多于一般农户的物质财富,提供了较高的商品率和较多的商品量。张文远在去年完成了800元的集体提留,缴纳400元税。成鱼绝大部分出售给国家,共交县水产局鲜鱼14,400斤,超过原定任务9,400斤。对这样一个为集体、为国家作出了较多贡献的农民,我们怎么能随便说他“不仁”呢? 徐长新同志提出了一个“对农业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的问题,很使人受启发,值得讨论。 ——编 者

8. 精心护鹭十八年(图片)

第2版()专栏:图片新闻 精心护鹭十八年 1965年,一群白鹭(本报1月10日二版《经济短波》中错报为白鹤——编者)飞到四川省南充县青家嘴大队六队的两株大榕树上。为保护白鹭,社员们制定了“爱鹭公约”。十八年过去了,由于他们的精心保护,白鹭由最初的五六十只发展到了四五千只。最近,南充县人民政府通报表彰他们为保护自然生态平衡所作的努力。 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摄 题图 每当夜幕降临,白鹭从四面八方飞来。 左图 社员们用灯光来驱赶偷食白鹭蛋、雏的野猫、黄鼬等野兽。 上图 全队48亩水稻田,十多年来都用白鹭粪施肥。图为社员们在大榕树下收积鹭粪。

第 3 版

1. 播种记——记优秀人民教师徐桂生的20个春秋

第3版()专栏: 播种记 ——记优秀人民教师徐桂生的20个春秋 本报记者 洪天国 本报通讯员 范垂镇 人民教师是知识的播种者。千千万万个人民教师在日夜播种知识的种子,默默无闻地燃烧自己,照亮年轻一代的前进道路。这里介绍的,是吉林市远郊区金珠公社中学(即吉林市二十四中学)的一名数学教师。他叫徐桂生,1964年从安徽大学数学系毕业后,一直植根在这片黑色的土地上。 在大学,徐桂生学业优良,有条件分到大城市:他是家中长子,上有父母,下有6个弟妹。然而,在毕业分配志愿栏里,徐桂生只写下10个大字:“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 妈妈哭了,徐桂生劝老人说:“妈,你在我身上花了二十多年心血,不就是为了让我为国家做点贡献吗?”女朋友下最后通牒:留在芜湖保持关系,去东北一刀两断。爱情诚可贵,事业价更高,徐桂生毫不犹疑地同她分手,只身来到吉林省。 “你有病没有?”吉林市郊区教育局人事科长问。 “啥病也没有,分吧!”徐桂生的话语简短,口气坚决。 科长愣住了。多少年来,他同数不清的调动和分配人员打交道,哪一回不得泡上几天几夜;而眼前的这位,来自遥远的江南,毕业于高等学府,两句话,一分钟,就分配妥当了,什么条件也不讲。科长来精神了:“徐桂生同志,你到二十四中学报到。” “行!”徐桂生回答得更加干脆简短。他坐上二十四中学到市里拉旧房木的马车。 车停住了,二十四中学到了。此时,徐桂生才明白,为什么连本市教师也不肯到这所中学来:它隐没在山沟里,离城区最远,地处半山区的金珠公社。 夜幕早已降临。徐桂生第一次躺在热乎乎的土炕上,在甜蜜的梦中期待着明天的到来。 一觉醒来,天亮了。徐桂生觉得鼻子湿乎乎的,伸手一摸:血!他不习惯火炕,流鼻血了。 第一餐是?子饭。黄橙橙的苞米?子,一粒一粒,又干又硬。在南方吃大米长大的徐桂生觉得太难咽下去了。可是不吃又怎么教书呢?他硬吞下了一碗,大半天后腮帮子还疼呢! 学生及其家长的关怀,坚定了他在山乡教书的信念。放学后,学生们把他拽到家中,拿出瓜子,端上水饺。每逢周末,细心的家长叫孩子到学校陪伴老师。寒冬将至,老师和他们的家属早早地为徐桂生缝制好棉袄、棉裤;朝鲜族学生的家长六十大寿,说啥也请徐老师去饮一碗家酿米酒。徐桂生发高烧了,老师、学生和家长轮流看护。过春节时,他的茅草屋热闹极了,有送粘豆包、黄米面饼子的,有捎来猪肉、鸡蛋的…… 年轻大学生的一颗心,落在金珠公社的土地上了。这一年,他担任班主任,教两个班的数学课。他整天乐呵呵的,干起活来不知累。然而,徐桂生满口的安徽话,东北孩子听不懂。他决心学好普通话。他象孩子似的牙牙学语,模仿老师们的发音,和学生攀谈,到社员中家访。 这里的家访,可不象南方农村,一访一大片。在这沟联沟,岔接岔的山区,访一家得跑10多里地。但徐桂生坚持每个星期日家访,一个多月就把全班几十名学生访问一遍。 正当徐桂生沿着自己选择和开拓的道路走下去的时候,他的弟弟出差吉林顺道来看望他。弟弟说什么也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远郊的一栋破草屋。两床旧棉被孤寂地躺在南炕梢。这就是大学生哥哥的家吗?虽然徐桂生已拿了4年多的工资,却没置办一样家具。他的月薪,除必不可少的伙食费,便是“三分天下”:一份赡养父母,一份买书订报,一份资助生活困难的学生。听说一个学生的父亲病了,无钱医治,他一摸口袋,掏出仅有的15元钱;看到另一个学生在寒冬腊月里穿得十分单薄,他脱下棉袄披在学生瑟瑟发抖的身上;还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就要辍学了,他每月从工资中周济学生10元,直到毕业…… 真情暴露了,十几封家书催逼徐桂生南归,并为他联系好到某造船厂子弟学校工作。 我能走吗?徐桂生问自己。金珠公社方圆百里,人口上万,能升高中的学生寥寥无几,有的屯子找不到一个念初中的。许多农民为写一封家书,也要跑几里路请人代笔。有的会计贪污了,想换个人都找不到。这里的小学教师,小学毕业教小学。金珠的人们,祖祖辈辈尝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听说来了南方大学生,乡亲们奔走相告,他们把文化翻身的希望寄托在徐桂生这样的老师身上。许多孩子往返五六十里地来求学。家住山沟沟里的学生,晚上听完徐老师的辅导,11点后还要赶18里山路回家。在徐桂生的生活和事业的天平上,金珠公社乡亲们和他们后代的砝码越来越重。徐桂生决心留在金珠公社,为着这块土地的现在和未来播种知识的种子。那一年,他担任全校的乱班初一(1)班班主任。 在动乱岁月里,徐桂生坚持做思想工作,坚持补讲数学。他说:“用共产主义思想去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用知识去武装学生的头脑,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很快,初一(1)班一跃而为学校、区先进班级。毕业时,42名学生,考入大学、中专的8人,回乡当民办教师的8人,当社、队干部的7人,其余有的当电工,有的当拖拉机手,大都成为生产上的能手。而徐桂生本人,不仅没有当上先进,还差点挨斗。 徐桂生不知疲倦地工作。上午他到学校给学生讲课,下午辅导刚踏上教育岗位的青年教师,晚上办义务的家庭补习班,常常讲到深夜。夜深了,家远的学生只好住下来,里屋,外屋,地上,挤满了二十几名渴求知识的青年人。 好事传千里。听课者从几十人增加到百余人,于是课堂搬了又搬,从徐家到公社机关,又到卫生院走廊,最后干脆挪到中学的教室、大操场……徐桂生为金珠青年补课上千课时,没收一分一文。由于徐桂生和其他老师的艰辛耕耘,金珠公社的中等教育在吉林市郊区是先进水平。 小个子学生张相斌,面黄肌瘦,衣衫破烂,上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演算起数学题思路清晰。他为什么总逃学呢?徐桂生跋涉20多里山路,来到张相斌的家。张相斌父母早亡,哥哥精神失常,妹妹年幼,他,一个刚成年的孩子,肩上压着一副沉甸甸的家庭担子,还每天往返40多里,在通往科学文化殿堂的山路上艰难地攀援。徐桂生的泪水夺眶而出,紧紧地抱住张相斌。从那以后,他把张相斌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棉鞋、棉帽,参考书、作业本,他全包下来。张相斌不再误课了,学习成绩一跃而为全年级第一名。徐桂生调到十八中学工作后,又推荐张相斌到这所重点中学念书。从此,张相斌学习更加刻苦,考取了吉林工学院,成为金珠公社四间大队第一个大学生,现已走上工作岗位。 20年来,受徐桂生接济念完高中并考取大学的学生有8人之多,受周济的农民子弟一百多人。徐桂生花在学校、班级和学生身上的钱近2,000元。 徐桂生在农村中学教育岗位上默默地奉献出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现在,他是市十八中学的副校长,兼高二(1)班班主任和高二数学课。他光荣入党,出席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大会,吉林市委、市政府授予他“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省人民政府授予他吉林省特等劳模称号。徐桂生度过了很有价值的20个春秋,选择了一条有益于祖国四化建设的道路。他正在沿着这条通往美好未来的道路走下去!(附图片) 图为徐桂生在为学生们补习功课。 丁 平摄

2. 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第3版()专栏: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经济日报》△在党中央、国务院关怀下,国家调拨给西藏的百万斤救灾饲料已提前半个月运到西藏 《广西日报》△广西交通厅高级工程师吴晋伟和他的研究小组在国内首次提出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多指标、多层次路面结构设计变算程序 《解放军报》△秦基伟文章:学习文件要狠下功夫,边整边改要有股劲头 《北京日报》△北京市模范教师陈秀庭主动到山区任教14年 《江西日报》△江西省去年胜利实现“经济效益年”的各项目标 《陕西日报》陕西省近几年的个体工商业已恢复和发展到10.8万多户,12万多人 《四川日报》△四川省外贸厅、省农业银行违反财经纪律滥发奖金,省整党指导小组责令检查、纠正错误 《新疆日报》△乌鲁木齐市郊区农村去年向城市提供蔬菜超计划46.5%,提供副食品也大大增加 《南方日报》△广东省律师一年半中承办涉外经济业务2,740件,追回客商欠款1,200万美元 《浙江日报》△浙江省去年工业生产实现“三同步”,全省工业总产值比1982年增长15.9% 《湖北日报》△到去年年底止,湖北省已有22个市县预算内的工业企业实现无亏损 《湖南日报》△湖南省去年有170多万农民在县社队三级农民学校中学习

3. 全国首次越野赛在南宁举行

第3版()专栏:体育 全国首次越野赛在南宁举行 本报讯 1984年全国越野赛1月14日至15日在广西南宁市举行。这是我国首次举行的全国性越野赛。云南一队和山东队分获男女项目的团体冠军。获得个人冠军的是:男子15公里,云南张国伟;女子5公里,河南刘爱存;女子10公里,云南王华碧。(附图片) 男子15公里比赛出发时的情景。刘毅 摄

4. 中国足球队输给波兰队一球

第3版()专栏:体育 中国足球队输给波兰队一球 据新华社新德里1月15日电 中国队在今天尼赫鲁金杯足球赛对波兰队的比赛中以0∶1失利。 这个球是在上半时由阿达明茨·约泽夫接队友的角球,用头顶进的。 下半时,中国队加快了进攻的速度,第78分钟时,林强在罚球区一记劲射,球打在门柱上弹回,失去了一次得分的机会。 中国队将于18日与罗马尼亚队比赛。

5. 中国体操队战胜日、美对手

第3版()专栏:体育 中国体操队战胜日、美对手 中国体操队一月十三日在香港体育馆进行的中、日、美国际体操邀请赛团体赛中,分别获男、女团体冠军。美国男队和日本女队分获团体亚军。一月十四日,中国选手张智辉和徐文红分获男、女个人全能冠军。 (据新华社)

6. 李来群棋高一筹获五羊杯

第3版()专栏:体育 李来群棋高一筹获五羊杯 本报讯 第四届五羊杯中国象棋冠军赛,1月14日晚在广州市结束。河北选手李来群连闯数关,夺得桂冠。上海胡荣华、广东杨官璘和湖北柳大华分列第二至四名。

7. 科技推广是联接科研与生产的桥梁

第3版()专栏:论坛 科技推广是联接科研与生产的桥梁 卢良恕 农业是亿万农民在广阔的土地上所从事的生产实践,科学技术则是发展农业的强大推动力。马克思早就指出:“一切现代方法,如灌溉、排水、蒸汽犁、化学产品等等,都应当广泛地用于农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452页)作为知识形态的科研成果,只有通过推广运用到大面积生产中去,才能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只有由少数人掌握变成广大群众实际应用,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推广工作是联接科研与生产的桥梁。一项科研成果取得后,经过试验、示范,推广到生产中去应用,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生产检验,又可提出新的研究课题,促使科研成果的进一步配套和完善。可以说,科技推广是科研工作的延伸和继续。科研与推广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抓好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是使科技工作面向经济,为振兴经济作出贡献的重要一环。杂交水稻在“三系”配套后,针对生产需要,不断选配强优势组合,并把制种技术推广到生产中去,使播种面积不断扩大,1983年已发展到1亿亩,累计增产稻谷四百多亿斤。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推广工作,再优良的组合也只能停留在小面积试验阶段,不可能发挥如此巨大的增产作用。我们一定要看到推广工作在整个科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把科技推广人员看作是整个科技队伍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军。 近几年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虽有较大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相当一部分科研成果仍停留在研究报告、样品、展品的阶段,还未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大力加强技术推广,迅速把现有的科研成果和各种先进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去,是当前农业科技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 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我认为需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健全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这是搞好推广工作的组织保证。特别要加强县一级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使之成为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的中心,统一组织农业科技力量,搞好各项技术综合应用。 充实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争取今后三五年内使每个公社农技站平均有国家农业科技人员2—4名。同时,培养、考核、选拔农民技术员,发挥科技户、专业户和能工巧匠的作用,以壮大技术推广队伍。 推广工作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签订合同,以农民技术员为主,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是目前值得提倡的一种推广形式。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可通过在生产第一线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实行成果有偿转让,培训推广人员,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加强科研、教学同生产的联系。 鼓励科技人员做好推广工作。对于长期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要从政治上、业务上、生活上加以照顾,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对推广工作中做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要给予相应奖励,在晋级、晋升和评定技术职称时,要有相应政策。要用切实的政策措施证明,搞推广并不低人一等,搞推广大有可为。

8. 推广也是一门科学——访选育推广奶山羊专家刘荫武

第3版()专栏:科学家专访 推广也是一门科学 ——访选育推广奶山羊专家刘荫武 本报记者 魏亚南 一天,在西北农学院,我见到了刚从外地推广奶山羊归来的刘荫武教授。 多年来,刘荫武致力于奶山羊纯种选育工作,将已经退化的莎能奶山羊提纯复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由于推广了他的研究成果,历来不产奶粉和其它奶制品的陕西省,变成了我国的一个重要奶制品基地。现在,刘荫武是全国奶山羊发展领导小组成员,还应聘当了几个省、市饲养奶山羊的顾问。去年6月,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一结束,他连家也未回,就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用近半年的时间,深入良种场及养羊专业户,传授培育奶山羊技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一竿子插到底的教授”。 刚见面,这位风尘仆仆的老教授便谈起推广科研成果的体会来:“我今年67岁,解放前就在西北农学院任教。40多年来一直没有间断过奶山羊的培育和推广工作。我的感受是:教学、科研和推广一定要结合。” 他感叹地说:“然而,人们往往忽视推广,认为它不是一门科学。过去,为了推广奶山羊,我经常往外跑,有人就说我‘满天飞’、‘不务正业’。其实,这些同志并不了解推广的重要意义。科学不去解决实际问题,就不能发展前人的理论,也不会发挥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作用。”接着,他又说:“比起从前,现在搞推广是名正言顺得多了,但要搞好推广工作,还必须讲究科学性。” 老教授谈到推广不讲科学的教训。前些年,在黄牛改良工作中,有人说:“实现机械化,黄牛可以结束作为动力的历史,变为盘中餐了”。一时间,引进不少肉用品种公牛,进行大面积改良。有些地方不管条件情况怎样,见了黄牛就改,效果很不好。刘荫武说:“任何生物都有特定的生态环境。搞畜牧良种推广,不能象简单化学反应那样。牲畜是活的有机体,除了先天遗传性之外,还要具备后天生长条件。不懂得这个道理,再好的品种,也很难得到繁衍,推广不开。” 联系奶山羊的推广,刘荫武教授说:“最怕的就是一哄而起。”为了搞好奶山羊的推广,从六十年代起,他就到处寻找土壤、气候、饲料等条件适于奶山羊发育的地方,建立推广基地。他主张良种的推广和品种改良要做到“因地制宜,适当集中,择优安排”,由点至面,逐步扩大。 他还强调:“搞推广也要进行社会经济调查,不按经济原则办事,推广也是要失败的”。他以饲养奶山羊为例说,如果当地不具备市场或奶制品加工等社会条件,或者养羊不如其它副业门路收入高,尽管那里的生态环境适宜,奶山羊也是发展不起来的。 “承认推广是一门科学,就要按科学来对待。”说到这里,他加重了语气:“有些人认为,只有创造新品种才算科学研究,育出新品种的才算科学家。至于推广,那似乎是什么人都可以干的,好象低人一等。因而对推广的水平及成果,也没有给予科学的评价。这不仅不公道,更重要的是对推广工作不利。”为此,他建议:要开展对推广这门科学的研究,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设立推广工作者的科学技术职称,实行奖励办法,加强推广工作,使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附图片) 刘荫武教授在云南省路南彝族自治县作推广报告。

9. 改革钢筋混凝土工艺

第3版()专栏:建议 改革钢筋混凝土工艺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 崔鸿超 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接头,一般都采用搭接方法,其缺点甚多,影响结构的强度,对提高抗地震性能不利,也造成很大浪费。 近年来,不少国家采用现场钢筋对接的工艺。这种工艺并不复杂,如,日本用的瓦斯压力熔接,即用氧、乙炔火焰将钢筋端头熔化并加压使两根钢筋接合,设备仅用一个多嘴喷气焊枪,一台手提式千斤顶。全部操作只需一人,从点火到焊毕只要三四十秒钟。此法焊接质量稳定,已普遍使用。采用了钢筋对接方法,钢筋整齐牢固,为保证混凝土的浇注质量创造了良好条件。应用这项技术,对我国的建筑施工有重大的意义,特别对高层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结构,将大大提高工程质量,还可节省相当数量的钢材。以北京市为例,一年竣工的七百万平方米的建筑中,约有一百万平方米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或类似结构。采用钢筋对接后,一年可节约四五千吨钢材。若推广到全国,每年能够节约的钢材就更可观了。因此,希望得到有关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关切,推动这项改革。

10. 保护野生动物 人人有责(图片)

第3版()专栏: 保护野生动物 人人有责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最多的国家之一,仅特产珍稀动物就有100多种,这是我国的珍贵财富。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职责。从这期起,本刊将陆续向读者介绍国家规定的重点保护动物。 ——编 者 褐马鸡 亦称“褐鸡”,鸡形目雉科,已列入国际一类保护动物。现仅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的局部深林地区,以植物种子、嫩叶和昆虫等为食。 张从密 摄 梅花鹿 偶蹄目鹿科动物,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国内产于东北、华北和华南,国外分布于朝鲜等国。 白东明摄

11. 用炼铜废渣制砖

第3版()专栏:国际科技 用炼铜废渣制砖 民主德国的工程师们研究出一项处理炼铜所产生废渣的合理方案,这就是将在炼铜时分离出的高温液态炉渣,通过简单的作业过程,灌注在特制的砖模内。冷凝后,再处理成一种坚硬的人造石头——炉渣砖。这种砖质量高,硬度大,成本低,可用于建筑厂房、仓库及修筑道路等。 (肖允歧)

12. 食品业废料制沼气

第3版()专栏:国际科技 食品业废料制沼气 英国建成一个利用食品制造业的废弃物制沼气的实验工厂。 该厂设于英国中部某糕点厂内。糕点厂废液中含有高浓度的糖分及其它废弃物。实验工厂利用细菌分解此废液;其表面为细菌所覆盖,细菌在污废中繁殖,产生碳氢化合物——沼气。 (邹盛欧)

13. 塑料木材

第3版()专栏:国际科技 塑料木材 日本研制成塑料木材,这是塑料与木材相结合的一种新材料,其优点如下:(一)可以用压制普通塑料的挤压机压制;(二)遇热后很少膨胀或收缩,它的膨胀系数与铝相近;(三)可以象木材那样锯、钉、胶合和油漆。 这种材料可做门框、窗框、地板、家具、汽车及其它建筑材料。 (何平)

第 4 版

1. 在整党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

第4版()专栏: 在整党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 章蕴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向在党的建设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可惜前些年被歪曲、糟践得面目全非,后来在许多地方实际上变得有名无实、“刀枪入库”了。借这次整党的东风,我们一定要努力恢复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使它在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等方面,充分发挥“除垢祛毒、治病健身”的作用。 (一) 我们党是靠着批评自己壮大起来的。干革命,搞建设,一刻也少不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抛弃了它,党就失去朝气,失去前进的动力,会象人断了空气和粮食一样,不免走向衰亡。学过《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结束语”的同志,都对以下一段话留有深刻印象:“如果党不害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如果它不掩盖自己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如果它用自己工作中的错误来教导和教育干部,如果它善于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那它就是不可战胜的。”反之,“如果党隐瞒自己的错误,掩盖老大难问题,用虚假的表面上的一切满意来掩盖自己的缺点,不能容忍批评和自我批评,浸透自满情绪,一味妄自尊大,躺在功劳簿上,那它就会遭到灭亡。”这个论断总结了列宁、斯大林领导时期苏共党的建设上的一条宝贵经验。它的正确性,同样为我们党的实践所证明。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把“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依靠全党同志的革命自觉性,正确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达到这次整党总的目的和要求的 “尖锐武器”和“解决党内矛盾的有效方法”,极其郑重地告诫全党同志:“不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整党的一切目的都达不到。”这就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意义和作用,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得明白、透彻不过了。 党龄稍长一些的同志,尤其是经历过革命战争的老同志,对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丝毫不陌生,而且很有亲切感——我们几十年的党内生活,不就是在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度过的嘛!过去,它帮助我们学会了干革命;今后,它还将帮助我们学会搞四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内生活和同志关系的日趋正常,“春风又绿江南岸”,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优良传统,也渐次复苏,并有了新的生机,这是可喜的征兆。党中央在这方面带了个好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共产党人光明磊落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纠正错误的一个范例。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是共产党人勇于公开揭露党内存在的“三不纯”等严重问题,决心进行自我整顿的又一个范例。但是就全党范围来看,恢复和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还得花费很大气力。以前熟练地掌握、运用过这个“武器”的一些老党员们,现在感到生手了;大量缺乏正常的党内生活锻炼的新党员,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给了“武器”不会用;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被动乱年月里那些所谓“请罪”、“认罪”、“批倒”、“批臭”的一套,吓破了胆,或者弄迷糊了,至今谈“批”色变,畏“批”如虎,似乎批评和自我批评一旦真的开展起来,就会塌天。针对这些情况,在整党学习中有必要专就这个问题补补课,使同志们进一步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自觉地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实践中,学会正确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二) 现在党内批评难,接受批评也难,自我批评更难。这是党内生活还不正常和党风不正的表现。症结何在?客观原因,大家比较清楚,且不提它了。而从主观上检查,说到底,是个党性问题,具体地说,就看支配自己思想行动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是共产主义和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按照前者行事,妨碍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一切困难都将会被克服;以后者为轴心打转,必然步履维艰,甚至难以收场。 共产党人必须自觉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我们的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决定的。毛泽东同志说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两个方面,为了改造客观世界,就要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为此,我们必须自觉地按照科学世界观的要求,不断地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使自己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并且能够随着事物的发展而深化自己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夺取新胜利,不流于思想僵化,不陷入主观背离客观、理论脱离实际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共产党人必须自觉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这又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代表。它没有也不允许自己有狭隘的、宗派的私利,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其唯一的宗旨。这就要求党在自己的全部活动中,每个党员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大公无私,勇于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人民的利益而坚持正确的,为人民的利益而改正错误的。列宁说过:“一个政党对于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就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公开承认错误,揭露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这才是党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才是教育和训练阶级,以至于群众。”毛泽东同志把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列为我们党与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其根据就在于此。这次整党,不正是我们党“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郑重态度的有力证明吗!当然,就整体上看是这样,如果讲局部现象,那么现在党内不郑重或者不大郑重的人所在皆有,不容忽视。一些同志对个人、家庭乃至同自己有某种利害牵扯人员的得失,看得很重,想得周全,对党的事业和前途却掉以轻心,极少关注;老担心揭了自己或者旁人的“短”,会“引火烧身”又开罪于人,既给个人惹出麻烦,还连累子女将来日子难过,却不怕缺点错误纠正不了,发展下去会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的损害。有些人讲起整党文件头头是道,一联系实际就噤若寒蝉,言不由衷。殊不知,患得患失,不敞开思想,不讲心里话,批评和自我批评决然开展不起来,党也决然不可能整好,其后果岂止于党的事业极为不利,对党员个人和他们的家庭、子女同样不利;反之,把党整好了,党的事业兴旺了,一切都会好起来,某些党员的种种“后顾之忧”,自然成为可笑的“杞人忧天”,失去了实际意义。凡是存在上述精神状态的同志,有必要重温党的基本知识,重新体会并牢记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提高觉悟,增强党性,积极参加整党。 由此可见,严肃地而不是敷衍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公开承认并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是我们党的党性原则之一,是共产党人特有的品格。从一个党员有没有自我批评精神,从他对党内存在的不良倾向、不正之风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其党性的强弱。被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所羁绊的人,决不可能实事求是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跳不出个人主义小圈圈的人,必然畏惧并抗拒批评和自我批评。严格地说,这两种人都不能算作很合格的党员,更算不上是好党员。如果我们各级党组织都能重视并解决好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全体党员的党性就会大为增强,批评和自我批评必然会在更加自觉的基础上蓬勃开展起来,在党内形成良好的风气。 (三) 在整党中,我们既要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又要善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不流于形式、走过场,或者变成互相攻讦、打乱仗。 一、批评和自我批评,又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之间是互相沟通,互相渗透的,不可以把它们截然分开和对立起来。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个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过程。我们唯物主义者承认“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不可能“一贯正确”,总难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错误。因此,人人都应当经常检点自己和倾听别人对自己的意见,都需要有同志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相互帮助。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时候,人人都必须主动把自己摆进去,实事求是地既批评自己,也批评别人,而不能自居特殊,或者责人不责己。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一个同志勇于现身说法,认认真真地就自己的某些缺点错误作出自我批评,同时就是在无形中给了那些有着类似的缺点错误的同志以教育和帮助,可以启迪和推动他们跟着也进行自我批评。一个同志党性强,党风正,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这本身就是对那些搞不正之风、走邪门歪道的同志无声的批评和有力的鞭策,可以振聋发聩,促使一些人猛省回头。我们敬爱的周恩来同志生前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他经常公开讲自己历史上犯过什么错误,取得什么教训,用以启发、教育别人;一向严格遵守纪律,公而忘私,不搞特权,不谋私利,用一身正气影响、感化别人。这种高风亮节,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二、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一定要讲求章法,《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规定:“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一定要严格遵守党和毛泽东同志历来强调的原则”,这就是说要有统一的章法。大家都照此办理,有共同的立场和出发点,共同的行动规范,共同的是非标准,话才能说到一起。同时,还得注意提出批评、接受批评、自我批评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尽相同,因此,应当有各自的不同要求和侧重点,决不可以把它们混同起来或者弄颠倒了。 比如,批评别人的缺点错误,要力求切合实际,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既不夸大,也不缩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对被批评者来说,则不能苛求于批评者,要求每一点批评意见都准确无误,而要采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广开言路。斯大林说得对:“如果你们要求他们的批评百分之百的正确,那你们就会取消任何自下而上的批评的可能性,任何自我批评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即使批评只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真理,也应该欢迎,应该仔细听取,并考虑到它的好的地方。” 又比如,批评同志是为了帮助同志,一定要既严肃认真,又满腔热情,摆事实、讲道理,要讲究态度、方式,掌握分寸,注意效果,切忌捕风捉影,乱扣帽子,鲁莽从事,操之过急。而对被批评者来说,则应当要求他们“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着重于领会批评意见的精神和内容、实质,而不要斤斤计较批评态度的好坏。只要你说得对,我就接受;你批评得有道理,我就坚决改正;决不可以因人废言,只乐于接受来自上级的批评,对下级提的意见当耳边风,置之不理;也不可以借口批评者本身也有缺点错误或者批评的态度不好、方式生硬,就拒人于千里之外。 再比如,批评要注意政治,着重于大的方面,不宜求全责备,吹毛求疵。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至于个人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们无所措手足”。批评还切忌片面、绝对,以偏概全,一讲缺点错误就把人家的优点和成绩都一笔抹煞,把人家批得一钱不值,一无是处,使他们失去了改过的勇气和前进的信心。而对被批评者和进行自我批评的同志来说,则应当要求他们“严于律己”,“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只要确实是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论大小都不放过,知错即改。古人说得好:“道吾善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成绩不讲跑不掉,错误不改不得了,切忌讳疾忌医,文过饰非,听了表扬沾沾自喜,遇到批评火冒三丈。否则,就会象列宁说的那样:“如果坚持错误,深入一步地来为错误辩护,把错误‘坚持到底’,那就往往真要把小错铸成骇人听闻的大错了。” 此外,还有个所谓“栽花”还是“栽刺”,当“老好人”还是当“刺头”的问题,也得加以澄清。现在党内很有些人,不讲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而热衷于抛开原则去搞“灵活”,遇事“多栽花少栽刺”,宁当“老好人”,决不做“刺头”,自以为得计。其实,这是十足的自由主义,缺乏党性的表现。身为工人阶级先进部队的战士,在原则是非面前态度暧昧,对缺点错误不揭露,不批评,一味地“和稀泥”,但求你好、我好,相安无事,维持表面上的“和平”与形式上的“团结”。这决不是“与人为善”,更不能“治病救人”,而只会掩盖和助长缺点错误,最终害人害己害党,何来“好”之可言?!又哪里有一点共产党人的风格和气派?!在这次整党中,一切有革命责任感的同志,都应当摒除私心杂念,挺直腰杆,敢于充当同各种不良倾向和不正之风作不疲倦的斗争的“刺头”,决不做无是无非,八面玲珑、害“软骨病”的“老好人”! 三、坚持自上而下,先上后下的步骤,先在领导班子内部和领导干部中打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局面,层层带头示范,依次向下推开;切忌一轰而起,上下一锅煮,更不能只整下不整上。这是保证不走过场、不打乱仗的关键。 《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上说得很清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肩负着特别重要的责任”。理所当然地要在各方面起表率作用,要求下级和群众做到的,领导首先要做到;要求下级和群众不做的,领导首先不做。整党中,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举足轻重,更应当带头检查、整改,给下边做出榜样。否则,“己不正焉能正人”,“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何况,正如最近中纪委在一份通报中指出的:“从现在暴露的问题看,许多不正之风,是从一些领导机关刮起来的。‘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样党性不纯、党风不正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有什么资格去领导本系统、本地区、本单位的整党呢?又有什么资格去匡正别人和整顿纪律呢?一些试点的经验证明,只要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勇于进行自我批评,并能虚心听取下级和群众的批评,边整边改,整个单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就会势如破竹,蔚然成风。 整党已经迈开步了。这次整党的成效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能否恢复过来并贯串于整党的始终;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要想得到完全的恢复和发扬光大,靠零敲碎打难以奏效,在很大程度上又有赖于这次整党的倡导和推动。这两个方面互为因果,互相促进。让我们大家,为在整党中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而共同努力吧!

2. 太原市委在整党中边整边改 让群众随时看到整党的实际成效

第4版()专栏: 太原市委在整党中边整边改 让群众随时看到整党的实际成效 本报讯 记者王艾生、刘振宗报道:山西省委确定的与省直机关同时进行整党的单位——太原市委,在整党中紧密联系全市工作实际,对不正之风以及违法乱纪案件,发现一件查处一件,让群众随时看到整党的实际成效。 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中共太原市委采取坚决措施,重点查处。太原市县团级以上干部有4,000多人,其中446人超过规定多占住房7,205.7平方米,群众反映强烈。去年5月以来,市委对多占住房的干部多次进行教育,到去年12月7日,使438人退出了多占住房或办理了“超标准加租”手续,但仍有28户顶着不退。群众议论说:“这就要看整党能不能真解决问题了”。市委决定,从12月7日至12日,限5天之内,必须全部退出多占的住房。同时,组织这28名干部进一步学习中央整党决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到12月12日,只剩下2户未退出多占住房。市物资局一位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虽然在14日退出了多占住房57.2平方米,但因超过规定期限2天,市委决定除在全市通报批评外,还责成他在局机关大会上作检讨。 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而且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太原市委尽力设法解决。去年12月10日,市委负责同志收到一封群众来信,信封里装着一块黑面饼。信中说,在市大营盘粮店买的200斤面不仅颜色黑,还有怪味。市委负责同志立即责成粮食局领导代表市委领导向这位顾客道歉,并马上解决粮食供应中存在的问题。12日下午5时,市粮食局领导接到信后,6时就到大营盘粮店查清原因并给这位顾客调换了面粉。粮食局领导从这封来信想到全市130万人口吃粮存在的问题,把市委负责同志的批示和顾客来信印发各粮店、班组,要求大家改进工作,同时着手改进粮食加工方法,延长营业时间,加强配套供应等,解决“质量差”和“买粮难”的问题。 今年1月3日,市委负责同志和粮食局的党委书记、局长等到3个粮店调查,研究改善粮食供应的办法。现在,全市已有19个粮店延长了营业时间,太原市“买粮难”的状况开始好转。 太原市委对一些身居领导岗位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领导干部尤其强调要严肃处理。市轻工局原团委副书记牛友林,利用工作之便窃取档案材料,为其弟、弟媳伪造党员团员证件,并私自销毁自己受处分的材料。市委批准将其开除党籍,市政府批准将其开除公职,公安机关依法将其逮捕。

3. 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从平壤到北京

第4版()专栏: 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从平壤到北京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 民主柬埔寨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今天中午乘火车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平壤到达北京。 我国外交部顾问韩念龙和夫人王珍到车站迎接柬埔寨贵宾。 到车站迎接的还有民柬驻中国大使毕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金昌奎以及一些国家驻中国的外交使节。

4. 陈慕华宴请罗马尼亚政府代表团

第4版()专栏: 陈慕华宴请罗马尼亚政府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 国务委员兼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陈慕华今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由外贸和国际经济合作部部长瓦西里·蓬甘率领的罗马尼亚政府代表团。 罗马尼亚客人是应经贸部的邀请来我国商签中罗政府间1984年交换货物和付款协定书并进行友好访问,于昨天乘飞机抵达北京的。 陈慕华在祝酒时说,今天下午她同蓬甘部长进行了深入友好的会谈,双方表达了进一步发展两国贸易的共同愿望。她对双方在谈判中表现的积极又实事求是的精神表示赞赏。 蓬甘说,罗马尼亚十分重视同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也愿意在互利互助的原则基础上发展罗中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

5. 郑拓彬宴请埃塞俄比亚客人

第4版()专栏: 郑拓彬宴请埃塞俄比亚客人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 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郑拓彬今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埃塞俄比亚财政部长戴斯法耶·丁卡一行。客人中还有矿业和能源部长戴克泽苏阿·艾坦费苏、农业部长戴柯拉·蒂詹尼、水利委员会主任阿利姆·阿拉扎尔、最高计划委员会主任阿克利鲁·阿费瓦尔克等高级官员。贵宾们是在平壤参加朝鲜—埃塞俄比亚阁僚会议后顺道来访,于昨天到达北京的。今天上午,双方举行了会谈,就中埃两国经济合作和贸易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都表达了继续发展合作的愿望。下午我国农牧渔业部、水利电力部和地质矿产部负责人分别会见了客人。

6. 台湾小提琴家跟大陆音乐家同台演出

第4版()专栏: 台湾小提琴家跟大陆音乐家同台演出 据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 台湾小提琴家林昭亮、上海钢琴家李坚和中央乐团交响乐队今天晚上在北京同台演出。 文化部副部长周巍峙和音乐界老前辈吴祖强、李刚、孙慎、李德伦、杨秉荪等走上舞台,向两位青年音乐家、中央乐团指挥韩中杰和乐队祝贺演出成功。 林昭亮与母亲余国林、义父母麦基佛夫妇一起于12日来到北京。他昨天晚上已在北京演出了一场,将于明天赴上海同李坚及上海交响乐队合作演出。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吴祖强说,林昭亮和李坚有一种同胞的默契,合作得非常好,演奏充满激情,富有诗意。他希望林昭亮能更多地到大陆来演奏,更多地接触祖国的文化传统。

7. 武警十支队改变不良会风

第4版()专栏: 武警十支队改变不良会风 本报讯 通讯员高留安、袁建玉报道:最近,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十支队邀请32个被警卫单位和13个驻地政府的代表召开警民座谈会,不摆宴席,未置滴酒,一律清茶招待。改变了过去“会风伴酒风”的不良风气。

8. 图片

第4版()专栏: 武汉市美协副主席、著名画家陈作丁于春节前夕来到湖北省随县驻军某部,为指战员作画、题诗,传播精神文明。 陈建云摄

第 5 版

1. 孙中山和首次国共合作

第5版()专栏: 孙中山和首次国共合作 尚明轩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为着祖国的独立、民主和统一富强,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他始终追求真理,坚持革命,随着时代的演变而勇于前进。和共产党人首缔合作,建立民族民主联合战线的毅行壮举,更是他漫长的革命生涯中至为光辉灿烂的篇章。正如宋庆龄所说的:“孙中山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进行的四十年的政治斗争,在他的晚年达到了最高峰。这一发展的顶点是他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合作,一道进行中国的革命。”(《宋庆龄选集》第457页) 促成首次国共合作,无疑是孙中山继同盟会反清革命之后所建树的又一丰功伟绩。 首次国共合作的主要倡导者 孙中山和共产党人共同缔造的首次国共合作,是中国近百年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的形成绝非偶然,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是没有能够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根本改变。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世界和中国的历史条件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十月革命在西方无产阶级和东方被压迫民族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在五四运动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已进入了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失败后,以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曾领导过“二次革命”、“三次革命”和两次“护法运动”,结果都未能胜利。最后竟至“祸患生于肘腋,干戈起于肺腑”,连相从十余年的挂着革命党人招牌的新军阀陈炯明也要置他于死地。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当时的中国,正如孙中山痛切地指出的那样,“仅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他领导的国民党,既缺乏明确的纲领,又陷于瘫痪状态,许多党员或腐化堕落,或斗志消沉,无法有效地进行革命。孙中山对此忧心如焚,一筹莫展。在此情况下,他渴望着开拓新的斗争道路和采取新的方法,寻求能够摆脱困境并推进中国革命的新的力量。于是,他将视线转向了给他带来希望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十月革命胜利之初,孙中山和列宁之间就开始函电往来,商谈中国革命问题和中苏关系问题。列宁关于殖民地附属国民主革命的学说,以及苏俄1919年和1920年所发表的两次对华宣言,使孙中山受到极大的鼓舞。因此,此后尽管政局动荡,军务倥偬,甚至几无固定住所,孙中山仍在暂留的上海、广州、桂林诸地,同共产国际使者维金斯基、马林,少共国际代表达林及苏俄全权大使越飞等,连续地举行会晤和恳谈。从对十月革命和苏俄的进一步认识,和总结过去一再遭受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冷遇和破坏的痛苦教训中,他辨清了真正的敌友,深切地感到只有列宁和他缔造的苏维埃俄国才是真正帮助中国革命的,所以愿意接受国际无产阶级正义的援助,并决定以俄为师,促进中国革命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在登上历史舞台的最初战斗中,就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他们无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首次提出反帝反封建政纲,制定了相应的战略策略,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工农群众运动,广泛传播了革命思想,表现了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孙中山从得到的深刻印象中,觉察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新的伟大革命力量,确信“在斗争中他能依靠他们的明确的思想和无畏的勇气”。(《宋庆龄选集》第465页)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通过自己的党员李大钊、林伯渠等和中央机关刊物《向导》给予孙中山的积极影响与有益帮助,特别是坚决声讨陈炯明的叛逆罪行等,使处于危难中的孙中山更为感动。孙中山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肩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同自己倡导的国民革命,二者的基本任务是一致的,是时代和人民的需要;而这种国民革命,必须有工农的参加,才能取得胜利。所以,他决心把这一新生的、人数不多的无产阶级政党引为同志和战友,同它联合起来共同战斗。 孙中山和共产党合作,是通过邀请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和改组国民党的途径而实现的。1922年秋,孙中山开始准备改组国民党,他先后连续召开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三次改组国民党的会议,发表了政策上有重大转变的《中国国民党宣言》。1923年1月,标志确立联俄政策和国共关系进入新阶段的《孙文越飞宣言》发表后,他及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聘请鲍罗廷为国民党的组织教练员,邀请李大钊到广州参加领导改组工作,亲自多次对国民党员发表阐述联俄联共决心的演说等,为改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以改组为中心内容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的著名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适合时势要求的新解释,发展成为反帝反封建的、包括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并规定了一系列包括废除不平等条约在内的内外政策。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基本相同,因而被接受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共同纲领。它在随即兴起的中国民主革命高潮中,成为一面 “胜利的革命的旗帜”。大会还通过尖锐的斗争,确认了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得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还规定了组织原则和组织体制,选举了有共产党人在内的中央领导机构的成员。 孙中山亲自主持的这次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首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从此,中国革命迅速出现新的高涨,兴起了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历史上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正是这样,才使孙中山“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335页) 首次国共合作的积极捍卫者 孙中山在谈到为什么要国共合作时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宋庆龄选集》第109页)在他看来,共产党人就是使国民党起死回生以推进国民革命的新血液,所以孙中山用一切办法来维护国共之间的团结,捍卫两党的革命联盟。 孙中山的国共合作主张,当时是得到了许多国民党人的拥护的。廖仲恺“是始终赞助最力的一人”,他“很勇敢很坚决去干”,堪称国民党改组的坚强支柱。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等,都深知国共合作是中国革命所必需,因而坚决拥护,大力赞助。历史证明,他们是坚定的国民党左派。此外,还有不少人,眼见国民党处在危难之中,如果没有来自国内和国外的革命的支援,确实难以有所作为,所以从某种意义和角度上(如希图外援)暂时赞成孙中山的联共政策。显然,他们并不是坚定的国民党左派。当情况变化后,他们中间的一些人便背弃了盟友,甚至走上反共的歧途。 但是,国共合作及其必然后果——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必然引起帝国主义和国内一切反动势力的反扑。这种逆流,不可能不反映到国民党内。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右翼代表人物,采取各种形式阻碍和破坏国民党改组——国共合作。他们中的一些成员还在联共之初就赤膊上阵,公然反对国共合作。还有一些较为隐蔽的分子,他们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企图利用共产党人的力量,利用工农的力量,利用苏俄的援助,以达到一己的目的;一旦国民党的势力有所增长,一旦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大大发展,他们就要抛弃盟友,甚至向盟友开刀。右翼代表或迟或早总要举起反共的旗帜,这就使国民党内左派和右派的斗争持续不断。面对这种情况,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中不得不为维护国共团结进行有力的斗争。 国民党“一大”召开之前,左右派的斗争便已日趋激烈。1923年11月,《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刚发表,以邓泽如为首的十一人就上书孙中山,“弹劾”共产党,反对联共政策,发出了进攻的信号。邓泽如原是南洋华侨,为经营锡矿兼橡胶业的大商人,曾长期捐款筹饷支援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孙中山与他关系密切,给他的“手札盈尺,……自民国纪元前六年以来,几于无月无书”,“数十万党人无存(孙)先生之书多于泽如者”。(《〈孙中山先生廿年来手札〉序言》)尽管如此,孙中山对其反共勾当并不宽容,亲笔驳斥其谬论,指出国民党改组和联共的必要,告诫他们“切不可疑神疑鬼”。稍后,孙中山又发表了《致全体党员书》,详细解释联俄联共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严肃批评那些散布谰言的人,不是出于敌人破坏的行为,就是属于毫无根据的疑虑。 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主要围绕《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案》和《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左右派之间的斗争,几乎贯串了整个议程。右派分子企图在会议中使用明的、暗的、直接的、迂回的各种手法,破坏国共合作。一些代表在右派分子的怂恿下,反对大会宣言的某些重要内容,动议讨论限制国民党员加入他党案,希图破坏国共合作。这两个重要议题在大、小会中都曾有激烈辩论,斗争十分尖锐。孙中山立场坚定,态度鲜明,他积极支持李大钊、廖仲恺等对右派的斗争,促使大会通过了《宣言》和《总章》,并对李大钊所提的关于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义正词严的声明作出相应决定。 代表大会之后,右派仍然不断兴风作浪,斗争一直持续不断。同年6月1日,黄季陆、孙科向中央党部提案,要求“制裁”共产党。18日,曾受孙中山严厉斥责而有所收敛的邓泽如,违背大会决议,又伙同张继、谢持以中央监察委员名义,向孙中山和中央执委会提出“弹劾书”,攻击共产党并要求“从速严重处分”。8月1日,上海有一批国民党员致电孙中山,请求“命令该共产党员全数退出本党,并予倾向共产党者以严重制裁。”(1924年8月4日上海《时报》)在此期间,沪、京、汉、穗、港、澳等地右派分子,相继提交“弹劾”共产党的议案达百余件,并印发了反对国共合作的《护党特刊》;广州《民国日报》、《民权旬报》及北京《民生周报》等报刊上,也纷纷出现“清党”文章。国民党中央监委会1924年提交中央执委会的十件议案中,竟有四件是反对国共合作的。 孙中山为解决联共政策所引起的各种误解、反对和纠纷,表明要坚定维护国共合作的决策,于1924年7月初发表《中国国民党关于党务宣言》,再次重申联共主张,明确指出:“凡有革命勇决之心,及信仰三民主义者,不问其平日属何派别,本党无不推诚延纳”,要求全体党员“屏除疑惑”。8月15日,又召开国民党一届二中全会,专门讨论维护国共合作问题,并审定和发表了《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于全体党员之训令》。《训令》中再次肯定了代表大会决定的联共政策,明确指出:国民党容纳共产党是为了团结和集中革命的势力,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也是为了团结和集中革命的势力;国共两党都是为着完成国民革命事业,目标一致而合作的;所谓“因为共产党员之加入,而本党主义遂以变更者”,是极为错误的。它告诫全体国民党员应当对于“前此争议,付之淡忘,惟相与努力于将来,以完成国民革命的工作”。 (《中国国民党周刊》第四十期) 这一时期,孙中山再三强调说明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是好朋友,国民党员不能反对共产党员。他清楚地认识到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是国民革命的迫切需要,也是完全符合各族人民共同愿望的。因此,他坚定地维护国民党的革命方针,维护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同国民党右派势力进行斗争中,态度鲜明,毫不动摇。孙中山多次对宋庆龄说:“国民党里有中国最优秀的人,也有最卑鄙的人。……最卑鄙的人为了党是升官的踏脚石而加入我们这一边。假如我们不能清除这些寄生虫,国民党又有什么用处呢?”(《宋庆龄选集》第109页)这些话反映了孙中山反对右派分子和其他败类的坚定立场。他还针对右派队伍的复杂情况,利用历史的渊源、自己的威望和政治经验,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办法,以利于争取团结和分化。如对邓泽如等,多次严厉批驳其反动谬论和活动,教育他们;而对阻挠改组并在会议上无理取闹的张继,就采取驱逐出会场、加以囚禁的果决手段;至于对公然破坏国共合作的代表人物冯自由等,则坚决开除出党,毫不宽容。从而,使一些矛盾得以缓和,遏止了右派势力的猖狂进攻,保证国共合作得以顺利向前推进。 首次国共合作的模范执行者 国共两党的联盟,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与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合作,又是民主主义者与共产主义者的合作。因此,双方既有一致,又有差别。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战友,孙中山在合作过程中十分信赖和尊重共产党人,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作到虚怀若谷,从善如流,无愧为共产党人的忠实盟友。 孙中山和共产党人的合作,使他的革命活动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无论是他的思想还是他的实践,都发生了巨大的飞跃。虽然他长期形成的阶级地位和世界观仍在经常影响着他的活动,然而,孙中山毕竟是与时俱进的伟大的革命家,他不愿落后于现实,而是努力地使自己站在革命潮流的前列。每当遇到一个关系到中国革命能否顺利前进的重大课题时,孙中山总是以国家和革命的利益为重,虚心听取共产党人的意见,择善而从。 1923年11月发表的《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是孙中山委托筹备改组工作的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起草,并经他亲自审定后发表的。宣言回溯了同盟会至中国国民党的二十年历史,指出革命党人虽然作了奋斗牺牲,但是中华民国“今日政治不修,经济破产,瓦解土崩之势已兆,贫困剥削之病已深”。在这种情势下,“欲起沉疴,必赖乎有主义、有组织、有训练之政治团体”。它进而提出:“关于党纲章程之草定,务求主义详明,政策切实,而符民众所渴望;而于组织训练之点,则务使上下互通,有指臂之用;分子淘汰,去恶留良。”应该承认,宣言显然反映了孙中山后期思想的变化,它指出了建立真正革命政党的重要,并探究了改组中国国民党以疗救中国的办法;但是,未能提出在新形势下进行革命的战斗纲领,同时,也没有制订相应的战略和策略。 然而,此后两个来月,由孙中山审定并经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较《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有了长足的进展。它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还提出了取消不平等条约,废除军阀所借的外债和确定人民的自由权利,改善人民生活等为主要内容的内政外交政策二十三条,作为国民党的政纲。并决定欢迎工人农民参加国民党,“相与为不断之努力,以促国民革命运动之进行”。毫无疑问,宣言的纲领部分和政策部分,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 孙中山把修改定稿的大会宣言案审定后,经由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提交大会讨论。由于一些人的反对,它成为大会尤其是宣言审查委员会中争论最多最激烈的问题,争论的焦点则是关于民生主义和对外方针政策。针对这种情况,孙中山一方面在大会上专门作了关于民生问题的说明,重申联俄“将来必能得中俄互助之益”,并按照他的理解,阐述了“共产主义与民生主义毫无冲突”;另一方面在和鲍罗廷经过长时间的交换意见之后,虚心接受国际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放弃曾一度考虑以《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代替《宣言》的错误作法,“决定维护宣言的尊严”。(《胡汉民先生年谱》)至此,孙中山对大会宣言深表满意,他明确指出:它是国民党成立以来“破天荒的举动”,是这次大会的革命精神所在。宣言在大会以后要“管束吾人之一切举动”,“不可以自作自为”。(《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录》) 1924年秋,为广东买办阶级控制的反动武装——省城商团军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阴谋发动反革命军事叛乱,颠覆正处在摇篮中的广东革命政府。在形势紧急、革命政府有遭覆没危险之时,孙中山因受国民党右派的包围、影响而一度缺乏信心和勇气,表现犹豫、妥协,甚至认为不能在广州再坚持下去,必须另谋生路。他于9月初决定再次北伐,征讨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并亲率北伐军离开广州,移大本营于韶关,希望向广东以外打开出路。 当时,共产党人是不赞成这次北伐的。早在商团叛迹初露时,他们就指出不可“姑息养奸”;后来,又多次要求孙中山对商团不应采取“优柔政策”,要予以迎头痛击。《向导》周报也连续发表评论,指出商团是 “革命政府真正心腹之患”,因此,革命政府的军事计划应该:“第一步是解散商团军,第二步是讨伐陈炯明,第三步才说得上北伐。”(《向导》第七十九期)孙中山虚心考虑共产党人的意见,接受了正确的主张,在广大工农群众和革命军人促进下,采取断然措施,下令制止商团屠杀革命人民的反革命暴行,并调部分北伐军回师广州,弭平商团叛乱,以巩固革命根据地。革命军在人民支援下迅速消灭了叛乱,使广东革命政府获得初步稳定。 同年10月北京政变后,孙中山为了迅速实现全国的和平统一,毅然决定接受冯玉祥等人的邀请离粤北上,进行革命的宣传、组织活动。前此十二年,孙中山也曾应袁世凯之邀北上,结果是掉入袁世凯的圈套,没有取得积极成果。这次迥然不同。由于他虚心地采纳了共产党的主张,得到了广大革命群众的支持,因而对承袭袁世凯衣钵的段祺瑞所摆的圈套得以辨识,并进行了坚决的揭露和斗争。 孙中山在离开广州发表的《北上宣言》及过上海时对新闻记者的谈话中,呼吁召开有各人民团体、反曹、吴的各军及政党参加的国民会议,结束军阀统治,解决中国的统一和人民的自由问题。他说:“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孙中山选集》第964页)应当指出,关于国民会议的口号,原是中国共产党在1923年提出,并在1924年11月发表的第四次对于时局的主张中进行了明确阐述。孙中山赞成共产党所说的:“只有这种国民会议,才可望解决中国政治问题;因为它是由人民团体直接选出,能够代表人民的意思与权能。”(《向导》第九十二期)他接受了这一主张,作为当时政治活动的主要目标。重病在身的孙中山对段祺瑞屈膝于帝国主义的“外崇国信”宣言和召开政治分赃的“善后会议”,极为愤慨,怒斥了这些荒谬主张,断然与充当帝国主义走狗的反动黑暗势力划清界限,拒绝参加“善后会议”,积极筹备召开国民会议,表现了坚决的不调和的态度。 上述三例,可以充分说明:孙中山在处理同共产党合作的关系中,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能够虚心听取诤友——共产党人的帮助,从善如流。孙中山为振兴中华艰苦奋斗四十年,其目的就在于使中国能够独立、民主、统一和富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也正是基于这一崇高的信念,才能够使他在国共合作中表现出如此崇高的风格。 孙中山和共产党人首缔的国共合作,不仅实现了北伐的大业,还为此后的中国革命和建设树立了两党并肩战斗的楷模。1937年前后,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之时,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再次携手,从而实现了抗日救国大业。今天,在共同完成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和振兴发达的事业中,首次国共合作的经验与教训,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次国共合作,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结成统一战线的最早的范例之一。它在世界的革命人民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特别是为许多遭受着同中国类似的苦难,进行着类似的斗争的亚、非、拉的广大人民,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与教训。 首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距今已六十年了。在这期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国家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回顾和总结孙中山晚年所走的国共合作的道路,可以断言:他的国共合作思想是伟大的,他为实现首次国共合作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是不可磨灭的。后来者理应加以继承和发扬,庶几无愧于时代的重托。

2. 破坏集体生产罪

第5版()专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普及宣传讲话(57) 破坏集体生产罪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是我国基本的经济形式。集体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破坏集体生产,就是破坏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因此,同破坏集体生产的犯罪行为作斗争,对于保卫四化建设,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出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集体生产的行为,就是破坏集体生产罪。 破坏集体生产罪的主要特征是: 一、有破坏集体生产的行为。刑法规定中所说的集体生产,是指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部门从事的生产。破坏工业生产,一般是毁坏机器设备和生产工具,也有毁坏原材料、产品以及从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破坏的。破坏农业生产,除了残害耕畜、毁坏农业机械、排灌设备以外,还有的毁坏种籽、庄稼等等。看一种破坏行为是不是构成犯罪,既要看被毁坏的设备、工具等物品的价值,更要看对生产造成的实际损害,有的行为如毁坏一个关键性的小零件,就会造成停工停产,使生产遭受严重损失。 二、主观上出于泄愤或其他个人目的。例如有的人嫉妒、猜疑或者对别人怀恨在心,想通过破坏生产嫁祸于人;有的人对组织或领导心怀不满,以破坏生产进行对抗或者报复;还有的抱着其他个人目的,例如好逸恶劳,为了造成停工不干活而去破坏机器,或者为了逞能表功,暗中制造故障,又在别人面前排除故障,显示自己等等。既然犯破坏集体生产罪的,都是出于个人目的,因此都是故意犯罪。由于过失的行为,使生产受到损害的,不能构成破坏集体生产罪,而是责任事故。如果出于反革命目的破坏生产,就构成反革命破坏罪。此外,凡是以放火、决水、爆炸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破坏集体生产危害了公共安全的,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罪治罪。 三、破坏集体生产罪侵犯的客体是集体生产的正常进行。这是本罪区别于其他刑事犯罪的本质特征,所以只有行为使集体生产受到破坏的,才能构成这种犯罪。有的破坏行为虽然危害了国家或者集体的利益,但没有使生产活动受到破坏,而是在其他方面造成损害,例如破坏了闲置不用的机器设备,损害的是公共财物,这种行为构成故意毁坏公共财物罪,而不是破坏集体生产罪。 我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犯破坏集体生产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所说的情节严重,主要是指破坏重要机器设备和其他生产工具或者大量残害牲畜的;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一贯或者多次进行破坏集体生产活动的。

第 6 版

1. 吴外长在纽约说我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希望美国企业界促进中美经济和政治关系

第6版()专栏: 吴外长在纽约说我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希望美国企业界促进中美经济和政治关系 新华社纽约1月14日电 赵紫阳总理一行今天晚上应邀出席了纽约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举行的宴会。参加晚宴的有来自纽约地区和美国东北部其它地区大约70名企业家。 吴学谦外长在宴会上讲了话。他说: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条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中国同美国企业界合作的天地是广阔的,前途是远大的。 他说,现在许多人都在谈论“第三次浪潮”或者“第四次工业革命”,预言人类将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尽管这些说法还有待探讨,但是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使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使人类生活发生深刻的变化,这是确定无疑的。 吴学谦说,中国现在正在全力进行现代化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必须把学习和应用先进技术放到优先地位,把科研放到优先地位,把智力开发放到优先地位。在这方面,我们愿意学习你们的先进经验。 他认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进行经济建设,当然只能主要靠自己的力量,但是,我们也需要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力求使现在还很落后的经济以比较快的速度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不过,即使说比较快,也起码得花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他指出:“实行对外开放,这是我们的一条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我们同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经验丰富的美国企业界的合作,天地是广阔的,前途是远大的。” 他表示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同中国进行合作。他说:“我们欢迎你们自己或者你们派代表到中国去谈生意、签合同。中国现在有大量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要建设,有几十万家工业企业要更新改造。你们一定可以在那里找到很多的机会。” 他说,由于中美两国经济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双方在发展贸易和其他经济合作关系方面,还不时会发生一些困难。 但是,这些困难都不是不可克服的。事实上,我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天天在前进。上面所说的困难,有一部分是由于我们方面工作上的缺点造成的,我们正在努力克服。我们欢迎美国朋友们提出批评和建议,只要是合理的、可行的,我们都愿意虚心接受。 同时,他说,我们也希望美国朋友们帮助克服美国方面存在的一些障碍,比如在中国商品对美国出口和美国技术对中国出口中的障碍之类。“无论什么经济合作关系,只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才能持久地继续下去,才能不断地扩大。” 吴外长说,今天世界上的各种关系已经密切交织到这样的程度,已经很少有与经济没有关系的政治,也很少有与政治没有关系的经济了。我们都希望发展中美经济关系,但是如果中美政治关系发生波折的话,那就很难想象中美经济关系能够顺利地发展。 他希望美国企业界在努力促进中美经济关系的同时,也努力促进中美政治关系,使它前进,而不要让它后退。他指出:“中美政治关系还不是没有隐忧。但是,如果我们大家一起来努力,那么我们就完全有理由乐观地向前看。”

2. 旅美广大华侨认为赵总理访美具有重大意义 有利于促进中美人民友谊和维护亚洲及世界和平

第6版()专栏: 旅美广大华侨认为赵总理访美具有重大意义 有利于促进中美人民友谊和维护亚洲及世界和平 新华社纽约1月14日电 在这里出版的中文报纸《华侨日报》昨天和今天连续刊登美国华侨各界人士就赵紫阳总理访问美国发表的谈话。他们一致指出,赵总理这次访问具有重大意义。 美国华人联合会会长刘文善说,赵紫阳总理访美,无疑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1984年的重要新闻之一。赵总理来访,对促进中美人民友谊,对维护世界和平,都具有积极和深远之意义。 美国纽约崇正会会长曾庆安说,这次赵紫阳总理来美访问,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已从正常化进入了新阶段。曾先生认为,中国政府以及中国人民是讲信义的。自从七十年代上海公报发表后,中方信守中美公报精神,但美方却动摇不定。他指出,海峡另一岸不是国家,它与大陆之关系,好比一个人体的四肢关系,不能分离的。不能以交了一个朋友不想抛弃另一个朋友为理由,转移视线,修改中美公报。 侨商业沸腾说,他对赵总理访美感到高兴。他认为,赵总理访美对加强中美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促进两国科技、文化、贸易和体育的交流有所帮助;对巩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安定以及维护世界和平意义重大。他说,从长远来看,赵总理访美对促进中国四化建设,对统一祖国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美国华侨总商会会长冯近凡认为,此次赵总理访美将对两国的工商业发展大有帮助,对祖国的四个现代化有利。 美东福建同乡会会长郑忠高说,赵紫阳总理是继邓小平副总理1979年1月访美之后来美访问的中国最重要的人物。这次访问一定会在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美东福建同乡会终身名誉会长陈永洽认为,赵总理到美国访问,能直接向美国声明中国在台湾等问题上的观点。这是一很好的机会。赵总理的访问有利于两国经济、科技、文化和体育等交流。 纽约侨商张荣达说,赵紫阳总理应美国总统里根正式邀请访问美国,这不但是中美人民间的大事,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所重视的大事,赵总理访问美国,对促进中美两国友好关系,对两国间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合作也是有助的,对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也有积极的影响。张先生说,美国政府非常重视赵紫阳总理的来访,这证明中国之强盛。我们相信赵总理访美将促进中国的四化建设。 纽约大鹏同乡会上届主席邹锡洪及本届主席蔡斗认为,赵紫阳总理来美国访问对华侨来说是一件大事,值得大喜特喜。四十三年前就飘洋过海来美谋生的蔡斗老先生说:“祖国强大,华侨才有地位,我们衷心希望我们的国家成为世界上一等强国。”70多岁的邹锡洪老先生激动地说:“赵紫阳总理前来美国访问是我们中国人的光荣。祖国有威信,受到世界各国尊重,我们身处海外,也感到体面和欣慰。我们渴望中美两国多多合作,中美人民世世代代好下去。”

3. 美国知名人士热情欢迎和赞扬赵总理访美

第6版()专栏: 美国知名人士热情欢迎和赞扬赵总理访美 新华社纽约1月13日电 据《中国日报》报道,在赵紫阳总理访美之际,美国一些政界领导人和著名人士在《中国日报》北美版撰文,对赵总理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和赞扬。 美国副总统乔治·布什说:“(美国)现政府高度珍视经历四届政府建立起来的与中国的关系。我认为,太平洋两岸的人们都普遍承认,美中之间的良好关系是符合我们两国人民的利益的,也符合东亚及其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利益的。” 他说:“赵总理会发现,中国在美国有许多朋友,我很高兴把我自己列为他们中的一员。” 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查尔斯·珀西说:“赵总理的访问是很及时的,它使人们对在我们两国之间(建立)更富有成效的关系抱有希望。”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美国人民认识到,要想在世界上建立真正的和平,继续发展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前国务卿基辛格说:“中国总理对美国的访问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赵紫阳总理的到来象征着过去十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已经找到了通向建立新的成熟关系的途径。”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谢弗和会长罗森在联名书面谈话中说:“我们希望,赵总理和里根总统的互访将标志着一个更为广泛的接触与交往的新时代的开始,从而将进一步加强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联系,并对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美国前驻华大使伍德科克说,对于所有认识到中美之间不断加强友好关系是实现太平洋地区和全世界和平的一个积极因素的人来说,赵紫阳访美是一个极好消息。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理事长菲利普斯说,中国总理的来访和美国总统即将进行的回访 “象征着美中关系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相信这些访问将会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两国之间的关系”。

4. 加拿大知名人士认为 赵总理访加将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第6版()专栏: 加拿大知名人士认为 赵总理访加将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新华社渥太华1月14日电 一些加拿大知名人士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他们热烈欢迎赵紫阳总理访问加拿大,相信这次访问将对促进加中两国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 加拿大前驻中国大使孟席斯说,加中建交十三年来,两国关系“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我希望两国在科技、文化和贸易领域继续交往。所有这些方面都具有宽广的前景。 孟席斯说:“我相信,赵总理对加拿大的访问将会获得成功。” 加拿大众议院议员汉密尔顿认为,赵总理对加拿大的访问,将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他说,虽然加中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我们仍然可以建立良好关系”。 汉密尔顿还说,他于1964年作为加拿大农业部长访华时,“周恩来先生向我解释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鼓励我发展中加贸易”。 他说,令人高兴的是,二十年来两国贸易有了巨大的进展。他希望,加中之间的这种贸易关系能进一步得到发展。 加拿大国际开发署署长卡特莱—卡尔逊夫人说,赵紫阳总理将会在加拿大受到热烈欢迎。她希望在赵总理访加时,加中双方能就两国的长远合作前景很好地进行探讨。 她还说,“我们将对中国在一些对外政策问题上的观点很感兴趣,然而我们尤为感兴趣的将是,他将介绍的中国发展计划以及中加双方如何能利用这些计划来求得共同的发展。” 加拿大友好人士文幼章说:“我认为,加中关系一直很好,而且会进一步改善。” 文幼章指出,两国之间没有政治性冲突,加拿大是西方世界中第一批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从此,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经济文化关系尤其如此。 加拿大—中国友好协会联合会主席艾丽斯·格里菲斯夫人说:“作为加中友好协会主席,我向中国赵总理致以亲切的问候和热烈的欢迎。” 她强调说,赵总理的访问,“是加中关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和向前迈进的一大步”。(附图片) 1月14日,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在纽约举行宴会,欢迎赵紫阳总理。这是宴会前赵总理与公司负责人互赠礼品。 新华社记者摄(传真照片)

5. 布尔吉巴总统会见阿拉法特主席 沙德利总统会见巴勒斯坦人阵和民阵领导人

第6版()专栏: 布尔吉巴总统会见阿拉法特主席 沙德利总统会见巴勒斯坦人阵和民阵领导人 新华社突尼斯1月14日电 据突尼斯非洲通讯社报道,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今天上午在迦太基宫会见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 阿拉法特在会见后对报界说,会见时,他向布尔吉巴总统通报了巴勒斯坦事业的最新发展情况和巴勒斯坦人民目前的困难处境。他还同布尔吉巴讨论了即将在摩洛哥召开的第四次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等问题。 突尼斯总统特别顾问小哈比卜·布尔吉巴、外长埃塞卜西和巴解组织驻突尼斯代表哈基姆·巴拉维参加了会见。 新华社巴黎1月14日电 据今天出版的法国《费加罗》周刊报道,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在接受该刊记者采访时说,不久前他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的会谈是为了探讨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可能性。 他说:“埃及同阿拉法特的接近可能会有利于约旦和巴勒斯坦的某种接近,从而可以着手进行更广泛的对话。” 穆巴拉克表示,埃及决不会违背巴勒斯坦事业,埃及坚信巴勒斯坦问题“只能通过谈判解决而没有其他解决办法”。 他还认为,实现中东和平势必会限制苏联对该地区的干涉。 新华社阿尔及尔1月14日电 据阿尔及利亚新闻社报道,阿尔及利亚总统沙德利今天在阿尔及尔会见了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书记乔治·哈巴什和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总书记纳耶夫·哈瓦特迈赫。 阿新社没有透露有关会谈的详细情况。 哈巴什和哈瓦特迈赫是11日到达阿尔及尔的。他们在抵达这里时对阿尔及利亚记者说,巴勒斯坦人民决心团结在巴解组织周围,继续进行战斗,继续执行上次在阿尔及尔召开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通过的计划。

6. 朝报说三方会谈建议反映了现实要求 南斯拉夫等对朝鲜新建议表示支持

第6版()专栏: 朝报说三方会谈建议反映了现实要求 南斯拉夫等对朝鲜新建议表示支持 新华社平壤1月13日电 朝鲜《劳动新闻》今天发表社论指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方面1月10日提出的朝鲜北方、朝鲜南方和美国三方会谈的建议,反映了现实的要求,它的实现将有助于缓和朝鲜半岛日益加剧的紧张局势,防止战争危险,为实现朝鲜和平统一创造有利条件。 社论说:“三方会谈”的建议符合朝鲜半岛的和平与和平统一以及美国人民的利益。美国应该真心诚意地对待,没有理由回避。社论还要求南朝鲜当局对“三方会谈”建议作出肯定的响应。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月12日电 南斯拉夫联邦外交部发言人耶格利奇今天在这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南斯拉夫积极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提出的举行朝鲜北方、朝鲜南方和美国三方会谈以讨论和平统一朝鲜问题的最新建议。 耶格利奇强调指出,南斯拉夫认为,必须在没有外来干涉和撤出一切外国军队的情况下实现朝鲜的和平统一。 据新华社巴黎1月13日电 国际声援朝鲜自主和平统一联络委员会今天在这里发表一项声明,表示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缓和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打开自主和平统一朝鲜的道路而提出的由朝鲜北方、南朝鲜和美国三方进行谈判的建议。 声明认为,朝鲜的建议“是新的重要的一步,它表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坚定不移地希望通过对话和谈判努力寻求和平解决朝鲜半岛存在的危险局势,真正解决朝鲜人民三十八年多以来所忍受的分裂悲剧”。

7. 西哈努克亲王结束对朝鲜访问

第6版()专栏: 西哈努克亲王结束对朝鲜访问 新华社平壤1月14日电 民主柬埔寨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在结束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访问后,今天上午乘专车离开平壤前往中国。 朝鲜国家副主席朴成哲、政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金永南和平壤市人民委员会委员长尹基福到车站送行。民主柬埔寨驻朝鲜大使馆临时代办严纳罗和中国驻朝鲜大使宗克文也到车站送行。

8. 约旦首相奥贝达特接见我人大代表团 代表团结束访问约旦离安曼抵达开罗

第6版()专栏: 约旦首相奥贝达特接见我人大代表团 代表团结束访问约旦离安曼抵达开罗 新华社安曼1月14日电 约旦新任首相奥贝达特今天接见了以王任重副委员长为首的中国人大代表团全体成员,双方进行了热情友好的交谈。 王任重副委员长首先转达了赵紫阳总理对奥贝达特首相的祝贺,并代表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向奥贝达特首相表示祝贺,相信约旦人民在侯赛因国王和以奥贝达特首相为首的约旦政府的领导下取得更大成就。 奥贝达特首相说:“我们能在约旦接待中国代表团感到十分荣幸。” 奥贝达特说,“中国是约旦的伟大朋友”,“约中两国关系是良好的,这一良好的关系正在鼓励我们扩大两国在各个领域里的合作。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需要我们经常与友好国家,特别是中国进行磋商和对话。他还表示:“我们也真诚希望与这一地区一切坚信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进行合作,因为这一切都有助于我们实现中东问题的公正、持久的解决,阻止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阿拉伯各国的侵略、扩张,最终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 王任重副委员长说:“中国一贯支持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民反对以色列的侵略扩张政策,中国的这一政策是一贯的,不变的。” 在此之前,约旦参议院原议长塔拉乌纳和新任议长卢齐曾分别接见了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 新华社安曼1月15日电由 王任重副委员长率领的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在结束了对约旦为期一周的访问后,今天离开安曼前往开罗。 王任重在安曼机场发表了书面谈话。他说,通过这次访问,代表团对约旦人民在侯赛因国王陛下领导下所取得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就,以及约旦王国坚持独立、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任重说:“中国和约旦存在着友好关系,侯赛因国王两次访问中国,使两国友好关系的巩固和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这次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进一步加强了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 他还说,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人民的正义事业。他说:“巴勒斯坦事业必将最后取得胜利。” 约旦国民议会第一副议长阿卜杜勒·拉赫曼·哈利法等到机场为代表团送行。 新华社开罗1月15日电 应埃及人民议会的邀请,由王任重副委员长率领的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今天下午到达开罗,对埃及进行友好访问。到机场欢迎代表团的有埃及人民议会副议长赛义德·扎基·阿卜杜勒·哈迪以及我国驻开罗大使丁国钰等。 代表团副团长何英对埃及副议长说,中国人民对埃及人民有着特殊的感情,中国和埃及的关系是很好的。

9. 象牙海岸总统博瓦尼接见本报记者组

第6版()专栏: 象牙海岸总统博瓦尼接见本报记者组 本报阿比让1月14日电 今日上午象牙海岸共和国总统乌弗埃·博瓦尼在他的官邸接见《人民日报》记者组,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谈话。整个会见是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博瓦尼总统说,象牙海岸对内实行民族团结、统一和稳定的政策,对外奉行真正的不结盟和中立政策。我们反对一个国家干预别国内政。国家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象牙海岸在这一原则基础上,愿意同世界上任何国家进行真诚的合作。 他说,我们有经受殖民主义者压迫的共同经历,因而对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的要求是能够相互理解的。象牙海岸是中国的友好国家。过去我们之间由于不了解,天空上曾出现过阴云,现在我们虽建交不久,但在彼此真诚合作下,阴云已经消失,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万里晴空。 接见时在座的有象牙海岸新闻部长蒂亚姆、《博爱晨报》总编辑米雷蒙和中国驻象牙海岸大使馆临时代办邢耿。

10. 我政府代表团结束对塞舌尔的访问

第6版()专栏: 我政府代表团结束对塞舌尔的访问 据新华社维多利亚1月14日电 由贵州省副省长徐采栋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结束了对塞舌尔为期一周的友好访问,于今晚乘飞机离开这里回国。 到机场送行的有塞舌尔政府高级官员和中国驻塞舌尔大使何功楷。

11. 杰哈德到安曼商谈西岸人民斗争形势

第6版()专栏:最后消息 杰哈德到安曼商谈西岸人民斗争形势 本报讯 据报道,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的最高军事助手杰哈德1月14日抵达约旦首都安曼。他对记者说,此行是为了讨论“以色列占领的(约旦河)西岸的人民斗争形势”。1982年9月以色列入侵贝鲁特之后,杰哈德曾在安曼设立过巴解办事处,但约巴会谈受挫之后,他就离开了安曼。现在,杰哈德返回安曼的当天,有消息说,约旦与巴解组织即将恢复对话。

12. 美国务卿将向斯德哥尔摩会议提出六点建议 根舍外长说东西方对话将继续但不能期望太大

第6版()专栏: 美国务卿将向斯德哥尔摩会议提出六点建议 根舍外长说东西方对话将继续但不能期望太大 华盛顿1月15日专电 记者张亮报道,舒尔茨国务卿昨晚启程前往斯德哥尔摩,参加17日举行的关于欧洲建立信任和裁减常规武器会议。途中,他将在伦敦作短暂停留,会晤英国领导人。 美国国务院官员14日说,美国已与其北约盟国达成协议,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上提出减少在欧洲爆发战争的危险的六点建议,其内容包括: 第一,交换驻扎在大西洋与乌拉尔山间任何地方的军事单位的情况;第二,预先通报一切具有“军事意义”的演习;第三,不论部队从其日常驻扎地区调至何地,都发出通报;第四,对预先通报的任何演习,都允许派观察员观察;第五,为保证通报要求的实行,制定进行核实、监督和执行的方法;第六,为对付危机的出现,加强有关国家的通信联系。 会议开始后的第二天,舒尔茨将与葛罗米柯举行会晤。这是美苏中断核裁军谈判以来,双方高级领导人的首次接触。据报道,舒尔茨与葛罗米柯将广泛讨论东西方关系,违反军备控制协议以及中东、中美洲、远东和南部非洲等地区性问题。葛罗米柯还将分别会晤法国和联邦德国外长。 此间观察家认为,由于美苏领导人都坚持互不让步的强硬立场,两国外长的这次会晤不可能取得突破,近期内重开日内瓦裁军谈判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本报讯 据报道,联邦德国外长根舍13日答德意志电视台记者问时说,斯德哥尔摩会议表明东西方对话在继续,但不能抱太大的期望。 根舍说:“欧洲关于建立信任和裁军的会议得以召开,这是决定性的。它是在外长一级举行的,这就意味着东西方对话在继续。这是重要的,可以使国际事态发展不致失去控制。” 当记者问到如果就裁减常规武器上建立信任的措施进行谈判,而核武器方面看不到立场的接近,这有什么意义时,根舍说,“我们不可低估爆发一场常规战争的危险。现在的常规战要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可怕一千倍。在军事问题上的任何一点信任的建立,也都有助于改善整个东西方关系。尽管如此,不能对这次会议抱太大的期望。” 他表示,希望这次会议能对“东西方关系产生积极的推动力,最终也对使我们苦恼的核问题的解决产生影响。”

13. 国际简讯

第6版()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菲律宾外长罗慕洛接受荣誉状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十四日在菲律宾外交部长卡洛斯·罗慕洛八十五岁生日和他退休之际,授予他特别的荣誉状,以表彰他忠诚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了半个多世纪及其所做的杰出贡献。 谢尔宾纳任苏部长会议副主席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任命鲍·谢尔宾纳为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今年以来,苏联新任命了三名部长级干部。他们是:科尔莫戈罗夫,任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主席;别洛乌索夫,任造船工业部长;西津科,任肉品和奶品工业部长。 苏联、安哥拉、古巴在苏磋商 苏联、安哥拉、古巴三国在莫斯科举行了磋商,“讨论了安哥拉及其周围的局势,特别是由于南非对安哥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活动所引起的南部非洲形势加剧的情况”。塔斯社说,在磋商中强调了对安哥拉的声援。“还达成了在加强安哥拉人民共和国的防御能力、独立和领土完整方面给予援助的协议。” 尼、洪各自召回大使关系更紧张 在美国的一架直升飞机在洪都拉斯—尼加拉瓜边境被尼军队击落后,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都召回了驻对方的大使,并互相指责对方破坏中美洲的和平,两国关系更紧张。 斯里兰卡和汤加建立外交关系 斯里兰卡外交部十日发表一项新闻公报说,斯里兰卡政府和汤加王国政府考虑到两国间的密切和友好的联系,决定从十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非洲每年饿死近五百万儿童 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九日在联合国的一次会议上宣布,非洲每年有近五百万儿童饿死,还有五百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致残。(据新华社)

第 7 版

1. 对电影美学研究的一点希望

第7版()专栏: 对电影美学研究的一点希望 周扬 电影出现在人类文化生活中不过八十余年,而它以视听的通俗和传播手段的先进,与后来兴起的电视艺术一起,成为本世纪拥有观众最多的艺术形式。但电影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最近三十年来的事。 胡耀邦同志勉励我国电影工作者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这表达了党中央和亿万人民群众对电影的期望。我国电影工作者务必以百倍的奋发和在艺术上一丝不苟的精神,来实现党的号召,力争高质量,力争多有一些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影片。电影美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它除了反映电影这种综合艺术所已达到的成就外,还应表现它奋力以求的目标。 近数年来,哲学美学研究之风大盛,而艺术诸门类则多忙于自身的实践,无暇顾及这方面的事情,这种状况应该改变。电影美学在这个方面先走了一步。我愿借此机会,简单地说一说我对这项研究的几点希望。 一、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私有观念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高度发达的社会,这既是我们的政治纲领,也是我们的审美理想。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的。没有这样的审美理想,电影美学就将失去它崇高的目的和本身应当具有的魅力。形式是重要的,决不可忽视。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黑白片和彩色片,普通银幕和宽银幕,都为电影在表现上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推动着电影向前发展。但电影美学的根本问题还是由电影与社会的关系决定的。资产阶级按照他们的理想美化世界,他们的影片充斥世界市场,这些影片大量的往往不是把世界美化了,而是在资产阶级世界观和艺术方法的影响下给了世界以精神污染。在这方面,我们革命的电影艺术家必须立大志,攀高峰,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研究,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是时代所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二、我们的电影,正如其它艺术一样,是为人民的,首先是为劳动人民的。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它在文艺界所引起的巨大变革,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光辉灿烂的新时代。我们的电影应当有美好的引人入胜的情节,寓教育于娱乐。所谓“非情节化”、“非戏剧化”以及“现代电影观念”等等,并不等于不讲情节,不讲戏剧性,不讲电影手法。创新的学说和理论都是值得注意的,应当加以研究,并吸收其长处。但是,这种研究,不能脱离人民的审美要求,应以最佳的表现手段,求得最佳的效果。毛泽东同志为此作了生动的比喻:“比如一桶水,不是从地上去提高,难道是从空中去提高吗?”任何提高都不能脱离自己民族的基础。 三十年代左翼电影的历史功绩,在于改变了中国旧电影的面貌。它的主要成就是力争电影为了人民和为了社会进步。但在全国解放之前,它还不可能完全做到这点。而在当时的延安,还不具备生产故事影片的条件。开国后三十多年来的电影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近五十年和更长时期的中国电影,应该成为中国电影美学的研究对象。所谓精通业务,就是要懂得业务自身的历史和现状。轻视自己的传统和经验是不对的。 三、电影这种形式是从外国输入的,尽管我国历史上早有灯影戏等与“影”相联的民间艺术,但它和我们今天称为电影的东西是纯然不同的两回事。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外国的经验,拒绝学习是不对的。电影是一门国际性很强的艺术,我们决不可以闭目塞听,固步自封,尤其是在电影从业人员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这种学习,更是必要的。近年来电影界的学术空气开始浓厚起来,这是很好的现象。但是学习的目的性应该明确,应该使别人的成就为我们所用,而不是“随风飘去”。中国是当代世界中幅员广大而又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电影应当具有我们民族自己的风格;我国又是多民族国家,还应该具有各个民族自己的风格。从《渔光曲》、《桃李劫》、《中华女儿》、《上甘岭》、《林则徐》、《林家铺子》到《城南旧事》、《夕照街》,说明愈是民族的,愈能赢得世界的观众,从而为世界影坛作出我们自己应有的贡献。 最后,任何研究学科,都应该建立良好的学风,也就是实事求是的、锲而不舍的学风,并在此基础上,提倡首创精神。学术上艺术上不同的意见,应通过友好的认真的讨论和实践去求得解决。美学上有些问题是长期争论不休的。我们的学术和艺术正是在这种争论和不同艺术风格的竞赛中逐渐有所进步和有所突破的。 我国电影美学的研究尚处在幼年时期,而任务是繁重的。因此,关于史的研究,关于电影艺术家的创作经验的研究,关于各个时期电影思潮的研究,关于现状的研究,甚至关于目录学的研究等,都应该有计划地做起来。这些都是从事电影美学研究的必备条件。美学的抽象,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要防止经院式的繁琐和谈玄式的不着边际,但也只有在大量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效地克服它。 (本文是作者为《电影美学:1982》一书写的序,题目为本报编者所加。该书由钟惦棐主编。)

2. 看《咱们的牛百岁》想起的

第7版()专栏: 看《咱们的牛百岁》想起的 张骏祥 赵焕章同志继《喜盈门》之后,又拍了一部一般叫做农村片或农村题材片的《咱们的牛百岁》,拍成之后拿到农村去试映,受到十分热烈的欢迎。我以为,《牛百岁》的成功使我们在电影界长期争论的几个问题上获得了一些解答。 许久以来,有一种几乎是公认了的说法,说是农民兄弟喜欢看的影片只是“一唱二打三反特”。就是说农村爱看的只是戏曲片、战争片和惊险片。这种说法倒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的确是带了各种影片(包括农村题材的影片)到农村去放映了,作了实际调查得出的结论。究竟是因为今天农村的文化水平、欣赏水平提高了呢,还是过去某些所谓农村片并没有能真实地反映农村的生活,没有深入触及农村生活中的矛盾,只是对政策作了些图解,说了些想当然的话,因而得不到热烈的反应呢,还不能轻易下结论。但是,事实说明,象《不该发生的故事》、《喜盈门》这些影片,农民是很欢迎的。现在《牛百岁》又一次证实了:只要是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农村的现实,塑造了村子里天天碰得见的象牛百岁、菊花、天胜、田福这样的人物,触及了象在承包责任制的热潮下如何带动落后人物搞好生产这样的新问题的作品,农民弟兄是很爱看的。农民欢迎的不只限于“一唱二打三反特”。当然,戏曲片、战争片、惊险片都是需要的,但不能止于此矣。我们既不要以“一唱二打三反特”来束缚自己,更不能以此来为不热衷于拍农村题材作辩护。 谁都承认观众很需要喜剧,但是喜剧却越来越少。过去戏曲舞台上不乏杰出的喜剧,可是今天舞台上银幕上却难得见到好的喜剧作品。有个外国朋友问我说:他认为中国人是最懂得幽默的人,可是为什么银幕上却很少有好的喜剧片呢?我觉得他问得很对,可是一时却答复不上来。有人说,喜剧少是因为喜剧离不开讽刺,可讽刺弄不好就会伤人,惹出麻烦。事实倒也确是如此,多年来几部讽刺喜剧命运都不佳,总有人要“对号入座”,认为讽刺的是他,责难很多。因此弄得喜剧作家慨叹“望喜生畏”,对讽刺喜剧不敢问津了。也有人试图改弦更张,搞所谓“歌颂性喜剧”,利用一些误会巧合产生的喜剧因素引人发笑。也有人干脆靠在银幕上搬弄些噱头笑料来取悦观众,这就不免常常会遭到评论的责难。喜剧究竟该怎么搞,好象谁也吃不准。座谈会倒是开过不少,可是在实践中能实现的经验还是不多。我看现在《牛百岁》的成功倒又给了我们一些启发。这部影片既没有讽刺谁,也不是靠耍什么硬噱头,然而却可以算得是妙趣横生的喜剧,在农村试映时是笑声始终不绝的。作者袁学强和导演赵焕章是从农村日常生活里,从人物彼此关系上看到许多喜剧因素,又用熟练准确的技巧送到观众的笑神经上。历来的戏剧理论认为喜剧的源泉有三:一曰来自人物性格,二曰来自人物所处的情境,三曰来自语言。《牛百岁》的喜剧因素,似乎三者兼而有之。田福的懒,秋霜的醋劲,牛其的爱抡拳头,新良的“三只手”毛病,……这些可以说都是喜剧性格;牛其扭宝生的屁股装病骗秋霜回家,田福砸锅赔锅,这些可以说是喜剧情节;秋霜和菊花的对骂,牛百岁夫妇炕头上的夜话,又是精彩的喜剧语言。总之,除了辛辣的讽刺、安排误会巧合和摆弄噱头之外,喜剧的道路也还是颇为宽广的。关键在于编导是否真正熟悉他们所写的人物,熟悉这些人物的生活,熟悉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能看到他们的日常生活里和彼此的关系中的本来不缺乏的喜剧因素,并运用恰当的技巧把它表现出来。当然,我还是主张讽刺喜剧应该在银幕上占有位置的。列宁讲过我们要笑着向旧世界告别嘛。误会巧合也不该一律排除,即使噱头笑料,只要不庸俗下流,也是允许的。《牛百岁》的喜剧的发掘确是颇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四人帮”的禁锢使电影创作人员闭目塞听,和外面世界隔绝了多年。“四人帮”被粉碎之后,电影工作者才看到一些外国的影片。看到这些影片里有了许多新的表现手段,运用不少不同于过去的结构方法,也听到一些关于电影艺术理论上的新主张,因而感到自己一仍旧贯,在表现手段、美学观点上不免是固步自封了,于是要求在电影语言上追求更丰富更新颖的开拓。这本来是好事。近年来不少影片在这方面也有所收获。但是也有人因此对我们传统的表现方法表示厌弃,好象我们的电影没有优良传统可言,只能一概否定,与之作“彻底的决裂”了!甚至更有人对西方现代派电影也推崇备至,跟着提出诸如“反主题”、“反情节”、“反典型化”等等主张。电影语言、电影表现手段,也象其它艺术的语言手段一样,总是应该推陈出新的,但又总该是在继承自己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而不是对传统一律否定,来个彻底决裂。对外国电影应该借鉴,但也不能亦步亦趋,来个全盘西化。电影必须有自己的语言,不能只是沿用叙事文学或戏剧文学的方法。在这个意义上,要求“丢掉戏剧的拐杖”、“和戏剧离婚”、“摆脱叙事文艺的束缚”等等,本来也是有道理的,有利于电影文学的发展的。但是因此就否定电影文学的存在,或者说电影就不能吸收叙事文学、戏剧文学、抒情文学乃至说理文学之长,兼收并蓄,既是电影的,又是叙事的、抒情的、戏剧的乃至说理的,恐怕就嫌绝对化了。然而近年来在这些问题上却一直有着不少争论,莫衷一是。现在,《牛百岁》的成功似乎也给我们作了某些解答。影片的编导在电影语言、表现手段上也吸收了不少新的东西。影片的节奏更明快了,镜头的动作更灵活,也丢弃了一些旧的剪辑陈规,在时间空间的安排上也运用了一些新的结构方法(如菊花过去历史的交待)。但是基本上他们仍然运用的是我们习惯的传统的方法,他们的作品可以说有着深深的民族标记。影片并没有犯图解主题或者“直奔主题”的毛病,然而“不靠整人,靠尊重人带动大家搞好生产”这个中心思想是鲜明的,毫不朦胧。影片着重写了人物,没有让情节牵了鼻子走,但是全剧贯串着的是牛百岁团结教育大家搞好生产的遭遇,清清楚楚。因此他们的影片每个农民都能看得懂,不是颠来倒去叫人越看越胡涂,非用小注加以解释不行。 影片是导演赵焕章同志精心拍摄的,但是它首先有一个很好的文学剧本。作者来自农村,自己是个生产队长,影片里的形象都是他所熟知的人物。这是影片所以成功的第一个保证。影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作者提出的,那些生动的人物形象是他塑造的,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乃至影片的喜剧风格,都是作者首先提供的。导演确是在剧本创作过程中给了作者很多帮助,才使这位从未写过电影剧本的庄稼汉创作出这样一个好剧本;但是赵焕章同志始终对作者十分尊重,摄制中一直聘他作顾问,并没有把作者一脚踢开,说什么“电影是导演的艺术”。我看这一点也是颇值得学习的。

3. 尚小云与荣春社——纪念尚小云先生八十五岁诞辰

第7版()专栏: 尚小云与荣春社 ——纪念尚小云先生八十五岁诞辰 许姬传 今当隆重举行纪念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尚小云先生八十五岁诞辰的日子里,我想说几句话,以表达对他的怀念。 尚小云幼年坐科三乐,受严格的培训,出科后求师访友、结交知识分子,艺术精益求精,拥有大量观众,成为有影响的流派,尚派剧目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他的艺术造诣,观众早有定评。他曾自费创办荣春社,这个戏曲学社的成立,对京剧的继往开来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尚小云倾家办学的精神更是值得赞扬的。 1949年,我随梅剧团北来,常到尚小云兄家饮馔,这时他住在杨守一家。当我问起他椿树下二条的住宅时,他激动地说:“卖掉了!七所房子,一部汽车,都填进荣春社去了。” “办科班是要花钱的,但叶春善的富连成后来就有盈余,而家道小康。你何以找不回来?”我要他谈谈办荣春社的动机和结果。 “叶春善创办富连成在光绪末年,他有银东姓牛的出资,他负责招生请老师,由小规模而逐渐扩大。后来学徒出了不少尖子,能够叫座,所以能维持开支,并且有盈余。我是自己掏钱,又赶上七七事变,所以把家产全部赔垫进去了。”接着他细述了创办荣春社的动机。 “1936年,招了二十几个小孩,陪老大长春演戏。隔了些时,叶家的富连成,焦菊隐、程砚秋办的中华戏校,还有文林社等,由于时局不好,市面萧条,先后报散。文林社的学员困在浙江温州。眼看京剧向下坡路滑下去,没有后生,光靠一些成名演员是维持不了的,我就有创办科班的动机,首先寄路费到温州,把文林社的学徒接回来,就挂起荣春社牌子招生,于是富连成、中华戏校散下来的学生都集中到荣春社,正式立案开学。” “校址、宿舍、伙食、衣着等如何解决?” “我当时住宅在椿树下二条,你来过,那是三进带宽大庭院的房子。我还把自己的产业椿树上头条、东椿树横胡同、西草厂都划作荣春社校址、练功棚和宿舍。部分学生住在我家,一日三餐师生都到我家吃饭。那时我家廊下经常放着一大堆面粉,可是二三百张嘴,十来天就吃完了。我还规定给学员们夏天发竹布大褂,冬季发青罩衫。” “听说你请了不少名教师,这笔开销很可观,你是怎么应付的?”我要了解教师的待遇。 “我请的教师分三类:第一类是名演员:如尚和玉、程继仙、筱翠花、王凤卿、九阵风(阎岚秋)、戴韵芳、李洪春、丁永利、罗文奎、钱富川、郭春山等,都是和我有交情的。我在日本侵略中国的艰难岁月里,办科班培养下一代,他们很表同情,所以不受酬报,只在逢年过节,送一份礼品,表示敬意。有的家境不裕,则按月送工资。第二类如宋富亭、高富远、高富全、孙盛文、范宝亭、沈富贵等,都在尚剧团演出,每场有戏份,所以他们的月薪不多。第三类,练武功的教师们工作繁重,待遇较高,因为他们在尚剧团应上下手等零碎活儿,戏份低,所以从优补贴。” 仅就以上的开支看,七所房产填下去是很能消化掉的。把自己血汗挣来的钱洒向艺术园中,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京剧骨干,可以说是有魄力,有侠气,令人肃然起敬。 最近我找荣春社头科学员孙荣蕙了解当年在科班生活的情况。他说尚先生培养艺徒的特点是因材施教,重点培养,并不偏重某一行当,而是普遍提高。我认为因材施教这一点很重要,请他详谈。他说:“我先学摔打武花脸,后改老生,尚老师叫我改学旦角,并亲自给我说戏。尚长春先学老生,后改武生。现在北京市戏校任教的钱荣顺初学老旦,他是钱宝森的侄儿,钱家的‘把子’出名,他天天在练功棚里勤练腰腿,尚老师就让他改学武生。李荣安原学武丑,尚老师发现他有小生材料,就叫他跟程继仙学《雅观楼》等武小生戏。” 我曾听说,尚小云鼓励学生的方法是令人感动的,有一年封箱时演《探母回令》,临时出一木牌,“今天尚小云演萧太后,以答观众雅意”,观众认为是意外收获,皆大欢喜。 尚小云为了使学员都能在实践中提高质量,为荣春社排了许多“群戏”,如全本《火牛阵》,从《黄金台》起几个折子戏串在一起;《血溅万花楼》包括《白水滩》、《通天犀》、《劫法场》等。《蛮荒少女》包括《关索招亲》、《七擒孟获》、《祭卢江》。这种小本戏,各种行当都有戏好演,既能普遍提高,主要角色又得到重点培养。 荣春社从1937年春正式成立,一直到1948年北京城被围才解散。在十二年的历程中,据不完全统计,荣春、长喜两科,培养了300人,有的现在还在舞台上工作,如尚长荣、方荣翔、杨荣环、景庆荣、马长礼等。从事戏曲教育工作的,有王荣增、赵荣鑫、钱荣顺等。此外还有人在纽约、洛杉矶、台湾等处从事教学和演出,以各种形式发挥他们的技艺。尚先生真可以说是桃李遍天下。 我的粗枝大叶的介绍,意在说明尚小云先生对京剧作出的贡献,希望后来者踏着他的足迹前进!

4. 陕西召开文代会 作家艺术家们决心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第7版()专栏: 陕西召开文代会 作家艺术家们决心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陕西的文艺工作者近年来继承发扬延安时期革命文艺的光荣传统,发挥陕西的地方优势,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电影、秦腔《西安事变》,商洛花鼓现代戏《六斤县长》,眉户现代戏《杏花村》,《仿唐乐舞》,《唐长安乐舞》和独具一格的农村题材中、短篇小说,散发着泥土芬芳,洋溢着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千姿百态的民间美术作品和具有独特审美情趣的汉唐线刻、壁画艺术等,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些成绩生动地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艺工作者有了充分展露才华、发挥力量的广阔天地。在不久前召开的陕西省第二次文代会上,文艺工作者们表示:要使文学艺术真正成为引导人们前进的灯火,就要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指引下,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抖擞精神,为开创社会主义文艺的新局面而迅步前进。 把深入生活当做基本功、必修课和基础工程,是陕西文艺工作者的长期追求。许多同志都认真回顾总结自己在深入生活方面的体会和经验教训,热切地希望到生活中去寻求营养,用新生活的乳汁哺育自己、提高自己。柳青同志十数年如一日深入生活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每个有志于文艺创作的同志都应当象他那样把解决生活源泉问题当作毕生课题。许多中、青年作者已经开始脚踏实地,不怕艰苦,甚至是“自讨苦吃”地去做了。中年画家刘文西自1957年以来,二十多次到陕北深入群众生活,几次背着行李卷沿着红军长征和毛泽东、周恩来同志转战陕北走过的部分路径,徒步跋涉,艰苦备尝。以演唱陕北民歌为群众熟悉的贠恩凤,自六十年代初以来就经常去陕北采风,体验生活。她深入到许多山塬、村庄、窑洞、炕头,为群众歌唱,向群众学习,汲取生活和艺术的养料,才把陕北民歌唱得那么醇美、有味、多情。剧作者陈正庆长期生活在商洛山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到丹凤县农村建立了生活基地,和那里的农民群众、干部一起落实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亲身经历了这场深入到农村生活底层和人们精神领域的社会改革,才写出具有新生活芬芳的《六斤县长》。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生活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这是陕西文艺工作者取得进步的重要原因,也是开创文艺新局面的重要基础。 陕西的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上努力追求民族化和地方特色。他们立足于陕西这块富饶美丽而古老的土地,和在这里劳动生活着的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在艺术上广采博收,力求使作品为本省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这里曾产生了“长安画派”和柳青、王汶石、杜鹏程等人风格鲜明的小说,吸引和鼓舞着越来越多的后来者。秦腔,是流行于陕西以至整个西北地区的古老剧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曾极力提倡“旧瓶装新酒”的“新秦腔”,曾充分肯定秦腔在革命战争中的功绩。五十年代三大秦班进北京,到江南,受到周恩来总理的嘉奖。今天,陕西的戏剧工作者不甘于秦腔的落后,决心要振兴秦腔,使它焕发青春。在陕西省委的领导下,他们从时代和人民的要求出发,从现实生活出发,对秦腔的剧目、唱腔、音乐、表演、舞台美术等都在进行认真的改革,既保留秦腔的本色,又要使它不断有新的发展。 在陕西文艺界,很多人是从延安时期就开始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哺育,在硝烟战火中成长起来的文艺战士。今天,他们表示要在思想中“永远点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盏灯”,在这盏灯的指引下,真正实现繁荣创作,提高质量的飞跃。他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精神,积极投入整党,严肃认真地清除精神污染,边学习,边改进,展开正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他们决心用手中的笔多写好的作品,歌颂党和人民的革命历史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英雄业绩。 陕西广大文艺工作者决心在新的时期,仍象延安时期一样把身心全交给党和人民,把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视为自己要为之献身的共产主义事业的一部分。要象牛一样在社会主义文苑里为党和人民拉犁深耕,象蚕一样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吐丝,点燃流萤般的微末火光去为党和共产主义事业增添光彩。 (韩望愈)

5. 《茅盾全集》征集信稿

第7版()专栏: 《茅盾全集》征集信稿 《茅盾全集》的编注工作,在各界人士的热情支持下正在积极进行,第一卷至第三卷将于1984年第一季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 鉴于茅盾从事文学活动六十余年,著译浩瀚,已知者达千余万言,尚待发现和汇集的书信、文稿一定还多,《茅盾全集》编辑委员会拟定了茅盾文稿、书信征集条例。征集的范围包括:一、未公开发表的茅盾亲笔或家人代笔的书信(1966年以前虽已公开发表,但因时间久远,也在征集范围之内);二、现已印行的《茅盾著译年表》中未列入的茅盾著译;三、茅盾亲笔起草的未公开发表的文稿;四、茅盾本人谈话记录或会议发言记录;五、题词。征集的办法是:一、收藏者如有条件,可提供复印件。原件及其发表权益归收藏者。复印费、邮寄费由全集编委会负担。二、收藏者如无复印条件,可将原件妥为包封(防潮、防失),挂号寄给北京朝内大街166号人民文学出版社内《茅盾全集》编辑室,复印后将妥善寄还。三、提供者应附一说明:如系书信应注明受信人现住址、性别、职业、与茅盾的关系、通信时间及经过;如系文稿应注明原出处、卷期、写作和发表日期;如系谈话记录应注明谈话人姓名、现住址、谈话时间地点及经过;如系会议记录应注明会议时间、地点、会议内容、与会人员。四、了解茅盾文稿、书信线索者,亦请函告《茅盾全集》编辑室。 (毛边)

6. 耳目一新——读一月号《小说选刊》

第7版()专栏: 耳目一新 ——读一月号《小说选刊》 刘锡诚 大凡办得好的或比较好的文学期刊,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小说选刊》具有沉稳和严肃的风格,它既不逢迎趋时,又不保守僵化,几年来为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作了有益的工作。但他们并不以这样的成绩为满足。本着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他们广泛听取读者的意见,锐意革新版面,在努力把刊物办成全国优秀小说的荟萃之所的总目标下,披沙拣金,力图将思想上有深意、艺术上有新意的好作品呈献给读者。读罢改版革新后的一九八四年元月号之后,一阵难得的兴奋与满足的感情涌上了心头。 这一期刊物除选载了六篇短篇小说外,还选载了三部中篇小说。选载优秀的中篇小说,是《小说选刊》的一项重大改革。这既同小说创作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又符合广大读者的需要。近几年来,中篇小说在文坛上异军突起,及时地在《小说选刊》上选载其中的优秀者,无疑会对中篇小说创作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从这一期所选的小说来看,倡导作家们描写新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新的人物,是编者的一个重要的编刊思想。几篇作品都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生活在各条战线上的新的人物。《啊,索伦河谷的枪声》(作者刘兆林)塑造了一个在新的形势、新的环境里会做政治思想工作的连队指导员冼文弓的形象。作者不回避现实生活中的尖锐矛盾和斗争,如实地写出了典型的环境,使冼文弓的形象显得真实可信。《玛丽娜一世》(作者楚良)描写了回乡女知青马腊腊——玛丽娜破旧俗、争解放、创业绩的历程,塑造了一个很有个性的新人形象。小说在妙趣横生的情节发展中,不知不觉间便展现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农村图景。《无声的雨丝》(作者达理)用细腻的艺术笔触把生活的素描和心理分析融合起来,揭示了一个奋斗在世俗的不平等家庭环境和工作环境中的新女性——柳茵的灵魂。短篇小说《四个四十岁的女人》(作者胡辛)里以短短的篇幅写了四个饱经沧桑而又命运各异的女人,其中那位受到孩子们尊敬和热爱的山村女教师柳青,是特别值得尊敬的一个热爱生活的强者。 编者还针对近几年来滋长起来的“长风”,通过所选作品有意提倡小说要写得简约、精炼。希望该刊的编者能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7. 《报告文学》月刊出版

第7版()专栏:在文艺刊物上 《报告文学》月刊出版 《报告文学》月刊第一期已经出版,它的前身是1983年初改版的《时代的报告》。 《报告文学》月刊,为了及时反映全面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形势,将采取各种方式,发表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和有深度、有感染力的报告文学,兼登叙事性散文、特写、杂文、回忆录、传记文学和人物专访等。《报告文学》并辟有外国报告文学等栏目,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这一期刊登的报告文学有:《安得广厦千万间》,歌颂了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建筑事业的共产党员干部;《不沉的大地》,摄取了建设中的“宝钢”的侧影,描绘了锐意改革的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可敬形象。来自美国的报告《东河大桥的故事》,叙述了一百年前约翰·罗布林一家两代人在建筑著名的纽约东河大桥中的感人故事。本期还转载了李延国的报告文学佳作《在这片国土上》。此外,还选登了沈醉的新作《军统内幕》中的几个章节。 (文 讯)

8. 空政话剧团荣立集体三等功

第7版()专栏: 空政话剧团荣立集体三等功 最近,空军司令员张廷发、政委高厚良颁布命令,给创作并演出话剧《火热的心》的空政话剧团荣记集体三等功。 近年来,空政话剧团大胆革新,勤于实践,相继创作演出《陈毅出山》、《这里通向云端》等优秀剧目,在军内外引起较好的反应。他们坚持抓思想、抓作风,几年来团里先后派出六十六人次外出拍电影、电视,所得的劳务费全部交公。(澎汶 易凯)

第 8 版

1. 大锅朝天空悠悠

第8版()专栏: 大锅朝天空悠悠 史非 有一首套唐诗的打油诗:“众人都搞包干去,此地空余旧锅头。混食一去不复返,大锅朝天空悠悠。”把打破“大锅饭”后的情景,描绘得实在生动。 “大锅饭”吃了这么多年,“混食”的滋味谁没尝过?人们痛切地感到:“大锅饭”最直接的弊端,就是越吃越穷:吃穷了国家,拖穷了集体,耗穷了个人。如果继续这样吃下去,锅里的饭就会越来越稀,甚至会变成“大锅汤”。因此,不坚决另搭锅灶,总有一天要锅底朝天,碗口朝下,谁也吃不成。这种“空悠悠”,是吃空了的。有一个社员说得好:“‘大锅饭’不改变,‘和尚’得不到实惠,有好钟也撞不响,有好经也念不灵。” “大锅饭”,养懒汉,有些人对“大锅饭”也挺有感情,恋恋不舍。他们心里说:“吃‘大锅饭’一保险,二清闲,三人人有份,有什么不好?”这种人“混食”混惯了,总觉得“大锅饭”的“好处”“妙不可言”。当然,“一个烧饼切八块,干多干少都一份”,对于习惯于“混食”的人来说,的确有点“优越性”。难怪他们把吃“大锅饭”当作“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来颂扬。其实,这是平均主义的落后性,根本不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它打击先进,保护落后,抑制劳动者的积极性,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是四化建设的一个大“挡头”。 农业上的“大锅饭”是一锅,企业里的“大锅饭”则是两锅——一锅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另一锅是企业内部职工之间。无论那里吃“大锅饭”,都会结出两颗苦果:一颗是经济上的“穷”,一颗是劳动中的“混”。 “混”来“混”去,“混”得人们的积极性日剥月蚀,造成进取心在“混”中消失,使命感在“混”中瓦解,聪明在“混”中磨灭,才干在“混”中窒息。长此下去,一个以勤劳勇敢著称的民族,就会“混”得懒懒散散,慢慢吞吞,拖拖拉拉,松松垮垮。由此可见,吃着“大锅饭”搞社会主义四化,那就无异于钻冰取火,缘木求鱼。 改革的一个重点是打破吃“大锅饭”。一切真心实意要搞四化的人,应该为“大锅朝天空悠悠”叫好。打破“大锅饭”,核心是一个“责”字,权利责的统一。农村、城市、集体、全民,经济战线的许多行业,都可以做到人人有“责”,实行权利责的统一。那些对“大锅饭”恋恋不舍的人,在“大锅朝天”之后,能够由懒变勤,由“混”变干,也会负起应有的责任来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那时也就尝到了不吃“大锅饭”的甜头。 要完全改变吃“大锅饭”的现象非一朝一夕之事,旧的“大锅”被砸了,少数人又会变着法儿造出新的“大锅”,因而,真正致力于改革的人们也应有废弃新“大锅”,彻底翻个身的勇气。

2. 延河的声音

第8版()专栏: 延河的声音 和谷 深秋的延河,是美丽的。沉淀了多雨时节混浊的黄泥,清亮清亮,沿岸的山原景物都显影在浅绿色的流水中。雾气里,有牧童赶着毛驴、羊群饮水的踪影和吆喝。河岸上箍窑的凿石声,连同公路上赶来过夜的汽车的鸣响,与叮咚作响的河水奏出神奇的和弦。 抬眼望去,衬在天幕上的宝塔显得很庄严。上山栽树种草的人们,一队队从山间小道上谈笑着归来了。在我的记忆中,几次来延安,都碰上植树造林的节气,也便有了这样的印象:延安人没有放下老镢头,总是这样扛着树苗,挑着延河水,绿化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延安城周围的黄土山包,一年一个样,有了蓊郁而鲜活的景致。 延安人每当说起延安精神,总是用着自信和昂奋的语调,又永远充满那么一种新鲜感。一说起延安,一说起延河水,宝塔山,就会使人自然地想到了那金黄的小米,那土窑洞里的纺车声,南泥湾开荒种地的歌声,毛主席身着补钉衣服的照片,令人产生深切的敬意。 漫步延河桥头,朝北凝望,总让人想起曾多次拜谒过的毛主席旧居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以及那些动人的故事。在杨家岭的窑洞里,一位将军曾告诉我说:“那是一天午后,毛主席就在这里接见了我们。他用风趣的话语一边同我们拉谈,一边在一起吃着晚饭。当时,我们从前线回延安党校学习,不适应蹲土窑洞,想回部队打仗。毛主席略微清瘦的脸上露着笑容,似乎看透了我们的心思,诙谐地说,你们走的地方多,有的进过大城市,可以算是‘洋包子’了。‘洋包子’我们需要,只是不允许看不起‘土包子’!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窑洞里有马列主义。”当年曾在延河边磨刀饮马的将军,喝延河水、吃小米饭长大的“红小鬼”,在人生的黄昏,又从这里拾取了多少美好的回想和闪光的东西呵! 也是在杨家岭,在靠河渠的那块土地边,一位女同志告诉我,在大生产运动中,毛主席和警卫战士一起,曾在那里抡起镢头开荒种地。毛主席经常给蔬菜施肥、浇水、锄草、打芽。地里的西红柿和辣椒长得很好,毛主席常用自己种的菜招待客人。看她的神情,也有延安人所具有的那种自信心。她给许许多多来寻觅这块土地的拜访者当过义务向导,她不断把这一方土地的昨天告诉给远方的客人,使他们更好地珍惜美好的今天。 顶着略带寒意的晚风,我信步来到了延河边的花坛旁。这里有不少来自远方的旅人们,都是赶傍晚时来看望延河的。白发老人,一定是离休后专程来重温昨天,寻找青春脚印的。有的年青人,许是第一次造访革命故都,哼唱着从前辈那里学得的《延安颂》。也有的,可以看出是出差或探假途经这里,趁小憩的机会游览这高原名城的。他们扶栏倾听细流的絮语,或顺着河滩踏歌而去。此情此景,人们为面对着歌中、诗中、梦中的延河,而感到欣慰不已了。 按说,我该是常客了,接连几个秋天,都曾有幸在延安小住数日,然后往三边、榆林北行的。可每每踏上这块土地,都先是很有兴致地来看望延河。她似高原的血脉,有着大地的声音。流水的响动,是昨天的歌,是今日延安人的心声,是历史与新时代的叮咛。在陪伴着这傍城东流的母亲之河时,我就感到了一种激昂的力量,催我勇敢地投身新的生活。

3. 怀导师

第8版()专栏: 怀导师 冈夫青天如堕陆如沉,寥廓中华泪海深。一代导师悲诀别,五洲战士痛怀亲。永同马列垂青史,长与人民共赤心。扫灭害虫清玉宇,万花丛里聆高吟。

4. 他没有离去——痛悼胡果刚同志

第8版()专栏: 他没有离去 ——痛悼胡果刚同志 贾作光 黄素嘉 王曼力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舞蹈艺术家胡果刚同志因患心肌梗塞,不幸逝世了。这怎么会是真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攻关日记上,分明记录着他广博智慧的发言;编导组会议室的灯光下,分明闪耀着他精神矍铄的神采;排练厅明净的窗子里,分明浮现着他临场指导的身影…… 胡果刚同志对舞蹈艺术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为全国全军所熟知,在国际上也享有声誉。1954年曾荣获罗马尼亚二级星勋章、波兰三级复兴勋章、捷克斯洛伐克伏契克荣誉奖章等,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被推选为舞蹈评判委员会的副主席。我们感佩他的革命经历、艺术成就,更钦敬他的为人。 在1964年创作排练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日日夜夜里,胡果刚同志带领舞蹈编导连夜研究创作方案。记得有一次要突击创作一段气势雄伟的工人舞蹈,方案确定后已近午夜。编导第二天要投入排练,必须连夜进行动作设计,胡果刚迟迟不肯离开,经大家再三劝说,才回房休息。但不久,又悄悄地送来蛋糕和烧得滚开的牛奶。第二天一大早,只见他拿了一件毛衣,气喘吁吁地走来说:“北京一入秋,早晚就嫌凉了。小黄,你是南方人,不禁冻,披件毛衣吧!”话儿不多动心肠,我们当时那曾料到他不愿惊动司机,特地步行回家,取来了爱人的毛衣。 在祖国蒙受十年浩劫的日子里,我们有的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有的被关进“牛棚”,有的被迫改行,胡果刚同志尽管自己也在“被审”之列,还时时牵挂着我们。一次,他把我们请到家里,悄悄地邀来几位好友,那天他十分激动,眼里闪着泪光,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人类永远不会倒退到蛮荒时代,要珍惜时光,要积累创作素材,要提供给人民丰富的精神食粮,祖国的舞蹈艺术事业大有作为……。 这次,我们十几名编导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北京,接受了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创作任务。又一次在我们的好组长胡果刚同志的率领下去攻坚了。春天,杜鹃花开遍五百里井冈时,胡果刚同志亲率第二场《北伐到井冈山》的编导,到革命圣地参观访问:在黄鹤楼下,他讲述着当年武汉各界群众欢迎北伐军入城时的空前盛况;在桔子洲头,他告诉我们无数革命志士的鲜血曾染红湘江两岸;在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区,他引导我们回顾曲折迂回的革命历程,使我们产生了一种不可遏止的创作激情。夏夜,北京奇热,蚊虫相扰,他同我们在一起,逐场逐段分析如何突出主题思想,怎样才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历史风貌和民族特色,实现领导小组要求于史诗的精、美、新。他听我们讲艺术构思,看我们的主题动作,研究我们的图形设计,一再提示我们,创作过程就是学习历史学习人民的过程。正当我们排练合成的关键时刻,他却过早地离去了。他平日里无微不至地关注每一个同志的疾苦,唯独忘记了自己。事后,我们才知道病魔早已潜入他的肌体。最令人感动的是他在临终前,仍念念不忘《中国革命之歌》的创作排练,惦念着还没有完成的这项重要任务。 当《中国革命之歌》上演时,果刚同志啊,我们将更加怀念您!

5. 保尔·柯察金的魅力

第8版()专栏:书林一叶 保尔·柯察金的魅力 郭锷权 作为译者,我听到《永恒的爱》一书被全国青年读书指导委员会和共青团中央推荐为六十种书目之一,很是欣慰。 它雄辩地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八十年代的我国青年读者是喜欢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把他看做是自己行动的楷模。著名的法兰西文化巨匠罗曼·罗兰五十年前写给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信中有这样一段感人至深的话: “您和您的伟大的、复苏了的和解放了的人民是一个整体,你是和他们的巨大欢乐和不可抑止的热情结合在一起的。您生活在他们中间,他们也在您的心灵深处……” 我想告诉读者朋友们的是,《永恒的爱》是一本回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传记文学。 《永恒的爱》这本书的作者拉依莎·帕尔菲里耶芙娜·奥斯特洛夫斯卡娅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患难相依、生死与共的同志和妻子,他们之间纯真、朴实的爱情,远不止是花前月下的散步和长板凳上的叹息。他俩经历了漫长的生活道路,他们的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崇高的精神情操是以共同向往的事业和目的为基础的。今天仍健在人世的奥斯特洛夫斯卡娅用朴实无华的催人泪下的笔触,翔实有据的历史事实,向读者叙述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坎坷崎岖的经历,直至他弥留人世的最后时刻。 英雄也罢,名人也罢,他们不是完人,更不是偶像。作者在书中全无粉饰地描绘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性格、日常琐事和不足,这些都曾被某些人看成是“有损英雄形象”的。但正如作者所云: “我愿意把自己耳闻目睹的一些事实奉献给诸位读者……因为,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字下,我所看到的不是一尊雕塑像,也不是某些电影里的主人公,更不是读者们常在通俗读物里所看到的柯察金的面目……我看到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聚精会神地坐在我家餐桌旁。这是1926年在诺沃罗西斯克的事了……” 作者在这本书中还回忆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兴趣和爱好。由于病魔长年累月缠身,他曾一度产生过心理变态,患过精神分裂症,有时焦躁不安。有限的文化知识和阅历也给他的写作带来重重困难。他还是“左”倾错误的受害者之一,曾一度被收回党证,蒙受不白之冤……这些真实的描写,不但丝毫无损于英雄的形象,反而使读者从书中得到教益,同情他的命运和遭遇,更加热爱英雄。

6. “吵架”精神

第8版()专栏:大地漫笔 “吵架”精神 前些时采访黄克诚同志,请他谈谈他与彭德怀同志的亲密感情,谁知黄老却说:“彭老总这个人哪,我和他吵架最多、最凶。因为意见相左,谁也说服不了谁,他甚至撤过我的职。不过,当事实证明他的意见错了时,他会立即用行动来改正,很快又让我干起来”。乍一听,他们二位居然也吵过架,这很出我的意外,但细细体味,又觉得并不足奇。 显然,他们这种吵架,都是在事关党和革命的大事上,毫不含糊,怎么想就怎么说,坚持正确的意见。彭德怀同志作为大军统帅,能够允许部下与自己吵,不以势压人,不视为异己,不搞“一言堂”;黄克诚同志作为下级,勇于为党的事业向顶头上司强辩力争,不唯唯诺诺,不看脸色行事,这些都是共产党人应具备的光辉品格。不用说,有私心的人做不到这一点,官僚主义者也做不到这一点,看上级脸色行事、热衷于钻营“关系学”的人更加望尘莫及。 吵是出以公心,以服从真理作为归宿。吵的结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彭德怀同志和黄克诚同志之间这种吵架精神值得我们今天学习。 李庚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