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03-01

第 1 版

1. 轰轰烈烈 扎扎实实 讲究实效 首都揭开“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序幕 二百多万军民和中央领导同志上街参加公益劳动

第1版()专栏: 轰轰烈烈 扎扎实实 讲究实效 首都揭开“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序幕 二百多万军民和中央领导同志上街参加公益劳动 这次清扫活动使市区20条大街和10个重点地区的卫生面貌大有改观,对一些小巷胡同等“死角”也进行了清除。 本报讯 2月28日,首都党政军民学200多万人走上街头,打扫卫生,维持交通秩序,宣传文明礼貌,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以浩大的声势和扎实的行动揭开了“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序幕。中央书记处成员和党政军领导机关以及北京市的领导同志也参加了今天的活动。 首都的这次活动,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是多年来少见的。纵横首都的千街万巷和分布各处的公园广场,车站机场,厂矿大院,学校商店,到处是红旗、彩旗、巨幅标语,到处是参加文明礼貌活动的工人、大中小学生、部队指战员、机关干部、街道居民。一些刚刚举行婚礼的新娘还未掸尽身上的花纸屑,就投入了打扫街道的活动。分布在首都836条“红领巾卫生街”上的红领巾们,格外活跃。在庄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周围,西城区“工读学校”的学生们,甩开膀子,清扫街道,俯下身躯,洗刷台阶。他们在座谈中表示:“一定要把今天做为起点,争做八十年代的新人。” 早8点,中直机关干部200多人来到北海公园西岸的马路上打扫卫生。胡耀邦、彭冲、万里、习仲勋、谷牧、杨得志、胡乔木、姚依林,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段君毅等,手拿扫把或铁锹,打扫落叶,铲除杂土,有些积存在角落里的脏物,扫把扫不到,就用手捧出来。 姬鹏飞、杨静仁、黄华等同志和国务院机关干部一起,来到府右街一带的胡同里打扫卫生。韦国清、耿飚、杨尚昆、王平、陈锡联等同志来到北海公园东岸,和军委机关干部一起,把路面打扫得干干净净。正在北京参加人大常委会的委员和一些省市区的人大常委负责同志共80多人,一大早就来到木樨地至玉泉路的“军民友谊街”打扫卫生。 首都今天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了解决一个“脏”字,创造一个清洁、整齐、舒适的环境,人们用扫帚清扫路面,用铁锹推车清除运走残渣碎瓦、污泥垃圾。有的用铁丝刷子清除各种公共设施上的痰迹,有的用抹布擦净柜窗、栏杆、路墩。各个交通路口,车站出处,公园广场,都建立了“监督岗”,维护秩序。工交、财贸、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广大职工,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了丰富多采的“利民活动”。在千百个商店里,设立了“优质服务台”、“优质服务窗口”、“服务征询台”,广泛征询顾客意见。许多粮店、菜场成立送粮送菜小组,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今天的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首都群众用勤劳的双手,不仅使市区20条大街和10个重点地区的卫生面貌大为改观,而且对小巷胡同,公园的丛林深处,假山背后,泥塘阴沟等等“死角”,也进行了清除。群众反映说:“这次活动,不是摆样子,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使大家受到教育,得到实效。”(附图片) 上图:北京液压件三厂的200多名青年团员,一大早就来到北京火车站参加义务劳动。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 左图:胡耀邦(右二)、杨得志(右)等同志在北海公园西岸同群众一起打扫卫生。 新华社记者摄

2. 动员起来,人人讲清洁讲秩序讲礼貌——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电视广播讲话(二月二十八日)

第1版()专栏: 动员起来,人人讲清洁讲秩序讲礼貌 ——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电视广播讲话(二月二十八日) 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赵紫阳 “全民文明礼貌月”从3月1日起就要开始了。 我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号召全国人民都来积极参加这项活动,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各级干部在这项活动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号召全国人民通过文明礼貌月的活动,努力改变我国的城市,首先是大中城市的面貌,清除环境脏、秩序乱、不讲礼貌的现象,使它变得清洁,有秩序,所有的市民和各方面的工作人员、服务人员,都要讲礼貌。城市首先要这样做,乡村也要逐步跟上来。 全国城乡都来讲清洁卫生,讲文明礼貌,就能增进健康,振奋精神,整顿公共秩序,加强团结互助,减少混乱现象,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社会风气。这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必要条件,对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十分巨大的意义。 我们共产党人和人民政府做事从来就讲“认真”两字。我们决定开展文明礼貌月的活动,就一定要认认真真和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各级党委、各级政府和群众团体,都要根据当地具体条件,订出具体要求和具体措施,从切实易行、人人做得到和人人应该做的事情着手,做好组织工作,深入进行督促检查,使文明礼貌月的活动取得明显的成效。 我们立志改革,一定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在全国开展了“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五讲四美”活动。这是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活动得到了各族各界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后,我们要把这项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要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有措施。从今年开始,我们年年都要举行“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逐年扩大范围和提高标准,使它成为我们全国人民的一项行之久远、功效卓著的风俗习惯。 我们中国素来以文明古国、礼义之邦著称。在过去解放区以及建国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以讲清洁,讲秩序,讲礼貌,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广泛赞扬。我们一定要发扬这一光荣的革命传统。 让我们大家动员起来,人人讲清洁,人人讲秩序,人人讲礼貌,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清洁美丽、团结友爱、繁荣昌盛!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附图片) 赵紫阳同志发表电视广播讲话。 新华社记者摄

3. 中央绿化委员会成立并举行首次会议 主任委员万里主持,会议要求县以上各级政府成立绿化委员会,统一领导本地区的义务植树运动和整个造林绿化工作,号召一切可以参加植树的人行动起来,做出应有贡献

第1版()专栏: 中央绿化委员会成立并举行首次会议 主任委员万里主持,会议要求县以上各级政府成立绿化委员会,统一领导本地区的义务植树运动和整个造林绿化工作,号召一切可以参加植树的人行动起来,做出应有贡献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中央绿化委员会宣告正式成立,27日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万里任主任委员;林业部部长雍文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国务院秘书长杜星垣、国家建委主任韩光任副主任委员。委员还有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国家民航总局、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交通部、铁道部、煤炭部、轻工部、林业部、国家城市建设总局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中央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林业部,下设城市组(在国家城建总局);农村组(在林业部);部队组(在总后勤部)。 万里主持了第一次会议。会议要求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成立绿化委员会,统一领导本地区的义务植树运动和整个造林绿化工作。各级绿化委员会由当地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以及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的负责同志组成。各级绿化委员会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和国务院的《实施办法》,宣传全民植树、绿化祖国的重大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要努力做好调查研究、规划安排、苗木培育、技术训练等准备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植树运动。会议指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是促进整个造林绿化的一个重大措施。各地在开展此项运动时,必须同加快整个造林绿化工作结合起来,既要搞好义务植树,又要完成年度造林绿化计划。会议号召全国的职工、农民、解放军指战员、广大青少年以及一切可以参加植树的人们,积极动员起来,坚决贯彻全国人大决议,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加速城乡绿化,美化祖国河山,做出应有的贡献。

4. 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第1版()专栏: 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为了切实贯彻执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特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均应成立绿化委员会,统一领导本地区的义务植树运动和整个造林绿化工作。各级绿化委员会由当地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以及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的负责同志组成。委员会的办公室设在同级政府的主管部门,不另增加编制。 个别地方,由于气候、土地等条件限制确实难以开展植树运动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绿化委员会批准,可以不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不成立绿化委员会。 二、各级绿化委员会应当组织和推动本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通过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和本实施办法,宣传全民植树、绿化祖国的重大意义,认真做好思想动员,提高认识,造成声势,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要努力做好调查研究、规划安排、苗木培育、技术训练等准备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植树运动,要扎扎实实,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和“一刀切”。 三、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男十一岁至六十岁,女十一岁至五十五岁,除丧失劳动能力者外,均应承担义务植树任务,各单位要将人数据实统计上报当地绿化委员会,作为分配具体任务的依据。 县级绿化委员会在分配义务植树任务时,要按照每人每年植树3至5棵的要求,确定具体指标,因地制宜地进行灵活多样的安排。可以按单位划分责任地段,承担整地、育苗、栽植和管护任务;也可以按相应劳动量,分配承担造林绿化的某一单项和几个单项的任务。此项任务,可以一年一定,也可以一定几年。 对十一岁至十七岁的青少年,应当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就近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 四、此项义务劳动,限于用在本县、本市所辖范围,营造国有林和集体林。义务植树的地段或参加绿化劳动的项目,各地要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作出统一规划和安排。城市要优先搞好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主要街道等公共场所的绿化。农村要尽快搞好“四旁”绿化和农田防护林建设。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等单位和居民区,都要大力植树、种草、栽花,美化环境。 五、使用义务劳动,在国有土地上栽植的树木,林权归现在经营管理这些土地的单位所有;没有明确经营管理单位的,由当地政府指定的部门、单位所有。在集体土地上义务栽植的树木,林权归集体单位所有。如果情况特殊,另有协议或合同,按协议或合同的规定办理。对林权所有单位,县以上人民政府要发给证书,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 六、为确保义务植树所需苗木,各地应当努力办好现有的国营苗圃和集体苗圃,并安排必需数量的土地和专业人员,扩建和新建苗木基地,培育良种壮苗。凡是有条件的单位,都要积极自办苗圃。提倡城镇家庭和农村社员开展营养钵育苗。 七、对义务栽植的树木和现有的林木,必须大力加强培育管护,确保成活成林,不受破坏。林木所有的单位或承担管护义务的单位,应当根据情况组织林场、专业队或确定专人负责管护。要严肃法制和纪律,建立爱林护林的乡规民约。采伐更新,必须按照森林法的规定,经过林业或园林部门批准。城市绿地要严加保护,不得侵占破坏。违者要给予经济处罚或法律制裁。 八、植树绿化,要讲究科学,注重实效。要培训技术骨干,加强技术指导,普及植树绿化的技术知识,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办事,保证质量。 九、对义务植树,各单位每年都要进行检查,并将完成情况据实上报。绿化委员会应当定期组织评比,成绩优异的,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年满十八岁的成年公民无故不履行此项义务的,所在单位要进行批评教育,责令限期补栽,或者给予经济处罚。整个单位没有完成任务的,要追究领导责任,并由当地绿化委员会收缴一定数额的绿化费。 十、各级林业和园林部门,应当在绿化委员会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努力搞好规划设计和苗木培育等各项具体工作。基层机构不健全的,应当充实和加强。 十一、义务植树所需的苗木费、管护费,应当根据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原则,一般由林权所有单位负责解决。有的单位因绿化任务大,资金困难,确实无力承担全部费用的,按单位隶属关系,由各级财政酌情解决。参加义务植树的单位和个人所需交通等费用,由参加单位自理。 十二、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是促进整个造林绿化的一个重大措施。各地在开展此项运动时,必须同加快整个造林绿化工作结合起来,在苗木、经费、技术力量的使用和林木管护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既要搞好义务植树,又要完成年度造林绿化计划。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完成了义务植树任务,但整个造林绿化工作没有做好,不能给予表扬和奖励。 十三、根据《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和本实施办法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参加营区外义务植树的办法,按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参加营区外义务植树的指示”〔(1982)3号〕的规定执行;营区内植树办法,由解放军总部另定。但各地人民政府必须密切合作,合理规划,帮助军队解决应解决的实际问题。

第 2 版

1. 从职工队伍的变化看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天津四新纱厂把政治思想工作的重点放在青年工人方面

第2版()专栏:调查报告 从职工队伍的变化看企业政治思想工作 ——天津四新纱厂把政治思想工作的重点放在青年工人方面 天津四新纱厂的前身是北洋纱厂,建于1920年。去年底,职工人数发展到4,407人。1979年以来,随着老工人退休,子女顶替和实行四班三运转,新工人大量进厂,职工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 职工队伍的大变化 解放前进厂、受过资本家压迫和剥削的老工人和1958年以前参加工作的工人共占职工总数的22%。1966年前参加工作、年龄三十五岁左右的中年工人占23%。“文化大革命”以后进厂的青年工人将近55%。越是生产第一线,老工人越少,青年工人越多。从学历看,高中程度的占28%,初中程度的占51%,小学程度的占19%,文盲占1.5%。不少青年工人的实际文化水平同他们的学历有很大差距。 占半数以上的新一代工人,有的直接来自城市中学、技校,有的是回城的下乡知识青年,有的是部队复员军人,还有社会待业青年。其中多数是由国家分配或顶替父母进厂的。不少人经历了十年内乱,“内伤”较重,思想空虚,缺乏理想,思想同老一代工人有很大差异。 班组骨干年轻、缺乏实践经验,直接影响着基层的管理工作水平。 党员分布不均,生产第一线党员较少。现有党员中,在生产第一线的占党员总数的26%,直接挡车生产的党员只占11%。全厂249个生产班组中,建立党小组的有113个;没有党员的班组51个,占20%。 新老工人的思想状况 1958年以前进厂的老职工,是企业管理上、技术上的领导和骨干,是带领和培养新一代工人的主要力量。他们中的多数人有一部在旧社会受压迫和剥削的血泪史,在新社会当家作主的翻身史,和在党的教育下的成长史,具有中国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他们的基本特点是,对党有深厚的感情,对社会主义坚信不移;具有主人翁的责任感,把做好本职工作看作是本份;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对生活的改善比较满意,虽有后顾之忧,但能体谅国家的困难。这些特点,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优良品质,是向新一代工人进行工人阶级优良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 但是由于十年内乱,老工人心灵上也蒙受了不同程度的创伤。有些老工人的政治热情不如过去高了,心气不如过去足了。十多年的反复折腾,使一些人感到“一个普通工人,纵有爱党忧国之心,却无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之力”。因而不大过问政治,不大重视开会学习。有的说,国家大事有中央管,咱们工人干好活就行。 有些老工人耳闻目睹党风、民风、社会之风,感到“当老实人吃亏”。既对走后门、拉关系反感、不满,又不得不违心地“烦人托窍”去解决子女就业、住房等实际问题。 有些老工人的主人翁责任感不如过去了。过去对工作不分份内份外,现在是份内工作干好点,份外事情少管点;过去是爱厂如家,以厂为家,现在是厂是厂,家是家。仅仅满足于做好本职工作,而对生产的发展,集体的事情,很少出主意、提建议。 有些老职工对青年一代的关心培养不如过去。客观上由于老工人大批退休,在生产第一线的老工人处于青年“包围”之中。不仅传帮带有困难,有的甚至成了被捉弄的对象。有的老工人心里有气,对一些青年工人看不惯,因而不愿带徒弟。 从1959年到1966年进厂的中年工人,人数不多,在企业中的影响较大。他们身上兼有新老两代工人的长处,在对青年工人进行传帮带中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他们政治思想比较成熟、稳定,又比较敏感、活跃,善于思考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大多数人能够比较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区分现象与本质、支流与主流,相信党有能力扭转局面,没有失去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任和信仰。他们拥护现行政策,赞成调整,欢迎改革。在生产和工作上,踏实肯干,肯动脑筋,勇于创新。老一代工人那种对待工作的负责精神,一板一眼的严细作风,较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已潜移默化传到了他们身上,是生产技术和技术革新的主力军。 这些中年工人,既挑生产重担,又挑生活重担。多数人上要养老,下要养小。纵然年富力强,生产、生活两副“重担”对他们来说,压力是很大的。有些中年工人不得不两副重担顾一头,“人在厂里,心在家,盘算家务和娃娃”。只想把本职工作干好点,以求奖金多拿点,家里日子过得好一点。也有的在生活压力之下,有点情绪和怨气。 这个厂青年工人占职工总数一半以上,在生产第一线则占77%。这些新工人年轻力壮,心灵手巧,有文化知识,能较快地掌握生产操作技术。很多已成为车间轮班和生产第一线的骨干。全厂党员中,青年工人占近31%;干部中,从青年工人中提拔的占23%。进取心强的青年工人,深感十年动乱耽误了时日,再不学习,混天度日,无所作为,将被时代所遗弃。他们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不仅对各种文娱、体育活动有浓厚兴趣,而且爱好文化科学知识;不仅爱好各种自然科学,也爱好政治经济学等社会科学。 但是,新一代青年工人,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没有受过旧社会的苦,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会不深。少数人坚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相信四化能够实现,有崇高的理想,有革命志向,有较强的政治进取心,积极要求入党、入团,决心使自己成为又红又专的革命接班人。其中,有的人在学生时代就表现很好,是学生中的团员和骨干。有的虽是顶替进厂,但立志继承父辈的优良传统。这些青年技术上刻苦钻研,生产上表现突出,有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靠拢党、团组织,是有希望的好苗子。 有理想,决心成为有用之材的青年约占青年职工的15—20%。他们虽在政治上不都是有进取心,对入党、入团不大积极,但不甘虚度年华、碌碌无为,想在一生中做一番事业。他们也参加各项社会活动,政治上只求过得去,主要精力放在学习文化知识,钻研生产技术上。其中,不少人已成为操作能手、技术标兵。也有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他们重眼前利益,满足于有了“铁饭碗”,只想干好活、多赚钱、多拿奖、找个称心的对象,建立个美满小家庭。这些青年在生产上踏实肯干,产、质量计划大都能完成,厂规厂法能遵守。但对政治学习不够积极,业余活动不感兴趣,对国家大事不够关心。下班后,年龄大的一心谈恋爱、办嫁妆、打家具、筹备婚事;年龄小的,逛商场,看电影,看小说,消磨时光。这样的青年多数人或本来就没有树立远大理想和志向,或曾经有过个人理想,憧憬过美好的未来,然而十年动乱使自己的理想成了泡影。在他们看来,“理想是超越现实的东西”,不必谈什么前途理想,还是实际些好。 刚刚踏上人生之路,工龄最短,年龄最小,比较幼稚的青年工人,约占15%左右。这些青年,多数在家庭里还是个孩子,在父母兄长照顾下无忧无虑地生活。不懂什么人生、前途、理想。也不懂什么社会道德,文明礼貌。他们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小哥们之间讲义气,待人处事讲阔气,穿戴打扮讲洋气”。这些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生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长在十年动乱时期。在顶替父母进工厂以前,有着不同的经历,思想上打着各种烙印。进厂以后,他们经受不了严格的组织纪律约束,不少人自由散漫,擅离职守,甚至打架斗殴。但是,经过党、团组织的教育,师傅、家长的耐心诱导和机械化大生产的磨练,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有了明显转变,基本上适应了生产管理的要求,可是思想还不够成熟、稳定。 有些青年工人缺乏社会主义理想、信仰和民族自尊心,盲目向往资本主义,追求西方生活方式,留怪发型,穿奇装异服,以怪为美,寻求刺激。个别的沾染了流氓习气,或走上了犯罪道路,或正在向下滑,急需挽救。 以上情况表明,当前青年工人中的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不好的只是极少数。但是他们的情况比较复杂,同老一代工人很不相同。 当前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特点和任务 从青年工人不同的思想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方法,分层次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是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课题。因此,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要适应职工队伍的变化,从指导思想和组织领导上,把注意力和着重点转移到青年职工方面来。 首先要端正对青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教育各级干部和政治思想工作骨干充分认识目前职工队伍已经变化了的新形势,充分认识教育好、培养好工人阶级新一代的战略意义。全面地分析认识青年,改变对青年一代和青年工作的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四新纱厂党委采取的办法是,从厂党委到轮班党支部,都把青工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定期研究,定期检查,形成制度。还拟定一个“青年工作条例”,把党、政、工、团对青年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主要任务,职责分工等形成条文,规定下来。同时,建立同青年职工联系的制度。如政工干部参加青年学习、会议和活动;各级领导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青年思想情况,听取青年的意见和要求;各级领导、科室干部和青年交知心朋友;党政领导亲自找后进青年谈心,促转化等。 加强对职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广大职工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准。近几年,这个厂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进行形势教育、任务教育比较多,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教育抓得少;围绕完成生产任务、实现经济指标进行思想工作比较多,如何从根本上提高职工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准抓得少;抓暴露出来的现实问题比较多,对各类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基本素质的提高抓得少。这里讲的这“三多”是必要的,今后仍应坚持;这“三少”则是当前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必须改进和加强的。 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从这个工厂的情况看,需要从以下四点入手。 一、从学《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入手,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教育,使广大职工真正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从而澄清职工中的各种模糊认识,帮助职工树立马列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激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增强对四化前途的信心,自觉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从近代史教育入手,进行社会发展史和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教育。五十年代对老一代工人进行“从猿到人”的社会发展史教育,使工人群众明白劳动创造世界的道理,懂得工人阶级的光荣伟大,增强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主人翁责任感,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八十年代的今天,重新对老工人进行社会发展史和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教育很有必要,可以激励老工人振奋精神,焕发青春。尤其对于没有受过这一教育,没有经历过旧社会的青年工人,从近代史教育入手,进行社会发展史、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等基础教育,引导青年职工认清工人阶级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更为必要。 三、从职业道德教育入手,进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当前要结合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从怎样做一个好工人的职业道德教育入手,对青年职工进行“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青年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道德品质”、“为什么要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在青年中一点一滴地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四、从学劳模、学先进入手,进行工人阶级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要认真总结和运用五十、六十年代的传统作风和体现纺织工人优良传统的先进典型,对中青年职工进行生动实际的教育。 为了适应企业政治思想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既要恢复和坚持政治思想工作的传统经验,又要探索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方法。政治思想工作一定要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坚持做到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政治思想教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生动活泼的方法做艰苦细致的工作。进行政治思想工作,解决思想问题,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特别是要研究青年职工的特点,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不能只是干部讲、工人听,上边说、下边做,或采取一般动员、号召的方式。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多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方法。教育形式要多样化,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既要有思想性,又要有趣味性。开展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中共天津市纺织工业局委员会

2. 汽车运输部门要搞好文明礼貌活动

第2版()专栏: 汽车运输部门要搞好文明礼貌活动 潘琪 近来汽车运输部门收到的人民来信越来越多,其中以旅客对汽车客运工作的批评意见为最多。这不但帮助我们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汽车运输业深入开展“五讲四美”和争当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前哨兵的活动。 汽车运输业点多面广,直接为亿万人民服务。搞得好,不但可以安全优质、及时地满足货主和旅客的需要,而且可以成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搞得不好,不但会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而且会败坏社会风气。 从各地货主和旅客的意见中,可以看到城乡绝大多数汽车站、队的司机、站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是好的,他们正在努力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但也有不少站、队恰恰相反,站容、车容和环境脏,售票、上车和下车秩序乱,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差,违法乱纪时有发生,纠纷、差错、事故屡见不鲜,不正之风相当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为了推动“五讲四美”活动深入开展,汽车运输部门要在3月份开展的 “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中,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打开新局面,抓住重点,突破一个至几个问题,把那些人民群众意见最多的问题切实解决好,为今后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打下基础。为此,要求汽车运输部门各级领导首先带头端正党风,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掌握情况。同时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充分发动广大职工,提高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和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自觉性、积极性,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订出司机、售票、站务、调度等工种的文明服务守则,并立即试行。还要广泛征求听取货主和旅客的意见。意见簿、意见箱不要流于形式,对群众的意见要及时处理,及时答复,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检查监督,认真改进工作,为搞好汽车运输部门的文明礼貌活动作出贡献。

3. 善于运筹 巧做生意

第2版()专栏: 善于运筹 巧做生意 本报记者述评 近年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有了一定的发展,在经营运筹上也是有成效的。但是,我们还没有完全摆脱自给自足经济思想的束缚,对外贸易往往被看作仅仅是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手段。因此经营规模小,运转不灵活,经济效益不够好。 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局面需要进一步打开,对外经济贸易地位的变化,给经营运筹开辟了广阔天地,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所说的经营运筹,是根据国际市场的供求趋势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进出口贸易中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精于算帐,巧于安排,学会运用各种方式做活买卖,以较小的经济代价获得较大的经济效果。 经营运筹,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要合理组织安排好进出口商品结构,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综合我国资源、劳力、资金、技术等情况,考虑哪些该进,哪些不该进。譬如进口方面,进口一定数量的粮食,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开展多种经营,有助于减少一些轻工原料的进口和增加一些农、副、土特产品的出口;进口一定数量的木材,有利于恢复和保持我国的生态平衡,有助于减少纸张的进口和增加家具等制成品的出口。至于有计划地引进一批适合我国情况的先进技术、某些关键设备或部件、新的操作规程、新的管理方法等等,不仅是推动技术改造的需要,还有助于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升级换代。出口方面,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包括进料加工再出口,对发挥我国劳动力和现有工业基础优势来说,大有好处;我国煤炭资源丰富,而国际市场能源紧缺,大力开发煤炭出口,对我们是有利的;我国国土辽阔,各种农、副、土、特产品以至山珍海味丰富,换汇率较高,出口潜力不小;机械产品,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有销路,我国机械工业有相当基础,生产能力大,从长远看,应该是扩大出口的主攻方向。在产品串换上,一进一出,也是大有文章可作的。譬如,在国际市场上,大米、大豆、花生仁等价格较高,小麦价格较低,前者可以多出口一些,用来串换小麦和玉米,这是合算的。又如国外化纤便宜,棉织品贵,而国内恰恰相反,如果将化纤织品降价,扩大国内销售量,多腾出些纯棉织品出口,这也是很上算的买卖。以上种种表明,只要我们善于动脑,勤于钻研,运筹得法,进出口贸易就会越做越活,生意越做越大。 国际市场行情起落变化很大,能不能抓住机会做赚钱买卖,也是经营运筹上的一种真本领。学会这种本领,不但要在国际市场上“摸爬滚打”,而且要对所经营的商品和其他有关情况作系统的调查研究,积累资料,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摸清动向,这样才能灵活反应,随机应变,不坐失良机。当然,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体制和政策上的改革,譬如扩大外贸经营的自主权,实行外贸经济责任制,改变“等客上门”的经营方式等等。 搞好对外贸易的经营运筹,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但也并非高不可攀。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志,要在实践中下苦功夫、花大气力去学。培养一支年富力强、精通业务、精通外语的队伍,在外贸经营权限逐渐下放的情况下,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有了这样一支队伍,对外贸易的经营运筹就会搞得更活更好。

4. 以品种新、花色多、质量好的产品赢得市场 吴江打开出口丝绸销路

第2版()专栏: 以品种新、花色多、质量好的产品赢得市场 吴江打开出口丝绸销路 本报讯 通讯员沈惠忠、记者陆振华报道:久负盛名的江苏吴江县丝绸行业从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质量入手,巧做出口生意。1981年共创汇4,150万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3.8%,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 吴江县是我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织绸小镇。盛泽镇是全县最集中的丝绸产地。素有“日出万绸,衣被天下”之说。如今吴江县的丝织品产量仅次于杭州、上海、苏州,居全国第四位,曾有32个品种被评为全国优秀产品,真丝绸出口量约占全国的18%左右。但是,过去这里出口的丝绸产品,以平素织物、大衣衬里绸、电力纺等中低档产品为主;品种花色单调,一副“老面孔”;还有一大部分真丝绸以白坯布出口,身价不高;一些产品的幅面也不够宽,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 为打开丝绸出口新局面,丝绸行业的职工在生产上抓挖、革、改,在经营上突出“活”和“巧”字。他们抓新品种、新花式的设计和生产,发展高档货和热门货。全县培训建立起了一支设计队伍,吸收中外丝绸产品优点,研究设计新品种,增产适销对路的真丝双绉绸、东风纱等高档商品,淘汰滞销产品。他们还注意把经营搞活,能创汇的生意,不论大小,一律认真对待,即使不足百米的印花绸生意,也不拒之门外。有一外商要求新生丝织厂36台织机织36种花样,一年后再把其中的18台织机换织新花样,工厂克服困难,满足了客商要求。

5. 北京建成铁路公路立交桥

第2版()专栏: 北京建成铁路公路立交桥 北京新近建成一座钢筋混凝土箱形铁路公路立交桥。这座立交桥位于北京市西南三环路,横穿四对并卧钢轨路基。

6. 有暖气的客运汽车

第2版()专栏: 有暖气的客运汽车 吉林省出现安有取暖装置的长途客运汽车。旅客乘坐这种车,即使在三九严冬也能舒服地旅行。

7. 利用航摄资料设计公路

第2版()专栏: 利用航摄资料设计公路 在室内利用国家现有的航空摄影资料进行公路勘测设计的新方法,最近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勘测设计院和测绘局共同研究获得成功。(据新华社)

8. 包装纸上的经营艺术

第2版()专栏:市场随笔 包装纸上的经营艺术 华胜 天津劝业场古籍书店的包装纸上,印有天津市新华书店分布图,列出全市58家书店的地址和电话。一张包装纸,给顾客、特别是给从外地来津的人很大方便。这种服务周到,替顾客着想的作法,深深地温暖着人们的心。 印制这样的包装纸,表现了一种巧妙的经营艺术,体现了社会主义商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商业战线的其他部门,是否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也做些这样的好事呢?

9. 外贸短波

第2版()专栏:外贸短波 外贸短波 黑龙江工艺蜡烛 黑龙江青冈县工艺美术厂试制成功的新产品螺旋彩色照明蜡、圆柱形和锥形彩蜡,受到港商欢迎。 螺旋彩色照明蜡外型美观,燃时无烟、无味。 刘文兴 辽宁文蛤 辽宁东沟县大东镇锦江渔业大队饲养的文蛤,去年首次出口日本。 文蛤又名马蹄蛤,无沙无泥,味道鲜美,长期存放不易变质,畅销国际市场。一九七七年秋,锦江渔业大队从县贝类养殖场移殖文蛤种苗三万斤,在黄海北部、鸭绿江口的五千余亩沙滩上放养。经过四年精心培育,捕获文蛤九十五万多斤,运往日本。 邵燕翔 湖南红嘴鸟 红嘴鸟,又名相思鸟。湖南省桂东县寒口、四都两个公社的桃尞、秋里大队,地处海拔八百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是红嘴鸟南飞的必经之地。去年全县出口红嘴鸟二万只左右。 欧阳泽

第 3 版

1. 改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状况 博野县一批干部自愿回农村工作

第3版()专栏: 改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状况 博野县一批干部自愿回农村工作 本报讯 通讯员李善奇、记者谢石言报道:中共河北省博野县委批准一批家在本县农村的县社干部自愿回村工作的申请,以改变当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状况,加强基层工作。 去年9月,保定地委第一书记邢崇智同志,根据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提出了家在农村的脱产干部,可以采取带职带薪自愿回本村工作的设想。博野县杜田庄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顿秀勇同志首先响应,自愿向县委写了回村工作的报告。 顿秀勇的行动,得到了博野县委的大力支持。县委决定:保留他党委副书记的职务,免去公社主任职务,政治和经济待遇不变,回村工作两年。 1981年12月1日,顿秀勇同志回到了顿庄,受到大队干部和社员的欢迎。顿庄大队是一个穷队,去年人均口粮才410斤,人均收入才65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顿秀勇和支部的同志、全村社员共同研究制定了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的规划。 在顿秀勇同志的带动下,目前,经博野县委批准,又有9名脱产干部自愿回本村工作。 为了使这一工作健康开展,博野县委经多次酝酿讨论,做出了脱产干部回村的几项规定:一、本人完全自愿。作到本人、家属、大队、本机关、县委五同意。二、干部回村后,政治和经济待遇不变。三、与回村干部签订合同,要求他们在两年内搞好本村的建设。四、干部回村后工作受当地公社党委领导。考核由县委组织部、县政府人事局结合原单位进行,并经常组织回村干部交流经验,关心这些同志的工作、学习、生活。县委还规定不管那级干部、什么职务,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回村工作。回村后,是党员的兼任党支部副书记,非党员干部兼任副大队长。 记者最近访问了博野县,和县委负责同志以及回村的同志们进行了座谈,大家认为,干部带职带薪自愿回村工作有如下好处: 一、有利于改变当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状况,有利于加强基层政权的建设。据调查,“文革”前这个县脱产干部只有300多人,现在却达到了780人。全县11个公社平均每个公社就有脱产干部19.5人,其中书记、主任就达8、9人之多。这种状况,与当前的四化建设显然是不相适应的。所以,博野县委认为,如果一个大队能有一个脱产干部回村工作,那么,全县128个大队,需要的脱产干部,仅占全县现有脱产干部的七分之一。他们政策水平比较高,见识较广,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这对加强基层工作,巩固和完善生产责任制,发展农村大好形势很有好处。 二、有利于推广科学技术和传播先进经验。县畜牧水产局技术员郭泽民,县委批准他回村工作,他精神振奋,很快掌握了全大队畜牧业发展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春节一过,他就到外地采购预防大牲畜疫病的药物。技术员汤立庄回村后,挨家串户传授养猪、养鸡的先进技术。据调查,目前农民发展畜牧业的情绪十分高涨,普遍要求学科学、学技术。 三、干部回到本村,不仅能帮助社员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还能帮助家庭种好责任田,搞好家庭副业,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减少国家负担。

2. 乡村住不烦城里人——乌鲁木齐居民谈农村变化

第3版()专栏:新疆通讯 乡村住不烦城里人 ——乌鲁木齐居民谈农村变化 “如今乡下光景好,土地能养人,空气也新鲜,实在住不烦人!”记者最近在乌鲁木齐市解放北路一些居民院采访,接触到许多从天山南北农村观光归来的各族居民,他们谈起今日农民的新生活,无不流露出羡慕之情。 居委会治保主任张兰英说:“过去乡下日子紧巴,人往城里跑;才过了两三年就起了大变化:不仅乡下人往城里跑的少了(做买卖的不算),连城里人见农民赶走了穷气、争来了福气,也动了心。去年以来,下乡观光的人可多啦!” 居民们向记者谈了如今自己的忧愁事。其一便是在乡下生活的老人对城市渐渐失去兴趣,有的请都请不来。东文化路居委会干部于秀坤,她有个83岁的妈妈,住在乌鲁木齐郊区农村。于秀坤说,我妈以前挺好说话,那时接她进城住一些日子,她高高兴兴地来了。现在可不,再接她到城里住,磨破嘴皮也不成。去年年底,于秀坤得知妈妈要进城,以为妈这下要在城里住下了,忙着收拾房子。可她妈到家后,连凳子还没暖热,就提出要走。秀坤火了,说:“我这里也没有臭蒺藜烂刺,妈您为啥不肯住下?” 妈说:“我一到乡下心就豁亮。再说,东西也不缺,哪点比城里差?” 秀坤说:“眼下是大冬天,我房子的火墙烧得热,总比乡下暖和!” 妈嘟囔说:“火墙多,烟囱就多。城里一天到晚灰沉沉的,太阳起得太晚。在乡下,太阳早早就起来了!” 对城市受污染这一条,秀坤自知说不过妈。她不再多讲,硬不让妈出门。老人家别扭坏了,只住一夜就走了。 秀坤心里不是个滋味。居委会主任潘秀芳走来说:“现在的老人,就是与农村有缘分!”她讲了三请公公马进祥的事。马进祥今年91岁了,儿子媳妇早就盘算把他接到城里住。头次去请,老人直摇头,说:“我不去!呆在城里吃烟灰,不如留在乡下闻花香!”第二次去请,专门弄了一辆车,并骗老人说:“进城不是让您住,主要是让您洗洗澡,看几台好戏。”老人信以为真,上车了。潘秀芳和另外几门亲戚,对老人招待得可好了,又买水果又割肉,还天天做老人喜欢吃的疙瘩汤。可是留人留不住心。儿子和媳妇见老人不仅没吃胖,还瘦了,赶紧把他送到乡下。第三次去请,潘秀芳想看个究竟。她到公公住的亲戚家详察细问,感到乡下吃的东西丰富,家里三顿饭都不吃粗粮,出门便是粉条厂和豆腐厂,冬天杀一头肥猪挂在外面,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用的东西比较齐全,“三大件”和沙发都有;最惹眼的是六间新房和一个宽敞的大院。潘秀芳说:“这下我理解了老人的心思,城里能住腻人,乡下住不烦人!” 这两年,66岁的退休干部李国林每年都到玛纳斯县农村的亲戚家住上几个月。他说他有病,乡下是疗养的好场所。他打算到今年开春后,带上老伴一同下乡,多住一些日子。李国林说:“乡下风光好,夏天青枝绿叶,秋天瓜果飘香,咋住咋新鲜!”中山路八巷三号院的维吾尔族老人斯拉依,在乌鲁木齐市生活了20多年时间。今年8月,他接到在塔城农村的侄子的信后,高兴地逢人便夸“农村亚克西”。侄子来信告诉他,自留果树已结果,几十只自留羊已养肥,又买了一头奶牛,日子好过了。斯拉依说,我的梦变成了现实,我要到乡下去住。没过多久,他就去侄子家了。 过去农民进城,有的居民不大理睬。现在城里人对农民开始另眼相待了。在乌鲁木齐街头,经常看到居民们围着农民询问乡下情况。有的农民指着一袋袋杏干、桃干、核桃等,津津有味地介绍,在场的人心里痒痒的。城里人下乡观光,这股风越来越强。健康路一道巷六号院,近年来下乡观光的人有好几个。居民王淑英春天下去一次,秋天又下去了。她说:“乡下新鲜事就是多,看不够!”回族妇女马新萍,去年10月陪同妈妈下乡串亲时,差点儿迷了路。本来,她和妈都多年没下乡了。妈说:“不是对乡下的亲戚瞧不起,因为乡下生活有困难,添一个人就多一张嘴。怕增加麻烦,所以就不去了。”这次下乡,还是很久以前的老印象。但转了半天,亲戚家的破土房还是找不到。这时,见一排崭新的瓦房,门前有葡萄架,啤酒花开满房檐。院内砖铺走道,干干净净的。马新萍以为这是机关单位的房子,想进去打听一下自己的亲戚住在哪儿,恰好在院内碰上了亲戚家的女婿马成。“你怎么在这里?”马新萍问。马成说:“这是咱们的家呀!”马新萍不只一次地说:“树茂才有鸟飞。农村好了,城里人就会被吸引来!” 本报记者 顾月忠

3. 把党和人民的温暖送给他们——记天津市墙子街热情照顾离休老干部

第3版()专栏: 把党和人民的温暖送给他们 ——记天津市墙子街热情照顾离休老干部 “我们在温暖的社会大家庭中欢度晚年”,这是居住在天津市王串场工人新村墙子街十名离休老干部的共同心声。 记者在这个街采访时,听到和看到许多关心照顾离休干部的感人事迹。李希文同志是河北省的离休干部,因家属在天津,被安置在这里。他到天津没有几天,粮店、煤店和副食店的同志便来家访,问寒问暖,了解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和不便。李希文既感激又不解,心想:“这些素不相识的热心人,怎么知道我离休在家呢?” 原来,为了照顾好离休老干部,河北区墙子街党委专门召开过服务行业负责人会议,学习有关照顾离休干部的文件,并把离休老干部的姓名、住址等印发给有关单位,要求他们了解情况,制订措施,精心照顾。已经离休的原河东区检察院检察长梁广令同志,身患重病。墙子街的商店、医院服务上门,无微不至。梁广令同志对记者说:“粮、煤、副食、医疗和修房‘五上门’,送来了党的温暖、人民的心意,我好象回到了战争年代的‘老乡’家里。” 离休老干部们发自肺腑的语言,反映了墙子街关心照顾离休干部的真实情景,也给人们启示:关心照顾离休老干部,一定要原来所在单位和街道双管齐下,共同操心尽力,缺一不可。象解决离休老干部住房拥挤问题,天津市政府和各区局,今年已为他们筹建住宅十万多平方米,这是街道无能为力的。但是,上级机关和所在单位的关怀,不能代替社会上的热情照顾,很需要象墙子街党委那样,发动各行各业的职工关心照顾好离休老干部。 天津市墙子街关心照顾离休老干部,过去也有过不同的看法。有的人把照顾离休老干部和“特殊化”混为一谈,甚至认为关心离休干部会助长“特殊化”。各服务行业经过讨论,认为老有所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是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内容之一。离休老干部年老力衰,照顾他们不是“特殊”,而是大家应尽的责任。墙子街办事处,主动腾出办公室,成立离休干部活动室;房管部门逐家访问,修门窗、补水漏;医院给他们做体检,对有病和行动艰难的开设家庭病房,送医送药上门;副食店对家中无人、行动不便的老同志,送货上门,热情周到。 十名离休老干部面对各行各业的关心照顾,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他们还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街道工作。有的给街道办事处当顾问,有的协助街道干部调解家庭纠纷,有的向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本报记者 石德连

4. 农民党员杨云青一次交党费一百元

第3版()专栏: 农民党员杨云青一次交党费一百元 本报讯 湖南省邵东县团山公社栗山大队党支部书记杨云青,饮水思源,富不忘党,一次交党费100元。 今年元月13日,杨云青一次向公社粮站交售余粮10,270斤,粮站照价付给他2,054元。老杨手捧着这一叠叠崭新的票子,思绪万千。他想起解放前七岁就跟着母亲讨米的苦难家史,想起解放后翻了身,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甜日子更是象芝麻开花节节高,到去年底家里共积存粮食15,000斤,在银行存款5,000元。今昔对比,天壤之别。老杨深深感到,没有共产党,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哪有今天的幸福日子呢!饮水要思源,富了不能忘本。老杨决计从卖余粮的款中拿出100元来交党费。他来到公社党委,递上100元钱,恳切地说:“我是一个受党培养教育20多年的党员,个人富了应该首先想到党。” 周叙春 陈平南

5. 芜湖光华玻璃厂一批后进青年变先进

第3版()专栏: 芜湖光华玻璃厂一批后进青年变先进 据新华社合肥电 新华社记者田学祥、刘清福报道:安徽芜湖市光华玻璃厂负责人高兴地对记者说,我厂93名被称为“野马”的青年工人,不到一年已有91人变好,成了建设四化的“骏马”。这是党团组织教育的结果。 转变的91人中,有5人加入了共青团,44人被评为全厂的“三好青工”。 近几年,光华玻璃厂新进了一批青年工人。他们当中一些人有的打架斗殴,职工们把他们比作放荡不羁的“野马”。光华玻璃厂的党团组织、街道居民委员会、派出所紧密配合,对“野马”进行了教育。

6. 寒冬淘井记

第3版()专栏: 寒冬淘井记 内蒙古丰镇县隆盛庄公社一里路大队二道沟生产队地下水位低,“吃水难”是一个老问题。近两年由于降水量较少,村里的两眼井只剩下点浑泥汤。 今年春节刚过,解放军某部九连执行任务来到了二道沟。鉴于水源紧缺的情况,连队党支部做出决定:保证社员群众吃水用水,连队实行“用水紧缩”制度。 没过几天,师副参谋长刘福生、团政委张秉义率工作组来到九连蹲点。他们登门拜访德高望重的老人。老人们告诉他们村里的两眼井已经多年没有淘了,如果好好淘一淘或许可以解决问题。 在刘福生、张秉义的提议下,九连党支部一致通过了淘井的决定。他们抽调八名身强力壮的战士组成了掏井作业队。在20多米深的井底,战士们泡在砭骨的泥浆里,谁也不叫苦。村里的乡亲为战士们烧好了暖身子的姜汤。……经过两天的苦战,战士们终于淘尽了井底淤泥,又向下挖深了两米多。泉眼涌流,井水澄清,二道沟的群众再也不为吃水发愁了。 王幸生

7. 余姚县东泰门居委主任王忠花 关心照顾孤寡老人

第3版()专栏: 余姚县东泰门居委主任王忠花 关心照顾孤寡老人 本报讯 记者林宗平、通讯员茅森成报道:浙江余姚县余姚镇东泰门居委主任王忠花,关心鳏寡孤独老人的生活,受到居民们的称赞。 四十四岁的王忠花,1973年到东泰门居委后,挨家挨户走访了鳏寡孤独老人,看见有的孤寡老人,生病无人照顾,生活上的困难不少。她想:如不照顾好孤寡老人晚年的生活,又怎能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呢?于是,她下决心,要照顾好鳏寡孤独老人的生活。去年10月的一天,七十九岁的“五保户”黄彩娣老婆婆,在河埠洗东西时,不小心跌了一跤,全身疼痛,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王忠花知道后,把她抬到医院,经医生检查,老婆婆脊髓骨重伤,需要长期治疗。王忠花每天步行2里路,来到老婆婆家,给她梳头,换药,送饭送水,还经常给老婆婆洗衣服,擦身体,剪指甲。十天半月的过去了,王忠花每天坚持这样做,两人有说有笑,路过的人真分不清她们是婆媳还是母女。 七十四岁的邵生法,自1973年生肺病后,躺在床上,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王忠花说:“我是居委会干部,不能看着一个孤寡老人躺在床上不闻不问。”王忠花又主动地挑起了料理老人生活的担子。 有一次,王忠花走进他家,看见地板上有老人吐出的鲜血,就用他家的破布头擦干净。不少同志怕王忠花传染上肺病,关心地劝她说:“老王啊,今后你就不要去服侍邵生法了,要注意自己的身体。雇一个人服侍他,还怕镇里不付钱?”王忠花说:“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应该做的。”

8. 常家沟大队一年办了四件好事

第3版()专栏: 常家沟大队一年办了四件好事 本报讯 山西省平定县常家沟大队干部,带领群众,艰苦奋斗,用集体的资金,给子孙后代造福,去年一年内办了四件好事。 第一、建学校,为后代建造了良好的学习场所。前几年大队学校的教室占用的是民房,孩子们上学不方便。一九八一年大队拨出十万元,修了二千八百五十平方米的一所学校,还添置了一百二十套课桌。入冬后教师、学生已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学校。 第二、建文化室,大队有了文娱活动中心。去年大队修起了一个长三十米、宽二十米的文化室,既能演戏演电影,又能打乒乓球、下象棋等。 第三、建桥修路,方便群众。从常家沟到公路中间隔着南川河,大队在南川河上架起了一座石桥。同时修了一条大马路。 第四、修新窑、帮助群众买电视机。为了不占耕地给社员修房,大队一九八一年修了四十眼新窑洞,卖给群众居住。分配兑现后,大队又帮助社员从交电公司一次买了八十四台电视机。 张三礼

9. 某部“大功团”两年植树近10万株

第3版()专栏: 某部“大功团”两年植树近10万株 本报讯 北京部队某部“大功团”指战员大力支援地方植树造林。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共帮助驻地县社植树99,450余株,受到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称赞。 两年来,“大功团”党委带领指战员在搞好营区绿化的同时,主动和驻地县社取得联系,派出指战员帮助地方突击植树。去年4月份,部队任务很重,但他们还是抽出500余名指战员帮助驻地县社植树。指战员们奋战两天,为地方植树两万余株。为了提高植树成活率,指战员们拜地方林业技术人员为师,分工包片,认真负责、严格按要求植树。他们给柴沟堡公社龙王堂大队栽的15,000株杨树,成活率达到97%。 计国亚

10. 战士袁帮成撰写技术读物

第3版()专栏: 战士袁帮成撰写技术读物 本报讯 记者刘东耕、通讯员卢锦才报道:南京部队某炮团二十四岁的汽车驾驶员袁帮成写出了长达十五万字的《汽车实用物理》初稿,受到总后勤部运输部门的重视。天津运输技术学校对他刻苦自学的成果给予赞扬和鼓励,他作为全军的三名代表之一,参加了全国青年自学经验交流会。 高中毕业的袁帮成于一九七六年入伍以后,先后革新、改装了电喇叭、输油喉管、空气量孔,降低汽车的耗油量,获得了革新奖。他为了写出《汽车实用物理》的技术读物,自学了大专物理教材和上百本技术书籍,摘录了五十多万字的笔记,请教了四十多位同行。在投入写作的一年半中,他常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干。

11. 我对党风好转有信心了

第3版()专栏:党员来信 我对党风好转有信心了编辑同志: 新春伊始,贵报连续发消息、配评论、加编后语,突出了端正党风、严肃处理经济领域重大犯罪案件的宣传报道,有点讲真理、不讲面子、向歪风邪气“拚搏”的精神。比如,2月5日这一天的《人民日报》就有广州、淮北、茌平县三则处理重大经济犯罪案件的消息。这种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既震慑了犯罪分子,又大长了人民志气,使我增强了对端正党风的信心。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屑隐瞒自己的观点。说实在话,我对不正之风深恶痛绝,对党中央纠正不正之风的决策真诚拥护。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对端正党风是信心不足的,认为党风不正,不仅是“积重难返”,恐怕是“积重不返”了。直到前不久党中央提出要在今年争取党风有个显著的好转,我还将信将疑。现在,党中央把严肃处理经济领域的重大案件作为建设精神文明的两件事之一,作为关系我们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雷厉风行地抓起来了。处理这类案件显示了几个特点: 一是对那些与负责干部有牵连的现行的经济上的重大犯罪案件,从速依法处理,不管涉及什么大人物、大机关都一律查处。广州市依法逮捕原电信局局长王维经就是一例,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是制裁犯罪分子与表彰廉洁奉公的好人好事好风尚结合起来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贪官污吏受罚,清廉干部受奖,老实人扬眉吐气了。 三是把查处犯罪案件与对党内外进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了,整顿党风与整顿社会风气结合起来了,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治本。 马克思说过,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事实是最令人信服的,面对当前这些事实,我对党风好转有信心了,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光明前途有信心了。 西安制药厂 彭庆杰

12. 图片

第3版()专栏:人民子弟兵 南京空军某医院研制成功治疗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的新药——养金片的消息传出后,全国各地纷纷来信、汇款,要求购买此药。医院门诊部团小组主动承担起为群众复信寄药的工作。一年来他们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先后给12,800多名患者复信,为近2,000名患者寄了药,因而受到群众的赞扬,被评为“学雷锋先进团小组”。 新华社记者 李保国摄

第 4 版

1. 人人都要履行植树造林的光荣义务

第4版()专栏:社论 人人都要履行植树造林的光荣义务 东风送暖,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到来了。去年12月,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昨天,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我们要深入学习,广泛宣传,认真贯彻执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投身到绿化祖国的行列中来。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造福子孙的一项大事。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作出的《决议》,是加速绿化祖国的号召书和动员令,也是一个法律性的文件。按照规定“每人每年种三至五棵树”,是一种法定的、带强制性的公益劳动。如同适龄青年有服兵役保卫祖国的义务一样,凡是规定范围内的公民,都有植树造林的义务。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把全民义务植树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代表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这样一项极为严肃的大事,各级党政军领导要高度重视起来,努力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和具体组织工作。今年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的第一年。我们一定要开好头,起好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植树运动,做到轰轰烈烈,扎扎实实,为绿化祖国大地打下一个好基础。 为了加强对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领导,中央绿化委员会已经成立。县以上的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实施办法》的规定,迅速地把各级绿化委员会建立起来,并由主要领导同志负责,统一领导本地区的义务植树和整个造林绿化工作。目前,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绿化委员会已经相继成立,许多党政军负责同志亲自参加义务植树,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地区义务植树运动的开展。各地的实践证明,只要领导真正重视起来,把这项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不仅义务植树运动开展起来了,而且推动了整个造林绿化工作。不少地方林业方面存在的经费不足、基层机构不健全等实际困难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为发展林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充分做好思想发动,建立健全领导机构的同时,还要抓紧做好植树造林的实际工作。从全国范围来讲,今年主要是做好义务植树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调查研究、规划安排、搞好一批试点等等。具体到一个地方,要区别情况,因地制宜。在条件成熟或部分成熟的地区,就应当全面展开或部分展开造林活动。造林,也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切忌不问具体情况一哄而起。要做好科学的规划和严密的组织工作。栽什么树,栽到什么地方,先栽哪里,后栽哪里,都要作好细致的安排。育苗是造林的基础,应当先行一步。要办好现有国营苗圃和社队苗圃,并安排必要数量的土地和专业人员,扩建和新建苗木基地。有条件的单位可自办苗圃,城镇家庭和农村社员提倡采用营养钵育苗。要加强栽植后的管护工作,真正做到造一片、管一片、成一片。植树以后,要按照政策的规定,明确林权归属,切实保证其合法权益。按照森林法的规定,严肃护林法纪,建立爱林护林的乡规民法,广泛发动群众,切实保护好林木。各单位每年都要进行义务植树的检查,定期组织评比,成绩优异的,给予表扬奖励;无故不履行造林义务的,所在单位要进行批评教育、责令补栽或给予经济处罚。整个单位没有完成任务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2. 拉开序幕的一天

第4版()专栏: 拉开序幕的一天 人勤春早。2月28日,首都党政军民学200多万人,以火热的心,勤劳的手,在春风中揭开了“全民文明礼貌月”的序幕。 在北二环路 早晨7点多钟,一辆辆大轿车来到北二环路。 北二环路自环城地铁建成后,一直未很好地清扫过,马路上尘土多,马路两旁,随处可见砖瓦、碎石。来自国务院31个部委、直属局的34位正副部长、139名司局长和数千名机关干部,在这一带清理这个“卫生死角”。经过一个上午的紧张劳动,他们把快、慢车道,马路两侧的人行道扫得干干净净。等到检查验收合格后,他们才收工。 在地铁立新站 清晨,地铁立新站南侧的绿化林带周围,一支义务劳动的队伍正在认真地清扫。他们之中有不少年逾花甲的老同志。这是正在北京参加会议的部分全国人大常委和许多省市区人大常委的负责同志。前两天,上海市总工会副主任裔式娟和河南省总工会副主任盛婉从朋友处获悉2月28日首都将举行文明礼貌月的统一活动,就积极要求会议组织代表参加,为首都的文明建设尽一份心意。她们的倡议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赞同。今天,她们同80多位代表和会议工作人员,高高兴兴参加了军民友谊卫生路的揭幕仪式,同当地的军民一起投入了热火朝天的公益劳动。他们和青年比着劲,干得欢。著名越剧演员袁雪芬同志对记者说:“经过十年动乱,社会污染得很厉害。在这个时候开展文明礼貌月的活动真是太重要了。我希望能持之以恒。” 在天安门前 雄伟的天安门前,汉白玉的金水桥显得格外洁白。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和戴着红领巾的中小学生用清水细心地为它拭去尘污。 东观礼台前,活跃着一群穿白大褂的青年人。北京市卫生局的共青团员在这里举办了卫生宣传服务站。他们挂起了大幅图片,宣传卫生常识。一位从青海来的藏族同胞高兴地接受了他们免费赠送的《健康》杂志,说:“我要好好看看。”在显微镜前,不少群众在观看痰的标本。一位外地来京出差的同志感叹地说: “痰里有这么多细菌,下回再也不敢随地吐痰了!” 在王府井 繁华的王府井,人群如流。东城区财贸系统的领导同志在新华书店门口,设立了一个征询群众意见台,直接听取群众对财贸工作的意见,有的当场研究解决。从上午9点到11点,他们就听取了100多条意见。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位同志反映买不到台历的底座,东城区百货公司党委书记王培佑马上派人去协助解决。他对记者说:“今天听到的意见过去我们也听到过,但这次是面对面地听取,感受更深,真有点坐不住了”。 在王府井东风市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共产党员刁淑兰提前来到针织部针织组打扫柜台卫生,陈列商品。上午,一位老太太来到柜台前面,要买85公分的棉毛衫,没有货。刁淑兰一问,这位老太太已是第二次来买棉毛衫了。老年人走路不方便,刁淑兰就主动地让她留下姓名、地址,在中午吃饭的时候,跑到别的商店帮助买了一件亲自送到老太太手里。 在北海公园 清晨,宁静的北海公园内,打太极拳的常客还没有离去,总政治部一支肩扛扫帚、铁锹的队伍就在梁必业、黄玉昆等同志带领下,来到了琼岛。不一会,中央军委杨尚昆、韦国清、耿飚、王平、陈锡联等领导同志也同军委机关的干部战士来到北海东岸打扫卫生。上午9时,共青团中央和北京市的领导同志来到这里。杨尚昆等同志迎上去与他们亲切握手,热情地说:“我们这是军民会合。欢迎你们检查我们的工作。”昨天是星期日,公园游客很多。他们看到军委和总政的领导同志同干部战士一起,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打扫卫生,高兴地说:“到底是人民解放军,走在前,干在前。” 北京市副市长雷洁琼同公园清洁工宋艳芳在一起清扫庭院。她说:“我们早就应该下来。要经常深入下来,与大家一起搞好环境卫生,使北京成为一个清洁、优美、文明的城市。” 在宿舍楼里 28日上午,四机部第十研究院的一座宿舍楼里,家家户户都有四、五个青年来访。他们带着锯子、刨子、托板、抹子、刷子等各种工具,一进屋就检查门窗、暖气、水管、阳台、厨房、厕所,许多毛病当时就帮助修好了,并且征求住户对房屋的设计、施工等方面的意见。他们是北京市第六建筑工程公司三工区二队的团员、青年,以及主动要求参加的施工队的干部、工程师。这座房屋是他们去年亲手建起来的,现在他们要亲自来看看这些房子用户住起来是否方便,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改进?他们的行动受到住户的热烈欢迎。 回访住户,是三工区二队团支部1979年在党支部的支持下率先发起的。现在这些做法已在全公司推广。28日,在六建公司参加回访活动的就有10个土建施工队团支部,210多人,一共访问了29个栋号、700多户居民。 在332路汽车站 从去年6月开始一直利用节假日在332路汽车颐和园站维持秩序的北京工业学院16791班的同学,28日下午2点又来到车站。他们象往常一样,胸前别上维护秩序的工作证,走到自己的岗位上。一辆空车驶来,在车前门服务的同学,把一位老人先扶上汽车。车站的一位老同志指着秩序井然的队伍说:“要不是这些学生来帮忙,节假日腿脚不利落的乘客简直上不了车”。在16791班的带动下,上个学期,他们系所有的班都轮流参加了这一活动。这学期,他们已经把活动的值班日程一直排到了放暑假。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附图片) 题头照片:28日,北京卫戍区某部走上街头清扫环境卫生,这是共青团组织前往劳动的情景。 袁学军摄

3. 中央绿化委员会名单

第4版()专栏: 中央绿化委员会名单 主任委员 万里 副主任委员 雍文涛 林业部部长 洪学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 杜星垣 国务院秘书长 韩光 国家建委主任 委员 李海峰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王云 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 刘实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 曾德林 教育部副部长 甘子玉 国家计委副主任 邱纯甫 国家经委副主任 迟浩田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颜金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范子瑜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 沈 图 国家民航总局总局长 田一农 财政部副部长 刘培植 农业部副部长 李伯宁 水利部副部长 王西萍 交通部副部长 吴 钰 铁道部技术顾问(副部级) 贾慧生 煤炭部副部长 杨玉山 轻工部副部长 马玉槐 林业部副部长 秦仲方 国家城建总局副总局长 中央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雍文涛(兼) (新华社)

4. 一个多好的开头

第4版()专栏:今日谈 一个多好的开头 2月28日,星期天,在首都的大街上,到处看到一种热烈、清新的气象。王府井、西单、前门等繁华街区,商业战线的职工们在顾客光临以前认真准备,搞清洁卫生。中央领导同志和两百多万军民走上街头,清扫和美化首都的环境……。一叶知秋,从这一天的北京街头,可以看到我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文明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创造过举世公认的高度的精神文明。今天,党中央在新的形势下,率领全国人民在两个战线上进行扎实的坚韧的奋斗,我们对前途充满信心。 中宣部等16个单位关于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通知中要求,一定要把这个活动搞好,开个好头,搞出个样子来。这个“样子”,是既有广大群众参加、人心振奋、奋发向上的气势和规模,又摒弃一切形式主义的东西,讲求实效,贯彻始终。昨天在北京看到了一个很好的开端,祝愿这个活动在全国结出丰硕的成果。 海滨

5. 图片

第4版()专栏: 上图:2月28日,首都两百多万军民走上街头积极参加“文明礼貌月”活动。这是驻京部队某部一营在西直门立交桥打扫卫生。 李靖摄 右图:习仲勋(右一)、谷牧(右二)等同志在北海西岸和群众一起打扫卫生。 新华社记者摄 右中图:姬鹏飞(前右)、杨静仁(第二排右)等同志,前往府右街居民区打扫公共卫生。 新华社记者摄 左图:彭冲(前左二)、胡乔木(前右一)、姚依林(前左一)等同志在北海西岸和群众一起打扫卫生。 新华社记者摄 右图:万里同志在北海西岸和群众一起打扫卫生。 薪华社记者摄 右下图:北京市防疫站共青团卫生宣讲服务队在天安门前设宣传站,安放显微镜,请大家看一口痰里有多少细菌,使大家明白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

第 5 版

1. 民主的权威——关于权威的札记

第5版()专栏: 民主的权威 ——关于权威的札记 李洪林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分析产生“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时写道: “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很长的国家,我们党对封建主义特别是对封建土地制度和豪绅恶霸进行了最坚决最彻底的斗争,在反封建斗争中养成了优良的民主传统;但是长期封建专制主义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遗毒仍然不是很容易肃清的,种种历史原因又使我们没有能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或者虽然制定了法律,却没有应有的权威。这就提供了一种条件,使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起来,也就使党和国家难于防止和制止‘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发展。” 这段文字总结了一条很深刻的历史经验,并且提出一个重要命题:必须树立民主的权威。 我们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把“高度民主”作为一个目标,正是总结了几十年的历史经验而提出的。这个目标并不是一般的民主,而是高度民主。可见,树立民主的权威,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 什么是民主的权威呢? 民主是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国家制度。民主的权威,简单地说,就是在政治生活中少数必须服从多数。当这个原则得到普遍遵守的时候,就可以说树立了民主的权威。 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民主的权威首先表现在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广大群众又不能都来执掌国家机器,而只能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选出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于是就发生了干部(包括代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干部和群众的根本关系。所谓民主的权威,首先是指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不容侵犯,是指主人和公仆的关系不容颠倒。 当然,干部也是人民中的一部分,而且在通常情况下,还是优秀的一部分,因此才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并被选出担任各种工作。干部不单是人民的公仆,同时是群众的领导者。他不但有责任,而且有权力去处理各种问题。人民群众有义务服从干部的领导。但是,从根本上说,他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也就是说,在我们国家,干部的进退是取决于人民的。民主的权威就是由此而来的。 民主的权威还包括党内生活。中国共产党如今已经是执政党,党内的民主生活健全与否,对国家的政治生活关系极大。 党内民主生活的准则是: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就是民主集中制。这个制度的基础是少数服从多数。个人为什么要服从组织?因为组织代表多数。下级为什么要服从上级?因为上级代表更大的多数。全党为什么要服从中央?因为中央的代表性比任何地方或部门的党组织都大得多。当然,中央和党的各级委员会也都要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重大问题,而且它们也都是由党的代表大会选举出来的,要对代表大会负责,而代表又是由党员选举的。所以归根到底,党内虽然有严格的组织纪律,但都是在民主的基础上产生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谁也不能违反,这就是民主的权威。 必须破除一种误解,就是把民主和权威对立起来。 有人很喜欢民主,但是反对一切权威。他们以为,民主就是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而权威则要求服从,因而是绝对不好的东西。 有人很喜欢权威,但是却害怕民主。他们以为,一发扬民主就会出现无政府状态,谁说话都不灵了,这还了得! 这两种人各执一端,但在思想上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把民主和无政府主义混为一谈了。这些人,既不懂得什么是民主,也不懂我们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权威。 民主本身就是一种权威。民主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它所着重的恰恰是服从,而不是各人随心所欲。把多数人的意志集中起来,强制少数人服从,这就是民主,难道它不是很强大的权威吗? 至于无政府主义,只能起瓦解现存秩序的作用。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根本不可能实现。社会生活可能出现暂时和局部的无政府状态,但是终究要让位于某种权威所控制的秩序,因为这是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即使按照无政府主义本身的逻辑,也摆脱不了它所讨厌的权威。如果大家都信奉无政府主义,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动,那就必然互相碰撞,并且一定引起冲突。冲突的结果,总是强者胜利,于是失败者只好被迫服从强者的意志,也就是服从某种权威。 可见,即使从各人随心所欲开始,也必然以服从某种权威告终。社会不能没有权威,这是生活的规律。而民主就是这些权威当中的一种。 和民主相对立的,是专制主义。 专制也是一种权威。它的特点是个人集权,独断专行,等级森严,绝对服从,下级只向上级负责,谁也不向人民负责。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特别长久,专制主义的传统根深蒂固。虽然新民主主义革命早已取得胜利,封建的经济基础已经消灭,但是封建主义的思想遗毒并没有肃清。它往往使人用旧眼光来看待新社会人与人的政治关系,并且用这种思想来处理人与人的政治关系。把干部看成长官,把领导人看成皇帝,就是封建专制主义遗毒的具体表现。这种遗毒连党内都难以避免。比如,在党委会内部,书记和委员本来是平等的,在决定重大问题的时候应该少数服从多数。但是,书记往往被看成其他委员的上级,有“最后决定权”。如果大家对这种局面习以为常,书记本人也心安理得,那么,这时虽然有民主集中制,也是枉然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说的党内个人专断,正是历史事实。可见,专制主义的权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是存在过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比民主的权威还要强大。 可见,并不是民主和权威在互相对立,而是民主的权威和专制的权威在互相对立。专制战胜民主,并不是哪一个人的过错。不能单纯用某个伟大人物的特点来解释这种现象。它有社会的原因。一个伟大人物可以给历史事件加上某种特点,但是不可能造成全党全国都来服从一种错误意见的局面。习惯势力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习惯本来是一种思想力量,但是当它支配许多人的行动时,就变成现实的物质力量。它具有可怕的压力,直到使违抗它的人遭受暴力的惩罚。 因此,要树立民主的权威,就必须毫不留情地破除残存在我们政治思想生活中的封建主义余毒——专制主义的权威。这是一件事情的两面。 树立民主的权威,还要破除一种误解,就是把民主和集中对立起来。 民主和集中不是对立的两极。民主的对立面是专制。集中的对立面是分散。我们的民主集中制,并不是民主和集中这两个对立面的统一,而是说它既是民主的(不是专制的),又是集中的(不是分散的)。说它是民主的,就是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办事,而不是个人专断。说它是集中的,就是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而不是各自为政。 从政治体制说,集中制早就有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就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那种集中制是以个人专制为基础的,一个人说了算。在地方,权力集中于行政长官;在全国,权力集中于皇帝。现在,我们的政治体制是民主集中制。它是集中统一的,但那基础是民主的。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起来的是多数人的意志。因此,服从这种统一的领导,就是服从多数人的意志。而且集中起来的权力,也不是交给一个人去独断专行,而是交给集体,这个集体也是按民主的原则进行工作的。如果进行比较,民主集中制的权威必然超过专制集中制的权威,因为它拥有多数人的信任,依靠多数人的力量为后盾。 因此,树立民主的权威和加强集中统一领导是完全一致的。 在我国,加强统一领导主要是加强党中央的领导。无论是军队也好,地方也好,部门也好,群众团体也好,在政治上都要和中央保持一致,而不是各搞一套,特别是不能干扰中央的方针路线,这是关系我们事业全局的大问题。在民主的基础上加强集中统一,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有没有损害集中统一的东西呢?有,这就是分散主义。分散主义和民主毫无关系,倒是和封建专制有点关系。闹分散主义的人把自己领导的地区或部门当作独立王国,对上闹独立性,对下实行专制。他所追求的并不是民主,而是个人的权威。因此,要树立民主的权威,就必须反对分散主义。 还必须破除一种误解,就是把树立民主的权威和坚持党的领导对立起来。这个是非必须弄清。 一种人以“民主战士”自居,却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好象有了党的领导,民主就消失了。这种“民主”决不是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民主。 另一种人好象在维护党的领导,一听说发扬民主便以为是在摆脱党的领导。这种害怕民主的“党的领导”,也决不是我们所要坚持的党的领导。 其实民主和政党决不是互相排斥的。不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无产阶级政党决不互相排斥,就是资产阶级民主也离不开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在阶级斗争比较发展的条件下,政治斗争通常都是由政党来领导的。这是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为自己的利益而斗争的各个阶级(或是这个阶级中间某个阶层或集团),总是需要表达自己的意志,需要有人代表自己的利益,需要一个政治核心来制定战略和策略,并且领导自己去进行阶级斗争,也就是说,需要自己的参谋部和司令部。这个参谋部和司令部,就是政党。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不过它不是随随便便的一部分,而是本阶级中最自觉最有斗争经验的那一部分。因此,在现代的政治生活中,没有政党的参与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不论资产阶级民主还是社会主义民主,都是政治斗争的成果,都不能离开本阶级的政党的领导。资本主义国家也好,社会主义国家也好,它们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政党来领导,而在于什么样的政党来领导。这不单纯是理论上的分析,现实生活就是这样。 拿我们中国来说,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能打败强大的敌人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吗?如果没有人民的政权,能谈得上民主的权威吗?所以我们的民主生活和共产党的领导紧紧连在一起,这不是谁强加的义务,而是中国历史条件决定的事实,是社会生活的需要。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四化建设,这是空前伟大的事业,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断难成功的。 另一方面,树立民主的权威又是加强党的领导的条件,因为共产党坚决相信和依靠群众,这个党对群众的领导,既不能是救世主式的恩赐,也不能是长官式的命令,而只能是把马克思主义真理和正确的路线交给群众,发动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这就是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在无产阶级政权已经建立的条件下,党的领导首先和主要是发动群众掌握好国家政权,当好主人翁,换句话说,就是领导人民群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在各个岗位上发挥主人翁的精神。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政治前提,也是检验我们是否坚持了党的领导的重要标准。 因此,树立民主的权威和坚持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把它们对立起来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要树立一种权威,就要使它深入人心。 当大家都知道我们所需要的民主原则的时候,就会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谁要是违反民主的原则,就会受到多数人的抵制和指责,就会心虚,就会陷于孤立。 过去民主之所以缺乏应有的权威,当然有制度和法律方面的原因,今后必须努力使它完善。不过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宣传得太少,不能造成舆论。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即使有了民主的制度和法律,也难以实行,因为大家对这些制度和法律,不但不习惯,甚至不知道它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违反民主原则的行为(例如干部以人民的主人自居,在党委内部实行个人专断)非但遭不到抵制和制裁,甚至还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在这种情况下,谁如果起来捍卫民主的原则,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遗毒,还会被看成大逆不道,从而遭到孤立和打击。 可见,要树立民主的权威,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宣传它。有一种论调,说是三中全会以后,“民主宣传多了,造成社会秩序混乱”。这真是怪事。少数人捣乱社会秩序,这是破坏民主的行为,怎么能记到民主的帐上?按照这些同志的逻辑,为了社会秩序的安定,就只好把民主收起来,实行专制主义了。 其实,这种论调能够出现,有人敢于公然指责民主宣传过多,这件事本身就证明民主宣传得太少了。如果说宣传当中有缺点或错误,当然应该纠正,但那也不是民主宣传的多少问题。社会主义是全体人民自己的事业,高度民主又是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一个重要目标,难道还能怕多吗?

2. 努力提高更新改造资金的使用效果

第5版()专栏: 努力提高更新改造资金的使用效果 云志平 李国霞 目前,我国现有企业更新改造资金的来源很多,数量也很大。1980年为261亿元,加上历年滚存的更新改造资金结余70多亿元,共330多亿元。从1953年到现在,累计可用于更新改造的资金共有2,000多亿元,相当于工交企业1971年全部固定资产总值。但是,现在企业设备总的仍然陈旧,技术水平仍然很差。 更新改造资金很多,为什么应该更新改造的又没有更新改造呢?主要原因是更新改造资金没有使用好。这里面问题很多,仅对以下几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第一,更新改造资金的用途。 目前,重新建扩建而轻更新改造的倾向仍然严重存在。粗略地估算,全国更新改造资金真正用于更新改造的只占20—30%。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提高认识。对现有工交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既能改变重工业任务不足的状况,增加新的生产能力,又能使我国的工业生产技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今后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创造条件。切实搞好更新改造,增收节支的潜力非常之大。比搞外延为主的扩大再生产,更经济、实惠。对现有企业设备进行更新改造,资金来源比较稳定,技术上容易掌握,经济上容易合理,易于避免大的失误和损失浪费,投资一般节约2/3,时间也快得多。 因此,要正确处理更新改造和新建扩建的关系。所有更新改造资金,原则上都应该用于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不得用于新建和其他支出。在基本建设投资中,用于技术改造的也应当扩大,逐步做到大部分用于技术改造,小部分搞新建扩建。这样,经过几年时间,一些急需更新改造的企业可以基本解决,现有企业就会发生根本变化。 第二,更新改造的技术政策 什么是适合我国情况的技术政策?我们理解主要是先进适用,应具有先进性、经济性和适用性。先进性,就是要考虑科学技术的新水平、新成果,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力争多提高一些。经济性,就是要取得经济效益,即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降低成本,合理利用资源,增产增收。适用性,就是采用先进技术时,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我国人力资源丰富,要考虑采用先进技术节约下来的人力充分利用问题,还要考虑待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不能一味追求最新技术。 在更新改造中,对更换下来的设备(包括库存积压的设备),如何处理?有人主张要“废物利用”,大厂换下来的给小厂,小厂给街道、社队厂;也有人认为要“废旧用新”,统统回炉。这要具体分析,要综合考察其经济效果。如果利用这些设备,对国家和企业合算,就应当“废物利用”。如果对企业有些好处,但综合经济效果不好,就应坚决废弃。此外,还应逐步制订主要设备的退役标准,按规定退役的设备,不得“废物利用”。 第三,计划管理和综合平衡 更新改造资金使用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统一规划,缺乏综合平衡。由于多头安排,盲目开展,原材料不落实,施工力量跟不上,长期形不成生产能力。因此,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科学的长期规划和执行计划。要把更新改造计划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组成部分,并且建立一套象基建那样的计划管理和审批制度。有人主张建立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体系,把更新改造项目和新建扩建项目都包括在内。这首先有利于综合平衡工程项目。哪些应该进行更新改造,哪些应该进行全厂技术改造,哪些应该进行新建扩建,可以择优选定。其次,原材料和施工力量有比较可靠的保证。再次,可以统筹安排,有利于合理使用资金。 第四,基本折旧基金的集中办法 目前大中型工交企业提取的基本折旧基金,中央财政集中30%,由国家经委安排使用;地方和主管部门集中20%。上级机关集中一部分资金,用于重点更新改造项目是必要的,问题是集中多了一些,真正用到更新改造的数额很少。因此,目前的集中办法应适当改进。 基本折旧基金是固定资产的补偿基金,原则上应留给企业进行更新和改造。考虑到我国的财政经济力量、现行经济管理体制和更新改造资金多渠道供应的情况,上级机关可以适当集中一部分,但不宜过多。可否考虑将现行办法改为主管部门(或行业)集中小部分,企业留用大部分,中央不再集中。这样做的好处是,企业有比较多的资金,解决本单位的更新改造问题,主管部门(或行业)集中小部分资金,也可解决本系统一些重点更新改造项目,还可在所属企业之间进行必要的调剂。 第五,折旧率问题 1980年,我国工业企业基本折旧率为4.2%,大修折旧率为2.4%。有的同志认为,我国基本折旧率4.2%比西方国家8%太低了。这要具体分析。 一是折旧率的含义不同。西方国家的折旧率包括固定资产更新的价值和大修支出。我国在基本折旧率4.2%以外,又规定了大修折旧率2.4%。二是折旧率的计算方法不同。西方国家的折旧率是按固定资产不同类别分别确定的,所谓折旧率8%是指设备折旧率,另外,房屋、建筑物折旧率为2%左右。我国的基本折旧率不是分类分别确定,而是包括房屋、建筑物和设备在内的综合基本折旧率。三是补偿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也不一样。西方国家对固定资产的补偿是靠企业提取的折旧费,而我国对固定资产的补偿,除固定资产折旧费外,国家还以拨款和贷款的形式供给企业相当多的资金,我们认为我国折旧率总水平,在目前生产技术条件下,基本上是符合我国情况的。 但是,在折旧率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各行业之间的折旧率很不平衡,有的偏低,有的偏高。我国目前按综合折旧率提取折旧基金的方法也不合理。各种固定资产因结构、性能和使用寿命不同,折旧率也应不同。综合基本折旧率不能反映各类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 因此,有必要根据固定资产的不同结构、性能和寿命,分别确定各类固定资产的基本折旧率,并对目前折旧率偏低偏高情况加以适当调整。全国应制订统一的折旧提取办法,并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怎样确定分类折旧率?原则上应当考虑设备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有利于固定资产和更新改造资金的管理、使用和核算。

3. 诉讼中止与诉讼终止

第5版()专栏: 诉讼中止与诉讼终止 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可能遇到中止诉讼或终止诉讼的情况。 “诉讼中止”,就是在诉讼过程中,因为不得已的原故,暂时停止正在进行的诉讼程序,待中止障碍消除后,再恢复诉讼程序。根据有关规定和审判实践经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中止诉讼:(1)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确定继承人参加诉讼;(2)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需要等待确定法定代理人参加诉讼;(3)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如天灾等),暂时不能参加诉讼;(4)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等等。恢复诉讼,一般应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恢复。恢复诉讼后,中止前的诉讼行为继续有效,例如,继承人承认或放弃的请求,对继承诉讼人仍有约束力。中止诉讼与延期审判是不同的。延期审理是指由于必须到庭的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证人没有到庭等原因而推延审理的时间,但诉讼活动并未中止。 “诉讼终止”,是结束正在进行的诉讼程序。在诉讼过程中,由于某种情况发生,使诉讼程序不可能继续进行或者继续进行已无意义时,把案件结束。例如,遇到下列情况之一,便可终止诉讼: (1)原告人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2)被告人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3)离婚案件当事人一方死亡;(4)一方当事人死亡后,自中止之日起,满一定期限仍不能确定继承人,不能恢复诉讼的。诉讼终止与诉讼中止的主要区别在于:“终止”是诉讼完全结束;“中止”仅仅是诉讼暂时停止。 人民法院对中止和终止审理的案件,均应作出书面或口头裁定,口头裁定应记入笔录,因为诉讼中止或终止,都是一种重要的法律程序。 (七) (周道鸾 洪霞)

4. 《抗戈集》出版

第5版()专栏: 《抗戈集》出版 孙毓棠教授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尤精于中国经济史和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建国后他编有《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书中所辑录资料常为各种专著、论文引用,故该书为研究、教学工作者所赞赏。此外,他在五十年代还在各种报刊上发表过不少论文。时隔近三十年,需要参考时查找已不容易。为此,他选录其有关中国近代经济史和中外关系的论文九篇,除改动个别词句外,按文章原来面貌,辑为《抗戈集》,已由中华书局出版。 全书对于中国近代工业兴起、工业无产阶级诞生、银行、外债、铁路及其与帝国主义的关系,都有详细论述。(文文)

第 6 版

1. 评意共和苏共的论战

第6版()专栏: 评意共和苏共的论战 观察家 苏联共产党和意大利共产党之间,最近展开一场激烈的论战。意共对苏共推行的“模式”和现行政策提出了批评,而苏共则施展它的惯伎,对意共发起了凶横的进攻。然而,凶横并不表明强大,因为真理并不在苏共手里。 意共批评苏联些什么呢?简言之,第一,认为苏联对波兰局势起了“很大的消极影响”,提出要坚决反对外来干涉,特别是反对1968年侵捷事件在波兰重演;进而批评苏联推行强权政治和实力政策,应同美国一样要对当前的国际紧张局势负责,因为“不尊重各国人民的独立就不可能有巩固的和平”。第二,联系到苏联把它搞的那一套称作“模式”的东西强加于人,“是个严重的错误”;认为不应建立“世界领导中心”和恢复“领导国概念”。第三,对西欧国家来说,要寻求一条既区别于苏联又区别于社会民主党的第三条道路,即适合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意共是摆事实、讲道理的。意共指出了苏联当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富汗的事例等,并且严正指出,如果意共“采取同苏联对外政策一致的立场”,那就等于“自杀”。他们在反驳苏共惯于干涉意共对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时,仍然明确地肯定十月革命是“当代世界上最伟大的革命事件”。意共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党,完全有理由、有权利对于苏共侵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意共切身利益的所作所为,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是这次意共的批评触动了苏共政策的根基,因此,苏共极为恼火,不择手段地给意共扣了一大堆帽子,什么“诬蔑苏联”呀、“有意背离马列主义”呀、“直接帮助帝国主义和反共主义”呀、“陷入反社会主义营垒之中”呀,等等,用意共的话说,苏共的“攻击具有侵略性的语调”。苏共表现得如此之凶横,当然事出有因。 这些年在国际上,包括在许多共产党和工人党内,对于苏联对外政策的侵略扩张性质,对于苏联把它那个“模式”强加于人的行径,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清楚了并加以谴责。苏联深感自己的处境日益孤立,惊呼现在正是“从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方面疯狂反对现实社会主义(应读作苏联霸权主义!)运动的高潮时刻”。于是它就决意拿敢于顶撞它的意共开刀了。 其一,苏共指责意共这次发表文件“没有跟苏共交换意见”。这显然是对一个独立自主的党的明目张胆的干涉。试问,苏联出兵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富汗时,曾同意共交换过意见吗?苏共过去多次攻击意共和其他党,并在这些党内培植亲苏势力、搞分裂活动,也同什么人交换过意见吗?苏共怎么胡作非为都可以,别的党只能在苏共面前俯首听命。在这次论战中,意共慷慨地把苏共的攻击文章在自己的报刊上转载了,但苏共对意共批评和答辩的文章却严加封锁。意共提出对等发表文章,苏共胆怯到不敢接下这一挑战,自知理亏。 其二,苏共一会儿攻击意共领导人“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修改了”对苏联的总态度,就是说意共今天开始变了;一会儿又指责意共完成了“早就看得出来的”反苏倾向,承认双方“分歧确实由来已久”。是的,苏共对意共的干涉和意共反控制的斗争“确实由来已久”。那么,苏共为什么这样语无伦次、自相矛盾呢?无非是处心积虑地想把罪责诿之于对方而已。 其三,意共批评苏联和美国“僵持地保持集团”,“捍卫和加强各自的势力范围”,认为应当解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这两大集团。苏联却指责这样提出问题是对苏联和华约的“亵渎”,是“直接帮助帝国主义”。一句话,华约是解散不得的。可是,人们记得,不久前苏联还带头搞了一个华约宣言,声称“愿意解散自己的联盟,只要同时取消北约集团的话”。堂堂苏共竟言词伪善到如此程度! 其四,苏共表白说,不存在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的问题。可是,它却百般刁难、指责意共等党试图根据本国情况探寻一条社会主义道路,咒骂这是“机会主义”、“修正主义”、“反对苏联”,同时又大言不惭地宣扬苏联现行的那一套如何“具有普遍意义”和“决定着当代世界的面貌”。问题在你那个“模式”行不行。现在看来,不行是肯定的,这就难怪人们要抛弃你那个“模式”了。 再补充一点,其五,苏共还特意攻击意共对中国的“道义和政治支持”。苏共硬把中意两党关系的发展扯进攻击的范围,恰恰暴露了他们的恐惧和憎恨。对此,意共已据理加以驳斥,我们也就不必再浪费笔墨了。 对于这次苏意两党的论战,欧洲的一些党发表了不少评论。有的说,苏共对意共进行了“怀疑、侮辱和歪曲”,采取了“老一套的不能令人接受的咒骂方式”;有的说,苏共把意共批评它的政策说成是加强帝国主义阵营,这是“居心不良的诽谤”,等等。这些公论,已足以判明是非所在。 现在,苏共在文章中开始放出“不想加剧论战”的烟幕。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至此善罢甘休,更不会承认错误。更重要的,看来是它紧接着的后一句话:“不会让步”。把别人整了一通,最后还要吓人,这是色厉内荏的苏共领导的惯伎。

2. 缅甸《先锋报》载文指出 苏联入侵阿富汗使苏陷入困境 菲律宾报纸揭露苏越对柬埔寨的侵略政策

第6版()专栏: 缅甸《先锋报》载文指出 苏联入侵阿富汗使苏陷入困境 菲律宾报纸揭露苏越对柬埔寨的侵略政策 本报讯 缅甸《先锋报》最近指出,苏联入侵阿富汗在政治上失利、在经济上受到制裁,其处境如同当年美国侵略越南一样。 文章揭露苏联根据它的“全球战略”在全世界各地“设置许多军事基地”。在对别国进行入侵、攻占后强行进驻军队的这类例子中,“以苏联在阿富汗驻军87,000名,越南在柬埔寨驻军数十万这两个例子最为明显”。文章指出,阿富汗人民对苏军十分不满,他们“纷纷揭竿而起,进行抵抗”。在抗战开始时,抵抗力量的实力非常薄弱,现在已掌握了地对空导弹、反坦克地雷、自动步枪。“无论在组织上、训练上,还是在联合作战上、士气上,都比以前有进步”。由于游击队的联合奋战,使阿富汗当局的军队从苏联刚进驻时的12万人减少到现在的3万人。现在的阿富汗政府只能控制一些大城镇,90%的乡村地区都掌握在游击队手里,甚至连公路交通线,政府也只能在白天使用。 据新华社马尼拉2月27日电 菲律宾报纸《今日公报》今天发表一篇文章,揭露苏联和越南大肆鼓吹的所谓越南“解放”柬埔寨,只不过是为了“在印度支那树立一个受苏联奴役、附属于苏联的国家的样板”。 文章说:“苏联原先答应在去年向柬埔寨提供10万公吨的食品,但到1981年底为止,苏联仅完成了一半承诺,即只运去了45,000公吨,其中最为需要的商品——大米,也只完成了一半略多一点。”“十分奇怪的是,单独调查的结果表明,在最需要食品的农村,却见不到有一袋食品运去。” 文章强调说:“苏联对柬埔寨似乎要在伤害之外又加侮辱,现在要柬埔寨出口橡胶以偿付它运去的部分食品。” 文章说,“越来越多的人在怀疑苏联援助的大部分食品已转运去供给越南士兵。越南的经济危机一个接一个,连自己国内的人民都供给不了,更不用说供给作战部队了。” 据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2月26日电 据坦桑尼亚《每日新闻》今天报道,坦桑尼亚和印度在新德里发表声明,对阿富汗、南部非洲和印度洋地区的局势表示严重关注。 这项声明是由坦桑尼亚外长萨利姆和印度外长拉奥正当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20日到25日对印度进行访问的时候签署的。声明说,关于阿富汗问题,两国外长强调,“必须在撤出外国军队的基础上进行政治解决”,双方呼吁“严格遵守不介入和不干涉的原则”。(附图片) 民柬西部战区国民军某营四连女战士蒂莎,在攻打诗梳风越军据点时,用一梭子弹毙敌四名,战友们赞扬她是“女神枪手”。 新华社记者 周重要摄

3. 万象报纸刊登读者来信 老挝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第6版()专栏: 万象报纸刊登读者来信 老挝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本报讯 在越南地区霸权主义的全面控制下,老挝经济形势每况愈下,人民生活愈加困苦。 据老挝首都《新万象报》不久前发表的一封读者来信透露,今年元旦前后,万象私营商店差不多每一种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了一倍半。有的东西几天前还卖5基普,突然间就涨到15基普。进口香烟从每包50基普涨到80到90基普。市民们普遍感到震惊。《新万象报》的编辑在回答这封来信时,也流露出无可奈何和不安的情绪。 在老挝的国营商店里,货架大部分是空的,仅有的一点商品,价格也一个劲地猛涨。如向干部和职工定量供应的大米,虽然一直不能按定量供应,但价格却已从两年前的每公斤1基普涨到现在的每公斤3基普。至于其他的生活必需品,国营商店根本无法保证供应。 有一位读者写信给《人民之声报》,询问:“为什么国营商店的价格也一提再提?同样的布,起初每米8.7基普,几天后就涨到15基普,后来又涨到18基普、20基普,几时才算尽头。” 由于物价暴涨,老挝基普一再贬值。据报道,在短短两年里,老挝基普的价值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 一些原在万象、琅勃拉邦、沙湾拿吉和巴色等地做工、后来逃到泰国的老挝难民说,由于越南的控制,这些地方的中、小工厂中的技术人员大部分被排挤而外逃,现在由越南人或忠于越南的老挝人管理。他们不懂技术,瞎指挥,工厂的机器大部分被损坏。这些难民又说,目前,这些工厂大多停产或半停产,许多工人已经失业。 老挝解放已经六年多了,但人民的生活还没有达到最低限度的温饱。老挝一般职工每月的工资只有150基普,在市场上还不够买两包进口香烟或两公斤猪肉。 不久前脱离老挝万象政府的原老挝卫生局长坎辛乔博士也说:“越南黎笋集团的经济计划是以越南为轻重工业生产基地,而以老挝为原料供应地及人口疏散地。因此,他们竭力限制老挝经济的发展,限制老挝与第三国的经济合作”。他又说,驻老越军在老挝就地征粮,给老挝带来沉重的负担。坎辛乔博士还揭露了越南占领者掠夺老挝的铁矿砂、木材等自然资源,侵吞国际援老物资,以及越军在老挝各地烧杀抢掠的罪行,指出越南对老挝的控制和掠夺是老挝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苦的根本原因。

4. 巴总统表示要同邻国建立体面关系

第6版()专栏: 巴总统表示要同邻国建立体面关系 新华社伊斯兰堡2月27日电 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今天从拉瓦尔品第到达拉合尔时在机场对记者们说,巴基斯坦正齐心协力同邻国包括印度建立体面的关系。 他说,这种关系可以摆脱紧张状态,并以互不干涉内政原则为基础。 哈克在回答有关印度政府决定无限期推迟印度外交秘书对巴基斯坦的访问问题时说,到目前为止,巴基斯坦还没有得到印度政府的任何正式通知。因此,对此作评论为时过早。 他说,在作评论时必须十分谨慎,因为可能损害有关国家之间的关系。他表示“希望得到来自边界另一侧的积极响应”。 他说,巴基斯坦现政府对待克什米尔问题的立场一如既往。它在某些讲坛上所作的重申并没有新的内容。他看不出有什么理由取消这次访问。 印度的决定是在巴基斯坦代表不久前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提到有争议的克什米尔问题以后于2月24日宣布的。 哈克总统在谈到国内形势时说,政府的职责是给爱好和平的公民以安全感和信心,严厉惩罚反社会分子,以便造成一种守法和有秩序的局面。他说,在反对这种分子的运动中,全国各地逮捕了2,132人。

5. 美发言人说勃列日涅夫建议纯属宣传

第6版()专栏: 美发言人说勃列日涅夫建议纯属宣传 本报讯 据报道,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费希尔2月25日指出,勃列日涅夫要求迅速恢复战略武器会谈的建议纯属宣传,美国对这个谈判的立场未变。勃列日涅夫2月24日要求迅速恢复苏美关于限制战略核武器、化学武器和常规武器的谈判,还声称苏联准备在所有三方面达成协议。 但是,费希尔说,“正如我们多次说过的那样,苏联人自称真心希望达成有效的和可以核查的武器控制协议,可是检验这种说法真伪的是他们对谈判的态度,而不是他们的宣传”。他还表示,在时机未到之前,美国不同苏联进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他重申,美苏武器谈判不能同苏联在国际上的总的行为割裂开来。 前两天,美国军备控制署署长罗斯托在众院外交委员会作证时指责莫斯科在日内瓦谈判中的态度“只是表演给人看的”。他说,苏联代表在会谈中运用手法,把美国同欧洲、日本和其他盟国以及它有重要利益的地区分裂开来。

6. 美国与新西兰达成战时供应协议

第6版()专栏: 美国与新西兰达成战时供应协议 本报讯 据报道,新西兰国防部长汤姆森和美国助理国防部长劳伦斯·科布,就美国在战时向新西兰提供军事装备问题,于2月26日在惠灵顿签订一项两国谅解备忘录。备忘录规定在战时美国将“基本上保证”向新西兰武装部队提供标准武器装备。 汤姆森26日接见《世界报》记者时说,这项备忘录是“澳新美条约发挥作用的结果”,意义重大。这意味着一旦新西兰需要展开作战行动时,新西兰“将可以依靠美国的补给线,而不需要事先贮存”武器和弹药。 据报道,汤姆森在谈到这项协议的某些细节时说,这项协议也包括澳大利亚,劳伦斯·科布将赴澳大利亚去继续进行讨论。

7. 美国特使开始第五次中东穿梭外交

第6版()专栏: 美国特使开始第五次中东穿梭外交 新华社贝鲁特2月26日电 美国总统特使哈比卜今天抵达贝鲁特,开始他从去年5月以来第五次中东穿梭外交。 哈比卜在抵达时拒绝就他的使命发表谈话。但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哈比卜动身前夕表示,哈比卜将谋求加强黎巴嫩的“全国和解”和“改善(美国)同其他中东国家的关系”。 哈比卜选择这个时候开始新的一轮穿梭访问不是偶然的。 去年12月15日,以色列宣布并吞戈兰高地之后,黎巴嫩南部局势日趋紧张。以色列军队在边境一带集结了3个师的兵力,经常派遣飞机和舰艇侵犯黎巴嫩领空和领海。以色列的侵略行径激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强烈义愤,同时也损害了美国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现在离以色列军队最后撤出西奈只有一个多月了,美国当局不希望发生任何事变,以至妨碍戴维营协议的最后完成。为避免使美国陷于更大的被动,于是,哈比卜再次来到中东。 除黎巴嫩外,哈比卜还将去叙利亚、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和约旦。

8. 波议会确认经济改革和努力实现人民协商 天主教主教团呼吁尽早结束战时状态达成社会妥协

第6版()专栏: 波议会确认经济改革和努力实现人民协商 天主教主教团呼吁尽早结束战时状态达成社会妥协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华沙消息:波兰第八届议会第19次会议在华沙举行了两天,已经在27日闭幕。会议通过了波兰政府去年12月提交议会的9项有关经济改革的法案,并且通过一项决议,“再次确认实现人民协商思想的必要性”,要求为此“作出进一步的努力”。 会议还讨论了关于成立宪法法庭和国务法庭的法案以及为此而修改宪法的草案。根据这项法案,宪法法庭将负责审理一切公民违反宪法的案件,国务法庭将负责审理在国家机构中担任最高职务的领导人违背国法、民意的罪行。 会议根据雅鲁泽尔斯基总理的提议,任命格日瓦接替克纳皮克担任化工与轻工部部长的职务,还任命克拉辛斯基为国家物价事务部部长。 另据报道,波兰天主教主教团会议27日发表公报,呼吁波兰当局和社会团体“达成社会妥协”,以摆脱当前国内形势中出现的僵局。 公报要求当局“尽早结束战时状态,释放被拘留者,赦免因违反战时状态法令而被判刑者”。

9. 加拿大比利时对波苏采取制裁措施

第6版()专栏: 加拿大比利时对波苏采取制裁措施 据新华社渥太华电 加拿大外交部最近发表声明宣布,加拿大政府决定对苏联和波兰采取一些外交、经济和教育方面的制裁措施,以表示加拿大政府对波兰当前的事态发展的关切。 对苏联采取的制裁措施包括:减少加、苏两国间的高级往来;推迟有关科学、文化和教育交流计划的谈判;推迟两国间联合经济委员会会晤的日期;将苏联航空公司飞往加拿大的班机限制为每周两班。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电 比利时外交部最近宣布,比利时政府决定对波兰和苏联采取一系列的制裁措施。 这一决定是比利时同波兰的债权国和北约的伙伴磋商之后做出的。制裁措施包括:暂停比利时同波兰和苏联之间的部长或高级官员的互访;苏联和波兰外交官申请签证将受到限制性的审查;停止关于延期偿还波兰在1982年需要偿还的债务的谈判;推迟原定在2月份举行的比利时—波兰混合委员会会议,两国科学技术协议暂停执行。

10. 北京部队男篮获泰国王储杯赛冠军

第6版()专栏: 北京部队男篮获泰国王储杯赛冠军 新华社曼谷2月27日电 泰国篮球协会举办的第二届王储杯篮球赛27日晚在这里结束。中国北京部队男子篮球队在决赛中以85∶76的比分战胜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队,获得了本届比赛的冠军。 27日的决赛一直打得很激烈。这两个队在半决赛中曾交过锋,中国队以73∶70险胜。决赛开始后,中国队在加强外围防守的同时,不断组织内线进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队则以外线突破为主。但是,由于中国队防守漏洞较多,没有控制住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队员的中距离投篮。上半场结束时,中国队只以41∶40领先一分。 下半场,中国队的防守有所加强,同时四号队员王超的中距离投篮也连连奏效,比分一直领先。在剩下14分钟时,虽然1名主力队员5次犯规被罚下场,场上的攻势仍然不减,最后以领先九分战胜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队。 决赛之前,泰国一队和日本东芝队进行了争夺第三名的比赛。泰国一队获胜。 这届比赛是2月22日开始的。参加比赛的有中国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队、日本东芝队、马来西亚队、新加坡队、泰国一队和二队。 比赛结束后,泰国王储的代表三兰·贝他耶军向获得前3名的各队发了奖。

11. “藤山现代中国文库”贵重资料被焚

第6版()专栏: “藤山现代中国文库”贵重资料被焚 本报讯 据日本《朝日新闻》2月26日报道,日中友好人士藤山爱一郎以他毕生精力收集起来的“藤山现代中国文库”,在2月8日的日本东京“新日本饭店”的一场大火中被焚烧殆尽。藤山及有关学者对这一重大损失至为惋惜。 存放在“新日本饭店”九楼“藤山办事处”的“藤山现代中国文库”,有藤山从年轻时代起搜集的各种有关日中关系的贵重资料和书籍,约1万册。藤山为了供研究中国的人士使用,去年10月曾将其中的630册书籍资料捐赠给日本庆应大学图书馆,并准备在2月底再捐赠2,600册。由于这场大火,9,000多册贵重书籍已全被烧掉。据藤山介绍,被火烧毁的资料中,有一套鲁迅年轻时曾投过稿的《新青年》杂志,还有他20次访华时与中国领导人在一起拍摄的十大本照片。藤山表示,这场大火毁掉了他一生的心血,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 今年八十四岁的藤山现任日本贸易促进协会会长。据说现在他只剩下一张他同周总理在一起的照片。这张照片因为挂在该协会的会长室里才得免于难。

12. 中日间大幅度增加民航班次

第6版()专栏: 中日间大幅度增加民航班次 据新华社东京2月27日电 中日航线上的中日两国的民航航班,将从今年4月1日起大幅度增加,每周客运量比现在可增加近50%。这是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代表和日本运输省航空局代表今天在东京签署的一项会谈纪要里规定的。

13. 日本赠给南京中山陵一批樱花树苗

第6版()专栏: 日本赠给南京中山陵一批樱花树苗 新华社东京2月28日电 据共同社报道,1,000棵垂枝樱花等樱花树苗,今天在三重县四日市港装船运往南京,它们将被栽种在南京郊区的中山陵。 这批樱花树苗是日本孙文纪念会和各界人士赠送的。

14. 国际简讯

第6版()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津巴布韦又发现一批私藏武器 津巴布韦当局二月二十五日在中部战略要地圭洛附近的一个农场,发现一批可以装备两个步兵营的武器。这是今年第三次在属于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的农场发现私藏武器。 两年近千名印度贱民被害 印度内政国务部长拉斯卡尔二月二十五日告诉议会,近两年来,印度有近千名贱民被杀害。他说,大多数杀害贱民的案件发生在北方邦,但是他没有指出谁是凶手。 卢森堡决定冻结物价 卢森堡政府决定从二月二十三日起冻结物价一个月,以控制通货膨胀。这一决定是在二十二日比利时法郎宣布在欧洲货币体系内贬值百分之八点五后作出的。卢森堡法郎在比卢经济联盟内与比利时法郎紧密联系在一起,两种货币比价相同,可互相通用。比利时法郎贬值后,卢森堡法郎也不得不随之贬值。 比利时工人举行罢工 比利时总工会列日分会所属的工人、职员和技术人员二月二十四日举行二十四小时的罢工,反对政府的紧缩措施,要求全面实行工资随物价指数上升而增加的制度,冻结物价到今年年底以及维护社会保险。 (据新华社)

15. 图片

第6版()专栏:图片新闻 最近黎巴嫩接受一批美国和法国的反坦克导弹后,正在训练士兵使用这种武器。 本报电视照片

第 7 版

1. 赠端阳

第7版()专栏: 赠端阳 〔短篇小说〕 谢璞 一出了门,杳杳的爱就有了标准。 此刻,杳杳正在悬崖峭壁间寻路移步…… 如钩月,慢慢升起。水一样的月光浮动着,青冥的精气在难以划分的天地间回荡,也荡进了杳杳沙漠似的心坎,给予了他挪脚的活力。 杳杳是个内秀的犟小子,庄稼活粗细内行。身子结实,发犟气的时候,扳得直牛角,“捣天王”也不看在眼里。但只要他娘轻轻吆喝一声,他就会象柳枝一般温柔。叫他住嘴,就不会张牙;叫他袖手,就不会舞爪。这也不奇怪,自他父亲在1960年被野菜撑死之后,他娘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拉扯大。本来,已到了喜欢看花鹇比翼联翅的年龄了,由于母子俩在生产队挣的工分不值钱,每年要半掩着门吃几个月南瓜粥,所以他也无心去缠那些头丝尖喷散着野花香气的姑娘。他心里明白,自己穷得出名,姑娘再好,也没钱做彩礼。可近些年来,农村贯彻新政策,实行生产责任制,往年收成撑不饱几只鸡膆囊的“巴掌田”里,也能打两三箩胀鼓鼓的稻子了。老娘脸上再找不到清癯的菜青色。家里的鸡婆多吃了粮食也常生双黄蛋了。日子好过,杳杳产生了非讨堂亲不可的念头。若不讨亲,老让半白了头发的老娘给他做饭洗衣,觉得良心过不去。而且,他很自信,认为一个不愁穿吃的男子汉,是不会讨不成亲的。一天,他曾向一个腮帮上有几点雀斑但长得不错的姑娘靠近。那姑娘看出了他的来意,不绕弯子相问:“你喜欢我吗?”杳杳象鸡啄米似的点头,说: “只要你答应,我们马上一路去领结婚证。”那姑娘笑得前仰后合,然后提出个问题:“你以为这是上铺子里买家伙,任你挑就行了吗?你说说,你挑对象,是什么样标准?”杳杳搔搔头皮,说出了急性话:“只要你答应就行了,要什么‘标准’?……”姑娘噗哧一笑:“我猜着了,你只求是个能生孩子的女人就行了,对不对?”不等杳杳回答,扭身走开了。杳杳很生气。他万万没想到“恋爱”这么复杂,还得讲究什么“标准”。后来一想,人家问得对,是真得有几条“标准”才是,譬如:爱劳动,爱母亲,不爱多嘴生嫌舌……但又觉得还不够全面,还不好谈。巧,今晚,寨子里为了庆祝早稻丰收,在生产队大晒谷坪放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杳杳想,我何不再找她看电影,问问她的“标准”呢。杳杳想得高兴,就打算到时扛一条刚好坐两个人的长凳子去。心里打定主意:看电影时,要把想好的“标准”对她讲出来…… 谁知好事多磨。吃中饭时,他娘吩咐说:“今天是你舅舅生日,吃了中饭,赶忙给你舅舅作生日去。明天吃早饭后就回来。”杳杳一听,暗暗喊天,有苦难言,然而饭后还是提着不薄的寿礼出门了。 他一连走了几十里,心里都在咒骂舅舅是“扫把星”,生日也不择个清闲日子,而且专门做招人嫌的事,甚至这样想:“你若不是我母亲的同胞弟弟,我不得理会你。” 杳杳的舅舅在周围几十里是个颇有名望的大队干部。前些年,县里组织过“学大寨讲用团”到地区各县“讲用”,他一个只读过两、三年书的人,居然口若悬河,光是语录就能背诵88条。粉碎“四人帮”之后,由于他在“文化大革命”中挨过“造反派”的毒打,坐过十几天的牢房,上级便认定他是“经过考验”的基层干部,很快提拔他当了供销社分社的主任。他很会替供销社做生意,在收购山货土产方面很卖力气,山民的杜仲皮、干笋子、猪鬃毛、鹰爪风、狐皮、豹骨及毒蛇,都能换钱。群众对他确有好感,上级对他也越来越信任。他的日子过得日渐红火,五个儿女先后有四个被介绍进地、县机关和工厂工作去了,只剩下一个幺女念中学。他计划如幺女考不上大学,自己就退休,让幺女顶替当营业员或工人去。他家里酒饭丰富,交游广泛,大至县委常委,小至县电影院售票员,都有深浅不一的交情。每次进城,不愁住不进县委会机关小招待所的单人房间,也不愁看不到新电影。他看人下菜碟。一次,县供销社主任娶儿媳妇,他的贺礼是一台蝴蝶牌缝纫机。这事别人都不知道,是他堂客悄悄告诉杳杳母亲的。可是三年前,杳杳的母亲住医院差欠50元钱,不得已要杳杳向舅舅去借,舅舅一口回个焦干,并忿忿地说:“我这里不是银行。”杳杳讨了没趣回去后,舅舅送来了10元钱,说:“凑合凑合用吧。”但过不上两个月他又收债来了,说家里没钱买菜油。杳杳他妈没法子,只好让这位舅舅称了7斤菜油回去,害得杳杳和母亲俩好长时间吃没油的红锅子菜。杳杳的母亲不记恨,“好歹是同胞姐弟嘛。”杳杳总觉得自己难有这么博大的胸怀。 如钩的月亮升起一竿多高,杳杳才来到舅舅家里。进门以前,他担心舅舅会劈面怒不可遏地骂人:“大白天不上门,夜里来作什么寿?你们心里哪里还有我这个亲戚?”五年前过生日,舅舅就是这样骂过杳杳的。那一次,是因为筹不到象样的寿礼来迟的。但今天,却是因为田里工夫太紧迟到的,加之,寿礼也不太薄,所以,他并不心虚。但谁知一跨进门槛,便发现堂屋里一片纷乱,舅舅躺在竹椅上,一手按着肚子在哼叫,“哎哟”之声一声紧接一声。脸色象一张蜡纸。舅妈急得团团转。杳杳进屋来了,也顾不上打招呼。只有在屋角纳闷的中学生——表妹端英起身接礼,倒茶水。 “舅舅生什么病?”杳杳喝茶水时问。 “酒喝多了。陪客人喝了一天的寿酒,人家祝他活百岁,他干一杯,人家祝他以后工资连升三级,他又干一杯。本来是个病壳子,偏要在酒席上逞能,自作自受!”端英说话时,紧锁眉头,一脸的怨气。 急得团团转的舅妈一边替丈夫擦去额头上的汗,一边抱怨端英说:“少嚼舌头。你爹病成这副样子,你还忍心道他不是。你快到公社卫生院请医生去!” “来回十几里,等得及么?”端英心烦意乱地提出一个现实问题。 这时,痛得喊哎哟的病人搭上话说:“等太久了,我受不了!就到寨子边叫草药郎中端阳妹子来看看吧!哎哟,痛死我了……” 端英扭身对杳杳说:“表哥,你陪我去好吗?来回也有三、四里哩。我一个人怕走夜路。” 表兄妹俩踏着柔美的月光寻找草药郎中端阳去了。一路上,端英说起端阳姐,称她是“没有牙齿的美人”。 “没有牙齿还能是美人?” 原来,端阳是老草药郎中的独生女,从小跟父亲行医,山中百草,在她手下都有用场。这几年父亲年事高,视力差,一般夜里不出诊了。端阳虽是个娴静女子,胆子大,有时半夜三更也出门为急病号看病。她不怕邪人,因她有一身过人的武功,这是她父亲从小教会的。她也不怕蛇,只要她腿脚上抹上青木香叶汁,手挥一条“增广”灌木,走到哪,那里暗藏的毒蛇都会骇得争先恐后溜走。为给人治病,她不知流了多少汗,受了多少累。她私下决定,如果没相当的人愿意做上门女婿,她就一辈子不嫁人。她要陪父亲。父亲百年后,她还得在原地看管大山的药草;她说她离开了大山,就等于一盏没油的灯,再也照亮不了别人。 杳杳听到这些,叹了一声,心想:多好的人,要是有牙齿,只要她不嫌我笨,我愿意招赘上门。 到了一座寨楼边,端英性急地叫了几声“端阳姐”,大门开了,一个人品端庄的女子端着灯走出门来,雪白的衣裳,深蓝色的裤子,苗条秀雅。她一张嘴说话,杳杳大吃一惊,哪是没牙齿的人?明明是满嘴齐整釉白的牙哩。 端英一把拉住了她,慌忙说明来意,端阳毫不犹豫地回身对爹说:“爹,你听清了吗?我去了。”里面传出老人的声音:“去吧,救人要紧。” 三人一路夜行,到了寨东头小河岸上。端阳要到河边采几味药,杳杳和端英只好先回屋里报信。端英走在头,快到屋边时,与一个长脖子大汉碰了个满怀。端英说:“阿叔,你急急忙忙上哪去呢?”大汉子说:“替你爹找一个名医去!”话未了,人就不见了。这位“阿叔”是本寨子的一个年轻的大队干部。端英告诉表哥:“这是寨子里有名的灵泛人,名字叫阿奉,跟我爹最投合。”杳杳无心听这些,却猜不出舅舅家里为何又要另外去找个“名医”?他俩走进屋时,见舅舅已坐在竹靠椅上,虽仍然一手按着肚子,但脸色好似平静了几分。他半睁暗淡的三角形眼睛,凝视着汗涔涔的端英缓慢地说:“吃了你妈的半碗酸水,好些了。你们不要去叫端阳了。她一个土郎中,懂不了什么,乱下药,会误我性命。……刚才,阿奉来了,说他马上摇电话到公社卫生院去,那里新来了个大夫,是名医,跟他有亲戚关系。” “舅舅!”杳杳憋不住了,慌忙说:“我们已经把端阳请来了,人家辛辛苦苦为你治病赶来,好意思让人家又回去?” “是呀,”舅妈也不安地说:“对人家端阳不住。” “爹!你这叫人太为难了,要了人家来,又要人家回去。你替人家想过没有?”端英说。 一阵沉默之后,病人忽然睁大了三角形眼睛,恶狠狠地盯住端英发问:“你们怕为难人家,就不怕丢我老命么?什么样的蠢话,都亏你们说得出。”说完,象倒了一堵墙似的倒在竹靠椅上,闭紧眼睛出粗气。那架势,表示他的指令再不容人更改。 杳杳禁不住回过头看门外,很担心这时候端阳走进来听了舅舅这一片不近人情的话去,那比挨一记耳光还难受哩。幸亏端阳并没有出现。杳杳和端英到门外去找了好久,也没有发现端阳。端英抽泣着,低声说:“很明白,端阳姐一定听到我爹那番胡言乱语,伤心地回去了!” 杳杳气得浑身着火,想:“对这种不尊重人的人,得灌它两把牛屎才好。” 门外重叠的山影,在星光月影下,黑咕?咚地高高耸立,好似一座座兽雕。表兄妹俩木桩似地立在屋檐下,没有半句话。忽然,堂屋里又出现了病人的痛苦之声,一声比一声惨重。杳杳听到舅妈在呼喊:“天啦,怎么得了?看你手指都是冰凉的了!……端英,端英,快来啊,不得了啊!……” 端英赌气不吱声,站在原地不动。 杳杳原也有赌气情绪,但很快又产生了对惨叫病人的同情心,情不自禁地走回堂屋里去。这时候,那位阿奉也急喘吁吁闯进堂屋来了,摇着他长脖子上的小脑袋说:“电话摇过了,我那亲戚……患痢疾,住医院了!……真对……对不起!” 舅妈一听,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起来,伤心地叫嚷着:“这怎么得了啊?天啦,天!……” 万没想到在这严重时刻,病人忽然打起精神抑制住叫痛声,正襟危坐,幽暗面孔上满是汗粒子,睁大的三角形眼睛里流出了虚弱而求生欲强烈的破碎光波,那神态,象回光返照的人在弥留之际,以反常的冷静发遗嘱一般可怕。病人冷冷地叮咛说: “干着急,顶什么——用?再去叫端阳来!快,快去!” 杳杳和端英同时倒吸一口冷气。 “再叫端阳?”杳杳自言自语睁大了眼睛。 “爹!亏你好意思说这个话。”端英不安地说: “人家不是尿壶,要就提,不要就丢!” “我——过去没少给过他家分田分地的好处!”病人很是理直气壮。 阿奉紧接着提高嗓门:“她敢不来?我亲自叫她去!”说着车转身子,几大步跨出大门槛。 杳杳顿时觉得天地严寒,空气稀薄,呼吸艰难,他没想到一个草药郎中在手操一丁点权力的两个“上等人”眼里,竟然这样贱!要不是病人确实生死攸关,他一定要揪住那阿奉的耳朵问几句要紧的话。 偏在这时,门外响起了端阳的声音:“不用去找了,我一直没有离开这里,阿叔,你可以省几步路,少辛苦一点。”很快,她进了堂屋,一面卷袖子准备看病,一边继续对端英的妈妈说:“伯妈,我坐在你家乱草堆后头,万一那位医生不来,我就好自己闯上门来讨没趣看病,我家有田地可种,丢了医道,也不愁吃饭,不是怕什么,不过,发高烧的人话说过头点也没关系,救人要紧哩!” 杳杳一听这话,鼻头一酸,慌忙溜出了大门,独自一人跑到空旷的月光地抱头闷坐去了,他不忍心看端阳那慈善的目光。这种善良的“软弱”、“驯从”,使他直想怒吼几声,为端阳抱不平。 杳杳坐着,坐着,浑身被露水打湿了。他忘记了时间。他也听到表妹端英在寻找他的声音,但他没有吱声,只顾对着自己的影子磨牙。半夜后,端英找到了表哥杳杳。她絮絮说,多亏端阳慧眼妙手,识出了病人是患了绞肠痧,在要紧的地方扎了几针,给灌了一酒盏草药水,当场病就没了。端阳不肯收一分钱的酬谢就回家去了,还说她不是为了弄钱,只想到多救活一个人,还说朱主任收购山货土产是内行,对国家对乡亲都有好处……” 杳杳听了心一热,大发感慨:“怪不得你说她是个‘没有牙齿的美人’!原是指的她有一副好心肠、好脾性?” “不,不仅那样,她确实是牙齿有毛病的好姐姐。”端英说,“你别看她门牙那么好看,平时,连甘蔗、炒豆子都是吃不得的,她常替人寻些外敷的草药,每付药都是经她口嚼出来的,要嚼成糯米粑一样才给人去外敷,没几年工夫,里面的臼齿就损坏了,吃起硬东西来,等于没有牙齿一样。” 杳杳心潮沸动,忽然没头没脑地说:“端英,我求求你做件好事,如果你做到了,下辈子我变个蜜蜂采糖来谢你。” “什么事呢?”端英莫名其妙。 杳杳搔着头说:“是这样,端阳是好‘标准’,我要把一样东西赠给端阳,你问问端阳肯不肯收?” “什么东西?值钱吗?” “值钱,至少可以顶得上一头牛的价值。如果她收下了,我可以常常煮稀烂的东西……给她吃!我这口好牙齿,也可以帮她嚼草药!” 端英仿佛领悟到什么了:“你耍什么鬼把戏?……噢!你是不是想把自己嫁给端阳姐?” 杳杳痴痴地点点头。 “若是姑妈不愿你离开呢?” “我苦苦求娘一起搬过来,娘心肠好,会答应的。她早就想有个好儿媳妇!” 端英显然被表哥的真诚感动了,说:“怕只怕你够不上端阳姐挑对象的标准。” “端阳要什么样的标准?”杳杳急问。 “她要求对象懂点医道!” “好办。我天天跟她学。” “她要求对象不冷不热。” “这也好办。每年为她准备十把蒲扇千斤木炭。” “她还有个标准。对象必须是个会唱歌的小伙子,不能是一个嘴巴贴封条的冰蛋蛋。”端英调皮地说。 “同样好办。我天天爬到云里雾里的杉树尖尖上去。” “去干什么?”端英不理解。 “学唱歌。杉树尖尖上阳雀子多哩。” “还有哩,她要家里有彩色电视机、照相机、小洋房。” “也不难办。一件也不会少,重孙子手里交货。” 端英难不住表哥,就哈哈大笑起来,只好说:“表哥,天一亮我就到端阳姐家里去说媒,倘若成功了,千万别声张,免得同学们笑我不务正业做媒婆。” 他俩笑话了一阵,就肩并肩回屋子里去了。从未因挑对象失眠过的端英,后脑勺子一落枕头,兀地产生个叫自己害羞的念头:“将来,倘若有表哥这么个痴人对待我就好了……” 杳杳跟病后的舅舅同睡一张床。舅舅的鼾声,叫他没法瞌睡,过每一秒都觉得长如一年久。他生怕传染上舅舅那种专横势利的毛病,等不到五更鸡叫,他就悄没声地爬起来,开了房门,蹑手蹑脚,摸到端英房门边轻轻地喊表妹:“端英,端英,天亮了!快‘搭桥’去。”

2. 牡丹之忆

第7版()专栏: 牡丹之忆 刘金魁 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花的国度。古往今来,爱花佳话不胜枚举:屈子滋兰九畹,陶令采菊东篱,谪仙醉卧花丛,老杜对花溅泪,白傅咏莲吟柳,林逋子鹤妻梅…… 九朝故都洛阳素有“诗都”、“花城”之称。华章充栋,骚人云集,园囿驰誉,牡丹尤奇。“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丛中十万家”,“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洛阳人自古爱花成俗,尤爱牡丹。解放后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人们养花、爱花的风气越来越盛。现在,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窗台阳台,直到墙头屋顶,到处都摆着花盆。几乎每个道口都设有花坛,每条街心都辟有花带,每个庭院都成了“花圃”,每个天井都成了“花池”,每条小巷都成了“花街”,每个住室都成了“花房”,真是“家家魏紫,户户姚黄”了。 现在,洛阳每年都举办两次花展:春天叫牡丹花会,秋季叫赏菊花会。花会盛况堪与著名的南国(广州)花市媲美。尤其是牡丹花会,不但吸引了洛阳的百万居民,还使国内外许多游客趋之若鹜。花会之日,前来赏花的人每天达十万以上。真是“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俱是看花人”。许多国际友人围着“洛阳红”、“出水洛神”留影,各家制片厂争拍举世罕见的紫二乔、粉二乔、醉西施、斗杨妃、娇容三变、青龙卧墨盘…… 每当我目睹魏紫争艳于朝暾,姚黄斗妍于夕春,洛川映晴光,伊水弄花影,瀍、涧悠悠东去,我总禁不住触景骋怀,思绪绵绵…… 五十年代初,我作为一个建设者踏上这座古老的都城,时值阳春,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灰暗:灰的街巷,灰的土路,灰的破窑,灰的古屋,灰的空气,灰的风沙…… 走遍大街小巷不见一片绿叶、一株花草,我便去花园踏青寻芳。谁知,那个全市唯一的、仅有个巴掌大的所谓花园,全部花卉加在一起,还没有现在我家阳台上的花多呢。而且,寻遍芳圃,不见牡丹的踪迹。我只有高兴而来,败兴而归。 在回归的路上,我不禁想起宋朝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中的话:“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由于历代统治者屡次在此交兵,加上国民党的盘踞,军阀吴佩孚的袭扰,“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蹴,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树,烟火燎化为灰烬”,洛阳牡丹当然也不能幸免,逐渐衰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只剩下二十多个品种,零散在少数人家中。 1959年秋天,周总理来洛阳视察,在涧西工业区看到烟突林立、浓烟滚滚,忽然想起郭老有一首诗把这情景描绘为“黑色牡丹”,因问起洛阳牡丹的情况。听说牡丹濒临绝境,周总理很难过。他说,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要赶快抢救。周总理还说,洛阳建了这么多大工厂,将来产业工人几十万,节假日要有些游玩的去处。要建几个公园,广植花卉,大力发展牡丹。临行,周总理说:“我明年春天来看你们的牡丹。” 次年春天,周总理没能来,少奇同志来了。他是来了解洛阳的工业建设,搞工厂调查研究,为制订新的国民经济计划作准备的。当时,建起不久的王城公园已有了牡丹,正是花期。少奇同志看过工厂之后,便抽空来公园赏牡丹。 这天下午云淡风柔,草碧天青,正是赏花的吉时良辰。正在游园的群众,听说少奇同志来了,不约而同都围了过来,花径上站满了人,出现了夹道欢迎的场面。花匠出身的干部王三道陪同少奇同志,边走边介绍,来到公园西边一个大花池前停住了脚步。这一池子牡丹,确实与众不同,不仅花棵特别高大,花朵也特别密,几乎是朵朵相连;有些花朵,重重叠叠,简直象是叠罗汉。少奇同志轻轻步入花池,立在一株花朵特别硕大的牡丹跟前。这是 “赵粉”。花朵足有八寸盘大,厚度不下二寸,色泽夺目,神韵怡人,谁见了都会流连忘返。少奇同志见花朵上还滚动着水珠,便问王三道:“这不会是露水吧?”王三道笑了。他正想汇报花匠们为了让少奇同志看到开得最好的牡丹而连日努力采取的种种措施、倾注的心血。少奇同志好象已明白了一切,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同志们辛苦了,谢谢你们!”接着又问:“现在有多少品种?” “三十多个。”王三道汇报说。 “三十多个太少了,要扩大品种。”少奇同志说。 少奇同志还说,你们培植牡丹,美化我们的生活,这项工作很有意义。工人在车间劳动一天,到公园走一走,赏心悦目,得到充分休息,就可以更好地工作……少奇同志把培育花卉的工作称为“美的事业”,称赞花工是“美的创造者”。这对园林工人是多大鼓舞啊! 少奇同志离开洛阳时,对洛阳的工业、市政建设以及人民生活,作了许多指示。连扩大牡丹品种、在公园一条小河上修桥、在公园中央修牡丹亭的事也都提到了。少奇同志亲切地说:“等牡丹品种扩大了,亭子和桥修好了,我一定再来!” 1961年10月8日,周总理、陈毅元帅陪同尼泊尔贵宾再次来到洛阳。市里领导提起周总理两年前说过的春天来看牡丹的话,周总理惋惜地说:“又错过了季节,只好等明年春天了。” 洛阳人民盼着周总理来看牡丹,一直盼了十二年——1973年深秋,周总理陪同加拿大贵宾来龙门参观游览。周总理没有忘记他的 “诺言”,歉意地说:“我好象和牡丹无缘吧,怎么老是秋天来呢!”离开洛阳时,周总理再次表示:“明年‘五一’一定来看牡丹。” 这个消息立刻传遍全市,连托儿所里的孩子都唱起了这样的儿歌:“牡丹牡丹快快开,牡丹开花总理来!”从周总理离开那天起,人们就数着日子盼“五一”,从秋菊黄到柳叶落,从寒霜降到雪花飘……人们等啊,盼啊,谁知,等来盼来的却是撕裂胆肝的噩耗! 当洛阳的牡丹濒临绝境时,是周总理拯救了牡丹;然而,他老人家生前却没能看到牡丹。少奇同志把培育牡丹誉为“美的事业”,给予极大的关注。现在,牡丹亭修起了,涧河桥造好了,牡丹品种已由三十多个扩大到一百八十多个,可是,少奇同志却永远不会再来了! 我们共和国的这两位卓越领导人,都是在严寒的冬天离开他们终身奔走呼号的神州大地的,为了纪念他们,园艺工人和科技工作者,呕心沥血进行研究,让牡丹凌冰怒放。去年春节,王城公园有三十多盆牡丹绽蕊,如翠羽丹霞,葳蕤多姿,蔚为奇观,群众赞为“腊牡丹”。每盆鲜艳的牡丹就如同一个美丽的花圈,告慰英灵……

第 8 版

1. 莫把琬琰易羊皮

第8版()专栏: 莫把琬琰易羊皮 梁隼 韩愈的《送穷文》与他的《进学解》、《毛颖传》一起被人称作“皆古人意思未到,可以名家矣”。韩愈究竟怎样地发挥了前人的意思,我没有研究,只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形象而且深刻,很能给后人以启发。作者说,他的身上有五种“穷鬼”,它们“各有主张”:有的使他专爱正直而不会圆滑;有的使他只知秉持正道,不会攀附钻营;有的使他不会投机取巧;有的使他好得罪人。总之,它们都使他不会为自己打算,因而到处碰钉子。于是,韩愈“结柳作车,缚草为船”,“牛系轭下,引帆上樯”,要把它们送走了。 在那时候,一个人身上有这么几样东西,确实是通达不了,非“穷”不可的,因为那时是封建社会。要通达,需要的是与上面说的相反的东西:圆滑,拉关系,投机等等。 作为个人品质来说,一个封建阶级的知识分子身上能有这种品质,是难能可贵的。可以说是黑暗中的火光,污秽中的洁白。但在我们无产阶级里,具有这样的品质那就决不是什么个别现象了,这应该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本色。并且,由于革命的宗旨的决定,具有这种品质,只能使人“通”,不会使人“穷”。但由于具体情况的复杂及其他种种原因,不谋私利反而碰壁的事有时也会产生。在这种情况下,也就难免要发生“送穷”的事了。 应该说,现在我们的党风也好,社会风气也好,都存在一些问题;在某些地方和部门,问题还比较严重。在那里,坚持原则吃不开,不会圆滑吃不开,不会为自己打算吃不开。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同志始终保持自己身上的那些优秀品质,保持一个革命者的本色。送礼不收,请吃不到,后门不走,关系不拉,坚持原则,不看面子,只想人民,不谋私利。有时虽然碰壁,仍然坚持不渝,个人利益可以丢弃,革命品质却千金不换。但也有的同志动摇了,对自己身上的那种不谋私利的品质动摇了,认为它无用,甚至只能跟着它遭厄运。因而,渐渐地把它送走了,迎来的是与之相反的东西。与前面的那种情况对比,一个令人钦敬,一个令人痛惜。 韩愈是一千多年以前的知识分子,但在这个问题上,我却觉得他的眼光比我们现在某些人的眼光要远一些。他认为“送穷”实际是“携持琬琰,易一羊皮”。好的品质,确实是一个人的宝。保持自己的这种品质,是革命坚定性的最根本的内容。还是把它请回来,并且“延之上座”为好!

2. 故乡的轧花机

第8版()专栏:晨光短笛 故乡的轧花机 罗继长 去年初冬,我回了一趟故乡——澧县。刚一踏上县城附近一个渡口的土地,一种说不来的气氛便使我觉得故乡变了。啊,渡口的房子盖得比过去多了,一个曾是冷冷清清的渡口,如今变成了一个繁华的小镇。但是,真正撩拨着我的心的,还是一种特殊的声音:“扎扎扎,嗡嗡嗡”,脆亮而雄浑。这是什么声音?啊,这不是轧棉花的轧花机发出的声音吗?这种声音我已有多年未听到了。记得我上中学时,就看见在这渡口旁的河边,有几间装着靠水力带动的轧花机的草屋,从里面不断发出“扎扎扎,嗡嗡嗡”的声音。可是,后来我几次路过这里,都没有看到这些轧花机房。如今,这些轧花机房虽然仍未出现,但从这轧花机的声音却可以判断,这儿定是有了相当规模的轧花厂。 “扎扎扎,嗡嗡嗡”,这有节奏的音响听来多么亲切。它把我的思绪引到了我家所在的马头铺。马头铺那里的一条河边,过去也曾有过一个轧花机房。小时候,我家在坡地上也种了些棉花,每到弹花的时候,我总要跟着妈妈到河边的轧花机房去,弄得一头一脑、满身上下都沾的是白绒绒,活象个长毛小白兔。棉花弹过后,家里的盐有钱称了,破棉絮能换了,身上哩,也能穿上自织的土布衣了!所以,我从小便对轧花机房有感情,把它视为繁荣幸福的祥物。上次回家,专门到河边去看那轧花机房,叫我扑了个空,心里好不是滋味。我茫然地看着那条河,河床的大部分地方已被垫成耕地,河道则变成了一道细细的水沟。我怅然地问乡亲:“轧花机房呢?” 乡亲说道:“河改得种了粮,山也改得种了粮,一根棉花也不种,要轧花机房干么子!” 我心里一阵刺痛。 但是,今天的马头铺,却给了我莫大的慰藉。我从公社所在地开始,沿着山冲高高低低、弯弯曲曲的路,一步步走着。山冲里的新瓦屋,象一朵朵崭新的鲜花,盛开在一面面坡的半山腰上,开在山嘴子上,开在山凹凹里。我碰见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是喜眉笑脸的,一个个都热情地欢迎我到他家里去作客,而且总是气粗地说:“来吧,如今拿得出东西招待你了!” 晚上,公社、大队、生产队的干部和乡亲们到家里来看我,一个个的情绪都那么好。我问:“大家怎么都这么高兴?” 大队党支书只笑不说话。一个小青年说道:“在全社得了第一,能不高兴!” “什么第一?” “棉花产量呀!”又一个人回答。“从今年全县调整作物计划,变成棉区后,情况就好起来了。本来嘛,我们这地方气候、土质都适合种棉花,社员们也有种棉花的传统习惯,过去就是不让种。今年,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全大队都超产,光超产部分的奖金就得拿几万元,补助粮也得多吃好几万斤。” 公社书记告诉我,今年全县的情况都好,要不是遭受大水灾,情况会更好。他说:“按国家计划,全县改成棉区是战略性的转变,是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党的政策好,县委的决心大。”停了停,他有点不好意思地靠近我,低声说道:“不瞒你说,我来这个公社几年,工作没做好,年年担心你们这个大队社员吃饭的问题。这下我放心了!今后,一是要巩固,明年还要多种棉花,提高产量;二是要发展,除了抓棉,还要抓果树,今冬明春开始,每家每户要栽二十棵桔子树。过几年你再回来,就能吃上家乡的蜜桔了!” 送走了乡亲们,我的心仍沸腾不已。我信步走到街上。我的脚步走在一幢幢新房旁边,走在实行了责任制的为社会主义贡献了力量的一丘丘棉田的田坎上,心里真有说不出的兴奋和喜悦。啊,党的春风,是你化开喜雨,滋润着我的故乡! 忽然,我看见山坡上一座瓦房里还亮着灯光,我朝着灯光走去。从屋里传出了“扎扎扎,嗡嗡嗡”的声音。啊,家乡的轧花机,你又在唱歌了。

3. 我与昆曲

第8版()专栏:答读者问 我与昆曲 赵景深 问:您从什么时候爱好昆曲的,为什么? 答:1934年前后,我常在上海“大世界”与郑振铎、叶圣陶、徐调孚、夏丐尊诸先生一起看传字辈的昆剧。当时我还不会唱。由于振铎喜欢研究古典戏曲,为了学术研究,我就爱好了昆曲。我的第一本戏曲论文集《读曲随笔》就是在这个时期写的。直到抗战时期,1939年我才开始学唱昆曲。当时我不教书、不作文、不演讲。直到离沪到金寨,才在安徽学院讲课时,教《中国戏剧史》插唱高明、汤显祖、洪昇等人的名著,使得教学形象化。抗战胜利后,回沪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元明清文学史,自然更是讲课插唱昆曲了。 问:现在是否还坚持业余昆曲活动? 答:我从1957年办上海昆曲研习社,1964年自动解散。十年动乱中,这项活动成了我的一大罪名。我钦佩周恩来同志对于古典戏曲的爱护,将昆曲比作芳香的兰花。1979年1月,得到上海剧协的支持,恢复了曲社活动,已活动了三年多,今后还要继续活动,作为昆曲演出团体的观众力量。 问:现在的青年人喜欢昆曲吗? 答:有人认为我是上海民间文艺研究会主席,怎么又办起上海昆曲研习社呢?好象民间文学是俗的,昆曲是雅的,是矛盾的。其实,我对于昆曲,特别喜欢“深入浅出”的戏曲和无名氏的民间戏曲,这二者并无矛盾。复旦大学现在有一百多学生加入了黄浦区的上海京昆研习会,北京昆曲研习社青年社员也有一百人左右。外国各大学学昆曲的青年竟有一千多人。昆曲倘若使得观众连说白也听不懂,那还有什么社会作用呢?昆曲不能到我们这一代便消灭了,所以现在专业和业余昆曲工作者都正在为昆剧的发扬光大而努力,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4. “软”“硬”孰为先?

第8版()专栏:群言录 “软”“硬”孰为先? 金戈 有人给“软病”患者画了一幅像:“‘泥水’绕开走,遇事不开口;批评怕伤人,掐‘尖’怕扎手;脚跟站不稳,腰杆弯溜溜;你好我也好,相安乐悠悠。” 粉碎“四人帮”以后,这种“软病”患者虽说与日俱减,但有些同志的“病情”仍无多大好转。有个别人,不但没有关云长“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还常常找一些似是而非的托词作借口,为自己的“软病”打掩护,颇有点讳疾忌医的味道。比如,有一位同志讲,他所以太软,是因为一些搞不正之风的人太硬,他们“上边有根,下边有人,一批乱动,一抓乱蹦”,因此只好退避三舍。 对于这种“软硬”说,是不能苟同的。诚然,有些搞不正之风的人,或者依仗自己的职权,或者借助“保护伞”的保护,曾经使一些坚持原则的同志吃过苦头,受过委屈。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说“他硬”是“你软”的原因。恰恰相反,一些地方所以好人不香,坏人不臭,正不压邪,正是因为我们某些干部太软。因此,与其说“硬”是“软”的原因,倒不如说“硬”是“软”的结果。陈世美所以敢于咆哮公堂,是因为包拯起先并没跟他动真的,当包公真的把他放在铡刀里,他马上屁滚尿流,再也“硬”不起来了。我总不大相信,顶天立地的共产党人,反不如搞歪门邪道的人更硬气。对待错误的东西,如同对待弹簧一样,你硬它就软,你弱它就强。

5. “鸟弹”

第8版()专栏:知识小品 “鸟弹” 高鸿昌 飞机遇上飞鸟,就要大祸临头。过去,一架苏联飞机在2,000米高空和一只秃鹰相撞,机翼上被撞了个大洞,于是,这架飞机被迫降落。在美国马里兰州上空,也发生过飞机与天鹅相撞而坠毁的惨事。 飞机怕飞鸟,其中道理就在于速度。物体运动速度越高,动能越大,力量就越强。如果把一个瓜果投向急驶过来的汽车,这飞驰的汽车的速度,加上所投瓜果的速度,就使这瓜果变成了能打坏汽车的“炮弹”。一只几斤重的飞鸟撞在时速1,000公里的飞机上,产生的力可达100多吨。难怪航空学上称呼飞鸟为“鸟弹”呢! 防止鸟弹破坏飞机的方法很多。例如用鸟类害怕的声音驱赶机场的鸟群;采用雷达搜索鸟类行踪,从而预防鸟撞;在飞机发动机前装上特制的防护罩,防止飞鸟被吸入;在挡风窗口和机身易被鸟撞的地方,采用高强度材料,等等。至于火箭、飞船和卫星上天,也要采用更高级的防“弹”外壳,防止被流星、陨石撞毁。

6. 雪花情

第8版()专栏: 雪花情(外一首) 邢台轮胎厂 汪寒冰苍穹盛不下你的深情,你才旋舞着告别天庭。怀着爱恋,投奔大地,献出一颗洁白的心。你不向金子乞讨光彩,也羞于表白似水柔情。匆匆来呵,织一领白衣,为裸露的伤痕,抵御寒凌。北风偏妒嫉无瑕的纯真,妄图把你掠夺,吞侵。你抗拒着,卷起无数银龙,替混沌的世界激浊扬清。终于,你遍布在广袤的田野,深情地吻着大地的生命。你以消融的代价,躬身相许,吐一腔血乳,催促万象更新。当万物在春天睁开眼睛,寻觅着你失踪的倩影。哦,不必,请看那一簇簇新绿,在崛起的,正是你哺育的精灵。

7. 早春的北风

第8版()专栏: 早春的北风哦,北风,扬起你的手臂,放开你的喉咙,把腐败的枯叶,污秽的残渣,一扫而空!你从严冬中来呵,带着对冰冷世界的抗争,开动大力的铲车,挟雷霆吼声。奔走在南乡北镇的每寸土地,象琴师呵,把一根根神经拨动。你迅疾,如弓发强矢,龙游蛇走!你浩壮,如彗星排空,瀑泻雪崩!对渴望苏醒的大地,你是热情磅礴的号角,当春回人间,你又化作雏燕把春天赞颂。

8. 放牧(图片)

第8版()专栏: 放牧〔木刻〕 谢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