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11-16
第 1 版
1. 华主席会见日众议院议员友好访华团 希望中日人民世代友好
第1版()专栏: 华主席会见日众议院议员友好访华团 希望中日人民世代友好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十五日电 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今天下午在会见日本众议院议员友好访华团时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后,两国的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两国友好合作的前途是广阔的。他希望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由于保利茂议长因健康原因住院,这次访华团由日本众议院副议长三宅正一率领。保利茂议长的夫人保利丰子随团访问并参加了今天的会见。 三宅正一副议长对华主席说,我相信,当保利茂先生得知我们在中国受到热情款待的消息时,他会感到很高兴的。华主席请保利茂夫人转达他对保利茂议长的问候。 参加会见的访华团成员有众议院议员三原朝雄、田边诚、大久保直彦、玉置一德、山口敏夫、小林进、有马元治、田川诚一。 日本驻中国大使佐藤正二也参加了会见。 会见时在座的有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姬鹏飞,副秘书长武新宇、罗青长,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附图片) 图为宾主步入会见厅。新华社记者 钱嗣杰摄
2. 中共北京市委宣布 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
第1版()专栏: 中共北京市委宣布 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 对于一九七六年清明节因悼念敬爱的周总理、反对“四人帮”而受到迫害的同志要一律平反,恢复名誉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十五日电 中共北京市委在最近举行的常委扩大会议上宣布:一九七六年清明节广大群众到天安门广场沉痛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完全是革命行动。 会上宣布:一九七六年清明节,广大群众到天安门广场悼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完全是出于对周总理的无限爱戴、无限怀念和深切哀悼的心情;完全是出于对“四人帮”祸国殃民的滔天罪行深切痛恨,它反映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愿。广大群众沉痛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完全是革命行动。对于因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而受到迫害的同志要一律平反,恢复名誉。
3. 北京市委决定加快抓纲治市实现四化步伐
第1版()专栏: 北京市委决定加快抓纲治市实现四化步伐 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强调,要特别认真地抓好“揭、批、查”运动和整顿领导班子。要组织批判已逮捕法办的反革命分子聂元梓、蒯大富、韩爱晶、谭厚兰、王大宾等的罪行。要逐步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十五日电 最近举行的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以揭批林彪、“四人帮”为纲,逐步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加快四个现代化的步伐。 会议要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要提高对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认识,树立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雄心壮志;在工作上,要加快揭批林彪、“四人帮”运动的步伐,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大干快上方面来;在作风上,要强调实事求是,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努力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带领群众为完成新时期的总任务而奋斗。 会议决定在全市开展大学习,来一个思想大发动,解决干部、群众中思想跟不上客观形势发展的问题。会议要求全市干部、群众学习华主席关于“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的指示,研究国外搞现代化的经验和资料,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找出差距,提高认识。会议经过讨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但能够创造出资本主义创造的劳动生产率,而且一定能够比它更高。极大地丰富社会物质财富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前提,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主要条件之一。我们的生产发展得快,对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国有许多有利条件。当前的国际形势对我们也十分有利。现在,党中央的方针十分明确,决心很大,只要大家拿出大跃进的干劲,下定决心大干,一定能够提前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会议强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首先要把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抓紧抓好。要特别认真地抓好“揭、批、查”运动和整顿领导班子。这两件事不搞好,想大干快上也上不去。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揭批林彪、“四人帮”,带头把清查工作搞好,带头落实党的政策。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会议指出,文化大革命前北京市的十七年,同样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一直占主导地位,北京市委的工作,成绩是主要的,北京市绝大多数干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广大干部、群众为建设首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对于林彪、“四人帮”制造的一系列冤案、错案、假案,一定要平反昭雪。对于林彪、“四人帮”强加于人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一定要统统推倒。 会议还要求各单位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双打”斗争。全市要组织批判已逮捕法办的反革命分子聂元梓、蒯大富、韩爱晶、谭厚兰、王大宾等反党乱军、大搞打砸抢、践踏社会主义法制的反革命罪行。 会议还强调指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其中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和坚持群众路线。实事求是,当前有一个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要研究总结近三十年来的经验教训,看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不成功的,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样,才能增加自觉性,去掉盲目性。要做到大干快上,就要下这个功夫。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扭转那种高高在上、瞎指挥的作风。我们的工作要有计划,办事要有章法,要走群众路线,要搞群众运动,要运用毛主席倡导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领导干部要到群众中去,发现先进,总结经验,开展评比,激励后进的迎头赶上,使大干快上的群众运动不断前进。全市干部和共产党员要少说空话,多办实事,要肃清林彪、“四人帮”横行时那种讲空话、假话、大话的恶劣作风。要是非分明,好坏分明,奖惩分明,纪律严明。我们共产党人最讲“认真”二字,加快四个现代化的步伐,就要靠这种认真的态度。 会议指出,要大干快上,必须解决好群众的生活问题,使他们大干没有后顾之忧。当前人民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是住房紧张。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使它走在前面。“四人帮”干扰破坏了多年,积累的问题很多,要分别轻重缓急,统筹兼顾,要多做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实际出发,要艰苦奋斗。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市委书记、常委,市委各部门和区、县、局等党委的负责人。会议学习、讨论了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对北京市的指示,以整风精神,总结了粉碎“四人帮”以来全市的运动和工作,研究部署了今冬明春的工作。大家精神振奋,信心满怀,表示一定要千方百计把北京市的各项工作搞上去。
4. 西藏自治区公安机关在拉萨举行宽大释放大会 释放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全部在押要犯
第1版()专栏: 西藏自治区公安机关在拉萨举行宽大释放大会 释放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全部在押要犯 新华社拉萨十一月十五日电 经华主席、党中央批准,西藏自治区公安机关宽大处理了西藏上层反动集团的全部在押要犯。十一月四日,在拉萨举行的宽大释放大会上,受到宽大处理的罪犯们领到了人民政府发给的印有藏、汉两种文字的释放证。 这次获得宽大处理的罪犯,包括原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寺庙活佛和地区叛匪司令共二十四名。其中,有原西藏地方政府札萨、山南王拉加里·朗杰加措,原叛匪司令、西藏地方政府孜本雪古巴·加央克珠,原西藏地方政府堪穷拉恰·土登丹巴,原西藏地方政府黑河地区总管门堆巴·洛桑旺堆,原西藏地方政府粮食副总管夏扎·甘登班觉,原西藏地方政府阿里地区副总管浪东·白玛多吉,原西藏地方政府颇本江热·阿旺次白,原哲蚌寺措钦活佛杰色·阿旺洛桑,原边坝寺活佛边坝·阿旺洛桑,以及地区叛匪司令布顿都、江康格多等。一九五九年,西藏上层反动集团背弃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勾结帝国主义和国外反动派发动反革命武装叛乱时,这些罪犯都是参与组织策划叛乱的首恶分子和骨干。这些罪恶累累的犯罪分子今天获得新生,是毛主席对于敌对阶级分子改造教育政策的又一巨大胜利,也是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民族政策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西藏平叛改革以来,我公安机关遵循毛主席“惩办和宽大相结合、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针和“给出路”的政策,对犯有反祖国、反人民、反革命罪行的罪犯,坚持以革命的人道主义进行长期、耐心、细致的教育改造工作。在党的政策的感召下,这些犯罪分子逐步抛弃他们的反革命立场,认清形势,同反动的民族分裂主义划清界线,走上了改恶从善的道路。根据他们的悔改和立功表现,一九六三年以来,先后有四批这样的犯罪分子获得了宽大处理,不少人还进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统一战线行列。其余二十四名罪犯,经过十九年教育改造,也绝大部分认罪服法,愿意重新做人,这次全部得到了宽大处理。 十一月四日举行的大会上,自治区公安局副局长白马多吉宣布了公安机关关于宽大处理这些罪犯的决定,发放了释放证。罪犯们宽大释放后,一律给予公民权,并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分别进行适当安置。其中,拉加里·朗杰加措、雪古巴·加央克珠等十三人,将由自治区统战部安排学习和工作。 这次同时被宽大释放的还有十名受外国反动派和外逃叛匪特务机关派遣,潜入西藏地区的特务人员。他们大部分将由政府安排劳动就业;其中有两名,其妻子儿女在国外,如本人愿意出国与家人团聚,将发给足够路费,并提供方便。 罪犯们在即将释放的时候,都领到了政府发给的一套新衣服、新铺盖、新提包等生活用品和一百元零用钱。原来由公安部门代为保管的手表、钢笔、钱包等,也都一一物归原主。党和人民政府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们深受感动。原叛匪司令、西藏地方政府孜本雪古巴·加央克珠热泪盈眶地说:华主席、党中央使我们获得了新的生命。回想过去的罪恶,内心无比悔恨。从今以后,我们一定坚决跟共产党走,做个名符其实的新人,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西藏贡献力量。 在宽大释放大会上,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天宝讲了话。他对罪犯们经过长期教育、改造所取得的进步表示欢迎。他在讲话中畅谈了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民主改革以后,各条战线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希望他们继续努力学习,改造思想,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为人民做些有益的事情,为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贡献力量。 天宝同志说,外逃的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当前处境更加困窘。被他们欺骗、裹胁而流落国外的藏族同胞,远离祖国,流离失所。他们受人歧视的悲惨遭遇与西藏人民今天当家作主的幸福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们日夜思念家乡,向往祖国。对此,我们深表同情和关心。借此机会,我们再次表示希望流落国外的藏族同胞,包括逃亡国外的西藏上层人士,认清国际国内的大好形势,识破社会帝国主义和反动派侵略、颠覆和分裂祖国的阴谋,早日摆脱寄人篱下,受人歧视的困境,回到自己的家园,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爱国不分先后,爱国一家,凡是愿意回来的,既往不咎,我们一律欢迎,并将妥善安置其工作、生产和生活。 十一月五日,西藏自治区党政军主要领导同志,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帕巴拉·格列朗杰,以及西藏政协负责人,接见了被宽大释放的全体人员,自治区革命委员会设便宴招待了他们。
5. 叶委员长、华总理电贺加尧姆当选马尔代夫总统
第1版()专栏: 叶委员长、华总理电贺加尧姆当选马尔代夫总统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十五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十一月十四日打电报给穆蒙·阿卜杜勒·加尧姆,热烈祝贺他当选为马尔代夫共和国总统。电报全文如下:马累马尔代夫共和国总统穆蒙·阿卜杜勒·加尧姆阁下: 阁下荣幸地当选为贵国总统,并于马尔代夫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宣誓就职,我们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个人的名义,向阁下以及马尔代夫政府和人民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 祝马尔代夫共和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 祝中马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和两国人民的友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叶剑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华国锋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四日于北京
6. 人民的愿望 人民的力量——评话剧《于无声处》
第1版()专栏: 人民的愿望 人民的力量 ——评话剧《于无声处》 本报特约评论员 最近中共北京市委宣布,一九七六年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正在这个时候,上海《于无声处》剧组来到北京,为首都人民演出。这是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伟大胜利,是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 话剧《于无声处》的出现,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几千万人争相阅读这个剧本,在剧场,在电视机前,观众和演员一道悲哀、流泪、焦急和愤怒,和着欧阳平的声音喊出:“人民不会永远沉默!”一个话剧,在演出和发表之后极短的时间里,就引起群众如此广泛的共鸣和赞赏,这并不是经常发生的。 人们都在想,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从何而来? 天安门广场革命群众运动的艺术表现 一九七六年清明节前后出现于北京天安门广场和全国许多城市的亿万人民群众沉痛悼念周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的伟大革命运动,到底是怎样发生的?这是深埋在八亿人民心中,使广大群众长期不能平静和认真思索的问题。《于无声处》的情节和人物,用艺术再现的客观事实,回答了这个问题,推倒了“四人帮”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最大诬蔑和对历史的最大歪曲。 “四人帮”从一出现,就是跟中国人民根本对立的。他们窃取党和国家的部分权力的过程,也是他们向全体中国人民进攻的过程。梅林,成千成万和她一样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出生入死几十年打下这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江山,如今却连自己的立锥之地都不给他们”。欧阳平因为是什么“叛徒”的儿子,“四人帮”就强令他离开部队,取消他的预备党员资格,“一天之内成了反革命子弟、‘狗崽子’”。严肃工作、正直好学的外科医生何为,被说成什么“走白专道路”。刘秀英被逼得精神失常。向往革命、天真纯朴的何芸,也由于梅林一家的遭遇、与情人的长期分离,而深深地痛苦。广大人民群众同“四人帮”之间的矛盾,贯穿着十多年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人民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形式反对“四人帮”的斗争,早已存在。但是,直到天安门广场的事件发生之前,可以说,这种斗争还是零星的,还没有形成一种给“四人帮”以沉重打击的群众运动。其中的最先进的分子,如梅林和欧阳平,已经认识到“四人帮”的本质和这场斗争的严重性。梅林说:“党不是‘他们’的,党会战胜‘他们’的!林彪不是已经被党粉碎了吗?‘他们’也快了!”另外一些人,如何为、何芸和刘秀英,还暂时处在徘徊、怀疑和忍耐的阶段。一九七五年,在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期间,抓紧落实毛主席关于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三项指示,进行整顿,经济情况开始迅速扭转,人民有了指望。接着,正如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一九七六年一月,敬爱的周总理不幸逝世。在这前后,‘四人帮’猖狂地反扑过来,迫不及待地要把党权、政权、军权都夺到他们手里,这就展开了又一个极其严重的斗争”。人民和“四人帮”的矛盾,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这样,在“四人帮”拚命攻击周总理,并且用法西斯手段血腥镇压悼念周总理的群众的时候,人民就再也不能忍耐了。 周恩来同志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最忠诚的执行者和最勇敢的捍卫者。他的一生,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的幸福,紧密地联在一起。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如中流砥柱,抵制和排除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他殚精竭虑,力争革命和生产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发展。他在四届人大宣布的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表达了八亿人民的愿望。为了使党和社会主义事业不被“四人帮”所葬送,为了保护遭到“四人帮”摧残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群众,他不畏艰难险阻,积劳成疾,献出了光彩夺目的余生。人民无比地尊敬和热爱他,在他的身上,寄托着实现四个现代化、使祖国繁荣强盛的美好理想。“四人帮”把他视为篡党夺权的眼中钉,在他生前,对他进行诽谤和中伤,在他逝世以后,更加放肆地向他倾泼污水。当时,中国人民同“四人帮”的斗争,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同“四人帮”的反革命路线的斗争的客观情势,已经使得对待周恩来同志的态度,成为区分革命和反革命、区分真马克思主义和假马克思主义的一块试金石了。这是任何人也否认不了的事实。《于无声处》主题思想的深刻性的一个突出表现,正在于真实地反映了这个连敌人也无法再加掩盖的事实。随着矛盾的表面化,何是非也不得不撕下伪装,向女儿承认:“周恩来已经成了某些人心目中的一面旗帜,一面用来对抗中央首长的旗帜”,妄图把它一举砍倒。“某些人”应为全体中国人民,“中央首长”系指“四人帮”。除去此点需要加以注释之外,他不是已经完全道出了这场斗争的实质吗? 反对周恩来同志,迫害悼念周恩来同志的革命群众,这是“四人帮”妄想扭转中国的社会主义方向和粗暴践踏人民革命要求的最卑鄙、最猖狂的行动。每一个正直的中国人都在思考,——这是为什么?应当怎么办?“他们要从人民心里拔去周总理这棵参天大树啊!我们能不扬眉剑出鞘吗?!”欧阳平的这段话,就是中国人民的回答。在同一个时间,在全国的各大城市,在每一个工厂、农村、部队、学校和家庭,人们都为自己的好总理的去世而深切哀痛,都把悼念周总理变为对于“四人帮”的控诉和声讨。亿万人民从四面八方自动涌上街头,表现了震撼千古的革命首创精神和牺牲精神。没有谁来组织和号召。但是,这场自发地形成的革命运动,却又建立在人民群众的高度自觉性的基础上。发生在天安门广场的事件,是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这整个运动的主体,也是其中最威武雄壮、最有声有色的一幕。 这场汹涌澎湃的群众革命运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如果把这种巨大的革命震荡,归结为少数人的行为,那就是在进行历史唯心主义的陈腐说教。恩格斯指出,如果要去探究那些隐藏在历史人物的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那末应当注意的,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以及在每一民族中间又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而且也不是短暂的爆发和转瞬即逝的火光,而是持久的、引起伟大历史变迁的行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5页)如果不是这样去探究这场群众革命运动的历史动力,那么,它的出现,就成为不可理解的了。 话剧把我们带回到一九七六年春天使几代中国人铭心刻骨的时刻。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题词写道:“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今天,年轻的英雄们,重又集结在这座纪念碑下。 “花圈如山,人群似海。那四季长青的松柏树上,挂满了浸透泪水的小白花,对着这世界上最庄严最圣洁的挽幛,人们轻轻地呼唤:周总理:您在哪里?那巍然耸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贴满了用血写成的誓词,面对着闪烁的刀光剑影,面对着横行的魍魉魑魅,人们高声地呐喊:那一小撮祖国的罪人,见鬼去吧!挥泪悼念总理,洒血讨伐奸雄!几十万人,几百万人,日夜不断,川流不息”。 这些和新中国一起长大的青年,无愧于自己生活的伟大时代,无愧于培养和抚育了自己的伟大的党和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他们勇敢地肩起了挽救社会主义祖国的危亡和保卫人民的民主权利的重担,继续着老一辈革命家所开创的事业。他们赤手空拳,迎击“四人帮”的棍棒,用自己的愤怒和鲜血,在豪迈的《国际歌》声中,又为中国历史写下辉煌灿烂的一章,为高耸入云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增添了新的异彩。 话剧是从梅林和何是非两个家庭在分离十多年后的相逢开始的。十多年前,梅林和何是非,都是“老革命”、“老干部”。十多年来的阶级斗争,在他们之间划开判然分明的界限。正当前者被开除出党、关在黑屋子里备受折磨的时候,后者却“说假话——有功”、“说屁话——高升”,荣任进出口公司革委会主任。这个变化,是“四人帮”反党篡权活动所造成的敌与我、是与非、善与恶的大颠倒的生动写照。在梅林的背后,站着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群众。在何是非的背后,站着“四人帮”、唐有才和一切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暗势力。“四人帮”要打倒的,不只是一个梅林。他们要整个儿地毁灭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这样,发生在梅林同何是非之间、发生在梅林及其他剧中人物同何是非之间的斗争,一切这里出现的政治生活、家庭生活和爱情、友谊中的纠葛,就不能不带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了。 这次相逢,正值天安门广场群众革命运动发生之后不久。何是非客厅里的斗争,是这一运动的缩影,也是它的继续和发展的一个侧面。 英雄们正被加上“反革命”的罪名,遭到拘捕、囚禁、通缉。欧阳平就是因为编辑和散发天安门革命诗文集《扬眉剑出鞘》,面临着这样的危险时刻。我们已经不再看到波澜壮阔的群众斗争场面。当时中国的政治空气,表面看来,凝结得如同冰块一样地冷浸和沉滞,而何是非、唐有才之流,却不可一世。但是,欧阳平说得好:“沉默。眼前这一片可怕的、反常的沉默,正预告着一场更可怕的风暴的来临!”斗争没有中止,而是向纵深发展着。在知道事情真相以后,何为、何芸和刘秀英,断然抛弃徘徊、怀疑和忍耐的态度,成为欧阳平的患难与共的战友。全国人民不顾个人安危,挺身保卫英雄,和英雄们一道参加战斗的历史事实,在这里得到形象的表现。 在舞台上出现的这场斗争中,梅林、欧阳平、何为、何芸和刘秀英,由于“四人帮”的统治,或者被诬为“叛徒”、“现行反革命”,或者被说成是“无病呻吟,小病大养,成天吊儿浪当”,“立场不稳,模糊,动摇,犹豫,旁观”,或者成了精神失常者。但是,他们是真正为正义而战的历史的主人。老一代革命家不减当年的胆略,年轻的英雄视死如归,广大群众的力量,汇成了冲决一切、奔突而出的岩浆。全剧是以何是非目睹诸人出走和接着来到的一声响雷终场的。何是非惊恐万状,说,“都走了”。他说得不错:亲属“走了”,群众“走了”,他们横行霸道的历史也“走了”,剩下的只是“四人帮”这样一伙立刻就要被人民审判的向隅而泣的可怜虫。 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次群众摆脱压迫和专横的真正解放,不是这些群众自己进行独立、英勇、自觉斗争的结果。“群众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是新社会的基本因素。”(列宁:《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列宁全集》第26卷第269页)以天安门广场的事件为中心的群众革命运动,是人民心中久已郁积、酝酿、燃烧的对于“四人帮”的仇恨的总爆发,是党和人民同“四人帮”的长期斗争的一次总爆发。“四人帮”所以能够维持自己的统治达十多年之久,正是因为人民还没有普遍觉醒。人民一旦普遍觉醒和投入战斗,他们的末日就来临了。这次革命运动,是人民民主同“四人帮”的法西斯专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四人帮”的封建社会主义的一场激烈的搏斗。它充分显示了人民的爱憎、人民的愿望、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力量。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的出现,为“四人帮”的最后垮台,准备了最重要的条件——群众条件。“‘他们’也快了!”正是人民,用自己的斗争,为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的中国历史新时期的到来,谱写了一支响彻云霄的序曲。 《于无声处》就是这样用艺术的形式高度集中和准确地概括了天安门广场群众革命运动的来龙去脉,再现了中国各阶级和各种政治力量在这场斗争中的面貌,以及这场斗争所预示的它们的政治结局。 在人物塑造上开拓出新生面 文艺作品,特别是叙事性文艺作品,需要通过塑造人物来反映生活和揭示主题。 《于无声处》在文化大革命这个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特定背景下,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深厚的阶级内容而又个性鲜明的典型。他们的志趣、爱好、处事待人的态度,都是不容混同的。但是,通过这些高度个性化的表现,我们不仅看到了不同阶级之间的对立,而且看到了这些典型又是他们的特殊地位、经历和社会联系的产物。这些人物的性格,在现实的土壤中产生,同时随着斗争的推移而变化和发展。他们不是作者主观意念的传声筒,不是某种现成的政治结论的图解,而是使读者和观众觉得他们象身边的人们一样真实。用恩格斯的话来说,他们“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是如此。”(《致敏·考茨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384页) 作为经过几十年革命考验的老党员,梅林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党给予她的教育,在继续开花结果。她被剥夺职务,剥夺生活来源,却从儿子寄给自己的微薄的费用中省吃俭用,留下了每个月的党费。她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一心挂念着党和国家的命运,连续十一次书面揭发“四人帮”的罪恶。象每个好妈妈一样,她希望儿子幸福地生活。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她又鼓舞儿子“到监狱里、法庭上,去跟他们作一场——最后的斗争!”尽管医院已经确诊,她患晚期肝癌,将不久于人世,但是她一息尚存,就要继续战斗,她艰难地嚼着饼干,同死神鏖战。她说:“共产党员应当用自己的生命来交党费。”这个从十六岁参加革命,十八岁入党,为党战斗了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员,不是“四人帮”的淫威所能吓退的,不是“四人帮”的诬蔑所能打倒的,不是“四人帮”能够开除得了的。难道不正是从这个被“四人帮”诬为“叛徒”的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党的光辉,看到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吗? 欧阳平是在中国人民反对“四人帮”的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年轻一代革命者的典型。这个在北京郊区一家小饭馆里为人民服务的年轻人,是人民用自己的乳汁养大的英雄。他的仅有的一段较长的独白,只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重逢的亲人,也向中国和世界,叙述天安门广场群众革命运动的真相。他所歌颂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的功绩。他对于个人遭遇的唯一不满,是“四人帮”取消他的预备党员资格,他又打了几十次入党报告,而竟被置之不理。然而,在这种不满里,不也充满着对“四人帮”的深切仇恨,对党的信任和热爱吗?他说:一个小小服务员,“编了几首小诗,说了几句真话,居然惊动了张春桥、张大老爷,全国通缉,到处搜捕,闹得他们兴师动众,鸡飞狗跳!要是有十个人站出来说真话呢?要是一百个,一千个,要是全中国的人民都站起来大胆地说真话,说自己的心里话,张大老爷们又该怎么办呢?”他正是从人民的身上,感觉到了决定中国命运和支持自己进行无畏斗争的力量。天安门广场的群众革命运动使他看到,“中国人民成熟了!中华民族有希望!”在话剧里,中国人民的觉悟,中华民族的希望,就集中地表现在欧阳平的身上。话剧始终是从他同人民、同党的血肉联系中,来展开他的英雄性格的。这一代英雄人物从中国地平线上的出现,显示出“四人帮”垮台的必然性,而且预示了中国人民将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新的斗争中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性。 何为和欧阳平年龄相仿。稍稍不同的是,他没有更多地经过革命斗争的锻炼,也没有一个象梅林这样的革命长辈在身边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诲。但是,他同样是解放以来在党的阳光下长大的青年。政治舞台的风云变幻,只能使他一时有点“晕头转向”;即使在这个时候,他也并没有忘记根本的是非界限。既然“四人帮”妄想用何为描述的那种“钳口术”,封住人民的嘴巴,那么,在有何为这样的经历和教养的知识分子中间,就自然会出现嬉笑怒骂、嘲弄挖苦的斗争方式。专制可能使人沉默,也可能使人冷嘲。这种多少有点病态的斗争方式,正是“四人帮”专制下的政治生活在何为身上的特殊产物。所谓“百事不问,一日三餐,吃饱睡足”,所谓“白痴道路”,不过是在他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之前,为自己不能在斗争中充分发挥作用而苦闷、焦虑、恼怒的一种愤激之词。由于人民的推动和英雄的榜样作用,他毫不犹疑地扔掉济公式的蒲扇,接过浸透着千万人的血泪的《扬眉剑出鞘》,和欧阳平并肩走上了战场。 何芸比他们都要年轻几岁。这个单纯的姑娘,还缺少生活和斗争的磨炼。她的觉醒,需要梅林和欧阳平的正面教育,也需要何是非、唐有才之流的反面教育。这个正反两方面教育的过程就是她认识受到“四人帮”诬陷的梅林、欧阳平才是党的忠诚战士的过程,也是她逐渐识破何是非、唐有才之流“革命”言词的虚伪性,看透他们反革命祸心的过程。“四人帮”的活动,一方面给她以假象,一方面也在她的心上留下疑云。为什么许多所谓“现行反革命”的“罪行”,仅仅是悼念周总理?为什么自己一向敬仰的梅林和童年时代的伴侣欧阳平,也被说成是“叛徒”和“反革命”?为什么受到“四人帮”重用而父亲又硬要把自己介绍给他的唐有才,竟是那样一个讨厌的家伙?探索和弄清这些影响到全国局势又同个人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不仅是何芸,而且是其他一度受到“四人帮”欺骗的人们觉醒的开端。她的性格的发展,还同爱情婚姻的纠葛交织在一起。选择欧阳平,抛弃唐有才,是她进一步觉醒的标志。如果说,她先前对于欧阳平的爱,主要还是表现了他们从孩提时代结下的友情的话,那么,正是在得知欧阳平就是“四人帮”在全国通缉的“现行反革命”,而她自己又被强令亲手逮捕这个“反革命”的时候,她的爱情的火种,就化成熊熊的烈焰燃烧起来了。“我从来也没有象现在这样爱他!”在一九七六年的春天,这种爱情将会带给她什么,是可想而知的。然而,这正是革命者的爱情。在这个意义上,何芸的形象,对于青年的教育意义,是不能低估的。 退休小学教师刘秀英,曾经教育孩子们要正直、善良、忠实。她自己,就是这种美好性格的楷模。文化大革命中的激烈复杂的阶级斗争,使她的生活脱出了常轨。她看到了何是非编造的诬蔑梅林是叛徒的材料。她没有机会在更多的社会活动中,开阔自己的政治视野。为了儿女的前途,这个慈爱的母亲、历来百依百顺的妻子,长期没有勇气揭发丈夫的问题。同时,这个心地善良的人,又始终不能忘怀梅林母子的命运。这种难以言状的矛盾和痛苦,造成了她的精神失常。她的觉醒,比其他人物要更困难一些。但是,正是因为她是普通的中国人民的一员,处在同“四人帮”势不两立的地位上,正是因为她从梅林母子的身上,取得了刚强和勇气,所以,同何是非的决裂,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从这个人物的觉醒过程可以看到,不仅先进的中国人,不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知识分子,而且生活在家庭狭窄圈子里的普通妇女,也再不能忍受“四人帮”的统治。这样,她的觉醒和斗争,就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深化了话剧的主题。 何是非是一个塑造得相当成功的反面典型。为了爬上去,他出卖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出卖了反对“四人帮”的年轻的英雄,出卖了自己的女儿。他才是货真价实的叛徒。话剧没有把他漫画化,而是让他用一些合乎他的经历和身份的堂皇词句,为自己涂上一层保护色,显得比谁都“左”。没有这样一副伪装,他们一分钟也不能存在。梅林说:“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不仅洗净了革命者的灵魂,也会冲去一切政治小丑脸上的油彩!”这个结论,已经为文化大革命所充分证明。它还将在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整个过程中,继续得到证明。 由于从现实出发,把创作的根基深深地扎在生活的土壤里,《于无声处》打破“从路线出发”、“主题先行”、“三突出”等等禁锢,在对生活进行艺术提炼和再造的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处理人物的个性和共性、细节的真实性和性格的典型性以及典型性格和典型环境的关系。这种情形,和我们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在许多作品中经常遇到的人物形象的脸谱化、偶像化以及与此有关的作品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形成鲜明的对照。这里,不准备详细讨论《于无声处》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和新的特点,只是着重指出,由它开拓的这个新生面,将会对当前文艺创作水平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 迎接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新高潮 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四人帮”进行的殊死斗争,延续了十多年之久,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产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这是一场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并且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同四个现代化不相适应的环节,改变人们的活动方式、思想方式的深刻革命。它已经和还将产生更多的、更加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深刻认识和真实反映人民群众这种创造历史的伟大事业,是文艺工作者的责无旁贷的义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为文艺创作提供着无穷无尽的人物、情节、题材、主题和诗情。一个适应时代要求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新高潮的到来是历史的必然。 值得高兴的是,以《天安门革命诗抄》、《丹心谱》、《班主任》、《伤痕》、《神圣的使命》和《于无声处》为代表的一批作品的出现为标志,我们已经看见这个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新高潮的潮头了。 当然,和一切新事物一样,《于无声处》也难免存在缺陷。比如,就剧本来说,是不是可以在梅林的台词中加一些回忆周恩来同志光辉业绩的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主题更加突出?另外,是不是可以无需特意去写何是非解放前当过洋行职员?因为在清查“四人帮”及其帮派骨干的罪行的过程中,大量事实证明,某些人、包括某些参加革命较早的人所以堕落,所以出卖革命、出卖原则、出卖灵魂去换取“四人帮”的青睐,阶级出身固然是一个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更不是唯一根蒂。不论他们出身如何,这种现象的出现,还有着同现实政治斗争紧密相联的更深刻的原因。《于无声处》是一件动人心弦的艺术瑰宝,但又是一件尚待精雕细琢的艺术瑰宝。我们相信,经过作者和表演者更加深入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并且不断吸取读者和观众的意见,它一定会逐步提高和更加完善起来。 《于无声处》的编剧、导演、演员,大都是群众中的年轻的业余文艺工作者。他们在创作和表演上所达到的水平,使人们惊讶赞叹,耳目一新。这个事实告诉我们,经过十多年阶级斗争的教育和锻炼,一代年轻的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已经涌现;他们被群众拥戴出来,带着自己的优秀作品,以新的面貌、新的姿态,登上了文艺舞台。随着文艺创作的繁荣和提高,也势必会有新的文艺批评家和文艺理论家出现。他们代表着革命文艺的方向。他们是最有朝气、最有希望的力量。在这些新一代作家、艺术家的面前,哪里有什么僵死的教条,哪里有什么“禁区”和“余悸”,哪里有什么“长官意志”呢?他们倾尽全力,以艺术的形式表现的,只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斗争场景和音容笑貌。这样,他们就把一股强劲有力和刚健清新的空气,吹进了我们社会主义的文艺百花园。 《于无声处》的出现表明,一批年轻的业余文艺工作者在向专业文艺工作者和老一辈文艺工作者挑战了。这是一件非常之好的事情。人民殷切期望我们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和老一辈文艺工作者迎头赶上,努力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后起之秀共同组成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无产阶级文艺大军,为开创群星灿烂、百花争妍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新局面而奋斗。 《于无声处》的出现,也向我们文艺工作的各级领导同志,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它不是根据某一领导人规定的题材、主题和情节编造的,而是群众自己创作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符合文艺发展规律的方法,来领导文艺工作。无产阶级和它的先锋队所以能够处在领导者的地位,正是因为它代表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如果说,经济工作来不得“瞎指挥”的话,那么,文艺创作这种精神劳动,就更加来不得“瞎指挥”。这是一项必须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的事业。领导者的责任,在于制订和贯彻执行合乎文艺发展规律的路线、方针、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作者的主动性和聪明才智;在于坚持马克思所说的“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这个真理,(《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90页)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检验作品的是非优劣。 粉碎“四人帮”以来,在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党的文艺政策正在逐步调整和落实。但是,为着彻底扭转毛泽东同志一九七五年针对“四人帮”的文化专制主义所指出的“缺少诗歌,缺少小说,缺少散文,缺少文艺评论”的文苑凋蔽的状况,使文艺工作真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日益提高的要求,却仍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列宁说:“群众自己的朝气蓬勃的、强大的运动会象清除毫无用处的腐败东西,把杜撰的、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方案一起清除掉,自己则永远一往直前地前进。”(《生活在教导人们》,《列宁全集》第18卷第518页)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者,都应当充分肯定年轻的文艺闯将所取得的可喜成绩,并且热情地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取得经验,健康成长。某些已经落在形势后面的同志,是不是还要徘徊观望,无所作为呢?是不是还要冷眼相视,让新事物去自生自灭呢?是不是还要用自己的“余悸”、自己的无穷忧虑和清规戒律,去束缚群众的社会主义创造精神呢?诸如此类的病症,实在到了彻底医治的时候了。 茁壮的新芽已经破土而出,终究要长出挺拔的枝干,开出艳丽的花朵。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愿我们整个文艺界和它一道前进,迎接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新高潮的来临!
第 2 版
1. 安平生同志说:要用实践来检验一切工作 正确的就坚持 错误的就改正
第2版()专栏: 安平生同志说:要用实践来检验一切工作 正确的就坚持 错误的就改正 新华社昆明十一月十五日电 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进行调查研究的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安平生同志,最近在听取了州委、丘北县委和部分公社党委负责人的工作汇报之后,向他们强调指出,在一切工作中,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凡是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凡是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就要勇于改正。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在打倒“四人帮”之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政治形势和经济形势是好的。全州所属八个县今年农业普遍丰收,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长二成半以上,比历史最高年产量增长一成以上。而在“四人帮”横行时,这个州的工农业生产倒退,粮食减产,人民生活困难。安平生同志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在打倒“四人帮”前后的两种实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践证明:党的十一大路线和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安平生说,对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和办法,包括指示、讲话和文章,都是来源于社会实践,要力求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这些方针、政策、指示、讲话和文章是否正确,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接受千百万群众实践的检验。我们提倡调查研究、向群众学习、发扬民主、让群众把话讲完等等,就是为了集中群众的正确意见,经过加工整理,形成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再把这些方针、政策和措施变为群众的实际行动。这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领导方法。我们各级党委整天忙忙碌碌干什么?首要的就是干这件事。他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仅能使我们认识过去和现在,也能使我们预见未来。没有科学的预见,就没有正确的领导。但是,一切认识、一切主观的东西,都要经受客观实践的检验。马克思、列宁、毛主席历来提倡并坚持这种实践第一的唯物论的反映论。要真正做到我们的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从而使我们的事业取得预期的胜利,这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十分复杂的工作,是要费极大气力,付出辛勤劳动的。即使这样做,我们也常常无法避免犯错误。因此,我们必须随时准备为人民的利益坚持真理,为人民的利益修正错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因为他相信他所干的事业不仅是正义的,而且是正确的,是广大群众所拥护的。凡是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我们就敢于坚持;凡是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也能勇于改正。我们共产党人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只有排除私心杂念、具有无产阶级思想的先进分子才能真正做到。有人害怕纠正错误,说是会影响党的威信,这不是我们共产党人应有的态度。错误的东西是客观存在,你不承认它,它依然存在;你不纠正它,它就会继续损害人民的革命事业。我们党之所以在人民群众中有崇高的威信,就是因为我们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衡量是为人民做了好事还是做了坏事的唯一标准,就是千百万群众的实践。勇于纠正错误,不但不会降低威信,反而会大大提高党的威信。错误纠正得越坚决,真理的旗帜就越鲜明,党的威望就越高。 安平生同志说,目前在报刊上开展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不仅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涉及到是否真正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坚决执行党的十一大路线,加速四个现代化步伐的大问题。华主席号召我们,“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其中思想解放是首要环节。敢想才能敢为。只有思想解放了,胆子才能大,办法才能多,步子才能快。而要解放思想,就要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根本问题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现在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我们必须分析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提出新任务,解决新问题,这是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只要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主席、周总理关于我国四个现代化的遗愿就一定能够实现,新长征就一定能够胜利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2. 解放思想大干快上建设现代化新西藏 任荣同志说,要发扬实事求是精神,雷厉风行搞好工作
第2版()专栏: 解放思想大干快上建设现代化新西藏 任荣同志说,要发扬实事求是精神,雷厉风行搞好工作 新华社拉萨十一月十五日电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任荣最近在拉萨地区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会议上说:华主席最近要求我们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大干快上,为建设现代化的新西藏而奋斗。 任荣同志在讲话中指出,西藏自治区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已经取得了很大胜利,但要彻底肃清“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还要下很大功夫。这就必须把“四人帮”和林彪连在一起,深入进行揭发批判。林彪、“四人帮”大搞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肆意篡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荒谬地提出“理论——实践——理论”的公式,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他们颠倒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无限夸大精神的作用,鼓吹唯意志论,叫嚷“路线对了头,粮食颗粒无收也没关系”。他们对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断章取义。谁若有异,就对谁实行法西斯专政。他们大搞绝对化,炮制了“两个否定、一个砸烂”,叫喊“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等等。大量事实说明,不彻底批判林彪、“四人帮”的这些谬论,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就很难在理论战线上来一个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任荣说,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会使我们更高地举起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我们都知道,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特征。拿我们西藏来说,几百年来,一直处于反动的野蛮的封建农奴制度统治下,只占人口百分之五的官家、寺院、贵族三大领主,霸占了西藏全部土地和绝大部分牲畜。广大农奴没有生产资料,没有人身自由,过着骇人听闻的牛马生活。西藏解放前后,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势力,打着民族和宗教的旗帜,疯狂地进行反祖国反人民的罪恶活动。党中央、毛主席根据西藏这种特殊的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路线。二十几年来,我们结合西藏实际,正确地执行了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使西藏从封建农奴制社会跃进到社会主义社会。现在,全区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城镇私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做到了党中央、毛主席所要求的生产不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一九七四年全区粮食第一次实现了自给,以后又连续四年获得丰收。西藏原来没有一座工厂,现在已有中小型工矿企业三百余个;劳动人民过去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如今社社有学校,全区在大、中、小学校读书的学生就有二十万人。藏族人口在民主改革前逐年减少,解放后在短短十多年内,人口就净增了四分之一以上。今天,西藏高原安定团结,欣欣向荣。实践证明,党中央、毛主席对西藏问题的论述和指示是完全正确的,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学说,是马列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财富。今后,我们要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民族政策,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它,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任荣指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影响,我们有些同志至今在工作中不调查、不研究,偏听偏信,主观武断,瞎指挥;有的执行上级指示不结合本地的实际,当“收发室”、“转运站”,不敢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有的说假话,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爱吹不爱批,报喜不报忧,搞形式,走过场,图虚名;有的夜郎自大,不学先进,固步自封;还有的搞官僚主义,高居于群众之上,利用职权称王称霸,严重脱离群众。凡此种种,都给工作带来了损失。我们一定要按照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指示,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搞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使我们的思想从林彪、“四人帮”的束缚和禁锢中解放出来,消除余悸,进一步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坚决纠正由于林彪、“四人帮”所制造的各种冤案、假案、错案。 任荣同志最后说,按照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大干快上,决不能让西藏拖全国的后腿,一定要争取在三五年内,使工业农业牧业有一个大的突破,交通、运输、电力、商业、文教、卫生和其他各项事业有一个大的变化,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一个大的提高。为此,要加强领导,继续搞好各级领导班子的整顿和建设;要改进作风,尊重科学,坚持从实际出发,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要树立长期建藏、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思想,脚踏实地、雷厉风行地搞好工作,为建设现代化的新西藏做出贡献。
3. 按照客观规律发展农业 谈谈农业生产中“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问题
第2版()专栏:工作研究 按照客观规律发展农业 谈谈农业生产中“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问题 本报特约记者 高尚全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每人平均只有一亩九分耕地。如何在这有限的耕地上实行合理种植,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是我国高速度发展农业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鲜明的对比 不久前,我到几个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地区作了一点调查研究,看到和听到了不少有意义的情况,很受启发。湖北省天门县是国内著名的产棉县。这里棉田集中连片,共有七十八万亩,一九七七年平均亩产皮棉一百三十一斤,单产水平是相当高的。江西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江西全省的棉田面积比天门县多一倍,由于分散种棉,总产量只有天门县的三分之二多一点。辽宁种棉花的经济效果更差,平均亩产还不到天门的四分之一。 浙江黄岩是国内闻名的蜜桔产地。这个县的桔园面积只占浙江全省桔园的四分之一,柑桔产量却占了全省的一半以上。在黄岩集中连片种蜜桔,一亩地的产量,相当于其他地方四亩地的产量,而且柑桔的品种优良,商品率高。 糖料作物生产也有这种情况。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是传统的甘蔗产区,产量高,出糖率也高。一九七七年,广东全省甘蔗每亩平均产量比全国平均高百分之十八。甘蔗集中产区的珠江三角洲,亩产又比广东全省平均产量高百分之四十六。全国平均要四亩多地的甘蔗才出一吨糖,广东珠江三角洲只要一亩七分地甘蔗就能出一吨糖。黑龙江的甜菜去年受灾,但这个省集中种甜菜的安达县万宝山公社,万亩甜菜平均亩产仍达四千斤,比分散种植的高出三倍。据统计,全国平均要十六亩地甜菜才能产一吨糖。而在集中产区,六亩地的甜菜就能产一吨糖。 上面这些对比数字,是很耐人寻味的。为什么有的地区用了大量的耕地、人力、物力,产量却这样低?有的地区用了比较少的耕地和人力物力,产量却比那些地区高得多?许多材料说明,那些高产地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实行了因地制宜,适当集中。这个道理是不难懂得的。农作物生长的过程,就是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矛盾统一。因地制宜,就是要使农作物适应当地的光能、气温、雨量、土壤等环境。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违反了它,就会使农业受到损失。 显著的优点 我们在各地调查中看到,农业生产实行因地制宜、适当集中,有许多显著的优点,其中之一,就是可以组织专业队伍,实行专业化生产,这样就能更好地积累生产经验,钻研技术,使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江苏苏州地区过去用小农经济的办法种桑养蚕,桑园分散经营,没有专业队伍管理。一九五七年桑园面积十二万三千亩,蚕茧总产量五万担,亩产只有四十斤。近几年,他们实行集中连片种桑树和专业队伍管理,产量成倍增长。一九七七年,这里的桑园面积七万一千亩,比过去少五万多亩,蚕茧总产量反比过去增加二万多担,平均亩产一百零一斤。这就是说,苏州地区用了比过去少百分之四十以上的耕地,产量却比原来增加百分之四十五。请看,适当集中的效果是多么明显!湖北天门县因为大面积集中种棉花,他们就组织了一支专业队伍搞棉花科学种田,研究植物保护。一九七七年,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棉田达五十七万亩,占全县棉田的百分之七十。用生物防治比用农药每亩节省支出十一元,促进了增产增收,而且基本上消除了社员农药中毒现象。实行集中种植,各级领导一天到晚接触到的是棉花问题,熟悉生产,就能更好地指挥生产,避免瞎指挥。 实行适当集中,农作物连片种植,有利于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生产专业化,作物比较单一,只需配备较少的机械,节约机械化投资,大大提高机械的利用率。黑龙江甘南县音河公社十四大队,是一个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的大队。这个大队以种玉米为主,农业机械利用率较高,每个劳动力一年生产粮食一万七千六百五十斤,劳动生产率在国内是比较高的。我们也看到有的生产大队,拥有的农业机械很多,投资大,利用率低,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影响社员的收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农业的分散种植,不搞专业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实行因地制宜,适当集中,还有利于发展社队企业,加速公社工业化。例如在集中种甜菜的地方办糖厂,就地加工甜菜,不但可以建立起制糖工业,还可以兴办起一系列利用制糖下脚料的酒精、味精、酵母养猪、养牛等生产事业。 世界上一些农业先进国家,近些年来都把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我国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也必须逐步实行生产的专业化。农业现代化与生产的专业化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农业现代化,要求有相适应的农业专业化。专业化的发展,又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使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得到充分利用,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还便于把农产品的生产、保管、加工、运输等联系起来,促进农业与工业的结合。欧洲有些国家,把建立农工联合企业作为发展农业的方向。这种农工联合企业规模大,技术装备先进,商品率高,劳动生产率高。这些企业就地加工农产品,可以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降低运输费用,充分利用生产的下脚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避免大中城市人口的无限膨胀。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一业为主 多种经营 我国是拥有八亿人口的大国,从全局来说,当然必须以粮为纲,自力更生解决粮食问题。但又不能把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理解为每个县、每个公社、每个大队以至每个生产队都要以种粮食为主,其他什么作物都种一点,搞“小而全”。这种不问具体条件的“一刀切”,不符合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我们有些干部,习惯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每个公社、大队甚至生产队,都要实行农产品的自给自足,既种粮食,又种棉花;既种油料作物,又要种其他经济作物,作物五花八门,耕地搞得很零碎,这种小生产方式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需要,也不能使农业有一个高速度的发展。 李先念副主席在全国农田基本建设会议上说:“我们的方针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李副主席指出,这个方针是就全国范围来说的。就不同地区来说,林区应以林业为主,牧区应以畜牧业为主,渔区应以渔业为主,经济作物区应以经济作物为主。就是说都要因地制宜,适当集中,逐步实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如果我们切实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我国的粮食和棉花、油料、糖料等经济作物,一定可以有一个大的发展。拿糖料来说,现在我国有十几个省、区种甘蔗,二十几个省、区种甜菜,生产很分散,糖产量低。如果我们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种甘蔗、甜菜,搞好机械化,把糖料基地建设起来,是完全可以解决我国的吃糖问题的。 我们搞农业,不因地制宜、适当集中不行;但太集中了也不行。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条件也不一样。因地制宜,适当集中,逐步实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不是搞单打一,只种一种作物,而是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如在棉花生产基地、甘蔗生产基地,为了轮作、倒茬的需要,也种些其它作物。而且在一个区域内的气候、土壤情况也不完全相同,有的适宜种这种作物,有的适宜种那种作物。只有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适应客观规律,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高速度发展。
4. 北京市给技术革新先进个人和集体发奖
第2版()专栏: 北京市给技术革新先进个人和集体发奖 新华社北京电 北京市有一批职工、车间和班组,分别获得技术革新能手、技术革新积极分子和技术革新先进集体的称号,并得到了奖章和奖金。 北京市经济委员会和市总工会在十一月八日闭幕的北京市工业交通技术革新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举行了发奖仪式。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林乎加、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王崇伦等给先进个人和集体发奖。四十名技术革新能手,每人发给奖章一枚、奖金五十元、八管半导体收音机一台、金笔一支;二百四十六名技术革新积极分子,每人发给奖章一枚、奖金三十元和金笔一支;二十八个技术革新先进车间,每个授予锦旗一面,十二英寸电视机一台;三十一个技术革新先进班组,各发锦旗一面,组内每名职工奖金十五元。 荣获技术革新能手的北京分析仪器厂技术员周仲华,先后设计出磁力强大、可应用于不同机床的十二种新型磁盘,打破了国内沿用五十年的磁盘传统结构,性能良好,使用方便。 革新能手、北京门头沟煤矿老钉道工张盛基,今年和革新小组一道,制成斜坡清理机,使煤矿清理一次斜坡,由二百人干十六小时缩短到五、六人干八小时,解决了煤矿运输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二十四岁的革新能手、北京特殊钢厂青年工人胡小弟,是个初中毕业生,一九七一年进厂后刻苦学习科学知识,几年来搞成八项革新。他搞成的自动控制打字机在钢材上打钢号,只要一个人坐在旁边监视就行,而过去需要由十一、二人用大锤抡打。
5. 郑州铁路局实行节煤节油奖 五个月节约二百三十万元
第2版()专栏: 郑州铁路局实行节煤节油奖 五个月节约二百三十万元 新华社郑州电 郑州铁路局实行节煤、节油奖后,五个月共为国家节约二百三十万元。 这个铁路局从今年五月份开始,对机车乘务员实行节煤、节油奖以后,各机务段的机车队、机车组普遍制订了节煤、节油计划,逐日公布每台机车的节煤成绩。每次机车出发前,乘务员都要认真先算烧煤帐,拉多少吨,跑多少公里,应烧多少煤,先算后烧。司机、副司机、司炉互相配合,提高焚火技术,节约用煤。内燃机车乘务员按斤两算着用油,而且把机车上的废油也回收起来,不让它浪费掉。 由于人人注意节约,近五个月来,郑州铁路局机车万吨公里的耗煤、耗油量大幅度下降,月月都低于国家规定的指标。全路局机车乘务员共节约煤二万四千四百三十二吨,节约油二千六百七十六吨,所发的节煤、节油奖金,只占节约煤、油价值的百分之七。
第 3 版
1. 一声惊雷——赞话剧《于无声处》
第3版()专栏: 一声惊雷 ——赞话剧《于无声处》 曹禺 《于无声处》的作者宗福先同志十四日由沪抵京,晚上来我家探视。这时,正是首都观众望穿秋水,等待《于无声处》剧组来京演出。我和这位年轻的作者会见,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年近七十,他才三十一。写了那样一本十分勇敢而又比较成熟的剧本,给了我深刻的教育。在这位剧作者身上,我看见了祖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灿烂文艺的面貌。我感到我的小房间忽然亮起来。我的面前突然有许多年轻有为的剧作者们,有的坐,有的立,有的激昂地踱着快步,大家都拿起自己的辉煌的剧作高声朗诵。那愉快的声音象无数的“惊雷”,从我这狭窄的房间里,冲破墙壁,向四面八方,闪电一般地发出去,震惊了中国。 在宗福先同志来京之前,我读完了他的话剧剧本《于无声处》。我衷心地祝贺作者,这位勇敢的青年人,我的年轻的老师。 我要称宗福先同志是我的老师。因为他写出了《于无声处》这样的好剧本;他说出了全国人民憋了许久的心里话,说出了真话。他冲破了一个“禁区”。而我们老一辈的和专业的作者却落后了。“禁区”的门被他打开了。 “天安门事件”是一场伟大的革命群众运动,这就是它的本来面目。怀念周总理,声讨“四人帮”。一九七六年清明时节,千百万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就是这样战斗的。 那个时候,我的孩子们天天到天安门广场去,深夜才回到家,没有一丝一毫的倦容。我整天都在等她们,她们给我讲天安门广场上发生的一切,把抄来的诗词念给我听。在那几天里,我们常常是一夜夜地交谈,兴奋着、激动着,同时,也深深地忧虑。四月七日以后,家里沉默了,天安门广场沉默了,历史被颠倒,人们的心被扭曲。罪魁就是“四人帮”。但是,天安门广场的群众运动撒下的火种,始终在人民的心里亮着。有这样的人民,中国的前途是光明的。 英明的领袖华主席粉碎了“四人帮”。人民在天安门立下的志愿,得到实现了。那时造成的许多冤案得到了平反、昭雪。今天,天安门革命群众运动终于在舞台上得到了反映。这是件了不起的、令人高兴的事,人民会坚决而热烈地拥护。人民群众将发挥出更大的积极性。因为人民懂得了他们是中国的主人,历史的主人。 我家中有各种版本的《天安门革命诗抄》,有第二外国语学院童怀周编的,有自动化研究所编的……。我和孩子们因能得到这样的一本,欣喜万分。夜晚,在灯下,我细细地、一首一首地读过,从那些诗歌中,我看到人民的力量与真诚的情感。这些诗歌是不朽的,因为它们在中国的光明与黑暗的搏斗中,是炸弹,是旗帜。这些诗抄给予人的教育和鼓舞是不可限量的。 《于无声处》一剧中的欧阳平,正是编了一本这样的革命诗集——《扬眉剑出鞘》。在“四人帮”猖獗万分的时候,他编出诗集,散发了。他完全了解“四人帮”的残暴,完全想到了他会就此失去自由。妈妈梅林所遭受的,也许他也要遭受。所有这些都没有阻拦住他,因为他不能违反自己的心。他热爱祖国,不忍看到中国被“四人帮”毁掉。他热爱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不能允许“四人帮”的中伤。他看穿了那些极“左”的面孔,极“左”的口号和种种倒行逆施。欧阳平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战士,他要说真话,尽管这代价也许是生命。这样的人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正的英雄。作这种说真话的英雄绝非容易。有很多人在咬牙沉默,有一些人冷漠的闭着嘴。还有的人只得违心地说话,另有一类人无耻地吹捧。中国实在需要欧阳平、韩志雄、庄辛辛、李春光这样的同志,有他们,中国便不会是无声的中国。 还有一种人,没有骨头,没有灵魂,没有信仰,没有人味。《于无声处》剧中的何是非就是如此。他并非看不出“四人帮”所干的坏事,并非不知道人民的仇恨。他没有迟钝到这一步,更不可能如此单纯。他们是押了赌注的!他们以为看准了风向,看准了江山属谁,便把性命、官职等等,都押在这一赌注上,押在“四人帮”这一头。为此,他们可以丧尽天良地做事,诬陷,告密,出卖,关押,杀害。我见到过这样的人:活着,人们视他为犬;死了,人们视他为粪土。 《于无声处》,正是写了一九七六年的中国人民与“四人帮”的搏斗。以天安门事件为背景,集中在两个家庭,集中在一个场景,集中在一天之内。情节紧凑,发展急剧,引人入胜。《于无声处》这个名字也起得好。于无声处听惊雷! 天安门广场的革命群众运动是一声惊雷。今天,宗福先同志写了这个戏,也可以说是一声惊雷,教我们敢于打破禁区,打破“四人帮”设置的条条框框。没有无所畏惧的彻底唯物主义的精神,就不可能写出反映我们时代真实面貌、富有生命力的作品来。 华主席在国庆二十九周年招待会上讲:“我们要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宗福先同志和上海工人文化宫业余话剧学习班的同志们,正是按照华主席的指示做了。我们要认真向他们学习。 写天安门这场革命运动的不只是宗福先一位同志,有很多有志之士都在写,有的已经写出来了。北京更是大有人在。因为这里是发生地,人们永远忘不了那时的一切。我非常希望能早日看到这些作品。尽管不一定每个人都写得很好,很成功,但是我祝愿他们努力地写,写出人民的心声。
第 4 版
1. 声讨“四人帮”的战斗呐喊革命文学史上的丰碑 《天安门诗抄》即将出版
第4版()专栏: 声讨“四人帮”的战斗呐喊革命文学史上的丰碑 《天安门诗抄》即将出版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十五日电 《天安门诗抄》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出版社的编辑告诉记者,这本诗集已经付印,将于十二月中旬出书,明年一月八日周恩来同志逝世三周年前,即可在全国各地发行。 一九七六年清明节期间,英雄的首都人民以革命大无畏的精神,冲破“四人帮”的重重禁令,写了成千上万的革命诗词,沉痛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愤怒声讨万恶的“四人帮”。这些张贴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或在天安门广场上朗诵过的诗歌,凝聚着人们的血和泪、爱和憎,是发自肺腑的战斗的呐喊,它们鼓舞着广大人民群众同“四人帮”作殊死的斗争。天安门诗歌在斗争中发挥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是矗立在我国诗歌发展史和革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当年写作或朗诵这些诗歌的同志尽管遭受了“四人帮”的残酷迫害,这些诗歌尽管被“四人帮”诬陷为“反革命诗词”而受到了查禁和销毁;但是人民群众仍然冒着种种危险,运用各种巧妙的方法,传抄这些诗歌,珍藏这些诗歌。粉碎“四人帮”以后,首都群众曾搜集、整理、编印过多种天安门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天安门诗抄》,是由童怀周根据自己编印的《天安门诗文选》(正续编)选编而成的。为天安门诗歌的收集、流传作出宝贵贡献的童怀周还为这本诗抄写了一篇前言。《天安门诗抄》收入了六百余篇诗文。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收古体诗、词、曲、挽联等;第二辑,收新体诗;第三辑,收悼词、誓词、祭文、散文诗。这本诗抄附有多幅珍贵的照片,将分精装、平装两种版本印行。
2. 话剧《曙光》引起观众热烈反响 塑造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同志的英雄形象
第4版()专栏: 话剧《曙光》引起观众热烈反响 塑造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同志的英雄形象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十五日电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正在上演的六场革命历史话剧《曙光》引起首都观众热烈反响,普遍认为这个戏比较成功地塑造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同志的英雄形象,再现了我党历史上“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严重危害,对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具有现实意义。这个戏已演出三十多场,观众一直很踊跃。 《曙光》集中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洪湖苏区展开的一场严峻斗争。一九三一年春,李立三“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洪湖苏区造成的危害刚刚过去,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又全面推行到了洪湖,给洪湖苏区带来更大的灾难。贺龙同志、红三军指战员和苏区群众坚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在与正面敌人英勇作战的同时,对王明的错误路线进行了坚决抵制和斗争。一九三五年初遵义会议的曙光照亮了革命航程,统治我党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才被纠正。 这个戏去年由原中国话剧团和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话剧团联合演出,曾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恢复建制后,与剧作者白桦一起对这个戏作了较大的修改加工,使贺龙同志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剧情发展更加紧凑。一位老干部看了演出后说,我曾多次见过贺龙同志,他和其他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在人们心中有很高威望。今天看到贺龙同志的形象再现在舞台上,心情很激动,真想上前向他问候几句,忘了自己是在看戏。有的青年看完戏后,哭着到后台要求“再看看贺龙同志”。 历史是一面镜子。不少观众反映说,这个戏演的是历史,是三十年代初的斗争生活,但看起来却感到很亲近。这是因为阴谋篡党夺权的反革命两面派林彪、“四人帮”更是大搞假左真右,给我们党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这个血的历史教训应当认真记取。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准备在今后的演出中,进一步听取观众意见,对这个戏不断加工提高。
3. 设在中山大学的孙中山纪念馆恢复开放
第4版()专栏: 设在中山大学的孙中山纪念馆恢复开放 新华社广州十一月十三日电 广东中山大学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一十二周年,从本月十一日起恢复开放设在校园内的孙中山纪念馆。 孙中山纪念馆是一九五六年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时设立的。一九六六年底,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这座纪念馆被迫关闭了。现在,经过一番修饰,这座建筑物焕然一新。纪念馆门口挂着宋庆龄副委员长亲笔题匾:“孙中山纪念馆”,馆内前厅竖立一座孙中山先生胸像(铜像),张挂着毛主席写的文章《纪念孙中山先生》。馆内的陈列反映了孙中山先生毕生革命的光荣事迹,其中有照片、文字和孙中山先生的手迹、遗物。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一十二周年,广东省、广州市党政负责人吴南生、陈越平、梁威林、李嘉人、杨康华、张泊泉、孙伽俐,政协广东省、广州市委员会负责人和各界爱国人士,分别于十一日、十二日前往中山大学孙中山纪念馆参观,缅怀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生。
4. 秋季广交会胜利闭幕
第4版()专栏: 秋季广交会胜利闭幕 出口成交额比历届交易会有较大幅度增加,显示了我国发展外贸的新起点 新华社广州十一月十五日电 一九七八年秋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今天在广州胜利闭幕。这届交易会出口成交额比历届交易会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 来宾们评价这届交易会是“贸易气氛最活跃的一届”,说这届交易会“显示了中国发展外贸的新起点”。 这届交易会接待了来自世界五大洲一百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朋友、海外华侨、旅外台湾同胞和港澳同胞共三万九千多人次。 这届交易会上有不少解放思想、把生意做活做大的新的气象。过去由于生产不正常而短缺的大豆恢复了正常供应。由于质量不符合外销要求而在去年秋交会停止出口的凤凰牌自行车,质量有了改进,这次恢复了出口。被“四人帮”禁锢的传统题材的工艺品解放出来,成了客商们争相选购的热门货。有些纺织机械根据客商意见进行了改进,玻璃器皿、化装品、工具的包装装潢讲究了,绸缎、棉布的新花样、新品种也增多了。这些都是这届交易会出口成交活跃的一个重要原因。 出口成交活跃的另一个原因是,交易会工作人员解放思想,恢复和沿用了国际贸易中一些常用的灵活做法。这届交易会广泛接受了客商的来料加工和来件装配,来样和定牌订货,客商对出口机械产品自行配备部件、零件或成套工具,有的商品搞以货易货,价格参照国际市场随时调整,计价采用的货币由买卖双方共同商定,等等。这些灵活的贸易做法,受到客商的普遍欢迎,出口成交额大大增加。 这届交易会上首次开展了补偿贸易业务,即先从国外引进技术设备,然后用这些设备生产的产品偿还引进费用。来自日本、美国、西欧一些国家和港澳等地的客商,与各交易团进行了热情接触和具体磋商,有一些补偿贸易的项目初步达成了协议,其中有的一个项目就达几百万美元。 这届交易会强调要按经济规律办事,按用户、消费者的愿望办事,开始贯彻了以销定产的方针。由于先签订合同后安排生产,产品比较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这是促进这届交易会部分出口商品,特别是纺织品、机械设备和机械产品出口成交格外活跃的一重要原因。 在这届交易会上,生产出口商品的一些部门的代表参加了贸易洽谈和技术交流,直接了解客商对本部门、本单位产品的需求情况和改进意见,听取了国际上同类产品的先进技术介绍。客商也直接听到了生产部门介绍商品的生产情况,他们对商品的改进意见也得到了当面答复。因此,有些商品就当面拍板成交了。 为了适应加速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这届交易会也进口了一批钢材、化工原料、纸浆、农药、农用塑料薄膜、人造棉、锦纶丝、医药药材等物资。 今天晚上,交易会为来宾们举办文艺晚会,庆祝这届交易会胜利闭幕。
5. 邓小平副总理会见并宴请三宅正一副议长等日本朋友
第4版()专栏: 邓小平副总理会见并宴请三宅正一副议长等日本朋友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十五日电 邓小平副总理和夫人卓琳今天中午会见了日本众议院副议长三宅正一,日本众议院保利茂议长的夫人保利丰子,以及日本众议院议员友好访华团的其他日本朋友,并请他们同往北京烤鸭店品尝北京烤鸭。席间,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廖承志副委员长和夫人经普椿,姬鹏飞副委员长,韩念龙副外长等,参加了会见和宴会。 日本驻华大使佐藤正二也参加了会见和宴会。(附图片) 邓小平副总理会见并宴请三宅正一副议长等日本朋友。 新华社记者 赵天聘摄
6. 李副总理会见宇都宫德马等朋友
第4版()专栏: 李副总理会见宇都宫德马等朋友 据新华社北京十一月十五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今天上午会见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日中友好协会全国本部副会长、众议员宇都宫德马和来自日本六个县的日中友好协会的负责人等。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参加了会见。 宇都宫德马曾多次访问过中国,这次他率日中友好协会代表团来访,是他今年以来第二次访问中国。会见时,李副总理称赞日本朋友为中日友好事业所作的贡献。他说,你们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作了很好的工作,中国人民感谢你们。宇都宫德马说,我们对中国方面对条约的签订所持的积极态度表示感谢,我们将为日中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进行真诚的努力。 李先念副总理在谈到当前亚洲形势时指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是亚洲以至世界稳定的因素,各国的评价是积极的。而最近签订的所谓苏越友好合作条约,在东盟五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评价并不积极,认为是有阴谋的。他说,我们反对全球霸权主义,也反对地区霸权主义。(附图片) 图为会见时情形。新华社记者 谢丰泉 摄
7. 康副总理会见挪威石油代表团 宾主就开发海上石油进行科技合作可能性交换意见
第4版()专栏: 康副总理会见挪威石油代表团 宾主就开发海上石油进行科技合作可能性交换意见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十五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今天上午会见挪威石油和能源大臣布亚特马尔·耶尔德和由他率领的挪威石油代表团。宾主就中挪两国在开发海上石油方面进行科学技术合作的可能性交换了意见。 耶尔德大臣说,我们很感兴趣地注视着中国两年来的发展情况。我认为挪中两国在石油和其他领域有很多合作的可能性。 康副总理说,中挪两国关系很好。两国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双方的贸易和科学技术合作关系。他说,挪威在开发海上石油方面有许多经验,我们要向你们学习。 挪威驻中国大使安达参加了会见。会见时在座的有石油工业部部长宋振明、副部长张文彬等。(附图片) 康世恩副总理会见挪威石油代表团。 新华社记者 郭占英摄
第 5 版
1. 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泰、马、新三国(图片)
第5版()专栏: 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泰、马、新三国 在泰国 十一月九日,邓小平副总理在曼谷参观泰国大王宫。新华社记者 张桂玉 摄 十一月五日,邓小平副总理抵达曼谷,受到泰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新华社记者 张桂玉 摄 邓小平副总理应泰国总理江萨·差玛南的邀请于十一月五日抵达曼谷,对泰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在机场上,邓小平副总理和江萨总理在检阅台上检阅三军仪仗队。新华社记者 胥志成 摄 十一月七日,邓小平副总理和夫人卓琳在曼谷参观泰国淡水渔业研究所。新华社记者 胥志成 摄 十一月九日,邓小平副总理圆满结束对泰国的正式友好访问,乘专机离开曼谷,前往马来西亚。这是曼谷女青年在机场撒花瓣,热烈欢送中国客人。新华社记者 张桂玉 摄 在马来西亚 邓小平副总理应马来西亚政府的邀请于十一月九日乘专机抵达吉隆坡,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在机场上,邓小平副总理受到马来西亚总理侯赛因的热烈欢迎。新华社记者 胥志成 摄 十一月十一日,邓小平副总理参观马来西亚国家清真寺。新华社记者 胥志成 摄 十一月十日,邓小平副总理参观马来西亚橡胶研究所实验站时割胶。 新华社记者 胥志成 摄 在新加坡 十一月十三日,邓小平副总理在新加坡住房和发展局二十二层办公大厦的顶层,观看周围新建的公共住房。 新华社记者 张桂玉摄 邓小平副总理应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邀请于十一月十二日抵达新加坡,对新加坡共和国进行友好访问,李光耀总理到机场欢迎中国客人。 新华社记者 张桂玉 摄 十一月十三日,邓小平副总理拜会新加坡总统薛尔思,宾主亲切交谈。 新华社记者 胥志成 摄
第 6 版
1. 泰、马、新报纸赞扬邓副总理访问圆满成功 加强友好合作促进东南亚和平与稳定 泰国报纸强调东盟和中国加强团结反对苏越霸权主义
第6版()专栏: 泰、马、新报纸赞扬邓副总理访问圆满成功 加强友好合作促进东南亚和平与稳定 泰国报纸强调东盟和中国加强团结反对苏越霸权主义 据新华社曼谷十一月九日电 泰国报纸今天发表社论欢呼邓副总理对泰国的正式友好访问取得圆满成功,对加强泰中友好合作关系和促进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日报》的社论说,邓副总理的访问“给原已美好的泰中关系写上了更加光辉的一页,将导致两国更广泛的合作,对于促进东南亚地区的安全与和平,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社论指出,东南亚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出现了霸权主义向这一地区伸手的阴影。社论说:“这个新动向,人们已经看得非常清楚。霸权主义者既加强在远东的新战争部署,又指挥企图并吞柬埔寨进而称雄东南亚的‘亚洲古巴’,同时采取军事和政治攻势,造成本区域局势最近更形紧张。” 《联合日报》的社论说,“泰中两国的友好合作,中国和东盟的友好合作,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一致,是反对霸权主义、推迟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加速社会进步和谋求人类幸福事业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新中原报》的社论指出,“越南和苏联最近的所作所为,使东盟国家更加认清霸权主义的危险性,因而更加提高警惕”。 据新华社北京十一月十四日电 吉隆坡消息:马来西亚报纸连日来纷纷发表社论和评论,赞扬邓小平副总理对马来西亚的访问,标志着马中两国关系的新发展,对东南亚的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星槟日报》十一月十一日的社论说,邓副总理访问马来西亚,“标志着马中关系又向前迈进一步”。“中国宣布支持东南亚的中立化概念和重视东盟展开的经济合作,表达了中国和我国在这方面的共同点。” 《光华日报》十一月九日的社论说:“尽管马中两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不同,但两国都属于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彼此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一致的目标。”“马来西亚倡议东南亚和平、自由及中立地区的概念,获得中国一再支持和赞赏,从而加强了北京同东盟个别与整体的关系。” 据新华社北京十一月十五日电 新加坡消息:新加坡《星洲日报》十一月十四日发表社论,称赞邓小平副总理的访问,“对加深新中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增进传统的友好关系,促进两国的双边关系发展,必然会有很大的裨益”。社论指出,邓小平副总理首次访问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不仅表示中国重视促进睦邻外交,也是对东南亚国家区域合作机构的东盟的重视。”社论最后祝愿中国的四个现代化计划能早日实现,希望中国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繁荣而和平的国家。
2. 乌兰夫副委员长前往“胜利城” 向无名战士纪念碑献花圈
第6版()专栏: 乌兰夫副委员长前往“胜利城” 向无名战士纪念碑献花圈 新华社开罗十一月十五日电 乌兰夫副委员长及其一行今天上午驱车前往开罗东部“胜利城”,向无名战士纪念碑献花圈。 乌兰夫副委员长献花圈时由仪仗队队长、军工生产国务部长卡迈勒·艾哈迈德·纳赛尔和总统府侍从长努尔·法加勒陪同。他在纪念碑前向在一九七三年十月战争中阵亡的官兵默哀。 金字塔式的无名战士纪念碑,高三十米,巍然矗立在尼罗河畔。这是埃及建筑师和工人在十月中东战争结束后两年建成的。现在,每年十月六日,各界人士都到纪念碑前缅怀阵亡的烈士。(附图片) 乌兰夫副委员长 十一月十四日到达开罗,对埃及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穆巴拉克副总统等到机场欢迎。新华社记者 王新庆摄 (传真照片)
3. 加拿大和丹麦报刊揭露苏越条约的军事性质 苏越条约对东南亚国家和人民是严重威胁 美国报纸说越南人民对越南当局公开投入苏联怀抱表示忧虑
第6版()专栏: 加拿大和丹麦报刊揭露苏越条约的军事性质 苏越条约对东南亚国家和人民是严重威胁 美国报纸说越南人民对越南当局公开投入苏联怀抱表示忧虑 据新华社北京十一月十五日电 加拿大《锻炼》周刊最近一期发表文章说,苏越条约对东南亚国家和人民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文章说:“苏联和越南十一月三日签订的所谓‘和平友好’条约使苏联套在越南脖子上的绞索拉得更紧了,这个条约同苏联与古巴已经签订的那些条约是类似的。” 文章接着说:“苏联和其他国家签订的每一项条约都是用来使这些国家更加听任它的支配。越南领导人的行为无耻地背叛了越南人民为捍卫自己的独立而进行的三十年英勇斗争。” 文章说,“在过去的三个月里,越南军队大量集结在柬埔寨边界上。”“从今年九月以来,越南还加紧了对中国领土的武装入侵。”文章最后说:“越南为了苏联的利益所起的桥头堡的作用对东南亚人民和国家是个严重的威胁。” 丹麦《工人报》十一月八日发表一篇评论指出,苏越条约“基本上是一个军事条约”。评论说:“越南当前的政策是根本违背越南人民的利益的。” 据新华社北京十一月十三日电 据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报道,越南人民对越南当局公开投入苏联怀抱表示忧虑。 这家报纸十一月十日刊登了一篇评论,它的标题是《河内开展大规模运动以使越南人喜欢新签订的越苏条约》。 评论指出,苏越签订条约以后,越南紧接着在全国开展运动,以使它的公民相信,越南有俄国人的支持。“看来,这个精心策划的运动是要消除许多越南人由于同柬埔寨的边境战争、同中国的对峙和经济状况不断恶化而产生的忧虑。” 评论认为,越南《人民报》和河内电台的评论也暗示了,“有人对于同这样一个遥远的、动机可疑的大国结盟反对一个幅员广大的邻国是否明智表示怀疑。” 这篇评论还援引驻河内外交官的话说,苏越条约“在莫斯科签署时,(越南)人民都感到意外。……人们对于同俄国缔结这样一个条约毫无思想准备。”评论说,“本周抵达香港的驻河内的外交官说,他们听到一些越南人对这个条约和他们的国家公开倒向苏联阵营提出了坦率的批评。”
4. 坦桑尼亚政府声明决心保卫领土完整
第6版()专栏: 坦桑尼亚政府声明决心保卫领土完整 据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十一月十四日电 据坦桑尼亚通讯社报道,坦桑尼亚政府今天发表声明说:“坦桑尼亚重申它对坦桑尼亚人民和非洲统一组织的职责,即为了反对使用武力获得领土,坦桑尼亚将无条件地保卫自己的领土完整。” 声明说,乌干达总统阿明在过去几天内一再声明乌干达正在或已经从坦桑尼亚撤军,这是为了掩盖“对坦桑尼亚的赤裸裸的侵略”。“因为正是阿明本人在十月三十日命令他的军队入侵坦桑尼亚,然后又宣布这块领土是乌干达的一部分”。 声明说:“事实真相是,阿明并没有撤军。这是他本人以及他的一些发言人所承认的。他正在增援他的侵略军。就在几天以前他还吹嘘要对坦桑尼亚实行第二阶段的侵略计划。”
5. 伊朗石油工人复工
第6版()专栏: 伊朗石油工人复工 新华社德黑兰十一月十五日电 据波斯通讯社报道,伊朗石油工人结束了两周的罢工。十一月十四日复工。 伊朗全国石油公司发言人十四日宣布,伊朗目前每天的石油产量已达到三百万桶。他说,阿巴丹炼油厂目前日产量是四十七万桶,尚未恢复到原来日产六十万桶的水平。 据伊朗能源部发言人十四日晚宣布,一些电站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仍在继续怠工或罢工。 另据西方通讯社报道,以爱资哈里为首相的伊朗新内阁从十一月六日组成以来,多次表示“一旦局势稳定”,就把权力移交给“真正的国民政府”。他保证继续打击上层贪污现象。 与此同时,巴列维国王指定了一个专门小组,调查所有王室人员的财产的性质和来源。新政府组成后,逮捕了包括前首相胡韦达在内的十三名曾在内阁或省市政府以及军警部门任职的高级官员。十一日还逮捕了要求国王下台的民族阵线领导人桑贾比等人。
6. 埃及副总统启程前往华盛顿
第6版()专栏: 埃及副总统启程前往华盛顿 据新华社开罗十一月十五日电 埃及副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今天离开开罗前往华盛顿。他将同美国总统卡特就埃以和谈问题举行会谈。 据报道,穆巴拉克副总统携带了萨达特总统给卡特总统的一封有关和谈最近发展情况的紧急信件。 穆巴拉克在启程之前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埃以和约应该是中东有关各方实现全面和平解决的一部分。 他说,埃以和约同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联系起来是和谈的基本点。 萨达特总统十一月十四日对记者说,华盛顿会谈面临着来自以色列方面的障碍。
7. 西欧的忧虑——苏联中远程核武器优势对西欧形成明显威胁
第6版()专栏: 西欧的忧虑 ——苏联中远程核武器优势对西欧形成明显威胁 据新华社波恩十一月十一日电 新华社记者 丁仰炎报道:美苏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九年,是苏联利用会谈大力加强其驻欧军事力量的九年。特别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苏联中远程核武器的优势,更加强了欧洲军事力量的不平衡,形成了对西欧的明显威胁。这种情况已引起了西德和西欧国家的严重忧虑。 苏联利用核会谈夺取核优势 长期以来,苏联和西方在欧洲的军事力量对比方面,苏联一直占有常规力量的优势,而西方则一直依靠美国的核优势,也就是常说的美国“核保护伞”,来平衡苏联的常规优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灵活反应战略”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均势概念基础上的。但是,多年来苏联一面散布缓和幻想,一面扩大军事力量,特别是核力量,缩小同美国之间的核差距。从一九六九年十一月美苏双方开始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到一九七二年五月双方签订第一阶段协议。美国实际上承认了美苏之间的战略核均势,美苏之间核差距已经消失,用美国的核优势来平衡苏联常规优势的设想也就落了空。从这时候起,苏联对西欧的常规军事优势就成了一个现实的威胁。从这时候起,也不断有人开始怀疑“灵活反应战略”的有效性,并开始寻找新的战略指导思想。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出一个新的、可信的、有效的对付办法。 美国“核保护伞”被撕破了 现在,情况又出现了新的变化。苏联利用谈判的时间大力发展了中远程核力量,其中包括SS—20中程导弹和“逆火”式轰炸机。这两种武器都可以用作核运载工具,具有战略武器的破坏力,因此不属于维也纳中欧裁军谈判的范围;SS—20导弹可以携带三个核弹头,射程约为五千公里,从苏联打不到美国,“逆火”式轰炸机如不在空中加油也只能单程飞到美洲,因此两者又不属于美苏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范围之内。但是这两种被称之为“灰色区域武器”(按指其射程介乎战略武器与战术武器之间的武器)却可以打到欧洲的任何地区。据报道,目前苏联已部署了约二百枚SS—20导弹和约一百四十架“逆火”式轰炸机,形成了一个相当巨大的中远程核打击力量。 在美苏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第二阶段,美国也在发展一种巡航导弹。这实际上是一种低空飞行、速度较慢但准确性很高的无人驾驶飞机,可以携带核弹头,在大量使用时不易防范,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抗衡苏联中远程核武器的一种手段。但是,据透露,美苏在会谈第二阶段中初步达成的协议却规定在空中发射的巡航导弹的射程不得超过二千五百公里,在陆地和海上发射的巡航导弹,其射程不得超过六百公里,也就是说,都无法从西欧打到苏联的纵深地带,因而不能成为平衡苏联中远程核武器的有效因素。而且,美国的巡航导弹还处在研制阶段,西欧各国手中更没有这种武器。这样,苏联在西欧除了原有的常规武器优势外,又多了一个中远程核武器的优势。本来就已经成问题的美国对西欧的“核保护伞”又被撕破了一个大洞。 欧洲爆发战争的危险增加了 这种情况的发展当然引起了西德和西欧其他国家的严重忧虑。今年八月,当美苏限制战略武器第二阶段会谈紧张进行时,西德国防部长阿佩尔在西德社会民主党安全政策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要求美国同苏联谈判限制战略武器时,“要适当地照顾到北大西洋欧洲伙伴的利益”,他要求,“面对越来越大的中程导弹的不平衡,面对苏联在中程武器方面的优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必须一方面加强自己相应的防御能力,另一方面应强烈要求全面控制军备。”最近法国的防务专家、空军预备役将军皮埃尔·加卢瓦在对法国《世界报》的谈话中也指出,由于苏联在欧洲中远程核武器方面占优势,欧洲爆发战争的危险增加了。 正当西欧对美苏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不安增长的时候,这里又传出了美苏双方将把“灰色区域武器”纳入第三阶段谈判的消息。《法兰克福汇报》指出,华盛顿尽管打算就“灰色区域武器”问题同莫斯科举行谈判,但是看来没有解决的是美国政府是否和如何让它的伙伴参加这一谈判。欧洲人的共同发言权问题,显然在联盟内部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其实,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苏联是否愿意和美国就限制所谓“灰色区域武器”问题进行谈判,是否愿意让欧洲以某种方式参加这种谈判,这显然是一个没有得到答案的问题,但是对西欧来说却是一个生命攸关的问题。美苏限制战略武器的会谈究竟会怎样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附图片) 在莫斯科的观礼台上 原图说明:“这是我所看到过的对西方观察家最明目张胆的荒唐欺骗了。” 原载英国《笨拙》杂志
8. 印度洋上的花环——马尔代夫
第6版()专栏:列国志 印度洋上的花环——马尔代夫 今年十一月十一日,是马尔代夫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纪念日。 在浩瀚的印度洋中,离斯里兰卡共和国六百四十公里的地方,有十九组环礁岛象一串串花环,漂浮在碧波荡漾的海面上,这就是马尔代夫共和国。马尔代夫国名的意思是花环群岛。马尔代夫陆地面积约二百九十八平方公里。人口十四万三千多,分布在大约二百多个岛上(全国共有两千多个小岛)。首都马累。主要民族为马尔代夫族。伊斯兰教为国教。官方语言为迪瓦利语。 马尔代夫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潮湿,没有四季之分。群岛上葱葱笼笼,鲜花盛开,是个美丽的岛国。 农作物以玉米、谷子为主。岛上出产香蕉、菠萝、木瓜、芒果、甘蔗、椰子、柑桔等水果。椰子制品是马尔代夫共和国的一项重要出口商品。 马尔代夫拥有辽阔的海域和极其丰富的渔业资源,盛产闻名世界的鲣鱼和马鲛鱼(金枪鱼的一种)。鱼是马尔代夫人民的主要食品。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口以捕鱼为业。渔业收入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来源。对外贸易收入的百分之九十五来自渔业。 花边制品在马尔代夫输出的商品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此外,还有传统的商品,如精美的喷漆用品,编织得很好的草席、织网、织帆等手工产品。 马尔代夫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年前,那里已有人居住,并且建筑了庄严宏伟的寺庙。公元十二世纪时,建立了伊斯兰教苏丹国。我国明代与郑和一道访问亚非各国的马欢在他所著的《瀛涯胜览》中就记载了马尔代夫群岛的风物,称它为“溜洋国”。中世纪后,欧洲殖民者侵入印度洋,马尔代夫先后受到葡萄牙和荷兰的殖民统治。殖民者的残酷压迫,激起了马尔代夫人民的不断反抗。在马尔代夫人民的袭击下,葡萄牙殖民者最后不得不把全部侵略军收缩到马累。一五七三年,由穆罕默德·塔库拉法·阿拉扎姆领导的武装队伍来到了马累,同当地起义人民一举歼灭全部葡萄牙侵略军,阿拉扎姆用铜枪亲自杀死了殖民军的头目。经过艰苦斗争,马尔代夫人民终于从葡萄牙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阿拉扎姆使用的铜枪至今陈列在马尔代夫共和国的博物馆里。为了纪念这位英雄的不朽业绩,马尔代夫人民在他的墓上树立了一块顶端用黄金做的纪念碑。 一八八七年,马尔代夫又沦为英国的保护地。马尔代夫人民前赴后继,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尔代夫人民要求独立的运动更加高涨,终于在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六日获得独立。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十一日,马尔代夫成立共和国。长期以来,马尔代夫共和国积极奉行中立、不结盟和反帝、反殖的外交政策。 马尔代夫共和国处在印度洋航线的要冲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自英军一九七六年从这个岛国最南端的甘岛撤出后,于一九七七年六月以所谓“维修他们在印度洋的渔船”为借口,妄图租借甘岛基地。马尔代夫政府毅然拒绝了苏联的要求。这一行动表明,马尔代夫政府和人民藐视超级大国的利诱和威胁,坚持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严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