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08-31

第 1 版

1. 华主席同巴列维国王首次会谈 会谈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华主席邀请巴列维国王访问中国

第1版()专栏: 华主席同巴列维国王首次会谈 会谈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华主席邀请巴列维国王访问中国 新华社德黑兰八月三十日电 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同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今天上午在萨达巴德宫举行首次会谈。 会谈是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华主席和巴列维国王对近几年来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并就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扩大两国在经济、科学技术、贸易、文化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华主席邀请巴列维国王和王后陛下在他们方便的时候访问中国。巴列维国王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他说:“我们一有机会就前往中国访问,以便重温我们两国二千多年来的友谊。” 中国方面参加会谈的有: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革命委员会主任赵紫阳,外交部长黄华,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词,外交部副部长余湛,外贸部副部长陈洁,一机部副部长孙友余,中国驻伊朗大使焦若愚。 伊朗方面参加会谈的有:外交大臣阿米尔·霍斯罗·阿夫沙尔·加塞姆卢,商业大臣穆罕默德·礼萨·维什卡伊,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外交大臣马努切赫·泽利,负责国际经济事务的副外交大臣贾法尔·纳迪姆,商业副大臣甘杰希和伊朗驻中国大使马哈茂德·埃斯凡迪亚里。 会谈前,巴列维国王同华主席在他的办公室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附图片) 华主席同巴列维国王在德黑兰会谈前进行亲切友好的交谈。 新华社记者摄(传真照片)

2. 华主席会见谢里夫·埃马米首相 同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第1版()专栏: 华主席会见谢里夫·埃马米首相 同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新华社德黑兰八月三十日电 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今天下午在古勒斯坦宫会见了伊朗首相贾法尔·谢里夫·埃马米,并且同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会见时在座的有: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革命委员会主任赵紫阳,外交部长黄华,外交部副部长余湛,和中国驻伊朗大使焦若愚。 伊朗方面在座的有:外交大臣阿米尔·霍斯罗·阿夫沙尔·加塞姆卢,伊朗驻中国大使马哈茂德·埃斯凡迪亚里和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外交大臣马努切赫·泽利。(附图片) 八月二十九日晚,伊朗国王和王后陛下举行宴会,热烈欢迎华国锋主席。宴会前巴列维国王和华主席相互赠送了礼品。图为华主席向巴列维国王赠送礼品。 新华社记者摄(传真照片)

3. 华主席前往礼萨大帝陵墓献花圈

第1版()专栏: 华主席前往礼萨大帝陵墓献花圈 新华社德黑兰八月三十日电 华国锋主席今天上午前往礼萨大帝陵墓献了花圈。 当华主席由伊朗外交大臣加塞姆卢陪同来到时,阿卜杜·礼萨·巴列维亲王在陵墓门口迎接。 随同华主席前往献花圈的有黄华、张耀词、焦若愚等。 献花圈之后,华主席参观了礼萨大帝遗物陈列室。

4. 华主席会见各国驻伊朗使节

第1版()专栏: 华主席会见各国驻伊朗使节 新华社德黑兰八月三十日电 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今天下午在德黑兰会见了各国驻伊朗的外交使节。 会见是在古勒斯坦宫加冕厅进行的。华主席同使节们一一握手,并同一些国家的使节谈了话。 驻伊朗外交使团团长、科威特驻伊朗大使纳斯尔·穆罕默德·艾哈迈德·萨巴赫,外交使团副团长、黎巴嫩驻伊朗大使哈利勒·哈利勒祝华国锋主席在伊朗访问期间过得愉快。纳斯尔大使说:“我们这一地区的稳定是很重要的。我们十分欣赏同中国的友谊。”华主席说:“我们希望阿拉伯国家团结起来。” 纪登奎、赵紫阳、黄华等同志会见时在场。

5. 宏伟的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现实可行

第1版()专栏: 水路旱路行程四千公里边勘察 边座谈实地审查 宏伟的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现实可行 按照规划,长江之水将沿着千里京杭大运河,通过几十座现代化的抽水枢纽被引过黄河,调送到华北平原 新华社北京八月三十日电 规模宏伟的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最近经过现场初步审查认为是现实的和可行的。 现场审查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省、市的领导干部以及专家、科技人员进行的。按照规划,长江之水将沿着千里京杭大运河,通过几十座现代化的抽水枢纽被引过黄河,调送到华北平原。参加审查规划的人们表示,一定要本着既积极又稳当的精神,努力做好南水北调工作,尽快实现毛主席、周总理的遗愿。 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是补充华北地区工农业用水,沟通南北内河航运的一项战略性措施。英明领袖华主席在五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这次现场查勘和审议规划,就是落实这一任务的一个重要步骤。 从五月下旬到七月上旬,在水电部副部长张季农的带领下,国家计委、国家建委、水电部、交通部、农林部、一机部、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等八个单位和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天津等五个省、市的代表共一百多人,沿着规划的输水线路,从江苏省扬州开始,经淮阴、徐州、济宁、聊城、德州、邢台、衡水、沧州等地,水路旱路兼程,到达天津,对规划进行现场审查。历时一月,行程约四千公里。他们根据工程规划,边勘察,边座谈。围绕南水北调工作,广泛听取了五个省、市、十三个地区、二十个县的领导部门和水利、交通、水产、卫生、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部门的意见。最后,大家在天津市集中,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南水北调的规划、设计、施工,特别是输水规模、线路、穿过黄河的枢纽工程以及有关科研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早在五十年代初期,毛主席在视察黄河时就说过,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来是可以的。周总理也多次指示有关部门研究南水北调问题。以后,我国有关部门对南水北调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并提出过几种设想。近几年,我国水利、交通等部门经过进一步比较研究,提出了从长江下游向华北平原调水的近期规划方案,即东线调水方案。根据这个规划方案,输水线路基本上沿着京杭大运河,从江苏省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由南而北,经几十座大型抽水机站把水逐级地抽送到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等黄河以南的湖泊,然后在黄河上建穿黄枢纽工程,把江水穿过黄河自流送到河北、天津。这项工程输水干线全长一千一百多公里,引长江水一千个流量,可灌溉苏、皖、鲁、冀、津五省、市的六千多万亩农田,并使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成为南北水上交通大动脉,同时将为沿线的城市、工矿提供可靠的水源。这项工程的宏伟和艰巨,是我国水利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 审查规划的人员通过实地考察,认为这一调水方案是现实可行的。从扬州附近抽水,不仅水源充沛,而且利用现有的河道、湖泊、枢纽和江都抽水站等工程,可以收到费用省、效果大的效果。大家决心本着中央领导同志对工程“既要积极,又要稳当”的指示精神,根据这次初步审查提出的意见,抓紧搞好规划的补充、修改工作,落实有关项目的科研、勘测设计任务。

6.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加速发展建材工业 全国建筑材料工业科学技术大会在京举行,着重讨论和研究了建材工业大干快上迫切需要解决的科技问题

第1版()专栏: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加速发展建材工业 全国建筑材料工业科学技术大会在京举行,着重讨论和研究了建材工业大干快上迫切需要解决的科技问题 新华社北京八月二十九日电 全国建筑材料工业科学技术大会八月二十二日到二十八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是建筑材料工业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誓师大会。大会讨论修订了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五年全国建筑材料和非金属矿工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检阅了建材工业科技的成果,交流了建材工业科技工作的经验;表彰了一批在建材工业科技工作上做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奖励了一批优秀科研成果项目。 大会要求建筑材料工业战线的广大科技人员和职工要迅速行动起来,投入战斗,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各科研、设计、学校和有关工厂、矿山要组织起来,协同攻关,为实现建材和非金属矿八年科技规划而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英明领袖华主席给建材工业的题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速发展建材工业,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贡献。 国务院副总理耿飚、方毅、王震、谷牧出席了会议,接见了全体代表。 当前,我国建筑材料工业的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都不能适应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需要。这次大会着重讨论和研究了建筑材料工业大干快上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大会指出,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狠抓当前,以应用技术的研究为主,同时注意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是:一、水泥工业的新技术;二、玻璃工业的新工艺;三、配套的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四、工业废渣在建材工业的应用;五、几种主要非金属矿产品的采选和加工新工艺;六、小水泥工业的机械化、自动化。这些课题,有的已有了一定的成果。现在要结合引进技术和设备,迅速完善,并运用到生产上去。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更好地为发展建材工业服务,还要大力研究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技术等新技术在建筑材料和非金属矿工业中的应用,加强机械化、自动化专用成套设备以及测试技术和仪器的研究,加强建材技术经济分析及硅酸盐工程学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理论等研究工作。 这次大会是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总局召开的。

7.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第1版()专栏:资料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从降雨量来看,南方平均年降雨量一千毫米以上,有的地方高达二千多毫米;而华北平均年降雨量只有五百至六百毫米,西北的雨量更少,只有二百至四百毫米。从地面径流看,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面径流约占全国四分之三,耕地面积约占全国三分之一;长江以北的华北和西北地面径流占全国的百分之八,而耕地面积却占了全国的一半。长江年水量将近一万亿立米,黄河年水量不到五百亿立米。 为解决南北水土资源不平衡的问题,把南方的水调到北方来,我国水利部门做了大量工作,设想了十几条调水线路的方案,归纳起来可分为西、中、东三条调水线路。西线,是在长江上游修建高坝,开凿隧洞和盘山渠道等,把水引到西北等地。中线,是从长江中游的三峡引水到丹江口水库附近,过汉江,然后经南阳、郑州等地把水送到华北,为鄂、豫、冀、京三省一市工农业用水补充水源。 现在规划兴建的是东线方案。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大体沿着京杭大运河的路线,流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在山东东平湖附近穿过黄河进入河北、天津,以补充苏、皖、鲁、冀、津四省一市的工农业用水。输水干线长达一千一百五十公里,其中黄河以北四百九十公里,黄河以南六百六十公里。初步规划,从长江抽引一千个流量(一千秒立米),每年调水总量三百亿立米,其中过黄河六百个流量,一般年份过水总量约一百五十亿立米。由于穿过黄河处河道比从长江引水处约高出四十米,加上沿途水头损失,全线需要提水扬程六十五米到七十米。从扬州江都开始,到黄河南岸,沿线需建设十五个梯级,三十个大型抽水机站,总装机一百万千瓦左右。穿过黄河后,由于地形逐步下降,水即可自流到天津。 东线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将发挥灌溉、航运、排涝和补充工业用水的综合效益。可以灌溉苏、皖、鲁、冀、津的六千多万亩耕地,改善排涝面积一万八 千平方公里。同时,把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改建成一条纵贯南北的水上大动脉,使一千吨的船队全线通航。它还将为沿线城镇工矿企业提供可靠的水源,特别是天津市严重缺水的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

第 2 版

1. 烈士英名与世长存——缅怀彭湃同志,痛斥林彪、“四人帮”陷害彭湃烈士一家的罪行

第2版()专栏: 烈士英名与世长存 ——缅怀彭湃同志,痛斥林彪、“四人帮”陷害彭湃烈士一家的罪行 力行 华基 柯夫 恒权 今年八月三十一日,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同志英勇就义四十九周年。人们缅怀革命先辈,来到烈士生活和战斗过的海陆丰地区,伫立在滔滔大海之滨,远眺巍巍龙山,追忆当年彭湃烈士在这儿辛勤播下的革命火种遍地开花,农民运动如火如荼的壮丽情景,更加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限崇敬、深切怀念。林彪、“四人帮”趁文化大革命之机,疯狂诋毁烈士的英名,残酷迫害彭湃烈士一家,干了国民党反动派想干而干不到的事情,致使几十年前就为革命洒尽热血的先烈们再遭鞭挞。林彪、“四人帮”的罪恶行径,激起一切革命人们的满腔义愤! 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创始人 现代的青年人,可能有很多人不熟悉彭湃同志光辉的历史。在大革命时期,彭湃同志曾被人尊称为农民运动大王,在革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而土豪劣绅、军阀官僚则对他恨之入骨。彭湃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我们党早期农民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是著名的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创始者。早在一九二一年,彭湃同志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以后,就在他的家乡广东海丰县从事农民运动。为了献身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青年时期的彭湃同志经历了刻苦磨练的过程。最初,他以满腔热情深入农村宣传革命道理,可是农民看到他身穿洁白的洋服,头戴白通帽,文质彬彬,以为他是来收捐催租的官绅,称他为“先生”,对他“敬而远之”。农民还反映,他的讲话太文雅,不大听得懂。刚开始进行农村革命活动所碰到的困难,丝毫没有动摇共产党员彭湃同志为农民服务的意志,相反,更加坚定了他在革命的熔炉中改造自己的决心。他为了和广大农民打成一片,彻底背叛自己的地主家庭,当众烧毁田契,把父亲留给他的那份土地分给佃农,自己过着俭朴的农民生活。他穿上农民衣服,头戴竹笠,赤着双脚,走遍山村访贫问苦,和农民一道下田劳动,学习和运用农民熟悉的语言,揭露地主压迫剥削农民的罪行,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宣传要组织农会进行斗争的道理,并通过农会帮助农民排难解纷,抗租抗捐,开展互助互济、治病救人等活动,逐渐得到了农民的信任。从他开始组织只有六个会员的第一个农会起,到一九二三年一月成立海丰县总农会,已拥有十万会员之众,形成一股暴风骤雨般的力量,向豪绅地主展开了尖锐的斗争。当时在农村,连三岁的孩子也会唱彭湃同志教给农民的革命歌谣:“冬冬冬!田仔(佃农)打田公(地主)。田公唔(不)知死,田仔团结起。团结起来干革命,革命起来分田地。” 海丰县是反动军阀陈炯明的老窝,过去是土豪劣绅贪官污吏猬集的地方。自从有了县农民协会,县知事不敢为恶,征收官吏不敢额外括钱,全县没有土匪,土豪劣绅鱼肉人民的事儿几乎绝迹。伟大领袖毛主席非常重视农民问题,把它看成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对于海陆丰地区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给予热情的赞扬,高兴地说:“全中国各地必须都办到海丰这个样子,才可以算得帝国主义军阀的基础确实起了动摇”,(《农民问题丛刊》:《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县政治必须农民起来才能澄清,广东的海丰已经有了证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当时,海丰、陆丰两县的官僚地主权力相继倒台,彭湃同志领导的农民协会显示了巨大的声威和力量。在海陆丰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影响下,粤东十几个县的广大农民纷纷起来组织农民自己的武装,在一九二四年、一九二五年,对广州国民革命军两次胜利东征陈炯明,给了强有力的帮助。 一九二七年春夏之交,正当北伐战争向前发展的紧要关头,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继蒋介石在上海搞“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反革命魔手在广州制造了“四·一五”血案。英勇的海陆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在四月、九月和十月举行三次武装起义,解放了海丰、陆丰县城,两县在十一月间先后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产生工农民主政权,提出“实行土地革命”的口号。背负了几千年封建重担的海陆丰农民,第一次当家做了主人。城乡到处呈现一片新生气象。当时的中共广东省委通知各县组织观光团来海陆丰参观,对于以后东江地区农民革命运动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彭湃同志领导的海陆丰工农民主政权,一直坚持到一九二八年四月,在当时有如巨雷响彻千里大地,有如闪电照亮万里夜空,同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相呼应,给反动派以沉重的打击,给广大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它在我国民主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光辉战斗的一生 彭湃同志是一个知识分子,他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决然地背叛了自己出身的剥削阶级,投身到无产阶级的革命队伍,为革命斗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他走的道路和他战斗的一生,对于今天的广大革命同志,仍然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一八九六年,彭湃同志出生在枕山面海的海丰县东乡。他在中学时代受到反帝反封建的教育,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产生了不满情绪。一九一七年,他离家到日本留学,努力阅读马列主义著作,积极参加中国留学生的救国运动。他曾在万分悲愤中,啮指蘸血,书写“毋忘国耻”四个字,寄回海丰县学生联合会,贴在五坡岭海丰县立中学的揭示板上,大大激励了海丰县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一九二○年,彭湃同志回国,开始想从文化教育入手,实现社会革命。次年五月,他出任海丰县教育局长,曾组织全县学生举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集会游行,发表演说,宣传革命道理,并出版了《赤心周刊》,批判当地《陆安日报》上的反动理论,被陈炯明等军阀地主豪绅撤销了教育局长的职务。从此,他放弃了原来的想法,决心深入农村从事农民运动,为之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彭湃同志具有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的丰富实践经验。一九二四年、一九二五年,他先后被选为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广东省农民协会副委员长。一九二六年五月至九月,毛主席在广州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全国的农民运动干部。毛主席曾亲自派肖楚女同志带领三百多名来自各地的学员,到海陆丰进行考察访问。毛主席还聘请彭湃同志为教员,负责讲授《海丰及东江农民运动的情况》。彭湃同志的著作《海丰农民运动》一书,经周总理亲自题写书名,是一部记述当时实际斗争,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史料。 一九二七年,党召开“五大”,彭湃同志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他参加了由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在八月七日党中央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彭湃同志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其后,他随同“八一”起义的部队回师广东,南征潮汕,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封锁,转移到海陆丰,组织农民自卫军,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彭湃同志担任土地委员。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张太雷、叶挺、苏兆征、叶剑英等同志领导广州起义,成立了广州工农民主政府。起义失败后,彭湃同志发动农民,接应从广州撤退的起义部队,使教导团和工人赤卫队二千余人安全地进入海陆丰地区。徐向前同志在《奔向海陆丰》一文中,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元月初二,在海丰城里的红场上,举行了几万人的群众大会,欢迎我们红四师。工农民主政权主席彭湃同志在会上讲了话。他只有二十多岁,身材不高,脸长而白,完全象一个百分之百的文弱书生。他身穿普通的农民衣服,脚着一双草鞋。海陆丰的农民都称他为 ‘彭菩萨’。他宏亮的声音,革命的热情,坚强的意志,对革命的前途充满着必胜的信心,都使我们永怀不忘。当他讲到广州起义失败,他把手一挥说:‘这算不了什么,现在虽然失败了,但这是光荣的失败,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计失败,不畏困难,失败了再干,跌倒了,爬起来;革命总有一天会成功的。’他那逻辑性很强、鼓动说服力很大、浅显易懂的讲话,句句打动听者的心坎,使人增加无限的勇气和毅力。不久,我们红四师和董朗同志率领的红二师会面了。两支年轻的部队,在彭湃同志的领导下,打了许多胜仗。”后来,在党和彭湃同志领导下,一部分同志转移到山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继续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艰苦的斗争。毛主席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热情称赞了海陆丰和其他一些地区的农民割据。 一九二八年七月,在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彭湃同志被连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此后,他被调到上海,留在党中央工作。一九二九年,彭湃同志任中央农委书记。同年八月二十四日,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在万分困难的情况下,他给党中央写信,表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八月三十一日,年仅三十三岁的彭湃同志被蒋介石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他昂首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蒋介石!”“中国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崇高品质。 东江怀先烈 怒斥贼林彪 海陆丰地处粤东的东江与韩江之间,西枕青山,东临大海。在那艰苦的革命年代里,为了点燃蕴藏在广大农民心中的革命烈火,彭湃烈士不辞辛劳,踏遍了这里的穷乡僻壤。这里的山山水水,印下了他的足迹。他的音容笑貌,给东江人民留下永恒的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深知彭湃同志,对他多次作过崇高的评价。一九五六年,毛主席会见彭湃烈士的母亲时说: “彭湃是我们的好同志,您是彭湃同志的好母亲”。一九六四年二月二十四日,聂荣臻同志同广东省委党校的同志谈到:“记得在延安时,毛主席曾说过,彭湃是个好同志,可惜不懂军事。”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毛主席介绍我们党建党初期各地的党员时说:“在广州是林伯渠、彭湃(一九二九年被枪杀)。” 彭湃同志对党对人民一片丹心,不愧为无产阶级的忠诚战士。他为共产主义事业不屈不挠进行战斗的一生,早已载入光辉的史册,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尊敬。只有一小撮反革命分子,才对彭湃烈士的英名切齿仇恨。在文化大革命的急风暴雨中,林彪、“四人帮”一伙散布“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谬论,捏造罪名,妄图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统统打倒,甚至对一批为革命献出了生命的烈士,也要鞭尸扬灰。彭湃同志一家在大革命失败后,有六个亲属被蒋介石反动派屠杀。谁能想到在文化大革命中,彭湃同志的亲属也难逃林彪、“四人帮”的毒手。他们歪曲历史,污蔑海陆丰农民运动,破坏海丰县城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场、红宫;他们信口雌黄,以诬陷不实之词,恶毒诽谤彭湃同志,无视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对彭湃同志的定论,肆无忌惮地把矛头指向敬爱的周总理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公然叫嚷这是经过林彪批准的! 这位海陆丰农民运动领袖的一家,遭受了骇人听闻的迫害。彭湃同志的儿子彭洪被害死,八年之后才通知其家属,而至今不知道尸骨在何处。他的侄子彭科被活活打死,在海丰城闹市区示众三天。他的堂弟惨遭枪杀。彭湃烈士九十多岁高龄的母亲也遭到秘密监禁,折磨致死。烈士的其他亲属都遭到批斗、囚禁。那些维护烈士英名的革命干部和群众也惨遭迫害。在林彪、“四人帮”制造的白色恐怖的日子里,龙山为之侧目,松涛为之呜咽,滔滔东江为之咆哮不已。革命人民在极度悲愤中深思:为什么昭昭历史会被颠倒,烈士英名横遭玷污?为什么革命后代惨遭迫害?为什么阶级敌人如此猖狂,而能逍遥法外?事实清楚地说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革命人民群众和国民党反动派长期斗争的继续,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继续。肆意篡改历史,污蔑彭湃烈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林彪、“四人帮”一伙破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罪证。他们是代表被打倒了的地主、资产阶级,把剥削阶级复辟的愿望变成了复辟的行动。 敬爱的周总理和叶副主席非常重视海陆丰地区革命斗争的历史,十分关心彭湃烈士的一家,曾经指示陈郁同志把彭湃烈士的母亲接到广州加以保护,并且派出工作组进行调查。但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问题一直未能解决。打倒了“四人帮”,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抓纲治国,拨乱反正。彭湃烈士及其一家蒙受的沉冤才得到昭雪。如今,海丰城内的红场、红宫,面目一新,又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今天,我们在国内外大好形势下,缅怀彭湃烈士光辉战斗的一生,心潮起伏,思绪万端。我们应该以革命先烈为榜样,永远和人民血肉相联,呼吸与共。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我们一定要坚定地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把揭批林彪、“四人帮”的斗争进行到底,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优异成果,告慰烈士的英灵。

2. 宿县地委机关占用校舍并未归还

第2版()专栏:批评 宿县地委机关占用校舍并未归还 你报五月十七日头版头条刊登的关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胜利闭幕的报道中,有“宿县地委机关也偿还了占用的校舍”一例。读后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宿县地委机关所在地——宿县城,在文化大革命前共有四所中学。文化大革命中,在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干扰下,中学被迫下迁。宿县地委乘机占了宿城一中,计校舍九百三十间。宿县地区二机厂占了宿城一初中,计校舍三百五十间。宿县无线电厂占了宿城二初中,计校舍五百二十间。 学校下迁后,由于教室不足,每班学生多达八十人,最多的有一百二十人。座位十分拥挤。夏天人多闷热,中暑倒地者屡见不鲜。我们先后数十次报告县委、地委,要求归还校舍,或拨款新建校舍。但是一直没有结果。 事实的真相是: 一、宿县地委占用了宿城一中的校舍,至今没有归还。地委机关乘学校下迁之机,占用了这所学校的校舍,原地委机关驻所办了党校,原党校成了地委干部宿舍。一九七二年,师生要求归还校舍的呼声强烈,地委不得不让出原党校一小部分房子,新办了一所中学,命名为宿县一中。粉碎“四人帮”以后,撤销了宿县一中,恢复宿城一中。他们借口原宿城一中的校舍不适合办学,要宿城一中迁到现党校,即原地委机关。原地委机关只有五百多间房子,比原宿城一中少四百多间,怎么能算是对等偿还呢?地委决定:从教育经费中拨七万元,增添校舍,这就是“宿县地委机关也偿还了占用的校舍”的真相。就是这样的决定也是一纸空文。因为原党校房子大部分成了地委干部宿舍。党校没有搬家的地方,恢复宿城一中从何谈起? 二、地区直接领导的二机厂,占用了宿城一初中之后,以一二十万元巨款卖掉了原厂房。我们曾数十次报告地委要求归还宿城一初中,该厂拒不归还。 三、宿县无线电厂占用了宿城二初中,县委曾在五年前发文,决定迁厂让校,由县教育局从教育经费中赔偿五万元,作为迁厂损失补充。从文到之日起,五年过去了,厂也没迁,校也未让,我们只落个“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新学年快到了,宿城将有二千五百名青少年无法入学。宿县地委在《人民日报》上扬了名,二千五百名青少年耽误的上学时间谁来“偿还”呢? 安徽宿县教育局 王有钦

3.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室的复信

第2版()专栏: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室的复信 你们转来王有钦同志的信,省委很重视。省委主要负责同志阅批:“如属实,就让登报,不要掩盖缺点错误。”宿县地委为此事两次召集了地委常委会议,并有宿县县委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检查了偿还占用校舍的进展情况,研究了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新建校舍的基建计划和所需的建筑材料,省计委已于八月九日批准。现将宿县地委的汇报记录寄上,请酌情处理。

4. 中共宿县地委的汇报记录(摘要)

第2版()专栏: 中共宿县地委的汇报记录(摘要) 目前宿城一中、宿城一初中、二初中的校舍归还的情况如下: 地委决定将原地委办公大楼交给宿城一中,并从地方财政中拨五万元整修。现在教室已整修粉刷好,课桌椅已购置好,基本上能开学上课。但是有三个问题要从速解决:一,宿舍未落实。外单位居住十七户;党校几十户占用两幢宿舍楼和两排平房。二,活动场地没有解决。三,宿舍已批准兴建,土地没有落实。以上几个问题,经研究决定:一,机关、工厂等占用的十七户宿舍,马上能迁出的立即迁出;不能马上迁出的,限期于八月二十日前全部迁出。二,学校体育场从学校附近的公用土地中拨给。三,宿舍基建土地问题,先在现有土地上开工。以上三个问题,开学前可以解决,不影响开学。 宿县无线电厂占用的原宿城二初中七十间宿舍,立即迁出,至迟于八月二十日前迁完,不影响开学。 地区二机厂占用了原宿城一初中房屋,决定重新兴建校舍。二十五万元经费已经从地方财政解决,材料、土地、施工力量都安排解决。基建计划报省有关部门,刚刚批回,兴建需一段时间。因此秋季不能开学。

5. 司机同志,请你少按喇叭!

第2版()专栏:读者来信 司机同志,请你少按喇叭! 随着各种交通工具的增多,城市噪音越来越厉害。我们单位地处巢湖交通中心,汽车、拖拉机的喇叭声,火车、轮船的汽笛声,工厂的马达声、机器声、人的喧哗声,响成一片,简直成了声音的海洋。打电话、谈话都听不清楚,工作学习都不安宁。有的司机不用电喇叭,用汽喇叭,声音刺耳。在医院或科研单位附近都是如此。老人幼儿在公路上行走时,司机猛一按喇叭,把人吓一跳。建议: 一、司机同志尽量少按喇叭。利用反光镜,瞻前顾后,尽量不按喇叭;用电喇叭,不用汽喇叭。 二、制造单位多造些频率低的喇叭。 三、各种装配柴油机的拖拉机不要进入市区。 安徽省巢湖地区供电局 喻少彬 郑兆琳

6. 对《四角号码新词典》的意见

第2版()专栏: 对《四角号码新词典》的意见 最近我买到一本一九七七年修订的《四角号码新词典》,很高兴。因为我掌握了这种检字方法,觉得它比别的字典好用。 这本词典的词量超过《新华字典》。里面不仅有普通名词、专用名词,还有人物介绍。有中国历史家肯定的人物(如列宁)、半肯定的人物(如拿破仑)和否定的人物(如希特勒)。对中国历史有贡献的人物,都有较详细的记载。但对中国现代与当代历史的反面人物却一句也不讲。现在提倡实事求是,评价历史人物,不承认反面教员的存在与作用,不是辩证唯物论的观点。我作为一个学习历史的外国留学生,希望再版时能够注意到这一点。 南京大学历史系加拿大留学生 谭安厚 复信谭安厚同学: 《四角号码新词典》是一本供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查用的语文工具书。它以解释一般语文词汇为主,只兼收报刊上常见的一些百科性词汇。历史人物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不可能系统收录。对于您这样一个学习历史专业的人来说,这本小词典是远远满足不了要求的。上海人民出版社将出版的《辞海》是一本大型的综合性词典,收的人物较多。 《四角号码新词典》是在一九七三——一九七六年间编写的。它在收词、注释等方面多少受了“四人帮”的一些影响,现在我们正在努力肃清流毒和影响。欢迎您和其他同学多提宝贵意见。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怀和帮助。商务印书馆

7. 我尝到了自订“土政策”的苦头

第2版()专栏:心里话 我尝到了自订“土政策”的苦头 我一九七二年开始做基层工作,先后在中村公社、五竹公社任党委书记。党中央最近转发的湘乡经验和所作的重要指示,及时给我敲了警钟。 我用两三件事说说自己制订和执行“土政策”的沉痛教训。 第一件,说一下“罚款”的事。那还是在中村公社工作的时候。为了尽快改变生产面貌,一九七五年冬,公社成立了四百多人的“农田基建营”,轰轰烈烈大干了一阵子。后因公社经济力量不足,“农建营”的生活问题无法解决,加上各大队之间的兑现问题短期内解决不了,“农建营”劳力越来越少。公社三令五申催促,仍然无济于事。怎么办?干脆用“罚款”的办法:短少一个劳动日,罚生产队一块钱,看你出工不出工。可是,生产队不买账,劳力非但上不齐,反而更少了。为了兑现“土政策”,我们坚持扣生产队的钱。生产队不交,我们就从信用社提取生产队存款。石板沟、小北沟等生产队,底子本来就薄,经过“罚款”就更穷了。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对这种作法非常不满。他们说,这那里是共产党的政策,分明是在坑生产队。结果“农建营”最后只剩下七十多人,几乎垮了台,大干快上停留在口头上,改变生产面貌成了一句空话。 第二件,说一下“不准盖房”的事。调到五竹公社以后,看到有的人随便盖房,影响了出勤,我十分着急。心想,这样下去,低产穷社的帽子哪年能甩掉?于是,又想规定它几条,把群众“卡”一下,便订了一律不准盖房的“土政策”,宣布任何人不得违抗。一九七七年以来,全社有二十七户社员申请盖房,公社不看具体情况,一概不理睬。土桥大队社员郭炳礼,去冬不幸失火,三间房屋全被烧掉,几次请求盖房,公社不批不管,使他至今还住在生产队库房里。对这样的做法,群众很有意见。 第三件,说一下“禁止赶集”的事。去冬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为了保证足够劳力出勤,我们制订了禁止赶集的“土政策”。公社先后设立了两道“关卡”,专门阻拦上街赶集的社员,不准任何人携带农副产品上市。私自通过“关卡”的,有物者收物,没物者罚款。这样做,赶集的人还是没有挡住。你白天挡,他晚上去;你晚上挡,他绕道去。挡来挡去,农田工地的劳力还是上不齐,不少队甚至比往年还上得少。吉家沟大队几十名社员,连续几个晚上绕道进城出售木炭,晚上不能休息,白天不能劳动,有的赶一天集还得休息一天。贫下中农痛心地说:“多种经营没搞好,社员手里没钱花。集市贸易不准搞,吃盐看病没办法。不知道这是哪一级的政策,为啥不替群众想一想!” 最近,我们在全社认真抓了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的工作,废除“土政策”,调动起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大家战伏天,夺高产。全社四千四百亩玉米,普遍追了一次肥,锄了一次草。两千三百亩杂粮,全部拔了一次草。增种了八百亩荞麦、一百亩绿豆、四百亩三季豆和五百亩油菜。所有庄稼长势喜人,丰收大有希望。这段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正确执行党的政策的巨大威力。 陕西山阳五竹公社党委书记 王远堂

第 3 版

1. 重访海丰忆彭湃烈士 〔革命回忆录〕

第3版()专栏: 重访海丰忆彭湃烈士 〔革命回忆录〕 侯枫 我踏上阔别二十年的海丰土地时,就象投进母亲的怀抱一样感到温暖。龙山在向我招手,龙津溪在对我欢唱,把我长途跋涉的辛劳消除了。我从海丰县汽车站步行直趋桥东社,到了彭湃烈士的故居“得趣书屋”门前,才停了步。彭湃烈士亲自修葺的“得趣书屋”早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了,现在的房子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废墟上按原样重建的。在这小小的厅堂里,正中墙壁前的木几上摆着彭湃烈士的半身塑像,左右两边墙上,挂着林道文等八位革命烈士的画像,气氛庄严肃穆。我默默地站立在彭湃烈士像前,五十多年前的往事涌上心头。 彭湃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的党员,是我国农民运动的杰出领导者。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彭湃烈士为了避开亲属们的干扰,专心一意从事农民运动,毅然带着他的妻子蔡素屏从地主家庭的老宅搬出来,修了这间“得趣书屋”。在这里,他和五个农民一起,创建了海丰的第一个农会。他把佃户们请到书屋来,宣传地主剥削农民的罪恶,当着佃户的面,把他的那份田契全部烧毁,告诉他们以后再不用向他缴租,可以自耕自食了。熊熊的火光,照耀着佃户们惊奇和喜悦的脸,也照亮了佃户们的心。彭湃同志每天傍晚,带着留声机到农村去,放潮州乐曲给农民听,耍魔术给农民看,给生活极其困苦的农民增加一些乐趣。他用深入浅出的道理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演说,帮助农民提高政治觉悟,团结起来,为谋求解放而斗争。 一阵风吹来,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熟悉而又动人的牧童的歌声:“冬冬冬!田仔(佃农)骂田公(地主)。田公着厝(在家里)食白米。田仔耕田耕到死!田是公家的,他无分,你无分;有好做,有好食;你有做,反无食;不是命不好,是你不去想清楚。”这是彭湃创作并教给牧童们唱的一首民歌。这样的民歌开启了农民积郁的心扉,成为导引农民起来向地主进行斗争的号声。 沿着龙津溪,来到天后宫前的大榕树下。古老的大榕树,随风沙沙絮语,仿佛在向我诉说彭湃烈士当年宣传农民、组织农民的事迹。有一次,他装着惊惶失措的样子,在龙山下的天后宫前,大嚷大喊:“老虎来啦!”“老虎来啦!”过往农民信以为真,纷纷逃避。过了一会儿,并没见什么动静,只看见彭湃微笑着站在大榕树下,大家不约而同地向他围拢来。彭湃同志就抓住这个机会,先说明他不是骗人,更不是发神经病,而是看见了收租佬和批捐佬来了。这些家伙就是吃人的“老虎”。接着,就鼓励农民团结起来,反抗压迫,向反动派斗争。 农忙季节,他主动到田间去帮助农民车水,犁地,锄草……利用和农民一起劳动的机会,向农民灌输革命道理。吃饭的时候,他经常自带蕃薯干,和农民一块坐在树荫下吃。他还以自己的封建地主家庭如何剥削农民为例子,现身说法,启发农民群众的政治觉悟。 天后宫前的大榕树下,是来往农民歇脚的地方。在这儿,彭湃同志曾经向过往农民作过多少次发人深省和鼓舞人心的演说啊!他大声疾呼:“地主霸占了土地,剥削了我们的劳动,弄得我们家破人亡,我们应该起来向地主讨还这笔账,才能安生……我们要反抗!怎样反抗呢?那就是联合起来,组织农会,向地主提出减租。我们人多,力量大,地主肯定敌不过我们的。” 一年之后,海丰县总农会成立了。会址就设在林祖祠,大榕树前面的龙舌埔就是当年农民集会的地方。记得有一次,有六个农友被诬为“佃灭主业”,钉镣下狱。彭湃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召开会议,集合农会会员向法院请愿。这一天,虽然大雨倾盆,集合在龙舌埔的农友还有六千多人。彭湃向大家说:“农民无罪,被法院枉押,法官违法;我们应该认定,这不是六个农友的事情,而是我们农民整个阶级的事情。要是被枉押的六个农友失败,十余万农民都归失败;他们如果胜利,就是十余万农民的胜利。生死关头,愿大家奋勇前往请愿,我生死都和大家一起。”大家列队持旗,向法院进发。农友们都选彭湃当代表,向法院提出三个强硬要求:一、即将枉押的农民释放;二、燃炮鼓乐送被枉押的农民出狱;三、法院推事向农民道歉。法院的一个推事眼看农民队伍气势雄壮,吓得拉着彭湃讲私情说:“押农民,我是不得已的。湃哥!你是和我很相好的朋友,请你先退去请愿的农民,明日便放六个农民出去。”彭湃回答道:“今日不能谈论朋友交情,因为我是代表农民来说话的。”推事无奈,只好当场把六个被押的农民释放了。六千多个农民请愿队伍浩浩荡荡,胜利归来,沿途高呼口号:“打倒地主!”“农民万岁!”学生们也用红布写着“欢迎农友出狱!”的标语,大燃鞭炮,欢声震天,形成一次轰轰烈烈的示威运动。回到龙舌埔县总农会时,彭湃问农友们:农民千百年来都受地主、豪绅、官厅的盘剥和压迫,总不敢出声,今天能够把六个被押的农友放出来,是谁的力量?有的人说是彭湃的力量;有的说是农会;有的说是耕田的同志。彭湃同志接着解释说:“说是农会或耕田同志的力量,是不十分对的,但还不至于大错。说是彭湃个人的力量,这是大错而特错的。彭湃如果有这样的力量,还要你们六千多人去作什么?农会不过是一个农民集合的机关,官僚是不害怕的;耕田佬更不必说啦!要知道:今天得到胜利的力量,乃是农会能指导六千多个耕田佬团结在一起,有一致的行动,集中六、七千人的力量,成为一个大力量,才使得官僚不得不怕,不得不放出农民来。我们有了这个经验,大家应该自今日起,更加团结,加紧扩大我们的组织。”经过这一次请愿示威的胜利,农友们真正认识到农会确是代表农民利益的,因而把农会的组织扩大到惠阳、潮汕、梅县,扩大到了广东省。 当我走进红宫的大厅时,五十一年前在这里举行海丰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情景,又映现在我的眼前。一个身材适中、圆脸孔、明眸皓齿、耸直鼻梁的俊秀青年,正站在讲坛上演说:“……我们要解除痛苦,惟有团结起来,武装起来,夺取政权,实行土地革命。……现在,共产党已动员全体党员和工农兵群众,为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实行土地革命而战斗。……不单单要海丰的革命成功,还要努力使全广东、全中国、全世界的革命成功。……同志们!全世界最大力量就是我们工人、农民和兵士。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彭湃同志洪亮的声音在会场里回荡,拥坐在会场里的三百多名工农兵代表掌声不绝。 这一天,红旗招展,马克思路、列宁路、中山路两旁,都写着红字的标语。海丰变成一个红色的城市了。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判镇压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同时,烧毁田契四十七万多张,租簿和账本五万八千多册。钱鼓舞和舞狮子逗引人们发出爽朗的笑声,伴和着口号、爆竹、鼓乐、歌声,组成一曲雄伟而欢畅的交响曲。 不久,革命的人民又在红场举行过一次欢迎广州起义军的大会,彭湃同志亲切的富有鼓动性的慰问词,使广州起义军的同志们感到象回到自己家里一样温暖。他说:“广州起义绝不是消极的退兵之一战,而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使用革命的武装抗击国民党蒋介石的反革命武装的具体行动,是中国共产党亲自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又一个开端,是一次震撼全世界的革命武装起义。是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在讲到广州起义失败的时候,他满怀激情地把手一挥:“这算不了什么,现在虽然失败了,但这是光荣的失败。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计失败,不畏困难,失败了再干;跌倒了,爬起来;革命总有一天会成功的。”五十一年后的今天,我感到眼前到处仍然飘扬着红旗,彭湃同志的音容笑貌,历历在我眼前泛现。 然而,重访海丰,使我特别不能平静的,是许多乡亲们对林彪、“四人帮”及其亲信们滔天罪行的血泪控诉。他们颠倒历史,歪曲事实,对彭湃烈士进行种种诬蔑,对烈士的亲属进行骇人听闻的残酷迫害。彭湃烈士的母亲是全国军烈属的模范,一九五六年,伟大领袖毛主席曾在周总理的陪同下会见了彭妈妈。毛主席紧紧地握住彭妈妈的手,说道:“彭湃是我们的好同志,您是彭湃同志的好母亲”。并和彭妈妈合影留念。林彪、“四人帮”一伙颠倒是非,给彭湃烈士的九十六岁的老母亲戴上“地主婆”的帽子,秘密监禁,折磨致死;彭湃烈士的小儿子彭洪被害死八年之后才通知家属,尸骨至今不知在何处;彭湃烈士的侄儿彭科,原海丰县公安局侦察科科长,被活活打死;彭湃烈士的堂弟彭劲也被枪杀。当年跟随彭湃同志闹革命的一些老同志也遭受种种迫害。林彪、“四人帮”及其帮派分子的滔天罪行,真是令人发指! 海丰是英雄的土地。五十一年前升起的工农革命红旗,是永远不会倒的,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率领我们新长征的路上,它将更加高高地飘扬!(附图片) 海丰天后宫前的大榕树。

2. 不废江河万古流——读彭湃烈士遗诗想到的

第3版()专栏: 不废江河万古流 ——读彭湃烈士遗诗想到的 纪青山 今年八月三十一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早期农民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彭湃烈士就义纪念日。在这个日子里,重读《革命烈士诗抄》中收集的彭湃烈士遗篇,缅怀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英勇奋斗的一生,特别是想到林彪、“四人帮”及其党羽对烈士和烈士亲属的残酷迫害,心潮起伏,愤慨万端。 彭湃烈士是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的知识分子。他很早便背叛了那个反动阶级,同自己的家庭决裂。他带着妻子离开家,同农民在一起。他向农民宣传地主阶级(包括他自己的家庭)剥削压榨佃户的罪恶,组织他们学革命道理,号召他们起来造地主阶级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反。他利用民歌作武器,创作了不少为群众传诵的红色民歌。 冬冬冬!田仔骂田公: 田仔做到死,田公吃白米。 冬冬冬!田仔打田公。 田公唔(不)知死,田仔团结起。 团结起来干革命,革命起来分田地。 你分田,我分地; 有田有地真欢喜,免得番薯食白米。 冬冬冬!田仔打田公。 田公四散走,拿包斗, 包斗大大个,割谷免用还。 这样的知识分子,是革命的知识分子,也是同剥削阶级彻底决裂了的无产阶级战士。这样的战士,在我们党内,在我们革命队伍内,成千上万。他们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含辛茹苦,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其中有许多在战场或刑场上流尽最后一滴血。林彪、“四人帮”的一顶“民主派”的帽子,一个“老干部——民主派——走资派”的反动公式,一条不许为他们 “树碑立传”的禁令,难道就能将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一笔勾销吗?当然,这帮无恶不作的阴谋家、野心家,还有更狠毒的一手。对彭湃烈士的亲属,他们丧心病狂地制造了一个惨绝人寰的血案,连烈士的九十多岁的老母亲也不放过!他们确实干了国民党反动派多年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 彭湃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广东海陆丰武装起义失败后,他奉命到上海工作,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一九二九年八月在上海被捕,八月三十一日在龙华就义。临刑时,他态度从容,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苏维埃革命万岁!”对这样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什么不应该树碑立传?为什么不应该在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中大书特书?让今天的青年一代,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事迹中,记住革命的艰辛历程,懂得应该怎么做人,应该怎样在华主席率领下进行新的长征,实在是太必要了。 共产领导好主张,建设国家变富强; 土地改革生活好,工农翻身把家当; 工农团结有力量,同心协力互相帮; 封建地主要打倒,土地革命要加强; 工农联合向前进,万众一心杀敌人; 对待敌人勿放松,全国解放责任重; 但愿工农万万岁,共产江山万万年。 这是彭湃烈士的遗诗《工农团结起》的后半部。今天重读这首诗,仍然使人热血沸腾,精神振奋。这首诗,热情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充满了对革命必然取得胜利的信念和决心。这样一位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这样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竟被林彪、“四人帮”的党羽们诬蔑为“叛徒”,真是令人发指!人们不禁要问:这伙血口喷人、毒手逞凶的家伙,跟国民党有什么区别?他们究竟是人还是鬼?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林彪、“四人帮”已经被历史永远地钉在耻辱柱上。冤有头,债有主,诬蔑、残害革命烈士及其亲属的罪人,终究逃脱不了人民的宣判和历史的惩罚!

3. “女神”的客人——中国、伊朗登山运动员在珠穆朗玛峰下

第3版()专栏: “女神”的客人 ——中国、伊朗登山运动员在珠穆朗玛峰下 鲁光 王丁 今年五月初,一个雪后的早晨,我们站在珠穆朗玛峰脚下绒布河谷没膝深的雪原上向南眺望,欣赏过一次雪后珠峰的奇美景色。此时的珠峰犹如传说中的那位珠穆朗玛女神,一身缟素,在清水洗过似的蓝天映衬下,显得格外洁净,俊俏,雄伟中透出几分典雅。藏族老乡风趣地说:“珠峰女神梳装打扮,要迎接客人了”。 是的,珠穆朗玛女神要迎接来自波斯湾的远方来客。根据我国和伊朗的协定,中伊联合攀登珠峰登山队将于明年从北坡向珠峰进军。今年,伊朗朋友来这里和中国运动员共同训练。对珠峰来说,这是历史上难忘的时刻。 多少年来,人们把珠穆朗玛峰和南北极相比,称为地球的第三极。从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一支又一支外国探险队企图从北坡登达顶峰。但这些悄悄蹓进来的不速之客,都被珠穆朗玛女神拒之门外,有的在白色死神——雪崩中遇难,有的在暴风雪中败退,望峰兴叹,扫兴而归。今天,珠峰将迎接中国人民邀请来的第一批外国客人,难怪“女神”如此兴高采烈! 你看!在珠峰金字塔形顶峰上袅袅飘动的乳白色云带,是女神献给远方来客的洁白哈达!那从山巅一直伸展到山野的厚厚积雪,是她为远方来客铺展的银色地毯!那从万古冰川中奔腾而下的雪水河,正抒唱着她心中热情迎客的歌…… 珠峰女神的主人,也象珠峰一样,以传统的好客之情迎接来自波斯湾的客人。 今年三月初,我们乘坐为中伊联合登山队运送物资的车队进藏。有一天,我们的车子在唐古拉山下抛锚了,原来是水箱的水烧干了。这儿冰天雪地,却找不到一点水。我们把水壶递给司机,倒了半天也不见一滴,原来壶中的水都已冻成冰疙瘩。大家正急得没法,来了两个藏族小孩,一男一女,是姐弟俩。当他们知道车上装的是中国和伊朗朋友登山用的物资时,那位姐姐黝黑圆脸上明亮的大眼里闪出欣喜的光芒,对我们说:“叔叔,你们要水?等着!”说完,拉着弟弟就往远处的雪谷里跑去。 不一会儿,他们从远处的雪谷里拐出来,背来了一桶清洌的雪水。那位姐姐说:“这是阿爸刚化开的准备做饭的水,你们用吧,要是不够的话,我们再去背冰块化。”我们激动地接过这一桶充满藏族人民情意的雪水,汩汩地倒进水箱,两个藏族孩子看着,甜蜜地笑了,说:“祝福中国和伊朗的叔叔们象雄鹰一样飞上珠穆朗玛峰。” 车子沿着雪道往前飞奔。两个孩子还站在雪野上,深情地向我们挥手。 自从伊朗登山队员进山后,座落在珠峰脚下的大本营就变成了友谊村。中、伊登山运动员朝夕相处,同住一条“街”,同饮一泉水。他们一同在帐篷村中央的“珠穆朗玛广场”上打排球,在绒布河边漫步,用不同的语言唱出友谊的歌…… 这是伊朗朋友住进帐篷村的第一个夜晚,伊朗队最年轻的运动员哈拉奇,就到对门中国队员住的十一号帐篷串门来了。中国队员热情地给他倒酥油茶,捧出黄橙橙的广柑请他吃。哈拉奇品尝了酥油茶,把广柑切成许多块和大家一起吃。他高兴地说:“到中国,就象在自己家里一样,所以我很随便。”接着,他拿出珍藏着的他夫人的照片给大家看,说:“我夫人是个医生,也是一个登山运动员。世界上每个登山家都向往攀登珠穆朗玛峰,我们伊朗能作为第一个受中国朋友邀请到北坡来登珠峰,感到很荣幸。我们伊朗有许许多多登山爱好者想来,可是不能都来呀!我夫人也想来,我只好把她带来,一道往上登攀。”说着,爽朗地笑了。中国朋友也被这诚恳、风趣的话语逗乐了。夜深了,珠峰脚下的帐篷村里还回荡着阵阵友谊的笑声。 这是发生在另一个夜晚的故事。我们正准备钻进鸭绒睡袋休息,突然帐篷门撩开了,伊朗运动员尤素夫·恒迪高兴地奔到年轻的画家小詹面前,紧紧握住小詹的手,对身后的翻译说:“就是他,就是他!” 原来,今天傍晚,恒迪在山坡上看到小詹在画牦牛速写。牦牛被人们称为“高山之舟”,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它们把物资运送到海拔六千五百米的高处,大大减轻了登山队员的体力,创造了牦牛登高的“世界纪录”,为登山运动立下汗马功劳。它们头上长着一对弯弯的尖角,庞大的躯体上披着长长的黑毛,有的脖子上还挂着叮当作响的铃当,多么象一群威武的勇士。小詹全神贯注地画下了它们朴实可爱的神态。他的速写本上出现的一个个生动健美的形象,把恒迪吸引住了。恒迪很欣赏小詹的画技,心中产生了一个愿望:如果中国画家能为我的小女儿画一幅像该有多好啊!今晚,他拉着翻译在帐篷村的“大街小巷”到处寻找小詹,现在终于找着了。第二天,小詹把画在宣纸上的一幅素描肖像送给恒迪。恒迪望着小女儿熟悉而可爱的脸蛋,惊喜地叫道:“海里呼波(非常好)!”小詹说:“我画得不好,请原谅!”恒迪连连说: “太好了,太好了!”他激动地握着小詹拿画笔的手不停地吻着:“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激,我要把这幅画在我们队里展览,要把它带回国挂在家里,看到它就想起中国朋友的友谊。” 在帐篷村,伊朗队员将伊朗食品烤羊肉串送给中国队员吃,中国队员将中国风味的水饺送给伊朗朋友品尝。当他们一道往珠峰登攀时,感情更深了。他们同走一条冰雪道,同住一顶高山帐篷,长长的结组绳把彼此的生命连在一起,他们是生死与共、患难之交的好友。正如伊朗登山队员在高山营地自编自唱的那样:“珠穆朗玛峰呵,你多么美丽雄壮,伊朗的健儿来到了中国,和中国朋友团结在一起,合作攀登上你的峰顶。欢乐时我们同声歌唱,患难时我们相互救援……” 听着这发自肺腑的歌声,看着中伊健儿顶风冒雪登攀的雄姿,我们激情奔涌,浮想联翩。两千多年前两国商队赶着骏马和骆驼铺出了光辉灿烂的丝绸之路。这丝绸之路,不是与眼前这条铺满阳光和冰雪的友谊之路紧紧相连的吗?这洁白的友谊之路,将随着中伊两国登山运动员的登攀向上延伸,一直铺到云天之上的峰顶……

第 4 版

1. 赞比亚新任驻华大使向乌兰夫副委员长递交国书

第4版()专栏: 赞比亚新任驻华大使向乌兰夫副委员长递交国书 新华社北京八月三十日电 赞比亚新任驻中国大使威利·姆翁德拉今天上午向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兰夫递交了国书。 递交国书时在场的有外交部副部长张海峰,非洲司副司长周明基,礼宾司副司长傅顺和。 赞比亚驻中国大使馆的外交官员也在场。(附图片) 赞比亚共和国新任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威利·姆翁德拉八月三十日向乌兰夫副委员长递交国书。 新华社记者摄

2. 耿飚副总理会见即将离任的科威特国驻华大使

第4版()专栏: 耿飚副总理会见即将离任的科威特国驻华大使 新华社北京八月三十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耿飚今天上午会见即将离任的科威特国驻中国大使阿布哈桑。 会见时在座的有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副司长温业湛,礼宾司副司长戴平。

3. 邓颖超副委员长会见意大利妇女代表团

第4版()专栏: 邓颖超副委员长会见意大利妇女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八月三十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邓颖超今天上午会见了意大利妇女代表团。 参加会见的代表团成员是:意大利卫生部长、众议员安塞尔米·蒂娜,参议院副议长罗马廖利·卡莱托尼·图利娅,众议员、作家阿涅利·苏萨纳,众议员波尼诺·爱玛,米兰“太阳之家”中学校长福兰切斯基·利迪娅,小说、戏剧作家马拉伊克·达契娅。 邓副委员长同意大利妇女界朋友进行了热情友好的谈话。她对代表团来我国访问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代表团这次对我国访问,必将为增进中意两国妇女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作出新的贡献。 安塞尔米·蒂娜部长说,我们很高兴有机会见到邓副委员长。通过访问,加深了我们对中国的了解。她祝中国朋友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会见后,邓副委员长设午宴招待了意大利朋友。 意大利驻中国大使方济曦和夫人参加了会见和宴会。 对外友协会长王炳南,各界妇女人士区棠亮、林巧稚、谢冰心、黄甘英等参加了会见和宴会。(附图片) 邓颖超副委员长会见意大利妇女代表团。 新华社记者摄

4. 王震副总理会见日本朋友

第4版()专栏: 王震副总理会见日本朋友 新华社北京八月三十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王震今天上午会见日本参议院议员秦丰和日本航空杂志社社长青木日出雄,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会见时在座的有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沈元、理事江同、赵哲民,中日友协秘书长孙平化。 日本朋友是应中国航空学会的邀请前来我国访问,于八月二十五日到达北京的。他们将于日内离京去我国其他城市访问,然后回国。(附图片) 王震副总理会见日本参议院议员秦丰和航空杂志社社长青木日出雄。 新华社记者摄

5. 伊尔盖兹上校举行招待会 庆祝土耳其建军节

第4版()专栏: 伊尔盖兹上校举行招待会 庆祝土耳其建军节 新华社北京八月三十日电 土耳其驻中国大使馆武官欧斯曼·伊尔盖兹上校和夫人今天下午在大使馆举行招待会,庆祝土耳其共和国建军节。 应邀出席招待会的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杨勇、军事学院院长肖克、总后勤部副部长饶正锡,外交部副部长刘振华,外贸部副部长王润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梅嘉生、空军副司令员成钧、军事学院教育长贾若瑜等。 各国驻中国大使馆武官也应邀出席了招待会。土耳其驻中国大使奥克塔伊·詹卡尔德什出席了招待会。

6. 李昌副院长会见牛满江教授和夫人

第4版()专栏: 李昌副院长会见牛满江教授和夫人 据新华社北京八月三十日电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昌今天晚上会见美籍生物学教授牛满江及夫人张葆英,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谈话。会见后李昌副院长设宴招待了他们。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童第周等参加了会见和宴请。

7. 廖承志副委员长会见前美国青年代表团成员访华团

第4版()专栏: 廖承志副委员长会见前美国青年代表团成员访华团 据新华社北京八月三十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今天上午会见由团长乔安妮·格兰特率领的前美国青年代表团成员访华团。 前美国青年代表团是在一九五七年第一个冲破美国政府的封锁来到中国访问的四十多位美国青年朋友。当时周恩来总理、廖承志同志曾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会见。这些美国青年朋友对中国人民充满了友好的感情。这次来访的是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会见时,廖承志副委员长高兴地同阔别二十一年的美国朋友热情握手,并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他说,见到你们十分高兴。二十一年来,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年你们来中国访问时克服了重重困难。现在,中美人民友好关系在逐步发展,贸易关系也在发展。我们相信,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终究会实现。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朋友将愈来愈多。访华团的美国朋友高兴地谈起他们在二十一年后的今天重返中国访问所看到的巨大变化。会见时,廖承志副委员长回答了美国朋友提出的一些问题。(附图片) 图为会见时合影。 新华社记者摄

8. 图片

第4版()专栏: 八月二十九日晚,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陛下和王后法拉赫·巴列维陛下在古勒斯坦宫举行盛大宴会,热烈欢迎华国锋主席。 新华社记者摄(传真照片)

9. 图片

第4版()专栏: 八月三十日,华主席在德黑兰向礼萨大帝陵墓献花圈。 新华社记者摄(传真照片)

10. 图片

第4版()专栏: 八月三十日,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在德黑兰会见伊朗首相贾法尔·谢里夫·埃马米。 新华社记者摄(传真照片)

第 5 版

1. 金日成主席接见我军事友好代表团 康良煜副主席向代表团成员授勋

第5版()专栏: 金日成主席接见我军事友好代表团 康良煜副主席向代表团成员授勋 新华社平壤八月三十日电 金日成主席八月三十日接见了以粟裕为团长、杨得志为副团长的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接见时,金日成主席同粟裕、杨得志以及代表团其他成员进行了十分亲切友好的谈话。 粟裕团长转达了华国锋主席和中国其他领导同志对金日成主席的问候。金日成主席对此表示感谢,并请粟裕团长转达他对华国锋主席和中国其他领导同志的问候。金日成主席在谈到朝中两国人民和军队在反对共同敌人的长期斗争中结成的战斗友谊时说:“我们两国人民血流在一起,是鲜血凝成的战友。”他表示能同代表团见面,感到很高兴。 接见后,金日成主席设午宴招待了代表团全体成员。 接见和宴请时在座的有: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人民武装力量部部长吴振宇大将,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人民武装力量部副部长白鹤林中将,朝鲜人民军副总参谋长黄铁山中将。 中国驻朝鲜大使吕志先、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中国人民志愿军委员牛克伦也在座。 新华社平壤八月三十日电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康良煜根据朝鲜中央人民委员会的政令,八月三十日在平壤向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成员授勋。康良煜副主席授予粟裕团长以一级国旗勋章,杨得志副团长以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代表团团员以二级、三级国旗勋章,随行人员以军功章。吴振宇大将、白鹤林中将、黄铁山中将等出席了授勋仪式。吕志先大使和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中国人民志愿军委员牛克伦参加了授勋仪式。授勋后,康良煜副主席同粟裕、杨得志同志等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附图片) 图为金主席同我军事友好代表团全体成员合影。 朝中社稿(新华社发传真照片)

2. 伊朗报纸欢迎华主席访问伊朗 华主席历史性访问进一步发展伊中关系 电台和电视台安排专题节目介绍中国情况

第5版()专栏: 伊朗报纸欢迎华主席访问伊朗 华主席历史性访问进一步发展伊中关系 电台和电视台安排专题节目介绍中国情况 新华社德黑兰八月三十日电 伊朗报纸今天在头版显著地位刊登了华主席访问伊朗的消息和欢迎华主席访问的评论。 《复兴报》和《未来报》分别发表了题为《来自伟大国家的伟大客人》和《来自中国的高级客人》的社论。 《复兴报》的社论说:“世界上历史非常悠久、幅员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领袖对我国的访问,可以成为我们两国关系新时期的开始。” 社论还说:“通过这次历史性的访问,德黑兰和北京之间富有成果的、建设性的合作的速度肯定会更快。” 《未来报》在社论中叙述了近几年来伊中两国高级官员互访的事实后指出:“华国锋对伊朗的访问无疑是一个新的高峰。” 《世界报》(国际版)在《中国支持伊朗关于区域安全政策,大国必须避开》的通栏大标题下发表了华主席访问伊朗的消息。这家报纸还发表了题为《伊中关系反映了寻求和平的共同利益》的社论。 社论说:“中国共产党主席华国锋目前正在对伊朗进行四天正式访问,这次访问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这次访问将导致打开两国之间实现全面合作的新的可能性,这是预期的结果。” 社论指出,“伊朗和中国的关系至少已有二千年历史”,“然而,今天的伊中关系不仅就双边合作而言,而且对世界和平与安全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伊朗与中国过去几年来在政治上逐趋接近。两国在联合国和其他世界机构中对问题的看法越来越相似,而且有好几次是一致的。” 社论说,“德黑兰和北京一致认为,印度洋和波斯湾地区必须排除大国争夺。几年来中国一直强烈支持伊朗所提出的或参与指出的第三世界的一些要求。” 二十九日,伊朗电视台还转播了华主席抵达德黑兰的实况。电台和电视台都安排专题节目,介绍中国情况,并且指出,伊、中两国在许多亚洲和国际问题上有着共同的看法。 电台还认为华主席访问伊朗在巩固两国友好关系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3. 石油国伊朗在前进(图片)

第5版()专栏: 石油国伊朗在前进 朱育莲 绘

4. 南斯拉夫通讯社发表评论 驳斥塔斯社对南中会谈的攻击

第5版()专栏: 南斯拉夫通讯社发表评论 驳斥塔斯社对南中会谈的攻击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八月三十日电 南斯拉夫通讯社八月二十九日发表评论,驳斥塔斯社当天对南中会谈的攻击。 南通社的评论说:“苏联的塔斯社今晚发表了关于南斯拉夫和中国结束性会谈的长篇报道,在报道中列举了华国锋访问期间交换意见的一系列话题。这家通讯社还引用了交换意见时提出的某些观点。但是,这家通讯社说,南斯拉夫将签署向中国提供军火的合同。塔斯社援引‘西方来源’,却没有说明它在南斯拉夫究竟有什么样的可靠的西方来源。” 南通社的评论指出:“苏联的通讯社在这篇报道结束时列举了几个会谈题目,但即使在那些西方来源中也显然没有找到在会谈中确实曾谈过这些题目的证据。报道中的这段话是以责备南斯拉夫领导人的口气说的,责备他们为什么没有谈这些问题,如果谈了,为什么不宣布自己在诸如中国对越南的态度,以及被塔斯社称之为中国的军备竞赛之类的问题上同中国有分歧。这家通讯社竟然教训一个国家在国家间的会谈中应向另一个国家说些什么,这种情况听起来非常令人惊讶,也肯定是史无前例的。这实际上意味着什么?连塔斯社也无法作出可靠的回答,即使再去援引自己的西方来源也罢。” 南斯拉夫各主要报纸都刊登了南通社的上述评论。《战斗报》的标题是《塔斯社与“西方来源”》;《政治报》的标题是《塔斯社的“教训”》;《新闻晚报》的标题是《塔斯社又在捏造》;《政治快报》的标题是《塔斯社又在教训人》。

5. 现代的伊朗石油工业

第5版()专栏:德黑兰通讯 现代的伊朗石油工业 在被称为中东“石油湖”的波斯湾的北端,有一块宽约一百八十公里、长达一千二百公里、地下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带,这就是伊朗盛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地区。这里有伊朗著名的三大陆上油田——马隆、阿瓦士和阿加贾里油田,还有四个海上油田。世界上最大炼油厂之一——阿巴丹炼油厂和现代化的原油出口港——哈格岛(又译哈尔克岛)也在这个地区。每年,伊朗生产原油约三亿吨(世界第四位),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这个地区。 最近,我们几个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有机会先后两次访问了这个地区,对伊朗从外国垄断资本手中收回全部石油主权之后,加速建设和发展本国的现代化石油工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资源丰富设备先进的油气田 在这样一个重要的产油区,并不象想象的那样,钻塔排列成行,油井星罗棋布;相反,隔老远一段距离才出现一口灰色的采油井,或者一片银色的集油储油设施,其余则和伊朗西南部的一些地方一样,或山峦起伏,或黄沙无垠,并无特别之处。原来这正是伊朗油田的特点:地下蕴藏丰富,油层含油量多,打井少,产量高。我们参观阿瓦士油田时,伊朗朋友介绍说,这个油田年产原油四千五百万吨以上,只有四十八口采油井,平均单井日产量高达二千五百多吨。再加上地下压力大,油井自喷;原油含蜡量低,无须脱蜡;当地气候炎热,无须加温。这些都是很优越的自然条件。而更重要的是,这里采用了新的技术设备,使生产和管理达到相当先进的水平。我们参观了阿瓦士第一号生产单位所管理的第六号油井。这口井四周有围墙,绝大部分时间门是锁着的,无人经常看守。第一号生产单位总共负责二十七口井的生产,只设有一个自动控制室,通过仪表集中管理,进行油气分离后输送到阿加贾里输油泵站。 阿加贾里输油泵站是六个油田的中心站。它占地不大,只有两组先进的输油机泵,每天输油能力高达四十多万吨,即每年从这里输出原油一亿五千万吨,占伊朗原油年产量的一半。 伊朗还是一个著名的蕴藏着大量天然气的国家。一九七七年,全国出产并得到利用的天然气有二百三十多亿立方米。 我们参观了比德博兰德天然气净化厂。这个厂是伊朗整个气田的中心,主要任务是脱掉天然气中的硫磺和水。它有五套装置,每年加工天然气约一百八十亿立方米,生产净化干气一百六十亿立方米。这个厂有一个自动输气控制室,只需一人值班,每天四班制,总共只有四个工作人员。 现在,伊朗正在兴建第二条纵贯南北的大口径输气管道,全长一千四百多公里,年输气能力二百七十亿立方米,这个数量大体相当于目前白白放空烧掉的那部分天然气。 烟波浩淼中的海上油田 我们乘直升飞机,飞向波斯湾的远处,去参观伊朗的一个海上油田。 当直升飞机在几百米上空飞行时,凭窗远眺,只见碧海无垠,烟波浩淼,水天一色。二十多分钟后,远处冒出了火炬,油田在望了。随后,一片壮观的采油设施浮现在海面上。直升飞机减缓速度,象电梯似地垂直下降,正好停在一座小小的钢铁平台上。 下机后,主人引导我们顺着楼梯下到会客室,向我们介绍起伊朗海上油田的概貌。他说,哈格岛外现有海上油田四个,原油总产量每年约两千一百万吨。我们参观的叫阿尔代希尔海上油田,是其中最大的一个,这里水深约六十米,有油井五十二口,年产原油一千万吨。主人高兴地告诉我们,波斯湾这一带的海底油区地层,象伊朗南部陆上油区地层一样,属于阿斯玛里裂缝性石灰岩,孔隙度达百分之三十二,含油丰富,油层总厚度达八十多米,已开采两年。 我们参观的中心采油平台是由三个并列的平台组成的,中间由钢架通道相连接。我们首先看了油井平台。海上油井不象陆上油井那样,它不是垂直的,而是倾斜的。我们看到,在这个不大的钢铁平台上,斜井一个挨一个,总共有二十八口,真是充分利用了平台的空间。主人介绍说,钻这种井,比起陆上打井来,要复杂得多,最初选斜四十五度角,最大到六十度角,井底位移八百米。平均二十天打一口,每口井造价要一百二十五万美元。 从油井平台往回走,是油气集输平台。这里有油气分离、油气混输、伴生气净化、海水淡化和发电等设施,还有一个自动化的操作控制室。采出来的原油,经过海底管线输送到哈格岛。 最后,我们参观了生活平台,这里有职工宿舍、洗澡间、厨房、餐厅和游艺室。各处都有空气调节设备,室外摄氏五十多度高温,室内只有二十几度。据了解,阿尔代希尔海上油田的全部职工,包括服务人员,共约两百人。我们计算了一下,这里的每一个职工平均年产原油达五万吨,这样高的劳动生产率,实在值得学习。 现代化的原油出口港——哈格岛 哈格岛是一个面积只有四十六平方公里的珊瑚岛,在波斯湾中,离伊朗的陆地五十公里,是世界最大的现代化原油出口港之一。 在目前阶段,伊朗原油主要还是供出口。一九七七年出口二亿五千五百万吨,占世界第二位。因此,加速原油出口港设备的现代化,在伊朗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哈格岛原油出口经理努尔卡米先生说,这个港是在全国实现石油国有化的第三年——一九七六年基本建成的。 记者环顾全岛,但见小岛最高处储油罐林立,甚是醒目。其中,最大的油罐有十二座,每座高五十六英尺,直径三百五十七英尺。一座油罐就象一座体育场,每座可以储油一百万桶。伊朗陆上和海上油田生产的原油,大都通过输油管经由陆地和海底输到这里的油库里储存,又从油库输到各个码头去装船。 我们来到哈格岛的东岸边,长达六千英尺的“T”字型码头呈现在眼前。这个码头设有十个泊位,可以停泊二十五万吨级的油船。而在离哈格岛西边两公里处,人们还建造了一座人造海岛,这个“岛”长三千六百英尺,拥有四个泊位,其中两个泊位可停靠五十万吨级巨轮。人造海岛的建成,进一步提高了伊朗出口原油的能力。 整个港口,每年有上千条油轮装载数以亿吨计的原油。这样复杂而繁忙的任务是由一间只有几十平方米的控制室进行操作的。控制室里安装着一系列现代化的装置,可同时给十条油船装油。控制室只有三个工作人员,他们通过各种仪表监视着输油的全部操作过程。 炼油城阿巴丹 阿巴丹炼油厂是伊朗最古老的一个炼油厂,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厂之一。一九○八年,英国人在伊朗的马斯杰德苏莱曼地区钻成第一口油井后,一九一三年就在阿巴丹建成了这座炼油厂。当初它每年加工原油能力只有十二万吨。经过几次扩建,特别是一九七三年伊朗宣布石油国有化后,收回了这个厂的全部主权,着手加快现代化的建设,废弃了陈旧的装置,引进新的设备,进行扩建,至今年三月它的年加工原油的能力已提高到三千二百万吨。阿巴丹炼油厂由于采用世界上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而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原油处理量大,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使用职工少;设备比较完整,产品比较齐全。全厂现有五套常减压蒸馏装置,最大的一套年加工原油能力达七百多万吨。它生产一百多种石油成品,除各种一般的燃料油、润滑油而外,还生产高级航空汽油和航空煤油。这个厂的动力系统还充分利用炼厂气(伴生气)作燃料。仅这一项节省的燃料占本厂所产油料的百分之四至百分之六。现在的阿巴丹炼油厂每天提炼原油六十三万桶,拥有的职工人数是一万二千四百多人。 伊朗朋友陪我们到现场参观了一个大型装置,先看了自动化控制室,然后乘电梯上到它的顶层。登高远望,全厂景色尽收眼底:高耸林立的炼油塔,密密麻麻的储油罐,纵横交错的输油管……,真是一座雄伟的石油城!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伊朗阿瓦士油田每年生产四千五百多万吨原油,这是阿瓦士油田油气分离站的设备。 新华社记者摄

第 6 版

1. 非洲三国友谊行——记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索马里、加蓬、喀麦隆

第6版()专栏: 非洲三国友谊行 ——记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索马里、加蓬、喀麦隆 新华社记者 蔡淑琴 黄成彬 七月底到八月中旬的非洲,阳光灿烂,繁花似锦。陈慕华副总理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就在这个美好的时节,乘专机飞越万水千山,到非洲东部的索马里和中部的加蓬、喀麦隆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三国政府和人民,都以诚挚的友情亲切地接待了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 兄弟情谊深 索马里是这次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的第一个国家。大家都记得,中国同索马里有上千年的友好联系,早在明代中国的著名航海家郑和曾率领船队,四次访问过索马里的沿海城市摩加迪沙、布拉瓦和朱巴等地,在中、索之间开辟了一条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友谊航道。一九六四年,敬爱的周总理应邀对索马里进行友好访问。著名的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就是周总理访索时在摩加迪沙群众大会上的讲话中宣布的。近几年来,索马里总统西亚德曾三次访问中国。现在中国政府代表团又满载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到索马里正式友好访问。自从代表团抵达索马里以后,每天都象生活在自己家里一样。 在到达的那天,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市变成了一个友谊的海洋。陈慕华副总理和代表团全体成员,在机场上受到了索马里副总统伊斯梅尔和数千名载歌载舞的群众的热烈欢迎。从机场到宾馆的数公里的大道两旁,站满了欢迎群众,他们敲起非洲鼓,跳着民族舞蹈,举着中、索两国国旗、华主席和西亚德总统的画像,高呼“中索友谊万岁”、“中国人民是兄弟”等口号。特别使人感动的是,用中国话唱的《东方红》的歌声,不断在机场和城市上空回响,歌声是那么纯正、自然和激动人心,就象是在北京常常听到的那样。 八月一日下午,代表团来到索马里第二大城市——北部的哈尔格萨访问。全市居民几乎倾城出动。从机场到宾馆七公里长的大道变成了“友谊长廊”,大道两旁站满了男女老少市民,他们一面挥动着索、中两国国旗和鲜花,一面不断高呼:“希那”(中国)、“瓦勒亚娄”(兄弟)。当天傍晚,哈市下了一场大雨,主人告诉中国客人说,“这是贵客光临的吉兆”。原来这里的居民总是把哈尔格萨和水联系起来,并把水和两国人民的友谊联系起来。据索马里朋友介绍,哈市地处北部山区,历史上一直严重缺水。一遇干旱,牲畜成批死亡,人们被迫离乡逃荒。殖民主义者在这里统治了八十多年,始终不能解决水的问题,而且断言哈尔格萨没有地下水。一九六九年,中国水文地质工作者应邀来到这里,开始进行大量的勘察,包括对地面植物生长情况的调查。为了观察水流情况,一位中国同志曾在溶洞中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出来时满身都爬满青蛙。最后,终于在一棵大乔木(干旱的沙漠地带一般只生长骆驼刺这类灌木,而没有乔木)附近,穿过不蓄水的玄武岩层找到了古河道,找到了水,而且水源充足。后来中、索两国职工合作建成了哈尔格萨市供水工程。哈市从此有水了!居民们称颂它是“友谊之水”。从一九七三年起,哈市供水量不断增加,水质良好。一九七四和一九七五两年,索马里西北地区大旱,大部分地区水源枯竭,但哈尔格萨市一直不缺水。正因为有了水,这个城市的人口几年来增加了一倍。如今人们再也不要背井离乡,而是奔水而来了。 索马里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兄弟情谊,不仅在北部地区,而且在南部地区也充分表现出来。当中国代表团访问南部港口城市基斯马尤时,特地去参观了城市以北六十公里处赤道线上耸立着的一块赤道碑。这个作为地理标志的赤道碑周围,平时十分清静,代表团到达这天,热闹得象过节一样,有鲜花结成的花环和棕叶、芭蕉叶扎成的牌楼。赤道上空直射下来的阳光把大地上的一切照得更加透亮。当陈副总理到来时,人群早已挤满碑周围,主人捧出刚砍下来的大椰子献给中国客人,让大家痛饮清凉甘甜的椰子水。两位老年妇女特意前来看望中国的女副总理,同她热烈拥抱。 悠久的友好联系和反帝、反殖、反霸的共同斗争,把中、索两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访问期间,索马里艺术家们为代表团演唱了歌颂索、中友谊的歌曲,还演出了一些活报剧,其中一个活报剧只有四个演员出场,仅用十几分钟时间就把亚非拉人民协力痛打俄国熊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索马里全国上下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同仇敌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真正的朋友 八月五日,中国代表团乘专机横跨非洲大陆从印度洋沿岸的索马里来到大西洋畔的加蓬访问。中午,飞机从几千米的高空逐渐下降,准备在利伯维尔着陆。白云下面是一望无际的森林。城市好似绿色地毯上的团团白花。这是森林覆盖国土百分之八十五的加蓬。 加蓬是个古老而又年青的国家,在奥果韦河岸曾发现过公元前七千年前人类使用的劳动工具。从十五到十九世纪,加蓬是西方殖民主义者贩卖黑奴的重要场所之一。每年都有上万的黑奴被运往美洲换取蔗糖、棉花和烟草。首都利伯维尔,法语意为“自由城”,是一八四九年由一船获得“自由”的奴隶建成的。但“自由城”那时并不自由。只是在一九六○年加蓬赢得独立后,“自由城”才真正获得自由。城市建设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是一个现代化的漂亮城市。 邦戈总统一九七五年在北京说过:“自由象光明一样,只有经历过被剥夺的情况,才能体会到它的可贵。”还说:“我们知道谁是自己真正的朋友。”中国和加蓬同属第三世界。两国人民过去有着遭受奴役和剥削的共同经历,今天又面临着反对超级大国,特别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侵略和扩张的共同任务。他们都懂得独立、自由的可贵,也善于发现在自己斗争中可以信赖的朋友。一位加蓬部长向中国朋友明确表示,“加蓬人同中国友好是经过鉴别和比较的”,的确,加蓬人民从实践和患难中认识了真正的朋友。 中国政府代表团,在邦戈总统的亲自关怀下,到这个国家西部的让蒂尔港、南部的奇班加市、东部的弗朗斯维尔城和北部的奥耶姆市参观。代表团沿西南东北的路线在美丽富饶的加蓬土地上转了一个大圈。到处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在离弗朗斯维尔二十多公里的姆博托村,附近农民上午得知中国代表团来访,下午就纷纷聚集到当地农技站中国农技人员的住处,有的人从遥远的村落赶来。代表团在太阳落山时才到达,但他们一直在歌舞,直到代表团离开。据说,这样的歌舞表演,只有在重大的节日或迎接最尊敬的客人时才举行。 加蓬有极丰富的自然资源,木材、锰和铀的产量不仅在非洲,而且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陈副总理一行来到东部奥果韦省木安达锰矿露天开采场及其选矿厂参观访问。这个矿矿层厚达五至八米,挖去约一米半厚的表土层后,对矿石实行爆破,然后用铲运机将矿石装上卡车运往选矿厂,经过破碎、筛选和洗涤,得出含锰百分之五十一的锰矿砂。然后通过长达七十六公里的空中缆车,将矿砂送到刚果的姆宾达,从那里由火车运往黑角港装船出口。这是世界上最长的缆车道之一。加蓬是世界最大的锰出口国之一,一九七七年产量居世界第三位。 代表团还参观了穆纳纳的铀矿,现在该矿已发现四个矿脉。矿石含铀率为千分之四、五,高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铀矿。目前产量居非洲第三位。 开采锰、铀矿的公司目前主要为外资经营,但加蓬占有一定的股份。此外,加蓬政府还采取如提高所得税等措施,以保护本国的民族经济。 喜人的成就 在喀麦隆,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了首都雅温得和中南、北部、滨海、西南四个省的部分地区,到处受到喀麦隆人民的热诚欢迎。在到达雅温得那天,从机场到宾馆数公里的大路上,都站满了欢迎的人群。代表团离开首都到阿希乔总统故乡加鲁阿、最大城市杜阿拉等地访问时,当地居民都象过节一样地夹道欢迎中国客人。 在访问期间,阿希乔总统亲自主持了欢迎中国代表团的宴会并在总统府两次亲切接见陈慕华副总理,宾主谈到了中喀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和当前非洲的局势。阿希乔总统强调喀麦隆反对外来的统治欲望和干涉,并且赞扬中国尊重非洲国家的主权和不干涉内政的政策。 中国政府代表团在参观访问中对喀麦隆在发展民族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八月十七日上午,代表团参观距北部省省会加鲁阿七十公里的拉格都水电站工地。沿途田野一片葱茏景象。一块块棉花、花生和玉米长势很好。草丛中群群牛羊时隐时现。草原中错落生长着高大树木,特别好看的是面包树,当地人叫“包巴波”,树枝上挂着许多吊灯似的椭圆形果实。这兴旺的景色使人联想到,喀麦隆政府在强调以农业为基础,执行“绿色革命”政策中取得的可喜成就。据报道,喀麦隆粮食和食糖已基本自给。 水电站水坝坝址在拉格都附近的山谷里,贝努埃河水量充沛,从两山之间奔腾而下。中、喀工人和技术人员正在水坝工地上紧张地劳动。他们对陈副总理和代表团的来访非常高兴。一位中国工程师打开施工图向陈副总理介绍水坝施工情况及规模。据介绍,水坝建成后,水库蓄水量达七十七亿立方米,除发电外,还可使贝努埃河下游数千公顷土地得到灌溉。 十八日,代表团访问了滨海省省会、喀麦隆最大的经济中心和港口杜阿拉市之后,前往与滨海省相邻的西南省参观。代表团的车队在橡胶园和油棕榈林中的公路上行驶。这是喀麦隆最大的国营农工联合企业“喀麦隆发展公司”经营的种植园。接着,代表团参观了一个现代化的棕榈油厂。串串棕榈果,果肉、果仁经过加工都能出油。果肉油是绛红色,果仁油是白色和黄色。棕油可食用及制作化妆品、香皂等,用途极广。车队经过大茶园时,代表团又参观了一个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厂。 代表团在短短半天的参观中看到了喀麦隆工业发展的步伐。独立以来,七百万人口的喀麦隆已建立起二百五十个工业企业,成为非洲说法语国家中第三位工业发达的国家。 十九日,代表团乘飞机离开杜阿拉回国。他们祝愿喀麦隆在发展工农业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2. 越南在边境地区加紧推行“净化”方针 强迫大批华侨迁往内地或驱赶出境

第6版()专栏: 越南在边境地区加紧推行“净化”方针 强迫大批华侨迁往内地或驱赶出境 新华社北京八月二十九日电 本社记者报道:越南当局在边境地区频繁制造镇压华侨和武装入侵挑衅事件的同时,加紧推行所谓“净化”方针,强迫大批华侨迁往越南内地农村、“新经济区”或将他们驱赶出境。 越南当局近来不断从各地把军队调集到老街、芒街等边境地区,公然宣布这些地方为“军事禁地”,要搞成没有华侨的所谓“净化区”。越南当局通过强行拆掉华侨住房、解雇、调动工作、停发口粮、强迫迁居他地、限制行动自由等手段,要把世代居住在这些地方的大批华侨赶光。 据回国的难侨揭露,八月以来,越南当局向边境地区下达了一系列强迫华侨迁居的指令。芒街镇陈富区区长召集华侨开会时公开宣布:凡是要在芒街居住的“华人”必须加入越南籍,违者停止口粮供应,并且必须迁移到上级指定的地区居住,或离境回中国。会上还宣布了几项“规定”,禁止“华人”三人以上在一起交谈;晚上九时以后实行戒严和灯火管制,“华人”在戒严时外出如被军警开枪打死,越方概不负责。侨居芒街的大批华侨已经被强行分散运到越南内地的山区或农村。芒街碗厂负责人宣布:接上级命令,华侨工人一律到广宁省东潮县种田。东潮县大批越南青年今年年初被越南当局调往边境地区。现在越南当局不断将华侨运送该县,以解决农村劳力缺乏问题,并加强对华侨的监视。芒街碗厂的几百名华侨工人就是这样被赶走的。华侨女工曹锡芳不愿离厂,三名越南公安人员率领了十几名民兵将她的住房拆掉,迫使她不得不和一家老小从边境小道回国。最近,由于不愿迁居越南内地而被越南当局驱赶从边境小道或渡过北仑河回到我国东兴镇的难侨日益增多。 为了将居住边境地区的华侨驱尽赶光,越南当局公然调动军警用暴力强行把边境地区的华侨住房拆掉。芒街横黎坡、广二龙、牛栏角一带原来都是华侨聚居的地方,现在这些地方的华侨住房绝大部分已被拆掉,成了一片瓦砾成堆的废墟,并且围起了铁丝网。剩下的一些华侨住房都驻进新调来的越南军队。 为了加快搞成所谓“净化区”,越南当局在边境地区制造战争恐怖气氛,弄得人心惶惶,迫使华侨迁居内地。八月上旬有一天,越南当局在老街搞了一次有五六百名越南军警参加的反华游行。在这同时,越南当局在这里频繁举行军事演习,挖掘战壕,在新铺火车站架设高射机枪。在这种紧张气氛下,越南当局加紧了对华侨的监视。 我国河口对岸的老街、谷柳原来有三百多户华侨,据说现在只剩下十多户了。最近回国的难侨揭露,越南公安人员经常找这十多户难侨去“谈话”,对他们进行恫吓。当地公安局还规定华侨每天必须向公安人员“报告”行踪。

3. 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访友谊关血案受伤难侨

第6版()专栏: 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 ——访友谊关血案受伤难侨 亲身遭受越南当局在友谊关血腥镇压和驱赶的难侨,连日来纷纷向祖国亲人控诉越南当局制造友谊关血案的种种暴行。他们以血淋淋的事实,无情地戳穿了越南当局为了遮盖它的罪行所编造的无耻谎言。 华侨木工黄荣光和青年黄亚官向记者诉说了他们目击三十七岁的难侨唐十三被越南军警杀害的惨状。他们说,越南军人抓住了唐十三,一面拖,一面用木棍毒打,又在他背上和腰部刺了两刀,唐十三终于鲜血淋淋地倒在地上死去。来自广宁省横蒲县的老农民严端成悲愤地说:“唐十三是我的亲戚。他满身鲜血被越南军人拖走时,回过头来对我喊了一声,向我呼救。可是,我也正遭到越南公安人员殴打,眼睁睁看着这些凶手把他拖走,活活杀死。”唐十三的妻子严亚戴带着五个小孩和六十六岁的公公唐成茂逃回祖国,一家老小日夜啼哭不止,景况十分凄惨。 最近,记者访问了正在凭祥医院治疗的受伤难侨。走进凭祥医院五号病房,只见一位六十四岁的难侨,正在床上痛苦地呻吟,他就是侨居越南广宁省的老农民韦玉金。他忍着伤痛说:“八月二十五日上午十时左右,我正在边界线越方一侧排队等候祖国亲人送来饭菜,突然有一、二百名越南军人和公安人员冲进席棚,强行拆房,抓人打人,同时向我们扔石头。这分明是越南当局事先准备好的。没料到,当我回到草棚搬我的行李时,惨无人道的十几名越南公安人员,竟然对我下了毒手。他们先用木棒往我腰部打了一棍,然后踢上几脚,将我踢倒在地。等我爬起来,还未跑上几步,一个狠毒的家伙,一下拔出匕首,朝我背上捅了一刀。当时我的后背鲜血淋漓,只觉得眼前天旋地转,当我挣扎着奔逃到国境线中国一侧的卫生棚里,就不省人事了。”这时,医生告诉记者,韦玉金的伤口有五厘米宽,二厘米半长,深达四厘米。凶手的匕首是斜插进去的,正被肩胛骨挡住,没有伤及心肺,这才使他免于一死。韦玉金气愤地说:“我十六岁就去越南侨居,以种田为业,一贯守法,为什么越南当局对我这样心狠手毒!?” 和韦玉金同住一个病房的受伤难侨梁兰兴控诉说:“越南当局迫害华侨心狠手毒,不仅在于打你几拳,甚至捅你几刀,更恶毒的是,他们用两面手法排斥、迫害华侨。我们家在广宁省居住了几十年,本来是不想走的。但越南地方当局派人占了我们的屋,不让我们收自己种的水稻和花生,逼得我们走投无路,被驱赶到友谊关前。在边境滞留的一个多月里,我们住在越方一侧的公路两旁和荒山野岭上,日晒雨淋,越南当局从来没给过我们一口水喝,一碗饭吃,一片药治病。可是前几天,正当中越两国副外长在河内谈判时,却来了几个地方上的干部和公安人员,装出一副关心难侨疾苦的样子,说要我们回去。到了八月二十五日,经过一番策划,他们就大打出手了。当时,我正在一个小山头上,只见几十个越南军人和公安人员冲上山来,一个个大声地喝骂:‘你们到底走不走?不走我们就抓人了!’一个手里拿着木棒的家伙,一把揪住我的衣领,把我从草棚里拖出来,接着朝我的额头就是一棍,打得我头破血流。他还想打第二棍,收拾我,结果被我用手挡住了。请看,越南政府就是这样两面三刀,当面说得好听,暗地里却要你的命!” 记者来到医院二楼的一个大厅,听到难侨女青年谢三妹正在向人们诉说她被打伤的经过。八月二十五日,她在领取我方送去的饭菜时,头部被越南公安人员投掷的石块打穿一个洞,流血不止,不省人事。这几天来,她在医生的精心护理下,精神开始恢复。有人问她:“越南公安人员连你这样一个十七岁的姑娘也抓也打吗?”她说:“他们无理说有理,不对也说对。那天,一会儿把我们从公路旁赶到山坡上,一会儿又把我们从山上赶下来,一会儿又随意打人抓人。前几天,有的青年上厕所,去池塘洗澡,就被抓走了十来个。他们残酷迫害华侨,才不管你是小姑娘、大姑娘哩!” 记者在医院走廊里遇到来自胡志明市的华侨青年马志强,医生正叫他去换药。他的手被越南公安人员用柴刀砍成重伤。当医生打开包扎的纱布换药时,我们见到他右手背上一条弧形的刀痕,足有两寸多长,上面缝了十三针。他指着自己受伤的手说:“这就是越南当局对我们华侨的‘友谊’和‘人道’,这就是越南当局给我们华侨享受的‘权利’!” 新华社记者 林裕栋(附图片) 难侨黄荣光以亲眼目睹的事实,愤怒揭露越南当局蓄意制造友谊关血案的罪行。 难侨老人陈英控诉越南公安人员凶暴抓走她的儿子张泽祥的罪行。张泽祥至今下落不明。 新华社记者摄(传真照片)

4. 马来西亚《光华日报》发表社论 谴责越南制造新的流血事件

第6版()专栏: 马来西亚《光华日报》发表社论 谴责越南制造新的流血事件 新华社北京八月三十日电 吉隆坡消息:马来西亚《光华日报》八月二十八日发表社论,谴责越南当局制造新的流血事件,为中越会谈设置障碍。 社论说:过去几个月来,从越南华侨被迫害的情形观察,越南政府的狂妄行动已暴露无遗。本月初,中越会谈前夕,河内军人向空开枪制造恐怖气氛,迫使两千名华侨冲入中国境内,很明显地暴露了越南在通过会谈寻求解决问题上缺乏诚意。最近,又发生流血事件,造成人命的损失。不难令人相信,这是越南破坏行动的延续与升级。 社论说:“越南政府显然不顾一切可能产生的后果,甘冒侵入别国领土的罪名,令人关注。” 社论说:越南政府在采取迫害华侨的政策之后,更调动军队,侵犯中国领土,殴打中国军官,可见越南放肆到何种程度。 社论最后说:停止挑衅行动,是会谈的先决条件,所以“越南当局挑起新的事件,表现对会谈没有诚意,为中越会谈增加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