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08-24
第 1 版
1. 华主席在贝尔格莱德参观 “贝尔格莱德”农业联合企业和“兹马伊”农业 机械厂两个单位的劳动群众热烈欢迎华主席访问
第1版()专栏: 华主席在贝尔格莱德参观 “贝尔格莱德”农业联合企业和“兹马伊”农业 机械厂两个单位的劳动群众热烈欢迎华主席访问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八月二十三日电 华主席今天上午参观了“贝尔格莱德”农业联合企业,并赞扬这家企业职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说:“这些成就的取得,是由于有好的领导,铁托总统、南共联盟中央和政府、塞尔维亚的党组织和政府的领导以及英雄、勤劳、智慧的人民。”华主席今天上午还参观了贝尔格莱德“兹马伊”农业机械厂。 “贝尔格莱德”农业联合企业位于贝尔格莱德市的北郊,除了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外,还加工自己生产的各种农产品,供应首都人民的需要。全企业共有二万三千名职工,拥有近十万公顷土地,每年的生产总值达九亿美元。这家企业是三十年前在一片荒凉的沼泽地上建立起来的。 在“贝尔格莱德”农业联合企业,华主席参观了养牛场、奶类制品厂、文化馆、幼儿园。在养牛场,华主席观看了这里饲养的良种奶牛和挤奶设备。华主席从地上拿起一把青饲料,询问了饲料成份和奶牛的饲养方法。华主席走出养牛场时说:“我对农业很感兴趣,参观不必受时间的限制。”华主席还参观了在这家联合企业工作的农业工人米尔科·尼科利奇的家庭,观看了他家的卧室、厨房,并询问了他的子女和收入情况。主人一一作了回答。 “兹马伊”农机厂是一个以生产各种类型的联合收割机为主的工厂。在这里,华主席参观了机械加工车间和总装车间。华主席走出机械加工车间时,这个厂的地方卫队的指挥官向华主席敬礼,请华主席视察布置在厂院里的高射机枪阵地。访问结束时,华主席请工厂领导转达他对全厂职工的问候。 华主席在参观过程中,受到上述两个单位的劳动群众的热烈欢迎。参观结束后,华主席在留言簿上题了词。 随同华主席一道参观的有纪登奎、赵紫阳、黄华等。 陪同华主席参观的有塞尔维亚共和国主席团主席多·维迪奇、塞尔维亚共盟中央主席蒂·弗拉什卡利奇、塞尔维亚共和国执行委员会主席伊·斯坦博利奇等。(附图片) 八月二十三日,华主席参观贝尔格莱德“兹马伊”农业机械厂。 新华社记者摄(传真照片)
2. 华主席会见各国驻南外交使节
第1版()专栏: 华主席会见各国驻南外交使节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八月二十三日电 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今天下午在这里的白宫会见了各国驻南斯拉夫的外交使节。 华主席同使节们一一握手,并且同一些国家的使节谈了话。 驻贝尔格莱德外交使团代理团长、比利时驻南斯拉夫大使菲利普·德利德凯尔克伯爵代表外交使团为华国锋主席和中国人民干杯。华主席对此表示感谢。 纪登奎副总理、赵紫阳主任、黄华外长等参加了会见。
3. 华主席接见在南工作的中国人员 勉励他们为进一步发展中南友好关系而努力工作
第1版()专栏: 华主席接见在南工作的中国人员 勉励他们为进一步发展中南友好关系而努力工作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八月二十三日电 华国锋主席今天下午在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接见了大使馆全体人员以及其他在南斯拉夫工作和学习的中国同志。 华主席勉励他们为进一步发展中国和南斯拉夫的友好关系而努力工作。 纪登奎、赵紫阳、黄华等同志参加了接见。 被接见的其他人员有:中国民航办事处人员、中国驻南斯拉夫记者、在南斯拉夫工作的中国教员、中国留学生和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辽宁杂技团。 华主席同大家一起照了相。
4. 纪登奎副总理和伊科尼奇副主席就中南双方经济合作问题举行会谈
第1版()专栏: 纪登奎副总理和伊科尼奇副主席就中南双方经济合作问题举行会谈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八月二十三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联邦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布·伊科尼奇,今天下午在贝尔格莱德联邦执委会大厦就中南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举行会谈。 双方就两国进一步发展经济合作的问题广泛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双方对去年八月铁托总统访华后两国在经济合作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表示满意。双方并表示愿意进一步发展两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平等互利合作。 会谈是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中国方面参加会谈的有:外交部副部长余湛、外贸部副部长陈洁、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孙友余等。 南斯拉夫方面参加会谈的有:南斯拉夫经济联合会副主席拉·托多维奇,联邦能源和工业委员会副主席斯·戈伊希纳等。
5. 川闽浙湘赣早稻丰收
第1版()专栏: 川闽浙湘赣早稻丰收 据新华社成都八月二十日电 四川省继夏熟粮、油作物全面丰收之后,又传来了早稻、早玉米增产的捷报。全省四百多万亩早稻和一千万亩早玉米,平均亩产分别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七和百分之十以上。 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因地制宜地指导生产,是四川省早稻、早玉米增产的一条重要经验。川北、川中地区不少地、县,去秋以来连续干旱,一部分计划种植水稻的农田无水插秧,当地干部、群众就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果断地作出了“水路”不通走“旱路”的决定,除了保留一部分确有水源水稻面积外,对于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的受旱面积,改种为小麦加玉米等两熟旱粮作物,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大旱之年夺丰收。 据新华社福州八月二十二日电 福建省今年夺得早稻丰收,总产量比丰收的一九七七年增长一成六,总产和单产都创造了历史最新纪录。 福建省今年早稻丰收的特点是,全省九个地区(市)大面积均衡增产,县县都丰收。增产较多的龙溪、晋江、莆田三地区都分别增产了一亿多斤。各地、县还涌现出一批一季跨《纲要》、上千斤的社、队。 目前,全省各地正在总结早稻丰收经验,狠抓晚稻田间管理,决心夺得全年丰收。 据新华社杭州八月二十二日电 今年夏季遭受严重高温干旱威胁的浙江省夺得早稻丰收。全省一千八百多万亩早稻平均亩产比去年增加八十四斤,总产比去年增长近一成半,总产和单产都突破了历史最高水平。全省还涌现了德清、黄岩、温岭、嵊泗等早稻一季亩产跨《纲要》的县和一大批上千斤的社队。 今年在早稻生长期间,浙江省遇到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干旱。全省各级党组织采取一系列措施,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战高温、抗干旱,加强早稻后期管理,力争早稻丰收。 浙江省今年早稻丰收,也是各级党组织狠抓落实农村经济政策和认真转变作风的结果。 据新华社长沙八月二十二日电 湖南省战胜干旱夺得早稻丰收。全省三千零九十四万多亩早稻,总产量比去年增长一成左右。这是去冬以来,湖南省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群众继续深入揭批“四人帮”,普遍开展“一批双打”斗争,坚决落实党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因而进一步调动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改变领导作风,深入下去,认真研究生产,在春插、抗旱、双抢战斗中,切实加强了对早稻生产的领导的结果。 据新华社南昌八月二十二日电 江西省战胜严重干旱和病虫害,保证了二千五百多万亩早稻丰收,总产量比去年增长一成。其中,全国商品粮基地鄱阳湖滨地区的二十二个县早稻县县丰收,总产量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十五左右。 目前,全省晚稻栽插已经结束,各地正集中力量开展以抗旱保苗、防病灭虫、耘禾追肥的田间管理,力争晚稻丰收。
6. 全国机械工业学大庆会议举行隆重命名仪式 授予马恒昌小组“三大革命斗争的英雄集体”称号
第1版()专栏: 全国机械工业学大庆会议举行隆重命名仪式 授予马恒昌小组“三大革命斗争的英雄集体”称号 新华社北京八月二十三日电 全国著名的马恒昌小组又获得了新的荣誉。八月二十二日,正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机械工业学大庆会议举行隆重的命名仪式,授予马恒昌小组“三大革命斗争的英雄集体”的光荣称号,康世恩副总理亲自向马恒昌小组颁发了锦旗。 命名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马恒昌小组的十三任组长和这个小组的政治宣传员、技术质量员、经济核算员、设备安全员、工具管理员、生活管理员,披红戴花,出席了命名仪式。会前,方毅、王震、谷牧、康世恩副总理接见了他们,并且和他们一起照了相。会上,当这个小组的第一任组长马恒昌和现任组长马江林在主席台前接过康世恩副总理颁发的锦旗时,全场长时间地热烈鼓掌。 马恒昌小组原是沈阳第五机器厂的一个车工小组,是在一九四九年四月由马恒昌等十名工人组建的。一九五○年,这个小组和沈阳第五机器厂的一部分工人由沈阳搬迁到齐齐哈尔,现在是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的一个车工小组。二十九年来,这个组在毛泽东思想培育下,坚持大干社会主义,平均每年完成一年半的工作量,就是在林彪、“四人帮”破坏最严重的时期,也没有停过一天产,产品合格率始终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他们坚决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真心实意学大庆,就是在一九七五年“四人帮”一伙猖狂反大庆的时候,这个组第十次到大庆学习,把学大庆运动搞得更加扎实更加深入。二十九年来,这个组先后为国家输送了二百八十三名技术工人和四十三名科以上干部。十三任组长中,有十二人被评为省、市和全国劳动模范。二十九年间,这个小组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始终保持,代代相传。 第一机械工业部在命名决定中,号召全国机械工业战线开展学大庆,赶马恒昌小组的群众运动;号召各企业、事业单位加强领导,培养千千万万个马恒昌式的班组,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加速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做出更大的贡献。 命名大会由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主持,康世恩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康世恩副总理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马恒昌小组的英雄事迹。他说,马恒昌小组是坚持抓革命促生产的模范,是坚持继续革命、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的模范,是三大革命运动一起抓、加强队伍革命化建设的模范,是机械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康副总理勉励马恒昌小组的全体同志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继续前进。 在二十二日的命名大会上,还同时给全国机械工业战线的十五个行业标兵、五十四个红旗集体、三百三十三个大庆式企业、一百九十个先进集体、二百一十五名劳动模范和特邀劳动模范,以及三十三个产品信得过企业和七百四十个产品信得过班组,授了锦旗、奖状、奖章和证书。(附图片) 华主席一九七八年八月十三日接见出席全国机械工业学大庆会议的代表时同马恒昌同志亲切握手。 新华社记者摄
7. 大连钢厂召开座谈会 征求用户意见决心提高产品质量
第1版()专栏: 大连钢厂召开座谈会 征求用户意见决心提高产品质量 新华社编者按:产品质量不好,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然而,有些工业产品的质量明明很坏,却长期不得改进。原因何在?原因当然很多:有“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也有工作中的问题;有的责任在领导机关,有的责任在生产厂矿。从生产厂矿方面看,领导上的重视与否,无疑是个关键。有的厂矿领导人,总以为自己的产品反正好坏有人要,压根儿就不想去改进,还说什么:“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你不要,有人要!”同这种态度相对照,大连钢厂的做法就很受欢迎,很值得提倡。他们诚心诚意地邀请用户厂给自己提批评,提意见,并且下决心提高产品质量,在用户中建立自己的信誉。 新华社沈阳八月二十三日电 最近,大连钢厂邀请一机、二机、三机、四机、五机、七机部所属二十三个用户单位的四十三名代表,征求他们对自己产品质量的意见。先是大钢厂领导人和有关科室人员同用户代表一道开小会座谈;然后,大钢又召开全厂班组长以上干部和技术人员、质量检验人员大会,请六位用户代表发言,介绍用户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要求。 座谈期间,用户单位的同志,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大连钢厂所产的各种产品,从性能、质量,一直到表面尺寸,共提出了一百二十多条意见,同时对如何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这次座谈会,使全厂职工深受教育。很多同志说:“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过去我们认为合格率低一点、废品多一点算不了什么,现在看来,这是对国家、对用户、对人民不负责任。”“产品质量不好等于犯罪。”征求意见结束后,大钢党委马上组织起专门力量,积极研究和制订改进措施,决心让产品尽快改换新面貌。
第 2 版
1. 反林彪、“四人帮”的英雄集体——马恒昌小组事迹侧记
第2版()专栏: 反林彪、“四人帮”的英雄集体 ——马恒昌小组事迹侧记 全国闻名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倡议者、劳动模范马恒昌小组,是机械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这面红旗,经过第十、十一两次重大路线斗争的洗礼,越发鲜艳,光彩夺目。在激烈的路线斗争中,马恒昌小组坚持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坚持发扬小组的光荣传统,与林彪、“四人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是反对林彪、“四人帮”的英雄集体,不愧为“三大革命斗争的英雄集体”。 马恒昌小组是怎样跟林彪、“四人帮”斗的呢?趁马恒昌小组十三任组长全体被邀出席全国机械工业学大庆会议的机会,我们就这个问题走访了他们。 提起跟林彪、“四人帮”进行斗争,年过七十、现任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总机械师的第一任组长、老劳动模范马恒昌深有体会地说:“斗争可艰苦复杂哪!林彪、‘四人帮’使的是反革命两手,又打又拉,既是利用又是破坏,这就迫使我们运用革命的两手,针锋相对,机智沉着地进行战斗。” 还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初期,林彪、“四人帮”在社会上刮起了一股股“文攻武卫”、“停工停产”、“全面内战”的妖风。负责全厂生产指挥的马恒昌老师傅惦念着小组,惦念着战友。他急切地来到小组,看到新老组员坚守岗位,台台机床灯火通明,卡盘飞转,他放心了。临走时,他怀着殷切期望,深情嘱咐第十一任组长赵福元:“你和马江林,平时总说自己生得晚,没经受过严重的阶级斗争考验。现在,考验来了,要带好队伍啊!”这天班后会上,全组新老组员一面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一面分析当前的政治形势,一致认为只能听毛主席的话,照党中央的指示办,对任何歪风都要顶住。 有一次,一伙人来找马恒昌小组的两个成员参加一个组织,并说“参加了这个组织,大家一起闹长工资”。“你们是劳动模范,先进集体,出来说一句话,比我们蹦跶千遍还有力。咱们一起闹,工资长了大家有份。你们不闹,我们长了,你们别后悔。”小组同志们看出了他们是想利用马恒昌小组这面旗帜,搞经济主义勾当,就坚定地回答说:“长不长工资是国家的事,组织上的事。大家都不能闹。”“我们马恒昌小组就是一个战斗组织,不需要参加别的组织”,当场顶了回去。还有一次,有人窜到车间跳到机床上,大叫大嚷要在这里召开批“唯生产力论”、“斗走资派”的会。第十一任组长赵福元看出他们在闹“停工停产”,立即愤怒指出:“歪着脖、背着包、到处蹓跶不干活的倒成了‘革命’,干活的却成了‘不革命’甚至‘反革命’,哪有这个道理!你们闹停工停产对谁有利?”他边说边下令全组一齐开动机床,终于把这个人轰了出去。在这严重的时刻,全体组员经受住了考验,没有一个人参加打派仗,没有一个人参加武斗,没有一个人停工停产。大家团结一致,坚持业余闹革命,干满干好八小时。他们十多年如一日,台台机床飞转,年年、季季超额完成小组生产任务。 引诱也好,威胁也罢,马恒昌小组巍然挺立,始终没有被“拉”动。林彪、“四人帮”的本意是要砍掉马恒昌小组这面红旗,他们一看拉不成,立即撕下遮羞布,来了个大打出手。一时间,“马恒昌小组是刘少奇的黑典型”、“打倒马恒昌”等大标语、大字报铺天盖地而来。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火花、具有特定含义的马恒昌小组这个光辉名字,被改成“二连八班”。老劳模马恒昌和小组里的几位老组员被隔离审查,关进了敌特嫌疑“学习班”。整整八个月,不准他们同家属通信、谈话,整天勒令反省、交代问题,轮番审讯,甚至鞭打、用刑。老劳模受尽了折磨。一些不明真相的新徒工,气得直哭。在这“老人不服气、新人很窝火”的当口,党小组开了会,一致认为:马恒昌小组究竟是红是黑的问题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决不能含糊。于是,他们带领全组工人回忆小组成长史,用事实作出公正的结论。 小组会议热烈地进行着。一次,两次,一连开了五次。大家谈到,沈阳解放不久,以马恒昌为组长的十名老工人,响应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不怕敌人飞机轰炸,坚持生产,在支援解放战争中立了功。一九四九年迎接红五月劳动竞赛中,获得了第一面流动红旗,被工厂命名为马恒昌小组。第二年九月,又被光荣命名为全国劳动模范小组,组长马恒昌出席了第一次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还代表东北工人向毛主席敬了酒。在抗美援朝伟大斗争中,全组向全国工人发出了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得到了全国一万八千多个班组的热烈响应。马恒昌小组天天有新成绩,月月有新贡献,始终走在竞赛的前列。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组大搞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想方设法提高质量,多出产品,用五年时间完成了十四年的工作量。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为了迅速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全组同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一九五八年一年干了二十二个月的活。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伟大号召,全组先后五次去大庆学习,对照大庆经验找差距、订措施,使各项工作向前跨了一大步。这样的历程,这样的业绩,怎么能说是黑的呢?从此,全组新老组员心齐眼亮,顶着风浪前进。他们理直气壮地把毛主席和马恒昌握手的照片,高高悬挂在小组阵地上。 对于老组长、老组员被关押,新上任的第十三任组长马江林十分愤慨。一天,一个别有用心的人窜到马恒昌小组,指着小组阵地上悬挂的毛主席和马恒昌握手的照片,狡诈地说:“你还抱住‘马恒昌小组’不放?马恒昌自己都承认是国民党哩!”马江林冷静地想起马恒昌平时跟他讲的一桩桩苦大仇深的史实,他相信马恒昌和其他老组员没有问题,坚信组织上有朝一日一定会弄个水落石出。漫长的八十个昼夜过去了,一切阴谋诡计统统败露了,老师傅们终于得到了释放,新老组员怀着无限喜悦,庆祝自己的胜利。 林彪、“四人帮”疯狂反大庆、砍红旗,马恒昌小组始终坚持学大庆。就在“四人帮”鼓噪批电影《创业》,掀起砍大庆红旗恶浪的时候,马恒昌小组全体成员在老组长马恒昌带领下,冒着严寒,第十次到大庆油田学习。他们一面参观学习,一面找差距、订规划,终于使自己的班组民主管理纳入了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轨道,大大提高了小组管理水平。一九七六年虽然是“四人帮”横行最猖狂的一年,马恒昌小组的生产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是完成生产计划最好的一年。这一年,他们提前一百一十三天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一年干了一年半的活,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六。 班组民主管理是马恒昌小组的老传统。但是,在林彪、“四人帮”鼓吹要办“没有规章制度的工厂”,疯狂煽动无政府主义,妄图取消一切规章制度的岁月里,有人几次跳出来要批马恒昌小组的一套规章制度。马恒昌小组针锋相对,毫不含糊地说:规章制度是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质量制度是用国家和人民的损失换来的,安全制度是以工人的血的教训得来的。不要规章制度,等于不要搞生产。我们订的规章制度,方向是对的,虽然有不足的地方,但只能坚持、修改,不能批判、取消。就这样,马恒昌小组采取了“你批你的,我干我的”对策,把班组管理各项制度,一条条地进行审查、修改,使之不断完善,使老传统代代相传。 一九七六年十月,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我们党胜利了,人民胜利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胜利了,马恒昌小组胜利了。在胜利面前,马恒昌小组没有停步。他们清醒地看到,自己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林彪、“四人帮”的长期干扰破坏,对自己也不是没有一点影响的。有的新徒工反映说:“升级靠年头,办事靠后门”,“不学不会,不会不累”。这就是林彪、“四人帮”散布的“技术无用论”流毒的反映。他们学习大庆经验,开展“三大讲”、“路线对比”活动,在二十多次小组会上,深揭狠批林彪、“四人帮”,肃流毒肃影响,全体组员的路线觉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今年五月,厂党委为了发挥马恒昌小组的骨干带头作用,把他们从干了二十多年的铣床轴类车间,调到主导产品锻压机中件车间。生产条件变了,加工对象变了,困难更多了,能不能继续保持优质高产呢?严峻的考验再次证明,马恒昌小组在政治思想、生产技术、班组管理各方面都是过得硬的。来到新的战斗岗位时,组织上曾给他们三个月的熟练时间,但是他们第二个月就提前十一天完成了全月任务,使短线产品成了长线。他们优质高产贡献大,年年、季季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建组二十九年干了四十三年又十个月的活,零件合格率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九点四以上。组长换了十三任,组员不断更新,优良传统代代传,为国家输送了二百八十多名技术工人和干部,十三任组长有十二任被评为省、市以上劳动模范。他们的钢铁誓言是:要把马恒昌小组这面红旗扛到底,一直扛到共产主义。在新的伟大长征中,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黑龙江日报》记者 本报记者(附图片) 全国机械工业学大庆会议八月二十二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命名仪式,授予马恒昌小组以“三大革命斗争的英雄集体”的光荣称号。 方毅、王震、谷牧、康世恩副总理接见了披红戴花的马恒昌小组的同志们,并同他们一起合影。 新华社记者摄
2. 牧民需要又好又多的井
第2版()专栏:批评 牧民需要又好又多的井 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有些地方,牧民们还在使用古老的办法取水:用人工打几十丈深的井,然后用人推水,马拉水。那少得可怜的水,简直比奶油还贵重。有些草原,几百平方公里找不到一口井,长期不能开发利用。一九六五年大旱,牧民们包上汽车到黄河拉水,往返一次几百里,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有的生产队还是死掉了百分之八十的牲畜。我旗二百二十七万头牲畜,一下降到一百四十多万头。这是多么沉痛的教训啊! 敬爱的周总理曾指示:在牧区,每六十平方公里草原打一眼深机井,国家无偿投资二万五千元。 喜讯传到草原,广大贫下中牧无不欢欣鼓舞。 牧民把钻井队、地质队看成是毛主席、党中央派来的亲人,热情欢迎,破格接待。 但是许多机井的质量使牧民们很失望。据我所知,全旗目前有机井四百二十多眼,其中有三分之一井孔是倾斜的,安装后多则使用两个月,少则使用几天,就不能用了。据技术人员谈,如果井孔歪了,再校正好,费工费料,顶上打一眼新机井。这等于把二百多万元人民币白白糟踏了。 水井质量不好,给牧民带来很多麻烦。我旗新召公社红光大队,一九七七年四月打机井一眼,能饮牛马七百多头、羊三千多头,真解决大问题。但用了一个多月就坏了。当时旱象十分严重,几千头牲畜站在井旁,喝水不足,不少牲畜东倒西歪。机井旁种的十几亩树也旱死了。 上级领导给打井队制定的方针是:当年打井,当年受益,保质保量。现在几年都受不了益。这究竟是什么问题?有人说钻井设备有问题。如果真的是这样,有关领导部门应该帮助提高产品质量,再不能生产这些坑害人民的废品了。如果设备没问题,那就是人的思想问题。钻井队只图数量,不求质量,不看效果。 建议:钻井队停止打井一年,把过去打的井,一眼一眼地检查一遍,旧井复新,抓紧配套,培养社队技术力量。如果把旧机井都充分地利用起来,效果肯定要比再打二年井好得多,能给国家节约千万元。 我是个柴油机修理工、共产党员。我早知道存在这些问题,也给有关部门反映过。他们互相推托,一直不下决心解决。 近四年,我肩挑近百斤工具、零件,在八千平方公里的草原上,行程九千余里,检查了一百多眼机井,看到一些机井存在上述问题,又看到牧民的焦急心情,深深感到,自己再拚命干,即使累死,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好下决心,给你们反映。 内蒙古伊盟鄂托克旗赴新召公社学大寨工作团 王俊才
3. 答复
第2版()专栏:读者来信 答复 (一) 来函和王俊才同志的来信收悉。盟委负责同志要求我们立即通过调查核实,督促有关单位,发动群众,认真改进工作;要有关单位的党委认真研究,立即提出整改措施。特别是结合揭批“四人帮”第三战役,进一步肃清流毒,一定要把牧区打井工作抓好。 王俊才同志信中反映的情况是存在的。特别在粉碎“四人帮”之前,问题多,群众意见大。粉碎 “四人帮”后,打井单位的工作已有改进。通过这次检查,他们一致表示,要进一步搞好工作,决心多打机井,打好机井。盟委将继续帮助他们改进工作。 现将伊盟勘探钻井队的材料送上。他们只承担鄂旗打井的一部分任务。另有鄂旗机井队也在该地打过井,但因距离远,一时还没有找他们。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 伊克昭盟委宣传部 (二) 王俊才同志的来信,反映的情况属实,态度诚恳,问题提得及时。对此,我们表示欢迎、感谢! 机井质量低和队伍作风不好,是我们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由于我们努力不够,仍然解决得很不彻底。王俊才同志尖锐地提出这些问题,对我们是巨大的推动和促进。我们已将来信印发各机台,并确定召开钻井施工现场会议,狠抓打井质量、安装配套和队伍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后,由党委领导亲自带队到有关旗县社队回访检查,征集意见,订出改进措施,使打井生产跟上牧区抗旱保畜的发展要求。 来信谈到鄂旗新召公社红光大队一九七七年四月打机井一眼,解决了大问题,但用了一个月就坏了。经查,该井确系我队施工,但施工时间不是一九七七年四月,而是一九七六年的七月。安装之后一个月水量很大,工作正常,说明成井质量和机泵安装都是好的。之后所以坏了,可能是机泵质量不佳或管理不当所造成。我们同意来信意见,建议有关部门对机泵管理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同时要求生产机泵单位提高产品质量,共同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内蒙古凉城生产的深井泵,轴承支架、压盖都是塑料的,一拧就折,很不适用。 伊盟勘探钻井队
4. 关心牧区建设
第2版()专栏:编者的话 关心牧区建设 王俊才同志反映的问题很重要,表达了广大牧民的要求——迅速提高机井的质量。水是草原的命脉,机井是改变草原用水情况的重要手段。花了许多钱打了井,不能用,大群牲畜站在井边喝不上水,甚至干渴而死。对这样的事,每一个关心祖国畜牧事业的人,都不能无动于衷。 我国有三十亿亩左右可利用的草原,面积辽阔,资源丰富。多数草原地势平坦,地下水充足,自然条件是很优越的。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牧民,迫切要求把丰美肥沃的草原充分利用起来,让它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作出贡献。 王俊才同志的建议很可贵,尤其可贵的是他关心牧民疾苦、关心祖国畜牧事业的精神。希望一切有关部门和人员都来关心畜牧事业,支持牧区建设,采取切实措施,解决提高机井质量这个广大牧民日盼夜想的问题。
5. 语言是活的东西
第2版()专栏:读者评报 语言是活的东西 看了六月二十九日本栏刊登的蔡维藩同志的文章,也想谈点想法。 语言是活的东西,它不断地发展、变化,不断地有新生、有衰亡。文字是语言的记录。语法则是对语言的一种规律性归纳。因此,对于语言、文字和语法,都不可过于拘泥。 有人认为:对于语言,不应该说“正确”或“错误”,只应说“有这种讲法”或“没有这种讲法”。我认为这有一定道理。例如,“我对孩子的病能否治好已失去信心”之类的句子,是大家常说的,听的人决不会因为里面有个“否”字,就发生误解。这样的句子,就应该说是“正确”的。象“上”、“下”这些普通字的一些用法,根本说不出道理。明明阅览室在楼下,却可以说“我上阅览室去”。“你真有两下子”,这个“下”简直用得“奇怪”。但这是人们的日常用语,并没有人认为不合“规范”。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得、地、的”的用法,常见有“得”、“的”混用的。如“干得好”,“干的好”。既然意思相同,发音相仿,混用也未尝不可。 至于标点符号的使用,各有不同风格,用法也有变化和发展。 我的意思决不是说,可以乱用词和标点,可以乱造句子;而是说,文风要正,用词要认真,标点的使用也不要引人误解。对中小学生更需严格要求,待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鼓励他们自由发展。但在社会上,切不可搞什么“语言规范化”(这与推广普通话是两码事),否则就要限制语言的发展,使之僵化。 常常有这样情况,那些善于使用“不规范”的乡言土语的作者所写的小说、文章,却显得生动,使人感到亲切;而用“规范”语言堆砌出来的东西,则往往给人一种干巴巴的感觉。再说,如果强调“规范”,那些文化水平较低、不懂“规范”的广大工农兵群众就不敢写文章了。没有工农兵的文章,报上的语言就容易千篇一律,平淡乏味。 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最大缺点,就是脱离群众,故弄玄虚,结果搞得文言与语言分家,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五四运动中,广大进步知识分子提倡白话文,那些迷恋“之乎者也”的“秀才”成了受人嘲笑的“老古董”。谁知道,今天认为是“规范”的东西,我们的后代是否也会视为“老古董”呢? 解放军某部 高振东
6. 这种说法不准确
第2版()专栏:读者评报 这种说法不准确 《人民日报》七月二十五日“读者来信”栏刊登的《业余时间译稿是“搞自留地”吗?》一文中,有的说法不准确。费广铭同志的信中提出:“利用业余时间译稿,算不算‘搞自留地’,是不是‘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国家出版局办公室的答复中也把“搞自留地”和“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平列起来,这实际上就是把搞自留地视为资本主义倾向。新宪法明文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我认为,一个人在积极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搞翻译,是自觉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多作贡献,应当受到鼓励。同样,一个农民在积极完成集体出勤任务的前提下,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对社员、对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好处,应当受到赞扬,而不应当受到谴责。 湖南平江县金坪公社公安大队社员 方典仪
第 3 版
1. 战斗古堡迎佳宾——记华主席参观贝尔格莱德军事博物馆
第3版()专栏: 战斗古堡迎佳宾 ——记华主席参观贝尔格莱德军事博物馆 八月二十二日下午,华主席乘车前往贝尔格莱德军事博物馆。这是华主席抵达南斯拉夫后第一个参观项目。 当车队在萨瓦河大桥行驶时,远远就可以看见河对岸矗立着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城堡。这就是著名的贝尔格莱德卡莱梅格丹城堡。在城堡的西北角上,对着萨瓦河流入多瑙河的入口处,高耸着“胜利者纪念碑”,它是南斯拉夫各族人民不畏强暴的战斗精神的体现,是英雄的贝尔格莱德的象征。座落在城堡里的军事博物馆,是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在斗争烈火中锤炼出来的钢铁意志的最好见证。 穿过葱郁的树丛和翠绿的草坪,车队驶上高大的城墙。城墙上、下陈列着数十辆坦克和数十门大炮。陪同人员说,这些都是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从敌人那里缴获的战利品。车队在城墙上一直向前开去,在军事博物馆前停了下来。华主席和其他中国客人走进了军事博物馆。 军事博物馆收藏有数万件实物和图片,反映了从公元七世纪斯拉夫民族在这块土地上定居以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为争取自由和独立同外国侵略者所进行的英勇顽强的斗争。 华主席首先参观了反映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斗争历史的展览厅。讲解员向华主席介绍了南斯拉夫各民族和国家形成的历史。华主席很有兴趣地听取讲解员的介绍,并指着地图询问有关的情况。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南斯拉夫各族人民饱尝了战争的浩劫,外国侵略者给他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但是,南斯拉夫各族人民从不屈服,始终顽强地同敌人进行英勇悲壮的斗争。一五七三年爆发的农民起义席卷了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大部分地区,给了外国占领者以沉重打击。当这次起义失败后,几千名农民起义战士惨遭屠杀。外国占领者强迫起义领袖马蒂亚·古贝茨坐在用火烧红的铁椅子上,又把烧得通红的铁制“王冠”扣在他的头上,古贝茨就这样被活活烧死。华主席细致地观看了当时农民战士用过的各种武器。 当华主席和其他中国客人眼前出现一面鲜红的旗帜时,讲解员说,这是塞尔维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战旗。一八○四年,长期压在人民心头的怒火象火山一样爆发了。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很快就解放了贝尔格莱德等许多城市和地区。起义军多达五万人,震撼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这支队伍同敌人坚持了十年的斗争。后来,侵略者再次窜入贝尔格莱德,起义者遭到血腥屠杀。 当华主席观看一堵用人骨和泥土砌成的墙时,讲解员说,这叫“头颅塔”。一八○九年,当时的土耳其侵略者在贝尔格莱德东南部二百五十公里的尼什城,惨无人道地砍下起义者的头颅,用骷髅制造了这座目不忍睹的“头颅塔”。这座高四米半,宽三米九的“塔”是由九百五十二个人头组成的。侵略者犯下的这一残酷罪行,震骇当时的世界舆论,但是它并未能阻止南斯拉夫人民为争取独立和自由而进行的斗争。 接着,华主席和其他中国客人开始参观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的珍贵文物。讲解员介绍说,当战争乌云笼罩欧洲大陆时,腐败的南斯拉夫王国政府,违背人民的意愿,同德、意法西斯勾结。一九四一年三月二十五日,王国政府偷偷签署了加入轴心国和准许德国军队进入南斯拉夫的卖国条约。在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下,三月二十七日,贝尔格莱德的工人、士兵、学生和市民举行了大示威。人们举着标语牌,高呼“宁愿战争,不要条约!”“宁死不当奴隶!”四月十五日,国王、大臣和将军们带着国库的黄金,纷纷乘飞机逃往国外。四月十七日,德军占领了贝尔格莱德,王国军队无条件投降。南斯拉夫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起义厅展出的照片和实物生动地介绍了南斯拉夫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的情形。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七日,南共中央决定成立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击队总司令部,南共总书记铁托同志担任了总司令。南斯拉夫共产党根据当时法西斯占领的具体条件和战场上力量对比的情况,决定在南斯拉夫开展游击战争。七月四日,南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立即发动武装起义。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南斯拉夫境内到处燃起了人民起义的熊熊烈火。 华主席和其他中国客人仔细地观看了起义战士最初使用的齿叉、木棍、猎枪、土制手雷等简陋的武器。讲解员告诉华主席,南斯拉夫在当时的困难条件下,曾两次印刷关于介绍中国红军长征的书。华主席听了很高兴。 活跃在深山密林中的南斯拉夫游击队英勇顽强、机智灵活,不断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在斗争中日益发展壮大。一九四一年底,游击队已由最初的二万人发展到八万人,并在许多地方建立了解放区和人民政权。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一日,由于游击队的迅速发展,最高司令部决定建立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华主席很仔细地观看了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铁托同志给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正规的大部队——第一无产阶级旅授旗的照片。华主席一边看照片中的铁托同志一边说:铁托同志当时很年轻啊! 华主席和其他中国客人顺着展览厅正往前走时,忽然被一个模型吸引住,这个模型是一条大河和一架被炸毁的断桥。讲解员说,这就是著名的奈雷特瓦战役。一九四三年初,德国法西斯的八万军队把二万名人民解放军和游击队围困在奈雷特瓦河边,当时人民解放军队伍中有四千名重伤员。在这危急时刻,铁托同志当机立断,下令炸毁大铁桥,并派部队掉过头来向北面佯攻,摆出背水决战的样子。这一果断措施,完全打乱了敌人的计划。敌人慌忙把埋伏在对岸的兵力调走,企图绕过河去继续围追解放军。当敌军从对岸撤走后,人民解放军一夜之间在被炸毁的大铁桥原处架起吊桥,伤员和部队迅速地过了河,等敌人追到河边,人民解放军早就无影无踪了。愚蠢的敌人只好望河兴叹!华主席倾听了这段介绍后,点头赞赏铁托同志的英明果断,纪副总理说,“赫赫战功”。 奈雷特瓦战役后,铁托同志又指挥人民解放军同敌人在苏捷斯卡峡谷展开了大血战。在这次战役中,铁托同志一只手臂受了伤。光辉的苏捷斯卡战役充分显示了人民解放军坚不可摧的顽强精神。华主席仔细地看了铁托同志受伤的照片。 人民解放军在战火中迅速发展壮大,一九四三年底,已达到三十万人,全国已有一半以上领土被解放。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在古老的亚伊采城举行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反法西斯会议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历史性的决议,为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战争和人民革命的胜利,为战后建立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奠定了基础。这次会议还把南斯拉夫元帅的军衔授予铁托同志。 当华主席和其他中国客人来到博物馆最后一个厅——胜利厅时,首先看见高挂在左边的一百零二面红旗,这是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战功卓著的各英雄部队的战旗。 这些旗帜都是战士、妇女和青年们在战争期间一针一线缝制的,每一面旗帜都有一部光荣的战斗历史。在这些战旗下面堆着法西斯强盗军队的“卐”旗、机枪、炮弹、钢盔……。 讲解员介绍说,一九四五年五月十五日,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放了祖国的全部领土。四年中,南斯拉夫人民为赢得自由和独立,牺牲了一百七十万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一。 华主席和其他中国客人最后还参观了去年开始展出的纪念铁托同志领导南斯拉夫革命四十周年的照片展览。在铁托同志和外国领导人接触的那部分中,有一张最新的照片:铁托同志在贝尔格莱德白宫热烈欢迎华主席。同时展出的还有一张华主席去年在北京热烈欢迎铁托总统的照片。讲解员指着那张最新的照片说:“这张照片是昨天发生的事情,今天就载入了史册。”华主席和其他中国同志听了这句话,都高兴地笑了起来。 参观结束时,华主席在军事博物馆留言簿上写道:“英雄的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在铁托同志为首的南共领导下,打败侵略者,解放了自己的祖国,并为全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的伟大斗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向英雄的南斯拉夫人民和人民军致敬!” 新华社记者 本报记者(附图片) 八月二十二日,华国锋主席由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副主席法·霍扎(前右三)等陪同,应邀出席了在贝尔格莱德人民剧院举行的文艺晚会。 新华社记者摄 (传真照片) 八月二十三日,华主席参观“贝尔格莱德”农业联合企业时,观看奶牛场的饲料。 新华社记者摄 (传真照片)
2. 国务院通知各高校不得在计划外接受“代培生”
第3版()专栏: 国务院通知各高校不得在计划外接受“代培生” 去年以来,凡不按招生规定,假借各种理由接受入学的“代培生”,应一律退回;对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违法乱纪,甚至行贿受贿的,要认真查处 新华社北京八月二十三日电 国务院最近就高等学校的“代培生”问题发出通知。通知中规定:高等学校招收学生一律纳入国家计划。各高等学校必须按照国家下达的计划和有关招生规定录取新生,不得在计划之外接受“代培生”。一九七七年以来,凡不按招生规定,假借各种理由接受入学的“代培生”,应一律退回。 据群众来信反映,有些地方和部队的干部,违反招生规定,以“工作需要”为名,将子女、亲友送到大学或中等专业学校“代培”。这些“代培生”,多数是在一九七六年以前入学的。例如,河北大学从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六年,先后接受“代培生”九十六名,现在在校的还有三十六名。这批学生入学时,没有经过学校党组织讨论,也没有经过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完全是由学校当时的个别负责人在国家计划之外私下决定接收的。这些“代培生”实际上和正式学生没有区别。广大群众对这种做法早就很有意见。许多同志指出,这实际上是“走后门”的一种花样。河北大学的同志今年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信,揭发了这个问题。教育部会同河北省有关部门调查了解,结果证明学校反映的情况完全确实。 值得注意的是,一九七七年改革招生制度以后,仍有个别人和个别单位,违反招生规定,通过非法渠道,将一些高考落榜的子女、亲友送进大学或中等专业学校“代培”,而少数学校还在接受这种“代培生”。 国务院在通知中规定:对于一九七六年以前入学的“代培生”,原则上允许他们跟班学习到毕业,但不发给“毕业证书”,只发“修业证明”。在校期间,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教育他们要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同学,不搞特殊化。对个别不遵守学校纪律,不努力学习,表现不好,影响很不好的,应退回原单位。对那些在送收“代培生”中,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违法乱纪,甚至行贿受贿的,要认真予以查处。
3. 谭副委员长会见日本考古学者代表团
第3版()专栏: 谭副委员长会见日本考古学者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八月二十三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谭震林今天下午会见由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宫川寅雄任团长的日本考古学者代表团,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代表团中许多成员曾多次访问中国。会见时,谭震林副委员长对他们的来访表示欢迎,并指出,随着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两国人民的友谊将越来越深厚,两国考古界的学术交流也将进一步发展。日本朋友畅谈了他们访问中国西北地区的见闻。他们高兴地说,日中两国在考古学方面有着难以分割的十分密切的联系。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对发展两国考古学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会见时在座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刘仰峤,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等。 代表团是在访问乌鲁木齐、吐鲁番、兰州、西安、太原、大同后于八月十九日回到北京,并将于日内离京回国。(附图片) 谭震林副委员长会见由团长、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宫川寅雄率领的日本考古学者代表团。 新华社记者摄
4. 纳布利雅托议长离京前往澳大利亚
第3版()专栏: 纳布利雅托议长离京前往澳大利亚 新华社北京八月二十三日电 赞比亚共和国国民议会议长鲁宾逊·纳布利雅托和夫人、议会秘书契百萨孔达和夫人,今天下午离开北京前往澳大利亚。 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武新宇,有关方面负责人戴佩宸、吴常康,赞比亚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马翁迪和夫人等,到机场送行。 纳布利雅托议长一行在京期间,由武新宇副秘书长陪同瞻仰了毛主席遗容。客人们还游览了长城、定陵、颐和园、天坛。
5. 张海峰副部长会见斯里兰卡新任驻华大使
第3版()专栏: 张海峰副部长会见斯里兰卡新任驻华大使 新华社北京八月二十三日电 外交部副部长张海峰今天会见了斯里兰卡共和国新任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奇特拉·拉贾·迪亚斯·德辛哈,商谈了递交国书事宜。 德辛哈大使是八月二十日到京的。
6. 李葆华行长会见朝鲜保险代表团
第3版()专栏: 李葆华行长会见朝鲜保险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八月二十三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葆华今天下午会见了以朝鲜国外保险会社社长白明伦为团长的朝鲜保险代表团全体成员,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商务参赞韩裕鲁参加了会见。 代表团是应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邀请于昨天乘飞机到达北京的。
7. 博茨瓦纳外长访问广州
第3版()专栏: 博茨瓦纳外长访问广州 据新华社广州八月二十三日电 博茨瓦纳外长阿奇博尔德·莫惠和夫人及其一行结束了对广州的访问,今天前往上海。到机场送行的有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梁威林、广州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罗范群、广东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朱劭天等。 莫惠外长和夫人及其一行昨天到达广州。当晚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举行宴会欢迎博茨瓦纳贵宾。博茨瓦纳贵宾在广州期间,参观了广州钟厂、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郊区水口水库和红领巾水电站并游览了市容。
第 4 版
1. 中罗两党、两国人民的革命友谊和战斗团结万岁!(图片)
第4版()专栏: 中罗两党、两国人民的革命友谊和战斗团结万岁! 一九七八年八月十六日至二十一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应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邀请,对罗马尼亚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华主席受到齐奥塞斯库总统、罗马尼亚其他党政领导人以及罗马尼亚人民热情友好的接待。这次访问进一步加强了中罗两党、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和团结合作。 八月十六日,齐奥塞斯库总统到布加勒斯特机场,热烈欢迎华国锋主席。 罗马尼亚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在胜利广场,四名“祖国之鹰”队员和少先队员,代表罗马尼亚少年儿童向华主席和齐奥塞斯库总统献上红领巾和鲜花。 华主席在齐奥塞斯库总统陪同下,检阅罗马尼亚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本版照片除署名者外均为新华社记者摄) 八月十六日,布加勒斯特市民热烈欢迎华主席。 八月十七日晚,华主席出席了在“体育文化宫”举行的文艺晚会,同齐奥塞斯库总统和夫人埃列娜·齐奥塞斯库一道欣赏了丰富多采的文艺节目。 八月十七日,华主席在齐奥塞斯库总统陪同下,参观布加勒斯特重型机械厂。 八月二十日上午,华主席在曼内斯库总理陪同下,参观了库姆珀纳农业生产合作社。 八月十九日中午,华主席在曼内斯库总理陪同下,参观康斯坦察造船厂,受到热烈欢迎。 八月十八日下午,华主席由曼内斯库总理陪同,参观布拉索夫拖拉机厂。图为华主席和纪登奎、赵紫阳、黄华等观看工厂生产的拖拉机。 八月十八日中午,华主席由曼内斯库总理陪同,参观普洛耶什蒂“五一”石油设备厂。 八月二十日晚,华主席为齐奥塞斯库总统举行盛大宴会。图为宴会前华主席同齐奥塞斯库总统和夫人埃列娜·齐奥塞斯库在一起。
第 5 版
1. 热烈庆祝罗马尼亚解放三十四周年 布加勒斯特举行盛大集会和群众游行 齐奥塞斯库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和检阅游行队伍
第5版()专栏: 热烈庆祝罗马尼亚解放三十四周年 布加勒斯特举行盛大集会和群众游行 齐奥塞斯库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和检阅游行队伍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八月二十三日电 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八月二十二日下午举行盛大集会,热烈庆祝罗马尼亚解放三十四周年。 尼·齐奥塞斯库,埃列娜·齐奥塞斯库,马·曼内斯库等罗马尼亚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集会。 罗共中央委员、国务委员会委员、政府成员、地下时期的党员、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武装起义的参加者、罗马尼亚武装部队现役和预备役将领、前反法西斯战线部队指挥员以及各界人士和群众代表也参加了集会。 罗共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国务委员会副主席斯·沃伊捷克在庆祝会上讲了话。他说:“一九四四年八月反帝和反法西斯全国武装起义,为罗马尼亚从帝国主义统治下获得彻底解放,为民主和社会主义发展,为实现罗马尼亚人民当家作主、掌握自己的财富和主宰自己命运的愿望开辟了道路。” 他说,八月二十三日是罗马尼亚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是罗马尼亚人民争取独立、民族和社会自由的长期斗争最重要,具有纪念意义和充满英雄主义的时刻。 “一九四四年全国起义开创了前所未有、规模巨大的阶级对抗和社会大搏斗的时代。这次起义使工人阶级和它的同盟者夺取了全部政权,实现了罗马尼亚社会长期历史发展中最深刻的革命和民主变革。” 他说:“在这一广泛革命进程的发展中,罗马尼亚共产党在政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为丰富和发展革命运动的理论宝库和实践宝库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一九四四年八月全国反帝反法西斯武装起义的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证实了罗马尼亚共产党的力量,表明罗共过去和现在都成功地履行其作为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沿着国家和社会解放以及建设新制度的道路前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作用。” 他强调说,罗马尼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同齐奥塞斯库同志领导党和国家开展的非凡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社会的统一,不断地加强不分民族差别的全体劳动群众的团结和兄弟情谊,是罗马尼亚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巨大的力量源泉。 他在谈到主要生产资料国有化三十年来的成就时指出,目前,罗马尼亚的工业产值相当于一九三八年的四十倍,农业产值相当于战前的三倍,而国民收入相当于一九五○年的十二倍。他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反映在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国民收入的增长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劳动人民的收入到一九八○年将提高百分之三十二,而五年计划原规定为百分之二十。 他说:“今年我们庆祝罗马尼亚统一的民族国家诞生六十周年。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就是要光辉地体现出全国人民在罗共的领导下,如何继承自由、统一、民族独立和生活更加美好的理想,如何把这些理想提高到更高的阶段。” 他在谈到罗马尼亚经济发展问题时指出,当前阶段的根本任务是把注意力集中到经济活动的质量方面,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通过合理的经营降低材料的消耗,加快在生产中采用现代的科技成果,使研究人员、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更加直接和更加有效地参加提高劳动群众集体对管理好交付他们的那一部分国民财富的责任。 他在谈到对外政策时说:“罗马尼亚同世界上一切国家的关系的基础,是尊重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权利平等,不干涉内政,互利,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广泛地确立每个民族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决定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权利。”他说,罗马尼亚极为重视消除不发达状况和把世界分为富国和穷国的现象。 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杨富珍率领的中国友好参观团和其他一些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了庆祝会。八月二十二日晚,罗共中央、国务委员会和罗马尼亚政府举行盛大宴会,庆祝罗马尼亚解放三十四周年。 尼·齐奥塞斯库、埃列娜·齐奥塞斯库和马·曼内斯库等罗马尼亚党政领导人出席了宴会。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八月二十三日电 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八月二十三日举行了二十万人参加的盛大群众游行,热烈庆祝罗马尼亚解放三十四周年。尼·齐奥塞斯库、埃列娜·齐奥塞斯库、马·曼内斯库等罗马尼亚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布加勒斯特“飞行员”广场的主席台上检阅了游行队伍。 今天,这里阳光灿烂,一派节日景象。上午八点,游行开始。由工人、干部和学生组成的爱国卫队、青年军训队、红十字救护队以及少先队员保卫祖国训练队等在雄壮的军乐声中,首先列队通过广场。他们手持武器,精神抖擞,显示了罗马尼亚人民保卫国家独立和主权,反对外来干涉和侵略的坚定意志。接着,数百名天真活泼的少先队员和“祖国之鹰”(四至七岁的儿童组织)进入广场,表演了团体操。首都各区的工人和群众队伍高擎红旗,举着各种图表、模型和标语牌,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他们在本五年计划(一九七六——一九八○)头两年半期间所取得的成就。 罗共中央委员,国务委员会委员,参加过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武装起义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老战士,首都各界代表以及工农业战线的先进工作者代表出席了观礼。 由杨富珍率领的中国友好参观团和正在罗马尼亚访问的其他一些中国代表团也应邀参加了观礼。
2. 南斯拉夫化学工业迅速发展 一九七六到一九八○年计划每年增长百分之十四
第5版()专栏: 南斯拉夫化学工业迅速发展 一九七六到一九八○年计划每年增长百分之十四 本报讯 化学工业是南斯拉夫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工业部门之一。一九五三——一九七二年的二十年间,工业总产值增长了六点三倍,但同期化学工业总产值却增长了二十五点二倍。化学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一九五二年的百分之四提高到一九七二年的百分之七点二,一九七五年达到百分之十点五。一九七一——一九七五年化学工业的年增长率为百分之十二。一九七六——一九八○年计划规定化学工业年增长率为百分之十四。 南斯拉夫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化学工业。一九六一年到一九七○年化学工业投资为五十六亿第纳尔,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五年化学工业投资大幅度增长,达到一百亿第纳尔。 以前南斯拉夫石油化学工业的原料主要依靠进口。近几年来,南斯拉夫正从扩大炼油能力入手,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目前南炼油能力为一千四百万吨,计划到一九八○年扩大到二千二百万吨。在扩大炼油能力的基础上,南斯拉夫发展了自己的石油化学工业。石油化工中心建在潘切沃、萨格勒布,这两地的企业已于一九七五年和一九七六年投产。在里耶卡海岸的克尔克岛上还将建立一个石油化学工业中心,投资为四亿美元。到一九八○年南斯拉夫石油化工的原料和化工产品将达到完全自给的水平。 化肥是南斯拉夫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化肥生产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只有到了六十年代,许多新厂投产后,化肥生产才显著增长。过去化肥生产以生产过磷酸钙为主,到六十年代初集中投资建设氮肥厂。南斯拉夫天然气产量为十七亿立方米,主要供作氮肥原料。进入七十年代,化肥年产量达二百三十五万吨。目前除钾肥尚需进口外,其它几乎都能自给。 南斯拉夫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工业比较发达。一九七三年人造纤维产量为六万五千吨,其中三万吨供出口。合成纤维产量为一万六千吨,主要品种为聚丙烯腈和聚酰胺。 近几年来,南斯拉夫积极发展化学工业,开始集中资金,大力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兴建各种大型联合企业。这些大型企业投产后,南斯拉夫化学工业将有大幅度的增长。
3. 提高警惕 常备不懈 南空军和防 空部队发展壮大 贯彻全民防御思想各地开展群众性民防活动
第5版()专栏: 提高警惕 常备不懈 南空军和防 空部队发展壮大 贯彻全民防御思想各地开展群众性民防活动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电 南斯拉夫人民军空军和防空部队不断壮大,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很大成绩。 南斯拉夫人民军空军创建于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战争年代。三十六年来,它经历了光荣的战斗历程。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从敌人手中夺获了两架飞机,由两名驾驶员用这两架飞机开始创建起自己的第一支空军部队。这支小小的空军部队在人民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中不断发展壮大,并且作出了卓绝的贡献。在整个战争期间,它一共完成了近九千次战斗任务,击毁和俘获了敌机三百零九架。到一九四五年战争结束时,南斯拉夫人民空军已经拥有两个师和三百七十四架飞机。 战后,南斯拉夫立即着手发展本国的航空工业。一九四九年,建造了第一架国产的歼击机。六十年代,又制造了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两年前,南斯拉夫与罗马尼亚合作生产出更加现代化的“鹰”式战斗机。目前,南斯拉夫的军事工业生产已经能够满足本国整个空军装备需要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今日的南斯拉夫人民军空军已经成为拥有战斗机、歼击机、侦察机、运输机等装备的强大的作战部队,而它的防空部队也已经发展成为一支拥有远距离火箭系统和完善的雷达系统的现代化空防力量。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电 南斯拉夫各地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民防活动。 为了贯彻落实全民防御思想,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民防指挥部司令扎尔科·科伦达最近指出,在这个拥有四百万人口的共和国内,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万人受过民防训练。全共和国已建立了一万多支民防队,共有队员二十八万人。 《解放报》不久以前在报道南斯拉夫一些地区举行的“民防活动周”时说,通过各种演习,“可以看出我们在可能出现的战争条件下捍卫我国每一寸土地的决心和准备”。 据《战斗报》报道,在拥有二百万人口的伏伊伏丁那自治省,百分之九十的民防队员都已受过各种训练,最近两年中,共有十五万名民防队员参加民防演习。黑山共和国也先后举办了四千五百多期急救训练班,使全共和国四分之一的人口都掌握了救护常识。(附图片) 具有反侵略斗争光荣传统的南斯拉夫人民不断加强全民防御。这是南斯拉夫人民军的一次军事演习。 南通社稿(新华社发)
4. 半个多世纪的不屈斗争
第5版()专栏: 半个多世纪的不屈斗争 洋戈 华主席在访问南斯拉夫时的讲话高度评价了以铁托同志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在领导南斯拉夫人民革命和建设中,以及在国际斗争中所建立的功勋,指出南斯拉夫人民在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下解放了自己的祖国;在革命胜利后,南共联盟又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本国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在不长的历史时期内,使南斯拉夫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是一个马列主义的党,它五十多年来所走过的道路是一条光荣的战斗的道路。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南斯拉夫王国里,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激起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不满。他们奋起反抗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工人罢工,农民暴动,风起云涌。在国内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在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南斯拉夫社会民主党中主张革命、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统一南斯拉夫工人运动的力量加强了。一九一九年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社会党和社会民主党的统一代表大会。大会决定成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工人党(共产党),并决定加入第三国际。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工人党成立后,立即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斗争。 社会主义工人党的诞生和活动,使统治阶级十分恐慌,因此开始对它实行镇压。但是,社会主义工人党和广大工人的斗志更加高昂。一九二○年四月,爆发了铁路工人的总罢工,参加者达五万人。工人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不顾反动派的镇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一九二○年六月,举行了社会主义工人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最后以多数票通过了革命派提出的纲领。纲领明确指出,党的基本目标是,通过革命途径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大会决定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工人党改名为南斯拉夫共产党。 反动当局进一步加紧了对共产党的迫害。一九二○年十二月,王国政府宣布禁止共产党的活动。党的机关被查封,许多党员遭逮捕。这种局势迫使党从公开合法斗争转入艰苦的地下斗争。 一九二九年,国王亚历山大解散国会,废除一九二一年通过的宪法,建立独裁政权,实行白色恐怖。在一些地区,整个党组织被破坏,领导人全部被捕。许多党员牺牲。党中央不得不暂停活动,一部分领导人流亡国外。 南斯拉夫共产党人在受到反动派的打击后不久,又重新聚集力量。三十年代初,党的组织逐渐恢复起来。一九三五年以后,南斯拉夫的工人运动重新走向高潮,罢工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但党的中央机构由于设在国外,无法直接联系群众,不能有力地领导斗争。 一九三七年底,铁托同志担任了南斯拉夫共产党的总书记。这是南共和南斯拉夫革命运动历史上的一个转折时刻。他担任党的领导后,立即把党的领导机关迁回国内,直接地同广大工人群众建立联系,领导他们进行斗争。南共在铁托同志的领导下,经过了几年的艰苦工作,终于在一九四○年召开的南共第五次代表会议上,肃清了党内长期的派系斗争,纯洁了党的队伍,实现了党的团结。 一九四一年四月,德国法西斯悍然入侵南斯拉夫。它以二十三个师的兵力迅速占领了南斯拉夫。王国最高统帅部宣告投降。王国政府官员和将领纷纷叛国投敌,逃亡国外。 在法西斯占领者的铁蹄踏上南斯拉夫国土的严重关头,当时仅有一万二千名党员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在南斯拉夫人民的杰出领袖铁托同志的领导下,毅然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动员并组织人民开展游击战争,抗击法西斯侵略者。 几个月之后,武装斗争的烈火燃遍了全国。南斯拉夫游击队依靠人民群众,同强大的法西斯侵略军进行了残酷的战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游击队不断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七日,南共中央决定成立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击队总司令部,南共总书记铁托同志担任了总司令。一九四一年底,建立了第一无产阶级旅,开始把游击队改编成正规军。接着又建立了无产阶级师以及军团,缔造了南斯拉夫人民自己的军队——南斯拉夫人民军。南斯拉夫人民武装力量从一九四一年底的八万名游击战士,发展到战争结束时的三十五万正规军和四十五万地方部队(独立营、旅和游击队)。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在解放区召开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反法西斯会议第二次会议。这次会议成立了具有临时政府性质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反法西斯委员会,为解放后南斯拉夫人民掌握政权奠定了基础。在这次会议上铁托同志被授予元帅军衔,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一九四五年三月二十日,南斯拉夫人民军转入了对法西斯占领者的总攻击。五月十五日,南斯拉夫人民终于在以铁托同志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了德、意侵略军,解放了自己的祖国,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各国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年的战争破坏,使南斯拉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蒙受巨大损失。战争初期一万二千名党员中,有九千人牺牲。战争爆发后吸收的党员中,近四万人献出了生命。全国牺牲总人数达一百七十万,占当时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一。全国百分之八十的经济遭破坏。百分之三十六的工业企业和百分之五十二的矿井被毁坏。铁路、公路交通几乎全部瘫痪。 面对这一片战争废墟,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人民发扬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开展了恢复国家的斗争。在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带领下,广大群众投入了热火朝天的义务劳动,万众一心,战胜了重重困难。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南斯拉夫人民就医治了战争创伤,在恢复经济的工作中取得重大成果。 全国解放后,南斯拉夫共产党立即对大工业企业、矿山、铁路交通等实行国有化,同时实行土地改革,没收大地主、大庄园主的土地,一部分交给无地或少地农民,一部分交国营农场使用。 一九五○年,在南共联盟倡导下,经济企业开始实行工人自治制度。一九五二年的南共六大确认了这一适合南斯拉夫情况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六大把南斯拉夫共产党改名为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 二十多年来,南共联盟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不断地总结经验,使工人自治制度逐步地发展成为贯穿于南斯拉夫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在南共联盟的指引下,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坚持独立自主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使南斯拉夫的国民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一九七七年和一九四七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五倍,其中工业总产值增加了十三倍。工业技术达到了世界较先进的水平。农业生产也有了较大发展,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较高,保证了粮食自给有余。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昔日贫穷落后的南斯拉夫,已经变成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国家。 建国以来,南共联盟始终不渝地维护南斯拉夫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反对外来干涉和压力。近几年来,南共联盟致力于加强全民防御和社会自卫,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颠覆、破坏活动,顶住了种种外来压力。南共联盟始终不渝地坚持不结盟政策,奉行反帝、反霸的方针,维护不结盟国家的团结,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和世界各国革命人民的正义斗争。 不久前,南共联盟举行了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总结了几十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为“争取社会主义的、自治的和不结盟的南斯拉夫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斗争任务。今天,南共联盟正在领导南斯拉夫人民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更加美好的社会而继续奋斗。
第 6 版
1. 再向前
第6版()专栏: 再向前 〔捷克〕杨·聂鲁达 杨·聂鲁达(1834—1891)是捷克进步文学奠基人之一,是捷克民族复兴和自由解放的英勇战士。 聂鲁达是诗人、记者,同时又是杂文家、作家、文学与戏剧评论家。他的作品,特别是诗歌,热情奔放,深刻有力,对捷克民族争取自由与正义和发展本民族文化起了重大的作用。它是捷克斯洛伐克工人阶级反对国内外资产阶级、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有力武器。捷克斯洛伐克民族英雄尤·伏契克在法西斯监狱中写道:聂鲁达是我们“最伟大的诗人”, “必须将聂鲁达介绍给无产阶级”。 《再向前!》是诗人为捷克民族写下的战斗檄文,写于一八八六年,发表在《民族报》上,以后收入他的诗集《礼拜五之歌》。它号召捷克人民不倦地为争取自由解放而永不停息地奋勇向前。 今年八月二十日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出兵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十周年。我们深信,聂鲁达的作品今天无疑地将同过去一样,继续鼓舞捷克斯洛伐克人民为反对外国侵略者,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向前,再向前!我们诞生在暴风雨的岁月,在阴霾漫天、乌云密布中迈步向前,迎着骄傲而崇高的目标昂首阔步,只肯俯首于自己的民族面前。我们知道征途上等待着我们的是什么,任凭它雷鸣电掣,寒风凛烈,不过是固有的捷克乐章,在它的伴奏下我们向前,向前,再向前!我们的民族睿智非凡,如同刚从上帝掌中降临人间。它至今胸怀美好的理想,尽管几个世纪风云幻变。为了人类的自由——它的花朵曾在此盛放,今日捷克一如既往捍卫自由斗志更坚。为了美好的理想我们甘洒热血,美好的理想又将我们引向新的光荣 ——向前,再向前!再向前呵!新的时代要求新的行动与贡献,新的一天又将新的工作摆在我们面前。荣誉虽是祖先留给后代的珍宝,然而谁要赢得尊敬,要靠自己去奋战。假如在现实中只是一味地忧郁悲戚,昔日宝石般的荣誉也会成为过眼云烟。航船只会留下一道道闪光的波纹,快快绷紧绳索,扬起风帆——向前!请你闭口缄默,莫要唉声叹息,时代的恩惠不会来得这样轻便。一旦驱散蔽日的乌云,蔷薇难道还不含苞吐艳?沉睡舵旁的人们快快苏醒,已经站立的勇士继续挺身向前。光阴一去不会复返,果实不会成熟两遍——向前,再向前!太阳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我们的鬓角,白日驱走黑夜同样在这里出现。我们要同伟大时代的子孙媲美,时代要求的是刚强好汉,立地顶天。来吧,来吧,我们亲爱的贵客,忧伤的舞步又将汇成盛大舞会,欢乐无限。来吧,你这珍贵的希望,可钦的胆量,高擎起我们的旗帜,欢呼着奋勇向前!我们不知未来有多少坎坷艰险,但捷克的战神仍旧活在人间。迎接新的伟大胜利,捷克的原野依然辽阔无边。上帝若要赐予新的杀戮,我们就报以胡斯的战歌威震云天。我们的国土有足够的铁可以铸剑,我们的血液中也饱含着铁——向前,再向前!呵!不倦地守卫着我们的航船吧!我们是它的脊梁,又如铁钉同它相连。倘使我们忠贞眷恋,偎依在它身旁,捷克的土地幸福又将再现。纵使捷克达到了梦寐以求的意愿,你也要懂得人类的海洋汹涌不倦,继续行动,切莫等闲。我亲爱的民族啊,向前,永远向前! (刘星灿 译)(附图片) 十年前的八月,捷克斯洛伐克青年高举国旗,跳上苏联坦克,愤怒声讨侵略者。
2. 瓦尔达尔河上的新城
第6版()专栏: 瓦尔达尔河上的新城 迎秀 在南斯拉夫的六个共和国中,马其顿在最南边,地处巴尔干半岛的中央。马其顿同南斯拉夫其他共和国相比,被称为“不发达”的共和国,联邦预算中每年都拨出一笔经费,支援它的发展事业。我们最近曾到这个“不发达”共和国的首府——斯科普里访问。 到斯科普里一看,出乎我们意料,高楼大厦一排排、一片片,街道整齐宽阔,街心花园绿草如茵,夹竹桃花正在盛开,是一个颇具规模的现代化的美丽城市。人们很难把它同“不发达”三字联系起来。不仅如此,使我们印象最深、甚至感到有些惊奇的是:这儿的建筑物几乎都是新的。无论是我们去访问的单位或者住的旅馆,大多是近几年建成的,有的还在继续建设之中。斯科普里已经有四百年历史了,为什么一切都这么崭新?原来在十五年前,即一九六三年,斯科普里遭到了一次强烈地震,使百分之八十的建筑物变成废墟。南斯拉夫朋友告诉我们,那次地震的震中达到了九级,发生在七月二十六日清晨五时……啊,这不由使我们想起发生在七月二十八日清晨的唐山地震,当然,是在十三年之后,但是,日期却如此相近! 热情的主人领我们登上城郊的沃得诺山岗。这里居高临下,整个斯科普里尽在眼底。美丽的瓦尔达尔河穿过市区,岸边高楼林立,建筑群式样新颖,色彩谐调,看得出在设计和安排上,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南斯拉夫朋友自豪地向我们指点:远处,靠近郊区的有烟囱的是钢铁厂。这个工厂是斯科普里和马其顿共和国的骄傲。因为解放初期,马其顿基本上没有什么工业,是个靠天吃饭的农业国,国民收入年平均只有一百美元。它的首府斯科普里,那时只有一千多名工人,分散在几十个小手工业作坊;现在仅冶金和化工部门就有一万多名职工。我们参观的“十月十一日”汽车厂,原来是个只有三十多人的修配厂,现在已成为一个专门生产大型轿车的、拥有二千多名职工的大型企业……。总之,斯科普里和全共和国的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现在国民收入年平均已达到一千美元。 主人指着右前方一片比较开阔的地方说,那是未来的现代化的、规模很大的火车站。他还指给我们,那是博览会,那是青年宫,那是共和国共盟中央的大楼。他说,今天,有的大马路是由过去弯弯曲曲的胡同改建的。十几年来新建了四万多套住宅,居民的住房面积已从每人平均六点四米增加到十二点四米……。真快啊,一座拥有四十多万人口的新城十多年就重建起来了。我们站在沃得诺山岗上,看着两岸修整得十分漂亮的瓦尔达尔河和这座新城,很难想象十五年前它遭到那样惨重的破坏。南斯拉夫同志还补充说,现在斯科普里的新建筑物都能抗九级地震。 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九六三年那次地震破坏的遗迹。这是地震前原火车站的一角。然而,这个遗迹并不是来不及修复,而是有意保存下来的,为的是让人们不要忘记,遭到严重自然灾害的家园,在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迅速地重建了起来。当时,地震后第二天,铁托同志亲临视察慰问,他说:我们将用我们全国的力量重建它,而且要建设得更好、更美。立刻,从各共和国、自治省,从城市到乡村,一双双支援的手伸向斯科普里。不仅南斯拉夫本国,许多国家也表示了支援和慰问。今天,铁托同志的话实现了,斯科普里已变成瓦尔达尔河上一座美好的新城市,它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晶。 斯科普里正在继续建设中。安托夫市长告诉我们,今年正在修建的是议会大厦、体育中心和广播电视中心等。他还说,城市建设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怀和援助,但同时,斯科普里的居民也为建设家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例如,一九七六年底至一九七七年初,全市举行了一次公民投票,一致通过决定,每个公民连续五年捐献个人收入百分之二,作为建设公用事业的基金。现在决定用这笔款修建十五所学校、一个大游泳池和其他体育设施以及大批幼儿园和托儿所。从这个侧面,我们也看到斯科普里前进的步伐。 瓦尔达尔河上的新城啊,前进吧!(附图片)
3. 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稿冢
第6版()专栏: 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稿冢 汪向荣 黄遵宪,字公度,是晚清比较开明的人士,以后因参加戊戍变法而被迫离开政治舞台。他在一八七六年(光绪二年)被任命为驻日本使署参赞。在他担任驻日使署参赞的四年半中间,他精心研究日本情况,和日本政界、文化、宗教界人士往来频繁,写了一些有关日本情况的诗文,这就是后来出版的《日本国志》和《日本杂事诗》。 《日本杂事诗》主要是用诗的体裁来记叙日本的风土、习惯,一般都是一事一诗,并有注解说明,一共二卷一百五十四首。这些诗都是他在日本期间所作。一八七九年七月,曾由总理衙门以同文馆聚珍版印行。次年二月,香港《循环报》馆又以活字版重印,颇受当时读者的欢迎。 现在日本琦玉县野火止的平林寺中,在佛殿后边、本堂前面还存有“日本杂事诗最初稿冢”的石碑。这是中日两国在十九世纪下叶文化交流的一个纪念物。碑高约四尺,呈圆柱形,下面有方形基石。碑正面刻有黄遵宪亲笔所题的“日本杂事诗最初稿冢”几个大字;碑的背面刻有当时埋这些初稿、立这稿冢石碑的日本友人大河内辉声所撰的《葬诗冢碑阴志》,里面除记述黄遵宪的情况和葬诗稿缘起外,还有黄遵宪和他两人为此而撰的两首诗。 黄遵宪的诗是: “一卷诗兮一抔土,诗与土兮共千古; 乞神物兮护持之,葬诗魂兮墨江浒。” 大河内辉声的诗是: “咏琐事兮着意新,记旧闻兮事事新; 诗有灵兮土亦香,吾愿与丽句兮永为邻。” 因为这碑原立在当时在东京浅草区今户町十三番地大河内的藩邸中的,那里正在隅田川的旁边,所以黄诗中有“葬诗魂兮墨江浒”之句,墨江就是隅田川。以后由于大河内家迁移,今户町的藩邸并入隅田公园,所以把诗稿冢也和藩邸中的其他碑石一同移到琦玉县野火止大河内家的家庙平林寺中。照片就是这葬诗稿冢。 这碑是一八七九年立的,到现在将近百年了。虽然它只是中日友谊的一鳞半爪,但在中日两国签订和平友好条约的今天,不也使人从中感到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广泛和悠久吗!(附图片)
4. 美国未来对苏战略的设想——简介美国新出版的《八十年代的大战略》一书
第6版()专栏:国际书窗 美国未来对苏战略的设想 ——简介美国新出版的《八十年代的大战略》一书 郑钧 面对着苏联在争夺世界霸权中咄咄逼人的攻势,美国国内就美国今后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战略问题,一直在展开大辩论。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今年出版的《八十年代的大战略》一书,反映了一个方面的见解。 这本书收录了五篇文章,包括:前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斯韦尔·泰勒写的《武力太弱的国家政策》、前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司令布鲁斯·霍洛韦写的《今后十年的美国大战略》、前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小埃尔莫·朱姆沃尔特写的《苏联的战略和美国的对应战略》、前美国战术空军司令部参谋长西奥多·米尔顿写的《关于我们未来的国家战略的几点想法》和前美国陆军副参谋长小布鲁斯·帕尔默写的《八十年代的美国战略方针》。五个作者的观点大同小异。朱姆沃尔特断言:“苏联显然是美国的主要敌手。”关于“大战略”的定义,根据霍洛韦的说法,就是“运用一个社会的一切力量去支持实现其安全目标的计划。” 文章的作者们认为,今后十年美国面临的将是一个“动荡的世界”。全世界除了美、苏、西欧、日本和中国五大力量中心外,还可能出现新的力量中心。但今后十年实际上仍是所谓“美苏两极世界”,苏联仍将是同美国“争夺世界领导权的主要对手”和“对美国最大的军事威胁”。此外,随着工业化国家对第三世界自然资源依赖性的增加,争夺短缺资源的竞争将会加剧,工业国与原料输出国之间的矛盾也会增大。 文章的作者都强调了美国所面临的威胁,但是认为八十年代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不大,理由是,由于美苏之间达到了“大体核均势”,存在着“互相威慑”的局面,双方都要“避免核战争”。苏联为了实现它“统治世界”的野心,将主要是“利用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弱点去搞垮美国及其同伙”。到了必须使用军事力量的时候,除非万不得已,苏联将“使用代理人,以免自己的部队直接卷入战斗”。因此,作者们指出常规军事力量的重要性增大了,甚至成了“唯一可以使用的力量”。 面临“多方面的威胁”和苏联的“全球攻势”,特别是苏联控制好望角附近海域和南大西洋海上航线,以便“双手扼住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咽喉”的企图,文章的作者们深感美国的“武力太弱”,“手段与目的不相称”。他们提出了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来实现美国“安全目标”的“大战略”:在政治上,要避免奉行“不能在必要时用武力保卫的政策”;在经济上,一方面要争取一些可以长期提供原料的“经济盟国”,另一方面要停止毫无节制地向苏联出口物资和先进技术的做法;在军事上,在保持对苏核均势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技术优势”,加强常规力量和战略机动能力,特别是“集中精力加强海上力量”,使之“强大得足以对付苏联的全球攻势”。文章还提出一些与美军建设有关的具体建议,如制造B—1型轰炸机等。 这些文章尽管提出了各种建议,但是都感到美国目前无力扩大部队,盟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虚弱”,海外基地不可靠,因此,主张在对外进行军事干涉时要“谨慎”。帕尔默为此提出了一种“有选择地介入的战略”,主张“力求避免美苏核大战”并将“不可避免的敌对行动限制为非核常规战争”。他认为美国在西半球、欧洲、中东等地区有切身利益,应予确保;而非洲和南亚次大陆,由于离美国本土太远,又缺乏可以使用的基地,美军不宜卷入。 本书作者过去都是美国高级军事官员,有的还是主张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的,但是现在他们所开的加强美国军事力量以对付苏联威胁的“处方”,仍然没有超出防守的态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力不从心的被动处境。
5. 祝蜣螂南行
第6版()专栏: 祝蜣螂南行 黎先耀 蜣螂者,俗称屎克螂也,现在居然为这种常被人们讨厌的“逐臭之夫”祝福,未免使人发笑。 可是,始作俑者,是法国科学家、被人称为昆虫诗人的法布尔。他的名著《昆虫记》,开卷首篇赞颂的就是蜣螂,称它们为清道工。因为蜣螂逐臭,就是为我们除污。它们推着由自己用粪土搓团的比它们身体大得多的粪球前进,从不避陡坡险沟,常常快推到坡顶,又连球一齐滚下来。一只蜣螂推不动,就两只合作,一前一后,齐心协力推,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因此,有一种蜣螂,生物学家给它取名为希腊神话中罚推巨石上山的“西赛福斯”。 我国古代本草中记载:蜣螂,甚至蜣螂转丸,都能入药,可治不少内外科的疾病。所以,屎克螂确非害人虫,不能顾名掩鼻。 我们现在要为蜣螂祝福,是因为今年我国的一种蜣螂,应澳大利亚有关方面“邀请”,离别故土,远渡重洋,将到澳大利亚去安家落户。澳大利亚现在有几千万头牛,每天排的几亿堆牛粪要覆盖成百万英亩的草场;牛粪还滋生蝇类,更是害上加害。从中国去的蜣螂的任务,就是去帮助清扫那里广阔的大牧场。 澳大利亚难道没有蜣螂?有是有的,但是本地的蜣螂只爱吃袋鼠的粪,牛粪不合胃口,不愿问津。这就象牛虻爱吮牛血,狗蝇只叮狗身一样,是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生活的本能。 澳大利亚为什么没有以牛粪作食料的蜣螂?这有地质历史和生物进化两方面的原因。 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印度洋之间。可是在古老的地质年代,它是与其它大陆相连的。到了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由于地壳运动和大陆漂移,澳大利亚才与亚洲大陆脱离,后来又与南极洲分开。那时候,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历程处于哺乳动物的早期阶段,才出现一些原始的兽类。由于长期地理隔离,动物种类又单纯,澳大利亚一方面成了鸭嘴兽和袋鼠一些低等哺乳动物的乐园,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哺乳动物在当地环境中继续向前进化。现在澳大利亚陆地生活的一些有胎盘类动物,如马、牛、羊、猫、犬、豕,甚至包括鼠类,都是十八、九世纪,由人类从欧、亚等其他大陆带去的。牛是带去了,但清除牛粪的蜣螂却没有带去。因此,澳大利亚现在没有以牛粪作食料的蜣螂。 达尔文等人曾举出“猫——田鼠——野蜂——三叶草——牛”的食物链的有名例子,揭示了当时英国畜猫有利于养牛的错综复杂的联系。同样的道理,澳大利亚引进我国产牛地区的蜣螂,如果繁殖成功,对于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将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