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08-20
第 1 版
1. 华主席参观康斯坦察造船厂 曼内斯库总理陪同参观 当地群众热烈欢迎中国贵宾
第1版()专栏: 华主席参观康斯坦察造船厂 曼内斯库总理陪同参观 当地群众热烈欢迎中国贵宾 新华社康斯坦察八月十九日电 华国锋主席一行在罗马尼亚总理马·曼内斯库陪同下,今天中午乘专机从布加勒斯特飞抵位于美丽的黑海之滨的康斯坦察市。 在机场上,华主席受到康斯坦察县委第一书记兼县人委主席扬·图多尔、罗马尼亚海军司令瑟巴斯蒂安·乌尔梅亚努海军中将以及数千群众的热烈欢迎,少年儿童向华主席和曼内斯库总理献了花束。 随后,华主席乘车直接来到康斯坦察造船厂参观访问。车队经过市区和沿途村镇时,受到群众的夹道欢迎。今天,海港上空万里无云,船厂披上节日盛装。列队站在厂区大道旁的欢迎人群以及正在船台上和机器旁操作的工人,都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向中国客人欢呼、鼓掌。 造船厂厂长杜米特鲁·富伊奥雷亚向华主席介绍了这个厂近十年来从制造千吨货轮发展到制造大吨位油船的过程。 华主席还参观了船体车间。一名青年女工向华主席献了花束,她说:“我代表全厂女工欢迎您前来访问。”华主席向她表示感谢,并对她说:“请你转达我对全体女工人和男工人的问候。”接着,华主席在船台旁观看了几天前刚下水的十五万吨“统一”号油轮。华主席询问了工厂的造船能力,厂长回答说,目前每年造船总吨位是五十万,以后要达到七十到八十万。 参观结束后,华主席应邀在工厂的贵宾留言簿上题了词。题词是:“你们厂取得的巨大成绩反映了罗马尼亚造船工业的迅速发展。祝你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和捍卫独立主权的事业中,乘风破浪,奋勇前进!中罗友谊万岁!” 厂长把一个十五万吨油轮的模型送给华主席。华主席表示感谢。华主席对他说:这标志着你们造船工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我高兴地接受你们的礼物。 在离开工厂时,华主席和曼内斯库总理、图多尔同志手拉着手,高高举起,向群众告别,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华主席是今天早上由布拉索夫乘车返抵布加勒斯特的。沿途,中国客人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欢送。(附图片) 右上:八月十九日,华国锋主席及其一行在罗马尼亚总理曼内斯库陪同下,参观了康斯坦察造船厂。图为华主席和曼内斯库总理等手拉着手,高高举起,向群众致意。 新华社记者摄(传真照片) 右下:八月十八日下午,华国锋主席在马·曼内斯库总理陪同下,到达罗马尼亚中部工业城市布拉索夫参观访问,沿途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新华社记者摄
2. 加强田间管理 力争秋季丰收 各地农村从实际出发作好抗御多种自然灾害的准备
第1版()专栏: 加强田间管理 力争秋季丰收 各地农村从实际出发作好抗御多种自然灾害的准备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九日电 秋熟作物的生长到了关键时刻。各地农村正千方百计加强田间管理,力争秋季丰收。 秋熟作物的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二。现在“立秋”已过,八、九两月正是秋熟作物生长的关键时刻,病虫等灾害也多,不少地区继伏旱之后又出现了秋旱。各地干部、群众丰收不到手,管理不放松,为夺取秋季丰收,进行了紧张的农事活动。 夺得了夏粮丰收的地区正再接再厉,乘胜前进。山东省各地注意防止自满松劲情绪,合理安排劳动力开展防汛、抗旱、治虫、追肥、除草等活动。以双季稻生产为主的南方各省,在早稻收割之后,正开展晚稻产量赶早稻的群众性活动。江苏省根据往年晚稻因缺肥减产的教训,给晚稻准备了充足的肥料。 各级领导干部纷纷到生产第一线去抓秋季生产。湖北省委第一书记陈丕显和省委几个主要领导人,分别到干旱最严重的荆州、黄冈、孝感等地区,同干部、群众一起分析研究抗旱夺丰收的措施,安排抗旱需要的机具、油料、电力的供应。现在这个省抗旱夺丰收的活动热气腾腾。 今年自然灾害多,特别是干旱严重。各地对抗旱都抓得很紧。同时,河北、山东等省采取了预防洪涝的措施。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对威胁晚稻生产的“寒露风”等灾害也作了预防准备。 党的政策是推动秋季生产的强大动力。特别是最近党中央为减轻农民负担和纠正少数干部强迫命令、违法乱纪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极大地保护和调动了农村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各地都联系实际,积极落实党的政策和抓好干部作风的整顿。安徽、四川、湖南等省都在夏季预分工作中,贯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使农民增产增收,分配兑现。落实农村经济政策和整顿干部作风的结果,各地秋田管理活动出勤人数多,劳动效率高,农活质量好,管理效果好。
3. 秋熟作物生长已到关键时刻 四川云南黑龙江狠抓秋田管理
第1版()专栏: 秋熟作物生长已到关键时刻 四川云南黑龙江狠抓秋田管理 新华社成都八月十九日电 四川省各地狠抓秋熟作物田间管理,下决心一管到底,力争全年丰收。 四川今年由于认真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生产形势大好。但是,七月中旬以来,全省有五十多个县陆续发生伏旱,受旱作物面积达一千五百多万亩。抗伏旱成了秋熟作物田间管理中一项艰巨的工作。中共四川省委根据旱象发生、发展的情况,多次召开各种形式的紧急会议部署抗旱。旱区地、县组织了包括各行各业人员组成的工作组,深入社、队和群众一起加强田间管理,决心抗旱抗到天低头,保苗保到大丰收。万县地区的七个抗旱工作组,协助旱情严重的县抗旱,取得了显著成效。江津、宜宾、绵阳等地区,结合抗旱还采取了中耕除草、增施追肥等增产措施。 四川省委还要求各地加强防治病虫害的工作,认真调查研究,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规律,特别要注意抓住七月下旬到八月中旬这段病虫害猖獗的关键时期,打好治虫防病战役。许多生产队组织了治虫专业队伍,实行“定人员、定面积、定质量、定成本、定工分”的责任制,采取各种措施防治病虫害。 据新华社昆明八月十九日电 云南省各地农村正抓紧搞好晚秋作物的栽种和田间管理。 云南省的晚秋作物一般都在七月开始栽种,当年收获。全省各地农村都有种植晚秋作物的习惯,为了种好今年的晚秋作物,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基层帮助农村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实事求是地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使晚秋作物的生产能因地因时制宜。 新华社哈尔滨八月十九日电 “种十成,保十成,管十成,收十成”——黑龙江省农村的干部、社员热烈响应省委的这一号召,把秋收作物的田间管理抓紧再抓紧。 大秋作物占黑龙江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为了搞好大秋作物的田间管理,省委、省革委会的负责同志深入农村社队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就地解决。前段一些地区干旱严重,干部、群众紧急动员,奋力抗旱,但旱情缓和以后,有的地方出现了松劲情绪,田间管理标准不高。省委及时指出这个问题,动员农村干部、社员再鼓干劲,迅速掀起以两查(查苗情、查灾情)、三抢(抢铲、抢趟、抢追肥)为中心的生产高潮。松花江、嫩江、绥化等重点产粮地区的领导干部纷纷深入社队,认真贯彻省委的指示,带领广大群众,努力搞好秋田管理。
4. 落实经济政策 坚持因地制宜 食糖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第1版()专栏: 落实经济政策 坚持因地制宜 食糖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本报讯 我国食糖生产结束了十年徘徊的局面,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七八年生产期的产量,比上个生产期增长了百分之十五,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这个生产期糖料生产情况好,主要原因是一些省、区在抓纲治国战略决策指引下,以揭批“四人帮”为纲,狠抓了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集中种植的面积有所扩大,加上气候条件对甘蔗生长有利,南方甘蔗普遍增产。黑龙江、吉林省集中种植甜菜,单产也有所提高。 “四人帮”横行的时候,肆意歪曲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违反经济规律,破坏因地制宜,集中种植的原则,用行政命令的办法,使南方一些省、区把甘蔗挤上山地、旱地,结果连年减产。他们还胡说甜菜是“金疙瘩”,种甜菜会发展资本主义,严重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这两年,各地在揭批“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罪行时,联系实际批判他们散布的种种谬论,分清路线是非,拨乱反正,糖料生产又逐步恢复与发展了。 福建省统一规划,合理安排,集中种植,并且规定社、队交售甘蔗超过基数以后,每吨甘蔗奖售原粮二百五十斤,确保甘蔗集中产区社员口粮不低于邻近产粮区的标准,农民种甘蔗积极性大大提高,甘蔗产量连续两年突破历史最高水平。四川省前几年甘蔗连年减产,粉碎“四人帮”后,省委统一规定了返销甘蔗定销粮的办法,粮糖挂钩,蔗农满意,迅速扭转了在蔗田中套种、间种、混种粮食的状况。全省产糖比上个生产期增加一倍。广东省加强了对甘蔗生产的领导,加上气候条件好,甘蔗获得丰收,甘蔗集中产区的珠江三角洲增产最为显著。平常年景二亩八分地的甘蔗产一吨糖,这个生产期一亩七分地的甘蔗就产一吨糖。 北方甜菜产区贯彻执行因地制宜、集中种植的原则,黑龙江、吉林两省已有四个县甜菜平均亩产达到一吨。黑龙江安达县万宝山公社一万亩甜菜,平均亩产达到两吨,比分散种植的高出三倍左右。
5. 五届政协常委会举行第二次会议 通过了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工作机构变动和人事任免事项
第1版()专栏: 五届政协常委会举行第二次会议 通过了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工作机构变动和人事任免事项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九日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十七日至十九日在北京举行。 十八日上午举行了全体会议。会议由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乌兰夫主持。 会上,听取了国家计委副主任顾明关于我国经济情况的报告,并通过了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工作机构变动和人事任免事项。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宋任穷、许德珩、史良、康克清、季方、王首道、张冲、帕巴拉·格列朗杰、周建人、胡子昂、荣毅仁、童第周,秘书长齐燕铭出席了全体会议。 十七日上午,全体委员列席了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了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关于农田基本建设情况的报告。 在三天的分组讨论中,委员们发言热烈,一致表示听了顾明同志的我国经济情况报告和钱正英同志关于农田基本建设的报告感到欢欣鼓舞。大家满怀信心地表示,我国有丰富的资源,有勤劳的人民,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定能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6. 因地制宜 大获胜利
第1版()专栏:短评 因地制宜 大获胜利 各种农作物种植的安排、分布、计划,一定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农业才能够大发展。对客观规律的任何违反,即使是很小的违反,都会引起事情的混乱。今年,我国食糖生产突破十年徘徊局面,创造历史最高水平的事实,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一定的土壤、气候、雨量,适宜某一种农作物的生长,这是客观规律,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根据水土条件种植作物。“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四人帮”横行时,大搞形而上学,破坏党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强迫茶农、桑农砍掉茶树、桑树;强迫牧民毁掉草地;强迫农民把甘蔗、甜菜种到山坡、荒地。结果,粮食没有增产,甘蔗、甜菜、茶叶、蚕丝、畜牧业等生产遭到破坏。这是对违反客观规律的惩罚。广东珠江三角洲气候温暖,适于甘蔗生长。一亩甘蔗的产量比湖南、江西高四、五倍。湖南洞庭湖地区种粮食可以高产,但种甘蔗就远不如珠江三角洲。我们为什么不能根据各地的特点,使有的地方集中生产商品粮,有的地方集中生产商品糖呢?这样做,粮食和食糖都可以大大增产,不是对国家、集体、农民都有利么?而有的同志既不调查研究,又主观武断,甚至强迫农民只能种这个,不能种那个,严重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影响了生产的发展。 工业需要大生产,农业也要相应地实行大生产,才能适应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需要。以种植甘蔗、生产食糖为例,有关方面算了一笔经济帐:以产六百万吨糖计算,采取合理种植的方法,只需要约两千万亩耕地。如果实行分散种植,就要五千万亩耕地。分散种植,水利、肥料、机械化、科学种田等问题不易解决,而且占地多,产糖少。用适当集中的办法建立基地,既省耕地,省投资,又能增产。
第 2 版
1. 王诤同志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第2版()专栏: 我解放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创建者 我国电子工业的开拓者和卓越领导人 王诤同志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华主席和党中央送了花圈 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副主席以及党政军其他领导人也送了花圈叶剑英副主席主持追悼会 王震副总理致悼词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九日电 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参第四部部长王诤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八年八月十三日逝世,终年七十岁。 王诤同志追悼会八月十九日下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追悼会会场安放着王诤同志的遗像和骨灰盒,骨灰盒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华国锋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送了花圈。华主席出国访问前,嘱请杨勇同志转达他对王诤同志的夫人秦岩同志及其子女的亲切慰问。 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副主席,以及党、政、军其他领导人刘伯承、纪登奎、余秋里、陈永贵、聂荣臻、徐向前、陈慕华、陈云、粟裕,也送了花圈。 叶副主席、邓副主席、汪副主席,以及韦国清、方毅、苏振华、张廷发、陈锡联、耿飚、聂荣臻、李井泉、王震、谷牧、康世恩同志,参加了追悼会,并向王诤同志的夫人和子女表示亲切慰问。 追悼会由叶剑英副主席主持,王震副总理致悼词。 悼词说,王诤同志是中央苏区和我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创建者,我国电子工业的开拓者和卓越的领导人,无产阶级坚强的革命战士。他为我国人民革命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他长期从事和领导我党我军的通信工作和电子工业建设,为发展我国电子技术和尖端科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我们党内杰出的又红又专的领导干部。王诤同志的逝世,是我党我军的一大损失,我们感到非常悲痛。 王诤同志是江苏省武进县人。一九三○年参加革命,一九三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毛主席、朱总司令亲自任命的我军第一个无线电台的队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红军时期,他任总司令部电台大队长,无线电总队总队长,军委通信联络局局长。在艰苦的革命岁月里,他克服物质条件和技术装备上的困难,积极创建我军通信事业,精心培养无线电通信队伍,开展无线电对敌斗争,为毛主席指挥红军粉碎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在长征途中突破封锁线,立下了功勋。在张国焘另立中央,分裂红军,破坏北上抗日的危急时刻,通信联络中断,他亲自上机发报,和二方面军沟通联系,传达毛主席的命令,粉碎了张国焘的阴谋,使二、四方面军顺利北上,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任军委三局局长兼政委,作战部副部长。他坚持自力更生,发动群众自制通讯器材,战胜国民党的封锁,努力组建和扩大我军通信部队,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赞扬。他对建立和沟通党中央与各根据地的电讯联系,扩大我党地下电台的通信联络,创建我解放区第一个广播电台,建立我军气象事业,都有过重要的建树。王诤同志是我们党内的优秀的技术专家,又是优秀的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为争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全国解放以后,他任电信总局局长,邮电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军委通信部部长兼电信工业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主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国防委员会委员。他积极恢复和发展我国邮电事业和电信工业,为开创我国新兴的电子工业,培养壮大电子科学技术队伍,发展新的电子技术,呕心沥血,竭尽全力,取得了显著成就。 王诤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对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对敬爱的周总理、朱委员长怀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在党内历次路线斗争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忠实地执行和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特别是在党的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线斗争中,他面对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的种种诬陷和残酷迫害,坚贞不屈,坚持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高尚情操。他在同林彪反党集团的斗争中,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支持和关怀,这更加激励着他为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而斗争。王诤同志是同林彪、“四人帮”斗争的英勇无畏的战士。 王诤同志衷心拥护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坚决执行华主席、党中央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以极大的热情,勤奋工作。重病期间,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病痛,坚持学习,坚持工作,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王诤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深受党的信任和群众的尊敬。在党的第十次、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他还当选为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王诤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我们悼念王诤同志,要学习他对党、对人民、对革命无限忠诚,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党的原则,严守党的纪律,服从党的决定的高贵品质;学习他孜孜不倦地看书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他坚持继续革命,不畏艰难险阻,刻苦钻研科学技术,对业务技术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学习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无私无畏,刚直不屈,敢于斗争的革命风格;学习他顾全大局,坚持团结,艰苦朴素,平易近人,关心同志,善于团结科学技术人员,密切联系群众,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王诤同志和我们永别了。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大路线,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为加速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为高速度、高水平地发展电子工业,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而努力奋斗! 送花圈的还有: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国防部,国家计委、经委、建委、科委,各机械工业部门,邮电部,国务院办公室,国务院政工小组,广播事业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国防科委,国防工办,军事科学院,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军委办公厅,第四机械工业部各院、司、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各部局,中共北京市委和市革委会,北京卫戍区,中共江苏省委和省革委会,中共武进县委和县革委会。 参加追悼会的还有: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邓典桃、胡耀邦、顾明、袁宝华、韩光、蒋南翔、周子健、刘伟、吕东、钱敏、王子纲、刘佩荣、刘寅、齐一丁、李兆吉、张挺、李质忠、高峻、王士光、孙俊人、李光、王宗金、蒋崇璟、何华生、申仲义、张珍、柴树藩、宋任穷、朱春和、吴庆彤、苏静、张香山、刘秉彦;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部门负责人杨勇、梁必业、王平、张才千、李达、王尚荣、何正文、伍修权、迟浩田、徐立清、傅钟、黄玉昆、颜金生、贺诚、张令彬、饶正锡、李元、张汝光、孙洪珍、曹思明、李耀、李真、谭政、黄克诚、傅秋涛、孙毅、李耀文、洪学智、周太和、邹家华、郑汉涛、宋时轮、杨国宇、高厚良、曹里怀、宋承志、金如柏、李水清、钟汉华、王六生、陈再道、吕正操、李人林、段苏权、谢明、陈漫远、李聚奎、傅崇碧、吴烈、肖洪达、孔原、戴镜元、张正光、江文、彭清云、屈培壅、孙玉衡、李文昌; 中共北京市委和市革委会负责人贾庭三、叶林; 王诤同志生前友好康克清、罗青长、刘志汉、朱穆之、冯铉、李一氓、童小鹏、陈野苹、王首道、袁任远、朱学范、荣毅仁、李人俊、张衍、宋养初、周凤鸣、赵苍璧、于桑、程子华、李强、唐克、郑天翔、肖寒、钱之光、赵文普、叶飞、张劲夫、李葆华、姚依林、刘西尧、黄镇、江一真、钱信忠、宋之光、冯文彬、肖贤法、曾三、张瑞华、熊天荆、卓琳、林月琴、薛明、黄杰、陈琮英、傅涯、彭儒、周东屏、樊近真、赵兰香、钱学森、刘绍文、旷伏兆、李懋之、孔从洲、成钧、贾鲁峰、高富有、金涛、吕鸿、赵维寰、周学增、王曙、魏鸣一、胡汉泉、童志鹏、屠守锷、梁守槃、孙家栋、李冰、李其华、白崇友、涂作潮、耿锡祥、陈士吾、王书堂、夏云程、李砚田。 第四机械工业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海军、空军的干部、职工、战士代表一千二百人,也参加了追悼会。 八月十七日下午,叶剑英、邓小平、汪东兴副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王诤同志的生前友好,以及第四机械工业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等有关部门的代表七百人,前往解放军总医院向王诤同志的遗体告别。 王诤同志病重期间,邓小平、李先念、余秋里、张廷发、陈锡联、耿飚、陈慕华、陈云、王震、康世恩、粟裕等领导人,曾前往医院看望。(附图片) 王诤同志遗像
2. 同林彪反党集团坚决斗争的英勇战士——痛悼罗瑞卿同志
第2版()专栏: 同林彪反党集团坚决斗争的英勇战士 ——痛悼罗瑞卿同志 总参谋部理论组 敬爱的罗秘书长,在开始新的长征的征途中离开了我们。噩耗传来,总参谋部全体干部战士感到万分悲痛。 罗瑞卿同志是我军杰出的领导人,在他当总参谋长时是我们的好总长,是执行和捍卫毛主席军事路线的忠诚战士。他为我军的革命化和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作出了杰出贡献。正如邓副主席在罗瑞卿同志追悼大会的悼词中所指出的:“罗瑞卿同志是大家所熟知的同林彪反党集团坚决斗争的英勇战士”。 在同林彪反党集团的斗争中,罗瑞卿同志一开始就站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一边。他一直积极地组织实施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和其他军委领导同志的各项指示。他精力充沛、勤奋工作,对军队政治工作建设、军事训练、加强战备、国防工业都抓得很紧,使军队工作朝气蓬勃,一年比一年进步,不断取得显著成绩。林彪出于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不仅装病不干工作,而且处处干扰破坏毛主席的军事路线。早在一九六○年,罗瑞卿同志就对林彪提出的处处设防的消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反动的军事思想,进行了抵制和斗争。在东南沿海紧急备战时,林彪错误地估计形势,罗瑞卿同志和其他领导同志表示了不同意见。以后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林彪进行了批评。在军队装备问题上,林彪不搞现代化,而提出要搞什么“骡马化”。罗瑞卿同志认为这不利于我军现代化建设,又进行了抵制。 一九六四年,在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全军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练兵运动。围绕着要不要搞群众性练兵运动,罗瑞卿同志同林彪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当时,罗瑞卿同志协助叶剑英副主席倡导和组织全军开展群众性练兵运动。他多次深入部队,调查研究,召开现场会,组织汇报表演,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他按照毛主席关于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训练部队的指示,强调政治统帅军事,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训练现场;强调指挥员要做到 “四会”(会讲、会做、会教、会作思想工作);战士要苦练、巧练,练成“小老虎”。他还及时提醒部队,要注意防止和克服某些形式主义、锦标主义的偏向,要注意劳逸结合。通过这次群众性练兵运动,明显地提高了部队的军政素质,使我军取得了建国以来最好的训练成绩,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毛主席看了北京、济南部队的军事表演后说:很好,要在全军普及,要很快布置,抓紧这项工作。罗瑞卿同志为了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跑遍了九个省所驻的部队。但是,林彪却从反革命政治需要出发,让他的老婆出马策划,别有用心地抓住群众性练兵运动的枝节问题,对罗瑞卿同志搞突然袭击,捏造种种莫须有的罪名,企图把罗瑞卿同志置于死地而后快。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罗瑞卿同志从多方面同林彪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在一系列原则问题上,坚决批驳了林彪那套假左真右的货色: 林彪说,一九六四年“军事训练搞得太突出,时间占得太多,军政工作比例有些失调,冲击了政治”。罗瑞卿同志说:“一九六四年军事训练工作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年”, “气可鼓不可泄,就是不要泼冷水”; 林彪说:“军事训练不能冲击政治,相反政治可以冲击其他”。罗瑞卿同志说:“也不能乱冲一气”; 林彪说:“政治冲垮了,一切都冲垮了,军事训练也冲垮了”。罗瑞卿同志说:“红与专是辩证的关系”,“政治好了,也要把其他工作搞好”,“政治工作要保证完成训练和各项任务”,“否则,天天讲突出政治,业务工作总是搞不好,提不高,那就是毛主席所说的空头政治家”; 林彪说:“政治不好,打起仗来往后跑,军事再好有什么用”。罗瑞卿同志说:“军事技术过不了硬,打起仗来也可能向后跑”。 真金不怕火炼,真善美战胜假丑恶。历史证明罗瑞卿同志是正确的,是坚决执行毛主席的军事路线的,林彪取消军事和技术训练,制造军政对立,推行的正是修正主义路线和资产阶级军事路线。 林彪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提出什么“最高最活”。罗瑞卿同志说:“不能这样讲,最高,难道还有次高的吗?难道不能再高了?最活,难道还有次活的吗?”“最高最活,不好理解”。林彪提出什么“顶峰”,罗瑞卿同志说:“这不符合毛泽东思想,难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不再发展了?”当时,罗瑞卿同志在审查一篇稿子时,看到稿子中写了“顶峰”和“最高最活”的话,就把它改掉了,还亲笔在旁边批示:这样的提法,毛主席知道也不会同意的。 有一位领导同志曾问过罗瑞卿同志,林彪整你是什么原因?罗瑞卿同志说,有两条:一条是林彪要我入伙,我不入;第二条是要我相信林彪,超过相信毛主席,我不干。罗瑞卿同志说:共产党员这两条防线总还要守住!这些铿锵的语言,充分反映了罗瑞卿同志忠于毛主席、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品质。 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罗瑞卿同志把对林彪、“四人帮”的仇恨化为继续革命的巨大力量,他带着病残,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他坚决执行华主席、党中央抓纲治国、抓纲治军的一系列战略决策,是华主席、叶副主席、邓副主席领导和指挥军队的得力助手。罗秘书长协助华主席、叶、邓副主席召开军委会议,确定了抓纲治军、准备打仗的方针和任务,对于加速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正如军委聂副主席《八一兴怀》诗中赞颂的:“盛会明定治军策,长征新途兴大业。”为了加强战备,他带着病残的身体,多次下部队视察,调查研究,勘察地形,抓训练,抓“三学”运动。他逝世前,还指示军委三个总部机关组织调查组,分别到部队进行调查研究。他非常重视军队的整顿,反复强调部队要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他对总参机关的建设十分关怀,多次听取总参领导的汇报。就在他逝世前不久,还对总参机关揭批 “四人帮”的运动作了重要指示。他强调在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中要联系批判林彪路线,彻底肃清林彪、“四人帮”在军队的流毒,拨乱反正,使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在部队中真正落实。他还用自己同林彪反党集团斗争的切身体会,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共产党员脑子里只能有一个事,就是党的事业。这是衡量我们是不是和配不配做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主要标志。我们决没有想到,罗秘书长这些令人难以忘怀的话,竟成了留给我们的宝贵遗言。 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罗秘书长的高尚品德和革命情操,把罗秘书长对我们的指示变为实际行动,紧紧团结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在新的长征中,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为加速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原载《解放军报》)
3. 教育部、国家计委决定 举办大专毕业生进修班
第2版()专栏: 教育部、国家计委决定 举办大专毕业生进修班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九日电 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和国家计委决定,今年在部分高等学校举办大专毕业生进修班,选拔近万名毕业生到校进修。 进修班招生的对象,主要是六八届至七○届(含少量七一届)的大专毕业生,重点是工科、理科(包括师范院校的理科)和少量医科毕业生。进修班学习的内容,一般为基础课,但有的根据需要也可学习专业课(包括学习新技术)。进修的时间是一至二年。 学生来源由各省、市、自治区、中央有关部委和承担进修任务的学校具体确定。可以招收本校毕业生,也可以招收外校毕业生,一般在招生院校所在省、市、自治区范围内,尽量就近招生。少数面向全国、面向地区的重点院校,也可以跨省、市招生。 进修班采取自愿报名,单位选送,学校考试,择优录取的招生办法。有关单位要根据国家需要,积极支持考生报考。考生于所在单位报名,由招生院校命题考试。在同一地区招生的院校,联合组织考试。考试时间定于八月中旬至九月中旬。 学员结业后,一般回原地区、原单位工作,回去后专业不对口的,由省、市、自治区或主管部委进行适当调整。
4. 祭罗瑞卿同志
第2版()专栏: 祭罗瑞卿同志 姚远方 良师乘云去, 今夜宿谁家? 太行麾下卒, 哀哀泪如麻。 抗大聆教诲, 延水论中华。 音容犹似昨, 豪气贯云霞。 逐鹿平津保, 鏖战在新沙。(注) 阵前善鼓动, 指挥若品茶。 关山飞征衣, 戎马度生涯。 多谋复善断, 治军业绩嘉。 无私方敢言, 有胆能识假。 是非早判定, 横眉斥秃鸦。 身残志不残, 奋勇斗鬼邪。 长征登新途, 大树忽凋拔。 千军尚易得, 一将最难求。 辞世留重任, 后继有新芽。 长歌当哭痛未定, 忍悲奋笔不尽话。 一首诗成人亦苦, 海天心祭不需花。 注:新沙,指河北省的新保安和沙城,平津战役时,罗瑞卿同志参与指挥,在这一带全歼蒋军主力第三十五军,促进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5. 王深林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第2版()专栏: 王深林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据新华社北京电 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王深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八年八月七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四岁。王深林同志追悼会,十四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季方、童第周,秘书长齐燕铭送了花圈。 追悼会由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团委员徐彬如主持,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团委员严信民致悼词。 悼词说,王深林同志是山东诸城人,早年曾留学苏联中山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解放前,他先后在重庆、上海、香港等地从事民主党派工作。解放后,他曾任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届会议代表,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王深林同志长期从事民主党派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做了一些有益于人民的工作。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他继续进行民主党派活动,在推动民主党派成员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中共中央统战部、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山东省政协送了花圈。孙晓村、孙承佩、胡子婴、王炳南、姚仲明、周谷城、刘树勋、严信民、徐彬如等也送了花圈。 参加追悼会的有:人大常委会委员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胡愈之、孙起孟、孙晓村、萨空了、李文宜、甘祠森、孙承佩、吴茂荪、周士观、黄鼎臣,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和王深林同志的生前友好等。
第 3 版
1. 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和睦相处奠定基础 上海各界人士热烈欢迎和拥护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
第3版()专栏: 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和睦相处奠定基础 上海各界人士热烈欢迎和拥护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 新华社上海八月十九日电 上海各界人士热烈欢迎和拥护中日两国缔结和平友好条约,赞扬这一条约对亚洲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韦明今年四月曾以上海市人民友好代表团副团长的身份访问了与上海结成友好城市的横滨和大阪。他对本社记者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不仅为中日两国人民子孙后代和睦相处奠定了基础,也为两国的经济往来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他说,上海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自一九七二年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以来,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技术交流和贸易日益发展。今年上半年访问上海的日本朋友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八十;上半年上海对日出口贸易额也比去年同期有很大增长。日本朋友为上海金山石化总厂提供的一些装置已顺利投产,这是双方经济技术合作卓有成效的生动体现。正在兴建的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是中日双方又一个重大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随着我国四个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中日两国在经济技术合作上必将有更大的发展。 著名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对记者说:“自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已有六年时间,两国人民都希望尽快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现在愿望实现了,我打心眼里感到喜悦。谈话中,七十一岁的张香桐回顾了他去年七月,应日本生理学会、针灸学会等团体的邀请,到日本作了一次关于针刺镇痛机理的讲演的情景。他说:“中日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近几年来,两国人民交往日益频繁。我在实验室里就接待了不少日本朋友、日本同行,互相交流经验。现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必将进一步促进两国人民的交往。希望中日两国今后不仅在政治、经济,而且在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方面加强交流。我自己也愿以余生之年为浇灌中日友谊之花尽一份力量。” 曾在今年四月作为上海市人民友好代表团成员去日本访问的上海元件五厂技术科长蒋荣庆对记者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永远保持友好关系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在日本访问期间,处处受到日本人民的热情友好接待。” 他说,在访问中,他因为发高烧去大阪一家医院就诊,院长井田先生亲自接待他,还带了医生到旅馆里探望。井田先生长期从事日中友好活动,曾对他说:“我们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蒋荣庆说:“今天,中日两国人民这一愿望实现了,世代友好的关系在条约上固定下来了,这是值得庆贺的大喜事。” 蒋荣庆在谈话中谴责苏联对中日友好条约的恶毒攻击。他说:“把反霸条款写进条约中去,对亚洲和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我们不谋求霸权,也不允许谋求霸权。苏联对反霸条款的恶毒攻击,正说明它做贼心虚,被触到了痛处。” 著名剧作家杜宣听到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对记者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对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对进一步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都有很重大的意义”。 杜宣青年时代曾留学日本,结交了不少日本朋友。前不久,他接到青年时代的老朋友、日本著名演员东野英治郎的一封充满着友谊的长信。杜宣激动地说:“东野英治郎把我们过去拍的照片,以及我一九六五年写给他的一首诗,都一直收藏着。我不只一次地读着他的来信,每读一次,我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这一年多来,有不少日本朋友陆续来上海看我,有的朋友还劝我用鉴真和尚的动人故事,写一个歌颂中日友谊的作品,当时我答应等到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后再写。现在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了,我准备在今年就着手完成这一宿愿,以此来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 著名女歌唱家朱逢博一九七二年曾参加中国上海舞剧团赴日本访问,亲身体会到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她说:“中日两国人民有着两千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完全表达了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强烈愿望。” 她说:“我们舞剧团在东京、神户、大阪、名古屋和京都演出时,许多日本朋友和观众向我们欢呼‘日中友好万岁!’在大阪日立造船厂演出时,这个工厂的二、三千名工人顶着盛夏的太阳,聚集在船坞前的场地上,围着一座临时搭起来的舞台,热情地观看我们的演出。这些动人的情景,我至今还历历在目。我要为中日友谊而歌唱,为不断增进两国人民友谊贡献力量。”
2. 中日人民友好洪流不可阻挡
第3版()专栏: 中日人民友好洪流不可阻挡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九日电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中日友协副会长赵朴初,今天中午举行宴会,欢迎以藤泽实盛为团长、云藤义道为副团长的日本净土真宗本愿寺派所属学校教师友好访华团。 赵朴初和藤泽实盛团长在宴会上讲话时热烈祝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赵朴初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圆满缔结,必将为进一步发展中日两国佛教徒和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开辟广阔的前景。他说,当前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关系发展的事实,证明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洪流,是不可阻挡,永远向前的。藤泽实盛团长说,令人感到高兴的是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了,这为日中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开创了新时代,使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更加巩固。他说,为了日中两国的和平与幸福,在已经实现缔约的今天,我们感到我们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他表示要通过他们从事的研究和教育工作,播下日中两国永恒友好的种子。 出席宴会作陪的,有对外友协副会长林林,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王晓云等。 访华团是应中国佛教协会的邀请前来我国访问,于昨天抵达北京的。
3. 我国各界人士继续发表谈话和撰写文章 热烈祝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
第3版()专栏: 我国各界人士继续发表谈话和撰写文章 热烈祝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九日电 连日来,我国各界人士继续发表谈话或撰文,热烈祝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 为扩大中日经济贸易交流开辟广阔道路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任 王耀庭 在中日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的努力下,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订了,这是继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史上的又一件大事。它不仅受到了中日两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在亚洲和全世界也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和赞扬。这对两国的未来,对亚洲、太平洋区域国家和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都是一个重大的贡献。我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表示热烈祝贺。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标志着两国的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不仅将巩固和加强两国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而且也为扩大两国经济贸易交流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了中日友好这一共同事业,为了进一步促进和发展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将一如既往同日本经济贸易界的朋友密切合作。我衷心地希望并且相信,中日两国经济贸易界人士一定能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再接再厉,为广泛地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彼此间的贸易关系,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而努力奋斗。 中日两国人民紧密携手前进 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董其武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是符合中日两国人民和亚太地区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它对于加强和发展两国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交流,对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都是伟大的民族。中日两国人民都是勤劳勇敢的人民。我深信,在条约的推动和鼓舞下,中日两国人民一定能在传统友谊的基础上更加密切地携起手来,共同前进,并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衷 心 的 祝 贺 中日友协副会长 王芸生 一九七八年八月十二日,是中日关系史上的重大日子。在这一天,中日两国政府的代表庄严地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这个条约,在当前的世界形势下,具有广泛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不仅结束了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五的八年战争状态,也结束了自从甲午中日战争以来整整半个世纪的不愉快历史。这就意味着我们两国九亿多人民继承我们两国祖先所创建的光辉的二千多年关系史,而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条约表示,我们任何一方都不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国家建立这种霸权。这对维护亚洲的和平与安全是有重大的意义的。 为此,我以欣喜的心情,向我们两国政府和广大人民表示衷心的祝贺! 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周海婴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表达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实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以及为中日友好作出了不懈努力的两国朋友的殷切希望。毛主席曾在一九六一年亲笔手书了鲁迅生前一首诗《无题》,赠送日本友人,含意深远。 今日条约的签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七十年前鲁迅在日本学习时,受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严谨的教导和热诚的关怀,体现了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的感情。我们将把这种友好情谊世世代代踏踏实实地发展下去,为加强中日两国文化、学术等方面的交流而努力。
4. 方毅副总理会见美籍数学教授伍鸿熙
第3版()专栏: 方毅副总理会见美籍数学教授伍鸿熙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九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今天上午会见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教授伍鸿熙和夫人,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谈话。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钱三强、数学研究所负责人胡凡夫和研究员陆启铿、外事局副局长朱永行会见时在座。(附图片) 方毅副总理会见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教授伍鸿熙和夫人。 新华社记者摄
5. 耿飚副总理会见博茨瓦纳外长莫惠和夫人
第3版()专栏: 耿飚副总理会见博茨瓦纳外长莫惠和夫人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九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耿飚今天上午会见博茨瓦纳外交部长阿奇博尔德·莫惠和夫人一行,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耿飚副总理对莫惠外长和夫人来到我国访问,表示热烈欢迎。他说,通过你们的这次访问,增进了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耿副总理指出,博茨瓦纳是一个前线国家。你们的警惕性很高,我们表示赞赏。他请莫惠外长回国后,转达华国锋主席和他本人对卡马总统的问候。 会见时在座的有:外交部副部长何英和夫人王浩,外经部副部长程飞,中国驻博茨瓦纳大使赵政一和夫人,外交部副司长周明基、高建中。(附图片) 耿飚副总理会见博茨瓦纳外交部长阿奇博尔德·莫惠和夫人一行。 新华社记者摄
6. 民主也门新任驻华大使向乌兰夫副委员长递交国书
第3版()专栏: 民主也门新任驻华大使向乌兰夫副委员长递交国书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九日电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新任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艾哈迈德·萨利赫·哈吉卜今天上午向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兰夫递交了国书。 递交国书时在场的有:外交部部长助理宫达非、副司长程远行、戴平。 民主也门驻中国大使馆外交官员,递交国书时也在场。(附图片) 民主也门新任驻华特命全权大使艾哈迈德·萨利赫·哈吉卜八月十九日向乌兰夫副委员长递交了国书。 新华社记者摄
7. 谭震林副委员长会见英国朋友
第3版()专栏: 谭震林副委员长会见英国朋友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九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谭震林今天下午会见英国工党议员约翰·罗珀和夫人,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会见时在座的有中国人民外交学会负责人谢黎、副秘书长朱汉明,外交部西欧司副司长崔明堂。(附图片) 谭震林副委员长十九日会见英国工党议员约翰·罗珀和夫人。 新华社记者摄
8. 廖承志副委员长会见香港出版界参观团
第3版()专栏: 廖承志副委员长会见香港出版界参观团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九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今天下午会见并宴请了以蓝真为团长、方志勇为副团长的香港出版界参观团。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罗俊,国家出版局代局长陈翰伯、副局长许力以等参加了会见和宴会。
9. 阿齐姆大使举行招待会 庆祝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恢复独立日
第3版()专栏: 阿齐姆大使举行招待会 庆祝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恢复独立日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九日电 阿富汗驻中国大使阿齐姆和夫人今天下午举行招待会,庆祝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恢复独立日。 应邀出席招待会的有轻工业部部长梁灵光,外交部副部长张海峰,外贸部副部长王润生,外经部副部长程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孙洪珍,水电部副部长刘向三,卫生部副部长崔月犁,国家体委副主任李梦华,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王笑一,对外友协副会长杨骥等。 各国驻中国的外交使节也应邀出席了招待会。
10. 姬鹏飞副委员长会见墨西哥下加州州长
第3版()专栏: 姬鹏飞副委员长会见墨西哥下加州州长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九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姬鹏飞今天上午会见墨西哥下加州州长德拉马德里和夫人一行,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墨西哥驻中国大使马丁内斯参加了会见。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负责人谢黎、副秘书长李德华,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申志伟会见时在座。(附图片) 姬鹏飞副委员长会见墨西哥下加州州长德拉马德里和夫人。 新华社记者摄
第 4 版
1. 仲曦东团长在中越关于华侨问题谈判第三次会议上发言 根据两党协议提出解决越南北方华侨问题四点建议
第4版()专栏: 仲曦东团长在中越关于华侨问题谈判第三次会议上发言 根据两党协议提出解决越南北方华侨问题四点建议 新华社河内八月十九日电 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仲曦东今天在中越两国关于居住在越南的华侨问题的谈判第三次会议上发言时强调指出,解决中越两国在华侨问题上的争端,关键是回到一九五五年两党协议上来。他根据这个协议的原则精神,提出了解决居住在越南北方的华侨问题的四点建议。 仲曦东团长首先指出:“由于越南方面背弃一九五五年两党协议而引起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广大华侨深受其害,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深受其害,越南人民也深受其害。中越两国的友好关系和两国人民间的传统友谊受到严重损害。面对这个严酷的现实,中国方面才向越方提出举行副外长级谈判。如果按黄碧山团长发言中所说,在越南的华侨问题早已解决,现在什么问题都不存在了,那么,你们又为什么同意我们来河内进行谈判呢?难道这只是为了做做样子吗?只是为了宣传的目的吗?” 他指出:“黄碧山团长在上次会议上的发言中说:‘一九五五年,越南党和中国党从来没有就越南南方的华人问题达成过任何协议。一九五五年两党协议只适用于尚未成为越南公民的越南北方的华人。对越南南方的华裔越南人不能运用这一协议’。这样,就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在解决两国在华侨问题上的争端时,还要不要以一九五五年两党协议的原则精神作为基础? “关于越南南方的华侨问题,我将在以后另作阐述。今天我主要谈越南北方的华侨问题。 “关于越南北方的华侨问题,越方上述的发言是否意味着一九五五年两党协议现在已经不适用了呢?可是,仅仅在一年以前,越南高级领导人在北京曾经明确地对中国高级领导人说过:一九五五年两党协议非常合情合理,最好还是回到一九五五年双方达成的协议上来。究竟越南副外长上次会议上的发言算数呢?还是越南高级领导人去年说的话算数呢?” 他说:“我们坚定地认为,一九五五年中越两党关于华侨问题的协议是完全正确的。多年来实践证明,认真贯彻这个协议,是符合中越两国、两国人民以及居住在越南的广大华侨的根本利益的;违背这个协议行事,就给中越两国、两国人民和广大华侨带来损害。因此,我们认为,解决中越两国在华侨问题上的争端,关键是回到一九五五年两党协议上来。” 他在回述这个协议的产生及其执行的历史过程时指出:“一九五五年两党关于华侨问题的协议,既符合越南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需要,也符合居住在越南北方华侨的具体情况。”他说,越南劳动党根据两党协议的原则精神,曾在自己的文件中明确规定:“领导北方全体华人逐步将国籍转为越南民主共和国公民”是一个“总的、长期的方针”,“只能是经过长期的运动的过程才能实现,必须慎重地进行许多具体工作,特别注意进行不懈的、耐心地说服和教育工作。决不是在一个短时期内或者依靠行政命令的办法可以做到的”。越南党根据这个总方针,又提出“越南北方华人运动工作当前的方针是象越南公民一样给予华人享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一切权利,积极给华人在各方面带来切实的权利,使华人感到生活在越南民主共和国就象生活在中国一样受到关怀和爱护。在此基础上,动员华人长期留在越南”,“给华人带来切实权利的同时,特别注意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积极为华人自觉自愿将国籍转为越南民主共和国公民创造条件。”越南党还提出:“对于居住在城市、省会、市镇的华人则视为侨民,但他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侨民,是越南人民的亲密朋友,他们是越南民主共和国将来的公民。因此,在不违反越南民主共和国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也给予他们享受几乎同越南公民一样广泛的权利,并鼓励他们在自觉自愿的原则下,履行同越南公民一样的义务。”越南党强调:“必须始终经常掌握的原则是:华人转入越南国籍,应由他们完全自觉自愿,绝对不能强迫。”越南方面根据一九五五年两党协议,作出的这些规定,是正确的。 他指出:“越方在上次发言中,谈到一九五五年两党协议的时候,只援引了越南北方的华侨工作由越方领导和使越南北方华侨逐步转为越南公民这两点,有意回避了协议的其他重要内容。这种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断章取义,片面引证两党协议的作法是很不严肃的。” 他说,“越南方面在全国解放后,改变了对华侨的政策,全面背弃了一九五五年两党达成的协议:过去,华侨享有同越南公民一样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一切权利,现在却对他们歧视、排斥、打击和迫害,使他们精神受到折磨,生活失去保障,人身安全受到侵犯;过去,给予华侨切实的权利,动员他们长期留在越南,现在却千方百计地欺骗、胁迫和驱赶他们回国,甚至限期离境;两党协议明确规定,华侨转籍要由他们自觉自愿,不加强迫,现在越方却采用各种非法手段,强迫他们加入越南国籍。” 他说:“越方在上次会谈的发言中辩解说,二十三年来越南方面一直是‘严正履行’了一九五五年两党协议的,越南没有改变对华侨的政策。如果真的是这样,为什么现在在华侨问题上出现这么复杂的情况,造成这么严重的争端呢?我们一直认为,在一九五五年两党达成协议以后到越南全国解放前这段长时期内,总的来说,越南方面对这一协议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执行情况也是良好的。但这决不能掩盖越南在全国解放后的这几年全面背弃两党协议的事实。越南当局企图用过去正确执行华侨政策的记录,来掩盖今天已经形成的严重局面和蒙骗舆论是绝对办不到的。” 仲曦东团长在发言中说:“为了求得越南北方的华侨问题的合情合理的解决,我们根据一九五五年两党协议的原则精神,提出如下建议: “一、作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越南方面必须立即停止对华侨采取歧视、排斥、迫害和驱赶的错误做法,根据一九五五年两党协议的精神,使华侨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正当权益得到保障,为华侨继续留居当地创造有利条件。中国方面将一如既往,继续教育和鼓励华侨安心留在越南生活和工作,积极参加越南的经济、文化建设。 “二、根据一九五五年两党协议精神,越南方面应该停止采用非法手段强迫华侨改变国籍的做法,而应该通过耐心说服教育的办法,逐步地引导他们自愿地加入越南国籍。中国方面将一如既往继续鼓励和教育华侨自愿加入越南国籍。凡是已经自愿加入越南国籍的中国血统的人,中国方面从来没有要他们重新自愿选籍,今后也一如既往对他们已经取得的越南国籍一概予以尊重,他们将不再具有中国国籍。越南方面应该切实给予他们同越南公民享有同样的权利,不要加以歧视。对于现在仍保留中国国籍的华侨,我们希望越南方面保障他们的正当权益,中国方面按照我国一贯的政策,要求他们遵守越南的法律,尊重越南人民的风俗习惯,和越南人民友好相处,继续为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贡献。 “三、遭到越方驱赶,未办理入出境手续而滞留在中越边界越方一侧的数千名华侨,目前处境十分困难,这个问题急待解决。越南方面应该经过说服动员,把他们送回原居住地。由于越方人员曾对他们施加暴力,伤害了他们的感情,使他们对继续留居越南产生了极大的疑惧。为此,越南方面对他们的人身安全应公开并确实做出可靠保证,使他们返回原居住地后能得到妥善的安置,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就业,并不受歧视。 “四、由于越南方面违背一九五五年两党协议,对华侨采取迫害和驱赶政策,已经有十六万多人被驱赶到中国境内,其中也有中国血统的越南公民和一些越南人,包括越南的少数民族。中国方面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被迫对所有这些人,包括这些越南公民进行了必要的接待和安置。越南方面大批驱赶华侨回国是十分错误的,把自己国家的公民也驱赶到中国,更是荒唐。对这些越南公民,越南方面打算怎么办呢?我们认为,越南方面是有责任把他们接回越南,进行妥善安置的。为了顺利解决这些越南公民的问题,中国方面愿意同越南方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具体协商,达成一项协议,以便这些越南公民顺利返回自己的家园,中国方面愿为他们提供一切方便,礼送出境。 “在那些被驱赶回国的华侨中,有许多家庭世世代代居住在越南,和越南人民已经血肉相连,现在有的家庭被拆散,不少人还有亲属留在越南。如果他们有人愿意重新返回越南原居住地居住,中国方面也将提供方便,希望越南方面妥善接待和安置,不要歧视。”
2. 中越关于华侨问题谈判举行第三次会议
第4版()专栏: 中越关于华侨问题谈判举行第三次会议 新华社河内八月十九日电 今天在中越两国关于居住在越南的华侨问题的谈判第三次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仲曦东在发言中强调指出,“解决中越两国在华侨问题上的争端,关键是回到一九五五年两党协议上来。”他根据协议的原则精神,就合情合理地解决越南北方的华侨问题,提出了四条建议。(内容见发言摘要) 关于解决滞留在中越边境口岸越方一侧的华侨问题,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仲曦东今天是第三次向越方提出建议。中国方面曾经多次指出,数千名华侨滞留在中越边境口岸越方一侧,完全是由于越南当局推行歧视、排斥、迫害和驱赶华侨的政策所造成的。越南当局对妥善处理这个问题,负有完全责任。 在今天会议上,越南政府代表团团长黄碧山也就这个问题建议中越两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发表“呼吁书”,呼吁滞留在边境口岸的人返回原居住地,并在今天下午六时在两国边境口岸同时发表这项“呼吁书”。 仲曦东团长在评论越方这一建议时指出,越方使用了中国必须停止“唆使”“煽动”之类诬蔑攻击性词句,把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归咎于中国。中国方面不同意越方的这种诬蔑、攻击。尽管如此,越方既然表示要把滞留在边境的华侨接回原居住地,我们仍表示欢迎。在这里,我们找到了会合点。但是,现在双方还没有达成协议。 仲曦东团长再次强调越方必须公开地明确地保证滞留在中越边境越方一侧的华侨的生命安全,妥善安排这些华侨的工作和生活,不得歧视。 关于越方提出今天下午六时双方在边界公布“呼吁书”,仲曦东团长指出:“在这次会谈中,中越双方各提出了建议,双方都应当认真研究对方的建议。对越方提出的建议,即‘呼吁书’,我还没有来得及研究,不能贸然评论。” 在今天的会上,黄碧山拒绝了中国政府代表团提出的另外三项建议。仲曦东团长指出,越南代表团没有认真研究就拒绝了中国方面的建议,未免草率。他建议双方都把对方的建议加以认真研究,再进行进一步讨论。
3. 罗报刊大量刊登华主席访罗消息和照片 罗中关系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
第4版()专栏: 罗报刊大量刊登华主席访罗消息和照片 罗中关系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八月十九日电 连日来,罗马尼亚主要报纸《火花报》、《自由罗马尼亚报》、《青年火花报》和《世界》周刊等,以大量篇幅刊登有关华国锋主席访问罗马尼亚的消息、报道和照片。 八月十七日,《火花报》头版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同志对我国的访问”的通栏大字标题下,用整版篇幅(并转第二版)刊登了华主席抵达布加勒斯特、华主席拜会齐奥塞斯库总统以及双方开始正式会谈的消息,同时还登了四张照片。 《火花报》在第三版,以整版篇幅刊登了宴会消息、齐奥塞斯库总统和华主席在宴会上的讲话全文和两张照片。题为《欢迎来到社会主义罗马尼亚》的报道,详细描写了布加勒斯特居民热烈欢迎华主席的盛况。报道说,首都居民和全国人民,把齐奥塞斯库同志和华国锋同志之间新的会晤看作是罗中关系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时刻,看作是在发展和加强两国共产党和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战斗团结和多方面丰富合作的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时刻。 同一天,《自由罗马尼亚报》和《青年火花报》都以三整版篇幅刊登了与《火花报》内容相同的报道和消息,两报各登照片八张。 十八日和十九日,这三家报纸继续以大量篇幅登载有关华主席访问活动的消息、报道和图片。 《世界》周刊在十七日出版的一期上,用第二到第四页三个整页篇幅,发表一篇评述华主席访罗的署名文章,并以《华国锋》为题刊登了华主席的生平介绍和半身照片,同时配有四张照片。这篇署名文章说,华国锋同志受到热烈欢迎,是两国人民怀有的相互尊重和尊敬的感情的体现。 文章指出,齐奥塞斯库同志和华国锋同志之间的这次会谈,也是各国人民的伟大革命事业的胜利,是和平、独立、自由和社会进步理想的胜利。 十八日出版的《现代报》和《周末报》也分别在首页登载了有关华主席访问罗马尼亚的文章和照片。 同时,罗马尼亚电视台连日来大量播放了关于华主席在罗马尼亚进行参观访问活动的实况。
4. 粟裕副部长率军事友好代表团抵平壤 朝人民武装力量部举行宴会热烈欢迎 吴振宇大将会见代表团 代表团向人民军烈士塔等献花圈
第4版()专栏: 粟裕副部长率军事友好代表团抵平壤 朝人民武装力量部举行宴会热烈欢迎 吴振宇大将会见代表团 代表团向人民军烈士塔等献花圈 新华社平壤八月十八日电 以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常委、国防部副部长粟裕为团长,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部队司令员杨得志为副团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友好代表团,应朝鲜人民武装力量部的邀请,八月十八日乘专机抵达平壤,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友好访问。 前往机场欢迎代表团的有: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人民武装力量部副部长白鹤林中将,朝鲜人民军吴克列中将,人民武装力量部副部长朴重国中将,外交部副部长金亨律,平壤市行政委员会副委员长王景学以及朝鲜人民军其他将领。 机场上举行了欢迎仪式。军乐团奏中国国歌和朝鲜国歌。粟裕团长在白鹤林副部长陪同下检阅了朝鲜人民军陆军仪仗队。 当粟裕团长、杨得志副团长和军事友好代表团其他成员同欢迎群众和人民军军人见面时,人们热烈鼓掌,挥动花束,高呼“万岁!” 中国驻朝鲜大使吕志先,大使馆武官、代表团团员铁雷和大使馆外交官员,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首席参谋田胜也到机场迎接。 据新华社平壤八月十八日电 朝鲜人民武装力量部八月十八日晚在平壤举行宴会,热烈欢迎以粟裕为团长、杨得志为副团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友好代表团。 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人民武装力量部部长吴振宇大将,劳动党中央委员、人民武装力量部副部长白鹤林中将,人民武装力量部副部长朴重国中将,外交部副部长金亨律,平壤市行政委员会副委员长王景学以及朝鲜人民军其他将领出席了宴会。 中国驻朝鲜大使吕志先和大使馆外交官员,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朝中方面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首席参谋田胜,正在朝鲜访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女子排球队领队禹文淮应邀出席了宴会。 白鹤林副部长和粟裕团长先后在宴会上讲了话。 白鹤林副部长在讲话中说:“这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友好代表团对我国的访问,对加强朝中两国人民和军队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对我国人民进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祖国统一的斗争将是很大的鼓舞。” 他说:“今天,中国人民在以自己的英明领袖华国锋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继承毛泽东主席的遗志,为肃清林彪和‘四人帮’的流毒,实现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而进行有力的斗争,在各个领域正在取得巨大成就。” 他说,朝鲜人民和人民军官兵衷心祝愿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在加强国防力量的斗争中取得的新的更大的成就,并积极支持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为解放台湾、统一自己祖国而进行的正义斗争。他说:“今年五月,中国人民英明领袖华国锋同志对我国的访问,是在悠久而光荣的朝中友谊史上写下了新篇章的划时期事件。” 白鹤林说:“朝鲜人民和人民军官兵一如既往,今后仍将在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胜利的共同斗争中永远同中国战友紧密携手,共同战斗。” 粟裕团长在讲话中热情赞扬朝鲜人民和人民军在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英明领导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他衷心祝愿兄弟的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军在今后的斗争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粟裕团长说:“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金日成主席提出的朝鲜自主和平统一的三项原则和五点方针。朝鲜的统一问题,应该在没有任何外来干涉的情况下,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联合国军司令部’应当立即解散,美国必须把它的侵略军队和武器装备全部撤出南朝鲜。任何制造‘两个朝鲜’,企图永久分裂朝鲜的阴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我们深信,在金日成主席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朝鲜军民坚持不懈的斗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朝鲜必然会出现在亚洲的东方。” 粟裕团长说:“今年五月,中国人民的英明领袖华国锋主席和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的历史性会见,把中朝友谊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华主席对朝鲜的历史性访问取得的巨大成功而欢欣鼓舞。在当前的革命征途上,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一向十分珍视两国人民和军队之间的友谊团结的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同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军团结战斗,去夺取新的胜利!” 宴会进行中朝鲜文艺工作者表演了文艺节目。宴会是在充满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之间的战斗友谊和革命团结的气氛中进行的。 十八日下午,吴振宇大将会见了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全体成员,并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据新华社平壤八月十九日电 以粟裕为团长、杨得志为副团长的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八月十九日前往朝鲜人民军烈士塔、朝中友谊塔和牡丹峰解放塔献了花圈。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人民武装力量部副部长白鹤林中将,朝鲜人民军副总参谋长黄铁山中将和中国驻朝鲜大使吕志先陪同献花圈。 八月十九日上午,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在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人民武装力量部部长吴振宇大将等陪同下,访问了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的旧居——万景台。
第 5 版
1. 衷心感谢他——怀念何其芳同志
第5版()专栏: 衷心感谢他 ——怀念何其芳同志 巴金 去年七月,我在上海得到其芳逝世的消息,想起好些事情,很想写一篇短文倾吐我的感情。我特别感到难过的是前不久沙汀同志还来信要我也劝告其芳爱惜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我来不及写那样的信就听说他住进医院了。十几年中我们只互通过一次信。他在报上看见我的名字(十一年中间的第一次!),写了一封信托报馆转来,开头就说:“读到你的文章,很高兴,你又拿起笔来了。”最末一句是“很希望不久还能见到你”。我绝没有想到这是他怀着深厚友谊在向我告别。我多么后悔我为什么不回答他一封长信,详细叙说我十几年的遭遇和今后的打算。连他托我代买的维尔特的诗集我也没有能够办到!我的情况他可能不清楚。但是他的消息断断续续地传到了我的耳里:他被揪去批斗,他离开了干校,他回到北京带病工作,他到四川搜集材料准备写小说……还有他几次发病的情况。这其间报刊上也常常出现他的名字,更多的时候是有人用“四人帮”的鞭子抽打这个读者熟悉的名字。那些时候我真替他担心。“四人帮”垮了,枷锁一个接一个地给打碎了。我听说他夜以继日地奋笔写作,看见他一篇一篇的作品发表,他给我的信还提到部分的译诗计划。我了解他的心情,也为他的成绩感到高兴。我在去年五月的世界语版《中国报导》上看到一幅其芳的近照。采访的记者说他虽已年过六十但仍然精力充沛、生气勃勃,五、六个小时的访问中他谈得很多,而且很高兴,他在谈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他的影响和教育。他说他觉得自己好象还是那个刚刚听过毛主席讲话的三十岁的年轻人。这是多么可敬、多么可爱的精神状态!可是看照相,我几乎认不出他来了,在那位笑谈着的老人身上保留着多少“四人帮”迫害的痕迹!听牟决鸣同志说他不知休息地带病写作,每天写到深夜,一直到发病进医院。他的确是带着年轻人的热情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到最后一息、战斗到最后一息的。遗憾的是他留下多少未完成的遗作,多少来不及实现的计划! 文章并没有写成,因为那个时候我的生活已经忙乱起来了。我没有时间把几十年的回忆理出一个头绪,我怕我写不好、对不起亡友。关于其芳的种种回忆经常在我的脑子里活动,想起来又忘记,以后又忽然泛起。我第一次看见其芳是在一九三二年,他还是一个穿长袍的斯斯文文的大学生、诗人。以后我为他编印出版了几本集子。从《扇上的烟云》①到《呜咽的扬子江》②,再到《夜歌》③,他一步一步地走向光明,在“那长长的道路,那艰苦的道路”上他留下的脚印,我看得十分清楚。一九四四年夏天我在重庆再看见他,我仿佛见到一个新人。他陪我到曾家岩“周公馆”去(我还记得他到民国路来接我,从容地告诉我怎样躲开特务的注意),他向我介绍延安的一些情况,他给我送来解放区生产的小米和红枣。一九四九年上海刚解放,他就从北平来信很关心地问我的情况。不久我到北平出席全国文代会,他看见我显得多高兴、多亲切……这些片断的回忆给过我多大的鼓励和温暖,倘使把它连串起来,就可能成为一部动人的小说。 好几位朋友在不同的时期对我称赞过其芳。他一九三八年从成都到延安是和两个朋友同去的,朋友们住了一段时期,后来都回到大后方去了,他却留了下来。同去的朋友谈起这件事至今还流露出钦佩之情。另一个朋友说其芳初到部队,夜间行军,路上把眼镜丢了,生活上发生困难,他还是平静地坚持下去。再一位朋友说其芳到农村参加土改和贫雇农同吃同住,真正做到了打成一片,农民都叫他“老何”……关于其芳的事我听到的并不止这么一些,但也用不着在这里多引了。在他的身上还能看出《画梦录》作者的丝毫痕迹么? 其芳是知识分子改造的一个好典型,我始终保留着这个极其深刻的印象。 解放后我和其芳的接触不算多,但也不太少。他给我印象最深的另一件事,就是他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他敢说、敢想、敢争论,辩论起来不怕得罪人,不怕言词尖锐。有一次我听见一个朋友婉转地批评他,他不接受。他说,有意见就应当讲出来;要分清是非,就要把话讲清楚;不能因为怕得罪人,有话不讲;话讲出来,错了改正就是。……我当时也不完全理解他的意思,我有这种不正确的想法:为了团结人,何必这样认真?不用说,我没有讲出来。但是从此我就没有得到安定:讲不讲的问题始终不曾解决。每当我听见了面面俱到、不痛不痒的讲话,或者看见人为了“明哲保身”什么话也不讲,不然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睁起眼睛信口随说的时候,我就仿佛挨着皮鞭的抽打,我就想到其芳,我深感自己同他差得太远了。 一年很快地过去了。其芳的声音相貌仍然鲜明地在我的脑子里活动,还是那样生气勃勃,精力充沛。今天我多么怀念他。这一位“永远这样奔波、永远不能给自己造一个温暖的窝”④的人,他是为了发展和繁荣祖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献出了个人的一切的。他在一九三七年写过这样一句话:“我一定要坚决地、勇敢地活下去。”⑤在一九四二年他又歌唱道: 我是命中注定了来唱旧世界的挽歌 并且来赞颂新世界的诞生的人。⑥ 他是说到做到、是完成了这个任务的。他的确是一个冲锋陷阵、死而后已的文艺战士。 我还记得在《中国报导》上发表的访问记中,其芳对采访的记者最后讲过这几句话:“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三十五年中间,我主要是做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工作,很少写诗写散文。要是可能,我将来还要写诗、写散文、写长篇小说。”他念念不忘他计划中的 “诗、散文、长篇小说”!但是现在没有这种可能了。对我们来说这是多大的损失。因此我们更加珍惜他遗留下来的一部分作品。昨天我还含着眼泪重读他的诗《北中国在燃烧》断片,为了它给我唤起的崇高的感情,我衷心地感谢他。 注①《扇上的烟云》:其芳的第一本散文集 《画梦录》(1936)的代序。 ②《呜咽的扬子江》:其芳的第三本散文集 《还乡杂记》的第一篇。 ③《夜歌》:其芳的第二本诗集,第三版起 名《夜歌和白天的歌》。 ④引自《北中国在燃烧》断片(二),见《夜 歌》。 ⑤引自《我和散文》(《还乡杂记》代序)。 ⑥引自《北中国在燃烧》断片(二),见《夜 歌》。
2. 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第5版()专栏:革命文物 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夏涛 一九四六年三月五日,刚从国民党反动派牢狱中被释放的叶挺同志,向党中央、毛主席提出了入党的申请。 电报很快到了延安,到了毛主席手里。毛主席立即召开党中央的会议,讨论并批准了叶挺同志的请求。第三天,党中央的复电(见图)就到了重庆。复电说: 亲爱的叶挺同志: 五日电悉。欣闻出狱,万众欢腾。你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二十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全中国都已熟知你对民族与人民的无限忠诚。兹决定接受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员,并向你致热烈的慰问与欢迎之忱。 中共中央 三月七日 这份复电,是党对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最大关怀和鼓舞,也是党对自己光荣的儿子胜利归来的最热忱的迎接。 伟大领袖毛主席对复电作了修改,对叶挺同志光荣的一生,作了崇高的评价。毛主席将原电稿上的“军长”、“将军”等字样都删去,亲切地称呼为“亲爱的叶挺同志”,并加上“欣闻出狱,万众欢腾”八个字,充分表达了对叶挺同志的“热烈的慰问与欢迎之忱”。 早在一九二四年,叶挺同志赴苏联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回国参加北伐战争,率领北伐军独立团,冲锋陷阵,英勇无畏,赢得了“铁军名将”的光荣称号。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后,他又先后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同志到欧洲和澳门度过了近十年的岁月,失去了党的关系。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挺同志回国参加抗战。蒋介石以军长的官衔相诱,遭叶挺同志的严词拒绝。他在一九三七年底到达延安,受到毛主席、党中央的热烈欢迎。在延安召开的欢迎大会上,叶挺同志激动地说:“革命好比爬山,许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难,一直向上走,我有一段是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现在又跟上来。今后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坚决抗战到底。”叶挺同志担任新四军军长以后,率领这支由八省健儿——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战士们所组成的新四军,挺进敌后,转战大江南北,进行了数千次的激烈战斗,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毛主席称赞叶挺同志“领导抗敌,卓著勋劳”。但是,一九四一年初,蒋介石处心积虑地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同志不幸被俘。 五年零两个月的牢狱生活,无论是在江西上饶,在湖北恩施,在广西桂林,还是在重庆“中美合作所”,叶挺同志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威胁利诱、迫害折磨,始终横眉冷对,大义凛然,坚持战斗,宁愿“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决不从“狗洞子里爬出”!同时,他对党对人民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怀着最崇高的愿望,只要一旦恢复自由,他就要求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一九四六年三月四日叶挺同志一出狱,第二天就向毛主席、党中央提出了申请入党的要求。 不幸的是,一九四六年四月八日,在叶挺同志前往延安的途中,由于飞机失事,他同王若飞、秦邦宪、邓发等同志一起不幸遇难。叶挺同志光辉的一生,他那“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的名言,以及他对党对革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附图片) 中国革命博物馆供稿
3. “烹说者”与“延上座”
第5版()专栏: “烹说者”与“延上座” 谢殿斌 史书上记载了项羽不少的“霸迹”。其中,令人瞩目的一处是:当他统领大军占领咸阳之后,有一个名叫韩生的,认为此地关山雄险、土地肥饶而劝他就此建都,成就霸业。对这样的良策,项羽竟不接受,却对桑梓之地无限留恋,非要衣锦还乡、回老家露露脸不可。韩生因此挖苦了一句:“楚人沐猴而冠。”意思是说,看起来衣冠楚楚,威风凛凛,其实不过和作戏的猴子一样。不料,这一句话竟触怒了楚霸王,把个韩生活活地扔到锅里烹死了。 相反,刘邦就不同。当郦食其当面对他发火,指责他,而且以长辈自居的时候,他不仅不恼,反而连连道歉,把这个“高阳酒徒”“延上座”,毕恭毕敬,欣然接受了夺取陈留的意见。 从这里可以看出,项羽与刘邦的一个大不同处就是:项羽把面子看得比事业重,而刘邦却把事业看得比面子重。项羽不管你的意见再重要,再正确,只要伤了他的面子,损了他的尊严,那他就不仅不听你的意见,还要给你个厉害看看,来个“杀人封口”。而刘邦却能虚心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只要你的意见对取天下有利,骂他两句也是欢迎的。“烹说者”和“延上座”正反映了这两种不同的态度,不同的作法,以及两种不同的结果。刘邦最后一统天下,而项羽落得个“别姬”自刎,决不是偶然的。 毛主席曾多次提到刘邦、项羽这两个历史人物,教诲我们的领导干部,接受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丢掉那种霸王作风,发扬民主,做好工作。我们有些领导同志,的确连封建时代的刘邦都不如,倒有点象项羽。他们没有刘邦“延上座”的风度,却在奉行项羽“烹说者”那一套。这些同志口头上也讲“民主”,也说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别人说一些客气话,或者不关痛痒地提点温和性的建议,他们尚能接受;如果是直接了当地给他们提几条尖锐意见,说出一些有损领导尊严的话来,他们就受不了。即便不勃然变色,当时跳起来,事后也对提意见的人过不去。下锅煮人的酷刑现在是无法实行了,给个“小鞋”穿穿之类的报复总免不了。这些人的特点是把个人的尊严看得比我们所从事的伟大事业重要得多。面子伤了,他哪里还顾得去认真地想一想那些刺耳话是否真有道理,提意见的同志是否出于好心呢? 比较一下“烹说者”与“延上座”,我们应该懂得,为了我们事业的胜利而必须发扬民主。我们共产党人,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而现阶段就要力争尽快地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心胸应是如何地博大宽阔!难道几条甚至几十条意见都容纳不了吗?群众有话,不让人家讲,几句刺耳话,就听不进去,有人反对,则与人过不去,这哪里还象个共产党人的样子? 沾染了霸气的同志,为了我们的事业,应当以霸王为戒,好好地革除一下霸气,若一意孤行,那就不仅要使我们的事业遭受损失,称霸者也难免有一天要“别姬”的。
4. 中国有“绝手” 百炼出精钢
第5版()专栏:知识小品 中国有“绝手” 百炼出精钢 华觉明 百炼钢是我国古代冶铁工匠的杰出创造。自从西晋刘琨写下“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著名诗句以来,“千锤百炼”、“百炼成钢”,便成为文学创作和人们常用的习语。 早期的钢如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钢刀、钢戟,是用块炼铁经渗碳锻成的。西汉初期增加了锻打次数,使钢中夹杂物减少和细化,组织较为均匀,质量显著提高。河北满城刘胜墓所出的钢剑、错金书刀,就属于这种处于初始状态的百炼钢。 西汉后期发明炒钢后,出现了百炼钢的直接前身——卅炼钢。山东苍山东汉钢刀有“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涷大刀”的错金铭文,说明它是经过约三十次反复锻炼才制成的;比它更早的有广汉郡工官在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制作的“卅涷”金马书刀。可见,早在公元二世纪初,它已发展成为一种有一定工艺规范、为各冶铁作坊广泛采用的制钢技术。王充《论衡》以剑喻人,说价值一金之剑,只要“更熟锻炼,足其火,齐其铦”,就可以成为“千金之剑”,无疑是源自锻剑匠师的丰富实践。 在三十炼钢的基础上,公元二世纪末叶出现有“中平□年五月丙午造作支刀百练清刚”铭文的百炼钢刀。三国时期,百炼钢技术已相当成熟,曹丕《典论》说:“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这样炼出的宝刀、宝剑,具有美丽的花纹,或耀似朝日,或彩似丹霞,称为“华锋”,“清刚”。《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讲大夏制作百炼钢刀,说明少数民族地区也已掌握这项技术。南朝谢平所制“神剑”,能削断悬挂在头发丝上的十五根?芒而丝不绝,号称“中国绝手”。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述了百炼钢的工艺过程,说是“取精铁,锻之百余火”,就可得到“纯钢”。《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明代重要科学著作,都提到了“百炼钢”。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期间所写的奏章中也说“用铁条烧熔百炼”,锻造大炮。 源远流长的我国百炼钢技术,传播到国外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据史籍记载,魏明帝曾赠给倭国女王卑弥呼五尺刀两口。作为珍贵礼品的宝刀,当是用的百炼钢。前述中平钢刀,也是在日本发现的。其后,日本人民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技术,制成闻名世界的倭刀,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这些史实表明,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人民曾经有着友好交往和科学技术交流的悠久历史。 自然,百炼钢作为一种古老的手工业方式的制钢工艺,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可是,古代劳动人民在极其困难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下,不畏艰难、精益求精的勇气、毅力和独创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人民群众从千百年斗争实践中认识到的“千锤百炼”、“百炼成钢”的真理,将永远激励着人们经风雨、见世面,在火热的斗争中锻炼成长。
5. 河西走廊歌——献给人民公社成立二十周年
第5版()专栏: 河西走廊歌 ——献给人民公社成立二十周年 孙华文 钟 楼 哦,河西名城——张掖, 关于你,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城中雄伟的钟楼余音不绝, 似铁马叮咚迎接游客。 我来访你,不是匆匆路过, 是来参加这里宏大的建设。 听!代替当年预告烽火的大钟, 高音喇叭正将“八年规划”广播。 向四个现代化迅猛进军! 钟楼上的红幅激励着进军者。 河西走廊,盼着建设, 三年大治,时间紧迫。 登钟楼看古树参天的大道, 车水马龙,气势磅礴; 下城楼从嘹亮钟声中出发, 万马千军,同一节拍…… 啊,河西名城——张掖, 关于你,有许多理想的描摹, 在二○○○的金色沙盘上, 你是千万明珠中的一颗。 沙 枣 虽不象白杨似参天, 却也有遒劲的树干, 祖孙几代,挽臂抱肩, 结成一道绿色防线。 线外,沙岭纵横, 望不尽大漠孤烟; 线内,条田平展, 收不赢金谷银棉…… 呵,沙枣,你那银灰色小叶, 任烈日薰蒸,从不萎蔫; 呵,沙枣,你那淡青色小花, 任黄风扑打,清香不变。 我问你钢铁意志怎样锤炼? 你婆娑起舞,娓娓称赞—— 是战斗在风沙线上的社员, 用血汗将我辛勤浇灌…… 你捧给我几枚火红的果实, 细细品味,涩中带酸,酸了更甜; 咦,莫非这就是公社社员的情感? 农业学大寨,苦后才有甘。 丝 绸 天边,缀着几颗星斗, 夜色茫茫,紧裹神州; 皓月,爬上祁连山巅, 照耀走廊,亮如白昼。 远远地看,好一条长绸! 拽在仙女手中月下抖—— 哦,莫非说丝绸之路, 当真是用丝绸铺就? 近近地瞅,是一条白链! 在高标准渠里潺潺流—— 那排排闪光的玛瑙、翡翠, 是精工细砌的鹅卵石头。 呵,这不是古代繁荣的再现, 是当今愚公大显身手—— 三千里走廊作丝绸, 照着大寨图案认真绣。 绣一条新时代的丝绸之路, 人民公社哟,将会更加美丽、富有; 那时,乘车从干旱的走廊穿过, 就象在江南水乡坐船漫游……
第 6 版
1. 多为儿童们画画(图片)
第6版()专栏: 多为儿童们画画 少年儿童,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在党的阳光雨露哺育下,亿万少年儿童正象幼苗一样茁壮成长。他们怀着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迫切地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万恶的“四人帮”出于反党夺权的罪恶目的,疯狂推行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践踏党的文艺政策,扼杀少年儿童文艺作品。十几年来,造成少年儿童读物奇缺的状况,使广大少年儿童没有多少有益的书可读,也没有多少有趣的画可看。 粉碎“四人帮”后,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关怀下,随着整个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发展,少年儿童读物的创作和出版,也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许多专业和业余的作家、画家和艺术家都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责任感,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愿意为孩子们多写多画,这是十分可喜的。这里,我们选刊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出版社出版的少年儿童读物部分封面、插图和单幅画,目的在于进一步引起大家的重视。希望画家们和作家们密切合作,深入到少年儿童日益丰富多采的生活中去,了解他们的思想、愿望和爱好,以便创作出富有教育意义、为广大儿童喜爱、内容丰富、形式风格多样的美术作品。 为了教育和培养下一代——未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主力军,愿专业、业余画家们拿起笔来,多为儿童们画画吧! ——编 者(附图片) 为革命学文化(《红小兵》封面) 覃奕汉 从小爱科学(广东《红小兵》封面) 黄菊芬 卖火柴的小女孩(封面) 赵隆义 裘兆明 老 师 早(插图) 于化鲤 幸福的童年(漫画) 张乐平 小 梅(水印套色木刻) 温泉源 封 面 林琬崔 封 面 林 墉 封 面 范一辛 爱 学 习(插图) 林琬崔 想 一 想(水粉画) 徐启雄 两只小孔雀(动画片)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