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08-19
第 1 版
1. 华主席和齐奥塞斯库总统结束正式会谈 中罗友好合作前景广阔 会谈自始至终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第1版()专栏: 华主席和齐奥塞斯库总统结束正式会谈 中罗友好合作前景广阔 会谈自始至终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八月十八日电 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和罗共总书记、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尼·齐奥塞斯库今天结束了正式会谈。 参加前几次会谈的双方人员参加了今天上午的会谈。 会谈自始至终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中罗友好合作关系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发展两国友好合作的潜力很大,前景广阔。 双方对中罗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兄弟友谊、战斗团结以及合作的增强和发展表示十分满意,并决心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互相帮助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团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加深这种关系。双方强调指出,中罗两党之间的牢固团结对确保中罗革命友谊和发展中罗两国之间多方面的合作关系,具有决定性作用。 双方决心今后继续发展和扩大两国和两国人民在各方面的合作关系,并经常交流两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双方对中罗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经济和技术合作的不断发展表示满意,深信这些方面的合作在今后几年将会比前几年有更大的发展。 双方认为,尼·齐奥塞斯库总统今年五月访问中国时签订的长期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以及华国锋主席这次访问罗马尼亚期间将要签订的各项协定和议定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双方商定要发展工业生产协作,以便有效地利用两国不断增长的经济技术力量。双方还商定进一步加强两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合作。 双方对两国在发展文化、教育、新闻、广播、电视、旅游和体育合作方面取得的成果表示高兴,并商定继续扩大这些成果,以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在会谈中,华主席介绍了在齐奥塞斯库总统今年五月访华以来中国国内的情况,指出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和经济形势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好。在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的道路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有可能加快。 尼·齐奥塞斯库总统介绍了罗马尼亚人民为贯彻罗共十一大和去年全国党代表会议决议,为实现关于把罗马尼亚建设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向共产主义迈进的纲领而作出的巨大努力,介绍了罗马尼亚在实现现行五年计划、使国家实现经济、社会繁荣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的成就。 双方还就当前国际形势广泛地交换了意见。他们谈到在世界上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倾向的加剧,新的战争的危险,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统治和发号施令,以及争取和捍卫民族独立和主权的斗争。 华主席和齐奥塞斯库总统重申了中罗两党和两国在国际活动中加强合作的共同愿望。 双方对华国锋主席的正式友好访问和尼·齐奥塞斯库同志和华国锋同志之间会晤和会谈所取得的丰富成果表示极为满意。
2. 华主席在罗参观石油设备厂和拖拉机厂 曼内斯库总理陪同参观 两市人民热烈欢迎中国贵宾
第1版()专栏: 华主席在罗参观石油设备厂和拖拉机厂 曼内斯库总理陪同参观 两市人民热烈欢迎中国贵宾 新华社普洛耶什蒂八月十八日电 华国锋主席今天中午由马·曼内斯库总理陪同,参观了布加勒斯特以北七十公里处的普洛耶什蒂“五一”石油设备厂。华主席热情赞扬这个厂为发展罗马尼亚石油工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罗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普洛耶什蒂市的石油化学工业十分发达,素有“石油之城”之称。今天,这个“石油之城”沉浸在中罗两国人民的友谊气氛中。当华主席来到工厂参观时,工厂工人和邻近居民数万人向中国贵宾欢呼。一位从十公里以外赶来的六十三岁老农民说:“我来时,合作社全体社员让我向中国贵宾表达他们的高兴心情。”工厂一位业余合唱队队员说:“我从八点就等在这里了,我们要唱罗马尼亚著名的歌曲《欢迎你,亲爱的客人》来欢迎华国锋主席。” 华主席在厂长斯特里安·特奥多雷斯库陪同下,参观这个罗马尼亚最大的石油机械设备制造工厂。特奥多雷斯库厂长对华主席说,这个厂在齐奥塞斯库总统关怀下,发展很快,现在已能生产八千米钻机。他们厂同别的厂合作还制造了罗马尼亚第一台海上钻探平台。目前,罗马尼亚的石油钻机产量占世界第三位。 这个厂从五十年代开始就同中国建立了良好的贸易关系。目前,每年向中国提供三十台钻机设备。这个厂的总工程师波·克里斯特尔说:“我们希望更快更好地发展同中国的经济合作,相互取长补短。” 华主席在参观第一机械加工车间时,厂长介绍了他们正在试验一万米的钻机。华主席问道:“一万米钻机性能怎么样?”曼内斯库总理说:“据我知道,性能良好。” 华主席在参观了第一机械加工车间和成套设备车间以后,来到试验场观看钻探井架起落操作表演。 华主席在试验场地应邀在工厂贵宾留言簿上题词。他祝愿这个工厂在实现罗共十一大和全国代表会议提出的宏伟目标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 接着,在这个厂劳动了二十三年的四十岁的装配工克里斯特亚代表全厂工人向华主席赠送石油钻探井架模型。这时,工人们热烈鼓掌。 华主席在离开工厂时,对这个工厂所在的普拉霍瓦县的县委第一书记、县人委主席扬·克尔切伊说:“这个厂为发展罗马尼亚石油工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罗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请你和工厂的领导同志转达我们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工人同志和全体居民的感谢和问候。我们祝愿他们今后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克尔切伊同志表示衷心感谢,保证要努力完成党和国家交给他们的任务。 华主席由布加勒斯特前往普洛耶什蒂市的时候,沿途乡村的农民和青少年站在公路两旁,挥动花束,向中国贵宾欢呼致敬。 新华社布拉索夫八月十八日电 华国锋主席今天下午乘车穿越了罗马尼亚著名的风景区——普拉霍瓦河谷,从普洛耶什蒂市到达罗马尼亚中部工业城市布拉索夫,参观了这里的拖拉机厂。 华主席是由马·曼内斯库总理陪同抵达布拉索夫的。数以万计的工人、社员、学生和市民夹道热烈欢迎华主席。身穿罗马尼亚族、匈牙利族和日尔曼族服装的男女青年跳起了欢快的民间舞蹈,许多专业和业余的民间乐队演奏了悦耳的乐曲。欢迎群众热烈鼓掌并高呼“乌拉”。 布拉索夫是一个三面环山的风景优美的城市,是罗马尼亚重要的机器制造工业中心。它以生产汽车、拖拉机而闻名全国。 在布拉索夫拖拉机厂,华主席受到了热烈的欢迎。青年男女工人向华主席献了花束。 在听取了该厂厂长瓦·瑟凯尔有关工厂生产发展情况的介绍之后,华主席参观了发动机车间和总装车间。华主席仔细地观看了生产过程。正在生产的工人向华主席鼓掌欢迎。华主席也频频向工人们招手致意。接着,工人们驾驶着这个厂生产和其他工厂生产的各种类型的拖拉机和卡车,在总装车间门口鱼贯通过,请华主席观看他们的生产成果。 布拉索夫拖拉机厂自一九四六年生产出第一台拖拉机以来,迄今已制造了五十七万台拖拉机,为罗马尼亚实现农业机械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个工厂生产的拖拉机还向八十四个国家出口。 访问结束时,华主席为工厂题词:“亲爱的布拉索夫拖拉机厂的同志们,你们厂生产的拖拉机,对罗马尼亚农业机械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我表示衷心的祝贺,并祝愿你们今后取得更加出色的成就。中罗友谊万岁!” 瑟凯尔厂长感谢华主席来厂访问。华主席请工厂领导转达他和中国代表团其他同志对全厂职工和他们的家属的亲切的问候。 随同华主席访问的有纪登奎、赵紫阳、黄华以及其他随行人员。 罗共中央委员、罗共布拉索夫县委第一书记、县人民委员会主席格·杜米特拉凯,罗共布拉索夫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长伊·德勒吉奇陪同华主席参观了拖拉机厂。 华主席在来布拉索夫市途中,受到普拉霍瓦河谷地区的各市镇群众热烈的夹道欢迎。
3. 罗共布拉索夫县委员会为华主席举行盛大欢迎宴会
第1版()专栏: 罗共布拉索夫县委员会为华主席举行盛大欢迎宴会 新华社布拉索夫八月十八日电罗马尼亚共产党布拉索夫县委员会今天晚上在这里的“军队之家”举行盛大宴会,热烈欢迎华国锋主席和随同他前来访问的人员。 罗共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罗马尼亚政府总理马·曼内斯库,罗共布拉索夫县委第一书记兼县人委主席杜米特拉凯,布拉索夫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长伊凡·德勒吉奇等出席了宴会。 纪登奎、赵紫阳、黄华等出席了宴会。 席间,华主席提议为中罗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繁荣,为齐奥塞斯库总统和曼内斯库总理的健康干杯。 曼内斯库同志也提议为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新胜利,为罗中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的胜利,为华国锋主席的健康干杯。 杜米特拉凯同志首先致祝酒词。他代表罗共布拉索夫县委、县人委、全县党员和居民对华国锋主席表示衷心和热烈的欢迎。他说:“华国锋同志访问罗马尼亚的日程中也包括了布拉索夫县,布拉索夫县全体劳动者对此感到十分荣幸和高兴。布拉索夫县同全国其他各县一样,在社会主义年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很快,在全县人民的劳动和生活中,在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和日新月异的变化。” 他说,目前,全县劳动人民为出色完成十一大和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全国党代表会议的决议以及齐奥塞斯库同志的重要指示,正在开展广泛和创造性的活动。 他说,布拉索夫县全体劳动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对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尊敬的华国锋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表示衷心敬佩。 他说:“我们感到高兴的是,布拉索夫县的一些企业对加强罗中两国人民经济和科技合作方面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些企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些经济单位保持着长期的和越来越有成效的关系。” 接着,纪登奎同志致祝酒词,他首先代表华主席和其他中国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在访问了你们首都布加勒斯特之后,今天我们又来到工业发达、风景优美的布拉索夫县参观访问,我们感到格外高兴。勤劳好客的布拉索夫人民,以同志的情谊热烈欢迎我们。 他说:“我们高兴地看到,不论在布加勒斯特,在普洛耶什蒂,还是在刚刚参观过的拖拉机厂,兄弟的罗马尼亚人民都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在这些成就中,布拉索夫人民和工人阶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纪登奎同志说:“罗马尼亚人民所以能够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这是由于你们坚决执行独立自主政策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是由于你们有一个好的党,好的人民和好的工人阶级。” 他说:我们衷心祝愿你们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强盛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纪登奎同志说:“布拉索夫人民对我们的热情欢迎,使我们深深感到中罗友谊深入人心。我们相信,这次华主席对罗马尼亚的友好访问以及华主席与齐奥塞斯库同志的会谈,不仅为中罗两国的友好合作开辟了新的前景,也为布拉索夫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创造了更好的未来。” 席间,布拉索夫县的艺术家们演唱了中罗两国歌曲。 宴会是在十分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华主席从宾馆到“军队之家”的沿途受到当地数万名劳动群众热烈的夹道欢迎。
4. 邓副主席方副总理会见杨振宁博士
第1版()专栏: 邓副主席方副总理会见杨振宁博士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八日电 邓小平副主席、方毅副总理今天上午会见美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同他进行了亲切的谈话。 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科学工作者周培源、罗青长、熊向晖、钱三强、张文裕、岳岱衡、朱永行会见时在座。 会见以后,邓小平副主席、方毅副总理设宴招待杨振宁博士。(附图片) 邓副主席方副总理会见杨振宁博士 新华社记者摄
5. 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结束 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服役条例》,通过国务院提议的任免名单
第1版()专栏: 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结束 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服役条例》,通过国务院提议的任免名单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八日电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今天结束。 今天下午举行了全体会议。会议由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兰夫主持。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宋庆龄、聂荣臻、吴德、韦国清、谭震林、李井泉、邓颖超、赛福鼎、廖承志、姬鹏飞、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许德珩、胡厥文,出席了会议。 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黄火青,列席了会议。 在今天的全体会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梁必业就《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服役条例》作了说明。这个条例是依据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中关于“国家大力加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建设”的规定的精神,为了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大路线和新时期的总任务,为了贯彻落实抓纲治军、准备打仗的方针、任务,坚持毛主席的无产阶级“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反对林彪和“四人帮”的资产阶级“任人唯亲”的干部路线,肃清他们的流毒和影响,恢复、发扬我军干部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好地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干部队伍,提高部队战斗力而拟制的一个适合于新的历史条件的军队干部服役条例。会议批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服役条例》,通过了国务院提议的任免名单。 在十七日的全体会议上,水利电力部部长钱正英作了关于农田基本建设的情况报告。钱正英部长介绍了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农田基本建设的大好形势和今后的规划。她指出,我们相信,在华主席、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认真落实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决肃清“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农田基本建设将掀起一个新高潮,农业生产将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定能够办到的。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姬鹏飞在会上作了关于人大代表团访问委内瑞拉、墨西哥、加拿大、叙利亚的书面报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沈雁冰、王首道、张冲、帕巴拉·格列朗杰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列席了十七日的全体会议。
6. 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服役条例的决议
第1版()专栏: 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服役条例的决议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八日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服役条例的决议 (一九七八年八月十八日通过)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服役条例。
7. 人大常委会关于国务院提议任免名单的决定
第1版()专栏: 人大常委会关于国务院提议任免名单的决定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八日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国务院提议任免名单的决定 (一九七八年八月十八日通过)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 一、任命姚依林为商业部部长,免去王磊的商业部部长职务; 二、任命钱敏为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
8. 应邀前往朝鲜进行友好访问 粟裕同志率我军事友好代表团离京
第1版()专栏: 应邀前往朝鲜进行友好访问 粟裕同志率我军事友好代表团离京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八日电 以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负责人、国防部副部长粟裕为团长,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部队司令员杨得志为副团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友好代表团,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力量部的邀请,今天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友好访问。 代表团团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委卢仁灿,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谭善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高存信、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高锐,以及刘光甫、沈少星、王庆英、赵斌杰、铁雷、赵国耀。 到机场欢送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司令员陈锡联,外交部副部长刘振华,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杨勇、总政治部副主任黄玉昆、总后勤部政委王平,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军事院校、北京部队等有关方面的负责人杨国宇、黄立清、宋承志、邓家泰、王六生、陈再道、宋时轮、张翼翔、汪洋、孔原、李刚、柴成文。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使全明洙、大使馆武官金甫润大校和大使馆外交官员也到机场送行。(附图片) 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离京赴朝鲜,韦国清、陈锡联等同志,到机场送行。 新华社记者摄
9. 图片
第1版()专栏: 八月十七日晚,华国锋主席出席了在“体育文化宫”举行的文艺晚会,和齐奥塞斯库总统一道欣赏了丰富多采的文艺节目。图为演出结束后,华国锋主席和齐奥塞斯库总统向观众致意。 新华社记者摄(传真照片)
10. 图片
第1版()专栏: 八月十八日,华国锋主席由罗马尼亚政府总理曼内斯库陪同,在普洛耶什蒂参观“五一”石油设备厂,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八月十七日,华国锋主席出席文艺晚会时,迎候在布加勒斯特“体育文化宫”门口的少年亲吻华主席。 本组照片均为新华社记者摄(传真照片)
第 2 版
1. 不能忘记鱼水关系
第2版()专栏: 不能忘记鱼水关系 本报特约评论员 我们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只能是鱼水关系。这是毛主席的一贯教导。和鱼不能离开水一样,我们的党一刻也不能离开人民群众。林彪、“四人帮”妄图破坏这种鱼水关系,把党置于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变共产党为法西斯党,从根本上达到毁灭我们党的目的。他们的阴谋当然不会得逞。但是,其流毒和影响却不能低估。这种流毒和影响如果不迅速地坚决地加以肃清,仍然是对我们党的一个严重威胁。 人民的呼唤 最近,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向全党转发了陕西省委《关于旬邑县少数干部强迫命令、违法乱纪的调查报告》,报告中引了旬邑县群众的这样一段话:“抗战那会儿,村里来个干部,大家总是围成一堆,热情地问长问短,从不知害怕;现在群众见了干部,如象见了老虎,回头就走,如今怎么成了这个情景?!”这里提出了一个尖锐问题:为什么过去那种“围成一堆”,“问长问短”的鱼水关系,如今在有些地方竟然变成“象见了老虎”一样的关系?这种情景是怎样造成的呢? 过去,干部和群众的鱼水关系是在战争年代里相依为命的斗争中凝成的。革命干部为人民群众的解放奋斗牺牲;人民群众对革命干部的斗争支持、掩护。在那种条件下,人民群众的作用是直接的、明显的,干部离开了群众就寸步难行,连安全和生活都没有保证。新中国建立以后,情况不同了。我们的党成了执政党,干部成为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员。在这种新的环境下,就可能产生错觉,似乎自己成了政府的“官员”,而群众则是自己管辖下的“老百姓”。因此,进城以后,党经常提醒大家要注意这个问题。 我们的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高度集中的国家。干部的权力是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包括生活当中的衣、食、住、行,都是国家统一管理;我们的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党的干部也有很高的威信。这本来是我们制度优越性的表现,但是如果干部队伍不纯,也可以走向反面。他们可以利用党的威望和手中的权力去欺骗群众和残害群众。革命胜利了,环境不同了。过去干革命要杀头,现在干革命可“做官”,这种情况也使一些意志薄弱者见利思迁,把干革命当作追求“升官发迹”的途径。中国是一个封建主义制度长期统治过的国家,缺乏民主生活的传统,人们不易摆脱家长制的统治。特别是林彪、“四人帮”的扰乱,给干部队伍带来了严重的不纯,使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国家的法制遭到了严重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混在干部队伍里的少数坏人和作风恶劣的干部就有了足够的条件为非作歹,欺压群众。他们对人民群众在政治上迫害,经济上剥夺,直至克扣口粮、任意打骂。这样还不算,还要随意给人扣上反党、反革命的帽子,而只要一扣上这顶帽子,那就不仅是个人遭罪,而且连亲属也要遭殃!这样的干部,群众把他们叫做“土皇帝”、“国民党”、“老虎”等等,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老虎是要吃人的。人民的权利没有保障,当然害怕,只有躲开,而所有这一切,都是打着共产党的旗号干的。人民群众害怕党的干部!试想,我们的党和群众的关系被糟踏成什么样子了! 报告中说,“广大群众异口同声地说:再也不能让这种现象继续下去了!”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不仅是群众对“四人帮”的控诉,这也是群众对党的呼唤,人民要求迅速改变这种不正常的关系。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坚决支持人民群众的呼声,转发了这个调查报告。这就充分说明我们的党是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 群众观念薄弱是个大问题 近年来,我们的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受到损害,主要是有些领导同志的群众观念淡薄了。许多问题虽然发生在基层,但上级机关的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往往是造成和助长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 毛主席教导我们,对上级机关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是一致的。但是,很久以来,在一些干部的心目中,只剩下对上级负责这一个方面,而完全忘记了对人民群众负责这一个方面。他们只有上级观念,没有群众观念,实际上是只有个人观念。因为所谓“上级观念”,并不是真正向上级负责,而是取得上级的信任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已经成为一些人获得“成功”的秘诀。在他们看来,群众是微不足道的,重要的是上级的看法。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思想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和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得到鼓励。有些上级机关在交代工作任务的时候,既不交代政策界限,也不交代工作方法和作风。他们不了解下面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不管下面干部采用什么方法去贯彻上级的要求,只要“完成任务”、“不讲价钱”,就是好样的,就给以表扬,就给以提拔。这种风气一开,空话、假话、大话,强迫命令、违法乱纪的行为就都出来了。久而久之,连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说假话的受表扬,讲真情的挨批评。于是,下级机关集中精力编写“简报”,上级机关忙忙碌碌批阅“简报”,而老百姓的疾苦可就无人报告了。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 早在一九五三年,毛主席就指出:“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在我们的党和政府,不但在目前是一个大问题,就是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还将是一个大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73页)经过林彪、“四人帮”的破坏,应该说这个问题是更大了。 毛主席一贯教导我们,党和群众的关系好比鱼和水的关系,他告诫我们,不要脱离群众,更不要和群众对立。他说:“打个比喻,人民就象水一样,各级领导者,就象游水的一样,你不要离开水,你要顺那个水,不要逆那个水。”(《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51页)毛主席尖锐地指出:“县委以上的干部有几十万,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里。如果不搞好,脱离群众,不是艰苦奋斗,那末,工人、农民、学生就有理由不赞成他们。……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他又说:“有些人如果活得不耐烦了,搞官僚主义,见了群众一句好话没有,就是骂人,群众有问题不去解决,那就一定要被打倒。现在,这个危险是存在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25—326、324页)我们党的斗争历史,特别是“四人帮”覆灭的历史,生动地证明了毛主席的科学论断。前车可鉴,应该警惕啊! 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 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为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大干快上。依靠的力量是什么呢?仍然是人民群众。不是依靠强迫命令,而是依靠人民群众高昂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依靠人民群众的自觉性和独立创造精神。列宁说得好:“社会主义不是按上面的命令创立的。它和官场中的官僚机械主义根本不能相容;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列宁全集》第二十六卷第269页) 怎样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呢?依靠实事求是,依靠研究和掌握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依靠党的各项政策,依靠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等等。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首先要明确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而人民则是国家的主人。记住马克思的教导: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由人民自己当自己的家”。(《法兰西内战》第117页)要摆正公仆和主人的位置。不从思想上认真解决这个问题,党群关系是鱼水关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在实际生活中,不是有人总是喜欢关在门里杜撰什么割群众的“资本主义尾巴”、“落实党的政策是施行小恩小惠”等等吗?象这样一些直接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利益的问题,和群众商量过没有?考虑到群众的要求没有?为什么要剥夺劳动者?而且居然还说出了诸如“施行小恩小惠”这样的话来,这岂不是把自己摆在一个对人民施大恩大惠的救世主的位置上去了吗?这样当然就调动不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而只能调走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群众自己的朝气蓬勃的、强大的运动会象清除毫无用处的腐败东西,把杜撰的、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方案一起清除掉,自己则永远一往直前地前进。”(《列宁全集》第十八卷第518页)粉碎“四人帮”以来,人民群众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所走过的,难道不正是这样的历程吗? 斯大林在总结列宁的伟大业绩时说,有些人害怕群众,他们是“怕群众‘破坏得太多’,想充当保姆的角色”。“列宁总是鄙弃那些瞧不起群众,想照书本去教导群众的人。”“列宁总是不倦地教诲我们:要向群众学习,要理解群众的行动,要细心研究群众斗争的实际经验。”“相信群众的创造力,——这就是列宁活动中的一个特点”。 斯大林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歌颂列宁的伟大,他说:“难怪我们党内常说:‘伊里奇在革命波浪里游泳,就象鱼在水里一样。’”(《斯大林全集》第六卷第55页)斯大林这里讲的是列宁对于革命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当然也包括他对于人民群众的了解和依靠。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是这样。我们要学习革命导师的榜样,投身到革命的波浪中去,投身到人民群众的运动中去。和人民在一起,我们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就能够实现我们的目的。
2. 群众喜爱这样的农机管理站——辽宁盖县团山公社农机管理站见闻
第2版()专栏: 群众喜爱这样的农机管理站 ——辽宁盖县团山公社农机管理站见闻 在辽东半岛的盖县,有一个群众喜爱的农机管理单位——团山公社农机管理站。它在党委的领导下,农机管理工作搞得很出色。 全社大中小拖拉机九十五台,从一九七七年以来,机车完好率和出勤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这个管理站农机管理费用低,每台机车的亩耗油量和生产成本,都降到了国内的最低水平。现在全公社三万亩耕地,机耕面积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机播面积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中耕、收割(矮秆作物)和脱粒等生产环节,也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这里曾是遭受“四人帮”破坏的“重灾区”。“四人帮”的党羽曾在这个地区散布种种谬论,胡说什么“冒烟(机器)的不如带弯(弯弯犁)的,小手扶(拖拉机)不如大耳朵(驴)”,公开反对农业机械化。有了农机,他们又反对抓管理,攻击规章制度是“管、卡、压”,诬蔑按劳分配政策是物质刺激”,造成农机管理方面的无政府状态。 由于管理混乱,生产无计划,消耗无定额,成本无核算,大大挫伤了农机人员管好车、开好车的积极性。也给一些私心重的人开了方便之门,有的跑运输捞“外快”,有的为亲友开“人情车”,“铁牛”变成了没人管的“野牛”。当时机器虽然增加了,但是作业量没有提高;拖拉机越多,“趴窝”的现象越严重。 一九七七年以前,这个公社平均每年要白白浪费掉二十多吨柴油,亏损上万元钱。贫下中农痛心地说:“没有机器想机器,有了机器赔不起!” 粉碎“四人帮”以后,团山公社农机管理站的同志总结过去的教训,决心拨乱反正,肃清“四人帮”的流毒,迅速落实经济政策,恢复和健全农机管理制度。 “四害”横行时,农机人员“干好干坏一个样,一天划上一道杠(记一个工日)”。因此,人没有积极性,机器发挥不了效能。针对这一情况,团山公社在揭批“四人帮”破坏农机管理罪行的过程中,普遍实行了“五定两奖”制度,即定人员、定机具、定任务、定成本、定报酬和保养升级奖、安全生产奖,把责任固定到人,任务落实到车。从公社拖拉机站到各大队机耕队,要求出车有记录,作业有验收,质量有检查,帐目日清月结,进行单机核算,按照每台机车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计酬。门家漠洛大队有一个机组,实行“五定两奖”制度后,机车保养很快由乙级上升到甲级,出勤率由百分之六十上升到百分之八十,工作量增加了一倍。 为了使制度和政策深入人心,共同监督,互相促进,公社拖拉机站和各大队机耕队,普遍把本单位的生产计划、岗位责任制度、单车核算的各项指标、劳动竞赛条件和检查评比图表,张贴到墙上,全社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开展革命竞赛。对先进机车和优秀驾驶员,给予精神和物质鼓励;对于人为地造成事故,损坏机车和完不成任务的,要查明原因,按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或给以处罚,从而造成一种先进光荣、落后耻辱的气氛,出现你追我赶争上游的生动局面。 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从田间作业回来的驾驶员,一停下车,顾不上吃饭,首先检修机车。现在出车检查,收车保养,已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本报特约记者 王永福
3. 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个重要措施
第2版()专栏:编后 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个重要措施 加强农业机械的管理,降低农机费用,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个重要措施。 当前,农村有相当多的社、队,机器增多了,粮食产量增加了,社员的收入并没有提高,有的甚至减少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农机管理混乱,损坏耗费大,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能不能管理好现有的和即将增加的农业机械,是关系到能不能坚持勤俭办社的方针,保证农村社队增产增收的重要一环。 有关部门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象盖县团山公社的农机管理站那样,恢复和健全规章制度,落实按劳分配的经济政策,提高农机人员管好农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农机损耗下降,工作效率提高。这样一来,就可以减轻农民的一部分负担。
4. 老区的爱民传统又恢复了 庆阳地区部分机关单位纠正加重农民不合理负担的错误倾向
第2版()专栏: 老区的爱民传统又恢复了 庆阳地区部分机关单位纠正加重农民不合理负担的错误倾向 位于陇东高原的庆阳地区,是原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战争年代,这里党和群众的关系亲如鱼水。党政机关纪律严明,一旦出现侵犯群众利益的问题,立即严肃处理,认真赔偿。前些年,由于“四人帮”及其在甘肃的代理人的干扰破坏,这些好传统、好作风被败坏殆尽。这个地区所属的不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由于受“四人帮”的影响,无视群众的疾苦,不顾群众的利益,以各种名目和手段,向生产队、群众明讨暗要,随意平调、侵占他们的土地、劳力和各种资财。甚至公然利用生产队和社员的某些困难和需要,进行敲诈勒索,肆意刁难:管电的卡断线路,修机器的搞坏机器,搞收购的压级压价。凡此种种,不但增加了社员群众的负担,而且严重影响了党政部门和群众的关系。许多群众和老干部痛惜地说:这那里是共产党的作风啊!粉碎“四人帮”后,这种风气有所改变。但是,也有一些单位、有些人,仍然迟迟没有觉悟。 湘乡县委的经验和党中央的重要指示下达后,这个地区部分机关单位的职工、干部,在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回顾了边区的光荣传统,认识到,中央这次强调减轻农民的负担,不但有经济上的意义,更重要的还有政治上的意义,体现了党对群众的关心,意味着党的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因此,他们决心以实际行动贯彻中央的指示,主动清理本单位以往存在的加重农民负担的问题,一桩桩、一件件地进行查证分析,搞清平调、占用、摊派给生产队的物资、资金、土地、劳力的数量和金额。在清理的基础上,到生产队登门道歉,搞好退赔工作。到目前为止,地、县、社已有二十多个机关单位搞了清理和退赔。其中已有十几个单位全部退清,已退给生产队粮食五千多斤,现金四千多元,土地近百亩。例如庆阳地区机关所在地西锋镇的城镇建设管理科,去年九月,与庆阳县彭原公社刘岭大队三里沟圈生产队挂钩,以在城内增设一座厕所,让他们积肥为交换条件,占用生产队十二亩好地,办了一个所谓农场,由生产队代为耕种,他们坐享其成。这次,他们对照湘乡经验和中央指示,对这件事作了认真检查,认识到这实际是剥削生产队,立即把十二亩地及从这块地里收获的二千多斤粮食,全部退给了三里沟圈生产队。事后,城建科的负责同志还亲自到彭原公社的三干会和三里沟圈生产队的社员会上作了检查。 这些单位在清理退赔的同时,还对以往在这些方面存在问题较多的干部职工进行批评教育,帮助他们增强和树立政策观念、纪律观念。庆阳县电业管理所有些人员,过去经常利用检查线路、修理电机、代购物资等机会,向生产队要粮食、食油和其它农副产品,让生产队的劳力给他们干私活。电业所党组织,对这些同志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 这些单位的干部、职工想方设法搞好“支农”工作。西锋城建科从城镇建设管理工作出发,研究了几条保护农民利益的措施:一是进一步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减轻城镇有害气体和废水对周围社队的污染、危害。二是更周密地组织好城粪下乡工作,坚决杜绝对社队进行敲诈勒索的现象。三是进一步解决好西锋镇排水不畅的问题,以免出现暴雨时给周围农田、农舍带来损失。 庆阳地区部分机关单位的这些做法,使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感到由衷的喜悦,他们高兴地说:确实是毛主席的政策又回来了,老区的爱民传统又恢复了! 本报记者 胡国华
5. 原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金仲华同志骨灰安放仪式在上海举行 邓小平副主席,宋庆龄、谭震林、邓颖超、廖承志、胡厥文副委员长,方毅、谷牧副总理等送了花圈;彭冲同志主持追悼会
第2版()专栏: 原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金仲华同志骨灰安放仪式在上海举行 邓小平副主席,宋庆龄、谭震林、邓颖超、廖承志、胡厥文副委员长,方毅、谷牧副总理等送了花圈;彭冲同志主持追悼会 新华社上海八月十五日电 八月十二日,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在上海市革命公墓举行了隆重的金仲华同志骨灰安放仪式,为金仲华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金仲华同志是原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迫害下,于一九六八年四月三日在上海不幸逝世,终年六十一岁。 中共中央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邓小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宋庆龄、谭震林、邓颖超、廖承志、胡厥文,国务院副总理方毅、谷牧,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沈雁冰、许德珩、史良、季方、胡子昂、荣毅仁,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苏振华、第一副主任倪志福、第二副主任彭冲,送了花圈。 送花圈的还有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政协上海市委和浙江省革命委员会、浙江省桐乡县革命委员会也送了花圈。 参加金仲华同志骨灰安放仪式的有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第二副主任彭冲,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王一平、韩哲一、赵行志、杨富珍、杨心培、裴先白,市政协副主席张承宗、梁国斌、巴金、李干成、赵祖康、冯德培、刘靖基、吴若安、王致中、周谷城、卢于道,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关子展,以及在上海的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市革命委员会各部、委、办的负责同志和各民主党派的代表。 金仲华同志骨灰安放仪式由彭冲同志主持,王一平同志致悼词。 悼词中说:金仲华同志是浙江桐乡人,是我国新闻出版界的知名人士,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社会活动家。在三十年代,他曾经主编过进步国际时事刊物《世界知识》,协助邹韬奋同志编辑进步报刊《大众生活》和《生活日报》,并创办《永生》杂志。抗日战争时期,他加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宋庆龄副委员长主持的保卫中国同盟,积极从事抗日救亡的对外宣传工作,并向海外华侨、国际友好团体和个人筹募捐助财物,支援解放区和八路军、新四军。在上海和武汉,他与邹韬奋同志编辑《抗战》与《全民抗战》三日刊。在香港,他参与进步新闻机构国际新闻社的领导工作,并在他主编的《星岛日报》上传播进步舆论。 全国解放后,金仲华同志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四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新闻日报》社社长,《文汇报》社社长,《中国新闻》社社长,《中国建设》杂志社社长,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上海市副市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金仲华同志的一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他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与党长期合作,为人正派,待人诚恳,平易近人,工作认真踏实,孜孜不倦,兢兢业业,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王一平同志代表上海市革命委员会郑重宣布,金仲华同志的政治历史是清楚的,党对他是了解的,信任的。他是值得我们尊敬和永远怀念的,应给予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第 3 版
1. 活着的王铁人——赞开滦劳动英雄侯占友
第3版()专栏: 活着的王铁人 ——赞开滦劳动英雄侯占友 本报特约记者 苗培时 向开滦煤矿工人学习。你们不愧为毛主席表彰的特别能战斗的英雄队伍。 ——英明领袖华主席一九七八年一月为开滦题词 开滦赵各庄矿的老工人、五届人大代表、全国著名的劳动英雄侯占友,是学习大庆铁人王进喜的榜样,活着的王铁人,号称“矿山铁汉”。 多年以来,侯占友都是赶着太阳走,却又永久走在太阳前面。一年只有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不落,也只能上三百六十五个班。可侯占友呢?一九七一年上了四百四十个班。一九七二年上了四百五十个班。一九七三年上了四百六十一个班。一九七四年上了四百八十三个班。一九七五年上了四百八十六个班……人们称赞他:“地球转一圈,他转一圈半。地球转两圈,他上三个班。”开滦煤矿一位业余诗人,还写了四句诗: 百里煤海侯铁汉,铁骨钢筋战矿山; 夺得乌金似流水,赶着地球团团转。 侯占友的劳动态度完全是自觉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计算时间,不计较报酬。他把平凡的劳动,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最持久、最顽强、最难得的英勇精神”,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光辉灿烂的前程。 树有根,水有源 树有根,水有源。侯占友这样的热爱劳动,热爱毛主席,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以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是有深厚的阶级根源的。 侯占友是河北省曲阳县胡芦洼村人,家庭贫农,今年五十三岁了。远在一九四六年,他就进开滦当了矿工。他经历过两种社会,两个开滦。俗话说:“两种社会两重天,新旧社会不一般。劳动人民两本帐,一本苦来一本甜”。提起旧社会,旧开滦,侯占友有说不完的仇恨,诉不完的苦水。说到新社会,新开滦,侯占友有讲不完的幸福,唱不完的欢笑。 曲阳县胡芦洼村,是个老山区,四周都是大山。人们说这里“穷山恶水石头多,一眼望不到头荒草坡”。一亩地,一年打不上一百斤粮食。人们一年十二个月里,过的日子是:“糠三月,菜三月,挨饿受冻混三月,逃荒要饭走三月。” 侯占友是个梦生的孤儿,他娘怀着他时,父亲就因贫病交加死去了。一九三○年,侯占友五岁时,曲阳县闹了大荒年,到秋天地里颗粒没收。侯占友有三个哥哥,早几年都因为在家里活不下去,逃到唐山去下矿了。哥哥们走后,一直没有音信。这时,侯占友的母亲一手抚着侯占友的脑袋,一手擦泪说:“孩啊,咱娘俩不能眼睁睁地饿死在这炕头上啊!听说唐山是个大矿区,好找活干,好生活。咱娘俩找你哥哥们去。” 娘一手拄着枣木棍,一手挎着破荆篮,侯占友拽着娘的后衣襟,跟在娘的后头。娘抽泣着,一步三回头,离开了家门。娘儿俩顺着向北去的大道,白天,沿路呼号乞讨,夜晚,破庙树下安身。一直走了一个多月,总算逃到了唐山赵各庄矿,把哥哥们找到了。但哥哥们都还挨着饿,又怎能养娘和弟弟呢! 从此,娘儿俩就在赵各庄流落下来了。娘成年累月风里雨里坐在街头上,给工人们缝缝补补。侯占友从铺户人家哀求点剩饭残茶,还要不断挖些野草,打些树叶来充肚填肠。他刚满十二岁,身个还没有长高,就被饥寒逼着,到赵各庄北山石厂做了童工。一天十二小时,弯着腰,背负着每块一百来斤的大石头,上山爬坡,翻沟越岭,要是稍一喘息,慢挪半步,封建把头的棍棒皮鞭就落到身上。后来,侯占友就下了开滦矿,当了矿工,可是那时的矿工,在资本家眼里,还不如一头在井下拉煤的骡子值钱。当时死一条好骡子,矿上要赔几十元,死一个矿工,给一付仅值两元多的“狗碰头”棺材,拉到乱葬岗一埋就完了。在那旧世道,谁把下窑的工人当人看呢? 一九四八年风雷滚滚,红旗漫天,毛主席指挥着千军万马,解放了唐山。侯占友重见了天日。 没有昔日苦中苦,那知今日甜上甜。侯占友深深地体会到:毛主席、共产党是劳动人民的救命恩人。他怀着对党、对毛主席的无限忠心,立下钢铁般的意志,决心跟党走,听毛主席的话。浑身有多大的劲,就使多大的劲。为了报答党和毛主席的恩情,多做工作,一个心眼地大干社会主义。 不在册的采煤工 侯占友的本职工作,是赵各庄矿机电科运行车间的起重工班长。起重工基本上是在地面上操作的。可侯占友完成本职工作后,还坚持到井下采煤区义务劳动,他在采区,看那里活多活紧,就到那里干。那里缺人短手,就主动填补上去。需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活越脏越累越抢着干。有人编了个绕口令:“在册采煤工,本是九十九,区长来点名,一百人说‘有’!多了那一个?铁汉侯占友。铁汉钢铁铸,一人四只手。”人人赞美侯占友是不在册的采煤工。 夏季的一天,侯占友本该上下午两点班。可他准备早晨六点先到井下采煤区去,当三点多钟起来时,乌云闪电,天正下着瓢泼大雨,街上的水,够半尺深。老伴就商量着说:“你反正是义务劳动,我看今天就别去了。”侯占友说:“越是下大雨,远道的工人难来了,我越得去。” 侯占友冒着倾盆大雨,提前来到采区,同志们见了都有点吃惊:“下这么大雨,真没想到老侯还来了!”侯占友说:“下雨,又不是下刀子,还挡得着人?同志们不是和我一样,也都来了吗?”大家说:“我们是正常班,你是义务劳动啊。”侯占友说:“义务劳动又怎的,不也是劳动吗?” 刚才放炮,把顶板的矸石震下来,压着了电溜子,煤出不来了。侯占友一听这情况,心里非常急,没容班长分配活,找了把大锤,就奔向工作面,到那一看,只见大矸石足有三立方米,好象一座小山,压在电溜子上,拦腰把工作面切成两段,矸石前面,顶板低,只能猫着腰,抡不开锤。他就坐在地下,斜着身子砸,越往里砸,地方越窄,连坐也不成了,干脆躺到地上来砸。矸石硬,用劲猛,一锤砸下去冒火星,震得双手虎口生疼。由于舒展不开,腰腿又酸又痛,满头大汗,象水淋一样。侯占友咬紧牙,用足了劲,一锤比一锤重,一锤紧似一锤,直砸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把大矸石砸碎了,扫清了障碍,使电溜子恢复了正常运转。班长来到工作面时,心说:“矸石怎么不见了?”把矿灯举起来一照,只见侯占友提着把大锤正站在那里大口喘着气。班长激动地说:“侯师傅,我早想到,准又是你呀。” 独有英雄驱虎豹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唐山大地震时,侯占友正在石家庄河北省委办的学习班学习,当他一听到大地震的消息,心急如焚。二十九日上午,他坐车赶回唐山。看到那墙倒屋塌,人畜毁灭的惨景,眼泪忽忽流下来。一下车,他见解放军同志正冒着险情,抢救开滦总医院的阶级弟兄,冲上去对解放军说:“我是个起重工,干这个内行,能跟你们搭上手,来,让我干。”他一边说着,一边从一位解放军手里,夺过一根绳子,捆扎楼板,迅速利落,指挥吊车,准确稳当。他当时感觉他的力量太小了,动作太慢了,恨不能一把把那倒塌的高楼抓起来,扔出去。恨不能把埋在里面的阶级弟兄,一口气全部抢救出来。解放军看见这位老工人,干得这么勇敢,这么熟练,这么不畏艰险,累得大汗湿透了全身,也不停气,心里说: “这是谁呀?”赶快把军用水壶递到侯占友的嘴边,关心地说:“老师傅,天气太热。歇一下,喝口水吧。”侯占友用手推开递过来的水壶,说:“谢谢啦。我不渴,留着给那些受伤的阶级弟兄喝吧。”实际上,他口里干的象含着一把火。解放军感动地问:“老师傅,您名字怎称呼啊?”侯占友稍停了下,低声说:“我叫侯占友。开滦赵各庄矿的工人。”侯占友?站在旁边的解放军愣了一下,说:“这名字好熟悉……”突然一个解放军叫起来了“噢!侯占友,您就是那位‘地球转一圈,他转一圈半’的矿山铁汉啊!”大家高兴起来。侯占友赶忙解释说:“不!不!我只是个普通工人,那说法太过奖了。” 晚上九点,矿务局党委让侯占友回家看看。他到了赵各庄,把行李往临时窝铺里一放,扭回头,拔腿就走。住在一个窝铺里的邻居对他说:“老侯,你到家还没三分钟,也不说说问问,又到那去呀?”老伴也说: “这窝铺是跟人家合着搭的。要走,你也该先搭个窝铺再走哇。”侯占友说:“咱们暂时没有自己的窝铺,可眼下有住的,有吃的。这时候还分什么这家那家?大家都是旧社会爬过来的‘窑花子’。要是解放前,别说遇上这么大的地震了,就是再小的灾害,能够活吗?这次地震,家家都受了一些损失,可国家受的损失更大了。我是个共产党员,要先公后私,先国后家呀。家里的事情,稍后消停点,咱们再安置。”经侯占友这么一说,邻居和老伴的思想都通了。侯占友到矿上报了到,立刻接受党委交下的任务。从此,他在震后一个多月里,没有在家睡过一宿觉,吃过一顿饭,日日夜夜一直坚持在矿上抗震救灾。 伟大领袖毛主席、党中央,无限关心开滦矿的恢复重建工作。敬爱的华国锋总理视察开滦后,向开滦广大职工,发出了“快排水,早出煤,多做贡献”的伟大号召。 八月六日,矿党委决定,首先恢复巍山采区的生产。计划到二十五日,修好井架提升系统,为下运大批排水设备做好准备。侯占友接受了这项任务后,首先带着大家赶到现场,让大家针对实际情况,开诸葛亮会,进行研究讨论,然后订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巍山采区的井架是砖结构的。地震后,斜腿出现了两指多宽的裂缝。大家讨论中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井架两个斜腿已经歪扭,最好推倒新建;最少也要整个加固后,再恢复提升。另种意见认为:斜腿虽说出现了裂缝,歪扭了,但承受力量不见得减少,边加固、边恢复提升就行了。采用前一种办法,时间长,恢复慢,到二十五日不大可能完成任务。采用后一种办法,时间短,恢复快,万一井架承受不住负荷压力,天轮和大缸掉下去,整个井眼就会全部毁坏。两种意见,争执不下,怎么办?“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要做出正确的结论,最好的办法,就是爬上三十二米高的井架顶上,仔细看看破裂程度,看看天轮的运转情况。这样做,是要冒很大危险的。因为当时余震频繁,再来一次大震,井架会整个震倒,同时绞车起动,天轮转偏,更会造成人身伤亡。这时候站在三十二米高的井架顶上,任何一个偶然情况,那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可侯占友想的却是:这是开滦恢复生产的第一仗,是回击帝、修、反的第一炮。这一炮一定要打响。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董存瑞可以舍身炸碉堡,王铁人可以奋勇制井喷,他们何曾考虑过个人的生死存亡?侯占友决心下定了,就顺着井架往上爬,大家站在下面,仰着头,屏着呼吸,鸦雀无声。等到侯占友爬到井架顶端时,一次余震的冲击波,夹着隆隆的地声又来了。大地颤抖,井架晃动,砖头纷纷落地,泥土四散飞扬。大家不由得齐声高喊:“侯师傅,快下来。”侯占友却安详地站在上面,眼望着北京,巍然不动。余震一过,侯占友把井架和天轮,很仔细地检看了一遍,机件尚好,轴承灵便,螺丝铆钉,扎实牢固。他向下面大喊一声:“同志们,开闸试车!” “开闸试车!”这声音象一声沉雷,响彻了万里晴空。绞车开动了,侯占友指挥着:“加快,加快,再加快!”一直加快到最高速度。而且运转正常。侯占友喊: “同志们,把五星红旗递上来!”很快,一面鲜艳的红旗,传送上来。侯占友牢牢稳稳地把红旗插在井架的顶端。那红旗忽啦啦地迎风飞舞,飘荡。在红旗下,人人精神振奋,个个斗志昂扬,摆开战场,大显身手,加固井架,抢运设备,短短的四天工夫,就完成了任务,大大加快了排水速度,八月十日恢复了提升系统。八月十三日,也就是地震后的第十六天,开滦赵各庄矿就出了第一批为毛主席、为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争光煤,争气煤。开滦工人阶级,向全世界宣告:有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开滦工人阶级是震不垮,压不倒的。 此后,在修复一号井、四号井的井架时,侯占友也总是那里活累在那干,那里危险往那冲。方便送给别人,困苦留给自己。十月的一天,修一号井井架时,由于电焊作业时粗心大意,爆发的火花引起大火。火苗窜得老高,越烧越旺,继续蔓延扩大,侯占友赶到现场时,井架的梯子上已经站满了救火的人,他一面喊着:“同志们,让我来。”一面从人群中冲到最前面。侯占友看着那裹着黑烟的火舌,喷着高温,简直要烧化一切。他毫不犹豫地叫上面的人,放根绳子下来。他攀绳子悬空身体,眨眼间爬到井架上。他从一个解放军手里夺过水枪说:“让我来”,就扑向火势最旺的地方。那个解放军看侯占友冲向大火,着急地喊:“同志,危险!”侯占友答:“不怕,我懂。”有的铁支架被烧变了形,弯曲了。井架的温度又特别高,不能靠近。水枪离火区太远,射出的水,都喷散了,不集中,没有力量,压不住往上窜的火苗,水射着火,好象火里浇油,反给旺盛的火势帮了忙。怎么办?侯占友急中生智,用水枪对准自己,从头到脚,浇个湿透。再靠近火区最近的井架,井架烤着侯占友湿透的身子,咝咝地冒着白烟。他抡开水枪,猛射火舌;那火舌被压下去,又顽强地窜上来,简直要窜到他的脸上,烧到他的眉毛了。他挺着身子,站在那里,真象一棵通天柱,半步也不后退。火舌冲来,他用水枪迎着火舌,把火舌压下去。再冲来,再压下去。他不顾一切,一个劲地猛喷。喷一会火,又往自己身上浇一下,同烈火进行着生死的搏斗。解放军同志一面大喊着:“注意呀!”一面跟着侯占友冲上来。多支水枪,齐射火区,发挥了无限威力。火舌终于被压住了,火势渐渐弱了。在军民一心共同努力下,把一场大火扑灭了。 在“四人帮”猖獗时,这伙魔鬼藏在阴沟里,诬蔑侯占友是“唯生产力论”的黑样板。打倒“四人帮”,华阳东升万里亮,侯占友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和赞扬。从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七日,到一九七八年二月二十六日,只有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侯占友就幸福地八次见过英明领袖华主席。 为了在本世纪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实现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的遗愿,现在,华主席领导八亿人民,进行气壮山河、震撼日月的新的长征。象侯占友这样为党、为人民,经寒过暑,斗风战雨的工人,是长征大军的优秀战士。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侯占友。
2. 沧海桑田话龙江——访福建省龙海县角美人民公社
第3版()专栏: 沧海桑田话龙江 ——访福建省龙海县角美人民公社 七月盛夏,我们访问了闻名福建省的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龙海县角美人民公社。公社党委负责同志兴奋地告诉我们说:在迎接人民公社诞生二十周年的时候,全公社战胜了连续三十七天的低温阴雨,六万亩早稻夺得了大丰收,总产比去年增加七百万斤。超额完成了征购任务。这位负责同志抚今忆昔,回顾角美公社走过的光辉历程,深有体会地说,二十年沧海变桑田。有谁想到,公社化前,这里还是旱、涝、碱交替为害的穷灾窝,而今已经成为高产多贡献的米粮仓了。 一九七七年,角美公社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一千五百一十四斤,总产跃到九千三百二十七万斤,比公社刚诞生的那一年增长了一倍多。甘蔗、花生、水果、海产、生猪等也分别增长了一倍多到五倍。随着生产的发展,这个公社的公共积累越来越多。一九五八年以前,整个角美只拥有一台八马力的拖拉机等少量机械。现在,全公社公共积累已达六百三十五万元,购置了一万四千五百多马力的农业机械,其中拖拉机就有三百二十多台。社员生活也逐步提高了。去年,平均每人收入比公社化前增长了一倍。全公社私人在银行的存款达四十多万元。近几年来,公社正在有计划地兴建新房,目前已有七百多户搬进了新居。 这些成就是怎样得来的呢?角美公社的发展史告诉我们,是毛主席倡导的人民公社,用它那一大二公的优越性,更多更好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的结果。 角美公社地处九龙江入海处,土地易旱易涝易起碱。人们是多么盼望改变这种“三日无雨火烧埔,一场大雨变成湖”的状况呵!解放前自然办不到。解放后,人们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互助组、合作社,同旱、涝灾害作斗争,但因人少力薄,无法根治,遇灾仍然歉收,只好靠国家的供应粮过日子。只是到了人民公社,情况才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到了一九七○年,在北方农业会议精神的鼓舞下,角美公社学大寨迈出了新步伐。公社党委发动群众,认真总结历史上治水改土的经验教训,制订了一个根治旱、涝、碱三害,彻底改变生产条件的水利建设规划:“山区筑库蓄水,丘陵装机提水,平原开渠引水,沿海建闸排碱。” 这是一场改天换地的硬仗,需要人们付出巨大的劳动。就说建西山水库吧,这是一座蓄水一千万方的骨干工程,仅坝身就需要条石三万立方米。有人断言小小一个公社,难啃偌大一块骨头。可是,社员们硬是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克服种种困难,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就把这座水库建成了。八年来,广大干部、社员就是用这种啃“骨头”的劲头,先后在山区、丘陵地带兴建山塘水库二百一十四座,在平原地区开挖一百一十五条排涝港道,沿江、沿海建成排涝、排碱闸门一百二十四座,扬水站二百六十处,形成了一个“引、提、蓄、排”相结合的水利网。全公社的旱、涝保收面积,由公社化初期的百分之十五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五。在治水的同时,这个公社还进行了改土。如今,全社三分之二的农田,建成了“渠成套,地成片,田成方”的规格化良田。社里的同志高兴地对我们说:“遇旱有水,遇涝排水,人们世世代代的这一理想,今天终于在人民公社的土地上变成了现实。” 一九七六年六月三日,这里暴雨倾盆,一个钟头就下了一百七十毫米的雨量,正在扬花的几万亩水稻,顿时被积水吞没。外来参观的人都为这季收成捏一把汗。但是,他们只见社员们打开一座座排洪闸,装起一台台抽水机,仅用四个多小时,就把堤内的积水排进了九龙江和东海,保住了丰收的果实。去年,这里又发生了严重旱情,整整二百五十一天没有下过透雨,过去从未断过流的泉水断流了,没有干涸的水库见底了。然而,天旱不见地受灾。公社每天出动三万人以 “龙王不来咱去牵”的气概,充分发挥各种水利设施的作用,又一次制服了旱魔。原计划插早稻五万七千亩,结果完成了五万九千亩,并且夺得了丰收。 在角美公社,我们不但看到了自然面貌的巨变,而且处处感受到人们精神面貌的深刻变化。在访问中,我们常常听到“火车头”、“顶梁柱”、“铁队长”、“好当家”之类的称号,这是形容那些模范干部们的;还有“二队长”、“管得宽”、“好助手”一类的叫法,这是那些热爱集体的社员的代号。 先说公社领导班子这个“火车头”吧。长期以来,党委“一班人”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持实行“四个一”的制度,即每人做到“蹲好一个点,管好一条线(几个大队),种好一丘试验田,写好一本劳动手册”。县委常委、公社党委书记朱国英,是土改时期的老干部。这些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当年闹土改时的那么一种拚命精神。去年天大旱,朱国英听说龙江大队十七个池塘干了十五个,六股山泉有五股断流,一千多亩水田无水插秧,他连忙带领公社干部赶到龙江,和当地群众一道勘察地形,一起挖隧洞,开环山水渠。经过七天七夜苦战,终于把几里路外的水库的水引来灌溉,使这个大队及时插下了早稻。 如果说,公社化前,受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人们的思想天地还象门口的几分地块那般狭小,那么,如今公社社员的胸怀,比人民公社那连片的万亩平川还要宽广。我们见到的沙洲大队社员陈春记,就是这许许多多人中的一个。一九六四年,大队搞水利需要人学打石,陈春记头一个报了名。他向外地石匠学了一套技术,回到大队又带了一批徒弟。开山采石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陈春记带领打石组,不避炎夏寒冬,长年在野外作业。一九六九年,他在一次打石中左眼不幸被跳起来的钢钎撞瞎了,双耳也被同时震聋。出院后,干部社员都劝他不要再打石了,他却说:“我左眼坏了还有右眼。国家搞建设,队里办水利,需要大量的石头。我有技术,有力气,就要贡献出来。”休息了几天,他又扛起大锤上山了。一九七五年,他的一条腿又在打石中受伤。大队党支部说什么也不让他再打石了。陈春记便让他大儿子接过他的钢钎大锤,继续他的工作。 在角美公社,有这样的干部,有这样的群众,还有什么样的风浪顶不住,什么样的奇迹创造不出来?记得一九七六年我们来这个公社访问,正是“四害”横行的时候。“四人帮”在福建的几个亲信和资产阶级帮派体系的人,对角美这个先进典型也不放过,攻击、污蔑这里改天换地的斗争是什么“石头为纲”、“土方挂帅”。公社党委可没有被这些帽子吓唬住,照样规划兴建“泗洲洋排涝工程”。许多社员听说,纷纷要求参战。他们说:庄稼人不和土地、石头打交道,还算什么庄稼人,难道粮食能从天上掉下来!公社原计划上劳力一万人,结果上了一万四。 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给人民公社开辟了更广阔的前程,角美公社也迎来了它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阶段。 新华社通讯员 黄文连 新华社记者 肖辉家 (本报有删节)
第 4 版
1. 博茨瓦纳外交部长莫惠和夫人瞻仰毛主席遗容
第4版()专栏: 博茨瓦纳外交部长莫惠和夫人瞻仰毛主席遗容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八日电 博茨瓦纳外交部长阿奇博尔德·莫惠和夫人今天上午前往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了毛泽东主席遗容。莫惠部长在毛主席的坐像前献了花圈。
2. 申健陪同毕姜大使观赏柬共中央赠送的动物
第4版()专栏: 申健陪同毕姜大使观赏柬共中央赠送的动物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八日电 民主柬埔寨驻中国大使毕姜和参赞勇燕在中联部副部长申健陪同下,今天下午在北京动物园观赏了柬共中央赠送给中共中央的一头小象和两只幼虎。 在观赏过程中,申健同志对柬共中央赠给我礼品表示感谢。毕姜大使说,这些礼品体现了柬中两党、两国人民的革命友谊。 陪同观赏的还有中联部和北京市有关方面负责人蒋光化、黄群、石煌、丁洪等。
3. 我国各界人士纷纷发表谈话或撰文 热烈祝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
第4版()专栏: 我国各界人士纷纷发表谈话或撰文 热烈祝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八日电 我国各界人士纷纷发表谈话或写文章,热烈祝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指出这是中日两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揭开了中日两国关系史上新的一页,体现了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共同愿望。 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的新篇章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王炳南 中日两国人民盼望已久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了,在两国友好关系史上又增添了光辉的一页,中国人民高兴,日本人民高兴,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高兴。只有那些搞霸权的人不高兴。因而,这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喜事。 郭沫若同志生前曾经用“唐史续编千万代,友情突破九重天”这样动人的诗句,盛赞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辉煌历史,表达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相处的共同愿望。我相信,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必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两国的友好关系史上会不断谱写出瑰丽的篇章。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国际条约中的一项创举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荣毅仁 我热烈欢迎和拥护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一九七三年,我参加了中日友好访问团去日本访问,在同日本人民广泛接触中,深深感到他们和我国人民一样,真诚地希望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因此,缔结这一条约,的确是符合两国人民共同愿望的。 条约第二条明确地规定了反对霸权。当前,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在世界上到处伸手,侵略扩张,使世界和平和安全受到威胁。中日两国把反霸条款明确地载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两国不谋求霸权,又反对其它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谋求霸权,这是国际条约中的一项创举。它必将在中日两国睦邻关系和国际事务中产生深远的影响。中日两国人民、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以及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都高兴。只有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一听到“反霸”二字就怒火中烧,进行诽谤和攻击,这恰恰进一步暴露了它那霸权主义的丑恶嘴脸,让爱好和平的人们更加看清它的本质。 中日人民友谊史上新的里程碑 中日友协副会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夏衍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是中日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友谊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它预示着彼此间更紧密、更顺利的友好合作。我愿借此机会衷心祝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并向长期以来为促进条约的签订而作出巨大贡献的日本朋友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中日两国人民都是勤劳智慧的人民,都希望有一个和平的环境。我们两国共有九亿人,这九亿人的和平友好,必然有利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不只是反对别人称霸,也表明中日两国自己不称霸的决心,因此条约受到了各国人民的欢迎。 当然,世界上还有一股邪恶势力,在那里辱骂条约中的反霸条款。但这恰恰暴露了辱骂者自己企图称霸的野心,而使它在各国人民对条约的一片赞许声中,越发显得极端孤立,丑态百出。 我相信,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必将使中日友谊之树开出更加绚丽之花,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将使中日两国科学技术进入更加密切合作的阶段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钱三强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已经胜利签订,这是中日两国人民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世界爱好和平及进步力量为之高兴和称赞的事情。中国科技界热烈欢迎,同声祝贺! 我相信,本着条约的精神,中日两国人民将一定能够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中日两国的传统友谊和睦邻友好关系将不断得到发展和加深。 对于我们科学工作者来说,我坚信,随着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两国的科学技术将进入一个新的更加密切合作的阶段,中国科学家和日本科学家将有更多交流学术思想、讨论科学问题的机会。我们一定珍惜一切这样的机会,继承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的遗愿,遵循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方针,以“条约”为新起点,为继续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为加强中日两国科学家之间的团结合作,为迅速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为尽快实现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为发展中日友好事业而竭尽全力 女作家谢冰心 中日两国九亿人民热切盼望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终于签订了。我从广播中听到了这个消息,欢喜而又激动。我回忆起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还有许多已经故去的为中日友好日夜辛劳的人们,他们虽然看不见这项条约的签订,但他们为此而努力的精神将深深地铭记在中日两国人民的心中。我们这一代,以至世世代代的人们,定会将条约上面提到的一切,贯彻、巩固、发展下去。我将在有限的岁月里,为中日友好事业尽上我最大的力量!
4. 诉衷情
第4版()专栏: 诉衷情 林林 读报得悉松村谦三先生二女儿小堀治子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后,手捧“四川兰花”对着父亲遗像说:“爸爸,您盼望好久的日子终于到来了!”有感作此小令,以志欢庆,并纪念生前为中日友好努力的松村先生。 香兰一束捧胸间, 告慰父灵前。 众心已现遗愿, 喜事万家传。 齐反霸, 意相连, 结来缘。 彩虹高挂, 华雨和风, 吹洒人寰。 一九七八年 八月十七日夜
第 5 版
1. “总书记的办公室在全国各地”——罗马尼亚访问记之二
第5版()专栏: “总书记的办公室在全国各地” ——罗马尼亚访问记之二 《人民日报》代表团 足 迹 遍 及 全 国 七月二十九日那天,我们从布加勒斯特来到布拉索夫县山中的普雷第阿休养站,已经是傍晚了。大家坐在住所客厅里休息的时候,想看看电视里有什么节目。刚打开开关,突然一阵欢呼声冲出了荧光屏。只见荧光屏上人山人海。等镜头拉近的时候才看清,原来是罗马尼亚人民敬爱的领袖齐奥塞斯库同志来到群众中间。群众争着同自己敬爱的领袖握手,领袖也把手伸给亲爱的人民。接着,领袖和群众手拉着手扯成一个大圆圈,跳起了欢乐的“霍拉”舞。一阵阵欢呼、欢笑之声,象大海掀起了波涛……。 由于没看到节目的开头,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后来才知道,这是齐奥塞斯库同志视察罗马尼亚东部的图尔恰县,同领导干部和群众代表一起,研究这个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制定完成这个县五年计划(一九七六——一九八○年)的措施。那天电视里播放的,就是齐奥塞斯库同志视察结束后,参加图尔恰市群众大会受到热烈欢迎的动人情景。 我们访问所到之处,不论是首都布加勒斯特的工厂,还是其他县、市,没有齐奥塞斯库同志没去过的,有的还不止一次两次,而是许多次。他每年都花费很多时间深入基层,足迹遍及全国三十九个县。布加勒斯特一个展览会上的一组照片,记录了齐奥塞斯库同志的行踪:在工厂的机器旁边同工人交谈,在麦田里向农民询问生产情况,在水灾区涉水视察,在被地震震毁的危楼旁指挥救灾工作,在黑海—多瑙河运河工地上同劳动大军一起劳动,出席科技会议,接见作家、演员……几乎是无处不在。 我们还在这个展览会上看到一个意义深刻的统计表:从一九六五年七月到一九七七年十二月,齐奥塞斯库同志到各县视察了四百一十二次,到一百二十七个城市视察了三百九十一次,视察工业单位五百九十三次、农业单位一百八十六次、文教单位二百七十二次、建筑和交通单位一百四十次、工地六十三次、港口十九次、设计和科研机构五十七次、经济展览会六十二次。这些不平凡的数字,显示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的事业的伟大献身精神,显示了对人民的无限关怀和深厚的阶级感情。 齐奥塞斯库同志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受到全国干部和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热情赞扬。在群众中广泛地流传着一句称颂齐奥塞斯库同志的话:“总书记的办公室在全国各地”。 自 己 装 备 自 己 在康斯坦察港,我们看到了罗马尼亚造船工人自己制造的一艘十五万吨的大油轮。造船厂厂长夫约阿告诉我们:这艘大油船是根据齐奥塞斯库同志的指示制造的,一九七六年开工,去年五月国家独立一百周年时下水。总书记亲自为它命名:“独立号”,并且参加了下水仪式。厂长说,这个造船厂已经有八十年的历史,可是,只有在罗马尼亚获得解放之后,在党的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指引下,才有可能出现今天的新面貌。齐奥塞斯库同志对罗马尼亚造船工业非常重视。最近五年,每年都来这里视察。这个厂过去没有造过大船。一九七一年工厂扩建后,一九七三年开始造五万五千吨的大船。在总书记一九七六年指示的鼓舞下,花了一年半的时间造了十五万吨“独立号”油轮,目前正在造第二艘十五万吨油轮。我们参观时,看到船台上正在建造的巨大船体,看到地面上耸立的高大的龙门吊,这正是罗马尼亚工人阶级雄伟气魄的象征。厂长指着这艘即将完成的巨轮说,目前,我们还不能用国产主机装备自己,但是,罗马尼亚工人阶级在齐奥塞斯库同志的关怀下,在党的独立自主方针的指导下,正在加紧努力,争取造第三艘十五万吨油轮时,就用自己生产的主机来装备。 罗马尼亚是个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国家。几年来,为了实现罗共中央关于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事业的宏伟规划,齐奥塞斯库同志走遍了全国石油化工厂。我们在尼亚姆茨曾经访问了那里的化学纤维厂。齐奥塞斯库同志曾经三次视察过这个厂。厂党委领导同志首先向我们谈了总书记的指示: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同时也要自己动手制造自己的设备,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石油化工事业。在总书记的倡导下,这个厂建设了精密机械车间,经过工人、技术人员的努力,现在已经能够解决自己的需要,而且还能够为兄弟企业提供一部分设备。我们参观人造毛车间时,遇到一位工长,一九七五年齐奥塞斯库同志来这里视察时,曾经问他:这个车间能不能再搞一条流水线?他回答说:能!总书记的指示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力量,第二年就建成了新的生产人造毛流水线设备,人造毛年产量比过去整整提高一倍。 果 园 结 硕 果 我们访问加拉茨县贝加乡农业合作社时,合作社主席、劳动英雄内戈伊奇·伊原带着我们参观了社里的葡萄园。只见长长的坡地上,一片碧绿。老主席说,现在这里是葡萄坡,过去是牧场。几年前,齐奥塞斯库同志来到这里,看到坡地上长的全是牧草,就同干部一起研究,可以利用坡地种植葡萄。总书记的想法使社员们得到了启示,也增加了力量。于是,他们在这一带坡地上种上了葡萄,每年每公顷葡萄获得比每公顷牧场多六倍的收入。老主席对我们说,两年前,齐奥塞斯库同志又来到这块坡地上,看到满坡葡萄,碧绿如玉,过去只长牧草的地方,今天成了翡翠坡,十分高兴。农业社也因为种植葡萄有功,两次获得劳动勋章。 谈起葡萄园,又使人想起齐奥塞斯库同志关心种植苹果树的事。我们代表团有的同志曾经访问过喀尔巴阡山山脚下阿尔杰什县米海勒什蒂合作社的苹果园,看到农艺师采用新方法密植苹果树。苹果树长得又矮又小,棵距很近,水泥柱和铁丝把一行行整齐的苹果树编成篱笆形,就象葡萄架一样。经过了解,原来这也是齐奥塞斯库同志视察果园时肯定的先进种植法。过去每公顷土地上种一百八十棵苹果树,每年收获一千多公斤;现在每公顷密植六百棵,产量一下子就提高到六千至七千公斤。农业社主席说,根据总书记的指示,这里将进一步研究改良土壤,要是把水、肥、机械和管理几方面的工作都搞好,将来争取在每公顷土地上种一千八百棵,产量可以增加到四万多公斤。 齐奥塞斯库同志曾经说过:作为一个革命者,一个共产党人,应当在群众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地思索,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来实行社会的革命改造。从我们走访的单位和听到的许多有关齐奥塞斯库同志在各地视察的指示中,都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齐奥塞斯库同志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善于集中群众智慧和力量的杰出的革命者。 对 人 民 的 关 怀 齐奥塞斯库同志走到那里,就把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怀带到那里。他在和群众亲切交谈时,不仅关心人们生产进行得怎么样,还关心他们居住条件怎么样,业余时间是怎样过的,上班时孩子是不是有地方安置……。 在布加勒斯特,在康斯坦察,在我们访问过的每一个中小城市,都可以看到新建的居民楼,高的十八层,低的五六层,鳞次栉比,把城市装饰得更加漂亮。布加勒斯特城市规划委员会的同志告诉我们:尽管战后三十多年首都居民增加了将近一倍,每人平均占有的住宅面积仍从五平方米增加到十平方米,计划到一九八五年将增加到十四平方米。城市规划委员会的同志给我们详细讲解了首都规划蓝图:黄色的是住宅区,咖啡色的是工业单位所在地,绿色的是公园、山林和其它绿化带,蓝色的是河流和湖泽,黑色的是街道。他们说:这个规划是齐奥塞斯库同志亲自批准的。按照这个规划,布加勒斯特每年要建设四万套至五万套住宅。现在,他们正为加快住宅建筑的速度而努力。用预制构件,五层楼的建筑,三个半月至四个月可以完成;十一层楼的建筑,十个月到十一个月可以完成。用预制单元,八层楼的建筑六个月可以完成。 农民的生活也有显著的提高。根据齐奥塞斯库同志的指示,罗马尼亚正在进行乡村城市化的试验。在加拉茨县的贝加乡,在奥尔特县的斯克尔尼切什蒂乡,我们都看到随着农业生产的工业化,农民的生活也更加接近城市标准了。文化宫、图书馆、大型的百货公司、食品商店,把乡村的街道打扮得如同城市一般。在农民家里,电冰箱、电烤箱、电视机、沙发床、地毯,也不再是奢侈品了。 我们在罗马尼亚访问期间,到处可以看到群众对自己敬爱的领袖的爱戴和感激。“齐奥塞斯库—罗马尼亚共产党”,“齐奥塞斯库—人民”,这两句群众常呼的口号,表达了齐奥塞斯库、党和人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也是罗马尼亚历史不断前进、罗马尼亚社会主义革命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附图片) 齐奥塞斯库同志视察加拉茨冶金联合企业
2. 罗马尼亚经济保持高速度发展 工业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 农业总产值增长近两倍
第5版()专栏: 罗马尼亚经济保持高速度发展 工业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 农业总产值增长近两倍 新华社北京八月十八日电 本社记者报道:多年来,罗马尼亚的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高速的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罗马尼亚在反动政权的统治下,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工业生产只占百分之三十五。除开采石油外,其它工业很少。国家经济完全操纵在外国垄断资本手中。它们占有罗马尼亚工业的百分之八十和银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德国军队的掠夺和战争的破坏,又给罗马尼亚的经济造成沉重的损失。 解放后,罗马尼亚人民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的方针,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和依靠自己的创造力,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外国干涉和控制的企图,勇敢地捍卫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在发展国民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罗马尼亚在一九四八年实施了基本生产资料国有化政策,把重要的工矿企业、运输业和银行等收归国有。一九五一年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工、农业取得不断的迅速发展。在最近的第五个五年计划(一九七一至一九七五年)期间,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一点三,一九七六年比一九七五年增长百分之十点五,去年又比一九七六年增长百分之八点六。 二十多年来,罗马尼亚的工业有计划、按比例、持续高速发展。从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七六年,工业平均以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九的速度向前发展,一九七七年又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五。这种持续增长速度在全世界居于前列。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罗马尼亚的工业增长了三十五倍。在一九五一年到一九七五年的二十五年中,全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七点九。一九七六、七七两年工业劳动生产率又分别增长百分之八点八和百分之九点八。在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五年的十年期间,全国有三千三百个重要工业项目投产。 罗马尼亚在发展工业过程中,特别优先发展冶金、机器制造、化工和电力等基础工业部门。自从五十年代罗马尼亚开始建设自己的钢铁工业体系以来,钢产量不断增加。一九五○至一九七五年期间每年递增百分之十二,钢的总产量由一九五○年的五十五万多吨增长到一九七七年的一千一百四十五万七千吨。而解放前生产水平最高的一九三八年只有二十八万四千吨。按人口平均计算,罗马尼亚在一九七六年已经达到了一人半吨钢。其他各项重要工业产品产量也都大幅度增加。以一九三八年为基础,当年煤的产量是二百八十二万六千吨,一九七七年达二千六百七十七万八千吨;一九三八年原油产量是六百五十九万吨,一九七七年达到一千四百六十五万吨;一九三八年天然气产量只有三亿立方米,一九七七年达二百八十七亿五千五百万立方米;一九三八年发电量只有十一亿度,去年达五百九十八亿五千万度。罗马尼亚的化学工业现已跃居世界第十位,机器制造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整个工业年平均增长率,机器设备自给率现已达到百分之八十。目前,罗马尼亚人民正在执行科技革命五年计划(一九七六至一九八○年)。根据计划,到一九八○年,每人平均钢产量预期将达到七百公斤,水泥八百公斤,电三千五百度,粮食约一千公斤。 二十多年来,罗马尼亚的农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罗马尼亚在一九四五年三月实行了土地改革。一九六二年三月,全国又胜利地完成了农业合作化。目前,罗马尼亚农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国营农业企业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它们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一以上。拖拉机总数由一九六二年的五万五千多台增加到一九七七年的十二万八千台。国营农业企业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耕、播已全部实现机械化,粮食作物收割,除玉米外也全部机械化。化肥使用量逐年增长。国家兴建了一系列大型农田水利工程。一九六二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九百六十多万吨,一九七六年,达到一千九百七十万吨,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巩固,罗马尼亚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农民的实际收入比二十五年前增长了二点三倍。农业总产值增长了近两倍。(附图片) 罗马尼亚丰杜列亚谷物和技术作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改良大麦试验田里观察大麦生长情况。罗通社稿(新华社发)
3. 罗马尼亚报纸连续发表文章欢迎华主席访罗 介绍和赞扬我国工农业成就
第5版()专栏: 罗马尼亚报纸连续发表文章欢迎华主席访罗 介绍和赞扬我国工农业成就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八月十五日电 罗马尼亚《火花报》、《自由罗马尼亚报》、《青年火花报》为迎接华主席来访,十五日继续刊登有关介绍中国工农业情况的文章。 《火花报》刊登的该报副总编辑安杰列斯库的文章,介绍中国北京石油化工总厂的建设过程、规模、目前生产能力、产品品种、干部和技术人员等情况。 文章回顾了尼·齐奥塞斯库同志于一九七一年对这一化工联合企业的访问。文章说:“在同工人和专家们的交谈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他们对社会主义的罗马尼亚,对罗马尼亚党和国家领导人怀有尊敬和友好的感情。这种感情渊源于成功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我们两党和两国人民之间存在的紧密友好和多方面合作的关系。” 文章表示相信,这座燕山脚下的“石油化工城”的人们,同全体中国人民一样,忘我和坚持不懈地劳动,将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战略目标——到本世纪末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自由罗马尼亚报》刊登穆尔古撰写的中国游记,题目是《友谊的行程》,介绍了他在扬州、上海、北京等地的见闻,着重描写了扬州解放前后的变化。 《青年火花报》发表题为《中国的景象》的文章说,中国是世人瞩目的国家之一,一方面是由于这个国家人口的数目,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人民具有诚实、勤劳、坚定、不屈不挠、细致、耐心、守纪律和严肃的品德,但更重要的是那里正经历着一场规模巨大的革命进程。 文章说,中国有着雄心壮志,本世纪末它将成为先进的国家之一。到一九八五年,当生产出四亿吨粮食和六千万吨钢时,那将是多大的飞跃啊! 文章说,在中国,攀登未来高峰的强烈愿望和实际的组织工作,是直接与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4. 布加勒斯特举办我图片展览
第5版()专栏: 布加勒斯特举办我图片展览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八月十八日电 “中国图片展览”八月十八日下午在布加勒斯特市罗马尼亚对外文化协会展览厅开幕。 罗共中委、罗马尼亚社会主义文化和教育委员会副主席塔·多布林,罗共中委、罗中友协主席扬·波佩斯库—普楚里等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驻罗马尼亚参赞田景风和一些国家驻罗马尼亚的外交使节也出席了开幕式。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文化和教育委员会司长瓦·伊列亚萨在开幕式上讲了话。他说,图片展览有力地反映出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所取得的成就。田景风参赞也讲了话。
5. 普洛耶什蒂
第5版()专栏:国际资料 普洛耶什蒂 普洛耶什蒂是罗马尼亚著名的石油城。它位于罗马尼亚东南部,座落在盛产石油的普拉霍瓦河谷,离首都布加勒斯特六十公里。全市人口二十五万六千多(包括郊区)。普洛耶什蒂建城于十六世纪,最初是瓦拉几亚的一个集镇。一八五六年,这里建立了第一座炼油厂,随着普拉霍瓦油区的开发,这个古老的城市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石油工业中心和铁路枢纽。英勇的普洛耶什蒂工人曾经在一九三三年举行了罗马尼亚历史上最大的石油工人大罢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普洛耶什蒂遭到很大破坏,许多工厂、企业、炼油厂、民房被炸毁,石油工业也受到严重摧残。一九四四年,普洛耶什蒂工人组成的爱国卫队积极参加了保卫油田、粉碎法西斯侵略者的战斗。解放后,普洛耶什蒂迅速恢复,城市重新规划,新建和扩建了许多工厂、企业,使它成为石油和化学工业设备中心。它现在拥有规模巨大的石油、石油化工和石油设备工业。在采油设备不断更新情况下,原油产量增长了十几倍,可以提炼和加工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原油。经过提炼的油,通过巨大的输油管输送到布加勒斯特、克拉约瓦、康斯坦察等大城市。普洛耶什蒂的两颗明珠——布拉齐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和“五一”石油设备制造厂,产品外销到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许多国家,使普洛耶什蒂誉满世界,列为欧洲主要的石油城之一。在石油工业的推进下,普洛耶什蒂的电力、机器制造、玻璃、纺织、造纸、食品和建筑材料等工业也陆续建立起来。 普洛耶什蒂也是一个文化教育中心,这里建立了石油学院、石油化学研究所和师范学院,还有许多博物馆和文化设施,使它以丰富的文化生活著称。(新华社)
第 6 版
1. 越南当局应该回到一九五五年协议的道路上来
第6版()专栏: 越南当局应该回到一九五五年协议的道路上来 本报记者述评 中越两国政府关于居住在越南的华侨问题的谈判已经举行了两次。在此以前,双方就中国派船接运难侨问题还进行了二十次会谈。但是,这些会谈和谈判都毫无进展。不仅如此,越南方面反而在此期间加紧迫害和驱赶华侨。就在双方副部长级谈判开始前后,越南方面竟在友谊关边境地区、北仑桥上和河内等地,连续制造多起迫害华侨的事件,蓄意恶化谈判气氛。对于这种状况,人们不能不问:中越双方谈判难以取得进展,究竟是什么原因? 越南代表在第二次谈判会议上的发言,为这个疑问提供了明确的答案。他在发言中谈到一九五五年中越两党关于华侨问题的协议时,声称在越南北方的“华人”已经完全成为越南公民,“一九五五年的协议只是对北方的华人在他们还不是越南公民的时候才适用的。”至于在越南南方的华侨,他说,“一九五五年中越两党在越南南方华人问题上从未达成任何协议”,因而“对越南南方华裔越南人不能适用这一协议。” 越南当局用这种方式公开宣布一九五五年中越两党关于华侨问题的协议已经归于无效,这是越南当局违反一九五五年协议的一篇不打自招的自供状,也是越南当局迫害华侨的一个不容抵赖的铁证。越南方面的发言也充分证明,中越双方关于华侨问题谈判之所以难以取得进展,完全是由于越南当局从根本上推翻了一九五五年的两党协议。 一九五五年中越两党的协议,是中越双方处理和解决华侨问题的根本依据。这个协议绝不是象越南当局所宣称的那样已经无效,而是依然有效,并且有待于贯彻实施。 一九五五年,中国共产党根据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和中越两国的团结友好关系,根据中国政府鼓励海外华侨加入居留国国籍的一贯政策,经过同越南劳动党多次交换意见,双方确认:旅居越南北方的华侨,在和越南人民享有同样权利的前提下,经过长期、耐心的思想说服和教育工作,按照自愿原则,可以逐步转为越南籍公民。至于居住在越南南方的华侨问题,则须等到越南南方解放之后,再由两国另行协商解决。 一九五六年三月二十日,越南劳动党中央曾经写信给中共中央,表示同意中国方面“提出的对越南北方和南方华侨的政策”。所以,越南方面说中越双方从未在越南南方华侨问题上达成任何协议,是不符合事实的。 在一九五五年两党协议中,强调华侨转为越南籍公民必须经过长期、耐心的思想教育和根据华侨的自觉自愿。这是越南方面一再表示完全同意的。越南党和政府曾在一些文件中说过,“领导北方华人逐步将国籍转为越南民主共和国公民”是一个“总的、长期的方针”,“只能经过长期的运动过程才能实现,必须慎重地进行许多具体工作,特别注意进行不懈的、耐心的说服和教育工作。决不是在一个短时期内或者依靠行政命令的办法可以做到的”。越南方面的文件,多次强调华侨转籍必须根据自愿的原则,指出,必须始终经常掌握的原则是:华人转入越南国籍应由他们完全自觉自愿,绝不能强迫;“如果有人还不自觉自愿地转为越南籍公民,则仍给予一切权利,不得歧视,也绝对不能急躁,用命令方式强迫他们或轻视他们。” 十分清楚,越南方面给予华侨以近似越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是为华侨在自愿的基础上转籍为越南公民创造条件。在越南代表发言中侈谈越南方面如何“为他们逐步自愿转为越南公民创造条件”,和华侨“的的确确投身到越南人民的战斗和建设生活”,“与越南人民患难与共、休戚相关”,以此证明越南北方的华侨,“按照两党中央达成的协议,早已成为越南公民”,并且反咬一口,诬蔑中国方面要求根据自愿原则解决华侨国籍问题是“提出颠倒是非的论调和蛮横的要求”。这真是竭尽诡辩之能事,无理到了极点。 请问越南当局,越南方面为华侨逐步自愿转为越南公民创造条件和华侨投身于越南的战斗与建设,这就等于华侨自觉自愿转籍为越南公民了吗?越南当局在一九七五年以前基本遵守了一九五五年协议,从而调动了广大北方华侨参加越南的战斗与建设的积极性,这难道可以用来掩盖一九七五年以后越南当局全面背弃一九五五年协议、迫害和歧视华侨的事实吗?广大华侨同越南人民患难与共,休戚相关,结果却落得个受到越南当局的残酷歧视与迫害,甚至被大批驱逐回国,这难道就是越南当局口口声声宣传的“仁义”与“良心”的具体表现吗?你们违反一九五五年协议,强迫华侨加入越南国籍,然后又用所谓华侨已经成为越南公民为借口,否定一九五五年协议的有效性,这种连环套式的狡诈伎俩,绝对掩盖不了你们违反一九五五年两党协议的责任。在越南南方的华侨问题上,越南代表的诡辩简直到了语无伦次的地步。他承认吴庭艳集团曾经强迫华侨加入越南国籍,中国政府是反对这种做法的。然而他避而不谈当时越南方面是支持中国政府的立场的,避而不谈越南方面多次公开声明给予华侨自由选择国籍的权利这个事实。不仅如此,他接着说,当时有数以万计的“持台湾、香港等地身份证”的“华侨”没有加入越南国籍,“这也就是说,二十几年来,大部分越南南方的华侨已经加入了越南国籍,成了华裔越南人。这是历史事实。” 这真是一段奇文。请问越南当局,这是什么“历史事实”?是吴庭艳集团的历史?你们的历史?还是你们同吴庭艳集团是同一个历史?你们当时和现在同谁有外交关系?你们承认的华侨是持有台湾、香港等地身份证的中国人,还是把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自己祖国的中国人?你们用少数不能称之为华侨的人没有加入越南国籍,来证明真正的华侨加入了越南国籍,这又是什么逻辑?直到一九七七年十一月,越南的一位领导人还在同中国领导人的谈话中承认,在西贡有六十万华侨。怎么过了还不到一年,你们却说什么二十几年来越南南方已经没有华侨而只有所谓“华裔越南人”了呢?难道你们那位领导人说话是不代表越南当局的吗? 列宁说过:“事实是很顽强的东西。”在事实面前,一切造谣、诬蔑、抵赖、诡辩都是没有用的。越是这样搞,就越是破绽毕露,丑态百出。越南当局违反一九五五年中越两党协议,是目前两国在华侨问题上发生争端的根本原因。越南当局必须端正对待一九五五年协议的态度,双方在谈判中才可能有共同语言。越南一位领导人在一年以前曾经说过,一九五五年两党协议非常合情合理,最好是回到一九五五年双方达成的协议上来。我们希望,越南当局要说话算数,从现在起,改弦易辙,停止对华侨的迫害和玩弄各种骗不了人的花招,拿出诚意,回到一九五五年两党协议的正确道路上来,合理地解决华侨问题,使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能够得到维护。
2. 园田外相就缔结日中条约在国会进行答辩 苏联如进行恫吓日本将加以抵抗
第6版()专栏: 园田外相就缔结日中条约在国会进行答辩 苏联如进行恫吓日本将加以抵抗 新华社东京八月十八日电 日本外相园田直八月十八日在国会上就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进行答辩时说,如果苏联因为签订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而对日本进行恫吓的话,日本将加以抵抗。 据日本共同通讯社报道,园田八月十八日在国会众议院外务委员会会议上作了关于日中和平友好条约问题的报告,在回答质询时说,“我们认为,日本和中国缔结友好条约,建立信任关系,对亚洲的稳定和和平是重要的,所以才缔结了这项条约。” 园田说,缔结“日中条约,并不是干了一件坏事,根本不打算对苏联进行解释,如果苏联单方面地进行恫吓的话,我们将加以抵抗”。
3. 仲曦东团长就滞留边境华侨问题答记者问
第6版()专栏: 仲曦东团长就滞留边境华侨问题答记者问 新华社河内八月十八日电 参加中越两国关于越南华侨问题谈判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仲曦东,今天在河内答新华社记者问,指出越南政府代表团团长黄碧山八月十七日就解决滞留在中越边境越方一侧的华侨问题对越南通讯社记者发表的谈话,不完全符合谈判的实际情况。 据越通社报道,黄碧山团长八月十七日答越通社记者问时说:“我们在八月十五日会议上,提出了以下明确要求:‘……如果中国方面仍然一味继续关闭口岸,就必须让越南方面把这些人送回居住地谋生,中国方面不得暗地或公开唆使他们赖在口岸等待,给越南边境地区制造混乱。’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仲曦东在这次会议上发言时宣布:‘如果越南方面把他们送回原居住地,我们表示欢迎’。”这种说法,给人的印象是: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实际上默认,这些华侨是受中国方面“唆使”而“赖在口岸”上的;而把这些华侨送回原居住地的建议是越方首先提出、中方才表示同意的。 新华社记者就越通社的这一报道走访仲曦东团长。仲曦东团长指出,黄碧山团长的谈话,没有正确表述我方的意见。事实上,关于滞留在中越边境越方一侧的华侨问题,我们在中越副外长级谈判第一次会议上,就提出了要求越方立即予以解决的呼吁;而在第二次会议上,我们再次就此事郑重提出建议。 他说:“在第二次会议上,是中方首先发言的。我在发言中正式提出:‘为了维护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为了维护中越两党关于华侨问题的协议,为了使谈判能够取得成果,我们郑重提出:要求越南方面立即停止歧视、排斥、迫害和驱逐华侨;对那些被驱赶到中越边境口岸的难侨,准许他们回到原侨居地,保障他们的正当权益和生活权利,以创造有利于谈判的气氛。” “在我发言后,黄碧山团长发言。他在发言时要求中国方面开放口岸,并要求中国方面让越南方面把滞留边境越方一侧的人送回原居住地。我说:‘你们送,我们欢迎,我今天的发言已讲了这一点。’” 仲曦东团长指出:“对于滞留在中越边境越方一侧的华侨,中国方面早就一再劝说他们回原居住地。但是越南方面在第二次会谈之前,不但未表示同意我们合乎情理的建议,反而企图继续驱赶华侨回中国。就在第二次会谈中,越方还先要求中方开关把滞留在中越边境越方一侧的人放到中国去,继而才提出越方愿意接华侨回原居住地。同时还对中方加上了几句无理指责和要求的话”。 仲曦东团长表示:“我们对越方愿意把滞留中越边境越方一侧的华侨送回原地安居,这一点,自然是赞成和欢迎的。我们要求越方切实保证这些华侨的人身安全,保证他们回到原居住地后得到妥善安置,并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就业,不受歧视。”
4. 斯里兰卡和菲律宾报刊发表文章 揭露苏联利用越南在亚洲进行扩张 泰国报纸抨击苏联在越南金兰湾建立军事基地
第6版()专栏: 斯里兰卡和菲律宾报刊发表文章 揭露苏联利用越南在亚洲进行扩张 泰国报纸抨击苏联在越南金兰湾建立军事基地 新华社科伦坡八月十八日电 斯里兰卡泰米尔文月刊《无产者》在八月的一期中刊登了一篇题为《苏联需要一个亚洲的古巴》的文章,揭露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利用越南,在亚洲地区进行扩张的阴谋活动。 文章指出:“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为了瓜分世界、夺取世界霸权,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今天,苏联想吞并整个非洲的野心已经暴露在全世界面前。我们可以看到,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在非洲把古巴作为爪牙,在非洲上万的古巴军队已成了苏联社会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 文章说,“苏联帝国主义极力推行‘亚洲集体安全体系’,企图控制亚洲,但这种企图遭到了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对。社会帝国主义还想方设法把许多亚洲国家纳入它的势力范围。它通过越南提出要把印度支那国家组成‘印支联邦’。柬埔寨强烈反对这一阴谋,许多亚洲国家也反对这一计划。因此,越南被推了出来,说什么它同柬埔寨有边界争端,以武力侵略柬埔寨。越南还被用来反对中国。所有这些都表明,越南当局的背后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 文章说:“这些活动提醒人们,亚洲将出现另一个古巴。世界人民和越南人民如果提高警惕,就能粉碎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各种阴谋。” 新华社马尼拉八月十八日电 菲律宾《今日公报》八月十八日发表文章,揭露越南在远东充当苏联的代理人的面目。 文章说:“不久前,越南还在公开指责东盟是美帝国主义的工具。而在最近,河内设法利用在吉隆坡召开的东盟外长会议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它带着预言家的热情宣称它发现需要在东南亚国家的范围内建立一个和平、友好和中立地区。其实,这是东盟早就提倡的一个原则。” 文章说:“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件说明越南政策受苏联政策的影响有多深。的确,可以这样说而不用担心会产生矛盾:越南是苏联在远东的代理人。”文章指出,应当从越南是苏联的特洛伊木马这个角度来认识越南在东盟的存在。“对东盟来说,欢迎的拥抱将是死亡的接吻”。 新华社曼谷八月十七日电 泰国《联合日报》八月十七日就苏联在越南金兰湾建立军事基地发表评论指出:“越南当局或许还要狡辩,但事实就是事实,任它如何强辩、否认,事实还是摆在那里”。 评论说,越南当局曾诬指中国强迫其放弃自由独立。“好一个‘自由独立’!把自己的领土供人家建立军事基地,国家主权已不复存在,还有什么面目侈谈独立,或许这就是越南式的独立吧!至于‘自由’,军事基地等于军事占领,还有自由吗?甚至必须服从苏联的指挥,与曾经支持帮助自力抵抗侵略的中国兄弟为敌,这又有什么自由可言呢?” 评论指出:“看来自由是有的,就是反华排华的自由,不许中国护侨撤侨,不许华侨有回国的自由,只有越南当局残害华侨的自由。”
5. 澳总理谴责苏联企图霸占金兰湾 指出澳政府和东盟国家对此表示关切和忧虑
第6版()专栏: 澳总理谴责苏联企图霸占金兰湾 指出澳政府和东盟国家对此表示关切和忧虑 新华社堪培拉八月十六日电 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八月十五日在议会谴责苏联企图在越南金兰湾建立海军基地。 据《悉尼先驱晨报》八月十六日报道,弗雷泽总理在议会答询时说,不仅澳大利亚政府对苏联这一企图表示关切,而且东盟国家也纷纷对可能在本地区造成不平衡而感到忧虑。弗雷泽总理说,自从越南战争结束以后,人们一直担心俄国人会挤进金兰湾。如果这样,苏联就可以把它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和印度洋两处的军事设施连成一气。 这位澳大利亚总理说:“本政府一直关注印度洋的力量平衡,那怕是最低限度的平衡也好。但是,苏联近来的行动不能使我们相信它也是抱有这一目标的。”
6. 越南当局反华排华加剧 申请回国的华侨增至一万人
第6版()专栏: 越南当局反华排华加剧 申请回国的华侨增至一万人 据新华社北京八月十七日电 本社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由于越南当局反华、排华加剧,大批华侨前往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申请要求回国。自今年五月到八月十三日止,共有一万多人向中国大使馆递交了回国申请表。 中国大使馆根据我国侨务政策,一再劝华侨留在当地谋生,不要回国。只是对那些由于遭受迫害而丧失生活条件的、其家属中的子女或父母已回国的,才酌情发给他们“归国证明书”。 申请归国的华侨当中,有不少人是由于接到越南当地公安部门的“限期离境证”或限期离境的口头通知而被迫申请回国的。越南公安人员经常闯入华侨家里,质问他们为什么还不回国。对不愿离开越南的华侨,越南公安人员便威胁说:“别的华人都回国了,你为什么不回去?是不是想在这里为中国当间谍?” 他们当中许多人是由于被越南地方当局勒令停止工作、丧失生计之后被迫申请回国的。因为他们是华侨,越南当局就逼他们辞职回国。 许多华侨被迫申请回国,是因为户口被吊销,粮证被没收,全家无粮食供应。越南公安人员还经常以“行政检查”为由,闯入华侨家中翻箱倒柜,把华侨多年辛勤劳动得来的财物以“非法物品”的名义加以没收。 来中国大使馆办理归国手续的华侨中,有不少是被越方逮捕后又被释放的,也有些是被捕者的家属。他们被越南公安当局传讯、拘留或逮捕,有的关押几天,有的关押一个多月。在关押期间,越南公安机关用强迫和欺骗手段,要华侨在由越南公安机关事先准备好的所谓“供词”上签字画押,但遭到了华侨的拒绝。越南当局捞不到什么东西,只好把他们释放。 在申请回国的华侨中有一部分来自南方胡志明市等地。为了能到达河内,他们得用上千元越币来贿赂越南军警官员,才能得到一张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