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03-03

第 1 版

1. 五届人大五届政协举行分组会议 认真讨论宪法修改草案和叶副主席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 邓副主席在参加解放军代表团小组讨论时指出,恢复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第1版()专栏: 五届人大五届政协举行分组会议 认真讨论宪法修改草案和叶副主席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 邓副主席在参加解放军代表团小组讨论时指出,恢复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新华社北京三月二日电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今天全天举行分组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和叶剑英副主席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邓小平副主席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选出的人大代表,参加了解放军代表团的小组讨论。他在发言中着重谈了华主席和叶副主席在他们的报告中都十分强调的关于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问题。他指出,恢复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他希望军队的老同志在这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今天下午,邓小平副主席还先后到湖南、四川和云南代表团开会的地方,看望了这几个省的人大代表。 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今天也同时举行分组会议,讨论宪法修改草案和叶剑英副主席的报告。

2. 夺取春耕生产的全胜

第1版()专栏:社论 夺取春耕生产的全胜 正当我国广大农村,由南而北,逐步进入春耕大忙的时候,英明领袖华主席在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发出了高速度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伟大号召,强调指出必须建立稳固的农业基础。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斗任务。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们的农业必须以比过去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否则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也就不可能高速度地发展。今年是抓纲治国三年大见成效的关键一年,各级党委必须乘五届人大的东风,尽全力抓好农业。农业比重大的省要抓农业,工业比重大的省更要注意抓农业,各行各业都要为农业服务。春耕生产关系着全年的丰收和广大社员的收益,首先要抓好。过去,在“四害”横行时,我们大干社会主义“有罪”;今天,大干社会主义有理、有功、光荣,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甩开膀子,跃马扬鞭,在广阔天地里驰骋了。各级领导同志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形势的特点,站到运动的前边去领导群众,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争取农业生产有个新的突破,以适应新形势对农业提出的新要求。 当前,农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以揭批“四人帮”为纲,搞好春耕生产。所谓压倒一切,就是要求一切工作紧紧围绕这一中心进行,把各种有利的因素调动起来,把一切不利的因素排除掉。各地农村要密切联系当地实际,打好深入揭批“四人帮”的第三战役,彻底肃清其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和影响,扫清春耕生产的障碍。 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春耕的领导,主管农村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火速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去,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切切实实地解决春耕中的问题。春耕大忙期间,对开会要来一个革命,不开会,少开会,开短会,把各级干部从会议中解放出来;要保证春耕第一线有足够的劳力,从生产队乱抽乱调的劳力要调回去,那些不该脱产而长期不参加生产的干部、“几大员”和闲散劳力要组织到春耕中来;要认真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安排好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要发动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农业,及时将支农物资保质保量地送到生产现场;要切实保证农机具零件配件的供应,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总之,把春耕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为的是不失时机地集中力量打好春耕这一仗。任何左顾右盼、分散力量的做法,都会贻误时机,使全年农业生产陷于被动局面。 春耕生产是亿万农民的行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是夺取春耕生产全胜的关键。为此,必须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当前最要紧的是围绕春耕生产,抓好劳动管理,落实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政策。各级党委要抓紧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向农民灌输社会主义思想,建立春耕生产的责任制,实行定额管理,搞好评工记分,切实杜绝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要狠抓“一批两打”,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打击资本主义势力的猖狂进攻,堵死一切歪门邪道,保证集体经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各级干部要关心群众的生活,让广大群众无后顾之忧,保持旺盛的干劲。 季节紧迫,形势逼人。人民公社的干部和社员,国营农场的职工,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各行各业的同志们,把劲鼓得足足的,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抓好各项增产的关键措施,出色地完成今年春耕生产任务,同时管理好夏收粮食、油料作物,为夺取农业生产的高速度贡献力量!

3. 前程似锦 重任在肩——五届人大首次会议小组会侧记

第1版()专栏: 前程似锦 重任在肩 ——五届人大首次会议小组会侧记 “建历史丰碑,创人间伟业。” “宏图大略,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出席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三千四百多名代表,在两天半的分组讨论会上,用这样豪迈的语言,评价华国锋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斗号召,表达自己实现这一号召的坚强决心。 人们将铭记着在灯火辉煌的人民大会堂里,当华国锋总理用洪亮、有力的声音,宣布我们在今后二十二年里将要达到的目标时,那震撼全场的海涛般的掌声;铭记着各个热气腾腾的分组会场里,代表们兴奋的神色和铿锵的誓言。我国人民建设自己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新的长征,就在这一次代表大会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形势喜人,形势逼人,要求我们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觉得铁路好象不是铺在地上,而是铺在我们双肩上。”“毛泽东号”机车的司机长陈福汉,在分组会上谈到铁路工人今后的任务时这样说。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长征路上,工人阶级是火车头。钢铁工人的代表,石油工人的代表,煤炭工人的代表,各省、市、自治区的工人代表,都在会上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来自上海的代表说,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市的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都在百分之十以上。由于“四人帮”的胡作非为,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增长速度大大下降。打倒“四人帮”,一年大变样,一九七七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就比一九七六年上升百分之八点六,这还是我们初试身手。今年一月,上海工人阶级以工业总产值比同期历史最高水平猛增百分之三十的成绩,吹响了新的长征的号角。请看我们在今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斗争中将怎样发挥上海这个工业基地的作用吧,我们决不会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 在分组会上,代表们讨论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时,都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的问题。他们说:农业能不能实现现代化,关系重大。我们决不能满足于现在的水平,一定要下决心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使大地生色,山河改貌,使农业能够经得起风霜雨雪等自然灾害。来自四川的代表,兴奋地谈到怎样继续抓纲治蜀,建设社会主义的“天府之国”;来自湖南的代表,联系英明领袖华主席在湖南工作期间对农业的关怀,表示一定要建设好洞庭湖滨的商品粮基地;从黄河下游、盐碱涝洼的山东省惠民地区来的代表,谈到去年一年他们打了揭批“四人帮”和粮食上《纲要》两个胜仗,今后对改变惠民面貌更加充满了信心;来自江苏、浙江的代表,谈到他们将怎样学大寨、赶昔阳,建设好江南鱼米乡。农业机械战线的代表们,表示一定要在一九八○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连画家关山月也被报告中提到的南水北调伟大工程吸引住了。千百年来,多少人画过不尽的长江,但是,有谁画过长江之水到北方?让画家们舒展生花的笔,来描绘这奇异的景色吧! 十多年来人们第一次看到科学家们这样充满着激情。在分组会上,科技战线的代表们热情洋溢地说,华主席在报告中对知识分子作了很高的评价,在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的斗争中,我们没有理由不拿出自己的最大力量干。一些老年科学家说,过去“四人帮”叫知识分子是“臭老九”,说什么“工作要他们做,错误要他们犯,辫子由我们揪”,我们只好“错了,老了,算了”。现在摘掉了“臭老九”的帽子,我们只有青春,没有晚年。“春蚕到死丝方尽”,我们要为四个现代化吐尽最后一口丝。著名土壤学家侯光炯,在来京前一天的深夜赶写完了《中国农业土壤概况》的最后一章。他在会上激动地说:中国太光明了!科学工作者太有干头了!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要下气力继续研究泥巴。老科学家、七十六岁的复旦大学教授苏步青表示,要“俯首甘为孺子牛”,带头攀登科学高峰,为年轻一代做好样子,尽快把研究生带出来,为培养一支优秀的青年科学家的宏大队伍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听完政府工作报告,立即写了篇《十个赶得上》,论述我国科技事业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有利条件。他表示,今后一方面要“送货上门”,把科学知识送到工农手中;一方面搞好科研,往深里钻,带好徒弟。他说:我们愿意做一个攀登科学高峰的“人梯”,让年轻一代踏着我们的肩膀攀上去! “眼噙泪花面堆笑,聚精会神听报告,胸中涌起千层浪,长征路上来报到。”在大会响应华主席新的长征号召的各路英雄队伍中,人民解放军的代表们英姿勃发。南征北战几十年的老红军们,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当年跟随毛主席进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进军号令;雷锋班、硬骨头六连、航空兵某师等先进单位的代表们,决心把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更好地接过来,传下去,发扬光大,成为新的长征的胜利保证。 分组会的讨论充分表现出,这次代表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少数民族的代表们,在会上载歌载舞,欢庆胜利。文艺界的代表们,在会上吟诗作画。台湾省籍的代表,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的代表,为社会主义祖国的日益繁荣昌盛而欢欣鼓舞。江西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七十岁的代表王寿松的一首诗,概括了代表们的共同心情,他在会上朗诵道:“英明领袖擎红旗,扫除妖魔人欢喜。安定团结形势好,抓纲治国宏图起。满怀激情赴盛会,衷心感谢华主席。抖擞余年启新程,誓为‘四化’出全力。”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三月二日,邓小平副主席参加解放军代表团小组讨论。 三月二日,人大代表分组讨论宪法修改草案和叶副主席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 新华社记者摄

4. 农村要以农业生产为中心 安徽省委召开地、市委书记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加强对春耕生产的领导

第1版()专栏: 农村要以农业生产为中心 安徽省委召开地、市委书记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加强对春耕生产的领导 据新华社合肥三月一日电 中共安徽省委在最近召开的地、市委书记会议上,重申农村在农业生产大忙季节,要以农业生产为中心,要求各级党委大力加强对今年春耕生产的领导。 到会的地、市委负责同志说,省委这个正确提法,本来是我们党历来的主张,是完全正确的口号。但是,这个口号前几年被林彪、“四人帮”污蔑为“唯生产力论”、“以生产压革命”,并以此作为棍子、帽子到处整人,弄得这些年来有些人再也不敢提它了。于是,这个正确的口号就经常被林彪、“四人帮”一伙散布的“政治可以冲击生产”、“政治好生产自然会好”等反动谬论所干扰破坏,给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当前在揭批“四人帮”第三战役深入发展和春耕生产很快进入大忙季节的时候,安徽省委在农村及时地重提这个口号,是拨乱反正的一个果断的行动,对搞好春耕生产和加速今后农业生产的发展,必将起重要作用。 安徽省委指出,农忙季节,以农业生产为中心,决不意味着可以放松揭批“四人帮”的斗争。揭批“四人帮”是纲。只有提起这个纲,一切工作才有统属。例如:通过揭批“四人帮”及其在安徽的代理人,把被他们搞乱了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上的是非分清楚了,才能敢于为革命大胆地抓好春耕生产,坚决执行按劳分配原则,放手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纠正生产领导上的形式主义和瞎指挥,调动起干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安徽省委强调指出,农业生产有它固有的特点和规律。生产的对象是植物、动物,都是有生命的东西,时间性、季节性很强,受到土地、阳光、水分、气候等各种自然条件的制约,生产周期又很长。这就要求抓得细,抓得紧,不误农时。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生产如何,对全年农业生产关系极大。这一仗打好了,就为夺得全年增产打下了基础。目前春耕生产大忙季节即将到来,各级党委一定要自觉地把农业生产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其他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农业生产和为它服务,力争不误农时地把春耕生产搞好。 为了切实抓好农业生产,安徽省委特别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方法。首先,一定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因时因地制宜,不违农时,实事求是地安排和指导生产。其次,一切工作要注意实际效果,爱惜人力、物力、财力,自觉纠正和坚决抵制一切劳民伤财形式主义的东西。第三,要大搞调查研究,及时分析革命和生产中的问题,抓住主要矛盾,雷厉风行地加以解决。要有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志;但部署要周密,方法要讲究,工作要做得细致、稳妥。第四,干部一定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这是彻底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抓好今年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

5. 毛主席语录

第1版()专栏: 毛主席语录 农业生产是农村中压倒一切的工作,农村中的其他工作都是围绕着农业生产而为它服务的。凡足以妨碍农民进行生产的所谓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都必须避免。

第 2 版

1. 周总理是执行毛主席建军路线的光辉典范

第2版()专栏: 周总理是执行毛主席建军路线的光辉典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理论组 今年三月五日,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八十周年。周总理为争取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立下的丰功伟绩,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而且是毛主席统帅我军最得力的助手,是卓越的无产阶级军事家。在半个世纪艰难曲折的革命历程中,周总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忠实地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建军路线,一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一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关怀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为创建和发展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周总理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一 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毛主席无产阶级建军路线的一个根本原则。几十年来,围绕着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的问题,展开了尖锐激烈的斗争。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周总理同“左”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修正主义分子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执行和捍卫了党指挥枪的原则。 毛主席指出:我们党“从一九二四年参加黄埔军事学校开始,已进到了新的阶段,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经过援助国民党的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党已掌握了一部分军队。”周总理是我们党最早从事军事领导工作的杰出活动家之一。当时,周总理很重视党对国民革命军的领导作用,指出:“革命军是党的军队,革命军的行动要依着党的政策。”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周总理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一套政治工作制度,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为我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毛主席对此作了很高的评价,指出:“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于是才有北伐之役”。由于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陈独秀放弃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在蒋介石叛变革命,制造“四·一二”大屠杀的严重关头,我们党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了惨败。血的教训使我们党懂得,必须建立一支在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在毛主席武装夺取政权的光辉思想指引下,周总理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粉碎了张国焘破坏起义的阴谋,于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组织和领导了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用武装斗争的革命行动,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在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建军初期,红军中存在单纯军事观点等脱离党的领导的错误倾向。周总理按照毛主席在古田会议决议中确立的原则,强调军队要有很好的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一定要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为我军规定的政治工作制度、方针和原则。这是坚持党对军队领导的有力保证。并强调对指战员要进行很好的政治训练,要注意巩固他们的政治情绪,提高他们的政治责任心。明确指出:我军的政治工作,最主要的是加强和巩固共产党的领导,为党的路线而斗争。他号召广大指战员,同一切脱离共产党的领导路线、不正确的倾向进行坚决的斗争。周总理的这些重要指示,对于加强红军的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上,周总理坚定地站在毛主席革命路线一边,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确立毛主席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长征途中,张国焘恃仗人多枪多,猖狂进行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活动,阴谋篡夺毛主席的领导权,妄图用枪指挥党。周总理坚持毛主席北上抗日的主张,不顾自己身患重病,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和逃跑行为进行了多次面对面的斗争,维护毛主席的领袖地位,为党为人民争兵权。周总理还对红四方面军的广大干部、战士做了大量工作,耐心反复地宣传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揭露张国焘的分裂阴谋。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彻底粉碎了张国焘的阴谋,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 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证明,国民党反动派妄图用武力消灭人民军队的企图,是不能得逞的。但是,他们并不甘心失败,在对我军加紧使用武力的同时,还施展了各种反革命伎俩,妄图诱使我们党交出人民武装。党内的机会主义者迎合敌人的需要,多次企图放弃武装斗争,向敌人交枪。周总理坚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光辉思想,同党内外的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发展成为党内的主要危险,他鼓吹“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要把八路军、新四军完全统一于国民党的领导。刘少奇同王明唱一个调子,明目张胆地鼓吹阶级投降主义,完全放弃我们党对军队的领导权。当时,周总理作为我们党的代表,奋不顾身地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他坚决执行毛主席为我党制定的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革命政策,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对王明、刘少奇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进行了严肃的批判。周总理针对当时的投降危险,尖锐指出:“克服投降危险,坚持抗战继续和争取抗战胜利,是全中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全中国人民及抗战军队,应该警觉起来,为着克服这种投降危险,并预制这种危险的发展而斗争”。周总理对克服投降危险,加强我们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制止反共逆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以“民主”为钓饵,散布什么“必须先有军队国有化,然后才能实现政治民主化”,妄图诱使我党把军队交出去。刘少奇适应敌人的需要,推行所谓“和平民主新阶段”,主张把我军整编成为“正式国军”,妄图把人民武装和革命根据地拱手送给蒋介石。周总理坚决执行毛主席关于“人民的武装,一支枪、一粒子弹,都要保存,不能交出去”的英明决定,针对国民党的无耻谰言和刘少奇的罪恶阴谋,一针见血地指出:要实行军队国家化,必须先实行国家民主化;只有把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国家,变成民主的国家,把蒋介石的军阀军队变为人民的军队,才能真正实现军队国家化。中国共产党绝不能将人民的武装“化”于国民党法西斯一党专政的国家中。没有人民的武装,就没有人民的民主。从而有力地戳穿了敌人的阴谋,痛击了刘少奇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在解放战争中,周总理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指示,不断强调必须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他以非凡的军事才能,协助毛主席领导和指挥全国的人民解放战争,为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是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的斗争更加尖锐激烈。混入党内的野心家、阴谋家为了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复辟资本主义,总是把黑手伸向军队,千方百计地抓兵权,疯狂地破坏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高岗兜售“军党论”,彭德怀贩卖“一长制”,林彪鼓吹“军队中心论”,王张江姚“四人帮”搞“帮指挥枪”。花样不同,实质一样,都是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夺兵权。周总理对他们的罪恶行径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周总理针对林彪、“四人帮”反军乱军、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反复宣传毛主席向全党提出的“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的三项基本原则,和“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的指示,强调枪杆子要永远掌握在党和人民手里,绝不能成为资产阶级个人野心家的工具。多次指示部队要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严格按照毛主席的建军原则办事。周总理亲自指挥部队指战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重申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自觉服从党的领导,严格遵守革命纪律。在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周总理带头同林彪一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度的党性原则。在批林整风运动中,周总理到部队参加批判会,指示部队要搞掉林彪那一套,要肃清林彪的流毒和影响。周总理严厉批判了林彪、“四人帮”提出的“揪军内走资派”的反动口号,指出: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篡党夺权,分裂党,适应帝修反的需要,推翻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周总理同林彪、“四人帮”的坚决斗争,沉重地打击了他们的阴谋活动,有力地维护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二 “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是毛主席为我军规定的唯一宗旨。周总理是贯彻这一宗旨的模范。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胜利以后的日子里,周总理总是勤勤恳恳,夜以继日,忘我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谋利益。他教育部队要坚持政治、军事、经济三大民主,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决执行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的任务,保持无产阶级的人民军队本色。 在战争年代,周总理同广大指战员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鱼水相依,血肉相连,培育部队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和英勇作战、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一九二四年,周总理提出:“军队要为被压迫人民的利益冲锋陷阵”,把革命军队与旧军队鲜明地区别开来。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周总理按照毛主席在古田会议决议中为我军规定的任务,大力提倡红军在不妨碍战斗任务的情况下,帮助群众,参加查田、查阶级运动。指示组织割禾队,参加秋收秋耕,实行武装保护秋收。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周总理既是指挥员,又是普通一兵。在作战中,周总理常常亲临前线指挥,鼓励部队英勇杀敌,有时还亲自慰问和抬送伤员,增强同志们战胜敌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行军中,周总理经常和战士一样徒步行军,发现病号或掉队的,就热情地给予照料,常常把自己的乘马让给战士骑。在作战的间隙,周总理常到群众的炕头、田边,亲切询问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鼓励人民努力生产,改善生活,支援前线,争取胜利。解放战争时期,陕北曾经遭灾,人民生活困难。每当中央和总部机关进驻一地,周总理就组织指战员帮助群众春耕、秋收,并将节省的粮食支援群众,渡过灾荒。在那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人民也不忘支援子弟兵,宁肯忍饥受困,也想尽一切办法全力支援战争。周总理还经常教育我们,不要忘记过去,要时刻想到人民。全国解放前夕,周总理有一次到总部机关参加文娱晚会,听到有个同志唱陕北小调,周总理一边静听,一边打着拍子。歌声刚落,周总理就微笑着说:“这个歌子把我们带回延安去了”,“今天是胜利了,你们要想到过去,没有陕北就没有今天”,“你们应该多唱些没有陕北就没有今天的歌子”。二十九年过去了,周总理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周总理意味深长的谈话,记忆犹新,它将永远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 建国以后,周总理为使我军保持无产阶级本色,特别强调部队在和平环境里,不能脱离群众,要立新功。周总理经常用毛主席的指示和革命实践教育部队,语重心长地说:军队“就是应该与群众共生死。我们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不能脱离群众。胡宗南进攻延安时,毛主席最后离开延安,就说明这种精神”。周总理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疾苦挂在心上,群众那里有困难,周总理就指示军队到那里去支援。一九六六年,河北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周总理不顾频繁的余震,第二天就赶赴灾区,领导群众和部队抢险救灾,亲自指示救灾部队组织上万人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深入灾区,广泛宣传、组织群众。一九七三年,四川甘孜地区发生地震灾害,周总理亲自派部队参加抢险救灾,具体交代注意事项,叮嘱:“参加救灾的部队不忙撤回,要做群众工作,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备好春耕”。周总理处处为人民,这与“四人帮”在唐山地震时,不顾人民死活,干扰破坏抗震救灾,胡说从地球上抹掉一个唐山算得了什么,是多么鲜明的对照! 周总理经常教育部队,做计划、办事情,都要按照党的政策,照顾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在修建营房、机场和其它工程时,要爱惜群众的耕地,不占或少占好地。一九六一年,某部队修建营房多占了群众的耕地,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周总理知道后,指示总部机关派出调查组进行调查,并亲自到现场察看,听取有关人员的汇报,对部队领导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指示部队赔偿群众损失。指出:军队要兵强马壮,老百姓不兵强马壮,军队怎么能兵强马壮呢?军队就是要保卫人民的利益,不能单纯从军事观点出发。周总理为了国家的富强,人民军队的成长,想得多么深、多么远啊! 周总理根据毛主席关于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的指示,强调我军在加强战备、巩固国防的同时,要大力支援和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周总理十分关怀我军的“三支”“两军”工作,经常通宵达旦地接见“三支”“两军”工作人员,作了许多极为重要的指示。周总理指示部队要认真学大寨、学大庆、学全国人民,认真搞好野营拉练。他赞赏野营拉练能“加强胜利的信心,焕发精神,提高斗志,把身体锻炼好,还可以学到很多革命本事,打仗、搞生产的本事,做群众工作的本事”。通过三大革命运动实践,我军提高了政治觉悟,密切了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军政关系,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本色。三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周总理坚决贯彻毛主席关于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军而奋斗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加速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周总理一贯高度重视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在建国初期就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胜利的光荣传统的基础之上,必须认真学习,加强各兵种建设,充实现代装备,改进编制,统一制度,加强训练,提高纪律,为建设和完成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国防军而奋斗。”周总理在第三、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任务,明确规定了我军建设的宏伟的奋斗目标。周总理不断勉励我军一定要为毛主席争光,为中国人民争气,实现毛主席关于建设强大的陆军、空军和海军的英明决策。 周总理为了实现毛主席的决策,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大量工作。他非常重视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军,始终把指战员的思想革命化放在部队建设的首位,深刻指出人民军队只有“靠毛泽东思想才能成长”,勉励我军好好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不断提高毛泽东思想水平。周总理很重视部队的路线教育,注意在三大革命运动实践中锻炼部队,提高指战员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对我军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热情赞扬,勉励全军向雷锋等同志学习。周总理多次视察部队,调查研究,对我军的作战、训练、后勤保障等工作,对各总部、各军兵种和院校建设,对我军武器装备的改善,对国防尖端武器的研制和民兵建设,都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周总理亲自抓我军的整编工作,统一战斗序列,统一部队编制,统一干部任免,以适应我军现代化的需要;亲自抓重要武器,特别是尖端武器的科研、试验和生产,重要的试验都亲自听取汇报、组织实施,及时处理问题;亲自审批重要国防工程项目,有时还到现场察看地形;亲自抓人民防空工作,修改和审定人防工作规划;亲自过问部队的教育训练,热情支持一九六四年的群众性练兵运动。周总理经常教育部队要认真落实毛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战略方针和要准备打仗的指示,充分认识战争的危险性和现代战争的特点,深刻指出:有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存在,总是要进行战争;要防敌突袭,严加戒备,不能有任何疏忽;要立足于敌人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要作好两手准备,从最坏处着想,争取好的结果。周总理多次听取我军有关战备工作的汇报,参加军委召开的重要会议,及时解决战备工作中的问题。周总理的亲切关怀,有力地促进了我军各项战备工作的落实,加速了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在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一直存在着无产阶级军事路线同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激烈斗争。周总理始终坚定不移地执行和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建军路线,同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对革命化,破坏现代化的阴谋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彭德怀破坏我军现代化建设,妄图砍掉我军指挥机关的一些重要部门,使这些部门的工作一度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周总理针对彭德怀的破坏活动,气愤地说:这些部门你们不要我要,搬到国务院来,在国务院下设一个部,从而粉碎了彭德怀的阴谋。一九六五年,当林彪疯狂反对毛主席的建军路线,在军事训练中搞取消主义时,周总理亲自到部队进行调查研究,在看了部队的军事训练以后,亲笔写了“从实从严从难训练部队”十个大字,并郑重指出:“我的提法与你们国防部长有区别”,还给步兵、技术兵规定了每年用于军事训练的天数,坚决反击了林彪的错误路线,进一步端正了我军的训练方向。“四人帮”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诬蔑我们搞国防现代化是“单纯军事观点”、“唯武器论”,恶毒攻击我们搞尖端武器是“搞修正主义的一套”,“还不如资本主义国家”,妄图否定毛主席的正确路线。周总理同他们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不是修正主义路线,是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走的,不能把红线说成是黑的。这就有力地戳穿了“四人帮”的阴谋诡计,激励我们沿着毛主席的建军路线奋勇前进。 我们纪念周总理,学习周总理。学习他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牢记他的亲切教诲,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紧跟英明领袖和统帅华主席、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大路线,深入揭批“四人帮”,以毛主席关于“军队要整顿”、“要准备打仗”的重要指示为纲,按照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和军事路线,加速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切实做好反侵略战争和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完成华主席、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我们的抓纲治军、准备打仗的各项战斗任务。

2. 周总理永远和工农群众在一起

第2版()专栏: 周总理永远和工农群众在一起 同劳动人民心连心 敬爱的周总理和劳动人民同甘共苦,心连心。他在百忙中总要设法抽时间帮助群众劳动。那是一九四八年的事情。党中央迁到了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夏收时节,周副主席来到了群众中间,和大家一起割麦。他穿着一身褪了色的旧军衣,握着镰刀,干得浑身是汗,全然看不出谁是中央领导同志、谁是贫下中农。休息的时候,他就给群众宣传革命道理,讲革命故事。只要周副主席来了,麦田里歌声阵阵,笑声一片,再累大家心里也甜。 麦子割完之后,要往场上运送。贫下中农看见周副主席汗流满面,湿透的衣衫沾到了身上,都很心疼,劝他不要再扛大捆的麦子。周副主席笑道:“干点活好哇,你们不是天天在干吗?” 人民的疾苦,人民的冷暖,全都挂在周副主席的心头。当他得知村子里有几户贫下中农的房屋漏雨,马上就组织二十多个工作人员成立了“维修组”,帮群众修补房屋。他的工作非常忙,但还是亲自赶来了,先看了看房子,接着便卷起袖子当泥瓦匠,和大家一起干活。一边干,一边和群众亲切交谈。中午开饭时,贫下中农给敬爱的周副主席端来香喷喷的炒鸡蛋和烙饼,可是他没有动,却随手从另外的筐子里拿出了玉米饼子,大口吃起来。 和工人一起劳动 麻城县中一人民公社林家下湾大队党支部书记林世猛,挑着一百多斤的粪担,正同社员们干得热火朝天,忽然听说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到棉花试验地视察来了。林世猛放下粪担子,顾不得擦手,也顾不得穿棉衣,就大步迎上前去。周总理紧紧握住林世猛的手,看他在寒风中只穿着一件绒衣,便关切地问:“为什么只穿这点衣服?会受凉的,要注意身体。”说着,就把自己身上的大衣脱下来,亲手披在林世猛的身上。林世猛心里热呼呼的,不知道说什么话才好。周总理详细询问了棉麦双熟双高产的试验情况,笑着道:“你们干得很好,干劲很大,还要鼓足干劲,争取一九五九年更大的跃进。” 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去视察麻城凤凰窝钢厂,走到冶炼车间“三八”炉前,看到姑娘们正紧张地拉着风箱,炉外热气腾腾,炉内烈火熊熊。周总理听了姑娘们的汇报,连连称赞,并对陈毅副总理说:“我们也来拉风箱吧!”两人就拉起风箱来。 走到“八一”炉前,周总理兴致勃勃地听取了炼钢工人汇报怎样和“三八”炉竞赛创高产,然后又对陈毅副总理说:“我们再来拉风箱。”工人们生怕总理太劳累,都不让他去拉,周总理风趣地说:“强迫我们不参加劳动,那还行?”他和陈毅副总理又精神抖擞地拉起风箱来。 凤凰窝钢厂是依靠群众土法上马的,那时候很多工种还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周总理察看了人工锻打的低碳钢,质量还比较好。他满意地点点头,对陈毅副总理说:“我们也来打大锤!”十磅的大锤,上下挥动,叮当、叮当,掌钳的工人称赞总理打大锤很内行,周围的工人高兴得一个劲儿地鼓掌。 同贫农社员交朋友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原野,敬爱的周总理来到河北省武安县伯延公社视察。总理在这里住了六天,走访了几十户贫下中农家庭。 女社员郭仙娥见到周总理,忙向总理问好。总理握着她的手,跟她进了屋。仙娥的爱人王连生生病躺在炕上。他一睁开眼,突然发现周总理站在床前,兴奋得连连说:“总理快坐!快坐!”一边说,一边伸手在地上拣鞋穿,一只还没有穿好,周总理已经弯腰从地上拾起另一只鞋,递到了他手边。这位贫农社员从总理手中接过鞋,流下了热泪,他伸出长满老茧的双手,紧紧地攥着周总理温暖的手,半晌才说出来一句话:“总理,您辛苦了,我们贫下中农欢迎您!”总理问了问他的病情和医疗情况,安慰他安心休养。 在伯延村的座谈会上,周总理和贫农社员张二廷交了朋友。会后,周总理又去他家访问,一进大门就亲切地招呼:“二廷,二廷,在哪屋住?”二廷急忙迎上去说:“总理快到屋里坐。”总理笑微微地说:“以后不要叫我总理,叫我老周就行了。”一边说,一边亲热地握着二廷的手,一同走进屋里,拉起了家常。 第二天上午,周总理又一个人来到二廷家中,进了门就呼:“二廷!二廷!”可是没有人应声。周总理发现张二廷因为劳累在炕上和衣睡着了,便轻轻拍了拍他的腿,说:“二廷,累了吧?今天下午咱还开会,你准备参加。”张二廷急忙起身,要挽留周总理再坐一会,周总理已轻步走出屋门,回头关切地说:“我不多打扰你了,休息吧!” 周总理多次到张二廷家访问,知道二廷头年失去了妻子,一个人带四个孩子,要料理家务,又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生活确实有许多难处。周总理就跟二廷商量:“四个孩子你照管有困难,如果你愿意,我帮你抚养两个,长大了再让他们回来,你看行不行?”二廷又高兴又感激,但是想到周总理日夜为国家大事操劳,他不忍心给周总理增添麻烦。 当周总理要离开伯延,最后一次跟二廷交谈时,二廷依依惜别,请总理抽空再回伯延看看。总理微笑着说:“有机会一定来,如果我不来,也一定派人来看你。”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一直到一九六六年,敬爱的周总理每年都派人来看望这位普通的农民朋友。 对温泉地区人民的关怀 十九年前,周总理来到广东从化温泉休息。他冒着刺骨的寒风,步行到附近的温泉管理区视察。管理区幼儿园的孩子们听说总理来了,一个个欢呼雀跃,向总理问好。周总理慈祥地微笑着,弯下腰同孩子们握手,说:“小朋友好!” 在幼儿园里,周总理向老师询问了幼儿园教育和孩子们的健康情况,亲口尝了孩子们的晚餐,又关切地询问社员和孩子们有没有洗澡的地方,陪同视察的干部告诉周总理,社员们有的在塘边洗,有的打水回家洗。周总理听了立即嘱咐:一定要关心人民的健康,应当建些房子,使社员和孩子们都能方便地用温泉水洗澡! 周总理离开温泉,在回京途经广州的时候,他语重心长地对有关负责同志说:“你们在温泉修建这么多好房子,疗养的干部随时都可以用上温泉水,可是温泉地区的老百姓,祖祖辈辈住在那里,却不容易用上温泉水洗澡,我和小超都感到不安!”总理又说:“我们建议,向到温泉休养的同志募捐,给温泉人民建一座浴室。我和小超带头每人捐一百元。” 这番充满无产阶级深厚感情的话语,动人心弦,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当场表示,一定马上把这件事情办好,总理不必拿钱了。可是,周总理在临走前,仍然派人把钱送来,他说这是对贫下中农的一点心意。 不久,广东省有关部门就拨出建筑材料和资金帮助温泉管理区人民建浴室。这时,周总理又从北京派人前来,就浴室的选点和设计问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帮助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就这样,一座崭新的温泉浴室建成了。根据周总理的指示,还特地设计建造了两间儿童浴室。 一九六二年,周总理来到从化温泉开会。事隔三年,他还一直记挂着这件事,关切地询问有关同志:温泉浴室好不好用?群众满意不满意? 冒雨同群众见面 一九六○年的春天,敬爱的周总理在访问了缅甸、印度、尼泊尔之后,风尘仆仆地来到了贵阳。总理高兴地说:“长征时到过贵州,这次又来了,要和贵州人民多见见面。” 总理刚下飞机不久,就开始视察工厂、农村、街道和机关,并和贵州人民一起欢度“五一”国际劳动节,同千千万万群众见了面。 五月三日这天傍晚,人们传开了总理在河滨饭店吃饭的消息,于是成群结队来到了饭店附近。街道两旁站满了人,简直是人山人海。不料此刻却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 雨越下越大,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学生、干部和街道群众,都一动不动地站在滂沱大雨中,满怀深情地等候着敬爱的周总理。总理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放下碗筷,说:“我去和他们见面!”他匆匆走出门外,踩着工作人员临时递过来的方凳,登上了一张桌子,向群众频频招手,点头致意。群众围着总理纵情欢呼,热烈鼓掌,泪水和雨水交融飞洒,洒湿了千万张笑脸。工作人员怕总理淋雨受凉,急忙撑起了一把临时找到的红油纸伞,他用手臂轻轻推开雨伞,连声说:“不用,不用。”就这样,周总理和人民一起淋着倾盆大雨,在雨水中亲切相见! 这就是人民的好总理呵,他在几十年革命斗争的疾风暴雨中,巍然屹立,如高山顶天,劲松拔地!(新华社)

第 3 版

1. 华主席,新疆各族人民的心向着您 天山南北热烈欢呼五届人大召开,各族人民说,华主席和毛主席一样,同我们心连心

第3版()专栏: 华主席,新疆各族人民的心向着您 天山南北热烈欢呼五届人大召开,各族人民说,华主席和毛主席一样,同我们心连心 在新疆,欢呼第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气氛热烈而动人。 在欢送代表进京的日子里,天山南北城镇和乡村到处是歌声和欢声笑语。人们围住穿着节日盛装的代表们深情话别。大家紧紧握着代表们的手,用不同的民族语言,一再叮咛嘱咐: “请转告华主席:‘新疆各族人民的心向着您!’” “请告诉全国人民:‘新疆这个祖国的好地方,我们一定能够把它保卫好,建设好!’” 维吾尔族五届人大代表铁木尔·达瓦买提,临行前到乌鲁木齐市居民中征询意见。他一到团结路街道办事处,维吾尔、汉、回等各族人民就围上来,坐在他的身旁,谈新疆在毛泽东思想阳光雨露下的繁荣昌盛,谈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谈个人的进步成长。大家谈得最多的,是在揭批“四人帮”的第三个战役中,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重要指示。他们说,华主席和毛主席一样,同我们各族人民心连心啊!我们想的,华主席知道;我们的愿望,华主席清楚。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重要指示,象东风催开了天山上的鲜花那样,使我们各族人民心花怒放,抓纲治疆增添了信心和力量,你要把我们的心意告诉华主席。 铁木尔·达瓦买提是在党的哺育下,在祖国大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民族干部。在旧社会,他给巴依(财主)种过地,赶过车,饱尝辛酸。新疆解放了,他重见天日,他刻苦学习毛泽东思想,勤勤恳恳地为各族人民服务,成了新疆第一个少数民族的县委书记,以后当选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先后九次见过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扎根在群众中深孚众望的领导干部,却受到了“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排挤。不久前,在自治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他重新当选为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他说,我们民族的历史告诉我们,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新疆各族人民的利益。新疆各族人民生活在新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感到最温暖,最幸福,大有可为,前途无量。 居住着十三个民族的新疆,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各族人民是团结的、幸福的。在这届新疆选出的代表中,少数民族占百分之六十九点一,比上一届增加了百分之二点五。哈萨克、柯尔克孜、回、蒙古、锡伯、塔吉克等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州、县有自己的代表,散居各地、人数较少的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达斡尔族有自己的代表,连只有七百多人的俄罗斯族也有自己的代表。他们代表着一千多万各族人民的意愿,每颗心都向着祖国,向着北京,向着党,向着华主席。 昆仑山下喀拉喀什河畔的墨玉县,有位贫农女社员奴尔汗。新疆解放那年,她才五岁。从生活的变化里,她逐步感到了党给的幸福和温暖。刚长到十几岁,她就立志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建设好自己的家乡。一九六四年,她十九岁那年,当选为共青团九大代表。临行前,她激动得彻夜不眠。她拿出珍藏的丝线,选了最好的布料,绣出一顶维吾尔族小花帽,带到北京,亲手献给了毛主席。今年二月初,奴尔汗当选为五届人大代表以后,她又拿出珍藏的丝线,挑选最好的布料,绣出一顶鲜艳的花帽,带在身边,准备在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把它献给华主席。 在新疆七一纺织厂精纺车间,少数民族的第一代纺织女工和在红旗下长大的青年工人欢聚一堂,欢送自己的代表吾合力汗·肉孜。这个纺织厂是当年王震同志率领进疆的人民解放军,用节衣缩食省下来的钱创办的,它凝聚着党对少数民族的关怀和各民族的团结和友谊。工人们抚今思昔,感想万千,她们你一言我一语,找出执笔人,写成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致敬信,装在大红信封里,交给吾合力汗·肉孜,让她献给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和代表各族人民意愿的人民代表大会。 天山深处的哈萨克族模范女牧民毕肯,要到华主席身边开会了。草原上的人们一批批来送行。深夜,毕肯一家满怀深情地谈草原的变化,民族的兴旺。谈着谈着,她十三岁的儿子,拿出了一首诗,要妈妈带到北京。诗中写道:“站在天山望北京,北京是各族人民心中的明灯;站在天山望北京,日夜想念英明领袖华国锋!”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辽阔富饶的新疆从伊犁河谷到阿勒太草原,从哈密绿洲到塔里木盆地,有多少人回忆旧社会的苦难,展望美好幸福的未来,歌颂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畅谈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的温暖。 风雪帕米尔高原上的别哈吾勒村,是个地图上难以找到的山村。七十三岁的老牧工毛拉卧病在床,听说二十一岁的库尔班江当代表了,便拄着拐杖,迎着寒风,走了一公里多路,找到库尔班江,讲述塔吉克人的今昔。解放前,这个村子只有九户人家,五十多口人,都是伯克(官吏)的奴仆,这里交通不便,音信闭塞,因此被人称为别哈吾勒,意思是“没有耳朵的地方”。如今,村里已有三十四户人家,一百九十七口人,家家安上了广播喇叭,天天能听到北京的声音,生产一年比一年发展,生活一年比一年改善。毛拉老人激动地说,在旧社会,帕米尔虽然是世界屋脊,塔吉克人却得不到太阳的温暖;有了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塔吉克人才有四季常在的春天。 曾经出席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克尤木·买提尼牙孜,在旧社会的时候是个孤儿,兄弟三人离散了二十三年,在一九六○年才重新团聚。一九五六年,他作为少数民族第一代石油工人,投入了开发克拉玛依油田的战斗。那时候,克拉玛依还是一片戈壁荒原,他和各族石油工人年复一年地并肩战斗,到文化大革命前夕,油田已具有相当规模。如今,这个西北边疆的重要石油基地,已发展到相当于文化大革命前的三个,并正在向新的油区和地层深处进军。克尤木·买提尼牙孜在出席五届人大前夕,和战友们展望了油田建设远景,决心使华主席提出的建设十来个大庆的号召尽快实现。 五届人大召开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干劲更足了。目前,这里揭批“四人帮”的斗争正在深入发展,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努力清除“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和影响。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新疆大有希望,前途无限光明。 新华社记者

2. “共产党员不是享清福的!”——记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睢县县委书记李茂生

第3版()专栏: “共产党员不是享清福的!” ——记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睢县县委书记李茂生 时令已交数九,豫东人民治理惠济河的工程进入了最紧张的施工阶段。在睢县管段工地上,县委书记李茂生,穿着绒衣,满头大汗,和民工一起挥锹挖土。有人劝他说:“茂生,昨天晚上你和我们一起干到十一点,今天一大早又来到工地,你的两条腿吃不消啊!”他憨厚地笑笑说:“眼看大地就要封冻,得加紧干,争取提前完工呀!” 李茂生今年四十七岁。一九三一年,他出生在予东平原睢县城东关一个贫农家里。一九四八年冬,解放大军的炮声震撼予东大地的时候,他光荣地参加了自己的军队。在入伍后的第一次战斗中,他立了三等功;在渡江作战、解放上海的战斗中,他又连立战功。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一次追歼敌人的战斗中,他两腿受了伤,溃烂化脓,部队医院为了保全他的生命,决定给他膝下截肢。截肢后,他被送到河南一所荣誉军人学校疗养。 荣校环境优美,设备齐全,照护周到。然而,李茂生的眉头却越拧越紧。他想:“我的一生就这样完了吗?……世界上只有革命的共产党员,哪有让别人伺候着过日子的共产党员!”他越想越不是滋味,“不行,还得继续战斗下去!”他一连四次打报告要求回农村。同时,他拄着棍子练习用假腿走路,每走几步,断肢和铁质假腿结合部就疼得钻心。他咬着牙,忍着疼,一步一拐地在房间里坚持练习。荣校领导从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的行动上看到了他的决心和意志,终于同意了他的要求,一九五二年把他送回家乡。 李茂生回到家乡后,有人说:“茂生啊,你小时候吃了不少苦,下半截献给了革命。现在日子好了,该享几天清福了。”李茂生笑笑说:“共产党员不是享清福的!” 一九五三年,他在县里听了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报告,心里就象开了一扇窗,满怀激情地说:“这里又是一个战场,新的战斗开始了!”他拄着双拐,走东家、串西家,宣传党的互助合作政策,宣传集体化的优越性。他带头办起全乡第一个农业互助组,并被选为组长。一九五四年,这个互助组又发展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他被选为社长。一九五八年农村人民公社化以后,李茂生又被推选为公社副社长兼李庄大队党支部书记。他成了全县有名的农业合作化的带头人。 残疾,的确给李茂生的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他当农业社社长时,经常要到乡里或县里开会,一来一回就是二十多里,每走一趟,双腿都磨得钻心疼。后来,他把残废金交到社里,乡亲们都不忍心花他这笔钱,便给他买了匹马,他以顽强的毅力练会了骑马,热情地为社会主义奔走。 李庄位于老灾窝,农业社底子薄,每到农忙季节,畜力总是不够使,李茂生决定把马腾出来给社里用,自己学骑自行车。有人说:“算了吧,你那两条假腿没知觉,连蹬着没蹬着脚蹬子都不知道,还能学会骑车子?别自找苦吃了。”他说:“世上无难事,就怕没决心。” 李庄大队位于通惠渠和茅草河汇流的三角地带。历史上由于河水泛滥,使全大队的三千八百多亩耕地形成了九凹十八坡,不旱就淹,粮棉产量一直很低。一九六九年以来,李茂生拖着两条假腿,带领干部风里行,雨里走,制订改变自然条件规划,并带领社员群众坚持大干苦干。在他的带动下,这个大队一九七○年粮棉上《纲要》,一九七三年粮棉过“长江”,一九七五年粮食亩产达到一千零二十九斤,成了全县有名的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 一九七五年,李茂生担任了中共睢县县委书记职务,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主管农业时,经常要到农村检查工作,县委考虑他骑车走远路有困难,要他坐汽车下乡,但是李茂生没有特殊情况从不坐汽车。他说:“骑车子方便,看得实在,容易发现问题。”有时一天走上百里,晚上住下来,脱去假腿,两腿残部常常磨掉了老皮,疼得睡不好觉。第二天,他仍然一大早就起来,转到地里看庄稼,转到槽头看膘情,转到社员家里看生活。在短短的两年里,跑遍了全县二十四个公社和大部分生产大队。 李茂生的职位越来越高,但是,他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他的住室,冬天冷得脸盆里的水结了冰,有人提议给他生个火炉子。他说:“不必了,咱县缺煤,群众烧煤困难,能省就省,再说这也比过去住破庙强多了。”他穿的一条破裤子补了又补,有人建议他买条新的。他不同意,说:“丢了怪可惜。”他戴的一顶破草帽,缝了好多次,别人劝他买顶新的。他说:“破的同样遮风雨。”他把省下来的一千多元钱借给生产队和县办化肥厂。他到社队检查工作,社队干部要另外给他做好的吃,他坚决拒绝。一次,在一个公社吃饭,特地给他炒了几个鸭蛋,他硬是让端了回去。他说:“这次吃鸭蛋,下次可能弄酒肉,这个头开不得!” 他当了县委书记以后,遇到亲戚、朋友、乡亲、邻居找他办私事的时候,他一方面热情接待,一方面耐心地解释:“共产党员是按照党的原则为多数人谋利益,决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少数人谋私利。”他的一个亲戚想进城当临时工,让他帮助给县里有关单位说句话,他不干。他说:“咱们祖祖辈辈都是庄稼人,解放前想种地,可是没有自己的半分地。如今,农村这么好的条件就要知足,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 “四人帮”横行时,他们利用手中把持的舆论工具大喊大叫要揪“旧社会吃过糠,抗日战争扛过枪,解放战争负过伤,抗美援朝渡过江的走资派”。李茂生想:照他们那一套搞下去,把老干部统统当成“走资派”打倒,党和国家会出现多么可怕的情景!当时,“层层揪走资派”的妖风也刮到了睢县,有人贴出大字报,攻击睢县农业学大寨是“唯生产力论”,诬蔑县委主要领导同志是“走资派”、“投降派”。李茂生挺身而出,大讲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大批攻击县委领导同志的谬论。对少数不听劝告寻衅闹事的人,他当面严加痛斥。 以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李茂生激动得彻夜不眠。他逢人便说:“这下好了,我心上的石头落地了。”去年冬季,根治惠济河的工程开工了。李茂生同志经常吃住在工地,除检查布置工作外,走到那里,就在那里干起来。有人和他开玩笑说:“老李,拚上老命不要啦?”他说:“我这个命啊,旧社会地主老财没拿去,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没要走,在朝鲜战场上也只丢掉了半截腿。我这后半辈子,还要跟着华主席,扎扎实实干社会主义哩!” 本报记者 张玉林 赵平安 (附图片) 图为李茂生同志蹬着自行车来到惠济河水利工地参加劳动。新华社记者摄

3. 图片

第3版()专栏: 三月二日,政协委员分组讨论宪法修改草案和修改宪法报告。 新华社记者摄

4. 尽快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更好的新品种——记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小麦育种家肖步阳

第3版()专栏: 尽快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更好的新品种 ——记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小麦育种家肖步阳 二月下旬,“雨水”已过,黑龙江大地上,依然千里冰封,银装素裹。然而,在克山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温室里,却是一派春色:上千个特制的花盆里,生长着葱绿的麦苗,生机勃勃。在这里,记者访问了我国著名的春小麦育种家肖步阳。他指着那些正在分蘖的麦苗说:“这是去年第三次播种的小麦新品系,通过温室培育,可以缩短育种年限,尽快地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更好的新品种。” 肖步阳今年六十五岁,从事小麦育种工作已有三十年了。最近他由农业技师提升为黑龙江省克山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并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先后和助手们一起育成了四十三个春小麦优良品种,推广面积占黑龙江省春小麦良种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有些品种已在国内不少地方试种成功,有的还被引种到国外。因此,人们往往把肖步阳的名字同春小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只要一提起肖步阳,就会想到辽阔的松嫩平原上一望无边的春小麦;一看到丰收的麦子,也会自然而然地谈起为培育小麦良种而呕心沥血的肖步阳来。 解放前,肖步阳只读过初中和两年农校,一九四八年被分配到克山农业科学研究所当技术员。当时,黑龙江省春小麦经常发生锈病,每到开花季节麦苗就起锈,逐渐枯黄死去,农民们只好含着眼泪,把颗粒无收的麦苗放火烧掉。 土改以后,上级党组织把解决小麦锈病的任务交给了克山农业研究所,肖步阳承担了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课题。在党的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他长期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努力探索,采取引进抗锈品种,逐步减轻锈病危害,然后进行杂交育种,培育我国自己的抗锈小麦良种。正当杂交育种刚刚培育出有希望的品系时,有些受修正主义路线影响较重的人对他冷嘲热讽,百般挑剔,设置种种困难。但是,肖步阳为革命搞科研不动摇,坚持斗争,大胆试验,经过七个春秋,终于在一九五八年培育成功了我国第一代抗锈病的春小麦良种——“克强”号和“克壮”号。为此,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把这个喜讯通报全省,号召各级干部大力推广“克强”和“克壮”,使全省种植春小麦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 攻克小麦锈病这一关以后,肖步阳继续前进。开始,他想培育一个具有抗旱、抗涝、喜肥和抗倒伏等各种优点的“万能”小麦品种。但是,事与愿违。第一年选出的高产品种,第二年不仅没有增产,反而减了产。原来第一年是涝年,第二年是旱年,而他选育的是耐湿性品种,在涝年或者能灌溉的条件下表现增产,旱年则表现减产。后来,他又到各地作调查,拜贫下中农为师,虚心吸取贫下中农选种用种的丰富经验。比如,种谷子,农民知道在涝洼地种“水里站”;跑风地种“气死风”;为了防霜早熟就种“六十天还家”;为了粮草兼收就种“大青苗”等等,都是因地用种。事实教育了肖步阳,冲刷了他头脑中的唯心主义,促使他更加认真地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科研实践。在千变万化的自然条件下,他细心观察、掌握小麦的各种生态特征和特性,调查了不同自然地区的品种分布情况,认识到在不同外界环境条件下,应当有不同合适性状的品种。为了培育出抗旱、耐涝、喜肥等各种不同生态特征的优良品种,肖步阳每年从种到收,他都亲自动手,坚持细心观察,从不间断。他不顾多种疾病在身,总是天不亮就下地,天黑才回家,常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到一九六四年以前,在肖步阳和其他技术人员共同努力下,育成了二十二个小麦新品种,在全省推广。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一步考验了肖步阳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显示了他对科研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林彪、“四人帮”大搞假左真右,怀疑一切,打倒一切,肖步阳这个对人民有贡献的知识分子,也被扣上了“反动权威”的帽子,剥夺了他搞科研的权利。经肖步阳多年培育积累起来的两千多种小麦品系材料以及研究课题的材料,都被扔在一旁,无人过问。对此,肖步阳心急如焚,常常夜不能眠。他不怕责难,不怕诽谤,利用在温室劳动的机会,趁夜里人们睡觉以后,一个一个地进行脱粒考种,记载性状,写出了完整的书面材料,并且编制出配种组合和下年种植计划,妥善地保护了这批科研成果,使育种工作不间断地进行下去。 粉碎“四人帮”以后,肖步阳更加精神焕发,壮心不已,他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正在继续攀登科研新高峰。 新华社记者 谭佩全 (本报有删节)

第 4 版

1. 教育部、国家计委发出联合通知 高等学校试招走读生增加招生名额 河北省委决定开设师资专科班招收二千名六六、六七届高中毕业生

第4版()专栏: 教育部、国家计委发出联合通知 高等学校试招走读生增加招生名额 河北省委决定开设师资专科班招收二千名六六、六七届高中毕业生 新华社北京三月二日电 为了挖掘潜力,尽可能多培养学生,教育部、国家计委最近联合发出通知,决定自一九七七届新生起,在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走读生,增加高等学校的招生名额。 联合通知说,普通高等学校在完成原定一九七七年招生计划之外,可以根据本校师资、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等条件,试行招收走读生。走读的学生,在校期间和毕业后的待遇,与住校生相同。增加招生的专业,应该是通用的和急需的。增加招生的学生来源,都从符合录取条件和具备走读条件的考生中,择优录取。已经录取的学生中自愿走读的,也可以走读。 联合通知还说,各高等学校凡能够挖掘潜力多招学生的(包括住读和走读),都可以增加招生名额。 目前,各地根据联合通知提出的要求,正在具体安排落实。 本报讯 中共河北省委最近决定河北师范大学和河北师范学院开设师资专科班,招收二千名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考试中未被录取,但成绩比较优良的一九六六、一九六七两届高中毕业生。 去年公布的新的招生制度,受到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热烈拥护。许多知识青年,特别是一九六六、一九六七届的学生,含着热泪激动地表示:这是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对我们的最大关怀,我们一定要以最好的成绩让祖国挑选。 目前高校招生工作已经结束。根据新的招生制度规定,河北省各院校在录取新生时,都注意了招收一九六六、一九六七两届毕业生,特别是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的文科。但由于适于招收这类考生的院校容量有限,尚有不少成绩比较优秀的考生不能进入大学学习。河北省委鉴于这类考生文化基础较好,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为了 快出人材,早出成果,尽快改变教育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不适应的状况,迅速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解决师资不足的矛盾,最近决定由河北师范大学和河北师范学院开设师资专科班。这个专科班分设在全省十个地区,学制定为二年。毕业后,按专科待遇,由国家统一分配,主要用于充实和加强重点中、小学的师资队伍。

2. 领导班子整顿以后——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第4版()专栏: 领导班子整顿以后 ——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一九七八年新年前夕,物理所党委书记甘柏和业务副所长等两名党委常委,还有几个业务、后勤干部,到各研究室检查业务工作。他们跑遍了全所各个研究室,听取室主任和支部书记的汇报,同科研人员交谈,检查一年来科研计划特别是向全国科学大会献礼项目完成的情况,了解科研人员的思想情况,询问新的一年里有什么打算,科研工作中还有哪些需要党委帮助解决的问题。 检查归来,甘柏同志立即邀集业务、政工、后勤、物资等部门的同志,举行党委扩大会议,向大家介绍了检查的情况,把了解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个一个地研究解决。 机关的同志们行动起来了。一些能够解决的问题立即得到解决,有些一时因为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也采取了措施。五室有一台设备,因机房没有建成,放在露天,日晒雨淋,科研人员看着心痛。这次,党委听取了他们的反映,让后勤部门先把这台设备保护起来,同时同基建部门联系,加紧建造机房。 过了几天,党委把解决这些问题的情况告诉了各室主任。 甘柏同志是去年八月调到物理所的。一上任,他就住进办公室。深夜,他处理完工作,常常到那些亮着灯光的研究室去走一走、看一看,听听科研人员的反映和意见。在不长的时间里,他跑遍了所有的研究室,还跑到远在香山、密云的实验场,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大至科研任务、方向,小至食堂的秩序好不好,澡堂的水热不热等等,他都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找有关部门的同志商量解决。 党委这种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使科研人员受到极大鼓舞。他们说:这下搞科学研究大有希望了。 新党委狠抓揭批“四人帮”这个纲,加强了对科研工作的领导。 有一件事使新党委很有感触:六室需要一种半导体材料,派人到外地去取经。外地的同志告诉他们,北京化学所有制作这种材料的设备。他们来到化学所,那里的同志很惊讶,说你们所的二室就有这种设备。而二室就在六室的楼上。这种怪现象不是值得令人深思吗? 现代科学的发展,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多兵种协同配合,要求加强科研管理工作的统一计划、组织和指挥。这方面,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有无比的优越性。然而,在“四人帮”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毒害和影响下,各研究室、题目组各自为政,相互隔绝,甚至互相封锁,根本谈不到什么计划。即便有个计划,也是各研究室、题目组科研项目的相加,往往造成题目重复,相互扯皮,人力物力浪费。上面的例子,正是“四人帮”破坏干扰的结果。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实现四个现代化,这种混乱的秩序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物理所党委遵照毛主席要加强科学事业的计划工作的教导,把所里的长远规划,年度科研计划,科研重点项目,科研工作中的问题,都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要求所有成员都来关心,共同研究,做到既有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又有协同配合。 在制定今年的年度科研计划时,党委把各研究室报来的题目,先交给学术委员会讨论,听取这个老中青三结合的咨询机构的意见。随后,召开党委会,分别轻重缓急,作出决定,交业务处具体执行。这样,党委把科研计划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真正成了科研工作的战斗指挥部。 这些作法大得人心。科研人员高兴地说:过去党委没有人过问业务,现在党委的决定这样明确、具体,组织落实这样得力,事情就好办了。事实确是这样,去年,物理所举办了七百多次大小学术报告会,其中五百多次是在下半年新党委成立前后进行的。新党委成立后抓的十五个向全国科学大会献礼项目,现在绝大部分已经有了眉目,有的已经提前完成。 在物理所,我们还听到一些党委抓后勤工作,后勤工作人员积极热情为科研工作服务的生动事例。 行政处的同志给我们看一张他们保证六分之五科研时间的具体措施表,上面写着食堂如何方便科研人员就餐,为晚上加班的同志供应夜餐;托儿所如何更好照顾孩子,为科研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司机班如何按时开班车,及时运送科研器材;电工如何改善线路,作好计划供电;卫生所如何做好职工疾病的防治工作,坚持定期为科研人员作体格检查等等。行政处还专门组织了一个包括玻璃工、电工、木工、水暖工的修理小组,主动到各实验室、办公室、图书资料室进行检修。 物理所所属工厂的同志说:厂里一个生产小组,为某研究室急需的科研仪器配制一个零件。零件精度要求极高,加工二、三次还没有达到要求,科研人员都不好意思再麻烦工人师傅。但是生产小组的同志们说,为了科研大干快上,我们不能拖你们后腿。他们不厌其烦,严格按照科研人员的要求加工,精益求精。这样从工厂到研究室,从研究室到工厂,往返五次,终于使科研人员得到了一个称心如意的零件。厂党支部书记拿来一张去年的各个月的生产工时表,上面有两个数字对比格外鲜明:三月份,完成四百六十七个工时;十二月,完成一万零八百六十二个工时,相差几十倍,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啊! 要问这变化是从哪里来的?大家都说同党委重视后勤工作有关。“四人帮”散布谬论说,为科研工作服务,就是为专家服务;为专家服务,就是为资产阶级服务。有的后勤工作人员受了影响,把“为人民服务”同“为科研工作服务”对立起来。党委组织后勤人员联系实际揭批“四人帮”,纠正了错误认识。党委还组织科研人员向后勤部门讲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迫切性、重要性和美好前景,使后勤人员了解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的重要意义和要求。一位托儿所的阿姨对我们说,看孩子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可缺少的工作。孩子家长搞科研,是为了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看好孩子,让家长安心搞科研。我们和孩子的家长是在不同岗位上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贡献。 物理所党委的同志一再表示,他们的工作离党中央和八亿人民的要求还差得很远,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如何打好揭批“四人帮”的第三战役?领导班子整顿之后,怎样各尽所能,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怎样按照物理所的发展方向和任务,调整体制和设置机构?怎样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每个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怎样发挥学术委员会和学术小组的作用?在新的一年里,能不能拿出更多的成果?他们表示,任重道远,必须快马加鞭,不得有半点松懈。 本报记者 陈祖甲 张平力

3. “东方之花”更鲜艳

第4版()专栏:祖国新风貌 “东方之花”更鲜艳 被国际友人赞誉为“东方之花”的杭州织锦工艺,在粉碎“四人帮”以后,更加艳丽多彩了。 杭州素称“丝绸之都”。这里的丝绸生产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中尤以唐朝时发展起来的织锦工艺闻名中外。解放后,杭州织锦厂的工人和设计人员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的织锦工艺,以娴熟的技巧,用鲜亮的色丝,织出富有东方色彩的奇妙秀美的花鸟风景,远销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的外国朋友把杭州织锦比喻为“天上的云霞”,“地上的鲜花”。 在“四人帮”横行时,杭州织锦厂成了“重灾厂”,许多优秀的传统织锦工艺被诬蔑为“表现士大夫、资产阶级情调”,“复古复旧”;为国际友人服务被诬蔑为“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横加批判,使产量大幅度下降,许多优秀的传统织锦工艺生产被迫中断,连生产这些工艺品的机器和几十万张纸板也被毁掉。粉碎“四人帮”后,广大织锦工人和设计人员精神焕发,干劲倍增。一些传统织锦工艺逐步得到了恢复,还增加了二十多个新品种、新花色。 走进杭州织锦厂的精美工艺品陈列室,就象踏进了神话中的艺术之宫,令人流连忘返。这里有按照名画家作品织成的丝织工艺品,有以表现祖国壮丽山川和名胜古迹为题材的丝织风景。无论是秀水奇峰、烟雾瀑布,还是亭台园林、楼阁飞檐,都十分瑰奇多彩。一些反映动物状态和人物精神面貌的丝织品,也维妙维肖,呼之欲出。一幅按照徐悲鸿的中国画《群马》织成的立绒挂屏,屏上的绒毛是直立的,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有柔和匀称的光泽,立体感很强,形象逼真生动,似乎真有一群通身光亮的骏马欢跃地奔驰而来,整个画面有一种特异的艺术感染力。 织锦的新花色、新品种中,占很大比重的是再现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风貌的图画,以及英明领袖华主席的丝织像。据这个厂的负责同志介绍,根据照片上的形象织成锦,整个工艺流程一般要花好几个月。但是,工人、设计人员满怀着对毛主席、周总理和华主席的无限热爱,深挖潜力,夜以继日,只用十几天就敬制成功了。记者听了介绍,再看看丝织毛主席、周总理和华主席等灿若日月的光辉形象,使人激情满怀,不禁为织锦工人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拍手叫好! 新华社记者 吴克强

4. 何康副部长会见日本农业界朋友 日本朋友向我赠送优良种子

第4版()专栏: 何康副部长会见日本农业界朋友 日本朋友向我赠送优良种子 新华社北京三月一日电 农林部副部长何康今天下午会见了日本日中友好千叶县农协农民之翼访华团团长、众议院议员、自治政务次官染谷诚以及访华团其他领导成员和团员代表,宾主进行了热情友好的谈话。 千叶县是日本农业较发达的一个县,特别在生产粮食和蔬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会见时,染谷诚团长为了表达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把访华团顾问、千叶县农业试验场场长福田俊夫带来的试验场培育的大麦、小麦、水稻、花生、菠菜等十多种粮食和蔬菜优良种子赠送给中国朋友。 何康副部长衷心感谢日本朋友带来种子。他说,这是友谊的良种,通过它将进一步增进中日两国农业之间的交流。 晚上,中国国际旅行社北京分社举行招待会,欢迎访华团的一百多位日本朋友。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负责人张雨、北京分社负责人刘汝昆等出席了招待会。 参加招待会的东方歌舞团演员为日本朋友表演了歌舞节目。 访华团是于二月二十八日抵达北京的。

5. 乌尔斯太因武官举行酒会庆祝建军节

第4版()专栏: 乌尔斯太因武官举行酒会庆祝建军节 新华社北京三月一日电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武官乌尔斯太因上校和夫人今天下午举行酒会,庆祝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人民军建军二十二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傅崇碧,有关方面负责人柴成文、李曼村、项钟圃等,应邀出席了酒会。应邀出席酒会的还有各国驻中国大使馆武官和他们的夫人。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驻中国大使赫尔穆特·李伯曼和夫人,出席了酒会。

6. 中蒙今年相互供应货物议定书在京签字

第4版()专栏: 中蒙今年相互供应货物议定书在京签字 新华社北京三月一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一九七八年相互供应货物的议定书今天在北京签字。 外贸部部长李强出席了签字仪式,并在签字前会见了蒙古外贸部副部长策伦桑加以及由他率领的蒙古政府贸易代表团全体成员。 外贸部副部长王润生和策伦桑加副部长,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议定书上签字。 蒙古方面参加签字仪式的有蒙古驻华大使楚龙巴特尔,代表团副团长、外贸部进出口局副局长甘珠尔扎布和代表团全体成员。中国方面参加签字仪式的有外贸部副局长明克等。

7. 外事往来

第4版()专栏:外事往来 外事往来 以于再洲为领队、李万基为副领队的中国冰球队三月二日离开北京前往西班牙,参加世界冰球锦标赛。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郁文三月一日会见并宴请澳大利亚拉特罗布大学理论和空间物理系主任科尔教授。 罗马尼亚体委书记吉布一行结束了对我国的访问,三月二日乘飞机离京回国。国家体委负责人李青川到机场送行。罗马尼亚同志在华期间,访问了北京、上海、广州、桂林。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林林三月二日下午会见了以柘植久米次郎为团长、平野忠嘉为副团长兼秘书长的日本北京广播听众之会友好访华团全体成员,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访华团一行三十一人是在访问了上海、苏州、济南后于二月二十六日抵达北京的,并将于日内离京回国。 外贸部副部长崔群、水电部副部长李代耕三月二日和三月一日分别会见了由瑞士苏尔寿集团主席施密特率领的苏尔寿集团代表团,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客人应贸促会邀请于二月二十七日抵京。贸促会副主任肖方洲会见并宴请了瑞士客人。瑞士驻华大使席望南应邀出席了宴会。 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武装部队邀请,由国防部外事局副局长沈少星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排球队三月二日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进行友好访问。(据新华社)

第 5 版

1. 许多亚非拉国家努力发展农业去年收成好

第5版()专栏: 许多亚非拉国家努力发展农业去年收成好 据新华社报道 许多亚非拉国家努力发展农业,去年获得好收成。 据缅甸报纸报道,一九七六——七七年度缅甸稻谷总产量比前年度又有提高,并且出口大米六十六万多吨,为近四年来的最高出口额。 一九七七——七八年度,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到一千二百八十五万英亩,比上年度增加五万多英亩。推广良种的工作,受到了重视。据报道,缅甸农业研究部门已培育或引进了七十九种水稻良种,组织技术人员帮助各地农民种植。一九七七——七八年度,缅甸全国高产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一百三十三万英亩,占全国水稻种植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以上。 泰国渔业公会主席派洛·猜耶蓬宣布,去年泰国渔业获得丰收,年产量达到一百六十万吨,比前年增产约十五万吨。 一九七七年,坦桑尼亚的粮食生产在前一年好收成的基础上,又有很大增长。据坦桑尼亚报纸最近报道,一九七七年六月到十一月,国家磨粉公司收购了将近三十三万吨粮食,比前一年同期增加约百分之六十。 据赞比亚皮棉公司总经理威廉·曼塔尼亚尼宣布,赞比亚小农一九七七年生产的棉花已达到八千七百吨,为前年四千五百吨产量的将近两倍。 肯尼亚农业部长尼亚加二月十七日在肯尼亚农业协会的年会上发表讲话说,去年,肯尼亚的咖啡、茶叶和除虫菊等主要经济作物获得了好收成。咖啡产量达到了最高纪录。茶叶产量比前年增加百分之三十,除虫菊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 突尼斯一九七七年橄榄、柑桔、甜菜和烟叶等作物获得好收成。据估计所收橄榄可榨十三万吨橄榄油,比一九七六年增加四万五千吨。柑桔可产十九万八千吨,比一九七六年增加三万七千吨;甜菜十一万九千吨,比一九七六年增加三万六千吨;烟叶四千五百四十六吨,比一九七六年也有所增加。 墨西哥一九七七年三十四种主要水果获得丰收,总产量达到七百八十三万吨,比一九七六年增加十万多吨。墨西哥全国果树栽培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对新华社记者说,最近七年来,墨西哥水果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为百分之四,水果种植面积每年平均扩大百分之三点四。 圭亚那畜牧业近几年取得较快的发展。菜牛和奶牛目前已达二十五万四千头,猪的头数也有较大的增长。去年,猪肉产量达到五百一十万磅,不但满足了国内的需要,而且向其它一些加勒比国家出口一部分。 巴拿马农牧业发展部长鲁文·达里奥·帕拉德斯最近宣布,一九七七年五月至一九七八年四月的农业年度内,巴拿马稻谷产量达到四十二万吨,比上一农业年度增加百分之三。(附图片) 毛里塔尼亚姆普利国营农场实行科学种田,推广新技术,对保证水稻连年丰产起了重要作用。这是姆普利国营农场的水稻试验田。 新华社记者摄

2. 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举行会议 强调加强不结盟运动的团结

第5版()专栏: 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举行会议 强调加强不结盟运动的团结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三月一日电 据南斯拉夫通讯社报道,在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副主席斯·多罗尼斯基的主持下,三月一日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了联邦主席团第九十四次会议。 会议讨论了参加今年七月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的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的南斯拉夫代表团的筹备工作提纲。会议认为,这次外长会议是加强不结盟国家活动的重要事件。南斯拉夫为加强不结盟运动的团结、为加强不结盟运动在解决重大的国际问题时的活动能力而更加积极地进行工作非常重要。 会议强调指出,“不结盟国家必须为克服某些不结盟国家之间的争议作出贡献,并帮助它们寻求解决争议的办法。” 会议还通过了多罗尼斯基副主席访问缅甸、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和印度的报告。认为“这些访问加强和丰富了南斯拉夫同这些国家的全面合作”。

3. 南朝鲜各界集会谴责朴正熙集团反动统治 朝鲜《劳动新闻》揭露美国给朴正熙集团增加“军援”

第5版()专栏: 南朝鲜各界集会谴责朴正熙集团反动统治 朝鲜《劳动新闻》揭露美国给朴正熙集团增加“军援” 新华社平壤二月二十六日电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南朝鲜各界人士最近在汉城举行集会,谴责朴正熙集团的反动统治。参加集会的有二年前发表《民主救国宣言》的有关人士、工人、知识分子、青年等三百余人。 会上发表的《三·一民主宣言》谴责了朴正熙集团的反动政策,呼吁南朝鲜人民奋起以自己的力量改变现状。 六十一人代表各界人士在宣言上签了名,其中有前“总统”尹谱善、宗教界人士咸锡宪、天主教主教池学淳、前民主共和党总裁郑求暎、神甫尹亨重、金大中的夫人李姬浩等以及一九七七年底以前释放的南朝鲜“政治犯”。 《三·一民主宣言》指出,南朝鲜“现在是一所大监狱。这个监狱的名称是维新体制”。 宣言要求废除“维新体制”,解散国会和停止控制舆论。 新华社平壤电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书记局最近发表新闻公报,强烈谴责朴正熙集团在伪选举之前加紧镇压南朝鲜人民的罪行。 新闻公报揭露了朴正熙集团最近又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拘留南朝鲜教育和宗教界人士,非法审判延世大学学生的罪行。新闻公报指出,朴正熙集团的目的是企图在今年夏、秋进行“统一主体国民会议”和伪总统“选举”之前,造成恐怖气氛,束缚障碍它实现长期掌权的一切反对势力的手脚,从而以强权继续霸占政权。 新闻公报指出,朴正熙集团的镇压阴谋活动,必将引起人民更强烈的愤怒和反抗。 新华社平壤电 朝鲜《劳动新闻》最近发表评论,揭露美国在对“撤走”美国驻南朝鲜地面部队采取“补充措施”的借口下,进一步增加对朴正熙集团的军事“援助”。 评论说,美国在下一个财政年度将再给南朝鲜傀儡集团三亿三千多万美元的“援助”,并且将向傀儡集团移交各种军事装备部件和六千吨弹药。 评论指出,美国对南朝鲜傀儡的“援助”,是为了让朴正熙集团拥有更多的刀枪去反对共和国北半部和镇压南朝鲜人民。 评论说:在这样的目的下,美国在南朝鲜增强自己武力的同时,继续增加对傀儡集团的“援助”。他们已经在南朝鲜投入将近七十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并企图在今后四、五年内移交八十亿美元的武器。 评论说,美国必须停止对朴正熙集团的“援助”,按照联合国的决议,立即把其所有军队和核武器从南朝鲜撤出去。

4. 开办机械化养猪场和鼓励农民个体养猪 罗马尼亚养猪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第5版()专栏: 开办机械化养猪场和鼓励农民个体养猪 罗马尼亚养猪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三月二日电 罗马尼亚的养猪事业近年来获得较快发展。 据报道,一九七七年初,生猪存栏数为一千零十九万三千多头,比一九五一年增长三倍,比一九六六年翻了一番。一九七六年生猪产量达一百多万吨(毛重),比一九五○年增长三点七倍。 目前,罗马尼亚养猪事业分国营、集体和个人饲养三种形式。 罗马尼亚党和政府很重视发展国营养猪事业,从一九六三年起到一九七五年,全国建成了三十六个国营机械化养猪场,规模最大的年产生猪三十万头,规模最小的年产也有三万头。一九七七年初,国营养猪场的生猪存栏数为三百八十多万头,占全国存栏总头数的百分之三十七。大型养猪场由于实现饲养管理机械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有的猪场一个工人可以管理和饲养九千多头猪。 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大力开办中小型机械化养猪场。随着合作社集体积累的增加,合作社集体养猪事业不断得到发展。一九七七年初合作社养猪场的生猪存栏数为三百零一万三千多头,占全国存栏总数的近百分之三十。 与此同时,罗马尼亚也鼓励和支持合作社社员以及非合作化地区的农民个体养猪。一九七七年初,全国个体饲养的生猪存栏头数达到三百三十七万一千头,占全国存栏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三。 罗马尼亚在发展养猪事业中,特别重视生猪育种工作,国家设有专门国营种猪场,为各大型养猪场提供种猪。各养猪场再进行繁殖,为集体和个体提供仔猪。罗马尼亚还十分重视饲料生产。饲料生产由国家统一安排,农业部下设一个饲料生产工业中心,专门负责全国的饲料生产。全国各县都有饲料加工厂,根据全国统一的饲料配方生产复合饲料。有的猪场还注意种植青饲料,扩大饲料来源。(附图片) 罗马尼亚罗中友好农业社的养猪场。 新华社记者摄

5. 江萨总理结束访问东盟四国

第5版()专栏: 江萨总理结束访问东盟四国 新华社曼谷二月二十八日电 泰国总理江萨·差玛南结束了对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四国的访问,于二月二十八日回到曼谷。 江萨总理在机场向记者发表谈话说:“通过这次访问,促进了东盟各国之间的团结,进一步加强了彼此间的密切合作。” 江萨说,他同各国领导人就泰国同邻国的关系、东盟内部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其他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就促进东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经济和技术合作举行了会谈。“访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江萨总理二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在访问新加坡期间,同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举行了会谈。访问结束时发表的联合公报说,两国总理对泰新两国间日益增加的双边合作,特别是在经济方面的合作表示满意。双方认为东南亚国家联盟对东南亚的区域合作是很重要的。两国总理同意尽快进行连接新、泰、马的东盟海底电缆工程。 公报说:“两国领导人重申东盟所有成员国的共同愿望:在互相尊重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和不同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6. 达达赫总统接见我驻毛里塔尼亚大使

第5版()专栏: 达达赫总统接见我驻毛里塔尼亚大使 新华社努瓦克肖特电 毛里塔尼亚总统乌尔德·达达赫二月二十三日中午在总统府接见即将离任回国的中国大使康矛召。 乌尔德·达达赫总统请康大使转达他对华国锋主席及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诚挚友好的问候。他说:“我将永远铭记我去年对中国难忘的访问。在这次访问中,我幸运地同华国锋主席进行了亲切的谈话。” 当天晚上,乌尔德·达达赫总统举行宴会,为康大使饯行。

7. 友好往来

第5版()专栏:友好往来 以中医研究院院长季钟朴为团长的中国医学代表团一行五人,应南斯拉夫联邦卫生和社会福利委员会的邀请,于二月二十四日乘飞机抵达贝尔格莱德,对南斯拉夫进行友好访问。 以梁焯辉为领队、李赫男为副领队的中国乒乓球队结束了对罗马尼亚的友好访问,于二月二十四日乘飞机离开罗马尼亚回国。在罗马尼亚访问期间,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了罗马尼亚国际乒乓球锦标赛,并在普洛耶什蒂市同罗马尼亚乒乓球队进行了共同训练和比赛。 以马肖援为领队的中国男子体操队结束了对科威特的友好访问,于二月二十三日乘飞机离开科威特回国。 访问期间,中国体操队和科威特体操队举行了两场联合表演。两国运动员在六个项目的表演中,动作优美刚健,发挥了各自的特长,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据新华社)

8. 我大使向罗赠送电视纪录片

第5版()专栏: 我大使向罗赠送电视纪录片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二月二十八日电 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李庭荃二月二十八日在使馆举行招待会,并代表中国对外友协和中罗友协将电视纪录影片《欢迎罗马尼亚人民友好代表团》赠送给罗马尼亚对外文协和罗中友协。影片纪录了由罗共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政府副总理保罗·尼古列斯库同志率领的罗马尼亚人民友好代表团去年访问中国期间受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国人民热烈欢迎的生动情景。 李庭荃大使和尼古列斯库同志先后在招待会上讲了话。他们热情赞扬了不断巩固和发展的中罗革命友谊和战斗团结。

9. 我援建苏丹一纺织厂移交证书签字

第5版()专栏: 我援建苏丹一纺织厂移交证书签字 据新华社喀土穆二月二十八日电 中国援建的苏丹吉齐拉省哈萨海萨友谊纺织厂的移交证书二月二十八日在喀土穆签字。 苏丹工业部长巴希尔·阿巴迪和中国驻苏丹大使张越分别代表各自政府在证书上签字。

10. 摩洛哥磷酸盐矿区纪行

第5版()专栏:摩洛哥通讯 摩洛哥磷酸盐矿区纪行 记者最近参观了摩洛哥的磷酸盐矿区,看到一片兴旺的景象:矿区在不断扩大,机械化程度在提高,化工企业在兴建和扩大,各方面的技术人员在成长。 摩洛哥境内有四个大矿脉,其中三个矿脉的磷酸盐蕴藏量估计达四百多亿吨,占世界磷酸盐蕴藏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这个国家独立前,殖民主义者追求高额利润,残酷剥削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几十年一直沿用原始的手工方法开采。一九五六年摩洛哥独立后,政府逐步采取了维护国家主权的措施,于一九六○年把磷酸盐的开采、运输和出口权全部收归国有。接着,政府向这一部门提供了大量的资金,逐步提高机械化程度,扩大开采的能力。 在参观胡里卜加矿的露天开采区时,只见重型挖土机把深达三至十多米的沙石搬走以后,就是浅灰色的磷酸盐层,陪同参观的一位摩洛哥工程师随手抓起一把磷酸盐说,看多么纯啊!经过烘干和处理,它的含量是百分之七十五。 在优素菲亚矿区,记者参观了一个机械化地下开采区。进入三十米左右深的坑道时,机声隆隆。工人们正操纵着采掘机,剥离磷酸盐。矿区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这个矿已开采整整四十五年了,就现在的开采能力,够好几代人开采的。 记者来到位于大西洋畔的萨菲城以南十公里的地方,参观新兴的化工基地。摩洛哥磷酸一厂和摩洛哥化工厂就在这里。一九七六年投产的磷酸一厂,年产磷酸六十万吨,全部供出口用。一九六五年投产的化工厂,后来又逐步扩大,现在年产以磷酸盐为原料的化肥几十万吨,除满足本国混合肥料的需要外,还有大量三元过磷酸钙可供出口。 萨菲这座海滨的渔城,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城市面貌为之一新。港口装卸储存设备不断扩大,港口吞吐量日增。停泊在港口里的远洋货轮正在装上化工产品准备运往世界各地。 在发展化工生产方面,摩洛哥政府重视培养本国技术人员,并取得了成绩。在胡里卜加矿区,记者参观了波兹尼巴矿业学校。这个学校设在一个老矿之上,它利用废坑道作实验工场。学校主要有机械、电力、采矿和加工四个专业,另有三个实验室和五个工场。教学方法是采取课堂教学、实验活动和劳动生产相结合。目前的在校学生,大都是矿工子弟、青年矿工和社会知识青年。这些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学生,经过两年学习后,被分配到全国各磷酸盐企业担任技术工作。一九六五年创办的这所学校,现在每年毕业的学生近二百名,它已成为全国培养中级技术人员的一个基地。此外,那里还有一个初级技术人员培训中心和一所夜校。 在参观优素菲亚矿的时候,那里的领导人鲁赫西尔介绍说,这个矿在一九六○年以前,有外国技术人员三百人之多,现在只剩下九个等待退休的外国人,所有的行政和技术领导人都是摩洛哥人,而且生产比过去搞得更好。 这次对摩洛哥磷酸盐矿区的参观,给记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摩洛哥人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企业,他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民族经济。 新华社记者

11. 欢迎订阅《农村科学实验》

第5版()专栏: 欢迎订阅《农村科学实验》 在以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创办的《农村科学实验》已于一九七八年一月正式出版。 《农村科学实验》是一份面向广大农村的科学普及刊物。该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阶级斗争为纲,密切结合农村三大革命运动实际,普及科学知识,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促进科学种田,为“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 该刊是16开本,32面(月刊),每期订价为一角五分,国内公开发行。欢迎广大农业战线上的各级领导干部,农村科学实验小组的贫下中农、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科技人员,农村中、小学教师向本地邮局订阅。 《农村科学实验》编辑部

第 6 版

1. 索马里数万青年学生集会示威 抗议苏联干涉非洲之角坚决保卫国家独立主权 埃及、苏丹和也门领导人呼吁加强阿拉伯团结解决非洲之角争端

第6版()专栏: 索马里数万青年学生集会示威 抗议苏联干涉非洲之角坚决保卫国家独立主权 埃及、苏丹和也门领导人呼吁加强阿拉伯团结解决非洲之角争端 新华社摩加迪沙三月一日电 索马里青年和学生数万人三月一日在摩加迪沙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强烈抗议苏联对非洲之角的军事干涉。在这以前,索马里工人和妇女共十万人分别于二月二十五日和二十七日在摩加迪沙举行了抗议苏联干涉的集会和游行。这些活动表达了索马里人民保卫祖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霸权主义的坚强决心。 三月一日,青年和学生们冒着赤道的烈日,聚集在贝纳迪尔体育场和“十月二十一日”广场。他们汇合在无名战士纪念碑前的广场上,举行集会。 示威群众高举用索马里文、英文和阿拉伯文书写的标语牌,谴责苏联的军事干涉。他们高呼“制止苏联和古巴的扩张主义”、“我们准备保卫祖国”等口号。 当游行队伍经过苏联驻索马里大使馆时,示威群众高呼口号,高唱战斗歌曲,他们反对社会帝国主义的愤怒情绪达到了高潮。一位青年学生对着苏联大使馆紧闭的窗户愤怒地高呼:“我们不要苏联和古巴!” 索马里副总统侯赛因·库勒米·阿弗拉、索马里革命社会主义党中央委员会动员局局长阿卜杜勒·卡迪尔·哈吉·穆罕默德和其他高级官员参加了集会。 库勒米·阿弗拉副总统在集会上发表了讲话。他说,这次示威游行“是对新老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沉重打击”。 二月二十七日,数万名索马里妇女在摩加迪沙举行了集会和示威游行。示威者高呼“不准苏联干涉非洲之角”等口号。库勒米·阿弗拉副总统在集会上讲了话。 他说:“外国没有任何理由来干涉非洲事务,因为非洲人民通过自己的组织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他号召索马里工人、妇女和青年努力工作,为保卫祖国作出贡献。 新华社开罗二月二十八日电 据开罗报纸报道,埃及和苏丹一体化最高委员会的两主席——埃及总理马姆杜·萨利姆和苏丹副总统拉希德·塔希尔·贝克尔,最近在埃及的阿布辛比勒举行会议。会后发表一项联合公报说,埃及和苏丹一体化最高委员会呼吁加强共同努力,保卫非洲的自由和安全,以对付外国对南部非洲和非洲之角日益加剧的军事和政治干涉。 联合公报指出,尼罗河流域两国人民的团结和联合行动,是建立阿拉伯团结的坚实基础,这种团结通过统一的战略,将能对付世界上的各种挑战。 新华社萨那三月一日电 据最近一期的《萨那》周报报道,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指挥委员会主席艾哈迈德·加什米最近发表谈话说,也门主张摆脱国际斗争的因素,以和平方式解决非洲之角的争端。 他说:“我们已经并仍在采取一切办法,旨在以和平途径解决这一争端和该地区国家之间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避免使局势尖锐化。因为我们坚信,维护这一敏感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使其摆脱国际斗争的因素,是这一地区人民进步、发展和繁荣的良好条件和必由之路。” 他在谈到阿拉伯团结问题时说:“阿拉伯的历史告诉我们,有了团结和统一,阿拉伯人就能取得最光荣和最体面的胜利,而分裂和分歧则给他们带来灾难。” 据新华社萨那二月二十七日电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外交部长阿卜杜拉·阿斯纳杰二月二十七日向新华社记者发表书面谈话说:“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对非洲之角的局势感到担忧。”他表示:“只要双方愿意,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准备进行调解,以期在这一地区实现安全与和平,排除来自大国的干涉。”

2. 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

第6版()专栏: 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 新华社记者述评 二月二十三日,克里姆林宫根本未与日本协商,就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单方面地在《消息报》上公布了“苏日睦邻合作条约”草案。这种强权政治的做法,在国际关系史上确实是罕见的。这个条约草案是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苏联匆忙把它公布出来,反映了苏联为了与美国争夺日本的急不可待的心情。 这个条约草案,首先是为了使苏联霸占日本北方领土合法化。草案只字未提两国间的尚未解决的领土问题,妄图以条约的形式把多年来克里姆林宫顽固坚持的苏日之间“领土问题已经解决完毕”的主张固定下来。就在苏联单方面公布“苏日睦邻合作条约”草案的前一天,苏联驻日大使波利扬斯基在会见日本首相福田时说,“苏日睦邻合作条约”“是要在法律上把(苏日之间)迄今取得的成果确定下来”,对领土问题,条约“还是不提为好”。 苏联这么牢牢地抓住日本北方领土不放,是出自它的侵略扩张政策以及同美国争霸的战略需要。日本北方四岛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第二次大战期间,日本曾以择捉岛的单冠湾为据点,偷袭了美国在太平洋的海空军基地珍珠港。今天,苏联不仅把单冠湾作为海军基地,而且在日本北方四岛上普遍建了军事基地和军事设施,成为掩护苏联太平洋舰队通过宗谷、津轻海峡进入太平洋的据点。日本报刊还指出,苏联在鄂霍次克海建立了由潜艇发射多弹头远程导弹的军事基地,而日本北方四岛和整个千岛群岛,则是这一海域的天然屏障。克里姆林宫要用“苏日睦邻合作条约”“在法律上把迄今的成果确定下来”,首先就是要日本在法律上承认苏联霸占北方领土的既成事实。 苏联要强使日本签订这项条约,胃口绝不止于日本北方四岛。从条约草案的内容来看,苏联还有控制整个日本的深远打算。这里,不妨从一九六○年修改的日美“安全条约”和这次“苏日睦邻合作条约”草案中各拿出几项条款略加对照: 日美“安全条约”第六条中规定:美国的海陆空三军“被允许使用在日本的设施和地区”;而“苏日睦邻合作条约”草案的第三条则称:苏联和日本“承担义务不允许利用本国领土来进行可能有损于对方安全的任何活动”。这两条显然是针锋相对的。只要“苏日睦邻合作条约”一旦签订,那么对日美“安全条约”就要起“釜底抽薪”的作用。 又如,日美“安全条约”有日美结成军事同盟的条款,条约的第四条规定:“缔约国将经常就本条约的执行问题进行协商,并且将在日本国的安全或远东的国际和平和安全受到威胁时,应任何一方的请求随时进行协商”;而苏日条约草案第五条中则称:“一旦发生双方认为危及维护和平的形势或一旦和平遭到破坏,双方将立即相互进行接触,以便就能够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善局势的问题交换意见。”这就不难看出,苏联草案的目的,不仅是要削弱日美“安全条约”,而且要用苏日军事同盟拆散和取代日美军事同盟,以便把日本纳入苏联的称霸世界的战略轨道。 苏日条约草案的第十二条规定,苏日双方“自己不能觊觎,也不承认任何人在世界事务中有任何特权或优势的要求,包括在亚洲和远东地区起主宰作用的要求”。当今之世能同苏联在世界事务中争夺“特权”和“优势”,在亚洲与远东争夺所谓“主宰作用”的只有美国一家。可是,苏联在这一条中所说的它自己“不觊觎”是假,“不承认”美国的“特权”、“优势”与“主宰作用”倒是真。莫斯科是想用这条规定把美国的势力赶走,取而代之。日本报刊指出,这是要把日本纳入苏联的“亚洲安全体系”。 阴谋永久霸占日本北方四岛,企图取代日美军事同盟,这就把“睦邻合作”的面纱撕得粉碎。好不容易在日美关系中地位取得了某些改善的日本,怎么能甘心再让“苏日睦邻合作条约”来摆布它呢?这次苏联的草案一出笼,就遭到了日本朝野一致强烈反对,恰恰反映了日本的民族感情。

3. 日本报纸谴责苏联违反惯例强加于人 日本人民坚决拒绝苏日条约草案

第6版()专栏: 日本报纸谴责苏联违反惯例强加于人 日本人民坚决拒绝苏日条约草案 新华社东京三月二日电 日中友好协会(正统)中央总部机关报《日本与中国》和《北海道新闻》最近发表评论,强烈谴责苏联抛出“苏日睦邻合作条约”草案,表示日本人民拒绝接受这一条约。 《日本与中国》的述评说,苏联抛出的“苏日睦邻合作条约”草案,毫未提及北方领土,只是说要“继续进行缔结苏日和约谈判”,这表明苏联顽固坚持它不同意日本所要求的一揽子归还北方领土的立场。述评说,“不言而喻,这项草案,日本国民是不能接受的。” 述评说,我们认为,这一条约草案“还有抵销写明反霸条款的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意图”。 述评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草案中包括了紧急协商条款。述评说,日本国民是不会同意这项条款的。 《北海道新闻》的社论说,苏联政府单方面公布“苏日睦邻合作条约”草案,“是企图强加于人,是违反外交惯例的”。“它的政治背景,是企图牵制恢复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谈判。” 社论强调说,战后日苏外交的最大课题是缔结和约,而要缔结和约,就不能回避(北方)领土问题。社论指出日本政府的立场是,“应当从正面去谈判(北方)领土问题,以缔结‘和约’,这是先决条件。我们支持这一立场。”

4. 保加利亚节约动力和燃料

第6版()专栏: 保加利亚节约动力和燃料 据新华社索非亚电 据此间报纸报道,保加利亚最近重视节约而有效地消耗动力和燃料,并要求居民把取暖、照明和生产所需的动力和燃料限制在必要的界限内。保加利亚所需的动力和燃料有很大一部分靠进口,其中主要是来自苏联。最近,保加利亚领导人在讲话中,一再强调国际市场的行情使保加利亚经济“受到不良影响”。 据保加利亚报纸报道,为了节约动力、燃料和材料,保加利亚一九七七年曾制订“有效使用物质资源的全国计划”,规定了在一九七六——一九八○年期间节约电力、柴油、汽油和煤炭等的指标。 据此间报纸报道,保加利亚国家科学和技术进步委员会主席纳乔·帕帕佐夫最近访问了美国。访问期间,双方签订了科学技术合作协定。

5. 苏联步步进逼 美国一味退让 勃列日涅夫又压美让步同苏达成限制战略武器协议 美国一些报刊和议员批评政府软弱使苏联肆无忌惮

第6版()专栏: 苏联步步进逼 美国一味退让 勃列日涅夫又压美让步同苏达成限制战略武器协议 美国一些报刊和议员批评政府软弱使苏联肆无忌惮 新华社北京三月一日电 最新一期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表了两篇文章,它们认为,在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美国一味妥协退让,这只会使得苏联更加肆无忌惮。 这两篇文章是分别由这家刊物驻苏联记者罗宾·奈特和这家刊物的副主编约瑟夫·弗罗姆写的。 奈特的文章写道:近来,“一个新的因素影响到克里姆林宫对缓和的态度,这就是苏联领导人中间产生一个日益增强的信念,认为华盛顿的政府是软弱的”,一个例子是,它 “甚至没有能够对付苏联和古巴在非洲的行动”。“莫斯科现在似乎作出了结论,认为卡特总统没有能力在国外采取那种与他的强硬言论相称的强硬行动。” 文章说:“二月中旬,《真理报》就限制战略武器会谈问题发表了一篇罕见的占整版篇幅的社论,它发出的信息是毫不妥协的:如果要达成一项武器协议,需要让步的是美国,而不是苏联。” 文章指出:“莫斯科所下定义的缓和”,“既允许克里姆林宫享受武器协议的好处和获取西方的技术,而又不妨碍它使用除了核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向美国挑战的自由”。 弗罗姆的文章着重谈到了美国国内对政府现行对苏政策的软弱无力的不满。 文章写道:“一些提出批评的人认为,美国首先关注的是合作,而苏联则集中于竞争。” 文章说,在华盛顿,有人认为,“由于美国采取了消极态度,俄国人和古巴人干涉安哥拉得手了;如果再次由于我们的消极态度而使他们在埃塞俄比亚取得又一次的成功,他们就会大胆得足以在将来向我们提出更加危险的挑战”。 文章还批评了政府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问题上一再对苏让步的政策。文章说:“苏联正在大规模地全面扩充军事实力,其目的有三:在战略核武器方面取得对美国的优势;扩大在欧洲的常规力量方面已经很大的优势;获得在任何发生危机的地点进行干涉的能力”。文章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仍然把同苏联签订一项限制战略武器的新协议看作“缓和的中心”。但是,美国的“克制”“并没有对克里姆林宫发生什么明显的作用”。 有人已经就此提出警告说:“我们再也不能作出让步;事实上,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了。” 新华社北京二月二十八日电 华盛顿消息:美国众议员查尔斯·威尔逊最近发表公开谈话,批评政府在同苏联谈判“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第二阶段协议时让步太多。他说,在这种基础上谈成的条约将会是一个“只限制美国战略武器的条约”。 威尔逊作为美国国会派去参加美苏“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观察员代表团的一员,曾经翻阅了双方初步协议的草稿。他指出,有些不利于美国的协议条款,政府一直瞒着国会和公众,其中包括:同意让苏联保有超出美国两倍以上的洲际弹道导弹弹头;苏联可以有三百多枚能携带八个弹头的特大洲际弹道导弹,“而美国没有要求,也不会被允许拥有任何可以与之相比的、能携带多弹头的重型洲际弹道导弹”;“对苏联的新型超音速‘逆火式’轰炸机不加任何限制,这种轰炸机能对美国本土发射核导弹和投掷核炸弹”,而美国则要接受对它的陈旧的B—52型轰炸机的限制;美国也表示愿意限制它的巡航导弹的射程。 威尔逊还透露,苏联并不满足于美国已经作出的让步,它还在威胁美国不得向西欧国家提供巡航导弹。 他说,苏联官员们亲自向他表示,如果美国在西德、英国或者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其他国家部署巡航导弹,“他们就可能再在古巴设置一些导弹”。 新华社北京二月二十六日电 莫斯科消息:勃列日涅夫二月二十四日在莫斯科发表讲话,指责美国“一些势力”在“苏美合作的道路上制造障碍”,再次压美国当局让步,以尽早按苏联的意愿就限制战略武器会谈达成协议。 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最近访问了美国。勃列日涅夫是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开会讨论这次访问的结果时提出了上述指责的。 据塔斯社消息,勃列日涅夫在讲话中说,“今天,遗憾的是,不得不指出,苏美合作的道路上依然布满着各种障碍。”他说,以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为例,“现在美国有人想要阻挠这项会谈的进程,阻碍会谈圆满结束”。 勃列日涅夫以威胁的口吻说,“我们希望美国负责人士能够理解,象通常所说的,下的赌注太大了”。 接着,他又就“有关生产和在欧洲部署中子弹的计划”问题对美国提出指责,说实现这个计划“就会使局势大大复杂化”。勃列日涅夫进一步发出露骨的警告,说“除非放弃生产这种武器,否则就只能在杀人武器竞赛方面出现一个新的质的飞跃。不能看不到这一点”。

6. “他还活着,活着!”

第6版()专栏:保加利亚通讯 “他还活着,活着!” 保加利亚人民最近纪念了保加利亚伟大的民族英雄、革命者和诗人赫里斯托·鲍特夫诞生一百三十周年。一个多世纪以来,无论面对奥斯曼苏丹沉重的枷锁,还是俄国沙皇在“解放”的幌子下的侵略,鲍特夫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自由的精神,总象一团火种,在保加利亚人的胸中燃起熊熊的烈焰。鲍特夫当年献给一位起义领袖的诗句,今天被人们用来歌颂诗人自己: “他还活着,活着!” “在争取自由的战斗里倒下的人, 永生不死……” 在纪念鲍特夫诞生的日子里,人们从全国各地来到巴尔干山麓的卡洛费尔城——鲍特夫诞生的地方,在他的雕像前献上一束束鲜花,默哀致敬,在他的故居博物馆里参观那两千多件展品、追思他作为诗人和革命者所走过的战斗历程。 那是在保加利亚人民遭受土耳其残酷统治的年代。鲍特夫亲眼看到自己的祖国被蹂躏,感受到人民“脖子上套上枷锁”,被紧锢在“奴隶的摇篮里”的痛苦,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具有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并在群众中开展广泛的革命宣传活动。他发誓“把双手铸成铁锤,把皮肤蒙成战鼓,把头颅变成炸弹”,同异族统治者作殊死的斗争。 一八六八年,为了免遭土耳其统治当局的迫害,鲍特夫侨居罗马尼亚,在那里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和其他流亡的保加利亚爱国者一起,组织起义队伍。他时时憧憬着手执利剑,重返故土的一天: “队伍出发了,开走了, 路途是可怕的,但是光荣的, 我可能年轻轻的牺牲…… 可是……只有这个褒奖就够了—— 有一天人民说: 有个苦命人为了真理, 为了真理也为了自由而死去……” 一八七六年,鲍特夫终于履行了自己的誓言。那一年,在他参与组织的著名的四月起义爆发后不久,他率领两百人的支队,横渡多瑙河,踏上保加利亚国土,同土耳其军队浴血奋战。六月二日,当支队挺进到巴尔干山沃拉峰时,鲍特夫不幸中弹牺牲,那时,他年仅二十八岁。 在侨居罗马尼亚期间,鲍特夫积极从事出版革命刊物的工作。他在自己创办的报纸上发表了许多诗歌和政论。作为诗人,他以巨大的愤慨,无情地揭露压迫者的残暴和卑鄙,痛斥他们使保加利亚沦为“谎言和奴役”统治着的“可诅咒的大地”、“血腥的、罪恶的王国”。他用自己的笔呼唤人民起来斗争。他热情讴歌反抗土耳其统治的起义军,号召人们上巴尔干山里去,参加起义军的队伍。他对胜利充满希望和信心的炽烈的诗句,给了人们巨大的教育和鼓舞: “斗争已经沸腾了, 它以迅速的步伐, 走向自己神圣的结局…… 我们就要高呼:‘面包或者是枪弹!’” 在短暂的一生中,鲍特夫留给后人的诗歌只有二十首,但这些诗却是保加利亚文学中最宝贵的财产。 鲍特夫去世已经一个世纪了。他的战斗的一生和他的不朽的作品永远是鼓舞保加利亚人民为争取祖国的独立、自由和美好的未来而斗争的伟大力量。他英勇牺牲的日子——六月二日已被定为“鲍特夫日”,成为保加利亚人民纪念为祖国的自由而倒下的先烈的日子。保加利亚的许多城市、街道、工厂、学校都用他的名字命名。他写的几乎所有的诗都被谱成了歌曲,在人民中广泛流传。 鲍特夫没有死。在他诞生一百三十周年的时候,人们在报上发表文章,把沃拉峰比喻为鲍特夫敏锐的眼睛,把多瑙河比喻为鲍特夫抵御外敌的长剑。鲍特夫没有死。他还活着,活着! 新华社记者 余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