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02-27
第 1 版
1. 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 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 华国锋总理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第1版()专栏: 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 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 华国锋总理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宋庆龄、聂荣臻、乌兰夫、吴德、韦国清、陈云、谭震林、李井泉、张鼎丞、蔡畅、邓颖超、赛福鼎、廖承志、姬鹏飞、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许德珩、胡厥文出席大会执行主席叶剑英宣布会议开幕 政府工作报告《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分六个部分:一、三年来的斗争和新时期的总任务;二、把揭批“四人帮”的斗争进行到底;三、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四、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教育文化事业;五、加强政权建设,加强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六、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 新华社北京二月二十六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今天下午在北京隆重开幕。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悬挂着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的巨幅彩色画像和英明领袖华国锋主席的巨幅彩色画像。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宋庆龄、聂荣臻、乌兰夫、吴德、韦国清、陈云、谭震林、李井泉、张鼎丞、蔡畅、邓颖超、赛福鼎、廖承志、姬鹏飞、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许德珩、胡厥文,出席了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前排就坐。当他们登上主席台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 下午三时,大会执行主席叶剑英宣布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军乐团奏国歌。然后,全体代表为悼念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为悼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静默致哀。 大会接着进入第一项议程。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在热烈的掌声中作了题为《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分六个部分:一、三年来的斗争和新时期的总任务;二、把揭批“四人帮”的斗争进行到底;三、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四、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教育文化事业;五、加强政权建设,加强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六、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 华国锋总理指出,从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我国经历了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激烈的反复较量,终于粉碎了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反党集团。这个伟大胜利,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结束,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他指出,一年多来,党中央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提出了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和领导了揭批“四人帮”的政治大革命,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及时解决了“四人帮”干扰破坏所造成的许多紧迫问题。党中央提出的抓纲治国战略决策一年初见成效的要求已经胜利实现,而且情况比预期的还好。 华国锋总理指出,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发展时期的总任务,就是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大路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深入开展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 华国锋总理强调说,我国人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仍然是把揭批“四人帮”这场伟大斗争进行到底。要通过深入揭批“四人帮”,进一步分清路线是非,整顿好各方面的工作,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促进全国的安定团结,达到天下大治,使我国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有一个大的发展,胜利实现抓纲治国三年大见成效的目标,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 华国锋总理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周总理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在第三届和第四届人代会上提出的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的宏伟设想,并提出了国务院于一九七五年拟定的,在粉碎“四人帮”后经过补充和修订的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一九七六——一九八五年),请代表们审议。他强调高速度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意义,并指出我们具备了一切必要条件,来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 他指出,要把规划变为现实,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走毛主席指引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同时,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好一些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问题:一、全国动员,大办农业;二、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三、搞好商业工作,发展对外贸易;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五、加强统一计划,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六、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华国锋总理说,随着经济建设新高潮的到来,一定会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我们必须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使广大劳动群众掌握现代生产技能和科学知识,同时造就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队伍。他提出要尽快赶上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步伐,迅速改变我国科技事业的落后面貌;要正确执行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认真搞好教育革命。文艺战线当前的重要任务,是认真整顿文艺工作,扩大文艺节目、丰富文化生活。 他强调一定要肃清“四人帮”的流毒,全面地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要全面地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华国锋总理在报告中还指出,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进一步强化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加强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都充分调动起来。人民解放军要继续执行毛主席的“军队要整顿”、“要准备打仗”的重要指示,要奋发图强把我军的军政素质、战备工作和革命化、现代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中国人民解放军要为解放台湾做好充分准备。华国锋总理在报告中还强调要发展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团结爱国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革命统一战线。 在谈到国际形势时,华国锋总理指出,全世界人民反对苏美两霸特别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斗争空前高涨,一个以第三世界为主力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正在广泛开展,这是国际形势大好的一个突出标志。他重申,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他说,我们要遵循毛主席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加强同全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团结,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加强同第三世界各国的团结,联合一切受超级大国侵略、颠覆、干涉、控制和欺负的国家,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任何国家都不应当在任何地区称王称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是平等待人还是搞霸权,这是区别一个国家是否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区别真假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之一。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成为与别国平等相处的模范。我们坚决站在世界各国人民一边,永远不称霸,永远不做超级大国,现在不做,将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候也不做。 华国锋总理在报告结束时强调说,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战斗、继续革命的旗帜,是百战百胜的旗帜。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面光辉的旗帜引导我们从黑暗走向光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今后,毛主席的旗帜必将引导我们继续战胜国内外一切阶级敌人,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创造出人间奇迹,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华国锋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历时三个半小时,他的报告不时激起一阵又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 出席今天大会的代表有三千四百五十六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部门的负责人,列席了大会。 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委员,也列席了大会。(附图片) 上图:英明领袖华主席向代表们鼓掌致意。 左图: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宋庆龄在主席台上。新华社记者摄
第 2 版
1. 百万翻身农奴的榜样——访五届人大代表、藏族女干部次仁拉姆
第2版()专栏: 百万翻身农奴的榜样 ——访五届人大代表、藏族女干部次仁拉姆 隆冬季节,我们来到雅鲁藏布江的泽当渡口,准备到江北访问乃东县结巴人民公社党支部书记次仁拉姆。等待渡船时,只见在卸船的人群中,有一位五十开外的藏族妇女,背着满满一口袋粮食,和大家说着笑着走下船来。她那油黑的布满了皱纹的脸上挂满了汗珠,也顾不得擦一下,一次又一次地搬运着船上的物资。快开船了,她才匆匆走上船来。岸边的装卸工人们,一边挥手向她告别,一边大声喊道:“吐及其啦!阿佳次仁拉姆”!(谢谢您,次仁拉姆大姐)。她微笑着回答:“吐及玛来。”(不用谢)。她就是我们所要访问的次仁拉姆,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结巴公社,坐落在雅鲁藏布江北岸温曲河畔的门达山下。这里海拔三千七百米,无霜期短,沙质土,自然条件差。过去全是星散在河滩上的“巴掌地”和挂在山坡的“立体田”,粮食产量一直很低。如今,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马达响,人欢马叫的壮丽画卷。一九七七年,战胜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自然灾害,获得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大丰收。全公社粮食总产达到一百九十四万七千多斤,比一九七六年增长百分之十二,平均克产(一克相当于一亩)九百三十五斤。给国家交公粮和卖余粮六十六万斤。 社队干部和贫下中农,谈起公社的变化,常常这样说:“羊群为什么能吃到甘美的水草,是因为牧羊人把它们带到了水草丰茂的地方;结巴公社为什么变化这样大,是因为有次仁拉姆这样的好带头人!” 次仁拉姆却谦虚地说:“鹿角再长也顶不着蓝天,大雁成群成行才能飞出草原。公社获得好收成,靠的是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力量。” 一九六一年三月,乃东县结巴乡的桑嘎村,有十一户朗生(奴隶),因为他们穷,被排挤在互助组之外。他们来到朗生出身的乡党支部书记次仁拉姆的家里,商量对策。次仁拉姆望着这些过去和自己一起住马厩的人们说:“流泪不如攥拳头。羊毛虽细,只要拧成一股绳,也能捆住雄狮。”次仁拉姆的话,点燃了朗生们心中的熊熊烈火。就这样,由最穷的朗生们组织起来的互助组诞生了!朗生互助组在次仁拉姆的带领下,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越办越好。它象一棵根深叶茂的苍松,屹立在雅鲁藏布江畔,冈底斯山脚下,被当时的中共西藏工委誉为“百万翻身农奴的榜样”。 一九六五年九月,西藏自治区成立,揭开了西藏历史上新的一页。在中央代表团召开的座谈会上,代表团的同志问次仁拉姆有什么要求?她说出了百万翻身农奴的心愿:“我们迫切要求在西藏快办人民公社!”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在雪山草原上展开。结巴乡在山南地区第一批成立了人民公社,次仁拉姆当选为公社党支部书记。她和百万翻身农奴的心愿实现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劲头更足了。 在谈到结巴公社的巨大变化时,次仁拉姆说:“一九七三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的精神,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全公社的革命和生产才出现了新的面貌。”在这以前的几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结巴公社资本主义泛滥,人们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受到压制,全公社的粮食总产逐年下降,最低的一九七二年,只有五十六万斤,出现了许多缺粮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次仁拉姆背上粪筐,拿着铁锨,拎着糌巴口袋,来到被称为“山羊的尾巴,连自己的屁股都遮不住”的第一生产队蹲点调查研究。她发现这里出工的少,在家捻毛线、做酒的多;干集体地里的活,没精打采,干自留地里的活,却很卖力气。她认为,一队生产上不去,并不是群众不好,而是对资本主义倾向没去管,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没去抓。次仁拉姆帮助一队,在这年冬天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做到了人心归农,劳力归田,车马归队,把群众引导到农业学大寨的轨道上来了。一九七三年,一队不仅摘掉了吃返销粮的帽子,户户有余粮,而且还向国家缴了公粮卖了余粮。从一队的变化,次仁拉姆悟出了一个道理:要让庄稼长得好,就得经常铲除然巴草(西藏一种再生能力很强的杂草),要使社会主义迈大步,就要不断地堵资本主义的路。从此,党支部年年坚持在全公社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活动。结果,方向明,班子齐,干劲足,办法多,农业生产连续跨大步。一九七四年粮食一季单产上了“纲要”,一九七五年又过了“黄河”。 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胜利召开的喜讯,象浩荡的东风,吹遍了万里高原。次仁拉姆在县里听了县委书记关于会议情况和精神的传达,方向更明了,想得也更远了,心胸更开阔了。回到公社以后,对大寨的经验,她大会宣传小会讲,发动群众对照“六条标准”找差距,讨论制订了一九七六年到一九八○年的“五年规划”,决心奋战五年,使粮食单产一季平均达到九百斤。 但是,正当次仁拉姆和社员一起,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战斗的时候,“四人帮”及其在西藏的代理人和黑爪牙,大搞“三反一砍”的阵阵妖风,也吹进了结巴。次仁拉姆坚决按照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的指示,带领党支部和群众坚持学大寨不动摇,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不断线,整顿领导班子不停顿,狠抓生产不松劲。 她的行动,得到了县委的支持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但也有的人心里为她捏着一把汗。就连一直和她并肩战斗的原朗生互助组组长、公社党支部委员土登,也跑来劝她:“阿佳(大姐),俗话说羊走在前边有被狼吃掉的危险,落在后边,又要挨鞭子打。还是稳当点保险。”次仁拉姆向老战友语重心长地说:“淋过大雨的人,还怕露水?大寨我去参观学习过,大寨是毛主席亲手树立起来的一面红旗,走大寨的路就是走社会主义的路。这条道,我们看准了,走定了,就是用十头牦牛拉,也坚决不回头!你想想,从刘少奇到林彪,那一个不是拚命反对学大寨。现在反对学大寨的这些人,绝没安好心肠。”老土登狠狠吸了一口烟,又说:“可是,现在报纸和电台上连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提也不提了。”次仁拉姆说:“珍珠即使在黑夜,也不会失去光辉;鱼目就是在太阳下,也不会发光。不管他们提不提,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指明了农业发展的方向,代表了我们的心愿。学大寨要风吹沙打不转向!”这一席话,说得老土登眼睛亮堂堂,心里热呼呼:“阿佳,你干吧,我支持你!”从此,土登带领社员挖土填沟,深翻拣草,平整梯田,吃住在工地,破冻土,战严寒,那里危险就战斗在那里。就在这充满激烈斗争的一九七六年,结巴公社农业学大寨的运动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全社粮食总产达到一百七十三万六千斤,以增长百分之七十六点七的高速度,一跃跨过了“长江”,单产一季达到八百二十五斤。 粉碎“四人帮”后的一九七六年底,次仁拉姆受百万翻身农奴的委托,带着象庆祝翻身解放那样一种胜利的喜悦心情,来到北京,来到华主席身边,出席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会上,她亲耳聆听了英明领袖华主席关于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重要讲话。在首都,她亲身感受到在华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大治快上的局面正在出现。她从北京回到结巴公社以后,连自己的家都没看一眼,就到农田基本建设工地上去了,一边劳动,一边宣传。休息时,她向社员们提出“全国都在大治快上,我们结巴公社怎么办?”大家经过热烈而充分的讨论,豪迈地提出了“五年规划,今年实现,为抓纲治国作贡献”的战斗口号。他们经过一年苦干,在同霜、虫、旱严重灾害的斗争中,胜利地实现了自己的口号,提前三年完成了一九八○年的粮食生产指标。 生产的发展,使社员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二生产队共有五十四户人家,一百三十个劳动力,去年平均每个工的分值是一元五角,每个劳动力平均分得现金二百三十元左右,此外,每人分到口粮六百斤,还分到了酥油、皮张。在和煦的阳光下,六十多岁的老牧工桑沛,数着刚刚分到的三百零七元,笑呵呵地对次仁拉姆说:“去年的粮食还没吃完,今年的粮食没口袋装;这些钱,还得和去年一样,全都存起来。如今咱结巴公社,户户有余粮,家家有存款,这都是阿佳您遵照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带领我们学大寨的结果啊!” 本报记者 张怀京 周保华(附图片) 五届人大代表次仁拉姆满腔热情地带领翻身农奴学大寨,深受当地藏、汉族干部、群众的爱戴。新华社记者摄
2. 这样的人当人大代表我们高兴——介绍与“四人帮”顽强斗争的青年工人陆国梁
第2版()专栏: 这样的人当人大代表我们高兴 ——介绍与“四人帮”顽强斗争的青年工人陆国梁 一九七六年,“四人帮”及其在上海的余党疯狂打击和诬陷邓小平同志,把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偷偷摸摸地发到基层单位,强令进行批判。上海化工机械厂青年钳工陆国梁同志怀着满腔怒火,写了一份与“四人帮”针锋相对的“两对照”材料,题目是:《邓小平等同志的讲话是正确的》。 陆国梁同志多次对大家说,“我就不信邓小平等同志要把中国拉向资本主义”。这是多么铿锵有力的声音啊!要复辟资本主义的,决不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而是“四人帮”及其一小撮死党。 陆国梁同志写的“两对照”材料,用十六开的白报纸写了十六页,共一万多字。每页纸都从中对折,一边是邓小平等同志的讲话共六十七段,另一边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语录共七十六段。全文分九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个醒目的标题: 革命与生产究竟是不是辩证统一的? 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究竟要不要物质基础? 对于形势的分析究竟该不该实事求是? 党的领导究竟还要不要? 科学研究究竟要不要走在生产建设前面? 无产阶级究竟要不要培养自己的专家? 企业管理究竟要不要规章制度? 干部提拔究竟要不要逐步来? 群众生活究竟要不要关心? 这九个问题打中了“四人帮”搞乱工厂企业的要害。提得多么尖锐!多么鲜明!在这份材料前面,陆国梁同志还写了一段前言:“马列的话,在当今的苏联是已经不灵了,在当今的中国,事情不是这样。因此,我们到马列著作中去寻找斗争的武器,结果却发现邓小平等同志的讲话是符合马列主义精神的。假使要对这些讲话进行批判,那就无异于要违背马克思主义。”材料署名“龚明”,意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材料写好后的第二天,陆国梁同志正大光明地把它交给了车间党支部。但这份材料很快到了“四人帮”余党手中,“四人帮”的余党看了暴跳如雷,恐慌地说:“这份东西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他们一方面严密封锁,防止“扩散”,一方面策划对陆国梁同志进行残酷迫害。 四月七日夜里,陆国梁同志正为“四人帮”疯狂镇压沉痛悼念周总理的革命群众而愤愤不平的时候,“四人帮”的余党就同国民党特务一样,不讲任何理由,把陆国梁同志秘密地关押起来。 陆国梁同志受尽摧残和折磨,然而他坚持与“四人帮”及其余党进行顽强的斗争。他们逼他承认邓小平同志是“走资派”,是“反革命”,他不承认;他们逼他承认“两对照”的矛头是指向毛主席的,他不承认。从陆国梁嘴巴问不出“四人帮”想要的东西,他们就用拳脚棍棒来威逼。不仅拳打脚踢,还整日整夜地强迫他站立不准走动。打手们甚至把镣铐收到最紧的一档,拎起镣铐把陆国梁同志吊了起来。 “杀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他勇敢地和打手们进行辩论。打手们攻击三项指示是“把革命与生产并列起来,因而是折中主义,修正主义的”。陆国梁同志马上义正词严地给予驳斥。打手们辩不过他,只能用嚎叫和毒打来掩盖他们在理论上的失败,掩饰他们在一个青年工人面前束手无策的愚蠢丑态。 英明领袖华主席一举粉碎了“四人帮”,陆国梁同志才被放了出来。陆国梁同志回厂后,马上投入了揭批“四人帮”的斗争,揭发控诉“四人帮”篡党夺权的滔天罪行。同时他更加努力搞好生产,决心把被“四人帮”破坏损失的时间夺回来,每月都提前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去年年底,陆国梁同志得到大家一致拥护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群众称赞说,这样的年青人就是好,这样的人当代表我们大家高兴。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3. 五届人大代表卢潮柱和他的一家
第2版()专栏: 五届人大代表卢潮柱和他的一家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个宁明华侨农场。最近记者来到这里,访问了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卢潮柱同志。 在一幢果木浓荫掩映的农场住宅里,卢潮柱从两个十七年的回顾,开始了他的谈话。卢潮柱和他的一家都是一九六○年从印尼回国的。当时他才十七岁,如今他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又生活了十七年。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雨露,使这个归侨青年茁壮成长,担任了农场党委副书记和革委会副主任。他刚参加完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归来,一股在祖国当家做主人的自豪感洋溢在他的眉宇间。 卢潮柱的父亲十三岁时,就被人贩子卖到了印尼加里曼丹的一个小城镇,几十年受尽煎熬,最后靠磨豆腐、租地种菜,维持着一家八口人的贫困生活。新中国的诞生,使他们全家人欣喜若狂。卢潮柱的父亲常常对孩子们说,新中国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那里没有饥饿和失业。可是我这辈子没有能力带你们回去了,你们以后一定要想法争取回到祖国去。一九五八年父亲病故,母亲被穷困逼得神经失常,他们兄弟三人,小小的年纪就饱尝了失业的痛苦,只好挑起父亲的豆腐担沿街叫卖……。社会主义祖国时时牵动着异乡游子的心,他们多么渴望有朝一日能投入祖国的怀抱啊!一九六○年春天,愿望终于实现了。党和毛主席派出的客轮,第一批把他们一家接回到祖国的怀抱,安置在宁明农场。 红棉花开过了十七次。这家人深深感受着祖国的温暖,也以火一般的热情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卢潮柱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他们一家除了大哥在茂名石油公司工作外,其他人都住在这个农场里。二哥卢潮枢是馗(kuí 奎)塘分场党支部书记,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妹妹卢东兰是农场罐头厂党支部副书记,卢东采是罐头厂的化验员。姐姐是农场的工人,母亲的精神分裂症早就治好了,虽然年逾六十,但是不愿退休,干着力所能及的劳动。卢潮柱的爱人也光荣地参加了党,是罐头厂的统计员。到了假日,一家人欢聚一堂。卢潮柱深有感触地说:“两个十七年,两个天和地。没有党和毛主席,我们只能流落异乡,哪会有今天的幸福!” 从一个农场工人,成长为党的优秀干部,卢潮柱每一步都离不开毛泽东思想的指引。十七年前,他一踏上祖国的土地,解放军就在码头上帮助他们搬运行李,领导还亲自前来迎接慰问,……。数不清的事例无不使他感到新奇。当他知道这些激动人心的事情都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很自然地出现的时候,他很快就开始了毛主席著作的学习。卢潮柱只断断续续念过四年书,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学习注意联系实际,在斗争实践中逐步提高了政治觉悟。一九六四年,卢潮柱和他的二哥一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当过农场工人、作业组长、生产队长,文化大革命中,农场党委又派他去亭亮分场担任党支部书记。当时由于林彪、“四人帮”对侨务政策的严重干扰和破坏,有些人把归侨都当成“资产阶级”,农场有的职工与归侨之间也出现了不团结的现象。卢潮柱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在接到通知的当晚,他便去向当时还在“靠边站”的原农场党委书记、老红军干部翁柏生同志请教。翁柏生鼓励他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办事,坚决贯彻党的侨务政策,坚决依靠农场的老工人。卢潮柱到分场后,排除各种干扰,积极用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群众,团结群众,教育归侨向老工人学习,自己更是在各方面作出表率,终于使归侨和农场其他职工团结一致,分场的生产一直稳步上升。 卢潮柱常说:“热爱祖国,就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可爱;热爱社会主义,就得拚命大干社会主义!”无论当普通工人,还是当党委副书记,他十七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普通劳动者的本色,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全农场八个分场都洒下了他辛勤劳动的汗水。在双龙、中站分场蹲点时,他白天黑夜都同工人们滚在一起。秋种木薯,定额是每个工日一亩地,他完成二亩六分;积肥每个工日一千斤,他完成一千六百斤。许多老工人说:“我们这位领导人,是真正干出来的。” 卢潮柱不仅坚持参加劳动,还善于向群众学习。一九七六年,卢潮柱到双龙分场,虚心向菠萝种植行家、老工人劳绍祥学习,认真总结推广他的从选苗、种植到科学管理等一整套经验。去年,这里虽然先后遭到霜冻和严重干旱,但这个分场的菠萝产量仍然超过原计划十六万斤。 在记者访问时,正好卢潮柱的二哥卢潮枢到场部来开会,他也参加了我们的谈话。卢潮枢曾在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亲聆了敬爱的周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的关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规划,卢潮柱也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亲聆了华主席抓纲治国的英明决策。兄弟俩回忆起这些幸福的日子,谈起社会主义祖国光明灿烂的宏伟前景,真是信心百倍,豪情满怀。他们说,社会主义为我们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理想境界,粉碎“四人帮”又为我们砸碎了精神枷锁,我们一定象热爱毛主席那样热爱华主席,象紧跟毛主席那样紧跟华主席,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把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美好。 新华社记者 谢石邱
4. 历届人代会简介
第2版()专栏:资料 历届人代会简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至二十八日在北京举行。代表总数一千二百二十六人。会议通过了我国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决定周恩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毛主席在这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指出:“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会议通过的宪法,确定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道路,标志着我国人民民主政治和人民民主法制建设的新阶段。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一九五九年四月十八日至二十八日在北京举行。代表总数一千二百二十六人。毛泽东主席主持了会议的开幕式。会议听取并通过了周恩来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选举和决定了国家领导人,朱德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大会通过的决议指出,从上届人大以来,我们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成绩是巨大的,特别是一九五八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大跃进,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它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为改变国民经济和文化的落后面貌而斗争的伟大创造精神和英雄气概。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一九六五年一月四日在北京举行。代表总数三千零四十人。会议听取并通过了周恩来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朱德再次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继续任国务院总理。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修改周恩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中国将要出现一个大跃进。毛主席指出,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一九七五年一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在北京举行。代表总数二千八百八十五名。这次会议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粉碎了刘少奇、林彪反党集团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会议挫败了“四人帮”妄图组阁的阴谋,选举朱德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根据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再次提出了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的宏伟目标;强调必须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坚持“三要三不要”的基本原则;号召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新华社北京二月二十六日电)
第 3 版
1. 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
第3版()专栏: 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 严实之 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要不要坚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这个问题关系到能否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关系到能否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关系到能否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关系到能否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一) 关于按劳分配,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早已作过明确的阐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阐明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列宁在《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一文中指出: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一九五八年,毛主席亲自主持作出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也指出:“社会主义的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一九六二年,毛主席亲自主持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又指出: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种形式。它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马克思、列宁、毛主席的上述教导,都指明了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原则。 按劳分配是伴随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而出现的。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也就是被迫以雇佣劳动的形式参与社会生产。他们在社会产品的分配中取得的只是劳动力的价格,而占有资本、雇佣工人的资本家则获得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劳动者成为公共的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不需要也不可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是把自己的劳动直接作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参与社会生产。劳动者在生产中地位和参与生产的形式的这种根本改变,决定了产品分配形式的根本改变,决定了全部产品归社会公共占有,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由社会分配给全体劳动者。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分配给劳动者的消费品为什么只能按劳动而不能按其他方式来分配呢?这是由于社会主义时期,生产力还没有高度发展,社会产品还不能丰富到充分满足劳动者的需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还没有消失,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劳动者在参与社会生产后,必须从社会取得和自己给予社会的劳动量相应的消费资料,才符合他们的利益。所以,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者的个人消费品不能实行按需分配,更不能平均分配,而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实现。如果社会主义所有制,仅仅是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共同所有,劳动者以自己的劳动参与社会生产,那末,这种所有对劳动者来说还不是现实的,只有当劳动者按照自己提供的劳动量从社会领回了消费资料,这种所有才得到实现。所以按劳分配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两个方面。 在社会主义时期,按劳分配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主要因素。社会生产的发展,说到底,取决于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是社会主义时期最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分配方式。因为多劳多得,劳动者就会勤奋劳动,就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生产技能,积极改进生产工具和创造新的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劳动者给予社会的劳动数量愈多,质量愈高,他们对于社会的贡献就愈大,从社会取得的消费资料也相应增加。这样,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改善了劳动者的生活,使劳动者的个人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王、张、江、姚“四人帮”及其舆论工具,根本否定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在他们看来,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典型的资产阶级权利”,而资产阶级权利是“资本主义因素”,“反映着衰亡着的资本主义”。所以,按劳分配就是资本主义。他们并且宣称,这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这是彻头彻尾的伪造!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社会主义社会,在劳动者个人消费资料的分配中,“通行的是商品等价物的交换中也通行的同一原则,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的劳动可以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所以,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权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1页)。很清楚,这里所说的资产阶级权利,是指按劳分配中通行的等量劳动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权利,而不是指按劳分配本身。 马克思为什么把按劳分配这种等量劳动交换的原则所体现的平等权利叫做资产阶级权利呢?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是等量劳动决定的等量价值的交换,在价值这个尺度面前,一切商品所有者都是平等的。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是等量劳动的交换,在劳动这个尺度面前,一切劳动者都是平等的。等量劳动可以交换这个原则体现了交换双方的平等权利,仅仅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和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是相同的。等量劳动交换的原则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它是商品交换的一般原则,是和商品同时出现的,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才发展到顶点,成为普遍的原则。资产阶级正是用这个原则所体现的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平等权利取代了封建制度中的特权。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权利的公平和平等,是十八、十九世纪的资产者打算在封建制的不公平、不平等和特权的废墟上建立他们的社会大厦的基石。(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10页)因此,平等权利成了资产阶级权利的标志。马克思之所以说按劳分配这种等量劳动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权利,仍然是资产阶级权利,其原因就在这里。 但是,等量劳动交换这个原则在按劳分配中所体现的平等权利和在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中所体现的平等权利,在内容上和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首先是交换的一方是货币的所有者,一方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彼此作为商品所有者进行交换。这种等量劳动交换所体现的平等权利只存在于商品交换领域,一进入生产过程,这种平等权利就终结了,货币的所有者成了资本家,劳动力的所有者成了他的雇佣工人,为他创造剩余价值,这样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则是劳动者之间通过社会相互交换其劳动,就是说,劳动者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扣除部分最后也以各种形式归全体劳动者)。这种交换不包含也不产生任何剥削,体现了劳动者之间同等地工作、同等地领取报酬的社会主义关系。所以,按劳分配这种等量劳动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权利,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而根本不是什么“资本主义因素”。 (二) 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按劳分配,它的本质是反剥削的。 按劳分配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这个原则排除任何剥削存在的可能性:谁不劳动,谁就没有饭吃。除了劳动,任何人都不能通过其他途径取得生活资料。过去的剥削者如果不把自己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就不能养活自己。 按劳分配,对剥削者来说,是一种强制的形式;对劳动者来说,是一种鼓励的形式。它鼓励劳动者积极为社会劳动,充分发挥和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产品。同时,实行按劳分配也是对劳动量和消费量实行严格的计算和监督。这种计算和监督,有助于清除一切懒汉、寄生虫、盗窃国库者。这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对劳动量和消费量实行严格的计算和监督,对于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情。列宁曾经把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上建立最严格的全民计算和监督,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两条,看作是造成使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所以,实行按劳分配是最终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重要条件。 同马克思主义这个重要观点相反,“四人帮”及其舆论工具,长期以来大肆宣扬按劳分配会不断地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他们说:“如果把按劳分配绝对化、凝固化,巩固、扩大和强化资产阶级权利和它所带来的那一部分不平等,那就必然会进一步出现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现象,产生一部分社会成员在按劳分配的外衣下无偿地侵占另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劳动的情况,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就会在这样的基础上很快地产生出来。”所以,按劳分配“是资本主义得以产生的土壤和条件”。 这里,他们所说的“扩大和强化”按劳分配所带来的“那一部分不平等”,指的是扩大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差别。但是问题是,如果把劳动报酬的差别扩大到超出劳动者的劳动差别的程度,那就已经不是按劳分配了,而恰恰是对按劳分配的破坏。他们所说的“巩固”按劳分配所带来的“那一部分不平等”,指的是承认和坚持劳动者之间在劳动报酬上的必要差别,也就是坚持按劳分配。总之,在“四人帮”及其舆论工具看来,按劳分配所带来的劳动报酬差别是一股祸水,必然导致“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导致一部分社会成员“无偿地侵占另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劳动”。因此,他们的结论是:按劳分配必然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事情果真是这样吗? 所谓按劳分配带来的劳动报酬差别会导致“贫富悬殊、两极分化”,这不过是耍了一个魔术:把劳动者的富裕程度差别偷换成为阶级差别。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之间由于劳动能力、家庭负担各不相同,而出现的劳动报酬、生活水平上的差别,是劳动者在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上的差别,是富裕程度的差别。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劳动者之间劳动能力的差别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的。当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时候,生产中还存在着比较多的简单劳动,这种差别就比较大,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劳动者就需要愈来愈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种差别将会愈来愈小。同时,随着就业人口的增加,劳动者由于家庭人口的不同而造成的富裕程度的差别也会缩小。可见,按劳分配所带来的劳动报酬的差别,不可能导致贫富悬殊、两极分化。 所谓按劳分配带来的劳动报酬差别会造成一部分社会成员“无偿地侵占另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劳动”,这种说法也是无稽之谈。稍有一点马克思主义常识的人都懂得,按劳分配正是意味着每一个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以外,不能占有任何别人的劳动。至于姚文元在他的黑文中所说的,按劳分配会产生把“货币转化为资本和把劳动力当作商品的资本主义剥削”,更加荒谬。谁都知道,资本并不是一批货币,而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只有当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所有者能够在市场上买到这种特殊商品并用于生产过程,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在按劳分配的条件下,劳动者是作为公共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组织在社会主义的生产机构中,以自己的劳动领取生活资料,他们的劳动力不是也不可能成为商品。只要劳动力不能成为商品,资本主义剥削就无从产生。 当然,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还在产生着。但是,这并不是按劳分配引起的,而首先是由于我国社会中还残存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及代表这种关系的阶级力量。其次是由于我们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有不完善的方面,社会主义经济的管理中还存在着某些缺陷。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缺陷,对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来说,是可以被利用来进行活动和得以滋长的空隙。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遭到某种破坏的情况下,这种空隙就更大。前者是内因,是根据;后者是外因,是条件。这就是我国当前社会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还在产生的真正原因。 “四人帮”为了把按劳分配(以及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货币交换)说成是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和条件,还制造了一个“理论根据”,就是所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长着的共产主义,一方面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发明这个“理论”的是张春桥,他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有资本主义因素”。随后,他们的舆论工具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中,一方面会不断分泌出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另一方面也必然会不断壮大着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 他们这个“理论”的基本点,就是把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还存在着资本主义因素,歪曲成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还存在着资本主义因素。 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已经取得了统治地位,但是资本主义还没有完全消灭。集体经济中还在改造过程中的一部分小生产者还存在着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城乡资本主义势力、新老资产阶级分子的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和利用职权掠夺国家财产等资本主义活动,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思想上对无产阶级的进攻,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复辟活动等等,都是属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东西。这些资本主义因素的存在,是一个基本事实。这个基本事实决定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毛主席正是在分析了这个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制定了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创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四人帮”歪曲这个基本事实,是一种战略上的诡计。经过他们的歪曲,社会上的资本主义因素被移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内部,按劳分配被当作资本主义因素的替身,成为一切资本主义罪恶的渊薮,而真正的资本主义因素则被他们掩藏起来了。 在“四人帮”及其舆论工具的笔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既然变成了资本主义,因此随之而来的就是所谓“阶级关系发生了新变化”,无产阶级变成了资产阶级,各级革命领导干部变成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党内也就“有了一个资产阶级”。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通过打倒所谓的“党内资产阶级”,推翻包括按劳分配在内的整个社会主义制度,达到复辟资本主义的目的。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有资本主义因素”,到按劳分配是“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土壤和条件”,到党内“有一个资产阶级”,这就是“四人帮”的反革命理论体系的基本线条。由此我们也就不难懂得,他们为什么那样疯狂地攻击按劳分配,非把它打成资本主义不可。 (三) 我们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我们现在坚持按劳分配,正是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共产主义的分配制度,只有在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了以后才可能实现。没有这个条件而否定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会妨碍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就不利于生产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产品的增加,也就不利于促进共产主义的实现。所以,如果我们现在不去努力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原则,而侈谈共产主义、按需分配,那就只能是自欺欺人。 当然,在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过程中,必须经常对劳动者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劳动态度的教育,使劳动者懂得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是自己的最高理想,而按劳分配是达到这个理想的必由之路,懂得通过按劳分配达到按需分配是自己的根本利益。劳动者认识了自己的利益,就会在坚持按劳分配的过程中,自觉地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增加积累,扩大再生产,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社会主义社会的产品,分配给劳动者个人的,只是在作了各项扣除后的那一部分。扣除的部分是用于社会的公共需要,其中也有一部分是用于劳动者的消费,只是不是按照劳动量分配给劳动者,而是以集体福利的形式供劳动者消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的增加,集体福利事业也将会不断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按劳分配是劳动者从社会取得消费资料的基本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毛主席一贯认为,在社会主义阶段,一方面要坚持实行按劳分配,另一方面又要发展集体福利事业。发展集体福利就是对按劳分配的一种限制。 按劳分配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策问题。建国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是一直实行按劳分配的。近几年来,由于“四人帮”从理论上、实践上诋毁和破坏按劳分配,严重地损害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和人民生活,挫伤了劳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现在,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已经进行一年多,“四人帮”诋毁按劳分配的种种邪说应该予以彻底扫除,被“四人帮”破坏的按劳分配的各项政策,应该进一步正确执行。这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华主席在党的十一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教育上大力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在经济政策上则要坚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并且逐步扩大集体福利。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华主席的这个指示,是我们坚持实行按劳分配的指导方针。
2. 哲学与作风
第3版()专栏: 哲学与作风 马端 要真正地贯彻唯物论辩证法,必须狠抓作风问题。 首先,要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唯物论和辩证法,可以使人少走弯路,少碰钉子。但是就具体的人来讲,并不是说,学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就可以不使劲,不费劲;相反地,要真正按照唯物论辩证法办事,必须狠使劲,狠下功夫。没有苦干实干的革命精神,是没有办法按照唯物论辩证法办事的。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不下苦功夫就搞不清楚。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一时偷懒,就跟不上形势。没有扎扎实实的苦干精神,就没有办法弄清楚任何事物,也没有办法解决好任何矛盾。所以,想办事,怕费劲,想有成绩,怕花气力,必然什么事也干不成。实践离不开实干。一切知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这个直接经验,就是由直接去干而得来的。因为干,才能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变难为易,化险为夷,把口号变为行动,使理想变为现实。不干,还是从纸上到纸上,从书本到书本,再好的理论也会变成空话。 由于“四人帮”的影响,我们有的同志这几年滋长了怕苦怕累的坏思想,吃不了苦。开会时慷慨激昂,办事时吊儿郎当。特别不好的是,说大话,说空话,说了话不算话。讲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不是空的,得按毛泽东思想办,紧跟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讲热爱华主席,也不是虚的,一定要有实际行动,要努力干工作。仇恨“四人帮”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一定要把“四人帮”造成的损失夺回来。我们应该问自己: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之后,自己的革命精神比过去强了没有?革命干劲比过去大了没有?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实干苦干的劲头,就不具备坚持唯物论辩证法的起码条件。 坚持唯物论辩证法,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 唯物论辩证法所以是真理,因为它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要坚持它,就得真正了解客观的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扎扎实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如毛主席指示的那样,把感性材料搞得十分丰富而又合于实际,这样才能真正找出事物的规律性来。由于“四人帮”的影响,有的同志的确存在着不扎实、不深入实际的作风,一天到晚在屋里听汇报,写报告,办公桌前想套套,讲话、办事靠秘书,工人批评有的领导说:情况不明决心大,办法不对点子多。远远地望见矛盾的一些形象,就粗枝大叶地动手解决问题,发号施令。这样做工作没有不碰钉子的。 坚持唯物论辩证法,在当前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这就是如何联系实际的问题。这些年来,“四人帮”形而上学猖獗,唯心主义横行,他们大搞理论与实践脱离,在实际工作中确实造成很坏的影响。特别是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上,把人们的思想搞得相当混乱。究竟什么是政治挂帅,什么是所谓“唯生产力论”,整天就折腾这个。有些同志在“四人帮”的流毒影响下,对于我们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都不能够很好坚持。工人批评有的做政治工作的同志:出上一个题,找上一帮人,关上办公室门,作上一篇文,念起来顶顺嘴,就是不解决问题。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保证。帅离开了兵,叫什么帅?离开了躯体,有什么灵魂?怎么存在?不保证业务工作的完成,政治工作不成了空中楼阁吗?做政治工作的,不了解生产,不了解生产的过程,不清楚生产者的情况,不结合实际,所谓灵魂、统帅、保证,都是一句空话。 坚持唯物论辩证法,必须坚持原则,敢于斗争。 坚持唯物论辩证法的过程,就是同唯心论形而上学斗争的过程。敢不敢同唯心论形而上学作斗争,是能不能坚持唯物论辩证法的一个关键。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和影响,我们有的同志胆小怕事,害怕矛盾,碰到问题绕着走,不敢坚持原则斗争。工人说这些干部是:“脚踩西瓜皮,两手抓着泥,一溜二抹。”要办好事情,要解决问题,就得坚持原则,就得同错误的东西进行斗争。 由于“四人帮”流毒没肃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拚命干工作的人遭到反对。因此,在考察、评论干部的时候,不能只看是不是有人反对。什么事也不作的人,见了人就躲,见了领导就点头哈腰,得罪不了人,没有人反对。所以,不能只看这一面。凡是要做工作的人,就得说话,就得办事,就可能会得罪人。多做工作就得多说话,多办事,也可能多得罪人。老说话,难免有失;老办事,难免有错;老得罪人,难免有怨。一万句话里头说错一句话,这就叫说错了话。一万件事中办错了一件事,本来是很不容易的,但这也叫办错了事。一大堆人中得罪了一个人,这也叫得罪人。你看这个人又说错话,又办错事,又得罪人,那还了得。另外那个不办事的人,却没说错话。他没有说话,哪来的错话?所以评论干部,主要是看他对革命事业的作用和他工作的结果,不能只看他在领导面前态度如何。因为有些干部,在领导面前好提个问题,好坚持个意见,可是他回去真干,干得好。有些干部在领导面前点头哈腰,什么都“对,对,对”,回去不办。有的人把实际力量使在工作上,有些人却把功夫做在领导上,对这点你不注意,就看不准人。
第 4 版
1. 满堂春
第4版()专栏: 满堂春 春天来到了北京,来到了我们祖国的江河大地。 雄伟的天安门广场阳光灿烂,巍峨的人民大会堂春意盎然。 二月二十六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各条战线的人民代表,手持大红烫金的代表证,喜气洋洋地走进人民大会堂。守候在天安门广场上成千上万的群众,怀着一颗颗炽热的心向自己的代表招手致意,热烈祝贺。 下午三时,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了。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华主席以宏亮、有力的声音指出,打倒了“四人帮”,这是我国革命历史上又一个伟大的转折。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发展时期的总任务,就是要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 华主席的报告,表达了全国八亿人民的共同心愿,激励着三千四百多名代表,也必将极大地鼓舞全国亿万人民。严冬已经过去,华主席领导全国人民在斗争中迎来了政治生活中的艳阳天。 此时此刻,坐在辽宁省代表席上的马玉莲,心情格外激动。她在一次对敌斗争中,为保护阶级兄弟,英勇负伤,曾被选为四届人大代表。“四人帮”为把人民唾骂的反革命小丑张铁生塞进代表中去,当时强行撤销了马玉莲的代表资格。“四人帮”阴谋篡党夺权,就是这样疯狂地践踏人民神圣的民主权利。今天,人民的铁扫帚把“四人帮”这伙害人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马玉莲这位真正的人民代表终于来到了首都北京。在今天庄严的会场上,该有多少代表象马玉莲一样,在祖国天空出现乌云的那些日子里,受到过“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同“四人帮”作过英勇的斗争。 人民胜利了!看,一排排坐在主席台上和会场里的代表们,个个神采焕发。他们来自钻机旁,矿井下,炼钢炉前,治水工地,海防前哨,实验室里,很多人是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劳动模范、战斗英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英雄的大庆工人阶级和大寨贫下中农,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前列,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今天,大庆的代表周占鳌,大寨的代表郭凤莲,都光荣地坐在主席台上。在济济一堂的代表中,还有在“四人帮”疯狂捣乱时期坚持抓军事训练,被战士们称为“飞行政委”的赵永焕,受人尊敬的北京市百货大楼模范售货员张秉贵,在科学研究中作出宝贵贡献的青年数学家陈景润,为人民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模范老教师斯霞,曾经遭受“四人帮”迫害的老作家巴金、著名越剧演员袁雪芬……。他们都来自人民,代表人民。今天,他们分外感到胜利的喜悦,分外感到春天的温暖。 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带来了抓纲治国一年初见成效的丰硕果实:钢都鞍山的代表,向战友们报告了钢铁大幅度增产的喜讯。祖国大西北贺兰山区的煤矿工人代表,带来了元月“开门红”的捷报。被贫下中农称为“大豆王”、“万斤薯”、“棉花迷”的劳动模范们,带来了粮棉双丰收的好消息。著名土壤学家、西南农学院教授侯光炯,夜以继日地赶写《中国农业土壤概论》,在来京开会的前一天深夜写完了最后一章。电影《创业》的编剧张天民,正在编写歌颂石油工人为创建十来个大庆而英勇奋斗的新剧本《宏图》……这一切,反映了祖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万紫千红的春色,激励着人们继续奋勇前进。 今天,人民大会堂灯光雪亮耀眼,顶部天花板正中巨大的红五星灯,发射着瑰丽的光芒,环绕红五星灯的葵花灯和五百个“满天星”的灯孔,齐放光明。这是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的象征。在我们祖国大家庭里,五十多个民族都选派了自己的代表。他们穿着节日盛装,欢天喜地,来到华主席身边,共商国家大事。会场自始至终洋溢着大团结的热烈气氛。解放前濒于灭亡的我国人口最少的赫哲族,派来了自己的代表何淑云。这位年轻的人民公社副主任沉浸在幸福之中,她决心把党中央、华主席的关怀,化作巨大的力量,同各族人民并肩前进。一位双目失明的藏族代表,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华主席的报告。他是西藏自治区巴青县贫协副主任、共产党员布德。二十年前,他在同西藏叛匪的斗争中,被挖掉了双眼。但是,他宁死不屈。这次,他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光荣地参加了盛会。他激动地说,华主席领导我们粉碎了“四人帮”,实现四个现代化大有希望。我虽然失去了双眼,却能看到祖国光明的春天。 在会议休息厅里,上百盆水仙花吐着清香。会间休息的时候,代表们走朋访友,亲切交谈,有不少人已是多年没有见过面了。他们交流揭批“四人帮”的经验,畅谈当前的大好形势,整个大厅里一片欢声笑语,生动活泼。 大会堂里又一次响起了春雷般的掌声。英明领袖华主席在报告中发出的战斗号召,激励着全体代表: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今后不到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内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是多么令人鼓舞的壮举啊!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眼睛湿润了。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的老干部,又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的胜利进军。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工农兵代表,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祖国光辉灿烂的未来,在代表们的心里激起了海涛般的豪情。“毛泽东号”机车司机长陈福汉说得好:华主席为我们吹响了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号角。四个现代化的美景已经象航船的桅杆,举目在望。形势喜人又逼人,时间在催人。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一定要多拉快跑,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当好火车头。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隆重开幕。 图为大会会场全景。 当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登上主席台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 代表们进入大会会场。 新华社记者摄
2. 南斯拉夫政府代表团离京回国 谷牧副总理等到机场送行
第4版()专栏: 南斯拉夫政府代表团离京回国 谷牧副总理等到机场送行 新华社北京二月二十六日电 南斯拉夫联邦执行委员会副主席贝里斯拉夫·舍费尔博士和夫人以及由舍费尔副主席率领的南斯拉夫政府代表团,结束了对我国的友好访问,今天深夜乘飞机离开北京回国。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国家计委副主任顾明,外交部副部长余湛,外贸部副部长王润生,外经部副部长石林,一机部副部长项南,北京市妇联副主任刘桂英等,到机场送行。 到机场送行的还有南斯拉夫驻中国大使德鲁洛维奇和大使馆外交官员。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
第 5 版
1. 高呼“打倒俄国佬”!索马里必胜! 索马里数万群众集会示威抗议苏联军事干涉 瑞典群众集会谴责苏联干涉非洲之角
第5版()专栏: 高呼“打倒俄国佬”!索马里必胜! 索马里数万群众集会示威抗议苏联军事干涉 瑞典群众集会谴责苏联干涉非洲之角 新华社摩加迪沙二月二十五日电 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数万名工人和市民二月二十五日冒着赤道的炎热举行示威游行和集会,强烈抗议苏联在非洲之角的军事干涉,表达了索马里人民面对苏联—古巴的入侵威胁保卫祖国的坚强决心。 二十五日,这个位于印度洋畔的城市沸腾起来了。摩加迪沙市工业、商业、邮电、公共卫生、公用事业等工会的大批工人们,在下午开始上街示威。参加示威的工人们高举着用索马里文、阿拉伯文和英文书写的标语牌,谴责苏联在非洲之角和对非洲的扩张主义政策,拥护索马里革命社会主义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实行全国总动员反对苏联及其古巴雇佣军策划入侵的决定。其中一个标语牌上写道:“我们工人们准备粉碎俄国人的入侵!” 在示威队伍中,索马里准军事组织——胜利先锋队的队员们,持枪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进,显示他们为保卫祖国而常备不懈。许多示威者挥动着自制的木锤、利剑,跳着舞通过大街。示威者虽然全身被汗水湿透,但是他们的情绪仍然很高。在一群手拉着手的游行者当中,有些人高声问道:“谁将取得胜利?”其余的人答道:“是我们!是我们!”一些妇女在街道两旁列队,并随着鼓声跳舞。带有孩子的母亲和一些路过的人自动参加示威行列,游行队伍不断扩大。 当游行队伍经过苏联驻索马里大使馆时,人们的愤怒情绪达到了顶点。一些示威者一面向苏联大使馆挥动着紧握的拳头,一面喊着:“打倒俄国佬!”另外一些示威者应声高呼:“打倒,打倒,打倒!”这时,苏联大使馆的铁门紧紧地关闭着。 最后,游行队伍在无名战士纪念碑前的广场汇合,并举行集会。索马里副总统侯赛因·库勒米·阿弗拉、索马里革命社会主义党总动员办公室主任阿卜杜勒·卡迪尔·哈吉·穆罕默德和政府其他高级官员参加了集会。 侯赛因·库勒米·阿弗拉副总统在集会上发表了讲话。他说:“我们不能接受外来干涉,我们必须自己解决非洲的问题,外来势力决不应该进行干涉。”他向与会群众问道:“你们同意吗?”群众愤怒地高喊:“外来势力滚出去,滚出去!”这位副总统继续说:“我们完全不同意外来干涉,而这种干涉只会使局势更加恶化。非洲之角的局势现在正处在危险的时刻。”他再次问群众:“你们同意外国敌人渗入到索马里吗?”他们回答:“不同意!”他又问:“你们准备保卫祖国吗?”与会群众把紧握的双手举过头部,齐声说:“准备!” 这位副总统在集会上还号召工人们努力增加生产,自觉地克服目前的困难。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二月二十五日电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二百五十名群众二月二十五日在苏联驻瑞典大使馆面前举行集会,抗议苏联军事干涉非洲之角。 参加集会的人举着横幅,上面写着“苏联从非洲之角滚出去”、“支持非洲国家和人民争取独立与自由的斗争”等标语。会上三位发言者一致揭露和谴责苏联和古巴干涉非洲之角和整个非洲大陆事务的罪行。 集会还通过了一项呼吁书。呼吁书说,苏联企图控制非洲之角,它为了同美国在非洲大陆争夺霸权而利用两个非洲国家之间的争端,采用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手法。
2. 索马里人民准备保卫祖国
第5版()专栏:索马列里通讯 索马里人民准备保卫祖国 新华社记者 让我们上战场,上战场,现在是—— 索马里人民团结一致、对敌战斗的时光, 敌人总想破坏我们的民族独立, 那是我们用鲜血换来的宝藏。 让我们上战场, 上战场, 是英雄,是懦夫,就看今天, 亲爱的总统, 我们一定响应您的召唤, 我们的主权不容侵犯! 这是索马里警察部队的“警惕”艺术团最近创作并在摩加迪沙电台广播的一首歌曲。歌曲充分反映了索马里人民热烈响应索马里总统西亚德和革命社会主义党发出的要求全国人民作好准备、对付苏联策划的入侵的号召。 目前,索马里人民保卫祖国的战斗情绪空前高涨。自从西亚德总统和索马里革命社会主义党二月十二日号召全国总动员来反对俄国—古巴的侵略,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以来,成千上万的人民涌向了当地的指导中心报名参军。他们中有工人、政府工作人员、农民、牧民和学生。有些人随身带来了匕首、长矛、弹弓等传统的战斗武器,有的人还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作战服装。 到二月十四日,仅在贝纳迪尔一地,报名的志愿者就达三万人之多。在最东部的巴里州,到二月十七日为止,已有一万名志愿者报名。中谢贝利州是索马里最富饶的农业区之一,截至二月十五日,已有一万五千人报名,其中许多人拿着谴责苏联和古巴干涉非洲之角的标语牌。 索马里妇女在索马里的独立和主权面临威胁的时刻,也表现出坚定不屈的精神。一位叫阿米娜的索马里妇女对摩加迪沙电台记者说,她准备为保卫祖国而献出生命,就象她的祖先为了争取索马里的独立那样。在摩加迪沙的卡兰区,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也到登记处报名。人们对她说,她年纪大了,不能打仗了。她回答说,她虽然年老了,但是,她的行动可以鼓励她的儿子、侄子和其他人去打胆敢入侵的俄国佬。 索马里各行各业的群众都在响应西亚德总统的号召,为保卫祖国作出贡献。在摩加迪沙等一些城市里的工人为了增加生产,每天加班两小时。其中有许多人还向政府捐献金钱。处在内地的不少牧民把他们的骆驼、牛和羊交给政府,作为对保卫国家的一点贡献。索马里革命青年联盟、教育部和索马里红新月会联合举办了十五天的急救训练班,已经有六百四十多名学生和青年在训练班里接受了训练。 为了保卫祖国,索马里的艺术家们也积极行动起来了。一些文艺团体纷纷创作和演出配合全国总动员的歌曲、活报剧等节目。瓦贝里的艺术家们演唱了这样一首歌曲: 为了保卫祖国, 索马里人民已准备妥。 苏联你一度隐藏在我们中间, 现在我们已把你的本性看穿。 告诉你,想来统治,我们决不允许, 索马里人民自豪的是为自己的独立…… 去年十一月曾经创作了《俄国人,滚回去》歌曲的索马里著名艺术家阿卜杜拉希·辛古卜,又创作了几首歌曲和几个活报剧。在一个活报剧中,有这样一个场面:一个情绪颓伤的苏联绅士上场。有人问这位绅士:“先生,你为何这样忧愁?”他答道:“我的心情不好,因为我遇到了强烈的反抗,还在索马里吃了败仗。看来,控制索马里是不容易的了!”苏联绅士的丑恶面目在舞台上被讽刺得颇为淋漓尽致。 最近,每当我们看到索马里人民高举“不许干涉非洲之角”的标语牌游行的时候,每当我们听到他们热情满怀地高唱战斗歌曲的时候,我们深信,如果苏联社会帝国主义者胆敢侵犯索马里的国土,他们必将被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3. 埃及报纸谴责勃列日涅夫对埃及的攻击 埃及决不受苏联野心所左右
第5版()专栏: 埃及报纸谴责勃列日涅夫对埃及的攻击 埃及决不受苏联野心所左右 新华社开罗二月二十四日电 埃及《金字塔报》和《消息报》二月二十三日和二十四日分别发表文章和社论,谴责勃列日涅夫对埃及的攻击。 《消息报》的社论指出,勃列日涅夫最近在克里姆林宫发表讲话,攻击了萨达特总统的和平主动行动。 社论说:“苏联领导人在讲话中兜售的是矛盾百出、胡言乱语和以假乱真的货色。这些已成了苏联政策的明显特征,它们无法掩饰苏联对世界各国的野心和阴谋。” 社论还说:“勃列日涅夫的恼火和非难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埃及已经不要苏联这个保护人,不再让自己的意志被苏联及其野心所左右。苏联领导人对着埃及及其政策发泄他们的愤怒是十分自然的事。” 社论说,勃列日涅夫谈到阿拉伯人为消除以色列侵略的后果而进行的斗争,“他忘了正是苏联一手造成了一九六七年阿拉伯的失败。当时苏联要求纳赛尔总统在侵略面前要克制自己。苏联还忘了正是波德戈尔内跑到埃及来说:‘你们太弱了,无法消除以色列侵略的后果。你们还得让我们代表你们同以色列人和美国人谈判。’” 社论最后说:“我们不指望苏联领导人讲道理,因为他们不会讲道理。他们对自己使用卑鄙的欺骗手法毫不感到可耻。” 刊登在二十三日《金字塔报》上的这家报纸主编阿里·哈姆迪·贾马勒的文章说:“勃列日涅夫的这次讲话是一种明显的歪曲事实,是一种与苏联在这一地区的政策完全矛盾的解释。” 文章责问勃列日涅夫:是谁不止一次地拒绝向埃及提供事先答应的武器?谁拒绝向埃及补偿它在十月战争中损失的武器?又是谁拒绝向埃及提供它所需要的零件?谁在自己签署的联合声明中声称必须保护这个地区包括以色列在内的所有国家的安全、领土完整和主权呢?谁签署了在去年十月一日发表的苏—美联合声明呢?这个声明完全无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坚持要执行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所拒绝的联合国安理会二四二号决议。 文章说:“这些问题我们许多年来一直没有在克里姆林宫的政策制订人那里找到答案。” 文章还说,勃列日涅夫“无论如何无权歪曲事实和欺骗舆论,他企图用虚伪的、毫无意义的和毫无结果的空谈来掩盖他的中东政策的失败”。
4. 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丑恶表演 单方面公布“苏日睦邻合作条约”草案遭到日本政府反对
第5版()专栏: 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丑恶表演 单方面公布“苏日睦邻合作条约”草案遭到日本政府反对 新华社东京二月二十五日电 苏联政府二月二十三日单方面公布了它炮制的“苏日睦邻合作条约”草案,妄图强加给日本,遭到日本政府的反对。 自一九七五年以来,苏联政府多次向日本方面提出过缔结“睦邻合作条约”的要求,由于这项条约撇开了归还日本的北方领土问题,所以都遭到了日方的拒绝。苏联当局这次是在日本首相福田拒绝了勃列日涅夫在给他的信件中再次提出缔结这项条约的要求以后的第二天公布条约草案全文的。 “苏日睦邻合作条约”草案的第三条规定:苏日两国“承担义务不允许利用本国领土来进行可能有损于对方安全的任何活动”。日本报纸援引日本政府人士的看法说,这一条款“关系到否定日美安全条约体制”。有的日本报纸说,从这一条款“可以看出苏联对美世界战略的一环”。 “苏日睦邻合作条约”草案中的“紧急协商条款”所具有的军事色彩,引起了日本的警惕。草案的第五条规定:“一旦发生双方认为危及维护和平的形势或一旦和平遭到破坏,双方将立即相互进行接触以便就能够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善局势的问题交换意见”。《朝日新闻》援引有关权威人士的看法说,由于这项条约拥有“有事时采取联合行动的协商条款”,因此“军事同盟的性质就会突出地表现出来”。 日本首相福田赳夫二月二十四日会见日本记者谈到苏联公布“苏日睦邻合作条约”草案一事时说:“虽说(苏联)公布了(条约草案),但是,我们没有接受。”同一天,他在会见日本部分国会议员时指出,苏联公布的这一条约草案的目的是“否定日美安全条约”,“牵制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他说:“这个条约草案是不值一顾的!” 日本外相园田直在当天召开的内阁会议上谈及这一条约草案时说:“它的内容和苏联同东欧各国之间的条约相似。”他还说,“苏联公布什么,那是它的自由”。对于日本方面没有接受过的东西,对日本政府来说毫无理睬它的必要。 日本对外经济相牛场信彦在内阁会议结束后会见记者时说,苏联的这一条约草案“简直不象话”,“难道(苏联)要把日本当作卫星国看待吗?”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二十四日晚报道,当天举行的日本内阁会议的一致看法是,“这不仅是一个搁置北方领土的问题,而且有可能危害日本的民族独立。” 另据报道,福田首相、园田外相和安倍官房长官等政府首脑二十四日进行协商的结果,决定重申“日本的基本方针是:在(苏联)一揽子归还北方四岛以后才缔结(日苏)和约。在实现这一目标之前,不打算另外缔结规定(日苏)两国关系的条约”。
5. 又一例证
第5版()专栏:三言两语 又一例证 苏联到处推行霸权主义,原形毕露,但忽然打扮起反霸英雄来了。苏联单方面公布的自己一手炮制的“苏日睦邻合作条约”草案,就有一条说“不觊觎,也不承认任何人”“有任何特权”。日本报纸揭露,这表明苏联企图抢“反霸”的旗子。可是,这个草案只字不提日本北方领土问题。在公布草案的前一天,苏联驻日大使向日方递交勃列日涅夫的信时,还再次声言日苏领土问题“已经解决完毕”,也就是要永远霸占日本领土。这已不是什么“觊觎”,而是公然要日本“承认”苏联霸占日本领土的“特权”了。因此,苏联抢旗的目的,岂不是企图打着“反霸”的旗子,推行霸权主义吗?反派人物演正面角色总是不象,这又是一个例证。
6. 击中要害
第5版()专栏:三言两语 击中要害 勃列日涅夫再次攻击埃及在中东的和平主动行动是什么“威胁阿拉伯利益的一种危险”。埃及《金字塔报》主编立即予以反击,他列举苏联几年来对埃及的背信弃义的一系列雄辩事实,揭露勃列日涅夫的中东政策才真正是“威胁阿拉伯利益的最大危险”,因为苏联正在谋求使阿拉伯地区成为它的势力范围。这一反击,击中了要害。埃及是从多年的经历中认识到苏联是威胁阿拉伯利益的最大危险的,勃列日涅夫所以攻击埃及的和平主动行动,正是企图以倒打一耙的手法,来掩盖他的中东政策,并挽救他的政策的失败。
7. 我进出口公司代表团访问印度
第5版()专栏: 我进出口公司代表团访问印度 新华社北京二月二十六日电 新德里消息:以刘清为团长、郑志坚为副团长的中国进出口公司代表团于二月八日至二十四日访问了印度。 在访问期间,中国代表团会见了印度商业部秘书塔帕尔,并同印度国家贸易公司等四家公司和有关企业的代表就发展中印贸易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商谈。 代表团还同印度工商联合会、全印制造商组织、印度机械工业协会等组织的代表进行了会谈。 代表团参观了印度机械产品交易会和印度的一些工矿企业和港口设施。 二十四日,代表团举行了告别宴会,招待印度有关方面的人士。
8. 伊拉希总统接见我对外友协代表团
第5版()专栏: 伊拉希总统接见我对外友协代表团 新华社伊斯兰堡二月二十六日电 巴基斯坦总统法兹尔·伊拉希·乔德里二月二十五日在拉合尔接见了由王炳南率领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并同代表团成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伊拉希总统对中巴两国友谊不断得到加强感到满意。他请王炳南会长转达他对华国锋主席的最良好的问候。 王炳南团长对此表示感谢,并转达了中国领导人对总统的最良好的问候。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陆维钊参加了这次接见。 同一天,拉合尔市政委员会主席阿赫塔尔·赛义德为中国代表团举行了招待会。 阿赫塔尔·赛义德在讲话中表达了拉合尔人民对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爱戴,以及对中国人民的良好祝愿。王炳南团长对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的款待表示感谢。他表示相信,中巴两国之间的友谊定将不断发展。 旁遮普省代省长阿斯拉姆·里阿兹·侯赛因同一天晚间设宴招待了中国代表团。
9. 我驻毛里塔尼亚大使离任回国
第5版()专栏: 我驻毛里塔尼亚大使离任回国 新华社努瓦克肖特二月二十六日电 中国驻毛里塔尼亚大使康矛召二月二十五日离任回国。 毛里塔尼亚总统乌尔德·达达赫二十三日接见康矛召大使,并设宴为他饯行。 毛里塔尼亚外交部长穆克纳斯十六日设宴招待康大使。 分别宴请康大使的还有国民议会议长萨勒·阿卜杜勒·阿齐兹,计划和矿业部长阿卜杜拉耶·巴罗,财政和商业部长巴·易卜拉希马,农村发展部长西迪·阿卜杜拉希,装备和运输部长艾哈迈德·萨拉赫和毛里塔尼亚—中国友好协会主席穆罕默德·塞加纳。 康矛召大使二十四日在大使馆举行告别招待会,一百多位毛里塔尼亚高级军政官员和友好人士出席了招待会。
第 6 版
1. “中国通”的有色眼镜
第6版()专栏:国际随笔 “中国通”的有色眼镜司马达 几个世纪以前,中国曾经被西方认为是个谜一样的国家。直到十三世纪末年,欧洲人才从游历中国十七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中,第一次了解到遥远的华夏古国的真相。明清以来,欧美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和李提摩太等人相继来华,被西方当作中国情况的目击者和见证人。到了近代,帝国主义用洋枪洋炮“打”开中国“门户”之后,形形色色的西方殖民者蜂拥而至,渗透到中国各个角落。在一个多世纪对中国进行武装侵略与精神奴役的漫长岁月中,有不少洋大人成了所谓的“中国通”。 随着时代的变化,历史的风暴早已把那些老“中国通”的歪曲描述与陈腐见解卷进了古董堆。但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将尽的今天,某些以新的“中国通”自居的西方政客、学者与报人,似乎并没有看到中国历史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不用说从这种变化中学到什么东西了。 万恶的“四人帮”被历史的巨轮粉碎之后,神州大地冬去春来,鸟语花香,呈现出一片明媚春光和壮丽远景。五洲四海,良朋近亲,无不为中国人民的胜利庆幸欢呼。可是,在这寰宇共鸣之中,也传来某种啾啾之声。 有那么几个西方文人,不知是出于他们自己的特殊嗅觉还是迎合某些人的需要,最近竟然同莫斯科的反华喧嚣遥相呼应,接二连三地摇起笔杆,攻击那些抱着真诚友好态度访问中国的外国人士“看得少,写得多”。谁要是根据耳闻目睹的事实发表客观公正的访华观感,谁就会被他们扣上带着“玫瑰色眼镜看待(中国)事务”的罪名。他们不但声称要从“墙那边的中国”找出“中国的影子”来,而且自夸要给世人服“一帖大胆和及时的解毒剂”,解开今天的中国之“谜”。 这几个可爱的新“中国通”先生们,究竟在中国发现了什么呢? 据说由于揭批“四人帮”及其余党的斗争胜利进展,中国反而“出现了混乱”;据说他们来到中国“就象置身于钟表之中而不知道时针究竟向什么方向转动”;他们对“中国除流浪者外,每个人都属于一个单位”的状况横加讥议;而从中国人的衣着差别上,他们发现了“中国社会平等的假象”;据说在八亿中国人里,“允许外国人会见的人,包括外交官在内,总共只有六十人左右”,连招待外国人“喝茶的杯子都是中国各地通用的官方杯子”。有的人还抱怨别人上了“圈套”,因为据说人们本来“渴望在地球上有那么一块地方,人世间的一切问题都得到解决”,而现在发觉中国并非这样“一块地方”,因为这个“人间天堂”给他们看出了“漏洞”,等等。 请看,这些新“中国通”的观察之“细致”、判断之“高明”和愿望之“良好”,实在令人惊叹! “四人帮”的横行一时,使中国天空出现过乌云。然而,阴云消散,阳光显得更加明丽。在我们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家园内,既有玫瑰,也有荆棘。拔除了荆棘,鲜花必定会盛开得更加美好。中国人民欢迎各大洲的朋友来访,并非为了爱听他们的赞美诗。一切善意的批评意见,都是珍贵而亲切的。即使别有用心的人想说三道四,对我们也无伤大雅。谁都知道,地球上根本没有什么“人世间的一切问题都得到解决”的“天堂”,中国人民也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国土已成了“人间天堂”。我们既无豪门巨富,也无十里洋场。倒是过去那些资本主义卫道士把存在着贫民窟、失业群、黑社会和人肉市场的“自由世界”说成是人间乐土,才真是使人作呕哩! 近年来,西方报刊上充满着种种所谓“社会危机”、“道德危机”、“价值危机”和“信心危机”之类的哀号。那些生活在资本主义暗淡日子里的“中国通”,为什么想从社会主义中国的晴空中寻找一点尘埃来大做文章呢?光明的中国,正在以巨人般的步伐不可阻挡地向着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冲刺。那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豪迈气势和壮阔图景,是举世有目共睹的。自称要解开中国之“谜”的新的西方“中国通”先生,还是摘掉你们过时了的有色眼镜好好地瞧一瞧吧!
2. 漫谈非洲的民族和语言
第6版()专栏: 漫谈非洲的民族和语言 蔡宗夏 非洲是一个古老的大陆。非洲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据新近的考古资料证明,远在更新世早期,也就是大约二、三百万年前,非洲就有人居住了。 非洲现有人口四亿零一百万(一九七六年),民族成分相当复杂。现有各民族的形成有着漫长的历史过程。影响非族民族形成的因素,首先是原住的尼格罗人在热带非洲的多次迁徙,其中规模最大的是班图族逐渐扩展到东非和南非;其次是七——十一世纪时,阿拉伯人从亚洲移入北非,以及当地居民阿拉伯化;最后,也同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对非洲的殖民分割有关,它使非洲的民族问题更加复杂化。由于非洲民族成分复杂,民族和部族又非常多,有许多民族还很少研究,所以至今尚无一致的分类法。通常采用的是按语言特征划分的语系和语族分类法。按照语系和语族分类法,非洲居民通常可分为四大语系,即闪含语系、苏丹语系、班图语系和科依桑语系。 闪含语系(闪米特—含米特)各族,一般俗称为闪族。这一语系的居民分布在北非和东北非,包括马格里布(摩洛哥、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撒哈拉、埃及、苏丹和索马里等国家和地区。在人种学上,属于欧罗巴人种南支(地中海类型),特征是肤色较浅,和阿拉伯人属同一类型。闪含语系结合了闪米特语族、库希特语族和柏柏尔语族。其中使用最广的是闪米特语族中的阿拉伯语,通行于整个北非。闪米特语族诸语互相间比较近似,有共同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 苏丹语系各族在人种学上和班图语系的居民一样,同属尼格罗人种,特征是肤色黝黑,头发鬈曲。他们分布在撒哈拉以南,赤道非洲以北地带,包括西非沿海和内地许多国家和地区。 苏丹语系包括一些完全不同的语言。因为西苏丹各族人民渐渐在同班图人接近,所以他们的语言也被称为班图伊特语,意即“类班图语”。苏丹语系主要分东部、西部和中部三个语族。东部语族结合了尼日利亚和喀麦隆的各族语言;中部语族结合了西非内地国家的一些语言;西部语族亦称大西洋语族,结合了西非沿海各族的语言,其中主要的有富尔贝等族。 班图语系的分布从苏丹语系以南,直达南非(阿扎尼亚),除了西南非洲(纳米比亚)卡拉哈里干草原和半荒漠地带和马达加斯加岛以外,都可以包括在内(参见附图)。这一语系结合了赤道非洲、东非和南部非洲大量有亲缘关系各族,约共计六十多个以上。班图语系虽然幅员广阔,民族、人口众多,但各族人民的语言都惊人的相似,有着共同的语法结构和统一的基本词汇。班图语系通常分为七个语族,即西北、北方、刚果、中部、东部、东南、西部等语族。值得一提的是,属于东部语族的斯瓦希里语在东非沿海一带广泛传播,“斯瓦希里”就是“海岸人”的意思。东非一些国家如坦桑尼亚已确立斯瓦希里语为国语。 科依桑语系范围最小。这一语系居民分布在西南非洲(纳米比亚)卡拉哈里干草原和半荒漠地带。主要包括科依—科依族(即“霍屯督族”)和桑族(即“布须曼族”)。在人种上具有蒙古—尼格罗人种相结合的人体特征,肤色带黄色。 除了上述非洲大陆四大语系之外,马达加斯加岛是一特殊的情况。马达加斯加岛虽然就在非洲大陆近旁,仅一水之隔,然而岛上的马尔加什人在人种学上属于亚洲的蒙古人种,肤色带黄色。他们的语言属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在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同近在咫尺的非洲大陆不同,而与远隔重洋、千里之外的印度尼西亚人相近。举一个例子来说,马尔加什农民以种植水稻为主,象东南亚农民那样插秧种田,并以稻米为主食,这一点就同非洲大陆其他民族完全不同。这确是个饶有风趣的岛屿,引起学者们的注意。 自六十年代非洲国家纷纷独立以来,非洲各国的民族文化和语言都有很大的发展。不少国家确立本民族的语言作为民族语言或国语,从而取代英语和法语等欧洲语言。这是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影响,维护本国主权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文化的必要措施。(附图片) 非洲民族语言分布示意图 1、闪含语系 2、苏丹语系 3、班图语系 4、科依桑语系 5、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
3. 巴比伦古城遗址漫步
第6版()专栏: 巴比伦古城遗址漫步 宋龙根 应热情好客的伊拉克朋友邀请,我们在伊拉克游览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古城遗址,观赏了反映巴比伦时代的珍贵出土文物。 巴比伦古城位于巴格达以南约九十公里。伊拉克朋友向我们介绍说,巴比伦的原名是由巴卜和以拉两个阿拉伯字组成的,意为“神门”,后被误写成一个字,就读作为巴比伦。 当汽车驶近这座“神门”城时,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连绵不断的枣树。要是没有人做向导,谁能想到,已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巴比伦古城竟沉睡在这茂密浓郁的枣树林之中呢! 车停在古城的大门外。大门高达四米多、宽达二米许。门的上部是拱形结构,两边与残存的又高又宽的城墙相连,与我国封建时代皇城的大门十分相似。门内外的墙上,用黄、棕两种颜色画有雄牛、神龙、雄狮的图像。这些画像大小一致,对偶地排列组合成美丽的图案,虽经几千年的风吹、日晒、雨淋,至今仍然色彩鲜明,神态逼真,栩栩如生。这些画像,不但在绘画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构思方面也是独具匠心,使人一看就可以想象到这座古城当时的威严和文明。 走进大门不远,就是伊拉克政府为介绍巴比伦古迹而修建的博物馆。里面陈放着巴比伦时代的各种出土文物。其中有金银首饰、珍珠宝石,器皿用具,还有伊拉克考古学家根据出土文物而设想制成的巴比伦古城全貌的模型,以及描绘当时皇帝宫院生活的图画,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些出土文物和制品,反映了巴比伦人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显示了他们的勤劳、勇敢和智慧。 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一座大石雕了。这是用整块大石头雕成的,高达二米左右,宽达半米许。上面用巴比伦文字十分精细地刻着一部较完整的法律条文,奖惩条款均有,是当时统治者用来管理国家和统治人民的工具。伊拉克朋友对我们说,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法律,现在已被语言学家译成现代阿拉伯语,列为伊拉克大学法律系学生的必读教材。 丰富多采的出土文物和制品告诉我们,巴比伦城早在公元前四千多年就是一座繁华的城市了。清澈的幼发拉底河河水自北向南从它旁边潺潺流过,城外还挖有很深的壕沟,筑有内外两道围墙。外墙长达十六公里,内墙长达八公里。城内还有用大块砖头和天然沥青铺筑的宽广、平坦、笔直的道路网。莫卡卜大道是其中最主要的道路之一。原面积达五千七百平方米的“南宫”遗址就坐落在莫卡卜大道的西侧。这座宫殿原由五所庭院组成,每所庭院的周围都是成群的厅堂。其中有当时帝王们登位处事的一座宫殿,面积达八百平方米。宫里还有著名的“空中花园”,这是巴比伦帝王们的寻欢作乐之处。巴比伦城的围墙和“空中花园”一起被希腊和罗马的历史学家列为七大奇迹之一。我们所见到的尽管已是断壁残垣,荒地枯草,有的尚未完全挖出,但从其星星点点的残存遗物中,层层叠叠、鳞次栉比的“仙山琼阁”遗址,仍然依稀可辨。 与“南宫”紧挨着的是主要宫殿所在,可惜其概貌因尚未挖掘整理而无法辨认。然而作为巴比伦人勇敢和不可战胜的象征——巴比伦狮却气势轩昂,令人瞩目。它是用一整块青灰色的大石头雕刻成的,狮身长约三米,高约二米,宽约一米五,巍然屹立在一块长方形的石垫上。强有力的狮爪下踩着一个象征着“敌人”的石头人。这个“敌人”四脚朝天,在雄狮的踩压下已奄奄一息,与巴比伦狮威风凛凛,不可战胜的雄姿适成了十分鲜明的对照。我们对巴比伦人细致入微、引人入胜的石刻艺术深为赞叹,更为他们勇敢、坚强、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概所感动。 当我们驱车返回住所时,天已下起蒙蒙细雨了。望着公路两旁被绵绵雨丝淋得更加苍翠挺拔的枣林,不禁想起伊拉克朋友在向我们介绍古迹时说的:“谁敢与伊拉克人民为敌,谁就是巴比伦石狮脚下那个可悲的石头人”。是啊,巴比伦石狮难道不正是伊拉克人民不可侮的象征吗?!(附图片) 图为根据遗址描绘的当年巴比伦古城景象。古城有通向外界的桥、碉堡和宏伟的庙宇。
4. 外国谚语
第6版()专栏:外国谚语 外国谚语 (阿拉伯)*没有知识的生活,就象没有香味的玫瑰花。*害怕攀登高山的人,只能永远在洼地里徘徊。*善于工作的人决不会失败。*看到狮子露出牙齿,不要以为它在微笑。*狼在梦中也想着羊群。*一把斧头砍不倒大树。*蛇不会因为有毒而死亡。
5. 以色列的所谓“定居点”
第6版()专栏: 以色列的所谓“定居点” 最近世界各国报刊在关于中东问题的报道中,经常提到以色列在阿拉伯领土上非法建立的所谓“定居点”,究竟这种“定居点”是什么东西? 自一九六七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其侵占的阿拉伯和巴勒斯坦土地上,野蛮驱逐当地阿拉伯居民,划地建立犹太人“定居点”和军事设施。一九七六年,以色列在戈兰高地、耶路撒冷附近、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沿亚喀巴湾一带加速设立新的“定居点”。今年年初,在埃以直接谈判开始以后,以色列不仅顽固拒绝拆除非法建立的“定居点”,而且竟无理宣布在西奈地区新建八个“定居点”,继续制造既成事实,为中东问题的合理解决设置障碍。 据不完全统计,以色列在被占领区建立的“定居点”有一百多个(约旦河西岸四十多个,西奈十九个,戈兰高地二十八个,加沙地区二十二个),犹太居民约达一万人。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透露,以色列还有一个庞大的扩建“定居点”的计划,打算在今后三年内在戈兰高地增设六个“定居点”、在加沙地区增设十到十五个、在约旦河西岸增设二十到二十五个。“定居点”总数将增加到一百五十个,犹太人移民达到一万四千到一万六千人。 这些“定居点”分作三种:以色列边防军垦兵团“纳哈尔兵团”建立的准军事性质的“纳哈尔村”;在以色列力图并入其版图的地区设立的犹太人“定居点”;在以色列侵占的其他阿拉伯领土上建立的犹太人“公共村”。以色列政府头目贝京宣称:这些“定居点”“将完全置于一支以色列防御部队的保护之下”。以色列建立的这种“定居点”,实际上是它的“定据点”,是它在阿拉伯领土上安下的一把把尖刀。 以色列的扩张政策遭到阿拉伯各国和世界舆论的强烈反对。埃及报纸已经指出: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的任何部分地区建立定居点的政策都是埃及所不能接受的”。 (晓林)(附图片)
6. 不安宁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第6版()专栏:世界一角 不安宁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冯佐哲 土耳其共和国西部的黑海之滨有一条狭长水道,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土耳其的最大城市和港口、伊斯坦布尔就坐落在海峡两侧。这是一座历史名城,地跨欧亚两洲。连结伊斯坦布尔的博斯普鲁斯大桥,横跨两岸,鸟瞰海峡,雄伟壮观,风光别具一格。 博斯普鲁斯海峡由海水侵入大陆淹没古河道形成,全长三十多公里,最窄处仅七百米多一点。它同马尔马拉海以及达达尼尔海峡一起构成黑海咽喉。凡从黑海驶出的船只,必须通过这里才能经爱琴海进入地中海通向外洋,因而战略地位十分险要,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沙皇俄国曾亟欲攫取博斯普鲁斯海峡作为其对外侵略扩张的出口,公然声称海峡为“俄国房门的钥匙”。沙俄的侵略扩张目标,是夺取对中近东和巴尔干半岛的控制,进而称霸欧洲。恩格斯指出:“俄国如果控制了土耳其,它的力量几乎会增加一倍,它就会比其它欧洲国家加在一起还要强大”。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沙皇俄国处心积虑地要征服土耳其。从彼得一世到叶卡德林娜二世;又从尼古拉一世到他的后代,数百年间,沙俄一再悍然发动侵略土耳其的战争。只是由于土耳其人民的抵抗和当时其他欧洲列强的反对,沙俄独霸海峡的企图未能得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俄又勾结英法等国秘密达成协议,幻想胜利后独吞博斯普鲁斯海峡。但是,列宁领导的伟大十月革命的胜利炮声,彻底粉碎了沙俄几个世纪以来企图独霸海峡的黄粱美梦。 今天,承袭了老沙皇侵略扩张衣钵的克里姆林宫新沙皇,仍然妄想控制海峡地区,以便称霸地中海,从南侧威胁、包抄欧洲。因此,多年来苏联一直在地中海保持着一支庞大的舰队。一九七六年七月,苏联一次就派出了包括“基辅”号航空母舰在内的十几艘舰只,通过海峡,扩充其在地中海的军事实力。苏联舰只平时频繁出入海峡,横冲直闯,肆无忌惮。它的“渔轮”甚至还冲上海岸,撞进了滨海大街。苏联的这种称王称霸的卑劣行径,激起了土耳其人民的强烈不满和愤慨。(附图片) 图为连结欧亚两洲的博斯普鲁斯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