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01-08
第 1 版
1. 华主席会见并宴请希尔主席 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耿飚、冯铉等同志参加会见和宴会
第1版()专栏: 华主席会见并宴请希尔主席 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耿飚、冯铉等同志参加会见和宴会 新华社一九七八年一月七日讯 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今天下午会见澳大利亚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主席爱·弗·希尔和夫人乔伊斯·希尔,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会见以后,华主席设宴招待了希尔主席和夫人。 华主席首先在宴会上祝酒。他表示相信,通过希尔主席和乔伊斯同志此次访问,中澳两党之间亲密的兄弟关系,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发展。华主席强调说:我们决心遵循毛主席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把反对苏美两霸,特别是反对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斗争进行到底。 希尔主席在祝酒时强调说:我们相信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共同信仰将继续使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他祝愿澳中两党的友谊万古长青,祝愿中国取得更大的胜利。 宴会洋溢着澳中两党兄弟般的革命情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联部部长耿飚,中共中央委员、中联部副部长冯铉等,参加了会见和宴会。(附图片) 华主席会见澳大利亚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主席爱·弗·希尔和夫人。图为华主席同希尔主席亲切握手。 新华社记者摄
2. 人民的心愿——记“周恩来号”机车的首次行程
第1版()专栏: 人民的心愿 ——记“周恩来号”机车的首次行程 一九七八年一月五日,灿烂的阳光沐浴着上海北站。以敬爱的周总理的光辉名字命名的一台内燃机车,牵引着一长列深绿色的车厢,正准备从上海开往南京,开始它的第一次行程。 周总理的金色浮雕胸像,精心地镶在“周恩来号”机车的前面:他老人家在鲜艳的红旗和挺拔的青松之中,含着微笑,用炯炯的目光,深情地眺望着远方。英明领袖华主席亲笔题写的“周恩来号”四个刚健有力的大字,已经做成字牌,安装在机车的前面和两侧,闪耀出夺目的金光。 上午十一时,车站上群情欢腾,“周恩来号”机车在欢乐的鞭炮声和雄壮的军乐声中徐徐启动。在这庄严的时刻,司机长沈维忠心潮翻腾。在开车前的命名大会上,他代表机车组的同志说:“我们早就盼望能有一台‘周恩来号’机车,寄托我们对周总理无限深切的怀念。今天,这个愿望实现了!今后,每当我们登上这台光荣的机车,我们就会感到和周总理靠得那样近,感到周总理还在我们中间,教育我们,鼓舞我们,激励我们前进。” 车站上,欢送的人群中,七十四岁的老铁路工人黄顺秋,思潮滚滚,回想起了五十一年前的峥嵘岁月。当年,黄顺秋曾经参加周恩来同志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至今,他仍然清楚地记得那次起义的战斗情景。如今,他已经须发全白,过着幸福的生活。他满怀激情地说:“五十多年前,周总理指挥我们战斗,今天我看到这台机车,就好象周总理还在和我们一起继续战斗。” 列车呼啸着,越过江南大小城镇和村庄。沿途,红旗招展的水利工地,碧绿的麦田,数不清的大小工厂,在眼前一一掠过。虽然时令已是隆冬季节,但是眼下所见,到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祖国的江河大地,气象万千。此时此景,更激起列车上每一个人对敬爱的周总理的强烈思念! 列车里,一位两鬓霜白的老干部、铁道部机务局局长王立,谈起了周总理对铁道部门无微不至的关怀。王立早年当过火车司机,在延安时担任过保卫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任务。从一九四五年到现在,他一直在人民铁路上担任领导工作。他说,铁路上的每一项重点建设,无论是成昆铁路,还是长江大桥,都是在周总理亲自领导下进行的。有一年,罕见的特大洪水冲坏了黄河铁路大桥,周总理亲临现场,组织抢修。文化大革命中,周总理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百次地接见了铁道部门的干部和群众,鼓励他们要同破坏铁路的罪恶行径作斗争。我亲眼看到过周总理不辞辛劳,通宵达旦地接见铁路部门的干部、群众的难忘情景。周总理在病重的时候,还惦记着铁路运输工作。 列车长金步荣也讲起一九六七年他在北京见到周总理的情景。那时候,林彪、“四人帮”在铁路上挑起武斗,他和同志们包乘的第十四次特快列车在沪宁线遭到突然袭击。十月二十八日,列车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深夜,周总理在百忙之中接见了他们。周总理关切地询问旅客和司机的安全,并对这次事件立即作出果断处理。金步荣说:“那天晚上,周总理一再嘱咐我们,要坚决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办事,同破坏铁路运输的阶级敌人作斗争,坚持抓革命、促生产,保证铁路运输畅通无阻。接见时间一直延续到早晨五点钟。” 数不尽的感人肺腑的事情,在人们心中涌起。一些铁路工人说,敬爱的周总理在两年前离开了我们。两年来,我们心中总惦着一件事:用什么来表达我们两百多万铁路工人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和人民心连着心的华主席,最了解铁路工人的心愿。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批准命名“周恩来号”机车,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鼓舞的大喜事! 英姿勃勃的“周恩来号”机车,行进在周总理生前奔波过的沪宁线上,各车站的铁路工人肃然站立,向列车致敬。在许多车站,伫立的人群,久久等待着列车的到来。列车由远而近,人们凝视着周总理的胸像,凝视着周总理那亲切慈祥的笑容,仿佛又看到他老人家正健步走来。顿时,震天的锣鼓声响起来了,多少人向着机车纵情欢呼,多少人的脸上滚淌着激动的泪水!这那里是在迎送一台机车,这是人民捧着自己赤诚的心,把它献给人民的好总理! 列车降低速度,缓慢地驶过无锡站的时候,迎送的人群中,有人向列车窗口递进了一封信。打开一看,红色的信笺上写着热情奔放的诗句:前进吧,“周恩来号”机车!在英明领袖华主席领导下,沿着毛主席开辟的航道,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前进,前进,奋勇前进! 列车风驰电掣地前进。紧靠在沪宁线旁边的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在望了。前不久,当这个厂听说铁道部将要在上海选一台机车命名为“周恩来号”的时候,人们奔走相告,群情振奋。厂革委会立即召开会议,决定把最好的零件挑选出来,送到上海去,安装在“周恩来号”机车上。他们在仓库中挑选出三十六只内燃机汽缸套,从中精选出十五只;还不放心,又连夜开动磨床,奋战十多个小时,把十五只汽缸套象绣花一样再精磨了一遍。第二天,这批倾注着工人们对周总理深厚感情的崭新缸套,便装上汽车,直送上海。 “周恩来号”机车的整修,同样牵动着其他地区铁路工人的心。一批又一批经过精心挑选的零件,从各地日夜兼程地送往上海。 一个零件一颗心!在四面八方的支援下,上海机务段用前所未有的高质量,高速度,把“周恩来号”机车从里到外整修一新。 列车转眼来到了常州车站。“周恩来号”机车组过去曾多次牵引过周总理乘坐的列车。他们清晰地记得:有一次,周总理乘坐的列车,也象今天那样经过常州。在常州车站上,周总理走出车厢,沉思着在月台上来回踱步,在考虑国家大事。这情景深深地刻印在他们的脑海中。周总理逝世后,他老人家赤胆忠心为人民的崇高精神,更是不断地激励着他们。两年来,无论是在迷天大雾的清晨,还是在大雨滂沱的夜晚,他们总是把机车车身擦洗得锃亮,把成千上万旅客的安全挂在心上,确保列车安全正点,畅行无阻。 “周恩来号”机车行驶四个多小时,到达了第一次行程的终点站——南京。当年,周恩来同志接受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重托,曾率领中共代表团,同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过面对面的英勇斗争,写下了光辉的战斗篇章。今天,南京人民隆重地迎接“周恩来号”机车的到来。“周恩来号”司机长沈维忠看到这个激荡人心的场面,不禁想起了一九七六年春天他在这里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那是周总理逝世不久,阴谋篡党夺权的“四人帮”,利用他们控制的舆论工具,恶毒地影射攻击周总理。全国人民悲忿交集,怒火满腔。南京的学生们为了向“四人帮”示威,提着一桶桶油漆,一连几天来到南京火车站,在开往上海的列车车厢上,忿怒地刷上“谁反对周总理就打倒谁!”等醒目的大标语。沈维忠他们那些日子心里也很憋气。在南京车站,他走下机车,对刷标语的学生们说:“你们刷吧!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要漏掉!”忿怒的火车,隆隆地开进了上海站。“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如临大敌,惊恐万状。今天,当沈维忠看到南京前来欢迎“周恩来号”机车的群众,心情格外激动。他深情地说:毛主席的好接班人、我们的英明领袖华主席,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才能命名“周恩来号”机车,实现了铁路工人和全国人民的心愿! 参加“周恩来号”机车首次行程的代表们来到南京后,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梅园新村的纪念馆。肃穆、宁静的庭园里,两棵挺拔的翠柏,把常青的枝叶伸向天空。人们缓缓地走进周总理当年的会客室、办公室和卧室,看到这里的一桌一椅、一书一纸,激起了他们的无限怀念,仿佛看到敬爱的周总理正在灯下一遍遍地翻阅毛主席亲笔签名送给他的马列著作;仿佛看到周总理正在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在记者招待会上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行径。这时候,肩并肩地走在一起的“毛泽东号”机车司机长陈福汉、“朱德号”机车司机长孙广发和沈维忠,亲切地交谈着。他们说,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周总理、朱委员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经过半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把中国引向了光明。今天,我们一定要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学习周总理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为早日实现周总理根据毛主席指示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周恩来号”机车的首次行程胜利结束了。它将永远行进在周总理毕生战斗过的祖国大地上,满载着周总理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奔向光辉的未来。 新华社记者 周永康、罗康雄、徐家柱
3. 光辉的名字永远激励我们前进——参加全国铁路局领导干部会议的部分同志座谈“周恩来号”机车命名
第1版()专栏: 光辉的名字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参加全国铁路局领导干部会议的部分同志座谈“周恩来号”机车命名 “周恩来号”机车的命名,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心愿。正在北京参加全国铁路局领导干部会议的同志们,心情特别激动。他们认为,华主席批准以敬爱的周总理的光辉名字命名机车,是对广大铁路职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铁路职工决心以抓纲治路的优异成绩,纪念我们永垂不朽的好总理。下面是参加本报邀集的座谈会同志的发言纪要。
4. 把铁路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第1版()专栏: 把铁路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郭维城(铁道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经英明领袖华主席、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批准,在上海铁路局命名“周恩来号”机车,华主席还亲笔为“周恩来号”题字。这是我们全路职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充分表达了广大铁路职工的心愿。 周总理生前对铁路工作非常关怀,作过一系列重要指示。周总理指出,抓革命、促生产两大任务,铁路处在关键性的地位。铁路运输牵连到各方面,铁路责任之大,在工交企业算是首位。周总理的指示,永远鼓舞着我们在继续革命的大道上奋勇前进。 在华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一九七七年的铁路工作,取得了抓纲治国初见成效的胜利。几个受“四人帮”严重干扰破坏的路局和分局,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铁路治安秩序有了很大改进。铁路运输持续上升,客货运输提前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各种技术设备质量明显提高。机车车辆修理制造都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铁路的科学、教育等事业出现了新的局面。 但是,我们取得的成绩同华主席、党中央的要求还有差距,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需要。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发扬成绩,不断前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决心要更高地举起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在党的十一大路线的指引下,坚持抓纲治路,学大庆,抓基础,搞好一批(揭批“四人帮”)、三整(整党、整风、整班子)、三抓(抓管理、抓队伍、抓岗位责任制)。“毛泽东号”、“周恩来号”、“朱德号”三个机车组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各项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要乘“周恩来号”机车命名的强劲东风,努力把铁路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为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当好先行。
5. 开展向“毛泽东号”机车组学习运动
第1版()专栏: 开展向“毛泽东号”机车组学习运动 刘白涛(上海铁路局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铁道部决定将我局东风3型0058号机车命名为“周恩来号”机车,喜讯传来,全局上下一片欢腾。“周恩来号”机车司机长沈维忠同志说:“周总理的光辉形象永远鼓舞着我们,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我们一登上机车,就感到周总理好象就在我们身旁。我们决心继承周总理的遗志,向‘毛泽东号’和‘朱德号’机车组的同志们学习,开好 ‘周恩来号’机车,创造优异成绩,一定做到无愧于‘周恩来号’这个光荣的称号。” 去年一年,上海铁路局抓纲治路初见成效。今年,我们要加倍努力,在全局继续开展好安全正点、优质高产的劳动竞赛,充分挖掘潜力,提高效率,努力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 郭树德(铁道部机务局副局长、“毛泽东号”机车组前司机长):为了永远纪念敬爱的周总理,学习周总理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华主席批准“周恩来号”机车命名,实现了我们盼望已久的心愿。 保证铁路运输畅通,当好先行,对国民经济发展关系很大。作为铁路运输牵引动力的机务部门更要先行。去年开展向“毛泽东号”机车组学习运动以来,全路已有百分之六的机车组被命名为“学习‘毛泽东号’模范机车组”。这些机车组对加强机车保养、提高运输效率、保证安全和节约燃料起了模范带头作用。铁路机务部门有以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和朱委员长光辉名字命名的机车,这是我们莫大的光荣,是永远鼓舞我们前进的强大力量。
6.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第1版()专栏: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滕吉祥(哈尔滨铁路局党委副书记、政治部主任): 我们早就盼望象“毛泽东号”“朱德号”机车一样,有一台机车命名为“周恩来号”。现在,这个愿望实现了。我们不禁回忆起“朱德号”机车命名的情景。一九四六年,为了支援解放战争,哈尔滨机务段的工人克服了各种困难,抢修好两台机车,一台被命名为“毛泽东号”,一台被命名为“朱德号”。“毛泽东号”机车后来调到北京铁路局。 “朱德号”机车命名后,在支援祖国解放战争,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和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朱德号”机车组一直是我局先进集体,“朱德号”机车组的代表多次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和省、局的先进代表大会。这几年来,林彪和“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疯狂地诬陷和迫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们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严重影响下,“朱德号”机车上的朱委员长的胸像和字牌被摘掉了。但是,在铁路工人心目中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是任何人也摘不掉的。工人们当时就把被摘掉的朱委员长的胸像和“朱德号”字牌精心保存了起来。 粉碎了“四人帮”,我局广大职工忿怒控诉了他们的罪行,“朱德号”的字牌和朱委员长的胸像又在机车上挂起来了。 我局广大职工决心使“朱德号”机车成为带动全局奋勇前进的火车头。“朱德号”机车组还要向“毛泽东号”机车组和“周恩来号”机车组虚心学习。
7. 抓纲治路把运输生产搞上去
第1版()专栏: 抓纲治路把运输生产搞上去 廖诗权(铁道部副部长、郑州铁路局党委第二书记):郑州铁路局是受“四人帮”破坏的一个“重灾区”。几年来,在“四人帮”及其黑干将的破坏下,我局运输秩序混乱,事故多,效率低,经常堵塞,长时间完不成国家运输生产任务。揭批“四人帮”一年多来,我们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把被“四人帮”的黑干将篡夺的路局、分局和部分基层单位的领导权夺了回来,开展了揭批“四人帮”的人民战争,划清了阶级阵线。一年之内,郑州局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华主席又亲自批准命名了上海铁路局的一台机车为“周恩来号”,这给我们全局职工继续前进又增添了新的巨大力量。现在,郑州局已有三百多名干部深入第一线,抓纲治路,不少同志跟车劳动,及时解决实际中的问题。郑州北机务段昼夜有干部在现场工作和劳动,决心让机务段的面貌彻底变个样。郑州局由于“四人帮”破坏严重,要实现三年大见成效,工作量还很大。我局广大职工决心在新的一年里,紧密地团结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把揭批“四人帮”的斗争进行到底,把运输生产的各项指标搞上去。 降宝珍(北京铁路局党委副书记、政治部主任):命名“周恩来号”机车的喜讯传来,我局上下一片欢腾。周总理生前对北京铁路局的工作非常关怀。北京站新建过程中,周总理多次到工地视察;建成之后,又多次检查、指示。为了解决车站的安全运输问题,周总理亲自帮助我们研究和改进工作。周总理还亲切地指示“毛泽东号”机车组的代表到全国去传播经验,互相学习。这一切,我们永远铭记在心,成为我们前进的巨大动力。今年,我们决心在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中,广泛开展向“毛泽东号”、“周恩来号”、“朱德号”机车组学习的活动,作到多拉快跑,安全正点,更好地完成运输生产任务。
第 2 版
1. “毛泽东号”“朱德号”“周恩来号”机车组互相鼓励并肩前进 紧跟英明领袖华主席不断夺取新胜利
第2版()专栏: “毛泽东号”“朱德号”“周恩来号”机车组互相鼓励并肩前进 紧跟英明领袖华主席不断夺取新胜利 据新华社一九七八年一月七日讯 英明领袖华主席、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命名“周恩来号”机车的喜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铁路工人。“毛泽东号”机车组、“朱德号”机车组和“周恩来号”机车组的职工更是兴高采烈,欢欣鼓舞,因为华主席在批准命名“周恩来号”机车后,又分别为这三台机车题了字。 在参加“周恩来号”机车命名大会的第二天,三个机车组的司机长欢聚在一起,豪情满怀地畅谈了他们的感想和一九七八年的打算。他们说,华主席批准命名“周恩来号”,并为三台机车题字,这不仅是对我们三个机车组的极大鼓励,也是对全国铁路职工的极大鼓励。我们一定要永远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紧跟英明领袖华主席,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革命事业进行到底。我们决心同全国铁路职工一道,在新的一年里创造更优异的成绩,为高速度地发展我国国民经济贡献力量。 喜讯传到“毛泽东号”机车组,职工们满怀激情地说,我们机车组成立三十一年来,无论是在解放战争年代和抗美援朝时期,还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一直受到周总理的亲切关怀。敬爱的周总理曾经多次接见我们机车组的代表,作了很多重要指示,鼓励我们永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前进。我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周总理的心血。“周恩来号”机车命名是我们的愿望,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 哈尔滨铁路局“朱德号”机车组的工人们这几天沉浸在无比幸福之中。他们冒着刺骨的寒风,正在紧张地整修机车,准备把华主席亲笔书写的“朱德号”三个大字精心地镶在车头前面。“周恩来号”机车命名的消息传来,他们心情十分激动,连已经退休的老司机长王振起也特地赶到机车组,同大家一起畅谈体会,回顾“朱德号”机车的战斗历程。他们说,“朱德号”机车是和“毛泽东号”机车一起命名的。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这两个机车组一直互相激励,并肩战斗,为革命立了功。 “周恩来号”机车组司机长沈维忠完成了首次行程回到上海以后,又出席了先进机车组司机长座谈会。他在会上说,我们机车组决不辜负华主席、党中央的殷切期望,决不辜负全国铁路职工和全国人民的重托,一定要同“毛泽东号”、“朱德号”机车组并肩前进,保证列车安全正点,多拉快跑,当好先行官,为四个现代化多作贡献,使我们的机车无愧于“周恩来号”这一光荣称号。(附图片) 为永远纪念敬爱的周总理,华主席亲自批准“周恩来号”机车命名,亲笔题写了“周恩来号”四个大字。 新华社记者摄 “周恩来号”机车组是上海铁路局先进集体,原来驾驶KF1—17号蒸汽机车,曾经多次牵引过毛主席、周总理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乘坐的列车。这是原机车组司机长李宝玉向“周恩来号”机车组成员讲述当年牵引专车的情景。 新华社记者摄
2. 图片
第2版()专栏: 华主席同希尔主席和夫人合影。 新华社记者摄
3. 把怀念周总理的深挚感情化为冲天干劲 冶金工业战线决心抓纲治国,高速度发展钢铁工业
第2版()专栏: 把怀念周总理的深挚感情化为冲天干劲 冶金工业战线决心抓纲治国,高速度发展钢铁工业 本报讯 我国冶金工业战线广大职工和家属,继一九七七年超额完成国家钢铁生产计划后,跨进一九七八年,钢铁战线龙腾虎跃,第一周钢铁产量一直稳定在去年第四季度的高水平上。每天的钢铁产量,分别以百分之一百零八、百分之一百零六,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计划指标,实现了开门红。最近,冶金工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冶金工业学大庆会议。英明领袖华主席批准命名“周恩来号”机车的喜讯传来,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千多名代表,精神振奋,怀着无限爱戴周总理的诚挚感情,决心用大干社会主义的冲天干劲,实现华主席提出的抓纲治国战略决策,以高速度发展我国钢铁工业的实际行动,回答周总理生前对冶金工业的关怀。 冶金工业部的负责同志说,敬爱的周总理生前对冶金工业十分关心。为了把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制定的高速度发展我国冶金工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和一整套方针、政策付诸实践,进行了精心的规划和大量的组织工作。他老人家多次视察冶金企业,多次出席冶金工业的会议,给我们许多重要指示。一九五九年,周总理在冶金部华北地区钢铁企业五级干部会上作的报告中,要求我们挖掘潜力,“根据原来的计划指标,原来的设备、器材,生产出更多的东西来。”我们一定要遵循周总理的指示,在抓纲治国三年大见成效的重要的一九七八年,广泛深入地开展“五对口、五评比”(即:厂矿对厂矿、车间对车间、班组对班组、家属对家属、岗位对岗位,比思想、比干劲、比作风、比措施、比贡献)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挖掘潜力创高水平,从大幅度降低消耗中求高速度。 鞍钢的代表说,敬爱的周总理生前三次视察鞍钢。一九五六年,周总理视察鞍钢时指出:“当前,国家急需钢铁,你们能否进一步发动群众?最大的潜力在群众之中。如果你们能把形势向群众讲清楚,群众起来了,力量就大了,困难也就克服了。”在“周恩来号”机车命名的鼓舞下,我们一定要甩开膀子拚命干,实现高速度,使今年钢和生铁的产量比历史最高水平有个较大的增产,全员劳动生产率要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参加会议的武钢代表说,周总理在视察武钢时对我们的革命和生产作过许多重要指示。一九五八年,周总理指出:“武钢不仅要出产品,而且要出人材,要把新工人培养好,关心他们的成长。”这些年来,祸国殃民的“四人帮”把好端端的武钢,闹得不成样子。揪出“四人帮”,武钢得解放。我们一定要遵循周总理的指示,多炼钢炼好钢;多培养人材,建设一支思想红、作风硬、纪律好、技术精的职工队伍。我们一定要苦战两年,把武钢建设成为大庆式的企业,建设成为促进我国钢铁工业大跃进的重要基地。 首钢的代表说,敬爱的周总理生前曾多次勉励我们:“首钢嘛!是首都的钢厂,既然是首,就要带头。”去年三月,我们在华主席、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指引下,遵照周总理生前的指示,在冶金战线提出了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促进了革命和生产。今年,我们响应鞍钢的倡议,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竞赛,使今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都要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全面完成今年国家下达的八项指标。
4. 邓小平副总理会见美国国会议员团
第2版()专栏: 邓小平副总理会见美国国会议员团 新华社一九七八年一月七日讯 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今天上午会见以民主党参议员、参院民主党副领袖艾伦·克兰斯顿为团长,以共和党众议员查尔斯·惠伦为副团长的美国国会议员团,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参加会见的议员团团员: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查尔斯·马赛厄斯,民主党参议员詹姆斯·阿布雷兹克、加利·哈特,民主党众议员斯蒂芬·尼尔、弗雷德里克·里奇蒙德、斯蒂芬·索拉兹、詹姆斯·韦弗,共和党参议员理查德·卢加尔。美国驻中国联络处副主任丁大卫也参加了会见。 会见时在座的有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郝德青,外交部副部长王海容,有关方面负责人朱启祯、马家骏、田丁。 又讯 外交部长黄华一月六日上午会见美国国会议员团,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邓小平副总理一月七日会见以艾伦·克兰斯顿为团长,查尔斯·惠伦为副团长的美国国会议员团。(附图片) 图为会见时合影。 新华社记者摄
5. 朝鲜画展览在武汉展出
第2版()专栏: 朝鲜画展览在武汉展出 新华社武汉一九七八年一月六日电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画展览》今天开始在武汉展览馆展出。 这次展览是由对外友协湖北分会主办的。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韩宁夫、李夫全,武汉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刘惠农,对外友协湖北分会会长胥群,以及有关方面负责同志观看了展览。展出开始前,韩宁夫副主任等会见了朝鲜画展览代表团团长、朝鲜文化艺术部美术指导局副局长金春生,朝鲜美术指导所所长金勇学,朝中友协秘书长李胜俊。随后,中朝两国战友一起观看了展览。 这次朝鲜画展分为现代画、古代画和壁画三部分,共六十二幅作品。这些具有高度艺术技巧的作品,继承和发扬了朝鲜民族美术的优秀传统,受到武汉人民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
第 3 版
1. 以自力更生为主干出个农业机械化来 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秦和珍在第三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第3版()专栏: 以自力更生为主干出个农业机械化来 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秦和珍在第三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英明领袖华主席一再强调要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指出:“建设速度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华主席把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提到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提到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度来教育我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首先要有一个农业发展的高速度。从我们山东的情况看,要加快农业的发展速度,最根本的是真学大寨:一是要狠抓阶级斗争,解决好大办农业的方向道路问题;二是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变农业生产的条件;三是要大办农业机械化,实行科学种田。这样,就能够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就会有高速度。 回顾我省农业的发展,速度的快和慢,总是同学大寨、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相联系的,农业的增长速度,是取决于学大寨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的。建国以来到一九六五年,主要由于农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变,实现了集体化,加上农业机械化有了某些发展,全省粮食总产量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点三。但是,由于刘少奇的“人多地少不用机械化”,“精耕细作不能机械化”反动谬论的影响,我们对农业机械化又抓得不力,这一段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比较慢,农用动力只有九十六万马力,化肥产量只有十四万吨。有一年,中央给山东一批拖拉机,我们还不敢要。一九六六年,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亲自提议召开的、敬爱的周总理直接领导的全国农业机械化湖北现场会议,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我们学习毛主席《关于农业机械化问题的一封信》和这次现场会议精神,大开了眼界,提高了认识,解决了要不要搞农业机械化的问题,省和地市的同志,都下了要干的决心,农机工业也铺了不少的摊子。但是,由于林彪和王张江姚“四人帮”插手山东,支持那个资产阶级政客,疯狂推行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大搞篡权复辟活动,破坏革命和生产,使我省农业学大寨多年上不了路,农业机械化也迟迟迈不开步,到一九七○年,农用动力平均每年只增加三十四万马力,化肥产量平均每年只增加十一万吨。结果,这五年,粮食总产量增长很慢。一九七○年,我们贯彻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精神,农业学大寨开始上了路。一九七一年,我们贯彻华国锋同志主持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精神,较好地解决了加快步伐,大干农业机械化的问题。各级党委加强了领导,修订了规划,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掀起了大办农业机械化的高潮。在这期间,尽管有“四人帮”及其在我省的亲信搞的帮派体系的严重干扰破坏,但是,由于我们贯彻执行了毛主席、华主席和党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抵制了他们的干扰破坏,农业机械化有了一个比较大的发展。到一九七六年,全省农用动力保有量比一九六五年增长十倍,其中大、中、小型拖拉机保有量比一九六五年增长十九倍,机耕面积达到百分之四十二,灌溉面积达到百分之五十四,农副产品加工和脱粒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平均每亩地施化肥达到六十斤,粮食总产量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七点一。现在,粉碎了“四人帮”反党集团,人们的思想大解放,生产力大解放。在揭批“四人帮”伟大群众运动的推动下,农业学大寨和农业机械化又有了新的发展。一九七七年,全省农用动力机械保有量,比一九七六年增加一百六十多万马力,大、中、小型拖拉机增加近两万台,机耕面积、灌溉面积和化肥产量都有了较大的增加。尽管一九七七年我省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旱,但由于全省人民发扬大寨人天大旱、人大干的革命精神,发挥了排灌机械的威力,战胜了自然灾害,夺得了好收成。全省抗旱浇地六千多万亩,其中百分之八十是机械浇灌的。社员群众说:“要是没有机械、化肥,今年哪能有这样的好收成!” 从地区和单位来看,哪里真学大寨,对农业机械化抓得早、抓得紧,哪里的农业生产就上得快。烟台地区前几年学大寨走在全省的前头。他们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狠抓了农业机械化,到一九七六年,全区建成高产稳产田五百九十四万亩,平均每个大队占有农用动力一百七十马力,平均每亩地施化肥达到一百斤。最近六年,粮食总产量平均每年增长四亿六千万斤。太安地区的东平县,原来是全省有名的生产靠贷款、吃粮靠统销、花钱靠救济的“三靠”县,一九七五年县委解决了真学大寨的问题后,发动和带领群众大干农田基本建设,大搞农业机械化,奋战三年,把百分之六十八的农田建成高产稳产田(平均每人一亩),农用动力由五万一千马力增加到七万四千马力,粮食总产量由一九七四年的不到两亿斤,一九七七年增加到三亿九千六百万斤,三年翻了一番,由每年吃统销粮一两千万斤变为向国家贡献粮食五千二百多万斤。全县第一次出现了两个亩产千斤的公社、四个亩产一吨粮的大队。掖县西由公社王贾大队,历史上有精耕细作的习惯,一九六五年粮食亩产就过了千斤关;但由于手工操作,亩产量一直徘徊了十年。一九七五年大搞了农业机械化,机耕、机播面积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当年粮食亩产突破了一千五百斤,一九七六年又增加到一千八百五十六斤,平均每年每亩增产粮食二百二十一斤。社员高兴地说:“有了机械化,不怕老天不听话。”相反,我省有些地区和单位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都是由于学大寨没有上路,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造成的。 当前农业要高速度地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步子必须大大加快。在华主席、党中央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指引下,山东省农村已经出现了一个大干快上的新局面,农田基本建设已经由过去一社一队的“小打小闹”发展到了以地区和县为单位,按照山系流域统一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大会战、大协作的阶段,各个地、县都摆开了自己改造河山的战场。农业大发展的这种形势,向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规模使用机器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工效很高。一台七十五马力的推土机搞农田基本建设,就可代替几百个劳动力。农田作业也迫切需要功率更大的、数量更多的拖拉机和各种质量好的配套机具,广大农民越来越尝到了农业机械化的甜头,对农业机械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用拖拉机耕作,不仅能够保证适时收种,不违农时,而且耕得深,耙得细,播种深浅一致,下种均匀,一般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百分之十五,每亩小麦少用四、五斤种子,可增产一成以上。小麦用机械耕、播、收、脱,每亩费用比人工和畜力降低百分之六十。贫下中农高兴地说:“拖拉机给集体经济插上了金翅膀,农业要飞起来了!” 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在一九五九年就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我们对毛主席指出的这个伟大的真理,有一个由不理解到比较理解的过程。经过十八年的实践,特别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形势,使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越来越深刻了。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上的一场伟大的革命。没有农业机械化,农业不可能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我们也就不能做大自然的主人;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会有农业发展的高速度,特别是农业发展到现在的水平,如果机械化跟不上,要再大幅度增产是不可能的;没有农业机械化,就谈不上“备战、备荒、为人民”,就不能最终战胜农村的资本主义,就不能巩固工农联盟,就不能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我们一定把农业学大寨和实现农业机械化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加快农业学大寨的步伐,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确保农业的高速度发展。 自己动手干出一个机械化来 实现农业机械化,不但有一个要不要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怎样实现的问题。是等国家发一个机械化,还是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干出一个机械化来?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思想斗争。开始,不少同志有“等、靠、要”的思想,总是两眼向上,两手向外,一提搞农业机械化就向国家要投资、要设备、要材料。也有的同志把农业机械化看得高不可攀,甚至想都不敢想。归根到底这都是无所作为的懒汉懦夫世界观的反映。毛主席指出:“此事以各省、市、区自力更生为主,中央只能在原材料等等方面,对原材料等等不足的地区有所帮助,也要由地方出钱购买,也要中央确有原材料储备可以出售的条件,不能一哄而起,大家伸手。”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我们曾反复想过,象山东这样一个人口多、耕地面积比较大的省,实现农业机械化所需要的大量机械、化肥、农药等,完全靠国家分配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当的。自己不动手,不大干,坐等机械化是等不来的,还是应当自力更生,自己动手干出一个机械化来,要做实干派,不当伸手派。群众说得好:“一不等,二不靠,三不伸手向上要,自力更生最可靠。”多年来,我们就是本着这种精神,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自力更生大办了支农工业。从领导上,我们强调地、县委要集中力量抓农业,围绕农业办工业,办了工业促农业。对这一点,烟台地区认识得较早,行动较快。后来昌潍地区决心更大、步子更快一些。我们总结推广了烟台、昌潍地区的经验,对其它地区起了促进作用。现在,各级党委抓农业机械化的自觉性越来越高。在财力物力上,我们把地方财力物力重点用到了这方面。最近十年,省的地方机动财力,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中,用于农业和支农工业的占百分之七十七;省里的地方外汇,用于农业和支农工业的占百分之七十;省里掌握的钢材和生铁三分之一以上用于支农工业和农业。这样,集中力量搞支农工业和农业,全局就比较主动。现在看,哪个地方这方面的问题解决得好,农业机械化的步子就大,工农业发展就快。昌潍地区的体会是,拿投资直接买机械、买化肥,是“花钱买蛋”;把投资用于发展支农 工业,自己造机械、造化肥,是“养鸡下蛋”。前者是“加法”,后者是“乘法”。在发展支农工业中,我们主要办了以下三件事情: 第一,从原材料工业搞起,不搞“无米之炊”。发展农机和化肥工业,需要越来越多的钢铁、煤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省里集中力量抓了钢铁、煤炭的生产建设,并发动和组织有资源的地、县大办原材料工业。烟台地区在冶金部的支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土打土闹,由土到洋,一九六七年到一九六九年办起了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轧材的小钢联。到一九七六年共生产铁二十四万多吨,钢六万四千多吨,钢材四万七千多吨。这些钢铁百分之七十用于支农工业。省里总结推广了烟台的经验,全省十三个地、市已有九个相继办起了小钢铁,还有十一个地市、四十个县办起了小煤窑。 第二,大协作、大会战、大搞群众运动,尽快形成支农工业生产能力。一方面我们重点抓了由国家投资的较大型的支农工业项目的建设。从一九七○年开始,省里抓了钢铁、化肥、拖拉机三大会战,由省委亲自挂帅,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打歼灭战,比较快地形成了能力。兖州山东拖拉机厂,就是在一机部的支持下,组织了几十个企业会战搞起来的,做到当年建设,当年出产品,建厂六年生产拖拉机一万六千台,现在年产能力达到一万台。另一方面,我们发动和支持各地大办“五小”工业。到目前,全省已建设了一批拖拉机厂,能成批生产十二、二十五、五十马力的拖拉机,年产能力三万台;农用内燃机,从一点六马力到十二、二十五、五十、一百马力,基本由省内成套,年产能力达到二百五十万马力;化肥,除国家投资建的四个大中型化肥厂外,县县都有了小化肥,小化肥年产合成氨能力达到七十多万吨。 在发展农机工业中,我们注意了利用现有企业,打破行业界限,把分散的力量组织起来,分工协作,“一厂一件,百厂成线”,较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昌潍地区五十马力拖拉机厂的建设,就是省里定点,由地区组织会战搞起来的。他们一九七五年上马,当年生产了三百二十七台拖拉机;一九七六年生产了一千一百台拖拉机,去年基本建成了生产五千台拖拉机的规模。收到了投资省、见效快的效果。潍坊发动机厂一九七二年生产了三百台五十马力柴油机,后来组织了二十个厂子搞专业协作,一九七六年生产了七千零三十台,四年增长了二十多倍。为了更好地发展主机,我们注意了优先发展配件生产。一九七三年前,全省对农机工业的投资用于配件生产的占百分之五十七,重点武装了三十三个专业配件厂和九十多个兼业配件生产点,使油泵、油嘴、齿轮、活塞、连杆等三十多种主要配件,实行大批量专业化生产,为发展主机生产打下了基础。 许多老厂、小厂还挖潜、革新、改造,自己制造设备,自己武装自己,由老变新,由小变大,进一步发展壮大起来。莱阳动力机械厂,经过不断挖潜、革新、改造,自制设备,生产“95”系列的柴油机,从铸造、加工到总装,基本形成生产流水线,年产能力达到三万多台、五十万马力,一个“莱动”变成十二个“莱动”。这个厂由于搞了生产流水线,又有十三个企业搞专业协作,做到了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大批量生产,每台柴油机的成本降低百分之五十六,产品质量全省第一。这个厂的利润,十二年增加了十倍,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六倍。我们在全省推广了“莱动”的经验,各地自力更生制造专用设备,农机企业已建成生产线二百多条,扩大了生产能力。同时,抓了农机修造网的建设,有计划地武装县、社农机修造厂。从一九七○年开始,用了三年时间,使每个县农机修造厂平均拥有机床设备六十台以上,修、造结合。大多数公社农机修配厂,一般都配备了车、刨、钻、锤等几大件,主要承担修理任务,逐步形成了县、社支农工业网。 第三,大办社队企业,为发展农业、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服务。最近几年,我们狠抓了一下社队企业的发展。全省社队企业总产值,一九七四年还只有三亿五千万元,一九七七年预计达到二十六亿元。社队工业的发展,不但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资金,使农民买得起农机具、化肥、农药,增强了农机具的维修、制造能力,而且壮大了社队集体经济。淄博市罗村公社,一九七七年社队工业产值达到了两千万元,拥有农用动力机械九百九十台,一万一千马力,平均每个大队三百五十马力,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全社的政治、经济面貌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 我省百分之八十四的拖拉机属于大队、生产队所有,百分之四十多的大队还没有拖拉机,有拖拉机的大队也大都配套不齐全。这样,有机械的队,地耕播完了机器闲着,或者农忙季节外出搞运输,而没有机械的队想机耕机播又办不到,出现了穷队富队差别扩大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使有限的机械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农业机械化中遇到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互助合作的时候,农民能够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把牲畜、农具组织起来进行生产,现在集体化了,是不是也可以把农业机器按照同样的原则组织起来统一使用?掖县西由公社在夏、秋两个大忙季节,对全社的耕作机械在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实行了“四统一”的办法,即以公社为单位,对农业机械实行统一指挥,统一使用,统一检修,统一结算。具体地说:(1)耕作机械集中由公社统一安排,统一组织,统一指挥;(2)农机具统一调度使用,由公社根据各大队作物成熟早晚,以及机具力量的大小,合理搭配,实行定机具、定人员、定作业区、定任务、定质量标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3)由公社统一组织机修力量,实行定点修配和巡回修配,做到坏了就修,保证机器正常运转;(4)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统一收费标准,由信用社代收代付,一次结算清楚,归还有机队,不搞“一平二调”。实行这个办法,全社机车出勤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作业量大幅度提高,保证了适时收、播,每亩地耗油量降低百分之二十七。一九七五年以来,我们推广了西由公社的经验,全省已有四分之一的公社实行了“四统一”的办法。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感到实行“四统一”不只是个管理问题,而是个方向道路问题。这样做,加强了党委对农业机械化的一元化领导,在更大范围内实行了社会主义大协作,体现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冲破了小生产的局限性,增强了社员群众的集体观念,有利于缩小穷、富队之间的差别,节约配套机具,扭转了农忙季节农机不务农的现象,纠正了不正之风。 为了管好用好机械,我们注意了首先管人,管思想,管路线,努力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农机队伍,把机械牢牢掌握在贫下中农手里。目前全省约有大、中、小型拖拉机十万台,基本上作到每台拖拉机配备两到三个机手。对拖拉机手,要求县社每年集中培训两次。再是,社队建立健全农机管理机构和制度。省里掌握的几个试点公社,都建立了农机管理站、拖拉机站和农机修配厂,生产大队建立机务专业队和机库、油库、维修零件库和修理间,并对农机保管、维修、使用、安全生产和单机核算等,建立了必要的规章制度,扭转了那种“要机器时书记挂帅,用机器时你争我拽,用完后风吹日晒”的现象。 事实证明,农业机械多了并不等于机械化了,有了机械,还必须走组织起来的道路,抓好管理、使用。管好用好,一台能顶几台用;不然,几台顶不了一台用,而且会走到资本主义邪路上去。 决战三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 英明领袖华主席指出:“必须用极大的力量,来加快这一工作的速度,从各方面做好可靠安排,采取切实措施,逐年检查进度,总结经验,保证在一九八○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这一伟大任务。”用华主席这一指示来对照,我省的农业机械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差距很大,问题还不少。首先,我们对毛主席关于农业机械化的教导和华主席、党中央的有关指示理解不深,思想还不够解放。有些同志还没有从小生产方式中完全解放出来,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的气魄,站得不高,看得不远。二是,由于我省的支农工业是通过大搞群众运动,发挥各级的积极性办起来的,大家都想搞“小而全”,这就带来了布点多、专业化程度差、批量小以及质量低、消耗大、成本高、亏损多等方面的问题。这种状况,已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多快好省地发展,也不适应农业高速度发展和增产增收的要求,急需整顿提高。三是,发展不平衡,烟台、昌潍等地区发展较快,鲁西北几个地区发展比较慢。四是,农机具的维修、配套和管理工作跟不上,零配件供应不足,机械完好率低。五是,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工业的发展,还不适应农业机械化的需要。我们一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大干快上,把我省的农业机械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根据华主席、党中央关于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的要求,我们省委修订了今后三年农业发展规划,要求粮、棉、油产量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高产稳产田达到平均每人一亩,基本上改变鲁西北四个地区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的状况。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把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同学大寨、学大庆的群众运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更深入地开展起来,大批资本主义,大批修正主义,进一步解决农村的方向道路问题,切实抓好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认真整顿社队。农业要大上,机械化要跟上。到一九八○年,全省要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农、林、牧、副、渔主要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主要作物的耕、播、收、脱机械化水平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基本实现水利机械化,排灌机械每马力负担排灌面积七到十亩;努力提高水产机械化水平,积极发展畜牧机械,建设一批机械化养猪、养鸡场,作到饲料粉碎、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田间运输和植物保护基本上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平均亩施化肥八十斤以上;农药、塑料薄膜的供应量有较大的增长。 为把我省的农业机械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打算对支农工业进行整顿和改组,把农机具从生产、供应、使用、管理、维修作为一个整体,全面地组织起来。措施是:(一)按照专业化的要求,对农机工业进行调整改组,实现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全省每个机型保留一两个企业搞总装,其他的企业搞零部件。按照专业协作的原则,对农机产品实行定型、定点、定产量、定协作网、定原材料供应,大批量地生产。这样,将大大减少原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潍坊拖拉机配件厂,搞了一条活塞销自动线,工效提高十倍多,成本降低百分之六十七,材料利用率提高近一倍。这样一条只需要十六个人操作的生产线的产品,全省用不完。如果全省的农机零部件都按这个办法调整过来,将把我省的农机工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对全国的农业机械化也将做出较大贡献。(二)根据农业的发展需要,重点增加大马力的拖拉机,抓紧抓好推土机厂的建设,积极搞好配套农机具的生产。在大搞农家肥培养地力的同时,有计划地改造小化肥,逐步把氨水改为固体肥,努力提高肥效。适当增加硝铵生产,解决农田基本建设急需的炸药问题。(三)狠抓农机产品质量的提高。农机质量不好,不但是个极大的浪费,而且损害工农联盟。我们一定要把质量问题提到路线的高度,坚持质量第一,各项产品都要符合国家质量要求,赶超名牌,做到坚固耐用,一台顶几台用。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厂,出厂的要包修、包换、包退。(四)加强农机的管理、使用。建立健全各级农机管理机构,努力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完善农机维修网,每个县要设几个中心修配点,每个点负责几个公社的农机维修和零配件供应,前门店、后门厂。要普遍推行农机“四统一”的管理使用经验。(五)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发展原材料、燃料工业,并对现有的小钢铁、小煤炭,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改造。(六)大搞农机科研工作,积极研究、试制适合我省特点的农机新产品。普及农机的基础知识,努力提高农机队伍的技术水平。 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加快农业发展的速度,不仅必要,而且完全可能。我们全省七千万人民决心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大路线,虚心学习兄弟省、市、区的好经验,继续深入揭批“四人帮”,真学大寨,真学大庆,拿出当年“书记动手,全党办社”的劲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革命加拚命,为在一九八○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而奋斗。 (新华社发)(附图片) 山东省一九七六年建成的一坐大型拖拉机厂——山东拖拉机厂生产的“太山”牌拖拉机正在准备出厂。 新华社记者摄
第 4 版
1. 风雪铃语
第4版()专栏: 风雪铃语 朔 望傲慢的藏经楼,神秘的窣堵波,踏着永乐年间的青石板,和秋天留下的大杨叶,(更添萧瑟的是淡阳一抹)但却不寂寞。塔上的铜铃在迎风回荡,五台山深处最美丽的时光!忽然眼前一亮,啊,分明是这个地方!这地方:人民以朱红采笔,来抒发怀念和景仰。风铃在回响,似为山行征人低语浅唱。它也曾为了三十年前我们最亲爱的他,和他……这里是塔院寺——我们的毛主席和周总理,一九四八年东行住过的地方。塔寺东院,风物忆当年;中庭无树,光景喜豁然。主席住向阳的北屋:一炕一枕,一桌一砚;齐腰的炭火盆上大铜壶稳稳低悬。马灯前披一身灰棉衣,他边暖手,边看文件。隔窗叫得应的——是总理的东套间:你在忙什么,搓着双手,不时教新糊的白纸格上映出你峥嵘的眉尖?一九四八,四月九日,奇寒之夜:正雁门上下风雪迷野,滹沱河没个水字,只积素一片;好大的雪啊,虽说已是清明时节。阴阳正变,谁又将主宰北国的明天?“晴透了!”眼快的小鬼报道。出门一瞧,果然星辰绰约,那依稀薄雾更显得天穹浩渺。“好!”总理望望上房:——主席想必睡了。他搓搓手往回走。且待我好生张罗明朝!象昨天在望海峰前登山时一样,他亲自为主席清扫去台怀镇的雪地;象昨天在二千八百米高的鸿门崖巅一样,他亲自为主席东去的汽车料理行程。火红的朝日,挺洁的苍松,战士们远征前的活泼心情,使他高兴不禁。他一边笑盈盈扫:有些吃力,但我要扫得彻底干净!一边笑盈盈听,此际天壤间的唯一乐音,风铃:欢迎,欢迎!全中国向党致敬!他为毛主席和中国革命把道路扫清——从吕梁到太行,从阜平到北平,而上海,而拉萨,而伊宁,——直到他最终献出自己的生命!永远保卫着毛主席,前进,前进,为民族,为革命;为建设,为人民。三十年了!心潮共铃声伏又起。长相忆!一背清霜,周身豪意,乐此不疲;我仿佛见你笑盈盈地扫雪在深山里……
2. 山花烂漫时(图片)
第4版()专栏: 山花烂漫时〔油画〕 赵友萍 李天祥
3. 唱支歌儿给党听
第4版()专栏: 唱支歌儿给党听 〔报告文学〕 济南部队某部 李延国 在鲁中平原,一位解放军女战士,用小小的银针,使聋哑青年宋德林听到了声音,从心底深处喊出“毛主席万岁”的最强音。宋德林的父母为这事儿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拉住女战士的手,感激的话呀,说呀说不尽。这时,部队卫生队长走到老人面前,指着女战士说:“老人家,你们知道吗,三年前,她自己也是个有口不会讲话的聋哑人呀!” 一句话,激动了在场的乡亲们。他们围上来,仔细看着她。啊,你是奇迹的创造者,你本身也是一个奇迹!你是一幅活的画,一本活的书,你的身上描绘出我们伟大的时代!他们要求着:“解放军大姐,唱支歌给我们听听吧!” 乡亲们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这位女战士会唱很多动人的歌子。 我和乡亲们的心情一样,愿意一遍又一遍地听,听这位女战士——李秀英用那清脆的喉咙,唱出她心中最美的歌—— 第一支歌 一九六九年七月一日,我来到了美丽的滨海城市——青岛。当晚,和当地驻军一起去观看一场特别的演出——有聋哑人参加的演出。 当报幕员向观众报告由聋哑学校学生李秀英演唱《东方红》时,全场立刻涌出潮水一般的掌声。李秀英,穿着朴素的学生装,带着时代的骄傲,从舞台深处,走到了明亮的脚灯下,用清脆而响亮的女高音,唱出了那支亿万人所熟悉、所热爱的歌: 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呀, 他是人民大救星…… 尽管吐字咬音还不十分清晰,歌声可充满了真挚的感情,拨动了每个观众的心弦。泪花,在年老的工人的眼中闪动,在年轻的战士的眼中闪动,也在那来自异乡别国的海员的眼中闪动。 人们含着泪水,不由得在心中发问:铁树是怎样开花的? 一九五○年初,解放不久的青岛市,还满布着旧社会遗下的痕迹。市郊一座低矮的棚子屋里,李秀英呱呱坠地了。父亲辛劳一世,刚刚死了!一家人正在坎坷不平的生途跋涉。 对这户贫苦的工人家庭,党伸出了温暖的手,妥善地安排了全家的工作和生活。母亲高兴得抹去辛酸的眼泪,吻着秀英小小的脸蛋说:“孩子,快长大吧!长大了,好为党工作,报答党的恩情!”可谁想到,活泼伶俐的小秀英,一场病后,却变成一个“哑巴嫚”!儿时的李秀英曾做过多少美丽的梦啊!她梦见自己高唱《东方红》,她梦见自己高呼“毛主席万岁!”醒来呢,却只剩下成串的泪珠儿。美丽的梦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变成现实? 一天,寒风凛冽,大雪飘飘。一支解放军小分队抗着风雪急速地来到这里。他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接受党的委托,进驻聋哑学校,攻克聋哑禁区。 谁能计算出小分队的同志们在聋哑儿童的身上花费了多少心血?请看看他们制订出的一份又一份“作战方案”,看看他们熬红了的眼睛和在自己身上试针时扎肿的穴位吧!毛泽东思想照亮他们为人民服务的颗颗红心,他们终于给李秀英和她的许多同学带来了幸福。 李秀英第一次听到收音机里播送的《东方红》乐曲时,激动得热泪涔涔。毛主席,您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当李秀英第一次喊出“妈妈”的时候,白发苍苍的母亲紧紧地抱着女儿,向墙上挂的毛主席像伸出了双手。党啊,你才是咱“聋哑嫚”真正的母亲! 在庆祝党的“九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李秀英和聋哑学校里新生的聋哑学生一起,组成方队,排在游行大军的最前面,手举彩旗和花环,响亮而有节奏地呼喊着:“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党啊!你的聋哑儿女能用自己的声音把你呼唤了!聋哑人心中的话,终于变成音符,变成旋律,唱出来了!听吧,李秀英唱得多动人啊! 共产党,象太阳, 照到哪里哪里亮; 哪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咳呀, 哪里人民得解放。 第二支歌 又是一个七月一日,我来到李秀英当兵的部队——正好就是曾为她治聋哑的那个部队。这天正好是全团的新党员宣誓。整洁的小礼堂里,几十名年青的解放军战士正站在火红的党旗下,其中有一个我熟悉的人——李秀英!她,穿着整洁的军装,挺胸站立着,表情庄严而坚定。 宣誓之后,那位满头白发的老党员,领着大家唱起了《国际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我看到了李秀英眼睛中的泪花,我听到了合唱中的李秀英的声音。啊,伟大的诗人欧仁·鲍狄埃,当你饱蘸着巴黎公社战士的鲜血和战斗的硝烟,写下这首无产者战歌的时候,可曾想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竟有一个曾是聋哑人的女战士,来参加这战斗的合唱么? 在悲壮、激昂、动人的歌声中,我似乎听到了李秀英沓沓前进的脚步声! 李秀英入伍后,当了一名卫生员。 长时期被聋哑残疾禁锢了的李秀英,工作中会碰到多少困难啊! 有一次,一个病员想吃西红柿,李秀英就跑到炊事班,去要一个“鸡红鸡”。炊事员猜不出她要的是个啥东西,瞪着眼睛憨笑着。她急了,干脆用手一比划:“要个红蛋!” 这是一个笑话,又是一个“哭话”,李秀英急得泪珠子叭哒叭哒直往脚背上滴。 政委找上门来了:“解放军战士还兴抹咸水儿么?” “新兵,说话又不清楚,困难大!”李秀英抬起泪汪汪的眼。 政委微笑着说:“不要急,听我给你讲个新兵的故事吧!” 抗美援朝年代,这个团一连有个新兵叫李家发,年纪只有十七岁。在著名的轿岩山战斗中,他连续炸掉敌人四个地堡,为部队前进扫清了道路。正当我军要发起冲锋的时候,被炸毁的地堡后又一个暗堡张开了血盆大口,喷射着弹火。这时,身负重伤的李家发从昏迷中醒来了!他拖着一道鲜红的血痕,又向敌堡爬去。 李家发已经没有子弹了,也没有手雷了,用什么去摧毁那疯狂的敌堡?忽然,李家发跪了起来:“同志们,冲啊!”英雄的身躯,扑向敌人的机枪!李家发的战友们终于把红旗插上了轿岩山! 李家发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了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人民战斗英雄”的称号。 李秀英,你来到的是这样一个英雄的部队!火红的军旗呀,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站在这面军旗下,允许自己后退半步么?不。前进的道路上出现困难,是常有的事,怕什么,象李家发那样,炸掉它! 沿着李家发的足迹,李秀英坚决地迈出了自己前进的脚步。她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她突破了语言的封锁线,掌握了医疗卫生知识……当第二年新兵入伍时,她俨然成为一个老兵,带着新战士练习战地救护,伸出自己的胳膊让新战士练习扎针,静脉穿刺…… 有人说:“李秀英学习、工作都没挑的,可是,就是平日讲话少,共产党员要宣传群众啊!”这个意见提得未免有点挑剔,可是李秀英却把它牢牢记住了。对,要象一个共产党员那样高标准地要求自己! 秋天,部队野营拉练行进在蜿蜒的山路上。连续几天行军,同志们已经累了,歌儿不响了! 走在队伍后面的李秀英,把这情景看在眼里。她望了望前面耸起的山崖,毅然拿过一副呱哒板,背着自己的全副行装,来了个“超越行军”,一气赶到了山崖上。喘息未定,她就把呱哒板打起来,使出全身力气,说起了自编的鼓动词。数板从李秀英嘴里喊出来,产生了多大的力量啊!指战员们呼喊着:“向李秀英同志学习!”唱起了战斗的歌,加快了步伐! 英雄李家发的母亲应部队首长邀请来作客。白发苍苍的老人见到了李秀英,听到了她的事迹,心里很高兴。她抚摸着小李的红色的帽徽和领章说:“好孩子,要永远听党的话,跟毛主席走!” 放心吧,英雄的母亲!李秀英没有辜负你的期望。她,已经把自己化为党旗上的一根纤维,《国际歌》里的一个音符,在毛主席开辟的革命路上,在英雄的鲜血染红的革命路上,前进!前进!为实现英特纳雄耐尔奋勇前进! 第三支歌 一九七七年的早春,我到李秀英所在部队的聋哑针治站采访。李秀英已是这个聋哑针治站的主治医生了。几年来,她和同志们一起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两千多名聋哑人,使他们获得新生! 当我们刚刚跨上聋哑针治站的石阶,忽啦一下子,围上来一群十岁左右的孩子,欢笑地喊着:“华主席好!”“解放军叔叔好!” 孩子们身后出现了李秀英,她腼腆地笑着,把我们让进了大院。 李秀英安排了一场文艺演出来欢迎来访的客人。她指挥着小演员们有次序地登场表演。她不停地介绍着:“唱歌的小姑娘叫红红,从黑龙江来的,治了三个月了。说对口词的小男孩叫冬冬,从贵州来的,开始给他扎针时又抓、又踢,还朝你吐唾沫呢,现在,每天都自己找来:‘李大姨,扎针’……” 是啊,这些小演员们,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而每个故事里,都和他们的李秀英阿姨有关系。 “下一个节目,张文的诗朗诵,《我们怀念毛主席》。”李秀英刚报完幕,一个聪明伶俐的小男孩走到了场上。他朗诵完了,眨巴着明亮的小眼睛问:“叔叔,听懂了吗?” 我们急忙回答:“听懂了,听懂了,你朗诵得好呀!” 小张文接着又说:“毛主席让解放军阿姨给我治聋哑。我长大要读毛主席的书,听华主席的话。” 啊,此刻,李秀英那凝思的眼睛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是由于深沉的哀思,还是胜利的喜悦? 一九七六年夏天,黄浦江畔的一位老工人,拿着登有李秀英的照片的画报,带着他的独生儿子,千里迢迢地找到了聋哑针治站。老工人伸出满是老茧的大手握住李秀英的手,憨实而信任地说:“解放军同志,我活忙,不能照看他。这个小哑巴就托付给你们吧!” 李秀英对小张文照顾得无微不至。给他端饭、洗衣服,教他看书、识字儿。开始,小张文怕扎针,还在李秀英胳膊上咬下两行红红的小牙印儿。李秀英不恼、不急,变着法儿哄他治疗。 三个月过去了,小张文的疗效不明显。小张文的父亲来看孩子时,失望了。他对李秀英说:“李医助,孩子的病太重了,不好治。我带他回去吧!” 那正是八亿神州哀悼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日子。李秀英望着毛主席的遗像,想起毛主席生前表扬过的一个共产党员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可是他那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人间。 李秀英,抬头望着毛主席的遗像,想起了毛主席生前表扬过的另一个共产党员,他从遥远的异国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的抗日前线;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在自己的岗位上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继承毛主席遗志,就是要照着毛主席的教导去做啊! 李秀英擦干了泪水,毅然把小张文留了下来。 夜里,李秀英在写完了学习《共产党宣言》的笔记之后,从小小的消毒铝盒里拿出了银针。银针啊,你是毛主席交给我的武器,我要用你去突破前进路上的封锁线! 为了探索新的治疗途径,一根根银针,重又插向了李秀英曾因之获得新生的穴位。李秀英知道自己随时都有被扎坏、重新回到那沉寂的聋哑世界去的可能。她拿来一张纸,在上面记下了每一点针感和体会,准备一旦发生意外,好让别人能从这记录中得出经验教训。 党给她无穷的力量,小张文终于新生了!他支楞起小耳朵,新奇地倾听着我们伟大时代的每一点声音! 当十月的胜利的欢腾浪潮涌进这个小小的聋哑针治站时,李秀英多么激动啊!华主席啊!是您继承了毛主席的遗志,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粉碎了妄想使人民都变成活哑巴的“四人帮”!李秀英立刻把这特大喜讯告诉了张文和他的伙伴们,连夜拿着印有华主席照片的报纸,教给他们时代的最强音:“华主席好!”“打倒‘四人帮’!” 不久,张文的父亲,那位纯朴的老工人,又一次从上海来到聋哑针治站,在门口徘徊着,不知这次和儿子会面是悲还是喜。眼尖的小张文看见了父亲,老远跑过来,用那新生的小嗓门喊着:“华主席好!”老工人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把儿子抱起来,激动地重复着他的话:“华主席好!” 采访结束了,当我们扬手告别的时候,李秀英对跟出来欢送的孩子们说:“咱们一起唱支歌儿送叔叔!”歌声响起来了: 华主席穿上了绿军装, 挥手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粉碎了万恶的“四人帮”, 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在欢快的童声合唱中,李秀英那熟悉的女高音显得格外嘹亮。我们走远了,那动人歌声还在远空回荡: 我们的党大有希望, 我们的人民斗志昂扬; 跟着英明领袖华主席, 奔向共产主义前方!
第 5 版
1. 深切怀念毛主席周总理 积极宣传日中友好 日本新制作座剧团在各地作访华汇报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第5版()专栏: 深切怀念毛主席周总理 积极宣传日中友好 日本新制作座剧团在各地作访华汇报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八年一月七日电 一九七七年四月初至五月初访问过中国的日本新制作座剧团,自同年五月底至十二月中旬,先后到日本八十一个城市进行访华汇报演出,宣传日中友好,呼吁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 新制作座剧团的团员们每当谈到在中国访问演出期间,受到华国锋主席和叶剑英、李先念副主席等中国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以及受到中国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都很激动。他们为了把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转达给日本人民,回国不久,就到日本各地作访华汇报演出,先后共演出一百零四场,观众达十二万人以上。这些演出,受到日本各界的热烈欢迎。 这个剧团的团长真山美保在向中国记者谈起这次演出的感受时,回忆起新制作座剧团所走过的斗争路程,更加激起对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深切怀念。 演员逾山虔二郎说:每当我们演唱《东方红》和《歌唱周总理》歌曲时,就忍不住流下眼泪,观众们也一边听一边流泪,台上台下的感情溶为一体。通过演出,我们亲身体会到,广大的日本人民为中国人民失去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而无限悲痛。 二十多年前,真山美保在北京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那时,周总理十分关心地向她询问新制作座剧团的情况。当真山对周总理说,新制作座剧团的口号是“到群众中去,和群众在一起创作”时,得到周总理的热情赞扬。周总理说:你们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希望你们今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努力坚持下去。真山深情地说,二十多年来,每当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就想起敬爱的周总理的话,便感到顿时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和勇气。真山说:“周总理不仅受到全中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而且也是我们和世界人民十分敬仰的人,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卓越的领导人,也是本世纪罕见的伟大政治家。我们一定不忘敬爱的周总理的亲切关怀,在今后前进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风浪,都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和群众在一起创作’的方向。” 担任演唱《歌唱周总理》的宫野侑子说:“当我们用中文演唱怀念周总理的歌时,整个场内充满着肃穆的气氛,许多人都流下了热泪,人们对周总理深切怀念的真挚感情,远远超过语言的障碍,从心底里自然地表现出来。”她还说:“当我们演唱《歌唱华主席》的歌曲,舞台上出现中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奋勇前进的巨幅标语时,全场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使我们感到广大日本人民为中国人民在华主席的领导下一举粉碎‘四人帮’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表示由衷的祝贺和喜悦的心情。”她说:“日中两国人民真是心连心哪!” 新制作座剧团在演出过程中接触到的日本各界人士,不管是工人、农民、渔民,还是学生、妇女,也不管是青少年,还是老年人,都热情地表示“要同中国人民永远友好”的真实感情,到处都听到“祝愿日中友好日益发展”的声音。 新制作座剧团到日本北海道演出时,还亲耳听到广大日本渔民对苏联的霸道行径的忿怒谴责和控诉,以及他们决心维护国家主权、收复北方领土的正义呼声。他们在钏路、根室等地演出时,许多渔民前来观看,场场座无虚席,有的人还从很远的地方赶来观看。演员们表演日本人民要求收复北方领土的节目时,场上不断响起“还我北方领土”的口号声。根室的一位名叫泷村的妇女看了演出后,深受鼓舞,对剧团演员们说:“你们的演出太好了!”并表示一定坚定信心和鼓起勇气,一辈子为收复北方领土而斗争!许多观众看完演出后不愿离开剧场,他们一遍又一遍地高呼:“还我北方领土!”“不收复北方领土决不罢休!”这正义的呼声象春雷般响彻北海道和日本列岛上空。
2. 委内瑞拉总统佩雷斯强调 培养技术人材 维护国家主权
第5版()专栏: 委内瑞拉总统佩雷斯强调 培养技术人材 维护国家主权 新华社加拉加斯电 据当地报纸报道,委内瑞拉总统卡洛斯·安德烈斯·佩雷斯不久前在一次讲话中再次强调培养本国技术人材对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性。 佩雷斯总统是在为领受“阿亚库乔大元帅奖学金”前往西班牙学习的三百名留学生举行的送别会上发表上述讲话的。 佩雷斯总统指出,“不能逐步取得主权权利的人民将是一个依赖别人的人民。” 他说,“委内瑞拉必须依靠它的石油来发展保证向它提供基本食品和农工业所需原料的农业。” 佩雷斯总统说,“第三世界作为一种力量和决定性因素的存在,使我们采取了昨天还不能采取的态度和行为,即实行铁矿和石油国有化,因为跨国公司和工业化国家过去不让我们这样做。”他说,石油输出国组织在确定石油价格时,如果没有上述国际环境也是办不到的。 佩雷斯总统指出,接受“阿亚库乔大元帅奖学金”的学生已有大约一万五千人。他在讲话中还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以获得国家的真正独立。
3. 赞比亚培养出一批民航技术人员
第5版()专栏: 赞比亚培养出一批民航技术人员 新华社卢萨卡电 据《赞比亚每日邮报》报道,赞比亚民航训练学校自一九七一年成立以来,已培养出五百八十七名技术人员。 报道说,在这批人员中,有三十一名是驾驶员。其余的是航空电子技术、飞机维修、报务、气象等方面的人员。 这个学校的校长西穆托韦说,这个学校的目的是为实现民航“赞比亚化”而培训合格的驾驶员和其他技术人员,并为这个学校培养足够的本国教师。
4. 巴巴多斯成立全国科学技术委员会 鼓励科技人员进行科研工作
第5版()专栏: 巴巴多斯成立全国科学技术委员会 鼓励科技人员进行科研工作 新华社乔治敦电 布里奇敦消息:巴巴多斯政府为了推动科学技术的研究,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四日在首都布里奇敦成立了全国科学技术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由政府有关部门、一些工业企业和西印度大学组成,任务是协调政府的科研计划,鼓励本国工业部门的科技人员协力进行科研工作,以逐步改变技术落后的状况。 巴巴多斯总理约翰·亚当斯在委员会的成立大会上讲了话。他在谈到科学与国家建设的关系时说,真正的和成功的科学研究工作应该被充分用于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 委员会成立后已着手收集、整理和研究有关各项工业的兴建和扩建的材料。
5. 鲁巴伊主席视察国营渔业公司工程 赞扬民主也门和中国的工人、技术人员之间的团结合作
第5版()专栏: 鲁巴伊主席视察国营渔业公司工程 赞扬民主也门和中国的工人、技术人员之间的团结合作 新华社亚丁一九七八年一月五日电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总统委员会主席萨勒姆·鲁巴伊·阿里,一月五日上午在渔业资源部长穆罕默德·萨利姆·阿库什和中国驻民主也门大使黄世燮的陪同下,视察了正在建设中的国营渔业公司工程。 鲁巴伊主席听取了这一工程的民主也门领导人和中国技术组组长关于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的汇报,然后视察了工程的各个部分。鲁巴伊主席看到民主也门工人在实践中很快掌握了施工和操作技术,感到非常高兴。他赞扬了民主也门和中国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并对工程的进展表示满意。 这项工程是根据民主也门和中国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而兴建的。
6. 罗副总理奥普雷亚接见我电力考察团
第5版()专栏: 罗副总理奥普雷亚接见我电力考察团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一九七八年一月五日电 罗共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政府副总理格·奥普雷亚一月五日接见了中国电力考察团团长、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张彬和考察团部分团员,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会见时在座的有罗马尼亚重型机器制造工业部长伊·阿夫拉姆、副部长杜·尼斯托尔等。 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李庭荃也在座。 考察团是于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五日到达罗马尼亚的。 以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张彬为团长的中国电力考察团结束了在罗马尼亚的考察,一月六日离开罗马尼亚前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进行考察。 在罗马尼亚期间,考察团参观了发电厂、发电设备制造厂等,并同科研、设计单位举行了技术座谈,所到之处,受到有关部门热情友好的接待。
7. 我石油公司代表团抵美访问
第5版()专栏: 我石油公司代表团抵美访问 新华社一九七八年一月七日讯 华盛顿消息:以孙敬文为团长、李人俊为顾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公司代表团一月五日到达华盛顿,开始对美国的参观访问。 中国石油公司代表团是应美国能源部长詹姆斯·施莱辛格的邀请到美国访问的。 美国能源部副部长约翰·奥利里一月六日晚在国务院举行宴会表示欢迎。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弗兰克·普雷斯,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理事长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以及美国政府的一些高级官员出席了宴会。中国驻美国联络处副主任韩叙也应邀出席。 在宴会上,约翰·奥利里副部长发表讲话,代表美国总统卡特和能源部长施莱辛格,欢迎中国代表团访问美国。 孙敬文团长也在宴会上讲话,祝愿在中美两国石油工作者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
8. 广西杂技团结束在中非帝国的访问
第5版()专栏: 广西杂技团结束在中非帝国的访问 新华社班吉一九七八年一月六日电 中国广西杂技团结束了对中非帝国的友好访问后,六日离开班吉回国。广西杂技团在中非帝国访问期间共演出七场,受到七千多名观众的热烈欢迎。杂技团演员们参观了宝石加工厂等。 去年十二月三十日,中非帝国政府举行了酒会,欢迎广西杂技团。 中国驻中非帝国大使李石三日晚也为杂技团举行了招待会。中非帝国负责公职、劳工和社会安全的大臣让—保罗·莫科多波、皇宫大臣让—雅克·萨甘扎等官员出席了招待会。
9. 友谊的桥梁——记第二届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中国馆
第5版()专栏:秘鲁通讯 友谊的桥梁 ——记第二届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中国馆 第二届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六日至二十七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三十个国家参加了本届博览会。中国为了增进同拉丁美洲人民的相互往来和友谊,第一次在这一届博览会上开设了中国馆。 短短的十二天中,中国馆接待了近五十万观众,给观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秘鲁商业部长阿里亚斯·格拉西亚尼将军说,中国馆给博览会增添了新的光彩。秘鲁一位电影编导向记者朗诵了他的短诗:曙光东方起,漫漫黑夜尽,中国换人间,激我步征程。 利马这座常年不雨的古老都城,当时正是温暖的初夏。中国馆里更是充满着热烈气氛。人们走进中国馆感到亲切、愉快。来自中部沿海城市的一位秘鲁人对中国工作人员说:我爱中国,多少年来我就想访问中国。今天我来到中国馆,就象是投入中国的怀抱,实现了我多年的愿望。还有一位坐着手推车的瘫痪病人在馆内转了一圈,然后告诉中国朋友:过去我听过别人介绍中国的进步和繁荣,我总是有点不太相信。现在我亲眼看到中国的展品,比别人介绍中国的情况更丰富、具体。我祝贺你们,中国朋友。 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华侨,十四岁就离开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来到秘鲁,以后从未回过祖国。这一次,他带着儿媳和女儿从外地赶来参观中国馆。事后他对别人说:我今天回到了中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观众们在中国馆看到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的照片,纷纷在像前默默致哀。秘鲁的一位老工人带着两个孩子,站在毛主席像前,恭敬地指着毛主席的照片向孩子们说:这就是毛主席。他同孩子们一道向毛主席像鞠躬致敬。一位业余音乐爱好者特地到中国馆,要求播送《东方红》。他说:这是一首非常动人而带有传奇性的歌曲,我要亲耳听这首歌曲。 秘鲁前议员麦克赛斯先生一九五九年随秘鲁议员代表团访问过中国,当时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他在中国馆告诉中国工作人员,当时,毛主席送给每位秘鲁朋友一本书,他一直珍藏着这个非常珍贵的礼品。 前总理哈林将军看到华主席的照片,回忆起一九七七年五月一日他在北京同华主席见面的情景。他说:“你们的领导人总是同群众在一起。华主席继承了毛主席的遗志,领导中国人民打倒了‘四人帮’,相信你们今后会更快地发展。” 一位在北京居住过多年的秘鲁朋友同记者谈起毛主席和周总理逝世后那些悲痛日子。他说:世界人民失去了尊敬的伟大人物。但是,华主席继承了毛主席的事业,领导中国人民粉碎“四人帮”。中国真正回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上。中国馆就反映了中国今天的现实生活。他还说,华主席提出的抓纲治国,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希望,也是第三世界人民的希望。 大寨在这里受到人们特别热烈的欢迎。中国馆的大寨模型旁边经常围着成群的观众,他们看到大寨模型上碧绿的梯田,清清的流水,凌空的吊车和一排排新房,说这是东方的画卷。一位工人望着模型十分激动地说:别人能办到的,中国人也能办到;别人不能办到的,中国人也要办到。中国馆在闭馆后,把大寨模型赠送给秘鲁农业部。这个部将把这个模型运往外省农村展出,介绍大寨农民自力更生的精神。 在中国馆的工艺品橱窗前,人们不时发出赞叹声。观众望着二十七层的象牙球雕、衣带飘飘的仙女、晶莹的玉石花鸟,无不为之倾倒。一位秘鲁妇女说:中国人有一双灵巧的手,否则这样的艺术品是创作不出来的。一位经营过二十多年工艺品贸易的商人对中国工作人员说:你们保持了中国的传统,而又发展了这种传统。 本届太平洋国际博览会显示了拉美国家近几年来工业的发展。秘鲁的车床和机器、委内瑞拉的石油化工设备、厄瓜多尔的小五金、哥伦比亚的传统产品、巴西的各种车床和纺织机,都受到观众的赞赏。 中国馆馆长同拉美国家、西欧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的馆长先后进行了接触,交流经验,增进了解和友谊。 在短暂的日子里,中国馆在中国和拉丁美洲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一位秘鲁农村妇女要中国馆送她一包稻种。她说,她要把中国稻种播在秘鲁的土地上,让中国友谊的种子在印加人的土地上结出果实。新华社记者 段之奇(附图片) 秘鲁人民参观中国馆展出的农业机械。 新华社记者摄
10. 图片
第5版()专栏: 苏丹卡利马水果罐头厂的工人把机器检修好后在试车生产罐头。象检修机器这类技术工作,过去都由苏联“专家”一手包揽,一九七二年苏联“专家”离开该厂后,苏丹工人自己动手检修机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新华社记者摄
第 6 版
1. 维护地中海安全 反对两霸争夺 地中海欧洲国家加强防务抵制苏联扩张
第6版()专栏: 维护地中海安全 反对两霸争夺 地中海欧洲国家加强防务抵制苏联扩张 新华社一九七八年一月七日讯 新华社记者报道:一九七七年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地中海地区的争夺进一步加剧,苏联更是野心勃勃,兴风作浪,步步进逼。 从一九六七年起,苏联就不断加强它在地中海的军事力量。目前苏联在地中海已拥有一支庞大的舰队,舰只数量有时超过了美国第六舰队,使地中海成为世界上苏美军舰麇集密度最大的水域。一九七六年七月和今年一月二日苏联“基辅号”航空母舰两次驶入地中海,一九七七年一艘直升飞机航空母舰“莫斯科号”,在两艘舰艇护航下从黑海驶往地中海。从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下旬到十二月初短短的十天内,就有六艘苏联军舰驶往地中海,其中有直升飞机航空母舰、导弹巡洋舰、导弹驱逐舰等。 苏联还企图攫取西地中海咽喉直布罗陀海峡的控制权。苏联以同西班牙开设合营公司的名义,并以处理苏联商船、渔船事务为借口,伸手向西班牙政府索要直布罗陀附近的阿尔赫西拉斯港口的使用权。苏联已在处于欧洲和非洲交通要冲的西班牙加那利群岛上开设了跨国公司,建立了捕鱼基地,最近它的潜水艇又在加那利周围水域频繁活动。 苏联不断干涉地中海沿岸欧洲国家的内部事务。它一直利用南欧某些国家的国内问题,对这些国家进行渗透颠覆活动。在希腊、西班牙、葡萄牙争取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问题上,苏联报刊挑拨离间,横加阻挠。一九七六年十一月苏联还操纵华约组织抛出冻结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数目的“建议”,目的在于阻挠某些南欧国家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据报道,这个“建议”抛出后,苏联驻西班牙外交官员就曾出面,一再要西班牙不得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联的扩张和威胁,引起了地中海沿岸欧洲国家和人民的不安和警觉。一些国家正在采取措施,加强防御能力。意大利国防部去年发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第一部国防白皮书指出,“在最近二十年里,苏联不仅已成为陆上超级大国,而且已成为海上超级大国”。地中海地区“存在着客观上不安的因素”,苏联海军力量正在“持续不断地大量增加”。意大利已拨出款项,执行海陆空三军现代化计划。法国在修改了原来的防务思想,执行目的在防御苏联侵略的“扩大庇护”的战略,通过了一九七七年到一九八二年的防务计划,增强了地中海的防务。原驻大西洋的法国航空母舰“克雷蒙梭”号和导弹巡洋舰“科尔贝尔”号先后调驻地中海。法国空军去年又增加了阿热尔山雷达站的设施,加强监视法国的地中海海面的能力。 地中海沿岸欧洲国家在现实中认识到,要抵制苏联的渗透和扩张,维护地中海地区的安全,必须加强合作。一年来,各国间政府首脑和部长互相访问,来往不断。在东地中海,继意大利在和南斯拉夫签订了解决两国边界问题的协议之后,意大利总理安德雷奥蒂又访问了希腊,同希腊总理会谈了地中海问题,两国外长还就划定两国在东地中海中部大陆架分界线签订了协定。在西地中海,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了两国友好合作条约,在军事、经济、贸易、文化、科学和技术各方面实行合作。法国总统和意大利总理在巴黎会晤时强调必须保障安全,建立一个法—意委员会,研究保障安全的必要措施。西班牙国王和意大利总统去年在罗马会晤中强调,两国有明确的责任,使地中海地区的安全免遭任何威胁。一些南欧国家积极改进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关系,继希腊之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已先后提出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申请。现在从伊比利亚半岛到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地中海沿岸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反对两霸争夺、对付苏联威胁的趋势在加强。 地中海沿岸欧洲国家还注意和地中海南岸的阿拉伯国家、非洲国家发展关系。南北两岸国家间的官员经常相互访问,双方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合作也有发展。
2. 西亚德总统强调要使红海等地区成为和平区 大国干涉非洲之角事务应受到反击
第6版()专栏: 西亚德总统强调要使红海等地区成为和平区 大国干涉非洲之角事务应受到反击 新华社摩加迪沙一九七八年一月六日电 索马里总统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一月五日严正指出,“那些在红海、印度洋和非洲之角制造问题、困难和冲突的国家、特别是大国应该受到反击。” 西亚德总统是在访问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叙利亚、埃及、苏丹和阿曼后回到摩加迪沙在总统府接见记者时说这番话的。 西亚德总统说:“我和我访问过的国家的领导人会谈了双边关系以及非洲之角的形势和世界事务。这些会谈获得了成功,因为我们都正视这些问题。”他说:“所有这些领导人都痛恨对非洲之角事务的外来干涉。”他说:“当前全世界都谴责这种干涉。”他宣布:“如果非洲之角的形势有所恶化,应当由那些在非洲制造紧张局势的人负责。” 他说:“在会谈中,我们都赞成必须使红海、印度洋和非洲之角成为和平区。” 西亚德总统说,他同阿拉伯领导人进行了会谈,他认为为了达到必要的目标,阿拉伯领导人应当团结起来。他说,“当我和这些领导人会谈时,我注意到他们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心目中都有着阿拉伯的利益。”
3. 日本北海道群众代表团会见福田首相和园田外相 强烈要求政府坚持一揽子收复北方领土的主张
第6版()专栏: 日本北海道群众代表团会见福田首相和园田外相 强烈要求政府坚持一揽子收复北方领土的主张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八年一月七日电 日本北海道的两个代表团,一月六日上午在东京向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外相园田直等人递交一份《书面要求》,要求日本政府在对苏谈判中坚持正义主张,争取早日一揽子收复北方领土。 以堂垣内为团长的代表团是由北海道的与要求归还北方领土有密切关系的市、町、村长,妇女团体和渔业等团体的代表二十九人组成的。以横地贞江为团长的代表团是由日本工人、青年、妇女等团体的代表二十三人组成的。 这两个代表团是在园田外相访苏前夕,特地从北海道赶到东京的。六日上午,代表团成员佩带写有要求归还北方领土字样的标语带,由堂垣内率领,列队走向首相官邸。他们在首相官邸会见了福田首相、园田外相等,并且向福田首相递交了《书面要求》和去年八月在北海道札幌举行的要求归还北方领土大会的决议。 《书面要求》中说:“要求归还北方领土是我国的正当的权利和主张”。《书面要求》要求日本政府以毅然的态度,把与北方领土关系最深的北海道全体居民的意志和要求一揽子归还北方四岛的正义主张,强烈地反映到对苏谈判中去。 据报道,福田首相在收下《书面要求》之后说:“北方领土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谈判时必须坚持领土权的要求。我们希望同苏联缔结和约,但是,必须先解决这一悬案,解决这一国家和民族的课题。” 在这之后,代表团又前往众参两院向外务委员会和北方领土特别委员会各委员长递交了要求收复北方领土的请愿书和从一九六五年到去年年底为止的十三年期间要求归还北方领土的一千万人的签名簿。(附图片) 日本人民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要求收复北方领土。这是宣传车队参加要求苏联归还北方领土游行。 新华社记者摄
4. 美法两国总统举行会谈 双方对苏联在非洲之角扩张势力表示担心
第6版()专栏: 美法两国总统举行会谈 双方对苏联在非洲之角扩张势力表示担心 据新华社巴黎一九七八年一月六日电 美国总统吉·卡特一月四日到六日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同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就东西方关系、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欧洲安全、中东问题、防止核扩散问题、非洲之角的形势和经济问题举行会谈。 吉斯卡尔·德斯坦总统在六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他同卡特总统的会谈是“非常真诚、坦率和尊重对方权利的”。他说,在会谈中他发现“目前的美国政府意识到法国政策的独立性,这种在欧洲出现的自主作出决定的成分,以及确保自卫安全的民族愿望,是积极的因素”。他说美法两国“在某些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如中欧裁军谈判的作用,以及我们显然不能接受的根据美苏特权协议使世界政治组织两极化的趋向。”但是,他说,“不要把我们的分歧看作是我们关系的永远的障碍,这些分歧虽然是明显的,但也可能成为国际生活中的一个富有意义的因素,而在我看来,是实现我们伟大目标的一个补充手段,这个目标就是建立一个不受只是由两个超级大国作出的决定所限制的多极世界”。 关于欧洲安全问题,法国总统说,“我对卡特总统说,我们对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的进展不提出异议,但是,当然要小心谨慎:不要在这一谈判中就欧洲战略防御的组织问题得出关系到我们、而为我们所不同意的结论;有必要重申美国对欧洲安全承担的义务的性质。” 据报道,两国总统在会谈中对苏联扩张它在非洲之角的势力表示担心。 卡特总统一月四日在巴黎国会大厦发表演说。他说:“美国政府和人民对欧洲安全承担的义务是绝对的。毫无疑问,我们将为履行这一义务而在欧洲保持必需的力量。我们也知道,法国愿意保持和完善为防务所必需的力量。” 美国总统在谈到欧洲建设问题时说:“美国无保留地支持你们和你们的九国欧洲的伙伴为加强欧洲合作而正在做的一切,因为我们认为,欧洲的力量和联合,对我们是有利的,而不是一种威胁。唯一真正威胁我们利益的是经济上的衰弱和分裂。”
5. 美国总统卡特访问比利时
第6版()专栏: 美国总统卡特访问比利时 新华社布鲁塞尔一九七八年一月六日电 美国总统吉·卡特在结束对法国的访问之后,一月六日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进行了七小时访问。 卡特总统同比利时国王博杜安和首相莱奥·廷德曼斯举行了会谈,并且访问了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委员会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 卡特总统在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约瑟夫·伦斯和这个组织的十五个成员国的常驻代表会谈后发表讲话,重申了美国在北大西洋联盟中所承担的义务。 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委员会,卡特同委员会主席罗伊·詹金斯和委员会其他负责人就美国和共同体的经济和贸易关系以及由于经济危机而引起的双方贸易中的问题举行了会谈。
6. 匈牙利国民议会举行美国归还匈王冠仪式
第6版()专栏: 匈牙利国民议会举行美国归还匈王冠仪式 据新华社布达佩斯一九七八年一月七日电 美国国务卿万斯一月六日将匈牙利第一个国王伊斯特万的王冠及其他有关文物归还匈牙利。 匈牙利国民议会举行了王冠归还仪式,匈牙利国民议会主席奥普罗·安托尔和总理拉扎尔·捷尔吉等出席仪式。 这顶王冠是匈牙利建国后第一个国王伊斯特万在公元一千年加冕时所戴。此后,匈牙利历代国王加冕时都要戴这顶王冠,成为匈牙利当时国家权力的象征。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王冠落入美国之手。战后以来,匈牙利政府就要求归还王冠问题同美国政府进行了多次交涉,未取得结果。现在,这顶一直为匈牙利人民所珍视的文物终于由美国移交给匈牙利了。在王冠归还仪式上,万斯讲话说,“王冠的归还表明我们两国人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并且符合匈牙利人民的民族愿望。”奥普罗说:“匈牙利人民的宿愿在这个庄严的时刻实现了。”“我们准备进一步发展我们(两国)的关系,而发展这种关系的条件由于今天的事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7. 前景暗淡——苏联一九七八年经济计划报告说明了什么
第6版()专栏:本报记者述评 前景暗淡 ——苏联一九七八年经济计划报告说明了什么 去年岁末,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国家计委主席巴伊巴科夫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作了长篇报告,总结“十五”计划的一九七六、一九七七年计划执行情况,并据此提出一九七八年计划指标。这位报告人竭力把近年来的苏联经济描绘成“进一步增长”的兴旺景象。但是,只要透过数字和百分比组成的帷幕,就能看到在苏联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后面,却是困难重重,弊病丛生,前景暗淡。 苏联“十五”计划头两年的结果已经分晓,第三年的指标也已公之于众。这一切清楚地表明,苏联经济的一些主要指标的增长率继续在一个低水平上徘徊。一九七六年国民收入增长率仅达到百分之五,加上去年共增长百分之八点四。据宣布,工业产值一九七七年将增长百分之五点八,今年的计划指标下降到四点五。这种增长速度不仅比前几个五年计划低,甚至还低于“十五”计划所规定的增长指标。苏联计委主席承认,苏联经济存在的大量问题“不能不影响到一九七八年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比例”。 苏联经济发展速度的下降由来已久,苏联统治集团虽经努力,还是无法挽回这种颓势。于是,他们在抛出“十五”计划时,特地冠以“讲究效率和质量的计划”的美名。那么,这两年的“效率和质量”又怎样呢?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说明了这一点。过去两年社会劳动生产率共提高百分之七点四。报告人承认,在五年计划的前两年中有“一系列部、许多工业企业没有完成这个重要的生产效率指标的计划”,特别是铁路运输和建筑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迟缓”。报告还表明,一九七八年劳动生产率增长指标还将继续下降。效率的情况是这样,产品质量的情况也没有多少起色。许多工业产品结构粗笨,耗费大量原材料。例如,住房建筑,数量虽多,但质量低下,往往还没等完工就交付使用。轻工业产品质量之差,不仅造成巨额浪费,而且激起广大消费者的不满。苏联一家杂志透露,居民愿意购买的商品品种“生产不足”,优质商品少,而陈旧过时的商品大量积压,由于被迫降价处理,“上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就损失了“约五十亿卢布”,而这个五年计划只过了一年多时间,“积压商品的价值几乎又达到了同样数目”。这是对“效率和质量计划”的极大讽刺。 从上述报告还可看出,苏联工业生产方面的困难几乎涉及各个方面。人们知道,苏联燃料资源的开发中心已逐步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转移,但那里气候严寒,运输困难,成本很高,效率低下。特别是劳动力缺乏,给开发东部地区增加了困难。虽然苏联当局在工资、补贴、休假等条件方面一再加码,诱使苏联青年奔向东部地区,但响应者仍不踊跃,甚至动员去的人数有时还无法弥补自动离去的人数。又比如,苏联计委主席还要求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设备、物资的潜力。可是,苏联的现有企业大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采用新技术缓慢,致使生产成本很高,浪费严重。浪费是苏联经济的一大痼疾。黑色金属、电力、燃料、原料等,都有大量浪费。苏联一位经济学家估计,苏联每年采煤量是七亿多吨,而在运输途中漏掉的约占百分之三,即两千多万吨。农产品、化肥等在采集、运输、储存过程中的丢失也是惊人的。此外,苏联的基本建设战线向来拉得过长,虽然大声疾呼要缩短基建战线,集中使用投资,保证工程按期投产,但至今收效甚微。近两年来未完成的建筑工程还有所增多。因此,在最近召开的最高苏维埃会议上,这位报告人再次点了一些部、地区的名,对它们提出硬性规定,但能否奏效,还是个问号。 谈到农业,苏联的计划人员不能不紧皱眉头。去年,在庆祝十月革命六十周年的大会上,勃列日涅夫急忙宣布一九七七年粮食减产,仅收到一亿九千四百万吨。最近,苏联财政部长的报告,对这个数字作了修正,据说实收粮食一亿九千五百五十万吨。这个数字,比前一年减产二千八百五十万吨,比当年计划指标少收一千七百五十万吨。除粮食外,报告人还承认,“葡萄、向日葵及牲畜和禽类的收购指标”也没有完成。而且由于粮食欠收,“一九七八年牲畜的产量与收购量仍将稍低于五年计划为这一年规定的数额”。 苏联领导集团一贯将粮食减产归罪于“天气条件”,说去年的气候连“中等”年景都不如,但是,如果相信苏联计委主席年复一年公布的数字是真的话,那么苏联每年对农业付出巨额投资,每年都有数百万公顷土地改成水浇地,数百万公顷低洼地已经排干,又有几百万公顷牧场灌上了水,这样算来,苏联的农业早该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了。其实,苏联领导集团心里明白,造成农业落后的原因决非仅仅是气候条件,还有农业机械严重损坏,燃料油料大量浪费,化肥数量不足,经营管理不善,劳动力使用不当,特别是因为苏联广大农民劳动积极性受到挫伤,等等。这些都是勃列日涅夫集团农业政策失败的结果,只是他们没有勇气承认罢了。 一九七八年整个消费品产量的增长指标从去年的百分之四点九降为百分之三点七;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率也从去年的百分之六点六降到百分之四点七,即降到了战后的最低点。这就是说,苏联甲乙两大部类的增长率将全面降低,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有些部门仍将保持高速发展。苏联计委主席宣称,“象往年一样,规定以优先速度发展机器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其产量“拟增长百分之七点七”。还规定电力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钢铁工业等有较快的发展速度。显然,这些部门都同军事工业有密切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为苏联扩军备战服务的。据报道,近年来苏联军事工业的年增长率实际高达百分之十六。可惜,这个值得夸耀一番的增长速度,由于要维持“缓和”的假象,苏联头目从来是闭口不谈的。军事工业在高速发展,而苏联却宣布今年的军费仍同去年一样为一百七十二亿卢布,难道会有这样的怪事吗?外国报刊认为,苏联的实际军费至少是这个数目的几倍。 “十五”计划头两年的许多主要指标没有完成,“欠债”颇多。报告人又承认,一九七八年的“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指标没有能够规定在五年计划任务的水平上”,因此看来也不是一个“还债”的计划,而将是继续“欠债”的计划。这就势必要把更重的任务压到最后两年去完成。当然,现在要预测整个“十五”计划的执行情况还为时过早,但是从巴伊巴科夫报告涉及的前三年的情况来看,苏联经济的前景并不象苏联官方所描绘的那样美妙和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