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01-07

第 1 版

1. 永远纪念敬爱的周总理 华主席批准“周恩来号”机车命名 华主席为“周恩来号”机车题字上海隆重举行命名大会

第1版()专栏: 永远纪念敬爱的周总理 华主席批准“周恩来号”机车命名 华主席为“周恩来号”机车题字上海隆重举行命名大会 “周恩来号”机车的命名,同“毛泽东号”、“朱德号”机车的命名一样,是广大铁路职工永远前进的象征,永远激励和鼓舞广大铁路职工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新华社上海一九七八年一月六日电 经英明领袖华主席、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铁道部决定以敬爱的周总理的光辉名字,为上海铁路局东风3型0058号内燃机车命名。一月五日上午,上海举行了隆重的命名大会。 华主席为这台光荣的机车亲笔题写了“周恩来号”四个大字。现在,这四个字已经制成金光闪闪的字牌,分别安装在机车的前面和两侧。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苏振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第二书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倪志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第三书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第二副主任彭冲,铁道部部长段君毅,铁道部副部长郭维城和全国二十个铁路局的代表参加了命名大会。参加大会的,还有“毛泽东号”机车组、“朱德号”机车组和全国二十多个先进机车组的代表以及上海市各条战线的代表,共一千多人。 全国铁路工人早就盼望有一台机车命名为“周恩来号”,永远纪念敬爱的周总理。当段君毅部长在大会上代表铁道部宣读“周恩来号”机车的命名决定时,全场长时间地热烈鼓掌。铁路工人们激动地说:华主席亲自批准铁道部的这个决定,我们的心愿实现了。华主席真是和我们心连心! 彭冲同志在命名大会上讲了话。他说,“周恩来号”机车的命名,同“毛泽东号”、“朱德号”机车的命名一样,是广大铁路职工永远前进的象征,永远激励和鼓舞广大铁路职工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革命事业进行到底!他说,一九七八年是抓纲治国三年大见成效的重要一年,上海铁路局肩负着十分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在新的一年里,上海铁路局特别是“周恩来号”机车组的全体同志,要遵照华主席、党中央最近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新的姿态,投入新的战斗,在继续革命的征途上创造更优异的成绩。 铁道部副部长郭维城在讲话中说,三十一年前,以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朱委员长的光辉名字,命名了“毛泽东号”机车和“朱德号”机车。现在,英明领袖华主席又亲自批准以敬爱的周总理的光辉名字,命名了“周恩来号”机车。周总理对铁路事业的巨大关怀,永远是鼓舞我们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前进的强大力量。他要求“毛泽东号”、“周恩来号”、“朱德号”机车组并肩战斗,创造优异的成绩,真正成为带动全路职工奋勇前进的火车头。 “周恩来号”机车组是上海铁路局的先进集体,原来驾驶K F1—17号蒸汽机车,曾经多次牵引过毛主席、周总理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乘坐的列车。这个机车组从一九四九年六月成立到一九六六年的十七年间,创造了安全行车二百六十多万公里的全国客运机车安全行车最高纪录。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个机车组曾先后遭到刘少奇、林彪特别是“四人帮”的严重干扰、破坏,有的司机遭到迫害,但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一九七三年,这个机车组改驶东风3型0058号内燃机车后,到一九七七年底又安全行驶了六十八万多公里,成为上海铁路局内燃机车安全行驶里程最高的一个机车组。 在命名大会上,特地赶来上海祝贺的北京铁路局“毛泽东号”司机长陈福汉和哈尔滨铁路局的“朱德号”司机长孙广发,同上海铁路局的“周恩来号”司机长沈维忠相见,万分激动。他们在一起深情地缅怀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周总理、朱委员长,热情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他们先后在会上发言,表示一定要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大路线,为早日实现周总理根据毛主席指示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命名大会是在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大礼堂举行的。会后,在充满节日气氛的上海北站,举行了隆重的剪彩典礼。“周恩来号”机车整饰一新,车头前面安装着光辉夺目的周总理金色浮雕胸像。上午十一时,苏振华同志为“周恩来号”机车剪彩。这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们跳起了欢乐的狮子舞。在雄壮的军乐声和欢呼声中,机车汽笛高鸣,载着参加命名大会的五百多位代表徐徐开出上海站,驶向南京。 “周恩来号”机车途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站时,等候在月台上的人群敲锣打鼓,热烈迎送。在终点站南京,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和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革命委员会负责人丁可则、钟世勤等,以及南京铁路分局的代表,到车站迎接机车。(附图片) “周恩来号”机车命名剪彩典礼在上海北站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委主任苏振华同志为“周恩来号”机车命名剪彩。 新华社记者摄(传真照片)

2. 铁道部关于命名“周恩来号”机车的决定

第1版()专栏: 铁道部关于命名“周恩来号”机车的决定 新华社上海一九七八年一月六日电 在“周恩来号”机车命名大会上,铁道部部长段君毅宣读铁道部关于命名“周恩来号”机车的决定。决定说: 英明领袖华主席、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命名一台“周恩来号”机车,华主席还亲笔为“周恩来号”机车题了字。这是对全国铁路职工的亲切关怀,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巨大动力。 铁道部特决定:命名上海铁路局东风3型0058号内燃机车为“周恩来号”机车。“周恩来号”机车组要同“毛泽东号”和“朱德号”机车组并肩前进,在铁路战线三大革命斗争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全国铁路职工,要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学习周总理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遵循党的十一大路线,以揭批“四人帮”为纲,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把铁路运输生产提高到新水平,为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当好先行,为早日实现周总理根据毛主席指示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附图片) 一月五日上午在上海隆重举行“周恩来号”机车命名大会。图为大会会场。 新华社记者摄(传真照片)

3. 狠批“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文艺黑线专政”论 北京图书馆开放大批中外图书

第1版()专栏: 狠批“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文艺黑线专政”论 北京图书馆开放大批中外图书 本报记者柏生报道:我国规模最大、藏书最多、历史悠久的北京图书馆的广大革命同志,最近深入揭批“四人帮”的文化专制主义和“文艺黑线专政”论,揭发“四人帮”为叛徒江青销毁三十年代的罪证而制造诬陷革命群众的所谓“北图事件”的罪行,全馆形势大好,被“四人帮”搞乱了的思想界限进一步得到澄清。大批中外图书重见天日,开始供广大读者借阅,受到热烈欢迎。 在“四人帮”横行时期,许多被他们列为“封、资、修”的书刊,长期不能和广大读者见面。现在,北京图书馆把大量图书提供读者借阅,让图书为活跃学术文化空气,迎接祖国文化科学跃进高潮,作出应有的贡献。 每天从清晨八点到晚上八点钟,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老教师,年青的中学生,技术人员和国家机关干部,络绎不绝来到馆内。各个阅览室中经常坐得满满的,有的读者中午也不休息。 北京图书馆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书刊,已经全部提供借阅。为了方便科学技术人员使用,他们把反映当前国内外最新科学成就的常用期刊三千余种开架阅览。社会科学方面,如哲学、历史、经济、法律、政治等方面的书刊,除部分书刊提供有关部门参考外,其他一律开放借阅。 文艺方面,现在开放借阅的书籍很多。世界文学名著中,象法国巴尔扎克的《高老头》、《邦斯舅舅》、《贝姨》,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雨果的《悲惨世界》;俄国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列·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英国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莎士比亚戏剧集》,哈代的《苔丝》;德国歌德的《浮士德》,《海涅诗选》;美国马克·吐温的《汤姆·莎耶历险记》,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挪威的《易卜生戏剧选》;丹麦的《安徒生童话选集》;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意大利但丁的《神曲》;印度《泰戈尔作品集》,日本夏目漱石的《哥儿》,《小林多喜二选集》等,都已开放借阅。 重新与广大读者见面的我国文学作品有: 大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如《话本选》、《西厢记》、《牡丹亭》、《关汉卿戏曲集》、《花间集》等。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郭沫若的《女神》、《屈原》、《蔡文姬》,茅盾的《子夜》、《蚀》、《虹》,曹禺的《雷雨》、《日出》,老舍的《骆驼祥子》,巴金的《家》、《春》、《秋》,夏衍的《法西斯细菌》,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等。

4. 业余大学好 哈尔滨市工人业余大学、高家柳沟大队农民业余大学培养一批技术人才

第1版()专栏: 业余大学好 哈尔滨市工人业余大学、高家柳沟大队农民业余大学培养一批技术人才 新华社哈尔滨一九七八年一月六日电 哈尔滨市工人业余大学创办以来,已为全市工厂企业培养各种技术人才五千六百多名,还完成了多项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项目。 哈尔滨市工人业余大学是一九五八年由哈尔滨市总工会创办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停办了七年,一九七三年春复课。目前在校学生共有两千三百多人,绝大多数是中小工厂企业的工人。业余大学设置有学制四年的机械制造、自动控制、工业与民用建筑、石油化工四个专业,还开设了学制半年到一年的无氰电镀、液压传动、塑料工艺和科技外语等三十几种专修班。 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还主动承担一部分国家科研项目。师生们采取同有关单位协作的办法,组成攻关小组,以保证完成这些科研项目。这种做法,不仅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丰富了他们毕业实践的内容。几年来,学生们把解决有关单位的生产关键和科研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共完成了四十七个项目,直接为发展生产服务。 据新华社济南一九七八年一月六日电 山东莒南县文疃公社高家柳沟大队的业余文化教育事业越来越活跃。现在这里不仅办起了业余小学和业余中学,而且办起了业余大学,为发展农业培养技术人才。 业余大学设有学制为四年的农学、农业机电和卫生三个专业班,共有学员八十一名。他们都是大队业余中学的毕业生和回乡的高中、初中毕业生。各专业班学生除学习专业知识外,都要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 农民业余大学采取农闲多学,农忙少学的方针,平均每周上十二节课,坚持常年学习。在教学上,做到月有检查,季有考核,年终总结评比。它既采用农业、农机、卫生院校的专业教材,同时又根据本地特点编写了乡土教材。 为了使教学、科研、生产很好地结合起来,农学专业班建立了气象哨、作物标本室、化验室和科学实验园地;农业机电专业班建立了农业机械库和农机修理车间;卫生专业班建立了医疗室、X光室、药物室,还建起了小制药厂。

第 2 版

1. 亚洲大陆的新崛起——从李四光走的道路看新中国地质科学的跃进

第2版()专栏: 亚洲大陆的新崛起 ——从李四光走的道路看新中国地质科学的跃进 本报特约记者 黄 钢 一九四九年九月底的一个夜晚,英吉利海峡的朴次茅斯港口,有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国人,快步踏上了一艘开往法国的渡海轮船。当他穿过英伦海峡的迷雾,迎着海风走上甲板的时候,可以看见他的脚步稳重、矫健;他每一步的跨度,总是○点八五米——这是他多年从事地质工作、长期在野外考察养成的习惯:他平时迈开的每一步,实际就成了测量大地、计算岩层距离的尺子。 这位用准确尺寸走路的人,就是李四光。 但是,此时此刻,李四光在英伦海峡跨出的这一步,却不是普通的○点八五米,而是结束了他在旧中国旧世界半个世纪多的生活斗争历程的一步。正在这时,一位全球注目的巨人,在北京发出了震撼世界各大洲的声音:“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主席宣告的伟大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表明了亚洲大陆上新的崛起。 就在这个可纪念的日子里,李四光被新中国选任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民党驻英使馆妄图强命李四光发表反对新中国和退出政协的声明,李四光态度鲜明地拒绝了。当天夜晚,他就在伦敦郊区隐居的地方,把自己所有的地质科学论文装进了手提皮包,立即踏上了返回祖国的漫长途程。 朴次茅斯港是伦敦防御性的海军要塞和造船工业城市。旅游者通常都不会从这多风浪的宽阔地带渡海。曾经学习过造船工业的李四光,选择了这一偏僻的货运航道,毫不畏惧拉芒什海峡上汹涌的浪涛,机智地避开了蒋党特工人员对他的追逼和跟踪。 象这样远远离开蒋政权的控制,在李四光已不是第一次了。抗日战争期间,李四光多次谢绝了蒋介石的“宴请”。一九四七年秋天,李四光就以参加国际地质会议为理由来到英国。此刻,当货轮离开了海岸,李四光在轮机的轰轰声中看了一下手表:这正是格林威治时间深夜十二时。李四光在海轮调头之时朝那遥远的东方看了一眼,计算了一下西欧和亚洲的时差,欣喜地想到:现在好了,东方已经破晓,中国已经天亮了! 《受了歪曲的亚洲大陆》的真实面貌 李四光在归航中,写作了他本人划时期的代表作,《受了歪曲的亚洲大陆》。 李四光常说:大自然就是我进行地质科学实验的广阔课堂。他最喜欢大海,习惯在户外或船上写作。他一向热中于观察那无边无际的汪洋。在别人眼里不过是席卷巨浪的茫茫海洋,但在李四光这里,迅雷闪电和暴风雨之下的海涛,对他引起的反应,却是在甲板上沉静地来回踱步,长时间地思考远古年代气候的变迁,和若干亿年以来海水时进时退的规律。 人类,究竟怎样认识地球史的变迁呢?或者,用李四光的话来说,如何认识我们的老母亲——地球——若干万万年来面貌的改变呢?长久以来,这个重要的课题,成为世界地质学界反复讨论的一个中心。 欧美地质学家认为,环绕太平洋的山脉是由于太平洋底的陷落、边缘向大陆方面挤压而成的。就这个意义上说,他在海船上所写的《受了歪曲的亚洲大陆》,是对“欧美的地质人用他们的眼光来解释亚洲的造山运动,使亚洲受了冤枉”的理论提出的反驳。他认为,欧美传统地质学,根本不能够认识到亚洲或与亚洲有关的那些构造型式(及其造山运动)在地质力学以及动力地质学上的一般意义。 李四光根据数十年来在我国及世界其他地区观察的无数事实,对中国大陆和海域及东亚濒临太平洋地区有关的一系列主要构造体系作了完整的划分。他所首创的地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传统地质学静止的、孤立的观点不同。地质力学从运动的观点来分析地壳的结构,探索构造的规律,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去描述地质现象的形态构造及其表象的特点,而是在运动之中探索与揭露地质现象的本质和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依据一系列确凿的论据,李四光在文章结尾写道:“这样,我们的结论是:随着地球旋转加快,亚洲站住了,东非、西欧破裂了,美洲落伍了。”这是向传统地质学权威们提出的尖锐的挑战。 李四光回国后的科学论著,渗透着新中国建立后的自豪感(这是他的前期著作中没有的):“由于地质科学是一种带着高度区域性的科学”,所以那些自高自大的欧美地质学者,往往把他们在局部地区习见习闻的区域地质现象,当作一般准则,来衡量世界上其他地域的地质情况和构造规律。“在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质方面各种构造形成“破碎不堪”的困难是不存在的。他写道:“我们这个亚洲大陆,在地质构造意义上(也和地理意义上一样)从来是统一的。各式各样的构造型式,还有它的主要部分,都完完整整、清清楚楚摆在我们眼前。拿这种情况来和西欧北美那种(各种构造型式)破碎不堪的情况比较,是用我们这儿发现的事实为基础来探求地质构造的规律,比较地更靠得住呢?还是用西欧和北美方面那种破烂局面来作为基础靠得住呢?” 对地壳运动规律的认识,这就是李四光同传统地质学派(后来又包括了对苏联正统大地构造学派)尖锐斗争的一个焦点。 周总理说:李四光是一定会回来的! “过了印度洋,风浪就大些了,特别在冬季是这样。”李四光轻快地回答了周总理对他旅途和健康的询问。李四光到达北京后不几天,周总理来到北京饭店看望他。两人纵论了国际局势。李四光发现,总理注意倾听他对西欧的现场感受。后来,周总理在第二次政协会议上作的国际形势报告中还引用了李四光在这方面所提供的事实与观察。总理虚心与谦和的态度,使李四光倍增了景仰之心。这次晤谈,大大促进了李四光往后二十年在科学和政治社会活动中的发展变化。用李四光自己的语言来说,回国后就象是地球自转的速度加快了!有些落后的东西,在运动的过程中,因调整(也就是改造)而被淘汰了! 这次到北京以前,李四光已经知道自己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当时他不大想承担这样高级的行政领导职务;他也认真考虑过国家的重托,担心自己力不胜任。因此,当他北上以前,他把自己过多的书籍以及秋冬的衣服都留在南京了。他以为到北京只是向祖国报到,马上就可以回到南京,回到他抗战前后一直惨淡经营和主管的地质研究所去,衷心希望以全副精力从事地质研究——这是他在旧中国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呵! 但是,周恩来同志亲切告诉他:在北京,准备召开一个全国性的地质会议。地质会议等你等了五个月了。有人说:李四光不会回来啦,会议不要再延期了。我告诉他们:李四光是一定会回到祖国来的!他现在还没到家,那我想,一定是路上发生困难了…… 总理继续说:我们坚定地相信你会回来!我告诉他们,只要李四光还没有到达北京,这个地质会议就延期召开。现在好啦,你回来了!…… 一阵阵巨大的暖流冲击着李四光的心房。即使是印度洋上冬季的巨浪,也不曾使他受到这样的震动!李四光这时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建设理想中的富强国家,在科学事业的准备方面,具有何等的魄力和远见啊。他马上站起来,向总理表示:原来是这样呵,总理!党叫我做什么工作,我就做什么工作,一切随国家分配。 这就揭开了李四光科学事业中崭新的一章。 毛主席关怀地质力学和科学基础理论 一九五二年,毛主席在一次会议中同李四光晤谈,亲切地问他:“山字型构造”是怎么一回事?你是不是给我讲一讲? “山字型构造”,是地质力学理论首先提出的构造类型。毛主席的提问,表示出对于地质力学和科学基础理论的深刻关心。毛主席曾多次单独接见李四光同志,就天文、地质、古生物、冰川、天体演化等自然科学中的重大问题同他进行交谈。 李四光在科学领域中的开拓工作,经历了艰难的历程。早在二十年代初期,正当西方资产阶级历史著作家韦尔斯在他的《世界史纲》中公开宣称“非洲及亚洲地方,还没有有经验的探险家去探查过”的时候,李四光已经在中国自己土地上,认真调查了北方石炭二迭纪的含煤地层,他对于古生物中的原生门类并对石炭二迭纪的?(tíng 亭)科化石进行的深刻研究,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他规定的?科分类标准至今还被各国所沿用)。这就从事实上批驳了欧美历史学家企图把亚洲人圈定在学术上不毛之地的歧视,在重要的科学勘探中,显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长期以来国际间就充斥着中国内地第四纪无冰川的谬论。在美国被誉为亚洲地理专家的葛德士,一九四四年在他的《亚洲之地与人》一书中断然宣称:“第四纪中国无冰川发生,因南方太暖,而北方又嫌过干之故。”这位自称为“游历亚洲十万英里并居留二十余年”的地质学教授,所持的无非是“中国文化西来说”的反动地理政治学观点。因为第四纪冰川的发生,是与早期人类活动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这就涉及了亚洲大陆究竟是否是早期人类的起源地问题。所以,欧美权威们一直坚持第四纪中国无冰川之说,说到底,无非是“西欧文化东渐论”这个帝国主义理论的翻版。 李四光认为,解放前那些肩负着“地质科学家”称号来到中国的探险队、远征队,大都是一些“开辟殖民地的急先锋”。因为帝国主义者开辟殖民地掠夺地下资源,首先的步骤就是来窃取我国地质情报。例如国际间知名的“地理学家”海定博士,一九二七年来到我国内蒙古,自称是“一个欧洲的——一个瑞典的‘侦探’”。他在书中写道:每当他本人“愈是深入亚洲腹地”,“对于我们地球最大的陆地更觉亲密,我总是带着更大的计划再到‘家’里来,作新的‘地理占领’”(见海定《探险生涯·亚洲腹地旅行记》原序)。由此可见,李四光解放前在地质战线上所进行的斗争,就是反抗殖民主义者“地理占领”的一种斗争。 在关于中国第四纪究竟有无冰川的大论战中,李四光孤军与之对阵的国际地质界人物是:德国的探险家李希霍芬、美国的巴博尔教授、法国的德日进牧师、瑞典的专家那林、安迪生顾问等人。他们大都在十九至二十世纪之初到中国进行过“调查”,一向以所谓对亚洲与中国地质素有研究而闻名于世,甚至有的人号称是冰川学专家。但他们却一概没有找到过中国内地的第四纪冰川的遗迹。不仅如此,一九三三年国民党政府的“御用(地质)学者一伙”,还以数万元重金礼聘巴博尔、德日进、那林等人到庐山现场来围攻李四光,名曰辩论冰川问题,实则力图否认李四光所肯定的确凿依据。因为李四光早于一九二一年就在太行山东麓、大同盆地,随后,一九三三年又在我国东南部庐山和黄山等地,一再发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确证。李四光在这前后延续四分之一世纪的长期论战中,虽然始终是以寡敌众,但他坚持了不间断的努力,先后在国内外发表了一系列论述华北和扬子江流域以及庐山与黄山冰川确证的文章。在庐山与黄山辩论的现场和世界地质论坛上,他终于以自己获得的大量实据,推翻了那些面对面“厮杀”的国际冰川学权威和一批西方教授,以及“探险”“远征”专家们的错误结论。 难怪李四光在总结我国地质战线斗争时,强调“地质科学的政治性比其他科学显得特别强烈。”他进一步认识了我国地质界“买办式的知识分子集团”恰好和那些帝国主义国家派来进行“地理占领”的先头部队结成了“最适当的伙伴”,指出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方式正好做掩护经济侵略的外衣”;而他们这种“实行奴役的措施”,“在地质事业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李四光围绕中国第四纪冰川问题进行的斗争,不仅揭开了研究中国第四纪地质新的一页,而且也充分说明:中国科学的发展必须走自己的道路。第四纪冰川问题对探索中国晚近时代的气候演变、生物变迁以及人类发展史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毛主席多次接见李四光同志时,谈到了冰川气候的发展变化规律与人类同自然界的斗争问题,毛主席十分重视科学基础理论对于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毛主席说:你的太极拳打得不错啊! 李四光回国后对地质战线上政治思想斗争的深入总结,对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精辟分析,引起了党中央、毛主席进一步的重视,认为李四光不仅是爱国的卓越科学家,同时又是一名坚定的反帝战士。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端的日子里,毛主席、周总理等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就询问过李四光:我国天然石油这方面远景怎么样? 多少年来,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者一直在散布“中国贫油论”。国际间的“权威”们有多少次论断过,世界已知油田大都在海相地层中,而中国大部是陆相地层,因此不可能储藏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石油。李四光则认为,找油的关键不在于“陆相”或“海相”,而在于有没有生油和储油的条件,仍在于对地质构造规律的认识。 历史已经证明:传统地质学的不幸,是他们不可能理解李四光早在一九三四——一九三五年旅欧讲学时提出的关于中国石油资源的预见。他曾不只一次地在演讲和著作中论及我国新华夏系的沉降带中“含有有经济价值的沉积物”。李四光这里指的就是石油。只是在当时蒋政权控制下,他不愿意把祖国潜在的石油蕴藏说给那些外国冒险家罢了。 现在呢,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富饶大地,以她的自由之身,展开在我们面前。曾几何时,地质力学不仅在开辟石油能源问题上,得到了成果丰富的验证;而且以李四光独创的理论(通过构造体系去认识、研究和控制矿产分布的规律),在寻找钨、铬、铀、金刚石、煤及稀有金属等战略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战果。直到大庆、大港、胜利油田相继报捷,我国渤海湾的石油滚滚流出如同泉涌的时候,塔斯社还引述他们“著名科学家”的话,重弹“中国贫油论”的老调,说什么“按照一般地质学概念——陆相岩层,不大可能开掘出含油的矿层来”,说“渤海湾有石油那是耸人听闻的”等等。就在这一情势之下,李四光又被召唤到毛主席面前。 时间:一九六四年底,三届人大会议期间。 地点:人大会堂北京厅。 一位工作人员对李四光说:请你到北京厅去一下。李四光拉开门跨进北京厅时,发现毛主席在那里,李四光以为是通知错了,就说:“主席,对不起,我走错了门。”正想转身出门。 这时,毛主席走过来,握住李四光的手说:你没有走错,就是我找你的。李老,你的太极拳打得不错啊! 李四光暗自诧异,心想:太极拳我刚刚学,主席怎么一下就知道了呢?于是回答说:我的身体不好,刚学会一点,太极拳打得还不好。 主席温和地笑开了,原来主席指的是根据地质力学理论的指引,在新华夏沉降带中(如同李四光历来所预见的那样)找到了一系列油田。主席在沙发上坐下来,一直在谈石油的话题。主席谈的是地质部和石油部协同作战,以及石油工人开发了大庆油田的辉煌战绩。 “主席,这都是遵照您的指示做的啊!”李四光激情满怀地说。 破除不可知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一九五七年三月,杭州西湖的竹林边已经是片片嫩绿。在生机蓬勃的春色里,周总理对休养中的李四光谈到了入党问题。李四光这时已经有入党的要求,但顾虑自己条件不够。他考虑: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党了,几十年艰苦斗争,有无数先烈流血牺牲,而自己却没有投身于武装斗争,很惭愧…… 周总理谈到: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这是毛主席最近讲的——提倡照辩证法办事。根据总理的提示,李四光回顾了自己走过的道路:他最初应用朴素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敢于同传统地质学的形而上学观点决裂,逐步形成和确立了构造体系的地质力学理论核心;解放前后,自己的思想又经过了多次飞跃,其中的第一次飞跃,得力于在伦敦居留时精读了外文版的《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这本深湛的著作,成为他回国后学习毛主席哲学思想极为重要的前导。 李四光经常说:地质力学真正的发展,是在解放以后。他牢牢记住了毛主席的教导:“许多自然科学理论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不但在于自然科学家们创立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的科学实践所证实的时候。”经过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特别是在验证我国广阔的石油远景方面,地质战线的广大战士突破了苏联大地构造学派传统观念和陈腐石油地质学的层层束缚,这就使得地质力学再次考验了自己的生命力,获得了又一次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 在这之后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地震能不能预报呢?地质力学理论,又面临一次愈加严峻的考验。 一九六六年邢台发生强烈地震后,周总理多次召集会议,并提出:“必须对地震的形成和发展的趋势,找出规律,总结经验。”“必须加强预测研究,做到准确及时。”周总理把破除(地震)“不可知论”的伟大战斗,提到国务院的紧急议事桌前。 的确,地震是否可以被认识?可否预测和预防?在一部分人中间还没有解决。总理有一次听取了会议上许多发言之后,转向了正在那里凝神思索的李四光,向他问道:你呢,李四光同志,你的意见怎么样? 李四光的回答是:“我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地震与任何事物一样,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个过程的。”李四光提出,要进行与地震预测任务相适应的科学试验工作。 李四光当场发言的精神,是要探索这一特定的自然现象在其发展阶段上矛盾的全过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总理很欣赏他这样肯定的回答。总理说:李四光同志独排众议,说地震是可以预报的;这很好!世界上没有不可知的事物,我们就是要发扬独创精神,突破科学难题。我们的前人,只给我们留下了地震的记录,我们,就要给后人留下地震预报的记录! 何等雄伟的气概!多么高贵的对人民对后代负责的精神!从这以后,李四光就在周总理的气势磅礴的号召之下,投入了探索地震预测的工作,不论是风雨雪飘,夜幕深沉,这一位在年近七十岁高龄时入党,现在又快到八十岁的共产党员李四光,亲身深入战斗的第一线。 李四光对地震地质的一系列探索,把地质力学推进到新的延长线上,使地质力学进入了新的领域。 我国地震预测史上有这么一场重要情景——一九六七年河北省河间县地震后,李四光在一个深夜里接到了国务院紧急开会的电话通知,他赶到会场已近凌晨两点钟。总理正坐在长桌的一头主持会议。总理让李四光在他的右边坐下,桌上摊开了一张京津地区的防震地图。会议的议题是:有关方面向国务院报告,这天清晨七时北京将发生七级地震,要求国务院准允立即通知北京居民到室外避震。这也就涉及到毛主席的安全。会上,各种各样的意见都讲过了。周总理这时问李四光:请你说说,情况真是这样紧急吗? 李四光在发言以前,先走近电话机,迅速给他近年来在北京周围按地质力学理论亲自建立的地应力观察站打了电话,让他们仔细汇报近日来地应力值是否稳定,有无异常。当他得到“无异常”的回答后,这才坐回到他参加讨论的位置上来。这时候,能够给李四光考虑的时间已经很少了,但是,根据北京地区地质构造条件,当他掌握了必要的可靠数据,经过了紧张的思索与迅速判断之后,必须回答这个重大的问题。 李四光十分明确地说:不存在这种紧急情况。并且建议:最好不要发警报惊动全市市民。李四光对周总理说:请毛主席安心休息吧! 总理同意不发警报,并说:“李四光同志,您年纪大啦,身体不好,早点回去休息吧!”这时已经是凌晨三时左右了。 但是,敬爱的总理,这一夜他自己并没有睡。为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和首都全城居民的安全,他在国务院办公室密切注意有没有新的情况发生,一直到平静的黎明到来,冉冉的红日升起在北京上空……李四光的判断证实了。 “你们听见了吗?听见了吗?” 一九七一年四月二十八日凌晨,总理办公室值班同志接到李四光病情恶化、生命危急的电话报告。习惯于深夜工作的周总理刚刚躺下,服用过安眠药,睡着了。值班人员叫醒总理。总理马上派去了自己身边的两名医生。但是,长期患有多种严重疾病的李四光,虽有国家和党组织多方关注,在他身上的动脉瘤破裂之后,一切妥善的疗法都已失效了。 自从前几年动脉瘤确诊之后,他知道自己生命不长了,为了京津地区的安全,冒着动脉瘤随时可能破裂的危险,力争到北京近郊区县去抓紧地震预报工作,同时,也抓紧了海洋地质和新的能源——地下热的开发工作。直到临终的前一天,李四光还在战斗。 这一天,他对医生恳切地请求说:大夫,请你坦率告诉我,究竟我还有多长时间?总理交给我的地震预报任务还没有完成……关于地震工作,李四光又和他的秘书谈了整整一个下午。他叮嘱秘书,第二天清早把大幅的全国地图带到医院来,他说还有一些防震预测工作要安排下去…… 但是,李四光再也看不见秘书带来的地图了。动脉瘤致命的破裂,中断了他在科学上的万里长征。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李四光同志,终年八十二岁。在他停止呼吸以前,总理派来的医务人员决定对病人施行最后的手术抢救,当护士把李四光抬上平推车替他整理卧具时,从李四光的枕头边掉下了一本《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在这本书上面,还留下了他去世以前的阅注,留下了李四光最后时刻身上散发的温热。 “我一生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共产党就是我最后的归宿!”这是李四光一九五八年入党时倾吐的感想。他这一生追求的崇高境界,正是表达了今天广大有志青年和无数科学工作者共同的心愿。今天,千百万知识分子和青年,一想到李四光这面科技战线上又红又专的旗帜,就象是看到了我们向科技现代化目标迅速进军的信号!从李四光身上,可以看到攻克科学城堡,攀登世界高峰的先锋战士形象! ——你们一定要继承李四光同志的工作!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九七一年五月二日,同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等领导同志一起,参加了李四光同志的追悼会以后,缓慢地走出了八宝山革命公墓小礼堂,对那些拥集在礼堂外面臂带黑纱的人群说话。总理向他们问道:——你们都是搞地质的吗? ——是的!那许多来自郊区的地质队员们回答。李四光生前,十分重视广大地质队员的实践,他曾经说:常年战斗在野外的地质队,就是一些不挂牌子的地质力学研究所。发展地质力学的希望在他们身上。 ——搞地震预测的,来了没有? ——来啦!我们来啦!另一部分群众向总理回答。他们的面容悲戚,但声音响亮。 这是一个阴雨天。这时候大家清楚地看到:冰冷的雨丝,正在浸洗着周总理的白发。这时,总理还没有戴上帽子,他亲切地环视着大家,用略带一点沙哑的语音在低声说话: ——现在任务交给你们了!刚才在追悼会上,我念过李四光同志生前说过的话,他说过,对地震预报也有极大的信心。这不仅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你们一定要继承李四光同志的工作!还要整理和学习他的遗著。你们听见了吗? 总理的发问,使他的声调也随之高昂起来。 ——听见了!大家有力地回答。 总理以他指挥员的果决的语气,再次问道——大家一定要继承李四光的工作,你们听见了吗?听见了吗? ——我们都听见了!礼堂内外齐声回答。这回答,盖过了隆隆的雷声。 回答总理这番问话的,岂止是地质战线广大指战员的代表!在我们祖国的每顷土地上、每片树林中、每条河流边劳动的人们,在试验室和科研所,在车间、教室和电子计算机旁进行操作和教学,在图书阅览室里研究和思考的人们,都在回答祖国的要求,完成党的嘱托——那就是毛主席和周总理生前留下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遗愿! ——你们听见了吗?听见了吗? ——我们听见了,都听见了。 这就是亚洲大陆新崛起的一声巨响!这说明“中国将要出现一个大跃进”!说明一个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的中华民族和强大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必将屹立于世界!(附图片) “向地球作战!”〔中国画〕 王为政 作 最高的荣誉〔中国画〕 王为政 作

第 3 版

1. 学会应积极开展工作

第3版()专栏: 开展学会工作 加强学术交流 编者按:最近,全国科协在天津召开了五个学会的学术讨论会,与会同志坚持百家争鸣方针,学术思想十分活跃。开展学会工作,加强学术交流,互相学习,广开思路,对发展我国科技事业,具有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意义。 学会应积极开展工作 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 沈元 航空和航天都是综合性很强的科学技术部门,集中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学会是跨部门、跨系统的学术组织,它既可以起到沟通各部门科技人员之间横向交流的作用,又可以起到组织几个有关学科的科技人员共同讨论某个综合性技术问题的作用。中国航空学会,正是适应我国航空科技事业发展的需要,于一九六四年初成立的。 在文化大革命前的三年中,我们组织了五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对推动航空科技事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例如,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对力学某一新发展在航空中的应用,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有的同志坚持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作出了显著成绩,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资料和理论。在普及航空科学知识方面,我们出版了科普杂志《航空知识》,举办青少年航空夏令营、航空知识普及讲座等,受到广大工农兵群众和青少年的欢迎。 “四人帮”对我国科学事业大摧残、大破坏,航空学会也深受其害。在他们掀起的“砸烂”学会的妖风下,我们学会的组织瘫痪,学术活动停止,刊物停办,工作人员改行。一九七三年,由于敬爱的周总理和叶副主席的关怀,航空学会才开始恢复活动。但由于“四人帮”的干扰,学会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打倒“四人帮”,学会大解放。在英明领袖华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学会工作正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去年已经召开了两次学术讨论会,大家从不同学术观点提出不同见解,争论很热烈,学术气氛很活跃。在普及工作方面,我们恢复出版了《航空知识》杂志和举办了多次航空科学普及讲座。我们决心响应党中央号召,充实调整学会领导机构,恢复各个分科专业委员会的活动,把航空学会的学术交流、学术出版和科学普及工作搞得更好。

2. 加强学术交流 高速度发展钢铁生产

第3版()专栏: 加强学术交流 高速度发展钢铁生产 鞍钢钢铁研究所副所长 崔 峰 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一贯重视和支持科学技术活动,多次接见科学讨论会的代表。毛主席亲自批示的《鞍钢宪法》五项原则中,就有一项是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那时,鞍钢每周举行一次科学活动,大家结合生产实际,交流国内外技术发展情况和动向,讨论生产上的技术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也经常参加全国范围的学术讨论会,交流经验,活跃思想。这对鞍钢的技术革新,生产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家都刻苦钻研科学技术,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力争在科学技术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那一段时间,高炉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以及平炉用氧,一度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研制的新钢种,占历年来转产定型的一半以上,十几种产品的质量,达到当时国内或国外的名牌产品的水平。 “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歪曲毛主席关于三大革命运动的指示,把学会和学术活动,污蔑为脱离实际的理论空谈,给参加学术活动的同志扣帽子,打棍子。在我们鞍钢,技术和知识都没有用处了,有经验的老工人看门扫地去了,科技人员成了“臭老九”,被下放劳动。不学无术的、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人被捧上天。技术规程破掉了,生产靠拚设备,拚体力,自由炼钢,炼出什么算什么,给钢铁工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打倒“四人帮”,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通过鞍山市和鞍钢科学大会的召开,制定了科技发展规划,学术活动重新开展起来。特别是中央关于要打破常规,改造鞍钢,高速度发展我国钢铁工业的指示,极大地鼓舞了鞍钢的全体职工。 这次参加五个学会的学术讨论会,听到了国内外学术情况的介绍,学习了各兄弟单位、各位专家的经验和成果,对我们启发很大。我们一定要把科研力量组织起来,下大决心,开展经常性的学术活动,研究、讨论钢铁生产中的问题,为鞍钢的改造、为全国钢铁工业的高速度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 工人参加学术交流好处多

第3版()专栏: 工人参加学术交流好处多 全国林业劳动模范 马永顺 我是一个老工人,从事木材采伐工作已经四十年,这次参加在天津召开的五个学会的学术会议,同科学家、教授一起讨论林业方面的科学技术问题,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觉得很有收获,很受鼓舞。 我亲身经历了由过去季节性手工作业到今天的机械化常年流水作业的过程。从木材生产的发展看,我深深感到科学技术对促进生产的发展,对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有很重要的作用。要把林业生产搞上去,必须进一步加强林业科学技术的研究。 可是前几年,“四人帮”对林业生产破坏糟踏得够呛。伐得多,造得少,更不要说搞科学研究了。林业生产一定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一定要讲科学。如果不按照林木生长规律,砍伐不到成熟利用期的中、幼令林木,采伐时不保护幼树,采伐后不造林更新,结果只能危害国家,危害子孙后代。 在这次学术交流会上,我讲了生产上的一些问题。科学家们讲了林业发展的趋势,讲了林业现代化的前景,我的心更亮堂了,觉得发展林业生产有了门道。学术会议真是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好机会。

4. 希望多举行学术会议

第3版()专栏: 希望多举行学术会议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钟惠澜 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它的连续性,要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又有它的集体性,即一个学科的发展,往往与其他学科的发展相联系。因此,在学科彼此交叉渗透的今天,一个科学工作者,不涉猎广阔的领域,不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是不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只有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广开思路,才能促进科学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祖国作出贡献。 作为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今后,我希望除多举行地区性、全国性学术会议外,还要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以促进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我深信,在以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在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指引下,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必将屹立于世界!我们中华民族必将为世界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5. 活跃学术空气 促进科学发展

第3版()专栏: 活跃学术空气 促进科学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 陈吉余 学术空气活跃与否,关系到科学研究能否兴旺发达,能否为生产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科学实验被否定,学会的活动被扼杀,广大知识分子被压制,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又拉大了。英明领袖华主席一举粉碎“四人帮”,三大革命运动一起抓,全国科协恢复了学会活动,使长期窒息的学术空气又活跃起来了。 这次参加在天津召开的五个学会的学术讨论会,心情倍感激奋。停顿十多年的地理学会恢复活动了。会议展示了许多科学工作者排除“四人帮”的干扰所作出的研究成果,也展示了粉碎“四人帮”以来,科学工作者大干快上,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的大量成绩。 学术交流的好处很多。就拿地理学会的这次会议来讲,与会同志介绍了各个单位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讨论了地理学特别是地貌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并以各种具体资料相互补充,道理越辩越明,论据越提越多,不仅使提出的学术论文更加完善,也推动了学科的发展。与会代表来自不同的工作部门和工作岗位,学术交流给大家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现代科学的发展,既有分支,也有综合,不同学科相互渗透,对于推动科学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就拿河流、河口与海岸研究来讲,既要研究动力学,也要研究泥沙学、沉积学和地貌学,同时还有一些工程上的有关问题。代表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大大增加了研究工作的深度。会议中也交流了学科发展的新技术的应用问题,这对于推动学科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中,科学技术工作者担负着非常重大的责任。科学研究要走在经济建设的前头。科学技术中有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要研究,有许多重要的生产问题要解决,而开展学术活动,交流学术经验,正是推动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深深感到,只有在“双百”方针指引下,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学术水平,推动基础理论的研究,并以理论上的研究成果,指导生产的发展。

第 4 版

1. 相互支援团结合作 反对超级大国侵略掠夺 海湾和红海地区国家联合反霸斗争不断发展

第4版()专栏: 相互支援团结合作 反对超级大国侵略掠夺 海湾和红海地区国家联合反霸斗争不断发展 新华社一九七八年一月六日讯 新华社记者报道:过去的一年里,红海地区和西亚海湾地区国家和人民在反对超级大国干涉、侵略和掠夺的斗争中,相互支援,展开了团结战斗的新局面。 海湾和红海,两水相通,唇齿相依。长期以来,美国把海湾地区看作是它和它的盟国的“石油库”,把红海及其口外的印度洋水域看作是运输这些石油的“生命线”。后起的超级大国苏联则采取攻势,向这里扩张。两霸的激烈争夺,威胁着红海和海湾地区人民的利益和安全。特别是苏联日益谋求对有关各国实行控制、扩张、掠夺,而且挑拨离间,制造事端,更加激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反抗。 在这一斗争中,海湾地区的国家和人民看到,红海和海湾是一个统一体。正如科威特《火炬报》指出的,“安全问题上的一致利益,要求海湾和红海沿岸国家进行协调,互相联系和合作。” 海湾国家在支援红海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它们公开宣布支持红海国家的正义斗争,从政治上予以声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统扎耶德发表谈话说,海湾国家有责任对红海沿岸国家在保卫红海安全方面给予支持。伊朗外交副大臣纳西尔·阿萨尔谴责苏联派遣古巴雇佣军对红海地区进行干涉。他说:“这些人来自世界的那一边,这里又没有他们的事,他们呆在这里干什么?”当埃及、苏丹和索马里同苏联霸权主义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时,科威特、伊朗等海湾国家的报纸先后发表评论,支持三国人民维护民族权益的严正立场。 海湾国家及时提供有效的财政援助支持红海国家的反霸斗争。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四个海湾国家组成了海湾援助埃及经济发展局,仅一九七七年五月一次,就决定向埃及提供十四亿七千五百万美元的巨额贷款。沙特阿拉伯向苏丹提供了三亿一千五百万里亚尔的援助。科威特等海湾国家也帮助苏丹实现武器来源多样化的计划,以进一步摆脱超级大国的讹诈。为了支援索马里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沙特阿拉伯提供了约两亿美元的援助,伊朗等海湾国家也提供了物质支持。 海湾和红海沿岸国家正在发展双边关系。一九七七年,这两个地区的国家领导人和重要军政官员,频繁互访,埃及总统萨达特访问了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埃及副总理凯舒尼访问了科威特、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海湾国家。苏丹副总统兼总理贝克尔访问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索马里总统西亚德访问了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伊朗六个海湾国家。新独立的吉布提共和国总统古莱德到伊拉克进行了友好访问。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和民主也门还组成一个联合代表团对五个海湾国家进行访问,讨论了进一步加强合作的问题。海湾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和官员也对红海国家进行了访问。 为了有助于排除超级大国在经济上和文化上的掠夺和渗透,海湾国家和红海国家正大力加强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互助合作。它们之间缔结了许多双边的经济和文化合作协定,或提供贷款,或援建工农业项目,或帮助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目前,苏丹正得到沙特阿拉伯等国的援助,大力发展农业。在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科威特援助的六所高级中学和一所医院正在兴建。伊拉克向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提供了机场电信联络和空中导航方面的技术。伊拉克同索马里在摩加迪沙合资经营的炼油厂也在加速修建。埃及则向卡塔尔、科威特等海湾国家提供了人数众多的教师。埃及同卡塔尔还签订了关于科研交流的协议。 海湾和红海两地区的国家和人民加强团结,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这是第三世界联合反霸事业的一个重要发展。

2. 西德反对绥靖主义的声音更加响亮 认为欧洲局势不是更缓和而是更紧张,主张加强防务对付苏联威胁

第4版()专栏: 西德反对绥靖主义的声音更加响亮 认为欧洲局势不是更缓和而是更紧张,主张加强防务对付苏联威胁 新华社波恩一九七八年一月六日电 新华社记者报道:生活在欧洲心脏地区的西德居民,在过去的一年里,对于苏联在“缓和”的幌子下加紧扩军备战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因而主张进一步加强防务、反对对苏绥靖的声音也更加响亮。 苏联经常鼓吹的“缓和”究竟意味着什么?对此,人们的认识越来越明确。西德《世界报》主编克伦普把苏联的“缓和政策”比作用来“麻醉欧洲的鸦片”。巴登符腾堡州总理菲尔宾格指出,苏联的“缓和”言词是用来掩盖其扩军行动的。西德退役将军皮尔斯特尔在最近出版的《和平与暴力——苏联共处政策的军事方面》一书中写道:“苏联的和平共处政策归根结蒂并没有缓和的实质,完全是企图让西方躺在安全的摇篮里,削弱其体力上和心理上的防御能力,使它今后遭受到军事威胁和压力。” 苏联的宣传机器不断宣传,“欧安会”以后,欧洲的“和平更有保障”了。西德一些政界人士批驳了这种说法。他们指出,情况正好相反,目前欧洲局势不是更缓和,而是更紧张了。西德国防部长勒伯尔指出,“在这段时间内(指一九七三年以来)华沙条约组织的兵员不断增加”,“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在中欧地区,华沙条约组织的军队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队多十五万人,多一万辆坦克”。 西德“大西洋协会”理事会成员克尼茨夫人去年十二月六日在西德联邦国防军协会举办的一次报告会上强调指出:“苏联在长达数年之久的欧安会和中欧裁军谈判的幌子下,扩大了它在欧洲的常规优势”,苏联“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翼和南翼的威胁不断增长。”她认为,赫尔辛基会议并没有增进西方的军事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名称并不名副其实。 在过去一年里,美国对苏政策的某些动向也使得西德一些政界、军界人士在“缓和”和欧洲安全问题上更加警觉。去年八月美国报刊透露的美国《第十号总统研究备忘录》在西德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根据这个《备忘录》,在苏联一旦发动进攻时,美国将放弃西德三分之一的领土。西德基督教民主联盟黑森州主席德雷格尔、联邦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韦尔纳和其他军政界人士以及西德报刊相继发表谈话和评论,抨击在美国存在的这种对苏联的绥靖思潮。他们指出,放弃西德领土的想法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要求美国政府确认“前沿防御”的原则。最近,一些西德人士又通过写文章或发表讲话,批评美国在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中对苏联作出让步,损害欧洲的安全利益。皮尔斯特尔将军在他的书中指出,无论苏美之间达成的第一个限制战略武器协议,还是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第二阶段谈判,都没有煞住苏联扩充军备的努力,相反,苏联利用这些协议,“在中程导弹方面进行了重大的技术改进,使这种对欧洲地区特别危险的武器系统的进攻能力将提高几倍”。西德军政界一些人士还表示反对西方在维也纳中欧裁军谈判中作单方面的让步。西德外长根舍重申,“不能接受那种将确认、甚至固定东方在裁减地区的优势,并同集体(裁军)原则相违背的协议”。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加强了对经济绥靖主义政策的批评。他们认为,西方国家用贷款和科学技术支持苏联扩充军备是一种危险的做法。西德基督教社会联盟主席施特劳斯说:“如果没有西方的长期贷款,苏联就无法支付其已经很贫乏的居民供应,就无法支付它的庞大的扩军活动”。西德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议会党团第一副主席齐默尔曼说,“谁想通过援助而使苏联放弃其扩张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路线,谁就显然看不到或不想看到战后多年来苏联的政策。”

3. 挪威《晚邮报》发表社论 谴责苏联对挪威推行强权政治

第4版()专栏: 挪威《晚邮报》发表社论 谴责苏联对挪威推行强权政治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一九七八年一月五日电 奥斯陆消息:挪威《晚邮报》一月四日以《与苏联的关系》为题发表社论,谴责苏联对挪威推行强权政治。 社论说,挪威首相奥德瓦尔·努尔利在元旦电视谈话中指出,“我们总是愿意在国际法和谈判的基础上以友好的方式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然而我们愿意保卫和维护我们的主权与自由”。这番话虽然没有指哪一个国家,然而最适用于同苏联的谈判。 社论接着说,挪威与苏联在北部存在着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但是,苏联一九七五年九月份在巴伦支海有争议的海域进行了导弹试验,圣诞节前夕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在赫尔辛基当面攻击挪威的防务与安全政策,这显然是妄图将挪威置于其压力之下。 社论说:“苏联这种行为加强了人们的这样一种印象,即俄国人并不急于解决某些有限而又具体的争端,而是要利用这些有争议的问题去影响和改变挪威在东西方之间的安全政策。看来在进行实际谈判之前,克里姆林宫所期待的让步是削弱挪威同西方的联系或者至少在挪威的防务与外交政策方面作出新的限制。苏联猛烈攻击挪威打算让西德的小股部队参加北约在挪威的演习仅仅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实际上俄国人要求的是:有权参与我们同我们的北约盟国如何进行合作的决定。”社论还说,“假如我们一步一步地屈服于苏联的意愿,以期望接近实际解决(有争议的问题),这将只不过是幻想。” 社论最后说,解决挪威和苏联在北部的有争议的问题的前提是,俄国人不要借助于渔场“事件”、导弹试验、口头谩骂和玩弄外交“气氛”来软化挪威。

4. 苏联“基辅”号航空母舰进入地中海炫耀实力

第4版()专栏: 苏联“基辅”号航空母舰进入地中海炫耀实力 新华社一九七八年一月五日讯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苏联的一艘航空母舰“基辅”号由一艘巡洋舰护航,于一月二日从大西洋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炫耀实力。 这艘航空母舰一月四日停泊在摩洛哥海岸外,舰载的雅克—36式垂直起飞喷气飞机和直升飞机曾起飞进行飞行演习。 苏联的这艘航空母舰的活动受到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密切注意。它刚一离开摩尔曼斯克基地驶入大西洋,美国海军巡逻轰炸机和英国舰只、飞机就对它进行了跟踪。据报道,驻在地中海的美国第六舰队也一直在密切监视着它的行动。 合众国际社在报道“基辅”号的行踪时注意到,苏联的这艘航空母舰是在美国总统卡特正在对一些欧洲和中东国家进行访问的时刻离开自己的基地作这次远航的。这家美国通讯社写道:“‘基辅’号被认为是显示俄国力量和加强其在国外的海上力量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

5. 艰难的一年—一九七七年西方几个国家经济情况综述

第4版()专栏: 艰难的一年 —一九七七年西方几个国家经济情况综述 立凡 一九七七年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普遍放慢,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处于半停滞状态。尽管一九七五年年中它们的工业生产已从危机底点开始回升,但是,经过两年半的时间,目前除美国和日本外,都还没有超过危机以前(一九七三年)的高点,有的国家离高点还相当远。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人数一直降不下来,有的国家失业人数还在增加。生产设备开工率仍低。国内市场不振,国际市场竞争剧烈,相互加强进口限制。世界贸易的实际增长率从一九七六年的百分之十一估计将降为百分之六左右。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仍在扩大。货币剧烈波动,物价持续上升。劳动人民的生活没有改善,或者甚至下降。罢工浪潮时起,政局动荡不定。私人企业不愿增加投资。虽然美、日、西德等国近二、三年已经搞了不少的赤字财政,以刺激经济,也无济于事。恩格斯曾经说过,“资本主义生产是不能停下来的:它必须继续增长和扩大,否则必定死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83页)当前西方国家经济这样长时间的半停滞状况,对它们确实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从几个主要国家的情况来看: 美国:在这次经济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曾下降了百分之十五点三。到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份,工业生产已超过危机前高点百分之五点九。但其增长率估计将比一九七六年降低一半(约为百分之五到六)。固定资本投资到第三季度止,比危机前高点还差百分之四点七。失业率虽已从一九七五年的最高点百分之九降为百分之六点九,但同一九七四——一九七五年的经济危机以前的失业率百分之四——五相比,仍然很高。现在要再降下来很难。生产设备利用率在去年第三季度虽已从危机中的底点百分之七十点九回升到百分之八十三左右,但是还低于危机前的高点百分之八十七点八。公司利润率下降,股票价格持续低落,从去年初至年末已跌落约百分之十六。头十一个月的外贸逆差已达二百四十四亿七千万美元,估计全年将达二百七十亿美元左右。美元汇价因而大跌,其国际信用进一步下降。各大财团明争暗斗,卡特政府举棋不定,能源、税收、货币、金融、贸易等各项政策,各派意见分歧,定不下来。这对私人企业投资影响很大。另外,美、日、西欧之间争夺市场,相当激烈,尽管一再举行七国(美、日、西德、英、法、意、加拿大)首脑会议,以协调政策,但仍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 日本:在六十年代,日本经济的增长速度在资本主义世界名列前茅。在一九七三年年底爆发经济危机和石油提价三倍以后,日本经济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直到现在还没有脱离困境。在这次危机中,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百分之二十点八,超过意大利以外的其他西方国家。到一九七七年十一月,才勉强超过危机前高点千分之四。去年头十个月工业生产增长率只有百分之四点九,远低于上一年的百分之十三点七。国内市场萎缩,生产设备过剩,制造业的开工率不过百分之八十左右。私人企业固定资本投资回升不多。失业率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上升。过去日本失业率不超过百分之一,现已达到百分之二以上。一九七七年头九个月出口增长百分之二十,进口增长百分之十一,基本上维持了上一年的增长率,顺差将近一百亿美元,比上一年多。日元汇价因而大涨。它的出口日益受到美国和西欧的抵制,特别是竞争性最强的钢材、船舶、汽车、彩色电视等。 目前,日本各大财团把希望寄托在福田政府加大经济刺激的剂量和继续增加出口上面。福田政府虽然对通货膨胀危险有所顾虑,但仍准备再搞一次较大的经济刺激措施;在增加出口方面,困难很大。因为日本的出口已受到国外越来越厉害的抵制,特别是日元汇价大涨以后,对日本的出口很不利。目前依靠出口的中小工商业已受到严重打击,并且正在再度出现企业倒闭浪潮。日本当前的经济情况是矛盾重重,很难解决。 西欧:在不久前的经济危机中,西德工业生产下降百分之十二点二,到一九七七年十月才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全年工业生产增长率估计约为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远低于上年的百分之七。固定资本投资(包括建筑业)到一九七七年二季度仅回升到危机期间下降幅度的一半,失业人数在一百万左右,与上年差不多。估计全年进出口贸易量分别增长百分之五,远低于前年的出口增长百分之十四和进口增长百分之十七,顺差估计达三百七十亿马克(约一百六十亿美元)。马克汇价持续上升,这对继续增加出口不利。在国内市场不振,西欧共同体内部经济停滞和世界市场竞争加剧情况下,西德经济将会遇到更大困难。 英国经济是低速度增长或长期停滞的典型。在这次危机中,工业生产下降百分之十一点三,小于其他西方国家,但回升最慢,到一九七七年十月离危机前高点还差百分之九点一,失业人数没有减少,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仍是西方国家中较高的。一年多来,在北海油田增产的带动之下,情况有所改善,外贸有较大增长,逆差比一九七六年缩减约三分之一,最近四个月还出现顺差,国际资金回流,外汇储备激增,一年前长期疲弱的英镑汇价步步上升。这些在流通领域中好转的迹象是否能改变其工业生产长期停滞局面,还很难说。 法国在这次危机中,工业生产下降百分之十四,到一九七七年九月离危机前高点还差百分之六点七,一至九月工业生产增长率只有百分之一点七,远低于上年的百分之六点七,外贸增长率也低于一九七六年,逆差估计全年当在二十亿美元上下。法国政府采取了一定的紧缩政策,对经济的增长速度,发生了压抑的影响。 总的情况是西方国家的工业生产从一九七五年下半年到一九七六年上半年出现较快的回升以后,即转入蜗牛式爬行状态,其爬行速度逐季下降。日本和西欧实际上已进入半停滞状态。据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由美、日、西欧等二十四个西方国家组成)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份估计,该组织的成员国一九七八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将比一九七七年六月份估计的百分之五还低,约为百分之三点五,下半年可能降为百分之三。美国情况虽然较好,但一九七八年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也将进一步下降。 西方国家为了拖延下一次经济危机的到来,正在或准备采取较大的刺激经济措施,包括减税、免税,放宽信贷和增加国家投资等。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占有制的矛盾,决定了“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西方国家给经济打强心针的办法虽然能奏效于一时,使危机的爆发时间有所推迟,但其结果则往往是下次的经济危机更为深重,后果更难收拾。

6. 美元汇价在西方外汇市场上持续暴跌 美国政府被迫对美元汇价进行干预

第4版()专栏: 美元汇价在西方外汇市场上持续暴跌 美国政府被迫对美元汇价进行干预 新华社一九七八年一月六日讯 由于美元汇价在西方外汇市场上持续暴跌,美国财政部一月四日被迫宣布对美元汇价进行干预,美国联邦储备局动用了与各国中央银行的“互惠信贷安排基金”收购美元。 去年下半年,西方外汇市场上一再出现抛售美元的风潮,美元汇价持续下跌。十二月份,跌风更烈。据报道,与年初相比,到十二月中旬,美元对日元汇价已下跌了百分之二十二,对瑞士法郎下跌百分之十九,对西德马克下跌了百分之十一。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总统卡特在十二月二十一日宣布,要“保护美元的地位”,“对付外汇市场上的混乱情况”。 在卡特讲话后,美元汇价略有回升。但是由于美国经济前景并没有什么改善的迹象,对外贸易赤字依然庞大,所以不到一个星期,美元汇价又一次下跌。新年开市以后,再次出现暴跌。在瑞士苏黎世、西德法兰克福、日本东京、荷兰阿姆斯特丹、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外汇市场上,美元对这些国家的货币又一次跌到历史最低点。在伦敦,美元对英镑的汇价跌到一九七六年三月以来最低点;在米兰,美元对意大利里拉也跌到十七个月来的最低点;在西欧其它外汇市场上,美元对各国货币的汇价也全面下跌。 同时,黄金价格猛涨。一月四日,在伦敦,每盎司黄金价格上涨了三点五美元,达到一七二点六二五美元,创一九七五年五月以来的最高价格。 美元汇价大幅度下跌和黄金价格猛涨已使西方外汇市场陷于极大混乱。 在美国政府宣布对美元汇价进行干预以后,外汇市场上美元汇价开始回升。但是许多经纪人对整个形势仍抱“迷惑和怀疑”态度。他们说,美国政府的行动并没有改变造成美元下跌的因素,即大量的石油进口所造成的美国外贸有巨额赤字的状况。有的经纪人认为,目前美元可能稳定一个短时期,但预计还将进一步下跌。

第 5 版

1. 华主席在湖南 美术作品展览选刊(图片)

第5版()专栏: 华主席在湖南 美术作品展览选刊孩子们的成长是大事(中国画) 姜 堃 郑小娟汇 报(油画) 陈子云 王 垂 孙忠祥春 天(油画) 李光烈华政委来到演兵场(油画) 桂润年春 到 军 营(中国画) 刘 沛执行纪律的模范(中国画) 王孝柏 张亚宝 邓超华 邬邦生猪 娃 养 得 好(油画) 周石民华书记和小代表(中国画) 邓立衍 丘跃秋华书记看了我们的戏(年画) 曾正民

第 6 版

1. 满眼春光又一年

第6版()专栏: 满眼春光又一年 周 碧 翻开新年的第一张日历,你想起了什么?如果说,岁月的流逝象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江大河,那末,社会主义中国的航船,正甩下荒滩、绕开暗礁,以大气磅礴之势,高速度地奔驶在新的航程上。春光喜人,辉煌的一九七八年开始了! 谁都盼望春天,因为春天百花齐放。 谁都热爱春天,因为春天充满希望。 满园春色,来之不易! 试想一想吧:春天到来之前,有过多少次砭人肌骨的寒流,有过多少次摧残万木的风暴?在朔风凛冽中,有不凋的青松,也有枯枝败叶。然而正因为霜煎冰冻,腊梅才格外芬芳;正因为战胜了严冬,春光才格外明媚!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不平凡的一九七六年。万恶的“四人帮”妄图用坚冰来阻挡社会主义航船的前进。是英明领袖华主席率领人民打破坚冰,扫平暗礁,拉响了伟大进军的汽笛! 过去的一年,是天翻地覆的一年,是热气腾腾的一年。大治天下的斗争绚丽多姿,革命潮流的发展波澜壮阔,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迅猛异常!就在全国各地的县委书记们走进人民大会堂,听取华主席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报告的那一夜,就在华主席顶风踏雪来到大庆同铁人的战友亲切握手的那瞬间……顿时,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春风吹暖了人心,春雨滋润着万物,春花沐浴着阳光……这就是初见成效的光明的中国呵!这就是无比美好的社会主义的春天!这样的春天,是经过严峻的斗争得来的春天,因而显得千万倍的珍贵,它将永远留在中国的大地上! 面对春天,总是有两种人、两种态度。有的人在花香鸟语中飘飘然陶醉了。他们忘却了柳暗花明处还会隐藏着有毒的葛藤,而盘绕在葛藤上的还有冬日里僵而未死的毒蛇。更多的人们则是牢记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教导,斩草除根,锄恶务尽,决不给那些僵而未死的毒蛇和虫豸以任何复苏的可乘之机。春天来到了,但进击的道路却是无穷无尽!用战斗赢得了大好春光的人们,一定要更加珍视春光,奋勇前进! 满眼春光又一年。一九七八年,这是极关重要的一年,是需要我们流更多汗水的一年。亿万人民辛勤的汗水,必将使光明的中国更加春意盎然。

2. 昆仑小景

第6版()专栏: 昆仑小景 王宗仁 站牌 它诞生在抓纲治国的跃进岁月,地图上还没有来得及添上它的名字。你瞧,站牌搞得多么简陋:一根毛毛茬茬的红柳杆上,钉着一块散发着松脂味的木板,板上写着站名:“红柳滩”。茫茫滩上不见一户人家,只有那密密扎扎的建设者的帐篷,预示着未来的繁荣。 汽车站座落在三岔路口,南去沙漠水库,北通昆仑钢厂,西到草原新城工地。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小站都沸腾着歌声、笑语。他披一身霜花刚下夜班,你拎着铝制饭盒去上早班。提着地质包的一个藏族和一个汉族大学生,都是到深山勘探队去报到的……人们匆匆来,匆匆去,见面时谁也不相识,离别时却那么亲密无间! 一辆接一辆的公共汽车把站上的等车人送走,开不完的车呀送不完的人!别看大家分手时互相道声再见,其实都是朝着同一个目标匆匆奔去…… 深山建设一日千里,今日的“红柳滩”,不久就会变成现代化大型工厂的工地。那时,这样的站牌又会出现在“黑风口”、“沙子山”、“野牛沟”…… 帐篷 这是名副其实的“帐篷城”。在皑皑雪山下,在茫茫沙漠里,在滔滔冰河旁,到处是一簇簇、一排排的帐篷。它的四根牵绳绷得紧紧的,象四根棍子,牢牢地扎入地层,十级暴风也吹不动。它的帆布身子坚牢结实,任凭雹砸雪打也压不垮。它里面还有一炉红通通的火,即使零下四十度也暖如春天。 帐篷城啊最简易,没有护城树,没有柏油路。城里所有的东西都是“露天牌”的:露天舞台,露天餐厅,还有露天夜校…… 夜来一场大雪,“帐篷城”变得漫天皆白,唯有帐篷门露着圆圆的洞口,显示在雪原上,一排排,一行行,多象延安的窑洞! 啊,延安窑洞——高原帐篷!简直令人难以分清是窑洞象帐篷,还是帐篷象窑洞。其实,又何必去分呢!正是延安的窑洞孕育了高原的帐篷。何止是帐篷,草原上的干打垒,沙滩上的地窝子,不都闪耀着延安精神的光芒么!

3. 抒怀

第6版()专栏: 抒怀 峻青人生能有几度秋,六载风霜已白头。畴昔曾洒山河泪,而今幸释党国忧。愧无佳作酬盛世,喜有群芳竞九洲。此身愿化杜宇鸟,报春呖血死方休!

4. 致读者

第6版()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致读者 为了更好地贯彻毛主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更好地反映华主席提出的抓纲治国战略决策所带来的万马奔腾的大好形势,我们接受广大读者和作者的热情建议,从今年起增加《战地》副刊的版面。增版后的《战地》有两种,其一侧重发表文学艺术作品,包括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革命回忆录、诗歌、歌曲、曲艺和美术作品。其二是有文学色彩的综合性副刊,包括杂文、随笔、小品、短诗、影评、剧评、书评及其他专栏。 我们决心努力改进文风,扫除“四人帮”搞的那套帮八股。希望广大作者和读者继续给予关怀和支持。 《战地》编者

5. 车间早已是春天

第6版()专栏: 车间早已是春天 北京第三棉纺厂工人 陈满平纺织机旁花烂漫,莺歌燕舞流水欢,一群女工去巡回,劳动歌声扣心弦!春从姑娘手中过,牵来银线当飞泉,春从姑娘心中来,织出花布似采练!抓纲治国绘新图,金花银花赛牡丹,日织千匹不知累,巧把春天细装扮!纺织机旁花烂漫,万紫千红百家艳,东风不等燕飞来,车间早已是春天!

6. 公社春早

第6版()专栏: 公社春早 河南灵宝县广播站 赵有维 起春风一夜大地起春风,条条春柳烟蒙蒙;日历卷出七八年,页页战报火焰红。公社春早景色浓…… 工地午餐饭菜馍汤大口咽,雪粒扑碗更香甜;坡地要变登天梯,队长边吃边动员。抓住时间斗败天! 县委指挥部当年八路驻窑洞,分田分地为工农;今日搬来县委会,指挥作战又办公。漫山遍野春潮涌。 植树高山植松松亭亭,河边插柳柳青青,南沟苹果北滩枣,椿树守村槐护岭……十年山坠绿海中!

7. 千斤顶·轮胎

第6版()专栏:随感录 千斤顶·轮胎 洛阳地区建设公司 刘平治 在工厂,在矿山,安装大型设备,或是检修大型机床,工人们总是把一只只千斤顶垫在重物脚下。千斤顶凭着它那英勇顽强的斗志,坚韧不拔的毅力,顶起巍巍高炉、钢山铁岭。 千斤顶体小力大,英勇顽强,是因为它始终脚踏实地。脱离了坚实的垫基,它是无能为力的。 一只只灌足了空气的汽车轮胎,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扎扎实实,默默无声地荷着重载,滚滚向前,行驶数十万公里而不知疲倦。 轮胎之所以能不停息地飞奔向前,是因为它时时脚踏实地;离开地面的轮胎,尽管转的速度再快,也只能是空打转,不能前进一步。

8.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第6版()专栏:文艺新书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沈阳部队某部 胡世宗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是上海人民出版社新近编辑、出版的一本以部队生活为题材的抒情短诗集。 这本诗集,选辑了一九七二年五月至一九七七年五月整整五年间《解放军文艺》上发表的一百二十一首部队生活短诗,作者基本上是战斗在部队各个不同岗位上的基层干部和战士,作品较为全面地表现了在祖国天空、陆地和海洋上战斗着的人民子弟兵的丰富多采的生活;以往诗歌创作很少接触到的喷火兵、舟桥兵、舰艇信号兵、雷达标图员、军马调驯员的战斗生活,在这本诗集里都有所描绘。诗集洋溢着我军指战员热爱领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海洋般深情,体现了对国内外阶级敌人,对万恶的“四人帮”的刻骨仇恨和极端蔑视,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浓郁的生活气息,独到的构思,朴实的语言,是这本诗中多数篇章所共有的长处。如反映硬骨头六连战士同“四人帮”打击迫害革命老干部的阴谋诡计针锋相对斗争的《请》:“有人说你已经‘老朽’,还要把你当‘走资派’揪,若问六连怎么做?——写一份请帖送到你手!……来,让我们几代革命硬骨头,齐心合力,一块儿和他们斗!”形象、简洁而有力。官兵关系和军民关系是部队诗歌创作的传统题材,写得多了,往往容易落入老套。但《宿营》、《政委的心展开翅膀》、《告别》、《水和乳》就写得不一般。作者也很注重诗意和诗句的锤炼。如:十一级的暴风要把大海连底兜翻,可是它兜不翻。为什么?有战士驻守的钢钉小岛,“把大海钉在地球上边”。多么宏大的气魄,多么奇丽的想象!又如:“红星红旗放光辉,一切听从党指挥”,“革命老将是军队的躯干”,“精湛武艺是军队的铁拳”,“战士就是这样的人,祖国的寸土能生根”!一句句都喊出了战士宏亮的心声!表达革命战士对领袖深沉热爱的《想韶山想在心眼上》、《跟着华主席再长征》,表现我军指战员不为“缓和”烟幕欺骗的《鸽哨》,以及《特制床》,《锚链》,《钓蟹》、《渔船出海以后……》等,在创作上也都有一定的特色。

9. 百花齐放(图片)

第6版()专栏: 百花齐放〔中国画〕 王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