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06-23

第 1 版

1. 毛主席语录

第1版()专栏: 毛主席语录 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

2. 培养一代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新农民——大寨大队联系实际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调查

第1版()专栏: 培养一代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新农民 ——大寨大队联系实际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调查 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发表以来,大寨大队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社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一段一段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语录,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讨论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的问题。他们回顾和分析了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中,大寨党支部支持了什么,反对了什么;发展了什么,限制了什么?他们从实践到理论,深刻地认识到:大寨二十多年来所进行的斗争,就是无产阶级不断战胜资产阶级,不断铲除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的斗争;就是要把大寨社员培养成为一代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新农民,努力在农村阵地上筑起反修防修的铜墙铁壁。 筑起反修防修的铜墙铁壁 大寨的同志在这次学习理论中,首先明确地认识到,大寨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真空。它同全国农村其他社队一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实行商品生产、按劳分配、货币交换,存在着资产阶级法权,在经济领域和上层建筑领域里,都存在着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和条件。如果以为大寨是先进队,社员们觉悟高了,资本主义影响就没有市场了,是不符合实际的。只要看看大寨的历史,就会明白这一点。 土地改革以后到合作化时期,刘少奇鼓吹的什么“四大自由”和“三马一犁一车式农民”的修正主义路线,在大寨就有反映。一些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的富裕中农,情不自禁地喊出了“要想发财快,庄稼搅买卖”的口号,搞起了一个假互助的“好汉组”,想发家致富,走回头路。陈永贵同志带领的“老少组”,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顶住了修正主义路线的歪风,巩固发展了集体经济,迫使所谓“好汉组”在社会主义优越性面前认输,不得不跟着走互助合作的道路。这是大寨改造小生产者的第一仗。 从人民公社化到三年暂时困难时期,在刘少奇“三自一包”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下,当时昔阳县出现了搞“白草、黑市、小块地”的一股歪风,又使得大寨少数富裕中农的思想动摇不定。大寨党支部一针见血地指出:“三自一包”是要恢复生产资料私有制,必然会产生贫富两极分化的恶果。他们再次用“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道理教育农民,引导他们同打着社会主义招牌搞资本主义复辟的修正主义路线作斗争。 一九六三年大寨遭了洪灾,困难一来,阶级敌人乘机煽动“各找门路,各奔前程”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大寨党支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带领农民“先治坡,后治窝”,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灾年来个大丰收,农村面貌大改变。大家从实践中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集体经济的巨大力量。这场斗争又一次冲击了小生产的狭隘观念,使人们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在大寨遭到广大群众的抵制。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斗争仍然是十分激烈的。大寨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受到攻击,昔阳学大寨运动受到干扰。大寨党支部带头和各兄弟社队一起狠批了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锻炼了农民在大风大浪中识别修正主义的能力。 大寨的同志回顾了党内几次路线斗争对大寨的影响,对列宁关于“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教导,体会越来越深。他们对毛主席早就教导的两点:一、广大农民是愿意在党的领导下逐步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二、党是能够领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有了进一步的领会。他们认为,教育农民,虽然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但只要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地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是完全可以清除小生产残余思想的影响,把农民培养成为一代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新人。 教育农民首先要教育干部 怎样加强党对农民的教育?大寨党支部在学习中反复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们根据多年的实践,得出了一条经验:教育农民首先要教育干部。他们在这次学习中特别要求党支部成员、干部和党员清醒地看到,今天农村中还存在着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和条件,资产阶级思想和小生产的传统习惯还在时刻浸染我们。每一个同志都要自觉地改造思想,自觉地反修防修,当批判资产阶级的带头人,当清除一切旧意识形态和旧传统习惯势力的带头人。 多年来,大寨党支部采取了教育干部的许多措施,头一条是组织干部学习革命理论。大队党支部委员组成了一个中心学习组,大队还经常举办干部读书班。近几年来,全大队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的空气浓厚。每天晚上,党支部委员、大队干部读书,党员、团员读书,也带动了贫下中农读书。干部们深有体会地说,读书,使我们对许多事情由不自觉到自觉了。比如大寨天天搞生产斗争,干部们就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人同自然的关系,首先有个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为国家、为集体,还是为个人战天斗地?因此,他们能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革命思想领先,教育社员齐心协力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 多年来,大寨党支部把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当作反修防修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他们对干部的要求很严:“既是干部也是社员”,“当干部不能让群众养活”,“不劳动就不能当干部”。他们还规定:干部白天不开会,不办公,参加劳动;干部和干部家属的劳动报酬,不能超过同等劳动力社员的报酬。 在党支部的教育下,大寨的干部认真执行了这些要求和规定,并且自觉地在劳动中带头干重活、脏活、危险活,为革命忘我劳动。老干部是这样,年轻干部也是这样。他们认为“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才是真正名副其实的人民勤务员,才能永远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陈永贵同志现在回到大寨,仍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手把手地教青年种庄稼。老队长贾承让仍是村里每天起得最早的人,上工在前,收工在后。副书记梁便良白天地里劳动流汗比社员多,晚上回村工作比谁都忙。还有贾进才人称“病不倒”,宋立英人称“累不倒”,郭凤莲是一个坚持革命带头、劳动带头的好接班人。到大寨参观的人说:“看大寨,山变、地变、产量变,但大寨干部劳动人民的本色永不变。”大寨的干部说:“这个不变,正是为了防变 。” 为了反修防修,大寨党支部经常提醒干部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时刻警惕“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的情况。过去,阶级敌人给干部送这、送那,都被顶住了;现在,队内队外常有个别人给大寨干部送几盒香烟,以为这样好办事。这能不能抽呢?有人说,这是人情,不理过意不去。陈永贵同志说:“这烟虽然和阶级敌人送的动机不一样,但也不能抽。大寨干部姓公不姓私,你送也为(巴结)不下,不送也惹(触犯)不下。”大寨党支部就是这样教育干部在日常生活中防微杜渐,时刻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有一年,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大队木工组有个“巧木匠”,社员对他也信任。后来,发现他有损公肥私行为。经过调查揭发,原来这个木匠搞这种活动,是拉了一个管财务的年轻党员为他开绿灯。当时,党支部抓住这个事例,开展了一次反对化公为私的政治斗争,着重教育干部,同时教育群众要坚决抵制“资产”风。 大寨党支部从回顾教育干部的经验中认识到,教育干部反修防修,是百年大计,时刻也放松不得。近几年,他们狠抓了上层建筑领域里的革命,目前又把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批林批孔结合起来,狠批林彪“诱以:官,禄,德”之类的修正主义黑话,表扬同资产阶级腐蚀进行斗争的好党员、好干部、好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正气,打击资产阶级歪风。 逐步铲除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 大寨党支部这次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认识到:要逐步铲除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造成使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是重大无比的任务,必须坚持不懈,长期作战。 他们在学习中重新分析了这些年来大寨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他们认为,过去采取的一些措施,都是有利于共同富裕、防止扩大差别的。当时,他们虽然不大了解什么叫“资产阶级法权”;但是,由于认真学习和执行了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这些措施实质上是既承认了资产阶级法权存在的必然性,又考虑到了限制它的必要性。比如:他们实行的新评分制度,就既体现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又批判了“工分挂帅”,而且通过这项新制度的实行,扩大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提高了社员为革命种田的自觉性。又如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社员收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他们不断地调整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增加了公共积累,用来扩大集体生产,建设集体住宅,举办卫生、文教等集体公益事业。这些都是有利于使社员们从集体事业的壮大中,增强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思想。 他们总结了批林批孔以来的经验,进一步认识到要逐步铲除旧土壤,必须加强在上层建筑领域里,包括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他们讨论了近年发生的两件事情。一是有两个社员外出放牲口,一个社员为队里修好了一条扁担,给集体打草挑草几千斤;另一个社员因为私心作怪,把兄弟队山上小树砍了二十根做木把,拿了回家。当时,党支部组织大家进行“一条扁担与二十根木把”的对比讨论,比出了为公和为私的两种世界观,教育社员不断清除私心杂念。二是在批林批孔中,发现破除了的“四旧”又有些抬头。这两件事虽小,但是他们却拿出来讨论,要大家清楚地认识到,上层建筑领域里的革命是长期的复杂的,绝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就是为资本主义复辟保留条件。最近,为了逐步清除旧土壤,他们把批林批孔以来开展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活动,搞得更加丰富多采,宣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宣传共产主义精神,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和腐朽没落的孔孟之道。 他们还回顾了这些年来把大寨建成了一个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斗争,从中看到,农民从批判旧世界中受教育,也从建设新世界中受教育,从建设社会主义大生产过程中,逐步消除小生产的私有观念和传统习惯。二十多年来的事实就是如此。大寨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建设社会主义农业,改造河山的规模越搞越大,从治坡到建设“海绵田”,又到搬山填沟造平原,使粮食亩产由一九六四年的八百斤上升到一九七四年的一千一百斤。这些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几十万斤粮食的产量,首先是共产主义的远景和理想,使大家眼界开阔,信心坚定。在四战狼窝掌、搬掉旧坝造平原的时候,有人曾经一时想不通。他们说:“如今,大寨家家有余粮,队里有储蓄,卖粮几十万,为什么还要搬掉‘海绵田’,重新造平原?”为四战狼窝掌付出了生命的共产党员石桂林,想的就不一样。他说:“要为自己,咱早歇了,要为共产主义,还得干几百年!”他的话表达了大寨农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坚强决心。 当前,大寨党支部正在继续带领干部和社员,从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搞清楚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的问题。他们豪迈地说:“人类解放我解放,无产阶级专政永不忘!”“咱大干苦干为了啥?为的是在地球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现共产主义!” 中共山西省昔阳县委调查研究室

3. 抓理论学习 促煤炭生产 平顶山矿务局广大职工认真学习革命理论,促进安定团结,发展了革命和生产的大好形势,提前完成上半年煤炭生产计划

第1版()专栏: 抓理论学习 促煤炭生产 平顶山矿务局广大职工认真学习革命理论,促进安定团结,发展了革命和生产的大好形势,提前完成上半年煤炭生产计划 据新华社郑州一九七五年六月二十二日电 河南省平顶山矿务局广大职工,深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促进安定团结,发展了革命和生产的大好形势。五月份以来,全局十三个生产矿、近七十个采煤队,队队创高产,矿矿都超产,已经提前十四天完成了上半年煤炭生产计划,煤炭产量占全年计划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开拓掘进和洗精煤也都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 平顶山矿务局出现的大好形势,充分显示了批林批孔运动和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重要指示的巨大威力。 去年春天,由于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破坏和干扰,这个矿务局的煤炭生产曾经一度受到影响,成为河南省的后进单位。批林批孔运动中,中共平顶山市委和矿务局党委带领广大职工认真看书学习,深入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革命罪行,坚决打击了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提高了广大职工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扭转了革命和生产的被动局面。 今年,平顶山市委和矿务局党委,带领全局职工深入展开了群众性的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活动。他们针对矿区分散的特点,组织理论学习报告团,把各矿、队学习好的典型,集中起来,在全局巡回交流经验。各单位还采取举办学习班等形式把全局职工普遍进行了一次轮训。在学习中,广大职工联系矿区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深入批判修正主义路线,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有力地推动了矿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学习,平顶山矿务局广大职工进一步提高了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觉悟;激发了大力发展煤炭生产的积极性。二矿是平顶山矿务局第一个投产的矿井,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个矿煤炭产量比设计能力已经翻了几番,本来准备收“摊摊”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今年这个矿的职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后,决心向深煤层进军。挖深煤层困难很多,但都被他们一一攻破,提前五十八天完成上半年国家原煤生产计划。继二矿之后,这个矿务局各个矿都连续不断地创造了煤炭高产。 领导深入基层,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好社会主义企业,是平顶山矿务局党委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后突出的变化。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过程中,局党委发动全局职工再一次批判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批判林彪散布的“英雄创造历史”、“上智下愚”等反动的唯心史观。通过学习和批判,职工们进一步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加企业管理。一矿是个设计年产一百五十万吨的大型矿井,近几年这个矿的煤炭产量已经超过设计能力,要继续增产,采煤设备和提升能力都受到限制。这个矿党委紧紧依靠工人、发动群众献计献策。根据群众的意见,一面提高现有采煤工作面的产量;一面对矿井进行技术改造。提升能力小,他们把提煤的箕斗由小改大。为了提高采煤能力,工人们以革命加拚命的精神,只用十三天时间,就高速度地安装了一个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为这个矿煤炭继续增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各矿的辅助工人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后,也主动到生产第一线去参加劳动。 在革命、生产一派大好形势下,平顶山矿务局广大工人和干部更加斗志昂扬,他们在提前完成上半年国家煤炭生产计划的基础上,决心再接再厉,为生产更多的煤炭做出新贡献。

4. 图片

第1版()专栏: 新疆一号立井煤矿掘进区党总支委员、维吾尔族老工人尼牙孜萨以提,经常理论联系实际,从思想上帮助青年工人,提高他们抵制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和影响的能力。 新华社记者摄

5. 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办好工人大学 陕西许多厂矿企业走上海机床厂的道路,办起七·二一工人大学

第1版()专栏: 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办好工人大学 陕西许多厂矿企业走上海机床厂的道路,办起七·二一工人大学 据新华社西安一九七五年六月二十二日电 陕西省许多厂矿企业走上海机床厂的道路,办起了七·二一工人大学。 批林批孔以来,陕西省广大工人热情支持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原有的七·二一工人大学不断巩固提高,新办的七·二一工人大学成批出现。今年,在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重要指示的热潮中,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办好七·二一工人大学,对于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意义,办学积极性更加高涨。目前全省已经办起七·二一工人大学和各种类型的职工业余学校八十多所。 陕西省厂矿办的工人大学,形式多种多样,有脱产的,半工半读的,也有业余的,都认真贯彻执行“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把学校办到三大革命运动的第一线。汉江机床厂在一九七三年办起了一所半工半读的七·二一工人大学。工人们亲切地称学员是“不脱工作服的大学生”。他们一面学习,一面生产,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又把生产中发现的问题带到学校研究解决,第一期二十名学员在一年多的学习时间里,就完成十多项技术革新,取得了教学、生产双丰收。 这些工人大学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注意把转变学员的思想放在首位。第九冶金建设公司的七·二一工人大学从一九六九年创办以来,他们组织学员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把阶级斗争作为一门主课;规定学员定期回班组参加生产劳动。这几项措施对于转变学员的思想起到了积极作用。 各厂矿企业积极发动和依靠工人群众办好工人大学。宝鸡市秦川机床厂在一九七○年创办七·二一工人大学后,全厂职工非常关心学校的教育革命。铸木车间党支部不仅选派优秀工人去学习,而且采取找上门、接回来的办法,经常做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每学期,这个车间都要派老工人给学员作忆苦思甜报告,帮助学员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激发学员的阶级感情,使他们树立为革命而学的思想。遇到政治运动,车间党支部就把送去的学员接回来,让他们在运动中经风雨见世面。几年来,在学校和车间党支部的共同努力下,这个车间选送的十一名学员,都在工人大学胜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其中有六人被评为工业学大庆的积极分子,有两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做到了思想、学习双丰收。 这些厂矿办的工人大学,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坚持勤俭办学。西安焊接工具厂是一个只有一百二十多人的小厂,但是厂小志气大,在油毛毡棚里办起了工人大学。西北机器厂办起工人大学后,利用工厂的现有条件,发动群众搞了几十件简易教具、挂图,自力更生解决了教学实验中的一些问题。

第 2 版

1. 革命没有到站的时候——百灵庙镇武装部长孟克达来坚持继续革命的事迹

第2版()专栏: 革命没有到站的时候 ——百灵庙镇武装部长孟克达来坚持继续革命的事迹 “他是草原上一匹奔腾不息的骏马!” “他是反修前哨的一名永不下岗的哨兵!” 在祖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草原上,各族人民用不同的语言,传颂着一位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战士的动人事迹。 他,就是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镇的武装部长、共产党员孟克达来同志。 人离战马 心不下鞍 孟克达来原是人民解放军某部的一名骑兵战士。在解放战争中,他身跨战马,转战东北和华北战场,艰苦奋斗,英勇杀敌,为人民立下了战功。一九五四年转业到地方工作。二十年来,他牢记毛主席关于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的伟大教导,不论工作岗位怎样变换,始终保持着战争年代那么一种革命精神。 一九六二年八月,党派孟克达来到牧区新宝力格公社担任武装部长。接到通知,他扬鞭策马,日驱一百五十里,当天赶到了新宝力格。一到新岗位,他立刻深入到蒙古包,向广大贫下中牧热情宣传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遵照毛主席关于民兵工作“三落实”的指示,建立了适应牧区特点的“草原轻骑”,并且带领民兵们刻苦掌握飞跨堑壕、翻越障碍、乘马射击等杀敌本领。 从一九六五年孟克达来调到百灵庙镇担任武装部长以来,他一直住在武装部的办公室里。床头上一支半自动步枪,一支手枪,一个手榴弹袋和一个干粮袋,经常整理得好好的。有时因为需要吃掉了几把炒米,也很快补齐。他说:“百灵庙镇是祖国北部的一个门户,战备的弦一丝一毫也松不得。我们手中有枪,背上有粮,敌人胆敢侵犯,就可以随时奔赴战场。” 每逢节假日,当一家家亲人欢乐团聚的时候,他总是战斗在工作岗位上,同执勤民兵一起巡逻、站岗。他说:“在我们欢度节假日的时候,要严防敌人乘机捣乱。我们决不能放松警惕!”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孟克达来担任了镇革委会副主任,工作担子重了,可是他从没有放松抓战备、抓民兵工作。修筑战备工事他干在先,军民联防演习他冲在前。他和民兵一起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经常是一身汗水一身土。同志们担心他拖垮身体,劝他说:“老孟,骏马还有歇蹄的时候,火车还有到站的时候,你身体不好,也该休息休息啦!”他哈哈大笑说:“马可以歇蹄,火车可以到站,革命可是没有到站的时候!”孟克达来就是这样,为在边疆筑起人民战争的铜墙铁壁而忘我战斗。 反修防修 冲锋在前 革命征途上,有刀枪剑戟的厮杀,也有不拿枪的战斗。孟克达来牢记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教导,经常勉励自己:“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不仅要紧握手中枪,守好北大门;还必须和全国人民一道,批判修正主义,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孟克达来带领广大民兵大破四旧,猛烈冲刷着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他拿着半导体喇叭,深入大街小巷,宣传毛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宣传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意义,和群众一起揭露和批判党内一小撮走资派,批判修正主义,带领民兵维护社会治安。他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虚心接受群众的教育,始终站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前列。 孟克达来热情支持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他说,对待新生事物的态度,就是对待文化大革命的态度。他积极帮助街道妇女办起“五·七”工厂,热情支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百灵庙镇上有十多个社会青年,孟克达来把他们组织起来学习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指示,鼓励他们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经过学习,这些青年积极报名,上山下乡,插队落户。上海民兵走向社会参加阶级斗争的经验在报上发表以后,孟克达来读了一遍又一遍,并立即组织民兵学习。他说:“上海经验是按照毛主席革命路线建设民兵的重要途径,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有力措施,百灵庙也要这样做!”当他发现有的同志担心民兵参加社会阶级斗争会影响生产,就找这些同志谈心,一起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帮助他们提高对民兵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经过反复细致的思想工作,终于统一了认识,一支支民兵小分队在百灵庙镇出现了。民兵和群众一起,镇压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打击投机倒把分子,团结教育青少年,维护社会治安。群众反映:“巡逻民兵的红袖章闪到那里,那里群众就眉开眼笑,敌人就胆颤心惊!” 孟克达来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他长年穿一身褪了色的军装,把部队发的针线包带在身边,经常缝缝补补。他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哪怕花一分钱也要先和会计商量。有人说:“一个镇革委会副主任,批个条子会计就得办。”孟克达来说:“我们当干部的是人民的勤务员,只能带头遵守财务制度,不能搞特殊化。” “只要不倒架,就要拚命干” 一九六八年,孟克达来得了骨化性肌炎症,一只胳膊不能伸展,身上带了钢腰子。他还是照样坚守工作岗位。他想:一定要战胜疾病,决不让它挡住自己前进的步伐。剧烈的疼痛,常常使他脸上冒着大颗的汗珠,但他从来不吭一声。后来,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领导上和同志们坚决要他到北京住院治疗。经过再三劝说,孟克达来才动身来到北京。在招待所里,他结识了部队的一位老同志。他们一起回忆在战争岁月里紧张而又艰苦的斗争生活,使孟克达来十分振奋。孟克达来想起在旧社会牧主皮鞭下度过的苦难童年,想起解放后的幸福生活,想到一九六四年来北京观礼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幸福情景,想到今天毛主席正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着反修防修的伟大斗争,他觉得在医院里再也呆不下去了。一天清早,他悄悄地搭上火车,奔回边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了工作。 一九七○年八月,百灵庙的战备施工正进入紧张阶段,孟克达来和群众一起,成天一身汗、一身泥,干得热火朝天。一天下起大雨,他检查施工来到镇西头的工地,见雨水正哗哗地灌进施工作业面。孟克达来一面招呼人们打坝堵水,一面跳进没膝的泥水中,迅速地用面盆向外舀水。大家知道他是个带着钢腰子、一只胳膊病残的人,争着要替换他,他笑呵呵地说:“只要不倒架,就要拚命干。干这点活我散不了架。”他在水中奋战两小时,终于保住了作业面。 孟克达来在日记中写道:“当人民需要的时候,我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一九七四年五月一日,孟克达来率领民兵进行步枪实弹射击训练,接着又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汉族民兵徐志宏,由于第一次投实弹,心情有些紧张。他接过手榴弹,站定后猛地向前一扔,不料却掉在他的右后侧五米的地方。手榴弹冒着白烟,山脚下是三十多个民兵,眼前是惊呆了的徐志宏。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孟克达来大喊一声:“危险!”用左手将徐志宏猛然一推,一个箭步窜过去,准备拣起手榴弹摔向远处。不料,在他弯腰拣手榴弹的刹那间,轰地一声,手榴弹爆炸了。在场的民兵脱险了,孟克达来却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为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最近,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和内蒙古军区决定给孟克达来同志追记一等功,并发出了开展向孟克达来同志学习的通知。一个学习孟克达来同志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的热潮,正在内蒙古草原蓬勃开展。 本报通讯员

2. 图片

第2版()专栏: 河北宣化风动机械厂民兵,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充分发挥民兵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中的战斗作用。图为他们在一起畅谈学习体会。 本报通讯员摄

3. 一件不平常的婚事

第2版()专栏: 一件不平常的婚事 丁玉芹是河北省东光县秦村公社秦三村大队的女民兵。一九七○年十月,她和本村的解放军战士陈忠江恋爱,两人商定,等忠江休假时结婚。不料,一九七一年四月,忠江在驾驶汽车执行任务时摔伤了。 消息传到了秦三村。忠江的大哥从医院探望忠江回来,告诉玉芹: “忠江伤势很重,他让我带个口信给你,劝你另找对象,别等他了。” 玉芹知道忠江是在拉运物资时,为抢救国家财产而摔伤的。她给忠江写了一封信:“你为革命负了伤,是光荣的。有党和政府的关怀,你的伤一定能够治好。请安心治疗,不要考虑那么多。” 不久,玉芹接到了忠江的回信。忠江恳切地说:“玉芹同志,你知道我负了重伤,特意写信安慰我,这种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使我深受感动。但是你还不了解我的伤情,我现在下肢已经瘫痪,生活不能自理,我不愿意连累你。所以我还是劝你另找对象吧!” 丁玉芹想:我是一个共青团员,一举一动都要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办事。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同志那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如今忠江为抢救国家财产残废了,我怎么能只顾自己,把他抛弃呢?她回忆起忠江在村里担任民兵排长的时候,工作、学习、劳动,样样带头,经常为群众做好事。一九六九年,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侵犯我国珍宝岛,他在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军,要求保卫祖国。他入伍后,重担抢先挑,危险冲在前,曾多次受到部队领导的表扬和嘉奖。这次因公负伤残废,但他身残志不残,仍想着革命,想着他人。这样的好青年,值得我学习,我也有责任照管他。玉芹坚持要和忠江结婚。 玉芹的决定,引起了家庭的一场风波,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母亲坚决支持,并说服了不同意的亲属。最后大家都支持玉芹和忠江结婚。玉芹立即给忠江写了信:“忠江,你的伤情我已经知道了,我们的感情是建立在无产阶级思想基础上的。今后,希望你不要再为此事多想了,好好养伤,争取将来还能为祖国作些贡献。你家的一切困难由我承担,请你放心。” 玉芹坚决要和忠江结婚的事,轰动了秦三村。大队干部和广大群众坚决支持。阶级敌人在暗地里吹冷风,说这件事办不到。玉芹以实际行动回击了阶级敌人的诬蔑。一九七四年一月,她毅然来到邢台市革命军人疗养院,找陈忠江结婚来了。 疗养院的领导和群众得知玉芹要和忠江结婚,大家都为他们忙忙碌碌地筹办喜事。在结婚典礼上,院首长激动地说:“只有在毛主席和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才会有丁玉芹、陈忠江同志这样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呀!” 本报通讯员

4. 时刻想到自己是共产党员

第2版()专栏: 时刻想到自己是共产党员 人民解放军某部后勤处副处长叶保国,总是以普通一兵的姿态出现在群众中。平时,他坚持每天和战士一起出操,坚持打水扫地;野营训练时,他和战士一起摸爬滚打,站岗值班。同志们说:“你年纪这么大,比不得我们青年人,有些事情,你指点一下就行了。”他说:“指手划脚惯了,普通一兵的本色就会变。别看一点一滴的小事,它却能去掉我身上的官气。” 不久以前,叶保国的家属随军了,侄儿要求把家里的三间房子留给他住。按照过去的习惯,叔叔把房子留给侄儿住,谁也不会说什么。但叶保国不这样想。晚上,他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他想到解放前祖祖辈辈给地主当长工的苦难生活,想到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幸福日子,想到党对自己的培养教育,想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事事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不应只顾个人的私利,只为自己的亲属打算。现在,家乡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推动下,人换思想地换貌,粮食连年增产,生产队急需装储备粮的仓库。把房子交给生产队做仓库,不是更好吗?他想到这里,便叫起侄儿,同侄儿一起忆苦思甜,把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告诉了侄儿。侄儿见叔叔讲得条条在理,高兴地说:“那你就把房子交给生产队吧。”第二天,叶保国就把房子交给了生产队。 以后,由于工作需要,叶保国从后勤处调到木工房做负责人。那是到处堆着木头的地方。他睡的床是从机关里带来的两只板凳架起来的木板。木工师傅说:“给你做一副床架吧。”他说: “凡是不合法的东西,一样也不能做。”他坐的椅子又破又旧,木工师傅说:“这里木材方便,就做一把新的吧。”他说:“这不是共产党员的作风。”他的家属向他要一块洗衣板,他一口答应了。一次,他到城里开会,休息时,他上街到处转,一起去的同志问他买什么,他说买洗衣板。那位同志说:“老叶呀,你住在木材堆里,还缺块小小的洗衣板吗?”叶保国说:“木材是不少,可那是国家的财产,我一点也不能占用。”最后他终于在街上买到了一块洗衣板。 本报通讯员

5. 和群众战斗在一起

第2版()专栏: 和群众战斗在一起 “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修防变。”这是北京部队某部副团长白宝珠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中的一条体会。 有段时间,白宝珠在部队农场当场长。农场有小汽车和公用的自行车。白宝珠的家离农场二十多里路,他节假日回家,从不让用小汽车接送,也不骑公家的自行车。有一次,白宝珠的弟弟从外地来京,想到农场去看望他。场里的同志对他说:“你弟弟要来农场,用场部的小汽车去接一下吧。”白宝珠谢绝了同志们的关心,他说:“汽车是上级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的。我们不能用公车办私事。” 白宝珠把参加劳动看成是联系群众,改造世界观,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必修课。一年到头,他除了开会、学习外,每天都和战士在一起劳动。有一次,他和战士们一起插秧,突然下起了大雨。他冒雨和战士们一起战斗。由于过度疲劳,他的胃病又犯了,胃痛一阵比一阵厉害。疼得实在受不住了,他就喝点十滴水压一压,继续干。后来被战士们发现了,硬把他从田里拉了出来。但他在田埂上蹲了一会,又到秧田里和战士们一块干起来。在他的带动下,终于不误农时地完成了插秧任务。 白宝珠常说:“我们当了干部,心里要时刻想着群众。”他常想到战士是自己的阶级兄弟,决不能对战士摆官架子。他坚持和战士们同吃同住。有段时间,炊事班有的同志因为团结不好,影响了工作。他了解情况后,便系上围裙,到伙房和炊事员一起烧火做饭,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搞好革命团结的教导,提高了战士们的觉悟,加强了革命团结,使伙食很快得到了改善。 本报通讯员

6. 当普通一兵

第2版()专栏: 当普通一兵 武汉部队某部某连连长杨生明,自觉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随时随地和战士打成一片。他经常说:“我们无产阶级军队的指挥员,决不能有高人一等的思想,否则,思想上就会和战士们隔一堵墙,生活上就会搞特殊化。要想带好兵,首先要打掉身上的官气,把自己当作普通一兵。” 一次,后勤部门按人数分给这个连一百三十多斤梨。通讯员小毛见连长连日指挥施工,累瘦了,饭量也减少了,就给他多称了两斤,想让连长开开胃口。下工后,杨生明见自己的一份梨比战士的多,便拿了梨去找司务长,问明情况后,立即把多称的两斤退了回去。小毛想不通,说:“连长成天为连队操心,多称两斤梨是应该的,何必抠得这么死?”杨生明拍着小毛的肩膀说:“连长和战士的职务不同,但都是一起干革命的同志。如果对我这也照顾,那也照顾,不就会使我脱离群众吗?两斤梨事小,但它是关系到保持和发扬我军官兵一致的革命传统的大问题啊!” 杨生明当干部已经七年了,但如今盖的仍旧是入伍时发的那床已经洗白了的军被;一双解放鞋,补了又补,原来的鞋帮子都找不到了。今年初,这个连从偏僻的山沟来到武汉市执行任务。有人对杨生明说:“现在环境变了,你还用当战士时的这套行头,别人会笑话。”他回答说:“我不怕资产阶级笑话,就怕丢了无产阶级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就怕思想上和战士们分了家。”他把铺盖从小单间搬到二排住的大房间,和战士们睡在一起。他经常给大伙讲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先进事迹,讲当前阶级斗争的特点,勉励大家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打退不拿枪的敌人的进攻。 杨生明总是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兵。无论是训练,还是搞军农生产,战士们身上有多少汗水,他身上就有多少汗水;战士们腿上有多少泥,他腿上就有多少泥。去年八月,正当水稻开镰时节,杨生明觉得腰部痛得厉害。一检查,是椎间盘肥大,需要住院治疗。但杨生明把住院介绍信往口袋里一塞,悄悄地跑回了连队。第二天,晨星未落,杨生明就带领同志们去抢收水稻。干了一会儿,疼得他满头汗水直淌。战士们抢走了他的镰刀。可是一转眼,他在别处找了把镰刀又干起来了。晚上收工后,卫生员要给杨生明打针,可是到处找不见。最后,发现他在打谷场上跟夜班。卫生员心疼地说:“你这样带病干,要累坏的,快回去休息!”杨生明说:“当干部的和战士一起摸爬滚打,以身作则,多吃点苦,少休息一会儿,是应该的。”在他的带动下,全连同志你追我赶,热火朝天,提前四天完成了抢收水稻任务。 本报通讯员

第 3 版

1. 银幕生辉 英雄增彩——评革命现代舞剧彩色影片《沂蒙颂》

第3版()专栏: 银幕生辉 英雄增彩 ——评革命现代舞剧彩色影片《沂蒙颂》 晓牧 革命现代舞剧彩色影片《沂蒙颂》,在还原舞台的基础上,发挥电影手段的特长,精心刻画英雄人物的精神面貌,强化渲染矛盾冲突,一些重场戏和重点舞段镜头运用得灵活而富有特色,成功地塑造了英嫂的银幕艺术形象。 革命现代舞剧《沂蒙颂》,本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正确处理创造和继承的关系,为主要英雄人物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气派以及浓厚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的舞蹈语汇,生动地塑造了英嫂这个代表着“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的英雄典型,并通过她的光辉形象,深刻地体现出军民团结、水乳交融的主题思想。影片牢牢把握住舞剧的这一特点,利用各种电影手段,把表现舞蹈语汇和突出革命激情统一起来,力求深掘细刻地揭示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世界,使英嫂的银幕艺术形象更加光彩夺目。 舞剧中《乳汁胜甘泉,军民心相连》一场,表现了英嫂用乳汁抢救解放军伤员方铁军的动人情节。这一情节是刻画英嫂英雄性格的浓重的一笔。它饱含着革命人民无限热爱工农子弟兵的阶级深情,有力地揭示了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之所以能够获得伟大胜利的深厚的阶级根源和坚实的政治基础。这场戏里,从英嫂在挖野菜时先发现地上的血迹,到发现昏倒在草丛中的伤员,再到发现伤员忍受着焦渴缺水的痛苦,构成了情节的重要环节。这三次发现,一次比一次更激烈地引起英嫂思想感情的激荡,一层比一层更深入地展示出她精神境界的崇高,细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的主要侧面,并为她决然用乳汁抢救伤员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英雄行为,作好了充分的铺垫。影片紧紧捉住这个英雄人物内心世界闪射出瑰丽光彩的特定时机,加以细致入微而又层次分明的精心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你看,勤劳质朴的英嫂上场了。她的主调音乐,以舒展、明朗的旋律伴送着她从坡上慢慢走下,蹲身挖掘野菜。一个开阔的全景镜头,拍摄了从劳动斗争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英嫂的优美舞姿,展示了主人公的劳动人民阶级本质和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仍然从容不迫的坚定意志。镜头渐渐推成英嫂半身,突然,音乐节奏的急剧变化和英嫂动作的夸张停顿,表现出她蓦地发现手指沾上了血迹。镜头随即跟着音乐、舞蹈节奏的急变而分切,跳成了近景:英嫂急遽站起,又退后一步,低头察看血迹,抬头思索判断。这个从徐缓中突现的近景镜头,真切传神地刻画了英嫂的高度警觉和沉着镇定。接着,换成全景镜头横移,英嫂循着血迹,拨开草丛,找到了昏迷不醒的伤员方铁军。随着她“探海”倾身观察的舞姿,镜头顺应舞蹈动作和造型的导向,变为近景,以逼近的视觉形象,展现了英嫂为阶级亲人身负重伤而焦灼不安的真挚感情。英嫂查明情况后,立即采取救护子弟兵的紧急措施。她为伤员包扎好伤口,机敏地用脚擦、土掩迅速除掉血迹。这里运用的移动跟进的小全景镜头,完整地拍下了舞剧中的脚尖“画圈”等富有变化的动作,通过这一经过改造以表现新的生活内容的舞蹈语汇,体现了英嫂防范敌人非常审慎和细心。英嫂回到伤员身边,宽慰地舒了口气,却又看到了方铁军正受着伤痛和干渴的熬煎,而水壶中已滴水不存。这时,镜头又由全景推成半身,再一次以醒目的视觉形象突出了英嫂急阶级亲人所急的无比焦虑。“没有水,怎么办?”英嫂心急如焚。影片接连以几个连贯的镜头,紧跟英嫂的舞姿,展现了急速的“跑圆场”、激昂的大跳、疾风似的“掖腿转”以及三举水壶等一系列大幅度、快速度的动作,形成逐级增强的节奏,极力渲染她此时此地定要为亲人寻水救急的决心。而接着出现的一个伤员焦渴难忍的半身镜头,更烘托了英嫂实现这一决心的紧迫感。影片为了细致揭示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在用小全景镜头拉跟拍摄英嫂原地碎步的动作时,大胆地插入了一个急速移动着的脚尖特写,通过对这一具有芭蕾舞特色的舞蹈语汇的突出强调,把英嫂急欲抢救伤员的满腔激情,推到了高峰。英嫂为亲人寻水焦急万分,她抱壶抚胸,细细思索,突然想到:“啊!乳汁可以救亲人!”随着人物思绪的变化,节奏由急而缓。镜头舒展地从近景拉开,展现了英嫂“迎风展翅”的优美造型。她后腿慢慢扬起,捧壶凝视伤员,象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心血一下子全部倾注在子弟兵的身上。紧接着的是:雨露滴滴,霞光闪闪,群山巍峨,层林尽染。写意的空镜头渲染了激越动人的艺术意境,烘托着英嫂手捧灌注了乳汁的水壶,送到了伤员唇边。灿烂的朝霞映照着水壶,这里面盛着多么深厚的阶级情谊啊! 影片对这场戏的处理,首先坚持以表现舞蹈语汇为主。电影镜头的运用,始终服从于揭示英雄人物内心世界的舞蹈视觉形象的完整和连贯。但又不拘泥于照搬舞台演出的格局,而是充分利用镜头角度、景别和镜头运动的变化,扩大和丰富了观众的视界和视角,加强了舞蹈语汇的表现力,使英雄人物性格的揭示,更易于观众准确理解,感染力也更加强烈。同时,影片还大胆地多次运用近景、特写镜头,发挥电影善于表现细部的独特功能,细腻描写人物的面部表情或其他细节,为舞蹈语汇锦上添花,从而使英雄人物的革命激情得到更细致的深入开掘。 彩色影片《沂蒙颂》的另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利用电影手段,强化渲染矛盾冲突,有力地烘托并突出了主人公在激烈斗争中的英雄形象。 革命文艺总是要通过典型化的矛盾冲突,来展示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和胆略才干的。舞剧《沂蒙颂》中敌我双方的斗争,围绕着对解放军伤员的搜捕和反搜捕而展开、激化。影片始终突出了全剧矛盾冲突的主线,尤其是在第四场《舍己救亲人,聚歼还乡团》的斗争高潮中,以紧凑的节奏和凌厉的气势,描绘了这场动人心魄的激烈搏斗,呈现了军民生死与共、同仇敌忾的战斗风貌,突出地表现了英嫂大义凛然的光辉形象,深刻地揭示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劳动人民“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的崇高思想。 第三场末尾,戏剧冲突渐趋激烈,是向全剧高潮发展的一个重要层次。随着雷声隆隆,风起云乱,还乡团突然出现在方铁军隐蔽的洞口附近。影片在敌人出场前后,以两个相反角度的近景镜头,先后展示英嫂对敌情变化的观察判断。而后又在移动的全、中景镜头中,拍摄了英嫂扫除洞前脚印的舞蹈。急速的舞蹈动作和急速的镜头运动叠合在一起,渲染了紧迫的斗争形势,预示着一场严重的斗争即将来临。敌人远出搜捕没有结果,又重返洞口盲目开枪、放火。枪声响,火光起,矛盾急剧激化。英嫂目睹情况危急,决心引狼扑身以掩护伤员。影片在这里,把舞台演出时用幕后暗场交代的这一细节,又以近景镜头加以强调。这前后运用的三个稳定的近景镜头,由于镜头景别大小的对比和动静、疾徐的对比而产生的跳跃,强化了浓烈的斗争气氛,并且生动地展现了英嫂临危不惧、勇于承担重任的大无畏英雄气慨。这就预先确立了她在后来斗争高潮中的主导地位。 英嫂将敌人引离山洞之后,她和乡亲们遭到还乡团的堵围。匪徒威逼交出伤员不遂,便以夺走英嫂的孩子相恐吓。英嫂威武不屈,英勇斗争。这时,一个适当降低了摄影机转速的摇跟镜头,拍摄了英嫂连续急速旋转的舞姿。降格摄影产生的快速效果,增强了舞蹈的速度和力度。银幕上的英嫂,恰似一簇熊熊燃烧的红色火团,不停地向残暴的敌人喷射出仇恨的怒焰。这一急速、刚劲的舞蹈语汇,形象地揭示了这个普通革命妇女的广阔胸怀和坚强斗志:宁肯牺牲自己亲爱的孩子,也要保住比亲骨肉还亲的子弟兵!当匪徒丧心病狂地举起孩子正要摔下山崖的一刹那,急推的变焦距镜头霍地托出了挺身跃上的方铁军。他巍然屹立在目瞪口呆的敌人面前,决心以身殉难,拯救乡亲的孩子。接着,在全片最大的特写镜头中,出现了英嫂闪耀着革命激情的双眼。阶级亲人的意外到来,更加鼓舞、坚定了她的斗争信心。这两个异峰突起的镜头,把两个英雄人物的崇高品德和拥军爱民的鱼水深情,交相辉映地展现在观众眼前,使我们久久不能忘怀。方铁军从匪徒手里夺过孩子,昂首迈下台阶,从容走向刀丛;乡亲们立即簇拥而上,形成了横亘在敌人刺刀前的一堵人墙。影片精心拍摄了舞剧这一大幅度变换调度的群舞场面,着力渲染英嫂率领群众同方铁军相互掩护的动人情景:还乡团一次次张牙舞爪地冲破人墙;乡亲们一层层象巨浪般地涌上阻挡;方铁军又一次次舍生忘死地挺胸上前。侧角多变的镜头运用,增强了舞蹈场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使军民轮番掩护互为衬托,更有力地渲染了革命军民团结战斗的主题思想,也进一步揭露了匪徒的色厉内荏,形成了汹涌奔腾的斗争高潮。如果说,影片对第一场的艺术处理以细腻见长,这里的风格则主要是粗犷豪放、浓墨重彩,使英嫂和方铁军的战斗形象在疾风狂澜中显示出气壮山河的英雄本色。这是和舞剧本身的艺术格调相吻合的。这就再一次生动地证明,拍摄革命样板戏电影,必须切实遵循“还原舞台,高于舞台”的准则。只有深刻地理解革命样板戏的革命精神和艺术成就,才能在把它搬上银幕时,在舞台演出的基础上提高一步。 影片在其他场次中也有一些较好的艺术处理。如:英嫂深夜熬鸡汤时,影片运用光色手段和适当的镜头角度、景别,为英雄人物勾画了抒发革命之情的艺术意境。熠熠的炉火,喷吐着明亮的火舌,烨烨的光辉映红了英嫂的脸庞,画面里象是回荡着一股充满生活气息的暖流,把英嫂关怀伤员的深情厚意,渗进了观众的心田。方铁军养伤锻炼时,飞鸣的小鸟激起他早日重返前方的愿望。影片用升格减速的摄影方法,仰角拍摄了他象鸟儿一样腾身飞跃的优美动作,突出了人物的革命激情。但是,就艺术处理要精益求精的原则来衡量,影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第二场在舞剧中表现生活气息很浓郁的某些艺术特色,在影片中表现得还不够突出;全片的节奏略嫌急促;绘景的远山还不够逼真,等等。 革命现代舞剧彩色影片《沂蒙颂》汲取过去拍摄的革命现代舞剧影片的经验,加以发展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的又一丰硕成果。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的电影工作者坚持认真学习和运用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在电影创作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我国社会主义银幕上一定能够出现更多的优秀革命影片,更好地为广大工农兵服务,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附图片) 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英嫂深夜为解放军伤员熬鸡汤。 新华社稿 敌人气急败坏,妄图对英嫂的孩子下毒手。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方排长赶来,挺身而出,保护亲人。 新华社稿

2. 要努力做到政治和艺术的统一——评彩色故事影片《激战无名川》

第3版()专栏: 要努力做到政治和艺术的统一 ——评彩色故事影片《激战无名川》 小峦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彩色故事影片《激战无名川》,重新把我们带回到朝中两国人民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战斗岁月。那时,朝鲜三千里锦绣河山,到处硝烟弥漫。英雄的朝鲜人民,在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英明领导下,不畏强暴,前赴后继,迎头痛击美李军队。在无名川大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英雄战士,在朝鲜人民的有力支援下并肩战斗,顶住了敌人的狂轰滥炸,保证了钢铁运输线的畅通,为朝中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影片中,我志愿军一个连队和吉顺老人一家的关系,就是中朝两国人民同生死、共患难的战斗友谊的集中体现。这是军民之间的鱼水关系,又是两国人民骨肉相连、唇齿相依的关系,也是普天下无产者和劳动人民亲如一家的阶级关系。吉顺家门口的那棵青松,郁郁葱葱,挺拔苍劲,但树干上还留着敌人的弹洞,老人的儿子、朝鲜劳动党党员,曾经在树下英勇牺牲。如今在狠狠打击敌人的斗争中,老人毅然把这棵青松贡献出来,使之成为修复无名川铁路大桥的中心立柱。青年连长郭铁时刻随身携带的那把扳子,是他的父亲、中国共产党党员牺牲时的遗物。当年他父亲用这把扳子使日本侵略者的一列军车出轨翻车;如今在敌特破坏大桥,列车即将驶来的千钧一发之时,郭铁又用这扳子插入夹板,替代被敌人偷拆的螺丝,保证了我军的列车安全地飞驰而过。这些发人联想的描写,形象地反映了中朝人民共同的阶级命运,以及在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的互相支援。而这种建立在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上的友谊和团结,是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 影片通过三天内必须修复无名川大桥的一场激烈战斗,再现了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群像。他们被亲切地称之为最可爱的人,就是由于他们发扬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们不会忘记小战士刘喜,怀着阶级的深仇大恨,奋勇请战,要求潜入冰河,找出深藏激流的工字梁。这是一个多么艰苦而又光荣的任务。这个无产阶级的年轻战士,迎着凛冽寒风英勇地跃入了冰冷刺骨的江流。我们不会忘记老排长王实贵,在身中敌弹,生命垂危的瞬间,忍受着剧痛,拉住了那险些倒下的排架,用扳子拧紧了桥梁上的螺丝。他留下的最后遗言,是表示自己要做刘喜的入党介绍人。尽管敌机昼夜轰炸,周围一片火海,这些无私无畏、勇于献身的革命战士仍然坚定从容,履险如夷,硬是在规定时间抢修好了这一咽喉要道,使敌人的所谓“炸弹谈判”,归于可耻的失败。 影片《激战无名川》的主题思想是好的,具有革命教育意义。在艺术描写方面,也有如上所述的若干动人之处,摄影也有一些可取的地方。但就整个影片来说,它在艺术上却比较粗糙。影片交代事件的过程多,而对主要英雄人物郭铁的刻画不够深刻、感人,导演、表演也不够细致。这使观众感到遗憾,为什么这样一个十分动人的主题和题材,在艺术上却不能相应得到有力的表现?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 毛主席早就向我们指出,革命文艺作品,应该做到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又说:“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所以,为表现政治内容所必需的艺术性,是直接关系到作品政治内容所能产生的效果,关系到作品能否有力地发挥其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作用的。《激战无名川》在艺术上的缺乏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离开了革命样板戏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经验,没有使人物关系和一些重要的英雄行为,都为了突出刻画郭铁这一主要英雄人物的形象而设。刘喜潜入冰河寻找工字梁、老排长壮烈牺牲等给人较深印象的英雄行为,因未能对郭铁起到多少陪衬作用,结果是突出了两个次要的英雄人物,而郭铁的形象反而模模糊糊,缺少应有的深度。同时,影片总是忙于交代事件过程,情节始终在敌人炸桥、我们修桥这样一种简单重复的过程中进行,致使矛盾冲突不能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地推向高潮;郭铁这一主要英雄人物的精神境界,也没有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得到动人的展现。郭铁作为一个铁道兵部队的英雄,久经锻炼,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什么在敌人的定时炸弹面前,却显得一时束手无策,有些蛮干硬碰,造成了一种人为的紧张。为什么郭铁在大桥修复之后,不采取警戒措施,被一个来龙去脉不清的敌特,卸掉大桥道轨上至关重要的螺丝。这样一些粗疏和破绽,更是明显的败笔,损害了郭铁这一英雄人物形象。这个影片艺术上还有其他一些缺点,就不再列举了。 产生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影片的文学剧本还不成熟。剧本,这是一剧之本,是导演、演员和摄影各个方面共同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如果剧本的基础没有打好,就匆忙投入拍摄,做成一锅夹生饭,再改就比较困难了。此种教训,在故事影片方面已经重复多次,《激战无名川》的创作也有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地汲取。 为了进一步提高故事影片的创作质量,还要继续解决创作态度的问题。事实一再告诉我们,如果有了正确的思想和作风,艰苦工作,敢于解决难题,勤于反复琢磨,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可以把一部影片搞得更好一些。如果思想上、作风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及时地解决,没有在影片创作整个过程中实行无产阶级政治挂帅,那末,一个正确的主题和好的题材,也会因为这些原因而不能得到有力的表现,影片也往往不能达到应有的质量要求。那种但求政治上“保险”,艺术上似乎可以马马虎虎、草率从事的态度,显然是错误的。党和人民要求我们是精益求精。我们要对人民的事业极端的负责任,要认真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下决心、下力量,把影片拍好。我们要进一步批判修正主义文艺路线所鼓吹的反“题材决定”论等一系列谬论,也包括批判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统治下的那种粗制滥造的资产阶级制片作风。我们要善于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 毛主席说:“我们既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也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的倾向。我们应该进行文艺问题上的两条战线斗争。”今天,我们要把这个问题提到在电影领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度来认识。为了使电影艺术成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的有力武器,就要努力做到政治和艺术的统一。我们热切希望电影战线上的同志们,深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深入进行文艺革命,把电影创作和生产促上去,拍摄出更多更好的故事影片来。

第 4 版

1. 工人技术队伍的生力军——记上海机床厂七·二一工人大学毕业生

第4版()专栏: 工人技术队伍的生力军 ——记上海机床厂七·二一工人大学毕业生 上海机床厂创办的我国第一所七·二一工人大学,已经毕业了两期共一百四十九名工人学员。他们回到生产实践中去以后,能文能武,朝气勃勃地战斗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为工人技术队伍增添了一支生力军。这才是自己的大学生 一九七一年七月,女行车工王彩彩从七·二一工人大学毕业,回到二车间来了。 这个车间运输大型加工件,过去全靠手推平板车,在一百六十米长的轨道上推来推去,占用劳动力多,体力消耗又大,工人们迫切希望改成电动的。可是,对这种笨重体力劳动有切身感受的工人,自己不会设计;而懂得设计的一些技术人员却又缺乏这样的切身感受,认为这种改装设计“没啥油水”,“搞成功出不了名,失败了还要丢面子”,不肯设计。就这样,工人们盼了一年又一年,愿望没能实现。 王彩彩本来就是这个车间的普通行车工人,推过平板车。一回来,她就和另一位工人大学生一起,主动承担了把手推平板车改装为电动平板车的任务。从讨论设计方案到找材料加工、安装,他们日夜同工人并肩战斗,短短一个月,就把它改装成功了。工人们操纵着电动平板车,又方便,又安全,不禁心里乐滋滋。 为了减少装卸次数,王彩彩还同车间几位女工一起,设计了一台大型电动平板车,能够把几十吨重的整台机床直接运到铁路边,装上火车出厂。 从七·二一工人大学毕业以来,王彩彩抓紧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自觉地同旧的传统观念决裂。她回到车间劳动一段时间后,因工作需要,被调到车间技术改造小组,但仍然坚持参加劳动,生产忙时还顶班干活。她搞技术工作,不图名,不图利,全心全意为生产斗争服务,同工人们心往一处想,汗往一块流。工人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都说:“这才是我们自己的大学生!”工作越干越出色 老工人吴继洲,解放前十一岁便进工厂做工,被资本家压榨得骨瘦如柴,吃尽了阶级苦;解放后在党的培养下,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到七·二一工人大学学了几年,思想“淬火”,斗志更坚,回来担任二车间修理组组长,工作越干越出色。 吴继洲毕业回来以后,没有一点大学生的架子,工作哪里艰苦,他就在哪里战斗,经常为修好一台机床而日夜连班地干。今年三月的一天下午,工人们正在为完成第一季度的生产计划而紧张地劳动。下班铃已经响过了,突然车间里大行车出了故障,行车工人非常焦急。吴继洲闻讯后,向几位修理工人说了一声“抢修!”拿起工具就赶到现场。他第一个爬到十多米高的行车顶上修理,连晚饭都顾不上吃,直到修好行车,保证了生产。 他们这个修理组,担负着全车间几百台机床设备的维修工作,任务繁重。吴继洲常对小组同志说:“我们机修工人应该象医务人员关心人民健康那样关心机床,做到小毛病早发现,早修理,不影响生产。”他们经常访问操作工人,听取意见和要求,做到对每台设备心中有数,安排好维修时间。需要拆换部件停车修理的,就事先准备好零件部件,利用工人休息日突击抢修,尽量使机器少停转一分钟,为社会主义多贡献一份力量。 过去,维修大型复杂精密的机床,要等厂里安排,缺少的零部件要等技术人员测绘、工人加工。现在,吴继洲自己懂得设计,能自己测绘、自己加工,取得了修理机床的主动权。他还运用在工人大学学到的关于机床设计与制造的知识,同小组工人一起研究各种机床的结构原理,对原来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就自己动手画图设计,加工配件,大胆加以改造。有一台六米龙门刨床,过去一年要修十几次,他们便解剖分析这台床子经常出故障的原因,对症下药,给加上了一个附件。到现在,这台刨床已经正常运转半年多了。刨床工人非常满意,热情称赞工人大学生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是“知识化的工人”。安到哪里都起作用 工人大学毕业生徐宝源,人们称他是一颗“革命螺丝钉”,安到哪里都起作用。上大学前,他是上海机床厂木模车间革委会委员,抓革命、促生产走在先;工厂办七·二一工人大学时,车间工人敲锣打鼓地送他上大学,他在学校里担任党支部委员,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大学毕业回到车间,徐宝源又干起了木模工。有人问他:“你怎么上了大学,反而成了一名普通工人?”徐宝源爽朗地回答说:“当工人并没有减少我的革命责任,我们革命工人只能由革命工作来挑选我,绝没有为个人去挑选革命工作的权利。”他干起活来,哪里艰苦就在哪里干,受到工人群众的欢迎和爱戴。 后来,厂里交给他设计转塔式组合机床的任务,徐宝源愉快地接受下来。这是一项援外任务。他怀着捍卫毛主席革命外交路线,支援世界革命的决心,搞好这项设计。本厂没有做过这种产品,外单位也没有现成的图纸和资料,他就和别的设计人员一起,先后到十几个兄弟工厂去取经。经过仔细计算,认真试验,在半年时间内就设计出了四个品种的转塔式组合机床。接着,他又投入施工,在现场和工人一起解决加工制造中的问题。总装配和试车时,他和另一位工人大学生两人顶三班,日日夜夜和工人一起战斗。试车的结果证明,这四台机床的各项指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 搞完了设计与制造,徐宝源还感到没有完成任务。他又把这些机床的性能特点,怎样使用调整,怎样维修保养,写成了六千多字的详细说明书,文字说不清楚的地方还画上了图。出厂的时候,包装活儿紧,徐宝源放下笔杆,又拿起了榔头,和工人们一起包装钉箱,直到妥善地运走。知识属于人民 我国第一台数字控制凸轮曲线磨床试制成功的消息,很快在厂里传开了。当大家知道这台机床是由七·二一工人大学毕业生沈关松担任电器部分总体设计时,无不为之高兴,说他为工人阶级争了气。 工人们热切地对沈关松说:“你是工人大学生,能不能把数字控制新技术,也给我们讲上几课?”沈关松高兴地说:“我能上大学,这是党的培养,工人阶级的委托,我的技术知识是人民给的,属于人民所有;只要大家需要,我随时都可以讲!” 当过十年钳工的沈关松,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搞技术改造的热情很高。上工人大学以前,他和工人改革动平衡机的结构。那时,请一位工程师帮助出出主意,工程师不肯讲,反而冷言冷语地说:“搞机床改造可不是变戏法,没那么容易!”过去,厂里有几个工程技术人员也曾研究过数字控制磨床,但关门搞设计,不与工人结合,相互之间又不交流技术,结果试验多年,半途而废。沈关松对资产阶级的“知识私有”观念深恶痛绝。他在负责数字控制凸轮曲线磨床的电器部分总体设计时,坚持走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搞技术民主,开门设计。他们依靠集体智慧和力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为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给同志们讲好数字控制新技术,沈关松利用业余时间,进一步查阅有关技术理论书籍,总结这次设计制造电器部分的经验教训,认真地进行了准备。他先后在本厂七·二一工人大学、工人业余学校,以及上海市的有关单位,讲了十多次数控技术课。每次讲课,他不但毫无保留地讲,而且和听课的同志一起讨论,热情地回答问题,把讲课作为向别人学习的一个良好机会。 上海机床厂七·二一工人大学的毕业生们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是一支工人技术队伍的生力军。随着厂办七·二一工人大学的成长,这支工人技术新军更将不断地发展壮大。 新华社记者

2. 朝鲜人民军友好参观团参观访问桂林、南京受到热烈欢迎

第4版()专栏: 朝鲜人民军友好参观团参观访问桂林、南京受到热烈欢迎 新华社南京一九七五年六月二十二日电 以朝鲜人民军副总参谋长赵明善中将为团长、朴相润大校为副团长的朝鲜人民军友好参观团,由国防部外事局局长柴成文陪同,最近参观访问了桂林、南京,于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南京前往上海参观访问。 朝鲜战友是在六月十八日离开长沙到达桂林的。 他们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副司令员陈运春和桂林驻军、桂林市革命委员会负责人陪同,参观了桂林的名胜古迹,乘船游览了漓江。 在桂林期间,广西军区设宴招待了朝鲜战友。 二十日,朝鲜人民军友好参观团到达南京访问。当晚,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司令员丁盛设宴欢迎。 二十一日下午,朝鲜战友由南京部队副司令员聂凤智陪同,参观访问了南京部队某部。当他们来到部队时,受到数百名指战员的热烈欢迎。部队战士们冒着大雨,为朝鲜战友们进行了军事表演。贵宾们还参观了连队的宿舍、部队的副食加工组和家属工厂。 朝鲜战友还参观了南京无线电厂和南京长江大桥,游览了名胜古迹。

3. 经中国渔业协会和日中渔业协议会协商同意 中日民间渔业协定再次延长有效期限

第4版()专栏: 经中国渔业协会和日中渔业协议会协商同意 中日民间渔业协定再次延长有效期限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六月二十二日讯 中日民间渔业协定于六月二十二日期满。鉴于正在北京进行的中日两国政府间渔业协定谈判已经达成原则协议,经中国渔业协会和日中渔业协议会协商同意,在中日两国政府间渔业协定达成全面协议和生效前,中日民间渔业协定继续有效,但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即到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期满。

4. 外事往来

第4版()专栏:外事往来 外事往来 墨西哥畜牧兽医代表团离京 墨西哥畜牧兽医代表团二十一日离开北京,前往上海、广州访问,然后回国。代表团在北京期间,参观访问了人民公社、科研机构、兽医院及中医医院,与我国畜牧兽医工作者进行了座谈,并游览了名胜古迹。六月十日晚农林部副部长肖鹏会见并宴请了他们。 参加大马士革国际博览会的中国馆馆长离京 参加叙利亚第二十二届大马士革国际博览会的中国馆馆长王昶,六月二十日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大马士革。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主任李永亭等到机场送行。 (新华社)

5. 亚洲杯足球赛第三分区赛小组循环赛结束

第4版()专栏: 亚洲杯足球赛第三分区赛小组循环赛结束 新华社香港一九七五年六月二十一日电 亚洲杯足球赛第三分区赛的小组循环赛,六月二十一日晚上在日本队以二比一胜新加坡队,中国队以一比零胜香港队之后,全部结束。 在五天六场的小组循环赛中,第一组的中国队两战两胜,列小组第一名。香港队曾以三比零胜文莱队,列小组第二名。第二小组的朝鲜队两战两胜,列小组第一名。日本队一胜一负,列小组第二名。半决赛中,中国队将对日本队,朝鲜队将对香港队。然后由这两场比赛的优胜者进行决赛,决出这个分区赛的冠军和亚军。 经过连日暴雨之后,二十一日晚上这里天气晴朗,观众特别踊跃。两万八千多名观众为运动员的精彩表演热烈鼓掌欢呼。今晚的比赛首先由日本队对新加坡队。这是一场争取半决赛权的比赛。上半场第四十一分钟时,日本队从右面发角球,吊入中路,后卫川上信夫冲上前去,顶球进网。日本队以一比零领先。下半场,新加坡队加强了进攻。第三十三分钟时,新加坡队员安能顿在禁区内十五米处得球,从右路射球进网,把场上比分拉成一平。接着,双方都积极组织进攻。第三十六分钟时,日本队永井良和越过新加坡队的后卫,在近门处射球,打破了平局。 中国队与香港队彼此都比较了解。去年十一月,中国和香港的足球运动员曾经进行过友谊赛。中国队今晚采用“四三三”阵式。香港队采用了“二四一三”阵式。它曾经用这种战术打赢过一些世界足球劲旅。 比赛开始后,香港队踢得灵活机动,在严密防守的基础上,从两翼发动猛烈进攻。第二十八分钟时,香港队员胡国雄从左路劲射球门的右上角,皮球如箭离弦,中国队守门员胡之刚飞身凌空把球接住,观众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紧接着不到一分钟,香港队中锋钟楚维从左路十二、三米处劲射球门上方,又被胡之刚跃起单手托球出界。上半场,双方以零比零打成和局。 下半场一开始,香港队仍然不断组织进攻。中国队加强配合,逐渐争得了中场优势。第三十六分钟时,中国队右边锋李宙哲从右路带球巧妙盘过香港队两个后卫,把球传给在禁区中路的中锋王积连,只见他要射不射之间,又把球轻轻拨给离门约十二米处的左边锋容志行,容志行看准来球起脚猛射左下角,球应声入网。中国队最后以一比零结束了这场高潮迭起的精采球赛。

6. 我国足球队负责人分别拜访参加亚洲杯足球赛第三分区赛的各代表队

第4版()专栏: 我国足球队负责人分别拜访参加亚洲杯足球赛第三分区赛的各代表队 新华社香港一九七五年六月二十二日电 参加亚洲杯足球赛第三分区赛的中国足球队领队夏朗、副领队年维泗、教练张俊秀、队长戚务生等,最近几天分别拜访了正在这里参加亚洲杯足球赛第三分区赛的各国和地区代表队的负责人和运动员,向他们表示亲切问候。 中国足球队的负责人先后拜访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队、香港代表队、新加坡和日本的代表队,以及第一次同中国进行体育接触的文莱代表队。拜访过程中充满了极其友好的气氛,宾主在一起照相,还相互交换了礼品。 在融洽的交谈中,许多朋友非常关心在国际足球联合会中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问题,并且希望这个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中国足球队领队夏朗表示衷心感谢各国和地区朋友对恢复中国在国际足球联合会合法席位的关怀和支持,感谢香港足球总会的努力,使中国足球队能够参加这次亚洲杯足球赛分区赛的盛会。 夏朗对新加坡游泳协会不顾国际游泳联合会少数人的阻挠,坚决派遣游泳代表队到中国参加国际邀请赛的正义行动,表示赞赏。 这次中国同文莱的体育代表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但经过最近的交往和比赛,相互建立了友好情谊。文莱足球队领队夏仙、教练伊巴谦等热情接待了中国客人。

第 5 版

1. 日本各界人士指出塔斯社声明只能起反面教员的作用 苏联的粗暴干涉将加强日本人民反霸权主义斗争

第5版()专栏: 日本各界人士指出塔斯社声明只能起反面教员的作用 苏联的粗暴干涉将加强日本人民反霸权主义斗争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五年六月二十二日电 日本各界人士继续强烈谴责勃列日涅夫集团六月十八日发表的塔斯社声明,谴责苏联的霸权主义行径。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京都大学教授井上清说:“塔斯社声明的发表是近代国家关系史上罕见的干涉别国事务的行径,是对日本的恫吓”。他说:“苏联一直继续占领着日本领土,并在那里建设大规模的军事基地,频繁地从日本海一侧和太平洋一侧对日本列岛实行军事包围。很明显,苏联口头上说同日本 ‘睦邻友好’,实际上不过是要日本拜倒于苏联的霸权主义的脚下。正因为苏联心里有鬼,才疯狂地破坏和反对在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中写进反对霸权主义。”他还说:“苏联越是破坏日中友好,越是干涉日本内政,就越使人们加深对反对霸权主义的重要性的认识。苏联越是说‘反对霸权主义就是敌视苏联’,就越暴露出苏联是扰乱亚洲和平的霸权主义者,就越使人们期望尽早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并且把反霸条款完整地写进这一条约的正文中去。” 社会党国会议员秦丰说:“不久前,社会党代表团同中日友好协会签署联合声明后,苏联发表文章,公然指名攻击社会党委员长成田知巳,现在又通过塔斯社发表声明牵制日本政府,妄图阻挠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这是粗暴地干涉日本事务,我们坚决反对。”他说:“不管今后从莫斯科刮来什么样的风,也不管它说什么,我们将按照既定的原则和方针,争取早日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并把反霸权条款写进条约里。”“苏联塔斯社的声明进一步促使我们下定决心,为实现上述目标而努力”。 国营铁路动力车工会中央执行委员长富田一郎说:“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是日中两国的事情。日本的态度如何,应由日本自己来决定。苏联的这种做法简直是恫吓。我们不害怕这种恫吓!”他说:“我们日本工人阶级不仅要在口头上,而且要在行动上为日中两国人民友好下去而奋勇斗争。” 日本记者同盟副议长新井宝雄说:“苏联对一个主权国家日本进行外交交涉时,竟然通过塔斯社发表声明的办法施加高压,这是明显地对日本的干涉。这在日本人民面前暴露了苏联的丑态。”他说:“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反对霸权,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这两项原则并不伤害任何第三国和人民,因为它是完全符合所有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利益的。苏联反对反霸权条款,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践踏,是主张谋求霸权的。”新井说:“从最近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中国发表的联合公报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反对霸权已经成为以第三世界为主力军的当今世界的巨大潮流。苏联逆历史潮流而动,到头来,必将陷于孤立。”他说:“苏联的行径又一次起了反面教员的作用。” 妇女活动家斋藤纪江说:“苏联发表塔斯社声明的目的是露骨地向日本政府和人民施加压力,妄图阻止早日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期望日中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日本妇女,愤怒谴责苏联干涉日本事务的行径。” 北海道钏路教育大学学生北村也发表谈话谴责塔斯社声明。他指出,“日本人民群众越来越认清了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的面目,尤其是通过收复北方领土运动和亲眼看到苏联在军事上对日本的挑衅以及苏联渔船在日本近海的活动,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行为的决心。目前,坚决谴责苏联霸权主义的呼声在日本日益高涨。

2. 要求驱逐外国工头,保障工人权利 老挝万象市工人斗争取得胜利

第5版()专栏: 要求驱逐外国工头,保障工人权利 老挝万象市工人斗争取得胜利 新华社万象一九七五年六月二十二日电 老挝万象市各工厂工人反剥削和压迫的罢工斗争最近胜利结束。 老挝啤酒厂和冰厂的罢工工人坚持斗争,最终迫使厂方满足了工人们提出的调离外国工头、承认经选举产生的工厂管理委员会和保障工人福利等正当要求。 万象汽水厂和烟厂等工厂工人的罢工斗争迫使厂方满足了工人提出的驱逐一批外国工头,在厂内提倡发扬老挝民族文化和传统的要求。 各厂工人的罢工斗争得到了万象各进步群众组织的支持。 另据巴特寮电台报道,驻琅勃拉邦市的各爱国力量警卫部队根据六月六日宣布起义,并要求参加爱国力量的原万象方面警卫部队的要求,于六月九日进驻了万象方面警卫部队的营地,并宣布琅勃拉邦市的双方警卫部队合并为爱国警卫部队。 此外,琅勃拉邦市的双方联合警察于六月十七日宣布合并为爱国警察。 新华社万象一九七五年六月二十二日电 老挝原万象方面控制区的万象省纳赛通县人民群众六月二十二日在各爱国力量驻军的支持下,奋起斗争,夺取了旧县政府的一切军政权力,宣布成立纳赛通县革命行政委员会。 六月二十二日上午,纳赛通县的工人、农民、爱国官兵和其他各界群众数千人在纳赛通县广场上举行了夺权大会。各界群众的代表在大会上控诉和揭露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万象极右反动派镇压革命,屠杀人民的滔天罪行。 纳赛通县革命行政委员会在大会上发表声明,宣布了新政权的十项政策。 各爱国力量的驻军代表在会上号召广大群众紧密团结在新政权的周围,支持和拥护老挝人民解放军,发展已经取得的胜利,坚决粉碎敌人的一切阴谋,保卫新政权。 另据巴特寮电台报道,万象省塔德县的各界人民群众在各爱国力量驻军支持下也于六月二十日推翻了旧的县政权,建立了新的政权。(附图片) 老挝人民解放军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积极从事农副业生产。 新华社稿

3. 博布副主席接见我军事友好代表团

第5版()专栏: 博布副主席接见我军事友好代表团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一九七五年六月二十一日电 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书记、罗马尼亚国务委员会副主席埃·博布六月二十一日上午接见以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政治委员曾绍山为团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友好代表团全体成员,并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埃·博布同志说,他受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共和国总统、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尼·齐奥塞斯库同志的委托,向代表团全体成员表示友好团结的感情。 接见时,在座的有罗马尼亚国防部副部长兼武装部队最高政治委员会书记格·戈莫尤将军和罗共中央军事部副部长康·奥尔特亚努少将等。 接见时,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李庭荃在座。 六月十九日下午,布加勒斯特卫戍区曾举行集会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友好代表团。罗马尼亚国防部副部长兼武装部队最高政治委员会书记格·戈莫尤将军和曾绍山团长分别在集会上讲了话。 六月二十日晚,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李庭荃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友好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举行宴会。 罗马尼亚国防部副部长兼最高政治委员会书记格·戈莫尤将军、布加勒斯特卫戍区司令尼·米利塔鲁上将、国土防空司令瓦·阿列克谢上将等应邀出席了宴会。

4. 我展览会在西德展出受到热烈欢迎

第5版()专栏: 我展览会在西德展出受到热烈欢迎 新华社波恩一九七五年六月十八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自六月十三日在西德科隆市开幕以来,受到广大西德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到十七日为止,五天之内已有八万多人参观了展览会。 每天清晨,在展览会开馆前,已有不少观众在等候买票入场。假日,观众更多。前往参观的不仅有科隆市民,还有许多人是远从汉堡、慕尼黑等城市专程赶来的。不少观众在几天内参观了好几次。 六月十四日,北来因—威斯特伐利亚州州长屈恩也参观了展览。 广大西德观众对中国的传统工艺,对展出的农业和工业产品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在大寨、红旗渠、长江大桥等模型和许多机床、仪表面前经常围满了观众,他们热情赞扬中国人民的建设成就。 展览馆内放映中国电影的大厅里,连日来几乎场场满座。放映的中国影片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5. 资产阶级的领地 修正主义的染缸——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统治下的苏联教育

第5版()专栏: 资产阶级的领地 修正主义的染缸 ——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统治下的苏联教育 北京变压器厂工人理论组 北京师范大学 岩文 教育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阶级社会里,总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明确地提出:“学校应当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可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上台以后,彻底背叛了无产阶级,把苏联教育蜕变为复辟资本主义和维护官僚垄断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垄断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教育部门的领导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执行什么样的路线,决定了学校成为哪个阶级专政的工具。苏修叛徒集团利用他们篡夺来的党政大权,把持了教育的领导权,在教育领域里推行了一条彻头彻尾的修正主义路线。他们叫嚷要“以二十大精神彻底改造苏联教育”,鼓吹“全民教育”、“智育第一”等货色,为在苏联强化垄断资产阶级专政效劳。那些披着“专家”、“学者”外衣的资产阶级分子窃据了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职务,而劳动人民却根本无权过问教育事业。教育这块阵地成了苏联新老资产阶级的一统天下。 列宁在揭露资产阶级教育的实质时指出:“整个旧学校都浸透了阶级精神,只让资产阶级的子女学到知识。……工农的年轻一代在这样的学校里,与其说是受教育,倒不如说是受资产阶级的奴化。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今日苏修之教育,实质上也是如此。苏修叛徒集团为了适应社会帝国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需要,赋予教育以双重目的:一方面为资产阶级训练供其驱使的奴仆,另一方面培养高踞于劳动人民之上的精神贵族。为此,苏修对各级和各类学校的任务以及毕业生的去向,都作了严格的规定。例如,有的学校的任务确定为培养“有技能的工人”,也就是培养大批能为他们提供剩余价值的熟练的雇佣劳动者;而有的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的任务则是培养“明天的生产指挥者”和所谓“有渊博理论知识”的“专家”,充当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的代理人,替他们去压榨和剥削苏联广大劳动人民。 苏修在《教育法令纲要》中标榜,从普通教育到高等教育互相衔接,任何人都可以进入高等学校。然而,苏联的现实却完全是另一幅图景,在享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方面,存在着极其明显的阶级对立。在今日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深重的苏联社会里,人人有权升入高等学校只不过是一句骗人的空话。 苏修公然胡说劳动人民的子女“只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手工业者”,甚至污蔑劳动人民受更高的教育是“在沙土或石头上播种的无效劳动”。寥寥数语,已把这伙叛徒敌视和愚弄人民的丑恶嘴脸暴露得淋漓尽致。尽管苏修当局多次宣布要普及中学教育,然而至今仍未兑现。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女读几年普通学校或职业技术学校,只能成为廉价劳动力。 可是,对主要是为资产阶级子女开设的高等学校,苏修统治集团却关怀备至,在经费上和师资上都是优先照顾。资产阶级特权阶层的子女可以沿着学校的金字塔向上爬。据苏修自己的调查称,在他们当中,有百分之八十多的人,升入高等学校,毕业之后成为“专家”,并担任各种领导职务。可见,苏修的教育实际上成了维护苏修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变相世袭的一种手段。 资产阶级特权阶层的领地 苏修侈谈什么全体公民不分“财产和社会地位,在受教育方面一律平等”。而实际上他们取消了工农享受教育的优先权。在高等学校招生问题上,他们玩弄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花招,鼓吹“知识是最高的仲裁”,高等学校录取学生的唯一标准是“深刻和牢固的知识”。《真理报》还专门以《深刻的知识是进入高等院校的通行证》为题发表文章,制造声势。他们胡说什么招收“生产工人”的结果不仅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造成“惊人的淘汰率”,而且实际上等于拒绝“有才能的青年”入学。可见苏修鼓吹“知识仲裁”,正是以“知识”、“分数”的自由竞争为幌子,给特权阶层子女大开方便之门,而把劳动人民的子女排斥在高等学校之外。 恩格斯在谈到英国工人阶级的教育状况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自由竞争“照例也是有钱人在这上面占便宜,而穷人吃亏,因为对穷人来说竞争恰好不是自由的”。在苏联,资产阶级的子女有父母的资本和权力作为后盾,不仅可以上收费昂贵的“补习班”,还可以聘请家庭教师。据苏修《文学报》透露,在列宁格勒的调查表明,高等学校的入学新生中有三分之二上过这种补习班;许多高年级学生还在物理和数学等方面找私人教师补课。这种私人授课,一小时要索取五个到十个卢布。对这种靠金钱上大学的办法,每月工资只有几十个卢布的工农群众自然只能望洋兴叹了。苏联劳动人民对这种知识商品化的丑恶现象极其愤慨,他们尖锐地指出,这里“存在着钱袋的比赛”。事实早已戳穿了苏修所谓“教育平等”的谎言。什么“不分财产和社会地位”,什么“知识是最高仲裁”,都不过是象列宁指出的那样:“在一般个人平等的名义下,宣布有产者和无产者间、剥削者和被剥削者间的形式上的或法律上的平等,以此来大大欺骗被压迫阶级”。因此,苏修教育方面的阶级对立只是苏修整个社会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的缩影。今天,按照资本和权力的大小分配受教育的权利,这才是苏修教育的真相。 培养精神贵族的场所 苏修叛徒集团大力推行“智育第一”的方针,宣扬学生的任务就是“获得牢固的科学知识”,叫嚷“必须把学习优秀生看成是高等院校的中心人物”,甚至胡说“社会的主要生产力量是智力劳动”。苏修鼓吹“智育第一”,装出一副只谈知识不谈政治的样子。可是,“提出这个原理的资产阶级自己就把资产阶级政治放在学校事业的第一位”。事实上,苏修以“智育第一”作幌子,在学校中不断加紧进行军国主义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教育,使教育为社会帝国主义和社会法西斯主义的政治服务。 为了适应修正主义培养精神贵族的需要,苏修还费尽心机大搞“天才教育”。苏修宣称:“一定要选拔真正有天赋的人入学,以造就高材生。”他们通过所谓“寻求和选拔天才制度”,把一批资产阶级的子女选拔为“尖子”,或者在中学里从优施教,或者送进各种专门设立的“天才学校”。在高等学校里更是把“筛出”来的“天才生”,作为“精华中的精华”单独培养。所谓西伯利亚“科学城”,就是进行“天才教育”的一个典型。他们挑选了一批“天才生”,封之为“国家未来的领导人”,由“天才教师”按照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特殊教育。他们还为资产阶级的子女开设专门的政治、数学、美术和音乐等特殊学校。有的军事学校公开规定只收军官的孩子,有的学校不公开招生,只在上层人物的子女中选拔。这种特权阶层的特殊学校,同当年老沙皇开办的贵族学校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它们都是为了培养反动统治阶级的接班人。 苏修叛徒们还把“物质刺激”原则搬进学校。特别在高等学校里,他们巧立名目,实行高额助学金、奖学金和学位、学衔制度。表面上是刺激学生钻研书本的积极性,实际上是用金钱进行收买,引诱青年追名逐利,走上修正主义的邪路,从而把他们培养成鄙视劳动、压迫工农的精神贵族。 苏修拚命宣扬读书是升官发财的捷径。勃列日涅夫宣称:“国家主要是从经过高等学校培养的专家中吸收经济工作、党的工作、外交工作、军事工作和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干部。”这就是说,苏修的党和国家的权力主要控制在受过高等教育的资产阶级特权阶层手里。在苏修“二十四大”的中央委员中,仅具有院士、博士、工程师、教授等学位、学衔的就占百分之四十六点四。苏修一个头目还宣称:“现在,所有的州委书记,绝大多数市和区的劳动人民代表苏维埃的执委会主席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以此炫耀苏修“社会主义”的“发达”,其实这正表明他们把高等学校变成了进入特权阶层和攫取更高权力的阶梯。他们把知识变成统治所谓“下等人”的工具,残酷地欺压苏联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 由此可见,苏修教育在维护和强化官僚垄断资产阶级专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的苏修教育,已经成为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的世袭领地和修正主义的染缸。但是,苏联劳动人民决不会容忍苏修叛徒集团的这种倒行逆施。他们必将奋起斗争,推翻苏修的法西斯统治,夺回垄断资产阶级霸占的一个一个领地,包括教育这块领地,使苏联重新确立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

第 6 版

1. 一些第三世界国家领导人纷纷发表谈话 第三世界加强团结争取建立新国际经济秩序 钨和汞生产国分别成立国际组织共同维护资源权益

第6版()专栏: 一些第三世界国家领导人纷纷发表谈话 第三世界加强团结争取建立新国际经济秩序 钨和汞生产国分别成立国际组织共同维护资源权益 据新华社讯 一些第三世界国家领导人最近分别发表谈话,强调第三世界国家要加强团结,争取建立新的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牙买加总理迈克尔 ·曼利最近在金斯敦接见墨西哥记者时说,牙买加的对外政策是坚定不移地同第三世界国家团结在一起。他要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联合起来,以便壮大第三世界。 他说,“我们力图改变一直使我们同美国和英国联系在一起的那种传统的依附地位”。“一个国家的独立不是靠别人赠予,而是靠自己去争取”。曼利总理强调指出:牙买加既不怕美国的干涉,也不怕俄国的干涉。 委内瑞拉外交部长拉蒙·埃斯科瓦尔·萨洛姆最近在华盛顿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强调第三世界国家团结起来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他在指出在一系列的国际会议上显示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后说,“委内瑞拉认为自己是与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联系和团结在一起的”,“这种新的团结关系是根本的,将有助于纠正当前国际经济秩序中存在的不平衡现象”。 阿根廷外长阿尔贝托·胡安·比格内斯不久前在议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阿根廷将加强同其他拉美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他说,“阿根廷的对外政策是把拉丁美洲一体化作为其明确的基本目标”,“这是我们目前对外政策的重点”。 比格内斯外长重申了阿根廷在国际关系中所遵循的原则: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别国主权和多种意识形态。他在谈到泛美关系时指出,“我们认为,除了组织结构问题外,改善泛美关系取决于制定和贯彻一项拉美政策,以便确立一种与本地区最发达的大国进行联系的新尺度。” 据《喀麦隆论坛报》报道,喀麦隆工商发展部长优素福·达乌达不久前向该报记者发表谈话时说:“我们认为,第三世界团结一致在为改变起源于旧的国际分工的国际经济关系的斗争中,是一件十分有效的武器。”他说:“我认为,面对当前的经济危机和在国际经济结构中的不平等状况,所有这些国家都懂得,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命运把第三世界团结在一起。” 据新华社讯 拉巴斯消息:一些钨生产国最近在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举行钨生产国会议,并在会后宣布建立钨生产国协会。 玻利维亚矿业和冶金部长安东尼奥·塞拉亚主持了这次会议的开幕式。会议讨论了成立钨生产国协会的问题和协会的章程,还讨论了稳定钨砂价格的措施以及其它有关的问题。在会上,以玻利维亚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稳定钨砂价格,提出了最低和最高限度的幅度,并提议建立缓冲库存,以保障钨砂合理价格。在玻利维亚进行友好访问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代表团在会上发言表示支持发展中国家维护民族利益、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并支持发展中国家为维护正当权益而建立原料输出国组织的主张。 会议结束后,据宣布已正式建立钨砂生产国协会。参加这一协会的有玻利维亚、秘鲁、泰国、葡萄牙和法国。 据新华社日内瓦电 阿尔及利亚、秘鲁、南斯拉夫、西班牙、意大利和土耳其等六个国家生产汞的公司不久前在日内瓦举行会议,成立了汞生产者国际协会。这六个国家是汞的主要生产国。 这个协会不是政府间的组织。成立这个协会是为了保卫协会会员的共同利益,促进相互之间的技术合作和帮助生产合理化。 会议确定协会的会址设在日内瓦。

2. 萨莫拉主席谈莫桑比克内外政策 加强团结建设国家支持各国人民斗争

第6版()专栏: 萨莫拉主席谈莫桑比克内外政策 加强团结建设国家支持各国人民斗争 新华社洛伦索马贵斯一九七五年六月二十日电 据莫桑比克《新闻报》报道:莫桑比克解放阵线主席萨莫拉六月十九日在伊尼扬巴内省举行的莫桑比克解放阵线中央委员会工作会议上就莫桑比克内外政策发表了重要的讲话。 他在谈到对外政策时说:“我们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我们将不接受外部对我们政府的干涉。”“我们有自己的力量、动力、智慧和能力。”他强调:莫桑比克是“被压迫人民的一部分”。他说:“莫桑比克将继续支持解放斗争。这是我们的政策,我们将支持一切为争取独立和自由而斗争的解放运动。我们支持津巴布韦人民的斗争。我们支持纳米比亚人民的斗争。我们支持南非人民的正义斗争。我们谴责种族歧视。这是我们的政策。” 萨莫拉说:“我们赞成安哥拉各解放运动的统一。”他表示:安哥拉的胜利也是莫桑比克人民的胜利。他还祝贺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人民和佛得角人民即将取得独立。 萨莫拉表示莫桑比克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斗争并祝贺印度支那人民取得的胜利。他表示支持阿拉伯人民为收复被犹太复国主义者所占领的领土而进行的斗争;支持朝鲜人民争取和平统一。 在谈到国内问题时,萨莫拉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和提高警惕。他说,“我们应该依靠自己的力量”,“必须制订一项正确的国家发展、利用我们的全部资源的政策”。 他说:莫桑比克的军队应该是解放阵线的武装臂膀,将继续由莫桑比克解放阵线来领导。 新华社洛伦索马贵斯一九七五年六月十六日电 据莫桑比克《新闻报》报道,莫桑比克解放阵线主席萨莫拉六月十四日在贝拉省曼加铁路工人广场举行的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要求莫桑比克人民和军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团结起来和提高警惕,以便击败反动派的任何阴谋。 萨莫拉主席还谈到加强军队建设问题。他对在场的人民武装力量成员说:“你们不应在城市中生活,而应留在农村,应更有组织性。”

3. 莫桑比克人民欢欣鼓舞迎接独立

第6版()专栏:莫桑比克通讯 莫桑比克人民欢欣鼓舞迎接独立 五月,正是非洲东南部的凉爽的季节,晴空如洗,气候宜人。地处印度洋畔的洛伦索马贵斯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榕树、芒果树的浓荫之中,显得生机勃发,格外秀丽。 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临近了。莫桑比克人民经过长期武装斗争,终于打垮了近五百年的葡萄牙殖民统治,将在六月二十五日向全世界庄严宣告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我们在独立前夕来到莫桑比克首都洛伦索马贵斯。连日来,我们在这里分享着摆脱了殖民枷锁的莫桑比克人民欢欣鼓舞迎接独立的兴奋心情。 近几个月里,这个城市的人民已经行动起来,消除殖民主义遗留下的屈辱性标志。在市议会广场,工人们拆除了十九世纪在莫桑比克的葡萄牙统治者莫济尼奥·德阿尔布克尔克的“纪念碑”。这个殖民总督曾经血腥镇压了一八九五年莫桑比克人民的武装起义。我们来到广场时,只看到剩下的残碑和碎石。陪同我们参观的市议会主席阿尔贝托·马萨瓦尼亚内指着残碑上的一行字说,“这条碑文的意思是要黑人到南非去做工。”他愤慨地指出,根据葡萄牙殖民当局同南非的协议,过去莫桑比克每年要向南非金矿输送大批劳工,在那里受尽压榨。每年有数以千计的劳工死在矿井里,回来的人在被迫缴纳各种苛捐杂税之后,依然一贫如洗。 接着,他领我们来到市议会的仓库的院子里,那里放着一大堆被拉倒的殖民者的石像、铜像——什么总督、将军、传教士,连同他们的刀、枪、战马、圣经……统统变成了一堆垃圾。 市议会主席还向我们谈到原来立在议会大厦门前的两座大理石雕像:一座是一个欧洲少女手托帆船,另一座是一个欧洲女人抚摸着一个黑人儿童。他愤怒地说:“这两座雕像的含意是说:是葡萄牙殖民者发现了莫桑比克,是他们养活并且抚爱着我们黑人。呸!他们完全颠倒了历史。是我们黑人养肥了那些殖民者。他们留给我们的只是饥饿、疾病和愚昧。” 为了迎接光辉的独立庆典,莫桑比克人民正在开展着各种有意义的活动。 在一个二百人的服装工厂里,厂长向我们介绍:在去年秋天一小撮殖民主义分子掀起叛乱活动时,工厂遭受了损失。但是工人们依靠自己的努力,迅速恢复了生产。现在他们为了迎接独立,正继续增加生产,已提前完成了制作庆祝独立时用的四百面彩旗的任务。 在郊区一所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正在排练庆祝独立的文艺节目,数百名家长和居民围着观看。随着达姆达姆鼓的激动人心的节奏,孩子们翩翩起舞。陪同我们的莫桑比克朋友说,这种民族舞蹈在殖民主义时代是被禁止的。一位教师领着孩子们朗颂了一首题为《我是莫桑比克人民》的诗。热情澎湃的诗句歌颂着即将到来的一九七五年六月二十五日的“光辉灿烂的时刻”,为莫桑比克人民从殖民主义者的奴役下解放出来而放声欢呼。当排练演出结束时,“独立万岁”、“人民万岁”、“莫桑比克万岁”等口号声经久不息。 在一所中学的一次畅谈独立意义的师生座谈会上,一个学生说,“独立意味着责任,我们要加倍生产,建设国家”。一位教师表示一定要打碎殖民主义的教育制度。二年级学生西曼戈说,“在独立的时刻,我们要保持警惕,这不仅是手执钢枪的战士的任务,也是我们全体人民的任务。殖民主义不可能在一个早晨消灭干净。”这番话包含着莫桑比克人民赢得独立权利以来继续同殖民主义作斗争的新经验。今天,对所有莫桑比克人民来说,记忆犹新的是:在去年九月关于莫桑比克独立的协议签署后短短两个月内,保持团结警惕的莫桑比克解放阵线武装力量和莫桑比克人民就粉碎妄图卷土重来的殖民主义者发动的两次反革命叛乱。 满怀胜利信心迎接祖国独立的莫桑比克年轻战士们,正在手持武器,警惕地守护着祖国的边疆。在印度洋岸边,我们看到莫桑比克人民武装力量的战士在那里巡逻。一位战士指着波涛起伏的印度洋,说出了全体莫桑比克人民的心声:“几个世纪以前,殖民主义者就是从这里入侵的。从那时起,我们的人民世世代代受尽了屈辱。今天,我们依靠武装斗争赢得了独立,还要紧握武器保卫独立,决不允许任何殖民主义者卷土重来!” 新华社记者

4. 加拿大矿工罢工要求改善工作条件 大学教师协会要求由加拿大人填补教师空额

第6版()专栏: 加拿大矿工罢工要求改善工作条件 大学教师协会要求由加拿大人填补教师空额 新华社渥太华电据加拿大报纸报道,加拿大石棉矿和铀矿,尤其是那些美国企业的子公司所属的矿,工人工作条件恶劣,以致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较多。 为了取得高额利润,美国垄断资本家不顾加拿大工人的安全。在美国企业设在魁北克省北部的一家石棉矿中,石棉微尘的密度是国际许可限度的一百四十五倍,严重危害矿工的健康。 因为难于忍受的工作条件,魁北克省塞特福德石棉矿的三千五百名矿工,今年三月十八日起就举行罢工,呼吁政府制订适当的安全措施,要求矿方改进工作条件,并增加对受石棉危害的工人的补偿金。 据统计,由于石棉微尘的危害,工龄二十年的矿工平均百分之六十肺部有毛病,而工龄四十年的矿工的受害比率则高达百分之七十五。在安大略的彼得博罗,一家石棉矿由于微尘密度过大,近年竟有十名矿工死亡。由于矿工罢工,迫使此矿在今年五月十五日关闭。 美资控制的安大略铀矿,由于放射线过强,致使许多加拿大工人得了肺癌。而如果采取适当的劳动保护措施,这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 美国在加拿大的企业无视工人的安全,对加拿大工人进行残酷的剥削,正在激起广大工人的进一步斗争。 据新华社渥太华电加拿大大学教师协会在五月十六日举行年会,通过了对加拿大高等院校当局提出的一项建议。这个建议强调加拿大高等院校“应当积极寻找能够胜任的加拿大人”,来填补大学和学院中空出的教师职位。 建议还主张,在聘请非加拿大人担任大学教职员时,应当由审查委员会来审查是否恰当。 据报道,外国人,主要是美国人,在许多加拿大大学中占了统治地位。这种状况在过去十年中越来越厉害了。 另一份调查报告说,有一大学,在一九六八——六九年度有八个系的主任都是美国人。报告还指出,目前在加拿大的大学课程中,有关加拿大的内容“往往被放在第二位”。

5. 美国广大老年人在经济危机中生活更为困难 南部地区劳动人民受到垄断资本转嫁危机的严重损害

第6版()专栏: 美国广大老年人在经济危机中生活更为困难 南部地区劳动人民受到垄断资本转嫁危机的严重损害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六月十九日讯 在垄断资本统治下的美国,挣扎在风烛残年的许多老年人,晚景凄惨。随着美国经济危机的深化,他们的生活更加悲惨。 在美国,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共有二千一百八十多万人。六月二日一期美国《时代》周刊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对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来说,六十五岁以后的岁月变得越来越不安定和孤独,由于与家人隔离、疾病和通货膨胀带来的贫困,他们并不是在享受着他们所获得的休息,而简直是为了生存在挣扎”,广大的“美国老年人的处境已变得岌岌可危。” 许多老年人遭到冷遇和歧视,在生活上和精神上蒙受极大的痛苦。一些体弱病残的老年人,由于家里无人照顾,被送进所谓“养老院”,但是在美国,绝大多数“养老院”是私人办的,收费昂贵,它们在老年人身上榨取高额利润,有一些“养老院”每年盈利高达投资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很多老年人患病后得不到及时治疗和适当照顾,他们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差。据《时代》周刊最近报道,有一个“养老院”的老板自己承认,他的“养老院”里的老年人,每人每天所能吃到的食物,比当地监狱里的犯人的伙食标准还低。这家杂志还报道,在美国“养老院”里,由于生活条件太差和精神苦闷而导致老年人自杀或者病死的事件经常发生。克利夫兰市一位公共事业计划顾问,对“养老院”这种机构进行了十年研究后,去年在一本题为《贪婪的仁慈》一书中写道:“在全国各地的养老院中的老年病人普遍遭到冷遇,有证据证明,老板们在病人身上榨取过多的利润。” 随着美国经济危机的深化,特别是严重的通货膨胀,老年人面临一场新的灾难。美国广大老年人赖以生存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社会保险津贴。这些钱是从美国政府向人民征收的社会保险税中开支的。由于生活费用急剧上涨,据《纽约时报》报道,居住在纽约市区和郊区的一些老年人,要拿百分之八十的社会保险津贴支付房租,每月只剩下很少的钱购买食品和支付其它费用。迈阿密老年人的一位发言人说,“通货膨胀正在使年老的公民挨饿”。密执安州的老年人服务处代理主任不久前指出,这个州三分之一的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一天吃不到三餐。《华盛顿邮报》说,有的老年人被迫“抢垃圾桶,或者购一罐狗食罐头以维持两三餐”。《纽约时报》承认,“通货膨胀对业已贫穷的人来说是残酷的。” 即使是一些收入较多的退休老年人,也感到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为了应付通货膨胀,不少人被迫变卖家产,压缩家庭开支。旧金山一位退休的中学女教师说,“生活费用上涨为我和其他教师带来了问题。对于许多人来说,生存变得更艰难了。” 面对这种情况,美国广大老年人十分愤慨。不少地方的老年人纷纷组织起来,为争取平等和生存权利而进行斗争。在内华达,数以千计的人们参加了由当地老年人组织的要求增加老年人福利费用的签名运动。迈阿密的达德县的老年公民理事会不久前组织集会,抗议通货膨胀,大约八百人参加了集会。 新华社讯 历来受美国垄断资本剥削、压迫最重的美国南部地区的劳动人民,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中正受害越来越重。 美《呼声》月刊五月份报道,美国南部地区正受到当前经济危机最沉重的袭击,而且在近期内看不到缓和的迹象。报道说,“作为南方工业柱石的纺织业,正经受着历史上最严重的猛烈下降。”“建筑业的暴跌特别严重地打击了南方。南、北卡罗来纳州的另一个主要工业——家具业,实际上已经倒闭。” 《呼声》月刊指出,在美国过去历次危机中,表面上南方受打击不重,是因为“落后的状况是如此普遍和习以为常,以至对大多数工人,特别是黑人工人来说,‘衰退’只不过是生活的经常的方式而已”。在发生危机时,大量工人流往北方,仅在一九六○——一九七○年,就有一百五十万黑人移居北方,此外还有大批穷苦的白人流向芝加哥、底特律等地。这就造成了在危机期间南方失业率相对稳定的假象。而目前的经济危机使这种假象也维持不住了。 《呼声》月刊指出,现在南方的失业比率远远超过了全国的平均失业率。即使根据政府发表的低估的统计数字,也“透露了目前危机的深度”。在全国失业率为百分之八点六的时候,南卡罗来纳州和佐治亚州的失业率就分别达到了百分之十二点三和百分之十二,北卡罗来纳州为百分之十点八,亚拉巴马州为百分之九,佛罗里达州为百分之八点九,密西西比州达到了百分之八点二,田纳西州主要是矿山工业,但也达到了百分之七点八。而在密西西比州奥尔康县这样主要是黑人的县份之中,失业率竟达到了百分之二十,如果加上实际上无工作可做的成千上万的青年,失业率达到了百分之六十。甚至在被资本家吹嘘为“新南方”的“繁荣地带”,也有上百万的工人被撵上了街头。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前市长说,目前的经济危机“使我们陷入了绝境”。美国《商业周刊》说,失业率上升得如此之快,“北卡罗来纳州的职员在制定失业统计的图表方面已落后了几个月”。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说,根据一九七○年的普查,在美国全国两亿人口中居住在美国南部各州的只占四分之一,但那里的穷人却占了全国穷人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八。他们的收入远远低于全国的贫困线标准。一九六九年,在美国东南部,有百分之四的白人家庭和百分之十七的黑人家庭,其收入还不到贫困线规定的数字的一半。这家杂志指出,目前的危机“使这些人更深地陷入贫困之中”,并且使“升到贫困线上的人又回到了贫困之中”。 目前美国南部劳动人民正在加强反对垄断资本的斗争。《呼声》月刊指出,“在亚特兰大和其他南部城市,工人们正在组织起来,共同回击解雇、种族歧视、警察暴行和危机带来的一切其他的影响”。该刊以亚特兰大为例说,那里的工人们正在全城范围内把工人和失业者组织起来,向垄断资产阶级提出挑战。这“给南方工人指出了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