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03-20

第 1 版

1. 丢掉“官架子”,永做人民的好勤务员——北京市供销合作社主任杜逢明自觉地改造思想改进工作

第1版()专栏: 丢掉“官架子”,永做人民的好勤务员 ——北京市供销合作社主任杜逢明自觉地改造思想改进工作 “有些什么不好的东西舍不得丢掉呢?” 一九六四年冬天,杜逢明披上褪了色的灰布大衣,背上一个铺盖卷儿,带着毛主席著作,到北京郊区门头沟沿河城深山里去了。 北京市委负责同志叫他到山区做社会调查。他也想了解一下沿河城供销社先进工作者贾全用的事迹。促使他急于下乡的另一个原因是,经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来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这天到了沿河城,不巧贾全用到石岩沟收购肥羊去了。杜逢明决定一路跟踪寻去。当天,他背上一个盛了棉鞋胶鞋和针头线脑等小百货的沉重的背篓,和另外几个同志一起奔向山村。 天黑了下来。山路上,一行人,高一脚,低一脚,摸索着前进。杜逢明不时用一只手支撑着腰,一瘸一瘸地走着。 杜逢明,四十四岁,一九三八年参加革命工作,一九三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他的腰板不得劲,是因为抗日战争时期在门头沟这一带山区打游击的时候,曾经负过伤,挂过花。至今,他身上还有八颗机枪子弹的伤痕。 摸黑到了新庄户村。敲开贫农社员的门,杜逢明就住在贫农炕头上过夜。第二天,又到白羊石虎村卖货。等转回新庄户村的时候,才见到了贾全用。 贾全用常年钻山沟,挨村转游着做买卖。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尽心尽力,山村老老少少也都把他当亲人。他把自己得的奖金,攒下来,买了树种,开块荒地,培育树苗,供销店附近每个生产队都栽了他送的树苗。他原来是基层供销社主任,后来调整机构,当了基层供销社下面的供销店的负责人。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求名,不图利,只是一心为人民,一心为革命。 杜逢明同贾全用一道串村做了两天买卖。走到哪里,哪里的群众就围拢到贾全用的身边,吃的问题、穿的问题、住的问题,什么问题都乐意对他说。贾全用到了社员家里,象到了自己家里一样,一脱鞋便上炕头,问这问那,把群众的需要都记在小本本上。杜逢明看着贾全用同群众亲如一家的情景,心里想:自己呢,长期坐在上面,很少联系群众,联系实际,这是多大的差距啊!他从这位优秀基层干部的身上,从这位年近六十的老党员、老先进工作者身上,看到了老革命不褪色的榜样。 有一天,杜逢明背篓来到西大台村,在一户社员家里摆摊售货。棉鞋呀,胶鞋呀,腿带呀,头绳呀,还有其他小百货和成药,摆满了炕头。老老少少围着选购,分外热闹。 忽然,一位穿光板羊皮大衣的老人,推门进来。老人端详一阵正在炕上做买卖的杜逢明,兴奋地叫道:“老杜同志,你还认识我吗?”杜逢明上下打量老人,觉得面熟,却怎么也想不起他是谁了。老人说:“你忘了?我给你放过哨哩!”这一提醒,使杜逢明回忆起当年打游击时住这位老贫农的草棚的情景。他暗暗责备自己,怎么竟忘了曾用生命掩护过自己的革命群众呢! 掌灯时分,杜逢明找到这位老人李正高家。过去的烂草棚已经不见了,现在住的是新瓦房。他同老人重温过去,畅谈现在。当老人说到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的情景的时候,他打心眼里高兴;当老人说到集体生产和群众生活还有一些困难的时候,他又感到自己工作还没有做好,肩上担子还很重。当晚,他就在老人家同老人的儿子在一个炕上睡下。 这几天,杜逢明住在贫农下中农家里,吃在贫农下中农家里。人们拿出自己舍不得盖的新毛毯、新棉被给他盖,做香喷喷的小米饭和山村少有的“饸饹”给他吃。他从群众那里得到的,仍是当年在这一带打游击的时候所得到的那种温暖。这几天,他想得很多,很远。 想当年,打游击打到哪里,哪里就有群众同自己在一起。群众有什么吃,自己就有什么吃,小米、野菜、杏叶,好好歹歹总是少不了。群众给自己送消息,打掩护;自己受了伤,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混进敌人岗楼,一次又一次弄来当时十分难得的红药水……。如今,山区革命群众对自己的热情没有变,可是自己呢?进了城,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同农村群众差别大了,迈开两腿深入基层少了,和群众疏远了!他想起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共产党员的那段话:“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现在,他好象重新听到了毛主席在一九四九年敲起的警钟,振奋起了革命精神。 杜逢明在李正高家这一夜,睡得特别不踏实。第二天一大早,就操起一把大笤帚,从村西到村东扫路上的积雪去了。村里群众看到拿个大笤帚为大家扫雪的干部,称赞他是人民勤务员。可是,就在一年以前,杜逢明到一个基层供销社去,早晨起床看见供销社门前积着不少雪,他操起大笤帚又放下了。因为那时候,他还有“大主任扫雪多寒伧”的念头。当时,他第一次挑着担子下乡送货,还觉得不好意思;第一次吆喝卖货还觉得不好开口,有点丢不掉“官架子”。后来,他又读毛主席的文章,受到了教育,毛主席说:“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有些什么不好的东西舍不得丢掉呢?”他渐渐觉悟过来了,认识到应当把“官架子”丢掉。这次来到沿河城,基层干部和革命群众又教育了他,使他更清楚地认识到应当怎样更好地当一个人民勤务员。 现在,杜逢明经常向周围的干部谈起自己这样一点体会:要想使自己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永远做彻底的革命派,就必须认真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而要真正把毛泽东思想学到手,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实践中学,向群众学,边学边用,学用结合。这样,才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不能瘸子打围——坐着喊!” 近一年多来,杜逢明常跟周围的干部讲:“不能瘸子打围——坐着喊!”当一个人民勤务员,就得勤迈两腿,到群众中去,到实际中去,脚踏实地去干。他把这当作防止和克服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重要一着。 这两年,杜逢明经常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在群众面前。他到了基层,卖货,收购,装货,卸货,挑水,帮厨,擦货架,扫院子,掏厕所,什么都干。他通过蹲点,参加劳动,调查研究,既推动了自己的思想改造,又及时发现和解决了问题,改进了自己的领导工作。 有一个时候,杜逢明听到下面干部老嚷嚷废旧物资收购不上来。市供销社又是发通知,又是开会,催来催去,讲来讲去,废旧物资收购情况还是没有多大改变。问题究竟在哪儿呢? 杜逢明决定按照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所教导的那样,亲自下村收购废旧物资,去实践实践。 他来到郊区通县西集供销社。这一天早晨,他同供销社职工一道装满两辆双轮手推车的百货、小农具,还带上收购用的木箱和麻袋,直奔大灰店村去。这天风很大,风卷着沙,扑面打人。 到了目的地,他们便在大灰店村小学校摆开货摊。风沙还是一个劲地刮来。别人劝杜逢明到避风的屋里边守百货摊,他却执意守在门外的木箱、麻袋边管收购工作。 一个多钟头过去了,买货的人倒不少,卖废旧物资的人却一个也没有,只有来卖鸡蛋和皮张的。 杜逢明问收购员:“怎么没有人来卖废品?” 收购员说:“农民没有卖废品的习惯,没有什么可收购的!” “难道旧鞋也没有吗?” “旧鞋都烧了火啦!” 杜逢明将信将疑地试着吆喝起来:“收破烂!收破烂!”“收购旧鞋烂袜子啊!” 这一吆喝,唤来了大批卖废旧物资的人。这一天,在这个村就收购了破铜、烂铁、旧鞋、烂袜子、碎布条等三百多斤。 是不是唯独大灰店村有废旧物资可以收购呢? 第二天,杜逢明他们几个人又到尹家河村去。他们一摆开货摊,就挨门挨户地去吆喝“收破烂”。社员们歇晌的时候,废旧物资收购摊前挤满了人。他们两个人掌秤,一个人付款,还嫌忙不过来。 杜逢明正忙着掌秤,忽听得负责付款的那个收购员对人嚷嚷:“这旧鞋不收,拿回去把钉子拔了再来!”原来旧布鞋上有铁钉的,不拔掉不能做造纸原料。可是叫人拔了铁钉再来卖旧鞋,卖钱不多,费事不小,人家就可能不卖了。这不是堵塞废旧物资的货源吗?后来,杜逢明作主还是把带铁钉的旧鞋收购下来了。同时,他脑子里挂上了一个号:加强废旧物资收购工作,不仅要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还要解决废旧物资加工等实际问题。 杜逢明收购了两天“破烂”,对于如何加强废旧物资收购工作有了真正的发言权。紧接着,市供销社向各区县供销社发出了“关于印发《通过一次下乡售货看废旧物资收购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出的许多非常中肯的意见,在职工中反应很强烈。市供销社主任下乡收“破烂”的消息,也象长了翅膀一样,飞快地传开了。市供销社主任走在头里,下面各级供销社领导干部也跟着纷纷下乡收购,横扫了一些职工嫌脏怕累、不愿做收购废旧物资小买卖的思想障碍,并且切实解决了收购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京郊农村废旧物资收购量大幅度增长。 杜逢明由坐在办公室号召收购废旧物资,到亲自下去吆喝“收破烂”,这是他领导工作上的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他体会到,过去下去指导工作,多是转转,看看,听听,说说。看一眼,就对人家说一通,好些事都说不到点子上。没有很好地做调查研究就行使发言权,下面干部就反映:主任爱抠问题批评人,解决不了多大问题。现在,经过实践,亲自做了调查研究,也就有了真正的发言权;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在被领导的职工面前,也就有了真正的领导权。 杜逢明知道,作为一个市供销社主任,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必躬亲”。按照《实践论》的教导,正确运用第二手资料,重视间接的实践,也是十分必要的。他一面自己带头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一面组织市供销社的干部下去蹲点劳动,进行调查研究,并且以此促进机关的革命化。 一九六五年夏天,杜逢明在通县供销社食品厂发现挂面成品率低,造成赔钱的问题。他通过跟班劳动,大体搞清问题的眉目以后,把市供销社生产科的干部刘世勋找来,要他继续在挂面车间蹲点,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地参加劳动,进一步做调查研究,发动群众来彻底解决问题。 刘世勋也是带着毛主席著作下来的。他在工人宿舍里,从毛主席著作中学习立场、观点、方法;他在车间里,和工人一起劳动,共同研究影响挂面质量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经过三个星期蹲点,不仅解决了这个厂的问题,还总结出了提高挂面质量的经验。后来,这个经验在全郊区供销社系统的挂面生产会议上推广了。 北京市供销社的干部,正在杜逢明带头踩出的蹲点劳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着。过去,市供销社机关干部下乡调查研究有“三多三少”。即一般干部下去的多,领导干部下去的少;去县城集镇的多,去偏僻山区的少;下去听、看、转的多,参加劳动的少。现在,领导干部下去的多了,到偏僻山区去的多了,下去参加劳动的多了。过去那种过分靠会议、靠表报、靠公文领导工作的现象,也转变过来了。 “拨亮一盏灯,照红一大片” “没有正确的领导方法,就不可能实现正确的领导。”杜逢明为了解决“过河”的“桥”和“船”的问题,学习和运用毛主席提出的“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领导方法。近二年来,他很注意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树立旗帜,带动一般;并且在这个“由点到面”推广先进经验的过程中,又注意发现典型,再总结经验,又树立旗帜,再带动一般。如此每一次循环,都提高一步,使工作不断地有所前进。他说:领导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这样不断地使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推动工作步步向前。这是他从自己实践中得出的结论,也是他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一个重要体会。 一九六四年底,杜逢明到怀柔县山区的喇叭沟门供销店做调查,有的群众反映买卖东西不方便,远点的地方上一趟供销店,来回就是两个“满天星”:早起上路一个“满天星”,晚上回来又是一个“满天星”。 问题怎么解决呢?一九六五年一月,杜逢明到了“背篓商店”——京郊房山县黄山店供销店。他打算在那里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杜逢明早就听下面干部说,“背篓商店”是个革命化的商店,几个月前,也曾派干部下去总结过它的经验,并且把介绍“背篓商店”经验的小册子印发了五千本。有的单位只是把小册子向职工念一念,有的单位甚至把小册子弄丢了。“背篓商店”的经验没有推广开。当时,杜逢明也只是看了“背篓商店”的书面材料,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个先进典型具有的普遍指导意义,也就没有下狠心去推广它。他学习了毛主席的《实践论》,根据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吃一吃”的精神,现在他亲自来背篓了。 在“背篓商店”头一次背篓,他就去最远的葫芦棚村。快到葫芦棚村的最后几里山路,走起来好象特别长,背篓也特别沉重了。杜逢明又用手支撑着他那受过伤的腰板。一行人,没有一个不累得气喘呼呼的。身上头上都冒汗,寒风吹来,眉毛上便挂起一层白霜。杜逢明亲自尝了尝这里背篓上山的滋味,心想:“背篓商店”的同志一心想着山区人民,常年背篓上山做买卖,吃大苦,耐大劳,不怕付出艰苦的劳动,这中间有多么可贵的革命精神啊!有了这种革命精神,还怕做不好工作吗? 第二天,杜逢明同“背篓商店”负责人王砚香一道背篓去长流水村做买卖。一个小孩拿几根羊骨头来卖。杜逢明说:“等积攒多了再卖吧!”王砚香却接过话说:“小朋友,拿过来我看看。”接着,王砚香回过头来对他说:“这几根骨头值好几分钱,收了吧。群众还可以用它买点需要的东西呢。”小孩果然用这四分钱买了铅笔。杜逢明感到惭愧:自己没有王砚香想得周到,王砚香对群众多么体贴入微啊!这不就是“背篓商店”的群众观点,“背篓商店”的革命精神吗? 杜逢明下决心要把“背篓商店”这面红旗高高举起。 新春二月,杜逢明又带着毛主席著作到“背篓商店”,召集各区县供销社主任和一些基层供销社干部来这里开了三天会。他没有给大家准备大报告,他给大家准备的是盛满了商品的背篓。第一天,杜逢明带头背起背篓,让来开会的几十个人,分成几路跟着“背篓商店”的人上山。人们一边做买卖,一边听山区社员群众的反映,实地了解“背篓商店”的革命精神。第二天,杜逢明拿出毛主席著作,组织大家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并且请王砚香介绍“背篓商店”的情况。第三天,座谈讨论,联系实际,比先进,找差距。原来妨碍推广“背篓商店”经验的信不信、服不服的问题,这次通过实践解决了。就这样杜逢明为“背篓商店”的革命精神鸣锣开道,号召全市供销社职工都来学习“背篓商店”,走“背篓商店”的道路。 领导者提出了号召,工作是不是就完结了呢?杜逢明想:毛主席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说,工作要抓紧,“抓而不紧,等于不抓。”他把自己的想法提到市供销社党委会上讨论,党委会决定将市供销社半数以上的干部组织起来,立即下去抓紧推广“背篓商店”的经验。 杜逢明也带头深入基层,直接了解推广“背篓商店”经验的情况和问题。他来到郊区顺义县的一个供销社,这里还没有把推广“背篓商店”经验的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个基层供销社的主任认为,平原地区不需要学习山区的“背篓商店”。可是,在这里蹲点的市供销社的干部,下村去做买卖,却发现平原地区的群众也非常欢迎串村购销的方式。为什么这里供销社的干部就看不到群众的要求呢?杜逢明得出结论:这个基层供销社主任缺乏学先进的革命劲头。 市供销社下去的大批干部,从郊区各个区县和许多基层供销社汇报上来的材料,也说明推广“背篓商店”经验的关键,的确在领导干部身上。 杜逢明于是把郊区各区县供销社的领导干部召集起来,一道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和《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等文章,看毛主席是怎样说的,自己又是怎样做的。杜逢明要求供销社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下去,突破一点,带动一般。 不久,北京市委作出决定,号召全市所有商业人员向“背篓商店”学习。北京各级供销社领导干部亲自抓“点”,推广“背篓商店”经验的人越来越多,“背篓商店”的革命精神很快在北京郊区供销社发扬光大起来。 在学习和推广“背篓商店”经验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经验,许多单位在某些方面赶上和超过了“背篓商店”。郊区顺义县张喜庄供销社就是比较突出的一个。 杜逢明便到张喜庄同一百多人一道睡地铺,在张喜庄供销社开了三天现场会议。他向与会的人们大讲张喜庄供销社的经验。要求人们象张喜庄供销社那样,正确解决先进同后进的矛盾:在先进中看到薄弱环节,克服薄弱环节,使先进更先进;在后进中看到积极因素,发扬积极因素,使后进变先进,不断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这样,学习和推广“背篓商店”经验的群众运动,又增添了新的动力。北京市郊区供销社涌现出来的“背篓商店”式的先进集体越来越多了。现在,郊区供销社系统的一千几百个单位中,已经有一百几十个先进单位。 “拨亮一盏灯,照红一大片。”杜逢明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把灯火越拨越亮的领导干部。他认为,在推广先进经验的过程中,要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反对官僚主义的方法,要提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提倡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方法。这就是领导工作上的两种思想、两种方法的斗争。用毛泽东思想挂帅呢,还是用别的什么思想挂帅?就是这个问题的实质。 杜逢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了响亮的回答: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无论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无论是改进领导工作,都要用毛泽东思想挂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千条万条,毛泽东思想挂帅是头一条! 杜逢明在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前进道路上,刚迈出了新的一步。他说,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自己,后半辈子任重道远,还要不断革命;要革命一辈子,就要学习一辈子,改造一辈子。 本报记者 陈谈强(附图片) 右图:北京市供销合作社主任杜逢明背篓上山送货 杜逢明(前左)正在房山县黄山店售货。 柯复摄 (原载人民画报)

2. 老干部要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

第1版()专栏:社论 老干部要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 一个领导干部,在任何工作中,以身作则,带头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决不能仅仅限于这一点。他的更重要的任务,是要在实践中,探索事物的规律,总结经验,用以武装广大干部,带动大家,共同前进。今天,本报介绍的北京市供销合作社主任杜逢明同志的事迹,在这方面是值得学习的。 农村里没有什么废旧物资可以收购吗?有一段时间,北京市供销社又发通知,又开会,还是收购不上来。问题究竟在哪里呢?杜逢明同志到农村收购了两天“破烂”,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取得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发言权和领导权,推动了北京郊区废旧物资收购工作的迅速开展。 “背篓商店”的先进经验好得很,市供销社总结了,宣传了,也号召大家学习了,为什么推而不广呢?杜逢明同志亲自深入“背篓商店”,在共同劳动当中,发现这个商店的先进经验所以推而不广,就在于各级领导干部没有真正学到“背篓商店”的革命精神。他学到了这种革命精神,也就取得了推广这个先进经验的发言权和领导权。果然,这个先进经验很快就在全市推广了。 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任何领导人员,凡不从下级个别单位的个别人员、个别事件取得具体经验者,必不能向一切单位作普遍的指导。这一方法必须普遍地提倡,使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学会使用。”杜逢明同志按照毛泽东同志的这个教导,运用“突破一点,推动全盘”的领导方法,在他工作的范围内,有力地发挥了“拨亮一盏灯,照红一大片”的领导作用。 象杜逢明同志这样的领导干部,深入山区背篓卖货,深入农村收购“破烂”,确实难能可贵。当然,杜逢明同志做到这样,并不是没有斗争的。十几年的城市生活和领导工作,使他不自觉地有了某种“官架子”,同群众的思想感情比较疏远了。正是因为这样,他拿起大笤帚扫雪,觉得“寒伧”,想吆喝卖货,觉得不好开口。这种情绪,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苗头。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在深入农村的过程中,贫下中农对杜逢明同志深厚的阶级感情,唤起他对过去艰苦的革命生活的记忆,他对于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教导,体会得格外深切了。毛泽东同志的教导,贫下中农的深情,成为他改造思想,不断革命的动力。 杜逢明同志的先进事迹说明,各级领导干部更加需要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想改造,永葆革命青春,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为人民作更多的事情。

3. 宋庆龄副主席接见菲律宾客人 全国妇联举行酒会招待菲律宾考察代表团

第1版()专栏: 宋庆龄副主席接见菲律宾客人 全国妇联举行酒会招待菲律宾考察代表团 新华社十九日讯 宋庆龄副主席今天下午接见菲律宾自由党参议员玛丽亚·卡劳·卡蒂瓦克夫人,同她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接见时在座的有全国妇联副主席章蕴等。 新华社十九日讯全国妇联今晚举行酒会,招待由菲律宾自由党参议员玛丽亚·卡劳·卡蒂瓦克夫人率领的菲律宾考察代表团。 出席招待会的,有全国妇联副主席许广平、章蕴、康克清,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和首都各界妇女知名人士:吴德峰、罗叔章、胡子婴、夏之栩、范瑾、王芸生、勇龙桂、李德培等二百多人。(附图片) 下图:宋庆龄副主席接见菲律宾自由党参议员玛丽亚·卡劳·卡蒂瓦克夫人(左二)。 新华社记者 郑小箴摄

4. 我大使馆两次照会加纳外交部 最强烈抗议加纳方面的恶意诬蔑 加纳方面妄图逃脱它肆意破坏中、加两国关系的罪责是永远不会得逞的。它必须承担破坏两国关系的全部责任。

第1版()专栏: 我大使馆两次照会加纳外交部 最强烈抗议加纳方面的恶意诬蔑 加纳方面妄图逃脱它肆意破坏中、加两国关系的罪责是永远不会得逞的。它必须承担破坏两国关系的全部责任。 新华社十九日讯 中国驻加纳大使馆六日照会加纳外交部,对加纳外交部在四日来照中毫无根据地指责中国政府 “正以多种方式”“帮助克瓦米·恩克鲁玛重返加纳进行反革命”这一对中国政府的恶意诬蔑和严重挑衅,向加纳方面提出最强烈的抗议。中国大使馆的照会全文如下:加纳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加纳共和国大使馆向加纳外交部致意,并就外交部一九六六年三月四日来照声明如下: 加纳外交部在来照中,毫无根据地指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以多种方式,援助被废黜的克瓦米·恩克鲁玛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已开始向几内亚共和国运送大量武器和其他作战物资,以帮助克瓦米·恩克鲁玛重返加纳进行反革命”。这完全是加纳方面的凭空捏造和对中国政府的恶意诬蔑,也是加纳方面蓄意恶化中、加两国关系采取一系列行动之后的又一次严重挑衅。对此,中国政府不能不向加纳方面提出最强烈的抗议。 加纳外交部在来照中竟然颠倒是非,胡说什么中国政府应对自己的“任何不友好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负全部责任”,企图把恶化中、加两国关系的责任转嫁给中国。但是事实恰恰相反,正是加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恶化两国关系的严重步骤:无理扣押和残暴殴打中国专家和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片面撕毁中、加经济技术合作协定,无理要求所有中国专家立即撤退,并减少中国大使馆人员;对被迫撤离阿克拉的中国人员百般刁难,进行人身侮辱。所有这一切清楚地说明,恶化两国关系的责任不在中国方面,而在加纳方面。中国政府严正指出,由此所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加纳方面必须承担全部责任。 顺致最崇高的敬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 驻加纳共和国大使馆一九六六年三月六日于阿克拉 新华社十九日讯中国驻加纳大使馆三月十九日复照加纳外交部,驳斥加纳方面的三月十六日肆意诋毁中国的来照,并且就加纳方面无视中国的历次抗议,再次恶意诽谤中国,颠倒是非,妄图把破坏两国关系的责任转嫁给中国的行径,对加纳方面提出最强烈的抗议。中国大使馆的照会全文如下:加纳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加纳共和国大使馆向加纳外交部致意,并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之命,就外交部一九六六年三月十六日来照声明如下: 加纳外交部在来照中,竟然无中生有地诋毁中国“蓄意干涉加纳的内政”,诬指中国人员“曾帮助在加纳训练破坏分子”,并且毫无根据地指责中国方面“刁难和虐待”加纳驻华大使馆的成员。这显然是加纳方面企图为它最近无理驱逐中国大使馆三位外交官员制造借口,推卸它蓄意恶化中、加两国关系的责任。中国政府对加纳方面无视中国的历次抗议,再次恶意诽谤中国,颠倒是非,妄图把破坏两国关系的责任转嫁给中国的行径,不能不表示极大的愤慨,并且再次向加纳方面提出最强烈的抗议。 众所周知,中国政府派往加纳工作的军事专家同经济技术专家一样,都是应加纳共和国政府的要求、根据两国的有关协定派出的,并且一贯按照加纳政府的安排进行工作,是无可非议的,也是任何人歪曲不了的。 中国方面根据国际关系准则,一贯友好地接待加纳驻华大使馆成员,向他们提供各种便利和协助。甚至在加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恶化两国关系的行动以后,中国方面仍然对他们采取友好态度,给予他们应享有的外交特权。加纳方面在这方面的指责,是根本没有道理的。 加纳外交部在来照中,竟再次重复它三月四日致中国大使馆照会中提出的所谓中国“已将大量武器运往科纳克里,以便帮助被黜免的克瓦米·恩克鲁玛在加纳组织一次反革命”的谎言。对此,中国大使馆早在三月六日的抗议照会中就作出了严正的驳斥,指出这完全是加纳方面的凭空捏造和对中国政府的蓄意诬蔑。中国政府对加纳方面不断制造这种谰言不能不表示极大的不满。 事实非常清楚,加纳方面在来照中对中国提出的一系列指责都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加纳方面企图以此来逃脱它无理驱逐中国外交官员、肆意破坏两国关系的罪责是完全徒劳的,也是永远不会得逞的。中国政府再次严正指出,加纳方面必须承担破坏两国关系的全部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 驻加纳共和国大使馆 一九六六年三月十九日 于阿克拉

第 2 版

1. 毛主席语录

第2版()专栏: 毛主席语录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我们的同志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要和群众的关系搞好,要关心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团结广大人民,团结得越多越好。 《关于重庆谈判》

2. 对人民的阶级感情,反映着人的世界观,每个革命者都应反躬自问: 阶级感情深厚了还是淡薄了

第2版()专栏: 对人民的阶级感情,反映着人的世界观,每个革命者都应反躬自问: 阶级感情深厚了还是淡薄了 焦裕禄同志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极端热忱,把一颗红心无条件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群众。而我对人民群众和干部,却缺乏象焦裕禄那种深厚的阶级感情。虽然也时常教育干部注意关心群众的疾苦,但是在口头上说的多,身体力行亲自动手做的少。去年十月初,我带领工作组到大四平公社安排群众生活的时候,自己很少深入到贫农下中农家去访问,只是浮在上面听取汇报和部署工作。特别是对某些群众的生活困难,有时还错误地认为“这是难免的”,因而也就不去积极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焦裕禄在十冬寒天率领机关干部拿着救济款物到贫农下中农家去问寒问暖,而我下乡到生产队里去工作,也多是找队干部扯扯唠唠,到地里转转,四处走走看看,很少与贫农下中农接触,很少去贫农下中农家里访问。我们平时的工作作风,更是浮在上面,发文件和开会多;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过多的占用群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无意之中加重了群众的负担。这些脱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与焦裕禄同志高尚的品质相比较,感到非常惭愧。 有时,我也关心贫农下中农的生活,但是在解决贫农下中农困难户的生活疾苦上多是强调物质帮助,不注意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对上也多是伸手要救济款物。无数事实一再证明,对人民群众的阶级感情,首先必须建立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基础上。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是要依靠人民群众自己来解放自己,靠群众的自力更生,不能是单纯靠物质支援,更不是靠我们的“恩赐”。 我过去也常常反躬自问:现在同人民群众的阶级感情,与参加革命时比,是深厚了还是淡薄了?(这个问题提得好,这是一个革命者自觉性的表现。我们的县委领导同志如果都能这样经常地反问自己,警惕自己,真正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我们就能永远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关系。)没有学习焦裕禄同志的事迹以前,总以为还不错,学习之后,翻来复去的思索、检查对照,不禁使我大吃一惊,深深感到,在我身上,沾染了不少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从当上领导干部以来,也不象从前那样吃大苦耐大劳和兢兢业业艰苦奋斗了。就拿写总结报告这个问题来说,在五、六年以前,很少叫别人起草,不管是写好写坏,总是自己动脑动手来写,而这几年,却减少了个“勤”字,增加了个“懒”字,自己亲自动手的事情减少了很多很多。再比方,在以前工作上产生某些缺点毛病、违反了群众利益,一经发现或受到上级批评,感到非常痛心,惭愧,因而改正的也就快:而这几年,那种“痛心”“惭愧”的心情大大减少了。不但如此,自己总以为:“产生这些问题是不能完全避免的”,因而也就原谅了自己,放松了自己的思想改造。这些都是红心减色,意志衰退的表现,与一个共产党员高尚品质格格不入。 从焦裕禄同志的事迹中,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真正达到“对革命无限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的标准,首先必须要有高度的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对人民群众要有深厚的阶级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革命事业终身如一日的奋斗到底,革命的红心永远象青春般的火热。我决心在后半生的实践斗争中,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永远热爱人民,关心群众,一时一刻也不脱离人民群众,赤胆忠心,勇往直前,为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到底。 辽宁省新宾县委书记 邓洪玉

3. 要和群众心贴心

第2版()专栏: 要和群众心贴心 过去,我们县委的工作也很不轻闲,大部分成员一年总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乡下,跑了不少路,吃了很多苦,有时饿了啃干粮,渴了喝渠水,但在工作上就是跑不出个名堂。为什么呢?过去认为思想水平低,能力差,是个工作方法问题。现在对照焦裕禄同志来检查自己,问题找出来了,这是因为我们人虽然下乡了,但是心还在上面,不深入群众,不相信群众。为什么不相信群众?严格检查起来,根本问题还是放不下“官”架子,有了官架子,思想深处就怕苦,不能身先士卒;有了官架子,阶级感情就不浓厚,和群众在思想上有距离。因此,在工作中存在着三多三少:带着自己的框框下去,指手划脚的多,和群众商量研究的少;下乡跟着基层干部转的多,与群众真正谈心少;浮在上面满天飞的多,踏实蹲下来解剖麻雀少。这样当然做不好工作。 做不好工作,还因为我们缺乏焦裕禄同志那种对人民群众的火热的阶级感情。焦裕禄同志在大雪纷飞时想到群众的吃住,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而我们呢?虽然有时也关心群众的一些具体问题,但在思想深处总觉得和群众,特别是和贫下中农群众有个道道隔着。原因在哪里?我们叶城县委这个领导班子,大都出身于小资产阶级,平时没有严格按照毛主席的教导重视思想改造。我们关心群众多出于“对上级负责”的思想,帮助群众解决一点困难,常常是怀有恩赐观点,不能对群众真正从心里疼起来、爱起来。这样怎能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去做好工作呢? 照了焦裕禄同志这面镜子,我们深深感到,要做好工作,就要和群众心贴心;要和群众心贴心,就必须改造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锻炼成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象焦裕禄同志那样,真正地疼群众、爱群众,忠实地为人民服务。象焦裕禄同志那样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保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时时处处和全县人民同甘共苦,坚决做到“五不”、“五要”。即不闹特殊,不讲排场,不铺张浪费,不摆官架子,不怕苦怕累;要廉洁奉公,要带头劳动,要平等待人,要敢于挑重担子,要教育家属也以平等态度待人。为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委 书记 吕连奎 副书记 衣明托合提 (维吾尔族)

4. 心里要装着全体人民

第2版()专栏: 心里要装着全体人民 焦裕禄同志时时刻刻想着贫下中农,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我在旧社会虽然是个受苦的人,但进了城以后,渐渐与贫下中农的阶级感情淡薄了。焦裕禄同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而我呢?往往把自己看得比普通的一个贫农下中农“贵重”。心里总觉得自己革命多年,也算有了贡献,现在年龄大了,身体弱了,吃的,穿的,用的,都舒适一点好。其他方面也是倚老卖老,很少参加劳动,骑车子遇到顶风就不愿意走。对贫下中农的疾苦更不象焦裕禄同志那样关心。比如有的山区村庄,一遇到春旱,不用说种地,连吃水都有困难,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这那能说与贫农下中农同甘共苦呢! 通过学习焦裕禄,我感到自己所以会这样,最根本的原因是毛泽东思想还没有在我的脑子里扎根,思想还没有革命化。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对阶级、阶级斗争放松了警惕,思想上受到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因而滋长了骄气、懒气、官气,削弱了革命志气。 今后,我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把毛主席的书当作各项工作的最高指示;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蹲好点,带好面;要重新规划根治涝、旱、碱三害。当前,则要集中力量打井、开渠,大搞水利。 河北玉田县委代理书记 石永

5. 不相信群众,只在少数干部身上打圈子,工作就会越做越忙,要做好工作,必须: 爱人民 为人民 靠人民

第2版()专栏: 不相信群众,只在少数干部身上打圈子,工作就会越做越忙,要做好工作,必须: 爱人民 为人民 靠人民 学习了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后,感到差距相当大,而最根本一条是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不如焦裕禄,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如焦裕禄。焦裕禄同志是带着毛主席的书,怀着深厚的阶级感情到兰考去的。他把工作做到基层,根子扎到群众中,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建设新兰考。而我们往往只在少数干部中打圈子。工作中不相信基层,不相信群众,不依靠基层,不依靠群众。我们为了满足需要,就加强机构,增加人员,结果,越增加越感到人员不够,不少部门叫喊人少,事情多,有的说,在上头都忙不过来,那有时间下乡啊!有的说:“我要下去,机关工作不放心。”因此,许多人浮在上边下不去。 我们在学习焦裕禄的过程中,对为什么下不去,县委的真正工作在那里,领导力量应放到什么地方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专门讨论。大家认识到过去下不去的主要原因,是“为谁服务”的问题没有解决,缺乏焦裕禄同志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怕苦怕累,摆“官”架子,不愿实行“三同”。因此,工作的着眼点,仅在干部当中打圈圈。一到春耕、夏锄、秋收等农忙季节,就采取行政的方法,从各部门临时抽调一批干部,组成工作队,下去搞突击活动。有的蹲公社,有的蹲大队,干个十天半月就跑回来了。结果,基层工作没搞好,被抽调的部门有意见,矛盾很多。 县委的同志认识到这个问题以后,决定把领导力量放到基层、群众中去。到基层群众中去扎根,要象焦裕禄同志那样,爱人民,为人民,靠人民。黑龙江宾县县委书记 田凤山

6. 阶级感情哪里来

第2版()专栏:编后 阶级感情哪里来 学习焦裕禄同志的事迹,人们不能忘记那风雪之夜,他领着县委委员到火车站去看受灾群众的情景。他说:“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人们不能忘记那最困难的日子,他走进贫农王连备那最破最低的茅屋中,对他同来的一个干部说:“看到自己的阶级弟兄生活困苦,心象刀剜。”这是多么崇高的阶级感情!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强烈的阶级感情,他才立下了不改变兰考面貌死不瞑目的宏愿。我们看到群众的困难和疾苦是怎样一种感情呢?是感到坐卧不安,“心如刀剜”。还是漠然置之,无动于衷? 人们常常用“骨肉亲”,“手足情”来形容人们之间的亲切感情。但是,在旧社会,就是家庭父子之间也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感情。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写道:“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说“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从焦裕禄同志的事迹里,我们看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崭新的关系,看到了一种对阶级兄弟最崇高、最深挚的感情,这是我们无产阶级特有的阶级感情。这种感情激发着人的革命意志,成为每个革命者为阶级事业而战斗的强大动力! 这种深厚的阶级感情,来源于高度的阶级觉悟。世界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个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爱。一个人能不能爱人民,为人民,对人民是否充满深厚的阶级感情,也就反映了一个人是否真正树立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对人民群众的阶级感情是深厚了,还是淡漠了?邓洪玉等同志提出的问题,确是值得每个革命者深深思索。

7. 徐向前接见麦贤得等英雄模范代表 勉励他们带动部队和民兵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使全军和全国民兵涌现更多麦贤得式的无产阶级硬骨头战士

第2版()专栏: 徐向前接见麦贤得等英雄模范代表 勉励他们带动部队和民兵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使全军和全国民兵涌现更多麦贤得式的无产阶级硬骨头战士 据新华社广州十九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徐向前,今天在广州接见了战斗英雄麦贤得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部队的一些先进单位、英雄模范和民兵代表,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谈话。 这些代表是前来广州出席授予麦贤得“战斗英雄”和“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命名大会的。其中有战斗英雄郝忠云、舒积成,在保卫祖国领空的战斗中荣立过战功的空军人员孙孝庆,以及港口英雄民兵连连长叶永泉等。 接见时,徐向前同志关心地询问了麦贤得健康情况,并且对大家讲了话。 徐向前同志说,麦贤得同志的英雄行为,是我军光荣传统的新发扬,是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的结果。他希望每一个同志都要很好地学习毛主席著作,在“用”字上狠下功夫。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就是干革命的。要干一辈子革命,学一辈子毛主席著作,活到老,学到老,用毛泽东思想改造我们的世界观,才能真正做到完全彻底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才能做到天不怕,地不怕,压倒一切敌人,我们的军队和民兵就能够无敌于天下。 徐向前同志说,现在美帝国主义正把它的反革命全球战略的重点从欧洲转移到亚洲,把侵略矛头指向我国,一次再次地欺侮我们。我国领土台湾还被美帝国主义霸占着。作为军队和民兵,更应该百倍警惕,时刻做好战斗准备,象麦贤得那样,掏尽红心为人民,满怀仇恨杀敌人,随时准备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作出贡献。 徐向前同志最后勉励大家要谦虚谨慎,向麦贤得同志学习,互相学习,带动部队和民兵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全国民兵涌现出更多麦贤得式的无产阶级硬骨头战士。 陪同接见的,有海军负责人周希汉,广州部队负责人文年生、晏福生、郭成柱,南海舰队负责人吴瑞林、方正平,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广东省代省长林李明等。

8. 图片

第2版()专栏: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徐向前(左一),接见战斗英雄麦贤得和陆海空军部队的一些先进单位、英雄模范和民兵代表时,同麦贤得(右二)等亲切交谈。 张健昌摄(新华社稿传真照片)

9. 南海舰队领导机关和美协广东分会举办 “八·六”海战、麦贤得事迹展览 纪录片《钢铁战士麦贤得》在京上映

第2版()专栏: 南海舰队领导机关和美协广东分会举办 “八·六”海战、麦贤得事迹展览 纪录片《钢铁战士麦贤得》在京上映 新华社广州十九日电“八·六”海战、钢铁战士麦贤得英雄事迹展览,十八日在广州文化公园正式展出。 这个展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领导机关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联合主办的。展览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许多图片和实物,介绍了去年八月六日凌晨,我海军护渔舰艇部队一举击沉美制蒋舰“剑门号”、“章江号”的经过。第二部分介绍了钢铁战士麦贤得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从一个普通的船民儿子,迅速成长为无产阶级战斗英雄的历程。其中,有麦贤得入伍后写的四本日记、家史和他决心参加援越抗美的决心书;有他在医院里用左手写的“毛主席万岁”手迹;还有他头负重伤时在千百个螺丝中找出的那个受震松动的螺丝,以及他拧紧螺丝时用的扳手等。此外,还陈列了全国各地给麦贤得寄来的许多慰问信和慰问品。 这个展览在广州展出前,曾在南海舰队驻地展出,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 据新华社讯 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纪录影片《钢铁战士麦贤得》,十八日起已在首都各新闻电影院上映。

第 3 版

1. 胜利在望

第3版()专栏:越南南方通讯 胜利在望 ·中国新闻代表团· 我们应越南南方爱国民主新闻工作者协会的邀请,访问了越南南方英雄的土地,同英雄的越南南方人民一起度过了许多战斗的日日夜夜。越南南方的土地是可爱的。长山山脉的兀突奇峰和浩瀚林海,中部沿海绵延的椰子林带,西原高原浓绿的茂密的大草原,塔梅平原两岸一望无际的青翠稻田,都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然而,英勇的越南南方人民比这壮丽的自然景色更加可爱,在密林深处的部队营地里,我们倾听过战士们用刺刀和手榴弹痛打美国佬的战斗故事;在战斗村的曲曲折折的战壕里,我们会见过多少神枪杀敌的青年妇女、英勇战斗的老大爷、抢救伤员的老大娘和向敌人岗哨扔手榴弹的小姑娘。在狂风暴雨中,我们赞叹过一队又一队的运输队员用野藤制成的背篓背着粮食和弹药,攀登悬崖绝壁赶到前线去;在小茅屋里昏暗的油灯下,我们看到过头发花白的老大娘和小姑娘聚在一起,一针一线地给前线战士缝补军服。在这些同越南南方人民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使我们深为能同这些战友们在一起而感到无比自豪。 一片大好形势 我们访问了越南南方的各个战场,跋涉了大约二千多公里南越军民用血汗开辟出来的道路。我们在访问中看到了南越战场上从一九六五年初以来发生的震撼全世界的巨大变化。南越人民广泛开展的人民战争,显示了不可战胜的强大威力。由美国出枪、出钱、出顾问,南越伪政权出兵的“特种战争”已经彻底破产,二十万之众的美国侵略军亲自上阵也遭到了悲惨的失败。我们在西贡附近D解放区密林中的营地里,倾听战士们笑谈美国佬在德古、保邦、油汀的战斗中看到他们的刺刀和手榴弹时丧魂落魄的丑态,也在西原山区的篝火边同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的少数民族青年男女一起,在铜锣、圆鼓和竹管琴悠扬的乐声中跳舞,用细竹竿在一个酒坛里吸用大米酿成的酒,共同庆祝战斗的胜利。我们在塔梅平原一望无际的沼泽地的灌木林中参观过美伪机械化部队的现代化装备和美国“会飞的棺材”的坟场,也在波来古高原红色的公路上看到过游击队奇袭敌军车队后到处都是烧毁了的敌人坦克和卡车的战场。我们在盘踞着几万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美军重要基地岘港的市郊,同游击队员一起眺望这个基地内的铁桥、机场、碉堡,嘲笑这只披盔戴甲的美国纸老虎,也在夜晚的西贡河上眺望敌人统治的心脏西贡市内的灯火,倾听游击队在西贡市内外进行袭击的枪炮声。不论在什么地方,美国侵略者都陷在南越军民的重重围困之中,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我们在访问中几乎都是在白天走路,也有时骑自行车和坐船,除了少数敌占城市和据点外,到处自由来往、四通八达。我们在沿途访问了农民、工人和战士,参观了他们的战斗村、营地和密林中的工厂,看到了南越解放区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我们在岘港附近新解放农村的汽灯下,看到过农民们激动地第一次举手选举本乡民族解放阵线委员会的领导人,也在塔梅平原的老解放区里,看到过许多男女老少的变工组在新开垦的荒地里插秧,发展农业生产。我们参观过在密林深处的用敌军没有爆炸的炸弹和炮弹制造手榴弹和地雷的小军火厂、用被击毁的敌人飞机和坦克的残片制造日用器具的小工厂,也访问过树木掩蔽下的小学校,许多地方的孩子们用树皮泡成墨水,把竹片削成笔尖,用薄树皮和粗竹枝内的薄膜作为纸张,克服文具纸张不足的困难。我们在西贡附近的农村里,同农民挤在一间茅屋里,为文工队员们演出的精采节目热烈鼓掌,也在山区森林中的印刷工厂里,看工人们灵巧的手在石印版上印出一张又一张套色的捷报和宣传品。我们这二千多公里的行程,是充满了激情和友谊的行程。陪同我们的越南同志说,在我们走过的很多地方,在一九六五年以前,还是敌军据点林立,白天不能走,要到夜晚才能走,有些地方连夜晚也不能走,还要绕道走。现在,越南南方解放区在胜利的战斗中不断扩大和巩固,五分之四的土地和一千多万人口已经解放,过去许多被分割的解放区已联成一片。我们的这次行程,也正好反映了南越战场上的大好形势。 人民的铜墙铁壁 在我们访问的全部行程中,越南南方人民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的雄伟情景始终激动着我们。在战斗的夜晚,一队又一队身上戴着枝叶的伪装、背着机枪、步枪的游击队员们,在敌机不断投掷照明弹和盲目扫射下,在丛林中的道路上疾步行进,奔向前面火光冲天的敌军宿营地去骚扰敌人,打击敌人。在激战的前夜,一批又一批男女运输大军,在狂风暴雨的呼啸声中,挑着担,推着自行车,赶着牛车,把弹药、粮食和物资送到前方部队去。在一夜之间,成千上万的群众把刚解放的敌人的“战略村”改建成为人民的战斗村,把敌人的战略公路和铁路破坏得支离破碎。有多少次,成百成千的妇女、老人、小孩,包括伪军的家属,抬着被美伪军无辜杀害的群众的尸体,喊着反美口号冲进敌人据点去示威游行。在伟大的抗美救国斗争中,每个人都变成了战士,每个村庄都成了战斗的堡垒,每寸土地都变成了敌人的坟场。 我们访问了距离西贡只有十多公里的新安—堤岸解放区某乡的一个战斗村。引导我们的越南同志带着我们乘小船渡过了几道很宽很深的水沟,穿过了许多道陷阱和地雷阵、尖竹篱笆和铁丝网、尖桩和交通壕,才走进了村子。全村男女老幼六百多人都已组织起来,青壮男女参加了游击队,老大娘组成了医疗救护队,老大爷成立了后勤队,孩子们都参加了少年先锋队。只要村子里的竹梆一响,人人都走上战斗的岗位,投入了保卫家乡的战斗。在我们访问以前不久,他们刚刚粉碎了敌军一次大规模的“扫荡”。那天早晨,由美国顾问率领的一千多名伪军从空中和地面上分成两路到这个村子来“扫荡”。从空中来的敌人刚刚着陆,就遭到游击队的猛烈火力的攻击,被打死打伤很多人,两架直升飞机被击落。从地面上来的敌人也被游击队诱入了地雷阵和陷阱阵,又有许多人送了命,三辆坦克被炸毁。后来,敌人就集中炮火对村子进行轰击,敌机也不断轰炸扫射,游击队就迅速转入地下工事坚持战斗,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了回去。从早晨一直打到下午,敌人才进入了村子,但是发现游击队和群众都已从交通壕里转移到另外一个村子里去了。敌人推门进屋,手榴弹爆炸了,从窗子里爬进去,手榴弹也爆炸了,伸手到鸡窝里抓鸡,手榴弹又爆炸了,最后吓得敌人都挤在村子里的空场上,一步也不敢动。在天黑以前,敌人急急忙忙撤回自己的据点。但是,他们在半路上又遭到另外几个村子游击队的伏击,丢下了许多尸体和伤兵夺路逃命。等残余的敌人看到自己的据点,庆幸自己没有送命的时候,突然据点里又向他们射出了猛烈的火力,原来这个区的地方武装乘他们出发“扫荡”的机会,已经抄掉了他们的老窝。这个地区的军民万众一心,结成了一道铜墙铁壁,不管任何强大的敌人,都逃不掉被歼灭的命运。 子弟兵的 强大威力 正是我们在南部战场上访问的时候,美国侵略者把大批侵略军投入南越战场,妄图夺取战场的主动权。但是,在同南越军民较量中,美国侵略军象伪军一样被打得蒙头转向,顾了头顾不了尾。我们记得,当被称为“大红一”的美国第一步兵师到达西贡附近战场的时候,美国侵略者曾给这支 “王牌军”大吹大擂过,说什么美国不再输掉了。第一步兵师的师长也给士兵们发了一封公开信,要他们不要辜负肩上“大红一”的标志,给美国侵略者争口气。这支“王牌军”确实气势汹汹地在大量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对西贡附近的D解放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但是,他们还是象伪军一样接连都扑了空,除了被游击队的狙击火力和地雷杀伤很多人外,连个解放军的影子也没有找到。那时,我们正在距离并不很远的丛林中的一个解放军营地里访问,指挥员们正在大树底下的指挥所里,伏在用粗木头钉成的大桌子上的一张地图上,镇静地研究捕捉美国侵略军的战机。侦察员们不断跑回来报告这支美国“王牌军”的行动。战士们都在擦拭武器和弹药,随时准备接受打击美国佬的命令。战士们当听到美国包括B—52战略轰炸机在内的各种类型的飞机和各种口径的大炮对空无一人的丛林滥施轰炸和轰击的时候,都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一个战士讽刺地说,“你们听,美国佬的武装大演习打得多热闹。”另一个战士接着说,“等他们演习打完后,我们去找他们狠狠揍上一拳。”果然,这支狂妄的美国侵略军在去年十一月中旬尝到了解放军铁拳的滋味,现出了纸老虎的原形。 十一月十日,第一步兵师二千多人的部队从莱溪的美军据点出发,沿公路向北边的保邦村进行“扫荡”,企图捕捉解放军的主力。这支敌军第一天就扑了空,在保邦村的北边建立了营地,第二天又扑了空,狡猾的敌人就把营地转移到保邦村南面的橡胶园里去,准备第三天继续进行搜索。当天晚上,西贡美军当局趾高气扬地宣布,“保邦地区的越共主力已经逃跑。”但是,他们高兴得早了一些。南部地区解放军各路大军早已作好了战斗准备,在接到命令以后,立刻象无数个箭头向保邦村疾进,在当天天亮以前迅速隐蔽地完成了对这支敌军的包围。十二日天刚拂晓,解放军对沉睡中的敌人发动了突然猛烈的攻击,战士们个个象小老虎一样插入敌阵,分割敌人,用刺刀和手榴弹同敌人展开了近战。一支部队在十多分钟内就打进了敌人的野战指挥所,全部打烂了敌人的指挥系统。解放军在仅仅三个小时内就歼灭了全部敌人,在战斗结束后迅速撤出战场,回到了自己的营地。当我们到参加这次战斗的一支英雄部队的营地采访时,美国的轰炸机还在对保邦战场大肆轰炸。但是,他们除了消灭了很多美国伤兵以外,一个解放军也没有炸到。当地的群众告诉我们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支美国侵略军在这次战斗中,只剩下了十二个美国佬逃回了据点。莱溪的美军司令官为了给侵略军打气,给他们各人发了一枚奖章。但是,过不几天,这十二个被吓坏了的美国佬当被编入另外一支部队又要出发 “扫荡”时,就忘记了奖章,大哭大喊不肯上车。接着,解放军又高度运用人民战争的战斗艺术,连续给第一步兵师以沉重的打击,十一月二十日在甘车消灭了它的两个装甲营,十二月五日又在油汀消灭了它的一个营和重创另几个营。 会见阮友寿主席 我们在南越战场访问不久以后,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阮友寿主席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那里去作客。我们跟着带领我们的越南同志穿过密林,来到了阮友寿主席的简朴的办公室和住处。这是一间很小的草棚,四周没有墙壁,屋顶是用一种不易着火的树叶编成的。棚子里放着一张办公桌,挂着一张草绿色的吊床。棚子的一端悬着一块塑料布,上面挂着一张地图。棚子的两个柱子间架着两块薄木板,放着两排书。另一边柱子上,挂着一个布背包和一个手电筒。这时,阮友寿主席笑着走过来了,他神采奕奕,两边鬓发上微微有些白发,身穿淡黄色的军服,脚穿抗战鞋。他同我们热烈握手后,同我们进行了亲切的谈话。他用坚定的和乐观的语调谈到了南越战场上的大好形势,谈到了南方人民抗美救国斗争必胜的信心。他说,南越军民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使美国侵略者陷在重重包围之中。不管美国侵略者增派多少兵力,使用什么武器,都改变不了他们越陷越深的被动挨打的困境。南越军民决心战斗到底,不管还要打五年还是十年,不管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多大困难,越南人民抗美救国的斗争必定胜利,美国侵略者必定失败。阮友寿主席的豪言壮语,也是广大越南南方人民的共同信念和决心。南越战场上的一片大好形势,正在鼓舞着南越军民为最后打败美国侵略者继续奋勇前进。(附图片)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阮友寿给中国新闻代表团的同志们讲解南越战场上的大好形势。 新华社记者郭纪摄

2. 热烈欢迎刘主席访问巴基斯坦 查谟和克什米尔自由政府主席感谢中国的支持 巴报说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怀有极深厚的热诚

第3版()专栏: 热烈欢迎刘主席访问巴基斯坦 查谟和克什米尔自由政府主席感谢中国的支持 巴报说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怀有极深厚的热诚 新华社拉瓦尔品第十八日电 据《巴基斯坦时报》十八日报道,查谟和克什米尔自由政府主席阿卜杜勒·哈米德·汗十七日表示热烈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即将到巴基斯坦进行访问。 他在自由克什米尔的米尔普尔一次公众集会上讲话时说,查谟和克什米尔人民十分感激中国明确地支持他们为争取自决而斗争的事业。 巴基斯坦报纸发表社论欢迎刘少奇主席的访问。 《战斗报》三月十二日发表社论说,“中国主席即将来访的消息使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这家报纸表示相信,刘少奇主席“将在巴基斯坦受到十分热情的欢迎,这将使他了解到巴基斯坦人民对他和他的伟大国家怀有的热情和诚意是多么深厚”。 它还说,“巴基斯坦全国人民衷心地期待着贵宾的光临。中国是东半球稳定的因素。经验已经证明,中国站在那些为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维护正义的国家的最前列。” 报纸说,中国在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将光辉地载入世界各国争取自由和解放的史册中。 《新时代报》发表社论说,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领导人访问他们的国家感到高兴。 报纸说:巴基斯坦人民将给予中国主席盛大的欢迎,“因为中国在巴基斯坦的生死斗争中支持过我们”。

3. 灵活运用多种战术分割包围追击歼灭大量敌人 南越广义省解放军两天歼美军一个营六个连

第3版()专栏: 灵活运用多种战术分割包围追击歼灭大量敌人 南越广义省解放军两天歼美军一个营六个连 据新华社河内十九日电 据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补充报道,越南南方广义省解放武装力量在三月四日和五日两天的战斗中,歼灭美国海军陆战队一个营和六个连,重创美军两个营,击落敌机二十架,摧毁M—113型装甲车十二辆。 解放通讯社报道这次大捷的战斗经过说:在从二月二十一日到三月二日的十天中,广义省山晶县军民曾接连破坏了一段从广义市通往广南省朱莱的一号公路,并且歼灭敌人二百二十多名,摧毁敌人军车十二辆。 美国强盗及其走狗为了打通这段公路,出动美国海军陆战队和伪军主力部队七个营。 三月四日早晨,一批美军乘直升飞机在广义市西北面山晶县的同甲、庆美、富成等地和六二高地着陆。与此同时,敌人还分两路从平山县和山晶县城出发,在M—113型装甲车的掩护下,向同甲、庆美和富成等地南面和北面的安恬和大禄进犯,以掩护空降的美军。 这一天上午八点钟,美国海军陆战部队刚刚在六二高地上着陆,就立即遭到严阵以待的解放军迫击炮火的猛烈轰击。解放军迅速地分成三路向高地冲锋。经过一个钟头的激烈战斗,解放军在山半腰就歼灭了一部分美军。接着,解放军乘胜追击,冲上山顶,同敌人展开战斗,一直打到下午三点钟,终于夺取了制高点。 这时,美国强盗陷入了十分不利的境地。他们出动大批飞机滥肆轰炸,妄图掩护美国步兵重占六二高地。解放军英勇击退美军十五次反扑,再次歼灭数以百计的美军,并击落三架敌机。当天夜里,解放军又一举全歼六二高地西面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三师第三团第一营。 从同甲向六二高地增援的敌军也遭到解放军的截击。战士们把敌人团团围住,分割成许多小块加以歼灭。到下午五点半钟,解放军又在这里全歼美军两个连,击落美机四架。 五日早晨,一营美军在六二高地西南面一公里处着陆,妄图占领马祖山和嫩山。但它们的四次进攻都被解放军击退。在嫩山,解放军的一个五人战斗小组接连击退了一个营美军的四次进攻,打死敌人四十五名,击落直升飞机二架。有两名战士在激烈战斗中沉着地射击,消灭敌人十二名。 当天夜里,解放军袭击福平乡的敌人,又全歼美军两个连,打落飞机一架。从庆美前来增援的美军也遭到解放军的迎头痛击。敌人竭力要冲出重围,但是他们的八次突围都告惨败。解放军又歼敌两个连。 山晶县军民的这次大捷是越南南方军民今年初的多次大捷之一,它表明:广义省解放武装力量具有高度的组织和指挥水平,有顽强的战斗精神,能够灵活地运用多种战术,歼灭美国侵略军的大批有生力量。

4. 越南人民的精神原子弹

第3版()专栏:短评 越南人民的精神原子弹 在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中,英雄辈出。越南人民军高射炮部队某部青年炮长阮文田,又在我们面前树立起一个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辉形象。目前,我国人民和军队正在学习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钢铁战士麦贤得的革命硬骨头精神,越南人民军钢铁战士阮文田的革命硬骨头精神,同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阮文田在保卫咸龙桥的战斗中,身负重伤,肠子流出,仍然忍受剧痛,坚决战斗,直到把美国空中强盗打落。这是何等的顽强,何等的英勇! 战争教育了越南人民,特别是越南的年青一代。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深仇,形成了他们高度的政治觉悟、勇敢无畏和革命牺牲精神,使他们在战斗中能够发挥最大的战斗力,克服一切困难,战胜最凶恶的敌人。 阮文田在战斗中取得的胜利,是充分发挥人的因素的胜利。它的事例再一次证明,精神原子弹,即人的思想、人的勇敢,比物质原子弹强得多,有用得多。今天,越南人民战争威力的高度发挥,就是因为越南人民掌握了这种精神原子弹,掌握了战胜美帝国主义的法宝。在越南人民精神原子弹的无比威力面前,在人民战争的法宝面前,美帝国主义的扩大侵略战争的罪恶计划,必将遭到彻底的失败。

5. 只要还在呼吸就要战斗 越南人民军战士阮文田的硬骨头精神

第3版()专栏: 只要还在呼吸就要战斗 越南人民军战士阮文田的硬骨头精神 阮文田,这是越南人民军高射炮部队某部一个青年炮长的名字。这个名字,现在已经成为越南北方军民革命英雄主义的象征。在痛歼美国空中强盗的激烈战斗中,这位青年炮长以无比英勇的行为,为抗美救国的伟大斗争作出了光辉的贡献。 在保卫清化省咸龙桥的激烈战斗中,阮文田指挥着一门高射炮。一次,他在痛歼美国空中强盗的激战中,腹部负了重伤,肠子也流出来了。但是,这个年仅二十二岁的青年,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不顾个人的安危,下定决心,坚决战斗到底。他忍受着剧烈的创痛,用一只手把肠子压回肚里,另一只手继续牢牢地拿着旗子,指挥战斗。鲜血从他的伤口不住地流淌,但是,他却一声不哼,若无其事地不让战友们知道,并且一直坚持战斗,与战友们一起打下了美国强盗飞机。当政治指导员下令要给他治疗和包扎,并把他送下火线时,他却猛然站起来,不愿离开阵地: “报告政治指导员,我清醒得很,我仍然能够战斗!” 在军医院里,阮文田勇敢、平静地忍受着腹部、胃部、腰部和手脚上十一处伤口的剧痛。当军医院的同志们要蒙上他的眼睛给他动手术,以便剖开他的腹部给他接复血脉时,他却拉下了绷带,一声不哼,泰然地看着医生作手术。在病床上,他的心中也时刻燃烧着战胜敌人的怒火,一再要求早日回到部队,回到自己的战斗岗位上去。 现在,这位越南人民军的钢铁战士,终于回到高射炮阵地上,投入新的激烈的战斗中去了。 阮文田的英雄气概和勇敢精神,有力地鼓舞着越南北方军民更加沉重地打击美国空中强盗。越南《人民报》在发表有关阮文田的英勇战斗事迹时指出:阮文田是越南英雄的年青一代的代表,他高度发扬了人民军队战士的革命勇气,象阮曰春那样,只要还在呼吸就要战斗,不怕牺牲和艰苦,坚决消灭美国侵略强盗。

6. 我国十一个城市分别集会纪念越南全国反美斗争日 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站在越南人民一边

第3版()专栏: 我国十一个城市分别集会纪念越南全国反美斗争日 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站在越南人民一边 据新华社十九日讯 上海、天津、广州、武汉、西安、南宁、杭州、南昌、长春、南京等地人民十八和十九日分别为越南全国反美斗争日十六周年和“声援越南人民周”隆重举行集会。 正在各地的越南留学生、实习生等越南朋友也应邀参加了这些集会,他们在会上同中国主人一起强烈谴责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表示要为保卫北方、解放南方、统一祖国的伟大事业而奋斗到底。 上海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的师生和一些工厂企业的职工共三千多人,今天下午分别举行了集会。同济大学副校长徐文,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王亚朴等负责人,以及上海学生、职工代表,分别在这些集会上讲话。他们在讲话中表示,上海人民和全中国人民一样,将坚定不移地同兄弟的越南人民站在一起,为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而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越南留学生、实习生代表团福尼、黎青平等也分别在这些集会上讲话。他们重申:只有按照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四项主张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五点声明来解决越南问题。他们还热情颂扬了越中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 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和天津师范学院等单位一千二百人十八日晚在天津联合举行了集会。在天津的三百多名越南留学生也应邀出席。天津大学副校长崔希默在集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越南人民抗美斗争的实践,生动地表明了人民战争是战胜美帝国主义的最强大的武器。越南留学生代表陶仲明也在集会上讲话。 广州许多单位今天分别举行了集会。在广州的部分越南留学生、实习生和越南朋友也应邀出席。中国主人和越南朋友在会上的讲话中颂扬了中越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 武汉大学师生五百多人今天举行了集会。正在武汉访问的越南民主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冯玉林和在武汉大学学习的全体越南留学生应邀出席。武汉大学副校长何定华和越南留学生代表阮世芳在会上讲了话。湖北省建筑工程厅工业设备安装公司的职工,今天也同正在这个公司学习的越南实习生举行了纪念集会。 浙江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杭州大学等学校的一千多名师生今晚在杭州举行了集会。杭州大学副校长左达在会上强调指出,中国人民将始终同越南人民站在一起,为打败美国侵略者而共同奋斗。越南留学生代表阮公藏在讲话中强调,不把美国侵略者赶出越南国土,三千一百万越南人民决不停止战斗。正在杭州的越南民主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一等秘书阮丁,在杭州学习的越南、阿尔巴尼亚和朝鲜的留学生应邀出席了集会。 西安、南宁、南京、福州、南昌和长春市十八和十九日都分别举行了集会。福州和长春市举行的集会都有一千多人参加。在南宁市,越南民主共和国驻南宁总领事馆副领事黎光奠参加了一个工厂举行的集会。

7. 越南北方军民击落美机五架

第3版()专栏: 越南北方军民击落美机五架 新华社河内十九日电据这里十九日公布:越南北方义安省和河静省军民十七、十八日击落入侵的美国飞机四架。 义安省军民十八日击落美国飞机三架。河静省军民十七日击落美国飞机一架。 新华社河内电据这里十五日公布,越南北方广平省军民三月十日击落入侵的美国AD—6型驱逐机一架。

第 4 版

1. 来比锡博览会中国馆受到数十万人欢迎和赞扬 德保捷匈观众留言欢呼马列主义和毛泽东万岁 亚非国家观众表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斗争需要毛泽东著作

第4版()专栏: 来比锡博览会中国馆受到数十万人欢迎和赞扬 德保捷匈观众留言欢呼马列主义和毛泽东万岁 亚非国家观众表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斗争需要毛泽东著作 新华社柏林十七日电一九六六年来比锡春季博览会于十五日闭幕。在历时十天的展览期间,参加博览会的中国馆一共接待了约六十八万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其他国家的观众,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赞扬。 中国馆每天都吸引着大量的观众。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对中国工作人员说,医生告诉他,他的眼睛快失明了,他决定在眼睛还看得见的时候赶来参观中国馆。德累斯顿的一位七十岁的老太太参观中国馆回到家里后,特地给中国馆写了一封信表达她的心意。她在信中说,在中国馆,“我看了又看,简直看不够。潮水般的人群说明,观众对中国馆的兴趣多么强烈。观众一会儿对这个展品,一会儿对那个展品看得入迷,赞不绝口……”。 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赞扬。许多人在中国馆的留言簿上留了言,或者访问了中国馆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的这种心情。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许多观众用下面的这些话来表达他们对中国的赞扬。中国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自力更生政策使中国取得了更大发展”;“中国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发展到这样的水平,的确实现了大跃进”;“中国的飞跃发展每年都有事实的证明,只有白痴才不承认这一点”;“中国馆光芒四射,令人信服,我们希望同中国人民友好”;“有人造谣说,中国好战,我不相信”,等等。 在展览馆里展出的外文版《毛泽东选集》,特别引起观众的注意。在陈列《毛泽东选集》的玻璃柜前面,常常围着许多观众。许多观众向中国工作人员索要《毛泽东选集》和毛主席象纪念章,并且表示了他们对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敬佩心情。他们说:“毛泽东的道路是正确的”;“中国是伟大的,中国革命是伟大的,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一位老工人佩戴上送给他的毛泽东象纪念章后激动地说:“毛泽东是最伟大的人,戴上毛泽东象纪念章,比戴上什么奖章都好”。另一位观众接连两次参观中国馆,他对中国工作人员说:“反对中国是一个罪恶。我相信毛泽东永远是革命者”。告别时,他紧握着中国工作人员的手说:“请转告毛泽东同志,我向他问好,祝他身体健康”。 一些来自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国的观众同中国人亲切交谈,赞扬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有的在留言簿上写道:“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最伟大而光荣的领袖毛泽东万岁!” 一些亚非国家的观众表示渴望读《毛泽东选集》,他们对中国人表示:《毛泽东选集》象面包一样重要,中国人走的道路是最好的道路;我们热爱毛泽东。我们进行争取民族独立斗争,需要毛泽东的著作。

2. 挪威观众热烈欢迎毛主席著作 毛主席著作和中国书画展览会在奥斯陆展出

第4版()专栏: 挪威观众热烈欢迎毛主席著作 毛主席著作和中国书画展览会在奥斯陆展出 据新华社奥斯陆电 二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开幕的毛主席著作和中国书画展览会,已经在七日闭幕。展览会受到当地公众的热烈欢迎。 展览会是奥斯陆的一些书报商店受中国国际书店的委托而举办的。 展品中包括毛主席著作、反映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和图片、一些著名的中国古代和现代绘画复制品和其他艺术作品。 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五千名观众参观了展览会。还有一些瑞典、丹麦和冰岛人士也参观了展览会。 毛主席的著作,特别是毛主席的军事著作和诗词,受到观众热烈欢迎。不少学生当场就买了毛主席著作的选集;还有许多人订购中国的绘画、书籍和期刊。观众还称赞中国的艺术作品以它所特有的高雅的风格和协调的色彩发人深思。

3. 我东方歌舞团在河内举行闭幕式 深入越南北方十三个省为英雄的越南军民进行慰问演出 各地军民热情欢迎演出高呼“越中人民的战斗友谊万岁”

第4版()专栏: 我东方歌舞团在河内举行闭幕式 深入越南北方十三个省为英雄的越南军民进行慰问演出 各地军民热情欢迎演出高呼“越中人民的战斗友谊万岁” 据新华社河内十八日电 中国东方歌舞团十七日晚间在河内大戏院举行了访越演出闭幕式。 参加闭幕式的有越南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范玉纯、文化部副部长瞿辉瑾、越中友好协会副会长孙光阀以及中国驻越南大使朱其文和大使馆文化参赞杜展潮等。 东方歌舞团在闭幕式上演出了近二十个中国和越南的歌曲、舞蹈和音乐节目,受到极为热烈的欢迎。许多演员在观众的热情要求下,再为英雄越南战友多跳一个舞,多唱一支歌。会上洋溢着无限深厚的战斗友情。 东方歌舞团团长张星在闭幕式上讲话说,中越两国人民的战斗团结和伟大友谊是任何人、任何力量都破坏不了的。东方歌舞团和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一道,将永远和兄弟的越南人民战斗在一起,坚决打败美帝国主义,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越南文化部音乐舞蹈司副司长潘辉黎代表越南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和文化部热烈赞扬东方歌舞团在越南访问演出的成功。他说,东方歌舞团演出的每一个节目都非常鲜明地体现了在毛泽东文艺思想光辉照耀下的中国富有革命性和战斗性的艺术。由东方歌舞团创作和演出的关于越南抗美救国题材的节目,是表现越南人民英勇战斗精神的英雄赞歌,是打向美国侵略强盗及其走狗的炮弹。他还说,东方歌舞团这次对越南进行的友好访问演出,对鼓舞越南军民更坚决地击败美国侵略强盗、对进一步增强兄弟的越中两国人民的战斗团结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越南《人民报》十七日发表文章热烈赞扬中国东方歌舞团在越南演出的歌舞,是洋溢着越中战斗情谊的歌舞。文章说,东方歌舞团的创作和演出取材于我国人民抗美救国斗争,每一个节目都是对我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和全心全意的支持。 东方歌舞团在十五日晚上在河内大戏院内举行了招待演出晚会。越南政府副总理阮维桢等出席了晚会。 十六日晚间在河内大戏院举行了支援越南南方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演出专场。 据新华社河内十四日电正在越南访问演出的中国东方歌舞团,在最近半个多月中分赴越南北方各地,为十三个省的军民进行了八十多场慰问演出。他们在两千多公里的行程中,受到了越南广大军民的热烈欢迎和称赞。东方歌舞团从二月二十一日起,分成三个演出队,离开河内,奔赴越南北方各地。演员们不畏敌机的轰炸,长途跋涉,以战斗的姿态,热情地为英雄的越南人民演出。他们在观众能集中观看的地方就集中演,观众不能集中的地方就分散演,把洋溢着深厚的中越人民友谊的歌舞节目送上门去,一天演出好几场。 在硝烟弥漫的义安、清化等省的高射炮阵地上,在通向前方的钢铁运输线上,在南定、越池、太原等工业区的广场上,在同中国山水相连的高平、河江等省的崇山峻岭间,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北太、宣光、富寿等省的树林里,到处都留下了中国东方歌舞团团员的足迹,到处传遍了中越人民友谊的歌声。东方歌舞团还访问了胡志明主席的故乡——义安省金莲乡,并且为当地军民进行了演出。 在访问演出期间,歌舞团受到越南北方各地军民的热情欢迎。各地党政军负责人都亲切地接见歌舞团。许多地方的群众在听到东方歌舞团到来的消息时,便奔走相告,传为喜讯。他们步行数十公里,翻山涉水,赶来欢迎兄弟的中国人民派来的歌舞团,并观看他们的演出。在永福、高平等地演出时,天下起雨来,热情的观众们不愿离开,冒雨观看。每次演出以后,越南各地军民都激奋地高呼“越中人民的战斗友谊万岁!”(附图片) 东方歌舞团的演员们在南定水果罐头厂为工人演出反映越南人民英勇抗击美国空中飞贼的舞蹈。 越南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东方歌舞团的演员在清化省南岸地区为群众和民兵表演节目,这个地区的人民在抗美救国斗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华社记者 安康摄

4. 我杂技艺术团在布鲁塞尔首次演出 精采的表演吸引千余观众,几乎每个节目都受到热烈欢迎

第4版()专栏:中国文化在国外 我杂技艺术团在布鲁塞尔首次演出 精采的表演吸引千余观众,几乎每个节目都受到热烈欢迎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电 中国杂技艺术团三月八日晚在布鲁塞尔举行首次演出。 中国艺术家的精采表演吸引住了一千四百多名观众。几乎每个节目都受到热烈鼓掌欢迎。演出结束时,中国艺术家们展开一块大红布横幅,上面写着“中比人民友好万岁”。全场观众的情绪高涨。 演出结束后,举行了招待会,欢迎中国杂技艺术团。比利时艺术和文化普及协会的威廉斯和比中协会副主席戴克斯在会上讲了话。戴克斯强调指出,中国杂技艺术团的高度艺术价值,并且谈到各种艺术形式在中国人民中间广泛流行的情况。 艺术团团长、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徐传实对艺术团所受到的热烈欢迎表示感谢。 出席招待会的还有比中协会副主席雷利康夫人和罗歇,协会秘书长胡斯曼夫人,阿拉男爵,参议院议长保罗·斯特律耶,国务大臣罗兰,以及比利时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格里巴和比共其他领导同志。 中国杂技艺术团是分两批先后在四日和五日到达布鲁塞尔的。

5. 日本人民以战斗姿态迎接“大统一行动” 日共号召开展好统一行动反击美日反动派侵略阴谋 我和委会等五团体电祝日本人民“大统一行动”成功

第4版()专栏: 日本人民以战斗姿态迎接“大统一行动” 日共号召开展好统一行动反击美日反动派侵略阴谋 我和委会等五团体电祝日本人民“大统一行动”成功 据新华社十七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在十七日的《赤旗报》上发表声明,揭露和谴责佐藤政府秉承美国意旨,阴谋向冲绳派遣“自卫队”和使日美“安全条约”长期固定化。 声明指出,日本首相佐藤在三月十日的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上说什么“一旦冲绳遭到武装攻击,日本将同美军共同保卫冲绳”,这再次暴露了日本政府要派兵到冲绳去的企图。 声明揭露,事实上,“自卫队”已经在“视察旅行”的借口下,被派遣到冲绳去了。佐藤三月十六日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说什么只要美国在冲绳还掌握行政权,日本不能对冲绳“行使‘自卫权’出动军队”的话是骗人的。 声明强调说,美帝国主义在把冲绳变成它统治和镇压日本人民的堡垒的同时,还以冲绳为基地进行侵越战争,并向中国、朝鲜和亚洲其他国家进行战争挑衅。 声明说,佐藤和椎名悦三郎最近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公开主张把这一条约长期固定下来,这表明佐藤政府企图巩固并且全力配合美帝国主义侵略亚洲的体制以及加强美日反动派镇压和统治日本人民的体制。 声明指出,“佐藤首相的一系列的讲话,暴露了日本政府加紧追随美国和复活军国主义这一反动政策的目的和实质,这也是积极执行日美‘安全条约’和实施‘日韩条约’的严重表现,是对正在为争取独立、和平与安全而战斗的日本人民和亚洲人民的严重挑战。” 声明号召日本共产党全体党员和有政治觉悟的民主力量继续发扬战斗精神,力争开展好大规模的“三月二十日”统一行动。 声明呼吁日本工人阶级和各界人士更高地举起争取独立、和平、中立和提高生活水平的旗帜,反对佐藤政府追随美国以及美日反动派推行的复活军国主义的路线,号召一切民主力量和日本各界人民同心协力为推翻反动的佐藤内阁和解散国会而斗争。 据新华社十九日讯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等五团体十八日在联名发给日本废除日美“安全条约”和争取实现各种要求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一份电报中,热烈预祝日本人民三月二十日将在东京举行的“实现各项要求全国大统一行动”中央集会获得成功。 在电报上签署的其他人民团体是: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日本人民的这次全国大统一行动是以反对美国侵略越南、反对南越伪总理阮高其访问日本为中心。这次统一行动二十日在东京举行的中央集会,预计有二十万人参加。 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等团体在电报中向站在反对美帝国主义斗争前线的日本人民致崇高的、战斗的敬意,电报说:“正当美帝国主义在越南一手疯狂扩大侵略战争、一手大肆玩弄‘和谈’阴谋,它的合伙者也积极为之筹谋划策、奔走效劳的时候,我们相信,你们再一次开展这次强大的群众性运动,定将对进一步广泛地动员和团结日本各阶层人民,加强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反对佐藤政府追随美帝国主义的斗争,起重要的作用;对越南人民和全世界一切为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民族解放而斗争的人民,给予新的有力支持和配合;对保卫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新的贡献。 “日本人民的正义斗争,受到亚洲和全世界人民的坚决支持。中国人民将一如既往,坚决支持日本人民的斗争,并愿同日本人民更紧密地团结,为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战争政策和核讹诈、核威胁政策,为粉碎美帝国主义及其帮凶的一切阴谋活动,为保卫亚洲和世界和平而奋斗到底。”

6. 效劳(图片)

第4版()专栏: 效劳 钦哲

7. 粮荒十分严重 局势极其危险 政府无力应付 印度人民反饥饿斗争在全国展开

第4版()专栏: 粮荒十分严重 局势极其危险 政府无力应付 印度人民反饥饿斗争在全国展开 据新华社十八日讯 新德里消息:印度正面临二十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目前全国处于饥饿状态的人口多达一亿以上(注:印度总人口四亿七千多万)。一个声势浩大、持续发展的反饥饿斗争正在全国范围展开。 据印度报纸报道,印度第一大城市加尔各答和郊区人民反饥饿示威从二月十六日开始,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在加尔各答周围二十六个地区,几乎每天有数千人多至上万人举行示威,反对印度政府的粮食政策。这是今年以来印度各地反饥饿斗争中持续时间最久、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今年一月底,在喀拉拉邦和中央邦,都先后爆发了大规模的群众反饥饿斗争,抗议印度政府削减粮食配给量。在北方邦、西孟加拉邦和旁遮普邦最近几个月来都不断发生群众要求政府控制物价上涨、增加粮食配给量的反饥饿运动。 在这场反饥饿斗争中,印度工人是主力军。他们受到失业和物价飞涨的严重威胁,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据印度官方大大缩小了的统计,目前全国失业人数已经增加到一千二百万,半失业者达两千万。印度工人为反饥饿、反解雇和要求提高工资,在各地展开了大规模罢工运动。在新德里,三月十日有十五万建筑工人举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在孟买,继去年年底三十五万纺织工人大罢工之后,今年三月初又有二十万工人举行大罢工,使全市纺织工业几乎全部停止生产。甚至在塔拉普尔原子能电站工地,也发生了罢工事件,工人们捣毁了设备,打伤了四名美国“专家”。 与工人的斗争相呼应,印度各地农民、知识分子和政府职员也卷入了反饥饿运动。在加尔各答郊区农村,三千农民起来反对政府的物价管制法令,英勇抗击警察的镇压;在旁遮普邦首府,两千农民举行示威,反对邦政府租地给比拉财团修建农场。有些地方农民被饥饿所迫,跑到地主田地“抢青苗”,袭击庄园主的房子。 印度学生成为这次反饥饿运动的重要力量。在喀拉拉邦和加尔各答的持续反饥饿斗争中,每次都有大批学生参加,他们高呼反政府的口号,袭击国大党办事处,焚毁警察用来捕人的囚车。 印度一百八十万教职员也同样面临失业和饥饿的威胁,他们和学生并肩投入斗争。在新德里,五千名政府职员举行反饥饿游行。 上台不到两个月的印度总理甘地夫人,最近不得不承认印度粮食问题“十分严重”,她说:目前局势“极其危险”,国大党已经动摇了克服这种危机的“自信心”。 印度饥民在离加尔各答不远处的一个火车站放火焚烧火车,抗议印度政府粮食政策。

8. 瓦茨区局势仍很紧张帕科伊马又爆发斗争 美国洛杉矶黑人斗争此伏彼起

第4版()专栏: 瓦茨区局势仍很紧张帕科伊马又爆发斗争 美国洛杉矶黑人斗争此伏彼起 据新华社十八日讯 洛杉矶消息:继美国洛杉矶市瓦茨区黑人十五日的英勇抗暴斗争之后,这个城市的另一个地区帕科伊马的黑人十八日也奋起反抗种族歧视。 据报道,帕科伊马的一群黑人青年十八日在一家白人商店门口停留,这时歧视他们的白人硬要把他们赶走。被激怒的黑人青年便用石头和瓶子袭击了白人的汽车。 当局立刻派出大批警察到出事地点进行镇压,但是前后有大约一百名黑人坚持了五个小时的斗争。据报道,一个黑人青年被逮捕。 在瓦茨区十五日爆发了黑人的抗暴斗争以后,几天来那里的局势一直紧张,黑人斗争随时都有一触再发之势。到十七日,武装警察仍然封锁着出事地区,同时当局派出大批州、市、县的官员“调查”出事原因。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布朗同一天在谈到黑人斗争的趋势时不安地说:“我想还会发生事件”。

9. 柬新闻部谴责泰国当局妄图推卸侵略罪责 柬埔寨将尽力还击任何进攻

第4版()专栏: 柬新闻部谴责泰国当局妄图推卸侵略罪责 柬埔寨将尽力还击任何进攻 据新华社金边十八日电 据柬埔寨新闻社十八日报道,柬埔寨新闻部十七日发表公报指出,泰国应对它同柬埔寨的边境事件负责,这些事件都是由泰国军队挑起的。 王国政府新闻部指出:“几个月来,在柬埔寨沿海的戈公省发生的边境事件,正如在同泰国接壤的柬埔寨其他省份的边境地区发生的事件一样,都是由泰国军队挑起的。” 公报严正驳斥曼谷报纸把泰国军队最近在戈公省奇内萨地区挑起的边境事件说成是柬埔寨军队挑起的荒谬说法。 公报说,泰国的宣传显然是企图在疯狂威胁柬埔寨的同时把这些事件的责任推给柬埔寨。公报指出,仅仅在二十四小时以前,泰国总理他侬·吉滴卡宗曾宣布,他已经命令泰国空军和海军在必要时轰炸我国的边境哨所。 公报说,“泰国的恶毒阴谋和吵吵嚷嚷的威胁决不能吓倒我们,而且我们知道,这些边境事件应由他们单独负责,如果他们加紧进行侵略而使局势恶化的话,这也应该由他们单独负责。” 柬埔寨王国政府新闻部指出:“柬埔寨将尽力对任何攻击进行还击,但是它决不会主动对邻国挑起事件。” 新华社金边十八日电据柬埔寨新闻社十八日报道,三月十六日上午,驻扎在哈勒哨所的泰国军队用自动武器袭击柬埔寨戈公省奇内萨地方的柬埔寨军事设施。 同时,在哈勒沿海的两艘泰国军舰也用重武器袭击奇内萨附近昌扬地方的柬埔寨军事设施,以支援泰国军队的袭击。柬埔寨士兵进行了猛烈的反击。双方交火约三小时。 这家通讯社还报道,二月二十八日,三月一日、二日和四日,泰国军队曾经五次袭击柬埔寨戈公省境内的几个省防军哨所。同一期间,泰国飞机曾经十二次侵犯柬埔寨戈公省的领空。

10. 罗马尼亚驻华大使奉调离任

第4版()专栏: 罗马尼亚驻华大使奉调离任 新华社十九日讯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驻中国大使乔治乌奉调离任,今天下午乘火车离京回国。

11. 阿富汗新任驻华大使到京

第4版()专栏: 阿富汗新任驻华大使到京 新华社十九日讯 阿富汗王国新任驻中国大使穆罕默德·阿沙夫·苏海尔,今晚乘飞机到达北京。

12. 阿富汗驻华大使奉调离任

第4版()专栏: 阿富汗驻华大使奉调离任 新华社十九日讯 阿富汗王国驻中国大使米斯凯尼亚奉调离任,今天下午乘火车离京回国。

13. 阿根廷客人离京去我国南方访问

第4版()专栏: 阿根廷客人离京去我国南方访问 新华社十九日讯 应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邀请来我国访问的阿根廷报刊工作者联合会总书记埃米略·豪雷吉和助理书记爱德华多·何萨米,今天乘飞机离开北京去我国南方继续访问,然后回国。 行前,中拉友协副会长任映仑曾设宴为他们送行。

14. 阿富汗妇女代表团离京

第4版()专栏: 阿富汗妇女代表团离京 新华社十九日讯 以阿富汗妇女会会长萨利哈·法鲁克·埃特马迪为首的阿富汗妇女代表团一行五人,由全国妇联主席团委员沈兹九、执行委员徐克立陪同,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去外地参观访问,然后回国。 前往机场送行的有全国妇联副主席康克清,其他有关方面负责人罗叔章、胡子婴、张杰、沈其益、李伯钊、曾宪植、杨蕴玉、赵烽、蔡濂等。 阿富汗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舒埃卜·米斯凯尼亚也到机场送行。

第 5 版

1. 社来社去好

第5版()专栏: 社来社去好 广东新会农业技术学校校长 赵振兴 我们学校是一九五八年办起来的。学校从开办时起,县委就决定我校实行半农半读,学生从社队来,毕业后回社队去,为本县培养能文能武的农业技术人材。七年来的实践证明,社队来社队去的办法好得很。 毕业生回到社队 能够学以致用 七年来,我校已有四百二十七名毕业生。他们回到农业生产第一线,积极开展了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我们全县二十个公社的农业科学研究站和农业技术推广站,都由我校的学生担任了领导工作或作了技术员。他们都在生产队中起了显著的作用。根据八个公社一百七十名毕业生的调查,有一百四十六人在种样板田、推广良种、改良土壤等方面,取得了或大或小的成绩,受到广大社员和干部的赞扬。有不少人被评为五好社员、五好干部、青年标兵和技术能手,有二十七人在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司前公社学生邹朝根未到农业技术学校以前,当过青年队长,专门负责改造本大队的酸性低产田。搞了两年,由于缺乏科学知识,没有取得好的效果。一九五八年他带着这个问题来我校学习,在学习期间,他特别注意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毕业以后,他回到本大队的邹二生产队当队长,运用学到的知识改造了这个队的十亩酸性田,获得了大丰收,当年亩产就达到八百多斤。 一九六○年毕业的学生柯明福,回到礼乐公社后,积极试种花生。他根据礼乐土壤粘性大,有机质少,地下水位高的特点,在公社党委支持下,他采取改良土壤,起畦穴播,降低地下水位等办法,经过三年试验,使每亩花生达到四百一十六斤。过去,这里的花生每亩只产六七十斤,农民认为这里的土壤不适宜种花生。柯明福改良土壤,试种花生成功后,改变了农民的看法,推动了全社大种花生。今年,司前公社种了二万亩早稻珍珠矮,获得了显著的增产。珍珠矮这个良种,主要是由毕业生何有在一九六三年用五斤种子经过几次繁育而培育起来的。 我校的学生回队后,积极担负起了农业技术的宣传和辅导工作,帮助各生产队解决了一些农业技术问题。 回到社队的学生,不仅起了技术员的作用,而且又是普通劳动者,和社员一样劳动。根据崖西公社十四个毕业生的调查,一九六四年,这些学生全年所做的劳动日都在二百五十个以上,最高的达四百八十个,平均劳动日相当于一级劳动力的水平,他们真正是能文能武的新型农民,初步树立了新的风尚。 实行社来社去 是场思想革命 实行半农半读,社队来社队去,是一场思想革命。开始实行社队来社队去的时候,我们曾经遇到不少思想阻力。少数教师认为社队保送来的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难以教好。针对这种思想,学校党支部帮助教师全面分析了学生的优缺点,并号召教师与学生同劳动。通过劳动,使教师认识到这些学生虽然有的文化程度低一些,但是他们绝大部分是贫下中农子弟,政治思想好,劳动观点强,阶级观点明确,学习的自觉性高,进步很快。 学生从社队来,但是否回社队去?开始时,不少教师、家长和学生,思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抵触,他们认为“耕田不用学,何必读农校”,“迟早都是拿锄头,迟拿不如早拿”。有的教师和职工也存在着“学而优则仕”的陈腐观念,认为让学生再回社队是“对不起学生,对不起家长”,感到“理亏”。有的主张将学生分为两种,成绩好的毕业后当干部,不好的当社员。当时,学校党支部针对这些思想,曾经在师生中开展了大辩论。辩论的问题是:“当农民要不要科学知识”、“农村需要不需要技术人员”、“回去当农民是不是浪费人材”?同时,还组织师生下乡,听取社队干部、社员的意见和要求。干部和社员提出很多技术问题,要求学校的师生帮助解决。学校还请农村的先进知识青年周汉华、袁仕章来校作报告。通过这些工作,提高了师生的思想觉悟。到一九六○年以后,本校的毕业生在农村也做出一些成绩,受到了群众、干部的赞扬。这些事实教育了学生、家长和教师,改变了他们的看法。一九六○年以前,农业学校招生经常名额不足,一九六○年以后,报考农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就越来越多了,一九六三年报考农业学校的学生比计划招生数多了四倍。 学校的一切工作与 社来社去相适应 半农半读、社来社去,就要求学校把一系列的工作同它相适应。 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除了抓阶级教育以外,还着重向学生进行“以农为荣,以农为乐”的教育。首先是学习毛主席著作,如《青年运动的方向》、《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等文章,帮助学生逐步树立革命的世界观。再就是抓学生的生产劳动锻炼,以及注意在毕业生中培养标兵,组织他们回校作报告,介绍他们在农业生产上做出的成绩。 学校除了经常性的政治教育以外,还特别注意抓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的教育。学生入学时,我们就向学生说明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学校是培养新型农民,学生由社队来,毕业后仍然回到社队去劳动。入学后,头两星期主要是参加生产劳动,针对学生的活思想,组织学习毛主席著作,向学生进行前途教育和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的教育。学生快毕业的时候,再集中进行一次教育,除上述内容外,还具体讨论“要不要到基层去”,“愿不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回去如何开展工作”,等等。 学校教育还要和社队教育相配合。学生在入学前,由社队干部向学生进行一次教育,交代学习任务。学校在每学期都把学生的成绩报告书,发给学生家长,也发给社队干部。每一学年,学生都有三到四个月下社队去调查访问、实习和劳动,以了解农业生产上的需要,加强和社队的联系,增强同农民的感情。学生毕业回社队后,学校又以各公社的农业科技站为基点,加强和毕业生的联系。学校经常派教师下去了解他们的问题,并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学校还不定期地召开毕业生代表会议,表扬先进,交流经验,研究问题。 专业课程是根据本县社队的生产需要设置的,不能太多,太多了,就不能做到“专”;但又不能太少,太少了,学生就不能适应农村的多种要求,应该是“一专多能”。根据“社队需要,本地为主”的原则,我们编写了专业课的教材。按照《实践论》精神,强调现场教学,强调结合生产季节进行教学。实行教师、老农、学生三结合,互教互学,常请一些土专家来校上课,也有时带学生去生产单位向老农请教,丰富学生的实际知识。 生产试验、科学研究也要符合本地需要。县委指定我校为水稻良种培育基地。因此,我们的主要研究试验项目是培育良种,其次是植物保护和肥料试验。几年来,我校培育了“新农选”1号、2号、3号、4号、23号等水稻良种,支援了社队良种近十万斤。特别是早造早熟水稻品种“新农选23号”,产量高,县委已决定在全县推广。 为了满足社队的需要,我们还开办了各种短期训练班,培养社队急需的人材。七年来,学校和各部门配合,开办了畜牧、植保、育种、会计、农具手、农业中学教师等各种训练班,共培养了一千二百八十九人,有力地支援了各社队,发展农业生产。(附图片) 新会劳动大学有广阔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园地。这是学生们在进行茶树圈枝育苗的试验。欧阳西摄

2. 社来社去的新型大学

第5版()专栏: 这所学校面向农村,为农村培养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材。招收的学生都是回乡生产的高初中毕业生,毕业后,仍然回到农村作不脱离生产的农业技术员、农业中学教师和卫生人员。 社来社去的新型大学 江苏省劳动大学 我校是在中共江苏省委直接领导下,于一九六五年五月一日创办起来的半农半读、社来社去的新型学校。设有农、林、医、师四个专业,有学生一百五十人。这些专业都是面向农村,为农村培养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材。招收的学生绝大部分是高中毕业后回乡劳动了一年以上的农村知识青年,还有一小部分是初中毕业后回乡生产的青年。这些学生毕业后,仍然回到农村去作不脱离生产的农村技术人员、农业中学教师和农村医疗卫生人员。 开学以后,我们以四个月的时间作为预备阶段,因为这些学生参加了一段时间的生产劳动,功课有些荒废。这一阶段主要是抓突出政治,抓思想革命化,抓劳动建校,同时抓复习高中课程,为学大专课程打好基础。 学生们刚到劳动大学时,各有不同的目的和动机。有的是接受了公社党委所给的学习任务而来,准备毕业后仍然回到本地去,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有的是想离开农村,希望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成为脱离农村劳动的国家干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教师和学生中反复地进行半农半读、社来社去的教育,并且组织师生通过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三篇文章,使教师明确培养什么人,使学生们逐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稳定专业思想,学生们初步认识到半农半读的优越性,产生了在劳动大学学习的光荣感。 学生一进学校,就上了劳动建校的第一课。他们用自己的双手铺设了道路,修建了简易厕所,还自己造了窑房,制了砖坯,成功地烧了第一窑砖。木工组帮助修理家具,饲养组自己起猪圈、鸡舍,养了猪和鸡。学生一面劳动,一面学习;教师一面劳动,一面教课,发扬了“抗大”的革命精神。四个月的劳动,在基本建设和田间劳动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我校学生都是回乡劳动的高初中毕业生。为了使他们能比较巩固地掌握中学阶段的基础知识,顺利地学习大专课程。从五月十日起到八月二十五日止,教师指导同学复习了高中政治、语文、数学、化学、生物等主要课程,共上一百五十七学时的课。在这一阶段复习教学中,初步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主要复习高中课本中最基本的、学生比较容易忘记和难于理解的东西,同时还针对各专业的特点,进行了重点复习。 基础课的复习结合田头教学,边学边做,学与用结合。如农林班的学生从化学课的复习中,知道了磷肥对大豆生长的作用和适宜于施用在偏酸性的土壤。他们进行田间管理时,在生产指导部老师指导下,作了施用磷肥和不使用磷肥的对比试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了。有些学生原来对复习课程不够重视,通过这一活动,也就改变了态度。有些学生从中领悟到理论和生产实践的辩证关系,体会到半农半读的优越性。 有些课程的复习,适当扩大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对大学课程有个粗浅的了解。如师范班语文复习时就适当讲了当前文艺思想概况,文学史的一般常识等,化学、数学复习时参考大学的教材,这次复习实际上带有读大学预科的性质。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复习,与学生一起劳动,了解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特点,兴趣爱好,思想状况。我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从全日制学校调来的,对于如何搞半农半读学校的教学缺乏经验。通过这一活动,这对于针对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有好处的。 教学与生产劳动的安排,前一阶段,我们一方面在复习课程时,尽量注意跟生产劳动的结合,引导学生逐步地把自己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另一方面,为制订三年的教学计划作准备,首先是对句容地区的文教、卫生、农林生产情况,初步作了一些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拟定了教学计划。教学与生产劳动时间的安排,一学年六个月教学,五个月劳动,一个月假期(假期分二段,寒假二十天,暑假十天),特别注意学生的睡眠,保证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使学生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以保证学生健康地成长。

3. 做好人的思想工作

第5版()专栏:短评 做好人的思想工作 新会县农业技术学校招收新生的时候,先向学生讲清楚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学生从社队来,毕业后仍然回到社队去,作一个新型的劳动者。这种做法是完全正确的。 社会主义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个劳动者,是手脑并用的,能当工程技术人员,也能当工人、农民;能脑力劳动,也能体力劳动。 有人说,有些人本来就不愿意学农,在半农半读学校里学习以后,还是去当农民,他们就更不愿意学农了。这种说法,是对广大农民和知识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估计不足。在农村中,经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广大农民正以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治山治水,发展农业生产,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他们迫切需要学习文化技术知识,迫切需要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科学知识的大批人材,去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看!新会县的农民对于这样做是多么欢迎啊!他们说,这样的学生是:“翻转袖筒能写字,挽起裤管能下田,现在使得了牛,将来开得动机器。” 当然,由于习惯势力的影响,在开始这样做的时候,是会遇到一些阻碍的。新会农业技术学校最初不是也有些教师和家长说,“耕田不用学,何必读农校!”有了知识的人就不应再拿锄头,而拿锄头的人不需要有文化吗?有的人不是仍然残留着“学而优则仕”的陈腐观念吗?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去革剥削阶级思想的命,革旧习惯势力的命,就是要以无产阶级的思想,以说服教育的方法去教育群众。新会农业技术学校针对师生和家长的活思想,提出了“当农民要不要科学知识”、“农村需要不需要技术人员”、 “回去当农民是不是浪费人材”等问题,让师生进行辩论;并且组织师生下乡调查研究,努力把学校办好。通过这些工作,群众的认识提高了,报考这种学校的学生大大地增加了。这件事说明,只要思想工作做得好,把道理讲清楚,那些受到习惯势力影响的人,也是能够接受党的教育,改变自己的错误看法的。 各地教育部门、教育行政工作者,应当吸取新会县农业技术学校的经验,重视做好人的思想工作,把半农半读的教育事业办好。

4. 走马办学——草原流动帐篷小学深受牧民热爱

第5版()专栏: 走马办学 ——草原流动帐篷小学深受牧民热爱 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文教卫生局 一九五三年,在党的领导下,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草原上建立起了四所流动的帐篷小学,到现在已经十三个年头了。 解放前,由于封建主的剥削和奴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和掠夺,哈萨克族人民没法生活,更谈不到进学校受教育。那时,阿克塞哈萨克族劳苦牧民中,没有一个识字的人。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和亲切关怀下,阿克塞哈萨克族人民才有了幸福的新生活。为了使哈萨克族人民尽快地摆脱文化落后的状况,一九五三年,根据群众的要求,创办了四所帐篷小学,入学儿童九十五人。从此,辽阔的阿克塞草原上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学校。 阿克塞地区的哈萨克族人民,长久以来就是一个逐水草游牧的民族,长期过着冬夏迁移、寒暑易帐的生活。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办的帐篷小学也是流动的,牧民迁到那里放牧,学校就搬到那里上课。所以,帐篷小学一办起,就受到了广大牧民的热烈欢迎。 随着自治县各项生产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学习文化的要求更加迫切了,各帐篷小学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各方面的关怀和支持下,逐步扩大。到一九六五年,全县四所流动帐篷小学在校学生已增加到二百零八人,占少数民族学龄儿童的百分之七十五。十三年来,帐篷小学毕业的学生有一百五十多人,现在,有的在西北民族学院和县民族初中深造,有的当了人民教师,有的在国家机关里工作,还有不少人成了第一代有文化的牧民。 帐篷小学显示出的优越性 阿克塞草原上的流动帐篷小学,创办十三年来的事实证明:这种帐篷小学是适应牧区实际状况、满足牧民要求的学校,是普及牧区小学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已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帐篷小学适应游牧的特点,便于牧民子女上学,有利于贯彻阶级路线,有利于牧区小学教育的普及。帐篷小学适应牧区流动的特点,每校仅有两、三顶帐篷,没有笨重的设备,带着帐篷常年随牧民转移,牧民走到那里放牧,学校就跟到那里上课。在教学时间上,也都从牧民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安排,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牧民子女入学。据我们去年的统计,在校学生中劳动牧民的子女占在校学生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帐篷小学适应畜牧业生产的特点,有利于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半牧半读的一种好形式。帐篷小学常年跟随牧民迁移,师生不脱离牧场和畜群,同时帐篷小学每年有三四个月的暑寒假、牧忙假,师生可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这样,不仅学生学会了接羔育羔、挤奶、打草、剪毛、抓绒等畜牧业生产技术,而且使学生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劳动、热爱集体、勤俭朴素的优良品质。十多年来,帐篷小学不仅给高一级学校培养了合格新生,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数以百计的有一定文化知识的、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经济的好社员。 帐篷小学根据牧业生产忙闲的情况,开展机动灵活的教学活动,有利于集体生产的发展。这些年来,帐篷小学都是一到接羔的牧业大忙季节就放牧忙假,短的一个月,长的两个月。师生共同参加公社的牧业劳动。一些小的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就可以把大批妇女解脱出来投入牧业生产。去年接羔期间,建设乡产羔时间提前,建设乡小学便提前放牧忙假。民主乡、团结乡劳动力较紧,接羔后紧接着抓绒剪毛,劳动力安排不下来,民主乡、团结乡小学都延长了一个月的假期(将暑假与牧忙假合并),一部分学生放牧羔羊群,一部分学生帮助剪毛、抓绒,顺利地完成了生产任务,受到了公社干部和社员的称赞。 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多样形式 阿克塞地区土地辽阔,居住非常分散,而且季节的差别性大,牧民流动频繁。在县境内,哈尔吞和安南坝,前山草原和海子草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根据这些不同的条件和情况,全县四所帐篷小学虽都是人走校迁,牧民到那里,学校就到那里;但各学校又都办得各有特色,不尽相同。建设乡小学与和平乡小学分别设在哈尔吞和安南坝地区,这些地方水草丰美,牧业生产比较稳定,草场转移一年大抵换两个地方,即夏季换一个地方,冬季换一个地方,而且转移草场的时间和路线也是较固定的,所以这两个学校就带有半流动的性质。民主乡小学和团结乡小学冬季进入海子草原,这段时间较稳定,但每当春草刚刚萌芽时,流动就比较频繁,有时一学期要迁居三四次之多。一个乡虽仅有七八十户人家,但却经营着两万头以上的大小牲畜,所以有时就是一个作业组,几顶帐篷也相距约几十里。在这种情况下,帐篷小学只能设在一个比较适中的地方,距离学校远的学生就不便上学。为了适应这种情况,有的学校让这些学生在校食宿,公社用记工分的办法帮助学校解决他们的食宿问题;有的学校对不便走读的学生,就由公社安排在距离学校近的社员家里。 在开学、放假的时间安排上,四所帐篷小学也不尽相同。有的延长寒假,缩短暑假;有的延长暑假,缩短寒假;有的一年只放一次假(暑假与牧忙假合并放)。如和平乡小学比较稳定,每学年上课约九个月,放寒暑假各一次,在四月份接羔牧忙季节,放牧忙假一次。假期的长短和什么时候开学、放假,都是根据牧业生产的特点和群众需要来确定。民主乡、团结乡小学,夏季草场转移次数频繁,教学不稳定,就采取延长暑假或牧忙假,缩短寒假或不放寒假的办法;哈尔吞地区气候酷寒,帐篷防寒设备较差,建设乡小学便采取延长寒假、缩短暑假的办法。这些办法虽不便于学校管理,但它却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 我们对帐篷小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是经过党的不断教育和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才逐渐认识明确的,这就是应该结合牧区的生产特点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并且注意民族特点。十三年来,帐篷小学采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教学,主要学好语文和算术基础课;各校按实际情况还开设常识、体育、音乐等课。一九六○年,帐篷小学根据哈萨克群众对学习汉语的强烈要求,增设了汉语课,配备了汉语教师。派往帐篷小学的汉族教师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树立为哈萨克族人民服务的思想,积极学习民族语言,并且运用民族语言进行汉语教学,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了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和群众的欢迎。 十多年来,帐篷小学就这样从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出发,群众需要办怎样的形式,学校就办成怎样的形式,群众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深受牧民群众的欢迎和赞扬,帐篷小学在牧民的心里已经深深扎根。牧民群众说:“咱们自己的学校就是好。” 决心做牧区文化播种人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坚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学校办好。帐篷小学的教师少,班次多,一般每所学校只有两三名教师,但每校却有五六个班,教学任务繁重,而且环境和条件都较固定小学简陋、艰苦得多,可是帐篷小学的教师们不辞艰辛,孜孜不倦地长年累月在草原上跟随牧民和畜群辗转奔波,经历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勤勤恳恳地工作着,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献给草原的教育事业,关键就在于他们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一九六○年,帐篷小学增设了汉语课,派往帐篷小学的汉语教师都是来自外地的师范毕业学生。这些汉族青年,久居城市和农村,不习惯少数民族的生活,更没有接触过少数民族语言,但是他们怀着满腔热情来到帐篷小学。开始,他们讲的学生听不懂,学生讲的他们听不懂。在这种情况下,加上地区环境艰苦,学校条件简陋,有的人有些动摇,但是,毛主席著作坚定了他们为牧民服务的思想,在民族教师的帮助下,他们自学哈语哈文,现在已经能用民族语言进行汉语教学了。同样,民族教师们大都是从民族学院毕业回乡的知识青年。一九六○年,帐篷小学开始试行哈萨克新文字,民族教师没有一个参加过新文字的训练,但他们经过自学,很快掌握了新文字书写、拼音规则。有的教师数学程度较低,他们就在汉族教师的帮助下自修提高。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如果没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有高度的革命热情,害怕吃苦受累,要做到这些是不可能的。只有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才能吃大苦耐大劳,坚忍顽强地战胜各种困难,把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种子,播种到牧区最需要的地方。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也是我们办好帐篷小学的根本路线。帐篷小学刚建立不久,有的人就反对帐篷小学,说什么“帐篷小学不象个学校的样子”、“质量低”等等,但是大多数群众都非常拥护和支持。一九六二年以前,帐篷小学用的帐篷、教师巡回教学乘骑的马匹,都是依靠群众解决的。近几年来,帐篷小学发展、扩大所需要的教具和取暖设备,以及一些不便走读的学生的食宿问题,我们也都是依靠集体,依靠群众解决的。十多年来,无数事实教育我们,要办好这种革命的学校,必须坚定地走群众路线,时时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并明确地树立一切为了群众的观点。(附图片) 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苏吉滩草原上的半牧半读帐房流动小学,虽然只有一位老师、一块黑板、一顶帐篷,但它却解决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解决的牧区普及教育问题,使广大劳动牧民子女得到了上学的机会。许信尧摄

第 6 版

1. 一滴水〔短篇小说〕

第6版()专栏: 一滴水〔短篇小说〕 萧马 一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起的雾。 化验员李若梅做完当班的最后一个化验报告,窗外象已经蒙上层银灰色的帷幕。远处,港口闪烁的灯光,只剩下依稀可辨的几点昏黄的光晕,高耸的塔式起重机的长臂也已隐匿。江面传来几声短促的汽笛,大客轮也似乎在抛锚了。 但在试验室里,仍然是一个灿烂的世界,仿佛节日的橱窗。一排排试验管中,呈现着各种色彩:玫瑰酒一般的红色,翡翠似的碧绿,有的象秋天的天空,有的象海洋的深处,电灯光下,变幻的色彩好象跳动的霓虹灯管,在小李脸上泛起焕发的神采。 李若梅在化验表上填上各种数字,盖上合格的印戳,签上自己的名,情不自禁地又朝那排试验管看了下。唉!真不忍心把里面那些液体倒掉,最好,在墙报上就能涂上这么美丽的色彩。昨天傍晚,她写完那块黑板报后,就觉得,所有的颜色粉笔都不够鲜艳,都不能表达那篇稿子的内容…… 只有在水处理站工作过或知道水处理这门业务的人,才能真正领会:李若梅用红笔写在黑板上的那篇稿子,有多少分量。 水处理站,顾名思义,就是处理水的机构,这个站,通过泵房,引进长江水,然后,经过沉淀、过滤,除去杂质,处理为工业用的软化水。在这座三层高的建筑物里,装着十几台水泵,十几个高大的贮水池,总和几公里的粗粗细细的管道,三百六十几个阀门……。架在高空的管道,轰轰隆隆奔流的是水,埋在地下的管道里,潺潺而过的也是水。这样一个一天到晚和水打交道的机构,即使在世界最先进的设计里,都还有一个渗水漏水的伸缩系数呢。真要做到所有的水都在密封的管道里流淌,地上没有一滩水迹,过去甚至被认为不可能的,正如锅炉房没有煤灰,油库没有油迹一样是被认为不可能的,但这个站做到了。 钢铁公司党委提出企业管理革命化的号召,其中一条主要的内容便是:操纵工人应该象战士爱护枪那样爱护自己的设备,要为生产创造一个最安全、最卫生、最文明的环境。为了实现这个要求,水处理站的十二个同志,决心学会维修技术,一年多来,他们把所有机器设备的五脏六腑、脾气性格,都摸得一清二楚,容易产生漏水现象的阀门,更是反反复复地装了卸,卸了装。阀门里的闸板,也不知研磨了多少次……终于,使原来渗漏的地方,从一注水减弱为一线水,一线水又减弱成一丝水,而昨天,连一丝水的现象也没有了,水泵工人已经把胶靴送还仓库。过去一进水处理站的门,就能从水汪汪的地上照见人影,现在,连半个湿脚印也看不见了。 李若梅的化验室是在最高一层,站里的一切设备和发生的大事小事,都在她眼下。她是化验员,虽然也参加过一些消灭漏水现象的劳动,毕竟手上的老茧要比别人少几层,但总算有过这种斗争的一点亲身经历,这就使她特别注意每天交接班记录里关于漏水情况的这一栏。从炎热的夏天算起,她几乎能记住这一栏每天的记录,某月某日某一班,第几号阀有漏水现象,后来,在“漏水”前,又加上“轻微”,再后来,变成“最轻微”了。自从昨天早班起,记录上连“最轻微”都没有了,第一次填上了一个响当当的“无”字! 昨天傍晚,公司的检查组来时,李若梅正利用接班前的一段空隙,躲在二楼阅览室里编黑板报。她看见检查组长带着三个老师傅和一个技术员,攀高爬低,一台台设备,一根根管道,一个个阀门,挨个儿地察看,就差没有用X光透视了。这个检查组长,是钢铁公司有名的水泵专家,李若梅还没有出世,他大概就检修过至少一百种各个国家、各种牌号的水泵和阀门了。他也是有名的老挑剔,要在他面前打一点点马虎眼是难上难的。 只要这个老挑剔的手还在机器或阀门上摸着,眼睛还在上下左右地转着,小李这版黑板报是一个字也编不下去的,谁知道他又会挑剔出什么毛病来。李若梅的心此刻就象急速运转的水泵…… 好不容易才听到他一声低低的“嗯!”小李连忙搁下笔,把耳朵贴在钥匙孔上,检查组长和站长正好隔着门。 “老魏!有什么地方欠缺,尽管提吧!”——这是站长的声音。 “嗯——”那个叫老魏的检查组长,还是拖长了的一个音。李若梅能听出,这声“嗯——”实在是难得的。 “老魏,你不要轻易点头,再高的要求,我们也不怕。” 听站长这么说,小李真有点发急了,这有名严格的老挑剔都快点头了,你……你这当站长的却偏偏还……?她真想推出门去说道:“魏师傅,你看看,连一根头发丝般的渗水也没有啊!” 但还没有等小李推门,检查组长使劲拍了下站长的肩膀:“好喔!老童!你们记录上这个‘无’,不简单!是无产阶级的‘无’啊!……” 李若梅再也不想听以下讲什么了。咯咯咯咯地笑了起来,信手抓起那支油画笔,伸进朱红的颜料瓶里,蘸得饱饱满满,在黑板上使劲写上:“向漏水现象告别!” 连夜,李若梅就和水泵工小吴,把黑板抬到离水处理站门口不远那个钢筋焊成的亭子里。这个亭子是动力厂几个车间工人休息的地方,也是几个车间摆黑板报的地方。前些日子,李若梅可真有点怕到这个亭子里去,挨着的几个车间的黑板报,都已出现了这样的标题:“无灰的锅炉房!”“总油库已经消灭油迹!”“蒸汽车间保证不让一个立方厘米的蒸汽开小差!”唯独水处理站的黑板报编辑——李若梅,还没有编出象上面那样的报道。 现在可是扬眉吐气的时候了,李若梅自己很公正地认为“向漏水现象告别”这个标题,比起上面那些,文学气息强得多。 可惜,等黑板报抬到亭子里,已经是夜里,周围没有人涌上来。 而一早,又偏偏起了雾。二 李若梅向接班的化验员办好交接班手续,推门出去,雾更加浓了,连那个放黑板报的亭子的轮廓也看不清,但她还是特意走近去看了下。这交接班的时间,正是人来人往的热闹时刻,可竟没有人注意到水处理站的如此惊人的消息。李若梅恨不得把稠密的雾,撕出一条缝来。 冬雾雪,春雾雨,这才交春的雾,仿佛凝结着一整个冬天没有落尽的雪和整个春季即将落下的雨水,冷飕飕,潮润润,顺手捏一把,似乎就能挤出一注水来。 李若梅把棉衣领子翻了起来,又把大围巾裹住了耳朵,戴上手套,拎着那只装饭匣的蓝色塑料包,踏上了回宿舍的路。路是煤渣铺的,也似乎才泼上水,乌亮亮的伸进浓雾;路南面那座马鞍形的山头早已看不见,只有炼钢厂的大烟囱顶上的两盏红灯,还没有熄灭,象天外之天的两颗星星,眨巴着眼睛。在她身旁,多少咯喳咯喳的脚步声过去了,她有意走得慢慢的,听听那些和她一样刚下大夜班的其他车间工人们的谈论,可就没有一句话是谈到水处理站的。唉!这讨厌的浓雾啊! 小李继续走着。沿着厂前大道,架在半空的煤气管道,象一条藏头隐尾的龙,雾气在它身上浮动。她当然不曾见过龙,所以联想起龙,也还是那块黑板报上一幅漫画引起的,水泵工小吴在她的文章右角补了一条龙,还有个小标题:“龙王爷哭丧着脸说:‘哎呀!我渴死了也喝不到从水处理站漏出来的一滴水呀!’”想到这里,小李几乎放声笑了…… 走到铁路岔道口,拖着铁水包子的火车,亮着灯,使劲叫着,一步一步地拨开雾,轰隆,轰——隆的声响,惊起一群煤气检查站上养的鸽子。小李忽然想起,黑板报的左角还空一块,就补上一只鸽子吧,她决心要把这期黑板报装潢得比电影海报还引人。 李若梅又往回走了。一口气走到那亭子跟前,这讨厌的雾,竟使李若梅自以为写得很大很鲜明的 “向漏水现象告别!”这几个红字,隔几步就望不真切了。她在黑板报前站定,又把那篇报道津津有味地品了一下,并倾听着每一个从她身边经过的脚步声,希望有人停下来,看看这惊人消息……,但脚步声一个个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谁都没有注意到。 又一个脚步声来了,很急促,小李已经对它不存什么希望,但这脚步却偏在黑板前停住了。这个人是水处理站站长,叫童磊。 小李一见站长,便诉起委屈来了: “老童,你看,真倒楣,起了这么重的雾!” “嗨!幸亏起了雾!” 小李一听,愣了半晌: “怎么?还幸亏?!” 站长端详了一下黑板报的标题,急急地问道: “小李,这黑板报还没有什么人来看过吧!” “是嘛!”小李撅起了嘴:“有时,批评咱们点把小毛病的稿子,一登出去,立即挤满了人,今儿个偏连半个人影也没有,都是这讨厌的雾!” “这才好啊!下了雾,总算遮了咱们的丑!” 小李一听,急急地嚷起来:“什么丑!向漏水现象告别,这是丑?” “哎唷,同志,你别嚷嚷啦!赶快把黑板擦净!” “为什么!”李若梅几乎哭出来了。 “嗳!你知道吗?咱们还没有和漏水现象告别,或者说,暂时告别了一下,又再会了,懂么?又再会了!” “连检查组长都同意了,你……” “那又有什么……” “你不是没有看到昨天的交接班簿,就是一个‘无’字嘛!” “哎!就是魏师傅说的那个无产阶级的‘无’字,使我更加放心不下啊!观察了一夜,发现过滤器的第三十一号、三十七号两个阀门前,还有漏水……” “可严重?” “这……,这怎么说呢!” “啊哟!你……真能把人急死!漏得怎样?一注水,一线水,还是……” “不!一滴水!” 李若梅一听站长这么回答,忍不住大笑起来:“站长,你恐怕没有戴眼镜吧!” “不……不!我看清楚的。” 小李笑得更加厉害了:“仅仅是一滴水?一滴水,这也叫漏水现象?你查遍天下的自来水龙头,恐怕没有一个不漏淌几滴水的,何况是承受四十个大气压的阀门?” 童磊似乎没有听李若梅讲什么,凑在黑板跟前,又把那篇文章仔仔细细看了一遍,便从口袋里掏出手帕,把它抹了。 李若梅看站长认真起来,气得一跺脚,掉转头便走,走了几步,再回过身,见站长已把黑板抬到站里去了。 小李觉得没趣极了。好不容易才和周围几个车间争了个并驾齐驱;好不容易从魏师傅嘴里换来一声“嗯——”,眼看着钢铁公司就要把设备维护标兵的红旗送到水处理站,偏是这个站长,自己把这一切都推出去了。 她走着走着,自己也不知为着什么,又噗哧笑出了声,这个童磊啊!真是不折不扣的“老迂磨”。三 被小李称之为“老迂磨”的童磊,是在钢铁公司党委提出企业管理革命化的号召时,来到水处理站的,穿一身褪了色的旧军装,一双布底鞋。他刚来,值班组长便叫小李到仓库去替新来的站长领一双深统胶靴。小李领来后,送到童磊面前,新站长有点诧异地问道:“这是非穿不可的?”小李抿着嘴笑了:“站长,这是水处理站,地上有水。” 童磊端详了一下四周,非常认真地指着那双崭新的胶鞋:“这,是不是安全条例或操作规程规定的?”小李几乎要笑弯了腰:“站长,这是……,一天到晚和水打交道呀!”童磊想了想:“水?水不是应该在密封的管道里流淌么?”小李还是笑着,把胶鞋搁在他面前,转身跑了,逢人便讲刚才和新站长的那段对话。站里每一班四人,三个班总共十二个人,不到二十四个小时,十二个人全知道了:新来的站长是个“老迂磨”。 童磊还是没有穿胶鞋,他送还给小李,但第二天,小李又把它放在值班室站长的桌子下面了。送来送去几次之后,童磊提着它,问小李:“你们成年累月地穿它,不苦了这双脚,不怕害湿气?” 当班的工人听他这么说,都哈哈哈地哄笑起来了,一条声地回答: “站长,我们不怕吃苦!” 童磊趁势就问开了:“不怕吃苦,那很好,大家下番苦功,能不能叫这些管道、阀门,一滴水也不漏呢?” 换来的仍然是一阵笑声,笑得最厉害的是李若梅,她正好站在老童边上,悄悄地说:“世界各国恐怕没有一个水处理站地上不是湿漉漉的!我们这里还是比较好的,听老师傅们说,过去,帝国主义侵占这里的时期,进水处理站,要打雨伞哩!” 童磊没有正面回答,思索了一下,拍了下小李的肩膀: “因为他们是帝国主义!资本主义!” “对啊!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有的工人叫了起来:“我们比资本主义强!” “强多少?”老童可真有个迂磨劲,这叫人怎么回答。小李想了想,从柜子里找来一叠记录,递给站长:“你看,我们从来没有短过钢厂和锅炉房一立升水,从来没有耽误一分钟生产!” “这不够!”童磊指指地上: “喏,这漏水就不好!要消灭它!” “地上有滩水,这不影响生产!”小李撇一下嘴:“这也太严格了!” 童磊听小李这么批评,不禁笑了,笑得很严肃: “这是过分严格么?不!所以要消灭漏水现象,那是因为我们要为工人的生产创造一个最安全、最卫生、最文明的环境,这就是革命。因为我们是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社会,只有无产阶级才是最文明的。资产阶级讲文明,那是虚伪,他们对自己的一条哈巴狗,要每天洗三个澡,却让工人一天到晚呼吸着煤灰,踩在污水坑里为他们卖命。全世界的人民都在看中国工人,在当了工厂的主人后是怎样对待生产的。我们除了超额完成计划,提高产品质量而外,还要让人家看看,当了工厂主人的无产阶级,创造了一个如何的生产环境,这就是革命!革掉资产阶级的虚伪文明的命,把帝国主义造谣诬蔑中国工人在奴隶般的劳动条件下工作的漫天大谎,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戳穿!” 童磊这番话是对小李悄声悄气讲的,却把大家吸引住了。谁也没有吭声,都低下头去看。几年来习以为常的湿漉漉的地坪,有点别扭了。这地坪本来象一面镜子,李若梅甚至有时俯身就可以整理自己的辫梢,但这时,这面镜子竟照出了她脸上的一朵红云。钢梁上挂着一幅标语:“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此刻,“世界”两字正不偏不倚地倒映在水里。 童磊有力地挥了下手:“同志们,咱们总不能把这‘世界’泡在水里,要解放出来!” 一听他这么说,几个工人叫了起来:“站长!你说怎么干!咱们就干吧!” “咱们不是检修工呀!”有人有点犹豫。 “使枪的战士不懂枪的构造是不行的,趁这机会,咱们也学会维修技术!”有人发表这样的意见。 又有人不由自主地搔了下头:“这……还没有到计划检修的时候,随便拆机器,可得请示……” “是要请示!”童磊看大家争论得这样热烈,兴奋地说道:“马上请示,首先去请示毛主席!” “毛主席!”大家都叫了起来!小李记得,有一年毛主席确实来视察过这个钢铁基地,听老童这么说,以为他老人家又来了,激动得跳了起来:“毛主席又来啦!在哪里?” “他从来没有离开这里!”老童不慌不忙地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小册子,上面印着《实践论》三个大字。从小李那思索、诧异的眼神里,老童看出她在想:“我也看过《实践论》呀,这里面没有说到关于水处理站的检修技术呀!”他随即翻开书,念了一段:“……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好吧!咱们亲口吃一吃!”大伙儿齐声叫了起来。 第二天,童磊便和工人们一起找漏水的原因了,水处理站漏水现象最突出的地方,是那几百个阀。 一个又一个有漏水现象的阀被卸开了。每一块铜质的阀门闸板都需要研磨,这“研磨”真是一个单调的劳动,反反复复地,一班接一班地,磨完这块又磨那块,手臂酸疼了,坚持下去,汗水一滴滴地落进研磨用的凡尔砂里,还是坚持下去。从水处理站“放眼世界”,“世界”现在就在阀里,大家决心要研磨出世界上第一流的阀,即使一根头发丝的百分之一的细纹也不放过! 日复一日,童磊和水处理站的工人们再也不觉得把阀闸在凡尔砂上反反复复研磨是一个单调的动作了,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印刷工人,正千遍万遍地把毛主席的伟大真理印在一块块世界上最光洁、最平整的铜板上。 随着一张张日历撕去,地上的水迹一天天缩小了,从阀门密封的地方渗出来的水,由原来的涓涓细流,变成几乎看不见的一根细丝,直到…… 新来的站长,一年多来,从“老迂磨”变成了“老研磨”,他和大家一起,研磨的不只是一块闸板,而是一种思想,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坚忍不移的思想。四 然而,今天对还有那么一滴水,也要研磨、研磨,小李实在觉得有点“迂磨”…… 但撒开步子走了一段,在公路边一个打惊叹号的路标前,她又站住了。这一年多来,新站长在水处理研磨出来的那种一丝不苟的责任感,在轻轻责备自己。她应该回去! 记得老童刚来时,有一次脚被砸伤了,和小李一起回宿舍,好不容易才走到这个地方,老童发现自己下了班还穿着工作服,二话没说,又转身便往回走,直到把工作服脱下、叠好,整整齐齐地放进值班室的衣柜,才一瘸一瘸地撵上来。 还有一次,刚下班,老童在整理工作手套时,发现有一只手套上沾着一块粘乎乎的油漆,他也追到这个地方,把大家找回去,要每个人检查一下,是哪处有一块新刷上的油漆,被人不小心擦掉了。他们一直查到黄昏,才在最高的一根梁上发现了那块擦掉的油漆,老童亲自系了安全带,爬上去补好,才算了事。 一想到这些,小李眼前那个惊叹号变大了,它似乎就是渗漏出来的那一滴水,也许,又由一滴变成一丝水,一线水,又变成一股涓涓细流,地上又变得水汪汪的,又能象镜子一样照出她脸上的红云,她觉得脸发烫了。 雾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散去,一丝阳光射来,照着钢铁公司高大楼房上的一幅大标语:“向大庆式企业进军!”——又是一个惊叹号。 李若梅再也抬不起脚往宿舍走去,尽管今天童磊没有追到这地方找她回去,但从自己内心发出的声音在催促她:“小李啊!你不能向‘进军’的相反方向走!”。小李掉过头,就往水处理站跑起来了。 推门进去,老童和几个工人正围在过滤器的一排阀门边,全神贯注,连小李的进来,大家都未发现,这种专心一意的神情,就象是化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 童磊所说的那一滴水,不是从阀门的密封处漏出来的,而是挂在那梭子形的格兰上,用手抹掉了,隔几分钟,又出现一滴,就是一滴,顽强地吊在上面。 正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锣鼓,小李从窗子望出去,大路上,有人抬着一面大红锦旗,敲锣打鼓地朝水处理站来了。这,准是公司检查组送流动红旗来了!这锣鼓声和这面红旗,一个小时以前,还正是她等待着的,而现在,她却想把声音和旗子都挡在门外。 老童似乎压根儿没有听到这铿铿锵锵的声音,还只顾聚精会神地观察着那一滴水。 李若梅再也忍不住了,她一个大步走上前去,推了老童一下,下意识地大声喊道: “站长!糟糕啦!公司检查组……,送……送……”她的话说了一半,红旗已在窗口出现了! 童磊根本没有听小李在讲什么,眼神还盯在那滴水上,头也没有回,却出乎意料地叫了一声“好啊!” 大家都有点诧异,这一声“好啊!”究竟是什么意思! “好啊!”童磊又重复一遍。“这滴水漏的正是时候!就象我们刚打了一个胜仗,最容易麻痹轻敌的时候,敌人,往往在这种情况下睁着贼溜溜的眼睛,放我们冷枪的。”说罢,他霍地站起来,果断地说:“同志们!把这两个格兰全部拆开!” “拆开!”小李惊叫了起来:“站长!检查组来了!” “来得正好,正巧!让老魏师傅指点指点!帮着咱们来把这股‘敌人’消灭掉!半年多来,我们算尝了下阀门这只‘梨子’的味道,现在起,要尝尝‘格兰’的……全部拆开!” 李若梅有点不知所措了,但还没有等她弄清是什么意思,整个车间已完全改变了刚才那静寂的气氛:工具室的门忽地打开,按规格编号的各种工具和备件,装在一部改装了的太平车上,顷刻间推到大家面前,工人们象战士听到战斗号角,迅速从枪架上拿起武器一样,不到两秒钟,已经握着钳子、扳子,各就各位。也不知是什么时候,锣鼓声也停了,刚踏进门的检查组的几位师傅,手里的锣锤鼓锤,也换上了大锤小锤……。 那有名的老挑剔此刻和水处理站的“老研磨”,站在一起。 “啊!毛病出在这里,换一种垫料!”有人喊了起来! “用石棉盘根试试?”老童在征求老魏师傅的意见。 又过了一会儿。 “用油毛毡做垫料!” “不!用塑料,改用塑料!” “报告!”管备件的工人立即反映:“备件室里没有塑料!” “到公司仓库去领!”已经忙得一头汗的老魏师傅摸出了小本子,嗖嗖地写了张字条。 在为消灭这一滴水的斗争中,大家都象一个连一个的齿轮,唯独小李象一枚游离的螺丝。但一听说要用塑料,她立即举起手中的那只塑料提包,大声叫了起来: “老童,我有一个塑料包,剪下来试试看,行吗?” 童磊打量了小李一下,说: “你怎么还不去休息?” 李若梅跨前一步,带点恳求地说: “站长!剪吧!这……这不是塑料么!” 童磊和老魏师傅看见她急成这个模样,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小李啊!我们需要的不是你这种塑料。” 小李窘了,她想了想,伸出手去,一把把魏师傅手里那张领料的条子夺了过来,飞也似地奔出大门,她跑在洒满阳光的大道上,觉得脚步轻松了许多! 到底是交春了,白昼长了些,已经响起下白班的汽笛,但车间里还充满阳光,从高高的玻璃窗射进的一道道光线是这样的透明,看不见一星点儿扬起的灰尘,擦得干干净净的机器设备,显得分外明亮,地面光滑得简直可以溜冰,阳光射在过滤器的阀门上,经过十五昼夜的苦战,换了几十种垫料,那挂在格兰上的一滴水珠子,终于消失了。但现在,值班的工人还在不断地检查。他们来回巡视,均匀的机器转动声伴着均匀的脚步声…… 李若梅又在阅览室里写黑板报稿子,蘸水钢笔尖上的墨水已经干涸了几次,还是想不出一句最顺当的词。 门外钢梯上,又传来熟悉的脚步声,仍旧是站长和那严格的检查组长,两个人又在门前站住了。 检查组长的声音:“老童,这次我可真给你们送红旗来了,还有表扬信……” 站长呵呵地笑了:“老魏,你这一手可真厉害。怎么,有意再让我们来一次反麻痹自满的实地练兵……” 检查组长也笑了:“正是这点,更要表扬啊!” “且慢,还要观察几天……,不,永远观察下去!对待工作,就象一架天平,人们在称自己的缺点时,选择批评的砝码,总喜欢捡最小的,生怕过了头;而在称自己的成绩时,又往往会在表扬的砝码里首先捡一个大的,唯恐斤量不足。你看,半个月前,你一句表扬,差一点使我们尾巴翘了起来!” 检查组长大笑起来:“我这个砝码大了么!?但你们已经用实际行动把天平的那一头摆平了。因为你们在上面加了个……” 听着听着,李若梅额头沁出了一层热汗,而手里的笔却不由自主地在纸上写了几个粗粗大大的字:“大庆精神”。

2. 炉前

第6版()专栏: 炉前 马鞍山钢铁公司工人 邢开山迎着钢花,紧握锹把,火焰扑面来,汗水滚滚下;热点,算个啥!想想大庆人,千里荒原竖井架,暴雪飞沙全不怕;身住“干打垒”的土屋,胸怀整个天下!凭一股革命的壮志豪气,把地底的宝藏开发。毛主席的著作,是我们的指路明灯;大庆精神,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有志气的革命者,专爱这火热生涯。熊熊烈焰,炼出一副副钢筋铁骨;天塌顶得住,巨浪冲不垮!看我们紧握钢锹把,一锹,两锹,三锹……钢花迸发。炉火象千面红旗,迎风呼啦啦,冶炼着时代的钢铁战士,注视着世界的风云变化,咱工人阶级的胸怀,装得了整个天下!

3. 我的轧机

第6版()专栏: 我的轧机 马鞍山钢铁公司轧钢工 陈玉林我上岗,它也上岗;我轧钢,它也轧钢。我的轧机呵,斗志昂扬!用小锤敲敲它的胸膛,当当!用扳手试试它的臂力,铿锵!用卡尺量量它的胃口,装得下大海和大洋!生就一副钢筋铁骨,生就一副英雄胆量。一对对轧辊,都战斗在最前方!专找难的轧,专找硬的上!我满怀激情来上岗,冲着轧机嚷:“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啦,你轧多少献给党?”我的轧机呵,扯开隆隆的嗓子高声唱:“革命需要的钢材,包在咱身上!”

4. 图片

第6版()专栏: 右图:计上心来 下图:集思广益(国画) 工人 许怀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