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02-28
第 1 版
1. 毛泽东《实践论》
第1版()专栏: 毛泽东《实践论》 “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根据于一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以从事于变革客观现实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向前,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深化。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 辩证法教人聪明——从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试制工作中得到的启示
第1版()专栏: 辩证法教人聪明 ——从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试制工作中得到的启示 丁效润 我国工人和科学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在党的领导下,通过社会主义大协作,制造成功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这是我国电机工业发展中的重大创举,是我国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这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是唯物辩证法的胜利。 创制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的成就说明,要打赢一场生产仗、科学仗,要在科学技术上取得重大成就,就得靠毛泽东思想,先打赢一场思想仗、政治仗,用辩证法战胜形而上学。有人曾经怀疑,我们并不天生比别人更聪明,怎么能够以比较差的物质技术条件,做到别人还没有做到的事情呢?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只要运用毛泽东思想,运用辩证法这个锐利武器,就能够把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充分地解放出来,他们在实践中越来越聪明,完全能够做出别人还没有做到的事情。 后来居上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我国制造发电机,一直都是跟在别人后面学步。一九五八年,上海电机厂在制定发展规划的时候,迎面碰上一个问题:是跟在别人后面永远这样走下去呢,还是跳出窠臼,走自己的路?职工群众在浙江大学和其他兄弟部门的启发鼓舞下,坚决选择了后一条路。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上一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制造发电机以来,越来越尖锐地碰到发电能力和电机发热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生产实践要求一台电机发出更多的电;另一方面,电发多了,强大的电流通过机内的线圈产生高热,会把电机烧坏。因此,要发电机发电多,关键就是要想办法更多、更快地带走强电流产生的热量。长时期以来,发电机主要就是围绕着提高冷却技术而发展的。 在国外,最初是用空气冷却,从铜线的外面吹风。这办法很简单。但是,因为每根铜线外面包着厚厚的绝缘层,象是人穿着皮袄搧扇子,作用不大。到一九三八年改用氢气,象是用电风扇代替了芭蕉扇,冷却效果大一些了。但是仍然要通过那件厚“皮袄”,冷却效果的提高还很有限。到一九五一年把“外冷”改为“内冷”,根本改变了冷却方式,使氢气通过空心的铜线圈里,大大提高了冷却效果。而早在三十年代,有人考虑到根本改变冷却介质,用水代替气体。水的冷却效果约为空气的五十倍,氢的十二到十五倍。如果采取水内冷,好比让电机喝冰镇汽水,可以大大提高发电能力。这对于发展更大容量的发电机,意义很大。只是水内冷技术很复杂,直到一九五六年,才出现定子水内冷(定子部分静止不动,通水问题比较简单),高速旋转的转子部分仍然是氢内冷。这就是外国所走过的漫长的道路。 跟在别人后面走,在空冷技术基础上就只能先搞氢冷,等别人再搞出转子水内冷来,才能进到转子、定子都采用水内冷的“双水内冷”技术。 有人认为,这是发电机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逾越的“常规”。我们的发展规划,即使速度上再快,也不能不先搞氢冷。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最初制定了一九六二年制成氢内冷电机的规划,后来又修改成为一九六○年达到转子氢内冷、定子水内冷。但是,广大职工群众并不满足。他们说,别人走的老路,为什么就是动不得的“常规”呢?为什么不能来一个迎头赶上、后来居上呢?今天对发电机的容量要求越来越大,搞氢冷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水冷已成为历史发展的需要。从发展的观点看,氢冷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水冷的准备,它从电机的结构、工艺等方面,为水冷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我们运用辩证法这个思想武器,就能够把别人的经验加以总结,掌握发电机发展的全部来龙去脉;就能够抓住根本方向,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直接迈向发展的高峰。因此,职工群众强烈要求跳过氢冷,直攻双水内冷这个尖端。 又有人说,就算跳是可能的,但是不能忘记我们自己的具体条件;我们过去模仿别人,现在刚刚学会走就想跳,是“不自量力”。讲到物质条件,我们的确比较差。然而,我们有敢于革命的精神,有创新的强烈愿望。我们的跳,也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只要充分发挥已有的物质条件的作用,充分利用几年来制造空冷发电机的设备、经验和技术力量,就能够跳。实际上,当时别的兄弟单位不是也以同样简陋的条件,在小电机上成功地做过试验吗?这更大大地鼓舞了电机厂的职工群众。当然,一定的物质条件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人,是人的思想。毛主席说:“条件可以边做边准备。”只要有了敢于革命的精神,即使条件暂时不完备,也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使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使条件逐步完备起来。 有人又担心,失败了怎么办呢?先搞氢冷,岂不是把握更大一些,更会少一些损失吗?群众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议论。既然是创新,是革命,总有成功和失败的两种可能性,不能不担一点“风险”。即使失败了,只要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就可以为成功准备必要的条件,可以成为促进成功的积极因素。有所失,才能有所得。即使付一点“学费”,比起以后将要取得的成就,也是微不足道的。这样一分析,把问题说透了,群众的决心更大了。同时,群众也指出,对失败的可能,也要有所准备,尽可能少付一些“学费”。因此,他们确定先造一顶二的(同样大小的发电机,发电功率可以提高一倍),而不象有些人建议的那样,一下子就造一顶四的(同样大小的发电机,发电功率可以提高三倍)。先从比较简单一些的开始,成功的把握就大一些。而且利用空冷发电机的转轴试制,失败了仍然可以改制空冷的,避免重大的损失。 后来居上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后来者要“居上”,关键就在于跳,在于逾越前人经过的某些阶段。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一些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尚且可以跳,可以超过一些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把社会生产力空前解放出来,当然更要跳了。革命者,就是要自觉运用这个辩证法规律,跳得更好,更快。上海电机厂的职工们想跳,想得完全正确。如果不想跳,就只好永远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自然也不会后来居上。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反常”吗? 这是敢于革命的问题。只有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在试验研究、设计和试制过程中,进一步解决怎样进行这个革命,怎样才能善于革命的问题。 试验研究、设计和试制三者密切结合 方向确定了,怎样动手干呢?这里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作法,反映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有人认为,创制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是一件大工程,必须“按部就班”地进行:先由科学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研究室里进行研究,解决原理上的一切疑难问题;再由设计人员绘制出一套完整的施工蓝图;最后才能在车间中进行试制。三个阶段不容许任何交叉,否则就会破坏正常的秩序。 职工群众反对这种作法。他们认为,既然是创新,没有现成资料可以依据,研究工作和设计工作就必须同试制、同生产实践密切联系起来,使试验研究、设计、试制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人员和设计人员也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同广大工人群众密切结合起来,实行工人群众、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三结合,工厂、研究单位和学校的三结合。 先拿试验研究来说。制造水内冷电机,一开始就碰上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在转子高速旋转所造成的巨大离心力下,水进得去吗?它能不能在转子里面正常地流通呢?会不会发生震动而破坏转子的动平衡?显然,通过试验研究取得各种必要的数据,弄清这些问题,是很重要的。否则,原理上站不住,绘制不出可靠的施工设计图来,就无法正式投入生产。因此,这里的问题,并不是要不要试验研究,而是怎样进行试验研究。如果只是从已有的理论出发,关在实验室、研究室里进行,那就只能重复某些外国人所走过的老路。他们从三十年代起就开始研究,也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对于进水、通水、动平衡等根本问题,则一直没有彻底解决。用他们的理论不但不能帮助解决问题,反而成为阻碍解决问题的条条框框。 群众反对这样的“研究”。他们认为,实验室的实验有它的特点。一般说来,它往往人为地创设某些特定条件,使某些过程以纯粹的形态进行,可以撇开一切无关的次要因素。在科学研究中,这无疑是很重要的。但是,它的局限性也在这里:把实际上很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把多因子抽象成为单因子。而创新中的每一个实际问题,都是综合性的,包含许多因素。有一些问题,光靠实验室根本解决不了,必须在车间中真刀真枪地进行试验。因此,试验研究就要同设计、特别是同试制结合进行,研究人员就要走出实验室、研究室,深入车间,参加试制。正因为这样做,参加试制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的同志们,才能在很短时间内,把一些外国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一一顺利地解决了。 同时,这种做法使工人群众直接参加研究工作,也大大提高了研究工作的质量。工人群众是直接生产者,他们不但可以提供研究人员所缺少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他们了解了试验研究的具体要求,还可以更为自觉地进行试制,用他们的切身体验帮助解决一些原理上的问题。这样一结合,研究人员的理论知识也跟着丰满起来、活起来,成为更锐利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武器。 设计工作也是一样,也不能同试验研究、试制截然分开。有些人受到传统设计方法的影响,总想先由设计人员搞出一套完整的设计来,使设计工作“毕其功于一役”,然后交给工人按图纸制造。无奈在创新中,这是行不通的。设计,也就是进行制造的计划、方案。它本身就是以前的生产实践经验的某种总结。正象毛主席所说,“社会的人们投身于变革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某一客观过程的实践中”,从而“造成了大体上相应于该客观过程的法则性的思想、理论、计划或方案”(《实践论》)。同样地,只有投身于制造双水内冷发电机的实践过程,才可能形成反映这个实践过程的规律性的完整设计。在第一台双水内冷发电机还没有制造出来以前,怎么可能出现这种发电机的完整设计呢?实际上,第一台蒸汽机、第一台发电机都没有完整的施工图,都是在试验和生产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如果一定要完全设计好了再试制,就要重复那些外国人的老路,就很可能象他们那样设计了许多年,还解决不了转子通水这个关键问题。职工群众反对走这条道路。他们从一张转子通水的示意草图开始,边试验,边设计,边试制,从实际出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终于逐步搞出比较完整的设计来。 有人觉得,这样又要试验研究,又要设计,又要试制,岂不头绪繁多,更费时间?其实恰好相反,大大地赢得了时间。这样做,能干的先干起来,不必等待全套图纸。而且更重要的是,试制的经验可以及时加以总结,反映到设计中去;而每一部分的设计又可以随时在试制中进行检验,及时发现问题,改正缺点,修正错误。这样进行设计,边做边改,灵活机动,比起闭门造车、出门稍有不合就得全部拆掉重来,当然更为多快好省。 设计和试制的结合进行,从根本上促进了设计人员同工人群众的结合。要在试制过程中进行设计,设计人员就要下楼出院,深入现场,倾听工人群众的意见。工人群众参加设计,提方案,出主意,想办法,给设计工作提供了最丰富的材料,大大补充了设计人员在实际经验方面的不足。当然,工人群众所提供的实践经验往往是零碎的、朴素的,还要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提炼过程。在这里,需要设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计算、制图等技术。但是,这也不象有些人所想的那样,设计人员就可以关门“提炼”了。实际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推移,必须经过反复不断的实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只能在群众的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在每一个技术关键上,他们都是经过群众性的“诸葛亮会”,边议论,边试验,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取长补短,最后提炼出比较最好的设计方案来。这才是设计工作中最彻底的群众路线。 通过试验研究、设计、试制的结合进行,制成了第一台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这是一个大胜利。但是,整个制造工程并没有就此结束。第一台,本来就带有试验性,不可能十全十美。对这个新生事物,要一“热”二“严”:既要肯定成绩,热情支持,又要正视缺点,严格要求,要在这一台发电机的实际运转中、在使用过程中继续试验研究,修正原来的设计,进行改进,并试制新的水内冷电机。这也就是说,不仅要在试制过程中采取这样的结合进行的办法,还要在使用过程中继续采取这样的办法。 为什么要这样呢?职工们说得好,人对发电技术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人向自然界索取电力的斗争也是没有止境的。制造第一台双水内冷发电机的实践,向人们提供了对于这种电机的最基本的认识。但是,这个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在这个实践中,电机内部有些矛盾暴露了,从而得到了解决;有些矛盾还没有暴露,也就没有得到解决。这些矛盾往往有一个由隐到显的发展过程。只有在长期的使用实践中,才能进一步暴露电机的结构、工艺、材料各方面的问题,进一步验证原理,考验性能,积累资料,从而取得更为完善的认识。只管制造,不管使用,只是关在电机厂中试制,而不肯同发电厂密切协作,在使用中继续改进,那是形而上学。他们反对了这种形而上学,不仅在厂内实行了工人群众、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的三结合,而且在厂外实行了制造单位同研究单位、使用单位的三结合,在更广泛的基础上贯彻了群众路线。双水内冷电机这个新生事物不断得到提高,也同它得以诞生一样,没有社会主义大协作,没有各个兄弟单位,特别是使用单位的大力支持,就是根本不能想象的。 通过实践,职工群众深深体会到,试验研究、设计、试制要不要密切结合,不是一个简单的做法问题,而是要不要联系生产实践、要不要在创新中贯彻群众路线的问题。实践出智慧,群众出智慧。要把事情办得好,办得聪明,就要善于从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的源泉中汲取力量,就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办事,按照辩证法办事,反对把试验研究、设计、试制各项工作互相孤立起来,把工人群众、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互相孤立起来,把制造同使用、制造单位同使用单位互相孤立起来的形而上学。辩证地看待继承和革新、学习和创造的关系 在双水内冷发电机的设计和试制过程中,还碰到从何入手、怎样对待发电机的原有基础的问题。是把原来空冷发电机的结构完全丢开,另起炉灶,一切从头做起呢?还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呢?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创造双水内冷发电机的过程中,凡是原有技术中可以利用的东西,都暂时保持现状,加以利用,集中力量去解决创新中的根本问题,然后再来逐步解决其他比较次要的问题。 当然,原则上大家也都承认,革新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电机的基本理论、基本结构不能一下子都变掉。但是,一到具体问题上,有些设计人员总是想趁这个机会来一番变革。他们总觉得,要创新,索性彻底地革新一下。后来,经过大家分析,觉得这种精神是好的。从战略上说,创新就是要破旧立新,推陈出新。不否定旧的,推翻旧的,新事物永远也不会出现。但是,从战术上说,又必须重视创新中的困难,尽可能缩短战线,饭一口一口地吃,路一步一步地走,把有限的力量用到刀口上。因此,他们主张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反对一切从头做起的观点。 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就是不割断技术发展的历史,正确地处理继承和革新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任何新技术都是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求一切皆新,过多地否定空冷发电机原有的结构,就会增加设计和试制的困难,结果不但会旷日持久,拖延时间,甚至把问题复杂化了,以致根本搞不出来。我们首先继承了空冷发电机结构中合理的因素,定子和转子两大部件中的某些基本结构、基本工艺过程,能够暂时不动的就暂时不动。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了设计工作的工作量,减少了试制中的困难;而且可以立即动手,把能做的部件先做起来,大大地赢得了时间。所以,创新是否定,但不是全盘否定,而是一分为二的否定,是在肯定合理东西基础上的否定。割断历史,不利于新事物的诞生。 会不会因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革新而失去创新的意义呢?不会。新东西和旧东西相区别的地方,往往并不在多,而在关键上的一两点。双水内冷发电机和原有各种发电机不同,不过在于定子和转子里通水而已。这里,主要就是解决水在定子和转子里面的正常流通问题。创新,就要狠狠抓住这些根本问题去攻,而不在于一下子就要求一切皆新。 通水问题,具体说来,又有定子的通水问题和转子的通水问题。有的同志急于求成,想双管齐下,一举成功。大家对这两个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二者虽然都要革新,但也要分个主次。这里面,转子的通水问题最为复杂。水要在以每分钟三千转的高速度不停旋转着的转子中规规矩矩地流通,矛盾很大。正象工人们所说:“制造双水内冷发电机,好处是水带来的,害处也是水带来的。”难就难在这里。这就是主要矛盾。转子转得那么快,水进得去么?能在里面正常流转么?不会破坏转子的平衡么?漏得出来么?水路系统怎样安排?这些,都是这个主要矛盾的各种表现。主要矛盾解决了,通水到静止不动的定子里面去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如果同等看待,“两个拳头打人”,就会分散力量,顾此失彼。所以,在革新过程中,要分析矛盾,抓主要矛盾。 这里,还有一个向各行各业学习,正确处理学习和创造的相互关系的问题。有的人认为,既然是创新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就不可能找到什么相同或相似的东西。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在解决进水密封问题时,起初只是在自己厂里面搞来搞去,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后来,经过领导的启发,出去跑了跑,学了造船厂等单位的经验,把它们那里的密封技术移植到发电机上,问题解决得就很顺利。这就使大家意识到,囿于自己的狭隘世界,把自己孤立起来,不去了解外面的广大世界,就会抱残守缺,故步自封,陷入形而上学。相反,从别人那里认真学习,就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对于原来保留的空冷发电机的结构,也不能绝对地看待。继承下来的部分,可以暂时不动。但是,等发电机进一步发展了,对各个部分的具体要求也就有所变化,原有的结构不能完全适应于这种要求,因而也要有相适应的改变。有些人用凝固的观点看问题,似乎保留的结构可以永远原封不动,不需要进一步改革了。这也是形而上学。事实上,双水内冷发电机基本上解决了通水问题以后,为了适应通水的需要,原来保留下来的结构也在不断地改进。 继承和革新、学习和创造的关系是辩证的。只有运用辩证法,才能符合事情本来的样子,正确处理它们的关系,正确解决继承和革新、学习和创造的问题,多快好省地进行创新。 一把解剖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制造水内冷电机的过程,是一场同自然界的艰巨的、复杂的斗争。要取得这场斗争的胜利,必须开动脑筋,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 分析矛盾,首先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拿水路密封的问题来说,一方面要求水按照规定的水路运行,一方面又不要从规定的水路中漏到外面来。这是一个矛盾,是贯串于一切水路中的矛盾。另一方面,密封问题在电机的不同部位,具体要求又有所不同。或者说,同一问题,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在转子内部,确是要求得很严格,硬是要做到“天衣无缝”,一滴水也不能渗出来。而在转子其他部位,情况就不一样。拿进水口来说,虽然也要求不漏水,但因为处在转子的外面,密封要求就没有转子里面那样严格。只要能满足水的供应量,可以稍微漏一点。再拿出水口来说,和进水密封要求又有不同。出水口,顾名思义,就是要水从转子里面流出去。这里的密封,不过是要求不四处飞溅,按照规定的渠道排出去就是了。但有些人起初又忽视了这个特点,只想到一个劲儿地堵,结果,水流得越是不畅,密封问题也越大。后来,经一个老师傅出点子,来个“大禹治水”,疏而不堵,密封的要求降低,问题也就比较容易地得到了解决。有人认为,这本来就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只是一时憋住了,根本谈不到什么辩证法问题。其实不然。很多事情,一经点破,就变得仿佛很简单。但是在事先,人们总是容易沿着一条路想,越想路越窄,就走进了死胡同。有了辩证法,就会帮助人们从各方面想想,多作些具体分析,少走一些弯路。 分析矛盾,还要分析矛盾的两个侧面,进行全面的比较。在有些具体关键问题上,有些人往往只看到一面,陷入了片面性。在线圈结构形式问题上就是这样。线圈结构,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粗型的和细型的。它们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哪一种结构更好?不能停留在抽象的议论上,必须在实践中对这两种结构进行比较,全面权衡利弊,趋利避害,或者利中取其大者,害中取其小者。当时也有人不是这样做,他们硬套某些文献资料,抓住一种结构形式,只见其所长,不见其所短。群众反对了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的方法。他们对两种结构都进行了实验,在实践中分别采用。这样,进行了具体地分析比较,从而对二者都取得了比较完整的认识。 比较,就是对立的统一。试用了这两种结构,粗型和细型这两个对立面,就在实践中全面展开了,并且也把它们各自的正面和反面、长处和短处,全面地展示出来。凡事不比不知道,一比,一树立对立面,谁个有利,谁个有弊,谁个利大弊小,谁个利小弊大,就一清二楚了。如果不对两种线圈结构进行全面的比较和分析,只见局部不见全体,就不能根据各台电机的具体要求,正确解决线圈的结构问题。 分析矛盾,还要分析在不同条件下矛盾的相互转化。事物总是要在一定条件下走向自己的反面。有利和不利这一对矛盾也是这样。在一定条件下,有利的可以转化为不利;有害的可以转化为无害。在转子的出水结构问题上,群众就运用了这种分析方法,反对静止地、不变地看待某一种结构的有利和不利。 转子出水,既可以把出水口开在电机的后半部,也可以开在前半部。一般说来,后出水,水路布局比较简单,加工也就比较方便。这是有利的一面。但是在材料的使用上,也有不合理的地方。这是不利的一面。前出水则相反,材料使用比较合理,而水路布局和加工工艺却比较复杂。哪一种更好一些?这要看具体条件。条件变了,利多害少和利少害多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制造第一台水内冷发电机的时候,一切工作刚刚开始,百事待举,对出水结构,只要能够使用就行,免得拖延时间。这时,后出水结构利多害少。后来,经过初步实践,条件有了变化: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发电机的质量,提高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在制造、加工等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时,前出水又成为利多害少了。有些人不明此理,总抱定一种结构不放,似乎一旦采用了,就要一直采用下去。他们不明白,客观情况是不断发展的,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总要走向自己的反面。思想落后于实际,不去具体分析具体的条件,就不能自觉地促进这个转化,不能站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前头充当向导的工作。 是不是还要继续转化呢?要的。水内冷发电机越造越大,水路的布局和加工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而材料的使用经过不断改进,较前更加合理了。在这种情况下,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转化了。后出水结构又成为利多害少了,又不能死抱住原有看法不放了。有人说,后出水——前出水——后出水,岂不是走了弯路吗?其实,形式上是重复的,内容则是不同的。经过这段“之”字路,他们更加自觉了。再回到后出水结构,可以兼取两种结构之所长,达到更高的综合。不经过这个过程,认识就不可能一下子达到这个更高的阶段。 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活的灵魂,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解剖刀。他们能够比较顺利地解决试制过程中的一系列具体关键问题,就是因为正确地运用了这把解剖刀,对不同的问题加以区别对待,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 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的试制过程,是一个辩证法同形形色色的形而上学进行斗争并战胜它们的过程。 正因为毛泽东思想挂了帅,辩证法比较多一些,上海电机厂和浙江大学等单位的同志们才能不断地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跳出圈子,敢于后来居上,走自己的路;才能从各种习惯势力和片面性中解放出来,善于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巧妙地绕过航路上的一切暗礁。他们的经验再一次说明,要在科学技术上多快好省地取得重大成就,广大工人和技术人员不仅要实现政治上的革命化,要政治思想红,还要实现思想方法上的革命化,要用唯物辩证法武装起来,达到思想方法红。 毛泽东思想,革命辩证法,是革命的理论。搞革命,不管是社会革命也好,文化革命也好,技术革命也好,都不能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就能够充分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毛泽东思想,不仅能够使人们勇敢起来,敢于革命,敢于胜利;也能够使人们聪明起来,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善于斗争。
3. 运用毛泽东思想,不断地总结经验
第1版()专栏:社论 运用毛泽东思想,不断地总结经验 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创制成功,再一次证明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这种发电机的创制者们,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教导,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诸种矛盾,及时总结经验,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前进,直到创制成功。《辩证法教人聪明》一文,总结了他们的经验,是一篇好文章。 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需要在经济建设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他指出,“必须懂得,在这个问题上是存在着矛盾的,即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我们主观认识之间的矛盾,这需要在实践中去解决。”怎样才能够认识客观规律呢?制造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的实践证明,只要运用毛泽东思想,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就能够逐步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 革命的辩证法是在同形而上学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在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的创制过程中,几乎每前进一步,都遇到绝对的、静止的、孤立的、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的阻碍。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贯穿于发电机创制过程的始终。 有形而上学观点的人们认为,制造发电机,解决发电能力和电机发热之间的矛盾,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不能跑在别人前面,在空冷技术基础上,只能先用氢冷的办法,等别人研究出转子水内冷的办法,才能采用“双水内冷”技术。他们认为这是电机制造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逾越的“常规”。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双水内冷发电机创制者,不断通过实践总结经验,终于认识到:后来居上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前人的窠臼是可以跳出来的。当然,在一定时期内,向别人学步是必要的。但是,一旦学会了走,就应当想到跳,跳过前人,实行创新,走自己的路,赶上和超过先进水平。这不是“反常”,而是正常。就这样,他们跳过了实行氢冷的阶段,直接攻取了双水内冷这个尖端。 有形而上学观点的人们认为,要创造,就得把原来的空冷发电机的结构完全丢开,一切从头做起,否则就不足以言创新。这是把继承和革新、学习和创造的关系绝对化了。双水内冷发电机创制者,在实践中彻底破除了这个观点。创新,是否定,但是在肯定合理部分的基础上的否定;创新,不能割断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而应当在继承中革新,在学习中创造。这是他们在实践中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 有形而上学观点的人们认为,创制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只能先试验研究,再设计,最后试制。他们认为这三个阶段不容许有任何交叉,只能按部就班地进行。这种观点同样被打破了。实践证明,试验研究、设计、试制三者可以而且应当交叉进行,这样可以使电机的创制工作和生产实践密切结合,使工人、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密切结合,是多快好省地发展新技术的一大保证。 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的创制过程,就是人们按照《实践论》的教导,不断探索这种发电机的客观规律的过程。他们的设计方案,失败过许多次,修改过许多次,一次又一次地向前,他们对于这种发电机原理的认识,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深化,终于使主观的东西变成了客观的东西。毛泽东同志说过,“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运用毛泽东思想,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就使得双水内冷发电机的创制者们变得聪明起来,登上这个科学技术的高峰。
4. 右派暴徒捣毁我驻望加锡领事馆打伤我领事和工作人员 我向印度尼西亚政府提出最强烈抗议 外交部照会指出:这是破坏国际关系准则的骇人听闻事件,是对我国的极严重挑衅
第1版()专栏: 右派暴徒捣毁我驻望加锡领事馆打伤我领事和工作人员 我向印度尼西亚政府提出最强烈抗议 我外交部照会指出:这是破坏国际关系准则的骇人听闻事件,是对我国的极严重挑衅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我国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二十七日召见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查禾多,向他提交一份照会,就印度尼西亚右派势力组织的暴徒二月二十五日袭击中国驻望加锡领事馆、打伤中国领事和领事馆工作人员的野蛮暴行,向印度尼西亚政府提出最强烈的抗议。照会全文如下: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向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大使馆致意,并就印度尼西亚右派势力组织的暴徒袭击中国驻望加锡领事馆、打伤中国领事和领事馆人员的野蛮暴行,申述如下: 一九六六年二月二十五日,在望加锡省长主持下召开了效忠苏加诺总统的群众大会后,有一批自称是“印度尼西亚大学生统一行动组织”的暴徒三百多人,手持棍棒、石块和利器,于上午九时(当地时间)冲到中国驻望加锡领事馆门前,狂呼“粉碎中华人民共和国”、“驱逐中华人民共和国”、“赶走支那人”、“纳苏蒂安万岁”等口号。九时十五分,这批暴徒推倒领事馆的铁门,冲入院内,逢人便打,用石块猛击领事馆人员。中国领事师晋侃遭到殴打,胸部和肘部受伤。领事馆所有其余工作人员也都被殴打受伤。职员林慎木腹部被击破出血,伤势尤为严重。暴徒还拔出匕首进行威胁。与此同时,暴徒还捣毁了领事馆的办公室和宿舍。领事馆的门窗、屋瓦以及办公室内的铁桌、铁椅、电灯、风扇、电话机等用具,都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暴徒还竟然打碎了中国人民敬爱的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塑象,劫走了中国的国徽和领事馆的铜牌,强行在领事馆的旗杆上升挂印度尼西亚国旗,在领事馆门墙上涂写“纳苏蒂安万岁”的标语。这次暴行历时一小时又十分钟。 必须指出,在这次暴行前两天,即二月二十三日晚十一时(当地时间),印度尼西亚右派势力的暴徒,已经对中国驻望加锡领事馆进行过一次袭击。他们在领事馆门前狂呼反华口号,并向领事馆院内投掷石块。中国领事曾为此向望加锡省政府负责人提出强烈抗议。省政府负责人答应保证领事馆的安全,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中国大使馆也曾向印度尼西亚外交部提出抗议,要求印度尼西亚政府切实保证中国驻望加锡领事馆的安全。但是,印度尼西亚政府和望加锡地方当局,并没有采取必要措施。二月二十五日,暴徒袭击中国驻望加锡领事馆时,在场的军警居然袖手旁观,放任暴徒行凶。甚至在暴徒走后,军警还无理阻拦中国领事馆卸下升挂在领事馆旗杆上的印度尼西亚国旗,并公然声称这是望加锡基地司令的命令。经中国领事馆多次交涉后,仍拖到下午六时,才将印度尼西亚国旗卸下取走。中国领事就这次暴行向望加锡的军政负责人当面提出抗议时,在座的当地海军司令竟然为暴徒辩护,对中国进行无理指责。这些事实充分表明,这次显然由支持纳苏蒂安的右派势力策划的暴行,是受到当地某些军政当局纵容和支持的。 印度尼西亚右派势力这次捣毁中国驻望加锡领事馆、打伤中国领事和领事馆工作人员的野蛮暴行,是对外交代表机构的特权和领事人员人身安全的蛮横侵犯,是破坏国际关系准则的骇人听闻的事件,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极端严重的挑衅行为。对此,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表示极大的愤慨。中国政府向印度尼西亚政府提出最强烈的抗议。 中国政府要求印度尼西亚政府,对这次事件立即公开道歉,立即惩办肇事者和主使者,立即负责送还被劫走的中国国徽和领事馆的铜牌,赔偿领事馆的一切损失,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并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中国在印度尼西亚的代表机构和人员的安全。顺致最崇高的敬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一九六六年二月二十七日于北京
5. 周总理接见并宴请老挝贵宾
第1版()专栏: 周总理接见并宴请老挝贵宾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周恩来总理今天晚间接见以老挝爱国战线党总书记、老挝民族团结政府新闻、宣传和游览大臣富米·冯维希为首的老挝代表团,周总理同老挝贵宾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接见时在座的有廖承志、章汉夫、吴学谦、朱子奇等有关方面负责人。 富米·冯维希率领的老挝代表团,是参加亚非拉人民团结会议以后在回国途中来我国的。 周总理接见以后,设宴招待老挝贵宾。(附图片) 下图:周恩来总理和以老挝爱国战线党总书记、老挝民族团结政府新闻、宣传和游览大臣富米·冯维希为首的老挝代表团合影。 新华社记者 刘长忠摄
6. 宫本显治同志率日共代表团到南宁 韦国清同志设宴欢迎日共同志
第1版()专栏: 宫本显治同志率日共代表团到南宁 韦国清同志设宴欢迎日共同志 新华社南宁二十七日电 由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宫本显治同志率领的日本共产党代表团,在访问越南民主共和国之后,应中共中央邀请,今天下午由河内乘飞机到达南宁,继续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韦国清,第二书记乔晓光以及贺希明、安平生、霍泛等负责同志,前往机场热烈欢迎。到机场欢迎的,还有专程前来南宁迎接代表团的中共中央机关负责工作人员赵安博。越南民主共和国驻南宁总领事馆副领事黎光奠也前往机场欢迎。少先队员向代表团全体同志献了鲜花。 越南劳动党中央对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陈志贤陪同日共代表团到南宁。 晚上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韦国清同志举行宴会,热烈欢迎以宫本显治为首的日共代表团。宴会后,日共代表团全体同志出席了为他们举行的文艺晚会。 新华社河内二十七日电 据越南通讯社报道,由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宫本显治率领的日本共产党代表团在越南进行了十天访问以后,二十七日下午离开河内。 到机场欢送的有:越南劳动党中央第一书记黎笋,中央政治局委员长征、黎德寿、阮维桢,中央书记处书记阮文珍,中央委员黄国越、何辉甲、何桂、阮蓝,中央候补委员、越南—日本友协会长陈名宣,中央候补委员陈光辉、黄松,中央对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陈志贤以及河内市各界人民的代表。中国驻越南大使朱其文,朝鲜驻越南大使马东山也到机场欢送。
第 2 版
1. 淮阴地区各级干部认真向焦裕禄同志学习 带着毛主席著作到群众中去扎根 沭阳县城郊公社一个老贫农说:“上面的干部和下面的干部带头苦干,我们社员可要紧紧跟上呵!”
第2版()专栏: 淮阴地区各级干部认真向焦裕禄同志学习 带着毛主席著作到群众中去扎根 沭阳县城郊公社一个老贫农说:“上面的干部和下面的干部带头苦干,我们社员可要紧紧跟上呵!” 据新华社南京二十七日电 江苏省淮阴专区各县大批领导干部,在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中,用实际行动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纷纷深入生产第一线,立志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找出实现稳产高产的途径,跟群众一道,彻底改变淮阴地区的低产面貌。 江苏省淮阴专区各县领导干部,在不久以前地委召开的政治工作会议上,用整风的精神学习了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在学习中,不少县委领导干部和焦裕禄同志对比,察觉到自己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不够;从群众中“来”的少,到群众中“去”的多。部分干部还有怕苦、怕难、怕下乡的思想,没有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决心,因此看不到群众的力量,立不下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群众中的先进经验看不见、树不起、推不开,直到现在还没有真正掌握淮阴地区旱、涝、盐碱“三害”的规律。大家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就是由于没有象焦裕禄同志那样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头脑中还夹着不少私心杂念。焦裕禄同志学习毛主席著作为什么那样卓有成效?他们认为,关键在于他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啃书本,而是到群众中、到实践中、到三大革命运动中去学的,带着实际问题去学的,因此他能学得深、用得活,能解决实际问题。 地委政治工作会议一结束,各县领导干部和县直属机关干部纷纷奔赴生产第一线。灌南县委书记张义祥,带了《毛泽东选集》、一把锄头、一个背包,和县委的十多个干部一道,到了盐碱沙荒较严重的新安公社吴圩大队蹲点,他们决心把吴圩大队办成改造盐碱沙地、实现稳产高产的样板。沭阳县干部根据本县湖荡密布、地势低洼、易涝易旱的特点,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城郊公社业庄大队作为基地,决心把湖荡地区低产多灾的规律摸透。县委书记孙云青带领十八个干部来到这个大队蹲点,他们坚持半天工作、半天劳动,带动生产大队、生产队干部全部参加了劳动。淮安县领导干部深入全县的高产样板队建淮大队,决心在那里总结高产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县的生产。涟水、淮安两县在领导干部带动下,县级机关的干部纷纷要求到最困难的社队去工作。目前已被批准下乡的有三百多人,他们表示决心,不除旱、涝、碱“三害”,使粮食产量达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决不罢休。到目前为止,全专区十二个县(市)共有一千五百多名机关干部到了生产第一线。淮阴地委根据他们的要求,决定让他们比较长期地在大队蹲点,与社员一道苦干三年五载。地委要求他们把蹲点大队办成突出政治、自力更生闹翻身的样板,把自己锻炼成为又红又专的好干部。 各县领导干部和直属机关干部下乡后,一般都住在贫农下中农家里,跟群众一道参加劳动。有的干部一到基层,不仅自己学习毛主席著作,而且组织群众学习。这样就推动了公社、大队、生产队干部更好地参加劳动和学习,受到群众的热烈赞扬。沭阳县城郊公社的老贫农王广德说:“现在上面的干部和下面的干部都带头苦干,我们社员可要紧紧跟上呵!” 各县县委领导干部到了基层以后,调查研究的风气大大发扬起来。为了取得第一手材料,他们跟群众一起讨论问题、研究问题。正在领导水利建设的宿迁县人民委员会干部顾文友,学习了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后,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技术员汇报的缺点,亲自带领技术员深入工地实地勘察,掌握第一手材料,及时改进了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工程设计,使工程质量大大提高。沭阳县今年旱地改水田,原来有人计划改二三十万亩,有人则主张搞两三万亩,由于彼此都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两种意见无法统一。这次县委领导干部到基层以后,跟群众一起调查、商量,最后落实为十八万亩。群众对这个规划很满意。 各县领导干部深深地感到,要使自己在群众中真正扎下根来,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必须象焦裕禄那样,跟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急群众之所急,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二月二十一日,苏北地区下了一场鹅毛大雪,各县的干部天不亮就冒雪到各社、队去检查群众生活和生产情况。淮阴县委副书记李道才在下雪那天晚上,他用电话逐个通知各公社做好防冻工作,到半夜还未入睡,第二天一早又踏雪奔赴公社检查工作。沭阳县委组织部长王风岭顶风冒雪,到全县最困难的茅圩公社官墩大队看望群众,他发现这个大队有些贫农下中农缺粮缺柴,立即到平墩大队跟干部、群众商量,平墩大队借出粮食、柴草,亲自送到官墩大队。各公社、大队、生产队和各行各业的干部,也都行动起来,深入群众中问寒问暖。有的社员感动地说:“现在的干部都成了咱们庄户人的贴心人啦!” 各县干部们坚信,只要象焦裕禄那样,在群众中牢固地扎下根子,充分依靠群众,不要多少年,淮阴地区的低产多灾的面貌就能够改变。
2. 学焦裕禄 写焦裕禄 演焦裕禄 首都艺术表演单位在舞台上塑造了这位无产阶级战士的光辉形象
第2版()专栏: 学焦裕禄 写焦裕禄 演焦裕禄 首都艺术表演单位在舞台上塑造了这位无产阶级战士的光辉形象 据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由文化部所属艺术表演单位演出的歌唱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专场晚会,二十四、二十六日起分两场先后在首都开始举行。文艺工作者们满怀着“学焦裕禄,写焦裕禄,演焦裕禄”的阶级感情,在舞台上塑造了这位无产阶级战士的光辉形象。 两场晚会上共演出二十多个节目。其中有话剧、歌剧、歌舞剧、朗诵剧、联唱、合唱,更多的是形式比较短小的朗诵、歌表演、舞蹈、独唱、独奏、评弹、对口词等。大部分节目的服装布景道具都很简便,既可以在城市剧场演出,也适于下乡下厂下连队演出,向广大工农兵业余文艺活动积极分子介绍推广。 这次演出的许多优秀节目都是在很短时间中创作出来的。既快又好,是这次创作活动的最大特色。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创作人员们的回答是:首先是由于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坚决突出政治;这也是他们近年来坚持深入工农兵,生活积累比过去更充实的结果。许多创作人员兴奋地说:现在真正开始尝到突出政治的“甜头”了。这次实践使我们对创作革命化更加增强了信心。
3. 踏着焦裕禄同志的脚迹前进 兰考县举行大会追悼焦裕禄同志
第2版()专栏: 踏着焦裕禄同志的脚迹前进 兰考县举行大会追悼焦裕禄同志 二月二十六日下午,中共兰考县委会在焦裕禄同志的墓前,举行追悼大会,悼念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 这天,参加追悼大会的有五六千人。 追悼大会上,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赵文甫说,目前,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正在大学毛主席著作,大家要以焦裕禄同志为镜子,检查思想,检查工作,找出差距,迎头赶上。让我们在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指引下,沿着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道路,鼓足干劲,加速农田基本建设,加强各方面的工作,为改变河南面貌而奋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来参加追悼大会的赵垛楼大队的贫农下中农代表,带来了他们进一步改变生产面貌的决心书。秦寨大队的贫农下中农代表看着全村家家户户写完了决心书,才来参加追悼会。韩村生产队五个贫农下中农代表一人带来了一把铁锨,这个生产队的贫农下中农代表杨青山说:“焦裕禄同志把毛主席自力更生的思想交给我们,又给了我们一批铁锨。我们就是靠毛主席的思想,靠这些铁锨,一锨锨地深翻土地,使生产翻了身。今后我们决心继续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彻底改变队里的生产面貌。”在双杨树大队的贫下中农代表来参加追悼会的时候,这个大队的群众正在平整土地和准备开钻打井,以便很快建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 离墓地不远是许贡庄,这个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是焦裕禄同志亲手用自力更生的精神武装起来的“硬骨头队”。许贡庄的贫农代表孙玉堂,是焦裕禄同志让他从一个灾民,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汉。孙玉堂在墓前说:“老焦,你不用再为俺操心了,你教给俺的自力更生换来了自给有余。你知道,一九六三年全队产量才九千斤,去年达到五万七千多斤,光卖给国家的余粮就有九千多斤。” 焦裕禄同志爱树,特别爱泡桐树。他临终的时候,还惦念着老韩陵的泡桐树。老韩陵有三个青年参加了追悼会。三年以前,焦裕禄同志在老韩陵采纳了老贫农萧位芬的建议,到处宣传种泡桐树的时候,这三个小青年,才只有十五六岁。焦裕禄同志的宣传,简直使他们入了迷,他们三个人悄悄地在北地搭起一个草庵子,住在那里,日夜护林。 那时,焦裕禄同志在老韩陵蹲点,很关心这三个小护林员的活动。有一天,他来看他们了。那时刚开春不久,焦裕禄同志问他们“冷不冷?”都说“不冷。”又问他们“有困难没有?”他们说:“没有。”听着这些斩钉截铁的回答,焦裕禄同志很满意,称赞他们是护林小英雄。他们记住焦裕禄同志称赞他们是“小英雄”的话,说:“英雄是不怕任何困难的。”从一九六三年春天,到去年秋后,他们在小庵子里住了两年多,把方圆三四里的几千棵泡桐树看管大了。 来自新韩陵大队的贫农妇女吴秀花,站在墓前,无法控制自己的热泪。一九六三年春,焦裕禄同志不知听谁说吴秀花死了丈夫,自己要带六个孩子。有一天,焦裕禄同志亲自到吴秀花家里来了。他先检查她的几间房子漏不漏,又到厨房掀开锅盖看她家吃的什么,详细了解了每个孩子的情况,临走时,他对吴秀花说:“好好把孩子拉把大,有人,啥都有了。现在有党、有集体,再大的困难不算困难,你不要在困难面前低头。”吴秀花觉得她当时什么也不需要,需要的就是这句话。 四十多岁的吴秀花,挺着腰杆,昂着头,一直是大队最棒的劳力之一。后来,她被评为县的劳动模范,出席了县群英会。 吴秀花泪流满面地站在墓前,她说:“老焦,我的大儿子最近入党了,二儿子听说你死的消息,含着泪对我说:‘娘,我要不好好干,对不起党,对不起老焦。老焦对咱一家多关心,我现在只有一个想法:咋样多打粮,咋样赶快改变兰考的面貌。’” 前杨庄的贫农张传德,扯着他三岁多的孩子继焦来到了墓前。 一九六三年秋,当小徐州一岁多的时候,原来的气喘病又复发了,大队卫生所,公社卫生院多次派人治疗,都没有治好,而且越来越严重。一天,焦裕禄来到张传德的家里,立即叫张传德把孩子送到了县医院。孩子入院后,经过抢救治疗,不到一个月病就痊愈了。孩子的妈妈非常感激,一见人就说:“要不是共产党,俺徐州早死了。” 焦裕禄同志逝世了,张传德夫妇十分悲痛,为了纪念焦裕禄同志,他们把小徐州的名字改为“继焦”。现在,三岁多的小继焦,就能对相熟的人答出这样的话: “继焦,你的病是谁治好的?” “是焦书记。” “你长大了干什么?” “改兰考面貌。” 在孩子两句简单的话里,蕴藏着张传德夫妇深沉的阶级情意!包含着张传德夫妇改造兰考面貌的决心。张传德带着孩子从四十里外赶来参加追悼会,为的是要让孩子象他的名字一样继承焦裕禄同志的遗志。 (据新华社稿改编)
第 3 版
1. 猛烈进攻 粉碎“扫荡” 痛打纸老虎 南越解放军全歼美国步一师一个加强营 在西贡以北发挥近战地道战优势奇袭美国空降旅使敌伤亡惨重
第3版()专栏: 猛烈进攻 粉碎“扫荡” 痛打纸老虎 南越解放军全歼美国步一师一个加强营 在西贡以北发挥近战地道战优势奇袭美国空降旅使敌伤亡惨重 新华社河内二十七日电 据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报道,越南南方土龙木省解放武装力量二十四日在边葛镇猛烈袭击美国侵略军第一步兵师和澳大利亚帮凶军,全歼美国侵略军一个加强营和两个装甲车队。 美国第一步兵师的一个旅和澳大利亚帮凶军,二十二日对边葛镇东北约十一公里的芽多、蓬庄等地发动大规模“扫荡”。当地解放武装力量在二十四日凌晨一时二十二分向驻扎在芽多的敌人发动猛烈进攻。据初步消息,经过四个小时的激烈战斗,解放武装力量已全歼美军第一步兵师一个加强营和拥有三十辆M—113型两栖装甲车的两个装甲车队,缴获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据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西贡消息:越南南方解放军二十六日在西贡以北“铁三角”地区充分发挥近战和地道战的优势,奇袭美国第一七三空降旅的侵略军,使敌人遭到惨重伤亡。据西方通讯社报道,二十六日,第一七三空降旅的两连伞兵窜入西贡以北三十二公里丛林密布的地区,分成两路向北进犯。下午三点十分,走在右翼的一连美军突然遭到附近隐蔽在地道里的解放军的“毁灭性火力”的袭击。据美联社二十七日在一篇报道中援引一个军官的话说:“无后座力炮弹、机关枪子弹和迫击炮弹象雨点一样落进队伍中来。”“这个先头连要求空军前来支援,并且试图往后撤,但是,越共加快战斗的速度到如此猛烈的程度,以致使军队不能做任何事情,只能匐伏在地上还击。就在这个攻击中遭到了大量伤亡。” 激烈的战斗进行了六个小时。这个由二百名伞兵组成的连几乎被全部歼灭。美联社报道说:“这个被打得乱七八糟的连已经不成为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了。” 二十七日早晨,敌人又纠集了一些部队进行“搜索”,但是,解放军早已胜利转移,走得无影无踪了。 据报道,第一七三空降旅的部队这次是在经过一个多月的“休整”和“补充”后第一次出动“扫荡”,但是,当他们刚刚踏上解放区的土地,就又一次被碰得头破血流。
2. 美帝国主义是可以分割的
第3版()专栏: 美帝国主义是可以分割的 何江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分割的。美帝国主义这个庞然大物,也是可以分割的。美帝国主义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当它被分割之后,就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把它消灭,一口一口地把它吃掉。 毛泽东同志指出:“打仗只能一仗一仗地打,敌人只能一部分一部分地消灭”,“这叫做各个解决,军事上叫做各个击破。”这是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一个光辉战略思想,也是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一个正确战术原则。 美帝国主义是自己把自己分割开来的。 它为了要独霸世界,在欧洲放一部分力量,在亚洲放一部分力量,在拉丁美洲放一部分力量,在美国本土放一部分力量。在每一个洲中,它又把力量分散在各处,这里放几千军队,那里摆几条军舰。当年希特勒德国为了称霸欧洲,经过长期的准备,建立起一支强大的突击力量。当它发动了侵略战争,把兵力散布在欧洲各处,就陷于被分割的境地,无法对付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围攻而遭到覆灭的命运。今天的美帝国主义比起当年的希特勒,野心更大,力量更加分散,战略地位也更加虚弱。 美帝国主义的力量,同它的侵略野心比较起来,本来就是远远不足的。它有限的力量被分割以后,就更加削弱了。何况美帝国主义只能使用它的一部分力量来侵略一个国家,而被侵略的国家则可以动员全国人民的力量来对付美国侵略者。在这种情况下,优势就不在美帝国主义方面,而在被侵略的人民方面。 南越的情况,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例子。 美帝国主义虽然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出动了二十多万的军队、上千架的飞机和几百艘军舰,依然无法挽救在侵越战争中的败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美国侵略军是处在南越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不管美帝国主义怎样继续增兵,总是有限度的,它比起一千四百万南越人民来总是少数。美国侵略者的困境是无法改变的。 其实,美帝国主义何尝不想动用它的全部兵力,倾巢出动,来对付南越这个局部地点呢?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这是因为,美帝国主义的力量早已经被分割了。把侵占多米尼加的军队抽出来,多米尼加人民就要闹事;把侵占南朝鲜的军队抽出来,美国在南朝鲜的统治就要不稳;把驻扎在西欧的军队抽出来,西欧的“盟国”就要进一步摆脱美国的控制;把美国国内的兵力抽出来,美国人民可能就要“造反”。 最近,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吵吵嚷嚷。有人抱怨美国侵略军陷在南越“引起了美国总战略地位的削弱”,有人担心在南越打下去将使美国“无法承担在世界其他地方承担的义务”。可见,虽然南越是美帝国主义反革命全球战略中的一个局部,但是,南越人民把美帝国主义分割在这个局部狠狠地打,一点一点地把它消灭,就大大地削弱了美帝国主义,进一步暴露了美帝国主义的虚弱本质。 由此可见,一方面各国人民的反美斗争束缚住美帝国主义的手脚,使它不能全力以赴对付南越人民;另一方面,南越人民揪住美国几十万精锐部队,给予狠狠的打击,牵制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力量。世界各国人民,你打它的头,我打它的脚。一个被分割开来的美帝国主义就是这样,就可以被一口一口地吃掉。 不仅如此,就在一个局部的地区,美帝国主义也是可以再分割的。在南越,美国集中了二十多万侵略军,他们势必要散布在各处,这就是一种分割。此外,美国一支部队开到一地,三分之一的兵力要看家,再也不能动弹,这也是一种分割。余下的兵力,又有一部分要担任供应工作。据美国人自己统计,一个战斗人员打仗就要两个后勤人员,这又是一种分割。这样一分割,南越人民当然可以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有利时机和有利地点,一部分一部分地消灭美国侵略者。最近一年多来,南越人民武装就是这样把美国侵略军一个连、一个营地加以歼灭,搞掉了它一万多人。 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和它的狂妄野心,决定了它非把自己分割开来不可。在全世界范围是如此,在它进行侵略的一个局部地区也是如此。我们说,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是完全可以打败的,其中一个根据就在这里。
3. 人民游击战的英雄赞歌
第3版()专栏:越南南方通讯 人民游击战的英雄赞歌 今年一月八日至十九日,越南南方嘉定省古芝县北部的人民和游击队创立了一举歼灭美国侵略者及其帮凶军一千六百多名的辉煌战绩。在那些惊心动魄的激战的日日夜夜,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每一个村庄都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每一个人都是歼灭美国侵略者的勇士。这里记述的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富中村的游击队首战美国侵略军的一首英雄的赞歌! 一月八日,美国侵略军和它的帮凶军八千多名,由大量飞机、大炮和战车掩护,开始向古芝县北部发动大规模“扫荡”。 敌人一踏上古芝的土地,就立即陷入人民游击战的汪洋大海中,到处挨打。 当邻村游击队痛歼美国强盗的捷报传到富中村的时候,村里的游击队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自己马上也投入战斗,把美国鬼子打得落花流水。虽然他们谁也还没有见过美国鬼子的模样,但只要一想起美国侵略军的滔天罪行,每个人的心里就都充满了仇恨的怒火。 游击队和整个村子作好了战斗准备,等待敌人来到。 当天夜里,几架美国飞机飞到富中村上空投掷照明弹进行侦察。驻在平阳、来溪和中和等地的敌人也不停地向富中村地区开炮。显然,激烈的战斗就要到来了。果然,第二天早晨,美国强盗又出动了一批F—105型喷气式飞机对这一带的村庄进行狂轰滥炸之后,大约九百人的一营美国侵略军,在三十辆两栖战车的掩护下向富中村进犯。埋伏在敌人进军路上的游击队员们紧紧盯住敌人。眼看敌人越走越近,游击队长五纯压低嗓子向队员们说:“敌人送上门来啦!准备!要打得漂亮些!”游击小组人数虽少,每个人要对付五、六辆战车和成百名美军,但是队员们个个信心百倍,有的说:“来多少,打多少”;有的说,“敌人来得越多越好打,被歼灭的也就越多!”他们把步枪和卡宾枪的枪口对准敌人,等着队长下令射击。 游击队战士们把走在前头的几辆战车放过,让它们朝富美兴乡开去。他们说:“把这几只‘牛屎虫’让给兄弟单位打吧,我们打后边的,给它来个进退两难!” 接着又有两辆战车隆隆地开来。战士阿序咬紧牙关,接通电流,只听见轰隆一声,浓烟四起,两辆美国战车当场报销了,变成两堆红通通的废铁。不久,敌人又派出一辆战车向游击队伏击的方向爬来,企图试探游击队的火力。 “准备……拉!”又一枚地雷爆炸了,敌人的战车被炸得粉碎,破片直飞到半空中。跟在战车后面的敌人个个吓得呆若木鸡,站在那里不敢再前进了。 这时,五纯马上发出命令:“打!” “砰!砰!”两个美国鬼子应声倒地。 “砰!砰!”随着两声枪响,又有两个美国鬼子送了命。 游击队隐蔽得十分巧妙,敌人找来找去也找不到游击队的伏击阵地,只是盲目地朝四周胡乱开枪,掩护两名美军上前收尸。阿富和阿也眼明手快,同时开枪,又报销了两个敌人。 敌人付出了新的伤亡后,才发现了游击小组的阵地,随即组织兵力疯狂进攻,于是一场激烈的战斗展开了。尽管敌人的子弹象雨点般地落下,战士阿富、阿也和五纯仍然沉着地一枪一枪地还击。每一发子弹都打倒一个敌人。敌人的第一次冲锋被击退了,又组织第二次冲锋,但是却前进不了几步,他们死的死、伤的伤,一个被打伤的美国鬼子因为同伙“见死不救”而嚎嚎大哭起来。 五纯一看美军这种狼狈相,一边放声大笑,一边喊道:“看!美国佬哭了!美国佬哭了!”一阵阵的笑声从游击队的阵地上传播开来。敌人冲锋无效,又出动战车开路,掩护步兵进攻。游击战士七通见敌人挤在一起,立即绕到敌人背后,一口气扔出五颗手榴弹,炸得美国鬼子们血肉横飞,一具具死尸横七竖八地躺在阵地前沿。 敌人进行了七次冲锋,一次又一次地被打退了。一个美国鬼子趁阿也装子弹的时候,突然端着冲锋枪冲了上来。他还没来得及扣动扳机,就被阿也推倒在一边,紧接着,向富瞄准他的胸部射出了一梭子弹,阿也又顺手把美国鬼子的冲锋枪夺了过来。游击队的阵地上又响起了欢呼声。接着,游击队员们又消灭了几名冲上来的美国鬼子,等敌人的另外两辆战车爬到游击队的地道口前面的时候,游击队早就消声匿迹了。 就这样,这个由几个游击队员组成的战斗小组,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打死三十多名美国侵略强盗,炸毁敌人三辆两栖装甲车。 这是富中村游击队同美国侵略军的第一次较量。这次“旗开得胜”的战斗,大大鼓舞了富中村的游击战士和人民。游击队长五纯在总结这次战斗经验时说:“只要我们敢打,就一定能够打败美国强盗。勇敢就是胜利!” (新华社据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
4. 南越民族解放阵线是南越人民的唯一代表 华盛顿所谓解放阵线地位问题的新花招骗不了任何人 新花招反映了在侵越战争中走投无路的约翰逊政府十分虚弱窘困
第3版()专栏: 南越民族解放阵线是南越人民的唯一代表 华盛顿所谓解放阵线地位问题的新花招骗不了任何人 新花招反映了在侵越战争中走投无路的约翰逊政府十分虚弱窘困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本社记者述评: 这些天来,华盛顿在强化和扩大侵越战争的同时,又在“和谈”骗局方面搞了几手新花招。他们这次在所谓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地位问题上,大做其文章。 二月七日,随同美国总统约翰逊参加檀香山会议的巡回大使哈里曼放风说,美国可以同意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作为“独立的集团”参加“和谈”。二月十九日,前总统肯尼迪的弟弟、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鼓吹在南越成立一个由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参加的“联合政府”,认为这是“谈判解决的中心问题”。肯尼迪这个主张一出笼,许多人就出来捧场。同肯尼迪家族有密切关系的总统特别顾问泰勒,立即表示赞成,说肯尼迪的主张“同政府的立场非常接近”。约翰逊政府显然担心这种过早泄露的不利影响,出面表示反对。二月二十二日,泰勒在参加一次白宫会议之后改口说,他主张“通过自由选举让越共(指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参加南越新政府”。同一天,白宫发言人强调,美国政府的主张是在南越“举行自由选举”,并且说,如果不是要“在选举前成立有共产党参加的联合政府”,那么政府同肯尼迪之间就没有分歧。肯尼迪本人紧接着修改了他的主张,表示他同政府的意见“没有分歧”。 这样,华盛顿就用这种狡猾的方式,打出了让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参加“和谈”、参加“选举”、参加“联合政府”的这一套牌。而实际上,华盛顿老爷们已经用他们自己的话表明,这完全是一个买空卖空的骗人把戏。他们在放出这个“试探气球”的时候,把他们究竟要什么,不要什么,说得明明白白。第一,他们仍然要搞“无条件谈判”,但是,美国侵略军决不撤走;第二,不管是参加“谈判”、“选举”还是“联合政府”,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都只能当个“少数派”,决不能承认它是越南南方人民的唯一代表,更不能让南越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用他们的说法,就是决不容许“越共接管南越”。为了防止即使在美国刺刀下进行的“选举”可能发生的“风险”,肯尼迪说,美国一定要施展它的“精明能干的政治手腕”。 华盛顿在目前抛出这些诱饵,显然是有它的考虑的。热心为美国效劳的英国首相威尔逊之流的投机家和政治掮客,正在忙忙碌碌,东奔西走,企图帮助华盛顿解脱困境,制造出卖南越人民的另一次“慕尼黑”。在这个时刻,华盛顿抛出了关于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地位问题的骗人方案,是为了给这些人的口袋里塞进一点点“本钱”,给美国泄了气的“和谈”阴谋增加一点诱惑力。 但是,不论华盛顿的老爷们怎样大吹大擂,不论他们怎样装模作样,吵吵嚷嚷,他们的这套花招,是欺骗不了谁,诱惑不了谁的。任何人都不难看出,美国佬抛出的这套玩艺,同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四项主张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五点声明,是水火不能相容的。正在为赶走美国侵略者英勇战斗的越南人民,怎么可能容忍美国侵略者继续赖在南越不走,同时又同意一千四百万南越人民的唯一真正代表——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只是在美制傀儡政权中跑龙套、当花瓶呢?美国人想用这种诡计来诱骗越南人民接受美伪在南越的联合统治,使美国可以实现它在战场上无法达到的霸占南越和分裂越南的目的,岂不是白昼见鬼? 越南人民伟大的抗美救国斗争,已经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美国侵略者连遭惨败、正处在进退维谷的境地。华盛顿的新花招,正是在它走投无路、内部争吵空前激烈的情况下提出的。它反映了约翰逊政府的虚弱和窘困。越南人民对于他们的正义斗争的必然胜利,具有无限的信心。他们已经反复宣告,不管还要付出多少牺牲,经历多少艰苦,他们决心战斗到底,彻底粉碎美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 目前在南越战场上,是一片大好形势。美帝国主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它的失败是不可改变的。英雄的越南南方人民及其武装力量,正在北方同胞的援助下,在全世界革命人民的支持下,坚持斗争,英勇战斗,痛歼美国侵略者。毫无疑问,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光荣的越南人民的。
5. 南越解放武装力量政治局热烈表彰歼美勇士张文和 号召军民发扬革命英雄主义开展歼美杀敌竞赛 张文和智勇双全四个月内歼灭美军七十八人
第3版()专栏: 南越解放武装力量政治局热烈表彰歼美勇士张文和 号召军民发扬革命英雄主义开展歼美杀敌竞赛 张文和智勇双全四个月内歼灭美军七十八人 新华社河内二十五日电 据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报道,越南南方解放武装力量政治局十八日发表公报,热烈表彰广南省奠盘县游击队中队长、“歼美勇士”张文和。 张文和勇士以自造武器,四个月里歼灭七十八名美国侵略者和击毁敌人两辆M—113型两栖装甲车,于最近荣获了越南南方解放武装力量指挥部授予一级解放战功勋章。 在过去一年中,张文和曾四次获得“歼美勇士”的光荣称号,这次解放武装力量政治局嘉奖他为“歼美健将”。 公报号召各主力部队、游击队、地方部队的战士们和一切爱国人士,发扬革命英雄主义,进一步促进“找美国佬歼、找伪军打”的竞赛运动,为争取达到和超过张文和“歼美健将”的纪录而奋斗。 公报最后说,人人展开歼美灭伪的竞赛,今后不管美帝国主义再增派几十万军队,不管它加强、扩大侵略战争到什么规模,南越军民也必将击败他们,取得完全胜利。 越南南方《解放军报》最近也发表社论,号召全军开展学习“歼美健将”张文和的运动。 社论说,张文和是一个曾经创造了出色纪录的“歼美健将”。他和各个战场上的数千名“歼美勇士”的战功,是我们南方军民的无比英勇的战斗精神的具体表现。证明了我们军民本着对敌人的高度仇恨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扬精神上的优势,已经和正在创造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简陋武器胜现代化武器的千百种打法。还证明了我们军民打击和战胜美国侵略者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社论号召越南南方解放武装力量大力掀起学、赶、超“歼美健将”张文和的歼敌纪录的竞赛,大力发扬已取得的胜利,进一步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进一步提高决战决胜精神,给予美国侵略者及其走狗以更加沉重的打击。 新华社讯 张文和是广南省奠盘县一位智勇双全的青年游击战士。仅在去年下半年的四个月内,他就消灭了一百五十四名敌人,其中有七十八名美国侵略者。 去年,当美国强盗大量开进越南南方,到处杀人放火的时候,张文和下定决心,要象自己的父兄当年抗击法国殖民者那样,英勇歼灭美国侵略强盗,保卫自己的祖国和家乡。有一次,他同和旺县游击队员一起到一个美军基地附近去伏击敌人。在这次战斗中,他打死了三个美国强盗。从此,他得出一个结论:“美国佬不可怕。” 此后,张文和更加积极地想出各种办法来歼灭敌人。去年九月初,美国强盗到乡下来骚扰,刚进村,就遭到张文和和他的同伴的猛烈打击,当场打死其中十六名,仅张文和一个人就打死六名,幸存的敌人慌忙撤退。 去年九月十一日,张文和在仔细地研究了地形以后,便在某地巧妙地摆下一个地雷阵。敌人的一辆M—113型两栖装甲车和车上的二十三名美国兵和武器被炸得稀烂。走在后头的美国侵略军企图前来搬运同伙的尸体,结果又被炸死六名。 智勇双全的张文和,就是用这种方法先后打死了四十多名美国侵略兵,炸毁两辆M—113型装甲车。此外,他还用自己亲手设下的桩板坑和陷阱,结合着打冷枪,消灭了大批美军。 为了歼灭美军,张文和还同群众一起,利用敌人扔下的没有爆炸的炸弹和炮弹,制造了几百颗地雷和成千支箭来打击敌人。 由于张文和勇敢地歼灭了大批美国强盗,立下许多战功,所以在最近举行的越南南方中部中区第一次“歼美勇士”大会上,这位二十四岁的游击战士,光荣地获得了一级解放战功勋章和“歼美勇士”的称号。 (据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讯)
6. 为越南歌舞艺术团访华演出 越南大使馆临时代办举行酒会
第3版()专栏: 为越南歌舞艺术团访华演出 越南大使馆临时代办举行酒会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越南民主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黄北,今天晚上为越南歌舞艺术团访华演出举行酒会,招待我国有关方面负责人。 黄北临时代办和我国对外文委副主任李昌在酒会上讲话时,赞颂了越中两国人民永恒的战斗友谊和伟大团结,指出两国人民象兄弟一样站在一起,正在为战胜共同的敌人——美帝国主义而斗争。黄北临时代办说,越南歌舞艺术团这次访问中国,将为进一步巩固越中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和团结,为密切两国的文化合作作出新的贡献。李昌副主任说,中国人民从越南艺术家们表演的激动人心的革命歌舞中受到了巨大的鼓舞。越南文艺工作者以革命战士的姿态奔赴战斗的前线进行创作、演出,使中国文艺工作者深为钦佩。 中越友协会长杨秀峰在祝酒时感谢越南文艺战士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战斗的、团结的、友谊的歌舞艺术。他祝贺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伟大胜利,祝中越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万古长青。应邀出席酒会的,还有韩念龙、史怀璧、李琦、范瑾、孙晓村、李伟等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首都文艺界人士。 越南歌舞艺术团团长瞿辉瑾、副团长范庭六、团金平和歌舞团成员,以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常驻中国代表团代理团长黎松山,都出席了酒会。 越中两国文艺工作者在酒会上演唱了越中两国的革命歌曲,为酒会增添了兄弟情谊的热烈气氛。
7. 约翰逊叫嚣要在南越蛮干下去 要美国人民为侵越战争付出更多血汗和眼泪
第3版()专栏: 约翰逊叫嚣要在南越蛮干下去 要美国人民为侵越战争付出更多血汗和眼泪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总统约翰逊二十六日在白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要继续增兵南越,扩大侵越战争,他说,“我们决心去干我们认为在那里应该干的一切。” 同时,他不得不承认,美国在越南面临“一条长期而艰苦的道路”,他要求美国人民付出更多的“血、汗和眼泪”。 约翰逊说,在檀香山会议期间,威斯特摩兰已经向他提出增兵南越的要求。他说,他已经就威斯特摩兰的要求采取了行动,他预料夏天还会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尽管侵越战争不断遭到惨败,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围绕侵略越南的方法问题发生了日益激烈的争吵,约翰逊仍然表示美国决心要干下去,并且要求那些反对他的做法的国会议员采取“明智”的态度。民主党参议员莫尔斯曾经提出要求撤销美国国会在一九六四年八月通过的授权美国总统可以在越南采取任何行动的决议。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到这个决议时,约翰逊横蛮地回答说,他不一定需要这个决议才能在南越采取扩大战争的行动。他还强调说,即使国会取消这一决议,他“仍然有权履行我们在那里的义务。” 在叫嚣要继续扩大侵略的同时,约翰逊自己对于侵略战争的前途也表示没有信心。他反复强调说,“前面将继续有一段漫长而艰巨的道路。……这将不是轻而易举的,这将不是短期的。这将是艰巨的,需要作出牺牲”。 同时,约翰逊还继续玩弄和平欺骗的一手,说什么美国在越南的目标是“有限的”,美国谋求的是“公正的体面的和平”。 约翰逊表示,为了应付侵越战争的需要,他将不得不取消美国政府许下的减税诺言,并且声明不排除用增税的办法来增加政府收入的可能。
8. 竹矛尖上的争吵(图片)
第3版()专栏: 竹矛尖上的争吵 苗地
9. 铤而走险
第3版()专栏:三言两语 铤而走险 泰国总理他侬说:“泰国所担的风险已经很大,即使出兵越南,风险也不会再大一些。” 看来,对于泰国反动派充当美帝国主义走卒是冒着殉葬的风险的这一点,他侬是心里有数的,因而他打算干脆豁出去了。中国古书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泰国反动派今天所抱的正是这样一种心情。
10. 多余的警告
第3版()专栏:三言两语 多余的警告 前美国驻南越“大使”泰勒要美国人民“不要瞧着钟”等待侵越战争的结束。 泰勒的这种警告完全是多余的。事实上,今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民,已经不再对美国侵越战争采取坐视不理的态度,而是纷纷行动起来,要求立即结束这场肮脏的战争。这不正是约翰逊以至泰勒之流所最感头痛的吗?
第 4 版
1. 老挝爱国武装在富科特山歼敌三百多 在琅勃拉邦省等地收复被美帝及其走狗侵占的一些地区 巴特寮电台驳斥万象当局捏造谣言并强烈谴责泰国当局充当美国侵略老挝帮凶
第4版()专栏: 老挝爱国武装在富科特山歼敌三百多 在琅勃拉邦省等地收复被美帝及其走狗侵占的一些地区 巴特寮电台驳斥万象当局捏造谣言并强烈谴责泰国当局充当美国侵略老挝帮凶 新华社康开二十六日电 据巴特寮电台二十六日广播,守卫在富科特山的老挝爱国武装力量从二月四日到十七日反击敌人的战斗中,共计歼灭敌人三百五十二名,击落美国飞机七架,缴获大炮六门、各种轻重机枪和步枪六十多件、以及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 据新华社康开二十五日电 据巴特寮电台广播,老挝琅勃拉邦省爱国军民在十六日和十七日收复了今年二月初被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军队占领的巴森县的南特、班和坎、南赛寮、班巴开等地区。 爱国军民在收复这些地区的战斗中,歼灭敌人一百二十二名,缴获大炮两门、各种枪七十多支以及大批军用物资。 这家电台还广播,老挝爱国军民十九日收复了川圹和桑怒两省交界的塔拉、纳康地区。爱国军民在同盘踞在这个地区的反动武装作战中,打死敌人四十多名,俘虏二十七名,并且缴获了许多武器和军用物资。 据新华社康开二十六日电 巴特寮电台二十六日受权发表声明,驳斥万象政权捏造的所谓“有两万多名北越军队进入老挝”的谣言。 声明指出,这完全是毫无根据的和恬不知耻的捏造,企图借此掩盖美国及其走狗的罪行,并为美国实现对老挝的极端危险的新的军事冒险制造借口。 声明揭露说,最近几个月以来,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集团为了挽救它们在老挝和越南南方的日益惨重的失败,已经和正在蓄意扩大对老挝和印度支那的侵略战争。 声明说,“很明显,已经和正在给老挝带来目前严重局势的不是别人,正是美国侵略者及其走狗集团。美国及其追随者为了掩盖罪行,把责任推到老挝爱国战线党身上,为实现它们早已策划的派遣美国陆军到老挝直接参战的阴谋制造借口。” 据新华社康开二十六日电 巴特寮电台二十四日发表评论,强烈谴责泰国反动当局日益追随美帝国主义参与侵略老挝的战争以及它最近派遣军队进攻老挝川圹省富科特山地区的罪行。 评论说,泰国反动当局曾不只一次地派遣军队为美国侵略老挝卖命。最近,美国正在把侵略战争扩大到整个印度支那,并准备派遣它的军队直接侵占老挝中寮和下寮地区。泰国反动当局在帮助它的美国主子加紧在泰国扩建军事设施,并让更多的美国军队进入泰国的同时,也加紧把它自己的军队集中到靠近老挝的边境地区,并且不断地诬蔑老挝爱国战线党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同时,泰国反动当局还不断对柬埔寨王国进行武装挑衅,为它的美国主子扩大侵略战争制造借口。 评论指出,泰国反动当局日益追随美国参与对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侵略和它甘心把泰国变成美国侵略印度支那的基地的行为是极其危险的。评论严厉警告美帝国主义和泰国反动当局必须及时悬崖勒马,否则,泰国人民、全体印度支那人民决不会饶恕它们。
2. 巴特寮电台谴责万象当局为美国主子开脱罪责 中国驻丰沙里总领事馆合法权利不容侵犯 敦上校和南越民族解放阵线外委会谴责美帝挑衅
第4版()专栏: 巴特寮电台谴责万象当局为美国主子开脱罪责 中国驻丰沙里总领事馆合法权利不容侵犯 敦上校和南越民族解放阵线外委会谴责美帝挑衅 据新华社康开二十六日电 巴特寮电台二十五日发表评论指出,老挝万象政权二十一日否认中国驻丰沙里总领事馆的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掩盖它的美国主子蓄意袭击中国驻丰沙里总领事馆的罪行。 评论说,众所周知,中国驻丰沙里总领事馆是老挝三方面民族团结政府历来承认并且现在也仍然承认的合法机构,它拥有任何人不可侵犯的权利。 评论指出,任凭美帝国主义和万象当局如何辩解和包庇,也逃避不了它们使用美国飞机轰炸、扫射丰沙里市和驻在该市的中国总领事馆的责任。老挝人民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这一罪行表示极大的愤怒。 据新华社康开二十六日电 据“老挝之声”电台二十五日广播:老挝爱国中立力量总指挥敦上校二十三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帝国主义派遣飞机袭击中国驻丰沙里总领事馆的挑衅行动。声明指出,美帝国主义同老挝反动派的这一野蛮行动,是企图破坏老挝人民同中国人民之间的悠久关系,极端粗暴地践踏了国际法;是明目张胆地对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进行挑衅的一个新步骤;是美帝国主义妄图扩大侵略战争的阴谋的一部分。 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中央委员会对外联络委员会二十二日打电报给中国外交部,对美国飞机袭击中国驻老挝丰沙里总领事馆的事件表示极大愤慨。电报强烈谴责美帝国主义的挑衅行动,并且表示完全支持中国外交部二月十九日的声明。
3. 反对佐藤政府追随美帝侵越和加紧压榨人民 日本二百多万人展开统一行动 东京三十二万人集会要求推翻佐藤内阁
第4版()专栏: 反对佐藤政府追随美帝侵越和加紧压榨人民 日本二百多万人展开统一行动 东京三十二万人集会要求推翻佐藤内阁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东京消息:二百一十万日本工人、农民和市民二十七日在全国二百一十八个地方发动了大规模的示威行动,反对物价和公用事业费用上涨,反对美国侵略越南。 这次示威行动是由春季工人共同斗争委员会组织的,它是春季工人斗争第一次统一行动的一部分。日本共产党、社会党、全日本农民协会联合会和其他民主组织积极支持和参加了这次行动。 在东京,三十二万群众在这一天举行盛大集会。人们高举着横幅和标语牌,上面写着:“政府必须停止协同美帝国主义进行侵越战争!增加我们的工资!”“推翻实行涨价政策的佐藤内阁!” 大会通过的一项呼吁书说:“我们人民不能再等闲视之。我们必须挺身而出,要求保障我们的生活。工人、农民和市民要携手向佐藤内阁怒吼,迫使它辞职。” 日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春日正一在大会讲话时指出,佐藤政府正在通过通货膨胀政策、同美帝国主义在侵越战争中合作,加紧对劳动人民的掠夺。春日号召与会者把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结合起来进行,并强调把现在不断高涨的反对美国侵越战争的斗争同工人阶级和其他广大人民保卫他们的生活和权利的斗争结合起来的重要意义。 日本工会总评议会事务局长岩井章代表大会组织者在会上讲话说:我们的斗争是要保卫生活。他强调要在工作的地方和居住的地区加强斗争。 日本社会党委员长佐佐木更三在大会讲话时指出,佐藤内阁的通货膨胀政策反映了政府的财政危机和困境。他呼吁日本人民团结起来,为保障生活、保卫民主和工人权利以及反对美国侵越战争而加强斗争。 大会结束后,与会者分五路在东京热闹地区举行了示威游行。 据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东京消息:为了向日本劳动人民转嫁经济困难,佐藤政府今年以来继续提高物价和公用事业费用,并决定大量发行公债。 据二月七日出版的《钻石》杂志报道,一月份,大米零售价格又上涨了百分之八点六、地下铁路票价上涨了百分之二十六点五。二月份,国营铁路运费上涨百分之三十一点二、邮费上涨百分之二十八点八。此外,食盐、香烟、医药费、学费、电话费、公共汽车费等,凡是同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没有一个不在涨价。 为了加紧掠夺日本人民,佐藤政府还决定发行大量的公债。据二月八日出版的《经济学人》杂志透露,日本官方除了发行七千三百亿日元的中央公债外,还要发行六千七百多亿日元的地方公债、四千亿日元的政府保证债(还本还息由政府担保),如果再加上外汇证券、粮食证券等变相公债,公债的发行额实际上将达到二万亿日元,相当于今年度日本国家预算总额的一半。日本政府准备利用这些公债款向垄断企业投资和贷款,挽救它们的经济困难。
4. 郭沫若致电日本“三月一日比基尼日全国大会” 支持日本人民反对美国核战争计划
第4版()专栏: 郭沫若致电日本“三月一日比基尼日全国大会” 支持日本人民反对美国核战争计划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郭沫若今天打电报祝贺日本“三月一日比基尼日全国大会”,电报全文如下:三月一日比基尼日全国大会: 正当日本各界人民掀起广泛的群众运动,纪念比基尼事件十二周年的时候,我和全体中国人民一道,谨向你们这次大会和英勇的日本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坚决的支持,并且向广岛、长崎和比基尼原子弹氢弹的受害者和死难者家属表示深切的同情和慰问。 穷凶极恶的美帝国主义,一直在挥舞核武器威胁世界人民。最近美帝国主义正在加紧勾结现代修正主义,玩弄所谓“防止核扩散”的阴谋,企图继续维持核霸权,对各国人民进行核讹诈。中国人民、日本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决不能允许美帝国主义的这个阴谋得逞。 美帝国主义在越南进行的侵略战争已经走投无路,不管扩大侵略战争也好,玩弄“和谈”骗局也好,都不能挽救它彻底失败的命运。日本佐藤政府公然为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的战争效劳,并且积极参预美国的核战争计划,妄图把日本人民拖入侵略战争的灾难中去。这种倒行逆施的反动政策,是绝对不会有好下场的。 日本人民一直站在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的前列。日本人民为废除日美“安全条约”,反对美国的核战争计划,反对美国核舰艇进驻日本,反对“东北亚军事同盟”,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斗争。日本人民连续开展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的战争。日本人民的斗争,对利用日本作为侵略基地的美帝国主义,是沉重的打击;对英勇战斗的越南人民和进行反美斗争的各国人民,是巨大的鼓舞和有力的支持。 美帝国主义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在日本人民的反美正义斗争中,中国人民将永远坚定地同你们站在一起。我们深信,伟大的日本人民坚持团结、坚持斗争,定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祝大会成功! 郭沫若 一九六六年二月二十七日于北京
5. 马里财政和贸易部经济司司长到京
第4版()专栏: 马里财政和贸易部经济司司长到京 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应邀来我国访问的马里财政和贸易部经济司司长乌玛尔·库利巴利,今天下午乘飞机到达北京。 到机场迎接的有,对外贸易部第五局副局长王明俊等。 马里驻中国大使比拉马·特拉奥雷也到机场迎接。
6. 尼雷尔总统号召自力更生建设国家 谴责英国政府取消贷款对坦桑尼亚施加压力 坦桑尼亚国民议会通过国防法案加强人民国防军
第4版()专栏: 尼雷尔总统号召自力更生建设国家 谴责英国政府取消贷款对坦桑尼亚施加压力 坦桑尼亚国民议会通过国防法案加强人民国防军 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二十六日电 据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机关报《民族主义者报》报道,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二十五日谴责英国对坦桑尼亚施加压力。他重申了坦桑尼亚因南罗得西亚问题而决定同英国断绝外交关系的立场。 尼雷尔总统目前正在坦桑尼亚中部多多马省视察。他向当地人民讲了这番话。 他指出,由于坦桑尼亚根据非洲统一组织的决议同英国断绝了外交关系,英国政府取消了两国之间正在商谈的向坦桑尼亚提供的七百五十万英镑贷款。但是,英国不愿把这件事公开。尼雷尔总统说,“为了维护我国的尊严和非洲的尊严,我们准备承受比这更大的困难。” 他还说,坦桑尼亚应该遵守自己的诺言,执行和尊重非洲统一组织关于南罗得西亚的决议。 早些时候,尼雷尔总统在多多马省向人民发表讲话时,还号召人民本着自力更生的精神,自己来解决国家建设中的问题。他指出:“过去,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指望别人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现在,我们必须自己解决问题,我们无需等待别人为我们解决问题了。” 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二十六日电 坦桑尼亚国民议会二十五日在这里通过了一项国防法案,来加强这个国家的国防部队。 新的国防法将代替有关军队的现行立法,其中规定了可以适用于国家的一切武装部队的广泛措施。按照这项法案的规定,总统有权任命国防军的首脑。将成立一个国防军委员会管理国防军的行政和供应事宜,由负责国防的部长担任这个委员会的主席。 法案规定,坦桑尼亚人民国防军由正规军、正规后备部队、志愿后备部队以及如国民部队、警察部队等征调入伍的其他受过训练的部队组成。这个法案是由坦桑尼亚第二副总统卡瓦瓦二十五日向议会提出的。 由英国人任司令并且有一批英国人担任军官的坦噶尼喀旧军队是在独立后在一九六四年初解散的。坦桑尼亚新的国防军是一九六四年九月建立的,全部官兵都是非洲人,在一九六五年初改名为坦桑尼亚人民国防军。
7. 凯塔总统指责帝国主义在非洲制造混乱 号召马里军队警惕帝国主义颠覆阴谋
第4版()专栏: 凯塔总统指责帝国主义在非洲制造混乱 号召马里军队警惕帝国主义颠覆阴谋 新华社巴马科电 马里总统莫迪博·凯塔二十日上午在庆祝马里建军节三周年的阅兵式上,号召马里军队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颠覆阴谋保持警惕。 凯塔总统在谈到最近在非洲发生的一些事件时说:“很清楚,有人反对我们这些国家有选择符合我们各国人民利益的发展道路的自由。不仅如此,帝国主义者甚至反对我们这些国家的政府有同自己所愿意的人合作的权利,并且迫使某些国家执行违反它们人民的愿望的政策。” 他说,帝国主义不让非洲国家奉行维护国家尊严和真正独立的政策,到处制造不稳定和混乱,一意扶植他们的傀儡上台,以永远保持他们的剥削。我们确信,非洲的人民和非洲的干部会一天比一天认识到这种危险。 凯塔总统说,马里的战士们应该时刻准备保卫祖国和人民的果实。
8. 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代表强调发动群众 把武装斗争扩展到整个安哥拉领土
第4版()专栏: 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代表强调发动群众 把武装斗争扩展到整个安哥拉领土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阿尔及尔消息: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驻阿尔及尔代表路易斯·阿尔梅达最近发表文章,表示要进一步广泛发动群众,扩大武装斗争。 阿尔及利亚《非洲革命》周刊在二月五日刊登了这篇文章。文章指出,一股新的革命之风席卷了安哥拉,几乎各地都建立了斗争的核心,以进一步广泛地动员人民,把武装斗争的阵线扩大到安哥拉整个领土。 文章说,安哥拉人民不仅是为了使安哥拉属于安哥拉人而战斗,也是为了非洲,为了使权利归于所有其他国家的人民而战斗。 文章强调指出,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只不过是大垄断资本和大国际托辣斯的宪兵而已。因此安哥拉人民的斗争也是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斗争。 文章说,我们只要有勇敢、坚持和高度的斗争精神,就一定可以达到解放安哥拉的目的。 任何障碍和困难都不能动摇安哥拉人民在整个国土上进行斗争的决心。 文章指出:应当注意对群众的政治教育工作,这是发展武装斗争的基础。文章说,在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具备的地方,应该从政治斗争过渡到更高的、更有效的斗争形式——争取全国解放的革命的武装斗争。
9. 阿尔及利亚同美国签订协定 美国将给阿二十万吨小麦
第4版()专栏: 阿尔及利亚同美国签订协定 美国将给阿二十万吨小麦 新华社阿尔及尔二十四日电 美国和阿尔及利亚二十三日在这里签订了一项协定,规定美国给予阿尔及利亚二十万吨小麦,价值约一千二百万美元,作为美国给阿尔及利亚的贷款。 此外,美国决定今年还将赠给阿尔及利亚八万八千二百吨小麦和五千吨食用油;提供一些食品用于阿尔及利亚的一项就业计划;供应君士坦丁地区的一些绿化工地的工人一万九千吨小麦。 阿尔及利亚工业动力部长贝莱德·阿卜杜萨拉姆十五日宣布,美国一家公司已经同阿尔及利亚全国石油商业、运输公司达成协议,建立一个混合公司,来进行撒哈拉石油的钻井工程。
10. 图片
第4版()专栏: 二月二十七日,以宫本显治同志(右一)为首的日本共产党代表团,由河内乘飞机到达南宁,继续访问我国。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韦国清同志(右二)等到机场热烈欢迎。 新华社记者 胥志成摄(传真照片)
11. 在缅甸人民心里架起了友谊之桥——中国专家在缅甸帮助建设滚弄钢索吊桥的日子里
第4版()专栏: 在缅甸人民心里架起了友谊之桥 ——中国专家在缅甸帮助建设滚弄钢索吊桥的日子里 去年,时节已经是十二月了,在缅甸滚弄地方却还是秋高气爽,枝青叶绿。帮助缅甸建设滚弄钢索吊桥的中国专家们提前三个月完成了建设任务,准备回国了。临行的一天,成群结队的缅甸工人和当地的居民大清早就赶到中国专家的住宿地来送行,并且带着各种各样的礼物向中国专家表示他们的依依之情。中国专家们对他们的盛情,表示感谢,婉言辞谢了他们的礼物。分别的时候到来了,很多人的眼圈红了,有些人甚至泣不成声。本来,大家心里有多少话要说啊!可是在这个时候,还能说些什么呢?雄伟地耸立在萨尔温江上的大桥,象征着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已经替代了彼此的言语…… 中国专家在缅甸工作的日子里,留下了很多友谊的佳话。 中国专家对缅甸工人和技术人员怀着兄弟般的感情。专家们指导缅甸施工人员的人数较多,有的专家一个人甚至要指导几十人。尽管工作十分紧张和劳累,但是中国专家们总是认真而热情地对缅甸施工人员传授技术。缅甸工人感动地说:“中国专家真好!指导我们学习技术耐心、和气。”在施工中,很多中国专家主动将手套之类的劳动保护用品让给缅甸工人弟兄用。不但如此,中国专家在生活上也做到了和缅甸的工人兄弟互相关心。前年中秋节晚上,中国专家每人分了些月饼。有一位专家想起同他一起工作的一位缅甸工人正在生病,就把自己的一份月饼送给他。这位工人被中国专家的深情厚意所感动,一次去曼德勒探亲,特意给这位专家选购了一条十分好看的“沙笼”(缅服)。工地上有一位年纪很小的缅甸工人,中国专家一直把他当小弟弟看待,对他十分关怀。有一次,给了他两个橘子。这个“小弟弟”舍不得吃,把橘子放在口袋里,经常拿出来对旁人说:“这是中国专家送我的。” 中国专家对滚弄桥的建设,抱着极为负责的态度,处处为缅甸人民着想。原先设计的吊桥,北岸与南岸一样有两排钢结构栏杆。施工过程中,发现北岸有山壁,壁下有水沟。中国专家就征得缅甸工程师的同意,主动修改了设计,把北岸两排三十米长的栏杆去掉了。这样,既无损美观和效用,又节省了一部分投资。 中国专家为了使滚弄桥早日通车,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有一位专家在缅甸工作半年,只休息了三个星期日。施工高潮期间,有一天晚上,几十名中国专家从一里多远的地方将一百几十方石块运到了滚弄桥头。缅甸工程师知道后,号召工人向中国专家学习。第二天晚上,缅甸工人也加班运石块。正是由于缅甸工人、技术人员和中国专家的紧张劳动,使得滚弄大桥提前三个月建成。 在通车那天,从附近乡下赶来的一位老年农民说:“这么大的桥在中国专家帮助下,一年半就建成了。换别人,总得搞几年。”这位老人的话是有根据的。几年前,六十多名印度人在离现今滚弄桥两百多米远的地方,搞了两条摆渡拴缆绳用的钢索,灌了几十立方混凝土,这样一点小工程还花了两年的时间才完成。眼下滚弄大桥不说别的,单是灌的混凝土就有六千几百立方! 中国专家已经离开缅甸回国了。但是,他们在缅甸不仅是帮助建设了一座钢索吊桥,而且还在缅甸人民心里架起了一座中缅人民友谊之桥。 江上帆(附图片) 中国专家在缅甸滚弄钢索吊桥的工地上劳动。 新华社发
12. 现代京剧第一次到国外演出——记中国青年京剧团访问缅甸
第4版()专栏:仰光通讯 现代京剧第一次到国外演出 ——记中国青年京剧团访问缅甸 中国青年京剧团从一月五日到二月二日访问了缅甸。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京剧团先后在仰光、勃生和曼德勒演出了十八场,观众近七万人。他们演出的现代京剧和传统的折子戏,都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远道而来 一睹为快 中国的京剧艺术对缅甸观众来说并不陌生。在这以前,中国的京剧团曾两度访问过缅甸。但是,现代京剧对于缅甸观众来说却是“春雷第一声”。同时,这也是中国现代京剧第一次在国外同观众会见。 京剧团在缅甸演出期间,不仅场场座无虚席,而且每一场都有许多人站着看戏。场内站不下,人们就聚集在场外,通过扩音器听音乐和唱腔。不论是在仰光、勃生或是曼德勒,绝大部分入场票都在几天以前销售一空。在售票处,人们日夜排着长长的队伍,还有许多人从四面八方专程赶来买票。据一位缅甸朋友说,京剧团在曼德勒演出时,周围有五六十个地区的人们远道赶来看戏,不管路途多遥远,多劳累,也不管旅费多昂贵,只要能欣赏一次中国现代京剧,他们就如愿以偿。这表明,缅甸观众对正在建设新生活的中国人民怀抱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对中国的现代京剧具有强烈的兴趣。 集体精神 感人至深 《战洪图》,是京剧团带来的唯一大型现代京剧,是在缅甸最获好评的现代剧目之一。它在仰光连演四、五场,场场满座。这是一出利用传统艺术形式表现一个广阔的现代斗争的戏剧。它描绘特大洪水威胁工业重镇天津和交通大动脉京汉和津浦铁路的紧急关头,人民公社的社员认清大局,宁愿扒开堤防,让洪水冲走自己的家园,从而保住天津和交通大动脉的动人故事。当剧中解放军战士和人民公社社员跳进滚滚的激流里抢堵决口,当人们一个个拉着郑洪叔的手,激昂慷慨地要求:“让我去扒决口!”“让我去扒决口!”的时候,几千名观众几乎屏住了呼吸,全场鸦雀无声,注视着这紧张的场面。中国人民这种舍死忘生、保卫集体的精神,感染着观众。当剧中人们战胜洪水的时候,观众席也随着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有一位观众伸出大拇指说:“战洪图就是好,它的主题浩瀚,内容新颖,用传统的艺术表现出了新时代的风貌,……通过这出戏,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如何解决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矛盾问题。” 京剧团带给缅甸观众的三个小型现代戏也同样受到了人们的喜爱。《送肥记》是一出没有武打的文戏,但是,三个剧中人围绕一桶粪而展开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斗争,以及这场斗争中充满的强烈的喜剧性冲突,不断引起全场观众朗朗的笑声。观众赞扬《草原小姐妹》说:“那不只是描写一对草原小姐妹如何战胜暴风雪保住公社羊群,那是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建设新生活的缩影!”《让马》被缅甸观众誉为一出“体现中国人民新风尚”的戏剧。一位著名的缅甸文化界人士说:“舞台上虽然没有马,但是两个男女演员挥舞着两支马鞭,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却使我们看到了骏马在飞驰,在嘶叫,在爬山,在过河,一切都是那样逼真,那样形象,好极了!” 现代剧目 鼓舞人心 观众普遍反映,他们喜爱京剧现代戏。他们认为,现代剧目“鼓舞人心”、“教育意义大”,“反映了当代的生活,比传统剧目更易于理解”。一位报界人士说,“现代京剧不仅内容是新的,是社会主义的剧情,是社会主义的内容,而且新的内容也创造了艺术的新形式。因此,现代京剧是中国人民艺术家的成功创造”。 中国青年京剧团的访问使观众不仅看到了中国京剧艺术的发展成果,同时也看到了中国青年艺术工作者的成长。有一次,一些市民想看看在《送肥记》里扮演“样样管”老大娘的演员。当他们看到舞台上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竟是一个十八岁的姑娘时,他们都惊讶不已。而当他们得知全团的演员最小的只有十六岁,最大的也不过二十七岁时,他们就更惊奇了。 青年京剧团在缅甸访问的日子里,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热情的欢迎。在仰光,每当京剧团从旅馆乘车去剧场时,人们见了就向他们招手致意。在游览勃生市容的时候,许多人从家里跑出来,同京剧团演员会见,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你们的演出真精采,我们每场都想看!” 新华社记者 于民生
第 5 版
1. “清官”问题讨论中的几种意见
第5版()专栏: “清官”问题讨论中的几种意见 编者按: 目前在讨论吴晗同志的《海瑞罢官》中,许多文章涉及“清官”的评价问题。两年前,我国学术界也曾就这个问题发表过若干文章。但是,至今还有许多不同的意见。从根本上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对海瑞和其他有关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这就需要继续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现将讨论中的各种主要意见综述于后,以供参考。 什么是“清官”?中国历史上有没有“清官”? 什么是“清官”?有些同志认为:封建社会的“清官”,就是政治上忠于封建制度,思想上恪守封建纲常道德,经济上不贪或者少贪非分之财。有人说:“清官”的“清”,是指“清廉、清正、清明”。 有的同志对“清官”作广义的理解,把历史上凡是执行某些被认为是“进步的”、“改良的”政策的,实行变法和采取改革措施的,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以至抗击侵略的官吏,都称做“清官”、“好官”。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清官”?一些人认为,历史上根本没有“清官”。他们的主要理由是:一、在封建社会里,所有官吏都是代表剥削阶级利益的。他们对人民的剥削虽有程度的不同,但无官不贪,他们不可能一尘不染。二、“清官”和“贪官”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是统治阶级用来划分其内部人物的标准,而不是无产阶级的观念。我们不能拿它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尺度。三、封建统治阶级惯于使用欺骗和镇压两手来统治人民。为了适应本阶级的实际需要,他们往往把某些善于使用欺骗手法的官吏,有意识地美化、宣扬成所谓“循吏”、“良吏”和“清官”,当作政治标本。因此,“清官”实际上是封建统治阶级制造出来的假象。 另一些人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出现的“清官”,是一个客观历史事实。“清官”在我国古代阶级社会中一再出现,并被各个不同阶级所重视,这既不纯粹出自统治者欺骗性的虚构,也不完全是人民群众虚幻理想的产物,而是多少被美化了的实际政治现象。 产生“清官”的历史条件和“清官”的阶级属性是什么? 产生“清官”的历史条件是什么?有人说:“清官”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实行“让步政策”的倡导者、拥护者和执行者。他们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实行“让步政策”而产生的。 有的文章认为:一方面是由于封建国家在应付基本阶级矛盾的同时,还要应付王室同豪强之间的尖锐矛盾,需要一些“循吏”、酷吏、“清官”作为封建官僚制度的补充力量;另一方面是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有些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出而恢张伦常礼教,宣扬德化仁政,以维护封建制度,此即所谓“清官”。 有些同志认为:封建剥削权利分裂为法定权利和法外权利(或习惯权利)。前者体现地主阶级长远的、整体的利益,后者体现地主阶级特殊的、眼前的利益。豪强权贵常为了后者而肆意突破前者,以致激起阶级矛盾的尖锐化。而当尖锐的阶级矛盾严重威胁封建统治时,封建统治必须进行自我调节——维护法定权利,限制习惯权利,以求延续自己的寿命。“清官”就是封建统治进行这种自我调节的工具。他们的所作所为,实质上都是为了维护法定权利,限制习惯权利。 清官的阶级属性是什么?有些人认为,“清官”是代表人民利益的。他们的理由是:一、“清官”既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又同情人民。他们有意识地办了一些好事,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这些措施既同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一致,又同广大人民的当前利益一致,甚至也不违背农民阶级的长远利益。二、“清官”的反权贵斗争是历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事情,是历史上光明面同黑暗面的斗争。“清官”是封建黑暗统治中的一线光明,“清官”体现了人民的理想。 许多同志不同意上述论点。他们认为:封建官吏,无论“清”、“贪”、“好”、“坏”,就其阶级本质来看,都是地主阶级专政的工具,他们坚决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绝不代表人民的利益。“清官”所谓的“爱民”纯粹是欺骗,其用意在于更多地剥削人民并瓦解革命。两个对立阶级的利益绝不可能一致。不能以清、贪的对立来代替阶级的对立,抹煞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基本矛盾。 也有的同志指出:“清官”的“爱民”,在主观上不乏真诚,这是由于他们对掩盖在自己的观点、情感后面的阶级利益可能毫无觉察的缘故。不能否认促使“清官”行动起来的这种观念冲动力,问题在于不应该停止在这种观念冲动力前面,而应该进一步探究这种观念冲动力怎么可能发生,隐藏在这些冲动力量后面的是什么。如果说“清官”的所作所为是出于对人民的同情、怜悯和爱护,那么这种同情、怜悯和爱护无非是反映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手的需要和对残酷剥削的伪装。 “清官”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讨论中普遍论及“清官”的历史作用是什么。有人认为:虽然“清官”只能局部地、暂时地促进生产发展,但是他们实行德治、仁政,毕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有利于生产。虽然“清官”对农民斗争起有麻痹作用,但是他们压抑豪强,毕竟打击了地主阶级最反动的部分,有利于农民斗争。因此总的说来,“清官”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与上述意见不同,有些同志认为:“清官”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增加封建王朝的收入,防止农民起义,巩固反动的生产关系,只是对地主阶级有利,根本谈不上对农民有什么好处,也谈不上促进生产发展,推动历史前进。 有的人说,“清官”的历史作用只是:美化封建政权,宣扬封建道德,散布对于“朝廷王法”的迷信,诱使人民做稳奴隶,不致拿起刀来闹革命。“清官”不过是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有利工具,封建秩序的忠实维护者,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大绳索的卫道人,欺骗农民的王牌。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几种不同的“清官”类型:在封建王朝上升时期,“清官”是“圣君贤相”的得力助手。在封建统治已趋腐烂、而农民战争尚未大规模展开时,“清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豪强权贵的不法行为,是封建制度的自我调节工具。“清官”的反豪强斗争在一定条件下,起了揭露封建制度的作用。但是“清官”从来是以失败告终的,“清官”的失败使人民对统治者的幻想破灭,有助于革命的发生。当封建统治秩序土崩瓦解、农民革命已如疾风暴雨时,“清官”则是对付农民起义的骗子和屠夫。 “清官”和贪官有没有区别? 有些同志提出,“清官”和贪官有没有区别?有的人认为:“清官”同豪强恶霸、贪官污吏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贪官是封建时代的糟粕,“清官”是封建时代的精华。如果清、贪不分,则古人将一无是处,历史将成为漆黑一团。 有些同志说:封建官吏没有清、贪、好、坏之分,本质上都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实行专政的工具,都是剥削、压迫农民的执行人。“清官”和贪官,只是封建政治的两种不同表象,在阶级斗争中,他们各有自己的行动特点罢了。一般说来,贪官追求封建地主阶级个人和集团的眼前利益,杀鸡取卵“清官”则着眼于本阶级的长远利益,养鸡生蛋。他们的区别绝非阶级的区别,只是压迫、剥削的重或更重、狠或更狠的区别,绝非剥削或不剥削、压迫或不压迫的区别。只有首先认识“清官”、贪官的相同本质,再看他们的区别,才有意义,才不致把“清官”同贪官的矛盾代替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 另外一些同志认为提出“清官”与贪官谁好谁坏,这个命题就是不科学的。从根本立场上看,“清官”和贪官都是同人民对立的。“清官”的一切作为不可能超出封建统治所许可的范围。当揭露“清官”的反动本质和欺骗作用时,绝不能根据形式逻辑的推论,得出贪官污吏比“清官”好,暴行可以促进人民斗争的结论。因为这一说法不是从阶级观点分析问题,并且实质上把一切暴力都当作了进步的源泉,把社会发展的动力归之于统治阶级,把历史上最黑暗的势力看作封建社会自己瓦解的内在动力。 应该怎样评价“清官”? 有人认为:评价“清官”应该根据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意见。在封建统治下,广大人民向往比较清明、宽大、廉洁的政治,因而拥护能减轻人民负担、伸雪人民冤枉的“清官”。“清官”体现了人民的理想,人民给予鉴定,叫做“青天”。“清官”在历史上应该是被肯定的、值得纪念的,在某些方面,还是值得今天学习的人物。歌颂“清官”是中国人民的传统,否定“清官”在人民中是通不过的。 有些人说:封建社会根本没有被人民“拥护”的“清官”。人民从来不赞扬那些所谓的“清官”。“清官”这一称号不是农民鉴定的,而是地主阶级文人史家冒充农民给加上的。这些称号不代表当时农民的意见,甚至不代表当时的一般舆论。人民对这些所谓“清官”的鉴定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我们今天对于这些所谓“清官”,应该全盘否定。 另外一些同志指出:只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才能对“清官”作出正确的评价。在封建社会,当人民还没有觉悟,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还没有行动起来反抗封建压迫的时候,其中一部分人可能对“清官”之类的政治现象存在幻想。这是一种落后、软弱、消极、保守的幻想。如果我们今天跟在“当时当地大多数”封建官僚和士大夫后面对“清官”进行歌颂,那是起了麻醉人民群众革命斗志的精神鸦片烟的作用。我们今天的任务应该是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武器,揭穿封建统治阶级装潢在“清官”身上的重重迷雾,消除那些过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落后、软弱、消极和保守的幻想,还他们以本来面目,给予恰如其分的历史评价。
2. 驳“农民起义无用论”
第5版()专栏: 驳“农民起义无用论” 黎晨 提要 徐肇庆同志的“农民起义无用论”或“农民起义黑暗论”,是与吴晗同志的观点完全一致的。他认为农民起义“远水救不了近火”,甚至会给人民带来种种灾祸。这套“理论”是为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万古长存服务的。 徐肇庆同志的《要用历史的眼光看清官》(见二月十七日本报“学术研究”版),一再攻击农民革命、农民起义,企图借此帮一下吴晗同志的忙,其实是帮了倒忙。这篇文章不长,却有不少妙论,概括地说,就是“农民起义无用论”,或称“农民起义黑暗论”。在作者的心目里,农民起义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徐肇庆同志在谈到封建时代农民的出路时说:“农民平时是不上衙门的,要见官员,一定是有重要事情急于要解决,现在轻描淡写地叫他们发动农民革命,不论是否成功,毕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很清楚,在他看来,农民起义不如向封建官僚叩头告状,农民起义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解决不了农民“急于要解决”的问题,一句话,农民起义是毫无用处的。这种“农民起义无用论”,一笔抹煞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历史作用。 一笔抹煞,痛快固然痛快,可是你怎么来解释历史发展的规律呢?今天,恐怕连一个小学生也懂得: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不是人们主观制造的,而是客观的、必然的,根本不存在叫不叫农民“发动农民革命”的问题。既然有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就必然有农民的反抗、革命、起义,这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我国历史上,有过大小几百次农民起义,每次起义,农民都拿起大刀、长矛向封建王朝和地主阶级杀去,官府的租税不交了,劳役不服了,封建统治遭受沉重的打击,封建王朝在历史上一个又一个地被打翻了,或者被削弱了,这怎么能说不能解决农民“急于要解决”的问题,怎么能说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呢?革命、起义不解决问题,难道向“青天大老爷”叩头哀告反而更解决问题吗?历史上找得出一个封建王朝是由于农民向“清官”告状而覆灭的吗?不,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客观事实说明,只有“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六一九页)徐肇庆同志要人家“千万不能闭着眼睛,空谈理论”,要“尊重客观事实”,可是自己却“闭着眼睛”,否定农民起义,这有一点“尊重客观事实”的起码态度吗? 徐肇庆同志悲叹道:“一部历史从三皇五帝一直到宣统末年,尽管大小起义事件有数百起,甚至数千起,但是搞来搞去,不过是这个王朝替代另一个王朝罢了”。意思也十分明白:闹来闹去,农民起义终归失败了,因而是没有用的,是不应当肯定的。不错,由于历史的局限,农民起义常常是失败了。但是,对于失败,人们可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看法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国劳动人民从来没有在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和残酷镇压下容忍、屈服,他们总是失败了再干,敢于向反动统治实行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他们每次都用革命的手段达到推翻和改造这种统治的目的”(《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六一七页)。农民起义、农民战争、农民革命是历史上扑不灭的火焰。这是我国人民最优秀、最宝贵的革命传统。在历史上,一个阶级打倒另一个阶级的革命斗争,从来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巴黎公社不也失败了吗?难道因此就可以否定巴黎公社的伟大历史意义吗?不能。同样,农民起义的失败,也不能成为否定农民起义的理由。而徐肇庆同志却有另一种看法,他轻蔑地说:“这不过是一个王朝替代另一个王朝罢了”,从而得出农民起义无用的结论。作者大概有点心虚,赶忙声明“我这一番话并不是说,过去的农民不应该去斗争”,其实是不打自招:农民起义既然无用,又何必起义、何必搞武装斗争,还是听天由命、永世当奴隶吧,或者等待“青天大老爷”来保命吧!这实际上是数典忘祖,完全否定了我们祖先光荣斗争、流血牺牲的历史,这种态度是极其轻浮、荒诞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错误态度。 徐肇庆同志还向前迈了一大步,索性骂起农民起义来了:“即使人民天天斗争,月月起义,年年换朝代,也是好不了多少的。我们只要看一看历史上的所谓乱五代,那时候人民流浪各处,妻离子散,谈不上什么安居乐业。广大人民的情况不是好一些,反而是坏一些了”。应当指出,把各封建集团混战的“乱五代”当作是“农民起义”,这是胡诌白扯,毫无历史知识。不过,从他持有的这个“农民起义”的例子,我们倒能更好地弄清这种观点的实质。说穿了,这不单是“农民起义无用论”,而且是“农民起义黑暗论”了。在他看来,农民起义糟得很,造成了天下大乱,一片黑暗,闹得人民“流浪各处”,“妻离子散”,再不能“安居乐业”,情况“是坏一些了”,真是罪莫大焉。农民起义是“糟得很”,还是“好得很”?对农民起义究竟抱什么态度?这是一个阶级立场的问题。毛主席早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就曾热烈称赞农民运动“好得很”。他说:“无数万成群的奴隶——农民,在那里打翻他们的吃人的仇敌。农民的举动,完全是对的,他们的举动好得很!‘好得很’是农民及其他革命派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站到反革命立场上去了。”这几句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难道还需要解释吗?可是,徐肇庆同志显然不赞成这种革命理论。按照他的“理论”,似乎只要农民服服贴贴受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不起义,不反抗,有了“事情”找封建“官员”解决解决,就能够“安居乐业”,就“好得很”。这岂不是把地主阶级的所谓“太平盛世”看作“安居乐业”的光明时代,而把农民起义看作“黑暗”时代吗?这究竟站到什么立场上去了呢? 其实,给农民起义制造种种罪名,并不是徐肇庆同志的“创举”,论“功绩”还得归到吴晗同志的名下。一九五八年以来,历史界掀起了用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历史唯心主义的革命浪潮,要求打破以帝王将相为中心的王朝体系,恢复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应有地位。而吴晗同志却“骨鲠在喉”,硬要为帝王将相争地位,大力鼓动复古主义思潮。他大喊大叫农民起义写多了,帝王将相写少了,只写农民起义“历史上的光明面丧失了”,“一片打倒声”,历史成为“漆黑一团,灰溜溜的”。在他看来,历史之光不是来自劳动人民,而是来自帝王将相,汉武、唐宗、康熙、乾隆的时代是“光明”时代,而农民起义则是“黑暗”时代、“人吃人”的时代。吴晗同志的观点被揭发以后,徐肇庆同志不过是重新拾起吴晗的陈旧武器作一番无力的挣扎罢了。 吴晗也好,徐肇庆也好,他们的观点是不难揭穿的。我们认为,革命有理,造反有理。而他们否定农民起义,竭力美化“清官”,实际上就是鼓吹革命无理,造反无理,地主阶级统治、剥削、压迫劳动人民是天经地义。这种“农民起义无用论”或“农民起义黑暗论”,无疑是为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万古长存服务的。可见吴晗同志的观点并没有使徐肇庆同志的文章站住脚,而徐肇庆同志的文章反而使吴晗同志的观点变得更荒谬了。这岂不是意欲帮忙,却帮了倒忙。
3. “刚直不阿”精神的实质
第5版()专栏: “刚直不阿”精神的实质 郑文希 吴晗同志大肆宣扬的海瑞精神,其中突出的一点即所谓“刚直不阿”、“大丈夫”精神。这究竟是什么样的精神呢?吴晗同志为什么不厌其烦地要我们加以继承和学习呢?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刚直不阿”,是封建士大夫十分吹捧的一种精神,为了正确了解它,就必须同封建统治阶级本身,以及产生这些思想的历史基础联系起来考察,才能揭露其阶级实质。 超阶级的“刚直不阿”、“大丈夫”精神,是不可能存在的。封建士大夫都是封建统治阶级所豢养的臣仆,他们不可能离开统治阶级而独立存在。被吴晗同志吹捧为“刚直不阿”的典型的海瑞,为了替皇帝效劳,尽管宦途坎坷,已经七十二岁了,还劲头十足地应诏到南京做官。因为,“君为臣纲”,“君命臣死,臣不敢不死”,“君命召不俟驾而行”,从来就是封建士大夫奉为天经地义的道德准则。海瑞的“刚直不阿”精神,正是同这种阶级的道德准则紧密相联的。 在一般情况下,“刚直不阿”多是封建士大夫用来赞美那些敢于犯颜直谏、敢于同权臣斗争的人物的精神。海瑞据说就具有这种性格。吴晗同志在《海瑞罢官》一剧中更极尽其渲染之能事。那么,在封建社会里,为什么有一些人敢于“直谏”和“斗争”呢? 在封建制度下,保持封建土地占有制以及耸立在这种占有制基础上的封建王朝,这是封建统治者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所在。但是,农民起义的风暴,一再打击了封建土地关系,倾覆了一个接一个的封建王朝。在保持封建土地占有制和封建国家方面,许多投靠皇帝的封建士大夫同封建皇朝有着共同的利益。许多有远见的封建士大夫也多少感觉到,“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换句话说,农民是剥削的对象,也是革命风暴的源泉。因此,他们对农民的剥削不得不有一个限度。 但是,残暴的封建统治者,又在不断挖自己的墙脚。封建统治者的贪欲是无止境的,这就必然造成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而引起同封建皇朝利益休戚相关的一部分士大夫的忧心。因此,他们或者犯颜直谏,揭露一些矛盾,或者出谋划策,妄图挽狂澜于既倒,或者进行几场内部斗争,抑制一些豪强的无穷贪婪和肆意暴行。但是,这些社会庸医的共同特点是,幻想保存现有的生产条件(封建制度),而避免它的社会后果;揭露一些次要矛盾和现象,他们的抑制豪强,是打苍蝇不打老虎,为了维护最大的豪强——封建皇帝的利益,而抑制其他小豪强的利益。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刚直不阿”、犯颜直谏、不避权贵的阶级本质。海瑞的《治安疏》也道出了这个秘密。他在《治安疏》的开头就说得很清楚:“可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他在疏中向嘉靖皇帝警告说:“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自阶下登极初年,亦有之而未甚也。”农民起来暴动了,“君道”、“臣职”都保不住了。所以他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为了明皇朝的“万世治安”,而冒死上疏的。海瑞的抑制豪强不过是为了在“江南立千百年基业,酬上恩报知己”。 这类“刚直不阿”的道德情操,既然从根本上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那末,所谓“圣君”自然就极力加以鼓励和提倡。这无非是一方面鼓励这些士大夫为他们鞠躬尽瘁,出谋献计;另一方面又把这些士大夫作为巩固自己统治的工具,用来揭发、弹劾和惩治那些危害封建皇朝法定利益的个别贵族集团。例如,宋朝包拯“立朝刚肃、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②,不就是起了这个作用吗?统治阶级还把 自己提倡“刚直不阿”精神,作为掩饰封建皇朝凶残本相、麻醉人民的鸦片,以欺骗老百姓相信完全可以通过这些“刚直不阿”的士大夫,来“解除”自己的苦痛,千万不可图谋不轨。 由此可见,“刚直不阿”精神是封建统治阶级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是经过加工制造,便具有一幅独立化的外表而已。在封建社会中,有些士大夫确实通过传统和教育承受了这种精神,并以此作为他们的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出发点。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就必须透过封建统治者加上的庄严的圣洁的光圈,看到这种精神的阶级实质。 这种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刚直不阿”精神,可以象吴晗同志所说的,被无产阶级移用于今天,“使之为无产阶级的政治、生产服务”吗?根本不能。列宁说过:“我们的道德完全服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利益。我们的道德是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利益中引伸出来的。”③这就是说,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利益,决定了我们对人对事的根本态度。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是同“刚直不阿”精神毫不相干的。 “刚直不阿”的精神是我们对待阶级敌人所需要的吗?根本不是。我们对于国内外的阶级敌人,充满了最大的阶级仇恨。鲁迅说得好:“横眉冷对千夫指”,就是说的对于阶级敌人要同他们作坚决斗争,以至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他们,根本不需要什么“刚直不阿”。 “刚直不阿”的精神能够移用于对待人民吗?根本不能。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④衡量一个人的道德面貌就看他是否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里所需要的正是鲁迅所说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了人民,可以出生入死、不畏困难、不怕牺牲,根本谈不上什么“刚直不阿”。 “刚直不阿”的精神能够移用来处理同志关系吗?也根本不能。我们革命队伍中的同志是为着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的。我们必须在革命原则的基础上互相帮助,加强团结。毛泽东同志说:“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⑤就是对待同志的缺点和错误,我们也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所谓“刚直不阿”的精神,同革命者的态度是多么格格不入。 “刚直不阿”的精神还能够用来对待党的领导和一切革命组织吗?完全不能。共产党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党的利益同无产阶级的利益、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具有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作风,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在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由于主客观的各种原因,有时的确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但是,“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⑥对待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的党,如果说还需要封建士大夫的“刚直不阿”精神,那岂不是奇谈怪论吗? 在我们党内和各种革命组织内部,还存在领导同被领导的关系。在处理领导同被领导、上级同下级之间的关系上,也不需要什么“刚直不阿”的精神。在党内和革命组织内部,人同人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互助合作的同志关系。所以有领导同被领导、上级同下级之分,只是由于革命分工的不同,而且这种关系是完全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础之上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党的原则、革命的原则来处理这种关系的。在他们的心目中,只能是党的利益、革命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保持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这一切革命美德,同封建士大夫的“刚直不阿”有什么共同之点呢? 可见,作为封建道德规范的“刚直不阿”精神同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格格不入的,根本不能移用于今天。否则,不是对社会主义社会无知,就是要用封建主义来反对社会主义。 ①《唐书·卢藏用传》。②《宋史·包拯传》。③《青年团的任务》,《列宁全集》第三十一卷,第二五八页。④⑤⑥《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三、一○○四页。
4. 不应该否定海瑞
第5版()专栏: 不应该否定海瑞 李东森 我认为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首先必须有历史的观点,因为任何时代的历史客观环境,对每一个人都起着相当的局限作用。否则,即难以说明问题。 但是,有的同志说:“海瑞是封建皇室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忠臣;他之所以为民,实质上是为了朝廷;所做的一些兴利除弊的措施,本质上是替封建统治服务,对巩固封建秩序起了一定的作用”。他既以海瑞之如此所为为非,那末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人臣,该如何作才对呢?这无疑是以为只有用农民起义的革命手段来推翻这个王朝再建立另一种社会,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和封建统治阶级间的矛盾才行。但这样的想法,是否符合于当时之历史客观条件呢? 学过社会发展史的人都会清楚,社会有它的发展规律,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与当时历史的客观条件相结合,才能对历史起到推动作用。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不会随着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一个封建王朝尚未临于腐败不堪的崩溃阶段,即使农民进行革命,也不会给人民带来幸福,而只会带来灾难。尤其是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还不十分尖锐时,即使侥幸成功,也不过是改朝换代。李自成颠覆明室后的结果,即是很好的证明。当清王朝建立后,反清斗争虽曾一起再起,而由于清朝统治力量尚未至于没落阶段,均归于失败。况当明万历年间,统治阶级还有相当的统治力量,即使是走农民起义革命的道路,能保成功吗?即使成功,能出现我们现在的这样社会吗? 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论封建中曾这样提道:“彼封建者非圣人之意也,更古圣王尧舜禹汤而莫之能去,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能也。”孔子生于乱世,而志在大同,然而当时正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阶段,他的理想实现不了。后不得已,他乃归鲁设教,著书立说,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把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传给后世,希冀于来者,可知封建社会之不可逾越也。为防止后代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横征暴敛,使取于民有制,以期人民能够在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少年免于死亡的基础上,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免遭饥饿流离和战祸摧残之苦,复敷之以五教,申明君臣之义和人君对人民应尽的责任,以为后世法,使诸侯士大夫皆有所矜式。故仁人之事君,要引导其君行仁政。君有过,则谏。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则仕。谏不行,言不听,膏泽不下于民则去。象孟子说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果直言敢谏而触怒皇帝,甚至削官贬职,受刑遭诛,惟义所在,在所不计。杀身以成仁,舍生以取义。我国历史上的箕子、比干、屈原、司马迁,魏征、韩愈、陶潜、包文正、岳飞、文天祥等,都属于这一类人物。而海瑞的罢官和所作所为也正是这样。 明朝黄宗羲曾这样说道:“吾之仕也,为天下,而非为一君。为万姓,而非为一姓。”海瑞也正是这样的。而我们现在以海瑞在爱民的基础上忠于君之忠,来忠于我们现在的革命事业以及我们伟大的党和领袖。以海瑞刚正不阿、敢于向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来用于反对不良倾向,这不但有可取,而且大有可取。 至于清官的本质是什么、应该不应该歌颂的问题,我认为如果用历史的观点去认识,那末凡是站在爱民的基础上而忠于君之清官,是可以歌颂的。如果把清官认成是为封建统治阶级起巩固作用的而不应该歌颂,那末试想在我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中的名臣贤将哪一个是为封建统治阶级起破坏作用的?只有利己殃民的贪官污吏,如严嵩、秦桧之流才是这样。难道我们对这些人来歌颂吗?自然不能。如果凡巩固封建统治的就不能歌颂,那么,我们数千年封建社会里的人物只可一概否定。同时说明我们数千年的封建社会根本就不应该有,而应该早就实现我们现在的社会。实际上要是这样地看问题,我们现在的社会也有些走得太慢,应该立刻实现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不然,将来共产主义社会里的人不又非议我们吗? 社会的进化都是从原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我们现在能有这样大的一个民族屹立在世界上,并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而号称文明的古国,是与历史人物中无数忠义有道之士的臣君辅国,使人民少受战祸之苦,得有安居生息之机分不开的。孔子在论管仲时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臣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他的所为不同样是为封建统治阶级起了巩固作用吗?唐代贞观之治,曾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中的黄金时代,当时的魏征所起的作用也同样是如此。我国的珍贵历史遗产是应当总结继承下来的。
第 6 版
1. 好儿子·好学生·好领导 八赞焦裕禄
第6版()专栏: 好儿子·好学生·好领导 八赞焦裕禄 曾尚友 焦裕禄同志是兰考县人民的好领导。他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领导兰考人民,在不长的时间里,战胜自然灾害,改变了生产的面貌。 焦裕禄同志是兰考县人民的好儿子。他真正听毛主席的话,到兰考县去,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全心全意地做兰考人民的勤务员,做兰考人民的老长工。 焦裕禄同志又是兰考县人民的好学生。他遵照毛主席的教导,迈开两脚,走遍全县一百二十多个大队,访贫问苦,从群众中找到自力更生建设兰考的新道路。 焦裕禄同志用他的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只有首先做群众的好儿子,好学生,才能成为群众的好领导。 共产党人的任务是什么?归根到底,难道不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吗?大风雪中,焦裕禄同志走进老贫农的家中,问寒问饥,说:“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他说得多好,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真心实意。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象焦裕禄同志那样,把自己看成群众的儿子,看成群众的阶级兄弟,群众有了困难,就想到这是自己的责任,群众有了问题得不到解决,就“应该感到羞耻”。 作为一个领导者,群众要求他的,不但是能够关心自己的痛痒,更重要的能够为自己指出前进的道路和方向。这就是要象焦裕禄同志那样,用毛泽东思想把群众武装起来,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把群众武装起来,与风斗,与沙斗,与水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新世界。这样做,才是一个好的领导,好的领路人,也才真正是人民的好儿子。 斗争的办法从哪里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不是从办公室中来,不是从少数人的头脑中冒出来,还是要到群众当中去,做群众的小学生。一切真知都是从群众的斗争实践中产生出来的。焦裕禄同志从韩村、秦寨、赵垛楼、双杨树,找到了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兰考的样板,又把它们的经验推广到全县三十六万群众当中去。群众的觉悟提高了,又找到了正确道路,他们就会在战斗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切人间的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愿我们一切在领导岗位上工作的同志,都来做群众的好儿子,好学生,好领导,把关心群众,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和领导群众在自己的工作中完全地结合起来。
2. 焦裕禄同志的二三事
第6版()专栏: 焦裕禄同志的二三事 兰考县爪营公社社长 张士义 一九六二年冬天,焦裕禄同志来兰考任县委书记的时候,我正在兰考县委办公室工作。前前后后,我跟他在一块工作有五个多月的时间。他那种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的革命精神,是我最难忘的。 给老韩岭大队治“病” 焦裕禄同志到兰考的第二天,他就深入到城关公社老韩岭大队。那次是我跟他一起去的。老韩岭大队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二年连续遭受自然灾害侵袭,是个老灾队。可是,这并没有吓倒焦裕禄同志,他深入贫下中农家庭,作了一次访问,晚上又叫大队支部书记通知九个苦大家贫和种地有经验的老贫农,老党员进行座谈。通过座谈,找到了改变老韩岭面貌的途径:必须制定合理制度,保护好田间天然的泡桐树苗;必须根据沙地土质的特性,多种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少种粮食作物(待桐树长起来形成林带能起防风固沙作用后,再适当增加粮食作物);必须制定合理的牲畜繁殖奖罚三角合同,大力繁殖牲畜。改变老韩岭面貌的“药方”找到了。他对公社党委书记孟庆凯同志说:“贫下中农社员看得准,问题提得尖锐,方向看得明确,我们要坚决支持,照这样办下去一定能很快改变面貌。”自那以后,我和焦裕禄同志经常到老韩岭大队去参加劳动。现在,焦裕禄同志的预言已成为现实了,老韩岭大队的泡桐树已经普遍生长起来,防风林带已开始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了。从一九六三年秋季起,这个大队“老灾队”的帽子已经摘掉,而且成为一个余粮队了。 热爱兰考的一草一木 一九六三年春节,我跟着焦裕禄同志一起到南彰公社去布置工作,经过小宋公社境地,焦裕禄同志看着小宋西部那些沙丘的土地说:“这些废堤和沙丘,普遍营造上树林,三五年之后,这里就变成绿洲,那时,树不是就成了摇钱树了吗!这废堤和沙丘旁边的土地,也可以变成肥沃的良田!”我们从红庙、小宋、南彰、张君墓、仪封等公社转了一圈回到县里。有一天,焦裕禄同志在县委办公室里说:“兰考好极了,真是个好地方。从这里物产来说,有小麦、高粱、大豆、花生,有大枣和苹果,有‘百合’和山药,有出名的兰考豆腐乳,特别是还有三十六万勤劳的人民。兰考潜力无穷,前途光明。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就不走!” 焦裕禄同志的这些话,对我们教育很大。遍布兰考的大水坑、洼子窝、废堤、沙丘,历年来就没有收益过。不少同志,包括我在内,对耕种这些土地是没有信心的。但是,焦裕禄同志把那些土地看成三五年之后的“经济收入基地”“聚宝盆”“摇钱树”和盛产五谷的良田。我在兰考工作这些年来,老实说,我是感到灾区工作难做,虽然口头上没有提出什么要求,但是内心是很希望组织上把我调到外县去工作的。自从我跟随焦裕禄同志工作一段时期后,他那种在困难中看到光明的精神鼓舞着我,也使我充满了信心和力量。现在,我愿意在兰考干上一辈子了。 革命需要什么就干什么 有一次在县委办公室里,焦裕禄同志鼓励我们要学习写作,给报纸写稿、编现代戏。当时办公室的同志都说:“我们水平不高,写不好。”他说:“作为一个革命者,必须向困难作斗争。革命需要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不会要去学!”接着他又说:“在一九四八年我刚到河南的时候,正是土地改革运动全面铺开的前夕,那时需要宣传,我们工作队就组织演戏,我没演过戏,也参加演了《血泪仇》和《白毛女》。在演《白毛女》中我扮演的杨白劳。”他还说:“一九五三年以前我是搞农村工作的,一九五三年以后,上级调我到洛阳矿山机器厂去搞工业了,真是什么也不懂,但是革命需要,就应该钻进去。”自那以后,我跟他在一起,就逐渐学着写文件。 不忘过去 焦裕禄同志出身于一个贫农的家庭里,自幼受尽了地主的压迫和剥削,生活过得不如牛马。他还受过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压。有一次,他在城关公社干部会上讲生产救灾工作的时候,他说:“丰收地区出售余粮是反帝反修的爱国主义表现,咱们灾区搞好生产自救,少要国家的统销粮也同样是反帝反修的爱国主义表现。”会议结束,我们回来的路上,他说:“提起帝国主义的时候,我就想起了日本鬼子,我差一点死在他们手里。那年我被鬼子抓去当苦力,弄到东北关在一个地下室的监牢里,夏天热的不得了,他们不给水喝。后来大家选我当代表向鬼子要水喝,要了多次也不给。要得狠了,他们用水龙头往牢里喷水,把个监牢喷成了水牢,水齐胸深,冷水激得大家浑身发抖。还有一次开饭的时候,我当代表给大家发馍吃,发到末了,独独没有我的了。那时我饿得不行,就找日本鬼子要馍吃。他们不给,一个穿黄呢子衣服的鬼子,还用绳子套住我的脖子,让我爬行,我不听,他就用鞭子打我,一直被他打了几个小时,打得浑身稀烂。我们不能忘掉世界上还有帝国主义啊!”
3. 在暴风雨中……
第6版()专栏: 焦裕禄同志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了九年。九年来,他一直辛勤地工作着,在职工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人们回忆起焦裕禄同志当时工作的许多往事,这些“往事”仍象当时一样具有教育意义。这里刊登的几则回忆,就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编者 在暴风雨中…… 一九五三年秋末的一天,焦裕禄正领着民工在修筑公路。忽然,阴云密布,雷声滚滚,紧接着瓢泼似的大雨便倾盆而降。 焦裕禄冒着大雨到各处检查完工作才回到工棚,衣服上的水还没拧干,一个技术员便气喘吁吁地跑来向他报告说:“公路上还有一段排水沟没挖通,雨又下得这么大,很快便会把公路冲垮的!” 焦裕禄一听这话,忽的一下站起身来,问:“那为什么不赶快组织人挖?” “天气太冷,人力不好组织。” 不等那位技术员说完,焦裕禄便说:“我们不能单纯依靠嘴来指挥大家,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动大家。”说完,焦裕禄便首先抄起一把铁锹,一个箭步,冲出了工棚,消失在暴风雨之中……。工棚里的同志们见焦裕禄冲出去后,也紧跟着冲了出去。 在焦裕禄他们的带动下,民工们也都争先恐后地赶来抢挖排水沟。 没有多长时间,排水沟终于被挖通了,雨水顺利地排了出去,保住了公路的安全。
4. 向焦裕禄学习 敬爱的兰考县县委会同志
第6版()专栏: 向焦裕禄学习 敬爱的兰考县县委会同志 我怀着满腔激动的心情,读完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通讯,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是在一九六三年八月入伍的时候认识焦裕禄同志的。那天,我们一些要入伍的青年人来到县招待所。焦裕禄同志接见了我们,和我们亲切地握手、谈话。他对我们说:“你们都是年青的硬小伙子,有文化有才干,到了部队,要听党的话,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我们在家里等着你们的胜利消息。” 临走时,他一直把我们送到火车站,还嘱咐我们:“路上搞好生活,注意安全,到北京后就来信。”我恋恋不舍地看着焦裕禄同志,慢慢松开了握紧的手,向他敬了个礼上了火车。火车徐徐地开动,我从玻璃窗里看到他还在站台上向我们招手。 去年七八月间,部队领导上批准我回乡探亲。一下火车,就觉得兰考的面貌和过去大不相同。真是一派丰收景象。我想:几年前,这里不是旱就是涝,现在变成旱、涝、碱都不怕的“绿洲”了。我心里高兴极了。 我入伍不到三年,按照他的话去做了,去年光荣地参加了共产党。今后,我要学习焦裕禄同志那种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对革命坚定不移的精神;学习他那种热爱人民,为人民不辞千辛万苦的高尚品格;学习他那种长年深入实际,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归根结底,要学习他那种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坚决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一心一意为革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 北京部队战士 常尽春 二月九日
5. 节约十万元建设资金
第6版()专栏: 节约十万元建设资金 一九五四年,焦裕禄负责领导修筑一条临时公路。在工作中,他很珍惜国家的财产,经常对同志们讲,我们国家是个穷的国家,要同志们处处注意勤俭节约。 修筑这条公路前,曾拟定了一个方案,按设计要求,公路底层要铺十五厘米厚的石子,面层要铺十二厘米厚的石子。焦裕禄经过考虑后,对技术人员说:“我们修的是一条临时公路,只在建厂初期使用,一两年后就不用了,是不是可以将路面的厚度减薄一些?要知道,光这一条临时公路所花的钱,就等于几个县一年所交的公粮啊!” 在场的几个同志听了他的话之后,都不禁为他那种设身处地为人民着想,处处为国家节约的精神所感动。后来,经过几个工地技术人员仔细研究,都认为焦裕禄同志的意见提得好,便决定采纳他的意见,把路面铺薄一些。 结果,仅这一次就为国家节约了十万元的建设资金。
6. 席棚办公
第6版()专栏: 席棚办公 一九五六年年底,焦裕禄从大连起重机厂实习回来,就在一金工车间当主任。当时,由于车间还没有建成,车间的一些同志便在离厂一里多路的宿舍区办公。焦裕禄感到这样工作起来很不方便,就在厂子里找了一个施工时留下的旧席棚,要求大家把办公地点搬到席棚去。有个别同志说:“天这么冷,席棚四处透风,怎么能工作呢?” 焦裕禄回答说:“席棚虽然冷一点,但工作起来却方便得多,只要对工作有利,冷一点又算得什么。我们干革命就不能怕吃苦。再说,天冷还可以生火么!” 听他这么一说,大家思想通了,就愉快地把办公室搬进了席棚子里。 搬到席棚办公后,焦裕禄更是处处为大家着想,无论刮风下雪,每天清晨,他总是来的早早的,先把火给生着,同志们一来上班,便看到火红的炉火熊熊正旺,但焦裕禄同志却不在炉旁烤火,而是在他自己的办公桌前专心致志地阅读毛主席著作呢。
7. 你真是我的好邻居
第6版()专栏: 你真是我的好邻居 一九五八年三月间,铸铁车间工人张泉生由上海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厂,住在焦裕禄的紧隔壁。当时洛阳地区供给大米很少,张泉生吃不惯这里供应的粮食,一心想调回上海工作。焦裕禄发现邻居的思想不对头,有一天就找老张谈心,“老张啊,眼下洛阳在许多地方还不如上海。可是,我们不应该拿生活水平高的比,应该看一看全国人民的生活情况,也就是说拿低标准来比,就不会有意见了。我们干革命,搞建设,不能怕吃苦,怕吃苦,慢慢就会犯错误的。我们应该努力工作,把洛阳也建设成象上海一样的城市。”张泉生觉得焦裕禄说得对,但是心里却想:反正杂粮总没有大米好吃。没想到,事隔几天之后,焦裕禄竟把自家积存的二十多斤雪白的大米亲自送到张泉生的房间来,执意要他收下。张泉生又感激,又羞愧,他紧紧握住老焦的手,激动地说:“焦裕禄同志,你真是我的好邻居!”
8. 两用大衣
第6版()专栏: 两用大衣 一九五九年,焦裕禄同志从一金工车间调到生产调度科当科长。科里的同志见焦裕禄同志上班时,老穿着一件又破又旧的黑大衣。一天,有位同志和他半开玩笑地说:“焦裕禄同志,你怎么这么俭省,现在都当了科长啦,怎么还穿着这件旧大衣,该把它送到博物馆了吧?!” 焦裕禄当时笑了笑,回答说:“换新的?我还没想过哩!这件大衣还能穿,就让它多为人民服几年务吧。再说,穿旧大衣还有个好处,下车间和工人接触多方便,要是穿件新大衣,工人还怕给咱身上蹭上油,不敢接近呢!” 他的话虽然只是随口说说,但却使那位同志感受很深。 要说焦裕禄同志这件黑大衣,还是有点来历的。一九五三年从地方转业时,大家都见他穿着它,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了九年,他从车间到生产科,天冷时,人们见他穿着它。直到他从工厂又重返农业第一线,送别他的时候,人们仍见他带着那件黑大衣。 人们记得很清楚,这件黑大衣,天冷时他当衣服穿,遇到工作忙,在车间睡觉时,他就铺一半盖一半当被子用,所以后来,大家都称这件大衣是“两用大衣”。
9. 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图片)
第6版()专栏: 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焦裕禄》组画之一) 广州部队美术工作者集体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