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02-07

第 1 版

1.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第1版()专栏: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一九六二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年的最低水平。 就是在这样的关口,党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 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多么苦难的景象呵!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 困难,重重的困难,象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的双肩。但是,焦裕禄是带着《毛泽东选集》来的,是怀着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来的。在这个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看来,这里有三十六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鲜血解放出来的九十多万亩土地。只要加强党的领导,一时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要杀出条路来。 第二天,当大家知道焦裕禄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下乡了。 他到灾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队去了。他到贫下中农的草屋里,到饲养棚里,到田边地头,去了解情况,观察灾情去了。他从这个大队到那个大队,他一路走,一路和同行的干部谈论。见到沙丘,他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见到涝洼窝,他说:“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养鱼。”见到碱地,他说:“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转了一圈回到县委,他向大家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焦裕禄的话,说得大家心里热呼呼的。大家议论说,新来的县委书记看问题高人一着棋,他能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能从不利条件中看到有利因素。 “关键在于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改变” 连年受灾的兰考,整个县上的工作,几乎被发统销粮、贷款、救济棉衣、烧煤所淹没了。有人说县委机关实际上变成了一个供给部。那时候,很多群众等待救济,一部分干部被灾害压住了头,对改变兰考面貌缺少信心,少数人甚至不愿意留在灾区工作。他们害怕困难,更害怕犯错误。…… 焦裕禄想:“群众在灾难中两眼望着县委,县委挺不起腰杆,群众就不能充分发动起来。‘干部不领,水牛掉井’,要想改变兰考的面貌,必须首先改变县委的精神状态。” 夜,已经很深了,焦裕禄躺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他披上棉衣,找县委副书记张钦礼谈心去了。 在这么晚的时候,张钦礼听见叩门声,吃了一惊。他迎进焦裕禄,连声问:“老焦,出了啥事?” 焦裕禄说:“我想找你谈谈。你在兰考十多年了,情况比我熟,你说,改变兰考面貌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张钦礼沉思了一下,回答说:“在于人的思想的改变。” “对。”焦裕禄说:“但是,应该在思想前面加两个字:领导。眼前关键在于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改变。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群众。” 两个人谈得很久,很深,一直说到后半夜。他们的共同结论是,除“三害”首先要除思想上的病害;特别是要对县委的干部进行抗灾的思想教育。不首先从思想上把人们武装起来,要想完成除“三害”斗争,将是不可能的。 严冬,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召集在家的县委委员开会。人们到齐后,他并没有宣布议事日程,只说了一句:“走,跟我出去一趟。”就领着大家到火车站去了。 当时,兰考车站上,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车站的屋檐下,挂着尺把长的冰柱。国家运送兰考灾民前往丰收地区的专车,正从这里飞驰而过。也还有一些灾民,穿着国家救济的棉衣,蜷曲在货车上,拥挤在候车室里……。 焦裕禄指着他们,沉重地说:“同志们,你们看,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是灾荒逼迫他们背井离乡的,不能责怪他们,我们有责任。党把这个县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 他没有再讲下去,所有的县委委员都沉默着低下了头,这时有人才理解,为什么焦裕禄深更半夜领着大家来看风雪严寒中的车站。 从车站回到县委,已经是半夜时分了,会议这时候才正式开始。 焦裕禄听了大家的发言之后,最后说:“我们经常口口声声说要为人民服务,我希望大家能牢记着今晚的情景,这样我们就会带着阶级感情,去领导群众改变兰考的面貌。” 紧接着,焦裕禄组织大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鼓舞大家的革命干劲,勉励大家象张思德、白求恩那样工作。 以后,焦裕禄又专门召开了一次常委会,回忆兰考的革命斗争史。在残酷的武装斗争年代,兰考县的干部和人民,同敌人英勇搏斗,前仆后继。有一个区,曾经在一个月内有九个区长为革命牺牲。烈士马福重被敌人破腹后,肠子被拉出来挂在树上。……焦裕禄说:“兰考这块地方,是同志们用鲜血换来的。先烈们并没有因为兰考人穷灾大,就把它让给敌人,难道我们就不能在这里战胜灾害?” 一连串的阶级教育和思想斗争,使县委领导核心,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站起来了。他们打掉了在自然灾害面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的懦夫思想,从上到下坚定地树立了自力更生消灭“三害”的决心。不久,在焦裕禄倡议和领导下,一个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被制订出来。这个蓝图规定在三五年内,要取得治沙、治水、治碱的基本胜利,改变兰考的面貌。这个蓝图经过县委讨论通过后,报告了中共开封地委,焦裕禄在报告上,又着重加了几句: “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对着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 这几句话,深切地反映了当时县委的决心,也是兰考全党在上级党组织面前,一次庄严的宣誓。直到现在,它仍然深深地刻在县委所有同志的心上,成为鞭策他们前进的力量。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焦裕禄深深地了解,理想和规划并不等于现实,这涝、沙、碱三害,自古以来害了兰考人民多少年呵!今天,要制伏“三害”,要把它们从兰考土地上象送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 他想,按照毛主席的教导,不管做什么工作,必须首先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战胜灾害,单靠一时的热情,单靠主观愿望,事情断然是办不好的。即使硬干,也要犯毛主席早已批评过的“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的错误。要想战胜灾害,必须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详尽地掌握灾害的底细,了解灾害的来龙去脉,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部署。 他下决心要把兰考县一千八百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去掂一掂兰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份量。 根据这一想法,县委先后抽调了一百二十个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焦裕禄和县委其他领导干部,都参加了这场战斗。那时候,焦裕禄正患着慢性的肝病,许多同志担心他在大风大雨中奔波,会加剧病情的发展,劝他不要参加,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同志们的劝告,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不愿意坐在办公室里依靠别人的汇报来进行工作,说完就背着干粮,拿起雨伞和大家一起出发了。 每当风沙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的时候,雨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和变化的时候。他认为这是掌握风沙、水害规律最有利的时机。为了弄清一个大风口,一条主干河道的来龙去脉,他经常不辞劳苦地跟着调查队,追寻风沙和洪水的去向,从黄河故道开始,越过县界、省界,一直追到沙落尘埃,水入河道,方肯罢休。在这场艰苦的斗争中,县委书记焦裕禄简直变成一个满身泥水的农村“脱坯人”了。他和调查队的同志们经常在截腰深的水里吃干粮,有时夜晚蹲在泥水处歇息……。 有一次,焦裕禄从?县阳堌公社回县的路上,遇到了白帐子猛雨。大雨下了七天七夜,全县变成了一片汪洋。焦裕禄想:“嗬,洪水呀,等还等不到哩,你自己送上门来了。”他回到县里后,连停也没有停,就带着办公室的三个同志出发了。眼前只有水,哪里有路?他们靠着各人手里的一根棍,探着,走着。这时,焦裕禄突然感到一阵阵肝痛,时时弯下身子用左手按着肝部。三个青年恳求着说:“你回去休息吧。把任务交给我们,我们保证按照你的要求完成任务。”焦裕禄没有同意,继续一路走,一路工作着。 他站在洪水激流中,同志们为他张了伞,他画了一张又一张水的流向图。等他们赶到金营大队,支部书记李广志看见焦裕禄就吃惊地问:“一片汪洋大水,您是咋来的?”焦裕禄抡着手里的棍子说:“就坐这条船来的。”李广志让他休息一下,他却拿出自己画的图来,一边指点着,一边滔滔不绝地告诉李广志,根据这里的地形和水的流势,应该从哪里到哪里开一条河,再从哪里到哪里挖一条支沟,……这样,就可以把这几个大队的积水,统统排出去了。李广志听了非常感动,他没有想到焦裕禄同志的领导工作,竟这样的深入细致!到吃饭的时候了,他要给焦裕禄派饭,焦裕禄说:“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说着就又向风雨中走去。 送走了风沙滚滚的春天,又送走了雨水集中的夏季,调查队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方圆跋涉了五千余里,终于使县委抓到了兰考“三害”的第一手资料。全县有大小风口八十四个,经调查队一个个查清,编了号、绘了图;全县有大小沙丘一千六百个,也一个个经过丈量,编了号,绘了图;全县的千河万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 这种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使县委基本上掌握了水、沙、碱发生、发展的规律。几个月的辛苦奔波,换来了一整套又具体又详细的资料,把全县抗灾斗争的战斗部署,放在一个更科学更扎实的基础之上。大家都觉得方向明,信心足,无形中增添了不少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夜已经很深了,阵阵的肝痛和县委工作沉重的担子,使焦裕禄久久不能入睡。他的心在想着兰考县的三十六万人和二千五百七十四个生产队。抗灾斗争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觉悟也有高有低,怎样才能把毛泽东思想红旗高高举起?怎样才能充分调动起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快地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起轰轰烈烈的抗灾斗争?…… 焦裕禄在苦苦思索着。 他披衣起床,重又翻开《毛泽东选集》。在多年的工作中,焦裕禄已养成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习惯,他从毛主席的著作中汲取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县委开会,他常常在会前朗读毛主席著作中的有关章节。无论在办公室,或下乡工作,他总要提着一个布兜儿,装上《毛泽东选集》带在身边。每次遇到工作中的困难,他都认真地向毛主席的著作请教,严格地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办。他曾对县委的同志们介绍自己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方法,叫做“白天到群众中调查访问,回来读毛主席著作,晚上‘过电影’,早上记笔记。”他所说的“过电影”,主要是指联系实际来思考问题。他说:“无论学习或工作,不会‘过电影’那是不行的。” 现在,全县抗灾斗争的情景,正象一幕幕的电影活动在他的脑海里,他带着一连串的问题,去阅读毛主席《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那篇文章。目光停在那几行金光闪耀的字上: “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 毛主席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力量,眼前一下子豁亮起来。他决定发动县委领导同志再到贫下中农中间去。他自己更是经常住在老贫农的草庵子里,蹲在牛棚里,跟群众一起吃饭,一起劳动。他带着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群众的无限信任,在广大贫下中农间询问着、倾听着、观察着,他听到许多贫下中农要求“翻身”、要求革命的呼声。看到许多队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对“三害”斗争的革命精神。他在群众中学到了不少治沙、治水、治碱的办法,总结了不少可贵的经验。群众的智慧,使他受到极大的鼓舞,也更加坚定了他战胜灾害的信心。 韩村是一个只有二十七户人家的生产队。一九六二年秋天遭受了毁灭性的涝灾,每人只分了十二两红高粱穗。在这样严重的困难面前,生产队的贫下中农提出,不向国家伸手,不要救济粮、救济款,自己割草卖草养活自己。他们说:摇钱树,人人有,全靠自己一双手。不能支援国家,心里就够难受了,决不能再拉国家的后腿。就在这年冬天,他们割了二十七万斤草,养活了全体社员,养活了八头牲口,还修理了农具,买了七辆架子车。 秦寨大队的贫下中农社员,在盐碱地上刮掉一层皮,从下面深翻出好土,盖在上面。他们大干深翻地的时候,正是最困难的一九六三年夏季。他们说:“不能干一天干半天,不能翻一锨翻半锨,用蚕吃桑叶的办法,一口口啃,也要把这碱地啃翻个个儿。” 赵垛楼的贫下中农在七季基本绝收以后,冒着倾盆大雨,挖河渠,挖排水沟,同暴雨内涝搏斗。一九六三年秋天,这里一连九天暴雨,他们却夺得了好收成,卖了八万斤余粮。 双杨树的贫下中农在农作物基本绝收的情况下,雷打不散,社员们兑鸡蛋卖猪,买牲口买种子,坚持走集体经济自力更生的道路,社员们说:“穷,咱穷到一块儿;富,咱也富到一块儿。” 韩村,秦寨,赵垛楼,双杨树,广大贫下中农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使焦裕禄十分激动。他认为这就是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的贫下中农革命精神的好榜样。他在县委会议上,多少次讲述了这些先进典型的重大意义,并亲自总结了它们的经验。他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该把群众中这些可贵的东西,集中起来,再坚持下去,号召全县社队向他们学习。” 一九六三年九月,县委在兰考冷冻厂召开了全县大小队干部的盛大集会,这是扭转兰考局势的大会,是兰考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一次誓师大会。会上,焦裕禄为韩村、秦寨、赵垛楼、双杨树的贫下中农鸣锣开道,请他们到主席台上,拉他们到万人之前,大张旗鼓地表扬他们的革命精神。他把群众中这些革命的东西,集中起来,总结为四句话:“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他说:这就是兰考的新道路!是毛泽东思想指引的道路!他大声疾呼,号召全县人民学习这四个样板,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在全县范围内锁住风沙,制伏洪水,向“三害”展开英勇的斗争! 这次大会在兰考抗灾斗争的道路上,是一个伟大的转折。它激发了群众的革命豪情,鼓舞了群众的革命斗志,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抗灾斗争的发展。它使韩村等四个榜样的名字传遍了兰考;它让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在兰考三十六万群众的心目中,高高地升起! 从此,兰考人民的生活中多了两个东西,这就是县委和县人委发出的“奋发图强的嘉奖令”和“革命硬骨头队”的命名书。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就在兰考人民对涝、沙、碱三害全面出击的时候,一场比过去更加严重的灾害又向兰考袭来。一九六三年秋季,兰考县一连下了十三天雨,雨量达二百五十毫米。大片大片的庄稼汪在洼窝里,渍死了。全县有十一万亩秋粮绝收,二十二万亩受灾。 焦裕禄和县委的同志们全力投入了生产救灾。 那是个冬天的黄昏。北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过了会儿,他又走回来,对办公室的同志们严肃地说:“在这大风大雪里,贫下中农住得咋样?牲口咋样?”接着他要求县委办公室立即通知各公社做好几件雪天工作。他说,“我说,你们记记。第一、所有农村干部必须深入到户,访贫问苦,安置无屋居住的人,发现断炊户,立即解决。第二、所有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必须深入牛屋检查,照顾老弱病畜,保证不许冻坏一头牲口。第三、安排好室内副业生产。第四、对于参加运输的人畜,凡是被风雪隔在途中的,在哪个大队的范围,由哪个大队热情招待,保证吃得饱,住得暖。第五、教育全党,在大雪封门的时候,到群众中去,和他们同甘共苦。最后一条,把检查执行的情况迅速报告县委。”办公室的同志记下他的话,立即用电话向各公社发出了通知。 这天,外面的大风雪刮了一夜。焦裕禄的房子里,电灯也亮了一夜。 第二天,窗户纸刚刚透亮,他就挨门把全院的同志们叫起来开会。焦裕禄说:“同志们,你们看,这场雪越下越大,这会给群众带来很多困难,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简短的几句话,象刀刻的一样刻在每一个同志的心上。有人眼睛湿润了,有人有多少话想说也说不出来了。他们的心飞向冰天雪地的茅屋去了。大家立即带着救济粮款,分头出发了。 风雪铺天盖地而来。北风响着尖厉的哨音,积雪有半尺厚。焦裕禄迎着大风雪,什么也没有披,火车头帽子的耳巴在风雪中忽闪着。那时,他的肝痛常常发作,有时痛得厉害,他就用一支钢笔硬顶着肝部。现在他全然没想到这些,带着几个年轻小伙子,踏着积雪,一边走,一边高唱《南泥湾》。他问青年人看过《万水千山》这个电影没有?他说:“你们看,眼前多么象《万水千山》里的一个镜头呵!” 这一天,焦裕禄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风雪中,他在九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生活困难的老贫农。在梁孙庄,他走进一个低矮的柴门。这里住的是一双无依无靠的老人。老大爷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是个瞎子。焦裕禄一进屋,就坐在老人的床头,问寒问饥。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老人问他大雪天来干啥?他说:“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老大娘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用颤抖的双手上上下下摸着焦裕禄。老大爷眼里噙着泪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来逼租,撵的我串人家的房檐,住人家的牛屋。”焦裕禄安慰老人说:“如今印把子抓在咱手里,兰考受灾受穷的面貌一定能够改过来。” 就是在这次雪天送粮当中,焦裕禄也看到和听到了许多贫下中农极其感人的故事。谁能够想到,在毁灭性的涝灾面前,竟有那么一些生产队,两次三番退回国家送给他们的救济粮、救济款。他们说:把救济粮、救济款送给比我们更困难的兄弟队吧,我们自己能想办法养活自己! 焦裕禄心里多么激动呵!他看到毛泽东思想象甘露一样滋润了兰考人民的心,党号召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硬骨头精神,已经变成千千万万群众敢于同天抗,同灾斗的物质力量了。 有了这种精神,在兰考人民面前还有什么天大的灾害不能战胜! “县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 焦裕禄常说,县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要把县委这个“班”带好,必须使这“一班人”思想齐、动作齐。而要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就必须用毛泽东思想挂帅。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县人委有一位从丰收地区调来的领导干部,提出了一个装潢县委和县人委领导干部办公室的计划。连桌子、椅子、茶具,都要换一套新的。为了好看,还要把城里一个污水坑填平,上面盖一排房子。县委多数同志激烈地反对这个计划。也有人问:“钱从哪里来?能不能花?”这位领导干部管财政,他说:“花钱我负责。” 但是,焦裕禄提了一个问题: “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他接着说明了自己的意见: “灾区面貌没有改变,还大量吃着国家的统销粮,群众生活很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 后来,焦裕禄找这位领导干部谈了几次话,帮助他认识错误。焦裕禄对他说:兰考是灾区,比不得丰收区。即使是丰收区,你提的那种计划,也是不应该做的。焦裕禄劝这位领导干部到贫下中农家里去住一住,到贫下中农中间去看一看。去看看他们想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焦裕禄作为县委的班长,他从来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他对同志们要求非常严格,但他要求得入情入理,叫你自己从内心里生出改正错误的力量。不久以后,这位领导干部认识了错误,自己收回了那个“建设计划”。 有一位公社书记在工作中犯了错误。当时,县委开会,多数委员主张处分这位同志。但焦裕禄经过再三考虑,提出暂时不要给他处分。焦裕禄说,这位同志是我们的阶级弟兄,他犯了错误,给他处分固然是必要的;但是,处分是为了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当前改变兰考面貌,是一个艰巨的斗争,不如派他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考验他,锻炼他,给他以改正错误的机会,让他为党的事业出力,这样不是更好吗? 县委同意了焦裕禄的建议,决定派这个同志到灾害严重的赵垛楼去蹲点。这位同志临走时,焦裕禄把他请来,严格地提出批评,亲切地提出希望,最后焦裕禄说:“你想想,当一个不坚强的战士,当一个忘了群众利益的共产党员,多危险,多可耻呵!先烈们为解放兰考这块地方,能付出鲜血、生命;难道我们就不能建设好这个地方?难道我们能在自然灾害面前当怕死鬼?当逃兵?” 焦裕禄的话,一字字、一句句都紧紧扣住这位同志的心。这话的分量比一个最重的处分决定还要沉重,但这话也使这位同志充满了战斗的激情。阶级的情谊,革命的情谊,党的温暖,在这位犯错误的同志的心中激荡着,他满眼流着泪,说:“焦裕禄同志,你放心……。” 这位同志到赵垛楼以后,立刻同群众一道投入了治沙治水的斗争。他发现群众的生活困难,提出要卖掉自己的自行车,帮助群众,县委制止了他,并且指出,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从思想上武装赵垛楼的社员群众,领导他们起来,自力更生进行顽强的抗灾斗争,一辆自行车是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的。以后,焦裕禄也到赵垛楼去了。他关怀赵垛楼的两千来个社员群众,他也关怀这位犯错误的阶级弟兄。 就在这年冬天,赵垛楼为害农田多年的二十四个沙丘,被社员群众用沙底下的黄胶泥封盖住了。社员们还挖通了河渠,治住了内涝。这个一连七季吃统销粮的大队,一季翻身,卖余粮了。 也就在赵垛楼大队“翻身”的这年冬天,那位犯错误的同志,思想上也翻了个个儿。他在抗灾斗争中,身先士卒,表现得很英勇。他没有辜负党和焦裕禄对他的期望。 焦裕禄,出生在山东淄博一个贫农家里,他的父亲在解放前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逼迫上吊自杀了。他从小逃过荒,给地主放过牛,扛过活,还被日本鬼子抓到东北挖过煤。他带着家仇、阶级恨参加了革命队伍,在部队、农村和工厂里做过基层工作。自从参加革命一直到当县委书记以后,他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他常常开襟解怀,卷着裤管,朴朴实实地在群众中间工作、劳动。贫农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有多少泥。他穿的袜子,补了又补,他爱人要给他买双新的,他说:“跟贫下中农比一比,咱穿的就不错了。”夏天,他连凉席也不买,只花四毛钱买一条蒲席铺。 有一次,他发现孩子很晚才回家去。一问,原来是看戏去了。他问孩子:“哪里来的票?”孩子说:“收票叔叔向我要票,我说没有。叔叔问我是谁?我说焦书记是我爸爸。叔叔没有收票就叫我进去了。”焦裕禄听了非常生气,当即把一家人叫来“训”了一顿,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钱如数送给戏院。接着,又建议县委起草了一个通知,不准任何干部特殊化,不准任何干部和他们的子弟“看白戏”。…… “焦裕禄是我们县委的好班长,好榜样。” “在焦裕禄领导下工作,方向明,信心大,敢于大作大为,心情舒畅,就是累死也心甘。” 焦裕禄的战友这样说,反对过他的人这样说,犯过错误的人也这样说。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县委一位副书记在乡下患感冒,焦裕禄几次打电话,要他回来休息;组织部一位同志有慢性病,焦裕禄不给他分配工作,要他安心疗养;财委一位同志患病,焦裕禄多次催他到医院检查,……。焦裕禄的心里,装着全体党员和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一九六四年春天,正当党领导着兰考人民同涝、沙、碱斗争胜利前进的时候,焦裕禄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很多人都发现,无论开会、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他对自己的病,是从来不在意的。同志们问起来,他才说他对肝痛采取了一种压迫止疼法。县委的同志们劝他疗养,他笑着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焦裕禄暗中忍受了多大痛苦,连他的亲人也不清楚。他真是全心全意投到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中去了。 焦裕禄到地委开会,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说:“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离不开!”没有住。地委给他请来一位有名的中医诊断,开了药方,因为药费很贵,他不肯买。他说:“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花这么多钱买药,我能吃得下吗?”县委的同志背着他去买来三剂,强他服了,但他执意不再服第四剂。 那天,县委办公室的干部张思义和他一同骑自行车到三义寨公社去。走到半路,焦裕禄的肝痛发作,痛得骑不动,两个人只好推着自行车慢慢走。刚到公社,大家看他气色不好,就猜出是他又发病了。公社的同志说:“休息一下吧。”他说:“谈你们的情况吧,我不是来休息的。” 公社的同志一边汇报情况,一边看着焦裕禄强按着肚子在作笔记。显然,他的肝痛得使手指发抖,钢笔几次从手指间掉了下来。汇报的同志看到这情形,忍住泪,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而他,故意做出神情自若的样子,说: “说,往下说吧。” 一九六四年的三月,兰考人民的除“三害”斗争达到了高潮,焦裕禄的肝病也到了严重关头。躺在病床上,他的心潮汹涌澎湃,奔向那正在被改造着的大地。他满腔激情地坐到桌前,想动手写一篇文章,题目是:《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他铺开稿纸,拟好了四个小题目:一、设想不等于现实。二、一个落后地区的改变,首先是领导思想的改变。领导思想不改变,外地的经验学不进,本地的经验总结不起来。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四、精神原子弹——精神变物质。 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的焦裕禄,从兰考人民在抗灾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从兰考人民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中,已经预见到新兰考美好的未来。但是,文章只开了个头,病魔就逼他放下了手中的笔,县委决定送他到医院治病去了。 临行那一天,由于肝痛得厉害,他是弯着腰走向车站的。他是多么舍不得离开兰考呵!一年多来,全县一百四十九个大队,他已经跑遍了一百二十多个。他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兰考的群众,兰考的斗争。正象一位指挥员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刻,离开炮火纷飞的前沿阵地一样,他从心底感到痛苦、内疚和不安。他不时深情地回顾着兰考城内的一切,他多么希望能很快地治好肝病,带着旺盛的精力回来和群众一块战斗呵!他几次向送行的同志们说,不久他就会回来的。在火车开动前的几分钟,他还郑重地布置了最后一项工作,要县委的同志好好准备材料,当他回来时,向他详细汇报抗灾斗争的战果。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开封医院把焦裕禄转到郑州医院,郑州医院又把他转到北京的医院。在这位钢铁般的无产阶级战士面前,医生们为他和肝痛斗争的顽强性格感到惊异。他们带着崇敬的心情站在病床前诊察,最后很多人含着眼泪离开。 那是个多么阴冷的日子呵!医生们开出了最后诊断书,上面写道:“肝癌后期,皮下扩散。”这是不治之症。送他去治病的赵文选同志,决不相信这个诊断,人象傻了似的,一连声问道:“什么,什么?”医生说:“你赶紧送他回去,焦裕禄同志最多还有二十天时间。” 赵文选呆了一下,突然放声痛哭起来。他央告着说: “医生,我求求你,我恳求你,请你把他治好,俺兰考是个灾区,俺全县人离不开他,离不开他呀!” 在场的人都含着泪。医生说: “焦裕禄同志的工作情况,在他进院时,党组织已经告诉我们。癌症现在还是一个难题,不过,请你转告兰考县的群众,我们医务工作者,一定用焦裕禄同志同困难和灾害斗争的那种革命精神,来尽快攻占这个高峰。” 这样,焦裕禄又被转到郑州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焦裕禄病危的消息传到兰考后,县上不少同志曾去郑州看望他。县上有人来看他,他总是不谈自己的病,先问县里的工作情况,他问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问赵垛楼的庄稼淹了没有?问秦寨盐碱地上的麦子长得怎样?问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树栽了多少?…… 有一次,他特地嘱咐一个县委办公室的干部说: “你回去对县委的同志说,叫他们把我没写完的文章写完;还有,把秦寨盐碱地上的麦穗拿一把来,让我看看!” 五月初,焦裕禄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了。在这种情况下,他的亲密战友、县委副书记张钦礼匆匆赶到郑州探望他。当焦裕禄用他那干瘦的手握着张钦礼,两只失神的眼睛充满深情地望着他时,张钦礼的泪珠禁不住一颗颗滚了下来。 焦裕禄问道:“听说豫东下了大雨,雨多大?淹了没有?” “没有。” “这样大的雨,咋会不淹?你不要不告诉我。” “是没有淹!排涝工程起作用了。”张钦礼一面回答,一面强忍着悲痛给他讲了一些兰考人民抗灾斗争胜利的情况,安慰他安心养、病,说兰考面貌的改变也许会比原来的估计更快一些。 这时候,张钦礼看到焦裕禄在全力克制自己剧烈的肝痛,一粒粒黄豆大的冷汗珠时时从他额头上浸出来。他勉强擦了擦汗,半晌,问张钦礼: “我的病咋样?为什么医生不肯告诉我呢?” 张钦礼迟迟没有回答。 焦裕禄一连追问了几次,张钦礼最后不得不告诉他说:“这是组织上的决定。” 听了这句话,焦裕禄点了点头,镇定地说道:“呵,那我明白了……。” 隔了一会儿,焦裕禄从怀里掏出一张自己的照片,颤颤地交给张钦礼,然后说道:“钦礼同志,现在有句话我不能不向你说了,回去对同志们说,我不行了,你们要领导兰考人民坚决地斗争下去。党相信我们,派我们去领导,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是灾区,我死了,不要多花钱。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张钦礼再也无法忍住自己的悲痛,他望着焦裕禄,鼻子一酸,几乎哭出声来。他带着泪告别了自己最亲密的阶级战友。…… 谁也没有料到,这就是焦裕禄同兰考县人民,同兰考县党组织的最后一别。 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禄同志不幸逝世了。那一年,他才四十二岁。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中共河南省委和开封地委有两位负责同志守在他的床前。他对这两位上级党组织的代表断断续续地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 他死后,人们在他病榻的枕下,发现了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一本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事隔一年以后,一九六五年的春天,兰考县几十个贫农代表和干部,专程来到焦裕禄的坟前。贫农们一看见焦裕禄的坟墓,就仿佛看见了他们的县委书记,看见了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那个人。 一年前,他还在兰考,同贫下中农一起,日夜奔波在抗灾斗争的前线。人们怎么会忘记,在那大雪封门的日子,他带着党的温暖走进了贫农的柴门;在那洪水暴发的日子,他拄着棍子带病到各个村庄察看水情。是他高举着毛泽东思想的红灯,照亮了兰考人民自力更生的道路;是他带领兰考人民扭转了兰考的局势,激发了人们的革命精神;是他喊出了“锁住风沙,制伏洪水”的号召;是他发现了贫下中农中革命的“硬骨头”精神,使之在全县发扬光大。……这一切,多么熟悉,多么亲切呵!谁能够想到,象他这样一个充满着革命活力的人,竟会在兰考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离开了兰考的大地。 人们一个个含着泪站在他的坟前,一位老贫农泣不成声地说出了三十六万兰考人的心声: “我们的好书记,你是活活地为俺兰考人民,硬把你给累死的呀。困难的时候你为俺贫农操心,跟着俺们受罪,现在,俺们好过了,全兰考翻身了,你却一个人在这里。……” 这是兰考人民对自己亲人、自己的阶级战友的痛悼,也是兰考人民对一个为他们的利益献出生命的共产党员的最高嘉奖。 焦裕禄去世后的这一年,兰考县的全体党员,全体人民,用眼泪和汗水灌溉了兰考大地。三年前焦裕禄倡导制订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经过三年艰苦努力,已经变成了现实。兰考,这个豫东历史上缺粮的县份,一九六五年粮食已经初步自给了。全县二千五百七十四个生产队,除三百来个队是棉花、油料产区外,其余的都陆续自给,许多队还有了自己的储备粮。一九六五年,兰考县连续旱了六十八天,从一九六四年冬天到一九六五年春天,刮了七十二次大风,却没有发生风沙打死庄稼的灾害,十九万亩沙区的千百条林带开始把风沙锁住了。这一年秋天,连续下了三百八十四毫米暴雨,全县也没有一个大队受灾。 焦裕禄生前没有写完的那篇文章,由三十六万兰考人民在兰考大地上集体完成了。这是一篇人颜欢笑的文章,是一篇闪烁着毛泽东思想光辉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兰考人民笑那起伏的沙丘“贴了膏药,扎了针”(注),笑那滔滔洪水乖乖地归了河道,笑那人老几辈连茅草都不长的老碱窝开始出现了碧绿的庄稼,笑那多少世纪以来一直压在人们头上的大自然的暴君,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不能再任意摆布人们的命运了。 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带给兰考人民的毛泽东思想的红灯,愈来愈发出耀眼的光芒。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贵品德,已成为全县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这一切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已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着兰考人民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大道上继续奋勇前进。兰考灾区面貌的改变,还只是兰考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开始,在这场伟大的向大自然进军的斗争中,他们不仅要彻底摘掉灾区的帽子,而且决心不断革命,把大部分农田逐步改造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逐步实现“上纲要”(达到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产量要求),“过长江”,建设社会主义新兰考。 焦裕禄同志,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将永远忘不了你。你不愧为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好党员,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你是千千万万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巍然屹立的共产党员和贫下中农革命英雄形象的代表。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 (注)这是焦裕禄生前总结兰考人民治沙经验说过的两句话。“贴了膏药”是指用翻淤压沙的办法把沙丘封住;“扎了针”是指在沙丘上种上树,把沙丘固定住。 本报记者 穆青 冯健 周原 (附图片) 焦裕禄同志到兰考县后,第一个访问的就是这位七十多岁的老贫农萧位芬。为了探索改变兰考面貌的道路,他同萧位芬谈了三天三夜。这位老贫农在讲述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时,满眶热泪地对青年们说,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焦裕禄同志一心为人民的革命硬骨头精神。  新华社记者 严世昌摄

2. 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

第1版()专栏:社论 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 作为党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是一个出色的代表。他用自己不朽的事迹,又一次证明了一条真理:只有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才能够完全地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才能够正确地领导人民群众,克服种种困难,争取伟大的胜利。 焦裕禄同志是河南兰考县前县委书记。当他踏上这个岗位的时候,正是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上最低水平的年头,也正是他本人患着严重疾病的时候。焦裕禄同志怀着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运用正确的领导方法,同全县的干部群众一起,对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终于改变了兰考县的面貌。 是什么力量使这位雇工出身的县委书记有这样大的勇气,这样大的决心,能够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领导解决一个县几十万群众的迫切问题?是毛泽东思想。焦裕禄同志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共产党人要具有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完全、彻底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对革命无限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学习毛泽东思想,首先要学习这一点。 焦裕禄同志是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他是带着无比深厚的阶级感情,带着彻底革命的精神到兰考县去工作的。尽管严重的疾病折磨着他,他还是奋不顾身地坚持工作。当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当大雨瓢浇的时候,他带头察看洪水的流势;当风雪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为贫下中农送救济粮款。他以身作则,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艰苦朴素,反对特殊化。他诚恳待人,善于团结同志,当好了“班长”。他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从兰考县的严重困难当中,看到大有希望,大有可为,鼓起全县干部和群众的斗争意志。他对自己越来越严重的肝癌置之度外,忍受剧痛,坚持工作。焦裕禄同志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贵品德。他不愧为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我们共产党人,除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以外,没有别的利益。共产党人想到的只是工人阶级,只是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焦裕禄同志说得好:“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所作所为,是共产党人的忘我精神的榜样。只有具有这样的品质的革命者,才能真正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一个满脑子个人主义、事事处处为个人打算的人,他可以念毛泽东同志的书,甚至可以背诵其中的词句,但是他决不可能真正按照毛泽东思想办事。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一致的。只有具备了彻底革命立场的同志,才比较容易学到毛泽东思想,学到正确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焦裕禄同志的言行,最清楚不过地证明了这一点。 为了改变兰考县的面貌,焦裕禄同志第一项工作就是抓人的思想革命化,首先是抓领导干部的思想革命化,特别是领导核心的思想革命化。他清楚地看到,“眼前关键在于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改变。”他用抓领导核心革命化的办法,把全体干部带动起来,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同自然灾害展开一场艰巨的斗争。 为了改变兰考县的面貌,焦裕禄同志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工作。焦裕禄同志完全懂得,只有认识了兰考县的客观条件和自然规律,才有可能找到改造它的正确道路。他奋不顾身地投入调查研究工作中。他有这样的雄图:要把兰考县一千八百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掂一掂兰考“三害”究竟有多大的份量。在这项工作当中,他有一句名言:“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亲自冒着风沙雨雪作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这是毛泽东同志历来提倡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全县一百四十九个大队中,跑遍了一百二十多个。正是这样艰苦的系统的全面的调查研究,使焦裕禄同志能够提出改变兰考面貌的切合实际的规划。 为了改变兰考县的面貌,焦裕禄同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同群众一起作斗争。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在抗灾斗争当中,他发现了韩村人民在遭受毁灭性的涝灾之后,仍然不要国家的救济粮、救济款,而靠自己的双手生产自救。他发现了秦寨大队决心象蚕吃桑叶那样一锨一锨地改造全部盐碱地。他发现了赵垛楼战胜七季基本绝收的困难,坚持苦干,夺得丰收。他发现了双杨树的贫下中农,在农作物基本绝收的情况下,坚持走集体化的道路,“雷打不散”。他总结了这些典型经验,把群众的这些创造概括为四句话,这就是:“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焦裕禄同志就是这样认真地运用了毛泽东同志一贯提倡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方法。 焦裕禄同志把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统一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这就建立起县委的强有力的领导。有了这样的领导,同广大人民群众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干出翻天覆地的可歌可泣的事业。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对于全国各地的县委书记同志和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是一个巨大的启发。从焦裕禄同志身上,可以得到为谁服务的鲜明的答案,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从焦裕禄同志身上,也可以得到怎样为群众服务的生动的答案,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解决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问题的典范。 焦裕禄同志是我们党的好党员,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方法,一定会有更多的焦裕禄出现,一定会有更多的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领导干部出现。

3. 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负责人发表谈话 中国人民坚决支持美国人民反战运动

第1版()专栏: 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负责人发表谈话 中国人民坚决支持美国人民反战运动 美帝国主义是越南人民、中国人民、美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的敌人。世界各国人民加强团结,坚持斗争,就一定能够彻底打败美国侵略者,粉碎它的战争计划,维护世界和平。 新华社六日讯 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负责人今天庄严重申:中国人民衷心支持美国人民反对约翰逊政府的侵越政策和战争政策、为保卫世界和平而进行的斗争。 和委会负责人是就美国人民反战运动的新高涨发表谈话时重申对美国人民的坚决支持的。他在谈话中揭露了美帝国主义用“和谈”烟幕来掩盖它扩大侵略战争阴谋的真相,并且指出,世界上除了极少数认敌为友、背叛人民利益的败类以外,一切具有善良意志的人民都越来越认清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和反革命两手策略。 和委会负责人在谈到美国国内反战运动的新高涨时指出,美帝国主义是越南人民、中国人民、美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的敌人。美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美帝国主义在越南变本加厉地杀人放火,这就使美国人民日益被投入战争的深渊。他表示衷心同情美国人民所遭受的灾害和痛苦。他说: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种族、不同政治和宗教信仰的美国人,已经联袂而起,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为反对侵略战争、反对压迫剥削而展开强大的斗争,并且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广泛的反战运动。美国人民的正义斗争震撼着美帝国主义的心脏,鼓舞了战斗中的越南人民和各国人民,得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同情和声援。美国统治集团感到惊慌不安,一定要扑灭了它才甘心。但是,我们坚信,任何镇压或破坏都不能阻挡美国人民奋勇前进。 和委会负责人指出,全世界人民正同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进行着激烈的搏斗。美国人民的反战运动,在国内同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特别是黑人的解放斗争汇合在一起,在国际上同越南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斗争和各国人民的反美斗争汇合在一起。这些斗争互相鼓舞、互相支持,汇合成一股巨大的激流,冲击着美帝国主义。一个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国际统一战线正在扩大和巩固。 他说:美帝国主义到处侵略、到处作恶,遭到了各国人民包括美国人民的围攻。它在越南问题上已经走投无路,无论是“和平攻势”还是扩大战争,都改变不了它失败的命运。它内外交困、四面楚歌,越是疯狂挣扎,越是接近灭亡。显然,那些同美帝国主义勾勾搭搭搞联合行动的人,也决逃不脱历史的惩罚。 和委会负责人强调说,中国人民同全世界人民一道,愤怒地声讨美帝国主义扩大战争的侵略罪行,坚决同兄弟的越南人民站在一起,为彻底打败美国侵略者而奋斗。我们深信,世界各国人民加强团结,坚持斗争,就一定能够彻底打败美国侵略者,粉碎它的战争计划,维护世界和平。越南必胜,美帝必败!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必胜,美帝国主义必败!

4. 全国女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举行发奖大会 周总理给一批小选手发“风格奖” 大会向获得各项团体赛前六名的球队发了奖

第1版()专栏: 全国女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举行发奖大会 周总理给一批小选手发“风格奖” 大会向获得各项团体赛前六名的球队发了奖 据新华社六日讯 一九六六年全国二十一单位女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发奖大会。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首都一万五千多人出席了今天的大会。周恩来总理向获得锦标赛“风格奖”的二十二名女少年乒乓球选手发了奖。这些选手在政治思想、比赛风格等方面都表现得很好。发奖时,观众全体起立,长时间热烈鼓掌。周恩来总理同小选手们一一握手,小选手们受到很大鼓舞。 周恩来总理还同获得“风格奖”的选手,以及获得各项比赛优胜的各地女少年乒乓球选手和她们的教练一起合影。 教育部部长何伟,国家体委副主任荣高棠,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克实,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北京市副市长万里,分别向获得锦标赛四项团体赛前六名的球队发了奖。 发奖以后,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张燮林、林慧卿、梁丽珍等和参加这次锦标赛的一部分女少年选手作了精采的乒乓球表演。 据新华社讯 一九六六年全国二十一单位女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五日结束,获得各项团体赛前六名球队的名次如下: 小学基层队团体赛:上海巨鹿路第一小学队、太原市铁路第六小学队、广州市宝庆坊小学队、南宁市中山北段小学队、吉林省浑江市河口小学队、南京市雨花路小学队 中学基层队团体赛:上海市第五十五中学队、广州市第一中学队、沈阳市育才学校队、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队、福州市第五中学队、济南市山东实验中学队 混合队团体赛:上海队、辽宁队、河北队、吉林队、山西队、湖北队 省、市代表队团体赛:上海队、黑龙江队、广西队、湖北队、四川队、广东队。 (附图片) 周恩来总理同获得“风格奖”和获得各项比赛优胜的女少年选手以及她们的教练合影。 新华社记者 王刚法摄

第 2 版

1. 澳共《先锋报》揭露苏共领导继续推行投降分裂路线 苏联修正主义者是为美帝效劳的第五纵队 最近他们准备召开苏共二十三大和所谓共产党国际会议,企图把苏联修正主义路线强加于国际共运,这是注定要失败的

第3版()专栏: 澳共《先锋报》揭露苏共领导继续推行投降分裂路线 苏联修正主义者是为美帝效劳的第五纵队 最近他们准备召开苏共二十三大和所谓共产党国际会议,企图把苏联修正主义路线强加于国际共运,这是注定要失败的 新华社六日讯 墨尔本消息:澳大利亚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机关报《先锋报》一月二十七日发表文章说,苏共新领导要把他们的苏美合作的修正主义路线“强加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是根本办不到的。它已经注定要失败”。 文章指出:苏联修正主义者“可以玩新的花招,欺骗这里那里的人民,但是他们制止不住革命斗争。斗争将继续发展。 凡是真心要革命的人有责任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撕掉这些人的假面具,暴露出他们的第五纵队真面目。” 文章说,苏共领导人“是美帝国主义的合作者”,“他们同苏共第二十次和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彻头彻尾的修正主义是难解难分的”。 文章指出:“苏联修正主义者起的作用已经证明是为美帝国主义的利益效劳的第五纵队的作用。要有效地为美帝国主义的利益效劳,他们就必须得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支持。他们比赫鲁晓夫狡猾得多。他们用了比赫鲁晓夫聪明得多的言词。他们设法用他们的言词骗住了一些人,他们也许还能够再骗住一些人。但是,到最后,他们的欺骗是决达不到目的的。那些现在受了骗的人将会从惨痛的经验中,认识到苏联修正主义的彻底背叛。” 文章揭露,苏共新领导为推行他们继续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为美帝国主义效劳的路线,不甘心于一九六五年三月莫斯科分裂小会议的失败,最近又在准备召开苏共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和准备召开所谓共产党国际会议。文章说:“这些行动的真正目的是要把充当美帝国主义的第五纵队的苏联修正主义路线强加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文章强调指出:“这是根本办不到的,它已经注定要失败。”它说,“决不能同叛徒举行国际会议。参加这种会议就是给叛徒捧场。”

2. 缅共政治局谴责美帝、反动派和现修互相勾结迫害印度尼西亚共产党 富有经验的马列主义的印度尼西亚共产党 最后一定会粉碎一切敌人把革命进行到底 阿尔巴尼亚人民集会抗议印度尼西亚反动势力的反共暴行

第3版()专栏: 缅共政治局谴责美帝、反动派和现修互相勾结迫害印度尼西亚共产党 富有经验的马列主义的印度尼西亚共产党 最后一定会粉碎一切敌人把革命进行到底 阿尔巴尼亚人民集会抗议印度尼西亚反动势力的反共暴行 新华社伦敦六日电 缅甸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最近就印度尼西亚局势发表声明说:美帝国主义、印度尼西亚反动派和现代修正主义者再次结成不神圣的联盟,要粉碎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力量。 这项声明刊载在伦敦出版的《马来亚箴言》月刊一月号上。 声明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自从建立以来,一直坚定地站在印度尼西亚人民的前列,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保卫民族独立。因此,印度尼西亚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共产党之一,它在印度尼西亚人民当中以及在国际上的威信是很高的。” 声明指出,印度尼西亚的右派势力利用九月三十日运动,通过攻击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及其所属的群众组织,加紧推行他们的反共反人民的措施。声明说,美帝国主义者为了使自己能够执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通过他们的走狗来攻击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印度尼西亚人民反美统一战线的主要支柱,从而破坏战斗的反美统一战线。同时,美帝国主义者梦想一劳永逸地粉碎作为印度尼西亚人民的先锋队的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和印度尼西亚国内的其它民主爱国力量。 “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者正在无耻地支持美帝国主义者的这个可鄙的行动。” 声明指出,印度尼西亚的经验再一次证明:“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力量必须在任何时候都为一切不测事件作好准备。” 声明说:“同时,为了保证人民的最后胜利,绝对有必要把反对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美帝国主义者、国内反动派和现代修正主义者的斗争进行到底。 “在这个考验的时刻,缅甸人民和共产党同所有其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和民主力量在一起,团结一致地充分支援和坚决支持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正义斗争。 “缅甸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深信,以艾地同志为首的印度尼西亚共产党这个富有经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肯定会最后粉碎一切反动派和敌人,把印度尼西亚的革命进行到底。”声明表示相信,“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而且将会属于印度尼西亚人民和印度尼西亚共产党。” 新华社地拉那五日电 据此间报纸报道:阿尔巴尼亚各地劳动人民三日分别集会,抗议印度尼西亚反动派迫害进步势力的恐怖和野蛮行动。 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和科尔察、发罗拉、斯库台等城市的职工在三日分别举行抗议集会。各城市的职工代表在他们的发言中,严厉谴责印度尼西亚反动势力迫害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团体的法西斯暴行,要求恢复民主自由和工会的权利,并立即释放被捕的进步人士。 各地职工并表示完全支持印度尼西亚劳动人民争取自己权利的斗争。 与会者还谴责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者对印度尼西亚反动势力的支持和怂恿。

3. 西哈努克亲王说约翰逊“和平攻势”没有得逞 不允许在侵略者被侵略者之间进行“仲裁” 指出中国谴责苏美力图合作主宰世界是理直气壮的

第3版()专栏: 西哈努克亲王说约翰逊“和平攻势”没有得逞 不允许在侵略者被侵略者之间进行“仲裁” 指出中国谴责苏美力图合作主宰世界是理直气壮的 据新华社金边四日电 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说,“约翰逊总统臭名远扬的‘大张旗鼓的和平攻势’‘这笔生意’没有得到任何结果。” 西哈努克亲王是在他为最近出版的第七期《人民社会同盟》杂志写的一篇社论中讲这番话的。 他写道:“美帝国主义者给越南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把越南人民置于水深火热之中,现在美帝国主义及其曼谷和西贡的帮凶由于国际舆论和有关政府的胆怯而受到了鼓励,准备摧毁柬埔寨,他们指责柬埔寨在一定程度上心甘情愿充当越南共产党人的同谋者。” 西哈努克亲王写道:“柬埔寨是一个君主制的国家,毫无共产主义的倾向。但是,不能容许在世界上建立起这样一条‘新规矩’,那就是:仅仅因为约翰逊拥有……原子弹,他就可以强使越南选择一定的制度。” 西哈努克亲王说,帝国主义“仇恨中国,他们讨好、甚至奉承苏联,这就使中国关于这两个核大国力图合作主宰世界的谴责理直气壮”。 他写道:“目前,一些所谓‘正直’的政府和人士认为,北越和南越拒绝同美国进行和谈是十分没有道理的。”他说,“我觉得这些‘好心人’的伪善的确令人愤慨。如果说这些人仅仅是出于无知,那我认为无知到这种地步也是令人吃惊的。” 他接着强调指出:“我要把越南比作一所房子,把越南人民比作这所房子的主人,把美国人比作强行闯进这所房子的强盗。这些强盗硬说他们完全有权霸占这所房子,有权喧宾夺主来管理这所房子和对这一家人操生杀之权,如果他们反抗,就有权拷打他们,残害他们,甚至杀死他们,捣毁家具,必要时连房子带主人一起烧光。这些强盗怎样为这种‘权利’辩解的呢?就是因为房子的主人要把自己的房子漆上粉红色或红色,而这是侵略者所不喜欢的。” 他说:“一些所谓‘好心人’(我指的是联合国,以及自称为‘和平使者’的政府或教权当局)跑出来对倒霉的主人说:‘规矩人呀,我们了解你们的灾难,但是,你们与之作斗争的人也是善良的:看!他们现在向你们提出和平建议了。他们好心地劝你们停止战斗,同他们谈判以达成解决你们家里的事情的协议。最好是你们双方就分配房内的财产和在这所房子的管理方面合理分配负担、责任和你们各自的权利等等达成协议。你们可以同他们取得谅解而不诉诸武力。因此,同他们进行和谈吧!’。‘规矩人呀,我们知道,你们要求这些大人先生们首先撤出你们的房子。但是,你们也必须知道,没有某些保证,他们是不能满足你们的过于严厉的要求的。比如你们要保证不把自己的房子漆上红色,保证不组织一个非常团结的家庭,因为他们根本不喜欢这样。’” 西哈努克亲王说:“用个人来作比喻,这就是‘越南问题’的令人几乎不能置信的然而却是真实的形象。有谁能够想象,在某一个国家里,会有这样一种法律,甚至这样一种风习,竟然容许这样的‘仲裁’,使强盗能够‘谈判’停止侵略,‘谈判’瓜分被劫者的财物以至命运?” 西哈努克亲王指责某些西方国家和不结盟国家把美国侵略者和被侵略者越南,把在越南实行殖民统治的帝国主义者和国家的主人越南人民相提并论。他强调指出:“如果它们真正热爱和平和公理,就必须要求美国人停止违反一九五四年日内瓦协议,从而干脆从越南南方撤走,并且再也不侵犯越南北方。”西哈努克亲王最后写道:柬埔寨和越南“现在和将来都一致认为:‘要和平,是的,但不是不惜一切的和平,不是拿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来作交易的和平’。”

4. 比利时矿工反剥削反镇压斗争已达高潮 林堡的枪声粉碎现修“和平过渡”谬论 格里巴同志谴责屈从美帝的比利时政府枪杀示威工人

第3版()专栏: 比利时矿工反剥削反镇压斗争已达高潮 林堡的枪声粉碎现修“和平过渡”谬论 格里巴同志谴责屈从美帝的比利时政府枪杀示威工人 新华社布鲁塞尔四日电 比利时煤矿工人反对政府进口美国煤和关闭比利时矿井、争取工作权利的斗争在进一步扩大。各地青年学生举行罢课示威来声援矿工的斗争。 三日,林堡省数以千计的矿工参加了在三十一日的示威中被比利时宪兵开枪打死的两名示威者的葬礼。全省的矿井和工厂都停止了工作,表示哀悼。 比利时共产党和佛兰德共产党的代表团带着它们的旗帜参加了葬礼。这两个代表团中有,比利时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雅克·格里巴,政治局委员莫里斯·德洛涅。比利时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儒勒·汪代·伦当在葬礼上讲了话,他向在镇压中牺牲的人致敬,并谴责了屈从于美帝国主义的比利时政府杀害这些工人。群众的愤怒的声音在葬礼上震响。 三日下午,在林堡省省会哈塞尔特,一千多名学生举行示威,抗议宪兵枪杀示威者,声援矿工的罢工斗争。宪兵使用催泪瓦斯镇压示威学生。 比利时政府一方面企图用“帮助工人重新就业”的含糊诺言来缓和工人们的愤怒情绪,同时却大肆逮捕在这场罢工斗争中的优秀的工人领袖,企图粉碎矿工的行动。不久前的消息说,佛兰德共产党林堡省的领导人、矿工维利·德热内夫被宪兵逮捕了,同时被逮捕的还有一些共产党员和四十多名矿工。但是,比利时政府的这些手段都削弱不了工人的斗争意志。比利时共产党机关刊物《人民之声》周刊二月四日发表了比利时共产党书记雅克·格里巴写的社论。它说,林堡的枪杀工人的事件扯掉了为大资本、为美帝国主义效劳的比利时执政党的面具,也扯掉了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面具。这件事情也拆穿了赫鲁晓夫的“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和平共处”和合作的理论的欺骗性。 社论说,反对加紧剥削和镇压劳动人民、反对关闭矿井和解雇工人的斗争已经达到了高潮。社论号召劳动人民加强斗争,为被杀害和被打伤的劳动人民报仇。 (附图片) 坚持罢工的比利时矿工用矿井木料同军警搏斗

5. 我全总写信支持南非人民斗争

第3版()专栏: 我全总写信支持南非人民斗争 新华社六日讯 中华全国总工会最近就二月七日国际工人和工会“支援南非日”写信给南非工会大会,对南非工人和人民为反对万恶的殖民主义、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为争取民族解放、争取平等权利而进行的艰苦而英勇的斗争,表示深切的同情和坚决的支持。 全总在信件中表示坚信,苦难深重的南非工人和人民必将坚持团结,坚持斗争,英勇奋起,打断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及维沃尔德政府强加在南非工人和人民身上的锁链。信件指出,全世界工人和人民都在支持南非工人和人民,南非工人和人民必胜。

6. 我青年代表团到刚果(布)

第3版()专栏: 我青年代表团到刚果(布) 据新华社布拉柴维尔五日电 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胡启立率领的中国青年访非代表团一行七人五日晚上到达这里,参加刚果 (布)青年联欢节的庆祝活动。在机场上,他们受到刚果全国革命运动青年组织执行书记马图姆帕·波洛,司库布德苏木·安托万和其他领导人的热烈欢迎。 到机场欢迎的,还有中国驻刚果(布)临时代办李琛光。

7. 罗马尼亚文化代表团到京

第3版()专栏: 罗马尼亚文化代表团到京 新华社六日讯 来我国商谈签订中罗文化合作协定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六七年执行计划的罗马尼亚文化代表团团员、罗马尼亚外交部文化司副司长希波什、国家文化艺术委员会群众文化委员会主席波列加和外交部文化司协定处处长乔治,今天乘飞机到达北京。代表团团长是罗马尼亚驻中国大使杜米特鲁·乔治乌,代表团的另一名团员是罗马尼亚驻中国大使馆二等秘书贝特勒斯库。

8. 波兰两位医学专家到京

第3版()专栏: 波兰两位医学专家到京 新华社四日讯 根据中波卫生合作协定执行计划,来我国进行专业考察的波兰卫生和社会福利部高等医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司司长、心脏外科讲师马利安·希利温斯基和颌面整形外科教授杨努什·巴尔达赫今天乘飞机到达北京。

9. 波兰国家冰球队到京

第3版()专栏: 波兰国家冰球队到京 新华社六日讯 应邀来我国访问比赛的波兰国家冰球队一行二十三人,今天乘飞机到达北京。 冰球队由团长赫若斯托夫斯基和领队恰赫拉率领。他们将在八日去长春同我国的冰球队进行友谊比赛。

10. 智利一学生代表团到京

第3版()专栏: 智利一学生代表团到京 新华社三日讯 应中拉友协邀请来我国访问的智利康赛普西翁大学学生联合会代表团一行三人,今天乘飞机到京。

11. 坚决反击在美国支持下的伪军“扫荡” 刚果(利)爱国武装夜袭斯坦利维尔机场

第3版()专栏: 坚决反击在美国支持下的伪军“扫荡” 刚果(利)爱国武装夜袭斯坦利维尔机场 新华社五日讯 利奥波德维尔消息:刚果(利)东北部爱国武装二日夜间袭击了斯坦利维尔机场,同守卫机场的白人雇佣军和蒙博托伪军进行了激战。 爱国武装同时袭击了斯坦利维尔市区,成功地攻入了由伪军驻守的非洲人区。 据四日从斯坦利维尔到达利奥波德维尔的旅客说,二日晚上,斯坦利维尔城里通宵可听到枪声。他们还说,刚果 (利)爱国者二日白天就在斯坦利维尔地区散发卢蒙巴的照片和小册子。 据报道,这次爱国武装袭击斯坦利维尔是对蒙博托伪军的“扫荡”活动的一次打击。目前,蒙博托伪军在美国的支持下,正在斯坦利维尔以南地区对爱国武装进行“扫荡”,并且散发传单,妄图诱骗爱国武装放下武器。但是,爱国武装以坚决的行动回答了敌人的阴谋。

12. 斯坦利维尔

第3版()专栏:新闻地理 斯坦利维尔 斯坦利维尔是刚果(利)第三大城市,东北部地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东方省的省会。它位于刚果河西岸,是刚果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处。人口约三十万。 一九六○年比利时殖民主义对新独立的刚果进行武装侵略后,卢蒙巴的刚果合法政府曾经在十二月从利奥波德维尔迁到斯坦利维尔。刚果合法政府被颠覆后,刚果爱国武装曾在一九六四年八月五日重新攻克了这里。同年十一月下旬,美帝国主义伙同比利时殖民主义者、白人雇佣军和傀儡军队武装占领了斯坦利维尔,并在这里进行了令人发指的血腥大屠杀,犯下了举世愤怒的滔天罪行。从此爱国武装力量撤出城市,转入丛林、农村和边境地带继续坚持武装斗争。现在,斯坦利维尔市周围仍有爱国武装在积极活动。这次爱国武装夜袭斯坦利维尔机场的事实证明,新老殖民主义及其走狗在那里的统治并不是稳固的。

13. 国际简讯

第3版()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美国出售大量武器给以色列 华盛顿消息:美国国务院五日宣布,美国最近一些年来一直卖坦克给以色列。 这是美国进一步武装它侵略中东的工具以色列,以威胁阿拉伯国家和人民的安全的又一行动。 国务院在它发表的声明里说,“若干年来,为了满足(以色列军队的)现代化要求,我们一直向以色列政府出售各种类型的军事装备”,其中包括坦克。 英澳新举行所谓“防务”会谈 堪培拉消息:英国国防大臣希利三日结束了在堪培拉同澳大利亚总理霍尔特和新西兰国防部长艾尔等就所谓“苏伊士以东”地区“防务”问题举行的会谈。 据报道,在这次会谈中,希利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帮助英国分担“防务责任”,实行“防务合作”。他还要求澳大利亚提供资金和地盘,在澳大利亚的达尔文附近建立联合军事基地。会谈后发表的公报表明,这次会谈没有达成具体的协议。 巴土伊三国外交部长举行会议 拉瓦尔品第消息:巴基斯坦、土耳其和伊朗“地区性发展合作”组织部长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四日在巴基斯坦新都伊斯兰堡闭幕。 巴基斯坦、伊朗和土耳其的外长和外交大臣出席了会议。

14. 我国大型新闻纪录片《世界人民公敌》 在地拉那放映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第3版()专栏:中国文化在国外 我国大型新闻纪录片《世界人民公敌》 在地拉那放映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新华社地拉那电 中国大型新闻纪录片《世界人民公敌》最近在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放映,受到空前热烈的欢迎。 《世界人民公敌》这部影片从一月七日开始放映到上月中旬为止,已有四分之一的地拉那市民,观看了这部新闻纪录片。地拉那最大的“游击队”电影院从开始放映这部影片以来,共上映了四十九场,接纳了近三万名观众,平均每天有二千八百多名观众。地拉那电影事业管理局的负责同志说,这种情况是少有的,为了满足广大观众的要求,决定再放映一个星期。 地拉那各报也纷纷发表评论,热烈赞扬这部影片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劳动报》发表的一篇评论说:“新闻纪录片《世界人民公敌》是对嗜血成性的美帝和与国际宪兵相互勾结的现代修正主义的有力揭露。影片具有强有力的说服力和教育意义”。

15. 我民间艺术团在毛里塔尼亚演出 达达赫总统和夫人观看并祝演出成功

第3版()专栏:中国文化在国外 我民间艺术团在毛里塔尼亚演出 达达赫总统和夫人观看并祝演出成功 据新华社努瓦克肖特电 中国民间艺术团一月二十四日晚上在毛里塔尼亚的首都努瓦克肖特举行首次演出,毛里塔尼亚总统莫克塔·乌尔德·达达赫和夫人观看了演出。 观看演出的还有毛里塔尼亚外交部长兼国防部长穆罕默德·乌尔德·谢赫,掌玺、司法部长兼内政部长艾哈迈德·乌尔德·穆罕默德·萨拉赫,毛里塔尼亚人民党政治局委员巴·乌尔德·奈等知名人士。 中国驻毛里塔尼亚大使吕志先和其他国家的外交使节也观看了演出。 演出结束时,莫克塔·乌尔德·达达赫总统和夫人走上舞台,同中国艺术家一一握手,祝贺演出成功,并且同他们一起照了相。

16. 我书刊和图片展览在桑给巴尔开幕 观众对展出的书刊绘画图片有极大兴趣

第3版()专栏:中国文化在国外 我书刊和图片展览在桑给巴尔开幕 观众对展出的书刊绘画图片有极大兴趣 新华社桑给巴尔电 中国书刊和图片展览在桑给巴尔教育部长阿里·苏丹主持下,三日下午在这里的人民俱乐部开幕。 由桑给巴尔革命书店主办的这次展览,展出了大约一百五十种斯瓦希利语和英语的中国书籍和杂志,并展出了中国绘画和有关中国—坦桑尼亚友谊以及中国革命和建设情况的图片。这次展览将举行一个星期。 在展览会开幕之后不久,就有大约两百人参观了展览会。观众对这次展览表示了强烈的兴趣。 中国驻桑给巴尔领事刘干出席了展览会开幕式。

17. 日本观众称赞我儿童画展 认为作品“明朗、健康、充满幸福感”

第3版()专栏:中国文化在国外 日本观众称赞我儿童画展 认为作品“明朗、健康、充满幸福感” 新华社东京电 日本福岛市从一月十四日到十八日举行了“中国儿童绘画展览会”。正在福岛参加全国教育讨论会的一万多名中小学教师观看了这次展览。 这次展出的中国儿童画是中日友好协会应日中友好协会的要求送给日本的,其中有五岁到十六岁的中国儿童创作的国画、年画、版画、水彩画和剪纸一共一百件。 观众称赞中国儿童画“明朗、健康、充满幸福感”。

18. 图片

第3版()专栏:中国文化在国外 在国外我沈阳杂技团在也门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新华社记者 孟宪全摄

第 3 版

1. 南越民族解放阵线谴责美国召开檀香山会议 美帝一切扩大侵越战争活动都将遭惨败 越南《人民报》指出越南军民随时准备对付美帝新阴谋

第4版()专栏: 南越民族解放阵线谴责美国召开檀香山会议 美帝一切扩大侵越战争活动都将遭惨败 越南《人民报》指出越南军民随时准备对付美帝新阴谋 新华社河内六日电 据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报道,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中央委员会对外联络委员会发言人六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约翰逊政府把西贡傀儡召去参加檀香山会议,讨论加强和扩大美国在越南南方进行的侵略战争。 声明指出,白宫和五角大楼的领导人同西贡傀儡政权头目之间的这次特别会议是打算讨论继续加强并扩大美国在南越的侵略战争,同时用更加狡猾的手段继续进行美国的欺骗活动,以掩盖它的残酷的阴谋和战争行动。 声明说,檀香山会议是在美国为加强军事力量所作的一切努力不断遭到失败、美国的“和平努力”丑剧受到全世界舆论的谴责、美国在南越的走狗严重不和,甚至对他们的主子表示不满的时候召开的,这次会议的另一目的是为西贡傀儡集团打气,唆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反对人民。 声明说,约翰逊在他下令美国飞机恢复对越南北方轰炸之后,又召集南越傀儡集团讨论加强反对越南人民的战争,这再一次暴露了美国的所谓“和平努力”的真面目。 声明强烈谴责美国侵略者及其仆从南越卖国集团的上述非法勾结,并且对他们加紧和扩大侵略战争的阴谋提出严正警告。声明指出,他们的一切活动只会给他们带来更惨重的失败。 声明表示,越南南方人民决不会在美帝国主义及其仆从的威胁或欺骗行动面前动摇,他们决心把他们的救国斗争事业进行到最后胜利,必将把所有的美国侵略者赶出越南南方。 新华社河内六日电 越南《人民报》六日就美国和它的西贡走狗在檀香山开会策划加强侵略战争发表社论强调指出,越南军民随时准备对付美国的新阴谋,不论它把战争加强到什么程度,都一定要打败它。 社论指出,这次檀香山会议是美国侵略者为了应付它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接连遭到惨重失败、商讨进一步加强侵略战争的计划而举行的。 社论说,在一九六五年,美帝国主义把二十万美军开进越南南方,进行一场极其残酷的新殖民主义的侵略战争。但是,它不仅不能阻挡越南人民的神圣爱国斗争继续迅速发展,相反,却遭到了更加惨重的失败。美国使用空军对越南北方进行的破坏性战争,也遭到了应有的惩罚。 社论说,美国侵略者越是顽固地继续侵略越南的战争,世界人民和美国人民的反美运动就越进一步发展。美国统治集团内部也由于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而产生尖锐的矛盾。 社论指出,美帝国主义对越南南方的“特种战争”已经遭到全面破产。它的远征军正深陷泥沼和越来越多地被歼灭。美国陆军和空军的所谓“优势”,正在遭到越南北方和南方军民的迎头痛击。在世界上,美国目前比任何时候都要孤立。在国内,美国人民反对美国统治集团的运动也比任何时候都要高涨。约翰逊向全世界大肆宣扬的一系列政治阴谋也遭到了严重的失败,他的“无条件讨论”、“十四点计划”、“暂停轰炸”等大骗局,接连被世界和美国的舆论所揭穿。 社论指出,美国为了挽救侵略越南战争的困境,已经用尽了它的一切“法宝”,包括各种军事的和外交的手段,但是,每一次都增加了新的失败和困难。这次檀香山会议,也不会有什么其他结果。 社论说,过去一年美国侵略者和我国人民之间在军事和政治战线上的全面较量,已经使我们获得全面的胜利,美帝国主义遭到全面的失败。在战场上,我们接连胜利;在政治战线上,我们的正义斗争得到全世界的支持,胡志明主席一月二十四日写给许多国家首脑的信件,正在得到非常热烈的支持。一个援越抗美运动正在世界、甚至在美国广泛地开展起来。美国侵略者遭到空前的孤立。它越是加强侵越战争,就越要遭到更大的孤立和失败。

2. 檀香山

第4版()专栏:新闻地理 檀香山 檀香山又名火奴鲁鲁,位于太平洋夏威夷群岛的阿胡岛上。它是美国第五十州的夏威夷群岛的首府和最大港口。由于它基本上位于太平洋中部的中心位置,横跨太平洋的船舶航线和航空线,都要通过这里,使它具有重要的交通和战略地位。 战后以来,美国对外加紧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檀香山便成为它在远东进行军事侵略活动的巢穴。美国太平洋地区武装部队司令部就设在檀香山。在它西面的珍珠港是美国最重要的海军基地之一,也是美国太平洋地区武装部队司令部辖下的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所在地。目前,美帝国主义正在把它的全球侵略战略的重点逐步从欧洲转移到亚洲,包括檀香山在内的夏威夷群岛又成为美国“太平洋战略”的一个重要基地。 自从美帝国主义一九六一年在南越发动“特种战争”以来,檀香山还成为美国当局加紧策划侵越战争阴谋的一个场所,从那个时候以来,美国高级军政头目在这里先后举行的军事侵略会议已不下十次之多。但是,每一次檀香山会议都没有找到挽救败局的灵丹妙药,美国在侵越战争的泥潭中却愈陷愈深,日益不可收拾了。 (新华社)

3. 美国人民起来反对本国帝国主义

第4版()专栏: 美国人民起来反对本国帝国主义 本报评论员 本月五日,在美国的许多城市,大批群众高呼 “停止越南战争,把军队撤回来”等口号,举行了示威。这是广大美国人民对约翰逊政府在越南北方恢复轰炸、加紧扩大侵越战争罪行的强烈抗议和有力声讨。 去年以来,美国人民反对侵越战争的运动此伏彼起,汹涌澎湃,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这个空前规模的群众斗争,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在资本主义堡垒的美国,划破了多年来的沉沉黑夜,向全世界宣告,美国人民正在走向新的觉醒。这次美国人民的大示威,又把反战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历史上,他们曾经不止一次地反对过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起来反对过德意日法西斯。今天不同了。美国的广大群众起来反对的是美帝国主义,是本国的帝国主义。这种现象在美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这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深刻变化。 美国反动派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反面教员,也是美国人民的反面教员。约翰逊政府扩大侵越战争的罪行,促进了美国人民的新觉醒。无情的现实擦亮了美国人民的眼睛,使他们看清了这场肮脏的战争,只能带给他们无穷的灾难。侵越军费不断增加,就是要美国人民勒紧裤带。在越南战场上不断增兵,就是要把更多的美国青年推向死亡,使更多的美国劳动人民的家庭陷入痛苦的深渊。随着侵越战争的失败和扩大,约翰逊政府在国内加紧实行法西斯化,美国广大工人、农民、黑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基本权利,就要一步一步被剥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广大阶层的人民,不能不团结起来,同美帝国主义进行斗争。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民日益把他们的反战风暴同世界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洪流汇合在一起,使自己的斗争成为国际反美统一战线的一个组成部分。 美国人民是很有希望的人民。尽管他们的斗争十分艰巨,他们还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只要不畏强暴,不受欺骗,前赴后继,坚持斗争,美国人民就一定会成为美国的主人。正如毛泽东主席在《给福斯特同志的回信》中所说:“黑夜是有尽头的。美国反动势力现已到处碰壁,显示着他们的寿命不会很长了。你们那里目前敌强我弱这种形势,完全是暂时的现象,它一定会向相反的方向起变化。”实际上,美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决不是孤立的。越南人民、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站在美国人民一边。各国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都是对于美国人民的有力支持。 随着美帝国主义侵越战争的“逐步升级”,它对美国人民的进攻也要逐步升级,美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必然更加尖锐化。在阶级斗争的实践中,美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一定会更加提高。美国社会有可能发生更大的变动。北美大陆地平线上还要出现更多的新事物。美国人民反对本国帝国主义斗争的风暴必将有更大的兴起。

4. 抗议美国恢复轰炸 要求美军撤出南越 美国人民广泛示威反对侵越战争 约翰逊不敢面对示威群众乘直升飞机从白宫悄悄溜走

第4版()专栏: 抗议美国恢复轰炸 要求美军撤出南越 美国人民广泛示威反对侵越战争 约翰逊不敢面对示威群众乘直升飞机从白宫悄悄溜走 新华社六日讯 纽约消息:美国各地人民五日举行示威,反对约翰逊政府的侵略越南的战争。 在纽约,六百多群众在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办事处所在地的大街上举行了长达三小时的示威。示威群众举着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旗帜,高呼“停止越南战争,把军队撤回来!”示威者的标语牌上还写着:“对这个战争我们不(同美国政府)合作!”这次示威是由纽约“越南日委员会”组织的。 同一天,在华盛顿约二百人在白宫前举行了示威。他们高举反对侵越战争的标语牌。示威者中有六十五个退伍军人和后备役军人要求把他们的立功绶带、奖章和退伍证书退给美国总统约翰逊。这些退伍军人和后备役军人强调说,“我们再也不要用我们的名义来进行这场战争。”约翰逊不敢接见他们,而且在示威开始不久之后,悄悄地乘直升飞机溜走了。 这次示威是由美国“退伍军人和后备役军人结束越南战争组织”组织的。示威的发言人说,“有三十五个同样的示威正在全国各地进行着”。 同一天,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巴洛阿尔多市,有近九百名群众举行示威,愤怒抗议美国恢复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狂轰滥炸。在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大约两百名示威者举着标语、带着臂章,举行了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示威游行。在威斯康星州的麦迪逊市,这一天也举行了抗议美国恢复轰炸越南北方的彻夜示威。

5. 英国伦敦公众冒雨举行反美示威 强烈谴责美国恢复轰炸越南北方

第4版()专栏: 英国伦敦公众冒雨举行反美示威 强烈谴责美国恢复轰炸越南北方 新华社伦敦五日电 伦敦公众五日下午冒雨举行示威,强烈谴责美国恢复轰炸越南北方,抗议美国侵略越南。示威者纷纷向美国驻伦敦大使馆和英国首相府递交抗议信。 大约五百名示威者一路上高呼口号:“美国滚出越南!”“美国佬撤出去,撤出去,撤出去!”“威尔逊是约翰逊的鬈毛狗!”示威者举着的标语牌上也写道:“制止美国的轰炸!美国撤出去,让越南决定它自己的前途!” 在举行示威前,大约两千人在特拉法加广场举行抗议集会,大会主席罗伯茨强烈谴责美国的侵越战争。他说,必须制止这场“肮脏、残酷和令人作呕的战争”,“约束美国这个挥舞核武器的狂人”。 正在伦敦的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在会上发言指出,“美国政府就恢复轰炸(越南北方)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再次欺骗了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他说,美国政府在侈谈“和平”的同时,加紧在南越加强军事力量,现在又使战争进一步升级。 林德还谴责英国工党政府帮助和鼓励美国的侵略政策。 集会一致通过决议,表示“最强烈地抗议美军恢复对越南北方的轰炸”,要求约翰逊政府结束“美国在越南的野蛮的、危险的战争”,从南越撤走美国的军队。 决议还要求英国政府停止对美国侵略政策的支持。

6. 美进步刊物向美国人民发出号召 组成广泛的反对侵越战争联盟 指出侵越战争将把严重的牺牲和痛苦强加给美国人民

第4版()专栏: 美进步刊物向美国人民发出号召 组成广泛的反对侵越战争联盟 指出侵越战争将把严重的牺牲和痛苦强加给美国人民 新华社六日讯 纽约消息:美国“五月二日运动”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由学生》杂志发表一篇社论,号召美国各阶层人士结成广泛的反战联盟,为反对美国政府对外扩大侵略战争、对内加紧迫害与镇压劳动人民的政策而坚决斗争。 这家杂志指出,美帝国主义正阴谋把侵越战火扩大到越南北方、老挝、柬埔寨、泰国、甚至中国。社论说,“这场战争至少将卷入五十万美国军队。……我们将看到一场在东南亚地区进行的全面战争”,然后“这场战争将升级为一场同中国的战争”。 社论揭露约翰逊政府发动圣诞节“和平攻势”的目的之一就是“妄图用所谓谋求‘体面谈判’的主张来进一步迷惑美国人民,特别是反战运动,使他们无所作为”。 社论指出,美国各阶层人民“正开始感受到(侵越战争的)压力”。“除了已经大规模征召黑人和白人工人阶级的青年入伍以外,美国政府还将征召数以千计的学生去作战。联邦和地方的钱……也将投入对越南的战争活动。除了政府、军方和企业界人士之外,很少人能逃脱这场战争正在发生的影响。” 社论强调,目前存在着组织一个广泛的反对越南战争联盟的客观基础。而这种客观基础是由下面这一事实决定的,即:“战争本身将把严重的牺牲和痛苦强加在美国广大阶层人民身上:战争中产生的寡妇、教育的中断、政府以‘国家利益’为名破坏罢工,剥夺公民权利,把反对和攻击现制度和现政府的斗士投入监狱或加以杀害”。社论强调说,“当我们的活动同政府的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我们不应当指望它(对待我们)会比对待越南人民有更大的仁慈”。社论最后说,“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同(美国统治集团的)那种实力相匹敌的和平运动。随着战争的扩大,我们必须相应地承担更多义务,并且加紧进行在学校里和在居民中的组织工作。”

7. “五月二日运动”

第4版()专栏:资料 “五月二日运动” “五月二日运动”是美国的一个反帝学生组织,成立于一九六四年。在这一年的五月二日,几百名美国大学生在纽约举行集会,反对美国政府武装侵略南越,要求美国军队立即从南越撤出,“五月二日运动”因此而得名。这个组织以大学生为基础,在美国已有二十多个分会。它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反对美国侵略越南的斗争,并且主张支持各国民族解放运动。

8. 也门总理宣布不赞同美国侵略越南

第4版()专栏: 也门总理宣布不赞同美国侵略越南 新华社萨那五日电 也门总理阿姆里五日在首都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也门政府和人民“不赞同美国侵略越南”。 他说:“我很遗憾某些大国在要求和平的同时,却对越南北方进行骇人的侵略。” 阿姆里总理接着指出:“美国对越南北方进行空袭危害越南的和平与安全,并危及全人类。”

9. 侵越战争惨败使美国统治集团内部争吵激烈 富布赖特指责政府把大量美元付诸东流,麦克纳马拉不敢出席参院会议回答质问

第4版()专栏: 侵越战争惨败使美国统治集团内部争吵激烈 富布赖特指责政府把大量美元付诸东流,麦克纳马拉不敢出席参院会议回答质问 据新华社五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围绕侵越战争而展开的辩论和争吵正在越演越烈。在四日举行的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公开作证会上,一些参议员不顾约翰逊的压制,继续对约翰逊的政策进行攻击。他们对出席作证的美国“对外援助”计划负责人贝尔“进行了四小时紧张的质问”。 外交委员会主席富布赖特在发言时对美国政府宣布的侵越战费表示怀疑,指出一九六五年南越战争已经使美国花掉了一百五十八亿美元。他说,美国现在在南越战争中“每杀死一个人”就得付出“非常之高的代价”。美国给西贡傀儡的财政援助“被西贡政府人士广泛地贪污了”。富布赖特指出,在今后几个月,随着美国政府把战争“逐步升级”,费用也将“日益增加”。他说,这个战争“已经逐步升级到远远超过过去估计的地步。” 富布赖特要求美国政府拿出证据来表明西贡伪政权是“得到人民支持”的并证明“越共控制的领土比一年、二年或三年前为少”。 富布赖特的质问使贝尔狼狈不堪。当富布赖特质问贝尔“你说现在局势比一年前强了一点吗?”时,贝尔承认,美国目前在南越的处境实在困难得很。他说,在农村里,美国的“援外计划”“在过去几年内都没有取得足够的进展”,甚至在西贡,美伪军也容易受到“攻击”。 富布赖特这一天还再次攻击美国侵越战争没有“法律基础”。他说,“我觉得很难通过一个条约来找到合法的义务”,“把东南亚条约组织说成是这种义务的根源是不能使我信服的。”富布赖特说,他后悔他在一九六四年八月支持国会在东京湾事件之后通过支持约翰逊总统的那项决议的行动。对于美国国会支持了那项决议,“我在其中起了我完全不引以自豪的作用”。 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作证会原来是要麦克纳马拉和惠勒出席的。但是在约翰逊的支持下,麦克纳马拉和惠勒都借口在公开会议上作证“不符合公众利益”,拒绝出席会议回答问题。麦克纳马拉和惠勒这个逃避受质问的决定使一些参议员十分不满。参议员莫尔斯说,他不打算向麦克纳马拉的愿望 “屈服”。为了表示抗议,他宣布将不参加以后的秘密会议向政府的证人询问关于“引导我们在战争的道路上走下去”的政策。

10. 易名又如何?

第4版()专栏:三言两语 易名又如何? 美国侵略者把它大事宣扬的“捣碎机攻势”易名为“白翼攻势”。大概是因为他们的“捣碎机”一出动就被南越人民武装所捣碎,觉得名字不吉利之故罢。 恩格斯有句名言:“如果把鞋刷子和哺乳动物列为一类,鞋刷子并不会因此就长出乳腺来。”美国把“捣碎机”改名为“白翼”,难道就能避免失败吗?只能是把“被捣碎”改称做“铩羽”罢了。

11. 都需要安抚

第4版()专栏:三言两语 都需要安抚 据美国通讯社说,约翰逊去檀香山,除了商量扩大战争的步骤之外,有一个目的是“安抚南越的统治者”。 同时这些通讯社又指出,约翰逊去檀香山,是由于美国国会中对他的侵越政策批评日益激烈,他不得不离开华盛顿以逃避指责。这样说来,约翰逊自己也很需要安抚。不知南越的傀儡阮高其能给他的美国主子一点慰藉否?

12. 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嘉定省古芝县军民反“扫荡”纪实

第4版()专栏:越南南方通讯 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嘉定省古芝县军民反“扫荡”纪实 不屈的人民 嘉定省古芝县的一大片解放区直伸到西贡附近,同西贡紧紧相连,它象一把尖刀,直插进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心脏。 敌人把古芝县解放区看作眼中钉,肉中刺,非拔掉不可。近几年来,他们不断发动进攻,妄图重新占领这个地区,以便建立一道防线,保卫他们最重要的巢穴——西贡。去年,敌人更是用前所未有的残酷手段,向这个地区进行“扫荡”、炮击、轰炸和撒放化学毒药。古芝县的上空日夜震响着敌机发出的刺耳的啸音。在古芝县北部,从富美兴乡到安富、东安仁、西安仁、润德和德协等乡,没有一块土地、一棵树木和一根草,不带有敌人的炮弹、炸弹或化学毒药造成的伤痕。 但是,英雄的古芝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他们不怕强敌,坚持战斗,越战越强。每当敌人轰炸或炮击的时候,老人和小孩迅速躲到屋里、园外、田间或路边的坚固的地洞里,游击队和自卫队的男女队员马上进入工事,严密监视敌机的活动,一有机会,就严厉惩罚这些“铁乌鸦”。敌人撒放化学毒药的时候,人们就戴上随身带着的防毒器具。敌人从地面上进攻的时候,游击队和自卫队进入工事,严阵以待,准备痛击敌人;老年人留在家里跟敌人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其他的人就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在古芝,每个乡、每个村都有纵横交错的交通壕和战斗工事,都有遍布各处的陷阱、地雷阵和手榴弹。古芝县军民依靠这些东西,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扫荡”,给敌人以严重的打击。去年五月间,古芝县军民在润德乡全歼了敌人两个主力营;十二月,又在盖宗全歼敌军一个营,并且打落敌人许多架飞机。 光辉的胜利 今年一月八日到十九日,美国侵略军和仆从军八千人向古芝县北部解放区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扫荡”,他们还出动了两个装甲车团、六百辆军用车和二百多架各种类型的飞机配合作战。英雄的古芝县军民怀着坚决保卫解放区的钢铁意志,事前作好了充分准备,给敌人以沉重的迎头痛击。 在敌人的步兵开始进攻的时候,古芝县军民就非常紧密地配合战斗。游击队寸步不离地追踪敌军,连续进行袭击,解放军则猛捣敌人的行军营地,把他们打得晕头转向。与此同时,数以千计的群众也同美国侵略者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夺回被逮捕的人和被抢走的财产,限制敌人的破坏。 游击队在这次大规模的反“扫荡”战斗中,打得特别出色。他们用简陋的武器消灭了敌人大量的有生力量。许多单位和个人都歼灭美国侵略军十到二十五名,获得了“英勇歼美”和“歼美勇士”的光荣称号。安富乡一位游击队员孤胆作战,在打死了一个美国兵之后,又隐蔽在附近的工事里,等敌人的同伙来收尸时,又打死了两个。庙庄游击队在一月八日战斗开始那一天,就获得了卓越的战绩:歼灭敌人五十七名。谷庄游击队从这天早晨到下午,进行了五次战斗,歼敌四十多名。在安富乡美国直升飞机着陆的地方,公路两旁和附近各个村庄的游击队都一齐猛烈开火,打落美国飞机七架。在同一天中,向鹅内“扫荡”的敌军也遭到游击队的猛烈阻击,被歼灭了一大批。当天夜晚,许多游击小组又神出鬼没地潜入敌人的中和据点和其它敌军营地,进行奇袭,打得敌人屁滚尿流,鼠窜逃命。在一片混乱中,数以百计的敌人丧命。 美国侵略军吃了苦头,再也不敢象初来时那么嚣张了。他们变得“谨慎”了,但仍然逃不脱游击队的惩罚。 一月十日下午,富美兴乡中利村一个游击小组以无比英勇的战斗精神,不顾敌人的炸弹和炮火,用地雷炸坏三辆M—113型两栖装甲车,全歼车上的美军,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据统计,在一月八日到十九日为止的连续十二天的反“扫荡”战斗中,古芝县军民共进行了二百多场大小战斗,歼灭一千三百十八名美国侵略军和仆从军,其中有一千零七十六名美国强盗被打死,摧毁敌人各种军用车四十八辆、一零五毫米大炮两门、八十一毫米迫击炮八门,打落敌机二十九架(大部分是直升飞机),打伤五十架。此外,游击队还活捉了许多美国强盗,缴获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英雄的榜样 英雄的古芝军民这一新的辉煌胜利,不但粉碎了敌人妄图打破越南南方军民对西贡地区的日益紧缩的钢铁包围圈的阴谋,而且歼灭了美国侵略军一部分重要的有生力量。古芝县的这次大捷表明:无论是在哪一个地方(即使是紧靠着敌人的巢穴),不管敌人有多少兵力,出动什么样的军队,拥有多少现代化武器,也不管他们凶恶、野蛮到什么程度,英勇的越南南方军民一定能够打败他们。 (据越南南方解放电台) (附图片) 侵越美军在西贡附近“扫荡”时,遭到了南越解放武装力量的沉重打击。图为美军士兵的狼狈相。

第 4 版

1. 山区水稻高产的一个榜样——广东兴宁山区创业记

第5版()专栏: 山区水稻高产的一个榜样 ——广东兴宁山区创业记 编者按 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水稻生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稻常年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三,它的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二。力争水稻持续增产,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是不平衡、不稳定的。大约四分之三的水稻产区,水稻的产量仍然不稳不高或稳而不高。使这类地区的水稻生产赶上来,就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水稻生产的面貌。这是否可能呢?兴宁县的事实,说明这是完全可能的。至于那些基本上已经达到稳产高产的地区,水稻生产仍然有很大潜力可挖。只要象大寨人那样发扬不断革命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低产地区就可以高产,高产地区就可以更高产。这里发表的几个不同地区争取水稻高产的材料,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好经验。 兴宁县人民怀着豪情壮志改造山河的革命事迹,传遍了广东省。 六十万兴宁人,为革命吃大苦,耐大劳,挑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沿着自力更生的道路,走了整十年。 这十年,兴宁人在穷山恶水的家乡,搬山筑水库,凿石修渠道,兴建了一万多座大小水利工程,使这个“大雨大灾,小雨小灾,十日无雨闹旱灾”的地方,百分之九十的耕地有了水利设备,其中百分之八十已建成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基本实现了全县水利化。 这十年,兴宁人在光山秃岭上筑谷坊六万座,造林五十多万亩,使二百多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 这十年,兴宁人以不断革命的精神,进行农业技术改革,改变低产面貌。粮食产量从三四百斤的低水平逐年提高,去年三十五万亩水稻平均亩产量超过千斤,成为我国的一个山区水稻亩产千斤县。 自力更生创业 兴宁县处在广东东北部群山之中。由于过去反动统治者的掠夺,耕地易旱又易涝,产量很低。 解放了,兴宁县广大贫农下中农打倒了地主富农阶级,摆脱了第一重灾难——阶级压迫。接着,他们立下决心,征服穷山恶水,摆脱第二重灾难——自然灾害。 要发展生产,得改变生产条件,进行技术改革。首先是要治水治山。兴宁县委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和系统调查,在一九五六年秋天制定出了全面建设兴宁山区的规划。 要驯服水旱灾害,就必须根治宁江这项工程。要在三十一条支流修筑水库,然后盘山越岭,凿石穿山,修筑渠道,引水灌溉宁江两岸的农田,化水害为水利。 在兴宁,这是没有先例的巨大工程。它振奋着全县人民。一九五六年秋收冬种一结束,十几万民工就扛起锄头铁锨上了水利工地。 兴建合水水库,是根治宁江的关键工程,而且要抢在来年洪水季节到来之前筑好。这是一场攻坚的硬仗。 八千多名社员,在各级党委书记带领下,来到了工地。这时是十冬腊月,寒风刺骨,地冻土坚,但人们精神奋发,干得满身热汗。特别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青年突击队员,在工程最艰难的时候,最艰难的地方,挺身而出,挑起了最重的担子。 根治宁江的水利工程展开以后,新的困难摆到了面前。 修水利,需要大批水泥和钢材,从那里来呢?县委会为这事,一次又一次地开会,详细研究了各种意见,最后作出结论:自己想办法,我们不能为国家出更大的力,可也不能增加国家的负担! 修建合水水库,根据设计,需要水泥一千七百吨,钢筋四十吨,还没计算钢板闸门的用料。一算工程费,二百五十九万元。那里来的这样多资金器材啊! 群众说:“我们穷人有穷主意”。一个用石砌代替钢筋混凝土的办法提出来了。县委会积极支持群众的合理化建议,鼓励大家进行技术革命。一个自力更生的工程设计诞生了。敢于吃苦耐劳的兴宁人,把几百斤重一块的大石头,由深山运到了工地,砌成了水库的泄洪建筑物。这不仅为工程节约了几十万元的投资,更可贵的是,给全县人民树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大旗。 不过,水泥总还是少不了的。县委会就决定自己办个水泥厂。说干就干。不久,兴宁水泥厂建成了,生产的水泥一批一批运到了水利建设工地。 一年又一年,兴宁人为革命,为建设山区,埋头苦干。十年时间,兴宁人搬动了四千四百八十万立方米土石。全部水利工程投资三千二百四十一万元,其中专署和省的投资只占百分之十二点七,其余都是县、公社、大队节省下来的钱。 治水也要治山 治水不治山,水土流失不能控制,山塘水库会逐渐被淤塞。因此,兴宁人从水利工地上下来,又上了山头。 公社化前后几年,县委领导干部在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大坪公社鸽池大队蹲点,领导群众治崩山。人们花了大量的劳动,在山上植树造林。可是,树苗刚长出来,一场暴雨,山洪带着泥沙把树苗埋没了。第二年,总结了教训,人们爬上崩山,修筑了大量鱼鳞坑和土谷坊。可是,一场暴雨,一百多座谷坊又垮了大半。有些人灰了心,泄了气。可是县委却从失败中总结了教训,看到了胜利。 县委的干部们深入群众,开“诸葛亮会”,认真分析了治山失败的原因,寻找新办法。同时教育社员:要身在深山,胸怀全国,人人出力把自己的家乡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员们一听,劲头上来了。这一回,他们在山顶开天沟拦洪水,在山腰削崩坡,在山下筑谷坊堵崩岗,建沙库蓄泥沙,全面植树造林,进行综合治理。终于把崩岗制服了。如今,兴宁县已经在二百三十平方公里的崩山秃岭控制了水土流失,占全县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 攀登新的高峰 随着水利条件的改变,粮食产量逐年提高,社员生活逐步改善。有些人开始心满意足起来。县委会却在考虑着一个新的问题:山区的产量,能不能超过平原?低产的兴宁,能不能赶上高产的潮汕? 一九六一年,县委会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讨论。大家认为,水利条件好,社员劲头大,形势好得很。要争取高产,就要走农业技术革命的道路,学习高产地区的先进经验,学习科学的种田方法。 县委书记领着一批干部、青年、老农到了潮汕平原。走了好几天,看到的片片都是高产田。用科学方法种的田,没一丘低产,矮墩墩的稻子,结着又大又长的稻穗。 潮汕人的革命精神和栽培技术,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许多老农明白了:为自己种田,年年望保产;为革命种田,要高产再高产。这要从头学起啊! 他们从潮汕平原请来老农当顾问,从外地引来高产良种,种起了各种各样的试验田。 一九六四年,大种高产田的农业技术改革结了果。这一年,早稻全面推广矮秆高产良种,晚稻也大面积采用良种,社员们大学潮汕经验,推广先进的田间管理技术,使全县三十五万亩水稻田平均亩产八百九十斤。 去年,全县人民以不断革命的精神,进一步总结了一九六四年的高产经验,认真地改造了十一万亩低产田,出现了低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的大好形势。 干部带头苦干 兴宁粮食高产的胜利是怎样取得的呢? 兴宁的干部说:这是觉悟了的群众听党的话,坚持自力更生,不断革命的结果。 兴宁的群众说:这是全县忠于革命事业的各级干部和共产党员为我们带了头,树立了榜样。 干部的评价是公正的。群众的评价也是公正的。 兴宁县的干部继承了党的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处处吃苦在前,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群众,教育群众。 十年来,他们尽量节省非生产性建设的开支。县里不少机关没房子办公,干部缺房子住,建一些本来也需要。县财政部门把建房子的钱筹出来了,等着县委批准动工。县委又考虑再三,还是没有批,把这事交给各机关干部去讨论。一讨论,想建房子的机关不再要求了。他们说:搞生产建设还怕钱不够,我们的房子,以后再说吧!于是,他们自己动手,把几个破烂的庙堂修了修,做了干部的宿舍。一直到现在,还有不少机关的办公室和干部宿舍设在祠堂、古庙里。 兴宁县干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成为全县群众的榜样和最有说服力量的动员,鼓舞全县人民,勇往直前。 ××× 兴宁人只用了短暂的十年,就使贫困的山区发生了显著变化。可是,各公社大队的产量却不平衡,高产的大队,亩产量到了一千七百斤;低产的大队,亩产量却只有七百斤左右。同一个大队里,在耕作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产量也不平衡。县委在东风、金星、鸽池等大队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以后,把产量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找到了,原来是低产田的地下水位高,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因此,普遍降低地下水位的又一次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已经酝酿成熟,准备行动了。 本报记者 汪振华 唐炜 凌霄 (附图片) 兴宁县自建的一座大型水库——合水水库 新华社记者 汪振华摄

2. 狠狠抓住增产关键 江苏无锡县争取水稻高产的经验

第5版()专栏: 狠狠抓住增产关键 江苏无锡县争取水稻高产的经验 江苏著名水稻高产县无锡县的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社员,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发扬不断革命精神,把革命干劲和科学态度落实在水稻增产关键上面,在连续三年稳产高产的基础上,一九六五年又获得增产。全县八十二万亩一季水稻,平均亩产量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比上一年度增产百分之六。麦子也获得丰收。全年麦、稻两熟,平均亩产量超过了千斤。 无锡县一九六五年水稻持续增产的事实充分说明:要使生产不断前进,首先要人的思想不断革命;要使人们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又必须经常结合各个时期的思想实际和生产实际,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 一九六四年是无锡县水稻持续稳产高产的第三个年头。这年冬天,各地在议论一九六五年要不要、能不能继续前进的问题时,一部分社队干部和群众流露出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和自给自足的情绪。一些高产单位认为“宝塔结顶,潜力挖尽,无产可增”,“只能保,不能跳”。一些低产单位自以为“条件不好,单产不高,总产不少,贡献不小”,而心安理得,满足现状。还有一部分干部群众认为吃饭问题已经解决,不想再出力出汗争高产。 县委从各个样板点上发现了这些思想苗头,及时领导全县干部和群众学习了毛主席《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一文,打开了大家的心窍,树立了高产更高产的雄心壮志。 以后,在水稻生产的各个关键阶段和推行各项新的增产措施时,各级干部和许多社员针对当时生产、工作和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分别学习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等文章。东亭公社的一些大队干部反映:学了毛主席著作,提高了思想觉悟,跳出了三个圈子:一是跳出了家庭圈子,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二是跳出事务圈子,注意做调查研究工作和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三是跳出本队的圈子,关心全局利益。各级干部在思想革命化和作风革命化方面又前进了一步。全县各级干部去年蹲点办样板的人比起上一年更多了,工作作风更踏实了。 接着,无锡县委又领导全县干部、群众开展了一个总结评比、互相学习的活动。通过总结一九六四年的成就,评选一些先进单位,作为全县学习的标兵。这些先进单位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思想红、决心大、干劲足、措施硬。各级干部和社员群众对照标兵,排差距,找原因,挖潜力。一比一找,既看到了增产的成绩,也看到了生产上的缺点。然后,许多社队干部到上海市的嘉定县、南汇县和所在的苏州专区各县的先进单位去参观学习。 经过总结评比和参观学习,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认清了“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形势,进一步卸下了思想“包袱”,鼓起了革命干劲。接着,县委提出“乘胜前进,不断革命,跳出苏州超嘉定”的战斗口号,提出了一九六五年的奋斗目标。全县就掀起了赶超嘉定的生产竞赛热潮。 县委认为,要继续增产,必然会遇到许多新的矛盾,只有切实解决这些新的矛盾,才能继续前进。县委领导上把这些想法和看法拿到群众中去大讨论。经群众一议论,继续增产的新矛盾找出来了,解决这些新矛盾的办法也提上来了。 在水稻从种到收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无锡县的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狠狠地抓住每一项增产关键,苦干、实干、巧干,积每个阶段的“小胜”为全局的“大胜”。在品种方面,大力推广高产良种“农垦五十八”;在肥料方面,广种绿肥作物,捞水草,割青草,捞鱼粪,拾杂肥,挖草塘泥,养猪羊兔;在水利建设方面,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增添机电排灌设备,普遍平田整地,建立排灌两用渠道,彻底解决了三十万亩稻田的漫灌串灌问题,使全部水稻田实现了薄水勤灌,有利于增产,戽水费却比一九六四年降低百分之二十四;在生产技术方面,全县培训了八千多名农民技术员,社社建立了技术推广站,大队、生产队都配备了农民技术员,还建立了二千三百多个群众性的科学实验小组,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更有成效地推广了陈永康水稻高产经验。不断革命精神加上这些扎扎实实的措施,把无锡县一九六五年的水稻生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据新华社讯)

3. 高产再高产是能够实现的——福建长乐县发动群众总结经验挖掘水稻增产潜力

第5版()专栏: 高产再高产是能够实现的 ——福建长乐县发动群众总结经验挖掘水稻增产潜力 中共福建省长乐县委把不断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为革命种田,用科学种田,使全县一九六五年的粮食作物连续三季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加两成多。中共福建省委最近号召全省各地向长乐学习,为争取今年更大丰收而斗争。 长乐县在闽江口南岸,背山面海,属于半平原半丘陵地带。全县以种植水稻为主,是福建省的主要产粮县之一。 这个县共有耕地二十七万多亩,其中有十九万多亩是水田,其余的是旱地。解放后,特别是人民公社化以来,全县人民以兴修水利和改造低产田为主要内容,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使二十万亩耕地基本上实现了旱涝保收,稳产高产。一九六四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量大大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 粮食产量相当高了,要不要再发展粮食生产,能不能实现高产再高产?一九六四年秋后,中共长乐县委讨论一九六五年的生产时,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一种意见认为,国家对粮食还非常需要,必须进一步增加生产,主张提高复种指数,扩大种麦面积,变两熟为三熟,一种意见却认为,亩产量很高,已经差不多了,冬种何必太多,加之部分稻田没有种麦习惯,“种麦损稻”不上算,“三三见九,不如二五得十”。原来,长乐县的旱地只种甘薯,冬小麦和大麦都种在水田里,收了麦子,再种早、晚两季稻。一九六四年全县春收麦类作物已经发展到五万多亩。三熟田面积的扩大,是这个县一九六四年单产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九六四年的冬种面积要不要增加?能不能增加?讨论时意见不一。因此,县委便带着这个问题,分头深入下去,同基层干部和贫下中农商量。绝大部分基层干部和贫下中农因为看到许多生产队由于增种小麦获得了增产,都主张要多种小麦,表示只要能增产一季粮食,就是苦一点、累一点,也一定要干。 冬种面积要扩大,如何能做到种麦不损稻呢?县委又进一步调查研究,发动群众,总结了一些地方稻麦双丰收的经验。城关公社泮野大队,去年春小麦平均亩产二百八十斤,早稻平均亩产八百四十七斤。两季都丰收,关键在于抓紧季节,上足肥料,管得好。只要这样做,种麦并不会损稻。但是这只是一个大队的经验,要做到全县稻麦三丰收,是不是没有问题、没有困难呢?因此,县委又召开会议,请贫农下中农社员出主意。这些社员提出了扩种绿肥、增积肥料和如何积肥、施肥等许多好办法,解决了县委许多原先觉得无法解决的困难。许多贫下中农不仅在会上提出了许多建议,而且回去后还带头出工,带头交肥,带头推广新技术,带头打硬仗。由于依靠了群众,全县不仅按质按量完成了八万七千多亩大小麦的冬种计划,绿肥作物播种面积也比上年扩大了百分之八十。同时,又大挖河泥、大积海肥、多采野生绿肥,为水稻准备的肥料,比上年显著增加。 肥料有了,早稻产量是不是就能上去?一部分干部、社员却没有信心,他们说,增百容易添十难。过去早稻产量已经很高,再上去就难啦!这时,县委就组织干部、党员、贫下中农学习毛主席的《将革命进行到底》《愚公移山》等几篇文章,提高了大家的认识,克服了畏难情绪。同时,二十多个县委委员分头到生产队去调查研究,总结一九六四年早稻增产特别显著的几个队的经验,用活的事实来教育干部、群众。依靠贫下中农,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宣传“种田为革命”的意义;组织县、社、队三级干部共二百多人,到全国大寨式农业典型福清县音西公社音西大队等先进单位去学习;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群众性的总结、学习活动,推广种好矮秆良种和连作稻的经验。广大群众革命精神大为发扬,又在总结、学习中找到了办法,立即掀起了生产高潮。 在早稻生产过程中,县委采取了领导干部、技术员和农民群众三结合的办法,按片设点,层层搞样板,在各个生产的关键时期,各级的样板田都先走一步,做出样子,带动全面。在早稻生长期间,县委先后召开了六次“三结合”现场会,交流有关技术措施,推动各公社生产队用先进的办法种、管早稻,结果全县十七万亩早稻,平均亩产量比上年增长了一百多斤。 当春收的大、小麦等获得增产,早稻丰收已成定局的时候,有些干部和群众又产生了自满情绪,再加上这几年水稻产量一直是“早高晚低”,一些人认为晚稻是“命中注定”的低产作物,因此,争取晚稻增产的干劲下降了。县委抓住这种思想,强调生产要继续上去,人的因素第一;要彻底革命,不要革一半;要做大自然的主人,不要做大自然的奴隶;要创社会主义之业,不能守业;要知难而进,不能知难而退。并且广泛发动群众,自下而上地总结这几年的晚稻增产经验。在这项活动中,县委发现有些公社生产队把矮秆良种早稻当晚稻种,实行“倒种春”,晚稻连续几年获得高产。于是县委决定推广“倒种春”。接着,县委又通过多方调查,广泛同群众商量,确定以珍珠矮作为“倒种春”的主要良种。在这个基础上,县委又放手发动群众,由群众自己决定采用“珍珠矮”实行“倒种春”的面积,原则是思想通的愿种的多种;还有顾虑的,就少种一点,进行试验。这样,全县“倒种春”的晚稻面积共达六万三千多亩。由于“倒种春”的“珍珠矮”产量高,就提高了全县晚稻平均单产水平,使全县晚稻总产量比上年增长一成多。 目前,长乐县委正在总结一九六五年的经验,进一步发动群众,为争取今年获得更大丰收而努力。 (据新华社讯)

4. 依靠群众 治水种稻——湖北浠水县自力更生修水利实现自流灌溉

第5版()专栏: 依靠群众 治水种稻 ——湖北浠水县自力更生修水利实现自流灌溉 浠水县位于湖北省东部丘陵地带,以种植水稻为主。这里历来易遭干旱,每年夏至一过,正是禾苗大量需要水的时候,“旱魃”就来了,轻则一月到五十天,重则大旱百日以上。解放以后的十六年里,这个县有八年干旱一个月到五十天,有六年旱七十天到一百多天。解放前,这里的水利设施仅有四万八千多处塘堰,灌溉保收的水田只占水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二左右。解放以后陆续修了一些小型水利工程,但易旱的状况仍未改变。 一九五八年,国家投资,在这个县修建了大型的白莲河水库。当时,由于没有在干部、群众中进行自力更生的教育,没有注意充分发动群众,渠道等配套工程的建设没有跟上,未能很好地发挥大型水库的作用。一部分人还产生了单纯依赖国家的思想,有的工程可以用“土”办法干的,也要用“洋”办法;有的可以靠社员用劳动积累解决的,也要国家花钱。从一九六三年起,国家对浠水县的水利投资减少。这时在干部中,有的人着急,有的人泄气。中共浠水县委经过反复讨论,又总结了前几年水利建设的经验教训,认识到水利建设虽然要钱,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全县六十万已经组织起来的人民公社社员。把群众发动起来,依靠群众治水,钱少也能办大事。 怎样依靠群众治水?中共浠水县委认为,首先要相信群众是迫切要求修好水利的,相信群众是有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的。县委把国家水利投资的 “底”交给群众,组织广大社员、干部就“修水利是国家的事,还是群众的事?”“钱少了,还治不治水?”等问题展开讨论。 一抓政治思想工作,情况就起了变化。群众在讨论中说,修水利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国家已经帮助修起了水库,难道开渠道还要靠国家?特别是广泛开展学大寨的活动以后,大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志气更高,修水利的劲头更足。社员们说:大寨人靠自己治好了穷山,我们就不能靠自己修好水利?为了进一步调动群众治水积极性,县委又抓紧对已挖通的渠道进行配套,使它尽快发挥效益。当社员们看到水库里的水穿过大山,跨过河沟,流到了田里,情绪更高,干劲更大了。 群众发动起来了,资金、材料不足,社员们就事事盘算,处处节约。他们提出“能不花钱的,坚决不花钱;‘土’办法能代替的,不朝‘洋’的想;自己能解决的,不向国家要”。白莲河水库东干渠全长一百零七公里,技术人员曾建议只挖通上段的四十六公里,下段因为要经过不少山岭河沟,工程太艰巨,不挖干渠,改由电力提水灌溉。可是社员们不这样想。他们认为,搞机电灌溉,机器、电线、电杆,得全靠国家供应;挖渠道,主要靠自己双肩和两手,虽然工程难一些,但一年挖不通,挖两年,两年挖不通,挖三年,总可以挖通。这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且可以节省电力。从长远看,还是开渠搞自流灌溉比较经济。浠水县委支持了群众的意见。现在东干渠大部分已经修成,再经过这一个冬春,就可以全部挖通。由于群众在施工中注意节约,投资比采用电力提水灌溉更省。全县的渠道上,有五百一十五个隧洞。这些隧洞如果都用钢筋混凝土砌,需要很多钱和大批钢筋、水泥、模板。关口区的社员用青砖砌,试验成功,造价只有钢筋混凝土的十分之一。全县推广这个办法,支渠以下的隧洞四百七十多个,都是用自己烧的青砖砌的。 到现在,浠水县除了大型的白莲河水库以外,还修建了四十多座中型、小型水库,开挖了近两千条渠道,总长两千五百多公里,建设起一个库连渠、渠连塘的自流灌溉网,全县灌溉保收的水田占水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二。有了水,全县水稻连作面积由一九五七年的十一万多亩扩大到四十五万亩,并有近十万亩实行小麦、双季稻连作,做到一年三熟。一九六五年全县粮食产量,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一九六五年冬季,浠水县又展开了大规模的兴修水利活动。社员们本着自力更生的精神,继续挖通白莲河东干渠的下段,并对已挖通的大小渠道进行全面配套和整修加固。在渠道伸展不到的水利“死角”,他们还增修了塘堰,兴建一批电力扬水站。同时,开始了园田化、田间渠网化的建设。 (据新华社讯) (附图片) 浠水县汪冈公社前进大队第一生产队用塑料薄膜覆盖的秧田  新华社记者 刘心宁摄

第 5 版

1. 艰苦算得了什么?

第6版()专栏: 这里发表的几篇短文,是从大庆油田一二○二钻井队几年来的墙报稿件中挑选出来的。一二○二钻井队,是大庆油田先进单位之一,被誉为“永不卷刃的尖刀”。这些墙报稿,反映的虽然只是一个队的工作和生活的一些片断,但我们可以通过它们,看到大庆人工作上艰苦奋斗、严细准狠,生活上勤俭节约、团结友爱的精神面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号召我们的文学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墙报。这里发表的文章,出自工人和基层干部的手笔,他们自己写自己,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内容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的,文风是朴素、生动、干脆的。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编者 英雄何惧风雪寒 一九六○年是什么年?是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是现代修正主义者对我国施加压力的一年。可是,中国人民有的是英雄气概“乱云飞渡仍从容”,大庆人就在这一年,向草原进军,为油而战。那时,尽管条件是那样艰难,草原是那样天寒地冻,大庆人却把这一切,一概等闲视之。他们说: 艰苦算得了什么? 司钻 张生福 一九六○年四月,我们队来到了大庆。那时的大庆还是荒凉的。草原上居民分散,房屋也少。我们就住在当地一个畜牧场的马厩里。这座马厩又矮、又潮,有门没窗,很久没拴过马了。部分屋顶塌了,墙也东一个洞西一个眼的。屋角里挂满了蜘蛛网,破旧得很。我们向公社借来了扫帚、铁锨。一边扫尘土,一边有说有笑。大家七手八脚地把房子打扫干净,抱些马草,在地上一铺,床铺就解决了。 不管牛棚也好,马厩也罢,大家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然后在墙上选一块最高、最光亮的地方,把毛主席的画象贴上。空的地方再贴些标语,红红绿绿,看了令人振奋。 没过多久,雨季来了。这里的雨,又多又大,一下起来,屋子里到处嘀嘀嗒嗒地响。地上的水齐脚面深,漏下来的雨水都是黑红色的,和酱油一个样。同志们把脸盆、茶缸放在铺上,一会儿就接一缸子。队长马德仁尽管病了三天,为了不让暴雨把固井用的水泥淋湿,叫大家把水泥搬到屋里,而把自己的床铺从屋子里移到门口,一夜没有睡。 (编者附注:几年来,一二○二钻井队的人事已有不少变动,所以在这个版上,队长变了好几个人,而同一个人一会儿是工人,一会儿又变成干部了。特此说明。) 雨季里,道路泥泞,送油料、配件的汽车开不到井场,同志们就自己去抬。并且提出 “大雨小干,小雨大干,晴天一天当两天”的豪迈口号。夏季烈日当头,蚊虻成群;冬季在零下四十几度的严寒里坚持操作。但艰苦并没有吓倒大家。司钻李继良同志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条件艰苦,正是锻炼我们的好机会。越艰苦,锻炼得越坚强,越艰苦才越光荣。”有人还写出“要学红军过雪山,英雄何惧风雪寒”那样充满了英雄气概的诗句。 就这样,我们在会战初期的艰苦环境里,战胜了重重艰难困苦。我们越战越顽强!

2. 人拉肩扛也要上

第6版()专栏: 人拉肩扛也要上 指导员 刘正魁 没有吊车、拖拉机,设备运不到井场,为了早日开钻,怎么办? 张石林说:“王进喜队刚到大庆安装时没有吊车、拖拉机,他们是用人拉手抬把钻机安装好的。他们打钻没有水,王铁人说尿尿也要打。这比方好。王铁人能干,我们为什么不能干?他是铁人,我们还要当钢人!” 我们就是用人拉肩扛的办法,经过几天的艰苦战斗,完成了安装工作的。高高的井架,站立在草原上,它显示了我们工人阶级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无尽的力量!

3. 来大庆,为了什么?

第6版()专栏: 来大庆,为了什么? 钻工 边梦坤 有些同志说:大庆这地方,工作艰苦,生活环境差。我认为,这种说法就是忘了本。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强大起来,石油落后帽子之所以能抛到九霄云外,不就是靠前辈们艰苦奋斗得来的吗?大庆的今天,比会战开始时,条件不知好上多少倍了。大庆的今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大庆人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艰苦奋斗的结果。困难这东西,吓不倒真正的革命者,只能对胆小鬼有效。要革命,就得有吃苦、不怕任何困难的精神。越是艰苦地方,越是对一个革命者的严重考验。艰苦奋斗,我们决不能忘记。如何接过老前辈的扳手——枪杆子,战斗下去,如何学习过硬本领,为油田干一辈子,是我们应该经常考虑的。

4. 掏掉的不是泥浆……

第6版()专栏: 大庆人说:螺丝松动,就是思想松动;零件生锈,就是思想生锈;闸门不严,就是思想不严。严和细,就是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具体结合。让我们通过下面两篇短文,看一看大庆人工作中的严细作风吧: 掏掉的不是泥浆…… 徒工 张云忠 冬季的一天,二班上四点班,副司钻汤锡贰领着两个钻工撤泵,当时风很大,也很冷。接班的到了井场,汤锡贰几个没有检查泵内的泥浆是否放完就下了班,接班的副司钻也没有检查就接了班。第二天,张石林队长发现泵里的泥浆没有掏净。他觉得如果不赶快纠正这不严不细的坏作风,将来会出现更大的问题。他及时召开了一次现场会。 正在家里睡觉的二班也赶到了井场。张队长给大家说:“现在天气一天天冷了,井上又无保温设备,只要稍微丧失责任心,就会冻坏设备,给国家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他一边说,一边让大家看泥浆泵里的泥浆。明确提出:我们要坚决反掉这种不严不细的坏作风! 这次现场会,使每个人都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特别是汤锡贰,他一面掏着泵里的泥浆,一面说:“这掏掉的不是泥浆,而是我们不严不细的坏作风!”从此以后,他每逢撤泵的时候,不管天冷天热,总是把泵里的泥浆掏得干干净净。

5. 抱病修理柴油机

第6版()专栏: 抱病修理柴油机 副司钻 陈德林 一天,机械技术员李自新的脚趾被机器碰伤,膝盖以下肿得很粗,他回到宿舍休息,突然见到一位工人气喘喘地冒着大雨来找自己。他一听是机器出了故障,二话没说,搁下拐棍,找了双大水靴把肿得胖胖的脚塞了进去。那人连忙劝阻:“只要你给我出个点子,我们就可把它修好,雨大你就别去了!”“同志,机器好似人的肚子,如果得了阑尾炎,叫一个不懂医术的人去开刀,反而会加重病情,以致丧失性命!”说着便一颠一拐地直奔井场而去。那工人一看劝不住,只好到宿舍拿了雨衣给他披上,架着他一同到了井场。当夜李自新和同志们干到天亮,修好了机器。这时,他的双腿已被水泡得更粗了。雨过天晴,太阳从东方徐徐升起。李自新脸上显出无限的喜悦,他慢慢地一颠一拐地走回了宿舍。

6. 养育她们的是整个阶级

第6版()专栏: 阶级友情深似海 大庆人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大庆人在毛泽东思想的教导下,团结友爱,亲如手足,不仅职工是如此,连家属之间也如此。社会主义风尚的阳光照耀着大庆人,大庆,是温暖的祖国大家庭的一个缩影。 养育她们的是整个阶级 副司钻 范云 我队机械技术员李自新的爱人胡玉兰突然病倒了。这件事被全队的家属知道后,她们立刻轮流着侍候病人、照顾孩子。指导员杨春文的爱人何玲娥给病人做饭、端水、料理家务;炊事班长杜海江的爱人卢秀英给孩子洗衣、洗尿布。队长王天其的爱人李友英来晚了一步,一看事情被别人包了,干脆把病人的两个孩子抱到自己家里去照顾。刚满一岁的孩子喂饭喂不饱,哇哇直哭,她把自己的孩子放在一边,用奶来喂胡玉兰的孩子。五级钻工窦找发的爱人姚玉珍,自己有两个孩子,可她让李友英把胡玉兰那个三岁的孩子让给她照顾。领去后,她就给孩子买布做鞋啦,做棉裤啦,还节省下自己吃的细粮做成面条喂孩子。那些没有抱到孩子的家属,就轮流给孩子喂奶、洗尿布,给病人送饭、端水。 不幸的消息传来了,胡玉兰在医院里病故了。家属们都表示要把两个失去了妈妈的孩子抚养大。当指挥部来接两个孩子的时候,谁都舍不得把孩子交出来。直到女工干部张家健向大家作了详细的解释:“领导上决定把孩子送入托儿所,也是为了让大伙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搞农副业生产。”这时,大家才把孩子交给了张家健。可是在临走时,家属们还再三嘱咐:“孩子小,刚断奶,喂的时候别喂多了,防止吃坏孩子的肚子……” 事后,当时的钻井党委书记李云,给李自新同志写了一封信:“李自新同志:请你把这件事情记住。等两个孩子长大了,告诉她们,养育她们长大成人的,是我们整个的阶级。叫她们永远记住,任何时候都要听党的话,跟着党走。”

7. 干部工人心连心

第6版()专栏: 干部工人心连心 司钻 赵文良 过去和现在,我们队上每个干部已把晚上查铺盖被的工作养成了习惯,形成了作风。 有一天晚上,除有病发高烧的队长王天其在家之外,其他干部都不在家。是不是今晚的查铺工作暂时停止一下呢?不!王队长不顾自己正病着,拖着头重脚轻的身子,到各班看看炉子,试试室内的温度,看看每个人是否把被子盖好。当他把全队四十多个人的被子全都检查完了以后,才拖着疲乏的身子回去睡觉。 王队长睡下不久,只见床前走来钻工卢兴山,手里端着一个纸包。卢兴山激动地说:“队长,今晚的事我全看到了。我看到你满脸汗珠,当你给我盖被的时候,只觉得你的手发烫。当时如果不是怕惊动大家,我非把你背回宿舍不可。我没有别的东西表达我的心意,这半斤糖,是我节约下来的保健糖,你收下吧!”卢兴山的话,也感动了王队长。他说:“小卢,盖被子这是我的义务,平时每晚检查两次,今天只检查一次,已经做得很不够了。” 第二天,卢兴山把这事告诉了大家,同志们深受感动。从此,大伙的干劲更大了。

8. 两杆秤

第6版()专栏: 两杆秤 以前,我们队里没有杆秤,大东西没法称,小东西只能估个数。困难最大的要算是炊事员了,每次做饭都要用一只预先做好记号的小碗,一碗一碗地往锅里下米,真别扭极了。 一班副司钻赵文良和司机李振文探亲回家,他俩暗暗商量,一定要设法买两杆秤回来。商量的结果,赵文良买杆大的,李振文买杆小的。就这样,他俩归队时,一杆能称二十斤的小秤和一杆能称二百斤的大秤,也跟着他们来了队上。同志们可乐啦,特别是炊事班长杜海江可高兴得合不上嘴巴啦。他连连说,“这下可好啦,这下可好啦,我们那小碗也该解放啦。”引得大伙一阵哄笑。

9. 开荒自种“家乡菜”

第6版()专栏: 自己动手 勤俭成风 我们老一代的革命者,曾经在延河岸边,自己动手,织布种田,住的是自己打的窑洞,吃的是自己种的小米;大庆人继承了延安的革命传统,住的是自己造的“干打垒”,吃的是自己种的粮食、青菜。大庆人说:战争年代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建设年代更要注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大庆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建设时期的延安精神。 开荒自种“家乡菜” 司钻 赵德福 我们决定自己开荒种菜,可菜种弄不到很多,只好干瞪眼。十多天之后,指导员接到了从甘肃寄来的一个小包,寄件人没写姓名、地址。他打开一看,原来是满满的一小匣白菜籽,中间还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听说你队没菜籽种地,我们把自己田里种的一斤二两白菜籽给你们寄去。这种白菜棵大叶茂,适合鲜吃或腌着吃。请不要嫌弃,收下吧。愿甘肃的白菜在大庆传种接子。” 这下指导员才明白:一定是咱们的同志叫家里寄来的。可是谁叫寄来的呢?他把全队几个甘肃人找来挨个问。原来是司机长老刘叫家给队上寄来的。指导员把这种爱队如家的精神,在全队职工面前提出来表扬。 以后,每当春末夏初的时候,队部总能收到一些从很多省寄来的菜种。每当同志们吃到用这些菜种种出来的鲜菜时,都管它叫“家乡菜”。

10. 义务补鞋匠

第6版()专栏: 义务补鞋匠 副司钻 程洪福 一到休息天,可忙坏了司钻曾太明和司机贺福全二位同志,因为他俩有一手补鞋的好手艺,同志们都愿意把破了的鞋拿来叫他们补。提起小曾和小贺补鞋,还有一段故事呢! 夏初的一天,贺福全到垃圾坑里拣破布补衣服,看到那儿丢了好几双穿通了底的皮鞋。他拣起来一看,帮都好好的,就是通了底。他心想:要能设法把这些底配上,不是能当新鞋穿吗?他把它们拣了回来。到了休息天,他到修鞋铺一问,好家伙,一双鞋补价是二元五,两双就得五元。贺福全提着几双鞋子回到宿舍,一路上心里捉摸着:我要是能自己做一个鞋拐,再去买些钉子,自己来钉鞋,不就可节省很多钱吗?他把想法告诉了小曾。小曾很赞同。第二天,一个去拣破鞋烂皮,一个到保养站要求锻工给打个鞋拐。锻工们很支持他们,给他们打了个新鞋拐。这天,小贺也拣回来很多旧鞋烂皮,还托人买来了一大包钉鞋用的钉子。又一个星期日,他俩就利用休息时间修补好了拣来的破鞋,并把这几双鞋放在班里作公鞋。打那以后,小曾和小贺补鞋就出了名,一到休息天,他们就自动成了义务补鞋匠。也是打那以后,我们就不再上街补鞋了,而且有些同志也学会了补鞋。

11. 老钻工的本色

第6版()专栏: 老钻工的本色 司机 杨胜修 在我们队里,每个同志都有一个针线包。不过,把针线包的作用发挥得最好的,还要算咱们的老钻工卢兴山同志。因为他常年坚持又缝又补,练了一手好针线活,不但自己衣服鞋袜破了自己补,别人的衣服破了,他也争着给别人补。有一次,韩明远同志的衣服叫机器挂破了一道口子,卢师傅马上掏出针线给小韩补上。小韩感到让师傅给自己缝衣服有点不好意思,以后他也弄了个针线包,哪儿破了,就自己缝补。 让我们再看看卢兴山师傅自己的那件工作服吧!这件衣服是一九五九年夏季发的,卢兴山同志穿了五年多,已经补了二十三个补钉。有人说:“卢师傅,你的衣服该让它上博物馆养老去了吧。”卢师傅说:“还早着呢!有我针线包在,丢不了它。这件衣服越补越结实,我还想叫它为我服务几年哩!”现在,卢师傅还经常穿着它哩!

12. 草鞋针线包

第6版()专栏: 草鞋针线包 副司钻 范云 草鞋针线包 革命传家宝 有它不忘本 心红志气高 (本版插图 苗 地)

13. 受表扬 找差距

第6版()专栏: 受表扬 找差距 队长 张石林 表扬本来是好事。为什么受一次表扬,又要找一次差距呢? 我们队是大庆油田标杆队之一,得过几面奖旗;其中一面:“永不卷刃的尖刀”奖旗,就是我代表全队,在一次大会上从领导同志手中接过来的。 那天晚上回宿舍后,一颗颗激动的心沸腾着。有的同志回忆起参加会战以来的情形,说咱们会战多年,确实干得不错。现在走在草原上,到处都能看到我们钻过的井。有的同志说:“我们打井多,受表扬多。这是事实。但成绩大,不等于我们没缺点……。”于是一场争论展开了。 过了几天,我们队进行了一次大找差距的讨论。人人找,事事找。其中有一条,就是虽然受到上级的表扬,是标杆队之一,是不是工作都做到家了?通过讨论,对比先进单位,全体职工思想上受到一次很深刻的教育。我们把成绩肯定下来之后,感到会战以来虽然做出一些成绩,但离上级要求还差很远,比先进单位,在某些工作上差距依然不少。 当时三班是个比较先进的班。通过找差距,也看出班里存在的问题。他们找出一班质量好,二班上得猛,四班安全好。 通过大找差距,使我们认识到:先进单位也有不足之处,后进单位也有独长的地方。后进者要看到有利因素,先进单位要看到存在的问题。越是先进单位,越要虚心,越要找出不足之处。如果不是这样看待事物,先进的光看到先进,便会陷入一个自以为是的圈圈里,走向一个由先进变成后进的地步;反之,后进者看不到光明,就会使自己灰心丧气,不能变后进为先进。 我们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伟大的,看问题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我们最后的结论是: 受一次表扬,找一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