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11-25
第 1 版
1. 周恩来朱德林彪同志题词 号召向王杰同志学习
第1版()专栏: 周恩来朱德林彪同志题词 号召向王杰同志学习 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周恩来、朱德、林彪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题词。 周恩来同志的题词是录王杰的诗: “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工作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 朱德同志的题词是: “学习王杰同志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林彪同志的题词是: “向王杰同志学习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一心一意为革命”
2. 毛主席和夫人江青接见美国作家斯特朗 同时接见其他美国朋友和智利、印度尼西亚、新西兰朋友 对斯特朗女士八十寿辰表示贺忱 同外国朋友进行亲切交谈
第1版()专栏: 毛主席和夫人江青接见美国作家斯特朗 同时接见其他美国朋友和智利、印度尼西亚、新西兰朋友 对斯特朗女士八十寿辰表示贺忱 同外国朋友进行亲切交谈 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毛泽东主席和夫人江青同志,今天接见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以及其他美国朋友。 这些美国朋友是: 柯弗兰夫妇,艾德勒夫妇,爱泼斯坦夫妇,马海德,李敦白夫妇,米尔顿夫妇,舒子章夫妇。 同时被接见的还有:智利的万徒勒里夫妇,印度尼西亚的威利夫妇,新西兰的艾黎。 今天是斯特朗女士八十寿辰,毛主席和江青同志首先向她表示贺忱。 毛主席和外国朋友们在友好、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接见时在座的中国同志有:廖承志和他的夫人经普椿,以及吴冷西、姚溱、唐明照、区棠亮、郑森禹、浦寿昌等。 接见以后,毛主席和江青同志设宴招待外国朋友。 (附图片) 毛主席和夫人江青同志接见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前右六),以及其他美国朋友和智利、印度尼西亚、新西兰的朋友。 新华社记者 钱嗣杰摄
3. 国防部负责人警告印度必须马上停止一切挑衅行动 中国人民教训侵略者有丰富经验 印方硬要挑衅一定得不到好下场
第1版()专栏: 国防部负责人警告印度必须马上停止一切挑衅行动 中国人民教训侵略者有丰富经验 印方硬要挑衅一定得不到好下场 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新华社记者今天就印度军队又在中印边境东段侵入我来果桥地区,并向我民政检查站人员开枪射击事,访问了我国国防部负责同志。 国防部负责同志说,印度军队侵入来果桥地区的武装挑衅,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发生在印度军队于十一月中旬,在东巨拉山口不断向我边防执勤人员开枪射击和进攻之后;发生在印度军用飞机连续两次侵入我西藏、新疆境内上空,进行侦察活动之后;发生在印度军队向中印、中锡边境大量集结之后;发生在印度一些议员,公然叫嚷印度军队“应该进入中国境内紧紧追击中国人”之后;发生在印度国防部长恰范进行战争叫嚣之后。这一切,完全说明印度反动派正在加紧制造中印、中锡边境的全面紧张局势,蓄谋进行更大的军事挑衅。 国防部负责同志说,对于印度军队的军事进攻和挑衅,我们已多次向印度当局提出警告,希望他们以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为重,以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为重,悬崖勒马,速予制止,否则,必将受到应有惩罚。印度当局对于我们的警告,以为不过是说说而已,以为我们的忍让是软弱可欺,因此,他们不仅没有对挑衅行动稍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我们要再次警告印度当局,你们加紧制造紧张局势的阴谋,必须马上放弃,你们进行军事进攻和武装挑衅的行动,必须马上停止。如果你们执迷不悟,硬要继续挑衅和进攻,那么,你们就一定得不到好下场。你们应该知道,中国人说了话是算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和民政检查站人员,手中也是有武器的,他们教训侵略者是有丰富经验的。如果你们一定要来侵犯,一定要再较量一下,那就请便吧。 国防部负责同志还指出,二十四日被我民政检查站人员击毙的三名入侵印军的尸体,现仍在我国境内来果桥地区。他们的枪支、物品,已由我来果桥民政检查站收缴。 如果印度方面要求领回印军尸体和武器、物品,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和民政检查站,本着一贯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宽大政策,准许印军派遣人员,按照我们规定的时间,指定的路线,打着白旗,前来领取。
4. 印军三人侵入我来果桥地区武装挑衅 我外交部向印度政府提出强烈抗议 再次警告:只要印军继续入侵挑衅,中国一定坚决予以回击
第1版()专栏: 印军三人侵入我来果桥地区武装挑衅 我外交部向印度政府提出强烈抗议 再次警告:只要印军继续入侵挑衅,中国一定坚决予以回击 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中国外交部二十四日照会印度驻华大使馆,就印度军队二十四日上午侵入到中国西藏来果桥地区进行武装挑衅的事件,向印度政府提出强烈抗议。照会全文如下:印度驻华大使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向印度驻华大使馆致意,并且申述如下: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上午十时三十分,印度军队一股三人,在中印边界东段,越过一九五九年双方实际控制线上的东姆拉山口,侵入到中国西藏来果桥地区,进行武装挑衅。中国民政站人员发现后,立即向印军发出警告,责令撤出。印军不但不听,反而向中国民政站人员开枪射击。中国民政站人员被迫进行自卫还击。三名入侵印军在交火中被击毙。中国政府对于印度军队上述入侵挑衅事件,向印度政府提出强烈抗议。 必须指出,这次印军的入侵挑衅十分严重,绝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最近以来,印度方面在中国—锡金边界一再入侵挑衅,在中印边界西段连续派遣飞机侵入中国领空侦察。与此同时,印度军队大量向中印、中锡边境集结,印度政府却不断造谣,对中国滥肆诬蔑。特别严重的是,十一月十三日,印军在中锡边界的东巨拉山口公然越境包围进攻中国边防执勤人员,仅仅十一天之后,又发生了这次印军在中印边界东段的武装入侵挑衅事件。这一切很清楚地表明,印度政府正在中印边界全线和中锡边界,蓄意制造新的紧张局势。 中国政府已经一再警告过印度政府,如果印度军队继续猖狂入侵或开枪射击中国边防人员或民政站人员,必将受到应得的惩罚。中国政府现在重申这一警告。只要印度军队继续入侵武装挑衅,中国方面一定坚决予以回击。 顺致最崇高的敬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于北京
5. 入侵印军三人被我击毙
第1版()专栏: 入侵印军三人被我击毙 新华社拉萨二十四日电 十一月二十四日十时三十分,印度军队一股三人,在中印边境东段,越过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七日双方实际控制线(即所谓麦克马洪线),侵入中国西藏自治区来果桥地区。我民政检查站人员当即向入侵的印军提出警告,令其撤回。印度侵略军不但不听劝告,反而向我开枪射击。我民政检查站人员被迫进行自卫还击,当将入侵的印军三人全部击毙于来果桥地区,印军所用步枪、望远镜等物,已被我方人员收缴。对于印度军队在边界上多次向我寻衅,我有关方面已引起严重注意。
6. 火烧沟砂硬人更硬——记火烧沟生产队铺砂造田的顽强斗争
第1版()专栏: 火烧沟砂硬人更硬 ——记火烧沟生产队铺砂造田的顽强斗争 火烧沟,这个光秃秃的砾石山区,象火烧过一样,常年干旱,草木难生。不知从那个朝代起,出现了这个名字。过去,这里的农民受着剥削阶级的压迫,加上自然界的虐待,比那里的农民都穷、都苦。 穷则思变,苦则肯干。解放以后,社会制度变了,火烧沟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再不能忍受自然界的虐待了。这里的十二户人家,一靠决心,二靠双手,取砂铺田,削山填沟造田,修成了三百多亩抗旱保收的农田,把一个常年靠国家供应粮食的穷队,建设成丰衣足食的先进队。 这是一个用移山造海的精神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个精神变物质的活生生的事例。很值得赞扬,很值得学习。 火烧沟,在甘肃省皋兰县北山上,那里的砾石山是象火烧过一样的光山秃岭,常年干旱,草木难生。就在这个地方,武川公社武川大队火烧沟生产队的农民,在组织起来以后,依靠自己的双手,苦战多年,修成了三百多亩抗旱保收的农田(另外还有二百多亩旱地),把一个经常靠国家供应粮食的穷队变成了丰衣足食的先进队。去年,火烧沟生产队农、牧、副业都获得了丰收,与一九五八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十一万三千多斤,增长了百分之七十五,牧业增长百分之五百三十一,副业增长百分之六百零三。全队平均每户收入上千元。今年天旱,同样获得了好收成。 用穷棒子精神走苦干的道路 解放前的火烧沟,原是个扎不住人、安不住家的地方。一九四三年春天,才有几户贫苦农民因为逃租逃债和逃避抽壮丁,逃到了这个地方。他们千辛万苦在砾石山上开出了一点耕地,但是也逃不脱地主的剥削,仍然只落得个半饥半饱,乞讨度日。 一九四九年这里解放了,接着进行了土地改革,实行了农业合作化,火烧沟开始了改造自然的斗争。 铺砂田是甘肃中部一带农民同干旱长期搏斗中的一个创造。因为这一带雨少还不大可怕,可怕的是气候干燥、风大、土壤蒸发量大。农田上铺一层三寸到五寸的砂砾,播种时开沟下种,就能保墒抗旱,成为比较稳产高产的农田。火烧沟农民当时迫切地希望采取铺砂田的办法。他们唱道:“火烧沟,山多沟壑无水流,十种九不收;要想安住家,洪水漫地铺新砂。”但是,铺砂田是不容易的,一亩地要铺十七八万斤砂砾,用工很多。解放前,火烧沟开出了近三百亩耕地,可是只铺了十几亩砂田。从土地改革到一九五七年成立高级合作社以前一段时期,火烧沟只有七户人家,由于人少力单,只铺了二十四亩砂田。 一九五七年,火烧沟成了高级社的一个生产队,选举当过长工的高学勇当了队长。他们不顾旁人的冷言冷语,决心学习河北省王国藩办“穷棒子社”的精神,走苦干的道路,大铺砂田,把农业生产搞上去。 把旧耕地铺成新砂田 火烧沟有一条山沟比较宽些,修过一个石圈,人们称它为宽滩石圈。就在一九五七年冬天,火烧沟农民首先在宽滩石圈开始了有计划的整地铺砂斗争。全队二十多个劳动力全出动了,一面平地,一面挖砂、运砂和铺砂,干劲很大。老农们一面带领青年人劳动,一面以自己在旧社会的痛苦经历来教育、鼓励大家多铺新砂田,建设新生活。他们苦干了一冬一春,在一九五八年春耕前,铺了十五亩新砂田,种上了糜子和黑籽瓜。那年第一次大大增产。 一九五八年实现了公社化,火烧沟生产队农民的革命干劲更大了。这年冬天,他们展开了铺砂田第二回合的斗争。火烧沟有一个小山湾名叫羊圈台。那里有九亩地,因为不耐旱,常常有种无收。在羊圈台铺砂就更难了。铺砂要先平地,近处又没有容易挖取的砂砾。取砂的地点是山洪冲积过的地方,冰冻四五尺。八磅重的铁锤打下去,也只打出一个白窝窝。而且,道远路险,赶驴驮砂也不容易。在困难面前,他们没有打退堂鼓,而是听了队长高学勇的话:“要拔掉穷根子,不吃些苦咋行?砂硬人更硬,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也要把它啃掉!” 但是,光硬干也不行。干部和群众商量用烧火化冻的办法取砂。火烧沟一带柴草较缺,为了迅速铺成砂田,社员们主动把一部分准备烧火取暖的柴草和干牛粪集中起来,运到了取砂的地方。于是,他们夜晚烧砂,白天铺砂,羊圈台的地终于铺开了。由于烧砂的柴草不足,他们只得一面烧砂,一面打砂,齐头并进。这样苦干了一冬一春,不仅铺了羊圈台九亩地,还铺了其他山沟的许多地,全队又铺出三十五亩九分新砂田,开创了火烧沟铺砂田进度的新纪录。从一九六○年开始,火烧沟连遭三年大旱,除砂田以外,其他耕地几乎完全没有收成。社员们也没有停止铺砂的斗争,又铺了六十五亩新砂田。 削山填沟造田铺砂 火烧沟农民从实践中得到了教训:要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生产面貌,就得有彻底革命的精神,彻底改造火烧沟。他们从一九六二年起又开始了第三个回合的战斗——削山填沟、造田铺砂,整沟整沟地造,整沟整沟地铺。这比在原有耕地上铺砂要费工得多,艰苦得多。造田一亩得花七十个工;铺砂一亩得花三十个工。但是,他们继续苦干,造田铺砂一百五十亩,在现有的三百多亩新砂田中,约占一半。 造田铺砂是从盘坡口开始的。盘坡口那里原有十亩土层很薄的坡地,被山洪冲得支离破碎,已经废弃。以前,他们在别处耕地上铺砂固然很艰苦,但铺后没有被冲的危险。而现在,这里不但要削山填沟,还增加了一道难关——要防山洪冲地。他们没有畏缩,预先在山上开出走山洪的沟来,把山洪引离要修的耕地,然后才造田铺砂。他们苦干了三个多月,削掉了三个小山嘴,填平了大坑和深沟,修成一块十五亩多的耕地,紧接着又铺成了砂田。 造田铺砂从盘坡口开了头,他们就大干开了。几年来都是夏天造田,冬季铺砂;农忙小干,农闲大干,一直不停。到一九六四年冬天,他们共铺成了三百多亩抗旱保收的新砂田。 八年奋斗面貌一新 经过八年苦干,火烧沟已经面貌一新。现在,全队增加到十二户人家,九十六口人;有近六百亩耕地,其中砂田占百分之六十。 过去,火烧沟的农民吃糠咽菜,房无一间。土地改革和合作化以后,生活有了改善。在三年大旱期间,生活仍然比较苦,每年要吃国家的补助粮。一九六四年,他们不仅粮食大丰收,副业收入也达一万一千多元。社员口粮充足,卖给国家余粮后,集体还有两万斤粮食的储备。全队有二十头大牲畜,一百多只羊,平均每户养猪三头。几年来,社员盖了五十三间新房,去年又建了一所小学。现在,他们继续造田铺砂,植树造林,进一步改变火烧沟的面貌。新华社记者 耕夫 (附图片) 左一:火烧沟生产队的社员们正在继续削山填沟造新田。 左二:火烧沟生产队的新砂田里,麦苗茁壮。 新华社记者 敏钟杰摄
第 2 版
1. 从海防线上到西藏高原 从前沿阵地到练兵场上 解放军指战员学习王杰一心一意为革命 他们决心象王杰同志那样,更好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做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第2版()专栏: 从海防线上到西藏高原 从前沿阵地到练兵场上 解放军指战员学习王杰一心一意为革命 他们决心象王杰同志那样,更好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做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部队广大指战员,热烈开展向王杰同志学习的活动。他们决心象王杰同志那样,更好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一心一意为革命,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做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从海防线上到西藏高原,在前沿阵地、边防哨所和练兵场上,全军指战员正象当年学习雷锋那样,人人学王杰,处处学王杰,有力地促进了部队的革命化建设。当林彪副主席和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向王杰同志学习的指示后,各部队党委立即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作了部署。许多领导干部自己学在头里,并且亲自深入基层,摸索和总结开展这一活动的经验。王杰生前所在的济南部队行动最快,早在九月底,当部队报纸上刊出王杰同志的日记和事迹后,战士们便争相阅读,热烈讨论,迅速掀起学王杰、比王杰、争当王杰式的共产主义战士的热潮。许多部队采取唱、演、写、画、讲等多种多样形式,广泛宣传王杰同志的高贵品质和模范事迹。王杰生前所在的装甲兵某部和济南驻军还举办了王杰烈士事迹展览。沈阳部队广大指战员在学习中提出,要比着王杰学习毛主席著作,比着王杰想自己对革命的贡献,比着王杰学好人好事,做好人好事。驻守在西南边疆和西藏高原上的战士们,从广播和报纸上知道王杰同志的事迹后,纷纷举行座谈,他们表示,要象王杰同志所说的那样,做一颗革命良种,党把自己撒在那里,就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守卫海防前线的指战员们,以王杰同志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百倍警惕地保卫社会主义祖国,随时准备给来犯敌人以迎头痛击。 王杰同志反反复复地读毛主席的书,老老实实地听毛主席的话,时时刻刻按毛主席指示办事,一心一意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的光辉榜样,鼓舞着大家更好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许多战士把王杰日记中的 “毛主席怎样说的,我就怎样做”,“切实在‘用’字上下功夫”这些话抄在日记本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有的战士和王杰同志检查对照后,修改了学习毛主席著作计划,突出了在“用”字上狠下功夫。不少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单位和积极分子,以王杰同志作镜子,找出了薄弱环节,决心更上一层楼,把毛主席著作学得好上加好。正在农村进行野营训练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肯定了以往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成绩,也发现过去为革命而学的纯粹程度和在“用”字上的刻苦程度还远不如王杰,他们下定决心要象王杰那样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八连的一班战士在进行百米距离人头靶实弹射击时,由于射击难度较高,有的同志产生了畏难情绪。于是,全班战士象王杰那样,带着问题学习毛主席著作,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他们反复钻研,反复苦练,结果在射击时,九人中七人三发三中,两人三发二中。 王杰同志不怕苦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激励着陆海空军的健儿们在战斗中英勇杀敌,在训练中苦练过硬本领,在执勤中不怕任何困难。福建前线护渔舰艇部队的战士们,在十四日凌晨痛歼美蒋海盗军舰的战斗中,纷纷表示,要“坚决做战斗中的王杰”,一举把骚扰我渔民的两艘美制蒋帮军舰分别击沉、击伤。被誉为“夜老虎连”的福州部队某部七连指战员们,在王杰精神鼓舞下,战斗意志更加昂扬。他们白天爬山越沟,夜间顶风冒雨进行实弹演习。今年入伍的新战士严存晶在进攻演习途中,遇到一条急湍的河流挡住了去路,他想到王杰同志为了人民不怕任何困难,难道自己就在这里止步不前,便咬紧牙关不顾寒冷,双手举起炸药包勇猛地过河冲上对岸,胜利完成了爆破任务。曾多次给美蒋空中飞贼以严厉惩罚的飞行员们,以王杰作榜样,满怀革命激情地苦练空战本领。空军某部“航空兵英雄中队”的飞行员们,把靶机当作轰炸越南的美国空中强盗,有时尽管气候突变,乌云翻滚,他们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把“敌机”全部打下来。五好飞行员冯乔政,想尽各种办法,一次又一次反复练习“先敌发现”的本领。有的同志劝他休息,他总是说:“王杰同志为人民不惜献出生命,我们为了尽快练好杀敌本领,辛苦点算不了什么。”正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东北林区冒雪施工的铁道兵某部战士们,以王杰同志写的诗“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工作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作为自己的行动口号,热火朝天地展开了施工竞赛,工效大大提高。 各部队在学习王杰的同时,还注意学习本单位的英雄模范人物,全军学好人好事、做好人好事的空气更加浓厚。沈阳部队炮兵某部董存瑞班的战士们,把王杰的日记剪下来,和董存瑞的英雄事迹一起夹在日记本里;把王杰同志的象和董存瑞的象贴在第一页上,他们说,要使自己成为董存瑞、王杰式的战士,就要象他们那样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以英雄模范人物作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这个班的五好战士王述斜学习王杰的事迹以后,每天早上扛着和自己体重差不多的炮弹,练习跑步。在他的带动下,全班进一步掀起了苦练杀敌本领的热潮。“硬骨头六连”、“钢八连”、“英雄八连”、“红色尖刀连”、“雷锋班”、“欧阳海班”等先进单位,在王杰的英雄榜样面前,也进一步发扬了本单位的好传统、好作风,人人争当王杰式的共产主义战士。这期间,象王杰那样助人为乐的事迹,在各部队中不断涌现。沈阳部队某部“神枪手四连”特等射手李太平,不仅自己勤学苦练,还耐心帮助其他同志超过了自己。他说:“王杰同志说得对,干革命可不能单枪匹马。”一个风雨大作的夜晚,海军南海舰队某号艇为了抢救一只遇险的渔船,水兵们在风雨和巨浪中紧张搏斗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把渔船和船上的一位五十八岁的老大爷救了上来。当他们给老大爷披上大衣,端来热呼呼的饭菜时,老大爷激动地说:“你们真是毛主席的好战士!”
2. 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 发扬我军光荣传统 驻藏部队以边疆为家以艰苦为荣 同西藏人民亲密团结,为保卫祖国西南边陲和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2版()专栏: 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 发扬我军光荣传统 驻藏部队以边疆为家以艰苦为荣 同西藏人民亲密团结,为保卫祖国西南边陲和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进驻西藏十五年的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部队,始终遵循党和毛主席的教导,发扬了我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生产队的优良传统,和西藏人民亲密团结,为保卫新西藏,建设新西藏作出了巨大贡献。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驻藏部队百倍警惕地保卫着祖国边疆和西藏人民,同国内外阶级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取得了平息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叛乱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战斗中,广大指战员表现了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高度革命精神,在拔海五六千米的地区行军、作战,克服了种种艰难困苦,凭着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完成了平息叛乱和粉碎印度侵略者猖狂进攻的战斗任务。许许多多同志为人民立下了战功,还涌现出吴元明、张映鑫、胡汉钊等战斗英雄和“阳廷安班”等模范单位。 西藏军区部队按照毛主席关于党的政策就是党的生命的指示,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与藏族人民建立了亲如鱼水的关系。部队走到那里,就把党的政策带到那里,通过各种方式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进行反帝爱国和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他们更重视用行动来体现党的政策。即使在行军打仗的艰苦日子里,部队坚决不住民房、不住寺庙。部队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模范行动,博得了当地人民的赞誉。西藏军区部队还广泛开展了为西藏人民做好事的活动。他们帮助藏胞医治疾病、抢险救灾、修桥补路、垒盖房舍、开办学校、兴修水利、传授生产技术。仅一九六○年到一九六四年的五年中,就支援群众一百多万个劳动日。某部劈山引水,使林芝县娘热乡的大片土地免除干旱。某部一连五班在山洪暴发的急流中,抢救出数十名藏胞,荣立集体一等功。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普布扎西,为了从冰山上抢救群众失去的羊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民主改革运动中,部队一面打仗,一面坚持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彻底摧毁了封建农奴制度,发展了生产。西藏军区部队热爱人民,也得到了藏胞们的热爱。战斗中,群众冒着生命危险给部队带路和运送物资,向部队报告敌情。藏胞们还编了许多歌颂解放军的民歌,他们唱着:“亲爱的解放军啊!你不用走路,我们有快马;你不用带干粮,我们给你磨最细的糌粑……。” 西藏军区部队在自力更生的方针指引下,发扬了南泥湾精神,在西藏高原上开垦了近二十万亩荒地。荆棘丛生、野草遍地的荒野,经过大家的辛勤劳动,变成了水渠纵横的良田沃土;长江、黄河两岸的良种,在高原上的山谷里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十五年来,他们收获了数千万斤粮食和近三亿斤蔬菜;他们种的苹果树,已经结满了又红又大的苹果。除了农业生产之外,部队还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开办了皮革厂、药材厂、农具修理厂、汽车修配厂等小型工厂,积极参加了高原上的第一座现代化水电站——纳金电站的修建工程,有力地支援了西藏工业建设的发展。 西藏军区部队在进军西藏期间,曾为修建川藏、青藏公路进行了艰巨的劳动。近几年来又在参加西藏地区公路建设中,作出了新的贡献。 (附图片) 人民解放军在帮助拉萨市郊纳金乡互助组秋收 本报记者 吕相友摄
3. 为祖国的富强伟大而自豪 香港同胞争看《光辉的节日》
第2版()专栏: 为祖国的富强伟大而自豪 香港同胞争看《光辉的节日》 据新华社香港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大型彩色纪录片《光辉的节日》,十三日起在香港九龙七家电影院放映,受到了香港同胞空前热烈的欢迎。 这部影片是十六年来第一次在香港放映的中国国庆节纪录片。前往观看的观众十分踊跃,购票极为拥挤,有的影院门前一早就出现等候购买预售票的长队,有的影院在挂出“全部客满”的牌子以后,门口还挤满了想买票的观众。还有不少观众特地从郊区赶来观看。 在电影放映场内,许多观众看到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都情不自禁地表现出十分激动和兴奋的心情。每当毛主席、刘主席、朱委员长、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银幕上出现时,场内顿时发出热烈的掌声。在电影放映完毕时,有些场的观众还起立鼓掌。这都是香港影院里罕见的现象,反映了香港同胞爱国的热情。
4. 香港观众欢迎京剧现代戏《黛诺》
第2版()专栏: 香港观众欢迎京剧现代戏《黛诺》 据新华社香港二十三日电 云南京剧团最近在深圳演出了京剧现代戏《黛诺》。这出反映我国景颇族人民生活和斗争的革命现代戏,受到了香港观众的热烈欢迎。 这是继《红灯记》后在深圳上演的第二个京剧现代戏。这出戏原定在深圳演出四场,后在观众的要求下又加演了两场。香港前往观看的共有六千多人。
5. 中国玩具展览轰动香港
第2版()专栏: 中国玩具展览轰动香港 据新华社香港二十四日电 昨天在这里闭幕的中国玩具展览会在香港引起了轰动。展览会在九天的展出期中接待的观众约有二十万人。 展览会是从十五日起在香港大会堂展览厅举行的。展出的儿童玩具共三千多个品种。展出品种这样多的儿童玩具,在香港还是第一次。 国产玩具的丰富多采,使观众深受感动。十九、二十日两天,曾有两批盲人来到展览会。他们用手细心抚摸着中国玩具的形状,听中国玩具发出的音响。有的盲人说:“我们抚摸的是中国玩具,我们觉得分外亲切”。一位西班牙华侨参观后说:“从展出的玩具,看到我国经济已经发展到那样高的水平”。一位上了年纪的美国女华侨在会场里感动得流出了眼泪,她对展览会的人说:“看到中国有这么多的东西,作为中国人都觉得光荣”。
6. 阶级教育的课堂
第2版()专栏: 阶级教育的课堂 西藏革命展览馆开馆以来,观众达六万多人次。许多观众在留言簿上写下誓言:要为翻身农奴报仇,坚决将革命进行到底 据新华社拉萨二十四日电 反映西藏十五年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西藏革命展览馆开馆两个多月来,观众已达六万多人次。人们把展览馆当作阶级教育的课堂。展览馆门前经常排列着等待参观的长长的队伍。许多藏族农牧民从几十里甚至几百里外赶来参观。 这个展览馆共分八个部分,展出的实物、文件、图表、塑象、照片等有九千五百多件。这些展品深刻地揭示了西藏农奴制度的黑暗统治和西藏人民十五年来所走过的斗争道路。在各个陈列室里,观众有着不同的反应。有的陈列室里不时响起啧啧的赞美声,有的陈列室里有时是一片沉痛的叹息声和呜咽声,有时又忽然暴发出震动屋宇的要为阶级兄弟报仇的口号声。在“被推翻了的封建农奴制度”和“反封建复辟斗争”这两个陈列室里,许多观众看到被农奴主残害的人头、人皮、人心、人肠和农奴主的各种刑具的时候,有的饱噙泪水,有的怒容满面,愤怒得说不出话来。许多人因为勾起了自己的惨痛回忆而泣不成声,有些甚至放声大哭和昏倒过去。 一批封建农奴制度的受害者,还在展览馆里向观众控诉了封建农奴制度的滔天罪行,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老阿妈格桑捧着一对干瘪的断手,向人们诉说她全家被害的经过:十八年前,格桑的丈夫格龙冬嘎在噶丹寺当奴隶。有一天,他同另外十五个奴隶忽然被诬偷窃了寺庙的财物。在遭受了种种严刑拷打后,格龙冬嘎被砍去双手,然后被活埋。其余十五人中有六人被活活打死,九人被打成残废后流放。 格桑保存的这双断手,就是她丈夫的。农奴主活活埋了她的丈夫以后,把她毒打一顿,关进监牢。随她坐牢的一个婴儿,不久就饿死在牢里。狠心的农奴主抄了她的家,把她的一个女儿打成残废,把她的儿子流放外地,至今下落不明。格桑在展览馆里谈到这件事时,泣不成声,几乎昏倒。 被领主挖掉双眼的牧民石却控诉说,一九五三年春天,他放牧的羊群得了传染病,死了四十多只。领主硬说寺庙的羊有神保佑不会死,羊是他害死的,要他在第二天赔偿。石却一无所有,那里赔得起,只好带着全家连夜逃亡。他们在阿里草原上流浪乞讨了七八个月,后来听说家乡来了解放军,就回老家去。没想到一进村就被领主的狗腿子抓住,经过严刑拷打,还把一块大石头压在他的胸口,挖掉了他的眼睛。他的妻子和弟弟也被砍掉了双手。 民主改革前,西藏大农奴主修建房屋,要用活人垫墙角,保佑房屋永远牢固。在展览馆的一个高大的玻璃柜里,陈列着一个死人的遗骨。从遗骨的姿势可看出,那人临死时低着头、弯着腰、紧握拳头,他就是垫墙角的牺牲者。 在这个玻璃柜的旁边,有两个死里逃生的青年向人们诉说他们亲身的遭遇。这两个青年一个叫丹增贡布,一个叫扎西达娃。一九五七年山南地区加查县青稞吉寺大修时,他们都被选来垫墙角。当时他们只有十二、三岁,听到要被活埋的消息后,逃跑了三次,都被抓回。后来,他们躲在山洞里过着野人生活,直到民主改革后才回到自己的家乡。 封建农奴制度受害者的血泪控诉,激起了人们对农奴制度的深切仇恨,不少听众和苦主一起抱头痛哭,有些听众也以自己的亲身遭遇控诉农奴制度的罪恶。许多观众还在留言簿上写上了要为百万翻身农奴伸冤报仇,坚决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誓言。
第 3 版
1. 阿尔巴尼亚党报以整版篇幅发表通讯 盛赞大寨革命精神 阿农业劳动者以巨大兴趣注视大寨经验
第3版()专栏:外国朋友谈中国 阿尔巴尼亚党报以整版篇幅发表通讯 盛赞大寨革命精神 阿农业劳动者以巨大兴趣注视大寨经验 新华社地拉那电 阿尔巴尼亚《人民之声报》十七日在第三版以整版篇幅发表了一篇介绍大寨的通讯,并刊登了四张大寨人奋发劳动的照片。 这篇题为《劳动中的英雄榜样》的通讯,是阿尔巴尼亚新闻工作者访华代表团团员、《人民之声报》编辑阿列克西写的。作者在通讯中高度评价了大寨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 作者说,在中国,已经掀起了一个学习大寨大队榜样的革命运动,并且在每个省都出现了这样的大队。这个革命运动的回声已经传到了阿尔巴尼亚,大寨的经验日益为阿尔巴尼亚各地所知晓。阿尔巴尼亚山区的合作社从大寨找到了生动的榜样和实际的经验。 作者指出,大寨大队发展和提高了坚决依靠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不断克服困难,粉碎现代修正主义封锁的革命精神。正是因为这种原因,阿尔巴尼亚合作社农民和所有农业劳动者都怀着巨大兴趣注视着大寨的宝贵经验。
2. 图片
第3版()专栏: 今年九、十月间举行的第二届阿尔及尔国际博览会上,阿尔及利亚人民围观中国馆展出的中国自力更生之花——新安江水电站模型。 新华社记者 孙星文摄
3. 中国卫生事业自力更生是令人鼓舞的范例 马里卫生代表团发表声明赞扬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成就
第3版()专栏: 中国卫生事业自力更生是令人鼓舞的范例 马里卫生代表团发表声明赞扬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成就 新华社讯 由马里公共卫生和社会事务部部长索米内·多洛率领的马里卫生代表团发表的一项声明说,中国在医学卫生方面“根据它自己的经验开辟的道路,特别是公共卫生事业方面的自力更生,对亚非其他国家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范例。” 代表团是在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前向本社记者发表这项声明的。他们在中国两个星期的访问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同我国医务界进行了广泛的接触。 声明说:“我们对医学机构、医院、药厂、医学院以及各种干部学校的参观访问,使我们亲眼看到了在医疗技术和科学研究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看到了中国卫生部门的特点和创新。 “中国卫生事业方面的特点,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自力更生,逐步深入地实现了具有千年丰富经验的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之间的结合。”声明说,这种结合取得了无可辩驳的成就。 声明赞扬了中国在医学研究方面的成就,这种医学研究是把有关人民生活的主要问题放在第一位的。声明在提到中国在断肢再植方面的成就时指出,这种情况令人振奋。声明说:“当人们想到其他国家的千千万万的工人遇到这种事故(断肢)注定要成为残废,因此失业或沦为乞丐,而看到这些中国工人的脸上显露出充满着幸福的时候,怎么能不感动?” 声明说:“中国卫生事业方面的另一个特点,是为根除社会上的疾病而采取的医疗面向群众的方向。” 声明说,当代表团想到解放前“半殖民地的中国还是多少世纪以来存在的那种情况,霍乱、鼠疫、天花及其他传染病猖獗流行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对这种在十五年期间就消灭了这些社会上的疾病的群众性医疗工作给予高度的评价。” 代表团在声明中还表示欣赏中国对医务干部的培养工作。 声明说,有五十多位医学界和科学界人士,向代表团谈到了他们的问题、要研究的项目、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完成更加重大的任务方面的缺点。 声明说,马里卫生代表团对中国医务干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代表团在同中国朋友友好相处期间,“真正认识到在大规模的卫生事业方面贯彻执行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的重要性。” 声明中表示希望加强中国和马里医务工作者之间的合作,这是两国间的兄弟般的团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 中国人民不为私利而为祖国进行竞赛 澳大利亚前议员威·毛罗赞扬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第3版()专栏: 中国人民不为私利而为祖国进行竞赛 澳大利亚前议员威·毛罗赞扬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本报讯 不久以前访问我国的澳大利亚前议员威·毛罗赞扬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他说,在我这次访问中国期间,我印象最深的是人们友好的微笑的脸,人民的幸福和他们的自信心。 我参观了一些人民公社——幸福和满意的基础。这种农业组织的形式不仅是科学的而且是切实可行和有效的。工人们现在占有他们生活所依靠的生产资料。 他们扩大和增加了机器的产量,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达到这样的程度是从未听到过的。他们成功地使自己成为世界上能造象巨型水压机这样重型机器的五个国家之一。 医学科学改进极大。当我最近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时我得到了最有效、最周到和温和的治疗。 人们刚一到中国就会感到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 人们彼此互相帮助克服困难。人们被教导要为帮助国家和同志而进行竞赛,而不是为个人的得利。 大跃进的成功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伟大领导。 毛主席在中国是最受人们爱戴和尊敬的人,因为他对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进行了正确的领导。
5. 中非妇女代表团团长弗朗克夫人说 人民公社光辉成就引人注目
第3版()专栏: 中非妇女代表团团长弗朗克夫人说 人民公社光辉成就引人注目 据新华社班吉电 据班吉电台报道,中非共和国妇女访华代表团团长玛丽—约瑟夫·弗朗克夫人说,中国给予我们极好的印象。我们在中国的访问,不仅是愉快的,而且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弗朗克夫人说,“在访问中国期间,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在短时间内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进展”。她说,“引人注目的辉煌成就之一就是人民公社这个组织。” 她说,“我们参观了北京的一个妇女挑花生产合作社。它是一九五九年由十二个家庭妇女组织起来的。在政府的帮助下,目前这个合作社已发展到两万多工人。在这里,劳动组织很适合于妇女的条件,刺绣品、操作过程以及幼儿园、托儿所等各种社会设施特别使我们感到兴趣。” 弗朗克夫人赞扬中国妇女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她说,在一些工厂里,妇女在工人中所占的比例达到百分之六十至七十。有些工厂是由妇女担任领导职务的。 弗朗克夫人最后指出,“我们深信,我们对中国的访问,必将加强中国和中非共和国两国妇女之间的亲切诚挚的友谊。”
6. 南越解放军在绥安围点打援重创敌军 承天广南两省游击队三天歼灭美军八十多人
第3版()专栏: 南越解放军在绥安围点打援重创敌军 承天广南两省游击队三天歼灭美军八十多人 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西贡消息:越南南方解放军二十三日清晨包围了在富安省会绥和市以北约二十五公里的绥安县城,并且袭击了前往增援的敌军。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解放军二十二日首先占领了这个县城周围的五个敌军据点,打死打伤很多伪军,其中守卫一座桥的一连伪民卫队“已被歼灭”。接着,解放军对绥和市和绥和机场发动了炮击。 绥安被围后,敌人马上出动几个营的伪军,在装甲部队的支持下,从绥和赶去增援。据报道,当这支援军走到离绥安约八公里的地方,遭到了解放军的伏击。装甲车“正好开进了迫击炮、机枪和无后座力炮炮火构成的火力网中”。初步消息说,已有四辆装甲车被击毁,二辆被击伤。敌军仓皇朝绥和市溃逃。 到二十四日为止,绥安仍处在解放军的包围中。 新华社河内电 越南南方承天省和广南省游击队大力开展“找美国佬打、见美国佬就歼”的竞赛运动,在十月下旬的三天中,歼灭美国侵略者八十七名。 据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报道,承天省香水县游击队十月二十二日下午在芙拜敌军基地附近伏击敌人一个车队,歼灭了五十二名美国鬼子。 同一天,承天省富汪县游击队截击了前来“扫荡”的美伪军,打死美军十名。 十月二十三日,广南省三岐县三海乡游击队用手榴弹袭击美国海军陆战队,打死七名美国侵略军。同一天,两营美军向三协乡大举“扫荡”,遭到游击队袭击,十四人被打死打伤。 十月二十六日,歧姜乡游击队截击前来“扫荡”的一营美军和一批伪民卫队,歼敌多人,其中有美军四名。
7. 卡瓦瓦第二副总统离广州回国
第3版()专栏: 卡瓦瓦第二副总统离广州回国 新华社广州二十四日电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第二副总统拉希迪·姆·卡瓦瓦和随行的坦桑尼亚贵宾,结束了在我国的友好访问,今天中午乘飞机离开广州回国。 广州机场上今天飘扬着中、坦两国国旗,悬挂着“中坦两国人民友好万岁”“亚非人民团结万岁”“欢送坦桑尼亚贵宾”的标语。在一片喧天的鼓乐声中,卡瓦瓦第二副总统由广东省代省长林李明,广东省副省长、广州市市长曾生等负责人陪同,步入机场同欢送的数千广州市民告别,这时人们挥舞花束和彩带,热烈欢呼,向卡瓦瓦第二副总统致敬。少先队员向贵宾们献了鲜花。 到机场欢送的,还有陪同贵宾从北京到达广州的外交部副部长姬鹏飞。坦桑尼亚驻中国大使瓦齐里·朱马也到机场送行。 卡瓦瓦第二副总统和他的随行人员,是今天凌晨二时二十分乘专机从北京到广州的。 今天早上,广东省代省长林李明设宴招待全体坦桑尼亚贵宾。
8. 庆祝阿尔巴尼亚解放二十一周年 我文化部等单位举行阿尔巴尼亚影片首映式
第3版()专栏: 庆祝阿尔巴尼亚解放二十一周年 我文化部等单位举行阿尔巴尼亚影片首映式 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为庆祝阿尔巴尼亚解放二十一周年,文化部、对外文委和中国阿尔巴尼亚友好协会今天下午举行阿尔巴尼亚影片《最初的年代》的首映式。 文化部副部长赵辛初,对外文委副主任丁西林,中阿友好协会副会长刘白羽,外交部副部长王炳南,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了首映式。 出席首映式的,还有阿尔巴尼亚驻中国大使奈斯蒂·纳赛和使馆官员,各国驻中国的使节和文化官员。 影片《最初的年代》通过阿尔巴尼亚人民治理沼泽地的故事,歌颂了阿尔巴尼亚人民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没有忘记阶级敌人的破坏,他们以高度的警惕满怀信心地进行斗争的革命精神。 这部影片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9. 我卫生代表团赴阿尔巴尼亚
第3版()专栏: 我卫生代表团赴阿尔巴尼亚 据新华社二十二日讯 应阿尔巴尼亚卫生部邀请,中国卫生代表团在团长、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率领下,今天乘飞机赴阿尔巴尼亚进行友好访问。
10. 庆祝中阿建交十六周年 中阿大使分别举行电影招待会
第3版()专栏: 庆祝中阿建交十六周年 中阿大使分别举行电影招待会 新华社地拉那二十四日电 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许建国二十三日晚举行电影招待会,庆祝中国和阿尔巴尼亚建交十六周年。 阿尔巴尼亚外交部第一副部长纳塔奈利,贸易部第一副部长科茲马,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席特雷斯卡等出席了招待会。 许建国和纳塔奈利在招待会上讲了话。 招待会上放映了中国故事影片《苦菜花》。 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奈斯蒂·纳赛二十三日晚上举行电影招待会,庆祝阿尔巴尼亚、中国建交十六周年。 中国有关方面负责人韩念龙、赵毅敏、杨琳、江明、李琦涛等出席了电影招待会,观看了阿尔巴尼亚影片。
11. 中德技科合作常委会会议签议定书
第3版()专栏: 中德技科合作常委会会议签议定书 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技术和技术科学合作常任委员会十一月十一日到二十二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九届会议,并签订了会议议定书。 代表中国方面在议定书上签字的是,委员会中国组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武衡;代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方面签字的是,委员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组主席、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民经济委员会副主席菲希纳。 出席签字仪式的除双方代表团成员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岳志坚、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副司长王彭。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驻中国大使柯尔特也出席了签字仪式。 以委员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组主席、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民经济委员会副主席菲希纳为首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技代表团,已经在二十四日乘飞机离开北京回国。
12. 乌拉圭东方革命运动主席到京
第3版()专栏: 乌拉圭东方革命运动主席到京 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邀请来我国访问的乌拉圭东方革命运动主席阿曼多·奎尔沃,今天乘飞机到达北京。 他在机场受到外交学会秘书长王荫圃的欢迎。
13. 日本三个代表团到京
第3版()专栏: 日本三个代表团到京 △应全国妇联邀请来我国访问的日本妇女团体联合会访华代表团团长、日本妇女团体联合会会长、新日本妇女会代表委员、日中友协理事栉田蕗,二十四日下午乘飞机到达北京。 △由团长德岛喜太郎率领的日中渔业协议会代表团一行十人,二十四日下午由广州乘飞机到达北京。代表团是应中国渔业协会邀请,来我国商谈中日民间渔业关系问题的。 △应中国煤矿工会全国委员会邀请来我国访问的日本煤矿工会第四次访华代表团一行四人,在团长、日本煤矿工会九州地方本部执行委员长丸岗吉夫率领下,二十四日下午乘飞机到达北京。
14. 请看美国记者笔下的美军士气
第3版()专栏:外论摘要 请看美国记者笔下的美军士气 留下几个活的嚷着要回家 《纽约时报》十一日刊载该报记者阿佩尔自边和发的一篇通讯,摘要如下: 一个战役过去了,第一○一空降旅的伞兵,一个跟着一个慢慢地走回营地。 十九岁的士兵威廉·亨利在一个荒芜的山头熬过一个黑夜,知道他所属的一排,大部分已经撤走了。那个夜晚他躺在山头,开动他的机关枪,心想:十之八九是要死在那里的了。 现在亨利和十九岁的罗素都回到他们一班的帐篷里,已不再在越共子弹的射程内了。但是,他们班有十二个人,昨晚睡在帐篷里的只有五人了。 然而美军当局说,这一仗是美军的胜利。同来访问的一位记者说,美军司令们一直期望着打这样的仗。 士兵亨利不同意这种意见。他说:“牺牲太大,太不值了。我一抬起头,就看见子弹迎面飞来。这简直是地狱的生活。我憎恨这场战争。我知道在战场上人人都穿着一件厚厚的避弹衣,然而这样太不值得了。” 伤亡不仅是某一个班的事情。今晨,在越共进攻时,首当其冲的一个排,原来已补足了四十八人,经越共袭击,死的死,伤的伤,现在留下的仅有十五个人。 上士布赖恩倒没有受伤。他常常能够保持一种引人发笑的幽默,谈到他的一班在六十五号山顶遇到的情况说:“他们开火的时候,我们已经在适当的位置上了。我说适当的位置,意思就是我们都倒在地上了。” 中士怀特是一名勤恳而很少说话的班长。昨晚他在连队的营房里,怎也睡不着觉,原来他的一个班几乎全部被歼了。他说:“我什么也不想了,我只想离开这里,离开这个地方回家去。” “美国人的尸体太多了” 合众国际社记者十九日自南越德浪河谷发出报道,摘要如下: 要想走二十步路而不踩着一具尸体,这简直是不可能的。 战斗终于在“A着陆区”停止了。 现在,曾遭伏击的美国空中第一骑兵师部队的幸存者费劲地穿过林丛和深草来了解情况。情况十分凄惨。 有些尸体几乎是遍体弹孔,有的被炮弹、迫击炮弹和炸弹炸得身首异处,有的被凝固汽油弹烧焦或是近乎烧成灰烬。 美国人的尸体太多了,这是在这场战争的任何一次战役中美国人死得最多的一次。他们中有些人是被我们自己的炸弹与炮弹偶然炸死的。 离敌人一架机关枪不到五英尺的地方躺着四具美国人尸体。 几码以外,一个美国军医的尸体附近倒着另外四具美国人的尸体。他们四周的尸体,是四人、六人、七人或十二人一堆。 十八日的A着陆区是那天在场的人永生难忘的地方。 一小批幸存者穿过尸体前进,用漆有红白两色的炮火瞄准柱标出阵亡同伴尸体所在的位置。最初,他们由于震惊而神经麻木了,看起来象是无所知觉似的,接着就被痛苦与悲哀压倒了。 一个士兵在走近一具尸体时大声叫道:“这是一位军官。”听他说话的那位军官几乎是带着哭声回答说:“现在军阶已经没有多大意思了”。 一等兵约翰说,有些美国人无谓地牺牲了,因为过早地召空中力量和大炮来协助击退伏击。
15. 人民战争的烈火
第3版()专栏:越南南方通讯 人民战争的烈火 不久以前,记者穿过无数浓郁的灌木林和竹林,越过美伪军的封锁线,访问了中部广义省S县一个乡的解放区。这个乡屹立在S县对敌斗争的前哨阵地上,百多米外,同伪军的V据点隔河对峙,不远处是公路,可以看到在公路上行驶的美伪军的车辆,离美伪军盘踞的县城也只有三公里。这个伸展在敌人鼻子底下的解放区只有七个村子,五千多人,但是斗志昂扬的当地游击队和人民英勇顽强地粉碎了敌军的频繁“扫荡”,神出鬼没地袭扰敌人,保卫了这个解放区。 在这里,每个村子都变成了一个战斗的堡垒。村子周围构筑了层层工事、壕沟、尖竹篱笆,游击队员在工事里警惕地警戒着敌人,女民兵站在哨棚下检查过往路人的证件。在四周田野上,背着美式武器的游击队员在巡逻,掩护正在犁田的村民们。到处散布着激烈战斗后留下来的炮弹坑和炸断了的椰子树干。 这个乡的民族解放阵线领导人明洛对记者说, “这片解放区是经过激烈的战斗,用鲜血换来的。”日内瓦协议签字后,美伪集团在这里进行了血腥镇压。由于这个乡距离公路很近,他们首先在这里建立了“战略村”,把这个乡变成了一个大集中营。近十年期间,在这个只有五千多人的乡,有二十多个前抗战人员被勒死,二十五名爱国者被毒刑杀害,十二名爱国者被拷打残废,两千多名爱国者和无辜居民先后被监禁,三百多人因政治迫害被迫逃往外乡。 敌人的恐怖镇压使全乡每个人都明白了只有拿起武器,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才有自己的生路。一九五九年秋天,乡里的青年人阿冰英勇地把一面红旗插到了伪军V据点上去,使敌人大吃一惊。从此,这个乡的人民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开始时,这个乡的游击队很小,只有三支破枪和一些砍刀、尖竹杆,但是已吓得敌人心惊胆战,不敢为所欲为了。游击队在当地人民的热烈支持和帮助下壮大起来。到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一日吴庭艳独裁政权倒台的时候,游击队乘着敌人土崩瓦解的大好时机,猛烈打击敌人,壮大自己力量,终于在一九六四年九月解放了全乡,把敌人的“战略村”变成了人民的战斗村。 在取得这个巨大的胜利以后,全乡的游击队和人民都知道,敌人是死不甘心的,更艰苦的战斗还刚刚开始。他们进一步动员起来,筑工事,挖陷阱,给敌人布下了天罗地网。果然,随着美帝国主义加紧扩大侵略战争,敌人对这片伸在它鼻子底下的解放区进行了规模越来越大的“扫荡”。有一次,敌人出动了由美国“顾问”指挥的两营伪军,在七辆两栖坦克的掩护下,妄图重占这片解放区。但是游击队早已布置好了伏击阵地。第一辆坦克开过来,一下子掉到一个十多米深的大陷阱里去了。接着,游击队扔出一连串手榴弹,把这辆坦克炸毁了。其他的坦克慌忙后退,躲在坦克后面的伪军更乱成一团,游击队立刻集中火力猛烈射击敌人。躲在坦克里的一个美军“顾问”刚打开坦克盖子,伸出头来向伪军大叫大嚷,就被一颗子弹打中脑袋倒下去了。游击队在接连打退敌人的几次进攻,给予重大杀伤以后迅速转移了。过了很久,当敌人在炮火的掩护下,胆战心惊地进入村子的时候,发现一个人影也没有,全村群众早就转移了。当晚游击队又包围了村子,到处袭击敌人,打得敌人穷于应付,伤亡很大。天刚亮,这支伪军在美国“顾问”的率领下急急忙忙逃回了县城。从解放后到今年六月,这个乡的游击队和群众共击退了美伪军三十次这样较大规模的“扫荡”,消灭了敌军二百六十多名,其中有三名美国“顾问”,而人民游击队却在战斗中成长起来了,人数增加一倍多,全是美伪“运输队长”送来的美式装备,连他们随身用的茶缸、碗、汤匙也是用美国凝固汽油弹弹壳制成的。 同时,游击队不断袭击附近据点里的伪军,伏击公路上的美伪军车辆,打击首恶分子,打得美伪军胆战心惊地龟缩在据点里,不敢出来为非作歹。这个乡仅一河之隔的V据点里的伪军开始时老是出来抢劫,游击队决定给予警告。一天早晨,山顶上的几名伪军正围着一锅昨晚烧好的鱼,准备吃饭,发现锅盖上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你们如果不听警告,继续为非作歹,必将严惩。——游击队”。一名伪军气极了,把纸条撕碎,猛力掀起锅盖,但锅里的一颗手榴弹立刻爆炸了,炸死炸伤三名伪军。又有一次,这个据点里的伪军不时向村子里打枪打炮,打坏了民房,打死了牲口。游击队决定严予惩罚。这个据点里的伪军完全靠山腰上的一个水池取用饮水。游击队就天天埋伏在山脚下,瞄着挑水的伪军打活靶,三天之内,打死打伤很多名伪军。使他们只能从几里外的地方去挑水喝,但仍闹水荒。这就引起了伪军内部激烈的争吵。最后他们只得派人来认错,表示今后不再向村子里打枪打炮了,但为了向美国“顾问”报账,请游击队原谅他们还要朝天开枪,向空地上放炮。 全乡群众,不分男女老少,团结一心,积极帮助游击队消灭美伪军。十三岁的英勇少年阿陆偷偷地爬进排山的伪军据点,拿走了四颗手榴弹和地雷,然后又把地雷埋在伪军营地周围,炸死了很多伪军。十一岁的女孩子阿芳看到伪军刚走过,就迅速地在路上埋了一颗用步枪子弹做成的“踩雷”,等伪军走回来,一名伪军踏中了“踩雷”,脚部受了重伤,被抬回去了。全乡群众,特别是妇女,还同其他乡的群众一起三十多次涌进县城和伪军据点去进行示威斗争。有几次,他们还抬着被美伪军打死的无辜村民的死尸到县城去游行,包围了伪县政府,要求伪县长赔偿损失。 这个晚上,记者参加了这个乡的一次盛大的群众集会。天黑以后,全乡男女老少不断涌到会场上来,人声沸腾,歌声嘹亮。一队队全部美式装备的游击队员轮流到会场四周去巡逻警戒。这是一次庆功大会,祝贺反“扫荡”战斗的胜利,也是一次动员大会,准备迎击妄图扩大侵略战争的美国侵略者。现在,这个乡的人民群众已经掀起一个准备痛歼美国侵略者的热潮,坚决要把敢于来犯的美国强盗全部在人民战争的烈火中烧为灰烬。 新华社记者 于栋
16. 三重唱(图片)
第3版()专栏: 三重唱 方成
17. 图片
第3版()专栏: 十一月二十三日,李先念副总理接见法国全国对外贸易中心主席安得烈·格朗皮埃尔,法国外交部长代表让·肖维尔,法国工业展览会荣誉委员会主席乔治—皮科,法国国外博览会和经济活动常设委员会主席勒内·桑松等。图为接见时合影。 新华社记者 刘长忠摄
第 4 版
1. 英勇击退美帝及其走狗对解放区的大举进犯 老挝解放军又在甘蒙省获重大胜利 坎苏·高拉发表声明谴责美帝阴谋扩大侵略老挝战争 巴特寮电台祝贺川圹军民反击战的辉煌胜利
第4版()专栏: 英勇击退美帝及其走狗对解放区的大举进犯 老挝解放军又在甘蒙省获重大胜利 坎苏·高拉发表声明谴责美帝阴谋扩大侵略老挝战争 巴特寮电台祝贺川圹军民反击战的辉煌胜利 新华社康开二十四日电 据巴特寮电台二十三日晚广播:老挝人民解放军最高指挥部二十日发表公报,严厉谴责美国侵略者及其走狗猖狂进犯老挝甘蒙省解放区的罪行。 公报说,从十一月十日以来,美国侵略者和它的走狗动员了十一个营以上的兵力,在炮兵和机械化部队配合下,在美国空军直接支援下,大规模地向甘蒙省马哈赛、容马拉等地的老挝爱国战线党解放区进行疯狂进攻。敌人的大炮和飞机每天向马哈赛西南部的居民区进行轰击和轰炸,烧毁民房,杀害无辜人民。 公报说,老挝爱国军民怀着对美国侵略者和老挝卖国贼的无比仇恨,以实际行动贯彻老挝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宣言,英勇战斗,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给敌人以重大杀伤。据初步消息,当地军民共消灭敌人两百多名,俘虏许多名,并缴获许多武器和军用物资。 公报警告美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必须立即停止对老挝解放区的进攻,否则,它们必须对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承担全部责任。 新华社康开二十四日电 据“老挝之声”电台广播:老挝民族团结政府卫生大臣、代理外交大臣和监督执行日内瓦协议委员会主席坎苏·高拉二十三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最近接连向老挝中、下寮和川圹省解放区发动进攻的罪行。 声明指出,美帝国主义的这种行动显然是它扩大老挝侵略战争计划的一部分,目的是企图分割老挝,使中、下寮地区成为连接南越和泰国的一个战场,并且包围柬埔寨王国。 声明要求美国立即停止推行它的侵略计划,要求老挝右派和富马亲王的军队立即停止进攻中、下寮和川圹省解放区。 声明强调说,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如果仍然无视我们的警告,不肯放弃它们的新的军事冒险,老挝爱国中立力量将同老挝爱国战线党一道,给敌人以坚决回击,更多地消灭侵犯者。 据新华社康开二十二日电 巴特寮电台今天发表评论,热烈祝贺川圹省爱国军民最近在反击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进攻中所取得的辉煌胜利。 评论说,“川圹、富科特山区军民最近在地面和空中所取得的胜利,表现了我国军民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侵略强盗怀有高度仇恨。”评论说,这一胜利还警告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如果它们仍然顽固地进攻、蚕食解放区,那么只有来而无回。 评论号召全国军民提高警惕,严密注视地面和空中敌人,随时准备粉碎它们的进攻。 (附图片)
2. 连续出击傀儡军队 封锁重要公路交通 刚果(利)爱国武装力量在东线加强活动
第4版()专栏: 连续出击傀儡军队 封锁重要公路交通 刚果(利)爱国武装力量在东线加强活动 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布卡武消息:在刚果(利)东部坚持斗争的爱国武装力量,最近加强活动,连续出击傀儡军队。 刚果(利)爱国武装炸毁了离开布卡武五十公里的卡马尼奥拉桥,切断从布卡武通向基利巴的公路交通,使驻扎在基利巴的傀儡军队只好依靠空运同外界保持联系。 爱国武装二十三日上午用步枪和迫击炮伏击了一支从布卡武出动的伪军巡逻队。 刚果傀儡军队二十三日在利奥波德维尔发表的公报承认,刚果爱国武装最近在马涅马省和坦噶尼喀湖附近连续抗击傀儡军队的进攻。在坦噶尼喀湖的一次战斗中,有五名伪军士兵受重伤。 另据美联社援引东方省省会斯坦利维尔的白人殖民者的话透露,刚果(利)爱国武装仍然紧紧控制着这个城市的周围地区。这些殖民者承认:“我们仍然生活在火山上面。” 消息说,斯坦利维尔通往外界的陆路交通仍然被爱国武装封锁,傀儡政权的官员只有在武装护送下,才能出去走动。这个城市的经济生活完全处于停滞状态,半数的刚果居民仍然没有回来。一度有八万居民的卡邦戈区,现在只有三千人。
3. 津巴布韦人民反殖斗争不断扩大 自由战士武装袭击白人殖民军巡逻艇和殖民者庄园 刚果(利)革命委员会强调只有武装斗争才能解决南罗得西亚问题
第4版()专栏: 津巴布韦人民反殖斗争不断扩大 自由战士武装袭击白人殖民军巡逻艇和殖民者庄园 刚果(利)革命委员会强调只有武装斗争才能解决南罗得西亚问题 新华社二十三日讯 索尔茲伯里消息:津巴布韦(南罗得西亚)人民反对史密斯殖民政权非法宣布“独立”的斗争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在主要工业城市布拉瓦约非洲工人二十二日和二十三日接连举行大规模罢工。罢工使许多工厂无法开工,铁路货运陷于混乱,邮电局送电报的业务也被迫停止,城市许多地区连送牛奶和报纸的工作也中断了。 同时,在布拉瓦约和附近的许多非洲人城镇,非洲人还举行了示威。史密斯政权出动装甲车进行镇压。示威群众向前来镇压的警察巡逻队扔石块,并在一些地方建立了路障。 在姆波波马城镇,白人殖民警察二十三日公然向示威者开枪镇压,打死一名非洲人。当天晚上,数千名非洲人在姆波波马城镇主要街道举行了抗议示威。殖民警察向示威者多次施放催泪弹,都无法驱散被激怒的示威群众。 据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驻伦敦办事处早些时候发表的声明说,津巴布韦自由战士在赞比亚河上一次伏击中击沉了一艘载有四名白人殖民军的巡逻艇。自由战士还在万基地区袭击了白人农场主的庄园。 据新华社开罗二十日电刚果(利)革命最高委员会二十日在开罗发表声明说:“解决南罗得西亚问题的唯一合理办法是武装斗争,用武力把英国殖民主义强盗和以史密斯为首的种族主义篡夺者赶出去。” 声明希望所有非洲国家认识到在南罗得西亚进行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并且采取切实的措施,帮助南罗得西亚的非洲人推翻英国殖民主义的压迫。
4. 印度尼西亚马鲁古地方掌权者悍然宣布 解散马鲁古地区的印度尼西亚共产党
第4版()专栏: 印度尼西亚马鲁古地方掌权者悍然宣布 解散马鲁古地区的印度尼西亚共产党 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雅加达消息:据安塔拉通讯社二十三日报道,印度尼西亚马鲁古地方掌权者新闻处说,“在消灭‘九月三十日运动’的范围内”,马鲁古地方掌权者、第十五军区司令布希里采取了坚决行动,即解散在马鲁古的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组织和所有“具有共产主义味道”的群众组织。 消息说,马鲁古地方掌权者还将逮捕和扣留马鲁古的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及其群众组织的领导人。 另据安塔拉通讯社二十二日报道,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和中苏拉威西军区司令苏南达·普里约·苏达莫已经下令对在北苏拉威西和中苏拉威西的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组织和它的群众组织实行“政治隔离”,并且禁止它们在这两个地区成立任何形式的新组织。
5. 勾结葡萄牙和南非殖民当局提供石油 美英支持南罗得西亚殖民政权
第4版()专栏: 勾结葡萄牙和南非殖民当局提供石油 美英支持南罗得西亚殖民政权 据新华社二十二日讯 约翰内斯堡消息:美英帝国主义积极勾结葡萄牙和南非殖民当局向史密斯殖民政权大量提供石油。这充分暴露了美英政府表示“支持”对南罗得西亚史密斯政权实行包括石油在内的“经济制裁”的伪善面目。 据南非《星期日快报》二十一日报道,石油将来自葡属殖民地安哥拉,而安哥拉的石油的勘探和开采主要掌握在美国海湾石油公司和英比合资经营的比利时炼油公司的手中。
6. 比利时王太后逝世
第4版()专栏: 比利时王太后逝世 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布鲁塞尔消息:比利时王太后伊丽莎白二十三日夜间在布鲁塞尔因心脏病逝世,享年八十九岁。 伊丽莎白王太后是比利时国王鲍顿英的祖母。她曾在一九六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应邀访问中国,并且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二周年的庆祝活动。
7. 恩克鲁玛总统指责美国新殖民主义 华盛顿竟以拒绝提供粮食进行报复
第4版()专栏: 恩克鲁玛总统指责美国新殖民主义 华盛顿竟以拒绝提供粮食进行报复 据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国务院新闻发布官麦克洛斯基二十三日在华盛顿宣布:美国政府已通知加纳,拒绝向它提供一亿美元的剩余粮食。同时,他还宣布,美国政府已就加纳总统恩克鲁玛所写的题为《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最后阶段》的书中对美国新殖民主义的谴责,提出了“最强烈的抗议”。 他说,美国国务院上星期召见了加纳驻美国大使,向他说明了“美国政府对加纳报纸及其他宣传机构继续对美国进行攻击感到不悦,并对最近出版的恩克鲁玛总统的一本包括一些对美国的毫无道理的指责的书表示最强烈的抗议”。 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在今年十月出版的这本书中指出美国是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的代表,并谴责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新闻署、“和平队”等等是美帝国主义的进行侵略的工具。 麦克洛斯基还说,美国也在上星期把不准备根据“粮食用于和平”的计划向加纳提供剩余粮食的决定,通知了加纳政府。 但是,他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说,美国给印度的粮食“每月继续为五十万吨”。
8. 恼羞成怒
第4版()专栏:短评 恼羞成怒 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说要抗议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在他所著《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最后阶段》一书中对美国进行“毫无道理的指责”,并且宣布美国政府决定不向加纳提供“剩余粮食”。 恩克鲁玛总统究竟对美国进行什么样的“毫无道理的指责”呢?那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和美国“和平队”的颠覆渗透活动,美国垄断财团对刚果的掠夺,以及美国宗教团体和好莱坞电影 “充满毒素”的精神侵略等等。他指出,这种新殖民主义侵略“比老殖民主义更加危险”。 恩克鲁玛总统的这些话,显然触痛了美帝国主义,使得它恼羞成怒。 鲁迅曾经说过:“假如指着一个人,说道:这是婊子!如果她是良家,那就是漫骂;倘使她实在是做卖笑生涯的,就并不是漫骂,倒是说了真实。”华盛顿当局对于恩克鲁玛总统的指责大发其火,这和一个妓女因为别人称她为婊子而生气,不是同样可笑的吗? 美帝国主义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这本来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美国政府拒绝向加纳提供“剩余粮食”这件事情,也正好提供新的证据。人们由此可以看得很清楚,美国的所谓“粮食用于和平”计划,原来是一个“粮食用于控制”的计划。听我的,我就给吃的;想吃我的,就得听我的。这不是最典型的一种新殖民主义手段又是什么呢?
9. 美核潜艇第五次闯进日本
第4版()专栏:资料 美核潜艇第五次闯进日本 十一月二十四日,美国核潜艇“海龙”号不顾日本人民的强烈反对,悍然进驻日本九州的佐世保港口。这是自从去年十一月以来,美国核潜艇第五次闯进了日本港口,也是“海龙”号第三次开进佐世保。 美国核潜艇的进驻日本是美帝国主义在远东推行它的“全球核战略”体制中的一个重要部署。自从一九六○年日美军事同盟条约签订以后,美国就竭力企图把日本变成它的合法的核战争基地。一九六一年,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就曾要日本政府同意让美国核潜艇使用日本的佐世保和横须贺等六个港口。日本政府因慑于日本人民的反对,迟迟未敢正式答复美国。在美国一再施加压力后,日本政府终于在一九六四年八月,正式同意美国核潜艇进驻日本。 (据新华社)
10. 不赶走美国核潜艇决不罢休 日本人民抗议美核潜艇第五次闯进佐世保
第4版()专栏: 不赶走美国核潜艇决不罢休 日本人民抗议美核潜艇第五次闯进佐世保 据新华社东京二十四日电 美国核潜艇“海龙”号二十四日清晨在日本人民的一片抗议怒吼声中,闯进佐世保港口。 今天清早,抗议的群众队伍就聚集在佐世保港的码头上举行集会,要求美国核潜艇滚出去。 当美国核潜艇入港以前,日本海上保安当局就派出十一艘舰艇为它担任海面警卫工作,长崎县佐世保警察机构还调动了大批警察进行陆上警备。 日本报纸曾经透露,美国核潜艇一而再、再而三的在日本港口进进出出,是适应美日反动派向日本人民进攻的策略。它们企图用这种办法使人们习以为常,可以麻痹、松懈和涣散群众的斗志,造成既成事实,把佐世保变成美国核潜艇的事实上的基地。 当“海龙”号核潜艇在今天上午进港之前,佐世保市的民主力量包括共产党、社会党和工会的人员、青年和妇女一清早就呼喊着“核潜艇滚出日本去”、“核潜艇,滚回去”的口号在干尽码头举行了联合群众大会。 共产党国会议员谷口善太郎、社会党国会议员石桥正嗣都在集会上发表了讲话。长崎大学的一位学生代表发表讲话说,美国正在逐步把日本变成它的核战略基地。正当美国在越南屠杀越南人民的时候,我们不能容许美国核潜艇到日本来。当我们想到美国核潜艇已经五次进驻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感到愤怒。他们的阴谋是要使日本人民对核潜艇的进驻感到习以为常,但我们决不会受骗。 全体参加集会的人情绪激昂,手执红旗,高声呐喊,表示坚决反对核潜艇进驻。 二十三日晚上佐世保市民曾在松浦公园举行了紧急抗议集会,并且向美国总统约翰逊和日本首相佐藤荣作拍发了抗议电报。 同一天晚上佐世保地区的一批青年妇女,还在能够俯视佐世保港口和市区的高山顶上露营,她们燃烧起反对核潜艇进驻的篝火,齐唱劳动歌,高呼“美国核潜艇不要来”。她们表示:不赶走美国核潜艇,日本人民决不罢休。
11. 又一声警钟
第4版()专栏:短评 又一声警钟 美国核潜艇第五次闯进日本佐世保,这明明是更加露骨的核战争威胁,但据日本报纸透露,美国企图使日本人民习以为常,不加反对,从而造成既成事实,把日本变为美国合法的核基地。把刀子硬架在人家的脖子上,却还想麻痹人,变成合法,这是何等丑恶的流氓行径。 但这是办不到的。事实同美帝国主义的指望恰恰相反。象过去一样,日本人民立即掀起了抗议怒潮,并将火上加油,使正在浪潮滚滚的日本人民反美斗争,大大推进一步。 美国悍然派遣核潜艇进驻日本,一开始就露了它在远东加紧核战争部署的底。现在,它的这种核战略,已经由“日韩条约”和有关的“三矢计划”、“飞龙计划”,以及建立侵略亚洲核战略机构计划等等,彻底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面对这一切的严重挑战,日本人民,还有亚洲各国人民,必须认真对待,决不能受它的麻痹。 美国核潜艇每闯进日本一次,就向日本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敲了一响警钟。这一次,将更加使日本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警觉:敌人在加紧磨刀,而我们也必须加紧磨刀。
12. 多布罗加州的农业——《人民日报》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记事之二
第4版()专栏: 多布罗加州的农业 ——《人民日报》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记事之二 八月二十六日,我们离开布加勒斯特,前往多布罗加州访问。 多布罗加州位于黑海之滨。热情好客的主人陪同我们参观了正在扩建的罗马尼亚最大的港口——康斯坦查港,参观了正在开发的芦苇和水产资源极其富饶的多瑙河三角洲,参观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国营农场。在几天的参观访问中,我们对于这个州社会主义农业的巨大发展,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粮食增长的速度 多布罗加州是罗马尼亚第一个实现农业合作化的州。 一九六二年,罗马尼亚全国实现农业合作化,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目前,只有山区农民因为还不能实现机械化而没有建立合作社。而多布罗加州,在一九五七年秋天就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合作化以后,多布罗加州年年走在全国农业生产的前列。今年,罗马尼亚的主要农作物——小麦获得大丰收,平均一公顷收获二千公斤,比解放前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约一倍,比去年的产量增长百分之五十左右。而多布罗加州一公顷却收获三千公斤(合每亩四百斤),高出于全国平均产量的百分之五十。玉米尚未收获,由于今年干旱比较严重,产量可能受到影响,而去年,多布罗加州的玉米产量,每公顷也达到了三千公斤以上。 可是在过去,多布罗加是罗马尼亚农业最落后的地区。这里地多人少,平均每个农业人口有将近两公顷耕地,耕作技术又十分落后;这里雨量少,一年只降雨四百毫米左右,而且没有水利灌溉设施。根据历史记载的材料,解放前小麦每公顷收获不超过五、六百公斤,玉米每公顷收获不超过八、九百公斤。单位面积产量是很低的。 从每公顷耕地收获六百公斤或九百公斤增加到三千公斤,这是很快的增长速度。 一个合作社的变化 团结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我们访问的第一个合作社。在那里,合作社社长、党委书记和社员们热情地接待我们。社长尤努斯·加亚里同志,鞑靼族人,从一九五○年建社到现在,一直被选为这个合作社的社长。他们陪同我们参观了尚未收割的玉米和向日葵,参观了合作社的畜牧场所,并且详细介绍了合作社建立以来发生的变化。 这个合作社是在一九五○年建立的。当时,全乡四百五十户只有一百十四户贫农参加,除了五百多公顷耕地以外,他们带到合作社来的,只有很少的牲畜和农具——十四匹马、八辆马车、两个犁……。当时的农业生产水平很低。建立合作社以后,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并且得到国家多方面的支援,情况就改变了。一九五一年——合作社建立后的第一年,每公顷小麦收获一千一百五十公斤,而个体农民只收获七、八百公斤。以后,合作社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日益显示了农业集体化和机械化的优越性,到一九五七年,全乡农民都参加了合作社。 现在,这个社有四百多户、一千多人、二千多公顷耕地。除了每户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公顷的自留地以外,全部耕地都由合作社集体耕种。 现在,这个社粮食作物的耕作,除了玉米的中耕和收获以外,已实现机械化。国营拖拉机站,有十八台拖拉机、十六台谷物联合收割机和其它农业机器,为他们进行耕作。 现在,这个社的小麦和玉米,已改种国家供给的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的良种。施用的化肥也比过去大大增加。 现在,这个社农业的单位产量,比之合作社刚建立时,差不多增长了两三倍。小麦每公顷的产量:一九五一年是一千一百五十公斤,一九六五年增加到三千三百公斤;玉米:一九五一年是八百公斤,一九六四年增加到三千八百公斤。 由于农业产量的增加和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粮食多了,而用于土地上的劳动减少了,因而有可能大大发展畜牧业。现在,合作社的七个生产队,用于农业生产的有两个队,每个队一百多个劳动力;用于果树、葡萄生产的有一个队,而用于畜牧生产的有四个队,每队三十个左右的劳动力。合作社集体饲养了八百五十头牛(其中四百多头奶牛),一千六百只羊和五万只鸡。也就是说,平均每户约两头牛、四只羊、一百多只鸡。如果加上社员个人的,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合作社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是畜牧业的收入。 现在,合作社的公共积累和社员的收入也显著增加了。他们以收入的百分之十作为公共积累,使合作社集体拥有的资金不断增长。社员每个劳动日的报酬,一九五一年是十二列伊(罗币名),一九六四年就增加到三十五列伊,其中二十七列伊是现金。据社长加亚里同志说:他本人的劳动日是固定的,每月五十五个劳动日,一年是六百六十个劳动日;社员的劳动日则以实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计算,平均一个劳动力一年可得二百五十个左右的劳动日,其中最少的是七、八十个劳动日,比较多的是四百个左右的劳动日。 团结农业合作社建社以来所发生的变化,反映了多布罗加州和罗马尼亚其它一些合作社发生的变化。当然,这是一个比较先进的合作社,各个合作社的生产水平是不同的。但是,只要坚持走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道路,都会取得自己的成就。 国营农场的发展 在实现农业合作化的同时,罗马尼亚同志很重视国营农场的巩固和发展。多布罗加州现在已有六十多个国营农场。在罗马尼亚全国,已有七百多个国营农场。农场的耕地一百六十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六。据说,由于农场拥有较强大的物质技术力量,产量一般比农业合作社高百分之五十左右。国家掌握的商品粮的三分之一、肉的三分之一、牛奶的将近一半,来自于国营农场。 我们访问了多布罗加州的康斯坦查国营农场。这个农场有五千公顷面积,种植小麦、玉米、向日葵和其它饲料作物。农场饲养了一千八百头牛(其中一千零五头奶牛),五百四十头猪,三千只羊。农场的主要任务是生产优良的小麦、玉米种籽,繁殖优良种畜和供应城市牛奶。 康斯坦查农场的工作效果是显著的。据场长米海依同志介绍,他们今年种植的二千公顷小麦,每公顷产量达到三千九百多公斤,即每亩五百多斤。他们每年要卖给合作社一万多吨粮食良种,对支持合作社发展生产起了不小的作用。 我们同米海依同志交谈了农场今后的发展方向问题。他说:“我们农场的发展方向将是专业化和工业化。我们正在考虑将来把农场分成两个完全专业化的单位,一个是畜牧的,只生产优良品种的牛,一个是粮食的,只生产优良种籽。如果你们去参观附近的养鸡场——这是从我们农场分出去的一个单位,或者去参观布加勒斯特近郊的养猪场,就可以看到工业化对于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效果。” 这两个农场,我们在以后都参观了。特别是布加勒斯特近郊的养猪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养猪“工厂”。我们参观了这个场的母猪场、小猪场和育肥场,参观了自动化的猪“厨房”。整个养猪过程,除了少量的手工劳作以外,都是机械化、自动化的。这个养猪场一年生产十万头肥猪,一万二千吨肉,只要二百二十多个人,平均每个人养四百多头肥猪。养猪“工业化”,确实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我们同养猪场同志谈到了饲料问题。据场长介绍,目前,一只小猪养七个月可达到一百一十多公斤,得一公斤猪肉需要三公斤饲料,其中百分之五十是玉米,百分之十五是大麦。他说,他们养猪用的粮食,虽然并不高于其它地方一般的水平,但是如果能减少一些,是会更有益的。 拖拉机站的作用 在访问过程中,罗马尼亚同志还同我们谈到了国营拖拉机站的问题。 现在,多布罗加州有七千二百台拖拉机,平均一百公顷耕地有一台拖拉机,全州粮食作物耕作,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罗马尼亚全国已有八万多台拖拉机,等于解放前拖拉机数目的二十倍。这些拖拉机和播种、收割等农业机器,除一部分在国营农场外,集中于国营拖拉机站。他们强调要继续巩固和发展国营拖拉机站,使它对支援合作社有更好的效果。 从多布罗加州的材料看来,拖拉机站不仅在支援合作社发展生产方面,而且在保证国家掌握农产品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合作社使用拖拉机站的农业机器,需要以实物付酬,国家就可以通过拖拉机站,直接掌握一批粮食和其它农产品。 团结合作社的同志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合作社付给拖拉机站报酬的方法。去年,这个合作社付给拖拉机站的报酬,小麦约占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二,玉米约占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向日葵约占总产量的百分之十八。他们对这种报酬方法表示满意,认为合作社不需要马上付给拖拉机站现款,而是在收获后付给农产品,也是国家对合作社的一种帮助。 灌溉问题及其它 我们在多布罗加州看到的,以及我们所得到的其他有关的资料,反映了罗马尼亚不仅在实现农业合作化和农业机械化方面,而且在推广其它先进农业技术、发展化肥生产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以普及良种为例,由于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和合作社农民的努力,良种的推广速度很快,全国玉米和小麦已基本上良种化了。良种的普及,收到了显著增产的效果。 “水利灌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同其它工作比较起来,我们在发展灌溉方面做得还不够。现在,罗马尼亚全国一千万公顷耕地,灌溉面积只有二十万公顷。”——许多罗马尼亚同志谈到了灌溉问题。 水利灌溉的发展,确是当前罗马尼亚进一步挖掘农业增产潜力的关键之一。在罗马尼亚,很多地方雨量偏少。全国年降雨量平均只有六百毫米,而多布罗加州和罗马尼亚东部、南部的其它州,年降雨量只有四百毫米。一些农业合作社和国营农场,为了减轻干旱的危害,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保墒工作,以及改种抗旱、耐热而又高产的良种,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正如罗马尼亚同志所说的,如果解决了水利灌溉问题,农业产量将会更加稳定,将会有新的较大增长。 现在,罗马尼亚党和政府已经决定在新的五年计划中,利用多瑙河的水,由国家投资建设几个大型水利工程,灌溉面积四十万公顷,同时发动农业合作社自己兴建一批小型的水利灌溉工程。 事物总是不断变化和发展,总是会不断提出一些新的问题,需要人们去加以解决。我们预祝多布罗加州人民,预祝罗马尼亚人民,在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农业方面,获得新的成功!
第 5 版
1. 劳动积累是自力更生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好途径
第5版()专栏:学术研究 劳动积累是自力更生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好途径 鲁经文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作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来的。它总结了山东省临沂地区和黄县下丁家大队等地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主要依靠劳动积累,扩大农业再生产的经验。尽管这个问题还需要继续进行探讨,但是,作者面向农村,研究农村经济问题,把广大农民群众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经验,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概括和阐述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这是改进经济理论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 自从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以来,山东省广大农村,也同全国各地农村一样,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发扬“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陆续进行了大量的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步创造着坚实的物质基础。这当中特别是出现了一些先进的社、队和地区,如黄县下丁家大队和整个临沂地区,他们经过八、九年的艰苦奋战,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当地的自然面貌,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水”、“土”条件,使粮食产量得以大幅度地稳定增长,林、牧、副业等多种经营迅速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巩固和壮大。这些社、队和地区的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都是在没有投入很多资金的情况下,本着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的精神,主要依靠集体经济的劳动积累搞起来的。 一 所谓劳动积累,指的就是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在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本建设中由投入的活劳动所直接形成的那部分积累。 投入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的劳动,并不创造可供社员分配和消费的东西,而是为集体经济创造这样那样的固定资产,如水库、渠道、梯田等等,用来扩大农业再生产。因此,它与资金积累同样地是集体经济的公共积累。但是,另一方面,它又不是通过分配从集体经济的总收入中提取出来的,不表现在资金的形态上,而是一部分劳动直接用来专门创造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因此,它又与资金积累有区别,是另一种形式的公共积累,即劳动积累。 依靠劳动积累进行农田基本建设,也就是要在不断挖掘劳动潜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投入当年生产以外的那部分劳动资源,不让它随着时间的推移白白地消失,而是把它积极地用在基本建设方面,使之凝结在土地当中,在较长的时间内发生作用。 人民公社之所以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劳动积累,这是由于它本身的经济制度所决定的。首先,人民公社的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特别是农业中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的集体所有,保证了可以全面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打破了在个体农民经济条件下的土地分割、零散和狭小的界限,能够统一的合理安排生产和基本建设的用地,在农田基本建设中,能够大规模的实行山、水、田综合治理。 其次,随着生产资料的集体化,劳动也必然集体化。集体经济的劳动积累,实际上也就是集体劳动的积累。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中,蕴藏着巨大的劳动潜力,合理地把劳动力组织起来,把劳动潜力充分地挖掘出来和利用起来,实行劳动分工,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活干,天天有活干。这样就可以既满足当年生产所需要的用工,搞好当年生产,又有多余的劳动力去从事农田基本建设,大搞劳动积累。 再次,组织起来的广大农民群众所具有的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也是大搞劳动积累的极其重要的条件。自从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以来,随着党在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随着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人民群众大学毛主席著作运动的深入发展,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进一步地提高了。他们更加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贫下中农更是如此。贫下中农在旧社会既然受尽了被压迫、被剥削的穷困之苦,又饱尝了自然界给他们的旱涝灾害之苦。在阶级斗争中,他们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在生产斗争中,他们仍然是党的依靠力量。他们在改变自然面貌,改善生产条件的斗争中,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 二 劳动积累体现着“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是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方针在农业中的具体贯彻。它对于迅速发展我国农业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异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它是在我国农业合作化,特别是人民公社化以后,充分发挥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优越性,依靠广大社员群众的革命干劲,在现有物质技术条件下,改造自然,改变生产条件,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可靠途径。大家知道,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是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向。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里,没有一个比较稳产高产的农业,要支援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就没有可靠的保证。而进行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本建设,正是为稳产高产农田奠定物质基础。 建设稳产高产农田是几亿农民的大事业,国家支援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依靠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力量,发挥广大社员群众的革命干劲,才能把这件事情办好。当前就一般来讲,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生产水平还不算高,资金积累也不多,而工业暂时也不能普遍的为农业提供大量先进的技术装备,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多快好省地进行大规模的改造自然的斗争,主要还是依靠社员群众的双手和双肩,大搞劳动积累。 它是培植多种经营资源,发展林、牧、副、渔各业,迅速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扩大资金积累的重要手段。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开展多种经营,不仅需要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更重要的还在于培植和开发资源。这是因为,当前可供人民公社利用的山岭、资源还是有限的,而且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经营的范围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这就要求人民公社为全面发展多种经营创造条件。人民公社又有许多可供培植资源的条件。如自然的河滩、水库、塘坝,以及路边、渠道等等。只要把这些条件统统利用起来,就可以全面发展林、牧、副、渔多种经营。 多种经营资源,要靠广大社员群众的辛勤劳动去创造和培植,要靠劳动积累。 它是进一步巩固和壮大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扩大农业再生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由于逐年的劳动积累,所形成的水库、塘坝、渠道、建筑物、山林、果树等固定资产不断增加,因而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物质基础越来越雄厚,再生产的规模也日益扩大,集体经济各单位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也逐步加强起来。 它将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有利的条件,为重工业开辟广阔的市场。一方面,依靠劳动积累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改变了生产条件,使集体经济的生产和收入迅速增长,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资金积累,在资金积累的基础上可以逐步购置工业所提供的各种先进的机械设备,实行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另一方面,由于改善了土地的状况,兴修了水利,就便于在土地上利用各种耕作和排灌的机械,以及更有效地施用化学肥料等等。 三 怎样才能搞好劳动积累,依靠社员的双手,多、快、好、省地进行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呢? 第一,在不断挖掘劳动潜力的基础上,合理地安排劳力,保证生产与基本建设双方用工的需要。从迅速改变自然条件的要求出发,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当力求向基本建设中多投入一些劳动,即多搞一些劳动积累。但是,这不等于说可以忽视当年的生产,把劳动积累搞得越多越好。投入生产的劳动直接决定着当年农业和林、牧、副业等生产的水平和收入的水平。这不仅关系到社员的生活,而且关系到向国家提供商品粮和其它农、副产品的多少以及集体经济资金积累的多少。这是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因此,在劳动的安排上一般应当优先满足生产用工(包括农业和多种经营用工)的需要,同时在此前提下再把尽可能多的劳动投入基本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与建设同时并举,相互促进。 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不断挖掘劳动潜力。只要一方面不断提高劳动力的利用率,在劳逸结合的条件下动员和组织社员向集体经济中投入更多的劳动,另方面通过加强劳动管理和技术改革来提高劳动效率,节省劳动,那就能够很好地满足生产与基本建设双方用工的需要。至于生产和基本建设用工比例以多少为适宜,则必须根据各个地区、各个社、队的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以及生产管理水平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安排。 生产与基本建设这两方面的劳动安排,不仅要在全年的用工量上保持适当的比例,而且要同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相适应,在具体时间上合理地掌握。一般说来,本着农闲大搞,农忙小搞,大忙大搞的精神来进行基本建设,是适宜的。 第二,制定一个既积极而又可靠的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基本建设,扩大劳动积累。在基本建设中投入的大量劳动,能不能够收到多、快、好、省的效果,要看这些劳动的运用是否得当。这个问题的解决,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既积极而又可靠的规划。 在规划中,应当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出发,抓住解决旱涝灾害,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关键,因地制宜地确定建设的方向和工程项目,并且根据人力、物力资源的状况分期分批地进行。 工程项目的确定,应当力求见效快,有利于生产和收入的逐年增长,因此一般应该以小型的、当年受益的工程为主。还应当有计划地安排一些较大型的带有关键性的工程设施,以达根治之目的。 第三,在劳动组织形式上采取群众性突击和专业队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办法。群众性突击要在冬春农闲期间和麦秋季的农事间隙进行,所搞的主要是农田建设和水利建设中用工量很大的土方工程。没有群众性突击,就不能充分利用农闲期间的巨大的劳动潜力,不能展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 专业队所搞的主要是一些基本建设中的石方工程。如水利建筑物的修建和石料的开采等。这些工程有一定的技术性,并且和田间作物的生长没有冲突,适于固定专人,常年作业。如果没有专业队,就会发生工程不能及时配套或达不到规格质量要求这样一些问题。此外,专业队还要为群众性突击作一些准备工作和工程的扫尾工作。 专业队的人员是从生产中常年抽调出来的,在规模上必须适宜。人数过少不能适应建设的需要,人数过多又会影响生产。 第四,充分发挥大队一级的组织和领导作用,根据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组织必要的协作。 在目前阶段上,农村人民公社是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各生产队范围内的劳力和土地是由生产队自己掌握的。而在基本建设方面,为了实行山、水、田的综合治理,又必须超出生产队的范围,在更大的面积上进行统一规划,并在统一领导下施工。这就要求在现有的体制下充分发挥大队一级的组织和领导的作用。 在大队范围内,各生产队土地上的小型农田建设工程,凡是一个生产队自己的力量能够办得到的,可以由各生产队自己去搞,但是必须按照大队的统一规划和大队所提出的规格质量要求进行。至于那些涉及整个大队或几个生产队共同受益的水利工程,以及需要集中大量劳力成片、成岭进行建设的较大规模的农田工程,就要由大队直接组织各生产队之间的协作。 协作能产生一种新的生产力。往往一个单位办不到或办不好的事情,一经协作就办好了。应当注意的是,在协作中一方面要提倡发扬共产主义的风格,另方面又必须坚持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妥善处理受益和负担的关系以及相互换工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鼓舞各单位进行协作的积极性,以利于建设的进行。 第五,在社员个人分配收入中,妥善处理基本建设用工的报酬问题。投入基本建设的劳动既然不创造可供分配的收入,而是为集体经济直接创造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因此,从原则上来说,这部分用工应当与生产用工分别计算,不把它计入参加分配的总工日中,而且应有部分的义务工按比例地分摊在有劳动能力的社员身上,或者部分地由公积金来支付报酬。 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看来,凡是基本建设搞得好的社、队,他们投入这一方面的劳动在总用工中所占的比重都很大。如果全部作为义务工,将不利于调动社员的积极性;而要用公积金来支付报酬,一般又没有那么多的公积金。这样,经过实践中的摸索,许多社、队最后还是采用了基本建设用工与生产用工一样参加收入分配的办法。 第六,以自力更生的精神解决基本建设所需的资金,为劳动积累准备必要的物质条件。实行劳动积累主要是依靠社员的双手来搞建设,但是也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例如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水泥、炸药等物料。当然,国家会在物资供应上给予支援,但是不可能也不应当指望国家的无偿援助,而要由集体经济依靠自己的力量,筹集资金。 在目前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还不很高的情况下,由农业本身所提供的资金积累是不多的。为了增加资金积累,最重要的就是发展林、牧、副、渔等多种经营。 搞好劳动积累,最重要的是突出政治。首先,要有一个依靠自己的双手勤俭创业、自力更生的思想,树立“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这是搞好劳动积累的根本关键。 其次,严格地贯彻党的阶级路线,这又是搞好劳动积累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保证。 最后,为了大力突出政治,并且在此前提下作好各方面的经济工作,顺利地实行和不断扩大劳动积累,归根到底,必须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的作用。 (原载《文史哲》一九六五年第五期,本报有删节)
2. 略论人民公社的积累和消费
第5版()专栏: 略论人民公社的积累和消费 承里 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集体经济,可分配收益是由社员群众所创造,并归社员群众所有,在积累和消费的问题上,不存在根本性的利害冲突。只要处理得当,就可以使两者互相促进,推动集体生产迅速发展。 但是,积累和消费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用途,在可分配的农业总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积累部分多了,影响消费;消费部分多了,影响积累。这就是矛盾,它反映着社员群众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在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的情况下,积累和消费的矛盾显得更突出一些。 积累和消费之间,除了互相制约的一面,还有互相促进的一面。因为,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它代表着社员群众的长远利益和集体利益,扩大积累,发展生产,可以为进一步提高消费水平创造物质前提。消费是社员群众生活之必需,它代表着社员群众的当前利益和个人利益,增加消费,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可以为进一步发展生产,为积累提供更大的可能。因此,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要用全面的辩证观点看问题,绝不能用形而上学的片面观点看问题,把两者对立起来,强调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应当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既保证积累的稳步增长,又保证社员消费水平的适当提高,把社员群众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广大社员的积极性和扩大公共积累,不断地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加速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分配中,应当解决的几个关系问题 毛泽东同志说过:“在分配问题上,我们必须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对于国家的税收、合作社的积累、农民的个人收入这三方面的关系,必须处理适当,经常注意调节其中的矛盾。国家要积累,合作社也要积累,但是都不能过多。我们要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按照这个指示办事,才能正确解决人民公社的积累和消费的矛盾,合理安排两者的比例。 正确安排积累和消费的比例,首先要确定一个消费界限。这个界限的依据应当是:在一般生产队,在生产和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当年按人口平均计算的消费水平,不低于上个年度,或略高于上个年度,使绝大多数社员的收入比上年有所增加,其余社员的收入也不致减少,尽可能使社员群众从增加生产中增加个人收入。 但是,在具体分配的过程中,消费部分的增长应当有个限度。这个限度应当是:在生产和收入增长的情况下,消费部分的增长既要不低于或略高于上个年度的水平,又要低于当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水平;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都应当有所增长,但积累的增长速度应当快于消费的增长速度。 由于客观情况的千差万别,在不同的社队、不同的年度、不同的地区,情况都不一样。因此,确定积累和消费的比例,还需要在实际分配工作中,解决若干具体的关系问题。例如: 需要和可能的关系。目前,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还不够高,广大社员既迫切要求增加积累,发展生产,又迫切要求增加消费,改善生活。但是,每年创造的可分配价值还不多,不可能充分满足积累和消费的需要。因此,要正确认识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合理确定积累和消费的比例。需要是处理积累和消费问题的出发点,可能是处理积累和消费问题的依据。如果只考虑需要,不考虑可能,需要失去客观依据,就会落空。相反,只考虑可能,片面照顾一方面的需要,忽视另一方面的需要,也是错误的。 增产速度快和慢的关系。由于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农林牧副渔业的构成不同,生产增长速度和收入水平也不同。在确定积累和消费比例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社队的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在农业生产水平较高、总收入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可以把农业内部增加的总收入较多地用于积累,较少地用于消费。相反,在农业生产水平较低、总收入增长较慢的情况下,可以把农业内部增加的总收入较多地用于消费,较少地用于积累。 劳动强度大和小的关系。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目前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因而在一般情况下,农业的增产,常常与加大劳动强度分不开。因此,在确定积累和消费比例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增产因素。如果农业生产的增长在较大程度上来自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它条件不变,可以把农业内部增加的总收入较多地用于积累,较少地用于消费。相反,如果农业生产的增长在较大程度上来自增加活劳动的消耗,应当把农业内部增加的总收入较多地用于消费,较少地用于积累。 原消费水平高和低的关系。由于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不同社队的群众消费水平也不同。如果原来群众的消费水平较高,其它条件不变,可以把农业内部增加的总收入较多地用于积累,较少地用于消费。相反,如果原来的消费水平较低,可以把农业内部增加的总收入较多地用于消费,较少地用于积累,逐步改善群众生活。 丰年和歉年的关系。由于目前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在同一地区同一社队,在不同的年度内,农业生产收入的差别也很大。因此,确定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应当根据不同的年度,分别对待。歉收的年份,应当尽可能保证社员的最低生活需要,适当减少积累,或暂时不积累。相反,丰收的年份,应当尽可能多增加一些积累。但是,丰收年份增加积累,也不是无限度增加,而是应当在不影响社员消费水平合理提高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积累,应当保证增产增收。 过去、现在、未来的关系。在一个生产队,一年收成的好坏,对于其后若干年份,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丰收的年份,为下一年或下几年提供了有利条件;歉收的年份,也会为下年留下不利条件。因此,安排积累和消费的比例,既要看当年的经济条件,也要看过去的经济条件。如果过去几年连续增产,社员的消费水平已有相当提高,积累的比重可以大一些,消费的比重可以适当小些。相反,如果过去一年或几年受灾减产,可以适当减少积累的比重,加大消费的比重,尽量满足社员群众消费的需要。 确定积累和消费比例,不仅应当看到过去,还应当看到未来。因为,在一个生产队,生产工具和生产设备的更新,老弱耕畜的调剂,一般不是年年都有,即使年年都有,数量也有多有少。因而需要多的年份,要依靠需要少的年份积累,需要少的年份,要为需要多的年份做准备。同时,有些较大的基本建设项目,常常要靠几年的积累,才能兴办起来。因此,确定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应当站得高,看得远,既要考虑当前的生产需要,又要考虑长远的需要,根据收入情况,在不影响社员消费水平合理提高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增加一些积累,为以后扩大再生产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积累资金。总之,确定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必须瞻前顾后,全面安排,不能割断联系,孤立地看问题,只看当年,不看过去和未来。 影响积累和消费的几个主要因素 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还要在经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处理好影响积累和消费的一些主要因素,才能更好地解决积累和消费之间的矛盾。 首先,农业总收入的增长,是增加积累和消费的源泉。农村人民公社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加速发展农业生产。应当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扩大收入来源。这是增加积累和消费的根本途径。 其次,精打细算,降低生产费用。在生产队的总扣留中,公积金、公益金、农业税和管理费基本上是比较固定的,而生产费却不够固定。因而生产队总扣留比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生产费用的多少。贯彻勤俭办社的方针,精打细算,合理地节约开支,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杜绝铺张浪费,降低生产费用,就能增加可分配的纯收入,为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创造条件。 再次,合理分配和使用积累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方面,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果。一般地说,目前在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的情况下,提留的积累的数量是不多的。如果使用不当,甚至浪费掉,不仅不能有效地发展农业生产,而且还会影响社员群众提留积累的积极性。 合理地分配与使用积累资金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建设开支。凡是不应当办的坚决不办;可办可不办的一律不办;应当办的也要在非生产性建设服从生产性建设的原则下,精打细算,把费用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内,以便把有限的积累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加速生产发展。 最后,合理安排基本建设投资。为了保证农业增产,有计划地进行农业基本建设,扩大农业再生产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进行农业基本建设,也要根据有多少钱办多大事和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进行,同时要注意不妨碍当年增产和增加社员收入。在进行农业基本建设的时候,要根据需要与可能,分别轻重缓急,分批分期地进行,做到长远建设与当前增产相结合。 政治挂帅,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坚持政治挂帅,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是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可靠保证。 我们知道,在分配问题上,经常存在两条道路的斗争。这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农民,特别是富裕农民,只顾当前不顾长远,只顾个人不顾集体,主张多分配少积累,甚至主张分光吃光。在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时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社员群众认清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一致性,认清分光吃光思想对发展生产,巩固集体经济的严重危害性,从而克服只顾当前利益和个人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与集体利益的错误思想,在不影响社员消费水平合理提高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增加一些积累,以便扩大再生产,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加速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要坚决依靠贫农和下中农。因为贫农和下中农是社会主义道路和集体经济的积极拥护者,只有依靠他们才能正确贯彻党的分配政策,合理解决积累和消费之间的矛盾。生产队在制订分配方案,处理收益分配中的各种问题的时候,都应当经过贫农和下中农充分讨论和酝酿,才能抵制和克服各种错误思想,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做好收益分配工作。
3. 面向农村,研究农村经济
第5版()专栏:学术文化动态 面向农村,研究农村经济 《经济研究》编辑部举行座谈会 《经济研究》杂志编辑部最近邀请了一部分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工作者,座谈经济理论研究工作如何面向农村,为五亿农民服务问题。 头脑里要有五亿农民 经济理论工作者要面向农村,为五亿农民服务,首先要充分认识农民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问题。我们不仅要从经济上看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而且要从政治上看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我们必须认清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农民居于什么样的地位;在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中,农民居于什么样的地位;在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中,农村工作又居于什么样的地位。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就必须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村经济问题的思想。 大家谈到,目前在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创造了许多新的经验,同时,也提出许多新的问题,迫切需要经济理论工作者,深入到农村去,进行调查研究。农村是经济理论工作者活动的广阔天地,经济理论工作者的头脑里要经常想着五亿农民。 全心全意地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经济理论工作者要能切实为农民服务,就需要了解农民,熟悉农民,懂得农民。 近几年来,有许多经济理论工作者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贫农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向资本主义势力和封建势力作坚决斗争,并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中改造主观世界。 与会的部分同志根据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体会,认为参加这个运动,对于培养和增强工农阶级感情,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熟悉农村的政治经济情况,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都有重大意义。这是经济理论工作者进行自我改造的大好时机。我们必须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姿态,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去。当然这不是说要把经济研究工作任务忘掉。其实,参加实际斗争,同贫下中农一道商量,解决他们关心的运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可以加深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并积累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经验和资料,汲取许多在书本上无法汲取的知识,把从书本上学到的不完全的知识变成完全的知识,真正学会用毛泽东思想来观察和分析经济问题。 几点建议 与会的一些同志,提出了几点经济理论研究工作面向农村的具体建议:(一)在农村建立劳动和研究基点。(二)对大寨式的大队作系统的调查研究,从理论上总结他们的经验。(三)经济理论工作者同农村工作部门的同志结合,共同研究农村经济问题。(四)经济理论刊物今后应当加强农村经济理论问题的宣传。(五)经济理论工作者还应当用一定时间,从事经济学知识的普及工作,写一些适合于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知识青年阅读的经济学读物。 (中杰)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举行座谈会 最近,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部分同志,就经济理论工作为五亿农民服务的问题,举行了座谈。 大家谈到,经济理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研究工作有所创造,就必须紧密地结合实际,不断总结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的经验,使之条理化,上升为理论,用来指导实践。农村中的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是经济理论研究工作的一个取之不尽的源泉。 参加过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同志,都以亲身的经历,列举多方面的问题,诸如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农村中阶级斗争的特点、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关系、经营管理、农业机械化、多种经营、农业生产中的比学赶帮超运动,以及各行各业如何有成效地支援农业等各方面的问题,说明在我国农村中的三大革命运动中,已经创造了许多可贵的经验,提出了不少值得研究的问题。而且这些经验和问题都迫切需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概括。 目前,在经济理论的研究工作上,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经院式研究方法。大家认为,改进经济理论经院式研究方法的前提,是改造经济理论工作者的主观世界。而主观世界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中,才能得到改造。面向农村、深入实际,与贫下中农结合,为五亿农民服务,正是改进经济理论研究工作的根本途径。 (南)
第 6 版
1. 黄海日出处
第6版()专栏: 黄海日出处 杨朔 在那水天茫茫的黄海深处,一个马蹄形的岛子跳出滚滚滔滔的波浪。据白胡子老渔人说:这是很古很古以前,一匹天神骑的龙马腾跃飞奔,在海面上踏出的一个蹄子印儿。于今的人却不这么说。于今说这是一扇屏风,影着祖国的门户;这是一双明亮透澈的眼睛,日夜守望着祖国的海洋。 岛子的尽外头都是悬崖绝壁,险得很。年年春季,海鸭子在悬崖上产卵孵雏,算是寻到最牢靠的窠。就在这样的险地方,背山临海,藏着个小小的渔村。青石头墙,好象挂着白霜的海带草屋顶,错错落落遮掩在山洼的槐树、榆树林里,另有一番景色。 这些渔民都是老辈从山东漂洋过海,流落到这儿来安家的。算来有几百年了。你要问这渔村有多少人家,渔民会伸出双手,卷起两根指头说:“八户——不多不少整八户。” 怪事就出在这上头。你看那一带山坡下,有座崭新的石头房,上下两层,大门上挂着一块匾,画着一轮红日,刚刚跳出碧蓝的海面,映着一片苍松翠柏。匾上横写着几个字:“第九户”。 不是说全村只有八户人家么,从哪儿钻出来个第九户?我们不妨透过玻璃窗,望望屋里。怪呀,怎么看不见渔家惯有的渔网渔钩,闻不到渔家惯有的海洋味儿?里边住的不是渔民,是一小群年轻轻的战士。原来“第九户”并非什么渔家,是岛子上最前沿的一个哨所。 哨所又为什么变成渔村的“第九户”呢?要揭开这个谜,不能不搜寻一下这几年围着哨所发生些什么故事。 第一个故事 且让我们把时针倒拨一下,回到一九六○年夏天。那年,一春雨水缺,入了伏更旱。哨所的战士来时,满山的树叶都干得卷了边儿。战士们潦潦草草搭起营房,又挖阵地,日夜站岗巡逻,还得翻山越岭,到连部去背粮背煤,生活不是容易的。这小村子孤零零地蹲在岛子的尖上,抬头是山,低头是海,实在僻远。要不是偏远,有什么必要设这个哨所?战士们懂得他们肩上挑的是多重的担子。不发半句怨言,却有点别的埋怨情绪。村子里的乡亲们是怎么的,见了你躲躲闪闪的,把你当成外人。战士们初来乍到,人地生疏,加上村里的渔民常年远洋捕鱼,不在家,家里剩下的多半是妇女,想多接近,又觉得不方便。于是战士们的心情有点别扭。 副哨长王长华发觉这种不正常的情绪,就说:“我们是战斗队,也是工作队。你要不关心群众的痛痒,群众一辈子也不会亲近你。自从来到这里,我们这方面做了什么?” 其实没做什么。王长华又说:“不但没做,倒跟群众争水吃。” 一提起水,战士的心眼都发干。这一夏天,好旱啊。村里只有一眼井,又浅。水象油一样贵,一点一点从井底渗出来,刚够一瓢,守在井边等水的人赶紧舀走,井又干了。渔民自己吃水还不足,哨所好几条壮小伙子也伸着脖子分水吃。于是井边上总有人等水,深更半夜也有人等,个个满脸都笼罩着一层愁雾。后来不知是谁的主意,在井口扣上一个锅,贴上封条,不许任意打水,等水满了,大家再平分。现在经王长华一提,战士都寻思起来。人能不喝水么?要喝,一个人民战士,怎忍心从渔民渴得干裂的嘴边上争那么一滴半滴?眼前是大海,水有的是,能喝有多好啊。这一天,战士们足足议论到深夜。…… 第二天早晨,锅揭开了,水攒了一夜,也不满井。一位老渔民出面分水。每户分几瓢,瓢沿上滴滴答答的水珠,也有人连忙用掌心接住,舔进嘴里去。乡亲们并没忘记分水给哨所,可是哨所的同志竟不在场,喊喊吧。 不用喊,来了。只见村后那座大山梁,有几个战士翻过来,每人都挑着东西,颤颤悠悠走下羊肠小道。乡亲们喊他们来取水。战士们满头冒着热汗走下山,放下担子,当头的战士笑着说:“大婶大娘们,水留着你们吃吧,我们在后沟找到一条小泉水,这不是挑来啦。”说着挑起水又走。 大婶大娘们望着战士的背影,啧啧着舌头称赞着,一直拿眼睛送他们到哨所门口。却又怪,他们竟不进哨所,挑着水往邻家去了。当头那战士绕到哨所后,走进一个叫魏淑勤的媳妇家去。 魏淑勤出嫁不久,人来人往,常有外村的亲戚来道喜。这天家里又来了客,魏淑勤的妈妈要做饭给客人吃,水缸干了,正焦急,迎面见战士挑着水进来,惊得瞪大眼,说不出话。 战士说:“大娘,给你送水来了。” 喜得魏妈妈逢人就说:“龙王爷到俺家来了。” 第二个故事 那被称做龙王爷的战士叫黄世杰,六月的一个夜晚,正在哨位上。黄世杰生得中等身材,很精壮,眉目之间淳朴里透着俊气。两只手看起来特别坚硬。本来嘛,他是撂下电焊工的一套家伙,拿起枪杆的,自小磨出一手硬茧子。论年纪,黄世杰不过二十岁,做人却是胆大心细,好样儿的。 且说黄世杰立在岩石上,机警地望着大海。夏天,亮得早,下半夜三点来钟,已经透明。大海灰沉沉的,一时儿平得象镜子面,一时儿闹得象滚了锅;一时儿飕飕跳起几尾银光闪闪的大鱼,一时儿波浪上涌起一座小山,慢慢移动着——那是黄海有名的长须鲸,大得出奇,能把船顶翻。最得警惕的是敌人的潜水艇,也曾出现在公海上,水面上露出对物镜,偷偷窥伺着。……今儿黎明,那海怪得紧,先是平平静静,一会儿从水天相连处绽开一朵朵白花,越开越快,越开越密,转眼光景,整个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象那刚刚裂桃的大片棉花田,白花花的,一望无边。 黄世杰看得出神,一阵狂风猛扑上岸,差一点把他吹倒。黄世杰心里喊:“台风来了!”就在这一刻,一把什么东西掠过他的眼前,卷到海浪里去。只见魏春大娘家房子顶上的海带草叫大风撕下一把,又撕下一把,转眼撕开个窟窿,眼看房子要撕碎了。 黄世杰心里立刻涌起魏春大娘那张慈祥的脸,涌起她那对双生小外孙的伶俐聪俊的娇样儿,就喊着往几十步开外的哨所跑。 哨所的战士从甜梦里惊醒,穿着短裤,顶着大风跑到魏春大娘家。老大娘坐在院里,浑身发抖,怀里搂着两个哭哭啼啼的小外孙。 王长华搭上梯子,领头爬上房顶,大风呛得他喘不出气。下面的战士往房顶上递木头,左一根,右一根,拿木头压海带草,不让台风吹走。王长华压好一处,想爬到另一处,台风刮得更猛,把他只一搅,骨碌碌从房顶跌下来。 魏春大娘丢下小外孙,扶起王长华,拿手一试他的嘴,没气了。就把王长华紧紧抱在怀里,摇着,一面哭着叫:“孩子!孩子!你醒醒吧!”眼泪扑落落滴到王长华的脸上。 王长华缓过气来,睁开眼就问:“房子怎么样?”挣着命站起身。 魏春大娘拉住他说:“别管我的房子啦,你的命要紧。” 王长华说:“不要紧。”便挣脱身,又爬上房顶。血从他的耳朵里往外流,他忘了痛。和别的战士一起,又跟台风搏斗起来。…… 风是雨头。台风刮得猛,暴雨来了,连风加雨,一霎时搅得翻江倒海,天昏地暗。 黄世杰已经下了哨位,浑身湿淋淋的挨家挨户检查渔民的房子。忽然听见一阵求救的声音从魏淑勤家飞来。黄世杰只当又是屋顶的草被风吹走了,喊来几个战士一齐去救。刚迈进院,只听见哗啦啦一阵响,魏家的一面山墙倒了,狂风暴雨灌进屋去。 魏妈妈站在院里,两手拍着膝盖喊:“老天爷呀!……” 屋里,魏淑勤伏在红漆箱子上,哭得象个泪人儿。 黄世杰冲进屋喊:“房子要塌了,快出去吧!”连说带劝把魏淑勤拖出去,接着紧忙往外搬东西。有箱子、大柜、有衣服被窝、锅碗瓢盆。黄世杰等人跑出跑进,抢粮食,搬箱子,抬柜子。那破房子在台风暴雨中摇摇晃晃,象纸扎的。 魏妈妈拦住黄世杰说:“可不能再进去啦,房子要压死人的。” 黄世杰摆摆手,又冲进屋去。当他抱着魏淑勤的梳妆匣子,一条腿刚跨出门坎,又一阵暴风雨猛然袭来,房子忽隆隆塌下来了。 魏家母女失声叫起来。赶一定神,却见黄世杰立在眼前,脸上挂着笑,神色十分镇定。 魏淑勤不觉拉住他说:“你什么都帮着抢出来了,真是比亲兄弟还亲啊!” 黄世杰抹去满脸的泥水,微微笑着说:“只差房子抢不出来。不过不用愁,天一晴,我们帮你另盖新房。” 风势煞下去,雨也变得零零落落。但在这场大风雨的搏斗当中,哨所的战士跟渔民风雨同舟,结下了生死的感情。 奇迹 这样,无怪乎哨所加修营房阵地时,出现了奇迹。 你看,修阵地用的是洋灰水泥,得使淡水合,用的水又多,战士们挑水累得头昏眼花,还是供应不上,眼看要停工,群众一齐涌来了,有壮年妇女,也有扎着两根小辫的十来岁的小姑娘,人人从战士手里抢扁担,夺筲,帮着挑水。你说不用,她们说:“只许你给俺们送水,不许俺们给你挑水,太不平等。” 可是水用得多,用得急,再多一些人挑水,也不顶事。大家正焦急,忽然看见一条小船转过山嘴,从海上远远荡来了。 船头上站着个姑娘,两手拢着嘴,拖着长音喊:“送水来了……” 那姑娘生得高鼻梁,大眼睛,身材高高的,壮健的很。不用说,是她知道哨所急着用水,才从远处装满一舱水,运来了。那姑娘摇着船,刚想靠岸,忽然刮来一阵风,把船刮得横过来。岸上的战士和群众急了,纷纷跳下海,往岸上推船。魏淑勤怀着五个月的身孕,也跳下海。一个浪头卷起来,把魏淑勤打倒,船也被打得歪歪斜斜,眼看要翻。 那姑娘高声叫:“往海里推!” 战士们一楞:怎么倒往海里推?那姑娘又叫:“快往海里推啊!”大家就依着她的话把船推进海里,浪倒平了。 那姑娘横拿着橹,观察一下潮水,驾着风势,只几摇,船便平平稳稳靠了岸。要问那姑娘是谁,她就是黄海上有名的神炮手张凤英。 你再看,修营房得用砖,上级给运来好几万块,不能靠岸,卸不下来。群众又来了,驾着六条小渔船,象海燕穿梭似的,不消一天光景,砖都卸到岸上。 到第二天,战士正要把砖运到哨所,一看,从海岸到哨所,一条上百米长的路,穿过险礁,爬过巉岩,一路站满了人,老人、妇女、小学生,光着屁股的小孩;有在本村住的,也有远村来的。一个挨一个,织成一条人的传送带。砖头一手传一手,不消半天都堆到哨所跟前。 战士们也曾说:“乡亲们啊,生产正忙,别误了你们的活。” 群众嘻嘻哈哈笑:“俺们是志愿军,又不是请来的,你磨破嘴唇,也动员不回去。俺也不是替你干的,建设海岛,人人有份。” 你听听这些话,好象平常,却含着多么耐人深思的味儿。 又一个奇迹 村子里原有民兵,都是女的,张凤英要算出色的一个。父亲母亲,生来就在海浪里滚,就张凤英一个女儿,自然疼爱。张凤英却没一点儿娇气。穷人家的女儿,风里生,雨里长,磨得泼泼辣辣,敢说敢为。乍当上民兵,张凤英心眼儿灵,瞄准找靶子,学得特别快。见人有枪,从心里羡慕,只想:几时发枪,拿手摸摸,多好啊。终于发给她一支枪,不知怎的,她忽然变得胆虚起来,拿着枪心直跳,只怕响了。头一次打靶,她心慌意乱。枪后膛不会冒出火来吧?闭着两眼打完三发子弹。子弹飞得不见影儿。不过这都是废话,现在她已经练成一把满好的射击手。 哨所修起阵地,运来两门炮。战士们天天练炮,女民兵总爱凑在一边看热闹,交头接耳说着悄悄话。 战士们问:“你们也想学炮么?” 张凤英笑着回答说:“敢情想。”心里痒痒的,恨不能去摸摸那溜光铮亮的大炮。别的女民兵也掩着嘴笑。 隔不几天,哨长曾国强来说:“成立个女炮兵班好不好?两门炮可以拨一门给你们。” 张凤英先以为是说笑话,一看哨长那严肃认真的样子,赶紧去跟女伴商量。女民兵原觉得大炮怪好玩的,真让她们学,又有些迟疑。炮那么重,壮小伙子去摆弄,还累得满头大汗,一群媳妇姑娘哪里调理得动?既然让学,试试看吧。 一试更觉得难。女炮长叫王玉香,学着喊口令,什么“瞄准手注意,正前方敌舰!”又是什么“榴弹全装药,瞬发引信!”尽是些莫名其妙的怪口令,记也记不住。张凤英是瞄准手,战士把着手教她,半天看不见标尺,看见了也不懂,更别说什么“测提前量”呀等等,直搅得她晕头转向。装填手魏淑勤个子矮,搬不动炮弹,搬起来又装不上膛,气得索性坐下去。 张凤英说:“别坐在大腿上呀。” 魏淑勤说:“谁坐了你的大腿?” 张凤英说:“这不是大腿是什么?”便指一指魏淑勤坐的炮架子。 魏淑勤伸出脚说:“大腿把俺的新鞋都碰破了,坐它一坐怕什么?” 哨长见大家撅着嘴,心情不好,对魏淑勤说:“唉!新鞋破了,真可惜。要是‘一只脚穿三只鞋’,破了倒不算什么。” 哨长点的是张凤英她母亲的故事。早年张凤英的父亲给渔霸出海打鱼,干了一年,到年底,她母亲去算工钱。渔霸不给钱,放出恶狗咬伤她母亲的脚后跟,把鞋也咬丢了。这只鞋是把三只破鞋拼到一起缝起来的。这一下,不觉勾起魏淑勤、王玉香等人的苦楚,你一言,我一语,说起当年国民党反动派占领岛子时,封锁粮食,饿死她们家好几口人。 张凤英性子爽快,听了哨长的话,说:“哨长,你放心,俺们不是那种好了伤疤忘了痛的人。蒋介石仗着他美国老子,吹牛说要窜犯大陆。再怎么雪,怎么风,怎么水烫火烧,俺也得练好武艺,来了好揍他。” 几句话激起女炮手的劲儿,在阵地上练,在家里也练。孩子们淘气,听见王玉香在屋里喊口令,从门缝一望,原来她正做饭,对着灶火口喊。张凤英学瞄准,一遍不会,学两遍;十遍不会,学二十遍。魏淑勤的小孩生下来,不满周岁,练炮时放在阵地上。小孩哭了,魏淑勤抱起喂奶,一面哼着:“孩子孩子你别哭,妈妈为你来练武;”张凤英等人接着哼:“练好本领保祖国,使你将来更幸福。”哼完大家又笑着一齐再哼。 一个连阴天,落着绵绵雨。张凤英在家替老父亲缝新褂子,听见哨所哨子响,吹得挺急,赶忙撂下针线往阵地跑。别的女炮手也顶着雨赶来,转眼都各就各自的炮位。一看那另一门炮,战士们早已集合齐全。 雨落得急,女炮手们穿得单薄,又淋着雨,有点发抖,但也许是初次上阵的缘故。战士们把仅有的一件雨衣赶紧送过来给她们穿。 张凤英说:“俺不穿,你们穿吧。”把雨衣又送回去。 送来送去,两边推了好几回。 忽然听见王玉香喊:“正前方发现敌舰!”…… 从瞄准镜里,张凤英望见那烟雨蒙蒙的大海上,隐隐现出几条敌船,也说不清是哪类船,悄悄往近处滑,是想趁着雨雾天偷袭。 这当儿,战士那门炮先响了,一条船中了弹,烧起一团火。张凤英急切间瞄好距离,接着听见王玉香一声口令,轰隆一声,一股烤人的气浪把张凤英推了个筋头,耳朵震得嗡嗡响。她的心里却异常镇定,忘了自己,爬起来又扑到炮位上,接连又打出一炮、两炮……。 海面上冒起一团团烈火,乌黑的浓烟旋卷着,冲上天空。不知几时,村里人都围上来,拍手叫好。哨所的战士一齐跑过来,争着跟女炮手们握手,不住嘴地说:“你们打得好啊!首发命中,发发命中。” 张凤英兴奋地问道:“敌舰怎么样啦?” 战士们笑着说:“你问那些靶船嘛,烧不坏,玉皇大帝正拿水龙帮咱灭火呢。” 这时候,战士才发觉女民兵个个淋得湿透,好象刚从水里爬出来,可一点不打哆嗦。 “给你们雨衣,为什么不穿呢?” 张凤英笑着说:“你们为什么也不穿?” 两边都没穿,雨衣叫谁穿了?给场地穿了。 第九户 “第九户”的谜到此应该揭开了。 正是播种的季节,潇潇洒洒落着一场春雨。细雨里,有两个人抬着东西,翻山越岭来到哨所。 战士们探头往窗外一望,是当地生产大队的支部书记夫妇,抬着棵叶大枝肥的柏树。 支部书记迎着战士说:“你看,同志,这是俺祖父当年在老坟上栽的一棵柏树,有年数了。俺是想,你们正修整哨所,不如给你们移来。今天下雨,正好移树栽花,俺又有空,就送来了。”说着,也不去多听战士的感激话,亲自把柏树栽上。那柏树披着丝丝的细雨,翠绿鲜活,散出一股淡淡的清香。 又过些日子,村里人敲锣打鼓,给哨所送来两样礼品:一样是那块写着“第九户”的横匾,另一样是幅对联,题着: 秋霜难落高山松 千难不分一家人 一九六五年秋耕,我有机会来到“第九户”。原来的正副哨长都调走,黄世杰提拔做哨长。战士们个个生龙活虎似的,使我一到哨所,仿佛晚凉新浴,深深浸到一种新鲜而又清爽的气息里。哨所也真洁净,院子里种着各色花木,堆着象昆明石林一样奇丽的山子石,门口左右分写着两行字: 依靠群众 同守共建八个字十足显出海岛部队的特色。可是我总觉得哨所别有一种亲切的乡土味儿,这是乡亲们带来的。一走上岛子,迎接我们的不只战士,还有当村的婶子大娘,当中就有魏春大娘。我渴望能见见女炮兵班,特别是得到神炮手称号的张凤英。不巧她们到大陆上去参加民兵表演。其实我早已见到她们。我看了那次表演,她们四发四中,摧毁了四辆坦克靶,武艺可算练到火候。 在哨所勾留一天一宿,我发觉“第九户”的故事多得很呢。张凤英的妈妈走来,说:“小黄啊,给你钥匙,等你大叔回来给他,俺到合作社去了。”就把家门的钥匙丢给黄世杰。一会,又一个什么大娘在窗外招呼说:“谁在家啊?给俺看看门,俺一会就回来。” 到夜晚,哨所别有一番特殊情景。全村的老老少少,流水似的汇集到哨所,每每有从远村披着星星赶来的,大家学歌子,听北京广播,更多的时候是由黄世杰领着读毛主席著作。看看每人脸上那种如饥如渴探索真理的神情,我的心不觉一震:这些战士和渔民啊,怀着深刻的阶级感情,浑身浸透了毛泽东思想,看起来极其简单平凡,他们的一言一行,却闪着多么耀眼的光采!“第九户”的灵魂正藏在这儿。 这一夜,我宿在哨所,枕上听着潮音,心境是又舒畅,又酣甜。天刚放亮,走出哨所,一股新鲜得发甜的清气灌满我的心肺。在那蓝蔚蔚的晨光里,一个哨兵挺然而立,面对着波浪滚滚的大海。 我说:“夜里冷吧?你辛苦了。” 战士回答说:“做祖国的眼睛,是个光荣。” 如果说这海岛是祖国的眼睛,哨所就该是那亮晶晶的眸子。 这时,东方水天极处,染上一片橙红色,一会染成桔红色。一会又暗下去,暗成浅灰色。就在这片浅灰色里,慢慢烘出一个半圆形的浅红色轮光,轮光下面骨突地冒出半边鲜红鲜红的太阳,越冒越高,转眼跳出水面,于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太阳稳稳当当搁在海面上。再往上升,太阳便射出万道光芒,照耀着金浪滔滔的汪洋大海——这是一片包涵着中国人民的肝胆和智慧的汪洋大海,足以吞没任何吃人的长鲸恶鲨。 〔一九六五年写于霜叶红透的北京西山〕
2. 洪波曲(组诗)——淠史杭灌溉工程放歌
第6版()专栏: 洪波曲(组诗) ——淠史杭灌溉工程放歌 绥民 天上的湖啊云中的海 大别山上的水库群呵, 你天上的湖云中的海; 峰峰相连,波波在望, 好一派浩浩淼淼的气概! 是我们翻天覆地的双手, 把你从九重天外搬来; 用山峰砌起天然堤岸, 横架在这巍巍群山之怀! 天高气爽,晴波荡漾, 阵阵浪花拍击着山崖; 风雷滚动,山洪扑来, 你笑着把博大的胸怀敞开! 有座座大湖互相依恃, 哪能叫洪水泛滥成灾? 有千山万岭松柏护佑, 管什么十级狂飙吼叫天外! 春天,你映红万山杜鹃, 夏天,你洗绿一山青黛; 秋天,你照下满湖黄金, 冬天,雪中青松色不衰! 你汇集了千万股水泉, 为积蓄它耐心地等待; 一点一滴也不叫白淌, 涓涓细流汇成了大海。 你降伏了滚滚的山洪, 这千万匹烈性的马崽; 把它驯养在你的怀中, 改造它,命令它发电灌溉。 连拱坝下有你的大门, 丘陵平原任你自由往来; 闸门一开,喷雪吐雾, 弹响万根银弦催百花竞开! 是你输送无穷流量, 千里万里从不懈怠; 给丰收插上了金色翅膀, 把社员欢乐的心扉敲开。 是你供应无穷电源, 千山万岭一片灿烂, 天南海北一线相连, 小小山村怀着整个世界。 是你给河山添秀, 把大地面貌更改; 看红花金果遍地, 都是你点滴培栽! 大别山上的水库群呵, 你天上的湖云中的海; 你那大海般宽阔的胸膛, 不正象我们革命者的胸怀? 胸中容得下万里波涛, 心里震撼着五洲风雷; 为催革命花红果熟, 飞瀑般喷涌而出毫不吝啬! 切岭工段 是谁挥动了神刀鬼斧, 把这高高的山岗拦腰劈开? 虽然日晒风吹几度春秋, 岗上的斧凿之痕依然存在! 淠史杭按照人们的意志, 穿山过岭处处安营扎寨; 那滚滚奔流的洪波巨浪, 象在高呼着挡道的统统闪开! 一千个一万个轰轰的流量, 卷着浪花比银驹奔得还快; 从五座高高的水库冲击而出, 沟通三河横贯皖中千村百寨。 每朵浪花都絮语一个动人的故事, 每股流水都映下社员的英雄气概; 当年大别山的清流被挡在这儿, 山岩挡道,对谁的规劝也不理睬! 下游多少人的心都飞向这儿, 焦虑流水能不能在山上冲出路来? 闪开、闪开、闪开,我们来了, 是铜山铁岭也要把渠道安排! 洼沼拦路,填高, 高山挡道,劈开! 在我们面前谁敢挡住去路, 我们就炸得它魂飞天外! 轰!轰轰,轰!轰轰轰! 大跃进的礼炮声震世界, 这进攻的炮声响遍千山万岭, 四十三个拦路山头一一低头膜拜。 是谁挥动了神刀鬼斧, 把一道道山岭拦腰劈开? 我们,人民公社社员, 在群山面前摆下了擂台! 洪波曲 十五年前解放大军直逼长江, 条条公路上弥漫着滚滚尘浪; 那乘胜追击敌人的各路大军, 象千万股洪流涌向南方。 一位高级指挥员骑在马上, 从望远镜里向四处眺望; 这一望无际的丘陵和平原, 旱得象烧红的铁板一样。 警卫员访遍附近所有的村子, 行军壶仍空空地在腰间晃荡; 要水,要水,要水,要水呵, 这两个字重复在千万农民嘴上。 带路的老乡怀着抱愧的心情, 向指挥员一再申诉请他包涵原谅: “我们太穷了,穷得连水也没有一滴, 但有一天水流能象这翻腾的人浪!” 指挥员哈哈大笑,刚劲豪放, 他握着老乡的手又向四处了望: “不要愁,赢得战争就能赢得一切, 人解放了,水也同样能得到解放!” 指挥员抹一把汗继续扬鞭跃马, 他嘴里干渴得跟这大地相仿; 然而,这更加深了他的仇恨, 他命令部队猛追那制造荒旱的魔王! 十五年后他重又站立在这丘陵上, 一条条大河奔腾着越过耸天土岗; 队队白帆飘航着象从天际飞来, 河水清澈如镜,游动群群鱼秧。 向导还是当年那位带路的乡亲, 他的话音里哪儿还能找到哀伤? 听他的出言吐语多么豪迈自信, “司令员,要吃多大鲜鱼尽管报出分量。” 指挥员哈哈一笑,欢快爽朗: “当年你可不象今天这么大方!” 老社长也给逗得哈哈大笑: “那时,俺旱得连血也挤不出半两!” 指挥员和老社长并肩站在河岗上, 他们的眼前重又映出当年的景象: 千万股猛进的洪流向旧制度冲击, 大军过处,到处一片飞扬的尘浪。 啊,进军的洪流,喧腾的浪花, 战斗的旋律不还在金色稻海中回荡? 正是当年百万雄师炸开旧时代的墓碑, 才引来这幸福的泉水:源远流长……。 一九六五年五至七月合肥
3. 新渔港(图片)
第6版()专栏: 新渔港(套色木刻) 廖慧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