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03-16
第 1 版
1. 河北创造依靠群众治水的卓越范例 宣惠河疏浚工程作到多快好省
第1版()专栏: 河北创造依靠群众治水的卓越范例 宣惠河疏浚工程作到多快好省 这项水利建设工程,由于坚决依靠群众,实行设计革命和施工革命,原计划三年完工,现在可以提前两年多完工,沿河地区今年可望受益。国家投资将节约三分之二左右。 据新华社天津十五日电 河北省宣惠河疏浚工程,成了依靠群众治水的一个范例。 这是一项大型治涝排水工程,目前正在加紧施工。这项工程由于坚决依靠群众,设计革命化,施工革命化,实现了多快好省。全部工程原计划三年完工、受益,结果大干一个冬春就能基本完工,国家投资将节约三分之二左右。 几百万亩农田受益 宣惠河是沧州地区东南部的一条主要排水河道,起源于吴桥县境,流经东光、南皮、孟村和盐山等县入渤海。全长一百六十四公里,流域面积为三千零三十一平方公里。河道窄浅,排水能力很差。一九五七年疏浚四女寺减河,占用了宣惠河原有的尾闾;宣惠河改道入海,新的入海河段很弯曲,地势又高,更削弱了泄水能力。一九六○年到一九六四年,沿河一带每年有一百二十万到二百五十万亩农田被淹。由于沥水难排,地下水位升高,盐碱地面积迅速扩大。为改变这些情况,河北省去年就把疏浚宣惠河列为全省水利建设的重点工程。 宣惠河疏浚工程包括干流疏浚和开挖新的入海河段,共要完成土方一千四百三十多万立方米,建造桥梁、涵洞等建筑物一百四十多座。原计划全部工程需要三年时间才能完成。去年冬天,由沿河五个受益县组织民工七万八千多人,在长达九十七公里的河段上奋战三十五天,就完成土方工程五百八十六万立方米,为原计划冬季施工任务的二点四倍。从今年二月二十三日起,六万多人又开始了春季施工,到三月六日又完成土方工程二百万多立方米。据工程指挥部负责人说,这项工程的全部土方任务将在今年四月底完成,桥梁、涵洞等建筑物将在五月间建成。原订工期需要三年的计划,可以提前两年多实现。工程投资将由原计划的三千九百九十八万元减到一千四百多万元。沿河地区今年可望受益。 这项工程全部完成以后,宣惠河的排水能力将比原来增加三倍左右,可使二百八十万亩耕地得到排水之利,六十八万亩低洼易涝耕地在一般情况下免除涝灾。随着排水畅通,地下水位降低,两岸一百三十万亩盐碱地可以逐步得到改造。尾闾工程又可以使下游的六十万亩生荒地变为良田。 深入现场实行设计革命 疏浚这条河的规划设计工作,经历两年多的时间。最初提出的规划,全部投资要三千九百九十八万元,工期三年。设计人员便认为这是一个符合多快好省要求的设计。但是,河北省人民委员会提出,要搞出一个革命化的设计。省人民委员会的负责人带领设计人员到宣惠河流域进行考察。他们深入现场,行程两千多公里,到群众中调查研究。设计人员原来只搞干流设计,不管支流。当他们在南皮县凤翔、董村一带测量时,社员说:“你们光管大河道,不管小河岔,几年泥沙就把大河道淤塞了,等于白挖。”他们实地勘测结果证明,社员的意见是对的。如果不管支流,只治理干道,有三年时间,河道又将复旧了。但是,要开挖支流,工程量要加大,投资又将大大增加。矛盾摆出之后,中共沧州地委和专署领导上和群众商量,根据“少花钱,多挖土,快开工,早受益”的原则,把干流工程的工资改为半义务性质,支流工程一律民办公助,一般桥涵工程,由国家补助材料,群众自办。这样一来,虽然增加了土方,整个投资却比原来规划指标节省三分之二。 学习解放军,施工革命化 宣惠河的疏浚工程,做到了施工革命化。开工前,领导上向群众深入宣传搞好这项工程,与他们切身的利害关系。开工以后,在民工中又展开学大寨、学大庆的活动。广大群众感到自己的事情必须由自己来管理,主动为工程着想,替国家担担子。原来领导上考虑在滨海地区施工,要为民工搭一些工棚,共计需要三百万元。把这个事情交给群众一讨论,群众说:“要搭工棚,不光国家开支大,就是把几十万条席子、油毡运到工地上,早就误了三春。”他们一上工地,就带来了棚杆、席箔,自己动手拔柴草搭起了各种各样的窝棚,有的干脆靠河坡挖窑洞,节省国家投资二百零七万元。加上其他方面节约开支,整个工程的间接费从原来占直接费用的百分之三十下降为百分之十一。工地上的三百五十多名机关干部,与民工“三同”。光是在冬季施工的三十五天当中,干部就做了五千三百多个劳动日,一般的都劳动了十五天。民工们说:“干部带头干,工效不用看。” 参加这项工程的民工,组织得非常好。他们以原来民兵组织为基础,以基干民兵为主力,组成营、连、排、班,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他们以解放军为榜样,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行动准则,大学解放军。在劳动竞赛中,涌现出大批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
2. 在十四十五两日反击美伪空袭战斗中获大胜利 越人民军击落敌机六架击伤多架
第1版()专栏: 在十四十五两日反击美伪空袭战斗中获大胜利 越人民军击落敌机六架击伤多架 新华社河内十五日电 越南人民军总司令部今天夜间公布了关于越南人民军今天和昨天反击美国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空袭的战果公报。公报全文如下: 据各单位报告,在反击美国强盗及其南越走狗于一九六五年三月十四日下午扫射和轰炸永灵区昏果岛和一九六五年三月十五日下午扫射和轰炸义安省演州、琼琉等县许多地方和义坛镇的战斗中,越南人民军部队共击落敌机六架并击伤多架。 一架落在永灵区昏果岛以东。一架落在清化省南部地区。两架落在义安省西部地区。两架受重伤后在逃跑途中坠落到海里。 新华社河内十五日电 据越南通讯社报道,越南人民军总司令部发出信件,热烈祝贺在三月二日反击美国空袭的战斗中击落美国飞机十一架、击伤多架,使敌人遭到惨重失败的有功部队。 祝贺信还表扬广平和永灵地区人民保持高度警惕,处于准备状态,在反击敌人的战斗中同武装部队紧密团结,并给予积极支援。 信中说:“南方军民不断取得胜利的消息,使我们感到莫大的欢欣鼓舞,南方解放军的贺电使我们深受感动,因为这些贺电坚决表示:‘美帝国主义者轰炸和扫射北方一次,我们就惩罚他们一百次!’” 信中还说:“美帝国主义者及其仆从的本性是顽固的。他们仍旧在策划种种无耻的、恶毒的阴险阴谋。希望你们加深对美国侵略者的仇恨,发扬我军决战决胜的英勇传统,不断提高警惕,保持沉着和坚定,作好继续战斗的充分准备,以击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对越南北方的一切挑衅和侵略行动。”
3. 应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政府邀请 陈毅副总理将访问亚洲三国
第1版()专栏: 应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政府邀请 陈毅副总理将访问亚洲三国 新华社十五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应阿富汗王国政府的邀请,将到阿富汗王国进行友好访问并签订边界议定书。 新华社十五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应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的邀请,将到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进行友好访问并签订边界议定书。 新华社十五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应尼泊尔国王陛下政府的邀请,将到尼泊尔王国进行友好访问。
4. 郭沫若副委员长和有关方面负责人 亲切慰问遭受苏联当局迫害的四名重伤学生 陈子平大使到医院亲切慰问我四名重伤留苏学生
第1版()专栏: 郭沫若副委员长和有关方面负责人 亲切慰问遭受苏联当局迫害的四名重伤学生 陈子平大使到医院亲切慰问我四名重伤留苏学生 新华社十五日讯 中国科学院院长、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刘晓、蒋南翔、吴有训、张奚若、崔义田、曹瑛等,今天下午前往协和医院,向在反美斗争中遭到苏联当局残暴迫害而身受重伤的中国留苏学生黄照庚、唐必铭、郑志泰、常增有致以亲切的慰问,希望他们早日恢复健康。 新华社十五日讯 越南驻中国大使陈子平和使馆外交官员,今天下午前往协和医院,向遭受苏联军警毒打身受重伤的中国留苏学生黄照庚、唐必铭、郑志泰和常增有表示亲切慰问,并且向他们献了鲜花。 在北京学习的泰国、喀麦隆留学生也到协和医院慰问了受伤的四名中国留苏学生。(附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长、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等前往协和医院,慰问因参加反美示威遭到苏联当局残暴迫害身受重伤而回国治疗的我国留苏学生。郭沫若在亲切慰问重伤学生唐必铭。 新华社记者 王敬德摄
5. 首都各大医院著名医师会诊四名重伤留苏学生
第1版()专栏: 首都各大医院著名医师会诊四名重伤留苏学生 新华社十五日讯 首都各大医院著名医师,今天上午在协和医院为在莫斯科参加反美斗争惨遭苏联军警毒打身受重伤而回国治疗的中国留苏学生黄照庚、唐必铭、郑志泰和常增有进行了会诊。 会诊由北京协和医院院长林钧才、副院长董炳琨主持。参加会诊的著名医师,有骨科专家孟继懋,精神病专家魏毓麟,神经病专家许英魁,内科专家朱贵卿,骨科专家王桂生,耳鼻喉科专家姜泗长,神经外科专家冯传宜等。专家们听取了主治医师对昨天下午入院的黄照庚等四人进行初步全身检查后的病情汇报,研究了X光拍摄的胸腔、头颅、鼻等部位的照片,以及各种检查结果。接着,各位专家到病床旁检查黄照庚等四人的身体和受伤的各个部位。 专家们的诊断结果,将在日内公布。 会诊中,各位医师对四位受重伤的中国留苏学生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提出了重要意见。 今天,有许多学生、工人、机关干部和医务工作者,以及黄照庚等的亲属和朋友,写信或打电话到医院向黄等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有些人还送来了鲜花等慰问品。(附图片) 右图:首都各大医院著名医师为被苏联军警殴打受重伤回国治疗的我国留苏学生进行会诊。 新华社记者 丁 峻摄
6. 叙利亚访华友好代表团到达北京 陈毅副总理宴请贵宾并举行会谈 陈毅副总理在宴会上表示中国坚决支持阿拉伯人民反帝斗争哈桑·穆拉维德部长谴责美帝同以色列勾结侵犯阿拉伯人民
第1版()专栏: 叙利亚访华友好代表团到达北京 陈毅副总理宴请贵宾并举行会谈 陈毅副总理在宴会上表示中国坚决支持阿拉伯人民反帝斗争哈桑·穆拉维德部长谴责美帝同以色列勾结侵犯阿拉伯人民 新华社十五日讯 由外交部长哈桑·穆拉维德博士率领的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访华友好代表团,一行十二人,今天中午乘专机从广州到达北京。代表团是应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邀请,前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的。 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陆定一副总理兼文化部长,以及首都各界两千多人,到机场热烈欢迎贵宾。 贵宾们同欢迎群众会见时,人们敲锣打鼓,挥动彩旗、彩带,高呼“中国叙利亚友好万岁”、“中国人民同阿拉伯人民友好万岁”等口号,少年儿童向全体贵宾献花。 叙利亚访华友好代表团团员,有文化和国家指导部长苏莱曼·赫什,总统会议军事顾问阿卜杜拉·齐亚德准将,文化和国家指导部秘书长优素福·夏克拉博士,计划部秘书长阿卜杜勒·瓦哈卜·哈亚塔博士,大马士革大学图书馆馆长安瓦尔·里法伊,教育部教育司长阿卜杜勒·拉赫曼·巴德尔丁,叙军情报局武官处长路易斯·瓦尔德少校,大马士革土改负责工作人员穆罕默德·哈伊达尔·哈伊达尔,教育部文化交流司副司长穆瓦拉·萨法蕾小姐,工业部工程师阿德南·法哈姆,大马士革国民警卫队司令哈迪塞·穆拉德中尉。 到机场欢迎的,还有各方面的负责人张奚若、章汉夫、胡愈之、彭绍辉、雷任民、陈忠经、李应吉、林砺儒、乐松生、刘品一,以及首都各界人士。 叙利亚驻中国大使希拉勒·拉斯兰同机到达北京。 叙利亚驻中国大使馆官员,各国驻中国的使节,也到机场欢迎。 新华社十五日讯 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今晚在欢迎叙利亚访华友好代表团的宴会上说,中国坚决支持阿拉伯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正义斗争。中国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团结,将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在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今晚举行的宴会上,叙利亚外交部长哈桑·穆拉维德,叙利亚访华友好代表团团员、文化和国家指导部长苏莱曼·赫什等贵宾,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陆定一副总理兼文化部长出席了宴会。 陈毅副总理在宴会上首先讲话。他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叙利亚贵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且赞扬叙利亚人民和阿拉伯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正义行动。 陈毅副总理指出,美帝国主义勾结西德,把大量武器运给以色列,是为了侵略阿拉伯国家。他说,以色列根据美帝的意旨,三天两头向叙利亚挑衅,向阿拉伯人民挑衅,威胁着你们的安全。 陈毅副总理说,最近,你们破获了一个美国大使馆的间谍组织,赶走了美国的特务外交官,枪决了美国收买的间谍,向全世界揭露了美帝国主义的罪行。你们做得好,做得对。中国人民支持你们,全世界人民支持你们。 陈毅副总理说,中国和叙利亚都为亚非团结反帝事业作出了贡献。中国愿意同亚非国家一起,为开好第二次亚非会议而努力。 他说,中、叙两国人民是很友好的。中国人民和阿拉伯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一向互相支持。这种互相支持,绝不是一时权宜之计,而是为着全世界人民共同的长远利益。中国坚决支持阿拉伯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正义斗争,尊重阿拉伯国家的主权,决不干涉任何一个国家的内政。因此,我们这种互相支持是真诚的、持久的。我们的团结将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哈桑·穆拉维德部长在宴会上讲话。他赞扬中国支持阿拉伯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支持阿拉伯统一事业和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他说,叙利亚人民和整个阿拉伯人民,早已估价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阿拉伯事业,尤其对巴勒斯坦问题所采取的卓越立场。如果全体爱好和平和自由的人民都采取这种立场,那末,帝国主义就会比现在更收敛得多。 哈桑·穆拉维德谴责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国同以色列勾结,谴责帝国主义利用以色列侵犯阿拉伯人民的自由。他说,以色列是西方帝国主义的军事基地,是亚非人民肌体上的毒刺。 他说,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之间的战斗,实际上是阿拉伯人民同世界帝国主义的战斗;而不是象帝国主义所描绘的那样,是什么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战斗。 哈桑·穆拉维德说,阿拉伯人民一向渴望阿拉伯的统一,这一统一事业是属于进步人类的运动,因此,它不断遭到帝国主义的各式各样阴谋的破坏。 他在讲话中还谈到了叙利亚和其他阿拉伯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以及叙利亚近年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 哈桑·穆拉维德部长说,中国站在人民解放事业一边,对世界帝国主义采取坚定的态度。阿拉伯人民和全体亚洲、非洲人民愤慨谴责一意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正常席位的行为。 叙利亚驻中国大使希拉勒·拉斯兰,各国驻中国的使节,应邀出席了宴会。 出席宴会作陪的,还有张奚若、章汉夫、胡愈之、彭绍辉、雷任民、陈忠经、李应吉、林砺儒、萧向荣、乐松生、刘品一等。 新华社十五日讯 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今天下午会见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外交部长哈桑·穆拉维德和由他率领的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访华友好代表团全体成员。会见以后,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同哈桑·穆拉维德部长在友好的气氛中举行了会谈。 中国方面参加会谈的,有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文化部副部长胡愈之,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彭绍辉,对外文委副主任陈忠经,对外经委副主任李应吉,国防部办公厅主任萧向荣,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副司长林兆南。 叙利亚方面参加会谈的,有文化和国家指导部长苏莱曼·赫什,总统会议军事顾问阿卜杜拉·齐亚德准将,叙利亚驻中国大使希拉勒·拉斯兰。(附图片) 左图:应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邀请,前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的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访华友好代表团,由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外交部长哈桑·穆拉维德博士率领,三月十五日乘飞机从广州到达北京。哈桑·穆拉维德博士在机场受到首都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 新华社记者 孟宪全摄
第 2 版
1. 实行三结合设计 促进设计革命化 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院
第2版()专栏: 实行三结合设计 促进设计革命化 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院 我们设计机器制造工厂已经十三年了。十三年来我们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经过反复的实践,才逐渐认识到,实行现场三结合设计,是设计革命化的一条根本道路。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对设计和建设大型工厂没有经验,照搬外国的做法,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有人形容那时的设计是:“伸手要资料,数据书上查,唯我说了算,遇事打官腔”,设计院活象一座“技术衙门”。 一九五八年在大跃进形势的推动下,设计院内大搞群众运动,思想比过去活跃,突破了一些老框框,取得一些成绩。但当时由于关门闹革命,常常以想当然代替科学分析,也犯了不少脱离实际的错误。经过总结经验,重学调查研究,大批设计人员下厂参加生产实践,看到了过去设计脱离实际的一些毛病。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人又动摇起来,想回头重走过去那种依靠少数人冷冷清清关门设计的道路。 去年,全国学大庆,学解放军,学毛主席著作,革命形势迫使我们必须找出一条设计革命化的道路。大庆油田是在现场设计,对建设负责到底,我们是不是也应当这样做?一部分同志拥护,更多的同志怀疑和反对,强调机械工业和油田不同,不一定要到建设现场去。后来,我们派出了少数几个工作组,进行现场设计的试验。下现场的同志回来以后,绝大多数都说现场设计好,在院的同志拥护现场设计的也多起来了。但是相当一部分同志还有怀疑,他们承认改建项目到现场去设计有利,但认为新建项目不必要;少数重点项目派工作组出去可以,一般项目下现场设计也没有必要。当时院的领导没有下去蹲点,亲自摸索经验,拿不出充分的理由来说服大家。到了去年国庆前后,我们派出更多的工作组,既到建设现场,也去生产现场,领导亲自参加试点,三个月的时间做出了不少成绩,更多的同志体会到了现场三结合设计不只是设计方法的改变,而是毛泽东思想在设计工作上的具体运用,是走社会主义设计道路的问题。现在下现场依靠工农群众做设计在全院已逐渐深入人心,大家争着要下现场。今年我们已派出十一个工作队(组)下去了,承担全院当前设计任务的百分之七十五,进一步摸索现场三结合设计的经验。 设计工作者一定要下现场 为什么设计人员一定要下楼出院到现场去呢?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只有下现场才能认识实际,解决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矛盾。而在下现场时,首先应当下建设现场。 有的同志说:“不下现场,也能了解现场情况。”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过去,我们有一个收集现场资料的提纲,以为收集到这些资料,坐在家里,对当地的情况都能了如指掌了。事实是,再细致的提纲也不能包罗万象,而且不从当地具体条件出发,要了一大堆资料,既劳民伤财,又不解决实际问题。过去很多工厂的同志就向我们抱怨过:“你们要的资料太多了,何不亲自下来看一看呢?”确实,亲自下去看一看与凭资料作设计是完全不同的。最近,我们为了解决一个工厂防洪问题,根据雨量资料和地形图,套公式计算,要挖一条四点八米宽、一点四米深的排洪沟,犹如一条小运河。图纸发出以后,当地工人、农民都反对,以后亲自下去访问当地老农,了解历年洪水情况,再实地观察地形,修改设计,排洪沟的截面缩小了百分之八十,节约了大量土方与耕地。 也有的同志说:“工艺设计和土建、公用设计不同,与地区特点关系不大,不一定要到建设现场去。”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是一个完全新建的工厂,为了取得当地的生产经验,与当地工厂协作生产,解决原料供应、废料处理等问题,都需要到建设所在地去。各专业设计之间,时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此也需要集中到建设现场共同解决一些问题。 当然,设计人员也需要到生产现场去,这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设计工厂之前,把我们的认识拿到类似的生产现场去检验,将可以避免和减少错误,必要时还可以在生产现场就地作一些试验,这对设计生产工艺来说尤为必要。十三年来,我们设计过几个平炉铸钢车间,照抄权威资料,以为这是最好的设计了,结果是同样的错误一再出现。最近,我们设计某厂平炉铸钢车间时,吸取了国内主要机械工厂平炉铸钢车间的生产经验,工艺布置有了改进,与过去的设计比较,减少了许多投资,增加了产量。为了解决一个厂的许多问题,我们常常需要到许多生产现场去作调查研究,但是就一个设计项目来说,要选择一个点,作为现场设计的基地。新建工厂没有生产基地,可以到负责筹建新厂的老厂去,也可以到生产类似产品的样板厂去。 有的同志说:“亲自下现场收集了资料,再带回设计院做设计不行吗?”到现场去转一圈,收集些资料,增加一些感性认识,这比完全不下现场当然要好一些。但是它与下现场做设计,亲自参加劳动,调查研究,进行试验相比,大不相同。要了解一件事的真相,不生活在那个环境里,是很难做到的。对于一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在动手设计的时候已经完成,而是在设计过程中,不断遇到问题,再调查,再认识,最后才能形成一个比较正确的概念,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身在现场。同时,完成了设计文件,还只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究竟设计是否正确,还要到施工和生产中考验,在此过程中,还要不断的修改设计,这也需要到现场去。 设计工作怎样贯彻群众路线 到了现场是否一定就能做出符合实际的设计呢?不一定,身在现场只是有了联系实际的客观条件,还需要主观上作许多努力,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联系群众。我们亲自在现场取得一些第一手资料,这固然是可贵的,但我们在现场的时间毕竟很短,实践的经验很少,真正了解实际的是成年累月生活和生产在现场上的群众。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获得大量的第一性资料。我们在设计一个型砂加工工厂时,到现场一看,周围有农田,按照书上的资料,工厂排出去的废砂水对农田有害,便设计了一套庞大的废砂水处理系统,自以为这是关心农业生产。以后去访问农民,农民说:“这里是水碱地,需要砂,砂盖碱,赛过金板,再有水就太好了。”以后我们就修改了设计,节约投资三分之二,还支援了农业。 我们体会,设计人员下现场以后,一定要走群众路线,实行三结合。三结合包括工厂、施工单位和设计院的结合,领导干部、专家和群众的结合。最近我们在设计一个机械制造厂的时候,下现场同工厂的领导、产品设计者和工人共同研究,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情况下,修改了产品设计,也修改了工厂设计,生产同样数量的产品,可以节省设备投资四百五十万元,少建厂房面积约一千平方米。 在实行三结合中,最根本的问题是要依靠直接从事生产的工农群众。过去,我们也尝试过三结合,但往往是找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多,很少去找工人,这样仍然不能解决脱离实际的问题。工人是直接的生产实践者,他们的意见最有权威,许多问题,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常常并不清楚,工人却一清二楚。 要真正做到与群众相结合,就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坚持“四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四同”之中,同劳动是最基本的。有一个同志在设计热处理车间时,去征求工人的意见。工人说:“这里应当设计一个起重设备”,当时他想,一个零件只有几公斤重,手拿一下不就成了吗?何必再多花钱增加设备呢?以后他参加了劳动,才体验到一个零件只重几公斤,可是一天里连续拿几十个零件,就很疲乏,以后就按照工人的意见,修改了设计。 现场三结合设计好处多 毛主席一再教导我们,办一切事情都要走群众路线,“革命要依靠人民群众,大家动手,反对只依靠少数人发号施令”,多年来我们没有这样认真去做,工作就出了许多毛病;现在下现场三结合设计,马上见到了效果。 在设计中怎样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过去在设计院内部,设计院与工厂和施工单位之间,常常理解不同,争来争去,不能解决。到了现场,不同思想之间的斗争仍然存在,但几个单位的上下都在一起,共同学习政策,联系实际,就比较容易统一认识。有一次,在北京审查一个厂的建设方案,宿舍标准高一些好,还是低一些好,争论很多。以后按标准盖了一幢宿舍,下现场一看,虽然还有争论,但是这幢宿舍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相差悬殊,有目共睹,工人们又提了许多正确的意见,这才领会了党提出的生活福利建筑应当低标准,不要脱离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道理,意见基本取得一致。 过去设计院内部,设计院和工厂、施工单位之间,分兵把口,烦琐哲学很多。到了现场,统一指挥,联合作战,从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摆脱了旧的一套制度的束缚,大大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加快了建设进度,提高了质量。以往在设计院设计,不了解建设现场的情况,工地要图急,院里拼命赶,图纸送出去以后,有的长期不用,要用的又问题很多,往返书信电报联系,造成工地窝工影响工程质量的事常有。在现场三结合设计,根据施工力量、材料供应等条件,确定了的建设项目,集中力量完成,由于吸取了各方面的意见,统一分歧修正错误于设计过程之中,不是在设计出图之后,这样打的是歼灭战不是消耗战,不仅设计工作多快好省,整个建设也是多快好省。 我们有些行政领导和政治工作干部,技术知识比较少,和技术人员相处,听他们谈起技术问题,似乎很神秘,翻开设计图纸,看不出名堂,啃书本从头学起又太费时间,因此感到不懂技术业务很难领导好设计工作,政治工作不易渗透到业务中去,不少重大问题实际上是让技术干部说了算。现在下了现场,看到实物,听到工人的意见,亲自调查研究参加生产实践,感到许多技术问题并不象坐在设计院时想象的那么神秘,抓住了设计工作中两条道路两种思想的斗争,以政治带业务,既能提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意见,也发现和解决了技术业务上的一些问题,把政治思想和技术业务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我们的技术骨干,大多有十年左右的设计工作经验,由于长期以来习惯于搬书本抄资料,自己也觉得有些思想僵化,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了现场,担子重了,遇到的问题多了,工作也做活了,长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思想上和业务上比坐在办公室里进步快。过去新参加工作的同志,至少要培养一年才能在老同志指导下做设计,三年以上才能独立设计。现在有的同志毕业不到半年,在现场依靠工人的帮助,设计的质量比老同志坐在办公室套指标抄资料做出来的还要好。我们有不少同志,原来自以为是“知识里手”,下现场以后,发现自己很多问题不如工农,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有了参加劳动亲自实践、与工农结合的愿望。过去口头上也说为工农兵服务,但与工农兵的实际距离很远,下了现场,思想感情上开始起了变化,改造思想的自觉性提高了。 澄清对现场设计的几种思想顾虑 我们在实行现场三结合设计的过程中,也曾经遇到过不少思想上的顾虑,主要有下面这些: 有的同志说:“下现场三结合固然好,只是太费时间,影响完成任务。”实际上,我院最近三个月以现场三结合设计为主,每月完成的设计任务,比去年平均每月完成的任务多一倍。这些同志只看到调查研究要花费时间,三结合统一认识要花费时间,没有看到由于发动了群众,破除了烦琐哲学,在工厂和施工单位同志的帮助下从实际出发进行设计,比自己在办公室冥思苦索,盲目照搬照套,省去了大量无效的劳动时间;只看到闭门造车发图既多又快,没有看到发图以后,由于问题多,补缺改错所费的大量时间。再说,我们所要求的不是单纯的发图多、快,而是建设事业的多快好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即使设计多花费一些时间也是值得的。 有的同志说:“建设项目多,下现场设计,人力分散,技术骨干配备不齐,不能保证设计质量。”目前建设事业发展迅速,任务与人力之间确有矛盾,加以过去专业分工过细,也增加了一定的困难。但是,这些同志以为只有设计院的同志会设计,没有看到建设单位的工人和技术干部也会做设计;只看到少数骨干有知识,没有看到群众更有知识。我们有许多设计新手在现场与工人结合,设计质量不是降低了,反而是提高了。 有的同志说:“现场设计参考资料少,不如在设计院方便。”他们只看到书本上的死资料有用,没有认识到现场活资料必不可少。过去积累的参考资料固然有很多用处,但这些资料要与现场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效用。当然,为了支援现场设计,留院的同志要为前方做好资料的后勤工作。 有的同志说:“设计都下现场,领导力量照顾不过来,设计出了问题谁负责。”他们只以为领导干部最有知识,没有想到脱离了实际,领导干部同样也会犯错误;只以为事事亲自过目才算领导,没有想到领导干部蹲点,以点带面,可以避免官僚主义,正是加强了领导。我们已经相应地修改了技术责任制,现场设计中的技术问题主要在现场作决定,各级领导干部大部分都到现场去了。领导干部不在场的,授权下级决定。当然,在现场的同志,也不可能完全避免错误;但是发现了,要纠正,也只有到现场去解决。 以上这些思想认识问题,有的已在现场三结合设计的实践中逐步解决,有的还待今后进一步解决。我们实行现场三结合设计的时间不长,还在摸索阶段,今后还会遇到新的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以毛泽东思想挂帅,坚持革命的方向,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
2. 既帮耕读小学教师教书 又向耕读小学教师学习 花观村全日制小学教师实行这个办法后,提高了耕读小学的教学质量,推动了全日制小学的教学改革
第2版()专栏: 既帮耕读小学教师教书 又向耕读小学教师学习 花观村全日制小学教师实行这个办法后,提高了耕读小学的教学质量,推动了全日制小学的教学改革 据新华社济南十五日电 宁阳县蒋集公社花观村全日制小学的教师一面对耕读小学的教师进行辅导和帮助,一面向耕读小学教师学习,全日制小学在教学上也有了一番改革。 花观村原有一所全日制小学,从一九六三年冬开始,办起了三个耕读初小班,以后陆续发展到十个班四个组,学生有三百六十多人。耕读小学的九名教师中,只有三个人初中毕业,其余六个人只有高小程度。他们大半是新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刚一开课就碰到许多困难,很需要有经验的教师对他们进行辅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全日制小学的九名教师中,有七名受过师范教育,平均教学年龄在六年以上,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所全日制小学选拔了一些比较优秀的教师分别担任各耕读班的副班主任,协助耕读小学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难点”,解答各种问题。这些教师都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日同耕读小学教师一起备课。耕读小学教师也虚心向有经验的全日制小学教师学习,不懂就问。在全日制教师的耐心帮助下,几名教学经验比较少的耕读小学教师很快就掌握了备课、讲授、批改作业等基本方法,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全日制小学教师在辅导耕读小学教师的时候,还做到帮中有学,边帮边学。他们首先注意学习耕读小学教师对待贫农下中农子女那种深厚的阶级感情。耕读小学教师中有三分之二是贫农下中农子女。他们家里过去受尽地主阶级的剥削与欺凌,祖祖辈辈没有人念过书,差不多都有一段辛酸的血泪史。如今,他们都把耕读小学的学生看作自己的阶级姊妹,怀着强烈的阶级感情来关怀和教育贫农下中农子女。许多出身贫苦的全日制小学教师都被许许多多这样的事情所感动,也处处体谅贫农下中农学生的困难,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关怀他们。 耕读小学的教师,平时一面教书,一面劳动,晚上当先生,白天是社员。在这种风气影响下,许多全日制小学的教师都觉得,再不能象以前那样脱离劳动了。有的挤出星期天和假日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有的每天早上坚持拾一筐粪。 全日制小学教师还发现耕读小学的教材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教学上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快、记得牢、用得上。这就促使他们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也作了一些改革。 一年来,花观村的全日制小学教师和耕读小学教师已经逐渐形成了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关系。有的耕读小学教师虚心向全日制小学教师学习文化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全日制小学教师在帮助耕读小学教师的过程中,也尝到了甜头,不再认为是“负担”,而且学习的兴趣越来越高。
3. 帮得好,学得更好
第2版()专栏:短评 帮得好,学得更好 目前各地正在积极试办半工(农)半读学校。全日制学校应当怎样对待半工(农)半读学校呢?蒋集公社花观村小学作出了正确的答案,这就是:热情帮助,虚心学习。 花观村在一九六三年冬举办了耕读小学,教师大半是知识青年,缺乏教学经验,工作中碰到许多困难。这个村的全日制小学选派一些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优秀教师,进行辅导和帮助。他们同耕读小学教师一起备课,解答各种疑难问题,进行“现场示范”,使耕读小学教师很快掌握了备课、讲授、批改作业等基本方法。 全日制学校大力帮助刚刚办起来的半工(农)半读学校,不仅是一般地关怀半工(农)半读这一新生事物的成长,而且是为了更快地普及教育,更好地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花观村小学的教师一年来热心帮助耕读小学教师搞好教学,做得完全正确。 更值得称道的是,他们在帮助和辅导耕读小学教师的同时,虚心向耕读小学教师学习。耕读小学开办不久,教师大都是没有教过书的青年人,文化水平也不高,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呢?有。只有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才会把帮助别人和向别人学习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就会既看到别人的不足,又看到别人的长处;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缺点,从而把帮和学结合起来,做到帮中有学,边帮边学。 花观村耕读小学也象其他地区的一些半工(农)半读学校一样,虽然出生未久,在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学校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经验。但是它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方面,却有着全日制学校难以比拟的优越性。这些正是值得全日制学校认真学习的。花观村小学的一位教师说得好:耕读小学的教师半农半教,学生半农半读,光这一条,就值得全日制小学师生学习。这是他们向耕读小学学习中的深刻体会。一年来,他们虚心学习,促进了自己的思想革命化,那种“闭门教书、脱离劳动”的状况有了改变,教学改革也前进了一步。他们帮助了耕读小学,又从耕读小学得到了十分可贵的帮助。 全日制学校教师也只有虚心向半工(农)半读学校的教师学习,他们在对后者进行辅导和帮助的时候,才能切合实际,丢开旧的办学“框框”,同半工(农)半读学校的教师共同研究,取得新的教学经验。
4. 帮助了别人 提高了自己
第2版()专栏:来信 帮助了别人 提高了自己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公社要求全日制小学教师积极帮助生产大队举办耕读小学。我当时是抱着任务观点去执行的。后来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我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育,认识到举办耕读小学是广大贫农下中农的要求,是关系到普及教育的大事情,不热心支持耕读小学是不对的。我也是贫农出身,当自己回想起苦难的童年和解放后在党的培养下上了中学、师范、当了人民教师的情景时,越发感到自己不热心帮助耕读小学,就是忘本。于是,痛下决心,要怀着对阶级敌人的恨和对阶级兄弟的爱,帮助贫农下中农把耕读小学办好。 首先,我挤出晚饭后和星期天的空闲时间,和耕读小学教师一起挨门逐户地访问学校附近的贫农下中农,宣传举办耕读小学的好处,动员还没有入学的贫农下中农子女入学。这样,耕读小学很快发展起来,由开办时的一个班、三十多人增加到三个班、一百多人。乍一上来,耕读小学的教师不会教学,我就耐心地辅导他们。先让他们当学生,我当先生,一边教一边分析为啥这样教;接着我再当学生,他们当先生,他们在上边教,我在下边进行指点。他们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掌握了一套教学方法。一上来,耕读小学的教师管理儿童不得法,我就帮助他们处理学生纠纷,还介绍了教育各种不同性格儿童的经验。经过个把月,耕读小学教师逐渐摸到门路,教学秩序也建立起来了。 一年多来,在帮助耕读小学的过程中,我越来越体会到:帮助耕读小学教师的过程,也是改造自己、促使全日制学校革命化的过程。起初,我有一种错误想法,认为只能是全日制小学去“辅导”耕读小学,而耕读小学对于全日制小学却没有什么帮助。后来学习了上级指示和有关文件,逐渐认识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事实上,耕读小学有许多地方值得全日制学校学习。例如,耕读小学教师坚持亦农亦教,给了我很大的影响。以前,群众反映有些全日制学生越学越懒,我始终找不出主要原因。现在我明白了:全日制小学教师如果只会讲道理,不实际从事生产,道理讲得再好,学生还是照教师手脑分离的坏样子学。教师不参加劳动,也不组织学生劳动,学生当然要“越学越懒”了。耕读小学就不然。学生边劳动、边学习,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教师既能劳动,又能教书,他们始终是普通劳动者,孩子从小就跟着他们的好样子学。所以,群众普遍反映:耕读小学的学生“越学越勤快”。教师和学生实行半农半教和半农半读,光这一条,就值得全日制小学师生永远学习。我就首先从这一点学起,放下“教书先生”的架子,尽量挤出星期天和假期,到生产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一年来,干了六十多个工日。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了复收、割草、种植等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通过劳动,我和贫农下中农的关系密切起来,他们再不把我当成是“教书先生”了,许多人亲切地喊我“老齐”。我了解到很多老贫农的家史,这些都成了教育我自己和我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的生动的活教材。还了解到群众对教学的意见,也初步摸索出了改革教学的门路。有一天,老贫农路克水对我说:“老齐,白班(指全日制小学)的学生学好几年还不跟夜班(指耕读小学)学一年管用哩!”我说:“为啥?”他说:“夜班学一年,就会认票证、记工分、算草账……”老贫农的话给了我很大启发,使我明白了:贫农下中农需要学生学点什么。我翻阅了耕读小学的识字课本,发现这个课本的确符合农村的实际,而全日制小学的课本中正是缺少这一点。于是我学习了耕读小学的这些长处,在教学上,作了大胆的改革。我在二年级以上的算术课中,适当地加进记工算账的补充教材,在语文课中增教了农村常用字。这样做,群众很欢迎。山东宁阳县蒋集公社花观村小学教师 齐继仉
5. 我国新建一座现代化大型化肥厂 河北化肥厂第一期工程建成投入生产
第2版()专栏: 我国新建一座现代化大型化肥厂 河北化肥厂第一期工程建成投入生产 新华社天津十五日电 河北化肥厂第一期工程已在最近建成投入生产。 这是我国新建的又一座现代化大型氮肥厂,机械化程度较高,工厂的劳动保护设施也较好。它的投入生产,对于提高河北省和全国其他粮棉产区的单位面积产量,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6. 我国第一艘挖蛎壳船下水
第2版()专栏: 我国第一艘挖蛎壳船下水 我国第一艘链斗式挖蛎壳船最近在上海中华造船厂下水。它是为开发我国东南沿海丰富的蛎壳资源而设计建造的。 这艘船的船首装有链斗式挖泥装置,启动之后,四十四只挖泥链斗可以连续地把带有蛎壳的泥浆从十到十五米深的海底挖起,自动倾入筛洗装置。蛎壳经过筛选和水洗,把石块和泥浆清除,然后通过运输机装入运输船运往陆地。
7. 长春生产新型垄作播种机
第2版()专栏: 长春生产新型垄作播种机 吉林省试制成功的一种适合东北地区垄作的新型播种机,最近在长春一座工厂开始成批生产。 这种名叫“综合号”的播种机,分四行和六行两种,由小型和中型拖拉机牵引,主要播种大豆、高粱、玉米和谷子等旱田作物。 “综合号”播种机可以条播、穴播和混播,也可以平播和垄上播种,一次完成开沟、撒种、施肥、覆土和播后镇压五项作业。以播种高粱为例,四行播种机每小时可播十四亩多,六行播种机每小时可播十五亩多,比畜力播种效率高很多。试制成功之后,曾经在辽宁、吉林等地试验播种两万多亩,证明性能良好。
8. 本溪试制成功垄作镇压器
第2版()专栏: 本溪试制成功垄作镇压器 一种适合东北地区农田耕作条件的垄作镇压器新近在本溪市农业机械厂试制成功。新的镇压器试制成功,使垄作农田的机械全部实现了配套。 这种用拖拉机牵引的垄作镇压器,性能好、整地平、压强均匀、能自动抖掉粘土,既适用于高低不平的垄作土地,又适用于平作农田。 这种新的镇压器用十四马力的小型拖拉机就能牵引,用四十五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能牵引三台,比畜力滚子提高效率六十倍。
9. 山东生产畜力棉花播种机
第2版()专栏: 山东生产畜力棉花播种机 山东临清县益华机械厂正在成批生产一种新型畜力双行棉花播种机。 这种新试制成功的BM—2A型畜力双行棉花播种机,同一般木制棉花播种耧比较,新的机具效率高,播种均匀,结构轻巧,操纵方便,地头转弯容易。播种机上还有拖轮,使用时可以不用人扶。
10. 河南制成三用棉花播种耧
第2版()专栏: 河南制成三用棉花播种耧 一种播种、中耕、施肥三用的棉花播种耧最近在河南安阳县水冶机械厂试制成功。 这种三用棉花播种耧比较轻巧,效率高,下籽匀,能同时自动覆土、镇压,并且容易保墒,山区、平原等各种不同地区都可以使用。
11. 湖南试制成功多种新农具
第2版()专栏: 湖南试制成功多种新农具 湖南省手工业部门又试制成功二十多种新式改良农具。这些改良农具有改良蒲滚、小麦条播器、刮麻器、熟铁牛拉水车、棉花移苗器、绿肥开沟犁等。其中有的已成批投入生产。过去农民用手刮麻,劳动强度很大。试制成功了新的刮麻器,不但可以代替繁重的体力劳动,工效还比手工提高两倍。熟铁牛拉水车,车身轻,工效高,牢固结实。棉花移苗器,比人工用锄头移苗提高工效五倍。
12. 西安试制成功电动磨刃机
第2版()专栏: 西安试制成功电动磨刃机 西安丰收镰刃厂最近试制成功一种电动磨刃机,这种磨刃机效率比人工磨刃高得多,而且磨出的刀口厚薄均匀,宽窄一致。 过去这个厂的工人都用手按着刀片在磨石上磨刃,熟练工人一天最多只能磨三十多个刀片,还容易发生刃口不齐,膛不平,磨面宽窄不一等现象。现在,磨刃工人只要坐在磨刃机旁装卸刀片就行了。一个工人一天平均能磨三百多个刀片。
13. 苏州制成一种丝绸剪花机
第2版()专栏: 苏州制成一种丝绸剪花机 苏州振亚丝织厂新近制成一种剪花机。 振亚丝织厂生产多品种的丝织品。其中有些丝织品质地轻薄,瑰丽多彩,都是双层的。但是从织机上出来,绸面上有无数浮丝,需要剪花。 过去剪花一直依靠手工,工效低,质量差。 剪花机由挑丝机和滚丝机两部分组成。挑丝机先把紧贴在绸面上的浮丝挑断,接着滚丝机的滚刀就把挑断的浮丝全部剪掉。于是,薄似蝉翼的绸面上便出现了色彩鲜明的花型,质量比手工剪的还好。
14. 天津制成新型文献复印机
第2版()专栏: 天津制成新型文献复印机 一种新型的文献复印机新近在天津照相机厂试制成功,并且已经正式生产。 这种文献复印机的应用范围比较广,可以复印文件手稿、技术图纸,也可以直接复印书籍、杂志;即使装订很厚的书也不需要拆开来,可以直接复印。复印的速度快,效率高,字迹与原稿一样清楚,保存的时间也比较长。 (据新华社讯)
第 3 版
1. 中兴公社太平大队抗旱播种保苗增产的先进经验——吕和耕作法 看天时,定作物比例 看雨情,定播种顺序 看墒情,定播种方法
第3版()专栏: 中兴公社太平大队抗旱播种保苗增产的先进经验—— 吕和耕作法 集农 看天时,定作物比例 看雨情,定播种顺序 看墒情,定播种方法 编者按:去年四月,本报曾经介绍过黑龙江省甘南县中兴人民公社太平大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动人事迹。这个大队在党的领导下,依靠集体的力量,同风沙干旱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作斗争,把一个穷困的地方建设成为富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集体经济日益巩固壮大,年年超额完成征购任务,被人们称为东北地区的“大寨”。 太平大队所在的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水源缺乏,土壤瘠薄,“十年九春旱,种地抓苗难”,播种后往往不能发芽,甚至大风挟着流沙,把垅台刮平,把种苗卷走。因此,每年往往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毁种、补种,这就难免违悞农时,遭受早霜,严重减产。太平大队为了同干旱风沙作斗争,除了治山改土、植树造林以外,还特别注意改进耕作方法。解放前曾给地主扛过二十七年大活的党支部书记吕和,在农业集体化以后,就同社员群众一起,年复一年地观天看地,摸庄稼的脾气。他们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较多地掌握了当地的自然规律和主要农作物的习性,总结、发展、提高了当地群众传统的抗旱经验,创造了“三看三定”耕作法,找到了在没有水利条件的地区受旱保收、抗旱增产的一条道路。他们运用和不断改进这个耕作法,从一九五六年以来,年年做到了一次播种保全苗,在大旱年份也不例外。一九六三年和一九六四年,粮豆单位产量比一九五六年高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平均每人每年向国家交售粮食(包括大豆)两千多斤,每个劳动力提供商品粮一万多斤,粮食商品率占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他们善于掌握当地的自然规律,观察当时的变化情况,抓住作物的增产关键,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种革命精神和科学方法是任何地区、任何单位都可以学习的。至于他们的具体措施,在自然条件不同、种植作物不同的地区、单位当然不能机械地照搬照用。但是,对于常常发生春旱的北方各省、区,特别是没有水利条件的地区,太平大队的抗旱播种的经验也都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的许多地方来说,可以向太平大队学习的技术经验就更多一些。不少地方也有类似的抗旱播种的传统耕作技术,可以学习太平大队的办法把传统的经验加以总结、改进,使它们更有系统、更完善,以便更自觉地掌握、运用。 甘南县中兴公社太平大队是黑龙江省农业战线上的第一面红旗,是东北地区的“大寨”。这个大队位于大兴安岭东南麓的低山丘陵地区,自然条件并不很好。农业合作化以后,他们紧紧抓住了春旱和水土流失这个主要矛盾,进行了大规模的治山改垅,初步控制了水土流失;创造并推行了“三看三定”耕作法,战胜了春旱的威胁。这个耕作法主要是太平大队党支部书记吕和同志总结当地群众多年来的经验又加以发展创造出来的,所以称为“吕和耕作法”。 在这个耕作法形成和推广以前,当地的农业生产很不稳定。春旱频繁而严重,每年晚种和毁种的庄稼占百分之三十以上,甚至有些地块往往种不上。这是因为:第一,自然条件不利。全年降水量虽然有四百七十多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匀,春季雨少,四、五月份的降雨量仅占全年的百分之十。再加上春风强、蒸发量大、土层薄、不保墒等,因而,十年九春旱。第二,地多人少,耕畜不足。每一个劳力负担耕地八十亩,每头耕畜负担耕地九十亩左右。在无霜期只有一百二十六天,春播适宜时期十分短促的情况下,本来就很紧张;一遇春旱,矛盾更多:靠天等雨则违悞农时,影响铲趟管理;冒着干旱强种,则往往一种再种,早田毁成晚田,大田毁成荞麦,费工费时,产量很低。但是,当地夏秋雨水调和,七至九月降雨量占全年的百分之七十一,同时日照足,气温高,只要春季抓住苗,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收成。 当地没有江、河、泡沼,地下水又不足,耕地分布在岭岗坡谷之中,为了抗春旱,只有从耕作上找出路。合作化以前,这一带的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也曾创造了一些抢墒争时的耕作方法,但不完全,不系统,应用时不够灵活,因而很难做到一次保全苗。吕和同志根据四十年的生产实践,把农民分散的经验加以综合提高,经过多年的摸索试验,形成了“三看三定”的耕作法。八年来,除个别年份以外,这里的产量逐年上升。粮豆亩产量一九五六年是一百五十七斤,一九六三年是二百八十二斤,一九六四年虽然受灾仍达二百六十九斤半。 吕和耕作法的主要内容是“三看三定”——看天时,定作物比例;看雨情,定播种顺序;看墒情,定播种方法。 看天时,定作物比例。当地七月以后雨水调和,四、五两月的雨量和墒情如何,是不同习性的作物生长好坏、产量高低的最重要的因素。吕和同志凭着他多年的观察,大体上可以从“立春”到“谷雨”间的风向、气温等因素,推断出四、五月份的雨水情况,从而大体决定多种什么,少种什么。如果这期间西北风多,四、五月份雨水就可能少,气温可能高,就多种玉米,少种大豆。如果东南风多,四、五月份雨水就可能多,气温可能低,就多种大豆,少种玉米。太平大队从一九五七年以来就是这样做的。从八年来的情况看,这里历年大豆、玉米面积的增减变化,和当年旱涝变化是一致的。玉米面积较大的年份,正是玉米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年份;玉米面积较小的年份,也正好是玉米单位面积产量较低的年份。大豆也是如此。 看雨情,定播种顺序。根据各种作物发芽时需要的温度、湿度和生长期等条件,在播种季节,如果春雨少,来得晚,就先种谷子(粟)后种大豆。如果春雨多,来得早,就先种大豆后种谷子。如果播种期间雨情发生变化,就临时调整播种顺序,适当修订播种计划。这样就能保证各种作物一次种好,抓住全苗。 看墒情,定播种方法。“立夏”到“小满”是当地主要作物玉米的适宜播种期。玉米播种面积大,生育期长,早种可以抢墒,但容易“老苗子”(不正常早熟),要减产;等雨晚种,贪青上不来(晚熟),也要减产;因此,必须在这期间种上。但这期间气温增高,墒情变化很大。为了适应不同墒情,他们摸索出六种不同的播种方法,即三种压种方法(压沟种、隔垅花压、引墒压种),两种豁种方法(豁台种和豁趟种)和一种耲种方法。同时还根据墒情,配合采取浸泡种子措施。 三种压种都是种垅沟。雨水正常时,把种子直接点在原垅沟里,踩实、摅粪后,用大犁破原垅台覆土,这种方法叫压沟种。播种中遇到小雨,就及时把种子点在垅沟里,然后用大犁隔一垅破一垅,先把种子盖上半犁土,保住墒,到地面雨水干掉,不能继续种时,再回来用大犁把剩下的垅破开,补上半犁土,完成全部作业,这种作法叫隔垅花压。春旱较重,垅沟干土深时,就先在原垅沟里趟一犁,然后把种子点在湿土上,踩实、摅粪后破垅覆土,这种作法叫引墒压种。 两种豁种都是种垅台。墒情好时用豁子(一种播种时开沟的工具)豁开垅台,点种后用拉子(一种覆土工具)覆土,踩实,叫豁台种。墒情不好时,用豁子豁开垅台,点种后用大犁趟垅沟深覆土,不压上?子,叫豁趟种。 耲种玉米(在不耕翻的原垅留茬地上直接播种)有保墒好、省工、促进早熟等优点,但产量不高,只在播种后期,为了抢时间才用这种方法。 压种和豁趟种的玉米,必须在种子扎根以后出苗以前,适当地用耢子(一种拖平土壤的农具)耢一下,以便把覆土耢薄,提高地温,促进幼苗出土,同时消灭早期萌发的杂草。这一工序叫做“耢”。 在玉米刚发芽的时候,如地里有杂草,要趟一犁,犁后带拉棒,使上土均匀一致,把小草盖上闷死,同时把坷垃和茬子拉到垅沟。这道工序称为“铆”。 六种播种方法中,比较常用的是压沟种和引墒压种。压种和浸泡种子,加上耢、铆,构成抗旱播种耕作技术的核心。 “三看三定”耕作法的特点是,全面地权衡当地的农时、墒情、茬口、作物习性、劳畜力等主要因素,以农时和墒情为中心,以抓苗为纲,合理地安排作物比例和运用适当的耕作方法,以达到省工和高产的目的。“三看三定”是相互联系的,但是每一个“看、定”的作用不同,运用时间不同,对象不同。第一个“看、定”,是安排全年计划的战略布局,在“立春”到“谷雨”期间应用,主要对象是大豆和玉米。第二个“看、定”,是春耕战役部署,利用不同时机,采取不同措施抢种,在“谷雨”到“立夏”前后应用,主要对象是谷子和大豆。第三个“看、定”,是具体的战术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在“立夏”到“小满”前后应用,主要对象是玉米。 从调查分析中看出:吕和耕作法根据“立春”到“谷雨”期间的天时情况安排作物比例,是合乎当地气象规律的,也是合乎科学原理的,不是“闯大运”“押孤丁”。吕和判断当年雨水多少和气温高低,主要依据二、三月份的风向和雨情,并和历史上相似年份作比较,这两条都是正确的。 第一,二、三月份气象对当地春季天气变化是有指示性的。因为当地夏秋雨量变率小,比较稳定,全年雨量大小、气温高低,主要决定于春雨早晚和多少。春雨多,全年雨量就可能多,气温就可能低。反之,春雨少,全年雨量就可能少,气温就可能高。嫩江专区气象台对甘南县一九五一年到一九六三年气象资料的分析,证实吕和对天气的预测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第二,和历史上相似年份相比较的作法,与气象部门制订长期天气预报所用的“相似法”也是一致的。 “压、耢、铆”是吕和耕作法中耕作技术的核心,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机关的实验都证明,这种耕作技术有保苗、灭草、发苗、抗风、省工等作用,确实能解决干旱地区保苗增产的问题。 第一,保苗。压种可以很好地调节玉米出苗所需要的水分和温度,使玉米适时度过出苗关。吕和耕作法通过浸泡种子和把种子压种在湿土上,盖上半尺多厚松软的虚土,减少蒸发,能有效地供应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水分。覆土厚,降低土壤温度,使玉米种子先扎根后生芽。种子扎根后就可以自行吸水,维持生命。再用耢的办法去掉一部分覆土,只留一寸多,使土壤经过日晒,提高温度,以保证出苗所需要的温度。 嫩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试验证明,浸泡种子在一定条件下的作用很大。在摄氏十到十五度的温度下,土壤含水量在百分之五时,湿种子和干种子都不能发芽。土壤含水量在百分之十时,湿种子出苗率达百分之八十六点七,干种子的出苗率为百分之三十,湿种子早出三天。土壤含水量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时,湿干种子都可以出齐,但湿种子可早出齐一两天。 嫩江专署农业局一九六三年在太平大队的调查证明,耢地对于增加地温促进出苗,有显著的作用。压种的种子部位的土壤温度从播种到出苗平均为摄氏十三点三度,可以满足玉米种子发芽出苗的需要,再加上耢地的措施,又使土壤温度有所提高。耢的比不耢的提高地温三至五度,早出苗四天。 由于当地玉米都是在“立夏”前后播种,当时土壤温度高,加上及时耢去覆土,所以从来没有因温度不足而发生过“粉种”的现象,也不存在种子“下窖”(播种过深,超过当年的熟土层)出不来苗的问题。 第二,灭草。耢铆作业,可以及时除掉大量杂草。嫩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一九六三年的试验证明,一耢一铆可以消灭全年杂草的百分之二十八到二十九。嫩江专署农业局一九六三年在太平大队的调查证明,耢一次可以消灭当时萌发的杂草百分之五十五点三,不仅省工,还使田间管理能做到及时和细致。 第三,发苗。压种培土厚,保水、透气,便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分解,促进作物的生育。 第四,抗风。压种玉米根系发育健壮,根深根多,不倒伏。泰来县农技总站一九六三年在江桥公社齐心二队的调查证明,秋风过后,扣种玉米(在平地成的垅或旧垅成的新垅上播种)倒伏百分之十九,而压种的无倒伏。 第五,省工。压种比扣种节省一至两道工序,工作效率高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可以做到抢墒争时。 三看三定耕作法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它集中和发展了当地农民固有的耕作经验,解决了这个地区农业生产上的关键问题。它以活生生的事实说明,只要掌握并正确运用自然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一般情况下,农业生产就能稳定,加上其他条件,就能逐步提高产量。至于它的以“压、耢、铆”为核心的具体技术,是有其局限性的,仅仅适用于与太平大队条件相同或大同小异的地区。
2.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第3版()专栏:短评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春天气候特别多变,同气候的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播种工作又大都要在春天来做。春播工作做得好不好,是不是及时,是不是做到了苗全、苗壮,这些又同庄稼的收成有重大的关系。 怎样才能在气候多变的情况下把春播工作做得又好又及时?这是我们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必须尽力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对于气候的变化,目前还不可能掌握它的长期的规律,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它的短期的规律。在还不可能精确地掌握它的规律的时候,也可以力求大体上掌握它的规律。在不易预测的情况下,还可以多作几套准备,以便随机应变。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根本出发点就是充分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信在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相信我们能越来越多地掌握客观规律,相信我们能够按照客观规律集中优势力量打胜仗。 黑龙江省甘南县中兴公社太平大队创造的抗旱播种保苗增产的“吕和耕作法”(“三看三定耕作法”),湖南邵阳专区调查了一百多个单位的情况以后总结出来的防止烂秧的育秧经验,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就是:在不断革命的坚定原则指导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以变应变,争取主动。他们能够作到这一点,又由于在生产斗争的实践中尽力探求客观规律。 “吕和耕作法”的基本原则,就是:全面地综合地考察当地当年的天时、墒情、茬口、劳动力、畜力等情况,根据当地几种主要作物的习性,来合理安排当年作物种植比例,并采取相应的播种顺序和播种方法。一方面根据多年的经验,对当地气候的变化趋势作出预测;另方面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对付播种期间可能发生的种种不同的情况。这样,就做到了在种种不利的条件下保证全苗,在比较有利的条件下更多增产。这里有全年的通盘的战略布局,有春播的周到的战役部署,有应变的灵活的战术措施。从制订生产规划到采取各项技术,都不是各自孤立,而是相互联系起来看的;都不是只看一时,而是从发展变化中看的。邵阳地区先进单位培育壮秧的经验,最重要的也是看准气候变化的趋势,选择有利的时机浸种播种;在这过程中发生了意外的变化,又有灵活有效的方法控制或促进种子的发芽;播种后又善于运用水和肥来调节田间小气候。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要由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的人们来掌握和运用的。任何先进经验,都不是不费气力、不用脑筋就可以学到手的。要真正作好“三看三定”,就需要年复一年地做大量的考察和试验,需要把群众中多年积累起来的经验作认真的搜集和研究,需要每年春播前对当地当年情况作具体分析、对人力物力作精心安排,需要随时随地留意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应变的措施,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要做到这些,非有真正的革命精神不可,非有真正的科学态度不可。
3. 黑龙江干旱地区推广“吕和耕作法”
第3版()专栏: 黑龙江干旱地区推广“吕和耕作法” 黑龙江省甘南县中兴人民公社太平大队抗旱增产的 “吕和耕作法”,受到全省各个干旱地区广大群众的欢迎。 在春旱比较严重的一九六四年,全省干旱地区运用太平大队经验抗旱播种的二百多万亩庄稼,普遍增产。去年,黑龙江西部地区的自然灾害特别频繁。春旱连着夏旱,连续七十天没有下透雨。太平大队在继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了他们自己创造的 “吕和耕作法”,实行“三看三定”,在大旱年头又做到了一次播种全苗。由于社员精心侍弄,加上七月初降了一场透雨,庄稼生长旺盛。但是,八月上旬,接连来了风雹,把一部分已经孕穗结籽的庄稼刮倒在地,打断了头,撕碎了叶。因为春播时采取了“吕和耕作法”,庄稼扎根牢固,所以风雹过后经过加强管理,绝大部分又重新生长起来。去年又是秋霜来得较早的一年,使一部分遭受风雹后重新生长起来的庄稼受了一些损失。就这样,太平大队去年仍然夺得了丰收。粮食总产量虽然比一九六三年稍低,但比一九五八年以来六年平均年产量还高百分之四十以上。去年,凡是认真学习和运用了太平大队抗旱经验的,也都取得了增产的效果。今年,大家对太平大队的经验就更加重视了。 太平大队所在的甘南县中兴公社,往年经常有三万来亩地不能保全苗。自从推广了太平大队经验以来,粮食产量逐年上升,近两年交售给国家的粮食,平均每年都在两千万斤以上。 同甘南县毗邻的龙江县,推广太平大队经验也取得了显著效果。这个县根据群众要求,在靠近太平大队的地方设立了联络站,经常派人到太平大队去学习,并把太平大队的经验迅速传播全县。太平大队的社员,也经常到土地相连的龙江县去作技术指导。去年春季,这个县连续五十八天没下透雨。但是,学习太平经验播种的六十多万亩玉米,基本上抓住了全苗,是历史上苗情最好的一年。结果,全县粮食总产量比一九六三年增加了百分之三,向国家交售的商品粮,达到两亿五千多万斤,成为全省交粮最多的县份。 黑龙江省适宜推广太平大队抗旱播种技术的易旱耕地,约八百万亩左右。今年,这个省的农业部门准备有计划地扩大推广范围,由去年的二百多万亩,增加到四百万亩左右。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气象局等有关单位,派出了科学技术人员,到太平大队蹲点,帮助总结和传播经验。省农业科学院还在龙江等县,设立了推广太平大队抗旱经验的研究试验点,探索太平大队抗旱经验的适应性和推广方法。去年已经采用太平大队经验的地方,正在根据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总结推广中的经验教训,把学习太平大队的经验和当地固有的增产措施更好地结合起来。去年没有推广太平大队经验的地方,正在按照太平大队的经验进行各项春耕准备工作。 (本报记者谭佩全)
4. 早稻不烂秧 在人不在天 湖南邵阳地区一百零五个单位早稻育秧经验的调查
第3版()专栏: 早稻不烂秧 在人不在天 湖南邵阳地区一百零五个单位早稻育秧经验的调查 邵阳专区各地在制订生产规划的时候,议论最热烈的是发展双季稻。有些人就怕早稻烂秧而不愿扩种双季稻。他们说: “双季稻好是好,就是怕烂秧,烂了秧,误了季节,双季种不成,又要掉大本。”有的甚至断言:在邵阳地区,早稻育秧期间,寒流袭击频繁,气候变化无常,要做到不烂秧是不可能的,种双季稻就要碰年成。我们认为这不是革命的态度,而是屈服于自然、甘做自然奴隶的思想。我们调查的一百零五个单位(九个专县农科所,七十四个基点队,二十二个一般队)一九六四年早稻育秧的情况证明:烂不烂秧,决定在人不在天;只要人的思想革命化,敢于向自然宣战,善于向自然斗争,早稻烂秧的灾害是可以战胜的。 一九六四年早稻育秧期间(即三月中到四月中),邵阳地区的气候是很不正常的,平均温度只有十二度(摄氏,下同),又发生过三次中、强寒流袭击,平均气温在十度以下的天气有十天,最低温度只有六点一度,对早稻育秧是十分不利的。据调查,一般烂秧达到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损失很大。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一批先进单位没有发生烂秧或者烂秧很少。从调查的一百零五个单位来看,没有烂秧和烂秧很少的有五十八个,占百分之五十五点二。还发现了一批多年没有烂秧的先进单位,如隆回县七江公社千古坳大队第二生产队,连续九年没有烂过秧。一九六四年这个队共播早稻种谷一千零八十斤,插早稻一百六十四亩,平均每亩仅用种六点六斤。自然条件很差的洞口县山门公社官庄大队官庄生产队,位于雪峰山脚下,气候变化大,过去年年烂秧。去年通过总结经验,找到了历年烂秧的原因,吸取了外地成功的经验,终于做到了不烂秧,全队共播种谷六百五十七斤,插早稻八十八亩,平均每亩也只用种七点四斤。 怎样才能做到不烂秧?根据这一百零五个单位的经验教训,烂秧与不烂秧,取决于如下几点: 人的因素第一 在生产斗争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在防止烂秧的斗争中,同样如此。这场斗争的胜利,决定于人们是否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双峰县神冲公社是个双季稻发展较早的地区,烂秧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一九六四年公社党委下了决心,要破育秧关。公社党委书记带领工作组深入泥塘大队红旗生产队蹲点,带了被子和育秧员同睡同劳动,摸索经验。在公社党委书记的带动下,公社八个干部和十五个支部书记都搞了重点。一点带多点,多点带全面,项项技术过得硬,结果打了个大胜仗。早稻秧出苗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二点三,原计划插六千零七亩早稻,实插六千二百七十亩,还节余三百一十二亩田的秧支援了外地。群众反映:一分功夫,一分收获,只要功夫真,铁杵磨成针。 育秧员是与寒流作斗争的尖兵。必须选择思想红、技术强的好社员担任育秧员,并建立育秧责任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新化县燎原公社上田大队第八、九、十生产队,秧田毗连,土质一样,品种和播种期也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第九生产队挑选了一个思想红、热爱集体、又有育秧经验的贫农社员担任育秧员,又建立了“五包一奖罚”责任制,管理尽心,技术过硬,出秧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三点五;第八生产队由于无责任制,育秧员虽然是老农,但管理疏忽,烂秧百分之二十;第十生产队育秧员是一个青年,不懂又不学技术,结果烂秧百分之三十二点五。育秧员要思想红、技术高,还要有责任制,三者缺一不可。 看地行事,选好秧田 秧田是育秧的场所,也是与寒流搏斗的战场,不但要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精心整理、一平如镜,尤其要注意选择背北向阳的有利地势。因为当北风的秧田,小气候温度低,变温幅度大,蒸发大,温度传散快,这些不利因素对秧苗有很大的杀伤力。据观测,在寒流到来的第一天,当北风的秧田比背北风的秧田水温和泥温要低三至五度,第二天要低一至三度。因此,向北秧田大都比背北秧田烂秧严重。洞口县四合公社育兰大队有三个生产队的早稻秧田,土质、水利、品种和播种期一样,仅由于秧田位置不同,烂秧程度大不一样。第一队秧田有房屋挡风,背北向南,仅烂秧百分之七点五。第二队五分丘正当北风,烂秧百分之九十三点七;七分丘一边当北风,烂秧百分之七十九点六,一边有房屋挡了北风,只烂掉百分之五点四。第三队秧田受北风影响,烂掉百分之三十。在调查的一百零五个单位中,十六个烂秧严重的单位,秧田都当北风;五十八个基本没有烂秧的单位,百分之八、九十的秧田都是座北朝南的。 有些人明知当北风的田年年烂秧,但不调换,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有些生产队没有背北向阳的田做秧田,又不愿借田作秧,怕丢了肥料,同时管理也不方便;二是有的生产队虽有背北向阳的田,可是土质、水利不好,需要改造;三是守旧思想、习惯势力作怪,有好田也不愿调换新秧田。 看天行事,快速催芽 早稻育秧期间虽然气候多变,但仍是有规律的。根据专区气象台多年记载,一般三月下旬气温稳定在十度以上,是早稻适宜的播种期。育秧期间有三至四次寒流袭击,两次寒流之间有一段回暖晴天,气温较高,是播种的好天气。寒流来时浸种,寒流中催芽,寒流尾播种,待下一次寒潮到来,秧苗已扶针扎根,烂秧的危险大大减轻。 怎样才能抓住回暖期有利时机准时下种呢?关键在于适时浸种和灵活机动地进行快速催芽。过去,老法育秧,“浸五天,催五天”,往往失去时机。有的主张宁早勿晚,不管天气如何,催好芽子等天气,天气不好就摊芽。实践证明,经过摊芽处理的种谷,由于生长受到抑制,播下后生长迟缓,反不利于抗寒。去年,有许多单位创造了人工加温快速催芽法和人工减温控制生长法,就巧妙地解决了芽子等天气和天气等芽子的矛盾。例如邵阳县红石公社江冲大队第一生产队,三月二十四日浸早稻种谷二百五十二斤,经用三十度温汤浸三十小时后,用箩筐放于牛粪堆中催芽,十六小时破胸,四十八小时齐芽,二十七日播种下泥,从浸种到播种的时间,比老法育秧缩短七天,抢住了时机,结果没有烂秧。 如遇天气极不正常时,便进行人工降温控制生长。如武冈县荆竹公社三元大队五生产队,早稻浸种后于三月二十日起水,用四十度温汤催芽,二十四小时破胸百分之八十;当时气温下降,恐久雨不晴,便进行降温处理,先淋二十五度温水,再淋二十度的水,最后保持十五度常温,根芽基本停止生长;到二十四日天气陡然转晴,又立即放入牛粪堆里催芽一昼夜,发芽百分之九十八,芽长二分左右,二十五日就下了泥。这样,能快能慢,控制自如,在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也能抢住有利时机下种。 运用水肥调节小气候 水稻生长和生存的临界温度,芽期不能低于十度,苗期不能低于十四度。而去年三月中旬至四月上旬三十天内,气温在十度以下的天气就有十天,最低达到六点一度,这样低的温度为什么没有烂秧?运用水肥条件,调剂秧田小区气候帮了一个大忙。在秧田边,有蓄水塘和存水丘。塘水和存水丘的水较深,受气温的影响慢,在寒流到来时,通过秧田套水深灌保温,提高了秧田的泥水温度。湘乡县泉塘公社繁育大队杨家生产队,秧田套水提温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当四月六日晚强寒流袭来时,气温下降到六度左右,第二天秧田水温下降到十度,通过塘田水套灌后,水温由十度提高到十六度,第二天还保持十五点五度,第三天气温继续下降,水温才降到十二度,随后转晴,避免了烂秧。 有些人主张“芽期以通气为主,苗期以保温为主”。这种办法在正常情况下,对促进秧苗生长是有很大作用。但是,不能不看天气。当寒流袭来时,不管苗期芽期,都必须强调深灌保温,先保生命,再求快长。在久雨初晴、气温骤变的情况下,排水通气也必须逐步进行。排水过急,温度变差过大,也容易造成死苗。 多施有机质热性肥料,对提高泥温、水温,促使芽苗快长快扎根,提高抗寒能力有显著作用。洞口县山门公社官庄大队官庄生产队三点七亩早稻秧田,平均每亩施牛粪淤三十五担,人粪八百斤,桐枯五十斤,石灰八十斤。在强寒流期中检查,气温下降到七点五度以下,秧田泥水温均保持十二度以上。 总之,早稻育秧是人与自然的一场斗争,这不仅是一场生产斗争,同时也是一场思想斗争。这里包含着人们对于自然的态度问题:是革自然的命、作自然的主人,还是屈服于自然、做自然的奴隶?包含着观察事物的方法问题:是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办事,还是按形而上学的观点办事?包含着丰富的战略战术思想的问题: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还是不看条件一成不变地按老规矩办事?这都是对人们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检验。 (这篇文章是湖南省邵阳专署农业办公室的同志们参加调查研究后整理出来的)
第 4 版
1. 澳共(马列主义者)中央分别致电苏美大使 苏联镇压反美示威是为美帝帮忙 美国扩大战争挽救不了可耻失败
第4版()专栏: 澳共(马列主义者)中央分别致电苏美大使 苏联镇压反美示威是为美帝帮忙 美国扩大战争挽救不了可耻失败 新华社墨尔本十五日电 澳大利亚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央委员会上周末打电报给苏联驻堪培拉大使,谴责苏联政府横暴镇压在莫斯科举行反美示威的学生。 电报说:“我们对苏联政府镇压举行示威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的学生一事,表示强烈的愤慨”。 电报说:“使用军警殴打和逮捕学生,是违反苏联人民和正在进行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其他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这种行动只能帮助帝国主义。” 电报强调说:“对越南人民的支持必须见诸行动,而不是单单讲一些虔诚动听的话。” 新华社墨尔本十五日电 澳大利亚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央委员会上周末打电报给美国驻堪培拉大使,谴责美国侵略越南。 电报说:“美国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主权和领土的进一步攻击,不仅违犯了关于越南问题的一九五四年日内瓦协议,而且违犯了国际法的一切准则。你们轰炸越南民主共和国和派遣两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岘港登陆的旨在扩大战争的新的侵略行动,最后地撕破了你们的不宣而战的假面具,同时向全世界暴露了你们对决心生活在自由和和平之中的人民所采取的残暴行为。” 电报还说:“你们作绝望挣扎的这种行动,是救不了你们的。你们已经遭到的严重的和可耻的失败,还将要增加百倍,因为越南人民——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人民——是英勇的人民,他们不会被你们的威胁吓倒;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愤怒,则正在形成一支强大的力量。你们一定要失败。”
2. 对谁狠?对谁亲?——三月四日苏联当局镇压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留学生反美示威的真相(图片)
第4版()专栏: 对谁狠?对谁亲? ——三月四日苏联当局镇压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留学生反美示威的真相 反美有罪 反美示威游行的学生队伍秩序井然地走上莫斯科街头。新华社稿 如临大敌 苏联军警如临大敌,密密层层守卫在美国大使馆门前。新华社稿 将军上阵 苏联将军亲临指挥,镇压反美示威学生。新华社稿 大打出手 苏联军警毒打和逮捕参加反美示威游行的学生。新华社稿 血染街头 反美示威游行的学生被苏联军警打得血流满面。新华社稿 扑不灭的火 带着喷水龙头的大型消防车也被苏联当局开来镇压反美示威的学生。 新华社稿 丢不尽的人 苏联当局镇压反美示威后迅速派人到美国大使馆修理被砸破的门宙,擦洗被溅上墨水的墙壁。 新华社稿
3. 日共《赤旗报》揭露约翰逊扩大侵越战争阴谋 谴责美国制造“第二个朝鲜战争” 毛里塔尼亚总统表示保证支持越南民主共和国
第4版()专栏: 日共《赤旗报》揭露约翰逊扩大侵越战争阴谋 谴责美国制造“第二个朝鲜战争” 毛里塔尼亚总统表示保证支持越南民主共和国 新华社十五日讯 东京消息:日共机关报《赤旗报》十四日说:美国正在越南制造“第二个朝鲜战争”。 《赤旗报》评论约翰逊最近举行的记者招待会说:尽管约翰逊使用了种种花言巧语,仍然暴露了美帝国主义的好战本性。约翰逊谈到了“为战争与和平作准备”或者“为谈判施加压力”。但是,在记者招待会的第二天,美国对越南进行的轰炸,暴露了美国用军事力量和扩大战争来进行威胁的真正意图。 《赤旗报》还评论了约翰逊所谓美国准备对任何袭击进行“报复”以及准备帮助任何东南亚国家“保卫自由”的言论。 《赤旗报》说:“这再次暴露了美国不仅打算加紧对越南北方进行轰炸,对越南南方进行军事干涉,并且还要把它的军队派到东南亚其他国家,使在越南进行的侵略战争国际化”。 新华社巴马科十一日电 努瓦克肖特消息:毛里塔尼亚总统达达赫说他的政府保证支持越南民主共和国。 达达赫是同越南民主共和国友好代表团谈话时作这一保证的。 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范玉纯率领的越南友好代表团从九日至十一日对毛里塔尼亚进行了三天友好访问。 访问期间,双方就促进两国友好关系的具体措施取得了一致意见。
4. 美国报刊惊呼反美浪潮席卷全球 华盛顿扩大侵略战争失尽人心 约翰逊内外交困成了孤家寡人
第4版()专栏: 美国报刊惊呼反美浪潮席卷全球 华盛顿扩大侵略战争失尽人心 约翰逊内外交困成了孤家寡人 据新华社十四日讯 华盛顿消息:一些美国报刊最近对美国内外交困的处境表示严重的忧虑和不安。一些报刊还指出,随着约翰逊政府反动的内外政策遭到普遍的反对和不断碰壁、“盟国”又离心离德、美国国内对约翰逊的批评越来越多,今天的白宫实是一个“孤独的地方”。 提前出版的三月十五日一期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说,“现在,林登·约翰逊面临着纷至沓来的问题。事情纷繁得很——在亚洲的战争、来自各方的压力、越来越多的批评、政治麻烦,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总统自己说:‘没有什么事情真的看来是对头的’。” 这家杂志说,“约翰逊回忆说,‘在我还是一个成长中的小孩时,我们同其他国家的关系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多的问题。那时我们并不是一起床就碰到越南问题,吃中饭时是塞浦路斯问题,吃晚饭是刚果问题的。” 这家杂志在三月八日一期里认为,“在白宫大门口的阶梯上堆积的越来越多的严重问题中,最紧急的是越南问题。”这家杂志在谈到美国及其南越傀儡被南越人民武装部队打得头破血流的窘态时说,“现在南越正在输掉这场战争。在乡村,政府到处都处于守势。在西贡,美国以美国人的生命和美元为代价所给予越南的战斗力,大部分已由于政争而付诸东流。”杂志转述了西贡美国“大使馆”一位官员的自供说:“去年政府军和越共在战斗中是势均力敌的。但是现在我们正在迅速走下坡路。”杂志表明,为了挽救败局,约翰逊政府已走上逐步扩大战争的道路。但是这种冒险行径在美国国内已引起不安。一些人认为:“美国不能在越南获胜。他们认为美国同一个在战争中精疲力倦和不稳定的南越政府‘牵连太多’了。”杂志说,这些人担心,如果美国硬要进一步扩大战争,这可能导致一场大规模的对美国说来“可能是灾难性的战争”。 三月十五日的一期《新闻周刊》还谈到了世界其他许多地区反美斗争日益高涨的情况,并举出“苏加诺政府宣布它打算接管在印度尼西亚的所有美国新闻处图书馆”以及“在开罗的约·肯尼迪图书馆被焚”等事实作为例子。这家杂志哀叹,美国外交人员近来正面临“困难”的局面,因为差不多每个月都发生“袭击美国外交财产”的事件。 《芝加哥太阳时报》三日的一篇文章也谈到美国在全世界到处挨打的情况。文章说: “我们的干涉主义政策的结果引起了日益增长的希望破灭的情绪,这是十分明显的。我们的地位在欧洲遭到挑战,受到别的大陆的许多小国的蔑视,而且我们已经第二次陷入亚洲的冲突之中。联合国正在走向崩溃。除了这里或那里的一些个别的国家以外,我们串连起来的从波罗的海到日本海的联盟已经大部分变得毫无意义。” 《纽约时报》十一日刊载赖斯顿的一篇文章,对西方阵营四分五裂的状态特别表示不安。文章说,“西方联盟目前正处于深深的麻烦中。在中国、越南、德国、非洲、核政策、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和今天的世界政治的差不多每一个重大的问题上,西方联盟都陷于分裂。在一些共同的问题上,甚至往往不进行相互的磋商,更说不上采取共同行动了。” 这一大堆问题使约翰逊政府伤透了脑筋,并且在美国国内正引起越来越多的批评。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说,约翰逊发现,现在,他的一些“政治朋友并不是象看来那样经常友好的”,在南越问题上,一些“民主党人已在参议院向总统开火”。“在一九六四年竞选期间认为约翰逊先生的政策全是聪明的一些专栏作家和评论员,在一九六五年年初却突然对约翰逊吹毛求疵、进行批评了。在这些人看来,总统并不是以他们期望的方式来掌管白宫。”
5. 美帝国主义就是这样镇压人民!(图片)
第4版()专栏: 美帝国主义就是这样镇压人民! 这两张照片是美国统治当局残暴镇压示威抗议美国侵略越南的美国人民的情景。事情发生在去年八月,地点在纽约市中心的时代广场。 新华社发
第 5 版
1. 谴责约翰逊政府迫害黑人纵容种族主义暴行 美全国各地连日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 加拿大和英国学生三千人在美驻加大使馆前示威抗议美国当局镇压黑人
第5版()专栏: 谴责约翰逊政府迫害黑人纵容种族主义暴行 美全国各地连日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 加拿大和英国学生三千人在美驻加大使馆前示威抗议美国当局镇压黑人 新华社十五日讯 华盛顿消息:抗议种族主义当局血腥镇压亚拉巴马州塞尔马市的黑人示威者的运动,昨天以更大的规模在美国各地展开。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北方到南部,许多城市成千成万的黑人和正直的白人忿怒地举行了示威游行。 在首都华盛顿,参加示威游行的有大约一万五千名黑人和白人。其中有一千五百人在白宫前面示威。他们拿着的标语牌谴责美国总统约翰逊纵容种族主义者镇压亚拉巴马州黑人争取投票权利的示威。另外有一万多人在白宫附近的辣裴德广场举行抗议集会。示威者谴责“亚拉巴马州的种族不公平行为”,并要求给黑人以平等的投票权利。示威者举着一个模制的棺材,上面写道:“法律、秩序和正义”。 昨天,在纽约有大约一万人游行经过哈莱姆区的街道,抗议最近对亚拉巴马州黑人和支持黑人斗争的白人的残酷镇压。他们举着的大幅横旗上写着:“我们和塞尔马一起前进”。许多游行示威者唱着黑人歌曲:《我们必胜》。 在波士顿,示威群众二万五千人,举行了一个“争取在塞尔马和波士顿实现正义的集会”。他们抗议对波士顿白人牧师里布的谋杀。 据美国通讯社报道,举行示威游行的其他城市和估计参加示威游行的人数如下: 俄亥俄州哥伦布:三万人;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三千五百人;佛罗里达州迈阿密:二千人;得克萨斯州休斯敦:二千人;旧金山:六千人;得克萨斯州达拉斯:二千人;密执安州兰辛:二千人;纽约州布法罗:一千人;康?狄格州纽黑文:一千五百人;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六百人;康?狄格州哈特福德:一千人;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一千五百人。 在芝加哥,也有许多人举行示威,其中有三十五人被捕,使两天被捕的总数达到七十六人。在俄亥俄州的耶洛斯普林斯的示威中,来自安蒂奥克和威柏弗斯的高等院校的十九名学生宣布了开赴塞尔马的计划。在佛罗里达州的圣奥古斯丁有一百五十名黑人游行。在佐治亚州的哥伦布和在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当地居民也举行了示威。 新华社十四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各地反对亚拉巴马州当局野蛮迫害黑人的抗议浪潮正在继续高涨。从北方到南方的许多大小城市十二、十三两天分别举行了抗议示威和游行;还有许多城市预定今天举行类似的示威。 在华盛顿,十三日下午又有一千五百人在白宫前示威。许多人听到美国总统约翰逊当时正在同亚拉巴马州州长华莱士举行会谈的消息后赶去表示抗议。亚拉巴马州骑警,曾经根据华莱士的命令,在三月七日用警棍和催泪弹野蛮镇压塞尔马市的黑人示威群众。 在同华莱士举行长达三个半小时的会谈之后,约翰逊在当天晚上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扬言,要对塞尔马的黑人继续进行镇压。他说,“我们一直在设法把(塞尔马的)这种冲突从大街上移到法院里去。” 当华莱士离开白宫时,示威者高呼:“华莱士必须滚蛋!” 十二日,一部分示威群众先封锁了白宫大厦的大门,然后五十多个示威者手挽手地横坐在白宫所在地的宾夕法尼亚大街的街心,封锁了来往交通。他们拿着要求制止亚拉巴马州对黑人镇压的标语牌,并且高唱自由战士之歌。同时,另外一部分示威者在白宫周围巡视。 当局派出了警备车和大批警察到现场干涉。但是示威群众在警察的暴力威胁前寸步不动。三十九名示威者被捕。 在过去的两天,纽约、旧金山、洛杉矶、费城、波士顿、檀香山和小石城等地数以千计的人继续举行示威,抗议迫害和镇压黑人。 在塞尔马市,一千多名黑人和一批白人牧师、修女和大学生十三日曾两度试图冲破武装军警的封锁,举行一次前往法院的争取民权的示威,但是都被蛮横地挡了回去。示威者在这个城市黑人聚居区的街道上已经连续四天布置防哨。 十一日晚上,示威群众不顾市长禁止在闹市示威的禁令,冒雨通宵示威。群众唱着歌和高呼“我们要自由!”的口号,在雨下坚持了二十几个小时。当一名民权支持者因为七日在塞尔马的示威中被法西斯分子打伤而致死的消息传出后,街上警察队前的示威群众立即增加到数百名。在坚持斗争下,十二日他们终于胜利地达到了去教堂为死者追悼的要求,突破了警察的警戒线。 新华社渥太华十四日电 来自加拿大各地和英国的三千名学生今天在这里的美国大使馆前示威,抗议美国当局镇压亚拉巴马州塞尔马市黑人的暴行。 示威者拿着的标语牌上面写着:“我们抗议在塞尔马发生的暴行!”“制止塞尔马警察的暴行!”“制止亚拉巴马州的种族歧视行为!” 在示威前举行了集会,来自塞尔马的美国黑人运动的代表在会上说,美国黑人的斗争不是孤立的。他对加拿大人民的支持表示感谢。 新华社仰光十五日电 缅甸著名作家杜阿玛今天在《人民报》发表文章,抗议美国政府对亚拉巴马州塞尔马市的黑人示威者的血腥镇压。 她指出,对亚拉巴马州黑人示威者的血腥镇压,再一次暴露了美国当局的伪善面目以及美国“民主”的欺骗性。 她说:“今天,在美国只有资本家和法西斯分子才享有‘民主’、‘自由’、‘法律和秩序’。”(附图片) 三月十三日,美国亚拉巴马州塞尔马市一千多名黑人和白人牧帅、修女、大学生举行前往法院的争取民权的示威,遭到警察的横蛮阻挡。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三月十四日,一万五千美国人在华盛顿白宫附近辣裴德广场举行抗议集会,谴责“亚拉巴马州的种族不公平行为”,要求给黑人以平等的投票权利。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2. 阿拉伯国家外长会议决定立即召回驻波恩大使 支持阿联立场准备同西德绝交 苏丹人民示威谴责美国西德勾结以色列与阿拉伯人民为敌
第5版()专栏: 阿拉伯国家外长会议决定立即召回驻波恩大使 支持阿联立场准备同西德绝交 苏丹人民示威谴责美国西德勾结以色列与阿拉伯人民为敌 新华社开罗十五日电 阿拉伯外长理事会紧急会议今天在这里结束。会议决定:如果西德同以色列互派外交代表,阿拉伯国家将同西德断绝外交关系。 在会议结束后,阿拉伯联盟副秘书长赛义德·诺法勒代表理事会宣布了会议所通过的各项决议:“一、立即从波恩召回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大使。二、同西德断绝外交关系,如果它同以色列互派外交代表的话。三、支持阿联反对西德的立场,如果西德坚持对任何阿拉伯国家采取敌对态度,阿拉伯国家将同西德断绝经济关系。在断绝经济关系的情况下,阿拉伯联盟政治委员会和阿拉伯经济部长们应当举行会议,以决定实行抵制的规模和手段。四、阿拉伯国家外交部长重申两次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的决议,这些决议要求根据外国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态度来调整阿拉伯国家同这些外国的关系。” 诺法勒宣读的声明指出,西德总理三月七日宣布要同以色列建交的决定,是对阿拉伯国家的明显的挑战,是为犹太复国主义—帝国主义在中东的计划效劳,以及加强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的侵略行动。十四日在这里开始举行的这次会议是根据阿拉伯国王和国家首脑代表委员会三月九日在开罗举行的会议上提出的建议而举行的。 据中东通讯社报道,阿拉伯联盟秘书长哈苏纳在十四日的会议上宣读了阿拉伯联盟秘书处关于西德同以色列关系发展情况的报告。这个报告列举了自一九五二年西德对以色列赔偿协定签订以来波恩政府向以色列提供的援助。 哈苏纳在报告中指出,一九六○年,以色列前总理本—古里安和西德前总理阿登纳在美国政府的赞同下,在纽约签订大宗军火交易的协定。这项协定规定西德向以色列提供价值三亿马克的军事装备。他说,对情况的客观估计表明,西德一直在加强以色列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潜力。 阿联代表团向会议提交了一份备忘录,揭露西德伙同南非的维沃尔德政权、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和美国在刚果(利)的傀儡冲伯,镇压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备忘录说,西德已经向冲伯提供了一千万马克的援助。 参加会议的除了阿拉伯各国外交部长或他们的代表外,还有各国首脑的私人代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舒凯里以及从波恩召回的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大使。 新华社喀土穆十五日电苏丹亚非团结组织昨天在这里举行有几千人参加的示威,谴责美国和西德对阿拉伯人民的敌对行动。 示威者高呼:“打倒美国总统约翰逊”、“打倒美元”、“任何美援都控制不了我们”、“阿拉伯民族万岁”。示威者还高呼口号,谴责波恩承认以色列,要求同西德断绝外交关系,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然后,示威者列队前往阿联驻喀土穆大使馆门前,他们的代表发表了讲话,表示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并支持阿联反对西德的立场。 据报道,昨天在北方省的阿特巴拉举行了有一万二千人参加的示威。他们谴责西德决定同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在喀土穆以南大约二百公里的瓦德迈达尼,昨天也举行了同样性质的示威。 新华社地拉那十四日电阿尔巴尼亚《团结报》今天发表评论指出,美帝国主义早就把以色列变成它在中近东实现侵略目的的工具,使以色列坚决同阿拉伯国家为敌。最近以来华盛顿的统治者更通过西德加紧武装以色列。 评论指出,华盛顿、波恩、特拉维夫的秘密协议被揭穿后,西德开始以停止“援助”相威胁,美帝国主义也公开出场。但是阿拉伯国家清楚地知道美帝国主义是什么货色。 评论说,阿拉伯国家人民的坚定态度引起全世界爱好和平和自由的人民和阿尔巴尼亚人民的同情和赞扬。阿尔巴尼亚人民相信,阿拉伯人民必将粉碎美帝国主义及其仆从的恶毒计划。
3. 以色列悍然决定同西德建交
第5版()专栏: 以色列悍然决定同西德建交 新华社十五日讯 特拉维夫消息:以色列政府十四日宣布,以色列内阁已决定接受西德政府关于同它立即建立完全的外交关系的建议。 西德政府在同美国商量后,曾在三月七日宣布,它“急切地希望同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当天,西德特使比伦巴赫到达特拉维夫,他在同以色列政府领导人的密谈中,提出了两国马上建立外交关系的建议。 波恩政府这个敌视阿拉伯国家的行动立即激起阿拉伯各国的强烈抗议和谴责。
4. 寮方电台揭露美帝及其走狗加紧准备进攻解放区 号召粉碎美帝扩大战争阴谋 赫芒人民武装力量痛歼窜犯土匪解放区相继集会怒讨美机轰炸罪行
第5版()专栏: 寮方电台揭露美帝及其走狗加紧准备进攻解放区 号召粉碎美帝扩大战争阴谋 赫芒人民武装力量痛歼窜犯土匪解放区相继集会怒讨美机轰炸罪行 新华社讯 康开消息:寮国战斗部队电台十一日广播的一篇评论指出,美国驻老挝、泰国和南越的大使二月底在西贡召开会议之后,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正在加紧准备大规模地进攻老挝解放区,从而使老挝局势变得更加严重。 评论揭露,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正集中军队,准备向他曲以北的科当地区和第九号公路的解放区发动进攻。 评论说,目前美国及其走狗正在桑怒省、川圹省和琅勃拉邦省交界地区集中一部分正规军和许多土匪,准备进攻桑怒省赫芒地区。而这个地区一向是老挝爱国战线党的解放区。同时,美国还派遣军官到上述各地指挥它的走狗,以便向爱国力量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新的进攻。 评论接着指出,在准备使用步兵进攻的同时,美国正在加紧派遣飞机对老挝各地进行轰炸和扫射。 评论号召老挝人民更加提高警惕,加强团结,以粉碎美国及其走狗扩大侵略战争的阴谋。 据新华社十三日讯 康开消息:据寮国战斗部队电台十三日广播,老挝桑怒省赫芒地区人民武装力量,在六日和七日的两天中打死了八十二名进攻老挝解放区的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土匪。 电台说,在人民武装力量和当地人民在一、二月间收复了赫芒地区以后,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又在三月六日和七日集中两个连的土匪进行反扑。但是,它们的进攻遭到人民武装力量和人民的英勇反击,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电台说,美国及其走狗为了实现蚕食老挝爱国战线党解放区的新计划,在三月七日集中和出动许多土匪进攻赫芒县的塔舍、法莫、纳文和芒腊。当地人民武装和人民群众进行了英勇的自卫战斗。这些土匪在受到巨大损失以后,仓惶撤退。 据新华社讯 康开消息:据寮国战斗部队电台广播:今年二月份丰沙里省芒库和芒汗各界人民相继举行集会,强烈控诉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派遣飞机轰炸和扫射老挝解放区和对越南北方进行明目张胆的侵略罪行。要求美帝国主义必须立即停止对老挝解放区的进攻和对越南北方的挑衅行动,把军队全部撤出老挝和越南南方。 从一月二十二日到二月底的一个多月里,阿速坡省富旺地区和巴色省巴松地区各族、各界人民相继举行集会,强烈抗议美国及其走狗派遣飞机轰炸和扫射下寮和老挝其他地方人民;抗议美国及其走狗进攻老挝解放区。 电台说,这些集会一致要求美国及其走狗立即停止战争行动;继续举行老挝三方面会谈,和平解决老挝问题。 寮国战斗部队电台在十二日还强烈抗议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派遣军队对下寮地区的人民进行“扫荡”和屠杀。 电台说,三月四日,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派遣十一个营的军队,向下寮丰川地区人民进行残酷的“扫荡”和屠杀。
5. 西哈努克亲王驳斥西方反华谰言 只有美国帝国主义而根本不存在“中国帝国主义”
第5版()专栏: 西哈努克亲王驳斥西方反华谰言 只有美国帝国主义而根本不存在“中国帝国主义” 新华社金边十四日电 西哈努克亲王昨晚在基里隆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断然驳斥西方国家及其报纸叫嚣什么“来自中国的威胁”“来自中国的危险”的谰言。 他说,柬埔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各方面都有极好的关系。中国始终尊重我们,从来不威胁我们,也不干涉我们的事务。老挝、越南民主共和国、缅甸、印度尼西亚说,中国也尊重它们。除印度外,所有的亚洲国家都说,中国尊重它们。 他指出,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美国人装模作样地说,他们要保卫柬埔寨抵御根本不存在的“中国帝国主义”。的确,美国帝国主义是有的,我们吃它的苦头。 他还说,在美帝国主义没有撤出亚洲之前,还是别同我们讲这种“中国帝国主义”的故事为妙。 他强调指出,柬埔寨和中国互相尊重和谅解。我们对中国毫不怀疑,我们看不出中国是危险的。我必须对这些西方报纸说清楚,不论你们说什么,你们改变不了我们对中国的看法。
6. 锡总理谴责美英干涉锡竞选 揭露反对党制造恶毒的反华谰言欺骗人民
第5版()专栏: 锡总理谴责美英干涉锡竞选 揭露反对党制造恶毒的反华谰言欺骗人民 新华社科伦坡十二日电 锡兰总理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夫人强烈谴责美英帝国主义者对锡兰竞选横加干涉。 据《每日镜报》今天报道,班达拉奈克夫人昨天在萨巴腊加穆瓦省的基里埃拉和德希奥维塔举行的竞选集会上讲话说,美、英帝国主义者和外国商人正在为统一国民党的竞选运动提供经费。 班达拉奈克夫人说,统一国民党和其他的人对她的政府进行了种种“指责”。她说,有人说什么她同中国签订了关于移交亭可马里港的“秘密协定”。她指出,“这是一种恶毒的谰言,目的在于欺骗人民”。 锡兰《每日新闻》三月六日报道,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夫人在萨巴腊加穆瓦省的腊特纳普腊举行的集会上讲话说,只有小小的锡兰有勇气命令美国第七舰队不得靠近锡兰的海域。她指出,万一统一国民党上台,将有利于美、英帝国主义势力渗入锡兰。 她说,政府再次执政后,她将任命一个委员会来调查十二月三日的阴谋。去年十二月三日,由于美国和英国的幕后策划,班达拉奈克夫人领导的政府在议会里以一票之差被击败。 新华社科伦坡十一日电 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昨晚在这里发表一项公报,驳斥背叛锡兰自由党的前土地、灌溉和电力部长查·帕·德席尔瓦所谓锡兰同中国签订过“秘密海运协定”的谰言。 公报说,查·帕·德席尔瓦要把锡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的海运协定曲解成为,锡兰通过这一协定把亭可马里海港移交给中国人,“那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或者是心存偏见”。 公报说:“同中国缔结的这一海运协定不仅是公布了的,而且确实在一九六三年八月向议会提出,并且是在那一年度的预算辩论期间讨论过的。” 公报重申,这一协定纯粹是一项商业协定,是关于在锡中两国之间或者与第三国之间从事货运或客运的商船的协定。公报说,“协定是通过通常的外交途径谈判的。”公报着重指出,“(协定)对我们有利,因为它在从中国运输大米、纺织品和其他进口货方面带给我们利益。由于成立了我们自己的航运公司,我们就可以在中国港口得到我们本来不能得到的好处。” 锡兰国防和外交部在三月三日和九日两次发表声明,驳斥《太阳报》和《锡兰之光报》所谓约有三十个中国人员遵照国防和外交部的指示被从卡图那雅克机场秘密押送往香港的造谣诬蔑,声明说:“这是不真实的。”
7. 中非友协副会长宴请索马里议员
第5版()专栏: 中非友协副会长宴请索马里议员 新华社十五日讯 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副会长张铁生,今晚设宴欢迎应邀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的索马里共和国国会议员赛义德·法拉·阿卜迪。索马里客人是在十三日乘飞机到达北京的。
8. 结束在越南的友好访问 我纺织工业代表团离河内回国
第5版()专栏: 结束在越南的友好访问 我纺织工业代表团离河内回国 新华社河内十三日电 由纺织工业部副部长陈维稷率领的中国纺织工业代表团结束了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友好访问,今天上午乘飞机离河内回国。 前往机场送行的有越南轻工业部副部长吴明銮,对外贸易部副部长李班等。 中国驻越南大使朱其文、中国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驻越南代表曹言行也前往机场送行。
9. 图片
第5版()专栏: 三月十五日,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会见了由外交部长哈桑·穆拉维德博士率领的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访华友好代表团。 图为会见时合影,前排左五是哈桑·穆拉维德博士。 新华社记者 郑小箴摄
第 6 版
1. 陈永康在常熟〔报告文学〕
第6版()专栏: 陈永康在常熟〔报告文学〕 吴强 陈永康的名字,早在十年以前人们就熟悉了。他是原来属江苏省、现在属上海市的松江县人,种了四十年的田。一九五一年,他种的一亩单季晚稻,收到一千四百三十三斤。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他刻苦地钻研、学习,从选种、浸种、落谷、育秧,到插秧、耘趟、施肥、治虫、水浆管理等等,总结了一整套水稻高产经验。陈永康的名字,在江南各地如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和上海市郊农村的干部、社员们的心目中,可以说是已经生了根。近几年来,他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当研究员,在苏州吴县的长桥种了几块样板田,又常到苏州地区的几个县做水稻考察、指导工作。在苏州地区几个县的人们的心目中,这条根子就扎得更深更牢。陈永康在苏州城外吴县长桥种的样板田,许许多多地方的干部、老农、技术人员和社员们都去看过,以我们常熟县来说,凡是去看过的,没有不说陈永康的稻子好看、中看、耐看,经得起比较,经得起挑剔。有的把陈永康的稻子比做身强力壮的汉子:“腰杆子硬,挺得直”,有的把陈永康的稻子比做一块崭新的缎子:“一点污斑没有”。 常熟县南莫城公社安定大队第十四生产队队长沈巧根,也是个种稻种了四十多年的能手。她的生产队从一九五七年以来,年年增产,一九六三年水稻每亩平均产量达到八百四十九斤,超过了她的生产队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在全常熟县,她这个生产队是十个水稻生产队高产标兵中的一个。我曾问过沈巧根:“你的稻子比陈永康的怎样?”她赶忙地摆手摇头,对我说:“那怎好比!我到长桥去看过以后,回到家里,对自家的田简直是看都不敢看了”。说到陈永康本人,沈巧根也曾连声赞佩地对我说过:“人家!真是有功夫,了不起!”在我们县里,在江南的好多地方,一个确确凿凿的事实是:在水稻栽培方面,凡是因地制宜,吸取了和采用了陈永康的经验的,产量都能提高;凡是既不认真地总结、提高自己的经验,又没有吸取、采用或者没有认真地吸取、采用陈永康的经验的,一九六三年的产量不是没有一九六二年的产量高,就是比一九六二年的产量高得很少。 陈永康和陈永康的水稻高产经验,就是通过人们的切身的体会,同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紧紧地联系起来,成为生产活动中时时刻刻离不开、少不得的“药中甘草”了。 常熟县一九六三年的水稻收成,虽然是因为大家学了陈永康,获得了比过去哪一年都好的产量,全县平均亩产量达到六百零七斤。但又因为学得还不到家,同苏州专区的各个县比较,还是个中等水平,比陈永康在长桥种的三亩“老来青”单产达到一千零三十斤的水平,固然差得很远,比无锡、吴县、江阴等好几个邻县的平均亩产量,也要差上十几斤到二三十斤。我们想赶上去,打算让一九六四年全县亩产量达到六百五十斤或超过六百五十斤。有的生产队如沈巧根的队,更想把亩产量提高到九百斤或超过九百斤大关。为了实现增产再增产的愿望,好好地大学陈永康,就成了我们全县所有的干部、社员内心的强烈要求。陈永康能来指点指点,能直接给些帮助,也就成为大家共同的更加迫切的愿望了。 一九六四年六月下半月,季节到了夏至,江南的原野,早稻秧苗插下去了,晚稻插秧也开始了。前几年来过的陈永康要是能在这个当口再来一趟,那多好哩! 有人说他正在长桥样板田里插秧,有人说他到了无锡,有人说他上北京开会去了。四五天前,沈巧根告诉我,她三月里在南京参加江苏省农业先进单位代表会议,陈永康送给她二十斤“老来青”稻种,她把这二十斤种子照陈永康“泥浆稀落谷”的方法落下去了,看来,秧苗长得还好。她也很盼望陈永康能再来常熟一趟,看看别处的也看看她的田。就怕他事情忙,要他去的地方多,来不了。 六月二十日的中午十二点半钟的时候,一位同志来告诉我说,陈永康来了。我们许许多多人盼望着的陈永康,正是在水稻插秧的这个当口,来到了我们常熟。 第二天上午七点多钟,陈永康到了城东三十六里的白茆公社。白茆和离白茆十几里二十几里的古里、唐市、任阳、董浜、支圹、何市等公社的公社干部、大队支部书记、大队长、生产队长、五好社员、老农们,象往年赶庙会那样,一大早就纷纷地涌到了白茆。看到过陈永康的和没有看到过陈永康的,见到陈永康和几个陪同他的人一下车子,就奔上前去,把陈永康他们围拢起来。看到过的,觉得陈永康还是那个庄稼汉的老模样,黑油油的脸,黑油油的臂膀,全身结实粗壮;不曾看到过的,有的竟然觉得十分稀罕、奇怪。他穿着一条灰布短裤,一件鱼白色短袖布衬衫,天热了,连一顶凉帽都不戴。“当了全国人民代表,做了全国闻名的专家,还是跟我们这些泥腿子一样。”有的看了两眼,再看看自己,便不好意思再朝陈永康看,再朝陈永康的跟前挤了。人家在农业科学院工作,从省里来到这里,好象在家门口、在田里一样,不着鞋子,赤着一双大脚板。陈永康给大家头一个直接的印象是:劳动农民出身的水稻专家,还是劳动农民的本来面目。 陈永康的眼光洒在田里,接待他的白茆公社党委书记万祖祥请他休息,他摆摆手,说要马上看田看稻。于是,有人在前头领着他,后头,大群的人跟着他。首先到五大队,看了第五生产队的几块田,然后转到一大队三队、四队、九队、十队,挨着看了这块看那块。一边在田岸上走,一边指点着田里的稻子。有几块,他说秧苗不错,插得稀密适当,也还均匀整齐;有几块,他说秧苗瘦了,根子又插得过深;有几块,他说土地高高低低,平整得不好;有一块,他说田里的水过深。在一大队第三生产队三亩六分大的一块“农垦57”的田岸上,他站定下来。这块田的稻子长得不好,肥料施得不均匀,稻苗青的青,黄的黄,青一块,黄一块,成了一块青黄间夹的花斑田。 “这是生手下的肥料,糟了!”他起脚下了田,摸着稻子说。 对这样一块有肥有瘦青黄间夹交错的田,怎么办呢?好多人对着陈永康用眼光问道。 陈永康接连看了好几棵稻子,把稻棵秧苗根数过多的,拔起几根,看看,好在根还扎得不深,发黄的,是缺肥,发青的,肥料也不算多,他说,这块田是基肥不足,下的分蘖肥也没有过头,毛病是施肥的农活质量差,东一把西一把,一把多一把少,一把摔得远,一把摔得近,弄得不均不匀,到头来,有的肥有的瘦。他这么一说,把病情病根全都说中了。陈永康问道:“还有肥料吧?”队长回答说:“有!” 陈永康把眼光在田里一睃,说:“拿十斤氯化铵来!” “还有法子捉捉黄塘?”队长问。 “有法子!”陈永康说。 “马上就捉?”队长又问。 “你去拿肥料吧!”好些人同声催促队长。 队长会意到陈永康要亲自动手在他们这块花斑田上,做补肥捉黄塘的样子了,因为田岸上给人们拥塞住,他便一脚踩到烂泥田里,一路踏起泥浆,奔了开去。人们突然活跃起来,离这块田近的,靠得更近了,离得远的,纷纷地拥挤过来,张大眼睛,伸长颈子,等候着看看这位专家怎样施展他的本领。 这里施用肥田粉,都是把肥田粉放在笆斗里挎到身上。今儿只有十斤重的氯化铵,数量少,也是为的让上了年纪的专家轻便一点,队长把这十斤氯化铵放到一个细竹篾编的小篮子里,满头大汗地奔来了。陈永康接过竹篮子,立刻动起手来。人们只见他在这青一块黄一块的泥浆稀烂的稻田里,腿脚在动,手在挥舞,从竹篮子里抓出一把一把肥田粉来,一把一把地飞洒出去。雪星似的肥田粉象牛毛细雨一般,纷纷地落到田里,发出沙沙的轻微的响声,稻田的水面上,溅起浅浅的轻轻的水花。人们看得清爽,他的眼睛瞄到哪里,手里的肥田粉就洒在哪里。肥田粉的星屑落得很准,只落到发黄的稻棵棵上,发青的,他一点不给它们受用。他洒得非常均匀,这里许许多多种稻种到胡须发白了的老人,都觉得那是一种奇妙的技术:他用右手提着篮子,用左手施肥,他将握在手心里的肥田粉抛洒出去的时候,手指并不张开,拳头依旧捏得很紧,使肥田粉的细屑子,从他的控制好的指缝中间飞扬出去,不是象一般人那样把手掌张开,让肥料成把地出手,落到田里的时候,一团一团地堆在一起,既浪费肥料,又不均匀,到头来,还是多的多,少的少。要分散均匀,还要由近及远,使得速度快,工效高;他把他的一条粗大的左臂,左右开弓,挥得又有力,又有节奏,将一把肥田粉,分做两次抛洒出去,人们看呆了,觉得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有硬功又有技巧,用力而又不吃力,确有一手精娴熟练的极不平常的本事。在一千多人的眼里,他一个人奔走在这块稻田里,从东到西,从这头到那头,睁着他那对炯炯发光的锐利的眼睛,踩着烂地好象履踏平川似的,在仅仅二十来分钟的短促时间里,便又好又快地做完了这块三亩六分田的补肥捉黄塘的农活。 他带着满腿泥浆、满头大汗上了田岸,把一只空篮子交还给生产队长,用手臂拭去头脸上的汗水。在二十来分钟连续不歇的紧张劳动之后,他似乎一点不觉得劳累,连递给他的一碗白开水,他也一口不喝。有人知道他的年纪,谈论说:“快六十了,还这样有精神。”“这跟玩把戏一个样,玩的是手段巧妙,干净利索,手尖眼快,得心应手。”…… 大家一边谈论,一边跟着、望着陈永康,在一条条狭窄的田岸上走。面前是第四生产队的一块插秧插了一半的晚稻“农垦58”。“这块田,土地平整得挺好。”说着,他又下了田,走到秧棵跟前,摸摸稻根说:“插得深了。”陈永康插秧,主张秧根插得浅一点,不要把秧根深埋到泥底下去。他惯常把水稻和人打比方,他说,人要喘气出气,稻子也要呼吸,幼嫩的秧根子扎到深土里,再加上头有水,就吸不到空气,人吸不到空气要死,空气吸得少要感到气闷,稻子也是一样,秧根插得深会影响稻子发育生长。在实际生活当中,人们确实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对这个道理,许多人并不是不懂,只是秧棵一上手,一朝泥里插的时候,不由的手要带劲,宁可插得深些,插浅了,生怕风一吹,倒了,水一大,漂了起来。他指着面前的稻棵说:“过深!过深!”说着,扬扬手,看神情、动作,象是很想插上几棵,做个样子。好多人看得出来,也很想请他插个样子看看,他刚才施肥的那等引人入胜的姿态,还在眼前闪动,要是他能再来一次插秧技术表演有多么好啊!五十八岁了,怎好一再劳他出力出汗。出于倾慕他,要从他的身上多学到一点妙技,四队队长跑到不远的一块秧田旁边,提过几把秧苗来,放到他的面前。秧苗一到面前,他也就顺手拿过几把,立刻动起手来。他右手拿着秧把,用左手分秧插秧。眼看着秧苗一棵一棵地从他的手里,栽到浅水下面的泥土里去,一棵棵地迎着风站立起来。他是太熟练了,一下手就是5(寸)×5(寸)方的行距、棵距,不用拉绳,行行笔直,一棵对着一棵;行距、棵距大小一样,几乎分毫不差。他插得均匀整齐、深浅适当、而又动作敏捷,一小排六棵,一棵五根或者六根秧苗,插了一小排,后退一步,接着再插一小排。多纯熟!多轻巧!许多人想看得清爽仔细一点,卷卷裤脚管,七穿八跳地下了田,奔到他跟前去。又一个精彩节目开始了,表演的人立刻被包围起来。看吧!他眼睛看着面前,分秧插秧,插秧分秧,分了就插,插了又分,那双手只是在泥浆里一进一出,一上一下来回不息,象织布梭子来回跳动似的。他一口气插了三百来棵,每一棵都端端正正,每一棵的秧数都那样均衡,看起来,一式一样,象是花布图案一样的准确对称。 这时候,人们从陈永康身上,得到了强烈的感受,而大自然也叫人感到万分舒畅。艳丽的阳光,洒在绿色的田野上。浓郁的香气从泥土里,从稻丛里喷散出来,沁入到人们的心胸里。 经过一阵紧张劳动的陈永康,在沟边上摆摆脚,洗洗手,离开了这片稻田。人们跟着他离开了这片稻田。上了大路,他又回头朝田里看看,田就是家,家里有儿女,田里有庄稼,种田人在做过生活离田回家的时候,总是要情不自禁地回头看看。这一回,不是在松江,不是在长桥,也不是南京农业科学院的农场,而是在常熟的白茆。陈永康还是再现了他的这种多年养成的劳动者的感情和习惯。跟着他走上大路的人群,也跟着他回头看看。陈永康看了一眼,就向村子里走去,大群的人则还想把陈永康刚才插的那块稻田再看几眼。有些人,其中有几个算是插秧能手的年轻姑娘,在陈永康表演的时候,她们是一直抢到前头看的,现在,陈永康和许许多多人进了白茆村,她们还蹲在那块田边,出神地看着在微风里轻轻摆动的稻子,舍不得离开。 白茆村的礼堂里,坐满了人,连窗台上、讲台的阶梯上,都塞上人了。大家恨不能一下子把陈永康的全部劳动经验都吞到肚子里,陈永康也很想满足大家的欲望,给大家多做点样子,多讲一点什么。于是,他一进村子,就赤着泥水未干的脚走上礼堂讲台,又讲育苗、讲插秧、讲施肥等等,一气讲了靠近两个钟头,接着又在三百多人的座谈会上讲话,回答大家提出来的许多问题。他讲话和他的田间劳作一样,干净利索,具体、实在,没得一句废话。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觉:陈永康的意见是以科学的具体经验做基础的,有叫人不能不信的说服力。在会场上就有人这样评论说:“人家的说话,象老树根一样,十二级台风拔不起。”同时,他也很谦虚,一点也不自以为是。他在回答的时候曾这样说:“你们大家也有好多好办法、好多好经验。我的办法里头、经验里头,有好多就是从大家那里来的,有吴县的,有江阴、无锡的,也有你们常熟的。”到中午十二点钟,大家要问的都问了,都得到了他的明确回答,散了会。一散会,他就同大家扬扬手,跳上车子,赶回常熟城里。快到一点钟的时候,才吃午饭,到两点钟,又到工人文化宫去,再对一千多个公社、大队、生产队的干部、五好社员们作报告。这些听报告的,大部分是县城周围莫城、城南、城郊、藕渠、周行、淼泉、兴隆、梅李、珍门、谢桥等几个公社的,也有一部分是远从三四十里外的福山、王市、大义等公社赶来的。跟白茆礼堂里的气氛一样,大家听得非常入神用心,他讲得也一样认真,精神饱满。他又是一连气作了两个多钟头的报告,报告以后,接着又是参加座谈会,一一地回答大家提出来的许多问题,直到下午六点来钟,一天的工作才算完毕,才开始得到休息。对他精力的充沛,毅力的坚强,比他熟练的田间劳作,使我更加感到惊奇。他从早晨六点钟太阳刚露头的晨光起身,到下午六点多钟电灯亮了的时刻,回到住处,当中几乎没有一点间歇,而且在这十二个小时的劳动过程里,插一棵秧,回答一个问题,一丝一毫也不马虎。在工人文化宫的座谈会上,跟他一道工作的助理研究员王家兴,在谈到陈永康水稻高产经验的时候,说陈永康经常对他说,种田人是体力劳动者,靠的是动手,但是也要动头。陈永康说的动头,就是动脑筋。他说,陈永康做过多次试验,只用十担猪羊灰,五斤化肥,亩产量一次是八百六十六斤,一次是九百十二斤,一次是九百三十斤。如果不是会用头,会观察作物生长,会掌握作物的性格、脾气,会积累经验,这样的成果是绝对得不到的。他的话证实了同时又加深了我对陈永康的这个印象:他是个一心为农业科学、为社会主义农业建设,不知道什么叫作疲倦的人,他的身体不知道疲倦,他的脑子也不知道疲倦,他的手善于劳动,他的脑子也善于劳动。 第二天,早晨七点钟,他又从城里出发,到莫城沈巧根那里去。 沈巧根在土地改革时期当过村长,如今也靠近六十,头发有些花白了,我们都叫她“老沈”。昨儿下午,老沈在文化宫里听了陈永康的报告,参加了座谈会,同陈永康也曾拉了几句,晓得陈永康今儿早晨要到她的队里来。可是,当陈永康和陪同陈永康前来的人,从大路口转上田间小道,踏向她的家门口的时候,她却象是完全没有准备,喜出望外地从远远的田岸上,慌忙地赤脚奔跑过来。田岸狭窄,露水重,有点滑脚。见她大步飞奔,陈永康和好几个人同声地叫喊起来:“老沈!慢点!”老沈却不曾听见似地,还是踉踉跄跄地奔跑过来,迎接她当面邀请过的、今儿终于来到的“陈伯伯。” “到屋里坐坐,歇歇吧!”沈巧根对陈永康说。“歇什么?看看!”陈永康说了,就一边走,一边看田。沈巧根也就只得走在陈永康前头,领着陈永康和许多人在她队里的田岸上,从这块田到那块田,告诉陈永康哪块田的秧是什么时候插的;哪块田垩[è恶]了多少基肥,施了几斤分蘖肥;哪块田的土质怎么样,哪块田去年种的是什么品种,……把生产队一百多亩稻田的大部分都看过了,正在插秧的田,也看了。从陈永康边看边说的意见来看,他是又满意又不满意。他觉得有的田肥料施得不好,有黄塘,要捉捉;有的田肥料上得多了一点,有的却又上得少了。他在小桥边上一块田边蹲下来,摸着稻叶子说,稻叶子挺起来就好,不挺就是不壮。肥料多了,穷发胖,胖了,就软塌塌的,没得力,那当然要弯下去,挺不起来。肥料过少,营养不足,就会发育不良,又黄又瘦,当然也要弯下去,挺不起来。稻子在抽穗以前看好坏,首先看稻叶子。叶子挺得直,象蒲剑一样,那就好。他?着两片挺直的稻叶子向沈巧根说:“你看!都象这样,就好了。”“唔!这块田是小麦茬,田脚瘦,基肥摆得少了,也不够匀称。”沈巧根觉得有些羞愧,用带着自责的语气说。这时候,陈永康打算走了,大队长马根宝指着不远的一块田对陈永康说:“那块‘矮脚南特’长得好些。”陈永康一听,就照着马根宝手指的方位走去。一到那块大约有七、八亩大的“矮脚南特”旁边,陈永康只是一洒眼,就连说了两个“很好!很好!”陈永康眼里的水稻标准是高的,判断是严格的。他觉得沈巧根这块田的稻子实在是好,肥料用得适当,施得均匀,满田一个样子,稻苗长得整齐,平衡,颜色正常,通风透光也都合乎要求。他蹲下来,摸着挺直直的真象小蒲剑一般的稻叶子说:“就要这样!这样就好!叶尖尖斜斜朝上,竖得笔直。”跟着他的话,大家定睛一看,这块田的每棵稻的叶片子,几乎都是那样有精有神,尖尖向上,没有一片弯曲向下。仿佛对这块田生了感情,陈永康蹲在田边上看了好一阵,才站起身来。陈永康毕竟是专家,在陈永康的眼里,是一点小疵小斑也滑不过去的。在他离开这块田的时候,在靠路口的田边,他看到沟里的水正在流动,便站定下来,对沈巧根说:“田边靠水沟太近,要搁田不好搁。”经他一说,沈巧根才发觉这是一个不小的毛病。水稻水稻,无水不长稻,是一句谚语;在实际上,有时候,为的让稻子根部得到充分的阳光、空气,也需要把田里的水放掉,让它干一干,搁一搁。这块田边上的水沟是通向许多块田的渠道,如果这块田要搁,就得把这条渠道堵塞掉。一堵塞,其他的田也就得同时断水搁田,如果其他的田不需要断水搁田,那怎么办呢?顾这块田还是顾其他的田呢?“要想办法,把田边加加高,跟渠道隔开。”沈巧根马上提出了纠正这个毛病的措施,并且马上告诉身边一个队委委员,决定下午就商量一下,赶快动手。 陈永康看看太阳上了东南,心里有些发急。他还要到辛庄公社去,那里又是好几个公社的人们在等候着他。在辛庄工作之后,还得赶回苏州去做半天工作,在这个江南大忙季节,一分一秒的时间,他都是不肯浪费的。到沈巧根队的队部,一杯水不曾吃,屁股没有沾上凳子,站着跟队委们、社员们讲了讲施肥的问题,就出了村子。他急于赶路,脚下很快,眼睛却还是一边走一边看着两边的稻田,显得他跟田里庄稼的关系是那样的不可分开,对田里的庄稼是那样的无限关心。在一块稻田边上,他又突然停下匆忙的脚步。这是一块“老来青”,秧苗刚插下去不到三天,沈巧根赶上来告诉他,这块田的秧苗,就是他送给她的那二十斤稻种培育的。陈永康仿佛早就认得是他的稻种长的秧苗,并且伸脚走下田去,在一棵秧上,拔了几根下来,把几根秧苗在沈巧根和大家的眼前晃晃,然后又指着田里的秧棵说:“过多!过多!”跟着,他又去拔另一棵上并得多了的秧苗,他边拔边数,在一棵稻上,一共拔下了十根。他说,有五六根就够了,一棵十六根秧苗,过多。接着,他就在田里一棵一棵地拔了起来,一连拔了一大把,才走上岸来。“有的刚好,有的过多,要拔掉一些,留五六根、六七根就好了。”他对沈巧根说,随手将一把秧苗在水沟里摆摆,扔在沟边上。沈巧根听了,再一次自责地说:“插得不好,浪费了秧苗!”陈永康知道他拔了那一把秧苗,沈巧根已经明白要怎么办了,又因为要紧上路,便不曾再说什么。 他赶紧上了车子,走了。 陈永康来了常熟,又离开了常熟。他在这里,只活动了一天半,时间太短促了。但是,我们这里的许许多多人,却是得到了一次从未有过的高产丰收,感到是一件难忘的喜事、幸事。我们许许多多只感激的眼睛,把他送走了;我们许许多多只热情的眼睛,盼望他再来。
2. 公社挤奶员(图片)
第6版()专栏: 公社挤奶员(中国画) 崔振国
3. 春雷初动(图片)
第6版()专栏: 春雷初动(中国画) 徐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