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01-07

第 1 版

1. “拿出挑雪灌塘的劲头来!”

第1版()专栏:革命群众来信 “拿出挑雪灌塘的劲头来!” 我们队原来是个水缺、田瘦、山光、人穷的地方。经过几年来大修水利,一百六十五亩稻田,全部实现了自流灌溉,一年四季清水长流;同时,由于近几年来不断扩种绿肥,土质也变肥了,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可是,这两年,有些社员产生了“歇冬”思想。有的说:“安闲自在歇一冬,来年春耕劲冲冲。”这种“歇冬”思想一发展,好多应做的事都没有做。象修水利、积肥、除虫、造林等,都推到第二年春天才动手。一到开春,人畜忙得不可开交,为了抢住季节,工夫只得马虎些,哪里还顾得上精耕细作!这一来,产量老是提不高。 去年秋收后,我们贫农下中农坐下来一思量,觉得这样下去不是路子,不但产量提不高,可能连几年的老本都保不住。大家商议冬天要继续修水利。但是,有些人又叫喊:“我们这里水旱无忧了,还有什么水利好修!”有的说:“冬天天冷,干活效率不高,不如让大家歇口气。”讨论来,讨论去,还是动不起来。 正在这时,工作组同志组织我们学习祁东杨柳三队四年改变干旱面貌的事迹,又带我们到本县冬季生产搞得好的中村公社梅岗大队参观。一学一看,又发动大家讨论。贫农钟根连说:“我们劳动人民,素来就是勤快的。人家杨柳三队不光春、夏、秋三季干得扎实,冬季也是大干。我们一进冬就围火炉子,肥料没人积,低产田没人改,这哪象搞社会主义的样子!”贫农马满妹也说:“越歇冬,人越没有劲。我们要夺高产,就要打掉图清闲的思想,拿出杨柳三队挑雪灌塘的劲头来!” 经过讨论,大家的认识提高了,都说这几年产量不高的原因,就是“歇冬”思想作怪,满足于眼前的一点点成绩,缺乏力争上游的精神。许多社员提出了冬季改良低产田、备足肥料、造林等具体建议。经过规划,全队冬季准备与几个兄弟队联合安装一台水轮泵,进一步改善水利条件。还要造林二百八十亩、改良低产田四十八亩、改土二十一亩;把现有的三十二条水圳彻底整修好。同时,搞好绿肥、油菜的培育管理。 规划订出后,大家干劲更大了,十天工夫便装好了水轮泵,还挖好了六千多个坑,准备沤肥、植树,并育了八十斤茶叶子树苗。前几天,我们这里下了雪,社员们冒着严寒挑砂改良低产田,其他冬季生产也搞得火热。“歇冬”思想克服了,冬闲真正变成冬忙了。 湖南酃县三河公社星光大队 贫农 邱兴桂 (张云才 李煌生代笔)

2. 贫农这样看冬闲

第1版()专栏: 贫农这样看冬闲 我们贫农下中农在旧社会不知啥叫冬闲,拿我来说,七岁死了娘,九岁死了爹,打小就给地主扛长工,一直到解放,给地主当了三十年的牛马。三十年不分春夏秋冬,一直没闲过。那时有没有人闲呢?有!地主老财确实是闲得很,他们不光冬天闲,一年四季天天闲着,他们就是靠剥削我们贫农下中农活着的。 现在,我们是人民公社的社员,我们贫农下中农把心交给了集体,都在为生产队好好劳动。我和我的两个儿子,三个劳力天天出勤。为啥这么用劲呢?因为我们是贫农,劳动是我们的根本。旧社会为地主卖命,吃了数不尽的苦;今天翻了身,过上了好日子,我们不能忘本。我们贫农下中农不光是自己要多出勤闹好冬季生产,把冬闲变为冬忙,还要处处走在前头,干在前头,说服教育和带动全体社员把冬季生产搞好。 宁夏中宁县东华公社刘庙大队 贫农 王兴龙

3. 冬季能干的活,尽量在冬季干

第1版()专栏: 冬季能干的活,尽量在冬季干 去年,我们大队的农业获得了大幅度增产,粮食平均单产上升到一百八十多斤,比前年提高二十多斤。粮食得到增产,水利搞得比较好是一个重要原因。去年春天,全大队挖通了两条总长七里左右的大渠,打成防洪坝一座,修起水闸一道。这些工程,当年都收到了效益。 社员们亲眼看到这个事实以后,搞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更高了。去年秋季,全大队又修挖了另一条七里长的新渠,进度很快,封冻前只剩下一里不到了。土地上冻以后能不能修渠呢?以前虽然没搞过,许多贫农下中农社员想到,大寨打石头还不怕,咱这冻土再难挖也总比打石头好闹,主张继续修完。可是,有的干部和社员有顾虑,他们说:“镐头使劲刨下去,虎口震得又麻又疼,只能崩起一星半点土圪塔,算啦!等到春天干,一天顶上几天。”贫农下中农分析研究,认识到在一部分社员中有畏难情绪,缺乏大寨人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有些社员一心只想挣现钱,有的则是资本主义思想在作怪。我们贫农下中农寻思,干农活要赶前不赶后,冬季农闲时能干的活尽量在冬季干,到春季农忙时就不至于顾了东顾不了西,可以把活干得好些,畜力也不紧了。于是,我们贫农下中农提出:“土冻不要紧,我们多费点劲,坚决把它干完。”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赞成,挖渠的任务很快就完成了。 刚一完工,许多贫农下中农又主动要求趁冬季再搞些水利工程。大家开会一合计,认为下一步的工作应当是改造被山水冲成的东河槽。大队干部也同意。接着,各队的强壮劳力就集中治东河槽,有的挖渠,有的打堰,有的备料,社员们干得可欢啦。 内蒙古呼和浩特郊区攸攸板公社刀刀板大队 贫农 房有金

4. 看贫农下中农是怎样干的!

第1版()专栏: 看贫农下中农是怎样干的! 秋收冬种以后,我们大队里的冬季积肥运动迟迟开展不起来。我对我们第三生产队的队长黄方之(下中农)说:“我们是先进队,要带个头!”大家都同意。我们队里的贫农下中农一带头,全大队的担河泥竞赛就迅速开展起来了。 第二生产队的贫农黄方春等,看到我们队里开始担河泥了,心里非常着急,连夜动手整理捻竿、捻斗,第二天蒙蒙亮就摇着船出去捻河泥了。他们早出晚归,中午送饭到田,轮流吃饭,停人不停船。这样,不到一个星期就赶上我们了。我们当然不肯服输,立即组织社员讨论如何重新赶过第二队。我向队里建议,再增加一只船捻泥。船增加了,我们又超过了二队。我们又到十五里路外的上家垟捻河泥,因此在河泥质量上也超过了二队。 二队虽然进度慢些,但互帮互学的共产主义风格却很高。第十五生产队没有河泥船,二队贫农下中农社员知道了,主动地把自己的一只需要修理的船,连同木料让给了十五队。有人怕十五队赶过自己,贫农黄方春说:“我们竞赛是为了共同搞好集体生产;为名为利是资本主义的竞争,不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比学赶帮。” 开展竞赛后,全大队十六个生产队已有十五个队大捻河泥。目前已有百分之七十的水田担上了一遍河泥。大家还在继续竞赛。 浙江乐清县湖头公社浃西大队贫农 黄绍荣(桂林、晓泉代笔)

5. 变得好

第1版()专栏:编后 变得好 冬季天气冷,田间农事活动少一些,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就是人们所说的“冬闲”。 农村的劳动人民,特别是贫农下中农,热爱劳动,热爱集体。他们总是利用“冬闲”,千方百计地创造集体财富。冬季田间农事少,他们认为正好借这个机会为春耕生产作好准备。因此,他们不仅不愿“歇冬”,还要把“冬闲”变冬忙,带头大搞集体生产。这是贫农下中农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劳动人民的革命本色。 现在,随着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冬季生产逐渐形成热潮。广大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十分高涨。各地应当加强领导,放手发动群众,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依靠贫农下中农,变“冬闲”为冬忙。

6. 这样的干部,我们信得过

第1版()专栏: 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 这样的干部,我们信得过 前些日子,两位党员副市长,上我们这儿背大粪。他们谁也不嫌脏,不怕臭,猫着身子,跟工人一个模样儿劳动。以后,市委办公厅、市总工会、市计划委员会的一些干部,也来这儿跟我们一同背大粪。只有共产党、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干部,才能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和劳动人民一块儿劳动。我们就喜欢这样的干部来领导我们。有了这样的干部,我们的国家就变不了颜色,人民的江山就会象钢铁一样坚固。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粪便清除工人 时传祥 前些日子,两位党员副市长领着十来个干部,上我们这儿背粪。他们穿着掏粪工作服,背上粪桶,和我们一块挨家串户掏大粪。我们的活儿挺脏,大粪很臭,可他们谁也不嫌脏,谁也不怕臭,猫着身子,跟着我们掏粪工人一个模样儿劳动。 我们掏粪工人一提起这事,谁都说毛主席教育的干部是好样的,又工作,又劳动,工作到哪儿,劳动到哪儿。特别是现在,我们看到,干部参加劳动的劲儿更大了。在工厂,在农村,随处都可以见着他们和我们劳动人民一块儿劳动。干部参加劳动,工作不忘劳动,他们办起事来,就会处处想到我们劳动人民的甘和苦。两位副市长这次同我们一块背了粪,就说我们的活儿太累、太重。鼓励我们为改变现在的笨重劳动条件闹革命,并指定主管部门协同我们搞技术革新,为“放下粪桶”而斗争。 我,时传祥,掏大粪整整三十五个年头了,打哪儿也没听说过市的领导人会和掏大粪的一块去掏粪。在旧社会,甭提一个市长来掏粪,就是一个小小科长,也不会来瞧我们掏粪的一眼。平时道上见到我们,嘿!你瞧那个劲儿:赶紧拿手绢捂着鼻子,掉头就走,有的还骂我们是“臭屎蛋”、“臭屎克螂”。 一提起旧社会,我就恨。记得我十五岁刚掏大粪的那年,有回我上六部口一户大律师家掏粪,天又热又闷,口渴难受,我跟他家老妈子讨口水喝,大律师看我伸手接瓢,说我手臭,连忙将瓢夺过去,把水倒在窗台上的一只碗里让我喝。我端起一瞧,里面有残鱼剩饭,水面上还漂着一层死苍蝇,原来这是只猫食碗。他拉屎溺尿我们给他掏,竟换不出一口水!我气哭了,无论如何不想干这一行了。回去以后,我对粪霸说:“我妈打信让我回家哩,我不干了!”不干?世上可没这号便宜事!他们串通了警察找上门来,二话没说,就用皮带劈头盖脑地打起我来。皮带上的铜环子,把我脑袋砸了个窟窿,我的脸就象个血布袋。粪场里的穷哥儿们出来讲理,粪霸说我们要罢工,不由分说,十二个兄弟全被拉到警察局,毒打一顿,关了整整一宿。第二天还是得去给他们掏粪。 那时候,我们这些工人,能干的时候,粪霸逼你卖命;一朝没用了,就把我们收拾掉。有个石大爷,给粪霸干了四十五年,后来老了病了,粪霸就撵他出场,石大爷无家可归,不肯走,粪霸就把他推出门外,把他的破被从墙头扔出去。石大爷就在这天晚上死在粪场门外的大槐树底下。还有一个张大爷,腿叫粪桶砸折了。粪霸皮笑肉不笑地说:“没关系,我带你找大夫瞧瞧去。”那天晚上,粪霸驾来一辆马车,把张大爷拉到城外的一个黄土坑旁,下车后就使劲把他往土坑里推。老张腿上有病,心里明白,他挣起了三回,被按倒三回。就这样,老张竟被粪霸活活埋了。 现在,每当我讲起这段故事,有些中小学生就问我:为什么不到政府去告状?他们哪里知道,那时候,本区区长是粪霸的把兄弟,法院院长是粪霸的亲表叔,让我向哪儿告他呀!我们生来就是挨打挨骂挨饿,给他们当奴隶的,政府从来也没管过我们的死活,哪能和今天的社会相比呀! 今天,那些律师、粪霸、警察老爷都已经被打倒,我们劳动人民在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都已经站起来了,再也不会让旧社会的那些律师、粪霸、警察老爷来欺侮我们、剥削我们了。但是,在我们的干部中,还有极少数人,贪图享受,好逸恶劳,不愿和我们劳动人民站在一起。比如说,我们清洁队从前有个队长,当了几年干部,从没跟我们一块干过活,和我们说句话都怕丢面子,走的时候我们有的工人都不认得他。这样的干部,怎能跟我们说在一起、坐到一条板凳上来?我希望这样的干部早点觉悟,改正错误,不然的话,发展下去,他跟我们会越离越远,跟律师、粪霸、警察老爷会越挨越近,那会多危险啊!现在,我越想越觉得,党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政策,实在重要得很。这对我们劳动人民来说,是把印把子交给谁的问题,对国家干部来说,是他们有没有资格当人民勤务员的问题。怕脏怕臭,能劳动不参加劳动,不能跟我们劳动人民打成一片的人,他们慢慢会变成旧社会律师那样的人,再发展就会变成粪霸、警察老爷那样的人,吃劳动人民,喝劳动人民,恨劳动人民,最后会压在劳动人民头上,变成官老爷。这号人,哪有资格当我们的干部呢? 在两位党员副市长带头跟我们同劳动以后,市委办公厅、市总工会、市计划委员会的一些干部同志,也纷纷来这儿跟我们一同背大粪。看到这种情形,我们打心眼里高兴。只有共产党、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干部,才能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和劳动人民一块儿劳动。这样的干部,我们就信得过,我们就喜欢这样的干部来领导我们。有了这样的干部,我们的国家就变不了颜色,人民的江山就会象钢铁一样坚固。

7. 周恩来总理致电侯赛因总理 对索马里发生严重旱灾表示关怀和慰问

第1版()专栏: 周恩来总理致电侯赛因总理 对索马里发生严重旱灾表示关怀和慰问 新华社六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昨天打电报给索马里总理侯赛因,对索马里发生严重旱灾表示关怀和慰问,并通知他,中国政府决定对受灾人民提供援助。电文如下:摩加迪沙索马里共和国总理阿卜迪里扎克·哈吉·侯赛因 阁下: 获悉索马里共和国发生严重旱灾,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索马里共和国政府和不幸受灾的索马里人民表示深切的关怀和慰问。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十分同情索马里人民的不幸遭遇。我国政府决定即将运送相当于人民币五十万元的粮食和药品等物资,以表示中国人民对索马里人民衷心的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一九六五年一月五日 于北京

8. 强烈抗议印军越过中锡边界不断入侵

第1版()专栏: 我外交部照会印度驻华大使馆 强烈抗议印军越过中锡边界不断入侵 中国政府再次敦促印方立即拆除它在中锡边界中国境内和边界线上的全部工事,撤走非法盘踞在那里的全部印军,送还被印军劫走的中国牧民的牲畜,停止一切侵略活动。 新华社六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三日照会印度驻华大使馆,强烈抗议印度军队越过中国—锡金边界,进行一系列的新的严重入侵活动。 照会说,中国有关当局经过仔细查核后证实,印度军队进行了下列新的入侵活动:一、在则里拉山口(位于乃堆拉山口东南近五公里处),截至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印军已在山口的中国一侧和边界线上构筑了地堡、露天掩体等共二十七个工事,还砌了胸墙,挖了交通壕,并且派人据守。二、在卓拉山口(位于乃堆拉山口西北约五公里处),截至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印军已在边界线上修筑了四个工事。三、一九六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一批印军越过中锡边界上的拉多拉山口(在康巴县楚丁工巴东南约十六公里),侵入中国境内进行侦察骚扰,并且劫走了中国牧民阿借等的牦牛五十九头。 照会指出:“印军在进行上述入侵活动以前,就早已在中锡边界的乃堆拉山口和东巨拉山口修筑了大量侵略工事,非法盘踞,并且不顾中国的一再严重抗议,至今拒不撤走。印军侵入中国境内抢劫中国牧民的牲畜,也不是第一次”。照会说:“印方这种公然无视中国主权、不断扩大入侵范围的做法,显然是企图制造紧张局势,扰乱中锡边境的安宁。” 照会指出,印度政府在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六日的来照中,妄图以它“不知道”中锡边界上的东巨拉山口、达吉山口、培龙拉山口在哪里为借口,为印方在这三个山口等处的侵略活动进行抵赖。照会在驳斥印方的这种借口后指出:“印度军队在哪些地方进行了侵略活动,印度政府自己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的。印方一再拒绝就印军在乃堆拉山口的入侵情况进行联合调查,这就是它作贼心虚的最好证明。” 照会说:“为了保卫中国的领土主权和维护中锡边境的安宁,中国政府再次敦促印度方面立即拆除它在中锡边界中国境内和边界线上构筑的全部工事,撤走非法盘踞在那里的全部印军,送还被印军劫走的中国牧民的牲畜,停止一切侵略活动。”

9. 检验革命干部的试金石

第1版()专栏: 检验革命干部的试金石 本报评论员 一个干部参加劳动,热爱劳动,在劳动人民眼里是个什么形象?一个干部脱离劳动,厌恶劳动,在劳动人民眼里又是一个什么形象?读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粪便清除工人时传祥同志的这封来信,就很清楚了。 对参加劳动、热爱劳动的干部,劳动人民是怎样看的呢?时传祥说:“只有共产党、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干部,才能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和劳动人民一块儿劳动。这样的干部,我们就信得过,我们就喜欢这样的干部来领导我们。有了这样的干部,我们的国家就变不了颜色,人民的江山就会象钢铁一样坚固。” 对脱离劳动、厌恶劳动的干部,劳动人民又是怎样看的呢?时传祥说:“怕脏怕臭,能劳动不参加劳动,不能跟我们劳动人民打成一片的人,他们慢慢会变成旧社会律师那样的人,再发展就会变成粪霸、警察老爷那样的人,吃劳动人民,喝劳动人民,恨劳动人民,最后会压在劳动人民头上,变成官老爷。这号人,哪有资格当我们的干部呢?” 时传祥的这些话,不是耸人听闻的“危言”,而是发人深思的真理。一个革命干部对待劳动的态度,可以影响到对待劳动人民的态度,也自然可以影响到对待革命的态度。爱劳动,思想感情上就会离劳动人民近些,就有可能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怕劳动,思想感情上就会离剥削阶级近些,就有可能和剥削阶级同流合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不爱劳动到不劳而获本来就是一脉相通的。因此,干部是好还是不好,是值得信赖还是不值得信赖,劳动人民检验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看他对劳动的态度。 劳动中有不少的活是脏活和臭活,对这种劳动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更是检验一个革命干部对待劳动抱什么态度的试金石。如果尊重这种劳动,尊重从事这种劳动的劳动人民,这样的干部才有可能在思想感情上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如果对这种脏活和臭活,躲之唯恐不及,避之唯恐不远,他就在思想感情上同劳动人民完全背道而驰了,他就不可能成为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勤务员,很可能成为疏远以至厌恶劳动人民的官老爷。最后,也就很可能跌进世界上最脏最臭的剥削阶级和修正主义的粪坑。因此,对待脏活臭活的态度问题,实质上是人们的阶级立场和思想感情的问题,也是两条道路斗争的问题。 早在二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他自己的阶级感情变化的一段话,是很值得重新学习的。他说:“我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在学校养成了一种学生习惯,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学生面前做一点劳动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觉得不象样子。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知识分子的衣服,别人的我可以穿,以为是干净的;工人农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为是脏的。革命了,同工人农民和革命军的战士在一起了,我逐渐熟悉他们,他们也逐渐熟悉了我。这时,只有在这时,我才根本地改变了资产阶级学校所教给我的那种资产阶级的和小资产阶级的感情。这时,拿未曾改造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比较,就觉得知识分子不干净了,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这就叫做感情起了变化,由一个阶级变到另一个阶级。”一个革命干部,只有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的思想感情,树立无产阶级的思想感情,才可能真正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才可能象劳动人民那样热爱劳动,不只热爱一般劳动,而且热爱那种最辛苦最繁重的脏活臭活。 《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一文中,阐述毛泽东同志总结出来的无产阶级专政的主要的历史经验之一就是:“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如果我们的干部不愿意参加包括各种脏活和臭活在内的集体生产劳动,甚至躲避和厌恶这种劳动,那怎能叫做普通劳动者呢?我们又怎能同劳动人民保持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呢?因此,我们读了时传祥同志的来信,应该对干部参加劳动“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的深刻含意有更深一层的体会。 是不是参加劳动,这是关系到干部能不能联系劳动人民,能不能得到劳动人民信任的问题,这是关系到无产阶级专政能不能巩固,社会主义的江山会不会变色的问题,也就是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革命的命运的大问题,这当然是带根本性的大事啊。 “劳动创造世界”!不错,我们的国家干部,如果能象一个普通劳动者那样尊重劳动,参加劳动,不管多臭多脏的劳动,也是积极地去参加,就可以培养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就可以取得劳动人民的无限信任,就可以建立同劳动人民的密切联系,就可以“创造”出永不变色的劳动人民的江山,当然也就可以“创造”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世界。

第 2 版

1. 真空吸铸没有难倒我们 我们到底把它做出来了

第2版()专栏:工人来信 真空吸铸没有难倒我们 我们到底把它做出来了 王殿兴 我们厂是生产内燃机轴套的,大都是铜铸件。过去,我们用砂型铸造各种零件,是个老法子,废品率很高,效率也低。后来,听说国内一个工厂,有台真空吸铸机,只要把机头插到炉子的铜水里一吸,就能铸出东西来,质量也好。这是项先进的铸造技术。 今年三月,厂领导决定我们几个人,到兄弟厂去参观真空吸铸机,让我们也制造一台。我一听又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领导上把任务交给了我们,怕的是完不成任务。为这件事,我天天想,夜夜想,成了一块“病”。我想,只要不怕困难,什么事都能办成,什么机器还不是人造的! 到了兄弟工厂,一看那台设备,有我们一个车间大。我一点都不害怕,决心把它“吃透”。我们有党中央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有奋发图强的精神,什么事都能干成。外国能做的东西,我们也能做出来,还要比他们的好。花了十多天时间,我们就把那台机器琢磨透了。 这部机器零件很多,制造时大都是钳工活。我同别的人一起干,有半数以上的零件是我们亲手做的。最难做的是真空吸铸机的机头,又长,内孔又小,还有锥度,花一百多个小时做出来还报废了。我就同几个老车工一起,开了个献计会,大家出了许多主意,最后突破了这个难关。装起来一试验,用七炉铜水,铸了二百多个铸件,成功了。这时,我们才松了一口气。 我们制成这台机器,比原来的那台机器小,灵便,省去了很多部件,用起来应手。 真空吸铸机,使我们厂的生产很快提高,两个月就完成了一年的铜套铸造任务,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如果把市里的全部铜套铸造任务,都包给我们厂,还吃不饱呢。照我说,要搞技术革命,就得这样干,才能迎头赶上先进的水平。

2. 我们把旧纺纱机改造成最先进的细纱机

第2版()专栏: 我们把旧纺纱机改造成最先进的细纱机 高维騂 我们厂的纺纱机,大都是很老的。从去年以来,我们以迎头赶上的精神,利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设备,取得显著的成绩。去年上半年,在河北省棉纱条干质量评比时,我厂获得第一名,几个月来一直保持先进的水平。 我们早就想过,要进一步提高棉纱质量,必须对老的细纱机进行改造。也曾有人介绍,外国有一种最新式的细纱机结构,采用的是一种新式的牵伸装置。制造这种装置,零件的精度要求很高,有些材料我们解决不了,又缺乏详细的技术资料。于是,在如何改造旧设备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人家外国的材料好,机械制造水平高,我们即使研究出来,也制造不了,只能当作一个努力的方向,慢慢研究。目前,先采用外国三十年代的技术,然后再采用最新技术。 与此相反,我们一些人认为,要改造老设备,为什么不力求改得更先进呢?先改用一种陈旧的型式,过几年再改,总也赶不上最先进的水平。党经常教导我们,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只要我们决心去做,就一定能通过不断试验,制成它,掌握它。 一九六三年初,为解决棉纱条干不够均匀的问题,厂里先按第一种意见进行了试验,改装了小量的机器,棉纱的条干比原来均匀了一些。但织成布以后,看不到质量上有显著改进,而改造的费用却很大,保养维修很复杂。这时,厂领导指示我们,按第二种意见进行试验。 我们把任务接受下来,成立了专门小组,感到需要改装的部分很多,从哪里下手呢?这时,我们记起了毛主席的话:“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根据毛主席的这个指示,我们对设备改造的有关问题反复进行研究,决定从影响棉纱质量的关键问题入手,采用了先进的牵伸技术,舍去枝节问题。当时,我们进行研究所依据的只是一张广告说明书,我们按照改装机器的需要,先做了四个纱锭的机件,在工人支持下进行试验。在这个过程中,曾遇到一连串的技术问题,由于我们同车间主任、老工人一起研究,吸取了他们的经验和意见,许多技术关被一一突破了。到今年七月份,完成了全部机器的改造任务。 我个人在这次改造旧设备的过程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认识到在技术革命中,要打破框框,要有雄心壮志,树立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思想,才能收到显著的成效。

3. 靠自己的力量制成了精密电子仪器

第2版()专栏: 靠自己的力量制成了精密电子仪器 李之珍 我是在党的培养下长大的。一九五一年,我到工厂当工人时,才十五岁,没有受过学校的正规教育。这几年来,我按照党的要求,和同志们一起研究、革新、试验,试制成功了四种精密的电子仪器,并且超过了国外较先进的同类产品的技术指标,仪器结构也比国外的同类产品合理。 生产电子仪器,在我国是新的工业。我们参加设计、试制的人员过去都没有接触过这种仪器。我们是怎样完成这一任务的呢?根据我的体会,要在技术上革命,就要象党和毛主席经常教导的那样,要敢于革命,不怕一切困难,大胆实践。当我觉得知识太少,怕完不成任务时,我就想到毛主席的话:“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认识来源于实践。于是,我就在实践的大学里提高自己的水平。 我们第一次接受试制一套精密仪器任务时,只有一份同类产品的说明书作参考,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摸索。这套仪器有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叫电子计数器,在试制过程中始终达不到要求的指标,影响到整套仪器试制工作无法前进。这时,工厂党委指示我们,不要受外国框框的限制,要敢于创造。党委的指示,启发了我们。经过大家详细研究,发现国外的同类产品有不少缺点。我们决定,要走最先进的路,设计出中国型的产品。我们提出的要求是:全部采用国产材料,重新设计要使用的元件,保证仪器达到最佳的参数。以后,我们经过一百多次的试验,终于突破了各种技术关键,完成了试制工作。这套仪器经使用部门鉴定,认为我们的设计是大胆的、成功的。 我们试制的其他几种仪器,也都是在没有样机、缺乏完整的技术资料、原材料不足、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试制成功的。毛主席教导我们: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我们正是这样做的:接受任务时不望而生畏,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对细小的技术问题不轻易放过,认真试验,逐个解决,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不懂到懂,由简单到复杂,由研究到生产,一步一步前进,终于得到成功。

4. 赶得好

第2版()专栏:编后 赶得好 “外国能做的东西,我们也能做出来,还要比他们的好。”今天发表的工人来信中的豪言壮语,充分表达了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 他们看到了“庞然大物”的外国现代化机器,“一点都不害怕”,下决心“吃透”它。这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状态,跟那种“望而生畏”、“不敢斗争,不敢胜利”的怯懦思想完全相反。从“不害怕”到“吃透它”,是一个革命的过程。关键在于“不怕”二字。只有树立了战略上藐视敌人的气概,才能实事求是地走自己的道路。 “先采用外国三十年代的技术,然后再采用最新技术”,这样作也许会轻松一些。可是,就得长期落后,长期被动。大多数工人不同意这样的意见。他们选择了迎头赶上掌握最新技术的艰苦道路。他们奋战了一段时间,终于攻破了最新技术堡垒,夺得了发展现代化生产的主动权。 想走“轻车熟路”,实际上是想坐老牛破车,慢慢吞吞走路。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道路,从来都是崎岖难行的。可是,路是人走出来的。只有用自己的双脚,走自己的路子,才能真正作到多快好省,最后达到目的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同社会主义革命一样,技术革命中,同样需要百倍发扬这种革命英雄气概。

5. 蓝田猿人头盖骨引起国内外重视

第2版()专栏: 我国科学界的大喜事 古人类学的新收获 蓝田猿人头盖骨引起国内外重视 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副院长李四光和竺可桢等认为,这个发现对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它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精神,贯彻执行专家与群众相结合原则所获得的惊人成果 新华社六日讯 我国科学工作者去年在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地方,发现了一个估计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猿人头盖骨、上颌骨和三颗牙齿化石,这件事引起了国内外科学界的很大重视。我国科学界一些负责人和外国科学家闻讯后,纷纷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参观祝贺,一致认为这个发现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看了化石以后兴奋地说,这是解放以后我国古人类学上的一项重大收获。他说,猿人头盖骨是研究人类起源的十分难得的珍贵材料。世界这么大,人类分布这样广,至今包括蓝田在内,才在世界范围内找到四种猿人头盖骨。解放前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周口店发现的猿人头盖骨化石,已经被美帝国主义弄得下落不明。现在我们又找到了估计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古人类化石,这是我国科学界的一件大喜事。 谈到这个猿人头盖骨化石在学术上的意义时,郭沫若说,历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问题,曾经有过你死我活的激烈斗争。蓝田的猿人头盖骨的发现,使得那种认为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唯物主义的理论,又有了一个新的宝贵的铁证。这个铁证表明着:人类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并改造客观世界,促进了进化的过程。他说,更可喜的是,它完全是我国科学工作者自己发现的,它是在优越的社会制度下,国家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采取专家与群众相结合的办法找到的。这也是自力更生的方针使我国科学技术事业迅速发展的一个铁证。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蓝田的猿人头盖骨的发现,给人类体质学方面的研究和整个人类发展历史提供了很重要的材料。他说,从地层和一部分地貌上看,“蓝田人”的化石是产生在“公王岭”冰期之后的间冰期沉积中的。对“公王岭”冰期的存在,我们已经获得了相当确凿的证据,但是,还有一些不同的意见。通过对冰期的研究,可以把含“蓝田人”化石的地层和含有其他猿人化石的地层作对比,也可以使人们了解在远远没有历史记载之前,人类是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生存和发育的,中间经过些什么变化,在地理上分布情况如何。如果这些问题弄清楚了,对于古人类学的研究既有普遍意义,也有指导意义。 李四光说,正因为猿人头盖骨在学术上很有价值,解放前美帝国主义指使它的御用“学者”,大肆进行这方面的文化侵略活动,他们抢走了我国科学工作者发掘的成果,盗窃学术的权威,欺骗全世界广大人民群众,企图抬高他们的威望,贬低我国科学家在这方面所作的贡献。这次“蓝田人”的发现就根本不同了,这项工作自始至终全部是我们中国人自己作的,这是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贯彻执行专家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所获得的惊人成果。李四光说,“蓝田人”的发掘工作比“北京人”的发掘工作要困难得多,“北京人”的发掘局限于一个定型的洞穴,而“蓝田人”是埋在一个相当广阔的地层中,因此,很难在事先指定一定的范围集中力量进行发掘工作,事实上是把大块的岩层长途运到北京来,在室内一点点敲凿出来。如果不是在今天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这是很难办到的。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名地理和气候学家竺可桢认为,这次发现是科学上的一件大事情。他说,从地理上看,过去世界上有三个地方发现过猿人头盖骨,一是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一是阿尔及利亚的突尼芬,第三个地方是我国北京的周口店,蓝田是第四个地方,四个地方中就有两个在我国,这表明我国是古人类化石很丰富的国家。他说,从一九二九年在周口店发现第一个猿人头盖骨起,到现在已经三十六年了。这三十六年中间,我国已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的巨大进步给科学研究工作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使得古人类学的研究也有了很大发展。周口店从一九二一年发现第一颗猿人牙齿又过了八年,到一九二九年才发现第一个猿人头盖骨,这一次我们在蓝田从发现第一个猿人下颌骨到发现第一个猿人头盖骨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由此可见,我们这方面的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竺可桢说,这次发现是科学工作者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和大庆油田的工作方法的一大收获,参加考察的不仅有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方面的人才,地理学、地貌学、冰川学、古植物学、沉积地质学等各方面的人才都有,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法取得了这些收获。他说,各方面的专家都认为蓝田是新生代时期相当理想的一个样板,可以预见,今后它将和周口店一样为全世界研究和关心人类进化的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人类化石。 这次发现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很大注意。有的国家的科学家在国外看到消息后,路过我国时曾专程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参观访问,还有的外国科学家见到消息,即给我国科学家来信询问详细情况,希望我国科学家撰写这方面的论文在国外发表。

6. 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一颗彗星

第2版()专栏: 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一颗彗星 新华社南京六日电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最近发现了一颗彗星。 一九六五年元旦夜晚,这个天文台用新安装的双筒望远镜,在“双子星座”发现了一颗亮度微弱的新天体。这个新天体在一月五日晚上再度被观测证实,初步确定是一颗彗星。 这颗彗星发现时的亮度约为十五等,星象稍显朦胧,未见彗星的尾巴。当时位于赤经六时四十五分,赤纬(北)二十五度二十二分,向北运动。经过四天后,赤经减少十六时秒,赤纬增加了一度二十三分。 目前,紫金山天文台正在继续追踪观测。

7. 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发展小型氮肥厂促进粮棉增产 华东地区找到一条迅速发展化肥工业的途径

第2版()专栏: 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发展小型氮肥厂促进粮棉增产 华东地区找到一条迅速发展化肥工业的途径 据新华社上海六日电 华东地区最近几年在建设大型氮肥工厂的同时,还建设了较多的小型氮肥厂。这些小型氮肥厂已在全区化肥工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氮肥总产量同这个地区近年来新建大厂的产量几乎相等。 这些小型氮肥厂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江西、福建六省和上海市许多重要粮棉产区。凡是设有小氮肥厂的地区,使用了它们提供的氮肥以后,当地粮棉等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都有很大提高。 发展小型氮肥厂具有很多优越性。首先,小厂规模较小,所用的设备比较简单。近年来小厂采用先进技术生产碳酸氢铵,所用的设备更加简单,更加容易制造。一些有一定工业基础的中等城市,就可以组织中小型机械厂就地协作生产其中的大部分设备。整个工厂的建设时间,也只要一年半左右,建成投入生产以后,在三四年内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小厂用的原料也较简单。 小厂生产的碳酸氢铵跟硫铵等品种氮肥相比,虽然还存在着含氮量较低、容易挥发分解、不宜长期储存等弱点,但由于小厂产品就地销售,就近使用,运输保管时间和运输距离一般都比较短,而又便于分散贮存,因而小厂生产这种化肥,反而能够避开它的一些弱点,充分发挥它的优点。小厂生产的化肥就地供应农村,运输距离短,商业周转环节少,每吨化肥的运输费用和周转费用不过十元左右。在我国现有大型化肥厂的布点还不很均匀,而化肥的使用不仅数量大并且相当分散的情况下,小型厂有它特殊的经济意义。 华东地区对小型氮肥厂在支援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经过长期摸索研究后才给予正确的估价的。前几年,这些小厂刚建立的时候,由于缺少经验,生产的化肥产量低,成本高,长期达不到设计要求,很多工厂还经常亏本。当时曾有不少人认为这种小化肥厂不经济,不合算,不科学,没有多大作用,没有发展前途。是不是这些小厂在技术上、经济上一定过不了关?有关领导部门这几年来,一面按照国家统一的安排,在区内建设了一些大型氮肥厂,作为化肥工业的骨干,担负起支援全国农业的任务,一面在江苏、上海等地选择一些小厂作为典型,继续摸索研究改进。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改造这些小厂的途径。 中共中央华东局有关部门不久前在上海召开的华东六省一市小型氮肥厂工作会议上,总结了这几年的经验,并且经过讨论研究,根据国家计划安排,目前正在各地继续兴建一批小型氮肥厂,同时对原有的一些条件较好的小型氮肥厂进一步实行适当的技术改造和扩建,充分发挥这些小厂的潜力。

8. 蓝田猿人化石出土记

第2版()专栏: 蓝田猿人化石出土记 新华社记者 顾迈南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发现猿人头盖骨的消息公布之后,引起了国内外有关方面的很大重视。这个猿人头盖骨是怎样发现的?最近,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访问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有关科学工作者和工人。 一九六三年夏天,这个研究所新生代研究室的青年研究人员张玉萍、黄万波、汤英俊、计宏祥、丁素因和技工张宏,根据地质工作者提供的线索,来到了陕西省蓝田县。蓝田县位于西安市东南,这里的地层从六七千万年以前起,一直到现在,一层叠一层,几乎每一层都可以找到古动物化石,科学工作者说它是一部相当完整的新生代时期的“自然史篇”。这些年轻人想通过在这里的考察活动,弄清新生代时期地层的一些问题。 考察工作开始之前,研究人员向当地有关部门和群众广泛调查了化石的产区。七月四日,他们离开蓝田县城到厚镇人民公社去。长途汽车顺着巍峨的秦岭和波浪滚滚的灞河往东南走,中途突然下起雨来,汽车在名叫“前程”这个小站停下了。避雨的时候,这些年轻人和当地的农民攀谈,问他们这一带出不出“龙骨”(即化石),有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农民指着灞河对岸说,在公王村后的公王岭上有的是“龙骨”。这时,雨愈下愈大,他们看看阴沉沉的天色,觉得继续前进不可能,决定就地住下来,去公王岭考察。在当地老乡的引导下,他们在公王岭一共考察了三天,挖掘出了五箱化石,其中有三门马、直隶狼、小古熊、鬣狗等,都是早已灭绝了的古代动物。公王岭这个地点就是这样被发现的。 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一九六四年四月初,这个研究所又和其他的科学研究单位、生产部门、高等院校等十一个单位组成一支考察队,来到蓝田县。他们准备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进一步弄清新生代时期的地层问题。这个研究所除了参加填制新生代地质图外,还担负了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和古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公王岭的发掘工作是由一个小队进行的。 五月二十三日傍晚,公王岭考察小队的队长黄慰文和技工武文杰,忽然跑到大队部来找考察队长、考古学家贾兰坡。贾兰坡一看见他们,心里就打起鼓来。他想:“一定是带来了好消息,不然这两个年轻人不会冒雨跑三十多里路赶来。”一问果然不错,黄慰文笑盈盈地从怀里掏出来一个纸包,说这是技工武文杰在公王岭挖掘出来的东西。贾兰坡问他们里面包的是什么,他们笑而不答。贾兰坡接过了纸包,解了一层又一层,越解越紧张,因为包了这样多层纸,说明一定不是个平常的东西。最后一层纸解开以后,他喊了起来:“人牙!” 武文杰一九五一年来到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那时他才十六岁。象他这样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竟然能认出是猿人牙齿这件事,引起了贾兰坡的深思。他想起了自己当年参加周口店的猿人化石发掘工作和一些大名鼎鼎的外国科学家打交道时,那些外国科学家见了猿人牙齿,还支支吾吾地一时认不出来。 既然发现了猿人牙齿,就说明这一带可能还有猿人的其他东西,如果能再发现更完整的猿人化石,那将是对古人类学研究的一大贡献。公王岭的发掘工作从此引起了大队部的高度重视,贾兰坡随着也来到了发现猿人牙齿的现场。公王岭一带的化石都和坚硬的岩石、松软的泥土粘在一起,一动就破,在现场挖掘十分困难。工人和研究人员们开“诸葛亮会”商量的结果,决定用“大块套箱法”将含化石的堆积物整块地从地层中挖出来,然后运回北京在室内修理。 从蓝田运来的一百多箱堆积物到了北京以后,紧张的室内修理工作便开始了。其中单是在公王岭发现猿人牙齿的下方挖掘出来的一大箱堆积物,就有八百多斤重。这一箱化石在老技工柴凤歧的指导下,由技术工人、共产党员李公卓负责修理,全所人员对他的工作寄予很大的希望。大家天天见面就问他:“小李子,修出人来了吗?” 从八月中旬起,到十月初,他们天天坐在工作台旁专心致志地象绣花一样修理着这箱堆积物。堆积物中有很多坚硬如石头的钙质结核,当地老乡叫“窑姜石”,在野外发现的第一颗猿人牙齿就是从这种“窑姜石”里敲出来的。李公卓知道这种东西的重要性,每一块都砸开来看看,他怕放在地上砸,会砸碎了里面的化石,就放在自己的手上砸。经过一段精心细致的工作,从中修出了剑齿象、小古熊、剑齿虎、三门马、貘、大角鹿、古野牛等各种各样的古代动物化石,最后,八百斤堆积物只剩下了洗脸盆那么大一块,唯独没有猿人的任何东西。但是,他们没有灰心,没有懈怠,继续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认真细致地修下去。 十月九日下午四点,修理出了一颗牙齿,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匆匆来到李公卓的工作室,他仔细端详了刚刚修理出来的东西,十分高兴地说:“不错,是猿人牙齿!”便鼓励李公卓继续认真细致地修理下去。老科学家的叮嘱和全所同志的关切,使李公卓对待这块愈来愈小的堆积物更加细致小心了。等他修理到只剩下排球那么大一块的时候,一个奇怪的东西露了出来,人们闻讯纷纷跑来,有的说:“象鹿的头骨。”有的说:“象灵长类的头骨。”因为化石大部分还被坚硬的岩石包藏着,没有露出全貌,究竟是什么东西,人们一时还难下定论。 十月十二日上午十一时半,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又跑来了,他看了李公卓正在修理的东西,十分激动,说:“是猿人头盖骨无疑了,眉脊骨已经露出来!”消息传出以后,杨钟健和古人类学家吴汝康,以及其他的研究人员纷纷跑来。人们奔走相告,人心沸腾。研究人员们互相议论着:“这个珍贵的化石是中国人自己发现的,中国人自己发掘的,而且将由中国人自己来研究!” 这些充满了自豪的话,不是没有来由的。自从发现了蓝田的猿人头盖骨,这个研究所一些曾经参加过周口店猿人化石发掘工作的老科学家和老工人,经常想起自己当年的遭遇来。那时,反动腐朽的政府根本不肯出钱办科学事业,周口店发掘工作的经费只好依赖美国洛克菲勒基金委员会来支持。这样,全部发掘和研究工作就掌握在美帝国主义者的手里。从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七年,中国人在周口店一共发现了五个比较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和大量的猿人化石,但是中国人得到的是什么呢? “名义上是中外合作,实际上中国人对猿人化石没有研究权,中国人只能研究动物化石!”杨钟健气愤地对记者们说。 中国人不但没有研究权,自己发现的东西,外国人拿走后连看都不让再看,结果那些化石还是在美帝国主义者手里弄得下落不明。贾兰坡找出了自己当年的工作日记,上面的记载是:“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上午九点发现猿人头盖骨一个,晚上七点美国人魏顿瑞取走。”自己发现的东西只在身边呆了十个小时就不见了,这对于一个专门从事这种工作的人来说,该是什么样的心情!贾兰坡睡里梦里想再看看这个头盖骨,后来虽然看了两次,但都是趁外国人不在的时候偷看的。 在旧中国,科学家的遭遇是如此,工人又怎样呢?在一间工作室里,我们见到了老技工柴凤歧。他从一九二七年就参加了周口店的发掘工作,蓝田猿人头盖骨的最后修理工作就是他作的,当问起他是不是也修理过周口店的猿人化石时,他愤愤地说:“甭说修,外国人连让咱摸都不让摸!那时候,中国的工人只能修动物的化石!” 现在,这一切全都成了历史的陈迹了。 中国人又在自己的土地上找到了世上极其稀有的猿人头盖骨,它是个什么样子?在学术上有什么价值?在记者访问时,正在开始对它进行研究的古人类学家吴汝康从过去美国人用来保存周口店猿人化石的一个保险柜里,把它捧了出来。这是一个头顶骨很低平,头骨壁很厚,眉脊骨很突出的头盖骨。吴汝康说,原来估计它生活的时代可能比周口店的猿人稍早,距今大约五六十万年,那是根据发现它的地层和动物化石,以及它的大部分特征来判断的。现在从它的全部特征看来,更加证实原来的判断是正确的,只会比周口店的猿人早,不会比周口店的猿人迟。他说,最近在它附近的堆积物中又修理出一个猿人上颌骨和一颗猿人牙齿,经过鉴定,认为它们和头盖骨以及以前发现的两颗牙齿是属于同一个猿人的,这个猿人估计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猿人类型。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上一世纪后半期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曾经提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后来,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篇文章里,进一步阐明了人类起源的决定性因素是劳动,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类”的理论。但是,当时不但没有发现猿人的化石,就连较晚的古人化石也很少发现。 从一八九一年以来七十多年的漫长时间里,在世界范围内才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中国的周口店、阿尔及利亚的突尼芬和中国的蓝田等四个地方发现了猿人的化石。由此而引起的关于人类起源的推测,到现在还是没有定论。蓝田猿人头盖骨的发现,不仅给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扩大了猿人的地理分布,而且由于它比较原始,这就更加珍贵。专家们相信,通过对它的研究,一定能为人类起源的问题作出新的重要的贡献。

第 3 版

1. 祝贺我国选出新的国家领导人

第3版()专栏: 祝贺我国选出新的国家领导人 阿尔巴尼亚国家领导人的贺电 新华社六日讯 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收到了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人民议会主席团主席哈奇·列希,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穆罕默德·谢胡发来的祝贺他们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导人的电报,电文如下: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 在你们再次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时候,我们代表阿尔巴尼亚人民、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人民议会主席团和部长会议,并以我们个人的名义,向你们致以最衷心的祝贺。 中国人民再次选举你们担任重要领导职务,这又一次表明了中国人民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周围钢铁般的团结,以及对它的爱戴和坚定不移的信任。 祝你们在执行你们崇高的职务中,在建设社会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以及保卫亚洲和世界和平的斗争中,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祝阿尔巴尼亚人民和伟大的中国人民之间的永恒友谊和兄弟合作与日俱增,万古长青! 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人民议会主席团主席 哈 奇·列希 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 主席 穆罕默德·谢胡 一九六五年一月五日于地拉那 民主德国国家领导人的贺电 新华社六日讯 刘少奇主席收到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乌布利希发来的祝贺他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电报,电文如下: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同志: 在你重新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时候,我向你表示衷心的祝贺。祝中国人民在和平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中,取得新的成就。我希望,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 瓦·乌布利希 新华社六日讯 朱德委员长收到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人民议院主席狄克曼发来的祝贺他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的电报,电文如下: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同志: 请允许我在你重新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的时候,向你表示祝贺。 我希望,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争取和平的斗争中,取得新的成就。愿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人民议院主席约·狄克曼教授博士 新华社六日讯 周恩来总理收到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维·斯多夫发来的祝贺他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电报,电文如下: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 在你重新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时候,我向你表示祝贺。祝你和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争取世界和平的斗争中,取得成就。愿我们两个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友好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加深。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 维·斯多夫 捷克斯洛伐克国家领导人的贺电 新华社六日讯 朱德委员长收到了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民议会主席博·拉什托维奇卡发来的祝贺他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的电报,电文如下: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 衷心地祝贺你再次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借此机会,祝全体中国人民和你个人在创造性的劳动中,取得很多成就。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民议会主席 博·拉什托维奇卡 一九六五年一月五日于布拉格 新华社六日讯 周恩来总理收到了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总理约·列纳尔特发来的祝贺他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电报,电文如下: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 衷心地祝贺你再次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并祝你在工作中取得很多成就。祝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得到发展。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总理 约·列纳尔特 一九六五年一月五日于布拉格 苏发努冯亲王的贺电 新华社六日讯 刘少奇主席、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收到了老挝爱国战线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老挝民族团结政府副首相苏发努冯亲王发来的祝贺他们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导人的电报,电文如下: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你们再次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和国务院总理,我代表老挝人民、老挝爱国战线党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我们老挝人民和老挝爱国战线党深信,在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你们必将良好地完成自己所担负的重大而光荣的任务。中国人民和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解放台湾的事业中,必将获得更加巨大的成就,从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更加强盛,并在保卫亚洲和世界和平的事业中,作出重大的贡献。 祝你们身体健康,祝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日益巩固和发展。 苏发努冯亲王 一九六五年一月四日于桑怒 锡兰总理的贺电 新华社六日讯 周恩来总理收到了锡兰总理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夫人发来的祝贺他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电报,电文如下: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先生阁下: 我代表锡兰政府和人民对你重新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表示祝贺。我愉快地向你转达我们对你为贵国的进展和人民的进步不断作出的努力致以最良好的祝愿。我们锡兰期望,我们两国之间的友谊和友好进一步加强。 锡兰总理 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夫人 一九六五年一月五日 叙利亚国家领导人的贺电 新华社六日讯 刘少奇主席收到了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总统会议主席穆罕默德·阿明·哈菲兹将军发来的祝贺他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电报,电文如下: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阁下: 在阁下重新当选为共和国主席的时候,我愉快地代表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的人民和政府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阁下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良好的祝愿。祝友好的中国人民昌盛,祝阁下幸福。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总统会议主席 穆罕默德·阿明·哈菲兹将军 一九六五年一月五日于大马士革 新华社六日讯 周恩来总理收到了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总理穆罕默德·阿明·哈菲兹将军发来的祝贺他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电报,电文如下: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阁下: 在你重新当选为总理的欢乐时刻,我代表叙利亚人民和政府并以我个人名义,向阁下表示最良好的祝贺和诚挚的祝愿。祝友好的中国人民昌盛,祝阁下幸福。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总理 穆罕默德·阿明·哈菲兹将军 一九六五年一月五日于大马士革

2. 中国印度尼西亚民用航空线正式开航

第3版()专栏: 架设两国的空中友谊桥梁 加强八亿人民的战斗友谊 中国印度尼西亚民用航空线正式开航 广州各界隆重欢迎来自雅加达的首航客机 曾生副省长宴请印度尼西亚友好代表团 新华社广州六日电 中国—印度尼西亚直达民用航空线,今天在广州白云机场举行隆重的开航仪式。今天下午,一架印度尼西亚鹰航空公司的民用客机,由雅加达经金边飞抵广州。 中国—印度尼西亚航线通航印度尼西亚友好代表团,在团长、空运部部长伊斯坎达和夫人,以及副团长、空运部副部长苏哥托率领下,随开航机前来广州参加开航仪式,并应邀来我国访问。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长邝任农、副局长沈图,广东省副省长曾生和夫人,广州市副市长林西,以及广州各界二千多人,冒雨前往机场热烈欢迎。 今天随开航机到达广州的印度尼西亚友好代表团团员有:空运部副部长苏多莫、基本工业和矿业部副部长沙儒·伊斯穆南达、合作国会议员塔赫尔·塔耶布、雅加达市副市长苏翁多博士、第三副总理办公室七局局长瓦西托等。 今天白云机场上空,飘扬着中国、印度尼西亚两国国旗和无数彩旗。下午四时五十分,鹰航空公司的开航客机,在震天的锣鼓声和欢呼声中着陆。当伊斯坎达和夫人、苏哥托等印度尼西亚贵宾走下飞机时,邝任农、曾生和夫人等迎上前去,向客人们热烈祝贺。一群少先队员,向全体客人献了花。 接着,在机场上举行了隆重的开航仪式。邝任农首先讲话。他说,今天,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人民,都高兴地注视着两国开航这件事。因为这一航线的开航,标志着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八亿人民的友谊又向前发展了。让我们热烈地祝贺中国、印度尼西亚航线通航的成功。 邝任农说,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人民之间悠久的友谊,近年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我们两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维护独立自由的斗争中,成了亲密的战友。中国人民坚决支持印度尼西亚人民反对“马来西亚”的正义斗争。他还说,这条友谊航线的开航,不仅能够增进两国的友好关系,而且将会对亚非拉人民的合作事业作出贡献。他最后衷心贺愿,中国印度尼西亚两国人民共同建立起来的空中友谊桥梁,永远畅通无阻。 伊斯坎达在热烈的掌声中讲话。他说,我们给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带来了苏加诺总统和印度尼西亚人民的友谊。印度尼西亚人民和中国人民是进步的、革命的。我们两国人民在很久以前就建立了友好的关系,这次通航将促进这种友好关系。这条航线还经过我们战友的国家——柬埔寨的金边,因而也有利于发展新兴力量国家人民的友谊。新兴力量国家有崇高的理想,这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要建立一个没有民族压迫民族,没有国家压迫国家的新世界,让人民都和睦地相处。 伊斯坎达说,目前,印度尼西亚正处于反对新殖民主义产物“马来西亚”斗争的高潮。苏加诺总统决定,如果傀儡联邦“马来西亚”被当作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成员,印度尼西亚将退出联合国组织。我们的斗争,必将得到中国人民的支持。他最后高呼印度尼西亚、中国友好万岁。 专程从北京到广州参加开航仪式的印度尼西亚驻中国大使查禾多和夫人、参赞巴伦和夫人,印度尼西亚鹰航空公司驻中国经理李文龙,今天也到机场参加了开航仪式。 新华社广州六日电 广东省副省长曾生和夫人,今晚举行宴会热烈欢迎随开航机前来中国访问的中国—印度尼西亚航线通航印度尼西亚友好代表团团长、空运部部长伊斯坎达和夫人,副团长、空运部副部长苏哥托,以及代表团全体人员和开航机机组人员。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长邝任农、副局长沈图,广州部队首长龙道权空军少将,广州市副市长林西,以及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出席了今晚的宴会。 在洋溢着友好热烈气氛的宴会上,曾生和伊斯坎达先后讲了话,共祝中国、印度尼西亚友谊万古长青! 印度尼西亚驻中国大使查禾多和夫人、参赞巴伦和夫人,印度尼西亚鹰航空公司驻中国经理李文龙,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广州站经理锡迪奎也应邀出席了宴会。 新华社雅加达六日电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直达民用航线今天上午正式开航。 由印度尼西亚空运部长伊斯坎达和夫人、政府高级官员和公众人士组成的印度尼西亚友好代表团今天乘印度尼西亚鹰航空公司的飞机经金边前往广州。 飞机起飞前,在机场举行了开航仪式。印度尼西亚陆运、邮电和游览部长希达雅特,内政部长苏马诺,全国发展计划部长苏哈托,公共卫生部长沙特里约,雅加达市长亨克·安统和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姚仲明等几百人出席了仪式。 伊斯坎达在仪式上发表讲话说,建立这条国际航线是两国人民渴望已久的大事,它将进一步加强发展中的印度尼西亚、中国和柬埔寨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他表示相信,加强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之间的友谊将进一步促进两国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斗争。 他说,苏加诺总统关于印度尼西亚将退出联合国的决定“使我们更坚决地履行革命任务和努力加强同新兴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同中国和柬埔寨的关系。” 姚仲明大使在讲话中说,这条航线的开航标志着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友好关系的加强,这是为巩固两国之间的友谊桥梁而作出的努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他表示确信,这条航线将为两国间更加亲密的友谊和更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铺平道路。

3. 阿尔巴尼亚去年工农业双丰收

第3版()专栏: 粉碎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经济封锁 满怀胜利信心跨进新的一年 阿尔巴尼亚去年工农业双丰收 工业总产值增长约百分之七粮食作物增产约百分之十六 据新华社地拉那六日电 本社记者报道:过去一年中,英雄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在以霍查为首的劳动党的正确领导下,以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创造性的劳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经济封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战线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在,他们怀着胜利的喜悦和充分的信心跨进新的一年——宏伟的第三个五年计划(一九六一——一九六五年)的最后一年。 一九六四年是阿尔巴尼亚工业建设大发展的年份,工业生产计划完成百分之一百点三,工业总产值约比一九六三年增长百分之七。这一年还是阿尔巴尼亚解放二十年来农业收成最好的年份之一,粮食作物大约比一九六三年增产百分之十六,其中小麦增产约一倍。 过去一年内,阿尔巴尼亚各工业部门试制成功许多新产品,产品质量也都有所提高。据工业部公布的材料,各工厂制成了许多过去一向依靠进口的机器零件和日用工业品,其中重要的新产品达四十七种。一九六四年各工厂生产的机器设备另件、棉布、针织品和食品罐头等的质量比过去有较大的提高。许多全新的工业项目在一九六四年投入生产,如地拉那电线杆厂、地拉那面包厂、库克斯炼铜厂、科尔察纺线和染色厂。 一九六四年阿尔巴尼亚农业生产情况很好。阿尔巴尼亚农业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目前正在朝着粮食自给的目标前进。这一年的农业收成是解放二十年来最好的年份之一。由于各地贯彻了劳动党中央二月全会关于增产粮食,发展山区和丘陵地区粮食生产的决议,并在深耕、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等方面采取了措施,因此,粮食显著增产。粮食作物大约比一九六三年增产百分之十六,其中小麦约增产一倍。其它农产品的收成也很好。同一九六三年相比,甜菜增产百分之二十一点四,蔬菜增产百分之五,水果增产百分之三点四,葡萄增产百分之一百一十七点七。一九六四年,国家对农业进行大量投资,耕地面积扩大了一万七千公顷,拖拉机增加了百分之九点八,灌溉面积比一九六三年增加了五千公顷,施用的有机肥料增加了百分之十二。 作为阿尔巴尼亚国民经济重要部门的畜牧业的情况也很好,预计大牲畜将比一九六三年增加一万头,绵羊增加六万头,山羊增加五万头,家禽增加十六万只,牛奶增产百分之四,蛋品增产百分之六。 由于劳动党的教育和正确领导,阿尔巴尼亚广大农业劳动者的社会主义觉悟大大提高。一九六四年,他们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向国家缴售的粮食比一九六三年增加百分之二十八、甜菜增加百分之四十、肉类增加百分之十二、牛奶增加百分之十。 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阿尔巴尼亚的对外贸易和国内市场供应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对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封锁已经破产。一九六四年阿尔巴尼亚的对外贸易总值比一九六三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五,其中进、出口各增加百分之十。目前,阿尔巴尼亚同三十七个国家有贸易关系。国内市场的供应也日益增多,人民的日用消费品供应情况日益改善。在过去的一年内,棉布、肉类、牛奶和蔬菜的销售量分别增加了百分之十一至百分之十六点五。 现在,当阿尔巴尼亚人民胜利进入一九六五年的时候,各工矿企业的职工和广大农民正在热烈讨论新的一年的生产计划。预计这一年的工业总产值将比过去的一年增长百分之五,农业总产值将增长百分之六点五。

4. 各国公众继续抗议巴西当局非法判决 老挝爱国战线党副主席要求巴西当局恢复中国人员自由

第3版()专栏: 各国公众继续抗议巴西当局非法判决 老挝爱国战线党副主席要求巴西当局恢复中国人员自由 据新华社五日讯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公众组织和舆论界进一步揭露巴西当局对九名中国人员判决的非法和荒谬,一致要求立即释放这些中国人员并保证让他们返回祖国。 墨西哥—中国友好协会四日发表声明指出,巴西当局对中国人员的“审讯和判决是世界上记得起的最可耻的司法丑剧之一”,对他们的“起诉是不公正的,审讯是荒谬的,判决是藐视法令的”。 声明驳斥了巴西军事法庭强加给中国人员的所谓进行“颠覆”活动的罪名。声明责问道:这些中国人“企图推翻”的是什么政府呢?不可能是允许他们进入巴西的古拉特政府,也不可能是现在统治巴西的军人政府,因为他们在进入巴西时并不知道这些军人要推翻古拉特政府。声明号召全世界维护正义的人士抗议巴西当局的非正义行为。 最近一期刚果(布)《独立》周刊发表文章指出,巴西当局对九名无辜中国公民的判决是“一个大阴谋”。文章说:“刚果人民反对这种明目张胆的不公正行为,反对这种反常的判决,要求国际法得到遵守,恢复这些中国公民的自由,让他们返回他们的家庭和祖国。” 阿拉伯律师联合会秘书长沙菲克·阿希达特四日从开罗向巴西政府发出的抗议信说:“阿拉伯律师联合会在研究了巴西军事法庭根据凭空捏造的罪名——提出这种罪名同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目的直接有关——对九名中国人员进行审讯的情况以后,断定:对九名中国人员的控告、审讯和判决,违反了司法的真正标准和国际法准则,同时也侵犯了基本人权。” 越南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越南法律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阮成永对巴西当局这种下流的残暴的行为表示愤怒。 也门建设和发展银行总行长阿塔尔二日对新华社记者说,巴西当局对九名中国人员的控告和判决“都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和非法的”,“巴西当局应当释放他们和保证让他们重返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华社六日讯 康开消息:据寮国战斗部队电台五日广播,老挝爱国战线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西吞·库马丹一日在桑怒发表声明说,老挝爱国战线党完全支持中国政府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的声明,强烈反对巴西当局对九名中国人员的非法判决,并且要求巴西当局立即撤销这个卑鄙判决,立即恢复这九名中国人员的自由。 声明指出,这九名中国人员到巴西工作是得到巴西当局同意的,因此,巴西当局对他们的非法拘禁和判刑,是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动,是执行美帝国主义的命令,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挑衅的行动。

5. 马里总统新年文告指出帝国主义挡不住历史车轮前进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是亚非拉人民的胜利 阿尔及利亚外长说中国将在世界上起巨大作用

第3版()专栏: 马里总统新年文告指出帝国主义挡不住历史车轮前进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是亚非拉人民的胜利 阿尔及利亚外长说中国将在世界上起巨大作用 新华社巴马科电 马里总统莫迪博·凯塔一日发表新年文告说,作为防御措施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原子弹,也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原子弹。中国的原子弹是和平的炸弹,是人类需要的正义的、名副其实的和平的炸弹。 凯塔总统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充当恫吓讹诈手段的核垄断,因此它受到一切渴望和平、幸福、安乐的人民的欢呼,而遭到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派的责难。他指出,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而且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胜利。 他说,中国当局深信人是决定一切的因素。中国政府在自己的原子弹爆炸以前和以后,始终主张召开世界会议,由世界所有的国家达成协议,禁止生产和使用核武器、全面和彻底销毁一切现有的储存。这项建议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各国人民完全赞同这一建议。 莫迪博·凯塔在文告中对一九六四年的国际形势作了分析。他说,世界人民的斗争性和他们的团结有了增强,人民的力量不断增长。与之相反,帝国主义的困难却越来越大。和平人民在一九六四年曾遭到更加空前的粗暴侵略和极端的暴力。他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歇斯底里的狂怒只是它们无法阻挡历史车轮前进的绝望表现。 马里总统指出:“解放斗争在一九六四年有了质的发展。”他说:“在我们大陆上仍然处于殖民统治下的地方,人民不管有没有武器都在加紧进行英勇的斗争。” 他在谈到美国总统选举的时候说,难道还要对新的民主党政府有什么期待吗?美国目前对刚果的干涉、美—比对刚果爱国者的侵略以及目前在联合国大会上的重要的公开辩论已经及时地敲起了警钟。 他着重提到非洲的统一事业。他说:尽管新殖民主义者及其代理人施展阴谋,在非洲统一组织的年会上,还是庄严地重申了争取非洲统一、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斗争纲领。 新华社阿尔及尔一日电 阿尔及利亚外交部长布特弗利卡对《非洲革命》周刊记者发表谈话时强调指出:“人民中国同很多非洲国家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我们为此感到高兴。因为我们了解并且赞赏人民中国在合作方面所能作出的努力”。 他说,许多非洲国家在一九六四年承认了人民中国,这是一件大事。他说,人民中国将在世界上起着巨大的作用。 布特弗利卡在谈话中谴责美、比帝国主义对刚果人民的侵略和屠杀时,强调指出:“非洲国家都憎恨帝国主义者对刚果的干涉,认为这种干涉是对刚果的尊严和主权的侵犯,这一情况有助于提高非洲的觉悟和加强非洲人民的团结。而且这种团结几乎立即就表现为行动,因为帝国主义只懂得、也只向行动低头。” 他说:“非洲经过帝国主义强加于它的这场考验而壮大了。” 他又说:“阿尔及利亚将同所有善良的非洲人一道,继续为在刚果、整个非洲和全世界迅速实现和平和正义、为巩固各国人民的自由而奋斗。”

6. 朝柬舆论强烈谴责美国核潜艇到亚洲进行核威胁 亚洲人民决不容许美帝横行东南亚

第3版()专栏: 朝柬舆论强烈谴责美国核潜艇到亚洲进行核威胁 亚洲人民决不容许美帝横行东南亚 新华社平壤五日电 《民主朝鲜报》今天发表文章,强烈要求美帝国主义立即从亚洲撤走其原子潜水艇和撤除、撤销在亚洲的全部军事基地和军事人员。 文章强调指出,朝鲜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决不能容忍美国原子潜水艇横行于东南亚海面。 文章说,美帝国主义者派遣原子潜水艇到亚洲海面是对亚洲人民的核讹诈,是对亚洲安全与和平的严重挑战。 文章指出,美帝国主义看到亚洲各地的反美斗争进行得如火如荼,准备对亚洲各国人民进行新的侵略战争。而亚洲人民决不会让美帝国主义达到它的侵略目的。要是美帝国主义坚持其轻率的阴谋,定将加速其末日的到来。 据新华社金边五日电 柬埔寨新闻社今天发表评论指出,美国派遣北极星导弹核潜艇到亚洲海面的行动是对亚洲的核威胁。 评论指出,这一行动进一步暴露了莫斯科条约是一个骗局。美国要保持其核垄断,要在它所选择的时机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核武器。 评论指出,美国一向妄图利用自己的核武器提高已遭到严重损害的美国的声望,并保持在亚洲和非洲的统治。 评论说,当然美国的弹道导弹能摧毁亚洲的一部分和屠杀几千万亚洲人。但是它能重新使亚洲变成殖民地吗?只有疯子才会这样认为。要消灭将近十亿决心要过自由生活的人民是不可能的。毛泽东主席说得对,决定人类命运的是人民而不是原子弹。

第 4 版

1. 印度尼西亚公众支持苏加诺总统决定 万隆群众集会通过决议号召新兴力量起来改组美英控制的联合国 苏加诺总统命令暂时禁止平民党活动以维护民族团结

第4版()专栏: 印度尼西亚公众支持苏加诺总统决定 万隆群众集会通过决议号召新兴力量起来改组美英控制的联合国 苏加诺总统命令暂时禁止平民党活动以维护民族团结 新华社雅加达六日电 印度尼西亚公众继续表示完全支持苏加诺总统关于退出联合国的决定。 万隆人民在三日举行的群众集会上通过决议,完全支持苏加诺总统的决定,并且号召一切新兴力量改组长期以来受美英帝国主义控制的联合国。 印度尼西亚民族阵线副秘书长贾姆比克昨天对报界说,联合国决不反映亚非新兴力量的利益,而是在破坏他们。 他号召人民提高民族警惕,并准备对由于印度尼西亚对联合国采取坚决态度而可能发生的事件。 印度尼西亚大学学生会指出,对于印度尼西亚人民来说,这个决定是最珍贵的新年礼物。它指出,“马来西亚”进入联合国安理会是美英帝国主义企图损害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和人民的威信的卑鄙阴谋。 印度尼西亚科学家协会指出,这个决定完全符合整个印度尼西亚民族的愿望,因为他们对受美帝国主义者控制的联合国不抱任何幻想。 印度尼西亚贫民主义妇女运动说,印度尼西亚的坚决态度是符合反对帝国主义和一切形式的新殖民主义的印度尼西亚民族的革命精神的。 印度尼西亚伊斯兰联盟党和印度尼西亚大学生联合会等群众团体也都表示支持苏加诺的决定。 新华社雅加达六日电 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今天发布一九六五年第一号命令,命令暂时禁止平民党的活动。 苏加诺是行使他作为总统、印度尼西亚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国家最高作战司令部总司令的职权而发布这项命令的。命令说,从现在开始,暂时禁止平民党的一切活动,包括这个党的中央委员会、各级委员会和支部及其所属群众组织和其他机构的领导人和成员的一切活动。 命令说,违反这一命令的人将受到惩处。 命令说,为了加紧执行两项人民命令以对付“马来西亚”,现在在革命力量和进步的民族力量内部产生的分裂现象必须加以制止和阻止。 命令说,整个社会,包括各群众组织和各政党的一切活动,都应当把矛头指向粉碎新殖民主义的产物“马来西亚”。所以需要暂时禁止平民党的活动。

2. 坦桑尼亚强烈抗议美刊诬蔑 坦报指出美国资本御用报刊一直散布敌视宣传

第4版()专栏: 坦桑尼亚强烈抗议美刊诬蔑 坦报指出美国资本御用报刊一直散布敌视宣传 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四日电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政府今天在这里发表声明,最强烈地抗议美国《时代》周刊在新年中对联合共和国及其领导人的诬蔑。 声明说:“美国《时代》周刊一月一日发表的关于总统最近访问桑给巴尔和奔巴一事的题为《坦桑尼亚》一文的语调使共和国政府极为不愉快。 “虽然文章的标题用了我们共和国的新名称‘坦桑尼亚’,但是文章肆意嘲笑我们的联合共和国,并故意不提共和国的成就。大家知道,报道总统的桑给巴尔和奔巴之行的记者中没有《时代》周刊的记者。无怪他捏造的消息不同于其他更称职的记者所报道的真实消息。美国《时代》周刊的文章语气轻蔑,显然要贬低我们联合共和国和共和国领导人的威信。”声明说:“坦桑尼亚政府最强烈地抗议美国《时代》周刊对我们联合共和国的虚假报道和对我们尊敬的领导人的嘲笑。政府对美国《时代》周刊所使用的恶劣语言感到遗憾,这种语言不仅有损美国人民的名誉,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损害美国人民和坦桑尼亚人民的良好关系。” 据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五日电 坦桑尼亚《民族主义者报》今天严厉谴责美国《时代》周刊对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和它的领导人的恶毒诬蔑。 《民族主义者报》的社论指出:《时代》周刊的这篇报道是“影射谩骂和恶毒的捏造”,是“谎话连篇、装模作样”,它“完全不顾事实真相”。 社论说:“看过《时代》周刊的人都十分熟悉,使用低级趣味的冷嘲是这家杂志特别精通的手法,它就是拿坦桑尼亚的非洲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总统这次访问的安排来进行嘲笑的。” 社论指出:美国资本家的御用报纸一直散布敌视坦桑尼亚的宣传,在桑给巴尔革命期间更为突出。社论说:“一年前,当他们匆匆忙忙派他们的代理人到桑给巴尔歪曲报道那里的革命时,他们干的就是这一套。”“当《新闻周刊》记者杰克·纽京特之流取得了立脚点的时候,人们发现他们拿的护照是与美国军方有瓜葛的。” 社论还抨击了《时代》、《新闻周刊》以及诸如此类的刊物的“冷战战士”在处理关于非洲的报道时所采取的“种族主义态度”。

3. 加纳《火花》周刊谴责美帝侵略非洲 非洲人民应拿起武器反对敌人

第4版()专栏: 加纳《火花》周刊谴责美帝侵略非洲 非洲人民应拿起武器反对敌人 新华社阿克拉二日电 加纳《火花》周刊在最近一期发表社论说,美帝国主义对非洲的侵略、颠覆和渗透,特别是它对刚果(利)的明目张胆的干涉,“使非洲人看清了美帝国主义比在这个大陆上活动的其他一切帝国主义都更加厉害,更加顽固、凶恶和猖獗”。 社论说,非洲人民“已经到了除了拿起武器来反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以外没有其他的路可走的地步了”。 社论在回顾一九六四年非洲人民在反帝斗争中不断取得的胜利时指出:“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在非洲人民面前进一步名誉扫地和暴露了。” 社论谴责美帝国主义侵略刚果(利)和支持南非的种族隔离。 社论还谴责美国和北大西洋集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军事和经济上支持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在安哥拉和莫三鼻给进行殖民战争。

4. 美报刊展望新年满目凄凉一片哀叹 约翰逊面对全球反美风暴无法招架

第4版()专栏: 美报刊展望新年满目凄凉一片哀叹 约翰逊面对全球反美风暴无法招架 据新华社六日讯 纽约消息:美国一些资产阶级报纸和通讯社在新年伊始展望未来局势时,悲叹美国的侵略和战争政策在世界各地处处碰壁。 《纽约时报》四日刊载的一篇文章写道:“一九六五年,看来又会是有着挑战的一年,特别是对美国来说是这样”。“美国在跨入新的一年时面临的外交政策问题惊人地增多了。” 文章在回顾去年世界各地的反美斗争时指出,南越和刚果(利)是使美国最为头痛的两个“最危险的冲突地点”。在南越,“年终时,一切都是一团糟。一九六五年的前景是:更多的动乱,更多的政治和军事的挫折以及越共(按指南越人民武装)在乡村和城市的力量的增长。美国和越南(南越)的反共领导人如果还能把这场斗争拖一年,那他们就该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了。” 文章接着写道:“在非洲,刚果的局势已经变成了多数非洲人同美国及西欧国家之间的一场广泛的冲突。” 《纽约时报》在四日的一篇社论中,要求美国“环视一下全世界,看看事物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今天的生活……是多么无法控制。” 社论承认,美国在世界各地已经遭到和将要遭到的各种困难和挫败,是由于美国到处进行干涉、侵略的结果。社论写道:“对美国的对外政策若有任何根本性的批评的话,那就是美国……作得太过火,试图作的事情太多,对世界上一些地区的事务进行干预,而在这些地区,美国的参与对我们的安全来说是不必要的,有时是不受欢迎的,而且一般都是花费很大和危险的。” 美联社记者戴维斯三日在一则述评新闻中写道:约翰逊在他当选总统的任期的一开始,“就将面临一个充满了麻烦地区和出事地区的世界”。 他指出:在南越,“战争正在慢慢地输掉”。在新的一年内,“脆弱的南越政府”可能垮台,“而这又可能导致美国的失败和撤离,从而在东南亚、远东和全世界引起灾难性的后果”。 在刚果(利),美国支持的“冲伯的形象在其他许多非洲国家领导人中间是不好的”,美国对冲伯的支持和对刚果的干涉,使美国同一些非洲国家的关系“增添了紧张”。戴维斯承认,刚果问题按照美国的意愿得到“解决”的“前景是黯淡的”。 关于拉丁美洲,他说,“潜在的麻烦地点仍然存在。” 这家通讯社同一天从吉隆坡发出的一则述评着重谈到了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凄凉”前景。这则述评写道:“在新年开始时,美国在东南亚的情况是凄凉的,它的威信和影响在急剧地走下坡路。” 述评指出,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最严重的打击是在南越遭受的;在那里,在一项可能是要失败的事业中,美国在军事义务的重压下正处于一种站不稳的局面”。 述评接着写道,在过去一年内,“美国的影响”不仅在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里“遭到了可以预见到的挫折”,而且,“最近,‘美国佬滚回去’和‘美国人滚蛋’的口号在极少可能听到的地方——坚决亲西方的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也听到了”,而“这些口号是在美国在世界的这个决定性地区的形象不能再受损害的时候出现的”。 述评写道:在“马来西亚”,“人们在议会和报纸上提出了美国‘吸血’和‘谋求暴利’的指责,并在这里(按指吉隆坡)的美国使团办事处贴上了这种标语。已经发动了一个温和的‘美国佬滚回去’的运动,要求美国和平队离开。” 在菲律宾,美国驻军开枪杀人的事件,已经“在美国的这个前属地引起了示威和空前响亮的反美叫喊。”这则述评表示担心,“日益高涨的菲律宾民族主义”可能在今后“为美国造成更多的麻烦”。

5. 贫困——美国社会的一种痼疾

第4版()专栏: 美国的贫困 贫困——美国社会的一种痼疾 失业和贫困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痼疾。企业的开工不足、垄断兼并造成的中小企业的倒闭、传统工业部门的衰落、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把成千上万的工人抛向街头。 在美国各大城市里,到处都有在饥饿线上挣扎的失业工人。例如在芝加哥有一个名叫“失败之路”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有三十八座设有鸽子笼式房间的“旅馆”。这些旅馆的大部分住客是无家可归的老年失业工人。不久以前美国出版的《在繁荣之中》一书是这样描写这些“旅馆”的:一走进这些“旅馆”,就感到“臭气如此强烈,以致好几天喉头都不舒服。尿、呕吐物、破烂的袜子、人的汗水发出混合的味道。此外,还有辨别不出来的臭味”。“旅馆”住客除了一张破床、几件衣服以外,几乎一无所有。他们的死亡率极其惊人。一到晚上,到处是绝望的哀叫和叹息。“一个老人在夜里喊叫说,‘上帝,求你可怜可怜我的灵魂。我病了,我快要死了!’从另外一个小卧室传来了一个人的吼声,‘你这个杂种,闭上你的嘴!’”《在繁荣之中》的作者说,这些旅馆每天中午派有专人巡视各个鸽子笼,收殓尸体,平均每天至少收殓一具。 在工业垄断资本和大农场的剥削和排挤下,美国大批农民和农业工人流离失所,陷入失业和贫困的深渊。美国《民族周刊》说,在美国,“最贫困”的地区,决不仅是被称为“死亡之谷”的阿巴拉契亚山区。 《民族周刊》举出密苏里州包括六个县的布特迪耳区为例:这个区里的现在的穷人,在经济恐慌时期和战争繁荣时期也是贫困的。“当政客们和经济学者们正在就适当的失业水平、农业收入、生活费用进行争论的时候,布特迪耳的贫困并无变化”。“布特迪耳一直是经济极端化的地方。少数人非常富裕,许多人极其贫困,而介于中间的人却不多”。“贫困的人突破贫困的积极性并不大,因为世世代代以来,除了贫困以外,他们不知道别的生活方式;而非贫困的人,对于农业工人的贫困生活也看惯了,认为没有什么奇怪。” 农业工人在美国是“被遗忘了的人”,而流动的受雇的农业工人的境遇更为悲惨,他们往往连衣服都没有。 (德)

6. 致命的溃疡

第4版()专栏: 致命的溃疡 美帝国主义在全世界竭力吹嘘美国的“富有”和“繁荣”。约翰逊四日向国会提出的“国情咨文”,说什么“我们正处在一切国家历史上的经济福利的最大高涨中”,“美国经济继续享受繁荣。”事情真是这样的吗? 美国垄断资本依靠了加紧扩军备战,对外加强侵略和扩张,对内更加露骨地剥削美国人民,和利用消费信贷制造虚假的购买力等等手段,使得美国在一九六○到一九六一年的经济危机以后,出现了四十多个月连续“繁荣”的“奇迹”。对于获得了更多的利润的美国垄断资本来说,美国的确是一个天堂。 但是,这件“繁荣”的外衣遮掩不住美国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溃烂的脓疮。本报今天发表的一组文章和资料,揭露了美国的贫困。这些文章和资料所报道的虽然远不是美国人民贫困的全部事实,但已可看出,千千万万的美国工人、农民和黑人,过的是同美国垄断资本家多么不同的一种生活方式。美国人民的这种贫困、失业和饥饿,是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美国垄断资本的天堂,正是建筑在美国劳动人民的地狱上面的。 美国劳动人民的贫困,是埋藏在美国垄断资本宝座底下的一座火山,是美帝国主义机体上致命的溃疡。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垄断资本“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变本加厉,使无产阶级的生活更加没有保障,资本的压迫更加严重,从而使阶级矛盾尖锐到空前的程度”。现在,美国统治集团正在惴惴不安地害怕一次新的经济危机将要到来,同时,许多迹象表明美国国内的阶级矛盾正在日趋尖锐。生活在美国社会底层的广大美国工人、农民和黑人,在全世界革命形势的影响下,越来越坚决地投入了斗争。 这种情况迫使约翰逊政府在吹嘘美国的“繁荣”的同时,不得不承认了美国广大人民的贫困。他企图把美国垄断资本的盛宴上的一点残羹冷饭拿来搞什么“向贫困宣战”,用一些无济于事的小恩小惠来麻醉美国人民,缓和阶级矛盾,以便在国家机器的暴力镇压配合下,维护和巩固垄断资本的统治。 但是,垄断资本的日益富有和美国劳动人民的日益贫困,这是美国社会制度的孪生子。不消灭垄断资本,就不能消灭美国的贫困。能够解决美国劳动人民的贫困问题的决不是任何一个垄断资本的佣仆,而只能是起来推翻垄断资本统治的美国人民。历史无疑将证明这个越来越被美国人民认识了的真理。 南枝 (附图片) 流动受雇的农业工人境遇悲惨,没有足够衣裳穿。 图中的父子俩只好披着收豆子的布袋。 新华社发

7. 迷惘的一代——失业青年

第4版()专栏: 迷惘的一代——失业青年 《另一个美国》一书的作者哈林顿在《纽约时报》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迷惘的一代——失业青年》的文章,报道了美国成百万青年失学失业走投无路的情况。以下为哈林顿的这篇文章的节译。 在政府一九六四年提出经济机会法时发表的声明中,有一段说得很坦白的话:“在一九六三年十月,有七十三万个十六岁到二十一岁的年轻男女失学和失业。这样的人在一年中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二。” 六十年代内,大约将有二千六百万人加入劳动大军。 没有必要猜测未来,目前的情况已经够明显了。就人力发展和训练法提出报告的众议院委员会说,在一九六二年五月到一九六三年五月间劳动大军增加了一百二十万人,而职业的名额只增加了九十万。这个委员会的报告说,“在失业数字这样的上升中,受影响的几乎全是劳动市场上的十六岁到十九岁的青年。他们的失业率上升到百分之二十以上,比成年劳动力失业率约高三倍。” 这些统计数字是保守的。一个没有工作可做的青年必须是在劳动市场上找职业才正式算是失业者。但是,据劳工部长维尔茨说,现在有三十万以上的年轻人没有上学,没有工作,也没有寻找工作。他们只是在社会上流荡。几乎不用说,在六十年代的这个迷惘的一代中“非白人”占的比例特别大。关于年轻穷人的另一个重要事实是,他们多半是穷人的儿孙。总统的经济报告相当详细地说出了美国贫穷的遗传特性。现在被划为贫穷的家庭中,有百分之六十四的家庭的家长没有受满八年制教育,有百分之六十七家庭的父亲没有小学毕业文凭。 的确,失学和失业的青少年在社会上获得立足的机会已经变得非常制度化,以至于政府不得不直截了当地承认它,甚至无法根据人力发展和训练计划来帮助他们中间最走投无路的人。 在开始作这种努力时,据认为大问题只是职业训练问题,但是接着人们就象众议院一个委员会所说的那样认识到,“……在发现了就业机会和订出了必要的计划以后,绝大多数失业者却通不过就业考试。事实上许多人甚至没法参加测验,因为他们既不能读又不能写。”因此,出现了一个令人难以相信的事实:从全国来说,每八个失业者中只有一个人有资格利用就业机会。 最后,对这些数字还需要从社会意义上作出估计。许多证据表明,青年的绝望情绪表现为采取自暴自弃的暴力行为和毫无目的的行动。例如,最近有个调查报告说,在纽黑文,有百分之十八的中学毕业生和百分之四十八的中途失学者曾经因为犯罪而遭到一次或一次以上的逮捕。

8. 约翰逊为美国人民“减税”的真相

第4版()专栏: 约翰逊为美国人民“减税”的真相 继承了肯尼迪衣钵的约翰逊,曾经把一九六四年二月美国国会为讨好美国垄断资本而通过的一百一十五亿美元的减税法案,说成是他的一项“仁政”。在一九六四年竞选总统时,约翰逊为了“锦上添花”,又故意透露他要在今年把美国的联邦消费税也加以削减。被沉重的赋税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美国人民,在约翰逊的娓娓动听的许诺下,照理说都应当如释重负、额手称庆,但事情却并非如此。 去年十二月十四日出版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揭穿了这个秘密。这家杂志在一篇题为《一九六五年的赋税会增加吗?》的文章中,为美国纳税人算了一笔账。结论是:“归根到底,‘一九六五年’大多数纳税人都不会比以往的境况更好。” 这家杂志提出这一论据的理由很简单:美国国会一九六五年将通过的增税法案远比它通过的减税法案为多。首先,约翰逊将用增加养老金的名义,要国会通过一项能从美国纳税人工薪中每年多挖走十五亿美元的法案。其次,他将在给老年人“医疗照顾”的名义下,要国会批准从美国纳税人口袋中再拿走十七亿美元的工薪税。此外,他已取得国会同意,从一九六六年起每年增收二十二亿美元的社会保险税(税率将从现在的百分之七又四分之一增加到百分之八又四分之一)。仅仅这三项税,就为美国纳税人增加了一笔五十四亿美元的沉重负担。 约翰逊的“减税”又怎样呢?除了美国国会一九六四年的减税法案规定的今年要减少个人所得税三十八亿美元以外,就只有约翰逊所含糊承诺的对联邦消费税的削减。可是,这项减税的数字还没有确定;国会是否会顺利通过,也是未知之数;通过了,纳税人能否得到实惠,又是一个大疑问。因为美国制造商和零售商在削减联邦消费税后,必将随之抬高物价以增加它们的利润。《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招认说,即使国会通过,这也是对商人的又一次赠送,美国一般消费者不会因联邦消费税的减少而得到多大好处。 在约翰逊的“仁政”下,美国一般纳税人的负担又开始出现迅速上升的趋势。但是这还不是美国纳税人的全部恶运,因为这里没有把美国州和地方的直线上升的苛捐杂税算进去,而这些税正好是目前上升最快,使美国人民最感到头痛的沉重负担,仅在一九六四年一年就增加了二十亿美元。关于这类税的猛增情况,从去年十一月三十日一期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提供的一个图表(下图)就可以看出: 约翰逊口口声声表示要解除民困,但他的所作所为恰好证明了相反的情况。他在“减税”问题上玩弄的鬼花样就是最清楚的例子。 (震)

9. 美国人民债台高筑

第4版()专栏: 美国人民债台高筑 美国新闻处为一九六四年的美国经济作总结时,曾用了“高度的繁荣”和“国内形势几乎好得不能再好”等骗人的字眼。但是,它却避而不谈美国经济中一个十分可怕的阴暗面:人民负债的沉重。 一九六四年,美国各大公司获得了破纪录的利润,国内汽车业和建筑业的生意都在上升。但是,美国的私人债务和破产案件也创造了新的惊人纪录。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一九四五年,美国私人债务的总和是二百三十四亿美元,一九五○年增为六百四十四亿美元,一九五五年更增到一千二百二十六亿美元,一九六○年再增加为一千九百零二亿美元,一九六三年高达二千四百一十六亿美元。估计一九六四年将增达二千六百三十五亿美元,为一九四五年的十一倍。 美国人民的欠债这样大幅度的增加,是因为赊账已经成了美国的生活方式。今天,在美国,人们不但买汽车、购房屋、添家具、做衣服可以赊账,而且住旅馆、看戏、坐飞机、旅行等等,也可以赊账。在各大公司竞相用分期付款、赊购等办法引诱顾客的情况下,人们的债务自然会逐年上升。而当他们一旦因失业、疾病,无法继续还债时,就只有宣布破产,听凭债权人把赊销的货物收回。根据美国原商务部的统计,截至一九六四年六月三十日为止的一年中,美国有十五万七千人宣告破产,这个创纪录的数字相当于一九五五年数字的三倍还多。 在美国人民的收入遭到不断压缩的情况下,美国垄断资本为解决国内市场狭隘和产品“过剩”的问题,不得不采用寅吃卯粮,预支美国消费者购买力的办法。它们的所谓“繁荣”,就是这样产生的。去年四月二十七日一期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坦白承认:一九六一年年中以来的美国经济的上升,主要是依靠人们债务的增加,特别是私人债务的增加。六月十七日出版的《华尔街日报》把这个问题说得更清楚:“最近(美国)经济的增长有很大部分显然是靠负债,所以,负债额增加速度的减慢将会妨碍企业的整个发展速度。” 美国私人债务的增长能不能这样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呢?一九四六年,美国人平均用他们收入的百分之七还债。一九五四年增加到百分之十六。现在这一比率已达到百分之二十一点六,破产案件也达到空前纪录。在这种债务日益接近危险点的情况下,一些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得不把私人债务的上升已看作是一枚“正在缓慢地嘀嗒嘀嗒响的定时炸弹”。 美国私人债务的增长正在严重地削弱美国国内市场的购买力,从根本上威胁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因此,约翰逊在今年的“国情咨文”中不得不把美国经济的“继续得到增长”列为他今年内政方面的首要任务。为了使“更多的钱将留在消费者手里”,他提出了大大削减联邦消费税的建议。 但是,严重的财政赤字束缚了约翰逊的手脚,使他不可能作出太大的削减。据美国报刊估计,这次减税将为二十五亿美元左右。这对于高达几千亿美元的私人债务说来,不过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难怪尽管约翰逊在安抚人心,人们仍然是惶惶不可终日。 (范)

10. 虚假的美国失业统计数字

第4版()专栏: 虚假的美国失业统计数字 美国的失业统计数字是由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根据这种官方统计数字,一九五五年以来,美国的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即除去军事劳动力以外的劳动力总数除失业人数所得的百分比)如下。年 度 失业人数 失业率 1955 2,900,000 4.4% 1956 2,800,000 4.2% 1957 2,900,000 4.3% 1958 4,700,000 6.8% 1959 3,800,000 5.5% 1960 3,900,000 5.5% 1961 4,800,000 6.7% 1962 4,000,000 5.6% 1963 4,200,000 5.7% 1964(上半年)4,300,000 5.4% 美国官方的这种失业统计有极大的虚假性。 所谓劳动力总数只包括有工作的人和无工作而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这样,就把许多曾经努力寻找工作,而最后终于失望地放弃这种努力的人排除在计算范围以外。据美国劳工部长透露,在二十五岁到六十四岁的每一千名白人男子中,有八十二人没有工作,但是其中只有三十三人列为失业,四十九人列为“不在劳动力内”。在同样年龄的每一千名黑人中,有一百五十七人没有工作,但是只有七十五人列为失业,其余八十二人列为“不在劳动力内”。 美国官方失业统计中的所谓失业者只包括全失业者。每周工作几个小时的半失业者和每年干活几个月的季节性农业流动工人,都不计算在失业统计之内。据统计,一九六四年一月到四月,每周工作一小时到十四小时的有四百多万人,每周工作十五小时到三十四小时的约有九百多万人。而为数达两三百万名的农业雇工,每年平均只有一百多天的农活可干;十分之一的农业工人全年绝大部分时间是失业。 如果按实际的情况统计,美国的失业者和半失业者约达两千万名以上。 (亚)

第 5 版

1. 工农业的结合是通过矛盾斗争实现的——批判“合二而一”论者在社会主义工农业关系上的谬论

第5版()专栏:学术研究 工农业的结合是通过矛盾斗争实现的 ——批判“合二而一”论者在社会主义工农业关系上的谬论 苏绍智 杨献珍同志通过艾恒武、林青山的文章,抛出他的“合二而一”论的时候,把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举出来作为“合二而一”的论据。 姚伯茂在他为杨献珍辩护的文章中,进一步发挥了这个观点。说什么工业和农业的矛盾是“以同一性为主的矛盾”。说什么工业与农业之间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是一方“消灭”、“战胜”、“克服”另一方,而是“合二而一”。 杨献珍同志否认社会主义制度下,工农业之间有矛盾和斗争;姚伯茂在字面上承认工农业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实质上否认有矛盾和斗争。他们只看到结合,看不到斗争。二者是“一丘之貉”。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农业关系究竟是不是“合二而一”的呢? 显然不是。 农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中两个主要的生产部门。它们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只有把二者正确地结合起来,才能够使社会主义生产迅速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一书中早已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所采取的革命措施之一就是:“把农业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之间的差别逐步消灭。”①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的报告中也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这时,“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② 问题是社会主义社会里,工农业的结合是怎样实现的。是通过对立面的“合二而一”呢?还是通过对立面的斗争呢?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私有制的消灭,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对抗消灭了,但是矛盾还存在。要实现工农业的正确结合,就必须进行斗争,解决矛盾。 解放以来,我国工农业之间的关系的发展变化就是明证。 我国在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以后,一个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小农经济限制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工业的发展。怎样才能克服这个矛盾,使工农业正确地结合起来呢? 小农经济由于规模狭小,经营分散,不能合理使用劳力、土地和生产工具,无力采用先进技术和新式农具,无力抵抗自然灾害,因此,要实现农业的不断扩大再生产是不可能的。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小农经济愈来愈不能满足城市居民和社会主义工业对粮食和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不能为工业提供日益扩大的国内市场和国家工业化所需的大量资金。而且小农经济中不断产生资本主义。因此,不能把社会主义事业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出路就在于对小农经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合作化,把小农经济变成社会主义的大农业。 农业合作化是一次深刻的革命运动。被打倒了的地主和富农不甘心自己的灭亡,对农业合作化运动采取敌对的态度。资本主义自发倾向比较严重的富裕农民对于农业合作化有很大的抵触情绪。毛泽东同志指出:“农业合作化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严重的思想的和政治的斗争。”③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胜利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中农,向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同资本主义自发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粉碎地主富农的进攻下取得的。所以,通过农业合作化克服工业与农业之间的矛盾,首先就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斗争。 农业合作化运动还表现为正确和错误两条路线的斗争。 例如,在农业合作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合作化和农业机械化的关系上。有些人认为只有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才能实现农业合作化,因此,他们认为工业化的速度可以快些,农业合作化则不必同工业化的步骤相适应,应当慢慢来。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指出,应该看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合作化的相互促进作用,必须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同时,适应于工业化的需要,积极地实现农业合作化。在农业合作化和农业机械化的关系上,由于大量的农业机械,只有在农业已经实现了合作化,有了大规模的经营的条件下才有可能使用,或者才能大量的使用,所以必须先实行农业合作化,然后才可能实行农业的机械化。我们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理论武装了自己,克服了错误理论,使我国能够在还没有大量农业机器的条件下,不失时机地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毛泽东同志指出:“合作化完成了,这就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同个体农业经济之间的大矛盾。”④我国的工农业在新的基础上结合起来了。这种新的结合是通过对立面的尖锐复杂的斗争取得的,既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也有正确和错误两条路线的斗争。在斗争中,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道路“战胜”、“克服”了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道路;正确的路线“战胜”、“克服”了错误的路线。在这个斗争中,农业的落后的生产关系——小农经济被改造为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在斗争中被“消灭”了。 请看,这难道不是一方“战胜”、“克服”以至“消灭”另一方吗?难道是没有矛盾斗争的“合二而一”吗? 杨献珍同志在农业合作化运动期间,宣传“综合经济基础论”,要把社会主义大工业和小农经济“合二而一”,实际上就是反对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合作化完成以后,农业和工业之间是否就不存在矛盾了呢?新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合作化为农业现代化打开了宽广的道路。农业对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工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机器设备、化肥、农药等。只有使工业适应农业发展的新的需要,才能解决这个矛盾。在一九五五年,当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出现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就预见到这一点。 毛泽东同志说:“这件事(指一九五五年下半年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农户加入合作社——引者按)告诉我们,中国的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应当争取提早一些时候去完成,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这件事告诉我们,中国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项事业的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已经不能完全按照原来所想的那个样子去做了,这些都应当适当地扩大和加快。”⑤ 这就是说,农业合作化实现以后,工业和农业在新的条件下仍然是“一分为二”的,要使农业和工业在新的基础上结合起来,对工业方面提出的要求是要加速完成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扩大和加快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 很明显,加速完成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能不经过尖锐复杂的斗争。既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也有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政策那样的正确与错误两条路线的斗争。这是无须多说的。 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于工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农业合作化完成了,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和农业之间是不是就没有矛盾了呢? 仍然是有的。 这时,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是不同的。由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工业主要是用机器装备起来的大生产,生产技术比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虽然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农业主要还是以手工劳动、畜力劳动为主的规模不大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不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在机械化的工业和手工劳动的农业这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必须从技术上改造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要迅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必须把工业转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为农业提供足够的、技术日益进步的装备和其他生产资料,使那些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工业既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成为农业生产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样,工业渗透到农业里面去,在为农业服务的同时改造农业,经过长期的努力,逐渐使农业在生产技术上日益接近工业,以至最后消灭工业和农业的差别,使二者达到更高的结合。要实现这个最终目标,是不能没有斗争的。 在发展的比例关系上,工农业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工业和农业的比例关系,事实上是一个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过程,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经过斗争,平衡被打破了,转化为不平衡;不平衡经过斗争,得到克服,又转化为平衡。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工农业不断向前发展。可见,在发展的比例关系上,工农业的结合,不是一个“合二而一”的过程,而是一个“一分为二”的矛盾斗争的过程。应该根据什么原则来安排,才能使得工农业发展保持正确的比例关系呢?这里也存在着正确和错误两条路线的斗争。 有人片面地强调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意义,要求降低农业的发展速度。他们认为既要迅速地发展工业,就必须把人力、物力、财力尽量投到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中去,甚至把发展农业的必要资金,也用来增加工业的积累。他们认为只有等到工业大量提供农业机械化的装备之后,才有可能解决农业落后的问题。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则指出,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这一方针是依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这一客观经济规律,总结我国建设的经验制定的。这一方针认为,人们应该按照正确的比例来发展工农业,农业发展了,不仅可以保证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粮食和原料,而且可以更多地积累资金,提供更广大的工业市场,从而推动工业的发展。同时在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上,既要保证它们同时并举,又要保证工业的主导作用,发挥基础工业支援农业的作用,推动农业更快的发展。毛泽东同志指出:“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了,重工业有了市场,有了资金,它就会更快地发展。这样,看起来工业化的速度似乎慢一些,但是实际上不会慢,或者反而可能快一些。”⑥这是一条从根本上保证工农业按比例发展并加速实现工业和农业现代化的正确路线。 第一种意见违背了客观规律,片面地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其结果,工业虽然在短期内发展得较快,但是,农业的发展就会很慢,农业对粮食和原料的供应就势必跟不上去,就会拖住工业的发展,使得工农业的比例失调,工农业的发展都受到阻碍。这是一条错误的路线。只有经过斗争,使正确的路线“战胜”、“克服”错误的路线,才能使工业和农业达到正确的结合,得到迅速的发展。 在工农业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后,工业和农业在所有制发展水平上仍然是不同的。农业主要地属于集体所有制,工业主要地属于全民所有制。这两种所有制之间不可能没有矛盾,两种所有制的并存不能是“合二而一”、永恒不变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长期并存下去,会愈来愈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生活对农业生产的不断增长的需要,不能充分满足工业对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而要满足这种需要,就不能不解决两种所有制的矛盾,不能不把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不能不在全国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的基础上来统一计划全国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和分配。这就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觉悟程度的提高,经过长期的努力,来逐步提高集体所有制的公有化程度,逐步过渡到全民所有制。我国的人民公社就是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最好的组织形式。大家知道,在我国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既充满了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也充满了正确和错误两条路线的斗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实现工农业的结合,绝不是工业和农业两个对立面的简单的结合、“溶合”、“合二而一”。在工业和农业之间,有所有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矛盾,也有比例关系上的平衡不平衡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里工业和农业的结合,是一个不断的矛盾斗争的过程,这种斗争既有两条道路的斗争、两个阶级的斗争,也有正确和错误两条路线的斗争。我们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每一个时期的具体政策措施都是依据“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制定的。杨献珍同志宣扬工农业结合是“合二而一”,是和党唱对台戏,是为他反对毛泽东思想、反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资产阶级效劳的目的服务的。 注①《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四二○页。 ②《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毛泽东选集》(合订一卷本)第一四二八页。 ③《严重的教训》一文按语。《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上册,第一二三页。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十六页。 ⑤《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 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三七页。第五十五期

2. 物质结构不是“合二而一”的

第5版()专栏: 物质结构不是“合二而一”的 何祚庥 杨献珍同志宣扬“合二而一”论,大讲特讲对立面的“不可分离的联系”,事物的“不可分性”。此外还有一些同志引用了一些自然科学的例证来支持他们的观点。现在我们试从物质结构的角度来看一看事物是否是“不可分”的。 在物质结构的问题上,从来就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认为物质是由某种“绝对简单的单元”所组成,这种“绝对简单的单元”已是物质组成的极限,它不再具有内部的结构。另一种是认为任何事物,包括这种“绝对简单的单元”都是一分为二的,人类认识史上所发现的各种“绝对简单的单元”都不过是在物质构造的认识上的某一阶梯。这两种不同的观点的斗争始终贯串着整个物质结构的认识史,它不仅表现在古代的朴素的物质观上,还表现在现代的各种物质结构的学说上。现在我们从现代物质构造的学说来阐述一下物质并不是不可分的。 (一)作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一项重要成果就是确立了构成物质构造学说的基石的原子论,它能广泛地解释各种物理的和化学的现象。可是,在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中,原子是作为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单元而存在的,由各种原子所构成的各种不同的化学元素也是不能相互转化的。可以说,在当时的绝大多数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中都是持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只有象恩格斯这样精通辩证法的大师才能根据辩证法中物质发展的无限性的原理而指出:“原子决不能被看作单纯的东西,决不能一般地被看作物质的已知最小粒子”。(《自然辩证法》二二七页)应该说,在恩格斯的时代,这个预言是不曾得到实验的证实的。可是到了二十世纪就发现原子也是具有一分为二的结构的。在外观上,原子是某种中性的不带电的物质,而在实际上,它仍由两个部分所组成。原子的中心是带有若干正电荷的原子核,而在四周却环绕着带有负电荷的电子云。由于原子核和电子云所携带的电荷是同等数量的,因而整个原子就表现出“中性”。是不是这就是如象“合二而一”论者所宣称的对立面的双方就融合为一体了呢?不!在原子内部仍然存在着原子核和电子之间激烈的矛盾斗争的。 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矛盾表现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吸引和排斥的对立统一。由于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因而在原子核和电子之间存在正负电相吸引的库伦静电吸引力,这使得原子核可以紧紧地拉住电子。而另一方面由于电子和质子都服从于微观运动的规律,它必须遵从所谓“测不准关系”。测不准关系是反映微观粒子波粒二重性的一条量子力学的基本规律。它告诉我们,对于微观粒子所存在的空间作任何限制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微观粒子的动量分布的增大。粒子被局限的空间范围愈小,它的动量就可能会愈大。也就是说,当电子受原子核的库伦吸引力被拉得愈紧时,电子的动量就变得愈大,即电子离开原子核的倾向变得愈大;而随着空间范围的缩小,这种排斥的倾向就比吸引的趋向增加得愈快,可见,原子核和电子并不是什么“不可分离”的“合二而一”的,而是又吸引、又排斥的对立统一。所谓原子只不过是原子核和电子处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相对稳定”,决不是原子核和电子之间“对立面的融合”,而是原子内部矛盾的激烈斗争的结果。 为什么我们说由原子核和电子所组成的原子系统的稳定只是某种相对的稳定呢?这从下面的事实可以看出。 当原子受到强烈的中子流的轰击时,原子中的原子核便可能在中子轰击下跑出原子以外,而“甩掉”它所携带的电子。如果原子处在很高的温度下,原子中的电子便会在原子中不断地由这一能级跳到另一能级,而最后便会由原子中脱出而成为自由的电子。当温度进一步升高,原子中全部电子都会成为“自由”的,这时原子核和电子就不再形成原子形态下的稳定组合。由此可见,原子系统的这种稳定完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显然,原子过程中的这些特性,辉煌地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面的统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这一原理。 在高温下的原子核和电子虽然已处在所谓“自由”的状态,就是说,从个别原子核、个别电子来看,它们都是“自由的”,即原子核无法再把高能量的电子束缚在自己的身边;但是作为整体来看,大量的原子核和大量的电子之间仍然以库伦吸引力而紧紧地相互吸引着。这种吸引的后果,就是从宏观的形态来看,整个系统是中性的,它们的正负电荷密度要处处相等,这就是所谓物质的等离子态,即在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之外的第四种物质形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等离子态中正负电荷密度处处相等的这个事实也并不排斥在原子核和电子之间存在矛盾。例如,在等离子体中存在着一种“等离子态振荡”的现象,在振荡过程中就出现了正负电荷的微小分离。这种振荡之所以产生,正是由于原子核和电子一方面是相互吸引的,另一方面又由于原子核和电子在系统中要“自由”地来回运动,因而在一定条件下就激发成等离子态振荡,这正是决定等离子态中的许多丰富现象的一种重要机制。可见,在物质的等离子态中,也仍然存在着原子核和电子的对立的统一。只不过这已不是在原子形态下的对立的统一,而是旧的关系打破了,新的关系建立了,形成了等离子态下的新的对立的统一。 显然,原子内部的这些矛盾以及这些矛盾的转化从而形成新的矛盾等等,根本不是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合二而一”。 (二)不仅仅在原子本身,而且在原子的核心部分,原子核的内部也充满了矛盾。原子核的结构也是一分为二的。原子核由两种粒子所组成,亦即中子和质子。中子和质子之间的吸引和排斥构成了原子核的“对立的统一”。到目前为止,实验上还没有观察到纯粹由质子组成的原子核或纯粹由中子组成的原子核,或者说,单有质子或单有中子而没有相应的对立面都不能形成原子核。(当然,由一个质子也可以作为氢原子的核心,但这已是基本粒子而不是在复合系统意义下的原子核了)。为什么原子核不能由纯粹的质子或中子来构成呢?在中子和质子、中子和中子以及质子和质子之间都存在一种强烈的吸引力,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为“核子力”的那种吸引力。初看起来,似乎这种强烈的吸引力是很足以使纯粹的质子或纯粹的中子形成稳定的系统的。可是,所有这些相互吸引的核子力都是所谓“短程”性质的,当核子之间距离略大一点,它就不再起作用。而如果要将纯粹的中子或质子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却又受到所谓“泡利不相容原理”的限制(泡利原理是说,在单位相空间内不能存在有两个以上的质子或中子。于是,当相空间内中子或质子数目过多时,它们就不可能“挤”在相空间的某一个窄小的区域内,而需要占据较大的地盘,换句话说,它们必须处在能量较高的状态。这种情况就相当于在这几个粒子之间存在着某种很大的排斥力,有时就把它称为泡利斥力。)这个限制在这些粒子之间造成了一个很大的排斥力,使得这些纯粹的中子或质子不能够靠近到足以产生强大的核子力的程度,因而不能结合成原子核。只有当中子和质子的个数几乎是“成对”的时候,才能使得中子群和质子群之间的吸引力超过由泡利不相容原理所形成的排斥力(因为系统中中子和质子是不同的粒子,因而在单位相空间内可以同时容纳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从而使原子核成为稳定的。而如果中子和质子的个数不是几乎是“成对”的话,它们就不满足这种稳定性条件。 表面上看来,似乎原子核这种结合是极为稳定的,(原子核一向以具有稳定性而著名,历史上,要想人工地击破原子核,是费了很大力量才成功的。)但如果深入分析一下,便可以发现,这种“稳定性”也仍然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实际上,在原子核内部除了上述由泡利不相容原理所贡献的斥力以外,在质子和质子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库伦静电斥力。当质子数目愈来愈多时,这种排斥力就愈来愈大,而当质子数目大到一定程度时,在原子核中尽管有差不多“成对”的中子和质子存在,也不能使原子核成为稳定的,因而这种库伦斥力就又为原子核这种稳定的组合规定了一个上限。这正是在地球上之所以只发现了九十二种化学元素的基本原因。目前用人工方法虽然可以制造比九十二号元素更重的元素,现在已制造到一百零三号,但可以断定,这种制造决不是“无限”的,因为由质子和中子所能实现的在原子核形态下的这种对立的统一是相对的和有条件的(如果单纯从质子间库伦斥力这一因素来考虑,用简单的理论就可算出原子核中所能容纳的质子的数目不能超过一百五十)。正因为原子核中一方面存在着核子力,将中子和质子强烈地吸引起来,而另一方面又由于泡利斥力和库伦斥力而强烈地要求它们分开,在中子和质子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结、相互斗争是如此之激烈,以至于对于某些原子核来说(如铀二三五),只要在外面有一个中子轻微地碰了一下,那末这个原子核就会“裂变”成两、三个大小差不多的裂变碎块。而且,即使在根本没有中子撞击的条件下,有些原子核还能自动地“裂变”成两个碎块,这在物理学上就称为“自发裂变”。显然,所有原子核中的这些运动、变化,都不是什么矛盾的“合二而一”,而是原子核内部诸中子与质子之间吸引和排斥的矛盾斗争的结果。如果我们不以一分为二来把握其中内在的矛盾,就不能说明和理解它。 (三)如果说原子和原子核是由中子、质子和电子所组成的,这就进一步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中子、质子以及电子是由什么样的物质组成的呢?中子、质子和电子等基本粒子内部是不是也是某种对立的统一呢?对于这些问题,目前在科学上还不能做出确切的回答,因为基本粒子的理论还正在研究之中,而目前的实验成就还没有完满到足以完善地回答这些问题的程度。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在现代基本粒子研究中也就出现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基本粒子已是物质组成的最后阶段,是最“基本”的物质组成单位,它们只是一个在几何意义下的点,是没有内部结构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基本粒子也只是物质构造认识发展上的某一阶梯,它们也仍然是一分为二的,具有某种内部的结构,只是目前实验的水准还不足以确切地说明基本粒子是如何构成的。这两种相反的观点的斗争正贯串在现代的基本粒子的研究中。可以说,前一种观点实际上是和“合二而一”的观点相符合的,而后一种观点恰好是许多唯物主义的物理学工作者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所支持的。 为什么后面一种观点得到那些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物理学家所赞同呢?这是因为目前实验状况虽然还不足以确切地说明基本粒子具有什么样的具体结构,但是也有相当多的实验事实表明在基本粒子内部仍然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首先,现代的基本粒子的实验已经能通过高能电子散射的实验来测量出质子和中子的电荷半径,例如,质子所携带的正电荷分布半径约为8×10-14厘米,在中子内部却有明显的带正电的区域和带负电的区域。显然,如果质子和中子不是具有某种内在矛盾的话,就不能产生这种现象。其次,在现代高能核子散射的实验中,几乎已经能区别出有些散射是所谓“边缘碰撞”的结果,有些散射是所谓“核心碰撞”的结果,这意味着在所谓质子和中子的内部可能包含着一个硬的核心。很可能基本粒子也是某种具有核心结构的系统。第三,在目前基本粒子实验中除了已发现的较稳定的寿命较长的基本粒子以外,还发现了大量的寿命极短的基本粒子,并且它们的数目还在继续不断增加之中。作为这些基本粒子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们可以相互转化,质子和质子碰撞可以产生凯(K)介子、派(π)介子……,而凯介子、派介子又可以变成咪(μ)介子、电子、中微子。显然,面对着数目如此众多,现象又如此丰富多彩的基本粒子,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理论。如果离开了事物的矛盾性,就“不能说明事物何以有性质上的千差万别及其互相变化”,“不能解释事物的质的多样性,不能解释一种质变为它种质的现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二八九、二九○页)正因为现代实验已观察到这样一些很基本的事实,虽然我们目前还不能确切指明它的内在矛盾,但是已可以看出,这些事实正是基本粒子中内在矛盾的斗争的结果。 在基本粒子研究中,有一种称为“湮灭”的现象。也就是说,当正粒子和反粒子相遇时,那末正反粒子便会“湮灭”而成为其它基本粒子。例如,当正质子和反质子相遇时,便会“湮灭”而成为若干派介子,而正电子和负电子在原子核附近相遇时,还会“湮灭”而成为一个伽马(γ)光子。正电子和负电子会“湮灭”而成为一个伽马光子,是不是这就意味着这个事实是支持“合二而一”论点的某种证据呢?并不是这样。从现代基本粒子理论看来,正负电子“湮灭”而成为光子,只是意味着正负电子要在一定条件下结合成为光子,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的矛盾就此消失。例如,当我们令伽马光子重新走过某一原子核时,伽马光子又会自动地变成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显然,如果伽马光子不具有某种内在的矛盾性,就很难有这种“成对产生”的现象发生。正负电子在一定条件下结合成伽马光子这种理论也并不仅仅只是纯理论的探讨,已经有某些实验可以觉察到这一现象的存在,例如所谓“真空极化”效应就是这一机制的表现。现在正有一些实验工作者在从事于伽马光子对伽马光子散射的实验研究。伽马光子是中性的粒子,因而一般看来在伽马光子和伽马光子之间就不可能有电磁相互作用。但如果伽马光子存在着某种内部电磁结构的话,那末从实验上将能观察到伽马光子对于伽马光子的散射现象。而如果实验上能证实这一点,就是伽马光子具有某种电磁结构的一个直接证明。当然,所有这些理论和实验目前都在研究之中,还不能认为这些研究已经是十分成熟;但是,所有这些现代的基本粒子理论和实验上的成就,都表明基本粒子也具有内在矛盾性,这种内在矛盾性并不因为它的形态有了转化而消失。由此可见,现代基本粒子的研究,是反对所谓“合二而一”的。 总之,现代物理学的成就表明,不论是原子、原子核或是基本粒子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着的双方既相互联结,又不断斗争,而不是对立面的“合二而一”、融合或汇合。

3. 名词、术语解释

第5版()专栏: 名词、术语解释 电子云: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的分布状态,象某种云雾,所以称为电子云。 库伦静电吸引力、库伦静电排斥力:指的就是带电物体之间“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特性,这种吸引和排斥的作用分别叫作库伦静电吸引力和库伦静电排斥力。 波粒二重性:近代物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微观粒子(质子,中子,电子等等)同时具有两重特性:波动性和粒子性。这就是说,一方面,它们在运动中出现波浪起伏的现象;另一方面,它们又是一份一份、不连续地相互作用着,某种程度上和小球相象。 等离子态、等离子态振荡:原子丢掉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处在带电状态,称为离子。等离子态就是“自由”运动的离子(带正电)和电子(带负电)所处的一种均匀分布状态。处在等离子态下的物质,其离子和电子在某些因素影响下作往返运动,这种运动就称为等离子态振荡。 质子、中子、核子和核子力:质子就是氢原子核,带正电,几乎和整个氢原子一样重。中子是一种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它的其他性质都跟质子十分相似。质子和中子是构成原子核的“材料”,所以常常又通称为核子。核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就称为“核子力”。 相空间:物理学上为了描写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而引入的一种抽象空间。它按规定的大小分成许多小格,每一小格叫做单位相空间。每一单位相空间代表一种确定的运动状态,比如具有确定的能量和动量等等。 铀235:放射性金属元素铀的一种,是制造原子弹的重要原料。它的原子核由二百三十五个核子组成,其中九十二个是质子,一百四十三个是中子,它的重量差不多是氢原子重量的二百三十五倍,故称铀235。 边缘碰撞和核心碰撞:两个粒子擦边相碰叫做边缘碰撞,两个粒子正面相碰,中心对着中心,叫做核心碰撞。如果微观粒子是一些几何的点,没有任何结构,就不可能有这两种碰撞的区别;能够区分这两种不同的碰撞,就说明微观粒子有一定的大小,一定的结构。 凯介子、派介子:近年来,基本粒子物理中发现了许多新的粒子,它们的重量介于电子和核子之间,就称为介子。它们还是“核子力”或其他一些相互作用力的传递者、中介者。直接传递“核子力”的介子,重约为质子的七分之一,称为派(π)介子。另一种较重的介子,其重量略大于质子的二分之一,称为凯(K)介子。 咪(μ)介子:一种基本粒子,重约为质子的九分之一,它的性质和电子十分相似。 中微子:一种极轻的中性粒子。 湮灭:在物理学中,把基本粒子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包含质子、中子、电子等组成物质原子的粒子及与之相似的粒子;另一类如介子、光子等,它们通常是作为前一类粒子之间某种相互作用的传递者而出现的。一对第一类粒子变成第二类粒子的现象称为“湮灭”。意思是说第一类粒子消失了,其实物质本身并不消失,而是从一种形式变成了另一种形式。 伽马(γ)光子:近代物理学的研究表明,光同样具有波粒二重性,除了有波动性的一面以外,还具有粒子性的一面,即它总是以某一最小份额的整数倍一份一份地出现,这种最小份额称为光子。光线中有一种振动频率很高的、通常称为伽马射线(与X光相近,比普通可见光线的频率高很多),频率在伽马射线范围内的光子,就称为伽马光子。 真空极化效应:物理学上曾经把仅存有第二类粒子(介子、光子等),而没有第一类粒子(质子、中子、电子等)的空间称为“真空”(其实并不是没有东西,而只是没有后一类粒子)。一个原先处处是电荷中性的体系(其任一部分都携带着相同数量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由某种原因发生正负电荷微小的相对移动而造成若干部分局部带电的现象称“极化”现象。“真空”中的光子变成一对正负电子而后又变成光子,这一类现象,在物理学上称为“真空极化”效应。事实上,这也是物质存在形式转化的一种方式。 (林群)

第 6 版

1. 通向北京的“金桥”和“幸福路”(图片)

第6版()专栏: 通向北京的“金桥”和“幸福路” 川藏、青藏两条跨越“世界屋脊”的公路,在十年前同时通车。解放以前,西藏没有一公里公路。从拉萨到四川成都或青海西宁,只能走古驿道,越过许多高山大川,常常要走四、五个月到半年。这两条公路通车以后,由拉萨到北京,只要半个月左右。这样,就进一步密切了西藏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西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事业的发展。 因此,藏族人民把这两条公路叫作“金桥”和“幸福路”。 公路修通以后,藏族人民也有拖拉机使用了。 新华社记者 任用昭摄 汽车队行驶在拔海五千多米的雀儿山上。新华社记者 任用昭摄 青藏公路某些路段的两旁,已经长起了高大的白杨。 新华社记者 李子青摄 下中:在拉萨的汽车站上,一批藏族青年将乘新型客车前往北京学习。 新华社记者 马竞秋摄 下右:位于拔海四千七百米以上的安多食宿站的服务员,为旅客送饭倒水,并热情地介绍本地各种情况。 新华社记者 马鹏万摄 在昆仑山中,有一个五道梁气象服务站。在这里工作的气象工作者,为青藏公路安全运输提供宝贵的气象资料。 新华社记者 李子青摄 拉萨汽车修配厂汉族工人杨继良,热情帮助藏族女工央金卓嘎学习钻床的操作技术。 王兆潭摄(新华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