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09-18

第 1 版

1. 白家庄矿三名青年技术人员向实际请教向工人请教 坚持跟班劳动进行调查研究 坚持科学实验获得良好成果

第1版()专栏: 白家庄矿三名青年技术人员向实际请教向工人请教  坚持跟班劳动进行调查研究 坚持科学实验获得良好成果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研究出一种能够预报未来五天顶板压力和煤层地质自然变化情况的科学方法,对生产起了很好的作用。煤炭工业部批转了这个经验,认为这是技术为生产服务的一个范例。 本报太原十七日电 记者马明、吕民贵报道:山西太原西山矿务局白家庄矿三个青年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师张秉义、穆怀安和技术员王开吉,在井下实地参加劳动和科学实验一年多,研究出一种能够预报未来五天顶板压力和煤层地质自然变化情况的科学方法,对生产起了很好的作用。 白家庄矿的第四、第六两个采煤队,过去因为摸不清顶板压力和煤层地质变化的复杂情况,生产很不稳定。有了五天预报以后,可以清楚地知道未来五天内,顶板压力来到的时间、位置,采煤工作面推进方向十米距离内的煤层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地质情况等;同时还提出了应该采取什么预报措施。因此,矿井里的采煤人员十分珍爱这个预报,忠实地按照预报提供的情况,提前做好各项准备,预防各种不利情况出现。这两个采煤队的实践证明,预报基本上符合客观实际。有了预报以后,增强了生产上的预见性,生产由被动转为主动,保证了矿工的安全,使采煤进度走向正常,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也有提高。 张秉义、穆怀安和王开吉,是一九五七年分别从北京矿业学院和大同煤矿学校毕业来到白家庄矿工作的。开头几年,他们也接触过生产上的一些问题,但他们总是习惯于到书本上去找答案,或者照搬兄弟单位的现成经验,结果出的主意不切合本单位的生产实际。一九六二年,张秉义在第六采煤队担任技术队长时,有一次,为了编制七尺煤层工作面的作业规程,照抄了另一个采煤队同类煤层工作面的作业规程,让采煤工人执行。他认为这样既学习了兄弟队的先进经验,也满足了本队的实际需要。但是事与愿违,因为两个队的煤层地质具体条件不同,顶板周期压力有差异,结果反而使产量降低,顶板事故仍不断发生。 有一回,采煤工人问他们:“你们是搞技术工作的,能不能想个办法,事先就能知道顶板压力什么时候到来,好让我们打有准备的仗?”怎样满足工人们这个要求呢?他们回忆以往的教训,开始认识到光从书本上找答案,或者死搬硬套不切合实际的经验,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按照党所指出的,带着问题去参加劳动,向实际请教,向工人请教。这时,党总支书记贺子才、主任工程师马显亨和老工人们都热情地鼓励和支持他们,坚定了他们到实际中去探索顶板周期压力规律的决心。 从一九六三年开始,三个青年人就每天下矿井跟班劳动,分别在两个采煤队仔细观察顶板压力和煤层地质变化的情况。他们拜老工人为师,和老工人签订了师徒合同。又在采煤现场和工人宿舍里,先后访问了高石头等二十多位有经验的采煤工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和学习老工人的实际经验,使他们掌握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但是,这些感性知识和直接经验,只是在局部采煤现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取得的,还需要有一个分析研究、条理化的过程,还需要在更长的时间、更大的空间内,继续进行复杂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探索出整个工作面顶板周期压力和煤层地质变化的自然规律。于是,他们在领导干部的大力支持下,又开始了新的科学实验。没有精密的仪器,他们就用皮尺、测角仪等简单的测算工具来代替。他们同工人在一起,反复观察,精确计算,相互提供参考资料,逐步摸清了顶板周期压力和一般压力的不同特征。接着,他们又把原来的局部观察调查,扩展到整个采煤工作面的两侧及其它方面,作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一年来,他们把在采煤现场取得的第一手技术资料,和采煤工人们的实践经验,都一点一滴地收集积累下来,有的写成书面材料,有的画成地质素描图,有的作成卡片,汇集成册。张秉义先后整理的煤层地质资料和顶板压力资料有七十多页,大型地质图纸十八张,各种小型图案二百多张,还搜集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岩石样品。他和王开吉共同分析研究了第六采煤队十一次顶板周期压力的不同表现。穆怀安还整理出了过去三十次发生顶板事故的特征、原因和教训。他们依据这些丰富的技术资料,经过集体研究和其他技术人员的密切协作,终于找到了小南坑顶板周期压力的规律。 顶板压力和煤层地质变化五天预报,就是经过了许多人一系列的努力之后产生的。这种预报方法,最早是张秉义去年十二月在第六采煤队试行的。不久,穆怀安在第四采煤队又加以补充、修改,使这种预报方法逐步完善。白家庄矿的各个采煤队,从今年八月起,普遍采用了这种预报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煤炭工业部最近向所属单位批转了白家庄矿的经验,认为这给煤炭工业生产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是技术为生产服务的一个范例。

2. 哈尔滨亚麻厂各级领导人员苦练基本功 多数干部学会一两手操作技术 指挥生产更加准确,参加劳动更加经常

第1版()专栏: 哈尔滨亚麻厂各级领导人员苦练基本功 多数干部学会一两手操作技术 指挥生产更加准确,参加劳动更加经常 本报哈尔滨十七日电 哈尔滨亚麻纺织厂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参加劳动中刻苦学习,大部分都掌握了一两手操作技术,为正确指挥生产和坚持长期参加劳动创造了条件。 哈尔滨亚麻纺织厂的干部,是从今年年初开始学习生产技术的。在这以前,他们在生产劳动中,只是干一些推纱、清扫等技术性不强的活。这样,虽然到了生产第一线,但是生产中出了问题,还是插不上手。后来,党委根据大家的意见,组织干部学习操作技术。经过半年多的勤学苦练,现在,全厂三百五十多名干部,已经有二百六十名掌握了一两手操作技术。其中七十名中层以上干部,还做到了会操作,会讲解,会指导。他们在劳动中,有的达到了一个工人的劳动效率,有的两个人能顶一个工人。 各级领导干部掌握了一两手操作技术以后,对生产上的一些问题,就解决得更加及时和准确。这个厂生产的防水帆布有时漏水,是一个老问题了,过去许多人都认为这是加工车间操作和工艺上的毛病。但加工车间采取了很多措施,帆布防水质量仍不稳定。副厂长华树嘉和工程师张健由于学会了有关技术,他们到加工车间通过实地操作,证明问题不在这个车间。以后,他们又到下一工序——帆布防水试验室参加劳动,经过实地操作和试验观察,终于找到了帆布漏水的原因,解决了这个老问题。又一次,细纱车间湿纺双支纱断头率高,严重影响了亚麻细布的质量。在湿纺机上顶班劳动的车间副主任程殿起,和工人一起边劳动,边观察,由于他已熟悉了操作技术,因此很快就找到了断头率高的原因。他根据自己和工人们的实际操作经验,提出了一项技术建议。维修工人按照他的建议调整了设备,使湿纺断头率显著下降。以后把这个方法推广到其它机台,效果也很好。现在,由于湿纺断头率减少,湿纺工人的看台率正由一台提高到一台半。 干部学会了一两手操作技术以后,参加劳动更加经常了。准备车间主任杨琨,以前不懂操作技术,在车间里参加生产劳动时,看看工人个个都干得挺欢,自己却不能插手,怕把纱搞坏。他有时站在车档里,还显得碍手碍脚,只好顺手拿把扫帚扫扫地,或者推推纱,这样,参加生产劳动也就不大经常。今年年初,他拜老工人为师,苦练操作基本功,掌握了落纱、落纬等操作技术。现在,他每天坚持参加两个小时生产劳动;就是到车间了解生产情况,也不再背着手走,走进车间,就立即和工人一起干起技术活来。现在,许多干部都反映:学会了一两门技术以后,对生产劳动感情更深了,一出办公室门,就想到车间接几个头,不干活还觉得不舒服。这个厂的各级领导干部,现在每天早晨都和工人一样,在上班前半小时陆续来到工厂,他们经常不是先进办公室,而是径直走进生产车间,和工人一起进行生产准备,以后就和工人们一起愉快地劳动。

3. 刘少奇主席接见印度尼西亚客人 同苏里亚达马空军上将和电影检查委员会主席 乌塔米·苏里亚达马夫人进行了亲切友好谈话

第1版()专栏: 刘少奇主席接见印度尼西亚客人 同苏里亚达马空军上将和电影检查委员会主席 乌塔米·苏里亚达马夫人进行了亲切友好谈话 新华社十七日讯 刘少奇主席今天下午接见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部长、总统军事顾问苏里亚达马空军上将和印度尼西亚电影检查委员会主席乌塔米·苏里亚达马夫人,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接见时在座的有,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和夫人郝治平,以及刘亚楼空军上将和夫人翟云英,夏衍,胡愈之和夫人沈兹九,萧向荣中将等。 印度尼西亚驻中国大使查禾多和夫人也在座。(附图片) 上图:刘少奇主席同印度尼西亚客人合影。前左五是苏里亚达马空军上将,前左七是印度尼西亚电影检查委员会主席乌塔米·苏里亚达马夫人。 新华社记者 薛铁军摄

4. 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同志接见马格努斯·基亚尔坦逊同志和夫人

第1版()专栏: 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同志接见马格努斯·基亚尔坦逊同志和夫人 新华社十七日讯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刘少奇今天下午接见冰岛统一社会党中央执行局委员、冰岛统一社会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意志报》主编马格努斯·基亚尔坦逊同志和夫人,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接见时在座的有吴冷西、陈浚。(附图片) 刘少奇同志同马格努斯·基亚尔坦逊同志(右二)和夫人亲切交谈。   新华社记者 刘庆瑞摄

5. 美国军舰三次侵入我福建领海 我提出第三百二十二次严重警告

第1版()专栏: 美国军舰三次侵入我福建领海 我提出第三百二十二次严重警告 新华社十七日讯 九月十六日十八时二十七分至二十时十分美国军舰一艘,侵入我福建省崇武以东地区领海。同日十八时四十分至二十时零九分美国军舰一艘,侵入我福建省围头以南地区领海。十七日九时四十分至十六时二十七分美国军舰一艘,又侵入我福建省崇武以东地区领海。对于美国军舰的这种军事挑衅,我外交部发言人奉命提出第三百二十二次严重警告。

6. 杨守正任我国驻索马里大使

第1版()专栏: 杨守正任我国驻索马里大使 新华社十七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任命杨守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索马里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免去张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索马里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的职务。

7. 广大群众发扬革命精神坚持不懈造林固沙 榆林地区大片荒漠变绿洲

第1版()专栏: 广大群众发扬革命精神坚持不懈造林固沙 榆林地区大片荒漠变绿洲 十多年来在一千二百多华里的风沙区,造成防沙护田林二百多万亩。公社化六年来的造林面积,超过公社化以前七年间造林面积三倍。 新华社西安十七日电 本社记者杨克现报道:陕西省榆林专区沿长城沙漠地区人民,十多年来,在绵延一千二百多华里的风沙区,造成二百多万亩防沙护田林。昔日许多荒漠不毛之地,如今绿树成荫。一片片成林的树木,遮挡住风沙,护卫着农田。 粮食单产提高一倍 * 羊只总数增加二倍 这个地区的人民为征服沙漠,在大规模营造防沙护田林的同时,还在沙漠种草二百多万亩,搭沙障一千二百多万丈,引水拉平沙丘十多万亩。 由于大面积造林种草成功,以及采取其它治沙措施,榆林地区有三百多万亩流沙已经固定下来,有一百多万亩被流沙埋没的牧草场初步恢复过来,五十二万多亩沙漠变为良田。近几年来,全区农牧业稳定发展。和治沙前比较,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一般增加一倍左右,羊只总数增加二倍多。有不少地方,绿树环绕,清风徐来,鸟飞鱼跃,盛产稻米,成了“塞上江南”。 组织力量全境普查 * 制定规划进攻沙漠 榆林地区的沙漠属于毛乌素沙漠,分布在定边、靖边、横山、榆林、神木、府谷和佳县的北部,面积两千八百六十多万亩。过去,这里有三分之一地区为流沙世界。据调查,光是解放前一百年间,黄沙南侵就埋掉一百多万亩农田和庄园,另有二百七十多万亩农田被沙漠包围,每亩地一年只收粮食二三十斤;许多农民受风沙灾害,被迫出外讨饭。解放后,党领导榆林地区农民植树造林,抗御风沙。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成立后,这个地区的领导部门,根据群众的愿望和公社化的有利条件,决定把治沙斗争由防御转入进攻,由单项治理发展到综合治理,当即组织力量对境内的沙漠进行大普查,并制定了沙漠改造利用综合规划:北部沙丘滩地为排水种草的农牧区,中部沙带为固沙造林区,中南部河谷阶地和湖盆滩地为引水拉沙区(农业区),南部盖沙黄土塬为水土保持区(农业区)。各类地区,都因地制宜大规模地营造防沙护田林、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木。每年春秋两季,人民公社的干部和社员成群结队,进入沙漠区,造林种草。各人民公社还规定,小片沙丘由生产队营林,大片沙漠由生产大队集中治理,划分造林范围,队与队协作造林。公社化六年来造林面积,超过公社化以前七年间造林面积三倍。这六年,沙区平均每个男女劳动力造林二十多亩。 沙漠里干旱多风,栽树不易成活;就是成活了,刮起一场大风,高处的会被连根拔起,低处的会被落沙埋掉。最初几年,每年造林成活率只有百分之二三十。后来总结经验,植树造林采取了“先沙湾后沙丘,先近后远,先湿地后干地,步步前进”的办法,苗木也选择耐旱耐沙的沙柳、柠条、水桐、旱柳等容易成活的树木,队队组织护林组,为树苗根部培土盖沙、盖草皮,成活率有很大的提高。一些风沙大的地区,先种沙蒿,使流沙基本固定再栽树,效果也很好。 “引水拉沙”办法高明 * 治沙速度大大加快 榆林地区人民在同沙漠斗争中,发扬了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他们不仅造林固沙,还“造林平沙”。榆林县有个地方叫“海流滩”,流沙似海,是全县十八个有名的大沙滩之一。这里有八万多亩沙滩地,就有上万个波浪起伏的大沙丘,高三四丈。林业劳动模范纪德荣,从一九五四年起领导群众造林。每次大风天,他就钻进沙海,研究沙丘流动规律,探索植树平沙丘的途径。经过一年辛苦地劳动,他终于掌握各种类型沙丘聚积速度、移动规律,找出适宜的地点,植树营林,使林木在沙丘流动时发挥了前挡后拉的作用。现在这个办法已在全沙区普遍推广。十年光景,整个“海流滩”的沙丘降低了两丈多,耕地面积扩大了一千多亩,显示了“造林平沙”的作用。 “引水拉沙”,是榆林沙区人民的一项创举。有了水,沙身瘫痪,就不能兴风作浪。这个办法比用人工削平沙丘,工效高过百倍以上,结合造林育草,三四年光景,就可以把起伏不平的沙丘,改变成平展展的良田。“引水拉沙”,使得榆林地区治沙工作大大加快了一步。一九五八年以来,榆林沙区修通了七条沙漠渠道,其中拦截五道河水的榆东渠,长达一百二十多华里,它把河水引入沙漠腹地,使得这一带一万五千多亩沙田旱地变成稻田和水浇地,育草七千多亩,造林二千三百多亩,渠岸栽上了三万二千多株的水桐、旱柳、箭杆杨等树木。在七千多亩积水成湖的地方,还发展了养鱼业。 饲料肥料燃料增多 * 集体经济日益发展 过去,陕北沙区因为缺树缺草,燃料、饲草和肥料都非常缺乏。最近几年,光是清林所得的燃料,就有一亿二千多万斤,增收饲料两千五百多万斤,造绿肥七千多万斤。这使得集体经济日益巩固和发展。 为了加快沙漠的改造工作,近几年来,国家在榆林沙区建立了二十五个林场、九个大型农场。它们在造林防沙、治理沙漠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光是国营林场造林面积,就有六十多万亩。

第 2 版

1. 干部坚持劳动才能坚持革命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农机厂党总支书记 李树仁参加劳动处处象工人 按时上下班,参加班组会,抢着干重活

第2版()专栏: 干部坚持劳动才能坚持革命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农机厂党总支书记 李树仁参加劳动处处象工人 按时上下班,参加班组会,抢着干重活 据辽宁日报报道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农机厂党总支书记李树仁,在参加劳动中,处处以普通劳动者要求自己,工人们说:“我们的李书记,象个工人样儿。” 李树仁到车间劳动,都是和工人一起上下班,一起参加班前班后会。去年夏天,他们接受铸两万条铧子的任务,为减少受热时间,厂里把日班生产改为早四点到中午十二点。李树仁也每天早四点就来到车间。十二点下班后,还要处理一些业务工作,但他仍和工人一块参加班后会。工人关心地说:“你晚来几个钟头吧,我们保证完成任务,不然,会把你累坏的。”工人看他不肯晚来,又劝道:“那么你就别参加班前班后会了。”李树仁说:“按时上下班是纪律,班前班后会是制度,我怎么能例外!?” 有一天,李树仁到机械车间龚坤廷小组参加劳动。在班前会上,龚坤廷给十几个组员都分配了任务,就是没有分配给他任务。李树仁问道:“龚师傅,分配我干啥活呀?”龚坤廷说:“不用分配啦,你自己找点活儿干吧。”李树仁说:“我们参加劳动就和工人一样,组长分配工作,我们也不能例外。”龚坤廷只好分配他到钻床去钻眼。李树仁除了钻眼外,一有空就擦床子。这个车间的机器过去保养得不太好,他就和徒工竞赛,看谁的床子擦得干净。在他的带动下,全车间的车床、钻床、刨床等都擦得焕然一新。 李树仁劳动时手勤眼快,但是工人都不好意思支使他。他发现后,就抢着去干脏活累活。如在修配车间,清扫大车葫芦头是最脏的活儿,给车工搬运大车轴料是最累的活儿,他就抢着干这种活儿。车间主任高景云发现后对他说:“这种活让徒工去干,你干点别的吧。”李树仁说:“我的生产技术还不如徒工,干脏活、累活怎么能例外!?”夏天铸铧子,干一会儿就是一身汗。工人让他干些轻松活儿。他说:“我热,大家也热,都去干轻松活,铧子谁倒!” 有一次,李树仁到铸造车间去打铧刺,一疏忽,打掉了一个铧尖,整条铧子报废了。按规定,工人出了废品,要在班后会上找原因,做检查。这天的班后会上,李树仁第一个发言,认真地做了检查。组长李相林说:“废品板上没有你名字,检查不检查没啥关系。”李树仁说:“干部出了废品也是给国家造成了损失,必须和大家一样,找原因,做检讨,不能例外。”接着他在废品板上填上了自己的名字。 李树仁在劳动中能做到跟普通工人一样,是有一个过程的。一九五八年他调到这个厂当厂长。刚来不久的一天,他背着手、穿着雪白的汗衫来到铸造车间。工人刚刚浇铸完,正坐在一起休息,看见他来了,都一个个地走开,抬起一百多斤通红的铁水包浇铸去了。李树仁上前问工人:“累不累?”工人摇了摇头。他又问:“热不热?”工人拉长声答道:“不——热”。李树仁走后,一个工人喃喃地说:“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还问累不累,汗在脸上象水一样流,还问热不热,想必是没干过活儿!” 李树仁回到办公室后就想:一心想接近工人,可是工人为什么却跟他有距离呢?怎样才能跟工人建立起感情?他随手拿出《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翻开第一篇《“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从头至尾读了起来。当读到“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他心里象打开一扇天窗,敞亮了。从那以后,他开始去参加劳动,处处以和工人一样要求自己,渐渐地同工人打成了一片。(附图片) 黑龙江阿城继电器厂政治部组织部长阎焕武同志(右)在劳动中虚心向老工人关本堂学习技术。 董继刚摄(黑龙江日报供稿)

2. 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本厂外厂的不同条件 南京磷肥厂放下架子学习小厂先进经验 今年磷肥一级产品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半,成本也随之降低

第2版()专栏: 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本厂外厂的不同条件 南京磷肥厂放下架子学习小厂先进经验 今年磷肥一级产品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半,成本也随之降低 据新华社南京十七日电 本社记者何其烈报道: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磷肥厂职工,最近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同一个小磷肥厂对比各种生产条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他们放下了故步自封的大厂架子,认真学习小磷肥厂的先进经验,使今年头八个月生产的磷肥一级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半,成本也降低了。 这个小磷肥厂,就是江苏棉区的南通磷肥厂。 南京厂生产规模全国第一,生产过程是现代化的,技术力量雄厚,一九五八年投入生产以来,产品质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等指标都比较先进。 南通厂是一个小厂,从试制磷肥到现在,不过两年时间,年产量只一万吨。但是他们生产的磷肥绝大部分是一级品。而南京厂磷肥的一级品却只有三分之一。 消息传到南京,南京厂有些职工表示怀疑。他们认为自己厂在这样优越的技术条件下,生产的磷肥一级品不过占三分之一,南通厂凭它那样差的技术条件,怎么可能出现那么多一级品?这一定是化验、计算方法上有问题。有的人甚至说:“白兔若能耕田,黄牛就不值钱了。”这时是去年十一月间,省里决定在南通召开江苏省磷肥生产经验交流会,邀请南京厂“送经”,南京厂正好趁这个机会去摸底细,结果证明听到的全是事实。 南通厂技术力量薄弱,设备不如南京厂好,为什么能生产那么多一级品?南京厂条件优越,为什么一级品反不及南通厂多?原来只看见南通厂条件差的人,这时却扳起指头列举南通厂的种种“优越条件”了。他们说南通厂用的矿粉是干的,自己厂是湿的;人家是细矿,自己是粗矿;人家是一种矿,自己是多种矿;南通厂产量很小,容易办到,自己厂产量很大,很难办到。这种比法,引起大家的兴趣:为什么开始只看到自己的优越条件、别人的坏条件?后来为什么相反,只看到自己的不利条件、别人的有利条件?自己主观上到底存在哪些缺点和问题?人家主观上到底作了哪些难能可贵的努力,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有人还问:为什么南京厂近几年来很少想到向兄弟厂学习?为什么省内外的兄弟厂包括南通厂,经常来南京厂虚心请教,不耻下问?自己保持先进的一些指标,不知不觉给后建的大中厂,甚至给象南通厂这样的小厂夺去了,难道是偶然的吗?议论纷纷,最后一致肯定:南京厂吃亏在“大厂架子”上,应了毛主席讲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话。 他们马上派人去南通厂“取经”。随后又接二连三派出人去,包括厂长、车间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技术员和工人,前后去了四十多人。他们了解到南通厂初办时,全厂三十多个工人中,没有一个人懂得化肥的生产技术,只是用木棒加大缸,每天生产吨把磷肥。但是由于全厂职工不懂就问,刻苦钻研,坚持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在短期内,他们不但积累了一些生产经验,还建成了一个年产一万吨的磷肥车间,实现了全部机械化,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南京厂职工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受到深刻的教育,便以甘当小学生的态度,认真学习南通厂的先进经验,特别是学习南通厂职工披荆斩棘永不满足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们上下一条心攀登高峰的雄心壮志,学习他们的冲天干劲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精神。 对照南通厂,南京厂试验人员深刻感到,南通厂工作兢兢业业,认真细致,自己则有些毛手毛脚、粗心大意。南通厂一步一步一点一滴摸索提高质量的门路,九个月做了一百五十多次大小试验,“不到黄河心不甘”,自己却强调矿粉品种多,产量大,没有象南通厂那样摸到底。南通厂不感到取样试验老一套,抓得很紧,自己对试验就马虎一些。看到了自己的毛病,南京厂试验人员同生产工人紧密配合,加强试验研究工作,得出了八十多个新数据,初步摸到了用不同矿粉生产优质磷肥的一些门路,第一次用粗矿粉生产出了大量一级过磷酸钙。 领导干部也迅速改变作风,到生产第一线劳动和了解情况,发觉有一部分工人操作上缺乏一丝不苟的精神,对质量大有影响。因为化工生产连锁性很强,一个小毛病就可能造成大事故,使磷肥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车间领导干部列举了这方面的事实,对工人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在职工中开展技术表演赛,让大家真正弄懂为什么这样操作就好,那样操作就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经过比学赶帮,不仅使操作更加统一、稳定,而且提高了操作技术水平。结果,磷肥半成品的质量显著提高。 用南通厂的先进思想来检查半成品仓库的管理工作,职工们感到自己缺乏精益求精、力争上游的精神。有时借口产量大,对仓库堆放、翻堆、加中和剂等工作就做得不够精心细致,影响半成品向成品转化过程中充分地提高质量,使“前功减半”。他们认真研究试验堆放半成品怎样才最合理?堆脚多大、堆头多高才最理想?翻堆几次最好?什么时候翻堆、加中和剂才是最好的时机?怎样翻堆、加中和剂才最均匀?从中得出很多宝贵的新材料,重新制定了一套仓库的科学管理办法,使磷肥半成品在仓库存放期间很好地向成品“转化”,有力地保证了一级品率的增长。

3. 上海卢湾区蔬菜水产公司党委书记 林庆和象营业员一样上摊卖菜 服从队长指挥,努力钻研业务,热情对待顾客

第2版()专栏: 上海卢湾区蔬菜水产公司党委书记 林庆和象营业员一样上摊卖菜 服从队长指挥,努力钻研业务,热情对待顾客 据解放日报报道 上海卢湾区巨鹿路菜场的蔬菜摊上经常出现一个新营业员。他称菜准足,算账、找钱快而不乱,对人和蔼可亲,服务热情,顾客们都愿找他买菜。这个营业员就是卢湾区蔬菜水产公司党委书记林庆和。 林庆和原是卢湾区商业局的副局长,一九六一年调到区蔬菜水产公司当党委书记。一开始,他对参加劳动认识不足,感到党委书记是坐办公室的,下菜场卖菜,有点“不象样子”;加上菜场工作太辛苦;他很少参加劳动,即使下去劳动也是动手少动口多。群众背地里说他是“检查干部”。去年夏天,他反复学习了有关干部参加劳动的文件,心想:自己也是劳动人民出身,在党的长期培养下成了领导干部,现在自己反而不大劳动了,长此下去,就会滋长好逸恶劳、贪图享受、高人一等的思想。于是他就开始坚持蹲点劳动。一年来,他曾先后定期在顺昌路、巨鹿路菜场劳动。起初,一些人还怀疑地说:党委书记来卖菜恐怕不会长久,做做样子的吧!但是,林庆和踏实的劳动态度改变了这些人的看法。 菜场开市早,清早三四点钟就得到,他从来没有迟到过。开市前,许多营业员还没有来,他常是先去设摊、搬菜、洗菜、分档……。落市后,又帮助点完钞票,收拾好商品,跟营业员们一道把场地打扫干净才回去。在劳动时,常争着多做重活、脏活。譬如卖藕的时候,藕的烂泥多,他就去洗藕。卖鸡鸭,拔毛最脏、最腥,他就去拔毛。有一个时期菜场运输任务很重,他就好几次跟着运输员到郊区去运菜。一车菜有七八百斤重,来回几十里,加上拉车技术不熟练,比较吃力,可是他每次总是坚持跟着运输队伍一起前进,从来不掉队,队长叫休息,才和大家一起休息,叫出发,马上拉起车子就起身。职工们说:林书记参加劳动就象解放军军官下连队当兵一样,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开始,林庆和不熟悉业务,提起秤来,秤杆直摇晃,不是多了就是少了;算起账来也很慢,顾客买一斤、二斤整数还好,加上几两零数,就要算老大一会儿。可是林庆和硬是当小学生,下苦功夫学习。每次来劳动之前,先把当天蔬菜的零售价格记熟,并且提早到菜场向老营业员请教,学习整理蔬菜的技术和心算速算等业务。下午营业闲的时候,他就在摊头上练秤,即使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也坚持不懈。就这样,不到几个月,他就基本上懂得了商品的知识,掌握了卖菜的各种技巧。营业员称赞他“完全能抵一个熟练的营业员”! 林庆和开始在菜场定期参加劳动,有人替他担心:党委书记要领导全区九个菜场,四千六百多个职工,还有不少副食品商店,这样参加劳动,影响工作怎么办?但事实正相反,由于林庆和扎扎实实参加劳动,和群众打成一片,群众有什么话都愿意同他说,这就使他能够经常掌握群众中的活思想,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使工作做得更好。如有一次菜场里卖乌笋,林庆和发现开市时棵头大、质量好的和落市时挑剩下来的一个价,他就问菜场营业员:“为什么不按质论价呢?”营业员说:“反正有人买。”林庆和研究以后,认为这不是个别问题,就向各菜场的干部加强了政策教育,说明按质论价、公平买卖是社会主义商业的重要政策之一,贯彻不好,会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不能贪方便,怕麻烦。以后各菜场都重视了这个问题。林庆和还把面上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集中起来,带到点上去找办法找经验,然后回到面上去运用、验证,因而指导面的工作也比较及时有力。

4. 积极为明年生产作好准备 三江平原国营农场克服地湿困难翻耕麦茬地 四川各地公社生产队认真选好留足水稻良种

第2版()专栏: 积极为明年生产作好准备 三江平原国营农场克服地湿困难翻耕麦茬地 四川各地公社生产队认真选好留足水稻良种 据新华社佳木斯十七日电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三十五个机械化国营农场,目前出动八百多台拖拉机抢翻麦茬地,为明年生产作准备。 今年三江平原各农场的二百五十万亩春小麦已经收获完毕。这些农场历年的经验证明,明年春播能否争取主动,关键在于今年能否翻耕更多的地。从麦收开始,各国营农场就把大犁带到地头,白天机车牵引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晚上牵引大犁翻地。国营宝泉岭农场为解决雨多地湿机车进不去地的困难,在机车和大犁上安上防陷防滑装置,保证机车正常作业。国营友谊农场、五九七农场,还组织翻地协作。 因此,尽管雨水较多,翻地困难,但目前各农场麦茬地的翻耕面积仍比去年同期多。同时,翻耕质量也普遍好于往年。 据新华社成都十七日电 四川农村近年来因地制宜引进、推广了一批水稻良种,对提高水稻产量起了重要作用。目前各公社生产队正在认真选好留足良种,为明年生产作准备。 四川各主要水稻产区,土质和气候相差悬殊,各项作物的轮作制度不同,过去水稻品种比较单一,因此,引进、推广适应各种不同土质和气候的水稻良种,对提高水稻产量有重大意义。最近几年,这个省先后从广东、浙江和江苏等地引进许多早稻和中稻良种。季节较早的宜宾、江津专区,今年大面积种植的早稻“矮脚南特”,单产普遍比这些地区过去习惯种植的品种高一百到一百五十斤。富顺县今年引种的一万多亩中稻良种“矮子粘”,实际收打结果,比当地长期种植的“竹丫谷”每亩多收一二百斤。著名的水稻产区川西平原,各社队根据水稻前茬作物烟草、大麻和苕子(绿肥作物)收获期前后不一的特点,分别选用了耐肥量大小不一的早熟、中熟和早中熟的品种。 目前,各社队正在从明年增产的需要出发,认真总结经验和选好留足水稻良种。

5. 劳动一样才能打成一片

第2版()专栏:短评 劳动一样才能打成一片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农机厂党总支书记李树仁,在劳动中毫不特殊,处处以普通工人要求自己。工人们说他“象个工人样儿。” 上海市卢湾区蔬菜水产公司党委书记林庆和,在劳动中也是毫不特殊,处处以一个普通营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职工们说:林书记参加劳动就象解放军军官下连队当兵一样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李树仁、林庆和得到工人们的赞扬这件事说明什么呢?说明了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的干部参加劳动时,只有和普通工人一样才能和工人打成一片。 同普通工人一样有两个意思。第一,和普通工人一样听从小组长调配,一样遵守上下班制度,一样执行交接班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工人出了废品,要在班后会上找原因,做检查,干部出了废品,也同样办理。要不然,同工人还是有些两样,怎么能算真正打成一片呢?第二,就是象工人一样学会一门技术,象工人一样固定在一个岗位上劳动。如果不掌握技术,不固定在一个岗位上劳动,同工人还是两样,怎么能同工人真正打成一片呢? 有的同志以为,干部参加劳动,主要是为了通过劳动了解生产的实际状况,了解工人思想的实际状况,以便正确地领导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因而他们认为,在劳动中可以不必象普通工人一样遵守纪律和执行各种制度,可以不必固定生产岗位,可以不必听从小组长的指挥。这当然是不行的。 如果干部不这样参加劳动,他就不能算一个普通劳动者,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特殊劳动者。这样就不可能在劳动中同普通工人打成一片。既然不能在劳动中和工人打成一片,也就不能在思想感情上同工人打成一片了。这样,工人也就不可能把干部当作知心人,也就不可能对干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那么干部从什么地方了解生产的实际状况和工人群众思想的实际状况呢?有什么根据正确地领导三大革命运动呢? 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企业的干部要真正取得参加劳动的效果,首先就要在劳动中和群众打成一片,要象李树仁、林庆和那样以一个普通工人和普通营业员来要求自己,把自己在劳动群众的心目中变成一个普通劳动者。

6. 从糠箩跳进米箩——记东张屯大队改造湖洼田的经过

第2版()专栏: 从糠箩跳进米箩 ——记东张屯大队改造湖洼田的经过 本报记者 洪岩 朱曰梅 山东省临沂县太平公社历年以种植高粱、?子等作物为主的东张屯大队,今年,绝大部分土地都改种了水稻,早稻和中稻平均亩产达六百斤以上,全大队完全从糠箩跳进了米箩。这是依靠人民公社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一个例证。 以册山为师 前年秋天,东张屯大队大队长郭志尚从册山公社参观水稻回来,就天天念道种水稻。这件事,也引起了大队党支部书记李玉德一件心事。 在低洼地里种水稻,李玉德早就打过这个主意。前几年,他曾在湖洼地种过两次水稻。可是,两次种稻都失败了,这使李玉德很是难过。但他不相信“吃高粱?子的命不能吃大米”。这次大队长一说种水稻,他想,邻近的兄弟队为什么种水稻能成功?我们为什么失败了?为了吸取经验教训,他领着十四个生产队长到册山学经验;到那里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过去东张屯种稻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水。 为了兴修水利改种水稻,大队干部又组织了一批贫农、下中农社员和一些中农社员,三下册山参观水稻。这些人见了册山的稻子,真是爱不释手。他们说,册山地里能长银子,咱东张屯地里就能长金子。这次参观,坚定了社员修水利、改洼涝、种水稻的信心。大家表示要以册山为师,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改变东张屯的穷困面貌。 自力更生兴修水利 在湖洼地区兴修水利,面前摆着各式各样的难题。湖洼地无边无沿,哪里高,哪里低,哪里深,哪里浅,哪里该灌,哪里该排,哪里设闸,哪里起埝,真是“老虎吃天没处下嘴”啊!李玉德天天在湖洼地里观察、思索。一天夜里,天下着大雨,李玉德想,雨后看看水怎么流,不就弄清楚了吗?水从哪里来,哪里就高;水往哪里流,哪里就低。天刚露明,他同郭志尚到湖洼地里,摸清了水的流向,心里有了一个“谱”。随后,他俩又抱着一捆高粱秸,用三秆成一线的方法,把四万多米长的渠道测定下来了。 接着,他们就发动社员挖沟修渠。在数九寒天的冬季里,大队、生产队干部带动社员,克服了各种困难,修成了总长三十多里的一条渠道。 建闸、筑坝要用石头。可是,这个沂河岸边的平原村庄,哪里能够找到石头?石头出在山上,最近的山距离东张屯也有五十里路,怎么个运法?凡事依靠群众就有办法,在一次党员、团员、干部和积极分子的会议上,李玉德一提出这个问题,大家都说舍不得枪药打不下雁,要彻底翻身,就得加劲干。我们有人有车,路再远也要把石头运回来。会后,党员、干部担重担,带动群众运石头。春节一过,村上出动了一百辆小车,三十五辆排子车,浩浩荡荡地上了山。早晨空车去,晚上重车回,来回一百里,车车都载六百多斤。社员推累了,就换一班,又累了,再换一班。就这样,一连四十五天,把百余座水闸,三十多座桥涵用的石头搬运回来。据统计总用工四千个,来回里程等于一个人推着满车石头,走完了两个十万八千里。 旧的困难克服了,新的困难又来了。石头不锤不錾不成材,要打石头,石工、錾工又到哪里找?从外地请石工,队里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唯一的办法是自己动手。李玉德跑遍各兄弟队借回了二十多个锤錾,社员一看,都说从来没有干过这宗活,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李玉德又从外地请来一个老石工当老师,他和大队长领着各队的社员,学打石头。开始,人们连锤也拿不顺,打轻了石头啃不动,打重了又怕砸了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的人手打坏了,胳膊甩肿了,他们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坚持着学下去,终于掌握了这门技术。百余座水闸所用的石头,靠社员一锤一錾地打出来了。接着,社员又学会了搅拌水泥的技术。就在一九六三年的春天,四十多里长的渠道和渠道上的桥涵建成了,引沂干渠也放水了。干渠的水顺着支渠流进了农田。这时,东张屯满湖灯火满湖人,欢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胜利。 把计划交给群众 兴建水利工程的目的,是为了改种水稻。全大队究竟应该种多少水稻?这个问题在干部和社员中引起了一场大辩论。大队党支部和管委会根据各方面的条件,初步提出了栽种两千亩水稻的计划。二千亩,占大队全部耕地的一半,一下子能够种植这么多,有把握吗?有的干部有怀疑,社员也纷纷议论。大队党支部七名委员和大队管委会的委员分头到各生产队组织社员讨论,一方面听取群众的意见,一方面说明大队计划的根据:第一、水稻、水稻,离了水不能种稻。现在有了水,种水稻有了可靠的基础。第二、东张屯改种水稻,今年并不是第一次,有了自己失败的经验,又学习了册山公社成功的经验,干部和社员初步认识到种植水稻的规律。第三、种水稻要多用一些劳力,拔秧、插秧、耘禾等活辅助劳力和妇女劳力都能干,多种水稻以后,劳力不成问题。第四、农业技术站的干部常驻在东张屯,遇到耕作技术上的困难,可以及时得到他们的帮助。这些条件虽然都摆明了,可是,还有的人认为不能一下子种这么多。第六生产队有些干部和社员思想就不通。他们说:东张屯历来就是靠种高粱、?子过日子,怎么能一下子种这么多的水稻?党支部书记李玉德就到这个生产队帮助大家算细账。接着,他又分析了过去两年在小面积上试种水稻失败的原因和今年多种水稻一定成功的根据,最后归结到一点,就是有了“水”。很多人认为玉德的话合情合理,表示一定要按大队的要求种稻。 突破“技术关” 春茬稻是直播的,夏茬稻要等到麦收以后才能腾出地来,需要育秧栽插。可是,大部分社员的插秧技术不熟练,秧插不直,插不牢,效率也很低,每人一天只能插几分地。这样下去,要插完一千亩秧苗,需要很长的时间。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时,有人提出要直播。可是直播更赶不上季节呀!贫农社员徐北昌等人表示:要使水稻增产,就不能直播,技术不熟,可以加紧学习嘛!这个意见得到了绝大部分社员的赞同。李玉德从兄弟队请来了两名插秧的能手,边插边教,不几天,社员掌握了插秧的技术,一千亩夏茬水稻,全部按时栽插完了。 水稻最重要的一关是秧苗返青。秧苗插下去以后,一时不能返青,几十年在高粱地里滚来滚去的人,一看庄稼种在水里,几根黄叶浮在水上,有的就说,这能够返青吗?这时,大队就组织社员,积极加强秧苗管理,催秧返青,为了这件事,李玉德吃在田边,睡在田边,光着背,赤着脚,这里去放水,那里去施肥,领导社员加强田间管理。不几天,秧苗返青了。人们到田里一看,稻叶比韭菜叶还宽,稻根比筷子还粗,放眼望去,水稻象海水一样,一片碧绿。在东张屯祖祖辈辈,谁见到过这样的好庄稼?这时,过去不同意多种水稻的人,思想也开窍了,他们说:看这光景就是不收稻谷,光收稻草,也比种高粱强得多! 后来,水稻又生了稻苞虫,一棵稻秧上有十五六个,吃得稻叶唰唰响,用人工捉,这么多的虫怎能捉得完?用农药灭虫,队里没有钱买药。队里开大会说明了这件事,社员集资,加上县社扶助,共凑了两千五百多元,买回了农药,一连撒了三遍,治住了稻苞虫,水稻又正常生长了。就在这时候,雨下开了,一连多日不晴天,高粱、豆子、甘薯地都进了水;可是水稻,却是一片葱绿,开始孕穗、扬花了。 丰收的喜悦 到收割稻子的时候,真是满湖稻捆,满湖粮。为了让大家共享丰收的喜悦,也为了教育社员进一步坚定人定胜天、改变东张屯贫困面貌的信心,党支部、管委会组织社员到田里参观评比,特别是让过去对种稻信心不足的社员谈谈感想。一到稻田里,人们就议论开了。这个说:“听党的话没有错,来年还得扩大水稻种植面积。”那个说:“没有人民公社,就兴修不了这么大的水利工程,我知道一有了水,种上水稻保险能增产。”水稻收完了,亩产平均达到五百斤。这一下,东张屯从糠箩跳进了米箩。不仅粮食自给有余,还向国家交售了近四十八万斤稻谷和其他粮食,这个数字相当于国家十多年来供应东张屯粮食的总数。此外,还把一九五八年以来国家给他们的贷款全部还清了。集体留储备粮十八万斤,全大队社员留粮平均达到了四百斤,还分配给社员现金共两千元。事实教育了群众。今年,东张屯共栽种水稻三千五百亩,使全大队适合种水稻的耕地都种上了水稻。

第 3 版

1. 柬埔寨坚决维护民族尊严反对美国侵略 西哈努克亲王谴责美国新殖民主义并推迟美国大使递交国书日期 柬外交部谴责美国威胁重申决心保卫祖国领土领空

第3版()专栏: 柬埔寨坚决维护民族尊严反对美国侵略 西哈努克亲王谴责美国新殖民主义并推迟美国大使递交国书日期 柬外交部谴责美国威胁重申决心保卫祖国领土领空 新华社金边十七日电 据柬埔寨新闻社今天报道,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昨天说:“已经显而易见,法西斯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地狱,已为同样恶毒可憎的美帝国主义和美国新殖民主义所代替。” 西哈努克在波萝勉省的皮姆科讲话时还说:“当我们恢复独立时,我们就宣布了我们的中立政策,当时我们认为,美国会赞同我们这样做并且会给予我们支持的。我们曾经热情接待美国的头几任大使。但是美国不久就表示敌视我们的中立,并且向我们表示:我们必须成为他们的仆从,才能得到他们的友谊。当他们谈论保卫自由的时候,他们是在保卫他们自己的自由和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损害他们声称要援助的那些国家的自由和利益。” 西哈努克指出:“他们所以蓄意给我们关上日内瓦会议的大门,是为他们自己的利益所驱使。他们必须包庇那些充当他们的仆从、为他们的帝国主义政策效劳的人,并在柬埔寨的道路上设置种种障碍。他们对柬埔寨的不结盟看不顺眼。” 西哈努克在谈到美国—南越最近对柬埔寨的侵略时说: “为了替这种侵略辩解,他们诬蔑我们已经不再是真正中立的,诬蔑我们成了中国的卫星国、成了越共的盟友,而国际监督委员会和其他外国观察家一再证明我们的真正中立,证明在我国领土上并无越共的部队和基地。” 他在谈到推迟美国新任大使基德递交国书的日期时说: “如果我在科罗克和格翁桑诺遭受侵略之后不久就在王位大厅接见美国新大使,我们人民是不会赞成的。我已转告基德,当美国及其仆从尊重我们,并承认我们的权利的时候,我会乐于接见他。”他又说:尽管柬埔寨已经召回它驻美国的大使、尽管柬埔寨同美国的关系不好,美国还是硬要让它的大使呆在金边。美国这样做的唯一考虑,是要在柬埔寨保持仅存的美国人员,因为要是撤走这些人员,他们就无从进行观察和采取行动了。 新华社金边十七日电 柬埔寨外交部今天发表公报,谴责美国企图制造借口,攻击柬埔寨空军飞机。 公报宣布,柬埔寨王家空军的驱逐机如果有一天受到F—102型超音速驱逐机的攻击,美国就必须对此负非常严重的全部责任。 公报的发表是因为有消息说,驻西贡的这种美国飞机已经接到命令,如果南越部队受到柬埔寨驱逐机的攻击就击毁这些飞机。公报说,“外交部再一次指出,柬埔寨王家空军只有击退进犯柬埔寨阵地和村庄的外国部队的任务,从来不曾飞到越南(南越)领空活动。” 公报强调指出,“因此,美国军方人士发出的击毁柬埔寨飞机的威胁只能有一个含意:为美国超音速驱逐机攻击在我国领空执行击退美国—南越入侵的任务的我国飞机准备国际舆论。” 柬埔寨外交部强烈谴责美国再一次蛮不讲理地企图把只是在保卫自己领土和领空不受美国—南越部队侵略的柬埔寨硬说成是侵略者的阴谋。

2. 金边报纸揭露美国企图暗害西哈努克亲王 要求柬人民警惕美国入侵阴谋

第3版()专栏: 金边报纸揭露美国企图暗害西哈努克亲王 要求柬人民警惕美国入侵阴谋 据新华社金边十六日电 柬埔寨两家报纸今天呼吁柬埔寨人民警惕美帝国主义者企图暗杀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和唆使对柬埔寨入侵的双重阴谋。 《祖国报》今天发表评论揭露,美帝国主义者一方面策划谋害西哈努克亲王和从内部破坏柬埔寨国内的团结;另一方面唆使南越、泰国和叛乱集团“自由高棉”从外部入侵柬埔寨。评论举最近美国在柬埔寨的代理人暗杀国家元首未遂的默莫特事件为例,说明美国的阴谋。评论说,按照它们的原定计划,暗杀一旦成功,就诬指这是进步人士干的,以便使人们不去注意犯罪集团。 评论说,然而,柬埔寨人民清楚地看出美帝国主义是戴普茵叛乱事件、王宫爆炸案和默莫特事件等阴谋的策划人。 这家报纸还指出,美国策动对柬埔寨的入侵的目的是想吓唬柬埔寨,使它屈服。

3. 陈毅副总理接见锡兰财政部长 锡驻华大使为锡财长等访华举行宴会

第3版()专栏: 陈毅副总理接见锡兰财政部长 锡驻华大使为锡财长等访华举行宴会 新华社十七日讯 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今天上午接见锡兰财政部长纳·马·佩雷拉等,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接见时在座的有财政部副部长陈如龙、外交部第一亚洲司副司长张彤。锡兰驻中国大使斯·弗·德席尔瓦也在座。 新华社十七日讯 锡兰驻我国大使斯·弗·德席尔瓦为锡兰财政部长纳·马·佩雷拉和锡兰中央银行行长拉贾帕蒂拉纳访问我国,今天晚上举行宴会。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李先念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陈如龙、杨琳、方皋、杨公素等应邀出席了宴会。 佩雷拉部长和陈毅副总理先后在宴会上讲话。 佩雷拉部长说,这次访问中国,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了锡、中两国早已存在的友谊。他说,反对帝国主义的共同斗争,使我们两国之间的联系密切了。他希望这种友好合作关系今后更加发展。 陈毅副总理在讲话中赞扬锡兰政府反对帝国主义、维护民族独立的坚定立场。陈毅副总理说,锡兰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长。中国政府和人民愿意同锡兰政府和人民友好相处,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保卫世界持久和平而加强合作,共同努力。 德席尔瓦大使也在宴会上祝酒,祝愿锡中友谊万古长青。(附图片) 图为陈毅副总理接见锡兰财政部长纳·马·佩雷拉(右二)时亲切交谈。右一是锡兰驻华大使斯·弗·德席尔瓦。 新华社记者 邹健东摄

4. 陈毅副总理接见日本客人

第3版()专栏: 陈毅副总理接见日本客人 新华社十七日讯 陈毅副总理今天下午接见正在北京访问的日本自由民主党众议员木村武雄、久野忠治和夫人以及他们的随行人员,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接见时在座的有廖承志、萧向前、王晓云等。(附图片) 图为陈毅副总理接见木村武雄(前右六)、久野忠治(前右四)和夫人(前右三)等日本客人时合影。 新华社记者 邹健东摄

5. 老挝三方非正式会晤没有获得积极成果 苏发努冯亲王严斥富马亲王和右派的无理要求 爱国战线党方面为打破障碍曾作出重要让步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美国策动富马和右派采取无理态度使会晤取得进展的希望落空

第3版()专栏: 老挝三方非正式会晤没有获得积极成果 苏发努冯亲王严斥富马亲王和右派的无理要求 爱国战线党方面为打破障碍曾作出重要让步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美国策动富马和右派采取无理态度使会晤取得进展的希望落空 新华社巴黎十六日电 老挝爱国战线党方面昨天提出一项建设性建议以后,老挝三方面在巴黎举行的非正式会谈本来已经出现了取得积极成果的希望,从而可以为正式会谈铺平道路。但是,富马亲王和老挝右派今天在会晤中采取的态度,又使这种希望落了空。 据悉,自从两亲王在巴黎开始会晤以来,富马亲王和老挝右派方面一直在查尔平原各方军队位置问题上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企图以某种方式使老挝爱国战线党和其他爱国部队撤出查尔平原。 为了使会谈越过这一障碍,打开召开十四国会议和和平解决老挝问题的道路,老挝爱国战线党方面在十五日的两亲王会晤中,提出了一项建设性的建议。建议规定,三方面军队重新集结,恢复各自在一九六二年六月二十四日以前的军事位置,即一九六二年日内瓦协议签订后三方正式宣布停火命令时的军事位置,并且按照这样的军事位置实行停火。建议还规定恢复三方停火委员会的活动,以便拟定有关实施停火的细节。 老挝爱国战线党方面还表示愿意促使贡勒将军部队和真正中立派力量,在真正中立的基础上实行和解。 这一建议意味着老挝爱国战线党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让步。如果富马亲王和右派表现出相应的诚意和和解精神,人们本来是可以期待三方会谈进入一个新的富有成果的阶段的。 但是,在原订十六日举行的两亲王会晤中,富马亲王临时把贡·萨纳尼空找来参加这次会晤。贡·萨纳尼空在会晤中表示,右派认为,老挝爱国战线党的建议的实施范围,只应限于查尔平原,并且只对寮国战斗部队和贡勒部队有约束力,而与右派军队无关。据悉,富马亲王对右派这种立场和主张不仅不加反对,反而予以附和。 按照右派的主张,这将不仅使右派军队在一九六二年六月二十四日停火令后非法侵占解放区土地合法化,而且还使他们可以不受约束地继续进攻解放区。 据悉,苏发努冯亲王在十六日的会晤中,严正地驳斥并且拒绝了他们这种无理的态度。 爱国战线党代表团发言人富米·冯维希今天向新闻记者发表谈话说:“我们可以作出能为各方接受的让步,但是我们不能投降。”他说:“如果巴黎会谈无任何成果的话,这将不是我们的过错。” 显然,老挝右派提出这种破坏三方会谈的要求,是出于美国的策动。美国一直不愿意看到三方会谈成功和老挝问题和平解决,特别害怕召开十四国会议,这对全世界并不是什么秘密。 据悉,老挝右派在会晤中还扬言要把老挝问题交给联合国处理。苏发努冯亲王对此作了驳斥。他指出,联合国根本无权过问老挝问题,只有十四国会议才能和平解决老挝问题。 据悉,在他们的要求遭到寮方驳斥后,右派方面扬言,富马亲王和右派即将离开巴黎,中断会谈。

6. 美报哀叹南越局势无药可救 苏兹贝格承认美国侵略南越大势已去取胜无望 《纽约时报》担心目前残局拖不到美国大选

第3版()专栏: 美报哀叹南越局势无药可救 苏兹贝格承认美国侵略南越大势已去取胜无望 《纽约时报》担心目前残局拖不到美国大选 据新华社十七日讯 纽约消息:《纽约时报》昨天刊载了苏兹贝格写的一篇评论,承认美国对南越的武装侵略败局已定,毫无出路。 这篇以《混乱局面能不能冻结两个月?》为题的文章写道,“南越局势看来已是没法用任何我们认为满意的解决办法来解决的了。能够希望的最好的情况是混乱局面能够继续冻结上八个星期”,以便在十一月美国总统选举以后,也许可以尝试某种“暂时拼凑的解决办法”。 苏兹贝格承认,进一步加强美国血腥屠杀南越爱国人民的“特种战争”不仅无法挽救美国在南越的败局,相反的只会使南越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进一步高涨。 苏兹贝格还承认,把美国侵略南越战火扩大到南越邻近的国家同样不能挽救美国的失败。 《纽约时报》十五日发表的一篇题为《西贡的叛乱》的文章说:“西贡最近的一次叛乱使南越的政治和军事局势更加复杂化了”,并且提供了新的理由,使得所有曾经希望“能更有效地对共产党支持的越共进行斗争的人们感到沮丧。”它说,“约翰逊政府希望保持现状,至少直到十一月份选举的时候。但是,南越的事态,过去未曾、将来也不会按照美国选举的时机来发展。”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同日也发表社论说,南越的又一次政变使人们“对美国(在这个国家)的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严重的疑问”,南越“真正的政治稳定变得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遥远了”。

7. 苏里亚达马空军上将参观我军事博物馆

第3版()专栏: 苏里亚达马空军上将参观我军事博物馆 新华社十七日讯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部长、总统军事顾问苏里亚达马空军上将,今天上午在刘亚楼空军上将陪同下参观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印度尼西亚贵宾来到博物馆的时候,受到博物馆馆长贾若瑜少将和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苏里亚达马空军上将参观以后在博物馆留言簿上题了词。 晚间,苏里亚达马空军上将和印度尼西亚电影检查委员会主席乌塔米·苏里亚达马夫人,由刘亚楼空军上将和夫人翟云英,吴法宪空军中将和夫人陈绥圻,文化部副部长胡愈之和夫人沈兹九,以及萧向荣中将、潘振武少将等陪同,观看了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剧团演出的歌剧《江姐》。 印度尼西亚驻中国大使查禾多和夫人也陪同观看了演出。

8. 郭副委员长接见摩洛哥客人

第3版()专栏: 郭副委员长接见摩洛哥客人 新华社十七日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今天下午接见正在我国访问的摩洛哥王国国立音乐、舞蹈和戏剧艺术学院院长、作曲家阿卜杜勒·瓦哈布·阿古米,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接见时在座的有程浩飞、罗正等。 摩洛哥驻华大使阿卜杜勒·拉赫曼·兹尼贝尔等也在座。

9. 我全国妇联副主席宴请越南客人

第3版()专栏: 我全国妇联副主席宴请越南客人 新华社十七日讯 全国妇联副主席章蕴今晚设宴招待越南妇联副主席、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党中央监察部副部长、国会议员何桂和她率领的越南妇女代表团。出席宴会的有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帅孟奇、中国越南友好协会副会长孙晓村、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曹冠群以及北京市妇联副主任浦洁修等。

10. 刚果(布)争取各国人民友协主席畅谈访华观感 赞赏中国政策 驳斥反华谰言 几内亚电台盛赞中几条约四年来两国友好合作成果

第3版()专栏: 刚果(布)争取各国人民友协主席畅谈访华观感 赞赏中国政策 驳斥反华谰言 几内亚电台盛赞中几条约四年来两国友好合作成果 新华社布拉柴维尔十六日电 刚果(布)争取各国人民友好协会主席洛巴·塞贝特·路易今天对新华社记者说:“我不能抑制我对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纪律性、民族觉悟以及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劳动的干劲的敬佩。” 洛巴·塞贝特·路易是在中国作了两星期的友好访问后在不久前回到布拉柴维尔的。 他在谈话中赞扬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同心协力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他说:“的确,在不到十五年的时间里,由于人民对唯一的国家事业的全力拥护和踊跃参加,中国在政治、科学、文化等各方面获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进步。” 他说:“我在参观工业和农业时,看到中国人民在社会、工业和经济方面作出的努力,使我感到很惊奇。” 他说,同受过殖民主义统治之苦的刚果(布)人民一样,中国人民愿意而且尽了全力来为最后清除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而斗争。在这方面,人民中国关怀着非洲、亚洲的其它部分以及拉丁美洲。 洛巴·塞贝特·路易驳斥美帝国主义者和其他反动派对中国散布的恶意诬蔑。他强调说:在对人民中国作了访问之后,我赞赏它的政策和它所作出的努力。“寻求自由道路的人们必须对有些人的庸俗的无稽之谈有所警惕,因为那些人一心要散布仇恨、暴政以及人们之间的不和,以便实行其统治,就象国际宪兵美帝国主义者那样。” 新华社科纳克里十二日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几内亚共和国友好条约签订四周年之际,“几内亚革命之声”电台十一日晚广播一篇评论,盛赞中几两国之间“有成果的合作和热诚的友谊”。 评论列举中几友好条约签订以来,两国人民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例子。它指出,中国工人同几内亚工人一起兴建了几内亚卷烟火柴联合工厂,中国政府给予几内亚不附带任何条件和任何特权的无息贷款。它还提到:中国专家、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在几内亚工作期间的生活水平不超过担任同样工作的几内亚人的生活水平。这种贡献表明我们两国关系上的平等互利的原则和友好合作的态度。” 评论强调指出,几内亚获得政治独立以后,不断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评论说,几内亚过去和现在一再说,中国人民必须在世界独立国家的大家庭中占有自己应有的地位。 评论最后指出:“因此我们确信,中—几(友好)条约,是加强几内亚人民同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巩固世界和平的强有力的手段。”

11. 古巴观众热烈欢迎我影片《党的女儿》 著名影评家说影片是对各国人民斗争的鼓舞

第3版()专栏: 古巴观众热烈欢迎我影片《党的女儿》 著名影评家说影片是对各国人民斗争的鼓舞 新华社哈瓦那电 古巴观众热烈赞扬中国彩色影片《党的女儿》。在观众的要求下,哈瓦那各首轮电影院在最近一周又放映了这部影片。在整整一个星期中,各家电影院场场满座。 古巴著名电影评论员何塞菲娜·鲁伊斯在古巴起义军机关报《绿橄榄树》杂志上发表评论说:这部影片所反映的现实是,在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对反动派和帝国主义者的长期斗争中,出现的许多英雄的事例。 她赞扬说,影片中的“三位女英雄的动人历史,对继续在为反对公开和暗藏的敌人而进行斗争的各国人民来说,是一个鼓舞。” 今年六月间,哈瓦那各首轮电影院曾放映这部彩色影片一星期。

12. 我东方歌舞团在叙利亚演出 观众热烈欢迎中国和亚非拉的歌舞节目

第3版()专栏: 我东方歌舞团在叙利亚演出 观众热烈欢迎中国和亚非拉的歌舞节目 据新华社大马士革电 中国东方歌舞团八月二十八日晚在叙利亚北部最大的城市阿勒颇首次演出。 阿勒颇省长贾比,阿勒颇市长萨达维等观看了演出。 中国艺术家演出了十八个精彩的节目,包括中国、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音乐和舞蹈,受到观众热烈的欢呼和鼓掌。当中国歌唱家演唱刚向叙利亚朋友学来的叙利亚民间歌曲时,观众伴着音乐的节奏拍起掌来。

13. 马里观众高度评价我影片《白毛女》 放映十四场观众达一万五千人

第3版()专栏: 马里观众高度评价我影片《白毛女》 放映十四场观众达一万五千人 据新华社巴马科十四日电 由马里演员和中国电影工作者合作用最通行的马里民族语言邦巴拉语配音的中国影片《白毛女》最近在马里开始放映,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到目前为止,这部影片已在巴马科、塞古、莫普蒂和其他城市放映了十四场,观众共达一万五千人,差不多每场都挤满了人。 马里国家电影局局长布巴卡·巴蒂利对新华社记者说:“这部影片是得到马里观众最高评价和最热烈欢迎的电影之一。这是中国和马里在艺术和技术上进行融洽合作的结果,毫无疑向它已成为增强和巩固中国和马里人民之间友谊的积极因素。” 布巴卡·巴蒂利说:把这部影片用邦巴拉语配音,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马里的尊重。

14. 我民族艺术团在乌兰巴托演出 艺术团的精彩节目受到热烈欢迎

第3版()专栏: 我民族艺术团在乌兰巴托演出 艺术团的精彩节目受到热烈欢迎 据新华社乌兰巴托电 中国民族艺术团十二日晚上在此间国立话剧院举行了访问蒙古的首次演出。 演出时,国立话剧院座无虚席,观众对艺术团演出的精彩节目报以热烈的掌声。 演出结束后,蒙古的艺术家向中国演员们献了花篮。 中国民族艺术团十五日晚在乌兰巴托举行了访问蒙古的最后一场演出。艺术团在访问蒙古期间,还为中国在蒙古的工人演出了三场。

15. 埃奈斯库国际音乐比赛继续进行 我钢琴选手进入末一轮

第3版()专栏: 埃奈斯库国际音乐比赛继续进行 我钢琴选手进入末一轮 据新华社布加勒斯特十六日电 罗马尼亚第三届埃奈斯库国际音乐比赛的声乐、小提琴、钢琴各项第二轮比赛已分别在十四日和十五日结束,中国青年钢琴选手李淇和李其芳同其他国家六名选手一起进入第三轮——最后一轮比赛。 在钢琴第二轮的比赛中,李淇的演奏博得了观众的长时间的热烈鼓掌,许多人称赞他的李斯特的梅菲斯托圆舞曲弹得特别好。李其芳的演奏也很出色。钢琴比赛的第三轮将在二十日开始。 这届埃奈斯库国际音乐比赛是在六日开始的。比赛共分钢琴、小提琴和声乐三项。每项比赛要进行三轮,第三轮的前五名成为比赛的优胜者。

16. 我沈阳杂技团在布隆迪和乌干达演出 两国观众赞赏我国精湛技艺

第3版()专栏: 我沈阳杂技团在布隆迪和乌干达演出 两国观众赞赏我国精湛技艺 据新华社讯 中国沈阳杂技艺术团从八月十八日起在布隆迪布琼布拉举行了四场演出,观众达三万八千多人。布琼布拉的公众热烈赞扬中国杂技艺术,并且感谢杂技团为他们带来了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以及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夏尔王储、布隆迪王国首相阿尔班·尼亚莫亚、其他大臣和高级官员欣赏了杂技团的演出。 中国沈阳杂技艺术团九月五日晚上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举行了一次演出,受到了三千多名观众的热烈欢迎。乌干达总理奥博特等观看了演出。 中国艺术家表演的每个节目都博得了观众一次又一次的热烈的掌声和叫好。 演出结束后,奥博特总理登台同演员们一一握手,祝贺演出成功,并同他们一起照了相。(附图片) 布隆迪王国首相阿尔班·尼亚莫亚和演员握手。 新华社记者 孟宪全摄

17. 第三届国际电视节闭幕 我影片《对虾》获科教片二等奖

第3版()专栏: 第三届国际电视节闭幕 我影片《对虾》获科教片二等奖 新华社开罗电 第三届国际电视节今晚结束了它在亚历山大港的十天活动。阿联负责文化和国家指导副总理穆罕默德·阿卜杜勒·卡德尔·哈特姆在闭幕式上对得奖影片发奖。中国影片《对虾》获得科教片二等奖。

第 4 版

1. 日本人民反美斗争规模日益扩大 反对美国核潜艇进驻运动在各阶层各行业广泛开展 京都三百五十名科学家成立禁止核弹协会决定全力进行斗争

第4版()专栏: 日本人民反美斗争规模日益扩大 反对美国核潜艇进驻运动在各阶层各行业广泛开展 京都三百五十名科学家成立禁止核弹协会决定全力进行斗争 新华社十七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各地人民最近纷纷举行反对美国核潜艇开进日本港口的群众大会和示威游行,使这一斗争的规模日益扩大。 十天以来,日本钢铁、造船、汽车运输和新闻、出版等行业的工会相继通过决议,反对美国核潜艇开进日本港口,反对对日本实行核武装,要求撤销一切军事基地,要求废除日美“安全条约”。 日本农村青年的全国性组织“日本青年团协议会”八月底发表抗议书,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取消关于同意美国核潜艇开进日本港口的决定。 日本国民文化会议也在九日发表声明指出,美国核潜艇开进日本港口意味着向日本运进核武器,这不仅将严重威胁日本人民的安全,而且将加剧亚洲紧张形势。 由汤川秀树、谷川彻三、桧山义夫等著名学者七百多人组成的“科学家维护和平协会”十二日发表呼吁书,呼吁科学家团体和科学家立即联合起来展开行动,阻止美国核潜艇开进日本港口。 据新华社十四日讯 东京消息:东京四千多名公务员和日本各地公务员代表两千人十四日举行大会,要求日本政府提高工资。会后举行了示威游行。游行时的标语牌上还写着反对美国核潜艇进驻日本港口的口号。 这次大会是公务员工会共同斗争会议所发动的全国统一行动的主要部分。这次统一行动是日本工会总评议会和中立工会联合会展开的秋季斗争的一部分。 新华社讯 东京消息:京都三百五十多名科学家九日成立“京都科学者禁止原子弹氢弹协会”。这个协会是由末川博、住谷悦治、山田无文等四十六名著名学者发起的。 在成立大会上,全体与会者一致决定,他们要全力扩大第十届世界大会的成就,并为京都科学者禁止原子弹氢弹运动的统一和发展而努力。 大会决定,协会将正式参加京都禁止原子弹氢弹协议会,以便同各阶层人民紧密合作,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大会发表声明,呼吁曾经参加过反对日美“安全条约”斗争的一切民主力量统一起来展开行动,阻止美国核潜艇开进日本港口。 大会选出末川博为会长,并选出十二位代表委员。(附图片) 横须贺是美国在日主要军事基地之一,也是美国核潜艇预定要进泊的日本三大港口之一。日本人民不断在这里举行反美示威。八月二十九日,好几千各界人民齐集在这里,高呼反对美国核潜艇的口号。

2. 苏加诺总统任命地方行政官员 贯彻执行粉碎“马来西亚”命令 印度尼西亚海军举行演习准备对付侵略者

第4版()专栏: 苏加诺总统任命地方行政官员 贯彻执行粉碎“马来西亚”命令 印度尼西亚海军举行演习准备对付侵略者 据新华社雅加达十七日电 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决定任命地方行政官员来执行粉碎“马来西亚”新殖民主义计划的命令。这些地方行政官员将由苏加诺总统自己直接领导。 印度尼西亚情报部长阿赫马迪十五日在记者招待会上介绍苏加诺的这一决定时说,这项法令的目的是要在目前的严重局势面前,使武装部队、文职人员和人民提高警惕和作好准备。 新华社雅加达十七日电 安塔拉通讯社今天报道,印度尼西亚海军第三海区新闻处十六日发表声明说,印度尼西亚海军舰队从一九六四年九月十日到十月十日,在巽他海峡举行演习。 印度尼西亚海军司令马塔迪纳塔海军中将十五日在泗水说,在英帝国主义及“马来西亚”的威胁面前,除了用一切力量打击侵略者以外,其他办法是没有的。他还说:“不许干涉印度尼西亚,休想触犯印度尼西亚的国土!”他号召印度尼西亚海军随时准备好对付侵略者。

3. 拒绝美“援”有利于民族经济发展 柬埔寨经济改革取得成果

第4版()专栏: 拒绝美“援”有利于民族经济发展 柬埔寨经济改革取得成果 据新华社金边电 从去年十一月十日柬埔寨拒绝美“援”和作出发展民族经济的决定以来,柬埔寨政府进行的经济改革已经取得令人鼓舞的初步成果。 柬埔寨工业国务秘书温·卡本·帕加昨天在唝吥省佐格雷顶发表讲话时说,经济改革之后,人们纷纷要求批准建立新的工厂。仅仅从一九六四年一月一日到八月二十九日,就有二百零二座中小型工厂被批准开工生产,投资总额约为二亿一千六百万瑞尔。 他还说,国营工厂的情况有显著的改善。五个国营公司(纺织、造纸、胶合板、锯木和建筑)的营业总收支情况表明,在今年头六个月就有一千六百万瑞尔的净利润。 今年年初,柬埔寨政府建立了国家进出口公司,代替了原来的大约三百六十家进出口商。国家进出口公司在出口方面已取得积极的成果。 据柬埔寨商业部公报说,柬埔寨在今年一月一日到八月二十日这段时期的出口价值大大超过了预定的出口计划。 各种货物的出口价值超出计划数字的百分比是:胡椒百分之一百四十四,大米和大米制品百分之八十七,木棉百分之七十,大豆百分之六十一,橡胶百分之五十四。 这段时期的出口总值达到二十二亿三千万瑞尔,相当于年度计划规定的总数三十一亿五千万瑞尔的百分之七十。 柬埔寨政府决定,从今年七月一日起,一切私人银行停止营业,由柬埔寨国家银行和新成立的高棉商业银行和国家信贷银行来代替原来的九家私营银行。这两家新成立的银行仅仅两个月来就吸收了大约十亿瑞尔的存款。这个数目等于九家私人银行以前吸收的全部存款额。 《柬埔寨电讯报》最近发表的评论说,柬埔寨拒绝美“援”已经八个月了,这个国家依然对光明前途怀着信心,并将坚决维护自己的尊严和继续前进。 《祖国报》自豪地说:“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预言,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柬埔寨连三个月也维持不下去。但是,同他们的预言相反,已经过了三个月,而且不久快到一年了,而柬埔寨仍然存在,而且坚定不移地存在着。”

4. 阿富汗建成一条新公路

第4版()专栏: 阿富汗建成一条新公路 新华社喀布尔电 阿富汗国王穆罕默德·查希尔·沙阿为萨兰山口公路正式通车剪彩。 这条公路是阿富汗主要建设工程之一,它是在六年以前开始建筑的。 据报道,这条经过兴都库什山的公路缩短了从首都喀布尔到北方省份的路程大约二百公里。由于这项工程的完成,估计每年将节省二亿八千万阿富汗币的运输费用。 落成典礼是在九月三日在这条公路上的萨兰隧道南端 (隧道在喀布尔之北约一百公里)举行的,这条隧道长二千六百七十六米,海拔三千三百六十七米。

5. 缅甸挖掘一条灌溉渠

第4版()专栏: 缅甸挖掘一条灌溉渠 新华社仰光电 缅甸杰沙县正在挖掘一条灌溉渠,这条渠完成后可灌溉七千多英亩稻田。 这条渠有两英里长,三十英尺宽,目前已完成了三分之二。

6. 巴基斯坦大米增产

第4版()专栏: 巴基斯坦大米增产 新华社卡拉奇电 据巴基斯坦国家银行所作的关于巴基斯坦经济情况的年度报告说,巴基斯坦的大米产量在从一九六三年七月到一九六四年六月的一年期间内达到一千一百六十二万九千吨的最高纪录,比前一年度增加百分之十八点六。这一年度农业生产的总指数增长百分之六以上,这主要是由于大米产量的急剧增长。 巴基斯坦的大米主要产区是东巴基斯坦,那里雨量充足,河流纵横交叉。

7. 非洲公众舆论继续谴责美国扩大侵略刚果(利) 刚果属于刚果人民 爱国武装斗争必胜 本·贝拉总统再次谴责帝国主义在刚果的阴谋活动

第4版()专栏: 非洲公众舆论继续谴责美国扩大侵略刚果(利) 刚果属于刚果人民 爱国武装斗争必胜 本·贝拉总统再次谴责帝国主义在刚果的阴谋活动 据新华社十四日讯 非洲公众舆论继续谴责美国对刚果(利)扩大干涉和侵略。 肯尼亚《尼安萨时报》周刊在最近一期发表社论说,刚果(利)的动乱是由于美国坦克、直升飞机和轰炸机被送往那里以镇压刚果民族解放运动而引起的。 社论指出,美国在刚果有大量投资。在那个国家,特别是在加丹加,几乎任何企业都有美国人参加。美国商人对刚果的铀特别感兴趣。美国军事当局也对它深感兴趣。 社论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史蒂文森是在刚果开采金刚石的“田普尔斯曼父子公司”的总经理,而出席裁军会议的美国代表团团长阿瑟·迪安则是铀的大雇主“美国金属公司”的副董事长。 桑给巴尔《黎明报》十日发表题为《刚果是刚果人民的》文章指出:“刚果人民的斗争是为了使刚果成为刚果人民的刚果,使刚果的财富造福于这个国家。” 文章还表示确信,刚果人民的爱国武装斗争终将获得胜利。 莫三鼻给解放阵线机关报《莫三鼻给革命》最近一期发表社论说,美帝国主义者对刚果(利)的干涉必须引起人们,特别是正在为争取自己国家的解放而斗争的自由战士,非常密切的注意。 据新华社阿尔及尔十五日电 本·贝拉总统今天在布迈德斯(前名罗歇努瓦)的一次集会上讲话时,再次谴责帝国主义者在刚果(利)的阴谋活动。 本·贝拉总统说:“某些国家企图插手我们大陆的某些地区,以便永远保持某种局面和继续进行阴谋活动来破坏非洲完整。”

8. 西班牙商船在古巴附近遭美海盗袭击 古革命武装部公报指出袭击事件应由美政府负责 西外交部声明强调不能容忍对西商船的海盗行为

第4版()专栏: 西班牙商船在古巴附近遭美海盗袭击 古革命武装部公报指出袭击事件应由美政府负责 西外交部声明强调不能容忍对西商船的海盗行为 据新华社哈瓦那十六日电 古巴革命武装部十五日晚间就西班牙商船“阿兰萨苏山号”在古巴附近遭到袭击事件发表的一项公报指出,“美国政府要对这一野蛮的罪恶事件负责”。 “阿兰萨苏山号”曾经在十三日晚八时左右在古巴的迈西以北七十六英里的海面上遭到快速艇的炮火袭击。这些快速艇在使这艘西班牙商船起火后逃窜。商船上的三名西班牙船员被打死,许多人受伤。 公报说,“古巴革命海军在得知这艘(西班牙)商船遭到袭击的消息之后,派出几艘船只前往出事地点,以便向这艘西班牙商船提供援助。那时候一艘古巴拖轮正在拖引着这艘商船前进。” 公报强调说,“美国国务院宣称它不知道是谁发动这一攻击的说法,是极其无耻的”。公报接着说,“美国政府十分了解,究竟是谁进行了这一袭击,因为罪犯正是由中央情报局装备、收买和指挥的雇佣分子。这种行动是美国侵略和封锁古巴的政策的一部分”。 公报指出,这种行动已经导致一次严重事件,美国政府要对由此所引起的后果负责。 新华社十七日讯 马德里消息:西班牙外交部十六日在马德里就运货给古巴的西班牙货船“阿兰萨苏山号”在古巴附近海面遭到海盗式的袭击一事发表声明说,“西班牙决不准备容忍对它的商船的海盗行为。” 声明说,“西班牙政府正等待西班牙驻美大使梅里德尔瓦尔(十六日)十二点三十分同美国国务卿腊斯克进行紧急会谈的结果,然后将采取必要的措施。声明还强调说,“西班牙政府认为,对发生事件的地区实行着军事控制的美国,有充分的条件来说明在它显然负有责任的地区发生的事情。” 据西方通讯社从华盛顿报道,西班牙驻美大使梅里德尔瓦尔同腊斯克会谈后对记者发表谈话,指责这次袭击是一次野蛮的海盗行为。他还说,西班牙政府确实认为美国政府应当对发生西班牙货船被袭击的地区的安全负责任。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克洛斯基接着举行记者招待会,极力抵赖美国唆使它豢养的古巴反革命分子袭击西班牙货船的罪行。麦克洛斯基装聋卖哑地说,他不知道谁应当对这次袭击负责。

9. 腊斯克又压西欧和日本停止对古贸易 在美古巴反革命组织招认袭击西商船并威吓对古贸易船只

第4版()专栏: 腊斯克又压西欧和日本停止对古贸易 在美古巴反革命组织招认袭击西商船并威吓对古贸易船只 新华社十七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国务卿腊斯克连日召见了七个同古巴有贸易关系的西欧国家和日本的使节,再次对他们施加压力,企图迫使这些国家追随美国对古巴实行经济封锁的政策。 据美联社十六日报道,先后被召见的有英国、法国、瑞典、荷兰、比利时、日本、葡萄牙和西班牙驻华盛顿的使节。腊斯克还准备同其他与古巴有贸易关系的国家的使节举行类似的会谈。 这家美国通讯社援引美国“政府官员”的话指出,腊斯克举行这一系列会谈是为了“再次要求它(美国)在西半球外的盟国停止它们同古巴的贸易”。 腊斯克上述外交行动是在美国唆使它豢养的古巴反革命分子十三日对运货给古巴的西班牙货船“阿兰萨苏山号”进行海盗式的袭击前后采取的。 在美国卵翼下的一个古巴反革命组织——“大陆行动秘密组织”十五日在美国迈阿密通过合众国际社发表了一项“公报”,招认对西班牙货船“阿兰萨苏山号”的海盗袭击是它干的。它还公然威胁说,对西班牙货船的袭击只是“对同古巴进行贸易的船只——不管属于哪一国——进行不预发警告的袭击的开端”。

10. 为什么美国不能摆脱长期农业危机

第4版()专栏: 为什么美国不能摆脱长期农业危机 郑林庄 美国战后的农业危机是从一九四八年开始的。危机开始以来,各种农产品的价格不断跌落,“剩余”农产品的数量逐年增加,农场的债务迅速上升,农场主的净收入急剧下降。与此同时,农村的失业人口大量增加,破产农户数以百万计。这种状况,直至目前,仍未见有所遏止。 一 农业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它也和一般经济危机一样,是在生产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所产生的生产与消费的脱节,亦即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和消费基础相对狭小的矛盾的直接结果。美国之所以长期地摆脱不了农业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按人口平均计算的食品和纤维作物的消费量一直在逐步减少。据美国农产运销局发表的材料,美国每人每年的平均食物消费量,一九六一年比一九四八年减少了百分之十二点八,其中面粉及其制品减少百分之四十六点四,猪肉减少百分之三十三点二,蔬菜和水果减少百分之二十九点八,马铃薯减少百分之十九点一,鸡蛋减少百分之十七点四。纤维作物的消费量也呈现同样的趋势,在上述时期内,每人每年的棉花消费量减少了百分之三十点九,而羊毛的消费量则减少了百分之五十二点一。随着每人平均消费量的缩小,几种主要农产品的全国消费量也在大量地减少。自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六○年,美国的人口虽然增加了将近百分之三十,但是它的小麦全国消费量却减少了二亿七千七百多万蒲式耳,棉花的全国消费量也减少了三百二十万磅。 美国广大人民农产品消费量的减少,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垄断资本的残酷剥削下日益贫困,不得不削减对农产品的需求。美国参议员布里奇就承认,“如果美国每个公民在吃的方面都达到应有的程度,我国(美国)的剩余农产品肯定就会吃光。” 美国国内农业市场的萎缩除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日趋贫困以外,也同下列因素有关: 第一是美国政府扩军备战,不断加重捐税和引起物价飞涨。据统计,一九六二年美国人民每人负担的税额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一点二倍,比一九二九年则增加了九倍。美国劳工统计局发表的消费者价格指数表明,一九六三年的消费品价格比一九四五年增长了百分之七十点二。在捐税和物价不断增涨的压迫下,越来越多的劳动人民必须依靠举债度日。至一九六二年,美国劳动人民所负的消费债务比一九四五年增加了五倍以上。结果造成了劳动人民必须拿一半收入来纳税和还债,这就必然使人民不得不减少对食品消费的开支。 第二是食品加工业的垄断组织越来越加强对广大消费者的压榨。从一九四五年到一九六三年,美国食品的价格提高了百分之八十,其中面粉制品和肉类分别提高了百分之一百一十九点五和百分之九十五点七。食品加工业对广大人民的这种无情榨取进一步压缩了广大劳动人民对食品的购买力。 第三,使用农产品作为原料的制造业,尽量采用代用品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以便争夺日趋狭小的消费市场。据统计,自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六○年,美国酿造业(包括酒精生产)使用的谷物原料从一亿四千九百六十万蒲式耳减少到一亿二千三百二十万蒲式耳。在纺织业所用的原料中,棉花和羊毛大量地减少,而各种人造纤维和化学纤维的数量则由一九四二年的六亿四千三百九十万磅增加到一九六○年的十九亿七千五百四十万磅。 美国农产品不但受到国内市场萎缩的威胁,而且出口也遇到了越来越大的困难。 战后初期,由于欧洲和亚洲多数国家的农业还没有从战争破坏中恢复过来,美国农产品的出口是所向无敌的。但是,当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经过调整相继恢复和发展起来之后,美国农产品的输出就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尽管美国农产品的出口量和出口值,在战后年代,依靠美国政府采取倾销手段,呈现了上升趋势,但其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年与年间的波动十分剧烈。就全部农产品的出口量来说,如以一九五二——一九五四年平均数为一百,它的指数曾从一九五二年的一百二十五下跌到一九五三年的九十一和从一九五七年的一百七十六连续下跌到一九五九年的一百四十一。这种情况在个别产品中表现得尤其突出。例如棉花(包括棉籽)的出口指数曾从一九四七年的一百零五猛跌到次年的五十四和从一九五八年的一百五十三猛跌到次年的八十四,变动的幅度几乎都达到百分之五十。五十年代中期以后,美帝国主义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和民族主义国家的矛盾更趋尖锐化,美国农产品的出口就更加困难了。 二 当着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不断萎缩的时候,美国的农业生产,除个别年份外,却一直在上升。如以一九五七——一九五九年平均为一百,一九四五年美国农业的生产指数为八十一,至一九六三年已上升为一百一十二,计在十八年内总共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八点三;如从一九四八年发生农业危机算起,也增加百分之二十七点三。 在危机中美国的农业生产仍然不断增长,主要是由于竞争激烈造成的。 战后年代,资本主义在美国农业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美国的农业生产日益迅速地向大生产集中。最近两次的农业普查表明,从一九四四年到一九五九年,年商品产值在一万美元以上的大农场由四十三万八千个增加到七十九万四千个,而年商品产值在一万美元以下的中、小农场则由五百四十二万个减少到三百一十四万一千个;大农场的商品产值在全国农场的商品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由一九四四年的百分之四十九点三提高到一九五九年的百分之七十一点五。美国大农场的生产率也随着资本的集中而大大提高。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大农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量的加强,它们对中、小农场的排挤也愈益剧烈。因此,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农场也不得不竭力采取一切办法来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以期避免破产灭亡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产量在战后都有所提高,所以尽管战后不久就发生农业危机,美国的农业生产仍然继续增长。 美国政府所执行的“反农业危机”措施不但不能遏制生产,反而起了促进生产的副作用。 战后美国政府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推行“反农业危机”的措施。一是强制削减耕地面积,以期收到压缩生产的作用。二是通过实行“价格支持计划”(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是这一计划的一部分内容)和“出口补贴”等等方案,来防止农产品价格下跌,以免引起更大规模的破产。 就第一个方面说,它所推行的“播种面积限额”、“土地银行”等计划,虽然能够略为削减耕地的利用面积,但是它们不可避免地引起农业生产向质量更好的土地集中,促进农业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这是因为被放弃的耕地尽是一些质量较差的土地,于是农业经营者、特别是农业资本家就能够把生产资源集中地投放到缩小了的但质量更好的耕地上。这样做的结果,使农业经营的集约化水平和单位面积的产量都有所提高,而农业生产也随之增加。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五八年间,美国的棉花每英亩产量由二百六十七磅提高到四百一十八磅,其所以能够如此,据美国农业部估计,有百分之八十是由农场内部用地的调整和技术改良造成的。 再就第二个方面来说,美国政府采取人为的手段来把农产品的价格抬高到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水平之上,也产生刺激农业经营者加强生产的作用。另外,美国政府在推行“反农业危机”措施中每年发放的为数几十亿美元的种种补贴费,大部分落到资本主义大农场的手里。一九五七年发放的“支持”农产品价格的补贴费,就有百分之七十九是发给只占全国农场百分之二十七的一百三十万个资本主义大农场的。这就无异于给它们凭空增加了大量的资金,使它们能够添置设备,改进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生产和消费相互脱节的直接结果。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广大人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只有在生产规模因社会生产力受到危机的破坏而被迫收缩时,经济危机才能得到暂时的克服。美国的农业既然在危机时期也不能够缩减生产,那末,摆脱危机的可能性也就不会出现。这就是美国为什么长期不能摆脱农业危机的一个原因。 三 工业和金融资本对农业的控制和剥削的日益加深,是美国农业不能摆脱长期危机的另一个原因。 美国的工业和金融垄断资本已把美国农产品的收购和加工一直到农业生产资料和生产资金的供应,完全控制起来。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农业经营的愈益专业化和片面化,美国农业生产中投下的各种生产资料的数量以及农场自外部购入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增加了不少。农场所用的生产资料在战前有半数以上是由农场自备的,现在则有三分之二以上须从农场以外购入。由于生产资料的使用量和购入量有了增加,农业经营者对资金的需要也随之增加,因而农场主就更加需要从垄断金融组织取得贷款,以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美国农场主的负债额在一九四六年为七十八亿美元,到一九六○年已增加为二百八十亿美元。所有这一切都加深了农业对工业和金融资本的依赖,为各种垄断组织加强对农业的剥削提供条件。 美国的工业和金融资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对农业进行剥削。第一是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战后美国非农产品的批发价格,在一九四八年至一九六三年间已经上涨了百分之二十三点三,而农场主出售产品所得的价格在同一时期内反而下降了百分之十六点一。不但这样,美国农场主从食品的零售价格中所取得的份额,在一九四八年还能达到百分之五十一,但至一九六三年已减少为百分之三十七了。 其次,工业和金融资本还从提高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供应价格以及加重农场主的利息负担等等,来对农业实行压榨。美国农业部发表的农场主支付价格指数,已由一九四八年的二百六十上升到一九六三年的三百一十一(以一九一○——一九一四年平均数为一百),计在十五年内上升了百分之十九点六,其中农业机械的价格上升百分之六十九,农场建筑材料的价格上升百分之二十六,土地抵押贷款的利率上升百分之三十,不动产税的税率上升近百分之五十。 农场主所得价格的逐步下降和支付价格的逐步上升,日益扩大着农业经营者的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差额。这个差额越扩大,农业经营者的处境就越困难,破产者的数目就日益增加。 四 美国政府推行“反农业危机”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收到抑制危机的效果,但在更大程度上却产生了加深和延长危机的反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它扩大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之间的矛盾。美国政府推行的“反农业危机”措施在农业中引起了增进生产的作用,在前面已经讲过。另一方面,美国政府推行这些措施也产生了削减对农产品的需求的作用。美国政府为执行各项农业计划,每年都要支出很大一笔款项。据报道,一九六一——一九六二财政年度仅联邦政府所支付的费用就有六十二亿美元(地方政府的开支尚未计算在内),数额之大仅次于军事费用和国家债务两项支出。美国政府这项开销的来源是课自人民的捐税。这样就必然要加深劳动人民的贫困化,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平,削减了他们对农产品的需要。美国政府执行“反农业危机”方案不可避免地要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的脱节,使农业危机更趋严重,并且延长它的持续时间。 第二,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只有在它获得充分发展,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强制社会再生产的比例达到新的平衡之后,才能暂时消失。美国政府的“反农业危机”措施虽然起不了克服危机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却起了抑制危机充分发展,使危机略为缓和的作用。例如,战后不断削减小麦、棉花等农作物的播种面积限额以及一九五六年以来大力推行“土地银行计划”迫使一部分耕地退出农业生产,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大规模发展。又如它所推行的 “价格支持计划”也在一定限度内防止了某些农产品的价格过分剧烈下跌。还有它向外倾销 “剩余”农产品的种种措施,也或多或少地扩大了农产品的输出,从而减轻“剩余”产品的压力。就这几点来说,“反危机”方案是起了某些抑制农业危机充分发展的作用的。但是,正如以上所述,这种抑制危机的作用并不有利于危机的解决,相反地,它只能阻碍再生产比例新平衡的实现,从而延长了危机的持续时间,使农业长期地处于萎缩不振的停滞状态,并使广大的农业经营者、特别是中、小农户和劳动农民的处境日益恶化。 综上所述,可见战后美国的农业长期地处在危机之中,是随着战后形势的变化,美国的国内外矛盾日益加深所造成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 5 版

1. 近代史上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武装侵略

第5版()专栏: 近代史上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武装侵略 李春辉 美国一七八三年脱离英国独立后,就产生了侵略拉丁美洲的野心。一七八六年哲斐逊说:“我们的联邦必须看作一个根据地,从这里开始,我们向整个南北美洲移民。”①他还提到要一片片地“吞并西班牙的殖民地”。同一时期,汉密尔顿也表示要建立“美洲体系”②。 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拉丁美洲各地先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独立运动。美国对这一运动一直玩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手法,一面在“中立”幌子下对这一运动采取隔岸观火态度,不予支持,一面又趁火打劫,武装占领了与美国十三州毗连的西班牙殖民地——佛罗里达,攫取了五万八千六百多平方英里的新领土。 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政局动荡不宁,封建土地所有制普遍存在,资本主义不能正常发展,经济落后,人民贫困。英、美等殖民主义,乘机侵入。一八二三年美国又进一步利用当时国际形势发表“门罗宣言”,表面上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实际上是要把美洲变成“美国人的美洲”。从此便开始了美国对拉丁美洲的全面侵略活动。 美国对拉丁美洲的侵略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两手并用,花样翻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这些侵略活动中,武装侵略一直占着重要地位,它给拉丁美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当时,美国的这种武装侵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十九世纪中叶前,美国由于资本主义还处在发展初期,实力有限,武装侵略的次数较少,范围较小,仅限于毗邻美国领土的墨西哥、尼加拉瓜等国;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美国由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并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武装侵略较前更为露骨、疯狂和险恶,次数日益频繁,范围日益扩大,由加勒比海、中美洲、南美洲至太平洋各地。 本文只打算对上述两阶段中几次较重要的武装侵略活动作一些揭露。 一、在实现“天然疆界”的口号下,无理侵占墨西哥的大片领土 美国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南北战争以前,还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国。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的势力,还不够强大。当时,他们向外扩张的实际活动,主要放在“西进政策”上面,把美国领土从大西洋沿岸的十三州,向西扩张到太平洋沿岸,以实现其所谓“天然疆界”。因此,墨西哥首先成为“西进政策”的牺牲者。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末,美国西进移民已经到达墨西哥领土——得克萨斯地区的边境。美国总统约翰·昆西·亚当姆士和杰克逊,曾先后向墨西哥“购买”得克萨斯,遭到拒绝。 一八三二年,一个疯狂的扩张主义分子沙姆·霍斯顿,在杰克逊总统的默许和支持下潜入得克萨斯。由于霍斯顿的煽动和诱惑,得克萨斯的印第安人和美国移民发动了叛乱,并于一八三六年三月一日宣布“独立”,由霍斯顿自任总统。霍斯顿随即向美国提出合并。不过,由于美国南部奴隶主和北部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与争执,这一合并计划拖延至一八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才得到美国国会的正式批准。 美国统治者并不以吞并得克萨斯为满足。一八四六年,美国总统波耳克为了全部打进直达“天然疆界”的西南走廊,又对墨西哥领土进行了一次更大规模的掠夺。波耳克一方面派斯梨得尔去墨西哥,以不超过二千五百万美元的代价,“购买”新墨西哥和上加里佛尼亚;一方面命令美国在南方的驻军司令泰勒陈兵美墨边境,进行武装恫吓。这个计划没有得逞。以后,波耳克竟反诬“墨西哥侵犯美国的边界,进攻美国的领土”③,发动了对墨西哥的武装侵略。 一八四七年九月十三日,美国将领史各特的军队占领了墨西哥京城。一八四八年二月二日,墨西哥被迫签订了屈辱性的瓜达鲁普—伊达尔哥条约。根据该项条约,美国从墨西哥取得了大片土地,包括今天加里佛尼亚、新墨西哥、亚利桑那等州的全部,以及怀阿明、卡罗拉多、犹他、内华达等州的一部分。福斯特同志认为,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可耻的事件之一”。此后,美国又于一八五三年十二月三十日,从墨西哥取得麦西亚峡谷地区。 这时期墨西哥前后丧失了将近九十四万四千八百二十五平方英里的土地。这等于当时墨西哥全部领土的百分之五十五以上。 二、利用内争,派遣流氓,篡夺尼加拉瓜的统治权 在美国“西进政策”下,尼加拉瓜是继墨西哥之后的牺牲者。 尼加拉瓜位于中美洲狭长地带,是当时美国移民由大西洋岸迁往太平洋岸的重要通道。尼加拉瓜境内有尼加拉瓜湖、马拉瓜湖和圣约翰河等水系,便于修筑运河,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美英两国曾于一八五○年签订“克莱顿—布尔瓦条约”,规定两国将来对运河有同等使用权力④。 一八四八年一月,加里佛尼亚发现黄金以后,美国东部人口象潮水般地向西部流动。由于当时美国大陆上的东西交通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寻求黄金的人们大多取道尼加拉瓜的水路。美国资本家从一八四八年起,特地为此组织了一个运输公司。由纽约出发经过尼加拉瓜去旧金山的人数,最高时每月达到数千人。这就使得美国谋求控制尼加拉瓜的野心越发强烈起来。 一八五五年六月,美国一个声名狼藉的冒险分子威廉·华克,利用尼加拉瓜格兰那达保守派与里阿自由派的内争,率领五十七名亡命之徒在尼加拉瓜的太平洋岸登陆。十月十三日,占领了保守派的中心城市格兰那达,推翻了保守派的统治。一八五六年六月二十九日华克粉墨登场,担任尼加拉瓜总统。华克政权很快得到了美国政府的公开承认。 华克是一个狂热的扩张主义分子,曾几次参加侵略墨西哥亚利桑那和下加里佛尼亚的远征。一八五○年,他曾发表文章为美国侵略哲学“天定命运”大肆吹捧。这次入侵尼加拉瓜,直接受到了美国统治集团的指使和支持。摩尔根和加里逊两个运输公司,不断供给巨额金钱、武器和士兵,致使华克的侵略军由开始的五十七名,很快增加到数百名。美国南部诸州的奴隶主,尤其为华克的侵略行为欢呼,他们想完全吞并尼加拉瓜,作为一个奴隶州加入美利坚合众国⑤。 华克夺取政权后的第一个措施,是重新恢复尼加拉瓜的奴隶制度⑥。接着他又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动措施,如废除一八二三至一八三八年的宪法(即中美洲联邦宪法);大肆镇压人民和反对派,并没收他们的财产;用自己的部属代替原有军官;将文职官员一概改由美国人担任。他甚至想把英语定为国语,以代替原来的西班牙语。 华克的侵略行为引起了尼加拉瓜和整个中美洲人民极大的愤怒。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和哥斯达黎加等国,都派出军队,支援尼加拉瓜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华克于一八五七年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并于一八六○年被处决。 从此以后,拉丁美洲人民对于这个“北方恶霸”的阴险和凶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伪装同情古巴人民的独立运动,发动西班牙—古巴—美国战争,窃取胜利果实 美国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南北战争结束后,资本主义工农业都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十九世纪末,美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空前尖锐化。美国这时的侵略矛头已从邻近地区推向海外,积极地向加勒比海、中南美洲,甚至太平洋各地区直接进攻。一八八五年,美国牧师爱斯特朗曾公开宣称:“我们的种族有特殊活力……接受了上帝明显的托付,应成为他们兄弟的‘保护人’。” 在这种形势下,首当其冲的就是古巴。 美国对于古巴早存觊觎之心。哲斐逊和亚当姆士都曾表示,古巴应该成为美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是北美大陆的“天然附属品”。亚当姆士还说:“把古巴并入我们联邦的版图,对于联邦本身的延续和完整是必要的。”他还编造出一套所谓“成熟的果子”的谬论,认为古巴一旦在脱离西班牙的统治后,会象 “成熟的果子”一样,一定要落入美国的怀抱。实际上,美国于一八二七年就反对过波利瓦尔解放古巴。一八四八年,美国又企图以一亿美元购买古巴。一八五四年,美国南部种植园主更以武力袭击古巴。一八六八年,古巴爆发了全民起义,美国就采取了各种办法摧残他们,以图达到吞并目的。 一八九八年,美国这一侵略目的终于实现了。当时古巴人民已经进行了三年的武装斗争,解放了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领土,掌握了绝大部分的交通要道,甚至首都哈瓦那也被包围。西班牙殖民军则已成强弩之末,苟延残喘而已。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借口“缅因号”轮船的爆炸事件,打着“同情”和“援助”古巴的幌子,实行武装干涉。一八九八年四月二十五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向西班牙宣战的法令。列宁曾把这次战争称为 “世界历史新时代的主要历史标志”之一。⑦两个月后,战事即以西班牙的失败而告终。同年十二月十日,美西签订了“巴黎和约”。西班牙被迫放弃了对古巴的一切要求和特权,美国轻易地拿下了这个“成熟的果子”。 西班牙—古巴—美国战争过程中,古巴革命军一度为美国的漂亮言辞所迷惑,缺乏警惕性,给了美军巨大支持。一八九八年五月二十日,古巴革命政府正式命令东部地区革命军总司令卡利斯托·加西亚少将与美军合作。当美国海军陆战队到达圣地亚哥附近海面时,古巴起义军已经包围圣地亚哥,对当地的西班牙守卫部队发动进攻,支援了美军的登陆战役。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中也有不少古巴人,他们是最先登陆的士兵。在其他战役中,古巴士兵也总是走在美军的前面。守卫圣地亚哥的西班牙将领阿塞尼奥·利纳雷斯,曾于一八九八年在马德里《先驱报》上描述这种情况道:“如果没有古巴人的帮助,美国佬是决不能登陆的。……他们只在起义者控制最严的地方登陆。” 但西班牙—古巴—美国战争一结束,美国便过河拆桥,把古巴人民撇在一边,单独与西班牙进行谈判和签约。古巴革命军不但被剥夺了参与谈判的正当权利,甚至连通知也没得到一个。美国攫取了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在古巴的一切军政大权,直接实行赤裸裸的军事占领。古巴起义军被迫解散,古巴人民遭到镇压。美国占领者在古巴的克列奥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中,收买指使一部分代理人成立制宪会议。制宪会议接受了美国国会提出的奴役性的“普拉特修正案”,作为附录,载入古巴宪法。曾在美国居住三十年的忠实走狗巴尔玛,被指定担任古巴共和国总统。直到这时,美国占领者才把古巴政权转交给古巴政府。古巴名义上得到了“独立”,实际上完全沦为美国垄断资本的附庸。此后,美国仍不断地对古巴进行武装干涉活动。一九○六至一九○九年、一九一二年、一九一七至一九一九年,美国对古巴实行了三次军事占领。一九一九年美国国务院的一个机密文件中说:“古巴是一个在另一强国保护下的独立国家的最好例子。”⑧无怪乎美国当时著名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在提到美国这种罪恶行为时,不禁愤慨地说:“美国国旗上的白条应涂成黑色,旗上的星星应当改成骷髅和交叉骨。” 四、收买叛徒,制造“独立”,独占巴拿马运河 西班牙—古巴—美国战争后,美帝国主义的向外扩张更加嚣张,因而出现了美国外交史上臭名昭彰的老罗斯福的“大棒政策”。老罗斯福即西奥多·罗斯福,是一个野心勃勃、老奸巨猾的扩张主义者。他于一九○一年九月墨金莱总统被刺后继任美国总统。一九○三年的巴拿马事变,便是他的这种政策最典型的例证。 当时美国为了更加有效地控制拉丁美洲,为了加强东西两洋的联系和对波多黎各、古巴、关岛、菲律宾等地的统治,为了在“门户开放”政策的掩护下加强对中国和远东的掠夺,为了夺取更多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供应地,都需要在中美洲蜂腰地带开凿一条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运河。墨金莱总统早就无耻地供认,对于美国“联络东西两岸”,“兼并夏威夷群岛和发展太平洋上的商业和威力”,运河乃是一条“最切要而便利的交通孔道”⑨。 为了夺取这条运河的全部权益,美国统治集团对英、法和哥伦比亚等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一九○一年九月十六日,与英国签订“海—庞赛福条约”,迫使英国放弃了一八五○年 “克莱顿—布尔瓦条约”中有关英美两国共同使用运河的权利。一九○二年六月二十八日,美国国会在进行有关运河路线问题的辩论后,决定运河不在尼加拉瓜开凿,而在巴拿马开凿。同时,国会还授权总统:以不超过四千万美元的代价,购买法国巴拿马运河公司的租让权及其财产;设法与哥伦比亚政府谈判,以获得建筑巴拿马运河的各项必需权利。一九○三年一月二十二日,美国强迫哥伦比亚政府签订“海—艾尔朗条约”,不但允许法国巴拿马运河公司向美国转让一切权利,并且使美国攫取了运河区一部分领土的主权。 美国的侵略行为,受到哥伦比亚人民强烈的抵制。哥伦比亚参议院在人民群众的声援和压力下,于一九○三年八月二日,一致拒绝批准这一严重损害国家主权的屈辱性的条约。老罗斯福为此气得暴跳如雷,企图立即改用武装力量直接强占巴拿马地峡。 这时,巴拿马地区一小撮以阿马多和阿兰哥等为首的上层人士,正在策划反对哥伦比亚政府的叛乱,以便把巴拿马“独立”出来。法国运河公司希望在一九○四年十月租契期满前得到一笔补偿金,以挽回公司一部分损失,也急于把运河的租让权转让给美国。基于这种情况,老罗斯福又改变主意,与法国运河公司的老板布拉·瓦瑞纳及巴拿马叛乱分子阿马多等秘密勾结,制造巴拿马的“独立”。这个计划推行得很迅速。阿马多和布拉·瓦瑞纳都亲自前往美国“请示”。巴拿马的独立宣言、宪法和国旗等,事前也已由布拉·瓦瑞纳准备好了。 傀儡戏很快上演了。十一月二日,老罗斯福命令停留在太平洋的军舰“马波赫德”号和“狄克西”号开往科伦,在加勒比海的军舰“纳斯维尔”号和“波士顿”号开往巴拿马城。他又指使为美国所控制的巴拿马铁路,拒绝为哥伦比亚政府运送军队。美国代理海军总长也于同日电令“纳斯维尔”号的司令官说:“禁止任何武装势力登陆,无论其为政府军队或叛变军队。”三日三时四十分,美国政府为了使这一事变即刻爆发,又用暗示口气,致电驻科伦和巴拿马两领事说:“传闻地峡起义,立即详报国务院。”同日下午六时,一个预先炮制好了的巴拿马 “独立革命”终于出笼了。这天晚上,《纽约先驱论坛报》刊登了这一消息,大字标题是:“巴拿马已被叛乱者控制。他们宣布独立。革命一举成功。哥伦比亚的战舰被俘。官员已被投进监狱。”⑩四日,叛乱者阿马多成立临时政府。六日,这个政府得到了美国的承认。十八日,阿马多按照美国的旨意,签订了奴役性的“美巴条约”。美国统治者完全如愿以偿,获得了比“海—艾尔朗条约”更广泛的权利。哥伦比亚则丧失了面积达七万多平方英里的最富裕的领土。 关于老罗斯福的罪行,可从傀儡阿马多当时的言论中得到证明。阿马多十一月四日在群众集会上说:“我们的英雄气概震动了世界。昨天我们还是哥伦比亚的奴隶,今天我们已经自由了。……罗斯福总统帮助了我们。……欢迎你们,巴拿马自由的儿子们!巴拿马共和国万岁!罗斯福总统万岁!”很明显,他所说的“自由”,意即美帝国主义对巴拿马人民的奴役。老罗斯福本人在一九一一年的回忆录中也曾恬不知耻地说:“我拿下来巴拿马,运河区完全变成了我们的,巴拿马共和国也全部在我们势力控制之下。”? 五、在“金元外交”和“葡萄汁外交”的掩护下,对多米尼加和海地实行长期军事殖民统治 继替老罗斯福当美国总统的是一九○九年上台的塔夫脱和一九一三年上台的威尔逊。前者倡导“金元外交”,后者高唱 “葡萄汁外交政策”,实际上却完全是一回事。由于美国垄断资本这时期又有进一步的发展,美国对拉丁美洲的军事侵略,比以往更为频繁,更为疯狂了。 在塔夫脱和威尔逊扩张政策下,受害最深的是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因为巴拿马运河开凿后,这个地区在美帝国主义的军事战略和经济地位上,比以前更为重要了。关于这个地区这时期内受美国奴役的情况,美国资产阶级史学教授哈特曾概括地说:“总计起来,自一九○六至一九一六年间,美国在它邻近的拉丁美洲诸国中,一共获得了五个被保护国,古巴、海地、巴拿马、圣多明各和尼加拉瓜。这五国一共拥有十五万七千平方里的面积和六百六十万的人口。”?另一美国历史学家也说:“今天古巴的独立主权,不见得比美国的长岛为高。而圣多明各岛上的两个黑人共和国,其独立程度亦不见得超过纽约州。尼加拉瓜和巴拿马,都不过是名义上的共和国和名义上的主权者。”?这样,加勒比海这个“新世界的地中海”,实际上已变成“美国的内湖”了。 在这中间,美国对多米尼加和海地的武装侵略,表现得尤为突出。 还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美国总统格兰特就阴谋吞并多米尼加共和国。他曾声言:“圣多明各(即多米尼加)的获得,对于我们是合式的。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太好。它控制着加勒比海的入口和商业要道。它在西印度洋群岛中,有最肥沃的土壤,最优良的海港,最合卫生的气候,最有价值的森林、矿山和田地的生产物等。假如它为我们领有,在短时期内,就可兴起一种广大的滨海商业,……如有战争,我们即可据以控制加勒比海的全部海岛,使外国军队不能开近我们本土的海岸。”? 在格兰特以后二三十年间,美国对多米尼加的侵略从没间断。至威尔逊执政时,美国已控制了多米尼加政治、经济的大部分权利。 但美帝国主义并不满足。一九一六年四月,多米尼加人民爆发了起义。为了镇压这次起义,威尔逊于五月四日命令海军陆战队在多米尼加登陆。美军在两个月内占领了全国。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美国占领军司令拉普宣称:“由于多米尼加政府拒绝接受美国所提出的‘改革’,该共和国已被置于我们所指挥的武装部队的占领状态之下。国内将建立军事政府,并实施戒严。”?接着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拉普自称为“最高的立法者、最高的裁判官和最高的行政长”。同时解散了多米尼加的议会,驱逐了多米尼加的官吏;设置裁判所,进行邮电检查;横征暴敛,无所不为。多米尼加人民的自由,被剥夺得一干二净,稍有反抗,即遭到残酷的镇压。不少爱国人士,甚至被绑在骡子背上车裂而死。这种暗无天日的军事殖民统治,一直维持到一九二四年。 关于这一时期美国占领军对多米尼加人民的滔天罪行,当时一个美国历史学家曾有过如下的描述:“国库被收管了。国会被解散了。一切选举被禁止了。成百成千的海军士兵,遍布国内各地;他们对待本地的人民,有无限的威权。公共集会全然禁止了。……每家住宅,都受到以搜查军火为名的骚扰。房子被烧,居民被杀。酷刑和虐待,流行一时。……禁压和横暴的事实,不断发生。如有人抗议,必受重罚,并遭监禁。如有进一步的反抗行为,一律格杀勿论。军事政府的一切行为,不许人民加以任何批评。……五年以来,这种阻遏、压制、横暴和黑暗的政策,是一直继续着的。”? 美国对海地的军事侵占,开始于一九一四年。这一年的十二月,威尔逊趁海地内乱,派遣一支海军陆战队,以突然袭击方式,在太子港强行登陆。海地国家银行的五十万两黄金储备,被劫往纽约。一九一五年七月二十八日,他又派遣海军司令卡普顿,率领军队占领太子港和全国重要城市,宣布戒严,实行恐怖统治。军事统治时期比在多米尼加还久。美国占领军曾强迫海地签订奴役性的条约,攫取全部税收。海地人民大批被屠杀。法国殖民统治时期的封建性的法令——无偿劳役法,又被恢复,海地人民重新处于奴隶般的地位。直到一九三四年,美国占领军才最后撤走。 由于威尔逊对多米尼加和海地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炮舰政策和侵略行为,而表面上则打着大学教授“招牌”,高唱“自由与和平”和“平等与尊重”的调子,所以列宁曾称:“威尔逊的理想化的民主共和国,实际上是最疯狂的帝国主义形式,是最无耻地压迫和摧残弱小民族的形式。”? 上列大量的历史事实表明,美国对拉丁美洲的侵略和扩张野心,从其立国之初即已具端倪,以后一直把拉丁美洲作为其向外扩张的主要场所。这是美国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所决定的,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美国对拉丁美洲侵略和扩张的具体进程,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实力的进展以及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化而不断向前推进。由资本主义阶段的扩张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扩张,日益频繁,日益疯狂。其侵略地区,则由近及远,先攫取邻近的北美大陆地区,再伸向海外,推及中美洲、加勒比海、太平洋,终至南美各地。 美国武装侵略的方式,因时间、地点不同而不同。或直接派遣陆军,无理侵占大片领土;或利用内争,派遣流氓篡夺统治权;或伪装同情人民革命运动,乘机窃取胜利果实;或收买叛徒,制造“独立”,扶植傀儡政权,攫取种种权利;或利用当地人民起义机会,直接派遣陆战队登陆,实行长期军事殖民统治。阴谋百出,无所不用其极。 在进行这一系列赤裸裸的武装侵略的同时,美国统治者及其辩护士,还杜撰出“天定命运”、“美洲体系”、“门罗主义”等一连串有关对外政策的思想体系,作为其侵略和扩张行动的理论根据。其实,拆穿西洋景来看,这些都不过是为了替它的帝国主义面目涂脂抹粉,掩饰它的反动侵略本质,为其侵略拉丁美洲的罪行作辩护的一种烟幕而已。 历史事实证明,美帝国主义一直是拉丁美洲人民最凶恶的敌人。 ① 哲斐逊:《一七八六年一月二十五日的演说》。 ② 《联邦主义者》第十一卷,纽约一九○一年版,第五八页。 ③ 黎盖尔:《美国的西进运动》,纽约一九四五年版,第三三九页。 ④ 寇帕屈克:《拉丁美洲简明史》,剑桥大学一九三八年版,第三六七页。 ⑤ 赫林:《拉丁美洲史——从开始到现在》,纽约一九六三年版,第四六三页。 ⑥ 阿雷瓦洛:《沙鱼和沙丁鱼》,纽约一九六一年版,第五三页。 ⑦ 《列宁全集》第二十三卷,第一○四页。 ⑧ 威诺比、费威克:《受限制的主权国和自治领的种种类型》,华盛顿一九一九年版,第七页。 ⑨ 维拉特:《近五十年来经济帝国主义及其国际关系》,纽约一九二三年版,第三七页。 ⑩ 哈丁:《巴拿马内幕》,纽约一九五九年版,第三五页。 ? 英曼:《泛美主义诸问题》,伦敦一九二六年版,第二七○页。 ? 哈特:《新美洲史》,纽约一九一七年版,第六三五页。 ? 《政治学学会一九一七至一九一八年汇刊》(美国)第七卷,第二四三页。 ? 英曼:《泛美主义诸问题》,第二七三页。 ? 英曼:《泛美主义诸问题》,第二八三至二八四页。 ?《美国国会海地报告》,华盛顿一九二三年版,第五○至五一页。 ?《列宁全集》第二十八卷,第一七一页。

2. 从欧榘甲看改良派

第5版()专栏: 从欧榘甲看改良派 张其光 在中国近代史上起过一定的先进作用的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它的重要分子始终是改良派,不能成为革命派。但是,有人认为欧榘甲在戊戌变法前,较之康、梁的思想更为进步;又有人认为他在戊戌变法后,就转向革命或靠拢革命了。这些意见是值得商榷的。 《戊戌变法人物传稿》(中华书局一九六一年版)上册摘引欧榘甲《变法自上自下议》和《论大地各国变法皆由民起》两文的一些论点之后,加以论断:“则其思想较康梁为进矣。”(《传稿》第八五页)编著者没有注意刊发上述两文的同年(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欧榘甲又在《知新报》刊出了《论中国变法必自发明经学始》。这篇文章完全根据康有为的经学学说,强调“今日欲救中国,宜大明孔子六经之义于天下”,还跟康有为一样依据孟子的“民贵君轻”之义,发挥他们的“民权”思想。同年十二月十一日在《时务报》发表的《论大地各国变法皆由民起》,不过进一步发挥这个思想。前文是引古证今,后文是借西论中,都是一个论调。当然,欧榘甲也曾提到“士、农、工、商”,也讲“合群”,讲学会、工会、农会、商会等等,甚至讲“变之在民,民无权,何能变?”所有这些,讲来讲去,最后不外乎“开民智”,就是不讲武装斗争,不讲夺取政权,何曾较之康、梁更进步了些?康、梁不是不讲“民权”的,也不是不讲“变法在民”的。“公车上书”,在康自己看来,正是“变法在民”了。梁启超早已倡言“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有些议论比欧榘甲还讲得深刻。 欧榘甲是不是比之康、梁更热切地期待“变法在民”呢?也不见得。他写道:“夫上能变,则宜待之上;上不能变,则下宜自为之,非背上也。”又写道:“中国之不变,非在上者之咎也,吾民之过也。”这种论调只能表明对“在上者”的期待有余,幻想有余,尊敬有余,宽恕有余;而对“下”、对“民”却信赖很差,责备太过了。至于他说:“夫吾在上者之于民也,未尝禁之使不得变也,而时又非不能变也,而竟……无人焉振兴文学,撢求政治,崇工艺之宏规,发农商之大业,以御外侮,以图自存者何也?曰未能通知大地变法,皆民为之之故。”这些论调,是勇敢还是胆怯?是真实还是歪曲?一望而知,无待烦言。在这一点上,他显得比康、梁后退了。康、梁还不至于把不能变法诿过于“民”。如果说,“吾民之过也”的慨叹足以激励“士民”,那么应该说,它又可替反动顽固派开脱。 可见,欧榘甲在戊戌变法以前,只是追随康、梁的改良主义者,在政治上思想上并没有超过他们。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欧榘甲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历史教训,感觉到“在上者”不能变了;特别是义和团运动失败,使他痛感“中国宜速自立,不自立,必灭亡,必瓜分”。于是他参加了促使孙(中山)康(有为)合作的活动,和联络会党的活动。虽然如此,他始终没有改变改良派的立场。尽管康有为责难过欧榘甲参加过所谓“孙康合作”活动,以及发表《新广东》有排满之论,也不能认为欧榘甲已成“改良派的叛逆”了。相反的,一经责难,他就“赴星加坡为保皇党张目”(《传稿》第八六页)。其实,说他“为保皇党张目”也不确切,他本身就是保皇党。他在《清议报》上刊发的《论政变为中国不亡之关系》,仍主“忠君爱国”。 欧榘甲的《新广东》被康有为责难,同时又曾为“革命志士”所传诵。到底《新广东》是改良派的东西还是革命派的东西?认真分析一下就可看出,作者的思想实质及其倾向没有根本变化,这个改良主义者并没有革命化起来。 《新广东》主要有两个见解不同于康、梁:第一,它反对清朝当时的“宁赠友邦,不与家贼”的反动政策,具有民族主义,也表现了大汉族主义,而没有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第二,它主张联络会党,图谋“广东自立”、“两广自立”,以影响“各省自立”,达到“中国自立”。其实,一九○○年唐才常已利用会党起事,称“自立会”、“自立军”,尝试过,失败了。那次起事是得到康、梁同意和支持的。但康、梁对会党问题,没有象欧榘甲那样系统地强调论述。 更值得注意的是,《新广东》刊发于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亦即李鸿章企图借英帝国主义的帮助闹“广东独立”幻灭之后的不久。当时李鸿章的阴谋计划竟然吸引了那班维新党人甚至革命党人,致令他们一时活跃起来。冯自由的《革命逸史》和《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都曾暴露这个“内幕”。在帝国主义列强加深对中国的侵略和统治的情况下,打算依靠地方官绅和联络会党,来实现“一省独立”、“联省独立”,不仅是个幻想,而且会产生反动的后果,这正中帝国主义的阴谋诡计。 欧榘甲指望联络会党图谋“广东自立”,认为这是一大关键,目的仍在“维新”,与孙中山往后联络会党有所不同。他在《新广东》写道:“日本浮浪子,岂尽忠臣义士哉?只数维新领袖,能运动之以为正用,故一变而为侠士烈夫。”——还是效法日本明治维新。 当一九○五年以后,革命风潮越紧的时候,“立宪派”的假立宪运动随之而起,清朝统治者也下诏“预备立宪”,于是“自立”变了“自治”。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一九○九年)十二月的“上谕”就宣称:“地方自治为立宪之根本。”(《宣统政纪》卷五)所谓“民间”便出现了“自治会”。就广东来说,当时颇有文名而久作清廷大吏幕友的朱棣坨、陶邵学等人,联聚起来,组成团体。于是“粤商自治会”、“中国改良会”迎时产生,官方只求有此形式以欺民。这种情况和欧榘甲的《新广东》的思想内容不是毫无联系的。

3. 是崇祯十六年元月吗?

第5版()专栏: 是崇祯十六年元月吗? 丕烈 王纲先生在《顾君恩归附李自成的时间》(人民日报一九六四年六月九日)一文中,根据同治《钟祥县志》中的两段记载认为:“第一,顾君恩归附李自成的时间,是在崇祯十六年元月李自成攻克钟祥县时。第二,顾君恩是钟祥诸生。他归附李自成才几个月就当了兵部从事,说明李自成一开始就器重他”。这个判断恐怕有问题。手头无《钟祥县志》,今据所引原文抄录并作说明如下: “崇祯十五年十二月十六日贼众(指李自成部)⑥十万于石牌作浮梁渡兵。……癸未元旦,贼分兵破陵,总兵钱中选、巡按李振声、钦天监博士杨永裕俱为贼擒。五营将卒或杀或降者亡算,己刻陷城。”其中,“⑥”、“己”恐是误排(“⑥”为“数”之误,“己”为“巳”之误——编者)。 “……其邑人之从贼者,如刘靖夏、吴大雁、刘公远、顾君命(按:‘命’为‘恩’字之误)佐贼僭乱,后先仍受贼诛,惟首恶顾君恩流毒百万,郢人 以不见其死为憾。”其中,王纲先生所作按语是需要商榷的。果真“命”为“恩”字之误,那么,“郢人”知道顾君恩已经“受贼诛”了,怎么还会“以不见其死为憾”呢? 其实,这一段只是说参加农民军的钟祥人刘靖夏、吴大雁、刘公远、顾君命都先后死了,惟有顾君恩没有死。它并没有指出顾君恩“归附”的时间,即没有肯定他是“陷城”时参加的。 “顾君恩,邑诸生。李自成陷城,用为伪吏政府宠待最隆。”李自成改明六部为六政府,“吏政府”就是“吏部”。这里根本没有提到所谓“兵部从事”。可见王纲先生说顾君恩“当了兵部从事”,也是没有根据的。

第 6 版

1. 从新建筑看新中国

第6版()专栏:国庆述怀 从新建筑看新中国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 朱兆雪 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工程师,每当我经过天安门广场,仰望雄伟壮丽的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的时候,每当我漫步在成群的新住宅区、林立的新工厂区的时候,我的心往往兴奋得无法平静。我爱从一群一簇的建筑看新中国的发展,也往往情不自禁地由此回忆起许多往事。 一九二七年年初,我带着法国巴黎大学数学系和比利时岗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毕业文凭从海外来到北京。我原以为,有了这两张文凭,回到经济落后的祖国,一定会受到政府当局的重用,生活自然不成问题。哪里知道,等待我的却是失业。在偌大一个北京,我好长时间找不到工作。没办法,只好托人介绍到一家家馆当教师,教几个孩子。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得识中法大学的一位建筑师,经他介绍,才得到中法大学数学系教书。 我是学土木工程的,我多么希望能用自己的学识为祖国多设计一些建筑物!可是在腐败的旧中国,哪有多少建筑可供你设计的!就说北京吧,北京号称是旧中国的文化名城,可那时盖得起房子的就三种人:首先是外国人,他们用在我国掠夺得来的钱财,在东交民巷地区盖起漂亮的房屋;一种是资本家;再就是有的学校扩建校舍。所有的建筑加在一起,每年大约一万平方米。更荒唐的是,当时反动政府和资本家要建筑好一点的房子,大部分都要专程去请天津洋行的外国人来设计。是因为我们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人材?不是。而是他们根本不相信自己国家工程师的能力。那时,中国人学建筑而能挂牌开业的很少,大多只能给外国人当助手,有的只能在洋行里当个描图员。其实,天津洋行的那些外国人,都是些反动政府建筑京汉、京奉等几条铁路时从外国请来的监工,根本不怎么懂建筑。他们设计的建筑物,不但造价高,结构也不合理。我看在眼里,心里愤愤不平:为什么自己盖房子非要找外国人设计?中国人难道真的不如外国人?我决心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建筑设计,和外国人只追求高额利润,不讲究经济实用的设计较量个短长。可是,尽管我把业余时间都煞费苦心地用来研究设计,尽管我愿意尽最大力量设计出一些经济实用美观的建筑,却没有人愿意找我。 后来,有个资本家要盖座电影院(就是现在的大华电影院),先也是请外国人设计,因为造价超出预计的一倍,资本家觉得不上算,才勉强让我来设计。我设计的比外国人设计的造价低得多,一些资本家见有利可图,以后才又找我设计了另外几处建筑,有东安市场旁边的金城银行、青年艺术剧院前身的美琪电影院、中山公园的唐花坞等。我算过,在解放前的二十年中,我总共只设计了那么几座建筑,而且规模都不大。 一九四九年初,真是平地一声春雷,北京解放了。我万万没有想到,北京刚解放不久,人民政府就把设计一座自动化面粉厂的大型粉楼这一任务交给了我。一位市领导人亲自审查设计图纸、计算成本。在和这位市领导人的接触中,我第一次听到“为人民服务”这个字眼,第一次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久,当我看到在原是一片乱葬岗和荒地的东郊,巍巍然盖起一座三千平方米的现代化大型粉楼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想起了在旧社会学而无用的遭遇,更享受到能用自己的学识为祖国经济建设服务的喜悦和幸福。 这以后,我接连又接受了第一机床厂第一厂房、清河制呢厂、友谊医院、中直俱乐部、市委大楼等建筑的设计任务。 在这些建筑中,令人终生不能忘怀的是人民大会堂了。人民大会堂的设计要求是只用十个月的时间,建筑一座有一个能容万人的大礼堂和一个能容五千人的宴会厅等完整的建筑群。这样大的建筑,我走过几个国家没见到过。据我所知,世界上几个著名的大建筑,如罗马教堂,建筑了五六十年,日本议院造了十一年,工程都不如人民大会堂大。我是一个自信的人,但领导上派我做建筑人民大会堂的结构工程师,说实在的,一开始,我没有把握。在这样伟大的工程面前,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多么平庸。可是,在党的领导下,在成千上万工人同志和技术人员的齐心努力下,一座十七万多平方米的人民大会堂果然只用了十个多月的时间建成了。难怪当时一些外国记者参观了大会堂之后,一个劲地惊叹:“奇迹,真是奇迹!”而我,也越来越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把中国领导好,才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我决心投身到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里去,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如今,新中国才十五周岁,十五年来,正象祖国其他方面的建设一样,北京的建筑事业以惊人的速度在飞跃发展。凡解放前在北京住过的人可能还会记得,美国人造的协和医院、用退回的庚子赔款的尾数修建的北京图书馆,在当时都曾以它们的雄伟轰动过北京;东交民巷租界地区的房子也曾以它的精致著称,而今天,这些当年除故宫之外鹤立鸡群的建筑,在成批的新建筑中,是那么不显眼!城外的变化更不用说了。解放前的北京城郊,哪有什么建筑!今天,四郊的新建筑鳞次栉比,东到北京飞机场,南到大红门,西到石景山,北到清河。周围几十里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旧北京一年建筑大约一万平方米,现在的北京,一年的建筑达四五百万平方米,超过解放前四五百倍!更重要的是,解放前的北京,看不到一座现代化的厂房。今天,现代化工厂举目可见。北京已由消费城市变成了综合性的工业城市。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新的医院和学校,耸立在北京的四面八方。解放前,北京所有的医院加起来也不超过两千张病床。而今天,诊疗所不算,就大医院而言,就有上万张病床,今天的大中小学已经可以容纳一百多万学生。只今年一年,新建的中小学就达四五十所。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我们的设计队伍也在飞快壮大。解放前的北京,懂得设计的只有数得出的几个人,今天,设计人员的队伍成千成万,设计水平也在飞速提高。一般一个大学毕业五六年的青年人,就可以独当一面设计二万平方米的建筑。 想过去,看今天,变化多大啊!人常说从一滴水可以看太阳。从北京十五年来的建筑,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新中国大跃进的步伐。我们伟大的首都,我们伟大的祖国,你大步大步地向前迈进吧!在你迈进的步伐中,我能够尽力起一个革命螺丝钉的作用,就是个人最大的幸福了。

2. 成功的尝试,友谊的结晶——记影片《白毛女》和《党的女儿》邦巴拉语译制工作

第6版()专栏: 成功的尝试,友谊的结晶 ——记影片《白毛女》和《党的女儿》邦巴拉语译制工作 北京电影制片厂 李秉忠 今年春天我们迎接了来自非洲的马里电影代表团。其中包括马里艺术家易卜拉希纳·萨科先生,马里电影演员易卜拉欣·西迪贝先生,歌舞演员哈比·夸戴小姐。他们遥遥万里,专程来到北京,要将两部中国影片《白毛女》和《党的女儿》译制成马里民族语言——邦巴拉语。这在中国电影历史上是第一次,在非洲电影史上也是一个新的尝试,让我们祝贺这个新的开始。 萨科先生以热情洋溢的心情对我们说:我们马里政府非常关心人民群众的教育,派我们代表团来华译制两部革命影片,由此,马里人民可以更直接地了解中国人民,可以完满地了解影片的内容,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教育马里广大的群众。马里人民不仅热爱这些影片,更热爱中国人民,我们两国人民有着共同的遭遇,深受过帝国主义压迫的痛苦。每当我们看《白毛女》影片时常常流下了眼泪,我们的命运是紧紧地连在一起的,滔天罪行都是由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血腥的手干出来的,我们怎能不痛恨这些野兽般的黑心人! 由于过去没有进行过合作,我们便再三向马里朋友们介绍了有关的工作情况:如译制影片的工艺过程,对白示范练习等。 工作一开始便碰到了许多新问题,于是边工作边探讨,中、马电影工作者绝不愿在困难面前低头,终于克服了一个一个的困难,寻找到了一套好的工作方法,使译制工作顺利进行。 翻译邦巴拉语剧本的任务由萨科先生担任,在翻译过程中,花费了相当大的劳动,也经过了一定的波折,但是时间越紧迫,萨科先生的工作劲头就越大。他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被一长段话中的几句对白台词所阻挠,就在他的房间里踱步苦思,为了要正确地表达华语对白内容,甚至要想出好几个方案。他的工作量很大,不仅要翻译全部剧本,而且每日还要分抄台词;当他把抄好的台词分送给各个配音演员时,还向大家征求意见,直到无误为止。 配音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要眼快,嘴快,反应灵敏,要求每个配音演员正确理解所担负角色人物情感的发展,并要很好地掌握人物的性格,因此,不仅是对上口形就算完成了任务,如不全面的照顾到这一切,配音的艺术效果则大大减低。但马里朋友们很快的适应了工作的特点,掌握了配音的规律。经过工作的实践,他们都成了熟练的配音演员了。 译配《白毛女》影片中杨白劳的萨科先生,在配杨白劳服毒自杀那场戏时,表现出了他的艺术才华。由八个镜头组合起来的一大段戏,不能分切开来配音。它要求:感情连贯而变化大,台词里夹杂哭声又有强弱起伏,剧中人还要两次跳出画面,可是配音要连续下去,而且要注意邦巴拉语和华语的音阶,看准口形,不允许有一秒钟的误差。这是个大难题。但是,由于萨科先生熟练的配音技巧,紧紧地抓住了角色感情的发展,虽是配音,他却好象同在镜头前面一样地表演着。此时此刻,他似乎不是在配音,而是在以“邦巴拉语”控诉殖民统治者封建统治者所干出来的万恶罪行。这正是萨科先生配音成功所在。 《白毛女》影片中,大春和穆仁智,这是两个死对头,这两个角色配音任务,都由西迪贝先生担任,对他来说,不能不是个难题。对正反面角色要很好地琢磨,爱、憎分明,所表达出的感情又要很鲜明,经过西迪贝先生不断的努力,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更难的问题是西迪贝先生在《党的女儿》影片中,不仅担任了正、反面角色,而且还有同场戏。正面人物小程是一个天真活泼、纯朴的游击队通讯员,反面人物马家辉是个老奸巨滑、诡计多端的党的叛徒。这两个人物出现在一个画面里,他们之间一句又一句、一段又一段的对话延续下去,随着人物的转换,变着嗓音,他译配得那样自如、准确,大家怎能不给他以好评呢? 哈比·夸戴小姐成功地配完了影片《白毛女》中的喜儿,又在《党的女儿》影片中配录了桂英、秀英、土生等角色,她的特点是模仿性强、感情奔放、逼真。她在译配两部影片里都有出色的成绩。 这次译制工作中,马里驻中国使馆的工作人员,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并塔·第阿洛夫人。她在《党的女儿》影片中译配玉梅这一角色,工作的分量很重,并塔·第阿洛夫人的身体又不好,有时她头晕呕吐,仍然坚持工作,她就这样顽强地坚持配完《党的女儿》的全部对白,才入院就医。她忘我的工作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中国影片《白毛女》和《党的女儿》已译制成马里民族语——邦巴拉语了,它是马里和中国电影工作者合作的结晶,它将被载入中、马友好的史册里。

3. 向往

第6版()专栏: 向往 叶楠 傍晚,我来到岛边。首先看到的是:一艘只有一尺来长的小帆船泊在水面,轻轻地摇晃着;然后才发现,岸边的灌木丛中坐着一个系红领巾的男孩子,他正全神贯注地盯着那艘小船。我想,他一定就是那只船的主人了。我走到他的身边,他并没有看我一眼,只是用手指指嘴,轻轻地摆了摆手。我只好悄悄地在他身边坐下来。这时候,我才看到,他手里拿着一个象放风筝用的线拐子,一会儿放一放线,一会儿又收一收线,小船随着他的放和收进退着。他是在玩吗?看来不是。那他在干什么呢?我实在耐不住了,就低声问: “喂!这船?……” 他看了我一眼,伸手从裤兜里抽出一个笔记本递给我,依然没说话。 笔记本的封面上有几行写得很工整的钢笔字:渔中,三年级,陈大水。在封面的右下角还有一行字,是用铅笔写的,字体也不一样。写的是:渔中预备生陈小水。我翻开笔记本,里面记的都是有关渔业技术的笔记,大部分我看不懂,只有一幅图画,我看懂了。从这幅图画上,我才明白,那艘小帆船根本不是玩具,而是钓鱼用的渔具。它既是浮子,又是拖带鱼钩的工具,可以把很多带饵的鱼钩送得很远。当我明白以后,更感到有趣了,便也目不转睛地盯着那艘小船。不一会儿,小船剧烈地颠簸起来——鱼上钩了!坐在我身边的小渔夫飞快地收着线。当小船被拉近岸边的时候,我看到两条很肥的鱼在水面徒劳地翻腾着。 孩子高兴地笑了。当他从钩上往下取鱼的时候,才向我眨眨眼,然后说: “叔叔,明白了吧?” “明白了。”我点点头。 “这是最简单的捕捞方法。”他向我解释说。 “这是一个不坏的方法,你的收获很大嘛!” “这算啥收获!出海收获才大哩!” “你也出海吗?”我问。 “我不出海。” “你是渔中的学生?” “不是。我读小学五年级。那笔记本是我哥哥的。” “啊!”我想起笔记本上右下角的字,“那么你是渔中预备生陈小水?” 他笑了,点点头说: “那是我随便写的。” “将来进渔中?” “当然。”他略停了一会儿,又说:“可还得等两年!” 面对着这广阔无垠的海洋,我深深地理解孩子的心情——他向往着美好的未来。 这时刻,一艘大机帆船扬着褐色的船帆,趁着晚潮向岛边驰来了。 小水丢下手中的鱼线,高兴地向我叫着: “你看!渔中回来了!” 我一下愣住了。他急忙解释说: “我们岛上的渔中就在船上,船舱就是课堂,讲完课就实际干活,干完活再上课。” “他们学些什么课程呢?” “可多咧!”他滔滔不绝地对我说:“他们学:云彩是怎样形成的,风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是潮,什么是流,什么季节有什么样的鱼群,怎样驶船,怎样下网……我爷爷都说他们学的扎实。你看,他们今天又打了个满舱!” 机帆船驰近了,在舱面上挺立着一群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海风吹着他们的头发,晚霞映照着他们泛着笑容的脸庞。他们怎么能不喜悦呢?他们不仅仅是打了满舱鱼,更重要的是,在跟海洋作斗争中,经受了锤炼,汲取了珍贵的知识;谁能不羡慕阳光在他们身上镀下的金黄的颜色呢? 小水和我一样,看呆了。显然他的心已经飞到海上去了!他不知道,他的那艘小帆船也和他的心一样,早已乘风悄悄离岸驰得很远很远了……

4. 煤都儿歌

第6版()专栏: 煤都儿歌 佟希仁 画画小钢柱,小二胖,坐在树下画画忙。不画柳,不画杨,画个闻名的露天矿。煤坑做衬景,颜色多相当;一座观望台,放在正中央。观望台,为啥放中央?只因为,毛主席来过这地方。我家住在矿井边我家住在矿井边,高高井架插云端,列列煤车门前过,矿里铃声响得欢。我家住在矿井边,矿山夜景真好看。各色彩灯象焰火,又象星星直眨眼。我家住在矿井边,每天把它看几遍。爸爸哥哥是矿工,从小我就爱矿山。 矿工帽咱家有顶矿工帽,妈说这是传家宝。要问为啥是个宝?妈妈泪珠滚滚掉。爷爷戴过这顶帽,黑地狱里抡大镐。鬼子皮靴头上飞,坑下冒顶砸断腰。爸爸戴过这顶帽,辛酸苦水咽多少。当了半辈子大老黑,没有一天能吃饱……如今矿工生活好,党把矿工当珍宝。看着帽子不忘本,过去苦难记得牢!

5. 广播站里(图片)

第6版()专栏: 广播站里(木刻) 沈延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