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02-22

第 1 版

1. 乘胜前进争取今年更好收成

第1版()专栏: 全国农业会议号召学习解放军充分发扬农村干部社员的革命精神 乘胜前进争取今年更好收成 一九六三年粮食和经济作物、家畜、家禽等获得全面增产,农业生产面临大好形势要求各地保证完成一九六四年生产计划,并逐步扩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面积 新华社二十一日讯 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指出:农业生产面临着令人振奋的大好形势。会议要求各地除了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一九六四年的农业生产计划外,还要逐步扩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农田面积。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共各中央局和各省、市、自治区的农业部门负责人,中央有关部门也派代表参加。会议由农业部部长廖鲁言主持,历时十三天,于二月九日闭幕。 会议表明,一九六三年我国农业生产获得了全面增长,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产量都比一九六二年增产,棉、麻、烟、糖等主要经济作物增产幅度更大。家畜、家禽的数量也有很大增长。一九六三年农业生产的增长,仍然是同严重自然灾害作斗争中获得的。这一年,我国南方局部地区的大旱和北方局部地区的大水,都是历史上少见的。但是,由于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农村人民公社更加巩固,抗灾能力大有增强,因此有的大旱或大涝地区仍然获得丰收。 会议认为,一九六三年我国农业生产战线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广大农村干部和亿万农民在毛泽东思想和总路线的指引下,发扬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战胜困难取得的;是在农村中广泛开展以阶级教育为纲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成果;是贯彻执行党对农村各项政策的成果;是正确实施“农业八字宪法”的成果;也是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农业的成果。 会议指出,要完成今年的农业生产任务,各级农村工作干部首先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学习解放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解放军就是要学习他们坚持“四个第一”,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学习他们把冲天的革命干劲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密切结合起来的工作作风;学习他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通过学习解放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发挥广大农村干部和社员的革命干劲。会议要求各地力戒骄傲自满,力戒故步自封,再接再厉,争取一九六四年农业生产获得更好的收成。 会议期间,各地还交流了一九六三年农业生产经验。浙江、上海等省市介绍了一九六三年农业生产迅速增长的经验;广东、北京等省市介绍了他们战胜严重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经验;山西和江苏等省介绍了开展比学赶帮和推广先进经验的经验;还介绍了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大寨大队的经验和福建省福清县音西公社音西大队的经验。会议认为,各地都有自己的先进的典型。在农业战线进一步深入、广泛地开展比学赶帮活动,促进农业生产新高潮的持续发展,是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农业生产任务,加速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保证。山西省所采取的由一个先进单位带动两个后进单位的“一带二”方法;江苏苏州地区采用分级搞“样板田”的办法,推广劳动模范陈永康的水稻栽培法,都是开展比学赶帮活动和以点带面的好办法。 会议指出,各地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地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狠抓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集体副业生产;加强农业科学实验等工作。 这次会议着重讨论了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的问题。近几年来,各地出现了不少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典型。各地代表在讨论中认为,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一方面要解决水利问题;另一方面,还要求土、肥、种、保、机和精耕细作等技术措施相应地跟上去。各地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田要在搞好全部农田的基础上,本着依靠集体、自力更生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批进行。会议一致认为,逐步扩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农田面积,使我国人民对粮棉的基本需要,在一个比较短的时期内得到更加可靠的保证,是全国最重要的建设任务。

2. 国内空前世界少有的一件大事 鞍钢十七号平炉连续炼钢七百炉 职工采取维护好炉体的新措施向更高目标迈进

第1版()专栏: 国内空前世界少有的一件大事 鞍钢十七号平炉连续炼钢七百炉 职工采取维护好炉体的新措施向更高目标迈进 新华社鞍山二十一日电鞍山钢铁公司的十七号大型平炉到二月十三日止,已经连续工作三百三十二天,冶炼了七百炉钢,刷新了二十二号平炉创造的连续冶炼六百二十二炉钢的纪录。 这座平炉目前还在继续使用,工人们又采取了维护好炉体的新措施,向更高目标迈进。 十七号平炉闯过七百炉大关的当天,第二炼钢厂举行了庆祝会。鞍钢党委第一书记、经理袁振在会上说:十七号平炉寿命闯过七百炉大关,在我国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这是我国炼钢事业上的一件大事情,值得大大祝贺。他号召鞍钢全体炼钢工人向十七号平炉学习,树雄心,立大志,发扬革命精神,在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上力争赶上国内外先进水平。 延长平炉使用寿命,是多快好省地发展炼钢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十七号平炉从去年三月到现在,月月超额完成生产计划。因为炉体寿命延长,减少了一次中修,为国家增产了三千三百吨钢,节约了四十一万四千元修炉费用。这座平炉去年按计划钢种出钢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七六,超过国家计划,今年头四十五天,又上升到百分之百。去年,十七号平炉每炼一吨钢的综合成本比计划降低一元四角。 十七号平炉去年三月中修之后,曾连续三次修改赶先进、争长寿的目标。炼钢工人首先把本厂曾经连续冶炼四百六十七炉钢的十一号平炉做为追赶目标,总炉长、炉长和工人,多次去十一号炉取经,回来就按炉顶、前墙、后墙、水套等炉体部位明确分工,一丝不苟地进行维护,到一九六三年九月,超过了十一号平炉,取得连续冶炼四百七十炉钢的成绩。在这个胜利面前,十七号平炉职工并没有停滞下来,把追赶目标由厂内移至厂外。这时,第三炼钢厂二十二号平炉创造了连续冶炼六百二十二炉钢的最新成就。十七号平炉总炉长侯忆年带领工人到二十二号平炉取经。他们参照二十二号平炉的经验,加强了三班协作,并由过去每冶炼一炉钢补一次炉改为补两次,到今年一月六日,也达到了六百二十二炉,第二个奋斗目标又实现了。接着,全炉职工又提出了第三个奋斗目标:在整个生产周期的有效作业时间方面超过二十二号平炉。十七号平炉比二十二号平炉小,每炼一炉钢的时间也就比二十二号平炉短。在连续炼钢炉数方面,十七号平炉虽然已达到二十二号平炉的水平,但在炉子连续工作的日期方面还比二十二号平炉差二十九天。为在这方面赶上二十二号平炉,十七号平炉工人作了进一步努力。这个目标到二月四日也实现了。以后他们又提出向世界先进水平进军的口号。 十七号平炉创造的长寿纪录,也同有关单位给他们创造的有利条件分不开。这座平炉各部位所用的镁铝砖、镁矽砖、镁砖、矽砖和粘土砖等八种四十多个规格的耐火材料,全部是鞍钢的耐火材料厂生产的。这些耐火材料质量很好。鞍钢冶金炉修理厂职工在十七号平炉中修期间也为它作了精心的修理。

3. 李先念和陆定一副总理 接见来京演出的六个剧团全体人员 热烈祝贺他们创作演出了优秀现代剧,鼓励他们创作演出更多好戏

第1版()专栏: 李先念和陆定一副总理 接见来京演出的六个剧团全体人员 热烈祝贺他们创作演出了优秀现代剧,鼓励他们创作演出更多好戏 新华社二十一日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在春节期间,接见了先后来到北京演出的哈尔滨话剧院、上海人民沪剧团、河南商丘专区豫剧团、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一团、福建省话剧团和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片演员演出团等六个剧团的全体人员。 李先念和陆定一副总理在接见他们时都讲了话,热烈地祝贺他们创作和演出了优秀的现代剧目;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密切联系群众,不断改造思想,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创作和演出更多的好戏,使戏剧艺术更好地为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为世界人民革命斗争服务。 参加接见的,有沈雁冰、夏衍、林默涵、郑天翔、周荣鑫、徐光霄、徐平羽等有关方面负责人。

4. 周总理阿尤布总统连日会谈

第1版()专栏: 周总理阿尤布总统连日会谈 新华社拉瓦尔品第二十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穆罕默德·阿尤布汗今天在这里举行了会谈。 中国方面参加会谈的有: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以及总理的其他一些随行人员。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丁国钰也参加了会谈。 巴基斯坦方面参加会谈的有:外交部长佐·阿·布托以及其他高级官员。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纳·阿·穆·罗查也参加了会谈。会谈是在亲切、坦率和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新华社拉瓦尔品第二十一日电 中国总理周恩来和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今晨在这里继续会谈。 中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布托和双方其他人员也参加了会谈。 会谈在友好气氛中进行。

5. 朝鲜驻华临时代办郑凤珪举行宴会 纪念中朝文化合作协定签订五周年 陆定一副总理应邀出席并祝酒致词

第1版()专栏: 朝鲜驻华临时代办郑凤珪举行宴会 纪念中朝文化合作协定签订五周年 陆定一副总理应邀出席并祝酒致词 新华社二十一日讯 朝鲜驻我国大使馆临时代办郑凤珪今晚举行宴会,纪念中朝两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签订五周年。 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应邀出席了宴会,并在宴会上祝酒致词。他强调应该好好学习朝鲜同志们在各方面的革命精神和先进经验。 应邀出席宴会的还有文教、科学、卫生、体育、新闻等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 郑凤珪在宴会上讲话,他说,两国文化合作协定对进一步加强朝中两国人民以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和合作关系作出了贡献。 郑凤珪说,朝中两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亲密的邻邦,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同甘共苦,今天继续为了共同的事业紧密携手前进。他深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的基础上,两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建设社会主义,反对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帝国主义和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曹瑛在宴会上致词,热情祝贺中朝在文化合作方面的巨大成就。他说,两国的文化合作有力地促进了两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共同高涨。随着两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中朝文化合作之花将愈开愈艳,为增强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和团结作出更大的贡献。 曹瑛还热烈赞扬朝鲜的文化艺术不愧为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水平的革命文艺,他说,朝鲜的文艺深为中国人民所喜爱。 出席宴会的有:张致祥、楚图南、夏衍、徐光霄、徐平羽、陈荒煤、李德全、杨秀峰、竺可桢、姬鹏飞、李达、钱信忠、梅益、许广平、田汉、老舍等。

6. 巴首都一片节日气氛万千市民夹道欢迎中国客人 周总理陈副总理抵拉瓦尔品第 阿尤布总统设国宴欢迎周总理

第1版()专栏: 巴首都一片节日气氛万千市民夹道欢迎中国客人 周总理陈副总理抵拉瓦尔品第 阿尤布总统设国宴欢迎周总理 新华社拉瓦尔品第二十日电 周恩来总理、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到达巴基斯坦首都拉瓦尔品第时,受到成千上万市民的热烈欢迎,整个城市洋溢着一片节日气氛。为了欢迎中国客人,今天这里所有的学校都停课,政府机关停止办公。 周恩来总理、副总理陈毅和夫人以及随行人员今天中午乘专机从卡拉奇到达这里时,巴基斯坦总统穆罕默德·阿尤布汗元帅前往机场欢迎。 陪同中国领导人从卡拉奇前来的巴基斯坦外交部长佐·阿·布托和夫人同机到达这里。 国民议会议长法·卡·乔杜里、在拉瓦尔品第的中央政府全体部长和巴基斯坦陆军总司令也到机场欢迎。 中国领导人所乘专机在当地时间十二点二十分在恰克拉拉机场着陆。当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步下飞机时,阿尤布汗总统走上前去,同他们热烈握手。巴基斯坦的姑娘向中国领导人献了花。 新建的机场建筑物今天像节日那样挂起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国旗以及各色鲜艳的彩旗。周恩来总理走下飞机之后,在阿尤布汗总统陪同下踏着红地毯走上礼台,然后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乐队高奏两国的国歌。中国总理由阿尤布汗总统陪同检阅了仪仗队。 中国总理和副总理被介绍给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各部部长以及这个城市的知名人士。他们给周恩来总理戴上许多花环。中国总理同欢迎的人们热烈握手。 阿尤布汗总统在机场发表讲话(全文见第三版),表示热烈欢迎中国总理对巴基斯坦的访问。他表示希望中国客人将亲身体会到巴基斯坦人民对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深深尊敬。他说:“自从你上次访问巴基斯坦以来,我们都可以为我们的关系的发展感到满意。我们两国最近缔结的协议表明,我们相互之间都希望成为和睦友好的邻居。”他表示确信,周总理的访问将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始终标志着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的关系的善意和合作。 周恩来总理在他的讲话(全文见第三版)中对隆重的接待和热烈的欢迎表示感谢。他说,巴基斯坦人民决心沿着独立自主的道路继续前进。他指出,和他在七年以前第一次访问巴基斯坦时相比,巴基斯坦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周总理说,“近几年来,在我们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巴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有了新的重大的发展。这是万隆精神的胜利,是亚非团结事业的胜利。” 周总理说,“在促进亚非团结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将永远同巴基斯坦人民并肩前进。” 他们的讲话都博得聚集在机场的很多群众经久不息的鼓掌。 机场欢迎仪式结束之后,宾主乘轿车前往总统的国宾馆,后面是他们的随行人员和巴基斯坦政府官员。长达一英里的车队驶出机场,受到人山人海的群众夹道欢迎。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高呼表示友谊和欢迎的口号,热情地向中国领导人鼓掌和挥手。车队在两旁悬挂有中巴两国国旗的道路上徐徐驶过,乐队击鼓、吹笛子和喇叭向客人们表示欢迎。 爬在树上的男孩、站在阳台上的妇女以及屋顶上、汽车顶上和围墙上的其他许多人都向中国客人高呼“万岁!”或“欢迎”。 今年冬天,拉瓦尔品第下了三十多年来的第一场雪,现在气候仍很寒冷。但是许多人戴着皮帽,肩上披着毯子,冒着从中巴边界的喀喇昆仑山脉吹来的寒风,来向中国领导人表示热烈欢迎。 在市内,商店、企业公司和其它许多建筑物都装饰起来,欢迎中国客人。它们张挂着巴中友好和欢迎中国总理的标语。来自工厂、学校、商店、政府机关和郊区农场的密密层层的欢迎群众站在街道两旁,挥动着两国的国旗。由于交通拥挤,住在郊区的欢迎群众得预约车辆,才能赶到市里来欢迎中国客人。 在从机场通向总统国宾馆的五英里长的马路上,穿着军服的三军士兵,排列在街道两旁,当汽车队经过的时候,他们举枪向中国领导人致敬。汽车队还通过一个又一个特地为欢迎中国客人而建立的拱门。这些拱门装饰着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国徽以及花朵、彩旗和灯泡,上面挂着大字横幅标语:“欢迎周恩来总理”,“巴基斯坦和中国是好邻邦”,“亚非团结万岁”和“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协定对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等。 周总理、陈副总理和其他中国贵宾在到达总统的国宾馆之前,沿途一再向群众挥手,答谢他们的热烈欢迎。 今天随同周总理和陈副总理到达这里的有: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孔原、外交部副部长黄镇、国务院总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和外交部部长助理乔冠华等。 到达这里的还有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丁国钰和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罗查。 前往机场欢迎中国领导人的有:内政和克什米尔事务部长汗·哈比布拉汗、商业部长瓦希杜扎曼、交通部长汗·阿·萨布尔、教育部长穆斯塔法、粮食、农业、开垦和工程部长拉纳·阿卜杜勒·哈米德、工业和自然资源部长阿卜杜拉·马哈茂德、新闻和广播部长阿卜杜勒·瓦希德汗和巴基斯坦陆军总司令穆罕默德·穆萨将军。周恩来总理和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及其一行人员在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布托、外交部秘书阿齐兹·艾哈迈德和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罗查陪同下今天上午离开卡拉奇前往拉瓦尔品第。 前往卡拉奇国际机场为他们送行的有卡拉奇各界著名人士和人数众多的卡拉奇市民。 成千上万的人站在中国贵宾经过的街道两旁为中国领导人送行。 新华社拉瓦尔品第二十日电 巴基斯坦总统穆罕默德·阿尤布汗元帅今晚在这里举行国宴,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出席宴会的有:副总理陈毅和夫人、总理的其他随行人员以及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丁国钰。 出席宴会的还有:国民议会议长法兹卢勒·卡德尔·乔杜里、外交部长佐·阿·布托、内政和克什米尔事务部长汗·哈比布拉汗、商业部长瓦希杜扎曼、交通部长阿·萨布尔、教育部长穆斯塔法、新闻和广播部长阿卜杜勒·瓦希德汗、劳工、卫生和社会福利部长阿卜杜拉·扎希鲁丁、工业和自然资源部长阿卜杜拉·马哈茂德、巴基斯坦陆军总司令穆罕默德·穆萨将军、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阿·穆·罗查少将以及其他高级军政官员和他们的夫人。 阿尤布汗总统、周恩来总理以及其他中国客人和巴基斯坦东道主在举行宴会的总统的国宾馆里亲切交谈。周恩来总理和阿尤布汗总统相互赠送了礼物,然后进入餐厅。 阿尤布汗总统在国宴上讲话(全文见第三版),热烈欢迎周恩来总理——在七年前访问过巴基斯坦的老朋友。他说,周总理特别具备条件,对巴基斯坦自从他上次访问以来所取得的进展作出估计。 总统列举事实回顾了两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的历史交往。他强调说,“我们两国之间事实上不仅没有发生任何战争或争端,而且我们继承了善意和友谊的丰富传统,这就是我们今天借以建立关系的基础。” 阿尤布汗总统重申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和巴基斯坦赞成召开第二次亚非国家会议的立场。 他还强调说,代表人类几乎四分之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当取得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他说,“巴基斯坦一贯遵守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并且努力同一切国家,特别是同邻国保持友好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同它的几个邻国缔结了边界协定,这表明它是愿意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 他又说,“我们相信,中印边界争端也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求得解决的。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准备从来不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办法,而只会造成新的紧张局势,使穷苦人更加贫困。” 周恩来总理在讲话(全文见本版)中指出,巴基斯坦在独立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巴基斯坦人民为维护自己的独立和主权,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巴基斯坦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他在谈到两国之间友好关系的重大发展时指出,中巴边界协定的签订,是亚非国家根据平等协商的精神解决相互间的问题的新范例,也是中巴两国政府和人民对亚非团结和世界和平事业的新贡献。 周总理说:“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近年来明确反对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周总理表示特别感谢阿尤布汗总统对发展中巴友谊表示的关怀和作出的贡献。 他说:“近年来,巴基斯坦在加强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和友谊、促进亚非团结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努力和贡献,赢得了亚非人民的赞扬。”他还说,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支持巴基斯坦同印度尼西亚和其他亚非国家一道要求召开第二次亚非会议的主张。 两人的讲话都一再为掌声所打断。(附图片) 二月二十日,周恩来总理和阿尤布汗总统在拉瓦尔品第举行会谈。图为会谈时情形。右二是阿尤布汗总统,右一是布托外交部长。            新华社记者 杜修贤摄(传真照片) 周总理陈副总理到达拉瓦尔品第恰克拉拉机场时,受到阿尤布总统和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图为周总理和阿尤布总统(右)在机场上。 新华社记者杜修贤摄(传真照片)

第 2 版

1. 以科学态度对待科学问题——万荣县各级干部坚持种对比试验田的经过

第2版()专栏: 以科学态度对待科学问题 ——万荣县各级干部坚持种对比试验田的经过 本报记者 杨义 山西省万荣县从一九六○年下半年开始,采取干部、技术人员和群众三结合的办法,大种对比试验田。对比试验田,概括地说就是:在农业生产中,针对干部同群众有争论的一些生产技术问题,选择同样的地,同工同肥,进行对比试验(实验项目除外),经过一次或反复试验,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统一认识,以便更好地在生产中推广和应用这些经验。万荣县各级组织坚持实行这种办法,对提高干部、群众的农业技术水平,因地制宜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对提高和发展农业生产等方面,收到了重大的效果。 从牲畜啃麦苗说起 一九六一年冬季,万荣县在小麦过冬护理上,发生了一场争论。争论是从皇甫公社胡村生产大队开始的。当时地里的麦苗长得整齐茁壮,社员们对麦苗都很关心。一天,麦地里有几匹马在啃麦苗。有的社员看见,立刻把马拦住,不让它啃麦。喂养牲口的社员闻讯赶来,坚持要在麦地里放牧。放的说该放,拦的说该拦,争吵了起来。 找干部,干部们的意见也不一致。有的说,牲口啃麦苗对生产不利;有的说,苗不二旺,冬季叫牲口啃啃,来年更好了。问老农,老农们的主张不一。后来,这个问题反映到公社和县上,不仅没有把争论停止下来,反而经过扩大辩论,使双方的论据越发充分了。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争来争去,没有争出个名堂,问题悬起来了。 类似的争论很多,如棉花播种什么时节最好,哪些优良品种适合当地种植等这些问题,不仅是干部感到有讨论的必要,就是和土地打了多半辈子交道的老年人也觉得有讨论的必要。 对农村争论的这些问题,最初,万荣县的领导干部认为只是生产技术问题,低估了这些争论的意义。可是实践加深了他们的认识。中共万荣县委第一书记李明同志曾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九六二年六月,正当棉花显蕾的时候,突然遭到了一场历时十分钟的雹灾,株高过尺的棉花,霎时之间被打成了光杆秃茬,八个公社打毁了棉苗三万八千多亩。其中绝大多数需要重新种。 从县到各公社都要求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保证棉田面积。但是究竟怎样做,问题就来了。 万荣是个黄土高原。这里历来的耕作习惯是“谷雨”前后种棉花。农谚说:“立夏种棉花,有株没疙瘩(棉桃)”。当时已过“立夏”四十多天,能不能再种棉花,队干部和社员们思想上都有疑问。李明同志下乡到南张公社,社员问他:迟了三四个节令种棉花到底行不行?李明同志自己也没有把握,请示上级,也没有及时回答。基层干部、社员看到领导上态度犹疑不决,也就松了劲,结果,一个技术问题拦住路,补种棉花落了空。 这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一个问题争而不决,不取得一致认识,就会对生产发生不好的影响。从领导干部说,如果胸中无数,不是束手束脚,就是提出的生产措施说不到点子上;从社员说,群众和干部的认识统一不起来,该推广的技术措施推广不开,该改革的也改革不了。 走上解决问题的轨道 一九五七年以前,万荣县各农业生产合作社就建立了实验园地,当时把这种园地叫作“小农场”。“小农场”面积一般是三五分地,试验内容以培植优良品种为主,有的结合试验温汤浸种、药剂拌种、合理密植等新的农业科学技术。一九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以后,又以丰产田作为试验基地,面积一般是一二亩,试验目的是通过农业技术改革摸索高产途径。这两种形式,对试验推广新的农业科学技术、先进经验,以及开阔干部、群众的思想眼界,曾起了积极作用。但是,领导上在搞“小农场”丰产田的工作中,没有把一般和个别、领导和群众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搞“小农场”丰产试验田试验的时候,选的是好地,施肥、用工等比大田都多,因此,试验出来的成果,虽然很有意义,但也有一定的特殊性,以致“点”上的东西,拿到“面”上难以实行。试验项目由干部、技术人员确定,没有听取群众意见,试验也是由干部、技术人员去作,没有组织社员参加,有的试验田即使让社员参加,也仅仅是参加劳动,因而社员对试验田不甚关心。结果,有的问题,干部、技术人员弄清楚了,社员并不了解。 有这样一件事情。一九六○年秋天,各公社讨论小麦播种量的时候,有的社员说每亩播种七斤,有的说十斤,有的说十五斤,有的说二十斤;有些干部、技术人员坚持不能低于二十斤。每亩播种二十斤以下,意见还比较容易统一;每亩播种二十斤以上,老农差不多都不赞成。干部、技术人员拿他们的试验成果来说服大家,老农更不信服。他们说:“高产试验田,亩儿八分,选好地,肥料多,投工多,管理细,样样比大田好,可以密植;在几千亩几万亩大田里,哪能像高产田那样作务呢?”企图说服人的干部、技术人员,反而被人说服了。试验田起不到指挥大田的作用。 中共万荣县委发现这些问题后,经过多次研究分析,认为农村对生产技术问题的争论,标志着农民越来越关心集体生产,说明农民要求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于是发动干部、技术人员、社员广泛讨论改进“试验田”工作,县委也派出干部深入基层组织并参加讨论。在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之后,在一九六○年一次四级干部会议上,又着重讨论了这个问题,提出五条对比试验办法。一、凡是在生产技术上有争论的问题,都可以在小块土地上种对比试验田;但大田里还是应当先参照多数群众意见和上级要求办事。二、种对比试验田的时候,必须坚持同等条件的原则,除了在分歧点上有不同外,其他如土地、施肥、用工、管理等必须完全相同,不能有任何偏厚。一年得不出结论试二年,二年得不出结论试三年,直到双方认识一致为止。三、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比试验田的领导,领导干部要带头种试验田。要针对社员、干部中存在的思想问题,通过种对比试验田加以解决。每年夏秋生产结束后,县社要专门召开试验工作座谈会检查评比结果,总结交流经验,讨论布置下步试验工作。四、广泛宣传种对比试验田的目的。种对比试验田是为了因地制宜采取增产措施,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试验成功或失败都一样光荣。试验失败了领导不要批评,造成的损失不要试验者赔偿。五、种籽田和试验田,要单打单收。 这些办法交给基层干部、技术人员、社员进行了讨论,大家赞成对比试验。这样“点”的试验与“面”的大田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干部和群众紧密结合起来,普遍反映:“这一下可上了轨道了”。 在对比试验田里较量 万荣县的干部、技术人员和社员,遇到生产技术上的争论问题,就在对比试验田里较量。 万荣县是个产棉区,近几年来棉花品种开始在退化。县技术推广部门引进许多棉花品种,经过试验,认为“徐州二○九”适合当地种植。开始,基层干部有抵触情绪,不愿意推广种植。有些技术人员宣传它的好处时,老农们说耳闻不如眼见。可是,当组织老农参观了县里种的“徐州二○九”棉田后,老农们又说条件不一样,他们种行,咱种就不一定能行。一九六二年,有三十五个大队的对比试验田里种了“徐州二○九”,发现这个品种好,可是还觉得把握不大。去年,又有一百三十三个大队作了这项试验,收获下来一对比,“徐州二○九”产量、质量普遍高于原来的“岱字十五号”、“五一七”品种。这样,“徐州二○九”品种就容易推广了。过去推广站送上门,有的大队还不要。去年秋后,他们纷纷派人到县上要求引进。有的怕这个品种弄不到手,一定要订了换购手续才肯回去。 “十年麦田少结颗,十年棉地少结朵”,万荣县的庄稼人都知道老茬地种麦、种棉都不好。许多大队干部对于大面积轮作倒茬很头痛。搞好轮作倒茬涉及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如何调整作物茬口,为轮作倒茬创造条件。在这个问题上,对比试验田又立了一大功。一九六一年,皇甫公社胡村大队从对比试验田里发现苜蓿地倒种玉米比倒种谷子增产,同时又为种麦创造好茬口。他们接着进行了瓜菜地、棉花地、油菜地八项倒茬对比试验,为麦田地新开辟了四种好茬口。结果,这个大队解决了轮作倒茬问题,再没连种三年棉麦的老茬地了。 近三年来,全县已经在六千七百零五亩对比试验田里作了各种对比试验,已经有许多问题得到了答案。如小麦播种期,下种量多少适当,施底肥作用大还是追肥作用大,棉田每亩留多少株才算合理,早打顶好还是晚打顶好,等等,都是经过对比试验才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得出了比较确切的结论。 农业生产技术上的一些争论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因而也不一定作一次试验或一年试验就对比出分晓来。旱年的对比试验结果,往往需要经过涝年考验,结论方能站住脚;一项对比试验在甲地得出的结论,还需在乙地、丙地反复对比试验,才能从个性中摸出共性。因此有一部分问题,虽然已经有了初步结论,还需继续作对比试验。如皇甫公社胡村大队的牲畜在冬季啃麦苗好不好的争论就是一例,不主张放牧的大队长张盛泉和主张放牧的老农张永道,一九六二年冬季作了对比试验。可是,去年收获的粮食没有多大差别,还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去年冬天,他俩又在更大的面积上进行对比试验,虽然问题没有全部解决,但是在某些方面已经统一了认识,如地冻不实、苗架不旺的麦田,让牲畜啃麦苗是有害无益的。 在对比试验中,干部、社员既关心自己的试验,也关心对手的试验,以便从中探讨出正确的结论。去年南张公社、孙吉公社棉田幼苗遭受严重霜冻,当时提出补种,老农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说“立夏种棉花,有株没疙瘩”,既收不上棉花,也耽误了粮食,不如补种上秋粮作物保证收一季。有些干部就同老农们作对比试验。试验的结果,“立夏”后五六天种的棉花,每亩仍收了五十多斤皮棉,和“立夏”以前种的不相上下。老农们很纳闷,为什么过去不行,现在能行呢?他们和个体经营时期一项一项作对比,发现过去个体经营时,肥料少,又没有药剂治虫能力,种的迟了苗子不发旺;集体经济力量大,肥足投工多,控制了蚜虫危害,大大加速了棉苗发育,从而他们认识到,如今生产条件变了,有些传统经验也得随着改变。 方法好,作用大,一藤结了三个瓜 万荣县推行种对比试验田以来,每年结合全年生产总结,专门对这项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进行一次群众性的总结。去年,他们把三年的实验成果集中起来,进行了一次大总结。经过这次总结,人们对这项活动的好处体会更深刻更全面了。干部们说:“它是提高干部的道路”;社员们说:“它是教育社员的场所”;技术人员说:“它是鉴定技术的天平”。许多人说:“方法好,作用大,一藤结下三个瓜”。 结了三个什么“瓜”呢? 提高了干部。种对比试验田,体现了政治与技术统一,是干部又红又专的道路。过去,万荣县有些干部虽然领导生产,但不完全懂得生产,经常讲科学技术,可是对一些技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如有些公社、大队干部吸收外地经验时,别人说棉花晚打顶增产,他们就晚打顶,别人说棉花早打顶比晚打顶好,又反过来改为早打顶。社员们问干部到底什么时候打顶好呢?干部也说不上来。种植对比试验田后,在这方面起了显著变化,许多干部和群众一道试验,什么不懂就学什么,什么不会就学什么,他们丰富了生产知识,取得了领导生产的发言权,别人说的对不对,也有了“校正线”。县委第一书记李明同志在这方面的感受很深。过去社员问他,“立夏”以后到底能不能种棉花?他当时没有实际经验,不懂,回答就含糊其词。经过对比试验就不一样了,他敢于说能种,而且能说出为什么可以种。干部种试验田经常化,劳动也经常化了。干部参加劳动的时间比种试验田以前多了。随着种对比试验田活动的开展,群众有意见就提,争不通就对比试验,民主风气好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更融洽了。 教育了群众。对比试验田这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教育具体,农民容易接受。俗话说,“说十遍不如看一遍,看十遍不如干一干”,“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孙吉公社孙吉大队在推广小麦合理密植经验时,最初社员们没有认识这一先进经验的好处,不愿意密植,大队干部为了督促按量种足,拿上秤在地里称播种量,气得老农摔下耧不干了。社员们埋怨干部胡来,干部埋怨社员落后。可是几个干部和几个老农经过进行密植、稀植对比试验,结果稠的比稀的增产很多,老农们心服了,坚决反对密植的人一下变为积极主张合理密植的宣传员。 先进技术推广得快了。人们从对比试验中,具体看到了先进技术的作用,推广起来顺当了。近三年来,小麦优良品种播种面积由百分之三十七扩大到百分之九十二。过去,麦田根本不治虫,一九六一年开始治虫,去年已在半数麦田里治了虫。建立了麦豆轮作制,既使豌豆增产,又为麦田创造了好茬口。棉花分区分类推广了优良品种,消灭了三年前每亩留苗二千株的稀植现象,治虫面积比过去扩大了几倍,去年全部棉花都采取了治虫措施。过去在管理上根本不打旁顶,去年也开始打起旁顶来了。由于正确地处理了一些技术问题,推广了先进经验。全县连续三年小麦生产直线上升,棉花显著增产,三年前,全县只有一个平均亩产八十斤皮棉的高产单位,到去年已经增加到三十四个单位。 万荣县种对比试验田,在农村已经形成一种风气。据县委不完整统计:去年全县有二百一十个生产大队开展了这项活动,占生产大队总数的百分之九十。种对比试验田六千七百零五亩,对比试验种类五十多项。参加对比试验的各级干部三千四百九十一人,占四级干部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参加种对比试验田的老农、青年和大队技术员有一千八百四十三人。许多参加种对比试验田的干部、老农等,还请了监督人,并建立了试验档案。 经过总结提高,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对比试验田是一种好的领导方法,好的实验活动形式,因此,万荣县坚定不移地要把这一活动继续下去。从去年冬小麦生产中看,种对比试验的规模比过去又扩大了,许多地方还酝酿在畜牧、水土保持等方面推行对比试验的作法。

2. 态度·方法·作风

第2版()专栏:短评 态度·方法·作风 农业生产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就得用科学态度来对待。科学态度,就是革命精神指导下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客观存在的态度。这几年,万荣县在推广和运用先进农业技术中,有过很多争论,一度纷纷纭纭,莫衷一是。但是,那里的同志懂得群众的习惯是“说十遍不如看一遍”,群众最尊重的是事实。因此,他们不随意作任何决议、规定,不来半点主观主义和半点强迫命令。他们广泛发动群众对比试验,在对比试验当中,寻求客观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自己主观臆造的答案。 这说明什么呢?这是说明:你尊重客观事实,客观事实也会尊重你,给你正确的答案。你不尊重客观事实,以为主观认识可以不顾客观事实,可以不符合客观实际,甚至企图任意摆布它,你就休想从它那里得到正确的答案,有时它还会给你一场痛苦的教训。 有了科学的态度,而没有科学方法,也难于找到正确的科学答案。科学方法的头一着:必须亲身实践,尽可能取得直接的经验,以便掌握客观真理。万荣县的办法是干部群众一起种试验田,进行各种问题的对比试验。通过比较去发现事物的矛盾,这是一条科学原则。正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通过比较才能认识大小长短,在比学赶帮运动中要通过比较才能发现先进和落后一样,他们在同样条件下作了小麦播种期迟早的比较试验,下种量多少的比较试验,……他们用比较的办法找出种种差距,发现种种矛盾,由此得出一致的结论。 既对比,又试验;一次试验不够,还要反复试验;一处试验不够,还要普遍试验;干部试验不够,还要同技术人员和群众一起试验。万荣县所采取的方法,是一种老老实实、切切实实、扎扎实实的科学方法。每一种科学技术新成就,都需要经过耐心的严肃的探索,积累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才有可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通到目的地的。 万荣县的对比试验已然形成了社会风气,这不是偶然的。这与他们对待科学问题的正确态度和正确方法有关,也与他们的优良作风有关。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联系到天时地利和人的思想习惯,十分错综复杂,当然需要认真试验,发扬民主作风。万荣县的同志们对生产问题,能倾听与自己不同的意见,特别是下面的意见,又特别是下面的不同的意见;他们不仅重视多数人的意见,也重视少数人的意见。什么地方出现争论,就在哪个地方进行对比试验;哪些人有争论,就组织那些人参加对比试验,经过反复试验达到思想认识的一致。这样对待争论和争论中的少数,表明他们充分认识到必须充分揭露矛盾然后才能解决矛盾;表明他们充分认识真理不是简单地用多数通过的方式所能获得的,真理往往在多数一边,但有时却不在多数而在少数甚至个别人一边。衡量领导者的民主作风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尊重并且正确处理少数人甚至个别人的意见。

3. 长春汽车厂重视职工业余技术教育 一支工种齐全的技术队伍迅速成长 成千职工提高了专业理论水平在生产上作出显著成绩

第2版()专栏: 长春汽车厂重视职工业余技术教育 一支工种齐全的技术队伍迅速成长 成千职工提高了专业理论水平在生产上作出显著成绩 据新华社长春二十日电一支工种齐全的汽车工业技术队伍已经在我国最大的汽车工业企业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成长起来。 这支由数千名职工组成的技术队伍,包括汽车设计、试制、热加工、冷加工、工具、工艺装备、设备维修制造,以及全部动能生产等一整套汽车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的专门人才。 他们当中有经受过长年革命战争和地方工作锻炼的老干部,有解放前后的大学生和有着丰富生产经验的老工人。这批汽车工业技术人才,都是在汽车厂结合生产实践刻苦学习而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汽车厂的各个岗位上,很有成效地管理着这个现代化企业的生产。他们现在所担负的生产任务,不仅是汽车厂建成初期生产的单一产品——解放牌载重汽车,而且还成批生产红旗轿车及其他的变型车等。 第一汽车制造厂为了使全厂职工能够迅速独立掌握汽车生产的技术,一直十分重视培养和教育技术干部和工人。在汽车厂开工生产的时候,就为职工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业余教育体系。这里有为文化较低的工人设立的文化学校,有中等专业学校,有工科性的业余大学,还有包括英、德、日、俄四种文字的外文班。这些业余学校都设有专职的教学人员,还聘请厂内外的专家和大学教授任教。他们所学的课程跟正规学校相同。学校内各种教学、实验设备也很齐全。工厂很多职工都利用业余时间,根据各人的文化和技术水平,免费进入学校学习。他们可以通过毕业考试,取得正式的文凭。 到目前为止,已经在业余大学和专科学校毕业的有六百三十多人,还有一千四百多人正在学习。其中在业余中等专业学校学习的三百八十人中,有百分之八十是工人;在夜大学习的一千多名职工,大都是过去来厂的专科学校的学生。 工厂还挑选了二十多名老干部和老工人,保送到国家高等学校深造。 工艺处处长康志荣来厂前,在浙江省做地方工作。他在吉林工业大学干部特别班毕业以后,现在已具有一定的工艺基础知识,并且担负厂内工艺处的技术领导工作。锻工车间老工人王志宝,过去在旧社会打了十多年的铁,连一般的锻压原理都不懂得。他后来在厂内读了四年业余大学,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专修两年,目前已经能熟练地领导锻工车间的技术工作了。 工厂对徒工都是通过制订师徒合同的方式,由老工人负责传授专门技术。 更大量而经常的职工技术培训,是工厂组织的短期技术业务教育。这种技术教育活动,通常都是紧密结合生产中的一些问题,采用小型训练班的形式,利用生产空隙时间进行的。职工们对这种时间短、收效快而又结合生产的培训方式,十分欢迎。去年这个工厂已组织了“技术理论”、“先进经验交流”等各种训练班一百五十六个,参加学习的职工达九千多人。除此以外,工厂还经常组织各种专题讲座、技术表演、经验交流会、展览会、学习报告会等活动。 汽车厂有上千名职工就是由于参加了这些业余学习,迅速提高了专业理论水平,在生产上作出了显著成就。铸造分场女技术员彭映蓓一九五五年来到这个工厂的时候,是个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一九五七年,她考上了业余夜大学,利用晚上业余时间攻读铸造专业。经过六年的学习,最近毕业了。她的毕业设计获得了好评。这项毕业设计系统地总结了汽缸体的生产工艺,并且对一系列质量关键进行了试验和分析,提出了改进意见。彭映蓓在参加夜大学的学习中,由于丰富了技术理论知识,曾经同工人相结合实现了碾砂机械化等二十余项技术革新,被评为工厂和长春市的劳动模范,而且还出席了全国工业交通系统的群英会。 由解放前后大学生培养起来的几十名技术骨干,在工厂中通过生产实践和自己的刻苦钻研,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工业方面具有某一专长的专家。冶金试验室副主任姚贵升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在一九五二年大学毕业之后来到汽车厂工作。这些年来,他一直专注地研究、试验汽车用钢。他现在已经成为汽车厂金相热处理与金属材料方面的专家之一。他跟他的同事一起,在研究和解决我国汽车用钢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附图片)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成长起来的设计人员正在工作。 新华社记者 刘恩泰摄

4. 解放军驻西藏部队大力帮助培养 两千多名藏族技术人员正在成长

第2版()专栏: 解放军驻西藏部队大力帮助培养 两千多名藏族技术人员正在成长 新华社拉萨二十一日电 人民解放军驻西藏部队帮助藏族人民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材。据统计,驻西藏部队从修建公路、电站和其它技术性工作中,培养出藏族技术工人和初级医务人员等两千多人。他们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其中很多人成了比较熟练的钳工、锻工、电工、汽车修配工和制革工人,或者学会了驾驶汽车和拖拉机,有一千多人掌握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饲养技术。大批藏族医务人员正在部队医院或农村医疗机构中,担任卫生员、护士、化验员和药剂员等职务。 几年前,这些人还是农奴和奴隶。他们在部队的帮助和教育下,现在不仅学会了各种专业技术,而且政治、文化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不少人成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并涌现出大批的先进工作者。西藏军区“八一”农场饲养员卓噶管理的大牲畜在两年中增加了一倍。女拖拉机手单曾卓玛年年超额完成任务。这个农场的三百多名藏族农业工人,有六分之一被评为先进生产者。驻山南某部队医院藏族护理员白央三姐妹,原是贫苦牧民的女儿,自一九六○年参加工作以来,积极学习业务,勤勤恳恳工作,现在两个姐姐都加入了共青团,三个人都是五好护理员,二姐还立过三等功。

5. 广东钦州僮族自治县成立

第2版()专栏: 广东钦州僮族自治县成立 新华社广州电 广东省钦州僮族自治县于二月一日正式成立。在一月三十一日至二月五日举行的自治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三百多名僮族、汉族的代表,听取和讨论了县长聿成栋(僮族)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增选了陈开榕等十三人为第一届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其中有十二人是僮族。 由广东省副省长古大存率领的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委员会代表团,由湛江专署专员莫怀率领的中共湛江地委、湛江专署代表团,参加了自治县的成立典礼,古大存、莫怀并分别在大会上致祝词。 广西僮族自治区代表团、广西南宁专区代表团等也应邀参加了成立典礼,并向大会致了祝词。 钦州僮族自治县于二月五日在钦州镇举行盛大集会,庆祝自治县正式成立。自治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各界人民一万一千多人,兴高采烈地参加了庆祝大会。

6. 原有八大名酒保持特色 新增十种名酒各有千秋 全国第二次评酒会议评出十八种名酒

第2版()专栏: 原有八大名酒保持特色 新增十种名酒各有千秋 全国第二次评酒会议评出十八种名酒 据新华社二十日讯 我国有十八种酒被评为全国名酒,二十七种酒被评为全国优质酒。这些名酒和优质酒是在不久以前举行的全国第二次评酒会议上评出来的。轻工业部对评比结果进行了审查核定以后,于二月十二日公布了评比出的名酒和优质酒。 这次会议评出的全国名酒是:五粮液(四川)、古井贡酒(安徽)、泸州老窖特曲酒(四川)、全兴大曲酒(四川)、茅台酒(贵州)、董酒(贵州)、西凤酒(陕西)、汾酒(山西)、竹叶青酒(山西)、白葡萄酒(山东)、味美思(山东)、玫瑰香红葡萄酒 (山东)、中国红葡萄酒(北京)、特制白兰地(北京)、金奖白兰地(山东)、加饭酒(浙江)、沉缸酒(福建)和青岛啤酒。其中茅台酒、泸州老窖特曲酒、西凤酒、汾酒、玫瑰香红葡萄酒、味美思、金奖白兰地和加饭酒,是一九五二年全国第一次评酒会议评出的全国八大名酒。十一年来,这八种名酒保持了它们独特的风格,有的酒质量比过去更好,有的在国外市场上受到极高的评价。评酒的行家认为,新涌现出的十种名酒的色、香、味,也各有千秋,有的酒比原来的八大名酒中的同类酒还好。青岛啤酒,在香港市场出售的十多个国家的啤酒中,是极受消费者欢迎的一种。 产生这样多的名酒和优质酒,表明我国酿酒工业的技术显著提高。我国重点发展的葡萄酒,酿造技术提高得更加突出。我国原来八大名酒中,只有两种是葡萄酒。这次被评为全国名酒当中有三种是葡萄酒。北京特制白兰地也是用纯葡萄酒蒸馏的。另外还有四种葡萄酒被评为优质酒。现在,全国有数十个葡萄酒厂和车间。 这次被评为优质酒的葡萄酒中,通化葡萄酒和中华牌桂花酒,使人特别感兴趣。桂花酒的产生充满着诗意,它是北京葡萄酒厂工人根据“吴刚捧出桂花酒”的名句酿造的。通化葡萄酒的原料是野生葡萄。一位酿酒工程师说,世界上目前很少见到这种独树一帜的山葡萄酒。据我国科学人员调查,我国山葡萄资源相当丰富,共有二十个品种。 这次有两种薯干酒和一种高粱酒,也被评为全国同类酒中的优质酒。用这种低质原料制成优质酒的经验,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 这次评出的优质酒,除前面提到的两种葡萄酒以外,其余二十五种是:双沟大曲(江苏)、龙滨酒(黑龙江)、德山大曲(湖南)、全州湘山酒(广西)、三花酒(广西)、凌川白酒(辽宁)、哈尔滨白酒、合肥白酒、沧州市白酒、福建老酒、寿生酒(浙江)、醇香酒(江苏)、大连黄酒、即墨老酒(山东)、长白山葡萄酒(吉林)、民权红葡萄酒(河南)、山楂酒(辽宁)、广柑酒(四川)、香梅酒(黑龙江)、中国熊岳苹果酒(辽宁)、永利威五加皮(广东)、荔枝酒(福建)、特制五星啤酒(北京)、特制北京啤酒、十四度上海啤酒。

第 3 版

1. 在为周恩来总理举行的国宴上 阿尤布总统的讲话

第3版()专栏: 在为周恩来总理举行的国宴上 阿尤布总统的讲话 新华社拉瓦尔品第二十日电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阿尤布汗在今晚为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而举行的宴会上发表讲话,全文如下:总理先生,诸位阁下,女士们和先生们: 我很高兴能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贵宾到巴基斯坦首都进行访问。 总理阁下和陈毅元帅的光临,使我们特别感到高兴。总理是作为七年前曾经访问过巴基斯坦的老朋友到我们这里来作客的。当时政府的所在地在卡拉奇。现在我们将高兴地请他参观在离此几英里的伊斯兰马巴德建立起来的新首都。 影响深远的变化 总理先生,在你上次访问我国以来的几年里,发生的变化远远不仅是迁都。在我们国家生活的许多方面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变化,其目的在于加快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以使我国人民享有更美好和富裕的生活水准。 我们希望你和你的高贵同事们将能看到我们在国家建设中所取得的一些成就。总理先生,你特别具备条件来对我们在你上次访问以来所取得的进展作出估计。 历史和地理上的联系 可喜的是,巴基斯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始终是融洽的。 历史和地理上的联系为我们两国提供了建立有利于我们两国人民的睦邻关系的坚实基础。我尤其愿意回顾一下,载入史册的远远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的我们的历史交往。我国丰富的佛教文明吸引了来自中国的学者和游客,他们的回忆录是今天历史学家的宝贵史料。著名的贵霜王朝的帝王在公元三世纪曾派遣特使访问中国。还有互利的贸易交往的记载。 丰富的传统 因此可以说,我们两国之间事实上不仅没有发生任何战争或争端,而且我们继承了善意和友谊的丰富传统,这就是我们今天借以建立关系的基础。最近的事态发展表明,我们正向着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人民的意志所指明的方向前进。去年巴中边界协定的签订,就是这方面的值得注意的里程碑,因为它表明了我们两国相互之间都希望消除潜在的不和的根源,同时为进一步发展友好关系铺平道路。 我很高兴指出,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正在发展,我们两国人民通过互派文化代表团和其他代表团进行的接触也增加了。在最近签订的航空协定的基础上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开始直接空运之后,我们两国彼此的关系将变得更加密切。 第二次万隆会议是必要的 总理先生,我们两国政府主要关心的是国家建设的任务。为了实现我们在这个根本任务方面的目标,国际和平对我们具有切身的重大关系。我们两国帮助发展了万隆会议的十项和平原则,这些原则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所接受,作为它们之间关系的基础。我们同意这样的看法:亚非新兴国家之间的了解和合作不仅为它们自己的利益服务,而且有助于世界和平事业。殖民主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久,这种万恶的制度及其各种新表现的残余也将从地球表面上消灭。 各地区的各国领导人之间的友好协商有助于获致谅解和促进有成果的合作。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九五五年万隆会议表明了这一点,而你总理先生曾在那次会议上作出了那么卓越的贡献。促成非洲统一组织成立的去年非洲国家首脑会议等这类会议的召开进一步证明,越来越多的独立国家继续希望召开这种区域性和大陆规模的会议这一事实。我们对这种事态发展和这类会议表示欢迎,因为它们是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又是为和平事业服务的。鉴于自从万隆会议以来,几乎已经有八年了,而且自从那时以来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独立国家——特别是在非洲——因此我们赞成召开第二次亚非国家会议。 没有中国参加,联合国是没有代表性的 联合国的宗旨是充当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国际合作的首要工具。近年来由于许多新独立国家的出现,联合国的会员国已经急剧增加。我们认为,除非几乎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占有自己的合法席位,否则这个国际组织就不能充分代表人类。我们希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久进入联合国,以便它作为一个大国在联合国的各个机构中起自己的作用。 自决原则 作为联合国的一个会员国,巴基斯坦一贯遵守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并且努力同一切国家,特别是同邻国保持友好关系。如果同我们的邻国之一发生了某些悬而未决的争端,那是由于有人不顾我们为了争取按照联合国宪章的规定的原则解决争端而作出的最大努力的缘故。我们认为,各国应当遵守自己所承担的义务。我们还认为,只有在亚非各国人民据以同殖民主义作斗争的自决原则受到尊重、没有一个民族受另一个民族的奴役的情况下,和平和正义的事业才得以维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同它的几个邻国缔结了边界协定,这表明它是愿意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我们相信,中印边界争端也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求得解决的。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准备从来不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办法,而只会造成新的紧张局势,使穷苦人更加贫困。 总理先生,我现在要提议为你的健康、为你的高贵的同伴们的健康、为在生活的各方面取得这样迅速进步的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幸福和繁荣,干杯。(插题为原文所有)

2. 周恩来总理的讲话

第3版()专栏: 周恩来总理的讲话 新华社拉瓦尔品第二十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二十日晚举行的国宴上发表讲话,全文如下:尊敬的穆罕默德·阿尤布汗总统阁下,亲爱的朋友们: 今晚,总统阁下为我们举行这样盛大的欢迎宴会,使我们有机会会见巴基斯坦的国家领导人和各方面的朋友们。首先,请允许我以陈毅元帅和我个人的名义,向总统阁下表示衷心的谢意。七年以前,我曾经访问过你们的国家。这次我们有机会再度访问这个友好的邻邦,我要向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转达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亲切的问候和最好的祝愿。 我们高兴地看到,巴基斯坦在独立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巴基斯坦人民为维护自己的独立和主权,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巴基斯坦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近几年来,巴基斯坦在轻工业、水利建设、农业生产和市政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的进展。这是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努力的结果。作为一个友好的邻邦,我们为你们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欢欣鼓舞,并且衷心祝愿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在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和维护国家主权的事业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中巴两国自古以来就是亲密的近邻。我们两国人民历来相互尊重,友好相处。特别令人高兴的是,近两年来,随着我们相互了解的日益加深,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有了重大的发展。中巴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友好往来日益密切。为了巩固和发展两国的友好睦邻关系,我们两国通过友好谈判,圆满地解决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中巴边界协定的签订,是亚非国家根据平等协商的精神解决相互间的问题的新范例,也是中巴两国政府和人民对亚非团结和世界和平事业的新贡献。 在维护各自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斗争中,我们两国互相支持,互相鼓舞,这对于维护国际正义和世界和平,起了重要的作用。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近年来明确反对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巴友好关系的发展,是我们两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方面,我们特别要感谢阿尤布汗总统阁下。总统阁下对发展中巴友谊表示的关怀和作出的贡献,赢得了中巴两国人民的共同赞扬。 中巴两国的友好关系是有深厚基础的。我们两国人民都曾经长期遭受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今天,我们又面临着维护自己的独立、主权和发展独立自主的经济的相同任务。这种共同的历史遭遇和相同的斗争任务,把我们两国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两国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万隆会议的参加国,都拥护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反对殖民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在两国的相互关系中,我们双方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通过友好谈判解决彼此之间的问题的原则。我们这种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友好关系,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我们深信,在万隆精神的指导下不断加强我们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仅符合我们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亚非团结和世界和平。 阁下,朋友们!近几年来,亚非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的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继续发扬万隆精神,加强亚非团结,对于亚非各国人民有着重大的意义。近年来,巴基斯坦在加强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和友谊、促进亚非团结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努力和贡献,赢得了亚非人民的赞扬。巴基斯坦同印度尼西亚和其他亚非国家一道,积极主张召开第二次亚非会议,以加强亚非团结和促进亚非国家共同事业的发展,这是符合亚非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要求的。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支持这一主张,并且愿意为尽早实现这一主张作出自己的贡献。 当前的形势对于亚非各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是十分有利的。我们相信,只要亚非各国人民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加强团结,坚持斗争,他们的理想和愿望是一定会实现的。中国政府和人民将本着一贯的立场,同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一起,坚定不移地为加强中巴友好,为增进亚非团结和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 最后,我提议, 为中巴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 为巴基斯坦繁荣昌盛、人民幸福, 为亚非团结和世界和平, 为穆罕默德·阿尤布汗总统阁下和夫人的健康, 为在座的各位朋友的健康, 干杯!

3. 在拉瓦尔品第机场上 阿尤布总统和周恩来总理的讲话

第3版()专栏: 在拉瓦尔品第机场上 阿尤布总统和周恩来总理的讲话 新华社拉瓦尔品第二十日电 阿尤布汗总统今天在拉瓦尔品第机场欢迎周恩来总理时的讲话,全文如下:总理先生, 我非常高兴来欢迎你和你的高贵的一行到巴基斯坦首都进行访问。 总理,巴基斯坦在一九五六年曾经荣幸地受到你的访问。谢谢你腾出时间来再次对我们进行访问,尽管你是极其繁忙的。 我特别感到高兴的是,在这次访问中,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阁下和夫人张茜同你一道来了。我希望你和你的同事们将欣赏这次对我国的访问,并亲身看到和体会到我国人民对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深深尊敬。 总理先生,自从你上次访问巴基斯坦以来,我们都可以为我们的关系的发展感到满意。我们两国最近缔结的协议表明,我们相互之间都希望成为和睦友好的邻居。这种联系只是反映了远远追溯到开始有史册记载的我们两国之间历史悠久的交往。我们相信,相邻国家之间建立在互相尊重彼此的权利和利益的基础上的友谊和合作,可以成为和平的最牢固的根基。受托领导不同国家的政策的人们之间的相互访问,是为国际谅解和福利服务的。我确信,你的访问将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始终标志着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的关系的善意和合作。 总理先生,我代表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欢迎你和你的高贵的同事们。我希望你到这里进行的访问将是有成果的和愉快的。 新华社拉瓦尔品第二十日电 周恩来总理今天在拉瓦尔品第机场上的讲话,全文如下:尊敬的阿尤布汗总统阁下,亲爱的朋友们: 我们带着中国人民的真挚友谊,在访问了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卡拉奇之后,来到了首都拉瓦尔品第。在卡拉奇,我们度过了难忘的两天。在那个到处都飘扬着中巴两国国旗的城市里,兴奋的人群不断发出欢乐的呼声,生动地体现了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今天,我们又在这里受到如此隆重的接待和热情的欢迎。请允许我以陈毅副总理和夫人以及我个人的名义,向阿尤布汗总统阁下、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表示诚挚的感谢。 巴基斯坦人民是勤劳勇敢和热爱自由的人民。为了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巴基斯坦人民进行过长期英勇的斗争。现在,巴基斯坦人民决心沿着独立自主的道路继续前进。同我七年前第一次访问你们的国家时相比,巴基斯坦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在维护民族利益、坚持独立发展的斗争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巴基斯坦的经济和文化建设事业,也有了显著的进展。这一切,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衷心地祝愿巴基斯坦人民在未来的岁月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在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和建设各自国家的事业中,中巴两国人民从来都是相互鼓舞、相互支持的。我们两国人民不仅是亲密的邻居,自古以来就有着友好的联系,而且有着遭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侵略和压迫的共同经历,现在又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和建设自己国家的相同任务。因此,我们两国人民很容易相互了解,我们的感情很容易交流在一起。近几年来,在我们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巴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有了新的重大的发展。这是万隆精神的胜利,是亚非团结事业的胜利。我们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不断发展,不仅符合中巴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利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在促进亚非团结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将永远同巴基斯坦人民并肩前进。 我们很高兴在这次访问中能够同阿尤布汗总统阁下会见,举行友好的会谈。我相信,我们的这次访问,将在进一步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进一步加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方面,获得积极的成果。 中巴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岁! 亚非团结万岁! 世界和平万岁!

4. 金日成首相在模范拖拉机手大会上讲话 必须大力推进农业技术革命 拖拉机手是技术革命的先驱,要用革命思想武装起来

第3版()专栏: 金日成首相在模范拖拉机手大会上讲话 必须大力推进农业技术革命 拖拉机手是技术革命的先驱,要用革命思想武装起来 新华社平壤二十一日电 据此间报纸报道,朝鲜全国模范拖拉机手大会二十日在平壤市开幕,金日成首相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农村技术革命的重要意义。 金日成在讲话中说,朝鲜劳动党第四次代表大会规定,在朝鲜农村中最重要的革命任务之一,就是进行技术革命。拖拉机手是农村技术革命的先驱,是把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的革命家。 金日成指出,拖拉机手是第一批到农村工作的工人阶级,他们应当在各方面通过实际行动为农民树立榜样。他们应当比农民工作得更多、更认真,技术水平要高。而要想作到这一点,拖拉机手们就必须用工人阶级的思想、革命家的思想,即党的思想来武装自己,必须具有革命家的作风。他们首先必须用党的政策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思想武装自己,同时要学习技术,既学习开拖拉机的技术,也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圆满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金日成在谈到进一步加强朝鲜农业的技术装备的问题时指出,在朝鲜,将继续供应农村更多的拖拉机和汽车。将来,在朝鲜农村每个合作农场的每个作业班中,至少要有两三台拖拉机和一辆以上汽车。这样,朝鲜农村中就将拥有六七万台(每台以十五马力计算)拖拉机和三万辆汽车。到那时,将有近二十万名拖拉机手和汽车司机——工人阶级在农村工作。 金日成说,如果农村完全实现了水利化、机械化、电气化和化学化,农业生产劳动就会更加省力。同时,城市和农村的差别以后也将被消灭。这是一项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朝鲜北半部各地农村两千一百多名拖拉机手、汽车司机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这次大会。 朝鲜其他党政领导人崔庸健、金一、朴金喆、金昌满、李孝淳、玄武光等也出席了大会。 朝鲜农业委员会委员长金万金在大会上作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报告。

5. 彭真同志接见朝鲜两个考察团

第3版()专栏: 彭真同志接见朝鲜两个考察团 新华社二十一日讯 彭真同志今天下午接见了以全松根为首的朝鲜热力网考察团和以梁锡焕为首的朝鲜大型无轨电车考察团,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接见以后,彭真同志设宴招待朝鲜同志们。 在座的有冯基平、贾庭三、王纯、杜干全等。 朝鲜驻我国大使馆二等秘书李在成等也在座。 (下图为接见后合影。 新华社记者 楚 英摄)(附图片)

6. 布托外长就克什米尔等问题发表声明 决心寻求和平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办法 召开第二次亚非会议有助于促进亚非国家团结

第3版()专栏: 布托外长就克什米尔等问题发表声明 决心寻求和平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办法 召开第二次亚非会议有助于促进亚非国家团结 新华社卡拉奇二十日电巴基斯坦外交部长佐·阿·布托昨天在这里举行记者招待会,就克什米尔局势、联合国安理会最近对克什米尔问题的辩论和巴基斯坦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发表声明。 这位部长是在从联合国回到巴基斯坦十小时以后发表声明的,他去联合国是为了阐明巴基斯坦对克什米尔问题的立场。 他在综述巴基斯坦提出克什米尔争端以来迄今为止的结果时说:“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查谟和克什米尔邦问题上有着严重的争执,这是对和平的威胁。” “克什米尔人民不愿意受印度的统治,要求举行公民投票”,“这一争端必须根据查谟和克什米尔人民的自决权来求得解决”。 他还说:“印度和巴基斯坦最好还是本着人民的意愿,在第三方面的协助下恢复谈判,来解决克什米尔争端。” 布托在回答问题时说,他并没有理由对解决克什米尔争端感到悲观。 他又说,巴基斯坦决心寻求和平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这位外交部长说,巴基斯坦赞成普遍裁军,因而支持中国提出为了世界和平而召开各国首脑会议的建议。 他在回答另一个问题时说,周恩来总理正在对巴基斯坦进行友好、亲善的访问。“中国是巴基斯坦最大的邻国,是一个世界大国,我们同它有着亲切友好的关系。” 布托在谈到第二次亚非会议时说,巴基斯坦认为,这样的会议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导致团结,并有助于提高亚非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各国之间的了解。

7. 陈毅副总理夫人张茜 分别访问布托外长夫人和真纳女士

第3版()专栏: 陈毅副总理夫人张茜 分别访问布托外长夫人和真纳女士 据新华社拉瓦尔品第二十一日电 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夫人张茜,在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丁国钰的夫人陪同下,今天上午访问了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布托的夫人。 据新华社卡拉奇二十日电 陈毅副总理夫人张茜昨天访问了巴基斯坦著名社会人士、巴基斯坦第一任总督穆罕默德·阿里·真纳的妹妹真纳女士。

8. 林彪元帅电贺苏联建军节

第3版()专栏: 林彪元帅电贺苏联建军节 新华社二十一日讯 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林彪元帅,今天打电报给苏联国防部长罗·雅·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祝贺苏联军队建军四十六周年。电文如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国防部长罗·雅·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同志尊敬的元帅同志: 值此光荣的苏联军队建军四十六周年之际,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你并通过你向苏军全体官兵致以衷心的祝贺。 中苏两国人民和军队之间存在着传统的、亲密的战斗友谊。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始终不渝地为维护我们的这一友谊而竭尽自己的努力。祝我们两国人民和军队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础上,在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战争政策和保卫世界和平的共同事业中,继续获得巩固和发展。祝苏联军队在提高战斗力和保卫伟大苏联人民的十月革命果实方面取得新的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林 彪 一九六四年二月二十一日 于北京

9. 图片

第3版()专栏: 二月二十一日,朝鲜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郑凤珪举行宴会,庆祝朝中两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签订五周年。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出席了宴会。图为陆定一副总理、郑凤珪临时代办和我对外文委副主任张致祥在宴会上。 新华社记者 陈娟美摄

第 4 版

1. 南越人民武装捷报频传 南部各省美伪军连遭重创丢兵弃甲疲于奔命 越人民军联络代表团谴责美国屠杀南越人民

第4版()专栏: 南越人民武装捷报频传 南部各省美伪军连遭重创丢兵弃甲疲于奔命 越人民军联络代表团谴责美国屠杀南越人民 新华社河内二十一日电据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报道,南越各地人民武装力量最近连续发动进攻,使敌人一再遭到沉重打击。 据报道,美萩省人民武装力量二月九日迫使驻在会山的敌人撤走,解放了这个镇的五千居民。二月五日夜里,他们又袭击了富美区敌驻军一部,歼敌七十名。二月三日夜里,这个省的军民第二次攻进美福西“稠密区”,破坏一个发电厂和四个碉堡。与此同时,高岭游击队还歼灭了美安的敌人指挥所及其附近的一个排,缴获武器二十件和无线电收发报机一部。 在二月头五天中,塔梅平原的人民武装力量在约一百平方公里的草原上连续向敌人发动进攻,袭击了敌人的两个重要军事据点,击毙、击伤敌人二百多名,缴获各种枪械一百多支。 这家通讯社说,茶荣省长隆、隆全两个乡的游击队和人民,在一月下旬的十一天中击溃了敌军一千多人在飞机、大炮和水陆两栖登陆艇的掩护下和美国“顾问”的指挥下的进攻,消灭敌军一百四十二名 (内有两名美国侵略者),击落击毁敌机四架。 在迪石省,人民武装力量于一月二十九日全歼敌人刚建立的一个别动连,俘虏了两名连队指挥官,缴获了这个连的全部武器。 新华社河内十九日电 越南通讯社今天报道:越南人民军总司令部联络代表团十八日写给国际委员会一封紧急信,强烈谴责美国和南越新傀儡当局在西贡以北西宁省滨桥地区投下六十吨炸弹和进行炮轰,野蛮屠杀南越居民。 代表团在信里说,二月六日进行的上述轰炸和炮轰的结果,有一百人被炸死,两百人受伤,一千所住房被毁。 代表团指出,上述行动再一次暴露了南越新统治者的野蛮和法西斯本质。 联络代表团要求国际委员会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对这种违反日内瓦协议的行为作出适当的结论。 代表团还要求国际委员会建议美国和南越当局对受伤者给予紧急救治,给受害者家属以赔偿,停止恐怖的扫荡,结束在南越的侵略战争。 代表团在二月十日写给国际委员会的另一封信中,抗议美国一再向南越驻有国际委员会常驻小组的地区运入许多吨的美国武器、弹药和战争物资。 新华社河内十九日电 据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报道,南越金瓯省约一万人举行示威游行和大会,抗议美帝国主义者及其仆从自从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以来一再在南越撒放化学毒药。 这家通讯社说,一月二十七日,金瓯省农村居民同三千名城市人民一道在金瓯市举行大会,谴责美国侵略者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毒药。 示威者高举横幅标语,散发传单,并高呼口号,反对美帝国主义者撒放化学毒药,要求赔偿受害者和居民所遭受的损失,要求美国侵略者撤出南越和停止对南越人民的“扫荡”。 驻扎在金瓯市的南越伪军一个主力营的三百名士兵参加了人民的这一斗争。(附图片) 南越美萩省解放区的农民担着粮食踊跃支援自卫武装力量。 越南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2. 斗争中的拉丁美洲

第4版()专栏: 斗争中的拉丁美洲 秘鲁万余农民抗议当局暴行 利马消息:秘鲁东南部库斯科省西库亚尼城一万五千名农民最近向库斯科省会库斯科进军,抗议警察野蛮杀害占地的农民。 警察部队曾用武力企图把占领了地主庄园的农民赶走,当时同农民发生了激烈冲突,由于警察向农民开枪,结果有二十多个农民被杀害,另外还有许多农民受伤。当局还逮捕了一些农民领导人以及工人和学生的领导人。 事件发生后,秘鲁政府宣布在库斯科省停止宪法保障三十天,同时继续派出军队和警察去库斯科加强镇压。库斯科省农民联合会、大学生联合会和工人联合会发表声明,坚决要求当局立即释放被捕者。 乌拉圭农民要求没收大庄园 蒙得维的亚消息:乌拉圭北部阿提加斯省的二百多名种植甘蔗的农民连同他们的妻子儿女二十日开始向首都蒙得维的亚举行六百公里的进军。要求把该地区两个大庄园的土地交给农民,并且要求建立劳动介绍所和增加工资。 进军的农民准备在经过的乌拉圭内地的一些地区、村镇和城市举行集会,宣传他们的主张。 这次农民进军预计在三月五日到达蒙得维的亚。乌拉圭的农民和工人团体将举行盛大的游行和集会来欢迎他们。 乌拉圭工人中央工会以及大批的农民和工人组织和各左派政党已经纷纷表示热烈支持农民的这次进军。 智利工人罢工抗议物价上涨 圣地亚哥消息:智利北部的塔拉巴卡省、安托法加斯塔省和阿塔卡马省的工人十四日停止工作二十四小时,抗议物价上涨。 与此同时,这三个省的主要城市的公众也举行了集会。参加罢工和集会的有各工会的职工,以及商人和工业家等各界人士。这三省的罢工是由保卫北部指挥部组织的。 上述三省盛产钢、铁和硝石,并有最重要的工业部门,如渔业、汽车装配工业和其他大工业企业。(附图片) 阿根廷贫苦的蔗农们从各地纷纷赶到图库曼城,举行盛大的集会,反对大庄园主的剥削。         新华社发

3. 日驻美大使指责美国贸易歧视主张发展日中贸易 对美贸易很不利 对华贸易很重要

第4版()专栏: 日驻美大使指责美国贸易歧视主张发展日中贸易 对美贸易很不利 对华贸易很重要 据新华社二十一日讯 日本驻美国大使武内龙次,二十日在洛杉矶发表的一篇演说中批评美国对日本的经济政策,主张日本同中国发展贸易。 武内在谈到日美之间的不平等贸易时说: “在日本的商界人士中有些人认为,美国只在合乎它的目的时赞成自由贸易,但是当它发现不方便的时候,它立刻又回到保护主义。他们还指出,当日本向美国出口的某些货物开始出现上升的迹象时,美国就立即采取各种各样的限制性措施。日本向美国出口的三分之一都要受到美国任意的控制”。 武内要求美国注意这样的事实:日美贸易在过去十年中造成了数十亿美元对美国有利的差额。武内对美国征收利息均衡税表示不满。 武内还指责美国当局在海运方面干涉其他国家。他说,这引起了许多航运国家(包括日本在内)的严重不安。 他说,日本决心同中国扩大贸易,日本认为同中国的贸易对日本经济是很重要的。日本政府批准了私营企业根据延期付款方式对中国的出口。这是正常的通商关系范围内的做法。

4. 墨西哥石油产区访问记

第4版()专栏:墨西哥通讯 墨西哥石油产区访问记 新华社记者 吴楚 发展中的墨西哥石油工业在拉丁美洲产油国家中仅次于委内瑞拉而名列第二位,平均年产量达一千八百万吨。同时,它在全世界产油国家中占有一定地位。墨西哥引为自豪的是,石油资源和生产完全掌握在它自己手里,而不再为外国垄断资本所有。 一九三八年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实行石油国有化以后,二十五年来,墨西哥在采油和炼油方面都获得了长足进展。据一九六三年的官方统计数字,国有化后的第一个十年(一九三八——一九四八),原油年产量自三千八百多万桶增至五千九百多万桶;第二个十年(一九四八——一九五八),进一步增至一亿零六十多万桶;在从一九五八到一九六二年的四年间,继续增加到一亿二千多万桶。与此同时,天然气也有了大量增长。一九三八年年产量仅为六亿八千多万立方英尺,一九六二年增至一百零五亿多立方英尺。 石油国有化以前,在墨西哥原有过几家美、英、荷石油公司的厂矿。帝国主义反对墨西哥石油国有化的做法,是施加各种压力,首先是经济压力,使墨西哥币值无法稳定而不断贬值,其次是制造政治上的不稳定。可是,墨西哥举国上下都拥护石油国有化政策,抵抗外来压力,惨淡经营。这个国家在采油、炼油、技术、资金和勘探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培育了成批技术人材,在行政管理方面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例如首都的墨西哥大学增设石油学系,另在工艺学院增办石油专业。现在,全国各地石油厂矿已有许多青年工程师技师和职工,都是从国内石油院校学成,或从实际工作中培养出来的。 墨西哥石油资源是丰富的。据一九六三年的官方报告,全国石油蕴藏量约在十亿吨以上。然而在石油国有化以前,外国专家们的结论却是:“这是一个贫油国,即使有天然气可供炼油,那也微不足道。”可是,石油国有化后二十五年来的事实证明,这是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家的别有用心的歪曲。 目前,墨西哥全国的产油区集中在大西洋沿岸的墨西哥湾一带,从连绵起伏的丘陵到沼泽密林,到处出产石油和天然气。这个油区的长度超过二千公里,宽度约为五十至一百公里。从墨西哥湾内海底,也已采出油来的有土斯班和夸萨夸尔戈斯等地区。 为了便于管理,墨西哥的全国石油产区划分为北中南三个管理区,由北而南,北区以勒诺萨为中心,中区以波萨里加为中心,南区以石油城为中心。 在对墨西哥产油区的历时十多天的两次访问中,记者遇到许许多多油厂职工,他们对中国人民的真诚友谊实在使人难忘。交谈起来,这些墨西哥朋友对我国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表示无限赞美。他们说,“我们能够读到的只限于人民画刊,知道的不算多,却也看到许多令人赞羡的事物。”工程师和技师们不仅热诚周到地招待我们,陪同我们到所有车间、仪表室、输油站、输气站、钻油井参观,同时向我们介绍了生产情况、操作技术经验,也谈到发展计划。有时遇到一些非语言所能解释的难题时,他们不厌其烦地搬出大叠图纸,用笔描画解剖,那种开诚布公的态度令人十分感动,他们表示衷心希望中国在石油工业上取得更大发展,也问到中国现有产油区和产量,希望中国能派技术人员到他们的厂矿考察和工作。 产油区工地地形复杂,有山陵、沼泽、密林、海底。但是,墨西哥国营石油公司作了周密安排,为我们提供了各种交通工具,从汽车、汽艇,到中小型飞机和直升专机,使我们顺利地在石油区进行了参观访问。 历时旬余,行程几千里,我们一路看到的是一片壮丽的景色。当我们乘上汽艇,沿着新凿通的运河深入产油区的时候,可以看到两岸刚被切断的密林,远处随风传来钻井机器的轰鸣声。 自然景物是那么曼妙,但更重要的是天然资源的无限富饶,气候又那末良好,四季皆春,难得看到落木和衰草。得天独厚的墨西哥人民在把本国的石油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以后,通过辛勤劳动,正在取得重要的成就。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十九日电)

5. 美国的制裁招来讥笑和反击 法报讽刺美国此举是离奇的决定 英舆论警告说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第4版()专栏: 美国的制裁招来讥笑和反击 法报讽刺美国此举是离奇的决定 英舆论警告说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新华社巴黎二十日电 法国保卫新共和联盟的报纸《民族报》说,美国政府决定对法国等停止“援助”,这是“一个离奇的决定”。 《民族报》指出,对法国来说,美援早就停止了,而且法国往往用数以亿计的美元来提前偿还了华盛顿在一九五八年以前提供的借款。 这家报纸说,在这种情形下,就很难说什么美国给了法国“援助”。 谈到美国也对西班牙等国发出了停止“援助”的威胁时,报纸说,即使美国给了西班牙以数量可观的“援助”,这也是以在西班牙设立美国基地为条件的。 《民族报》认为,美国这种动不动就用停止“援助”来胁迫别国的作法已经失灵。它说,美国取消几笔贷款显然不可能有任何“实际上的重要性”。 这家报纸最后说,“可以设想,华盛顿是要借此警告它的盟国,叫这些国家不要增加同古巴的贸易”。但是,这样作也就“证明了他们向外国提供的援助是附带政治条件的”。 日内维埃夫·塔布伊也在今天的《今日巴黎》报上写道,美国这项决定是“对所有拉丁美洲国家一个警告”,“也是为戴高乐拉丁美洲之行作的一种‘准备’”。 塔布伊还说:“至于美国措施的政治影响——对法国的实际影响是不足道的——这只会加深法美之间的不和,而这一次却不能指责法国先下手了。” 新华社伦敦二十日电 拥有八千万英镑资本的英国雷兰德汽车公司的负责人昨天晚上对美国在英国同古巴做生意的问题上向英国施压力的作法,进行了反击。 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唐纳德·斯托克斯在公司的年会结束以后说,美国政府撤销对英国的军事援助,并不能制止英国按时把四百辆公共汽车运往古巴。他说:“要是我们准备接受这一套政治压力,那就是在世界上做了一件不体面的事情。” 他还说,由于美国威胁着要把运货到古巴的一切船只列入黑名单,这批公共汽车不能由英国船来运送,“这是一件可惜的事”。 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威廉·布莱克再一次表示,他的公司将继续同英国有商业和外交关系的一切国家贸易。 《每日电讯报》今天以《在古巴问题上的争执》为题,发表社论说,美国对古巴的贸易封锁是“一个错误的政策”。社论警告说:“对一个盟国实行制裁的事情不仅是不合道理的,而且有可能招致不堪设想的后果。” 《泰晤士报》昨天的社论也说,美国这种措施“会扩大(美国和英国在同古巴贸易问题上的)基本意见分歧”。

6. 制人反制己

第4版()专栏:短评 制人反制己 不出所料,美国对英法停止“援助”的制裁,立即招来了嘲弄和反击。 法国《民族报》讥笑这是“一个离奇的决定”。法国已不是当年的“穷亲戚”,它已用数以亿计的美元提前偿还了美国借款,哪里还稀罕什么美“援”呢。因此,美国并没有抓住别人的痛处,制裁也打不到别人的痛处,这当然是离奇可笑的了。 但这是华盛顿所知道的,它所以还要装模作样地抡起大棒,显然别有打算。法国《今日巴黎》报揭露,美国企图在戴高乐访问拉丁美洲之前,借此提出“警告”,就是例证。可是,从巴黎的反应看来,法国对此也是有恃无恐,准备还它两手的。《今日巴黎》报就来一个反警告:“这只会加深美法之间的不和”。 无独有偶,伦敦的反应,也是够强烈的。《每日电讯报》和《泰晤士报》都发出警告:美国干涉英古贸易,只能扩大美英“基本意见分歧”,后果“不堪设想”。伦敦的警告和巴黎的反警告,都是很有分量的。美国霸主挥舞大棒,本来是想显一显有气无力的威风,结果却使自己大扫威风;本来是想压一压“盟国”的背离,结果却加速分崩离析。这样,制人反制己,大棒倒打了华盛顿的最痛处。

7. 美国资本对英国的渗透

第4版()专栏: 美国资本对英国的渗透 李一川 最近,英国的两家石油垄断企业——英国石油公司和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突然宣布,它们准备以约三亿英镑的巨资收买英国缅甸石油公司。 英国石油垄断企业这样做是由于美国的石油资本正在打算把英国缅甸石油公司买过去,因而它们就来一个“先下手为强”。这件事情反映了英国垄断资本同加紧向英国渗透的美国资本之间斗争的尖锐。 无孔不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资本大举侵入英联邦国家,排挤英国的势力。最近几年,美国资本更是加紧向英国本土渗透。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美国在英国的直接投资十二年来增加了三倍半,比战前美国投资多了十倍。这种投资在一九五○年时是八亿四千七百万美元,而到一九六二年已增加到三十八亿美元。美国投资增长率也逐年增加。从战后到一九四九年止,美国在英国投资的增长率每年是百分之五点六。以后几年从每年百分之十增至百分之十三。在最近六年,每年平均增长率则达到了百分之十五点七。据美国商务部的数字,美国在英国已握有一千一百个企业,而其中许多是在英国举足轻重的大企业。因此,英国《利物浦邮报》惊呼道:“如果美国大公司继续保持它们目前这样(向英国)的扩张速度的话,英格兰大部分都要被吞掉了。” 美国资本在英国无孔不入,但重点则集中在新兴工业和利润优厚的部门。在英国的许多重要工业部门中,美国资本的阵地越来越扩大。由于美国福特公司兼并英国福特公司的股票后,美国资本已掌握了英国汽车生产的将近一半。美国的三家汽车轮胎公司控制了英国轮胎生产的五分之二。在化学部门,约有四十家美国公司分布于各种产品部门,产值约占英国化工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到十二。美国资本在英国石油加工工业中的份额也在增大。美国洛克菲勒财团的埃索石油公司,在英国南安普敦设立的炼油厂,是西欧最大的一家炼油厂。许多药物和化妆品,虽然贴着英国的商标,而实际上都是美国的子公司制造的。美国资本已经渗入到英国经济的每根血管。据西德《世界报》报道:伦敦人士埋怨说:美国“静悄悄地把我们变成它的殖民地了”。 千方百计 美国资本侵入英国是从三个方面入手的:一是吞并、收买英国的企业和股票,二是在美国原有企业的基础上进行扩大投资,三是利用英美资本“合作”的形式对英国资本进行控制。 美国垄断资本认为采用兼并的手段,既可以避免由投资注册到建厂生产以至推销会遇到的麻烦,又能最迅速有效地控制英国经济。美国吞并英国企业的风潮接连而起。不仅许多中小企业被吞并,一些大企业也不能幸免。美国雷诺兹金属公司在一九五九年即把英国有名的英国铝公司弄到了手,从而得以实际上控制了英国制铝工业。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一九六○年又兼并了其在英国的子公司中英国的百分之四十六的股票,从而改变了英国汽车制造业中英美资本实力的对比。华尔街的大亨们继续派出许多人员去伦敦,为兼并而寻求“新机会”。 美国资本一旦打入英国之后,即利用在英国投资所获得的利润和从美国的母公司中拨出的巨额资金,对在英国的子公司进行扩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英国子公司沃斯霍尔在一九五三年固定资产只一千六百万英镑,但到一九五六年即迅速地膨胀到四千八百万英镑,在四年的工夫中,即增加了百分之二百,发展成为英国仅有的四大公司之一。美国埃索石油公司在英国最近两年的扩建投资即达五千八百万镑,而在过去的十年中,这家公司的投资达到两亿零五百万英镑之多。 美国以“合作”、“合营”等形式对英国进行经济渗透近若干年来更是风靡一时。美国资本赤裸裸地吞并英国企业已引起英国各界人士的反对,因而美国就经常采用较隐蔽的方法。美国《华尔街杂志》就公开宣扬同外国公司签订各种内容的“许可合同”,说它是美国扩大出口、开辟投资市场的最稳妥有利的途径。仅在一九六○年一年中,美国企业同英国企业之间即建立了七十三项这样的合同。同时,美国资本还积极同英国资本“合作”开设公司。美国垄断资本是要依恃它的雄厚资本,先诱使英国资本上钩,然后逐步加以吞并。 美国资本特别是乘英国遇到经济困难和金融危机的时机进行渗透的。例如:美国攫取英国的特立尼达石油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美国石油垄断资本对于这家年产一百万吨石油,并且控制着英国石油销售网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公司垂涎已久,并且早在它的石油提炼上插上一手,但是苦无机会把它整个买过来。一九五六年英国由于苏伊士运河危机,英镑信用动摇,黄金储备由二十二亿美元减少到十九亿美元。美国资本看到英国的困难,就乘虚而入,拿出一亿七千万美元的高价把英国的特立尼达石油公司弄到手。又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一九六○年吞并英国福特汽车公司也是利用英国发生严重经济困难和国际收支危机时下手的。当时,英国工业生产,特别是汽车工业生产不振、黄金储备锐减八亿美元。美国资本就乘机买下英国资本握有的百分之四十六的股票,完全控制了这家大公司。 危害严重 美国资本的大举入侵已使英国深受其害。 首先,英国工业遭到沉重打击。由于美国资本疯狂地扩张它的势力,英国的企业,甚至许多大企业,日益遭到被吞并的威胁,大量的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根据英国官方统计,一九六○年英国企业破产、清算案件达二十三万起之多,而且其中大部分发生在美国资本较集中的部门,如化学、机械、食品、商店等,在一九六一年又增至二十八万多起。一些重要的工业部门都落到美国资本的掌握之中。在美国铝公司打进英国的制铝工业后,美国的雷诺兹金属公司又吞并了巨大的英国铝公司,而紧接着,美国的另一家大铝业公司又渗入英国,同英国资本建立起一家新的铝公司——杰姆斯—希特铝公司。这样,美国资本就很快地垄断了这个部门。汽车工业、炼油工业也有类似的情况。 由于英国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大批工人被解雇。英国的失业问题更形严重。苏格兰是美国资本最集中的地区,而苏格兰同时也是英国失业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第二,美国资本以英国为基地,越过“帝国特惠制”的关税壁垒,大摇大摆地闯进英联邦和 “小自由贸易区”的其他国家,英国资本受到更剧烈的排挤。美国资本在英国全部或部分控制的企业的产品出口,已占到英国产品出口的百分之十二。而在一些新兴部门中,美国公司的产品出口占的比例更大,一般约占百分之四十至四十五。农业拖拉机,家庭用冰箱,办公室用具,洗衣机等,占到百分之五十到七十四,石油钻井机械和缝纫机等甚至占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 第三,由于美国投资的猛增,美国资本的利润扶摇直上。这不仅对英国劳动人民是一种直接的掠夺,而且对于英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存在着潜在的威胁。英国政府为了缓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危机,给美国资本打开方便之门,但这种饮鸩止渴的后果是可以想见的。英国事实上已逐渐由吃进贡的国家,变成给美国上贡的国家。从一九五○年至一九六一年,美国投资所获得利润共达三十一亿美元,美国的投资利润在一九五○年是一亿四千多万美元,而到了一九五八年以后,每年已达到三亿六千多万美元。因此,英国实际上是要把它在海外投资的一部分收入转交给美国,而且这个数目正在逐年增大。尽管美国垄断资本拿了这笔钱还在英国滚雪球,但是终归是掌握在别人的手里,是随时都可以抽走的。雪球越滚越大,对于英国国际收支的威胁当然只能是越来越严重。 美国资本对英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已引起英国各界人士的日益不安。英国舆论界问道:难道我们要步加拿大的后尘吗?英国的垄断资本对于美国资本的登堂入室,也越来越感到了不满。明争暗斗正在日益猛烈地展开。这种斗争不可避免地要加剧美英之间的矛盾,因为英国垄断资本也并不是好欺负的。

8. 宾至如归(图片)

第4版()专栏: 宾至如归   方 成

第 5 版

1. 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的问题

第5版()专栏: 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的问题 关锋 林聿时 最近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的关系及其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展开了讨论。我们认为,这一讨论是很必要的,这个问题,的确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几年来,史学界关于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问题的争论,几乎都同对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的理解和运用有关。通过这一讨论,我们可以从方法论上回顾一下历史研究工作,并借此机会重温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从理论上提高一步。 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的理解问题,实际上是历史研究中早已存在的。它表现在对许多具体历史问题的争论中,例如:在曹操、武则天等历史人物评价的争论中存在着这个问题;在对于历次农民战争的分析和评论的争论上也存在着这个问题;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和农民战争性质问题的争论中,则更直接地涉及到这个问题。这次讨论,实际上是以往许多问题讨论的继续,是把这些问题集中到方法论的问题上来,进一步地深入讨论。 对于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的关系,我们的看法,在《关于哲学史研究中阶级分析的几个问题》①一文中比较详细地说过。这里不再重复。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拟就历史人物评价和研究农民革命战争的方法论,谈谈对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的理解、运用问题,和史学界的同志们讨论。 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论问题 近几年来,史学界对我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人物的评价问题,展开了研究和讨论。在讨论中表现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论的分歧。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论问题,涉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部范畴,可以说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而其核心则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这里,主要的就历史人物评价中关于阶级分析和历史主义的问题,发表一点个人意见。 在评价历史人物问题上,曾经出现非历史主义的倾向。有的同志针对这种倾向,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意见。有些意见是很好的;有些意见,我们认为是需要讨论的。 有的同志提出这样一种意见:评价历史人物是依据今时今地的标准呢,还是依据当时当地的标准?并且回答说,应该依据当时当地的标准。 什么是当时当地的标准呢?有几种不同的解释。 一种解释说,就是从当时当地的人民的利益出发,看他对当时生产是起促进作用还是破坏作用,对文化艺术是起提高作用还是起摧毁作用。这种看法,虽然不很确切,但基本上是正确的。不过,这里也有一个问题。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历史家实际上都不可能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对生产是起促进作用还是起破坏作用这种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更是显然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生产观点。这样说来,是不是不把它概括为“当时当地的标准”,而把它叫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即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指南)更妥当一些呢?以我们看来,“当时当地的标准”这个概括是不确切的,很容易发生误会,事实上已经发生了误会。 对于“当时当地的标准”,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即“主要应该根据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意见”。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意见”,总是那个时代的意见,它不可能超出自己的时代,它不可避免地有自己的阶级局限性、时代的局限性。例如中世纪某个时期的“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意见”,对他们时代的人物的看法,不可能有阶级分析,也不可能有历史主义。如果根据“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意见”评价历史人物,岂不是把我们的评论水平降低到古人的水平,岂不是既脱离了阶级观点,又脱离了历史主义。当时当地对某个历史人物的意见,单从好坏这一个简单的说法来看,有可能在今天看来还是对的。但是,当时当地的人们说张三是好人、李四是坏人,马克思主义者也说张三是好人、李四是坏人,可是在出发点上和具体分析上不可能是相同的,甚至是根本对立的。例如曹操和武则天,当时当地有许多人说他们是好人,我们也给以一定的肯定评价,但两者的出发点却是根本不同的。前者是封建观点,是历史唯心主义;后者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 而且,所谓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意见,实际上也只能是少数人的意见。因为历史上劳动人民的意见绝大多数没有记载下来,我们无从知道;而记载下来的大都是当时剥削阶级的意见。我们怎能把它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根据呢?对于记载下来的这些意见,我们是应该重视的。但是,对于这些意见,必须进行阶级分析。历史文献记载下的意见,只是我们加工的一种材料,而不是根据。 根据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意见这种说法,也许只是指的鉴别史料。例如,对某个历史人物,当时多数人予以好评,后来人们予以坏评,作为根据的应该是前者而不是后者。我们认为,这也是不对的。因为当时当地的人的意见也好,后来的人的意见也好,都是意见,都有他们的时代局限性、阶级局限性,所以都不能成为我们的根据。而且当时当地的人的意见,也未必比后来的意见具有更多的合理性。我们不能偏信当时当地人们的意见,也不能偏信后来的意见,而应该对这些意见作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分析。 有的同志还提出一种意见:不需要或不应该分析、批评历史人物的局限性。他们说:“在许多教科书和传记上,也往往在肯定了这个人物之后,笔锋一转,说可惜呀可惜,这个人可惜生在那个时代,为那个时代所局限,有了局限性云云。其实哪个时代的人没有局限性呢,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又何尝没有局限性呢?”“我们自己在这个工作,那个工作中,由于理论水平低,实践经验少,经常犯错误,这不是局限性?应该明确,局限性不限于古人,是任何时代人都有的,不只是我们自己有局限性,将来的人还会有,拿这个来要求、批评古人,我看并不是合于原则的。”我们不同意这种意见。 不错,不但古人有局限性,我们也有局限性,将来的人也有局限性。但这里应该加以分析。无产阶级的认识也受着当代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这种局限性永远是会有的。正因为这样,所以无产阶级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认识,而不认为真理有被穷尽的一天。但是,无产阶级没有阶级的局限性,因为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越是站稳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就越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而历史上的剥削阶级以及小资产阶级、农民、手工业者,都不仅有时代的局限性(即受当时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而且有阶级的局限性,即他们的阶级地位限制他们的认识,在剥削阶级那里,他们的阶级偏见阻碍他们认识客观事物。因此,我们决不可以把无产阶级以及将来的人们的局限性同古人的局限性同日而语。 我们认为,在评价历史人物中正确地分析和批评他们的局限性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确地分析和批评历史人物的局限性,决不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恰恰相反,它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的具体运用。 有的同志,在批评非历史主义倾向时,常常引用列宁的这段话:“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②列宁的话,当然是完全正确的,对于非历史主义倾向,是对症良药。但是,我们决不能从列宁的话,引出否认批评历史人物的局限性及其理论上的错误的结论。列宁绝没有这样的意思。上面所引的那段话,是列宁在《评经济浪漫主义》中评价西斯蒙第学说时说的,在那里,列宁指出了西斯蒙第学说的阶级性、局限性和他在理论上的错误。就在上面引的那段话前面,列宁指出:西斯蒙第的学说,“不过是以小资产阶级的空想代替对资本主义的科学分析。决不能因为西斯蒙第没有进行这种分析而责备他”③。列宁还指出批评西斯蒙第学说的重要性,他说:“如果说西斯蒙第指出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的矛盾性,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那末,现在只限于这类粗浅的批评而不了解它的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就完全不能令人容忍了。”④ 我们对历史上有贡献的人物,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而肯定他们的历史功绩,另一方面分析他们的阶级局限性,批评其学说中的错误,是完全应该的,这里没有什么非历史主义。超越历史条件去责备古人,责备他们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这是一回事(这是错误的);在肯定古人的贡献的同时,分析他们的局限性和理论上的错误,是另外一回事(这是正确的必要的)。不能把两者混同起来,一概肯定或一概否定。否认分析、批评历史人物的局限性及其理论上的错误,就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和批判对立了起来。当着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同批判对立起来的时候,实际上就把它变成了客观主义。 当然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是千篇一律简单地给他们戴上一个局限性的帽子,而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为指南,结合具体环境对这个人物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进行具体分析。我们认为,这种分析,至少要求: (一)把要评论的历史人物,放到一定的历史环境下来考察,弄清当时的阶级分野和阶级斗争形势,分析这个历史人物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阶级性,看他的活动是站在当时阶级斗争的哪个方面,对于历史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二)要分析当时的社会实践水平,可能使人们的认识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进而分析某个历史人物的阶级偏见对他的认识的阻碍,这种阶级偏见在他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起了怎样的作用,是怎样起作用的。 (三)对所要考察的历史人物的阶级偏见,从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给以批判。 (四)对有贡献的历史人物,和他的前辈相比较,看他作出了什么新的贡献,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突破了前人所不能突破的局限性而作出了新贡献;同时和他的后代相比较,研究他是何种具体的局限性限制了他不可能作出后人才能作出的贡献(这不是责备他没有达到后人才能达到的成绩)。这样,我们才能把历史人物放在历史的发展中来进行考察、评论。也只有进行这种考察和评论,才能对于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有帮助。 (五)如果要评论的历史人物是理论家,那么除了结合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如实地肯定他的贡献和进步意义之外,还要根据现代科学达到的水平评论其是非得失,而且还要指出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的理论观点,在今天条件下会起何种作用。我们知道,有许多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理论观点,在今天条件下,却只能起消极的、反动的作用。因此,我们评论古人的理论的是非得失,分析它在今天条件下所能起的作用,就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上所说是不完备的,但是我们觉得,评论历史人物要结合具体环境,结合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具体地分析他的局限性,则是可以肯定的。这种分析是阶级分析,又是历史主义的分析。 阶级局限性是一个具体的概念。历史上的不同阶级有不同的局限性;就是同一个阶级的不同阶层,其局限性也有所不同;就是同一个阶级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其局限性也有不同。对历史人物的阶级局限性进行具体分析,也就是进行阶级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人物是一定的经济关系的产物,个人活动为阶级关系所决定。所以评论历史人物必须进行阶级分析。而否认分析批评历史人物的局限性,也就谈不上阶级分析。而脱离阶级分析,历史人物就会成为不可理解的。 局限性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就是说,历史上各个阶段的人们的局限性是很不相同的,作出新的贡献也就是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前人的局限性。我们只有对一系列的历史人物的局限性,进行具体分析,才可能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出对今人有益的经验教训。这种分析是历史主义的。如果认为,从古至今以及将来人们的局限性都是一样的,因此用不着分析,这种看法恰恰是忽视了历史的发展,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 在评价历史人物中,对历史人物的局限性的分析简单化、抽象化的情形是有的。对这种情形,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加以具体分析,探讨产生这种毛病的原因、克服困难的方法,予以热情的帮助;而不应该把他们的缺点加以夸大、渲染、讥讽,更不应该反其道而行,来一个另外的简单化、抽象化:自古至今以及将来,人人都有局限性,因此不需要批评历史人物的局限性。 当然,局限性这个概念可能被人们变成套语。但是,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都可能变成套语”⑤。当着有人把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范畴、原理变成套语的时候,需要的是坚持原则,坚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而不是放弃原则,从另外一个极端来一个简单化、抽象化。 在批评非历史主义倾向时,还有人提出这样一种意见: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刚刚肯定,又接着否定(或者叫在肯定之后,又加以否定),这是要不得的。并且还说:有人对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帝王将相,即使要肯定他们,也得先骂他们几句,对此必须加以坚决反对。 我们不同意这种意见。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观点看来,肯定和否定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互相渗透的。对于历史人物在肯定以后又加以否定,如果作得恰如其分,那就很好。对于历史上有贡献的人物,既不应该绝对否定、全盘否定,同样也不应该绝对肯定、全盘肯定;而应该是肯定和否定的统一,既有肯定,又有否定。历史上的人物都有阶级局限性,批评他们的局限性和理论上的错误,也就是否定。可以说,在马克思以前,没有一个人物是可以全盘肯定的。对于他们的评价,既有肯定,又有否定,是应该的。如果要求对他们全盘肯定,岂不是要求放下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武器。 所谓对帝王将相即使要肯定也得先骂他们几句,如果所谓骂是指的批评、批判,揭露其剥削阶级的本质等等,我们觉得这是必要的。对于所谓应该肯定的帝王将相,只能是给以一定的肯定,而不能全盘肯定,在肯定他们贡献的同时,也应该恰如其分地予以否定。例如,地主阶级的某个政治家有过积极的贡献,但是他又残酷地镇压过农民革命战争,难道对于后者不应该给以否定和批判吗? 对于剥削阶级人物的批判,同对于剥削制度的批判是相联系的。我们认为,只要是正确的批判就都是应该的,它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 但是,有人说:“为了站稳立场,有些同志见封建就反,见地主就骂”;可是只有当地主阶级走向没落时,才是“该骂的、该反对的。如果当这个阶级、这个制度一出现于历史就反对它们,岂不是反对历史的发展”,“只有站在奴隶主的立场,才能反对新出现的封建制”。我们不同意这种意见。 有的同志已经指出了上述意见的错误所在,指出对新出现的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在当时有从右的方面来的批判,有从左的方面来的批判;对于从右的方面来的批判应该反对,对于从左的方面来的批判应该给以适当的肯定。我们同意这种看法。 我们知道,在资本主义制度刚一出现的时候,空想社会主义者就对它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而马克思恩格斯是给他们以很高的评价的。马克思、恩格斯在肯定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的同时,对资本主义、资产阶级进行了尖锐的、科学的批判。他们的批判也指向新出现的资本主义制度,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中暴露资产阶级的残酷与丑恶。《资本论》的《所谓原始积累》一章,就是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上鞭挞资产阶级的。在那里马克思指出:资本产生的历史是剥夺劳动者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与火的文字,写在人类的编年史中的”⑥。“跟着手工制造业时期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欧洲的舆论是丧失了它的最后的廉耻心与良心。各国都不顾廉耻地,把一切当作资本积累手段的丑恶行为,引为骄傲。”⑦“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⑧ 效法马克思对待新兴资本主义的榜样,我们对于历史上新出现的封建制度和新兴地主阶级,应该既肯定它们的历史进步性,又给以正确的批判。 这里要求贯彻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的统一。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站稳无产阶级立场。马克思关于分析资本原始积累的一段话,是值得我们深思并引起警惕的: “生产者转化为工资劳动者的历史运动,一方面就表现为生产者从封建义务和行会束缚解放出来的运动。对于我们的资产阶级历史家,只有这一方面是存在的。另一方面,这些新被解放的人,要在他们所有的一切生产资料,和旧封建制度给予他们生存上的一切保证,都被剥夺干净以后,方才会成为他们自身的出卖者。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与火的文字,写在人类的编年史中的。”⑨关于研究农民革命战争的方法论问题 中国农民战争问题,是近几年来我国史学界讨论得更为热烈的一个问题。过去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家,对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极尽诬蔑之能事。它们的史学著作,直到今天还有影响。因此我们大力进行关于中国农民战争的研究,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为历史上的农民战争及其领袖翻案,给以正确评价和应有的历史地位,就是很自然的事。当然,我们不是为翻案而翻案,而是为了科学地说明历史,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对于农民战争不进行大力的研究,是不能科学地说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因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⑩。所以,对于史学界关于中国农民战争问题的研究,应该首先予以热情的肯定;实际上,史学界近几年对于中国农民战争的研究,成绩是很大的。 在中国农民战争问题的研究上,出现过非历史主义的倾向,过高地估计了某些农民战争领袖的觉悟性。在为农民战争翻案 (即推翻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史学家的结论)的时候,发生这种倾向是可以理解的,也是难免的。对于这种倾向应该批评,应该耐心地加以帮助,善于引导这些同志改正错误,而不应该夸大他们的错误,不应该讥笑他们。 有的同志在批评中国农民战争研究中的非历史主义倾向时,实际上是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他们的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一)历次起义农民,“只是以封建的纲纪、封建的理论来反抗封建统治”;起义农民领袖只能以“封建的思想理论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二)历次农民起义,只是“反对个别的王朝、个别的皇帝和个别的官吏”,“却不曾指向封建制度、地主阶级”。 (三)农民在起义中所建立的政权一开始就是“封建性政权”。 (四)农民“所追求和向往的则是发家致富,使自己也成为地主,或者通过各种途径成为大小官员,取得功名利禄”。 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的。 第一,说起义农民只能以封建的纲纪、理论作为行动的指南,合乎不合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 持这种看法的同志,引证经典著作,作为他们的根据。他们引《德意志意识形态》上这样一段话:“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我们认为,这段话并不能成为他们的观点的根据。 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言而喻,就是说还有不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也就是说被统治阶级的思想是不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这句话,绝没有否认对立思想的存在,绝没有否认被统治阶级有自己的思想,而是恰好相反。马克思、恩格斯说:“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这是说的“一般地”,是指的在一般情况下,这里并没有包括这样的意思:在剥削制度发生危机的时候,在发生反对这种制度的暴动和国内阶级战争的时候,被统治阶级的思想也受统治阶级支配。无产阶级,在接受了马克思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就从自在的阶级变成了自为的阶级。在中世纪,没有产生阐明封建制度及其必然灭亡的科学理论,农民阶级也不可能找到解放自己的真正出路。但是,在封建制度遭遇严重危机,而爆发农民战争的时候,就会有相当多的农民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支配,而用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阶级要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必然产生压迫阶级的思想和被压迫阶级的思想,和这两种思想的斗争。列宁说:“剥削的存在,永远会在被剥削者本身和个别‘知识分子’代表中间产生一些与这一制度相反的理想。”?无疑地,列宁这段话是就整个阶级社会说的,它也适用于封建社会。在封建剥削制度下,在被剥削者农民和个别“知识分子”代表中间也必然产生与这一制度相反的思想,尽管这一思想是不科学的,不能与无产阶级思想相提并论。 持农民战争只能以封建理论为指南这种观点的同志,还说:在封建社会中“农民和地主的矛盾,农民和封建制度的矛盾,是客观存在,不是主观认识”。我们认为,这里需要区别所谓 “主观认识”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是初步认识还是科学认识。封建社会里的人们,没有“阶级”、“矛盾”、“生产方式”等等科学概念,对于“农民和地主的矛盾,农民和封建制度的矛盾”也没有科学的理论的了解;但是,广大农民却有相当深刻的感性认识,他们有贫富、贵贱对立等等观念,农民起义军的某些领袖还曾经在一定程度上把这些观念集中地表现了出 来;而且这种观念还随着封建社会里的阶级斗争的发展而得到了发展,尽管始终未能达到科学的认识。 否认农民有自己的思想,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而且它会引导到否认阶级斗争。认为农民战争只能以封建的理论作指导,就很难合乎逻辑地肯定农民革命战争是农民向地主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而这一点是应该肯定的。 第二,说历次农民起义,只是“反对个别的王朝、个别的皇帝和个别的官吏”,“却不曾指向封建制度、地主阶级”,合乎不合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国家学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压迫的手段,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专政的工具,绝不能把国家机器同统治阶级分开。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真理。所谓“王朝”,即封建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皇帝是它的代表,这个国家机器是维护封建制度、镇压农民的工具。农民战争反对当时的王朝、当时的皇帝和它的官吏,怎么不是反对封建制度、反对地主阶级呢?只有把国家机器和统治阶级分开,才能得出农民战争反对王朝、皇帝,不是反对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的结论。而把国家机器和统治阶级分开,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的。 持这种看法的同志,还用农民战争的自发性来为自己的观点辩解,我们认为这也是不能成立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在它斗争的第一阶段是自发的;而他们这种斗争是攻击“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马克思主义中,自发性斗争这个概念,并不包含进行这种斗争的人们,不反对奴役他们的那种生产关系的意思,而是恰好相反。因此,我们在理论上,不能用自发性斗争这个概念来否认农民革命战争反对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的性质。 农民革命战争反对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的性质是不容否认的。这里,必须把两个问题分别清楚:一个是农民革命战争反对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这里表现了他们的革命性;一个是他们不能科学地理解封建的生产方式,不知道用什么生产方式来代替它,所以在封建社会长时期内,农民战争的最终结局,总是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这是它的阶级局限性。我们绝不能用后者去否定前者,当然也不能用前者否定后者。 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指出:“反封建的革命反对派活跃于整个中世纪。革命反对派随时代条件之不同,或者是以神秘主义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公开的异教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出现。”?恩格斯明确地肯定了中世纪的农民革命战争是反封建的,在中国也不会例外。我们相信,我们的史学家愈是深入地发掘史料,对这些史料进行科学分析,就愈能证明恩格斯的判断的正确性。 第三,说农民在起义中所建立的政权一开始就是“封建性政权”,合乎不合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合乎不合乎阶级斗争学说。 持这种看法的同志提出了这样一个论据: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封建的经济基础,农民在经济上不占统治地位,所以农民革命从一开始就不能建立代表自己阶级利益的政权,否则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上层建筑决定于经济基础。 我们认为,这种论据是不能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并不能成为他们的论点的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并不排斥这样一种可能:革命的阶级在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在经济上没有成为统治阶级的条件下,可以建立与现存经济基础相对立的国家政权。不仅是可能性,而且也是历史的现实。巴黎公社就是这样的。各国无产阶级革命也都是这样的。当然,历史上农民革命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有本质的不同。在我们讨论的这个问题上,其本质的不同就是:农民革命战争虽然建立了代表农民利益、打击地主阶级的政权,但是不可能为这个政权创立经济基础,这是因为他们不能创立新的生产方式。正因为这个政权不能为自己创立经济基础,所以它的结局总是被地主阶级消灭或者它自身转化为封建政权。这里必须把两个问题分开:一个是农民战争中建立了代表农民利益的短期的地方性政权;一个是它不能为自己创立经济基础,而终于被消灭或转化为封建政权。我们绝不能以后者来否定前者。 认为农民起义所建立的政权一开始就是封建性的这个说法,势必引向否认阶级斗争。如果农民战争所建立的政权一开始就是封建性的,那么它同地主阶级政治集团的封建割据,还有什么区别呢?这岂不是混淆了阶级界限?如果农民战争所建立的政权一开始就是封建性的,那么怎么还能说农民革命战争是农民向地主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呢? 第四,说农民“所追求和向往的则是发家致富,使自己也成为地主,或者通过各种途径成为大小官员,取得功名利禄”,合乎不合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 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追求和向往发家致富,使自己成为地主等等,这根本不是劳动农民的思想,尤其不是贫农的思想,而是富农的思想。贫苦农民在饥饿线上挣扎,在他们谈不到追求和向往使自己成为地主。使自己成为地主,也不是中农的思想,他们所追求和向往的,是牢固地占有一小块土地,自己不剥削别人,也不受别人剥削,而靠自己的劳动发家致富。中农是私有者又是劳动者,应该对它进行两方面的分析。 农民所追求和向往的是发家致富、使自己也成为地主……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如果农民的阶级本性,就像他们所说的这样,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民也就不可能同无产阶级结成联盟、接受无产阶级的领导了。 认为起义农民只能以封建的理论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农民战争并不反对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农民战争建立起来的政权一开始就是封建性政权,农民向往和追求的是发家致富、使自己成为地主……如此等等,实际上否认了封建社会两大敌对阶级——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斗争,否认了农民革命战争是农民向地主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也就是说,它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去考察农民战争。这样,还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吗?不能的。这种观点,抽去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的阶级内容。抽去了阶级内容的所谓历史主义,当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 总之,我们认为,在历史人物评价和中国农民革命战争问题的研究上,曾经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过非历史主义倾向。在批评这种倾向的时候,有些同志提出过很好的意见。但有的同志却在反对非历史主义倾向时,不知不觉地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也就做了错误的理解和运用。我们认为,这个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不断地重温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力求掌握革命的辩证法,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的统一中去掌握和运用它们。 ①《哲学研究》一九六三年第六期。 ②③④《列宁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版,第一五○、一五○、一四九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版,第四六五页。 ⑥⑦⑧⑨《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版,第九○四、九五九、九六一、九○四页。着重点是引者加的。 ⑩《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版,第六一九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版,第五二页。 ?《列宁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版,第三九三至三九四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版,第四七四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版,第四○一页。 (原载《历史研究》一九六三年第六期,经作者作了删节。)

第 6 版

1. 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图片)

第6版()专栏: 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 二月十七日,陈毅副总理拜会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委员、国防军副总参谋长(陆军)兼代理外交部长山友准将。左起:陈毅副总理、山友准将、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委员、宣传和文化部长苏敏上校。 二月十四日,奈温主席和夫人在仰光举行国宴,欢迎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和夫人。图为宾主在宴会前合影。右第一人是奈温主席、左第三人是奈温主席的夫人。 周恩来总理应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主席、革命政府部长会议主席奈温将军的邀请,从二月十四日到十八日在缅甸联邦进行了友好访问。图为周恩来总理和奈温主席在一起。 二月十六日,周恩来总理和奈温主席在额不里海滩举行会谈。 二月十五日晚上,奈温主席和夫人在额不里张灯结彩的树下为中国客人们举行了非正式的露天宴会。 二月十七日,周恩来总理在仰光举行告别宴会。图为在宴会上,周恩来总理和奈温主席(右第三人)一同欣赏缅甸的民族乐器。 二月十四日,周恩来总理同奈温主席和夫人以及他们的儿女观看文艺演出。(本版照片均为新华社记者杜修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