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02-18
第 1 版
1. 号召全军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提高训练工作水平
第1版()专栏: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出指示 号召全军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提高训练工作水平 郭兴福教学方法包括军事训练问题、政治思想工作问题、作风问题、群众路线问题,是我军传统练兵方法的继承和发扬。全军立即行动起来,掀起一个学习热潮 新华社十七日讯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最近发出指示,号召全军立即行动起来,掀起一个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的热潮,把我军的训练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军委在给各部队、各军兵种、各院校、各总部的指示中指出,郭兴福教学方法,不单是一个军事训练问题,还包括政治思想工作问题、作风问题、群众路线问题。这是我军传统练兵方法的继承和发扬,应当抓住这个典型在全军推广,使军委和林彪同志关于军事训练的方针、原则、方法进一步落到实处,使军事训练工作练出更能过硬的真本事,做出更大更扎实的成绩。 指示说,全军应当立即行动起来,掀起一个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的热潮。对郭兴福教学方法,要反复宣传,使它深入人心,引起全军广泛的密切的注意。 指示最后说,军委相信,只要全军共同努力,广泛、深入地学习和推广郭兴福的教学方法,全军就一定会出现更多更好的新的“郭兴福”,一定会出现一批各部队、各军兵种、各院校、各行各业自己的“郭兴福”,一定能把我军军事训练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 光荣传统开新花——记郭兴福教学方法
第1版()专栏: 光荣传统开新花 ——记郭兴福教学方法 新华社记者 在一段几十米的高地上,正进行着一场惊险的“战斗”。只见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战士,一跃而起,向敌阵前沿冲去,他们又射击、又投弹,杀声震荡着山谷,明晃晃的刺刀,向敌人刺去。他们跃入战壕,拼杀着从左右来的“敌人”。刺刀坏了就用铁锨砍。“敌人”溃退了,他们又立即向纵深追去……。 这些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斗表演是在眨眼之间做完的,从发起冲锋到消灭敌人只用了十几秒钟。个个战士都像久经战火考验的老战士一样,对瞬息万变的情况,应付自如。他们在几年前还是公社的社员、学校的学生,而现在成了雄赳赳的国防军战士。凡是看过他们表演的人,都口口称赞:“这样的战士,真是勇猛顽强,个个像小老虎一样!” 这些练成硬本领的战士,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某部二连连长郭兴福上尉带出来的。几年来,郭兴福和他带领的战士们,从南京到广州、从武汉到沈阳,巡回表演了二百五十多场,受到热烈欢迎。郭兴福在练兵方法上,继承并发扬了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是在新的条件下开放出来的一朵誉满全军的大红花。 红花是怎样开的 郭兴福练兵方法,是军委、林彪元帅制定的一整套训练方针、原则在广大群众中贯彻执行的产物;是各级首长蹲点、种试验田,传经说法,亲手培植出来的。 这是在三年前的一个春天,全军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坚持“四个第一”,大兴三八作风,部队的各方面出现了朝气勃勃的生动景象。郭兴福这个先进教学方法的苗子,就是在那时开始生长的。 以前,郭兴福在练兵中,不大注意练战士思想,不大注意从实战出发,苦练硬功夫。一天,郭兴福连在实弹射击考核之前,突然接到了一道紧急命令,战士们全副武装,炊事员挑着行军锅,以急行军的速度,翻山越岭,来到一个山脚下,战士们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这时候,只见周围站满了干部。李德生将军趁战士们喘息未定,就命令郭兴福全连立即射击,三十六个靶子一齐打,而且要在八分钟之内全部打完。郭兴福指挥战士按要求射击完毕,成绩刚刚及格。这位倔强的连长,心里不服气。他想:打靶哪有这样打法?将军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同他谈起心来。 将军问郭兴福:“在深山密林里,刮着狂风,下着暴雨,又有敌情顾虑,既没有地图,又没有指北针和向导,你们连能不能夜行百里?”郭兴福沉默了一会说:“根据现在连队的情况,不行!”将军又问:“在有效射程以内,不论出现什么目标,你们连的战士,能不能一举枪就把敌人消灭掉?”郭兴福想了想说:“不能!”将军又提了一个问题:“在两百米以内,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下,你们连的战士,能不能勇猛地冲上去,用刺刀消灭敌人?”郭兴福没有回答。 将军说,林彪元帅告诉我们,训练是为了打仗,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苦练二百米内硬功夫。将军说,苦练硬功夫就是要发扬我军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使部队在最困难、最复杂、最紧张的情况下,能够胜利完成战斗任务。将军和他谈了整整一个下午,这些话,深深打动了郭兴福的心弦。他反复咀嚼着将军的谈话,反复思考,折腾了几个夜晚,他想了很多很多……。 郭兴福开始改变过去练兵方法,迈开了革新的第一步,开始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训练战士。但要这样练兵,郭兴福还没有一套方法。这时,谭友夫将军在连里跟班作业,在教学上为他作出了样子。有一次,郭兴福带领战士们在练习单兵动作,正遇上倾盆大雨,而谭友夫将军带头爬到泥水里,给战士做示范动作,一遍又一遍,作得那样认真,教得那样耐心,一直把战士教会,让战士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郭兴福看着将军的口传身授,一股热流涌上心来。他想:将军身经百战,饱经风霜,而且年近半百,仍然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这是为了什么呢?从这里,郭兴福受到了鼓舞,得到了力量,看到了老红军、老八路的光荣传统。 这天,战士们练兵的情绪可高涨了,冒着大雨一直练到天黑,虽然个个滚得像泥人,但却表现了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当晚,将军又讲了很多我军光荣传统的故事,要郭兴福注意做思想工作,以阶级感情关怀战士,严要严得恰到好处。在这段时间里,各级领导机关都不断地帮助郭兴福总结经验,郭兴福也在各级首长的教导下,刻苦钻研、努力学习,使他的教学方法一天天丰富充实起来,逐渐成了一个优秀的善于练兵的好连长。 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条 凡是熟悉郭兴福的人,都知道他确实费了心血把毛主席的有关著作和林彪元帅的指示学到了手,而且活学活用,用它来武装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 在练兵中,他就针对训练中所发生的问题,去读毛主席的书。从这里,他得到了启示和教导。从这里,他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练兵体会,把冲锋动作要领归纳为勇、猛、快、狠、准、活六个字。他认为勇就是要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要有不怕苦、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因此勇是第一位的,是思想基础。有了勇才会使动作真正做到猛、快、狠、准、活。 郭兴福在冲击敌人堑壕的训练中,曾经遇到了很多疑难问题,大部分是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解决的。例如在向敌人堑壕发起冲击后,敌我双方都投了手榴弹,这时我们应当卧倒呢,还是继续前进?开始大家争论很多。他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军事原则后,进一步弄清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前者是第一位的,后者是第二位的,没有第一位就没有第二位。如果这时勇猛快速前进,就能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假如在这时卧倒,等我方手榴弹爆炸后再前进,那么,敌人火力复活,既消灭不了敌人,也保存不了自己。因此,他就把投弹后要继续勇猛前进的动作确定下来,以此来训练战士。 郭兴福还经常活用毛主席的著作,提高战士的阶级觉悟和政治认识。有一次,战士叶铁虎同另一个战士开玩笑过火,吵了一架,从此两人闹不团结,演习不协调。郭兴福就把他们叫到一起,给他们读了毛主席《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的一段,边读边讲,说明大家都是阶级兄弟,要互相友爱,使他们重新和好了。在郭兴福影响下,战士们都经常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不断提高阶级觉悟。这就是郭兴福能够带好兵练好兵的主要源泉。 郭兴福每当谈起他练兵经验时,总是说:“千条万条,毛主席思想是第一条”。 练兵首先练思想 郭兴福是带着阶级仇恨、带着敌情、带着任务、带着问题来练兵的。他在练兵中利用一切机会,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励战士的阶级仇恨和革命英雄主义思想,充分调动战士练兵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战士钱根苗刚学冲锋动作时,动作不认真,喊杀时,嗓门放不开。郭兴福等他冲击完毕以后,自己做了一个示范动作。只见在离“敌人”堑壕六十米处,郭兴福怒目圆睁,杀声震耳,像猛虎下山一样,向堑壕扑去,全身力量都集中到刺刀上,向堑壕上的“敌人”猛刺。这样勇猛的动作,钱根苗打心眼里佩服。 郭兴福做完动作以后,问全班战士:“冲击时,为什么要猛打猛冲,敢于刺刀见红?” 战士们抢着回答,有的说:“这正是决生死、定胜负的时刻!” 有的说:“这正是为祖国人民立功的好机会!” 班长叶伯义说:“这是我们消灭阶级敌人,为我们阶级兄弟、阶级父母报仇的时候……” 郭兴福抓住他的话说:“你们班长说得对,我们要为阶级兄弟、阶级父母报仇。大家都记得雷锋同志的父亲、母亲、哥哥是怎样死的?钱根苗的一家是怎样……” “……” 钱根苗,这个从苦水里生的孩子,一提到阶级苦难,一提到阶级敌人,复仇的怒火,就从心底里燃烧起来。 郭兴福说:“打仗要带着阶级仇恨,训练也要带着阶级仇恨。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郭兴福告诉他,对敌人要恨。在拼刺的时候,要是刺刀弯了,枪托断了,就是用铁锹砍、石头砸,用手扼、牙齿咬,也要和敌人拼到底。郭兴福说:“我们要学习志愿军的英雄们,敢于同敌人死打硬拼。有了这样勇劲,不管敌人多顽强,我们都能硬过它!”从此,钱根苗每次训练,都像在战场上一样,带着阶级仇恨,认真地练习每一个杀敌的动作。 还有一次郭兴福发现战士钱根苗投手榴弹忘记拉弦。 郭兴福跑上去问他:“前几天你看过电影《铁道游击队》没有?” 钱根苗说:“看过!” 郭兴福又问:“你还记得电影里的那位大嫂子吧?” 钱根苗说:“记得!” 郭兴福从《铁道游击队》里那位大嫂子投弹没拉弦的教训谈起,联系到实战经验说明了投弹不拉弦等于放跑敌人,接着说道:“没拉弦看来是一个小动作上的疏忽,可是它反映了一种思想,训练是为了打仗,还是为了走过场?如果敌人真的在你面前,你能单图冲得快而不拉弦吗?” 从此以后,钱根苗处处留心自己的动作,懂得了“练兵为了打仗”的道理,不管做什么课目都注意从实战要求出发。 像这样及时抓住活思想,恰当运用活教材,适时进行活教育的例子是很多的。他带领部队到杨根思生前所在的部队表演,就用杨根思的事迹激励大家。在沈阳部队表演,当讲到射击要打得准的时候,他就教育战士要像这个部队的特等射手雷凯那样弹无虚发。在广州部队表演,他讲到战斗中要勇往直前不怕一切困难的时候,就列举当年解放海南岛以木船打兵舰和“渡海先锋营”跨海歼敌的英勇事迹要大家学习。去年夏天,郭兴福在武汉部队表演,天气闷热,战士们练得连领章也被汗水湿透了,他马上用所在部队硬骨头六连的硬骨头作风教育大家。战士们听了异口同声地表示决心:“我们一定要学习硬骨头作风,不怕热,继续练!” 郭兴福还常说,战士们练兵场上的思想会带到练兵场下,练兵场下的思想也会带到练兵场上来,这就要求在练兵场下也要做好思想工作,才能不断提高战士们的练兵热情。 战士叶铁虎是个中学生,刚来连队时,怕吃苦,总觉得当兵吃了亏。因此在练兵时,劲头不大高。郭兴福发现后就找他谈心,可是,叶铁虎就是不说。郭兴福就搬到叶铁虎寝室里,和他一起睡,随时随地启发教育他。有一次,叶铁虎看《红岩》,郭兴福就用《红岩》中的烈士教育他:“许云峰,江姐……他们那样英勇斗争是为了什么?他们吃亏了没有?”郭兴福又耐心地说:“千万不能忘记今天的好日子是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敌人正在千方百计想来破坏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如不练好杀敌本领,拿什么来保卫祖国!”叶铁虎反复想了想,思想上的疙瘩解开了,现在已成了班里的练兵骨干。 练兵场上的辩证法 郭兴福经常运用正误对比的方法来教学。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在先进中有落后的因素,在落后中也有先进的苗子,只有在相互比较中,才能显出正确与错误。因此,他在教学中,既注意把正确的意见讲透,又注意把错误的意见和正确的意见加以比较,并且在表扬为主的前提下,适当地指出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应该如何改正。这样,既加深了战士对正确意见的领会,又减少了可能出现的错误。 一九六一年郭兴福开始带领战士进行训练时,有些新战士连齐步走也不会。按规定,齐步走,脚要踢直,但有些新战士就是踢不直。他就批评说:“你走错了”,要战士重做。以后战士批评他态度不好,开始他想不通。后来反复学了毛主席《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才认识到自己不对,没有对战士情况作全面细致的分析,没有划清成绩和缺点的界线、正确和错误的界线,没有看出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原来在齐步走的动作中,就包含有头正、颈直、两眼向前看、两臂自然挥动等八个要点,有些战士腿没踢直,但其他动作还是对的,因此不应该笼统批评他们“你错了”。从此,郭兴福看战士就比较全面客观,先表扬优点,再指出缺点。这样,自己心平气和,战士也情绪高、学得快。 有一次,在野外练习卧倒动作,战士顾兰康因接受能力差,掌握不住要领。郭兴福就一遍一遍地给他讲要领、做示范,翻来复去地教了好几遍,可是顾兰康还没有学会。有的战士在一旁不耐烦了,向郭兴福建议:“对顾兰康应该批评!” 郭兴福说:“不对,每个革命军人都希望把工作做好,而不愿意做错。你们看,顾兰康虽然没学会,但他练兵的热情却很高,他没有学会多着急呀!” 在讲评时,郭兴福出乎大家意料地说:“今天应该表扬顾兰康。你们看,他累得满头大汗,别人休息他不休息,这种不怕难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顾兰康本来在等着挨批评。当他听到郭兴福这么一表扬,马上从队里向前跨出一步,激动地说:“连长,我保证练好这个动作,等我练好了你再表扬!”接着,他又去练习卧倒动作,经过苦练后,终于练好了。 在郭兴福的具体帮助和鼓励下,顾兰康的思想、技术进步都很快,后来还当了班长。 有一次,练习敌火下如何利用地形地物的动作,新战士赵增富在坟包前卧倒时,别的动作都很好,只是无意中把右脚向上翘了一下。郭兴福看在眼里,没有批评他,只是对他说:“赵增富同志,我来做遍动作给你看,做得对与不对,你可要提意见。” 郭兴福边说边在坟包前做了一个卧倒的姿势,他学着赵增富的样子把右脚翘起来,而且不住地上下摆动,远远一看,好像是向敌人“招手”。 郭兴福边做边问:“这样行不行?” “不行!”战士都笑起来了。 “为什么不行?” “这样暴露了自己。”赵增富回答。 “对,这样就等于告诉敌人: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然后,郭兴福作了一个示范动作,又指导赵增富反复练习,使赵增富认识了卧倒时“翘脚”的危害。从此,他纠正了这个毛病。 这样的教学方法,受到战士们的普遍赞扬,他们说它是:“教学双方齐动脑,正误对比方法好,领会深刻学得快,脑子越练越灵巧。” 集体智慧的结晶 见好就学,见先进就赶,走到哪学到哪,这是郭兴福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提高的源泉。他不光能从老将军那里把我军传统的练兵方法学到手,而且还能把战士的创造、兄弟部队的经验吸收过来,变成自己的“财富”。熟悉郭兴福的人都说他是一条硬汉子,性格又倔强又爽朗。凡是他没理解的事物,绝不教给战士,但是,一旦被他接受了的东西,他就抓住不放,变为自己的东西。 过去,郭兴福认为义务兵没有实践和训练经验,又缺少军事知识,在军事训练上向他们学习不到东西。因此他在练兵场上常常是唱独角戏。有一次射击训练时,他带的部队分散在四个山头和山脚下进行预习,由于没有发动群众,结果,这个山头的问题还没有解决,那个山头又喊他去。他跑上跑下,累得满头大汗,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这次训练虽然使他不愉快地收了场,但在他思想里却生长出一株可喜的“苗子”。他开始思考:“依靠谁来练好兵?”不久,他带着战士到野外训练利用地形地物,部队向前运动时,碰到一截一人高的断墙。他问战士:“大家看,如果战斗需要利用这样的断墙,应该怎样利用?”有的战士说:“跟坟包一样,尽量利用右侧。”郭兴福自己也是这样想法。这时候,当时的新战士钱根苗忽然大声说:“我不同意利用右侧!” “为什么?” “因为这截短墙只有一人高,当中有个人头大的缺口,利用缺口,既能保存自己,又能观察敌人,发挥火力。”随着钱根苗的回答,全场的战士都活跃起来,人人都说钱根苗说的有道理。郭兴福心里也觉得豁然开朗。在训练结束后,他兴奋地对下连帮助工作的吴参谋说:“我今天向战士学了好多东西。” 从此,郭兴福懂得并且采用了人民解放军官教兵、兵教兵、官兵互教的传统练兵方法,于是,万紫千红的群众创造,不断流进郭兴福教学方法的宝库。 有一次,进行小组壕内战斗作业,作业场地是一个“丁”字形的堑壕,郭兴福指挥两个战士在壕内搜索前进,一个战士前进到离交叉口五米的地方观察掩护。这时,另一个战士提议说:“担任掩护的同志不应在这里停下来,应该在交叉口掩护,这样可以观察到两条堑壕的情况。”郭兴福马上根据这个战士的意见,修改了自己的指挥。在训练冲击动作时,郭兴福光要求战士动作要快,但如何快?哪些地方应该快,心里没有底。战士陈锦荣经过苦练后,冲锋动作很快,郭兴福就跟陈锦荣一道练,并和他共同研究,提出了攻击动作要前进快、发现敌人快、出枪射击快、投弹快、刺杀快、追击逃敌快的教学要领,有效地指导了这个课目的训练。郭兴福为了锻炼投弹时能把全身力气集中到手腕上,他还请在这方面有经验的战士给他“会诊”,使自己学会了投弹的要领。在训练卧倒动作时,郭兴福开始讲要领,讲得又啰嗦又不清楚。战士屠炜群在兄弟部队学来卧倒要领口诀:“跃进不减速,前进一大步,左手向前伸,身子向前扑。”他从屠炜群手里接过这个“宝”后,又通过自己实地练习,在口诀末尾加上一句“转身把枪出”,便成了完整的卧倒动作的教学法。 郭兴福每次到外地作汇报表演,都把它当做向别人取经的好机会。到武汉部队,他学习了“硬骨头六连”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的经验,使自己的训练工作更加落实、生动、具体;在广州部队,他学习了“红二连”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并把它贯彻到军事训练中去;到沈阳部队,他学习了某部运用“一点两面战术”的经验,回来后做了表演,得到部队的好评。 无声的命令 郭兴福练兵,是自己先练就一身硬本领,然后才以自己作出的样子来训练战士。这种以身作则,处处作表率的精神,就是无声的命令,是最权威的号召。 一九六二年春节那天,天刚麻麻亮,郭兴福就一个人跑到田野上,冒着冷风寒霜,练习冲锋动作。他大声喊:“冲击的时候,前进要快,射击要准,投弹要远,刺杀要狠。”接着便刷刷地匍匐前进,然后猛地跃身而起,向前冲击。他一边前进,一边射击,一边投弹,一边刺杀。……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地练。等到快开饭的时候,他回到连队,战士们见他已经是遍身大汗,头上像刚揭盖的蒸笼那样冒热气了。郭兴福就是这样随时随地的练,无论射击,刺枪,投弹,爆破,无论在各种地形上的摸、爬、滚、打等等军事技能,他都下苦功天天练,比战士练得还多,终于练出了一套硬本领。 郭兴福还练出了一身硬骨头作风。一九六一年夏天,郭兴福所在的部队开始推广他的练兵方法。当时正值炎夏,郭兴福不管烈日酷热,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衣服被汗水湿透了,枪背带也湿透了,但是,他仍然一遍一遍地先做给战士看,再同战士们一起做。参观的人都说“单郭兴福在大热天带头苦练的精神,就值得好好学习!” 有一次,郭兴福在做山地冲锋的时候,脚心里扎进了一节小竹签子,但是他若无其事,摸、爬、滚、打,坚持到底。表演完毕,他的鞋袜完全被血染成紫黑色了。战士们要他休息,他说“人民解放军的传统是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不叫,这算得了什么。” 不久以后,他和战士们去另一个地方表演,在冲击的时候,有一个新战士正向前冲去,忽然犹豫了一下。郭兴福跑过去一看,原来前面是一块泥水地,那个战士怕脏,不愿下去。当时郭兴福没有批评那个新战士,就召集了全班战士问道:“在敌人的火力封锁下,通过这个地段应当采取什么姿势好?”战士们回答:“卧倒最好!”郭兴福说:“很对!我先做一遍你们看。”说罢就扑通一声卧倒在泥水里,向前迅速爬去。在他以身作则的影响下,战士们也都认真地从这里匍匐前进了。 由于郭兴福练得一身硬功夫和硬骨头作风,所以他做动作做得标准确实,讲问题讲得简明扼要,教战士能循循善诱,活思想抓得又深又细又及时。人们称他为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的四会指挥员。实际上,他不仅是一个好的指挥员,而且是一个好的政治工作人员,是一个又红又专、军政双全的基层干部。 万紫千红遍地开 郭兴福教学方法,像一颗种子,在各种各样的土壤里发芽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学习郭兴福,赶上郭兴福,超过郭兴福!”已成为人民解放军全军广大基层干部的誓言。比学赶帮争上游的局面,正在各部队里轰轰烈烈地展开。 记者在参观郭兴福教学方法的同时,还看到了许多振奋人心的精彩的郭兴福式的教学方法表演。某步兵分队,苦练拼刺本领。在山地对刺的表演中,战士们勇猛顽强,喊杀声震天,枪刺准确地刺杀“敌人”;某炮兵分队用简便射击方法,指哪打哪,弹无虚发;某喷火分队,伴着步兵冲上山峰,一条条火龙准确地飞向“敌人”碉堡;某海防部队发出了“人在阵地在”的豪迈誓言,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利用地形,歼灭了数倍于己的“敌人”;某后勤分队的山地驾驶,表现了惊人的勇敢和智慧,把弹药及时送到前沿阵地;某工程兵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任何“敌人”和困难,都被他们战胜;某通讯分队的副连长和副指导员,带领着战士们架设电线,每一个动作都能先做一遍,无论是笔直的电线杆,还是矗立的墙壁,个个都能轻盈地爬上滑下,如履平地;侦察分队表演了惊人的动作,一堵悬崖削壁,陡峭得连山羊也难通过。然而,英雄的战士,全副武装,勇敢顽强,矫健灵活地向上攀登,指导员侯书信大尉跟班作业,也和战士们一起攀登到岩顶,眨眼间,他们又飞速地滑降下来,脸不红,气不喘。观众对他们的硬本领,报以如雷的掌声和不绝的赞叹。 这些表演,生动地说明了伟大的人民解放军,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坚持四个第一,大兴三八作风,创造四好连队,苦练二百米内硬功夫,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物质力量。郭兴福式的连长、排长、班长,郭兴福式的过硬分队,像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出来;郭兴福式的教学方法,万紫千红遍地开。(附图片) 郭兴福(前左四)和战士们一起研究消灭“敌堡”火力点的战术动作。 新华社记者 李学增摄
3. 郭兴福教学方法给我们的启示
第1版()专栏:社论 郭兴福教学方法给我们的启示 正当全国大学解放军的时候,中共中央军委最近发出指示,号召在全军推广郭兴福的教学方法,这对全国又提供了一个很值得学习的新的模范。郭兴福是南京部队的一个连长,他摸索出这一套扎扎实实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战士在平时把战时需要的本领学好,真正练出打仗的过硬本领。这个教学方法有很多特点,主要是:抓好活思想,提高自觉性,使部队带着阶级仇恨练兵,带着敌情观念练兵,带着保卫祖国的任务练兵,带着问题练兵;发扬军事民主,集中群众智慧,谁的意见对,就采纳谁的意见,谁的技术好,就推举谁作示范,不仅互相当学生,而且互相当先生;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苦练,练就一身硬本领,不但会讲,而且会做;严格要求,耐心说服,对一切战术和技术训练讲究质量,一丝不苟,同时又采取表扬为主、启发诱导的方法,充分调动战士的积极性,自觉自动练兵。 郭兴福教学方法是在人民解放军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坚持“四个第一”,发扬“三八作风”,创造四好连队等一系列方针原则深深落实的必然产物,是经过各级领导的培养,广大群众的实践和个人艰苦努力的结果。这套方法是在军事训练中实行政治统帅业务、思想带动技术的方法,是发扬军事民主,实行群众路线的方法,是人民解放军传统的练兵方法的发扬和发展。因此,郭兴福的教学方法,实际上也是一个很好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它不仅对于军队训练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全国各个战线加强基层,改进基层工作,训练一支又红又专队伍,也有重要的意义。 郭兴福的教学方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 郭兴福教学方法告诉我们,在各项工作中,都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把党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在基层中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根据毛泽东同志的一贯思想,几年来军委和林彪同志提出了军队的一切工作都要坚持“四个第一”,发扬“三八作风”,以及军事训练要从严从难、从实战需要出发等一系列正确方针原则。但是有了正确的方针和原则还是不够的,还要把它们真正落实。怎样才算落实?连队是军队工作的基层单位,落实首先要落实到连队和连队领导干部这一层。因此,人民解放军还同时开展了创造“四好连队”,争取当“五好战士”的运动。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也普遍面向基层,为基层服务。许多将军和师、团领导人或者亲自下连队蹲点,调查研究,或者去连队口传身教,帮助工作。机关干部也下连当兵,或者到连队代职,加强基层。郭兴福教学方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它是解放军的领导工作面向基层、狠抓基层工作的结果。郭兴福教学方法的特点,是解决单兵和小分队的战术和技术训练问题的,而单兵和小分队是基础训练中最小的单位,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单兵和小分队练好了,过硬了,一个连就能练好了,能过硬了。 我们国家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无论在工业、农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已经有了正确的方针和一系列的具体政策。这是我们取得伟大成绩的根本原因。各个战线的各级领导人,都要学习人民解放军这种面向基层,帮助基层,狠抓基层工作的好作风、好方法,都要学习郭兴福这种深入更深入、抓好基础的基础,进一步使中央的方针政策真正深深地落实到基层。一切部门,一切单位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郭兴福的教学方法还告诉我们,必须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以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工作,这是加强基层工作,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水平的关键。上级机关的领导干部需要努力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正确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解决实际问题,基层领导干部同样需要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郭兴福教学方法的产生和形成,证明了这一点。自从军委和林彪同志向全军提出了“一定要把毛泽东思想学到手”,“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的号召后,全军各级领导干部包括基层领导干部和广大战士,就踏踏实实地这样做了。郭兴福就是学习毛泽东思想的一个模范的基层干部。几年来,他刻苦钻研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努力学习,学了就用,用了又学。他学了毛泽东同志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论述,就运用在自己的军事训练工作中,摸出了要“带着阶级仇恨练兵,带着敌情观念练兵,带着保卫祖国的任务练兵,带着问题练兵”的方法。再如他反复学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以后,认识到对待事物要有全面的客观分析,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清成绩和缺点,分清主要和次要的界线。他运用这种观点来观察战士在训练中的成绩、进步和缺点,明确了对军事训练既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又要用“表扬为主,启发诱导”的方法,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自觉自动练兵。郭兴福全套教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结果。这套教学方法所以有那样大的作用,也正在于它是把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变为军事训练的实际,把伟大的精神力量变为伟大的物质力量了。 现在,全国各方面都在向人民解放军学习,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也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学了不用,学了不联系实际,不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态度是不正确的。一种是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是为了用,用来提高阶级觉悟,改造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人民解放军就是这样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郭兴福也是这样学习的。虽然军事工作同工业,农业,文化教育等工作不同,但是要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以政治统帅业务,这是共同的。因此,全国各方面都应当像人民解放军那样,像郭兴福那样学习毛泽东思想,学是为了用,用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了,必将使我国各方面的基层工作面貌进一步改观,进一步促进各方面事业的大发展。 郭兴福教学方法还告诉我们,领导干部不但要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懂得政治,还要钻研业务,熟悉业务。郭兴福教学方法的产生和成熟,除了领导培养和群众帮助以外,同他既努力学习政治,又刻苦钻研业务也是分不开的。他从苦练射击、投弹等基本动作开始,从苦练一个单兵动作,利用几个简单坟包的战术开始,身体力行地去钻研技术。他还能虚心向战士学,向一切先进经验学,自己当学生,战士当先生。这样他就在技术和战术上有了过硬的本领,获得了第一手的经验,经过几年时间的反复实践,终于摸出了一套具体方法,把军委和林彪同志的一系列正确方针完全体现到军事训练中去,变成了实际的力量,推动了连队军事训练工作迅速前进。这就真正实现了政治统帅业务,同时又和业务紧密结合,实现了干部既懂政治,又懂业务的目标。 为什么干部既要懂政治,又要懂业务呢?这是因为,世界上从来没有脱离政治的单纯业务。业务总是为一定的政治服务或者受一定的政治支配的。世界上也从来没有脱离业务的抽象政治。政治总是要通过一定的业务表现出来,或者才能发挥作用的。如果只懂业务,不懂政治,不用政治挂帅,就会迷失方向。如果只懂政治,不懂业务,就会成为政治空谈家,在领导工作中要末只能按老规矩办事,故步自封,要末就蛮干瞎干。由此可见,郭兴福虽然做的是军队工作,和工农业等各个战线工作不同,但是基层干部要既懂政治,又懂业务,这个道理是共同的。全国各个战线的基层干部,如果都像郭兴福那样学习政治、钻研业务,真正做到又红又专,就将会进一步改进基层工作,把各项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 在人民解放军中,像郭兴福那样又红又专的干部很多,好的练兵方法也有很多,但是郭兴福的教学方法是比较完整、比较成熟的。现在军委决定在全军普遍推广这个方法,我们希望全军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努力学习,活学活用,推动自己的工作,也希望南京部队和郭兴福同志永远保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看到自己的成绩,也看到缺点,继续努力学习,永远前进。我们希望全国都来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的宝贵精神,把它和各方面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活学活用这个宝贵的经验;要像郭兴福连队那样,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红旗,坚持“四个第一”,发扬“三八作风”,面向基层,加强基层,在基层中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方针政策,把我们的各项建设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
4. 周恩来总理同奈温主席会谈 周总理在奈温主席陪同下回到仰光
第1版()专栏: 周恩来总理同奈温主席会谈 周总理在奈温主席陪同下回到仰光 新华社额不里十六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主席奈温将军今天在这里举行会谈。缅甸方面参加会谈的有革命委员会委员:副总参谋长(陆军)、财政和税收部长山友准将;缅中军区司令盛温准将;宣传和文化部长苏敏上校;卫生和教育部长拉汉上校。 中国方面参加会谈的有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孔原;外交部副部长黄镇;外交部部长助理乔冠华。中国驻缅甸大使耿飚也参加了会谈。 中国和缅甸领导人是在海滩上一棵古老的大树的树荫下举行会谈的。这时,海风微拂,远处海涛澎湃。会谈是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新华社仰光十七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主席奈温将军和其他一些委员陪同下,今天上午从额不里海滩乘飞机回到仰光。 他们在仰光机场受到军事情报处处长伦上校、革命委员会秘书长郭哥中校等人的欢迎。中国大使馆的外交官员也到机场欢迎。 今天上午,周恩来总理和他的随行人员离开额不里时,缅中军区司令盛温准将和亚拉干地区部队司令拉敏中校曾到附近仙道卫机场送行。
5. 刘主席 周总理 陈外长 电贺尼泊尔王国民主日
第1版()专栏: 刘主席 周总理 陈外长 电贺尼泊尔王国民主日 新华社十七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今天联名打电报给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比尔·比克拉姆·沙阿·德瓦陛下,祝贺尼泊尔王国民主日。电报全文如下:加德满都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比尔·比克拉姆·沙阿·德瓦陛下: 在尼泊尔王国民主日的时候,我们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并且以我们个人的名义,向陛下、尼泊尔人民和尼泊尔王国陛下政府,表示热烈的祝贺。 尼泊尔王国在陛下的领导下,在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中立政策的事业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中国人民为此感到十分高兴。 中尼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中尼和平友好条约和中尼边界条约的签订,使我们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我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的不断加深,两国的经济、文化关系日益密切,友好往来日益频繁。这不仅是我们两国人民共同利益的体现,也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良好范例。我们深信,在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和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中,在建设各自国家的事业中,中尼两国人民的友谊必将与日俱增。 祝贵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刘少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一九六四年二月十七日 新华社十七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陈毅今天打电报给尼泊尔王国外交大臣基尔提·尼迪·比斯塔阁下,祝贺尼泊尔王国民主日。电报全文如下:加德满都尼泊尔王国外交大臣基尔提·尼迪·比斯塔阁下: 在尼泊尔王国民主日的时候,请接受我的祝贺。祝阁下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中立政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中,取得新的成就。祝中尼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 陈毅 一九六四年二月十七日
6. 分别应阿尤布汗总统和布托外长邀请 周恩来总理今日访问巴基斯坦 陈副总理和夫人同日到巴访问
第1版()专栏: 分别应阿尤布汗总统和布托外长邀请 周恩来总理今日访问巴基斯坦 陈副总理和夫人同日到巴访问 新华社十七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和夫人,分别应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穆罕默德·阿尤布汗元帅和外交部长佐·阿·布托的邀请,将于二月十八日到达巴基斯坦进行友好访问。 新华社十七日讯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和夫人张茜访问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人员名单: 孔原 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黄镇 外交部副部长 童小鹏 国务院总理办公室主任 乔冠华 外交部部长助理 章文晋 外交部第一亚洲司司长 龚澎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 俞沛文 外交部礼宾司司长 王凝 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 李树槐 公安部副局长
7. 周总理接见我驻缅使馆人员
第1版()专栏: 周总理接见我驻缅使馆人员 新华社仰光十七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副总理陈毅今天在这里的大使馆接见了中国驻缅甸联邦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被接见的还有在缅甸首都的中国专家的代表们。 中国领导人同他们一起摄影留念。
第 2 版
1. 让郭兴福教学方法普及全军
第2版()专栏: 锻练思想红作风硬技术精战术活百战百胜的革命军队 让郭兴福教学方法普及全军 叶剑英元帅和罗瑞卿大将等分别参加和主持了四次现场会议;会议号召在全军造成比学赶超热潮 新华社南京十七日电 最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在华东某地,先后召开了四次推广郭兴福和郭兴福式教学方法的现场会议。会议热烈响应军委号召,要求各部队,各军种、兵种和各军事院校,都要认真学习郭兴福和郭兴福式的教学方法,掀起学习郭兴福、赶上郭兴福、超过郭兴福的热潮,使全军军事训练工作在政治挂帅的前提下,做出更大、更好、更加过硬、更能经得起考验的成绩来。 郭兴福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抓好活思想,提高自觉性,使部队带着阶级仇恨,带着敌情观念,带着保卫祖国的任务,带着问题练兵;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谁的意见对,就按谁的办,谁的动作好,就让谁示范,人人当学生,人人当先生;既练战术、技术,又练思想、作风,用思想来带动作,从动作中体现思想:抓住重点,照顾一般,精讲多练,因人施教,由简到繁,由分到合,情况诱导,正误对比,使战士学得快,练得活;干部以身作则,自己先练就一身硬功夫,不仅会讲会教,还会做,把言教和身教结合起来。 叶剑英元帅、罗瑞卿大将等分别参加和主持了现场会议,并和张宗逊上将、张爱萍上将、杨得志上将、许世友上将、刘震空军上将等在野外现场观看了南京部队某军二连连长郭兴福上尉和他带领的分队所表演的单兵进攻作业,以及其他分队表演的单兵防御、被复线架设、山地喷火、攀登悬崖、山地对刺、投弹、捕俘等精彩作业。 叶剑英元帅在一次现场会议上作了讲话。在另一次现场会议上,罗瑞卿大将作了总结,张宗逊上将作了发言,南京部队副司令员王必成中将介绍了培养和推广郭兴福教学方法的经验。 这四次现场会议,都开得生动活泼,朝气勃勃。到会的干部看了郭兴福和郭兴福式教学方法表演后,一致反映大开眼界,大开脑筋,越看越有兴趣,越看越有味道,万分振奋,口服心服。他们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议一议,对如何推广郭兴福和郭兴福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培养自己的“郭兴福”,提出了各项有效措施。他们决心当好军委的宣传员,认真在部队训练中推广和运用这种教学方法。 会议认为,郭兴福和郭兴福式的教学方法,是全军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和贯彻军委、林彪元帅提出的训练方针、训练原则的必然产物,也是群众集体创造的结果。它是我军传统练兵方法的继承和发扬,是我军教学方法的重大革新。它比较集中而又全面地贯彻了从实战出发、从难从严、苦练二百米内硬功夫等训练原则;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少而精的练兵方法;体现了在军事训练中实行政治挂帅、思想领先,坚持“四个第一”,发扬三八作风,依靠党、依靠群众,发扬军事民主,贯彻群众路线。这种教学方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学方法,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的教学方法,只有运用这种正确的方法进行训练,才能练出思想红、战斗作风硬、技术精、战术活的百战百胜的革命军队。 会议认为,由于我军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已经有了一套正确的训练方针、原则。但在方针、原则解决后,方法就起决定作用。正如林彪元帅多次指出的,方法对头费力小、收效大,方法不对头费力大、收效小。对于这一点,必须引起全军极大注意。郭兴福和郭兴福式的教学法,一定要抓住不放,普遍推广,促使全军更好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促使军委和林彪元帅的正确方针、原则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 会议认为,郭兴福不仅是一个好的基层军事指挥员,而且也是一个好的基层政治工作人员。全军所有军事干部,都要像郭兴福这样在军事训练中,做好政治工作。到会干部还看到,在现场表演分队中有两位政治指导员跟班作业,既做好了政治工作,又起到了最实际的模范作用。因此,政治干部要懂政治,宣传好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抓好活的思想,提高部队的阶级觉悟;还要懂得军事,把政治思想工作渗透到业务技术中去。会议还要求全军基层干部要大力练好基本功,像郭兴福和郭兴福式的干部那样,既武装了思想又掌握了过硬的本领,成为又红又专的基层军事指挥员。 会议认为,必须大力搞好基层的基础训练。郭兴福和郭兴福式的教学方法,搞的是单兵、小分队训练,又着重在练字上,这完全符合军委和林彪元帅的指示。单兵、小分队应该多练,而练技术又应该比练战术花更多的时间,把二百米内过硬功夫练熟练精。这样天天练、经常练,不仅能熟练地掌握战术技术,还能创造出新的经验。 会议强调指出,必须根据军委指示,在部队中大张旗鼓地展开宣传和学习活动,造成一个比、学、赶、超的热潮。要加强相互学习,坚决克服故步自封、骄傲自满情绪。在推广郭兴福和郭兴福式的教学方法时,要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经过典型试验,取得自己的经验,再分期分批去推广。既要充分发挥革命干劲,又要采取科学态度,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各部队、各军兵种、各军事院校和各行各业中,培养出自己的“郭兴福”,把军事训练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到会干部十分重视南京部队发现、培养和运用郭兴福这个典型来指导训练工作的经验。他们认为,运用典型推动工作,是党和毛主席历来教导的方法。有了典型,树立了标兵,就能把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把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结合起来。全军各级领导要像南京部队抓郭兴福教学方法那样,深入群众,去发现、去总结群众的创造,再集中起来,坚持下去。 现场会议上,元帅和将军们接见了郭兴福和其他一些演习分队的干部,并在现场上同参加演习的干部、战士们作了亲切的谈话,勉励他们继续努力,虚心学习,不断使自己的训练工作得到发展、提高。
第 3 版
1. 中缅友谊巩固发展符合两国人民共同愿望 缅甸报纸继续热烈赞扬周恩来总理的友好访问
第3版()专栏: 中缅友谊巩固发展符合两国人民共同愿望 缅甸报纸继续热烈赞扬周恩来总理的友好访问 新华社仰光十七日电 这里的报纸今天继续发表评论,赞扬周恩来总理对缅甸的友好访问,并且一致指出,这次访问将进一步加强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亲密友谊。 《劳动人民日报》的社论说:“中国和缅甸的领导人不是新相识,而是亲密的老朋友。两国之间频繁的交往和周恩来总理这次访问缅甸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缅之间现有的友谊。” 社论说:“奈温将军在欢迎周恩来总理的国宴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和缅甸的经济合作中不存在任何问题和困难。奈温将军的这些话是对中缅人民的巨大鼓舞。” 社论指出:奈温将军和周恩来总理在国宴上的讲话使两国现有的友谊和合作有了新的发展。社论表示深信,两国政府领导人在额不里的会谈,将进一步加强中缅友谊,促进世界和平。 《雷电日报》今天发表社论说,“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中国和缅甸的友好关系自古以来即已存在。两国的关系有史以来一直是‘胞波’关系。” 社论说,“缅甸获得独立后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宣告成立。缅甸是最先承认人民中国的国家之一。它还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中国和缅甸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原则的基础上彼此友好的。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已经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加以解决,边界线已经划定。” 社论强调说,“周恩来总理应奈温将军的邀请访问缅甸,将进一步巩固中缅友谊,使‘胞波’情谊得以进一步加强。” 社论最后指出,奈温将军和周恩来总理在国宴上的讲话反映了缅甸人民和中国人民的愿望,将大大地有助于两国的友谊。 今天仰光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刊载了周恩来总理和他的随行人员在额不里海滩访问的消息和照片。
2. 周恩来总理接见法国驻缅甸大使
第3版()专栏: 周恩来总理接见法国驻缅甸大使 新华社仰光十七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今天上午在这里接见了法国驻缅甸大使摩雷—弗朗科。接见时在座的有中国驻缅甸大使耿飚和外交部礼宾司司长俞沛文。
3. 陈副总理拜会缅甸代理外交部长
第3版()专栏: 陈副总理拜会缅甸代理外交部长 新华社仰光十七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今天下午在这里拜会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委员、(国防军)副总参谋长(陆军)兼代理外交部长山友准将。 拜会时在场的有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委员、宣传和文化部长苏敏上校,外交部常任秘书吴苏丁,外交部执行秘书吴翁钦和缅甸驻中国大使叫温。 拜会时在场的还有中国驻缅甸大使耿飚和外交部礼宾司司长俞沛文。
4. 诗三首
第3版()专栏: 诗三首 尼泊尔国王 马亨德拉 看啊看,这就是我们的祖国 来吧看啊看,自然之宝库, 祖国尼泊尔,山国真面目。 月儿升上天,月光罩山巅, 举目望北国,银辉已撒遍。 层峦耸翠处,瀑布劈断山。 群花异色浓,织为花布衫。 紫叶花开时,大小路映红。 河溪与山泉,润心流淙淙。 我们有矿产,牛群、钟、寺院。 黑鶯呼春来,停在树枝间。 无垠大平原,田野稻浪翻。 彼处亦国土,南边金色岸。 东面有麦基,西面流卡利。(注) 苍翠丛林茂,兽群林中嬉。 语言虽众多,民族亦各异, 均属尼泊尔,日月旗下聚。 (注)麦基和卡利都是尼泊尔的河流名称。 献给牧牛姑娘 雨季黄昏时,金色阳光下。 牧牛一姑娘,放牧绿林里。 法螺钟声鸣,牛犊渐归群, 太阳落后山,晚霞照山峰。(注) 牧女手执鞭,伴笑出苍林。 头上明月照,潜云作嬉戏, 小路归村舍,系牛站院里。 有时阳光下,有时雨天里, 电掣一样美,自身放光明, 自由之化身,娱游翠林里。 (注)指喜马拉雅山。 自然之美 金色黄昏时,天浮鹧鸪云。 潺潺河水声,月夜已降临。 处处是苍山,瀑布泄九天。 山峦泛银光,高峰色更艳。 登山红土路,归途石光闪。 屋舍涂红白,绿山牛系栏。 男人束带背负罐,圣洁妇女只搽烟。(注) 喜马拉雅风光好,山清水秀有良田。 土地肥美物产富,住着才女和佳男。 山国儿女真实诚,如鸟翱翔山林间。 (注)涂眼用的黑油烟。 (刘国枬译)
5. 冯维希揭露美国企图制造新干涉借口 必须制止美国破坏双方会谈的阴谋 国际委员会应对美国及其走狗的军事挑衅作出结论
第3版()专栏: 冯维希揭露美国企图制造新干涉借口 必须制止美国破坏双方会谈的阴谋 国际委员会应对美国及其走狗的军事挑衅作出结论 新华社十七日讯 据“老挝之声”电台广播:老挝民族团结政府新闻、宣传和游览大臣、监察执行日内瓦协议中央委员会老挝爱国战线党代表富米·冯维希十日发表一项声明,强烈抗议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违反停火令、破坏日内瓦协议的罪行。 声明列举大量事实揭露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自从日内瓦协议签订以来不断破坏老挝民族团结政府、破坏和平中立路线、分裂爱国力量、继续把军队和军事人员留在老挝、把大批武器和作战物资运进老挝,支援沙湾拿吉集团进攻和蚕食解放区特别是川圹省和甘蒙省解放区的罪行。 声明还列举大量的事实驳斥美国—富米·诺萨万集团捏造的所谓老挝爱国战线党战斗部队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军队在甘蒙省纳凯和容马拉地区向它们“进攻”的谰言。 声明说,“它们诬蔑老挝爱国战线党战斗部队向它们‘进攻’的目的,是企图使中立派中一些轻信它们的人对于老挝爱国战线党同梭发那·富马亲王方面合作的诚意产生怀疑,促使梭发那·富马亲王在使琅勃拉邦中立化问题上放弃自己的努力。” 声明还强烈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企图利用国际委员会作为它们制造老挝战争工具的阴谋。声明说,“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要求国际委员会到纳凯和容马拉检查停火,是企图乘机唆使国际委员会来干涉老挝的内部事务,利用它来实现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不可告人的阴谋。” 冯维希在声明中强调说:“如果国际委员会不正确执行日内瓦协议的条款,如果不对帝美国主义及其走狗在老挝各地、特别是在中寮和川圹省所制造的挑衅事件作出结论,我认为国际委员会所执行的任务是不公平的,是严重违反日内瓦协议的”。 声明表示,老挝爱国战线党随时准备根据日内瓦协议所规定的条款,协助国际委员会完成自己的任务。声明重申老挝爱国战线党始终如一的立场是:必须在苏黎世协议、查尔平原和万象协议以及日内瓦协议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加以解决,坚决反对使用武力互相残杀;在老挝爱国战线党和中立派之间恢复以前一样的合作,首先应该迅速使王都琅勃拉邦中立化,如双方所达成的一致意见那样。 冯维希在声明中还说,“目前老挝爱国战线党所进行的自卫斗争,是反对非正义者的斗争,是保卫大多数正义的人民的斗争。我们决心制止好战者的魔爪,保卫和平。我们拥有正确的路线,有着长期斗争的经验,有着全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和正义的人民的支持。尽管我们的斗争还会遇到由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所制造的一些困难,但最后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将一定遭到可耻失败,我们将一定取得完全胜利。”
6. 中尼友协庆祝尼泊尔王国民主日 吴晗副会长和巴哈杜尔大使共赞中尼人民传统友谊
第3版()专栏: 中尼友协庆祝尼泊尔王国民主日 吴晗副会长和巴哈杜尔大使共赞中尼人民传统友谊 新华社十七日讯 中国尼泊尔友好协会今晚举行招待会,庆祝尼泊尔王国民主日。 尼泊尔驻中国大使凯谢尔·巴哈杜尔和夫人,使馆官员以及在北京的尼泊尔朋友应邀出席了招待会。 中尼友协副会长吴晗和巴哈杜尔大使先后在招待会上讲话,热烈祝贺中尼两国人民间的传统友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巩固和发展。 他们在讲话中都指出,中尼两国签订的边界条约和和平友好条约,两国领导人和各界人士的相互访问,使两国经济文化合作关系和两国人民间的传统友谊,不断有了新的发展。 今晚同尼泊尔朋友一起欢聚的还有,夏衍、丁西林、周而复、周叔迦、杨公素等有关方面人士。 中尼友协会长周建人今天还打电报给尼中友协主席普尔纳·巴哈杜尔,向尼泊尔人民热烈祝贺节日。
7. 在独立发展道路上的尼泊尔
第3版()专栏:资料 在独立发展道路上的尼泊尔 尼泊尔王国在马亨德拉国王的领导下,近年来在发展民族经济和对外关系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就。 尼泊尔是一个农业国,大约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口从事农业,种植稻谷、麦子、玉蜀黍等农作物。居住在北部山区的人民还从事畜牧业。近几年来,尼泊尔人民根据山国的地理和自然条件,筑成了许多小型水坝,在发展灌溉事业和克服自然灾害方面,作出了不少成绩。 一九五八年三月,马亨德拉国王批准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这个从一九五六年算起到一九六一年为止的五年计划中,投资总额为三亿三千万卢比,用来发展交通运输、电力、工业和社会福利等事业。为了克服交通不便给这个山国的经济建设带来的困难,规定用一亿一千一百五十万卢比来建设铁路和发展交通工具。政府并拟定了一项为期二十年的建设道路的计划。 一九六一年二月六日,国王马亨德拉组成了包括十七名成员的国家计划委员会,由他本人担任主席。一九六二年三月五日,尼泊尔王国政府公布了从一九六二年七月开始执行的三年计划草案。草案规定的开支为五亿八千六百万卢比,计划期间将优先发展交通运输和水力发电。从一九六二年起,尼泊尔人民除开始修建加德满都—拉萨公路外,还正在建筑一条长约一千公里的东西向公路。这条横贯尼泊尔东西全境的公路修成后,可以把尼泊尔的几个大城镇联接起来,并且促进各地区的物资交流。现在,这条公路已有好几个地段可以通行小汽车了。 最近几年,尼泊尔很重视发展民族工商业。为了摆脱外国资本对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尼泊尔工商业的控制,尼泊尔政府在积极发展民族工商业的同时,把国家资本逐渐投进外资企业中,并且派尼泊尔官员到外资企业中进行管理。尼泊尔还成立了自己的国家银行——尼泊尔国家银行和农业银行。 尼泊尔政府一贯奉行和平中立的外交政策,积极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特别是和亚非各国建立友好关系。现在它已经同三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且积极发展和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 中尼两国自从一九五五年八月一日正式建交以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虽然帝国主义和反动民族主义都不愿意尼泊尔奉行和平中立和与中国友好的外交政策,从政治和经济上向尼泊尔施加压力,企图破坏中尼两国的友好关系,但终未得逞。马亨德拉国王在一九六三年的一次讲话中曾指出:尼泊尔将决心奉行和平中立外交政策,决心根据本国民族利益来进行建设。 近些年来,中尼两国领导人进行了相互访问;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两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了历史遗留下的边界问题,签订了中尼边界条约。在国际事务中,两国互相支持,为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而努力。尼泊尔王国一向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反对帝国主义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主张中印两国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中国一向支持尼泊尔坚持和平中立的外交政策,支持尼泊尔保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以及反对外来干涉的斗争。中尼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的指导下,不断发展和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创造了良好的范例。 (家德)(附图片) 勤劳的尼泊尔农民 新华社记者 高梁摄
8. 尼泊尔外交大臣等接见我友好代表团 我驻尼泊尔大使举行招待会欢迎代表团
第3版()专栏: 尼泊尔外交大臣等接见我友好代表团 我驻尼泊尔大使举行招待会欢迎代表团 新华社加德满都十六日电 尼泊尔外交大臣基尔提·尼迪·比斯塔和工业和商业大臣维达南德·杰哈十六日下午接见了正在这里访问的以胡愈之为首的中国友好代表团,并同代表团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接见时在座的有:尼泊尔—中国友好协会会长普尔纳·巴哈杜尔和副会长普雷姆·巴哈杜尔·堪萨卡尔。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张世杰也在座。 张世杰大使十六日晚上在这里举行招待会,欢迎中国友好代表团。 出席招待会的有:尼泊尔外交大臣基尔提·尼迪·比斯塔、林业和农业大臣布班拉尔·普拉丹、工业和商业大臣维达南德·杰哈、凯萨尔·沙姆谢尔元帅、尼泊尔皇家军队总司令尼尔·沙姆谢尔以及其他高级军政官员。 约有一百五十人参加的这次招待会是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尼泊尔佛教青年协会十六日下午为代表团举行了茶会。协会的领导人之一在会上发表讲话说:“在欢迎你们的时候,我们感到所接待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的亲戚。” 他说,中国代表团到尼泊尔访问将加强中国和尼泊尔之间现有的友好联系。 胡愈之在致答辞时,感谢尼泊尔朋友对代表团的热烈欢迎,并颂扬中国和尼泊尔的友谊。 约有一百人参加的茶会是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十五日晚间尼泊尔为代表团举行了文艺演出。
9. 访问印度尼西亚归来
第3版()专栏: 访问印度尼西亚归来 张帆 方实 中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应印度尼西亚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央理事会的邀请,在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结束后,访问了印度尼西亚。我们访问了北苏门答腊、西爪哇、中爪哇、东爪哇和巴厘的工厂、农村、学校,游览了名胜古迹,欣赏了印度尼西亚民族传统的音乐、舞蹈艺术和绘画、雕刻艺术,同这些地区的工人、农民、学生、艺术家、新闻和文教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会见和接触。在此期间,我们还会晤了印度尼西亚的领导人第一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苏班德里约博士、统筹部长兼情报部长鲁斯兰·阿卜杜加尼博士以及各地的军政长官、民族阵线和各党派的负责人。我们受到这些负责人和各地人民友好的热情接待和热烈的欢迎。我们也向他们转达了中国人民对于印度尼西亚人民最亲切的问候和友好的祝愿,并对印度尼西亚人民为粉碎新殖民主义的产物“马来西亚”进行的斗争表示坚决的支持。 我们这次访问印度尼西亚,加强了中国人民同印度尼西亚人民,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新闻工作者之间的友好联系。访问结束后,中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代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同印度尼西亚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央理事会签署了联合声明。这个声明进一步加深了两国新闻工作者战斗的友谊,把两国新闻工作者团结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这一牢固的政治基础之上。联合声明指出,“双方一致认为他们的斗争的主要目的是粉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并用他们锐利的笔杆为粉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斗争服务”。“双方强烈谴责美国第七舰队在亚洲的活动,特别是美国政府把第七舰队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印度尼西亚洋(即印度洋)的决定。”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新闻工作者在过去几年中,有着友好的来往和密切的联系,双方经常有人访问彼此的国家,加强了了解,增进了友谊。但是,印度尼西亚过去从来没有邀请过外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到他们国家访问,我们是第一个被邀请访问印度尼西亚的外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这次访问所获得的印象是深刻的。 印度尼西亚是美丽富饶的国家,土地肥沃,海洋资源和地下矿藏非常丰富,人们称它为“赤道上的一条翡翠带”。但是,长期殖民统治的结果,印度尼西亚人民自己无法享用这些丰富的资源,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印度尼西亚独立以后,在建立自己的民族经济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一九五七年没收了荷兰殖民主义的企业成为国有化企业。我们在棉兰和任抹附近,参观了几个从荷兰接管过来的橡胶、棕榈和烟草加工厂,见到印度尼西亚的管理人员、工程师和青年技术人员,进行着卓有成效的管理和生产工作。印度尼西亚朋友告诉我们说,帝国主义曾扬言,离开了它们,工厂的生产就要停止。事实粉碎了帝国主义者的谰言。我们相信勤劳勇敢的印度尼西亚人民,在摆脱帝国主义控制以后,经过不懈的努力,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比西方国家好。 印度尼西亚人民是有着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光荣传统的英雄的人民,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的人民。我们访问过的许多城市和地区,都有过英勇反帝斗争的光辉的历史纪录。如:因英勇抗击英帝国主义侵略闻名于世的英雄城泗水,“八一七”革命发源地、一九四七年抗荷的临时首都日惹,万隆精神诞生地万隆,在独立前一直坚持反帝游击战争的巴厘岛和北苏门答腊马达山区。这些城市和地区的英勇斗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印度尼西亚虽然被殖民主义者统治了约三百五十年,但在这漫长的时期中,印度尼西亚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一九四五年印度尼西亚人民通过武装斗争赢得独立后,帝国主义者和殖民主义者不甘心它们在印度尼西亚的失败,它们仍在千方百计地企图侵犯印度尼西亚的独立,威胁印度尼西亚的安全,破坏印度尼西亚与坚持反帝斗争国家之间的友谊,妄想恢复它们的殖民统治。但是,印度尼西亚人民坚持团结、坚持斗争,粉碎了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一次又一次的侵略、干涉和颠复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胜利,并且解放了西伊里安,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独立。在日惹,当我们怀着敬意凭吊苏基曼将军烈士陵墓时,一位印度尼西亚朋友对我们说,“我们的独立不是帝国主义恩赐的,我们是抛头颅、流鲜血,对帝国主义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后得来的。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帝国主义的干涉侵略和颠复的阴谋诡计,都决不会吓倒我们,相反,我们要坚决抵抗到底”。他的豪言壮语始终縈绕在我们的耳际。 在美帝国主义的积极支持下,英帝国主义强行成立了所谓“马来西亚”,严重地威胁印度尼西亚的独立与安全;最近美帝国主义更决定扩大第七舰队的活动范围到印度尼西亚洋,直接威胁印度尼西亚的安全。这些事件激起了印度尼西亚人民强烈的愤怒和反对。我们在许多城市的街头巷尾都看到对抗“马来西亚”的标语,在报刊上看到印度尼西亚各界人士粉碎“马来西亚”、反对美国第七舰队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印度尼西亚洋的各种活动的报道和言论。雅加达、泗水……等许多城市都举行过群众示威游行,雅加达激愤的群众在美国大使馆门前示威,马路的墙壁上、电灯柱上、到处贴着“第七舰队别碰印度尼西亚”、“第七舰队从印度尼西亚洋滚出去”、“我们不怕第七舰队的恐吓”的醒目标语;示威群众激昂地唱起了《奋勇前进》的歌曲:“奋勇前进,保卫真理正义,奋勇前进,保卫我们的权利。一致向前进,赶走那侵略者。”不论在招待会上,或者在群众集会上,每当我们讲到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坚决支持印度尼西亚人民粉碎“马来西亚”和反对美国扩大第七舰队活动范围到印度尼西亚洋的斗争的时候,群众总是报以最热烈的掌声。有些人还高喊“说得对!”“粉碎马来西亚!”“来三个或四个美国第七舰队,也不会吓倒我们!”“一旦独立、永远独立”!“我们热爱和平,但更爱独立”,这就是英雄的、大无畏的印度尼西亚人民对帝国主义者和新、老殖民主义者最响亮的回答。 在访问期间,通过跟印度尼西亚新闻界同行和各界人士的广泛接触,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印度尼西亚人民对中国人民深厚的友谊,正在与日俱增。在爪哇和巴厘岛的许多地方,印度尼西亚的人民群众、青年学生,听到中国新闻工作者到来,都热情地欢迎我们。他们敲着锣鼓,奏着“甘美兰”音乐,跳着欢乐的舞蹈,唱着歌,献花环,送礼物,用接待亲人的仪式来迎接我们。在东爪哇的外南梦,从十几里地赶来的农民,冒着雨在我们的汽车经过的路旁等候了四个多小时,向我们赠送水果,表达兄弟的情谊。东爪哇的任抹县为欢迎我们访问,特地组织了以县长为首的欢迎委员会,街头上挂了欢迎标语,为我们专门举办了只有在重大节日才举行的赛牛、斗牛会和文艺晚会,县长的孩子还为我们表演了爪哇古典舞蹈,并且邀请我们列席县议会。我们要离开这个县时,县长亲自送到县城二十多公里以外的边境,在那里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实际上,印度尼西亚朋友是把我们当作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来接待的。我们的新闻界同行也不例外,在棉兰欢迎会上,同行们依照当地最隆重的传统习俗,给我们每个团员披上紫红色的“房洛斯”礼巾,表示最真挚的友情和祝福。在我们经过茉莉芬的路上,当地的印度尼西亚同行把我们的汽车“拦阻”,无论如何要我们停车相聚十分钟,结果留我们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饭后,才依依不舍地让我们走。印度尼西亚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卡里姆先生再三盛情挽留,要我们延长访问日期。这一切都使我们十分感动。 日惹印度尼西亚中国友好协会主席布尔波第宁洛教授对我们说,不久前日惹地区发现了纪元前的中国古代铜钱。在巴厘的一座大约建于公元一二○四年的克汉神庙里,我们见到壁上嵌着中国的瓷盘。在雅加达博物馆,我们也看到汉唐时代的陶器、明朝的金白瓷盘和从广东、福建输入的中国大瓮,这些都生动地说明了印度尼西亚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好邻居、好朋友,两国的深厚情谊是源远流长的,人民的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正像两位印度尼西亚高级官员在接见我们的时候说的:“我们两国都反对帝国主义、支持民族独立运动,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斗争任务把我们两国联系起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的领导人建立了中印(尼)友好桥梁,这个友好桥梁是任何力量都破坏不了的,我们的任务是加强这种友谊的桥梁,以利于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事业。”
10. 图片
第3版()专栏: 二月十六日,周恩来总理和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主席奈温将军在额不里海滩举行会谈。陈毅副总理也参加了会谈。图为会谈时情形。左第三人是奈温主席。 新华社记者 杜修贤摄(传真照片)
第 4 版
1. 阿拉伯国家舆论继续猛烈抨击美国总统谈话 阿拉伯人民坚决粉碎美国在中东的冒险 约翰逊难逃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失败命运
第4版()专栏: 阿拉伯国家舆论继续猛烈抨击美国总统谈话 阿拉伯人民坚决粉碎美国在中东的冒险 约翰逊难逃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失败命运 据新华社大马士革电 叙利亚报纸继续猛烈抨击美国总统约翰逊叫嚷支持以色列的谈话。 《革命报》十二日发表社论说,美国总统的谈话是对阿拉伯首脑会议和它的决议以及阿拉伯人民的挑衅。阿拉伯人民必须粉碎这种挑衅。 报纸说,美国对以色列的顽固支持说明美国还没有从在中东发生的事情中吸取教训。美国在这个地区的政策注定要失败,就像艾森豪威尔主义遭到的失败一样。 报纸说,美帝国主义者对阿拉伯世界的革命潮流熟视无睹。如果他们执意继续施展阴谋,他们就要遇到同过去历次阴谋一样的下场。阿拉伯人民则将在过去所取得的胜利的基础上赢得新的胜利。 十一日,这家报纸揭露约翰逊企图把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说成是纯粹的科学性行动。它说,美国已开始一项威胁中东和平的危险的冒险勾当。 《复兴报》十二日说,美英帝国主义者企图重新霸占他们在中东失去的阵地的阴谋,可能是要从把塞浦路斯变为威胁阿拉伯人民的军事基地和支持以色列改变约旦河河道开始。 报纸最后说,阿拉伯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力量必须团结一致,粉碎帝国主义的阴谋。 《复兴报》十日说,约翰逊的讲话充满了诡辩。报纸指出,约翰逊说:“河水不应当用来作为战争的泉源而只应当作为维护和平的力量。”这就意味着阿拉伯人应当在以色列掠夺他们的河水面前袖手旁观。 报纸说,美国总统把以色列的掠夺叫作“和平”的行动,而把阿拉伯人民维护他们的权利和民族独立说成是“战争”行动。美国总统不认为美国对古巴的干涉和威胁是侵略,而把维护阿拉伯的合法权利的行动说成是“对和平的威胁”。报纸说,这就是美帝国主义者的逻辑。 报纸还说,阿拉伯人民从一九四八年开始就知道,以色列所以能存在就是靠美帝国主义者的支持。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一贯支持以色列对阿拉伯人民进行侵略。 据新华社开罗十六日电 开罗报纸今天继续抨击美国总统约翰逊支持以色列反对阿拉伯人的谈话。 《消息报》发表一篇题为《约翰逊的和平》的文章说,“建立在侵略和蛮干、种族绝灭和干涉别国内政基础上的,就不是和平。” 在评论约翰逊谈论关于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时,报纸说:和平首先应当建立在深深尊重各国人民的自决权利、对自己的领土和财富的主权以及自由选择自己认为最适宜的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基础之上。这家报纸说,约翰逊所要的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和平是一种基于犹太复国主义继续对阿拉伯领土的侵略,使一百五十万巴勒斯坦难民无家可归的种族歧视的和平,“是巩固侵略基地的和平,是接受扩张主义计划的和平。总之,这不是和平,而是约翰逊希望于我们的投降。” 新华社巴格达电 伊拉克《国家报》最近就美国总统约翰逊关于支持以色列的演说发表评论说,美国总统所关心的只是美国的利益,——石油和在阿拉伯世界占领战略据点。 《国家报》要求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在美国压力面前采取坚定立场。 《共和国报》在评论约翰逊的这篇演说时说,毫无疑问,华盛顿选择了一条强硬路线,它决心以不负责任和草率的态度蔑视阿拉伯人民的愿望。它指出,阿拉伯人已经通过一个历史性决议,决定抗击站在以色列一边、唆使以色列侵略的任何国家。报纸最后说,谁也不能责怪我们采取任何自卫措施。 新华社十四日讯 的黎波里消息:利比亚政府十二日发表声明,指责美国总统约翰逊支持以色列的讲话是对阿拉伯人民和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决议的公开挑战。声明说,约翰逊的讲话是公然支持侵略者反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 利比亚《先驱报》要求阿拉伯国家警惕美国方面可能进行的武装干涉,特别是在约翰逊的讲话之后。
2. 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4版()专栏: 一个良好的开端 本报评论员 最近,在坦噶尼喀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举行了非洲统一组织部长理事会特别会议,讨论了有关东非目前的局势、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边境争端和肯尼亚和索马里的领土纠纷等三个问题。会议通过了一项建议,主张以非洲独立国家的军队来代替目前驻扎在坦噶尼喀的英国军队。会议还决议要求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立即停火,通过和平协商解决它们之间的争端;号召肯尼亚和索马里和平解决领土纠纷。非洲的独立国家排除外来的干涉,通过共同的协商努力来解决非洲的事务和非洲国家之间的分歧,这不仅有助于目前东非的局势的改善,而且对于促进非洲国家的团结反帝的斗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如周恩来总理最近在访问非洲结束时所指出的,整个非洲大陆现在存在着一片大好的革命形势。非洲各国人民正在为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帝国主义在非洲的阵地正在崩溃。但是帝国主义不甘心于自己在非洲遭到的失败。它们除了继续血腥镇压争取独立的非洲人民,或者企图采取新殖民主义的手法维持其殖民利益以外,还使用卑鄙的手段,在非洲国家内部和非洲国家之间挑拨离间,制造纠纷,以便他们乘机进行干涉,并且破坏非洲人民团结反帝的事业。 为了粉碎帝国主义这种恶毒的阴谋,非洲人民坚持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非洲内部的事务,反对帝国主义的插手干涉,坚持维护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通过和平协商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这是完全正确的。非洲统一组织部长理事会特别会议正是在这方面作出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对于非洲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干涉的斗争和加强非洲国家的团结,必将发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民衷心地祝贺非洲统一组织部长理事会特别会议所取得的成就。中国人民坚决支持非洲人民团结反帝的斗争。我们一向认为,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非洲的事务应该由非洲人民和非洲国家自己来解决。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以任何借口干涉非洲事务,都是不能容许的。在我国处理同非洲国家关系时一贯采取的五项立场中,包括支持非洲国家通过和平协商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主张非洲国家的主权应当得到一切其他国家的尊重,反对来自任何方面的侵犯和干涉。这同中国政府支持非洲国家团结反帝的立场是完全一致的。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这种光明磊落的态度,遭到帝国主义者们的嫉恨,这是毫不奇怪的。他们力图诬蔑中国,挑拨中国同非洲国家的关系。英国首相道格拉斯—霍姆最近多次攻击周恩来总理关于整个非洲大陆是一片大好的革命形势的谈话,说什么“想像不到比这更加居心不良的讲话了”。但是,道格拉斯—霍姆的这种诬蔑,绝对掩饰不了英帝国主义在非洲所进行的不光彩的阴谋活动,更加破坏不了中国同非洲国家的日益发展的友好合作关系。非洲的大好革命形势是活生生的客观存在。非洲统一组织部长理事会特别会议所取得的成就,就是这种革命形势的一个反映。帝国主义者要阻挠这种形势的继续发展,是枉费心机的。 非洲人民已经觉醒。由帝国主义者摆布非洲人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3. 塞浦路斯总统重申反对外来军事干涉 坚决同任何侵略威胁作斗争 在伦敦的塞浦路斯人集会示威抗议美国干涉
第4版()专栏: 塞浦路斯总统重申反对外来军事干涉 坚决同任何侵略威胁作斗争 在伦敦的塞浦路斯人集会示威抗议美国干涉 新华社十七日讯 华盛顿消息:为策划军事干涉塞浦路斯,八天来奔走于英国、塞浦路斯、土耳其和希腊首都的美国副国务卿鲍尔,昨天晚上从伦敦回到了华盛顿。他在机场上对记者发表简短谈话时,把在塞浦路斯“恢复法律和秩序”说成是美国的当务之急。 鲍尔在离伦敦前,同英国外交大臣巴特勒和英联邦关系大臣桑迪斯进行了频繁的会谈。昨天上午,他同巴特勒及英国内阁的其他成员一起,拟订了美国和英国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讨论塞浦路斯问题时所采取的共同策略。据报道,在这次会谈后,接近英国政府的人士说,英国把塞浦路斯问题提交安全理事会讨论,其目的在于争取联合国支持建立一支“国际维持和平部队”的美英计划。 鲍尔在离伦敦前说,塞浦路斯问题是美英两国政府“必须在最密切的合作之下处理的问题”。 他强调,美国政府“将竭力贡献我们的力量”。 来自尼科西亚的消息表明,塞浦路斯政府反对美国和英国阴谋使它们的军事干涉合法化。 塞浦路斯总统马卡里奥斯昨天晚上针对安全理事会即将讨论塞浦路斯局势一事发表广播演说,他说:“塞浦路斯受到了外来军事干涉和国内颠复活动的威胁。……但是,我们不会屈服于威胁、压力和讹诈。我们将勇敢而果断地同任何阴谋和侵略进行斗争。” 马卡里奥斯表示,塞浦路斯要求安全理事会“保障和保护这个受外界侵略威胁的岛屿的领土完整”。但是,他同时警告塞浦路斯人民不要幻想,不要认为单凭求助于安全理事会就能使塞浦路斯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塞浦路斯外交部长基普里亚努和众议院议长克莱里德斯在动身去纽约出席安全理事会会议之前,也对记者声明:塞浦路斯要求的是制止外来威胁。 据伦敦消息,英国国防部宣布,英国从今天开始,将从驻在巴尔福德基地的第三师抽调增援部队去塞浦路斯。此外,还要把警卫骑兵团的一个装甲连派去,以保证那里的英军有更大的机动性。 新华社伦敦十七日电 五百多名塞浦路斯人和英国人昨天在伦敦塞浦路斯兄弟俱乐部外面集会,列队前往海德公园,抗议美国控制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干涉塞浦路斯。 游行者沿途高呼“不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队伍前面的横幅标语上写着:“在英国的一万名塞浦路斯人准备为塞浦路斯的独立而战斗!”许多标语牌上写着:“不要外国干涉塞浦路斯事务!”“不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队!”一些标语牌还表示反对塞浦路斯分治和要求结束在塞浦路斯的流血。 示威者在海德公园举行集会后,派了三个代表团分别前往唐宁街十号(英国首相官邸)以及土耳其和希腊驻伦敦的大使馆。 他们在给英国首相道格拉斯—霍姆的信件中要求必须维护“塞浦路斯这个独立自主的国家的完整”。
4. 刚果人民武装斗争扩大到开赛省 西方报刊承认爱国武装纪律严明受到广大人民支持
第4版()专栏: 刚果人民武装斗争扩大到开赛省 西方报刊承认爱国武装纪律严明受到广大人民支持 据新华社十七日讯 利奥波德维尔消息:刚果人民爱国武装斗争已经从西南部利奥波德维尔省的克韦卢地区扩大到了开赛省的弗朗基港地区。 据报道,刚果武装爱国者已经在弗朗基港附近切断了从加丹加省首府伊利沙伯维尔通到弗朗基港的铁路。这条铁路是刚果的一条重要铁路,加丹加省所产矿砂的百分之四十都是通过这条铁路运往出口市场的。 消息说,用弓箭、长矛、弯刀和土枪等武装起来的刚果爱国者非常活跃,他们设法夺取阿杜拉集团军队的枪支来武装自己,目前已能在较大的城市中攻击阿杜拉政府的军队。 西方报刊承认,刚果爱国武装的组织程度很高,纪律严明。爱国武装恪守颁发的“游击队守则”中的“八项纪律”,例如不取群众一针一线等等,因此受到当地五十万巴邦达族和巴庞德族人民的支持。许多农民纷纷拿起武器参加了游击队。消息说,爱国武装队伍已扩大到了近一万人。 《纽约先驱论坛报》在十四日惶惶不安地写道,刚果游击队从广大的西南部开始扩展到北部,在“刚果中部烧出一条路”,使“西方人士感到不安”。它认为,刚果“游击队活动之所以危险就在于它在顺利地扩大,此外,便是革命有一个适应当地条件的明确的领导计划”。
5. 日本公众支持日中复交呼吁书 不能让日本同美国一起陷于孤立
第4版()专栏: 日本公众支持日中复交呼吁书 不能让日本同美国一起陷于孤立 新华社十七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公众表示支持社会著名人士在十三日联合发表的关于要求恢复日中邦交的呼吁书。据《赤旗报》今天报道,京都府知事蜷川虎三、作家野上弼生子、《读卖新闻》编辑高木健夫和小樽市市长安达与五郎热烈支持这个声明。 蜷川说,同中国有着牢固的联系的日本能够比任何国家更早地同中国恢复邦交。日本所以没有这样做是因为日本政府正在奉行屈从美国的政策。他指出,如果日本继续奉行现行的对华政策,它不久就会发现自己同美国一起在世界其余地区陷于完全孤立。我们必须为同中国恢复邦交而坚决斗争,不要被“两个中国”的阴谋所欺骗。 高木说:这个呼吁书说出了早就应该说的话。我们有责任使这个呼吁书成为展开要求同中国恢复正常外交关系的强大运动的真正有效的武器,掀起日本人民舆论要求同中国恢复邦交的高潮。 野上弼生子指出,戴高乐做了一切国家应当做的事。她说,“非常奇怪的是,日本政府拿不定主意去做应该做的事。” 安达与五郎强调说,日本是中国的邻国,本该同中国建立友好关系。他说,从法律上来说,两国之间的战争状态仍然存在。这种不正常的情况应当及早消除。
6. 约翰逊咨文承认美国广大穷人得不到医药照顾 美国保健事业不保穷人 美《商业周刊》说美国黑人失业工人小农和老人都很贫穷
第4版()专栏: 约翰逊咨文承认美国广大穷人得不到医药照顾 美国保健事业不保穷人 美《商业周刊》说美国黑人失业工人小农和老人都很贫穷 新华社十二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总统约翰逊在十日向美国国会发表的一篇关于保健问题的咨文中承认,美国广大贫苦群众得不到适当的医药照顾。 约翰逊说:“在美国,健康情况不好同贫穷之间的联系是太明显了”,“太多的美国人仍然由于收入低微而享受不到适当的保健服务”。他指出,在美国,医疗费用越来越昂贵。目前,每天的住院费用平均高达三十七美元,为一九四六年的四倍。 咨文说,在不适宜于服兵役的青年人当中,一半人是由于身体条件不合格,而其中的大部分是穷人家庭出身的。 对于贫病交加的老年人来说,医疗费用昂贵的问题特别严重。咨文说,美国现在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由于治病而不得不申请救济,略有积蓄的人也会由于一场重病而变得一贫如洗。咨文说:“对这些人来说,老年是一条可怕的黑暗的走廊”。 咨文谈到的美国公共卫生事业中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是,“太多的医院设备陈旧而且低劣”,许多医院“已经越来越过时而且缺乏效率”。咨文说,据最近的一次调查,要更新所有已经过时的医疗设备需要三十六亿美元,这个数目比美国每年用于建造全部保健设施的经费高出两倍还多。 咨文还谈到了美国医疗人员短缺的情况。咨文说:“一九五○年以来,我们的人口已经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七……但是,今天在公共卫生方面的医生却比一九五○年时还少”,“这种缺乏(医生)的情况已经在很多地方削弱了保健措施”。 约翰逊在咨文里提出了一些“改进”美国保健事业的建议,但是他不得不承认:上述这些问题已经“深深地植根在美国的生活当中”,“这些问题将不会在一九六四年或者未来的一个长时期内充分得到解决”。 据新华社十二日讯 美国杂志《商业周刊》援引美国政府大大缩减了的估计数字说,有三千三百万到三千五百万美国人仍然是贫穷的。 二月一日出版的《商业周刊》说,被政府当作穷人的标准是:四口之家每年收入不满三千美元,单身汉每年收入为一千五百美元。 在美国,以前一般认为穷人的标准是,收入为四千美元的家庭和收入为二千美元的个人。 这家杂志说,美国大多数的穷人是黑人、失业工人、小农、老人和失去父亲的家庭成员。 杂志承认,几乎有一半的黑人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黑人农民是穷人。“黑人贫穷的基本原因是在教育、工作和医疗方面的歧视。” 《商业周刊》说,美国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常常没有应用到工资最低的工人的身上”。 《商业周刊》说,最低工资法也不适用于分成佃农、佃农和不受“社会保险”法保护的不定居工人。现在每年总共三十亿美元的政府农业津贴主要帮助高度资本化的大农场主。《商业周刊》说,贫困“袭击着百分之四十三在农场谋生的人……最严重的问题在南部和大湖以西的地区。” 这家周刊接着说,在丈夫已经过了六十五岁的六百八十万个家庭中,约有百分之四十七的人是穷人。此外,有四百二十万老人靠每年不满一千五百美元的收入生活,这个数字低于甚至是官方的个人的贫穷标准。 “在失去父亲的四百七十万户人家中,几乎有一半(百分之四十八)是贫穷的。” 这家杂志说:今天许多穷人掉进了贫穷的恶性循环中。许多穷人的父母也是穷人,也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同总人口比较,穷人在患身心疾病、受教育差、缺乏就业技能等方面占很大比例。(附图片) 美国失业工人杰逊·柯姆斯在大声控诉:“哪儿我也找不到工作了,我家里有四个孩子要养活!” (新华社发)
7. 时代潮流使美国连连丢失地盘 美报刊承认美国战后花了近八千亿美元也不能称霸世界
第4版()专栏: 时代潮流使美国连连丢失地盘 美报刊承认美国战后花了近八千亿美元也不能称霸世界 据新华社十七日讯 纽约消息:二月十日一期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说:“对美国来说,这样的整个时代看来正在结束,在这个时代里,美国设法用金钱和强大的防务来获得世界领导地位。” 这家杂志说:“在战后年代里,(美国把)一千零八十亿美元用于对外援助;六千八百四十亿用于防务。然而,美国发现,它自己在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几乎都遭到了麻烦,而且麻烦有越来越多之势。” 据新华社十七日讯 《华盛顿明星晚报》二月七日刊载了威尔逊写的一篇文章,慨叹世界局势的发展趋势不利于美国。文章说:“美国官员和公众已经如此习惯于危机以致他们难以认识到目前世界局势的基本不利趋势,但是,有迹象表明,在约翰逊政府内外,人们对目前的趋势持严重的看法。” 文章说:不利的局势发展使美国的政策在至少十二个国家“黯然失色”。“人们很难想起有过这么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在如此多的地区里(美国)感受到如此多的压力,而美国作出适当反应的可能性是如此小。” “许多美国人的生命、成亿的美元和美国的军事天才都没有使越南问题更加接近可预见的解决。” 文章说:“在东南亚,从越南、柬埔寨直到印度尼西亚、缅甸和老挝,西方的地位在迅速恶化。” 文章还对非洲桑给巴尔、加纳、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等国的形势表示担心。 关于拉丁美洲,文章承认,继古巴之后,“巴拿马现在又同美国破裂了”,并且说,在玻利维亚,委内瑞拉,英属圭亚那和巴西,“麻烦事件越来越多了”。 文章苦恼地说:“我们不知道如何对付民族主义的高涨的潮流,不管这种民族主义是法国的、古巴的还是巴拿马的。” “民主党政府上台时提出的保证是,它将‘恢复’美国‘失去’的威信和影响。它还没有办到这一点。自从一九六○年以来,从古巴到桑给巴尔我们一直在失去地盘。”
8. 约翰逊的牛皮
第4版()专栏:短评 约翰逊的牛皮 约翰逊在十一日的讲话,承认美国“处于令人失望的时期”,“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是我们说了就算数的”。但他又大吹牛皮,说什么美国“在全世界各地是非常为人热爱的”,非常“受到尊敬”。他说了不少在各地碰壁的头痛问题,而证明受到“热爱”和“尊敬”的,则只举了他在罗马有人对他说“谢谢美国人”的唯一例子。 但是,究竟是罗马的什么人这样感恩戴德,约翰逊没有说出来。这正像用十个指头按着十个跳蚤的人,夸说他捉到了一个跳蚤一样。 当然,吹牛拍马、“谢谢美国人”的人,不仅在罗马可以找到一些,在所有靠美国刺刀和金元过活的地方,也都可以找到。在这一点上,约翰逊倒是可以说了算数的。可是,约翰逊列举的不妙事件,却不能说了不算。这些事件一点也不能说明他过的日子没有肯尼迪那么“黯淡”。例如巴拿马的“争端”,在关塔那摩基地被切断供水,在东南亚受到“包围”,在国内也“使人烦恼”,美国“花了一千亿美元”进行“援”外,众叛亲离更为严重……登台不到三个月,约翰逊的处境,岂不是比肯尼迪更糟么?! 这又像伊索寓言中的蹩脚的竞技者那样,夸说他在别的什么地方得了锦标,可是,无论是在亚非拉地区,或是在西欧,到处的人们都会质问约翰逊:你在这里试得怎么样?
9. 痼疾难治
第4版()专栏: 痼疾难治 张振亚 严重的、长期的农业危机,四十年来一直是美国的一个头痛问题,这是美国历届政府所无法否认的。美国总统约翰逊在他最近发表的农业咨文中,也承认美国的“农业问题是根深蒂固的”,广大农村和许多小城镇都处于“经济困难”的状况。他谈到如下两个方面: 一、美国广大农民的贫穷化。他说:“农民处于成本(高)和价格(低)的残酷夹攻中”,“平均每个农业家庭的收入仍然只有平均每个非农业家庭的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五”,美国“贫困的人几乎一半生活在农业地区”。 二、美国农产品的“过剩”仍然严重。他提到美国政府的“商品信贷公司持有的棉花存货正在增加”,小麦、乳产品和土豆也是“需要立即注意的”“过剩”商品。 另一方面,约翰逊仍然力图掩饰美国日益严重的农业危机,说什么美国政府过去几年里在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剩余”农产品、减少政府成本三个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事实上,美国的农业危机,远比约翰逊所说的要严重得多。美国农民的净收入一九六三年比一九六二年下降了百分之三;五年来有一百三十万个家庭农场宣告破产,大批农业人口流入城市,增加了失业大军的阵容;美国政府手中积存的“过剩”农产品总值仍保持在近九十亿美元的水平……所有这些事实,都是约翰逊所避而不谈的。不仅如此,这位美国总统还故作轻松地说什么美国的农业危机是“由于物品富足而不是稀少”所造成的。但是,谁都知道,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危机从来就是产生自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产品“过剩”。美国农产品的“过剩”,并不表明美国全体人民都已经丰衣足食而还有剩余。譬如说,一九六一年美国国内牛奶产量比前一年增加了三十亿磅,而国内消费量却下降了二十亿磅。肯尼迪政府曾公开承认,有好几千万美国人每天是饿着肚皮上床的。这样的“富足”有什么可以吹牛的呢? 不管怎么样,约翰逊还是不得不承认了美国农业问题严重的冷酷现实。不过,他保证有办法在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剩余”农产品和减少美国政府开支这三个方面做出成绩来。 约翰逊究竟有什么法宝可以完成这三个艰难的任务呢? 减少美国政府在农业方面的开支,这倒是并不困难的。约翰逊在他提出的新预算中就已把美国农业经费从去年的六十一亿美元减到四十九亿美元,一下子就砍掉了十二亿美元。但是,美国政府过去这些年来所以要维持庞大的农业经费,主要是由于每年用于收购、处理“剩余”农产品的钱越来越多。在目前的农业经费中,就有约百分之七十五是用于这方面的。因此,约翰逊要大规模削减农业经费,就非从减少收购和处理“剩余”农产品的经费方面入手不可。而他的办法也正是要把美国政府对小麦的支持价格,从每蒲式耳(约三十六公升)两美元压低到每蒲式耳一美元二角五分;同时把美国的棉花和乳制品的价格也予以压低。约翰逊这样做的直接结果,乃是使农产品跌价,从而只能使农民的收入更进一步减少,那末他又怎能实现所谓“增加农民收入”呢? 约翰逊提出要农民永久性地缩小耕地面积来解决美国农产品的“过剩”问题。但是,这也不是什么新创造,而是美国上两届政府都实行过、而且遭到失败的办法。从一九六○年以来,美国政府为鼓励农民把土地空闲起来,存入政府的“土地银行”,每年都曾用掉几亿美元,而所收到的效果却是微不足道(全国只减少了耕地面积百分之五)。农民在缩小了的土地上多施肥料,精耕细作,结果总产量不但未减少,反而增加。肯尼迪政府去年采用了既要缩小耕地面积,又要控制产量的“强硬路线”,并要农民作出选择:或者享受政府较高的支持价格(每蒲式耳小麦两美元),接受政府的生产控制;或者不接受政府控制,让小麦在自由市场的价格下跌到每蒲式耳一美元以下。但是,农民投票结果,宁愿选择后一条道路,结果是美国耕地面积于去年又大为增加。肯尼迪对农业的“强硬路线”终告失败。现在,约翰逊又提出要“缩减耕地面积”,而且还嫌他的前任在这类计划上花的“代价太大”。如果前两届美国政府付出了巨大代价尚且失败,约翰逊政府空口要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又怎样能行得通呢? 退一万步说,即令他真有什么法术可以迫使农民削减耕地面积,从而减低农业生产,减少“剩余”农产品,那结果还不是要减少农民收入吗?这同他吹嘘增加农民收入的保证岂不又是完全矛盾的吗? 约翰逊还把解决美国农业危机的希望寄托在加紧推行所谓“粮食用于和平”计划上面,企图为美国“剩余”农产品寻找“一个有益的出路,同时为未来的产品打开新的商业市场。”但是这个实质上是向其他国家倾销美国廉价农产品的计划,已遭到越来越多国家,特别是像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农产品出口国的反对。同时,向国外倾销粮食,也还是要美国政府拿出钱来先进行收购并实行出口津贴才能办得到,而约翰逊政府今年用在“粮食用于和平”计划方面的钱却由于财政拮据,已由去年的二十四亿美元减少到十九亿美元。看来,约翰逊在这方面也难找到什么方便的出路。 由此可见,约翰逊所开的不过是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因此,尽管他装出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纽约时报》记者威廉·布兰尔一月十三日已发出预告说,今年美国农民收入可能下降百分之六。他还不安地指出,这种下降会“引起新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农业界的领袖相信,农业部长弗里曼正是在‘一堆鸡蛋’上行走。” 美国的农业危机是痼疾难治,不管约翰逊政府怎样大吹大擂他的“家传秘方”(约翰逊是个大农场主),事实必将证明他卖的不过是江湖假药罢了。
第 5 版
1. “自由的人民国家”是机会主义的口号
第5版()专栏: “自由的人民国家”是机会主义的口号 扈颖航 “自由的人民国家”是德国工人运动中机会主义鼻祖拉萨尔提出的纲领性要求,也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彻底粉碎了的一个反动政治口号。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随着德国的统一和工人运动的新高涨,德国无产阶级日益深感组织分裂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提出了德国工人运动的两派——爱森纳赫派与拉萨尔派实行统一的迫切要求。当时,德国党(爱森纳赫派)的领导者由于急于求得暂时的成功,拒绝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一再提出的决不应“拿原则来讲交易”的警告,一味热中于无原则的“合并事业”。为了迎合、迁就机会主义的拉萨尔派,爱森纳赫派竟不惜牺牲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与之共同拟订了一个充满拉萨尔信条的党纲草案,并且没作多大修改,就在一八七五年五月于哥达召开的两党合并大会上通过了。直到哥达大会前夕才看到纲领草案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完全为这个彻头彻尾的机会主义纲领所激怒了。他们立即提出抗议,并声明自己与“纲领”毫不相干。为了彻底清算拉萨尔主义观点,帮助德国党纠正错误和制订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纲领,马克思于一八七五年四至五月写了《对于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即《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和恩格斯于哥达大会前后写了一系列的通信,对“纲领”作了深刻、严厉的批判。他们明确指出,“哥达纲领”浸透了拉萨尔主义的反动精神,而且“即使没有把拉萨尔信条奉为神圣这点,也是完全要不得的”,其错误的严重程度已经达到了“差不多每个字都值得批评”的可悲地步。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面批判拉萨尔主义的斗争中,由于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的精华所在,是关系到国际工人运动方向和无产阶级解放道路的根本问题,所以,揭露拉萨尔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自由的人民国家”的反动实质,就不能不在《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拉萨尔认为,德国无产阶级应该争取“国家帮助”建立合作社(剽窃法国天主教社会主义领袖毕舍的主张)和普选权(照抄英国宪章派的要求),以便建立一个“自由的人民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哥达纲领”的有关条款,就是拉萨尔的“自由的人民国家”的简单再版,它写道:“德国工人党从这些原则出发,力求用一切合法手段来争取自由的国家和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拉萨尔的“自由的人民国家”的同时,深刻地阐明了关于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和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一种社会思想,当产生它的基本社会条件还存在的时候,必然会这样地或那样地一再表现出来。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哥达纲领”的四十二年后(一九一七年),列宁在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斗争中曾经指出,在对待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上步拉萨尔后尘的“考茨基,实际上还是顽固地犯恩格斯警告过的那些错误”。目前,贴着“拉萨尔主义”、“考茨基主义”之类标签的资产阶级思潮虽然早已破产,但在资本帝国主义仍然存在的今天,重温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哥达纲领”的批判,还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的。 一 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总是有意无意地抹煞阶级与阶级斗争存在的事实,歪曲国家的本质,把资产阶级国家说成是“超阶级”的、为“全民”服务的“公正”机构。 拉萨尔的“自由的人民国家”口号,就是他的黑格尔式的资产阶级国家观念的产物。斐迪南·拉萨尔是德国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信徒,在国家问题上尤为忠实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衣钵。他像黑格尔一样,把国家看成了“绝对观念”的体现,“超阶级”的“伟大机构”。拉萨尔认为,国家是“教育人类并使人类自由发展的手段”,“国家的目的就是使人类的本性获得不断发展和完善化”,借以逐步“实现人类的文明”。(拉萨尔:《工人纲领》。《拉萨尔讲演和著作集》一九二六年德文版)因此,拉萨尔主义断言,国家具有自己“精神的道德的和自由的基础”,有着脱离社会基础而存在的独立本质,是与人们经济利害无关的“超阶级”的“永恒的”组织,代表“全民”利益的“自由的”和“人民的”机关。基于这种观点,拉萨尔主义无视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统治的事实,认为通过普选权等合法手段稍加改革的、甚至就是俾斯麦制度的德国,能够对工人问题进行“直接的社会主义干预”,即由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德国政府出钱帮助工人建立合作社,以便使工人“从国家贷款获得了资本,才能与资本家进行自由的、力量相匹敌的竞争”(拉萨尔:《公开信》。同上书),从而使无产阶级获得阶级“解放”。拉萨尔为了乞求普鲁士皇家的这种“国家帮助”,于一八六三年五月至一八六四年四月先后与俾斯麦作过六次密谈并订有协议,保证竭尽全力支持“铁血宰相”的对内对外政策,赞助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自上而下的统一德国,拥护德国侵占丹麦领土、主张吞并波兰,公然背叛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与此相反,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并不是永世长存的现象,而是一个历史范畴,即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私有制和阶级出现后的产物。随着原始氏族公社的解体和私有制代替公有制,人类社会开始分裂为阶级,出现了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和奴隶本身,对奴隶实行残暴的剥削与压迫。奴隶为了改变其奴役地位,竭力反抗奴隶主的统治,致使社会陷于不可解决的矛盾之中。奴隶主的经济势力是奴隶主统治的基础,但是,由于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和不可调和,仅仅凭依经济力量和传统习惯都不足以维持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为了有效地镇压奴隶的反抗,以便维护其私有制,巩固其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因而作为强迫阶级服从的特殊的暴力机关——国家便应运产生了。两河流域阶级社会第一部最完备的成文法——汉谟拉比法典,就十分露骨地表明了奴隶主国家的阶级本质。法典规定,奴隶连同生产资料均属于奴隶主私有,杀死奴隶不是是否犯罪的问题,只有是否造成奴隶主财产损失的问题。“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①。 国家是阶级统治工具的这一实质,不仅奴隶制国家是如此,封建制国家是如此,资产阶级国家也是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法国资产阶级国家产生、发展历史的研究,证明了资产阶级国家就是为了镇压自己的阶级敌人,特别是为了镇压无产阶级而不断强化与完备起来的。在封建社会末期,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逐渐打破了封建割据,发展了国家的中央集权制,并在此基础上爆发了法国一七八九年大革命。为了镇压王朝势力和工农群众的革命要求,资产阶级国家产生了、成长了。雅可宾专政失败后,适应大资产阶级的需要建立了拿破仑军事独裁制度,相当完备地建成了拥有庞大军事官僚机构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后,随着无产阶级形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为了加强镇压已经觉醒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资产阶级迅速地强化了国家机器。在一八四八年——一八五一年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不断强化和完备起来的法国资产阶级国家,当波拿巴政变后,已经是“像密网一样缠住法国社会的躯体并堵塞其一切生命毛孔的可怕的寄生虫了”。这种资产阶级国家虽然在国体上和政体上都同奴隶制、封建制国家有所不同,但其本质却是一样,它们都无非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 至于说到拉萨尔主义所匍匐跪拜的德国,当然更不例外,它不过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进行反动统治的工具。在德国统一前,资产阶级与容克地主之间存在有一定的矛盾。随着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二者争夺国家领导权的斗争尖锐化起来,这种斗争突出地表现在所谓“宪法纠纷”的问题上面。在斗争中,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都对无产阶级故做姿态,企图利用无产阶级为自己效劳,以便他们火中取栗。但二者都不可能而且都根本也不准备满足无产阶级的要求,更不可能彻底解放无产阶级。德国统一后,国家领导权已经完全落入容克地主手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卑怯和它对无产阶级的无比恐惧,由于德国统一的局面使之获得了发财致富的良机,因而资产阶级心甘情愿地托庇于容克地主,建成了容克地主与资产阶级联盟的国家。这个国家不仅不能帮助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相反,恰恰是为了残酷地剥削与压迫无产阶级才存在和发展起来的阶级统治工具。 马克思主义根据历史上各种类型国家的如实考察,以及对国家的作用、本质的科学分析,明确指出,国家在表面上似乎是凌驾于社会之上,但在实际上只不过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阶级压迫工具。在阶级社会里,从根本上讲来,被统治阶级是没有自由可言的。通常所说的国家的自由与否,只不过表明不同形式的国家对被统治阶级专横到何种程度罢了。愈是可以自由地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国家,当然是愈加专横的国家。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所谓“自由的国家”,“按这几个字的文法意思讲来,自由国家就是可以自由地对待自己公民的国家,即具有专横政府的国家”。 既然国家产生于并服务于一定阶级社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利益,既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无庸赘言,它就不可能是脱离一定经济基础而独立存在的组织,不可能是“超阶级”的 “伟大机构”和“全民”利益的体现者。马克思在嘲笑拉萨尔主义时说得好:“无论你千百次地把‘人民’与‘国家’这两个名词联系起来,也是丝毫不会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的。” 列宁在论述国家的本质时捍卫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上述观点,他说:“任何国家都不是自由的,都不是人民的。”②并且列宁指出,如何认识国家与自由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与机会主义的原则分歧之一。 事情是清楚明白的,国家既然是为了维持阶级统治而存在的暴力镇压机关,因而必须取消关于国家的一切空谈。问题只能提出:是哪个阶级的国家?在现代社会里又只能具体地提出:是资产阶级国家还是无产阶级国家?只有头脑中塞满了“对于国家忠顺信仰”的资产阶级国家观念的人,才能大喊大叫地要建立什么“自由的人民国家”。 二 正如马克思所强烈指责的那样,浸透了拉萨尔主义的“哥达纲领”,在未来的国家制度问题上,完全没有提到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 在此以前,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复强调,并为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所证实了的无产阶级革命中的根本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人类社会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尤其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等早期著作中,特别是在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中,曾经明确地提出了把无产阶级“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之后,根据欧洲一八四八年革命经验,他们进一步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科学概念,并得出了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极重要结论,强调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乃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必由之路。一八七一年巴黎公社第一次用事实清楚表明了,无产阶级专政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成败具有何等重要意义。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教训及同巴枯宁主义斗争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及时肯定了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又一再论证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 当时,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已经广泛传播,已经日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已经深深地铭刻于先进工人的肺腑之中。拉萨尔主义和“哥达纲领”之所以完全没有提到无产阶级专政,只是因为它们反对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主张建立“自由的人民国家”。 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自己的一贯主张,在批判“自由的人民国家”谬论时论证说,无产阶级需要的国家只是镇压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专政,决不能是给“全民”以自由的“自由的人民国家”。恩格斯说:“当无产阶级还需要国家时,那就不是为着自由,而是为着镇压自己的敌人,而一到有可能来谈自由时,国家就不成其为国家了”。他斥责所谓“自由的人民国家”对于革命的无产阶级纯粹是一种“无稽之谈”,并指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之所以绝对必要,是因为资产阶级由于失去政权其反抗将疯狂百倍,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革命专政以镇压资产阶级。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恩格斯总结道:“要是巴黎公社不曾凭借武装人民的权威来反对资产阶级,那它能支持到一天以上么?反过来说,我们不是有理由因为公社把这个权威运用得太少而加以责备么?”③不仅如此,即使无产阶级统治已经巩固地确立起来之后,为了镇压资产阶级复辟活动,维持无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专政仍然是十分必要的。马克思从政权还只限巴黎一地而且只存在七十二天的公社革命中,就天才地预示:“一旦公社的组织在全国范围内牢固地建立起来之后,它还可能遇到奴隶主们的一些分散零星的暴动这类灾难。”④对付这种“灾难”也非有强有力的无产阶级专政不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列宁在论到无产阶级专政必要性的问题时继续发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种思想,他斩钉截铁地宣称: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必须经过无产阶级专政,决不能走别的路,因为再没有其他人也没有其他道路能够粉碎剥削者资本家的反抗。”⑤ 所谓无产阶级专政,其必要标志和必要条件就是用暴力镇压剥削阶级,这样当然也就消灭了剥削阶级的自由和民主。尽管这种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同绝大多数居民享有广泛的民主并行不悖,但无论如何它决不是“全民”的自由,因而也决不是“自由的人民国家”。 反对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拉萨尔的“自由的人民国家”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货色呢? 根据拉萨尔主义观点,“哥达纲领”提出了“普选权、直接立法权、人民权利、人民军等等”的政治要求。据说,实现了普选权这类政治要求,“自由的人民国家”这个“理想王国”就会降临到人间了。 马克思在批判“哥达纲领”时指出,“纲领”所提出的上述政治要求,只有在承认所谓人民主权的国家,即只在民主共和制的国家才是适当的和有意义的。可是,一八七一年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并不是民主共和国,乃是披着国会制外衣的军事专政国家。所以,对于德国党来说,它所面临的根本任务是实行民主革命,消灭军事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拉萨尔主义不敢提出民主革命任务,却自欺欺人地提出争取实现普选权之类的政治要求,要在容克地主资产阶级统治下和平地进入“社会主义”。拉萨尔不顾英国与德国的不同条件,根本不懂得普选权在英德两国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机械地照抄英国宪章派的口号把它强塞给德国工人运动。拉萨尔一直主张,通过“和平的”合法手段,争取“在德国立法会议中有自己的代表”,实现普选权,就可以解决所有社会问题(拉萨尔:《公开信》)。马克思在过去就曾就法国第二帝国在普选权问题上的教训批判过拉萨尔的“国会迷”观点。他指出,由于德国没有最基本的民主自由,没有无产阶级的独立组织,因而普选权就会同法国一样,不仅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武器,反会被反动派利用作为愚弄无产阶级的陷阱。马克思批评说,“拉萨尔从一八五二年的法国宪法中借用了‘由全民投票选举’,这是大大的失策。”⑥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利用普选权争取民主权利以便进一步开展革命斗争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凭借这种“合法手段”,绝不可能超越出资本主义统治的范围、绝不可能根本改变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因为,“在现今国家中,普选制是不能而且始终不会给出更多的东西的”⑦。马克思在评论拉萨尔的这种主张时辛辣地讽刺说:“他以‘耍把戏似的轻易的方式’(一字不差)解决劳动工资和资本间的问题。就是工人们必须作普选权的煽动,于是选出像他那样的人,‘用科学的灿烂的武器’武装着,送入代表院。他们然后组织工人的工厂,由国家投资,而此等机构将逐渐广布全国。这的确是意外新鲜的!”⑧在德国军事专制制度下,抛开民主革命任务,通过争取普选权的和平乞求方法解决社会问题,这种在俾斯麦时代由于君主恩赐而落下来的“金苹果”,只能是拉萨尔心目中的“社会君主国”,即实行某些改革就承认“国王为社会统治的天然工具”的“社会君主专制”(拉萨尔一八六三年六月八日致俾斯麦的信)。但是这样的“自由的人民国家”,只不过是德意志帝国的别名。这样,拉萨尔主义不仅使得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专政安然无恙,而且还为它涂上了一层蛊惑人心的保护色。 马克思在批判“哥达纲领”时进一步指出,“纲领”提出的上述庸俗民主派的要求,在美国、瑞士等民主共和国已经“实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表现出多少完备的民主制,就是民主共和国。但是,这种使庸俗民主派视为尘世天堂的民主共和国,也并不是什么“自由的人民国家”。在现代各种不同的文明国度中,尽管其政权形式如何纷繁复杂,但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专政、包括民主共和国在内的一切资产阶级国家,“它的直接任务、它的唯一的存在意义就是镇压人民。这是阶级统治的恐怖主义”⑨。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在民主共和国也同在君主国一样,不差分毫。历史表明,法国资产阶级一八四八年镇压工人的六月起义和一八七一年血洗巴黎公社,恰恰都是在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被推翻后的共和国内发生的。被资产阶级吹嘘为“全民”民主的资产阶级民主,不过只是“要每三年或六年一次解决统治阶级中哪一个人应该在国会里代表人民和镇压人民”罢了⑩。所以,马克思断言:“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最后的国家形式里面,阶级斗争要彻底以武力解决”。在民主共和国里,不仅存在阶级斗争,而且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在阐述资产阶级民主制时进一步指出,“民主制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因此,它同任何国家一样,也对人们使用有组织有系统的强力”?。而且“民主愈发达,在发生危及资产阶级的任何深刻的政治分歧时,摧残或内战也就愈容易发生”。?列宁认为这种现象乃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规律。所以,把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说成是“自由的人民国家”,无非是掩饰资产阶级专政的拙劣骗术。 到此,骗局被揭开了。原来,拉萨尔用以招摇撞骗的“自由的人民国家”不是别的,就是资产阶级专政,而在当时的德国还只是容克地主与大资产阶级专政。可见“自由的人民国家”,只不过是一种反对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主张罢了。 三 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无可辩驳地论证了: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之后,无产阶级所需要建立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但是,已经建立起的无产阶级专政,是否只在短时期内才有存在意义呢?是否有必要随着所谓民主的不断扩大发展成为“自由的人民国家”以到达共产主义呢?马克思明确地给了否定的回答。 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在垄断前资本主义时期,他们没有对未来共产主义国家制度的各种细节作详尽的描述。但是,他们根据自己对无产阶级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历史使命的分析,根据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和关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利益根本对立的实际材料,十分肯定地得出结论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横着一个从前者进到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合的也有一个政治过渡时期,而这个时期的国家则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马克思关于“过渡时期”及其国家制度的思想,早在一八五○年写成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一八五二年致卫登麦尔的通信中,一八七一年写的《法兰西内战》一书中,一八七三年写的关于《〈国家与无政府状态〉(巴枯宁著)一书的笔记》中,都已有所论述,而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就明确地提出了从资本主义进入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科学概念,并阐明了“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在于埋葬资本主义,消灭阶级,建成共产主义。而阶级消灭,只有在生产力极大发展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消失了、劳动“成为乐生的第一需要”之后,即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之后才能实现。因此,在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实现之前,由于要彻底根除产生阶级的经济基础、阶级社会的一切社会关系和思想观念,即把“环境和人”按共产主义要求根本改造过来,它必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必然需要包括一个整个历史时期的过渡时期。而在整个过渡时期内,由于资产阶级、剥削者的复辟活动和疯狂反抗,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及旧的思想习惯的顽强抵制,不能不充满极其尖锐极其复杂的阶级斗争,为了把阶级斗争进行到底,就不能不始终一贯地坚持革命的无产阶级专政。正如马克思所指明的:“这个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停顿革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阶级专政,作为必经的过渡阶段,以求达到根本消灭阶级差别,消灭这些差别所自出的一切生产关系,消灭一切适应于这些生产关系的社会关系,变革一切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观念。”?只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一直到完全的共产主义,才能保证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的社会”。 列宁在论到过渡时期的国家制度时,援引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上述著名论断,紧接着又写道:“直到现在,这个真理对社会主义者说来,还是无可争辩的,这个真理承认,国家将一直生存到胜利的社会主义转变为完全的共产主义的时候。”?列宁强调指出,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无产阶级国家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形式。但是,尽管这种无产阶级国家在不同的国家,在过渡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上,其形式如何不同,其“本质必然是一个,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只有把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到“无阶级社会”,“才算领会了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实质”?。 不言而喻,在现代社会里,归根到底只有两种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只有两种国家制度——资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从上述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可见,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实现以前,任何国家,在整个过渡时期的任何发展阶段,主张放弃无产阶级专政,而代之以什么“自由的人民国家”,都只能是一种反动的要求。因为,放弃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意味着拒绝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势力的阶级斗争,就是意味着无产阶级革命半途而废,其结果不仅不能消灭阶级达到共产主义,不能进入无阶级社会,必然遭致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的蜕化变质,必然遭致资本主义的泛滥和复辟。 在完全的共产主义社会里,是否有必要建立“自由的人民国家”呢?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阶级与阶级斗争出发,深刻了解国家的本质及其历史暂时性,认为在完全的共产主义社会里,随着阶级的消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将自行消亡。恩格斯说得正确,到了阶级消灭可以谈论自由的时候,国家就不成其为国家了。 列宁在论述国家消亡时,进一步发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他指出,国家由专制主义到资产阶级民主,再由资产阶级民主到无产阶级民主,最后由无产阶级民主到完全的民主即无民主,到国家的消亡,这就是国家的发展辩证法。 当阶级消灭从而国家也随之自行消亡之后,谈论建立“自由的人民国家”便是毫无意义的废话了。 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自由的人民国家”口号“只是市侩式地夸大了民主制的概念,没有丝毫政治内容。……它不仅起了粉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作用,而且表现出不懂得社会主义对一般国家的批评”。他得出结论说:“这是一个机会主义的口号”?。 ①②⑤???《列宁全集》第二五卷,第三七五、三八六、四四八、四五九、四○○、三八五页。 ③⑩《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一卷,第六一四、五○○页。 ④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巴黎公社》第一四五、一一六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第二三○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二卷,第三二○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通讯集》第三卷,三联书店版,第一五四页。 ?《列宁全集》第二八卷,第二二七页。 ?《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一卷,第一九九页。 ?《列宁全集》第二二卷,第三一七页。 (本文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见《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二卷)
第 6 版
1. 翻古
第6版()专栏: 翻古 周立波 断黑时节,李二爹带着满崽和长孙在堂屋里头选茶籽。这个工作,外乡人恐怕不大明白,在这里要解释几句。 茶籽的学名是油茶,混名呢,就叫做茶籽。秋末冬初,人们从树上摘下这种含油的籽粒,拿到太阳底下晒几天,晒得它外壳绽开,露出包在黑色薄皮里的果仁,再从壳子里把果仁选出,这就叫做选茶籽。这种劳动是用手指一粒一粒拣,暂时没有机械化,将来也不一定急于机械化,因为它不占据正经的时间,总是在黄昏以后,临睡以前来进行;并且无需调用全劳力,这是老人家和小把戏们能干的工作;而这又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呵。按照传统,小把戏们喜欢要求老年人翻古讲汉,用普通话来说,就是讲故事。每逢这样的时候,人们围坐在倒满茶籽的楠盘的旁边,在梦幻般的朦胧的摇晃的煤油灯亮的光圈里,古代和现代的智慧幻想、悲怆和欢喜,由老人的口,一辈一辈传下来,一直到将来,一直到永远。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单表这位生着几绺稀稀朗朗的花白胡子的七十岁的李二爹带领他的十一岁的孙子正在动手选茶籽。他们是从事这项活动的极为合格的人物。奇怪的是老倌子的十八岁的满崽,一个全劳力,一位高中生,今天夜里也来参加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是来听讲汉的。 “爹爹,翻一个古吧。”小孙子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这个属于他的权利以内的要求。 “讲么子好呢?”李二爹并不推脱;他见多识广,肚子里有的是故事。 “要不,讲海。”小孙子提议。住在山里,对于没有见过的海洋,他感到兴趣,怀有幻想。 “海有么子讲的啰?”中学生回驳。 “海有好深?有一竹篙深啵?”小孙子问道。 “一竹篙深啰。”中学生不屑地讽刺一句,仅仅一句;他是不爱多话的,而且他觉得,对于这种没有学问的问话,也无须多驳。 听到这里架势讲汉了,各家邻舍的小把戏们,包括伢子和姑娘,一下涌进七八个,他们有的站起,有的坐着,纷纷帮助选茶籽,实际的目的呢,都是来听故事的。 “海不清楚,没有见过。”李二爹说,一边不停不息选茶籽。 “海里有海龙王吗?”小孙子再次发问。 “海龙王的故事太旧了,还是讲讲本地从前的事吧。”李二爹想到目前作兴向后生子们进行阶级教育,就用左手熨一熨胡子,从容说道: “我要讲的是民国十三年肚里的事情,哪一个月忘记了,等我想想看。” “不要紧,不要想了,快讲下去吧,哪一个月都可以。”小孙子性急地催促。 “我到地主丁满爷家去,写他的田作。” “写田作是做么子?” “写田就是佃田。” “佃田又是做么子呢?”十一岁的小学生对于旧社会的事好多不懂了。 “佃田是,”老倌子耐心解释,“比如你是个地主……” “我不做地主,”小孙子晓得地主是决不能当的。学校里演活报剧时,要他扮演地主、帝国主义或是别的坏蛋,他一概不干。 “我不过是打个比方。譬如你家里有田,自己不作;我家里是敲壁无土,扫地无灰,我佃你的田来种,收了谷子,给你一多半,自己只留一小半。” “这号吃亏的路,要我不干。”小学生说。 “你莫打岔好不好?”中学生干涉。 “不干,你不打算吃饭吗?丁家里兴的是重庄重押,进他庄屋,要先交两百块现洋,我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又东措西借,凑起这个数,四石田①租到手了。茶籽壳要选净呀,你不好好选,我不讲了。”老倌子威胁他孙子。 “晓得,晓得,你只快点说。”小孙子忙说,生怕不讲了。 “四石田其实只有三石二,租谷要按四石纳,还是十五纳。” “什么叫做十五纳?”中学生也不懂得了。 “就是一石田要纳十五石租谷,四石田要交他六十石谷子。送完租,除开粪草和石灰钱,还有么子呢?起早睡晚,作他一年田,还是落得个禾镰子上壁,没得饭吃。” “这号田,作它做么子?”中学生十分气愤。 “不作,一年到头都会要饿肚子了。” “不租姓丁的,佃别人家的不行吗?”中学生问。 “你想得好。别家不一样?到处老鸹一般黑,地主都是要剥削人的。那一年,我作丁老满的田,佃约上写明,除开六十石租谷,每年还要送他一只鸡,一只猪蹄膀,一斤红枣,一斤荔枝,两瓶加皮酒,这叫做水礼。” 讲起纳租,小孙子没得兴趣,早打瞌睡了;这时忽然醒转来,听说送地主红枣、荔枝,他来了劲,又气愤了,忙说: “这样好吃的东西有送给他的。要我,通通留给我们自己吃,尿水子都滴不到他的口里。” “倒讲得痛快。在那种时候,除非你不作他田,要不,由你不送!”老倌子继续回忆,“作他田的第二年,遭了天干,我要求减租,送去的鸡又瘦了一点,猪蹄膀也只称得两斤,丁家里接了,当时没有讲么子;到了十二月二十四日,丁老满把我叫去了。他皮袍马褂,坐在房里一把太师椅子上,吧着水烟袋,走进他房间,我站在门边,他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咕咚咕咚地,只顾吧他的水烟。” “好大个架子。”小学生大为不平。 “我那时心想,”李二爹又说,“丁家里是当过官的,自然要摆官架子。不过是你摆你的格,我作我的田,只求个两无妨碍。我尊了一声‘满老爷’,他这才抬起脑壳,瞅我一眼,又吧烟去了;再过一会,才慢慢地说了一声:‘你来了。’人家早来了,他好像才晓得似的。我应了一声:‘是的,我来了好久了,满老爷。不晓得你老人家有么子吩咐?’他拿起纸枚子,吹了一口说,‘老李,我叫你来,不为别事。我家吃口多,我的田要自家作了。你我佃东是顶划得来的,如今没得法,只好请你别选高枝了。’我一惊非小,慌忙说道:‘满老爷,我……’他打断我的话说,‘不必讲了,我都晓得了,唉,只怪得我吃口多了。你们来呀。’他堂客应声出来,把一个红纸包封放在桌上,他拿给我说,‘这是你的那押庄,两百现洋,一个不少,请当面点清。’我不肯接钱,对他要求道,‘满老爷,你老人家广有田庄,修一修福,这份田还是给我作吧!’他说,‘碰了这样的年岁,大家都艰难,没得法子。’他把红纸包封往桌上一搁,抱着水烟袋,进里屋去了。” “好没有道理。”小学生又愤愤地说。 “丁家退了佃,又没租到别人的田。自己连一块菜土也没有,有力无处使。不作田,没有草料,只好把牛也卖了;牛钱一打散,就都花完了。不先不后,正在这时节,你翁妈得了重病,请师公子冲锣、打翻解②,请郎中吃药,病诊好了,白花花的两百块现洋好像丢在水肚里一样,无影无踪了。你翁妈说,‘也好,退财折星数。’我说,‘是倒是的,不过,一家人的肚子拿么子填呢?’两个人盘算一下,只好打发你大伯伯去给人家看牛,我自己去做长工。我七找八找,还是找到了丁老满家里。” “要我,死也不进他家门,那家伙那样子坏。”小孙子说。 “你是生在什么时候呵,伢子?那时节,身不由己,心里不想去,肚子能答应?” “到了他家,只怕更要受气了。”中学生插嘴。 “那还要说?端人家碗,服人家管。一年到头,一早到黑,我手脚不停,总是丢了屋里的,就是田里的,丢了锄头,就是耙头。” “你不晓得歇一歇气呀?”小孙子发问。 “歇气?听你?告诉你吧,到地主家里做长工,吃饭是歇气,困觉才伸腰,一年到了,从上工起,到辞工止,天天一样。” “没有寒暑假,没得星期天?”小学生问。 “你以为像你一样,靠共产党毛主席,掉在福窠里,每天摇摇摆摆上学去,天冷怕你冻了,就放寒假,天热怕你热了,就放暑假吗?告诉你吧,做长工就是当牛马。老话说得好:长工无忌日,一月三十工。顶沤糟的是日里累一天,夜里要困在猪栏屋里。” “猪栏屋里蚊子咬死人,你不晓得困到堂屋里去吗?”小孙子仰起脑壳问。 “堂屋里有你困的?” “要我就摸把斧头,劈他一家伙。” 李二爹笑了一笑,没有答理他的话,起身去喝了一口茶,又归原座,接续断了的话絮。讲到生活里照满阳光的一段,他说: “到了民国十六年,不知从哪里,有人说是从广东,来了一批好角色,教我们办农民协会。乡里墩起了旗杆子,做工人一群一群涌进地主家的门,打富济贫,杀猪出谷,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地主答应吗?”中学生问。 “那时候就不由他们了。农民的人多力量大,财主们吓得跟龟崽子一样,有的悄,有的躲,大一些的逃到了汉口,中等货跑往长沙,小家伙也往街上搬。” “丁老满呢?”小孙子问。 “他悄到了本县的城里。他堂客逃时,腋下还挟个洋枕,说是到别人家去,睡不惯他们的邋遢枕头,旁边人说:‘你的头还不晓得救得救不得,还带么子枕头呵!’那时节,穷人里出了好多的人物。我们这一乡的陈五喜,有本事,是角色,能说会讲,人又和气。他和我一起做过长工,这回做了区里的掌舵的了,好不响堂,好不威武。” “那时你呢?”小孙子问。 “我入了会,你大伯做了农会的通讯员,背杆茅叶枪,总是跟陈五喜跑来跑去。” “你背了枪吗?”小孙子又问,对于枪,他很感兴趣。 “我还是普通会员,没有背枪。记得有一天,我在上街去的大路上碰到陈五喜,你大伯伯也跟在后面,陈五喜骑一匹白马,穿一套青直贡呢制服,戴顶青呢鸭舌帽,好不气概,看见我,他倒还是小小意意地,连忙滚鞍下了马,一手挽马韁,一手跟我行洋礼:握手。我说,‘伙计,你不像从前了,当了官了。’他笑笑回复,‘哪里?这不是当官,老兄,这是革命,革他妈的土豪劣绅反动派的命;我们是替大家伸冤报仇呀。’他咬字道白,在‘我’字背后带上一块‘们’板了。我当时想,管你当官也好,革命也好,报仇也好,只要能把财主都赶跑,叫穷人出一口大气,就好得很。我于是大声说道,‘伙计,你说得对,做得好,就这样干吧。’回转头来,看看你大伯,我这才注意,他没有背茅叶枪了,腰上挎起一杆盒子炮,盒子外面油得放亮放亮的。我对他说,‘你也要好好干呵,伢子,要学你五喜叔叔的样子。’他笑着点一点头,然后走了。” 说到这里,李二爹收了笑容,停了言语,选茶籽的手的动作也缓慢了,看样子,他的心神飞到了遥远的过去,他又似乎看见了他的年纪轻轻、腰上挎枝匣枪的大崽。 “后来他们呢?”小孙子寻问。 “后来呀,”李二爹从怀思里醒转,继续说道,“后来不久,平空吹起一股黑煞风;民国十六年四月,蒋介石在上海叛变,五月里,长沙许克祥发动了马日事变,天空顿时罩满了墨黑的云块,地主们从汉口,从长沙,从县城里都赶回来了。” “丁老满呢?”中学生问。 “还少得了他;他也兴致勃勃回来了。地主们推举曹明阵组成团防局。丁老满也在局里。曹明阵拿了余达才父女开刀,以后,他在长沙、宁乡、益阳、桃江和沅江一带屠杀共产党员、农会干部,排天几个,都是多么好的角色呵,一色青皮后生子,有农民,工人,也有学生。” “那个骑白马的陈五喜叔叔呢?”中学生问。 “他也逃了。” “现在他呢?”小孙子十分关心。 “直到现在,他杳无音信,据说他到了洪湖。他的家给反动派抄了。曹明阵把你大伯伯捉去,亲自问案。丁老满也坐在堂上,威风十足。他们逼他交出陈五喜,他哪里晓得他的去向呢?” “晓得也不告诉他们那群鬼崽子。”中学生愤慨地插嘴。 “那是当然啰,晓得也不能告诉敌人。好汉做事好汉当。顺涛是一条好汉。他们审他,追他,拷他,掠他,他只是抱定一个宗旨,还他们一个一问三不知。曹明阵火了,丁老满气了,都叫踩杠子,踩得他眼睛里直流鲜血。他还是一句不讲。” “后来如何了?”中学生忙问。 “后来呀,李二爹说到这里,声音哽塞了;停了一阵,才又开口,“你们是猜得到手的,他在杠子底下过去了,可怜他跟我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体子单弱,年纪又轻。他还只有十八岁。” 小孩子们都屏声息气,大人也都不说话。屋里屋外,是一片庄严肃穆的沉静。 “把他抬回来,我正不在家,以后知道,你翁妈哭得昏倒在棺材边上。”李二爹扯起衣袖揩揩眼睛,停停才又说,“好几年里,她一看见顺涛穿过的衣服,用过的东西,就要哀哀哭半天。我回来后,为了纪念,把顺涛常用的一条木扁担收在房间里的一只角落里;有一回,闖她看见了,一把抱住扁担不放手,哭得个死去活来。那时节,你爷爷还小,也谙事了。他跪在妈妈的面前,攀住她的手腕子,含泪劝道,妈妈,‘你只莫哭了,我求求你,莫哭了,妈妈,好不好?’你翁妈说,‘我不哭了,崽子,我不哭了。’口里这样说,眼泪还是像脱线的珠子,一直往下垮。” 中学生和小把戏们都用心地听着。好久好久,还看得出在幻景一样的淡白的灯光里,他们的眼角凝结着闪亮的泪花。李二爹扯起袖子又擦擦眼睛,抬头说道: “没有前人的奋斗和牺牲,就不会有今天的翻身和快乐。切莫忘记过去呀,伢妹子们。” 大家围坐在楠盘边上,谁也不作声,人们听得见后山里鸟的展拍翅膀的声音。李二爹的满崽,那位高中生感激地抬起头来说: “爷爷,你今晚的话说得太好了。我们决不忘记苦难的过去,但是也会更加珍爱幸福的今天。” 他的心里还有好多话,但他是短于言辞的,讲了这几句,就打止了。人们继续选茶籽。 一九六四年一月 ①一石田合六亩三分。 ②师公子是巫师,冲锣、打翻解都是巫师作法赶鬼的把戏。
2. 洛阳书简
第6版()专栏: 洛阳书简 林遐 我们是国庆节过了好久才到洛阳来的。我是第一次来洛阳。这里热心的朋友们埋怨我为什么不在春天来。他们说:洛阳的春天是别处所没有的。五城公园的牡丹,关林的春会,花开得热闹,人挤得也热闹。他们还说:一到春天,北邙山腰早晨都围着一团一团的白云,田野被一场春雨叩醒,柳条儿泛青,那才好哪。可是,我一点儿也不后悔。在洛阳呆了四天,我的腿,我的心,一会儿也没有闲下来。 说实在的,谁到了这儿也不会闲下来。洛阳本是九朝古都,人一到了这里,有多少古迹要看,有多少传说要打听,有多少历史要重温呵!洛阳又是中国现代化工业城市,有多少座大工厂,有多少条大马路,有多少个工人同志要参观访问呵!谁又能闲得下来,谁还会后悔来的时候不是春天呢。 《洛阳怀古》,这是多少年来诗人们到了洛阳所最容易碰到的一个应景题目。谁到了洛阳也不能不去拜访一些古迹,翻阅一些记载,探听一些传说。问题是每个不同的时代,每个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我们几个人,过洛水,看龙门,探白马寺,望北邙山,这之间自然也有我们的看法和想法。我们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中国历史之悠久,中国人民之劳动智慧。它激发了我们对祖国的爱,它用它确凿的,丝毫也不容许怀疑的存在,向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的教育。它是一本活的、生动的教科书。尤其是我,第一次到洛阳来,我的感受更其深刻。我甚至于忽发奇想:想邀请那没有到过洛阳的同志们,都来洛阳看一看。真的,在这里你将具体地了解到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创造,什么是美。我们的第二个想法就是对过去的统治阶级的怨愤。这些寺院,这些石佛,这些名胜古迹,它们曾耗去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青春,以至于他们的生命!尽管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艺术品,心里也仍是不是滋味。 就说伊阙那里的宾阳三洞,根据历史的记载,仅其中的一个洞,就耗时二十四年之久,耗工二百八十万。而这样的大规模的动工,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帝王一己的一点信念和对自己或对祖先的祝福。那几乎被时间、战火所淹没、毁坏尽了的寺院呢?从《洛阳伽蓝记》里透露出来的就更多。单是作者著书的要旨就值得我们深思。有人说他是:“见寺宇壮丽,损费金碧,王公相竞侵渔百姓,乃撰洛阳伽蓝记,言不恤众庶也。”这“损费金碧”“不恤众庶”,把有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于与百姓无关的土木工程里,正是过去统治阶级的另一方面的一种本色。在洛阳,读着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看他在序中写的那几句“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于是招提櫛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摹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讲殿共阿房等壮。”真是感慨万千,心境复杂。当然,我们的想法不仅止于这些。譬如,龙门的石雕被美国强盗普爱伦盗走,无耻地陈列在美国纽约艺术博物馆和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里;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对这样一个艺术宝窟不闻不问,很多佛像的头手被人敲走,看着他们头破额烂,断手残脚,望着伊水控诉,我们的想法很简单:愤怒! 到洛阳,这里的主人们一定得陪你去参观几处现代化工厂。说实在的,等到你一接触这些工厂,你就会发现:以前所叙述的那些古迹,不过是一个序曲。而社会主义的工业,在洛阳才是主题。尽管你不懂工业,但你总懂得那种气魄,你总懂得那千千万万工人们的心,你总懂得那马达声里所创造出来的价值和意义。我不是想邀请没有到过洛阳的人都来一趟洛阳吗?我不是说在洛阳你将发现我们的祖国,发现创造,发现美吗?如果你只是看那些古迹,那只能说是发现了一部分,或者夸大一点说,那就什么也没有发现。先不用说工厂,就说那条长二十多里,宽几十米的涧西大道吧,你知道,它从早到晚走过了多少卡车,走过了多少工厂的工人和公社的农民呵!据说,在唐朝,从天津桥到伊阙有一条两旁种满杨柳的“大道”,那些王侯贵臣,庶士豪家,在这里吟诗作赋,无病呻吟,那两岸的杨柳倒了霉,被他们攀折殆尽后,还要成为他们吟咏的对象。这和我们现在这条涧西大道来比,同我们这些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每个人胸里有一个太阳,每个人胸里装着自己的祖国和全世界的人们来比,怎么能够比拟呢?你再看看那红瓦灰墙的那些工人宿舍的群楼;你再看看那些为工人们开设的熙来攘往的“广州商场”、“上海商场”;你再听听那些工人们说话时带着的浓重的乡音,你会突然发现:他们是来自海南岛,来自黄浦江畔,来自黑龙江,来自天山脚下,原来他们是来自祖国各个角落,从各个地方汇集拢来,汇集成一个伟大的集体,他们是要使我们的祖国尽快实现工业化,他们是要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比之洛阳牡丹还要漂亮的国家呵!当你看着这些工人阶级的集体,想着这些情景时,你有没有想到在一千多年前,同样的有着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的工人们,却在为了一个帝王的需要一块砖一块瓦地修盖寺院,却在一把锤一把凿地在雕刻石佛,当你想着这些的时候,你的感情怎么能平静,你的心又怎么能闲得下来呢! 还是回到工厂上来。在洛阳,我们参观了好几个大工厂,我只把拖拉机厂的情况跟你说说。这拖拉机厂的厂址,过去是一片田野,在探测时,发现了二千一百多个古墓,一千二百多个地下古井和土坑。你一听这些,就会把洛阳的古今联系起来,就会设想这拖拉机厂的气魄。尽管我们参观了几个主要工序的车间,对于整个工序的来龙去脉还是没有十分弄清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弄清楚的,那就是工人们的劳动热情,不用说在车间,就是在厂里路上碰到的人,也都是紧张的,他们的脚步声也是又快、又重、又稳的。在一个车间里,我看到一条小小的红色标语:“多快好省,支援农业”,那标语是那么小,而且贴在一个非常不显眼的地方,而且字写得有些歪歪扭扭,但是,它一下子就被我发现了,就像这里工人阶级的心被我发现了一样。我从车间的大玻璃窗里,往外望去,好心的主人指点我,哪里是北邙山,哪里是五城公园,哪里是人民公社的土地。我的心却飞得非常远,我想到:就是这红色的“东方红”拖拉机,把这工厂和整个的祖国大地联系起来了,把工人和农民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在另外一个车间的楼梯拐弯处,两位工人临摹了一大幅《太阳颂》在壁上。这幅画,在杂志的封面上,在月份牌上,我看过多少次了,但从来没有这一次这样动情,为什么呢?为了它比别的画幅放大了几百倍吗?为了它不是印在纸上而是画在壁上吗?不,都不是。我是为了那两位工人画出了整个工人阶级的思想感情,整个工人阶级的意志。你看那迎风飘展、高扬太空的三面红旗;你看那火红的一轮太阳;你看那太阳的四射的光芒所照亮了的宽广的、康庄的大道。在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地点,看着这样的人画的这样的画,谁能够不动情呵!当我们参观到装配车间时,我们才看到这些紧张的、艰巨的劳动所取得的成果。在一条铁轨上,每走一步,多增加一部分零件,直到最后,一部崭新的“东方红”拖拉机诞生了,工人们笑着,发动起马达来。于是,“东方红”咆哮着,跳跃着,向前奔腾起来,它活像一匹红色的赤兔追风马,它活像从山岗上奔驰下来的猛虎,你看它,精力饱满,生气勃勃,它将在轰轰的马达声里,跑遍工人们的家乡,它将给工人们的家乡带来春天,它将给洛阳带来春天,不,它将给祖国带来春天!呵,不,我们的家乡,我们的洛阳,我们的祖国,不是早已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春天的风里,我们不是早已经获得了一个永远的春天了么?那么,我现在来到洛阳,尽管没有看到洛阳的牡丹花开,没有看到关林的春会热闹,我又有什么后悔呢。 当我们目送着那架“东方红”奔腾而去的时候,第二架“东方红”早又追上前来。但是,我忽然发现那铁轨尽头的墙壁上,笔酣墨饱的,生龙活虎的,写着一条大标语:“中国共产党万岁!”呵,这不是标语,这是来自实生活的总结,这是来自千千万万工人阶级心中的总结。当你想到中国过去的贫困落后,当你想到过去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当你看到洛阳工厂林立,当你看到我们自己的拖拉机从我们自己的拖拉机厂诞生,而且当你把这些和我们的祖国的无限光明的前途联系起来的时候,我们怎么能不想到我们的党,又怎么能不在心里跟着这条标语喊一声:“中国共产党万岁!” 及至走出拖拉机厂,车子驰行在涧西大道的时候,我看着路两旁亭亭玉立、如伞如盖的梧桐,看着路两旁红瓦灰墙的厂房、商店、宿舍时,我心里说:“是你。你就是我的洛阳!”然而,又忽发奇想:想在几千年以后,洛阳将是一个更古老的都市;或者因为有了更新式的设备的工厂,现在这些工厂将作为古迹保存,那时候,我们的后代也会像我今天这样,到这里来抚今追古。可是,我一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就充满了骄傲。这不是为了别的,是因为我们今天的建设,劳动,血汗,都是为了我们的阶级,为了我们的人民,为了我们的国家。谁,也没有为了个人。这正是我们党的特色,我们国家的特色,也正是我们时代的特色。 这封信写得可真够散的,真该收住了。但是,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描画洛阳之万一给你;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描画我此时此际的心情之万一给你。 一九六三年冬
3. 晨(图片)
第6版()专栏: 晨(套色木刻) 吴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