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01-27

第 1 版

1. 周恩来总理今天到苏丹访问 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陪同前往

第1版()专栏: 周恩来总理今天到苏丹访问 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陪同前往 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应苏丹共和国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易卜拉欣·阿布德中将的邀请,将于一月二十七日到苏丹共和国进行正式访问。陪同访问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以及其他人员。 陪同周恩来总理访问苏丹和国人员名单 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访问苏丹共和国的人员,除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外,名单如下: 孔原 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黄镇 外交部副部长 童小鹏 国务院总理办公室主任 乔冠华 外交部部长助理 王雨田 外交部西亚非洲司司长 龚澎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 俞沛文 外交部礼宾司司长 刘希文 对外贸易部局长 王凝 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 李树槐 公安部副局长

2. 周总理和杜尔总统继续会谈

第1版()专栏: 周总理和杜尔总统继续会谈 新华社拉贝二十五日电 周恩来总理和塞古·杜尔总统今天上午和下午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东北约五百公里的拉贝继续举行会谈。

3. 日本反美风暴震撼美军基地 百万人怒吼:美国佬滚出去

第1版()专栏: 日本反美风暴震撼美军基地 百万人怒吼:美国佬滚出去 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东京消息:一百多万日本人民今天在全国四十多处美军基地附近举行声势浩大的反美大示威,表示坚决反对美军的F—105D型飞机和核潜艇进驻日本,反对“日韩会谈”,要求美军撤出日本。 在东京郊区的最大的美国空军基地——横田基地,从清早起,工人、农民、青年和妇女的队伍就高举着红旗和标语牌从四面八方涌来,在多摩川河滩上的大会会场上,十二万五千人挤得水泄不通。 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野坂参三在会上讲话。他强调说,今天“一·二六”全国统一行动的巨大胜利,将沉重地打击美日反动派在日美贸易经济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策划的新阴谋和美军昨天开始在太平洋举行的“速遣”空运演习。这次胜利同时将沉重地打击美帝国主义的“遏制中国”的政策,并且在日本人民争取独立与和平的斗争历史上写下新的辉煌的一页。 野坂说,“现在的时代,是美帝国主义没落和人民前进的时代。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地使几千万人民团结在一起,就不仅能够赶走F—105D型飞机,而且也能够废除日美‘安全’条约和从日本赶走全部美军!” 日本和平委员会会长平野义太郎在会上强调说,日本人民的斗争是全世界人民反对共同敌人美帝国主义的斗争重要部分。他表示坚决支持巴拿马人民的爱国正义斗争,并祝贺桑给巴尔人民革命的胜利。 大会工作委员会主席阿部行藏号召全体与会者乘胜追击,在今天反美统一行动的胜利基础上,进一步为加强统一战线,为争取胜利举行“三·一”比基尼事件(美国氢弹试验杀害日本渔民)的纪念活动和为召开第十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而奋斗。 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一致通过的决议表示,日本人民将为粉碎美帝国主义的核战争阴谋而斗争到底。 大会还通过决议表示坚决支持巴拿马人民的爱国正义斗争。 大会通过了给美国政府、美国第五空军司令、横田基地司令和池田政府的抗议书。 大会还通过给冲绳美军高级专员的抗议书,要求美军立即停止举行“速遣”空运演习。 大会通过给冲绳人民的致敬信,表示支援冲绳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统治和争取把冲绳归还日本的斗争。 大会一致通过了给全世界人民的呼吁书。 大会结束后,全体与会群众分成三路把横田基地包围起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游行队伍齐声高呼口号,高唱革命歌曲前进,充分显示了日本人民的高昂的斗争意志。“美国佬滚回去!”的口号声响彻了横田基地的上空,吓得美军士兵把基地的大门紧紧关闭,不敢露面。 游行群众举着数不清的标语牌,上面写着“美帝国主义从日本和亚洲滚出去!”等口号。 当游行队伍路过街上时,居民们纷纷鼓掌欢迎,有的还准备茶水招待他们。 一位从山梨县赶来参加横田大会的日本国营铁路工人说,今天的胜利使他更加坚定了信心。他说,美帝国主义是不可怕的,只要人民联合起来进行斗争,最后胜利一定是属于人民的。 来自静冈县的一位农妇说,她今天亲眼看到了以工人阶级为核心的各界人民的团结一致。她表示今后要努力来加强工农团结。 在日本九州福冈的另一个美国空军的重要基地——板付基地,今天被七万多名愤怒的日本人民包围达三小时半之久。 这次大示威是在今天下午开幕的“一·二六福冈县民大会”以后举行的。这个大会由福冈县反对安全条约共同斗争会议发起,有日本共产党、日本社会党和日本工会总评议会等当地组织参加。 福冈安全条约问题恳谈会代表伊佐山博号召大会参加者同今天举行的其它反美大会的参加者联合起来,粉碎分裂主义者的阴谋,进一步扩大全国的统一行动。 福冈县反对安全条约共同斗争会议代表西中正文在会上指出,美帝国主义越来越走投无路,它最近接连地在南越、巴拿马等地遭到失败。他号召与会者再接再厉地加强斗争,一直到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被彻底粉碎为止。 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东京消息:“一·二六”横田反美大会通过了给全世界人民的呼吁书。呼吁书在列举了美帝国主义最近一系列的侵略罪行后指出,“美帝国主义是世界帝国主义和战争势力的主要支柱,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 呼吁书说,参加“一·二六”横田大会的十几万人民怀着满腔愤怒发誓,一定要与美帝国主义坚决斗争到底。呼吁书表示衷心支持南越人民和巴拿马人民的英勇斗争。 呼吁书说,“全世界的朋友们,现在是广大人民全力加强团结,进一步开展斗争,为撕破美帝国主义的‘和平’与‘自由’幌子,坚决反对一切核战争势力,推进民族解放运动,撤销军事基地,废除侵略性军事同盟,争取全面禁止核武器而奋斗的时候了。” 它号召各国人民为争取各民族的完全独立,维护世界和平,联合起来,向美帝国主义斗争!

4. 刘少奇同志等接见一批会议代表

第1版()专栏: 刘少奇同志等接见一批会议代表 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刘少奇、彭真、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郭沫若、杨尚昆,今天下午接见了正在北京参加关于地质、水利、机械、农业机械、石油、冶金、轻工业、建筑工程、铁道、邮电、气象、科学技术、测绘、统计、银行、财政经营管理、教育、医务、农村读物出版等方面的全国性专业会议的代表,以及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各专业会议的代表。(附图片) 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同志等一月二十六日接见一批专业会议的代表。刘少奇同志等和石油工业部的代表们合影。  新华社记者 孟庆彪摄

5. 在共同的大道上

第1版()专栏: 在共同的大道上 丁文轩 涑阳大队和东鲁大队都在山西闻喜县涑水河北岸,两个村挨村,地靠地。去年秋季,这两个大队的棉花都获得了大丰收。涑阳二百亩棉花,亩产皮棉二百零二斤,比前年增产百分之六十六;东鲁四百亩棉花,亩产皮棉一百一十六斤,比前年增产百分之六十八。两家的总产量,都比前年翻一番。 最近,这两个大队的社员和干部,都在总结棉花大丰收的经验。涑阳的社员说:“咱的皮棉亩产能突破二百斤,可和人家东鲁的帮助分不开。”东鲁的社员说:“咱要不是人家涑阳的支援,哪会有这么高的产量!” 到底是谁帮了谁,还得从头说起呢! 一 去年三月的一天,从太原开往风陵渡的列车,到达闻喜东镇车站。从车上下来两个农民,一个五十开外年纪,留着八字胡;一个三十上下年纪,长得一条好汉。两个人边走边谈,谈得十分热火。到分手的时候,那位年纪大的拍着年轻的肩膀说:“大兄弟,棉花可是国家建设最需要的东西,咱可一定要把产量弄上去!”他看见对方有点思索的样子,就进一步说:“不怕,你管棒子(玉米),棉花的事,我包下来。”那位年轻的说:“大哥,你的担子也不轻啊,以后要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好了。” 这位年纪大的,叫吴吉昌,是涑阳大队的大队长。那位年轻的,叫张良忠,是东鲁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他俩都是刚刚参加了山西省劳动模范大会回来。两个大队都是全省的特等农业生产先进单位。 吴吉昌是全省的著名植棉模范,晋南的棉花“八仙”之一。他这次听了省里领导同志的报告,浑身是劲,不但要把自己大队的棉田由去年的一百五十亩扩大到二百亩,亩产皮棉由一百二十斤提高到二百斤,还暗暗有个打算,要帮助周围的大队,也夺取棉花大丰收。东鲁大队连续几年,都是全省的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就是棉花生产发展慢了点。这次张良忠从省里回来,把大会的精神给社员传达后,又说吴吉昌愿意给当棉花技术指导,社员们信心倍增,在原来亩产六十八斤皮棉的基础上,一下就把亩产指标订为一百一十斤。吴吉昌听了直叫好,每隔三天,就到东鲁的技术夜校,给社员传授一次棉花栽培技术。 二 转眼,就到棉花下种的时候了。吴吉昌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一天清早,吴吉昌把到县上拉化肥的事情安排妥当以后,就到周围的中庄、东姚几个大队去传授种棉技术。他回来时,已是黄昏时分了。半路上又下起了蒙蒙细雨,吴吉昌心里想:拉化肥的人马不知道回来了没有?要是被雨淋在半路上,那就“损”了。他刚进村,就看见东鲁的两挂大车,停在大队的库房门口,社员们冒雨往下搬着肥料。吴吉昌赶忙上前说:“对,对,先放在我们这里避避雨,等天晴以后再往回拉。要不,就放在这里,将来用时再搬。”说着,也去搬肥料。他问赶车的:“你们路上碰见俺们队的人没有?”人们只顾忙着搬化肥,谁也没有听见吴吉昌说些什么。等搬完以后,他才发现他们带领拉肥料的第三队队长苏砚书也在里头。就急忙问:“你们啥时回来的?肥料拉回来了没有?”还没等苏砚书开口,东鲁一个赶车的社员就笑着说:“回来了。刚才搬的就是。”吴吉昌一怔:“啊?这这这……”苏砚书接着说:“我们早上出村没多远,东鲁的大车就赶上了,说他们的支部书记说,叫咱们别去啦,他们多套两挂车,就一齐拉回来了。”吴吉昌感动地急忙招呼东鲁赶车的社员吃饭。可是,那两个社员说:“你们帮助我们的也不少啊!”甩了一个响鞭,赶着车马走了。 原来,东鲁大队党支部书记张良忠去县上开会,听说给各大队拨来一批棉花下种化肥。他知道涑阳大队只有一挂胶轮大车,而且正忙着送肥耕地,车马顾不过来,怕他们的肥料一时拉不回来,误了棉花下种,就叫自己的车马把涑阳的肥料也捎回来了。 去年四月九日大清早,东鲁大队把全体干部和棉花技术员集合起来,在田间进行棉花补种技术训练。张良忠和大队长辛都庆把补种耧改了又改,开得沟还显太深。他们正在地头研究的时候,吴吉昌来了。他一看,说:“耧铧上的挡板太大了。”果然,一改进,深浅合适了。接着又给大家讲解补种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并一一作了示范。直到大家都会掌握了,他又和张良忠等到大田里去转。走到一块平整得很好的地边,吴吉昌抓了把土,用手一搓,问道:“你们施了多少底肥?”张良忠说:“每亩已经施了七大车杂肥,四十担茅粪,还计划再施十斤拌种化肥。”吴吉昌着急地摆摆手说:“氮肥已经足够了,可不能再施了,再施不但浪费了肥料,将来还会造成苗期狂长,带来严重减产。”大家感激地说:“多亏你来了,要不,今年的棉花指标就吹了。”他们又担心地问:“现在不要紧吧?”吴吉昌拿着手里的土说:“你们看,土和肥料还没有结合好,再好好细耙几次就行了。”人们这才放下了心。检查完,吴吉昌对张良忠说:“你们的土地是三种情况,一种是特别肥的地,行距要定二尺二寸宽,将来一亩留三千多株;一种是一般地,二尺的行距,每亩留三千五百株;剩下的薄地,留一尺八的行距,每亩四千多株就行了。”说完,又一再叮咛大家,一定要因地制宜。 三 东鲁的社员,人人赞扬在吴吉昌的指导下,棉花补种的质量好,过了丰收的基础关。 可是,棉花下种以后,偏偏遇到了十多天的霪雨天气,地温下降,一直出不了苗。一天,张良忠和大队长辛都庆到第三队的棉田里去检查出苗情况。刚到地头,就看见吴吉昌正刨开土看出芽情况。辛都庆又喜又急地问:“老吴,你啥时来的?”吴吉昌说:“我昨天来过两趟,怕你们忙,没到村里去。”接着就说:“这几天雨下得多了,地里太湿,可不能用牲口再耙了,不然,就把地踏成泥疙瘩了。赶快用铁耙子粗粗耙一耙,提高地温,促进出苗。”他们按照吴吉昌的法子办,果然很灵,没几天,棉花出土显行了。 到五月下旬,一连又下了七天大雨,棉苗普遍发生了立枯病,开始发生死苗现象。一天,吴吉昌把队里的活儿安排了一下,扛着锄就到东鲁的棉田里来了。一看,几个社员在锄棉花,他就找到技术股长高德胜和棉花技术员,告诉他们赶快使犁深深中耕一遍,提高地温。东鲁照办了,果然棉苗转危为安了。 转眼,又快割麦了。涑阳大队的干部正在开会研究夏收和棉田管理。忽然,东鲁打来了电话,吴吉昌拿起听筒问道:“喂,谁呀?噢,是良忠……怎么?你们的砖瓦窑迟放了三几天……麦假……唉,这可不行呀!……四五千片瓦,一万多块砖满行了……。” 吴吉昌把电话上的事给大家说了一遍:东鲁大队也开了干部会,安排夏收和棉田管理工作,当他们听到党支部书记张良忠说,涑阳春上新扩大的一百多亩水地棉花,因为没有砖,水渠上的闸门一时安不起,新建的抽水机房暂时停建了。现在要不搞起来,到割麦时就没时间了。要是遇上天旱,棉花可就受制啦……。他们说:“涑阳的村子小,比咱们的困难多,要是叫他们到外地去拉砖瓦,费工费时不消说,车马也顾不过来。干脆,咱们的砖瓦窑迟放几天麦假,把涑阳需要的砖瓦赶烧出来。”……吴吉昌说完,教育大家说:“咱们要好好学习东鲁的共产主义风格,这样,咱们的社会主义才能建设得更快更好。” 吴吉昌正和社员们赶修闸门,东鲁的大队长辛都庆来了。他对吴吉昌说:“听说你们的水泥不够用,我们那里有,一会叫人送来。”吴吉昌着急地说:“这可不能,前几次已经麻烦你们了,这回再用了你们的,就……。”吴吉昌知道,东鲁有个大机灌站,为了保证水源,要在涑水河上修一条滚水坝拦水。因为买不到水泥,一直是用土坝拦水,河水一涨,坝就被冲坏了,需要重修;前几天,他们才买到水泥,计划大修。因此,一再不要。可是,辛都庆一再要给。他说:“社员们早都决定了,我们人手多,修土坝很容易;再说,你们用不了多少,又比我们的紧急,我们推迟一个时期再修,也误不了浇地。”吴吉昌最后没法,才派人到东鲁拉回二十袋。 由于突击修水利的事,吴吉昌有好几天没有到棉田里去了。这天趁上工前的空儿,顺便到棉田里转了一下,棉花已经长到七八片大叶了。这时,他马上想起“脱花裤”的事情来,就撂下工具,径直向东鲁大队的棉田走去。刚巧,碰上几个社员在“脱花裤”。吴吉昌搬开棉株细细一看,基本技术还行,就是按老习惯把“脚桃”给脱掉了。他直埋怨自己来迟了,给东鲁棉花生产造成了损失,当他问清是今天早上刚开始“脱花裤”的时候,心里才稍微安了下来。于是,他马上请张良忠把全体干部和技术员召集到地头,给大家解释:“棉花长到七片叶就现蕾,第一个蕾就是‘脚桃’,虽然没有腰花品质高,可比霜后花好得多。咱脱花裤的时候,要是把第一片叶脱掉了,将来就少结一个脚桃。大家算算,一亩三千五百株,至少把十斤籽棉给脱掉了。”人们一听,都说:“多亏吴劳模指点,要不咱全大队就少收四千多斤,这可了不得啊!” 四 东鲁的棉花,在吴吉昌的帮助下,长得黑绿茁壮,到七月上旬的时候,已经伸出了果枝,普遍现蕾了。社员们满心欢喜,一边精细地管着棉花,一边称赞着吴吉昌的风格。 涑阳得到东鲁的帮助,水渠和抽水机房修好了,棉花提前浇了一次水,长得格外出色。吴吉昌和另外几个队长到棉田里检查了一遍,为了防止棉花发生早衰,计划普遍再追一次肥。可是,有些人不愿再投资了,说地力还足。吴吉昌用了许多典型调查的资料,才把大家说通了。这天黑夜,他睡在炕上,想着白天的事情:俺们涑阳种棉花有习惯,也有一定的技术,可是还有些人不愿意投资了,计划放手不管理了;东鲁是否也有这种情况?这几天正是棉花成铃结桃的紧要关头,要是稍有忽视,就很难补救以后的减产损失了……。他越想越觉得这个问题重要。天刚亮,就披着衣服到东鲁来了。一见张良忠,就打听社员和干部们在棉花管理上的思想情况。张良忠告诉他,大家都说苗架好,结桃多,不加工也丰收了。吴吉昌一听,说:“大兄弟,这种松一口气的思想很危险,咱们研究研究。”张良忠把各队队长和技术员召集来,请吴吉昌说说水地不能当旱地种,一定要及时追肥,防止早衰,做到伏桃满腰,秋桃盖顶,增加产量。他看见有些人还想不通,就说:“咱们大家算算,每亩多投十斤化肥合得着合不着?十斤化肥价值两块多钱,追上后,每株至少结两个桃,一亩按三千株算,就多结六千个桃,一百二十个桃一斤籽棉,就是五十斤,价值一百五十多元,……”许多人没有听完,就说:“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一定要干!” 社员们正在追肥的时候,吴吉昌又派人送来了十几袋化肥,说是专门支援东鲁防止棉花早衰的,将来你们有肥料时再归还。这可把东鲁的群众感动坏了!这个说:“老吴为咱的棉花增产,把心都操碎了不消说,还在物资上帮助咱。”那个说:“这只有在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互相帮助,共同前进。要是在旧社会,‘卖石灰见不得卖面的’,别说帮助物资,连真经也不给你传,只怕别人跑到他前面去。”社员们的干劲十足,一天多时间,就给棉田全部追了一次肥。 追上肥没有多天,就遇到了大旱,棉花被旱得落蕾落铃了。东鲁大队全力以赴投入了抗旱战斗。虽然东鲁有一座一百八十马力的大机灌站,用不着操心旱灾的威胁,可是,张良忠和全体社员都替涑阳的棉花担着心。他们知道,涑阳虽然有个小型机灌站,但今年春季新扩大的那些水地,土地还不平整,有些棉田还浇不上水。于是,大家研究了一下,把东鲁机灌站上最好的机器手陈秉瑞,派到涑阳帮助检修机械,传授经验,保证机器不出任何事故,全力抗旱。张良忠又和支部副书记刘占有带了两个社员,专门到第六队的地头,把自己水渠里的水卡住,先浇紧靠着大路那边涑阳的六亩旱地棉花。可是,中间隔着两条大路,水流不过去。张良忠一看说:“没渠咱们修!”几个人顶着火毒的太阳,连早饭也没顾得吃,整整干了一个中午,才把渠道修起来。刚把水放过去,问题又来了:这六亩棉花地中间,有三道地埝,一道比一道高半尺,水浇不上去。刘占有看着涑阳大队那受旱的棉苗,心里好像着了火一样,就跑回去拿来了几个洗脸盆,四个人就一盆一盆地往上舀水浇棉花,一直舀到日落西山,才回家。 吴吉昌和他的社员们第二天去浇地时,发现这块旱地棉花湿糊糊的,一点旱象也没有。一打听,才知道是东鲁社员浇的。他们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就派人带了一个大西瓜和几个好甜瓜,到东鲁去慰问。可是,去了不久,派去的人又把原物抱了回来。 秋季,涑阳的棉田,连着东鲁的棉田,一望无际,一片银白,同涑水河的滚滚浪花交映在一起,形成了一条广阔的银色大道。那些采棉的人们,就仿佛在这条大道上携手奔跑。(附图片) 那位年纪大的拍着年轻的肩膀说:“大兄弟,棉花可是国家建设最需要的东西,咱可一定要把产量弄上去!” 当他问清是今天早上刚开始“脱花裤”的时候,心里才稍微安了下来。 赵志方插图

6. 帮的风格

第1版()专栏:短评 帮的风格 《在共同的大道上》一文,写的是两个亲如手足的生产大队怎样携手合作、共同争取棉花丰产的动人事迹。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给人们上了社会主义教育的一课。 一条河边,两个大队,村挨村,地靠地,心连心,手拉手,你帮我,我帮你,真是亲密极了!这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不是偶尔一两次的互通有无,也不是单纯的“礼尚往来”的人情应酬,而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觉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的互助合作关系。他们之间的互助,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社会主义的互助。他们之间的交往也确实是互利的,但又远远超过了物质上的互利。因为这种交往,总是义在利先,情谊为重。什么义?是社会主义的大义!什么情、什么谊?是阶级弟兄之间的深情厚谊!双方彼此关心对方的事情,像关心自己的一样。无时无刻不在为对方着想,为对方谋划。想着如何帮助对方克服这样那样的困难;谋划着如何使对方的事情办得更好。棉花刚刚下种,遇上了连绵的霪雨天,缺少经验的东鲁人正在为棉苗着急时,涑阳的植棉劳动模范早已多次来到他们的棉田查看过了,及时给他们提出了促进出苗的办法,使东鲁的棉苗转危为安。大旱发生的时候,排灌力量强的东鲁把自己的渠水闸住,好让涑阳的六亩旱地棉花得到水;看到由于地形的阻碍,水上不去了,他们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最后就一盆一盆舀水,终于给涑阳浇完了这六亩棉田。还有比这更珍贵的情谊吗? 两个单位之间,不但有人力物力上的相互帮助,还有思想上的帮助和激励。彼此之间没有任何隔阂;有的只是兄弟般的关怀,是对来自对方的支援的感谢,是对对方的共产主义风格的赞扬,同时还有发自内心的忠告和批评。东鲁有些人看见苗架好、结桃多,认为“不加工也能丰收了”。涑阳的劳动模范立即向东鲁的党支部书记提出忠告:这种松一口气的思想很危险,得赶快给棉花加工追化肥;而东鲁人也就认真地照办;这种充满了原则性的关系,不是比那种互相奉迎、一团和气的关系更高尚吗? 看,两个单位的共产主义风格就是这样交相辉映,大放光采! 两家亲如一家,先人后己,助人为乐,为的是什么呢?当然是为的把两个集体的事业都办好。但是,人们的眼睛又不只是看着涑阳和东鲁这两个集体,他们想着:“棉花可是国家建设最需要的东西,咱可一定要把产量弄上去!”这就是说,他们胸中有个比这两个集体更大的集体——国家。我们在生产建设当中不论遇到多么复杂的关系,只要像涑阳和东鲁的人们那样,胸中首先有个国家,而且把国家、集体、个人这三个位置摆得适当,三者关系摆得正确,什么事情都会办得更出色。只有这样胸怀宽阔的人才能发扬共产主义风格。我们今天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在分配方面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制度;两个集体经济单位之间经济上的互助合作,也必须符合等价交换和互利的原则。但是,这同提倡、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并不矛盾。实际 上,人们的胸襟越博大,人们的共产主义风格越高,社会主义建设就会搞得越好,四面八方的关系也就会处理得更和谐。涑阳和东鲁就是两个突出的例证。因此我们说,共产主义风格的发扬,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伟大的动力!

第 2 版

1. 知识青年迅速成为熟练技术干部的榜样

第2版()专栏: 知识青年迅速成为熟练技术干部的榜样 城子矿青年技术员张德富从劳动中刻苦学习,很快提高工作能力 煤炭部通知各矿参照他的经验做好新来毕业学生的劳动实习工作 从一个刚出校门的“白帽子”,到成为一个得力的技术人员,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越短越好。 怎样缩短这个过程?找些什么窍门?“行不由径”不成,“抄近路”也不成。 窍门在于: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到生产实际中去刻苦锻炼,一步一步地学,一个工种一个工种地学,把生产实践的经验学到手,变“知识里手”为真正内行。 科学技术来源于生产实践,一点也调皮不得,要抱老老实实的态度,把书本知识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深化认识,提高技能。走张德富所走过的道路,那就是每一个只有书本知识的知识青年所能走而应该走的“捷径”。 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京西城子煤矿青年技术人员张德富迅速成长为熟练的技术干部。他走过的道路,为每年踏上工作岗位的大批高等和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生提供了重要经验。 张德富在下放劳动中,虚心向工人学习,刻苦锻炼,循序学会了所学专业主要工种的操作技术,使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提高了工作能力。现在,他担任城子矿工程师兼掘进段副段长,不但能处理日常生产中的技术问题,而且同工人打成一片,使一些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一九六二年以来,他所在的掘进段,只有一个月没有完成计划,其余各月都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每个工人的掘进效率比国家规定指标高百分之二十,还做到安全生产。 煤炭工业部在前些时候通知所属单位很好学习和参考张德富的经验,首先做好一九六三年分配到各单位的四千多名高等和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生劳动实习的工作,各企业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凡是没有参加过劳动实习的,也要在一九六六年以前安排他们劳动实习一年。 张德富是东北鸡西煤矿学校的毕业生。一九五五年被分配到城子煤矿工作,曾在井下劳动实习半年。当时他对劳动实习的认识不明确,认为在学校已经学了些理论知识,下井劳动无非是熟悉一下生产过程,参加一些体力劳动,收获不大。以后他被调到掘进段当技术员,因为缺乏实际生产知识,在工作中碰到不少困难。特别是他根据规程制度下井检查生产,总不能像别的老工人出身的干部一样,帮助现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偶尔向工人提出意见,工人反问他应该怎样做,他又答不上来。有些人便说他是“白帽子”。他听了十分难受,轻易不敢下井,怕碰“钉子”。 但是这些困难也使他认识到自己光凭一些书本知识指挥别人生产是不行的,只有向有经验的老工人学习,向生产实际学习,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做好工作。城子矿决定下放一批干部和技术人员下井去劳动锻炼,他首先报了名。 一九五七年十月,张德富来到第十二掘进组当工人。为接受上次劳动实习的教训,他决心一步一步地学,一个工种一个工种地学,一定要把老工人的操作经验学到手。在一年又八个月的劳动中,他从推煤车学起,接着学习打眼、放炮、支柱架棚、操纵装岩机,终于达到了六级技术工人的水平。 在学习每一工种的操作过程中,张德富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过好体力关和技术关。开始学习推煤车,因为他不习惯不熟练,推起来特别费力,常常累得满头大汗,车子还是常出轨。有些工人担心他坚持不下去,劝他干些轻活。但是他还是老老实实地干,半个月后,终于掌握了推车技巧,渐渐达到了同工人一样的效率。在学习支柱架棚的时候,为掌握砍柱子的手艺,他专门备了把斧头,常带在身边,有空就学着砍,像乒乓球运动员练习打球一样,先练腕劲,接着又练习看木质和砍斧的准确性。经过一个月的勤学苦练,终于学会了砍柱子的技术。 在劳动锻炼中,张德富在井下认真学习老工人的操作经验,上井后便翻阅书本,进行测算,尽可能进行一些革新。他在学习打眼放炮中,发现用老办法“三眼拉槽”效果不好,便根据岩石情况,参考书本知识并和大家商量后,改用了“四眼拉槽”,提高了爆破效率,还节约了火药。 通过劳动锻炼,也使张德富同工人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劳动过程中,他同工人并肩干活,虚心学习,刻苦锻炼,工人们也都乐意帮助他。一九五九年六月,他重新回到段里当技术员,不但学会了操作,同工人也建立了深厚的阶级感情。现在,再也没有人叫他“白帽子”了。遇有疑难问题,工人们都爱说,“找咱们的小张去”。张德富有事也同工人们商量。一九六三年年初,城子矿一条运输大巷突然塌方,离顶板八米多高的大石头,一块块塌了下来。按照常规,至少有十几天无法通车运煤。张德富找了几个对顶板管理有经验的老工人商量,同他们一起爬到顶板上塌方的地方去仔细察看,结果只用了八天就全部修复,而且一天也没有影响运煤。 从一九五六年开始,张德富参加了北京矿业学院采煤专业的函授学习,按期学完了全部课程,在毕业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现在,张德富已经成为城子煤矿开拓掘进方面的得力技术人员。

2. 图片

第2版()专栏: 鞍钢中型轧钢厂工程师刘宗志(左二)技术员李庆桩(右)和老工人在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农用钢材的轧制质量。  新华社记者 萧野摄

3. 政治锻炼和业务钻研并重 天津高等学校全面培养青年教师

第2版()专栏: 政治锻炼和业务钻研并重 天津高等学校全面培养青年教师 全市高等学校师资队伍比解放初期增加近七倍;青年教师约占百分之七十,他们已成为教学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力量 新华社天津电 天津市各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现在,全市一共有十四所高等院校,共设立了一百二十九个专业,其中新学科、新专业、新课程逐渐增多。各校为了更好地完成日益加重的教学任务,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一方面注意调动和发挥老教师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又有计划地大力培养青年教师。据统计,目前全市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比解放初期增加了将近七倍,其中青年教师约占百分之七十左右,在各校开课的大部分是青年教师。 各校新建的系科和专业,最初教材、设备都很少,但是青年教师不怕困难,他们在老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同老教师一起积极参加了开创工作。新建的河北纺织工学院的二百一十四名教师中绝大部分都是青年教师,这个学院从一九五八年创建以来新开出的二十七门课程中,有二十门是由青年讲师和助教来担任的。天津工学院这学期开出的二百多门课程中,青年教师就担负了一百七十门。青年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有些人被提升为副教授,不少人被提升为讲师。仅据河北大学、河北纺织工学院、河北轻工业学院的初步统计,近几年就有近百名青年助教被提升为讲师。 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刻苦钻研,不少人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有的还作出了比较突出的成绩。南开大学物理系半导体教研室副主任钱其璈,是一九五八年从高等学校毕业的青年讲师,他担任“晶体管电路原理”专业课的讲授。虽然这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学科,但由于他努力钻研,终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同别人合作编写的《晶体管电路原理》讲义,已经被选定为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教材。河北轻工业学院硅酸盐教研室的全体青年教师,克服各种困难,从一九六一年以来陆续开出了六门专业课程,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已经培养出两批毕业生。在各校举行的学术讨论会上,青年教师们提出的论文数量逐年增多,质量不断提高。一九六三年,在南开大学第六届科学讨论会上提出的三百一十篇论文中,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是青年助教、讲师等撰写的。 各校由于认真贯彻了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使青年教师在政治上、业务上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很多青年教师自觉地坚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主席著作,参加劳动锻炼,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向工农群众学习。有些学校的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下乡访问贫农下中农,帮助农民编写村史、家史,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思想性和战斗性。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各校还给他们开辟了许多进修提高的途径,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特别是老教师们,在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中付出了许多精力。各校除制订长远规划以外,每个学年、每个学期还都有具体的计划,以便从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专业知识、独立工作能力和外文水平等各个方面,更好地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

4. 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卫生部联合通知 广泛开展春节卫生突击活动

第2版()专栏: 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卫生部联合通知 广泛开展春节卫生突击活动 新华社二十六日讯 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卫生部最近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展春节卫生突击活动,改进城乡卫生面貌,消灭四害,预防冬春季传染病。 通知要求各地城市和乡村在春节前,普遍进行一次大扫除、大拆洗,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消灭越冬蚊蝇,做好灭鼠工作,并要求把这个活动同群众冬季生产积肥和春节扫尘的传统习惯结合起来。城市、集镇要彻底清除垃圾、粪便,运往农村支援农业生产;农村要结合冬季积肥,清理厕所、畜禽栏圈、粪堆,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孳生条件。各地食品制做加工和销售单位要加强卫生管理和监督,保证节日供应的食品新鲜卫生。公共娱乐场所和铁路、交通部门要做好场内和车站、码头、候车室、火车、轮船的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工作,保护人民的健康。 通知还要求各地在春节期间,利用报刊、广播、戏剧等各种形式,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活动。春节前要适当组织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检查总结评比活动,并且在春节卫生突击活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做好经常工作。

5. 《一个震撼人心的午夜》读后

第2版()专栏:来信 《一个震撼人心的午夜》读后 信念和力量 这几年来,读过不少有关我们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的报道,《一个震撼人心的午夜》又从另一角度反映了我们国家和人民的高尚的精神面貌。 把两包“滴滴涕”当作“小苏打”错卖出去,这是一个偶然的差错。对待这样的差错,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强调困难,希图侥幸;一种是严肃负责,积极弥补。采取前一种态度,本来也是可以找出一些理由来的。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却完全是另一种情景。首先,卖错了药的协茂中西药门市部的职工们采取了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发现错误后立即报告了公安部门;接着,从政府的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直到全市的居民组织、广大群众,都毫不踌躇地积极行动起来。一个个战斗的身影,一个个感人的场面,在我们眼底不断地涌现……。就在这些连续的画面里,我们看到了祖国人民的信念、意志和力量。大家自觉自愿地黑夜奔波,去解除一个或者几个不知名、不识面的人可能遭受的危险。 正像公安局副局长蒋向山同志所说:“在偌大个城市找两小包药,说得上是大海捞针;但是,大海里既然有针,我们就一定能把它捞上来!”这是多么豪迈的语言,称得起“掷地有声”。在这短短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人民群众力量的坚定信心。事实证明了人民群众的力量。两小包“滴滴涕”,经过连夜奋战,终于从这个有着十五万人口的人海里捞出来了。 力量从信心来。有了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信心,必然产生伟大的力量。  南京工学院 李时庸 认真改进工作 上海市芦湾区劳动局的工作人员学习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午夜》一文后,结合文章精神,检查了部分学校的安全设备。他们发现上海市芦南中学新安装的一只蒸汽锅炉,装了一个七公斤以上的安全阀,不合安全标准。这个锅炉原来是上海中建锅炉厂生产的。它的说明书上规定,每平方厘米最高可以承受零点五公斤的压力。而锅炉上现在安装的安全阀在七公斤以上,超过规定十三倍以上,不仅不能起安全作用,相反的随时有爆炸的危险。区劳动局发现这个问题以后,立即与中建锅炉厂联系,知道中建锅炉厂共制造了二十五个同样的锅炉,并且已经分售给市内二十五所中学。他们立即打电话通知有关中学注意。 中建锅炉厂在区劳动局的推动下,当即派人到芦南中学复查,并叫司炉工当场试烧,证明使用这只锅炉确实是危险的。 发生这件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建锅炉厂没有订制到零点五公斤的安全阀,就以不合标准的安全阀代替,更严重的是其中还混有一个七公斤多的安全阀。 为了吸取这一事件的教训,中建锅炉厂党总支委员会于本月九日,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会上本着“扬州精神”对职工进行了加强责任心的教育。第二天,以厂长为首,组织了专人,到市内有关学校认真作了检查,发现还有六个安全阀有毛病,他们及时作了处理。 通过这一事件的教训,中建锅炉厂的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一致表示:今后要加强责任心,学习“扬州精神”,认真作好检验工作。 上海市芦湾区劳动局 孙锡涛 赞“大海捞针” 读《一个震撼人心的午夜》以后,使我想起了这样的话“我们的国家不愧为伟大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不愧为伟大的人民”。这种敢于承认错误的营业员;这种对人民无限热爱的干部;这种人民之间真诚友爱的阶级关系,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无比优越。这样的事,在旧社会是不可设想的。 我的姑父何仁之,是个中医。解放前,他不懂装懂,给病人开错了药方,吃了官司。后来,他卖了三亩地,拿钱买通了国民党的伪法院,结果,反而把官司打赢了。他们这种专门利己,毫不利人的行为,和今天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美德,和今天党教育出来的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让我们永远记住过去,更加热爱今天,更好地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吧! 北京第一机床厂 魏学征 对人民负责 在拥有十五万人口的扬州城里,仅仅花了六个钟头,就把两小包“滴涕涕”药粉找了回来,要是在旧社会做梦都想不到,只有在今天,才能成为现实。 正如评论所说:“扬州城两包药粉被误卖出去是偶然的,可是,这两包药粉被迅速地找了回来,却不是偶然的。干部和群众在追回这两包药粉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共产主义风格,也不是偶然的”。说得一点也不差。在我们工厂就有许多这种生动的事例,能够证实这一点。有的工人在自己的产品已经检验合格后,觉察到里面还有点把问题,就毫不犹疑地向组织上提出来,请求检查员重新检验,请求领导严肃处理。这些同志心里所想的,正和扬州市的同志们心里所想的一样:对人民负责。 共同的事业把我们六亿五千万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个人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就不应该只是考虑自己,自己做错了的事,应该勇于承认、改正;有利于别人的事,哪怕不在自己份内,也应该想方设法,尽力而为。这便是我通过这篇文章所得到的教益。 武昌造船厂工人 李文鼎

第 3 版

1. 解开旧网扣 树立新风尚——读《女儿的婚事》有感

第4版()专栏: 解开旧网扣 树立新风尚 ——读《女儿的婚事》有感 葛德 社会的风俗、习惯,都具有时代和阶级的特征。一定的风俗、习惯,反映着一定的社会思想、制度、人和人的关系。中国的旧礼俗主要是封建性质的。它像一面巨网,几千年来一直缠绕在中国人民的身上。历来的封建统治者,都把网索紧紧地握在自己手里,却把每一个网扣,套到每一个人的脖子上去。使他们牵此动彼,人人都挣扎、动弹不得。老年人不用说了,就是半老的人,大概也都尝到过这滋味。在旧中国,要办一件事,无论是丧还是喜,总会遇到三亲六故,跑来挑长剔短,数黑道白,争一个所谓“礼数”。一个不周到,得罪了哪一家,落下笑柄事小,惹下麻烦事大。往往因为所谓的礼数不到,而发生死人入不了殓,棺木下不了葬;新媳妇上不了轿,或者是成不了婚礼的事。弄得经官动府,倾家荡产的也有,结下世代冤仇的也有。人们为了省麻烦,免是非,就要按照社会传统的老规程办事。久而久之,人们就摸出了一条老经验,这就是杨文龙同志的妈妈说过的:遵守“世世代代的老规矩”。许多人虽然摸不清这老规矩的根底,也并不懂得它是什么性质。但他们却懂得一条:按老规矩办事是不会“出错”的。有时也明明觉得这样办对自己不利,但为了不“出错”还是要勉强去办。杨文龙同志结婚时的“苦命酒”,不就是这样摆出来的吗? 中国人民的革命成功以后,旧社会打翻了,封建统治阶级被打倒了,网索砍断了,亿万人要冲破罗网奋翅高飞。但是,旧礼俗的网还散乱地缠绕着不少人的思想。从《女儿的婚事》的几件小事,我们可以看到这残网的网扣是如何紧紧地纠缠着一些人。嫁女要“礼金”;女儿不能“是走上门来的”,明明都是男尊女卑思想的反映,是对女人的污辱,但由于是老规矩,老奶奶还要解放了的青年男女办下去。“养儿防老”、“早养儿早得济”的观念,明明是旧社会里人同人关系的反映:在那人各为私的社会里,不靠儿子又能靠谁呢?如今是个人靠集体生产的发展了,但这老观念却又被一些青年人承袭了。只要留着这些老规矩,也就给一切残余的旧势力留下了生存的空隙,不打破这老规矩的对人们的束缚,劳动人民的精神,就不能从旧礼俗的罗网下彻底解放出来,也就不能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 旧礼俗的社会基础正在彻底清除,这“老规矩”的罗网也必须彻底毁掉。但是,“老规矩”的网是并不容易清除的。因为这网扣仍套着很多劳动人民的思想。糊涂的老奶奶,一时还不能明白过来。青年一代倒是有摆脱这些网扣的要求,但老奶奶们,却又把这老规矩的网扣,稀里糊涂地把他们套上。 套在人民思想上的网扣必须解开而又不易解开。这就特别突出了杨文龙同志示范行动的重大意义。我们看,杨文龙同志是如何巧妙地解开了老妈妈、妻子、女儿、女婿思想上的网扣。这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发。 在移风易俗的工作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人的示范,具有更为突出的作用。这是因为他们实际上在农村起着方向标的作用。他们解开一个网扣,周围一些急于摆脱这网扣的青年人,势必会起来效法,动手解开自己思想上的网扣。而如果他们也去按“老规矩”办事,那么,周围那些糊涂的老爷爷老奶奶们也就会把青年人思想上的网扣勒得更紧了。每一个农村的党基层组织的工作人员,都应该看清自己这种重大责任而自觉起来。 不但自己以身作则,还得向群众做工作。首先是向周围的人踏踏实实地做一些细致的思想工作,通过各种具体活动先把自己贴身人的网扣解掉。我们有一千几百万共产党员,有千百万的共青团员、解放军战士和革命干部,这是多么强大的移风易俗的力量!解开了自己人思想上的网扣,也必然牵扯到另一方面人思想上的网扣。比如杨文龙家的网扣开了,他女婿思想上的网扣也就随着开了。如果对方不是单人独户,而也是一家,不是就有更多的人随着打开这网扣了吗?这种层层解开的方法,看起来慢,实际上是最踏实、最有效,因而也恐怕是最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