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10-19

第 1 版

1. 伊拉克柬埔寨尼泊尔报刊和丹麦共产党机关报 谴责印度反动派的扩张政策

第1版()专栏: 伊拉克柬埔寨尼泊尔报刊和丹麦共产党机关报 谴责印度反动派的扩张政策 尼泊尔《评论》周刊强调指出:中国始终准备通过友好谈判合理解决边界纠纷 新华社18日讯 一些亚洲国家舆论继续谴责印度政府关闭同中国谈判的大门,并向中国发动军事进攻。 伊拉克《自由人之声报》17日发表评论说,“由于印度政府关上了谈判的大门,并加强它在边境的武装力量,印度政府应对两国部队可能发生的武装冲突负责。” 报纸说,印度政府声称,在中国同意印度的观点之前,同中国政府举行谈判是没有用处的。印度政府这种态度是错误的。印度官员的这种错误的说法“说明不了它具有想同中国取得谅解的任何积极愿望。”这家报纸说:“如果中国同意印度关于边界问题的观点,那还需要什么谈判呢?还有什么好谈判的呢?” 这家报纸又说,中印边界最近事态的发展和印度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否定了印度政府的措施是防御性的这种说法。它损害两国人民的利益,是同两国人民的愿望完全违背的,是同万隆会议关于以谈判方式而不是以使用武力方式解决国际问题的决议完全背道而驰的。 柬埔寨《民族主义者》周刊最近在评论中印边界问题时说:印度之所以赢得美国的喜爱,是因为“它和中国的边界争端使它成为值得特别关怀的潜在盟友”。 这家周刊的另一篇评论说:“我们仍然希望印度政府将很快同意同中国举行谈判,因为除了谈判之外没有其他解决办法”。它说,“这也能防止其他国家混水摸鱼。” 新华社加德满都15日电尼泊尔《评论》周刊最近发表读者拉马·克里希纳的信件,庆贺尼中两国以友好精神解决边界问题,同时,这封信谴责印度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实行扩张政策。 这封信指出,“任何一方从没有在尼中边界纠纷中奉行过扩张政策或抱有领土野心。”“但是,中印边界纠纷就不是这样了。” 信中指出,所谓麦克马洪线“是英帝国主义者实行扩张主义的结果”。 信中说,“今天,印度方面已承袭了英帝国主义出于自私的动机而进行的领土扩张”。 信中强调说,“事实上,中国始终准备通过友好谈判来合理地解决边界纠纷。” 这封信进一步指出,尼泊尔通过了自己的切身经验体会到中国的诚意。它说,中尼双方努力使边界问题得以顺利解决,而中尼友谊也进一步加强了。 新华社18日讯 哥本哈根消息:丹麦共产党机关报《国土与人民报》10月13日发表评论说,最近中印边境冲突日趋剧烈,是“由于印度不仅加紧在所谓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并早已由印度所侵占的中国地区推进,而且还在这条非法的边境线以北前进”。 评论接着援引了尼赫鲁最近在印度的讲话,认为“这是印度在使自己的要求获得满足之前拒绝就边境冲突进行协商中最嘲弄世人的态度”。 评论说,最近几周来,在扯冬地区的印军竟在大大超过了印度人自己所片面认为是他们的国境——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地区向中国的边防哨兵开火。文章在谈到所谓麦克马洪线时说,“中国从未承认过这条边境线,但也从未超越过这条线。”

2. 美国报刊怂恿印度大举进攻中国 竭力支持尼赫鲁的军事侵略政策

第1版()专栏: 美国报刊怂恿印度大举进攻中国 竭力支持尼赫鲁的军事侵略政策 新华社18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报刊最近一再为印度当局对中国采取的军事侵略行动打气,极力怂恿印度对中国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 提前出版的10月19日一期的《时代》周刊发表的文章为 “印度对中国人采取了新的强硬态度”叫好。这家周刊说,在过去三年中,印度在边界上与中国进行的斗争“主要是喊叫而不是射击的斗争。但是上周,印中边防部队用迫击炮和手榴弹进行了交战。……异乎寻常的是,印度对中国人采取了新的强硬态度。” 《明星晚报》14日在一篇报道里说,“由于印度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加强,尼赫鲁在同北京打交道时态度较前强硬了。” 这家报纸竭力支持尼赫鲁的军事侵略政策。它说,“印度人相信,他们能够在喜马拉雅山的一次有限战争中打败中国人,因此他们不打算后退。”报纸说,尼赫鲁已经要求中国人“撤出”,“作为谈判的先决条件”。 《纽约时报》15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说,印度当局“显然力图表明,它将抵抗中国人的具体入侵”。报纸鼓吹说,“在多拉地区(指印军最近侵入的中国西藏的扯冬地区),它显然有力量做到这一点”。

3. 支援水利冬修

第1版()专栏: 支援水利冬修 本报评论员 多年来的经验证明:办好水利是巩固集体经济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援,对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支援,除了尽力供应化学肥料、城市粪肥和各种农业机械、农具等等以外,对水利工程需要的器材、工具和技术人员等等,也应当放在很重要的地位。 今年的农业生产情况比较好,不少地区在继续遭受旱灾和水灾侵袭的情况下,收成仍然不错,这同水利建设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今年的农业生产情况比较好,又成为在冬季兴修水利的一个很好的条件。据已知的情况,许多地区都准备以比去年冬季和前年冬季较大一些的规模开展今冬的水利建设,主要是把旧有的工程加以整修、把已建成的工程配起套来。有条件的地区还要根据可能和需要,适当地兴建一些收益较快的工程。水利工程器材、工具等等的供应,应当和这样的客观形势相适应。 昨天和今天本报先后发表了湖南、广西有关部门积极提供和调运冬修水利需要的器材、工具的消息。从湖南消息中反映的情况看来,当地有关部门预见到今年水利冬修工程任务比前两年大的情况,对于在水利工程器材等方面支援农业,做得比较主动。全省为水利冬修工程提供的水泥、钢材等,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多。在工程技术人员方面,在贷款和投资方面,也都及早作了安排。广西各级水利部门在5月到9月间,就检查了水利工程,接着制定了具体规划,准备了各种物资。这样做也是十分必要的。 为水利工程提供的器材和工具等等,不但要从数量上注意和今年冬修的规模相适应,还要特别从品种上注意和不同地区、不同工程的不同需要相适应。这点在目前特别重要。湖南在这方面也注意到了,从报道的情况看,做得也比较好。要把这项工作做好,需要各有关部门事先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具体地详细地了解各项工程和各种器材生产单位的需要和生产能力,并且要做好组织安排,加强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之间的联系。商业部门在这中间起着很重要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要根据“发展生产,保证供给”的原则,把这项工作切实做好。对于水利工地日常生活用品的供应,也要及早做好安排。 要使水利工程较快地得到效益,要使水利工程切实地确保安全,都必须力争在明年汛期到来之前竣工。要想早完工,必须早动手。“三秋”大忙在当地基本结束的时候,水利冬修工作紧接着就要开始,供应和调运器材、设计、组织安排等等准备工作,应当力争早些做好。这是支援农业生产、争取明年丰收的很重要的一步,要力求准确、踏实地完成这个重大的任务。

4. 切实抓好秋冬生产 争取明年农业丰收 陕西结合秋收选留粮棉良种 广西各地农村筹集物资准备整修水利工程

第1版()专栏: 切实抓好秋冬生产 争取明年农业丰收 陕西结合秋收选留粮棉良种 广西各地农村筹集物资准备整修水利工程 新华社西安18日电 陕西各地农民结合秋收开展选种活动,为明年春播准备充足的良种。 陕西粮棉主要产区的关中地区,今年各人民公社的大部分生产队,选种工作都作得比往年精细。田间片选、穗选的玉米,在脱粒贮存前还将棒子两头的癟子去掉。种子田的种子一般又经过粒选。高陵、兴平等产棉地区的社员,把混杂在棉花纯种田里的个别棉株作上记号,在摘花时注意剔出。个别生产队还在纯种棉田里一朵一朵地挑选棉种,优中选优。 各地都注意多留良种。盩厔县今年选留的玉米良种,够明年全县80%的玉米地播种用。凤翔、宝鸡、武功、咸阳、韩城等县一些没有选种习惯的社、队今年秋收前参观了邻社邻队的种子田,现在也开始选种了。有些社、队向邻社邻队兑换了一部分良种。 陕西省水稻主要产区汉中专区,今年在收割水稻前,普遍进行了田间块选。西乡、城固、沔县等五个主产水稻县的各生产队,都有专人负责选种工作,并且把种子单收、单打、单贮。目前,这五个县的农民正在穗选一部分种子,准备明年普遍建立水稻种子田。 陕西省各级农业科学研究机构,今年普遍向农村人民公社进行了选种宣传和技术指导工作。关中绝大多数县、市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向公社或生产队干部传授了玉米选种技术。汉中专区已有一半以上的生产队有人学习了选留稻种的技术。省棉花研究所向主产棉花的县、市农业技术人员,传授了识别各种棉种、保管棉籽的技术。现在,棉产区50%的生产队都有专人选种和保管棉种。 新华社南宁18日电 广西僮族自治区各地农村积极筹集物资,为今冬整修水利工程做好准备。从5月到9月,自治区、专区和县的水利部门,分别对一些水库进行了岁修的检查、测量和设计。整修水利工程所需的各种工具和器材,也及早作了准备。9月下旬,自治区水利部门制定了今冬明春整修水利工程的具体规划,各级水利指导部也先后建立。玉林、百色专区动手较早的一些县,有些工程已经开工修建。 广西今冬明春整修水利工程的计划,是本着花工少、收益快的原则确定的。以恢复和岁修原有工程为中心,集中力量整修当年受益的工程。对一些尚未配套的新工程,也要选择当年就可受益的进行配套,以便有效地扩大灌溉面积。在准备冬修水利工程的同时, 各地还采取措施,充实排灌机械力量,大力恢复民间提水工具。(附图片) 河北沧县社生公社辛庄大队的社员在谷子地里选留良种        盛 果摄

5. 按照印度当局侵略部署执行尼赫鲁大举进攻命令 印军在克节朗河全线挑衅 向择绕桥桥东等地我边防部队发动猖狂进攻

第1版()专栏: 按照印度当局侵略部署执行尼赫鲁大举进攻命令 印军在克节朗河全线挑衅 向择绕桥桥东等地我边防部队发动猖狂进攻 新华社18日讯 尼赫鲁16日从锡兰返回新德里,下了飞机四十分钟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作了重要部署,在这以后,侵入“麦克马洪线”以北扯冬地区的印度军队自17日起已经在克节朗河全线加紧挑衅活动,并在几个地区发动攻击。 17日上午,全副武装的大批印军由哈东山口向北开进至克节朗河岸附近的邦岗丁,有渡过克节朗河向我边防部队发动进攻的模样。 17日夜间起,克节朗河中游择绕桥附近的印军,向择绕桥桥东我边防部队哨所进行了猛烈的射击,并连续发炮。在克节朗河上游的卡龙以西至色章湖之间地区,印军从17日晚起向位于该河北岸的我边防部队阵地连续进攻。 以上情况表明,印度军队正在按照印度当局新的部署,加紧执行尼赫鲁关于从中国自己领土上“清除掉”我边防部队的命令。

6. 尼赫鲁回国后立即同高级军官举行会议 加紧部署向我大规模进犯 梅农赶到“东方军区”同考尔紧急会谈

第1版()专栏: 尼赫鲁回国后立即同高级军官举行会议 加紧部署向我大规模进犯 梅农赶到“东方军区”同考尔紧急会谈 新华社18日讯 印度总理尼赫鲁和国防部长梅农相继举行紧张的会议,积极进行部署,准备向中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据英国《每日邮报》17日报道:尼赫鲁16日从锡兰“回到新德里以后不到四十分钟,就同梅农和高级军官举行了长时间的会议”。它说,“尼赫鲁命令兵工厂进行高速度生产”,以应付一场“大战的威胁”。这家报纸还报道,印度内阁“要求定期就印度在人力和物资方面的军事需要提出报告”。 英国《每日电讯报》18日刊载了发自印度“东方军区”司令部所在地、阿萨姆邦提斯浦尔的消息说,在同尼赫鲁会谈后的第二天,“印度国防部长梅农今天(17日)突然从新德里来到这里,同新成立的军团司令考尔中将举行紧急会议。”消息还说,“梅农的访问是严守秘密的,迄今新德里还没有宣布。” 据印度《政治家报》17日报道,印度空军少将辛格已被派前往美国、英国等国家去购买空军飞机。这家报纸说,“印度需要加强武装部队向多山地区运送人员和供应品的能力这一点更加迫切了。” 据美联社17日自新德里报道,“在新战斗传出的同时,尼赫鲁警告人们说,国防费用负担日益加重。他对各邦住房部长说,由于这个负担,他们决不能指望中央政府给钱。”

7. 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中国乌干达建立外交关系 我国代表何英和乌干达总理奥博特代表各自政府在建交联合公报上签字

第1版()专栏: 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中国乌干达建立外交关系 我国代表何英和乌干达总理奥博特代表各自政府在建交联合公报上签字 新华社坎帕拉18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坦噶尼喀特命全权大使何英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乌干达总理奥博特代表乌干达政府,今天在这里签署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干达之间建立外交关系的正式联合公报。公报全文如下: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干达之间现有的友好关系,两国政府同意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级的外交代表。” “乌干达总理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他高兴地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坎帕拉建立大使馆,同时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乌干达政府目前还不能相应地在中国设立大使馆。” 新华社坎帕拉18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坦噶尼喀特命全权大使何英应乌干达总理奥博特的邀请于16日到达这里对乌干达作友好访问。 同一天下午,他受到奥博特总理的接见,他们进行了极为友好和亲切的交谈。在场的有乌干达政府司法部长伊宾吉拉。 17日,乌干达政府的国务部长马格齐拜会了何英大使,他们就有关两国关系的问题进行了友好和有成果的商谈。 今天上午,奥博特总理再一次接见了何英大使。他们就建立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和互派大使级外交代表的问题达成了一致的协议,并且代表各自的政府签署了关于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干达之间的外交关系的正式联合公报。签字时在场的还有乌干达国务部长马格齐。

8. 江苏超额完成海盐生产年计划

第1版()专栏: 江苏超额完成海盐生产年计划 自贡盐场适应化学工业和民用需要,新建盐卤井,增建和改建生产辅助工程,提高产量质量 新华社南京18日电 江苏省1962年度的海盐生产已结束。全年海盐总产量比原定计划超出三十二万吨。 目前,省内各运盐河木船往来频繁,大批原盐正在向省内外各地源源调运。木船是这里集运原盐的主要交通工具。各盐场积极发挥木船的运输潜力,把可以腾出的木船都用来运盐。各盐场所在的县、市,也组织了一部分交通工具支援盐场运输。盐城专区从建湖、阜宁、盐城等县抽调出七百多吨位的木船,帮助滨海盐务局运输原盐。 新华社成都18日电 我国西南著名井盐产地自贡盐场,正在加速基本建设。已经建成和正在紧张收尾的钻井、采卤、制盐、运输等工程,有的已经在生产上发挥作用。 自贡盐场今年以增加制盐原料——卤水为重点,集中力量新打了一批大型的盐卤生产井。今年上半年,已有三口盐卤井建成投入生产,现在又有三口井接近完工。这批盐卤井都是一千二三百米的深井。过去钻一口井,大约需要五六个月,今年由于采用了动力强大的涡轮钻机,每口井一般只用了一个半月,而且钻井质量较好,交付盐场即能正常进行生产。这批新井的汲卤生产方法,也采用了新的技术。大安化工制盐厂今年使用的三口新卤井,与原有同类型的生产井比较,要少用一半的设备材料和劳动力。现在三口新井的盐卤日产量,约占全厂总产量的35%,相当于五到六个同样大小旧井的产量。每担卤水的生产成本,仅及原有生产井的五分之三。 与建设新井的同时,盐场还增建与扩建了一些储卤、制盐、运输、盐仓和各种生产辅助工程。今年从鞍钢、重钢调进不少钢材,已经加工制成了五百多口钢板盐锅;从外地调进了八万多根楠竹,铺设和修换了盐场的输卤管道。新建的两个大型卤水池,既为盐灶储备原料,又起了处理净化盐卤、沉淀杂质的作用。这些建设工程的完成,使盐场各道生产工序之间更加完善,有利于提高井盐的产量和质量。 盐场今年还进一步有重点地改建了十公里的天然气燃料输送管线,并动工兴建一个总配气站,以便于合理分配使用天然气,按厂按车间按盐灶分别计算用量。今年采取这些措施和改进燃烧方法后,每吨盐消耗的天然气,已由原来的一千多立方米降低为七百多立方米。 自贡井盐用途很广,除主要供食用外,也是发展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因此,国家每年都以很大的人力物力,支持盐场进行建设。从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以来,自贡盐场的基本建设一直在进行着。在头四年中,就建成了制盐厂、纯碱厂、碳黑厂、天然气试验厂、烧碱车间,钻成了二十多口卤井和天然气井。同时,原有老厂也进行了大量的改建、扩建,并起复使用了许多停废的盐卤井。四年中已经投入生产和部分投入生产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共八十项,使盐场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从1958年到1961年的四年中,井盐产量逐年增加,平均年产量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增长65%以上。今年1至9月,井盐产量比去年同期提高15.3%。

9. 南庙大队今年棉花生长好 曲耀离同社员喜摘增产棉

第1版()专栏: 南庙大队今年棉花生长好 曲耀离同社员喜摘增产棉 据新华社太原18日电 全国植棉模范曲耀离所在生产大队——山西省运城县龙居公社南庙生产大队,今年种的九百多亩棉花长得很好,目前已进入采摘盛期,社员们正忙着采摘和选种。各生产队院落里到处晾晒着籽棉,已经晒干的籽棉垛成了堆,往收棉站缴售棉花的车辆络绎不绝。 在一块棉花地里,记者找到了老模范、大队长曲耀离,他的裤腿被露水沾湿了半截,鞋袜上满是泥迹,正和社员一起劳动。他告诉记者,现在正突击摘花,全大队已摘收了十万斤籽棉。今年的棉花是株型较小,桃多花多。根据实摘和成铃情况,全大队收成将比去年增产一、二成,四个生产队都将超额完成增产计划。 为了把好棉花售给国家,全大队正加快采摘棉花,避免雨淋降低质量;同时注意检晒。他们这样作,已受到收棉站的好评:南庙大队缴售新棉进度快,出售的都是上等棉。

10. 伊拉克柬埔寨尼泊尔报刊和丹麦共产党机关报 谴责印度反动派的扩张政策

第1版()专栏: 伊拉克柬埔寨尼泊尔报刊和丹麦共产党机关报 谴责印度反动派的扩张政策 尼泊尔《评论》周刊强调指出:中国始终准备通过友好谈判合理解决边界纠纷 新华社18日讯 一些亚洲国家舆论继续谴责印度政府关闭同中国谈判的大门,并向中国发动军事进攻。 伊拉克《自由人之声报》17日发表评论说,“由于印度政府关上了谈判的大门,并加强它在边境的武装力量,印度政府应对两国部队可能发生的武装冲突负责。” 报纸说,印度政府声称,在中国同意印度的观点之前,同中国政府举行谈判是没有用处的。印度政府这种态度是错误的。印度官员的这种错误的说法“说明不了它具有想同中国取得谅解的任何积极愿望。”这家报纸说:“如果中国同意印度关于边界问题的观点,那还需要什么谈判呢?还有什么好谈判的呢?” 这家报纸又说,中印边界最近事态的发展和印度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否定了印度政府的措施是防御性的这种说法。它损害两国人民的利益,是同两国人民的愿望完全违背的,是同万隆会议关于以谈判方式而不是以使用武力方式解决国际问题的决议完全背道而驰的。 柬埔寨《民族主义者》周刊最近在评论中印边界问题时说:印度之所以赢得美国的喜爱,是因为“它和中国的边界争端使它成为值得特别关怀的潜在盟友”。 这家周刊的另一篇评论说:“我们仍然希望印度政府将很快同意同中国举行谈判,因为除了谈判之外没有其他解决办法”。它说,“这也能防止其他国家混水摸鱼。” 新华社加德满都15日电尼泊尔《评论》周刊最近发表读者拉马·克里希纳的信件,庆贺尼中两国以友好精神解决边界问题,同时,这封信谴责印度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实行扩张政策。 这封信指出,“任何一方从没有在尼中边界纠纷中奉行过扩张政策或抱有领土野心。”“但是,中印边界纠纷就不是这样了。” 信中指出,所谓麦克马洪线“是英帝国主义者实行扩张主义的结果”。 信中说,“今天,印度方面已承袭了英帝国主义出于自私的动机而进行的领土扩张”。 信中强调说,“事实上,中国始终准备通过友好谈判来合理地解决边界纠纷。” 这封信进一步指出,尼泊尔通过了自己的切身经验体会到中国的诚意。它说,中尼双方努力使边界问题得以顺利解决,而中尼友谊也进一步加强了。 新华社18日讯 哥本哈根消息:丹麦共产党机关报《国土与人民报》10月13日发表评论说,最近中印边境冲突日趋剧烈,是“由于印度不仅加紧在所谓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并早已由印度所侵占的中国地区推进,而且还在这条非法的边境线以北前进”。 评论接着援引了尼赫鲁最近在印度的讲话,认为“这是印度在使自己的要求获得满足之前拒绝就边境冲突进行协商中最嘲弄世人的态度”。 评论说,最近几周来,在扯冬地区的印军竟在大大超过了印度人自己所片面认为是他们的国境——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地区向中国的边防哨兵开火。文章在谈到所谓麦克马洪线时说,“中国从未承认过这条边境线,但也从未超越过这条线。”

11. 美国报刊怂恿印度大举进攻中国 竭力支持尼赫鲁的军事侵略政策

第1版()专栏: 美国报刊怂恿印度大举进攻中国 竭力支持尼赫鲁的军事侵略政策 新华社18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报刊最近一再为印度当局对中国采取的军事侵略行动打气,极力怂恿印度对中国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 提前出版的10月19日一期的《时代》周刊发表的文章为 “印度对中国人采取了新的强硬态度”叫好。这家周刊说,在过去三年中,印度在边界上与中国进行的斗争“主要是喊叫而不是射击的斗争。但是上周,印中边防部队用迫击炮和手榴弹进行了交战。……异乎寻常的是,印度对中国人采取了新的强硬态度。” 《明星晚报》14日在一篇报道里说,“由于印度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加强,尼赫鲁在同北京打交道时态度较前强硬了。” 这家报纸竭力支持尼赫鲁的军事侵略政策。它说,“印度人相信,他们能够在喜马拉雅山的一次有限战争中打败中国人,因此他们不打算后退。”报纸说,尼赫鲁已经要求中国人“撤出”,“作为谈判的先决条件”。 《纽约时报》15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说,印度当局“显然力图表明,它将抵抗中国人的具体入侵”。报纸鼓吹说,“在多拉地区(指印军最近侵入的中国西藏的扯冬地区),它显然有力量做到这一点”。

12. 支援水利冬修

第1版()专栏: 支援水利冬修 本报评论员 多年来的经验证明:办好水利是巩固集体经济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援,对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支援,除了尽力供应化学肥料、城市粪肥和各种农业机械、农具等等以外,对水利工程需要的器材、工具和技术人员等等,也应当放在很重要的地位。 今年的农业生产情况比较好,不少地区在继续遭受旱灾和水灾侵袭的情况下,收成仍然不错,这同水利建设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今年的农业生产情况比较好,又成为在冬季兴修水利的一个很好的条件。据已知的情况,许多地区都准备以比去年冬季和前年冬季较大一些的规模开展今冬的水利建设,主要是把旧有的工程加以整修、把已建成的工程配起套来。有条件的地区还要根据可能和需要,适当地兴建一些收益较快的工程。水利工程器材、工具等等的供应,应当和这样的客观形势相适应。 昨天和今天本报先后发表了湖南、广西有关部门积极提供和调运冬修水利需要的器材、工具的消息。从湖南消息中反映的情况看来,当地有关部门预见到今年水利冬修工程任务比前两年大的情况,对于在水利工程器材等方面支援农业,做得比较主动。全省为水利冬修工程提供的水泥、钢材等,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多。在工程技术人员方面,在贷款和投资方面,也都及早作了安排。广西各级水利部门在5月到9月间,就检查了水利工程,接着制定了具体规划,准备了各种物资。这样做也是十分必要的。 为水利工程提供的器材和工具等等,不但要从数量上注意和今年冬修的规模相适应,还要特别从品种上注意和不同地区、不同工程的不同需要相适应。这点在目前特别重要。湖南在这方面也注意到了,从报道的情况看,做得也比较好。要把这项工作做好,需要各有关部门事先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具体地详细地了解各项工程和各种器材生产单位的需要和生产能力,并且要做好组织安排,加强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之间的联系。商业部门在这中间起着很重要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要根据“发展生产,保证供给”的原则,把这项工作切实做好。对于水利工地日常生活用品的供应,也要及早做好安排。 要使水利工程较快地得到效益,要使水利工程切实地确保安全,都必须力争在明年汛期到来之前竣工。要想早完工,必须早动手。“三秋”大忙在当地基本结束的时候,水利冬修工作紧接着就要开始,供应和调运器材、设计、组织安排等等准备工作,应当力争早些做好。这是支援农业生产、争取明年丰收的很重要的一步,要力求准确、踏实地完成这个重大的任务。

第 2 版

1. 从这里开始……——记怀柔县北宅公社一渡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刘宗悦

第2版()专栏: 从这里开始…… ——记怀柔县北宅公社一渡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刘宗悦 本报记者 金凤 慢了,还是快了? 动员紧急抗旱的会议一结束,大家马上行动起来。机手刘振山带了助手去检修机器,保管刘田民连夜赶进城去买煤和柴油,生产队长和作业组长凑在一起商量劳力怎样安排,负责夜间浇水的队长匆匆走了,门外不时闪过一盏盏桅灯的微光。几个大队干部蹲在一起合计着哪儿还能修几条小渠,扩大一点浇水面积。……京郊怀柔县北宅公社一渡河大队的抗旱斗争开始了。这个小小的山村现在就像一部开足了马力的机器,每个齿轮都准确、和谐地转动起来。尽管遇到了多年不遇的“掐脖旱”,大秋还是保住了。支部书记刘宗悦轻轻吁了口气。 听着抽水机马达那悦耳的轰鸣,他不禁回想起…… 十一年以前的一渡河,群众排着队到大洋山龙王庙求雨。那时他刚从部队复员回来,正担任支部副书记。他想去阻拦大家,一位白胡子老爷爷对他说:不让我们求雨,你就让天下雨!他只得眼睁睁望着求雨的人群愈走愈远…… 十年以前的一渡河,组织起第一个初级社。初级社在河东打井,打了三口,别人再不让打了。他和赵广和去动员张永方打井,被张永方轰了出来:“你们是和我家有仇,变着法要来糟蹋我家的地?”你的地,他的地,群众死死守住这一点可怜巴巴的土地,没有办法改变生产面貌。 六年以前的一渡河,成立了高级社,土地为集体所有,这才能够实现刘宗悦多年来的愿望:在河东开一道大渠,把一渡河水引上浇灌庄稼地! 这是组织起来的群众和大自然进行的第一回搏斗。 四天四夜过去了,土挖到五尺深,没有引上水,一部分群众已经泄气。刘宗悦耐心动员了一番,大家又接连挖了五天。工程愈来愈艰巨,挖到两丈多深,还是引不上水,不光群众,连党员干部也觉得浑身没劲,躺在垅沟上,不想再干了。刘宗悦一见这等光景,自然十分着急。他在地头召开了支委会,他对大家说:一渡河过去跟敌人斗争,是铮铮响的铁汉子。敌人放火烧了我们大半条街,我们抹抹眼泪,又跟敌人干起来。眼前这条小渠,能把咱们难住?他这一番话,在曾坚持山区斗争的共产党员的心里,点燃起了为党的事业赴汤蹈火、勇于斗争的烈火,当刘宗悦把棉衣、棉裤一甩,只穿一身单衣跳下渠道时,几十名共产党员和上百名群众跟着都跳下渠去。一天一夜以后,一渡河水终于顺着河东大渠直奔干旱的土地了。那一年,小麦每亩收了二百八十多斤。 公社化以后,一渡河年年兴修水利。他们一共修了九条渠道,全村80%的土地变成水浇地。一向从山外用毛驴往里驮粮的一渡河,如今用汽车往外运粮食。农林牧副各业都发展起来,社员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今年遇上几十年不遇的秋旱,群众再不到大洋山求雨了,党支部一声号召抗旱,群众立即行动起来。 “现在我懂得,对待群众,千万不能性急。归根到底,是群众自己解放自己。我们的任务是引导他们在实际行动中觉悟起来,认识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看起来是慢了,结果常常是快得多!”这是刘宗悦在一渡河工作十多年的体会。 学生和先生 刘宗悦从小离家,参军十年,回来以后,许多庄稼活都不会。有一回,老顺起在当街说道:“二十四节气都闹不清,还领导咱生产哩!”刘宗悦明白是在说他,他没有生气,反说老人家说得对,不懂生产,怎么能领导大伙搞好生产呢? 他找到老农赵广和,和他在一个互助组,一块下地干活。怎样扶犁,怎样撒籽,怎样耪地,怎样追肥……一项项农活,赵广和仔仔细细地教,刘宗悦恭恭敬敬地学。不上两年,耕耩锄耪的一般农活,刘宗悦都拿得起来。只是他很明白,老农的耕作经验是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不是他学几年就能学到家的。在他这些年领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他始终注意向老农学习。赵广和一直是他生产上的好参谋,在生产的节骨眼上给他出了许多好主意。 这个村原来土质贫瘠,多是旱地。能种小麦的地,只有几十亩,还是和玉米间作。河东大渠修好以后,赵广和提出把间垅改平垅,上茬种小麦,下茬种玉米,土地好平整,浇水也方便,产量还能提高。刘宗悦接受了这个意见。第二年小麦每亩收二百多斤,玉米又收三百多斤。河东那片地,平均每亩合五六百斤。在水利条件改善以后,适当提高复种指数,看来是增加产量的捷径。只是小麦要种在好地上,一渡河好地不多,有没有旁的出路呢?毕竟赵广和种庄稼的经验多,他告诉宗悦:豌豆能种在薄地上,收了豌豆种玉米,产量准能提高。宗悦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他和生产队的干部商量以后,1960年秋季,就在向来栽白薯、种豆子的薄沙地上,种了八十三亩豌豆。1961年,这些豌豆亩产一百八十多斤,下茬玉米每亩又收三百多斤。赵广和这几条主意,给一渡河带来多少粮食!但是老广和说得好:好主意也要有人听,宗悦的群众观点强,给他拿主意也痛快! 恭恭敬敬当群众的小学生,刘宗悦看来是能够这样做的了。先当学生,再当先生,刘宗悦能不能够当一名循循善诱的好先生呢?这几年,一渡河生产方面推行不少新办法,有些群众一时接受不了,刘宗悦一面在实践中教育群众,还学会了有意识树立对立面,让群众从正反两面接受教训。 一渡河的南台有一大片鸭梨树。春天时花开似锦,只是开花以后,拇指般大的小梨便纷纷落地,已有十多年不挂果了。别的果树也是挂一年,歇三年。因此一渡河果树不少,收入不多。1958年刘宗悦到怀柔县林业劳动模范李宗德领导的慕天峪参观,看到那里的果树有专人管理,年年挂果。回来以后,他和大家商量,决定抽出几个小伙子来管理果树,还买了二十多架喷雾器。1959年冬天,李宗德来到一渡河给他们当技术指导,教会小伙子们怎样配药、怎样治虫、整枝、浇水和施肥。一渡河的社员祖祖辈辈种了不少树,从来没有这样管理过果树,有的人免不了将信将疑。刘宗悦便和大伙商量,决定在一百八十七棵鸭梨树中,留下三棵不打药、不治虫作为对比教材。1960年秋天,真像奇迹般地,十几年不挂果的梨树消灭了病虫害,结了十万斤鸭梨。那三棵没有打药治虫的梨树,花开后小梨依旧纷纷落地,一个也没剩在枝头。有的人还不服气,说梨树凑巧赶上大年,明年保证一个也不会有。第二年,鸭梨树结了三四万斤梨。今年又结了十多万斤。这一来,人们从心眼里信服了。 干部这样成长起来 有人常羡慕一渡河的工作好,有一大批忠心耿耿、勤劳能干的好干部。这话确实不错。譬如大队长刘宗海精明强干,善于理财,虽然没上过学,脑子里自有一把铁算盘,还是一渡河水利建设的土工程师。林业队长刘宗杰埋头苦干,钻研技术,在治理果树方面可以算得是位小专家。副大队长张永田、杨永玉,生产队长刘田雨、王宝忠都是生产上的能手,种田的行家,高级社以来就积累了组织生产、领导集体经济的经验。猪场场长刘凤鸣、羊倌张玉江都是畜牧方面的能人。看林的王振友,外号“把家虎”,保管刘田民,人称“一把锁”……总之,一渡河真是人才济济,有一支出色而稳定的干部队伍。这样的干部队伍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方面,刘宗悦确实费了一番苦心。刚从部队回来,他不大熟悉农村的工作特点。召开支部大会,党员到得不大整齐,他就心中冒火,用部队中的一套纪律来要求党员。有些党员就说:“宗悦出外多年,学得洋气了,看不起我们。”不愿和他深谈。那时候布置工作,会上大家应承得满好,散会后各走各的,不照着办。这就逼得刘宗悦不能不反过来检查自己:是不是太急躁了?部队生活集中,吃饭有人给做,一声开会,自然马上到齐。农村党员白天要下地干活,晚上回来,家里杂活不少,有的老婆病了,还要自己做饭喂猪,有的妇女党员要喂孩子,他们开会就不得不来迟一些。还是自己的群众观点不强,对于党员的具体困难体贴不够。认识到这些以后,他便常到党员家里串门,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以后又建立了定期上党课和过组织生活、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制度。他特别注意思想工作,经常和党员、干部个别谈心。全村几十名党员和干部的心思、脾性他差不多都摸底。他很注意让干部稳定下来,让他有个长期打算,时间长了就能够成为那一行的行家。干部在工作中发生问题,他总是耐心帮助他们改正,不轻易把他们拨拉下去。这样,一渡河的积极分子队伍便愈来愈壮大,而且干部能逐渐成长起来。 原来担任生产队长的刘宗周责任心强,很能吃苦耐劳。为了搞好队里的生产,他起早贪黑地干,中午从不歇晌,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全部花在庄稼地上。他自己干活从不知道累,对社员干活也不嫌多,总想叫社员多干点,有时态度还生硬。日积月累,不少社员和别的队干部对他有意见。支委会研究他的问题时,有的支委就主张把他撤下来,认群众另选一名队长。刘宗悦不同意这样做。他说刘宗周这样的干部忠心耿耿,一心为着集体,本质上是好的,就是群众观点不强,作风生硬。他主张让宗周调换一个工作,在工作中继续锻炼他。对于他的缺点,不能放松,一定要严加批评。这样处理以后,刘宗周调到了蔬菜组。那里原来经营管理比较乱,刘宗周很快就建立了一套定额管理制度,提高了工效,又在菜田实行粮菜间作。去年除供应全村吃菜以外,还多收了八千斤粮食,今年估计可收粮一万斤。蔬菜组时常要卖菜给社员,这个多,那个少,是件麻烦细致的工作。一年来刘宗周总是耐心对待群众,从来没有发过态度。现在,生产队争着要他回去当队长,菜园中也离不开他,宗周硬是成了个红人啦。 在这里干一辈子! 一渡河今年粮食亩产可能达到四百斤,在怀柔县也是比较高的产量,但还有许多增产潜力没有挖掘出来。一渡河群众的吃粮水平已经超过1957年,文化、卫生方面还差一些,住房尤其拥挤。一渡河的工作已经走上轨道,无论农林牧副都进行得井井有条,但是在一些干部中,骄傲自满的苗头并非没有,这就要注意总结经验,不断提出新的任务和奋斗目标,引导大家谦虚谨慎地继续前进。这一系列问题,就是作为支部书记的刘宗悦经常在考虑着的。 今年一渡河的秋收比去年好,已成定局,大队通过群众上上下下算过一笔经济账,不论是粮食或现金收入,都可能比去年高一些。大队和生产队干部正在考虑明年的生产布局。刘宗悦想得还要远一些。农业上有了水,现在就盼望电。有了电,全村土地都浇上水,还能节省不少人工和畜工,投入别的生产。林业上要继续治理果树,多栽些梨和桃,更要有计划地综合治理山沟。去年治了一条大刘峪,今年还准备治山车峪。几年内要把大大小小几十条山沟都管理起来。用材林问题也需要考虑。赵广和建议在渠道两旁栽两行加拿大杨,五六年后就能成材。生产队的干部不同意,说渠边种庄稼,还能收不少粮食。这是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问题,需要逐步解决。这个村的牧场有计划调济一下,牛羊还可以发展一倍,大牲畜和猪也都要发展。一渡河土地有限,复种指数年年增加,肥料一定要跟上去。现在一渡河已有五部锅驼机,一部柴油机,还准备买一部柴油机,机手只有五名。果树的管理和奶牛的饲养也都需要技术。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青年学习技术……。 要做到这些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但也不是遥遥无期、不可捉摸的事情。重要的是对我们的事业有信心,脚踏实地一步步干下去。最近刘宗悦正在学习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书,他学习过不止一遍,每次学习总有新的体会。现在,书上这几句话特别引起他的注意:“共产党员应该从眼前所处的环境,眼前所接触的人们,眼前所能进行的工作,来开始和开辟我们改造世界的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工作。”从1941年入党,刘宗悦在部队中转战十年,正是这样做的,那时他参加的是推翻旧中国的斗争。回到一渡河十多年,他也是这样做了的,他正在参加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工程。一渡河这个小小山村,在中国广阔的地面上,诚然只如大海中一滴水珠,但它照样闪烁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虹彩,散发着几十名共产党员和六百多名公社社员的光和热!

2.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和沈阳农学院 历届毕业生为农业技术改革贡献力量

第2版()专栏: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和沈阳农学院 历届毕业生为农业技术改革贡献力量 他们分布在各地农业基层单位和农业科学研究部门,不少毕业生由于工作成绩优良,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或红旗手,有的还担任了领导职务 据新华社18日讯 我国解放后最早设立的一所专门培养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到今年共已培养出两千多名毕业生。他们现在分布在各地农业机器拖拉机站、国营农场、农业机械厂、修理厂、农业机械化学校和科学研究机关中,为祖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贡献力量。不少毕业生由于工作成绩优良,已被所在单位评为先进生产者或红旗手,有的并已担任了领导职务。 这些毕业生在校期间,曾经按照各自的专业,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组织农业机械化生产以及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维护、修理等方面的课程,并且到农村人民公社、国营农场和工厂进行过劳动锻炼和生产实习。毕业的时候,一般都掌握了一定的农业机械化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学校十分注意把他们培养成为适合我国农业机械化需要的技术人才。学校编写的各门专业课教材,都力求反映我国的实际情况。例如运用学的教学内容,就吸取了我国部分地区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丰富经验。今年,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系不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能根据生产中提出的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得比较好。例如他们设计的适合华北地区使用的轻型犁,具有份量轻、阻力少、耗油少、工效高等优点,设计方案中并运用了农业机械化科学中的一些新的知识。 到今年10月15日,这个学院建校已整整十周年。目前,全院共设有四个系。设立较晚的农田水利和农业电气化系,也即将有一批学生毕业。 新华社沈阳18日电 正当沈阳农学院历届毕业生最近纷纷返校庆祝建校十周年的时候,这个学院今年又有六百多名毕业生走上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拖拉机站、国营农场等基层的农业技术工作岗位。 十年来,这个学院已经为国家培养了三千多名专门的农业技术人才。他们分布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基层单位、农业院校和农业科学研究部门。 历届毕业生在农业战线上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取得的成绩,给了这届毕业生和在校学生以很大的鼓舞。这次返校的毕业生孔繁韫,现在是一位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她一毕业就到山区新成立的农业技术推广站作见习技术员,当时人地两生,工作条件比较差,但是她不避烈日和风雨,常年到农民中间推广技术和总结生产经验,受到农民的欢迎。她不但推广了许多农业技术,而且在实际工作中经过锻炼,已经成为共产党员。另一位返校的毕业生高树纪,毕业后在一个地广人稀的盐碱地区的农场工作。他和同志们一起,建立了四个病虫害预测预报站,在防治水稻恶苗病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返校的毕业生还介绍,在一个建立在盐碱地区的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中,沈阳农学院的毕业生几乎占了一半。1955年毕业的任玉民,现在担任这个研究所土壤研究室主任,他最近曾写出了《辽河下游滨海盐渍土的盐分动态研究初步结果》等学术论文。辽宁省作物研究所玉米研究室的大部分研究人员,也是沈阳农学院毕业的,他们育成的一些玉米新品种,已证明比当地良种显著增产。 沈阳农学院现在正在培养着汉、满、蒙古、回、朝鲜等族男女青年学生三千三百多人。目前学院拥有一百多个实验室,三十多万册图书杂志。学院除了有自己的农场、工厂作为教学、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的场地以外,还同农村人民公社建立协作关系,并且通过农业技术调查、参加农业技术改革等途径,来提高教学质量。(附图片) 河南省新乡市郊区丰乐里大队的蔬菜技术员兰家璧,是西南农学院园艺系的优秀毕业生。她在农村工作的几年中,虚心向这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全省闻名的蔬菜土专家刘启云等学习,共同培育出一些早上市、产量高、味道好的良种蔬菜。图为兰家璧(右)和刘启云在田间研究防治蔬菜虫害 新华社记者 严世昌摄

3. 沈阳各界集会欢迎朝中友协代表团

第2版()专栏: 沈阳各界集会欢迎朝中友协代表团 新华社沈阳18日电 沈阳市各界人民一千多人今晚隆重集会,热烈欢迎崔昌锡率领的朝中友好协会代表团。 当崔昌锡团长和全体朝鲜客人由中共辽宁省委第二书记、辽宁省省长黄欧东,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徐少甫,辽宁省副省长车向忱、陈先舟、巩天民、张庆泰,中共沈阳市委书记处书记吴钢鸣等陪同走上主席台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沈阳市副市长、中朝友好协会辽宁省分会副会长张霁中在大会上讲话。他热烈赞扬了英雄的朝鲜人民在朝鲜劳动党、朝鲜政府和金日成同志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他说,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团结,是在反对共同敌人的长期革命斗争中用鲜血凝成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之上的。这种友谊是非常可贵的,是什么力量也破坏不了的。辽宁省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将永远紧密地和朝鲜人民团结在一起,为争取我们共同事业的新胜利而奋斗。 崔昌锡团长在热烈的掌声中讲话。他说,朝鲜人民能够有像中国人民这样伟大的人民作为自己亲密的朋友和同盟者,感到无比的自豪。伟大的邻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及其威信的不断增长,对于为祖国的统一和社会主义建设而斗争的朝鲜人民,是一个很大鼓舞。崔昌锡严厉谴责了美帝国主义霸占南朝鲜和中国领土台湾的侵略罪行。他说,美帝国主义必须从南朝鲜和台湾滚出去。崔昌锡指出,朝中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是永恒的和牢不可破的。朝鲜人民将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旗帜,在反对共同敌人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斗争中,永远同中国人民并肩携手,共同前进。他还介绍了朝鲜人民为实现祖国统一所进行的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并且赞扬了中国人民高举三面红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辉煌成绩。 朝中友协代表团是今天早晨乘火车由北京到达沈阳的。客人们在这里参观了沈阳重型机器厂,并到烈士陵园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献了花圈。晚间,中共辽宁省委第二书记、辽宁省省长黄欧东为客人们举行了欢迎宴会。

4. 中尼友协代表团去尼泊尔访问

第2版()专栏: 中尼友协代表团去尼泊尔访问 据新华社18日讯 应尼泊尔中国友好协会邀请,前往尼泊尔进行友好访问的中尼友协代表团一行三人,在中尼友协副会长、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率领下,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 到机场送行的,有对外文委副主任朱光等。尼泊尔驻我国大使凯谢尔·巴哈杜尔也到机场送行。

5. 政协文教组举行编译工作者座谈会

第2版()专栏: 政协文教组举行编译工作者座谈会 新华社18日讯 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化教育组举行的编译工作者座谈会,今天结束。座谈会是在9月中旬开始的。 首都四十个出版编译单位的一部分编译工作人员在会上交流了经验,交换了意见。他们说,十三年来,我国出版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许多出版部门建立起来了,出版社的编辑、翻译队伍扩大了,图书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增长和提高。他们表示,出版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编译工作者要进一步做好工作,特别是为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做出更好的贡献。 座谈会上,大家对编译工作的性质、任务和作用,编辑翻译工作者的进修和提高,编辑和作家的关系,提高图书质量和加强翻译工作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且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 座谈会由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化教育组组长胡愈之主持。

6. 越南青年歌舞团去郑州访问演出

第2版()专栏: 越南青年歌舞团去郑州访问演出 新华社18日讯 越南青年歌舞团的艺术家,带着首都人民的深厚情意,今天上午乘火车离开北京前往郑州访问演出。 首都各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丁西林、曹瑛、夏衍、王元方、任虹、路金栋、丁波,以及音乐、舞蹈界人士,到车站欢送。越南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黎新和使馆官员也去车站送行。 越南艺术家来到车站,向首都各方面的人士和文艺界的朋友们亲切告别。首都文艺工作者向越南艺术家献鲜花,祝他们一路顺风,在外地的访问演出继续获得更大的成功。

7. 匈盲人弱视人协会代表团回国

第2版()专栏: 匈盲人弱视人协会代表团回国 新华社18日讯 以瓦什·吉波尔博士为首的匈牙利盲人弱视人协会代表团,结束了在我国的访问,已在昨天乘飞机离开北京回国。

8. 禾丰湖垸访“湖宝”

第2版()专栏: 禾丰湖垸访“湖宝” 新华社记者 郭万里 在湖区,有一种被人称为“湖宝”的深水稻,它像湖中其他野生植物一样,具有“泅水”特性,能够随水长到两人多高。最近两年,我曾两次访问过襟江带湖的深水稻产区湖北监利县。这个县去年遭受严重干旱,全县有四十多万亩深水稻保收,今年又连续发生了三次大渍水,全县仍有三十万亩深水稻保收。 9月的一个晌午,我坐船到这个县深水稻集中产区之一的禾丰垸。这是个傍湖围垦出来的湖垸,垸内近六万亩水面,被一片葱绿的深水稻覆盖着。木船沿着沟道向湖心划动,如同钻进了“青纱帐”。一株株新抽的稻穗,籽粒累累,清香四溢。和我一起下湖的有观音公社党委书记朱诗荣、和平大队党支部书记罗必盛和老农刘忠成,他们告诉我:深水稻是冷性作物,前几天抽穗的时候,刚好落了两场小雨,刮了两天北风。这样的风,对深水稻生长特别有利。 船行至湖中,我被一片生长旺盛的深水稻吸引住了。稻茎像毛笔杆一样粗壮,约有一人多高,长得几乎分不清行距和株距。罗必盛笑着对我说:“你想不到吧!这是连遭了两次没顶之灾的稻子呀!”原来,这片稻田在今年插秧的时候,湖水很深,一尺四五寸长的秧,插下去看不到尖。过了几天刚冲出水面,又被一场大雨淹没。一般水稻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插不上秧,即使插上,也被淹死了。然而,生命力强的深水稻,却冲破了重重灾害,生长得秆壮穗长。老农刘忠成说,这里插深水稻还有个歌谣:“五月蚊子嘴,六月插漂水”。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插五月秧,只要有点尖梢漂在水面就可以成活。到六月秧龄老了,更耐涝,插下去淹没了尖也不要紧,它能“水涨船高”,随水生长。但是,淹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如果超过了它的泅水能力,也会受损失。 深水稻另一个特点是蔸子大,比别的水稻要大一两倍。我们在田边随便数了三蔸,一蔸是八十棵,一蔸是四十二棵,一蔸是三十三棵。蔸大不是插的秧苗多,而是分蘖多。这种稻在插秧时每蔸只有七八根,但每根秧却可以分蘖四五棵,多的七八棵。 深水稻还具有花工少,成本低的优点,适合在田多劳力少的湖区种植。根据当地农民的经验,种一亩深水稻只需要六至八个工,六七斤种子,比每亩早、中稻用工用种少一半。同时,它的秧龄长,可以插四十天到六十天,整个生长期有一百八九十天,季节性没有其他稻子那样强,可以错开季节,缓和劳力不足的矛盾。 湖区群众都把深水稻当做抗涝保收的作物。湖区地势低洼,雨水多的年份,田地常常淹水,早、中稻不能插秧,或者插了秧被水淹死,这时便改种深水稻。雨水少的年份,田地受旱欠收,而低湖田水位下落,湖荒退了出来,这时又可以尽量扩大深水稻面积。 深水稻为什么有这样强的抗涝能力呢?老农刘忠成见我提出这个问题,便顺手拔起两棵稻子指给我看。原来,秘密就在这叶子上。它的叶子与别的水稻不同,不仅叶片宽厚,而且还多一层滤水毛。别的稻子被水淹几天叶子就腐烂了。它的叶子硬,又有毛护着,像荷叶一样的不沾水,所以仍能照常向上生长。它的根系很发达,具有“不定根”的特性。在深水里生长的时候,它的每个节巴上都可以长出须根,漂在水里吸收养分,给随水生长起“接力”的作用。 在深水里,它还能从上节巴上分蘖打苞抽穗。这虽不及从蔸上分的蘖粗壮,黄熟时候又容易倒伏,但是如果在水落下去以后,用人工将节上的分蘖按入泥里,使它重新发根,仍可以同蔸上分出的蘖一样,长出颗粒饱满的稻穗。罗必盛指着一片下茎节部弯曲的深水稻说,它就是稻子在深水里生长的时候从上节巴分出的蘖。经过人工接蔸以后出现的弯形。如果不听他介绍,很难辨出哪是从节巴上分的蘖,哪是从蔸上分的蔸来。因为它们长的都是一样的旺盛! 深水稻,真不愧为“湖区之宝”!

9. 优秀足球运动员评选揭晓 评选出“优秀足球运动员”二十二名,“优秀足球射手”十名

第2版()专栏: 优秀足球运动员评选揭晓 评选出“优秀足球运动员”二十二名,“优秀足球射手”十名 新华社18日讯 在1962年全国足球甲级队联赛第二阶段北京赛区比赛期间,由《体育报》和《北京晚报》分别举办的“优秀足球运动员”、“优秀足球射手”的评选活动已经结束,评选结果在18日揭晓。 经过足球界和足球爱好者评选出的二十二名优秀足球运动员是:守门员黄肇文(“八一队”)、张业福(天津队);后卫:李桂福(上海队)、孙玉明(北京体育学院队)、孙宝荣(北京体育学院队)、费幼华(上海队)、盛金荣(“八一”队)、高筠时(“八一”队);前卫:张京天(北京体育学院队)、黄福孝(广东队)、冼迪雄(北京体育学院队)、高建云(上海队);前锋:陈家亮(北京体育学院队)、邢桂福(“八一”队)、孙云山(北京体育学院队)、陈志华(上海队)、张宏根(北京体育学院队)、张正友(上海队)、盖增盛(辽宁队)、陈山虎(天津队)、张均浪(广东队)、张坤岳(北京体育学院队)。他们的入选条件是:体育道德作风好、技术好、配合好。 评选出的十名优秀足球射手是:赵光华(上海队)、张均浪、陈山虎、陈家亮、池云峰(吉林队)、盖增盛、张正友、孙云山、李松风(“八一”队)、胡凤山(天津队)。 他们在这次联赛第二阶段北京赛区的比赛中,射门得分的球数较多,射门意识比较强,技术也比较好。 这次的评选活动从9月23 日开始以后,受到广大足球爱好者的热烈支持。到10月17日止,《体育报》就收到了群众选票和来信近千件。 在评选过程中,一些足球专家、教练员、裁判等组成了评选委员会,他们经过反复讨论,最后确定了入选名单。 在入选的二十二名优秀足球运动员中,北京体育学院队队长陈家亮不仅体育道德作风好,动作朴实,能和别人很好配合,而且还是一名优秀射门手。他在第二阶段的第一轮对陕西队的比赛中,一人独得三球。 在入选的十名优秀足球射手中,上海队的赵光华能在许多困难条件下抬脚射门。他的凌空射门威力很大,命中率很高。他在第二阶段比赛中,一共射入对方七个球,是这次比赛进球数最多的一名射手。广东队的新手张均浪凭着速度快、控制球技术好等特点,常常越过对方后卫射门。他在这次联赛的第二阶段比赛中,共射入对方六个球。

10. 从这里开始……——记怀柔县北宅公社一渡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刘宗悦

第2版()专栏: 从这里开始…… ——记怀柔县北宅公社一渡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刘宗悦 本报记者 金凤 慢了,还是快了? 动员紧急抗旱的会议一结束,大家马上行动起来。机手刘振山带了助手去检修机器,保管刘田民连夜赶进城去买煤和柴油,生产队长和作业组长凑在一起商量劳力怎样安排,负责夜间浇水的队长匆匆走了,门外不时闪过一盏盏桅灯的微光。几个大队干部蹲在一起合计着哪儿还能修几条小渠,扩大一点浇水面积。……京郊怀柔县北宅公社一渡河大队的抗旱斗争开始了。这个小小的山村现在就像一部开足了马力的机器,每个齿轮都准确、和谐地转动起来。尽管遇到了多年不遇的“掐脖旱”,大秋还是保住了。支部书记刘宗悦轻轻吁了口气。 听着抽水机马达那悦耳的轰鸣,他不禁回想起…… 十一年以前的一渡河,群众排着队到大洋山龙王庙求雨。那时他刚从部队复员回来,正担任支部副书记。他想去阻拦大家,一位白胡子老爷爷对他说:不让我们求雨,你就让天下雨!他只得眼睁睁望着求雨的人群愈走愈远…… 十年以前的一渡河,组织起第一个初级社。初级社在河东打井,打了三口,别人再不让打了。他和赵广和去动员张永方打井,被张永方轰了出来:“你们是和我家有仇,变着法要来糟蹋我家的地?”你的地,他的地,群众死死守住这一点可怜巴巴的土地,没有办法改变生产面貌。 六年以前的一渡河,成立了高级社,土地为集体所有,这才能够实现刘宗悦多年来的愿望:在河东开一道大渠,把一渡河水引上浇灌庄稼地! 这是组织起来的群众和大自然进行的第一回搏斗。 四天四夜过去了,土挖到五尺深,没有引上水,一部分群众已经泄气。刘宗悦耐心动员了一番,大家又接连挖了五天。工程愈来愈艰巨,挖到两丈多深,还是引不上水,不光群众,连党员干部也觉得浑身没劲,躺在垅沟上,不想再干了。刘宗悦一见这等光景,自然十分着急。他在地头召开了支委会,他对大家说:一渡河过去跟敌人斗争,是铮铮响的铁汉子。敌人放火烧了我们大半条街,我们抹抹眼泪,又跟敌人干起来。眼前这条小渠,能把咱们难住?他这一番话,在曾坚持山区斗争的共产党员的心里,点燃起了为党的事业赴汤蹈火、勇于斗争的烈火,当刘宗悦把棉衣、棉裤一甩,只穿一身单衣跳下渠道时,几十名共产党员和上百名群众跟着都跳下渠去。一天一夜以后,一渡河水终于顺着河东大渠直奔干旱的土地了。那一年,小麦每亩收了二百八十多斤。 公社化以后,一渡河年年兴修水利。他们一共修了九条渠道,全村80%的土地变成水浇地。一向从山外用毛驴往里驮粮的一渡河,如今用汽车往外运粮食。农林牧副各业都发展起来,社员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今年遇上几十年不遇的秋旱,群众再不到大洋山求雨了,党支部一声号召抗旱,群众立即行动起来。 “现在我懂得,对待群众,千万不能性急。归根到底,是群众自己解放自己。我们的任务是引导他们在实际行动中觉悟起来,认识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看起来是慢了,结果常常是快得多!”这是刘宗悦在一渡河工作十多年的体会。 学生和先生 刘宗悦从小离家,参军十年,回来以后,许多庄稼活都不会。有一回,老顺起在当街说道:“二十四节气都闹不清,还领导咱生产哩!”刘宗悦明白是在说他,他没有生气,反说老人家说得对,不懂生产,怎么能领导大伙搞好生产呢? 他找到老农赵广和,和他在一个互助组,一块下地干活。怎样扶犁,怎样撒籽,怎样耪地,怎样追肥……一项项农活,赵广和仔仔细细地教,刘宗悦恭恭敬敬地学。不上两年,耕耩锄耪的一般农活,刘宗悦都拿得起来。只是他很明白,老农的耕作经验是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不是他学几年就能学到家的。在他这些年领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他始终注意向老农学习。赵广和一直是他生产上的好参谋,在生产的节骨眼上给他出了许多好主意。 这个村原来土质贫瘠,多是旱地。能种小麦的地,只有几十亩,还是和玉米间作。河东大渠修好以后,赵广和提出把间垅改平垅,上茬种小麦,下茬种玉米,土地好平整,浇水也方便,产量还能提高。刘宗悦接受了这个意见。第二年小麦每亩收二百多斤,玉米又收三百多斤。河东那片地,平均每亩合五六百斤。在水利条件改善以后,适当提高复种指数,看来是增加产量的捷径。只是小麦要种在好地上,一渡河好地不多,有没有旁的出路呢?毕竟赵广和种庄稼的经验多,他告诉宗悦:豌豆能种在薄地上,收了豌豆种玉米,产量准能提高。宗悦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他和生产队的干部商量以后,1960年秋季,就在向来栽白薯、种豆子的薄沙地上,种了八十三亩豌豆。1961年,这些豌豆亩产一百八十多斤,下茬玉米每亩又收三百多斤。赵广和这几条主意,给一渡河带来多少粮食!但是老广和说得好:好主意也要有人听,宗悦的群众观点强,给他拿主意也痛快! 恭恭敬敬当群众的小学生,刘宗悦看来是能够这样做的了。先当学生,再当先生,刘宗悦能不能够当一名循循善诱的好先生呢?这几年,一渡河生产方面推行不少新办法,有些群众一时接受不了,刘宗悦一面在实践中教育群众,还学会了有意识树立对立面,让群众从正反两面接受教训。 一渡河的南台有一大片鸭梨树。春天时花开似锦,只是开花以后,拇指般大的小梨便纷纷落地,已有十多年不挂果了。别的果树也是挂一年,歇三年。因此一渡河果树不少,收入不多。1958年刘宗悦到怀柔县林业劳动模范李宗德领导的慕天峪参观,看到那里的果树有专人管理,年年挂果。回来以后,他和大家商量,决定抽出几个小伙子来管理果树,还买了二十多架喷雾器。1959年冬天,李宗德来到一渡河给他们当技术指导,教会小伙子们怎样配药、怎样治虫、整枝、浇水和施肥。一渡河的社员祖祖辈辈种了不少树,从来没有这样管理过果树,有的人免不了将信将疑。刘宗悦便和大伙商量,决定在一百八十七棵鸭梨树中,留下三棵不打药、不治虫作为对比教材。1960年秋天,真像奇迹般地,十几年不挂果的梨树消灭了病虫害,结了十万斤鸭梨。那三棵没有打药治虫的梨树,花开后小梨依旧纷纷落地,一个也没剩在枝头。有的人还不服气,说梨树凑巧赶上大年,明年保证一个也不会有。第二年,鸭梨树结了三四万斤梨。今年又结了十多万斤。这一来,人们从心眼里信服了。 干部这样成长起来 有人常羡慕一渡河的工作好,有一大批忠心耿耿、勤劳能干的好干部。这话确实不错。譬如大队长刘宗海精明强干,善于理财,虽然没上过学,脑子里自有一把铁算盘,还是一渡河水利建设的土工程师。林业队长刘宗杰埋头苦干,钻研技术,在治理果树方面可以算得是位小专家。副大队长张永田、杨永玉,生产队长刘田雨、王宝忠都是生产上的能手,种田的行家,高级社以来就积累了组织生产、领导集体经济的经验。猪场场长刘凤鸣、羊倌张玉江都是畜牧方面的能人。看林的王振友,外号“把家虎”,保管刘田民,人称“一把锁”……总之,一渡河真是人才济济,有一支出色而稳定的干部队伍。这样的干部队伍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方面,刘宗悦确实费了一番苦心。刚从部队回来,他不大熟悉农村的工作特点。召开支部大会,党员到得不大整齐,他就心中冒火,用部队中的一套纪律来要求党员。有些党员就说:“宗悦出外多年,学得洋气了,看不起我们。”不愿和他深谈。那时候布置工作,会上大家应承得满好,散会后各走各的,不照着办。这就逼得刘宗悦不能不反过来检查自己:是不是太急躁了?部队生活集中,吃饭有人给做,一声开会,自然马上到齐。农村党员白天要下地干活,晚上回来,家里杂活不少,有的老婆病了,还要自己做饭喂猪,有的妇女党员要喂孩子,他们开会就不得不来迟一些。还是自己的群众观点不强,对于党员的具体困难体贴不够。认识到这些以后,他便常到党员家里串门,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以后又建立了定期上党课和过组织生活、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制度。他特别注意思想工作,经常和党员、干部个别谈心。全村几十名党员和干部的心思、脾性他差不多都摸底。他很注意让干部稳定下来,让他有个长期打算,时间长了就能够成为那一行的行家。干部在工作中发生问题,他总是耐心帮助他们改正,不轻易把他们拨拉下去。这样,一渡河的积极分子队伍便愈来愈壮大,而且干部能逐渐成长起来。 原来担任生产队长的刘宗周责任心强,很能吃苦耐劳。为了搞好队里的生产,他起早贪黑地干,中午从不歇晌,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全部花在庄稼地上。他自己干活从不知道累,对社员干活也不嫌多,总想叫社员多干点,有时态度还生硬。日积月累,不少社员和别的队干部对他有意见。支委会研究他的问题时,有的支委就主张把他撤下来,认群众另选一名队长。刘宗悦不同意这样做。他说刘宗周这样的干部忠心耿耿,一心为着集体,本质上是好的,就是群众观点不强,作风生硬。他主张让宗周调换一个工作,在工作中继续锻炼他。对于他的缺点,不能放松,一定要严加批评。这样处理以后,刘宗周调到了蔬菜组。那里原来经营管理比较乱,刘宗周很快就建立了一套定额管理制度,提高了工效,又在菜田实行粮菜间作。去年除供应全村吃菜以外,还多收了八千斤粮食,今年估计可收粮一万斤。蔬菜组时常要卖菜给社员,这个多,那个少,是件麻烦细致的工作。一年来刘宗周总是耐心对待群众,从来没有发过态度。现在,生产队争着要他回去当队长,菜园中也离不开他,宗周硬是成了个红人啦。 在这里干一辈子! 一渡河今年粮食亩产可能达到四百斤,在怀柔县也是比较高的产量,但还有许多增产潜力没有挖掘出来。一渡河群众的吃粮水平已经超过1957年,文化、卫生方面还差一些,住房尤其拥挤。一渡河的工作已经走上轨道,无论农林牧副都进行得井井有条,但是在一些干部中,骄傲自满的苗头并非没有,这就要注意总结经验,不断提出新的任务和奋斗目标,引导大家谦虚谨慎地继续前进。这一系列问题,就是作为支部书记的刘宗悦经常在考虑着的。 今年一渡河的秋收比去年好,已成定局,大队通过群众上上下下算过一笔经济账,不论是粮食或现金收入,都可能比去年高一些。大队和生产队干部正在考虑明年的生产布局。刘宗悦想得还要远一些。农业上有了水,现在就盼望电。有了电,全村土地都浇上水,还能节省不少人工和畜工,投入别的生产。林业上要继续治理果树,多栽些梨和桃,更要有计划地综合治理山沟。去年治了一条大刘峪,今年还准备治山车峪。几年内要把大大小小几十条山沟都管理起来。用材林问题也需要考虑。赵广和建议在渠道两旁栽两行加拿大杨,五六年后就能成材。生产队的干部不同意,说渠边种庄稼,还能收不少粮食。这是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问题,需要逐步解决。这个村的牧场有计划调济一下,牛羊还可以发展一倍,大牲畜和猪也都要发展。一渡河土地有限,复种指数年年增加,肥料一定要跟上去。现在一渡河已有五部锅驼机,一部柴油机,还准备买一部柴油机,机手只有五名。果树的管理和奶牛的饲养也都需要技术。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青年学习技术……。 要做到这些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但也不是遥遥无期、不可捉摸的事情。重要的是对我们的事业有信心,脚踏实地一步步干下去。最近刘宗悦正在学习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书,他学习过不止一遍,每次学习总有新的体会。现在,书上这几句话特别引起他的注意:“共产党员应该从眼前所处的环境,眼前所接触的人们,眼前所能进行的工作,来开始和开辟我们改造世界的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工作。”从1941年入党,刘宗悦在部队中转战十年,正是这样做的,那时他参加的是推翻旧中国的斗争。回到一渡河十多年,他也是这样做了的,他正在参加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工程。一渡河这个小小山村,在中国广阔的地面上,诚然只如大海中一滴水珠,但它照样闪烁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虹彩,散发着几十名共产党员和六百多名公社社员的光和热!

11.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和沈阳农学院 历届毕业生为农业技术改革贡献力量

第2版()专栏: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和沈阳农学院 历届毕业生为农业技术改革贡献力量 他们分布在各地农业基层单位和农业科学研究部门,不少毕业生由于工作成绩优良,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或红旗手,有的还担任了领导职务 据新华社18日讯 我国解放后最早设立的一所专门培养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到今年共已培养出两千多名毕业生。他们现在分布在各地农业机器拖拉机站、国营农场、农业机械厂、修理厂、农业机械化学校和科学研究机关中,为祖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贡献力量。不少毕业生由于工作成绩优良,已被所在单位评为先进生产者或红旗手,有的并已担任了领导职务。 这些毕业生在校期间,曾经按照各自的专业,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组织农业机械化生产以及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维护、修理等方面的课程,并且到农村人民公社、国营农场和工厂进行过劳动锻炼和生产实习。毕业的时候,一般都掌握了一定的农业机械化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学校十分注意把他们培养成为适合我国农业机械化需要的技术人才。学校编写的各门专业课教材,都力求反映我国的实际情况。例如运用学的教学内容,就吸取了我国部分地区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丰富经验。今年,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系不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能根据生产中提出的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得比较好。例如他们设计的适合华北地区使用的轻型犁,具有份量轻、阻力少、耗油少、工效高等优点,设计方案中并运用了农业机械化科学中的一些新的知识。 到今年10月15日,这个学院建校已整整十周年。目前,全院共设有四个系。设立较晚的农田水利和农业电气化系,也即将有一批学生毕业。 新华社沈阳18日电 正当沈阳农学院历届毕业生最近纷纷返校庆祝建校十周年的时候,这个学院今年又有六百多名毕业生走上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拖拉机站、国营农场等基层的农业技术工作岗位。 十年来,这个学院已经为国家培养了三千多名专门的农业技术人才。他们分布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基层单位、农业院校和农业科学研究部门。 历届毕业生在农业战线上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取得的成绩,给了这届毕业生和在校学生以很大的鼓舞。这次返校的毕业生孔繁韫,现在是一位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她一毕业就到山区新成立的农业技术推广站作见习技术员,当时人地两生,工作条件比较差,但是她不避烈日和风雨,常年到农民中间推广技术和总结生产经验,受到农民的欢迎。她不但推广了许多农业技术,而且在实际工作中经过锻炼,已经成为共产党员。另一位返校的毕业生高树纪,毕业后在一个地广人稀的盐碱地区的农场工作。他和同志们一起,建立了四个病虫害预测预报站,在防治水稻恶苗病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返校的毕业生还介绍,在一个建立在盐碱地区的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中,沈阳农学院的毕业生几乎占了一半。1955年毕业的任玉民,现在担任这个研究所土壤研究室主任,他最近曾写出了《辽河下游滨海盐渍土的盐分动态研究初步结果》等学术论文。辽宁省作物研究所玉米研究室的大部分研究人员,也是沈阳农学院毕业的,他们育成的一些玉米新品种,已证明比当地良种显著增产。 沈阳农学院现在正在培养着汉、满、蒙古、回、朝鲜等族男女青年学生三千三百多人。目前学院拥有一百多个实验室,三十多万册图书杂志。学院除了有自己的农场、工厂作为教学、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的场地以外,还同农村人民公社建立协作关系,并且通过农业技术调查、参加农业技术改革等途径,来提高教学质量。(附图片) 河南省新乡市郊区丰乐里大队的蔬菜技术员兰家璧,是西南农学院园艺系的优秀毕业生。她在农村工作的几年中,虚心向这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全省闻名的蔬菜土专家刘启云等学习,共同培育出一些早上市、产量高、味道好的良种蔬菜。图为兰家璧(右)和刘启云在田间研究防治蔬菜虫害 新华社记者 严世昌摄

12. 沈阳各界集会欢迎朝中友协代表团

第2版()专栏: 沈阳各界集会欢迎朝中友协代表团 新华社沈阳18日电 沈阳市各界人民一千多人今晚隆重集会,热烈欢迎崔昌锡率领的朝中友好协会代表团。 当崔昌锡团长和全体朝鲜客人由中共辽宁省委第二书记、辽宁省省长黄欧东,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徐少甫,辽宁省副省长车向忱、陈先舟、巩天民、张庆泰,中共沈阳市委书记处书记吴钢鸣等陪同走上主席台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沈阳市副市长、中朝友好协会辽宁省分会副会长张霁中在大会上讲话。他热烈赞扬了英雄的朝鲜人民在朝鲜劳动党、朝鲜政府和金日成同志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他说,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团结,是在反对共同敌人的长期革命斗争中用鲜血凝成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之上的。这种友谊是非常可贵的,是什么力量也破坏不了的。辽宁省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将永远紧密地和朝鲜人民团结在一起,为争取我们共同事业的新胜利而奋斗。 崔昌锡团长在热烈的掌声中讲话。他说,朝鲜人民能够有像中国人民这样伟大的人民作为自己亲密的朋友和同盟者,感到无比的自豪。伟大的邻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及其威信的不断增长,对于为祖国的统一和社会主义建设而斗争的朝鲜人民,是一个很大鼓舞。崔昌锡严厉谴责了美帝国主义霸占南朝鲜和中国领土台湾的侵略罪行。他说,美帝国主义必须从南朝鲜和台湾滚出去。崔昌锡指出,朝中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是永恒的和牢不可破的。朝鲜人民将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旗帜,在反对共同敌人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斗争中,永远同中国人民并肩携手,共同前进。他还介绍了朝鲜人民为实现祖国统一所进行的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并且赞扬了中国人民高举三面红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辉煌成绩。 朝中友协代表团是今天早晨乘火车由北京到达沈阳的。客人们在这里参观了沈阳重型机器厂,并到烈士陵园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献了花圈。晚间,中共辽宁省委第二书记、辽宁省省长黄欧东为客人们举行了欢迎宴会。

13. 中尼友协代表团去尼泊尔访问

第2版()专栏: 中尼友协代表团去尼泊尔访问 据新华社18日讯 应尼泊尔中国友好协会邀请,前往尼泊尔进行友好访问的中尼友协代表团一行三人,在中尼友协副会长、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率领下,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 到机场送行的,有对外文委副主任朱光等。尼泊尔驻我国大使凯谢尔·巴哈杜尔也到机场送行。

14. 政协文教组举行编译工作者座谈会

第2版()专栏: 政协文教组举行编译工作者座谈会 新华社18日讯 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化教育组举行的编译工作者座谈会,今天结束。座谈会是在9月中旬开始的。 首都四十个出版编译单位的一部分编译工作人员在会上交流了经验,交换了意见。他们说,十三年来,我国出版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许多出版部门建立起来了,出版社的编辑、翻译队伍扩大了,图书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增长和提高。他们表示,出版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编译工作者要进一步做好工作,特别是为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做出更好的贡献。 座谈会上,大家对编译工作的性质、任务和作用,编辑翻译工作者的进修和提高,编辑和作家的关系,提高图书质量和加强翻译工作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且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 座谈会由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化教育组组长胡愈之主持。

15. 越南青年歌舞团去郑州访问演出

第2版()专栏: 越南青年歌舞团去郑州访问演出 新华社18日讯 越南青年歌舞团的艺术家,带着首都人民的深厚情意,今天上午乘火车离开北京前往郑州访问演出。 首都各有关方面的负责人丁西林、曹瑛、夏衍、王元方、任虹、路金栋、丁波,以及音乐、舞蹈界人士,到车站欢送。越南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黎新和使馆官员也去车站送行。 越南艺术家来到车站,向首都各方面的人士和文艺界的朋友们亲切告别。首都文艺工作者向越南艺术家献鲜花,祝他们一路顺风,在外地的访问演出继续获得更大的成功。

16. 匈盲人弱视人协会代表团回国

第2版()专栏: 匈盲人弱视人协会代表团回国 新华社18日讯 以瓦什·吉波尔博士为首的匈牙利盲人弱视人协会代表团,结束了在我国的访问,已在昨天乘飞机离开北京回国。

17. 禾丰湖垸访“湖宝”

第2版()专栏: 禾丰湖垸访“湖宝” 新华社记者 郭万里 在湖区,有一种被人称为“湖宝”的深水稻,它像湖中其他野生植物一样,具有“泅水”特性,能够随水长到两人多高。最近两年,我曾两次访问过襟江带湖的深水稻产区湖北监利县。这个县去年遭受严重干旱,全县有四十多万亩深水稻保收,今年又连续发生了三次大渍水,全县仍有三十万亩深水稻保收。 9月的一个晌午,我坐船到这个县深水稻集中产区之一的禾丰垸。这是个傍湖围垦出来的湖垸,垸内近六万亩水面,被一片葱绿的深水稻覆盖着。木船沿着沟道向湖心划动,如同钻进了“青纱帐”。一株株新抽的稻穗,籽粒累累,清香四溢。和我一起下湖的有观音公社党委书记朱诗荣、和平大队党支部书记罗必盛和老农刘忠成,他们告诉我:深水稻是冷性作物,前几天抽穗的时候,刚好落了两场小雨,刮了两天北风。这样的风,对深水稻生长特别有利。 船行至湖中,我被一片生长旺盛的深水稻吸引住了。稻茎像毛笔杆一样粗壮,约有一人多高,长得几乎分不清行距和株距。罗必盛笑着对我说:“你想不到吧!这是连遭了两次没顶之灾的稻子呀!”原来,这片稻田在今年插秧的时候,湖水很深,一尺四五寸长的秧,插下去看不到尖。过了几天刚冲出水面,又被一场大雨淹没。一般水稻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插不上秧,即使插上,也被淹死了。然而,生命力强的深水稻,却冲破了重重灾害,生长得秆壮穗长。老农刘忠成说,这里插深水稻还有个歌谣:“五月蚊子嘴,六月插漂水”。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插五月秧,只要有点尖梢漂在水面就可以成活。到六月秧龄老了,更耐涝,插下去淹没了尖也不要紧,它能“水涨船高”,随水生长。但是,淹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如果超过了它的泅水能力,也会受损失。 深水稻另一个特点是蔸子大,比别的水稻要大一两倍。我们在田边随便数了三蔸,一蔸是八十棵,一蔸是四十二棵,一蔸是三十三棵。蔸大不是插的秧苗多,而是分蘖多。这种稻在插秧时每蔸只有七八根,但每根秧却可以分蘖四五棵,多的七八棵。 深水稻还具有花工少,成本低的优点,适合在田多劳力少的湖区种植。根据当地农民的经验,种一亩深水稻只需要六至八个工,六七斤种子,比每亩早、中稻用工用种少一半。同时,它的秧龄长,可以插四十天到六十天,整个生长期有一百八九十天,季节性没有其他稻子那样强,可以错开季节,缓和劳力不足的矛盾。 湖区群众都把深水稻当做抗涝保收的作物。湖区地势低洼,雨水多的年份,田地常常淹水,早、中稻不能插秧,或者插了秧被水淹死,这时便改种深水稻。雨水少的年份,田地受旱欠收,而低湖田水位下落,湖荒退了出来,这时又可以尽量扩大深水稻面积。 深水稻为什么有这样强的抗涝能力呢?老农刘忠成见我提出这个问题,便顺手拔起两棵稻子指给我看。原来,秘密就在这叶子上。它的叶子与别的水稻不同,不仅叶片宽厚,而且还多一层滤水毛。别的稻子被水淹几天叶子就腐烂了。它的叶子硬,又有毛护着,像荷叶一样的不沾水,所以仍能照常向上生长。它的根系很发达,具有“不定根”的特性。在深水里生长的时候,它的每个节巴上都可以长出须根,漂在水里吸收养分,给随水生长起“接力”的作用。 在深水里,它还能从上节巴上分蘖打苞抽穗。这虽不及从蔸上分的蘖粗壮,黄熟时候又容易倒伏,但是如果在水落下去以后,用人工将节上的分蘖按入泥里,使它重新发根,仍可以同蔸上分出的蘖一样,长出颗粒饱满的稻穗。罗必盛指着一片下茎节部弯曲的深水稻说,它就是稻子在深水里生长的时候从上节巴分出的蘖。经过人工接蔸以后出现的弯形。如果不听他介绍,很难辨出哪是从节巴上分的蘖,哪是从蔸上分的蔸来。因为它们长的都是一样的旺盛! 深水稻,真不愧为“湖区之宝”!

18. 优秀足球运动员评选揭晓 评选出“优秀足球运动员”二十二名,“优秀足球射手”十名

第2版()专栏: 优秀足球运动员评选揭晓 评选出“优秀足球运动员”二十二名,“优秀足球射手”十名 新华社18日讯 在1962年全国足球甲级队联赛第二阶段北京赛区比赛期间,由《体育报》和《北京晚报》分别举办的“优秀足球运动员”、“优秀足球射手”的评选活动已经结束,评选结果在18日揭晓。 经过足球界和足球爱好者评选出的二十二名优秀足球运动员是:守门员黄肇文(“八一队”)、张业福(天津队);后卫:李桂福(上海队)、孙玉明(北京体育学院队)、孙宝荣(北京体育学院队)、费幼华(上海队)、盛金荣(“八一”队)、高筠时(“八一”队);前卫:张京天(北京体育学院队)、黄福孝(广东队)、冼迪雄(北京体育学院队)、高建云(上海队);前锋:陈家亮(北京体育学院队)、邢桂福(“八一”队)、孙云山(北京体育学院队)、陈志华(上海队)、张宏根(北京体育学院队)、张正友(上海队)、盖增盛(辽宁队)、陈山虎(天津队)、张均浪(广东队)、张坤岳(北京体育学院队)。他们的入选条件是:体育道德作风好、技术好、配合好。 评选出的十名优秀足球射手是:赵光华(上海队)、张均浪、陈山虎、陈家亮、池云峰(吉林队)、盖增盛、张正友、孙云山、李松风(“八一”队)、胡凤山(天津队)。 他们在这次联赛第二阶段北京赛区的比赛中,射门得分的球数较多,射门意识比较强,技术也比较好。 这次的评选活动从9月23 日开始以后,受到广大足球爱好者的热烈支持。到10月17日止,《体育报》就收到了群众选票和来信近千件。 在评选过程中,一些足球专家、教练员、裁判等组成了评选委员会,他们经过反复讨论,最后确定了入选名单。 在入选的二十二名优秀足球运动员中,北京体育学院队队长陈家亮不仅体育道德作风好,动作朴实,能和别人很好配合,而且还是一名优秀射门手。他在第二阶段的第一轮对陕西队的比赛中,一人独得三球。 在入选的十名优秀足球射手中,上海队的赵光华能在许多困难条件下抬脚射门。他的凌空射门威力很大,命中率很高。他在第二阶段比赛中,一共射入对方七个球,是这次比赛进球数最多的一名射手。广东队的新手张均浪凭着速度快、控制球技术好等特点,常常越过对方后卫射门。他在这次联赛的第二阶段比赛中,共射入对方六个球。

第 3 版

1. 阿中两国人民高举马列主义旗帜共同前进 地拉那盛会欢送中阿友协代表团 凯莱齐说美帝及其走狗和印度反动派对中国的敌对活动必遭失败 胡耀邦说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无法阻止阿尔巴尼亚人民前进

第3版()专栏: 阿中两国人民高举马列主义旗帜共同前进 地拉那盛会欢送中阿友协代表团 凯莱齐说美帝及其走狗和印度反动派对中国的敌对活动必遭失败 胡耀邦说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无法阻止阿尔巴尼亚人民前进 新华社地拉那17日电 阿中友好协会16日晚在地拉那游击队宫举行盛大宴会,欢送由胡耀邦率领的中阿友好协会代表团。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卡博和阿里雅,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部长会议副主席、阿中友好协会主席凯莱齐,外交部长什图拉,交通部长亚科瓦,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地拉那市委第一书记德尔维什,阿尔巴尼亚劳动青年联盟中央第一书记卢鲍尼亚,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席特雷斯卡等以及首都文化艺术、新闻界人士都出席了宴会。 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罗士高和使馆全体外交官员,在阿尔巴尼亚工作的中国专家和留学生也应邀出席了宴会。 凯莱齐和胡耀邦先后在宴会上讲了话。他们的讲话一再为热情的鼓掌声所打断。宴会充满了亲切友好的气氛。 凯齐莱在讲话中热情欢迎代表团的访问。他说,中阿友协代表团的访问,对进一步加强阿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巨大贡献。 凯莱齐赞颂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斗争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贡献。 他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人民为有英雄的、天才的中国人民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这样尊贵真诚和有着共同理想的朋友而感到骄傲。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全体党员热爱以毛泽东为首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们过去和现在完全支持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在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工人运动的团结,保卫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1957年的宣言和1960年的声明的坚决一贯的斗争中所表现的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纯洁性的十分正确的原则性立场。 凯莱齐说,阿尔巴尼亚人民和全体劳动党党员以极大的愤怒、蔑视和仇恨的心情注视着印度反动派破坏兄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打死守卫自己社会主义祖国的边境和人民革命胜利果实的中国人民的儿子的敌对活动。印度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的帮助下决心大规模地进攻中国边防部队,以尼赫鲁为首的印度反动集团以采取冒险行动的态度回答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维护中印友好的真诚努力。 凯莱齐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伟大的巨人,如果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胆敢触犯中国大陆的领土完整和人民革命的胜利果实,他们定将碰得头破血流。 他说,阿尔巴尼亚人民支持兄弟的中国人民,并谴责印度反动派的卑鄙的攻击,我们相信兄弟的中国人民必将胜利。 凯莱齐最后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在恩维尔·霍查同志的领导下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支部队,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将不屈不挠地斗争到底,并将始终高举我们不屈的社会主义祖国自由和独立的旗帜、人民革命的旗帜、无往不胜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使之不受沾污。我们相信,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光荣的三面红旗永远胜利地前进。 胡耀邦在讲话中对阿尔巴尼亚人民和劳动党对代表团的欢迎和接待表示由衷的感谢。他在谈到了访问期间亲眼看到阿尔巴尼亚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后说,我们感到特别高兴的是,在你们自力更生以及有遵循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的兄弟国家的支援的情况下,你们正在积极筹备和正在动手兴建一系列新的社会主义工业和农业基本建设。这一切使我们深深相信: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一切阴谋破坏行为已经遭到、而且将继续遭到可耻的失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所制定的第三个五年计划(1961—1965年)必将胜利地实现。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为自己祖国繁荣富强而英勇奋斗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向着自己的伟大目标前进。 胡耀邦说,在访问期间,我们亲眼看到,你们举国上下有着坚如磐石般的团结。我们同你们上千的干部,成万的工人、农民、学生接触过,我们深深感到你们的干部同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你们的人民对党,对霍查同志和他的亲密战友谢胡同志以及党的领导核心——中央委员会有着最大的信赖。党指向哪里人民就奔向哪里。我们还亲眼看到你们有一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忠于党、忠于祖国的人民军队。阿尔巴尼亚人民对抵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一切可能的侵犯,作了最好的准备。这一切使我们深深相信,你们的人民是为真理而不屈不挠奋斗的人民。你们的国家是任何力量攻不破的堡垒。如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硬要错打主意,必然会在你们的铁壁和铁拳下,被碰得头破血流。 胡耀邦说,我想特别提到的是,在访问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你们的人民充满着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你们的人民,对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和侵略政策,对支持世界上一切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斗争,有着最大的勇气和决心,并且为反对帝国主义的走狗——现代修正主义,保卫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纯洁性和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团结,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说,我们亲眼看到你们举行的阿苏友好月活动,你们的人民对伟大的苏联人民怀着无限的热爱。我们了解你们的人民对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同样怀着无限的热爱。至于你们的人民对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对我们的领袖毛泽东同志,由于我们的亲身感受,我得说是怀着任何力量也破坏不了的极其深厚的热爱和友情。我们中国人民,将牢牢地把你们的友情看作是一种最亲密的兄弟的鼓舞,是建立在深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基础上的一种信任。我国人民决不辜负这种信任,决心尽自己一切力量对你们,对所有兄弟国家,对全世界的人民,履行自己应尽的国际责任。 席间,卡博、阿里雅和罗士高,也起立为中阿两国人民的兄弟友谊,为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引导中阿两国人民胜利前进的中国共产党和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及其各自的领袖毛泽东和霍查的健康祝酒。(附图片) 图为霍查同志9月29日接见中阿友好协会代表团时的合影。左起第四人是霍查,第三人是胡耀邦,第二人是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副主席凯莱齐          阿尔巴尼亚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2. 卡斯特罗和本·贝拉发表联合公报 古巴有权保卫独立和民族主权 必须撤除外国军事基地包括古巴关塔那摩海军基地 废除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压迫是消除战争的必要前提

第3版()专栏: 卡斯特罗和本·贝拉发表联合公报 古巴有权保卫独立和民族主权 必须撤除外国军事基地包括古巴关塔那摩海军基地 废除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压迫是消除战争的必要前提 新华社哈瓦那17日电此间今天发表的古巴总理卡斯特罗和阿尔及利亚总理本·贝拉的联合公报说,两国总理认为,“无条件地废除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压迫和新殖民主义是消除核战争的灾难性危险、巩固世界和平和安全的必要前提。” 公报说,两国总理“在充满兄弟友爱的气氛下举行的会谈中,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局势和有关加强两国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并且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公报说:“双方还一致认为,各个国家——不论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如何——承认和平共处原则和完全尊重各个国家人民的主权是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的根本条件。” 公报说,两国总理认为,迫切需要撤退驻扎在他国的军队和撤除外国军事基地,包括关塔那摩海军基地。 公报说,“双方重申支持正在为自决权利、独立和主权而斗争的各国人民,支持一切旨在排除在非洲储存和试验核武器的活动和建议。” 公报说,古巴革命政府总理祝贺阿尔及利亚取得独立,同时确信阿尔及利亚政府和人民将以他们过去反对殖民统治的同样坚定、决心和英雄主义精神实现他们的伟大事业。 公报说,阿尔及利亚总理本·贝拉十分敬重古巴革命政府和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过程中所作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卓越成绩,并且表示古巴有选择他们自己认为最符合他们的需要和愿望的国家发展道路的不可割让的权利。他重申阿尔及利亚革命政府支持古巴革命,他说,古巴有权利和义务保卫自己的独立和民族主权。 公报说,“双方一致认为,为更加广泛的合作和两国的相互声援奠定巩固的基础对进一步发展阿尔及利亚和古巴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双方一致认为在大使一级上建立外交关系是第一个步骤。” 公报宣布,“本·贝拉总理邀请菲德尔·卡斯特罗总理访问阿尔及利亚,卡斯特罗总理接受了这一邀请。” 新华社哈瓦那17日电 阿尔及利亚总理本·贝拉和他的随行人员在古巴进行友好访问后,今日离开哈瓦那去纽约。古巴总统多尔蒂科斯、总理卡斯特罗、政府各部部长、群众团体领导人以及外交使节都来到飘扬着两国国旗的何塞·马蒂机场为贵宾送行。 上飞机以前,本·贝拉总理同多尔蒂科斯总统和卡斯特罗总理热烈拥抱。卡斯特罗把他自己的民兵帽赠送给本·贝拉,作为两国友谊的表征。 在此以前,本·贝拉总理在卡斯特罗总理陪同下今晨访问了哈瓦那大学以及正在古巴学习的阿尔及利亚儿童。 昨晚本·贝拉同多尔蒂科斯总统和卡斯特罗总理举行了会谈,随后他们并共进晚餐。 《革命报》刊登了本·贝拉给古巴人民的贺信。贺信说,“无论是在患难中或幸福中,阿尔及利亚都永远站在古巴一边”。“古巴和阿尔及利亚将手携手地面对自己的命运,他们毫不示弱,充满信心。” 古巴报纸今天热烈欢迎阿尔及利亚总理的访问。《今日报》发表评论说,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斗争“证明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决心取得自由的人民屈服,反革命暴力只能反而把革命暴力更加导向建立为争取独立而斗争的民族武装力量,导向起义。”《革命报》发表社论说: “从古巴革命胜利以来,我国人民就衷心地把阿尔及利亚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看作英雄的事业”。这家报纸说,古巴人民衷心地支持起来反抗殖民主义统治的英雄的阿尔及利亚人民。

3. 苏发射“宇宙十号”人造卫星 新型多级运载火箭试验结果良好

第3版()专栏: 苏发射“宇宙十号”人造卫星 新型多级运载火箭试验结果良好 据新华社17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17日讯:苏联今天发射了“宇宙十号”人造地球卫星。卫星上携带的设备是:用来继续按照塔斯社在3月16日宣布的计划考察宇宙空间的科学装备,一台频率一九·九九五兆周的无线电发射机,一部用于精密测量轨道要素的无线电系统和一部用于向地面发回装备和科学仪器工作数据的无线电遥测系统。 卫星上的设备工作正常。 新华社18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17日讯:苏联在16日和17日向太平洋中部地区成功地发射了一些用来运载宇宙体的新型多级运载火箭。 火箭射程为一万二千多公里。火箭的飞行和所有各级的开动都按照预定计划实现。 由于试验结果良好,塔斯社受权宣布,塔斯社在10月16日通告中宣布的第一区域,从10月18日起到下次发出特别通告时为止,临时为船舶和飞机通航开放。

4. 亚非法律工作者会议响彻反帝呼声 张友渔揭露美国干涉别国内政镇压民族运动 朝鲜日本南越代表等同声谴责美国侵略活动

第3版()专栏: 亚非法律工作者会议响彻反帝呼声 张友渔揭露美国干涉别国内政镇压民族运动 朝鲜日本南越代表等同声谴责美国侵略活动 据新华社科纳克里17日电 出席亚非法律工作者会议的各国代表们在15日下午和16、17日的会议上讲话时,强调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美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受到强烈的谴责。 几内亚代表团团长、几内亚司法部长保尔·法贝尔首先在会上致欢迎词。 这次会议的筹备委员会主席、日本学术会议法律科学部部长平野义太郎作了关于筹备委员会工作的报告。他说,“亚非政治和法律方面的形势的主要特点,是各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完整的主权、为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而进行的斗争。” 他接着指出了帝国主义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所进行的种种罪恶活动。他说,“就是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我们亚非法律工作者举行这次会议,讨论这些问题,以便同各国人民的斗争进行合作,来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 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政治法律学会副会长张友渔在讲话时指出,这次会议是在亚非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召开的。 但是,他指出,“帝国主义正在用更加阴险和狡猾的手段进行着垂死的挣扎。”他特别谴责美国肯尼迪政府把扑灭民族解放运动作为它的“全球总战略”的一个中心任务,并且为了掩饰它的新殖民主义面貌,假装“同情”和“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张友渔列举事实,揭露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破坏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内政等国际法的基本准则。 他说,美国政府在“应合法政府的请求”、“履行条约义务”、“保护侨民”等等的所谓 “合法”的借口下,直接进行武装干涉;它利用侵略性的军事集团和军事协定,在各国建立军事基地,驻扎军队,破坏各国的领土完整,它利用各式各样的雇佣军和国际组织镇压民族独立运动,干预各国的内部事务;它通过所谓“经济援助”附加政治条件,进行经济渗透,破坏各国的独立和主权。他指出,最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新老殖民主义者对非洲人民的独立事业,还疯狂地从内部进行颠覆活动。 张友渔还谴责美国政府破坏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操纵联合国,把联合国作为它推行新殖民主义的工具。 张友渔在讲话中强调民族解放运动对于保卫世界和平的意义。他说,“凡是珍爱和平的人,必然热烈赞扬和坚决支持民族解放运动,那种借口和平运动的广泛性而不去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或者不许被压迫民族进行反对新老殖民主义革命斗争的观点和作法显然是错误的。” 谈到裁军问题,张友渔说, “裁军的障碍来自帝国主义。”他指出,“尚未取得独立的国家的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需要进行包括武装斗争在内的各种形式的民族解放斗争,已经取得独立的国家和人民,为了维护和巩固民族独立,需要加强自己的国防力量。”他说,“我们坚决反对把争取普遍裁军的斗争说成是包括一切,压倒一切,或者把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说成是从属于争取普遍裁军的斗争。” 张友渔在讲话中表示感谢亚非各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对中国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正义斗争的广泛同情和热烈支持。他说,“中国人民一向把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看作是对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最宝贵的支持。同时我们把支持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正义斗争,看作是自己神圣的国际义务。” 张友渔号召亚非法律工作者“加强团结,同亚非人民一道,为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为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人民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为维护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准则,而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朝鲜民主法律家协会副委员长李镇洙在讲话中谈到美国在远东和亚洲的侵略活动时,谴责美帝国主义者霸占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唆使蒋介石集团准备窜犯中国大陆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冒险,派遣U—2间谍飞机和军舰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空和领海。他坚决谴责美帝国主义重新武装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使他们充当美国侵略亚洲的急先锋。他还谴责美帝国主义在南越进行武装侵略和干涉,并要求立即停止干涉老挝。李镇洙坚决要求立即把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军队从南朝鲜赶出去,由朝鲜人民自己来解决朝鲜问题。 日本代表团团长尾崎升发言谴责美国在日本境内驻扎军队和建立了许多装备有核武器的军事基地。他说,驻在日本的美军是对包括日本在内的远东和平的最严重威胁。 阿联代表团团长、阿拉伯律师联合会主席马哈茂德·赫纳维发言说,亚非人民目前的问题是发展民族解放运动,以便彻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 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代表皮利索谴责帝国主义镇压非洲人民解放运动,谴责美帝国主义反对亚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 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代表拉腊在讲话中谴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以武器和金钱支持葡萄牙对非洲人民进行殖民战争。他强调手持武器的安哥拉人民要求实现民族独立和主权。 苏联代表戈尔谢宁在发言中表示苏联人民支持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争取和保卫民族独立的斗争。 随后他谈到裁军与和平问题。他认为,“裁军意味着战争力量将被解除武装,军国主义将被消灭,对任何国家的内政干涉将被排除,殖民主义势力将整个地被消灭。” 南越民族解放阵线代表团团长黄文心强烈谴责美帝国主义正利用各种手段逐渐地把南越变成一个新型的殖民地和美国的军事基地。 印度尼西亚代表团团长戈莫尔若在发言中说,帝国主义者设法用武力和大量资本使亚非国家继续处于殖民地和农业国的地位,以便为他们的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怯尼亚代表团团长约瑟夫·马森加强调说,我们决不能同帝国主义妥协,这里是没有共处的。结果只有一个,不是完全胜利,就是完全投降。 在会议上讲话的还有印度、巴勒斯坦、上沃尔特、锡兰、摩洛哥、葡属几内亚和佛得群岛、西南非洲、约旦、乌干达、也门、尼日利亚、尼日尔、蒙古、伊拉克、黎巴嫩和坦噶尼喀的代表。

5. 雅加达报纸抨击印度的不友好政策 驳斥印度大使借桑迪事件对印度尼西亚进行威胁

第3版()专栏: 雅加达报纸抨击印度的不友好政策 驳斥印度大使借桑迪事件对印度尼西亚进行威胁 新华社雅加达17日电 印度尼西亚《东星报》今天发表一篇题为《印度对第四届亚洲运动会和第二届亚非会议的态度不是一个亚洲国家的态度》的文章,抨击印度对外政策的原则。文章说:“不论是桑迪(印度参加第四届亚运会代表)的所作所为,印度奥林匹克委员会扬言要退回第四届亚运会的奖章的态度,或是印度政治家尼赫鲁就第二届亚非会议发表的谈话,这些全都是不友好的。”文章认为这些并不是偶然现象,“所有这些都是印度政策原则的反映。” 文章说,某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对西方国家有很大依赖性,因此它们不能不追随西方的政策。结果所致,这种国家事实上并没有执行积极的独立政策,它们实际上是想成立第三集团,并且同帝国主义国家紧密配合,用各种借口把矛头指向新生力量的国家。 文章说:这种政策的目的 “在于解除新生力量反对现有旧势力这个凶恶敌人的武装。这是非常危险的政策,我们不能听之任之。” 据新华社雅加达15日电印度尼西亚《独立报》今天发表社论,驳斥印度驻印度尼西亚大使潘特就桑迪事件对印度尼西亚进行威胁。 潘特最近就第四届亚洲运动会上发生的桑迪事件发表讲话说,这种事件可能引起两国之间断绝外交关系。 社论说,奇怪的是,印度一点也不愿意看到桑迪在亚运会上大肆侮辱印度尼西亚总统和人民的行为。社论说:难道这不是一件最卑鄙、最背信弃义的行为吗?这种行为不算是 “造成断绝国家之间关系,甚至造成更坏结果的事件吗?”社论说,印度“不要片面地认为自己始终是正确的”。 棉兰的《爱国者报》12日的社论说,桑迪在亚运会上进行的捣乱,特别是印度政府和印度奥林匹克委员会的粗暴态度使人失望。 社论说: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声誉,印度尼西亚必须采取坚决的步骤来对付这种挑衅。

6. 尼大臣谴责印度想插足尼泊尔 王国军队歼灭一批来自印度的反民族分子

第3版()专栏: 尼大臣谴责印度想插足尼泊尔 王国军队歼灭一批来自印度的反民族分子 新华社加德满都17日电 据尼泊尔民族通讯社16日报道,尼泊尔内政和国家指导大臣比什瓦·班杜·塔帕14日谴责印度政府说:“印度想插足尼泊尔”,“印度希望我们听从他们指挥”。 他说:“遭受了几个世纪奴役的尼泊尔人民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绝不会放弃自己的尊严”。他又说:“尼泊尔不要别人的土地,但是也决不会出让他们的一寸土地。” 塔帕是在尼泊尔南部伯甘吉省的一个集会上说这番话的。他指出,尼泊尔反民族分子受印度当局的庇护和怂恿。他号召尼泊尔人民齐心协力粉碎这些反民族分子。 据报道,15日比什瓦·班杜·塔帕在伯甘吉省群众团体举行的另一个集会上说,“尼泊尔人民准备为民族的荣誉而死,并且像哨兵那样保护尼泊尔的边界。”他谴责印度当局企图掩盖他们帮助反民族分子的行径并且威胁尼泊尔。 新华社加德满都17日电据《祖国报》17日报道,尼泊尔王国军队最近几乎全部歼灭了一批来自印度的尼泊尔反民族分子,打死和俘获各十六人,三人正向印度逃窜。 这批反民族分子在数星期前从印度取道达丘拉进入尼泊尔以后,袭击了巴章地方。

7. 三言两语

第3版()专栏:三言两语 三言两语 “印度斯坦时报”对于尼赫鲁要把中国边防部队“赶出去”的“决心”,大为喝采,狂热至极。但它不以此为既足,进一步主张“越境进入西藏以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遏阻他们的侵略”。它说,“在我们的打算中必须认识到有为一切后果作好准备的必要”。 说到“越境”,印度侵略军队早已这样做了。但“印度斯坦时报”表明,印度反动派一直不死心的目标,是西藏。他们在“遏阻侵略”幌子下包藏着的是何等狂妄的扩张野心,他们所进行的“准备”看来也不仅限于步步蚕食的计划了。 “印度斯坦时报”叫嚷,中国“在西藏的力量……没有什么可怕”。那末,印度冒险家们,你们就试一试吧! 英国外交大臣霍姆说,“殖民主义最后阶段的危险不是由于英国不肯给予独立,而是由于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激动情绪和偏见变得无法控制,从而阻碍了移交的速度。” 反殖民主义斗争势不可当,已使殖民主义迫到“最后阶段”,霍姆说得一点不错。 但的确也仍然存在着“危险”。不过,霍姆想说成这个“危险”不是来自殖民主义的疯狂反扑,而是来自反殖民主义、反对白人殖民统治者的种族歧视的斗争。 霍姆说什么,这个斗争“阻碍”了英国殖民主义者“移交的速度”。按照他的说法,只有英国的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依靠英国的恩赐,接受英国在中非和其他地区玩弄的“宪政”之类的政治欺骗,接受英国有名无实的“移交”,那才没有“危险”了。当然,这样对英国保持殖民统治,确是再安全不过的。 但是,霍姆还是现实一些吧,不要把算盘打得太如意了。

8. 印度报刊发出一片战争鼓噪 《印度斯坦时报》公然主张进攻我西藏内地 自由党和反动组织叫嚷要同中国作战

第3版()专栏: 印度报刊发出一片战争鼓噪 《印度斯坦时报》公然主张进攻我西藏内地 自由党和反动组织叫嚷要同中国作战 新华社18日讯 新德里消息:印度资产阶级报纸近日发出一片战争鼓噪,叫嚷要对中国作战,甚至公然表示要印度军队进攻西藏内地。 《印度斯坦时报》17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说,印度政府既定的决心是把中国人“赶出去”。它认为,“在这个地区(指印度军队已经侵入的中国扯冬地区)没有什么运动余地”,它甚至叫嚷不能“继续剥夺自己的这种可能性:即越境进入西藏以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打击中国人。 这篇文章说,“在目前,差不多可以肯定,我们将进行大规模战斗……今后,在我们打算中必须认识到有为一切后果作好准备的必要。” 这家报纸15日刊登的文章放肆鼓吹进攻中国。它说,“印度政府将必须根本地把它的态度和战略从防御的改为进攻的。它必须把沿边界进行军事试探的主动权拿过来。”文章又说,“中印之间现在可能有的唯一和平是武装和平。” 《印度斯坦旗报》在10月14日的一篇社论中叫嚷说,印度在中印边界东段地区“进行的是一场生死斗争”,印度“必须全力消灭中国入侵者”。 这家报纸在15日的一篇社论中,叫嚷要印度军队在中国运送供应品和派遣援军方面都 “处于不利”的情况下,发动军事进攻。它说“现在是印度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印度快报》15日还大大赞扬为印度政府矢口否认的印度飞机侵犯中国西藏首府拉萨领空的侵略行为。它说,印度侦察机在拉萨郊区上空飞行受到北京指责,“或许表明了未来的情况。(印度)空军在东北边界的部署使得地面冲突很难局部化。” 《闪电》周刊13日在评论考尔中将被任命为进攻中国的新军团司令时说:“我们的军事机器准备把中国人赶出麦克马洪线”。它说,应该认为考尔中将的任命表明“政府决心用一切手段把中国人赶出去”。 这家周刊还为考尔侵犯中国的活动吹嘘,说他在中印边界西段困难的山地向中国推进方面“取得过相当大的成就”。 新华社18日讯 新德里消息:在印度总理尼赫鲁发出向中国大举进攻的命令以后,印度的一些反动分子连日纷纷出动,加紧煽动进攻中国。 据印度新闻处16日报道,马德拉斯邦的一个名叫复员军人协会的组织曾在尼赫鲁动身去锡兰以前提出一项“决议”,煽动复员军人到印度军队中去服役,要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同中国人作战。 印度右翼政党自由党的主席兰加16日叫嚷要建立一支 “单独的喜马拉雅军”来对付中国。据印度报业托辣斯报道,“兰加说,可以用特别吸引人的工资、津贴和年金”来诱骗居住在喜马拉雅山的人加入这支军队。报道又说,“科学家认为,”喜马拉雅山一带的人是最适于在“高原上作战的人”。 印度报业托辣斯17日的消息说,一个名叫“全印学生大会”的组织的“书记处”17日发表“公报”,诬蔑中国“入侵”,叫嚷要把中国人赶走。 据印度新闻处17日报道,一个名叫“西孟加拉邦抵抗中国侵略组织”16日在加尔各答举行反华集会,叫嚷要采取有力措施“赶走中国人”,并且要印度政府动员全国作好“军事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9. 匈党中央解除马罗山职务

第3版()专栏: 匈党中央解除马罗山职务 据新华社布达佩斯16日电 据匈牙利《人民自由报》14日报道,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委员会在10月11日和12日举行扩大会议。会议决定解除马罗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的职务,开除他出中央委员会,并建议他退休。

10. 万象一条街(图片)

第3版()专栏: 万象一条街 ——报告将军,“文职人员”换防完毕    游允常

11. 阿中两国人民高举马列主义旗帜共同前进 地拉那盛会欢送中阿友协代表团 凯莱齐说美帝及其走狗和印度反动派对中国的敌对活动必遭失败 胡耀邦说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无法阻止阿尔巴尼亚人民前进

第3版()专栏: 阿中两国人民高举马列主义旗帜共同前进 地拉那盛会欢送中阿友协代表团 凯莱齐说美帝及其走狗和印度反动派对中国的敌对活动必遭失败 胡耀邦说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无法阻止阿尔巴尼亚人民前进 新华社地拉那17日电 阿中友好协会16日晚在地拉那游击队宫举行盛大宴会,欢送由胡耀邦率领的中阿友好协会代表团。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卡博和阿里雅,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部长会议副主席、阿中友好协会主席凯莱齐,外交部长什图拉,交通部长亚科瓦,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地拉那市委第一书记德尔维什,阿尔巴尼亚劳动青年联盟中央第一书记卢鲍尼亚,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席特雷斯卡等以及首都文化艺术、新闻界人士都出席了宴会。 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罗士高和使馆全体外交官员,在阿尔巴尼亚工作的中国专家和留学生也应邀出席了宴会。 凯莱齐和胡耀邦先后在宴会上讲了话。他们的讲话一再为热情的鼓掌声所打断。宴会充满了亲切友好的气氛。 凯齐莱在讲话中热情欢迎代表团的访问。他说,中阿友协代表团的访问,对进一步加强阿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巨大贡献。 凯莱齐赞颂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斗争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贡献。 他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人民为有英雄的、天才的中国人民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这样尊贵真诚和有着共同理想的朋友而感到骄傲。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全体党员热爱以毛泽东为首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们过去和现在完全支持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在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工人运动的团结,保卫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1957年的宣言和1960年的声明的坚决一贯的斗争中所表现的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纯洁性的十分正确的原则性立场。 凯莱齐说,阿尔巴尼亚人民和全体劳动党党员以极大的愤怒、蔑视和仇恨的心情注视着印度反动派破坏兄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打死守卫自己社会主义祖国的边境和人民革命胜利果实的中国人民的儿子的敌对活动。印度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的帮助下决心大规模地进攻中国边防部队,以尼赫鲁为首的印度反动集团以采取冒险行动的态度回答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维护中印友好的真诚努力。 凯莱齐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伟大的巨人,如果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胆敢触犯中国大陆的领土完整和人民革命的胜利果实,他们定将碰得头破血流。 他说,阿尔巴尼亚人民支持兄弟的中国人民,并谴责印度反动派的卑鄙的攻击,我们相信兄弟的中国人民必将胜利。 凯莱齐最后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在恩维尔·霍查同志的领导下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支部队,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将不屈不挠地斗争到底,并将始终高举我们不屈的社会主义祖国自由和独立的旗帜、人民革命的旗帜、无往不胜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使之不受沾污。我们相信,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光荣的三面红旗永远胜利地前进。 胡耀邦在讲话中对阿尔巴尼亚人民和劳动党对代表团的欢迎和接待表示由衷的感谢。他在谈到了访问期间亲眼看到阿尔巴尼亚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后说,我们感到特别高兴的是,在你们自力更生以及有遵循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的兄弟国家的支援的情况下,你们正在积极筹备和正在动手兴建一系列新的社会主义工业和农业基本建设。这一切使我们深深相信: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一切阴谋破坏行为已经遭到、而且将继续遭到可耻的失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所制定的第三个五年计划(1961—1965年)必将胜利地实现。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为自己祖国繁荣富强而英勇奋斗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向着自己的伟大目标前进。 胡耀邦说,在访问期间,我们亲眼看到,你们举国上下有着坚如磐石般的团结。我们同你们上千的干部,成万的工人、农民、学生接触过,我们深深感到你们的干部同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你们的人民对党,对霍查同志和他的亲密战友谢胡同志以及党的领导核心——中央委员会有着最大的信赖。党指向哪里人民就奔向哪里。我们还亲眼看到你们有一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忠于党、忠于祖国的人民军队。阿尔巴尼亚人民对抵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一切可能的侵犯,作了最好的准备。这一切使我们深深相信,你们的人民是为真理而不屈不挠奋斗的人民。你们的国家是任何力量攻不破的堡垒。如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硬要错打主意,必然会在你们的铁壁和铁拳下,被碰得头破血流。 胡耀邦说,我想特别提到的是,在访问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你们的人民充满着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你们的人民,对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和侵略政策,对支持世界上一切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斗争,有着最大的勇气和决心,并且为反对帝国主义的走狗——现代修正主义,保卫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纯洁性和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团结,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说,我们亲眼看到你们举行的阿苏友好月活动,你们的人民对伟大的苏联人民怀着无限的热爱。我们了解你们的人民对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同样怀着无限的热爱。至于你们的人民对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对我们的领袖毛泽东同志,由于我们的亲身感受,我得说是怀着任何力量也破坏不了的极其深厚的热爱和友情。我们中国人民,将牢牢地把你们的友情看作是一种最亲密的兄弟的鼓舞,是建立在深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基础上的一种信任。我国人民决不辜负这种信任,决心尽自己一切力量对你们,对所有兄弟国家,对全世界的人民,履行自己应尽的国际责任。 席间,卡博、阿里雅和罗士高,也起立为中阿两国人民的兄弟友谊,为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引导中阿两国人民胜利前进的中国共产党和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及其各自的领袖毛泽东和霍查的健康祝酒。(附图片) 图为霍查同志9月29日接见中阿友好协会代表团时的合影。左起第四人是霍查,第三人是胡耀邦,第二人是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副主席凯莱齐          阿尔巴尼亚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12. 卡斯特罗和本·贝拉发表联合公报 古巴有权保卫独立和民族主权 必须撤除外国军事基地包括古巴关塔那摩海军基地 废除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压迫是消除战争的必要前提

第3版()专栏: 卡斯特罗和本·贝拉发表联合公报 古巴有权保卫独立和民族主权 必须撤除外国军事基地包括古巴关塔那摩海军基地 废除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压迫是消除战争的必要前提 新华社哈瓦那17日电此间今天发表的古巴总理卡斯特罗和阿尔及利亚总理本·贝拉的联合公报说,两国总理认为,“无条件地废除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压迫和新殖民主义是消除核战争的灾难性危险、巩固世界和平和安全的必要前提。” 公报说,两国总理“在充满兄弟友爱的气氛下举行的会谈中,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局势和有关加强两国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并且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公报说:“双方还一致认为,各个国家——不论其社会制度的性质如何——承认和平共处原则和完全尊重各个国家人民的主权是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的根本条件。” 公报说,两国总理认为,迫切需要撤退驻扎在他国的军队和撤除外国军事基地,包括关塔那摩海军基地。 公报说,“双方重申支持正在为自决权利、独立和主权而斗争的各国人民,支持一切旨在排除在非洲储存和试验核武器的活动和建议。” 公报说,古巴革命政府总理祝贺阿尔及利亚取得独立,同时确信阿尔及利亚政府和人民将以他们过去反对殖民统治的同样坚定、决心和英雄主义精神实现他们的伟大事业。 公报说,阿尔及利亚总理本·贝拉十分敬重古巴革命政府和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过程中所作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卓越成绩,并且表示古巴有选择他们自己认为最符合他们的需要和愿望的国家发展道路的不可割让的权利。他重申阿尔及利亚革命政府支持古巴革命,他说,古巴有权利和义务保卫自己的独立和民族主权。 公报说,“双方一致认为,为更加广泛的合作和两国的相互声援奠定巩固的基础对进一步发展阿尔及利亚和古巴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双方一致认为在大使一级上建立外交关系是第一个步骤。” 公报宣布,“本·贝拉总理邀请菲德尔·卡斯特罗总理访问阿尔及利亚,卡斯特罗总理接受了这一邀请。” 新华社哈瓦那17日电 阿尔及利亚总理本·贝拉和他的随行人员在古巴进行友好访问后,今日离开哈瓦那去纽约。古巴总统多尔蒂科斯、总理卡斯特罗、政府各部部长、群众团体领导人以及外交使节都来到飘扬着两国国旗的何塞·马蒂机场为贵宾送行。 上飞机以前,本·贝拉总理同多尔蒂科斯总统和卡斯特罗总理热烈拥抱。卡斯特罗把他自己的民兵帽赠送给本·贝拉,作为两国友谊的表征。 在此以前,本·贝拉总理在卡斯特罗总理陪同下今晨访问了哈瓦那大学以及正在古巴学习的阿尔及利亚儿童。 昨晚本·贝拉同多尔蒂科斯总统和卡斯特罗总理举行了会谈,随后他们并共进晚餐。 《革命报》刊登了本·贝拉给古巴人民的贺信。贺信说,“无论是在患难中或幸福中,阿尔及利亚都永远站在古巴一边”。“古巴和阿尔及利亚将手携手地面对自己的命运,他们毫不示弱,充满信心。” 古巴报纸今天热烈欢迎阿尔及利亚总理的访问。《今日报》发表评论说,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斗争“证明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决心取得自由的人民屈服,反革命暴力只能反而把革命暴力更加导向建立为争取独立而斗争的民族武装力量,导向起义。”《革命报》发表社论说: “从古巴革命胜利以来,我国人民就衷心地把阿尔及利亚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看作英雄的事业”。这家报纸说,古巴人民衷心地支持起来反抗殖民主义统治的英雄的阿尔及利亚人民。

13. 苏发射“宇宙十号”人造卫星 新型多级运载火箭试验结果良好

第3版()专栏: 苏发射“宇宙十号”人造卫星 新型多级运载火箭试验结果良好 据新华社17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17日讯:苏联今天发射了“宇宙十号”人造地球卫星。卫星上携带的设备是:用来继续按照塔斯社在3月16日宣布的计划考察宇宙空间的科学装备,一台频率一九·九九五兆周的无线电发射机,一部用于精密测量轨道要素的无线电系统和一部用于向地面发回装备和科学仪器工作数据的无线电遥测系统。 卫星上的设备工作正常。 新华社18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17日讯:苏联在16日和17日向太平洋中部地区成功地发射了一些用来运载宇宙体的新型多级运载火箭。 火箭射程为一万二千多公里。火箭的飞行和所有各级的开动都按照预定计划实现。 由于试验结果良好,塔斯社受权宣布,塔斯社在10月16日通告中宣布的第一区域,从10月18日起到下次发出特别通告时为止,临时为船舶和飞机通航开放。

14. 亚非法律工作者会议响彻反帝呼声 张友渔揭露美国干涉别国内政镇压民族运动 朝鲜日本南越代表等同声谴责美国侵略活动

第3版()专栏: 亚非法律工作者会议响彻反帝呼声 张友渔揭露美国干涉别国内政镇压民族运动 朝鲜日本南越代表等同声谴责美国侵略活动 据新华社科纳克里17日电 出席亚非法律工作者会议的各国代表们在15日下午和16、17日的会议上讲话时,强调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美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受到强烈的谴责。 几内亚代表团团长、几内亚司法部长保尔·法贝尔首先在会上致欢迎词。 这次会议的筹备委员会主席、日本学术会议法律科学部部长平野义太郎作了关于筹备委员会工作的报告。他说,“亚非政治和法律方面的形势的主要特点,是各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完整的主权、为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而进行的斗争。” 他接着指出了帝国主义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所进行的种种罪恶活动。他说,“就是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我们亚非法律工作者举行这次会议,讨论这些问题,以便同各国人民的斗争进行合作,来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 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政治法律学会副会长张友渔在讲话时指出,这次会议是在亚非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召开的。 但是,他指出,“帝国主义正在用更加阴险和狡猾的手段进行着垂死的挣扎。”他特别谴责美国肯尼迪政府把扑灭民族解放运动作为它的“全球总战略”的一个中心任务,并且为了掩饰它的新殖民主义面貌,假装“同情”和“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张友渔列举事实,揭露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破坏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内政等国际法的基本准则。 他说,美国政府在“应合法政府的请求”、“履行条约义务”、“保护侨民”等等的所谓 “合法”的借口下,直接进行武装干涉;它利用侵略性的军事集团和军事协定,在各国建立军事基地,驻扎军队,破坏各国的领土完整,它利用各式各样的雇佣军和国际组织镇压民族独立运动,干预各国的内部事务;它通过所谓“经济援助”附加政治条件,进行经济渗透,破坏各国的独立和主权。他指出,最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新老殖民主义者对非洲人民的独立事业,还疯狂地从内部进行颠覆活动。 张友渔还谴责美国政府破坏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操纵联合国,把联合国作为它推行新殖民主义的工具。 张友渔在讲话中强调民族解放运动对于保卫世界和平的意义。他说,“凡是珍爱和平的人,必然热烈赞扬和坚决支持民族解放运动,那种借口和平运动的广泛性而不去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或者不许被压迫民族进行反对新老殖民主义革命斗争的观点和作法显然是错误的。” 谈到裁军问题,张友渔说, “裁军的障碍来自帝国主义。”他指出,“尚未取得独立的国家的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需要进行包括武装斗争在内的各种形式的民族解放斗争,已经取得独立的国家和人民,为了维护和巩固民族独立,需要加强自己的国防力量。”他说,“我们坚决反对把争取普遍裁军的斗争说成是包括一切,压倒一切,或者把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说成是从属于争取普遍裁军的斗争。” 张友渔在讲话中表示感谢亚非各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对中国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正义斗争的广泛同情和热烈支持。他说,“中国人民一向把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看作是对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最宝贵的支持。同时我们把支持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正义斗争,看作是自己神圣的国际义务。” 张友渔号召亚非法律工作者“加强团结,同亚非人民一道,为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为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人民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为维护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准则,而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朝鲜民主法律家协会副委员长李镇洙在讲话中谈到美国在远东和亚洲的侵略活动时,谴责美帝国主义者霸占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唆使蒋介石集团准备窜犯中国大陆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冒险,派遣U—2间谍飞机和军舰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空和领海。他坚决谴责美帝国主义重新武装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使他们充当美国侵略亚洲的急先锋。他还谴责美帝国主义在南越进行武装侵略和干涉,并要求立即停止干涉老挝。李镇洙坚决要求立即把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军队从南朝鲜赶出去,由朝鲜人民自己来解决朝鲜问题。 日本代表团团长尾崎升发言谴责美国在日本境内驻扎军队和建立了许多装备有核武器的军事基地。他说,驻在日本的美军是对包括日本在内的远东和平的最严重威胁。 阿联代表团团长、阿拉伯律师联合会主席马哈茂德·赫纳维发言说,亚非人民目前的问题是发展民族解放运动,以便彻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 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代表皮利索谴责帝国主义镇压非洲人民解放运动,谴责美帝国主义反对亚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 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代表拉腊在讲话中谴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以武器和金钱支持葡萄牙对非洲人民进行殖民战争。他强调手持武器的安哥拉人民要求实现民族独立和主权。 苏联代表戈尔谢宁在发言中表示苏联人民支持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争取和保卫民族独立的斗争。 随后他谈到裁军与和平问题。他认为,“裁军意味着战争力量将被解除武装,军国主义将被消灭,对任何国家的内政干涉将被排除,殖民主义势力将整个地被消灭。” 南越民族解放阵线代表团团长黄文心强烈谴责美帝国主义正利用各种手段逐渐地把南越变成一个新型的殖民地和美国的军事基地。 印度尼西亚代表团团长戈莫尔若在发言中说,帝国主义者设法用武力和大量资本使亚非国家继续处于殖民地和农业国的地位,以便为他们的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怯尼亚代表团团长约瑟夫·马森加强调说,我们决不能同帝国主义妥协,这里是没有共处的。结果只有一个,不是完全胜利,就是完全投降。 在会议上讲话的还有印度、巴勒斯坦、上沃尔特、锡兰、摩洛哥、葡属几内亚和佛得群岛、西南非洲、约旦、乌干达、也门、尼日利亚、尼日尔、蒙古、伊拉克、黎巴嫩和坦噶尼喀的代表。

15. 雅加达报纸抨击印度的不友好政策 驳斥印度大使借桑迪事件对印度尼西亚进行威胁

第3版()专栏: 雅加达报纸抨击印度的不友好政策 驳斥印度大使借桑迪事件对印度尼西亚进行威胁 新华社雅加达17日电 印度尼西亚《东星报》今天发表一篇题为《印度对第四届亚洲运动会和第二届亚非会议的态度不是一个亚洲国家的态度》的文章,抨击印度对外政策的原则。文章说:“不论是桑迪(印度参加第四届亚运会代表)的所作所为,印度奥林匹克委员会扬言要退回第四届亚运会的奖章的态度,或是印度政治家尼赫鲁就第二届亚非会议发表的谈话,这些全都是不友好的。”文章认为这些并不是偶然现象,“所有这些都是印度政策原则的反映。” 文章说,某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对西方国家有很大依赖性,因此它们不能不追随西方的政策。结果所致,这种国家事实上并没有执行积极的独立政策,它们实际上是想成立第三集团,并且同帝国主义国家紧密配合,用各种借口把矛头指向新生力量的国家。 文章说:这种政策的目的 “在于解除新生力量反对现有旧势力这个凶恶敌人的武装。这是非常危险的政策,我们不能听之任之。” 据新华社雅加达15日电印度尼西亚《独立报》今天发表社论,驳斥印度驻印度尼西亚大使潘特就桑迪事件对印度尼西亚进行威胁。 潘特最近就第四届亚洲运动会上发生的桑迪事件发表讲话说,这种事件可能引起两国之间断绝外交关系。 社论说,奇怪的是,印度一点也不愿意看到桑迪在亚运会上大肆侮辱印度尼西亚总统和人民的行为。社论说:难道这不是一件最卑鄙、最背信弃义的行为吗?这种行为不算是 “造成断绝国家之间关系,甚至造成更坏结果的事件吗?”社论说,印度“不要片面地认为自己始终是正确的”。 棉兰的《爱国者报》12日的社论说,桑迪在亚运会上进行的捣乱,特别是印度政府和印度奥林匹克委员会的粗暴态度使人失望。 社论说: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声誉,印度尼西亚必须采取坚决的步骤来对付这种挑衅。

16. 尼大臣谴责印度想插足尼泊尔 王国军队歼灭一批来自印度的反民族分子

第3版()专栏: 尼大臣谴责印度想插足尼泊尔 王国军队歼灭一批来自印度的反民族分子 新华社加德满都17日电 据尼泊尔民族通讯社16日报道,尼泊尔内政和国家指导大臣比什瓦·班杜·塔帕14日谴责印度政府说:“印度想插足尼泊尔”,“印度希望我们听从他们指挥”。 他说:“遭受了几个世纪奴役的尼泊尔人民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绝不会放弃自己的尊严”。他又说:“尼泊尔不要别人的土地,但是也决不会出让他们的一寸土地。” 塔帕是在尼泊尔南部伯甘吉省的一个集会上说这番话的。他指出,尼泊尔反民族分子受印度当局的庇护和怂恿。他号召尼泊尔人民齐心协力粉碎这些反民族分子。 据报道,15日比什瓦·班杜·塔帕在伯甘吉省群众团体举行的另一个集会上说,“尼泊尔人民准备为民族的荣誉而死,并且像哨兵那样保护尼泊尔的边界。”他谴责印度当局企图掩盖他们帮助反民族分子的行径并且威胁尼泊尔。 新华社加德满都17日电据《祖国报》17日报道,尼泊尔王国军队最近几乎全部歼灭了一批来自印度的尼泊尔反民族分子,打死和俘获各十六人,三人正向印度逃窜。 这批反民族分子在数星期前从印度取道达丘拉进入尼泊尔以后,袭击了巴章地方。

17. 三言两语

第3版()专栏:三言两语 三言两语 “印度斯坦时报”对于尼赫鲁要把中国边防部队“赶出去”的“决心”,大为喝采,狂热至极。但它不以此为既足,进一步主张“越境进入西藏以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遏阻他们的侵略”。它说,“在我们的打算中必须认识到有为一切后果作好准备的必要”。 说到“越境”,印度侵略军队早已这样做了。但“印度斯坦时报”表明,印度反动派一直不死心的目标,是西藏。他们在“遏阻侵略”幌子下包藏着的是何等狂妄的扩张野心,他们所进行的“准备”看来也不仅限于步步蚕食的计划了。 “印度斯坦时报”叫嚷,中国“在西藏的力量……没有什么可怕”。那末,印度冒险家们,你们就试一试吧! 英国外交大臣霍姆说,“殖民主义最后阶段的危险不是由于英国不肯给予独立,而是由于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激动情绪和偏见变得无法控制,从而阻碍了移交的速度。” 反殖民主义斗争势不可当,已使殖民主义迫到“最后阶段”,霍姆说得一点不错。 但的确也仍然存在着“危险”。不过,霍姆想说成这个“危险”不是来自殖民主义的疯狂反扑,而是来自反殖民主义、反对白人殖民统治者的种族歧视的斗争。 霍姆说什么,这个斗争“阻碍”了英国殖民主义者“移交的速度”。按照他的说法,只有英国的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依靠英国的恩赐,接受英国在中非和其他地区玩弄的“宪政”之类的政治欺骗,接受英国有名无实的“移交”,那才没有“危险”了。当然,这样对英国保持殖民统治,确是再安全不过的。 但是,霍姆还是现实一些吧,不要把算盘打得太如意了。

18. 印度报刊发出一片战争鼓噪 《印度斯坦时报》公然主张进攻我西藏内地 自由党和反动组织叫嚷要同中国作战

第3版()专栏: 印度报刊发出一片战争鼓噪 《印度斯坦时报》公然主张进攻我西藏内地 自由党和反动组织叫嚷要同中国作战 新华社18日讯 新德里消息:印度资产阶级报纸近日发出一片战争鼓噪,叫嚷要对中国作战,甚至公然表示要印度军队进攻西藏内地。 《印度斯坦时报》17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说,印度政府既定的决心是把中国人“赶出去”。它认为,“在这个地区(指印度军队已经侵入的中国扯冬地区)没有什么运动余地”,它甚至叫嚷不能“继续剥夺自己的这种可能性:即越境进入西藏以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打击中国人。 这篇文章说,“在目前,差不多可以肯定,我们将进行大规模战斗……今后,在我们打算中必须认识到有为一切后果作好准备的必要。” 这家报纸15日刊登的文章放肆鼓吹进攻中国。它说,“印度政府将必须根本地把它的态度和战略从防御的改为进攻的。它必须把沿边界进行军事试探的主动权拿过来。”文章又说,“中印之间现在可能有的唯一和平是武装和平。” 《印度斯坦旗报》在10月14日的一篇社论中叫嚷说,印度在中印边界东段地区“进行的是一场生死斗争”,印度“必须全力消灭中国入侵者”。 这家报纸在15日的一篇社论中,叫嚷要印度军队在中国运送供应品和派遣援军方面都 “处于不利”的情况下,发动军事进攻。它说“现在是印度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印度快报》15日还大大赞扬为印度政府矢口否认的印度飞机侵犯中国西藏首府拉萨领空的侵略行为。它说,印度侦察机在拉萨郊区上空飞行受到北京指责,“或许表明了未来的情况。(印度)空军在东北边界的部署使得地面冲突很难局部化。” 《闪电》周刊13日在评论考尔中将被任命为进攻中国的新军团司令时说:“我们的军事机器准备把中国人赶出麦克马洪线”。它说,应该认为考尔中将的任命表明“政府决心用一切手段把中国人赶出去”。 这家周刊还为考尔侵犯中国的活动吹嘘,说他在中印边界西段困难的山地向中国推进方面“取得过相当大的成就”。 新华社18日讯 新德里消息:在印度总理尼赫鲁发出向中国大举进攻的命令以后,印度的一些反动分子连日纷纷出动,加紧煽动进攻中国。 据印度新闻处16日报道,马德拉斯邦的一个名叫复员军人协会的组织曾在尼赫鲁动身去锡兰以前提出一项“决议”,煽动复员军人到印度军队中去服役,要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同中国人作战。 印度右翼政党自由党的主席兰加16日叫嚷要建立一支 “单独的喜马拉雅军”来对付中国。据印度报业托辣斯报道,“兰加说,可以用特别吸引人的工资、津贴和年金”来诱骗居住在喜马拉雅山的人加入这支军队。报道又说,“科学家认为,”喜马拉雅山一带的人是最适于在“高原上作战的人”。 印度报业托辣斯17日的消息说,一个名叫“全印学生大会”的组织的“书记处”17日发表“公报”,诬蔑中国“入侵”,叫嚷要把中国人赶走。 据印度新闻处17日报道,一个名叫“西孟加拉邦抵抗中国侵略组织”16日在加尔各答举行反华集会,叫嚷要采取有力措施“赶走中国人”,并且要印度政府动员全国作好“军事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19. 匈党中央解除马罗山职务

第3版()专栏: 匈党中央解除马罗山职务 据新华社布达佩斯16日电 据匈牙利《人民自由报》14日报道,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委员会在10月11日和12日举行扩大会议。会议决定解除马罗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的职务,开除他出中央委员会,并建议他退休。

20. 万象一条街(图片)

第3版()专栏: 万象一条街 ——报告将军,“文职人员”换防完毕    游允常

第 4 版

1. 仙猴探头树枝间,蟠桃哪有灵枣鲜?——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六周年

第4版()专栏: 仙猴探头树枝间,蟠桃哪有灵枣鲜? ——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六周年 曹靖华 一  连阴雨淅淅沥沥地下了半个多月了,还没有丝毫放晴的 样儿。近五天来,“石”家老奶 奶每天都虔心敬意地用黄表剪个“扫天媳妇”,挂到院里的竹 竿梢上,希望它真能显灵:扫 开阴云,让太阳露出脸来。可是细雨淋沥,每次挂出去,顷 刻就被雨淋成一小团黄泥,顺着竹竿溜下去,在积水里消失了。昨天又剪了第六个。昨夜,劲风阵阵,彻夜未息。今天,果然碧空万里,红日高悬。骄阳下,蝉声四起,鸣虫鼓噪,在这大演奏会上,都争显身手。 尽管阳光多么强烈,可是这十来棵老花栎树①的密枝浓叶交织的大天幕,却把整个花栎坝罩得一丝儿阳光也不透。路沟口往火神庙上学的几个孩子,路过这儿,几天来,每次都不由得登到高土坎上,仰着小脸,望着一棵十来丈高的大花栎树,眼睛盯着老母枝上的那个碗口大的圆臼臼的树洞。现在又聚到这儿,兴高采烈地望着,争着说: “一天一个样,昨儿还没这么大!” “当心别叫它跳到咱身上!” “真神!……”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正说着,一个老汉赶着牛,出了村子,慢慢往这儿走来。孩子们一见,马上喊道: “石爷爷,刘爷爷!快些!快来看呀!真要跳下树了!” 老汉笑嘻嘻地不慌不忙地赶着牛,毫不答理。 实在说,老汉既不姓石,也不姓刘。只因他满肚子故事,又善谈天说地,人就给他个外号:“刘伯温”。孩子们不懂这些,只尊称他“刘爷爷”。同时,他性子刚得石头一样,模样儿又像猴子,所以他又有一个外号:“石猴”。孩子们又尊称他 “石爷爷”。他对这些外号不但毫无反感,而且以此自豪,欣然承当。有一次,人称他“石猴”时,他满口答应说: “可别小看猴子。齐天大圣孙悟空,一筋斗翻它十万八千里,服妖降魔,保驾唐僧取经,本领可大着呢!” 他能说会道,风趣豁达,爱打不平,有钱人都讨厌他。可是砍柴拾草、耕田种地的人,却都喜欢他,特别是孩子们。 “石爷爷”走到跟前,抬头向树洞一望,嗬,精头露耳的一只大猴子,探头洞外,满头黄毛,光洁逗人,眼看要跃身离洞了。 孩子们仰着好奇的笑脸,争着问道: “真神!平常不见影,几天连阴雨,闷不过就出来了。石爷爷,它打哪来的?” 老汉不紧不慢地笑着说: “打哪来的?可有来历呢。从前咱这大深山里,到处崇山峻岭,古木遮天,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真是世外桃源。不料一年秋天,忽然一阵黑风,刮得天昏地暗,树木庄稼,全都刮毁。风后,满山遍野,尽是猴子。你们说这打哪来的?” 孩子们都瞪着眼,屏着气,急等着老汉往下说: “这是打花果山来的呀。它们来了以后,把庄稼、果树,全都糟蹋光了。后来有两个小伙子,就是咱们瓦窑沟的小伙子呀!” 说着,用手往瓦窑沟那面一指,说: “他们跑到琉璃庙老道士那儿,借了两把宝剑,赶走了猴子。为着杀一儆百,叫它们不敢再来胡闹,把杀了的两只猴头,挂到大花栎树上。谁知从那以后,就永远挂在树上了……” 故乡猴头,不但味美,而且模样也极逗人爱。尤其是鲜猴头,成熟时,满披光洁的茸茸黄毛,活是精头露耳的猴儿,探头洞口,乘机大闹天宫似的。鲁迅先生当年如果看到这活生生的鲜猴头,尝到这别具风味的鲜猴头,那该是多么惊喜呢!可惜这样的猴头,一离开 “窝”,就要加工,晒干或烘干,否则很快就坏了。所以,他只能看到干猴头。1936年8月25  日,他在《日记》里记着:“午后得靖华寄赠猴头菌四枚,羊肚菌②一合,灵宝枣二升。” 干猴头无论色味或模样,都远逊于鲜猴头。就那,鲁迅先生却极珍视,舍不得吃。当他收到后,在8月27日就来信说: “猴头闻所未闻,诚为珍品,拟俟有客时食之。” 同年9月7日信说: “猴头已吃过一次,味确很好,但与一般蘑菇颇不同。南边人简直不知道这名字。说到食的珍品,是燕窝鱼翅,其实这两种本身并无味,全靠配料,如鸡汤、笋、冰糖……的。” 当年邮寄猴头时,不但顺便函告这东西的吃法,而且还略述到它生长的情况: 首先,猴头不同于木耳。木耳是人工培养的,所以可随意生产。猴头则不然。它不但生在一定季节,一定的树种上,而且生长在一定的,自然而且偶然形成的“窝”里。这就限制了产量,成了“物以稀为贵”了。 猴头生长在花栎树上,这树最好是“老而不死”。想必 “老”则某些适当粗枝朽而易断,且能在接近于母枝的断口处继续腐朽,日久在母枝上形成大小深浅,适宜猴头生长的小洞。至于“不死”,则是否还需借树的绿荫遮蔽,保持湿温,以及是否还需母树的化合物质的营养等等,则不得而知了。不过,幼年在家乡时常见到的,都是在这样条件下生长的。母枝附近形成的小洞,洞底有腐朽物,加之随风送来的草屑、微尘,积在洞底,同腐朽物掺合,这就成了孩子们可望而不可即的、宜于猴头生长的小小的神仙洞。当地人给这叫“猴头窝”。这“窝”一旦形成,每年六至八月间,一遇连阴雨,不几天,一只精头露耳的猴子,就悄悄儿探头出洞了。 猴头虽然是天生的,但它要求的条件,并不太苛。鲁迅先生在上述的8月27日那封信中说:“但我想,如经植物学家或农学家研究,也许有法培养。”以天然生长的人参、蘑菇等等,现在都可用人工培养,猴头当也没有太大困难。伏牛山区一带,利用天然条件,略加人工,定可使这富于营养,仙味清淳的山珍发展起来。这样,则鲁迅先生当年的美好愿望,不但可惠及祖国各地劳动人民,使天南地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尝所未尝的人,都能听到、见到、尝到猴头,且可出口,换取我们所需的工业装备,使仙猴也能有机会对祖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不至令它枉探头枝间,无用武之地了。 二 如果以卢氏县城为起点,从这儿外出,取道北路,徒步一天的行程,就到了官道口。这是灵卢来往孔道。一条清澈的山涧,把这个集镇切作两截,西段属卢氏,东段属灵宝。枯水时,站在山涧的列石上,一步可脚踏两县。从这儿起,再越过一重重的山,涉过一道道的河,最后出了南天门,沿着黄土岗下去,就入到灵宝平川了。 如果是白露前后,路过这儿,首先令人显眼的,是家家户户的房前舍后,院内院外,以及道旁田埂,在那碧玉般的闪光的绿叶间,满挂着一串串鲜红夺目、光亮闪烁的小红灯笼。有时大道旁边,一串串的小红灯笼,隔着人家的围墙伸出来,直悬到行人的头顶上,好像黄昏时分,殷勤的主人,担心道路坎坷,给行人照明赶路,帮他早早投宿似的。这就是灵宝三宝之一:棉花、苹果、枣的灵宝大红枣,也就是《鲁迅日记》和书信中所提到的 “红枣”或“灵枣”了。 1935年1月15日,《鲁迅日记》载:“得靖华信,并红枣一包。”同月18日又载:“下午得红枣一囊,靖华寄赠。”年久健忘,但我想,这大概是一件事,15日所记“红枣一包”,恐系信中所言邮寄红枣,实际信先到,而邮包则于18日始到达也。 1936年8月25日,《鲁迅日记》又载:“午后得靖华寄赠……灵宝枣二升”。这才是第二次寄的灵枣吧? 鲁迅先生对灵枣是很称赞的。1935年1月18日,他收到灵枣后,26日来信说:“红枣早取来,煮粥、做糕,已经吃得不少了,还分给舍弟③。南边也有红枣买,不知从那里运来的,但肉很薄,没有兄寄我的好。”1936年8月25日第二次收到灵枣后,27日来信说:“20日信昨收到,小包亦于昨午后取得;唯木耳至今未到,大约因交通不便,尚在山中或涂中耳。红枣极佳,为南中所无法购得……” 这绝非过誉。灵枣确实好:它皮薄、肉厚、果大、核小、汁多、味甜,清香可口,作短圆筒形。鲜枣大者每枚约一市两,有“枣王”之称。 枣是好东西。它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自古以来,每遇荒年,曾用枣度荒。《韩非子》里就有:“秦饥,应侯请曰:王苑之枣栗,足以活民,请发之”的记载。在我们的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我们的部队有时被敌包围,粮源断绝,也常以枣救急。难怪北方农民称它为“铁杆庄稼”。 枣是好东西。枣木质坚而细,且富弹性,耐热、耐潮、耐磨、耐压,用途极广。 枣是好东西。它开花迟,可免霜冻,保证产量。枣花之艳,虽不及桃李,但质朴淡雅,清香浓郁,却有过之。且蜜汁多,花期长,更是好的蜜源植物。 枣是好东西。枣树要求低,栽培易,不像其它果树,娇小姐似地需很多人服侍。它泼皮、倔强,耐旱、耐涝、耐寒、耐碱……更不像西王母的蟠桃: “中夏地薄,种之不生”。枣却不然,凡山地、平原、沙荒、河滩、道旁、沟边、院内、院外,不宜于其它果树生长的地方,它却都能“随遇而安”,毫不苛求。 枣是好东西。它产量大而且稳定:每株一般可达百斤。寿命长:百年以上的枣树还生长旺盛,果实累累,满挂枝头。结果早:君不闻:“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吗?它更不像西王母的蟠桃,三千年才能结果一次呢! 枣是好东西。西王母的蟠桃,咱从未尝过,不敢妄加议论。而枣却吃过不少。它不但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它含有大量的醣、脂肪和蛋白质,以及比一般果品多二至十二倍的磷和钙。尤其是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丙种维生素。据化验,它比桔柑所含的高七倍多,比苹果高七八十倍,而且这些维生素虽经种种加工,也很少破坏。枣肉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养分,都可被人吸收。 枣是好东西。它的吃法也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不像某些果品,吃法单调;也不像某些果品,离树就要加工,否则就要变质。它除像一般鲜果生吃而外,还可制成干枣、蜜枣、焦枣、醉枣、枣面、枣泥、枣酒、枣醋……作糕点,蒸、煮等等。 枣是好东西。它不但富于营养、吃法多样,而枣肉、枣仁,且可入药,能开胃、健脾、润肺、补肝、益血、壮神及其它医疗作用。幼年在家乡,当地医生所开药方,也多以红枣作“引子”。据说从枣中提取的卢丁,还可治高血压。 枣是好东西。它的益处确是:千言万语道不尽,蟠桃哪能比红枣?几千年来,咱们这些“凡夫俗子”,同红枣结了不解之缘。尤其是“枣中之王”的灵枣,更令人念念不忘。 灵枣虽好,但运到省外各地的不多。难怪以许广平同志对鲁迅先生那样体贴、关切,凡一切有助于先生健康,而为先生所爱吃的东西,无不倾全力广为搜求,可是当年她却不曾遇到灵枣。所以鲁迅在收到有“枣王”之誉的灵宝大红枣之后,就说:“红枣极佳,为南中所无法购得”,以及:“南边也有红枣买,不知从那里运来的,但肉很薄,没有兄寄我的好”。 当我知道三门峡水库堤岸要绿化时,当即函绿化委员会 (设在灵宝),建议绿化时,考虑快长林、风景林之外,注意到经济林,尤其是得天时、地利的灵宝大枣,不要忽略。况且,它当年就能结果,不逊于快长林。扬花时,清香遍野,绿叶闪闪,令人神爽,可与风景林媲美。尤其是枣熟时节,那满树碧玉般的光亮闪闪的绿叶间,挂着一串串光艳夺目的小红灯笼,真可说是别具风情的灵宝特景,什么风景林能有它这别具一格的情致呢! 枣可贵,尤其味美而模样逗人的灵枣。 枣可贵,尤其可贵的是它的品质:泼皮、倔强、不畏难,自身要求低而给人带来的益处大。 这一点,我们应以它自励。注:①又名柞树、栎树、青杠等。种类甚多,名称不一,河南卢氏县一带俗名花栎树。实为坚果,名橡子,故当地人又称它为橡子树。②形如羊肚,直径约一寸粗,二三寸长,成圆柱状。③即周建人同志。

2. 导师(图片)

第4版()专栏: 导师——鲁迅和木刻青年(木刻)  启慧

3. 西望

第4版()专栏: 西望 长江秋风起,秋风凉,葱岭战士添衣裳。脚蹬世界屋脊,俯瞰印度洋。恒河平原,热带风光,一派古老大国气象,祝愿印度人民富与强。不幸妖魔作怪,鬼使豺狼,无端要把中国伤!大片中国领土,霸作印度边疆,还说中国好扩张。紧握神枪,严守边防,不要放过野心狼!我们不放第一枪。克制非无限,莫太猖狂! 一九六二年十月于北京

4. 传记纪录片《梅兰芳》的摄制

第4版()专栏:知识信箱 传记纪录片《梅兰芳》的摄制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王映东编辑同志: 我们看了传记纪录片《梅兰芳》,觉得这部片子拍得好,用的资料不算多,但在短短几十分钟时间里,通过一些活生生的形象,让观众观赏了梅兰芳这位卓越的艺术家一生的艺术生活和他的成长。我们很想知道导演怎样在资料的基础上创造电影形象?怎样运用音乐加强影片效果?怎样选用唱腔的?希望你们能答复一下。 北京 朱叶 从资料到形象 传记纪录片首先要具有文献价值,资料占很重要的地位;生动的事例再多,没有资料就无法表现出来。但是,把死资料变成活电影,还需要经过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 简单地把资料拍下来,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某些事实,但要达到感人的效果,这样就远远不够;一定要在银幕上创造出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使观众如身临其境,感受到影片主人翁的感情活动,从而受到感染,引起共鸣。 在传记纪录片《梅兰芳》的摄制工作里,如何在资料的基础上创造电影形象呢?我们作了一些尝试。 如梅兰芳访美归来不久,“九一八”事变就爆发了;他举家南迁,到上海又亲身经历了“一二八”事变;这时,他爱国情切,编演爱国主义新戏《抗金兵》,反对不抵抗政策。这些内容,我们是分成三个片断来处理,即香山小休、举家南迁和编演《抗金兵》。 香山小休使用了两张照片和一组风景镜头,顺序如下:香山别墅前的老松——颐和园的黄昏——梅兰芳在院内散步——院内盛开的菊花——全家合照——北海的杨树落叶飞舞。我们试图把这些镜头组接起来,配上抒情音乐,以表现他对家乡和祖国的爱恋之情。这时的梅兰芳是久别归来,家乡景物在他眼中会显得分外亲切,祖国山河也显得更加可爱,这种感情是很自然的。 影片随着激昂愤慨的琵琶齐奏推出“日军昨陷沈阳”的消息,急转到第二个片断,举家南迁。这一段首先用了雪山风暴、长城风雪、顶风冒雪的骆驼队和火车疾驰在茫茫雪原等镜头;接着出现窗前沉思照片的银幕合成,把南迁中的梅兰芳和车窗外的环境联系在一起;车过黄河大桥,再现照片,并进一步用咆哮的黄水和长江的滚滚波涛突出描写他的思潮起伏;然后从黄浦江水摇到阴云密布的上海外滩,结束了这一片断。全版所用资料只有一张照片。 第三个片断从马斯南路外景开始,镜头推进梅花诗屋(用原物布置成当年的样子),接一张在梅花诗屋里沉思的照片;用炉火引出墙上和窗外的火光,配上隐约的枪炮声以烘托出“一二八”的历史气氛;再用沉思照片面部特写迭印出日军暴行和金兵上场;这里插入梁红玉击鼓镜头;最后从开打亮相推出一张剧照。这一片断使用的资料也只有两张照片和一个舞台纪录片镜头,所表现的却有创作环境、时代背景、戏的内容含意和演出实况,把情绪推到了一个高峰。 如果以上都只是简单地拍下资料,效果显然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音乐的使用 我国戏曲的音乐伴奏很巧妙,并不从头到尾都有,有时一段伴奏后的无伴奏,艺术效果比有伴奏更突出,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而一段无伴奏之后的伴奏,也往往能更有效地发挥音乐的功能。我们在这部影片中也试着用了这种方法来处理音乐。 例如:访日访美等很长一段画面就没有配音乐,接下去香山小休等三个片断的音乐出现便显得更加有力。访苏的车站欢迎和座谈会等场面也没有配音乐。这和访日访美一样是叙述事实的经过,解说完全可以独力胜任,音乐可有可无。但是,接下去的到列宁格勒等地参观和拜谒列宁墓等镜头,就不仅是叙述经过,而是要表现梅兰芳对苏联当时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仰慕、苏联人民对他的关怀、以及他对列宁的敬爱心情,这就非用音乐不可了。 纪录片的音乐有时是作为解说的伴奏,只起个陪衬作用,有时也能起更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要作周密的设计。上述举家南迁一段,我们只用了七个字的解说,就是有意要让音乐充分发挥。解放后的新生活和到祖国各地参观访问,画面内容观众都比较熟悉,不需要多解释,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就更大了。 一些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和不同事件中拍下来的新闻片镜头,经过构思组接在一起,再配上合适的音乐,便能产生全新的意境。如果一一解说镜头内容,反而影响这种意境的造成。音乐却能把这些原来各不相关的零星镜头,统一于一个共同的感情气氛中。 关于选用唱腔 作为一个戏曲艺术家的传记片,让观众有一定的机会欣赏和了解一下他的艺术是必要的。为此,影片选用了梅兰芳的四段唱腔和一些表演身段。四段唱腔在影片中的用法各不相同,但全是本着这样一个原则:既让观众欣赏到唱,又要唱的内容符合影片情节发展的需要,并加强影片内容,起到电影音乐的作用,而不是孤立的听唱。 抗战期间,梅兰芳蓄须停演,处境很困难。但他对抗战仍然满怀信心,深信有重登舞台之日,经常偷偷排练。很多老朋友谈到他当时紧闭门窗偷排昆曲的情形,非常动人。因此,选用了一段昆曲《思凡》的数罗汉。这段唱和他当时内心的郁闷,以及对胜利的向往,是可以契合的。用画外音的方法配上了一组镜头——梅花诗屋(原来偷唱的地方)紧闭的门窗、室内陈设、墙上的松柏图、穴居面壁的佛像、他本人的塑像靠着关闭的窗子等等。这样处理虽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而人却也在其中——在观众的想像中。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南京当面拒绝蒋介石,不为马歇尔演出。这是他当时看到美蒋罪行,引起自从“九一八”以来愤恨的集中表现,也是他当时能做到的最大反抗。借着写他连忙离开南京回上海演出的机会,选用了《宇宙锋》金殿装疯的四句唱:“怒冲冲我把这云鬟扯乱,气得我咬牙关火上眉尖,我手中有兵刃决一死战,将这些众狂徒斩首在马前。”这段唱用了同时声,让他借赵艳容的口,面对观众,有声有色地唱出了满腔激愤。 解放后,他的心情变得年青了,艺术也青春再现,祖国建设和全国戏曲事业的发展都是春色满园。他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感慨地说:“我觉得自己是越活越年青了!”在这句话之后选用了《游园惊梦》的一段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原来想只用这四句同时声,看双片时发现声带录的不只四句,接下去的唱还有,声音便拖到《惊梦》的堆花场面和他同全国名演员交流经验等镜头上,唱的情绪和画面吻合,比另配音乐还合适。这也可以说是巧合,于是在这里,唱便代替了音乐。 深入部队和工厂演出的电影资料全是演《贵妃醉酒》。于是也就采取《游园》唱代替音乐的办法,选用了《贵妃醉酒》中百花亭一段唱配了这段画面。虽然唱的内容和画面表演并不一致,但这段唱腔活泼愉快,很符合到各地为工农兵演出的欢悦情绪。 此外,影片中还用了《霸王别姬》的剑舞和《洛神》的身段。遗憾的是梅兰芳早年拍摄的舞台纪录片一本也没有找到,未能让观众看看他前期的表演。

5. 旧址新探——新发现的与鲁迅有关的几处旧址

第4版()专栏: 旧址新探 ——新发现的与鲁迅有关的几处旧址 鲁迅博物馆最近发现了几处与鲁迅有关的旧址,使研究鲁迅的工作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史料。 一、历史博物馆旧址——即现在国子监首都图书馆内。 鲁迅先后在北京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和佥事职务时,主管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工作。筹建历史博物馆是他当时的工作之一。从鲁迅日记上也可以看出,鲁迅经常到历史博物馆去。他曾把自己收藏的明福禄铜镜和明瓷花碗送给历史博物馆。也替历史博物馆买过瓦当等文物。195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就将这个铜镜和瓷碗送还给鲁迅博物馆,现仍陈列在馆内。 鲁迅对于历史博物馆的工作,还有一件值得追述的事情。1913年的初冬,历史博物馆有十三件古物要运到外国展览,文物送到了当时的教育部来,鲁迅认为这些文物很珍贵,应当守护。当即回家取了两条毛毯,睡在这些文物旁边。 二、女师大临时校舍——西城宗帽胡同14号。 这个地方是当年女子师范大学的临时校舍。由鲁迅和其他一些支持学生正义斗争的教师,临时义务开班授课而自赁的校舍。 1925年5月,女师大校长杨荫榆开除六个学生,引起学生的激烈反对。以后,教育部当局在段琪瑞政府的支持下非法解散了女师大,陈西滢等反动文人也乘机大放流言,但流言和暴力都不能吓倒这些为正义而斗争的学生们。她们就在鲁迅的积极支持下,在这里自赁了校舍,开班上课。这也是斗争的另一种形式。 这所房子是在离西三条不远的地方,据说是在鲁迅的热心协助下找到的。三十几年来,这所房子基本上还保持着原来的面貌。许广平先生在鉴定时,曾经作了很详细的介绍:一进门第二层院子,两边是当时的教室,中间是礼堂,侧面的院子是饭堂,后面是学生宿舍,最边上的两间是当时许广平先生和刘和珍住过的房子。许先生从房角拉开一个壁门,突然出现了另一个通道口,她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秘密的出口。她们当时住在这里,正是为了准备在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可以出走。 三、京师图书馆馆址——座落在方家胡同现女二中校址内,现在还保留着当时的大门。从外面还可以看到“京师图书馆”几个大字,里面还大略可以看出当时京师图书馆的两层院落。 京师图书馆原是北京图书馆的前身。1913年鲁迅就参与京师图书馆的筹建工作,从馆址的选择到经费的预算等,鲁迅都付出了心血。从热河调来的文津阁四库全书,也是由他亲自接办的。1917年1月26日京师图书馆正式开馆时,鲁迅参加了开馆仪式。以后鲁迅还把自己的著作或珍藏的一些书籍送给京师图书馆。现在在北京图书馆还保存了鲁迅当年送的《小学答问》和《会稽郡故书杂集》等书。      ·叶淑穗·

6. 仙猴探头树枝间,蟠桃哪有灵枣鲜?——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六周年

第4版()专栏: 仙猴探头树枝间,蟠桃哪有灵枣鲜? ——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六周年 曹靖华 一  连阴雨淅淅沥沥地下了半个多月了,还没有丝毫放晴的 样儿。近五天来,“石”家老奶 奶每天都虔心敬意地用黄表剪个“扫天媳妇”,挂到院里的竹 竿梢上,希望它真能显灵:扫 开阴云,让太阳露出脸来。可是细雨淋沥,每次挂出去,顷 刻就被雨淋成一小团黄泥,顺着竹竿溜下去,在积水里消失了。昨天又剪了第六个。昨夜,劲风阵阵,彻夜未息。今天,果然碧空万里,红日高悬。骄阳下,蝉声四起,鸣虫鼓噪,在这大演奏会上,都争显身手。 尽管阳光多么强烈,可是这十来棵老花栎树①的密枝浓叶交织的大天幕,却把整个花栎坝罩得一丝儿阳光也不透。路沟口往火神庙上学的几个孩子,路过这儿,几天来,每次都不由得登到高土坎上,仰着小脸,望着一棵十来丈高的大花栎树,眼睛盯着老母枝上的那个碗口大的圆臼臼的树洞。现在又聚到这儿,兴高采烈地望着,争着说: “一天一个样,昨儿还没这么大!” “当心别叫它跳到咱身上!” “真神!……”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正说着,一个老汉赶着牛,出了村子,慢慢往这儿走来。孩子们一见,马上喊道: “石爷爷,刘爷爷!快些!快来看呀!真要跳下树了!” 老汉笑嘻嘻地不慌不忙地赶着牛,毫不答理。 实在说,老汉既不姓石,也不姓刘。只因他满肚子故事,又善谈天说地,人就给他个外号:“刘伯温”。孩子们不懂这些,只尊称他“刘爷爷”。同时,他性子刚得石头一样,模样儿又像猴子,所以他又有一个外号:“石猴”。孩子们又尊称他 “石爷爷”。他对这些外号不但毫无反感,而且以此自豪,欣然承当。有一次,人称他“石猴”时,他满口答应说: “可别小看猴子。齐天大圣孙悟空,一筋斗翻它十万八千里,服妖降魔,保驾唐僧取经,本领可大着呢!” 他能说会道,风趣豁达,爱打不平,有钱人都讨厌他。可是砍柴拾草、耕田种地的人,却都喜欢他,特别是孩子们。 “石爷爷”走到跟前,抬头向树洞一望,嗬,精头露耳的一只大猴子,探头洞外,满头黄毛,光洁逗人,眼看要跃身离洞了。 孩子们仰着好奇的笑脸,争着问道: “真神!平常不见影,几天连阴雨,闷不过就出来了。石爷爷,它打哪来的?” 老汉不紧不慢地笑着说: “打哪来的?可有来历呢。从前咱这大深山里,到处崇山峻岭,古木遮天,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真是世外桃源。不料一年秋天,忽然一阵黑风,刮得天昏地暗,树木庄稼,全都刮毁。风后,满山遍野,尽是猴子。你们说这打哪来的?” 孩子们都瞪着眼,屏着气,急等着老汉往下说: “这是打花果山来的呀。它们来了以后,把庄稼、果树,全都糟蹋光了。后来有两个小伙子,就是咱们瓦窑沟的小伙子呀!” 说着,用手往瓦窑沟那面一指,说: “他们跑到琉璃庙老道士那儿,借了两把宝剑,赶走了猴子。为着杀一儆百,叫它们不敢再来胡闹,把杀了的两只猴头,挂到大花栎树上。谁知从那以后,就永远挂在树上了……” 故乡猴头,不但味美,而且模样也极逗人爱。尤其是鲜猴头,成熟时,满披光洁的茸茸黄毛,活是精头露耳的猴儿,探头洞口,乘机大闹天宫似的。鲁迅先生当年如果看到这活生生的鲜猴头,尝到这别具风味的鲜猴头,那该是多么惊喜呢!可惜这样的猴头,一离开 “窝”,就要加工,晒干或烘干,否则很快就坏了。所以,他只能看到干猴头。1936年8月25  日,他在《日记》里记着:“午后得靖华寄赠猴头菌四枚,羊肚菌②一合,灵宝枣二升。” 干猴头无论色味或模样,都远逊于鲜猴头。就那,鲁迅先生却极珍视,舍不得吃。当他收到后,在8月27日就来信说: “猴头闻所未闻,诚为珍品,拟俟有客时食之。” 同年9月7日信说: “猴头已吃过一次,味确很好,但与一般蘑菇颇不同。南边人简直不知道这名字。说到食的珍品,是燕窝鱼翅,其实这两种本身并无味,全靠配料,如鸡汤、笋、冰糖……的。” 当年邮寄猴头时,不但顺便函告这东西的吃法,而且还略述到它生长的情况: 首先,猴头不同于木耳。木耳是人工培养的,所以可随意生产。猴头则不然。它不但生在一定季节,一定的树种上,而且生长在一定的,自然而且偶然形成的“窝”里。这就限制了产量,成了“物以稀为贵”了。 猴头生长在花栎树上,这树最好是“老而不死”。想必 “老”则某些适当粗枝朽而易断,且能在接近于母枝的断口处继续腐朽,日久在母枝上形成大小深浅,适宜猴头生长的小洞。至于“不死”,则是否还需借树的绿荫遮蔽,保持湿温,以及是否还需母树的化合物质的营养等等,则不得而知了。不过,幼年在家乡时常见到的,都是在这样条件下生长的。母枝附近形成的小洞,洞底有腐朽物,加之随风送来的草屑、微尘,积在洞底,同腐朽物掺合,这就成了孩子们可望而不可即的、宜于猴头生长的小小的神仙洞。当地人给这叫“猴头窝”。这“窝”一旦形成,每年六至八月间,一遇连阴雨,不几天,一只精头露耳的猴子,就悄悄儿探头出洞了。 猴头虽然是天生的,但它要求的条件,并不太苛。鲁迅先生在上述的8月27日那封信中说:“但我想,如经植物学家或农学家研究,也许有法培养。”以天然生长的人参、蘑菇等等,现在都可用人工培养,猴头当也没有太大困难。伏牛山区一带,利用天然条件,略加人工,定可使这富于营养,仙味清淳的山珍发展起来。这样,则鲁迅先生当年的美好愿望,不但可惠及祖国各地劳动人民,使天南地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尝所未尝的人,都能听到、见到、尝到猴头,且可出口,换取我们所需的工业装备,使仙猴也能有机会对祖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不至令它枉探头枝间,无用武之地了。 二 如果以卢氏县城为起点,从这儿外出,取道北路,徒步一天的行程,就到了官道口。这是灵卢来往孔道。一条清澈的山涧,把这个集镇切作两截,西段属卢氏,东段属灵宝。枯水时,站在山涧的列石上,一步可脚踏两县。从这儿起,再越过一重重的山,涉过一道道的河,最后出了南天门,沿着黄土岗下去,就入到灵宝平川了。 如果是白露前后,路过这儿,首先令人显眼的,是家家户户的房前舍后,院内院外,以及道旁田埂,在那碧玉般的闪光的绿叶间,满挂着一串串鲜红夺目、光亮闪烁的小红灯笼。有时大道旁边,一串串的小红灯笼,隔着人家的围墙伸出来,直悬到行人的头顶上,好像黄昏时分,殷勤的主人,担心道路坎坷,给行人照明赶路,帮他早早投宿似的。这就是灵宝三宝之一:棉花、苹果、枣的灵宝大红枣,也就是《鲁迅日记》和书信中所提到的 “红枣”或“灵枣”了。 1935年1月15日,《鲁迅日记》载:“得靖华信,并红枣一包。”同月18日又载:“下午得红枣一囊,靖华寄赠。”年久健忘,但我想,这大概是一件事,15日所记“红枣一包”,恐系信中所言邮寄红枣,实际信先到,而邮包则于18日始到达也。 1936年8月25日,《鲁迅日记》又载:“午后得靖华寄赠……灵宝枣二升”。这才是第二次寄的灵枣吧? 鲁迅先生对灵枣是很称赞的。1935年1月18日,他收到灵枣后,26日来信说:“红枣早取来,煮粥、做糕,已经吃得不少了,还分给舍弟③。南边也有红枣买,不知从那里运来的,但肉很薄,没有兄寄我的好。”1936年8月25日第二次收到灵枣后,27日来信说:“20日信昨收到,小包亦于昨午后取得;唯木耳至今未到,大约因交通不便,尚在山中或涂中耳。红枣极佳,为南中所无法购得……” 这绝非过誉。灵枣确实好:它皮薄、肉厚、果大、核小、汁多、味甜,清香可口,作短圆筒形。鲜枣大者每枚约一市两,有“枣王”之称。 枣是好东西。它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自古以来,每遇荒年,曾用枣度荒。《韩非子》里就有:“秦饥,应侯请曰:王苑之枣栗,足以活民,请发之”的记载。在我们的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我们的部队有时被敌包围,粮源断绝,也常以枣救急。难怪北方农民称它为“铁杆庄稼”。 枣是好东西。枣木质坚而细,且富弹性,耐热、耐潮、耐磨、耐压,用途极广。 枣是好东西。它开花迟,可免霜冻,保证产量。枣花之艳,虽不及桃李,但质朴淡雅,清香浓郁,却有过之。且蜜汁多,花期长,更是好的蜜源植物。 枣是好东西。枣树要求低,栽培易,不像其它果树,娇小姐似地需很多人服侍。它泼皮、倔强,耐旱、耐涝、耐寒、耐碱……更不像西王母的蟠桃: “中夏地薄,种之不生”。枣却不然,凡山地、平原、沙荒、河滩、道旁、沟边、院内、院外,不宜于其它果树生长的地方,它却都能“随遇而安”,毫不苛求。 枣是好东西。它产量大而且稳定:每株一般可达百斤。寿命长:百年以上的枣树还生长旺盛,果实累累,满挂枝头。结果早:君不闻:“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吗?它更不像西王母的蟠桃,三千年才能结果一次呢! 枣是好东西。西王母的蟠桃,咱从未尝过,不敢妄加议论。而枣却吃过不少。它不但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它含有大量的醣、脂肪和蛋白质,以及比一般果品多二至十二倍的磷和钙。尤其是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丙种维生素。据化验,它比桔柑所含的高七倍多,比苹果高七八十倍,而且这些维生素虽经种种加工,也很少破坏。枣肉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养分,都可被人吸收。 枣是好东西。它的吃法也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不像某些果品,吃法单调;也不像某些果品,离树就要加工,否则就要变质。它除像一般鲜果生吃而外,还可制成干枣、蜜枣、焦枣、醉枣、枣面、枣泥、枣酒、枣醋……作糕点,蒸、煮等等。 枣是好东西。它不但富于营养、吃法多样,而枣肉、枣仁,且可入药,能开胃、健脾、润肺、补肝、益血、壮神及其它医疗作用。幼年在家乡,当地医生所开药方,也多以红枣作“引子”。据说从枣中提取的卢丁,还可治高血压。 枣是好东西。它的益处确是:千言万语道不尽,蟠桃哪能比红枣?几千年来,咱们这些“凡夫俗子”,同红枣结了不解之缘。尤其是“枣中之王”的灵枣,更令人念念不忘。 灵枣虽好,但运到省外各地的不多。难怪以许广平同志对鲁迅先生那样体贴、关切,凡一切有助于先生健康,而为先生所爱吃的东西,无不倾全力广为搜求,可是当年她却不曾遇到灵枣。所以鲁迅在收到有“枣王”之誉的灵宝大红枣之后,就说:“红枣极佳,为南中所无法购得”,以及:“南边也有红枣买,不知从那里运来的,但肉很薄,没有兄寄我的好”。 当我知道三门峡水库堤岸要绿化时,当即函绿化委员会 (设在灵宝),建议绿化时,考虑快长林、风景林之外,注意到经济林,尤其是得天时、地利的灵宝大枣,不要忽略。况且,它当年就能结果,不逊于快长林。扬花时,清香遍野,绿叶闪闪,令人神爽,可与风景林媲美。尤其是枣熟时节,那满树碧玉般的光亮闪闪的绿叶间,挂着一串串光艳夺目的小红灯笼,真可说是别具风情的灵宝特景,什么风景林能有它这别具一格的情致呢! 枣可贵,尤其味美而模样逗人的灵枣。 枣可贵,尤其可贵的是它的品质:泼皮、倔强、不畏难,自身要求低而给人带来的益处大。 这一点,我们应以它自励。注:①又名柞树、栎树、青杠等。种类甚多,名称不一,河南卢氏县一带俗名花栎树。实为坚果,名橡子,故当地人又称它为橡子树。②形如羊肚,直径约一寸粗,二三寸长,成圆柱状。③即周建人同志。

7. 导师(图片)

第4版()专栏: 导师——鲁迅和木刻青年(木刻)  启慧

8. 西望

第4版()专栏: 西望 长江秋风起,秋风凉,葱岭战士添衣裳。脚蹬世界屋脊,俯瞰印度洋。恒河平原,热带风光,一派古老大国气象,祝愿印度人民富与强。不幸妖魔作怪,鬼使豺狼,无端要把中国伤!大片中国领土,霸作印度边疆,还说中国好扩张。紧握神枪,严守边防,不要放过野心狼!我们不放第一枪。克制非无限,莫太猖狂! 一九六二年十月于北京

9. 传记纪录片《梅兰芳》的摄制

第4版()专栏:知识信箱 传记纪录片《梅兰芳》的摄制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王映东编辑同志: 我们看了传记纪录片《梅兰芳》,觉得这部片子拍得好,用的资料不算多,但在短短几十分钟时间里,通过一些活生生的形象,让观众观赏了梅兰芳这位卓越的艺术家一生的艺术生活和他的成长。我们很想知道导演怎样在资料的基础上创造电影形象?怎样运用音乐加强影片效果?怎样选用唱腔的?希望你们能答复一下。 北京 朱叶 从资料到形象 传记纪录片首先要具有文献价值,资料占很重要的地位;生动的事例再多,没有资料就无法表现出来。但是,把死资料变成活电影,还需要经过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 简单地把资料拍下来,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某些事实,但要达到感人的效果,这样就远远不够;一定要在银幕上创造出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使观众如身临其境,感受到影片主人翁的感情活动,从而受到感染,引起共鸣。 在传记纪录片《梅兰芳》的摄制工作里,如何在资料的基础上创造电影形象呢?我们作了一些尝试。 如梅兰芳访美归来不久,“九一八”事变就爆发了;他举家南迁,到上海又亲身经历了“一二八”事变;这时,他爱国情切,编演爱国主义新戏《抗金兵》,反对不抵抗政策。这些内容,我们是分成三个片断来处理,即香山小休、举家南迁和编演《抗金兵》。 香山小休使用了两张照片和一组风景镜头,顺序如下:香山别墅前的老松——颐和园的黄昏——梅兰芳在院内散步——院内盛开的菊花——全家合照——北海的杨树落叶飞舞。我们试图把这些镜头组接起来,配上抒情音乐,以表现他对家乡和祖国的爱恋之情。这时的梅兰芳是久别归来,家乡景物在他眼中会显得分外亲切,祖国山河也显得更加可爱,这种感情是很自然的。 影片随着激昂愤慨的琵琶齐奏推出“日军昨陷沈阳”的消息,急转到第二个片断,举家南迁。这一段首先用了雪山风暴、长城风雪、顶风冒雪的骆驼队和火车疾驰在茫茫雪原等镜头;接着出现窗前沉思照片的银幕合成,把南迁中的梅兰芳和车窗外的环境联系在一起;车过黄河大桥,再现照片,并进一步用咆哮的黄水和长江的滚滚波涛突出描写他的思潮起伏;然后从黄浦江水摇到阴云密布的上海外滩,结束了这一片断。全版所用资料只有一张照片。 第三个片断从马斯南路外景开始,镜头推进梅花诗屋(用原物布置成当年的样子),接一张在梅花诗屋里沉思的照片;用炉火引出墙上和窗外的火光,配上隐约的枪炮声以烘托出“一二八”的历史气氛;再用沉思照片面部特写迭印出日军暴行和金兵上场;这里插入梁红玉击鼓镜头;最后从开打亮相推出一张剧照。这一片断使用的资料也只有两张照片和一个舞台纪录片镜头,所表现的却有创作环境、时代背景、戏的内容含意和演出实况,把情绪推到了一个高峰。 如果以上都只是简单地拍下资料,效果显然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音乐的使用 我国戏曲的音乐伴奏很巧妙,并不从头到尾都有,有时一段伴奏后的无伴奏,艺术效果比有伴奏更突出,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而一段无伴奏之后的伴奏,也往往能更有效地发挥音乐的功能。我们在这部影片中也试着用了这种方法来处理音乐。 例如:访日访美等很长一段画面就没有配音乐,接下去香山小休等三个片断的音乐出现便显得更加有力。访苏的车站欢迎和座谈会等场面也没有配音乐。这和访日访美一样是叙述事实的经过,解说完全可以独力胜任,音乐可有可无。但是,接下去的到列宁格勒等地参观和拜谒列宁墓等镜头,就不仅是叙述经过,而是要表现梅兰芳对苏联当时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仰慕、苏联人民对他的关怀、以及他对列宁的敬爱心情,这就非用音乐不可了。 纪录片的音乐有时是作为解说的伴奏,只起个陪衬作用,有时也能起更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要作周密的设计。上述举家南迁一段,我们只用了七个字的解说,就是有意要让音乐充分发挥。解放后的新生活和到祖国各地参观访问,画面内容观众都比较熟悉,不需要多解释,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就更大了。 一些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和不同事件中拍下来的新闻片镜头,经过构思组接在一起,再配上合适的音乐,便能产生全新的意境。如果一一解说镜头内容,反而影响这种意境的造成。音乐却能把这些原来各不相关的零星镜头,统一于一个共同的感情气氛中。 关于选用唱腔 作为一个戏曲艺术家的传记片,让观众有一定的机会欣赏和了解一下他的艺术是必要的。为此,影片选用了梅兰芳的四段唱腔和一些表演身段。四段唱腔在影片中的用法各不相同,但全是本着这样一个原则:既让观众欣赏到唱,又要唱的内容符合影片情节发展的需要,并加强影片内容,起到电影音乐的作用,而不是孤立的听唱。 抗战期间,梅兰芳蓄须停演,处境很困难。但他对抗战仍然满怀信心,深信有重登舞台之日,经常偷偷排练。很多老朋友谈到他当时紧闭门窗偷排昆曲的情形,非常动人。因此,选用了一段昆曲《思凡》的数罗汉。这段唱和他当时内心的郁闷,以及对胜利的向往,是可以契合的。用画外音的方法配上了一组镜头——梅花诗屋(原来偷唱的地方)紧闭的门窗、室内陈设、墙上的松柏图、穴居面壁的佛像、他本人的塑像靠着关闭的窗子等等。这样处理虽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而人却也在其中——在观众的想像中。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南京当面拒绝蒋介石,不为马歇尔演出。这是他当时看到美蒋罪行,引起自从“九一八”以来愤恨的集中表现,也是他当时能做到的最大反抗。借着写他连忙离开南京回上海演出的机会,选用了《宇宙锋》金殿装疯的四句唱:“怒冲冲我把这云鬟扯乱,气得我咬牙关火上眉尖,我手中有兵刃决一死战,将这些众狂徒斩首在马前。”这段唱用了同时声,让他借赵艳容的口,面对观众,有声有色地唱出了满腔激愤。 解放后,他的心情变得年青了,艺术也青春再现,祖国建设和全国戏曲事业的发展都是春色满园。他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感慨地说:“我觉得自己是越活越年青了!”在这句话之后选用了《游园惊梦》的一段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原来想只用这四句同时声,看双片时发现声带录的不只四句,接下去的唱还有,声音便拖到《惊梦》的堆花场面和他同全国名演员交流经验等镜头上,唱的情绪和画面吻合,比另配音乐还合适。这也可以说是巧合,于是在这里,唱便代替了音乐。 深入部队和工厂演出的电影资料全是演《贵妃醉酒》。于是也就采取《游园》唱代替音乐的办法,选用了《贵妃醉酒》中百花亭一段唱配了这段画面。虽然唱的内容和画面表演并不一致,但这段唱腔活泼愉快,很符合到各地为工农兵演出的欢悦情绪。 此外,影片中还用了《霸王别姬》的剑舞和《洛神》的身段。遗憾的是梅兰芳早年拍摄的舞台纪录片一本也没有找到,未能让观众看看他前期的表演。

10. 旧址新探——新发现的与鲁迅有关的几处旧址

第4版()专栏: 旧址新探 ——新发现的与鲁迅有关的几处旧址 鲁迅博物馆最近发现了几处与鲁迅有关的旧址,使研究鲁迅的工作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史料。 一、历史博物馆旧址——即现在国子监首都图书馆内。 鲁迅先后在北京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和佥事职务时,主管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工作。筹建历史博物馆是他当时的工作之一。从鲁迅日记上也可以看出,鲁迅经常到历史博物馆去。他曾把自己收藏的明福禄铜镜和明瓷花碗送给历史博物馆。也替历史博物馆买过瓦当等文物。195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就将这个铜镜和瓷碗送还给鲁迅博物馆,现仍陈列在馆内。 鲁迅对于历史博物馆的工作,还有一件值得追述的事情。1913年的初冬,历史博物馆有十三件古物要运到外国展览,文物送到了当时的教育部来,鲁迅认为这些文物很珍贵,应当守护。当即回家取了两条毛毯,睡在这些文物旁边。 二、女师大临时校舍——西城宗帽胡同14号。 这个地方是当年女子师范大学的临时校舍。由鲁迅和其他一些支持学生正义斗争的教师,临时义务开班授课而自赁的校舍。 1925年5月,女师大校长杨荫榆开除六个学生,引起学生的激烈反对。以后,教育部当局在段琪瑞政府的支持下非法解散了女师大,陈西滢等反动文人也乘机大放流言,但流言和暴力都不能吓倒这些为正义而斗争的学生们。她们就在鲁迅的积极支持下,在这里自赁了校舍,开班上课。这也是斗争的另一种形式。 这所房子是在离西三条不远的地方,据说是在鲁迅的热心协助下找到的。三十几年来,这所房子基本上还保持着原来的面貌。许广平先生在鉴定时,曾经作了很详细的介绍:一进门第二层院子,两边是当时的教室,中间是礼堂,侧面的院子是饭堂,后面是学生宿舍,最边上的两间是当时许广平先生和刘和珍住过的房子。许先生从房角拉开一个壁门,突然出现了另一个通道口,她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秘密的出口。她们当时住在这里,正是为了准备在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可以出走。 三、京师图书馆馆址——座落在方家胡同现女二中校址内,现在还保留着当时的大门。从外面还可以看到“京师图书馆”几个大字,里面还大略可以看出当时京师图书馆的两层院落。 京师图书馆原是北京图书馆的前身。1913年鲁迅就参与京师图书馆的筹建工作,从馆址的选择到经费的预算等,鲁迅都付出了心血。从热河调来的文津阁四库全书,也是由他亲自接办的。1917年1月26日京师图书馆正式开馆时,鲁迅参加了开馆仪式。以后鲁迅还把自己的著作或珍藏的一些书籍送给京师图书馆。现在在北京图书馆还保存了鲁迅当年送的《小学答问》和《会稽郡故书杂集》等书。      ·叶淑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