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10-17
第 1 版
1. 加强开拓掘进工作 保证生产正常接续 鸡西矿务局矿井生产能力提高 江西主要煤矿抽调精壮劳力加快开拓掘进速度
第1版()专栏: 加强开拓掘进工作 保证生产正常接续 鸡西矿务局矿井生产能力提高 江西主要煤矿抽调精壮劳力加快开拓掘进速度 新华社哈尔滨16日电 黑龙江省鸡西矿务局以加强煤矿矿井的开拓、掘进为中心的调整工作,已经取得成效。目前全局的生产准备工作基本上能保证原煤生产的正常接续;矿井生产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关系到采煤和掘进之间保持正常比例的“三个煤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都在不断地增长。今年以来,全局的月生产计划完成得比较均衡,1到9月份比计划多生产了十一万九千多吨原煤。 鸡西矿务局从1958年到1960年,原煤产量增长了一倍多,但到1960年末,有些采煤工作面因为掘进跟不上,生产不够正常。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鸡西矿务局从1961年开始加强开拓、掘进工作。矿务局专门成立了管理开拓、掘进工作的技术处,抽调劳力充实了六十个快速掘进队,各矿都由正矿长和总工程师负责这项工作。他们根据鸡西煤层的具体情况,确定了每采一万吨煤,必须掘进三百米的比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上述生产不够正常的采煤工作面,都恢复了正常生产。 鸡西矿务局在加强开拓、掘进的工作时,很注意调查分析情况。今年上半年,这个局检查工作时发现,绞车道工程的掘进工作面水大,作业条件艰苦,因而掘进进度缓慢,“三个煤量”增长得很不平衡。矿务局立即召开了各矿绞车道掘进队代表座谈会,选派了三十多个先进掘进队担负绞车道的掘进任务。同时,发动工程技术人员采取治水措施,克服开拓、掘进工程中水大的障碍。因此,第三季度月月都超额完成了绞车道的掘进计划。接着,矿务局又发现各矿井的“三个煤量”发展得不平衡。有的矿井回采煤量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有的矿井却大大超过规定标准;有的矿井又因为过多过早地掘进,修建的巷道派不上用场。局里经过分析,由矿务局总工程师和各矿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根据每个矿井的采煤工作面个数、设计生产能力、掘进进度等,分别制订出每采千吨煤应该掘进的绞车道、风道和采区巷道长度,使各矿恰当地掌握各自应该达到的开拓、掘进工作量,既不因掘进进度慢而影响生产,也不因过多过早地掘进,修建的巷道派不上用场而造成积压浪费。 鸡西矿务局在加强开拓、掘进工作的同时,还注意做好矿井的通风、压风、提升、排水、供电等五大生产系统和机电设备的维修以及安全生产等调整工作,充分发挥矿井的综合生产能力。 新华社南昌电 江西省的萍乡、上新、钟家山、新华、天河等六个煤矿,从8月中旬以来,加快了开拓、掘进工程。在一个半月内,共开拓、掘进一万六千多米,煤炭的可采期因此比7月底分别增加了半个月到一个月,煤炭产量跟着上升。如8月份比7月份多开拓了一千多米巷道,就多生产了两万多吨原煤。9月上半月的掘进进尺比8月上半月增长24%,原煤产量也提高21%以上。 这些煤矿在最近一个多月内,都把开拓、掘进工作放在第一位,抽调大批精壮劳动力,充实力量,并检修了开拓、掘进巷道的压风管路,保证有足够的压缩空气来开动风钻。例如安源煤矿在8月中旬以后,集中一批精壮劳动力,组成三支快速掘进队,分别担负三个主要巷道的开拓、掘进工程,同时更换了一批风压管道,从而加快了各种巷道的开拓掘进进度。到目前为止,全矿准备好了的采煤工作面,可以采到四个月左右。(附图片) 河南省焦作矿务局冯营煤矿一对新建的竖井投入生产。矿工们正为供应今冬明春民用煤积极采煤。上图是冯营煤矿外景 新华社记者 张青云 摄
2. 河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十余年来认真观察研究 找出预测本省小麦条锈病的办法 黔南农业科学研究所重视选育地方水稻良种
第1版()专栏: 河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十余年来认真观察研究 找出预测本省小麦条锈病的办法 黔南农业科学研究所重视选育地方水稻良种 新华社天津16日电 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已经找出了预测本省小麦条锈病流行的方法。 小麦条锈病在河北省是偶发性的病害,一旦流行,发展很快。河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人员在1950年便开始了预测研究工作。他们每年到各产麦区观察小麦条锈病发病情况,并由设在各地的二十多个观测站协助搜集资料。从实际观察和对大量资料的分析中,他们逐渐认识到这种病害的发生、流行与当地的温度、水分条件、病菌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水分条件和菌量,关系更大。例如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4月份的气温条件最适于条锈病菌的繁殖、生长和蔓延。如果水分条件好、菌量大,这一年条锈病就会形成大流行;反之,就不会大流行。 根据这个规律,科学研究机关就可以在头一年依据气象预报,预测小麦条锈病在第二年流行的可能性,指导和协助不同地区事先做好防治准备。第二年春季,还可以通过菌量的调查和水分条件的分析,更准确地测出病情流行程度,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主动防治。 小麦品种抗锈、耐锈能力的强弱,对条锈病能否流行及其可能流行的程度也有一定关系。河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摸索锈病发生规律和研究锈病流行预测的同时,历年来还进行了小麦抗锈、耐锈品种的鉴定工作,几年来,他们采用接种病菌、亲本杂交的方法,鉴定、选育出了许多个在免疫和在抗锈、耐锈上有可取之处的品种。这些品种现已被各地采用。 据新华社贵阳15日电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今年在征集来的五十多个地方水稻良种中,选育出适合在自治州各地推广种植的十五个水稻品种,准备在重点推广前进行区域试验。现在试种的水稻大部分已经收获,亩产量一般都比较高。其中“福泉大白粘”、“贵定齐头粘”、“平塘岩粘”等八个地方良种,肯定可以因地制宜地推广,已经交给县级的农业科学研究部门准备在明年示范种植。 鉴定地方良种一般要比培育新的品种费时少,见效快。这个农科所在注意培育外地引进的良种的同时,还重视对地方良种的鉴定。今年全所用来进行区域试验的二十三个水稻良种中,65%属于地方良种。他们通过调查,摸清了全州地方良种的分布情况,派人四出征集良种。结合良种鉴定工作的进行,他们还开始调查全州水稻品种的分布规律,为推广地方良种创造条件。 在地方良种鉴定过程中,黔南农业科学研究所按照当地群众的习惯进行耕作,只有施肥量和密度略高于农民的水平,这样,就可以缩短试验与实际生产之间的距离,便于推广。
3. 内蒙古准备牲畜过冬
第1版()专栏: 内蒙古准备牲畜过冬 打贮饲草 安排饮水 修建暖棚 新华社呼和浩特十六日电 内蒙古草原天气逐渐转冷,牧民们正集中力量为牲畜越冬进行准备工作。到九月下旬,全区已贮备饲草三十多亿斤,比去年同期多五亿多斤。 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上的牧民,在一个多月以前就开始打贮青草。乌兰察布、巴彦淖尔等地部分牧区,今年天旱,牧草生长不好,经过牧民们的努力,已为牲畜贮存了不少青草。各地草原上的拖拉机站和牧草繁殖场,今年都出动一批拖拉机,帮助牧民打贮饲草。哲里木、昭乌达、乌兰察布盟等的半农半牧区和农业区,大面积草场较少,各公社的牧业队组织了二十多万社员,上山下滩,为散畜和耕畜割贮冬草。 锡林郭勒、伊克昭和巴彦淖尔等草原上缺水的地区,过去几年虽然打了许多井,但今年牲畜发展较快,水井仍嫌不够。为了在封冻前给牲畜准备好饮水,各公社组织人力打了一千五百多眼井。去年遭受雪灾的乌兰察布盟牧区公社,今年除了贮草打井外,还新建了一万多间牲畜暖棚暖圈。今年各牧区兽医人员大力开展了秋季驱虫工作,已使羊只内外寄生虫病大为减少,现在兽医人员正给牲畜进行越冬防疫工作。
4. 根据国家需要和地区特点 正确处理粮棉关系 新洲县努力发展棉花生产 已经采摘的新棉超过去年全部棉花产量
第1版()专栏: 根据国家需要和地区特点 正确处理粮棉关系 新洲县努力发展棉花生产 已经采摘的新棉超过去年全部棉花产量 本报武汉16日电 湖北省新洲县喜报棉花增产。据10月5日统计,全县采摘的新棉,已经比去年全部产量超过4%。后期棉花尚在继续采摘。 新洲县今年棉花增产,主要是因为县委从全局出发,根据本地区特点,正确处理了粮棉关系,加强了对棉花生产的领导。这个县位于长江中游北岸,水田略多于旱地。全县三十四万亩旱地中,历来有二十多万亩种植棉花。棉花收入一向占全县农业总收入的40%左右。它是黄冈专区棉花面积最大的一个县,是湖北省重点棉区之一。去年秋播以前,县委研究了农业生产形势,根据国家需要和本县特点,决定1962年在保证粮食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同时,要加强对棉花生产的领导。当时,对秋播面积、作物茬口等作了统筹安排,并且抓了棉花选种等工作。今年以来,县委进一步从思想认识、具体政策、领导力量等方面,对粮棉生产作了合理安排,一面继续抓紧粮食增产,一面突出地抓了棉花生产。 今年春播前后,县领导机关组织农村干部和公社社员讨论了发展棉花生产的意义,以及对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好处,并且总结了去年棉花生产的好坏典型,在全县做了宣传教育。例如,铁甲公社第三大队去年积极开荒扩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棉地面积比过去棉花产量最高的1957年增加二十三点二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十三点三斤,共产皮棉二万零五百斤。结果带来了六大好处:一是对国家贡献多。去年比1957年增产皮棉四千八百多斤,卖给国家,可多织四万多尺布。二是集体和社员收入多。棉花纯收入为二万六千多元,平均每户三百六十元。大队按规定提取的积累,除购置柴油机等生产资料外,尚有存款。三是肥料多。三万八千多斤棉籽,加工了大批饼肥;出售棉花后购回的化学肥料约有一万斤。四是食油多。棉籽榨油,全大队每人每月平均吃半斤。五是柴草多。每百斤籽花约有一百斤棉秆柴。去年全大队收棉秆柴五万多斤,平均每户八百斤。加上麦秸等,这个没山没树的平原地区的生产大队,便不缺柴烧。六是出售棉花后,买回的粮食和布匹多。通过算账、讨论,广大干部和社员认识到:本县在大办农业中,担负着双重的光荣任务,既要大办粮食,又要努力发展棉花生产;而发展棉花生产,对国家、集体和个人都很有利。 新洲县领导机关还根据上级的规定和指示精神,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植棉的措施,从具体政策上保证棉花种植面积,鼓励农民植棉的积极性。主要是在粮食征购和销售方面,保证棉区口粮不低于周围粮产区;棉花产量高的,口粮标准也高一些;根据售棉多少,给予多种实物奖励;超额完成棉花征购任务的生产队,另给一定的奖励。省里还适当减少了新洲县今年粮食的上调任务,以增加当地棉农的粮食供应量。在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提高的基础上,再有了这些奖励植棉的措施,各社队植棉的积极性大为高涨。刘集、潘塘、金台等公社的不少队,都比去年扩大了植棉面积。全县计划播种棉花二十四万五千亩,实播超额一千多亩;除一部分棉田秋季受涝淹坏改种其他作物外,实收面积仍达二十四万亩以上,超过了去年的棉花实收面积。 在领导力量方面,县委正书记粮棉都抓,县委和县人民委员会都有负责干部领导棉花生产。棉花集中产区和棉多粮少的地区,区、公社、大队的主要干部抓棉花生产;半粮半棉地区,各级领导机关的正职干部对粮棉“两手抓”,另有副职干部专管棉花。他们对棉花的种管收环环抓紧,一抓到底。县有关部门也在农药械供应、技术指导等方面,积极支持棉花生产。由于这个县的棉田都是麦棉两熟,小麦还没有收,就要在麦行间种棉花,棉花收完不久就要种麦,加以许多植棉的队还有水稻等粮食作物,粮棉生产互相争季节、争劳力、争肥料的矛盾相当突出。各个社队便采取固定劳力、固定肥料以及适当组织产稻队同产棉队进行劳力和畜力协作等多种办法,在各个季节保证棉花生产的需要。例如,在半粮半棉地区,平时固定专门班子管理棉田;在棉花播种、收摘等抢火色的时候,便集中主要劳力进行突击。当抢割早稻抢插晚稻、粮食生产大忙的时候,棉花也正需防虫,全县各社队便固定了八千多人专门防治棉田虫害。正因为在各个生产环节,也妥善处理了粮棉生产的一些具体矛盾,全县终于实现了棉花增产。 目前,新洲县已在为明年棉花更大的增产作准备。一是通过组织群众总结今年棉花增产经验,狠抓奖励植棉政策的兑现,进一步使干部、群众认清发展棉花生产的意义和好处;二是合理安排秋播茬口,适当增加一些大麦、蚕豆等早熟作物,以利明春植棉;三是组织各队劳动模范等普遍精选棉种。另外,还准备在冬季进行兴修棉田水利、除虫等工作。
5. 朝临时代办为朝中友协代表团访华举行宴会
第1版()专栏: 朝临时代办为朝中友协代表团访华举行宴会 郑凤珪、崔昌锡和李德全共同赞扬中朝人民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崔昌锡谴责印度反动派徒劳地企图用武力侵占中国领土 新华社16日讯 朝鲜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郑凤珪今晚为以崔昌锡为首的朝中友好协会代表团访问中国举行宴会。 宴会在兄弟般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郑凤珪临时代办、崔昌锡团长和中朝友好协会会长李德全先后讲话,他们都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以鲜血凝成的、永恒的、牢不可破的战斗友谊。 郑凤珪指出,朝中两国人民之间有着悠久历史的友谊和团结,是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不断加强起来的。两国人民在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并肩战斗着。他表示深信,不管今后会遇到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朝中两国人民的这种友谊和团结必将日益巩固和发展。 崔昌锡团长在讲话中热情称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崔昌锡指出,美帝国主义是朝中两国人民不共戴天的共同敌人。他说:“只有随时随地展开坚决的斗争,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势力,才能取得我们共同的伟大事业的胜利,保障世界和平。对于这一原则,不能有任何妥协和幻想,任何一种让步,都意味着对帝国主义的屈从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正。” 崔昌锡谴责以铁托集团为代表的现代修正主义者散布对美帝国主义的种种甜蜜幻想,狡猾地企图破坏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一致,破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他说:“朝鲜人民将同中国人民一道,坚决保卫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纯洁,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一致而坚决斗争到底。” 崔昌锡还谴责印度反动阶层和好战分子迎合美帝国主义的反华策动,不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而作的真诚努力,徒劳地企图用武力侵占中国领土。 李德全会长在讲话中热烈祝贺朝鲜人民在以金日成同志为首的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她指出,朝鲜人民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的巨大胜利,是千里马运动的胜利,是青山里精神的胜利。 李德全指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屹立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方前哨,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坚决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为保卫社会主义阵营的安全和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朝鲜劳动党高举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光辉旗帜,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同现代修正主义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 谈到中朝两国人民的永恒的、牢不可破的友谊时,李德全说:“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中国人民将永远同朝鲜人民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 对外文委副主任张致祥也在宴会上祝酒致词。 出席宴会的中国各方面负责人和各界人士,有黄镇、李颉伯、老舍、魏传统、钱信忠、屈武、贺彪、陈士骅、黄家驷、刘导生、尹达等。
第 2 版
1. 寻路记
第2版()专栏: 寻路记 本报记者 宋琤 八月的庄里村,真是田园如画。分布在高山坡和缓山坡上的两千一百多亩土地,一色是修得整整齐齐的水平梯田。两千多亩土地一共有八百多块,块块都围着一尺多高的坚实得发亮的地埂。地埂上垂挂着繁茂的豆蔓,代替了过去在地边上总可以看到的荒荆野蒿。秋庄稼一片浓绿,棉花开着红黄花朵,沉甸甸的谷穗预告着又一次好收成。在这里,更引人注意的,是那一块块正在休整的麦田。这些麦田,是庄里人的骄傲。 这个处于山西南部黄土丘陵地区的山村的一千一百多亩小麦,在没有水利灌溉的条件下,今年夏收平均亩产三百八十八斤多。丰收,并不是光靠老天爷风调雨顺(这两年小麦不断遭受干旱和冻害的威胁),而是全村社员多年来苦干实干的结果。他们依靠集体力量辛勤地培修地埂、积攒肥料、养护土地,夺得了一年比一年好的收成。 庄里村是翼城县南梁人民公社的一个大队。从1953年开始办初级社以来,粮食产量年年上升。1952年以前平均亩产量大约一百六七十斤;到去年,已经增长到四百一十一斤多。粮食总产量由1952年的二十五万多斤,增加到去年的五十四万多斤。今年小麦丰收,他们在夏季就又一次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粮食征购任务。社员口粮充足,几乎家家都有余粮,集体储备粮每人平均五十多斤。社员收入比1952年增加一倍以上。 庄里大队的集体经济为什么办得这样好?社员们说起来,喜欢把这些归功于党支部书记徐鸿昌为集体办事的办法多;徐鸿昌却说,最好的办法都是从群众那里来的。正是群众路线这个法宝,使庄里大队党支部和徐鸿昌能够集中群众的智慧,调动全体社员的积极性,把集体经济办得一年比一年巩固,一年比一年兴旺。然而对于徐鸿昌来说,群众路线这条路却不是一下就找到的,也不是平坦的笔直的。他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方多次探索,才找到了这条路。 看到了路 1956年春,徐鸿昌领导的初级社转成了高级社。社的规模比过去扩大了许多,经营管理问题越发复杂了。当时,初办大社,缺少经验,群众议论纷纷,迫切要求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过去徐鸿昌当民兵队长和武委会主任的时候,有勇有谋,深得群众拥护,是中条山区著名的民兵英雄。头几年办小社的时候,问题比较简单,也还比较容易处理。而现在,面对着一大堆复杂的新问题,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被一天比一天更重的担子压得好苦恼啊!工作推不动就发脾气训人。起初,社员们还能原谅他,可是日子久了,大伙的心里就慢慢长起了疙瘩。有些社员在走路的时候,看见徐鸿昌迎头过来了,赶忙拐个弯走过去。开会,很多人争着往黑影子里坐。这情况徐鸿昌看在眼里,苦在心里。他想不通,有时甚至出现这样的念头:“算啦,把我选掉吧,让别人来换换班试试看!……” 1957年夏收以后,正当徐鸿昌深深苦恼的时候,中共晋南地委举办农业合作社干部训练班的通知下来了。徐鸿昌满心高兴,没有等到开学的日子,他就跑去了。到训练班一看,四个单元课程中,有一个单元是“民主办社”。他颇不以为然。他跑去找教员提意见:“现在社里的群众已经是光要民主不听话了,为啥还要强调民主办社?我看这个单元没学头!”教员劝他安心学下去再说。 “民主办社”这个单元的学习开始了。徐鸿昌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一上来,讲的就是:群众是农业社的主人,干部是群众的长工,农业社的事情应当由社员当家作主。他把这话对照自己的工作一想,不禁大吃一惊。社里的事情,虽说有些也提到社员大会上讨论,可是,那只是走个过场,形式上让群众讨论,自己心里可就怕群众有意见。甚至在给群众报告社里的计划的时候,都不敢讲清楚,怕社员听清楚了提一大堆意见……。这能算是由社员当家作主吗?难怪常常碰钉子,原来自己走错路了!……徐鸿昌的思想慢慢地从埋怨群众的牛角尖里解放了出来。他开始领悟到:爱训人,发脾气,是因为自己无能;无能,是因为没有好好听群众的话;群众意见多,不是民主多了,是因为没有让群众当家作主。 终于,在他面前出现了一条大路——群众路线。 第一步 学习后回到村里,徐鸿昌一反“常态”。他到这家坐坐,那家看看,找战友们问问,找老年人谈谈,还向一些人检查自己过去态度不好,表示以后要虚心接受群众意见。 看到了一条正确的路,并不等于已经走上了这条路。在这条路上还有许多困难在等待着他。 当时,社里最难办的,也是群众意见最多的,是关于经营管理的一些问题。那时初办大社,很多事情还没有走上正轨,生产队的规模曾经几次变动,分给各生产队的牲口、农具、土地也经常调动。甚至各队的劳动力也调来调去。群众意见最大的是分配生产任务的办法。有的生产队在土地上多加工,多施肥,产量提高得比较多,确定下年生产计划的时候,给这个队定的产量也就比较高。这样一来,生产最积极的队反而最不容易完成计划。群众说,这是“鞭打快牛”。由于这种种原因,社里规定下的奖罚制度,每年都行不通。社里提出的一些增产措施,特别是需要投工较多的基本建设性质的措施,常常不能实现。 从训练班回来以后不久,冬季整风整社就开始了。徐鸿昌接受了过去的教训,下定决心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畅所欲言。干部愿意听,群众就愿意讲。渐渐地,群众把关于经营管理的许多意见都提出来了。怎么办呢?干部和群众一起反复商量,根据大家的要求,决定把各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和队的规模等,再作一次必要的调整,然后固定下来,再也不许随便乱动。怎样才能避免“鞭打快牛”,充分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呢,大家左思右想,纷纷出谋献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按土地和作物,分茬口议定一个基础产量,五年不变;按照基础产量定生产任务。这办法初提出来的时候还比较简略,还有不周到的地方;经过大家反复讨论补充,就逐渐充实完善起来。一些争吵已久的问题,经过社员民主讨论,找到了合理的解决办法。干部和群众都非常高兴。在群众路线这条路上跨出了第一步,徐鸿昌就初步体会到了走群众路线的好处。 豁然贯通 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遇到障碍了,是不动摇地迎着困难向前走去,还是回头走那条看来似乎省劲的老路?徐鸿昌又面临着一次新的考验。 依靠群众找出了改进经营管理的办法。可是,到了按照这个办法调整土地、耕畜、农具和确定基础产量的时候,又碰到了不少难题。 1956年年初调整作物面积的时候,社里曾经把第二队的九亩地换给了第四队,当时说定两年后归还。到1957年冬期限已满,第二队要求在固定土地时把这九亩地归还给他们。第四队不肯,理由是:两年来第四队已经把这地种肥了。两方面各执一词,吵了好久仍然不能解决。这件事使徐鸿昌两三个夜晚睡不着觉,仍然想不出好办法。这时候,他又想发扬民主当然有好处,可是,眼看着群众路线也有走不通的时候——发扬了民主,大家的意见顶了牛,讨论不出一致的办法,这岂不更麻烦了吗?想来想去,觉得不如还用老办法,干部决定一下算了。回头一想,又觉得不对。想到最后,徐鸿昌把心一横:豁出去啦!两个队争不出名堂,干脆让全社四个队都派代表参加讨论,不信都不讲理! 社员代表大会开会了。出乎意料,问题解决得很顺利。大家说,四队已经把二队的地种肥了,再让他们把原地归还二队,这不合理。可是这地原来是分给二队的,社里又作过二年后归还的决定,二队要求归还也不能说完全没道理。有没有一个照顾双方利益的好办法呢?大家一商议,有。这九亩地被一条路分成两半,一半靠二队的地,一半靠四队的地。大家建议就按这地势,在哪边的就归哪个队种,不够的由四队拨另外适当的地给二队。这办法双方都满意,难题顺利地解决了。 徐鸿昌豁然贯通了:人多就是主意多,总比少数人想的办法好;人多就总有人讲正理说公道话。从此,徐鸿昌更踏实地下定了决心:遇到难题,不管多大的事,都放心大胆地交给群众去讨论,然后作决定。 渐渐地,群众的意见对于徐鸿昌来说,就像空气一样,成为不可缺少的东西了。每逢因事外出的时间较久,刚回来的头一两天,他首先不是忙于布置工作,发表意见,而是这里蹲蹲,那里坐坐,听听社员们在议论什么,了解社员们有什么意见和要求……。一摸清社员的意见,徐鸿昌立时就觉得情况明,办法多,可以抓紧解决当前的关键问题了。 话里找话 怎样听群众的话,徐鸿昌觉得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在用心地学习。 春节,他和大队干部一起去给辈高的社员们拜年,郝天榜老人端出来黍谷面的油炸糕招待大家。老人一边让大家吃,一边笑嘻嘻地一再问大家:“油糕甜不甜,软不软?好吃不好吃?”大家称赞油糕炸得好,老人又问:咱村今年吃油糕的多不多?有人说:不多!老人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徐鸿昌沉思着,觉得老人似乎话里有话。出了郝家的门,他问同来的同志:你们看这老人是不是有点什么意见没有明说出来?别的同志都说:他就是这种脾气,对人亲热,好说笑,不会有啥意见。老徐仍然不以为然。他想,如果只是爱说笑,为什么要问吃上油糕的有几家呢?晚上,他又跑到郝家,恳切地说:“叔叔,你看咱们的生产有啥毛病,说说吧。”开头老人还吞吞吐吐,直说没啥,经不住徐鸿昌再三请求,他才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批评了队里不该只种玉米、小麦,不要小杂粮,这样产量虽然高些,可是社员们想吃点花样饭,还得跑老远到外村换杂粮。不少人都很有意见。他还告诉徐鸿昌:账要看怎算哩,有些小杂粮,产量是低一点,可是,少种上点,社员生活能改善,大家心里就痛快。生产上加把劲,这一点产量也就捞回来了。 徐鸿昌反复揣摩老人的批评。从这里他想到,安排作物种植计划的时候,除了考虑到增加总产量,还得注意社员生活上多种多样的需要。他把这问题交给管委会讨论,从此,庄里大队各生产队每年都根据社员生活上的爱好,安排种植各种小杂粮。他从老人的话里还体会到,当干部的应当怎样多方面关心体贴社员,使社员们心情舒畅。以后,他不管做什么工作,解决什么问题,都要想想这一点。他还建议支部订下一条规矩:每年春节,拜完年,大队的干部每人炒上一个菜,凑在一起,打点酒,请上烈属、军属、老年社员、在外边工作回来过年的干部……在亲热欢乐的气氛里,给队里的工作提意见,同时商量当年的生产大计。 第二队的队长田育才病了。十多天后,徐鸿昌听说田育才的病好了,当时,正是农忙,就去催他下地领导生产。田育才答应了一声,没说什么。可是,刚出田家的门,就听见田育才的老母亲在背后嘟囔起来了:“病了十来天,你们都没进过门,刚刚好一点,你怎就知道了,就来催……”老太太的这几句话,又成了打开徐鸿昌思想的钥匙。 老徐一下子想起了不久前自己生病的事情——那时候,他病了没有几天,县委书记孙宗堤同志就带上药来看他了,还告诉他,队里的工作已经安排了,要他不要着急,安心多休息几天。县委书记的关心使他大为感动,孙宗堤同志一走,他就跑到地里去了。——这时候,他想着:要是孙宗堤同志一来,二话不说就催着工作,自己会那么快就带病下地吗?人家病了,自己没问过;刚好了,就去催,叫人家心里怎么能够痛快……。 徐鸿昌暗暗下了决心,把关心群众生活,提到自己的工作日程上。现在,庄里的群众都喜欢说徐鸿昌是大家的好管家人。说他实心实意地关心群众,妇女们说他最关心妇女,老人们说他最体贴老人。不管哪个社员家里有困难和不顺心的事,如果不帮助解决好,徐鸿昌就安不下心来。 庄里大队有些年轻的干部常爱埋怨听不到群众的意见。徐鸿昌却说,这几年来,他从来没有觉得听不见群众的意见。他告诉年轻人:不能光等着群众来找自己提意见,也不能光靠自己去问群众:你有什么意见?成天和群众在一起,多和群众谈心,时时刻刻地留心他们在谈论什么,看看他们为什么事高兴,为什么事发愁、生气;谁家里都有父母、老婆、孩子,要留意他们问自己些什么,对什么事有意见……,只要自己用心,群众的好意见是听不尽的。徐鸿昌自己正是这样做的。他开始学会了溯本求源,因而泉水就长流不尽,永不枯竭。搭 起 桥 来上级的指示和建议是不是也要经过群众讨论?群众一时不能接受的又该怎么办?徐鸿昌在继续摸索。 有一个时期,群众的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南梁公社党委考虑:群众每天劳动那么紧张,晚上还得评工记分,是不是太麻烦了?他们建议庄里大队试用定期分等给固定报酬的办法代替按定额评工记分。试验了一二十天以后,发现群众虽然还照样下地,但是劳动效率却下降了。有些老社员去问徐鸿昌:党的政策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为什么又不评工记分、不要劳动定额了呢?徐鸿昌建议支部好好摸摸群众思想,听听群众意见。支部先组织党员讨论,党员都不同意取消评工记分。支部又组织社员讨论,社员们争得很热烈。讨论结果,绝大多数社员不同意用分等发固定报酬的办法代替评工记分,大家认为不管实际上劳动得多少好坏,只按劳力强弱分等级,不利于提高大家的劳动积极性和学习技术的积极性。支部考虑:上级提建议的目的,原是为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推动生产,群众既然还愿意评工记分,而且停止评工记分以后生产已经受到了影响,就应当恢复评工记分的办法。支部向公社党委反映了这些情况,很快就又评工记分了。同时,根据社员的要求,把没有记分的二十来天的工分也补评了。社员们的意见见诸实行,劳动效率很快又高了起来。 后来,徐鸿昌对到庄里大队检查工作的一位领导同志谈起这一类事情,那位同志说:“你做得对!党的一切政策和决定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应该交给群众讨论,听群众的意见。要是群众不情愿,很可能是决定有片面性,不完全符合实际;有时候,决定虽然是正确的,群众由于认识不到它的好处而暂时不能接受,我们也只能经过示范和试验,提高和等待群众的觉悟。如果勉强群众马上接受,好事也会办坏。”这些话使徐鸿昌的心里一下子更明亮起来:又要听上级的话,又要听群众的话;好好听群众的话,才能更好地懂得上级的话;听上级的话和听群众的话,从根本上说是完全一致的。干部有这样的责任:在群众和上级之间搭起桥来。 既要如实地把群众意见反映给上级,又要使群众能够正确地理解党的政策和上级的各种决定。今春,庄里大队的小麦长得很好,丰收已成定局,县委希望庄里大队能够超额完成夏粮的征购任务。徐鸿昌非常同意县委的意见。还在麦收前很久,他就经常对社员进行支援国家的整体观念教育,让群众了解国家当前还有不少困难。社员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麦收后,支部一提出超额完成夏粮征购任务的建议,立即得到全体社员的拥护。 路越走越宽了 小麦丰收以后,庄里村的群众正在用更大的干劲争取秋庄稼的好收成,秋庄稼肥多水足,生长良好。可是天不作美,进入8月以后,半个多月中连续下雨,地里不能进人,草比往年多起来了。雨后要突击锄草,又正是突击给麦田培地埂的好时机,两样活都不能往后拖,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干部把困难告诉群众,群众不怕这一点困难,大家说鼓把劲把活抢出来,干完这一段再休息。8月下旬这些天,社员们起早搭黑,在地里吃饭,趁月色突击,终于在8月底的一场雨前把草锄了,地埂也修得差不多了。秋庄稼的好收成就更有把握了。 整修麦田、秋田管理的大评比结束了。支部原打算通过评比鼓起更大的干劲,可是,群众议论纷纷,说评比不公平,虽然奖已经发过,红旗已经送出,支部还是让社员把所有的意见都痛痛快快、详详细细地提出来。评比委员会根据群众的意见作了检查,发现评比的标准和评比工作确实都有毛病。评比委员会向群众作了检讨,提出改进工作的保证。支部又专门到那些意见最多的生产队和社员一起开会,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大家的气消了,干劲鼓得更足了,要在下一次评比、要在秋收和明年的麦收中再见高低。 大队支部就是这样,每逢要把生产向前推进一步的时候,他们就找群众商量;经过商量,攀登新高峰的路就找到了。 每逢工作中有了困难,规定的计划有可能完不成的时候,也总是交给群众讨论,从群众中找到战胜困难的计谋和力量。 ………………… 在庄里大队党支部和徐鸿昌面前,群众路线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生动了!群众路线这条路也越走越宽了。(附图片) 山西晋城县南村公社浪井大队段匠生产队队长阎小三注意依靠群众,发扬民主,关心社员生活,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团结全队社员闹生产,粮食产量逐年上升。这是阎小三(中)在和队委会委员研究生产计划 新华社记者 花 皑摄
2. 中越友协举行酒会招待越南青年歌舞团
第2版()专栏: 中越友协举行酒会招待越南青年歌舞团 新华社16日讯 中越友好协会今晚在新侨饭店举行酒会,热烈祝贺越南青年歌舞团在北京访问演出的成功,为中越两国人民友谊增添了新的篇章。 越南青年艺术家已经结束了在北京的访问演出,即将到我国各地访问。在这临别的前夕,中越两国人士和两国艺术家再次欢聚一堂,畅叙新情旧谊,互赠礼品,祝两国文化交流日益发展,两国艺术永兴。 中越友协理事丁西林在酒会上讲话,他请越南艺术家把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带给兄弟的越南人民。青年歌舞团团长阮文苍在讲话中说,即使说千遍万遍,也说不尽越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情。越南艺术家在中国各地访问,将尽一切努力继续为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新的贡献。 在这些日子里,中越两国艺术家相互进行了学习。今晚酒会上,越南青年歌舞团的两名艺术家表演了中国的《弓舞》,中国东方歌舞团的四名演员表演了越南舞蹈《沙依阿姆》。在演出这两个节目的时候,全场掌声不断,人们发出“好”、“好”的赞声。 首都各方面的人士张奚若、曹瑛、徐光霄、王元方、陈锦清、喻宜萱等,越南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黎新和大使馆官员,出席酒会并欣赏了演出。
3. 首都各报印刷厂职工集会 欢迎日本黎明印刷厂代表团 吴冷西举行宴会招待日本客人
第2版()专栏: 首都各报印刷厂职工集会 欢迎日本黎明印刷厂代表团 吴冷西举行宴会招待日本客人 新华社16日讯 北京各报印刷厂职工五百余人,今天下午隆重集会,热烈欢迎以泉广为首的日本黎明印刷厂代表团访问我国。人民日报出版社经理郭渭在会上首先讲话。他热情地赞扬日本人民和工人阶级在反对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反动派的斗争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并且表示,在反对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美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我国人民将永远同日本人民团结在一起,互相支持。日本黎明印刷厂代表团团长泉广向大会详细地介绍了日本人民和工人阶级所进行的声势浩大、英勇不屈的斗争。 泉广在讲话中谈到广大日本工人阶级在美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日本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下过着贫穷和失业的悲惨生活。同时,美帝国主义还利用日本右翼社会民主主义者,千方百计地分裂日本工人运动,向日本工人阶级进攻。他指出,面对美日反动派的进攻,广大日本工人阶级日益团结起来,毫无畏惧地同美日反动派展开强有力的斗争。代表团秘书长伊藤和夫介绍了日本黎明印刷厂发展壮大的历史。北京各报印刷厂工人代表也在会上讲了话。最后,人民日报印刷厂职工代表向代表团献锦旗。 新华社16日讯 今晚,《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举行宴会,招待正在我国访问的日本黎明印刷厂代表团,参加宴会的有《人民日报》的副总编辑和秘书长等。席间,宾主频频为中日两国工人阶级的团结、为《人民日报》和《赤旗报》的亲密友谊和合作、为两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友谊的日益发展而干杯。
4. 越南南方贵宾到广州访问
第2版()专栏: 越南南方贵宾到广州访问 据新华社广州16日电以阮文孝团长为首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代表团,今天下午乘飞机到达广州访问。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广东省分会副主席杨康华,广州市分会副主席罗培元、李治华和各界群众数百人到机场欢迎贵宾。 晚上,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广东省分会和广州市分会联合举行宴会欢迎客人。杨康华在宴会上讲话。他说,广东省、广州市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一贯支持越南南方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神圣斗争。他表示深信,英雄的越南南方人民一定能够粉碎美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把美帝国主义从自己的国土上驱逐出去,取得民族解放和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后胜利。 阮文孝团长也讲了话。他说,广州市是我们这次访问的最后一个城市。从前,这里是我们爱国者和革命者经常来往的地方,这一切都证明我们两个民族的革命斗争,很早以前已经连结在一起,没有任何力量可以破坏这种如胶似漆的战斗友谊。在反对共同敌人美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不论在风里雨里,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一千四百万越南南方人民,永远和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紧密站在一起,并肩前进。 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赵紫阳、中共广州市委书记焦林义等参加了宴会。
5. 对外文委主任张奚若举行宴会 欢送索马里政府文化代表团
第2版()专栏: 对外文委主任张奚若举行宴会 欢送索马里政府文化代表团 新华社16日讯 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张奚若今晚举行宴会,欢送以阿里·穆罕默德·希拉维为首的索马里政府文化代表团。 宴会在十分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张奚若在宴会上说,代表团的这次访问中国,进一步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他指出,中、索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决不是殖民主义者所能破坏得了的。两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长期斗争中,是互相支持和互相关怀的。中国人民愿和索马里人民进一步加强团结,相互学习,为建设自己独立强盛的祖国、为保卫世界和平事业而共同努力。 希拉维团长在讲话中说,代表团这次访问中国,使索、中两国人民之间已存在的友谊更向前发展了一步。相信我们的访问也将有助于增进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友谊和团结。他还说,索中两国的友谊是很古老的,帝国主义曾千方百计地企图破坏我们之间的友谊,但它们是破坏不了的。他表示回国后一定要将中国人民的深情厚意带给索马里人民。 出席今晚宴会的有包尔汉、朱光、周荣鑫、邓岗、王雨田等各方面人士。
6. 张奚若设宴欢送坦噶尼喀客人
第2版()专栏: 张奚若设宴欢送坦噶尼喀客人 新华社16日讯 对外文委主任张奚若今天中午举行宴会,欢送坦噶尼喀文化友好代表团团长阿里·坦布维。宾主在宴会上一再为中坦两国人民的友谊干杯。出席作陪的,有刘长胜、朱光、杨琳、王雨田、张杰、严文井等。这个代表团的团员已经先期回国。
7. 木棉花永为友谊开——越南青年歌舞团访问演出侧记
第2版()专栏: 木棉花永为友谊开 ——越南青年歌舞团访问演出侧记 新华社记者 汪波清 中越边界上木棉花盛开,开得红艳艳,像火一样耀眼,是那样的动人。 盛情的越南青年歌舞团在北京唱出了《木棉花》,歌声里荡漾着中越兄弟真挚永恒的友谊: “木棉花哟!哪怕山高水深,风雪苍茫,哪怕陆地变成海洋,木棉花呵,你总把友谊花儿开放。红河呵,长江呵,像我们的热血掀起万顷波浪。胡志明、毛泽东是指路明灯,照亮了伟大永恒的友谊。东方响起的颂歌在辽阔宇宙中荡漾,让我们永远来同声歌唱!” 这一支中国和越南人民友好的赞歌,把人们带到了那青山相依、绿水相连的中越边界的地方。那里的木棉树生得又高又直,人们说它像头扎红巾的武士,因此又叫做“英雄树”。越南朋友形容那树的雄姿象征着越中两国人民的不屈性格,称赞两国人民在共同斗争中用鲜血浇灌了木棉树,才开出了那满树红花。 越南青年歌舞团在北京的演出,激荡着两国人民友谊的心弦。青年歌唱家梅卿每场都用越中两国话演唱《木棉花》,每次演唱,都激起雷鸣般的掌声。《木棉花》的诞生,有这样一段佳话。1961年,一位名叫阮辉猷的越南留学生就要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毕业了,在临别中国的日子里,这位越南青年怀着满腔热情,创作了这支中越友好赞歌的词和曲作为纪念。这次梅卿以他浑厚嘹亮的歌喉,又把这支歌带给中国兄弟。原来,梅卿也是在中国度过六年、毕业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的留学生。梅卿激动地向中国朋友说:“不管在风里或是雨里,中越两国人民永远心心相连,《木棉花》就是我们两国人民心里的歌,我正是用我的心来歌唱的!” “……三面红旗闪金光,人民公社同天堂。三面红旗万万岁,党的恩情永不忘。”10月11日,刘少奇主席、朱德委员长等国家领导人和首都各界群众,在民族文化宫礼堂观看了越南青年歌舞团的访华首次演出。在这一天,青年女歌唱家新茵,用中国话演唱了这支中国人民喜爱的歌曲。 女歌唱家新茵和她的伙伴是参加了世界青年联欢节以后来到中国的。他们说他们踏上中国的土地,就像回到自己的家里一样。新茵想,在中国期间,如果能够唱出勇往向前的中国人民的欢乐心声,那会有多么好!就在到达北京的当天,她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三面红旗》这首歌,很快便开始用中国话练唱。她向中国朋友说:“中国人民在三面红旗指引下取得的胜利,也是越南人民的胜利。我一定要歌颂三面红旗。”新茵第二天便登上舞台,唱出了“三面红旗万万岁”的嘹亮歌声,那寄予无尽情意的歌声深深打动人们的心坎,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向情同手足的越南人民的艺术使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在这次演出中,北京的观众还热情地欣赏了一场越南民间节日舞蹈《咙?舞》。在欢快的锣鼓声中,六名身穿红衣、头插孔雀翎的小伙子,和六名肩披五色飘带的姑娘,笑脸相迎,穿花似地翩然曼舞,那一派明朗、热烈的情趣,显现了越南西原地区民间节日的欢乐景象。演出结束了,退到后台的六对男女演员,互相把手紧紧握了起来,女演员向男演员说:“你们多么像我们越南兄弟啊!”原来,那六名小伙子是中国东方歌舞团的演员,这天他们是同台合作演出。还是艺术团刚来到北京的时候,越南艺术家就表示希望能和中国文艺工作者合作演出节目,中国文艺工作者热烈赞同,随即派人跟越南艺术家一起排练,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使中越两国艺术界的友谊的园地里,开出了这一支鲜艳的花朵。 14日,在对外文委为祝贺青年歌舞团在北京演出成功的酒会上,热情奔放的青年艺术家们围着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争相举杯,为中越友谊万代绵延而干杯。这一切,又都使人们回想起《木棉花》中所说的:“木棉花啊蔓延滋长,世世代代象征着伟大永恒的友谊,像人民心中美丽的诗章。”
第 3 版
1. 朝中社发表揭露铁托修正主义集团的第五篇文章 “企业自治”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复辟
第3版()专栏: 朝中社发表揭露铁托修正主义集团的第五篇文章 “企业自治”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复辟 新华社平壤16日电 朝鲜《劳动新闻》今天发表了朝鲜中央通讯社揭露南斯拉夫修正主义集团的第五篇文章,题目是《铁托修正主义集团标榜的 “企业自治”的本质和后果》。 文章指出,帝国主义的奴才铁托集团,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和它的经济职能在过渡时期将被取消的资本主义理论,十多年来并在这一“理论”基础上一直实施着作为南斯拉夫经济政策基础的“企业自治”。 文章说,铁托集团宣称,同社会主义所有制和国家对经济管理相对立的“企业自治”,是 “更高、更彻底的社会主义关系”,是“真正的经济民主”,是 “同取消国家的经济职能相联系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可是,今天南斯拉夫的经济情况表明,“企业自治”只不过是追求利润、以弱肉强食为最高法则的资本主义经济管理方法,其结果给南斯拉夫带来了资本主义复辟和经济破产。 文章指出,铁托集团自1950年实施“企业自治”以来,把原来国有化的工厂、矿山、交通运输、贸易、农林、公共事业等部门和其它经济部门的企业全部交给了所谓“劳动者理事会”或“管理委员会”,进行“独立”管理。其实,“企业自治”下的企业,并不是由工人管理,而是由少数企业管理者管理,劳动者谈不上管理企业的权力,而却不得不呻吟在无权、失业和贫穷中。 文章揭露说,1961年南斯拉夫失业人数每月平均为十九万一千人,这比1960年增加了20%;而今年头四个月,每月平均失业人数竟达到二十七万八千人。企业管理者拿着高额薪金,放肆地进行贪污、受贿等舞弊行为,而工人的实际工资从去年12月到今年5月之间就减少了四分之一。由于批评管理人员而被“逐出企业”的人更是屡见不鲜。 文章说,在铁托集团“企业自治”制度下,能在市场上使竞争的对方失败、并能取得更多利润的企业,就是所谓“成功”的企业。 文章还指出,“企业自治”给南斯拉夫的经济造成了无政府状态和投机行为以及垄断化倾向。1961年,南斯拉夫有六百一十八个企业破产,今年头五个月由于商品销售困难而破产的企业就有二百五十九个。
2. 朝鲜“劳动新闻”和日共“赤旗报”分别发表社论 号召坚决粉碎“日韩会谈”阴谋 日本大阪一千人集会要求立即停止“日韩会谈”
第3版()专栏: 朝鲜“劳动新闻”和日共“赤旗报”分别发表社论 号召坚决粉碎“日韩会谈”阴谋 日本大阪一千人集会要求立即停止“日韩会谈” 新华社平壤15日电 朝鲜《劳动新闻》14日发表社论说:在美帝国主义操纵下,日本军国主义集团和南朝鲜军事法西斯分子现在正在竭力设法完成“韩日会谈”的罪恶买卖,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甚至起草了一个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军事上侵略南朝鲜的具体计划。 社论指出,“韩日会谈”是美帝国主义恶毒的侵略计划的一个环节,这个侵略计划的目的是想把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和南朝鲜军事法西斯集团纠合在一起,从而保持和加强美帝国主义对南朝鲜的殖民统治,使朝鲜永远处于分裂状态,并且通过建立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势力为核心的“东北亚军事同盟”,扩大在远东和亚洲进行侵略战争的温床。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最近已经更加疯狂地企图在 “共同防御”的借口下派遣日本军人到南朝鲜,向南朝鲜提供武器,训练南朝鲜傀儡军队和把南朝鲜的领土和领海置于其军事控制之下。 社论指出,美帝国主义者是把日本军国主义集团引入南朝鲜的一切恶毒阴谋的直接组织者。 社论号召南朝鲜人民坚决地为粉碎“韩日会谈”的卖国勾当而斗争,坚决地挫败朝鲜人民不共戴天的敌人——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卷土重来的侵略阴谋。 社论号召南朝鲜人民更加顽强地进行反美救国斗争,以便把美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去,以便推翻南朝鲜的军事法西斯统治制度。 社论最后说,朝鲜人民决不会承认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同一小撮为朝鲜人民唾弃的军事法西斯分子非法缔结的任何契约。朝鲜人民必将粉碎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及其走狗的任何侵略阴谋,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新华社15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共产党机关报《赤旗报》今天发表社论,号召人民在21日胜利举行反对军事基地和“日韩会谈”全国统一行动。 《赤旗报》指出,统一行动的成功不仅将给美日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而且还将有助于加强民主力量的团结,为克服右翼社会党人反对统一战线的宗派主义创造条件。 社论指出,统一行动的准备工作正在顺利地进行中。三十个县的反对“安全条约”会议已恢复反对“日韩会谈”和军事基地的活动,许多工会已决定参加统一行动。文化工作者、学者以及其他各界人士正在加强反对会谈的行动。 社论最后说:让我们把10月21日的统一行动引向胜利,争取日本的独立,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 新华社16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大阪的大约一千名工人和市民15日晚举行集会,反对“日韩会谈”。大会是由日朝协会大阪府联合会和其他三个团体在大阪府反对“安全条约”会议的协助下发起的。 大会通过决议,要求立即停止“日韩会谈”、要求日中邦交正常化、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立即同苏联缔结和约并表示支持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大会保证努力加强斗争,使10月21日举行的关西和平大会和将自11月20日起举行的日本和平大会获得成功。 会后,与会者在街上举行了示威。(附图片) 日本人民五千多人九月三十日示威反对美国第七舰队停在横须贺海港
3. 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 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亚非法律工作者会议开幕 杜尔说被压迫人民只有经过激烈斗争才能消灭帝国主义
第3版()专栏: 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 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亚非法律工作者会议开幕 杜尔说被压迫人民只有经过激烈斗争才能消灭帝国主义 据新华社科纳克里15日电 亚非法律工作者会议15日上午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开幕。来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三十个国家的代表和观察员参加了会议的开幕式。 几内亚总统塞古·杜尔和几内亚政府部长们出席了会议。杜尔总统致开幕词说:“这次会议是亚非大团结的具体表现,它是对我们进行着的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以及革命事业的有效而崇高的支持。” 他号召亚非法律工作者团结起来,并参加他们本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他说:“亚非法律工作者应该建立一个亚非法律工作者运动。这个运动的建立和存在是声势浩大的民族解放斗争产生的具体条件所要求的,这个运动无可非议地和这些斗争联系着。我们这些国家的人民坚决希望彻底地结束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杜尔强调指出:“我们大家都深信,要是被奴役的各国人民不进行激烈的斗争,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是决不会就此死亡的。” 他在谈到联合国时说:“的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已有十七年的这个时候,联合国本身就是对民主的基本准则的蔑视”。他说:“我们应该采取行动来争取恢复人民中国的国际权利,争取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作为而不公平地被分裂的那些国家重新获得统一。” 亚非法律工作者会议将讨论:关于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争取和平的斗争问题;关于安哥拉、南非、日本、南越和世界各地的局势;由于设立外国军事基地和签订侵略性的军事条约而产生的若干法律问题;关于获得和巩固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的问题;关于一国干涉别国内政的问题等。 参加开幕会议的代表来自三十个国家,其中包括:日本、尼日利亚、阿联、摩洛哥、上沃尔特、安哥拉、葡属几内亚、塞拉勒窝内、黎巴嫩、锡兰、伊拉克、南非、怯尼亚、马里、越南、朝鲜、中国、苏联、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代表团,以及以观察员身份参加的古巴。有一些国家的代表正在前来科纳克里的途中。 会议今天下午继续进行。 据新华社科纳克里15日电 亚非法律工作者会议主席团昨天晚上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了将于今天在这里开幕的第二届亚非法律工作者会议的议程。 主席团还通过电报,支持日本人民要求撤除美国军事基地的斗争,要求南非当局释放非洲人国民大会领袖曼德拉,支持阿拉伯也门共和国。
4. 巴基斯坦部长赞扬中巴边界会谈 中巴谈判的顺利结束将加强和平事业 巴《成就报》指出中印边界纠纷达到危险境地的责任在印度
第3版()专栏: 巴基斯坦部长赞扬中巴边界会谈 中巴谈判的顺利结束将加强和平事业 巴《成就报》指出中印边界纠纷达到危险境地的责任在印度 新华社卡拉奇16日电 巴基斯坦《黎明报》今天报道,巴基斯坦燃料、动力和自然资源部长佐勒菲卡尔·阿里·巴托昨天在拉瓦尔品第对新闻记者们说,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划界谈判,“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巴托表示,希望这一谈判将在两国都满意的情况下结束。 巴托说,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谈判的顺利结束将加强和平事业。 《成就报》在15日的社论中,对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会谈在很友好的气氛中开始举行表示高兴,并且相信,这次会谈将顺利结束。 报纸谈到英国统治时期边界没有正式划定的情况后说,划定山区边界总是必要的。中国和巴基斯坦本着谅解和高瞻远瞩的精神,举行边界会谈。我们相信:它们将能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 社论指出:中印边界纠纷所以达到这种危险境地,其原因只能是侵略成性的印度统治者“希望所有邻国都处在他们的势力和统治之下。” 社论继续说:“印度长期以来对中国本身进行了侵略活动。要不是我们的朋友中国采取了值得赞许的耐心和谨慎态度,由印度胡作非为所燃起的可怕的战火早就蔓延开了。”
5. 苏联在太平洋水域中的两个区域 试验新型多级运载火箭
第3版()专栏: 苏联在太平洋水域中的两个区域 试验新型多级运载火箭 据新华社16日讯 塔斯社15日于莫斯科发表通告说,苏联将在今年10月16日到11月30日期间在太平洋水域中的两个区域试验一批运载宇宙体的新型多级运载火箭。塔斯社通告说:根据进一步征服宇宙空间的科学研究和试验设计工作的计划,苏联科学家和设计师已准备好将一批运载宇宙体的新型多级运载火箭投入试验。这批火箭也不带最后一级,其试射将在太平洋水域的两个区域中进行。通告详细说明了这两个区的坐标。为进行必要的测量,苏联舰队中一些装备必要测量仪器的专门船舰将派往运载火箭倒数第二级降落区域。
6. 尼泊尔大臣号召人民奋起保卫自由 指出有一小撮人投靠印度企图夺取政权危害民族独立
第3版()专栏: 尼泊尔大臣号召人民奋起保卫自由 指出有一小撮人投靠印度企图夺取政权危害民族独立 新华社加德满都15日电 据民族通讯社今天报道,尼泊尔内政和国家指导大臣比什瓦·班杜·塔帕日前在巴拉特浦尔的一次人数众多的集会上讲话说:今天国家面临的问题是:继续独立地生存,抑或对外国唯命是听。他说,必须告诉尼泊尔的敌人,尼泊尔人没有向他们屈服的习惯。 这位大臣说:有一小撮人投靠了印度,在外国的帮助下开始杀人越货,甚至干出危害民族独立的勾当,企图夺取政权以满足私欲。他说:这批人不仅竭力追求权力,并且极力促使外国积极干涉尼泊尔的内政。他说:目前是每一个爱国的尼泊尔人必须奋起并准备不惜一切牺牲以保卫自由的时候了。 民族通讯社强调指出:尽管有从南面来的这一切挑衅,尼泊尔人民决心为自己国家的发展而奋斗。 塔帕大臣最近几天在契特万地区作视察旅行。
7. 哥特瓦尔德遗体已火化移葬
第3版()专栏: 哥特瓦尔德遗体已火化移葬 本报讯 布拉格消息:捷克斯洛伐克前总统哥特瓦尔德的遗体已火化。本月9日下午他的骨灰罐被安放到维特科夫民族纪念馆中央大厅的石棺中。这个大厅里还放着捷克斯洛伐克其他已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石棺。 哥特瓦尔德的遗体,原来是放在一个防腐水晶棺中的。这个水晶棺以前安放在维特科夫民族纪念馆一个为他特设的厅中,供人瞻仰。
8. 印度同巴基斯坦发生边境冲突 巴边防部队回击进入吉大港山区的印军
第3版()专栏: 印度同巴基斯坦发生边境冲突 巴边防部队回击进入吉大港山区的印军 新华社16日讯 据巴基斯坦《黎明报》11日报道,印度和东巴基斯坦边界上又发生了两国军队交火事件。报纸说,在吉大港山区阿萨朗穆札掘壕据守的印度军队,继续猛烈向巴基斯坦边防部队射击,巴基斯坦边防部队进行了回击。 《黎明报》还说,巴基斯坦政府曾就9月25日印度军队进入吉大港山区一事向印度政府提出强硬的抗议。 报纸说,自从9月25日进入吉大港山区阿萨朗穆札的印度军队,已经从印度正规军得到进一步的增援。 《巴基斯坦时报》12日说,在过去十个月中,印军在沿整个东巴边界的七十二个以上的战略据点集中了连和营的兵力。 根据印巴两国协议的基本规则,印度和巴基斯坦都不能加强它的边界哨所,也不能采取加剧边界紧张局势的措施。 另据印度新闻处报道,印度外交部发言人13日在新德里对巴基斯坦作了相反的指责。他说,在过去十二天中,印度同东巴边界上,巴基斯坦方面一直在断断续续地开火。他说,印度军队进行了还击。 这位发言人又说,印度政府已就巴基斯坦“占领争议地区的两个地点”提出抗议。
9. 肯尼迪叫嚷要搞垮古巴政府 美国正从各方面孤立和准备入侵古巴
第3版()专栏: 肯尼迪叫嚷要搞垮古巴政府 美国正从各方面孤立和准备入侵古巴 据新华社16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总统肯尼迪14日又叫嚷要推翻古巴革命政府。他在华盛顿发表电视谈话说,美国“目前正在采取许多步骤来设法孤立卡斯特罗,我们认为,他终将垮台”。 据合众国际社13日从华盛顿发出的一条消息透露,肯尼迪政府目前“孤立和最终推翻”古巴政府的“战略”包括对古巴进行“经济和心理战”、利用“美洲国家组织”干涉古巴以及美国公开对古巴进行武装入侵。这家美国通讯社说,肯尼迪政府在这方面“计划采取或者已经采取的步骤”包括:“严惩”所有载货往来古巴的船只;“把西半球对古巴的武器禁运扩大到包括其他战略物资”;加强“泛美安全和警戒机构”;帮助“反对卡斯特罗的古巴人在古巴内部酝酿叛乱”以及“显示”美国在一旦古巴成为一个“进攻性战争机器”时“入侵(古巴)的可能性”等等。
10. 本·贝拉同肯尼迪会谈
第3版()专栏: 本·贝拉同肯尼迪会谈 新华社16日讯 华盛顿消息:阿尔及利亚总理本·贝拉15日应邀到白宫同美国总统肯尼迪进行了会谈。
11. 为争取平等、和平和自由而斗争 美公众集会要求取消“麦卡伦法”
第3版()专栏: 为争取平等、和平和自由而斗争 美公众集会要求取消“麦卡伦法” 据新华社16日讯 据塔斯社纽约讯:近一千名美国人士最近在纽约“阿斯托尔”饭店大厅集会,抗议参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活动,并且支持受美国反动势力迫害的人们。 不久前因拒绝向美国保安机关提供进步组织成员名单而坐牢一年的威金逊说,反“麦卡伦法”的斗争,是争取平等的斗争,争取和平和自由的斗争。 全国保护外国出生者委员会名誉主席史密斯号召美国一切进步力量联合起来反对反动派的进攻。 会上通过了致总统和国会的呼吁书,要求取消“麦卡伦法”和停止迫害进步组织。
12. 世界排球锦标赛预赛大部结束 中国男子队赢得决赛权
第3版()专栏:世界排球锦标赛 世界排球锦标赛预赛大部结束 中国男子队赢得决赛权 据新华社莫斯科15日电到15日为止,世界排球锦标赛女子组的分组预赛已经全部结束,男子组的分组预赛也有两个组比赛完毕。 女子组获得决赛权的八个队是:苏联、罗马尼亚、日本、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巴西。 男子组已经有九个队取得了决赛权。他们是:苏联、中国、日本、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南斯拉夫、巴西、捷克斯洛伐克。 男子组另一个参加决赛的队,要等莫斯科第五组在16日进行最后一场比赛后产生。这场比赛由一胜一负的、1956年世界第五名保加利亚队对两战两负的以色列队。 新华社莫斯科15日电 参加世界排球锦标赛的中国男子队15日结束了分组预赛,以两胜一负的成绩列为分组比赛第二名,并赢得了决赛权。 15日晚,中国队同苏联队在莫斯科进行了决定小组冠军和亚军的比赛。中国队出场的是祝嘉铭、张祖恩、冯正海、马立克、李宗镛和邓若曾。在这场比赛中,虽然中国队以6比15,13比15,14比16失利,但是队员们多次打出了好球,以积极主动和机智灵活的扣杀博得了观众们的称赞。 第二、三局的比赛,特别充分地显示出中国运动员顽强奋战,坚毅勇敢的优良品质。第二局当苏联队以9比4领先五分时,中国队立即追成9比7,接着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打成10比8,13比11,14比12的落后两分的局面,这时冯正海扣球得分成14比13,场上形势顿时紧张起来。但关键的最后一分未能赶上,苏联队夺去了发球权,并赢得了第二局。 第三局持续了约四十分钟。比赛开始时比分比较接近,苏联队在8比6领先后,接连赢得5分,成13比6,接着打成了14比9,在这险要的时刻,中国队仍沉着应战,以扣球、封网扳回了五分,追成十四平。苏联队最后趁中国队防守疏忽之际连扣了两球而获胜。在这场比赛中,中国运动员力争胜利的高昂斗志和坚强的意志给八千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今天的比赛中,冯正海,李宗镛的扣球给苏联队很大的威胁,冯正海先后扣中了十九个球。马立克也多次大力扣杀,夺得了不少次发球权,但他在第三局中不幸在猛扣时左臂受伤而退场。祝嘉铭、邓若曾以紧密的配合和成功的封网削弱了对方的攻击力,显示出了高度的技术水平。 中国女子队在基辅以二比三(15比13,6比15,15比9,9比15,12比15)败给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队,在分组比赛中名列第三,失去了决赛权。中国队参加这场比赛的是任国钰、李杰英、方元贞、王子淑、刘冲阳和尹玉莲。这场比赛持续达一百五十分钟,是预赛开始以来时间最长的一场比赛。在这场比赛中双方各有所长,中国队守卫严密,但她们的对手却进攻凶猛,并以此取胜。
13. 中索人民情深似海
第3版()专栏:索马里通讯 中索人民情深似海 屠培林 索马里教育部语言委员会主任穆萨·加拉尔在几个月前访问中国回到摩加迪沙后,经常被人围住问长问短,要他介绍在新中国的所见所闻。 有一天晚上,这位索马里著名的学者把他从中国带回的一张音乐唱片放送给他的朋友们听。这些索马里人一面听着这动人的音乐,一面议论起来:“这是北部埃里加伏区的音乐?”“不,这是南部朱巴河流域的歌声?”…… 主人满意于大家的欣赏,这才笑着公布秘密:“这是从中国带回的唱片!唱的是嘉陵江号子,湖南澧水船夫号子和川江船夫号子……”。他说:“当我在上海一次音乐会上意外地听到舞台上的合唱队唱起这犹似来自家乡的歌声时,我也曾惊奇得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然而,这是事实。中国和索马里相隔虽然遥远,在劳动时人民唱的却是一样的歌。这两个国家共同的地方真多着呢!” 从地图上看,中国和索马里一个地处亚洲东部的太平洋沿岸,一个濒临印度洋,远在非洲之角,相距何止万里。可是,远在一千多年前,中索两国人民就已经开始了友好往来。我国唐代的著述中早就出现了关于索马里的记载。五百多年前,我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郑和还曾数度访问过今天索马里共和国的首都摩加迪沙和布拉瓦等索马里沿海的城镇,交换两国商品,建立了贸易关系。至今索马里还流传着中索友好联系的佳话。多年前,传说在摩加迪沙曾有中国的唐币和宋币出土。布拉瓦地方还有一个人口最繁荣的村子,现在叫“中国村”。有一种装璜美观的陶制饮器,如今在索马里被叫做“新纳”,意思就是“中国的”。中索两国的友好关系真是源远流长啊! 遗憾的是,两国人民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友好联系,由于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对索马里的殖民统治而一度被迫中断。在索马里土地上曾记录下两国祖先友好交往的许多文物遗迹也遭到帝国主义的摧残破坏。但是,一年多来,我们生活在索马里人民中间,日常接触中经常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友情。这是千百年前我们两国祖先在人民心底所播下的友谊种子,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又重新得到灌溉、培育而发芽滋长了。 我们曾经旅行访问过索马里的一些地区。在北部原英属索马里,吉普车有时载着我们整天都要穿行在人烟稀少的荒漠的原野上。然而使我们感到意外的却是,不论我们在哪一个偏僻的村镇暂停下来休息,立即就会有大批人群围上前来热情地向我们伸手问好。他们从哈尔格萨电台的广播中知道中国客人每天来去的行踪,大家都想要见一见从远方来的中国人。年老的部落首领苏丹热情地一定请我们进村去喝杯骆驼奶,政府的官员邀我们到当地最好的餐馆去尝一下索马里的饭菜。在途经埃里弗温村时,当地一个政党的负责人汗流满面地赶到我们汽车面前来,从车窗外伸进双手紧紧地同我们握手,并且说:“我虽然每天都听北京广播,但我还从来没见过一个中国人。我知道毛泽东、周恩来的名字,我知道中国反对美帝国主义最坚决,我也知道中国人民同情和支持一切被压迫民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我们非洲人将世世代代与中国人民永远友好。请你们也一定把我们的问好带给中国兄弟们!” 在索马里民族英雄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哈桑领导人民进行过二十年反英武装斗争的重要基地塔莱,当地人民对远道前来访问的中国客人更是分外热情。有的忙碌地帮助客人搭盖宿夜的帐篷;有的捧着碗送来了滚烫的鲜奶,还有人热情地陪同我们一起去参观了先烈们据以狠狠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一座座矗立在平地上用巨石砌盖起来的残存碉堡。当夕阳西沉,夜幕降临时,在一望无垠的茫茫原野上点燃起了一盏盏闪亮的桅灯,附近来的许多人围着远方的客人欢乐地跳起自己的民族舞蹈。 有一天,东方刚刚发亮,我们在布劳的一个骆驼和羊群云集的热闹集市,被人群团团围住了。多少双手都争着伸过来要与我们相握。有人鼓掌,有人举臂高呼:“索马里中国是兄弟!”“打倒帝国主义!”一个头缠花巾身围腰布的青年人挤到前面来比划着手势告诉我们说: “我们索马里人民一得到独立,就要求和人民中国建交。我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现在,我又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上见到你们了!” 作为远离祖国在非洲之角旅行访问的中国人,当看到这一张张友好的笑容,倾听他们情意真切、出自肺腑的语言,握着那一双双热情地伸到我们面前来的黑皮肤的手时,我们的心情怎能不激动?在摩加迪沙,一些索马里朋友早就告诉过我,1960年7月1日索马里宣告独立时,蒋介石匪帮在美帝国主义的指使下,曾经派遣“代表”到索马里来活动,企图在帝国主义的帮助下与这个新兴的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以破坏中索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但是,这一阴谋遭到了索马里人民的坚决反对。蒋介石的“代表”到处遭到索马里人的冷遇和唾弃。他们在摩加迪沙旅馆里冷清清的呆了两个来月后,终于不得不灰溜溜地夹起尾巴跑了。 1960年12月,中国和索马里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两国人民的友好历史从此又展开了新的一页。中国政府向索马里派遣了大使,摩加迪沙市长等不少索马里朋友也相继去中国进行了参观访问。一些在外国轮船上工作远航到新中国各港口的索马里水手,到处都受到热情的接待。中国人民不会忘记,索马里政府在1961年联合国大会上采取了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正义行动。 广大的索马里人民,渴望了解新中国目前正在发生着的一切巨大变化。他们欢迎中国的书报杂志,欢迎中国的电影,因为这都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一个友好的国家。当《欢庆十年》等中国影片在布拉瓦的广场上放映时,密密麻麻的拥挤了有近三千观众,这个城市几乎一半的人口都出来了。上映过中国影片的哈尔格萨的民族电影院老板说“近两年来,我们电影院还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的观众!”1961年,中国的电影摄影师在索马里政府新闻部协助下拍摄介绍年青的索马里共和国的彩色纪录片《非洲之角》,更是获得了索马里人民的普遍赞扬和欢迎。这部影片参加了1961年在摩加迪沙举行的第四届非洲国际电影节,并且光荣地被评为这届电影节的首奖“非洲奖”。 许多索马里朋友经常对我们说:“友谊不是用金钱收买或武力强迫所能取得的。帝国主义虽然用尽了一切手段,但他们休想赢得我们的友谊。而索马里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却自然地深似大海。”索马里有句谚语说得好:“广交四海朋友,也要善觅知音”。今天,索马里人民正是把中国人民当作他们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以及建设自己祖国的事业中的亲密的朋友和知音。(附图片) 这是塔莱城堡的一角。它是当时反英斗争的指挥部。右边的圆形建筑物是一座粮库 聂 影摄(新华社发)
第 4 版
1. 美帝国主义和拉丁美洲
第4版()专栏: 美帝国主义和拉丁美洲 罗荣渠 “美国佬” “美国佬”,这是拉丁美洲各国人民对美帝国主义者的流行的称呼。它的英文原文是 “Yankee”,过去音译作“扬基”。据说,这是印第安人最早对新英格兰的英国殖民者的称呼。现在,全世界都用这个轻蔑的浑名来呼唤美国反动派,可算是世界人民对美国反动派在全世界尽做坏事的口诛笔伐! 美国自立国之初,就有在美洲大陆上称霸的野心。别的不说,单是“美利坚合众国”这个名称,就多少反映了殖民地独立时期的美国扩张主义分子的对外扩张思想。当1776年大陆会议决定以“美利坚合众国”的名义来对英国宣布独立时,美国只不过有东部十三州的小小地区,但它却称呼自己是“美利坚”合众国。“美利坚”(America),一般译作“亚美利加”,这个词在英文里最初只有“美洲”的含义。已故美共名誉主席福斯特同志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得好:“西半球从来没有其他国家胆敢独占美利坚(亚美利加)这个名称”,“美国人用‘American’这个名词来专指他们自己,是对美洲其他民族的侮辱,因为他们也是有权自称为美洲人的。” 的确,当十九世纪初拉丁美洲殖民地人民举起反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的革命旗帜时,他们认为自己既不是欧洲人,也不能算印第安人,而是美洲人。拉丁美洲人对美国独占“美利坚”这一名称,一向是不满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波利瓦尔等人在自己的写作中,经常是用“北美”“北方弟兄”等来称呼美国。十九世纪末美(国)西(班牙)战争以后,美国对拉丁美洲各国友好的假面具被戳穿,拉丁美洲人民愈来愈多地把美帝国主义叫做Yankee——美国佬。 “门罗主义”被戳穿 美国佬为了在美洲大陆上进行侵略和扩张,早在立国之初就提出了“美洲体系”的理论;在十九世纪初又提出了“门罗主义”原则。这些都可说是美国扩张主义分子利用西半球和旧大陆远离的特殊地理条件而杜撰的最虚伪的“杰作”,在过去确也蒙骗过拉丁美洲的一些善良人士。在拉丁美洲人民争取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斗争中,有些解放斗士确曾寄希望于北美兄弟的援助。尽管这时美国争得独立还不过三十年时间,但它却在这场火热的反殖民主义斗争中宣布中立,而且还力图同拉丁美洲人民划清界限。波利瓦尔曾说:“这个希望多么令人失望!不仅欧洲人甚至我们的北方兄弟在这场斗争中也是冷漠无情的旁观者”。1821年,美国国务卿昆西·亚当姆士就赤裸裸地招认,美洲体系不过是“美国主义”的代名词而已。他说:“至于说到美洲体系,那我们握有这一体系,我们构成这个体系,在北美和南美之间没有共同利益和共同原则。”他认为不论在宗教信仰、政治信念和生活习俗等各方面,美国和拉丁美洲都没有共同之点。 但是正是这个亚当姆士,他又积极参与制定了美国1823年宣布的“门罗主义”。美国佬仿佛摇身一变成了美洲独立国家利益的“保护者”。如果说美国佬这时候回心转意,真正愿意援助拉丁美洲各国人民,当然也是一件好事,尽管这时候拉丁美洲人民争取独立的胜利大局已定。但是当这些新兴独立国家建议美洲国家结成联盟来防御欧洲殖民者卷土重来时,美国却从来就是这个联盟的反对者。1826年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根据波利瓦尔的建议,在巴拿马举行第一次以美洲各国大联合为主旨的各国代表会议。这时候美国国务卿不是别人,正是几年前高唱“泛美联盟”最积极的亨利·克莱。拉丁美洲各国真诚地希望美国的支持,但是这位亨利·克莱却指示出席会议的美国代表:美国不参加任何联盟。等美国代表一路拖延到达巴拿马时,会议已经开过了。这是对美国佬的冠冕堂皇的“门罗主义”宣言的一次大戳穿!在此后好几十年中,拉丁美洲各国多次争取建立联盟与合作,就基本上没有邀请美国佬参加。 美国的“殖民地部” 到十九世纪末,美国佬大肆宣传起“泛美主义”来了。什么“泛美利益”呀,“美洲大陆联盟”呀,一时甚嚣尘上。这是什么原因呢?美国国务卿布莱恩——鼓吹“泛美联盟”的主角之一——道出了这一秘密。他说,他的泛美主义是“美国用来扩张贸易的外交符号”。原来,这时美帝国主义已经羽毛丰满,开始对拉丁美洲大肆扩张。泛美主义的调子正好是配合美国佬在加勒比海地区侵略活动的伴奏曲。美国在1898年底结束了美西战争,从西班牙手中夺走古巴,就在第二年召开了第一次泛美会议。对这次会议,拉丁美洲民族革命英雄何塞·马蒂有过出色的评述: “这个邻邦从来没有援助过西班牙美洲(指拉丁美洲,下同)的人民;它只是在这些情况下才想到他们,即为了阻止他们扩充自己的疆土,如在巴拿马;或为了强夺他们的土地,这可以墨西哥、尼加拉瓜、圣多明各、海地和古巴为例;或为了胁迫他们和外界断绝联系,如在哥伦比亚;或为了把自己滞销的货物强加给他们,使他们屈从自己的统治,如现在所正在进行的。” 马蒂的结论是:“西班牙美洲在过去从西班牙专制统治下获得了解放。而现在,在冷静地考察了这次邀请我们各国参加大会的各种前提和原因之后,应该坦白地说——到了西班牙美洲第二次宣布自己独立的时刻了。” 另一位阿根廷作家乌加尔特把泛美联盟称作是华盛顿设立的有如殖民地部的“南美共和国事务机关”,可说是一针见血的评语。从这时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佬对拉丁美洲的军事干涉至少达三十次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泛美联盟”改组为“美洲国家组织”。尽管如此,这个组织作为美国在拉丁美洲进行奴役和侵略的“殖民地部”的反动本质,不但丝毫没有改变,而且是变本加厉。最近美国佬为了对古巴发动公开的武装侵略,疯狂地诬蔑古巴威胁了美洲大陆的和平和安全利益,并一再企图挟持美洲国家组织,建立加勒比海地区的军事条约组织来干涉古巴。但是,北美帝国主义念念有词的“泛美制度”、“泛美安全”的咒语已经不灵了。许多国家都表示不愿参加这一军事条约组织。 鲨鱼和沙丁鱼 从历史上来看,从来没有什么“泛美制度”存在过;拉丁美洲国家和北美帝国之间也从来没有过共同的“泛美安全”利益。从地理上来说,南北美洲是两个独立的大陆,是两个地理实体,而不是一个实体。从现实政治来看,美洲的和平和安全的最大的威胁正是来自北美帝国主义,而不是来自任何别处。肯尼迪上台以后,到处推销他的政治经济“一体化”,到处想搞什么“共同体”。对拉丁美洲人民来说,如果说有什么“一体化”的话,那么他们的最大的共同利益和“一体化”,应该是反对北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智利作家加甫雷拉·米斯特拉尔说过:“把我们西班牙美洲联合在一起的,是我们的美丽的语言和我们对美国的不信任。” 拉丁美洲工人运动的著名领导人之一的伦巴多·托列达诺写道:“美国佬的帝国主义哲学鼓吹泛美主义,这是一个伪造的命题,因为它先假设存在着一个从阿拉斯加到普拉他河的同一的美洲。但是这种统一和平等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前危地马拉总统胡安·何塞·阿列瓦罗用“鲨鱼和沙丁鱼的寓言”作为他写的一本讲美国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的书的标题。鲨鱼和沙丁鱼,这的确是美国佬所标榜的“泛美平等”关系的绝妙的写照! “美国佬,滚回去!” 现在,肯尼迪政府为了在美洲大陆上孤立古巴,拼凑侵略古巴的美洲十字军,使尽浑身解数,搬出了泛美主义陈腐武库中已经发霉生锈的全部宣传武器。美国佬对古巴之所以如此发狂和恐惧的原因是十分明白的,这就是何塞·马蒂所预言的拉丁美洲的第二次宣布独立,已经在古巴变成现实,而且也正在和将要在整个拉丁美洲变成现实。但是美国佬企图扭转历史车轮的任何企图都只能适得其反。美国佬愈想在美洲大陆上推行孤立古巴的策略,其结果必然是使自己在美洲大陆和全世界愈加孤立。 现在,古巴著名诗人纪廉的这些话已成为美洲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语言: 我的人民,应不应该在今天 学学用美国话来喊一遍: 美国佬,滚回去!
2. “几内亚”处处
第4版()专栏: “几内亚”处处 祁葵 从直布罗陀海峡向南航行,经过西非洲佛德角半岛后,航线渐渐东转,就进入非洲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几内亚湾的海岸一带,是丛生着热带密林的“几内亚自然区”。在这个自然区附近,又有以“几内亚”命名的“几内亚共和国”和正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葡属几内亚”与“西属几内亚”。 关于“几内亚”名称的由来,说法很多,比较可靠的是从非洲柏伯尔族的“阿几奴”一语而来。“阿几奴”的意思是“黑色”,后来又成了阿拉伯话的俚语“给奴伊”。 “几内亚湾”是大西洋的一部分,西起利比里亚的帕耳马斯角,东到加蓬的洛佩兹角。海湾西部有一个和海湾形状相称的椭圆形“海盆”(“海盆”是深度在二千四百四十至六千米之间的海底盆地),这个“海中之海”的最深处有五千七百多米,称为“几内亚海盆”。此外,这里还有两个以“几内亚”为名的自然现象:一是海湾北部的大西洋暖流,这个暖流称为“几内亚暖流”;一是顺着几内亚湾海滨区向南的过渡性气候,称为“几内亚气候”,它的基本特点接近于赤道气候区。 “几内亚自然区”位于几内亚湾沿岸一带,是一条狭长的海岸沼泽地。这个自然区分为上几内亚(西北部)和下几内亚(南部)两部分。它的特点是全年降水量超过一千五百毫米,比北部的苏丹自然区多一倍以上。由于夏季多雨和经常炎热,因此,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湿度总是很高。酷热和潮湿使这里的植物能蓬勃生长,这就是几内亚自然区沿海茂盛的热带森林的由来。不过,这些森林资源有不少已被垦殖或破坏。各个河口还生长着有名的红树林和很多珍贵木材,如象牙海岸等地的桃花心木和黑檀,过去曾经是出口物资。棕榈树是热带森林的典型植物,它的种类很多,比较特殊的有:汁液可以酿酒的酒棕榈;果实可以榨油的橄榄棕榈。还有一种树叶长达十五米的长叶棕榈,它的纤维可以织毡制绳。 上几内亚区沿岸(利比里亚——尼日尔河口)各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属于几内亚语族,人种和文化方面是统一的。各族人口总数约为一千二百多万,其中著名的有阿散蒂、约鲁巴等族。在这一带地方,曾经陆续发现过不少古代的器皿和艺术品,证明非洲人民有悠久的历史和发达的文化。近年来西方国家对“贝宁文化”特别感到兴趣。贝宁城在尼日尔河口附近,在十六到十八世纪时,贝宁是一个约有八万人口的城市,市内有宽广的街道和宏伟的宫殿。这个国家的手工艺品受人喜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胜过当时欧洲手工艺人的作品。因此,当英国侵略者的军官和士兵侵入尼日利亚并劫掠贝宁城时,他们就把历代国王和大臣们的青铜雕像塞进自己的行囊里。这些艺术品后来有不少为西方的考古学家和博物馆所“珍藏”。 早在十五世纪末期,葡萄牙人已经从西非洲航行到几内亚湾一带进行探察。葡萄牙殖民者最早侵入几内亚区。接着,英、法、德等国殖民者也侵入这一带沿海地区。他们选择易于登陆和比较干燥的地带进行“奴隶贸易”,劫掠黄金、象牙、香料等珍贵物品。殖民主义者留下的以“谷物”、“象牙”、“黄金”和“奴隶”命名的海岸,都位于上几内亚区沿海一带。几世纪以来,几内亚湾呼啸的海水,曾经浸沉过沾满黑人血迹的“贩奴船”,也曾目击过殖民者在海岸建立起一个个丑恶的堡垒。今天,几内亚的海水依旧在呼啸,但是,它却目击着殖民主义者一个接着一个滚出了丰饶的几内亚海岸。 1958年摆脱了法国殖民统治而取得独立的几内亚共和国,位于几内亚自然区的边缘地带。它的自然条件和几内亚自然区很相似,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有着茂密的热带森林。几内亚地势高峻,山岭连绵,河流很多,西非著名的冈比亚河、塞内加尔河(巴芬河)、尼日尔河都起源于这里的山地。几内亚沿海地区从前曾被海水浸没过,现在这里是一块狭长的平原,平原上稻田和香蕉林相连。说起稻田,应该提一提巴加人。巴加人在沿海低地北部,排干红树沼泽,修筑沿海垸田,积累了丰富的种稻经验。几内亚共和国独立后种稻业有很大发展,几内亚政府计划在短期内作到稻米生产自给自足。 几内亚共和国的首都科纳克里扩展得很快,1936年只有一万三千多人,现在已超过十一万人。这个城市位于沿海的托姆博岛上,有堤坝与大陆相连。“几内亚”这个名称,是1893年在法国统治下成为一个单独的殖民地后命名的。在此以前,它曾于1886年与葡属几内亚划定了边界。 葡属几内亚位于几内亚共和国的西北。葡属几内亚的人民正在与葡萄牙的野蛮殖民统治进行艰苦斗争。葡萄牙在葡属几内亚的殖民统治已有八十多年历史。但是,到1950年,葡属几内亚的五十一万多人口中,被宣布受葡萄牙法律赋予“公民权”的“文明人”,只有八千三百二十人,而其中被同化信仰基督教的非洲人,又只有一千四百七十八人。其实,葡属几内亚人并不比葡萄牙人差,他们是生产能手。例如巴兰特人以及弗鲁培人,就在沿海辟红树林为稻田,修筑堤坎,在西非洲享有盛名。他们建筑的房屋大而坚实,除住家外,还可存放粮食,豢养牲畜。 西属几内亚是另一个老牌殖民主义国家西班牙在非洲赤道附近的殖民地,它由位于加蓬共和国西北角的里欧木尼(莫尼河区)和东部几内亚湾内的斐南多波岛、安诺本岛、科利斯科岛和大小艾洛卑等岛组成,全部面积只有二万八千多平方公里。斐南多波岛(主要岛屿)的中央是高山,四周平原的土壤是由火山爆发的灰烬形成的,十分肥沃。岛上的圣伊萨贝尔城的石料建筑物很多,这显然和岛上广泛分布的火山岩有关。这个岛在葡萄牙人斐南多波于1472年发现时命名为福尔摩索岛(即美丽的岛)。但是,它在以后几百年内数易其“主”,被殖民主义者当作海军基地和放逐战俘、掠夺资源的地区。今天西班牙殖民者在岛上继续对工人实行残酷的人身迫害。这个美丽的岛屿已沦为人间地狱。(附图片)
3. “报业大王”与谋杀中心
第4版()专栏: “报业大王”与谋杀中心 今年六月十八日,西柏林匪徒鲁道夫·缪勒,经由非法挖掘的秘密地道,从西柏林潜入柏林民主区,开枪杀害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边防警察赖因霍尔特·胡恩。凶手犯罪后,从地道溜回西柏林,以后,又从西柏林乘飞机逃往西德。这一边界挑衅事件曾激起了广泛的愤怒和抗议。 谁是这次边界挑衅事件的策划者和支持者?是谁掩护罪犯?是谁出钱支持罪犯并让他坐飞机逃走?人们也许想不到,事件的线索会引向一个“从事新闻事业”的人物,这个人就是西德有名的“报业大王”施普林格。 阿克塞耳·施普林格是西德最有势力的报阀,也是波恩极端分子的代表人物。他用一般大资产阶级惯用的强夺吞并的手段,建立了一套庞大的新闻出版机构。今天,他控制了西德和西柏林的大部分报纸和杂志。他的报纸的每日销售量达四百六十万份,杂志每期销售量达五百五十万份。他的主要报纸有“世界报”、“图片新闻”、“乌耳斯坦画报”等。翻开这些报刊就能看到许多惊心怵目的标题,如像“继父杀害儿子”、“十四岁儿童开枪打死父亲”、“杀人歇斯底里症”等等。施普林格用这些凶杀新闻腐蚀了许多无知的西德青年,为西德法西斯复仇主义者和波恩极端分子培养出真正的杀人犯。 作为波恩极端分子的重要代表人物,施普林格把复仇主义宣传和战争鼓动作为他的报纸的主要任务。他把他的报纸在西柏林的营业处,设在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边界只有几步远的东西柏林交界处,是有其用意的。他自己曾经说过:“我要使我的报纸编辑每天注意失去了的德国领土上的不安。”施普林格曾幻想西德军队能找一个机会通过柏林的勃兰登堡门,开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领土。但是,去年八月十三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采取了加强保卫边界的措施以后,他的梦想完全破碎了。施普林格哀叹西方国家无能,而想自己出来干一两手,于是,他的报纸大大加强了关于边界挑衅、谋杀、爆破等的宣传,并叫嚷公开侵略。施普林格收买了一批流氓、匪徒和一些被他的报刊所毒害的无知青年。他掩护边界挑衅分子和杀人罪犯,并用金钱资助他们。今年六月,他甚至把他在西柏林的报纸营业处提供给匪徒缪勒,作为挖掘地道的起点,支持缪勒潜入柏林民主区杀害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边防警察,事后并帮助他逃往西德。 如果对施普林格作进一步了解,那么,对他的所作所为就不以为奇了。与施普林格有密切关系的都是一些前纳粹分子。施普林格的妻子是前纳粹党卫军军官的女儿。在他的报纸编辑部里还可以找出许多前纳粹党新闻记者。至于施普林格本人,则是法西斯势力的积极支持者,他把法国“秘密军队组织”的行动作为自己的楷模。他的主要喉舌之一的汉堡“世界报”,今年六月十九日曾经为法国秘密军队组织的罪恶活动公开声辩说:“这种战斗方式在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正常的战斗方式,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可能的战斗方式。” 尽管施普林格费尽心机,想在针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挑衅活动中捞到一些好处,但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人民的警惕注视下,他的期望落了空。他所策划和支持的边界挑衅和恐怖谋杀,只不过进一步暴露了这位“报业大王”的狰狞面目而已。 (屈国华)
4. 煤烟之城
第4版()专栏: 煤烟之城 美国的克利夫兰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肮脏的城市之一。根据计算,每年倾落在这个城市的煤烟共有五万吨之多。克利夫兰和它的附近地区的结核病之所以流行,是同这种情况有密切关系的。这个城市的居民曾不断向市政当局抗议,并呼吁改善这种有害健康的情况。但是,这些抗议和呼吁都没有发生作用。身为大企业老板的那些市政政要们,在答复市民们的抗议的时候,往往援引美国的法律进行辩护。原来,美国的法律规定,任何人都可以把他的企业建筑在自己认为是适当的地方,只要他们能够按时纳税。
5. 从赫尔辛基到斯德哥尔摩
第4版()专栏: 从赫尔辛基到斯德哥尔摩 陈大远 仲夏之夜,到了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最使我感到奇怪的是,时间已是午夜,天色却像黄昏,路灯都开亮了。但是,那只不过是表明“现在正是夜间”的标志而已,如果对夜间没有很深的成见的话,路灯是满可以不开的。 这里是北纬六十度,比北京靠北二十度左右,因而在夏季才有这样一种景象。当然,可以想像得到,冬天的白天,自然会短得很了。据说在芬兰北部(瑞典、挪威的北部也是一样)仲夏的季节,可以看到太阳不落的奇景:血红的太阳,靠近地平线循行,周而复始。中午,太阳到了南方,离地平线稍高;午夜,太阳爬到北面,离地平线较近,光线比较暗淡,把北极的天空和海面染成枣红的颜色。可惜,对我来说,这还等于是一种传说。 赫尔辛基人口不很多,市区也不很大,可是很美丽。尤其是市中心的花园大街,在比较宽阔的街道中间,修筑起长长的花坛,花开的季节,把这条大街打扮得年轻许多,使繁华和幽静结合在一起。赫尔辛基的一些重要建筑物和重要场所,像总统府、国家剧院、百货公司、议会大厦等,都集中在这条街或它的附近一带。 这个城市是靠海的。有许多港湾和水道,伸进内陆和市区。有许多岛屿散布在它的周围。一些比较大的岛上,生长着繁密的树木,修筑了一些建筑物,自成一个区域。它们和市区之间,或通以桥梁,或渡以舟楫,好像城市的卫星一样。 城市周围,繁茂无际的森林,从四面八方向市区拥挤而来。市郊的地方,好像被森林的海洋所淹没了。森林侵入市区而又经散开的地方,就成为绿化的区域和供人休憩的公园。 茂密无际的森林,曲曲折折的港湾,星罗棋布的岛屿,烘衬着美丽的赫尔辛基,使这个城市具有特殊的风味。 从赫尔辛基乘上轮船,驶入波罗的海,在途中可以看到那些众多的岛屿,有如陆地上无尽的山峰,轮船不得不像盘旋于山丛中的车辆一样,穿行于众岛之间。船往西行,一天多就可以到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斯德哥尔摩的近海,像赫尔辛基的附近一样,岛屿逐渐多起来。航船穿过岛屿群,可以进入斯德哥尔摩海湾,而且能一直深入到这个城市的繁华区域。 斯德哥尔摩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石头岛”。但它的真正来源却不可考。斯德哥尔摩确是由几个岛屿所组成。或者可以说,海湾和河道,把这个城市分割成几个区域。 斯德哥尔摩是个比较大比较繁华的城市,高大的建筑物也比较多些。由于这个城市的地基是丘陵地带,所以高低不平,有的地方凿山为路,有的地方架海为桥,有的街道上下交错,成为所谓“立体市区”。大部建筑物涂成黄色,和绿色的松林、灰色的山石相映衬,颜色显得比较调和。 城市有很多可供游览的地方。像斯康生公园,它在一个山上,登上高处,可以俯瞰大部市容。王子公园面对海湾,花木葱茏,是个幽雅的所在。皇后岛上则草地平整,森林深处,掩映着蒙古包和中国博物馆等具有东方色彩的建筑物,别是一番天地。 最能吸引游客的地方,还是米勒氏公园。不过这个公园的色彩比较单调,称之为米勒氏雕刻博物馆更确切一些。展览室和露天场地里,陈列着许多雕塑作品。公园占地不大,但由于因山就势,或高或下,筑起平台,通以曲径,隔以短墙,遮以栏杆,咫尺的庭园,有层出不穷的妙处。尤其是许多雕塑安置在几丈高的柱头上,天马行空,巨掌拨云,更突出了疏朗高旷的意境。雕塑的作者,庭园的设计人,是别具匠心的。据说,这里的所有雕塑,都是瑞典最著名的雕塑家米勒氏的作品。 斯德哥尔摩是一个富于变化、丰富多采的城市。
6. 牢房(图片)
第4版()专栏: 牢房 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