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09-06

第 1 版

1. 盖住宅 造农船 制电杆 做管道 铺桥面 江苏农村试用水泥制品代替木材 第一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宅四百九十八套开始在苏南苏北使用 武汉郑州南宁郊区和广东沿海试建一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农舍

第1版()专栏: 盖住宅 造农船 制电杆 做管道 铺桥面 江苏农村试用水泥制品代替木材 第一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宅四百九十八套开始在苏南苏北使用 武汉郑州南宁郊区和广东沿海试建一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农舍 新华社南京5日电 江苏各地农村今年出现了一批钢筋混凝土构件和制品。其中包括各种农村住宅的构件、水泥农船、水泥电线杆、水泥管道、钢筋混凝土桥面等等。这些水泥制品和构件既坚固、耐用,又节约了大量木材。 江苏省各地建筑工业部门为农村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宅,7月份完成了四百九十八套,开始在徐州、扬州、镇江、无锡等地农村使用。这些新住宅是根据各地农民的生活习惯设计的。如在徐州地区建造的住宅,适应北方人的住屋习惯,一户三室的面积约四十平方米,北墙不开窗,户前围以矮矮的土墙,形成院落。苏南地区房间面积大,有的地区还设计了一种前后两进质量较好的住宅。前面一进作堂屋、厨房,后面的作卧室,屋内有堆放农具、杂物的阁楼。镇江市郊的农民说:这种房屋不怕霉烂、不怕火烧、不怕虫蛀、不怕倒塌,造价和木结构的房屋差不多。 代替木船的钢丝网水泥船和钢筋混凝土水泥船,去年就由无锡、盐城等地初步试制成功,经过农村使用,效果比较好。今年盐城、扬州等地已开始扩大生产。根据省计划委员会的要求,今年全省计划生产载重二吨和四吨的农用水泥船四百条。1月到7月,各地已生产了一百三十条。 适应农村修旧桥和建新梁的需要,江苏各地建筑工业部门设计和制造了一批钢筋混凝土桥面、桥墩。无锡市已为郊区农民预制了七座钢筋混凝土桥面,即将在农村安装试用。各地建筑工业部门还为农村生产了其他各种可以代替木料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制品。无锡、徐州、连云港市等地生产了一批钢筋混凝土电线杆和混凝土水管,供新建的电力灌溉站使用。徐州市还生产了二万九千根水泥葡萄架,供应安徽农村。盐城建筑工程公司用钢筋混凝土为农村试制了风车上的地轴、天心轴、井字架等十二种风车部件二十套。 新华社武汉5日电 中南地区的建筑设计部门最近设计了一批农村住宅的方案。在武汉、郑州、南宁的郊区和广东沿海地区,建筑部门正在根据这些方案中比较好的方案,试建一些新农舍。这些新农舍结构的特色是,很少使用木料,钢筋混凝土构件代替了绝大部分木材。 这些新农舍是中南地区建筑部门为探讨怎样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节约木材提供依据进行试建的,其中的八幢已经建成,迁入居民。 试建中的新农舍大多有鲜明的地区特色,适应当地的农村生活水平、居住习惯和建筑传统。武汉市郊的一种新宅,以两间为一套,一间堂屋,一间卧室,屋前有檐,门口檐下可堆放、挂晒杂物,宽敞的堂屋对从事家庭副业生产、待客、储藏都较方便。卧室上有阁楼,便于存置家用器物。这种设计,从布置到格式都保持了湖北小户农舍宽敞、舒适、实用的传统风格。广东沿海地区根据地形特点设计的一种住宅,座向宜于背山面水,前有塘后有林,屋顶有专供渔民晾晒渔具的晒楼,屋顶、屋架比较牢固,以利防御台风。 试建这些新农舍之前,中南建筑设计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大都曾深入农村,调查研究过各地农村的传统建筑风格、居住习惯和可以就地取材的建筑材料,最近,他们在武汉集会,专门研究了各地完成的新宅设计方案。(附图片) 北京大理石厂正在成批生产农村需要的水泥缸,支援秋收。这种缸是用铁筋混凝土结构制成,坚固耐用 新华社记者 喻惠如摄

2. 呼伦贝尔盟牲畜增加四十五万头 今年良种牲畜达到五十万头,比一九五七年多七倍

第1版()专栏: 呼伦贝尔盟牲畜增加四十五万头 今年良种牲畜达到五十万头,比一九五七年多七倍 新华社呼和浩特5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今年牲畜总头数比上年度增加了四十五万多头,净增14.8%。 呼伦贝尔盟的蒙古、汉、达斡尔、鄂温克等民族农牧民,充分发挥了人民公社集体生产的优越性,为进一步改善饲养管理,进行牧区基本建设,合理使用牧场和加速定居游牧等方面,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去冬今春特大的风雪自然灾害较少,是这个地区的畜牧业能够稳定发展的有利条件。去年的放牧场和牧草场虽然因旱,产草量少,但草质好,牧民们为牲畜贮备了足够度过冬春的饲草饲料,因而各类牲畜膘情较好。部分地区还采取了改良牧场,清除老草苗子的措施,因此,今年春季青草长得快、长得好。在冬春严寒季节,牧民们积极地搭棚盖圈保护畜群,现在这里已有的固定棚圈比公社化以前增加了十九倍。牧区人民公社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兴修了四座小型水库和二千多眼水井,不仅解决了饲草饲料基地的灌溉和人畜饮用需要、还扩大了草场放牧面积,使过去缺水闲置的牧场成了良好放牧地。春季接羔开始后,各公社都加强幼畜接产保育工作,使仔畜成活率达到94%以上。在发展牲畜数量的同时,这个草原的牧民们积极进行了牲畜品种的改良工作。今年这里的良种牲畜已达五十万头,比1957年增加七倍。 目前,呼伦贝尔草原各地正积极为牲畜打贮饲草和移场抓膘,为安全度过冬寒做好物资准备。

3. 北京棉纺二厂月月达到各项经济指标 今年生产的棉纱全是上等一级品 头八个月节约了三万八千公斤棉花

第1版()专栏: 北京棉纺二厂月月达到各项经济指标 今年生产的棉纱全是上等一级品 头八个月节约了三万八千公斤棉花 据新华社5日讯 北京第二棉纺织厂今年头八个月生产的棉纱全是上等一级品,棉布入库一等品率达到99.7%,节约了三万八千公斤棉花,产品的产量、劳动生产率、成本、产值和利润等各项经济指标,也都月月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工厂生产了大批质量优良的灯芯绒、卡其、华达呢和府绸。 今年,这个厂一面加强了统一的生产技术指挥机构,同时加强了各项生产指标由各部门分级管理的责任制度。各个部门根据生产的需要,全面总结和修订了一千多条技术管理规则和一些管理责任制度;他们每天检查质量、产量等重点指标执行的情况,及时解决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今年7月份,这个厂的生产任务比上月增加近一倍,品种由七种增加到十五种,而且劳动力又调动较多,但是,工厂各部门充分发动群众,采取许多生产措施,产品仍然保持了优良的质量,全面完成了月计划。 由于加强了生产的综合平衡工作,这个厂今年的生产技术、劳动力、财务等各项计划,质量、产量、劳动生产率等各个指标,前纺、细纱、浆纱、织布等各工序之间,都能紧密衔接。技术部门在研究提高产品质量时,十分注意和工人操作技术水平、节约原材料等要求相适应。因为生产条件变化等原因引起某些方面脱节时,有关部门就及时改进生产调度工作,合理调整有关方面之间的关系,力争很好地完成总的生产计划。最近,这个厂收到一批通常只能用来纺粗支纱的低级棉花,经过厂内多次试验,采取了增加精梳工序和好棉花混纺等措施,结果生产出了优质中支纱,提高了产品质量。进入第三季度,工厂要求增加很多品种,但是,浆纱设备有限,可能出现多耗浆和浆错纱的现象。厂内有关部门及时改进了浆纱作业计划,调整操作次序,既保证了浆纱质量,也节约了粮食。 今年,这个工厂恢复了厂长每周三次巡视车间、随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制度;总工程师增添了技术助手,按月按旬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议,全面分析各项指标完成的情况。职工们研究和讨论技术的空气也很活跃。工程师白鸿官关于改进灯芯绒生产工艺的论文,经过职工讨论、补充后,其中的意见为工厂所采用,结果灯芯绒的质量显著提高,最近被纺织工业部评为较好的产品。

4. 巴基斯坦大使罗查拜会周总理

第1版()专栏: 巴基斯坦大使罗查拜会周总理 新华社5日讯 巴基斯坦新任驻中国大使罗查今天晚上拜会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同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拜会时,在座的有外交部第一亚洲司司长章文晋、礼宾司副司长葛步海。(附图片) 巴基斯坦新任驻中国大使罗查拜会周恩来总理 新华社记者 杜修贤摄

5. 陈毅副总理接见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团

第1版()专栏: 陈毅副总理接见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团 新华社5日讯 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今天上午接见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团团长、印度尼西亚人民青年团全国委员会国际部部长沙·第·哈纳菲和代表团团员,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接见时在座的有,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王照华。 代表团是应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邀请到我国访问的。代表团团员有印度尼西亚青年运动总书记翁哥·苏罗梭·拉哈尔佐、西伊里安人民运动总书记赤安·托列、印度尼西亚大学生运动联盟万隆分会主席苏达尔多。

6. 本·贝拉在阿尔及尔群众大会上宣布 阿政治局重新在阿尔及尔执行任务 支持政治局的军队和第三、四两军区的冲突“危机已经结束”

第1版()专栏: 本·贝拉在阿尔及尔群众大会上宣布 阿政治局重新在阿尔及尔执行任务 支持政治局的军队和第三、四两军区的冲突“危机已经结束” 新华社阿尔及尔5日电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政治局成员本·贝拉4日晚在阿尔及尔广场的一个群众大会上宣布,“政治局重新在阿尔及尔担负起自己的任务”。 他还宣布,支持政治局的军队和第三、第四军区之间的冲突的“危机已经结束”。 参加群众大会的还有政治局负责总秘书处的成员赫德尔和阿尔及尔戒备委员会的成员优素福·萨迪等。 据阿尔及尔电台今天早晨广播,赫德尔同由第三、第四军区各一名军官陪同的第三军区司令哈吉上校在昨晚磋商后,决定使阿尔及尔成为非军事区。在关于改组民族解放军的磋商结束以前,各军区将保持各自的原来位置。各军区同意改组民族解放军。阿尔及尔的治安工作暂时将由第三、第四军区的人员以及由萨迪指挥的“独立营”共同负责。 据报道,由第四军区委员会指挥的部队已经撤离阿尔及尔,支持政治局的军队也停止向阿尔及尔推进。 在这以前,第一、二、五、六军区的民族解放军成员8月27日在布萨达举行会议。会议通过的宣言说,参加会议的人“决定把他们所拥有的一切手段交给政治局使用,以便恢复秩序和安全”。 政治局在8月30日发表的一项公报宣布,它决定吁请民族解放军参谋部和第一、二、五、六军区派部队帮助在阿尔及尔恢复秩序和维护安全。

7. 陈毅副总理观看阿根廷民间艺术团演出

第1版()专栏: 陈毅副总理观看阿根廷民间艺术团演出 新华社5日讯 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今晚观看了阿根廷民间艺术团的表演,并且在演出休息时接见了艺术团全体人员,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今晚观看演出的还有,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张奚若、副主任朱光,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会长楚图南、副会长周而复,文化部副部长胡愈之等。 阿根廷艺术家们今晚演出的每一个节目,都受到了观众的热烈鼓掌欢迎。表演结束后,陈毅副总理等步上舞台,同艺术家们一一握手,祝贺他们演出成功。

8. 亚洲人民团结友好的胜利

第1版()专栏:社论 亚洲人民团结友好的胜利 在雅加达举行的第四届亚洲运动会胜利闭幕了。这一届亚洲运动会在东道国印度尼西亚主持下,在亚洲国家大多数代表队的团结合作下,经历了一场复杂的斗争,克服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所制造的种种障碍,使各项比赛能够顺利地进行,并且取得良好的成绩。这是印度尼西亚人民团结斗争的胜利,这是亚洲人民团结友好的胜利! 蒋介石匪帮,在美国的指使下,曾经力图混进第四届亚运会,在印度尼西亚造成“两个中国”的局面,以配合美国加紧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破坏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友谊。由于中国人民、印度尼西亚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反对,特别是由于印度尼西亚政府采取了制止蒋匪帮的 “体育队”进入印度尼西亚的措施,这个恶毒的政治阴谋已经完全破产。印度尼西亚政府和人民这种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与尊严,维护印度尼西亚同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维护亚非团结的正义立场,受到了亚非各国人民的广泛赞扬和支持。中国人民对于苏加诺总统、印度尼西亚政府和人民的这种友好态度,表示十分钦佩和感谢。 但是,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并不甘心失败,借口印度尼西亚拒绝蒋匪帮代表队入境,进行了一连串的卑鄙活动。它们操纵某些国际体育组织,对印度尼西亚施加了种种压力,要挟其他与会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退出比赛,力图破坏这届亚运会。国际举重协会的美国主席约翰逊亲自跑到雅加达活动,迫使这个协会吊销对第四届亚洲运动会举重比赛的许可,使这项比赛不能进行。这就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暴露了长期以来躲在幕后策划破坏第四届亚洲运动会的罪魁是谁。 印度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代表、亚洲运动会联合会副主席桑迪,在美帝国主义这一破坏活动中,扮演了特别不光采的角色。他一直充当美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利用他在亚运会中的职务,积极为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效劳。他曾教唆蒋帮分子郝更生蔑视印度尼西亚的主权,非法闯入雅加达。他曾背着亚运会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主席,非法召集这个委员会的会议,并且在会后发表声明,狂妄地要求改变第四届亚洲运动会的名称。桑迪这种肆无忌惮地破坏亚运会和印度尼西亚及其领导人苏加诺总统的信誉,分裂亚洲体育界团结的可耻活动,激起了印度尼西亚人民无比的义愤。9月3日,雅加达数万市民举行大示威,强烈抗议桑迪破坏亚运会,分裂亚洲国家团结的勾当,要求把他驱逐出境,显示了印度尼西亚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维护国家尊严的坚强意志和团结力量。 桑迪的可耻活动,也遭到亚洲各国舆论和参加亚运会的许多国家代表队的谴责。亚运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锡兰代表队领队欧斯曼指责桑迪“不是一个好的亚洲人”,并且说,“亚洲各国人民应该为全体印度尼西亚人民积极参加第四届亚运会的组织工作而感到骄傲。”巴基斯坦代表队领导人阿里也指出,桑迪的行动,表现出不像一个亚洲人。与会的各国运动员,保持了良好的体育作风,反对分裂活动,坚持进行比赛。日本代表队不顾日本政府和日本奥林匹克委员会呼应美帝国主义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要他们退出亚运会的指示,继续参加比赛,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亚洲运动会联合会第七届代表大会已于9月4日开会通过决定,保持第四届亚洲运动会的名称。这就彻底粉碎了桑迪及其主子的破坏阴谋。 人们感到惊异的是,一再声称同桑迪的活动没有关系的印度政府的总理尼赫鲁,9月4日竟然亲自出面为桑迪作种种辩解,攻击印度尼西亚人民抗议桑迪破坏亚运会的示威游行,并且别有用心地造谣说,中国“参与”了这个事件。这难道不恰恰证明印度政府是在公开支持桑迪吗? 当美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力图把蒋匪帮代表队塞入亚运会,以达其制造“两个中国”、破坏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友谊的罪恶目的的时候,他们虚伪地提出什么“体育应当同政治分开”。可是,借体育活动搞政治的,不是别人,首先恰恰是他们自己。当他们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破产之后,就公然采取各种威胁手段,进行讹诈,不惜破坏亚运会,分裂亚洲人民的团结,破坏印度尼西亚的信誉。这就进一步自我揭穿了他们所谓的“搞体育不搞政治”,完全是为了便于他们利用国际体育活动,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美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桑迪之流,粗暴地践踏了奥林匹克国际体育活动的精神。 美帝国主义一贯利用体育活动,进行卑鄙的政治阴谋。他们破坏第四届亚运会的失败纪录,就是最有力的证据。这种状况,是一切正义的有自尊心的体育界人士和体育爱好者所不能容忍的。但是,现在已经不是帝国主义任意摆布亚洲人民的时代了。亚洲人民在这次反对帝国主义破坏和干涉第四届亚运会的斗争中,已经认识到,只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操纵和干涉,亚非地区的体育运动才能获得真正健康的发展。印度尼西亚的舆论纷纷创议,根据万隆精神,建立一个以新生力量为主体的亚洲和非洲的体育组织。中国人民和体育界完全支持这一创议。 中国人民一向认为,国际体育活动应当为促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服务,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利用国际体育活动,制造“两个中国”、破坏各国人民团结的阴谋。中国人民和体育界愿意同亚洲各国人民和体育界一起,为开展亚洲的体育运动,为促进亚洲人民的团结友好而努力。

9. 发展中锡友好关系 促进中锡文化交流 中国锡兰友好协会成立 张志让当选为会长,钱信忠、阿旺嘉措、严文井为副会长

第1版()专栏: 发展中锡友好关系 促进中锡文化交流 中国锡兰友好协会成立 张志让当选为会长,钱信忠、阿旺嘉措、严文井为副会长 新华社5日讯 中国锡兰友好协会今天下午在北京成立。协会会长是张志让,副会长是钱信忠、阿旺嘉措、严文井。 中锡友协成立的宗旨,是为了发展中国锡兰两国友好关系,促进两国文化交流。 中国锡兰友好协会是由中国十七个人民团体发起成立的。这些发起单位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政治法律学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和中国佛教协会。 今天下午,十七个发起单位的负责人和代表举行会议,宣布中国锡兰友好协会正式成立,通过了协会的章程,推选出理事五十五人,理事中包括有中国各方面的人士。 新当选的理事今天下午举行第一次理事会,选举了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总干事,讨论了今年下半年中锡友协工作计划。 中国锡兰友好协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总干事的名单如下: 会长:张志让;副会长:钱信忠、阿旺嘉措、严文井;总干事:郭朋;常务理事:张志让、钱信忠、阿旺嘉措、严文井、郭朋、方明、吴济生、张彤、唐恺、黄甘英;理事:丁拓、方群、方明、王荫圃、尹承伊、史林峰、卢吉茵、孙川四、朱启銮、齐占英、江牧岳、杜宣、杜希唐、李凯亭、李士彬、严文井、严仁英、严洛平、余慧、吴济生、阿旺嘉措、林林、罗静宜、郑景康、郑素文、郑昕、赵朴初、范永中、胡采、张志让、张彤、张天民、张北辰、姚登山、姚力、徐中夫、徐畹华、高继前、唐恺、夏林、郭力如、郭朋、黄甘英、黄继武、程云、彭炎、杨化南、杨永直、廖晨樵、裴东篱、噶喇藏、冀朝鼎、钱信忠、钱东平、韩北屏。

第 2 版

1. 乌蒙山上“看天人”

第2版()专栏: 乌蒙山上“看天人” 本报记者 黄昌禄 王左生 云南镇雄县气候服务站,从1957年6月开始发布单站补充天气预报以来,准确率一直比较高。去年镇雄出现了八次雹、洪、霜冻等灾害性天气,他们报准了七次。今年县内出现三次低温,全部预报准确。 论设备,镇雄气候服务站的仪器相当简陋。当初建站时,只有测量温度、日照、风雨、蒸发的几件仪器,连气压表和测云器也没有。即使到今天,也不过几间普通小屋加上个观测场而已。论水平,当初建站的两个人,一个是工龄较长,经验丰富的老观测员,一个是只在中级气象学校受过短期训练的新手。1960年增加了两个人,也是从其它单位“改行”的。那么,为什么他们能够作出比较准确的天气预报呢? 1956年冬天,谭文光和他的伙伴来到了滇东北乌蒙山中的镇雄县。县委负责同志满怀期望地对他们说:“我们处在云南的东北角,气候与省内其它地方差别大,昆明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对我们这里不适用。有时预报要下大雨,这里却是晴天。你们来建站,能够自己发布天气预报就好了。”谭文光当时解释说:“发布天气预报,必须了解长宽几千公里和垂直上万米范围内的大气物理状况,需要很多仪器设备和专门的报务员、预报员等。我们这个站,仪器少,水平又低,作预报恐怕办不到。”他说的也是实情。按照通常的业务范围,县气候服务站,甚至比它高一级的气象站,主要任务是观测当地天气情况,向上级气象台提供资料。因此,县委没有勉强他们。 1957年3月19日,镇雄降了一场冰雹和暴雨。由于事先毫无准备,有三十多个乡受灾,快收获的麦子,刚种下的洋芋,都遭雹打水冲,损失庄稼一万二千多亩。事后,县委负责同志又把谭文光找去,沉痛地对他说:“农民辛苦了几个月,快要收获的庄稼,给老天爷收去了。如果能早几个钟头预测到这场冰雹和暴雨,做一些预防工作,损失会小些。” 县委负责同志的话,给谭文光启发很大。他和气候站的伙伴们,回忆在这次冰雹和暴雨发生之前,气候记录上是有明显征兆的。从3月15日开始就有卷云移到镇雄,一直持续到18日下午转为卷层云,并开始出现日晕。同时气温显著升高,绝对湿度剧烈下降。这样反常的天气,是天气发生剧变的先兆。这说明本来可以事先向领导机关提供一些情况的,但没有尽到天气哨兵的责任。这时,他们开始产生了一个信念:气候站不见得就不能预报天气。 从此,他们除保证完成原有的观测任务外,主动地增加了目测项目。每天都观察本地天气的演变,预测它对未来的天气将发生什么影响,并且记录下来,接着用后来出现的天气变化来校对原先的判断是否正确。另外,他们还深入群众,搜集哪年哪月下过大雨?哪几个月常下冰雹?结果,得到了许多关于天气的资料和谚语,如“梧桐山戴帽,镇雄城撒尿(撒尿即下雨)。”“晕过午,晒破土;晕不过午,要下雨。”对这些谚语,他们一一在实践中验证其准确的程度,而后分别用来帮助预报未来的天气。 根据这两方面的资料,他们试作未来六小时的天气预报,以后延长到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县委负责同志知道了这件事,鼓励他们向外发布天气预报。但要正式发布预报,又感到准确率还不够高。县委负责同志问他们,要提高预报准确率,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他们希望有一架收音机,收听附近各省气象台的大范围天气预报,了解到大范围的天气形势,再结合本地的天气特征,作出预报。县委马上拨了一架收音机给气候站。结果,预报准确率就由原来不到60%提高到70%左右。从那年6月27日开始,正式向全县发布未来二十四小时的天气预报了。 第一炮便打响了。那年7月初,全县等雨栽秧,当时却久旱无雨,许多农业社都准备派人上高山找水源,再开沟引水。正在这节骨眼上,7月5日,气候站预报当晚有十五毫米到二十五毫米中雨的消息。当晚果然降雨二十三毫米多,许多农业社既节省了上山挖沟的人力,又及时栽上了秧。为此,云南省气象局还专门派来了一个预报员,帮助他们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了预报的准确率。到那年底,预报准确率平均达到83.7%,1958年以来,一直保持在90%以上。 镇雄县的幅员较大,东西宽四百华里,南北长约二百华里,有高山,有丘陵,有河谷,犬牙交错,高的地方拔海二千五百米,低的地方八百米。在不同高度和地形的地区,气候的差别很大。1958年7月,气候站预报了一次大雨,有几个区没有下。没下雨的地区,群众要求气候站在预报重要天气变化时,最好能具体报出影响哪些地区。 要作分区预报,就得了解全县的地形地势,山脉河流的走向以及它们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气候站熟悉气象业务的两个同志都是外地人,对镇雄县的地理非常陌生。他们便经常留一个人在站里值班,担负观测和预报的工作;抽出一个人下乡,随身带一张地图,边走边访问老农,了解当地天气情况,同时观察山势地形,然后打开地图校正位置。这样经过近三年遍及全县十三个区的实地调查,经过反复研究,摸出了为什么“雨隔一匹山”,山这边下,山那边又不下?为什么“雹打一条线”的道理。1961年4月2日,他们收听到成都气象台和贵阳气象台的预报,说西北方向有冷低压中心南移,在3日影响到四川的东部,4日影响到贵州。他们根据对山势、地形的了解,以及对几年来积累的有关下冰雹资料的分析,认为这个冷低压中心到四川东部和贵州以后,一定会沿赤水河谷侵入本县的部分地区,造成暴雨及冰雹。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他们又访问了有看天经验的老农。于是,气候站发布了4日在坡头、母享、大湾等区将要降阵雨及冰雹的消息,通知这几个区注意保护牲畜及庄稼。4日,这几个区果然降了暴雨和冰雹,比预报的时间只晚一、二个小时。 这时,群众又向气候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们可不可以早几天预报,要能早两、三天告诉我们,就好防备了。”气候站的同志已有了为农业服务的信心,不再像当初那样顾虑重重了。不过,作中期天气预报,需要掌握更大范围的天气活动,需要对各种天气因素进行更系统的分析研究。他们又从书店买回了高等学校用的《气象学教程》和一些参考书。每晚工作之余,便埋头在一盏油灯下,如饥如渴地自学起来。为了掌握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演变,他们收听气象广播的范围也扩大了。这样学习书本知识,结合实践的结果,终于作出了比较准确的中期天气预报。在这基础上,又运用几年来摸出的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编出了镇雄县一年的长期气象展望,提供给县农业领导部门及人民公社作为安排生产时防御自然灾害的参考。 镇雄气候服务站,由于作预报,需要经常观测与判断各种天气现象和记录,他们不仅没有影响原有的观测任务,而且保证了向上级气象台提供资料的正确性。五年来,曾数次获得气象系统先进单位的称号。 不过,镇雄气候服务站的工作,也并不是完全不出问题的。如去年8月下了一次特大的暴雨,在二十四小时内降雨一百五十三毫米,他们却预报成小雨。由于人们对气候站的信任,事先未作防洪准备,结果在部分地区造成了洪灾。他们从这次教训中认识到,不能满足于预报准确率的百分比,在十次预报中,即使报准了九次,但只要有一次预报不准,也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目前,他们正针对过去报错、报对的一些天气实例,追根究底,努力钻研,提高业务水平,为达到更高的气象预报准确率而努力。(附图片) 徐启雄 插图

2. 沈阳水泵厂生产新型水泵

第2版()专栏:简讯 沈阳水泵厂生产新型水泵 沈阳水泵厂今年又有三种类型、十多个规格的新产品转入成批生产。这个厂经过最近几年的迅速发展,现在已经能够生产二百多种泵类产品,供应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要。今年从年初到八月中旬,已为各地生产了一千二百多台用作农田灌溉、排洪、工矿区和城市排供水以及工业部门需要的泵类产品。 沈阳水泵厂今年新增加的三种类型的产品是:裂化油泵、各种热油泵和合金钢耐酸泵。裂化油泵是石油炼油厂用的一种专用设备,每小时可以把一百多吨、温度高达四百度的油料排送到裂化炉里去。合金钢耐酸泵是供化学工业使用的。

3. 武汉为农村生产各种用品

第2版()专栏:简讯 武汉为农村生产各种用品 武汉许多生产日用品的工厂,积极为农村生产各种用品。据不完全的统计,武汉今年生产的一千多种日用品,大部分供应农村。其中的五十多种日用百货和文化用品,供应农村的数量都在百分之七十以上。农村需要量很大的煤油灯壶,这几年供应不足。今年,武汉市的有关工厂到七月底已经生产了六十九万多个运销农村,比去年同期增加将近二倍。煤油灯罩也生产了七十多万个,接近去年同期的产量。

4. 天津日用杂品销售量增加

第2版()专栏:简讯 天津日用杂品销售量增加 今年头七个月,天津市场上有十六种日用杂品的销售量比去年同期显著增加。其中铁锅、木盆增长了百分之五十左右,菜刀、水桶、铁丝筛子和烙饼用的炉子,都增长一倍以上。 这些商品的规格也比过去多了。譬如,铁锅就有十六个规格,除了各种直径的普通铁锅,还有烙饼用的撑锅、双耳锅、炒勺等。笼屉的直径从九寸到一尺五寸,共有十三个规格。木盆、洗衣板、菜板、笊篱等商品的规格都在五种以上。

5. 南京组织零星杂件生产

第2版()专栏:简讯 南京组织零星杂件生产 南京市手工业企业,在按照全市统一计划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大力组织零星杂件生产,适应市场多种多样的需要。一月到七月份,全市铁锅、菜刀、锁、雨伞等四十五种主要日用手工业品的产量,有三十种比去年同期增加,其中有些增长一倍多;刷子、衣架、帐钩、筛子、淘米箩等小商品的花色品种达到三千一百多种,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十二。许多杂品店、山货店、花席店、小五金店里,小商品琳琅满目。

6. 张小泉剪刀外调量增多

第2版()专栏:简讯 张小泉剪刀外调量增多 浙江省今年头七个月供应北京、上海、山东、福建等省市的张小泉剪刀,比外调数量最多的一九六一年还多百分之二十。这批外调的剪刀花色品种共有二十八种,也比往年多,其中有精巧的家用剪、发剪和裁剪,有专为新疆和内蒙古牧区制作的羊毛剪等等。杭州张小泉剪刀素以锋利、精致、耐用著称,在全国制剪行业中居于首位。目前,张小泉剪刀集中在地方国营张小泉剪刀厂和公私合营近记张小泉剪刀厂生产。

7. 锡盟自制多种手工业品

第2版()专栏:简讯 锡盟自制多种手工业品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现在已能生产一百多种蒙古族牧民喜爱的手工业品。这些手工业用品包括蒙古包的组成部分——顶、门、支架,样式美观、结实耐磨的蒙古马靴,不伤马、不怕风吹雨淋的多伦马鞍,以及蒙古刀、羊毛剪等。其中,蒙古刀、羊毛剪等产品,今年一月至七月的产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产量。过去只零星生产过的银烟锅、铜烟锅、银耳匙、银耳签、银耳环、银扣子等,也都开始生产。 牧区辽阔,风俗各异。同样是一双蒙古马靴,有的地方的牧民喜欢高统的,有的喜欢半高统的,有的喜欢里边衬皮,有的喜欢里边衬毡。这个盟的手工业部门除了和当地牧民密切联系以外,还开展门市接活、按样定做等业务,使产品的规格式样更加适合牧民的需要。 (据新华社讯)

8.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行第四期开学典礼

第2版()专栏: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行第四期开学典礼 新华社5日讯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四期今天上午举行开学典礼。 参加这期学习的有三百二十八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在这些学员中,有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地方政协委员,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关干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成员以及科学、医学、文化、教育、工商、宗教、华侨、少数民族等各方面人士。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陈叔通在讲话中,着重谈到了学习毛主席著作、逐步改造世界观,是知识界、工商界和民主党派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他说,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就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我国革命、建设的规律,进一步提高自我改造的自觉性,从而逐步树立起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意志,提高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工作能力,同全国人民一道,搞好社会主义建设。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邵力子代表院方在会上讲话。他预祝学员们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认识,改造思想,取得很好的成果。他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主席著作,对于改造世界观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学习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和风细雨的、批评自我批评的方法,贯彻神仙会的精神。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张执一,各民主党派代表、九三学社主席许德珩在会上讲话。他们勉励学员们在较短的学习时间里,集中精力,系统而又有重点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以便在为社会主义服务和自我改造的前进道路上又跨进一步。 开学典礼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聂真主持。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包尔汉,各民主党派负责人蔡廷锴、邓初民、李烛尘、胡子昂、王绍鏊、季方、陈其尤、许德珩、徐萌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杨明轩、千家驹等也参加了典礼。

9. 中国解剖学会举行年会暨代表大会 各地解剖学工作者提交论文二百八十一篇,会议讨论了细胞分裂分化和针灸经络的形态学基础两个专题和各学科发展方向

第2版()专栏: 中国解剖学会举行年会暨代表大会 各地解剖学工作者提交论文二百八十一篇,会议讨论了细胞分裂分化和针灸经络的形态学基础两个专题和各学科发展方向 据新华社上海5日电 中国解剖学会1962年学术年会暨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8月28日到9月2日在上海举行。 大会共收到各地解剖学工作者提交的论文二百八十一篇,内容包括大体解剖、神经解剖、组织学、胚胎学、针灸、肿瘤等方面,其中有解剖学和组织学传统性的研究,实验性的解剖观察,结合机能的形态学研究,人脑细胞的体外培养的研究,器官内血管的观察等。有的论文则是应用组织化学、组织培养、X射线、电子显微镜等新技术新方法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会议就细胞分裂分化和针灸经络的形态学基础两个专题进行了讨论。细胞分裂分化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肿瘤细胞不受机体控制而进行盲目的和无益的分裂,损害了人体器官的正常功能。讨论中交流了国内外有关细胞分裂和分化问题研究的新进展、新动向,讨论了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细胞分裂的抑制、药物对于细胞核的影响、射线对细胞分裂分化的促进和抑制作用等问题。在细胞分化的讨论中,还探讨了胚胎诱导作用中外因,特别是核酸和蛋白质,对细胞分化的作用,强调指出组织细胞反应体系本身内因在胚胎诱导作用过程中的重要性。在针灸经络的形态学基础的讨论中,极大多数人认为经络与神经系统有关,但对与神经系统的哪一部分有关,则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主要与植物性神经系统有关,有的认为主要与大脑皮层有关,也有人认为虽与神经系统有关,但不能把神经作为整个经络系统。 会议还讨论了解剖学各个学科的发展方向,交流了解剖学教学经验,改选了理事会。新的理事会由二十五人组成,张鋆当选为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吴汝康当选为副理事长。

10. 首都举行诗歌朗诵吟唱会

第2版()专栏: 首都举行诗歌朗诵吟唱会 据新华社5日讯 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编辑部和中央广播电视剧团联合主办的诗歌朗诵吟唱会,今晚在首都广播大楼音乐厅举行。会上,许多诗人和诗歌爱好者,朗诵吟唱了中外古今多种题材和风格的三十多首诗歌。 朗诵会由《诗刊》主编臧克家主持。他说,提倡朗诵吟唱能使诗歌深入群众。他希望大家对朗诵的方法作多种多样的创造和尝试。 会上,朗诵表演的,有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和被国民党杀害的爱国诗人闻一多的名作,还有郭沫若、陈毅、臧克家、李季、田间、袁水拍等诗人的新旧诗词。诗人光未然、萧三、赵朴初、阮章竞、邹荻帆都朗诵了自己的作品。 会上,朱光潜、罗大冈、萧三、殷之光等分别朗诵了苏联、英国、法国的古代和现代的诗歌。其中有些用原文朗诵,有些是用译文。

11. 农村里的新住宅

第2版()专栏: 农村里的新住宅 新华社记者 周鸿书 近一年多以来,北京市建筑部门在密云县为农民盖了四千五百多间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建筑的住宅。 这些住宅的形式怎样,怎样施工的,成本是高是低?是否受农民欢迎?最近,记者怀着极大的兴趣参观了这些住宅。 房屋的式样 汽车沿着京(北京)密(云)公路向着东北方向驶去。一个多小时后,便进入密云县境。在群山环抱的绿荫丛中,不时出现一片片红砖灰瓦的新屋,显得异常醒目和有朝气。 我们访问了十里堡人民公社的靳各寨新农村。正在同社员一起劳动的生产队长王克礼,热情地邀请我们参观他的新居。 他的三间住宅和华北一带的普通住宅一样,坐北朝南,保持着一明两暗的传统。中央的明间是堂屋,也是厨房,两旁的暗间是卧室。堂屋两侧,各有一座砖砌的锅台,它的烟道一直穿过卧室的炕身转到室外,冬天,农民就用它取暖。卧室的临窗处是一座将近六尺宽的砖砌火炕,窗子是满间的,光线很好。窗台也很宽大。一切设施使人感到干净、明亮、舒适。 屋子的高度、长度都和常见的北方农村住宅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整个屋子除了门窗是木的外,它的栋条、柱子都是用钢筋混凝土制的,房顶上没有椽子、荆芭,代替它们的是钢筋混凝土的槽型屋面板。 主人告诉我们,他们村子里已经盖好了二百多间这样的房子,还有一批正在建筑。他指着窗户说:“窗上的小玻璃这样低,是为了使妇女们在炕上做活儿,就能看到院内的动静”。他又指着窗台说:“窗台这样宽,适合我们庄稼人常说的:外面放个盆,里面放个灯。”一切都是根据他们传统的习惯盖的。他对房子面积略大于过去的一般住房也很满意。他介绍说,全村的人议论来议论去,认为这房子最大的好处是节约木料、坚固耐用。大伙都说它既不怕虫蛀鼠咬,也不怕水浸腐朽,更不怕失火塌毁,住两三代也坏不了。过去造一间房,正梁所用的木料,要长三十多年才能成材,还要经过干燥防腐才能使用。现在用混凝土预制构件代替木料,造房就方便了。 设计者的苦心 这种住宅是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和当地的主管部门共同设计的。在设计前,他们曾先后五次到当地调查农民的生活习惯和传统的房屋建筑式样。设计中又拟出了三种式样,盖了十八间房,普遍征求农民意见,最后才确定了现在的这种形式。 这种设计除了方便农民、适合当地的传统习惯外,还着重考虑到要坚固耐用。根据当地冬季的气候,房基深度都有八十厘米,在当地冰冻层以下;屋子墙外还砌了保护房基的散水线。混凝土构件之间都用混凝土浇灌固定起来;柱子的基础也像工厂厂房用的杯形基础那样坚固。这些房子建筑在黄土、沙土、山地三种不同的土质上,一年多以来经过严冬和雨季(今年7月23日至27日,密云地区集中下雨二百七十毫米)的考验,没有发生什么问题。 这种住宅,一般都是六间一幢,三间一户。这也曾经过设计者苦心地考虑。农民在建房时,都希望独门独户,门前有地养猪种菜。但是,设计工作者们考虑,一般农村耕地比较少,建房完全独门独户,占地面积太大。他们经过多方调查了解,设计了六间一幢的住宅。这样,一幢房一般住两户人家,两面开门,门前都有一片园地,既基本满足了农民独门独户的要求,占地也不多。我们在访问中看到,几乎所有的人家都在他们门前小园里种了菜,砌了猪圈、厕所,有的人家还在园子周围开始打篱笆、围墙。 施工方便易学 这批住宅的主体结构大都是建筑公司建筑的。开始时,为了使施工迅速、安全,他们曾使用部分机械吊装构件,但是由于工地分散,场地狭小,机械能力无法发挥,效率反而降低,便改用了土法吊装。经过种种试验,使用一种土制龙门吊车效果很好。这种吊车看去和工厂的龙门吊差不多,是用杉槁和双轮手推车轮子装配起来的,移动很方便。据计算,汽车吊一个台班只能吊八间房的构件,每间的费用是八点五四元,而这种土制吊车一班可以吊十间房的构件,每间费用只有四点六四元。 负责建筑的人员说,安装小型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并不太复杂,现在采用土法吊装,更易学。为了使农村的泥瓦匠掌握这种安装办法,他们先后培养了一百多个当地的泥瓦工,边施工边学,一般地只要二十多天就学会了。现在农村有不少泥瓦工人,经过短期学习,自己动手建筑这种房子是完全可以的。这个县的沙峪沟,有一个回乡参加生产的工人,他不用图纸,只量了这种房子的尺寸,自己就照样盖了三间房子,质量也不错。他说,农村泥瓦匠掌握这种房子的安装办法,最困难处是不易看图,如果将施工图表现得通俗简单一些,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现在一间房子有十五件混凝土预制构件,每件重二百公斤左右。一间房子的构件,大约用三辆马车就可以运走,四个劳动力可以抬走一件构件。设计单位表示,为了便利运输和安装,有些构件的重量还可设法进一步减轻。 就地取材 密云建筑的这种房子,大部分材料都是就地取材。房子的墙壁除山墙是砖砌的外,后墙和房基都是用河卵石砌的。这个地区有潮河、白河两条大河,河卵石来源多。用这种石头砌墙既坚固也美观,当地农民称它为“虎皮墙”。制作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工厂,就设在密云县城西的白河滩上。那里取沙用石都很方便,水也不缺,又靠近建筑工地,造价便宜,运输方便。开始时,北京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厂曾为这些房子生产了一些预制构件,经过辗转运输,一间房的预制构件价格高达二百四十元,就地生产后,每间的价格已降低到一百八十元以内。 现在这种房子的建筑成本是六百一十元一间,它包括混凝土预制构件、砖瓦、木料门窗、工资和其他材料费用,比当地建筑同样的木结构房子省九十元;木结构的房子每间需木料一点五立方米,这种房子,包括门窗用料和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模型板用料,只用板材零点三二九立方米。建筑者们告诉我们,如果农民自己修建这些房子,用换工的办法或请亲戚朋友帮助建设,室内的一些辅助设备如锅、炕等自己动手修建,山墙不是完全用砖,而是在砖柱中间夹砌一些石料,再积蓄一些荆芭、秫秸和木椽作屋面,少用一点预制构件,这样,造价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设计还需改进 经过一年多的居住,这里的农民们谈到,这种房子还有一些缺点。主要是防寒、隔热比较差,冬天比较冷,夏天比较热,加之混凝土不吸水,水蒸汽不易蒸发。他们还提出,这种房子里没有挂东西的地方。 现在,负责设计的人员,正在根据农民的意见,考虑改进设计。设计人员们认为,防寒隔热比较差,如果在屋内加一个北方住宅中常有的天棚,这个问题大体可以解决;通风不太好是夏天比较热的一个原因,他们正考虑在今后建筑这种房子时,在后面开一个高窗户,使空气对流。至于没有挂东西的地方,今后在安装槽型屋面板时,注意预留铅丝,就能够悬挂东西了。

12. 厄瓜多尔和危地马拉等国学生代表团到京

第2版()专栏: 厄瓜多尔和危地马拉等国学生代表团到京 新华社5日讯 应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邀请前来我国访问的厄瓜多尔、危地马拉等国学生代表团一行五人,今天乘火车到达北京。 前往车站欢迎的有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张寅安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钱大卫等人。

13. 日中友协青年学生代表团离天津回国

第2版()专栏: 日中友协青年学生代表团离天津回国 据新华社天津5日电 日中友协青年学生代表团一行七人结束了在我国的参观访问后,今天上午从天津新港乘船回国。 代表团曾在天津参观游览。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天津市分会副会长方纪设便宴招待了代表团全体成员。

14. 卡马拉·马马迪离京

第2版()专栏: 卡马拉·马马迪离京 新华社5日讯 亚非人民团结组织书记处几内亚书记卡马拉·马马迪结束了在我国的访问,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开罗。他在我国期间,访问了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杭州等地。

15. 我科协代表团赴莫斯科

第2版()专栏: 我科协代表团赴莫斯科 新华社5日讯 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周培源教授为首的中国科协代表团一行七人,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莫斯科参加国际高等教育讨论会和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第七届代表大会。 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柘植秀臣教授和锡兰大学化学系苏丹巴瓦博士同机前往莫斯科参加上述会议。 前往机场送行的有中国科协副主席范长江等。

16. 香港遭受25年来最大风灾

第2版()专栏: 香港遭受25年来最大风灾 新华社香港4日电 9月1日,香港遭受台风袭击,居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为二十五年来最大的风灾。 据香港英国新闻处3日发表的消息,在这次台风中,已知道有一百七十五人死亡或失踪,二百三十八人受伤,四万六千五百五十人无家可归。 另据香港报纸报道,受灾最严重的是新界沙田乡、筲箕湾渔区和何文田木屋区等地。沙田墟和附近的白鹤汀等村落受台风袭击和海水淹没,死亡和失踪近三百人,村民商户很多倾家荡产。筲箕湾渔区一千多艘渔船被毁,五千渔民受灾。大埔渔区被毁渔船二百多艘,灾民逾二千人。九龙何文田等木屋区毁屋四千间以上。另外,元朗、粉岭、荃湾三区菜田大部被毁,二万菜农遭受损失。 目前,香港英国当局及香港各商会、工会、街坊会、乡议局和乡事会等团体,已展开紧急救济工作。

17. 图片

第2版()专栏: 9月5日,陈毅副总理接见了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团。左第三人是团长沙·第·哈纳菲新华社记者 孟庆彪摄9月5日,陈毅副总理观看了阿根廷民间艺术团的表演。演出结束后,陈毅副总理上台和演员合影 新华社记者 陈娟美摄

第 3 版

1. 苏蒙捷一片秋收繁忙景象 苏联加速收获工作并开始播种秋播作物 蒙古抽调人力支援国营农牧场收割谷物 捷农村麦收进入高潮城市职工纷纷下乡

第3版()专栏: 苏蒙捷一片秋收繁忙景象 苏联加速收获工作并开始播种秋播作物 蒙古抽调人力支援国营农牧场收割谷物 捷农村麦收进入高潮城市职工纷纷下乡 新华社莫斯科4日电 据此间报刊报道:苏联正加速收获,一些地区正播种秋播作物。 截至8月25日,苏联谷物和豆类已经收割了八千七百五十八万七千公顷,比去年同期多收割九百一十万公顷。哈萨克斯坦已经收割了三分之二,阿尔泰边疆区正在收割最后的一百万公顷小麦,新西伯利亚州已经收割了一半以上。到8月20日止,玉米收获了六百九十四万七千公顷。 在苏联南部有些地区已收获完毕,正在交售新粮。乌拉尔州完成了交售谷物的保证,交了五千二百二十万普特谷物,比计划多二千一百七十万普特。萨拉托夫州完成了交售谷物的保证,交了一亿四千多万普特谷物。新垦地边疆区交售了二千一百八十万普特谷物。南方的瓜田、果园和葡萄园一片丰收景象。 苏联一些地区正在播种秋播作物。截至8月25日,已播种了一千一百多万公顷,即秋播作物面积的四分之一。乌克兰已播种约一百万公顷秋播作物,共和国计划的播种面积为九百四十万公顷,比去年多五十万公顷。 新华社乌兰巴托5日电 蒙古国营农牧场已陆续开始收割谷物。 今年蒙古国营农牧场共种了二十九万多公顷谷物和蔬菜,其中小麦为二十六万公顷。蒙古国营农牧场管理局农业司司长巴达尔奇在接见本社记者时说,今年由于风调雨顺,庄稼普遍生长良好,产量将超过原订计划。 现在,各国营农牧场职工已基本完成秋收准备工作。乌兰巴托市等地的大、中学校的七千多名学生,已陆续到各国营农牧场去帮助秋收。政府各部门还抽调了二千多辆汽车去帮助运输。在秋收进入高潮时,各地还将组织大批人力前往支援。 据新华社布拉格5日电 捷克斯洛伐克农村到9月3日为止,已收割了90%的麦子,麦子的收购任务已完成84%以上。啤酒花已收割了19%。 今春捷克斯洛伐克气候寒冷,麦子播种晚,麦收期推迟了二十天,加之现在又到了秋耕秋播时节,因此今年的麦收工作分外紧张。为了及时完成麦收,各地农村动员了一切人力物力,城市居民和职工也纷纷下乡支援。在南摩拉维亚州,每天有近三百辆货车和拖拉机下乡帮助收割。 目前,捷克斯洛伐克各地差不多有十万人下乡参加啤酒花采集工作。 今年7、8月份,捷克斯洛伐克气候好转,据估计麦子的产量将比夏初时预料的要好些。

2. 金日成首相致选民公开信 感谢提名他为议员候选人

第3版()专栏: 金日成首相致选民公开信 感谢提名他为议员候选人 新华社平壤5日电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今天报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首相金日成给全国各选区的选民们写了一封公开信,表示衷心感谢选民们在全国各地最近为提名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议员候选人而举行的各种集会上提名他为最高人民会议议员候选人。 信中说:“根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议员选举条例第五章第二十八条规定,每个候选人只能在一个选区登记,我同意在为选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议员而设立的第五十六降仙选区登记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议员候选人。” 金日成首相在信中表示,他将为朝鲜的和平统一、独立与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奋斗,以报答选民们对他的信任。他并祝选民们在今年夺取六个高地的劳动战斗中取得辉煌的胜利。

3. 搜集培育国产药材 制造多种重要药品 越南医药部门取得良好成绩

第3版()专栏: 搜集培育国产药材 制造多种重要药品 越南医药部门取得良好成绩 据新华社河内3日电 据此间报纸报道:越南北方医药部门积极搜集、培育各种国产药材,并制造了许多种重要药品。 据有关部门统计,仅在1960年到1961年期间,医药部门就已搜集、考察和研究了二百多种新的药用植物。目前,正在培育的药材达五百多种。1961年,仅地方制药厂的总产值就比1955年增长了五倍。这一年在制造的药品所用的原料中,国产原料所占的比重已增加到四分之三以上,而1955年有一半是采用进口原料。目前,各制药厂、医院所生产的医药品种已由1955年的六十一种增加到一百五十种。医药部门制造的药品中有许多是过去不能制造的重要药品。

4. 波罗的海上的大门——什切青港

第3版()专栏:波兰通讯 波罗的海上的大门——什切青港 本报记者 张家骥 6月的什切青是一座银妆玉扮的花城。无论是大街小巷、公园亭院,到处都盛开着状似玫瑰的洋槐花,散发出一股股浓郁的香气。纵眼一看,从碧绿的树叶里托出千百朵重瓣的乳白色的花朵,每一棵树都宛如一个大花球。其实,从4月起,“开花月”就降临到这座城市,白色和紫色的丁香开始散发出幽香,丁香还未残,茉莉花又开始争奇斗艳。接着就是洋槐、玫瑰……然而更吸引人的是,什切青海港的日益繁荣和港口上夜以继日的热情劳动。 我们在花儿开得正闹的6月,乘坐汽艇参观了这座波罗的海上最大的海港之一的什切青港。 汽艇徐徐地驶离美丽的临河大街的客运码头,往右一拐就驶进了这个位于奥得河上的波兰第一大港的航道。这条七十公里长的航道把港口码头经过什切青湾同出海口斯维诺维斯切连接起来。整个港口面积为一千四百六十公顷,水域为五百四十五公顷。航道水深十米,可以航行万吨级以上的大船。 汽艇划过静静的水面,缓缓地掠过海港码头。在这绵延十二公里半长的码头上,货轮栉比,起重机林立。在码头上、货轮上和水上,各式起重机摇动着长臂,装卸着各种货物。火车、载重汽车和拖船穿梭般地把各种货物运往货栈、仓库。然而在这蓬蓬勃勃的沸腾着的码头上只听到机器轰鸣,轮音辘辘,却很少看到工人。港口总经理科斯特热瓦告诉我们,这里拥有最现代化的港口和机器设备,装卸过程已全部机械化。他指着我们面前的一座高大的黑色建筑物说,这就是港口的谷物装卸栈。它深入地下四层,露出地面十四层。这座装卸栈可以同时蓄存五万吨谷物。装卸栈里设有强大的自动传送线和自动清干设备。这里有八十台各种固定起重机、七台百吨起重能力的水上浮游起重机和十七台岸上流动起重机。港口还有供装卸、拖运用的各种车辆一百八十部和十八只拖船。装卸大宗货物有专门自动传送设备,很多种货物的装卸过程自动化了。我们参观煤炭装卸码头时看到,这条煤炭装卸自动传送带一个小时就能装卸七百吨煤。在大宗货物码头上的四架强大的矿石装卸起重机每昼夜可以装卸一万吨矿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什切青港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当时港口航运业务几乎陷入停顿状态。战前1938年,港口装卸量曾经达到八百二十四万六千吨,而1946年装卸量才仅仅达到九万八千吨,即只相当于战前的八十四分之一。波兰劳动人民除恢复了原有码头,重建了两公里半新码头,并且使二千二百米的旧码头现代化了。港口目前有七万三千二百平方米的各种仓库和二十二万七千五百平方米的露天货栈。1961年,港口装卸量已经超过一千万吨,比1946年增加了一百多倍。目前,什切青港的装卸量占波兰全部港口装卸量的41%。什切青港的转口量也在日益发展。1950年,它的转口量为六十三万八千吨,而1961年则已增加到三百多万吨。目前,什切青港的转口量已经占全波兰港口转口量的70%。 什切青港目前还正在大兴土木,进行扩建。扩建的重点为加深航道,使大型船只不需在斯维诺维斯切卸下一部分货物后再进入港口。新建码头的工程也正在加紧进行,现在正在建设的就有长达三公里的四个货运码头。冷藏仓库和水果蓄存仓库也正在动工兴建。科斯特热瓦告诉我们,港口的二十年远景计划已经制订。到1980年,什切青港的装卸量将达到二千二百万吨。它将成为波罗的海上装卸量最大的港口,并将成为海河万能港。 当汽艇驶过停着一排排公共汽车、载货卡车的码头时,港口总经理告诉我们,这是专供装运古巴物资的码头。美帝国主义企图用经济封锁来阻挠古巴人民前进的步伐,然而社会主义国家向它伸出了友谊之手,把大批物资赶运给古巴人民,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经过什切青港的“古巴码头”转运出去的。目前,什切青港除同古巴保持有定期航线外,还同斯堪的纳维亚、西欧、西非、中东、远东,其中包括中国、印度等地区保持有定期航线,并且同世界其它地区保持有不定期航线。目前,已有二十八个国家的船只同什切青港有航运联系。(附图片) 什切青港是波兰的重要海港之一。它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航运联系。图为什切青港码头一角

5. 美国U—2间谍飞机再次侵犯苏联领空 苏联政府向美国提出抗议

第3版()专栏: 美国U—2间谍飞机再次侵犯苏联领空 苏联政府向美国提出抗议 新华社5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4日讯:苏联政府向美国政府声明“坚决抗议美国U—2飞机再次粗暴地侵犯苏联领空。” 苏联外交部副部长普希金9月4日把苏联政府致美国政府的抗议照会交给了美国驻苏联临时代办麦克斯维尼。照会中指出,根据核实的材料,今年8月30日十九时二十一分(莫斯科时间),一架美国U—2侦察飞机在远东南萨哈林斯克市以东六十五公里的地方侵入苏联领空,并在苏联领土和领水上空飞行了九分钟。 “苏联政府期待,美国政府严惩组织美国军事飞机这次飞行的犯罪者,并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今后对苏联领空的侵犯。”照会中说,“如果美国政府不这样做,那么苏联政府将采取它认为在再发生侵犯时对保卫自己边界的安全所必要的措施。” 苏联政府保留在联合国大会提出关于美国侵略行为问题的权利。 “美国侦察飞机对苏联国境这种粗暴的侵犯,具有明显的挑衅性质”。照会提请注意1960年5月由鲍尔士驾驶的U—2飞机的间谍飞行造成了多么严重的国际纠纷。 照会中说,最近不断获得的情报说明以其他国家为基地的美国U—2侦察飞机在苏联边界附近猖狂地进行活动,U—2飞机重新出现在英国的空军基地;在日本、土耳其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美国基地上驻有同样的U—2侦察飞机,它们从这些基地上进行飞行。 苏联政府再次重申它以前提出的严重警告,警告那些把自己的领土提供给美国军用飞机用来准备并入侵苏联疆界的国家的政府注意这种作法的极严重的后果。 苏联政府还声明,它过去作出的关于采取相应的对策、“直至使用来对付苏联的军事基地不能为害”的警告仍旧完全有效。

6. 美国务院复照苏联 承认美机侵犯苏领空但又进行诡辩

第3版()专栏: 美国务院复照苏联 承认美机侵犯苏领空但又进行诡辩 新华社5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国务院4日在给苏联政府的一个复照里承认,美国空军一架飞机最近侵犯了苏联领空。 这个复照是对苏联政府4日就上述事件给美国政府的一个照会的答复。 国务院在它的复照里承认,在苏联照会中所指出的差不多时间,有一架美国空军指挥所的飞机侵入了苏联领空。但是复照却把这种侵犯行为说成是“无意的”。它说什么这架飞机在“夜间飞行时遇到了狂风,因此,可能无意地飞过了库页岛的南端”。

7. 我广东杂技团离罗赴保

第3版()专栏: 我广东杂技团离罗赴保 据新华社布加勒斯特5日电 中国广东杂技团在结束了在罗马尼亚的访问演出以后,5日乘火车离开这里前往保加利亚。 杂技团在布加勒斯特共逗留了二十五天,先后演出了十九场,观众将近七万人。

8. 老挝国王主持首次大臣会议 批准关于同要求建交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原则

第3版()专栏: 老挝国王主持首次大臣会议 批准关于同要求建交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原则 新华社万象4日电 老挝临时民族团结政府成立后的第一次大臣会议今天上午在琅勃拉邦王宫中举行。会议由国王主持。会议公报说,会议注意到民族团结政府在执行日内瓦协议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国王坚持全体老挝人应该继续努力,以便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依据它的和平中立新政策来迅速而可靠地实现民族和睦,从而能致力于经济和财政的恢复工作。 另一方面,会议批准了内阁会议所通过的关于同这样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原则,这些国家依据老挝在日内瓦会议上所作的中立声明中阐述的原则提出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要求。 富马亲王在各部大臣的陪同下已于今天下午回到了万象。

9. 为摆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压力和影响 印度尼西亚公众主张成立亚非体育组织

第3版()专栏: 为摆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压力和影响 印度尼西亚公众主张成立亚非体育组织 新华社雅加达4日电 印度尼西亚的公众在谴责亚运会联合会副主席、印度的桑迪破坏第四届亚运会的活动时,纷纷主张组织一个符合亚非精神的亚非体育组织,举行亚非运动会。 由曾经参加过印度尼西亚独立革命的人士组成的“1945年革命志士协商会”3日发表声明说,为了贯彻万隆会议的决议,如果把目前的亚运会变为亚非运动会,这是理所当然的必要的事情。这样,这个亚非体育组织将更加符合亚非国家人民独立精神的发展,并摆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压力和影响。声明希望:下届亚运会能成为第一届亚非运动会,印度尼西亚能够发起这样的运动会。 印度尼西亚党也发表声明说,亚运会联合会的宗旨、基础和成员的组成都已过时了,目前的亚运会联合会并没有反映出目前亚非国家之间所存在的现实。声明要求成立一个能反映国际友谊与和平的亚非体育组织。 印度尼西亚贸易部长苏哈托在8月31日就印度的桑迪破坏这届亚运会而向政府机构发出的不要同印度发生新的贸易关系的指示中也曾表示,“最好我们设法在新兴的力量之间组织一次新的运动会”。 《人民日报》也发表社论,主张举行亚非运动会。社论说,当前的形势,使得有必要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举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运动会,或者作为第一个阶段,举行具有代表性和反殖民主义性质的亚非运动会。

10. 尼赫鲁替桑迪辩解并攻击印度尼西亚和中国 印度尼西亚报纸驳斥尼赫鲁对中国的诬蔑

第3版()专栏: 尼赫鲁替桑迪辩解并攻击印度尼西亚和中国 印度尼西亚报纸驳斥尼赫鲁对中国的诬蔑 新华社雅加达5日电 印度尼西亚《新闻服务报》今天发表社论驳斥印度总理尼赫鲁诬蔑中国插手雅加达市民抗议印度人桑迪破坏亚洲运动会的示威的讲话。社论说,“这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尼赫鲁的这个谈话似乎要说,示威者是受中国人指使的。” 社论说,“要是尼赫鲁亲眼看到示威,他就会感到惊讶,因为参加示威的人不是中国人,而是在民族阵线中有其代表的各职业团体的印度尼西亚人。” 新华社5日讯 据印度新闻处消息:印度总理尼赫鲁4日在人民院为印度人桑迪破坏第四届亚洲运动会的行径辩解,并且对印度尼西亚和中国进行无端的攻击。 尼赫鲁在人民院就雅加达数万市民在印度大使馆前示威一事发表了谈话,并对议员所提问题作了答复。他说:“我并不认为在桑迪所说的话中有任何东西可以认为是对苏加诺总统的侮辱或不礼貌。” 尼赫鲁把印度尼西亚人民激于对桑迪的行动的正当愤慨到印度大使馆前进行示威的行动,说成是“某些人煽动另外一些人”。他还毫不掩饰地攻击印度尼西亚政府。他说,“在印度尼西亚,在没有政府的某种了解或许可的情况下,不能举行任何集会或游行。”他说,“以这种方式鼓励对印度大使馆进行攻击是非常令人苦恼和遗憾的,(印度尼西亚)贸易部长的声明,也是这样。” 尼赫鲁更毫无根据地诬蔑中国说,“可能他们参与发动了这件事”;并说中国人“正在设法把事情夸大”。 尼赫鲁竭力辩白印度政府同桑迪的破坏活动的关系。他说,印度政府“对于桑迪就运动会提出的问题的是非曲直并不关注,人们并没有与我们商量这个问题,我们对这个问题也没有任何发言权。”但是,尼赫鲁又说,在桑迪的活动引起印度尼西亚人民的“愤懑”后,“我们把法律方面的情况通知了我们的大使们。我们还通知他们说,以前在1950、1954和1958年分别在德里、马尼拉和东京举行的亚洲运动会期间,福摩萨(指台湾蒋帮——编者)和以色列被邀请了。”

11. 印度尼西亚《新闻报》发表评论 谴责美国利用在印度的西藏叛匪反对中国

第3版()专栏: 印度尼西亚《新闻报》发表评论 谴责美国利用在印度的西藏叛匪反对中国 据新华社雅加达电 印度尼西亚《新闻报》8月30日发表评论,谴责美国垄断资本集团利用在印度的西藏流亡分子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评论说,“(台湾)国民党特务是美国主子同西藏流亡分子之间最好的联络人员。” 评论说,在美国颠复政策的支持下,某些西藏叛乱头子在印度过着奢侈的生活,甚至开办了大企业。在那里他们同美国人员及(台湾)国民党特务举行会晤,美国领事馆人员经常访问在大吉岭的西藏流亡分子的寓所。在这些地方,他们策划对中国和尼泊尔边界的骚扰活动。

12. 西非日记

第3版()专栏: 西非日记 杜宣 在加纳可可的故乡 3月3日 今天我们到距阿克拉二十九英里的玛恩朋。这是八十多年前第一个可可豆荚在加纳种植的地方。 可可占加纳全年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左右。加纳出口的可可约占全世界可可产量的二分之一。加纳是现今世界上出产可可最多的国家,也是输出可可最多的国家。在加纳依靠可可生活的人口,约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二。因此加纳是单一的经济作物的国家。可可收成的好坏,国际市场上可可价格的涨落,直接影响加纳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加纳人民的生活。 可可的种植范围极大,影响着粮食作物的生产。加纳的土地肥沃,本来很可以种植各种粮食作物。由于英帝国主义强迫人民种植可可,因此造成加纳人民粮食不足,每年必须从外国进口大量粮食。 英帝国主义强迫加纳人民种植可可,是为了追逐高额利润。英国的垄断资本家过去用低价向加纳农民收购可可,然后以高价向国际市场出售。例如在1947年,加纳可可销售局以每吨六十七英镑的价格从非洲农民那里收购可可,而以一百七十七英镑的价格出售给美国的巧克力制造商。到1948年第二季,美国的市场价格更上涨到每吨二百三十七英镑。又以1954年为例,它购买的可可价格同样比国际市场的价格低60%—70%。就是在这样一转手之间,英国垄断资本家攫取了丰厚的利润,同时又赚得了英国所缺乏的美元。 加纳虽然是世界第一个可可出产的国家,但是加纳自己不会制造巧克力。在加纳要买巧克力,只有在阿克拉一些白种人开的大公司才买得到。那都是英国、美国或其它资本主义国家所制造的,价格昂贵得惊人。因此,用加纳的可可制成的糖果食品,虽然销行全世界,但加纳的人民却吃不起这种美味可口的东西。过去,加纳的可可农,有的种了一生可可,却不知道巧克力糖是什么样儿。 我是吃过不少巧克力的,但是不知道可可树是什么样儿,同时又想看看为英国垄断资本家造成亿万财富的第一棵可可树。所以今天一早我们就由阿克拉动身去玛恩朋。 由阿克拉到玛恩朋,有一条很好的柏油公路。公路两边都是蚂蚁山和灌木丛。走了十几英里,就进入了丘陵地带。过去这一带都是森林,由于英帝国主义的滥伐,已经毁坏不堪。我们经过一个大约有四五百米高的山丘,从这里可以看到阿克拉的全景。看到无边无际的大西洋,在强烈的阳光下,敞开了它那深蓝色的宽阔的胸怀。 玛恩朋是一个十分安静而美丽的城镇。全镇有八千人口。我们的汽车开到沿街的一座古老的楼房前停下。这是玛恩朋地区酋长兼地方议会主席萨丝拉古二世的住宅。 萨丝拉古二世的这所房子,看起来是相当古老的,沿街的大门已经封闭,进出都从宅右的一个小门。上两步石级,进到一个小天井,左边是一排矮屋,大约是酋长的随从和女仆居住的地方。天井中晒了一些衣服,正屋楼下是空荡荡的,大厅中除了宽大的楼梯外,什么也没有。 一上楼,我们被带进接待室,这是间长方形房子,两边放了几把古老的英国椅子和一张长沙发。靠近临街的窗口放了一张大书桌,上面杂乱的堆了一些文件和零零碎碎的东西。 我们稍稍坐了一会儿,萨丝拉古二世就从内室走了出来。他光着头,身材魁伟,穿了一件花布的加纳民族服装。其实这种民族服装,说穿是不准确的,应该说是披的。一块宽大的布,从左肩上披下,将身体裹了起来,右肩是赤袒着的。 因为非洲事务局昨天已经通知了他,所以萨丝拉古二世事先知道我们今天上午要来。他说这是他第二次接待中国朋友,不久前我国驻加纳的黄华大使也到这里来过。 彼此寒暄了一阵子,我们谈话自然的就落到本题——关于最早的一批可可树的问题上了。 他说,在1879年玛恩朋的一个人从大西洋上的斐南多岛带回来一些可可豆荚,就在这里附近种了起来。当然第一个种可可的人,他并不知道这几颗可可种子,会成为今天加纳的经济命脉。可可树,开头成长得比较慢,要种下去八年才会结果。后来经不断的改进,现在的可可树,一般都可以做到四年结果,缩短了一半的时间。可可一年有两收,1月间开花,6、7月间为小收,12月为大收。可可树比较容易种,不需要花太多人力去照看。采摘也很容易,站在树下,就可以摘得到。摘下的可可果实,把豆荚打开,取出里面的豆子,豆子有些像蚕豆,但要大些,将豆子堆成一堆一堆,盖上树叶,使它发酵,然后烘干,就可以包装出口了。 萨丝拉古二世正谈到这里的时候,忽然闯进了三个神色仓皇的人。走在前面的一个,披了一件蓝色丝绒的民族服装,手里拿了一根长杖。第二个人身上背了一个木制的神龛……萨丝拉古二世,一看到他们进来,立刻严肃的站了起来。正准备把他们让到隔壁房间去的时候,他忽然把他们叫住,回过头来对我说:“你们来看看”。他指着那个披着蓝色丝绒衣服的人,手里拿的一根手杖说:“这是权杖”。他又指着那根杖的上端系的一块红布说:“凡是发生了不祥的事情,才会系上红布的。我们一看见这块红布,就知道他们发生了不幸。”接着他又指着第二个背着木神龛的人说:“他背的是安静之神,这就是说,他们那里有人死了。好吧,请你们坐一会儿,我和他们到隔壁去谈谈。”萨丝拉古二世没等我们回答就领着这三个人到隔壁的房间去了。 他们走开之后,我们的英文翻译小李告诉我们,在非洲,红色当作是不吉利的。今天他们一提我倒想起了,例如加纳的国旗上面用的是黑星,我们住的星饭店,一切标志都是一颗黑星。我们初到非洲的人,刹时间感到有些异样。因为我们的民族习惯和他们刚刚相反,我们认为红色是吉利的,我们的民族最喜爱红色。 萨丝拉古二世和他们谈了几句话就又出来招呼我们,我感到主人家里既然发生了事情,应该告辞。于是提出请他派一个人带我们去参观一下最早的可可种植园。他立刻找了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子为我们作向导。我们向他道谢,告辞。他一直送我们走下楼,并在天井里和我们合拍了一张他带着酋长金冠的照片。 就在大街的后面,我们看到了这四棵最古老的可可树,大约一丈多高,枝叶依然茂盛。要不是经过指点,谁能够看出它来呢。 由第一棵可可树,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可可产量最多的国家,多少英国可可商和其它的可可制造商因此成为巨富。现在,辛勤的加纳可可农,庆幸自己的国家正在独立发展的道路上前进。(附图片) 图为加纳农民在摘可可

13. 美国乌鸦一般黑(图片)

第3版()专栏: 美国乌鸦一般黑 方成

第 4 版

1. 拉丁美洲一片反美声浪

第4版()专栏:外论摘要 拉丁美洲一片反美声浪 洪都拉斯公众示威游行 抗议美国举行军事演习 据新华社5日讯 特古西加尔巴消息: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学生、工会组织和进步人士在首都举行示威游行和散发传单,愤怒地抗议美国纠集一些拉丁美洲国家的军队在洪都拉斯举行军事演习。示威游行遭到了警察的残酷镇压,有四十多个人被逮捕。 据报道,洪都拉斯人民近来已经行动起来,开展各种抗议活动,反对外国军队侵犯洪都拉斯主权,谴责美国企图发动对古巴的侵略。 委内瑞拉议员和工人 反对美国侵略古巴 据新华社5日讯 据塔斯社加拉加斯4日讯:委内瑞拉议员佩德罗·奥尔特加·迪亚斯说:“美帝国主义者所谓的古巴侵略拉丁美洲实际上是古巴的革命成了各国人民争取解放的榜样。”他说:“正是帝国主义垄断集团自己,攻击古巴政府和人民,烧毁甘蔗园,轰炸古巴城市,侵犯古巴领土,武装反革命分子,对古巴实行残暴的经济封锁,以至迫使屈从它的一些拉丁美洲国家政府敌视古巴。” 工人安东尼奥·阿维拉说,一旦发生新的侵略事件,不仅是古巴,而且是整个拉丁美洲,将要起来一劳永逸地结束帝国主义力图消灭现在已是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英勇斗争的榜样的阴谋。 巴西布里佐拉州长 抨击美国大使干涉巴西内政 据新华社里约热内卢3日电 巴西南里约格朗德州州长布里佐拉今天下午在这个州的电台发表广播演说时,抨击了美国大使林肯·戈登干涉巴西内政的行为。他说,戈登的所作所为“正在超越他的职能范围”。 布里佐拉还谴责了国外和国内集团对巴西人民进行的掠夺,并且指出,这些集团正在企图影响巴西定于10月7日举行的议会选举。 哥斯达黎加青年报纸 指责美国进行文化侵略 新华社讯 据拉丁美洲通讯社圣约瑟8月31日讯:哥斯达黎加社会党青年联盟机关报《特亚报》发表文章,抨击美国企图按照美国教科书的格式统一中美洲各国的教科书的计划。文章说,哥斯达黎加青年“对于违反我们尊严的传统和侮辱我们先辈的行为”决不能置若罔闻。 这家报纸指出,这个“如此荒唐的计划”实际上等于“承认帝国主义无耻干涉我们的教育”。 《特亚报》说,哥斯达黎加全国青年已经展开斗争,反对美国的阴谋。 玻利维亚议员在议会发言 抨击美国的倾销政策 据新华社讯 据拉丁美洲通讯社拉巴斯8月31日消息:玻利维亚众议员在议会就矿业部长关于美国倾销锡的报告提出质询时纷纷抨击美国的“争取进步联盟”计划。 众议员阿耳西德斯·莫纳斯特里奥斯在发言中指出,仅仅在上半年,由于美国倾销锡,玻利维亚就损失六百万美元。他说:“事实证明,美国政府只不过是垄断集团的管理委员会而已。”

2. 肯尼迪政府——巴拉圭独裁政权的支柱

第4版()专栏:外论摘要 肯尼迪政府—— 巴拉圭独裁政权的支柱 美国“国民前卫周刊”八月间刊载的一篇发自乌拉圭首都的关于巴拉圭的通讯指出,标榜“代议制民主”的肯尼迪政府正是巴拉圭独裁政权的支柱。 这篇通讯写道,“今天,在拉丁美洲国家政府中,受五角大楼和国务院洋洋自得的老虎般的控制和支持的,以巴拉圭为最甚。”通讯援引驻在巴拉圭的一名美国外交官员的这样一句话:“目前,(巴拉圭独裁者)斯特罗斯纳是唯一能保证我们有一个友好和稳定的政府的人。” 这家美国周刊透露,五角大楼在巴拉圭建立了一个火箭基地,并且训练斯特罗斯纳的三万五千名士兵。它还说,巴拉圭“所有的将军必定同美国大使馆保持友好的关系。” 谈到斯特罗斯纳独裁政权的恐怖统治,通讯还说,“即使不算斯特罗斯纳的恐怖,美国支持的庄园制也使人几乎不能在巴拉圭活下去。”通讯最后谈到巴拉圭人民对斯特罗斯纳独裁政权的日益高涨的反抗。它指出,在巴拉圭目前仍有反政府武装力量在活动。

3. 苏联《红星报》谴责美国阴谋扼杀古巴 法意挪共产党报纸表示支持古巴人民的斗争

第4版()专栏: 苏联《红星报》谴责美国阴谋扼杀古巴 法意挪共产党报纸表示支持古巴人民的斗争 新华社莫斯科4日电 苏联《红星报》今天在一篇社论中说,苏联人民以巨大的同情心注视着古巴朋友的英勇斗争,愤怒谴责竭力扼杀这个自由岛屿上的自由的帝国主义反动势力的阴谋。 社论说,美国反动集团不满足于对古巴人民经常施展的阴谋,他们要求直接进攻古巴。最近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记者招待会上宣称,他不支持在目前入侵古巴的思想,然而,美国总统对待古巴革命的态度早就是众所周知的,正是他在当时允许雇佣匪徒在吉隆滩进行可耻的登陆。社论最后说,古巴满怀信心地注视着未来,全体进步人类的同情和支持在古巴这一边。 据新华社4日讯 西欧一些国家的进步报纸发表文章,谴责美国对古巴的挑衅和侵略。 法国共产党机关报《人道报》今天发表文章强调指出,最近这些日子的一切迹象表明,“肯尼迪政府在竭力寻找对古巴发动直接进攻的借口。” 《人道报》呼吁法国工人阶级和人民奋起支持古巴人民和革命,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一切直接和间接的进攻。 意大利共产党机关报《团结报》发表一篇题为《古巴决不是孤立的》的文章说,应该让帝国主义知道,如果他们进攻古巴,他们将必须同全世界一切有能力保卫自由的力量打交道。 挪威共产党的《自由报》在社论中写道,古巴的局势再一次变得危险了。美国政府的挑衅活动正在增多和加强。肯尼迪显然打算进行一次新的绝望的冒险。(附图片) 图为英勇的古巴炮兵正在紧张进行练习,随时准备痛击来犯的敌人

4. 美帝国主义和革命的古巴不共戴天 肯尼迪叫嚷要用“一切手段”对付古巴

第4版()专栏: 美帝国主义和革命的古巴不共戴天 肯尼迪叫嚷要用“一切手段”对付古巴 新华社5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总统肯尼迪4日说,美国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来对付古巴。 肯尼迪在昨天下午召集国务卿腊斯克、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等内阁负责官员和国会两党领袖开会,会后发表了上述声明。据白宫秘书塞林格宣布,这次会议讨论了“整个古巴局势”;肯尼迪向与会者提供了有关古巴从苏联获得军事援助的“最新情报”。 肯尼迪在声明中把古巴革命的胜利说成是什么“共产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和平提出的挑战的一个组成部分”。他鼓吹必须从美国的全球反共战略以及从美国用来控制拉丁美洲的“泛美体系”的“特殊关系”来“处理”所谓古巴问题。 肯尼迪在声明中无法否认古巴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而采取的一些措施是“防御性”的。他承认:“目前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在古巴手里或在苏联的指挥和指导下已经建立了具有重大影响的攻击能力。”但是他接着又气势汹汹地说,美国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来“阻止”古巴“采取行动反对西半球的任何部分”。

5. 祖国的眼睛和耳朵——记古巴海防前线的一个观察站

第4版()专栏:古巴通讯 祖国的眼睛和耳朵 ——记古巴海防前线的一个观察站 辛桦 我们乘着吉普车,沿着在沿海沼泽地带丛林中开辟出来的崎岖小道向海岸前进,去访问海防前线的某观察站的古巴战士们。 当我们到达观察站的那些用棕榈叶复盖的营房时,观察站站长胡安·诺夫莱特和战士们像老朋友一样热烈地拥抱我们。他们个个晒得皮肤黧黑,军服都变了色,眼睛红红的,但是精神却非常饱满。他们带我们登上海边的了望台,几个战士正在用巨大的望远镜仔细地观察海面,监视美国军舰的活动。这时,一阵暴雨方过,海面上水雾迷漫。战士们不断地调整着望远镜,搜查海面上一切可疑的迹象。不论白天黑夜,也不论是在雷电交作的暴风雨中,还是在强烈的阳光下,战士们一分钟也没有停止过这种搜索。只要发现美国军舰的挑衅和威胁活动,他们就把它记在本子上,并且迅速通知武装部队的司令部。战士们笑着说:这是在给美国佬记账,这笔账早晚是要清算的。 在离观察站不远的地方,一队紧握冲锋枪的战士们正在海岸上巡逻,他们搜查着沙滩上每一个可疑的脚印,注意着丛林中每一个可疑的动静。用战士们的话说,他们对每条道路,每片丛林,每个沙滩都像对自己的手掌那样熟悉,任何美国特务分子的活动都逃不脱他们的巨掌。战士们告诉我们说,不久以前,有几个反革命分子在夜里摸到一位老渔民家里,要他送他们出海逃跑。这位老渔民借口要出去找船,立刻到观察站来报告。战士们随即把这批反革命分子一网打尽。观察站站长胡安·诺夫莱特对我们说:“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能够作为祖国的眼睛和耳朵而自豪,不管工作多么繁重,生活多么艰苦,我们决心把它做好。” 海防战士们的生活是十分紧张和艰苦的。他们每天要紧张地进行各种搜索,要应付突然的袭击,还要忍受瞬息变化的气候所带来的困难。可是,观察站站长对我们说:“我们每个战士都知道,我们少睡些觉,全国人民就可以多睡些觉。”这时,一个十七岁的战士插上来说:“我们连美国佬都不怕,还怕这些生活上的困难?”另外一位战士拍拍冲锋枪说:“如果美国佬胆敢上来,我们将首先代表古巴人民用这个家伙欢迎他们。” 在营房里,一些值勤归来的战士们聚在一起,有的在钻研海面观察的技术,有的在学文化。观察站站长告诉我们,这里许多战士过去给庄园主当过雇工,受过很多苦,也没有受过很多教育。他们刚来的时候,对观察技术不熟练。几个月来,在老战士的帮助下,他们进行了艰苦的学习,认真钻研观察技术。现在他们都已经成为胜任的出色的海防战士了。 傍晚的时候,营房里的文娱生活开始了,有些战士在下棋,棋子是用汽水瓶盖做的。有些战士在弹着从家乡带来的吉他,敲着用洋铁罐装了石子做成的“马拉加”。有些战士在唱:“我们过去都是一样的受苦人,今天为了一个理想一起斗争……” 战士们还带我们去看了他们养的猪和种的蔬菜,然后请我们喝咖啡。他们说,这种咖啡是全世界最好的,因为是从他们的家乡送来的。战士们围着我们热烈地交谈。有些人告诉我们,他们读过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有些看过《上甘岭》、《鸡毛信》等中国电影。他们对中国军队和人民都非常关心,要我们讲长征和在朝鲜消灭美国佬的故事。他们听得非常有兴趣,一个战士听完后站起来说,“我们古巴和中国人民站在一条共同的战线上反对共同的敌人,如果美国佬敢来侵犯,我们要像你们在朝鲜消灭他们一样地消灭入侵者。” 在我们访问这里的前两天,古巴革命武装部部长劳尔·卡斯特罗视察了这个海防观察站。他称赞战士们不怕困难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他说:“你们是真正的勇敢的战士。”战士们挺起胸膛回答说:“革命的士兵应该是这样的。” (新华社哈瓦那4日电)

6. 法国工人罢工斗争规模扩大 意大利农业工人和西德造纸工人要求增加工资 厄瓜多尔工人的罢工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寡头势力

第4版()专栏: 法国工人罢工斗争规模扩大 意大利农业工人和西德造纸工人要求增加工资 厄瓜多尔工人的罢工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寡头势力 新华社巴黎电 法国政府最近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今年以来,法国工人阶级大大加强了争取自身权益的斗争,斗争的规模是1957年以来最巨大的。 从1962年1月1日到8月1日,罢工的日子合一百六十万个劳动日,而1961年同期为一百四十二万五千个劳动日。 上述数字还没有把公职人员的罢工计算在内。 在1961年整年中,罢工事件比1960年多一倍以上。 新华社4日讯 罗马消息:意大利南部的农业工人和分成佃农举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和改善产品的分配。 在西西里、撒丁岛和阿浦利亚,农业工人和分成佃农今天开始了四十八小时的罢工。特腊帕尼省的八千名农业工人、分成佃农和建筑工人昨天开始了三天的罢工。布林迪西的一千名分成佃农举行了游行。勒佐加拉勃利亚的成千的建筑工人、窑工和市政府的职工举行罢工和到街上游行。斐拉拉省的六万名农业工人昨天又开始举行六天的罢工。 新华社柏林电 波恩消息:西德下萨克森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和汉堡的一万名造纸工人3日开始罢工。 罢工的起因是:资方拒绝了工人们提出的每小时增加工资二十六芬尼的要求。 据新华社瓜亚基尔电 厄瓜多尔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已经达到新的高潮。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遭到了重大的打击。关于这一点的最好证明之一便是:厄瓜多尔内阁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内,由于人民运动的高涨而被迫四次改组。 各行各业的工人进行了争取稳定工作和提高工资的坚决斗争,许多省如琴博拉索、奥罗和马纳比等,整个省参加了总罢工,许多庄园的农业工人如滕格耳、索莱达德和蒙塞拉特等长期坚持斗争,要求稳定工作和进行土地改革。一向站在工人运动之外的银行雇员在最近几个月中也动员起来,进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并且冲破了企业当局的重重阻挠,成立了各银行的工会组织。 美国在厄瓜多尔的垄断组织如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和美英联合资本的英厄石油公司中的工人们也相继投入了要求提高工资的罢工斗争。 这一切给予美帝国主义的垄断势力以及厄瓜多尔寡头势力以沉重打击。(附图片) 为争取改善待遇而举行游行示威的意大利巴利地方的建筑工人反抗警察的镇压,他们用自行车投掷坐在警车上的警察

7. 戴高乐到西德进行活动

第4版()专栏: 戴高乐到西德进行活动 据新华社柏林4日电 波恩消息:法国总统戴高乐今天到达波恩对西德作为期六天的国事访问。 西德总统吕布克、总理阿登纳以及西德政府中几乎所有的部长们今天都到机场迎接戴高乐。 据透露,关于建立西欧六国“政治联盟”的问题,在戴高乐这次波恩之行中,将是双方要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 阿登纳昨天晚上在电视演说中说,戴高乐到西德来访问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他强调,法国同西德之间的“友谊”是“欧洲统一的前提”,双方要“继续为实现欧洲的统一”而“坚决地努力”。 戴高乐今天晚上在吕布克为他举行的宴会上,谈到建立西欧政治联盟的问题时,流露了他对战后时期以来美国在西方集团内部发号施令、垄断一切的作法的不满。 他说,所以建立这个联盟是因为,“自由世界联盟只有在旧大陆(指西欧)上存在一个同美国在新大陆上建立的一样强大一样繁荣的堡垒时,才能得到保证”,只有法(西)德联盟才能成为这个堡垒的基础。 戴高乐还说,由于西欧六国集团内部的某些“偏见”和“某些外交的影响”,暂时地推迟了联盟的缔结。 阿登纳同戴高乐在这次会谈中还要讨论如何协调他们对英国要求加入共同市场的态度以及预定在10月间恢复的布鲁塞尔谈判中对付英国的策略。 据报道,阿登纳同戴高乐还将讨论西柏林问题和东西方关系问题。

8. 各·国·灾·情

第4版()专栏: 各·国·灾·情 据新华社讯 最近,印度、法国、伊朗和意大利分别发生水灾、旱灾和地震。 印度水灾 七千多个村庄被淹 据“印度时报”八月二十八日报道,自从今年雨季开始以来,印度各邦有三百多万人口和约七千五百个村庄遭受水灾。这家报纸说,受灾的土地面积达三百多万英亩。报纸说,在北方邦,有一百多万人受到了洪水的影响。在旁遮普邦,有一万四千英亩的地区被洪水淹没了。 伊朗地震 二万多人遭到死伤 伊朗西部继一日发生大地震后,三日在哈马丹地区又发生了一次地震。损失情况没有宣布。 同一天,伊朗首相阿拉姆在向全国发表的广播讲话中说,在一日晚上伊朗西部地区发生的大地震中,已发现共有二万多人死伤。据伊朗官员们说,这是伊朗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 法国干旱 农业将减产五分之一 今年夏初以来,法国西南部整个地区,从夏郎德到下比利牛斯省,发生了旱灾,农业因而大大歉收。 据农业部门估计,玉米的收成至少要比一九六一年减少百分之三十五,这将是受灾最重的谷物。 干旱使得泥土龟裂。在夏郎德,已经不能翻耕和播种菜籽。杂草和饲料十分缺乏。人们估计,法国总的农业收成可能下降百分之二十。 意大利地震 百万多人露宿屋外 意大利南部八月二十一日发生两次大地震。十五人因此死亡,一百人受伤。由于担心继续发生大地震,意大利南部各城市有一百万人以上露宿在屋外。

9. 三言两语

第4版()专栏:三言两语 三言两语 在美国一片叫喊侵略古巴的狂热中,英国《每日电讯报》向肯尼迪进忠言,说美国使用武力“只会使事情糟糕得多”,要肯尼迪“不应当放弃”为拉丁美洲提供“建设性的民主办法”的“政策”。 的确,所谓“建设性的民主办法”之类的漂亮话,肯尼迪不知说过多少,但从来也只是幌子而不是什么“政策”。现在,肯尼迪暴跳如雷,摆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本相,并不觉得需要再披上这些漂亮的伪装了。因此,英国人的忠告,无异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肯尼迪在美国钦定的“劳工节”(9月1日)发表的一项声明中吹嘘美国是“幸福的国家”,“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向自己的公民提供如此广阔的(就业)机会。”但是在同一项声明的另一段中,他自己就不能不承认美国今天还存在着占资本主义国家失业首位的“四百万没有职业的人”,而且每月还有“大约十万人领光了失业救济金而仍然找不到工作”。 对于这四百多万失业大军来说,肯尼迪提供的“广阔的(就业)机会”到哪里去了呢?他们的“幸福”又在哪里呢?肯尼迪连吹牛也并不高明。 美国“和平队”队长施里弗吹嘘“和平队”说:“这批美国‘后起之秀’使大多数‘老手’感到吃惊,使保守传统的人感到震惊。” 显然,施里弗是拿“和平队”来同美国在国外搞侵略活动的“老手”相比的。这些“老手”们,不论是有官衔的,没有官衔的,以至披着“专家”、“教授”、“神职人员”、“慈善家”、“顾问”等等形形色色外衣的人物,大多数已经面目暴露,成了难于施展诡计的“保守传统的人”,成了千夫所指的大小瘟神。因而,他们不免对“后起之秀”的新装和新手法“感到吃惊”吧。 但是,施里弗这样的吹嘘,不是把“和平队”的瘟神面目也揭露出来了吗?

10. “互相依靠”还是勾心斗角?

第4版()专栏: “互相依靠”还是勾心斗角? 张振亚 美国和北大西洋集团在核战略上的矛盾和斗争,自美国宣布由兰尼兹尔接替诺斯塔德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最高司令以来,更为尖锐化了。 尽管兰尼兹尔本来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条约的起草人之一,在美国军事“援助”西欧上出过大力,但是戴高乐听到他就任新职的消息后,却冷冷地说:“我不认识他”。波恩方面对这位新将军的到来虽然没有作出露骨的嘲讽,不过西德国防部长施特劳斯拐弯抹角地表示:“我希望,兰尼兹尔将军接替诺斯塔德将军……并不是美国政策的改变”。在伦敦,官方一直保持沉默,可是英国《每日快报》却从旁指出,陆军出身的兰尼兹尔将军要求西欧多提供地面部队的主张是同英国的主张背道而驰的。 兰尼兹尔将军接替诺斯塔德将军为什么会引起了西欧“盟友”的不安,被认为不是“例行公事”呢? 实力迅速恢复的西欧国家反对美国的核垄断已经成为最近大西洋联盟内部冲突的焦点。这是尽人皆知的。在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6月16日发表演说,提出了要西欧发展常规部队,并在核武器上完全依靠美国保护的建议以后,这种矛盾达到了顶点。为了缓和尖锐的矛盾,肯尼迪在美国独立纪念日故意改变声调,发表了强调同西欧互相依靠的宣言,表示他愿意考虑同西欧讨论“建立一支不像目前这样依靠美国的欧洲核力量”。他甚至还勉为其难地承认了法国的核大国地位。但是就在肯尼迪摆出要以新的态度同西欧“盟国”在核政策上 “合作”的时候,主张建立欧洲的核打击力量的诺斯塔德将军却因同美国总统意见不合被迫引退。同时,一向“主张美法在核(武器)方面合作”的美国驻巴黎大使加文也并非偶然地宣告辞职。这当然就不能不引起震动。尤其使美国的西欧“盟国”惊讶和不安的是,肯尼迪还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把一向主张欧洲应加强常规部队的泰勒将军委任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另外又把坚持西欧应多提供陆军的兰尼兹尔将军委派为大西洋盟军最高司令。这一切都只能被认为是表明华盛顿当局并不准备同西欧建立什么“平等”的核伙伴关系,而是决心执行要西欧盟国多提供炮灰的政策。 不过,对于这次北大西洋集团统帅的易人,那些反对美国核垄断的西欧国家的反应是不尽相同的。在发展核武器上已经从美国讨得一点第二手“情报”的英国,由于对诺斯塔德的用核武器武装北大西洋集团的主张并不太热心,因此对他这次离职也就并不“特别感到遗憾”。英国所担心的只是新统帅上任后,是否会迫使英国放弃自己的核武器或完全交出自己的核武器从而丧失它“第二把交椅”的地位。 强调欧洲应当拥有独立的核军备的法国,对于肯尼迪提前撤换诺斯塔德和美国驻法大使加文一举,自然是大为不满。因为这两个人对美、法的“核合作”,一向主张采取比较灵活的态度。不过,戴高乐所追求的是:法国拥有自己的核武器和不把欧洲的核防务交给美国人,因此他对诺斯塔德和加文所主张的由美国通过提供核武器来笼络和控制西欧的主张,兴趣并不大。当然,比较起来,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和新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泰勒连战术核武器也不肯向西欧放手提供,而是提出种种限制,那当然更不合他的胃口。 可是,对于一心想借助于发展北大西洋集团核军备而使自己染指核武器的西德,肯尼迪撤换了诺斯塔德,却无异是给了它不小的打击。 作为战败国的西德,由于受国际条约的限制,不能像法国那样公然要求独立的核军备力量,而只能利用它在北大西洋集团中的地位,迂回曲折地达到拥有核武器的目的。长期以来,西德一面积极向北大西洋集团提供兵力,加强自己在其中的地位,另一方面竭力鼓吹应当用核武器装备北大西洋集团的军队。西德的这种主张得到作为北大西洋集团统帅的诺斯塔德将军的热心支持。他曾一再主张美国多向北大西洋集团的部队提供战术原子武器,并在西欧国家中多建立中程导弹基地,把北大西洋集团变成为“第四核力量”。这种主张显然都是十分符合波恩军事冒险家的心意的。但是,就在这当儿,看出了核武器在西欧的扩散对美国的领导地位有很大危险的华盛顿的新军事首脑们不但撤换了诺斯塔德,而且还对“大西洋战略方针”作了新的补充。他们先提出了西欧用常规部队就足以取胜的论据,并提出了一套北大西洋集团对付“侵略”的“四阶梯”战略计划。其内容是:一、北大西洋集团应首先使用强大的常规部队作战。二、到一定阶段再使用战术核武器。三、如果到时仍不能取胜,就用核战略武器毁掉对方的军事目标。四、最后,用热核武器轰击敌人的一切军事目标和非军事目标。 不用说,这套战略原则,就是强使北大西洋集团国家不要发展核武器,而接受美国的核“保护”,并多提供兵员。由于英国早已进入了 “核俱乐部”,法国不顾美国的反对在发展自己的核武器,受华盛顿当局这一新决定影响最大的就是西德了。 随着诺斯塔德的“辞职照准”,美国政府还向西德提出了要它把为北大西洋集团提供的军队数字,从目前的不到五十万人增加到七十五万人。波恩政府对扩充西德兵力,目前的确有一定困难,但是它对此并不是完全没有兴趣。这从它过去一贯热心于为北大西洋集团提供尽可能多的兵员就可以证明。可是,这次西德对美国要求增加兵员的表示却一反过去的态度,而同它发生了战后在军事政策上的第一次公开分裂。西德国防部长施特劳斯从7月28日起连续发表了指责美国战略思想的谈话。为了将美国的军,在8月3日对《法兰克福汇报》军事记者的谈话中,他甚至把美国要求西德提供七十五万名士兵的要求说成是“以幻想为根据的计划”。站在西德这一边的不但有竭力反对肯尼迪的核政策的戴高乐,而且还有一向依赖美国但不愿向北大西洋集团提供更多兵员的英国。 由于华盛顿当局在这场争辩中地位越来越孤立,美国新上任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泰勒不得不发表声明说:美国主张使用常规武器并不意味着不应使用战术核武器,就像警察使用警棍并不意味着他不能使用手枪一样。可是这样的解释显然不能消释西欧盟国的疑虑和不满。 美国和它的西欧伙伴之间的争吵,目前已转化为对北大西洋核战略方针的激烈争论。这个争论主要集中在下列三个问题上:第一,西欧的常规部队究竟应当扩大到什么程度;第二,在全面核战争爆发前这些常规部队是否使用和何时使用战术核武器;第三,由谁来控制北大西洋集团的核武器库。由于这三个问题的解决,牵涉各国在控制核武器上的不同利益,北大西洋集团内部呈现了一片意见纷纭。最难解决的当然还是最后一个问题。肯尼迪政府坚决反对共同控制核武器,认为这是要北大西洋集团的十五个国家的“十五个指头同时扳扳机”,事实上行不通。但其他国家则坚决反对由美国的“一个指头”控制一切。 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曾建议肯尼迪“进行一次外交冒险”:“同戴高乐总统、麦克米伦首相和阿登纳总理举行‘西方首脑会议’……坦率地讨论和探讨联盟的整个前途以及它的各种冲突和困难”,以便“在目前裂痕尚未进一步扩大和大家仍旧是朋友的时候”作好补救工作。可是,到现在为止,这样的谈判,还看不见影子;相反地,美国和西欧盟国之间,特别是和法国、西德之间的勾心斗角,正在方兴未艾。

第 5 版

1. 世界各国森林工业发展的趋势

第5版()专栏: 世界各国森林工业发展的趋势 丁方 柴禾 李树苑 方堪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与森林的关系是从盲目的破坏和浪费森林资源,逐步转向保护与扩大森林资源。这是世界各国林业和森林工业发展的一般特点。 世界各国森林的面积、蓄积量、人口、和工业发展水平等都不相同,但总的来看,各国森林工业发展的道路,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着四个阶段,即:薪材阶段、采运工业阶段、森林工业全面发展阶段、森林工业和营林综合经营阶段。 薪材阶段 在第一阶段,木材的主要用途是作烧柴,薪材在采伐量中占极大比重。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前,世界各国都处在这个阶段,非洲、中、南美洲、亚洲一些国家至今还基本停留在这个阶段上。1958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薪材与工业用材在木材生产量中占的比重是:亚洲的工业用材占40%,薪材占60%;非洲的工业用材占9%,薪材占91%;中美洲的工业用材占20%;薪材占80%;南美洲的工业用材占14%,薪材占86%。这说明在薪材阶段,虽然也需要一些建筑材、家具材、包装材、坑木等工业用材,但是占的比重不大。工业越是落后,薪材占的比重就越大。仅从1957年亚洲一些国家的用材比重来看,伊朗按人口计算木材消费量为0.33立米,其中薪材占94%,工业用材仅占6%;巴基斯坦按人口计算木材消费量为0.13立米,其中薪材占92%,工业用材仅占8%;但工业比较发达的日本,每人木材消费量0.73立米中,工业用材占68%,薪材只占32%。这说明,日本对木材的利用,基本上已经脱离了薪材阶段。 采运工业阶段 在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由于煤矿、铁路、建筑、电讯、车辆和造船等行业的兴起,对锯材、原木的需要量急剧增加。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可能采用各种采运机械和锯机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因此形成了森林工业的第二阶段。 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都曾经处于第二阶段;现在一些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国家,也还处在这一阶段中。工业发展阶段的森林工业具有如下特点:它是以采运为主,由采运和简易加工两个部门组成的森林工业体系;薪材在木材消费中的比重虽然比第一阶段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主要产品之一;工业用材内部的结构,原木与简易加工的锯材、枕木等与薪材一样,是木材的主要利用形式,而胶合板、人造板、纸浆、纸板等物理机械、化学加工产品占的比重还小;木材利用的范围主要是大径材、优质材和针叶材,对树种的利用范围很窄,阔叶材、小径木及废料利用率极低。 各国工业化开始时期,木材需要量的增长是极快的。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1928年),木材采伐量是六千一百七十万立米,到1930年跃至一亿四千七百二十万立米,这一年比1929年增加了54%。随着工业的发展,木材消费水平大大提高,这比工业不发达国家的工业用材,按人口计算消费量要大十几倍、几十倍。工业发达国家每人木材的消费量一般在0.5立米以上,而工业不发达的国家几乎没有超过0.5立米的。这说明工业发展需要大量木材,因而对森林工业的要求是多采木材。其结果是大片森林遭到破坏,木材利用率低,浪费大,是这个阶段的重要标志。在这一阶段,由于森林面积迅速缩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地威胁了农业生产。例如,据1950年调查,日本因森林遭受破坏后,全国五十四个水库中有二十四个已经淤塞了大半,有的甚至丧失了蓄水能力。所以,工业发展阶段,也是一个盲目破坏森林资源、严重浪费木材的阶段。 薪材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人类活动范围有限,对森林的破坏力较小,破坏速度也比较缓慢。到了产业革命以后,交通方便,商品流通迅速发展,对森林破坏范围也迅速扩大;而机械的采用,又加剧了这种破坏。在工业化阶段,各国较普遍地出现已开发林区过伐,木材采运企业向深山内地转移,使运输线拉长,产、销和加工之间互相脱节的现象。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设法解决森林资源不足与需要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 造林固然是扩大森林资源的一个主要方面,但这需要很长期间才能收效,难以解决当前问题。在某些森林资源尚有潜力的国家,兴建林道开发新林区,继续扩大采伐量,当然也是一条出路,但只走这条道路是不合理的,而且在人力资源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仅采取扩大采伐量的方针,不但森林的生长能力跟不上去,而且还会遇到一些新的困难。例如,现有森林资源将继续遭受破坏;修建新铁路,增加大量建设投资;即使有了铁路,运费高,林产品成本将成倍增加;在人烟稀少的林区建立采运企业,需要大量移民,并要为他们创造各种工业和生活条件;随之而来将出现大片无林地,更新问题不易解决;继续采用过去的加工方式,废材量将更多,浪费更严重。因此,在解决林产品供应问题时,也需要考虑合理利用木材的其它途径。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已为合理利用一切木材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条件。随着各国对木材加工利用的重视,代用品的扩大,煤炭、建筑等需材部门的木材消耗量和消耗定额已不断下降;另一方面,运用防腐干燥技术已可能大大延长木材的使用年限;运用胶合技术已可使小材变为大材,其质量甚至超过天然的整块木材。因此,如何更充分地利用木材原料,用较少原料加工出更好的产品,成为解决木材不足的主要途径。于是,综合利用和联合经营被提上日程,形成森林工业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森林工业全面发展阶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二、三十年内,美国、加拿大、北欧诸国、民主德国、西德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森林工业,先后进入并完成了或基本完成了全面发展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木材利用方式已经发展到物理机械和化学加工,加工对象扩大到阔叶材、小径木、废材、碎料,产品种类有了迅速增加,森林工业已由采运为主转为以加工为主。如何充分合理利用木材原料,用较少原料加工出更好的产品,是这一阶段发展森林工业的主导思想。 首先,从木材利用方式和产品结构来看,这一阶段有下列特点:(一)薪材是较早的木材产品,它在木材总消费量中已降至次要地位。例如,美国1910年左右薪材在木材总产量中占48%,而现在只有13%;1900年薪材占燃料比重为47.8%,1950年已减至4.5%。与此同时,部分薪材转为工业用材,成为纸浆和人造板的原料。薪材比重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它已愈来愈为煤和液体燃料(石油、天然气)等所代替。美国1900年所耗液体燃料在燃料总消费量中仅占4.3%,而1950年则上升至64.1%。这是因为煤和液体燃料比薪材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是,煤和石油的蕴藏量是固定的,矿床面积也有限,愈采会愈少;森林究竟比它们分布广,同时能够生长、更新,生息不绝地生产和再生产。因此,尽管工业再发达,薪材在燃料中还会占有相当的地位。芬兰木材利用水平很高,但因国内不出产煤和石油,燃料仍用薪材。 (二)在工业用材内部,原木经过加工利用的比重占了绝对优势,不经加工的各种原木材种(桩木、立柱、电杆、坑木等)的消费量不断下降。如美国有93%的原木是经过加工后利用的,西欧有80%;日本1950年的坑木消费量占木材总消费量的11%,1959年已减少到5.4%。同时,经过简易加工的木材,如枕木、锯材等的消费量,也在不断减少或停滞不前。坑木、枕木、锯材消费量的停滞和下降,说明原来采矿、铁道、建筑三个主要用材部门的用材量在木材消费中的比重在缩小。 (三)木材物理机械加工制品产量有了迅速增长。美国从1913年到1954年的四十一年间,与锯材产量减少16%的同时,胶合板的产量增加了一百零九倍。1959年世界各国生产胶合板的产量为1948年的五点二倍;建筑业的锯材消费量虽然下降,单位房屋建筑的胶合板用量却成倍的上升,美国在1950年用四百平方呎,1960年估计已达到二千六百平方呎。纤维板、刨花板的情况也是如此。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木材化学加工用材在工业用材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增加极为迅速。瑞典、加拿大等国都已上升至40%;美国1900年纸浆用材还只占2%,1952年已上升至27%;日本在1950年只占12.2%,1959年已上升为22.8%。1960年纸浆和纸平均按人口消费量,美国为一百九十六点五公斤,英国为一百零七公斤,西德为六十七点九公斤。纸浆工业在木材消费中的比重的迅速增加,主要是由于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对纸浆制品如纸、纸板、人造纤维等的需要急剧扩大所致。在现代工业技术的条件下,除生产一些传统产品外,人们已经能从木材中取得肥料、炸药、塑料、糖、酒精和人造橡胶等产品。 其次,从木材利用范围来看,在森林工业全面发展的阶段,阔叶材、小径木和废材、碎料利用的数量有了显著增加。据统计,1958年日本在木材总消费量中,阔叶材已占19.3%,在纸浆材中已占22%,坑木中已占34%,由于大量使用阔叶材和废材、碎料,针叶材在纸浆用材中的比重已从1959年的62.2%降到1961年的39.9%。目前欧洲纸浆工业利用的阔叶材已有八种,工业用材的最小直径已降至六厘米,许多国家的人造板、热解等工业都利用小径木为原料。在完成森林工业全面发展阶段的国家里,工厂废材量逐渐下降,其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从产品种类来看,随着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研究的发展,以及加工再加工技术工艺的改进,人们不断发现利用木材有许多新的可能性,因而使林产品种类有了迅速增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木材可以制造的产品在二千种以上,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则扩大到四千五百种到五千种,最近已可能发展到一万五千种到二万种。 最后,从森林工业的结构来看,在这一阶段,森林工业已发展为制材、胶合板、人造板和制浆造纸几大部门为主,实行综合利用、联合经营的工业体系,采运工业已成为供应原料的附属部门。瑞典、美国的大型加工企业多是靠近林区联合经营的。正像重工业部门中采矿、冶金和机械制造的关系一样,从以原料采掘为主过渡到以加工为主,这也是森林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于实现了综合利用和联合经营,森林工业得到了全面发展,用同等数量的木材取得了更多的产品,使木材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从1913年到1954年的四十一年间,芬兰采伐量只增加3%,成材产品却增长20%,纸浆和纸的产量增加了七倍。 从主观上来说,第三阶段也是一个从盲目到自觉的过程。森林工业先进的国家,盲目采伐了几百年,最后终于认识到,天然林生长很慢,一旦被破坏,恢复很难,必须合理地利用资源,使森林工业得到全面的发展。但从森林工业本身来看,解决木材不足的途径还限制在挖掘木材利用的内部潜力,即充分合理地利用工业用材、使薪材转为工业用材和扩大树种利用等几个方面。这仍然是一个被动的局面。如何从被动转为主动,从根本上解决采伐和更新的矛盾,使森林工业和合理经营林业结合起来,将是下一阶段的方向。 森林工业和营林综合经营阶段 第四是森林工业、营林造林和综合经营阶段。目前,森林工业取得了全面发展的国家,已逐渐走向采伐利用和营林造林综合经营、统一发展的道路。这种新的趋势在苏联、北欧三国、美国、意大利、法国、西德、日本等国家,有的已经出现了一些苗头,有的则已有逐渐成为主流之势。 森林工业为什么会走上这条道路呢?这可以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森林工业本身的特点和各国森林工业发展的特点来说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木材特别是对某些以木材为原料的制品的需要,上升得很快,这就要求进一步增加木材的产量。可是,只挖掘木材利用的内部潜力总有一定限度,而国民经济对木材的需要却是不断增长,这样势必要考虑森林资源扩大再生产的途径。 森林工业的劳动对象是森林,它是一种生物有机体,可以生息不绝、源源不断地生产和再生产。为了解决森林资源利用和更新之间的矛盾,决定了采伐和造林必须结合起来,实现永续利用,长期经营。 资本主义国家的森林工业是怎样发展的呢?在森林工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它们对营林极不感兴趣。因为林木本身生产的周期性长,作为工业用材的树木,一般要生长一百多年才能利用,投资很不合算。正如马克思所说:“长的生产时间(其中所包括的劳动时间是比较短的)及由此引起的长的资本周转期间,使造林业不适宜于由私人经营,从而,也不适宜于资本主义经营。因为,资本主义经营,即在以结合资本家代替个别资本家的场合,在本质上也是私人经营。”(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288页)所以,掠夺式的采伐是这一时期森林工业的特点,采完一地即迁移他地再采,营林造林的规模几乎微不足道。当时也因为森林资源丰富,客观上具有一定的条件。但是,近几十年来,情况却有了变化,随着森林工业的全面发展,资本主义各国对营林造林开始注意起来。这是因为,森林的严重破坏,带来了森林资源枯竭的危险,威协着资本家的投资利益;为保证木材加工工业的生产,需要保证原料的源源不断的供应;用间伐方式采伐,既可以取得木材,又促进了林木生长,有可能实现永续作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营造速生林已有可能缩短林木生长周期,有些树木三几十年即可利用,使造林事业对资本家有可能成为投资事业;几十年来,木材价格的猛烈上涨,更刺激了资本家经营林木的欲望。因此,森林工业走上了与营林综合经营的道路。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木材采运企业,过去一般经营十年到二十年后,由于资源采光就要搬家。这样,当它向第三阶段过渡时就产生了以下一个问题:森林联合企业建立起来不久,正要发挥效率,原料却失去了保证。从发展森林工业联合经营、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要求企业必须在林区长期固定下来。这样才有可能建立各种近代化的木材加工联合企业。固定下来,就要求原料能够从周围森林基地源源不断地得到供应。因此,势必要考虑采伐、加工利用和营林造林密切相结合。这样,森林工业也必然走向与林业综合经营的道路。 采伐利用和营林造林的综合经营,使林业实现了集约经营和永续生产,如大规模的近代化的农场似的。因此,过去的林子造起来,主要靠天然力量生长,经营比较粗放,现在则运用了灌溉、施肥、选种、育种、机械化等多种技术措施,进行集约经营,促进林木速生丰产。过去的森林工业是由采运开始到制材加工为止,综合经营则使其扩大到由育苗开始,经过造林、经营、采运,最后到各式各样的加工。 在森林工业全面发展阶段。人们对森林生长的规律、森林工业和营林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已经深入到抓着如何解决采伐与更新这个根本矛盾,着手彻底解决木材不足的问题。

2. 短途运输和农业生产的关系

第5版()专栏: 短途运输和农业生产的关系 朱田顺 短途运输是同农业有直接联系的一种运输方式。它所运送的物资,大部分是农副产品以及农村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短途运输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可以这样说,没有发达的农村短途运输,就不可能有正常的城乡联系,也不会有发达的农业。 农村的农副产品和购买力,是分布在广大农村的各个角落,分布在五亿多农民手里的。 要想扩大农村“供给”和“吸收”的能力,需要把农副产品从农村集中起来,输送到城市,同时把农村要吸收的工业品,从城市输送到港口和车站,分散到农村。由谁来担任这种集中和分散物资的工作呢?无疑是短途运输。在我国目前交通运输的条件下,短途运输是一种最深入、最机动灵活的运输方式。它像微血管一样深入到广大农村的各个角落,把各个最小的物资产地同水陆各种运输干线联接起来,从而也就同城市联系起来。马克思说:“生产物由一个生产场所到别一个生产场所的运输,又有完成生产物由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运输跟在后面。生产物要完成这些运动,方才是完成而可以消费的。”(《资本论》,第二卷,164页) 合理安排农村物资集散点,是建设农村短途运输网的先决条件。这种集散点可以保证农村所需要的各种物资以及农副产品的运输,采取最合理的运输路线,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既节省运输力,又节省流通费用。农村物资流转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许多物资集散点,是在长期的商品流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些传统的物资集散点,一般是合理的。县境内的大集镇是农村最重要的物资集散点,也是农村短途运输的基点。为了活跃农村市场,发展农业生产,商业部门、供销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要深入到这些集镇去,用产、供、运、销相结合和经济的办法,共同组织运输。根据各地的经验,组织农村运输的最好的办法,是由商业或供销部门、交通部门和人民公社的生产队订立合同。这样可以使商业、供销部门的购销计划与生产队的农副业生产和交售计划以及交通运输部门的运输计划相互衔接起来。 农业不只需要短途运输的支援,也给短途运输提供巨大的运输潜力。农业本身所拥有的运输工具,固然主要用于农业生产过程的内部运输,同时也是一支重要的短途运输力量。按照一般习惯,人民公社生产队的运输工具,可以担负两个方面的任务:第一,到较近的物资集散点取运自己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同时运送自己要交售的农副产品。采取这种“自货自取,自货自送”的办法,既可以及时满足生产队的生产需要,又可以节省专业运输力量。第二,利用农事间隙,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挤出一部分运力举办副业运输,为物资部门运送物资,这样既可以增加短途运输能力,又可以增加生产队的副业收入。把农业本身这支运输力量组织好,充分发挥它们的运输潜力,是办好短途运输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各地的经验,充分发挥农业本身的运输潜力的关键,在于组织好专业运输力量和生产队副业运输力量之间的接力运输。这两种运输力量的接力点,一般在大集镇。从生产队到集镇的运输,主要由生产队的运输力量担负;从集镇到城市、车站、港口的运输,由国营和运输合作社的专业运输力量担负。为了做好这种接力运输的组织工作,一般都在大集镇设立运输管理站,由交通运输部门同商业、供销等部门密切协作,用订立合同的办法,为生产队的运输工具组织货源,办理运输手续。同时,还应当从各个方面为生产队参加运输创造便利条件,由有关部门在适当地点设立车马店、草料店、马掌炉以及其他各种运输用品供应店。这些都是极其细致的组织工作,是我国运输组织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充分发挥农业本身的运输潜力,正确地规定运输价格是十分必要的。“一个生产过程的生产物能够当作生产资料移转到其他生产过程去的速度,是取决于运输交通手段的发展。在这种问题上,运费的低廉,有大的作用。”(《资本论》,第二卷,154页)从加速商品流转、发展农业生产的观点来说,短途运输的运价应该是低廉的,特别是农业生产资料的运价更应从低。但是,生产队经营副业运输是要取得运费的,从这一方面来说,短途运输运价又要有利可图。否则,生产队就没有参加运输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短途运输的运价要贯彻低利多运的政策,既要有利于城乡物资交流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又要使经营副业运输的生产队和其他运输从业者都有利可图。 除了充分发挥农业本身的运输潜力外,还要进行农村运输工具的技术改革。毛主席说: “中国只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又在技术方面,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通通使用机器操作,才能使社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农村技术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运输工具的改革。田间运输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农村的运输工具是重要的大农具。据典型调查,目前在平原和丘陵地区,田间运输所占用的劳动力,在农副业生产的总劳动量中约占35%左右;在山区约占60%左右。只有改革田间运输工具,才能解放大批劳动力。甚至对于某些地区来说,改革田间运输成为农业技术改革的首要的一着。只有改革短途运输工具,才能加快周转速度,减低运输成本,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 改革农村运输工具,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逐步发展适合农业生产和农村短途运输需要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的运输工具,如越野性较强的小型载货汽车、浅水拖轮和安装滚珠轴承的胶轮马车、手推车等等。另一方面,是从技术上改造现有的民间车船,使之增加载量,减少阻力,降低成本,节约人力和畜力。 良好的农村道路网(包括水路和陆路),也是农业和短途运输技术改革共同需要的。良好的道路有利于加速运输工具运转和降低运输成本。几年来,许多农村的交通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今后的任务主要是,由交通运输部门的专业养路队伍和人民公社的生产队分工协作,把已经修成的各种道路养护好,并逐步加以改善。根据各地的经验,交通繁忙的重要公路应由专业养路道班养护,运输量较小和季节性通车的公路由养路道班和生产队共同养护,公社公路和其他地方道路则应由人民公社组织社员自管自养。 秋收大忙季节即将到来,建议有关部门认真检查短途运输的状况,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短途运输的各种问题。并建议短途运输部门深入农村,为农业生产服务,推动完成运输任务,主动支援农业技术改革。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队也要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原则下,举办副业运输,积极养护道路和改革运输工具。办好农村短途运输,建设农村短途运输网和道路网,改革农村运输工具,这是短途运输部门和广大农民的共同要求和共同任务。

3. 钢铁工业的若干情况

第5版()专栏:经济资料介绍 钢铁工业的若干情况 邵象华 钢铁生产概况 平炉、转炉等现代炼钢的基本方法的采用,到现在已有约一百年的历史。它们的出现和不断改进给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能。 1936—1938年,全世界钢的平均年产量为1.24亿吨,平均每人约57公斤。1960年为3.49亿吨,平均每人接近120公斤。二十多年来,钢的绝对年产量增加了1.8倍,按人口平均计算,增加了1.1倍。请看下表:1936——1938年平均亿吨占世界产量%1960年亿吨占世界产量%社会主义阵营0.23191.0630北美洲(美国、加拿大)0.44350.9728西欧0.47381.0831其他0.1080.3811合计1.241003.49100 1960年,社会主义阵营的钢产量比战前同地区的产量增加了3.6倍,而世界其余地区的总产量只增加1.4倍。现在,社会主义阵营的钢产量已经与北美、西欧地区成三足鼎立的形势,各占世界钢产量的30%左右,即一亿吨左右。 不同地区的按人口平均计算的钢产量是极不平衡的。1961年,苏联每人平均320公斤,与西欧和加拿大大致相同,比美国的490公斤低些。而整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每人平均产量只有10—30公斤。 在世界钢产量增长的同时,几十年来钢的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高质量的品种不断增加,给各经济部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耐高温或具有其他特殊性能的钢和合金得到了很大发展,是现代尖端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几十年来,由于钢质量的提高和新品种的发展,一吨钢可以抵以往几吨钢使用。 钢铁工业的基本原料——铁矿,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在世界主要产钢国家中,苏联有丰富的矿石,可以满足本国钢铁工业的需要。但是,其他许多国家并不如此。例如,美国1961年产钢9,100万吨,生铁约6,000万吨,而生产的铁矿石不足7,000万吨,平均含铁品位为50%;英国产钢2,200万吨,生铁1,500万吨,而铁矿石只产1,600多万吨,平均品位只有30%。西德矿石品位也只有30%,产量不足用量的三分之一。日本矿石产量只及钢产量的十分之一。这些国家发展钢铁工业的一个主要办法是掠夺经济较落后的国家的矿石。 生产技术上的发展趋势 社会主义国家的钢铁工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原材料和燃料的消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钢的质量和发展新的品种等目的,以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战后在生产技术的各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在资本主义国家里,资本家为了谋取最大利润,保持竞争潜力,在一定条件下也发展了一些新技术。近年来,在钢铁方面有不少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得到利用和发展,形成了若干可以说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一)用氧气强化冶炼过程。在钢铁冶炼过程(包括燃烧过程)中需要的大量氧气,主要由空气来供应。但是,空气中含有氧气量四倍的氮气。这样多的氮气通过,不但占用了设备的容积,带走了大量的热,而且留在钢中的氮还使钢的质量受到损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空气中提取氧气已经成为一种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方法,每立米氧气的成本已降低到不到一度电的费用。因此,在冶炼过程中用氧气全部地或部分地代替空气,在很多场合已经成为经济合理的办法。 近年来,氧气炼钢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例如,苏联用氧气生产的平炉钢,几年前已经达到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各国计划十几年以内90%以上的平炉都用氧气;以转炉为主要炼钢方法的西欧大陆各国,用氧气生产的钢已占一半以上。 完全用氧气的顶吹转炉的发明,给全世界的炼钢工业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氧气转炉的发展将使转炉钢的比重不断增长。但是,截至现在为止,就世界范围来说,平炉还是最主要的炼钢方法。 (二)利用真空技术提高钢的质量。现代机械制造工业和尖端技术需要许多种质量特别高或具有特殊性能的钢。要使生产出来的钢达到这些要求,必须经过在真空条件下提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成功地发展了大型、高效率的真空泵,钢铁工业获得了应用真空技术的条件。 战后,西德首先在工业生产中对平炉或电炉炼出的钢水进行真空处理,将钢中所含的气体(主要是氢气)抽去,使钢的质量得到很大改善。钢水的真空处理在苏联、美国、英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都将得到迅速推广。由于巨型真空泵的制成,目前最大的真空处理设备一次可处理250吨钢水。 对于现代尖端技术需用的某些钢种,要求整个熔炼过程在真空下进行。十年来,特别是近五六年来,在真空中炼钢的炉子在型式和容量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最大的设备已可生产几十吨重的钢锭。 应当说明,在目前和不久的将来,总钢产量中经过真空处理或真空熔炼的部分都还只能占很小的比重。在大量钢的生产中,通过工艺过程的改进而提高质量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近十年来,各国在这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 (三)实行机械化、自动化、大型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切强化冶炼过程的措施都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例如,氧气炼钢就是劳动生产率很高的生产方法。不论是传统的冶炼方法(高炉、平炉、转炉、电炉)还是较新的冶炼方法(如氧气转炉、真空炼钢炉),都随着设备容量的扩大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各国在机械制造工业水平提高的同时,冶炼设备都在不断加大。由于机械化、自动化、大型化的结果,苏联、美国、西德钢铁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已达每人每年80—100吨钢,先进的平炉车间的劳动生产率为每人每年1,500—2,000吨钢,而先进的转炉车间达到3,000—4,000吨钢。 (四)实行高炉新技术配套,提高生产能力,降低焦耗。近年来,各国在高炉上的成就是很大的。有人粗略计算,十五年前,炼一吨铁,进入高炉的原料约为矿石1.85吨,焦0.90吨,石灰石0.45吨,空气3.40吨;而现在只需要矿石1.55吨,焦0.65吨,石灰石0.30吨,空气2.30吨。这就使高炉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生铁成本显著降低。 高炉技术经济指标的提高,主要是通过若干重要的新技术的采用而实现的。在原料方面,严格控制矿石块度,采用含铁品位高而且本身含有助熔剂的烧结矿或团矿,焦炭的块度和强度也有所改进,高炉的风温大大提高;随着风温的提高,在鼓风中加入蒸气,以保持操作的顺利进行。近年来,许多国家从高炉风嘴中喷入天然气、焦炉煤气、油或煤粉作辅助燃料,使焦炭消耗显著减少。许多新建高炉还采用了更高的炉顶压力。近年来的趋势是在同一高炉上把它们综合应用,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铁矿石直接还原。炼钢的主要原料除生铁外,还有大量废钢。据估算,近年来在全世界的钢生产中,作为原料加入炼钢炉(主要是平炉,也包括电炉)的废钢约占总产钢量的47%左右。但是,这部分废钢本来也是由生铁炼出来的,因此,目前全世界的钢约有99%归根结底是通过高炉——炼钢炉的途径而生产的。这一情况必将在相当长的时期继续存在。 多少年来,曾经研究和发展了至少二、三十种不通过高炉而将矿石直接还原并炼成钢的方法。其中,有五、六种已经发展成为经济的工业生产方法。例如,粒铁法用酸性的碎贫矿为原料,燃料不用冶金焦而用焦粉、半焦甚至粉煤,在许多国家都被采用。全世界粒铁年产量已达到五百至六百万吨,主要产地是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西德和朝鲜等。 在瑞典有很纯的铁矿。为了避免在高炉的高温下燃料中的杂质进入成品,在那里发展了几种用固体或液体燃料(还原剂)的低温直接还原的方法,年产几十万吨。墨西哥也采用了相似的方法。美国利用石油工业副产物为原料炼成氢气,在高压下将粉碎的铁矿石直接还原,也已发展成小规模的工业生产方法。 在电力充裕的国家,铁矿的直接还原可以在电炉中进行。有的方法对复杂矿石的综合利用特别适宜,在日本已有工业规模的生产。 直接还原有很大的潜在的重要性,它将是世界钢铁技术发展上的主攻方向之一。

第 6 版

1. 锋利如刀的《塔曼果》

第6版()专栏:影评 锋利如刀的《塔曼果》 春城 同近年来在欧美此起彼落的什么派什么派的影片相比,法国片《塔曼果》也许只能列入“手法陈旧”“已经过时了”的影片范畴了。 但是,“新”的不一定都好,正像“旧”的不一定都坏一样。何况,我相信,把电影作为阶级斗争、思想教育武器看的人,决不会嫌这部片子“旧”,相反,所以认为值得看,也许正因为它坚持了进步的、革命的现实主义路子,而没有用“新”的招牌来掩饰其实是陈腐的骨子,所以它才受到了许多观众的赞美。 除了我们,也还有一些人不因它“旧”而忽视它的存在。相反,他们也许觉得它有一些新东西,太新了,所以要抵制它。法国政府就代表这类人,它明令禁止《塔曼果》输往阿尔及利亚等非洲国家。 艺术、文学等广泛地与人们联系着的东西,每日每时被人民群众鉴别着,也被人民的敌人鉴别着。是好是坏,两类人看法不同,常常相反。颠倒来看,两种鉴别可能是一致的。仅从法国禁演这件事,我们就可以大胆地说,《塔曼果》值得一看甚至再看,的确是一部好片子。 影片尖锐地揭示了帝国主义者、殖民主义者奴役黑种人的历史。影片像刀子一样戳进了资产阶级的疮疤。戳得深深的,戳得它们像野兽一样发出厉声的尖嚎!反动派的禁映令就是这种尖嚎之一。 影片热情地歌唱了被压迫民族彪炳千秋的斗争精神。影片像一座雕像似地把被贱视、被糟蹋了几世纪的黑种民族的形象,塑造得刚毅雄强,凛乎不可犯。不,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比起雕像来,更为生动、温柔,更容易使观众同他们情投意合,血泪交流。 片中的一些英雄形象既使我们怀想起几百年前反叛的黑奴的丰采,也使我们更加理解今天战斗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广大土地上的兄弟们的思想感情。我们是一样的!我们是一起的! 故事情节无须在这里赘述,读者可以去看影片。除了看影片,倒不妨找些历史书来翻翻。有关黑人历史的著作、有关殖民地历史的著作、有关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著作,都可以告诉我们许多类似《塔曼果》的情节的史实,并且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买卖黑人的罪恶勾当的全貌和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发展的经过。 有的书告诉我们,猎捕和贩卖黑人是随着英国、荷兰、法国等殖民主义者先后侵入非洲就开始的。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上半叶,前后干了三百五十多年。在这一段黑暗的年代里,殖民者采用了各种方法残害黑人,非洲人口损失了大约一亿以上! 有的书说,时间还要早一些,十五世纪就开始了。而参加这龌龊[wò-chuò]买卖的,包括了所有的殖民国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 在哪一本书里,都会有一些血淋淋的数字。据有的作者统计,从1891到1905年,主要由于奴隶贩卖,刚果的人口以每年十万的速度激剧递减。 著名的黑人学者、革命者杜波依斯在他的《黑人》一书中说,当时每一个奴隶运到西半球,就大约有五个奴隶在非洲被杀或在大海上死亡。有人统计前后运入三个美洲的黑奴总数为一千五百万,故死去的黑人总数在六千万人以上。 不久前逝世的美国共产党领导人福斯特同志的《美洲政治史纲》中,有一整章论述奴隶劳动,描写了奴隶制度的残酷和奴隶们的英勇反抗。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奴隶买卖的悲惨历史,看了使人惊心动魄。书中写道:“奴隶掠夺者用链条把奴隶绑在一起,要他们走数百英里路,像畜生一样地加烙印于他们身上,把他们装在可怕的奴隶船中运过重洋,当作动物一样地出卖给殖民地的主人。在船上,奴隶们拥挤一团,没有东西吃,并且被当作禽兽看待。他们很多人死亡了。很多次剧烈的反抗发生在这些地狱一样的船中。在利欲熏心下,人的堕落从没有像在这个罪大恶极的奴隶买卖中,下降到那样深的。” 书中还引述恩格斯的话:在热带国家做工的奴隶,平均工作时期为六年。有人说,奴隶的工作时间每天达十八小时、十九小时。奴隶因苦役折磨致死,奴隶主不负任何责任。 对照史书中的资料来看电影,更觉得影片的描绘是真实的,典型的,可信的。这样的片子能在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可谓难能可贵,这是正直的、进步的电影艺术家的胜利。愿借此机会,向《塔曼果》的导演约翰·培雷先生和别的艺术家们,致以一个中国观众的敬礼。(附图片) 在贩卖黑人船上服苦役的塔曼果和他的同伴

2. 孤屿琐谭

第6版()专栏: 孤屿琐谭 胡福畴 蓬莱瀛洲,毕竟只是前人子虚乌有的一种幻想;而屹立在浙南瓯[ōu]江中的孤屿,却似可算得上是一个别饶佳趣的人间蓬岛。你看,瓯江如练,烟波万顷;一片绿洲,浮现其间。说它像白玉带上缀翡翠,固无不可;谓之为一舸雕栏玉砌,放乎中流而又永不移动的大画舫,谁曰不宜?在孤屿之上,双塔凌霄,东西对峙。绿树丛丛,隐现着殿阁台榭。云影波光,上下辉映,朝暮四时,变幻万状。像孤屿这样一座江上花园,历来人们就是把它当作蓬莱仙境看的。明季王思任在《孤屿》一文(《王季重十种》《游唤》)中说:“除讫蓬莱,抑孤屿也哉?”而明代周洪谟在《江心寺记》(见《孤屿志》)中更直截了当地说:“世俗所谓东海中有蓬莱诸山,随波上下,皆寓言耳,孰若兹形胜之真境也。”类似这样的描绘,在清代陈舜咨编的《孤屿志》中是触目皆是的。孤屿也呈现在古来热爱祖国山川的诗人的笔底:“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这是南朝谢灵运在永嘉郡守任内所写的《登江中孤屿》的名句。 这个“广东西二百余丈,南北半之”的孤屿,原来是“两峰对峙,中贯川流”,不相联接的。到南宋时在西蜀和尚青了的主持下,“以土窒中川,联两山为一”,才使孤屿中间成为像现在这样一片绿原平野。古代劳动人民具有斩蛟擒龙的劳动气概,终于使蛟龙不能再揽波涛,使中川最后成为平地。 在以往黑暗的岁月里,瓯江流日夜,流不尽人间悲酸泪。自清光绪二年(1876年)温州在“中英烟台条约”中被开辟作商埠以后,帝国主义者便看中了孤屿这块地。项申甫在《记甲申八月十六日事》(《午堤集》抄本)一文中说:“而邑孤屿胜地,亦为领事官所据,逐其僧居焉,官亦无如之何也。”这海上蓬莱的孤屿,在过去是一个人间悲剧的活地狱。就在项申甫的这篇文章里有这样的记载:“有邑人子尝登孤屿,为夷犬所蹙,赴海死,人亦无敢控者;而官之待教士也有加礼。”还有一桩惨绝人寰的事件在温州地方父老中口碑相传。几十年前,有个霸居孤屿的英国人,乘舢板到了瓯江下游的灵昆岛。岛上一位年青貌美的尼姑被他碰见了,就像羔羊遇见了凶神恶煞,这尼姑随即被强奸致死了。老尼姑向官府鸣冤,划舢板工人阿佩目睹暴行,便挺身而出,仗义作证。无耻的清朝温州地方当局居然把阿佩交给了帝国主义者,帝国主义者居然在孤屿私设公堂,强诬阿佩是捏造。结果杀人强盗依然逍遥法外,善良正直的阿佩惨遭绞刑。这天大的含冤,真是倾瓯江之水也是申诉不了的呵! 今天瓯江依旧东流,但自从换了人间,孤屿蒙羞、云水含悲的凄清景象,却便一扫而空。披上新装的孤屿,已显得分外妖娆[ráo]。东塔底下为帝国主义者所霸居的两座洋楼,早就成了工人休养所。 今天,你登临孤屿,纵目四顾,无一不是解放后新添的景物。一条石砌的沿江幽径,穿过茂林修竹,伸延在孤屿的后边。而在孤屿的前面,新近不仅加宽了堤岸,同时在边沿砌成了长列的石栏杆,隔江遥望,好像孤屿绿色的腰围,缭绕着一条白色的玉带。为纪念宋末文天祥曾来此誓师抗元而建于明代成化年间的祠堂,到解放前夕,只剩得颓垣蔓草,泣对斜阳。如今屡经修葺,庙貌重新。从文天祥祠往东过去几步,屹立着几年前新建的烈士馆,红墙朱甍[méng],倍使江山生色。烈士馆和文天祥祠等殿阁门前一带,苍松翠柏,临江挺立,令人想见先烈的亮节清标,正将和松柏同青,河山并寿。 孤屿不仅是温州市广大劳动群众经常登临观赏的胜地,就是行经温州的旅人,也总必在此留下寻幽揽胜的屐痕。

3. 朝鲜谚语

第6版()专栏: 朝鲜谚语 △撒了的米可以拾起,说出的话无法收回。 △游泳知河深,谈话知人心。 △虽然有了好种子,庆祝丰收还太早。 △虎口里讨不出肉来。 △不要用拳头向山岭示威。 (业伯辑译)

4. 海边抒情

第6版()专栏: 海边抒情 沙可夫遗作 海水 跳下温柔的海水怀抱里, 洗净了一身污浊, 清醒了昏沉的头脑。 ——仿佛得到了一次新生。 这是祖国的海水呵! 每一滴海水对我都珍贵。 可爱的海水呵! 我每天来投在你怀抱里。 石子和贝壳 每一颗石子 每一枚贝壳, 发出各种各样的光采。 可是一旦潮落, 它们躺在干燥的黄沙地, 显得暗淡无光,没有生气。 它们无力地向海浪招手, 祈求它快冲到身上, 它们就可以得救。 它们愿意: 日日夜夜,永无休止地, 在海浪中磨炼、发光。 散步 红红的太阳已经落在远山的顶上, 海面上闪着辉煌、奇妙的金光。 后浪推着前浪, 冲上平坦的沙滩。 浪花溅湿了我的鞋子, 秋风吹落了我的帽。 汹涌的海浪发出了愤怒的吼声, 指引我向东南方眺望。 海浪如怨如诉地对我讲: “那里是祖国的海岛—— 台湾, 卖国贼蒋介石匪帮继续在 那里蹂躏同胞, 美国鬼子乘机来侵犯, 这是我们祖国的领土, 一定要解放!” 在这无边无际的海面上, 透过海浪传播着战斗的号召。 月夜 在静静的海面上, 月亮放射出肃穆、洁白的光辉。 星星默默地在高空闪烁; 秋风送来一阵阵凉意。 波浪轻轻地舔着沙滩; 飞鸟无声地掠过头顶。 在这海阔天空的清净世界里, 在这巩固的祖国海岸上, 呼吸着清爽、自由的空气, 忘记身上所有难治的病痛。 沉浸在严肃而激动的思绪里, 我感到无比的喜悦和力量。 〔编者按:今年9月1日是沙可夫同志逝世一周年。这里特选刊他生前病中最后的遗诗四首,以志纪念。〕

5. 在风浪面前

第6版()专栏: 在风浪面前 林加 苏联影片《第聂伯河,你好!》中有这样一场戏:一座水坝刚刚建成,整个工程还在进行,突然,千年一次的洪水来临,第聂伯河顿时接近了危险水位,整个建筑工地和基坑中待用的全部机械器材,都处于洪水威胁之中。工程局长偏巧又没在家,怎么办呢?工地主任建议把器材搬到水坝另一面去,让水坝挡住洪水,但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自称为第二号人物的洛申斯基则主张“立刻报告上级,请上级给予指示”。上级在莫斯科开会,显然,也来不及了;总工程师则决定炸掉刚刚建成的水坝,挡住洪水,以保全机械器材。这一决定,遭到了工地主任和洛申斯基的反对。 工地主任的反对,是出于对大坝的感情,不愿意眼见自己的劳动成果付之一炬。他虽然为眼前利益所蒙蔽而看不到更严重的后果,有缺点,但终归还是好的;他主要是怕炸掉大坝会使整个工期拖后一年。而自称“第二号人物”的洛申斯基则不然。炸掉水坝,事关重大,他可不愿意担风险,负责任,他坚持说:“最好拍加急电报请示局长,这是他的责任,让他决定好了。”总工程师呢?挺身而出,当机立断。他只考虑一点:怎么样才能挽救国家的财产。 这短短的一场争论,在我心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以致散场以后,那狂风呼啸、洪峰将至的工地现场情景,仍旧在头脑中复映;同时交杂着“你要受处分”“这是他的责任”“立刻把炸药埋好”这三种不同的声音。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这样严重的紧急关头,也许并不常常遇见,但风险——我是说,当需要你敢于负责的时候——不是任何时候都可能存在的么?一个忠于职守的人,他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职责呢?若是一切都“让他决定好了”,那么,请想想:还要你干什么呢? 我不是说不要请示领导,不。请示领导是为了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不是怕犯错误,虽然一字之差,动机是很不相同的。一切专断独行,自作主张,既不请示也不汇报的行为,都是目无组织,目无领导,这和敢于负责,毫不相干。但是,决不能因此就事无巨细都请示领导,不敢独立负责;碰到有“风险”的时候,都说:“这是他的责任!”而美其名曰:“请上级指示”。其实如此这般,畏事如虎,不过是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而已。若是那位总工程师也这样想,那么,不仅无数宝贵的机械器材,瞬息间将与鱼鳖为伍;整个工地甚至居民点也就顿时化作一片汪洋了。 我们的事业所以不断地取得胜利,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们的队伍中有无数个这样赤胆忠心的人。他们面对人民的利益,不顾个人的得失,他们一切从革命的利益出发,无论何时何地,对待任何事情,他们是敢于负责,也乐于负责的。对像洛申斯基那样的人来说,他们就像一部大机器中的一个非常狡猾的螺丝钉,生怕自己被磨损了,千方百计寻找一个“空当”保全自己,而让别的齿轮去保持机器的旋转。螺丝钉当然是无足轻重的,但很可能因为它的松动而使整个机器毁于一旦。如果它勇敢地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那么,对于整个机器来说,它就是不可缺少的。 第聂伯河的截流工程终于完成了。起先,因为反对总工程师,闹意气,而被调在另一工地上的工地主任,也终于在工程紧急关头,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于是,总工程师说:“也有一些很难支配的螺丝,可是他们终究会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位置”,也意味着每个人的责任。

6. 坝上风光(图片)

第6版()专栏: 坝上风光(木刻) 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