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08-20

第 1 版

1. 适应农业、轻工业、手工业和市场需要 冶金工业提供钢材七百多种 鞍钢试制成功十种新钢种三十多种新钢材

第1版()专栏: 适应农业、轻工业、手工业和市场需要 冶金工业提供钢材七百多种 鞍钢试制成功十种新钢种三十多种新钢材 新华社19日讯 据冶金部门不完全的统计,全国各地的重点钢铁企业,今年头七个月为农业、轻工业、手工业和市场提供了七百多个品种、四十多万吨钢材。这些钢材主要有:用来维修、制造拖拉机和各种农业机械的方钢、槽钢、钢板、钢管;制造自行车、缝纫机、搪瓷制品、钟表、罐头等轻工业产品的薄板、带钢、线材;制造小农具、小五金和日用小商品用的各种小规格钢材等。 冶金工业部门今年供应农业、轻工业和市场的钢材,突出的特点是,许多过去生产得很少的、稀缺品种的钢材有了显著增加。像轻工业和农业迫切需要的优质薄板,上半年的产量比去年全年的产量增加52%;薄壁钢管,比去年全年增加59%;高速工具钢材,比去年全年增加40%。其他如镀锌板、炭素工具钢材、合金工具钢材、不锈钢等,上半年的产量也都比去年同期增加。产品的质量也有所提高。 全国重点钢铁企业供应的这些钢材,有一部分是今年以来陆续试制出来的新品种。其中为农业部门需用的有四十多种,为轻工业和纺织工业部门需用的有二十多种。例如,供农业机械部门做圆盘耙用的硬质钢板,做五轮五铧犁用的大犁铧钢,拖拉机上用的高锰铸钢链轨板,做手表发条、表壳、表背和齿轮用的钢材,做纺织工业用的针布钢丝和卫生部门用的注射针头的钢材,等等。这些新品种的钢材交付农业机械工业、轻工业部门试用后,不少产品使用效果良好。上钢十厂、上海带钢厂和上海冷轧带钢厂合作试制成功的半软冷轧带钢,既有一定强度和弹力,又能深冲和弯曲,表面光洁,大光明钟厂使用后,认为这是制造闹钟外壳的良好材料。新沪钢铁厂新轧制的一种凸形的异形钢材,供给远东缝纫机厂做缝纫机的压脚底板,使缝纫机厂加工这种底板的效率比以前提高一倍,金属切削损耗减少了一半。 冶金部门供应农业和轻工业部门的钢材品种虽然已经有所增加,但是,有些钢材的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还有少数品种的钢材产量不大或者暂时还不能供应。冶金工业部门正在继续努力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克服这些薄弱环节。 新华社鞍山19日电 鞍山钢铁公司职工,今年上半年试制成功了十种新钢种和三十多种新的钢材品种。这些新产品中,有铁路上用的低合金钢轨、做汽车大梁用的合金钢板、做圆盘耙的硬质钢板等,它们的强度高、具有耐磨、抗压等性能,对延长机械设备寿命、提高钢材自给率、节约钢材很有意义。 鞍山钢铁公司的职工,从炼钢到轧钢各厂,从技术研究部门到炉前,都为新产品的试制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利用我国丰富的资源,经过细致地研究配比,试炼成功了适合我国使用部门需要的钢种。例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汽车大梁所需要的钢材,就是他们在原来试炼成功的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基础上,反复试炼成功的一种强度更高、韧性更好的新钢种。用这种钢轧制的钢材做汽车大梁,对延长汽车使用寿命有很大好处。 在试制新产品的过程中,鞍钢职工特别注意研究发展合金钢材的品种和规格。同时,他们还生产出了大量的小型线材、小口径钢管、薄规格薄板和矽钢片等比较稀缺的钢材,供应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农业、轻工业和手工业部门需要。 (附图片) 负责生产小农具和日用小五金等用材的鞍钢小型轧钢厂一车间工人正在轧制线材 新华社记者 肖野摄

2. 北京供应农村大批建筑材料

第1版()专栏: 北京供应农村大批建筑材料 近三个月,全市二十多个工厂已生产了五千多万块砖、五百多万片瓦、两万多吨石灰、两万多立方米花岗石和许多水泥预制构件,运往北京郊区和河北农村,供应农民修房、打井、筑渠。 新华社19日讯 北京市各建筑材料工厂,最近门前车来人往,不断有农民前来购买建筑材料,运往农村修建房屋、打井、筑渠。 从5月下旬到现在,已有五千多万块砖,五百多万片瓦,两万多吨石灰,两万多立方米花岗石和许多水泥预制构件,运到北京郊区和河北农村。 这些建筑材料是北京二十多个工厂生产的。各厂在生产中都积极提高产量、增加品种、改进质量。近三个月全市供应农村的砖,可以用来建筑两万七千多间普通农村住房;6、7两个月,各厂水泥瓦的月产量比4月份增加一倍多,农民喜爱的小型泥瓦,从7月份起也大量生产供应。各厂供应农村的瓦绝大部分都是一级品,抗折强度都在七十五公斤以上;北京市水泥砖瓦厂为适应农民在屋顶晾晒农作物的需要,将水泥瓦抗折强度由原来的六十五公斤提高到八十公斤以上。机制砖的耐压力比农村土法烧制的高一倍左右。周口店灰石厂为农村修建渠闸、涵洞等水利工程生产的花岗石,还具有耐酸、耐碱、经磨、抗阻力大和不怕水冲等优点。这些建筑材料的价格也比较便宜,砖的出厂价格只有目前一些农村砖价的三分之一。 为了便利农民购买建筑材料,各厂在农民直接来厂选购时,不管早晚,随到随卖;农忙时他们还派人到生产队,办理销售手续,代办运输,送货到村。 (附图片) 北京市郊密云县十里堡公社社员,在北京市的建筑工人帮助下,修建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替木结构的新住宅 新华社记者 喻惠如摄

3. 广西木棉收成较好 外调供应上海天津

第1版()专栏: 广西木棉收成较好 外调供应上海天津 据新华社南宁19日电 广西今年的木棉收成较好,自治区的商业部门已经开始收购。主要产区的南宁专区,到7月底止,收购的木棉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年。最近已有一批木棉外调供应上海、天津的工业部门需要。 木棉树是热带野生落叶乔木,树干高大,喜欢生长在低湿的石灰岩上的山谷、山麓和河水冲积土层,每年2、3月开放鲜艳的大红花,4、5月结果,6、7月果实相继成熟。熟果摘下后晒干曝裂,即得棉絮。木棉纤维弹性强,水分不易浸入,是一种工业原料,也是制做枕褥和沙发的原料。木棉籽含有蜡质,可以制造蜡烛、蜡纸和防水剂。

4. 美国唆使蒋匪帮进行无耻活动 阴谋在老挝制造“两个中国”的局面

第1版()专栏: 美国唆使蒋匪帮进行无耻活动 阴谋在老挝制造“两个中国”的局面 新华社19日讯 最近,台湾蒋介石匪帮在美帝国主义的唆使下,正在老挝积极配合美国阴谋制造“两个中国”的局面。 蒋介石匪帮不顾中国同老挝早在去年4月就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且在老挝临时团结政府正式确认了同中国政府互派大使的情况下,竟在6月28日“任命”它驻泰国的所谓“大使”杭立武兼任驻老挝的所谓“大使”。杭立武在7月1日曾潜往万象活动。在老挝副首相苏发努冯亲王宣布老挝同中国和其他四个社会主义国家建交的当天,他又灰溜溜地跑回曼谷。 但是,在美国的唆使下,蒋介石匪帮在中国驻老挝大使馆代办刘春向老挝政府递交了委任书两天以后(7月14日),又派这个所谓“大使”赶到了万象。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驻老挝大使馆代办刘春在万象举行记者招待会的次日(7月17日),美国总统肯尼迪的一位“私人顾问”弗勒斯·泰勒也突然在万象出现;紧接着,蒋介石匪帮的那个所谓“大使”就在7月19日呈递了所谓“国书”。据美联社7月13日自华盛顿报道,蒋介石匪帮驻美国的所谓“大使”同美国政府官员商讨了同老挝“建交”问题。 在这以后,蒋介石匪帮的所谓“大使”更在万象不知羞耻地公然利用各种场合,制造“两个中国”的局面。8月3日,当老挝首相梭发那·富马自国外访问归来时,中国代办刘春到机场欢迎,这个所谓“大使”竟也混入欢迎首相的外交使节的行列。 据蒋介石匪帮的“中央社”报道,8月2日,这个“大使”在曼谷登机去万象以前,曾经发表一个书面声明,表示“可能从老挝作外交撤退,以强烈表现其反对‘两个中国’谬论的坚决立场。”这个“中央社”随后发觉上面这句话违背美国主子的意志,就赶忙发了一条“更正”,勾消了“可能作外交撤退”的辞句。这表明,蒋介石匪帮要它的所谓“大使”赖在老挝,积极配合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5. 绝不容许美蒋制造“两个中国”破坏中老关系

第1版()专栏:社论 绝不容许美蒋制造“两个中国”破坏中老关系 自从美帝国主义支持和鼓励蒋介石残余匪帮窜犯中国大陆的阴谋被揭露以后,美帝国主义加紧了制造“两个中国”的活动。蒋介石匪帮在美国的压力下,为了维持其寄人篱下的苟延残喘局面,最近已越来越无耻地由反对“两个中国”一变而为积极配合美帝国主义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美帝国主义和蒋匪帮互相勾结,正企图把刚刚成立了临时民族团结政府的老挝,作为他们制造“两个中国”局面的试验场所。 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早就同富马合法政府建立了外交关系。1961年4月,老挝王国政府首相梭发那·富马亲王访问我国,中老两国政府决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和互换大使级外交使团。我国政府已经派出驻在老挝王国的经济文化代表团,中老两国并且分别在丰沙里和昆明互设了总领事馆。老挝临时民族团结政府成立后,中老两国政府的外交部长和外交大臣又在1962年6月23日和25日互换文件,表示一致同意建立外交关系和互派大使。我国驻老挝王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刘春在7月12日向老挝临时民族团结政府代理外交大臣递交了委任书。更重要的是,代表中国参加和平解决老挝问题的扩大的日内瓦会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团。在这个会议上同其他与会国家一起,承担尊重老挝独立和中立的义务的,也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言而喻,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派出的代表,才是在老挝王国的唯一合法的中国代表。 但是,美帝国主义却利用老挝的亲美势力,在老挝临时民族团结政府成立以后,公然企图在老挝造成“两个中国”的局面。美帝国主义和老挝的亲美势力,把蒋介石集团的所谓“大使”引进万象,并且帮助他偷偷地在7月19日到琅勃拉邦呈递了所谓“国书”。8月3日,这个所谓“大使”又厚颜无耻地公然出现在万象机场,迎接老挝政府的富马首相。美帝国主义千方百计地使一个没有为老挝临时民族团结政府所承认的蒋匪帮“大使”在万象公然活动,不仅是为了造成“两个中国”的局面,破坏中老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而且还想把一个既成事实强加于老挝临时民族团结政府,侵犯老挝的主权,干涉老挝内政。 值得注意的是,蒋匪帮在美帝国主义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中所扮演的可耻角色。蒋匪帮口口声声反对“两个中国”,其实,为了卖身投靠,它正在屈从于美国这个阴谋。蒋匪帮“大使”去万象的前夕,在曼谷曾经说,蒋匪帮“可能从老挝作外交撤退,以强烈表现其反对‘两个中国’谬论的坚决立场。”但是,这个谈话发出的当天,台湾蒋匪帮“中央社”赶紧出来更正,勾消了“可能作外交撤退”的辞句,从而,进一步暴露了蒋匪帮不仅接受了它的主子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并且积极地为实现这个阴谋而出力。 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匪帮狼狈为奸,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还表现在最近蒋匪帮力图混入即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第四届亚洲运动会的非法活动上。尽人皆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印度尼西亚早就建立了外交关系,印度尼西亚政府一贯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但是,蒋介石匪帮在美国指使下,竟不顾印度尼西亚人民和舆论的激烈反对,准备派遣它的所谓体育组织,前往雅加达参加这一次国际体育比赛,企图在印度尼西亚的国土上挂起蒋匪帮的“国旗”,演奏蒋匪帮的“国歌”,造成“两个中国”的局面,破坏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友好关系。 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我们早就明确宣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才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是早已被中国人民唾弃并赶出中国大陆的一小撮残余匪帮,根本无权代表中国,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在任何地方、任何场合,以任何方式制造“两个中国”的局面。 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制造“两个中国”的严正立场,一向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支持,得到一切愿意同中国保持和发展友好关系的国家的政府的同情和尊重。老挝临时民族团结政府首相梭发那·富马亲王在今年6月13日复电我国周恩来总理时表示:“我确信,明天的老挝将继续加强我们两国之间业已存在的如此令人高兴的友好关系。”现在,美帝国主义妄想通过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来破坏中老两国的友好关系,不能不引起一切珍视中老两国友好关系的人们的坚决反对。我们希望,老挝政府将采取有效措施,阻止“两个中国”的局面在老挝继续出现,以利中老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6. 教得好,学得好

第1版()专栏: 教得好,学得好 本报评论员 李志成四访吴春安的故事,发人深思。 六年四访,每次都有新的收获。苏庄的棉花单位产量,从1956年到1961年,整整提高了一倍。今年吴春安去到苏庄,又给了很大的帮助。 吴春安是个“诲人不厌”的好老师。他不只是详详细细地解答李志成提出的问题,还带他到地里观察棉花生长的情况;不只是介绍自己的成套的作法,还手把手地教给他操作的技巧;不只是教给“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还要教给“所以然”的基本知识;不只是讲清棉花增产的一般的道理,还尽可能针对李志成谈的苏庄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措施;不只教给他有关的技术措施,还要教给他相应的组织措施。只要李志成还有一点疑问,就启发他无保留地提出来。只要李志成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无保留地教给他。 李志成是个“学而不倦”的好学生。他急于提高植棉技术,却避免了“贪多嚼不烂”,每次找吴春安,都有一个特定的主要的学习项目,把有关这个项目的事情都学到,都想通。他善于抓住苏庄在植棉技术上的弱点去求教,从克服当地当时最主要的弱点中找到增产的关键。他不是学了一套之后回来就生搬硬套,而是先同本地的老农和别的干部一起反复商议,看天时、看地块、看苗情采取不同措施灵活地运用吴春安的经验。 教得好,学得好,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两个人都是“棉花迷”。他们见面就是为了谈棉花,一见面就谈棉花,一谈就是大半天,一谈就是大半夜。他们是手脑并用的新农民,是对创造性的劳动和集体的事业有深厚的感情的新农民。他们热心而又精心地研究棉花增产的奥秘,不是为了个人能多产棉花,而是为了集体的棉花丰收,为了更好地完成共产党员、公社社员对社会主义建设应尽的义务。在旧社会里,受尽欺压剥削,他们即使想要“迷”在棉花上又怎么可能?没有集体经济的发展,他们都不可能在种植棉花、研究棉花上取得他们现在已经取得的成就。有了这些条件之后,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他们在集体支持下的个人的自觉努力了。正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吴春安把全身心都放在自己的集体的棉田里,对培育棉花产生了莫大的乐趣。他又扩而大之,以助人为乐,把身心放到了任何社会主义农村的棉田里,对帮助别人增产棉花也产生了莫大的乐趣。 十年前,吴春安曾经肩负着集体的希望几次带着干粮远道往访曲耀离,学习棉花丰产经验;后来,当西梁村创造的棉花单位面积产量超过曲耀离之后,他也仍然常常向曲耀离求教,仍然精益求精地钻研如何进一步提高技术。他从自己的经历体会到远道而来向他访求丰产经验的人们的心情,热心地耐心地给了许多像李志成这样的来访者以尽可能的帮助。许多这样的来访者,又把吴春安的“学而不倦,诲人不厌”的精神传播开去。 像吴春安这样的劳动模范的增产技术经验,和他们保证这些技术在集体的棉田里实现的经营管理经验,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笔重要的财富。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更多更多的像他们这样沉醉在自己的业务里、为集体的事业“入迷”的人。保证有效地增产和抗灾,既要靠正确的政策,也要靠正确的技术,靠正确地改进技术、传播技术的方法,靠许许多多专心地热心地改进技术、传播技术的人。从西梁,从苏庄,从其他许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在正确执行党的政策的条件下正确地改进技术对于发展生产和巩固集体经济有多么重要的作用。珍视像吴春安这样的劳动模范和集体经济领导者创造的先进经验,踏踏实实地经过试验一步一步地改进生产技术、推广先进经验,是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记的一件重要事情。热望有更多的人为这样的事情“入迷”。

7. 四访名师

第1版()专栏: 四访名师 本报记者 冯东书 著名植棉模范吴春安收了一个好徒弟——山西沁水县端化公社苏庄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李志成。这里谈的是李志成这几年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吴春安求教植棉技术的故事。 初拜老师 苏庄,从天时地利来说,是个种棉花的好地方。可是,因为这里的人们没有掌握植棉的要领,每年都种不好。1955年,这里的棉花只捉住六成苗,李志成站在棉花地里看着实在心痛。他去找老农们商量,商量不出个道理来。这时候他想起了植棉模范吴春安,很想到他那里去拜访一次,可是苏庄离吴春安所在的翼城县西梁大队很远,自己没有出过远门,又不认得对方,这个念头也就放下了。 第二年,苏庄的棉花比上年好一些,可是也只捉住了七成苗。李志成又想起了吴春安,可是苗都出土了,再去也来不及,就又搁下了。 转眼又是春天。怎么办?他同老农张孝贤谈了自己的想法,老汉支持他。于是去拜访吴春安的决心下定了。 从苏庄到翼城西梁有二百多里路;先要走一百多里山路,然后才能搭上汽车。妻子原来劝他不要去,后来两人说通了,给他做好了三斤面的干粮,帮他打好行李,在一个黎明送走了他。 人生地不熟,人家会不会接待?见到吴春安,他的这个顾虑才算打消了。吴春安热情地接待他,详详细细地解答了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又把他带到地里去看棉花。两个人又研究了苏庄和西梁棉田的特点:苏庄土圪垃多,柴草多,不像西梁地整的干净。根据这些情况,吴春安提出了两点意见,供他考虑:第一,苏庄很可能是因为春旱,又不注意秋耕和秋耙,整地保墒不好,所以苗不全;第二,苏庄采用穴播和撒播的播种方法,很可能播得深浅不匀,结果太浅的旱得出不来苗,太深的苗又破不了土。吴春安又向李志成详细地介绍了西梁大队在整地和播种方面的一整套作法,第二天又把着手教李志成使用棉花播种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吴春安特别注意向李志成说清各种道理,同时尽量让李志成提出疑问,启发他把问题想通。 这一年,苏庄因为推广了西梁的经验,整好了地,使用了棉花播种耧,棉花捉住了九成苗。 二次求教 1958年,因为从上半年的秋天就开始作了种棉的准备工作,苏庄的棉花苗儿出得比上一年更好。就是有一个问题:蚜虫特别严重,一大片一大片的棉苗都卷了叶子,动员大批劳力用扫帚苗洒药,效率低,效果也不好。李志成感到问题严重,决定再次请教吴春安。 这次他去到西梁,没有先找吴春安,而是先到地里转了一圈。西梁大队的棉田里没有发现棉蚜,这使他纳闷。从地里回来,正赶上吴春安吃午饭,两个人边吃边谈。根据李志成提供的情况,吴春安认为苏庄治虫的方法太落后,治虫的方针也有问题,因为等到棉蚜大量发生再去治就来不及了,应该以预防为主……。接着,又把李志成带到棉花地里,具体讲解了棉蚜的生活规律和习性,介绍了西梁大队对付棉蚜的方法。这时李志成的心早已飞回苏庄。谈了一下午,就想往回走。吴春安不让他走,第二天一同到地里去教他使用各种治虫器械。他喷得太轻,吴春安说那样杀不死虫;喷得太重,又说会伤苗;他使用喷雾器的拿法不对头,吴春安就把着手教他。然后,又说明配药的比例和方法,介绍了西梁大队治虫的责任制度,问题都说清楚了,这才让他回去。 李志成回到苏庄立即买了喷雾器、喷粉器,组织了专业队伍治虫。只十天,苏庄的棉花苗儿就换了一个样子。结果,这一年苏庄的棉花不仅没有减产,还取得了个丰收,单位面积产量跃居全县第一位。 寻根究底 1958年,苏庄的棉花获得了丰收,可是总结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最大的是落蕾、落铃现象严重。有十亩好地,追的化肥最多,浇水也最勤,大家对它希望最大,结果倒不如一般地的产量。什么原因呢?还得向吴春安请教。 1959年6月,李志成赶到西梁,人们都已经吃罢晚饭在乘凉,两个“棉花迷”一见面就谈起了棉花。李志成把苏庄去年碰到的问题提了出来,一谈谈了个大半夜。 第二天,吴春安领着他到地里转,先从西南上的坡地看起。这片坡地,地瘦,棉花苗儿发黄,吴春安说像这种地、这种苗应该多上点氮肥催催苗;转到河滩地,苗儿很壮,吴春安说,这块地上够底肥以后,就应该少追氮肥;转到一片沙地里,吴春安说,这种地就应该注意水肥并施,光上水催不起苗来,光上肥会把苗烧死。然后两人又来到一块看起来不十分上眼的棉田边,吴春安说,棉苗长得好不好,不能光看苗儿高低,还要看它株型紧凑不紧凑。就在这时候,他告诉李志成:苏庄大队过去在水肥的使用上,可能是只注意了促进棉苗生长的一面,忽视了通过它来控制棉苗生长的一面,结果看起来长得很旺,实际上分散了营养,影响了通风透光,最后座住的桃儿不多。吴春安这几句话把李志成的心抓住了,深深感到苏庄棉田产量不高就是这个原因。 怎么控制生长呢?吴春安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源源本本地告诉了李志成。 这一次,李志成又在那里学习了两天。回来以后,因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专门召开了一次有老农和干部参加的联席会议,进行了好几次讨论,然后才根据吴春安的意见分别按地块、按苗情,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和上两次一样,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一年苏庄的棉花落蕾、落铃现象减少了,又一次获得了丰收。 四次见面和回访 苏庄棉花的产量在1961年出现了新的飞跃。这一年苏庄棉花的总播种面积超过了前两年,每亩单产达到了皮棉一百零六斤;而在李志成向吴春安“取经”之前,苏庄每亩平均单产没有超过五十三斤皮棉。1961年的产量刚好超过了以往最高产量的一倍。苏庄大队拿着这个成绩出席了今年3月在太原召开的全省农业生产先进单位代表大会,李志成被选进了大会主席团。就在这次大会上,李志成第四次会见了吴春安。 李志成在会议快结束的时候,抽了个晚上和吴春安作了一次深谈,汇报了苏庄大队学习西梁大队的经验的效果和自己的一些心得,同时邀请吴春安到苏庄去做客。 吴春安接受了邀请,决定棉花长起来以后,定去访问苏庄。 今年6月上旬,李志成接到公社的一个通知,说县里不久要邀请吴春安到沁水县来指导棉田管理,这可把李志成高兴坏了。从那以后,他就天天盼着吴春安到苏庄来。6月9日,吴春安终于来了。吴春安到了苏庄,不进村、不喝水、不休息,就下了地,先看的是河滩里的一片水地棉花。他看了看地形,了解了水源,仔细观察了棉苗的生长情况,又抓了把土在手里碾了碾,看了看,就问李志成这片地上年的产量是多少,李志成回答说一百三十斤皮棉。李志成问:“你看这个地种好了最多能产多少斤呀?”吴春安笑了笑说:“两百斤皮棉怎样?”李志成一听怔住了,这不就是说明这片棉花在种植上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么?吴春安看他楞住了,就指着棉苗说:“你这些棉花,苗儿长得不错,问题是地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接着他向李志成指出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株距太大,棉苗还嫌稍稀一点;第二、株距虽然较大,但是因为实行的是宽窄垅、窄垅太窄,反而使整个棉田通风透光不好,因此蕾铃脱落仍然不少;第三、苗儿留得大小不匀,大的胁得小的长不起来;第四、留苗过于机械,边边上和高的地方通风透光条件好没有多留,有些缺苗的地方可以留一些双株;第五、锄的遍数少;第六、虫治得还不狠。根据吴春安的这些意见,目前苏庄大队对棉田的后期管理采取了分别对待的办法。例如对结桃二十个以上的棉花,进行治虫、中耕和根外喷磷以保桃;对生长一般的则加强整枝和追施磷肥,促使多结桃结大桃;对生长较差的则全面加强管理。同时,实行了田间管理责任制。现在,这个大队的棉田,普遍中耕七次,治虫五次,追肥两次,棉花长势很好。 吴春安这次回访时间虽短,但是给了李志成很大启发,使他有了新的奋斗方向。他决定从现在起,把问题很好地收集一下,然后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再去访问吴春安,以便找出一条正确的途径,把苏庄的棉花种植水平逐步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上。

第 2 版

1. 西藏东部农村见闻

第2版()专栏: 西藏东部农村见闻 新华社记者 悦西 在夏收夏种刚刚结束的季节,我来到高山环抱的左贡县东坝乡。梯田从半山腰一直排到怒江边,地里已播下第二季作物,春天播的青稞小麦,抽出了颀长的穗子。一幢幢白色楼房,隐现在果树丛中。现在正是核桃、梨子、苹果和葡萄快要成熟的时候。东坝周围,都是拔海四、五千米的高山,而这块河谷平坝只有拔海二千七百米左右。我翻山的时候,还穿着毛衣,一下到江边,就只能穿汗衫了。 家家有存粮 今年,东坝乡的夏季作物又得到较好的收成,两百多户农户中,绝大多数人家的粮食收入增加了,出现了许多有意思的事情。民主改革前,格旺村的桑玉珍家,几个装粮食的瓦罐经常是空的。去年丰收后,因为装粮食的瓦罐不够用,桑玉珍就找到乡人民政府,借了一个能盛二十多斗粮食的木箱子。最近,她的四斗二升(指同量种子播种的土地面积)水浇地又收打了三十多斗青稞,另外,还有一部分小麦和玉米。她家去年收的粮食还没吃完,今年收的粮食数量又超过了往年,她把大木箱、小瓦罐都装满了,还是有些粮食无处收藏,不得不第二次前往乡人民政府借家具。桑玉珍说:“过去,我只知道出去借粮、借钱,做梦也没有想到还会有借盛粮家具的一天!”过去的贫苦农奴阿姆,今年夏季收了一百多斗粮食,家里没有东西放,只好存放到女婿家里。 在丰收的季节里,东坝乡磨糌粑的水磨也显得更为繁忙了。散布在全乡各条河沟上的十七座水磨,不停地转动着,农民们在打下新粮以后,都想磨出一部分糌粑面尝新。在波嘎村附近的一个磨坊里,白玛德钦对我说:“民主改革前,劳动人民不管收打多少粮食,自己还是勒紧腰带,忍受高利盘剥,谁还能拿刚打下的粮食尝新呢?” 勤劳致富 对于波嘎村的登庇和曲珍来说,今年夏粮丰收,是喜上加喜,他们在开镰收割的前一天结了婚。这个新家庭有七斗五升土地,一头耕牛,一头奶牛,一头毛驴,七只羊子,还有藏犁、锄头等农具和十多棵梨、核桃、葡萄树。登庇指着一口旧铁锅告诉我,这口旧铁锅已在他岳父、岳母手里用了四十多年,老人们担心这对新婚夫妇“身在福中不知福”,特地把它送给他们,让青年人知道前一辈是怎样过日子的,并且嘱咐说:“以后要好好搞生产,否则,再厚的家底也会吃光的。”为了不辜负老辈人的心意,小两口在婚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忙着下地割麦子,吃过早饭后又到互助组里干活。夏粮入仓以后,登庇爬上山岩,挖回了五驮鸽子粪,为下一步生产作好准备;曲珍也在家精选了准备冬播的几斗青稞良种。登庇领我参观了他们的小粮仓,他说:“这个小仓库能装三百多斗粮食,现在虽然还不满,有互助组的帮助,再加上我们四只劳动的手,装满它的时间不会很长的。” 在东坝乡里,老年人的干劲也是十足的。年过半百的阿哥夫妇,全家三人,过去常靠借糌粑度日。1960年,阿哥刚参加互助组的时候,就依靠互助组在山坡上开出了七块荒地,去年就在这块地上收打了八斗青稞、一百斤洋芋和两千斤南瓜。今年,他们又在这块地上收了九斗小麦,春天种的南瓜和辣椒也已开花结果。阿哥家现在有了七斗七升耕地,一头奶牛,一匹骡子,一条毛驴,并且喂了猪和鸡。今年收新粮后,一家三口人都缝了冬夏两季的新衣,还在信用社存了一百零七元。 猪鸡成群 东坝乡的每个村子,都饲养猪和鸡,农民们用这些副业生产收入换回了茶、盐、烟、布及其他生活日用品。东坝乡农民大量养猪、养鸡是从1960年开始的。据统计,这个乡现有的猪和鸡,比去年年底时,分别增加了近三倍。一个名叫大吉的农民,去年仅卖鸡卖蛋的收入就有好几十元。除了出卖和自己吃的以外,目前他家还养着五十多只鸡。他说:“一家人,只要有十多只母鸡,每年需要的茶叶、食盐等生活必需品就不成问题了。” 果树满山岗 在东坝乡的片片林丛中,除了当地原有的核桃、梨、葡萄、杏和石榴树外,还有近几年来引进的巴塘苹果、四川桔子和云南梨子等果树,了解东坝乡历史情况的人们都知道,这里虽然气候温和,适宜于各种果树生长,但在三大封建领主统治时期,多栽果树并不是一件好事。那时,种庄稼要交租,栽树要纳税,引进一个新的品种,更得先报告,后缴钱。所以群众不愿多种果树,更不愿引进优良品种的果树,原有的一些果树,也没有认真管理。民主改革后,果树为农民自己所有,人们才开始细心地经营果树了。许多人家都给每株果树挖了灌水坑,追施了肥料。今年春天,大家还对果树进行了防虫检查。据不完全统计,全乡目前约有各种果树七千株。每年仅向供销社出售的各种水果就有近四万斤,收入达四千多元。当地农民自己还酿制了不少葡萄酒。一位了解全乡情况的干部告诉记者,在去年一年中,这个乡的农民除了向供销社出售水果以外,还用水果和一部分辣椒换回了四十多头毛驴,对发展农业生产起了很大作用。斯朗扎西过去是个贫苦农奴,全家九口人,现在有七株核桃和梨子树,去年用卖水果和干果的收入,每人添了一件新衣,买了一些茶盐和五斗粮食。 (附图片) 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农会主任巴桑次仁出身于农奴。他按照党的政策办事,积极带领群众搞好生产,受到群众爱戴。这是他(右)和农民在田边商量青稞的后期管理办法 新华社记者 陈珺摄

2. 忘我抢救群众生命财产 龙王庙公社干部和党员抗洪抢险受到赞扬

第2版()专栏: 忘我抢救群众生命财产 龙王庙公社干部和党员抗洪抢险受到赞扬 新华社沈阳19日电 辽宁省安东县龙王庙人民公社的干部、党员,在抗洪抢险斗争中,舍己为人,忘我地抢救群众生命财产,使社员生命和集体耕畜免受损失,受到群众的热烈赞扬。全体社员在洪水消退以后,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及时展开生产救灾活动,力争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由于受太平洋上第八号台风和蒙古冷空气流的影响,8月8日,辽宁省凤城、岫岩等县山区在四五小时内连降暴雨三百多毫米,引起山洪暴发,河水出槽,处于十八道河川下稍的龙王庙公社迅速被洪水浸淹。当洪水突然冲进村庄的时候,这个公社的共产党员和干部,立即奔赴险要地段投入抢险斗争。公社党委书记李明福带领公社干部始终战斗在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李明福在漆黑的暴风雨的夜晚,涉过齐腰深的洪水,组织社员抢险,自己也背扶老、幼、病、残社员。龙王庙生产大队大队长毕传福家住第七生产队,妻子正临产,可是他为了抢救社员脱险,不顾社员的劝阻,冒生命危险,游水奔向被洪水包围的第一生产队。马家堡大队妇女队长李玉琴,为了接领从兄弟队转移来的社员,冒着七级的暴风疾雨通夜奔走,把从险区转移来的社员领到安全的地方,不能走的小孩,她还帮助背送。 龙王庙公社在这次抗洪抢险斗争中,共涌现出一百三十七名先进人物,其中有三十七名共产党员和三十一名共青团员。他们的英勇事迹深深感动了广大社员,人们说:“只有共产党和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干部,才能这样舍己为人民。”社员们在洪水消退以后,纷纷响应党组织的号召,积极开展生产救灾活动。他们主动下田抢修被洪水冲毁的水田坝埂和渠道,大力进行排涝扶苗和洗泥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到8月15日止,全社已经扶苗和排出内涝两万多亩,占受淹面积的五分之一,修复水田坝埂三百五十多处,并且在洪水退落的土地上抢种了秋菜和晚秋作物。

3. 我国历史上收辑范围最广的古籍目录书 《中国丛书综录》编纂完成 《中国文学史》第一、二、三册出版

第2版()专栏: 我国历史上收辑范围最广的古籍目录书 《中国丛书综录》编纂完成 《中国文学史》第一、二、三册出版 新华社上海19日电 我国历史上收辑范围最广的一部古籍目录书《中国丛书综录》最近已经全部编纂完成。 这部检阅古籍丛书的巨型工具书是上海图书馆编辑的。全书分三大册,书中所收辑的目录包括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武汉等全国各大城市四十一个主要图书馆所藏历代的丛书二千七百九十七种,古籍三万八千八百九十一种,总字数达七百五十万字,远远超过了以往所有丛书目录的规模,特别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很有参考价值的古籍著作,还是第一次被收辑在分类目录中。 《中国丛书综录》的第一册是总目分类目录,第二册是子目分类目录,已在1959年和1961年先后出版。目前编辑完成的最后一册包括子目书名索引和子目著者索引。这一册的编辑要求和第二册不同,是为子目分类目录服务的。读者要知道某书有没有收在丛书中或收在哪一丛书中,可以在书名索引中查到;如果只知道著者姓名而不知道书名,就可以在著者索引中寻找,都可一查即得。此外,从书名索引中可以查到不同作者写的同一书名的著作,从著者索引中可以了解到同一个著者有多少著作被收在各种丛书中,对同姓名的人所属的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也都作了注明。这样就为研究工作者检用时提供了最大的方便。 丛书也叫“汇刻书”,是汇集许多重要或罕见的著作于一书的一种著述。我国最早问世的丛书是南宋时俞鼎孙、俞经合编的《儒学警悟》。此后,汇编历代重要著作的丛书日益发展,种类众多,子目浩繁。但因为过去没有一定的检阅工具,利用起来有很大困难,致使这部分宝藏不能在学术研究中充分发挥作用。清代的顾修开始编纂了第一部丛书目录书《汇刻书目》,仅收录丛书二百六十种左右,以后又有许多学者和专家编了一些丛书目录,但是由于图书资料非常分散,所编目录或则根据一家所藏,或则仅凭各家著录转抄辑集,内容上常有存佚不分、异名重出的情况,在编制上也往往因陋就简,不很完备详尽。 据新华社19日讯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编写的《中国文学史》第一、二、三册,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这次出版的是这部文学史的古代部分(从上古时起到1840年鸦片战争时止),共七十七章,约一百万字。这部文学史全书包括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部分,共分六册。其余部分将在今后陆续编写出版。 这部书在编写时,注意以时代为序,以作家为纲,来叙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和面貌,书中对不同阶段的古代文学创作的特殊风貌,每一阶段的文学现象和当时的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杰出、优秀的作家在当时文坛上的地位和作用,都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说明。对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的评价和分析,也都比较全面公允,在材料的运用上也比较严谨,并且有一些新的考订和推断。编写者还注意吸收了前人和当代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参加编写这部书的是文学研究所的十八位研究人员,他们之中有国内知名的老专家,也有青年研究工作者。编写时间共历时两年。

4. 农村盖房用材的一个新问题

第2版()专栏: 农村盖房用材的一个新问题 本报记者 孙光 7月下旬,我到河北省迁西县走了一趟,感到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盖房子。近一两年来,迁西县盖房子的户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冬季,全县就有二千三百户人家盖了新房,以每户盖房三间计算,就是六千九百多间。最近还有不少人家要盖房子,但是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建筑材料。 迁西县是个山区,过去这里的农民盖房子多用谷草、石头、泥坯和木料,但是草房用草和木材很多。每三间房子光苫房顶就需要三千斤草,以亩产二百斤谷草计算,三间房就得用十五亩地出产的谷草。去年冬季迁西县新盖的六千九百间房子如果都盖草房,就得用三万四千五百亩谷地出产的谷草;每三间房子用木材五立方米,六千九百间房子需要一万一千五百立方米木材。 解放后,由于大量播种其他高产作物,谷草显著减少。现在每年出产的谷草除了饲养牲畜以外,用来盖房子的草就很少了,由于草少,价格相应地贵了,特别是用草苫屋顶不经时,一般三五年就得换一次顶,显然是不经济的。这些年,因为国家基本建设的需要,木材采伐量较大,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农民盖房用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农村盖房用材问题呢?同当地群众和干部交谈,认为重要的途径在于水泥瓦顶代替谷草;用钢筋混凝柱代替一部分木材。 记者同迁西县计划委员会等部门的同志一起,计算了草房、瓦房和水泥瓦房的成本。 草房:每间造价一千一百三十七元,需木材一点六六立方米,房顶造价二百元,使用年限三年到五年。 瓦房:每间造价一千一百八十七元,需木材一点六六立方米,房顶造价一百八十七元,使用年限三十年(土瓦房需要多用一千五百斤石灰、五百块砖、三百斤麻刀,所以造价比草房略高); 水泥瓦房:每间造价九百八十元(按当地市场价格计算。目前华北地区的水泥房每间(十五平方米)约六百元左右),需木材一立方米,房顶造价八十三元,使用年限三十年到一百年。(以上三种房子修盖时小工的吃饭、工资和泥瓤等费用都没有计算在内。) 这里的群众总结水泥瓦房有以下几大好处:①用木料省。瓦房和草房用的木材多,木材质量要求也很严格,大梁的直径一定要在二十六厘米以上,而水泥瓦房因为顶轻,不漏雨,直径十四厘米的木材就可以做大梁,其他地方用的木料细一点也行。如果用钢筋混凝土做大梁,还可以节约更多木材。②造价低。盖三间房需要零点八吨水泥,按国家牌价是一百零二元,加工成水泥瓦连工带料共二百五十元,比草房和瓦房的房顶便宜一半还多。③经久耐用。一般用三百号以上水泥做瓦,如果保护得好,可以使用三十年到一百年以上。 目前全部采用水泥瓦也有困难,现在这里大部分还是用土瓦盖房子。迁西县许多生产队有小型砖瓦窑,只是烧窑的燃料需要量大,每一窑需要十二吨煤,而当地不出煤,要到唐山去运煤,每吨煤运回来,是四十元,因此瓦的成本很高。 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是国家当前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农民要求国家多供应一些钢筋水泥预制构件和水泥,以解决当前农村建筑材料的不足。

5. 广东破获蒋帮阴谋爆炸红星轮案件 依法处决蒋帮特务分子伍珠

第2版()专栏: 广东破获蒋帮阴谋爆炸红星轮案件 依法处决蒋帮特务分子伍珠 新华社广州19日电 受蒋介石匪帮特务机关派遣,阴谋爆炸航行广州—澳门的一艘轮船、杀害船上旅客的特务分子伍珠,已为广州市公安局及时逮捕,并于8月19日被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这个特务分子,在澳门接受了蒋匪帮特务机关的破坏任务,于7月29日携带美制定时爆破和纵火器材,伪装旅客,混在当日由澳门开往广州的红星115号客轮上,阴谋进行爆炸。当轮船将抵广州的时候,机警的船上工作人员发现在更衣室的镜子后面,藏着一个“刘科记肉心杏仁饼”铁盒,重量超常,引起了警惕,立即报告了公安人员。经检查,发现盒内装有美国制的硝化棉烈性炸药、镁粉纵火器和电池定时器。这些定时爆破和纵火器材如果发生爆炸和燃烧,轮船将受到严重损坏,船上几十名旅客和工作人员将有很大伤亡。公安人员当即采取措施,排除了危险,保障了旅客和轮船的安全。广州市公安局并立即开展了调查工作,在旅客和船上工作人员的积极协助下,放置定时爆破和纵火器材的凶犯伍珠当场就被查获。

6. 抗议蒋帮修筑堤坝时不予安置 台北居民两次包围“代理市长”

第2版()专栏: 抗议蒋帮修筑堤坝时不予安置 台北居民两次包围“代理市长” 据新华社讯 据台北《公论报》报道:台北市居民最近两次包围“代理市长”周百练,抗议蒋匪帮在修筑台北的水源和双园堤坝时,把他们弃置堤外,不予安置。 消息说,6月4日被弃置在水源堤外的居民百余人,将周百练的住宅团团围住,并由妇女们带头冲进周的住宅,抓住周百练的衣服和领带,质问他为什么不给堤外居民找地方居住和发给拆迁费。直到大批警察赶往现场进行镇压,周百练方乘机从后门逃走。 在这以前,这家报纸还报道了周百练在4月29日被双园堤外的居民包围的消息。消息说,当这些被弃置在堤外的居民为了在洪水到来时便于向堤内逃命,要求筑堤工程部门在堤上建一铁门而被拒绝的时候,适值周百练和“市警察局”局长张毓中到堤上“视察”,愤怒的居民立即冲上前去将他们包围,有的高声喊打,有的抓住周百练的衣服,并且把他乘的汽车的轮胎的气放掉。事后,有许多居民遭到逮捕。

7. 父子画家

第2版()专栏: 父子画家 最近在天津举办的老画家刘奎龄的个人画展上,有一幅画上面画着两只正在松树上闹腾的猴子,那机灵顽皮的神态,似乎可以随时跳到人们面前来;那毛茸茸的褐黄色的身体,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得着。曾经有个外国代表团到天津参观,看见了这幅画,很想买回去。但是天津美术界却愿意把它当作珍品收藏起来。同一个展览室里,还陈列着一幅正在吼叫的豹子的画,这只猛兽的背景是几株疏竹,一湾溪水,颜色也很雅静。几个有经验的美术工作者看了这幅画,一致赞赏说:“简直画活了!” 这两幅画都是老画家刘奎龄和他的儿子刘继卣[yǒu]合作绘成的。观众们简直无法分清哪一部分是父亲画的,哪一部分是儿子画的。从这两幅画里不难看出,我国著名的工笔画家刘奎龄的艺术特色,已经开始被他的儿子继承下来了。 刘奎龄所走过的道路是曲折的。 中国的工笔画派在古代曾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平,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工笔画家。但自元、明、清以来,写意派画家在画坛上占有重要地位。近百年来又出现了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写意派画家,画坛更加倾向于写意手法。 刘奎龄生于清末,今年七十八岁了。他从少年时代开始,就擅长于工整细致地刻画各种物象。他认为粗放简练的写意画,不能代替工细秀丽而具体的工笔画。他不顾当时画坛的偏见,坚持创作工笔画,并且打破同辈工笔画家重临摹而不重写实的清规戒律,从写生入手,追求工笔画的新的艺术境界。他和同时代有些国画家对外国绘画技法采取排斥态度不同,比较注意吸收德国油画、水彩画的技法。他还特别喜欢日本画家竹内栖凤的画。这样,他就能比同辈国画家吸收更多的营养,并且能把外国绘画技法很巧妙地融合在自己民族风格之中而不着痕迹。但尽管如此,这件事在当时的画坛上仍然被视为标新立异而遭到讥笑。 刘奎龄早年依靠卖画为生。那时他的作品构图变化不多,描绘过分拘于自然,曾被认为失之于太真,或者格调不高,被认为只能给妇女小孩作装饰品,而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他并不因此灰心,继续探索研究,到了六十岁以后,才达到他个人的艺术高峰,形成了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自成流派。解放以后,他终于得到了画坛的重视,和写意派画家的作品同样受到群众的欢迎。 儿子的艺术道路却比父亲顺利得多。父亲像领航员一样,随时都为儿子指出方向。 儿子的生活不如父亲那么丰富。他作画时,往往忽略了一些细小的地方,父亲便告诉他,一张成功的画,没有不重要的地方。有一次,刘继卣画了两只狼狗,一只立着,另一只刚睡醒,正在伸着舌头打哈欠。父亲说:“画得很像,可惜有个地方画错了。”儿子问错在哪里,父亲说:“狗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伸舌头,它在打哈欠的时候,舌头是卷着的。”儿子再去仔细观察,果然如此。 刘继卣随父亲学画,时间相当长。起初,给父亲作助手;后来,父子合作;再后来,父子又分工,刘继卣画走兽,父亲画花鸟。儿子比父亲幸运得多,解放以后,刘继卣到了北京,直接间接地学习了更多传统技法和外国技法,使他能在父亲的基础上又发展一步。他作画的方法比父亲简化得多,也能达到同样的艺术效果,画出同样工细的画。到现在为止,他已画了几百幅各种动物画。 新华社记者 林印 (附图片) 刘奎龄的女儿刘继敏(左)随父学画 新华社记者 张映华摄

8. 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团足球队同北京青年足球队举行友谊赛

第2版()专栏: 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团足球队同北京青年足球队举行友谊赛 据新华社19日讯 参加第八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团足球队,在回国途中应邀于今天下午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同北京青年足球队举行友谊比赛,受到一万多名首都观众的热烈欢迎。 客队在本届联欢节的足球比赛中,曾经战胜了西德、奥地利和维也纳的足球队,取得了亚军。今天他们虽然以0比3失利,但他们良好的个人技巧,特别是防守技术和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不时博得观众的热烈掌声和赞扬。 客队十九岁的守门员施宝仙今天的表演最出色,尽管北京青年队全场射门多达六十五次,但他仅仅三次失守。施宝仙身材不高,可是反应很快,判断准确,动作灵活,多次恰到好处地救出了险球和比较难接的高球。 身材比较高大的北京青年队今天掌握了大部分攻势,可是上半场由于队员盘带过多,进攻的速度比较慢,加上射门的时机和角度都掌握得不好,因而射门二十八次都没有得分。 下半场双方都调整了阵容。主队在射门时增加了突然性,这样才在十二、二十九和四十二分钟时先后射入了三个球。其中头一个球是前锋张坤岳正对球门劲射入网的;后两个球都是左前卫赵清河在右方远射命中的。 客队今天攻势不多,全场只射门四次,但前锋的突然性进攻和奔跑快速的右边锋梭非安、右内锋阿里安杜、中锋山多梭等人的巧妙配合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友谊比赛结束以后,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李达上将,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杨海波等人由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团团长苏哈尔迪,副团长苏巴尔曼、郑荣全陪同,从主席台走到运动场上同双方队员一一握手,感谢他们的精采表演。

第 3 版

1. 鼓舞劳动热情 推动技术革新 提高劳动生产率 越南先进集体和劳动英雄发挥带头作用

第3版()专栏: 鼓舞劳动热情 推动技术革新 提高劳动生产率 越南先进集体和劳动英雄发挥带头作用 新华社河内电 越南各地的社会主义劳动组(队)和劳动英雄不断提高生产成绩,发挥先进带头作用。 被评为社会主义劳动组的南定纺织厂机器车间钳工组,在一个月内提出了四项革新建议,经采用后,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半到三倍,并且解决了零件供应困难。老街磷灰石厂挖土机组打破了由原来每班铲泥一万六千土方的纪录,创造了一万六千七百二十土方的新纪录,并且提出十四项大小革新建议。 海防水泥厂劳动英雄阮文宣同其他工人一起,改换了回转窑的煤管位置,改进了操作方法,把回转窑每天焙烧生水泥二百八十吨的产量,提高到三百三十吨,水泥的质量也得到保证。越北运输公司英雄司机陈文发,改进了装卸拖车的方法和驾驶技术,使他所驾驶的汽车每行驶一百公里就可节省四公斤半汽油。 各地社会主义劳动组(队)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作用,有力地鼓舞了各地工人的劳动热情,推动了生产。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各地向国家登记争取成为社会主义劳动组(队)的生产组(队),最近已由5月间的五百多个增加为八百多个。 (附图片) 越南北方清化省安葵农业社社员们正准备向国家卖新棉。这个农业社共种了九十二公顷棉花,获得了良好的收成 越南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2. 阿尔巴尼亚大批工矿企业 提前完成头七个月生产任务

第3版()专栏: 阿尔巴尼亚大批工矿企业 提前完成头七个月生产任务 据新华社地拉那17日电 阿尔巴尼亚三百九十多个工矿企业胜利完成了今年前七个月的生产任务。 根据工业部门的统计:阿尔巴尼亚今年头七个月的工业总产值计划完成了102%,其中机械工业完成了原订计划的103%,手工业——102%,工业木材——105%,食品工业——106%。 七个月来,阿尔巴尼亚的许多工厂和企业继续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地拉那纺织联合工厂在头七个月中增产了五十四万八千多米棉布和一万二千多米的毛织品。姆科尔策针织厂增产了四万一千多件各种针织品。发罗那机械工厂在此期间生产了六十多种新产品。地拉那建筑公司在6月23日就提前一个多月完成前七个月的计划。

3. 蒙古厂矿企业职工 广泛开展革新和合理化建议运动

第3版()专栏: 蒙古厂矿企业职工 广泛开展革新和合理化建议运动 新华社乌兰巴托16日电 蒙古各厂矿企业职工广泛开展革新和合理化建议运动。 仅在今年上半年就有一千多条革新和合理化建议运用于生产中,为国家节约了四百万图格里克(蒙币)。1961年运用于生产中的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比1960年多两倍半,为国家节约一千多万图格里克。

4. 捷克斯洛伐克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去年同世界五大洲的七十七个国家保持着贸易关系 今年上半年贸易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五点九

第3版()专栏: 捷克斯洛伐克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去年同世界五大洲的七十七个国家保持着贸易关系 今年上半年贸易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五点九 据新华社布拉格17日电 捷克斯洛伐克对外贸易近年来续有增长。去年贸易总额为二百九十八亿克朗(捷币),比1960年增长9%。今年上半年贸易总额已达一百五十一亿克朗,比去年同时期增长5.9%。 去年捷克斯洛伐克与世界五大洲的七十七个国家签订了贸易和支付协定。在贸易总额中,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额占73%。今年上半年,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额比去年同期又增长10%。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贸易额,1961年比1953年增长了三倍。

5. 波兰药品生产自给有余 已能制造四百五十种左右各种药品

第3版()专栏: 波兰药品生产自给有余 已能制造四百五十种左右各种药品 据新华社华沙电 波兰制药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已能制造四百五十种左右各种药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波兰居民服用的药品几乎全部依靠进口。然而在人民政权的年代里,波兰相继建成了十一座现代化制药厂,拥有一万一千名制药工人,形成了规模相当大的制药工业。目前波兰自制的药品不仅能满足国内需要,而且能向五十个国家出口。

6. 庆祝宇宙编队飞行的功勋 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举行招待会 “真理报”报道对“天上兄弟”飞行期间的医学—生物学考察的首批结果

第3版()专栏: 庆祝宇宙编队飞行的功勋 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举行招待会 “真理报”报道对“天上兄弟”飞行期间的医学—生物学考察的首批结果 新华社19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18日讯:苏共中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苏联部长会议18日为建成了用以实现世界上第一次宇宙编队飞行的完善宇宙飞船的科学家、设计师、工程师、技术员和工人,为苏联英雄尼古拉耶夫和波波维奇,举行了招待会,庆祝苏联科学技术建树的史无前例的功勋。 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招待会。他们同宇宙航行英雄尼古拉耶夫、波波维奇、加加林和季托夫一起走进大厅。 各国驻苏联外交使节也出席了招待会。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勃列日涅夫在宣读了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尼古拉耶夫和波波维奇苏联英雄称号的命令以后,把“金星”奖章和列宁勋章别在他们的军服上。他们还获得了特制的“苏联宇宙航行员”胸章。 加加林和季托夫走到自己的宇宙航行员朋友身旁,同他们拥抱。 在克里姆林宫这次有意义的会见期间,这里充满了热烈高昂的情绪。在这一天,卓越宇宙技术——未来的技术——的创建者们,来到了克里姆林宫一些宽敞的大厅里。他们之中许多人胸前佩戴着社会主义劳动英雄星形奖章、列宁奖金获得者徽章。他们受到了出席招待会的党、苏维埃和社会组织的代表们、莫斯科各企业的革新家、作家、艺术家的热烈欢迎。 据新华社19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讯:苏联《真理报》18日发表了生物科学博士加津科和格宁的长篇文章,报道了在尼古拉耶夫和波波维奇飞行期间所实现的新的医学—生物学考察计划的第一批结果。 文章指出,苏联征服宇宙计划规定在地球周围宇宙空间进行广泛医学—生物学考察。考察的目的是积累必要的科学资料,以便拟订与培养宇宙航行员和保证他们在行星际旅行中的安全有关的医学措施。 在尼古拉耶夫和波波维奇飞行期间,向地面遥测站发出并记录了下列生理指数:心动电流图(心脏生物电)、呼吸描记图(胸廓的呼吸运动)、脑动电流图(脑生物电)、眼动电流图(说明眼肌运动的眼肌生物电)、皮肤电流反应(皮肤电阻的变化)。此外,从两艘飞船上还不断以相应于心脏收缩节律的声音讯号形式向地面发出关于宇宙航行员脉搏频数的情报。文章列出了尼古拉耶夫和波波维奇宇宙飞行五十小时期间呼吸频数和脉搏频数变化表。 文章指出,据初步资料,未发现心动电流图和脑动电流图有病理性变化。在任何一位宇宙航行员身上都未发现所谓的眼珠震颤或皮肤电流反应的急剧波动。 作者写道,计划规定尼古拉耶夫和波波维奇要完成一系列考察,包括宇宙生物学中某些重大问题。宇宙航行员应当拍摄天体和地球的影片,读出并向地面转发仪表上的读数等。所有这些为判定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身体情况提供了补充的资料。 尼古拉耶夫和波波维奇在飞行期间完成了校对式的心理测验和专门选定的几组数字的计算。这项工作是用以下方法完成的。宇宙航行员高声说出依确定顺序在航行记事簿表格中绘出的几何图形。有一些时候,图形要按表格上的直行依次读出,另一些时候则按横行,或者诸如跳过一个或两个图形。 文章指出,在进行测验期间,宇宙航行员的声音被记录在磁带录音机上,以便能够把他们在飞行期间完成测验的情况同在实验室条件下记录的资料加以比较。 作者写道,宇宙航行员在飞行期间还进行了时间概念的测验。 他们还进行了可据以判断宇宙航行员前庭器官和视觉器官相互作用的专门测验。在整个飞行的一些确定的时刻里,宇宙航行员把自己的视线固定在宇宙飞船座舱前壁事先规定的极右边的一点上,然后尽可能快地把视线转移到极左边的位置。尼古拉耶夫和波波维奇都很好地完成了这一试验,这表明尼古拉耶夫和波波维奇的前庭器官在失重条件下是足够稳定的。 宇宙航行员离开座椅和在座舱中自由移动的试验,是工作能力和对飞行条件的足够的经受能力的一项极重要说明。 作者写道,判定宇宙航行员对水和食物的需求,弄清楚在长期宇宙飞行中的味觉特点,考察长期失重对于人对氧气的需要量和他的碳酸气呼出量的影响,具有巨大的科学意义。 作者最后说,在新的宇宙实验中所获得的科学材料,将成为计划、准备和进行未来的飞行的基础。

7. 号召人民巩固胜利贯彻三项命令

第3版()专栏: 艾地著文纪念印度尼西亚“政治宣言”发表三周年 号召人民巩固胜利贯彻三项命令 指出美荷愿意和平解决西伊里安问题是想以新殖民主义手法攫取利益 据新华社雅加达18日电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主席艾地昨天在这里的《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印度尼西亚人民目前应该继续完成三项重要任务:巩固已得的胜利、克服经济困难和反对新殖民主义。 艾地的这篇题为《赞成政治宣言的人必须赞成三种力量》的文章是为纪念政治宣言发表三周年而写的。 艾地说,印度尼西亚人民今年怀着比以前更加自豪的心情来庆祝国庆,因为印度尼西亚人民赢得了以下这些具体的胜利:恢复了原先遭到各种反动叛乱分子破坏的国内治安;被荷兰帝国主义长期霸占的西伊里安在短期后肯定将归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管辖;以民族主义者、宗教徒和共产主义者三种力量为核心的民族合作正在日益巩固。 艾地说,印度尼西亚人民今后将继续完成以下这些革命任务:第一,通过下列方法巩固已得的胜利:彻底消灭破坏治安的分子,包括外国的颠复活动;更坚定地执行三项命令,使西伊里安成为摆脱殖民主义残余的印度尼西亚的安乐土;加强民族阵线,进一步清除“恐共症”的残余;促进教育的科学性和政治性等等。 第二,用以下的方法克服经济困难:更加忠实地贯彻执行八年计划,首先是在国营企业、农业、私营农场和其他方面实现增产,依据积极和独立的外交政策改进对外贸易;改进人民生活必需品的分配;彻底执行农产品分成法和土地改革法;必须在政府机关、国家机构、首先是在生产机构、国内外贸易机构和分配机构中进行大规模整顿,以便顺利地执行健全的经济政策。 第三,英勇地反对新殖民主义,即反对帝国主义者企图通过投资、颠复活动和渗入政治、军事和文化领域的做法间接奴役印度尼西亚人民的阴谋。美国和荷兰愿意和平解决西伊里安问题,是希望通过新殖民主义的做法来攫取利益。荷兰方面急于尽快地同印度尼西亚恢复正常关系,因为对他们说来,这意味着正常地攫取印度尼西亚的天然资源和对人民进行剥削。 艾地说,只有在真正实现政治宣言的内容和精神的情况下,才能很好地完成上述各项任务。

8. 越南《人民报》发表社论纪念八月革命胜利十七周年 把美帝国主义从南越赶出去

第3版()专栏: 越南《人民报》发表社论纪念八月革命胜利十七周年 把美帝国主义从南越赶出去 据新华社河内19日电 河内各报今天分别发表社论和文章,纪念八月革命胜利十七周年。十七年前的今天,越南人民发动总起义,从日军手中夺取了政权,成立了革命临时政府。 《人民报》发表题为《发扬八月革命精神》的社论说,越南革命的胜利,是经过千辛万苦的道路取得的。要取得最后胜利,我们必须保持和继续发扬八月革命的优良传统。社论说,在北方,民族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已经彻底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光辉胜利,并且正在稳健地前进,争取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新胜利。在南方,神圣的爱国斗争正在大力推进,以便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而目前是把南方从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解放出来,推翻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吴庭艳集团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引导南方走上独立、自由的道路。 社论指出,为了反对最凶恶的帝国主义——美国侵略者,越南人民必须发扬勇敢的、坚韧不懈的斗争精神,击败敌人,逐步地争取牢固的胜利。社论强调说,这就是我们必定取得胜利的道路。

9. 武装干涉不见效 军事取胜太渺茫 美国在南越泥潭中愈陷愈深 《纽约时报》承认吴庭艳不得人心,人民自卫武装发展壮大

第3版()专栏: 武装干涉不见效 军事取胜太渺茫 美国在南越泥潭中愈陷愈深 《纽约时报》承认吴庭艳不得人心,人民自卫武装发展壮大 据新华社18日讯 美国一些报纸最近对美国在南越进行的“不宣而战的战争”的前途甚为担忧。 《纽约时报》最近以《美国人对越南(指南越)局势表示怀疑》为题登载内瓦尔从西贡发的专稿说,肯尼迪政府对于南越战争的“进展所抱的审慎乐观态度并没有在驻在这里帮助进行这场战争的美国人中得到广泛的反应”。文章说:“任何了解情况的美国人充其量只肯说,吴庭艳政府打败共产党游击队(指南越人民武装)的可能性为一半对一半。另外许多人,包括为南越军队担任训练和顾问工作的人员认为,打败共产党游击队的希望更为渺茫”。 这位记者说,他私下访问过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人同意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所说的吴庭艳政权“正在争取人民站到政府方面来”。他说,“这里的一致意见是,广大人民在政治上对西贡政权采取冷淡的态度,或者甚至是敌对的态度”。这个记者还承认尽管有九千名左右美国陆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在南越进行战争,但是人们一致认为南越人民自卫武装力量“总是越来越强大”。 这个记者的文章无意中驳斥了麦克纳马拉所提出的美国和吴庭艳集团正在南越推行的“战略村计划”为南越人民“提供了学习基本民主实践的机会”的无耻说法。他说,“战略村的绝大部分居民是由军队围捕来的并且是在监视之下定居的。保护这些村庄的墙既是为了把越共(指人民武装)隔离在外边,也同样是为了把居民拘留在村子里面。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不久前在一篇社论中谈到“战略村”时说,吴庭艳把居民迁入设防地区的行动“使人们感到极大的不满”。它说,肯尼迪寄予很大希望的美国“新的特种游击部队”不能在开进丛林以后长期呆在那里。装载人员用的两栖装甲车并不是令人满意的。美国的武器在重新设计之后仍然太重,不能进行丛林战。

10. 南非非洲人示威要求释放民族主义领袖 决心为反对种族歧视和压迫而斗争到底

第3版()专栏: 南非非洲人示威要求释放民族主义领袖 决心为反对种族歧视和压迫而斗争到底 据新华社18日讯 约翰内斯堡消息:南非各地非洲人最近纷纷举行示威和集会,强烈抗议维沃尔德政府疯狂迫害南非民族主义领袖。他们要求立即释放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领导人曼德拉和西苏鲁,并表示将为反对种族歧视和反对压迫而继续斗争。 许多非洲人16日不顾南非当局警察的威胁,在约翰内斯堡法院前面举行示威,要求释放曼德拉。 将近一千非洲人上星期参加了由南非妇女联合会在德班城班图社会中心组织的群众大会,大会一致通过决议,抗议逮捕曼德拉和西苏鲁,要求立即释放他们。 讲台前面挂着一幅横幅,上面写道:“妇女要求释放曼德拉!” 学生代表理事会主席皮莱在大会上说,人们不能被“反破坏法”之类的立法所吓倒。他说,“决不能让政府使人民默不作声。希特勒在德国企图实行这一套,他没有得逞。在德班,尽管颁布了‘反破坏法’,政治活动仍在进行。” 五百名南非各族妇女12日参加了德兰斯瓦州南非妇女联合会举行的集会。曼德拉夫人在会上说,热爱民主和自由的南非妇女将为她们的权利而斗争,直到获得自由为止。

11. 在侵越头子哈金斯的亲自指挥下 美吴集团在南部大“扫荡” 一日之间出动飞机三十架官兵四千名

第3版()专栏: 在侵越头子哈金斯的亲自指挥下 美吴集团在南部大“扫荡” 一日之间出动飞机三十架官兵四千名 据新华社19日讯 西贡消息:在美国驻南越军事司令部司令哈金斯的亲自指挥下,美国—吴庭艳集团近日连续调动大量兵力,对南越南部的爱国人民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战。据西方通讯社报道,被吴庭艳集团称作“大绥靖战斗”的这次“扫荡”战,是从15日开始的。仅在18日一天,美国海军陆战队和吴庭艳集团就出动了三十多架直升飞机,运送约四千名伪军官兵,在海军军舰和空军战斗机的配合下,对南越南部安川省地区人民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 哈金斯和吴庭艳伪军“总参谋长”杨文明等军事首脑,连日亲临战区督战。据报道,17日,他们在“飞行指挥站”(一种特殊装备起来的C—123运输机)里“巡视战斗地区”。18日,哈金斯又乘直升飞机“视察”了战斗地区。 美联社17日从西贡援引“一位美国顾问”的话说,这次对南越人民的进攻,是美吴集团经过“三个月时间”的策划后开始的。

12. 拙劣的假戏

第3版()专栏: 拙劣的假戏 何卓 肯尼迪政府玩弄的一出同秘鲁中断关系的滑稽剧,只有短短一个月,现已拙劣地自行收场了。 7月18日秘鲁军人集团的政变,一时曾使美国统治集团十分恼火。肯尼迪政府表示“不承认”秘鲁军政府,甚至宣布中断同秘鲁的外交关系。当然,这并不是肯尼迪政府对秘鲁的反动军人集团有什么厌烦或恶感,更不是为了伸张正义或维护真理。连美联社和《华盛顿邮报和时代先驱报》的记者都公开报道,秘鲁军事政变首脑们是华盛顿的“最好的朋友”,是“在秘鲁的一些美国军官”的“亲密朋友”。肯尼迪政府所以要如此这般地做作一番,是美国通讯社和报刊一开始就说穿了的。《华盛顿邮报》就说,这是由于华盛顿担心这又一次制造军事独裁统治的丑事,会使“争取进步联盟”所标榜的“代议制民主”,立刻在拉丁美洲人民面前露出“假货色”的原形来。 真相虽如此大白,但肯尼迪这个最善伪装的美国总统,居然把假戏搬上了国际舞台,而且演得煞有介事:中断外交关系啦,停止“援助”啦,纠集拉丁美洲的一些军事独裁国家跟着宣布同秘鲁断交啦,甚至还要召开美洲国家组织会议“讨论”秘鲁军事政变问题呢,真是斩钉截铁,势不两立。可是,假戏越演越假,丑事越搞越丑,一双一贯进行干涉的黑手,终于从幕后伸到台前来了。 美国国务院宣布同秘鲁中断关系时,公开要秘鲁军政府采取合乎“争取进步联盟”所要求的“宪法”、“民主”原则的措施。按照《纽约时报》更露骨的说法是,要看政变集团是否“能以任何类似尊重立宪制度的做法来掩饰他们的行动”。接着,在美国指使下,军政府就同美国支持的总统候选人、人民党头子德拉托雷和另一名总统候选人、前独裁者奥德利亚取得了“妥协”。前者决定明年举行选举,并保证决不阻止人民党候选人在选举中当选,而后者则承认军政府的“既成事实”。这样一来,肯尼迪马上“感到鼓舞”,表示可以“重新研究”恢复关系。过了个把星期,美国国务院就正式宣布,由于军政府“在恢复合乎宪法的政府方面采取了重要的步骤”,美国同秘鲁复交,对秘鲁的“援助”也“将要恢复”。自然罗,美洲国家组织也不需要再兴问罪之师了。 肯尼迪政府自以为这样既掩盖了美国又一次支持拉丁美洲军事独裁统治的勾当,又粉刷了“争取进步联盟”的“民主”招牌。然而,姑不论秘鲁军政府同人民党等取得的妥协本身不过是美国傀儡之间的交易,将来人民党当选总统也不过是把军人傀儡拉入后台,由政客傀儡登上宝座;就算这是“合乎宪法”、合乎“争取进步联盟”的“民主”戒规吧,但美国以此作为复交和“援助”的条件,这不是干涉又是什么呢? 所以,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进一步暴露美帝国主义利用“争取进步联盟”干涉拉丁美洲国家内政的丑恶形象。“聪明反为聪明误”,自作“聪明”的人总是要做蠢事的。

13. 刚果非洲团结党领导人发表声明 基赞加狱中绝食危在旦夕

第3版()专栏: 刚果非洲团结党领导人发表声明 基赞加狱中绝食危在旦夕 新华社19日讯 利奥波德维尔消息:刚果非洲团结党的领导人穆库伊迪和马塞纳17日在利奥波德维尔向报界发表声明宣布,刚果民族主义领袖、非洲团结党主席基赞加已在狱中绝食,他的生命危在旦夕。声明谴责反动派企图从肉体上消灭基赞加的阴谋。 穆库伊迪和马塞纳在会上宣读了一封由负责监禁基赞加的警察当局打给阿杜拉政府的电报,这封电报透露:基赞加是从8月14日起绝食的。 穆库伊迪和马塞纳在声明中,对于继续迫害基赞加的暴行表示愤慨。声明还吁请世界公众坚决谴责反动派企图从肉体上消灭基赞加的阴谋。 据报道,阿杜拉集团的公安局负责人南达卡18日在新闻记者的质问下承认,“基赞加已经绝食了一些时候”。 基赞加是在今年1月间被阿杜拉集团在“联合国军”的支持下逮捕的,2月起他一直被监禁在刚果河口的布拉邦巴岛上,遭受着残酷的折磨。

14. 美国U—2型间谍飞机进驻英国

第3版()专栏: 美国U—2型间谍飞机进驻英国 据新华社伦敦17日电 据英国空军部今天宣布,美国一批U—2型飞机将以英国为基地进行活动。这种飞机同1960年在苏联领空被击落的间谍飞机属于同一类型。据宣布,这些飞机将在北大西洋地区的公海上空进行飞行,从英国的基地出发能够方便地飞遍这一地区。美国空军的一支分遣队将同这些有特别装备的U—2飞机一起来到已在英国建立了好几年的一个美国基地——牛津郡的上黑福。 这些飞机表面上的任务是,进行“高空气候研究”和确定核试验造成的“同温层内放射性尘埃的集聚状况。”

15. 先是扭妮作态 终于真相大白 美国宣布同秘鲁军政府复交

第3版()专栏: 先是扭妮作态 终于真相大白 美国宣布同秘鲁军政府复交 新华社18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国务院在17日发表的一项声明中,宣布恢复美国同秘鲁军政府的外交关系。声明还说,美国允诺给予秘鲁的总额为八千一百万美元的“经济援助”“一般说来将要恢复”。 国务院的声明在解释它所采取的上述行动时说,这是由于秘鲁军政府“对政府实行有效控制”和“保证履行秘鲁的国际义务”。声明还提到秘鲁军政府作出的关于在明年6月举行选举以恢复宪法保障的诺言。 美国在秘鲁于7月18日发生军事政变而暂时中断它同秘鲁军政府的关系以后,一直同秘鲁军政府进行幕后谈判,促使后者作出一些“民主”姿态,以便为美国采取恢复关系的行动铺平道路。

16. 美国战俘访问记

第3版()专栏:老挝通讯 美国战俘访问记 新华社记者 姜庆肇 由老挝爱国战线党交给老挝临时民族团结政府的五名美国俘虏、两名泰国俘虏和一名菲律宾俘虏,8月17日在万象获释。 8月17日,当这批曾经参加过对老挝的侵略战争的俘虏由飞机运到万象的时候,万象的公民向他们投以愤怒的目光。 记者访问了这批被俘的侵略者。他们为这样迅速被释放感到高兴。美国俘虏罗杰·巴伦杰说:“作为一个军人,我过去是不得不服从上级命令而来老挝作战的。” 巴伦杰是在战场上被寮国战斗部队俘掳的。去年4月22日,在沙拉富昆以南和万荣以北的法洪战役中,他同另外三名美国军官被派到沙湾拿吉集团的部队中指挥作战和督战。在战斗中,有一支爱国军队穿过公路,很快冲进沙湾拿吉部队的炮兵阵地,并立即攻下了这个阵地。这时,巴伦杰同另外三个美国军官赶忙爬上两辆装甲车,并且开炮,企图堵住爱国军队的进攻。可是爱国军队的战士奋勇地冲过来,跳上一辆装甲车,用手榴弹炸死两名美国军官。巴伦杰急于逃命,就跳出装甲车,偷偷地躺在沙湾拿吉集团士兵的尸体中间,闭眼装死。可是,他马上听到有人用英语朝他叫喊:“别装死了!起来!我们优待俘虏,不杀你!”再没有别的办法了,他只好爬起来,举起了双手。 巴伦杰告诉记者说:在他当俘虏十五个月中,他注意到老挝爱国战线党的战士们对他是优待的。 美国俘虏沃尔夫基耳说:在他们被俘后,他们吃不惯粘米,于是老挝爱国战线党的军官和士兵为他们准备了普通米饭,另外还发给他们新衣服、纸烟或烟草。从他们当俘虏以来,每个人都收到自己亲友寄来的大个包裹和四封信。他们还可以看到他们爱看的书籍和杂志。 另一名美国俘虏劳伦斯·贝利的生命是老挝爱国战线党部队挽救过来的。他是在1961年3月23日被俘的。当时他率领七名官兵乘军用飞机在查尔平原上空侦察。这架飞机被击落后,另外七个人都死了,他是唯一的幸存者,因为他是第一个乘降落伞往下跳的。落地以后,他身受重伤,奄奄一息。他说:“救救我这个有三个孩子的父亲吧。”老挝爱国战线党的几名军官和士兵替他裹上了绷带,然后把他送往医院,直到把他治愈。 深受这种人道主义待遇的贝利,承认自己服从美国政府命令来干涉和侵略老挝是犯了罪。 另外两名美国俘虏是在1961年5月3日以后同沃尔夫基耳一道被俘的。1961年5月3日是老挝三方面都发布停火令的日子。但是他们违反停火令,进入解放区进行反对老挝爱国力量的军事活动,因而被俘。 记者也访问了两名泰国俘虏,他们详细地叙述了他们如何被俘的经过,并且揭露了美国、泰国、菲律宾以及南越侵略老挝的罪行。泰国士兵桑加说,在老挝内战期间,泰国不仅派部队到老挝,而且还派了很多军事人员混在沙湾拿吉集团的军队中作所谓战斗骨干。这也就是他本人的情况。在他所在的前沙湾拿吉集团部队第二百九十四连中,就有两名泰国军事人员,其中一名是上尉,另一名是中尉。 桑加是1962年5月在离沙拉富昆不远的山区里被俘的。 另一名泰国俘虏颂汶上尉原来曾负伤,现已治愈。他在被遣返回国时说,他同老挝人民和泰国人民一样希望和平。

第 4 版

1. 射箭选手

第4版()专栏: 射箭选手 张长弓 郑士谦 山谷间有一块方方正正的草坪,这儿的草,生得刀裁一般齐,油绿油绿,就像在那上面涂了一层釉子。这是仲夏的草原独有的特色,这是一种令人心醉的浓绿。 有一棵歪脖山丁子树,在树杈丫间悬挂着一只自制的草靶子。那是用各种颜色的草编织成的,中间是圆圆的红心,外面一环套一环,每一环,颜色都不同。有纤维极长的芨芨草,有柔若蚕丝、细似人发的羊胡子草,有通红通红的老牛稞,有瓦蓝瓦蓝的剑草……。这玩艺儿,编织得竟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巧妙,红一圈,绿一圈,白一圈,黄一圈,简直不是什么草靶子,而是经过匠心巧手绣制的一张图案。 离着草靶子百步开外,站着一位年纪轻轻的姑娘。她斜着身子,像一棵挺直的青松,前腿弓,后腿繃,左手握弓,右手搭箭,刹那间,箭在弦上,瞄准了草靶正中的红心。 夏日的阳光,将她照得周身通亮,亮晶晶的额角,亮晶晶的眼睛,黧黑的面庞,向上方斜挑的眉毛,这一切一切都透出一股英俊之气。“嗖——”一只羽箭离弦飞去,只听“哒”的一声,草靶上的红心应箭而落。 “九十九箭……”她在心里数着放射的次数,轻轻地舒了一口气。“九十九箭?”她又隐约地听着耳畔有人这样说了一句。姑娘像从甜梦里突然醒来,掉头四顾,但见眼前青草丛丛,背后树木苍郁,有一层薄如飞蛾翅儿似的蜃[shèn]气在草坪上轻轻浮动着。夏日的正午,静悄悄的,牧人停止了唱歌儿,马驹也不再用它那颤抖的嗓门儿高声叫唤,就连小虫儿也躲在草叶下面歇晌,四周围没有一丁点儿声息。 这是谁呢?是谁在为她数着放射的次数?哎,哪里有什么人呢,是不是姑娘自己在自言自语,一高兴,心里的话儿就会冲口而出。再说,草原是这样的静,静到可以听得见星星草拔节抽穗的声音,即使心里的话没有出口,也会送进自己的耳朵里来。 她是有名的射箭选手,前不久刚在全旗的那达慕大会上赢得了冠军。一举成功,一下子使她陶醉在幸福中了,情绪激动,心神飘飘,还感觉着有点儿迷惘:这成功,这荣誉,究竟是怎样得来的呢? 就在这时候,真真是双喜临门,大队的老支部书记递给她一封从远方寄来的信。绿衣使者啊,你给草原上的人带来了多少喜讯,这封信一下子就把姑娘的心扰乱了。她揉揉眼睛,几次细看那一张八行笺,黑字写在白纸上,上面加盖了红鲜鲜的大印,千真万确,这是约请她参加五省射箭比赛大会的信,日子离着很近,再过一个月就得启程了。 年轻的姑娘睡不着觉了,她一次又一次地抚摸着自己那一张弯弓,一囊羽箭。这是祖辈传下来的武艺,蒙古人使用这种原始武器射杀过豺狼,射杀过豹子,射杀过日本法西斯强盗……今儿,就用它,给草原争来荣誉,它就是蒙古民族武勇的象征。 在那达慕大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观赏过牧人们骑马射箭的高超技艺,看了它之后,谁能不想到这样的民族多么坚毅、多么勇敢、多么善于积蓄力量集中于准确的一击,使敌人丧胆。在往昔艰苦斗争的岁月,有过多少牧人背起一张弓,腰插三只箭,上山去找抗日游击队;又有多少牧人在我们骑兵部队里纵马驰骋,箭射蒋匪的咽喉! 然而,姑娘到底是姑娘,她的脸儿红了,心儿跳了,从来还没有经过这样大的阵势呢。以自己的武艺而论,能够出席那样大的射箭比赛会吗?她怀疑自己的力量,甚至竟然觉得在那达慕大会上取得冠军不过是侥幸成功! 大队里的老支部书记,觉察到姑娘的情绪不对头,就特为让她来到这恬静的草坪上,一箭接着一箭,不停地刻苦练习。日光由强转暗,月影由短变长,这些日子记不清射破了几只草靶,只觉得臂疼、腰酸、腕子肿、两腿困乏,她简直是没法再支撑下去了。可是,这些天来命中率的记录鼓舞了她,先前是百箭里命中九十上下,现在虽不敢说百发百中,可比先前好得多了。 今儿,从清早到晌午,又射了九十九箭,其中只有六箭脱靶。她又神速地从箭囊里拈[niān]出一只箭来,转过身,摆了个犀牛望月的姿势,真乃是弓开似满月,箭射如流星,“嗖——”羽箭带着哨音飞了过去,不偏不斜,正中红心。 “赛——赛!啧啧啧啧!”这一次听得真真切切,从背后传来了赞叹声。她这才清楚地意识到,果然有人躲在绿荫深处偷看练箭。不用说,他准是在那儿从清早待到晌午,不然怎么会为她数着射出的箭数呢。 姑娘踅[xué]转回身,冲着那一片榆树林扬起弓来,说:“是谁在那儿捣乱呀?还不快快钻出来,看我拿箭射你!”她以为是邻家的孩子,那些赤裸着臂膀的小淘气,他们不管是山林水塘,总是东一头西一头到处乱钻。谁知道,她的猜想完全错了。树叶微响,从榆树丛中应声走出一位体态龙钟的老人来。姑娘一见,脸上唰地一下红到耳根,她放下弓,摘下箭袋,向前迎了两步,恭恭敬敬地叫了声:“老阿爸!” 老人伸出干枯多筋的手掌,握住了姑娘的手,他眯起笑眼,神色不动,只是大臂用力打算把姑娘的腕子压到下面去。射箭选手看出了老人的心思,她周身运劲,抵挡住对方施加的压力。两只手腕,一只是青筋突暴,形似锄钩,一只是浑圆粗壮,犹如铁杠;两只手腕直挺挺地僵在那儿,纹丝不动。老人家放开手哈哈大笑,爱抚地瞅着姑娘憋红了的脸膛,说:“好丫头,好丫头——让我再好好看看你吧。嗨嗨嗨,看见你这样的好闺女喜鹊也会喳喳叫哇。” 说话间,老人从怀里掏出一把碧绿翠玉似的树叶,说:“丫头,数数吧,你射中一箭,我就摘下一片榆叶,脱靶一箭,就摘下一片柳叶;你来数数,这些日子一共是多少榆叶多少柳叶呢!” “啊!你?”姑娘禁不住喊了起来,难道她练了这么些天箭,老人家总是坐在密林深处看着她吗? 老人一笑,猜出姑娘的心情,他嘬[zuō]起嘴唇连声呼唤:“色色色色……”就见一群活蹦乱跳的小羊羔从树丛中跑出来。有的跳在他的肩上,有的扎进他的怀里,有的伸出小舌头去吸吮他的手指,有的像淘气猴子似的伸出鼻头去嗅老人的白胡子。有一只黑花羔儿眼明嘴快,它抢上前去要吃那堆煞费苦心摘下来的树叶叶。老人轻轻地拍着羊羔的脑门儿说:“去吧,去吧!”他又向姑娘说:“我整天竟跟这一群崽子打恋恋,好在羊羔儿不怎么缠人,把它们撒出去,就坐在这儿看你练箭。” 射箭选手的心里就像淌过拌了沙糖的奶水,眼前这位老人和自己素昧平生,竟然是那样亲热,那样熟惯。在这样仁厚的长者面前有什么话不能说呢。 他们一同走进密林中,盘腿坐在草地上唠扯起来了。姑娘说,她练了这么些日子还是进步不快,怕这一去参加五省射箭比赛大会保持不住从前的纪录,因此就提心吊胆,手里捏着一把汗,总觉得两膀软弱,承担不了这样的重负。老人捻弄着胡子,边听边点头,他一口称赞姑娘的箭法,并且跳起来学了几个姿势,说是这个样子好极了,抬手举足,拈弓搭箭,挥臂扣弦,处处都深得真传。看得出来,她在这方面下过苦功夫……。 老人家说着说着,手指戳打着姑娘的额角数落起来了:“怎么的呢?丫头,怎么竟怀疑起自己来了。一个人做事,千万不能还没见着水就先晕船;还没见着烈马就先腿软。那不是咱们草原上的牧人,那纯粹是纸扎、泥捏、豆腐做的!” 一席话,把个射箭选手说得喜笑颜开,她像孩子似的伸开双臂抱着老人的肩,口中喃喃地说:“您真好,您可真是一位心地像纯金似的老阿爸!” 从这以后,每当太阳一冒红,姑娘就挟着弓、携着箭,来到这山谷中间的草坪上,不早不迟,正在这当儿,老人家赶着一群羊羔来到密林丛中。撒出羊羔之后,他就席地而坐,眼睛盯着姑娘,看她练箭,一直看到中午歇晌的时候。 草坪里没有一丝风,山谷间闷热闷热,炎阳在头上烤晒着,浑身的衣衫被汗水浸湿又晒干。 奇怪的是,臂膀已经不疼,腰骨已经不酸,手腕子消去了红肿。射出的箭就像是有一根线牵着,命中率很高,在百箭之内,也不过只有三五箭脱靶。但是,就这三五箭不能命中,就给射箭选手增加了困难,不管姑娘怎样聚精会神,总也消灭不了这偶尔的失误。 那位老人,仍旧坐在树荫之下,一片又一片地摘着榆树叶。所不同的是,他不再抖着胡子赞叹,也不再高声喊好,只是两眼紧盯着射箭手,从不放松她的一举一动。 突然有一天,太阳已经挂上林梢,老人早就站在高岗上向远处眺望,射箭的姑娘竟然没有按时来。 人们也许认为,偶尔一二次不做练习算得了什么呢,日子长着哪,练箭嘛也不是一日之功,这有什么!然而,你可知道,有多少事情因为功亏一篑[kuì]半途而废,有多少人站在成功的边缘上踟蹰不前,迈不出登上顶峰的那一步。这是艰难的一步,也是最最重要的一步,没有这一步就谈不到炉火纯青,只能闹个“半瓶醋”。 好容易把射箭选手盼来了,老人长吁了一口气,又端端正正坐在榆树丛中,随着弓弦的响动,一片一片地摘着榆树叶,两眼紧盯着射箭手不放。 到了晌午,姑娘收拾起羽箭要走了,老头子忽然从榆树丛中跳出来拦住了她的去路。 “老阿爸,有什么事吗?” “噢,丫头,你来数数榆树叶吧。” 姑娘对这位热中于欣赏箭术的老人很是尊敬,不忍过于拂逆他的意思,尖起手指数了数榆树叶。 “多少?” “七十九个。” “噢。还有二十一箭。” “怎么?” “射完它!” “为啥?” “丫头,你怎么不明白,骏马登程跑到头!” “老阿爸,我不打算每天射它一百箭了。” 老人家一听这话,掩口的银须一根一根都噘了起来:“怎么的呢?你的心眼里觉着这点能耐够用了吗?你没想想,能做到百发百中万无一失吗?” “偶尔失误总是有的。你不要管啦!”姑娘转身要走,真是有点儿生气了,她想:我跟他素不相识,我练我的箭,你看你的热闹。干吗跑出来干涉别人的行动呢? 这话虽然没出口,那老人却看出了这意思,他抖动着白胡子,伸手抓住了弯弓的一端,姑娘眨眨眼睛,觉出这事儿不大好办了。老人的臂力她是领教过的,休想从他的手里夺过那张弓来。 老头子开口说话了:“丫头,怎么能跟长辈这样说话呢!咱蒙古人有一句老话:为着给自己壮胆子,找不到妈妈的驴驹儿才哇哇乱叫。你这不光是满足啦,你是心虚胆怯啦,你就没有勇气练成百发百中的神箭手。” 射箭选手的脸上升起一片红云,她低下头不敢正视老人的眼睛。愣了好半天,她突然扑到老人的怀里,用女孩家饱满的湿嘴唇在老头子那白胡子梢上匆匆地吻了一下。 炎阳像一团火似的烤炙着人们的肌肤,射箭选手丁字步往那儿一站,重新打开箭袋,挽起弯弓。 这一回,那位老人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席地而坐数着射出的箭数,他把羊羔儿托给一个采野花的小孩子照看,自己匆匆地走了。 姑娘的心里很难受,她暗暗责备自己:“唉唉,你真是个冒失鬼,一句话不留神,把老人家得罪了。” 她突然觉得,眼前的草坪竟是那么空荡荡的,没有那老人坐在榆树丛里摘树叶,自家射出的每一只箭就像是失群的大雁,发出震颤空气的、寂寥的声音。 姑娘一直怀着内疚[jiú]在练箭。每中一箭就去摘一片榆树叶,每脱靶一箭就去摘一片柳树叶,统统把它们放进自己的箭袋里。她想着,射完了二十一箭之后就去找那位老人,把树叶子数给他看。 正在这时候,老人从山谷间的小道上来了。他健步如飞,精神矍铄[jué-shuò],一点儿也没有恼怒的样子,更让姑娘纳闷的是在他的肩上挂了一张古老的宝雕弓。 ………… 以后,射箭选手就携带着这张宝雕弓出席了五省射箭比赛大会。木匠夸锯,蒙古人夸弓,一提起这张弓来,姑娘总是对它怀着无比深厚的感情!

2. 海防之歌

第4版()专栏: 海防之歌 顾工 一位民兵女炮手她遭受过千次毒打,百般侮辱,她被三次转卖,去作童养媳妇;财绅曾一脚把她踹出棚外,然后换进来一头母猪……她从不出声,她从不痛哭,她的眼泪在心中汇聚成湖;如今站在大炮跟前她放声呐喊!要你们粉身碎骨,万恶的匪徒! 擒捕鲨鱼的勇士一条鲨鱼像一座黑色的小山,从浪花中拖出来,横在海滩,鱼腹还在喷涌着猩红猩红的血,把扑上来的潮水一层层地浸染……是谁擒到了这样的庞然大物?是哪位勇士这样地力大无边?在那小舢板上有位姑娘微微一笑,手中正收绕着捕鲨用的绳缆。 网军民在一起编织鱼网,梭子和梭子来回穿插,交往;明天一起划进云里、雾里、海里……把活蹦乱跳的鲜鱼倒满船舱。军民在一起编织罗网,枪支和枪支来回晃动,闪光,来日一起迎接水声、杀声、炮声……把海匪的尸首全部抛进浊浪! 在一片收割声里连长给公社挑去了青菜,书记给连长挑来了红薯,相互推让,致谢,高声争辩:“这是我的收获,也是你的收获!”土地浇过社员和战士的汗珠,太阳晒过他们的脊背和胸脯,收割声和欢笑声同时散发,分享着果实,也分享着忙碌…… 岛上的陵园海岛的高处有一座陵园,长满马尾松,摆满着花环,霞光日夜辉耀烈士的墓碑,海燕依绕英雄的名字飞旋……他曾把五个凶恶匪徒戳倒沙滩,他曾把十顶美式钢盔踢下山巅,……据说英烈并没有在陵园安眠,常在风浪中折断海盗的桅杆!

3. 贵州山中一小城

第4版()专栏: 贵州山中一小城 刘真 气势汹涌的黄果树瀑布,数不清的大山大川,都留在后面了,汽车一直往上走。这山中的公路,弯弯曲曲,像一条丝带,在山腰上盘来盘去。远远的峰顶上,忽隐忽现,流下来银蛇似的小溪,有人在那儿开荒哩。农家的门前,芭蕉树下,娃娃们欢笑着,在评论来往的车辆和行人。那默默啃嚼着青草的牛羊,那文文静静的树林,像一张张美丽的风景画,贴在行人的记忆里。 汽车在山顶上,在河谷的上空。云朵扑过来,想蒙住人的眼睛,玩笑的向后流去,更多的云,在前面等着哩。往下看,谷底的稻田,片片点点,像孔雀翅膀上的花纹。 天渐渐黑下来,牧人赶着牛羊回家了,空气愈来愈凉爽。不知这是拔海几千米的大山,反正是高极了。在这云的世界里,四外的景物,像被一层层的纱布蒙起来了。又走了一阵,前面,一座安安静静的小县城——晴隆,在黑暗中亲切的等候着行人。 一条窄窄的街道,像小河,满都是水,和云在一起过日子,雨水可能是太多了。沙汀同志说:“所以叫晴隆,可能是盼晴天的意思。” 进了县委会的院子,和这古老的小山城一样,给人十分亲切朴实的印象,没有多少建筑,只有简简单单几栋砖房。书记同志们都下乡去了,代理县长马原野同志,把我们领进了低矮简朴的接待室。这气味,处处使人觉得,他们在忙着国家和人民的事情,没有那么多心思来装扮自己,这一切已经尽够了。 等我们洗完了脸坐下来,有点清瘦的马原野同志,给我们讲了很多。 他说,这个县大部分是布依族,人们勤劳诚实热情。干部下乡,不管到谁家,都像到了自己的家一样。有什么任务,坐在他们床边上和他们商量,向他们交心,把道理讲明,讲透。有什么困难,和他们共同想办法克服。他们把干部看做毛主席的人,自己知心的亲人。 这些家常话,像我们高空的日月星辰,像农家门前的小溪,是那么平平常常,又是那么默默的激动人心。 贵州,在我们祖国的历史上,好像是荒凉穷困的大山区。从前我就不知道有个布依族兄弟。现在,也是那些山,也是那些水,我们布依族的兄弟,成了我们国家很会建设,很会过日子的主人。 说到布依族男女青年的生活,马原野同志忍不住的笑着,活跃起来。每年的六月六,都有六百多对男女青年,穿上他们最好的衣服,一个一个,像长了金色翅膀的小鸟。从他们的山脚下,溪水边,黄果树下的茅屋中飞奔出来,集中到一个地方,来赶表(青年人交际的盛大节日)。男的站一排,女的站一排,又问又答,尽情的唱着美丽动人的歌曲。在歌唱中,男的发现了自己喜欢的人,就把自己的荷包扔给她。她如果不喜欢这个人,就又把荷包扔回来。喜欢,二人用眼睛打个招呼,双双的离开唱歌的队伍,跑到密密的树林中去。许多的树,许多的花,一对对男女坐在树下。他们讲过去,说现在,谈将来。至于还说些什么?只有飞来飞去的小鸟儿听见了。就这样,多次的约会,往来,谈话,了解,芭蕉树下,盖起了新的家。他们一同耕种,一同收割,在美丽的高山峻岭怀抱里,开放着他们青春的花朵。 听着,谁不想留下来,看看那鸟语花香,五彩纷飞的六月六。听听那歌声,欢笑,和银器叮叮噹噹的细语。和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劳动,那将会有着说不尽的幸福与欢乐。仅仅在这儿走一下,唉!多么可惜。 更有趣的,也是马原野同志说的,每到城里赶集的日子,那些事先约会好了的男女青年,找不到更合适的去处,就悄悄跑到县委会的院子里来。一对一对,坐在墙边,坐在树下,坐在县委办公室的台阶旁。有的亲切的谈心,有的交换礼物,还有的,男伴吹着横笛,女伴闭目静听。我们县委会的同志,已经习惯了这一天公园似的生活,不妨碍他们思索,不妨碍他们办公。他们出来进去,都十分小心的迈着步子,从青年们的身边,轻轻绕过去。他们不敢大声说话,连炊事员的菜刀,也轻轻切着大萝卜。是亲属爱惜着初会的情人,是妈妈看守着微睡的婴儿。我们亲爱的布依族的兄妹,在历史上被反动政府不当作人的人,在这里,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哎!多么令人深思。 听完了这些故事,我们从接待室走出来,夜已经深了,高空的星星非常明亮,这山中的小城,在幸福的静静安睡。我仔细的看着这县委会的院落,和这几栋普普通通的房屋。的确,它没有任何的出奇处,可是,它亲切,它使我深深的感动。 像每年春天第一次看见了花朵,我依依不舍的和这座小城告别了。这是第二天的清早,空气中横飞着比针尖还小的水滴,四外是白茫茫的一片,只能看见农家的房顶上,长着一个一个的大南瓜。往下走了很长一段路,回头一看,才知道我们是从云中来。身后的小城,像蒙上了面纱,早已望不见了。可是我觉得,它永远在我的身后,在我的记忆中,默默对我微笑。公路两旁鼓绷绷的山坡,好像故意引诱我们说:“看!这是什么?”仔细一瞧,我们高兴得叫起来。煤,黑色的黄金,到处都是煤。薄薄的一层土盖不住它,它自己从各处探出头来,了望着山中的行人。有些地方的小洞洞,那是人们顺便取出一点煤,拿回家去烧的。谁说我们的贵州穷山穷水,我们布依族的兄弟,有着多么丰富的故乡,多么美好的未来。 在金色的太阳光下,谷底的稻田,山上的柿子黄果树林,还有那连接着晴天的峰顶,一切都闪现着灿烂的光辉。就连飞在深谷上空的乌鸦,慢悠悠地舞弄着翅膀,也显得那么幽美动人。我还没有看见过这样俏皮的乌鸦哩。 前面,整齐高大的白杨,站在路两旁,伸出亭亭健美的枝干,在迎接着旅人。走在它们中间,像走在一个威风凛凛的绿色队伍里,使人觉得,一切的美都在这里。连我这个不会作诗的人,也有诗句涌上来:白杨,我的白杨,你长在贵州的深山中,和长在我的家乡一样。在天南,在海北,只要一看见你,我就会想啊,想……。多少美好的事物,好像都长了翅膀,在你的枝叶中飞翔,飞翔……。我爱故乡的白杨,也爱你,白杨,长在布依族兄妹的大门旁。

4. 书童山下(图片)

第4版()专栏: 书童山下 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