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06-27
第 1 版
1. 一篇活教材
第1版()专栏:社论 一篇活教材 今天本报发表的报道中共沙石峪支部领导群众改造荒山的斗争经历的通讯,给人以很有益的启发。这是一篇关于基层干部如何正确领导群众的活教材,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在支部领导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沙石峪的自然条件是这样恶劣,耕地是在石头板上垫起来的,土是在石头缝里搜出来的,那里的人民终于战胜了大自然的重重障碍,取得了建设的初步胜利。什么力量引领沙石峪人民如此英勇顽强地进行斗争?这是在支部的正确领导下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的结果。 生产建设是人同自然打交道,领导生产是人同人打交道。只有处理好人和人的关系,发挥人的主动性,才能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使人在对自然斗争中取得主动。党的群众路线具体确定了这种正确关系。指导这种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在一切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相信群众自己能解放自己,事事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正确的领导必须具备的观点。我们党的一切事业,都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如果脱离群众,我们将会一事无成。毛泽东同志教导说:“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败。”沙石峪支部的同志们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在许多事情上,都做到了依靠群众的自觉自愿来进行工作。群众要依靠风水先生找水,支部当时没有能够说服群众,但也没有对群众实行强迫命令,而是在群众中积极地进行说服教育工作,耐心地等待觉悟,直到群众受到事实教育而自觉地在支部领导下展开治山治水的斗争。有人以为,只要是“好心”,是为群众,就可以不讲方法,只要自己办的是“好事”,就可以对群众实行强迫命令。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命令主义必然产生形式主义,结果就只有“流于形式而失败”!群众自己的事,想由少数人包办代替,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好心”得不到“好报”。沙石峪的建设过程,再一次表明树立正确对待群众的观点之重要。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自觉自愿,是不是说,只要是群众的意见,就都是正确的;只要按群众意见行动,就叫做群众路线呢?不能这样理解。什么叫作领导?领导的根本含义就是要带领群众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群众没行动起来之前,领导者要善于发动群众,教育和等待群众;在群众行动起来之后,领导者又必须正确地组织群众的行动。党的领导作用,不仅在于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还在于爱惜群众的积极性,十分节约地、十分有效地使用群众的积极性。沙石峪支部的同志们可贵之处在于,他们“既不泼群众冷水,又不使群众热情浪费一点一滴”。当青年人行动起来,老年人也跟着起来,大家热情澎湃地投入劈山的义务劳动的时候,支部及时提出劳动时间不能过久,而且要评工记分,多劳多得。这种及时正确的指引,保证了群众干劲的持久不衰。珍惜群众的热情,从思想上、政策上以及生活上巩固群众的积极性,这是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 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就不可能正确地实行群众路线;不采取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也就不可能做到从实际出发。我们工作中的各种计划和指标都是指导群众行动的,这些计划、指标只有以对客观情况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为根据,才能正确地指导群众,否则,群众的热情不但很难巩固持久,甚至会挫伤群众的积极性。在这一方面,沙石峪支部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当有些队提出不切实际的指标的时候,他们坚持了积极而又稳妥的计划,有人批评他们保守,也能坚持不为所动。这正是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沙石峪的经验说明,要做到实事求是,实行群众路线,必须敢于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按照实际情况办事,善于把对人民负责和对党负责统一起来。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代表着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是反对保守和急躁的最有效的良药。 正确的领导,总是把求实精神和革命热情、现实问题和远大理想、需要和可能、今天和明天之间的矛盾,处理得比较好的。马克思主义者是辩证唯物主义者,一切思想和行动,必须适应所处的客观环境,必须适合群众当前的需要,并且善于把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工作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沙石峪支部在这方面给了我们宝贵的启示:在合作化初期,当大家还饿肚子的时候,支部曾经急于推行“干山变果园”的计划,硬要多种果树。结果群众怕少打粮,拔了果树。支部同志们从此才进一步认识到:关系全村群众的事,群众不愿意就不能勉强去办。懂得了这一点,他们办事就处处注意群众的要求和现实的可能,首先集中力量抓粮食,同时在不影响粮田的条件下,有计划地安排荒山种果树。这样有长远目标又有具体步骤,有远大理想而又脚踏实地,一段有一段打算地干,因而在前进过程中,人们心里有数,方向明确,对战胜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信心十足。 沙石峪支部之所以能够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有较好的领导核心。这个党支部在党的长期教育下,对党的传统和基本政策精神有较深的体会,能够在较复杂的情况下坚持正确的立场,能如实向党反映情况,一贯保持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老支部书记张贵顺是一位在群众中有很高威信的好党员。他处处维护党的利益,关心群众生活,他曾经坚决制止了盖大队办公室的计划,但积极帮助社员盖房子。在他领导之下的党支部在人民群众中深深扎下了根,党的优良传统也在这里深深扎下了根。 在我国广大农村里,有千万个党的支部,它们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和战斗堡垒,是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重要纽带。党的一切有关农村的政策,经过支部贯彻到群众中去。因此,加强党支部的工作是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的决定性的环节。沙石峪支部是许多能够坚持正确领导方法的比较好的支部中的一个。他们的工作也并不是没有缺点的,这里只是把他们比较好的作风和方法介绍给读者,希望能够引起各地做支部工作和其他基层工作的同志们的注意。
2. 社会主义国家报纸刊载美国支持蒋匪帮准备窜犯我国大陆的消息 朝鲜和越南报纸严厉谴责美蒋的罪恶阴谋
第1版()专栏: 社会主义国家报纸刊载美国支持蒋匪帮准备窜犯我国大陆的消息 朝鲜和越南报纸严厉谴责美蒋的罪恶阴谋 新华社26日讯 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报纸近日刊载了新华社23日播发的关于蒋介石匪帮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准备窜犯我国沿海地区的消息。有些报纸就此发表了文章或评论。 朝鲜各报25日刊载了新华社报道的全文。《劳动新闻》和《民主朝鲜报》分别在第八版和第四版以头条地位刊登了这一消息。《劳动新闻》以黑字标题写道:“如果蒋介石集团在美帝国主义指使下敢于进攻中国大陆,中国人民将一个也不留地把他们全部消灭”。 朝鲜《劳动新闻》26日发表编辑部的文章说:“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的罪恶阴谋是对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是加剧亚洲紧张局势、威胁亚洲和世界和平的危险的玩火行为。朝鲜人民坚决谴责这种狂妄的挑衅行动。” 文章指出: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巍峨屹立在亚洲的中心,是亚洲和平和安全的强大堡垒,并且在继续繁荣和发展,对今天国际局势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文章说,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他们通过长期艰苦斗争推翻了美帝国主义支持的蒋介石集团的血腥统治、在中国大陆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强国。今天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团结,为了自己事业的胜利而奋勇前进。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得到了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和全世界几万万人民的积极支持和声援。 文章强调说,全体朝鲜人民根据朝鲜第二届最高人民会议第十一次会议提出的方针和措施,展开更加坚决的斗争,把美帝国主义从南朝鲜赶出去;在反美斗争中,加强同中国人民的团结。美帝国主义指使下的蒋介石集团如果敢于进攻中国大陆,中国人民将立即彻底地消灭他们。美帝国主义必须立即停止反对中国人民的冒险行动,马上从台湾滚出去。 越南《人民报》25日以第四版头条地位刊登了新华社消息的详细摘要。《首都河内报》和《新时代报》也在26日刊登了这一消息的详细摘要。 越南《人民报》25日发表评论说:“美帝国主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疯狂的仇视政策。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被驱逐出中国大陆以后的十几年来,从没有停止过策划新的侵略战争的活动。美国强占台湾和中国沿海的其他岛屿,不断向蒋介石集团提供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把台湾变成它的殖民地和军事基地,以阴谋利用这个岛屿作为侵略中国大陆的跳板。” 评论说,美蒋集团不断制造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不断进行侦察和挑衅活动。美国向台湾地区调集军队,中国政府曾就美国侵犯中国领空、领海的行为,提出了二百多次警告。 评论说,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遭到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暂时困难,美蒋集团以为时机已到,迫不及待地进行挑衅活动。这种错误的盘算,一定会把它们置于死地。 评论说,“六亿五千多万中国人民决不会宽恕侵犯自己领土的人。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曾经击败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并把它们赶到海里。现在,如果它们胆敢再次发动侵略,它们就一定会粉身碎骨。” 越南《人民军队报》26日发表评论说:“越南人民和越南人民军坚决支持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采取一切措施,以击败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集团的诡诈阴谋。” 阿尔巴尼亚《人民之声报》24日以国际版三分之一的篇幅在醒目的大字标题下刊载了新华社消息的详细摘要。同一天的《团结报》也在国际版中央以显著地位刊登了这一消息的详细摘要。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新德意志报》24日在国际版刊载了德意志通讯社摘要转播的新华社报道。 苏联《真理报》25日在《冒险者准备自我灭亡》的标题下在第四版摘要刊载了新华社23日播发的消息。 波兰《人民论坛报》、《自由战士报》、《劳动之声报》等中央报纸都在25日简单刊登了新华社的消息。 保加利亚《工人事业报》25日在第三版以《蒋介石分子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地区的计划》为题据塔斯社的转播摘要报道了新华社的消息。 捷克斯洛伐克《红色权利报》25日在第三版中间以《蒋介石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挑衅》为标题,刊登了捷克斯洛伐克通讯社摘要转播的新华社消息。 匈牙利《人民自由报》26日在国际版头条地位摘要刊登了新华社关于蒋匪帮准备窜犯我沿海地区的报道。 罗马尼亚《火花报》26日刊载了罗马尼亚通讯社摘要转发的新华社消息。 新华社哈瓦那25日电 古巴各报昨天以显著地位刊载了新华社报道的关于蒋介石匪帮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和唆使下准备侵犯中国大陆的消息。 《今日报》以《台湾正在策划进犯中国大陆》、《蒋介石的军事冒险得到美元和美国装备支持》两个通栏标题发表了报道全文。
3. 富马首相致电周恩来总理 感谢对他荣任老挝临时民族团结政府首相的祝贺, 深信中老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第1版()专栏: 富马首相致电周恩来总理 感谢对他荣任老挝临时民族团结政府首相的祝贺, 深信中老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新华社26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今天收到了老挝王国政府首相梭发那·富马亲王的电报,富马亲王在电报中表示感谢周恩来总理致电祝贺他荣任老挝临时民族团结政府首相。电报全文如下: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先生阁下: 当我被任命为老挝临时民族团结政府首相的时候,承蒙阁下以你自己的名义并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来电祝贺,我对此十分感谢。我同阁下一样深信,中老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将从这一天起获得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以利于亚洲和平的最大利益。请接受我最崇高的敬意,并请接受老挝临时民族团结政府成员的祝愿,祝阁下以及贵国政府成员幸福和身体健康。 老挝王国政府首相 梭发那·富马亲王
4. 周恩来同志拜访朴金喆团长 朝鲜贵宾昨参观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 贵宾们同日晚观看中日男女乒乓球友谊赛
第1版()专栏: 周恩来同志拜访朴金喆团长 朝鲜贵宾昨参观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 贵宾们同日晚观看中日男女乒乓球友谊赛 新华社26日讯 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今天下午前往宾馆拜访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代表团团长朴金喆,并且同朴金喆团长和代表团的其他贵宾们共进了晚餐。 同周恩来同志一起前往宾馆拜访并和贵宾们共进晚餐的,还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陈毅等。 拜访和共进晚餐时,朝鲜驻中国大使韩益洙也在座。 新华社26日讯 以朴金喆同志为首的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代表团全体贵宾,今天上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康生等陪同下,参观了中国革命博物馆。 贵宾们在博物馆里,详细观看了纪录中国人民一百多年革命斗争历史的图片、模型和各种实物。在参观结束的时候,朴金喆同志在留言簿上题词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期革命斗争所取得的胜利纪录,不但是中国人民而且是国际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的高贵的财富。我们确信,具有光荣传统的、老练的中国共产党将继续指引全体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胜利,并为世界革命的伟大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韩益洙也陪同贵宾一起参观。 下午,朴信德副团长和代表团部分团员在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张苏等陪同下,参观了中国历史博物馆。 新华社26日讯 以朴金喆为首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代表团,今天晚上观看了中国男女乒乓球队和日本男女乒乓球队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场友谊比赛。 陪同贵宾们一起观看球赛的,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彭真、陈毅等。 朝鲜驻我国大使韩益洙也一同观看了球赛。(附图片) 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26日下午前往宾馆拜访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代表团团长朴金喆,并且同朴金喆团长和代表团的其他贵宾们共进了晚餐。图为周恩来同志和朴金喆团长握手 新华社记者 孟庆彪摄
5. 看愚公怎样移山——沙石峪村党支部领导群众艰苦奋斗十年间
第1版()专栏: 看愚公怎样移山 ——沙石峪村党支部领导群众艰苦奋斗十年间 东生 沙石峪[yù]在古长城以南,四面立着高山。早先,只有走投无路的穷苦人才到这“鬼哭狼嚎之地”避难谋生。后来,山外的地主嗅到了人烟,立刻像一群饿狗似地扑进了深山。上自山顶,下至山脚,一片一片被瓜分光了。避难人又遭了大难。多年以来,这个好几十户人家的村庄穷得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了,不但外村人,就连本村的人也都不叫它沙石峪,而叫它大狼峪北沟。八路军来了,人们才知道河北省遵化县有个村子叫做沙石峪…… 热情等待多数耐心说服少数 沙石峪是个干山沟,“滴水贵如油”。一提起水,人们就像头顶烈日行走在茫茫的沙漠里。每天早晨,男男女女到大狼峪弄水,翻山越岭,往返十几里地。路上一不小心打翻了水桶,有人暗自流泪,有人号哭着要跳涧自尽。夜里,有人梦见下雨,拿着水桶往外跑,原来却是风在戏弄人!1951年春天,党号召组织起来,由穷变富。永泉大叔说:“没有水,咋个变法?没有水,咋组织也白搭!先请个风水先生来帮咱找水吧!”全村闹开了。风水先生请是不请?多数人赞成请,少数人坚决反对。一道难题摆在党支部面前:服从多数吧,明知行不通,还跟着人们闹迷信,岂不要犯错误?赞成少数吧,多数群众起不来,岂不是一事无成,寸步难行?难哪,难哪!当年跟敌人斗争,好像还没有这么复杂;再苦,群众也熬过来了。今天,“穷”山却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使人不敢相信自己,而把希望寄托给神仙。风水先生究竟该不该请?争论来,争论去,最后决定:请!年轻人一听瞪了眼:怎么,党支部还讲迷信? 风水先生请来了。人们问他:“你这大年岁,弄啥饭吃呢?”他说:“饭好办,猪肉饺子就行。”“菜呢?”“嗨,菜更好办,炒点羊肉、鸡蛋,再弄点酒,也就过去了。”大伙一听,呆了。永泉大叔说:“好吧,大伙凑凑。只要能找到水,咱就养你的老,天天给你包饺子吃!”风水先生是个瘫子,走路不行,骑驴也不行。于是人们把八仙桌翻过来,找了八个壮汉子轮流抬着他;从山上游到山下,从这山游到那山,整整游了五天。最后,他手往东坡一指:“水在那儿!” 支部书记张贵顺带领群众打井了。年轻人嘀咕他:“喝,看他那股劲,好像水在下边等他哩!”其实,张贵顺满心想挖到的,恰恰不是水,而是比水更贵重、比水更需要的东西——群众的觉悟、由穷变富的取之不尽的源泉! 一天又一天,人们在猜着,盼着:到底有没有水呀?谜,破了!大人、小孩奔走相告:“没有水!”人们围在一口死井旁边,相对无言。永泉大叔顿足一吼:“走,把风水先生拖来,埋到井里去!”张贵顺说:“埋他干啥?他是咱一天一块大洋请来的。”老人说:“怪我,怪我!说是四丈五见水,五丈深够用,可咱打了五丈八尺深,越打越干巴,连点潮气也没有呀!”他看看山一般高的石头堆,又望望手上的血泡,伤心地说: “咱没听支部的话,咱……咱对不起……”老人孩子似地哭了。 秋天,县里来了个技术员。他风餐野宿,不辞劳苦,终于在山北找到了水源。永泉大叔含泪带笑地说:“小伙子,咱该留下那些猪肉白面,给你包饺子吃呀!” 水的神秘之门被打开了。穷山沟里的人终于看见了一线希望。通过打井,支部既教育了多数群众必须破除迷信,又教育了少数积极分子怎样破除迷信。从此,在沙石峪,修水利比办任何事情都来得顺畅。几个冬天,几个春天,沙石峪人在坚如铁板的石山上,用炸药,用钢钎,用铁镐,凿成了四口水井,一个大蓄水池,十二个小蓄水池。1959年、1960年的大旱抗过去了;1961年又降下更大的灾:一连八个月,没有下雨雪;所有的水井、水池——沙石峪人十年的心血呀,干了,全干了!试种四次都没有成功,直到6月10日,庄稼还没种上。太阳似火烧,人心像火烤。社员大会上,多数人主张立刻出发,到大狼峪提水抢种;少数人说种了也活不成,不如等老天开恩。最后,众人的目光一齐射向张贵顺,仿佛在说:就看你一句话了!张贵顺只说了一句“大伙再琢磨琢磨”,会就散了。年轻人直嘀咕:“还琢磨个啥呀?凭他的威望,只要他说声干,谁还不干?”“真怪呀,那年请风水先生,他向着多数;可现在咱是多数,他又向着少数了!” 张贵顺在支委会上说:“天大的灾,必得有天大的决心来抗。少数人决心不大,勉强种下去,要是灾情更重,少数就可能变成多数,岂不真是‘种了也活不成’?”支部副书记刘义凤接着说:“当年,多数人不觉悟,咱只好说服少数人等待多数,不但把风水先生请来了,而且还带头打井。看起来,咱是后退了一步。可这一步是非退不可呀。好比咱走路,面前忽然有个大坑,你必得退几步,准备好,然后才能跃过去,继续往前走。十年来,咱在水利方面有这么大成绩,就是证明。多数不觉悟不能强迫,少数不觉悟也不能强迫。所以,宁肯晚一点,咱也要把少数人说服。人心齐了,气鼓足了,干得就会更快!”性急的支委们被他们说服以后,又分头去说服别人。张贵顺也和“少数派”一起琢磨。他说:“你们看,除了提水抢种,还有啥更好的法子?”人们连连摇头。“那么,提水抢种是不是最后一条道?从坏处想,种下去可能死,也可能活;不种,岂不是光有死,没有活?凭咱过去的经验,神仙靠不得,天也靠不得,那么,咱靠谁?”“靠国家呗!咱就是靠救济粮活过来的。”“靠国家,这话不错。可是,咱靠国家,国家又靠谁?”一阵沉默。是呀,国家又靠谁呢?还不是靠咱大伙?永泉大叔一边想,一边望着那口干枯的死井,仿佛听见风水先生在笑哩!他往起一站:“好吧,就是上刀山,咱也跟着上!”人心齐了,气鼓足了。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挑呀抬呀,从大狼峪到沙石峪,从早晨到黄昏。太阳,好毒的太阳啊,烧得地冒烟,人冒火。支部号召:“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们,拿出上甘岭战斗的精神!咱挑的不是水,是粮食!” 果然,沙石峪人赢得了丰收。单是八天内抢种的七十三亩玉米,平均亩产五百斤。山那边另一个村,和沙石峪地挨着地,因为等天下雨误了农时,玉米亩产量只有三百四十斤。人们说:真是“不怕不识货,但怕货比货”呀! 爱护群众干劲遵守党的政策 穷山沟缺水也缺土,“粒土赛如珠”。举目一望,沙石峪仿佛就是一片瓦砾[lì]场:荒山秃岭上下,遍地皆是石头。地挂在山梁上,“瓢一块,碗一片”,一亩地少则有八、九块,多则有八、九十块。夹着沙石的表土只有三、四寸深,下边就是石头了。每年国家要供应沙石峪十几万斤粮食。有人在会上公开说:“咱过去是要饭的命,现在是吃救济粮的命。唉,‘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算咱没出息,看你们年青的吧。” 向山要粮确实不如向山要水容易。可是,一旦群众乐意挥舞起铁镐,有很多看起来无法克服的困难,其实都是可以克服的。“不靠神仙不靠天,艰苦奋斗几十年!”沙石峪人在党的号召下行动起来了。早晨,天空飘着雪花,社员们都在家里取暖。忽然,有人发现山上有人影儿。全村一下传开了:“干部们上山罗!”社员们纷纷拿起“开山斧”——铁镐,奔上北山。刘义凤喊道:“天气冷,你们都回家歇着!”“那你们是干啥呀?”干部们在试验。群众要求开发北山,支部反复讨论:值不值得?要多少工?要不要包工?怎么包法?等等,这些问题一直争论不下。刘义凤说:“咱先上山试试,然后讨论不更好吗?”第二天,他们上山了,群众也跟着来了。社员们嚷着:“嗨,干就得了,还试验个啥?”有些干部也动摇起来:“干就干吧。”张贵顺说:“不能!天这么冷,雪还下着,必须让大伙休息。长期奋斗,何在乎这一会半会?再说,咱还没筹划好,这么大工程要是闹坏了,那要浪费多少劳力,耽误多大事情?一切都得‘三思而后行’啊!”好说歹说,才把群众动员回家。天晴了,一切都筹划好了,工程才正式开始。人们把北山西半边石头撬开,垒起坝阶,整成梯田。可是,土只有三寸来深。接着,人们又把北山东半边石头撬开,从石头缝里搜出土,垫在西半边的梯田上。如今,半山梯田成行,半山石头如墙,难怪人说:“北山梯田是从别的山上捧来的。” 沙石峪人有个习惯:一到农闲,大伙就琢磨有啥新点子好出。共青团员们提出:义务劳动,劈山填涧!年轻人说干就干开了。铁锤钢钎,叮当响。阎耀连气冲冲地去找支部:“怎么,社员册子上没有咱是怎的?咱还没有老朽哩!”刘义凤笑着说:“六十好几的人,该歇歇啦!”他说:“嗨,你又提起这年岁干啥?早先咱想:年岁大了,一辈子入不了党了,偷偷流了多少泪。可咱六十六岁上还当了共产党员哩!”十五个老人坐在涧边要活干,谁也劝不走。刘义凤无可奈何,说道:“好吧,年轻人搬石头,你们帮着垒一道坝,别让山水把土冲跑了。”老人们喜笑颜开:“那行!”不多久,涧边又聚了一大群人,嚷着:“青年、老年都干了,咱中年还能歇着?”“老人都干了,咱妇女还能歇着?”三十多人的队伍一下扩大到一百多。支部看见这种情形,马上开会研究:群众起来了,怎样才能既不给他们泼冷水,又不使他们的热情浪费一点一滴?支部决定:每天劳动不能超过两小时,而且要记工分。年轻人一听瞪了眼,有的干部也直嘀咕:“这算个啥呀?”张贵顺再三地解释:“同志,咱得细水长流嘛!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至于记工分,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多劳多得’不是咱们党一贯的政策么?哪能随随便便不执行呢?”“细水长流”了九十天,小山被劈掉了半边,涧里填上了五千多方石头,再铺上一尺多从各个角落搜来的土,一块全村最大的耕地诞生了。多大呢?五亩三分。十年来,沙石峪人就这样点点滴滴地埋头苦干,开荒三百多亩,使耕地面积扩大了三分之一;七百亩坡地改成了梯田,根本改变了水土流失的严重情况;土层由三、四寸加深到七、八寸;土质也越来越肥。 尊重客观条件加强主观努力 支部一手抓多种,一手抓高产。当初,推广洋白薯的时候,群众都不乐意。到处流传着:“外孙到姥姥家作客去了,欢蹦乱跳的一个娃呀,吃了洋白薯就鸡蛋,唉,给毒死啦!”张贵顺一再地说:“这是谣言,咱可不能上当。”可是,群众始终不信他。有一天,他把大伙请到家里,说道:“这是炒鸡蛋,这是洋白薯,我吃给你们看!”人们嚷起来:“别吃呀!别吃呀!”张贵顺吃了。谣言被戳穿了,许多人还是不愿种。张贵顺又一再宣传别村栽洋白薯的好处,有人却说:“那是别村,咱这儿是沙石峪!洋白薯究竟有啥好处,咱没见着,你也没见着呀!”张贵顺一想:这话说得在理。于是,他种了一亩试验田,秋天找社员一块来收,当场一称:亩产量几乎比本地白薯高一倍!群众信服了。 有些年轻人常常责怪老农保守:种棉花啦,种麦子啦,玉米授粉啦,人工授精啦,等等,老人们好像都反对。可是,党支部一直教育青年:老农的经验多着哩!要好好向他们学习!生产上很多点子不都是老农出的么?在沙石峪,老农座谈会每季开,遇到重大问题随时开,这也成了一种习惯。有一次,一位老农在闲谈中说:“白薯地里套种玉米,兴许能多打粮。”支部马上发动大伙讨论,有人说行,有人说不行。行不行?试验!第一年,四个生产队种了四块试验田,收了玉米,却少收了白薯。反对的人更多了。支部又向老农求教。大家琢磨好久,说这么着:玉米一过清明就种,到了立秋就割,那时,白薯长得正旺,需要给它腾出阳光。第二年试验结果,三个队都挺好,就是赵队长的试验又失败了。大家主张立刻在全村推广,赵队长却说:“不行,我还得再试一年。”人们批评他保守。张贵顺说: “不能这么讲。我看,赵队长是对的。尽管一个村,各队条件也有不同。你们试验成功了可以推广,他还得再试验。”第三年,赵队长试验成功了。从此,白薯地除了收白薯,一般每亩平均还能收百把斤玉米。 从合作社成立以来,支部年年种试验田。试验田有各式各样,但目标是一个:试验为了推广,不是为了装饰,而推广又必须是在“咱沙石峪的”和“目前可能的”条件之下来进行。第四生产队是以年年完不成包产任务闻名的。究竟是啥道理?谈来谈去,总是一个结论:“二流子地长不出好庄稼!”张贵顺说:“各队具体条件的确不一样,可是,基本条件是相同的:咱村的地差不多都是二流子地呀!三个队都能年年超产,为啥四队就那么特别呢?”四队的人听了很不服气:“哼,你来试试!”张贵顺说:“好吧,咱去试试。”支部研究以后,邀请四队社员开会,请他们挑一块“不能种庄稼”的最坏的地给支部试验小组。有人站起来说:“请问,你们打算施多少肥?”这个问题好厉害呀!人们正是嚷嚷肥料不够地才瘦的啊!张贵顺笑着说:“你们施多少,咱施多少,而且请你们来施。种子也不特殊。”秋天,支部在南山背荫场种的一亩试验田,收了一百八十多斤谷子,而紧挨着的二十多亩同样的地,平均只打了三十来斤。相差这么大,秘密在哪?不在天,不在地,而在于人。有人念念不忘“古人言”:“人吃肉,地吃臭”;“勤耪不如懒施粪”,等等。这些话确有道理。粪多当然最好,可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粪一下不可能那么多,怎么办?那就要在其他方面,特别是在管理上下功夫了。“耕三耙四耪八遍”;“镐头响,庄稼长”;“苗薅[hāo]一寸,赛如施粪”;“不怕下雨晚,就怕锄头赶”……这些也是应该念念不忘的“古人言”啊!四队社员总结、推广了支部试验田的经验,并且利用冬闲广开肥源,积极创造比过去更好的客观条件。这样,第二年,四队就由亏产队变成了超产队,而南山背荫场那二十多亩谷子地,平均亩产量也由三十多斤跳到一百一十多斤。人们开始懂得:客观条件尽管一样,实际结果也有不同。这就看“事在人为”了。如果顺着客观规律加强主观努力,那就像“好钢用在刀口上”;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主观上再努力,那也好比“鲜花插在牛粪里”。 计划牢靠实在执行坚决彻底 “事在人为”这句话,往往各有各的理解。有一次,在上边开会,讨论粮食生产计划,许多人都把指标订得很高,张贵顺却说:“咱沙石峪粮食亩产量恐怕只能达到三百五十斤。”会散了,有位热心肠的人跑去找他谈话:“贵顺同志,你是咱全省的劳动模范,大伙对你希望很高,可你……唉,真叫人泄气呀!”张贵顺慢腾腾地说:“咱村要达到亩产三百五,还得加把劲哩。”“你不是爱说‘事在人为’吗?为啥……”“不错,咱是爱说这句话。可‘事在人为’决不等于人愿意咋样就能咋样。咱们共产党不是最讲究‘实事求是’吗?”“光讲‘实事求是’不行呀!我提醒你:有的干部因为保守受了批评,你还看不到?”“咱是庄稼人,受了批评,还是庄稼人。只要符合党的原则,咱怕啥?” 自然,张贵顺没有受到处分。相反地,他这种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态度,博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扬。不过,张贵顺说:“这有啥可夸呢?咱从1939年加入党,党一直就是这么教育咱的。当初,刘义凤跟我一道给八路军跑情报,敌人有多少人,多少马,多少枪,多少炮,必须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一回,尽管咱说:‘保准没错!’可八路军还总是问咱:情况是这样吗?到底真不真呀?完全可靠吗?有时简直问得你心烦。可又一想:这是应该的嘛!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党教导咱做任何事情都得脚踏实地,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弄虚作假。领导生产好比打仗,兴许比打仗还要复杂,不脚踏实地能行吗?不实事求是能行吗?” 计划要牢靠实在,明确简单;从群众到干部,充分酝酿[yùn-niàng],充分讨论;一经决定,就得坚决执行,贯彻到底——这是沙石峪支部领导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对于执行中的问题,支部检查及时,解决及时;并且善于利用活的事实来教育干部。去年夏天,雨后抢种任务急,支部决定实行小组包工,三天抢种完白薯。第一天,一队九个弱劳力半天栽了九亩白薯,二队十一个强劳力半天只栽了七亩。为啥会这样?原来,一队执行了包工制,二队没有执行。张贵顺在支委会上说:“保义,你是支委,为啥带头违反支部的决定呢?”保义说:“我自己跟着干的,看见大伙都挺带劲,以为不包工也可以……”刘义凤说:“保义呀,你要知道,群众的潜力大得很哩!”支委李述君说:“领导领导,就是要想方设法把群众的力气统统‘领导’出来嘛!”张贵顺说:“咱常讲‘思想大如力气’,思想通了,力气就会更大。可是,思想真正要通,不能光靠嘴去动员,还要靠制度来保证。包了工,不但能‘多劳多得’,而且能使大伙责任明确,目标具体,有个指望,有个奔头。因为包工好,支部才作了决定,你怎么能随随便便就不执行呢?”下半天,二队按照支部的决定实行了包工,结果栽了十五亩白薯,上半天没有包工,只栽了七亩。年轻的保义这才从心眼里接受了支委会对他的批评。 虽然走了些弯路,支部规定的三天栽完白薯的计划还是彻底实现了。 小计划如此,大计划更是如此。张贵顺代表沙石峪向上级提出的粮食亩产三百五十斤的计划指标,基本上实现了。请看岳各庄公社沙石峪大队:粮食亩产量,自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以来四年间,每年平均是三百四十八斤,1952年办起合作社以后六年间,每年平均是一百九十六斤,而从前只有七、八十斤;粮食总产量,公社四年几乎跟合作社六年一般多。从1957年起,沙石峪不再向国家要粮,第一次卖粮五千六百斤给国家,1958年卖了四万斤,1959年卖了五万七,1960年卖了六万三,1961年卖了六万五。十年来,沙石峪每年平均只有一百八十三个劳力,没有机器,全凭双手,不管条件多艰难,粮食却年年增产。谈起这些,连过去最落后的人现在也总爱向外村人夸耀:“咱村的党支部可真有两下哩!” 明天不是今天明天来自今天 其实,老年人都知道,张贵顺也是栽过跟头的。初办合作社那年,他不顾少数群众的反对,生搬外地经验,大种果木,大办副业,忽视了粮食生产;结果,副业亏了本,粮食增产很少,合作社几乎垮了台。人们闹着要退社,纷纷从地里把果树拔了。张贵顺急得团团转:“大叔,求求你,这八棵果树你就留下作纪念吧!”李万老人说:“非拔不可!苹果不吃可以,饭不吃不行!”张贵顺伤心极了。为了那些果树,为了大伙的事,他费了多少心血呀!当初,穷山沟里沉闷极了,看狗打架好像是人们唯一的娱乐。他想,生产要闹好,必得使大家乐火起来。于是,他黑夜在家编歌谣,白天在僻静地方一个人学扭秧歌,有人跑去告诉他妻子:“呀,了不得,你们当家的疯啦!一个人又唱又跳的,好半天了。”山沟里敲开了锣鼓,响起了歌声。可是,生产没闹好,乌云又笼上人们的脸。张贵顺也要卷起铺盖下山不干了。他老婆说:“哼,共产党员要不怕困难呀,立场坚定呀,为群众谋幸福呀,你是咋教育我来着?”张贵顺说:“不是咱不愿干,是群众不拥护咱。”“四十二户才退了十户,全村至少还有一半人拥护你哩!再说,另一半为啥不拥护你?因为……”“咱犯了错误……”“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保准没病?错了就改呗!”张贵顺笑了:“你可真有两下子呀!”他老婆也笑了:“都是你教育的嘛!”上级党委也帮助张贵顺总结了教训,使他懂得:为群众办事,光有热心不够,还要会办——一切从实际出发,事事走群众路线,不然,好事也要办糟的。张贵顺诚心诚意向群众作了检讨,有的社员被感动得流下了泪,当场站起来说:“贵顺呀,你为咱熬红了眼,累酸了腰,可从来也不哼一声。你犯了错误,也是为咱大伙早一点过好日子。你人好,心好,这些咱全知道。你就是性子急了点,步子快了点,咱跟不上趟。其实,这也不能全怪你。合作社咋搞?谁知道啊!千斤的担子众人挑,再大的错,咱大伙也为你担待啦!”张贵顺一边听着,一边眼圈也红了起来。夜里,他躺在炕上,细细琢磨群众的意见。李万老人的话在他耳边响着:“咱缺的是粮食,不是苹果!”对呀,问题就在这儿!从此,支部紧紧抓牢了粮食生产——“关键的关键”,一刻也没有放松过。 那么,“绿化荒山,梯田变果园”的远大理想呢?放弃这个理想,穷山沟又怎么能富呢?不能把明天当成今天,可是,明天不正是从今天开始的么?对,不管眼前多困难,理想决不能放弃,目标决不能模糊,一定要朝党所指出的山区建设的方向走!张贵顺想:群众所以把地里的果树拔掉,是因为害怕收不到庄稼。那么,果树栽到荒山上去行不行?群众说不行,干部们也说不行:石头山上哪能长果树呀?张贵顺想说:能!外地就有成功的例子。可是,他把话咽下去了。他知道,必须让群众亲眼看见:咱沙石峪也能! 秋天,开辟打谷场的时候,张贵顺偶然发现,一条一丈多长的老核桃树根长在石头缝里。又有一次,他发现赵明家的果树在大雨之后,土被冲跑了,树根裸露在外边,而树根也是长在石头缝里!于是,他首先说服了干部,然后又邀请群众到这棵树下开会,把那条一丈多长的树根也背来了。大伙议论纷纷,有人信,有人不信,不过都说可以试试。经过反复的讨论,周密的准备,支部决定:“先难后易,向狼洼进军!”许多人一听又傻了眼:这狼群出没之地,黑石头桩子像狼牙似的,满眼皆是呀!再三的讨论,再三的说服。开始行动了。第一天,五十多人去狼洼打果树垵[ān]子,晚上回来直听人嚷嚷:“石头那个硬呀,镐头打坏了七、八张,一人一天一个垵子也没打成。”“说啥也不干了!”支部又开会研究,决定由党、团员报名,组成一支突击队,再去试试。数九寒天,北风呼呼的吹。狼洼里轰轰隆隆,叮叮当当,一炮一堆石碴,一锤一团火花。有人一天打了七个垵子。群众被共产党员不怕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深深感动了。这样,三十多人的队伍又扩大到一百多。奋斗九十天,狼洼里出现了五千七百个果树垵——三尺深三尺宽的坑。坑里填上土,栽上了苹果树。 “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卖钱。”树上的果子越结越多,群众的眼睛也就越来越亮了。如今,满山上下,果木成林,桃、杏、枣、核桃和苹果,大小约十万棵。当初在狼洼打垵的时候,张贵顺曾经说:“果树中间一定要留下汽车道呀!”这句话后来被当成了笑料。果树开花了,人们想起这句话来,却真的满心在笑!老人们曾经说:“嗨,栽这些果树干啥?咱年岁老了,反正也吃不到!”第一年,桃树结了八十个果,支部专门开会,研究如何分配。第二天,全村老农被邀请来开会。张贵顺说:“今天的会没啥内容,就是请大家来吃桃子。”老人们轻轻抚摸着鲜嫩的桃子,就像抚摸着孙儿的小脸,有人眯着眼笑,有人流下快乐和感激的泪,有人自言自语地说:“真没想到,咱这辈子还能吃上这玩意!”1960年和1961年,沙石峪卖给国家各种干鲜果将近七万斤,共收入五万四千四百元,约占每年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人们说:这还只是个开头和零头呢! 许多老人过去也反对种树,说什么:“千年松,万年柏,栽这有啥用!”如今,看,三十万棵冬夏长青的松柏,像两块绿色的地毯,覆盖在东山和西山之巅。沙石峪不再是满眼土黄色了! 今天不忘过去个人不忘国家 水涨船高:生产不断发展,生活日益改善。左近村庄流传的“有女不嫁沙石峪,光有石头没有地,野菜糟糠填肚皮,数九寒天没有衣”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公社成立四年来,沙石峪人每年平均收入比合作社六年每年平均收入增加了53%。十年内,社员新建瓦房九十五间,新添被褥五百一十床,自行车四十一辆,缝纫机九架。全村一百零八户,半数以上人家有余粮,九十多户人家有存款,每一户平均养了两口猪。 “可是,咱从前过的是什么日子?”张贵顺的话使人们心里一颤,痛苦年月留下的伤疤又被触痛了!老年人搭拉下脑袋,青年人屏息静听:“在旧社会,最好的年景每人每年也吃不到七、八十斤粮。全村八十八户,每年有六十五户人家要到外地帮地主扛活、要饭、逃荒。长顺,你还记得吧,你是怎么要饭来着?地主放狗咬你,把你咬伤了,又给了你一个“粽子”,剥开看看,里边包的是啥?是土!你七岁的弟弟饿死了,十一岁的姐姐被人卖了……过去,咱穷得连炕席都没有,一家老小一床被,被子又是啥?是破口袋当里,麻包袋当面。全村一半人家,一户一条没有补钉的裤子,谁出门走亲戚谁套上,有人十八岁还没穿上裤子,二十五岁还没穿过鞋!就拿合作化初年的光景来说,那时候,大伙来开会穿的是啥?现在,你们看看,会场上的人穿的又是啥?”人们情不自禁地互相望着:嗨,现在和过去简直没法比呀!可是,要比;不比较,有些人慢慢就把过去忘了。特别是幸福的年轻人没有遭到过旧社会的不幸,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不会勤俭过日子,粮多了就大吃大喝,钱多了就乱花乱用。针对这种情况,去年冬天,支部展开了“三个十年”的教育,要每一个青年去访问一个老人,了解一下从前过的是啥日月;也让全体社员比较比较:合作化前十年沙石峪是个啥样子?近十年是个啥样子?将来十年又是个啥样子?张贵顺抱病参加了社员大会。他激动地说: “青年人应该知道过去的艰难。人民的江山来之不易呀!老一辈人流血流汗创下的家底,你们可要好好爱惜。党教导咱们,富日子要当穷日子过,何况咱还没有富哩!”青年人低头沉思,老年人频频点首。张贵顺说:“国家富强了,个人才会幸福。国家处处为咱想,咱也要处处为国家想。咱的眼光不能只看着沙石峪呀。大伙知道,这几年,国家连着遭灾,困难不小,灾区困难更大。过去国家支援咱,光1951年就给咱村九万斤粮。今天,咱也要尽力支援国家,支援灾区……”经过“三个十年”的教育,社员的社会主义觉悟大大提高了。他们在“支援国家!支援灾区!”的口号下,争向国家出售了五千斤“光荣粮”,国家贷款的欠账由两千多元下降到三百多元,银行的储蓄却由五千多元上升到一万八千多元。 今年春节过后,有的社员说柴火缺,希望国家像往年一样给煤。支部一调查,发现问题严重:社员普遍缺柴烧,全村三十多个白薯炕没柴烧。咋办?是向国家伸手要呢,还是依靠自己的双手?支部发动大伙讨论。社员议论开了:“烧煤多省事哩。”“不,并不省事。国家每年给咱六、七万斤煤,这个数目可不小呀!”“再说,这许多煤,一天一趟牛车去拉,来回三十里地,一共要拉多少趟?要费多少工?”“还有一层,凭咱的老经验,烧白薯炕用煤并不好。一斤薯种,斤半柴足够了,煤二斤也打不住。为啥?因为薯炕要的是烟。”“就算做饭、烧薯炕不用煤,每年一万斤打铁的煤总少不了吧?”“嗨,咱可以用柴跟国家换煤嘛!”“可哪儿有柴呢?”这时,人们又一次想起了王国藩的“穷棒子社”;它和沙石峪只隔几个山头,每到艰难时刻,“穷棒子精神”就像春风一般把沙石峪人从失望里唤醒过来。缺柴,向山要!沙石峪掀起了一个“刨地边”的热潮。一个月内,人们刨去梯田四边的杂草,既解决了社员的烧柴、全村白薯炕的烧柴、换煤打铁需要的柴,为国家节约了好几万斤煤;又平整了土地,使地边能种庄稼,将耕地面积扩大了二十多亩。 干部是庄稼人干部是带路人 沙石峪人说:“咱村一切是‘干’字当先:有啥困难?干!有啥困难?干部带头干!”“咱社员最满意的是啥?是办公室里没有光拿工分不干活的闲人。”“咱村的干部没有一个指手划脚的。”“咱村没有不下地的干部。” 干部参加劳动,这是沙石峪的传统。工作再忙,干部也能分出时间来干活,而干活也就成了他们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员们说:“干部都打头干,咱还能歇着?”“干部跟咱一道干,再苦咱也不觉苦,再难咱也不觉难,为啥?心里痛快!”干部们说:“工作要闹好,必须下地跑。群众的情绪咋样?生产上有啥问题?不下地,你啥也不知道!”“咱既是干部,又是庄稼人。庄稼人永远离不开庄稼。不‘汗滴禾下土’,又怎知道‘粒粒皆辛苦’?不知道‘粒粒皆辛苦’,又怎能管好家业,当好干部?” 十多年来,沙石峪的干部和党员经受了种种的考验,没有一个干部被淘汰,没有一个党员受处分。新干部、新党员又不断地涌现出来。群众夸干部,爱党员,为啥?不是因为他们工作当中没有缺点、错误,而是因为他们从不多吃多拿、多占多分,艰苦朴素,勤勤恳恳,始终保持了庄稼人的本色。公社一成立,张贵顺就当了公社党委副书记兼社主任,尽管工作劳累,体弱多病,可他还是经常和社员一起下地干活。去年,他就做了七十个劳动日。当合作社主任的时候,他常到外地去开会,别村的干部好多都骑着自行车。他呢,背着被包,一走就是好几十里。社员们看见了,纷纷骑着自行车去追他:“贵顺,你骑我的车去吧!”他说:“不用,走路走惯了,没啥!”妇女们也跑去找他妻子:“看你们当家的那个寒酸样,好像还是当年给八路军跑情报似的。”“咱明着跟你说吧:你们当家的不是代表你,是代表咱沙石峪去开会呀!你看看别村的干部……”他妻子说:“嗨,这些话咱不是没跟他说过呀!可他总是说:咱沙石峪就是穷嘛,怕人笑话干啥?王国藩人家生产闹得那么好,至今还没骑自行车呢。”1957年,沙石峪有了二十多辆自行车,张贵顺才用自己的钱买了一辆。 一切从发展生产出发,该花的钱坚决花,不该花、可花可不花的钱坚决不花——这是沙石峪支部的又一个特色。高级社时期,有一次,张贵顺从外边回来,看见人们忙着盖房子。他问:“这是干啥?”人们说:“盖办公室。”“谁叫盖的?” “大伙开会决定的。”“立刻停工!”“这是为啥?咱村越来越富,还怕花这么几个钱?人家大狼峪都盖了哩!”“咱要跟人家比生产,不要跟人家比阔气!党再三教育咱,一切要有利于生产,一切要从生产出发。你们算过没算过:盖这要多少钱,多少工?”“咋没算过呢?三百来块钱,五百多个工,小意思!” “小意思?这许多钱,这许多工,花在生产上能办多少事!这是社员一把汗一把汗换来的钱呀!随便把它糟蹋掉,你们就不心疼?庄稼不能到处长,办公哪儿不能办?”办公室没有盖成。直到如今,大队部还设在磨豆腐、养猪的“副业坊”里。 过去,村里来了客人,大队要单独起伙。好客的主人总想用好饭好菜来招待,而且,总得有个把人陪客。每一次,饭菜总剩下不少。这一来,浪费就大了,社员也有意见。支部专门开了会,决定把客饭包到户里,由大队给补助。结果还是行不通:大队每年要浪费两千斤粮食,包饭的户也觉得是个负担。于是,支部提出:恢复八路军时代的老传统——号饭咋样?群众拍手叫好。从此,不管来了什么客,都是轮流号饭:今天这家,明天那家,要是在村里呆上三十天,你就会跟三十户人家交上朋友。外来的干部普遍接近了群众,受到了教育;社员每接待一次客人也好像上了一堂爱国主义的课;大队不再需要补助了,干部也不再需要陪客了。 “咱村的干部对社员好!”群众从心坎里说出来的这句话,听起来很普通,可是,却多么亲切,多么深刻。有一次,上级来了指示,外出修水库的人要带炕席。有的干部说:“没啥,把社员家的炕席拿走就是。”张贵顺一听,急了:“炕席拿走了,一家老小怎么办?”“夏天没炕席也行嘛。”“不行!即或夏天过得去,冬天又怎么办?”“那时修水库的人也该回来了嘛。”“炕席在外边弄坏了怎么办?”“坏了买新的嘛。”“一时买不到又怎么办?”“那我倒要问你:上级的指示怎么办?”“上级指示要带炕席,可没有说拿社员家里的炕席!”“那么,这许多炕席到哪儿去找?”“赶紧派人到城里去买。”“一时买不到又怎么办?”“再想别的法。要是实在没法想,那就应该如实地向上级反映情况,上级是不会不体谅咱的。”炕席在城里买到了,这样,既忠实地执行了上级的指示,又坚决地保护了群众的利益。张贵顺说:“一张炕席的确值不了几个钱,可是,多少年来,群众已经习惯了,一年到头离不开它。过去就是再穷,破席子也得弄一张,这样才像个人家。如果把社员的炕席拿走,岂不要为一桩‘小事’闹翻了天?党一再教育咱:要把生产闹好,必须发动群众;要想发动群众,必须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爱护群众利益。八路军当年为啥能打胜仗?还不是因为它来自人民,爱护人民,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社员们感动地说:“咱村的干部对社员好!”“干部前头走着,咱在后头跟着。跟这样的干部走,咱白天不怕打雷,黑天不怕下雨,吓不了,跌不倒,心里踏实着哩!”“咱村的干部,真正配得上是咱毛主席的好干部啊!” 从合作化以来,第一个十年过去了。这是沙石峪人“发奋图强”的十年,这是充满了斗争的十年,这是在困难重重的路上勇敢前进的十年!从初级社到高级社,从高级社到人民公社,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层阶梯。回顾以往,沙石峪人充满了自豪。他们爱说:“咱沙石峪从前……”“咱沙石峪今天……”他们更爱说:“是谁给咱们指出的光明道?是谁给咱村培养的好领导?是党,是咱毛主席呵!” 沙石峪人精神抖擞[sòu]地跨进了第二个十年。他们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前头的路还很艰难、遥远。“穷”山还在家门口立着哩!你看,虽是阳春三月天,除了东西山上那两块“松柏地毯”,满眼皆是土黄色;塞外的寒风还阵阵袭人。可是,你再看,白云朵朵的天上飞雁成行,山洼里桃花正含苞欲放;春天,暖融融的春天呀,已经在人们的心头荡漾!
6. 中日乒乓健儿举行第四场友谊赛 我女子队以二比三失利,男子队以五比二获胜
第1版()专栏: 中日乒乓健儿举行第四场友谊赛 我女子队以二比三失利,男子队以五比二获胜 新华社26日讯 日本男、女乒乓球队今晚举行访问北京的最后一场友谊赛时,女子队以三比二胜了中国女子乒乓球队,男子队以二比五负于中国男子乒乓球队。 一万五千名首都观众在北京工人体育馆观看了这场精彩的友谊比赛。 今晚的女子团体赛的结果是: 吉田负于王健——十七比二十一,十九比二十一 关正子胜韩玉珍——二十比二十二,二十一比十九,二十一比十六 松崎、关正子负于王健、韩玉珍——二十一比十七,二十一比二十三,十六比二十一 关正子胜王健——二十一比十三,二十一比十二 吉田胜韩玉珍——二十二比二十,二十一比十七 男子团体赛的结果是: 三木负于李富荣——十七比二十一,二十一比十九,二十比二十二 松原负于徐寅生——十九比二十一,十五比二十一 木村负于庄则栋——十六比二十一,十比二十一 三木胜徐寅生——二十一比十九,二十一比十八 木村胜李富荣——二十一比十八,十八比二十一,二十一比十九 松原负于庄则栋——十五比二十一,九比二十一 木村负于徐寅生——十九比二十一,十四比二十一
第 2 版
1. 激烈的战斗——记中日乒乓球队在京最后一次友谊赛
第2版()专栏: 激烈的战斗 ——记中日乒乓球队在京最后一次友谊赛 26日晚,日本女子乒乓球队以三比二战胜了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这是客队来我国访问的第四次胜利。 这是一场激烈的友谊赛。双方鏖[áo]战了两个钟头才分胜负。日本女子队先以零比一失利,接着又以一比二落后,经过顽强奋战才反败为胜。 客队的关正子今晚表现了精湛的球艺,为客队独得二分。她在第二盘和第四盘中,分别以二比一和二比○战胜了在21日的第一次友谊赛中曾以同样比分赢过她的对手——韩玉珍和王健。而身强力壮的吉田,第一盘虽以○比二输给了王健,但她在决定胜负的第五盘中,却以猛烈的攻势击败了韩玉珍,从而为日本队取得了最后胜利。 第二盘韩玉珍对关正子的比赛,变化莫测。关正子以二十比二十二先输一局,第二局又曾以十六比十九落后,眼看就要失败,但是她沉着应战,应抽的抽,该扣的扣,结果连拿了五分,反而以二十一比十九获胜。决胜局中,她乘胜追击,以二十一比十六结束战斗,把场上纪录拉成一平。 紧接着进行的第三盘双打,也是一场难分难解的激战。主队的王健和韩玉珍,经过半小时的奋战,才以二比一战胜了客队的松崎和关正子。主队选手也是在先输一局的情况下反败为胜的。这是我国女子队在四场友谊赛中,第一次取得双打的胜利。由于这场比赛的胜利,中国队以二比一领先。 但是,场上的局势变化很快。经过十分钟休息,关正子和王健又在第四盘单打中相遇。这盘比赛,关正子以灵活的步法,连续侧身抢攻成功,而王健由于抽杀失误过多,以至连输两局。这时日本队追成二平。 第五盘中,吉田充分发挥了她拿手的发球抢攻的技巧,连连重板扣杀得手,使韩玉珍处于被动,结果以二比○获胜,为日本队取得了决定全场胜负的关键的一分。 中国男子乒乓球队26日晚以快速而猛烈的攻势,以五比二战胜了日本男子乒乓球队。至此,日本男子乒乓球队已经结束了在北京的全部四场友谊赛,取得了一胜三负的战绩。 这又是一场两国最强阵容的较量。客队上场的是去年全日男子单打前三名木村、三木和松原;主队迎战的是去年世界男子单打前三名庄则栋、李富荣和徐寅生(与张燮林并列第三)。 26日晚,第三盘庄则栋对木村之战引起观众浓厚的兴趣。因为这是他们两人自去年世界锦标赛后的第一次相遇。在世界锦标赛的男子单打比赛中,庄则栋曾以三比一战胜过木村。在今晚这场比赛中,庄则栋充分发挥了他快速进攻和多变发球的特长,左右开弓,一板快似一板,使木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的地位,结果庄则栋以二十一比十六、二十一比十连赢两局,再次战胜木村。动作快速的庄则栋在第六盘单打中,还以二比○击败了日本队横握球拍的削球手松原。 26日晚的友谊赛一开始,就出现了激战场面,李富荣打了三局才战胜了三木。在决胜局中,得分一直落后的李富荣追到二十平以后,又连得两分,从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李富荣在第五盘同木村也激战了三局,但却以一比二败给了这位左手握拍、攻势凌厉的对手。 决定胜负的关键,是徐寅生对木村在第七盘的交锋。当时中国队以四比二领先。在这以前,徐寅生和木村的战绩都是一胜一负。徐寅生在第二盘以二比○胜松原,第四盘以○比二输给三木;而木村在第三盘以○比二负于庄则栋,第五盘以二比一胜李富荣。因而两人一交手就全力以赴,相互猛抽猛攻起来,时而远台劲抽,时而近台重扣。但在这场对攻战中,徐寅生更多注意智取,最后终以多变的球路连胜两局,结束了全场的战斗。 比赛在十一时半结束以后,全场观众再一次热烈鼓掌,感谢两国乒乓球选手的精采表演。日本男、女乒乓球队将在27日去天津,准备28日和29日在那里举行两场友谊赛。 (新华社)
第 3 版
1. 冯维希阐明老挝民族团结政府内外政策 执行和平中立政策反对任何外国侵犯老挝民族主权监督老挝中立 恢复国内和平实现民族平等发展民族经济保证人民自由民主权利
第3版()专栏: 冯维希阐明老挝民族团结政府内外政策 执行和平中立政策反对任何外国侵犯老挝民族主权监督老挝中立 恢复国内和平实现民族平等发展民族经济保证人民自由民主权利 新华社万象25日电 老挝临时民族团结政府新闻、宣传和游览大臣富米·冯维希在24日下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就民族团结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发表了一项声明。 声明说,“本届联合政府将根据最近即将签署的1962年日内瓦协议的精神,执行能够引导老挝走向和平中立的政治纲领,从而实现老挝的和平、中立、独立、统一、民主和繁荣。” 声明说,在对内政策方面,“本届联合政府决心在老挝恢复真正的和平,结束外国战争集团所制造的内战,从而使我们老挝人能从同胞兄弟自相残杀的灾难和痛苦中摆脱出来。” 声明说,“民族团结政府将制定能使老挝人民获得广泛的自由和民主权利的各项法律,实现民族平等,使全体老挝人民不分阶层和民族都能参加管理自己国家的工作。” 声明说,联合政府将发展民族的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声明说,“民族团结政府把保证老挝人民生活在民族和睦之中当作自己的职责。尽人皆知,很早以来,外国干涉者就在老挝执行着‘分而治之’的政策,一直到现在它们仍然在执行这样的政策,而且更加狡猾。但是在本届联合政府的领导之下,全体老挝人已经紧密地团结起来了,并且决心不许老挝的敌人继续压迫剥削我们。为了保证这种团结的不断巩固,我们应该互相帮助使每个人都能愉快地生活,知识分子将受到尊敬并给予适当的工作。在三方面的军队和行政机构中的官员、职员、军人和警察将根据政府的需要和每个人的能力加以任用。” 声明说,“民族团结政府把维护老挝的统一当作自己的任务。我们老挝的国土从北到南是一完整的整体。自甫銮山到湄公河,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它分割成几个部分。在经济方面,我们老挝国土上遍布着溪流、河川、深山密林和广阔的平原,有丰富的地下资源,可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因此尽管我们的国家有地区间的差别,但这也不能成为分裂各个省区的理由。我们决不许任何外国干涉我们的国家,进行挑拨离间,分割我们的领土。” 声明说,在外交政策方面,“民族团结政府把执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作自己的庄严的职责。本届政府将在平等和尊重老挝王国的主权的基础上和一切国家首先是各个邻国建立外交关系。在上述基础之上,本届政府将接受来自一切善意帮助老挝建设自己独立自主的民族经济的国家的直接的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援助。” 声明说,民族团结政府将为贯彻执行保证老挝的和平、承认和尊重老挝的独立和中立的日内瓦协议而奋斗。民族团结政府不允许任何外国侵犯我们老挝民族的主权。 声明说,“民族团结政府决定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也不承认任何军事集团,包括东南亚集团的保护,因为这种保护是违反我们国家的主权的。” 声明指出,“民族团结政府反对美国派遣军队到泰国,这是对老挝的和平和中立的威胁。上述行动违反了在日内瓦会议上草拟的声明的内容。” 声明说,“老挝是奉行中立政策的独立和主权的国家,因此不需要任何国家或集团来监督老挝的中立。如果进行这种监督,就等于有了一个或几个政府置于老挝政府之上,这严重地违反了老挝的主权。” 声明说,“上述日内瓦协议草案的内容,是符合老挝人民的愿望的,老挝三方面的代表团已表示完全同意。即将前往日内瓦在上述协议上签字的老挝统一的代表团将不要求修改已在1961年12月所达成的协议,并且也要求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各国也不要修改已通过的协议,以便日内瓦会议能根据老挝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愿望,结束自己的工作。” 声明说,民族团结政府的上述“纲领能否实现,取决于全体老挝人民不分阶层、民族、和男女老少的有效的和全力的合作。”富米·冯维希的声明说,“我代表民族团结政府号召全国同胞不分阶层,民族和政治党派,宗教信仰,男女老少全力支持本届团结政府,有效地为我们的祖国服务。同时我呼吁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支持老挝人民和政府的正义事业,根据十四国日内瓦会议拟订的各项协议,尊重老挝的独立和中立。”
2. 富马亲王到巴黎
第3版()专栏: 富马亲王到巴黎 新华社巴黎26日电 老挝临时民族团结政府首相梭发那·富马亲王今天乘飞机到达这里。他是从万象取道金边来参加他的女儿慕纳公主的婚礼的。 富马亲王在机场对记者们说,在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复会后,出席会议的老挝政府代表团将由外交部长率领,但是他本人将在会议开始时和结束时参加。
3. 美国侵略军从南朝鲜滚出去! 莫斯科河内分别集会支持朝鲜人民斗争 亚非人民团结组织谴责美国占领南朝鲜
第3版()专栏: 美国侵略军从南朝鲜滚出去! 莫斯科河内分别集会支持朝鲜人民斗争 亚非人民团结组织谴责美国占领南朝鲜 新华社26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25日讯:莫斯科各界人士今天举行集会,坚决要求美国军队撤出南朝鲜。这次集会通过的决议说,美国军队驻扎在南朝鲜“不仅是朝鲜和平统一道路上的主要障碍,而且是对远东和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费多罗夫院士在集会上讲话时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不久前举行的会议是朝鲜人民反对美国占领的斗争中的重要阶段。他强调指出,苏联人民热烈支持朝鲜人民把人为地分裂的国家统一为一个整体的愿望。 朝鲜大使李松云在会上讲话指出,美国占领者必须带着他们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立即撤出南朝鲜。朝鲜问题应当由朝鲜人自己在不受任何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和平解决。 据新华社河内24日电 河内市各界人民今天晚上举行集会,热烈支持朝鲜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和争取统一祖国的斗争。这次集会是由越南祖国战线、越南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和越南亚非人民团结委员会联合组织的。 集会通过一项决议,严厉谴责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朴正熙集团在南朝鲜制造的罪行,坚决要求美帝国主义从南朝鲜滚出去。决议还热烈支持朝鲜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正义斗争,支持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向各国议会发出的呼吁,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和平统一朝鲜的主张。 决议强调说,朝鲜统一的问题,必须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外国无权干涉。 出席集会的有越南亚非人民团结委员会主席孙光阀、副主席黄明鉴,越南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潘文章,越南祖国战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杨白梅,外交部副部长阮基石以及各政党、机关、团体的代表等。朝鲜驻越南大使全昌哲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驻越南使馆外交官员也出席了集会。 据新华社开罗25日电 亚非人民团结组织书记处25日在这里就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十二周年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对南朝鲜实行军事占领,并要求美国军队立即撤出南朝鲜。声明接着说,目前结束南朝鲜的政治和经济危机的最好办法,是美军从那里滚出去,由朝鲜人来解决朝鲜问题。 书记处祝贺南朝鲜人民斗争的新高涨,号召各国团结委员会、人民团体、亚非各国人民和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民举行朝鲜周,支持朝鲜人民迫使美军滚出南朝鲜、争取朝鲜统一的爱国斗争。
4. 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团 要求讨论美军撤出南朝鲜问题
第3版()专栏: 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团 要求讨论美军撤出南朝鲜问题 新华社26日讯 据塔斯社纽约25日讯: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团奉苏联政府指示,向联合国代理秘书长吴丹要求把“关于外国军队撤出南朝鲜”的提案,作为重要和紧急的问题列入联合国大会第十七届会议的议程。 苏联代表团在关于这个问题的说明书中指出,外国军队,主要是美国军队驻留南朝鲜,造成了朝鲜地区的不安和紧张局势,使远东爱好和平国家对自己的安全产生合理的担忧。十分明显,只要美国和其他外国军队继续留在南朝鲜,这个地区就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 说明书指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止一次地提出过在和平民主的基础上统一朝鲜的建设性方案,但是美国拒绝了所有这些建议。事实表明,美国并不关心朝鲜的统一和建立独立民主的朝鲜国家,因为这不符合它在远东扩张的目的。十分明显,只要在朝鲜半岛的南部驻扎有外国军队,朝鲜就不可能通过和平途径得到统一。
5.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和解放军 连日召开群众集会号召投票拥护独立 阿新闻社揭露法军事当局密令法军进行破坏活动
第3版()专栏: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和解放军 连日召开群众集会号召投票拥护独立 阿新闻社揭露法军事当局密令法军进行破坏活动 据新华社26日讯 据阿尔及利亚新闻社报道,定于7月1日举行的阿尔及利亚自决公民投票日益临近,宣传活动已全面展开。 在阿尔及利亚东部的第一军区,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和民族解放军举行了一系列的群众大会。 从6月17日到21日,在巴特纳举行了十六次群众大会,参加大会的有五万多人。每天有两次妇女大会和两次男子大会。开会前放映阿尔及利亚宣传部拍摄的影片。 阿尔及利亚的军官们在这些会上讲话时号召人民团结一致,投票拥护阿尔及利亚的独立。他们说:阿尔及利亚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的斗争应当得到报偿。军官们对一向站在斗争的最前列的农民和工人致敬,并认为他们应当享有革命的果实。 参加大会的群众热烈欢迎这些演说,并在会后举行示威。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在塞蒂夫举行了同样的大会,参加的有一万多人。一个阿尔及利亚解放军军官说:“在7月1日,你们将投票拥护独立,拥护阿尔及利亚政府,拥护民族解放军和民族解放阵线,然后我们的国旗就会在我们美丽的国家自由地迎风升起。”他这番话引起雷鸣般的欢呼。 23日晚间,阿尔及利亚妇女委员会在姆西拉举行了向妇女宣传的大会。 据新华社巴黎25日电 阿尔及利亚共产党6月19日发表一项声明,号召阿尔及利亚人民“加倍提高警惕,阻止秘密军队组织危害埃维昂协议和阻挠阿尔及利亚走向进步”。 声明说,阿尔及利亚共产党将支持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为挫败“秘密军队组织”的帝国主义和反革命计划而作的任何努力。 新华社26日讯 阿尔及利亚新闻社今天公布了法国军事当局一项密令,揭露法军在阿尔及利亚某些地区进行的阴谋活动。 这项由一个名叫尼科拉中校向所属各军区司令官发出的文件,要求各军区司令官“就民族解放阵线在各个村庄的宣传活动提出详细报告”;要他们“掌握叛乱分子活动的行踪,并尽可能取得有关叛乱分子的人数、武器和他们对人民作的宣传的情报”。 文件指示驻在特莱格玛的一支“外籍军团”可以派出突击队“消灭叛乱分子的力量”。 新华社26日讯 阿尔及利亚新闻社25日报道,法国B—26型军用飞机几个中队,在6月14到16日之间,对阿尔及利亚东部的君士坦丁南部地区的达土来特山进行扫射并投掷重型炸弹。 阿尔及利亚新闻社说,这是法国军队的严重挑衅,因为这种行动是违反埃维昂协议的。新闻社说,法国政府必须勒令它在阿尔及利亚的武装部队尊重停火协议。
6. 我教育部和北京市学联欢送应届外国毕业生
第3版()专栏: 我教育部和北京市学联欢送应届外国毕业生 新华社26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北京市学生联合会今天举行茶会,欢送应届毕业的外国留学生。 教育部副部长周荣鑫在茶会上讲话,祝贺应届毕业的各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期间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希望他们回国后在祖国建设事业中做出贡献。越南、苏联和印度尼西亚留学生代表也分别讲话,对中国各方面的关怀表示衷心的感谢。 茶会后,宾主一起观看了中国彩色风景影片《西湖》、《泰山》和《大理行》。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副主席潘丽华和北京市学联主席王德扬等也出席了茶会。
7. “莫三鼻给解放阵线”成立 决定团结民族主义力量争取早日独立
第3版()专栏: “莫三鼻给解放阵线”成立 决定团结民族主义力量争取早日独立 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26日电 “莫三鼻给解放阵线”在这里宣布成立。这个新组织是莫三鼻给民族民主联盟和莫三鼻给非洲民族联盟的联合阵线。 据宣布,这个新的组织的目的是“要团结莫三鼻给的民族主义力量在尽短时期内走向独立”。 今天宣布的这个新组织的最高委员会成员为:主席埃杜阿多·蒙德拉纳,副主席乌里亚·西曼戈(莫三鼻给民族民主联盟),司库马修·莫勒(莫三鼻给非洲民族联盟),总书记戴维·马奔达(莫三鼻给民族民主联盟)。
8. 中波签订科技合作议定书
第3版()专栏: 中波签订科技合作议定书 新华社华沙25日电 中国波兰科学技术合作联合常任委员会于13日至25日在华沙举行了第九届会议,并在今天下午在这里签订了中波科技合作第九届会议议定书。 会议审查了上届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讨论了有关两国互相提供技术援助的项目问题。双方认为,中波两国之间的科学技术合作正在顺利地发展,并给双方都带来了益处。 在议定书上签字的,中国方面是委员会中国组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副部长钟子云,波兰方面是委员会波兰组主席、波兰采煤和动力工业部副部长萨拉蒙。 会议是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波兰部长会议对外经济和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副主席奥尔谢夫斯基以及双方代表团成员参加了议定书签字仪式。 中国代表团访波期间,曾参观了第三十一届波兹南国际博览会以及波兰一些工业企业和科学研究单位。
9. 池田政府敌视中国人民的又一铁证
第3版()专栏: 池田政府敌视中国人民的又一铁证 本报评论员 传闻一时的日本要给蒋介石匪帮贷款的消息,现在已经得到证实。据6月22日日本广播协会电台报道,池田政府最近已决定给蒋介石匪帮一千万美元的贷款。池田政府解释说,它是为了协助蒋介石集团执行什么“经济技术计划”。而这一“经济技术”的一千万美元的贷款,是正当蒋介石匪帮在美帝国主义的唆使和支持下,疯狂准备窜犯大陆沿海地区的时候,也就是正当蒋介石匪帮为了进行军事冒险,急于用钱的时候,池田政府公然给予蒋匪帮的!这是池田政府追随美帝国主义,敌视中国人民的又一铁证。 池田政府和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早就暴露了它对我国领土台湾的丑恶野心。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和垄断资本早就在梦想重新侵略台湾。在今年年初的所谓日蒋“合作策进”会议前后,它们制定了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侵略台湾的蓝图。现在,那些同军火生产有关的垄断集团,看到蒋匪帮准备军事冒险,更是手痒难耐,极力想从中大捞一把。据日本《日刊工业新闻》和《读卖新闻》透露,日本大军火商川崎飞机工业公司,于今年5月间已经就应蒋匪帮订货而向台湾输出反坦克导弹一事向池田政府的通商产业省提出过申请。所有这些,都是值得人们深切注意的。 池田政府追随美国敌视中国,加剧远东紧张局势,企图趁火打劫,混水摸鱼的丑恶阴谋,是中国人民所绝对不能容许的,是日本人民所绝对不能容许的。池田政府目前给蒋匪帮“输血”的一切罪恶活动,必将自食其果!
10. 池田政府向蒋匪帮提供贷款 下月即将在台北就贷款内容进行商谈
第3版()专栏: 池田政府向蒋匪帮提供贷款 下月即将在台北就贷款内容进行商谈 新华社25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池田政府最近决定向蒋介石匪帮提供一千万美元的贷款。这是池田政府又一个敌视中国人民的行动。 据日本广播协会电台22日广播,蒋介石匪帮的“外汇贸易审议委员会”主任委员尹仲容曾经在5月下旬到日本,要求日本政府在今后三年内共计提供四千五百万美元的贷款。日本政府初步决定提供一千万美元左右的贷款,并准备在7月中旬左右在台北同蒋介石匪帮就贷款内容进行商谈。 日本共同社20日也报道,日本政府已经决定给予蒋介石匪帮贷款。
11. 国际简讯
第3版()专栏: 国际简讯 马纯古到达摩洛哥 拉巴特消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代表马纯古在六月二十五日上午到达拉巴特。他是前来参加定于六月二十八日在卡萨布兰卡召开的国际工会支援阿尔及利亚工人和人民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 我广东杂技团抵莫斯科 莫斯科消息:中国广东杂技团,在团长戴碧湘率领下,二十六日晨乘火车抵达莫斯科。杂技团是根据中苏文化合作协定一九六二年执行计划到苏联来进行访问演出的。 意举行全国土改大会 罗马消息:意大利第二次全国土地改革大会二十四日在罗马举行,参加大会的有意大利全国农村来的三万名代表。全国农民联盟主席埃米略·塞伦尼强调指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土地归还耕种者。 土耳其新联合政府组成 安卡拉消息:土耳其在发生持续近一个月的政府危机之后,二十五日晚间一个新的联合政府组成。新政府由共和人民党、新土耳其党、共和农民民族党的成员和一名无党派人士组成。 上届联合政府总理、共和人民党领袖伊诺努,仍任新政府总理。共和人民党在新政府的二十三个席位中占十二个席位。新土耳其党得到六席,共和农民民族党得四席。
12. 屈从美国充当帮凶 镇压人民爱国斗争 池田内阁两年来做尽卖国反动坏事 日共“赤旗报”揭露池田内阁给日本带来的恶果
第3版()专栏: 屈从美国充当帮凶 镇压人民爱国斗争 池田内阁两年来做尽卖国反动坏事 日共“赤旗报”揭露池田内阁给日本带来的恶果 新华社25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共产党机关报《赤旗报》不久前发表文章,揭露池田政府上台后两年来的卖国反动政策。 这篇题为《池田内阁的两年》的文章指出,美日垄断资本赋与池田内阁的两大任务是:镇压日本人民日益高涨的反美斗争;在外交、经济、军事等方面实施日美军事同盟条约。《赤旗报》说,池田上台后常说要实行“前进的外交”。但是,池田内阁的外交方针却是,越来越加深对美国的从属关系,敌视社会主义国家,协助美国在远东推行侵略和战争政策。 池田在去年6月同肯尼迪会谈时主张实行“强硬的反共外交”。根据这次会谈的方针,同为朝鲜人民所反对的朴正熙反动政权进行谈判,准备建立以“日韩同盟”为轴心的东北亚军事同盟,并企图再次把南朝鲜变成殖民地。池田内阁根据美国的意旨,积极推行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在去年秋天的联合国大会上,协助美国提出了把恢复中国合法权利问题规定为必须三分之二多数通过的“重要问题”方案。另一方面,池田内阁却支持美国进行核武器试验,掩饰美国永久占领冲绳的政策。 《赤旗报》说:“池田内阁所实行的违反日本民族独立自主方向的反民族的外交,也是威胁远东和世界和平的好战的外交。” 《赤旗报》说,池田内阁上台以后,法西斯分子越来越猖獗,他们到处进行恐怖活动。日本社会党委员长浅沼稻次郎在池田的眼前被刺杀了。接着发生了谋害中央公论社社长嶋中的事件。池田不仅不取缔法西斯分子,还趁机企图通过目的在于镇压群众运动的“防止政治性暴力行为法案”。《赤旗报》说:“池田内阁的经济高速度增长政策(收入增加一倍政策)的目的在于同新日美安全条约相配合,以便在十年内建立日本的军国主义、帝国主义体制”。在这个经济政策下,加强工人劳动强度,维持低工资,大量解雇工人,并把人民缴纳的税金投入垄断资本企业。这个政策引起了物价上涨和国际收支的巨额赤字,露出了破绽。池田政府为了向劳动人民和中小企业主转嫁经济损失,实行金融紧缩措施,使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破产。《赤旗报》说,日本经济困难的直接原因是池田内阁屈从美国、服务于垄断资本的经济政策。 《赤旗报》还揭露池田内阁实行牺牲农民利益的农业政策,企图通过“农业基本法”把60%的农民赶出农村。 《赤旗报》指出,这样的政府只能对人民生活和国家命运带来恶果。
13. 美好友情 如花似锦——随中国电影工作者友好代表团访日观感〔二〕
第3版()专栏: 美好友情 如花似锦 ——随中国电影工作者友好代表团访日观感〔二〕 司徒慧敏 在我看来,东京的变化确实太大了。东京很大的一块地面上,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战争期间给美国人炸得稀烂,后来又用勤劳的日本人民的血汗把那许多高楼大厦建立起来。东京确实是起了极大的变化,但那外表上一片浮华景象的底下又蕴藏着多么复杂的内容?这内容是好?是坏?可能是有些人在强作欢笑,也可能千万人在为了这变化而哀愁,所有这些日本人民自己会有他们的看法,我这个短期的访问者就不必多说了。我也曾不只一次十分关切地倾听朋友们谈他们自己的事情,这不能不使我们分担日本朋友们的忧虑。比如说从前日本人不大用电气冰箱、自动洗衣机、真空吸尘器或者电视之类的家庭用品,现在这些东西已经相当普遍使用了。照常情说,谁也不该反对日本人民生活得更舒适,更便利些,但从都市的外貌看来,美国侵略者和少数的日本当权人物确实要把日本的都市变成美国化的都市,生活上也要使日本人过着美国式的生活。报纸、无线电广播、电视的广告,天天在宣传,要人们多花一点钱。问题却在于劳动人民的购买力越来越低,他们的收入远远跟不上物价的飞涨。美国侵略者和少数日本当权人物要日本人民花美国人那样的生活费用,使那些到日本来赚钱的美国人更多赚一些钱;但是一个日本工人或职员的收入却只能达到工种相同、能力相同的一个美国工人或者职员收入的四分之一或者更少些。他们一天到晚面对着这许许多多生活上便利舒适的物质引诱,然而他们的收入又是远远地跟不上。有人卖尽了气力,受尽了折磨,也许短期间能得到一点点便利舒适,但失业的浪潮,物价的冲击,谁也不能不为此担忧。这就是在战后大变化中笼罩在东京以至全日本的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生活上的阴影。 东京已经见不到穿军装的美国占领军了,可是在许多大旅馆和私宅里有不少美国人在那里长住着。当然其中会有些是到日本来赚钱的商人,也一定会有“和平队”之类的人马。穿军装的军人是看不见了,不穿军装的军人肯定是不少的。当你在东京街上走过,你稍为留心一下,常常会发现警察对一些穿便装的美国人唯唯诺诺地献殷勤。至于“自卫队”,谁都知道美国人非常重视他们,处心积虑要来控制和利用他们。美国驻日侵略军已经用不着开到东京街道上来招摇过市以增加日本人民的反感,他们住在神奈川和各个基地上,只要日本人民起来反抗,而日本警察或者“自卫队”压制不住的时候,他们可以随时出动。必要的时候他们还可以派遣到亚洲各地就近镇压亚洲各国人民。他们扶植日本反动力量复活日本军国主义,准备在镇压亚洲人民的行动中和在他们发动战争之时把日本“自卫队”推上战场,充当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基地上的恶劣情况是掩盖不住的,去年日本电影工作者摄制了一部描写基地情况的影片《猪和军舰》。我们看了这部影片,这是一部真实地反映基地上那种恶劣透顶的情况的影片。美国侵略者要尽可能掩饰这些,但在日本人民的心目中是很清楚的。 尽管中日两国人民这些年来进行许多友好活动,来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但是美国侵略者和当地少数反动派却在进行种种阴谋策划,企图在人民之间制造迷惑,制造敌意,以破坏日本人民同中国人民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友谊。他们用种种阴谋诡计来混淆是非,妄图使那些不大清楚或根本不清楚的人跟他们一样来敌视社会主义国家,敌视我国政府和人民。美国侵略者不管在他们穿着军装,或者换上了便服去统治日本的时候,他们从来也不放弃文化侵略的武器,美国电影、电视节目、美国的各种书报杂志,都被花了很大力气在日本推销,把腐朽的美国资产阶级思想、美国生活方式强加给日本人民。我们和日本是最接近的邻邦,我们有许多事情,对于日本各阶层人民说来,本来并不该那么难于理解,但事实上就有人还不是那么清楚。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对于有一些人说来一点也不知道,这不能不是美国侵略者控制日本,制造迷惑,制造混乱,制造敌意的结果。 美国反动派每年为了进行这些阴谋策划,花了不少美元。到底他们在日本这块土地上得到了什么效果呢?早在1951年,美国的一家资产阶级杂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就已经一语道破:“多花了美元,多得到埋怨”。十一年前,这些资产阶级的谋略家们已经警告他们自己,要他们更仔细、更巧妙、更阴险地在被“援助”的国家和人民身上花钱,以求达到实效。但是十一年来,情况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过来。由于他们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文化上用尽各种侵略手段,在日本人民心目中就逐渐引起更多的怀疑,更多的埋怨,更多的不满,更多的愤怒。美国反动派想在日本人民中间,制造对新中国的敌意,其结果恰恰使更多的人觉醒过来,怀着深刻的敌意来对待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这一切都是这一次在日本进行友好访问中,从我们的朋友那里听到的和我自己看到的,这些事实都在帮助我对此有更深刻的认识。 日本人民的态度是和中日人民的共同敌人的罪恶行为截然相反的。我们这一次看到并亲身感受到日本人民以千千万万颗火热的心、无限美好的友情来接待我们。 (待续)(附图片) 中国电影工作者友好代表团同日本电影工作者在一起
第 4 版
1. 牡丹峰
第4版()专栏: 牡丹峰 吴德烈 牡丹峰,因为它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花而得名。它的景色动人,是朝鲜劳动人民的游览胜地。 牡丹峰位于平壤市的西城,登上峰顶一望,碧波粼粼的大同江和横跨江上的玉流桥,美丽如画的陵罗岛,以及玉流桥旁新建的玉流馆和其它宏伟壮观的建筑群,尽收眼底。峰上耸立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物,其中有一千三百多年前高丽时代用石头修筑的旧城壁和具有民族风格的七星门、玄武门、东暗门等城门。峰顶上,有从古以来就受到朝鲜人民热爱的乙密台和最胜台。还有清幽雅致的浮碧楼、清流亭、五层石塔、八角石佛龛[kān]以及白云桥的石阶等,无不引人入胜。朝鲜古今诗人都赞美过牡丹峰的绝妙风景。高丽时代诗人金黄元,曾经在浮碧楼上吟咏过这样的绝句:“长城一面溶溶水,大野东头点点山”。 提起牡丹峰,人们就会想到多少反映朝鲜人民爱国主义和乐观精神的可歌可泣的史话和传说。乙密台,是壬辰战争时期朝鲜人民粉碎日本侵略者进攻的一座古堡。1592年,装备精良的两万日本大军,攻临大同江,企图一口吞下平壤城。这时候在乙密台防守的高彦伯部队只有几十人。这些充满了爱国热情的勇士们,同心协力,坚守到底。他们急中生智,在城堡周围的松树上挂了军服,伪装战士,以迷惑敌人。日本侵略军果然中计,他们看到守卫平壤城的兵力如此雄厚,锐气顿减,就停留在大同江对岸,不敢妄动。最后终于被朝鲜军队打败。 座落在大同江西岸,与牡丹峰上的建筑物遥遥相对的是关西八景之一的练光亭。练光亭留传着中朝友谊史上的一段佳话。据历史记载,距今三百七十多年前,日寇曾经侵占平壤城。当时,我国明朝将领沈惟敬,利用敌将小西行长的恐惧心情,以机谋赢得了时间,使明朝援军赶到。明朝军队和朝鲜军队并肩作战,打败了日本侵略军,收复了平壤。练光亭是沈惟敬和小西行长进行谈判的地方。从此,它就成了象征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有历史意义的古迹。 牡丹峰的雄伟壮丽,正在于它是历史上一个屡御外侮的军事指挥部和古战场。在伟大抗美卫国战争期间,牡丹峰也经历了朝鲜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岁月。浮碧楼等有名的古迹,在美帝国主义的兽性轰炸下,遭到了残酷的破坏。但是,英勇的朝鲜人民,在战后短短的几年里,不仅完全恢复和修缮了被战火破损的浮碧楼、解放纪念塔和国立中央历史博物馆,而且还在这里新建了规模宏大的牡丹峰剧院、青年公园、儿童公园、露天舞场、植物园以及牡丹峰体育场等。在战时修建的地下剧场,也妥善保存下来,供文艺爱好者和劳动人民使用。 1961年4月,在与牡丹峰对峙[zhì]的万寿台上,还建造了象征跨上了千里马的朝鲜人民的巨大千里马铜像。这匹千里马雄峙在平壤蔚蓝色的空中,为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增添了无限光彩。(附图片) 图为从牡丹峰上俯瞰大同江
2. 古巴和甘蔗
第4版()专栏: 古巴和甘蔗 洪键 甘蔗的传播 甘蔗原产于太平洋中的一些岛屿,最先传入印度和中国;阿拉伯水手在印度发现后,就被传到地中海沿岸一带。以后,发明了用蔗汁凝成糖的制糖方法。1420年葡萄牙人改进了这种制糖技术,并将甘蔗移至西非马得拉岛栽培。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后,甘蔗又传入美洲。1509年西班牙岛(现今海地岛)栽培甘蔗成功。1511年西班牙殖民者维拉斯格斯看见种植甘蔗能获巨利,就率领三百人乘船渡温德华海峡,在古巴岛东端的约巴拉阿登陆,并种植下首批蔗苗。从此,甘蔗才找到它生长最合适的土地。 古巴位于北纬20度线与北回归线之间,冬季从北美大陆来的冷气团虽可侵入它的西北部,但寒性已经削弱,因而没有霜冻之害。每年东北信风又能带来一千三百到一千六百毫米的降水。5月至10月间的雨季,是播种蔗苗的最好时期。其余各月属旱季,有利于割蔗和榨糖。古巴可耕地约占全国面积的四分之三,大部分为质地疏松、持水和通气良好的土壤,下层有丰富的含磷等的矿质肥料。甘蔗约在5月下种,两周后出芽,到第二年4月就可收割。收割后不久新苗再从根上钻出,一根常出多茎,十四到十五个月后,再度成熟。一次播种往往可丰收十年,即使中等肥力的土壤也能连收六到八年。 “糖国”的苦难 西班牙殖民者侵占古巴后,就积极为发展甘蔗制糖业准备劳动力。他们强迫被杀戮[lù]后残存的印第安人在蔗田里从事无偿劳动。从1520年起,他们又将远隔重洋的非洲黑人贩入古巴。1847—1859年间又诱骗五万多华工来此。 十六世纪末叶,哈瓦那的门达累斯河畔建立了五家用水力推动原始榨蔗机的糖厂。以后,糖厂越来越多。蒸汽机在十八世纪发明后,古巴糖厂即予采用,使糖产量大增。从1800年至1870年,古巴的糖产量由四万吨增至七十二万八千吨,原始的制糖作坊渐被少数新厂吞并。这时候久已垂涎[xián]古巴的美帝国主义,看见1898年古巴民族英雄何塞·马蒂领导人民起义,解放了大部分国土,就趁机向即将崩溃的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宣战。以后它就借1903年的“互惠条约”,把古巴变成了自己的“供糖后院”。它原封不动地在古巴保留了大庄园制,大肆伐林垦地,增辟蔗田,修筑通往港口的“掠糖”铁路等。 美帝国主义的巧取豪夺,给古巴人民带来了贫困和苦难。单一化的蔗糖业经济,排挤了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不但使古巴的粮食不能自给,而且沦为美国“剩余”农产品的倾销市场。古巴土地由于长期连作甘蔗,土中丧失的营养元素不易恢复,导致甘蔗的单位面积产量下降。例如1934—1958年间,每公顷由四百二十九公担降至三百一十点四公担。 美国以所谓“食糖法”垄断了古巴糖的出口,它从古巴贱价购进原糖,炼成精糖后,就换上美国商标以高价售出,以致名为世界食糖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古巴,反而要向美国购买糖果,仅此一项每年就要损失一亿多美元。美国糖业大王在古巴拥有三十六家最大糖厂和一万零五百公里的铁路(古巴铁路总长只不过一万五千公里),以及银行、商店、报社、旅馆、学校、码头、警卫等,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 革命后的措施 1959年元旦的古巴革命,使古巴蔗糖业获得了新生。革命政府接管了长期吸取古巴民脂民膏的美国企业,废除了大庄园制,禁止外国人占有土地以及任何人兼营甘蔗种植园和糖厂,并新建了甘蔗生产合作社。这样,就将蔗糖生产纳入了国家计划。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革命政府通过一系列贸易和贷款协定,基本上保证了糖的销路。革命政府还通过提高蔗田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总产量,将停止生产的蔗田用来发展水稻、马铃薯、可可、咖啡、饲草,并试种小麦和棉花,以利于多种经营,减少农产品的进口,节约外汇。以蔗渣为原料的造纸厂、塑料厂和以废糖水为原料的制蜡厂也已建立起来。另外,还制订了发展蔗渣成煤的试验等化学工业的宏伟计划等。 1962年,古巴人民经过艰巨努力,克服了由于干旱和其它原因带来的困难,在榨糖季节中,生产了近五百万吨食糖。这将满足国内人民消费和出口的需要。古巴人民在反对美帝国主义经济“封锁”的斗争中,又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胜利。
3. 阿富汗的婚俗
第4版()专栏:采风录 阿富汗的婚俗 秀峰 终身伴侣的选择 在阿富汗的家庭里,父亲或者祖父(称为“穆沙尔”或“斯品遮”——有灰胡子的可尊敬的老人)是一家之长,他们对于谁应当结婚以及同谁结婚和什么时候结婚,都有很大的发言权。结婚,与其说是个人的事情,不如说是整个家庭的一件庄严的事务。终身伴侣的选择是很复杂的,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假如有人爱上了一个姑娘,他不能直接向自己的父母表明心意,而要请他所信赖的朋友或亲戚代他去向父母谈。父母如果认为一切都合适的话,就要通过通常的途径,去和女方的保护人交涉。这种交涉是冗长的,可能要几年的时间。 婚礼 举行婚礼的时候,新郎由他的亲戚朋友陪同,排成队(称为“欧拉”)去新娘父母的家中庆贺婚礼。婚礼举行后,新郎要拉着新娘的手回到自己家中。在回家的路上,不仅要放炮,而且领头的乐队应尽可能响亮地奏乐和击鼓。像古代的亚利安人一样,新郎新娘一进到家中,新郎就要直接把新娘领到家炉(“那格海耳”)那里去,让新娘尝一尝特为喜期准备的甜美的菜肴。从此,新娘就成为丈夫家庭里真正的一员。 镜中相遇 在婚礼的仪式中,在喀布尔普遍流行的“艾那·玛萨夫”——镜中相遇是非常有趣的。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讲,第一次见到他的终身伴侣是在婚礼的仪式上。根据严格的风俗要求,新郎和新娘甚至在结婚的仪式上,彼此也不能正目相视或偷看一眼,而只能通过放在面前的镜子窥视对方的面容。这时候新婚夫妇坐在一个较高的台子上,男方家中的姑娘们,穿着最好的衣服,在他们四周围成一个圆圈。新婚夫妇读一节圣可兰经后,新郎就给新娘一些糖果。新娘用两只染红了掌心的手,慢慢地接过这个赠予。然后,姑娘们就一面击打着“戴拉”(一种类似手鼓的圆形乐器),一面开始边唱边舞地、围着这对夫妇绕圈。 “召唤” 在阿富汗,恋爱婚姻是很少见的。一些部族中流行着一种意为“召唤”的“盖克瓦尔”的婚俗。一个倾心于对方而不能通过其它方式达到目的的人,一般是要采用这种风俗的。他走到他所属[zhǔ]意的人儿的住所门前,向空中鸣枪,用以表示对这个姑娘的爱慕。然后,他就通过部族的长者去找女方的父亲或保护人,恳求原谅他的无礼,并应允他对婚事的请求。对这种请求的拒绝,有时会导致部族间的争执。
4. 用塑料修复珍贵艺术品
第4版()专栏: 用塑料修复珍贵艺术品 宁宁 布拉格的化学家拉图斯基、物理学家杜布拉瓦和画家基里·布拉捷日,由于集体研究成功了几种塑料而荣获科学奖金。这几种塑料可以用来“治愈”石雕或玻璃雕刻品的“病”,从而挽救一些行将湮没的古代名贵艺术品。 他们用硅[guī]等混合物制料使古代的石雕、壁画和镶嵌[qiàn]细工画等复原。布拉格著名的了望台就是经由他们三个人精巧的手,恢复了原有的光采。 他们还用合成树脂制料把古代的玻璃制品整旧如新。他们用这种方法挽救了著名的雷赫曼(1605年)杯。雷赫曼杯是罗道尔夫二世皇帝的宫廷装饰品,现在存放在布拉格艺术馆内。 在使古代建筑物的镶嵌细工画复原方面,他们的贡献尤其可贵。这里值得特别提到的,是他们对拉德斯晨的圣维大教堂中的镶嵌细工画“最后的审判”所作的细致的复原工作。 这幅在中欧硕果仅存的十四世纪的镶嵌细工画,制作在大教堂主要建筑物的墙壁上。六百年来,气候的不断变化使这幅杰出的作品遭到腐蚀。到了1954年,由于拼制镶嵌细工画的青石块经不起潮气的侵袭,整个画面变得模糊不清了,一部分画面已经残破,其余部分也蒙上了一层白霜,如果再经雨水冲击,就有整个消失的危险。国家为挽救这幅名画作了许多工作,但是一切努力都告失败。 拉图斯基三人的研究成功后,这幅画就得救了。他们用硅等混合物的制料修复了它,从而战胜了大自然带来的危害。 他们首先把画面固定起来,用水泥把残缺的部分填补上。接着,他们就一点一点地修补被水侵蚀的部分。他们用尼龙制的小巧的刷子轻轻地擦扫画面。为了使画面保持干燥,他们还在画面上喷了一层很薄很薄的硅化物制料的粉末。 下道工序是要恢复画面的美丽色彩,并使每根线条清晰。这是用甲烷混合制料来完成的。 最后,他们用一种特别的树脂把硅化物制料和甲烷混合制料合在一起,用来填充构成镶嵌细工画的那些无数的小石块之间的缝隙。这道工序完成后,圣维大教堂墙壁上著名的镶嵌细工画又光采焕发,恢复了原状。(附图片) 图为镶嵌细工画“最后的审判”的部分画面
5. 斯坎德培
第4版()专栏:阿尔巴尼亚通讯 斯坎德培 李楠 我们离开地拉那,沿着向北部去的公路走不远,就看见一座位于右边山岭上的城市,这便是阿尔巴尼亚有名的古城克鲁雅。 山城完全淹没在一片古老的橄榄林中,每座房屋前后,都有数株橄榄树。据说,当斯坎德培定都克鲁雅的时候,他曾规定每个成年人必须种橄榄树三株。的确,克鲁雅的橄榄树枝粗干老,大概总有很长的历史了。 斯坎德培是阿尔巴尼亚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他团结了阿尔巴尼亚的人民,抗击席卷巴尔干的强大的土耳其。他战斗达二十五年之久。他一生的事迹代表了阿尔巴尼亚人民的爱国精神、不竭的生命力量、敢于斗争的勇气和灵活的战术。 克鲁雅的一块小平地上树立着斯坎德培的一座塑像。这位英雄骑在马上,拔出了剑,炯炯的双目凝视着前方。克鲁雅城的最高处是斯坎德培的古城堡,城濠高峻。堡中陈列的古物扼要地说明了这个英雄人物的一生事迹。 斯坎德培在1404年生于克鲁雅,原名格奥尔基·卡斯特利奥基,是伊凡·卡斯特利奥基的儿子。年幼时,他被送到君士坦丁堡去作为人质。土耳其苏丹看见他勇敢机智,就特别器重他。但是,斯坎德培对土耳其侵略者的极端憎恨和对祖国乡土的无限热爱,是不会被苏丹的任何阴谋诡计消除的。 1443年斯坎德培乘机瞒过了苏丹,逃回祖国。回国之后,他就团结人民起来反抗土耳其人。斯坎德培的钢铁般的意志和清澈的智慧,使成千成万的阿尔巴尼亚人聚集在他的旗帜下。1444年在列希举行的会议上,各地的王公都同意斯坎德培担任统帅。从此,斯坎德培就率领着几万阿尔巴尼亚军队同十倍于自己的强大敌人进行了许多次残酷的战争。结果他总是以少胜多,打败了强大的敌人。 阿尔巴尼亚的许多民间传说和历史记载,都描述了斯坎德培在同苏丹莫拉特第二和穆罕默德第二进行的战斗中,依靠人民、英勇机智、出奇制胜的故事。苏丹军队曾四次围攻克鲁雅。第一次是莫拉特第二率领十万军队进犯克鲁雅,围攻了四个半月,结果大败而回,损失了一万多人。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苏丹穆罕默德第二亲自率领军队进犯,人数在十五万人以上,而斯坎德培的军队只有一两万人。但结果仍然是苏丹的军队丢枪弃甲,损失了大量的军队。苏丹意识到自己无法和斯坎德培敌对,就在第四次进犯时,委任了一个曾和斯坎德培认识的阿尔巴尼亚将军担任指挥。这是一次残酷的战斗,但胜利者还是斯坎德培,而苏丹所委任的将军却丧身在克鲁雅城边的深谷里。 斯坎德培利用了阿尔巴尼亚的多山的地形,和敌人周旋,等待机会,歼灭敌人。他总是让他手下的将军带领较少的部队守着克鲁雅,而自己却率领着主要的兵力在外围作战。他最擅长把敌人引到深谷里面,然后从高处进行攻击。 阿尔巴尼亚流传着许多关于斯坎德培善于用“计”消灭敌人的故事。有一次,斯坎德培被一大队土耳其军队的突袭围住了。为了突围出来,斯坎德培把四周农村的羊群聚集在一起,在羊角上扎上草束,然后点燃草,把羊群向敌人那里赶去。斯坎德培率领着士兵跟在羊群后面,向敌人的侧面冲去。敌人看见前面有这么多的火光,认为斯坎德培的军队比他们估计的要多得多,于是就放弃包围,惊慌地逃走了。 由于斯坎德培进行的是正义的和反抗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所以广大人民群众都积极参加。阿尔巴尼亚的妇女也没有站在这场战斗之外。有一首民歌就是赞美斯坎德培的妇女战士的:“啊,在山崖重叠的地方,你的妇女,正在作战;你的妇女在旷野里,同万恶的敌人激战。” 克鲁雅附近有一个地方名叫“女儿谷”,相传有九十名妇女在战斗的最后关头,从悬岩上跳进谷里,没有一个人投降土耳其的军队。 土耳其苏丹在斯坎德培去世后的十年里,都不敢进犯阿尔巴尼亚。斯坎德培被埋葬在列希城。后来土耳其人把他的遗体从坟墓中掘了出来,烧成灰烬,用骨灰做成护身符佩带。土耳其侵略者妄想消灭人民对斯坎德培的记忆,消灭克鲁雅城所代表的敢于对强大敌人进行斗争的传统,因此,把克鲁雅改了名字。 但是阿尔巴尼亚人民对斯坎德培的纪念却一直是鲜明的。在阿尔巴尼亚,各地都可以找到以斯坎德培的名字命名的遗迹。人民用歌曲和传说来颂扬这位光荣的战士。阿尔巴尼亚人民永远记得斯坎德培对他们说过的一句话:“不是我给你们带来了自由,而是我在你们心里找到了自由。”人民爱自由的心是永生的,它一天比一天更有力。
6. 岩洞禽王
第4版()专栏:博物志 岩洞禽王 关贯勋 南美洲北部的圭亚那,有一种样子很美丽、习性很有趣的鸟,名为“岩洞禽王”。它是一种地栖性的鸟,活跃于茂密森林中和小河的上游地方。它的体长虽然有三百多毫米,但比起双足来,还是显得短小些;头顶有一个高大而侧扁的半圆形羽冠,冠羽紧密地连接着,向后盖至枕部,往前则平复在嘴上,像一把没有柄的葵扇;肩上及其附近长有很多的发状羽。雄鸟的颜色介于橙黄色和橙红色之间,雌鸟则为橄榄褐色。两性的翅膀都是褐色的,上面有白色横斑。这种艳丽的羽色,衬托在它们居住的几乎不见天日的环境里,显得格外夺目。 岩洞禽王在繁殖期是十分有趣的。它们在求配偶的时候常常要集中于适当的场所,先举行一个仪式。这种仪式可以叫做婚前舞蹈会:一群雄鸟趾高气扬地活跃在雌鸟面前,每只雄鸟都要作一次节目表演,它不断跳跃着,把头向两侧晃来晃去,张着翅膀用各种办法来炫耀自己的羽色。当一只雄鸟已经疲倦而从叫声中引退的时候,另外一只又接着上来表演。 岩洞禽王选择营巢的地方是在有河川相通、两旁岩石多而高的峡谷内,这些地方不仅潮湿,而且有茂密的树林遮荫,很难透过光线。因此,除了水声潺潺[chán]之外,四周是一片寂静。它们的巢就是附着于岩洞内的混有粘稠唾液的一堆坭,内壁有一些枝条,枝条上面垫有青苔。这种别具一格的与其他鸟类几乎完全断绝接触的栖居情况,就像故事里叙述的山寨王居住在与人远隔的山岭上一样。了解了这点,就能知道这种鸟为什么叫作“岩洞禽王”。 我国的戴胜和这种鸟很相像。戴胜喜欢在地上活动,虽然它们多半在树洞内繁殖,有的在地洞内作巢。戴胜也有一个竖起的头冠,但是冠羽离散,戴冠的范围也仅限于头顶,没有平盖在嘴上,比起“岩洞禽王”来逊色一些;它的羽色也没有岩洞禽王那么艳丽。
7. 演说记(图片)
第4版()专栏: 演说记 韩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