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12-28
第 1 版
1. 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林区职工奋战风雪严寒 趁冬季好时机多伐快运木材 福建全年木材外调任务、广东商品材生产计划都快完成
第1版()专栏: 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林区职工奋战风雪严寒 趁冬季好时机多伐快运木材 福建全年木材外调任务、广东商品材生产计划都快完成 据新华社哈尔滨27日电 黑龙江省林业职工入冬以来,冒着风雪严寒,加紧往山下运输木材。目前,在大、小兴安岭和完达山上,数百台森林火车和汽车,正昼夜不停地载运着大批木材,源源送往铁路沿线的国家贮木场。截至12月23日,全省已有铁力、朗乡、南岔等二十四个林业局,相继提前完成了今年商品到材计划。 今年以来,这些林业局的职工和全省林业职工一起,为生产更多更好的木材,支援工农业生产建设,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深入开展了增产节约红旗竞赛运动。据初步统计,到12月20日为止,全省林区已生产坑木一百八十六万立方米,造纸材六十万立方米,农具材四十万立方米,火柴材五万立方米,城市烧火材五十万立方米。同时,通过综合利用林木资源,还生产了大量的市场急需的小规格材。这些木材已陆续调往全国各地,供应了全国二十七个省、市一万三千多个用户。 这些林业局在增产节约竞赛运动中,艰苦奋斗,战胜了前进中的困难。如伊春林区在8月间遭受了特大洪水的袭击,给完成生产任务带来了很大困难。但是全林区的林业职工,在党的领导和各方面的支援下,昼夜突击修复被洪水冲坏的森林铁路和公路,迅速恢复了运材生产,使商品到材水平不断上升。受水害较重的上甘岭林业局,由于全体职工团结一致,英勇奋战,恢复生产以后,商品到材量就旬旬上升,不仅补上了水害期间的欠产,还最先提前完成了全年商品到材计划。 新华社呼和浩特26日电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千里林海里,各族林业职工正冒着严寒,砍伐木材,运输木材。到12月20日,今年全林区已生产木材一百九十八万多立方米,占今年木材生产计划的94.5%,并已调出一百零二万多立方米坑木供应各地。 内蒙古十九个主要林业局的职工们,抢修了上千条冰雪滑道和各种运输机械。伊图里河林业局铺设了三条汽车和拖拉机冰道后,木材日运量由三百立方米一跃而上升到一千立方米以上。库都尔林业局12月上旬集运量比11月下旬增长一倍。许多林业局还组成专业队伍,经常浇水维修冰道,保证满载木材的爬犁畅行无阻。 据新华社长春26日电 吉林省林业职工抓紧冬季有利时机,努力增产和调运坑木。第四季度的坑木平均日产量比第三季度提高17%以上,截至12月中旬,全省今年已外调坑木六十多万立方米,接近完成国家计划;重点供应了山东淄[zī]博、河北开滦等二十多个大型煤矿。 今年,全省林业职工一直把坑木生产放在首位。临江、八家子、黄泥河等森林工业局曾先后派人到林区里开设适于生产坑木的林场,同时建立生产坑木的专业队伍。各林场还量木造材,合理下锯,凡是适合作坑木用的木材,包括以往丢弃在山场上的粗大枝枒,全部制成坑木。 吉林省林业、交通运输部门和用材单位密切协作,及时调运坑木。今年7月间,辽宁省本溪煤矿需要坑木急迫,省坑木调运领导方面便及时组织坑木货源,安排车皮,把坑木优先调去。各森林工业局还组织了专业队伍,从山间楞[léng]场和贮木场存材中挑选坑木,单独归楞,以提高装车效率,加速外调。 据新华社福州26日电 到目前为止,福建林区今年外调的木材已达一百零九万立方米,接近完成全年木材外调任务。其中调给安徽、山东和江苏等省的坑木有七十四万立方米,提前完成了今年全省生产和外调坑木的计划。各林区还调运给省外省内各地农业用材八万多立方米。 福建林区生产坑木,过去主要是在砍伐杉木时加工部分坑木,每生产一百立方米木材加工出的坑木一般不到二十立方米。今年各有关领导机关不断加强对广大林业职工、林区社员和干部,进行先国家后地方、先省外后省内,支援工农业的思想教育。广大林业职工和社员,充分利用生产大量松木、杂木和其他适宜做坑木的梢头木,加工成坑木。交通运输部门也优先组织外运坑木。 据新华社广州26日电 到12月15日止,广东省商品木材的生产计划已经完成98.6%,上调给国家的六十八万立方米的任务已全部完成。 全省年产三万立方米以上木材的十四个重点县,已经提前和超额完成了全年生产计划。这些地区完成计划以后,立即抓紧砍伐、维修河道设备和开拓[tuò]山场,为明年生产作准备。占全省木材生产任务一半的肇庆专区,在11月底完成了全年的木材生产计划和上调任务以后,已有二百二十四个公社和生产队同国家签订了明年木材生产收购合同,落实了任务。12月份以来,全专区已为明年砍下二十一万立方米木材,平均日产比11月份增长64%。粤北地区乐昌、始兴等县的林区公路和山场的木滑道、木轨车道也进行了一番平整维修,各林业公社还增加了一批斧头、锯子等砍伐工具。
2. 放木(图片)
第1版()专栏: 放木 张一山作
3. 日益增多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形成骨干 新型教师队伍成长壮大
第1版()专栏: 日益增多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形成骨干 新型教师队伍成长壮大 全国各类学校教师共约三百万人,比十二年前增加两倍多。许多老教师进一步联系实际,联系群众,更好地发挥了学术专长;青年教师朝气勃勃,成为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力量 据新华社27日讯 在我国,一支以工人阶级知识分子为骨干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和日益壮大。这支拥有三百万人左右的新型的教师队伍,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建设人才和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的光荣使命。 如果回顾一下解放初期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教师队伍的显著变化。1949年时,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只有九十三万二千多人。而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短短十二年间便增长了两倍多,其中高等学校教师增长了九倍多,中等学校的教师增长了三点四倍。这个期间,国家还培养了许多解放前完全空白或者基础很薄弱的新专业和尖端科学的教师,例如地质、矿业、航空、钢铁、水利、石油、化工、汽车拖拉机等新的专门学院的青年教师,都是解放以后在建立专业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此外,几年来在学校中还培养了一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的教师。 经过各项民主改革运动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我国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绝大多数教师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著作。有不少历经几个时代、几种社会制度的老教师,选定了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光荣道路,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这些人中,有曾经是前清时代的秀才、我国的老教育家陈垣,他在八十岁高龄时入了党;还有不少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如机械工程学家刘仙洲,物理学家周培源,建筑学家梁思成,胸腔外科专家黄家驷等;还有不少是勤勤恳恳、忠心耿耿、数十年如一日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在高等学校中还有许多像语言学家黎锦熙、体育学家马约翰、水利工程专家陶葆楷等这样一些非党老教授,一直从事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专门人才而忘我地劳动着。解放以来,学有专长的老教师和后起的优秀青年教师一直被认为是国家的重要财富而受到尊重。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委员会中,教师代表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至于当选为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则为数更多。很多知名的学者还被选拔到学校的领导岗位上来。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学校里,就都有这样一些人担任正副校长的工作。很多学校还经常组织老教师参观、考察和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推动他们进一步联系实际、联系群众,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因此,不少老教师解放以后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学术专长。 在高等学校的教师队伍中,一批又红又专的新生力量正在日益成长壮大。这些青年教师在政治上朝气勃勃,在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很多学校的新专业和专门化课程主要是靠他们建设起来的。北京大学理科八个系中,1958年以后新建的二十四个相当于专门组的学科,现在已初具规模,其中有二十一个学科全部是由青年教师建立的。1955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的青年讲师王楚为北京大学无线电学科的建设作出了贡献,他自己也在建设新学科的过程中,通过工厂实习、建设实验室和讲授专业基础课等实践活动逐渐成熟起来,业务水平迅速提高,现在担任着这个学校无线电电子学系副主任和无线电物理教研室副主任的工作。今年被提升为教授的复旦大学数学系微分方程教研室主任谷超豪,在著名学者苏步青的指导下学习研究微分几何和一般空间几何,以后又独立研究了微分方程、无限连续群等学科。十多年来,他陆续发表了三十多篇论文,引起国内外数学界的注意。像这样学有专长、在教学中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几年来各校都涌现了一批。清华大学今年在一百七十多名有成就的讲师中,提升了九十九人为副教授。北京大学今年提升的副教授有四十多人。 高等学校教师中有一部分来源于研究生。我国高等学校从1950年开始就培养研究生。1956年,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研究生即相当于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1947年在校研究生的十一点四倍。到1958年,我国毕业的研究生已经有一万多人。教育行政领导部门还有计划地组织优秀教师到师资条件较好的学校进修,或者选派他们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有关高等学校作研究生或进修。 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专业教师目前在我国有二百几十万人。在广大农村,还有一大批兼职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大跃进以来,各省、市、自治区都已形成了高等师范学院、师范专科、师范学校的师范教育网。这些师范院校正在源源不断地为中小学提供大量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新师资,对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起着积极作用。这些年来,各地对中小学教师的在职进修工作也十分重视。各省、市、自治区都建立了各级各类的中小学教师进修机构,大约有两万人从事这项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几十万教师从业余的进修机构中毕业,教学水平有了提高。
4. 西藏第一所培养小学师资的园地 拉萨师范学校开学
第1版()专栏: 西藏第一所培养小学师资的园地 拉萨师范学校开学 新华社拉萨27日电 拉萨师范学校已经在23日开学。这是西藏第一所专门培养小学师资的学校。 拉萨师范学校现有学生二百八十多人,共有六个班,其中两个班的学生已在拉萨中学的师范班学习了一年,现在转入这所师范学校学习。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将主要分配到西藏各地的民办小学担任教员。 西藏的教育事业在最近三年中发展得非常迅速,全区现在已有四所中学和一所师范学校,民主改革以后由翻身藏族人民自己举办的小学,已增加到一千八百九十六所,入学儿童有五万八千多人,他们绝大多数是过去的农奴和奴隶的子女,党和人民政府正采取各种措施,支持这些民办小学正常发展。
5. 通辽车站爱护货物四年如一日 平均每天承运三千吨左右的货物,都安全地送到货主手中
第1版()专栏: 通辽车站爱护货物四年如一日 平均每天承运三千吨左右的货物,都安全地送到货主手中 本报沈阳27日电 著名的全国铁路红旗单位、锦州铁路局通辽车站,坚持开展群众性的爱护货物运动,最近再一次受到领导机关的表扬。1958年以来,这个车站平均每天承运三千吨左右的货物,都作到了不破形,不变质,少消耗,安全地送到货主的手中。 通辽车站是内蒙古哲里木盟的交通中心,这里集散的粮食、牲畜、土特产、百货等货种经常达到一百二十多个。可是这个车站的货场却摆布得十分整齐。百货、食品、粮食、易燃品、易碎品等各种货物,都摆设在专用的位置上,并且严格按照规格码垛:袋装的货物,码得成列、成行、起脊,便于查数、搬运、防雨;草织品都放在货物边缘上,四四方方垛着,以免遭受火灾;锅盆碗瓶都一个套一个地摆着,或平稳地放着,以防碰坏压碎。 职工对货主的高度负责精神,是这个车站能够管好货物的主要原因。这里的装卸工人都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工作时随身带着锤子、钉子、针线、绳子,发现包装袋破了,当场缝上;包装箱坏了,当场钉上;蒲包松了,当场捆上;车皮漏了,当场堵上。仅今年十个多月,职工们就修补了一千五百多件包装品。有些不容易修补的包装品,就通知货主处理。装卸工人一直遵守着这样的信条:包装不牢固的货物决不装车。碰到刮风下雨的日子,职工们都是首先用篷布遮盖货物,不让它受潮变质,有的货主感动地说:雨,先淋在你们身上;风,先吹在你们脸上,我们的货物却安安全全。 装车卸车最易损耗货物,这个车站建立和健全了保护货物的规章制度,并且一丝不苟地贯彻执行。他们根据铁路特点,实行集中作业,装卸秩序井井有条。朱祥小组就是个例子,最近他们装卸的货物很杂,有粮食、百货、化工品,全组上工时,朱祥整好队就提醒大家检查锹[qiāo]、镐、针、线等工具是否备齐。他们走到货车跟前,朱祥按工人的固定分工,分配一部分人去检查车辆,上面要有容易挂破货物的钉子,就拔下来;有漏散装货物的窟窿就堵好,有沾染或腐蚀货物的东西,就扫出去。又分配一部分人检查作业环境。直到他认为确实消除了影响安全的因素,才开始作业。在装车的时候,他们都根据货物软、硬、大、小和形状,合理配装,既多载又安全。铁木包装的货物和粮食、矿物,都装在下部,易碎的陶瓷、玻璃等,就放在上边。卸车的时候,无论抬、推、拉、扛,都作到稳走轻放,直到卸完,点清数目,没有差错,才列队出场。到今年11月,这个小组已安全生产二千多天。 每天这里接发千百件货物、行李,车站设立了许多关口,不厌其烦地查件数、检斤两,发现缺少就索根求源,找到为止。最近有个妇女赵淑芳从黑龙江来内蒙古探亲,行李找不到了。行李员庞金锴问清这件行李的特征,便请示领导向赵淑芳经过的铁路沿线,发出电报、信件查询,但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还不见结果,车站就决定派庞金锴出去找。庞金锴不辞辛苦,到处寻找,在赵淑芳转车的齐齐哈尔车站,终于问到了线索,从失掉货签无法发送的货物中找到了赵淑芳的行李。这类事情的记录,车站存了厚厚一叠,其中有些东西,货主无法来取,他们都设法给货主寄去。 这个车站还和生产部门、短途运输部门、销售部门、收货部门紧密配合,作到货物不破损、不丢失、少消耗。他们每接到托运申请,凡是易损货,总要派人到货主仓库实地调查,看看用什么包装合适,用什么车子运好,用什么方法堆放、卸装,直到把这些事弄清楚才开始运。减少货物流转环节和压缩货物在货场堆放时间,是防止货物损失的重要措施。因此,这个车站特别注意和其他运输部门协作,统一调度指挥运输力量。人们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火车、汽车、胶轮车、手推车、骆驼队的运输活动,都衔接起来,在铁路、公路、马路和物资集散点之间接力运输。这种被称作“龙网化运输”的办法,不但提高了运输效率,而且使许多货物可以不落地,一直送到货主手中。 此外,从1958年以来,他们还成功地实行了“上门接货,送货到家”的办法,凡是有人提出托运申请,他们便派人派车,把货接运到火车站。凡是外地运到哲里木盟的货,他们都派人派车,送到接货单位。
6. 向大海索取鲜美食物 南尖公社用人工养殖贝类 三年收获净肉一百多万斤
第1版()专栏: 向大海索取鲜美食物 南尖公社用人工养殖贝类 三年收获净肉一百多万斤 本报讯 据辽宁日报消息:辽宁省庄河南尖人民公社大圈水产捕捞养殖场,对滩涂[tú]天然生殖的贝类实行人工管理养护,有计划轮采,扩大了贝类水产品的捕获量。1959、1960两年年产贝类水产品(净肉)一百二十多万斤,相当于一万头肥猪出产的肉食品。今年虽然贝类海产品歉收,仍可收获数十万斤。 南尖人民公社南濒黄海,海岸线长达四十余华里,有可资利用的滩涂三万五千多亩,在这大片滩涂上出产海螺、蚬[xiǎn]子、蚶[hān]子、蛏[chēng]子和牡蛎[lì]等十余种贝类。成立人民公社前,沿海农民就在农闲时到滩涂采捕,但是,滥采滥捕的现象比较严重。成立人民公社后,把万余亩滩涂划为社营养殖区,设专人负责养殖管理。在春夏两季贝类繁殖发育期间,控制采捕,等到秋冬季节,再组织社员采捕,既增产了水产品,又保护了贝类资源。 滩涂上出产的贝类资源,经过人工养护,产量增加很快,1959年,养殖场牡蛎试验田亩产牡蛎(带壳)由过去的几千斤猛增到七万多斤,群众说:“荒滩真的变成了‘金银滩’了!” 滩涂贝类养殖是一项投资小、收益大的水产事业。这个水产捕捞养殖场八十名社员管养了上万亩滩涂,还经营六十多亩菜田。滩涂养殖不用大型的船只网具,技术简单,容易掌握,是沿海地区发展水产品的重要阵地。
7. 金银滩——访南尖公社大圈水产捕捞养殖场
第1版()专栏: 金银滩 ——访南尖公社大圈水产捕捞养殖场 李彦阁 我们到南尖公社大圈水产捕捞养殖场的时候,正赶上落潮,养殖场的社员们三三两两提筐携篓,带着工具去“赶海”。人们用“蛎钩子”从沙滩里挠出一堆堆的白蚬子和沙蚬,从岩礁上敲下牡蛎。有的毛蚶子,半张着壳,露出鲜红的贝肉,可以顺手拣起来。那密密层层的小海螺,叮在礁石上,用手往筐里搂就行了。仅仅一个多小时,个个社员都是筐平篓满。这样的“赶海”,在这个养殖场里是一日两潮。养殖工人早晚采捕两次,全部采捕作业时间不过四个小时,每人每天可收获一二百斤的贝类水产品。 “这样一亩滩涂的收益比几十亩好地出项还大。”县水产局隋同志告诉我,一九五九年搞了一块牡蛎试验田,亩产牡蛎头七万多斤,价值相当于亩产千斤水稻的稻田二十亩地的收益。这七万斤牡蛎头可折净肉约一万斤,相当于近百头猪所提供的肉食量。无怪人们夸耀他们经营的滩涂是“金银滩”了。 过去这儿贝类资源不怎么丰富。如今所以这样富庶,是大跃进的成果,是人民公社制度带来的好处。南尖人民公社沿海有三万五千多亩滩涂,天然生殖着各种贝类水产品。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把它充分利用起来。多少年来,滩涂上出产的贝类,一向是谁得便谁采捕。滥采滥捕的结果,使贝类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产量一年少于一年。人们也不是不知道应当把滩涂上的贝类资源管理起来,等长成了再采,产量就可以几十倍、上百倍的增长。可是,由于受个体小生产方式的限制,没有力量能够把分散的小生产者组织起来,经营成千上万亩的滩涂。合作化以后,因为社小、人力有限,海滩又不是一个社的,管理不了。渔民们搞滩涂贝类养殖的愿望,在人民公社成立后才得以实现。 成立人民公社短短三年,社员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往日的荒滩,经营成为“金银滩”了。经过人工养殖的贝类不论产量和品位都有明显的提高。过去亩产一千来斤,现在增到一两万斤。过去一人一天多者采二三十斤,少者十几斤,现在一人一天可采一二百斤。大圈水产养殖场总支副书记刘盛江同志说:“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贝类人工养殖是快速发展肉食品的一条投资少、收效快的道路。发展贝类养殖一不用船舶网具,二不用油脂、棉纱等渔需物资,只要有人力,就可以大大发展。”他还向我们描绘了这个场贝类养殖的前景。 看了沿海滩涂贝类养殖的收益,深深感到我国水产资源的丰富,海水养殖潜力之大,大自然这座宝库正待我们去开发。
8. 图片
第1版()专栏: 福建长乐县海蚌养殖场工人把捕捞的海蚌在养殖场内进行人工养殖,发展海蚌生产 林云熙摄(新华社稿)
第 2 版
1. 国家大力支援 公社发挥威力 天津专区半数公社有了电
第2版()专栏: 国家大力支援 公社发挥威力 天津专区半数公社有了电 全区架起的十千伏以上输电线路,等于从山海关到上海那么远;三百二十四座电力扬水站,控制排涝面积三百九十万亩,灌溉面积一百四十七万亩;八百九十一个大队农副产品加工使用电力;十万多户农民用电照明 本报天津27日电 四年以前,河北天津专区的广大农民,还把“电力扬水,灯头朝下”当作遥远未来的理想;今天,这个美好的理想已在许多村庄变成了现实。最近记者在这个地区访问时,看到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一行行的电线杆伸向四面八方。高压输电线延伸到的许多村庄,出现了变电站和扬水站。在辽阔的田野上,农民们正在轻快地伴随着马达的轰响浇灌碧绿的越冬蔬菜。入夜,许多村庄电灯通明。 四年前,天津专区只有少数县城中的机关用电照明,广大农村很少看到电力设备。现在,全区已经架起十千伏以上的输电线路一千八百四十三点四公里,等于从山海关到上海那么远;全区还建立了三十五千伏的变电站二十六座。因为有了电,全区二分之一的公社、八百九十一个生产大队的米面加工和能用电的农副产品加工,都用上了电力。这些大队用上电力的村庄,占全区村庄总数的19.4%。同时,有十万多户农民安上了电灯,其中约有20%的农户有了收音机。 电力带来的最根本的变化,还是洼地生产面貌的变化。天津地区因为地势低洼、河流多,再加上雨量集中,每当秋季,时常是一洼积水,无法排泄,庄田常被淹没。自从有了电力,全区已经先后兴建了大、中、小型电力扬水站三百二十四座,拥有电动机一千二百四十四台,控制排涝面积三百九十万亩,灌溉面积一百四十七万亩。凡是用电力排灌的田地,基本上摆脱了旱涝灾害的威胁,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今年春旱的时候,宝坻、霸县、武清、蓟县就利用电力扬水设备和渠道,浇地三十多万亩。今年8月23日,北部几个县降雨一百五六十毫米,一些洼淀[diàn]地区一片汪洋,积水面积达一百一十八万亩,由于有了扬水站,七八天的时间就排除了八十一万亩的积水,使这些地里的庄稼减少了损失。人称“穷牛角洼”的霸县前卜庄村,过去年年遭受涝灾,解放后十二年来,就有六年秋季颗粒未收。今年由于有了电力扬水站,春天天旱时用扬水机灌溉,保证了适时播种,秋季又用扬水机及时排出了二千多亩地的积水,使全村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产三倍多,社员们说:“穷牛角洼变成幸福洼了。” 天津地区电力事业的迅速发展,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产物。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以后,这个地区的领导机关根据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和国家的统一安排,决定引用京津唐供电网的电源,领导各县、社和生产队发展电力事业。当时确定,输电线路的干线架设,由国家投资,干线以下的线路谁受益谁负担,在农村里依靠人民公社的力量,迅速掀起了办电热潮。 在发展农村电力事业过程中,天津市各工业企业给予了很大支援。几年来先后共支援变压器五万多千伏安,线材两万多公里,电动机三万四千瓩。许多工厂一面积极为农村生产电力配套设备,一面组织技术人员下乡帮助安装设备,传授技术。天津变压器厂的总工程师和七名老技术工人,在武清县杨村公社建立变电站时,到工地帮助检修和安装变压器。电业局把支援农村办电列为一项重要任务,除了积极组织力量帮助各地进行勘察、设计、施工、验收以外,还经常派出技术人员下乡帮助培训电工人员。四年来,各工厂已经帮助全区培训出了二千多名电工技术人员。(附图片) 贵德 插图
2. 工农友谊开新花
第2版()专栏: 工农友谊开新花 本报记者 史赞贤 朱志林 在辽宁浑河北岸一片平阔的冻土上,一条银带一般的细水缓缓向前伸延着。细流的源头是一台不大的电动机,抽水机在电动机带动下,张开龙口般的嘴,把莹晶的水如注似地喷射到地面上。机井出水的喜讯,一传十,十传百,立刻传遍了全村。一会儿,电力井边站满了人群,把井团团围住。抚顺县河北公社欧家生产大队副队长刘传照兴奋地向大家介绍说:这是城市派人帮助我们打成的省工、省料的单管井,一眼井就可顶上三部水车,……。 提起这眼电力井的来历,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原来,早在1958年春天,刘传照领导这里的农民打成了一眼抽水机井。花费了一万多块钱和一千多个工不说,谁知安装了机器抽水,刚刚抽上来一点点水,后面就断流了。什么原因?谁也说不上来,社员们焦急万分,却没有办法。正巧,抚顺市城市设计院刘金波工程师来到这里勘测地下水源。经过他的分析,是井没有打到蓄水层,水源不足,井又不能拆毁重打。刘工程师和勘测员们商量一会儿,不久带着全部仪器和工具来到打井工地,他们忙了几个小时,把一根钢管下到了蓄水层,重新安装上抽水机。水,就像白色的箭一般喷射了出来。刘工程师临行前还说:以后打井遇到困难,就来找我们。 今年,欧家大队一带干旱,全大队种的六百多亩(有一百亩地有水井)菜园子都受到了威胁,社员们用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抗旱,不分黑天白日的忙了一夏。因此,今年冬季生产一开始,社员们就急切地提出了水利建设的问题,他们要把剩下的五百亩旱菜园子全部浇上井水。社员代表大会还作出了相应的决议,这时候,大家自然又想起几年以前这件事。 根据大家的意见,刘传照来到了抚顺市城市设计院找刘工程师。刘传照说:“今年我们抗旱获得了超产,为了给明年增产准备更充足的水源,来找你帮忙。”刘工程师对于浑河岸边一带蓄水层厚度做过长期勘测工作,对于欧家大队地下水源情况也比较了解。他满口答应。 河套两岸刮起飕飕的北风,干巴巴地吹在人们的脸上。几天以后,欧家生产大队的社员们便在抚顺市城市设计院勘测队四名技术工人的帮助下开始了打井的劳动。早晨,社员们拉起人力冲击式钻机不停地向地心穿击着,刚刚过午,钻机就穿到了岩盘。他们急忙把吸水管用钢沙包好,下到地底,安装水泵[bèng]、电动机,接通电源,电动机呼呼地转开了。于是,地下水,像喷泉一样涌出地面。 这样,欧家生产大队便打成了第一个钢管电力井。刘传照向围在井边的社员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个电力井等于六头耕畜拉三部水车,再打二十多眼该省多少耕畜?这还不算,有了充足水源,明年至少可以增产一百八十多万斤蔬菜。社员们听了以后纷纷表示,一定要进一步搞好生产,多产蔬菜,支援城市,感谢工人老大哥的帮助。(附图片) 左图:广州南洋电器厂制造一批低压电动开关板,支援农村水利建设 新华社记者 王 南摄 上图:安徽合肥江淮化肥厂职工正在灌装氨水,准备运往农村 新华社记者 张家柱摄
3. 江苏拖拉机四年增三倍
第2版()专栏: 江苏拖拉机四年增三倍 新华社南京讯 江苏省农村拥有拖拉机的数量,比1957年增加三倍多。除扬中县以外,现在县县都有了拖拉机。 拖拉机的迅速增长,对保证耕种及时、精耕细作起了显著作用。沭[shù]阳县马厂拖拉机站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八小时就耕八九十亩田,抵上三十二张犁、六十四头牛耕一天。今年夏收夏种时,新洋、合德、大丰、东台等拖拉机站和国营农场抽调八十二台拖拉机,支援盐城、建湖等县夏耕,不到一个月耕田六万四千亩,保证了及时插秧。许多地方有了拖拉机,就能腾出一部分人力做其它活计。滨海县康庄人民公社康庄生产大队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面积大,过去很难做到精耕细作,近几年拖拉机增加,耕种及时,耕作细致,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去年每个劳动力平均生产粮食两千三百多斤。 拖拉机增加以后,也为垦荒扩大耕地面积提供了有利条件。几年来,盐城专区使用拖拉机先后垦荒五十三万多亩,耕地面积扩大了5.3%。
4. 发扬技术民主 贯彻群众路线 太原化工厂技术研究活跃
第2版()专栏: 发扬技术民主 贯彻群众路线 太原化工厂技术研究活跃 宿舍区技术图书馆晚上座无虚席,各车间经常举办技术讲座,有分歧就组织研究,最近三个月攻克二十多个重大技术关键 本报讯 太原化工厂加强技术人员的工作,使全厂技术研究空气空前活跃,仅在最近三个月中,全厂就解决了二十多个重大技术问题,使全厂在10月份扭转了今年以来月月亏本的局面,有了盈利。11月份,全厂各种主要产品都完成了计划,成本也进一步降低。 这一个时期,全厂上夜大学学习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比上一学期增加了一倍多,80%的技术人员参加了外文学习。新开辟的宿舍区技术图书馆,每晚座无虚席,借阅书籍、找寻资料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络绎不绝。新提拔的工程师吴俊州,依靠自学写出了一本有机合成纤维小册子,现在又在积极研究有机合成方面的技术理论。中央试验室的技术人员,在第三季度以来就提出了十二个重要技术报告,协助车间解决了不少技术问题,另外正在研究十一个专题。 各个车间经常举办技术讲座、技术训练班、技术报告会。哪里有生产关键,哪里便出现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结合的技术研究小组。当技术上出现了分歧意见时,领导干部就及时组织大家调查研究,自由争辩;硫酸车间的主要设备转化器漏气,车间的技术研究组研究了三次,认为必须停车一、二个月进行检修。副总工程师王士民详细地研究了他们的论据,在多数人不同意他的看法的情况下,不轻下结论,到现场去仔细调查,发现技术研究组弄错了设备的结构,纠正了原来的判断,避免了错停车的重大事故。 这种生动活泼的新局面,是在工厂加强技术人员工作、进一步贯彻技术工作群众路线以后出现的。这个厂的党委今年以来,就十分注意技术人员的工作。9月份还召开了全厂技术人员大会。 这个厂采取了许多办法进一步发扬技术民主。一、组织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相结合的小组,研究技术、解决技术关键问题。全厂从领导干部到群众,从工人到技术人员,不受任何资历、学历的限制,都有权参加技术研究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组织厂技术委员会和各级技术研究组,集体研究,探讨全厂的和各车间的重大技术问题。 三、提倡自由争辩。当技术问题发生分歧意见时,不简单地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决定问题,组织大家充分讨论,反复试验,最后根据事实得出必要的结论。如果因为生产需要,总工程师和技术领导部门可以在调查研究、分析试验的基础上及时作出决定。有关部门除按照决定严格执行以外,允许不同意者保留自己的意见,继续试验研究。 四、研究技术、改革技术,允许试验各种技术路线和各种方法。
5. 刻苦钻研技术 学习工人经验 西南制药厂技术人员业务提高快发挥作用大
第2版()专栏: 刻苦钻研技术 学习工人经验 西南制药厂技术人员业务提高快发挥作用大 据新华社重庆电 重庆西南制药厂技术人员发愤学习,不断提高科学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这个厂的总工程师郑寿,是留学日本的制药专家,现在已经六十多岁。十多年来,他结合新产品的研究试验,经常认真阅读技术理论书籍和中外杂志。他已懂得英语、日语、德语,今年又开始学俄语。他把学得的科学理论结合本厂实际,不断试验研究各种病症的特效药。三年多来,这个厂生产的一百多种重要新药品,绝大部分都是他提出课题,制定工艺路线和合成方法,指导技术员、工人试制成功的。 许多青年技术人员朝气勃勃地学习钻研,力图上进。工人出身的青年工程师张国寻,几年来已经自修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理学等多种制药工业需要的基础课程,初步学会了英语和日语。在总工程师的指导下,他已研究试制成功了几十种新药品。 这个厂的工程技术人员还认真吸取工人群众的实际经验。今年7月,厂里生产的一种糖化素,质量不高。工程师何福才经过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是掌握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菌种的选择有问题。何福才多次向有经验的老工人求教。老工人蒋长德、段觉华对菌种的选择等提了很多宝贵意见。何福才又同老工程师曾学惠作了研究,解决了一些科学理论上的问题,制定了一套新的操作规程,大大提高了糖化素的质量。
6. 梽木山公社鼓足干劲再争上游 冬季生产搞得热火朝天,力争明年更上一层楼
第2版()专栏: 梽木山公社鼓足干劲再争上游 冬季生产搞得热火朝天,力争明年更上一层楼 本报长沙27日电 争取明年生产“更上一层楼”是湖南邵阳县梽木山人民公社男女社员的一致奋斗目标,当前以备耕为中心的冬季生产活动已经在全公社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现在,这个公社每天出勤人数有二万三千一百多人,比上月增加七八千人。全社三万八千多亩田已翻了一遍,其中有70%翻了两遍,20%翻了三遍;正在施工的水库、山塘有七百六十二处;积集到的肥料,平均每亩田有二十担左右。 12月下旬,记者从梽木山公社东边的木山大队,到西边的观院大队跑了一遍,看到在纵横几十里的田垅上,人们正忙着犁田、耙田、积肥、运肥和撒粪。小伙子们满筐大担地把肥料挑到田里,姑娘们就很快地撒开了。?喝着耕牛的老农,扶着犁一来一往,把肥料翻到泥土下面。耙过的田泥烂如浆,清水盈盈。田塍[chéng]也很干净,杂草被铲光了。一些山丘树林空地上,生长着一片片绿色的麦苗和油菜。刚修好的山塘水库,蓄了不少的雨水。 梽木山公社以前是邵阳县著名的贫瘠地方。人民公社化以后,在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增积肥料,实行精耕细作,扩大间种复种等方面,取得巨大成绩,连年获得了丰收。今年,这个公社平均每人生产的粮食,比1957年增长71%;集体生产的纯收入,比1957年增加80%。全社给国家提供的商品粮食有一千二百七十多万斤,成为县里著名的余粮公社。 秋收以后,公社党委及时地领导全社干部和群众展开了以备耕为中心的冬季生产活动。从12月上旬起,全社各生产队纷纷召开了社员大会,通过畅谈当前生产形势和丰收地区进一步发展生产的有利条件与困难因素,坚定了广大群众争取明年更大丰收的信心,鼓起了群众的生产干劲。他们说:柑子桥大队去年冬天鼓足干劲,有劳有逸,很好地完成了修水利、冬耕积肥等冬季备耕生产任务,今年比去年增产粮食30%。这就是我们的好榜样。广大群众纷纷表示,全社今冬修水利工程还有五百多处未完工,一定要如期竣工;再努一把力,冬耕第二次犁耙保证按计划完成;积肥与治虫也要在冬天做完。 接着,许多生产队就行动起来,掀起冬季生产高潮。
7. 人民公社带来万年福
第2版()专栏: 人民公社带来万年福 尚真 “人民公社好”,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我们有许多办得很好的人民公社,就是铁证。 湖南梽木山公社就是无数办得较好的人民公社中的一个。 梽木山,是邵阳县西部的一个丘陵区。解放前,这里地瘠民贫,人民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有一首描述自己悲惨境遇的歌谣:“梽木山、梽木山,山多坡陡行路难,两夜三天遭水淹,天晴三日喊天干,天灾人祸两为害,十户人家九悲惨。”解放以后,人民当家作主,经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过去的牛马生活,一去不复返了。但是由于土质不好,水利条件又差,“倒了沙罐发大水,扶起沙罐又遭旱”。农业合作社的规模小,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是不够。 自从1958年,这里成立了人民公社,面貌就发生了更大的变化。粮食连年大增产,其它农业、畜牧业和副业产品,也相应地迅速增长。这是这个公社的几个数字的变化: 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公社化以前八年平均,每年每人三百二十五斤,其中1957年最高,每人五百零四斤;公社化以后,1958年每人七百一十四斤,1959年每人八百三十三斤,1960年每人八百六十二斤,即比1957年增加71%。 为国家提供的商品粮:1958年九百八十六万斤,1959年一千三百一十八万斤,1960年一千四百三十五万斤,相当于1957年同一地区所提供的商品粮五百一十六万斤的二点七八倍。 给国家交售农产品的总值:由1957年的三十二万元,增加到1960年的一百二十八万元,即增加到四倍。 社员的集体收入:按人口平均的纯收入计算,1957年三十元,1958年四十二元,1960年五十四元。 上列各项数字,预计今年将继续增长。 从这些数字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梽木山的面貌在公社化前后,发生了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现在人们称赞这个地方是, “粮多钱多,人畜两旺,生活愉快,身体强壮,生气勃勃,一派繁荣景象。” 为什么恰好在这个时候发生了这么巨大的变化呢?很显然,这是同人民公社制度的优越性分不开的。 我们知道,我国农村的人民公社,是在1958年适应生产建设大跃进的需要和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在农业高级合作化的基础上,联合组成的。邵阳县梽木山公社,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建立起来的千千万万农村人民公社中的一个。 1958年,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大跃进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局面,鼓舞着广大农民的生产热情和革命干劲。不但高级社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都努力去办,而且提出了许多超出高级社力所能及的迫切要求。例如要改变梽木山的面貌,就必须改变它的自然条件,首先是水利条件,而要在这个山峦起伏、田垅狭隘的丘陵区,建成一个相当规模的水利系统,却不是一个高级社所能办到的。一些农田建设、交通建设和其它企业、事业,也都需要有比原来高级社规模更大、力量更强的集体,进行统一的规划,组织周密的协作,才能办成办好。因此,梽木山的农民同全国各地的农民一样,要求并大社、办联社或公社的心情,就愈来愈迫切。 果然,公社一建立,许多过去办不到的事现在办到了。梽木山在农业合作社时期,也修了一些小水库和山塘,水利条件有所改善,但太小太少,不成系统,抗旱能力很弱。公社成立以后,三个冬春,这里就有计划地建成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他们的水利建设方针是队办为主,社办和队办同时并举,小型为主,中型和小型同时并举,分期分批,打歼灭战,力求当年受益。现在,在梽木山地区内,已有大大小小的水利设施三千多处,山塘、水库、抽水机有计划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能灌能排的水利系统。在兴建水利的同时,他们相应地建立了一套蓄水、保水、计划用水的管理制度。这里80%的水田灌溉已有了基本保证,其中60%的水田能抗旱八十天以上。由于水利条件的大大改善,他们就能抽出大批劳动力来精耕细作,改良土壤,改善交通;就能够多种双季稻,扩大复种面积。所有这些好事,都是在人民公社统一规划,综合经营,分级管理,密切协作的条件下,才能办成。社员说得好:“不是建立人民公社,哪能办起这么多的水利”,“人民公社带来了万年福”。 “人民公社带来了万年福”。梽木山农民的这句话,表达了我国千千万万农民对于人民公社的正确的评价,它将成为一句不朽的名言! 梽木山公社,既不是“得天独厚”,也不是“世外桃源”,它和千千万万的人民公社是大同小异的。除了某些具体条件的差别以外,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是相同的。只要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认真执行党的各项政策,不把人民公社办走样,并且不断总结经验,工作越做越细,人民公社制度的优越性,就一定能够具体地表现出来。 是不是也有曾经办得不好的人民公社呢?有。这些没有办好的人民公社,不是人民公社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具体工作中的问题。写到这里,我记起了一段有趣的故事。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有一支从农民起义中诞生不久的游击队,它的武器是大刀和红缨枪。后来,从敌人手里缴获了几枝步枪,一部分游击队员换了新武器,但是不会使用,因而他们就怀疑步枪是不是比红缨枪好。当然,他们不久就学会了使用新武器,他们的怀疑也就随之而消失了。人民公社是一种新武器,一些地方的同志由于缺乏经验,一时还不能熟练的掌握它、使用它,如果有人由此而怀疑人民公社是不是比高级社好,这岂不是同怀疑步枪是不是比红缨枪好那样幼稚而可笑么!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学会熟练地掌握、使用人民公社这一新武器,并且在战斗的过程中不断地锻炼它,改善它,使它日益锐利,日益完善,日益充分发挥它的威力。我们已经这样做了,并且正在继续这样做下去。我们的党总结了三年来办人民公社的经验,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地规定了人民公社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制订了有关人民公社的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党的这些决议和指示,已经在广大农村逐步实现,已经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广大农村普遍的呈现着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大好景象。不管我们前进的路上有多少暂时的困难和曲折,但是,它的总的趋势一定是一年比一年好,一代比一代好。人民公社的万丈光芒,不但照耀着整个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而且照耀着将来共产主义的美好前途。
8. 要有这种空气
第2版()专栏: 要有这种空气 苏伯 生产技术的发展,愈来愈迫切地要求人们下最大决心钻研技术,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在生产企业里,质量的提高,品种的增加,生产关键的攻克,落后面貌的改变,常常同技术水平和技术研究工作的好坏有关。太原化工厂和西南制药厂的消息,比较明显地反映了这一点。 怎样在企业中培养浓厚的技术研究空气?看来,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努力。从技术人员来说,要有顽强钻研的精神和自由辩论的风气;从领导角度来说,要满腔热情,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入手,为技术人员创造条件,支持他们的研究活动。 科学知识,浩如烟海,需要长期积累,才能不断提高。历来,科学技术上有所创造、有所成就的,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西南制药厂的总工程师郑寿今年六十多岁了,为了钻研技术,他已经掌握了日语、英语、德语等几种语文工具,但是,他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又在开始学习俄语。科学上的个人钻研永远是重要的。郑寿能够在制药工业上作出贡献,不正是他多年知识和经验积累的结果吗?钻研风气同技术成果不正是联在一起的吗? 个人钻研的东西是否经得起推敲,需要大家来鉴定。因此,一个勤奋钻研的人还需要同大家一起自由争论,互相学习。技术见解难免有错误的部分,这不用害怕。错误的见解,说明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深透,还需要继续研究,发现真理,修正错误。每个人都有认识不足的情况,经过自由辩论,就会丰富自己的认识,提高自己的水平。 满腔热情地支持技术人员的试验研究,创造发明,这是领导上应负的责任。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有些事情,可以由技术人员自己解决,也有些事情不是技术人员自己力量所能解决的,领导机关必须大力支持,不断激励和帮助他们,使他们不断探索前进。
第 3 版
1. 阿尔巴尼亚议会通过明年国家预算 财政部长预计今年工业总产量将比原计划超额5% 农业生产虽然遭到旱灾,仍比去年有了增加
第3版()专栏: 阿尔巴尼亚议会通过明年国家预算 财政部长预计今年工业总产量将比原计划超额5% 农业生产虽然遭到旱灾,仍比去年有了增加 新华社地拉那26日电 阿尔巴尼亚人民议会于25日和26日在地拉那举行了第八届第四次会议,会议一致通过了1962年国家预算。 霍查、谢胡、列希、什图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会议。 各国驻阿尔巴尼亚的外交使节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阿尔巴尼亚财政部长维尔利在会上就1962年国家预算和1961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作了报告。 维尔利说,1962年国家财政总收入将为二百九十亿里克(阿币单位),支出将为二百八十五亿一千万里克。在预算的收入中,87.9%将来自社会主义经济部门,而来自人民税收部门的仅占2.5%。 根据新的预算,1962年用于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方面的支出将比1961年增加10.7%,用于保健方面的支出将增加3.7%。 维尔利在谈到1961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时说,预计1961年国家财政总收入将为二百八十亿里克,支出为二百七十七亿里克。工业总产量将超额5%完成计划。在主要工业产品方面,石油生产将完成计划的102%,沥青——112%,铬——105%,铁——105%,铜——104%,电力——106%,棉织品——104%。 他说,在农业方面,1961年虽然遭受了旱灾,但同1960年相比仍然多收入四十九亿里克的产品。 他说,1961年在运输和文化教育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会议就维尔利的报告进行了讨论,并一致同意1962年的国家预算。 会议还一致通过了第三次会议以来人民议会主席团所通过的各项法令。 新华社地拉那27日电 本社记者报道:在1961年里,阿尔巴尼亚的农业劳动者以辛勤的劳动赢得了良好的收成。 据阿尔巴尼亚农业部的初步统计,今年全国不少地区的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比1960年提高了15%,棉花和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也分别增加了14%和20%。 由于果农和菜农的精心劳动,今年蔬菜和水果获得了丰收。蔬菜每公顷的收获量比去年增加了53%,而橄榄的产量则比1960年增加了四倍以上。 今年,阿尔巴尼亚的自然条件并不太好,夏季曾遭到了大旱,一连近一百二十天没有下雨,但是,广大农民在劳动党的领导下,发挥农业合作社的集体力量,大兴水利和进行精耕细作,因而仍然取得巨大的成就。 为了保证今年的农业有较好的收成,各地的国营农场和农业合作社在春播、夏收、秋耕秋种中,都千方百计努力做到播种及时和深耕细作。今年阿尔巴尼亚播种的玉米、棉花和甜菜等主要作物都比往年为早。有的播种时间比去年提前三十五天,这就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例如,今年的棉花播种适时,开花结桃期大大提早,在棉花生长期间,又进行了多次中耕,增加了水和肥。这些措施使得今年的棉花无论在产量上或者在质量上都超过了去年。 今年各地农业合作社开始大量使用有机肥料。他们采取了集体积肥和个人积肥相结合等种种办法来扩大肥源。据各地统计,在今年六个月中收积的肥料就达八十五万八千吨,比1960年全年收积的有机肥料还要多三万六千多吨。 在兴修水利方面,今年一些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水库已经建成并开始蓄水。各地农民还在劳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利用山水和激流建造了三十七个中小型水库和水池,开凿了八十多条新水渠。这不仅在排水和抗旱斗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且使灌溉面积增加了15%。 为了充分利用和扩大粮食产地,阿尔巴尼亚今年继续进行了沼泽地的排干工作和开垦新地的工作。同去年相比,今年全国的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扩大了13%,棉花扩大了8%,蔬菜扩大了37%。同时,由于麦收期提早和在收割时注意采取了边收边种的措施,复种面积比往年扩大了许多。拿今年玉米的复种面积来说,就比1960年增大了一点八倍。 1961年,阿尔巴尼亚的农业劳动者得到了工人阶级的大力支援。农业机械工人为了给国家节省外汇,积极克服困难,发掘潜力,在今年用自己的力量生产了全国20%的农业机器零件。在工业的支援下,今年农业机械化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目前全国以十五马力计算的拖拉机已经有四千九百多台,比今年年初增加了9.5%。今年全国的机器耕作量比去年大得多,但机耕进度仍然比去年加快了10%。在11月30日,全国拖拉机站就提前一个月以超额10%的优秀成绩完成了全年的耕作计划。 目前阿尔巴尼亚的广大农业劳动者正在加强麦田管理,并且积极进行春耕春播的准备工作,以争取在明年有更大的收成。
2. 蒙古工业生产喜传捷报 今年头十一个月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2.1%
第3版()专栏: 蒙古工业生产喜传捷报 今年头十一个月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2.1% 据新华社乌兰巴托27日电 蒙古工业生产在今年——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中获得很大发展。 今年蒙古工业总产值有了进一步的增长。据国家中央统计局的统计,今年头十一个月的工业总产值计划完成了100.6%,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1%,超过了三年计划(1958—1960年)期间平均每年增长17.9%的水平。现在,许多厂矿企业相继传来了年终生产捷报。乌兰巴托面包厂、制酒厂、木伦面粉厂、车辆厂等提前一个月到两个月完成了年度产值计划。 今年,蒙古人民共和国以巨大的规模进行工业基本建设。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一批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厂矿企业先后投入生产。 今年,蒙古各工业部门的职工进一步发挥了创造性和积极性。“社会主义劳动队”运动有了广泛的发展,参加运动的人数已比去年年底增加了三倍。在运动中,职工们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并且有力地促进了生产计划的完成。许多厂矿企业在完成产值计划的同时,还注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利用废弃的原材料。
3. 富马和苏发努冯去万象参加三亲王会谈
第3版()专栏: 富马和苏发努冯去万象参加三亲王会谈 新华社川圹27日电 老挝王国政府首相梭发那·富马亲王和老挝爱国战线党主席苏发努冯亲王今天上午乘国际委员会飞机去万象。他们将在万象和文翁举行三亲王会谈。 老挝王国政府顾问方·丰萨万、老挝爱国战线党中央委员诺哈·冯沙万和两亲王的其他随行人员也随同去万象。 到机场送行的有老挝王国政府卫生大臣坎苏·高拉、内务大臣西苏曼·西萨銮萨、老挝全国军事委员会主席贡勒将军、老挝爱国战线党中央委员辛加坡将军等。中国驻老挝经济、文化代表团代团长刘春和苏联、越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驻老挝的使节,也到机场送行。
4. 苏加诺重申解放西伊里安决心 认为只有采取对抗政策才能迫使帝国主义退却 我全总致电支持印度尼西亚人民准备收复西伊里安的斗争
第3版()专栏: 苏加诺重申解放西伊里安决心 认为只有采取对抗政策才能迫使帝国主义退却 我全总致电支持印度尼西亚人民准备收复西伊里安的斗争 新华社雅加达26日电 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今晚号召人们用行动来执行他的关于解放西伊里安的命令。 他坚决拒绝在所谓西伊里安“自决”的基础上举行谈判,并说同荷兰的谈判只能在把西伊里安归还印度尼西亚的基础上举行。 苏加诺是在印度尼西亚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讲这番话的。 苏加诺说,“我已告诉某些外交人士不要劝说我们举行无原则的谈判。”在谈到荷兰声称它希望在西伊里安“自决”的基础上同印度尼西亚举行谈判时,苏加诺总统指出,这种表面的“自决”是新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继续统治西伊里安的阴谋诡计。他以总统、最高统帅和总司令的名义,重申拒绝这种“自决”。并说,“不要劝说我们在这个基础上举行谈判。”他重申,如果荷兰要继续建立“巴布亚国”,印度尼西亚有权以武力解放西伊里安。 他强调说,在解放西伊里安的斗争高涨的时候,必须加强以三种力量(民族主义者、宗教徒和共产党人)为核心的大团结,必须集中力量来打击敌人,不要染上“恐共病”和其它恐惧症。 他要求各政党和团体用行动来支持他关于解放西伊里安的命令。他要求那些愿意执行这项命令的人向登记处报名。 他说,帝国主义害怕的是行动,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只有采取继续对抗的政策,才能迫使帝国主义退却。他说,必须继续执行这项对抗政策。 据新华社27日讯 中华全国总工会26日打电报给印度尼西亚的工会组织说,印度尼西亚人民反对殖民主义侵略、收复西伊里安的斗争,将永远得到中国工人和人民的全力支持。 电报指出,苏加诺总统发布的总动员命令,表达了印度尼西亚全体人民的迫切愿望。电报表示相信,团结一致的印度尼西亚人民,一定能够实现解放西伊里安的神圣目的。
5. 杨成武访问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部
第3版()专栏: 杨成武访问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部 新华社河内27日电 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团员杨成武上将最近访问了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部。杨成武上将受到人民军总参谋长文进勇上将、副总参谋长黄文泰中将和陈文茶中将等人的热情接待。双方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交谈。
6. 我国援助蒙古的陶拉盖图发电厂建成 乌兰巴托举行交接仪式和庆祝会 蒙古政府奖励中国员工 桑布主席感谢中国的国际主义援助
第3版()专栏: 我国援助蒙古的陶拉盖图发电厂建成 乌兰巴托举行交接仪式和庆祝会 蒙古政府奖励中国员工 桑布主席感谢中国的国际主义援助 据新华社乌兰巴托27日电 今天上午十一时,这里举行了乌兰巴托陶拉盖图 (前译为陶拉解图)发电厂的交接签字仪式。这个电厂是由中国以长期贷款形式,帮助蒙古建设的。 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水利电力工业部副部长程明升,蒙古政府代表团团长、工业部部长达木丁,分别代表交接双方在交接证书上签了字。 出席签字仪式的有蒙古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莫洛姆扎木茨、副主席迈达尔、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书记杜格苏伦、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卢布桑拉布丹、外交部副部长索索尔巴拉姆、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奥特根巴雅尔等。 中国驻蒙古大使谢甫生、参赞赵禁、张光天等也出席了签字仪式。 出席签字仪式的还有双方代表团的全体团员。 陶拉盖图发电厂是蒙古目前仅次于乌兰巴托发电厂的第二个大电厂。它的总容电量为一万二千瓩,建筑面积为二万四千四百四十二点零五平方米。厂内的机械设备都是现代化的,从上煤到输电,全部是自动化和采用遥控方法。 这个工程在蒙古政府和人民的密切关怀下,从1960年3月动工到1961年11月,以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全部建成。从今年9月到11 月进行了历时三个月的部分和成套设备的试运,并经过了整套设备的满负荷出力试验,证明工程质量良好,全部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在工程交接过程中,蒙中双方分别组织了技术人员小组,于12月20日至27日,对全部工程共同进行了总体检查和验收,双方对设备状况和工程质量表示满意。 今天下午四时,举行了陶拉盖图发电厂的剪彩仪式,蒙古工业部部长达木丁剪彩后,莫洛姆扎木茨、迈达尔、杜格苏伦、蒙古政府各部部长、副部长以及各国驻蒙古外交使节,参观了这个电厂。 参加剪彩仪式和参观的,还有中国政府移交电厂代表团全体成员和中国驻蒙古大使谢甫生等。 据新华社乌兰巴托27日电 为庆祝中国帮助蒙古建设的陶拉盖图发电厂移交给蒙古,乌兰巴托各界代表今天下午举行了庆祝会。 出席庆祝会的有:蒙古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莫洛姆扎木茨、副主席迈达尔、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书记杜格苏伦等。中国驻蒙古大使谢甫生和双方交接代表团的成员也参加了庆祝会。 蒙古部长会议副主席迈达尔在大会上讲了话。他首先代表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蒙古政府和人民向中共中央、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感谢。他说:陶拉盖图发电厂的移交生产,是蒙古人民的一件重大的喜事。 他说:伟大的中国人民在自己久经考验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胜利地进行着社会主义建设。他祝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他说:“蒙古人民在苏联、中国和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援助下,胜利地建设着社会主义。在蒙古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给我国提供了大公无私的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6年给予蒙古一亿六千万卢布的无偿援助后,又先后给了我国三亿卢布的长期贷款援助,帮助我国建设了许多项目。”他说:建立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基础上的蒙中两国人民的友谊正在不断发展。 他说:“陶拉盖图发电厂的全部设备都是中国自己制造的、最新式的和现代化的。在建设这项工程中,中国同志克服种种困难,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条件下,不分昼夜的站在水里、泥里,坚持工作,终于在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里提前建成并交付使用,这充分表现了中国同志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他在讲话中还勉励蒙古工人要很好地使用这个工厂。 中国政府移交电厂代表团团长程明升也在会上讲了话。他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陶拉盖图发电厂的正式签字移交向蒙古政府和人民表示热烈的祝贺。 他说:这个发电厂是继苏赫巴托尔发电厂以后中国援助蒙古的第二个发电厂。这个发电厂投入生产后,将为蒙古实现第三个五年计划作出有益的贡献。 他说:这个发电厂从选场、勘测、设计直到土建和安装,全部都是中国负责援助的。设备和材料也是中国自己生产的、质量最好的。参加这个发电厂建设的人员总计有两千人左右,他们都是挑选出来的最优秀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和工人。他们把参加蒙古的社会主义建设,看成是自己的光荣。由于中国同志们发挥了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为了使电厂早日建成,进行了连续的冬季施工,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条件下,不间断地坚持室外作业,在施工紧张的情况下,很多同志连续工作十五到二十个小时,使电厂从开工到全部建成只用了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 他说:中国政府代表团对参加电厂建设的中国同志们为真诚无私地援助蒙古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非常满意。同时,也为蒙古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获得的新成就而感到高兴。 他说:中蒙两国人民的友谊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反对帝国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共同斗争中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中蒙两国人民亲如手足的友谊关系的不断加强,完全符合我们两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符合由十二个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世界和平的利益。他祝中蒙人民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基础上的兄弟般的友谊和团结,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 参加陶拉盖图发电厂建设的中国工人宫义龙和陶拉盖图发电厂的蒙古工人那木斯楞也在会上讲了话。那木斯楞在讲话中说:勤劳的中国工人是我们蒙古工人的榜样,我们要很好地学习中国工人的勤劳勇敢的精神,并很好地爱护中国工人们亲手帮助我们建设起来的这座发电厂。 新华社乌兰巴托27日电 为表彰在建设陶拉盖图发电厂工程中创造了优良成绩的中国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蒙古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和部长会议今天上午在政府大厦举行了发奖仪式。蒙古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主席桑布和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莫洛姆扎木茨分别把“劳动红旗”勋章、“北极星”勋章和政府奖状奖给陈洽明、施凤池等八十人。 桑布主席在讲话中,首先对兄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人民给予蒙古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无私援助表示感谢。他说:今天移交给蒙古的、以现代化的技术装备起来的陶拉盖图发电厂,是蒙古人民新生活中的一个重大的事件。接着他代表蒙古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和部长会议,向在建设中创造了优良成绩而获得蒙古政府奖励的中国同志表示祝贺。 中国工人代表金秀生代表受奖人员在会上讲了话。 蒙古部长会议副主席迈达尔、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书记杜格苏伦、中国驻蒙古大使谢甫生等出席了今天的发奖大会。 以程明升为首的和以达木丁为首的中蒙两国政府交接代表团的全体团员也参加了发奖大会。
7. 铃木批评日本社会党内的“结构改革”路线 强调要认清美帝国主义本性
第3版()专栏: 铃木批评日本社会党内的“结构改革”路线 强调要认清美帝国主义本性 据新华社27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社会党前委员长铃木茂三郎在26日的《新社会主义建设》杂志上发表文章,批评目前社会党内某些人主张的“结构改革”路线和“积极中立”政策。 铃木在文章中强调说:“社会党不能撇开日本从属于美国这个事实来谈日本的中立”。 他说:“我们对奉行和平共处的苏联的态度,应该同对美国的态度有所不同,美国使日本处于从属地位,而且在我国保有军事基地。目前的领导所提出的同一切国家友好的口号,只能引起我们国外朋友们的怀疑。”他说:“党的外交政策的条件是什么呢?它是不是从明确承认日本对美国的从属地位这个事实出发的呢?党是不是正确地认清了美帝国主义的本性呢?我倒是必须说,党在日本垄断资本散布的浓雾中迷了路。”铃木指出:社会党并没有作出足够的努力来使人民认清帝国主义的本性。他说:“任何一个党员务必避免发表可能同已故委员长浅沼的著名声明相抵触的言论。”浅沼曾经说:“美帝国主义是日中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美帝国主义是亚洲人民的共同敌人”。铃木在批评所谓“结构改革”论的时候强调说:“社会党在日本鼓吹结构改革,这是件怪事。” 铃木警告说:“如果在一股来势汹汹的向右转的浪潮当中采取这个政策,那末,它就会使整个党向右转,并且给鼓吹社会党更向右转的人们以理论根据。”
8. 阿联政府宣布结束阿拉伯联合邦
第3版()专栏: 阿联政府宣布结束阿拉伯联合邦 新华社开罗26日电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国务部长哈特姆26日晚间在这里发表声明,宣布阿联政府决定结束阿拉伯联合邦。 阿拉伯联合邦是阿联和也门在1958年3月8日建立的。联合邦的宪章里曾规定,阿拉伯联合邦拥有统一的军队,奉行一致的外交政策,实行密切的经济和文化合作。
9. 格列索斯从狱中发出公开信 号召人民抗议希腊当局暴政
第3版()专栏: 格列索斯从狱中发出公开信 号召人民抗议希腊当局暴政 新华社26日讯 据塔斯社雅典25日讯:希腊《黎明日报》最近发表希腊民族英雄格列索斯从狱中发出的给希腊人民和政治活动家的公开信。他在信中号召他们更加努力地为争取希腊人民的民主和自由而斗争。 格列索斯在信中谴责卡拉曼利斯政府在最近的大选中施行血腥镇压和伪造选举结果。他指出,这个政府在希腊维持着可耻的流放制度,并且把要求独立、民主和和平的人投入监狱。 格列索斯呼吁希腊人民抗议政府不断迫害政治犯,抗议希腊当局把病人、残废者和老弱妇孺监禁起来的骇人罪行。格列索斯说,在过去,人民和民主力量曾经通过斗争抵抗法西斯主义。他指出,今天,在祖国处于危急的情况下,要做的事更多了。他号召他们为希腊的自由而斗争。
10. 巩固革命果实 加强国家力量 粉碎美国封锁 古巴人民决心在明年加速发展国民经济 工农业生产总值将增加近七分之一 制糖工业和稻米产量将有显著增长
第3版()专栏: 巩固革命果实 加强国家力量 粉碎美国封锁 古巴人民决心在明年加速发展国民经济 工农业生产总值将增加近七分之一 制糖工业和稻米产量将有显著增长 据新华社哈瓦那26日电 古巴全国人民正在以巨大的热情讨论称作“计划年”的1962年的国家生产计划。根据中央计划委员会草拟的这项计划,1962年全国生产总值将达到三十二亿一千六百万比索,工业和农业生产将增加13.5%。在古巴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制糖工业方面,1962年将计划收割四千三百万公吨甘蔗,这些甘蔗大约可以生产五百五十万公吨食糖。同时,明年将大力发展稻米及其他食品的生产。 据中央计划委员会宣布,大约有八十多万糖业工人、国营企业的工人、人民农场和合作社的农业工人以及个体经营的小农参加了这次讨论。中央计划委员会正在汇集讨论的结果,以便根据劳动群众的意见制定最后的计划。 在属于工业部领导的近千个国营企业里举行了许多次讨论1962年生产计划的大会。在许多糖厂也都对明年的生产计划进行了讨论。这些糖厂正在结束机器的修理工作以及其他准备工作,以便迎接在明年1月份开始的第二个人民榨糖季节。在卡马圭省的“祖国”糖厂里,有一位技术员在讨论了明年的生产计划以后提出改进生产的不少建议,他激动地说:“同我商量关于生产计划的事,这在我三十年来的工作中还是第一次”。 “阿里瓜纳沃”纺织厂的工人们在举行了讨论1962年生产计划的大会之后,提出要为完成新的生产指标而奋斗。印花部的工人安东尼奥向记者说:“这个部门以前每星期生产四十五万码布。现在,生产的印花布已经增加到了六十七万码。目前,我们正在讨论争取明年达到八十万码”。安东尼奥接着说:“由于美国的封锁,我们存在困难,并且缺乏某些原料。但是,我们正在为克服这些困难而斗争”。 在广大农村,正在实行一个改良土壤以便扩大耕地面积的计划。据中央计划委员会宣布,在1962年将有四十八万三千公顷的新耕地。 在上月4日,所有稻米生产的负责人在马坦萨斯省的佩德罗贝坦科尔特地方举行了一次全国会议。在这次有各人民农场、各个合作社和古巴小农全国协会的代表参加的会议上,代表们交流了生产经验,并且为达到明年的稻米生产指标进行了各项准备工作。明年的稻米生产指标将满足全国消费的一半,而以前古巴的稻米几乎全部依靠进口。
11. 美国国际收支赤字增加 由于进口剧增和外资流入,今年第三季度赤字年率达三十一亿美元
第3版()专栏: 美国国际收支赤字增加 由于进口剧增和外资流入,今年第三季度赤字年率达三十一亿美元 新华社27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商务部26日发表的报告说,今年第三季度美国国际支付赤字年率达三十一亿美元;而前两个季度则分别为十四亿和十九亿美元。报告对前景表示悲观,它说,美国国际收支状况在第四季度不仅难望好转,而且预期支付赤字年率还会进一步上升。 报告指出,引起第三季度国际收支情况显著恶化的因素之一,是进口的急遽增加。在这个季度内,美国进口贸易总值达三十九亿美元,比第二季度多五亿美元。 报告还认为,外国资本流入美国的数量减少和大批短期资金逃离美国,这是引起支付逆差增加的另一个因素。它指出,近来外国人购买美国公司证券和商业票据的数额剧烈下降。同时,美国在国外的短期性“投资”却达到年率二亿二千九百万美元,比第二季度几乎增加了一倍。
12. 在国内外市场上遭到剧烈竞争 西德钢铁工业不景气
第3版()专栏: 在国内外市场上遭到剧烈竞争 西德钢铁工业不景气 据新华社柏林24日电 波恩消息:由于在国内外市场遭到外国的剧烈竞争,西德钢铁工业部门今年以来普遍出现了产量下降和开工不足的现象。目前西德炼钢厂的设备利用率仅能达到75%到80%。 已经公布的西德钢产数字表明,今年西德钢铁工业的不景气不像以往几年仅仅表现为增长速度的放慢,而且在绝对产量上也有所降低。今年9月和10月的产量各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11月份的钢产量更降到了今年以来的最低月产水平,而通常秋季是钢产上升的季节。 市场萎缩是引起今年西德钢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据透露,西欧“煤钢联营”集团各成员国之间的竞争非常尖锐。法国以低于西德的价格向外推销钢铁产品,使西德钢铁工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受到很大压力。为了削价抢夺国外市场,西德钢铁产品的出口价格自去年夏季以来已经下降了10%至30%。但是即使如此,今年上半年西德钢铁的出口额仍低于去年同期。 据报刊报道,西德钢铁工业各垄断企业近几个月来已经陆续采取部分车间停工、轮流歇班和缩短开工时间等一系列措施来限制生产,把损失转嫁到工人身上。大批钢铁工人面临失业威胁,或者已经被迫减少了收入。
13. 国际收支危机严重 经济发展速度下降 池田政府十年计划开张不利
第3版()专栏: 国际收支危机严重 经济发展速度下降 池田政府十年计划开张不利 据新华社24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池田政府曾经大肆宣传的所谓十年内“国民收入增加一倍”的计划,在执行的第一年就由于日益严重的外汇危机,物价上涨,生产过剩迹象的出现,而陷于失败。池田政府已被迫决定在下一财政年度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低为5.4%。按照原计划,十年中的每年增长速度应该是7.8%,而头三年则是9%。 在这个计划执行的第一年,日本就发生了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主要原因是日本对美贸易的严重入超。今年以来,由于美元危机,美国政府采取抵制进口、扩大出口等一系列“保卫美元”的措施,使一向不平衡的日美贸易逆差更加增大。在1961财政年度的上半年(今年4月至9月)日本对美贸易逆差已相当于1960财政年度全年的总数。日本政府估计今年全年的对美贸易逆差将达十亿美元以上。 日本的国际收支赤字到今年10月份累计已达九亿八千九百万美元。外汇储备从今年4月份的二十亿零三千五百万美元急剧下降到11月底的十四亿八千九百万美元。日本大藏省估计到明年3月底,本财政年度结束时,还要减少二亿一千万美元。 日本经济中生产过剩的迹象也已经出现。据日本通商产业省材料,10月份制造商的售价指数停止上升,而库存指数突然上升8.5%。纺织、造纸、钢铁等工业部门特别感到生产过剩的威胁。六千家毛纺织厂将于本月25日起被迫停工两星期。
14. 国际简讯
第3版()专栏: 国际简讯 阿曼代表团访问伊拉克 由阿曼教长的兄弟塔利卜·本·阿里和绿山亲王哈米亚尔·本·苏莱曼组成的阿曼代表团二十四日晚到达巴格达进行访问。据报纸报道,代表团带来阿曼教长给卡塞姆总理的信件,并将向伊拉克政府介绍阿曼问题在国际方面和军事方面的发展情况。 巴西一监狱的犯人暴动 巴西瓜那巴拉州政府设在里约热内卢的“莱穆斯·布里托”中央监狱中的一千二百名犯人在二十四日夜间暴动,抗议监狱中恶劣的伙食和生活条件。暴动的犯人同军警发生武装冲突,有七名犯人和军警被打死,大约五十人被打伤。 委内瑞拉港口工人罢工 委内瑞拉博利瓦尔州帕卢亚港的港口工人最近宣布举行罢工,要求美国铁矿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美国铁矿公司开采委内瑞拉整个这个地区的铁矿。帕卢亚港港口工人的罢工使得这家公司输出铁矿石的活动陷于停顿。 美国大学生反对核试验 美国约十个大学和学院的学生二十五日在白宫前示威,反对美国政府要恢复在大气层中的核武器试验。示威者在白宫留下了给总统肯尼迪的一封信,要求肯尼迪不要在大气层中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 美国舰队访问荷兰 美国一个反潜艇舰队和舰队的五千名海军人员二十二日到达荷兰的鹿特丹,进行九天“演习性访问”。这个舰队包括航空母舰“爱塞克斯号”以及六艘驱逐舰和一艘加油船。 澳大利亚中部旱情空前严重 澳大利亚的中部地区今年遭受了空前严重的旱灾。这个地区的平均降雨量今年只有十英寸,有八个月一直没有下过大雨。有些县已经多年没有下过雨了。在牲畜饲养业中心阿利斯斯普林斯县的火车站上,四处乱躺着渴死的牲畜的尸体。
第 4 版
1. 开诚相见 亲切谈心 干巷公社党委书记奚桂荣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体会
第4版()专栏: 开诚相见 亲切谈心 干巷公社党委书记奚桂荣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体会 上海金山县干巷公社党委书记奚桂荣同志,在谈到公社各级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时,十分推崇“同干部谈心”这一方法。他说:“这是提高干部觉悟、沟通上下关系的一种好方法,是进行思想工作的一件好武器。” 谈心是教育干部的好办法 奚桂荣在和一个支部书记谈心中,采取循循善诱的办法,帮助他找到了缺点,并给他介绍做好工作的经验,启发了他的工作积极性 他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干巷公社光明大队的支部书记陆金虎,干劲足、脾气直爽,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小老虎”;但他的作风生硬,好指责人,人们又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硬头颈”。对于他的缺点,公社党委曾指出过,但没有多大改变。 去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奚桂荣到光明大队去看陆金虎,同他谈谈心。两个人并排坐在床铺上,就谈起来了。 “今年年终分配预算怎么样?”奚桂荣先随便问起。 “社员分配倒是比去年高,但是总产量不够理想。” “是啊,产量不够高,你看是啥道理呢?” “唉!还不是有的生产队干部劲头不足。”陆金虎顿了一顿又说:“你晓得那个十四队队长杨道良吧?他就是这样。” “杨道良,我倒知道。可他为啥不起劲?领导上怎么帮助他呢?” “开了个支部扩大会。我在会上批评他没有志气,算个啥干部!” “后来呢?” “后来,杨道良还是不争气。我也真弄不懂是什么道理。”陆金虎说着,心里有点发急。 “金虎,心不要急,工作终归会搞得好的。”奚桂荣微笑着安慰他。稍停了一下,他又说:“我前几天到张泾[jīng]大队去。他们那里倒是朝气勃勃,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劲头十足,社员情绪也高。他们的生产条件、干部力量和你们差不多,这几年他们生产年年上升,现在已经坐上全公社第一把交椅了。 “我看,他们有两个经验很好:一个是支委会集体领导好,支部书记作风比较民主;一个是思想工作做得好。支部领导发现干部有了思想问题,就个别谈心,耐心帮助,而不是随便责怪干部。” “对了,”陆金虎两手一拍,“过去我就是太急躁。我对杨道良就没有耐心帮助。” 两个人越谈越和谐,越谈越深刻。陆金虎敞开了思想,奚桂荣诚恳地指出他的缺点,帮助他分析这些缺点的危害性,陆金虎听得直点头。 这次谈心以后,陆金虎就慢慢地转变了。他在支委会和支部大会上,检查了自己的缺点,并且找杨道良谈心,鼓励他积极工作。同时,还帮助杨道良召开社员会议,发动群众出计谋,搞好生产。 谈心的好处 不拘形式的谈心,一方面容易使对方把心里的话吐露出来,一方面领导上也可以从中了解到会议上了解不到的东西 讲完了这个故事,奚桂荣同志笑着说:“你看,谈心,这不是做思想工作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吗?” 他说,他们经常地采用谈心的方法做思想工作,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那时候,为了提高干部和社员的思想觉悟,鼓足干劲,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公社党委决定大大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他们健全了党的组织生活,规定公社和大队的干部,每周固定有一天是学习日。同时,公社各级党组织又广泛地采用不拘形式、不限内容的谈心的方法,来提高党员和干部的思想觉悟,使上上下下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谈心,这个方法的好处是什么呢?奚桂荣说,根据公社党委的体会:不拘形式的谈心,显得自然而亲切,心里话容易畅快地吐露出来。尤其是有些缺乏严格组织生活锻炼的基层干部,不习惯在小组会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而在谈心中,他们一般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面对面的、心平气和的谈心,往往比小组会更能谈得深,谈得细,也就容易启发和引导人们开展自觉的思想斗争。而任何思想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人们自己的思考,通过自觉的思想斗争才能实现。 另外,公社各级党组织也可以通过谈心,了解到许多在会议上了解不到的情况。比如,前一个时候,公社党委发现直属大队的支部书记陆仁云情绪不高,看来有些苦闷;但他在会议上却不谈他的心思。一次,党委副书记赵道明到这个大队帮助工作。晚上,两个人睡在一张铺上,熄了灯,就谈起心来。在这样亲切的气氛中,陆仁云就把心里话都讲了出来。原来他是从先进的张泾大队调到比较落后的直属大队来的。直属大队基础差,工作难搞,他一时缺乏办法,提不起劲来。赵道明诚恳地批评了他的畏难情绪,勉励他勇敢地挑起担子来,拿出比搞好张泾大队更大的干劲,依靠群众,搞好直属大队的工作。两个人絮絮叨叨说了半夜,最后,陆仁云完全接受赵道明的意见,表示一定要好好干。第二天起床,他就显得心情舒畅,轻松愉快了。在生产上,如分配肥料等,党委也建议行政上给直属大队较多的支持。这样,陆仁云工作得更起劲了。 怎样才能做好谈心工作 第一,领导上必须有平等待人的作风,诚恳谦虚的态度;第二,谈心前要做些调查研究工作,初步了解问题的性质和对方的脾气 怎样才能使谈心谈好呢?奚桂荣说:谈心的双方必须开诚相见。首先,领导干部必须有平等待人的作风,诚恳谦虚的态度,才有可能使被领导的同志敞开思想,把要讲的话都讲出来。这是有决定意义的一点。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他和公社畜牧场的支部书记谈心。这个支部书记当时办错了一件事,奚桂荣心里很生气,谈不上几句,就用责问的口气说:“你看看,你这工作是怎么搞的?”这一来,这个同志精神上很紧张,心里话就不讲了。这次谈心就没有谈好。 他说,在谈心之前还要做些调查研究工作,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这包括要初步了解事情的始末和性质,弄清是思想问题、作风问题,还是别的问题;了解对方的性格是爽直的还是拘谨的,是自尊心很强的还是比较谦和的,等等。这样才能明确谈心的目的,并且注意运用适当的口气和分寸。 最后,他说,当然谈心不过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的方法之一。为了更好地提高干部、帮助干部,搞好工作,党组织应当从各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并且,也要帮助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公社党委对陆仁云的帮助,除了从思想上关心他以外,还从生产上支持他所在的大队,这样,他的信心才会更足,决心也才会更大。 (原载上海《解放日报》,戴雪娟记)
2. 上党课(图片)
第4版()专栏: 上党课 赵贵德作 (原载河北日报)
3. 南桐煤矿职工医院医务人员 到生产现场去保护矿工健康
第4版()专栏: 南桐煤矿职工医院医务人员 到生产现场去保护矿工健康 做好病房和门诊工作的同时,普遍开展巡回治疗,在工房和宿舍区建立简易病室和家庭病床,在一些离医院较远的地区增设医疗站 新华社重庆27日电 重庆市南桐煤矿职工医院的医务人员在做好病房和门诊工作的同时,主动到井下、车间、食堂和宿舍做好卫生保健工作,从多方面保护矿工的身体健康。 他们经常同矿工们一起谈心,了解大家对医疗工作的意见。他们根据矿区分散的特点,改变过去等病人上门诊疗的办法,普遍开展巡回治疗,经常到生产现场送医送药上门。同时,在工房和宿舍区建立简易病室和家庭病床,在一些离医院较远的地区增设医疗站,并在职工中训练了一批义务卫生员,配备药品药箱。这样,使患病的职工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治。有一次,有个叫陈光华的女工得了病,没有来看,负责巡回治疗的保健医士宗顺蓉听说后,便提着药箱,从工地找到车间,从车间找到工房,一直找到那位女工家里,给她诊治,第二天又扶着她到医院去检查治疗,使她很快恢复了健康。 医务人员们经常到生产现场,同矿工们不断接触以后,对矿工们的劳动和生活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卫生保健工作做起来就更加主动。夏天,他们组织防暑工作组到炼焦场、装运队等温度高或经常受烈日暴晒的地方,集中力量加强防暑降温工作,预防传染病。现在,气候冷了,医务人员们又成立防寒医疗队,分头到各矿井去专做防寒防冻工作。前不久,二井职工得感冒的多,那里的保健站长杨麟先就领着一些医务人员到井下和工人一同劳动,发现得病的原因是工人们下班走出井口时,受到井外气温低和大风的影响,同时洗澡室的换衣间保暖设备差,他们便一面帮助修理好换衣间,一面配制成一种能防止感冒的汤药,每天到井口送给下班的工人们服用,防止了伤风感冒的继续发生。内科的医务人员黄登玉在洗炼厂巡回治疗中,发现一些工人因为常常下井挖泥煤,手脚容易冻裂,她就想法配制了一种防冻油膏,给工人敷擦。有些医务人员在夜晚轮流到单身工人宿舍巡查,替工人盖被子,使矿工们很受感动。 这个医院的医务人员还常常到各职工食堂帮助炊事人员搞好食堂卫生工作。今年以来,他们采取开办短期轮训班、定期上卫生课的办法,先后轮训了三百多名炊事人员。煤矿里煤尘多,食用水一直不很干净,医院党支部书记杨富章和一些医务人员一起研究,配制成一种能在水中灭尘除菌的原料,并协助炊事人员建立一些滤水缸、净水池等,使吃用水比以前干净得多。煤矿工人上下班时间不一致,开饭次数多,时间长,工人们不容易吃到热饭热菜,医务人员便和炊事员一起研究制造成一种保温箱,许多食堂做到了饭热、菜热、汤热。 此外,他们同工人、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制造了一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备,如防止井下工作面的煤尘和噪音的清音箱、喷雾器等。医务人员们这样长期勤勤恳恳地为矿工们服务,已经在保护矿工的身体健康方面取得良好成绩。全矿因病伤而缺勤的职工一般都在1.3%以下,有些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等已经大大减少。过去在一些高温工场最容易发生的中暑现象,今年也没有发生。职工赞扬这个矿山医院,去年和今年上半年都把它评选为全矿和全市的先进单位。
4. 公安部向全国公安机关发出通知 在春节期间开展爱民月运动
第4版()专栏: 公安部向全国公安机关发出通知 在春节期间开展爱民月运动 新华社27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最近向全国公安机关发出了关于1962年春节期间开展爱民月运动的通知。 公安部的通知说,过去几年春节期间开展的爱民月运动,很有成效。即将到来的1962年期间的爱民月运动,应当开展得更好,以进一步密切公安机关同人民群众间的联系。 通知指出,这次爱民月运动,必须围绕着党的中心工作和公安工作的主要任务去开展,不要离开中心任务孤立地去进行。通知还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在开展爱民月运动的时候,选择本地区、本单位的好人好事加以表扬,为全体公安干部和民警树立标兵。 通知指出,在爱民月运动中要发扬为群众办好事的优良传统。既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公安业务去为群众办好事,也要更多地关心群众疾苦,凡群众找上门来的事,必须办好,还要主动到群众中去调查访问,及时地尽力地帮助群众解决各种问题。 通知规定在爱民月运动中,所有各地的派出所都应召开警民座谈会,向群众报告工作,虚心征求群众的批评意见,以进一步发挥群众对公安机关和公安人员的监督作用。 通知最后要求各地在开展爱民月运动之前,要报告当地党委,取得党委的指示和支持。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人,应当把爱民月运动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亲自动手,具体指导,使爱民月运动一年比一年开展得更好。
5. 中外学生举行新年联欢会
第4版()专栏: 中外学生举行新年联欢会 据新华社27日讯 北京市高等院校学生和在北京的外国留学生,今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联欢会,迎接1962年新年。 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四十多个国家的近九百名留学生,同中国朋友一起,在灯火辉煌的大厅里围桌而坐,亲切谈心。教育部副部长周荣鑫在联欢会上讲了话。他预祝各国留学生新的一年中在学习上获得更大的进步。 联欢会上,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京舞蹈学校的学生表演了“云南花灯”、“游春”和“祖国大地任我走”等精彩歌舞节目。教育部副部长周荣鑫和参加今晚联欢会的对外文委副主任朱光、全国学联副主席张寅安、潘丽华等都同各国留学生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各国留学生同中国学生一起亲密地下棋、打扑克,有的留学生还通过广播电台记者向中国人民祝贺新年。 联欢会是由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北京市学联共同举办的。
6. 迎接新年(图片)
第4版()专栏: 迎接新年 在首都王府井大街礼品门市部,人们正在选购各种贺年片,准备赠送亲友,恭贺新禧。 新华社记者 楚英摄 北京大学文工团手风琴队正在排练新年晚会演奏的乐曲《欢乐的日子》。 新华社记者 顾德华摄 王府井大街儿童用品商店为孩子们过新年准备了各种玩具。职工们正在布置橱窗。 新华社记者 顾德华摄 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耕云播雨》,描写农村知识青年萧淑英在公社党委的支持下,建立气象哨,积极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故事。图为萧淑英(俞平饰)虚心向老农请教。 新华社发
7.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民土专家和积极分子 研究水稻高产获得新成就
第4版()专栏: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民土专家和积极分子 研究水稻高产获得新成就 据新华社长春27日电 以盛产水稻著名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有许多农民土专家和积极分子在结合生产研究水稻高产的途径。今年,全自治州出现了许多成本低、产量高的小块水稻试验田,有些试验田每公顷产量达到一万二千斤至一万八千斤;个别公社生产队的大面积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万斤以上。 自治州各地人民公社现在普遍建立有科学技术协会的基层组织,参加的有干部、老农和知识青年等,会员共有两万一千多名。他们中许多农民土专家和科学研究积极分子针对延边地区气温低、无霜期短等特点,来广泛研究水稻增产问题。以前,他们一般是采取种小块试验田的办法。近两年来,在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地区,已进一步探索如何获得大面积丰产。他们围绕水稻丰产问题,开展了培育良种、栽培技术、农业气象等多方面的试验研究活动,取得了新的成就。 处于平原地区的延吉市河南人民公社新丰生产大队,全年无霜期只有一百四十天左右,种有水稻二百二十多公顷,其中砂土和涝洼地占一半。大队的土专家崔竹松,多年来和群众一起反复试验,已从研究种籽入手,培育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早熟高产品种十一个;根据插秧面积,研究出育苗形式及其比例关系;创造出合理灌水的方法,能基本上控制作物倒伏现象;还采用河淤土等改良了约八十公顷的砂土地和涝洼地。因此,这个大队连续两年获得大面积丰产。 在高寒山区的安图县万宝人民公社,全年无霜期只有一百一十天。这个公社的青年土专家柳昌银,为了培育出适应当地气候的品种,从1958年以来,在二千九百平方米的试验田中,试种和杂交了三百六十个不同的水稻品种,现在半数已培育了三代,其中有两个品种证明具有抗寒性强、穗多、粒大、成熟早、产量高等优点,适应当地气候,深受群众喜爱。 这些农民土专家和科学研究积极分子,还注意记载资料和整理、搜集标本,以提高研究工作的质量。珲[hūu]春县的崔南燮[xiè]为了研究土壤和肥料的关系,去年用仪器对他所在的大队的土壤情况作了勘测和分类鉴定,探索出了什么土质施什么肥,施多少以及如何改良土壤等方法。
8. 佛山卫生
第4版()专栏: 佛山卫生 傅连暲 前些时候,我曾两度参观访问了闻名全国的卫生红旗市——佛山市。虽然参观访问的时间不很长,可是,它那整洁美丽的市容、干净明亮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人们重视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佛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有人口二十多万。解放前,佛山是一个很脏的市镇。它以臭沟渗[shèn]井多、垃圾瓦堆多、苍蝇蚊子多、疫病流行多、求神拜佛多而在广东有名。解放后,经过几次爱国卫生运动,佛山的卫生状况虽有改善,但上述几“多”的情况,并未完全消除。直到1958年,中共佛山市委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大搞群众性的卫生运动,在短短的几年内,使佛山市的卫生工作有了飞跃的发展,全市面貌也焕然一新。因而,它在1960年获得了全国卫生红旗市的光荣称号。 佛山在城市建设与卫生建设相结合的措施下,大大改善了全市的环境卫生。解放前,佛山的下水道残缺不全,且年久失修。每逢下雨,就到处出现泥潭和污水沟。1958年,佛山人民完成了以前认为十五年还不一定能完成的根治下水道的任务。现在,每条路都有下水道了。佛山市的街道,无论是大街小巷,路面整洁平坦,绝大部分是三合土铺成的。这也是在1958年,佛山人民用自力更生、就地取材的办法修好的。在佛山,街头巷尾有着各种小型的街头花园,这些花园因地制宜、小巧玲珑,而且是各有千秋、丰富多彩。要不是陪伴参观的同志的介绍,哪里会知道这些小花园的前身,竟是破砖烂瓦和垃圾堆呢? 新涌是一条环绕着大半个佛山的环城河,长达八千多米。过去这条涌堆满着垃圾污泥,一百多年从未清理过,臭气熏天,大量孳生蚊蝇,曾被称为“佛山龙须沟”。1958年,佛山人民用了四十八天时间,把这条臭涌彻底地清理疏浚,砌上了石堤,从而使臭涌变成了清河,沟通了城乡物资交流。同时,佛山人民还在这里进行了绿化美化工作。现在,新涌两旁已经是芭蕉成行,绿树成荫了。 风景优美的秀丽湖,从前是一个脏臭不堪的死水塘。多少年来,这里都是蚊蝇的孳生地,又是老鼠成群结队出没处。1959年经过全市人民义务劳动,把这个死水塘改造成为清洁秀丽、空气清新的人工湖,成为人们游览休息的胜地。 通过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佛山市出现了许多的卫生模范街和卫生之家。升平公社朝阳居民委员会的居安里,是全市一百九十多条卫生模范街之一。据说,过去这条巷的卫生状况非常差,是有名的“鸡屎巷”。经过爱国卫生运动后,这条巷彻底地改善了卫生状况。居民清除了所有的垃圾污泥,消灭了蚊蝇孳生地,改善了住房的阳光空气。同时,居民还建立了卫生制度,逐步培养了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习惯。结果,这里的住户都成了卫生之家,而这条巷也成了卫生模范街了。 我参观了佛山市公共食堂之一的朝阳街食堂。食堂内外环境都很整洁,没有发现苍蝇。炊事员都学习了基本的卫生常识,工作时都戴口罩穿围裙,并且养成了工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他们的食具采用土法蒸汽消毒,用水则经过沙滤池洁净处理,蔬菜是先洗后切、猛火快炒,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生熟食品则分开调配,防止污染。 佛山市的公共厕所,是在1958年的短时间内,用土洋结合的办法改建成的瓷兜式水冲厕所。由于有专人管理,经常清扫冲洗,加之对使用厕所的人不断进行卫生宣传教育,所以能使厕所经常保持清洁。 我访问了佛山市卫生标兵之一的何六姑老大娘,她今年六十岁了。解放前她体弱多病,每天求神拜佛;解放后,她的生活得到逐步改善,经过卫生运动等的实际教育,她渐渐地破除了迷信,不再相信鬼神,而相信科学。她每天勤洗扫、勤整理,把房子内外收拾得非常整洁干净,而且九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现在,她的身体也逐渐好起来了。 佛山市卫生工作所以搞得这样出色,主要是由于中共佛山市委和各级党组织一贯对卫生工作加强了领导,坚决贯彻总路线的精神,充分发动群众,并且以不断革命的思想教育群众,使卫生工作的质量得到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医药卫生人员能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卫生宣传,使群众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废纸果皮,以及饭前便后洗手等讲究卫生的好习惯,使大家树立起“以讲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的新风尚。 参观了佛山的卫生工作,我对他们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深为兴奋。同时,也深深感到佛山的经验是很值得其他城市很好学习的。 *暲[zhāng]
9. 越河东省举行秋季文艺会演
第4版()专栏:文化简讯 越河东省举行秋季文艺会演 越南河东省最近在常信县鸿峰乡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文艺会演。 来自农村、工厂和学校的一千二百多名业余演员在会演中大显身手,他们在三天的时间里共演出了一百四十个节目。 演出的节目丰富多彩,有歌唱、舞蹈、民歌剧、魔术、杂技等,这些节目绝大多数都是反映工厂和农村的现实生活,并且多是由群众自己编自己演,很受观众的欢迎。从各地到鸿峰乡来的观众,每天都在五千人以上。
10. 罗农村冬季文化生活活跃
第4版()专栏:文化简讯 罗农村冬季文化生活活跃 今年入冬以来,罗马尼亚农村文化生活开始活跃起来。 各地农业知识讲座已经开课。这种讲座将在冬季农闲时举办三个月,内容包括讲授农作、畜牧、园艺等专业知识,由当地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农艺师、饲畜师等授课。去年参加讲座的农民有六十万人,今年可能达到一百万人。 由城市的教授、医生、机关干部等组成的科学普及工作队也积极展开了活动,向农民讲解有关农业、文化、国际问题等方面的知识。 全国一万一千多个农村文化馆也正在展开各种文艺活动。
11. 波作家与书店合作普及现代文学
第4版()专栏:文化简讯 波作家与书店合作普及现代文学 波兰全国许多地方,如克拉科夫、比得哥煦[xǔ]、弗罗茨瓦夫等城市都采取了作家和书店合作的办法,来向广大读者推荐优秀的波兰现代文学作品。在这些城市的专设的书店中,经常举办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文学活动,如由作家主持的文学晚会、文学报告会、作家和读者的会见以及文学书籍展览等。
12. 保摄制新片“烟草”
第4版()专栏:文化简讯 保摄制新片“烟草” 保加利亚电影制片厂目前正在拍摄一部大型故事片“烟草”。这部影片是根据保加利亚著名作家狄莫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共分上下两集,由卡拉波夫担任导演。上集的大部分镜头已经拍好,预计年底即可完成,明年将开始拍下集。 小说“烟草”描写的是保加利亚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反对资本家的英勇斗争。影片基本上保持原作的故事情节。由于影片涉及的面广,人物多,制片厂动员了二百多名演员(不算群众演员)参加演出。 (据新华社讯)
第 5 版
1. 一朵鲜艳的“红梅”——从《红梅记》的改编,谈到昆曲《李慧娘》
第5版()专栏: 一朵鲜艳的“红梅” ——从《红梅记》的改编,谈到昆曲《李慧娘》 陶君起 李大珂 明人周朝俊(夷玉)所著的传奇《红梅记》,在我国十六世纪末叶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具有一定成就的作品。可是在过去的文学史和戏曲史上,对于这部作品,并没有给予足够的评价。这与过去有些戏曲研究者没有条件读到这部作品的完整版本,不无关系。近年来《古本戏曲丛刊》影印出版,读者才有机会读到这部作品的全貌。可是有的同志仍然对这部作品的价值,估计不足。如最近读到一篇文章,认为“《李慧娘》本来是一个很凄艳动人的故事,而周朝俊的《红梅记》写的却并不太高明,戏剧结构既不谨严,文采也有限,其中封建糟粕又太多……”云云。我们觉得,周朝俊原本结构的确是较松,但若认为“其中封建糟粕太多”,则还可以商榷。一些历史比较悠久的地方戏曲剧种里,几乎都有这个剧目,有的改名《红梅阁》,有的改名《游西湖》,过去戏曲汇集如《缀[zhuì]白裘》、《集成曲谱》中,也曾选有《红梅记》部分精彩的单出,可见,这部作品在广大群众中间是一直传唱不衰的,这原因恐怕就不是十分偶然的了。 周朝俊的《红梅记》原本共有三十四出,戏剧情节主要线索有三:其一是南宋末年太学生与奸相贾似道的政治斗争;另一是太学生裴禹与世袭卢挥使之女卢昭容的离合姻缘;再一个就是裴禹与贾似道的侍妾李慧娘的爱情故事。其中以裴、卢的姻缘描绘为贯串全剧的线索,这一部分是作者虚构的情节。而裴、李的爱情故事,虽原出于宋人佚闻《钱塘遗事》与元人稗[bài]史《绿衣人传》,戏中却有了很大发展;至于太学生与贾似道的斗争,则是作者根据历史事实,用艺术典型化的方法,借裴禹等与贾似道的冲突,集中地反映出来的。在全剧中闪烁着作者才华的所在,则是通过裴、李的爱情关系的描绘,塑造出了一个极有光彩的复仇鬼魂的艺术典型李慧娘。这是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精神与躯体受到极端残暴迫害,却对正常生活有炽烈的追求,对专制势力采取了顽强斗争行动的一个古代妇女典型形象。原作中的《泛湖》、《杀妾》、《幽会》、《脱难》、《鬼辩》等出,就是最集中描绘这一形象的主要部分。(其中《鬼辩》一场,经过明代另一戏曲家袁于令(箨[tuò]庵)的改写,更突出了李慧娘的复仇精神与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个典型形象的出现,丰富了我国文学艺术作品中为自由幸福生活而进行斗争的妇女典型形象的画廊。与此同时,生活在明代末年的剧作者,目睹异族统治者的侵略,朱明王朝的岌岌可危,人民又处在极端腐朽与残暴的统治之下,他选择了南宋偏安小朝廷的一部分历史事实,对当时权奸贾似道的误国罪行,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抨击,以此作为剧作的特定情景和矛盾中心,使我们从中看出剧作者的爱国思想与正义感。这在原作中的《泛湖》、《杀妾》、《虏围》、《谋刺》、《怨聚》、《城破》、《恣宴》、《劾[hé]奸》等出中,也同时得到了集中的表现。其中《恣宴》一场,通过贾似道在国势险危、仍然纵情享乐,三次处理紧急战报的细节描绘(他斥退第一个报子,暴打第二个报子,第三次竟将报告襄樊失守消息的报子斩首),从政治上揭露了贾似道的丑恶面目,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然而,与这两条情节线索同时展开的剧中的另一条线——裴禹与卢昭容的离合姻缘,倒不免落入明代传奇一般才子佳人的窠[kē]臼。尤其在剧本的后半部,为了使裴卢姻缘故事曲折化,增添了曹悦觊觎[jì-yú]卢昭容的许多枝节,与整个剧作的主题思想扣得不紧,因而显得冗[rǒng]沓枝蔓。但从《红梅记》剧作的整体来看,应该说它是一部较优秀的作品。袁于令在《红梅记总评》中,把这部作品列为“依稀《西厢》、《牡丹亭》之季孟间”。虽不免有过誉之处,可是比起那些对《红梅记》不够全面的评价来,还可以说是比较近乎实际的评论。 各地方戏曲剧种中关于《红梅记》的剧目,大多保留了裴、卢之间与裴、李之间两条爱情情节的线索,对于太学生与贾似道的政治斗争,或全部删去,或大加削弱,像旧本川剧《红梅记》、蒲剧《红梅阁》、河北梆子《红梅阁》、京剧《游湖阴配》、山西梆子《游西湖》等,大都是这样;个别剧种在《幽会》和《放裴》等场,还有一些迷信、恐怖、色情的成分。全国解放以后,各剧种曾对旧本进行了整理、改编的工作。具体的做法,有的是将原作中三条线索,减为一条线索,只保留了裴李的爱情故事,如辰河高腔的整理本《李慧娘》。这个剧本虽然突出了李慧娘的形象,结构也尚简洁,但只演到《鬼辩》为止,而并不涉及政治斗争。也有的保留了原作中裴李、裴卢的两条线,交插进行,但也略去了太学生与贾似道的政治斗争,如川剧的改编本。另外,在初期一些改本中,也曾由于对传统剧目中出现鬼魂的现象,一律看做迷信,而不善于辨别受命运支配的迷信,与不屈服于命运的幻想的区别,硬把李慧娘改成根本未死,以致使得整个剧情和人物性格支离破碎,不能自圆其说,也降低了原作的思想性。秦腔和京剧都曾出现过这样的改编本。后来,由于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明确了,不少剧种在改编这个剧目时,绝少把鬼改成人了。可是,又出现了另外一种做法:即对李慧娘生前与裴禹偶然流露的倾慕之情,认为“不妥”,一定要让裴禹与李慧娘“建立”较久的“爱情基础”;有的甚至把原作中卢昭容与裴禹因摘红梅而发生爱情的过程,“接枝”到李慧娘身上(如河北梆子改本);有的则添加了裴、李二人自幼便有过青梅竹马、互订终身的“基础”(如秦腔、越调改本)。这类做法,主观上虽然都是想提高作品的思想性,效果却适得其反,不仅使剧中人物性格前后不能统一,而人物与事件发展的逻辑性也不免混乱;尤其启人疑窦的是:裴李既相识于先,而李慧娘何以甘居贾府妾媵[yìng]之列?这样的疑窦,都对李慧娘的性格,大有损害。尽管有不少剧种在有些场次尤其是《放裴》或《鬼辩》的具体处理上,有不少创造,有很多细节也很生动,表演上也有不少精彩的设计,但忽略了原作太学生与贾似道的政治斗争,以及一定要补缀裴、李“爱情基础”的做法,我们觉得,都是对于周朝俊原作思想性估计不够的结果。 不久以前,看到了孟超同志所改编、由北方昆曲剧院演出的新本《李慧娘》,不觉耳目一新,觉得这是个相当成功的改编尝试。其所以成功,主要由于改编者认定了原作的精华所在,也研究到原作的薄弱环节,删去了卢昭容这条线,却并未把“卢冠李戴”,依旧保留了李慧娘与裴禹素昧生平,只不过赞了“美哉少年”一语,即被冤杀的原始情节,这样,不但揭露了贾似道的阴狠,也成全了李慧娘较完整的性格。更重要的是改编者把原本中太学生与贾似道的政治斗争,不但未加削减,反而摆在全剧的重要地位。这是改编本最成功的地方。因为,历史上,从北宋末年起太学生与当时统治阶级投降派的斗争,就是非常尖锐的;对待这一斗争,明代的杰出思想家黄梨洲等人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而这种斗争一直绵亘[gèn]到南宋之末,这是南宋一代历史上具有光辉的一页。孟超同志在原作的基础上,更多地把这条线加以发展了。如改本第一场《豪门》就巧妙地吸收了原作第二十四出《恣宴》的一些情节,改为裴禹借祝寿为名,献诗讥评贾似道,使戏一开始,就展示了这一矛盾。同时,也在这一场里,为李慧娘脑中注入了一个有力的“印象”,那就是当贾似道看诗大怒撕柬的时节,加写了李慧娘一直注视、倾听,引起感慨的动作和唱词: “一首诗利似金风,破乌云吹现晴空,好端端俺又心惊……”。这样,到《游湖》一场中,写李慧娘脱口称赞“美哉少年”前,又加入了一曲《碧玉箫》: “这逞雄辩的,正是题诗的裴家少年……”前后结合得既自然而又有呼应,从而丰富了李慧娘的思想感情,却并无生搬“外加”之痕(演出时又加上“壮哉少年”一句。我们倒认为“美哉”比“壮哉”所含内容更多,似以不加为妙)。 改编本《杀妾》一场,也改得很好!不但突出了贾似道的阴鸷[zhì],也写出了李慧娘始而惊惧,继而有些激动,侃侃正言,终于忍无可忍,愤怒反唇的感情过程,使得李慧娘的性格,更加完整。比起原本中李见贾怒按剑,惊怕哀哭,跪泣求饶的描写,胜过一筹。 《幽恨》一场,更把原本《幽会》前的“过场”,予以创造性的发展。如原本李慧娘只是重叙被害过程,唱一支《懒画眉》即便下场。与人物性格的发展,并无多大帮助。改编本则适当地参考了京剧《游湖阴配》的场面,用一种结合舞蹈的抒情唱词,集中地渲泻了李慧娘死后的满腔怨恨,一会儿怅孤魂之凄冷,一会儿忧邦国之阽[diàn]危,后来更隐约地透露这个可爱的鬼魂觑[qù]机复仇的念头。等看见裴禹被陷之后,又遥指贾似道毅然唱出:“害人的有你,救人的看俺”的有力语言,使人振奋。 这一场的构思既为剧中人物生色,也为表演提供了充分发挥的可能。往往有人把舞台上唱念做打的发挥,只看做是导演或演员的事,这是片面的看法。固然,北昆演出中,饰演李慧娘的李淑君同志在表演上有很好的创造,尤其是从京剧艺术家于连泉先生身上,学到不少美妙、独特的技巧,从而使得舞台上的形象更加丰满;但改编者如果不在写戏时就考虑到表演,不预先留下发挥表演的“肩膀”时,演员也是歌不起来、舞不起来的。 改编本写到这里,在在使人赞赏,引起观众急于要看下文的渴望。孟超同志在处理《救裴》、《鬼辩》两场时,又花了不少心血,笔下也很精炼,很少拖泥带水的地方。《鬼辩》一场,取袁于令新本,而未取周朝俊原本,——“喜读箨庵补《鬼辩》”〔注〕,也具识力。对李慧娘强烈的性格,更有发挥。可是在接触到裴禹与李慧娘的爱情关系时,却出现了暧昧不明的情况,使我们感到美中不足。我们认为这段故事可以含蓄,却不要“含糊”,色情宜避,爱情则不须避。不仅不须避,而且应该突出。因为,在封建社会里,李慧娘与裴禹始无一面之交,徒因一赞即被冤杀,死后因裴被陷而发生了爱情,这里面含蓄着有怜惜,有向慕,也有报复,这种爱情是复杂微妙的,总之,又都是对封建专制的大胆冲击,正是原作中浪漫主义色彩最鲜明的地方。尤其是针对贾似道那种极端残害妇女的暴行,已经到了近似奴隶社会中人身隶属的程度,用死后的爱情行动来反戈一击,正蕴有很大力量。这种爱情关系的本身,就寓有反专制的思想内容;不能简单地看做一般的“苟且”爱情,这爱情的背后正蕴藏着一种进步的社会理想,因而,这一段爱情所以不同于裴禹与卢昭容的姻缘者在此,李慧娘的形象所以具有特色者亦在此。这个戏有了这段爱情穿插,不但不会冲淡政治斗争,降低剧本的思想性,相反,倒会更提高其思想性,比写李慧娘直接加入太学生的行列,更有说服力。 现在改编本强调了政治斗争,完全必要;对于裴、李爱情关系,却写得暧昧难明,因而使得《救裴》的过程,显得比较单薄,也不够自然。如现在演出中所看到这一场的裴禹所给人的印象,不过是个“柳下惠”罢了,可是当李慧娘诉明遭遇之后,裴禹为什么又唱出:“莫负这孤灯凉夜奈何天!”呢?再如他才离险境,惊魂甫定之际,又说:“得一幽冥知己,俺自问无惭!”李慧娘便唱道:“断头缘,没下梢!从今后你做了乱离韦皋,俺成了睡枯枝,害相思……孤零零的玉箫!……”而最后裴又“恋恋不舍”!凡此,他们究竟是什么关系,就令人搞不清楚了。总之,这些地方都反映出改编者对于裴、李的爱情,“弃之不忍,拾之弗甘”的矛盾心情,使得笔下的人物关系,也就暧昧难明了。 不特此也!这样的处理,使得《鬼辩》一场中有些地方,也削弱李慧娘那义正辞严的气势,反不如袁于令新本的明确。原本有段对话: 〔北混江龙〕伴那裴秀才在西厢!(净)你还与他有账么?〔贴〕休欺做鬼的少风光。 〔净〕有甚风光?〔贴〕学那巫山女恋襄王。 〔北天下乐〕西湖上偶赞扬,甚淫奔,乱纪纲?不详察,不细商,握吴鉤便砍的莽!埋我在牡丹根,谁人不怅怏! 〔净〕再在此胡缠,我就把宝剑又砍将来了! 〔贴〕人只有一死,那有两死! 这些唱念,如果从我们前面所谈的意义来看,确实写出李慧娘对贾似道极尽揶揄[yé-yú]、鄙视之能事!并且是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的。正面道出与裴禹的爱情关系,不是庸俗的炫耀,而是强烈大胆的反击。语言有力,气势磅[páng]礴,可谓理充神足。这样,就使得这个杀人不眨眼的贾平章再也无计可施。“人只有一死,那有两死!”这一反专制、反强暴的斗争精神,令人鼓舞,这在传奇作品中也是少见的。 改编本现在改为: 〔李唱牧羊关〕生时虽没和他有私情来往…… 贾:死后呢? 〔李接唱〕俺把你集芳园当做了西厢,刚和他拜盟焚香…… 贾:(妒意突发地)唵!…… 写到这儿,刚刚掀起奇峰,可是下面李慧娘接唱的却是:“愿结下来生的姻缘账!”这一来,把前面的气势冲淡了!理既不充,气也欠旺!若再和《救裴》一场的暧昧写法一对照,反容易使人有李慧娘在向贾平章说谎的感觉,好像李慧娘徒用快语,故撩贾怒,只不过以泄一时之愤而已! 另外,在孟超同志全剧中洋溢着诗情,因此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充满了文学性,许多唱词和诗对,大都生动而有词采,又不艰涩难懂。不过,若以“春秋责备贤者”来要求,在声韵上也还有推敲不够工整的个别地方。比如开宗明义第一次丫环所念的〔引子〕:“富贵宰相府,阴森平章家”。上句五字全为仄[zè]声,下句五字又全为平声,这在韵律、节奏上就不够协调。他如唱词有“贾似道的巴掌下,只有死后才得安”等句,也还不免有现代语的痕迹,这是大醇[chún]中的小疵。 总之,昆曲改编本《李慧娘》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尤其经过演员的再创造,使得这个戏在百花园中,放出光彩,真是一朵新鲜的“红梅”;由于喜爱这个戏,在钦佩其成就的同时,也提出我们一些粗浅的意见,愿供孟超同志参考!此外,其它各剧种也一直在对此一题材进行着各种改编的尝试,我们相信一些不同取境的佳作,也会源源涌现。 〔注〕见孟超《李慧娘》的《序曲》,载1961年七、八月号《剧本》月刊。(附图片) “幽恨”一场中的李慧娘 (李淑君饰)
2. 谈杜诗“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第5版()专栏: 谈杜诗“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萧涤非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是杜甫《羌[qiāng]村三首》第二首里面的两句诗。关于这两句诗,历来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孩子们缠在身边,是因为怕爸爸又要抛开他们而去。如吴见思《杜诗论文》:“娇儿绕膝,以抛离之久,畏我复去耳。”主此一说的,还有金圣叹、杨伦等人。另一说是,孩子们刚一见爸爸回来,又亲热,又有些害怕。如仇兆鳌注:“不离膝,乍见而喜;复却去,久视而畏。此写幼子情状最肖。”主此一说的,还有卢元昌、浦起龙等。 至于近人的注释,也是各行所是,很不一致。有的从前说,有的从后说,也有两说并存的,如马茂元先生的《唐诗选》。然而,这两说是势不两立,无法调和的,尽管它们都有理由,都说得通。因为,按照前一说,“复却去”的主语应该是杜甫本人,也就是上文的“我”,而按照后一说,则“复却去”的主语应该是“娇儿”,它不可能既属于杜甫本人,又属于“娇儿”。正因为存在着这种矛盾,所以常有青年同志来信问到:到底应该从哪一说?这里,我就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我一向是主前一说的,理由是:第一,从“娇儿”们的年龄来看,发生这种惧生的可能性不大。从《北征》等诗,我们知道,杜甫这时有两个男孩子,即宗文和宗武,还有两个女孩子。最小的也是杜甫最疼的是宗武。但据和《羌村》写于同一年(757年)的《遣兴》诗:“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骥子是宗武的小名,可见当杜甫去年离家时,他的最小的一个孩子都已有三四岁了。至于宗武的哥哥和姊姊,年龄当然更大些。这也就是说,他们对爸爸的印象应该是很清晰的。即使有惧生的情形,也只能是初见面的那一片刻。 第二,从《羌村三首》的写作时间上来看,娇儿们更不应有这种又喜又怕的心情。因为这三首诗是写于回家几天之后的。试想,这时的娇儿们还会不会有点怕气?显然,即使初见面时有点怕气,这时也早已乐得无影无踪了。我在拙作《杜甫研究》中曾引用了金圣叹的说法,他说:“娇儿心孔千灵,眼光百利,早见此归,不是本意,于是绕膝慰留,畏爷复去。”他结合上两句“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来进行解释,不认为是描写或者说追叙娇儿们初见面时的情形,我以为是接近真实,有独到之见的。孩子们是颇善于察言观色的,不过他们通常是不能理解大人为什么不乐意,特别是像杜甫这样不甘心“偷生”的人的心事。在他们的幼稚而纯洁的心灵里,总以为他们自己有什么不是,惹得爸爸不大高兴,于是都来对爸爸亲热。不难想像,在他们的小嘴巴里,一定还说了不少央求爸爸不要再走这一类的话。《北征》诗告诉了我们,杜甫离家的一年间,孩子们的物质生活是苦得够呛[qiàng]的。 第三,从“不离膝”三字所表现的亲热程度来看,孩子们也不应又忽然会感到害怕而“复却去”。我们都有这样一种经验,当孩子们对你有点怕生时,他们总是不即不离,若即若离的。一旦,他们认清了是自己的爸爸,而且已熟到“不离膝”的地步,那你就休想他们离开你,他们也不会离去,除非你喝他,揍他。然而杜甫,并不是这样一个父亲。 第四,从杜甫一贯对待孩子们的态度来看,后一说也是很难成立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是他沦陷在长安时对孩子们的怀念。“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chēn]喝?”这是他到家之后对孩子们的宽容。这后两句,见于《北征》,是和《羌村》同时之作。原来这些孩子们不只是“不离膝”而已,而且动手动脚。这个问一句,那个问一句,几只小手都争着来拉胡子。杜甫后来到了成都,有时还是穷得没有饭吃,孩子们自然受不了,他写有一首《百忧集行》,最后两句是:“痴儿不识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从这不无感慨的诗句中,我们还是可以感到这位诗人对孩子们的慈祥心情。由于杜甫很爱孩子,孩子们也很爱他。杜甫晚年流寓夔[kuí]州时,已是一个半残废的老人,写起字来,手总是发抖。宗武看到这种情形,常常会哭起来。但杜甫自己并不悲观,倒是看见孩子们一一长大成人而“笑”了。如《元日示宗武》:“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由此可以推知,杜甫离家之前,留给他的孩子们的,不可能是一个可怕的印象,这也就是说,当孩子们再见到他时,害怕的心情也应该是很淡薄的。因此,我认为这两说,还是以第一说为是。在标点上,这两句应该是这样:“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下句申明上句,是上句“不离膝”之因。它们不是两个平列的句子。在句法上,“畏我复却去”应读作上一下四。“我复却去”是“畏”的宾语。 我的看法,不一定对。鉴于《羌村三首》是杜甫的名作,大家常常要接触到,所以尽管意见不成熟,还是把它写出来,以便通过讨论,取得一致。要之,这两说,必有一是,必有一非。
3. 学习师门艺术 继承优秀传统
第5版()专栏: 学习师门艺术 继承优秀传统 李少春 为了推举一个学生代表在拜师典礼上致词,我和李和曾、徐敏初、明毓琨等三位师兄,临时召开了一个小会,交换了意见。从交流的意见看来:“从小爱看周信芳先生的戏”成为我们的共同特点。并且,四个人一致认定:应当从多方面学习周先生,无论是戏曲艺术方面,表演技术方面,道德节操方面,特别是政治思想方面,无一不应认真发扬与继承。 提到周先生的政治方面,早在多年以前就给过我极为深刻的印象。当时,我刚刚拜入余老师(叔岩)门墙不久,在一次师徒畅谈中,余老师感慨万分的向我追述他所受到的反动迫害。他激动地陈说军阀、汉奸的压迫,特务、流氓的勒索,以及黄色报刊的辱骂等。由于所讲的都是他的切身经历,因此谈话的气氛是既激愤而又沉闷。突然,余先生眼光一闪,脸上浮现出严肃而又感激的光彩,他说:“……别看这个社会坏,咱们行里可真有好人,前十来年,我为不唱替军阀筹款的义务戏,受了许多委曲,还挨了报馆的骂。可是当时有个叫“余哀”的,就在梨园公报上打抱不平。他在文章里问:军阀筹款算哪项义务?不给军阀筹款就受气,唱戏的还有没有自由?唱戏的受压迫可怜,人民没自由更可怜。当时我不知道这个人是谁?打听了一下,说也是唱老生的,好汉子、硬骨头,……由于临时来了客人,谈话没有继续下去。但“余哀”两个字,却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直到解放以后,我才知道“余哀”就是周先生的化名。的确,在反动统治之下,周先生为了反对迫害争取自由,曾在梨园公报上进行过多次战斗。有的同志称呼周老师是“战斗的周信芳”,真可谓当之无愧。“战斗的周信芳”不仅一般的以文章来进行战斗,更主要的是以艺术来进行战斗。他不仅是一个思想先进者,而且是一个战斗的艺术家。今天,我们拜了师,就要认真学习老师,而且首先要在政治上学习老师。 至于在戏曲艺术上,在表演技术上,周先生所给予我的积极影响,更是深厚而久远的。 多年以前,周先生不仅已经驰名南北,而且“麒派”已经形成为一支影响极广的流派。从唱腔、台步、风格等各方面学麒派的,在南方已经大有其人。当时我刚开始学戏,虽然说不出周先生的戏好在哪里,但却非常爱看。主要感觉到他表演得“有劲”。记得很清楚,那时我还不会写“劲”字,特为向教我念书的老师问了问:“劲字怎么写?”然后又按报纸上“麒麟童”三个字的笔划,在几篇大楷上写下了“‘麒麟童’有劲”。这个充满稚气的往事,当然不足以说明什么问题,只不过反映了周先生的表演风格,对我所产生的初步影响而已。 到我学会几个戏以后,再看周先生的戏,感觉就不同了。我感到周先生的戏有“俏头”。他在表演时不仅有劲,而且劲头使得不快不慢,不早不晚,正在应当使劲的节骨眼上。他的最精采的唱、念、做,总是在观众要求有“彩”的时候出现。因此,只要他老人家一加施展,无论举手投足或耍腔落字,必然会赢得掌声雷动。当时我就觉得,作为一个演员,在表演中能掌握这种“俏头”,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个就会与观众的要求背道而驰,就谈不到引人入胜,就不能受观众的欢迎。所以,我就下决心要学习周先生这种表演“俏头”。 此后,我北上求学,看周先生戏的机会少了,但学习周先生的素志却未曾放松。由于许多老师指点和自己的钻研,虽然我在表演中也能够比较准确的掌握时间、空间,虽然,我也能注意使自己的表演节奏和观众的情绪合拍,但我总感觉到我并没能掌握住周先生表演的那种“俏头”,总感觉到在周先生的表演技术中还有我未曾理解的奥妙。而这个“谜”,只是当我懂得了演戏主要是演人物之后,当我懂得了表演技术主要是用来表演角色的思想情感之后,我才算初步把它解开。 我通过长期揣摩、研讨,与较长的舞台实践,逐渐地认识到周先生的表演所以“有劲”,绝不是脱离角色、脱离人物的“洒”。正像周先生自己所说的:“吸引观众不是光靠张牙舞爪,不是心里光想:‘你们都看我吧!’而是在感情里头作戏,处处不离开人物,通过人物来吸引观众。”可见周先生的表演所以有“俏头”,并不是单纯在技术运用的准确性上下工夫;也不是单纯从表演技巧和观众观感的联系上来把握分寸;而是注意通过角色、通过人物来感染打动观众。技术运用上的最精最准,是与角色情感发展起伏的节拍紧密交织的,把表演的劲头使在人物内心变化中应当着力实现的地方,并使用得恰如其分,自然会给人以不早不晚、不快不慢之感。周先生的唱、念、做所以能紧扣观众心弦,并不断引起采声,也正是由于他演好了人物,人物吸引住了观众,人物在戏中的跌宕[dàng]变化使观众产生着相应的感受上的要求。而周先生本人,又从人物的发展出发来安排自己的表演技术。因此,演员与观众之间通过人物产生了表演与欣赏的相互呼应,甚至情感上的默契;也因此,无论是奋臂一指,抑或引吭一歌,必能引起一片如雷采声。把周先生的表演境界,简单点理解为“俏头”也未尝不可,但这种“俏头”,脱离开人物,不紧密结合人物,是永远追求不到的。而在这方面,也正是我对周先生的艺术,百思始得一解,百效而力求其成的地方。 有的同志说:周先生是一切为了创造角色。诚然,周先生对于剧中人物、舞台角色,是从多方面来探索、体会的。他注意人物的内心,也注意戏里安排的规定环境,更注意规定的环境对人物内心所应产生的影响,从而由内到外、由外再到内的全面把握每场戏的艺术境界。前几天,他和我们讲到了《文昭关》,他非常强调《书房》一场戏中伍子胥在一出场的心情和表现。他说:“伍子胥的父兄被害,只身逃亡,仇恨忧急的心情可想而知。而东皋公又是一个陌路相逢的生人,虽然挺身仗义答应救他,但一住七天杳无音讯,一个含深仇、负大恨的英雄,被悬赏捉拿的要犯,在一个生人家中连住七天,从环境上来看,从在这个环境里的角色来看,他怎能不焦灼。因此这场戏一出场就应当表现出焦急不安来。”老师对《文昭关》的见解是精辟的,这不是对一出戏的经验之谈,而是对角色和情景、情节和意境相互关系的正确论述。这些正是我们在创造每一个角色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老师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与解决,也正是值得我们努力学习的宝贵经验。 老师非常注意演员的内心体会和外表动作之间的关系,并把内心体会强调到应有的高度。他告诉我们:“演员给观众演一出戏,自己心里首先得懂得这场戏的环境,懂得人物的心情,掌握住这场戏的意境。只要演员能不忘掉这些,能想到这些,观众就能从表演中感觉出来。”从这段话里使我们能理解到老师是如何重视“心里有戏”和“唱做逼真”之间的因果关系。但这却不能简单的被理解为:只要内心体会到了,就能解决一切。周老师在自己深切体验外在环境和人物内心的基础上,总是从配合、穿插、铺垫、陪衬、烘托等各个方面来进行表演设计与技术安排的。因此,他才能逼真地把心里的戏表演出来。最近,看了他老人家的《打渔杀家》,挨打回家一场戏,把一个受迫害的老英雄给演活了。说来很简单,四句散板,几步台步,然后叫门。要在唱、念之间把这位受棒刑摧残的老英雄疼痛、悲愤、忍无可忍又要咬牙关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许多演员在这场戏中也都演得不坏。但周先生却为了很好地反映自己所把握的角色内心情感而作了很多创造性的技术安排。出场后先来了一个抢背,由台口上场门,一直摔到下场门的台口,这就为以后回家的台步扩大了舞蹈幅度。原来在上场门转身走几步叫门,现在就可以舞蹈大半的圆场然后再叫门,这样就为以形体动作刻划出人物内心开辟了更大的用武之地。接着单腿跪着起唱。三句唱词,悲愤、苍劲、激越,唱出了恨怒似火的心情。然后起步,一起、两起、直到三起才挣扎起来,鲜明地表现了他的咬牙忍痛而痛不可忍,反映出棒刑之毒。立起后,左手抓住折子和毡帽,右手一个抓袖,一个幅度极大的大转身,来表达要咬牙关挣扎回家的情感。然后,踉跄[liàng-qiàng]而又坚挺,步履艰难而又跛[bǒ]步疾行,动则痛彻心腑,而又快速咬牙奔回的几步台步,走了大半个圆场赶回了家门。从而把戏的情景、人物的内心,演员所把握住的一切都淋漓尽致的表演出来。像周先生这种深入探索人物内心,而又在技术上千锤百炼的力求达到表达出情感,鲜明烘托出意境的艺术思想和表演方法,是值得我们在表演每一个角色中认真学习和努力实践的。 正由于周先生在表演艺术上有许多独特优点,因此创造了许多独具一格的角色,从而形成了他的特殊表演风格。周先生的艺术思想、表演技术和舞台风格,是通过表演这些角色来体现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只有按周先生的唱、做方法,一丝不苟的来扮演这些角色,才算学习“麒派”。周先生对我们说:“学习我的艺术,但不要生搬我的节目,你们应该各人有自己的节目,有自己的角色。”老师的这个指示是非常宝贵的。他说明了师门的艺术道路是非常广泛的,虽然它集中地体现在《四进士》《追韩信》等几个节目之中。但是,老师的艺术精神,老师所总结的艺术表演规律,是可以运用于许多许多节目和许多许多角色的。过去,在我私淑麒派之时,就经过多方体会,开始使自己角色的血管内,流动着周先生艺术的血液。今后,正式拜入了老师的门墙,更要使老师的艺术精神,闪烁于自己角色的形魄之内。我认为,应当结合自己的具体条件,来继承老师的艺术精华。 特别有必要提出的是:我们还应学习他老人家那种虚心学习的精神。周先生的许多角色,多年以来已成为京剧舞台上盛开不败的花朵。它们可谓经过了千锤百炼,甚至已达到炉火纯青。但是,老人家并不满足,仍在从各方面吸收意见,提高自己的表演,丰富自己的角色。这次我们所看到的萧恩、宋士杰、宋江,比诸前几年又有所改动。这是沿着更真更善更美方向的改动。像老师这种不满足既得成就而不断提高,不断进步的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第 6 版
1. “志气之帅也”
第6版()专栏:读书随笔 “志气之帅也” 杨尚德 “志”和“气”这两个字结合成一个词,想来很有个意思。 气,这是一个“塞于天地之间”的字眼。在我们民族的传统观念中,万物都有气,天有天气,地有地气,人为万物之灵,有思想,有感情,要生活,要斗争,当然更少不得一个“气”字了。 天地万物中有各种各样的气,归纳起来,也不外“正气”和“邪气”两种。这两种气,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斗争。 孟子说:“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气为志的表现,志就是气的源泉和引力。 有各种各样的志,也就有各种各样的气。志在个人者为“小气”,志在集体者为“大气”,志在损人利己者为“邪气”。在神话传说中,有许多气叱咤[chì-zhà]风云的形象,制服了各种各样妖魔鬼怪;在历史上,有许多像写过《正气歌》的文天祥那样的民族英雄,威武不屈,精光不灭;至于历代劳动人民反抗暴虐、征服自然的豪壮事迹,那就更加数不胜数了。一股浩然正气,贯串了我们民族以及整个人类的历史。这种冲毁一切邪门歪气的气概,正是人民意志坚贞不屈的表现。 无产阶级革命者,有最远大的志向,也就产生了最宏伟的气概。志立天地,气贯日月,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最彻底的共产主义者,也就是最勇敢的战士”(恩格斯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主义恶魔横行世界的黑暗天地中,敢于宣告共产主义必然要在全世界胜利;毛主席在革命遭受巨大挫折的关头,能够预示革命高潮必将很快到来,而在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候,又能指出:这“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败不馁[něi]、胜不骄,坚定的革命意志,激励着勇往直前的气势。正是由远大的革命志向、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中生发出来的。 王国藩同志说得好:“‘干’字后面要有伟大的理想。”(见5月18日河北日报《挺起腰板》一文)。想当初,他们三条驴腿办社,如果没有革命大志,哪能有迎着重重困难前进的气魄!到如今,他们已变得家大业大,但要继续前进,要夺得每一年、每一季的好收成,同样需要极大的干劲,而这种干劲也正是发自共同的伟大理想。江苏省武进县小河公社十二大队的第六生产队,曾经接连五季减产,成了“五保队”。经过一场实际教育,三十四户社员发了狠心,“不信干不过别的队”。有了自力更生的志气,也就鼓起了革命干劲。千方百计战胜了灾害,夺回了过去减产的粮食,由缺粮队一跃而为余粮队。 一个地方,条件有优劣,困难有大小,但只要人们有高尚的革命志趣,就是一个生气勃勃的乐园;一个人,年纪有老少,体力有强弱,但只要有明确的革命理想,就是一个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坚强的人。你看那《志在山河》(见11月21日《中国青年报》)的知识青年张世文,三年前的一场洪水冲坏了家乡大岭山,居民们纷纷搬下山来,他却离开学校不畏艰险地冲上山去。有人觉得一场洪水把山上的“社会主义”冲走了,他却非要社会主义上山不可。在别人看来荒秃秃的山坡,在他眼里却同时看到了青枝绿叶的远景。正因为他有志向,不气馁,终于带动几个人使秃岭变成了绿岭,使下山的人家又上了山。 从一个单位日常的劳动、工作气氛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如何;从一个人日常生活的气色上,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志向、理想如何。观其“气”而知其“志”。似乎还有一种情况是“无生气”的。“无生气”是否就是没有“气”呢?不然。正气不旺,邪气必长,是没有什么“真空”地带的。 古人讲究“养气”,我们也要“善养吾浩然之气”。“养气之道”就是树立共产主义的大志。唯心主义的“道”虚无缥缈,用隔绝人世的“养气”方法来自欺欺人;而我们革命者的“道”,既是“顶天”的,又是“立地”的。奋勇地投身在实际生活中,不倦地战斗、学习,不断地加强思想政治的休养,就能使我们志增气长。
2. 海城老大夫
第6版()专栏:在我这岗位上 海城老大夫 宗业 王冲 每天,当黎明刚刚来到辽宁海城的时候,在县人民医院的院子里,就会听到唰唰的扫地声。这时,没起床的人们忙喊:“快,老大夫已经扫上啦……” 老大夫王著三,别看已经六十七岁啦,满腔热情却赛过小伙子。 上班啦。他照例先在候诊室巡视一遍,边安慰病人,边寻找重病号,以便提前处置。他一边细致地诊察着病儿,一边微笑着回答家长们的话。 作为儿科中医师,老大夫在患者身旁整整度过了五十个春秋;可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兴过。他耐心地看着,问着,听着,说着,开方拿药,再三嘱咐,每天不但要处理几十个患者,还常常跑到药房帮助新调剂员配药、包药。 下班的钟早已打过了。又来了患者。他还是热情地、耐心地看。当他送完最后一个患者走出医院时,那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老大夫经常到自己负责保健的地段去挨家逐户地访问,巡视病儿,和家长谈家常,宣传卫生知识。人们把他当做尊敬的医生,又把他当做知心的朋友;哪家有几口人,几个小孩,谁好患病,他都清清楚楚。党的领导,群众的帮助,加上自己的认真负责,老大夫十年来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今年8月,在他的屋里,又增加了一张“五好工作者”的奖状。 每逢假日,在城里很难找到老大夫。他又下乡去了。东家看病,西家送药;张家唠家常,李家去劝架,有时还到田地里去转游。解放前,老大夫的家乡——城西二里路的荒岭子和郭家屯一带的大约六七百户乡亲的来信,都是寄到城里再由他义务转送。直到解放初没有乡邮员,他还不辞劳苦、不避风雨地去做义务乡邮员。当乡亲们打开亲人的来信时,感激地说:“老大夫,让我们说什么好呢?多少个因为家事争吵的人,听到他的脚步声,忙转怒为喜,双双地迎上来……。解放前,他给海城德兴长药房当门诊医生,家乡附近的数以百计的农民,连几分钱的药费都拿不出,他就给付了。今天,乡亲们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有了幸福,逗着说:“老大夫,我们的账可该还了吧?”老大夫哈哈大笑起来。他一边吃着乡亲们刚刚摘下来的瓜果,一边感慨地说:“以前咱们穷人吃药,就是吃苦水啊!现今生活一好,有病的也少了,我从来想不到咱们会有今天!” 老大夫原来是个贫苦的农民,二十二岁开始担负全家七口人的生活,只种几亩地,自己还患着肺病,常常在年节时揭不开锅盖。现在,他每月工资一百多元,全家只有一个老太太吃闲饭。但他仍然保持几十年来的俭朴作风:没有一件毛料衣服,没有一身大衣或皮袄,没有自己下过一次饭馆,没有浪费过一分钱。儿女们给他买了不少新鞋,他都舍不得穿。1952年给他买的一双高腰皮鞋,样子早已过时,破皮掌几乎连成片,他还经常穿着。儿子穿过的一件破衬衫,他补了补,又穿了三个夏天。有些好心的同志劝他:“您穿点好的吧,免得不了解情况的人笑话。”他笑着说:“勤俭者常乐呀!”他经常教导自己的儿女说:“我小时候只有一件破大衫,有时洗完了等着穿,用火烤。和今天比,天上地下!要永远听党的话,力求俭朴。” 如今,老大夫已是海城县的人民代表了。
3. 手
第6版()专栏:大家谈 手 泗人 湖南衡阳岳屏公社进步大队今年遭受了六次特大洪水和四十多天干旱的袭击,灾情很严重。但这吓不倒在党领导下的公社社员们,第一生产队长王昭珊说:“我们是种田的人,洪水浸死了我们的禾苗,浸不了我们的一双手!”(见十二月二日人民日报第一版报道) 我似乎看到了千万个公社社员坚韧不拔、无坚不摧的大手,同时另外一些手的形象也在我的眼前闪过…… 一百多年前,当资本主义的阴影还笼罩整个世界的时候,凭着对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两双手举起了敲响资本主义丧钟的“共产党宣言”,宣言结尾多么震撼人心:“让那些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颤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自己颈上的锁链。而他们所能获得的却是整个世界。” 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里,有一幅老苏区红军的对联: 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确实,我们千千万万革命前辈,手握简陋的镰刀、斧头,几十年的血洒大地,几十年的前仆[pū]后继,终于铲平了、打碎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这是革命者的手,是敢于在最困难条件下不屈不挠斗争的手。革命者的手,就是为了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在人们的面前,总是会摆着许多困难,问题就在是否敢于斗争。 洪水浸死了公社的禾苗,浸不了公社社员的手!我们在其他战线上工作的人,应该对王昭珊同志这几句话发出响亮的回答:一切困难也挡不住我们的一双手!
4. 关于“研究年刊”之类
第6版()专栏:读者中来 关于“研究年刊”之类 偶尔翻检书箱,找到两本上海时代出版社出版的《高尔基研究年刊》。我认为编辑研究年刊之类,是一件很有价值的工作。因为有了这样的书,可以使读者了解苏联对高尔基的研究情况;同时,对高尔基研究工作者来说,也免于他们到处搜求资料,节约时间和精力。 我联想到今年鲁迅先生诞生八十周年和逝世二十五周年纪念前后,全国各报刊都发表了不少纪念文章,出版社也出版了一些研究论著,这是鲁迅研究工作者可喜的收获。但是,对于读者来说,把这些有关的文章集中搜集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很希望我们的出版社、科学研究机构或鲁迅博物馆也来编印一种《鲁迅研究年刊》,每年一本,把这一年国内收集到的重要文献资料、有价值的研究文章,按生平事迹、思想及作品,分门别类加以编辑,对已出版的专著、未选入的文章及有关鲁迅纪念活动的报道、图片、插画等,则编成索引作为附录。如有新发现的鲁迅书简和作品手稿,亦可采取照相制版加为插页。这样,既便于研究工作的参考,又便于保存,还可检阅一年来研究的成果,促进鲁迅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宁夏 刘和芳
5. 列车上的诗
第6版()专栏: 列车上的诗 山青 车窗外 车窗外闪过永不重复的画面: 碧绿的树、远近的山、村上炊烟。 谁要是穿过这一条万里画廊, 谁就会对我们祖国终生爱恋。 邂逅 相敬如宾,相亲如友, 谈草原上的建设,谈江南的丰收, 一夜不眠,黎明分手, 道一声再见,不知在什么时候……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邂逅, 我们常常记忆得很久, 为什么我们能一见如故? 我们走的是同一条道路。 *邂逅[xié-hóu] 归来 窗外晨光中现出大海, 家乡就在这蓝色的窗外, 三年前告别海浪和鱼网, 三年后告别纱厂微笑归来。 白色的浪花啊,多么像团团棉絮, 多么像那旋转的纱锭一排又一排。 渔家女生来喜爱赶前浪, 要叫青春的花朵在田野上怒放盛开。
6. 在列车上的速写(图片)
第6版()专栏: 在列车上的速写 姚治华 陈谋 吴衍休 畅谈农村新貌 “请你喝杯茶!” 旅途不忘体操 “到了公社给妈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