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12-03
第 1 版
1. 小河公社十二大队第六队社员同心协力创造新局面 鼓足革命朝气一季夺回五季减产粮 这个队1959年夏季以来共减产粮食一万二千多斤,今年秋季一举增产粮食一万四千多斤
第1版()专栏: 小河公社十二大队第六队社员同心协力创造新局面 鼓足革命朝气一季夺回五季减产粮 这个队1959年夏季以来共减产粮食一万二千多斤,今年秋季一举增产粮食一万四千多斤 本报讯 据新华日报消息:江苏省武进县最近两年半季季减产的小河公社十二大队第六生产队,今年夏季以后,三十四户社员团结一心,鼓劲生产,克服了重重困难,一季夺回了过去五季减收的粮食。 正视缺点 接受教训 这个生产队在长江南岸新孟河边的一个大村上,种了一百五十九亩肥沃的土地,整半劳动力有三十六个,耕牛有四条,条件并不算差。可是,自1959年夏季以来,却一连五季减产,是全大队粮食产量最低的一个生产队,因此得了个“五保队”的绰[chuò]号。今年夏季,全队又减产一千四百二十斤,每人分得的口粮比别的队少,加上他们在春季时有依赖大队支持的想法,把6月份的口粮提前吃掉了,接秋的口粮就更紧。在这个严重的困难面前,有些社员埋怨大队包产指标太高了,有的埋怨大队拨的种子太少了。队委会及时召开了社员大会讨论了夏熟减产的原因。经过回忆对比,他们发现下了基肥的二十三亩三麦,每亩产量平均超过包产指标六十二斤,没有下基肥的一百一十多亩三麦田,每亩产量都低于包产指标七斤到二十斤,因此不是包产指标太高而是下的基肥太少了;大队拨给这个队的三麦种子和别的队一样多,但是别的队全种下去了,而他们却没有全种下去。他们又查了一下:夏熟作物比原计划少种了十亩,季节拖过了十天,播种质量差,管理又不够好。这样一检查,就有些社员说:说来说去,减产还是怪我们自己,今后要接受教训。为什么夏熟生产没有搞好呢?大家找来找去,最后终于找到了原因,大家说:全大队有十个队增产,偏偏我们队减产;我们吃苦就吃在依赖思想和各顾各上面,没有把集体生产搞好。 经过这次会议,三十四户社员初步团结起来,大部分社员都有了从头抓好秋熟生产的决心。 在大队的具体帮助下,社员又补选了七个优秀社员参加队委会,由过去坚决领导大家走合作化道路、今年由常州回乡生产的老队长孙书龙担任队长。在新队委会成立的第一次会议上,孙书龙要求全体队委团结一心,带动大家把生产搞好。当场确定了三条队委守则:一要带头劳动,二要遇事和群众商量,三要大公无私,搞好评工记分和管好队里财务。会后九个队委委员大都带头劳动。会计孙根娣,依靠群众清理了过去的工分账目。社员集体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了。 借粮会和齐心会 夏收夏种的农活越来越重了。队委孙桂珍建议向大队借一些机动粮度过农忙。队长向大队借粮时,大队负责干部说:大队的机动粮是大家的,要借的话,一定要得到十三个生产队的同意。研究借粮问题的生产队长联席会议召开了。孙锡华代表六队参加了这个会议。会议开始时,他们先批评了六队和大队的缺点。他们说:六队土地肥、水利好、畜力足,减产是人为的。六队五季减产就是大队惯坏的,完不成三包任务反正有大队的机动粮好用么?后来,多数队长都同意借粮,产量最高的二队队长潘志安说:“五保户要照顾,‘五保队’也要照顾;六队的依赖思想要克服,实际困难也要帮助解决。” 孙锡华回到生产队里,就把大队讨论借粮的情况讲给大家听。女社员钱巧娣发愤地说:我们一定要自力更生,咬咬牙、发发狠把生产搞好。”有名的女闯将孙桂珍说:“我们队1958年水稻平均亩产六百八十二斤半,只要大家拿出干劲,我就不相信干不过别的队。”孙敖松等一伙年轻人也嚷起来:“对,论土质我们是宜麦宜稻的黄泥土,论牛力我们有黄牛三条、牯[gǔ]牛一条,论劳力今年又增加了十多个,说干不过别的队,谁也不服气。”大家越谈信心越足,劲头越高。 在增产的道路上 全队三十四户社员团结得更紧了。夏种基肥没有别的队积得多,又没有农船挖泥,他们就分兵两路,一路刈[yì]青草,一路车干河水取泥。大家干了十几天,就铲光了草皮,车干了三条河,给每亩水稻田施了一百多担肥料,超过了一般队好几十担。 为了增产,这个队的老年人也行动起来了。五年没下田的六十多岁的老社员孙木根和孙茂根亲自出马做技术活。多年没养牛的养牛能手孙全林看到大家热火朝天地大干起来,他说:“人起劲,牛也要养好。”他把四肢生了疮的一条水牛牵到自己家里,配了药涂在牛的膝盖上。水牛不能躺下睡觉,他就搭了一个稻草铺,把牛放倒在稻草铺上侧身睡。就这样,他花了五十多天工夫,把一条瘦牛养壮了。 在栽插中稻的时候,遇到了四十八天滴雨未下的严重干旱。长江水位很浅,潮水引不进来,裴河站上的抽水机又时好时坏,在这个争取秋熟增产的节骨眼上,队里只有一部水车,不够用,他们就用笆斗翻水。歇人不歇工具,车一点,栽一点。终于在“芒种”前两天全部插好一百二十多亩中稻。适时栽好秧,该松一口气了,可是大家又挖土一尺五寸深,对一块中间高两头低的旱地进行了平整,筑了五十丈长的腰埂,把另一块漏水田整治好,先后又扩种了七亩半水稻。 水稻栽下去以后,为了让水稻长得好,每户又投出了够追一亩多田的家杂肥。在发生严重的螟害期间,他们根据螟虫发生和活动的规律,点灯、喷药撒粉、采卵块,终于战胜了螟害,保住了水稻。 战胜困难 笑逐颜开 全队三十四户社员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秋熟大增产。全队水稻平均亩产比去年增产二成多,共增产粮食一万四千五百多斤,一季就捞回了过去五季减产的一万二千五百斤粮食。摘掉减产队的帽子后,全队社员笑逐颜开,意气风发,在完成征购任务后,又多卖了余粮。全队今年的秋播任务已经胜利完成,平均每亩垩[è]了七十五担到八十六担基肥。在公社总结秋熟生产的大会上,公社党委表扬了他们发愤图强的革命精神,并请他们在大会上介绍了争取秋熟增产的经验。现在再没有人称呼他们“五保队”了,社里其他的减产队正学习他们的榜样,争取明年增产。
2. 贵在鼓气
第1版()专栏:社论 贵在鼓气 看了小河公社一个生产队五季连续减产、一季夺回五季损失的事实,使人很受感动,深深体会到毛泽东同志经常说的“气可鼓而不可泄”的道理。 原来,在很长一个时期内,这个生产队依靠其他生产队的照顾过日子,被称为“五保队”。是他们的条件不如其他生产队吗?不是。这个队同别的队一样:土地肥,水利好,畜力足。可是,尽管生产条件是一样的优越,他们却在两年半的生产中没有翻过身来,长期落在其他队的后面。今年秋季,终于找到了病根子,用他们的话说:“吃苦就吃在依赖思想和各顾各上面。”他们接受教训,痛下决心,由泄气而鼓气,由松劲而鼓劲,由依赖别人而自力更生,憋足一股气,“我就不相信干不过别的队”。精神状态一变,果然出现了同心协力,急起直追的新局面。不到几个月,“五保队”的帽子摘掉了,五季减产的损失一次拿回来了,缺粮队从此变成余粮队了。 人而无气,不知其可也。气,就是确信我们的事业必然胜利的信心,就是征服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大至同帝国主义、修正主义、严重的天灾作斗争,小至同日常工作中的困难、挫折作斗争,都应该是信心百倍,有气有力,勇往直前,而不应该心存怯懦,怕鬼畏难,作茧自缚。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从来是这样教育我们的。无数的事实证明了这个普遍的真理。连续五季减产,对于一个生产队来说,当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事物总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向着它的对立地位转化,坏事可以变成好事。这里的关键在于,在基本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人们敢不敢促使事物的转化,敢不敢争取斗争的胜利。这个生产队从实际生活中学到了这样一个斗争艺术,很快地改变了局面。《子不语》一书中有陈鹏年吹气退缢鬼一章,说的是陈鹏年遇见了一个吊死鬼,他对自己说:“鬼尚有气,我独无气乎?”于是鼓气吹鬼,把鬼吹得如轻烟散去。这个生产队的鬼,既不是书上的鬼,也不是天灾,而是一种怕鬼的思想。可以说,是一种主观认识跟不上客观实际的落后思想。有了这种思想,就染上了精神不振、不敢斗争的鬼气。吹掉这股鬼气, “不相信干不过别的生产队”,精神上由被动转入主动,生产局面跟着也由被动转入主动了。这个事实生动地表明了,作一切工作,克服大小困难,在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成败常常取决于人的精神状态是否跟得上客观形势。只有保持充沛的革命朝气,才能吹掉鬼气,胜利前进不已。 革命的气概,从何而来?这个生产队的经验告诉我们:它是在对连续五季减产这个客观事物作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是在实行政治挂帅、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产生的。革命的气概是客观实际的正确的反映,反过来,它又是改造客观实际的前提。认识客观形势有两种方法,一是夸大困难,看不清前途,灰心丧气,莫知所措。这是革命者所不取的方法。另一种是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也就是全面地认识已经产生了的各种克服困难的有利条件,千方百计发掘一切有利因素,战胜困难。几年来,我国人民高举三面红旗,创造了比过去任何历史时期多得多的有利条件。这不但包括多年来建设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大跃进以来建立的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有了一套体现党的正确路线的政策,有了系统的增产经验,也有足以借鉴的教训。我们是比过去更强了,而不是弱了。全国是这样,对各项工作来说也是这样,对这个生产队来说也是这样。表面看来,连续五季减产,它似乎是弱了。可是,实际情况究竟怎么样呢?当他们分析了减产的原因,接受了过去的教训,抓住了发展生产的有利条件,鼓足干劲,实干苦干的时候,他们只用了一季的时间,就拿回了五季减产的损失。应当说,他们不是弱了,而是强了。认识这一点,对于一切正在对困难作斗争的各个战线上的广大干部和群众,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从这一点出发,才能分清客观形势的主流与支流,才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取得符合实际情况的经验教训,找出克服困难、扭转局势的有效办法。这个生产队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既看到有利条件,又正视了困难,从思想方面找毛病,从主观条件找原因,就把人们的革命气概和斗争热情充分动员起来,实事求是地去进行工作,过去一些人认为办不到的事情就都办到了。 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也就是说,丢掉思想包袱,就可以轻装上阵了。但是,能不能真正改变局面,取得胜利,那还要看是不是脚踏实地,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计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只有扎扎实实地行动起来,实干苦干,革命的气概就能成为改变局面的巨大力量。否则便是主观空想,便是空喊,而主观空想和空喊是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的。这个生产队利用“借粮会”、“五保队”作为教材,从思想上激励大家摘落后帽子的斗争意志,从检查缺点中认真接受教训,在思想一致的基础上,大家团结一心,干部带领群众,埋头苦干。没有肥料,就割草挖泥;没有水车,就用笆斗翻水。在发展生产的道路上,许多过去无法逾越的困难,现在都不再是不可克服的了。这种有气有力,既有不怕困难的革命气概,又有实事求是的苦干精神,是值得效法的。 现在,全国人民公社的生产队中,还有极少一部分减产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困难。他们有的困难已经度过,有的快要度过。今天本报介绍的这个队,就是千百个已经度过了困难的生产队中的一个,它的道路就是其他减产队的道路。看来,从减产到增产,中间并没有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并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减产队是可以变成增产队的。人民公社制度的优越性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把革命的气概同实事求是的精神结合起来,可以大大加快这个过程。
3. 政协西藏委员会林芝地区视察组谈视察经过 西藏林芝地区一派好景象 农奴翻了身,分得了土地,有了牛羊和房屋,兴高采烈地打场、选种、翻地、修渠,歌声笑声不绝
第1版()专栏: 政协西藏委员会林芝地区视察组谈视察经过 西藏林芝地区一派好景象 农奴翻了身,分得了土地,有了牛羊和房屋,兴高采烈地打场、选种、翻地、修渠,歌声笑声不绝 新华社拉萨2日电 政协西藏委员会派往林芝地区的一个视察工作组,11月30日提出一项报告说,民主改革后的西藏农村呈现着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 这个视察工作组由政协西藏委员会副主席桑颇·才旺仁增率领,其中包括有各方面的人士。他们10月中旬去西藏东南部的林芝专区作了二十多天的视察。在视察中,他们通过听取汇报、作典型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方法,全面了解了农村中的情况。 政协西藏委员会11月30日在拉萨举行会议,听取视察工作组副组长、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农牧处处长丹增嘉措代表视察组作工作报告。丹增嘉措在报告中用大量事实叙述了林芝专区实行民主改革两年多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报告中指出,林芝地区过去极其贫困,在西藏农奴制度下,这里的五万名农奴像牛马一样地任人宰割,生活悲惨。现在,这些农奴翻了身,分得了十三万多克(一克约等于一亩)土地,有了自己的牛羊和房屋。过去被荒废了的土地又种上了庄稼,逃跑出去的农户又重新回到了家乡。在视察组经过的地方,到处可以看到群众兴高采烈地在打场、选种、翻地、修渠,歌声和笑声不绝于耳。 视察组在波密县桑登乡访问了一户名叫噶[gá]布登珠的农民。民主改革前这户农民一无所有,一家三口到处流浪。现在他们有了六克地、两间房屋、一匹马、三头牛,可以吃到酥油、糌[zān]粑、盐巴和茶叶,视察组访问他家时,他家中正请缝衣匠在缝制新衣。 视察报告说,当地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组织农民利用空闲从事挖药材、打猎、养鸡养猪、种植蔬菜等副业生产,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生活。视察组所调查的一些农户,有的农户一年中副业生产收入可达五百元左右。 政协西藏委员会副主席朗顿·贡噶旺秋和在拉萨的西藏各界人士出席了这次会议。他们对工作组的视察结果表示满意。(附图片) 拉萨市郊的几个农民在检查庄稼生长情况 新华社记者 陈宗烈摄
4. 城市工业积极支援农业的结果 上海郊区过半农田用机电排灌
第1版()专栏: 城市工业积极支援农业的结果 上海郊区过半农田用机电排灌 在今年抗旱中,排灌设备起了很大作用,社员们具体感受到工业支援农业增产的意义,踊跃交售粮食、棉花、蔬菜,支援国家建设 据新华社上海2日电 上海郊区农村公社化以后新增加的电力机械排灌设备的马力,比公社化前九年的总数还多三点二倍。全郊区60%以上的农田已实现机电排灌。这些排灌设备今年在郊区抗旱中起了很大作用。目前郊区秋收基本结束,社员们在讨论当前农村形势时,又一次具体感受到国家和城市工业的支援对农业增产的巨大意义,他们正在踊跃交售粮食、棉花、蔬菜和其他产品,积极支援国家的工业建设。 上海市郊十个县现在共拥有固定机电排灌站一千八百多座、流动机器九百九十多台、机船一千多条,总马力达六万六千五百多匹。全郊区五百四十多万亩耕地中,已有三百三十多万亩实现机电排灌,其中需水较多的蔬菜和水稻的机电排灌面积分别占到72%和75%。许多公社还多方利用排灌设备闲置时的动力,带动各种工具,加工粮食,切割饲料,修造农具和进行稻麦脱粒等,节省了大批人力畜力。 上海郊区机电排灌面积的迅速扩大,是城市工业积极支援的结果。最近三年,国家在帮助上海郊区农村建设机电排灌工程中,共投资一千六百多万元,无利贷款一千三百多万元,先后组织了二百多个工厂协作,为农村生产电动机、柴油机、变压器、水泵、仪表等设备,短时期内帮助郊区制造和架设了高压线路两千多公里、低压线路五百七十多公里。供电部门通过这些线路,把强大的电力源源输向郊区农村。在制造排灌机械时,许多工厂的工人千方百计按时、按量、按质完成生产任务,保证不误农时。工人们又先后组成数以百计的技术服务队下乡,帮助农村安装、检修排灌机械。三年来,城市职工还帮助农村培养了五千多个技工、电工、司机手等。 上海郊区农村虽然河道密布,雨量充沛,向称“鱼米之乡”;但过去水系比较紊乱,加之有时雨量集中,有时久晴不雨,易涝易旱。从1949年到1957年的九年中,就有五年受到较重的旱涝危害。现在,经过各人民公社开河建闸,调整水系,普遍建立起机电排灌站,农田水利面貌已一改旧观,许多地区可以做到百日无雨保灌溉、日雨二百毫米不受涝。去年8月份,上海受到特大暴雨袭击,有九十九万亩农田受淹,但由于机电排灌机械发挥强大威力,一昼夜内大部分农田积水就基本排除,少数严重受涝的耕地也在三天内脱险,保证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今年7、8月间郊区雨量稀少,但是由于得到机械灌溉,粮、棉等主要秋熟作物仍然获得了较好的收成。 机电排灌设备一马力能灌溉农田五十亩左右,相当于三部牛车的灌溉能力。这就使得农村能腾出大量的人力畜力用于精耕细作,开展多种经营。1958年以前,市郊的三林、虹桥等著名的蔬菜产区,由于劳动力不足等原因,一般每年的复种次数只有三次左右;发展机电排灌后,不仅复种次数提高到三次半到四次,而且有余力普遍发展种蘑菇、养蜂、养猪鸡鸭等多种经营。盛产水稻的松江县山阳公社,过去没有机电排灌设备,遇到旱涝时,就顾了排涝丢了耘耥,或者抓了抗旱放了治虫。公社化后,这里建立起拥有七百十一马力的机电排灌站,四万多亩水稻全部实行机电灌溉,在正常气候下全年可以节省三千一百多个劳力和两千三百多头牛力用于精耕细作,因此水稻产量不断提高。
5. 克己助人积极支援兄弟企业生产 沈阳百余轻工业工厂签订协作合同
第1版()专栏: 克己助人积极支援兄弟企业生产 沈阳百余轻工业工厂签订协作合同 据新华社沈阳30日电 沈阳市一百多个轻工业工厂,最近在市轻工业局统一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签订了有关生产工艺、产品配套、材料改制、备品配件等各种协作合同二百二十三份,相互帮助解决了许多生产关键。 沈阳市轻工业局所属工厂过去就有生产协作的经验。11月中旬,这个局又召开所属各厂生产协作会议,有计划地组织各工厂之间建立协作关系。经过这次座谈讨论,许多工厂领导干部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企业互相协作的重要性,他们本着克己助人的精神,把自己能够支援别人的任务承担下来,把本单位暂时不急需的原料材料和设备拿出来,帮助兄弟企业解决生产关键问题。各厂相互之间按照生产需要,就产品配套、备品配件供应、不规格材料加工改制、有关技术资料和技术力量的协作,以及边角余料相互调剂余缺等,签订了各种内容的协作合同。 沈阳市胶鞋厂需要的鞋卡子、鞋眼,长期以来没有固定的协作工厂。他们经常临时派人去哈尔滨购买,往往因为数量不足影响胶鞋出厂。德顺成小五金厂的厂长知道这个情况后,主动与胶鞋厂签订协议,帮助对方解决了胶鞋的五眼、鞋卡子不足的困难。沈阳市衡器厂生产木杆秤,缺少小皮角做秤绳。皮革装具厂就同他们建立固定的协作关系,每月拿出剩下来的小皮角二百公斤,满足衡器厂的生产需要。沈阳搪瓷厂同酿酒公司、鞋厂和几家小五金厂都签订了合同,把做面盆、口杯剩下来的边角余料供应给这些厂,作为制造酒瓶盖和各种小五金用品的原料材料。 为了组织各厂更好的执行协作合同,沈阳市轻工业局成立了专门办公室,统一领导和统一检查协作合同的执行情况。
6. 全体职工力战低温风雪袭击 鸡西煤矿超额完成上月采掘计划 全矿力争提前完成今年采煤计划,积极开拓掘进,为明年生产作准备
第1版()专栏: 全体职工力战低温风雪袭击 鸡西煤矿超额完成上月采掘计划 全矿力争提前完成今年采煤计划,积极开拓掘进,为明年生产作准备 新华社哈尔滨2日电 鸡西矿务局战胜风雪带来的困难,11月份比计划多产煤炭二万五千多吨,平均日产水平比10月提高3.7%;主巷掘进超额1.9%完成月计划,掘进日进度也比10月提高。 进入12月,全局职工继续开展劳动竞赛,力争提前完成今年的采煤计划,并以开拓掘进为中心,积极为明年1、2月份的生产进行准备。 11月8日至20日间,鸡西矿务局两次遭受大风雪的袭击,气温骤然下降,最低达到摄氏零下二十度。矿区的很多运输线路曾被积雪堵塞,给煤炭运输和生产带来了很大困难。全局职工向风雪严寒展开了斗争。矿务局抽调一批干部组成九个工作组,驻在九个矿帮助抵抗寒风雪袭击。各矿和坑口出动上千人,清扫了矿区运输线路上的积雪,使井上运输迅速恢复,保证了生产。全矿务局11月上、中旬的采煤计划仍然超额完成,下旬的平均日产水平又超过了中旬。 在入冬以前,鸡西矿务局就开始进行冬季生产的准备工作。现在,全局八十三项重点防冻工程已经完成90%以上。绞车道在冬天最易受冻影响运输,各矿便沿着绞车道安装了暖气管路。各矿对矿工们的防寒保暖进行了细致安排,把冬季生产需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发给了矿工,又组织修缮队,帮助职工修理了住房、火墙、门窗和烟筒。
7. 芬兰新任驻华大使 拜会陈毅外长
第1版()专栏: 芬兰新任驻华大使 拜会陈毅外长 新华社二日讯 芬兰共和国新任驻华特命全权大使约尔·托伊沃拉今天上午拜会外交部长陈毅,商谈递交国书事宜。拜会时在座的有外交部礼宾司司长俞沛文、西欧司副司长宋之光。
8. 图片
第1版()专栏: 上海第六纺织机械厂积极为兄弟工厂制造纺高级纱用的成套设备。这是工人们在研究操作技术 新华社记者 霍生联摄
第 2 版
1. 增产措施千万条 八字宪法第一条
第2版()专栏: 编者按:进一步推行农业“八字宪法”,是争取明年农业好收成的重要措施。“八字宪法”是我国农民生产经验的科学总结。今天本报发表的湖北日报社论中对它有很好的阐明。近几年来,不少地区由于认真推行“八字宪法”,已经收到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广大干部和群众也积累了不少可贵的经验。希望各地在领导冬季生产当中,本着积极热情而又实事求是的态度,发动群众,总结经验,因时因地制宜地继续推行“八字宪法”。 增产措施千万条 八字宪法第一条 湖北日报发表社论说:农业八字宪法是党的领导、群众经验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产物,对农业生产技术起着革命性的改造作用,必须热情坚持而又因时因地制宜地推行 本报讯 为争取明年农业生产有一个好收成,在增产措施上,应该抓什么呢?11月28日湖北日报发表社论说:必须坚决地因地制宜地实行“八字宪法”。 社论指出,在冬季生产中,应该抓好“水”、“肥”、“工”三个字,水利建设要以大搞小型水利为主,兴修明年可以受益的工程,部分大中型水利工程也要续建、配套,要尽可能早开工,争取早蓄水,早受益。要发动群众千方百计挖掘肥源,进一步解决有关积肥的分配政策问题,更好地调动社员群众积攒和交售家庭肥料的积极性。要发动群众修整农具,并尽可能添置新农具。 社论接着说,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八字宪法”,首先要对它的科学性有一个正确认识。“八字宪法”的来源有三:一、我国农民在数千年的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的精耕细作的经验;二、解放以来,农民群众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不断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改革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三、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成果。“八字宪法”是党的领导、群众经验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产物,是人们对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的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掌握,是唯物辩证法在农业生产上的具体运用。 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八字宪法”,还要认识它的革命性。“八字宪法”虽然直接来源于广大农民群众所熟悉的生产经验,但是它已不是那些自发的零散的生产经验,而是经过了总结提高对农业生产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客观规律。当它再回到群众中去的时候,就对农业生产技术起着革命性的改造作用。因此,“八字宪法”的推行决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障碍。领导者必须以高度的革命热情,领导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全面地贯彻实行。 实行“八字宪法”,对领导者来说,既要热情坚持,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制宜地推行。农业生产受着自然的经济的各种条件的制约,而这些条件又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八字宪法”所提出的是普遍性的增产措施,是一般规律,各地在执行中还必须与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相结合,找出特殊规律,将“八字宪法”化为适应于当时当地情况的具体措施。比如,合理施肥,这是“八字宪法”所要求的,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合理施肥呢?这就大有学问。农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把它具体化为:看茬[chá]口、看品种、看苗子、看土质、看肥质、看水源施肥,等等。只有做到了这几“看”,才能真正实现合理施肥。 社论最后说,由于实行“八字宪法”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因此,出现一些缺点是难免的。这丝毫无损于“八字宪法”的光辉,无损于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它只说明,我们对“八字宪法”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在今后实行“八字宪法”中,要更好地尊重生产队因地制宜制订生产措施的权力,更好地让社员群众当家作主,作好调查研究工作,坚持革新先试验、推广先示范的原则。这样,我们相信,“八字宪法”将在农业生产中结出丰硕[shuò]的果实。
2. 宁夏战胜阴雨翻完秋茬地
第2版()专栏: 宁夏战胜阴雨翻完秋茬地 本报银川2日电 宁夏回族自治区五百七十多万亩秋茬地,已在封冻之前翻晒完毕。 今年,正当翻晒秋茬地的季节,秋雨连绵,给翻地工作带来一些困难。为了适时完成秋耕,各地事前组织好劳畜力和检修好拖拉机,当雨一停,能下地翻犁时,就让拖拉机、新犁、旧犁和人力一齐上阵,突击翻犁。在翻茬顺序上也做了安排,一般是先翻灌水旱的,再翻灌水迟的;先翻高田,后翻洼田;先翻草大的,后翻草小的。由于组织得好,并充分发挥老农作用,各地的翻地质量,一般都比去年好。
3. 改造洼地 当年受益 锦县兴修排涝工程
第2版()专栏: 改造洼地 当年受益 锦县兴修排涝工程 本报讯 据辽宁日报消息:辽宁锦县冬季农田水利建设已经开始。到11月8日,四处排涝工程已完成土方工程量四万立方米。 近几年来,锦县兴修了很多农田水利工程,对抗御水早灾害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灌溉工程多,排涝工程少;主体工程多,配套工程少,限制了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中共锦县县委组织水利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干部,深入各公社和各水利工程,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勘查、测量、设计工作。确定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以改洼治涝和山区水土保持为重点,积极巩固提高现有水利工程,搞好田间工程配套和防洪工程的岁修工作。各公社根据县委的部署,先后于11月上旬陆续动工。今冬明春水利工程全部完工后,明年可以使四万五千亩洼地、两万二千多亩水田、三万七千多亩菜田受益。
4. 增人加车 边积边送 榆树县按土质茬口积肥
第2版()专栏: 增人加车 边积边送 榆树县按土质茬口积肥 本报长春2日电 吉林榆树县许多公社社员,积极为明年农业生产准备肥料。目前,全县共有三万多人参加积肥、倒粪、送粪。 榆树县许多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发动社员总结了过去积肥、施肥的经验教训,按岗地、洼地、平川地的土质、茬口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积肥活动。双井公社新发屯生产队社员,讨论了哪块地施什么肥,施多少,还缺多少,冬季积多少,积什么肥,制订了冬季积肥计划。现在不少社员按计划每天拾肥。地势低洼的城发公社城发大队,已经积攒了四百多车灰土粪,可施五百亩洼地。新庄公社种大豆多,积肥以猪粪为重点。 许多公社、生产大队全面规划了粪源,确定了冬季积肥重点,领导社员积极积攒牲畜粪、家禽粪、人粪尿、灰土粪和散粪。 许多生产大队都认真执行了积肥政策。闵[mǐn]家公社付清了尾欠社员售肥款,奖励了十名队干部和七十多名积肥模范社员。许多公社在积肥的同时,增人、增车,抓紧倒粪和送粪,力争在春节前把土粪都送到地里去。
5. 摸清情况 全面规划 武冈县修造小农具行动早
第2版()专栏: 摸清情况 全面规划 武冈县修造小农具行动早 本报讯 据新湖南报消息:湖南武冈县委根据明年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及早安排修制各种小农具生产。 根据重点调查和普遍摸底,明年全县需要各种农具、雨具九十九万件,除把现有破烂的整修好外,还要添置四十四万多件。掌握了情况,县领导部门在10月中旬即作出了规划:在今年12月底以前突击修制犁耙,明年2月底以前备足雨具,3月底完成锄头、耙头修制任务,其他农具在明年6月底以前全部整修添置好。 为了方便群众,加快农具修配进度,在县城设立了农具修配站,组织城镇工厂工人和手工业者帮助郊区的社、队和社员修理农具。在各公社设立了七十多个修配门市部和一百五十多个修配站。到10月份全县已修制各种小农具四万九千多件。
6. 及早检查种子
第2版()专栏:读者建议 及早检查种子 山西晋南、晋中、晋东南三个专区明年共需种子一万一千八百多万斤,已选留入库的优良种子占计划需种量的百分之九十一以上。总的看来,基本上够用。但是从基层情况看,还有许多地方这项工作做得不好。如:品种选留的不全,数量不足,质量较差,保管不好等等。据太谷县侯城公社桃园堡、北洸[guāng]大队的检查,玉米、高粱种子基本上已选够留足,可是谷子选留的数量还占不到明年计划需种量的百分之四十,而且这批种子还是雨前收打下的一般谷子,质量不好。由于存放不善和着雨,这些单位有的玉米棒子的两头生了霉。还有堆放在仓库的一千二百斤高粱种子,因为含水量达百分之二十,检查时里边已经发热。 看来生产队开展一次种子普查很有必要。可以通过湿里挑干,干里挑优,去霉留好,去秕留饱,去劣留纯的方法,加以补充,切实留足。结合检查,还应当进一步管好雨前选留的种子,这些种子最好设专库按品种保管。对着雨、生芽、霉变的种子,要及时予以处理。 山西 王明华 徐维新(附图片) 上图:湖南东江市鲤鱼江公社田心大队欧家生产队的社员在犁田。 新华社记者 朱云风摄 下图:陕西米脂县高西沟大队第一生产队女社员高素珍(右)和高秀青在谷场上选白谷良种。 新华社记者 和坪摄
7. 鞍钢原料燃料消耗不断降低 10月同7月相比:每吨钢耗用的钢铁料减少三十七公斤,每吨铁的焦炭消耗减少二十七公斤
第2版()专栏: 鞍钢原料燃料消耗不断降低 10月同7月相比:每吨钢耗用的钢铁料减少三十七公斤,每吨铁的焦炭消耗减少二十七公斤 本报讯 据鞍山日报消息:鞍钢所属各厂矿原料、燃料消耗不断降低。据统计,8、9、10月份,鞍钢炼钢、炼铁、化工、发电、燃气等厂,生产用的钢铁料、洗煤、动力煤以及焦炭的单位消耗定额,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10月同7月份比较,每炼一吨钢耗用的钢铁料降低了三十七公斤,每炼一吨铁耗用的焦炭减少二十七公斤,每炼一吨冶金焦耗用的洗煤减少二十八公斤。 今年下半年以来,鞍钢各厂矿进一步加强了对节约原料、燃料工作的领导。他们建立和健全了原料、燃料的管理与使用制度。 许多厂经常分析原料、燃料消耗情况,挖掘节约潜力。第一炼钢厂10月份每炼一吨钢消耗的钢铁料已经比规定降低了七公斤;但他们仍没有满足,广大职工又从原料、平炉、铸锭三大环节查记录,算细账,验操作,反复分析对比,发现漏洞,就一个一个认真解决。11月前二十天,全厂每炼一吨钢的钢铁消耗量又比10月份降低六公斤。发电厂加强对职工的技术教育,炼炉、偏炉和冒火的费煤现象显著减少。各车间还检查和克服了二千一百多项漏煤、漏气等设备缺陷,降低了生产蒸汽的耗煤量,从8月到10月比国家的规定指标少用了五千多吨煤。 鞍钢不少单位还总结、推广了一些先进经验。炼铁厂全面总结了全国著名的九号、十号高炉高质量、低焦比的先进经验,在各座高炉上普遍推行以后,使每炼一吨铁消耗的焦炭逐月减少,8月为六百六十三公斤,9月为六百六十一公斤,10月又下降到六百四十五公斤。
8. 武钢炼铁厂节约焦炭 两座高炉8至10月比1至7月降低焦比7%左右
第2版()专栏: 武钢炼铁厂节约焦炭 两座高炉8至10月比1至7月降低焦比7%左右 本报武汉二日电 武汉钢铁公司炼铁厂在焦炭灰分较高、矿石质量较低的情况下,积极设法降低焦炭消耗量。 过去,武钢炼铁厂每炼一吨生铁所消耗的焦炭,比全国其他大高炉的先进水平多一百公斤左右。当时,厂内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别的厂焦炭灰分低,矿石含铁量高,粒度好,不能和他们比。为了弄清这种说法的是非,厂的领导同志在八月初组织工程师和技术员,进行了深入的科学技术研究,实事求是地将本厂和各先进厂的焦炭、矿石的成分、强度,以及生产过程,一一作了具体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厂原料条件在某些方面的确比那些先进厂差;但是扣除这些因素以后,焦比还是比别人高出了几十公斤。这是因为那些先进厂在生产中认真贯彻了高温的操作方针。本厂也可以通过提高风温来降低焦比。武钢炼铁厂就根据这个研究结果,先在二号高炉试验。 二号高炉在试验中,采取了积极慎重的态度,各工种紧密配合,先将风温提高一些,稳定后继续提高。短期内,将风温顺利地从七百多度提高到八百多度以至九百度以上。一号高炉紧接着也实现了高风温操作。这两座高炉在实行高风温操作后,取得了显著效果。八至十月比一至七月平均风温提高了一百三十一度,焦比降低了十二公斤。如果把八至十月铁分较低的因素计算进去,则焦比较前降低了五十多公斤,即降低了百分之七左右。
9. 图片
第2版()专栏: 江苏省徐州韩桥煤矿岩石掘进工人侯德海(右)和巷道掘进技术研究小组的成员,在研究石门掘进中一次成巷的工程规格 新华社记者 汪文华摄
10. 图片
第2版()专栏: 侯德海三年来已培训了二十多名岩石掘进技术骨干。这是侯德海(左一)在给新工人讲解花齿钻头的使用方法 新华社记者 汪文华摄
11. 开荒扩种要加强领导
第2版()专栏:读者言论 开荒扩种要加强领导 注意保持水土 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是增产粮食的主要措施之一,有条件的地区都应积极垦荒扩种。但是开荒一定要和造林种草以及水土保持紧密结合起来,作到统筹兼顾。为了保证新开荒地多打粮食和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根据山西许多地区的经验,可在开荒地上采用下面几项简易措施: 一、修培地埂:在大块荒地上,可沿等高线方向每隔六到十米培修一道地埂。在雨水集中的凹[āo]地,地埂要加高培厚或加修卧牛坑、水簸箕等小型蓄水设施,以拦蓄雨水,分散水势。据在离石县调查,开荒地培修地埂,每亩需工三个,每年可增产粮食十到二十斤,能减少水土流失30%到60%。 二、带状开垦:在荒地面积极多的山区,可采用这种方法,即开一台地,保留一带地面杂草,形成草田带状相隔。据在石楼县国营林场调查,这种方法比满面开荒可减少水土流失30%到60%,增产20%到40%。 三、垅作区田:用犁开荒时,可采用此种措施。具体做法是:先沿等高线开一犁,将种子肥料撒在犁沟的下半坡上,再犁一犁,将种子肥料盖上,然后空一犁,这样就形成了沟垅相隔。垅作区田能增加地面蓄水能力和抗旱保墒作用,根据离石水保试验站试验,这种措施可增产9%到14%,能减少水土流失42%到63%。 山西太原 孙建轩 不能毁坏林木 在开荒扩种时,要保护林木。潜江县熊口区孙桥公社五星大队在发动群众开荒扩种时,把熊口林场新造枫杨幼林,毁了五十多亩,损坏树苗一万一千多株。三江区三江齐湾农场园林大队在去年春天造的九十六亩田竹林,今年也被习市公社耕了大半。这种毁林的行为,不仅浪费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严重地挫伤了群众造林积极性,影响林业建设的发展。 根据许多地区的经验,在树行里实行林粮间作,种粮食、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同样能够达到发展农业生产的目的,同时还能通过林粮间作中一系列的中耕、松土、除草、施肥等,加速林木的生长。这个方法值得提倡。 湖北潜江县 吴道清 塘堤边不能垦种 开垦扩种是好事,是应该提倡的。可是有些社员开了不应该开垦的地方,例如温岭县桐丽人民公社修建的“翻身塘”和“建设塘”的塘堤都被社员们开垦种上小麦、豌豆和菜类。在塘堤边种庄稼会影响塘堤的牢固,是很危险的。虽然这一行为已被公社制止,但是这一情况,还值得别的地区重视。 浙江温岭县 黄小友
12. 生动的会议 深刻的教育
第2版()专栏:江苏通讯 生动的会议 深刻的教育 戴国强 姚振发 单德馨 在苏北,这些日子已有几分初冬的寒意。宝应县安丰公社东荡沿岸的几处农村,却洋溢着欢声笑语。原来这个公社的崔渡大队正在热烈地评选好社员。 汪家兄弟谁得奖 河南岸的东头,叫汪庄生产队。在这里的评选会上,嫡[dí]堂兄弟汪学仁和汪学余被大家提了名。好几个社员提出汪学仁应该受奖有这样几条:劳动积极,工作带头不怕苦,开会认真肯发言……。对汪学余,大家也讲了许多事迹。有的说,他说一不二,苦活重活抢着干。有的说,别看他不大言语,可是看到危害集体利益的事却要批评。比来比去,两兄弟难分高低。 会议经过一段冷场以后,社员汪学良发言了。他说:“这兄弟俩的确都很好,但学余比学仁表现更好一些。” “对,别的不谈,看看他们管的两条船就分出高低来了。”社员汪学建赶着补充了一句。 提起这两条罱[nàn]泥船,大家都知道,原来是队里的两条好船。可是,现在显出差别了:汪学余保管的一条,还是黄橙橙崭新的;而汪学仁保管那条,已经是船底渗漏、船身发灰、连船头也坏了。汪学建说:“这是对集体的东西爱护不够。”提起汪学余爱船,大家都说他“胜过自家的东西”。汪学余每次罱泥回来,就是掌着灯也要把船洗得干干净净;船有点小毛病,自己就动手修修补补;要是别人用了船,一定要检查好几遍。 船的事情一摆开,会上顿时热闹起来。大家都说:船是水乡种田的宝贝,怎么能不爱护呢?谈到汪学余爱护公共财物,汪学道还说了一件他亲眼看见的事情:一天傍晚,汪学余收工回家,看到一部水车车轴折断,浸泡在水里。他立即下水修理,一直忙到天黑,把车安好才回家。大家听了,都一致同意把奖品授给汪学余。同时对汪学仁也提出了一点希望:要多学汪学余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争取在下次评选中同上光荣榜。 关于“噜囌嘴”的分歧 人们常说,前场生产队的保管员高士才是一张“噜囌嘴”。可是,在今天的评选会上,他静静地坐在那儿,听人家对他发表意见。 提高士才当优秀社员的人,有的说他管理场头没有出过事故,有的说他干活总是挑重担。正当人们表扬他的时候,黄丰年的婆妈黄徐氏却说了一句:“我不同意”。她的理由是:“噜囌嘴”总是要什么“制度”呀,“手续”呀,“队里的人都要像 ‘噜囌嘴’那样,真要把人烦死了!” “不!我看队里的人要是都像‘噜苏嘴’,今年得到的超产粮还要多哩!”一个劲磕着烟袋的高士玉讲话了。他说:“‘噜苏嘴’全是噜囌的好事,对大家有利的事。”多数人都觉得高士玉的话有道理。他们认为,“噜苏嘴”坚持制度和手续是对大家负责。 高士才的事一扯开,会场气氛活跃起来了。黄开喜说:“高士才不光是动嘴,他还有一双勤快手,对大伙有利的事都积极去做。” 秋耕开始,黄开喜犁头上缺一个犁铧就歇犁停耕。那天下午,碰巧高士才看见了,就不高兴地向他说:“秋种不好,夏季无望,歇下犁来,秋耕任务怎完得成呢?”当时黄开喜顶撞说:“这也要你‘噜苏’,没得犁铧总不能用手去耕呀!”高士才见他不接受意见,噜苏了几句就走开了。谁知道第二天东方才发白,高士才就奔到太仓镇去买犁铧,一个早上走了二十几里路,终于在上工前把犁铧送到了黄开喜手里。当时,黄开喜真是又羞愧,又感激。 这个故事刚讲完,大家都以钦佩的目光注视着静坐在一边的高士才,要他谈谈自己的意见。他只是笑迷迷地说:“这算得什么呢?” 耕 田 能 手 比 高 低 已经近二更时分了,庆丰生产队的评选会开得正热烈,社员们对队里的两位耕田手议论不休。 这两个耕田手一个叫何亮奎,是队里数一数二的劳动“快手”;另一个叫蔡凤昌,是个四十开外的种田“老把式”。他们都是用牛的,负责养牛、耕田、打场及其它用牛的农活。何亮奎耕田,一天要比一般人多耕一二亩,是全队获得劳动工分最多的一人。而蔡凤昌呢?最突出的是耕田质量好。这两个人究竟谁应该得奖呢?黄开祥、张汉清等几个年轻人认为:何亮奎干活快,效率高,一天能耕田六七亩,同样一条牛,一季就能比老蔡多耕二十来亩,对提前完成今年的春耕和秋耕任务都起了很大作用。而吴登满、周福同等几个老一辈的人认为:老蔡虽然一天只耕四五亩,但都是“到边到缘,又深又匀,犁犁相靠,一犁不丢”,质量好。 一直没表示意见的副队长黄士明,这时发表意见说:“干活快当然是好的,但是快中还要求好,如果只看重数量,不看重质量,对生产好处不多,害处不少。”他认为何亮奎耕田是快,但质量不及老蔡的好;而老蔡一天也能耕四五亩田,比一般人还是快,奖励应该是老蔡的。他接着向大家举出一个令人信服的事实:上六十圩里有两块田,都是五亩。南边一块是何亮奎耕的,北边一块是蔡凤昌耕的。南边的一块田虽然早栽一天,但是耕得浅、耕得粗,草根未除,栽秧后不久,满田杂草,花了十五个人工才薅[hāo]干净。而北边的一块耕得深、耕得细,田里杂草很少,只花了两个工薅草。这两块田的作物虽然是同样的品种,施一样多的肥料,但是南五亩比北五亩每亩整整少收五十斤。 黄士明的一席话,使大家认识到干庄稼活应该是又快又好,质量第一。双方争论趋于一致了,大家同意把奖品授予蔡凤昌。何亮奎本人也表示:做事只图快不顾好,生产搞不好,得的工分再多也是空的!
第 3 版
1. 不顾血腥镇压坚持反对美国干涉要求巴拉格下台 多米尼加人民反独裁斗争日趋高涨 美国正阴谋建立新的军事专制机构来维持亲美独裁统治
第3版()专栏: 不顾血腥镇压坚持反对美国干涉要求巴拉格下台 多米尼加人民反独裁斗争日趋高涨 美国正阴谋建立新的军事专制机构来维持亲美独裁统治 新华社2日讯 圣多明各消息:多米尼加人民举行的全国总罢工在坚持着。反对美国干涉和要求巴拉格亲美傀儡政权下台的大规模群众性斗争继续发展。 在11月30日和12月1日,多米尼加首都的市民连续举行了反对独裁政权的示威。前天,数千名示威者高呼“巴拉格辞职”的口号,奔向国家宫要求巴拉格下台。独裁政权出动大批军警和坦克,向示威群众开枪和投扔手榴弹。一名示威者被军警用机关枪射杀。 军警的残酷镇压激起了人民的更大的愤怒。第二天,圣多明各的市民继续走上大街,进行斗争。一大群妇女组成了示威队伍,高呼口号,要求巴拉格辞职,并且号召人民坚持举行总罢工。军警再次用步枪和机关枪开火,重伤三名妇女和一名男孩。但是,不畏强暴的妇女在被军警冲散后,重新整起队伍,高呼“罢工、罢工”,“杀人犯、杀人犯”等口号,继续举行示威。 圣多明各的广大市民在得知军警枪杀妇女和儿童的消息以后,纷纷涌向街头,举行抗议示威。示威群众对美国军舰继续停泊在多米尼加海面支持独裁政权的作法,极为愤慨,他们高喊“美国佬滚回去!”“逮住美国佬!” 在多米尼加的圣地亚哥市,市民们也进行了要求巴拉格政权下台的斗争。一些妇女被军警打伤。 在多米尼加人民反对独裁政权斗争日趋高涨的时候,美国又在阴谋建立新的军事专制机构,来继续维持亲美独裁统治。据报道,傀儡总统巴拉格11月30日宣布了一项关于在多米尼加成立一个七人“军政委员会”来接掌政权的“建议”。根据这项“建议”,负责武装部队事务的国务部长佩德罗·罗德里格斯·埃切瓦里亚等军界首脑将参加由巴拉格领导的这个委员会。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美国国务卿腊斯克的代表、国务院高级官员摩拉勒斯·卡里翁和美国驻圣多明各总领事希尔都参加了拟订这项“建议”的会议。
2. 支持朝鲜人民的严正立场
第3版()专栏: 支持朝鲜人民的严正立场 本报评论员 在美国策动下,联合国大会第十六届会议将于本月中旬就所谓“联合国韩国统一复兴委员会”的报告讨论“朝鲜问题”。这是美帝国主义不顾朝鲜人民的正当主张,再度阴谋使联合国在完全排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参加的情况下讨论“朝鲜问题”,便于它继续利用联合国旗号长期分裂朝鲜、阻挠朝鲜和平统一。 最近,美国通过肯尼迪—朴正熙会谈,已经从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完成了对南朝鲜傀儡政权更加严密的控制,加强了它对南朝鲜的奴役统治。与此同时, “联合国韩国统一复兴委员会”在美国指使下,加紧编造有关“新的事态发展”的报告。显然,美国妄图通过本届联合国大会的讨论“朝鲜问题”,为它支撑朴正熙傀儡集团和长期霸占南朝鲜披上“合法”外衣。 我们一向认为,朝鲜问题只能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只有在一切外国军队全部撤出南朝鲜以后,在没有任何外力干涉的情况下,根据朝鲜人民自己的意志实现朝鲜的和平统一,才是解决朝鲜问题的唯一道路。今天,作为交战一方的联合国,再度在美国的策动和完全排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参加的情况下讨论“朝鲜问题”,是完全非法的。不论它将作出什么决议,都是根本无效的。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务省,在本月1日发表声明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不承认联合国大会无视朝鲜人民的这一正当主张、在没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的参加和同意下通过的违背朝鲜人民利益的任何决议。”我们完全赞同和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这一严正立场,坚决反对在没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参加的情况下,讨论所谓朝鲜问题。
3. 墨西哥总统发表谈话说 不许反古巴集团在墨活动
第3版()专栏: 墨西哥总统发表谈话说 不许反古巴集团在墨活动 新华社2日讯 据塔斯社墨西哥城1日讯:墨西哥总统洛佩斯·马特奥斯在民族宫对墨西哥记者发表谈话时强调指出,墨西哥政府不允许目的在于颠覆古巴政府的集团在墨西哥活动。 马特奥斯指出,墨西哥的对外政策是以尊重各国主权和自决原则为基础的。
4. 在全国人民和工会组织支援下 阿根廷铁路工人坚持总罢工
第3版()专栏: 在全国人民和工会组织支援下 阿根廷铁路工人坚持总罢工 据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1日电 阿根廷全国铁路工人总罢工今天进入第三十三天。当局的镇压措施并没有使铁路运输恢复正常,特别是货车和长途客车的运输仍处于停顿状态。在全国各地,铁路工人继续举行示威游行,并且切断铁路和电线。 阿根廷总工会各工会总书记全体会议决定阿根廷工人阶级为铁路工人及其家属捐献半个工作日的工资,并且决定再次举行总罢工支援铁路工人的斗争。 全国各广泛阶层对铁路工人的支持日益加强。支援铁路工人全国委员会今晚在这里成立,这个委员会是由除了执政党不妥协激进公民联盟以外的所有各个政党、阿根廷各青年组织全国委员会、阿根廷大学生联合会、妇女联合会以及其他许多人民团体组成的。同时,许多工会组织和小商人正为铁路工人募捐现款和食物。
5. 厄瓜多尔沿海农民加强夺地斗争 全厄各工人组织积极支持一外资公司的工人罢工
第3版()专栏: 厄瓜多尔沿海农民加强夺地斗争 全厄各工人组织积极支持一外资公司的工人罢工 新华社瓜亚基尔1日电 厄瓜多尔沿海地区的农民有组织的夺取土地的行动正在加强。瓜亚斯省亚瓜奇地区的数以百计的农民在最近几天中夺取了大片土地并且立即在那里开始耕种。 亚瓜奇地区的夺地运动立即得到沿海地区的主要农民组织和山区的土著居民组织的支持。农民们继续要求实行土地改革。在厄瓜多尔沿海地区农业工人联合会的组织下和在瓜亚斯省工人联合会的支持下,不久将举行沿海地区农民群众集会。 新华社瓜亚基尔1日电 意大利资本的西马尔建筑公司的六百名厄瓜多尔工人,由于生活困难和资方不履行诺言,最近再度罢工,要求厂主保证两年的稳定工作、增加工资和改善居住条件等。 今年6月间,这家公司的工人们由于类似的原因,曾经罢工,并且获得胜利,资方答应付清积欠达半年的工资;工作至少稳定一年,增加工资;重新雇用被无理解雇的工人领袖和保证改善居住条件。但是这些诺言没有兑现。厄瓜多尔全国各工人组织正在积极采取行动支援这些工人的斗争。 西马尔建筑公司是一家与前总统贝拉斯科寡头势力集团有密切联系的公司。近几年来,它一直在厄瓜多尔承包修建公路,从中榨取了大量利润。
6. 评越南国际监察和监督委员会第十一次报告
第3版()专栏: 评越南国际监察和监督委员会第十一次报告 本报评论员 今天本报发表了越南国际监察和监督委员会向日内瓦会议两主席提出的第十一次报告。这篇报告概述了自去年2月到今年2月这一期间国际委员会在越南监察和监督日内瓦协议的实施情况。 尽管国际委员会第十一次报告远没有反映出美国政府和南越当局一年来严重破坏日内瓦协议的全部事实真象,但是,人们仍然可以透过报告所记载的一部分材料,看到美国政府及其仆从破坏协议的卑劣行为。报告记载了越南人民军方面指控南越当局多次非法派遣人员越过临时分界线、进入非军事区的事件;报告列举了越南人民军方面指控南越当局镇压和迫害前抗战人员和爱国人士以及为达到上述目的在南越各地展开大规模的军事 “扫荡”的材料。由于波兰代表的据理力争,报告还记载了波兰一方的一个重要观点,即波兰代表认为,在日内瓦协议签订以后,美国军事援助顾问团继续留在南越是违反日内瓦协议的。报告在提到南越当局诬控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南越进行所谓“颠覆活动”的问题时,指出南越当局这种诬控与日内瓦协议无关。 但是,不能不遗憾地指出,国际委员会第十一次报告的材料表明,委员会中的印、加代表,对于美国政府和南越当局许多破坏日内瓦协议的行为,继续采取拖延、容忍甚至偏袒的不公正态度。尽人皆知,南越吴庭艳集团在美国的支持下,几年来从未停止过对前抗战人员的迫害,而且这种迫害的规模和残暴程度日甚一日。这是严重违反日内瓦协议第十四条丙款的行为。但是,委员会的报告仅仅罗列了越南人民军方面就此问题提出的指控材料,并未作出应有的结论。在报告所涉及的期间,美国政府不顾日内瓦协议关于禁止向越南进入新的军队、军事人员、武器弹药和建立军事基地的规定,向南越派遣了大批军事人员,运入大批军事装备和军需物资。越南人民军方面迭次列举大量事实提出指控,要求国际委员会采取有效措施;然而委员会的报告对此并未作出明确结论,甚至不顾波兰代表的坚决反对,竟以多数票通过了一项错误决议,允许美国派军事人员以替换早已撤退的法国军事人员为借口,进入南越。印、加代表这种错误态度,是同日内瓦协议所赋予国际委员会的职责相违背的。 最近,由于美国肆无忌惮地加紧对南越的武装干涉和侵略活动,南越局势越来越危险地威胁着印度支那和东南亚地区的和平。这应当引起有关各方面的严重警惕。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正在施展阴谋伎俩,企图使国际委员会作为它的侵略政策的工具。最近期间,美国宣传机关一方面叫嚷国际委员会“过时了”,“没有起什么作用”,并唆[suō]使吴庭艳集团发动了一个排斥国际委员会的运动,无端地向委员会中的波兰代表寻衅、刁难,借以向委员会施加压力;另一方面,美国积极推动作为委员会主席的印度,去适应它对南越的侵略和干涉的需要。11月15日《纽约时报》在评论印度总理尼赫鲁访美的意义的社论中,意味深长地说:“未来将说明尼赫鲁的访问将产生什么具体行动,关于这一点,美国人将特别注视印度支那地区。在那里,在负责监督老挝和越南的和平协议的那些委员会中,印度是在波兰和加拿大之间起枢纽作用的第三力量。”又据合众国际社报道,美国驻印度大使加耳布雷思在一次电视谈话中说:出于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立场的同情,印度可以通过国际委员会在南越采取更多的行动。上述美国对于国际委员会软硬兼施的两面手法,其用心的险恶是昭然若揭的。国际委员会中的印、加代表所面临的问题是:究竟是根据日内瓦协议的规定,严正地负起监督和监察的责任呢?还是继续偏袒美吴集团破坏协议的罪行呢?这将是对他们的又一个新的考验。
7. 就1960年2月至1961年2月日内瓦协议实施情况 越南国际委员会致日内瓦会议主席报告
第3版()专栏: 就1960年2月至1961年2月日内瓦协议实施情况 越南国际委员会致日内瓦会议主席报告 新华社河内2日电 越南国际监察和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9月18日向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两位主席提交了第十一次临时报告。报告回顾了1960年2月1日至1961年2月28日期间日内瓦协议在越南的实施情况。 委员会的这次临时报告,一般地提到了南越当局违反日内瓦协议的事例,而对于美国和南越当局一系列严重违反日内瓦协议的行为,由于委员会中的印度和加拿大的代表不顾波兰代表的合理建议和越南人民军方面的严正指控,没有作出应有的结论。 关于非军事区条款的执行方面,报告指出,南越当局仍然坚持非法签发“许可证”给南越人员进入非军事区的做法。报告还记载了越南人民军方面四百五十一次指控南越当局违反日内瓦协定第六、七、八条(关于任何军人和平民非经特殊许可不得越过临时军事分界线或进入非军事区的条款)的事件。但是,委员会并没有对此作出公正的结论。 关于民主自由条款的执行方面,报告记载了越南人民军方面二百三十九次指控南越当局违反第十四条丙款(不得对前抗战人员施加歧视和报复)的事件。报告还列举了越南人民军方面指控南越当局镇压、迫害在南越的前抗战人员和爱国人士以及为达到上述目的在南越各地展开大规模的军事 “扫荡”的具体事例。但是,报告没有对南越当局严重违反协定第十四条丙款的行为作出应有的结论。 报告还指出,所谓“颠覆活动”问题是与日内瓦协议无关的。这就说明,南越当局一贯诬控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南越进行所谓违反日内瓦协议的 “颠覆活动”,只不过是它别有用心地诬蔑和攻击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莫须有的谰言。 关于禁止运进新的军队、军事人员、武器弹药和建立军事基地的规定的执行方面,报告记载了越南人民军方面一百二十二次指控南越当局违反协定第十六条(禁止新的军队和军事人员进入越南)和一百三十二次指控南越当局违反协定第十七条(禁止运进新的武器、弹药和其他作战物资)规定的事件。报告还记载了越南民主共和国没有违反日内瓦协定第十六条、十七条的规定。报告表明,尽管委员会中的印度和加拿大代表对于越南民主共和国方面根据充分的材料指控美国和南越当局不断地违反日内瓦协议、向南越输入大量军事人员和大批武器和军事物资的事件,没有作出明确的结论,但是报告不得不指出,南越当局曾三次违反协定第十六条己款(关于军事人员进入越南应事先提出报告)的规定和十七次违反协定第十七条戊款 (关于武器和作战物资进入越南应事先提出报告)的规定。 报告还表明,对于美国非法派驻在南越的“军事援助顾问团”,委员会中的印度和加拿大代表不仅没有根据日内瓦协议的规定,责成它立即撤走,反而不顾波兰代表的坚决反对,竟以多数票通过了一项错误决议,即以所谓美国军事人员是代替早已撤走的法国军事人员为由,允许美国大量增派军事人员到南越活动。由于波兰代表的据理力争,报告不得不记载了波兰一方的观点。报告说,委员会的波兰代表认为,在日内瓦协议签订后,美国“军事援助顾问团”在南越存在和活动是违反日内瓦协议的。波兰代表还认为,委员会的印度和加拿大代表片面允许美国“军事援助顾问团”人员增加的决定同日内瓦协议和最后宣言相矛盾。 关于同国际委员会合作的问题,报告叙述了南越当局在许多情况下违反日内瓦协定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拒绝同委员会合作的事实。报告指出,南越当局对委员会实施监督所加以的限制仍在继续。
8. 印度尼西亚政界人士发表谈话指出 解决西伊里安问题不能通过联合国 荷兰外交大臣夸耀说美国充分而公开地支持了荷兰
第3版()专栏: 印度尼西亚政界人士发表谈话指出 解决西伊里安问题不能通过联合国 荷兰外交大臣夸耀说美国充分而公开地支持了荷兰 据新华社雅加达11月30日电 据安塔拉通讯社报道,参加这次联合国大会的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苏班德里约11月28日在纽约对印度尼西亚新闻记者说:“印度尼西亚认为,它不能通过联合国来寻求西伊里安问题的解决办法。”他说,印度尼西亚一直在努力依照苏加诺总统提出的民族方案解决西伊里安问题。“这一向是印度尼西亚代表团坚定不移的政策。代表团在同荷兰打交道以及在最后阶段对付美国时,执行了这个政策。” 印度尼西亚外交部秘书长苏维托11月29日就联合国关于西伊里安问题的表决结果向报界发表声明。他谴责各色各样的帝国主义侵略阴谋。他指出:“不管有没有联合国参与其事,我们将继续依照全面对抗的政策来进行斗争。” 印度尼西亚民族党第一主席苏维约说:“我们将继续为实现我们的要求而奋斗,而不为 ‘自决’这个幌子下的阴谋而担忧。” 安塔拉通讯社还报道,据印度尼西亚驻联合国人士的消息透露,在联合国辩论西伊里安问题时,美国进行了昭然若揭的活动,企图怂恿其他国家支持十三国建议,以实现美国自己和荷兰殖民主义者长期占领西伊里安的阴谋。 据新华社雅加达1日电据印度尼西亚新闻社报道,荷兰外交大臣伦斯昨天在从联合国回到阿姆斯特丹时特别炫耀了美国对荷兰的支持。伦斯对新闻记者说:在联合国辩论西伊里安问题时,荷兰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是“美国对荷兰的政策给予了充分而公开的支持。”
9. 沙立透露美泰将进一步策划干涉南越 他侬说美国将增拨军事“援助”给泰国
第3版()专栏: 沙立透露美泰将进一步策划干涉南越 他侬说美国将增拨军事“援助”给泰国 新华社2日讯 曼谷消息,据《曼谷邮报》报道,泰国总理沙立11月30日向报界发表谈话时透露,美国将同泰国举行会谈,进一步策划对越南南方和东南亚其他地区的干涉。沙立说,目前东南亚“最危险的地点是南越。” 同一天,泰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他侬·吉滴卡宗对报界透露,美国和泰国将在曼谷商谈整顿泰国武装部队问题。他侬说,为了加强泰国陆海空军的实力,美国除了将继续给泰国经常性的军事援助外,还将拨给泰国一笔总额达五千万美元的“特别军事援助”。
10. 庆祝阿尔巴尼亚解放十七周年 阿驻苏临时代办举行招待会
第3版()专栏: 庆祝阿尔巴尼亚解放十七周年 阿驻苏临时代办举行招待会 新华社1日讯 塔斯社莫斯科讯: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驻苏联临时代办马齐11月29日在莫斯科举行了庆祝阿尔巴尼亚解放十七周年的招待会。 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对外文化委员会主席茹科夫、苏联外交部副部长马立克和其他官员出席了招待会。 出席招待会的客人还有各国驻苏联外交使节和各大使馆人员。
11. 南驻苏大使 举行国庆招待会
第3版()专栏: 南驻苏大使 举行国庆招待会 新华社1日讯 塔斯社莫斯科讯:南斯拉夫驻苏联大使米雅托维奇11月29日就南斯拉夫国庆节举行了招待会。 出席招待会的有柯西金、格里申、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副主席奥尔加诺夫、苏联各部部长以及其他官员。 出席招待会的还有外国使节和记者们。
12. 阿尔及利亚成立通讯社
第3版()专栏: 阿尔及利亚成立通讯社 新华社突尼斯1日电 阿尔及利亚的第一家通讯社阿尔及利亚新闻社今天成立并开始发稿。 这家通讯社是由阿尔及利亚宣传部领导的。通讯社社长是梅萨乌迪·齐图尼。 阿尔及利亚新闻社将每天发布新闻稿,报道阿尔及利亚政府的活动情况、阿尔及利亚的新闻和有关阿尔及利亚问题和国际重大问题的评论。
13. 腊斯克鼓吹建立美国的“世界秩序” 将要交替使用扩军备战和谈判的两套手法
第3版()专栏: 腊斯克鼓吹建立美国的“世界秩序” 将要交替使用扩军备战和谈判的两套手法 新华社1日讯 纽约消息:美国国务卿腊斯克11月28日在纽约政治科学研究院发表演说,又一次申明,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要“建立和保卫”美国统治集团所瞩[zhǔ]望的 “世界秩序”;为了这个目标,美国要交替使用扩军备战和谈判的两套手法。 他在这方面谈到了美国总统肯尼迪最近在华盛顿大厦发表的关于美国外交政策中战争和谈判的反革命两手的演说的重要性。他强调说,“在那里发表的观点将是一切有关美国外交政策的讨论、演讲或者记者招待会的基础”。 腊斯克在他所谓阐明美国外交政策的“一套理论”的演说里指出,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世界大家庭”,建立美国所要求的“良好的世界秩序”。他承认,半个世纪以来,从十九世纪承受下来的旧帝国主义“世界秩序已经被两次世界大战所大大地破坏了,已经在新的势力的冲击下崩溃”,因此,美国要努力建立新的“世界秩序”。他说,建立这种“世界大家庭是美国政策的一条红线”,美国“必须在使我们时代的历史朝这个方向发展方面起领导作用”。 腊斯克强调,美国在努力建立这种“世界大家庭”中,必须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他说,“我们必须保持——正如我们目前所做的那样——一个巨大的和多样的武库。我们必须保持一支有效的,不易受攻击的,灵活的核打击力量。我们必须有大量的,机动的,随时作好准备的常规部队。”“我们也必须准备——正如我们现在所做的那样——使用为保卫自由所必要的任何力量”,并“具有为了保卫我们的切身利益而战的意志。”他在解释什么是他所说的美国“切身的利益”时,公然以世界宪兵自居。他表示,这不但是指要“保卫”美国自己的“切身利益”,而且还要对“其他人遭遇的事情”进行干预。他说,“其他人遭遇的事情是两种世界之间的巨大斗争的一部分,因此就直接牵涉到我们自己的最切身的利益。” 腊斯克鼓吹所有“自由国家”都必须追随美国的扩军备战政策。他说,除了美国武装部队外,在沿自由的边界的一切国家都必须存在这种手段,美国的“盟国”应当在“保卫自由世界的共同负担中尽它们应尽的一分力量”。 为了加强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镇压,腊斯克叫嚷,像在南越这些地方,“一切自由国家都应该设法提高”进行游击战的能力,“美国目前正在特别为此目的提供训练和装备。它今后将继续这样做”。他还说,除了军事的对策以外,并且需要配合“采取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对策”。 腊斯克接着谈到美国政策中的另一手——谈判。他说,在他看来,上述一套扩军备战的“抑制”做法和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谈判”的做法“只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谈判是(美国)外交工作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做法”。 腊斯克谈到他认为可以同苏联谈判的“若干领域”,包括就所谓“军备监督”、当前世界“达到危险地步的具体危机”以及“将来的危机”等等。但是,他同时着重指出,同社会主义国家谈判是“一些在看法上和目的上具有根本的不可调和的分歧的国家之间的谈判。在这种谈判中,满布着圈套和陷阱”。他说,“同共产党人进行的谈判不会使那种 (我们同共产党人之间的)竞争停止。竞争将继续下去,直到我们建成一个世界大家庭”。
14. 西德新政府继续旧政策 艾哈德鼓吹加紧扩军备战增强扩张实力 拒绝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波边界
第3版()专栏: 西德新政府继续旧政策 艾哈德鼓吹加紧扩军备战增强扩张实力 拒绝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波边界 据新华社柏林29日电 波恩消息:西德副总理兼经济部长艾哈德29日代表总理阿登纳向西德联邦议会发表西德新政府上台后的政策声明,他强调,新政府将继续推行历届政府的军国主义和扩军备战政策。 艾哈德露骨地表示,波恩政府主张,西方在同苏联就德国和西柏林问题进行谈判的时候,要坚持不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且坚持以并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为目的的所谓“重新统一”。他要求保持西柏林同西德现有的“政治、司法和经济上的联系”。他说,这些都是在谈判中不能放弃的“原则”。艾哈德表示同意美国声明要在西柏林“保卫”的三项“根本利益”:西方占领军的继续驻扎,所谓“通道自由”和西柏林的“自由”和“生存能力”。 他还表明,西德不承认现有的奥得—尼斯边界。 艾哈德竭力鼓吹“加强”北大西洋集团,把这说成是“最迫切的任务”。他表示,波恩政府要求在这个集团内“改善政治协商”和增强军事力量,并且“尽快实现一支北大西洋集团原子打击力量的计划”,以便西德通过这个军事集团得以直接掌握原子武器。 艾哈德还说,西德政府将要求议会通过法律,把目前十二个月的义务兵役期限延长为十八个月,并且要求增加军费开支来“改善国防军的作战能力”。在内政方面,艾哈德说,新政府将要求西德人民“作出符合严重形势需要的牺牲”。 艾哈德在声明中还强调以西德和法国为首的西欧“共同市场”六国的“团结”,同时表示西德将努力使英国和其他西欧国家加入“共同市场”。他还表示,西德准备加紧向外经济扩张。他说,在1962和1963年,西德将拿出五十亿马克来“援助”不发达国家。 西德新政府是在本月14日宣誓就职的。当时,总理阿登纳曾经表示,要等他同美国总统肯尼迪会谈后再发表新的政策声明。
15. 《东京—北京》友谊歌声响亮 首都青年同日本民主青年同盟代表团联欢
第3版()专栏: 《东京—北京》友谊歌声响亮 首都青年同日本民主青年同盟代表团联欢 新华社2日讯 首都青年三百多人今晚同日本民主青年同盟代表团一起联欢。 联欢会在《东京—北京》的友谊歌声中开始。中日两国的青年们有的随着优美的乐曲一起跳舞,有的促膝谈心,互相介绍彼此工作和学习的情况。 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汪家镠和代表团团长森下幸雄在会上讲话,他们互相祝愿中日两国青年在反对共同敌人——美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所结成的战斗友谊,不断巩固和发展。 中央歌舞团为日本朋友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照华等参加了联欢会。
16. 我国乒乓球队抵索非亚
第3版()专栏: 我国乒乓球队抵索非亚 据新华社索非亚1日电 应邀前来保加利亚访问比赛的中国男、女乒乓球队一行十人,于1日下午乘飞机到达这里。 保加利亚体育运动协会乒乓球部主席佐科夫、副主席布迪诺夫等到机场欢迎代表队。 保加利亚《体育报》11月27日介绍了中国乒乓球选手近年来取得的成就。
17. 大阪集会欢迎我文化代表团 我救济总会代表团去北海道访问
第3版()专栏: 大阪集会欢迎我文化代表团 我救济总会代表团去北海道访问 据新华社2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大阪市各界人民二千六百多人1日晚间举行盛会,欢迎中国文化友好代表团。 大阪欢迎中国代表团实行委员会委员长小畑忠良在会上致词,表示衷心欢迎中国贵宾。 中国文化友好代表团团长楚图南致答词。 据新华社东京2日电 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代表团在访问日本南部的广岛和福冈后,2日中午乘飞机前往北海道访问。 在广岛,代表团曾向广岛原子弹死难者纪念碑献花,慰问原子病患者,并同当地共产党、社会党、日中友好协会、原子弹受害者团体以及部落解放同盟的代表座谈。
18. 印度当局一再迫害华侨 近又无理把四名华侨强行押解出境
第3版()专栏: 印度当局一再迫害华侨 近又无理把四名华侨强行押解出境 新华社2日讯 旅居印度多年的华侨凌其康、叶天麟、王清山和胡东海于11月21日被印度当局无理强行押解出境。他们是今年以来第四批被印度当局押解出境的华侨。他们已经在21日下午到达我国西藏边境,当即受到我地方当局的热情接待。 早在1932年,凌其康即去印度,以制鞋为业。叶天麟长期从事华侨文教事业,原为加尔各答华侨小学负责人。王清山一向靠售卖豆腐过活;胡东海靠理发谋生。长期以来,他们一向在印度合法居留,同当地人民友好相处。最近,印度当局却先后发出通知,毫无理由地限期要他们离开印度。尽管他们曾遵循合法途径向印度当局申述了理由,请求继续居留。但是,他们中三个人竟被无理扣押,提交司法机关处理,以后又分别被判刑一至四个月。甚至在他们无辜被监禁,期满释放以后,印度当局再次突然逮捕他们,无端诬蔑他们进行所谓“反印活动”,粗暴地将他们押解出境。他们对印度当局不允许他们在印度合法居留、逼使他们生计断绝、妻离子散以及毫无根据地给他们加上“反印活动”罪名的迫害措施,表示极大的不满和愤慨。 印度当局连续不断地对华侨进行迫害和对华侨采取押解出境等一系列歧视性作法,已经引起中国人民的严重关切。
第 4 版
1. 采珠时节访合浦
第4版()专栏:祖国的海岸线 采珠时节访合浦 李超基、金明琪 在广东南部合浦沿海一带,有着许多风平浪静的海湾。在那清澈见底的碧波深处,生长着一种叫做“珍珠贝”的生物。每逢秋季,渔民们就下海把它捕捞上来,开取贝内的珍珠。千百年来,捞取珠贝成为合浦海边渔民代代相传的事业。 一个深秋的早晨,我们穿过一道道绿色的防风林带,走过漫漫无边的沙滩,来到了合浦婆围公社珍珠养殖场。这里,是我国大陆的边缘,面临着南海的北部湾,隔海和越南民主共和国相望。北部湾的海水,清澄碧绿,白色的浪花一阵紧接一阵地拍击海岸。海湾的一角,四周都打了木桩,围了胶丝网,这就是放养珍珠贝的养珠池。在养珠池对面的波浪起伏的海面上,二十多艘采珠的小艇正在捕捞珍珠贝。从前,这里的渔民祖祖辈辈都是潜水入海摸取珍珠贝的。现在,这种危险的做法废止了。他们改用拖网的办法来捕捞珍珠贝,每年都从外海捕捞一批铜钱大小的幼贝回来。婆围公社的珍珠养殖场从1958年建场以来,已经放养了七万多个珍珠贝。 合浦为什么多珠呢?这里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名叫林元的年青渔民出海捕鱼,遇到狂风巨浪,跌落在茫茫的大海中。美丽的人鱼公主救了他,他们结成了夫妻,回到人间,过着幸福的生活。后来青年渔民被贪官害死了,人鱼公主由于想念她的爱人,她的眼泪变成了一颗颗的珍珠,滚到大海的深处。人鱼公主真挚的爱情,感动了海中的珠贝,于是就将这些变成珍珠的眼泪吞下,用坚硬的壳保护起来。 这自然只是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其实,合浦珠多有它的自然原因。合浦沿海一带水温比较高,底层布满了砂泥和小石,又有丰富的浮游生物作为饵料。这些条件,都很适宜于珍珠贝的生存。珍珠贝在张开贝壳的时候,有些沙粒或小虫侵入贝体。贝体受到刺激,便分泌出珍珠液,将刺激物包围起来。几年以后,便形成珍珠。根据这个原理,将用人工制成的小核塞入母贝内,然后再将母贝用铁丝笼垂下海去养育,经过三五年之后,便长出珍珠。 我们参观了珍珠养殖场开贝取珠的情景。只见工作室里,摆着一筐筐盛满了珍珠贝的竹箩,在铺着大红纸的工作台上,放着几个雪白洁净的盘子。工人们一手拿着有半个手掌大的珍珠贝,一手拿着小刀,把珍珠贝撬[qiào]开,细心地从胎膜内取出珍珠来。取出来的珍珠,都放在盘内。有的珍珠,颜色像月光那样淡雅;几颗金黄色的珍珠,颜色却像傍晚的残阳那样艳丽;还有几颗人们称作“彩虹珠”的,仔细看去,珠子中心仿佛有一抹天上的彩虹。这些晶莹圆滑的珠子,在盘子里不停地滚动。工人们一边取珠,一边高兴地数着珍珠的数目。他们说,今年的珠贝产珠特别多,开十个就有七八个有珠,珍珠的成色也好,这是难得的好年成。人工培养的珍珠,也比去年长得好。 珍珠有着广泛的用途。可以用来制成项练,镶嵌戒指、帽冠等贵重装饰品。而且还是珍贵的国药,它有清凉解毒、退热明目的效用,也是儿科常用的药材。珍珠贝肉是鲜美的食品。我们日常用的纽扣,也有一些是用珍珠贝壳为原料制成的。 由于珍珠有这许多用途,因此,我国在二千多年前,便开始在合浦采珠。历代帝王都派有“采珠太监”和官吏来到荒芜的南疆,监督渔民开采珍珠,选择精品运回宫室。明朝弘治年间,皇室征集了广东沿海一千多艘船到合浦捕捞珍珠贝。当时,采珠的渔民是用绳缆和石块缚住身体,沉下海底去捞取珍珠贝的。潜水时间一长,采珠人常常会被鲨鱼伤害,或者由于来不及出水而气绝死去。当时,大量开采珍珠,加深了沿海渔民的灾难。“万落千村半已残,竹房无瓦瓶无粟”,这是明代一位诗人对当时的悲惨情景的写照。珍珠的大量开采,使合浦的珠源渐渐枯竭。这里流传着“合浦珠还”的故事。据说:古时候,因为官吏贪暴,珠贝都迁到交趾(现在的越南)去了,后来廉洁的孟尝做了合浦太守,珠贝才重新回到合浦。《后汉书》里的《孟尝传》记载着这一段故事。过去,人们怀念孟尝,曾在县城东北修筑了一个“还珠亭”。 这是婆围渔村一个深秋的傍晚,夕阳映照着大海,映照着这充满生气的渔村。珍珠养殖场场长周洁热情地邀我们到他家里去。他端出一大盆珍珠贝肉请我们尝。我们吃贝肉的时候,发现了一颗没有取尽的珍珠。一位老渔民抚弄着我们吐出来的珍珠,笑着说,今年的珍珠真是多,又赶上这么好的年成,鱼虾也打得多,这才是真正的“合浦珠还”啊!(附图片) 广东合浦珍珠养殖场的工人在检查珍珠贝的生长情况 罗渺伦摄
2. 谈我国冬季的寒流
第4版()专栏:气象台 谈我国冬季的寒流 张家诚 在冬季,常常会刮五六级以上的刺骨的西北风或北风,这就是寒流。强大的寒流到来,一昼夜之间温度会下降十多度,两三天即可影响全国,风力可达到七八级,甚至九级以上,这种强大的寒流一般又称寒潮。寒流是冬季最重要的天气现象,大风、降温和雨雪几乎都是由于它的影响产生的。 寒流的发源地主要是北纬五十度以北的大陆和封冻的海洋,这里在冬季太阳的辐射很弱,黑夜漫长,失热很多,因此,这里的空气十分寒冷。西伯利亚是冬季北半球最寒冷的地区。这一带的冷空气经常侵入我国,这是我国冬季寒流很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北部经常受到寒流的侵袭,这些地区的温度比同纬度受寒流侵袭少的地区冷得多。北京在最冷月(1月份)的平均温度是摄氏零下四点七度。同样位于北纬四十度附近的西班牙首都马德里,1月份的平均温度是摄氏零上四点五度,二者相差九度以上。估计我国北部地区比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在冬季约冷摄氏八到十六度。但是在南方,特别是南岭以南和西南地区,寒流到达的机会较少,阳光充足,在隆冬仍比较温暖,和北半球同纬度地区比较也并不寒冷。海南岛在最冷月(1月份)平均温度仍在摄氏十八度以上,副热带作物还能生长。 寒流的影响加大了我国南北地区的温度差别。我国冬季最南与最北地区月平均温度相差四十四度以上。一般说,在隆冬(1月份),秦岭、大别山和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月平均温度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最北地区月平均达到零下三十度以下,极端最低温度曾达到零下四十九度;在秦岭、大别山和淮河以南,月平均温度一般在零度以上,在南岭以南的地区则在摄氏十度以上。 寒流对雨雪的分布也有很大影响。寒流到来,必然和本地比较暖湿的空气相互作用。寒流常常挤压暖空气,好像一个楔[xiē]子,插在暖空气下面。这样就使暖空气升高,容易产生云雨。所以,寒流到来前,天空总是阴沉沉的,有时还下大雨雪。直到寒流来临,寒风开始吹刮后,天气才会好转。我国冬季的寒流大多数只达到南岭一带,所以长江以南和南岭以北的广大地区,冬季阴雨或下雪天比较多,就是由于这里冷暖两种空气经常变化的原故。 每次寒流的活动都有自己一定的特点。有些寒潮像潮水怒发,迅速扫过全国;有些寒流是一小股一小股到来,使温度逐渐下降;也有些寒流前进到一定的地区暂时停止下来,过些时候再继续流向更南的地区。寒潮流动一般是向东、向南和向东南,但也可能成一个复杂的曲线。每次受寒流影响的地区很不相同,每次寒流引起的降温和天气表现也各不相同,这是冬季天气变化较多的一个主要原因。 寒流到来前后,一般是较坏的天气,甚至有雨雪;寒流刚过去时,天气好转,大风吹刮不停;风停后,晚上温度下降很多。以后,由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又逐渐回升。在冬季,寒流一般是三到八天出现一次,但强大的寒潮一个月只有一两次。我国冬季的天气按照寒流活动的规律循环变化,温度也像波浪一样地起伏升降。 在寒流之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寒潮。寒潮引起的大风能使船翻房倒;急剧的降温使牲畜成群死亡;大风雪使交通中断,造成事故。所以,寒潮活动的时候是冬季防寒防冻防风的关键时期。在我国最南地区(如海南岛)隆冬时温度虽然较高,但强大的寒潮可以使温度降到摄氏五度以下,使作物受到损害。 1958年以来,我国冬季都是比较暖和的,这也与寒流活动有密切关系,因为这时侵入我国寒流的强度小,次数也不多。今年已经到12月份了,但还没有发生过一次强大的寒潮。在一般年份里,在10月和11月寒潮就已开始活动。今年的初冬可以说是比较暖和的。
3. 王充写“论衡”
第4版()专栏:勤奋集 王充写“论衡” 王充字仲任,是东汉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所著的《论衡》,在我国思想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被范文澜同志誉之为“黑夜里发射出的人民智慧之光的明灯”。王充早年刻苦学习,晚年勤奋讲学著书的精神,都是非常感动人的。 王充六岁开始读书识字,八岁被送入书馆。因为他聪明而又用功,所以在他二十岁左右时,便由乡里保送他到京师洛阳的太学(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里去学习。当时在太学里主讲论语、尚书等课程的是儒学大师班彪。王充用心地跟他学习,学到了不少东西。王充在学习时喜欢博览群书,诸子百家的书无所不读,因此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十分深透。 王充从小就死了父亲,家境很困难,买不起书,因此他常常到洛阳街上去逛书店,阅读那些陈列在书店里的书籍。他阅读时十分专心,往往读过一遍就能背诵,所以他在京师的几年当中着实读了不少的书。 王充读书善于思考,他发现有些书是“伪书俗文,多不实诚”;有些读书人是“俗儒守文,多失其真”。因此,王充竭力地主张读书要采取批判的态度,要进行独立的研究。 后来,王充从京师回到自己的家乡,他一方面开馆讲学,把自己的学问传授给年青的一代;另一方面针对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的迷信谶[chèn]纬思想进行严厉批判,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写出《论衡》一书。他为了集中精力讲学著书,从来不肯把时间白白地花费到那些无谓的应酬上去。他在自己的住屋的窗台上、书架上、壁洞里,到处都安放了刀和笔,遇到有什么值得记录下来的东西时,就赶快把它写在竹简上,作为写书的资料素材。几年以后,他终于在这样的基础上写成了包括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的唯物主义巨著——《论衡》。
4. 董澐拜师
第4版()专栏: 董澐拜师 董澐字复宗,号萝石,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一个学者。董澐原先喜好文学,是太湖一带颇有名气的诗人。他六十八岁那年到会稽(浙江绍兴)去游历,听说王阳明在深山里讲学,便赶去听讲。一连听了几次,觉得王阳明很有学问。于是他便向王阳明提出,要拜王阳明为师。那年王阳明五十三岁,比董澐小十五岁。因此王阳明再三推辞,表示年轻的人不能收年长的人为弟子。跟董澐在一块儿搞诗社的朋友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也都来劝董澐,他们对他说:“您这样老了,何必再那么用功呢?”董澐笑着回答说:“我的年纪虽老,但过去的六十多年中我学得太少了,今天我找到了这样的好老师,一定得从头学起。” 两年以后,也就是董澐七十岁那年的除夕,天空下着雨夹雪,气候寒冷,道路泞滑。那一天,董澐不顾家人的劝阻,自己背着一个铺盖,一跌一滑地赶往会稽的深山里去,因为那天晚上是他向王阳明行拜师之礼的日子。后半夜,七十岁的学生向五十五岁的老师行了跪拜礼,正式建立了师生关系。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蜡烛的照耀下相对守岁,开始了第一课。 又过了两年,王阳明去世了,董澐老泪纵横地送别了老师。他恨自己拜师太晚,没有能把老师的学问全部继承下来。为了完成自己的志愿,他便拿王阳明著的书继续进行钻研。直到他七十七岁去世那一年,他的手里始终没有放掉过王阳明著的书。 朱仲玉文 启雄画(附图片)
5. 清东陵、清西陵
第4版()专栏:文物小品 清东陵、清西陵 清代入关以后九个皇帝和皇后的陵墓,分别葬于河北遵化昌瑞山与易县永宁山两地,在遵化的称作东陵,在易县的称作西陵。 遵化清东陵为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个皇帝及其后妃们的墓葬区,共有陵墓园寝(妃嫔的墓称作园寝)十五处。陵区范围北依昌瑞山,东界马兰峪,西傍狼山,南临金形山,周围六七十里。其中以顺治陵为主,陵前有长达十二里的神道,神道上分布着石牌楼、大红门、碑楼、华表、石人石兽、龙凤门、石桥等等建筑物,然后才是守护班房、隆恩门、隆恩殿、朝房、方城明楼和宝城、宝顶。宝顶之下即是埋葬之所的地下宫殿。陵墓建筑非常精美,屋顶均用琉璃瓦复盖,石桥、石人、石兽、华表等均用洁白的汉白玉石雕刻砌造。陵园神道等建筑面积达一百万平方米以上,比北京故宫的面积还要大。 东陵中建筑质量最讲究的要算是慈禧太后的陵,全部梁柱均是楠木素地贴金彩画的,隆恩殿、配殿内的墙壁均用磨砖对缝,并且满壁凸雕花纹贴金。但是在规模上它却比皇帝的陵要小得多,因为在封建制度中皇帝、皇后、妃嫔[pín]等的陵墓均有严格的等级,所以这个极端荒淫奢侈的慈禧也只好从质量上讲求了。 易县清西陵为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及其后妃们的墓葬区,共有陵墓、园寝十处。建筑形制大体与东陵相似,仅在布局上与东陵诸陵有不同之处。 这两处清代帝王陵墓区,今年都已列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开放供人游览参观。(罗哲文)(附图片) 遵化清东陵景陵(康熙)全景
6. 墨
第4版()专栏: 墨枕书 我国的墨,很多人都相信元朝陶宗仪所说:“上古无墨,竹挺点漆而书……至魏晋时始有墨丸”(《辍[chuò]耕录》)。可是,宋朝的高承却依据后汉李尤的《墨砚铭》认为,墨与砚“兹二物者,与文字同兴于黄帝之代也”(《事物纪原》)。高承的说法虽早,但无事实根据;陶宗仪的意见则未免太武断。因为许慎在《说文》中便已指明:“墨者黑也,松烟所成”。我国至少在后汉时便已有了松烟制成的墨,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陶宗仪的《辍耕录》却保存了一段颇为珍贵的关于“徽墨”的史料。据陶宗仪说, “徽墨”的起源是有位名叫奚超的制墨师和他的儿子奚廷珪一道,“自易水渡江,迁居歙[shè]州”。他们所以在歙县定居下来,是那里有许多可供制取松烟的松树。由于奚氏父子的努力,他家制的墨名重一时。以致南唐李后主要奚廷珪担任政府中的“墨官”,并赐姓为“李”。 关于李廷珪的墨有许多的传说,说是非但硬到可以削木,并且还能浸在水中,三年不坏。又说这种墨所以如此坚牢,是他们在制墨坯时要“捣三万杵”。“三万”或许有点夸张,但我们可以相信,李氏父子对质量的要求一定非常严格。 后人对李氏父子的遗墨真是视若瑰宝。宋朝的制墨大师潘谷,在秦少游处看到半锭“珪墨”,连忙作揖说:“真李氏故物也,我生再见矣!”言下之意,似乎只要看到一眼,便不虚此生了。还有一位爱墨成癖的吕行甫,得到一锭李廷珪的墨,舍不得用,只敢用舌头来舐[shì],以示景仰。苏东坡也曾将李廷珪、潘谷等十三家的名墨,“书杜(甫)诗十三篇,各于篇下书墨工姓名,因第其品次”(见《春渚[zhǔ]纪闻》)。 墨,是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之一。质量好的墨,墨迹经久不变。葛洪在《神仙传》中提到,汉桓帝时有一个名叫王远的“仙人”在宫门题了一些皇帝很不欢喜的字,桓帝命人铲去,可是铲来铲去铲不掉,因为墨迹已经渗入木材中。 自从有了进口的“西烟”,墨的质量便每下愈况,等到全国快要解放时,拥有上千年历史、世界驰名的“徽墨”已经奄奄一息。解放后古老的“徽墨”才恢复了它的青春,成为中国人民描绘和歌颂自己祖国的利器。(附图片)
7. 锡剧
第4版()专栏:百花园 锡剧 古平 锡剧是由无锡滩簧和常州滩簧合流而成的一个剧种,现在是江苏省的主要剧种之一。最初在江南农村中,流行着一些山歌小调,以后经过不断提高,发展成为对口唱。清代同治年间,又由初期的坐唱形式衍变为戏剧形式。开始,一般只有两人登场,称为对子戏。后来,从一男一女表演的对子戏发展到五六人以上的同场戏。由于情节的简繁,角色的多少和剧情的不同,又有小同场和大同场的分别。清光绪二十九年间,随着沪宁铁路的修建,锡剧进入城市。这时小同场戏的剧目仍保持着浓厚的农村气息;大同场戏的大部分剧目是从宝卷、弹词或其它剧种中吸收来的,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不少发展。一方面很多剧目失去了原来那种健康朴实的特点,才子佳人的戏逐渐增多,同时也出现了“玉蜻蜓”、“珍珠塔”等好戏。解放前夕,锡剧上演很多取材于章回小说的连台本戏。其中有像“樊梨花”、“红楼夜审”、“王华买父”等好戏,也有不少神怪迷信戏和色情凶杀戏。 解放前,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对锡剧备加摧残,加上当时社会恶劣风气的影响,锡剧本身许多优秀传统已是奄奄一息。解放后锡剧才绝处逢生。文化部门和各剧团有计划地帮助挖掘整理和改编了“双推磨”、“庵堂相会”、“孟丽君”、“珍珠塔”等许多优秀剧目。“双推磨”是由原来对子戏的“磨豆腐”和“小寡妇粜[tiào]米”两个剧目合并整理出来的,剔除了原剧中对主人公的歪曲和黄色庸俗的成份,突出描写青年寡妇和青年雇工通过劳动和互相帮助,冲破封建束缚结为夫妇的故事。锡剧还创作和上演了不少优秀的现代戏。 锡剧的腔调最初只有“簧调”,后来发展了“说头板”、“反工老旦调”,又吸收了徽戏的“高拨子”,杭剧的“大陆板”,申曲的“三角板”,苏剧的“迷魂调”等,并将苏州的“文书调”改编为“玲玲调”,这就大大丰富了锡剧的唱腔。锡剧音乐工作者又在原有曲调旋律的基础上,创作了一些新的曲调,发展了锡剧的音乐。
8. 鱼鳞的身价
第4版()专栏:小常识 鱼鳞的身价 佘大奴 我们也许没有想到,被一般人视为废物的鱼鳞,竟是身价很高的宝贝。鱼鳞是什么样的东西呢?据分析,每一百克干鲤鱼鳞中含有约七十克粗蛋白,零点四克粗脂肪,十六点二克灰粉,八点三克钙,零点一克镁,一点四克铁和三点四克磷。粗蛋白中80%是胶。鱼鳞的表面有一层发亮的晶体,这种物质叫“光鳞”。 鱼鳞有什么用处?鱼鳞加工成细末,便成为含蛋白质很高的鱼粉,可供食用。光鳞经过化学处理,可做为塑[sù]料或赛璐珞[luò]的填料,制成钢笔杆、手风琴琴键和其他装饰品。从光鳞中还可提取制造咖啡咽的原料——盐酸鸟粪素等。 绝大多数鱼鳞可用来提炼鱼鳞胶。鱼鳞胶是高级的工业用胶。可作为制造照相和电影胶片的原料,可配制照相纸上的感光涂料;是纺织、印刷、造纸、火柴、人造革和家具等的良好粘合剂;还是制糖果、罐头的稳定剂;也可作制胶丸、药膏润剂、止血海绵胶和科学研究上所用的培养基的原料。 据初步计算,平均每一百斤鱼有两斤鱼鳞。鲤鱼的鳞比较多,每一百斤鲤鱼有四斤半鱼鳞;小黄鱼的鳞较少,每一百斤也有一斤。有人算过一笔账,如果将一百斤带鱼身上的两斤鱼鳞取下来,加工成盐酸鸟粪素,那么,它的价值要比一百斤带鱼本身高出好几倍。
第 5 版
1. 冲绳
第5版()专栏: 冲绳 〔日本〕霜多正次 一 “喂,老婆子,吃饭吧。” 老爷爷一只手拄着锹[qiāo]把儿,直了直他弯曲的腰,一只手摘下了绑在头上的美军发给的厚毛巾,用它来擦了擦脑门儿上的汗珠,眯缝起眼睛,四边瞧了瞧他那一反①左右的白薯地。他站的地方,翻起来的赭[zhě]土深深地埋过了他的两只脚。在他的右手大约三分之一的土地,是一堆堆的坚硬的赭土块,在他的左手那边,大约三分之二的土地上,原本是翠绿绿的白薯叶子,在6月的骄阳里,已经有点枯焦了。 老婆婆蹲在老爷爷的身旁,把掘出来的白薯装进美军用的砂囊里去。她只是翻起眼皮,略微瞧了瞧老爷爷那弯曲的腰,什么也没有回答。她想:不是连十一点都还没有到吗?这一阵子,老爷爷干起活来简直没劲啦,在三四年以前,至不济在那次战争开始以前,并不像这样的啊。就是后来,独生子蒲一被抓去当防卫队的时候,至少在精气神儿上,老头儿决没有输给三十六岁的儿子哪。可是到了最近,他干起活来,比老婆婆还没劲。 “该吃饭啦!”老爷爷不顾那继续埋头干活的老婆婆,他不断地捶着他那弯曲的腰板子,自己一个人走开了。他穿着美军的绿色衬衫和裤子,又肥又大,只好把袖口和裤角高高地挽起,样子难看极了。老婆婆也穿着和老爷爷一样的服装,只是把裤子改制成裙子穿着。这就是战后失掉了一切的、冲绳岛上的居民们唯一的服装了。 老婆婆把白薯全都装进砂囊以后,已经比老爷爷迟了老半天,这才好不容易地抬起身来,追赶老爷爷去了。 离这儿大约有一百米远,原本有一条宽阔的“国道”②,在道路两旁,栽着松树的防风林。这些沿着海岸线连绵不断的成排的松树,由于战争,现在几乎连影儿都没有了。就在这条道路上,盖有一座铺着稻草顶的、大约有一叠③大小的蔽荫的小棚子。 老爷爷和老婆婆在这蔽荫的小棚子里并排地坐下来,开始吃午饭。两个人把白薯尖儿蘸[zhàn]上点盐,一边用日军使用过的水筒润了一下喉咙,老两口儿默默地一声不响,只是咕容咕容地动着他们那满是皱纹的下颔[hàn]。 老两口儿背着海坐着。在他们面前,沿着低低的丘陵,是一片片小块的白薯地。现在看来,大体上总算是恢复了战前耕地的样子,可是这里边包藏着从美军收容所释放回来的村民们三年间的多少千辛万苦啊!假如不信,可以看看那左一堆右一堆生满了赤锈的铁堆。在毁损了的坦克、载重车、吉普车的旁边,敌军我军遗弃的子弹壳、罐头盒、汽油桶等废品,已经和白骨同时归置了起来,在地里堆成了一座一座的小山。但是对老爷爷和老婆婆来说,那令人怀念的战前村子里的和平景象与当前景象的区别,并不是那废钢铁堆成的小山,也不是蜿蜒在山腰里的宽阔的军用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汽车,像穿梭一样的飞驰着。唯一的区别乃是一眼望到底,村子里再也见不到一棵像样的树了。在早年,现在老两口儿所坐的地方,不但有着茂密的海岸防风林,而且在耕地里,到处都有一些小的灌木丛和林子。在村子里,还有那枝叶纷披的多年老榕树和朴树,遮蔽农民的房屋,不使它受那火辣辣的太阳曝[pù]晒。但是这些树,现在再也见不到踪影了。从这里望去,就连聚集在军用道路对面小村子的低矮的屋顶,也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这些矮小的房屋,大部分仍在维持着帐篷的状态,其中点缀着寥寥可数的几座用茅草盖顶的木造小屋。连同这个小村子,这一带的丘陵,到处显露着寸草不生的、光秃秃的赭土。 还有,在老爷爷的背后,以海岸的岩礁石为屏障,那些成行成列的白色龟背形的坟墓,大部分也都遭到了炮弹的损坏,又没人修理,往日壮丽的光景,是再也见不到了。 但是,老爷爷和老奶奶不可能老是为村子的荒废光景唉声叹气。老两口儿默默地嚼着白薯,在他们满是皱纹的黝[yǒu]黑脸上,深深地刻印着生活上的朝朝暮暮的苦辛。 “孙太郎这老狗,”老爷爷一边咕容咕容地嚼着白薯,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这个杀千刀的,真不知他的贪心会有多大呀!” “孙太郎可厉害啦,反正他不会这样就完的呀。”老奶奶不看老爷爷,眼睛凝视着自己伸出去的脚尖儿,无限忧虑似地小声说。 “管它完不完呢,这个老王八蛋,如果还是蛮不讲理,上民政府也好,上哪儿也好,我一定要去告他一状!” 老奶奶半天没言语,然后叹了一口气说:“要知道,孙太郎和渡嘉敷勾搭到一块去啦!” 午前的天气热得像火烧一样,周围的景色也像死一般的沉闷,从飞机场不断传来大地都为之震动的隆隆声。虽然他们现在都习以为常了,但有时一下子还会注意到这个声音,于是就像理出一条线索似地,立刻联系起三年前的往事来了。 “听说孙太郎家的浩介——”老奶奶沉默了一会说:“最近很发财呢。” “浩介?就是他家那个开载重车的大儿子吗?” “是呀,听说他这阵子不开车啦,在那霸开了一家什么卖机械工具的铺子哪,又说他开的铺子专门收购那些从各处偷来的汽车的重要零件,然后卖出去,听说买卖兴旺极啦。” “唔!”老爷爷好像感慨似地长出了口气,盯了老奶奶一眼。“他干得出!” 接着他狠狠地说了句:“爷儿俩都他妈的不干人事儿!”就猛咕叮地站了起来。随后,他沿着那两旁曾经长过松树的田间道路,这里张张那里望望地来回走着。有时候朝着海岸站着,有时朝着土冈子站着。好像在用肉眼测量什么。 老奶奶摇了摇头,心想:“又来啦!”她开始收拾那吃得满地都是的白薯皮。 “喂,老婆子,没错,准是这儿。”老爷爷钻进道旁的草丛里向老奶奶喊道。但是老奶奶没有理他。在这三年里,老爷爷梦魂里也在思索着那棵松树的位置。美国军舰的大炮一下子把那棵松树连根炸掉了,再也找不到踪迹。村子里没有人不记得那棵又大又粗、在树根的地方有一个人都可以钻进去的大空洞的松树。同时村子里没有人不知道老爷爷的地界,就是以这个老松为起点,垂直地延伸到道路上去的。但是,由于这个最要紧的松树的位置再也无法辨认,结果老爷爷的土地,足足有六尺宽的一条地,被孙太郎侵占去了。 原本是赶马车的孙太郎,趁着战败当时的混乱,把扔得到处都是的美军的汽油和埋在地下的食粮、被服弄到自己手里,变成了所谓的 “战利品”暴发户,同时趁势又笼络了村长和农地调整委员,侵吞了老爷爷的三十坪④土地。当然喽,在土地登记已经荡然无可查考的情况下,老爷爷只好忍气吞声地承受下来,为了这事,三年间,老爷爷心里一直深深地埋藏着一股怨气。 可是,贪心不足的孙太郎,最近又开始蚕食老爷爷的地界。照规矩说,在地里的四个角落埋上桩子,由这四个角连成的直线,当然就是地界,可是孙太郎搞来搞去,把直线给弄成弓形的了。老爷爷忍无可忍,今天早晨在刨白薯之前没有通知对方就把弓背部分给铲直了。不管怎样想,孙太郎是决不会一声不响就拉倒的。但是不管他搞什么样的毒辣报复,老爷爷下定决心,决不让步。不但这样,三年前的屈辱,一下子又涌上了心头。他想,无论如何,也要利用这个机会,把失掉的三十坪土地弄回来。他为了搞清楚松树的位置,正在进行无用的肉眼测量。凑巧,邻村的一个叫做牛吉的贫农这时从这里路过,于是老爷爷话匣子可就打开了。 “你站到这儿看一下,怎么样,正对面不是可以看到伊耶树吗?对不对?这回转过来朝这边,正面可以看到普桑奇树吧!这回转过这边来,怎样,看见什么啦?正对面看见什么啦?看见灯台了吧!是不是?就是这儿呀,我总是从这里看的哩。可是,你现在看看,看看我的地在哪里——” 牛吉流露着惶惑的表情,但还是按着老爷爷的吩咐转来转去地看了一阵,最后他同情地说: “蒲五郎老大爷,你现在提这个又有啥用呀,反正咱们穷人的主张一向是不管用的啊。” “你说什么?!”老爷爷好像责怪似地往后缩了一下身子,但是掩饰不住被人家道破弱点后那种神不守舍的神情。 “有一件要紧的消息,老大爷!”牛吉突然严肃起来,在老爷爷的耳旁小声地说:“大家在传说着,真的假的我可不敢说,听说人家让咱村全搬走哪。” “全搬走?”老爷爷并未当真,漫不经心地反问了一句。 “听说,在这个村子要盖美国兵的宿舍呢。” 老爷爷老半天呆呆地瞧着牛吉的脸,忽然他像傻瓜似的大喊了一声:“胡扯!” 老爷爷嘴角喷着唾沫星儿。他是不能相信这种无影无踪的谣言的。对他来讲,应该说松树是当前最切身的问题。当牛吉和呆在小棚子里的老婆婆谈论着什么的时候,他仍旧不停地在村路转来转去,嘴里不断地嘟囔着。 二 老爷爷和老婆婆住的帐篷里,没有一件可以称得上是家具的东西。在那大约有六叠大小的屋子深处,放着一个印有外国字的大个的空纸盒子。那上边摆着一座临时作起来的佛龛[kān],佛龛里放着在战乱时和老爷爷老婆婆形影相随的祖先牌位,还有那在战争中死掉的儿子、儿媳妇、孙女等人的新请人做成的牌位。老爷爷和老婆婆每天清早一起来,总是先在佛龛前烧一柱香,然后在吃早饭前的一个小时里,一直地祷告着。老爷爷和老婆婆用这种向祖先默祷、申诉自己的种种苦楚的办法,勉强地唤起当天活下去的力量。 今天早晨,老两口儿仍然蹲在佛龛前不断地顶礼膜拜。牛吉带来的谣传,现在已经变成了命令,震撼了整个村子。孙太郎关于地界的事,任什么也没有提。就以老爷爷来说,现在也顾不到这些事儿了。村子里有一些人早已认命了,开始各按指定的邻村迁移。但是老爷爷和老婆婆认为不管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决心不离开这祖辈相传的土地。如果只是自己被赶出村子,那还好说,可是现在连祖宗魂灵安息的坟墓都要丢掉,这对老爷爷和老婆婆来说是决不能忍受的。 老两口儿认识不少具有同样心理的老人们,他们互相激烈地倾诉着不满。他们牢牢地相信这种可怕的不幸,祖宗在天之灵是一定不会袖手不管的。 就在这个当儿,村长渡嘉敷龟助和区长与那霸清德来了。 区长招呼着正背着门蹲[dūn]在佛龛前祈祷的老两口儿。但是老爷爷和老婆婆什么也没回答,仿佛一点也没注意到门口有人来了似的。 区长喊了两三次老爷爷的名子,老爷爷不但没有回答,而且连身子都没有欠一下。区长和村长在门口小声地商议了一会儿,然后脱掉了鞋子,进到帐篷里来了。 “你没听见吗?”区长把手放在老爷爷的肩上,用锐利的目光瞧着老爷爷。 老爷爷以一种故做不懂的表情,抬头看着进来的两个人。“你们找我有啥事吗?” “我说,你们老两口儿到底是怎么个打算呀?村里人,已经全都搬光啦。” 老爷爷和老婆婆彼此看了看,一声不响。他们知道村里的人是不会全都搬光的,只有一部分人受了这两个坏家伙的恐吓,哭哭啼啼地被零星地逼走了。 “你们到底打算怎样?” “我们是本村的人,我们不能离开这个村子呀!” 区长脸上微微地浮起一丝冷笑,从老爷爷的头顶上,向村长递了个眼色。 村长点了点头,弯下腰来和蔼地说道:“蒲五郎老大爷,谁都不愿从自己长大的村子给撵[niǎn]出去呀,何况像老大爷这样住久了的人,更不必说啦。可是,这是命令嘛,对不对?这是美国人的命令呀!” 老爷爷用憎恶的眼光抬头瞧了瞧村长。他不喜欢这个由美军任命的村长,这个家伙是从夏威夷回来的,既没有学问,又没有固定的职业,游手好闲,仗着自己会几句英国话,笼络住美国佬,居然当起了村长。战后,当重新调整打乱了的土地区划时,老爷爷吃了大亏,从此以后,对于这个家伙的所做所为,没有一件能让老爷爷看得上眼。无论在给美军出工方面,在食粮配给方面,这个家伙总是胡搞名堂,专门利用美国佬的力量来压制村子里的老百姓。就拿这回事儿来说,他到底给村里的人尽到了什么责任啦? “你一开口总是命令,命令,总不该不和我们商量,就先抬出命令来吧。” “商量?”村长好像听见一件新鲜事似的说:“那么你——难道你会认为美国人会和我们商量吗?这是占领军的命令呀!” “管它什么命令,反正我们不想听!”老爷爷愤愤地说。 村长受到老爷爷的气势的威压,腆[tiǎn]了腆肚子,稍微沉默了一下。“原来你不想服从美军的命令哩!”他仿佛端正了一下身体,然后宣告说:“好吧,既然那样,我午前立刻打发小伙子们来把帐篷拆掉收回去,以后的事,你自己愿意怎么办就怎么办吧,从明天起,这儿就要动工啦。”他气势汹汹地走出屋子去了。 在门口,区长一边在穿那美军的大皮靴,一边回过头来说:“蒲五郎老大爷,你们这次疏散的地方是K村的马场,好多人都已经搬去了,你也别总在这儿泡蘑菇啦,还是早搬对你有好处!” 老爷爷没有作答。他和老婆婆连头都没有回。不久,皮靴的声音消失在远处了,老两口这才互相看了看,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到底怎么办呀? 老两口不知今后怎么做才好。只是,三年前的记忆,不断往复在他们的心中。那时,也和现在一样,有过疏散的命令。但是那次,有的人远渡大海,跑到九州去,大多数的人都疏散到国头方面去了。老爷爷和老婆婆直到最后,也没有离开这块土地。他们想:如果死,就死在这祖宗坟墓之地,这倒是甘心情愿的。同时,那时虽说是强迫疏散,但留在村子里的人可真不少呢。 那时,恰赶上老爷爷的儿子蒲一被召集去当了防卫队员,儿媳妇和六岁的孙女不愿意疏散到人生地疏的地方去,结果和老爷爷老婆婆一起留了下来。但是等到战火真的波及到村子来的时候,村子里的年轻媳妇们都躲到邻村的一个很大的天然洞窟里去了。老爷爷和老婆婆抱着祖宗牌位藏到自己家里的坟地里。老爷爷的家道虽然现在没落了,要按以前说,在村子里也还是数得着的老农户呢。所以他家的坟地,比起当时还没有被烧掉的住房来,花的钱还要多,占地足足有五十坪,相当阔气哩。坟里边有八叠大的一个洞窟做灵堂,在灵堂的深处筑了个三层圣坛,在圣坛上安置了祖先的九个骨瓮[wèng]。在靠前边的地方,放着还没有来得及拣骨殖的孙儿的小棺材。老爷爷和老婆婆蹲在墓地里和这些静悄悄地躺着的祖先们一起,躲避着炮火。老爷爷这样躲着,就再也不管外边那些震天动地的炮声了。仿佛觉得就这样死去,也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了。 但是这种平安没有继续多久,就为闯进来的几名气急败坏的日本兵打破了。他们把哭着喊着的老爷爷和老婆婆,连同骨瓮和棺材,一齐扔到坟外。当时老两口对这些野蛮的日本兵的憎恶,就是到了现在,仍然记忆犹新哩。 在坟外,敌人和我军的炮火,交织地吼叫着,火药和砂尘满天飞扬,几乎令人透不过气来。老爷爷和老婆婆受到日本兵的责骂,把骨瓮移在坟旁长得非常茂密的阿檀树丛里,老两口儿好像用自己的身体遮护一样,足足地守护了两天。后来,炮弹打中了坟墓的一角,日本兵逃走了。老爷爷和老婆婆又把骨瓮和棺材挪[nuó]回到场了半边的坟墓里,人也蹲在那里,直到被美军俘获。 在美军俘虏营里,老爷爷和老婆婆才知道逃到邻村洞窟里去的儿媳妇和小孙女,也是被日本兵从洞窟里给撵了出来,走投无路,结果给飞机炸死了。过了好久之后,又知道儿子也在战斗中被打死了。以后,老两口儿始终没有能找到这三个人的骨殖,只好从推想他们死去的地方,拿回几撮[cuō]土,供养起来。现在,失去了亲人的老两口儿,唯一的意愿,就是把坟墓照原样子修理起来,把三个人的亡魂认真地祭祀一番,这就是现在孤零零的老两口儿活下去的唯一动力。但是就是这个坟地和祖宗留下来的房子,还有那一点点的土地,现在也要一股脑儿被夺掉喽。老两口怎样也不能设想这里的一切都将用推土机推倒轧碎,在这里将出现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呢。 三 但是,最后老爷爷还是从村子里给赶出来了。老两口儿只好用块破布将饭盒和牌位包起来,逃到指定的疏散地点去。既没有出地价,也没有迁移费,整个村子算是给白撵出来了。老爷爷的疏散地点是邻村的放牧场,草原上长着细长的牧草。就在这里,老两口儿的那原来破了边儿的旧帐篷,又支架起来了。同时有十四五家是从一个村子来的,现在紧挨紧地连成了一片。 老爷爷和老婆婆,首先要做的是怎样迁移坟墓和保管这九个骨瓮。想要搞起一个新的像样的坟墓,是既没有财力,也没有土地,所以只能像同村的人一样,在这次疏散时新领到的一小块坟地上,仓促地掘了一个土穴来代替坟墓。这个坟,是一个像防空洞式的横穴,挖在那伐掉小森林的斜坡上。这和过去用石料和水泥建造起来的坟墓相比,简直不配说是坟墓了。他们在过去三年里,房子被毁了,一直住在一个八尺见方的帐篷里,勉强活了过来,但是这次的没落,给了老两口儿最后一次的致命打击。他们什么也不想干,而且实际也没有可干的,整天整天一味昏沉沉地躺着,他们只领配给的有限口粮,所以也只好躺着不动哩。 夏天的炎热太阳,透过薄薄的帐篷顶,照射进来,屋里闷热得很。男人们大都受美军雇佣,去平毁那原本是自己的、而现在被人夺去了的村庄。所以在白天,留在帐篷里的,只有女人、孩子和老人。从那些用生锈的洋铁皮和破木板拼凑起来的、像猪舍一般的房屋里,不时传出来孩子们的哭泣声和女人们责骂孩子的尖锐的喊叫声。老爷爷和老婆婆虽是躺在那里,仍然浑身是汗,但他们不想擦,他们想的是这三年来受的罪,简直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你这个吃闲饭的东西!真难为你有脸空着两只手回来呀!” 老两口子在迷迷糊糊躺着的时候,常常可以听到邻近的帐篷里古波津奈惠的歇斯底里般的喊声。 被责骂的是古波津奈惠的大儿子喜市。由于学校还没有正式开课,喜市的母亲,叫喜市每天一定要从三里外的美军剩饭堆积场,捡回吃剩的面包和罐头。他今年已经十二岁了,比起和他年龄相仿的孩子来,多少有点痴呆,动作也迟钝,所以什么也没能捡回来。奈惠常常骂喜市:“已经十二岁啦,如果你是个机灵的孩子,早就可以从美军仓库弄点什么香烟和罐头的啦。”老爷爷感到在奈惠的语气里,有着过去一向所没有过的激越的调子。奈惠在这次战争中失去了丈夫,一个人抚养着喜市和一个七岁的女儿。过去一段时期,村子里的人在背地里时常谈论说:真难为她一直刚强地劳动过来啦。但是自从没收了她那不到两反的土地,把她撵到这儿来以后,她就像变了个人似地非常容易激怒。在过去,她高高地卷起美国的长裤脚,把美军的又大又沉的皮靴踩得咯噔咯噔作响,不顾寒蠢和好看,像被什么迷住似地、拚命地劳动,可是现在再也看不到这种光景了。 老两口儿现在时常在傍晚的时候,偷偷地走出小屋,蹒跚[mán-shān]地向原来的村庄走去,他们从土地的铁丝网的围墙外边,长时间呆呆地望着那逐步改变面貌的村庄。回来以后,老爷爷总是带着悲痛的表情,向附近的老人们叙述自己看到的东西。 “你们知道你们的坟地都怎样了吗?上江洲的坟地,照屋的坟地,那一带都成了大坑啦!好多辆载重车出出进进,在挖石灰哪。” 老爷爷讲话的对方,大体上说总是那个失明了的德助老爷爷。德助老爷爷是老爷爷从小的朋友,由于炸弹的爆风,弄瞎两只眼,从此再也不能到外边走动了。现在他侧着耳朵注意地听着老爷爷的话,不时地发出一种奇怪的哼哼声,像是叹息又不像是叹息。 “可是我的坟地什么也看不见啦,整个都埋到土里啦。”老爷爷这样说了之后,就再也不作声了。这样,两个老人,很久很久一声不响地面对面地坐着。 德助老爷爷的儿媳妇清子,时时从小屋的角落里,一边哺[bǔ]乳婴儿,一边忧郁地看着老爷爷们。这些老年人一遇到一起,就一味唠唠叨叨地讲村子里的事,这使得她听起来腻烦得很。她现在头脑里想的,只是尽快地结束这种乡下的沉闷生活,早一天搬到丈夫正在那霸动工修建的新房子里去。但是德助老爷爷越是了解儿媳妇的这种心理,越使得他心绪不宁。他觉得虽然现在疏散到邻村来了,但是他根本不希望离开这个地方迁到以黑市出名的那霸去。话虽然这样说,离开了儿子,老人又的确一个人活不下去。同时德助老爷爷一想起儿子助三,就使他感到凉了半截。助三冒着风险在搞着台湾的走私买卖,在村子闹迁走的时候,他嘲笑德助老爷爷的挪坟的说法,根本没有理会德助老爷爷这一套。这也难怪,三年前战败前夕,助三被抓去当兵,多亏藏在各处的坟地里,总算没有被打死,对他来说,当地这种对坟墓怀抱的传统的敬畏心是非常可笑的。德助老爷爷,一想到这样的助三,将会怎样料理自己身后的情况,简直是死也难瞑目的了。 德助老爷爷这种苦恼,蒲五郎老爷爷是深知的。他们早就彼此了解他们之间相同的命运,这个人世是没有我们的份了,将来到了阴间,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在等着我们吧。所以,儿媳妇清子端来的美军配给的红茶,虽然都放凉了,但两个老人还是默默地一声不响,很久很久地呆坐在那里。 四 老爷爷和老婆婆坐在临海的岩礁上一小块比较平坦的草地上,夕阳晒着他们的脊背。他们在瞧着这过去曾经是自己的村庄而现在已经建成了的美军宿舍。 离开这两个老人大约有五十米远,树立着人字形的、钉着铁丝网的铁栅栏。栅栏的对面,有许多像火柴盒似的白色的洋灰造的平房,它们以每栋相距百米的宽宽的间隔,朝着各种方向乱七八糟地分布着。过去从海岸到这个村落,地形是一个缓缓的斜坡,现在已经全部成了平地,同时在正中修有一条军用道路。原来的那些村庄,在耀眼的夕阳照射下,显得宽阔得多了,几乎望不到边。 靠近老两口儿所在的那边,也就是说,在靠近这个广大的宿舍的西头的海岸那边,临海筑有一座像了望台似的圆亭子,在亭子的后边,并排着两个网球场,场上画着清晰的白线。在那些涂着绿色窗框和白色墙壁的宿舍中间,到处修有花园,用小石子铺成的行人路,纵横交错地把这些花园连接起来。 老爷爷和老婆婆的以前的房子,离这儿很远,看不清变成什么样了。被孙太郎侵占去的那块地,到底在哪里?是怎样平的?也搞不清了。只是老爷爷家的坟地,想像中很可能就在这两个网球场稍微过去一点的地方吧。因为现在老爷爷和老婆婆坐着的这片草地,在村子还太平的时节,年轻人几乎每晚都来这里玩“对歌”的游戏,到了夏天,又是年轻人演习“盂兰盆舞”的好地方。从这里到老爷爷的坟地不到三町[tǐng]⑤远哩。就连老爷爷本人,在过去年轻的时候,也是常到这里来玩的。从这里一喊,坟地里都可以听得见。如今老爷爷想起了这离得不远的坟地,又连想到过去太平时期村子里的种种生活,不由得怀恋起来。 记得是从“支那事变”一开始,当局说不合乎“非常时局”,就不准青年人玩“对歌”游戏了。在那以前,到了结婚年龄的男孩子和姑娘们,一到了月色皎洁的夜晚,就一定来这里“对歌”,弹着蛇皮琴,一直玩到后半夜两三点钟。尤其是在老婆婆年轻的时候,公认不会“对歌”的姑娘是嫁不出去的,所以做父母的,反而主动地怂恿姑娘们玩这种游戏哩。青年们弹着蛇皮琴,唱出具有南国情调的上半部的诗句,姑娘们就酬答这下半句。这种即兴的恋爱诗,不断地当场作下去。这种游戏是这个岛从古代传下来的风俗,就是现在,从村人口哼的歌子里,还可以听到许多首美妙的歌词呢。 但是,对于老爷爷,特别是对于老婆婆来说,这种关于“对歌”的回忆,并不总是使人欢悦的。在早年间,当老爷爷被征去当兵,到九州的连队去报到的时候,老婆婆就是在这块对歌的地方送行的。当时,到日本内地去的人非常少,所以村子的青年一被征入伍,全村的人就都到这块“对歌”的地方来,燃着一堆火,送别那从海口子外面驶过去的船只。当时老婆婆结婚还没有多久,她躲在村里的人们的身后,只是一味啼哭。 送郎大和去当兵, 郎冒风波海上行, 三年有家归不得, 郎呀郎呀,你莫登程! 这个歌子的动人心弦的悲哀曲调,直到今天还活在老婆婆的心里。老婆婆觉得,从那时节以后,世态就逐渐变了。 老爷爷和老婆婆在倾听着那拍打着岩石碎成无数飞沫的单调的波涛声,他们一声不响,只是呆呆地坐在那里,沉湎在昔日的这样那样的回忆里。 可是,不久出现在眼前网球场上的几名美国人,却惹起老爷爷的注意。强占去自己的村庄的这些美国人,男的女的都穿着白裤叉,摆动着他们那像苏铁须子一样的赤褐色的头发,笑得前仰后合的,显得非常高兴。老爷爷说什么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离开他们广阔的土地,老远地跑到太平洋这边的这个小岛上来,以主子自居,把我们赶出去呢?老爷爷心里,种上了一种无法形容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不能用一般的憎恶和愤怒来说明的,它还要深刻得多,还要沉痛得多。老爷爷相信,总有一天,埋葬在这个网球场下边的祖宗之灵,会降祸给这些人,使他们一个个都害起病来。 老爷爷和老婆婆忽然注意到了方才还站在婴儿车旁边看打网球的那个矮个子女人,这时把婴儿车推到铁栅栏旁边,向外边的两个守卫说了一些什么。虽然这个女人穿着缺少两只袖子的天蓝色的连衣裙,看起来和美国人打扮得同样的妖艳,但是老爷爷和老婆婆清楚地知道这个女人和那两个穿着美军军服的守卫都是这个岛上的年轻人,就连老爷爷村子里也出过这种人哩。在这些小伙子们和姑娘们里边的某些人,时常干出一些使老爷爷皱眉的事,现在老爷爷看着这三个人的行动,心里边又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烦闷。 不久,在腰上挂着手枪的两个守卫,离开了铁栅栏,朝老爷爷这个方向走来了。他们颜色又黑,身材又矮,和他们穿的服装显得非常不调和。当他们逐渐走近的时候,老爷爷一看,原来两个人都是老爷爷不认识的外村来的青年。 他们一直来到了老爷爷面前,立刻用一种傲慢的、斥责的口气说道:“你们在这儿不行。” 老爷爷和老婆婆带着惊讶的表情仰起头来看着这两个人的面孔,当他们看到这两张面孔毫无疑问是自己国家的同胞的面孔的时候,老两口儿一下子扭过头去,一言不发。 “我是说,你们在这不行!”脸孔臃肿,胡子碴儿剃得青乎乎的矮个子说。 “为什么不行?”老爷爷仰起头来不慌不忙地问道:“这儿是我的地,为什么在这儿不行呀?” 这两个年轻人,稍微有点词穷,暂时沉默了一会,然后说:“反正,少说废话,请你离开。” “所以我要问哪,为什么在这儿不行?!” “你们在这儿,惹人家讨厌,不愉快!” “嫌你们讨厌的嘛——”矮个子用下颔指了一下网球场。老爷爷好像被什么东西堵塞住胸口似的,不再作声了。 沉默继续了好半天。 过了一会儿,老爷爷仰起头来,凝视着两个人的面孔说: “你们这帮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啊?随便跑到我们的村子里来,把我们给撵出去……哼!”老爷爷忽然想到,既然讨厌我们,那我们就偏要使你讨厌!不管它怎么样,反正我是不走开的!他想到这里,说道:“你们两个也是这个岛上的人吧,既然这样,你们就不能把我从这儿撵走,这儿是我的土地!” 两个年轻人,惶惑地站在那里,过了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看起来两个人好像有了一个默契:在这种情况下,最聪明的办法是听从主子的命令。 “站起来!”两个人粗暴地扯住端坐在那里的老爷爷的两只胳膊,把老爷爷给硬拉了起来。老爷爷拚命地想甩[shuǎi]开这两个人的手,但是这两个人从两边好像抱着似地把老爷爷给拖走了。这时,他们的表情可怕地僵化起来,对于老爷爷的喊叫声,好像根本没有听见。 〔刘振瀛节译〕注:①“反”是面积单位,约等于991.7平方米。 ②由日本中央政府修建或指定的道路叫做“国道”。 ③一叠是六尺三寸宽的面积。 ④“坪”是面积单位,一“坪”等于六平方尺。 ⑤“町”是面积单位,一“町”等于十“反”,参看注①。(附图片) 被夺去土地的农民 〔日本〕新居广治
第 6 版
1. 太湖风光(图片)
第6版()专栏: 太湖风光 太湖,跨在江苏、浙江省境内,湖面三万六千顷,有时波涛澎湃,气势雄伟;有时风平浪静,帆影点点,湖中七十二峰缥缈可见。湖滨的鼋头渚、蠡园、锦园、梅园等园林,山明水秀,风景幽美,是江南有名的游览胜地。太湖流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盛产水稻、鱼虾、蚕桑和水果,也是江南有名的“鱼米之乡”。 上图:太湖渔汛 下图:鸬莺 左下图:吴县金庭公社的麦田 新华社记者 丁畯摄 太湖工人疗养区 袁运甫
2. 油画写生(图片)
第6版()专栏: 油画写生 连云港 徐天敏 渔民袁老大 苏天赐 盐城登瀛桥 杨建侯 黄海之滨 徐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