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07-09

第 1 版

1. 安徽四川发动群众向干旱坚决斗争 抗旱栽种 抗旱保苗

第1版()专栏:  安徽四川发动群众向干旱坚决斗争  抗旱栽种 抗旱保苗 本报合肥8日电 安徽省受旱地区群众,大力开展抗旱播种抗旱保苗斗争。 安徽省今年以来雨水稀少,降雨量比去年同期减少30%左右,在全省范围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象。6月上旬虽曾普遍降雨,但雨量大小不平衡,长江以南地区旱情一度缓和,江淮之间大部地区的旱象仍在继续发展。 受旱地区群众在当地党政部门领导下,和干旱展开了不懈的斗争。阜阳专区每天出动八十多万人抢栽抢种,现已栽种山芋、黄豆等近六百万亩。六安县的干部和社员同心协力,利用各种提水工具积极抢救受旱水稻,已给90%以上的受旱早稻灌了水。寿县党政负责同志深入抗旱第一线,发动群众献计献策,民主讨论改种计划,在水源充足的地区多栽水稻,水源不足的田地立即改种旱粮。他们还和老农、社员一道总结了将高田积水流到低田的办法,边流边栽,扩大栽秧面积。陶湖公社用这种方法比原计划多栽了二千五百亩水稻。水源差的陶圩公社通过民主讨论,及时将一千多亩缺水田改种玉米和甘薯,现已适时完成夏种计划。不少地区还作了两套安排:原来中稻没有完成的就继续种晚稻,晚稻不能栽插就改种甘薯、玉米等旱田作物,旱粮计划再不能完成就改种胡萝卜、白萝卜和其他耐旱蔬菜。此外,还采取间种、套种等办法,尽量多种。 在抗旱栽种、抗旱保苗斗争中,各地都注意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在水源不足的地方,继续开挖渠道,加紧建设电力灌溉站,扩大灌溉面积。六安专区开挖了大小渠道一百九十八处,做涵管水口一百八十六处,据6月底统计,已引水灌田近一百二十万亩。 在抗旱斗争中,许多地方妥善地解决了抗旱任务重和时间紧、劳力不足的矛盾。六安县宝峰寺公社李仓大队各生产队根据社员的建议,对农活和田块进行全面排队后,将劳力分成车水、犁田和抢种三套班子,采取车一块、栽一块、边车边栽的办法,大大提高了工效,加快了进度,仅十多天时间,就给断水的田普遍灌了一次水。  (附图片) 四川省梁平县燎原人民公社社员们向前来支援抗旱的拖拉机手握手道谢 新华社记者 游云谷摄

2. 干部深入田间 群众献策献计 努力开辟水源 扩大灌溉面积

第1版()专栏:  干部深入田间 群众献策献计  努力开辟水源 扩大灌溉面积 本报成都8日电 四川省受旱地区许多公社依靠群众出主意、找措施,继续深入开展抗旱斗争。 南充、达县、万县等专区,发生旱象以来,不少生产大队、生产队纷纷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或社员大会,总结历年抗旱经验,讨论抗旱办法。涪陵县许多公社发动群众通过总结两年来的抗旱经验,采取找泉水、挖龙洞、堵渗透、松表土,并结合进行抽水、戽水、车水、挑水、施淡水粪等措施,仅五天时间,就抢救了十多万亩受旱的水稻、玉米等作物。威远县越溪公社各生产队根据社员的意见,将历年无水栽秧的“望天田”及时改种了玉米,套种了红苕,对水源远、小雨不能保栽插的“米筛田”作好改种准备,再不下雨就改种红苕;对目前虽然无水,但下雨就能蓄水的“下排田”继续车水抢栽水稻。此外,各生产队还专门加强了秧苗、苕苗、菜苗、玉米苗的管理,做到下雨有秧栽,无雨有苕藤,以便适应各种情况。 在依靠群众开展抗旱斗争中,不少地方都很重视发挥老农的作用。武胜、西充、江津、南川等县,有的生产大队或生产队在抗旱中专门组织了“老农参谋处”,向老农请教,发动老农出谋划策,解决了不少问题。平昌县云台公社最近以大队为单位,邀请全社的二百多位老农分别举行座谈会,总结了寻找地下水的一系列经验和办法后,各生产队立即组织二百多个劳动力,三人一组,由老农带领,四出寻找地下水源,在五天中,全社就找出了大大小小的地下水源一千八百多处,并挖了六百多个浸水坑,挽救了七百六十多亩受旱作物。 许多地方的各级干部,深入田间,和群众一同抗旱。中共南充地委的负责同志,最近到南充市郊的午凤、火花等公社和社员一道车水戽水,锄草浇苗。隆昌县胡家区各公社的干部在抗旱中,根据社员意见,对“三包”指标进行了调整,激发了群众战胜干旱、力争超包产的积极性,在一天中,全区各公社就车水插栽了三百多亩水稻,灌了四千多亩脱水稻田。

3. 外交部招待陈毅团长和越代表团黄文欢特别顾问 周总理出席招待会苏波越印缅柬英瑞士驻华使节应邀参加 宾主不断举杯预祝扩大的日内瓦会议取得成功

第1版()专栏:  外交部招待陈毅团长和越代表团黄文欢特别顾问 周总理出席招待会苏波越印缅柬英瑞士驻华使节应邀参加 宾主不断举杯预祝扩大的日内瓦会议取得成功 新华社8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今天晚间举行招待会,招待出席扩大的日内瓦会议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和夫人,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特别顾问黄文欢,以及中国政府代表团的部分团员、顾问和工作人员。 周恩来总理出席了招待会。 应邀出席招待会的,还有扩大的日内瓦会议的参加国苏联、波兰、越南、印度、缅甸、柬埔寨、英国和会议的东道国瑞士驻中国的使节、外交官员和他们的夫人。 招待会自始至终在热烈的友好气氛中进行。招待会上,宾主不断举杯,预祝扩大的日内瓦会议取得成功。

4. 商业部门积极支援工农业生产

第1版()专栏:  商业部门积极支援工农业生产  吉林调运木材支援农村修造车船农具 青海组织夏收秋收小农具生产  抚顺派人外出采购煤矿劳动保护用品 柳州专区直线调拨林区需用的商品 据新华社长春8日电 吉林省林业、商业和运输部门配合,在上半年内,为全省农村调运了各种木材九万八千四百立方米,供农村人民公社修造农具、车辆、鱼船、畜禽舍、暖窖、房屋使用。今年,吉林省长白山林区各森林工业局,安排了榆、杨、椴、柞、水曲柳等农用木材的生产。商业部门派出工作组到林区收购和调运。铁路、公路部门把农用材列为重点物资,优先运输。 除了国营林场供应木材以外,商业部门还组织延边等林业资源丰富地区的人民公社,生产了一批农用木材,其中除了一部分自产自用、就地销售之外,还有二万立方米销往其它地区。 据新华社西宁8日电 青海省东部较暖地区的夏收工作即将开始,各级商业部门主动同各方协作,充分利用当地技术力量和资源,积极组织夏收秋收小农具的生产和供应。 青海省商业厅和部分自治州、县的商业部门都曾经派出工作组,到农牧区调查了夏收秋收农具的需要情况。根据需要,青海省商业厅派出工作人员去互助、湟中、大通、乐都、民和等县生产小农具较多的地区,会同当地商业部门利用当地资源组织了生产。在组织小农具生产中,一些地区商业部门还注意了当地名牌货的生产。 他们还协同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提前将省级工厂和各州、县制好的夏收秋收农具送到农业生产第一线。现在,已经调运供应农业地区的镰刀有三万多把,其他各种铁、木小农具近百万件。 据新华社抚顺8日电 抚顺市百货公司积极供应煤矿劳动保护用品。 为适应煤矿生产需要,抚顺市百货公司专门成立了劳动保护品商店。在组织劳动保护用品供应工作中,他们组织专人到上海、内蒙古、浙江等地,在当地百货公司的协助下,采购了大批土帆布、双面绒、剪口布等原料,运回本市,就地加工成一批工作服、防尘帽等,及时供给了各煤矿。 百货公司还同煤矿共同清理库存,把有用的东西清出加以利用。 据新华社南宁8日电 广西柳州专区商业部门积极改进对林区职工所需的劳动保护及生活用品的供应工作。 过去,这里对林区的商品供应,由当地县、公社商店担负。由于林区需要物资与一般群众不同,加上当地商店人少,往往不能及时满足需要。为进一步改进对林区供应工作,从有利林区职工生产、生活出发,今年5月份以来,专区商业部门对林区较集中的大苗山、大瑶山、三江、融安等县所需物资,由专区商业部门调拨给县,然后由县商业部门直接把物资分配给各林区,作到专物专用,直线调拨。林区较为分散的环江、罗城、天峨等县,则由专区商业部门将物资直接下拨到各县林业部门,由林业部门分配到各林区。 这个专区改进林区供应方法后,不仅使林区所需的物资供应及时,而且供应的品种对路。到6月底止,专区各林区需要的垫肩、护腿等劳动保护用品已基本满足需要。

5. 中国蒙古友好协会举行招待会 庆祝蒙古人民革命胜利四十周年 习仲勋副总理沙拉布大使共祝中蒙人民友谊万古长青

第1版()专栏:  中国蒙古友好协会举行招待会  庆祝蒙古人民革命胜利四十周年 习仲勋副总理沙拉布大使共祝中蒙人民友谊万古长青 新华社8日讯 中国蒙古友好协会今晚举行招待会,热烈庆祝蒙古人民革命胜利四十周年,并欢迎前来参加“中蒙友好旬”活动的蒙古贵宾。 习仲勋副总理出席了招待会。 当蒙古驻中国大使沙拉布,蒙中友协代表团团长奥特根巴雅尔,蒙古电影工作者代表团团长鲁·吉纳,蒙古新闻工作者代表团团长官布·扎布苏仁扎布,以及三个代表团的成员,在北京的蒙古同志,来到招待会大厅的时候,人们起立鼓掌,向蒙古人民的使者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中蒙友好协会副会长曹禺在招待会上讲话,他热烈祝贺蒙古人民的伟大节日,欢呼蒙古人民四十年来在各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曹禺说,中蒙两国在国际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相互支持、亲密合作。我们祝蒙古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祝中蒙两国人民的友谊不断发展。他还提议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伟大团结干杯。 奥特根巴雅尔团长在讲话中热烈称颂蒙中两国人民的兄弟情谊,他说,在蒙古人民庆祝自己的伟大节日的时候,中国人民举行“中蒙友好旬”庆祝活动,这必将为巩固和发展蒙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新的贡献。 奥特根巴雅尔团长讲述了蒙古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成就。他说,蒙古人民革命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所通过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将使蒙古的经济得到更快的发展。他最后祝蒙中两国人民的永恒友谊不断发展。 招待会进行中,沙拉布大使和习仲勋副总理先后祝酒,他们祝中蒙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我国各方面的人士以及帮助蒙古进行工程建设归来的我国建筑工人代表,都走到蒙古贵宾们的座席前敬酒,向贵宾们致以亲切、热烈的祝贺。 出席招待会的,还有我国各方面的负责人和中蒙友协的理事,他们当中有沈雁冰、屈武、罗俊、宋养初、雷任民、陈少敏、冯基平、老舍、王揖、司徒慧敏等。 招待会结束以后,放映了中国故事片《暴风骤雨》。

6. 习仲勋副总理接见蒙古贵宾

第1版()专栏:  习仲勋副总理接见蒙古贵宾 新华社8日讯 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今天下午接见了应邀前来我国参加“中蒙友好旬”活动的蒙中友协代表团团长奥特根巴雅尔、蒙古电影工作者代表团团长鲁·吉纳、蒙古新闻工作者代表团团长官布·扎布苏仁扎布,以及三个代表团的全体成员,并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接见时在座的有,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屈武,中蒙友好协会副会长曹禺,外交部部长助理韩念龙等。 接见时,蒙古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使沙拉布也在座。

7. 社员多积肥多交肥公私两利 焦屯大队合理调整积肥定额实行超额奖励 清溪大队南江塅生产队改进收集家肥办法

第1版()专栏:  社员多积肥多交肥公私两利  焦屯大队合理调整积肥定额实行超额奖励  清溪大队南江塅生产队改进收集家肥办法 本报讯 据河南日报消息:河南省泌阳县官庄区枣庄公社焦屯大队召开社员代表会,讨论积肥中的具体问题,调动了社员的积肥积极性。 焦屯大队的早秋和晚收作物,目前分别需要施追肥和底肥,据初步计算,共需肥料一万三千多车。同时菜园基地和社员的自留地也需要肥料。可是,全大队只积好肥料四千多车,产生了需肥多、存肥少,和菜地、自留地与集体耕地争肥的问题。 这个大队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专门研究肥料问题。社员代表们对前一阶段的积肥工作提出了三个意见:一是过去积肥定额普遍偏高,多数社员完不成;二是积肥工分评得不合理:饲养员和积肥专业组工分偏高,社员家庭积肥偏低;三是超额奖励没有及时兑现。根据这些意见,代表大会通过民主讨论,作出了鼓励积肥的规定。首先确定积肥定额:以人工拾攒为主的因人定额,整劳力和辅助劳力或者整劳力多的户和辅助劳力多的户,积肥定额不同;饲养牲畜的要按牲畜不同定额;并随季节、天气及时调整定额。当前正是积肥的好时候,水多草多,绿肥容易积。积肥专业队的定额适当提高;如遇连阴天定额可适当从低。其次是合理调整报酬,提高奖励。定额以内记工分,超额部分奖励。定额以内报酬,本着社员家庭交售肥料高于专业组,人工积攒高于牲畜积攒的原则来确定。 社员代表大会还要求各生产队建立肥料收购小组,负责收粪和评定工分。生产队的各菜园建立人粪尿收购点,收购各户的人粪尿。随收粪随记分,十天一清算,一月一总结,进行奖励,坚决兑现。 为了贯彻社员代表大会的决定,大队干部分别到各生产队加强具体领导,并和生产队干部一起带头积肥。这样一来,社员们积肥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并且纷纷把家庭肥料交售给生产队。 本报讯 据新湖南报消息: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公社清溪大队南江塅生产队,改进收集家肥的办法,调动社员交售家肥的积极性。 南江塅生产队由于社员家庭养猪、养鸡鸭等副业的发展,肥源增加,同时设立了肥料管理员,采取按质论价、合理付酬、超额奖励的办法,专门负责收管家肥,社员交售家肥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但是,由于社员自留地和包产计划以外开垦的零星荒地等的增加,社员私人用肥的需要量比过去增多,收集家肥出现了新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队干部一面和社员讨论交售家肥对集体生产的关系,一面和社员研究改进收集家肥办法。根据各户人口的多少,以及家禽饲养情况,由群众合理评定一年的投肥量,超额完成的给予奖励。猪粪除按质论价、付给现金外,并按一定比例,多交猪粪,多得猪饲料。每家每户的热水氹,按质评等,以等记工分,肥多工分多。 生产队根据各个时期对肥料的需要,定期向社员提出需肥计划,各户积极积制,到期交售,由群众评定等级,议好价格,确定专人负责,过秤记账,兑付现金。 这些办法通过群众拟订公布后,社员交售家肥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把大粪和猪牛粪等优质肥料交售给生产队,自己则沤氹肥、烧火土灰和贮积洗衣、洗澡水,作为自留地的用肥。这样既保证了集体生产对肥料的需要,又照顾了家庭副业的发展。

8. 发挥化肥实际效能 支援农业负责到底 曲靖化工厂帮助农民用化肥

第1版()专栏: 发挥化肥实际效能 支援农业负责到底  曲靖化工厂帮助农民用化肥 新华社昆明7日电 云南省曲靖县化工厂前一时期生产的钙镁磷肥往往卖不出去。最近,只一个多月全县各生产队就向工厂订购了四千多吨,超过这个厂建厂一年多来销售总量的两倍。 原来有这样一段原委:这个厂的职工,自建厂以来就不断提高钙镁磷肥的质量,使有效磷含量达到16%—18%,合乎国家规定的一级品标准。产品销售发生困难以后,他们以为是厂里设备差,化验得不准确,化肥实际质量低于化验结果,就派人带上样品到省化工厅试验所等有关部门进行鉴定。结果却和厂里化验的一样。为了找出问题的关键,工厂党支部书记带领一批干部,到去年使用过钙镁磷肥的公社进行调查研究。这才发现,农民不喜欢使用钙镁磷肥,并非肥料质量不好,而是他们不晓得怎样使用。比如钙镁磷肥应该与农家肥混合发酵后再用,可是去年有的生产队没有这样做,肥料因此没生效,今年他们就不愿意买了。这个厂的领导干部从调查研究中认识到,要做好支援农业的工作,光抓生产还不够,必须以负责到底的精神,帮助农民学会使用化肥。 从今年2月份起,工厂组织了四个推广小组,分别到几个公社宣传化肥使用方法,帮助总结经验教训,并且进行实际指导。为了帮助农民迅速掌握使用技术,推广小组在现场举办了训练班,由工人在田头一边做,一边讲,一边教农民使用。一个多月中,帮助全县一百五十个生产队学会了使用这种肥料的方法。去年使用化肥失败的沾益公社光华生产大队大湾生产队与工厂干部、工人合种的三十六亩小麦试验田,施用钙镁磷肥后,最低每亩增产11%,最高增产52%。工厂帮助生产队总结了经验,并组织其他地方派人参观。西山公社有的生产大队的干部本来不相信钙镁磷肥会增产,参观了大湾生产队的试验田,回去就向社员宣传使用化肥的好处,还派人到化工厂买了钙镁磷肥。

9. 庆祝蒙古人民革命胜利四十周年 北京举行蒙古电影周开幕式

第1版()专栏:  庆祝蒙古人民革命胜利四十周年  北京举行蒙古电影周开幕式 新华社8日讯 为庆祝蒙古人民革命胜利四十周年,由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和中蒙友好协会联合举办的蒙古人民共和国电影周,今天下午在首都剧场举行开幕式。 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出席了开幕式。 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在开幕式上讲话。他热烈赞扬蒙古人民四十年来在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沈雁冰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础的共同的事业更把中蒙两国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中蒙两国人民的友谊是永恒的。他说,随着我们两国经济和文化合作的加强,我们两国的电影交流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这次电影周放映的三部影片,将获得我国观众极为广泛的欢迎和喜爱,从而也必将进一步增进中蒙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团结,并将促进两国电影事业的交流和发展。 蒙古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使沙拉布也讲了话。他说,正如在蒙中两国人民生活的其它方面一样,在电影艺术方面我们两国之间有着合作关系,今天开幕的电影周就是一个证明。他祝贺蒙中两国人民牢不可破的友谊万岁,两国文化合作事业巩固和繁荣。 出席今天开幕式的还有,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屈武、外交部部长助理韩念龙、中蒙友好协会副会长曹禺、文化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司徒慧敏、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李牧,以及首都各界人士共一千二百多人。 应邀前来我国参加“中蒙友好旬”活动的蒙中友好协会代表团团长奥特根巴雅尔、蒙古电影工作者代表团团长鲁·吉纳、蒙古新闻工作者代表团团长官布·扎布苏仁扎布,以及三个代表团的全体团员,出席了开幕式。在开幕式上,还向与会者介绍了蒙古电影代表团成员。北京市男女青年向在主席台上的全体蒙古外宾献了鲜花。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蒙古驻中国使馆工作人员,在北京的蒙古留学生和外宾。 各国驻中国的使节和外交官员,应邀出席了开幕式。 举行开幕式以后,放映了蒙古故事片《给我一匹马》。 蒙古人民共和国电影周从7月上旬开始,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呼和浩特、天津等七个城市先后举行。电影周期间放映的《给我一匹马》、《人民的使者》和《星火》等三部影片,反映了蒙古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斗争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英雄人物的形象。其中影片《给我一匹马》曾获得1960年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的特别荣誉奖状。

第 2 版

1. 大家的事情由大家商量办理 羊排大队管好用好跨队水渠

第2版()专栏:  大家的事情由大家商量办理  羊排大队管好用好跨队水渠 据新华社贵阳8日电 贵州凯里县西江公社羊排生产大队,通过社员群众充分讨论,妥善解决了“跨队”水渠的管理、养护和使用问题,更好地发挥了灌溉效益。 羊排大队有一条名为“王沟”的水利工程,横贯第三、四、五、六等四个生产队,可灌溉这几个队的种植面积的70%。在落实“三包一奖”以后,为了更好地发挥灌溉效益,羊排大队把如何管好、用好这条水利工程的问题,也交给受益的四个队的社员讨论。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由四个生产队各派代表,统一组成“王沟水利工程管理委员会”,并将水沟管理任务全年包给第四、第五两个生产队,由这两个队各派一个看水员具体负责,各队按受益面积的大小付给他们合理的报酬。经过讨论,还订出了一套管水用水的规章制度,如:水利工程维修用工在六个工以上的,由用水的四个生产队抽调劳力,水利管理委员会统一组织施工;根据各受益队田土多少、水源远近和水量大小等情况,规定了四个生产队轮流用水时间;水利管理委员会有权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用水。由于各队稻秧栽插时间不一,生长不一,在用水上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为了真正作到因地制宜合理灌溉,不浪费水,还采取了专业看水员与各生产队临时看水员相结合的办法,专业看水员负责管大沟水,通知用水的生产队,生产队的临时看水员再根据本队的实际需用情况,因地制宜的合理灌溉。假若用水单位在用水时间内不需要这样多水,可以通知专业看水员,把水让给其他的生产队。此外,对水利管理养护工作的评比检查、看水员的奖罚,也作了具体规定。 羊排大队由于较好地解决了王沟水利工程管理养护问题,比较充分地发挥了水利工程的作用:在犁田插秧中,除保证了原有稻田的耕种用水外,还保证了二百九十八亩荒田的用水。在田间管理中,虽然久晴不雨,但灌区稻田一直是水汪汪的。  (附图片) 新疆吐鲁番县五星公社火箭大队组织社员们营造起防风林带,修建了水渠,对减少风沙对作物的危害起了良好作用 新华社记者 李义芳摄

2. 社员没接受的事不勉强 少数人的意见也要尊重 一渡河大队发扬民主管好生产

第2版()专栏:  社员没接受的事不勉强 少数人的意见也要尊重 一渡河大队发扬民主管好生产 本报讯 北京市怀柔县北宅人民公社一渡河生产大队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发扬民主,做到大家的事大家作主,生产越搞越好。 这个生产大队经常召开社员代表大会或社员大会,使有关生产、分配、生活等重大问题都经过社员讨论后再作出决定。工作中,特别是在推广先进经验和技术措施的时候,如果领导上提出的意见和做法社员一时不能接受,他们也不勉强社员接受,而是耐心等待,并且用事实教育群众,带领群众前进。这个大队过去一直习惯豌豆和玉米间作,同时为了使种麦不误农时,都是选种早熟的玉米品种。去年大队经过研究,觉得还是把豌豆、玉米交错间作改为豌豆、玉米平垅单作,收了豌豆再种高产作物金皇后为好。当时许多社员怕金皇后玉米成熟期较晚,影响秋收种麦。既然大家不放心,干部也就不勉强大家去做。于是先由干部种了十五亩豌豆和玉米,进行典型示范,结果平均亩产豌豆二百多斤、玉米四百多斤,又按时种上了小麦。通过事实的教育,社员终于相信了大队提倡的作法,在今年讨论种植计划时,社员们就都同意了推广这项新的经验。 有时,生产大队提出一项新的技术措施时,尽管为多数社员所接受,但仍有少数社员怀疑,这时就要耐心等待。如大队要采取刮皮、刷石灰等办法来消灭果树上的虫害。但是社员张永生等几个人却有些怀疑。于是大队就留下三棵果树,按张永生等人的意见进行管理。到了秋天,这三棵梨树仍如往年一样,挂果很少,而其他果树结下的果子却显著增加,这样不仅教育了张永生等人,也使广大社员感到队干部办事民主,干起活来舒心痛快。 为了发扬民主,这个大队党员注意采取各种办法主动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党支部从去年春天起就建立了党员分户联系群众的制度。党员每人都联系一、两户社员。这种办法使社员乐于对生产和生活中的事情提出建议。 这个生产大队发扬民主,调动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几年来已把80%的耕地改造成水浇地,加上精心管理,保证粮食的产量逐年上升,并发展了林业生产。

3. 东勇大队加强教育提高社员觉悟 东垭公社第一大队党支部在生产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第2版()专栏:  东勇大队加强教育提高社员觉悟 东垭公社第一大队党支部在生产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本报杭州8日电 浙江省瑞安县城关公社东勇生产大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增强了社员的集体观念。 春耕生产以来,东勇大队组织社员漫谈回忆人民公社化以来的巨大成就,讨论了怎样更好地搞好集体生产,使社员们进一步懂得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这同时,又领导社员制订了爱社公约,开展学先进、赶先进的活动。 这个队通过这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社员的集体主义思想。社员周阿焕等看到太阳很猛,放在垟上的水车还没有遮盖,就自动地拿麦秆去盖水车。有一天深夜,忽然下起阵雨,他们想起架在河边的水车还未搬回来,又冒雨外出去搬水车。社员陈余林积极投售家肥,他一户在两个多月中,就向生产队投售了家肥三十多担,超额完成了任务。 由于广大社员爱集体、爱劳动,全大队二百九十多亩早稻,目前已普遍耘田追肥二次以上,稻苗生长良好。 本报成都8日电 四川省南江县东垭公社第一生产大队党支部积极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使党员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积极带头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和发展生产,发挥了支部在农业生产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这个队的党支部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首先是健全组织生活,定期召开党的小组会,学习党的文件、讨论生产和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其次抓评比,在党员中树立标兵,组织党员互学、互赶、互帮。此外,党支部还注意做好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帮助党员解决工作和思想上的问题,教育党员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同甘共苦,积极带头劳动。 这个队担任大队干部的四个党员每年参加劳动的时间都在二百天以上,担任小队干部的党员每年劳动都在三百天以上。党员们一般都能关心群众生活,帮助社员解决由于婚、丧、疾病带来的生活上的某些困难。有一次社员岳中秀生病,家中无人照管,党员蔡绪伦便给他请医生、买药,社员们非常感动。由于党员和群众关系密切,许多社员遇到什么事都主动找党员商量,热烈响应党的号召。

4. 黑龙江调劳力支援夏锄

第2版()专栏: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消息  黑龙江调劳力支援夏锄 本报哈尔滨8日电 黑龙江许多城镇机关、工厂、部队、学校积极支援夏锄生产。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城镇下乡支援夏锄的劳动力达四十多万人。这批支援力量,首先用在土地多、劳力少的地区参加田间劳动,然后根据下乡人员的特长,分别帮助公社和生产队进行农具检修、研究解决防治病虫害等技术问题。

5. 广东栽种秋甘薯

第2版()专栏: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消息 广东栽种秋甘薯 本报广州8日电 广东许多地方正在栽种秋甘薯,到目前止,全省已种下五十万亩。 广东省大多数地区一年可种春、秋、冬三季甘薯,秋甘薯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季。秋甘薯原来是秋种冬收的,今年许多地方的农民从历年经验中总结出提早在夏季种植的好处:种得早,生长期长,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种得早,收得也早,可以相应地提早冬种季节。因此,即使在目前夏收大忙期间,许多地方仍然抽出一部分劳动力,栽种秋甘薯。 许多地方除了按照历史习惯安排那些不适宜种植晚稻的旱地、高田种植秋甘薯之外,今年又大力开荒扩种。如荒地较多的韶关专区和海南岛,采取生产队集体开荒扩种为主,同时也鼓励社员开零星的小块荒地栽种,群众扩种的积极性很¥高。

6. 四川田边地角种油料

第2版()专栏: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消息 四川田边地角种油料 本报成都8日电 四川各地许多生产队利用田边地角等零星非耕地,增种油料作物。据南充、达县两个专区的统计,目前增种的花生、芝麻、黄豆、向日葵等油料作物已约有六十多万亩。 各地在完成种植任务以后,又本着边种边管的精神,对增种的油料作物及时加强了管理,有的地区还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建立了管理责任制,防止牲畜和过往行人的践踏,并进行了查窝、补苗和中耕、施肥、防治病虫害的工作。

7. 吉林产烟区移栽烤烟

第2版()专栏: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消息 吉林产烟区移栽烤烟 本报长春8日电 吉林产烟区许多公社正积极进行烤烟栽苗,目前全省已完成栽烟面积三万多亩,一些栽苗结束的单位,已转入查田补苗和锄草、防虫等田间管理活动。 今年,吉林地区由于认真贯彻有关发展烤烟生产的政策,许多公社都将烤烟安排在土质较好的地块上,有些公社还根据当地无霜期短和栽培多叶型烟生育期长的特点,利用温床培育了烟苗。同时,有些生产队之间以等价交换的办法,互相调剂了烟苗,克服了烟苗不足的困难。

8. 延边加强水稻田间管理

第2版()专栏: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消息  延边加强水稻田间管理 本报长春8日电 著名的东北水稻产区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胜利结束水稻插秧以后,立即抓紧了田间管理。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历年稻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今年,全州在6月末已基本上完成了插秧任务,目前,早插的秧苗开始返青,很多公社开展了检查稻池埂子、水口以及灌水和补苗等田间管理活动。在加强灌水管理工作方面,许多生产队选拔了有经验的社员担任管水员,并且根据他们管理水田面积的多少,确定了劳动报酬,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按照天气变化和土质好坏等情况,做到合理灌水。目前,水田头遍除草已经完成三万四千多亩,一部分地开始转入二遍除草。

9. 党委书记深入大队依靠群众寻找水源 王福店公社第二大队抗旱抢种

第2版()专栏: 党委书记深入大队依靠群众寻找水源  王福店公社第二大队抗旱抢种 据新华社武汉8日电 湖北麻城县王福店公社党委书记傅兴贵在领导抗旱中,深入到旱情最重的第二生产大队,帮助大队干部发动群众,寻找水源,使原来缺水的稻田及时栽上了秧。 王福店公社第二大队地处丘陵地带,由于几个月来没有下透雨,干旱分外严重,全大队一千多亩中稻田有三百多亩无法插秧,已插的也有二百多亩晒得龟裂。在严重的干旱面前,部分干部和群众认为河里、塘里都没有水,无法抗旱。在这个队工作的傅兴贵同大队干部商量后,确定去访问老农,向群众问计。他们首先到旱情特别严重的第二生产队,向老农请教。老农何在德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挖泉水。”陈焕明、陶文学等老农并且建议:“靠山边的小庙坳,旱得厉害,应该先从那里动手。”傅兴贵认为老农的意见是正确的,就同大队干部一起到小庙坳动手挖泉,挖到一尺多深的时候,果然就流出了一股清清的泉水。傅兴贵接着又带领大家在附近挖出了第二个、第三个泉眼。大队干部立即召开了生产队长以上干部会议,介绍了访问老农、挖泉抗旱的经验。接着,各个生产队组织了一百四十多个干部和社员,广泛勘察水源,找水抗旱。两天就挖出三百五十个泉眼,开出四十条水道,筑起二十五道水堰。 有了水,水车又不够用了,怎么办?傅兴贵又同干部、社员一起商量。第四队社员傅兴明说:“我家有个水车筒子,别家也有些水车零件,要是大家凑一凑,准能配成好水车。”傅兴贵和大队干部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决定用合理议价,现金收购的办法把社员的水车零件收集起来,装配水车。就这样,各个生产队用收购的零件共装配了五部水车。加上组织生产队间的互助协作,基本上够用了。 水源、工具得到基本解决后,傅兴贵又深入车水埠头,和社员一起车水,同时又和大队干部研究,帮助生产队合理安排社员的休息时间,作好防暑降温工作。第五生产队安排了一些辅助劳力,在车水埠头上就地烧开水,给车水社员喝。第八生产队还在车水处搭了凉棚。采取这些措施后,社员们很满意,车水抗旱的劲头很大。 在傅兴贵的帮助下,这个大队抗旱中的各项具体问题一个一个得到了解决,全大队一千多亩水稻田绝大部分都插上了秧,十几亩确实无水插秧的田,也及时改种了旱田作物。

10. 呼和浩特毛纺织厂加强技术管理

第2版()专栏:  呼和浩特毛纺织厂加强技术管理 把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人群众的生产经验密切结合起来,促进产品质量逐步提高 新华社呼和浩特6日电 呼和浩特毛纺织厂加强技术管理,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去年第四季度,这个厂曾抽调一些老工人、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组成提高提花毛毯质量的小组,在厂长领导下,跟班劳动,同工人一起研究提高产品质量的办法,迅速解决了影响提花毛毯质量的关键问题,使提花毛毯的合格率在12月份达到95.03%。今年,这个厂总结了去年的经验,在4月份将原来担任生产科、技术监督科、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办公室领导工作的四名老工人出身的技术人员抽出来,组成全厂的技术领导组,并从行政部门抽出十二名技术人员摆脱行政工作,加强技术管理工作。各车间也成立了“三结合”技术研究小组。另外还聘请有丰富经验的老工人参加设计工作。 这个厂在健全了技术管理队伍之后,便组织技术人员跟班劳动,发动职工找问题,提意见,经过分类排队,逐项归纳,摸清了情况。之后,又和工人一起研究,提出措施,落实到小组或个人。提花毛毯纬向缩水率过大,是个多年没能解决的问题。织整车间技术管理专业队伍,为此专门成立了试验小组,制定了试验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试验,采取了六项措施,终于在5月上旬初步找到了纬向缩水率的变化规律和解决办法。这个厂根据解决缩水率问题的经验,又先后解决了毛呢露底,手感不好;造纸毛布滤水性不强和毛纱质量不高等八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 这个工厂在加强技术管理工作中得出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建立专业技术管理队伍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密切依靠工人群众和专业知识同群众经验相结合的观点。在解决提花毛毯纬向缩水率大的问题的三次试验中,头两次试验,由于试验小组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向操作工人说明试验的目的和做法,技术人员虽然辛辛苦苦跟班劳动,千方百计想措施,但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后来改变了这种情况,最后一次试验获得成功。这个厂的党组织通过这个事件,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便召开了全厂三级干部会议,着重研究改进产品质量、技术管理工作如何走群众路线的问题,并且每月固定时间专门召开技术人员谈心会,帮助技术人员提高思想认识。 此外,这个厂还专门组织职工到使用本厂产品的地毯厂、造纸厂等兄弟工厂参观访问,征求意见和要求。同时举行工商座谈会了解各方面对产品质量的意见。在厂内他们也组织了小型的产品质量展览会。通过这些工作,使全厂职工普遍树立起质量第一的思想。过去不关心质量的职工也成了提高产品质量的积极分子。

11. 依靠老工人办好企业

第2版()专栏:  依靠老工人办好企业  中共合山煤矿里兰矿场总支委员会副书记 高光才 依靠老工人,充分发挥老工人的作用,是办好企业的一个重要保证。我们在依靠老工人的过程中,经过一段曲折。起初,有部分干部认为“新工人有文化,老工人没文化。”他们听取老工人的意见不够,批评多,表扬少。后来,党总支批判了这种不正确的看法和作法,使干部们认识到老工人的优点和依靠老工人的重要性后,召开了老工人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并根据他们的建议,在班组中以党团员、老工人和新工人的积极分子为骨干,建立了班组核心小组。矿场、工区都聘请老工人当参谋。每个工区都成立了老工人小组,加强了老工人的光荣感和责任心。现在,各级干部在生产中一般都能主动找老工人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 依靠老工人解决生产关键问题 我们经常召开领导干部、老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三结合”会议,或组织“三结合”小组到现场会诊,对症下药,解决生产关键问题。今年3月初,斜井掘进任务完成的不好,党总支书记、场主任、工程师,到斜井访问老工人,并召开老工人座谈会,了解完不成任务的原因。老工人说,主要是水泵事故多,对水泵的维修差。老工人李荣初说:“打斜井,排水工作一定要抓好,这是我的切身体会。斜井水经常浸挡头,只要加强维修力量,定期维修水泵,就能解决当前的问题。”我们采纳了老工人的意见,结果,水浸井下挡头的关键问题解决了,生产显著上升,超额完成了当月的计划。今年5月,四二四工作面回采时,地质条件复杂,南北是采空区,下山水往上涨,煤柱还有吊刀石,通风也不好,新工人和部分干部认为无法采了,主张丢弃。老工人聂贵等却说:“可以采,只要加强支柱,随时观察变化,加快速度,按作业措施回采,完全可以保证安全。”领导同意了老工人的意见,并加强对这个工作面的管理,结果安全采完,为国家多采出一千五百多吨煤炭。 依靠老工人提高新工人技术水平 在依靠老工人提高新工人的技术水平方面,我们采取了下列几种办法: 一种是老工人带新工人。根据具体情况,把新工人分给老工人带,一师一徒或一师多徒。在带徒学艺中,老工人提出:包定期教会、包安全、包操作指导、包思想工作、包生产;新工人提出:保证虚心学习,勤学苦钻,定期学会。 另一种办法是,分工种、分组组织业余学习,由老工人上课。修配工段各工种的老工人,都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新工人学技术,给新工人上技术课,由浅到深,把多年的丰富经验传授给新工人。 第三种办法是,组织老工人、新工人讨论生产关键、分析事故,老工人实际操作,边做边讲,这对新工人帮助很大。 依靠老工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我们还依靠老工人加强对新工人的思想教育。新工人年轻,经受锻炼少,许多人阶级觉悟不够高。我们就依靠老工人对新工人进行阶级教育,由老工人现身说法,回忆对比,向新工人讲述解放前后合山的矿史、工人的政治、经济地位。今年我们又组织各种会议,由老工人向新工人作报告,进行新旧社会对比、解放初期与公社化后的对比等,每次都给新工人很大教育。 老工人在加强企业管理、帮助新工人安排生活等方面,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我们在依靠老工人的过程中,还注意帮助老工人学习科学技术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帮助老工人整理、总结经验,以便使他们在生产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原载《广西日报》,本报有删改)

12. 我们有个好记工员

第2版()专栏:山西通讯  我们有个好记工员  韩买孩 散保生 我们山西长治市潞城公社东邑生产大队第二生产队有个记工员,名叫崔天喜。由于他办事公道,工作认真负责,从开始办互助组起直到成立人民公社,社员们一直都选他当记工员。 前些时公布5月份工分榜的时候,崔天喜发现社员王联喜这个月比上月少了三个多劳动日。他想:王联喜一贯劳动积极,5月又是忙月,为什么别人都多出工,联喜反而少做工呢?于是他先查自己的工账,又把联喜的劳动手册拿来,一天一天、一笔一笔地细细查对,查出联喜5月份是出满勤,没缺过一天工,劳动手册上5月共记三百六十一点五分;全队工分账上却记成三百三十分。他又找出每天评工记分的原始条子细细核对,结果发现是把一笔三十五分工错记成三点五分了。第二天一早,他就去找联喜说明情况,并且检讨自己的粗心大意。王联喜倒有些过意不去了,对崔天喜说:“为了我这三两个工,你怎下这么大功夫?错了就算了吧!”崔天喜却不同意这个说法,反过来对联喜说:“人民公社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现在按劳动工分领工资和补助粮,秋后还要总结算,千万马虎不得。”王联喜说:“有你这样的记工员,社员们劳动起来就更有劲了。” 崔天喜当了好几年的记工员,记错工账的时候并不多,但是像这样动脑筋,处处为社员着想的事却不少。 今年春播送肥,定额是担四十担记十分工,记工时崔天喜发现一贯劳动不大好的牛改香,一天担了五十担;而劳动积极的曹东果,只担了四十三担。吃晚饭时他就端着碗找着和改香一块劳动的几个妇女扯谈,弄清了原来别人是用大箩担,而牛改香用的是小箩,因而得分多。天喜想:如果给改香多记工分,就打击了劳动好的社员的积极性,违背了多劳多得的原则。他一面找改香谈蒙混工分的坏处;一面和队长商量加强验收制度。过了两天,改香对天喜说:“那天抢工分实在怨我,要是大家都跟我一样用小箩,拉长了送肥时间,耽误下种,队里超过包工又打不上粮食,个人得工分再多也没有用处。”并且要求天喜改那天的工分。天喜根据改香和女社员们的意见,把小箩折成大箩的担数重记了工分,大家都很满意。 去年秋收时,队里分配会扬场的老农冯发科和张梅花两人打场,打了两天,他们突然要求下地收割。崔天喜想这里面必定有缘故,休息时就跑到冯发科家去闲谈。他说:“大伯,眼下割谷收秋人人加倍忙,你怎不把你的专门技术拿出来耍一耍呀?”发科说:“不管干甚么活吧,还愁挣不上那四分工哩?”天喜一听是对评工有意见了,又去找张梅花,知道了规定的打场定额本来是合理的,但是参加打场的人拿到工分以后不评工,而是按人平分,冯发科、张梅花碾场、扬场出力大,得的工分也和别人一样多,心里不满。崔天喜把这个情况马上告诉队长,并且和打场的人一起研究,按照技术高低、出力大小、完成任务情况,合理评分。每打完一场就地评工。天喜参加他们一起评了一天工,冯发科虽然年纪大,但是做的活重,出力大、技术高,一天评到十二分,张梅花碾场扬场,技术性强,一天得十一分。大家还把前两天打场的工分进行了复评。这样,不但鼓舞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还从此建立了地头评工、场头评工的制度。 崔天喜就是通过这样一件又一件的事,积累了评工记分的经验,成了社员的放心记工员。  (附图片) 黑龙江宁安县渤海公社三家子生产大队第三生产队社员正在评工记分 新华社记者 宗白易摄

13. “铁柜子”李昌

第2版()专栏:云南通讯  “铁柜子”李昌  本报记者 马烈 李昌是云南晋宁县上蒜公社上蒜大队的出纳员,他所经管的账目笔笔清楚,执行财务制度也很严格。干部和社员都称赞他是队里的“铁柜子”。 十年不错账 一字不识的李昌,管着一千四百多户、六千多人的家务,每天进出的钱粮账目都有十多笔,管好真不容易!他的办法是把公私款严格分开,家里的钱统统归他妻子李凤英保管使用。在公款收支上,他采用红线、蓝线、白线、棕皮、草绳等来识别各类项目。十年来,他都一直坚持当天收支的现款,当天和会计结清。有一次,李昌从银行取回了近千元的现款,回村一清点却少了一百元,他急得连饭也顾不上吃,走出走进,通夜睡不着觉。第二天,会计和他一齐清点,原来是把两元一纽的当了一百元。提起这件事,公社党委书记李信笑迷迷地说:“如果说李昌工作里的差错,十年来就是这么一回。” 一文不乱花 今年六月初,李昌挑着两筐鸭蛋去昆阳公社的孵房孵小鸭。天黑了,来不及回村。他就摸到菜园地里和看菜的人挤着睡了一晚。事后,党总支书记王元问他:“怎么不到旅店住一宿,要嘛,到机关住也好。”李昌说:“机关里事多人少,去了打搅他们;到旅馆住,大队又要多开支五角,挣一文钱可不容易啊!” 十年来,李昌一直是从不乱花一文。大队会计段仕说:李昌大爷为了队上的副业生产,一年里有半年的时间在外跑,路近总是事情办妥回来吃饭;路远那就带上粮食自己煮饭,几年来从没有向队里报过出差费。 铁面无私 李昌平时对大家很和气,全村还找不出一个和他顶过嘴的人;可是办起公事来,却铁面无私。有一次赶马车的李明春运货到昆明,花了二十多元买回一床油布,向李昌报账,李昌一直不同意。李明春埋怨地说:“买新油布还不是为了集体,难道是为了我自己?”李昌耐心地向他解释说:钱是大家拚力气挣来的,全队十三辆马车大家都买新的,要多少钱啊!这件事给人们的教育很大,三个月后,经过社员讨论,才批准报销了这笔账。

第 3 版

1. 苏联就不继续试验核武器问题照会美国 再次建议把全面裁军问题同不试验核武器问题联系起来解决 指出美国不关心就停止核试验问题达成协议而是在寻求退路

第3版()专栏:  苏联就不继续试验核武器问题照会美国  再次建议把全面裁军问题同不试验核武器问题联系起来解决  指出美国不关心就停止核试验问题达成协议而是在寻求退路 新华社8日讯 塔斯社莫斯科7日讯:苏联政府重申它在不继续试验核武器问题上的立场;而赫鲁晓夫6月4日在维也纳会晤时交给肯尼迪的备忘录中已经阐明了这一立场。苏联政府再次建议把全面彻底裁军问题同不继续试验核武器问题联系起来解决。 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已经把苏联政府关于不继续试验核武器问题的照会交给了美国驻苏联大使汤普森,这份照会是对美国政府6月17日的照会的答复。这两份外交文件都刊登在莫斯科出版的《消息报》上。 照会指出,苏联政府感到遗憾的是,美国政府不同意苏联政府所提出的“旨在便于迅速解决永远停止试验原子武器和氢武器的问题”的建议。 苏联政府指出,美国照会的内容和调子证明,美国政府不是认真地、建设性地交换意见,而是“走上了歪曲苏联建议”和“以空谈和臆造来对待苏联立场”的道路。 苏联政府指出,美国的照会提出,美国政府现在所关心的只有一点,那就是“怎样才能在公众面前使美国准备恢复核试验的事情合法化,用怎样的借口才能烧毁通往各大国就禁止这种试验达成协议的桥梁”。 苏联政府在追述了有关不继续试验原子武器和氢武器的谈判的主要事实后在照会中声明说:“美国对于真诚地达成一项永远结束核试验的协定并不关心,它在寻求各种退身之路,以便逃避条约,把条约变成一纸空文”。 苏联政府再次声明,它坚信,只有一个由主要的三类国家的平等代表组成的执行机构,才能保证对停止试验的条约的义务的执行情况进行合理的和客观的监督。 关于这一点,照会指出,争取“否决权”的不是苏联政府,而正是要求把监督机构交给一个人来操纵的美国政府。 照会中再次着重指出: 苏联过去没有要求过、现在也不要求自己在监督机构中占支配地位,“苏联为自己争取的是所有缔约者都将享有的那种权利”; 苏联政府“准备无条件地接受西方国家关于监督的任何建议”,如果西方国家将接受全面彻底裁军建议的话; 苏联政府“从来不同意在脱离裁军的情况下进行监督和使监督成为对军备的监督,而这却是美国多年来所争取的”。 照会中指出,苏联政府曾经希望美国新政府将会改变艾森豪威尔政府在裁军问题上所奉行的捣乱政策。“但是,无论从美国照会中的言论来看,还是从其他某些事实来看,都不得不承认,这种希望还不能实现”。 苏联政府表示希望:“苏美两个大国将会在裁军问题上找到共同的语言”。 苏联政府感到遗憾的是,美国政府竟认为在它的照会中走上攻击苏联社会制度这种不稳当的道路是适宜的。照会中说:“这是什么,是痛恨共产主义的表现,还是企图转移人们对美国在裁军问题上的立场的软弱无力的注意呢?” 苏联政府不打算参加关于哪一种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是“开放的”,哪一种是“封闭的”的辩论,苏联政府着重指出,对于靠搜刮人民血汗发财的剥削者和压迫者的各种活动来说,苏维埃社会“的确是结实可靠地封闭着的,对于苏联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敌人来说,它也是封闭着的”。

2. 不许阿登纳走希特勒的老路

第3版()专栏:  不许阿登纳走希特勒的老路  本报评论员 西德联邦议会不久以前应西德政府的要求,通过一项决议,公开为前希特勒党卫军全体成员“恢复名誉”。决议还规定付给这些纳粹分子以年金,并替他们重新担任负责的国家公职开辟道路。这是西德政府明目张胆地复活德国复仇主义的又一罪恶活动。爱好和平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已向波茨坦协定签字国和反希特勒联盟其他所有国家发出备忘录,对阿登纳政府非法纵容希特勒纳粹分子的阴谋提出了坚决的抗议。备忘录并且严正地指出:为了德国人民和反希特勒联盟各国的利益,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缔结对德和约。本月6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乌布利希又再次就缔结对德和约问题发表声明。中国人民坚决支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立场,强烈谴责波恩集团的罪行。 人们知道,纳粹党卫军是希特勒法西斯进行侵略的最野蛮、最凶恶的刽子手。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对世界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战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也宣告党卫军是“犯罪组织”,必须加以铲除。但是西德政府不仅不对这些罪犯加以惩处,而是积极保护和扶植他们,使他们东山再起。无数过去的纳粹战犯早已重新掌握着西德的经济和政治大权,大批希特勒的军官当上了西德国防军的高级将领。现在,连这一批罪大恶极的凶手,也将被起用,这表明阿登纳是完全继承了希特勒的衣钵,走着他的老路。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西德的复仇主义分子越来越猖獗。他们公然要求掌握原子武器,狂妄地搬出希特勒的所谓“生存空间”的理论,积极在西欧各国找寻军事基地,在全世界进行新殖民主义扩张;同时猖狂地叫嚷要改变德国疆界,“收复过去德国的领土”。所有这一切,同希特勒过去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一模一样的。西德军国主义者大步迈上复仇主义的侵略道路,这严重地威胁着欧洲和全世界的和平。 西德军国主义势力的迅速再起,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帝国主义大力扶持的结果。战后以来,美国依靠它的占领国的地位,竭力破坏波茨坦协定,阻挠德国的重新统一,拒绝苏联提出的缔结对德和约的建议,使德国长期处于分裂的、没有和约的不正常状态。同时它利用这种不正常状态加紧复活西德军国主义,实施西德重新武装,企图把西德变成为反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侵略突击队。为此,美国在复活西德军国主义的同时,又竭力保持对西柏林的非法占领,以便利用这个深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境内的城市,作为它和西德军国主义者向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颠覆和“冷战”活动的基地。这不能不进一步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并且孕育着新战争的危险。 面对着这种危害和平的严重局势,任何珍视欧洲和世界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自然不能漠不关心。人们越来越明显地看到,战后十六年来始终没有缔结对德和约这种不正常局面,只能有利于和平的敌人来加深德国分裂,加紧复活西德军国主义和在欧洲制造紧张局势的活动。因此,最近苏联政府又一次建议尽速召开和会、缔结对德和约,并在这基础上使西柏林局势正常化。西德军国主义势力的日益嚣张,表明缔结对德和约是更加迫切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一定不能让西德军国主义者走希特勒的老路,不能让西方国家继续阻挠和拖延对德和约的缔结。

3. 乌布利希在德人民议院会议上发表声明 谴责西方家复活西德军国主义 指出必须制止把西柏林作为挑衅策源地和冷战基地

第3版()专栏: 乌布利希在德人民议院会议上发表声明  谴责西方国家复活西德军国主义 指出必须制止把西柏林作为挑衅策源地和冷战基地 新华社柏林7日电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人民议院在6日上午举行会议。 国务委员会主席乌布利希在会上作了关于德国和平计划的声明。会议根据这个声明通过了关于德国和平的计划,以及告东西德人民书。 乌布利希在声明中说,这个计划规定由两个德国的议会和政府的代表组成和平委员会。委员会制定和约建议,通过和约阻止另一次由德国发动的战争;保证德国人民永远享受到和平和在各国人民大家庭中的完全平等的权利;在和约的基础上找到和平解决西柏林问题的办法,直到德国重新统一为止,西柏林应保持中立、自由城市的地位。 他说,和约也会打开两个德国重新统一的道路。在目前的局势下,只有通过建立邦联才有可能实现重新统一。 乌布利希表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毫不犹豫地欢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就对德和约和西柏林问题给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备忘录。 乌布利希接着揭露了西德联邦议院议长格斯登美尔、国防部长施特劳斯和西柏林市长勃兰特等人的复仇主义的、侵略的叫嚣和活动。他说,进行战争的结果肯定是西德的彻底毁灭。只有制止那些复仇主义政客、希特勒将军和极端分子以及他们的同谋者在欧洲燃起战火,才能保卫和平,才能在两个德国的重新统一上取得谅解。 乌布利希强调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主张同两个德国缔结和约。但是,如果波恩政府仍然拒绝和约,继续执行复仇和备战政策,那么,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单独缔结和约将是不可避免的。 他指出,即使只是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签订和约,也要开始解决西柏林问题。他说,无论如何必须制止把西柏林作为挑衅策源地和冷战基地。 乌布利希接着指责西方国家破坏波茨坦协定,复活西德军国主义的行为,并驳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西柏林问题上的言论。他说,美国和阿登纳政府的政策是想通过西德的武装和重新军国主义化使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自己的变化,迫使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后退。这个政策是失败了。现在西德正加强从西柏林出发的颠覆活动,阻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他说,不能认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居民对于西德发动这样一个新的攻势会置之不理。 他说,由于西方国家破坏了波茨坦协定,目前,西柏林的占领制度无论是在法律上或在实际上,都和反希特勒同盟的目标没有任何关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对于西方三国自己制定的对西柏林的占领权利,不负有任何义务,西方国家必须自己结束在法律上的投机。 乌布利希重申,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将不干涉作为非军事化自由城市的西柏林的内部事务,并且保证它和各方面的交通联系。他说,如果西方国家拒绝尊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它的居民的权利,那么,它们也不能期望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考虑它们的权利和利益。 乌布利希说:不论是同两个德国还是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单独签订和约,和约签订后,都将重新安排柏林法规,所有国家必须习惯。关系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领土和主权的事情,必须通过正常的和平谈判加以澄清。 乌布利希发表声明后,会议经过讨论,一致通过了关于德国人民的和平计划的决议。决议中表示赞同乌布利希的声明,决议着重指出,同两个德国缔结一个和约,是德国人民的首要任务。如果这样的和约的缔结由于西方国家和西德的抵制而遭到破坏,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将同愿意缔结和约的所有反希特勒同盟的国家缔结和约。 人民议院向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议院和全体德国人民提出成立由两个德国的政府和议会的代表组成德国和平委员会的和平计划,这个委员会的任务是,促使两个德国在制定德国关于和约的建议上相互取得谅解。 会议还通过了告东西德人民书,呼吁两个德国的代表共同进行谈判,以便拟定和签订和约。

4. 蒙古人民革命党代表大会通过两项决议 赞同中央工作总结报告,批准第三个五年计划控制数字

第3版()专栏:  蒙古人民革命党代表大会通过两项决议  赞同中央工作总结报告,批准第三个五年计划控制数字 新华社乌兰巴托7日电 据蒙古通讯社讯:蒙古人民革命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6日一致通过了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尤·泽登巴尔同志所作的关于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总结报告的决议。 决议说,代表大会完全赞同党中央委员会的政治路线和实际活动,赞同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总结报告中的建议和结论。 代表大会满意地指出,在报告所总结的期间,蒙古人民在其久经考验的先锋队——蒙古人民革命党的领导下,胜利地完成了蒙古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和文化的三年计划,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战线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决议说,伟大的列宁关于落后国家越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可能性的学说,是我们通向光明、幸福、欢乐生活的胜利道路上的指路明星。 决议在叙述蒙古人民革命四十年来所取得的各方面成就之后说:“代表大会强调指出,虽然我国取得了无可争论的伟大成就,但是绝对没有理由为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满。” 决议接着说:自从1960年通过新宪法以来,我国进入了自己发展的新时期——完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内容是全力发展和完成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过程。我们党和我国全体劳动人民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在最近的将来把蒙古人民共和国从农业—工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 决议说,代表大会认为,在报告所总结的时期内,国际关系的特点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进一步加强和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削弱。社会主义不仅为已经走上建设新社会道路的各国人民开辟了无限的发展远景,而且也对世界发展的总的进程产生着越来越大的进步影响。最近几年,为各国人民所深恶痛绝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体系发生了进一步的、更加迅速的瓦解。 决议说,这些年来,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和人民政府一贯执行全力支持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自由和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的政策。 代表大会完全同意中央委员会的外交路线,并提出,我们的任务是:今后也要坚定不移地执行旨在加强和平和各国人民安全、加深同伟大的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所有兄弟社会主义国家的兄弟友谊和团结、坚决实现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的原则的政策。 决议说:“在所总结的时期内,蒙古人民共和国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谊和合作发展了和加强了,这些国家对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事业给予的兄弟般的无私援助日益增长。” “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我们党和人民,对伟大的苏联人民、以赫鲁晓夫同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政府的不可估价的、无私的兄弟援助和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也对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对蒙古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真诚的兄弟援助表示热忱的感谢。” 决议指出:“我们一分钟也不应当忘记,帝国主义仇视各国人民的独立国家的生存,仇视进步、民主和社会主义,因而,它会干出任何冒险和疯狂活动。这就使我们必须对帝国主义的一切阴谋保持警惕。” 决议说:代表大会完全赞同1960年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莫斯科会议的历史性文件,并一致认为这些文件是蒙古人民革命党整个活动中的行动指南针。 决议接着说:“我们党认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是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的纯洁性、为反对任何背离这个学说的现象而斗争。它过去反对、将来仍然要反对修正主义、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一切表现。” 决议说,蒙古人民革命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深深满意地指出,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国内地位进一步巩固了。现在,党面临的巨大任务是进一步在组织上和经济上加强农牧业合作社,提高合作社的公有生产,加强劳动纪律,改善劳动组织,把合作社变成收入多的经济单位。现在的任务是:在最近时期内克服畜牧业的严重落后现象,把畜牧业变成精心经营的、收入多的经济部门。 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指出,开垦荒地对国家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意义。在确定发展农业方面的今后任务时,我们要尽一切努力,使农业完全保证国家对谷物的需要和畜牧业对饲料的需要。 决议说,代表大会委托中央委员会和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在最近期间内制订国家在十五至二十年内的总的发展远景计划。 决议指出,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认,在报告所总结的时期内,共和国的工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大大地超额完成了工业生产的三年计划。 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号召党、工会、经济组织、革命青年团组织学会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方法。 决议指出了文化、教育、卫生保健、体育等方面的成就,并提出了今后的任务。 决议在谈到党的问题时说:“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非常满意地指出,在报告所涉及的时期内,我们党的队伍更加巩固了;党员的社会成分有了重大的改善;党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的威信提高了;党在建设着社会主义的我国的各方面生活中的领导作用和指导作用进一步增长了。” 代表大会指出,完成蒙古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迫切要求大力改进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提高这种工作的思想水平,加强对劳动人民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日常工作。 代表大会认为,制定新党纲的问题已经完全成熟了。 决议最后说:“代表大会代表全党号召工人阶级、合作化牧民、劳动知识分子和全国劳动人民参加全民的社会主义竞赛,争取提前完成和超额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以便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和人民物质福利、文化水平的大大提高,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完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 新华社乌兰巴托7日电 据蒙古通讯社报道:蒙古人民革命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在6日的会议上通过决议,赞同党中央委员会第二书记曾德同志所作的关于1961—1965年蒙古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和文化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并且批准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控制数字。 决议说,蒙古人民共和国全体劳动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自己亲爱的蒙古人民革命党的周围,为发展和繁荣祖国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和精力,他们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三年计划的任务,使我国的经济威力和文化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和加强,从而为我国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可能性。 决议说,代表大会满意地指出,党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是依靠把自己的全部力量用于发展国家经济、文化和科学并致力于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全体劳动人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依靠苏联和其他兄弟社会主义国家提供的巨大的财政经济援助和支持,来制订第三个五年计划控制数字的。这个计划控制数字草案在我国全体劳动人民当中得到了热烈的反应和赞同,他们正在尽最大的努力来迅速地发展祖国,提出旨在挖掘实际潜力以提前完成和超额完成任务的好建议。 决议责成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根据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机关以及全体劳动人民提出的建议和在本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补充和修改,制定出发展国民经济和文化的年度计划。

5. 中罗签订一九六一年换货和支付议定书

第3版()专栏: 中罗签订一九六一年换货和支付议定书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7日电 中国和罗马尼亚今天在这里签订了1961年换货和支付议定书。 议定书规定,中国将向罗马尼亚提供矿产品、钢材、纺织品、轻工业品、机床和机械设备等。罗马尼亚将向中国提供石油产品、成套设备、拖拉机、鼓风机等。 在议定书上签字的是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许建国和罗马尼亚贸易部副部长、政府贸易代表团团长安娜·托马。 同一天,罗马尼亚贸易部副部长安娜·托马举行宴会,招待许建国大使和我国政府贸易代表团全体成员,祝贺议定书的签订。 宴会是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6. 奥地利共产党中央举行全体会议

第3版()专栏:  奥地利共产党中央举行全体会议 新华社7日讯 维也纳消息:奥地利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4日和5日举行了全体会议。 全体会议听取了党的第一书记弗里德尔·费恩伯关于政治局活动的报告,并且讨论了有关奥地利学校和教育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问题。 中央委员会邀请了好些共产党员教育家和教师参加学校问题的讨论,并且通过了有关这一问题的文件。中央委员会对秋季的党务工作提出了几项建议,并且就奥地利和意大利发生争执的南蒂罗尔问题通过了一项政治决议。决议指出,反动力量一直企图把南蒂罗尔变为战争策源地,以破坏奥地利的中立和独立。

7. 廖承志接见并宴请日本文学代表团 我对外文协和作协举行酒会欢送日文学代表团

第3版()专栏:  廖承志接见并宴请日本文学代表团  我对外文协和作协举行酒会欢送日文学代表团 新华社8日讯 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主席廖承志7日下午接见并宴请了日本文学代表团团长龟井胜一郎、团员井上靖、平野谦、有吉佐和子、秘书白土吾夫等,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日本文学代表团连日在北京进行了参观访问活动。他们拜访了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茅盾、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周扬,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阳翰笙,并且分别访问首都文学界人士吴晗、老舍、刘白羽、谢冰心等,欢叙友谊和畅谈文学创作问题。代表团还参观了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游览了长城、颐和园、天坛等名胜古迹。 新华社8日讯 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和中国作家协会今天下午举行酒会,热烈欢送以龟井胜一郎为首的日本文学代表团。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楚图南、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茅盾和龟井胜一郎团长都在酒会上讲了话。他们谈到中日两国人民和文化界的友谊、团结对促进两国人民共同事业的意义,并且举杯祝贺这种友谊、团结的不断发展,祝愿两国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酒会洋溢着亲切热烈的气氛,日本朋友和在北京的文学界朋友再一次欢聚交谈,互表惜别之情。 今天出席酒会的有廖承志、阳翰笙、老舍、朱光、刘白羽、萧三、谢冰心、严文井、张光年、杨朔、林林、韩北屏等。 在京的日本和平人士西园寺公一和夫人,苏丹诗人凯尔和夫人,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美国作家李敦白、沙博理都应邀出席了酒会。

8. 田中稔男等离京回国

第3版()专栏: 田中稔男等离京回国 据新华社7日讯 应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邀请,来我国访问的日中友协代表、常任理事田中稔男、事务局局长长谷川敏三,于昨天乘飞机离北京回国。

9. 古巴革命武装部举办古中友好展览会

第3版()专栏:  古巴革命武装部举办古中友好展览会 据新华社哈瓦那7日电 由古巴革命武装部主办的古巴—中国友好展览会昨晚在这里开幕。 参加开幕式的有起义军官兵三百多人。革命武装部训练处主任拉莫斯介绍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国人民迸行建设和反帝斗争的情况。在开幕式上讲话的还有古巴—中国友好协会的代表卡斯蒂略·阿梅里卡。 中国驻古巴大使馆一等秘书刘永在开幕式上讲了话。他对革命武装部为促进中古两国人民及政府间的友好合作而进行的努力表示敬佩。他说,这次展览会“将进一步促进我们两国兄弟人民的互相了解和友谊”。 开幕式结束后放映了中国电影《上甘岭》,受到起义军官兵的热烈欢迎。 展览会的展出品有各种钢板、自行车、缝纫机、罐头、瓷器、布匹、艺术作品和图片。

10. 我足球队在地拉那比赛

第3版()专栏:  我足球队在地拉那比赛 新华社地拉那7日电 北京足球队6日下午同阿尔巴尼亚“狄纳莫”足球队在地拉那进行友谊比赛,“狄纳莫”队以二比一胜北京足球队。 “狄纳莫”足球队是阿尔巴尼亚今年全国足球锦标赛的亚军。今天的比赛非常激烈,双方都采取了快速进攻。上半场, “狄纳莫”队以一比零领先。下半场双方各进一球造成二比一的定局。

11. 苏联举重队击败美国举重队

第3版()专栏:  苏联举重队击败美国举重队 据新华社莫斯科7日电 苏联国家举重队7日在莫斯科以六比一的优势击败美国国家举重队。 苏联著名大力士弗拉索夫今天再一次显示了他惊人的力量。在重量级比赛中,他三种姿势的总成绩达到五百二十七点五(一百八十、一百五十七点五和一百九十)公斤。弗拉索夫这次比赛中的美国对手亨利只举起四百五十公斤。 在次轻量级比赛中,美国的伯格同苏联的米纳耶夫再度相遇,两人的总成绩都达到三百六十二点五公斤。但是,伯格的体重比对手轻零点二五公斤,因而获得优胜。 美国著名的最轻量级选手温奇再一次败在他的老对手斯托戈夫手下。获得轻量级和中量级冠军的是苏联的丘津和库里诺夫。在轻重量级比赛中,苏联的拉斯契斯金以四百四十公斤的总成绩获得冠军。三十六岁的苏联多次世界纪录创造者沃罗比耶夫获得了次重量级冠军,总成绩是四百五十五公斤。

12. 代表们的心愿

第3版()专栏:蒙古通讯  代表们的心愿  本报记者 彭逢烨 这几天,乌兰巴托天气凉爽。街心花园里新铺的绿草,绿得可爱。新种的各种鲜花盛开,新的建筑物在太阳照耀下闪闪发光。披着节日盛装的蒙古首都正在欢庆人民革命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和人民革命四十周年。 蒙古人民革命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期间,记者访问了几位出席大会的老游击队员、工人和牧民代表,他们兴奋地谈起蒙古四十年来的发展和成就,谈到党的成长和壮大。 老游击队员、蒙古人民革命党最老的支部书记之一朋策克同志,自人民革命胜利后,已参加过蒙古人民革命党的十次代表大会了。朋策克同志首先向我们谈起了蒙古人民革命胜利后两年的一件事。那是1923年,他参加了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的一次会议,会上批准国家投资一万图格里克用来进行建设。他笑着说,根据当时国家的情况,那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大家满意地举起了手。可是现在,在新的五年计划中,国家的建设投资是四十多亿图格里克,比较起来,真是天壤之别啊。 朋策克还谈起了过去的几次代表大会。他说,在召开第二次党代表大会的时候,有九十多名代表,代表着三千多名党员。当时,由于人民革命刚胜利,大会主要讨论如何同反动派进行斗争,巩固革命果实,还讨论到如何使牧民摆脱封建压迫。他说,他在参加第二次党代表大会时,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何时能到达社会主义都是不够明确的。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现在,全党正在为实现这个任务而全力以赴。牧民们响应1958年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的三年内使大部分牧民合作化的号召,组织起来生产,在这次大会召开前提前胜利实现了合作化。他说,如今,眼看着祖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自己也觉得越活越年青了。这位老战士表示要同全国人民一道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力量。 我们还会见了第一次出席代表大会的矿工代表吉格吉德巴布。这位年青的代表,是苏赫巴托尔省布仁朝克特钨矿的工人,他已在矿上工作了六年。这个矿也同蒙古的其他一些企业一样正在向前发展。新五年计划草案又给了全矿职工新的巨大的鼓舞。工人们仔细讨论了新的五年计划,并为迎接党代表大会和人民革命四十周年,开展了社会主义生产竞赛。今年第二季度的生产计划,已经提前在6月22日超额完成了。吉格吉德巴布认为五年计划草案所规定的指标,是符合实际生活情况的。他满怀信心地说,蒙古工人阶级发挥生产积极性,在兄弟国家的帮助下,一定可以完成这个计划。 蒙古第一个女劳动英雄——挤奶员阿维尔米德,是曾经出席过十三次党代表大会的代表,这次再度被选为代表,从巴特松布尔农牧场来到乌兰巴托。我们见面的时候,祝贺她的挤奶工作达到更高的指标。 她说,几年来她获得一点成绩,主要是在党的关怀下完成的。1960年,领导上曾要她作了一年生产队长,但她自己还是要求作挤奶员,今年又继续管理十一头改良种乳牛,制定了每条牛产奶三千公升的指标。为了向党代表大会献礼,她和其他的挤奶员们曾经修订指标,争取超额完成挤奶计划。现在正是挤奶旺季,她表示会后就要立即回场工作,为国家增加更多的畜产品。 我们还在大会上听到许多代表的发言,他们汇报了几年来在各个生产战线上取得的成就,同时提出完成新的五年计划的决心和保证。扎布汗省“幸福”合作社的生产队长苏伦浩勒,在1955年创议建立合作社的时候,只有十六户社员,一千三百头牲畜,现在只一个生产队就大大超过了这个数字。社员们的生产积极性也提高了,1958年社员们共作了三万五千个劳动日,1960年就作了六万个劳动日。苏伦浩勒提出保证说,他们要争取在三年内完成五年计划,到1964年,社员们还都要在定居地住上房子。 代表们的发言,表达了蒙古人民坚决完成计划的心愿。党代表大会已经胜利闭幕了,他们就要带着新的战斗任务回到自己的岗位去,在各个战线上,和蒙古劳动人民一起,为完成新的建设计划奋勇前进。

第 4 版

1. 各国舆论谴责英国武装干涉科威特

第4版()专栏:  各国舆论谴责英国武装干涉科威特 伊拉克报纸要求阿拉伯国家团结起来击退侵略 黎巴嫩公共工程部长要求英国撤军 朝《劳动新闻》说必须制止英国干涉 印度尼西亚《东星报》说英国干涉是对亚非的威胁 据新华社巴格达6日电 伊拉克许多报纸谴责英帝国主义对科威特的武装干涉。 《革命报》今天发表评论说,人人都知道英国为什么要呆在那里,人人都知道它拥有科威特石油公司的二分之一的股份,并且科威特还是防卫(伊朗)阿巴丹的地区。 评论说:“全世界都知道,美国是英国在科威特的石油企业中的合伙者,因此它连忙支持它的伙友。” 《时代报》4日说,帝国主义干涉科威特是“想利用科威特作为镇压阿拉伯湾国家日益高涨的民族运动的工具”。 4日的《消息报》还要求阿拉伯国家团结起来击退帝国主义者的侵略。 《新黎明报》4日要求阿拉伯国家起来对英国的占领表示抗议和愤怒,并迫使英国军队离开科威特。 新华社8日讯 贝鲁特消息:据《安瓦尔报》7日报道,黎巴嫩公共工程部长琼卜拉特要求英帝国主义军队立即撤出科威特,并且由伊拉克和科威特自己解决它们在科威特问题上的纠纷。 琼卜拉特是社会进步党主席,他在回答《安瓦尔报》记者的问题时说,“英国军队到科威特构成了对阿拉伯国家的独立的威胁。” 据新华社平壤6日电 平壤报纸今天发表评论,严厉谴责英帝国主义在美帝国主义积极支持下对科威特进行武装干涉的行为。 《劳动新闻》在评论中说,“必须立即制止英帝国主义对科威特的罪恶的武装干涉”。 评论指出,英帝国主义者对科威特的武装干涉行为,已造成了中近东的严重危机。英帝国主义者这种横暴的军事行动得到了美帝国主义的积极支持。评论说,这种恶劣的武装干涉,“是对阿拉伯各国严重的挑衅行为,是不惜威胁中近东的和平和安全以达到帝国主义愿望的公然的侵略行为。”评论说,“必须立即制止英帝国主义对科威特罪恶的武装干涉;科威特问题是阿拉伯世界的内部问题,它应该由阿拉伯各国和平协商来解决。” 评论强调说,“历史经验证明,阿拉伯各国的团结是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维护并巩固民族独立的重要保证”。评论说,只要团结起来进行抵抗,侵略者的凶恶的阴谋活动必将被粉碎。 新华社7日讯 雅加达消息:印度尼西亚《东星报》4日发表社论,谴责英国派遣军队在科威特登陆是帝国主义干涉行为。 社论指出,“对于亚非国家来说,它们必须首先一致反对帝国主义的干涉,因为帝国主义对科威特的干涉是对亚洲和非洲的威胁。”

2. 苏班德里约谈第二届亚非会议 准备工作进入高级阶段但与会国家尚未确定

第4版()专栏:  苏班德里约谈第二届亚非会议 准备工作进入高级阶段但与会国家尚未确定 据新华社雅加达7日电 据印度尼西亚新闻社报道,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苏班德里约昨天对报界说,举行第二届亚非会议的准备工作已进入高级阶段,可是迄今为止对于哪些国家将参加亚非会议的筹备会议,还没有作出决定。他说,发起国将不只是五个科伦坡国家,而大概要扩大到包括好几个非洲国家和其他亚洲国家。 《印度尼西亚火炬报》在今天的社论中说,只有印度对举行第二次亚非会议作了不肯定的答复。社论说,印度最后会相信,为了亚非大家庭过和睦的生活,通过会晤来解决问题是更为有利的。

3. 安理会讨论科威特问题无结果

第4版()专栏:  安理会讨论科威特问题无结果 据新华社8日讯 据塔斯社纽约7日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7日下午结束了科威特问题的讨论。 提交安全理事会审议的一共有两个提案。一个是英国的提案。它一方面表示主张“尊重”科威特的“独立和领土完整”,表示主张加强这个地区的和平和安宁,另一方面却一句也没有谈到必须从科威特撤出英国军队这个关键问题。 另一个是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提案。它要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在科威特问题上的争端,并且要求英国军队立即撤出科威特。 厄瓜多尔代表贝尼特斯希望近东的争端通过和平方式解决。 科威特代表侯赛因说,他原则上同意撤出外国军队。但是他又认为,在目前情况下,英国军队的撤出会使他的国家的独立“受到威胁”。 英国代表迪安硬说什么英国军队开进科威特只是追求“纯粹防御性的目的”。迪安表示反对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提案。伊拉克代表帕查奇再次声明,伊拉克丝毫不打算使用武力来解决它同科威特的争论。他强调说,英国军队进入同伊拉克直接毗邻的地方,这是对伊拉克安全的威胁。 苏联代表莫洛佐夫说,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提案完全符合苏联代表团的观点。因此苏联代表团不再认为有必要对英国的提案提出修正案。莫洛佐夫指出,英军进入科威特并在这个地区集结它的海军,这是殖民国家的挑衅行动。 接着对提案进行了表决。有七票(英国、法国、美国、土耳其、智利、利比里亚和蒋介石分子)赞成英国提案,苏联代表团投反对票,三票(锡兰、厄瓜多尔和阿联)弃权。鉴于安理会的一个常任理事国投了反对票,因此这个提案没有通过。 投票赞成阿联提案的有三个国家(阿联、苏联和锡兰),八票弃权,没有反对票。这个提案因为没有得到必要的多数,也没有获得通过。

4. 梭发那·富马首相在巴黎治病

第4版()专栏: 梭发那·富马首相在巴黎治病 新华社巴黎7日电 老挝王国政府首相梭发那·富马亲王因病于6日在这里的医院动手术。他原定今天前往柬埔寨然后返回老挝参加老挝三亲王会谈,现已延期。 梭发那·富马亲王是在参加苏黎世会谈以后,于6月26日到达巴黎的。

5. 西哈努克自日内瓦回金边

第4版()专栏: 西哈努克自日内瓦回金边 新华社金边8日电 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今天从日内瓦回到金边。他随即前去参加在王宫外面为他举行的盛大群众大会,他在大会上就他的日内瓦之行发表了演说。 柬埔寨政府第一大臣宾努和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柬埔寨代表团团长?·刁龙也在今天返回金边。

6. 由于叛方代表坚持无理主张 纳门会谈7日未能正式举行

第4版()专栏: 由于叛方代表坚持无理主张 纳门会谈7日未能正式举行 据新华社纳门7日电 老挝王国政府、老挝爱国战线党和富米—文翁集团三方面在纳门的政治和军事会谈,今天又未能正式举行。原因是:富米—文翁集团的代表仍然坚持要国际监察和监督委员会参加这一纯属老挝内部事务的谈判。 富米—文翁集团的代表今天上午十一时才到达纳门,比预先约定的时间迟到一小时。他们到达会场后,仍然打出那张老牌,又一次无理坚持要国际委员会参加会谈,并且一再回避老挝王国政府和老挝爱国战线党两方面提出的积极建议,即:立即根据老挝三亲王在苏黎世就组织临时联合政府问题所达成的原则性协议,进行具体讨论。

7. 社会主义国家支持阿尔及利亚斗争 苏、朝、越、罗、阿、德各界反对法国分割阴谋

第4版()专栏:  社会主义国家支持阿尔及利亚斗争 苏、朝、越、罗、阿、德各界反对法国分割阴谋 新华社7日讯 苏联、朝鲜、越南、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劳动人民和舆论,在阿尔及利亚举行“全国反对分割日”(7月5日)之际,再一次坚决表示支持阿尔及利亚人民争取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的正义斗争,并强烈谴责法国殖民者企图分割阿尔及利亚领土的阴谋。 在苏联,莫斯科各界青年代表5日晚上在“各国人民友谊之家”举行了声援阿尔及利亚青年的晚会。苏联青年组织委员会主席列谢托夫在会上讲了话。他说,苏联青年一致支持正在为争取民族独立、自由而斗争的阿尔及利亚青年。 朝鲜职业总同盟中央委员会、朝鲜拥护和平全国民族委员会和朝鲜亚非团结委员会,4日联名打电报给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表示完全支持和声援英雄的阿尔及利亚人民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斗争。电报中说,朝鲜人民坚决谴责法国殖民主义者在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帝国主义者积极支持下正在阿尔及利亚进行的侵略战争和企图分割阿尔及利亚的阴谋。 7月6日,平壤各报还发表评论,积极支持和声援阿尔及利亚人民。《劳动新闻》的评论愤怒地揭露和谴责了法国殖民主义者在美帝国主义援助下所进行的一系列企图分割阿尔及利亚的阴谋活动。评论指出,“对阿尔及利亚的任何分割,只意味着战争的持续和加剧,是对非洲和平的威胁”。 越南亚非人民团结委员会和越南支援阿尔及利亚独立斗争委员会,5日打电报给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表示完全支持阿尔及利亚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斗争。电报中同时谴责戴高乐政府企图分割阿尔及利亚的阴谋。 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几百名青年工人、学生和职员,6日举行了支援阿尔及利亚人民和青年的斗争的集会。 阿尔巴尼亚《人民之声报》在阿尔及利亚“全国反对分割日”这一天发表评论说,阿尔巴尼亚人民过去和现在都支持阿尔及利亚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欢迎为解决阿尔及利亚问题、建立一个自由独立的阿尔及利亚所作出的一切努力。 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自由德国青年联盟中央委员会4日发表声明,支持阿尔及利亚人民争取独立和反对法国殖民主义者分割阿尔及利亚的斗争。

8. 古巴筹备庆祝七月二十六日革命八周年 罗加说保卫古巴革命就是保卫整个拉丁美洲的独立

第4版()专栏:  古巴筹备庆祝七月二十六日革命八周年  罗加说保卫古巴革命就是保卫整个拉丁美洲的独立 据新华社哈瓦那7日电 古巴全国正在积极筹备庆祝7月26日攻打蒙卡达兵营八周年。 今年7月26日,古巴人民将在西维卡广场举行盛大集会,以显示加强团结和为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而斗争的意志。 古巴工人们正在装饰西维卡广场。哈瓦那居民每逢星期天也广泛参加“清洁卫生运动”,来迎接节日的来临。 在节日的前夕,古巴工人们正以空前的热情劳动着。许多工厂今年上半年的生产率比去年同时期有了提高。全国建筑工人们参加了竞赛运动,他们为在7月26日交出二百五十项工程而努力。刚刚完成第一次蔗糖收获季节任务的糖业工人们已经开始从事其他生产任务。阿尔莱姆糖厂的工人们将在7月26日开设家禽和牛奶农场,以便克服由于美国的经济封锁所造成的困难。工人扫盲运动全国委员会目前正在举行扫盲周,他们正在加倍努力,以便在7月26日这一天,在哈瓦那的大多数工厂和企业中升起作为扫除文盲标志的蓝旗。 除了7月26日的盛大集会以外,还将举行其他各种庆祝活动。在19日至26日由世界和平理事会发起在全世界举行的支持古巴周期间,古巴保卫和平和各国人民主权运动将在全国举行一系列的集会和活动。 据新华社哈瓦那6日电 古巴人民社会党总书记布拉斯·罗加今天在《今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美国起了世界宪兵的作用,它的任务是阻止各国人民进行革命,阻止各国人民从大庄园制、剥削、落后、失业、贫困、不讲卫生和没有文化的状况下解放出来。” 罗加在文章中分析了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主权、独立和反对美帝国主义干涉的斗争。他说,在拉丁美洲,“各国人民要求国家主权和各国的独立”。相反地,美帝国主义和它的一切走狗和奴仆都疯狂地主张美国对拉丁美洲各国进行武装干涉(从古巴开始),以便镇压这些国家中任何争取国家主权的表示,镇压一切希望取得各国人民自决权利的企图。罗加说,“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和奴仆是干涉主义者、反革命的输出者、拉丁美洲各国国家主权的敌人和各国人民自决权原则的疯狂的敌人。” 罗加指出,古巴革命证明,只有当一国人民能够行使并且真正地行使着选择自己的制度的权利时,才能实现国家主权。“因此,美帝国主义尽一切力量企图对古巴发动罪恶的武装干涉。因此,拉丁美洲具有各种倾向和各种宗教信仰的爱国者们宣布:不要干涉,要各国人民的自决权。” 罗加还指出,在拉丁美洲,“保卫古巴革命就是保卫整个拉丁美洲的独立和权利”。

9. 美国官员科勒表示 收买南斯拉夫是值得的

第4版()专栏: 美国官员科勒表示  收买南斯拉夫是值得的 新华社8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负责欧洲事务助理国务卿科勒得意洋洋地说,他“认为,许多年前作出的帮助南斯拉夫”这一“颇为勇敢的决定,是美国在外交政策方面所进行的最好的投资之一。” 科勒上周在众议院外交委员会就美国援外法案作证时,竭力鼓吹美国以金元收买南斯拉夫的政策。

10. 阿尔及利亚法占区示威浪潮汹涌不已 君士坦丁二万人抗议法殖民当局暴行

第4版()专栏: 阿尔及利亚法占区示威浪潮汹涌不已  君士坦丁二万人抗议法殖民当局暴行 据新华社7日讯 阿尔及尔消息:在阿尔及利亚东部大城君士坦丁,6日约有二万名阿尔及利亚居民为十五名死难同胞举行葬礼,抗议法国殖民当局的血腥暴行。这十五名爱国者是前一天示威反对法国分割阴谋时被法国殖民军警杀害的。 愤怒的人群列队从城内一直送丧到郊外公墓。据报道,法国殖民当局再次出动了警察向人群投掷催泪弹,有六名阿尔及利亚人受伤。 同一天,在阿尔及尔以西十八英里的科勒阿,约三百名阿尔及利亚男女居民也为那里的死难者举行葬礼,并进行示威。他们挥舞着民族解放阵线的旗帜,高呼爱国口号。 在阿尔及尔附近的布利达,那里的阿尔及利亚商人继续罢市,以抗议法国军警的暴行。

11. 国际简讯

第4版()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刚果合法政府驻加纳大使递交国书 刚果共和国合法政府驻加纳特命全权大使安东尼·基维瓦六日晚在阿克拉总统府向恩克鲁玛总统递交国书。 阿根廷全国新闻工作人员罢工 由于阿根廷报业工会和印刷工人工会四日举行二十四小时总罢工,抗议警察最近殴打“民主报”的一名摄影记者和上次对“新闻报”的一名记者的袭击。阿根廷全国五日没有报纸出版。 各通讯社、电台和电视台的记者也参加这次罢工,五日没有播发新闻。 加纳准备实行大学师资非洲化 加纳大学教育问题委员会在向加纳政府提出的一个报告中建议,在一九六七年到一九七○年,加纳大学的师资应当全部非洲化。目前,阿克拉大学学院的一百二十五位教师中,只有十七名非洲人,在库马西工艺学院的二百零一位教师中,非洲人只有三十五人。 这个建议已得到加纳政府的赞同。 日本上半年对外贸易赤字剧增 据日本大藏省七日公布的材料,日本今年上半年对外贸易赤字达八亿美元。 据公布,日本今年上半年贸易进口总额达二十七亿六千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五亿一千八百万美元;而出口总额为一十九亿六千二百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一亿一千八百万美元。 奥地利生活费用上升 据奥地利中央统计局最近公布,从五月到六月,奥地利生活消费品物价指数从一百零六点上升到了一百零八点。 这等于使每个工人家庭每个月的负担又增加五十七先令,而最近一次牛奶、奶制品及其他物品的涨价对他们的影响,还没有计算在内。从七月一日开始,除牛奶和奶制品外,各种家具涨价百分之十八至百分之二十四不等。理发费也从三日开始增加。

12. 美国“援”外计划的新骗局

第4版()专栏:  美国“援”外计划的新骗局  张振亚 最近美国政府把肯尼迪的加强对不发达国家的新“援助”计划当作是十万火急的迫切任务加以推行。美国总统肯尼迪、国务卿腊斯克、副国务卿鲍尔斯、财政部长狄龙等都轮番出场,在美国国会内外大声疾呼:新的美“援”计划是决定美国和“自由世界”能否“继续生存”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他们警告说,美国的“安全和繁荣”都取决于这一新的“援”外计划的成败。如果美国“畏缩或迟疑”,或是“所作的努力太少”,那么“就会看到自由国家一个接一个地陷落”。 战后美国在推行“美援”以“防止共产主义扩张”和镇压殖民地人民革命方面,已经花了八百六十亿美元之多。在这种“慷慨的挥霍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到处建立起军事集团和星罗棋布的军事基地。美国在美“援”上所作的“努力”决不可谓“太少”。可是肯尼迪政府仍然认为旧的援外计划不符合“六十年代的需要”。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旧的美“援”计划尽管花钱很多,用它所建立的军事堡垒都是建立在散沙上,极不稳固。特别是它没有能制止不发达国家人民的革命风暴。这种风暴使古巴、老挝、刚果先后都挣脱或者正在挣脱殖民锁链。仍在美国控制下的南朝鲜、土耳其、伊朗、越南南方,也像一个个火山,反美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情况正像肯尼迪所说, “不论(美国)给予多大数量的军火和军队,都不能帮助那些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取得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政府稳定下来。”同时,战后已推行了十五年的美“援”早已声名狼借。长期接受美“援”的不发达国家一个个丧权辱国,民穷财尽。在这种情况下,肯尼迪“援助”新兴国家的新计划就出笼了。 这个新援外计划究竟包含些什么内容?它和以前的美援又有哪些不同?它又准备怎样解决帝国主义的殖民危机呢? 据肯尼迪等人所大肆宣扬的美国在“援”外方面的一些新做法,包括这样一些内容:(一)保证美国今后要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在一个长时期中开始一项全面的“经过周密考虑”的经济“援助”计划,而不再像过去的美“援”那样,是“在效率很低的逐年基础上拼凑起来的”。(二)保证美国将不附加“使其他人感到屈辱、冒犯或损害他们自由”的条件。(三)强调受“援”国要“自助”并进行“社会改革”,把这作为取得美国经济“援助”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四)美国要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的“和平队”,并派遣“最有能力的行政人员和最熟练的技术人员”来从事“援”外工作。据肯尼迪说,如果他的“新”计划被认真执行,美国就能使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不发达世界的命运有个决定性的转变”,“所有国家都能自己依靠自己,而不再需要外援”的日子就将很快地到来。 只要仔细地研究一下肯尼迪的这些所谓“新”措施,便可以看得出,不过是一些“换汤不换药”的玩艺儿。 大家知道,美“援”的掠夺实质,首先就在于它把美国大量的“过剩”商品和资本向不发达国家倾注,从而使有关国家的经济和民族工业大受损害,经济资源受到肆意掠夺。美“援”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对于改变这种掠夺性关系并没有什么。不仅如此,战后美国的“援”外,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长期与短期问题。“援”外拨款在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中,早已是一项永久性的常设项目。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因此,把美“援”过去的失败归之于“受年度限期的限制”,不过是自欺欺人之谈罢了。 其次,美国总统说,新的“援”外计划将不附带任何屈辱条件,这也是一种骗人的鬼话。肯尼迪在他自己的“援”外咨文中,就提出了不少干预受“援”国内政的条件。譬如:强调不发达国家 “必须认真地进行调动资源”、必须进行“土地改革、税收改革、改进教育”、“增加吸收外部资本生产率的能力”、确立在美国看来是“明智的”目标,发展计划必须是“均衡的”,不应“仅在一个狭窄部门取得进展”,必须把80%的美“援”贷款“用于支付有利于美国经济的货物和劳务”,等等。这些名目虽然说得好听,其中一些似乎是出于一片好心肠,但是任何领教过美“援”的“善意”的人都会明白,一个受援国只要是接受了这些条件,就是把本国的经济、财政、农业、教育和社会政策,全部置于美国的控制之下。 其实,肯尼迪所谓的不附带任何屈辱条件,不过是指不再像过去那样露骨地提出例如要奉行中立政策的国家在接受美“援”之前就必须立刻放弃中立等一类十分苛刻的政治条件。但是,这丝毫也掩盖不住美国要利用美援来达到在政治上控制受“援”国的目的。就拿美国吹嘘得最厉害的所谓“争取进步联盟”的计划来说,这个被说成是加强“泛美合作”和帮助拉丁美洲国家“进步”的计划,就明白规定,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愿望”,只能在美国式的“民主制度的范围内”加以“满足”。而最近前往拉丁美洲推销这个计划的美国总统特使史蒂文森,更是一手摇晃着五亿美元,一手拿着要求拉丁美洲国家同美国一道对古巴采取“共同行动”的建议,“敦促”它们追随美国干涉古巴的侵略计划。肯尼迪的所谓“援助”不附加屈辱条件的真相,就是如此。 强调受“援”国家要“进行社会改革”,是这次肯尼迪新“援”外计划中叫得最响的一点。肯尼迪想以此来表明,他完全是替“不发达”国家的人民着想的,美国是一切被压迫人民的朋友。肯尼迪在他的“国家紧急需要”特别咨文中还大叫:新兴国家人民的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我们是要支持这种革命的”。 可是作为帝国主义国家的美国,要装扮成“不发达”国家人民的朋友,“支持”他们的革命,却是谈何容易。美国垄断资本既然霸占着这些地区的,特别是拉丁美洲国家的土地、矿产、企业和资源,并疯狂地掠夺当地的人民,这些国家的任何真正社会改革、税收改革和土地改革就必然要触及美帝国主义的利益。正是它成为了当地人民革命所要反对的主要对象。可是现在美国新政府却提出了要“进行社会改革”的口号。难怪在肯尼迪向拉丁美洲国家一提出“争取进步联盟”计划,要它们“进行社会改革”之后,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就尖刻地质问华盛顿当局道:“如果,结果竟发展成这样,譬如说,(拉丁美洲国家)要没收美国的财产,那么美国政府是否也准备接受它的劝告的后果呢?” 其实,这个质问也是多余的。因为肯尼迪早在去年10月竞选总统以前就在大声疾呼:“必须通过经过改善的领事工作,为(美国)私营工业提供所需资源的基本发展计划,并缔结旨在保障我们在国外的投资的协定,来鼓励拉丁美洲的私人投资”。今年以来,他在“争取进步联盟”的十点建议和致国会的拉丁美洲咨文中,又两次强调,要美国私人资本在拉丁美洲“发挥更大的作用”。肯尼迪既然要美国大公司更深入一步地去控制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命脉,他哪里会允许美国垄断资本在这些国家的财产被触动呢?古巴就是最现实的例子。美国统治集团对于古巴革命政府所以恨之入骨,非要把它推翻而后已,其原因之一,不正是由于这个政府为了改善本国人民的生活,坚决地采取一系列社会改革的措施吗? 当然,肯尼迪提出要受“援”国的政府“进行社会改革”,也未尝不是想通过这些办法来缓和这些国家中的阶级矛盾,平息一下人民的不满情绪,以遏止人民的革命运动。但是,想要“不发达”地区的那些依靠美“援”过日子的反动统治势力“施行仁政”,却只能是空想。在这方面,历史已提供了不少的例证,表明美帝国主义的仆从政府是绝不会,也不肯放松一点对人民的压榨的。因为没有这种压榨,它们就无法维持自己的统治。所以,肯尼迪所提出的“社会改革”,就只能是一种十足的欺骗罢了。 肯尼迪提出的“和平队”,受到美国政客和宣传机器的大力渲染。他们把它说成是什么“为满足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的而作的真正的贡献”,能帮助外国“满足它们对有训练的人力的紧急需要”。 可是这个“和平队”所干的工作以及它的真正目的何在,美国报刊已经作了不少报道。消息灵通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早在今年3月就预告道:“和平队的人员将发现他们被要求做的,也是一百多年以来美国传教师所已经做过的工作”。“新的做法是和平队将直接和人民,而不是同官吏一道工作。它的人员将深入穷乡僻壤而不是聚集在大城市中。他们将不是去修建水坝和道路而是告诉人民应当怎样生活。” 原来这个“和平队”计划的目的根本不是什么帮助不发达国家取得经济进步,而是为了壮大美“援”的声势,使它更带有欺骗性。同时想通过“人与人的接触”,通过散播美国资产阶级文明,从思想、意识、文化上来进行广泛侵蚀,以消除不发达国家人民的革命意志,为美帝国主义的统治奠定基础。肯尼迪在他给国会的“援”外咨文中所以特别强调:要人们“认识到它(和平队)在经济发展范围以外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正是这个意思。 美国的新“援”外计划,实际上是一项对亚、非和拉丁美洲推行的新马歇尔计划。其手法就是以伪装“同情革命”、愿意“扩大经济援助”、“争取社会和经济进步”等“和平”招牌来骗取广大不发达地区人民的信任。为此,肯尼迪在他的“援”外咨文中曾一再强调“新计划的和平和积极的目的”,强调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给予的新的重要意义”。为此,他还把军事“援助”的拨款要求一度从十八亿美元减到十六亿美元。 可是这种和平伪装毕竟不能维持多久。在“援”外咨文发表后不过两个月,肯尼迪就又把美国的军事“援助”增加了二亿八千五百万美元。大大增加了对越南南方、泰国、老挝叛乱集团以及拉丁美洲国家的军事“援助”。不仅如此,肯尼迪还为新的军事“援助”增添了新内容。他首先使美国的军事“援助”不仅局限于针对受“援”国的对外防务,而且还要帮助它们镇压国内人民革命。这就是说,美国已决定用军事行动来干预他国内政。为此,国务卿腊斯克已经在“援”外计划中向美国国会提出了一项“保卫内部安全”的新办法,其中将特别着重于拉丁美洲国家的“内部安全”。第二是他已把美国的军事援助的范围扩大,使所有新兴国家都能从美国取得军事“援助”,而不再局限于那些参加美国侵略性军事集团的国家。第三是要求国会批准:“当(美国)总统断定对美国安全至为必要时”就可以下令“随时从国防部抽调最高达四亿美元的(军事)存货和劳务”来进行紧急军事“援助”。 最近,肯尼迪在成倍地增加了对越南南方、泰国和老挝叛乱集团的军事“援助”之后,又根据史蒂文森南美之行所得到的“人民更加不满”的新情报,决定取消以前给拉丁美洲军事“援助”只能限制在五千五百万美元之内的规定,而准备把它增加到六千八百万美元来帮助这些国家进行“国内防卫和斗争”。 号称同艾森豪威尔“援”外计划大不一样的肯尼迪的“新”计划,就是这样,仍然一手用美元,一手用刺刀,双管齐下地来扼杀不发达国家人民的革命。 肯尼迪曾对艾森豪威尔在执行美“援”政策上诸多指责。认为他手法过于笨拙,只能消极地应付不断发生的危机。但是看来,他的“新”政策并不能使美国得救。肯尼迪新“援”外计划将重蹈以往美“援”的复辙,是可以肯定的。

13. 海盗(图片)

第4版()专栏:  海盗  方成

第 5 版

1. 阿拉坦布拉格之忆

第5版()专栏:  阿拉坦布拉格之忆  蒙族 玛拉沁夫 1957年春天,我们访问了蒙古人民共和国。在我们从乌兰巴托出发到外地去访问的那天,蒙古作家协会第一书记僧格同志大清早就穿着一身朴素的猎装赶来说他将亲自陪同我们参观。八时许,我们由乌兰巴托出发,汽车一直在平坦的柏油路上向北行驶。春天已经来到了草原。远处向阳的山坡已经露出微薄的绿意,那夹杂着青草湿味和野花香味的草原的风,一阵阵地吹进车窗,我情不自禁地合起两眼,接受它的亲吻。 这里,土地辽阔,人烟稀少,时而看见高山大岭,巍峨而险峻,树木葱茏,遮天盖日。…… 当天晚上,我们住在“吉尔格朗图”国营农场。主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第二天天刚发亮,我们就又踏上了旅程。 越往北走,景致越美了。我们的旅伴——司机同志,又是个好向导,他不但知道途中哪条河里有什么鱼,哪一带山里有什么野物,以及在革命初期在这里发生过哪些壮烈事迹,而且还能告诉你某村某人的性格特征。 我们被他那不停的生动的讲述所吸引,一路上丝毫没有感到疲倦。下午五时许,他将车开离正道,直奔一个小城镇驰去,没等我们问他去处,他抢先告诉说: “我把你们带到保准叫你们高兴的地方去。”接着他慢条斯理地讲起了有关前面那座小城的故事……  这座小城叫阿拉坦布拉格(蒙语:金泉之城)。城镇虽小,名声却大,它在蒙古人民革命史上,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在1921年以前,蒙古人民摆脱中国清朝的长期统治之后,又经历了使他们极端失望的“八年”自治阶段,历史事实教会了蒙古人民爱与憎。那时,蒙古人民的两个优秀的儿子——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在库伦(即现在的乌兰巴托)成立了两个地下革命组织,在异常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动员和组织着革命力量。1921年3月1日,他们在苏联境内的上锡泊,召开了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建立了人民革命临时政府,改编游击队为人民革命军,并任命苏赫巴托尔为总司令,乔巴山为政治委员。蒙古人民革命军建立之后,第一次战斗,就赶走盘踞在恰克图城(即现在的阿拉坦布拉格)的中国军阀徐树铮部万余匪徒,一举解放了这座城市。 在恰克图城东北角上,有一口清泉,叫阿拉坦布拉格。有一天,苏赫巴托尔骑着马走过泉边的时候,口发渴,于是他跳下马去,喝了几口泉水。不知为什么,突然他全身的血都沸腾了起来,内心的激动使他难以克制,他注视着那清澈的潺潺流出的泉水,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泉水呵!泉水,永流不息的泉水!”他用马鞭指着脚下的土地,对身旁的同志们说:“革命成功以后,我们要在这里建设起一座城市,命名为:阿拉坦布拉格。这口清泉象征着我们伟大的人民革命:一滴滴水流成河,汇成江,让全国变成革命的海洋!” 苏赫巴托尔将军是那样喜爱这口清泉,他把司令部设在泉边唯一的一座小木房里。每天早晨,他都去喝几口泉水——如同婴儿吮食母乳那样……,用从祖国土地里流出的泉水,健壮自己的心身,坚定革命的意志! 由此,阿拉坦布拉格就成了蒙古革命的摇篮,人民革命事业由这里开始,向全国辽阔的土地发展开来。 当我们听了司机这段生动的介绍之后,都想进入城里,尤其想到那口清泉去看看。但是太阳即将落山,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欢特”疗养所,离这里还有几十公里,所以只好打消进城的念头。 按原订计划,第二天要在疗养所休息,但是我们要求到阿拉坦布拉格去参观。进过早餐,我们就离开风景如画的疗养所,向我们向往的地方驰去…… 进了阿拉坦布拉格街里,我们直奔苏赫巴托尔纪念馆而去。从老远就看见了立在北山坡上的苏赫巴托尔纪念塔;塔顶上塑有这位蒙古人民共和国缔造者的胸像。我们在木栅栏外边下了车,怀着恭敬的心情走进了小庭院。首先在塔前脱帽静默了一会儿,之后大家拍了一张合影。庭院里有一座红色的小巧玲珑的木房,那就是当年苏赫巴托尔的司令部的住址,现改为纪念馆。可惜看守人不在,我们不能进去参观,只好先去看清泉。 出纪念馆庭院走不上四、五十步,就到了泉边。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喝几口那清甜的泉水。直到这时,僧格同志才给我们透露了一个秘密:原来他就是在这个城镇长大的。站在这个山坡上,他用手时而指东时而指西,给我们讲起当年人民革命军解放这座城市时的兵力部署和进军路线。末了,他又说: “说到这儿,我必须向你们补充一点,当时产生过许多优秀的革命诗歌和革命歌曲,其中如《红旗》、《锡泊—恰克图》等诗歌,配上曲子,成了家喻户晓的歌曲。我们可以骄傲地说:蒙古的新文学从它诞生那天开始,就积极的配合和参与了人民革命运动。” 接着他详细地介绍了第一支革命歌曲:《蒙古人民革命军军歌》的创作经过…… 传说,有一天夜里,苏赫巴托尔将军出来查哨,看见一座帐篷里还点着灯,于是他向那里走去,当他走进帐篷的时候,看到一群士兵围着一盏昏暗的羊油灯,不知在做什么。他责问士兵们为什么不遵守军纪,还不睡?士兵们羞答答地说,他们在编歌。 “咱们人民革命军已经建立起来了,而且旗开得胜,头一仗就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但是叫人不得劲的是,打了胜仗连一支可唱的歌儿都没有!这怎么成?所以今天晚上,同志们合计要编出支歌儿来。” 听了这话,总司令高兴得像小孩般大笑起来。接着,他又严肃地喊了一声“全体立正”!士兵们刷地站了起来。 “我,蒙古人民革命军总司令苏赫巴托尔命令你们:今天晚上,必须编出一支蒙古人民革命军军歌。你们要像完成战斗任务那样完成它!” 天才多艺的士兵们,果然在这个晚上,编完歌词,配好曲调,完成了第一支革命歌曲。歌词的第一段是这样的: 鲜明的红旗, 在头上飘荡, 将无数的强盗, 紧紧包围,消灭光! 呵哈嗨,呵哈嗬?, 我们是人民大众的义勇军。 苏赫巴托尔将军听了这支歌曲,很满意,立刻嘉奖了参加创作的每一个士兵。当天,这支歌曲就传遍了全军…… 我们回到纪念馆。老看守人都瓦同志,在门口欢迎我们。 纪念馆是普普通通的三间木房,馆内布置得很朴素。四周墙上挂着许多照片和图表,系统地介绍了苏赫巴托尔和他亲密的战友乔巴山的革命活动,以及革命初期游击队的情况。在一个镜框里镶着十几位老游击队员的照片,我们发现其中有纪念馆老看守人都瓦同志,于是我们要求他给讲些亲自经历的革命故事。可是他却说:“你们从这些照片、图表中,会看出我们伟大的革命领袖所走过的道路,而我当时不过是将军(指苏赫巴托尔)的一个忠实士兵,所以没啥好说的。”接着他告诉我们,这座房子曾一度被仇恨革命的封建反动分子所破坏,后来在1930年才又按照原来模样重新修复的。放在馆内中央的那套桌椅,是当年苏赫巴托尔将军使用的。他曾坐在这里草拟过蒙古人民革命临时政府纲领和进攻大库伦城的战斗计划。不幸的是,革命胜利后不久,这位伟大的蒙古人民领袖被阴险毒恶的敌人暗害了!然而,他永远活在蒙古人民的心中! 我们离开阿拉坦布拉格城的时候,都留恋地回头看那座小木房,看那在夕阳光下闪着金光的泉水…… 四十年来,蒙古人民继承和发扬了那座小木房的光荣革命传统,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勇猛向前。四十年来,那口清泉川流不息,它象征着蒙古人民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他们在蒙古人民革命党的领导下,日新月异地建设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2. 舰队街的沧桑

第5版()专栏:  舰队街的沧桑  李一周 在伦敦一条狭窄的街道上,报社和出版社鳞次栉比。在给煤烟熏旧了的建筑物和新建大楼的门前,可以看到这样一些触目的标记:《每日快报》,《每日电讯报》,《每日先驱报》,《路透社》,《报联社》,《利物浦邮报》……。报童站在吸引人的广告牌旁边,一面喊着耸人听闻的消息,一边向过往行人手里塞着最新出版的报纸。新闻记者和编辑们在咖啡馆和酒吧间跑进跑出。这就是伦敦的舰队街。自十九世纪以来,这条街同新闻业简直是同义词。英国主要报纸几乎全都在这条街上及附近出版。 报纸,在英国统治者看来,一直是统治人民的一种有效工具。他们把报纸称为“王国的第四阶层”,这就是说,它仅次于“上帝、教堂和议会”。新闻记者和编辑被称为“一支不带炮弹的部队”。 在舰队街的报摊上,各种资产阶级的报纸用各式各样的大字标题渲染所谓“社会新闻”,以招徕顾客。发行四百多万份的《每日快报》用第一版一半的篇幅登载了马格丽特公主怀了孕;号称资本主义世界发行份数最多的《每日镜报》用第一版整面登载了它的记者访问失踪后又找到了的交际花。一个电影明星私生活的描述可以用整版的篇幅连载好几天。抢劫、谋杀、色情的消息和特写往往登在第一版的显要地位。 当然,除了这些大量的腐蚀人们意志、用琐碎的无聊的“社会新闻”去转移人们对真正社会问题的关心外,还有一部分颠倒是非、混淆人民视听的政治新闻。在这些新闻中,为民族独立而斗争的殖民地人民被说成是“暴徒”,为生存权利而斗争的工人被说成是“野猫”、“不负责任”,把资本主义社会描绘成“自由世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诬蔑、对社会主义国家维护世界和平政策的攻击,对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成就的歪曲……,都是它们每日必不可缺的货色。 总之,这些为垄断资产阶级控制的报纸,每时每刻都在用反动的资产阶级思想和腐朽的人生哲学给人们“洗脑筋”。 从舰队街到唐宁街虽然还有一段距离,但在这两条街之间,却有着一条无形的线联系着。英国外交部几乎经常给英国几家主要报纸作时局的“简要说明”。这件事在英国新闻界中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报纸编辑同政府官员之间除了同时进出于俱乐部聚餐厅之外,在唐宁街官邸会面也是经常的事。《每日快报》前总编辑阿瑟·克瑞斯申生写的回忆在《每日快报》时的生活的文章中就有过这样的透露。他说:在纳赛尔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后,“我单独同艾登在内阁室中度过了一天,他给我解释着形势”。“不到一周之后,我又同其他报纸的总编辑来到了唐宁街,会议的目的是要报纸不要把英国的军事准备说的太详细”。 伦敦城同舰队街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英国一份报纸常常有一、二十页,到星期天甚至有三、四十页之多。报纸一半以上的篇幅登载着各式各样的广告。巨额的广告费成了报纸的主要收入。当然,如果哪家报纸的宣传违反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伦敦城的大亨们就会以拒绝“登广告”为理由,切断它的经济来源,那么这家报纸一般说来就要垮台。报纸集团同工业、金融巨头之间通过交易所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家大报都有着强大的工业财阀团的支持。这种血缘关系往往是极端秘密的,但也并不是没有马脚露出来。据说,伯雷兄弟的《每日电讯报》同造船和煤炭业有着密切的联系;《金融时报》集团的考德雷家族同时拥有庞大的机械工业;《镜报》集团的股票持有者是电气工业的大亨;《每日快报》的老板比维尔布鲁克本人就是纸张企业的垄断者……。 多少年来,舰队街的景象并没有多大变化,圣保罗教堂还矗立在它的东头,泰晤士河在它的侧面静静流过。但在这条街的背后,英国报业垄断集团之间,每日都在为争夺新闻阵地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明争暗斗。英国报纸的集中和兼并的过程正在加速发展,英国舆论愈来愈为一小撮垄断资本家们所控制。 拥有《每日邮报》《每日简报》《星期日快讯报》《新闻晚报》和数十种地方报纸的罗斯密尔集团去年并吞了巧克力大王出版的《新闻纪事报》和《明星晚报》,但是为时不过半年,这个集团又面临着被瓜分的危险:它的一部分财产《星期日快报》将被另一个大垄断集团比维尔布鲁克所吞并;其余的部分,据报道,将全部被《世界新闻》集团兼并。报阀罗毅·汤姆士在加拿大和美国业已拥有八十五种报纸。他在英属西印度群岛用四倍于当地的价格收买许多报纸后,又跨过大西洋来到了英伦三岛,一口气收买了英国最大垄断集团之一的肯斯莱报系,其中包括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和十多种地方报纸以及爱丁堡的《苏格兰人报》。不过最大的一个垄断集团是《每日镜报》集团。在出版数十种杂志的阿德姆斯报纸集团刚吞并了英国重要报纸之一的《每日先驱报》后,接着它本身又被《每日镜报》集团所吞并。现在《每日镜报》集团不仅拥有《每日镜报》《星期日画报》、《每日先驱报》、《人民报》和英国80%以上杂志的所有权,而且在加纳、尼日利亚、塞拉勒窝内和英属圭亚那都有庞大的报纸体系。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报纸垄断集团之一。 在过去四十年中,英国有二百四十家报纸和杂志倒闭关门,在过去的七年中有四十家停刊。仅在最近十二个月内,被迫关门的就有《格拉斯哥公报》、《帝国新闻》、《新闻纪事报》、《星期日写真报》、《星期日快报》、《明星晚报》。目前英国报纸发行的80%以上完全由四个巨头控制:比维尔布鲁克、罗毅·汤姆士、罗斯米尔和《每日镜报》集团的索塞尔·金。此外还有几种报纸是掌握在传统的统治阶级人物手中,这些报纸发行份数少,专供“上层人物”阅读,如斯考特家族的《泰晤士报》、《观察家报》、伯雷兄弟的《每日电讯报》、考德雷集团的《金融时报》和《经济学家》。英国普通人民可以选择购买不同名称的报纸,但是他们只能得到大同小异的内容。英国的舆论愈来愈为少数人所操纵。 英国的进步报刊则受到各种歧视、排斥和打击。比如资本家拒绝在进步报刊上“登广告”,《工人日报》靠威尔士的矿工,苏格兰的造船工人,伦敦的家庭主妇等等的捐献维持出版。《工人日报》的发行,还受到阻碍。《工人日报》为了扩大订户,到电视台上去登广告也被拒绝,理由是:“这家报纸是为了政治目的”。但是正如《工人日报》总编辑马修斯指出:其他报纸同样是为了政治目的。所不同的是:“我们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其他报纸是资产阶级的政治”。 资产阶级所谓的“言论自由”,实际上只不过是几个垄断资本家欺骗愚弄人民的自由。舰队街的全部活动史就是明证。  (附图片)  伦敦舰队街一瞥

3. 埃及的金字塔

第5版()专栏:世界风物  埃及的金字塔  声扬 在埃及的时候,我曾游览过开罗附近的金字塔。 我们通常说的金字塔,似乎都是指开罗基塞区三座金字塔,而且以其中的虎夫王的大金字塔为主。其实在开罗附近的沙卡拉和达苏勒地方,也都有埃及古王国的金字塔。论起年代,它们比虎夫王的大金字塔还要古老。 外国人来埃及旅行,都要游览金字塔。可是绝大多数人都只是到基塞区,看看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虎夫王的大金字塔和他的儿子霍夫拉王的狮身人面像。 我也不例外,也是只到基塞区。后来听说还有比大金字塔更古老的金字塔,才到沙卡拉地方去。 虎夫王的金字塔,在沙漠的边缘。我们下了汽车,走不几步就进去观看。我们从塔边一个小洞进去,开始还可以直立行走,有电灯,可以看到通道的路面。走不几步,就到了地下墓室和第二墓室的分岔口。地下墓室被一道铁栏杆拦住,谢绝参观。我们只好向第二墓室进发。这段路,是陡斜的隧道,不能直立行走,只能作九十度的弯腰,手扶壁栏,一步步向上迈。走完这段路,就是第二墓室。室门低矮,进去的时候,要蹲着挪进。里面四边都是石壁,空空无物,也无装饰。到第三墓室的通路不难走,好像走楼梯一样。这个墓室长十米,宽五米,高五米半。横架室顶的是几块整块的大石板。四边也都是石壁,没有什么装饰。室里摆有一个不完整的石棺,是虎夫王的棺材。墓室里面有通风洞。我们在塔外的时候,炎阳高照,炙热万分。可是墓室内却很阴凉,不感到气闷。 埃及的考古学家说,地下墓室是第一次建造的,接着又造第二墓室。虎夫王都不满意。后来才造第三墓室,作为存放棺材的地方。 虎夫王是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第一代王。公元前二千九百年,他就着手建造这座金字塔。先后共动员了十万奴隶,经过三十年才建成。头十年搞地基,后二十年建金字塔。当时他们用水来测量地平面。他们筑起了斜坡,把大石块运上去。 大金字塔全部用石头砌成。原来高达一百四十六米半,现仅高一百三十八米。四边原各长二百三十米,现仅各长二百二十米。塔底面宽十三埃及费丹(一费丹等于零点四二公顷)。据计共有石头二百五十万块。底层的大石头每块重量从八吨到十五吨不等。上边最小的,每块亦有一吨重。这些石块,大部分是就地取材,一部分从尼罗河东岸的托拉哈地方运来。 我们走出大金字塔,骑乘出租的骆驼,漫步到虎夫王的儿子霍夫拉王的金字塔。它在大金字塔的后边,比大金字塔矮十米。在它的后边,有一座更小的金字塔。 霍夫拉王的金字塔所用的石头,都是取自当地。最后剩下一块大石头,在塔边很不雅观。这块石头在正东,于是工程师们把它雕刻成狮身人面像,面孔是霍夫拉王的脸型。现在的人面像没有鼻子,是因为拿破仑侵入埃及之后,把人面像的鼻子打掉了。全像长五十七米,高二十二米,是一整块石头雕刻成,很少部分是镶补的。 埃及古王国第一王朝(公元前三千二百年)及第二王朝时代,都没有金字塔。到了第三王朝第一代王舒舍的时候,他在沙卡拉建造了“梯形金字塔”,共六层。第三王朝末期的斯尼夫鲁王在沙卡拉南边的达苏勒地方,建造了一座高后突尖的金字塔。后人叫它为“角不完整的金字塔”。后来,他又建造了一座完全的金字塔,即是现在我们所见的金字塔之始。这座金字塔的墓室在底层。也是要弯腰进去,过了一道“门”之后,就能直立平行。那里的墓室,形似“一厅二房”。壁上画有壁画,顶上画有月亮和星星,色泽也还艳明。据说是为了让死了的王在这里看见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到了斯尼夫鲁王的儿子虎夫王,就建造了举世闻名的大金字塔了。开罗附近的金字塔,都在尼罗河的西岸。听埃及朋友说,古埃及的习俗,认为西方就是死亡,所以死后就葬在西边。 大金字塔一带,并不荒寂。法鲁克王一座小行宫就在它的旁边。游人倦了,可以进去喝咖啡、吃冷食品。狮身人面像前也有咖啡棚,附近还有小村庄。开罗白天虽热,可是一到黄昏,便凉风习习,夜里更是凉意爽人。因此,每当月夜,不少青年男女到这里来夜游。  (附图片)  埃及的梯形金字塔 声扬摄

4. “浪费的人”

第5版()专栏:书之窗  “浪费的人”  范边 随着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深刻化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仿徨不安,在美国出现了一些哀叹美国社会日益腐朽、没落的著作。受到美国资产阶级报刊广泛注意的1960年“畅销书”之一《浪费的人》便是一例。 《浪费的人》是美国资产阶级作家兼新闻记者万斯·派克的著作。万斯·派克是美国“社会学协会”通讯会员,美国资产阶级报刊上常登载他的文章。《柯里尔》杂志停刊以前,他是该杂志的撰稿人。最近几年以来,万斯·派克连续出版了几部引人注意的、暴露性的作品,例如以现代商业广告为题材的《无形的诱惑者》和描写美国阶级社会各种“地位标志”以及“阶级界线在美国正在变得更加严格、而不是逐渐消逝”等情况的《追求地位的人》。不过,万斯·派克认为《浪费的人》是他的最得意之作。由于万斯·派克是美国资产阶级忠心耿耿的辩护士,他的这部著作,特别具有代表性,因而成为了“畅销书”。 万斯·派克在这本书里,详细地剖视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情的竞争所造成的骇人听闻的浪费。作者指出,美国人所购买的物品,其中五分之二都是不必要的。这只是一个平均的数字。在奢侈品方面这种比例就更加大了。美国人购买这许多不必要的东西,并不是由于一时的高兴,而是由于美国垄断资本家为了推销生产过剩的商品,使用各种手段把美国人变成了荒唐的浪费的人。 万斯·派克在书中写道,美国垄断资本家极力鼓吹放纵享乐主义哲学,强调物质享受,鼓励消费者利用所谓“分期付款”的办法来赊购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并且宣传“消费主义”是保持经济“景气”的重要因素。美国垄断资本家还制造、鼓动追求“地位”、“声望”的社会风尚。对一个追求“地位”“声望”的美国人说来,购买一部新汽车是绝对必要的,无论它的价格是多么的昂贵。作者认为,这种做法使大量的消费者经常濒于破产的边缘,也严重地浪费了国家的资源。作者说,为了增加消费而施加的压力和“消费主义”的风气,正在改变美国的民族性格,沉迷在浪费中的美国人,已经被享乐主义、放纵思想和拜物主义所软化了。 《浪费的人》列举了美国垄断资本家所使用的一些欺骗性的手段。例如,有意识地降低产品质量、缩短商品耐用期限,迅速改变商品的样式以增加对产品的需求。万斯·派克引用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副经理的话说,从质量上说,现在的汽车不及十年以前的。万斯·派克又写道:“通用汽车公司利用汽车外观装饰的变换,在汽车世界中取代了福特汽车公司的领导地位。”又如,为了提高销售量,资本家不惜在价格上耍花招,暗中抬高价格而名义上“廉价出售”。 《浪费的人》所涉及的,只是美国社会中的浪费这一个方面,避而不谈占美国预算支出58%的直接军费开支这一桩最大的浪费。万斯·派克在著作里只指出了美国社会的一些表面的现象,没有触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崩溃的必然性。他们的著作目的在为资本家筹谋划策以挽回没落的命运。万斯·派克在《浪费的人》里,号召用“道义的方法去同浪费作斗争”,他呼吁美国人对价值进行“痛苦的重新估计”,以“恢复昔日的以智慧、产品质量、对国家和邻人关怀为荣的那种骄傲”。万斯·派克说,美国人必须寻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他要求工人放弃缩短工作时间的要求,因为“过多的闲暇使人堕落”! 《浪费的人》一书,如同作者另外的一些著作一样,都不过是对于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日趋没落的哀鸣罢了。

5. 肯尼迪二三事

第5版()专栏:  肯尼迪二三事 最近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展望》、《生活》和《星期六晚邮报》等报刊分别发表了文章谈论肯尼迪上台以来的工作作风以及所引起的问题。现辑录如下: 肯尼迪上台时雄心勃勃,甚为自信,完全打乱了艾森豪威尔政府所建立的一套机构、制度。但在执政的一百多天中,肯尼迪政府却陷于混乱状态,缺乏明确的领导和责任。据说在讨论侵略古巴问题的会议上,助手们、内阁官员们进进出出总统办公室,忙忙乱乱地召开了无数次人员不等的会议,事后竟无法确切地讲出哪一个主意是谁出的。肯尼迪自己经常超越正常程序和途径处理事务。他通过电话直接向下级官员了解情况和处理问题,轻视书面文件和纪录的作用,所以在他当政头一百多天所做的许多事情无案可查。 肯尼迪十分专断,独揽大权。他一上台就宣称,他要做一个“有决断和机警”的总统,又说“在政府整个计划中,总统必须是行动的主要中心”。肯尼迪上台后,取消了艾森豪威尔设立的“行动协调委员会”(其任务是纪录和说明政府的决议,并将这些决议通知负责执行的政府工作人员),取消了五十七个协助总统工作的委员会,削弱“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作用(其任务是向总统提供意见,协助总统估计局势)。肯尼迪很少召开内阁会议,上台三个月只开过三次内阁会议。许多事情都是由他自己决定。据他的助手估计,他平均每天要作出三十个有关实质性问题的决定。肯尼迪有一次在出席宴会前在卧室穿礼服的短促时间内,就对三个重要的“防御”问题作出决定。肯尼迪对于许多琐碎事情都要插手,例如关于总统接受什么样的礼品这一类属于白宫管礼宾的官员处理的问题,以至对于像在垒球赛开幕式上谁应坐总统包厢席的问题,他也要过问。 肯尼迪极端注意培植自己的个人威信。据说美国官员已得到一项指示,在他们的讲话中要尽可能多地提到肯尼迪的名字,要把肯尼迪形容为对人类富于“怜悯心”的人。在美国私用雇佣军侵略古巴失败事件之后,肯尼迪公开表示由他个人负责,而白宫却又授意报界报道应由中央情报局和五角大楼负责。肯尼迪这样做,显然是为了要给人这样一种印象:他是勇于代人受过的。一些美国记者往往因为批评政府而被白宫新闻官或甚至总统本人召去质问。肯尼迪还常常私下邀请个别记者吃饭,进行拉拢。 肯尼迪大量任用亲友,真是“一人成佛,鸡犬升天”。肯尼迪除任用了胞弟罗伯特·肯尼迪充任司法部长外,还任命了妹夫施里弗当和平队负责人,另一妹夫斯蒂芬·史密斯当“特别活动中心”负责人。此外,肯尼迪周围的亲信大都是他的同窗友好。肯尼迪每天都必同他的父亲、兄弟以及其他家庭成员通电话,商量国事。 由于肯尼迪的独断专行,白宫同中央情报局和军方产生矛盾。在侵略古巴事件后,白宫即将失败的责任推在中央情报局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身上,认为中央情报局在没有取得军方保证支持的情况下就径自动手,因而招致失败。最近,肯尼迪对于五角大楼泄漏美国对柏林的“紧急计划”大为恼火,下令要进行追究。(新辑)

6. 多变的嘴脸——日内瓦会议上的美国代表(图片)

第5版()专栏:  多变的嘴脸——日内瓦会议上的美国代表 阮治中  眼睛不见了  耳朵不见了  嘴巴不见了  最后——原形毕露

第 6 版

1. 大理漫记

第6版()专栏:  大理漫记 冶秋 正是农历五月的天气,我访问了大理。当傍晚走近大理的下关的时候,远望苍山升起朵朵的白云,洱海泛扬着碧玉似的波涛,把我儿时读过的唐代白乐天在《新丰折臂翁》中所描写的“穷山恶水”的印象完全打破了。 这首歌给我的印象是那样深,以至于在四十年后还清晰的可以背诵,他说: “无何天宝大征兵, 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 五月万里云南行。 闻道云南有泸水, 椒花落时瘴烟起, 大军徒涉水如汤, 未过十人二三死, 村南村北哭声哀, 儿别爷娘夫别妻, 皆云前后征‘蛮’者, 千万人行无一回。” 我们所来到的下关,正是当年的大战场。那时南诏(公元649年—902年)王的都城在现在的“老大理”城南的太和村草帽街附近,叫作“太和城”,是南诏王皮罗阁修建的。他在公元741年(当唐开元29年)从蒙舍川迁居这里,并且在现在的下关筑了“龙尾关”,在上关那里筑了“龙首关”。在皮罗阁的时期,南诏同唐朝的关系是很好的,天宝五年(公元746年),还派了他的孙子凤迦异入唐,玄宗给了他“鸿胪少卿”的官职,把一位宗室的姑娘嫁给他为妻,还给了“龟兹乐”一部。到了皮罗阁的儿子阁罗凤时代,两方面的关系搞坏,这时唐朝正是杨国忠当了宰相,所谓“欲求恩幸立边功”,在天宝十年 (公元751年)派了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带了八万军队去“征伐”南诏,唐兵死了六万人,鲜于仲通几乎被活捉,白乐天有首《蛮子朝》,其中说到这事: “鲜于仲通六万卒,  征‘蛮’一阵全军没,  至今西洱河岸边, 箭孔刀痕满枯骨。” 到了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又派了前云南郡都督兼侍御史剑南留后李宓和节度使何履光等率十道兵再征云南,就在这“龙尾关”一带打了一场大仗,结果是全军复没,李宓“被执沉江死,何履光遁去。”这连年大战,死了约二三十万人,白乐天的上述史诗就是反对这种不义战争的。 现在我们来到这古战场一看,除了苍山依旧,洱海如初以外,一切都变了。当年的“龙尾关”也就是现在下关这里,解放后成了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政府所在地,是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工厂、学校、机关等新建筑矗立在这如画的山水之间,新的街市正在形成。白族、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穿着各种不同的服装,说着各种不同的语言,都欢聚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为着共同的幸福劳动着、歌唱着,我们走过新街、旧市,到处都是一片欢乐的景象。 夜里,我翻看着一些关于南诏和大理的史籍,想着历史上一些兴亡的事迹,就从南诏算起吧: 南诏蒙氏(公元?—902)(注一)——大长和郑氏(公元903—909)——大天兴赵氏(公元928—929)——大义宁杨氏(公元930—937)——大理国段氏(公元938—1254)(注二) 六、七百年间,相当于唐、宋时期,这里就发生过这些王朝的变化;从社会性质上来说,大约也就在同一时期,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从和汉王朝的关系来说,南诏与唐代时好时坏,宋太祖接受了唐代征伐的经验,他就拿着玉斧在舆图上大渡河那里一划,说“此外非吾有也”,直到元代忽必烈以牛皮筏子渡了金沙江,才把段氏的天下改为“总管”,还出了一段孔雀胆的哀艳故事。想到这些,不禁哼了一首歪诗: “风花雪月古榆城,(注三) 洱海苍山百态呈; 多少兴亡成往事, ‘金花’笑看‘望夫云’”。 (注四) 兄弟民族地区有许多动人的诗歌和传说,可是里面大多吐露着一种哀怨,只有到了“五朵金花”的时代,才把千条万缕的束缚解开,露出来多么爽朗的笑颜! 第二天我们先去看太和城遗址,到了草帽街,实际上这里已经没有“街”了,只有一座“德化碑”还矗立在这里,成为我们确定这个遗址的重要标志。 这个“德化碑”是南诏王阁罗凤同唐朝打了大仗以后,就与吐蕃结合起来,叫过去掳来的汉人郑回(这时已经作了南诏的清平官,即丞相)撰写这个德化碑,“明其不得已叛唐归吐蕃之故”,立石在“国门之外”。(立碑的年代是相当于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字据说是唐流寓御史杜光庭写的。现在这个碑有房子保护着,可惜上面的字几乎“吃”光了。据说过去老乡们害疟疾的多,没有药治,就刮这碑面吃可以治好,就这样活活地把碑面的一层表皮吃下肚子去了。——这也述说着在旧社会的人民没有医药设备的苦楚。 根据这个国门之外的立石,太和城遗址就可能在这个碑的北面一带,将来通过发掘,当可发现南诏盛世的一些文物。 从这里到了“老大理”城,这个城可能就在南诏阁罗凤所筑的“羊苴咩城”的遗址上,明清时候建筑起来的,过去是府城或县城所在。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到下关,所以街上大多是住户。我们到了文化馆,看到文物陈列室中有一座大理时期的木雕罗汉,雕得好极了,问了馆长还有没有?他说还有十余尊没有陈列,到存放的地方一看,使我们大叫起来,一批大理甚至南诏的木雕力士、菩萨、罗汉等雕像出现在我们眼前,彩色涂金,形象活跃,在内地还没有看到这样漂亮的大批的早期木雕。后来才弄清楚这批木雕是从凤仪董氏“金銮宝刹”里移来保存的。 从文化馆出来看了大理石厂,这是驰名中外的大理石件的制作场所,解放前这项工艺品已经几乎停止制作,现在却是一个三四百人的工厂,有二百多人在厂中制作,有一百多人在山上开采石料,据厂长谈,苍山里面都是大理石,有经验的技师可以看出在哪里开会得到好的花纹的石料。他说大理石已经有两千年的开采历史,照现在的开法,至少还可以开两万年。因为这些年在这样的大山上才开了几个小洞洞。 过去制作的工人,是手脚并用,尤其是磨石料的工序,由于大理石很坚硬,手工磨很费力,现在在宽大的厂房里,装了电力磨石的机器,许多白族的女工,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很轻易的就可以操作自如。 这里真是大理石的故乡,到处都是大理石,苍山下的水渠有的是大理石修成的,有的房子顶是大理石盖的,地是大理石铺的,无数的基碑是大理石作的。 我们又去看了喜洲,这是洱海边上的一个村镇,土地肥沃,风景更是美丽,过去许多官僚、地主在这里盖下争奇斗艳的别墅,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我们到一所房子里去看,很大的花园,两层西式楼房,大多是讲究的单间房,据说原来这里既是赌窟又是烟场。墙外就是洱海,站在这里可以把苍山十九峰全部看到,洱海又是那样的风波浩渺,这样好地方,过去却作了吃喝嫖赌的地方,真是沾污了山水。 喜洲在南诏王异牟寻(阁罗凤的孙子,公元780—808)时候曾作为都城(公元784年,当唐德宗兴元元年)叫作“史城”,又称“大厘城”,后来由于同唐神策都将李晟打仗,才迁居“羊苴咩城”,即大理城,这一带是喜洲人民公社,是“五朵金花”影片故事的产生地。 又看了三塔寺,这是苍山第十峰下依山建筑起的大寺院。原来从山门进来以后,有两所寺院,一个叫作崇圣寺,另一个叫感通寺,三塔列在这两个寺院的两旁。明代徐霞客曾访问过这里,明代著名学者杨慎曾在感通寺住过。杨慎住的地方叫“写韵楼”,是他和当地一位音韵家叫董难的一同在这个楼上“辑转注古音”的地方。杨慎是四川新都人,在明世宗时候,因为“议大礼”的案子,把他“廷杖”以后下狱,又“遣戍”到云南,赶上嘉靖这个皇帝坐了四十五年长的时间,他两次偷着想回四川老家,都被发觉赶回来,终于在七十二岁时老死在云南。可是他在这几十年里著了一百多种书,其中包括了对于云南史地方面的整理、研究、辑译等著作,是位了不起的学者。 清代学者桂未谷在乾隆年间曾作云南永平的县官,到写韵楼来访问过,还看到杨升庵的画像,有三首诗写他的感触,其中一首很有些愤懑: “犹见东华痛哭时, 竟无万里召还期。 逐臣只合投荒死, 大礼何曾有定辞?” 可惜感通寺、写韵楼都早已倒塌了,杨升庵的像更是无从看见。只有这三座白塔笔立在苍山洱海之间,经过了一千多年(注五)的风雨地震,还是那样壮丽雄伟,想是剑川、洱源以及大理著名工匠的杰作。 这一天的访古观今,回来的时候,月色已经迷漫在洱海苍山之间了。 (1961年6月15日追记)注一:蒙氏建国起讫的算法不一,今依李家瑞同志在1958年《历史研究》七期所列的年表计算。若按明杨慎《滇载记》计算起年应为公元629;清胡蔚增订本《南诏野史》计算起年应为公元649。注二:“大理国”中间曾插了一个“大中国”高氏,在位二年。注三:大理在汉或以前称楪榆。注四:金花指“五朵金花”电影拍摄后,这里又涌现出千百金花。“望夫云”为南诏以来流传的故事,说是南诏王的公主爱上了一位猎人,和他私逃到苍山玉局峰,南诏王大怒,请了罗荃法师把猎人打死丢在洱海里,变成石骡。公主也悲愤的死了,变为一朵白云,每年八、九月间出现在玉局峰头,洱海马上就吹起巨浪,直到看见海底的石骡才停止。注五:《南诏野史》记载这个崇圣寺包括三塔是南诏丰佑时期相当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重修的。说是圣僧李成眉贤者建立三塔。从公元820开始修建,到825才完成。但是,后面又说“塔顶旧有铁柱,款识云‘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尉迟敬德监造,盖寺之建久矣。’”  (附图片)  大理三塔

2. 中药的煎、服及其他

第6版()专栏:祝你健康  中药的煎、服及其他  白水 在中医的治疗里,内服药物恐怕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了,而内服药里又以汤剂和丸散剂最为普遍。汤剂药煎后去渣的药汁,进入肠胃道后能很快被吸收,一般急重病症,最好用汤剂治疗。汤剂的最大缺点是煎煨,服用不大方便。丸、散类成药服用方便,便于收藏和携带,但进入肠胃道后,吸收比较缓慢,所以多用以治疗慢性疾病。 汤剂里的药味少则四、五味,多则十几味甚至二十余味,这些繁多的药物是有严格组成法则的。无论药物多少,都是按“君、臣、佐、使”配方。所谓君药,就是对疾病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是药方中必不可少的,一般由一、二味药组成。臣药是指能加强或协助君药的药物,也是药方中的重要药物。佐、使药是药方中的次要药物;有的是为了协助君臣药解除某些次要症状;有的是对主药起调和、监制的作用。这是因为有的主药性质太偏或有毒的缘故。按照传统习惯,一般在药方前列的药物多半是君臣药,而佐使药都是开在后面的。我们从医生手里接过药方,应该了解一下各味药的地位,如果遇到一、二味佐、使药配不到,因为对疾病治疗影响不大,就不一定非要再找医生重换几味不可。 接过药方或在药铺里配药时,还应该注意有没有需要先煎或后煎的药物。像龙骨、代赭石等矿石、金属类药物,由于溶解困难,一般需要先行煎沸,再下其他药。某些非常容易溶解的药物或芳香挥发性药物,一般要待其他药都煮沸了才能下锅。砂仁、钩藤、大黄等就都是些后煎的药物。 药物配齐了,它们能否发挥最大治疗效果,还取决于煎药的技术。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说得好:“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也无功。观夫茶味之美恶,饭味之甘餲,皆系于水火烹饪之得失,即可推矣。是以煎药须用小心老成人,以深罐密封,新火活水,先武后文,如法服之,未有不效者。”可见,煎药工作的好坏对疗效影响是很大的。 煎中药用什么器皿好?明代康椿说:“银者为上,磁者次之。”李时珍说:“凡诸草木药及滋补药,并忌铁器,……亦有忌铜者。”目前看来煎中药最好是用瓦罐、砂铫或磁器类器皿,最忌用铁、铜等金属类器皿。因后者容易和药物中某些成份起化学变化。如银与硫变成黑色的硫化银;醋酸遇到铜形成醋酸铜,能使人发生中毒;含汞的药物在铝(钢精)锅里煮煎,往往能使器皿发生漏洞。 自古以来,对煎药用的水和火是非常讲究的。据尤乘记载,煎药用的水有长流水、井华水和腊雪水等十五种,总的来说,不外乎要求水是清洁的、新鲜的。在城市里,可用自来水,在农村可用井华水。所谓井华水就是清晨第一汲的井水,因为井水是地下水,要比河水等地面水干净,而井华水更为清洁,特别宜于煎滋阴类药物。加水多少,也应该有所考虑,因为,剂多水少,则药味不出,剂少水多,又煎耗药力。一般来说加的水量以能淹没药物而稍过些为限,或每一两二钱的药,用水一杯(约六百毫升),久煮的药宜稍多加些水,少煎的药宜水少。煎成后的药汤最好在一杯左右。煎药用的火也有很多种,李时珍说:“火用陈芦枯竹,取其不强,不损药力也。桑柴火取其能助药力,烰炭取其力慢,栎炭取其力紧,温养用糠及马屎牛屎者,取其暖而能使药力匀偏也。”上述燃料在农村或许能找到,但在城市主要还是根据火候来选择。文火也就是微火或弱火,大凡需要久煎的药,如滋补药、镇静药和金属矿物性药等,宜用文火缓缓煎透,尽量使其有效成份煎出。芳香性药物、发汗药、催吐药、泻泄药都只宜于武火(也即急火)急煎,才不致使其中有效成份挥发掉。 煎药的时间,一般以煮沸后再煮十五分钟为宜,但也视药性有所不同。如芳香、易溶类药物时间宜短;根类药物、金属矿物药物时间可以稍长。煎时器口用纸沾水密封。目前,许多中药房都参照以上办法,代病人煎药,给病人很多方便。 很多人以为中药的服法似乎是无关紧要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觉。自古以来,汤药的服法就受到各大医药学家的重视,我国最古的药学书籍《神农本草经》指出:“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空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现代中医认为,肠胃道疾病、急病宜于饭前数十分钟服用汤药,而服补药及其他疾病宜于饭后半小时左右。如果吃得太饱,则须迟一、二小时再服。小儿不善服药,所以煎成的药汤可较成人浓缩,服用次数也可频繁些,一日三四次以上。服用汤药时,以温热为宜,只有少数汤药是需要冷饮的,如香薷饮就是其中之一。 服药后,在饮食方面也应该有所节制,因为某些药物和某些食物同进,可能影响药效,有的甚至能引起中毒事故,如服用荆芥后再吃鱼就能发生中毒,所以“忌嘴”是有一定道理的,到底哪些药物忌进哪些食物,看病时医生会指出,但《本草》也有过很好的原则指示:“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鱠腥臊陈臭诸物。不可多食生蒜、胡茭、生葱、诸果诸滑滞之物。”

3. 谜语

第6版()专栏:俱乐部  谜语  天野 谜语,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形式多样,通俗易懂,寓意广泛,变化多端,生动活泼,饶有风趣。它可以锻炼人们的思维力、联想力,帮助人们发展智慧,增长知识。 我国的谜语,约分物谜、字谜、书谜三类。 物谜是谜语中内容最丰富最广泛的一种,从天体、地理、人名到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几乎无所不包。常见的形式有:(一)借喻。如:“生在布州,长在凤(缝)阳城;兗(眼)州得病,死在济(挤)宁”——猜人身上的一种寄生虫(虱子),其中缝、眼、挤三字都是借喻,也叫借音。(二)抓对象的特点。如:“四楞子头,扁扁嘴,腰里长个眼,眼里长根腿”——猜人们日常的用具(斧子)。这种谜语的优点是用语简练,通俗易懂,对象的特点抓得准确。(三)会意。如:“四月将尽五月初,刮破窗纸再重糊,丈夫进京三年整,捎封信来半字无”——猜四味中药(半夏、防风、当归、白芷)。会意的谜语,要猜者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有较多的生产知识和社会知识。(四)抓对象的特点和语意并用。如:“一个小枣,三间屋盛不了,一开门,向外跑”——猜人的生活用具(油灯)。这类谜语的好处是,诱导人们向靠近的对象会意、联想,这对知识逐渐丰富的儿童和青少年是非常理想的表现方法。 字谜的范围也很广泛,它有单字谜、成语谜之分。常用的形式有:(一)减笔法。如:“百万军中少白旗,天下无人去对敌,秦王不用余元帅,骂阵将军无马骑”——猜四个字 (一二三四)。这类谜语只要将有关的字减去标明的笔划或字,剩下的便是“谜底”。(二)加笔法。如:“千字不像千,八字排两边,有个风流女,却被鬼来缠”——猜一个字(魏)。这类谜语只要照每句中某个字加上去,最后即成“谜底”。(三)加减合用。有的四句话中有加有减,每句话合成一个字,四句话合成四个字。有的四句话加减并用,四句话凑在一起才是一个字,如:“守徐州失去大半,战吕布打掉巾冠,骂侯成盗去花马,恨董卓有心无肝”——猜一个字(德)。这类谜语,乍听好像深奥,其实只要将每句话的有关部分减去,最后将留下的部分加在一起就成了。(四)会意。如:“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跳,一个跑,一个吃人,一个吃草”——猜一个字(骚)。这是字谜中最难猜的一种,因为它没有字的笔划,只能完全从领会中寻找谜底,而且,组成的句子多数都在两句或四句以上,很难捉摸。(五)会意与加笔法并用。如:“一字十三点,四书由你捡,颜渊问孔子,孔子翻白眼”——猜一个字(汁)。其实,这四句话中只有第一句话中是谜根,其余三句都是故意摆的迷惑阵。(六)会意与减笔法并用。如:“资字欠两点,休当目字猜”——猜一个字(贝)。 不论物谜或字谜,一般都是两句或四句以上,而且是用通俗流利的韵语组成。它结构严谨,富有幽默、耐人寻味的特色。也有用单句组成的谜语,如:“白菜不要心”——猜一个古人名(刘邦),不过这类谜语较少。 书谜多半是知识分子的玩艺,在旧社会里,广大劳动人民几乎与它无缘。当然,也有被压迫人民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讽刺、反抗的谜语。如:“万岁皇爷去偷牛,文武百官爬墙头,公公背着儿媳妇跑,儿子打破爹的头”——猜一句话(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这完全是对封建制度的“三纲五常”的抗击与嘲笑。书谜常用的形式,主要是会意的。如“守岁”——猜孟子一句(以待来年)。 谜语,是广大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文娱活动形式。它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简单的谜语连学龄前儿童也能猜中。如:“姊妹四五个,围着柱子坐”(蒜)。复杂的谜语连知识丰富,思维力、联想力很强的人,也要大费脑筋。如:“一点铁,一点铜,一点木头,一点绳”(秤)。 谜语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因人因地而异,农村可以打些与农业有关的,如“从小绿,到大白,张着嘴,等人摘”(棉花);在城市,可以打些人们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对儿童可以打些简单的;对知识丰富的成年人,可以打些寓意较深的。 解放以来,新的事物、新的生产工具和人们的文化知识,都空前丰富,我们要创作出更多的如“像牛比牛好,干活满地跑,人累它不累,回家不吃草”(拖拉机)之类的谜语,来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丰富人们的知识,充实人们的文化生活。

4. 暑天话扇

第6版()专栏:手工艺的花朵  暑天话扇  吴山 扇子一般分男式和女式两种,有平面的和折叠的。扇面用材有绢、绫、罗、纸、羽毛、竹子、树叶、麦秆和牙骨等;扇骨用料有竹、木、牙、骨等;在扇面、扇骨上的艺术加工,有绘画、书法、印花、刺绣、贴花、编织、烫画、泥金和镶嵌、雕刻、髹漆等。 葵扇是广东名产。葵扇由葵树的叶子加工而成,周边用竹条环绕,扇柄就是叶柄,质地以白色为优,这是民间最普及的一种扇子。选用上等葵叶可以制成名贵的玻璃葵扇,扇的边缘用彩线或藤皮裹绞,扇柄用篱竹制成,或用牙骨等镶上,扇面用电笔烫绘字画,以“双影”和“满景”最精致。“双影”就是正反面所画的花纹一样;“满景”是在扇面左右两边都绘画。这种扇,质地轻韧,色呈淡黄,画面富有民族色彩。 蒲扇是山西临汾一带的产品,用蒲草加工编制而成。式样有圆形、桃形、方形等十多种,扇柄上用各色彩线做成扇坠。蒲扇在当地有五用:搧风、遮阳、挡雨、垫座、婴孩的睡席。临汾地区流行着这样一首儿歌:蒲扇本是一把草,河西(指临汾河以西)姑娘编得好;若说不是无价宝,家家户户离不了。可见其在人民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折扇式样优美,轻便实用,品种繁多。折扇撒开后搧风大,折合后面积小,携带便利。折扇的产区遍布浙江的杭州、绍兴、宁波,江苏的苏州、南京以及上海等地。折扇分黑白两种。扇面一般以棉料纸或丝绢裱制而成。扇面上有绘画、印花和书法,有少数用描金图案花纹和剪纸等加以装饰。折扇扇骨有竹骨类、木骨类、兽骨类、漆骨类、雕刻类、镶嵌类等多种。 羽扇以浙江湖州、湖北洪湖和江苏高淳所产最有名。羽扇的毛色光洁,精致实用,搧风特别和缓轻软,因而病后产期也可用来却暑。羽扇一般以白鹅毛制成;名贵的有鹤羽、雕羽、天鹅羽、谷鹰羽等。艺人们为了增强羽扇的装饰效果,在扇的中央,缝有一朵富有民间色彩的布花,有的还在骨柄上刻有花纹,装上流苏。 檀香扇产于苏州、杭州、广州等地。苏州的檀香扇扇面用绢面、彩画,扇骨上拉制图案花纹。式样有格景、全面、中空和西冷等。檀香扇上的烫画,是用一个特制的煤球,生火烧红,中穿一根一尺多长的钢钎,钢钎烧到一定热度,用钳子夹住进行烫画。烫画时,艺人以钢钎作画笔,信手挥画,画面分浓淡深浅,烫出的颜色呈深淡赭色,十分雅致。 绢扇一般以苏州制作最优良,造型美,画面精。绢扇用细洁的纱、罗、绫等制成,一般多是圆形,故又称“团扇”。以绘画、刺绣、缂丝、抽纱、烫花等作为艺术加工。近年来以通草贴花和双面绣等作为装饰。扇柄用材有湘妃竹、棕竹、梅烙竹、楠木、红木和牙骨等,并装有丝梳。 骨扇是江苏武进县湖塘镇一带的产品。扇骨洁白,画面美丽,式样玲珑。扇骨用牛骨;扇面用丝绢糊制,上绘花鸟、山水、人物。式样有凹孔、凸孔、格景、三束、四束等多种。 竹编扇以四川自贡艺人龚玉璋编的最好,他劈的竹丝像头发一样细,鸭绒那样轻,丝样的柔和与光洁。编制时先把经丝铺在图样上,然后照着图样慢慢穿纬丝。一根纬丝的编成,少的要穿七百多次,多的要穿一千多次。编到最精细处,为了更完美地表达原画的精神,还要再划破发样的竹丝。编成的竹扇,质薄如绢,光亮可爱;色彩呈浓淡相宜的米黄色,清雅秀丽;花纹不论是花卉、翎毛或人物山水,都栩栩如生,别具一格。  (附图片)  绢扇  檀香扇

5. 缝葵扇(图片)

第6版()专栏:  缝葵扇(油画) 夏朱

6. 海水

第6版()专栏:知识小品  海水  佘大奴 据计算,地球上总共有十八亿立方公里的水,其中有十三亿立方公里集中在海洋中,而每一立方公里的水,就可灌满十几个十三陵水库。可见,茫茫大海,该有多少海水啊! 水,对于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可是,生活在海洋上的渔民和航海者,却没法直接利用海水来满足生活上的需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因为海水是咸的,不能食用。那么,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呢? 我们知道,地球上有许多河流,河水川流不息地灌注入海,把陆地上的各种盐分带到海洋中去。辽阔的海面,受太阳热力的作用,纯净的水不断蒸发,海洋中的盐越积越多,海水所含的盐分愈来愈高。平均每一公升海水中含有三十五克各种不同的盐类。由于人的生理条件所限,每一公升水的含盐量如果超过一点五克,就不能饮用。因此,出海远航,必须在离开陆地之前,就备足含盐量较低的“淡水”。为了储备足够的淡水,出海的船只就要有相应的容器。这对于海上船只来说,的确是一个繁重的负担。要解除这种负担,最理想的是尽可能地用人工的方法,除去海水中的盐分,能够随时获得可饮用的淡水。 如何使海水变成淡水呢?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蒸馏法”。就是把海水加热,直至沸腾,将蒸发出来的水汽用管子引导到冷却器中,蒸汽即凝成淡水。可是,用这个方法,成本很高。为了降低成本,已有人设计出一种带有斜面盖子的玻璃箱,海水盛在箱中,利用太阳的热力使水蒸发,水蒸汽在倾斜的玻璃盖上凝成水珠,流进容器中,从而获得淡水,用这个方法虽然成本低廉,可是生产率太低,不能满足需要。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海水结冰的现象。因为海水结成的冰块含盐量很低,而且当它溶解的时候,总是先溶化去含盐较多的部分,留下的一部分完全可以溶解成淡水。这个方法所以没有被广泛采用,是因为可以利用来使海水结冰的天然条件不多,如果用人工控制,成本就相当高,而且要在船上建立一套使海水结冰的设备,是不大可能的。第三种类型,也是最新、最有希望的,是利用化学的方法。不久以前,苏联科学家已发明并制成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它可以结合电解的方法,从海水中把各种盐分的离子吸收,从而使海水变成淡水。随着化学工业的进一步发达,只要能生产出大量的、价格便宜的离子交换树脂,这个方法就可以被广泛地利用。 要使海水变成淡水,竟是如此困难,那么,海水对人们是不是毫无益处呢?不是的。相反,它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全世界的河流,每年要从陆地上把三十亿吨含有各种元素的盐分,带到海洋中去,使海洋成为一个永远开采不尽的“矿山”。每一公升海水所含的三十五克盐中,除有四分之三是氯化钠(食盐)之外,还有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钙、氯化钾等重要盐类,以及铷、铯、锶、钡、锂、铀、镓、镭等四、五十种稀有金属元素。据计算,从一立方公里的海水中就可以提炼出五吨金子。科学家们认为,海水中含的有色金属,多得把世界上所有的矿藏都放在它的面前,也是微不足道的。 人们对海水利用得最多的,就是从海水中提取大量的食盐。食盐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而且可以制成烧碱、纯碱和氯气。碱是工业之母,几乎所有工业都缺不了它;制造农药、塑料、合成橡胶等,都需要大量的氯气;甚至冶金、制革、医药等工业,也要用食盐做原料。生产食盐所剩下的副产品——苦卤,可以提炼出农业生产上所需要的肥料,以及其他工业部门需要的原料。

第 7 版

1. 厨师

第7版()专栏:  厨师  〔蒙古人民共和国〕 达·僧格  一  “战乱”年的秋天有三个穷人,  帮一家商号收秋打场;  商号的名字叫做“大利盛”, “大利盛”的老板是一个富商。  冬天他们又替东家牧马,  放奥特尔①的人们得去僻远的地方;  涉过鄂尔浑河,来到莎尔岭下,  在无人的荒原搭起篷帐。  陶格米德、吉格米德、  还有一个孤苦伶仃的中国人,  谁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都把他的手艺代替了姓名。  他是一个出色的厨师,  做出来的饭食味美喷香,  不用说放奥特尔的雇工,  就连城里人也准会啧啧称赏。  他从野外挑菜拣粪,  每天给伙伴准备三餐;  伙伴为了答谢他的劳动,  夜间轮流替他把马群看管。  伙伴们说他是狡猾的掌柜,  他便着急地说:“那我去放哨!”  伙伴们笑着说是在逗他,  他摇摇脑袋跟大伙一起笑。  磨坊的马儿需要定期替换,  换马的差使由厨师承当。  有一次厨师赶着马儿去磨坊,  为了账目跟东家争论了一场。  回到牧场上他的气还未消,  大声咒骂东家是没良心的流氓。  伙伴们只以为他受欺骗说气话,  却没把这事联系自己想一想。  也许是由于他性情孤僻,  也许是由于东家叫他管点事,  尽管他从没有对不起谁,  伙伴们却开始对他提防猜忌。  一个穷人看中马群里一匹枣骝马,  两位伙伴答应帮他一个忙。  穷人的枣骝马换走了东家的枣骝马,  唯一的区别是一匹瘦一匹壮。  这事虽然瞒着厨师在做,  但没有逃过厨师锐利的眼光,  厨师绕着瘦马转了两个早晨,  凝视它那汗渍斑斑的脊梁。  厨师为这事感到心伤:  “他们为什么要瞒着我?” 他做好了饭、煮开了茶,  闷声不响地在一旁默坐。  虽然他曾想把怨言倾吐,  但怕伙伴以为自己想分赃。  伙伴们想解释自己是白帮忙,  但又怕厨师也准说是撒谎。  于是他们三人互不了解,  和睦的相处里产生了裂缝,  就连陶格米德和吉格米德,  彼此之间也作哑装聋。  二  亲爱的读者请别见怪,  一桩事没完就说另一桩。  虽然这样会对情绪有些影响,  但有时候对照描写也属应当。  古代有过多少杰出的艺术家,  他们造宫殿,自己却无处栖身;  只有当他们欣赏自己的创造,  才把痛苦和折磨暂时忘干净。  宏伟的宫殿成了古代文物,  把千年历史记在自己身上。  华丽的宫殿成了纪念牌坊,  人们永远把艺术家赞扬。  嫉妒和离间是一对弟兄,  经常陪伴着闲得无聊的贵人。  友谊和真心是一对姐妹,  同勤劳的人民永远共存。  劳动改造了攀岩缘壁的猿,  使它们变成才智双全的人。  劳动改变了这三位穷弟兄,  使他们立下生死与共的誓盟。  黑云里抛下一团团雪,  西北边刮来暴烈的风。  秃山坡上的马群开始骚动,  人在帐房里也冻得难忍。  吉格米德在看守马群,  陶格米德为吉格米德忧心,  他牵来了马,备上马鞍,  厨师也钻出被窝吹旺了余烬。 “睡吧!睡吧!你起来干么?”  陶格米德对厨师讲。  厨师说:“你一夜没有休息,  我去给吉格米德帮忙。”  谁也不把体贴话挂在嘴上,  尽管他们心里始终彼此相爱。  这同情和友谊的火漆密封,  终于被那天夜里的风雪拆开。  两天两夜,风雪不停地怒号,  集中的马群开始顺着风向逃   奔,  伙伴们撇下帐房追在马后,  冻死饿死的危险威胁着他们。  风雪刮得天昏地暗,  他们来到了山的北面。  从荒野上被赶进树林,  他们心里感觉一点温暖。  任性的暴风毕竟吹不透密林,  他们带着马群进入密林深处;  草儿被积雪轻轻地掩盖,  饿马慌忙寻觅草儿填肚。  板子、拳头、欠债、罚款、饥   饿、死亡,  还有自然的危险,重重地追逼。  但是三位伙伴顽强地劳动,  用团结和意志坚持到胜利。  他们日日夜夜地激烈搏斗,  终于把心上的石头放落;  他们收集了些枯枝朽木,  就地生起一堆熊熊的篝火。  我怕这首信笔写来的长诗,  花费读者过多的宝贵时光,  所以赶紧在这里刹住第二章,  余下的留待读者自己去推想。  三  连日怒号的风雪逐渐平息,  天空中重又升起明朗的太阳。  撇下了帐房的三位伙伴,  回到了自己栖息的地方。  这一场狂暴的风雪,  扫清他们心头的猜忌和忧伤,  彼此间变得更加了解,  相亲相爱就像同胞手足一样。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  又到了给磨坊换马的时光,  这一次该索取三个月的工资,  好给大伙带回活命的口粮。  厨师顺着柏伦达赖谷地,  朝东北策马撒开四蹄,  他用破嗓高声唱着中国歌,  一路上但见霜雪铺地。  他沿着色尔河向上,  把马儿赶进了磨坊,  又串了几家门儿,  把事情一桩桩料理妥当。  现在只剩下了最难的一件事,  尽管他胆怯,但又不能不办。  秃顶的东家盘腿坐在炕上, 门一开就恶狠狠地瞪他一眼。 厨师?着松鼠皮的旧帽子, 袒开着长毛羊皮袄的长襟, 他请过了安,默默地躬身, 走到东家的跟前把来意说明。  东家装出一副菩萨的神气,  秃头像铜壶一样闪亮。  他皱起眉头含糊哼了几句,  好像什么东西钻进鼻孔一样。  厨师没有听清他说的话,  跨近了一步,露出询问的模样,  他恭恭敬敬地弯着腰肢,  东家却吼叫着把他撵出暖房。 “每人每月两块钱工钱,  三  人三月合起来十八块大洋。  可是你只发了十二块,  明明是少算了一个人的账!”  厨师对东家据理力争,  东家搬出条例、法律一大套。  厨师只听懂“马瘦了”、“误   工了”,  别的话儿全都莫名其妙。  厨师被东家赶出门外,  不知所措地在屋门口呆站: “不,不想饿死就不该出来。  我借也没处去借这六块大洋。 “我说东家赖掉了我的工钱,  伙伴们当然相信这不是谎言,  可是我们大家都是穷光蛋,  还要三个月才能领到工钱!”  厨师?紧粪烟熏黑的旧皮帽,  横了横心刚想重新往里迈,  东家直眉瞪眼出了大门,  扭了扭头不理不睬地走开。   “陶格米德的母亲有病,老婆 又怀孕,  吉格米德的孩子没吃又没穿,  同他们相比,我算不了什么,  我在这儿好赖是个光棍汉。   “这事千万不能叫他们听见,  无须告诉他们我是借债买粮。  这十二块钱统统交给他们。  仁慈这东西根本不会长在东家   的心上。”  厨师东凑西拼地借了些米面,  他在回家的路上一声不响,  只把无赖的东家所说的话语,  翻来复去地在脑子里思想:   “马儿瘦了,那只能怨磨坊,  我们照料的马儿几曾掉过膘?  至于一匹肥马换成一匹瘦马,  那事情东家压根儿并不知晓。   “东家的话里没有一分真理,  他的克扣完全是讹诈。  谁不知道他经常这样干,  他的本性就是对人压榨。  “秋末结账该发工钱的时候,  他克扣三十多个雇工的钱粮。  我找不到别的活儿有什么办   法!  眼睁睁看他又少发大家的工   钱。”  厨师一边想着一边赶路,  刺骨的寒风扑来也没有觉察。  他无心欣赏岩岗和山谷,  看见了帐房才发觉回到了家。  厨师脱下皮袄在北边坐下,  伙伴用热腾腾的面茶欢迎他,  他一字不提工资抵了罚款,  却把十二块钱全部交给他俩。  贪婪的东家赖掉了他的工钱,  他把气恼瞒着伙伴埋在心里;  可是他将怎样生活?靠求乞还 是靠借贷?  又用什么来偿付粮食蔬菜的 债?  伙伴们背着厨师悄悄商量,  想起当初瞒着厨师作的事情:  “既然换马的事一直没同他讲,  我们就说赚了些外快他也一定 相信。 “比起孤苦伶仃的厨师,  我们毕竟还有一两头牛羊,  何况我们都是土生土长,  说什么也总比他略强。”  于是他们数出了六块大洋,  说是换马的外快和伙食的账。  厨师摇摇脑袋拒绝接受,  说好说歹才勉强把它收藏。  四  严冬的冷劲儿逐渐减弱,  雪袄的领襟开始绽线;  和煦的季节越来越近,  正月初一已经到了眼前。  帐房里冒出来水汽和炊烟,  伙伴们把热茶舀在壶里。  马儿在门外站着打盹,  早晨的一切显得那么安谧。  忽然来了两个行色匆匆的人,  高声喝问谁是马群的主人,  吉格米德连忙放下茶碗,  出去看那不速的客人。  马儿汗涔涔地喘个不停,  两个人里一个像是外地人,  另一个是外地人的领路人,  领路人是众人诅咒的本旗佐 领。 “快给我们换马!赶着马群跟 我们走!”  蒙古诺彦②发着脾气大叫大嚷。  吉格米德见了不禁心中憎厌,  从佐领的马蹄下抽出套杆。  吉格米德不把佐领放在眼里,  这叫佐领大人怒火万丈,  他向那人讲了一大串中国话,  这时陶格米德和厨师也走出篷帐。 “这些马反正不属于我们,  你们全部赶走其实也不要紧,  但我们是靠工钱活命的雇工,  放牧和看护是我们的性命。”  吉格米德说完这话,  佐领对他破口大骂,  朝着毫无防备的他,  拔出手枪逼他给马。  同来的那个中国军官,  在吉格米德背上抽了一鞭,  吉格米德夺过他的竹鞭,  顺手还拽住了他的马缰。   “葛明”③疯狂地向吉格米德   开枪,  厨师冲过去掩护吉格米德;  陶格米德扶住倒下的厨师,  吉格米德把“葛明”摔倒,夺   过他的手枪。  吉格米德把刀子插进“葛明”   的心脏,  佐领向吉格米德开了两枪。  陶格米德举起自己的火枪,  把企图逃跑的佐领射翻地上。  吉格米德的头上中了两枪,  厨师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  陶格米德走过去给厨师裹伤,  厨师睁开眼睛清晰地讲:  “走吧!我受了重伤,已经没   有希望。  说不定他们会来找你算账。”  厨师长吁一声,闭上了眼睛,  把手放在陶格米德手上。  陶格米德走到高山顶上,  把两个伙伴在一起埋葬,  挑出两匹好马,直奔东北,  他向荒无人烟的地方逃亡。  五 “厨师,开饭吧,客人们都来了!”  陶格米德在客厅里高声叫喊。  厨房里走出来一个年轻人,  围着围裙,手里端着碗盘。  青年男女们纷纷起立,  忙着一起布置餐桌;  有些客人脱下了外衣,  帮他在餐桌旁边排座。  窗台上摆着一盆盆鲜花,  花儿迎着风微微摇晃;  收音机播送着《铁路之歌》,  翩翩的青年们在微笑着欣赏。  陶格米德走到丰盛的餐桌旁,  邀请青年们团团围坐在桌边。  客人们立在自己席前等待,  厨师换上西服也来到席间。  陶格米德伸手指着最上首,  客人们给厨师让出一条道。  陶格米德坐在厨师的旁边,  客人们这才在座位上坐好。  碗里斟满酸奶,杯里斟满酒,  刀叉盘碟开始叮当作响。  老人扶着餐桌慢慢地起立,  人们注视着他停止了喧嚷。 “我爱护我的孤儿就像眼珠,  八岁的时候送他进学校念书,  一年接一年受了十五年教育,  给他高深学问的是党和政府。 “他被送到我们热爱的苏联,  把学院的课程出色地学完。  他给我这作父亲的带来幸福。  举杯,祝你工作顺利身体康健!   “不喝酒的就请喝酸奶!  在我的家里千万不要客气!  今天的饭菜都是厨师烹调, 为了他这手艺,我花过多少精力。 “今天趁大家都在这里,  我要说一说我的儿子厨师。  不要搁箸,不要停杯,  边吃边听,众位孩子!   “那是‘战乱’年的冬天,  我和两个伙伴合伙放着马群,  蒙古伙伴叫做吉格米德,  ‘厨师’是中国伙伴的姓名。  “厨师的为人和蔼谦逊,  他沉默寡言、淳朴赤诚。  有一次来了一个‘葛明’,  用手枪对准了吉格米德的心。  “厨师用身体把吉格米德掩护,  为了伙伴他献出自己的生命。”  说到这里老人停了一停,  年轻人纷纷起立,无限尊敬。   “孩子们,别悲伤,坐下听!  在我的心里中国伙伴没有死。  嗳,儿子,我好像渴了,  请给爸爸倒一碗酸奶子!”  陶格米德接过酸奶,  一口气就把酸奶喝干:  “我给唯一的儿子取名‘厨师’,  为的是永远把中国伙伴纪念。  “我费尽心机把我的儿子培养,  使他成了现在这个模样:  性情同我的中国伙伴相仿,  做出来的饭食也是味美喷香。  “别落在迎面而来的中国路工   后面,  但愿你努力把铁路铺向南方!  别玷污‘厨师’这个光荣名字,  别辜负人们对你的期望!  “我没有问过他的姓名籍贯,  今天想起来还叫我悔恨,  但是,请相信,从毛泽东直到   每一个中国人,  都是我们可敬的厨师的近亲!” 〔陈乃雄译自达·僧格的诗选《真理》〕  奥特尔,蒙语,意即流动放牧。  诺彦,蒙语,意即官僚。  “葛明”,蒙古人把中国的北洋军阀叫做“葛明”。

2. 铃当

第7版()专栏:  铃当  张葆莘 一位老中医因为年纪大了,医院的领导决定把他调到研究院去整理他一生的临床经验,要他在中医科选个青年人来接替他的职务。但欢送会已经开过数日,他仍迟迟未能离任。领导再三催促,他才勉强答应,条件是他亲自带领这个青年人再到城外郊区出一次诊,最后一次。这是在初秋的一天,赵凤桐——便是我们要谈的这位老大夫,东方刚露出鱼肚白,他就起来翻箱倒柜,找呀找呀,终于在一口古老的樟木箱里寻出一只拳头大小的铃当。由于年代久远,在金黄色的铜皮上,已经蒙了一层厚厚的绿霜。他用手提着铃环,举到耳边,轻轻摇了几下,它响得还是那么清脆悦耳。这只古老的铜铃,它什么都知道,它什么都经历过,它为赵凤桐唤起了那已经逝去了的往事,唤起了他在那苦难的岁月里的愁思,也唤起了他今天的欢乐。 “叮铃叮铃!” 这铃声刚响,时间就变了——好像他是在他的童年的时候了。 他看见自己牵着一匹系着这铃当的毛驴。驴身上驮着一个“走方郎中”——他的父亲,沿着田边小路,走近了村庄。人们一听见这铃声,就知道这是赵老先生看病来了。几个世纪以来,他家都过着半耕半医的生活:每天清早下田种地,过午洗净手脚才开始郎中生涯。酷热的夏天,这铃当响;严寒的冬天,这铃当也响。老赵先生死了,又有小赵先生。小赵先生变成老赵先生时,又有了新的小赵先生。从十几岁起,赵凤桐就一边代父牵驴,一边随父学医。到他二十岁那年,也是这样一个初秋的早晨,也是整整一夜未睡。他不转眼地默视着即将破晓的天空,好像是等着看那初升的朝阳,他的心跳得多么厉害——从这一天起,他将要单独行医了。忽然发现有个人影正俯在篱笆上。仔细一看,原来是父亲。他老人家也正因为儿子即将接续这祖传的家业而久久不能平静。父亲看到他这样激动,并不惊异,因为在他年轻时也经历过和这同样的时刻…… “叮铃叮铃!” 在他的眼前又浮现了1944年敌伪时期的一个景象。那年疫病流行,鬼子发现谁家有病人,就在房子四周撒上白石灰,然后浇上汽油把病人活活烧死。火苗起处,但闻一片嚎啕。鬼子将城门严密封锁,不许农民进城看病。赵凤桐冒着生命危险,每天骑着毛驴,到城边的桥下,像做贼一样,一边为不能进城的人治病,一边警惕着敌人,听到鬼子的马蹄声就躲起来。一天,当他医好了一个病人,伴同这病人来的老大爷在他耳边悄悄说:“这是咱们的人!”“谁?”“新四军!”他又亲切地看了看病人。病人向他微笑一下,握住他的手,诚恳地说:“你不但医术高,还能想尽办法为病人服务。一个真正的好大夫的才能不仅表现在他的医道的高明上,更表现在他怎样为病人服务。”从第二天起,他再到四乡出诊时,总是故意多走出几十里路。从此,抗日根据地每天也可以听到他骑的那头毛驴的铃当声了。 “叮铃叮铃!” 他又看见一个城里人气喘吁吁地站在自己的面前。这人的父亲患了伤寒病,在城里的教会医院住了二十多天,热度一直不退,这人要求请位中医来院会诊,被医院拒绝了。这人眼看治疗无效,又听说北门外赵庄的赵大夫,治伤寒百医百效,无奈何只好跑来央求赵凤桐。听说病人住在洋人办的医院(那是帝国主义假借宗教的名义开办的医院)里,他心里觉得很不是味儿。他正在犹豫,眼前忽然出现一个用困惑的目光在渴望着自己的病人。为了救死扶伤,他压下了心头的不平,随手挟起“褡裢”,刚准备要走,忽又怔住:洋人办的医院怎能让中医给住院的病人诊治呢?但,这时他耳边又响起了那年那个新四军病人的话“只有想尽办法为病人服务的大夫,才是真正的好大夫!”结果,他就骑着毛驴进了城,先把驴寄拴在茶馆,便冒充病人家属,以探视为名,混进了病房。那位真的病人家属守在门口望风。医院的人不在时,他就细心地号脉;医院的人走进病房时,他便热心问寒问暖。最后,处方还是出来在小茶馆里开的。汤药也是他出的主意,放在热水瓶里,偷偷带进医院去的。事后,当他听说病人服他的药终于痊愈时,他还骑着毛驴特意到那间病房外边转了两圈。 “叮铃叮铃!” 解放后这所医院变成人民的了。说来也巧,他恰恰担任了这里的中医科主任医师。在这里,他再不用偷偷摸摸像做贼一样地来给人看病了。就是西医同志也都尊重他,遇有疑难症,常来向他请教。现在,当党要调他去整理一生的临床经验时,他还有一件最大的心事:他想不应当只是把自己一生在医术上的经验留给青年人,还应当把热心为病人服务的精神留给他的继任者。但他又不愿意只是用嘴说一遍,在平常他已不知讲了多少遍了。这就是他要求最后和这个青年人一道出一次诊,而且还指定是城外的郊区的原因。拖了几天,一直没有这个机会,只好寻出这个铃当做为纪念品来赠给青年人了。 当他来到医院,恰好城外东南二十里的霍家桥,有一个农民来请医生。他的妻子患了严重的子痫症。神志不清已二十多天,最后有七天滴水不进。时运不巧,这几天正赶上发大水。他们走到途中,前面的路就被淹没了,又没有舟楫可通。 正当赵凤桐和那位青年医师束手无策时,病人已开始频频抽搐。村里的人们焦急地等待着:一会儿跑进屋里看看奄奄待毙的病人;一会儿跑到村口看看茫茫的大水。水,眼看进了村。大家都认为:“这样大的水,医生不会来了!”有人主张快给病人预备后事。不要说医生,就是去请医生的丈夫,恐怕也难赶回来和妻子见上一面了。妇女们悄悄地在为病人的命运不济而流着泪。 忽然,人们在一片汪洋中发现了两个很小很小的黑点。黑点越来越大—— 是船么?不像。 眼尖的孩子们首先喊了起来:“有人来了!” 耳尖的孩子们也喊了起来:“还有铃当响呢!” 大家好奇地张望着,猜测着:这两个人是乘什么来的? 黑点来到近处,大家才看出:原来是两个人坐在两个澡盆里划来了。 人们惊喜若狂地说:“这是‘神仙下凡’了!” 当赵凤桐走下“船”时,把手中的铃当交给了青年医生。那青年医生接这铃当,还在想着这老人方才在那个村子到处借澡盆的情形…… “叮铃叮铃!

第 8 版

1. 摄影艺术 “解放军摄影艺术展览”作品介绍

第8版()专栏:  摄影艺术  “解放军摄影艺术展览”作品介绍  题材与生活 正在北京举行的解放军摄影艺术展览,是个丰富多采的展览。一百三十六位作者的二百六十多幅作品,生动而鲜明地反映了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大兴“三八”作风,和发扬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光荣传统的新气象。这是部队摄影工作者和广大的摄影爱好者(从将军到战士)辛勤劳动的结果。 展出的作品,有许多是思想性、艺术性兼优的佳作,尤其那些表现生活的作品,更富有感人的力量。 “舰长与水兵”、“将军传‘经’”所表现的生活情节,在人民解放军中是俯拾皆是的,但像表现得这样朴实而又自然、平凡而又新颖的作品还不多见。这两幅作品的作者,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同一题材——官兵一致,都达到了比较高度的艺术水平。 “并非平常碗筷声”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共鸣,清脆的音响紧扣人们的心弦,大有一曲未了不忍离去之感。这幅作品的成功之处不仅是构图完整,人物情态抓取得好,还在于通过这样一个部队生活的细节,反映了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人民战士紧张而又活泼愉快的生活情趣。 能够打动人们心灵的好作品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仅以上所举的几幅作品,就说明作者只有深入生活、熟悉生活,然后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抓取最能表现事物本质的刹那。 ·柳成行·  (附图片)  将军传“经”  白智 徐洁摄  舰长与水兵 庞永祥摄  打得好  娄春青 徐明治摄  并非平常碗筷声  杜心 吴云龙摄  藏胞热爱解放军  张艺学 马庆云摄  欢腾的渔港 张举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