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12-15
第 1 版
1. 要江河听使唤 要穷山变富山 要薄田变良田 湖北撒播高华堂的先进种子 开展治山治水治土群众运动
第1版()专栏: 要江河听使唤 要穷山变富山 要薄田变良田 湖北撒播高华堂的先进种子 开展治山治水治土群众运动 高华堂的先进经验:治山治土先治水,治水要从源头治起,引水上山;在此基础上大搞梯田、梯地建设,不断改良土壤,大力发展植树造林等多种经营。 本报武汉14日电 “要江河听使唤、要穷山变富山、要薄田变良田”,以郧县劳动模范高华堂所创造的治水、治山、治土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基本建设,已在湖北全省形成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 这个大好形势是在党的八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中共湖北省委提出了“学高华堂、赶高华堂”,“学郧县、赶郧县”,“学枣阳、赶枣阳”治山治水治土的经验以后出现的。这些先进经验推广以后,全省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完成的土方达一亿四千多万方,开荒一千五百多万亩;旱地改水田和坡地改梯地共六百六十多万亩;平整土地约二千五百万亩,其中约一千四百万亩达到了园田化的标准,在不同程度上改良了土壤的田和地共达二百二十五万多亩。进度都大大地超过了去年同期。此外,各地在大抓积肥、造肥、多种经营、田间管理等方面,都作得很出色。 高华堂是郧县著名的劳动模范、大堰公社建设管理区党总支书记,他在党组织的领导和群众支持下,经过几年的摸索,创造出了一套全面治水、治山、治土的经验:治山、治土必须先治水,而治水必须追源溯流,从源头治起,引水上山;在治水的基础上大搞梯田、梯地的建设,不断改良土壤,大力发展植树造林等多种经营。这种作法收效极大。到去年,全管理区的粮食产量已较1948年增长十倍以上;今年虽遭特大旱灾,粮食生产仍然获得了丰收。去年以来,中共郧县县委总结了高华堂的经验,在全县掀起了“学高华堂、赶高华堂”的运动,收效也极显著。去年,这个县的粮食产量较1948年增长一点三倍强,由缺粮县一跃而为余粮县;今年,全县在大旱情况下,粮食产量较去年又增产一成。从秋耕、秋种到现在,这个县进一步推广了高华堂的经验。两个多月来,全县又新建了大批水利工程,在五千多座山上改出梯田、梯地近七十万亩,还完成了植树造林近二十万亩的任务。 枣阳县是个人少、地多,平原少、岗地多的县份,水利条件差、交通极不方便,过去农业产量很低。去年以来,这个县以兴修水利为中心大力改造了岗地,使今年全县粮食产量在大旱条件下仍比去年增产,大大地超过了历史上的常年年产水平。 10月底,中共湖北省委召开了有各地委、市委、县委第一书记参加的冬季生产和农业生产基本建设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省委总结了高华堂和郧县、枣阳县的经验,确定以治水、治山、治土为农业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并且提出了“学高华堂、赶高华堂”“学郧县、赶郧县”,“学枣阳、赶枣阳”的号召。接着,到会干部在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同志亲自率领下,到枣阳、郧县参观,并以高华堂领导的建设管理区作为参观的重点,用边参观、边讨论、边安排的办法,推广这些地区大搞农业基本建设的先进经验。随后,各地又先后组织了大批干部和群众代表,到这些地区参观和访问。广大干部和群众通过参观、访问、传达、讨论,受到了巨大的鼓舞,表示要积极学习和推广高华堂等的先进经验。接着,一个以治水、治山、治土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基本建设新高潮,就在全省迅速形成。 湖北省各地在学习和推广高华堂等的先进经验时,普遍地注意了把学习他们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和推广他们改造自然的成功方法结合起来,把他们的先进经验和本地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因此,一般都强调了如下几个方面:全面规划,加强领导;以水为主,综合治理;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发动群众,改革工具。大部分地区处于江汉平原的荆州专区,就在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前提下,放手发动群众,大力兴建河网,并兼顾山区、丘陵区的水利建设,计划把长江、汉水、湖泊和山区水源,都加以综合利用,同时还根据江汉平原土地辽阔的特点,积极开荒,扩大耕地面积,并在山区和丘陵区大改梯田、梯地,这样来高速度地增加农产品,更好地支援国家建设。目前,这个专区投入治水、治山、治土运动的劳动力已达一百二十多万。地处丘陵的黄冈专区已根据高华堂等的经验,提出了按水系、山系全面治水、治山、治土,高速改变全区面貌的宏伟规划。在今冬明春内,这个专区的举水、倒水、浠水、圻河等八大主要水系,除个别外,都将治理完毕。那时,灌溉面积将占总耕地面积的90%。山区占统治地位的恩施专区,为改变山区穷困、落后的面貌,决定以治水为中心大力发展山区多种经营,把穷山变成富山,荒山变成花果山。 各地群众发动起来以后,通过大兵团作战和大搞工具改革,使农业基本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许多河流、荒地、山丘,在几天、十几天之间就变了样子。应山县和安陆县一个多月内各开荒七十多万亩,比两县原有的耕地还多。汉阳县在开展了工具改良化、半机械化和机械化运动后,创造大批改良工具,使运土工效由开始时的平均每人每天一方半提高到十方多。石首县以公社为单位组织了六万多人采用大兵团作战的方法,在七天内就完成了十处治湖工程,将十三万亩芦苇丛生的荒湖洲变成了良田。房县九道渠公社,仅用二十多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可灌溉三万五千亩水田的水利工程一百四十处,并且把一万五千亩旱地改成了水田。 现在,在省委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广大干部和群众意气风发地乘胜前进,满怀信心地为明年农业生产的继续跃进创造条件。(附图片) 右上:湖北郧县大堰公社建设管理区把荒山改成了层层的梯田 丁遵新摄(新华社稿) 湖北郧县大堰公社建设管理区的一条盘山长渠,共五十四里长,渠里的水一年四季长流不断。 丁遵新摄(新华社稿)
2. 山区面貌可以迅速改观
第1版()专栏:社论 山区面貌可以迅速改观 湖北省各地在省委领导下推广郧县大堰公社建设管理区党总支书记高华堂同志领导群众治水、治山、治土的经验和枣阳县改造岗地的经验之后,迅速展开一个治水、治山、治土的群众运动,现在,成百上千座荒山改为良田,水利工程遍地开花,许多一向被称为落后地区的自然面貌迅速改观。今天本报发表了这个消息和通讯,这是一个值得普遍重视的重要经验。湖北省郧县和枣阳两县地处山区,土薄石厚。解放前,粮食平均亩产量只有几十斤,人们过着穷困不堪的生活;解放后,中共郧县县委和枣阳县委,曾想了许多办法来改变这种落后面貌,搞了一些农业基本建设,如修水利、开荒地等等,取得了一定成绩,初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但是,由于互助组和初级社组织规模小,力量弱,因而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生产水平仍然是比较低的。高级社,特别是人民公社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大堰公社建设管理区党组织和总支书记高华堂同志领导群众改造山区的经验就是在这样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这就是把治水、治山、治土结合起来,作出统一的规划,其中以治水为中心,治水又以蓄水为主,大搞自流灌溉。在人民公社的统一领导和全面规划下,按水系、按山综合治理。同时结合作好坡地改梯田、梯地、植树造林等治土、治山等工作,这是农业基本建设,是搞好农业生产的基础。这样既可制止山洪暴发冲刷土地,又可自流灌溉,发展多种经营,节省大批劳动力。作到山区水旱无忧,面貌为之改观。这是山区人民公社从根本上征服自然的伟大胜利。 高华堂领导“治水、治山、治土”的经验,不仅给改造山区找到了一个正确办法,更重要的是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山区的自然面貌能不能改变?一般人都相信可以改变。但是能不能更快地加以改变?这却是许多人还没解决的思想问题。有些人认为改造山区困难多,他们不是积极创造条件,克服困难,而是等待国家和平原地区的帮助;还有人想把平原先搞好,打下个基础,再来支援山区,因而没有充分发动山区群众自力更生地改变自然面貌。显然,这种作法是不正确的。当然,平原和先进地区条件较好,一般都是产量较高的地区,加强对这些地区的领导,给以必要支援,以便增产更多的农产品,这是必要的;但是忽视山区却是不对的。把穷山恶水改变为人民乐园,是个十分艰巨的工作,党的领导不但不应减弱,而且必须加强。国家对山区进行一定的帮助是必要的,国家已经这样作了,但是那种企图完全依赖国家的支援,来改变山区面貌的思想,则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样会放松发动山区广大群众自己动手改变落后面貌的努力,同时,在目前的情况下,国家的资金有限,很难完全满足山区的需要。大堰公社建设管理区党组织和高华堂同志创造的治水、治山、治土的经验的重大意义在于,它证明了,依靠人民组织起来的力量,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完全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改变山区的落后的自然面貌。他们在治水、治山、治土的工作中,贯彻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精神,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炸药,自己造;没有足够的铁撬,就用木头工具代替;80%以上的干部学会测量地形。这就形成了一个人人动手,个个争先改变落后面貌的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的局面。经验证明,这是一条多快好省地改变山区面貌的道路。穷山恶水的郧县大堰人民公社建设管理区在近两年内,就在山上修了六条干渠,九十六条支渠,在沟里挖了一百多口塘堰,作到了山山有渠、沟沟有塘,大批山坡改成了梯田,每人平均已有一亩梯田、七分梯地。1958年抗住了有史以来的大山洪,1959年抗住了历史罕见的百天大旱,水旱无忧,粮食丰收。1958年的粮食产量比1948年增长了十倍,过去一向要国家供应粮食,今年粮食生产每人口粮标准赶上了富裕地区,还卖给国家一百三十多万斤余粮,作到了山区粮食自给有余。人们形容这块昔日被称为穷山恶水的地区是:“水在山顶流,梯田满山沟,遍地苹果香,鱼在塘里游,吃不愁,穿不愁,推磨不用牛,点灯不用油,高山人家永无忧。”郧县推广高华堂的治水、治山、治土的经验,两个多月就把五千三百多座山,一万九千多条沟变成了近七十万亩梯田梯地;同时还修公路马路二千多华里,迅速改变了山区的面貌。这些都说明: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加强党的领导,大搞群众运动,一切落后地区的面貌完全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大大地改变。 大堰公社党组织和高华堂同志领导群众治水、治山、治土的顽强斗争,充分表现出共产党人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不错,他们面对的是穷山恶水的大山区,交通不便、水源缺乏、劳力不多、资金有限,这一切就使得本来已经是有很多困难的改造自然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在这些困难面前,考验着每一个人的共产主义者的风格。有些人遇事都是忧心忡忡,困难重重,这也不可能,那也办不到,抱着这些懦夫和懒汉的世界观,当然谈不到向自然开战,迅速改造自然面貌。真正共产主义者的风格同这些人完全相反,他们有着伟大的理想,永远是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伟大的干劲领导群众排除一切困难,大踏步前进。在对待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上有着两种不同的世界观:要么是被自然界摆布,作自然界的奴隶;要么是征服它,作自然界的主人。高华堂同志没有被自然条件的各种困难吓倒,他立大志要改变困难条件。这个管理区长期留传着这样的话:“穷山沟,卖柴乡,穷山恶水苦地方”。高华堂同志勇敢地向这种说法挑战,他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提出了一个斗争口号,这就是要把山区变成:“万宝山,鱼米乡,富山益水好地方”。有些人经不起考验,要求从山上向平原搬家的时候,他能站稳立场,高举改造山区的红旗,坚决依靠群众,总结出群众改造山区的经验,并且逐步引导群众去干,从而使全乡的自然面貌迅速得到改观。 高华堂领导群众治水、治山、治土的经验,能够迅速地成为湖北全省广大人民的共同财富,这是由于正确地运用了一条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方法。这就是不断总结群众经验,及时发现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典型,运用典型推动一般,高举红旗奋勇前进。高华堂所在的管理区是一个偏僻山区,郧县县委及时发现并总结了他的经验。中共襄阳地委很快就把高华堂的经验推广全专区,大张旗鼓地宣传高华堂的经验,组织各县县委书记、公社党委书记、生产队长参观学习。中共湖北省委对这些经验极为重视,组织了全省地委、市委第一书记和各县县委第一书记前往参观,开现场会议帮助总结和进一步推广这些经验,使这些经验更加系统完整和迅速深入人心。经过这次参观,声势浩大的“三治”运动很快地就在全省范围内展开。这种运用典型,推动一般的作法,正是毛泽东同志经常告诉我们的领导方法。这种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方法,应该大力推广。 全国在继续跃进,山区的形势极为良好。常言说得好:“穷则思变”。湖北的这个典型经验证明:只要加强领导,政策正确,依靠公社,相信群众,山区的某些不利的自然条件可以走到它自己的反面,变成为建设山区的巨大的推动力,使山区迅速成为社会主义的万宝山。
3. 包头机械厂全面完成年计划的重要一环 党委领导扎根生产小组 每个生产小组设立政治工作员,同生产组长、工会组长、团小组长、老工人组成贯彻党委决议的核心力量,把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拧成一股绳。
第1版()专栏: 包头机械厂全面完成年计划的重要一环 党委领导扎根生产小组 每个生产小组设立政治工作员,同生产组长、工会组长、团小组长、老工人组成贯彻党委决议的核心力量,把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拧成一股绳。 本报包头14日电 出席全国群英会的先进集体——包头机械厂,坚持政治挂帅,持续开展群众运动,不断地克服右倾保守思想,今年连续十一个月全面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全年的国家生产计划以及质量、成本、上交利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等技术经济指标,也在11月底全面完成。 包头机械厂今年生产月月红、全面红,主要是因为在大搞群众运动中,贯彻执行了“坚、快、统、全”的工作方法。“坚”是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党委的指示和决议;“快”是党的决议和群众见面快;“统”是在厂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工、团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安排工作;“全”是布置工作全面。 今年年初,这个刚由机械修配转为机械制造的工厂,就承担了生产成套水泥设备、洗煤设备和包钢一号高炉各种非标准设备近二千吨的制造任务,其中有不少是属于“高、大、精”的产品。为了完成这样繁重的任务,必须解决设备、技术、材料等问题,首先就要扭转少数干部的畏难情绪,扫清跃进路上的思想障碍。工厂党委根据上级党委指示,领导全体职工展开了两种思想、两种方法的大鸣大放大辩论,并向职工进行不断革命的正面教育,大大鼓起了职工们的干劲。在一个星期内,工人们就创造了“蛇吞象”和“蚂蚁啃骨头”等小机器加工大部件的十二种先进工具,铸工车间也用三吨冲天炉铸出了重达十一吨的龙门刨底座,五吨吊车也设法把十一吨重的毛坯吊进了车间,迅速攻破了设备关。接着,工厂党委会又深入发动群众,连破材料、技术、人员、管理关。在人员比去年有所减少的情况下,这个工厂第一季度完成了比去年同期多三倍的生产任务。 第二季度开始的时候,少数干部夸大了第一季度产品质量上的某些缺点,认为多快就不能好省,只有降低产量指标才能保证质量。工厂党委一面及时地发动群众鸣放辩论,批判了“质和量”不能齐跃进的错误观点,一面加强了生产小组中的工人自检制度。在各车间建立了“废品医疗站”,设立了优质产品展览台和突破定额奇迹台,同时树立了十四个月没出一件废品、月月超额完成任务的小组和五年没有出过废品的个人为标兵。这样,使新产品铸件成品率由计划的70%提高到73.3%,4月份产品返修浪费为三千七百元,5月份一下就降到一百七十四元。 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指示坚决果断,雷厉风行,是这个工厂的党委领导方法的一个主要特点。4月份,内蒙古党委在包头召开了全区工业书记会议,在会议作出关于开展社会主义红旗竞赛的决议的当天,这个工厂的党委就召开党委会制定了贯彻执行这个决议的方案,并在当天晚上召开了职工代表大会迅速推行。三天之内,全厂形成了你追我赶、个个争当红旗手的热潮。紧接着,党委又根据各车间生产的特点,研究了组织竞赛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例如在金属加工车间推广了“千台时”竞赛,在锻铆车间推行了“一顶二”(一个人顶二人干活)竞赛,在铸工车间展开了“万斤百元”(每人每月生产一万斤铸件,节约一百元)竞赛。通过这些竞赛,全厂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金属加工车间在“千台时”竞赛中,提高工作效率一至二十五倍。 这个厂的党委为了使党的决议迅速变成全厂职工的行动,集中力量深入细致地加强了生产小组的工作,在每个小组设立了工人政治工作员。同时,以政治工作人员为骨干,吸收生产组长、工会小组长、共青团小组长和技术水平较高的老工人,组成生产小组领导核心,在车间党支部领导下,成为基层贯彻党委决议的核心力量,使政治思想工作在每个小组中深深地扎下根,把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紧密地结合了起来。自从生产小组建立了政治工作人员以后,党委决议很快就能和群众见面,小组政治空气浓厚,先进生产者队伍不断扩大。小组政治工作的加强,收到了成本逐步降低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经济效果。今年1至11月份,可比产品的总成本,比去年降低了26.8%,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了127%,月月超额完成计划,产量、质量持续上升,大大地促进了年度计划的提前完成。 这个厂的党委认真贯彻执行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各个委员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每项任务的完成,都由党委统一安排,各方去办,既保证了党的统一领导,又发挥了各个组织的作用。例如2月份,在接到百台机床的制造任务时,少数干部感到时间匆迫,有着程度不同的畏难情绪。党委首先召开了党委扩大干部会议,经过具体分析,批判了这些畏难情绪和保守思想,找到了克服困难的措施,号召全厂职工开展技术革新运动来完成任务。接着,党委书记、厂长、工程师深入薄弱环节,跟班劳动,加强了对金属加工车间的领导。其他党委委员也分别深入了其他车间。工会组织技术革新竞赛,发动职工提出了革新项目一万二千多项,同时抓住评比奖励、职工教育、职工生活三件大事,来推动生产。共青团也在青年工人和徒工中抓质量、抓节约的教育,开展红色徒工竞赛,发挥青年的敢想敢干作用。经过全厂职工的努力,结果,超额34%完成了机床制造任务。
4. “种、采、用、工、留”并举 大姚五路出动广找猪饲料 全县普建饲料基地,供应了十多万头猪的大部饲料
第1版()专栏: “种、采、用、工、留”并举 大姚五路出动广找猪饲料 全县普建饲料基地,供应了十多万头猪的大部饲料 本报讯 云南省大姚县在养猪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解决猪饲料的经验;种——种植饲料作物,建立饲料基地;采——采集野生饲料;用——利用农产品的副产物;工——和农副业产品加工结合;留——适当留够精饲料。群众都把这套经验称作解决猪饲料的“五字”法宝。 大姚县今年养猪事业发展很快,不到一年时间,生猪头数增加了八成左右。为了促进养猪事业的不断兴旺,全县各级党委一开始就注意抓饲料问题。首先推广种植饲料作物、建立饲料基地的经验。大姚农民过去就有种饲料的习惯;办了公社以后,集体养猪迅速发展,一些生产队为了适应这种新情况,利用荒地和在猪厩附近种饲料作物。新芦公社各生产队去年在路边墙脚种了三千多塘洋瓜。每棵洋瓜最多的收五千斤饲料,最少的也有二千斤,一棵就能养一头猪。大姚县委马上总结了新芦公社的经验,并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县委提出了“四边下种,见空就种,建立基地,大种三菜”的口号,要求各公社利用田边、沟边、河边、园边星星点点的空地和荒地,种各种各样的饲料作物,如土豆、牛皮菜、洋瓜等。同时由生产队划出专门田地,专种数量多、质量好的精饲料,如“三菜”(甜菜、大白菜、萝卜)和杂粮。要求山区各公社的生产队开荒和利用原来的轮歇地来种饲料作物。在荒地很少的坝区,主要充分利用“四边”。种饲料作物和建立饲料基地的好处非常多,使养猪的饲料有了可靠的保证。各管理区、生产队还可以事先规划,安排不同品种,使猪食能多种多样,增加养料。而且这些饲料作物,差不多都是高产作物,量多质高,能满足养猪的需要。饲料地的下种和收获,由生产队安排人力,日常管理加工包给饲料专业组负责。新芦公社的经验在全县推广开以后,各公社生产队火速行动,按二十头猪一亩饲料地突击栽种饲料作物,收到了很大效果。一年来,全县的十多万头猪吃的饲料大部分来自饲料基地。永定公社莲池管理区今年种了甜菜四百七十二亩,红薯一千二百八十八亩,黄萝卜一百四十八亩。年初,全管理区养猪三百一十二头,饲料还不够;现在,猪发展到一千三百一十头,饲料还有余。 全县二十五个公社的三千四百一十个生产队,每个队建立了一个集体饲料仓库。在没有饲料仓库的时候,随时采来随时喂掉,没有储备。一到冬季,就缺饲料。建立仓库后,生产队的饲料仓库把平常多余的饲料积蓄起来,可以积余补缺。现在,全县已经干储了十八万斤饲料,还挖好青贮室一百二十多个,青贮饲料十万多斤。 种之外就是采。在秋收秋种运动中,各公社抓住时机,组织劳动力突击开展了“小秋收”运动,采集各种野生饲料。新芦公社从5月份开始就陆续采野生饲料喂猪,一直采到10月底,共采了八十五万多斤。此外,利用农作物副产物的数量也很大。同时,建立“五坊”,就是酒坊、粉坊、油坊、豆腐坊、糖坊,用采集的橡子做酒,用甜菜做糖,剩下的渣子就拿来喂猪,这样,既经济又有效。除了这些,大姚县的各公社、管理区和生产队在粮食分配中,都根据留够饲料、专粮专用的精神,留了一部分精饲料,并建立了专门仓库,专粮专管。
第 2 版
1. 抓紧岁末每一天 全面告捷迎新年 一批工厂提前全面完成年计划上海柴油机厂
第2版()专栏: 抓紧岁末每一天 全面告捷迎新年 一批工厂提前全面完成年计划上海柴油机厂 据新华社上海13日电 出席全国群英会的先进集体上海柴油机厂,已提前全面完成今年国家计划。 到12月10日,这个厂提前二十一天完成了今年总产值计划;分别提前二十二天和二十三天完成柴油机、柴油机配件“油泵油尖”的产量计划;各种产品台台经过检验,质量都达到规定标准;上缴利润和劳动生产率计划也都超额完成;1月到10月的生产成本,比国家规定指标下降0.29%。今年还试制成功十二种新产品,其中有专门供农村使用的一种效率高、体积小的高速柴油机,和发电能力为五十瓩的成套柴油机发电机组。 这个厂取得上述成就的重要原因,是坚持大搞群众运动,开展技术革新。工厂党委及时指出技术革新的方向,发动群众抢课题、攻关键。从8月份以来,职工们技术革新的建议一月比一月多,全厂共实现了三千八百多条,使生产效率分别提高20%到45%不等,并且突破了一百多项生产关键。现在,每台柴油机的生产工时比年初缩短了三十五个,材料也节省三十八公斤。武汉油厂 据新华社武汉电 武汉油厂今年在月月超额完成生产计划的基础上,全年计划已提前全面完成。到12月9日为止,全年总产值完成112.56%;各种产品产量都超额完成计划,其中食用油和?醛两种主要产品分别完成107.12%和110%;劳动生产率完成114.35%;利润完成129.07%;成本比计划降低0.46%;全部产品产质合格。 武汉油厂过去产品单一,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一年多来,职工们开展多面手运动,采取土洋并举的办法,逐步向油脂化学工厂的方向发展。他们把棉籽壳经过水解,提炼?醛;把?醛废渣制成钾肥或活性炭;利用?醛废水、废汽提炼醋酸钠,从毛油精炼后的废油脚里提炼酯肪酸,以及工业用油和沥青等。这样就使棉籽的利用价值提高135%,为国家生产出多种化工原料和医药原料。山西兴安化学材料厂 据新华社太原电 山西省国营兴安化学材料厂提前全面完成了今年国家计划。到12月8日止,总产值完成110%,商品产值完成102.1%,产量完成149.6%,品种除了完成国家计划的八种以外,还增加了五十二种,主要产品质量都达到国家要求,劳动生产率完成109.4%,成本比计划降低9.2%,上缴利润完成132.29%,全年没有发生重大事故。全厂还试制成功新产品二百零七种。 兴安化学材料厂今年持久地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工厂党委领导全厂职工大搞技术革新,连续克服了设备、材料不足等困难。从1月到11月,据已经实现的二百七十六项较大的革新建议统计,为国家增产了四百八十九万元,节约劳力二百多人。南昌橡胶厂 据新华社南昌电 南昌橡胶厂已提前全面完成今年国家生产计划。据到11月底的统计,与国家计划比较:总产值超额3%;产量超额8.4%;劳动生产率超额28.8%;上缴利润超额12.5%;产品合格率超额2.1%;国家规定生产的品种都按计划完成;总成本比计划下降3.21%。做到了安全生产。 工厂党委今年不断对职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公报和决议公布以后,工厂党委又进一步领导职工鸣放辩论,彻底批判了少数干部的畏难松劲情绪,接着发动群众开展技术革新运动。两个月内,全厂实现了四十多项比较重大的革新建议,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克服了原料不足的困难。9月份一举超额36.72%完成了月计划,10月份的平均日产值又比9月提高23%以上,9、10两个月共完成了四个月的产值计划。无锡正德棉毛织造厂 据新华社南京电 无锡市正德棉毛织造厂在劳动力比去年减少13%的情况下,全面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到11月底,总产值完成年计划的116.5%,产量方面针织内衣完成127.9%、袜子完成121%,正品率完成计划的101.13%,劳动生产率完成计划的124.9%,成本比计划降低9.88%,利润也完成了计划。花色品种从五十多种增加到一百零五种,现在一个人能顶得上去年一个半人的劳动效率。 这个厂的劳动竞赛搞得热气腾腾。竞赛中,党支部特别加强了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提出了“学先进点滴不漏,帮后进毫无保留”的要求。全厂签订了师徒合同、姐妹合同六十三对,广泛开展了互教互学的活动。10月下旬以来,这个厂还在十七个工种中先后组织了六次技术表演赛,提倡“谁好向谁学,谁差帮助谁”,有一百九十多人参加表演,广泛传播了先进经验。 在职工普遍发动起来以后,工厂领导上就注意及时把职工们的干劲引导到技术革新上来。今年共实现重大革新项目一百二十六项。工人们将七十台手摇织袜机逐步改装为半自动化的织袜机,还制成了B字吊线橡口织袜联合机、自动化罗纹车、万能花板、万能花滚筒等新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贵阳染织厂 据新华社贵阳电 贵阳染织厂由于开展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11月份平均每个工人创造的产值比1月份增长五倍。现在,这个厂已全面超额完成今年国家计划。 到12月7日,各项国家计划指标完成的情况是:总产值超额38%,产量超额11.71%,七个品种七十四种规格的产品计划全部完成,产品合格率超过计划0.25%,成本比计划降低2.38%,劳动生产率超额38%,上缴利润超额16.7%。从1月份以来从未发生过大小事故。 贵阳染织厂是1958年大跃进中由一个二百多人的小厂发展起来的,设备比较落后。今年,工厂党支部为了提高生产能力,领导职工们一面开展以“五比”(高产、优质、台时、成本、劳动生产率)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一面革新技术,以机器代替手工操作。从1月至11月共实现了二百四十五项革新,使工效分别提高一倍至十倍,还自制和创造了五十台铁木结构的简易机器。
2. 制订先进指标推动技术革新 技术革新保证先进指标实现 北京民用灯具厂月月制订两套计划,生产和技术革新连成一体互相促进
第2版()专栏: 制订先进指标推动技术革新 技术革新保证先进指标实现 北京民用灯具厂月月制订两套计划,生产和技术革新连成一体互相促进 本报讯 记者洪和临报道:在生产上经常用先进指标要求自己的北京民用灯具厂,每月都考虑到职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技术革命的无穷潜力,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超过国家计划20%至30%的生产跃进计划,同时发动群众讨论制定相应的技术革新计划。这两套计划连成一体,互相促进,用高速跃进的生产指标推动技术革命,用不断深入的群众性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保证生产高速、持续、全面地跃进。今年前十一个月的生产总值,月月持续上升,而且每个月平均都比国家计划超额20%左右,产品合格率由去年的92%提高到99.6%,新增加十多个品种,成本下降10%。 这个厂结合生产跃进计划统一制定技术革新计划的作法,使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真正形成为广泛、持久的群众运动,并且上升到一个既轰轰烈烈又踏踏实实的新阶段。去年以前,这个厂只有部分职工提技术革新建议,而且数量较少、质量比较低,零敲碎打,不能经常结合生产关键问题。实行这一新的作法以后,全厂的生产大军被组成为一支技术革命大军,每月都有计划、有准备、步调一致地猛攻技术“堡垒”。今年以来,经常提技术革新建议的职工,从去年占全体职工总数的30%上升到80%,全厂提出的技术革新建议比去年增加两倍。过去顾虑技术低、不敢提建议的徒工,许多都成了技术革新的闯将。经过群众的广泛讨论,许多技术革新建议被丰富起来,职工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这个厂由于每月都统一规划技术革新项目,集中组织各方面力量,分工限期完成,就使件件技术革新项目有了实现的保证。今年,这个厂的技术革新项目实现得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绝大部分技术革新计划在每月20日左右就能完成,大部分车间、小组都能百分之百地实现计划,与过去提了技术革新建议难于迅速实现的情况大不相同了。今年第二季度,这个厂承担了为人民大会堂等十多个工程制造花灯的任务。根据当时的技术条件,只有增加二百五十人才能按期完工。厂部立即召集老工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研究,综合分析产品特点,掀起了以实现花灯制造机械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高潮。老工人刘树果制造“万能滚圆机”的建议列入了计划,技术人员主动帮助绘图,钳工、锻工也同他协作。在限期前一天,这架可以代替七十八个人手工操作的“万能滚圆机”投入生产,解决了滚制二十多万个花灯圆圈的大难题。由于实现了各项技术革新,这个厂没有增加一个人,就提前十天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一万九千多盏灯的制造任务。 现在,这个厂的工人们都称技术革新为生产的“先行官”。今年以来,全厂、车间、小组在检查生产时,首先检查技术革新计划的完成情况,并且予以公布,在群众中开展观摩、评比、竞赛;遇有问题,就群策群力加以解决。不久以前,三车间试制直丝机时,到限期前一天还有“卡铁丝卡不紧”的关键问题解决不了,生产科科长立即深入车间,同车间主任、老工人组成“攻坚队”,想了许多办法,巧干十二小时,终于在当晚试制成功,保证全车间提前十一天实现了跃进计划。(附图片) 北京民用灯具厂第三车间为了突破技术难关,成立了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的“攻坚队”。这是队员们在改装滚圆机。 新华社记者 杜海振、安康摄
3. 自力更生制造简易装卸工具 争取利用其他单位起重设备 上海市汽车运输第六场运输效率迅速提高
第2版()专栏: 自力更生制造简易装卸工具 争取利用其他单位起重设备 上海市汽车运输第六场运输效率迅速提高 据新华社上海14日电 上海市汽车运输第六场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大搞装卸机械化。在短短一年内,货物装卸基本上达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的水平,使装卸人力节约,运输效率迅速提高。 在大闹技术革新中,全场职工根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装卸什么就做什么工具。现在,装卸各种不同重量、长度、性能和形状的机器设备,都有了相应的工具,其中有土的、洋的,也有半土半洋的。装卸特别重的物资有十吨大吊车,一般的有鸭头式吊车和机动绞盘,他们自力更生制造装卸工具的办法,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第一是“仿”。职工们在制造大型装卸设备的过程中,缺乏技术资料,就进行仿制。第二是“造”。运输上需要而无法仿制的,便自己设计、创造。第三是“学”。遇到生产上的疑难,就到有关工厂参观请教,有时也请一些老师傅来车场指导。在车场内部,工人们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第四是“找”。生产中原材料不够,就千方百计搜集旧料、零料,或者采用代用品。 为了加强同各有关单位的协作,尽量利用他们的装卸机械,第六车场定期召开货主会议,并且派联络员驻在主要的车站、码头和部分大工厂,沟通情况。衔接计划,安排装卸机械的使用,在具体做法上有四种:首先是利用车站、码头的机械设备,为汽车装卸。例如汽车停在码头上,轮船卸货时,船上的吊杆直接把货装在车上。其次是汽车驶入工厂的车间或停在门口,行车把成品从车间运走的时候,就直接吊到车上。第三是车场派出一定数量的吊车、铲车到重点车站、码头和工厂,同这些单位的装卸机械放在一起使用。这样车场就可少派一些装卸机械。第四是对有些经常有大批物资运输而本身装卸设备较多的工厂,车场便派一个汽车小队驻在那里,专为他们运输,利用工厂的机械帮助装卸。 实践结果表明,这样的协作对各方面都有利。由于汽车快装快卸,加速了货物周转,车站、港口的物资吞吐量提高。工厂也能更及时地获得原料材料和机器设备的供应,成品能够更快出厂。在车场方面,目前利用各单位机械装卸的物资,占到机械化半机械化装卸总量的10%以上。 第六车场由于基本上实现了装卸机械化和半机械化,货物装卸时间大大缩短,车辆运行次数相应增加。11月份平均每辆车每天载运货物十一点三八次,比去年同期提高三分之一以上。装卸工人也大大减少了。一年来,这个车场从装卸工人中调出了五百多人,培训后担任了司机或修理技工。(附图片) 上海市汽车运输第六场工人创造了专运大件的平板拖车。这种车装卸方便,能长短伸缩。这是装卸工人在用这种拖车装运28.5米的大行车。 新华社记者 霍生联摄
4. 不可缺少的依据
第2版()专栏: 不可缺少的依据 王朴 我们在订计划的时候,既要充分考虑物质技术条件的客观可能性,又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革命干劲的主观能动性,把两者结合起来。这样订出的计划,才是又先进又可靠的。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了解的,甚至还有人认为,如果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作为订计划的根据之一,是有点儿冒险的。他们的说法是:主观能动性不能列入计划。事情是这样吗? 北京民用灯具厂的例子,说明了完全不是这样。这个厂每个月都考虑到职工群众在技术革命方面的主观能动性的伟大潜力,按照需要和可能,提出超过国家计划20%至30%的跃进计划。有的车间的百分比还要大。如第三车间,10月份按照现有的人力、技术条件和一般常规,即按照现有物质技术条件,在有些人看来,生产五千盏灯网还有困难,可是,他们充分考虑了职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技术革新的潜力以后,却订了一个生产四万五千盏灯网的跃进计划。结果怎么样呢?结果是,不但产量指标完成了,废品率和成本也都比9月份降低了。一点儿冒险也没有。 像北京民用灯具厂的例子,在去年大跃进和今年的继续跃进中,是屡见不鲜的。然而,为什么有些同志总觉得“主观能动性不能列入计划”呢? 从根本上讲,恐怕还是群众观点没有在他们脑子里扎根。我们所讲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哪一个人,或者哪一部分人的,而是人民群众的。在工矿企业里,就是职工群众的。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虚无飘渺的。改革工具,改革设备,改革生产方法,改革产品设计,改革劳动组织,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提高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等等,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都是可以计算的。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列入计划,也就是把人们在生产中可能实现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可能掌握的新技术、新经验、新方法,列入计划。而这些也不是凭空设想出来的,而是经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发展作了科学的分析,从现有客观条件出发,估计经过努力,什么能够做到,什么暂时办不到之后,才提出来的。这完全是有据可查,有根可寻的。那些在订计划时不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觉得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计划的一个依据是不可靠的人,实质上就是不相信群众。他们没有把人看做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因素。他们只相信客观物质技术条件的作用,不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客观物质技术条件的积极的反作用。所以,他们又是只见物不见人的。 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是一个伟大的力量。在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下,充分发挥这个力量,把主观能动性和物质技术条件的客观可能性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多快好省和安全的全面跃进。谁要是看不见这个力量,或者低估这个力量,甚至怀疑这个力量,订计划的时候,不把它作为依据之一,谁就必然掉进右倾保守的泥坑里去。相信群众,大胆地把群众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建议列入计划,然后走到生产第一线去,和工人、技术人员一道,千方百计地实现这些建议,就能充分地调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完成生产计划。这便是北京民用灯具厂持续的全面跃进的一个经验。
5. 提高轧花剥绒效率 及时把新棉送进纱厂 江苏河北棉花加工厂革新技术
第2版()专栏: 提高轧花剥绒效率 及时把新棉送进纱厂 江苏河北棉花加工厂革新技术 本报南京14日电 江苏省棉花加工部门大搞群众运动,大闹技术革新,轧花、剥绒高产优质双跃进。到目前为止,全省累计加工的皮棉,占进厂新棉的90%,比去年同期增加30%以上。短绒产量也逐月上升。新棉上市三个多月来,共剥短绒十万担,比去年同期剥绒量多七成。产品质量也有显著提高,皮棉含杂率平均为2.2%。 早在5月份,全省八十多家动力轧花厂就把机器检修好,做好了加工准备工作。在技术革新运动中,常熟县徐市轧花厂职工制造了一种自动加油器代替人工加油,每部车在十小时中节省了半小时停车加油的时间,全厂因此每天可以多轧皮棉四千斤。全省拥有锯齿机的九个轧花厂,吸取了苏联罗加诺夫同志“新型轧花工作箱”的先进经验,放大棉卷箱,适当加快锯轴转速,使台时皮棉产量平均从六百斤增加到九百斤以上。 各地在短绒生产中也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启东县南阳轧花厂创造了一种短绒连续清杂器,使短绒含杂率降低50%。这个厂在剥绒生产中紧紧掌握“七字”操作法——安(安全操作),清(清理棉籽),铣(铣好锯片、磨净铁屑),挡(挡好调节部分,配好棉籽流量),分(分道收绒、分收分捆、分磅分级),理(清理脚绒,做到班清日净),保(保持各部间隙、保持锯片锋利、保持锯齿角度),结果夺取了高产优质。全厂短绒平均台时产量六十多斤,每百斤棉籽剥短绒七斤,含杂率只有4%,达到全省最先进的水平。这个厂的短绒生产高产优质的“七字”法,已在全省推广。 本报天津14日电 河北省棉花加工部门大搞技术革新,挖掘生产潜力,使轧花、剥绒生产进度加快。到12月6日,加工皮棉占总收购量的51%,短绒生产至11月底完成年度计划(由今年9月到明年8月)的30%。 河北省各级党委对轧花和短绒生产工作抓得早,抓得紧。根据今年棉花收购情况,早在7月就开始检修和安装设备,训练技术人员。地区之间、厂与厂之间开展了大协作。棉花上市以后,全省棉花加工部门开展了以技术革新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竞赛,发动群众献计献策,挖掘现有设备潜力。各地在轧花方面创造和推广的先进经验有扩大卷棉箱,小锯齿改换大锯齿;改造阻壳肋条,增加吃花量;加快清花机刺辊转数,扩大喂棉量等等。轧花产量迅速提高。全省平均台时产量,由原来的二千斤,提高二千五百斤到三千斤,最高达到三千五百斤。在剥绒生产方面,主要是提高工人技术,掌握棉籽室的适当密度,实行轻托、巧托,另外采取了加强机器检修保养、定时锉磨、多道排杂等办法,使短绒台时产量达到四十斤到六十斤,比去年提高20%左右。短绒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全省普遍推行了三道剥绒法,提高剥绒率5%到6%。
6. 为什么要剥短绒?
第2版()专栏:小常识 为什么要剥短绒? 什么叫短绒 棉籽上有长短不同的纤维,其中大部分纤维长而整齐,这就是供纺织用的棉纤维,通常叫做棉花;还有较短的纤维,长度不合乎纺织用的要求,纤维的基部较粗,末梢较尖,色泽也较深,这种纤维称为短绒,含量约为长纤维的三分之一左右。在轧花时,这种短绒一部分被轧下而混入棉花中,大部分则保留在棉籽上。短绒的用途 短绒的使用范围很广,一般说来可分三大类。第一类是作化工原料,可制人造丝、人造毛、汽车胎的帘子布、胶卷、尼龙、赛璐珞、塑料、高级纸、人造玻璃以及电影片、保面油漆等;第二类用作军工原料,可制无烟火药、炸药等;第三类可以纺粗纱,织绒布,制针织品,以及用作衣被棉絮、药用棉,制绳索、灯芯等。 短绒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广阔的销路。我国出口短绒开始于1954年,目前已经成为出口的重要物资之一。 棉籽剥绒的好处 剥绒后的棉籽,对榨油有好处。棉籽上的短绒如不剥去,在榨油过程中,脱壳压榨,要吸收油分,粘附杂质,因而浪费油料。未剥绒的棉籽比剥过绒的一般要少出油0.5%左右。 用剥绒后的棉籽作种籽,可以提高发芽率,提早发芽,还能减少病虫害。剥绒后,缠在棉籽上的绒毛没有了,减少了对棉籽的束缚,可使棉籽直接接触土壤,容易吸收水分,促进发芽,而且整齐均匀。
7. 坚持勤俭办厂的支部书记
第2版()专栏: 坚持勤俭办厂的支部书记 刘学冠 凡是到湖北襄樊棉织厂参观的人,都无不称赞这个厂是勤俭办企业的好典范。但是,当工人们谈起这个厂的党支部书记梁彦斌坚持勤俭办厂的时候,更使人钦佩。 从1953年党调梁彦斌负责领导襄樊棉织厂起,几年来,她一直竭尽全力、忘我地为党工作。她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处处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领导群众前进。用她自己的话说:“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永远当促进派。”她正是这样做的。 今年年初,厂里曾有人对本厂1959年能不能继续跃进,抱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襄樊棉织厂总共只有一百三十台铁木手工织布机,技术条件很差,在去年大跃进中,产量翻了一番,利润增长了将近两倍,试验成功了“双层”、“三层”织布法;在品种方面,也从织一般花色布、格子布,跃进到能织人字呢、卡叽、帆布,还怎样再跃进呢?有人说:“我把机子的浑身上下都看遍了,再没有什么‘改’头了,要‘改’,只有拆了换洋机器。”可是梁彦斌并不这样想。她认为跃进没有止境,襄樊棉织厂要发展,就要改变人工操作的落后状态,而换洋机器目前又不可能,只有依靠职工革新技术。梁彦斌集中分析了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以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把手工织布机全部改用电力带动,并带领群众自打电开关,自己安装,不到三个月的功夫,他们没有向国家要一斤铁、一斤钢,就把一百多部土织布机全部改为电力带动。这场翻天复地的技术革新运动,带来了丰硕之果。上半年,全厂产值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现在这个厂已提前一百天全面完成了今年全年的生产任务。 梁彦斌在领导企业的活动中,处处从勤俭出发,为国家着想、为集体着想,精打细算,节约开支。这个厂原来是由一些私营小厂和独立生产户合营起来的,全厂七道工序、六个车间都是些破旧的民房,分散在几条街上。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去年春天,上级领导机关拨给了他们二万三千多元资金,兴建新厂房。一些人听到这个消息,以为“这下子得好好兴建一番了”。然而梁彦斌却想:“我们厂的底子薄,固定资金不过一万一千多元,1957年一年才为国家积累资金二万七千元。党为了发展我们这个厂,关怀厂的职工,一下子就拨了这么多钱,能大手大脚的把它都花掉吗?不能。还是应该本着勤俭的原则办事。”在党支部委员会上,她启发大家坚持勤俭办厂的原则,并提出除屋的上梁部分包给建筑公司外,其余垒墙、盖瓦、安装门、窗,一律自己动手干。她和厂长带头报名当泥瓦工。经过在群众中宣传勤俭建厂的思想,群众劲头更大,迅速投入了建厂活动。夜晚,灯笼、火把照着亮,梁彦斌和工人一起搬砖、运砖、挑泥、抬砂,干得热火朝天。奋战两个多月,他们建造了三十三间新厂房,修理了七间旧厂房,一共只花了九千多元,为国家节约资金近一万四千元。 这个厂全厂每个干部都参加生产,同时广泛地吸收工人参加班组的日常管理工作。全厂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新风气:“见活就干、见事就管、见先进就赶、见浪费保守就反。”梁彦斌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启发和帮助别人,那里有困难,她就和群众一道顽强地战斗在那里。浆纱的质量不好,她就和厂长一块到浆纱车间“种试验田”,参加劳动,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四车间的食堂办的不好,梁彦斌就下到厨房作试验。第一天过去了,炊事员以为她白天作饭、夜晚开会,不能起早。谁知第二天清早三点多钟,梁彦斌就从街上买回了满满一篮鲜菜。这样一连做了一个星期,伙食变好了。生动的事实感动了炊事员,向她提出保证:“一定照你的样子学。” 她在生活作风上的艰苦朴素,也深深影响着全厂职工。“勤俭办厂为集体,个人勤俭数第一,一件棉袄穿七年,补补连连赛新衣。”这是工人们对梁彦斌的赞语。很多人在作思想工作时,总是拿梁彦斌作例子。织布工人萧进才结婚时,他的未婚妻钟明佩要这要那,同伴们劝她说:“你看梁书记,结婚时穿的衣服还有补绽疤哩!人家现在穿的那件灰棉袄还是1950年发的。”这样一劝说,钟明佩就啥也不要了。甚至连许多工人的父母,也常拿梁彦斌勤俭节约的榜样,教育自己的子女。 在厂里,梁彦斌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和工人相处如亲人。多数女工都亲切地喊她“三姐”,青年工人和新工人们称她为“梁师傅”,而一些年纪大的老工人们就叫她的小名“三妞”。 当人们赞扬她的事迹的时候,她总是说:“我所作的一切,不过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作的罢了。”
8. 轧花、剥绒工作要赶上去
第2版()专栏:短评 轧花、剥绒工作要赶上去 今年棉花采摘和收购工作的特点,是量大集中,进度很快。这就要求轧花、剥绒工作迅速跟上去,以便及时把收购到的棉花供应给纺织工业部门。 全国广大地区轧花厂的职工,在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决议的鼓舞下,大反右倾,大鼓干劲,大搞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中心的群众运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截至11月末加工的棉花,比去年同期增长72%,剥短绒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二倍半。加工成的皮棉,质量也很好,符合纺织工业的要求。 现在的问题是:轧花还落后于收购,剥绒还落后于轧花。到11月底止,加工出来的皮棉仅占收购量的50%,剥过绒的棉籽仅占轧出来的棉籽的25%左右。 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 首先要设法提高轧花、剥绒设备的开工率。现在有些产棉地区的轧花机和剥绒机,有一部分还没有开动起来。造成这种情况的一项主要原因,是有些地区短途运输工作没有跟上,籽棉没有及时大量运到轧花厂,结果少数轧花厂因原料不足,不能正常生产。希望这些地区重视这一问题,及时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合理安排劳动力,大力开展短途运输,迅速把籽棉运到轧花厂。 已经开动的轧花、剥绒设备,要大力提高生产效率。关键在于坚持政治挂帅,充分发动群众,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江苏省启东县南阳轧花厂深入开展红旗竞赛,及时表扬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全体职工的干劲高昂,因此轧花、剥绒都超额完成了计划,质量也不断提高。这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为了增加轧花力量,要贯彻执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重视国营厂锯齿机轧花,又重视人民公社皮辊机轧花。四川省各级党委都注意组织公社轧花,商业部门帮助公社安排劳力,协助公社把人力轧花机改制为动力和水力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这个省公社的皮辊机加工皮棉的数量,占总加工量的90%。希望各地都能重视这支力量。 各地在轧花、剥绒工作中,要注意高产、优质、低成本、安全生产全面跃进。不能因为单纯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和节约。由于今年棉花收购量大而且时间集中,更要注意加强保管,保证安全。要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运动,切实防火、防盗、防霉。 各地要注意轧花、剥绒同时并进。棉短绒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资。为了使剥绒工作迅速开展起来,各级商业部门应该一手抓轧花,一手抓剥绒,切实做到随轧花、随剥绒、随榨油。对短绒生产要抓早、抓紧、抓细,及时解决剥绒工作中的问题。
第 3 版
1. 集体养猪 多快好省 固始县城郊公社十个月实现一亩地一头猪
第3版()专栏: 集体养猪 多快好省 固始县城郊公社十个月实现一亩地一头猪 本报讯 河南固始县城郊人民公社坚决贯彻执行了以集体饲养为主,私人饲养为辅的方针,开展养猪的“万、千、百”运动,全社的猪由今年2月的二万多头,到11月底发展到六万六千九百七十头,实现了一亩地一头猪。其中集体饲养的占89.8%。 今年2月,这个公社在开始贯彻执行以集体饲养为主,私人饲养为辅的方针时,曾经有一场激烈的争论。当时有少数人提出“集体养猪没有私人喂猪长得快,喂得肥。”“猪场办大了,发生猪瘟,就‘老王卖石膏,本利一齐消’”。因此,他们的结论是:“集体养不如私人养,多养不如少养。”也有人强调缺设备,少猪源,没饲料,无法大建猪场。但大多数人却反对这些思想观点。公社党委组织干部和群众开展养猪工作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大争大辩,提出“是集体饲养为主好,还是私人饲养为主好?”“是多养好,还是少养好?”“办集体养猪场有困难,能不能克服?”公社党委总结了几个大队过去办好集体猪场的事实,教育了干部、群众。如官庙大队在1958年春办了一个百头猪场;公社化后,大队办了千头猪场,生产队办了百头猪场,猪由年初二百七十头,到年底发展到一千一百四十三头(不包括私养)。由于他们特别注意了猪的防疫卫生,在当时猪瘟流行的情况下,集体饲养的猪,却安然无恙,没死一头。这一生动的事实雄辩地证明:集体饲养,只要加强科学管理,不仅不会造成大量死亡,反而能减少甚至消灭死亡现象。杨关大队由于干劲足,依靠群众,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大办千头猪场、百头猪场,猪由1958年初三百七十头,到1958年底增加了三倍多,将近达到一亩地一头猪。通过这些事实有力地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想,并总结出集体养猪有五大优越性。一多:就是养猪多。百头猪场、千头猪场、万头猪场,为大量发展集体养猪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二快:就是仔猪繁殖快。公社、大队饲养母猪,大办繁殖场,发展迅速。三好:喂养好。集体养猪可以进行科学管理。四省:省劳力、设备、饲料和资金。集体养猪,一人可以喂养一百头,一个猪棚可以关几百头,且猪多不嫌吃,不会浪费饲料。五增加:可以增产粮食,增加社有经济,增加社员收入。五良寺大队原来是个有名的“穷庙队”,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很低,1958年前连年要国家统销大批粮食和发放贷款救济。今年大搞养猪积肥后,猪多肥多,小麦、水稻平均亩产分别由去年的一百八十斤、三百七十斤增加到四百七十六斤、八百六十三斤。从而改变了穷队面貌,赶上了一般富队。 通过这次大辩论,干部、社员进一步看清了集体饲养的好处,掀起了一个大办万头猪场、千头猪场、百头猪场的群众运动。公社党委第一书记亲自领导了这一运动,党委成立了建场委员会,抽调了一万七千个劳力,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突击建场。在解决猪源问题上,采取自繁自养的办法,公社、大队共建立了十三个繁殖场,采取“见雌必留、先留后选”的办法,大量发展母猪群。母猪就很快由去年的一千四百头发展到现在的五千八百六十头,仅上半年就生产仔猪三万五千头。 集体饲养,开始饲养管理没经验,出现了一些死亡、瘦弱现象。公社党委认真进行了调查研究,具体分析,有四个原因:一、大猪、母猪、小猪挤在一起喂养,小猪、弱猪吃不饱,甚至有仔猪被大猪压死现象;二、防疫工作做得差,病猪没及时隔离、治疗,以致互相传染;三、营养不良,造成瘦弱;四、饲养员没有固定分工,管理不善。公社党委根据这些情况,立即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把大猪、母猪、小猪分群喂养;根据母猪、仔猪、中猪、肥猪的特点,喂食定质、定量、定时;各猪场固定防疫员,建立病猪隔离室,定期给每头猪检查注射防疫针;固定喂养、饲料加工、采集饲料的人员,并加强政治工作,提高责任感。各场采取这些办法后,基本上消灭了猪的死亡现象,全社猪的成活率达到98%;现在,仔猪断奶后,一般只要五个月时间,就可养成大肥猪。 集体养猪场办大了,办多了,有的人就叫喊人少管不了,要求大量增加饲养管理人员。公社党委在大寨大队千头猪场召开了高工效喂猪的现场会,推广这个大队猪增加了,饲养员反而减少了的经验。这个场养猪一千一百四十三头,原先三十个人还忙不过来,以后他们在沙河边建立了饲料加工厂,利用水力带动四盘碾子,一天可加工饲料一万二千斤,除够猪吃外还有贮备。在煮猪食工具上,创造了“双堂八锅”跃进灶,一人煮饲料,够一千多头猪吃。同时还实现了运送饲料车子化,用水自流化。这些改革不仅大大减轻了饲养员的劳动强度,而且节省十八个劳力。现在全场只十二人,喂着一千五百多头猪,每人平均喂猪一百多头。全社推广这个猪场大搞饲养工具改革的经验后,不但没有增加饲养人员,而且在养猪大发展的情况下,还比去年减少了九百三十四名。(附图片) 集体养猪(速写) 之湘
2. 爆破松土
第3版()专栏: 在水利工地上 爆破松土 陕西汉中专区推广褒河水库工地爆破松土的经验,已有九千多处水利工地采用爆破松土办法,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采用爆破松土的办法,是汉中专区水利建设施工中的一项重大改革。实行这个办法,可以大大提高工效,节省人力,降低成本。过去这里兴修水利工程时,一般都是人挖松土,每人每天只能挖二立方米左右,而且占用劳力多,投资大,特别是天寒地冻后,人挖松土就有更大困难。褒河水库工地原来用人挖松土,按工程需要,光松土一项就得七十二万多个劳动日。他们改用爆破松土办法后,从11月25日到12月5日的十一天内,平均每人每天松土一百三十立方米,工效提高六十五倍。以这种工效计算,全部工程的松土工作就可节省几十万个劳动日。 汉中专区出产火硝、硫磺等火药原料,当地群众有制造火药的技术,爆破松土使用的火药可以自造,因此,爆破松土的成本比使用人工松土的成本还低。目前全区已经制造了火药一百多万斤。
3. 冰道运输
第3版()专栏: 冰道运输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乌鲁木齐垦区八一农场在扩建八一水库中,大搞冰道运输和土机械,只用二十天就完成了原计划五十天才能完成的工程,成本降低一半以上,工程质量合乎标准。 八一水库灌溉着八一农场六万亩农田。今年扩建工程开工的头几天,就碰上下大雪,气温急速下降到零下十多度,对施工十分不利。但是农场党委发动职工出谋献策,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对距离远而坡度小的工程,就大搞冰上运输,距离近而坡度大的,就搞各种土机械运土。他们趁当时水库内冻土层还不很厚的时候,先蓄了一小部分水,使库内形成一个巨大的冰上运输道,用木爬犁通过冰道将水库内地势较高的土运到坝上。这种办法效率高,又轻便,每人每天可运土九至十立方米。 全工地在十多天中,还制造出自动运土输送带、空中绳索运土、转盘式吊杆、木轨斗车等十多种土机械,加上冰上运输工具,共六百多件(部)。这些土机械有的用柴油机作动力,有的用人工操作,工效比人力挑运要提高两三倍到十几倍。
4. 用炸药代替繁重的取土工程 上游水库以定向爆破开渠
第3版()专栏: 用炸药代替繁重的取土工程 上游水库以定向爆破开渠 江西高安县上游水库成功地运用定向爆破取土经验,又快又省地解决了当前水利施工中最困难的取土问题。 “定向爆破”就是使爆破的土石方,按照预定的方向、地点和距离扬起和送达;也可以按照工程设计的深浅、宽狭、大小进行爆破。上游水库已经试验成功用这种办法进行筑坝和开挖渠道。 这个水库按工程设计需要建设一座长六十四米、高七米的副坝,这座坝共需取土一万六千多立方米,原来需要用一万六千多个工作日;在使用定向爆破的取土方法以后,只用一百六十个工作日来打炮眼、装炸药和收尾,一次连放四炮,就把这座土坝筑成了。所用炸药每方土不到一斤。这样就减少了挖土、运土等工序,节省了一万五千多个工作日和近一万元的施工经费,并且使工期提前了两个月。另外,这个水库还运用定向爆破中扬弃爆破的原理,开挖了一条要穿过一百六十多个山头的穿山渠道,一共节省了四十万个人工和十万元施工经费。 定向爆破取土的好处,除了能加快施工进度,减轻劳动强度和节省劳力、经费以外,还由于不在野外作业,只需在洞内打炮眼,因而就解除了冬季施工中阴雨和天寒地冻的威胁。同时,在开挖二十米深的渠道时,还可解决因渠道太深土石方不易提取的问题,避免了渠中排水和水中取土等复杂的施工工序。
5. 草履带运土机经济好用 每部造价十元 工效比人挑提高百倍
第3版()专栏: 草履带运土机经济好用 每部造价十元 工效比人挑提高百倍 湖北汉阳县各个水利工地正在推广一种构造简单、经济好用的高工效运土工具——草履带运土机。 制造这种运土机,只需用麻绳作经,稻草绳作纬,编成几丈长的履带,结成环形,再把两头套在固定的转动轮上就成了。它既可用抽水机的动力带动,也可用人力、畜力、风车带动,适宜于由洼地运土到高坡或高坡送土到洼地。根据实验,用这种运土机从两丈多深的洼地运土到高坡,一天能运四百五十立方米,比人挑土提高工效一百倍以上。 这种运土机,制造一部只需十元左右,构造简单,因此很快就在工地上推广开了。
6. 张友道青年突击队再创新纪录 日平均工效达三十一个土方
第3版()专栏: 张友道青年突击队再创新纪录 日平均工效达三十一个土方 十年来在安徽水利战线上一直保持高工效的张友道青年突击队,今冬兴修水利一开始,头一天工效就达到二十一点二立方米。在此基础上,全体队员发扬不断革命精神,继续坚持工具改革,不断提高工效。从11月6日到12月3日,他们每人每天平均工效已经达到了三十一点三个土方。 张友道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最近大家献计,人人动手,对原来改革的先进工具,又作了进一步改进。例如已经经过三十次改进的簸箕式滑车,日工效又从开工第一天的四十点二立方米提高到五十一立方米。他们根据工程变化情况,又新创造了单轨滑车等三套先进工具,并且改进了十多种先进工具协作施工的方法,在装、卸等两道比较薄弱的施工环节也都使上了新式工具。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先进工具的效能,突击队员还开展了“巧使新工具”的学习竞赛,采用了定人包工具,包使包修包改进的办法,因而使工效一直上升。
7. 以集体养猪为主
第3版()专栏:编后 以集体养猪为主 以集体饲养为主,还是以私养为主?这是养猪事业中两种思想、两条道路的分歧。我们则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集体饲养为主、私养为辅的方针。 为什么要以集体饲养为主?集体养猪可以收到多快好省之效。具体地讲,可以更好地贯彻执行以积肥为主、以粗饲料为主、自繁自养为主的养猪办法,这对促进农业生产、缓和当前饲料和猪源不足的矛盾有着重大的意义;集体养猪,还有利于革新技术、进行科学地饲养管理,以达到花力小、收效大的目的。河南固始县城郊公社养猪大发展的事实,充分地证明了这个结论。 由于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为大量兴办养猪场、饲料基地、统一调配人力物力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说明集体养猪不仅是十分必要,而且也是完全可能的。
8. 双手同时捉住几条鱼
第3版()专栏: 双手同时捉住几条鱼 谷山公社见缝插针,巧抓副业生产,创造了“用人减半,收入加番”的范例。这是一个好经验。 当前农村生产全面跃进,劳动力紧张。如何对待这个问题:是“双手只能捉一条鱼”,还是“双手要同时捉几条鱼”?我们是主张“双手同时捉住几条鱼”。能不能做到?能。谷山公社的事实就是证明。他们既算出工的劳动力账,也算劳动潜力账,算工具改革账,也算人民公社能分工分业、更合理地安排劳动力的有利条件账。一句话,把一切可以调动起来的积极因素,通通估计进去。这样,越算信心越足,干劲越大,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谷山公社的经验,生动地说明了办法是人想出来的,人们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9. 以技术革新为中心改进劳动组织和劳动方法 沙镇公社劳力不足得到解决
第3版()专栏: 以技术革新为中心改进劳动组织和劳动方法 沙镇公社劳力不足得到解决 本报讯 山东聊城市沙镇公社开展以技术革新为中心的高工效运动,发动群众解决了劳力不足的困难。到11月底,已完成冬季各项生产任务的70%以上,比去年同期农活多完成一倍多。 这个公社根据整个冬季任务计算,从10月初到年底,共需用工二百一十三万个;按现有劳力计算,平均每人应做一百一十六个工日,但时间仅仅只有九十天,劳动力显然不够用。公社党委发动全体社员千方百计挖掘劳力,保证实现冬季生产计划。社员一共提出三十多条解决劳力不足的办法,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 一、革新工具。在运输和田间操作方面,普遍推行了七式轻便深耕犁(较单铧犁效率提高一倍),木轮小车加胶胎(运量提高了一倍,速度提高三分之一),麦田畜力追肥松土器(效率提高十倍多),以上三种工具共节省劳畜力十八万九千多个。排灌机械综合利用对解决劳力不足的作用更大。原来全社粮食和饲料加工,每天最少要用一千头牲畜和一千个人力。后来把十八部排灌机械充分利用起来,带动了钢磨、改良石磨、石碾、弹花机、轧花机、饲料粉碎机等十几种加工工具,全社面粉、饲料加工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今冬在这一方面就能节省十万个人力和十万个畜力。 二、合理使用劳力,巧妙安排农活。首先是各生产队本着农活的轻重缓急,劳力的强弱等,组织各路专业大军,使人尽其才。从公社一直到生产小队的干部都明确分线分工负责,实行六定(领导、劳力、任务、时间、规格、报酬)一奖责任制。在农活安排上,段段有重点,重点带一般。如小麦播种结束后,在开展水利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搞了小麦查补、收拾残秋、深耕平整土地、积肥等五次小段突击。全社一千二百个饲养员普遍做到使用和喂养相结合,每天增加八百多个劳力投入田间劳动。 三、改进劳动方法。原来各生产队的运肥道路不但高低不平,而且绕道很远。今冬结合平整土地取弯修直,共改路六十多条,全长三百余华里,还修筑了田间耕作路,大大缩短了运肥路程。只三万亩小麦丰产方的运肥,就能节省一万七千多个劳动日。改进节肥方法,也能大大节省劳力。各生产队认真执行了田间建场就地养猪、就地整料、就地积肥,就地施肥的办法。全社现在已有八千多口猪的圈移置到田间。此外,根据冬季天短夜长的特点,普遍实行早上工、晚收工和中午送饭的办法。 四、安排好社员生活。入冬以来,普遍整顿了食堂,成立了托儿所、拆洗缝纫组,使全社三千七百多名有劳力而被家务缠身的妇女,安心地参加了劳动。 (杨士庚)
10. 政治挂帅发动群众因地制宜改革工具 谷山公社巧抓副业 用人比去年少一半收入增加了一倍多
第3版()专栏: 政治挂帅发动群众因地制宜改革工具 谷山公社巧抓副业 用人比去年少一半收入增加了一倍多 本报长沙14日电 湖南省长沙县谷山人民公社创造了巧抓副业生产的经验。在11月份大修水利的高潮中,这个公社只抽调9.5%(二千三百多人)的男女劳动力搞副业生产,在二十三天中抓回现金四十三万多元,全社平均每人增加收入八元多。和去年同期比较:用人减少一半,副业收入增加一倍多;而且冬修水利和积肥任务也完成得很好。 谷山公社在湘江之滨,是一个半山半平原地区。全社有一万多户,五万多人和七万多亩耕地,是个田多劳力少、副业门路广的地区。今年全社冬修水利土方任务较去年增加一倍,投入修水利的劳力占40%,这就和副业生产在劳力上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当公社党委提出“冬季巧干副业生产,每个社员增加收入二十元”的口号时,有人认为“双手只能捉一条鱼”,要多搞副业,就得缩减冬修任务。公社党委一方面领导社员分析了今年的有利条件,开展了一场“能不能用最少的劳力,抓回更多的现金收入”的大辩论,批判了那种看不到新形势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保守思想。同时,及时总结和推广了赤岗大队大搞工具改革,巧抓副业收入的经验。这个大队今年在副业生产中推广了木制榨油机、牛拉车等改良工具二百一十一件,每天节省一百四十个劳动力。10月份抓副业的劳力少一半,副业收入较上个月增加两倍多,平均每人收入十一元。 政治挂帅,发动群众,因地制宜,改革工具,是巧抓副业生产的一条重要经验。现在这里短途运输已经基本上用牛拉车或土车子代替了过去的肩挑背负;作坊加工普遍推广了水力或畜力磨,用粉碎机粉碎,切菜机切菜。目前全社在副业生产中推广使用的改良工具有三千五百多件,最近两个月中节省十一万多个劳动日。靠湘江码头的莲湖大队原来每天有四十个主要劳动力搞短途运输,每月收入一千二百多元。11月份他们用十部牛拉车代替过去用肩挑和土车子运输的办法,只用十个中等劳动力,全月收入四千二百多元,收入增加二倍半。 劳力巧安排,农活巧结合,也是这里多快好省地开展副业生产的好办法。这里开展副业生产,是采取建立常年专业队与临时突击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的。但是他们发现有不少副业生产完全可以与其他生产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沿江的黄田大队有一支五十四个劳力组成的捕鱼专业队,但是这里捕鱼活动早晚多,白天比较事少。今年他们结合捕鱼在荒洲上垦荒五百五十多亩,种上西瓜等作物,收入二万多元;同时在荒洲上建立公共食堂,改变了过去往返跑七、八里路回来吃饭、浪费时间的现象,捕鱼收入也大大增加了。靠山的原佳大队有三十五个公共食堂的炊事员,上山砍烧柴结合挖山药,三个月挖山药五万多斤,收入六千多元。食堂里的油盐钱基本上可以自给。 这里经验证明:一物多用,一人多技;利用废料,增加收入,也是巧抓副业生产的好办法。这里是湖南省有名的湘粉产地之一,全社有四十八个湘粉作坊、六百二十多人从事湘粉加工,每月加工二百多万斤原料。加工湘粉可以出大量的豆渣、豆浆等副产品,过去是直接用这些副产品喂猪的。今年他们总结群众的经验,发现这些副业产品加工后再喂猪,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比如,豆渣可以榨油、酿酒,豆浆可以做腐乳、豆腐干等,每个月加工副产品的收入超过湘粉加工费三、四倍,加工后的残渣还能喂猪。
11. 治山治水的能手——高华堂
第3版()专栏: 治山治水的能手——高华堂 本报记者 曲一凡 高华堂,是湖北西北山区的治山治水治土的红旗手。他领导着郧县大堰公社建设管理区群众,十年如一日,向自然开战,把穷山恶水、草木不长的荒山秃岭,变成山青水秀、稻香果甜的花果山。 穷则思变 熟悉高华堂的人,最佩服他对自己家乡的无限热爱,对于建设山区改造自然面貌百折不挠、坚韧顽强的事业心。解放以后,年仅二十多岁的雇工和木工出身的高华堂,担任着乡农民协会主席。土改结束,他就十分关心根治穷山恶水的事。 一天,高华堂同副乡长杨明道从乡农会走出来。农会就扎在翻山堰的一条山梁上,对面也是一座高山。两座对峙的山峰中间,是几百丈深的狭谷,响耳河水在狭谷里湍急地奔流着。他们从这山望到那山,到处是乱石荒坡,山高坡陡,沟深河浅,树林矮小,野草黄瘦,庄稼苗细弱似线。他们都是在这穷山沟里长大的,对山里人的苦难体会最深。当他们走下山坡,来到一条古老的翻山堰水渠跟前,忽觉得眼前一亮,只见在几里长的渠道下面,摆开几十亩梯田,稻谷长得爱人,渠水潺潺流着。荒坡与梯田,这是一幅多么鲜明的对照啊!高华堂从此拿定主意:在党的领导下,带领群众根治穷山恶水。 高华堂一心一意要在山区打开一条新路。他先带起头,把土改中新分的三亩山坡地,改成了梯田。不久,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互助合作运动。这时高华堂是党支部书记。他组织了第一个只有六户的换工互助组。互助组一成立,他就和大伙商量,先就老翻山堰的水改了几亩梯田,当年栽上水稻,产量就比坡地翻了几番。组员们尝到了甜头,劲头更大了。 高山流水 1955年冬天,党中央发布了加强山区生产建设的指示,接着又掀起了并大乡、转高级社的热潮。翻山堰乡和相邻四个半乡合并,建成一个大乡——建设乡。全乡办起了九个高级社,90%以上的农户都参加了高级社。高华堂当选大乡党总支书记、杨明道为副书记。老高同他的伙伴们说:“这一回,修渠的事可有门路啦,定要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接着他们爬山越岭,穿沟过涧,到处察看地形,选定修渠路线,然后就在党总支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初步的治水治山规划。这个规划包括修建五十几条盘山大渠,在一个冬春全乡改造梯田一千五百亩。后来这个治水治山规划在乡农民代表会上通过了。接着从县水利局派来一个水利技术员,协助测量渠道。高华堂领他粗粗看了周围的地形,这位技术员摇头说:“老高,难哪!这工程很大,渠长、坡陡、沟多,花钱多,可不能盲目动工哇!”他顺手开出一份工程账单:水泥、石灰、炸药、钢钎、铁锤……等,都是成千上万,估计起码得花万把元的投资。技术员走了。高华堂连夜跑到区委会请示,区委书记鼓励他说:“这就难住了吗?你们不会发动群众,自己动手干起来!”高华堂从区里回来,就找干部、群众积极分子一起商量。首先提出测量渠道,自己动手干。高华堂幼年也学过木匠,砌屋吊线的事也通达点儿。他同老木匠涂国炳一起,带上木匠惯用的长尺杆,在尺杆上挖一道槽,灌上几滴清水,代替“水平测量仪”。他们站在这山,往对面山上瞄准,测一段,撒下石灰印,后面大批人马便开挖渠道。原计划用的水泥,改由社员自烧石灰代替。炸药,请出老猎手李振清等配制土炸药。钢钎、铁锤,凡是社员有的都自带自用,不够的再由社里的铁匠开炉自造……。有广大群众支持,一切困难都迎刃而解。 渠首安在哪里?也曾引起不少的争论。乡里有条老翻山堰,可是渠首起得低,渠路短,水不足,只爬到半山坡,就直泻而下。高华堂曾经无数次地沿着老翻山堰,从渠尾走到渠首,琢磨出一条道理:俗话说“树有根、水有源。”治水先治源,水源高,渠路长,水位就能抬得高,引水上高山。于是他带领群众从老翻山堰的渠首,逆响耳河而上,找到了马鞍山下的河水源头。他们把源头的二十八口泉全部疏通,泉水翻滚汹涌,响耳河的流量顿时大增。他们就从拔海一千二百多米的马鞍山的脚下,新开一条十五里长渠,由河床到山坡,由山坡爬上山梁,渠水潺潺流上了拔海六百多米高的九里岗上。这是全乡开天辟地第一条盘山长渠。 遍山梯田化 1957年春天,中共郧县县委第一书记崔明全来到九里岗,由高华堂等领着参观了新修的盘山长渠,和山坡上新改的梯田。崔书记称赞高华堂他们这件事办得好,同时又鼓励说: “老高!你们有这么多的水,这么多的山,能不能进一步把所有的山都修上渠,把所有的坡地都改成梯田呢?” “能!一定能!” “对!共产党员的眼光,就是要看的更远些。” 老高送县委书记走后,马上又召开党总支会议,讨论大修水利、大改梯田的全面规划。由这年入冬起,在建设乡掀起了野火燎原、热气腾腾的治水治山新高潮。 起初,他们是按一个小队、一个小组为单位改田,分兵把口,各占一架山。干了一些日子,由于人力单薄改田不多,群众看不出显著成绩,逐渐有些松气。党总支发现这个问题,决定集中人力,重点突破,实行大兵团作战。全乡分成几条战线,由高华堂率领大队人马专管修渠,几天就突击完成一条盘山渠,接着再修第二条、第三条……;另由杨明道率领大队人马,十二天就把三里岗上一百亩坡地全部改成梯田,接着再改第二架山、第三架山……。就是这样,几天一条渠,几天一架山,人心振奋,山河变样。经大家苦战一冬一春,全乡二十八架山梁,山山都修了盘山渠,沟沟都修了拦冲堰塘。渠水流上哪架山,哪个山上的人就呼儿唤女催着快去改田,他们兴奋地说:“山梁上,水流哗哗响,再不改田,等待何时呀!”到处山梁上锣鼓喧天,人们越干越欢,像是办喜事一样。 有一天,高华堂从九里岗爬上对面山坡的杨家湾,看见这面坡上还有六十多亩坡地。为啥不快改成梯田呀?他向生产队的干部一打听,原来这是一座孤山,沟里无水,九里岗的渠水隔着大沟也过不来。“没有水,咋改田呢?”“把九里岗上‘五四’长渠的水调过这山头来!”现在,高华堂俨然是一位水利专家了,全乡八、九十条渠都是他一手测量和亲自领导施工的。他决心要叫水“越谷飞涧”。他先用土法试验做“导虹管”,利用水的压力,通过暗渠穿过沟底,吸到对面四丈高的山坡上。连试验了三次都失败了。最后,改用隔山架渡槽的办法,终于把渡槽架成了,六十亩坡地马上改成了梯田。当年稻谷丰收,杨家湾家家户户吃上了自己种的大米。 建设花果山 眨眼到了1958年秋天。山区群众热情地迎接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建设乡成为大堰公社的一个管理区。有一次,高华堂到县城开会,县委书记任来龙亲热地招呼他到屋里,亲自把国务院奖给建设乡的光荣奖状交给老高。这时,高华堂心里一阵热烘烘的,脸上泛起了红晕,反而不安起来,觉得自己的工作做得太少了。 “老高,你们那大山上,能不能栽果木树呀?” “能栽!”一向听党的话的高华堂,经县委书记一提醒,忽觉得眼前一亮。 果然不久,在长达十公里、高近千米的九里岗上,又掀起了绿化荒山、建设花果山的浪潮。在县委和大堰公社党委领导下,成立了“建设花果山总指挥部”。全公社各管理区组成二千四百名治山大军,建设花果山。一周内,遍山挖鱼鳞坑五十万个,造林一万多亩,栽柑桔、苹果、梨、桃等果树八万多株。各种土特产也迅速发展了,龙须草呀,油桐呀,茶子呀,茶叶呀,都从无到有,由少到多,把高山装饰得更加美丽了。生产的高速发展又带来了农副产品加工工业的繁荣,于是造纸、榨油、野果酿酒、野生纤维加工、水力加工工场和作坊,都纷纷建立起来。生产这么多的东西,崎岖山路咋个运法呀?他们便集中力量,突击三个昼夜,新修起一条长达十八公里的高山公路,由九里岗蜿蜒直达老翻山堰。 今年秋后,他们又高举治山治水治土的大红旗,大干一个多月,到11月中旬止,全管理区已修成盘山长渠(干渠)十二条、支渠九十多条,改成梯田八千多亩、梯地七千多亩。 从解放到今年,十年间全管理区粮食年产量增长了十二倍。社员们的经济收入,也由解放初期平均每人十七元多,激增至一百四十多元。历史上缺吃少穿的“穷山沟”,如今变成了丰衣足食,“山乡乐园”。(附图片) 这是大堰公社建设管理区修的过水天桥,把泉水由这个山头引向另个山头。 丁遵新摄(新华社稿)
第 4 版
1. 坚持党的总路线是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
第4版()专栏: 坚持党的总路线是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 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 舒同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总结了中国长期的革命经验,特别是近几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参考了伟大的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经验,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路线是创造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典范。这条路线是这样富于革命精神,是这样富于科学精神,是这样高度地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愿望和意志,它一提出来,“神通广大的历史锅炉全部沸腾起来了”,使得比资本主义制度无限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中间蕴蓄着的伟大力量,使得解放了的、团结和组织起来了的六亿人民中间蕴蓄着的伟大力量,大大地发挥了出来。经济建设中如火如荼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出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大跃进的局面形成了,具有无限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人民公社诞生了。这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伟大胜利。 同党的民主革命总路线和社会主义革命总路线一样,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一条无产阶级的路线。只有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作一个彻底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家,才能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才能为它的彻底实现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同实现党的民主革命总路线和社会主义革命总路线一样,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实现,是要经过斗争的,要经过严重的阶级斗争的。右倾机会主义对党的总路线发起的攻击,以及我们为了保卫总路线而展开的一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不就是有力的证明吗? 在我国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以后,有人以为阶级消灭了,阶级斗争熄灭了,资产阶级右派趁党整风的机会向党向社会主义发起的猖狂进攻,打破了这些人的天真的幻想。反右派斗争的结果,在政治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又有人以为阶级消灭了,阶级斗争熄灭了,这次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对党进行的攻击,又一次打破了他们的天真的想法。在这次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取得彻底胜利以后,阶级斗争会不会消灭呢?肯定地说,不会的。只要资产阶级的政治影响和思想影响还存在,只要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习惯势力还存在,阶级就仍然存在,阶级斗争就仍然存在。这种斗争的性质仍然是“谁战胜谁”的严重问题。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战胜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战胜社会主义?问题就是这样明显而尖锐地摆着的。将要被消灭的剥削阶级不会自动地退出历史舞台,就是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它们也会进行绝望挣扎,特别是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在世界观方面的斗争,更是如此。我们可以预见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这种斗争,在很长的时间内,会随着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像波浪一样起伏,时而尖锐,时而缓和,直到阶级完全消灭,直到资产阶级的政治影响和思想影响完全消灭,这种斗争才会停息。因此,阶级分析和阶级路线远远没有过时,经常保持高度的阶级警惕性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列宁在“向匈牙利工人致敬”一文中说:“消灭阶级要经过长期的、艰难的、顽强的阶级斗争。在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以后,在破坏资产阶级国家以后,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后,阶级斗争并不是消失(如旧社会主义和旧社会民主党中的庸人所想像的那样),而只是改变它的形式,在许多方面变得更加残酷。”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一著作中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在这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几年来的实际情况充分证明列宁和毛泽东同志关于过渡时期阶级斗争规律的概括,是完全正确和十分英明的。 当前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不是偶然的,而是不可避免的。它是十年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种思想的斗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它既是一场政治上的阶级斗争,也是一场思想上的阶级斗争。这场斗争的胜负,关系着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在这场斗争中,我们已经取得极大的胜利,但是必须坚决地把它进行到底,把一切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揭露出来,把一切右倾机会主义的谬论彻底粉碎。我们知道,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就可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高速度地发展一切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把我国建成为具有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并从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方面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准备基础。反对党的这条总路线,实际上就是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在我国的复辟开辟道路。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却污蔑大搞群众运动、大跃进、高速度地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攻击“人民公社办早了,办糟了”,反对政治挂帅。归根到底,他们实质上是反对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可见,我们同右倾机会主义的政治分歧,就集中地表现在坚持总路线和反对总路线的斗争上面。不彻底揭露和批判右倾机会主义,不彻底粉碎右倾机会主义,我们就不能保卫和坚持党的总路线,就不能高速度地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本身就是革命,革“一穷二白”之命;而且在客观可能性许可的条件下,革得越快越好。革命离开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离开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是断断不能成功的。在党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广大群众干劲冲天,奋发有为,造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大跃进的局面,这是极大的好事,是无产阶级革命热情的高涨。说这是“小资产阶级狂热性”,只能是资产阶级的逻辑,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事业的反抗。在1958年大跃进中,大量的事实证明,高级合作社虽比初级社有更多的优越性,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大跃进的形势,不能满足生产力继续发展的要求,因此,成立规模更大、活动范围更广、集体性更高的人民公社,成了社会主义觉悟大大提高的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人民公社运动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地展开并迅速地走上巩固健全和发展的道路,充分证明人民公社既办得及时,又办得很好,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反对人民公社,实际上是代表已经没落的阶级和一部分有严重资本主义思想的富裕中农对社会主义的绝望反抗。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坚持政治挂帅的方针,加强党对一切事业的统一领导,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指导一切工作,是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跟共产党走,听毛主席的话,就是胜利”,这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据自己长期的亲身的经验得出的结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反对这样的政治挂帅,实际上就是要求由他们这帮反动的资产阶级代表挂帅,由反动的资产阶级思想挂帅,来为资本主义在我国的复辟开辟道路。 这一切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总路线和反对总路线的斗争,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斗争的表现形式。对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的严重意义认识不足,或有任何忽视,都是极端错误的。 有人认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为数很少,成不了什么气候,不足为患,何必小题大作。的确,他们的人数很少,不能把他们的作用估计得过高,不能认为他们可以把党和人民的大船摇翻,可以把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扭转到资本主义道路上去。他们没有这样大的力量。这次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之迅速取得伟大的胜利,就是最好的证明。但也不可把他们的作用估计过低。要看到,虽然他们人数很少,虽然他们从来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他们打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招牌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就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腐蚀性。列宁早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这一著作中就说过:“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内脏腐烂了的自由主义,企图在社会主义的机会主义形态下复活起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面,特别是在经济战线上、政治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决定性的胜利以后,党的威信是这样高,社会主义的威信是这样高,谁要公开地、露骨地、赤裸裸地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要求走资本主义道路,其反动面目是会一下子就被识破的。这种情况逼得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用诡辩论代替辩证法,偷天换日地把代表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说成是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是“左”倾冒险主义,而把他们代表资产阶级思潮的右倾机会主义说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借以混淆视听,颠倒黑白,蒙蔽和欺骗人们。由于这些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是处在党内的,其中有些人还有一定的革命的历史和政治地位,在他们右倾机会主义的真面目没有彻底揭露出来以前,对于群众就可能有某种迷惑作用。我们知道,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因此,我们把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进行到底,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大作。不如此,我们既不能使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悔过自新,彻底改造自己,也不能使一些在大是大非面前动摇不定的人们坚定起来。不如此,我们就不能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在毛泽东同志的旗帜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鼓足干劲,为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而英勇奋斗。当然,由于这些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还模模糊糊地有社会主义的要求,我们同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矛盾一般地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在这一斗争中,我们必须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有人说,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只是由于把我们工作中的缺点看得严重一点,偶然地犯了错误。这种看法是不符合事实的。他们犯错误,本质上是由于他们抱有资产阶级世界观。从意识形态上说,我们同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斗争,归根到底,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斗争。一些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虽然参加革命多年,入党多年,但是他们并没有接受党的最高纲领,接受党的教育,根本改造自己,而是顽固地坚持着自己的资产阶级世界观。他们在民主革命阶段上有积极性,对人民也曾作了某些有益的工作,但是当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时候,当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的时候,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要彻底挖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根子的时候,他们作为资产阶级在党内的代言人,就要起来反对了。总之,我们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他们要资本主义;我们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他们要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这就是在政治上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分歧所在。 在这里我们要指出的是,有一些人虽然对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并不反对,与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有所区别,但是他们有严重的右倾思想,严重的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革命意志严重衰退,在阶级斗争关头总是表现严重的动摇。这些人虽然没有发展到右倾机会主义的程度,但是他们的世界观也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如果他们不从这次斗争中吸取教训,决心抛弃资产阶级世界观,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他们迟早是会堕入右倾机会主义泥坑的。 在这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保卫党的总路线的严重的阶级斗争中,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是我们一切胜利的泉源。我们要老老实实地做毛泽东同志的学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方法指导一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毫不动摇地同一切反对党的总路线的资产阶级思潮进行坚决的斗争,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光荣旗帜下胜利地前进。
2. 广东福建广西昆明归侨和侨眷纷纷集会 谴责印度尼西亚反华活动 坚决拥护陈外长三点建议,要求通过谈判全面解决华侨问题
第4版()专栏: 广东福建广西昆明归侨和侨眷纷纷集会 谴责印度尼西亚反华活动 坚决拥护陈外长三点建议,要求通过谈判全面解决华侨问题 新华社14日讯 广东、福建、广西、昆明的归国华侨、华侨眷属和归国华侨学生,这几天纷纷举行集会。他们表示坚决拥护陈毅外交部长代表我国政府提出的关于全面解决印度尼西亚华侨问题的三点建议,对印度尼西亚反动势力进行的疯狂的反华排华活动表示严重抗议,并且热烈欢迎那些横遭迫害无法在印度尼西亚继续居住的侨胞回国参加建设。 广东省广州、汕头、海口、潮安、惠州等市、县的归侨、侨眷和归国华侨学生都举行了集会。许多印度尼西亚归侨12日在广州市举行的集会上谴责了印度尼西亚的排华活动。张维新说,他有一位亲戚刚从印度尼西亚回国,他对这位亲戚讲述的印度尼西亚排华分子在农村的暴行感到非常愤慨。他坚决要求印度尼西亚当局立即停止排华暴行。正在汕头市参加汕头专区农业、财贸先进集体、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的三百多位归侨、侨眷,集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拥护陈毅外交部长提出的通过谈判全盘解决华侨问题的三点建议,抗议在印度尼西亚掀起的排华活动,坚决要求印度尼西亚政府尊重和保障华侨的正当权利和利益,立刻停止一切排华行动。在海口市归侨、侨眷12日举行的集会上,侨眷梁月美说,她家全家十多口人仍在印度尼西亚,她万分关切自己亲人的命运。她说,陈毅外交部长的信件代表了广大华侨的心声,我们非常感激政府坚决维护华侨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全国最大的国营华侨农场——海南岛兴隆农场场长詹力之说,我国政府一贯深切关怀国外侨胞。兴隆农场就是国家专为安置归国华侨而设立的。最近回国到农场参加建设的一批印度尼西亚归侨,都已得到妥善安置,生产积极,生活愉快。他说,农场的全体场员热烈欢迎流离失所和不愿继续在印度尼西亚居留的华侨回到祖国来,和我们一起建设农场、建设家乡。 在福州市归侨举行的集会上,福州侨联副主席、印度尼西亚归侨叶鸿宝说,一直和印度尼西亚人民友好相处的华侨,今天却被当作敌对国家的侨民那样受到极其粗暴的待遇,许多侨胞陷入流离失所、生活无着的苦境。印度尼西亚野蛮无理地迫害华侨的行动,破坏了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友谊,而使帝国主义者拍手称快,印度尼西亚的公正人士和广大人民也会感到不安和不满意的。著名侨乡厦门、泉州等地的归侨、侨眷也举行了集会。厦门市侨联委员、印度尼西亚归侨林克发说,陈毅外交部长所提出的全面解决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问题的三点建议,完全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华侨的愿望,再一次体现了祖国对华侨的亲切关怀,一定会得到广大侨胞的衷心拥护。 广西僮族自治区南宁市各机关、团体的归侨在12日举行了集会,广西僮族自治区侨联副主席黎汉威在会上对印度尼西亚的排华活动提出强烈的谴责和抗议。他说,广西几年来已经安置了一万多名归侨,他们安居乐业,生活越过越好。我们热烈伸开双手,欢迎流离失所或不愿继续在印度尼西亚居住的华侨回国参加建设。在广西大学工作的印度尼西亚归侨余万达说,他的一家人现在仍在印度尼西亚受苦受难,哥哥经营小生意,一向安分守法,也遭受着迫害。可是,在印度尼西亚的西方垄断资本反而未被触动一根毫毛。这正是中了帝国主义的圈套。南宁、桂林、梧州等地各大中学校的归国华侨学生也纷纷举行集会或给报社写信,表示完全拥护陈毅外交部长的信件。 昆明市归侨12日也举行了集会。黄捷发代表三十二名在昆明医学院学习的归国华侨同学讲话时说,我们全体同学坚决反对印度尼西亚的排华活动,我们要求印度尼西亚政府接受中国政府提出的三点建议,双方举行谈判全面解决存在于两国之间的华侨问题。
3. 华侨在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
第4版()专栏: 华侨在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 学仁 帝国主义者和印度尼西亚的反动势力为了制造排华反华活动的借口,不惜歪曲事实,把华侨同侵略印度尼西亚的殖民主义者相提并论,其用心是十分恶毒的。但是,事实是无论如何也歪曲不了的。华侨同印度尼西亚人民友好相处已经有十五个世纪以上的历史了,华侨对于印度尼西亚来说,从来都不是侵略者,相反,他们和印度尼西亚人民曾经在荷兰的殖民统治下共过患难,为开发印度尼西亚的美好山河流过血汗,对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有过积极的贡献。 远在一千五百多年以前,华侨便开始移居印度尼西亚,但是真正大规模的在那里定居下来,还是在十七世纪初至十八世纪中叶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印度尼西亚以后。特别是近百余年来,中国受到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统治者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农村陷于破产,沿海各省主要是广东福建两省的广大贫苦农民(其中也有城镇贫民),大批地飘泊到印度尼西亚谋生。他们背井离乡,远渡重洋,主要是迫于生计;他们既不像西方殖民主义者用枪炮和军舰侵入印度尼西亚,也没有对印度尼西亚怀有任何殖民和掠夺财富的野心。他们中间还有一部分甚至是在荷属东印度公司到印度尼西亚群岛开拓殖民地时期被荷兰殖民者从中国沿海掳掠和拐骗来充当垦荒的苦工,即所谓“契约工人”。因此,华侨在印度尼西亚定居下来以后,很自然地和印度尼西亚人民都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同甘共苦,一起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其中有不少华侨和当地人民通了婚,学会了印度尼西亚的语言,接受了印度尼西亚人民的风俗习惯,同印度尼西亚人民建立了亲密的感情。 印度尼西亚的物产是极其丰富的,只是由于遭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祸害,才使印度尼西亚长期处于贫困和落后的状态。而华侨在历史上对于开发印度尼西亚的物产,介绍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起了一定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印度尼西亚的胡椒是遐迩闻名的,产量占世界第一位。华侨对于胡椒的增产,曾经有过贡献。华侨栽培胡椒改用木柱法,使胡椒缠绕在木柱上而不缠绕在树干上,这样可以避免浪费胡椒的养分,并且经常摘除蔓上的叶子,使它多得阳光。这种栽培法,还便于进行合理密植,增加产量。例如在印度尼西亚邦加胡椒园内采用这种密植法,每公顷可种二千五百棵,而在楠榜胡椒园内采用老法种植,只能栽种一千二百棵,相差达一倍多。印度尼西亚的茶,产量占世界第四位。华侨对于印度尼西亚茶的发展也有过贡献。印度尼西亚的茶种是由华侨传入的,印度尼西亚语称茶为“TEE”,这是福建话,充分表明了印度尼西亚茶的起源。“瀛环志略”指出:“噶罗巴(指爪哇)近年学种闽茶,味颇不恶。”据“古巴达维亚”一书的记载,1681年中国茶种传入印度尼西亚。在“荷印(尼)大百科全书”还记载着1832年和1833年广东的制茶技术人员在爪哇传授技术。世界闻名的爪哇糖,也是由华侨首创并加以推广的。“古巴达维亚”一书指出,远在十七世纪华侨已在雅加达建立了蔗糖厂,用中国的炼糖方法提炼蔗糖,并且利用水力转磨,产量很大。华侨潘明岩为了便于从雅加达郊外将木材运入市内作燃料,曾在迦查马达街(旧称摩仑弗力街)旁开浚运河,这条运河对于雅加达和郊区的物资交流曾经起了很好的作用。另外和制糖业有关的酿酒业(用糖酱炼酒),也是由华侨所首创起来的。 在印度尼西亚美丽富饶的国土上,华侨和印度尼西亚人民一起世世代代辛勤劳动,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向丛林峻岭和海洋探索自然的宝藏。华侨工人在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开发事业中已经成为印度尼西亚劳动群众的亲密伙伴。例如印度尼西亚的锡,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0%左右,居世界第二,在印度尼西亚的输出物资中占着极重要的地位。这些锡矿的开采主要是在邦加、勿里洞和寥岛等,据1917年的统计,在邦加锡矿场有二万华工,勿里洞矿场有一万五千多华工。目前在邦加和勿里洞的锡矿工人中,绝大部分还是华工。再如在印度尼西亚的水产事业中,像著名的峇眼亚比渔区就是华侨开辟的。华侨在几世纪以前在苏门答腊东海岸一个荒凉的渔村峇眼亚比,从事捕鱼。华侨渔民在那里长年累月与自然界作斗争,不怕风吹日晒雨淋,终于使这个荒凉的村落发展成为世界最大渔场之一(见斯哈·苏托坡:印度尼西亚地理),每年供应印度尼西亚市场以鱼、鱼卵、虾和虾膏在五千万公斤以上。离峇眼亚比不远的寥岛是印度尼西亚锯木业和木炭业的中心,出产大量的木板和木炭,这两种企业主要也是由华侨发展起来的。此外如棉兰(日里)一带的广大的烟草园,也是由华工开垦的。根据统计,从1888年到1931年之间由中国前来棉兰的“契约工人”总计有三十五万六千人。勃塞尔在“东南亚华侨”一书中指出,棉兰烟草园最初六十年间的垦植,全靠华侨的劳动力。 由于印度尼西亚人口三分之二集中在爪哇岛,而劳力少的苏门答腊、苏拉威西、加里曼丹等岛各地却有着丰富的矿产和森林。因此,荷兰殖民者当时就设法从中国沿海各省诱骗大批华工到这些荒凉地区进行开发。一位老华侨曾经对当时华工开辟这些地区的情况作过这样的叙述:西方资本家为了开辟一个种植园,招收了一批华工五十名,开路而进,画定界限,伐木割草,平治土壤。原来预定在半年之内就可以垦荒种植,但半年之中五十名华工,幸存者只有二名,其他四十八名则死于疾病、水土不宜,或为毒蛇猛虎所害。荷兰资本家不得不再招收第二批华工五十名。又经半年,才完成垦荒,开始种植,而第二批华工又死亡三十六名。就这样,为了开垦一个种植园,役使百名华工,而牺牲者八十四名。当时也有许多爪哇的印度尼西亚劳工被招收到外省进行开拓种植园的工作。成千上万的印度尼西亚劳动者和华侨工人,在当时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奴役下,在开发印度尼西亚资源的事业中甚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由此可见,无论在印度尼西亚的农业、矿业、林业和渔业各个方面的开发上,华侨和广大印度尼西亚人民一样都贡献了世世代代的劳动。早期华侨在印度尼西亚资源的开发,各种生产技术的传播和介绍,他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长期所积累的生产经验,都是发展印度尼西亚社会生产力,促进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的因素。虽然在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有一部分华侨日积月累,集成了一笔资本经营企业,并取得了利润,但他们也是把所取得的利润投放在当地的经济建设事业上,他们和印度尼西亚的民族资本家一样对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有着推进的作用,同时也和印度尼西亚的民族资本一样受着帝国主义垄断资本的排挤和压迫。至于奔波于印度尼西亚乡村的华侨小商小贩,对于活跃印度尼西亚的城乡交流起了良好的作用,这就更不用说了。因此,怎么能够把华侨同侵略、掠夺和凌辱印度尼西亚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相提并论呢?帝国主义者和印度尼西亚的别有用心的势力要想颠倒黑白,涂改历史事实,强使印度尼西亚广大人民相信华侨是他们的敌人,这肯定是枉费心机的。
4. 朝鲜“劳动新闻”支持我对印度尼西亚华侨问题立场 陈外长的建议符合万隆精神
第4版()专栏: 朝鲜“劳动新闻”支持我对印度尼西亚华侨问题立场 陈外长的建议符合万隆精神 新华社平壤14日电 “劳动新闻”今天发表了一篇题为“必须公正解决印度尼西亚的华侨问题”的评论,表示欢迎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陈毅在12月9日给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的信件中所提出的全面解决华侨问题的建议。 评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这一建议,是使关于印度尼西亚的华侨问题能够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而得到圆满解决的一项公正和合理的方案。中国政府关于华侨问题的建议,又一次显示了中国政府为保卫和发展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的友好关系所作的真挚的努力,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以来一贯执行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又一个具体的表现,中国政府的这一建议符合万隆会议精神,也完全符合1955年4月两国之间签订的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和最近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苏班德里约访问中国时发表的两国外长联合公报。 评论说,最近在印度尼西亚掀起的出人意外的反华活动引起了中国人民应有的忧虑。同时这也不能不引起尊重亚洲人民间友好合作的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的不安。因为损害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友好关系,就等于损害亚洲的和平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 评论指出,印度尼西亚人民的反帝国主义和反殖民主义的斗争,得到了亚洲人民的积极支持和声援。亚洲人民的这种互相支持是保卫亚洲各国独立的重要保证。特别是中国,每当印度尼西亚在保卫民族独立的道路上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曾经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合作。 评论说,然而,今天,在印度尼西亚一部分地区发生了迫害华侨的事件,这不能不说是令人感到遗憾的事情。帝国主义者想利用它来造成亚洲人民反帝国主义民族解放力量的分裂,以便达到他们的侵略目的。帝国主义者又想利用它来达到叫嚣反华、鼓吹“冷战”的目的,并且作为全面加剧国际局势的策划的一部分。很显然,在印度尼西亚发生的反华活动和排华措施,从那一个角度看也是不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而只能引起有助于帝国主义者的阴谋的后果。所以,我们对中国政府为了全面解决华侨问题再三诚心提出的合理和公正的方案感到欢欣鼓舞,并且渴望早日吹散笼罩在两国关系上的乌云。 评论说,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是以万隆会议精神为指南的、并且为了和平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的共同利益而长期以来维持了友好关系的国家,在他们之间没有任何不能协商的问题。
5. 河内和仰光华侨报纸要求印度尼西亚停止排华活动 通过谈判全盘解决华侨问题
第4版()专栏: 河内和仰光华侨报纸要求印度尼西亚停止排华活动 通过谈判全盘解决华侨问题 新华社河内13日电 河内“新越华报”今天发表社论,表示热烈欢迎中国外交部长陈毅在他于12月9日致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苏班德里约的信中提出的全盘解决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问题的建议。社论要求印度尼西亚当局立即停止排华活动,并且从速指派代表同中国代表进行协商,早日解决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问题。 社论说,中国和印度尼西亚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两国从来都是友好的;尤其是在万隆会议以后,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现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同样遭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也同样面临着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任务。因此,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友好关系,是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要求和深切愿望。社论指出,中国政府一向以不断巩固和发展两国之间的友谊为处理两国关系中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中国政府历次向印度尼西亚政府提出的解决华侨问题的建议,也是以上述原则为依据的。因此,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外交谈判方式,全盘解决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问题是完全可能的。 社论指出,但是,印度尼西亚某些势力和印度尼西亚的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指使下,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华、排华浪潮,企图借以转移印度尼西亚人民的视线,破坏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友好关系,破坏印度尼西亚的中立政策,以实现把印度尼西亚拉进美帝国主义侵略集团的阴谋。这些反华、排华活动不能不引起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广大华侨的关注。 社论指出,在印度尼西亚发生的反华、排华活动只有利于美帝国主义,而不利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政府和人民。社论指出,为了维护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友好关系,为了使美帝国主义及其仆从无隙可乘,为了保卫亚洲和世界和平,印度尼西亚政府应该同中国政府通过外交谈判途径,根据陈毅外长提出的三项建议,全面解决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问题。 新华社仰光13日电 仰光华侨报纸“新仰光报”和“人民报”今天都发表社论,支持中国外交部长陈毅在12月9日致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苏班德里约的信中提出的全面解决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问题的建议,并且要求印度尼西亚当局立即制止排华措施。 “新仰光报”指出,陈毅外长提出的三点建议不仅表示了中国政府对旅居印度尼西亚的华侨的关心,而且也表明了中国政府希望保持同印度尼西亚的友好关系的诚恳的愿望。这家报纸要求印度尼西亚政府接受这些建议。 “人民报”在社论中指出,在印度尼西亚发生的大规模的排华活动不仅损害了两国之间的关系,也违反了人道主义原则。这家报纸还对某些印度尼西亚报纸发表侮辱中国人民敬爱的领袖的言论表示愤慨。 这两家报纸都着重指出,在发展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和争取这个国家的独立的斗争中,华侨曾经同印度尼西亚人民一起参加工作和斗争,并且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两家报纸都指出,硬把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小零售商称之为“帝国主义经济”是极端荒谬的。 这两家报纸都希望,印度尼西亚当局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个国家之间的悠久的友谊为重,立即采取措施,制止排华活动,并且通过友好谈判来彻底解决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问题。(附图片) 左图:印度尼西亚西爪哇军事当局在芝巴德镇逼迫华侨迁离 右图:华侨方成山11月3日在芝巴德镇被军警毒打逼迁,他的下巴被打得皮开肉绽 新华社稿
6. 班禅额尔德尼等去华东参观
第4版()专栏: 班禅额尔德尼等去华东参观 新华社14日讯 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代理主任委员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和副主任委员帕巴拉·卓列朗杰,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汪锋和中共西藏工委副书记周仁山陪同下,今天乘专车离北京到华东等地参观访问。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包尔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张苏,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刘春、萨空了、杨静仁、谢鹤筹等,都到车站送行。
7. 我国乒乓球乙队胜利归来
第4版()专栏: 我国乒乓球乙队胜利归来 新华社14日讯 中国乒乓球乙队在匈牙利、英国和瑞典进行了友好访问比赛之后,已经于今天下午在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杜前率领下回到北京。 中国乒乓球乙队包括男运动员五名、女运动员三名,平均年龄只有十九岁。他们在国外访问和比赛中表现了良好的作风,取得优秀成绩。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国际乒乓球锦标赛的五项冠军中取得了一项冠军和两项亚军。接着在英国伦敦、牛津等地又取得五胜一平的战绩。最后在瑞典博腊斯举行的第五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得更出色的成绩,在六个项目中取得三项冠军和两项亚军。 今天下午,到机场欢迎的有国家体委副主任黄中,北京市体委主任张青季,团中央军体部部长鲁钊,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陈先,以及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等。
8. 阿尔及利亚足球队一比零胜上海队
第4版()专栏: 阿尔及利亚足球队一比零胜上海队 新华社上海13日电 阿尔及利亚国家足球队今天在上海与上海足球队举行了一场友谊比赛,结果客队以一比○获胜。 客队这次所获得的一球,是在上半场七分钟时,由中锋麦克鲁菲和右内锋苏坎·穆以巧妙的配合攻进的。下半场,上海队反攻激烈,但是几次攻门都被对方守门员杜杜阻挡或是接住,而没有成功。
9. 大风、降温警报
第4版()专栏: 大风、降温警报 新华社14日讯 14日上午十时,中央气象科学研究所发布大风和降温警报: 受冷空气影响,预计未来三十六小时内,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南海东北部有六—八级的偏北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江面、湖面上和南海西北部、北部湾有六级左右的偏北风。广东、广西、福建的河谷地区有五级左右的偏北风。冷空气过后的二十四小时内,南岭以南各地的温度将下降摄氏四—六度。请各有关单位和沿海渔民注意收听各当地气象台、站的天气预报广播。
第 5 版
1. 赫鲁晓夫在全苏动力建设会议上讲话 苏联大力实现全国电气化任务 最近十五至二十年内电力生产将增加六、七倍
第5版()专栏: 赫鲁晓夫在全苏动力建设会议上讲话 苏联大力实现全国电气化任务 最近十五至二十年内电力生产将增加六、七倍 本报讯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说,在最近十五年到二十年期间,苏联在发展动力、科学和技术方面将实现列宁提出的全面电气化的任务。 赫鲁晓夫是1959年11月28日,在莫斯科召开的全苏动力建设会议上讲话时这样说的。 赫鲁晓夫强调说,电气化的问题、建设强大的动力系统的问题、建设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的问题,应当是我们党纲中的主要问题。党的这一纲领将提交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讨论,大家知道,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将在1961年举行。国家十五到二十年电气化的远景计划和在同一时期中发展国民经济的远景计划,应当成为我们共产主义建设纲领的主轴。 全国电气化的远景计划不是幻想,而是现实,它有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这样一个现实的基础。 赫鲁晓夫说,据初步计算表明,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电(包括工业和集体农庄生产的全部需求量),以及急剧增加公用事业的用电,必须使电力生产在1970年达到九千亿度,1975年达到约近一万五千亿度,1980年达到约近二万三千亿度。这就是说,在十五年至二十年内要把发电能力增加大约六、七倍。 赫鲁晓夫说,要使动力系统达到这样快的发展速度,只有建设发电能力二百四十万瓩和更大发电能力的大火电站(燃烧便宜的煤、重油和瓦斯,并装有三十万瓩和三十万瓩以上的涡轮发电机)以及发电能力五六百万瓩并装有每个五十万瓩的机组的高度经济的水电站。 赫鲁晓夫指出,必须把发展动力同国家计划委员会所制定的苏联国民经济发展十五年远景规划联系起来。 赫鲁晓夫指出,“如果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能够看到人民做出的一切,看到他们在创造什么样的奇迹和如何在改造自由的祖国,他一定会摘下帽子来深深致敬的!” 赫鲁晓夫在提到列宁的公式:“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时强调说,这一公式的第二部分在现阶段具有决定性意义。列宁指出的政治问题已经解决了。 赫鲁晓夫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宣称,列宁的伟大思想、他的国家电气化的天才计划、建设共产主义的计划现在活着,今后也将活下去,它鼓舞我党和我国人民去为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树立新的英雄功勋! 赫鲁晓夫在评价苏联电站建设者的巨大成就时强调说,他们用自己的创造性的成就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 赫鲁晓夫也谈到了今年访问过苏联的美国参议员和专家们给与苏联电气化成就的高度评价。他们承认,苏联在建设水电站方面超过了美国。美国参议员们承认“俄国人在水力发电的生产方面目前居世界主导地位”。 赫鲁晓夫在提到苏联过去曾经向美国专家学习时强调指出,现在,他们不必因自己的学生而感到羞愧,而是向好老师的好学生脱帽了!现在他们公开承认苏联的水电站建设者身上有值得他们学习的东西了! 赫鲁晓夫谈到建设水电站和火电站关系的问题。 他指出,建筑这个也好,建筑那个也好,现在都是重要而必需的。但是,在现阶段,火电站比较好些,因为火电站可以更快地投入生产,更及时地供给国家电力,使得国家经济在同资本主义竞赛中成为资本主义望尘莫及并见而生畏的经济。赢得时间问题是在同资本主义经济竞赛中特别重要的问题。 在谈到农业电气化的一些问题时,赫鲁晓夫指出,必须“解决农村电气化的任务”。 他指出,在这方面还很落后。 赫鲁晓夫指出,把集体农庄纳入国家电力网内,而在没有电力网的地方架设支线,是适宜的。赫鲁晓夫建议,为距离电力网远的集体农庄设计高度经济的区农业电站的标准设计图,这种电站将由集体农庄自力建筑。 赫鲁晓夫对电站建设者们说,你们在建造的电力站,将成为苏联人民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劳动的活生生的体现。因此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你们为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建造永垂不朽的卓越的纪念碑。 赫鲁晓夫说,如果我们完成并超额完成七年计划,更高地提高生活水平,——我们一定可以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生活水平将是世界上最高的水平——那么,人们会更清楚地看到共产主义的现实面貌和它的成果。 现在,人们开始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亲眼看得见的实际生活中懂得并接受共产主义。赫鲁晓夫说,在我们的时代,共产主义,这已经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道路前进的千百万人所创造的现实的事业。
2. 争取提前一年达到七年计划动力工程建设水平 苏联加快电站工程建设速度 重要动力工程之一克列门楚格水电站开始发电 苏联电力工业发展速度比美国快几倍 最近十五年内发电能力必将赶上美国
第5版()专栏: 争取提前一年达到七年计划动力工程建设水平 苏联加快电站工程建设速度 重要动力工程之一克列门楚格水电站开始发电 苏联电力工业发展速度比美国快几倍 最近十五年内发电能力必将赶上美国 据新华社莫斯科电 目前,苏联差不多有五十万建设者在全国各地发电站建筑工地上英勇地劳动,力争加快七年计划动力工程的建设速度。 据苏联报纸报道,最近在莫斯科举行的全苏动力建筑工程会议已经号召全国动力工程建设者,争取提前一年达到七年计划规定的最后一年即1965年的动力工程建设水平,每年使发电能力为一千万到一千二百万瓩的新发电站投入生产。 七年计划是苏联完成全国电气化的决定性阶段。这期间,苏联将新建和改建二百三十座发电站,全国发电站的总发电能力将增加五千八百万至六千万瓩。为了加快建设速度,苏联动力工程建设者决定在建设发电站时,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的标准设计,并使建设过程全面机械化和广泛自动化。他们保证掌握新的,先进的建设和安装大规模火力发电站的方法,使一座这样的发电站能在三、四年内全部建成和投入生产。他们同时还保证把大规模水电站的建设期限缩短到四年至五年。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从1962年起,苏联就将大规模用工厂预制的装配式构件和结构建设发电站,它们的土方工程、混凝土工程和建筑安装工作的机械化程度将达到97%—98%。在七年计划规定的十一个重要动力工程建设地区,将建设生产装配式构件的辅助企业。单是实行这一措施,就会使每一建设工程的主要工作的准备时期缩短七、八个月。 新华社莫斯科电 著名苏联科学院院士斯特鲁米林认为,在最近十五年内,苏联完全可以从电力工业的发展水平上赶上和超过美国。 这位院士在今年第四十七期苏联“新时代”杂志发表文章指出,目前,苏联电力工业的发展水平为美国的三分之一。然而,苏联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在过去几十年中要比美国快好几倍。他说,与1927年比较,1957年,苏联发电站的发电能力增加为二十八点五倍,而美国发电站的发电能力在这期间只增加为四倍。在上述三十年间,苏联发电站的发电能力每十年平均增加205%,而美国只增加约58%。他说,由于苏联的发展速度要快得多,到1974年,它就可以从发电站的发电能力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如果不是更早一些的话。 斯特鲁米林说,根据美国人制定的方案,在1955年到1980年的二十五年间,美国发电站的发电能力的增长速度将不会超过126.5%,或者平均每十年增加41%。然而,在和平发展的条件下,今后苏联发电能力的增长速度还可能高于过去几十年(包括战争年代在内)。他说,据苏联科学家的计算,在1977年以前,苏美两国的电力工业发展水平的对比大致将如下表(单位:一百万瓩): 年代 苏联 美国 1957 四十八点四 一四三 1967 一四八 二二六 1972 二五七 二八四 1974 三一四 三一○ 1977 四五○ 三五七 这就是说,到1972年,苏联的发电能力已十分接近美国的水平,而到1974年就将比美国多四百万瓩。 新华社莫斯科电 苏联七年计划规定的重要动力建设工程之一——克列门楚格水电站,已经开始发电。它的第一台发电能力为五万七千二百瓩的涡轮机组,已于本月4日向附近的工业企业供应了第一批电力。到今年年底,预计还将有三台发电能力同样大的涡轮机组投入生产。 克列门楚格水电站是苏联欧洲部分第二大河——第聂伯河上的水电站梯级之一。它的总发电能力为六十二万五千瓩,全部建成和投入生产以后,每年将可以生产二十五亿度电。由于建设克列门楚格水电站,在这里建成了一个面积为二十五万二千公顷的巨大水库。这个水库的储水量占第聂伯河每年平均流量的四分之一,它可以保证克列门楚格水电站全年不间断地发电,并可以改进第聂伯河下游各水电站——第聂伯水电站、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基水电站和卡霍夫卡水电站的发电情况,使它们每年可以多生产七亿度的电力,同时还使得第聂伯水电站的发电能力(六十四万瓩)有可能再增加一倍。(附图片) 右图:第聂伯河上的克列门楚格水电站建筑工地一瞥 塔斯社稿 (新华社发)
3. 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全会发表公报 号召最大限度提高农产品商品率
第5版()专栏: 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全会发表公报 号召最大限度提高农产品商品率 新华社柏林13日电 德意志通讯社13日发表了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的公报。 公报说,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在12月10日到13日举行了会议。这次中央全会在有一百多名农业科学家、优秀饲养员和生产队长、党和国家干部以及非党人士的参加下,研究了与完成七年计划规定的农业任务有关的问题。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农林部长汉斯·赖希尔特在会上作了“关于畜牧业方面的任务”的报告。本·格吕纳特和马·斯特芬分别作了什末来和新勃兰登堡两个专区在贯彻执行农业方面的决议的情况的报告。全会在讨论这些报告时,提出了重要的建议。统一社会党中央第一书记乌布利希在会上作了总结发言。 公报指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每一个农业生产单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商品产品的产量。中央委员会委托中央政治局为下一次中央全会制定一项文件,规定出完成七年计划农业方面的任务的步骤。中央委员会建议中央政治局加强农业委员会,从根本上改进它的工作方法。 公报说,全会还听取和批准了党中央书记处书记格·格吕纳贝格作的政治局工作报告。全会一致选举格吕纳贝格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4. 波兰作家协会举行代表大会 雅罗谢维奇号召发扬社会主义精神改造社会意识
第5版()专栏: 波兰作家协会举行代表大会 雅罗谢维奇号召发扬社会主义精神改造社会意识 本报讯 据波兰“人民论坛报”消息,波兰作家协会于12月3日至5日在华沙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十二个作家协会分会选出的七十八位代表和一些列席作家。代表大会讨论了作家协会三年来的工作和目前文学界的问题。 波兰部长会议副主席雅罗谢维奇代表政府向大会致了祝词。雅罗谢维奇说,在过去十五年内,在争取波兰进步的发展,争取用社会主义精神改造社会意识的斗争过程中,波兰文学创造出很多有价值的文艺作品。他在谈到波兰社会主义建设遇到的波折和过去在文化政策方面遇到的困难后,号召作家同产生于反动的、保守的政治倾向的消极现象斗争。他还号召作家反对自私、贪财等旧残余,反对愚昧,反对类似华沙诺沃利普基大街教堂的“异事”一类的“异事”,并同毒化城乡正直人的生活和妨碍青年一代发展的市侩偏见作斗争。他说,人们之间的关系的巨大领域需要作家和诗人的笔,这个领域应当以社会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来改造。 代表大会听取了茹凯夫斯基以“作家和社会”为题的报告,并进行了讨论。最后选出了作家协会新的领导机构。新选出的作家协会主席是伊瓦什凯维奇,另外选出由十四人组成的理事会。
5. 捷诺塞克煤矿提前完成全年计划 接受我国矿工赠送的锦旗
第5版()专栏: 捷诺塞克煤矿提前完成全年计划 接受我国矿工赠送的锦旗 新华社布拉格13日电 捷克斯洛伐克克拉德诺煤区的诺塞克煤矿,由于第三季度卓越的生产成绩,在13日接受了全捷流动红旗——中国矿工赠送的锦旗。 这天下午这个煤矿隆重举行了授旗仪式。捷克斯洛伐克燃料工业部的代表,出席了授旗仪式。 中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馆一等秘书王一木也应邀参加了仪式。 诺塞克煤矿曾以发起争取“社会主义劳动队”称号竞赛运动而闻名全捷克斯洛伐克。 这个煤矿的矿长德尔伏塔在仪式上宣布,诺塞克煤矿已经在12月9日提前完成了今年全年的生产任务。
6. 就交换本国货币现钞等问题 苏联和兄弟国家签订有关协定
第5版()专栏: 就交换本国货币现钞等问题 苏联和兄弟国家签订有关协定 新华社13日讯 塔斯社莫斯科11日讯:苏联国家银行正式宣布,它已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越南、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蒙古、波兰、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银行签订了关于相互交换本国货币现钞和携带出入定额的协定。 根据协定规定,苏联国家银行和苏联对外贸易银行可对前往或路过这些国家的苏联公民售给各该国的本国货币现钞,其金额以协定规定额为限。 这些国家的银行也将对各该国到苏联去的本国公民售给苏联的本国货币现钞。
7. 国际简讯
第5版()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越南第一个交响乐团首次演出 河内讯 为纪念越南劳动党建党三十周年和越南人民军成立十五周年,越南交响乐团于12日在河内市立剧院举行了首次演出。 这是在越南成立的第一个交响乐团。它拥有一百十四名团员。他们演奏了“奠边府大捷”等节目。 苏联展览会将在古巴举行 哈瓦那讯 古巴各报刊载了古巴贸易部关于在哈瓦那举行苏联展览会的公报。 公报说,目前正在墨西哥展出的苏联科学、技术和文化成就展览会,将来要到哈瓦那展出十五天。 一个大陨星掉落苏联境内 莫斯科讯 一个巨大的陨星(火流星)12日陨落在苏联阿塞拜疆山区,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 这个陨星从西南方向飞进地球的大气层。据目击者说,当时只见一片眩目的闪光,把三十公里直径范围内的地方照耀得如同白昼。紧接着发出了一阵像雷鸣一样的轰响。陨星在空中碎裂为许多碎片,形成了流星雨。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找到了五块陨星碎片,其中最大的一块重达一百二十七公斤。
8. 模范饲养员亚斯迈斯 工作认真技术先进帮助落后不计报酬 牛奶产量急剧提高将达七年计划指标
第5版()专栏:普通一人 模范饲养员亚斯迈斯 工作认真技术先进帮助落后不计报酬 牛奶产量急剧提高将达七年计划指标 在响应党的号召而开展的争取畜产品高产的群众运动中,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农业生产战线上许多先进人物和他们的模范事例受到人们重视和赞扬。 波茨坦专区普利兹瓦克县“大南根维希”国营农场的一位奶牛饲养员亚诺·亚斯迈斯,就是这些先进人物中的一个。 早在1955年,亚斯迈斯养的牛每年平均产奶量就达到五千八百公斤,超过全国平均产量几乎一倍。但他并没有满足于自己的成绩,他经常想:为什么整个普利兹瓦克县的奶牛不能都产这么多的奶呢?有的同事对他说,“国营农场有好的饲料,当然产奶多,你到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去试试,你的本领就到头了。” 亚斯迈斯没有动摇,一心想提高全县牛奶产量,他问自己:“是呵,为什么不到一个合作社去呢?”这时附近的一个合作社用每月一千马克的高工资聘请他去,他没有去。他决定到一个落后的农业合作社去帮助改进饲养工作,那里每月工资是五百马克。 去年12月,亚斯迈斯老师傅来到了特里格立兹村的农业合作社。当时,这个合作社的饲养管理工作真是不能令人满意。八十头奶牛,每天只出一百七十七公斤的奶,其中四十六头没有下过牛犊,牛厩里非常不干净,挤奶和上料都没有固定时间。亚斯迈斯一到,马上动手把牛厩打扫干净,按产奶量把牛分了组,定时和分类喂料,挤奶的时间也固定下来,由于改变饲养方法,在很短时间内,八十头牛每天的产奶量就提高到六百二十八公斤。今年每头牛的平均年产奶量将达到三千六百公斤,已经达到七年计划规定的指标。 不久前,在这个县里举行的奶牛比赛会上,亚斯迈斯老师傅养的牛有四头得了头等奖。 亚斯迈斯老师傅不但把自己负责养的牛喂得好,他每星期还定期向其他饲养员们传授经验。他担负了县里三个合作社饲养队的辅导工作。这样,他受到县里许多农民的尊重和爱戴。 “新德意志报”最近以亚斯迈斯老师傅的模范事例为题发表了社论,指出这些先进人物和先进行为对于完成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目前主要经济任务具有巨大意义。“新德意志报”说,目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共有奶牛二百一十万头,每头每年平均产奶量二千六百七十四公斤。如果每头奶牛产奶量都达到亚斯迈斯老师傅养的牛的产奶水平,全国每年就可以增加二百万吨牛奶。(辛)
9. 革但斯克散记
第5版()专栏:波兰通讯 革但斯克散记 从革但斯克港口看波罗的海,海水是墨绿色的,有时还泛出很深的蓝色。美丽的波罗的海显得深沉、肃穆。但是当你在港口站上一会儿,或是乘小汽艇沿港口驶一周,就会看到港口的沸腾的生活。码头上停泊着的波兰的和外国的船只忙着装卸货物,起重机的长臂不停地来回摆动。而且波罗的海也不是乍看起来的那么宁静。它那奔腾的浪花激动地拍打着岸边、码头,像是急切地向你叙述这一度被称为“但泽自由市”的革但斯克城的曲折的、英勇战斗的经历。壮丽的港口和恬静而又热情的波罗的海一下子就抓住了人们的心,使人不由得立刻爱上这个地方。 革但斯克确实是个吸引人的地方。这不仅因为它是波兰北方海上最大的门户,是人民波兰新兴的造船业中心,而且从它身上可以看到波兰人民走过的曲折的道路、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和人民政权十五年来的突飞猛进。 革但斯克是波兰北部古老的城市之一,从十二世纪就属波兰。但是它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大商港的经济地位,给它带来了不少灾难,后来则长期被普鲁士占领,普鲁士把它叫作“但泽”,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是这次大战后它依然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根据凡尔赛条约成为了“但泽自由市”,还是在德国帝国主义控制之下。1945年,波兰和苏联两国人民的军队并肩粉碎了希特勒法西斯的军队,解放了这个古老的海港。革但斯克从此才去掉了所谓“自由市”的屈辱的名称,真正成了人民波兰的自由城市。 来到革但斯克,我们首先到英雄的维斯特普拉台地区去。这个地方由于波兰人民抗击法西斯进攻的英雄气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初几天曾名闻世界。在“但泽自由市”的时期,波兰在这个城市的权利只有海关、邮局和这个名叫维斯特普拉台的地区。这个地区两面临波罗的海,一面临港口运河,是个狭长的半岛。1939年9月1日拂晓,希特勒法西斯军队向波兰全线进攻时,这个在它睫毛下的半岛地区,首当其冲。希特勒军队当时从军舰上、从城市用重炮轰击,几十架飞机轮番轰炸。但是半岛上波兰的守卫战士和铁路职工,人数不过二百多名,进行了英勇无比的保卫战,在炮弹如雨的情况下坚守了七昼夜。据波兰朋友说,希特勒法西斯进攻波兰全国的第一枪是在这儿打响的,同时,波兰人民英勇反抗德国法西斯侵略的第一个牺牲者,就是维斯特普拉台窄轨铁路小车站的站长那依萨拉克。因此,波兰人民保留着半岛上激战的遗迹,认为它是最值得纪念的地区。 维斯特普拉台原来披着茂密的树林,是个美丽的地方,如今看起来几乎是光秃秃的了。几棵很粗的老树只留下了歪扭的枝杈。两个地堡的遗迹还很好地保存着,也看得见那窄轨小铁路的痕迹。半岛保卫者的墓旁,两棵高大挺直的橡树,好似英雄们坚忍不拔的精神的象征。这儿海浪声激昂高亢,像是为他们奏的颂歌。 距保卫者的墓不远,一架强大的挖土机在工作,冲破了四周的寂静。英雄的维斯特普拉台也要为波兰人民的建设事业贡献一份力量。革但斯克港口的扩建工程将扩展到这里。 谈到港口,就立刻使人想起在人民政权时代这里新兴的造船工业。这是革但斯克十五年来阔步前进的一个主要标志。 谁都知道,波兰在人民掌握政权以前,只有一支不大的商船队,几乎没有造船工业,海港也只有距革但斯克二十多公里的小海港格但尼亚。解放后,波兰收复了大片国土,海岸线长了,不仅建起了巨大的海港,而且在革但斯克和什切青那遭到严重破坏的船只修理厂和小造船厂的基础上,兴起了造船工业。现在,波兰不但能制造捕鱼汽艇,而且能制造万吨以上的巨轮了。今年9月,波兰造船工人曾经热烈地庆祝了造船业生产的船只满一百万吨的喜事,并提出今后四年内要建造一百万吨轮船的豪语。今年,波兰制造的远洋轮船的吨位达二十万吨,已经超过了具有悠久造船历史的芬兰等国,占世界第十一位,明年就要达到二十六万吨。波兰的海船现在往来于四十个国家的港口。 革但斯克造船厂是波兰在革但斯克、格但尼亚和什切青那的三大造船厂中最大的一个。从市中心古老的帝王行宫“绿门”旁边的小桥处登上汽艇,沿着维斯杜拉河入海处的支流前行,走不多远向右一转,就看得见右岸上高大的起重机和船坞林立,这就是革但斯克造船厂了。这个厂战前只不过是个船只修理厂,现在已经能造一万八千吨的轮船,而且还准备建造三万五千吨的大油轮呢。今年9月底,这个厂新造成下水的万吨轮船,为了庆祝我国建国十周年,被命名为“北京”号。 革但斯克同在它西北的格但尼亚已经组成一个联合港了,或者说,已经联成为一个城市——大革但斯克了。格但尼亚在战前是波兰唯一的海上门户,如今它的港口屹立着商船和军舰,气势雄伟,往来于波兰和我国之间的中波海运公司的船只就经常停泊在这里。格但尼亚正在同革但斯克并驾齐驱地前进着,在波兰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1961—1965年),这儿将要建立一个新的能制造六万五千吨轮船的大造船厂。 在革但斯克,除了波罗的海、港口和造船厂外,最吸引人的就是它那古老的市区。从十六世纪建的维任纳城门进去,便是长街和长市场。这儿集中了文艺复兴时期古色古香的优美的房屋。长街尽头是十七世纪建起的高达八十二米的市政大厦,再向前走就是长市场了。不过,长街和长市场上的房子虽然是古老的文艺复兴式的,但说它古老并不恰当。因为这些房子基本上是战后新建的。1945年希特勒军队撤退前曾经顽抗激战,把这条街破坏了92%,只剩下了两所完整的房子。市政大厦也破坏了一部分。战后当革但斯克人民重建自己的家园时,人们希望保存这个城市颇负盛名的中世纪的建筑艺术,使长市场恢复它本来那诱人的古代美。可是这些古老的房子比较狭窄,每幢房子不过三两间宽,又不能满足现代人民事业的需要。怎么办呢?最后他们决定恢复长市场街的本来面目,但只是外部形式上是这样的,而房子内部却是几幢联在一起、宽敞的具有现代化设备。我们曾到这条街上区人民代表会去参观,里边宽敞舒适,但从外表看来,却是色彩不同、装饰花样各异的六幢房子。 当然,革但斯克市容战后的修复工作不仅长市场街而已。市政大厦也修复了。而从革但斯克前往格但尼亚的路上,长达一公里半的胜利菩提树林荫大道,右面所有的楼房都是战后新建的。 十五年来,革但斯克从被破坏得已经瘫痪了的港口到侪身于欧洲最大的港口之列,从小小的船只修理所到波兰最大而且在全欧享有盛名的造船厂,从瓦砾废墟到吸引着千万游人的长市场和胜利林荫路,处处都看得出波兰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光辉成就。 本报记者 君强革(附图片) 但斯克造船厂建造的“北京”号万吨轮船
10. 罗马尼亚贸易代表团到京
第5版()专栏: 罗马尼亚贸易代表团到京 新华社14日讯 罗马尼亚政府贸易代表团一行七人,在团长、罗马尼亚商会主席、罗马尼亚对外贸易部部务委员乔巴努率领下,今天下午乘飞机到达北京。 前往机场欢迎的有我对外贸易部副部长林海云,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秘书长萧方洲等人。罗马尼亚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巴什基洛和经济参赞维强努也到机场迎接。
11. 罗作家协会书记米哈伊·加菲查到京
第5版()专栏: 罗作家协会书记米哈伊·加菲查到京 新华社14日讯 根据中罗文化合作协定1959年执行计划,来我国访问的罗马尼亚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米哈伊·加菲查,今天乘飞机到达北京。
12. 英中友协秘书长德里本到京
第5版()专栏: 英中友协秘书长德里本到京 新华社14日讯 应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邀请来我国访问的英中友好协会秘书长德里本和他的夫人今天乘飞机到达北京。 到机场欢迎的有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张致祥、副秘书长朱伯深等。
13. 潘切夫斯基大使举行音乐会 保加利亚歌唱家演唱精彩节目 对外文委为保歌唱家小组举行宴会
第5版()专栏: 潘切夫斯基大使举行音乐会 保加利亚歌唱家演唱精彩节目 对外文委为保歌唱家小组举行宴会 新华社14日讯 保加利亚驻华大使潘切夫斯基今晚在新侨饭店为来华访问的保加利亚歌唱家小组举行音乐会。 陈毅副总理出席了音乐会,并在演出结束后上台和歌唱家们亲切握手,祝贺他们在中国演出成功。 中国方面出席的还有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张致祥,中保友协秘书长夏霆,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和首都音乐界人士五百多人。 各国驻华使节也应邀出席。 五位保加利亚歌唱家在音乐会上演唱了威尔第、普契尼、莫扎特、比才等古典作家的乐曲和旋律优美的保加利亚民歌,并在听众的热情鼓掌要求下演唱了他们来中国后学会的中国民歌“小河淌水”、“槐花几时开”。 由保加利亚对外友好与文化联络委员会中国科科长米·留·卡察洛夫率领的保加利亚歌唱家小组,在中国访问演出的一个多月中,曾在北京、天津、无锡、上海、南昌、杭州、合肥等城市举行了十二场音乐会,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和音乐家的赞赏。他们将在15日乘飞机离开北京回国。 新华社14日讯 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今天中午为保加利亚歌唱家小组结束在我国的访问演出举行宴会。 对外文委副主任张致祥和歌唱家小组领队卡察洛夫分别在宴会上讲话,他们都祝贺中保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日益发展。 出席今天宴会的有对外文委副主任屈武、中保友协秘书长夏霆、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周巍峙、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赵沨以及著名歌唱家喻宜萱等。保加利亚驻华大使潘切夫斯基也应邀出席了宴会。
第 6 版
1. 日本阻止修改“安全条约”国民会议发出号召 加强团结准备第十次统一行动 社会党提出“阻止一月签字”的行动口号
第6版()专栏: 日本阻止修改“安全条约”国民会议发出号召 加强团结准备第十次统一行动 社会党提出“阻止一月签字”的行动口号 新华社14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阻止修改日美“安全条约”国民会议今天要求它的县和地方的各分会准备举行地方性的集会,以作为定于12月22日举行的第十次反对修改“安全条约”全国统一行动的表示公众情绪的主要形式。它号召各分会反对岸信介政府镇压反对“安全条约”运动的措施,反对拟订禁止在国会附近举行群众示威游行的法律的阴谋。 国民会议是在今天发表的一项呼吁书中提出这些要求的。 呼吁书说,尽管日本人民在第八次和第九次全国统一行动中举行了反对修改日美“安全条约”的强有力的示威,但是政府还是坚持要在1月中旬签订这个条约,并且已经在组织到美国去签订这个条约的政府代表团。美国政府也声称支持日本政府早日签订这个条约的企图。 呼吁书指出,现在局势是变得愈来愈紧迫了。 呼吁书号召阻止修改日美“安全条约”国民会议的较低各级组织在即将举行的第十次全国统一行动中,要以更强有力的团结来迎接反对“安全条约”斗争的决定性阶段。 新华社12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社会党中央执行委员会11日决定,以“阻止1月签字”为中心口号在12月22日举行反对修改日美“安全条约”第十次统一行动。 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在分析了目前的形势后指出,几百万群众已经投入阻止修改日美“安全条约”的斗争中,同时,日本的文化界人士也行动起来,这一群众运动正在日益走向高潮。会议还指出,自由民主党内的有力人士也在修改“安全条约”问题上同岸信介抱有不同意见。社会党认为,今后的形势发展取决于如何掀起更广泛的群众运动和国会斗争的高潮。 会议确定的今后斗争计划规定:如果岸信介不顾日本人民反对在明年1月16日前往美国签订新的“安全条约”,将发起更大规模的斗争,展开抗议的统一行动,并且在全国各市、镇、村举行抗议集会。 这项计划还规定:把岸信介政府同美国签订新的军事同盟条约那天作为“国民愤怒之日”,在全国各地一齐展开各种各样的反对行动;从2月初到4月上旬,将在所有村、镇举行阻止修改“安全条约”的奋起大会,并且在3月里组织一个阻止修改“安全条约”的国民大游行;如果岸信介集团在国会里强行审议新的日美“安全条约”,社会党将组织工人举行强有力的罢工,动员农民、青年、妇女、文化界人士等各阶层人民共同采取强有力的统一行动。 会议还决定在12月16日最高裁判所对反对美军基地的“砂川事件”进行宣判的当天,在东京和各地举行群众集会,支持东京地方裁判所在今年3月宣布的美军驻扎日本和日美“安全条约”违反日本宪法和宣判“砂川事件”被告无罪的公正判决。
2. 国际妇女争取裁军大会闭幕 我代表团长揭露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加剧紧张局势
第6版()专栏: 国际妇女争取裁军大会闭幕 我代表团长揭露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加剧紧张局势 新华社13日讯 斯德哥尔摩消息:国际妇女争取裁军大会在举行了三天会议后于12日在瑞典的哥德堡闭幕。 参加大会的有二十六个国家的妇女代表和个人。此外还有观察员。她们中间包括具有不同政治见解的妇女。 大会听取和讨论了关于裁军及现代武器对人类的威胁等四个问题的报告。有二十八人在大会上发言。发言者表示了争取和平、裁军和反对现代武器的共同愿望。有的代表从自己国家所处的情况,揭露了美帝国主义继续制造紧张局势的勾当。 中国妇女代表团团长凌莎在发言中申述了中国政府一贯的和平外交政策。她指出,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是由于世界人民力量强大的结果。 她揭露美国最近在太平洋地区的一系列制造紧张局势的活动。她说各国人民对帝国主义者必须保持充分的警惕。 她说,促进实现苏联裁军建议是当前保卫和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妇女一定要和各国妇女一起,为这一有关人类光明前途的重大事业进行不懈的努力。 大会通过了告各国妇女团体书、告各国妇女书以及致四大国首脑的信等三个文件。
3. 美国继续伙同古巴逃亡分子策划颠覆阴谋 古巴人民坚决反击反革命活动
第6版()专栏: 美国继续伙同古巴逃亡分子策划颠覆阴谋 古巴人民坚决反击反革命活动 新华社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讯:古巴人民社会党执行书记艾斯卡兰特在苏联“真理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古巴革命的文章。他写道:古巴革命的目的是:通过一切力量所结成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来消灭国内的封建残余,无偿地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和农业工人,发展工业和国家的整个经济,争取民族完全独立,并且沿着民主、进步与和平的道路前进。 艾斯卡兰特指出,古巴革命政权的建立引起了反动派的拼命反扑,特别是反动派的后台老板、古巴人民的头号敌人——美帝国主义的反扑。但是革命受到了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约90%)的大力支持,他们满怀革命精神,深受革命措施的鼓舞,保护并拥护政府。 艾斯卡兰特谴责美帝国主义企图用各种经济手段使古巴屈服和窒息,例如威胁削减美国市场上古巴糖的进口额、压低古巴糖价、阻挠美国同古巴之间进行正常贸易等等。在外交政策方面,美国企图孤立古巴。反动报纸进行了疯狂的反古巴宣传运动。美国国务院利用一切借口,特别是利用所谓“共产主义危险”的谎言来挑拨拉丁美洲国家政府反对古巴革命,并引诱它们参加帝国主义策动的对古巴的干涉。 艾斯卡兰特写道:古巴革命决不会放弃它的无可争辩的权利和成果。我们一定要采取防御措施,击退敌人企图破坏古巴经济的阴谋。这些措施包括:控制对外贸易和外国银行的活动,严格保护本国货币、外汇和黄金储备,巩固并保护民族工业,增加那些对国内需要最重要的进口商品的生产,把石油等矿藏资源收归国有,扩大古巴的国外市场。 艾斯卡兰特最后写道:如果帝国主义唆使他们在多米尼加和尼加拉瓜等国的走卒来侵犯古巴,那么他们将会遭到枪炮的回击,这些枪炮足以把所有的敌人从古巴的领土上消灭干净。如果美国统治集团冲昏头脑,胆敢对古巴发动侵略,古巴人民会一致奋起保卫自己的祖国。古巴过去不是、将来也决不是1954年多灾多难的危地马拉! 新华社哈瓦那12日电 古巴革命指导委员会今天发表声明说,它随时准备在革命政府领导下“保卫我国人民,反对任何侵略,不管它是来自何方”。这个声明是由这个组织的主要领导人签署的。 声明谴责“战争罪犯、巴蒂斯塔分子、特鲁希略雇佣兵、遭到削弱的大庄园主、国内外的垄断组织和利益集团、腐朽的政客和反动分子”目前正在密谋对“古巴人民进行狡猾的侵略”,以阻挠他们赢得胜利。声明说,面对这种情况,“一切热爱祖国的古巴人”只有一个义务:“走上为革命而斗争的战线”。 声明强调指出,保卫革命的“堡垒”是全国人民的团结。 革命指导委员会今天号召组织民兵保卫祖国,并且设立了登记民兵的办事处。 新华社哈瓦那11日电 古巴革命法庭今天下午开始在哈瓦那审判10月间破获的反革命阴谋案首犯、前卡马圭省部队司令乌维尔特·马托斯。 马托斯在任职期间,曾勾结大地主和外国垄断资本阴谋破坏土地改革,并且和古巴的国内外敌人一起策划颠覆政府的计划。 在审讯中马托斯承认,他曾煽动古巴革命武装部队中一切与他有联系的军官起来反对以卡斯特罗总理为首的古巴政府的革命方针。 他还承认他同古巴叛徒、前总统乌鲁蒂亚和前空军司令迪亚斯·兰斯有联系,甚至在他们叛变之后,他还同他们举行过会议。 马托斯在审讯过程中还企图为乌鲁蒂亚和迪亚斯·兰斯的反革命罪行粉饰。 例如,他竟然把迪亚斯·兰斯在美国参议院委员会上对古巴的造谣攻击以及他驾驶飞机扫射和轰炸哈瓦那居民的罪行,说成仅仅是“越出了革命的思想轨道”。 据揭露,多米尼加独裁者特鲁希略在写给古巴的反革命分子的一封信中曾经指出,马托斯是在实行入侵古巴的计划时应该依靠的人。 新华社哈瓦那12日电 潜逃在美国的古巴战争罪犯继续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城阴谋策划对古巴政府进行颠覆活动。 据古巴“7月26日运动”机关报“革命报”今天报道,巴蒂斯塔匪徒11日在迈阿密城举行会议,讨论实行“个人暗杀、入侵和其他恐怖活动”的计划。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前“调查局”局长奥尔兰多·彼德拉、前参议员马斯费雷尔和雷伊·佩尔纳、联合国古巴代表团前首席代表波尔图翁多等。 消息说,古巴人民的叛徒前空军司令迪亚斯·兰斯也同这些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同一天,古巴“国民日报”刊载迈阿密城的消息说,多米尼加独裁政权驻迈阿密城的领事奥古斯托·费兰多承认曾经交给美国迈阿密城的海关官员一千四百块美元,以便装运出供应古巴反革命分子的武器。费兰多还表示,他已经收到古巴前参议员雷伊·佩尔纳寄给他的用于运送武器的“大笔款项”。负责运送武器的是美国“克利夫兰航空动力公司”的销售商、巴蒂斯塔分子多米尼克·巴托梅。 大家知道,巴蒂斯塔分子曾经跟迈阿密警察合作,用上述航空公司的名义载运武器从迈阿密国际机场运往多米尼加共和国,以便供给在那里的巴蒂斯塔匪徒。 尽管费兰多和巴托梅在迈阿密的美国法庭的一次审讯中供认了他们的上述罪行,但是他们仍然毫无阻碍地被美国法庭宣布无罪释放。
4. 伊“人民团结报”说艾森豪威尔支持印度观点 美国想拉中立国家参加军事集团 越匈报纸指出美国玩弄和平把戏骗不了人
第6版()专栏: 伊“人民团结报”说艾森豪威尔支持印度观点 美国想拉中立国家参加军事集团 越匈报纸指出美国玩弄和平把戏骗不了人 新华社巴格达13日电 伊拉克“人民团结报”今天发表社论说,艾森豪威尔访问印度是他访问一些欧洲、亚洲和非洲国家的旅行中的一个环节,这次旅行的目的是要加强世界这个地区的军事条约,并企图把某些中立国家拉入这些条约,或者通过这种或那种形式同这些条约合作。 这家报纸在提到美国政府对印度的态度时说,艾森豪威尔在开始进行这次访问之前就曾经说,他决定同尼赫鲁总理讨论中印边界问题,同时他说,他支持印度的观点。 这家报纸指出,帝国主义及其在亚洲的代理人特别是印度的反动力量决定利用中印争端来加剧局势中的紧张程度,并使印度远远离开同中国合作的道路,从而使它离开它的和平政策。 这家报纸接着说,印度国内的和平共处的敌人已经变得活跃起来。前印度陆军总司令卡里阿帕要求印度放弃中立,设法同巴基斯坦缔结“关于印度次大陆的共同防御”的协定。在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卡迪尔说,巴基斯坦可能起来“帮助”印度,并力促印度同意巴基斯坦要求成立“共同防御联盟”的主张。这家报纸指出,“这样,‘声援’印度、反对中国这一运动的阴险目的就非常清楚地显露出来了”。 新华社河内13日电 “人民报”今天发表评论说,尽管美国的宣传机关大吹大擂艾森豪威尔出国访问的“和平使者”作用,但人民清楚地看到,艾森豪威尔出国访问并不是为了和平诚意,而在于挽救美国的“威信”,了解美国同西欧的盟国之间的矛盾和加强美国为首的战争集团。人们知道,美国的对外政策并没有根本的改变。当艾森豪威尔高唱“和平、自由、正义”的时候,美国统治集团好战势力却在继续叫嚣冷战。 评论指出,美国战争政策,造成亚洲、非洲一些国家的紧张局势。美国正在勾结岸信介政府阴谋修改日美“安全条约”以使美国军队盘据在日本合法化,并使用日本军队来进行它在亚洲的军事冒险活动。在印度支那,美国正在加紧把老挝和南越变成它的战争基地。评论问道:艾森豪威尔的花言巧语怎么能够欺骗亚洲人民呢? 评论着重指出,艾森豪威尔同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国当局发表的会谈公报,表明了美国竭力巩固北大西洋侵略集团、中央条约组织和东南亚军事集团的意图。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美国千方百计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印度等邻国之间进行挑拨离间,特别是利用边界问题。 评论指出,所有美国这些露骨的“南辕北辙”的把戏,结果只是揭穿了美国一方面装扮一副“爱好和平”的姿态,另一方面却加紧准备战争的活动的阴谋。 新华社布达佩斯13日电 匈牙利“人民自由报”今天在一篇评论中,揭露了艾森豪威尔这次出国访问所玩弄的把戏。评论指出,艾森豪威尔这次访问所标榜的“和平和正义”的虚伪口号与他的实际行动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 评论指出,艾森豪威尔在他的每次讲话中都没有忘记谈谈和平,但是,他在意大利却大力支持右翼政府的冷战政策。当艾森豪威尔访问土耳其时,土耳其官方宣布愿意同美国合作建立新的美国火箭基地。讨论说,美国总统还插手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关于克什米尔问题的纠纷。 评论说,对印度的访问被认为是整个旅程中很重要的访问,在印度,艾森豪威尔竭力证明美国武装力量的必要性,他说,这些武装力量“不仅是为我们服务,而且同时也为我们的朋友和盟邦服务的”。艾森豪威尔的演说更使印度舆论深信,美国政府在全世界只想到军事援助纲领、军事基地和军事集团。
5. 联大十四届会议闭幕
第6版()专栏: 联大十四届会议闭幕 新华社13日讯 纽约消息:联合国大会第十四届会议今天清晨闭幕。在大会12日会议上讨论了阿尔及利亚问题和和平利用外层空间问题,并且选出波兰接替日本为安全理事会非常任理事国。 在西方殖民国家阻挠下,大会没有能就阿尔及利亚问题通过任何决议。 联合国大会政治委员会前几天以多数票通过了二十二个亚非国家关于这一问题的提案。但是,亚非国家提案所得票数没有达到在大会全体会议上通过提案所需要的三分之二多数,后来巴基斯坦代表团提出了一项比亚非国家提案更为温和的折衷提案。这个提案表示对在阿尔及利亚继续进行的战争深为关心,表示承认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自决权和要求举行预备性谈判,以便在自决权的基础上和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原则来和平解决阿尔及利亚问题。 但是,西方殖民国家反对联合国大会通过任何关于阿尔及利亚问题的决议。英国代表迪克逊在辩论中表示,他不认为联合国根据宪章有权承认阿尔及利亚人民有自决权。巴基斯坦提案在表决时得到三十九票赞成票(社会主义国家和大部分亚非国家),但是,由于英国等二十二个代表团反对,巴基斯坦提案没有得到三分之二多数,因此没有被通过。美国在表决时弃权。在政委会上通过的亚非二十二国关于这个问题的提案没有在大会上表决。 接着,大会一致通过了政治委员会关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决议,其中包括比利时的修正条款。 苏联代表团团长库兹?佐夫在发言中再次表示反对比利时提出的对参加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国际会议的国家,加以限制的条款。库兹?佐夫说,苏联主张这次国际会议应允许一切愿意参加的国家参加。库兹?佐夫表示,苏联将继续努力,使所有有关国家都能参加这次国际会议。 大会接着举行了接替日本的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的选举,大家知道,由于西方国家歧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它们多次操纵大会,违反地区分配原则,硬使一些非东欧地区国家占据本来应该分配给东欧地区的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今年,东欧地区国家提出波兰接替今年年底任期届满的日本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但是美国却支持土耳其,因此,谁接替日本的问题在联合国大会上虽然进行了五十一次投票,一直没有结果。 在大会闭幕前夕,有关国家就这一问题达成了协议,根据这项协议,波兰是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唯一候选人。经过选举,波兰将在1959年担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而在第十五届会议上则将选举土耳其。苏联代表库兹?佐夫针对这一点指出,苏联代表团认为,这样解决问题是当前情况下的临时办法。它认为有必要强调指出,这决不意味着苏联在选举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有任何改变。库兹?佐夫说,苏联代表团今后也要努力消除在选举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时歧视东欧国家的情况。否则,就会违背过去达成的协议,就会违背是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按地区平等分配的原则。 在联大主席、秘鲁代表贝朗德讲话后,苏联代表团团长库兹?佐夫发言,总结了这届会议的情况。 其他代表发言后,大会主席宣布会议闭幕。
6. 美国文武官员接连出场 鼓吹不能放松扩充军备
第6版()专栏: 美国文武官员接连出场 鼓吹不能放松扩充军备 新华社14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国务卿赫脱13日又一次发表鼓吹“实力地位”政策的言论。 他在这一天乘飞机抵达巴黎出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会议时在巴黎机场上发表谈话,大肆鼓吹北大西洋集团各国要加紧扩充军备。他竭力对苏联谋求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努力散布怀疑,说什么还“有待证明”“苏联是否准备举行认真的谈判”。他并且叫嚷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应对国际形势作出“实事求是的估价”,不然就会招致“严重的错误”。 赫脱强调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联盟的防御力量和进一步加强这种力量仍然具有根本的重要意义……我们(美国)始终全力支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将继续是我们的政策。” 在这以前,美国陆军部长布鲁克也大力鼓吹扩充军备。他11日晚上在美国密苏里州利昂拿得伍德堡一个军官集会上叫嚷美国在国际关系上决不能“姑息”,而要继续加强“实力”。他说,“陆军是准备着,但是我们要更充分的准备。我们要获得更多的现代化武器。我们要加强我们现有的力量。” 美国海军作战参谋长伯克8日晚上在一篇演说中大谈“威慑力量”,他叫嚷美国要有“一支行动迅速、打击沉重、有核装备的海军”,以作为一支“威慑力量”。
7. 美军又在冲绳试射导弹
第6版()专栏: 美军又在冲绳试射导弹 据新华社13日讯 东京消息:驻在冲绳的美军12日在冲绳岛中部残波岬试射了两枚“奈克”式导弹。这是美军在冲绳举行的第十二次发射“奈克”导弹演习。美国连续在冲绳岛发射导弹是它在远东制造紧张局势的一个措施。冲绳禁止原子弹和氢弹协议会的五十位代表当天在导弹的爆炸现场举行了演说会,抗议美军发射导弹。
8. 如此“文明”和“自由”
第6版()专栏: 如此“文明”和“自由” “西方的意识和良心” 巴黎的一家周刊最近以“西方的意识和良心”的大标题发表了美国“作家”格里·米勒的一封向挪威法官翻案的公开信,米勒反对挪威最高法院最近就他的“作品”“性的魅力”而作出的判决。判决书中指出,米勒是“社会的敌人和青年的腐蚀者”。这位美国“作家”说,他的黄色小说是“用姑娘们不该知道的语言”写成的作品。但是,他力图证明:不管从他的笔下写出了怎么猥亵的作品,他本人却是极为正派的人。 这位自称为“社会杰出的成员”的美国“作家”到底是怎样的人呢?在他的自传中写着:“我厌恨自然就像我厌恨古典作家那样。”“我对集体生活毫无兴趣”“我希望并相信整个文明世界在最近的一百年内会完全从地球上消失”。 米勒在信中还无耻地发挥他的“道德相对论”,他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错也都无错,这就看他是接受蛤蟆的观点还是奥林匹克天神的见解。”在说出了这样不伦不类的话以后,米勒表示他并没有接受奥林匹克天神的见解。 用癞蛤蟆的观点来看世界并且写出了毒害青年心灵的黄色小说的美国作家,原来代表着“西方的意识和良心”哩!“出版自由”在西班牙 在西班牙到处是对出版、新闻、言论的横蛮控制,报刊书籍检查遍布全国。 西班牙的作家将他们的作品寄出去以后,经常会遭到共同的命运:收到一封“宣判死刑”的退稿信。信封内附着一张白纸,上面一句话:“不恰当”,既没有签名,更从不盖印章。于是,这一本书就再也没法出版了。 西班牙的书刊检查是从作者的工作室开始,一直渗入到书店的陈列窗。政府有专门的命令:哪些书可以在橱窗里陈列,哪些只能放在书店内部,哪些干脆就不能出售。 除了禁止出版外,检查官有时还做大量的删节。巴尔扎克的全集,在西班牙就被压缩到只有薄薄的两小本! 报纸被管制得更惨。在严厉的统治下,报纸的内容贫乏得令人生厌。佛朗哥执政以来报纸的读者减少了60%。(新华社讯) (附图片) 英韬插图
9. 美国对波多黎各的殖民统治
第6版()专栏: 美国对波多黎各的殖民统治 章叶 近年以来,波多黎各人民要求摆脱美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斗争日益发展。波多黎各独立党、国民党、共产党、工会、青年组织以及执政的人民民主党的许多党员,都要求结束目前的殖民制度,取得独立。波多黎各人民为要求独立而举行的反美示威运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波多黎各位于西印度群岛大安的列斯群岛的东端,包括附近的维埃圭斯、古利布拉、摩那等小岛。面积有八千九百平方公里,人口有三百万左右,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密的国家之一。 波多黎各是在1509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的。当时,西班牙殖民者向这个富饶的岛屿移民,用最残暴的方法来奴役、剥削和屠杀土著印第安人。当1544年西班牙国王下令恢复印第安人的自由时,印第安人差不多死亡殆尽了。 波多黎各人民为推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当1825年,西班牙殖民体系趋于崩溃,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已经获得独立的时候,波多黎各还未解放,独立运动中的英雄波利瓦曾率领一支哥伦比亚的军队,支援波多黎各人民的解放运动,但是不幸失败了。直到美国—西班牙战争发生的前一年(1897年),西班牙人才被迫答应给波多黎各以自治权。 当美国—西班牙战争开始的时候,美国总统墨金莱为骗取西印度群岛人民的支持,便向斗争中的古巴人和波多黎各人提出保证,说美国不要他们的土地,战争胜利后美国就立刻承认古巴和波多黎各的独立。于是,美国军队于1898年在瓜尼卡登陆,随后占领了整个波多黎各,并且动员波多黎各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美西战争。但是,在战争取得胜利后,墨金莱完全背弃了他的诺言,并用公开侵略的办法,把波多黎各强行并入美国版图,成为美国殖民地。 从1898年到1900年,美国在波多黎各设立军政府,施行残酷的殖民统治。1900年,美国总统委派总督统治波多黎各。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关于波多黎各的殖民宪章,规定美国总统可以随时任免波多黎各总督,波多黎各的政治、经济、教育等权也完全由美国控制。 波多黎各人民为摆脱美国的殖民统治,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斗争。1947年,美国被迫准许由选举产生波多黎各总督。但是,在第一次选举总督前几个月,1948年6月10日,波多黎各议会在美国的压力下通过了三项压制言论自由的法律——第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条法律,作为镇压和威胁要求独立与自治的波多黎各人民的“根据”。随后,在美国政府直接操纵下,美国糖业托辣斯的代理人路易斯·穆尼奥斯·马林“当选”为总督。1952年及1956年马林又两度连选连任。 在波多黎各人民的反抗下,美国被迫在1952年允许波多黎各“自治”,并且颁布一部宪法。根据宪法,波多黎各是美国联邦政权以内的“自由联邦”。这不过是美帝国主义多方玩弄欺骗手法的结果,以便在为民族自决权和主权而斗争的人民中间引起混乱。因此,美国统治集团和它的喉舌大肆吹嘘波多黎各“自治”后的“成就”。美国副总统尼克松,曾厚颜无耻地把波多黎各称为“美洲合作的橱窗”。美帝国主义统治波多黎各的代理人、波多黎各总督马林也跟着他主人叫嚷什么波多黎各是一个“美国民主的橱窗”,他还吹嘘说波多黎各的经济发展“也许是世界上所有不发达地区的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而美国的一些宣传机关,例如“民族”杂志更把波多黎各说成是近年来“加勒比海展览进步的地方”。 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可悲之处,就在于他们的谎言经不起事实的考验。在美国统治波多黎各的六十多年过程中,波多黎各不但不是“美洲合作的橱窗”,“美国民主的橱窗”,更不是“加勒比海展览进步的地方”,恰恰相反,它是美国一个殖民主义的橱窗,一个充满恐怖的警察国家和名副其实的美国殖民地。 美国虽然在1952年给波多黎各所谓在“自由联邦”名义下的“自治”,但是,美帝国主义仍全面控制波多黎各的内政、外交、军事和经济命脉。波多黎各没有议员参加美国国会,只有一个驻华盛顿的专员。美国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对波多黎各的相应机构有否决权力。波多黎各除实行本国议会通过的法律外,还须实行美国的联邦法律。波多黎各的立法机关无权通过与美国法律相抵触的法律。显然,所谓“自由联邦”丝毫没有触动美国统治波多黎各的基础,它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自主权是极为有限的。正像波多黎各议员写给美国国会的一项声明中所指出的,1952年诞生的政权,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岛上群众认为现在的这种制度是“荒唐可笑的木偶”。 在美国殖民政府的野蛮统治下,波多黎各已经变成一个“警察国家”,美国陆、海、空三军的警察,美国联邦调查局和情报局的特务人员以及保安警察、少年警察等从事镇压活动,人民的民主自由遭到进攻,独立运动的领袖遭到逮捕。1954年底,十一名波多黎各共产党领袖被控违反史密斯法而遭到逮捕。与此同时,波多黎各国民党领袖阿耳维苏·坎波斯和其他许多波多黎各爱国者也遭到逮捕。当时,坎波斯已经是六十二岁高龄了,竟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十年,受着监狱制度的折磨。与坎波斯同时被捕下狱、被判无期徒刑的还有五十人。这就是“美国民主的橱窗”的真实写照。 在经济上,波多黎各受到美国垄断资本的严密控制和残酷掠夺。美国的国家机构和法规条例,限制波多黎各各方面的发展,并且强使波多黎各的经济结构满足美国的利益和需要。 波多黎各拥有丰富的铜、锡、镍、水银、银、铂、锰和金矿,但是,它的工业却是非常可怜,主要是一些轻工业,如皮革制品、地毯、草帽、家具、钮扣等。这些工业大都掌握在美国垄断资本的手中。由于波多黎各政府对工业有十年免税的优待,又由于波多黎各有廉价劳动力的供应,美国垄断资本纷纷到这里来开设工厂。这些工厂都不是大企业,雇用的工人总共不到四万人。但是,美帝国主义者却为此而大肆吹嘘波多黎各的“繁荣”和“经济上的奇迹”,甚至恬不知耻地叫古巴“学习”。实际上,波多黎各按人口平均计算的收入只不过是四百七十美元,还不到美国收入最低的州——密士失比州收入一半。同时,在六十万有劳动力的工人中,有一半是全失业和半失业的工人。 在农业方面,美国垄断资本控制了波多黎各80%的土地。二十万以上的波多黎各人只有零点四到一点七公顷的小块土地。其余的人根本没有土地,他们不得不到美国人开设的农场去做苦工。由于美国人只在波多黎各发展单一经济——蔗糖种植业,波多黎各的甘蔗种植工人每年只有五个月有工可做,其余的日子都在失业中。于是,成千上万的波多黎各人,由于失业和贫困,不得不逃到美国各地去寻找工作。从1945年起,前往美国找饭吃的波多黎各人就有一百万人。然而,美国并不是“乐园”,波多黎各人在那里所遇到的仍然不外是歧视、压迫和剥削。正像“纽约人报”所供认的,他们的处境“和社会最低阶层的黑人的情况一样”。这些事实有力地揭穿了美国关于波多黎各“繁荣”、“进步”的谎言,实际上不过是美帝国主义所惯用的欺骗宣传罢了。 美国还严格地控制了波多黎各的对外贸易。波多黎各的主要工业——制糖业——由美国政府规定产量限额。航空和海运交通都是美国垄断的,还限制波多黎各只准使用美国船只进行对外贸易,这使波多黎各不得不使用世界上费用最昂贵的船只和停泊地。同时,美国还把波多黎各包括在美国的关税体系之内,迫使波多黎各只能同美国进行贸易。于是,波多黎各成了美国商品按人口平均计算的最大消费者之一,每年要对美国支付七亿美元,并造成波多黎各每年二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个数字对波多黎各说来是相当高的,因为它的总收入只有一亿七千九百万美元。这种巨额贸易逆差使波多黎各年年出现财政赤字。据官方五年来的统计数字证明,波多黎各的赤字达三亿五千三百万美元,每年平均是七千万美元,而1958年的赤字是一亿一千八百万美元。 美国不仅在政治和经济上对波多黎各实行殖民统治,而且还把波多黎各变成美国极东的“防御站”和对中欧发动原子攻击的基地。目前,波多黎各13%的土地成为美国的潜艇、空军、原子弹和导弹的基地。在已经建成的十二个基地中,有一个导弹基地设在波多黎各东海岸邻近原子潜艇基地深水港埃森纳达·宏达。此外,在西海岸的空军基地拉梅机场也有可能配备着核武器。此外,美国还在波多黎各实施美国的强迫征兵法,拒绝服兵役的要判处长期监禁或驱逐出境。 在美国殖民统治下的波多黎各人民,并不要美国这种殖民主义的“合作”、“民主”和“进步”。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反对美国占领和争取独立的斗争。第二次大战后,斗争的规模更加扩大了。在民族主义的国民党人的领导下,1950年10月30日爆发了全国性的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这次起义虽然被美国殖民当局用坦克和大炮镇压下去了。但是,波多黎各人民的斗争并没有停止,反美示威和罢工运动此伏彼起。1952年2月,历时二十五天的码头工人大罢工,使这个岛国的所有港口陷于瘫痪。1954年波多黎各共产党举行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纲领,号召建立民族解放统一阵线,进行争取波多黎各独立的斗争。同年1月,在首都圣胡安爆发了一万五千人的要求独立、反对美国占领的示威游行,6月到7月又有八千多码头工人进行了三十五天的罢工。1958年9、10月间,掀起一次大规模的要求民族独立的运动。今年8月和11月先后爆发两次反对美国占领的示威游行,并强烈谴责和抵制美国国会非美活动委员会的所谓“调查”活动。 面对着日益高涨的波多黎各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美帝国主义一方面加强镇压措施,另方面又玩弄欺骗手法,阴谋把波多黎各合并美国,成为美国的第五十一州。波多黎各的爱国民主力量强烈反对这个阴谋。波多黎各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正在继续发展,波多黎各共产党不遗余力地促进所有爱国和争取独立力量的团结,争取组成一个强大的民族解放阵线。只要争取独立的人士形成一个有组织和团结的运动,并且坚持斗争,波多黎各人民就一定会摆脱美国的殖民统治,并把波多黎各变成一个自由、主权和独立的共和国。(附图片) 11月20日,波多黎各人民在圣胡安美国区法院的大厦周围举行了示威,强烈抗议美国国会非美活动委员会以调查“共产主义活动”为名对波多黎各爱国人士进行无理传讯。前面的标语牌上写着:“波多黎各工人们——我们抗议美国国会迫害我们的领袖”。 新华社稿
第 7 版
1. 希望正在变成现实——纪念世界语创始人柴门霍夫诞生一百周年
第7版()专栏: 希望正在变成现实 ——纪念世界语创始人柴门霍夫诞生一百周年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长 胡愈之 今年是世界语创始人柴门霍夫诞生的一百周年。许多国家的世界语者都举行了纪念集会。在波兰首都华沙,在今年夏间举行的第四十四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上,有来自四十五国的三千余世界语者参加世界语创始人的百年纪念典礼。柴门霍夫这个名字,在中国知识分子中间,也并不陌生。早在五十年前,柴门霍夫所创制的世界语已经传入中国。今天,当全国人民正在鼓足干劲、建设社会主义的日子里,纪念这一位国际文化界著名人物,是很有意义的。 柴门霍夫生在当时属于帝俄的波兰的小城市比亚里斯托克。在这个小城市里杂居着四五种不同的民族,操不同的语言。柴门霍夫是犹太人,而犹太人在当时是受欧洲上层社会的排斥和鄙夷的。柴门霍夫在华沙和莫斯科大学里学医。后来大部分时间在华沙执行眼科医生业务。到了1917年4月14日他因心脏病去世。这时候离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的胜利还有半年多。他更没有见到他的祖国波兰的独立和解放。 柴门霍夫的简单的一生,就是如此。他是一个平凡的人。正像他时常所说的,他只是生存在地球面上的亿万人类中的一分子。但是这一个平凡的人却干了一件不平凡的工作。从学生时代起,他就有一种理想,要创造一种国际语,以消除各民族之间的隔阂,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这是宏伟的理想和大胆的创举。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贡献出毕生的智慧和力量。一切新生的事物都会遭遇到社会习惯势力的抗拒,当世界语最初产生的时候也是如此。但是柴门霍夫并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继续坚定地奋斗。到最后他成功了。 柴门霍夫在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地创制了一种国际语方案——世界语,并且成功地把世界语推行到许多国家中间,使它成为各民族之间的交际工具。尽管这种新语言还没有被各国政府公认为国际通用语,各国语言科学界对于世界语也仍然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是世界语产生后,经过七十二年的实践和两次世界大战的考验,直到今天仍然在国际经济文化生活中,作为一种活的语言被几千几万人实际使用着,是不能加以否认的。 柴门霍夫绝不是为世界语而创造世界语。他还有一种更远大的理想。1887年当他第一次发表世界语方案的时候,他不用他的真姓名,而用了“希望者”(ESPERANTO)这个笔名。“希望者”后来就成为世界语的正式名称(“世界语”是中国和日本用的译名)。“希望者”希望的是什么呢?从柴门霍夫用世界语创作的诗篇“希望”可以看出,他希望长期以来分裂的各民族团结起来,建成人类的友爱的大家庭。 柴门霍夫的青年时代正是资本主义发展到最后阶段即帝国主义的时期,一方面殖民主义强国向殖民地、保护国人民以及一切弱小民族,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另一方面,全世界殖民地已经分割完毕,帝国主义为了重行分割殖民地,进行疯狂的战争准备。柴门霍夫是一个好心肠的人,他的理想,或多或少,反映了欧洲各国人民要求和平与民族团结的一种良善愿望。但是他并没有找到通向和平与民族团结的真正道路。他并没有意识到只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翻帝国主义的世界统治,消灭战争和民族压迫的根源,持久和平与民族团结才有成为现实的可能。正因为他不像当时已露头角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那样,起来号召和依靠人民群众,为争取真正的和平与民族团结而斗争,所以“希望者”只能是一个“希望者”而已。当1917年,在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隆隆炮声中,柴门霍夫抱恨而终了。 当柴门霍夫诞生百年以后的今天,世界已经起了巨变,和当时的形势是完全不同了。在柴门霍夫去世以后,首先在欧洲产生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欧洲和亚洲产生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到了今天,东风压倒了西风,和平力量胜过了战争力量,成为国际形势的特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把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团结成为友爱的大家庭,这是不可攻破的无比强大的和平堡垒。另一方面,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正在掀起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帝国主义奴役压迫的统治正在土崩瓦解。柴门霍夫当年所希望的和平与全世界人民大团结,现在已经不再是一种希望而是各国人民的行动和战斗的口号了。 百年来的人类历史证明,和平与民族团结,不能依靠希望和幻想来求得。向帝国主义者乞求和平是与虎谋皮。只有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团结起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战争阴谋作坚决斗争,才能争取真正的持久和平。世界语作为民族间的一种交际工具,在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谅解、文化交流与友好团结中,可以起一定的积极作用。归根到底,对于和平事业的最后胜利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各国人民的力量。人民是需要和平的。由于和平、民主与社会主义力量的不断壮大,制止战争的条件更加有利了。但是帝国主义者日暮途穷,伪装和平姿态,企图欺骗人民,掩盖制造战争和分裂的阴谋,是必须加以警惕的。
2. 山乡牧业展翅飞 山西五寨宋家沟人民公社的一年
第7版()专栏:人民公社调查 山乡牧业展翅飞 山西五寨宋家沟人民公社的一年 王林堂 张长珍 靳致中 山西省五寨县宋家沟人民公社,是个人口少和规模比较小的公社——八十二个自然村,一共才有七千人;论面积,则是个大公社——全境有四百多平方公里,绕着边界转一圈,至少也得个把星期。这个公社在晋西北有名的管涔山南麓,境内完全是山。真个是“山连山,山套山,出了门子就爬山”。在这些连绵起伏的群山上,除近六万亩缓坡耕地和十余万亩森林之外,都是一片一片的牧坡,绿草茂密,是一个天然大牧场。 生活在这一带的人们,虽然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发展畜牧业了,但从来也没有见过像如今这样六畜兴旺的盛景。这只要举几个数目字,就可以看出这种发展变化的情况来:1949年,属于现在公社的这片地区里,只有一千二百多头牛、驴、骡、马等大牲畜,四千余只羊,近一千口猪。到1958年,大牲畜增加到两千五百七十一头,平均每年增长13%;羊增加到一万六千二百只,平均每年增长36%;猪增加到两千一百口,平均每年增长12.2%。九年内,大小牲畜净增的总数是一万四千六百七十一头,平均每年增长23.7%。按说,这样的发展速度,已经很快了,可是,1959年的头十个月,大小牲畜总数就又比1958年净增60%多,增加的绝对数为一万二千八百一十六头,相当于从1949年到1958年九年净增总和的87.3%。按全社两千一百零八户社员计算,平均每户已经有了十六头大小牲畜,十四只鸡。 宋家沟公社1959年畜牧业能够获得如此惊人的发展,正像社员们说的,归根到底是有了人民公社。现在我们就看看这个答案的具体情形吧。 分群分坡进行放牧 俗话说:“人不可一日无粮,畜不可一日无草。”那就先说草坡的变化吧。 宋家沟公社共有五十五万亩草坡,占全境总面积的67%。过去这些草坡是分属于三十一个高级社。但是,各个高级社占有草坡的多少不同,这几年来牲畜发展的快慢不一样。到1958年为止,有十四个社的大小牲畜只占现在全公社牲畜总数的35%,而草坡却占着现在全公社草坡总面积的一半,没有充分利用起来,任凭山草自长自枯;可是另外的十七个社,虽然草坡也占现在全公社草坡总面积的一半,而大小牲畜则占现在全公社牲畜总数的65%,牲畜多,草坡窄,不但在继续前进中感到路短迈不开步,就是眼前,因为大牲畜和羊不得不同坡吃草,山羊和绵羊、羯羊和母羊、大羊和羊羔、壮羊和弱羊也只能混群放牧,带来很大损失。牲畜多的社,想到别的村空闲的草坡上去放牧,可是人家也有自己的打算:要在那些山上植树育林。 1958年9月,人民公社诞生以后,这个矛盾就迎刃而解了。公社不仅把原来的三十一个小型高级社从组织上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且把人们的心也连在一起了。大家都认为,既然成了一个大家庭,就应当同舟共济,休戚相关。原来感到伸展不开手脚的村子,要求统一使用草坡,而拥有闲坡的那些村子里的人们也都笑呵呵地说:“只要对全公社有利,怎么也好办。”公社党委根据人们的这种意愿,把草坡划分成八个大片,每一片交给距离相近的两个或三个管理区共同使用。又在统一安排农田、林地和牧地的时候,根据各种牲畜不同的生活习性和其它特点,确定了全部草坡的不同使用办法:十九万亩远坡、陡坡和圪针比较稠密的坡放山羊,二十三万亩近坡、缓坡、圪针较少的坡放绵羊,十三万亩最近的缓坡、阳坡和河流两旁的草滩放大牲畜和猪。按照这种划分,全社普遍实行了分群分坡放牧的办法。这对于1959年畜牧业的飞跃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就拿化岔管理区说吧,1958年近九百只羊分了三群,1959年一千二百三十只羊分成了十二群,有山羊群、绵羊群;这两类中又分为大羊群、羊羔群、羯羊群、母羊群、壮羊群、弱羊群等。过去混在一起放牧的时候,山羊不吃低头草,好走远坡、陡坡,喜欢在圪针丛中啃吃,绵羊也不得不跟上跑,吃不饱姑且不说,毛的损失就相当严重。绵羊在圪针稠密的坡上走过后,简直变成“棉花坡”了,有些绵羊常常是“两肋空空”。1959年分群分坡放牧以后,平均每只绵羊的产毛量由1958年的三斤增加到三斤半,提高16%。此外,因为大羊和羊羔分离。羊羔单独放牧,走的路少,吃的又饱,死亡率由1958年的8%降低到1.2%。羯羊和母羊分群,长的膘满肉肥。母羊集中到野草最茂密的坡上放牧,膘长得更好,一等膘的占98%,流产现象也基本上消灭了。 大兴土木盖畜圈 大兴土木盖畜圈,使牲畜得病、流产和死亡的数量大大减少了,这是宋家沟公社1959年六畜猛增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大规模地修建畜圈,就宋家沟这个山区来说,要不是建立了人民公社,是很难办到的。原因是这一带风沙又大又猛,盖畜圈要像盖人住的房子一样,也得工料俱精;如果盖成简陋的土房,一春天就会被大风刷得遍体鳞伤,圈顶露天,至于茅棚草舍就更不用说了。然而,要盖坚实的畜圈,的确也不容易。在过去的三十一个高级社里,就有二十五个社没有木料;有七个社每社只有一个木匠;还有十三个社连一个木匠也没有。有些社有木料和木匠,可是又没有砖瓦,有的社还缺乏资金。总之,不是短腿,便缺胳膊,没有一个社样样俱备。 公社成立以后,首先从各个管理区抽调一些人新建起一座砖瓦厂和一座石灰厂,接着又把分散在各村的四十六个木匠和泥水匠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畜圈基本建设队。同时还从六个有成林的管理区调剂了价值一万多元的木料,援助了缺少木材的管理区。另外又贷给穷管理区一千五百元资金,组织了一万二千多个工作日的劳动协作。这样,短短的一年就整修了旧圈一千三百五十七间,盖成了新圈五百二十六间。两年只砌成九间房地基的安子管理区,1959年一年就盖起三十六间新畜圈。化岔管理区新盖的六十五间畜圈,相当于他们在过去几十年间盖起的畜圈总数的一倍还多。由于修建了畜圈,不但一部分“无家可归”的牲畜搬进新居,而且全都住得松散舒适,不用拥挤了。原来那些破烂不堪的旧圈,经过整修,也由寒暑俱难防变成冬暖夏又凉了。牲畜因风吹、日晒、雨淋而得病、流产和死亡的现象,已经基本消灭。 繁殖率普遍提高 宋家沟公社畜牧业生产大发展,前面说过的统一使用草坡,实行分群分坡放牧,以及大规模地修建畜圈等,都是重要的原因。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民公社把原来一部分高级社很低的牲畜繁殖率,提高到先进水平上来了。 过去,三十一个高级社的牲畜繁殖率,高低不齐,悬殊很大。最好的是化岔社,他们早在1956年就创造了大牲畜“热配”(母畜产后七天或九天就配种,这样做容易受胎)的经验,每年的产仔头数都占到适龄母畜的90%多;绝大部分母羊每年能保产一胎羔,还有一部分两年产三胎,并且用“双配”(采两只种羊的精液,分两次输给同一只母羊,中间相隔十五分钟左右)、“复配”(用一只种羊的精液,给同一只母羊输两次,中间也相隔十五分钟左右)的办法,使最健壮的母羊一胎就生双羔,除过一些空怀、流产和死亡的以外,每年净产羔数都占适龄母羊的100%以上。可是,别的高级社,大多都很难比得上了。特别是和尚泉、马跑泉、牛碾沟等十四个社,牲畜繁殖率更低,直到1958年它们大牲畜的产仔头数平均还只占适龄母畜的40%多,羊只产羔数也只占适龄母羊的52%。就这样,高的高,低的低,高低一背拉,平均水平就降下来了。不过,说实在的,就在那时候,这些牲畜繁殖率比较低的社也并不是不想学习先进经验,改变自己的落后面貌,问题是经济力量单薄,束缚住了它们的手脚。因为要提高牲畜繁殖率,首先必须使母畜有良好的营养。而牲畜繁殖率最低的那十四个社,恰恰都是穷社,直到1957年,人的口粮每年还得国家供应一部分,饲料又怎能充裕呢?正是由于饲料不足,母畜比较瘦弱,所以有很大一部分母畜根本就不发情,连年空怀,怀了胎的,流产的也不少。 公社化以后的情形就不同了。不仅公社自己有了经济力量,能够援助这些穷管理区;而且由于这些穷管理区让出了原来属于他们所有的一部分空闲草坡,交给全社共同使用,穷富不同的管理区之间的利益更紧密地联系起来。那些比较富裕的管理区的社员们也认识到:就是富的地方,离开别人的援助也不行,只有互相支援,才能共同富裕。因而他们也都乐意帮助穷管理区了。这样,就为改变这些穷管理区的落后面貌,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公社党委抓住这些条件,很快就在全社发动了一个富帮穷、先进帮落后的运动。 穷管理区为什么穷?主要原因是牲畜少(粮食产量低,和牲畜少也有直接关系),尤其是母畜少。因此,公社首先拿出一万六千多元国家无利贷款和近两万元公共积累,从牲畜多的管理区购买了一百二十多头母牛、母驴、母马和一千四百多只母羊,给了九个穷管理区(即原来的十四个穷高级社)。那些富管理区也这家三十,那家五十,又卖给这九个穷管理区一千多只母羊。但这样一来,问题就更大了。原来他们饲料就不足,现在缺的更多了。考虑到这一点,公社就又从粮食有富余的管理区,调剂出七万斤饲料,借给了这九个穷管理区。同时为了借助这股富帮穷的“东风”,使这些穷管理区尽快地拔掉穷根,和富管理区并驾齐驱,公社还下放了七个干部,到穷管理区担任了党的支部书记或管理区主任,帮助他们推行了原来在化岔、偏道沟等管理区已经行之有效的一整套经营管理制度,改善了饲养管理工作,建立起一支四百多人的畜牧专业队伍,组织了“红勤巧”劳动竞赛,系统地进行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这样就大大激发了这些穷管理区社员们发奋图强的意志,鼓舞了他们彻底摆脱穷困的信心。在大追大赶中,穷管理区社员们的苦战精神发扬到了空前的高度。特别是牧工们,不问寒暑,不避风雨,终年风尘仆仆,辗转在崇山峻岭之间,辛勤劳动,苦心经营。结果,短短的一年,他们的牲畜繁殖率就都飞快地赶上了先进管理区的水平,有的甚至超过了先进管理区。比如吴家岔的羊群繁殖率就“大翻锅底”,成了全社繁殖率最高的管理区。他们1959年的产羔数由1958年占适龄母羊的79%猛增到180%,有45%的适龄母羊年产两茬羔,有26%的适龄母羊一胎生了双羔,羊只总数由去年的九百三十只,一年就翻到一千八百一十只,繁殖率提高一点二八倍,总头数增加了95%。这些穷管理区的整个经济面貌,也根本改观了。他们的畜牧业产值平均比1958年增加了一点三倍,农业也来了个大翻身,由缺粮变成余粮,社员的实际收入平均每人达到七十九元(富管理区平均九十元,都不包括社员家庭副业收入),比1958年的四十八元增加了近70%。 打开全面增产之门 大力发展畜牧业,给宋家沟公社带来了一片繁荣丰盛的景象。首先,它使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历史上这里是个缺粮区,粮食亩产量只有六十斤左右,1957年也不过一百斤稍多一点,国家每年都得供应他们五、六十万斤粮食。但近两年来由于畜牧业的大发展,每头耕畜平均负担的土地由过去的一百多亩降低到五十来亩,耕地深度由过去的四寸加深到八寸左右,每亩农田的施肥量达到一百三十多担,全社每人五亩基本农田,平均每亩就有一头牲畜积肥,因而粮食亩产量1958年提高到一百三十四斤,1959年更超过了二百斤。总产量达到八百三十八万斤,每人平均一千一百多斤。粮食多了,饲料就充裕了。1957年饲料共五十二万斤,1958年是七十五万斤,1959年增加到一百三十八万斤。人的口粮也增多了,1957年平均每人吃粮三百二十斤,1958年是三百八十斤,1959年达到四百五十斤。整个公社已由缺粮社变成余粮社,去年卖给国家的粮食是一百万斤,今年卖了一百三十五万斤,还储备下一百二十万斤。 畜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运输力,使林业和副业的收入也急剧地增加起来。这个公社山货很多,只因绝大多数村都是盘山小路,只能走牲畜,牲畜少的时候,这些山货就难于大量运出去。今年全社组织了一支三百多头牲畜的专业运输队,把山货和木材大量运入城市,收入达到十九万一千六百元,比去年增加了一点四倍。 社员们特别引以自豪的,是由于畜牧业的大发展,能够以更多的畜产品支援国家轻工业的原料,供应城市人民的肉食和蛋品。到今年10月底,全社出售给国家的猪、羊、牛共折合肉十六万五千斤,鸡蛋两万二千一百斤,羊毛四万二千斤,各种皮子两千八百二十五张,总值达十八万六千余元,比1957年全年的出售总值增加了二点六倍,比去年增加80%。 畜牧业的飞速发展,更大大增加了公社和社员的收入。今年全社畜牧业的产值为三十九万五千元,比1957年增加三倍多,比去年增加一点四六倍。它在全社农林牧副各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去年的20%提高到32%,每人平均五十六元。全社两千多户社员,就有一千七百多户在银行里存了款。供销店的生活日用百货零售总额达三十六万一千五百元,每人平均五十一点五元,比去年的三十元提高70%多。正如化岔管理区主任任子林说的,现在人们的生活,要跟解放前比起来,还不就是在天堂上吗?
3. 柴门霍夫和世界语
第7版()专栏:资料 柴门霍夫和世界语 世界语的创始人柴门霍夫,于1859年12月15日生于波兰比亚里斯托克城的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父亲是中学的外语教师。当时波兰是在沙皇俄国的统治之下,沙皇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挑拨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分化的政策。犹太民族的处境,尤为悲惨。比亚里斯托克是多种民族杂居的城市,其中有俄罗斯人,德国人,波兰人和犹太人。各族居民之间,经常发生纠纷和冲突。这种民族压迫和民族纠纷,在柴门霍夫的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童年时代起,他就开始有一个理想,就是必须有一种国际语,作为各民族之间的共同的交际工具,以增进相互的了解和友好。 在中学读书的时候,柴门霍夫着手摸索解决这个问题的道路。他认为,采用一种现成的某个民族的语言作为国际语,势必使其他民族感到是一种屈辱,因此是行不通的。国际语对各个民族必须是种中立的语言。他曾经企图复活拉丁文或希腊文那样的古典语文,以之作为国际语,但是他觉得这些已经死亡的语文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因此也是不适宜的。他达到了这样一个结论,就是国际语只可能是一种中立的人工语。于是他就开始了创制国际语的工作。 柴门霍夫制作国际语方案的主要原则是:(一)语音和写法的一致:一个字母只能发一个音,一个音只能用一个字母来代表;(二)取消了现存民族语语法中的许多繁复的变化,如名词、形容词、代词、动词的许多变化,因而使国际语的基本文法只有十六条,简单合理;(三)采用现存民族语的基本词汇,作为国际语的词汇,而不是去凭空创造,而且还充分发挥了接头语、接尾语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使基本词汇大大缩小。这些原则使得这种国际语比起各种民族语来要简便易学得多。 柴门霍夫是于1887年发表他的国际语方案的,发表时他用Esperanto。(希望者)这个笔名,因此这种语言后来被人称为Esperanto(中文的译名为世界语)。他在发表这个方案之前,曾经经过很长时期的试验,用这种文字来翻译各种著作,并且用来创作。 关于国际语的思想,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哲学家笛卡儿、莱布尼兹等都曾经注意过这个问题。在柴门霍夫发表他的方案之前和以后,都曾有过许多国际语的方案,但是这些方案都没有能够为群众所接受,没有能够取得像世界语所获得的那样的成功。这里面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世界语虽说是人造的;但不是凭空虚构的,而是以现存民族语为基础的,是民族语的合理化和规范化,第二,柴门霍夫在公布方案之后,就声明放弃他自己对这种语言的任何特权,而把这种语言的发展交给使用这种语言的群众,贯彻了国际语创造中的依靠群众的这一正确原则。 柴门霍夫的职业是眼科医生,但是他的毕生精力都用在世界语的创制和推广上。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是对于民族之间的压迫和战争的根源,他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过他创制的世界语,有利于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是各国人民为了争取和平和进步的一个有用的武器。这应该说是柴门霍夫的伟大的功绩。
第 8 版
1. 姑嫂塔下
第8版()专栏: 姑嫂塔下 王瑾希 姑嫂塔,是闽南晋江县的名胜,这个县是二十多万华侨的家乡。塔耸立在滨海的宝盖山上,传说这块地方曾经有过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受恶霸的压榨,丈夫忍痛抛下年轻的妻子和妹妹,渡海去南洋,临行相约三年回乡,然而三年过去了,却音讯渺无。孤苦的姑嫂俩天天爬到海边的山上踮足翘望,总也望不见亲人的影子。希望变成绝望,她俩便跳海自杀了!据说,姑嫂塔就是为纪念她们而建的。姑嫂塔的传说,在闽南一带流传得非常深广,在过去被称为“海外孤儿”的华侨中,更是世代相传。它和母亲的召唤,妻子的凝睇,稚儿的号哭,一起在远渡重洋的华侨的梦中萦绕。…… 而今天我看到的,却是已经解放了九年多的姑嫂塔了。塔下面是著名的侨乡石狮人民公社。这里,街道平坦,公路四通八达。全公社有华侨中、小学二十六所,还有华侨商店、华侨戏院、华侨美术工艺社……至于华侨在乡建筑的青堂瓦舍,更是难以胜数。 塔东南的金井乡,有一位七十五岁的老归侨陈清向。他十四岁告贷出洋,在菲律宾当了五十年鞋匠,骨髓都被榨干了,店东终于将他辞退。祖国解放,他才孑然一身回国养老。伴随他皓首归来的,只有一把五十多年不曾离手的鞋匠刀。这样的孤苦老人,现在都愉快地进了敬老院。像塔下大仑村的“老人乐园”里,就有近十个无家无业的归国华侨老人。他们天天聚在一起吟诗作对,讲三国、水浒,也回味自己那些令人辛酸的飘泊生涯。 丈夫出洋了,妻子便一肩担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一个名叫吴乌团的侨眷,她丈夫出外二十多年无音讯,她一个人负责把孩子抚养大了。如今,孩子在厦门大学工作,她呢?当了公社食堂的负责人;农忙时,又是难得的插秧能手。她精力旺盛,言笑爽朗,不论劳动多忙。每天清晨起床时,总是把屋子收拾得干净俐落。而且,一定要把临睡时小心摘下的一圈含笑花戴在头上。她身上,好像找不到对生活的哀怨,然而,这也只是解放以后的事吧!我看过她那古香古色的嫁妆柜,里面珍藏着丈夫留下的、早已发黄了的照片,珍藏着历年来卜问丈夫凶吉的签文,珍藏着合作社、公社发给她的奖状,珍藏着她给儿子将来娶亲准备的被帐。 正在成长的新的一代,今天再也没有什么迫使他们飘洋过海,去忍受那“离父离母心头酸,离妻离子痛断肠”的苦楚。他们只能从老一辈人的叙述中,依稀感到祖辈经受过的痛苦。在跟大、小金门岛对峙的围头岛上,一位佩着华侨中学校徽的民兵积极分子,领着我去看他们种的黄豆和番薯,看他们搞副业生产的小船,看他们的海岸哨。他指着岸边一块地方说:我父亲就是从这里坐小船放洋的。我在想,也许正是为了这,他才更感到要守卫好这块土地。 我经过姑嫂塔下的大仑村。在田里插秧的侨眷们告诉我,这一大片田以前都是荒地,因为男人们不是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壮丁,就是被迫放洋了;而现在这里却长满了青幽幽的庄稼。走在路上,她们指着一座碉堡似的小楼,对我说;这叫作“守望楼”。解放前官兵和土匪常来打抢。后来南洋的人凑了三万块钱回来,砌了这座楼,买了些刀枪,日夜守望,进行自卫。走过侨眷吴乌团的门口,她们邀我进去玩玩。在村里这些侨眷中,乌团婶算是很幸运的了。丈夫虽然长期没回来,总算把点滴积攒的血汗钱寄回来,盖了这所楼房。乌团婶感激新社会给她带来了如此安逸的晚年,也嫌一个人住着冷清,便请求生产队把托儿所办在她家里。我们进去,看到院子里干干净净,门上贴着副红对联:“乐安居感谢共产党,度新春思念海外人。”乌团婶正在逗孩子们玩。欢笑声和阳光一起弥漫在这所原来是冷冷清清的小院里。 晋江侨乡如今到处弥漫着亲人重聚的欢乐气氛,不少长年离散的家庭团圆了,不少人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在自己的家乡建起了居住的小楼房。祥芝乡古山村归侨老人谢希忍,1956年回国,在家乡一块风景优美的地方兴建了一所楼房,每到暇时全家大小欢聚一团。从前,侨乡人民谁都知道,华侨想要回家探亲或盖房,简直难如上青天,海关、地保、“国民政府”层层勒索,谁要盖房就得先向地主、豪绅、官吏请客、行贿。有的人把血汗钱使完了,房子也盖不成。有的人回家探亲一到家就被绑了票、抓了壮丁……什么样的事没有发生过啊!所以,有些华侨只得靠贴身携带的一包“乡井土”(就是故乡的泥土,很多地方华侨有这个习惯),来聊慰难熬的故国之思,有些华侨只得偷偷地回到家乡看看,又偷偷地含着眼泪离开,更有一些孤苦的老侨工,把自己的祖籍、姓氏写在常年戴着的?笠上,以备随便在什么地方倒下之后,能碰上个善心人将自己的骨灰寄回故乡。社会主义祖国却根本改变了千百万华侨的悲惨命运,帮助他们实现回乡安居、就业、就学和探亲的愿望,优先供给华侨建屋用的建筑材料,每年“五一”“十一”,有大批华侨回国观光和探亲,很多归侨当上了公社社员,工厂的工人,机关干部,这个县的副县长陈启紫就是一位老归侨,他在自己家乡江南公社有宽敞的房屋,工作之暇常来这里与家人欢聚。最近,我接触过六十四位由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地回国的华侨,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已有二十多年没有回国,更没有人在解放前到过自己家乡以外的地方。如今,他们不仅能自由地回家探亲,而且被招待到各地观光,难怪好多人一踏入国门,看到空中飞扬着的五星红旗,听到雄壮的国歌和广播中传来的亲切的欢迎词,握到在岸上久候的相识的或不相识的亲人的手,就禁不住热泪盈眶。抚摸着长江大侨的钢梁石柱,注视着鞍钢奔泻的钢水、登上大连造船厂生产的万吨远洋轮和第一汽车厂的解放牌、红旗牌汽车,个个都感慨万端。问他们的感想吗?那真是千言难尽,有一位华侨说得很简单:“没有毛主席,我们只有老死外地作‘番客’了。” 离开晋江那个早晨,我特意再一次欣赏了晨曦中的姑嫂塔。红霞冉冉上升,一群群说笑着的少年,拥进了三所华侨中学;侨乡服务员一个个蹬上了自行车,往各处去送海外寄回的家书和汇款;从泉州市开来的第一班汽车刚刚到站,十几位新近回国的华侨下了车,他们立在塔前的平地上,凝视着姑嫂塔,凝视着欢笑的人群,凝视着墙上那触目动心的大字:祖国——华侨的摇篮。我呢?我也凝视着这座古塔,看到了她旧日的伤疤,也看到了她今天的笑容。(附图片) 在石狮公社抽绣厂工作的侨眷们 侯民杰摄
2. “闭门思过”三错
第8版()专栏: “闭门思过”三错 莫圭如 从“闭门”这个词儿产生的成语,经常听到的就有“闭门造车”、“闭门读书”、“闭门思过”等等,具体含义固然各有不同,基本精神则是一致的,那就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政治斗争,强调个人作用,如此而已。从前的知识分子很欣赏这些成语,甚至奉之为座右铭,恐怕也就是这些原因。遗毒流传,至今尚未彻底肃清。 十年来,兴无灭资,几番破立,知识分子懂得了闭门造车必不合辙、闭门读书学而无用的道理,再也不相信“闭门……”之类的话了。唯独“闭门思过”,尚为少数人所宠爱,每逢思想改造运动到来,总有那么一些同志不愿打开思想大门,搬出错误,公开决裂,而是成天打着“偷偷改”的小算盘,内一层外一层,层层密封思想真象,一心一意要走“闭门思过”的老路。据说所以如此,出于两种考虑,其一,搬出错误,有失体面;其二,“偷偷”与暴露,只是方法不同,同样能达到“改”的目的。想法确实很妙,只怕结果未必如此。 改错等于治病。改错而不愿暴露错误,等于治病不讲出病情,在逻辑上,这怎么能说得通!犯了错误,证明思想上、立场上有毛病,唯一的办法是暴露出来,自己分析批判,同时请党和群众帮助自己分析批判,挖出错误的根源,指出错误的性质,从而提高认识,决心改错,否则,单枪匹马,以不健康的身体去和疾病作斗争,未免力量单薄,所以,“闭门思过”,肯定不能思得深透;“偷偷地改”,肯定不能改得彻底。倘若在思的过程中,一旦钻进牛角尖,百思不解,岂不劳而无功?甚至,越想越不通,做了错误思想的俘虏,在资产阶级思想的泥坑里,深陷一步,这就适得其反了。 一个革命干部的风格,应该光明正大,胸怀磊落。坦率暴露,公开批判,证明能向真理低头,愿意献身革命,对于这种体面的行为,反而患得患失,遮遮掩掩,不是个人主义在作怪又是什么?在大跃进的高潮中,有些同志犯了错误,穷其根源,常常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在作怪,不愿站在党和群众利益的立场上说话。如今改错,又重蹈复辙,不听党的忠告,暴露错误,提高认识,以为不要党和群众的帮助,也能“偷偷改”正。这实在令人怀疑:这些同志究竟有无改错的诚意?不管“偷偷改”的主张是在什么基础上提出来的,实际上是自欺欺人。所谓“闭门思过”,等于让社会主义思想吃闭门羹;所谓“偷偷地改”,等于拒党和群众的批评于千里之外。总而言之,“偷偷改”的主张,本身有三大错。不勇于认错,不认真改错,其错一也;不相信党,不相信群众,其错二也;对党不说真心话,不忠诚老实,其错三也。旧错未除,新错又添,“偷偷改”错,从何谈起!? 我们并不反对“思过”,而且主张“思过”,提倡“思过”。不过有一条,思过要开门,自我批评要和相互批评结合起来,彻底暴露错误言行和错误思想,毫无埋伏,找出症结,开出药方,并在集体的监督下,不断改造思想和立场。这好比治病,注意锻炼,留心起居,固属重要,但是一旦卧病在床,更主要的还是打针吃药,依靠医生。大开心灵的大门,让社会主义思想的阳光直射进来,对于一些同志来说,实在是当务之急。 (原载安徽日报)
3. 海外孤儿有了娘(外二首)
第8版()专栏: 海外孤儿有了娘(外二首) 印度尼西亚华侨 犁青中国解放东方亮,海外孤儿有了娘;阴云晦气一扫光,红光满脸喜洋洋。 老汉回国观光老汉回国观光,一张嘴巴变了样;从前说话没人听,现在的话像蜜糖。 百货公司的橱窗海外百货公司的橱窗,是观察祖国的一面镜。昨天是——苏杭绸缎赛彩云,巧扇画屏美又精,象牙雕刻世界第一,茅台观音远近闻名。今天是——爱字墨水赛派克,香味花布迷住人,汽车的图表橱上贴,机械的样品摆橱心。海外百货公司的橱窗,是祖国跃进的一面镜。
4. 照片
第8版()专栏: 照片 印度尼西亚华侨 黄东平一张寄往海外的照片,别离了东北林场,越过群山、渡过重洋,停留在老阿伯的手上。照片里一个北方大汉,一身工人装,两眼发光,笑开的嘴巴四方方:啊,哪来的好小子真棒!阿伯揉着眼睛看了又看,欢乐的泪珠在他眼里闪亮:梦里也不敢想望他是我那瘦弱懒散的阿郎……老人的心掀起了一个个波浪,多年的阴云登时开朗。他最折服的真理全在照片上:祖国给他把废铁铸炼成钢!捧着照片想起这十年岁月,遥望着那产生奇迹的地方。祖国,像一块巨大的磁石,从此把他的心紧紧吸上! 〔黄廸?插图〕(附图片)
5. 血的冷暖
第8版()专栏:知识小品 血的冷暖 高士其 在动物世界里,有冷血和暖血动物之分,这种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得先追查一下,动物身上的热气是从什么地方发生出来的。 有些人认为:热大半都是由摩擦而发生,动物身上的热气,也是由血液和血管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 这种说法,一直到十八世纪末叶,还盘据在人们的脑子里。 直到氧发现后不久,法国大化学家拉瓦锡才指出:动物的热气,也是一种燃烧或氧化作用。他以为:生理上氧化作用的地点,是在肺部,血液一到了肺部,它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就和吸进去的氧化合,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了大量的热。 后来,根据生理学者的实验又证明了:体热的发生,应当归功于全身血液,不仅限于肺。 又经过许久的争论,科学界才一致公认:体热也不是单单从血液里产生,而是由全体细胞负责。氧运到了各细胞里,才开始氧化而产生热。血液所担任的只是运输和分配的工作,由于它的循环流动,就能把过剩的热送到过冷的部位去,互相调整。 除了生病发烧以外,动物的身体都能经常保持一定的温度,这是由于它们的体内有一种管束体温的机能。 以上的结论,是由观察暖血动物而得来的。至于冷血动物呢?它为什么有这样的称呼呢?是不是因为它的身体都是冷冰冰的,就没有一丝热气呢? 一般说来,动物的血液所以有冷暖之分,是根据它们的体温和外界空气的比较而定。那么,人和鸟兽之类的动物,号称暖血,是不是它们的血液比空气热呢?爬虫、青蛙和鱼之类的动物,号称冷血,是不是它们的血液比空气冷呢? 事情不是这样简单。 暖血动物的体温,不受环境的影响,不论是在夏天还是在冬天,不论四周空气是比身体热还是冷,它们的体温都不会发生什么变化。所以暖血动物不如叫做有恒体温的动物。 冷血动物的体温就有伸缩性了。在冬天,它们的体温常常是低的,低到和四周的空气或水相近;在夏天,环境的温度加高,它们的体温也随着上升。它们在冷的环境中,才变成冷血了。所以还不如叫做无恒体温的动物。 暖血动物能维持一定的高体温,是由于它们氧化的力量很强盛,而且具有管束体温的机能。 冷血动物的氧化力量薄弱,又没有管束体温的机能,如有,也不十分发达。 还有冬眠动物,它们的体温介于暖血和冷血之间,它们也具有管束体温的机能。在平常的日子里,都能维持一定的体温,但遇到极冷的时候,它们就不能支持了。所以在冬眠的期间,它们的体温几乎和周围的空气一样。 勤劳的蜜蜂过着集体生活,它的蜂群有时候被称做昆虫中的暖血者,这是由于它们的辛勤劳动产生了热气,能调节和维持蜂巢内的温度。 恶毒的蛇,是爬虫类的后代,它们的体温有时比环境只高出摄氏二度到八度。有的爬虫也略具有管束体温的机能,可以防止体温升得太高。例如它们一到了太热的时候,就不得不喘气,喘气就是把肺里的水分蒸发了,于是热就消失不少。 总的说来,动物所以有暖血和冷血之分,是由于它们对于环境气候的反应存在着生理上的分歧。
6. 独占一枝春——简评舞剧影片“宝莲灯”
第8版()专栏: 独占一枝春 ——简评舞剧影片“宝莲灯” 梅阡 根据舞剧拍摄的影片“宝莲灯”,在丰富多采的献礼影片中确能别具一格。恰如在灿烂似锦的百花丛中,独占一枝春;并为之增添了一点颇不平常的颜色。舞剧是比较年青的艺术,“宝莲灯”也是我国第一部彩色的舞剧片。因之它的成就就更加值得珍视。它的特点是要把舞剧、电影熔于一炉,这是个新的尝试。 可喜的是这部影片在舞蹈语汇的运用,音乐的旋律与节奏,电影镜头的选择和特技的创造等等都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围绕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忠实地为了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和戏剧冲突而服务。因之这些颇具独立性的艺术表现手段在整个影片中能够取得调协的统一,它们并没有各自为政地互相干扰或抵消,而是相辅相成,给人以谐和的印象。“宝莲灯”是个大家熟知的神话故事。三圣母和刘彦昌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沉香劈山救母动人的情节,在许多观众的心里印象甚深。这也是在封建社会里劳动人民大胆的想像和创造。三圣母是个具有叛逆性格的古代妇女形象。她不甘于神仙世界的冷酷和寂寞,向往着人间的幸福生活。她和刘彦昌一见钟情,心意契合,于是突破神权统治者所加于她精神上的束缚,突破人神之间的界限,百折不挠地为追求幸福与爱情而斗争。这正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对于自由、幸福强烈的渴望。作为神权统治维护者的二郎神和帮凶哮天犬,却对他们进行了阴险破坏和残暴的镇压,从而展开了一场生与死、善与恶的搏斗。三圣母始终不曾降服,最后由他们的儿子沉香劈开那千重万仞的华山救出来。夫妻重合,母子团圆,对封建神权进行冲击和反抗的三圣母获得最后的胜利。这个斗争正是封建社会现实的阶级斗争的一种反映,并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对封建势力必然崩溃的坚定信念。这是这个传统神话故事最具有人民性的核心。影片紧紧抓住了这一条反封建的主线,摈弃揉杂于其中的一些宗教迷信的糟粕和多余的支蔓,去芜存菁,使它成为一个富有战斗意义和浪漫色彩的优美神话,这个编导工作在推陈出新上作得是有成效的。 扮演三圣母的赵青同志和扮演刘彦昌的傅兆祥同志,以及扮演沉香、二郎神、哮天犬的演员们在学习继承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方面,看来都曾经下过勤学苦练的工夫,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他们从传统戏曲和民间舞蹈中吸取了丰富的舞蹈语言,而且运用得近于纯熟自然,好处在于他们的舞蹈动作并不仅只停留在追求外在韵律的优美或静止的雕塑造型上,而是用这些动作来刻划了人物的心情变化,比较细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们不是生拼硬凑或简单的模拟,而是经过心领神会与融会贯通,使舞蹈动作成为表现具体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本来,从观众的角度言,人们欣赏的是“戏”,是人物心理的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舞”,单纯的技艺。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赵青同志的表演就颇有独创。在三圣母的几段长绸舞中,就具有鲜明的变化,表达了复杂的情绪内容。开始她从神龛上走下来,拖着这两条长长的飘带,她以缓慢的节奏,轻盈的动作,抒发着她那抑郁孤寂而苦闷的胸怀,目光凝滞,双目深蹙,而那轻轻飘曳的绸带,似乎成为她这种情绪的延伸。当她推开窗子,领略着窗外明媚的春光,并伸手采摘了一朵鲜花之后,盎然的春意在她胸臆间起伏动荡,脸上也眉展眼舒透出一层青春的喜悦,这时长绸的挥舞,轻灵浮动,好像是她脉搏的跳动。在她和刘彦昌定情的双舞中,这一双长长的飘带又转化成生于两腋的翅膀,使她自由地飞翔起来,矫若游龙,翩若惊鸿,充分地表现了她那奔放欢腾的感情。这种舞姿的变化,较细致地体现了三圣母内心情感的起伏,给人以深刻的感染。这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在这部富有民族风格的舞剧影片里,我们不仅欣赏到它在艺术上的谐和与统一,而且也不禁为这些青年演员在舞蹈艺术上独特的造诣而感到由衷的喜悦。 (1959年,12,10)
7. 早晨(图片)
第8版()专栏: 早晨 杨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