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12-12
第 1 版
1. 严重抗议大规模的反华排华活动 提出三点建议全面解决华侨问题
第1版()专栏: 陈毅外长写信给印度尼西亚苏班德里约外长 严重抗议大规模的反华排华活动 提出三点建议全面解决华侨问题 一、两国政府立即交换关于双重国籍问题条约的批准书,同时讨论和规定实施这个条约的办法;二、切实保护自愿保留中国国籍或者选择印度尼西亚国籍而未获批准的华侨的正当权利和利益 三、对于流离失所或不愿继续留居的华侨,我国政府准备安排他们回国参加建设希望印度尼西亚政府分期分批遣送他们归国,并保证他们归国途中的安全 新华社11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陈毅在12月9日就两国通过外交谈判全盘解决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问题,尤其是关于最近的排华事件的处理写信给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外交部长苏班德里约博士。信件的全文如下:雅加达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外交部长苏班德里约博士阁下阁下: 今年10月,在阁下访问中国的时候,我曾经荣幸地同阁下进行过友好的会谈。阁下谅必记得,在我们的会谈中,除了两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加强两国友好合作的问题以外,我们还特别就定居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问题,交换了意见。接着我们在1959年10月11日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又根据两国友好的精神,提出了正确处理华侨问题的原则。不幸的是,在这以后,在印度尼西亚发生了严重损害华侨的正当权利和利益、极其不利于两国友谊的情况。这种情况不能不使中国政府感到关切和忧虑。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写信给你,提出中国政府关于改变这种情况和维护两国友好关系的意见。 不断地巩固和发展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友谊,是中国政府处理我们两国关系中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我们两国从来就是友好的,从万隆会议以来,我们的友好关系又有了新的、显著的发展。我们两国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却同样遭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同样面临着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任务。因此,我们两国继续互相支持,加强友好合作,正是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所在,也是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华侨问题是由于长期历史的发展而遗留下来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努力争取同印度尼西亚政府合理解决这个问题。1955年4月22日,我们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接着,两国总理在1955年6月3日就这个条约的实施办法进行了换文。两个月以前,两国外长又发表联合公报,对于如何使华侨的经济力量继续发挥有益于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出了明确的原则。在此以前,苏加诺总统阁下在1959年8月17日的政治宣言中也宣布:“已经在印度尼西亚安顿下来、同意而且还准备帮助实行工作内阁的纲领的非本国的力量和资金,在我们增加工农业生产的活动中都将得到适当的地位和机会。”他还说:“为实现这个打算,需要有一个有利于合作的气氛。因此,每个有关的人都应当避免采取任何可能损害这种合作气氛的行动。”如果双方早已协议的各项原则和办法以及苏加诺总统阁下明确宣布的政策得到切实的执行和遵守,华侨问题本来可以逐步求得合理的解决,两国的友好关系也可以进一步发展。但是,实际的情况却并不是这样。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在印度尼西亚掀起了大规模反华和排华的浪潮。力图破坏我们两国友谊的势力,利用印度尼西亚禁止外国小零售商在一级和二级自治区和州首府以外的地区经商的法令,集中打击华侨,甚至比这个法令更进一步,强迫华侨迁出上述的地区,使华侨的正当权利和利益遭到损害,使华侨的人身安全受到侵犯,结果大批华侨丧失生计,流离失所。在迫迁的过程中,还竟然使用了武力,造成流血事件。中国一贯对印度尼西亚友好,在印度尼西亚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尽力给予支援。但是,现在华侨在印度尼西亚却被当作是敌对国家的侨民,受到极其粗暴的待遇。为了配合对华侨的种种迫害,印度尼西亚的某些报刊更发表了大量敌视中国的言论,甚至污辱中国人民敬爱的领袖。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有影响的势力在苏加诺总统阁下和印度尼西亚政府一再宣布对中国友好的政策以后,竟敢于这样猖狂地进行破坏我们两国友谊的活动,这决不是偶然的。对于这种令人不能容忍的情况,中国政府提出严重的抗议。在中国政府一再提请印度尼西亚政府注意以后,反华和排华的趋势不仅没有制止,反而继续扩大,中国政府不能不感到极大的遗憾。 为了维护我们两国的友好关系,使那些敌视我们两国友谊的势力无隙可乘,中国政府认为,两国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全面解决存在于我们两国之间的华侨问题。中国政府根据在华侨问题上的一贯立场,提出下列建议: 第一、中国政府一向认为,华侨具有双重国籍是不合理的。许多华侨世世代代居留在印度尼西亚,他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经同印度尼西亚人民融合在一起。中国政府愿意看到这些华侨能够根据自愿的原则选择印度尼西亚国籍。他们一旦取得印度尼西亚的国籍,当然效忠于印度尼西亚,同时也当然享受这个国家的公民权利,而不受任何歧视。华侨加入侨居国的国籍,对于他们自己和对于侨居国来说,都是有利的。因此,中国政府一直希望,我们两国签订的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能够早日生效和付诸实施。早在1957年12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就已经决定批准这个条约。现在,中国政府建议,两国政府立即交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的批准书,同时根据两国总理在1955年6月3日的换文,派出代表组成联合委员会,讨论和规定有关实施这个条约的办法。 第二、在印度尼西亚居留的华侨中,会有一部分人自愿保留中国国籍,也会有一部分人选择印度尼西亚国籍而未获批准。中国政府希望,印度尼西亚政府按照两国签订的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的第十一条和两国外交部长的联合公报,切实保护这些华侨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制止对他们的一切歧视和迫害。中国政府将继续勉励这些华侨尊重印度尼西亚政府的法令,不参加当地的政治活动,对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努力作出贡献,同印度尼西亚人民友好相处。当然,中国政府希望印度尼西亚政府的法令将对所有外侨一视同仁,而不使友好国家的侨民反而受到歧视,或者甚至被用来作为迫害华侨的工具。 第三、对于那些流离失所、无法谋生或者不愿意继续居留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中国政府准备根据他们的回国的志愿,安排他们在国内生活,使他们有机会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政府希望,印度尼西亚政府在遣送这些华侨回国的时候,也尊重他们的自愿,不采取强制的办法,允许他们变卖自己的产业并且带回所得的资金,保证他们在归国途中的安全。为了便于中国政府有秩序地安置这些归国华侨,中国政府还希望印度尼西亚政府采取分期分批遣送他们回国的办法。 上述建议清楚地表明,中国政府愿意彻底解决存在于我们两国之间的华侨问题,愿意尽一切努力使我们两国的友好关系不被破坏。中国政府建议,两国政府立即指派代表对中国政府的上述建议和印度尼西亚政府为了同样的目的可能提出的任何建议,进行商谈。我迫切地等待着阁下的答复。 顺致最崇高的敬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 陈 毅 1959年12月9日于北京
2. 全面解决存在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之间的华侨问题
第1版()专栏:社论 全面解决存在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之间的华侨问题 我国陈毅外长12月9日写信给印度尼西亚外长苏班德里约,代表我国政府提出了全面解决存在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之间的华侨问题的建议,主张两国立即交换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的批准书,使这个条约能够早日生效和付诸实施,以便在印度尼西亚具有双重国籍的华侨能够根据自愿的原则选择印度尼西亚国籍而成为印度尼西亚的公民,要求印度尼西亚政府切实保护那些自愿保留中国国籍或者由于选择印度尼西亚国籍而未获批准的华侨的正当权利和利益。至于那些流离失所、无法谋生或者不愿继续居留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我国政府准备根据他们的志愿,安排他们回国参加祖国的建设,并且希望印度尼西亚政府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分期分批地遣送这些华侨回国。当着印度尼西亚发生了严重损害华侨正当权益、极其不利于两国友谊的情况的时候,我国陈外长提出这样的建议,充分表明我国政府从维护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的友好愿望出发,为彻底解决存在于两国之间的华侨问题,又一次作出了重大的努力。中国人民对陈外长提出的建议表示坚决拥护和完全支持。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在印度尼西亚国内,一部分敌视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友好的有影响的势力,利用印度尼西亚禁止外国小零售商在一级和二级自治区和州的首府以外地区经商的法令,肆意侵犯华侨的正当权益,强迫他们迁移,断绝他们的生计。当地华侨曾经一再向当地政府发出呼吁,要求保护,反对逼迁;我国政府曾经一再提请印度尼西亚政府注意,我国驻印度尼西亚使领馆也一再经过交涉和抗议,要求印度尼西亚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但是,这股排华逆流不仅没有被制止,反而变本加厉,愈演愈凶。在迫迁当中,甚至出动军队,鸣枪射击,发生了流血事件。华侨财产遭到了巨大的损失,人身安全受到了严重的侵害,大批华侨丧失生计,流离失所,甚至受到惨无人道的拘禁虐待。与此同时,印度尼西亚的某些报刊,为了在印度尼西亚人民中间煽动反华的情绪,以配合其排华活动,大量散布攻击和污蔑我国的言论,甚而公然侮辱中国人民敬爱的领袖。中国人民对于遭到无端迫害的印度尼西亚华侨表示衷心的同情和慰问,对于在印度尼西亚发生的对我国极不友好的行为,不能不感到严重关切和十分愤慨。 正如陈毅外长给印度尼西亚外长苏班德里约的信中所指出的:“我们两国从来就是友好的,从万隆会议以来,我们的友好关系又有了新的、显著的发展。我们两国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却同样遭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同样面临着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任务。因此,我们两国继续互相支持,加强友好合作,正是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所在,也是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这个道理除了别有用心的势力之外,是任何人也不能加以否认的。因此,只要双方共同遵守万隆会议的十项原则,从不断维护和发展两国的友谊出发,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之间,是没有什么问题不能通过友好协商求得解决的。即以华侨问题而论,我们两国政府早就达到一致的认识,共同认为这是一个由于长期历史发展遗留下来的问题。在我们两国相继取得独立并且结成友好关系的新的情况下,这个问题的合理解决就具备了空前有利的条件。因此,对待华侨问题,同样应该本着友好的原则,求得对于双方都是公平合理的解决,决不容许采取片面和粗暴的行动,从而损害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事实上,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一贯本着上述的原则,努力争取同印度尼西亚政府合理解决华侨问题。我国政府一向劝勉居住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尊重侨居国的法令和习惯,不参加当地的政治活动,努力帮助当地人民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同当地人民友好相处。鉴于许多华侨世世代代居留在印度尼西亚,他们在经济生活中,已经同当地人民融合在一起。中国政府愿意看到,这些华侨能够根据自愿的原则选择印度尼西亚国籍。他们一旦取得印度尼西亚的国籍,就当然应效忠于印度尼西亚,同时也当然应享受这个国家的公民权利,而不受任何歧视。因此,华侨加入侨居国的国籍,不论对于他们自己或者对于侨居国来说,都是有利的。为了消除华侨具有双重国籍的不合理现象,我国和印度尼西亚政府早在1955年4月就签订了有关的条约。接着,两国总理在1955年6月3日就这个条约的实施办法进行了换文。两个月以前,两国外长又发表联合公报,对于如何使华侨的经济力量继续发挥有益于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出了明确的原则。如果双方早已协议的各项原则和办法得到切实的执行和遵守,华侨问题本来可以逐步求得合理的解决,两国的友好关系也可以进一步发展。 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最近在印度尼西亚方面不仅出现了排华行动,而且反过来却诋毁中国政府为了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所采取的步骤是干涉印度尼西亚的内政,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谁都知道,中国一贯对印度尼西亚友好,尊重印度尼西亚的主权和独立,并且在印度尼西亚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尽力给以支援。但是,现在华侨在印度尼西亚却被当作是敌对国家的侨民,受到极其粗暴和不人道的待遇。试问,这是友好国家在解决相互间的问题时应该采取的态度吗?这是合乎万隆会议原则的吗? 至于谈到华侨问题的经济方面,大家都知道,目前在印度尼西亚的排华活动,是在所谓“发展民族经济”的借口下进行的。华侨小商贩被诬蔑为“殖民主义经济残余”,被攻击为妨碍印度尼西亚民族经济的发展,甚至被毒骂得“比殖民者还穷凶极恶”。这种指责显然是不符合于历史事实和现实情况的。我国侨民旅居印度尼西亚已经有一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从十七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荷兰侵占印度尼西亚以后,又有大批华工被荷兰殖民者拐骗去为它开拓殖民地。近一百多年来,我国因为内忧外患,农村破产,更多穷苦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计,不惜离乡背井,飘泊海外,因而形成印度尼西亚华侨人口众多的情况。这些华侨当中绝大部分都是劳动人民,他们长期和印度尼西亚人民一起受着殖民主义者的压榨。他们世世代代的辛勤劳动,给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作出了不可抹杀的贡献。就说现在遭受迫害的小商贩,他们的劳动和小本经营对于供应当地人民需要、活跃当地商品流通也起着积极的作用。试问这和所谓“殖民主义经济”有何共同之处?事实上华侨经济是随同印度尼西亚民族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它已经成为印度尼西亚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印度尼西亚民族经济的发展是有益的。这一点,印度尼西亚外长苏班德里约也是承认的。在两国外长联合公报中曾经明确地提到,“华侨的经济力量将仍然对于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起有益作用”。苏加诺总统在8月17日的政治宣言中也曾宣布:“已经在印度尼西亚安顿下来、同意而且还准备帮助实行工作内阁的纲领的非本国的力量和资金,在我们增加工农业生产的活动中都将得到适当的地位和机会。”因之,不难理解,目前印度尼西亚的排华措施,既直接破坏了两国外长的联合公报,也违反了苏加诺总统的政治宣言。今天真正威胁着印度尼西亚民族经济发展的是帝国主义的垄断资本,并不是华侨经济,对前者不敢触动而集中力量打击华侨小商贩,难道这会给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带来任何好处吗? 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于目前印度尼西亚华侨的处境,不能不表示万分关切。谁都知道,在旧中国的时代,绝大多数飘泊海外的华侨都是为生计所迫,不得不寄人篱下,在侨居国往往受尽帝国主义和当地反动势力的歧视、虐待和凌辱,有苦难诉,有国难归,只得忍气吞声。但是,这种悲惨情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果还有谁仍用老眼光来看问题,以为华侨还像过去一样,无依无靠,除了在侨居国谋求生活以外,就别无出路,以为中国政府和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还会坐视侨胞在海外遭受无端的歧视和迫害,那就大错特错了。我国陈毅外长向印度尼西亚苏班德里约外长所提出的三项建议,都是合情合理的。愿意选择印度尼西亚国籍的华侨,应该根据两国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取得印度尼西亚国籍;不愿或不能取得印度尼西亚国籍的华侨,应该受到应有的保护;在印度尼西亚无法生存或者自愿回国的华侨,应该分批分期地得到遣送回国。我们希望印度尼西亚政府能够立即制止对华侨的武力迫迁,并且能够就陈毅外长的建议迅速同我国政府达成协议。我国人民本着同印度尼西亚人民的友谊,热望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问题能够按照陈毅外长所提出的前两项建议获得圆满解决,同时对于要求回国的华侨也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天的中国,六亿五千万人民正在以无比沸腾的热情开发着祖国无穷无尽的资源,建设着我们美丽富饶的家园。我们要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虽有六亿五千万人口,也还感觉劳动力不足。我们建国十年以来,已经先后有三十万侨胞回到祖国,参加了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们在回国以后,受到了祖国人民的热情欢迎,在生活和工作上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和照顾。他们之中有许多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劳动模范和英雄,为自己的祖国和后代子孙建树了光荣的功勋。因此,在祖国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一切侨居国外的同胞遇到困难或由于其他原因愿意回来的,祖国随时都向他们敞开着温暖的怀抱。 现在,正当印度尼西亚的华侨处于被无端歧视和迫害的情况下,我国陈外长在致印度尼西亚外长苏班德里约的信中已经正式提出,对于那些流离失所、无法谋生或者不愿意继续留居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中国政府准备根据他们的回国的志愿,安排他们在国内生活,使他们有机会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这种建议是完全符合于印度尼西亚华侨的愿望的,也是任何友好国家政府没有理由拒绝的。同时我们欢迎华侨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也充分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来并且永远不打算利用华侨去损害任何国家,或者要利用所谓“过多”的人口向外“扩张”。这就从根本上粉碎了帝国主义和外国反动派所散布的所谓华侨是中国进行颠覆活动的“第五纵队”、以及所谓中国人口的增长将成为亚洲邻国的“威胁”的谰言。 当然,大批华侨归国还是一桩复杂的工作,只有得到了印度尼西亚政府和人民的友好协助和合作,才能使得这些自愿回国的华侨能够平安、顺利地归来。我国陈外长在给苏班德里约外长的信中具体提到了几点希望,这也是完全合乎情理的。首先,回国的华侨应当出于自愿,中国愿意接受华侨回国,决不能被利用为排华的借口,不能够有任何强制的情况。对于那些自愿回国的华侨,也应当尊重他们的志愿,不要加以阻拦。好来好往,才不至于伤害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其次,这些华侨在印度尼西亚世代居留,当然置下了产业,这是他们多年辛劳所获。他们为印度尼西亚流了不少血汗,创造了不少财富,在他们要离开印度尼西亚的时候,个人仅有的一点财产,自然应该被允许变卖,并且带回所得的资金。再其次,他们归国途中的安全应当得到保证。特别是在目前印度尼西亚国内,正在刮着一片排华反华之风,华侨的生命毫无保障,提出这样一点是特别重要的。最后,为了便于我国政府有秩序地安置这些归侨,还希望印度尼西亚政府分批遣送他们回国。这样做,对于组织船只,有计划地进行遣送和接待,都两得其便。同时也是印度尼西亚政府很容易办得到的。日本是战败的侵略国,中日两国至今尚未订立和约,建立邦交,但是中国政府对于遣送在华日侨,尚且竭尽心力,作了最周到的安排。我们相信,印度尼西亚政府不论是从两国友好关系出发,从人道和正义的原则出发,都不应该对我国政府的这些合理要求表示异议。 我国陈外长提出的建议已经为全面解决存在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华侨问题提供了合理的基础。华侨问题只能通过友好协商来解决。任何片面和粗暴的做法都只会给问题的解决增加困难。目前在印度尼西亚被煽起的排华和反华活动,也已引起了印度尼西亚的善良人民和公正人士的不安和不满。雅加达“黎明日报”11月20日的社论说得好:对于由于在印度尼西亚发生排华运动而导致的局面,“只有那些在一开始就希望印度尼西亚陷入混乱的人才感到高兴”。它大声疾呼:“回到万隆会议的道路上来”!我们衷心希望印度尼西亚政府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的友谊为重,以亚非国家的团结为重,慎重考虑我国陈外长的建议,早日举行谈判;同时迅速制止继续未已的排华和反华活动,以创造有利于谈判的气氛。我们坚信,只要双方都怀着维护两国友好关系的愿望,经过友好协商,存在于两国之间的华侨问题是不难可以获得合理底解决的。而华侨问题的合理解决,将会驱散暂时的乌云,使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之间的友谊,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使帝国主义和它的代理人挑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友谊的阴谋不能得逞。
3. 规模超过往年 人力增加三倍 完工两万多处 浙江高速度治山治水 黑龙江积极兴建新工程扩大旧渠系
第1版()专栏: 规模超过往年 人力增加三倍 完工两万多处 浙江高速度治山治水 黑龙江积极兴建新工程扩大旧渠系 新华社杭州11日电 浙江省水利冬修运动进入高潮。目前各地参加水利施工的劳力达到去年同期的四倍,全省已经完工的各种水利工程有二万四千八百一十一处。 今冬浙江省水利建设的规模,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动工的时间也比往年提早一个多月。在冬修中,各地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贯彻了蓄泄兼顾、以蓄为主,治山治水相结合、以治山为主,大中小型结合、以小型为主,灌溉发电航运相结合、以灌溉为主,群众自办和国家必要的扶助相结合、以群众自办为主,新建与维修相结合、以新建为主等一系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山区、半山区大搞蓄水引水工程,向逐步建成完整的灌溉网,实现灌溉自流化进军;在平原地区,大力开展打坝并圩,整理、开辟河网,降低地下水位,发展机械排灌,实现排灌机械化,并积极发展电力灌溉。位于杭嘉湖大平原的吴兴县抽调八万多人,经过十天苦干巧干,已完成打坝并圩任务,目前正在进行渠道定线,测量放样;全长四千七百公里的干、支、毛三级渠道的开挖任务已经落实到生产小队,并已开挖渠道一百一十公里。在滨海沿江的舟山、温州等地区,正在大修海塘和江堤,提高防台抗洪能力。瑞安县三万多民工,正在东海之滨修建一条长六十公里、底宽三十米的海堤。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各水利工地都发动群众大搞工具改革,开展高工效竞赛。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推广各种新式治水工具二十八万二千多件,使工效成倍地提高。金华专区开展了工具改革运动后,有二百二十处较大的水库工地实现了车子化,消灭了肩挑。兰溪县推广各种新式工具四十三种共七万多件,有三十三处水利工地实现了运输车子化、夯土滚筒化、取土爆破化,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全县在11月底就完成土石方五百二十八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六倍多。义乌县岩口水库随着土坝越做越高,运土上坝的困难也愈来愈大,经过民工们想办法动脑筋,创造了“神仙”滑轮、绳索绞盘、土卷扬机等上坝工具以后,工效迅速提高。 各地在解决水利施工所需要的器材物料中,都根据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发挥公社社办工厂的作用,就地取材,就地制造,就地使用。金华专区已办了工具工厂、石灰厂、瓦管厂、炸药厂、炮钎厂等工厂二百三十二个,生产了大批水利器材。临海县在全县商业、工业等部门仓库中清理出旧钢板、扁钢、角钢、铅丝、洋锹等大批物资用作水利器材。海游公社用清理仓库的办法解决了水利工程所需物资的90%以上。 新华社哈尔滨11日电 黑龙江省水利冬修工程全面展开。各地民工正在冒着严寒,扩建现有水利工程的渠系和积极兴建新工程,使水利工程迅速成套为明年农业生产继续跃进创造良好条件。 黑龙江省从1958年大跃进以来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其中包括引用嫩江水灌溉的运河,蓄水量达五亿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库等中型骨干工程七十多项,小型水库六千多个,渠道一万多条,以及许多机井、水上保持工程等,能灌溉水旱地一千五百多万亩。 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些水利工程的灌溉潜力,今年冬季各地集中大批人马,在已经建立中型骨干工程的地区扩建渠系和平整土地,尽可能扩大灌溉面积。依安县出动七千民工在五个中型水库周围修建田间支渠和平整土地,五天就扩大了灌溉面积十五万亩。五常县今年改修老灌区渠道,增加了灌溉面积四万五千多亩。汤原县今冬将香芝灌区的拦河坝提高零点五米,就增加灌溉面积二万亩。 今冬新建的七十多个中型骨干工程,都建在和小型工程脉搏相通的松花江的支流上,便于控制较大水旱灾害。勃利县正在倭肯河上兴建一个水库,明年可使一半农田免受较大的水旱灾害的影响。对明年不能发挥全部效益的新建中型水利工程,各地采取了分段、分期成套施工的办法,使它们在明年能灌溉一部分农田和起防洪作用。
4. 周总理电贺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年会 支持南非人民反对种族歧视
第1版()专栏: 周总理电贺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年会 支持南非人民反对种族歧视 新华社11日讯 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将于1959年12月12日和13日在德班召开第四十七届年会。周恩来总理于6日打电报给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秘书长诺克韦,表示祝贺。贺电全文如下:南非德班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秘书长诺克韦先生阁下: 在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召开第四十七届年会的时候,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南非人民反对种族歧视和争取基本人权的正义斗争,是觉醒了的非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斗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和世界上一切主持正义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是在南非人民一边的。祝大会在领导南非人民的斗争中取得新的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六日于北京
5. 北京郊区勤俭治水
第1版()专栏: 北京郊区勤俭治水 新华社11日讯 北京郊区各人民公社在大兴水利中,坚决贯彻执行勤俭办水利的方针,节省了不少资金和材料。 自筹资金物料,尽量不伸手向国家要东西,是郊区今冬水利建设的一个特点。黄村公社孙村大队今年要开挖各种渠道七十一万五千多米,建干渠大闸十八座。开始时大队某些干部有畏难情绪,认为不依靠国家的资金和物料,很难完成这么大的水利建设任务。大队党委召开干部会,批判了这种消极等待思想,提出“自己事情自己办,不向国家喊困难”的口号。他们采取自力更生、就地取材的方法,现在已经准备好十万块砖,解决了建闸所需要的材料。昌平区王家园水库完全是南口人民公社用自筹为主的方法修建起来的。他们为了解决工具不足的困难,组织青壮年打荆条、编筐、砍镐把和抬扛,满足了施工的需要。 广泛使用代用品,以旧代新、以木代铁,是郊区今冬水利建设的另一个特点。大兴区在建筑拦河闸的工程中,按照设计需要水泥一千九百多吨,他们为了给国家节省水泥,批判了“建闸工程不可能用代用品”的说法,对受力较轻的混凝土工程,采取了浆砌浇筑块石的办法,不但节省了水泥,而且工程质量良好。昌平区青年水库工地派人上山打荆条,编成荆把代替搭工棚用的木材,然后用黄泥抹好,不仅节省了一万五千元的开支,而且还很保暖。 各人民公社在勤俭办水利中,发扬了互通有无的协作精神,大大节约了开支。南苑人民公社在建造人工湖时,由于得到附近公社槐房、大红门等大队的支援,花钱不多,就迅速安装了全套电力设备。(附图片) 浙江龙游县社阳港水库就地取材,架起一座长一百三十六米、高十四米的天桥,运土距离缩短二百米,提高工效十一倍。 新华社记者 吴元柳摄
第 2 版
1. 全面跃进迎新年 又一批企业提前完成年计划
第2版()专栏: 全面跃进迎新年 又一批企业提前完成年计划 天津第一钢厂 据新华社天津10日电天津第一钢厂已在9日提前全面完成今年的国家计划。各项指标完成年计划的情况是:总产值111.7%,钢产量111.5%,钢材产量110.5%,利润142%,劳动生产率比计划提高11.31%,成本比国家计划低。 今年以来,天津第一钢厂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开展技术革新。全厂到11月底为止,共实现了一万五千多件技术革新建议,创造了一千五百四十多次生产新纪录。在轧钢生产中实现了多头快轧、轧钢围盘化、拔丝连续化后,使钢材产量、质量双双跃进。 为争取全面超额完成国家计划,从9月份以来,这个厂的党委书记和厂长就组成了领导干部“三边”小组,深入车间边参加生产、边检查生产、边指挥生产,发现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就和老工人、技术人员一起设法解决。使钢锭合格率提高了30%,每炉钢的溶炼时间缩短了半小时。 沈阳橡胶轮胎厂 据新华社沈阳电 沈阳橡胶轮胎厂党委领导职工不断克服干部中的右倾情绪,持续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出色地完成了全年国家计划。 到12月6日止,这个厂的生产实绩与全年国家计划比较:总产值超额12%;汽车、摩托车、拖拉机轮胎的外胎产量超额35.61%,内胎产量超额18.12%;自行车、手推车轮胎的外胎产量超额3.52%,内胎产量超额3.21%;劳动生产率超额16.92%;上交利润超额16.12%;全部产品总成本比国家计划降低2.29%;产品的质量都达到或超过了国家要求。 这个厂的党委今年坚持了集中领导和大搞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不断组织职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11月份,全厂仅在开展技术表演赛中,就使88%以上的生产工人突破了生产定额,对保证提前完成年计划起了重要的作用。 济南发电厂 据新华社济南10日电 济南发电厂充分挖掘设备潜力,提前全面完成了年度生产计划。截至12月5日,这个厂的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0.22%,发电量完成计划的100.02%,煤耗比计划降低4.11%,厂用电比计划降低1.95%,成本比计划降低3.68%。在安全生产方面做得也很出色,发电机组一直保持着安全运行。 济南发电厂职工为了保证提前完成年计划,他们针对影响出力提高的关键问题,大闹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从改进操作和设备结构、性能等方面提高设备出力。同时,全厂总结推广了“三好”(团结好,引火好,清洁好)、“三稳”(水位稳,汽压稳,流量稳)、“四负责”(交接班燃烧正常,交接班按比例掺灰,做好升降负荷准备,锅炉结焦不发展)的锅炉操作方法,大大改善了锅炉的燃烧状况。此外,他们还改进发电机的冷却系统,加装喷水冷却装置,降低发电机的进风温度,对于提高设备出力都起了很大作用。
2. 比箭(图片)
第2版()专栏: 比箭 江有生 一九五九年:古人说,光阴似箭…………! 当代英雄:但是你的箭就不如我的箭快!
3. 陕西农副产品收购计划提前完成 山东完成粮食征购,棉油收购量显著增加
第2版()专栏: 陕西农副产品收购计划提前完成 山东完成粮食征购,棉油收购量显著增加 据新华社西安10日电 在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精神鼓舞下,陕西省粮食、商业系统的职工已提前超额完成了今年度的农副产品收购计划。到11月28日止,几种主要产品完成计划的情形是:粮食118.87%,棉花101.39%,油料122.2%,猪100.4%,羊129.26%,家禽111.16%。 今年收购工作一开始,各地有关部门普遍向干部和群众进行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宣传总路线和农产品收购的重要意义;批判了少数干部中的右倾思想,鼓舞了农民积极出售农副产品支援国家建设的热情。商县在农副产品上市后,就提前七十三天完成了全年农副产品的收购任务。 各地人民公社在交售农副产品时,普遍重视了保证质量,把质量列为检查评比完成任务好坏的重要内容之一。入仓的棉花,都经过分拾、分晒、分存、分轧。三原县高陵公社卖给国家的棉花,优质棉占84.91%,全部出售棉花比去年提高两个等级。 在收购同时,各地还妥善地安排了社员生活,加强物资供应,适应农村社员们生产和生活上的需要。 新华社济南10日电 山东省已超额完成今年度的粮食征购计划,棉花、花生、烤烟、大麻等的收购量,11月底以来也有显著的增加。 在11月25日到12月3日,山东省开展了农副产品突击收购运动,全省有大批干部群众和数以万计的大小车辆,突击采摘、加工、交售、调运各项农副产品。在这期间,各级党委都是第一书记挂帅,对收购工作加强了具体领导。盛产花生的蓬莱县,最近阴雨较多,各级党委领导群众创造出晴天扶垧晒、阴天高空架晾、雨天用炕烘等许多降低水分的办法,加快了花生入库进度。盛产烤烟的益都县,由县委第一书记亲自掌握,将生产和收购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妥善安排劳力,突击加工、交售烤烟,使日收购量大大超过计划。 各地本着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精神,同时进一步安排了社员生活。如淄博地区在突击收购同时,检查了八千一百七十五个公共食堂的工作,对社员生活作了妥善的安排。
4. 内蒙古扎赉特旗各公社交售粮食90%以上是一等品
第2版()专栏: 内蒙古扎赉特旗各公社交售粮食90%以上是一等品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10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提前完成了今年度交售粮食的计划。各公社交售的粮食全部合乎国家质量标准,其中一等粮占90%以上。全旗农民留有足够的口粮和种子。 扎赉特旗今年粮食征购工作的良好成绩,是人民公社的巨大优越性和各族农民爱国热情日益高涨的具体表现。今年,全旗在春夏两季遇到三十年未有的旱、涝、虫、雹等灾害,但是,各人民公社坚决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提出“一春无雨保全苗”、“从虫子嘴里夺粮”的口号,大搞水利灌溉,开展群众性的捕虫灭虫活动,终于战胜了天灾,获得丰收。在丰收以后,二龙山、巴彦高勒两个人民公社提出具体指标,表示要多卖粮、卖好粮给国家;其他各公社都根据本公社的粮食实际产量,订出切实的卖粮计划。 接着,各人民公社便开展了一个多卖粮、卖好粮的运动。在卖粮高潮的日子里,通往收粮站的路上,到处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二龙山人民公社组织了三次粮食入库高潮,仅用十天就完成了全部粮食入库计划。
5. 社社争售跃进粮(木刻)(图片)
第2版()专栏: 社社争售跃进粮(木刻) 丁仃
6. 粮油加工业竖起两面红旗 安阳面粉厂大抓技术改革磨子日产量创全国最高纪录 正安县充分利用水力畜力代替人工打榨日产水平提高50%以上
第2版()专栏: 粮油加工业竖起两面红旗 安阳面粉厂大抓技术改革磨子日产量创全国最高纪录 正安县充分利用水力畜力代替人工打榨日产水平提高50%以上 本报讯 河南省安阳面粉厂大抓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今年11月份在保证质量和不断提高出粉率的前提下,面粉平均日产量达到一万六千袋,比解放初期提高了八倍多,等于把一个工厂变成了九个同等规模的工厂,成为全国粮食加工企业的一面旗帜。 安阳面粉厂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机器陈旧,厂房简陋。解放初期磨子接吋日产量(即每吋磨辊长度接触面积二十四小时的产粉量)只有二袋,日产面粉一千七百多袋。解放几年来,产量每年都有所提高,到1958年大跃进以前,磨子接时日产量已达到九点八五袋,比解放初期提高了四倍。但是从1958年第三季度到今年10月,特别是经过反右倾鼓干劲以后,厂内接连组织了四次技术革新高潮,这个老厂才彻底改变了面貌,出现了生产节节上升的新气象。 安阳面粉厂在组织跃进中,曾碰到不少保守思想的抵制。如有人说“设备潜力已经挖光,产量到顶了。”有的说“产量翻番会影响出粉率,影响质量。”还有人说“再跃进就得增加设备或新建车间”。工厂党委根据这些情况认为保守思想是继续跃进的主要阻碍,立即组织全厂职工以“能不能跃进,如何跃进”为题展开了鸣放辩论。在这场辩论中共贴出大字报一万四千多张,驳斥了各种右倾保守思想。职工们通过辩论认识到设备潜力仍然很大,坚定了继续跃进的信心。工厂党委接着就针对生产关键组织群众展开技术革新运动,全厂成立了技术革新委员会,各车间、工段、小组也都设立了技术革新小组。整个技术革新运动是按照从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由操作方法的改进到机器设备的改革,由局部改革到全面改革的原则来进行的。如第一次改革时,首先调整了电力负荷,然后又采取放大麦门,扩大前路磨研效能和调整筛绢等技术措施,把磨子接吋日产量提高了28.23%;第二次通过放粗磨辊牙齿,改变辊丝角度等技术措施,把接吋日产量又提高了30%。接着又进行了第三次、第四次技术改革。仅今年上半年实现的重大革新项目即达五十多项。经过四次改革后,磨子接吋日产量由改革前的九点八一袋提高到二十点零三袋;11月份又改进了磨辊的排列,扩大了筛理面积,结果又创造了二十一点二二袋的全国最高纪录。在技术革新运动中,全厂技术工人、普通工和学徒工都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对手赛、关键赛、技术表演赛,形成了人人献计、个个革新的热潮。学徒工王润峰进厂几个月就提出了四项技术革新的建议,改进了操作方法,一天完成的生产任务相当于过去四个月的工作量。 本报讯 贵州省正安县大搞土法榨油技术革新运动,夺得了油脂双高产(产量高、出油率高)的显著效果。目前全县四百多台土油榨已经基本实现水、畜力打榨化,平均日榨量提高了50%至100%。今年以来全县已经节约了六十五万多个劳动日。与提高产量的同时,各种油料的平均出油率也比去年提高了4.87%,为国家增产油脂四十五万斤。 正安县是一个盛产桐籽、茶籽等油料作物的山区,近几年来,由于油料作物逐年增长,每年加工不完的油料就有八百万斤左右。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县委根据山区油料分布广,土榨分散,水源充足,牛马多的特点,提出了“有水源用水力,无水源用畜力,消灭人力打榨,节省劳力支援农业生产”的口号。在党的号召下,一个轰轰烈烈的土榨技术革新运动迅速在全县各油厂、榨坊开展起来。开始改革工具时,材料和技术人员都很缺乏,许多木工活、石工活都无人会做,这时许多榨工表示没有匠人自己学,没有钢铁用石头、木材代替,缺乏技术到外地去学的决心。许多榨工边学边作边改进,试制成了不少土机械。县的领导部门也建立了技术革新领导机构,从榨工中选拔了一部分技术较高的工人经常巡回到各油坊进行工具改革的技术辅导;又派出部分职工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全县还举办了三十二座红专试验油坊,由领导干部和工人一道研究试榨,一有成效就及时组织现场会议加以推广,今年1至9月份就召开了八十四次现场会议,对传播工具改革和提高出油率的先进经验起了很大作用。通过这一系列具体措施,全县共改成水力打榨二百五十九台,畜力打榨一百一十八台,人力脚踏飞锤榨五十五台。基本上实现了用水、畜力打榨代替人工。在主要工具改革后又相应地改革了各个环节的辅助工具,如将畜力笨碾改为水、畜力快速碾,把人工炒籽锅改为烟道炒籽,并且添置了包饼机、保温箱等二十九种工具,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过去每台榨需要七个劳力,现在只要三个半劳力。每吨油脂的加工费用也由一百元七角三分,降低到四十七元一角三分。榨油工人基本上摆脱了笨重的体力劳动,有的工人高兴地写诗歌颂道:“水畜结合改土榨,土洋并举自动化,积极开展双高产,支援国家工业化。”
7. 古丈百斤茶籽出油四十多斤
第2版()专栏: 多榨油多出油 古丈百斤茶籽出油四十多斤 据新湖南报消息 湖南省古丈县积极响应省委、省人委关于在加工环节上增产油脂的号召,大鼓干劲,大抓措施,到11月下旬,全县平均每百斤茶籽出油四十斤八两,比去年平均出油率提高23%。 今年,古丈县各榨坊抓住榨制环节,开展了“两改”(改良榨具、改进操作技术)“双高”(高油率、高工效)运动,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出油率。山枣公社通过“两改”,每百斤茶籽平均出油已达四十七斤半,比去年平均出油三十三斤提高十四斤半;去年平均每榨日产油不到二百斤,现已达五百斤。全县已开榨的一百一十二个榨坊,平均出油四十斤八两。
8. 翼城棉籽出油率超过20%
第2版()专栏: 翼城棉籽出油率超过20% 本报讯 山西翼城县土榨棉籽出油率达20%以上。 10月中旬,中共翼城县委和县人委向全县油脂加工业职工发出了“百斤棉籽增产二斤棉油”的号召以后,全县各土榨油厂普遍响应了这个号召。到11月30日,全县八十三座土榨油厂,平均出油率已稳定在20%以上。每百斤棉籽比10月底多产了二点六斤油。这个县各油厂由于增产油脂运动的深入展开,产量和出油率出现了月月高,旬旬高,日日高的局面。11月上旬日产达六万二千五百二十斤,出油率上升为18.33%;中旬日产量上升为七万一千斤,出油率又上升为18.83%;下旬日产量又增为十万零一千六百斤,出油率直线上升为20.1%。
9. 安徽米糠出油率达到9.93%
第2版()专栏: 安徽米糠出油率达到9.93% 本报讯 安徽省大力推广米糠榨油,三个月增产油脂二百四十多万斤。米糠油可提取甘油、糠腊,制造肥皂、硬化油、润滑油。经过提炼,还可以食用。榨油后的糠饼,是很好的饲料。 安徽省粮食部门用米糠榨油,是从炳辉县开始的。今年8月,中共安徽省委发出指示,要求各地认真研究推行米糠榨油。现在,全省粮食部门的碾米厂已附设了九十三个榨油车间。各地由于认真推广了先进的榨油经验,米糠平均出油率也由过去7.39%提高到9.93%。
10. 提高粮油加工出品率
第2版()专栏: 提高粮油加工出品率 本报评论员 今年秋季粮食、油料征购工作的形势极为良好:粮食征购任务在许多地区已经完成,油料的征购进度也非常迅速。粮、油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同时又是工业的重要原料;但是,粮食和油料必须经过加工,才能供应人民消费和生产建设的需要。因此,在收购工作之后,粮食和油料的加工工作必须紧紧跟上,迅速把原粮加工成成品粮,把油料加工成油脂。 在原粮和油料加工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提高粮油出品率,这就是说,怎样用同样数量的原粮和油料,加工出更多的大米、面粉、杂粮和油脂。提高粮油加工的出品率,是增产粮油的一项重要措施,但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粮油加工企业普遍的和足够的重视。有人把从每百斤原粮或油料中多加工出几斤粮食或油脂看作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有人认为目前粮油出品率已经到顶,再没有甚么潜力可挖了。这些看法都是不对的。我们只举两个例子,就可看出提高粮油出品率还是大有可为的。江西省清江县农村人民公社改革粮食加工工具以后,每百斤稻谷可以多出大米七斤,全县一年可以增加大米一千零五十万斤。根据陕西省的计算,全省经过机榨、土榨的油料,如果每一百斤平均提高出油率二斤(这是完全可能的),那么1959—1960年这一生产年度,全省就可以增产油脂一千三百多万斤,相当于七十五万多亩油菜籽的产油量。能说这样大的增产是小事吗?当然不能。 提高粮食和油料出品率是完全可能的,根据是目前各地粮油出品率的悬殊很大,例如每百斤菜籽平均出油量最高与最低相差十四斤之多,花生相差十一斤多,大豆相差七斤多,芝麻相差八斤;每百斤稻谷出大米的数量,最高与最低相差十七斤多,每百斤小麦出面粉的数量也相差十二斤多。由此可以看出,只要采取措施消灭或是缩短这种出品率悬殊的差距,把粮油出品率普遍提高到先进的水平,那末每年就能够为国家增产大量的粮食和油脂。况且,就是在先进的粮油加工企业中,目前出品率的提高也还没有到顶,潜力还有不少。当然,粮食和油料的加工出品率并不是无限的,但是,根据目前情况看来,粮食和油料的出品率也绝不是已经到顶了,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采取自满自足的保守态度,而应该以“斤两必争、点滴必争”的态度,千方百计地挖掘加工潜力,增产更多的粮食和油脂。 怎样才能提高粮食和油脂的出品率?关键在于大搞群众运动,紧紧抓住技术革新这一环节。技术革新是提高出品率和增加产量的最有效的方法。以浙江省缙云油厂为例:这个厂从今年春天就开展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自制设备,利用水力作动力,实现了从油料脱壳到碾碎、炒热、筛选、上车撞榨等全部生产过程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日产量由过去的三千八百斤提高到八千多斤。出油率也大大提高,每一百斤菜籽由过去出油三十五斤提高到四十一斤,最高达到四十四点八斤。随着技术革新运动的开展,这个厂已经提前三个多月超额完成了今年生产任务。缙云油厂虽然只是一个例子,但它充分地说明了开展技术革新对于提高出品率和增加产量的重要意义。所有粮油加工企业,也应该十分注意推广先进经验。目前各地粮油加工企业都创造出不少的提高出品率、提高产量以及其他方面的先进经验,如小麦加工的剥皮制粉法、前路出粉法、皮磨心磨并重出粉法,在油料加工方面,有高水分蒸?、低水分压榨的机榨提高出油率的方法,加长机身、加大榨膛的提高产量的方法,有飞锤、吊锤、中间打榨、单圈无草包饼的土榨提高出油率和产量的方法,等等。对于这些先进经验,各个加工企业可以根据本身条件加以采用推广,以便尽速提高产量和质量。 在提高粮油加工出品率的同时,还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加工设备。增加粮食和油脂的产量。现有加工设备的利用率还是不算高的,如面粉加工厂设备利用率仅为73%,机榨油厂设备利用率只达到75%,农村土榨油厂设备利用率只达到50%左右。这就说明,只要充分发挥设备效能,进一步提高设备生产能力,粮食和油脂的产量就能够大大增加。 提高出品率和产量,增产粮食和油脂,不只是国营或地方国营粮油加工企业的事情,也是农村人民公社粮油加工单位的重要课题。这不仅因为目前国家经营的粮食和油脂中有一部分粮食和近一半的油料还依靠人民公社的土磨、土榨进行加工,因而要求人民公社粮油加工单位提高粮油出品率和产量,更重要的原因是,全国每年粮食的消费数量,农村要比城市大得多,油脂的消费量也占很大比重,因此,提高农村粮油加工出品率和增产粮食和油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帮助人民公社粮油加工单位提高出品率和产量,国营特别是地方国营粮油加工企业应该积极从技术上加以指导,帮助培训技术人员和改革工具。在目前,粮油加工领导部门也应该同商业等有关部门加强协作,组织各加工企业交流经验,及时总结和推广新的经验,同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以推动工作不断前进。 现在,一个粮食和油料加工的旺季已经到来,我们相信,全国粮油加工企业职工同志们一定能够鼓起冲天干劲,大搞技术革新,出色地完成粮油加工任务,为国家增产更多的成品粮和油脂。
11. 全部依靠外地进货的历史结束了 青海今年自产轻工业品二千多种
第2版()专栏: 全部依靠外地进货的历史结束了 青海今年自产轻工业品二千多种 本报讯 青海省轻工业战线上的近六万职工,大反右倾,大鼓干劲,力争主要产品在明年大部分达到自给,支援工农牧业生产,满足青海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 解放十年来,特别在1958年大跃进以来,青海省轻工业和手工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去年,全省轻工业、手工业产品品种由解放初的三十多种增加到一千多种,今年又增加到二千多种。很多过去不能生产甚至连想都不敢想的产品,如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玻璃用品、机制纸、人造棉、针织品等,也都能够自己生产。当前日常必需的三千七百多种轻工业、手工业产品中,能自给的已有火柴、肥皂、奶粉等七百多种,半自给的已达一千三百多种。现有轻工业、手工业的从业人员,已比解放初期增加了九倍多。很多企业已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现在,市场上本省所产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品越来越多。青海省已经结束了以往各种轻工业、手工业品全赖外地运来的局面。 去年在大搞群众运动、全民办工业的高潮中,人们破除了迷信,解放了思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全省各地、各人民公社即建起了四千二百多个轻工业、手工业企业,试制和生产了五百多种新产品。过去认为没有专家就不能做的太阳灶、人造棉等很多种产品,群众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制造出来了。青海省毛纺厂在机器设备未到来的情况下,采用了土法上马、自力更生的方针,自己制造了几台土纺织机,现在已经生产出造纸用的毛布等产品,及时满足了本省造纸工业的需要。
12. 丰富的野生原料
第2版()专栏:资料 丰富的野生原料 在地区辽阔的青海省,野生的轻工业原料异常丰富。根据农林部门去年和今年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和部分牧业区的初步调查,野生经济植物资源有中药材、纤维、淀粉、油料、香料、栲胶、染料、蜜源等十二类共五百五十多种,分布面积达二千万亩以上。 在柴达木盆地等处生长着的罗布麻,是纺织工业很好的原料,它的纤维细、拉力强、耐腐、耐湿,和羊毛混纺能织成华达呢、凡尔丁、各色花呢等高级毛纺织品;和丝、棉混纺,又能织成各种华丽耐用的高级丝、棉织品。它的叶子、花、秆、根等可以制茶、造纸、制药和提炼橡胶等。仅柴达木盆地的天然麻田面积即近八百万亩之多,每年可产麻三亿斤以上。其他纺织工业的野生原料,还有浪麻、牛筋条等十几种。 发展医药工业的甘草、大黄、贝母等原料,已发现了一百二十多种,遍及果洛、玉树、海南、海北、黄南等牧业区。其中仅甘草和大黄的蕴藏量,即达一千五百万斤左右。 造纸原料有芨芨草、马莲草、芦苇等多种,年产量约在二十亿斤以上,并且分布广,容易采集。仅柴达木盆地阿拉尔和乌图美仁一带的芦苇产量,就可供数座日产一百二十吨纸的大型纸厂之用。 其他如制造栲胶的原料,有云杉、黑刺、杨树等;制造淀粉的原料,有兰布子、青岗、沙蓬等七种;油料植物有骆驼蓬、毛尔刺、榛子等六十多种,根据试验的结果,一般含油量在10%到20%以上,有高达60%的。发展香料工业的原料也很丰富,有波氏杜鹃(冬青),小枇杷(香紫)、薄荷、香蕾等十多种。其他野生经济植物,不胜枚举。(李瑛)
13. 轻工业品绚丽多彩
第2版()专栏: 轻工业品绚丽多彩 ·西宁毛毯· 天津、哈尔滨用机器织出的毛毯多么漂亮!青海省现时还没有机器,能织出毛毯吗?能!青海省毛纺厂用自制的土机器织出来的毛毯,除花色比不上天津、哈尔滨等地的产品外,其柔软、光泽等已使人难以分辨了。如果没有人给介绍,人们准会误会是从外地来的。青海毛纺厂今年第四季度,准备生产一千条,供人们需要。 ·彩素地毯· 青海省的羊毛,纤维长,富有弹性,很适于织地毯。去年大跃进中,青海省绒毛加工厂积极派人去天津学习。只学习了两三个月的工人,回来就当师傅,大批地培养徒弟。她们的双手在土织地毯机上,犹如翻花似的动个不停,各种彩花、素鼓花的地毯织出来了,经过工人修剪、洗涤出光,一张张美丽的地毯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地毯上的花卉、鸟、蝶,非常活泼可爱。质量已经达到出口标准,在国外很受欢迎。西宁市除这个厂外,还有两个厂能生产这样的地毯。 ·玻璃仪器· 在青海省轻工业展览馆里,有一位老大爷在玻璃展览台前看得出了神,并自言自语地说:“这个玻璃管多怪,里面还弯弯曲曲的像条蛇。是咋做的?真巧!真巧!”其实,他还没有看到,现在的青海省陶瓷厂,除了能生产蛇形冷凝器外,还能生产脂肪抽出器、烧杯、有刻度的量杯等一百多种化验玻璃仪器,有力地支援了青海省的工业建设。 ·塑料制品· 过去青海省人们连想也不敢想自己能生产塑料制品。可是去年大跃进中,塑料工业却在这个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地方诞生了。工人们用自己制造的土压力机,压出了各色的塑料制品二十多种,有碗、扣子、灯头,还有肥皂盒、文具盒、盘子等等,不仅质量很好,样式也很美观。生产塑料的原料,现在也有部分试制成功了。 ·新颖皮鞋· 新生皮革厂,成批生产了质量良好、式样新颖、美观耐穿的皮鞋。这些皮鞋不仅受到了本省顾客的欢迎,还运销国外。今年这个厂生产的出口皮鞋将达一万双。(附图片) 这是新生皮革厂制出的一部分各式皮鞋 本报记者 王鸾摄
第 3 版
1. 万亩方万头猪 千亩方千头猪 百亩方百头猪 屯长县长治市丰产方普建养猪场 山西日报社论说:这是养猪积肥基本建设的革新
第3版()专栏: 万亩方万头猪 千亩方千头猪 百亩方百头猪 屯长县长治市丰产方普建养猪场 山西日报社论说:这是养猪积肥基本建设的革新 本报讯 山西日报8日以“丰产方建猪场大有好处”为题发表社论,阐述屯长县和长治市就丰产方建猪场的重要意义。社论说:在大面积土地上大搞丰产方,普遍深耕,实现水利化,同时在丰产方内大建养猪场,万亩方内建万头猪场,千亩方内建千头猪场,是养猪积肥基本建设的一项大革新,使土肥水紧密结合,这对明年提高农田单位面积产量,会有巨大的作用。 肥、水是农业增产“八字宪法”的重要部分,是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两项根本措施。而这两项根本措施,又只有互相紧密结合,全面贯彻执行,才会发挥连因互补、促进增产的显著作用。但是,在往年冬季大闹水肥等生产建设的时候,两者常常互相脱节;抓水时只考虑如何抓到更多的水,抓肥时只想到如何抓到更多的肥。而从有计划的闹大面积丰产田出发,两者如何有机结合、紧密联系,考虑得很不够。这样,尽管在抓水或抓肥本身讲,效率大有提高,但往往是庄稼浇上水,肥料还堆在村里,肥料赶不上,产量还是上不去。而屯长县和长治市养猪到田间,在丰产方大建猪场的做法,就能使水肥紧密结合,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猪场建立在丰产方内,垫圈用的土和秸草可以就地取得,部分猪饲料可以就地采集和加工,而积下的肥料就地施用,又可以省下大量运肥的工,扭转过去人常说的“农业用工,肥占一半”的局面。丰产方建猪场,绝不是偶然的。我国农民千百年来就有种园田的经验。那时候园田土地最基本的标志是:一眼水井,一个茅窖,水肥紧密结合,勤浇勤灌粪,因而收获很大。屯长县和长治市人民在大面积土地上大搞园田化,大搞水利化,方方建猪场,水肥紧密结合,是我国农民搞园田经验的继承和发展。为了进一步发挥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在大面积的土地上创造高额丰产,水肥紧密结合大搞基本建设的问题,是需要很好解决的。丰产方建猪场的做法,具有普遍的意义,各地都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积极推广。 据山西日报消息 山西屯长县群众正在大搞丰产方的同时,在丰产方内大建养猪场,以保证丰产方所需肥料,促进明年农业继续跃进。 屯长县今年在大旱八十天的情况下,灾年变丰年,粮食单位产量比大跃进的1958年增产了11.5%。经验证明,大搞大面积高额丰产田运动,是迅速提高农业产量的根本途径。而在丰产方内大建猪场,更便于就地种饲料,就地加工,就地积肥,就地施用,既使农牧相互促进,相互支援,又可减少拉土运肥时间,大大节省劳力和畜力。因此,中共屯长县委决定开展一个群众性的大搞万亩丰产方,方方大建养猪场的运动,做到万亩方万头猪场,五千亩方五千头猪场,千亩方千头猪场,百亩方百头猪场。 屯长县委为确保这一计划完满实现,从县到公社、管理区,进行了层层发动,大反右倾,激发了全县人民的干劲,人人意气奋发、个个斗志昂扬。在广大人民思想觉悟提高的基础上,进行了具体部署,组织了十五万劳动大军大搞丰产方。截至11月底,全县已建立万亩丰产方十五个,五千亩、千亩、百亩丰产方七百六十六个,总面积达三十六万余亩;三千头养猪场八个,二千头猪场十个,千头猪场九十六个,百头猪场三百个;正在建立的万亩丰产方五个,五千亩、千亩、百亩丰产方五百六十九个;万头猪场二个,五千头猪场五个,千头猪场五十一个,百头猪场二百八十七个。目前全县人民满怀信心,高举总路线红旗,乘风破浪阔步前进。 又讯 大搞丰产方,方方建猪场的农田基本建设运动,已在山西长治市获得辉煌成绩。截至最近,全市各人民公社已建成的万亩丰产方七个,五千亩方十五个,千亩方七十个,百亩方三百二十五个;在丰产方中已建起万头猪场七个,千头猪场八十五个,百头猪场一百九十个。 长治市在胜利结束秋收后,以公社、管理区为单位,对今年农业生产进行了全面总结。在总结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中共长治市委提出了大搞水地园田化,玉米渠田化,山地地埂化,沟壑谷坊化,盐碱地台田化,坡地梯田化的“六化”号召。 南垂公社党委书记在和群众一起大搞“六化”中,发现在万亩方上建猪场是个好办法,既能节省运肥工,又能多积肥。地委总结这一经验后迅速推广。于是全市各公社立即在万亩方上大建万头猪场,在千亩方上、百亩方上,大建千头猪场、百头猪场。目前,运动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着。(附图片) 上图是河南临汝县冯雪寺养猪场 宋春景摄(河南电影制片厂供稿)
2. 海南岛早稻秧苗绿满田 各地农民争取春节前插完秧
第3版()专栏: 海南岛早稻秧苗绿满田 各地农民争取春节前插完秧 新华社广州11日电 海南岛刚刚收割完金黄色的晚稻,现在茁壮的早稻秧苗又染绿了田野。 海南岛各地今冬早稻播种育秧工作比往年提早了一、二个季节。截至本月4日止的不完全统计,全岛落谷的秧田已达十四万三千三百多亩,播下谷种一千三百多万斤,占全区播种计划的25%。育秧面积比1957年同期增加了二倍,比1958年同期也增加了一倍以上。 各地早稻播种育秧工作,是响应中共海南区党委提出的“力争春节前基本插完秧”的号召,提前开始的。 往年在春节前就插完秧的东部万宁、琼海等县,今冬育秧工作搞得更早,现在,已经完成播种育秧计划70%以上。 少数民族地区的琼中、乐东等县往年育秧比较迟,今年也抓得比较早,琼中县播下种子五十多万斤,乐东县已经播下六十多万斤。为使秧苗生长粗壮,各地边落谷、边管理,及时追肥、灌水,认真做好防寒工作。
3. 为明年夏季丰收打好基础——江苏新华日报社论摘要
第3版()专栏: 为明年夏季丰收打好基础 ——江苏新华日报社论摘要 江苏新华日报12月8日以“冬季田间管理来个大革命”为题发表社论。摘要如下: 加强越冬作物田间管理,是冬春生产重要任务之一。只有把越冬作物管好,才能实现明年夏熟作物的大丰收,才能为明年全年农业生产更好更全面跃进打下基础。 从江苏当前总的情况来看,越冬作物田间管理的情况是好的。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对加强越冬作物田间管理的重要性有了足够的认识。有些人仍然按照“冬季不管,开年再管”的老习惯办事,他们认为“冬季田间不用管,要管也没有什么好管”,或者认为“冬季生产内容太多,田间管理要管也管不上”。这些论调,实际上是落后的小农思想的反映,是对人民公社化以后的新形势认识不足的表现。 在小农经济时代,由于单家独户分散生产,力量单薄,只能忙眼前,不能顾将来。那时,每年等秋收秋种结束,冬季就已经过去了一半,根本没有力量去抓冬季生产,非但没有条件去修水利、积肥、改良土壤、植树造林等等,就连单一的夏熟作物的田间管理也无法管好。 现在的农业生产形势,毕竟是大变了。人民公社化以后,挖掘了大量的劳动潜力,加上统一规划、全面安排,这就有可能照顾冬季生产的各个方面。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冬季生产项目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以兴修小型农田水利来说,既是冬修的内容,又可以说是田间管理的内容。今年秋种中,江苏各地结合平整一部分土地,整理了一部分排灌系统,就可以促使一千多万亩麦田实现灌溉园田化。再以开展多种经营来说,各地积极发展养猪后,就能保证越冬作物有更多更好的追肥。由此可见,只要认清公社化以后的新形势和有利条件,认清冬季生产各个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采取党委统一领导、全面规划、分线作战的方法,不但可以把冬季田间管理抓好,其他各个生产建设项目都同样能够抓好。 要搞好冬季田间管理,除了要在思想上来一个大革命,还必须在技术措施上来一个大革命。首先应该在技术措施上规定若干必要的、切实的、具体的增产措施,订出冬季田间管理各项措施的具体定额,并把它们列入三包方案;否则冬季田间管理就等于空谈。 封冻季节就要到了,现在正是加强越冬作物苗期管理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要立即采取得力措施,彻底检查一下田间管理的情况:查指标、查措施、查定额、查包工、查责任制、查劳力安排,通过检查,认真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今冬十成苗 明年十成收 江西千方百计增强油菜越冬能力 浙江以高标准要求管好冬种作物
第3版()专栏: 今冬十成苗 明年十成收 江西千方百计增强油菜越冬能力 浙江以高标准要求管好冬种作物 本报南昌11日电 江西各地及早采取各种措施增强油菜越冬能力。 江西今年油菜播种面积比去年扩大了一百万亩,播种质量也比去年好。目前各地油菜生长茁壮,一般苗高四寸,有五、六片真叶,一类苗占70%以上。现在冬季已到,油菜苗嫩,畏寒畏冻,怕旱又怕涝,如果冬季管理不好,势必影响生长,影响增产。目前有部分地区没有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为此,各地人民公社以“怎样保护好油菜过冬”为题,组织社员开展了辩论,从而鼓起了干劲,并立即采取了措施,力争油菜“今冬十成苗,明年十成收”。 及早补苗定苗,保证全苗,是江西各地增强油菜越冬能力的措施之一。各地已合理安排了一批劳力,突击补苗定苗工作。崇仁县对全县十万亩油菜全面进行了一次检查,组织了一万多个劳力进行补苗,结果三天内就补苗一百多万株,达到了丘丘全苗。丰城县开展了油菜“两查”活动,组织老农、技术员和干部查缺苗、查弱苗,结果查出缺苗弱苗田六万多亩,随之突击补齐。目前全省各地补苗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正在选苗和定苗。 江西各地增强油菜越冬能力的另一措施,是提早中耕追肥,冬前培育壮苗。主要办法有:一、冬前结合定苗进行三次中耕,疏松土壤,增加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根部发育;二、结合中耕进行三次追肥,一般每亩追施腐熟性人粪尿肥十担至二十担。上饶专区各地在油菜田里作大畦、挖深沟,畦宽五尺,沟深七寸,做到了雨停水干、天晴地爽,防止了油菜涝害。 为了保护油菜渡过严寒,江西许多地区提早做好了防霜防冻的工作。各地的主要办法是:一、培土壅兜,防止冰冻期间抬土断根;二、寒潮来之前施一次腊肥,既能提高土温又为后期生长准备了肥料;三、覆盖湖草、稻草。萍乡县对油菜进行了培土壅兜之外,每亩田还追施了四百多担炒土灰、草木灰和塘泥,并作好了防寒的一切有效的准备工作。 根据往年冬前发生过早抽苔开花容易受冻害的情况,各地还采取了下列防止早花的措施:一是早追速效性肥料,使苗早日育成壮苗;二是在抽苔开花后立即摘苔,促使茎叶粗壮,盘大秆粗,增加对风寒的抵抗力。此外,各地及早注意了防治病虫害,普遍喷射了一次“六六六”药剂、棉油皂、草石灰水等农药,保证了油菜苗在抗寒当中不受虫害,也增强了抗寒能力。 在开展增强油菜越冬能力的田间管理活动中,江西各级党委都加强了领导,指定了书记专门负责,各级干部都搞了试验田。 目前,全省油菜已普遍进行了二次中耕除草和一次追肥,每亩追肥十五担以上;其中有一半油菜田已结合中耕加盖了湖草、稻草,开辟了排水沟。现在五十多万名社员正在田间继续开展保护油菜过冬的管理活动。 (刘光辉) 本报杭州11日电 浙江各地正以早管勤管细管的精神,大搞冬种作物高标准培育管理竞赛。 今年浙江大小麦、油菜、蚕豆、豌豆和草子的种植面积比1958年扩大了三百万亩,绝大部分符合深耕、密植的要求,季节也比往年提早了十天左右。这些作物现在都生长良好。 各地根据高标准培育要求,大抓丰产畈、试验田的培育,大立标兵来带动大田,全面开展了冬种作物管理“红勤巧”竞赛。宁波专区从县到生产队,层层树立了一万一千多个田间管理先进标兵单位,有三十多万名干部、社员到先进单位参观学习。目前,全专区已有九百零七个生产队做到了阔畦深沟、田无积水、全面壮苗、不见杂草,实现了管理园田化。 全省各级党委还不断组织干部深入田间,带动社员群众开展冬种作物大检查,使培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嘉兴专区的平湖、桐乡等八个县,在油菜种植结束以后,提出了要像种蔬菜一样种好春花的口号,并组织小队长以上的干部三万多人,由县委和公社党委书记带领前往田间检查。海宁县在检查中发现有部分油菜受蚜虫、毒素病为害,立即进行防治,目前已全部施上药剂。
5. 品种由繁到简 药效由低到高 三台县不断提高土农药质量 经过科学鉴定五十种达到高效农药标准
第3版()专栏: 品种由繁到简 药效由低到高 三台县不断提高土农药质量 经过科学鉴定五十种达到高效农药标准 本报成都11日电 四川三台县在去年土农药大发展的基础上,今年采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继续坚持大搞小土群,同时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不断提高农药质量。 三台县去年曾荣获全国土农药生产红旗县的称号。全县人民在大跃进中,兴建了三千多个土农药厂,制出大批土农药,对防治水稻、棉花等作物的虫害,起了积极作用。全县土农药厂经过整顿巩固,尚有一千一百多个,今年以来,已生产土农药九千多万斤,使全县小麦、油菜、水稻、红苕、棉花等夏秋两熟作物,都普遍经过一次到八次的防治,有效地打击了病虫害。仅以使用土农药彻底防治和杀灭三十万亩水稻螟虫,就从害虫口中夺回了一千五百万斤粮食,可供全县百万人民半月食用。 三台县今年一开始,就重视提高土农药的质量,本着“土洋结合”的精神,使品种由繁到简、药效由低到高,不断扩大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从县到公社都相继成立了研究机构,针对历年危害本地农作物严重的水稻、玉米螟虫、稻瘟病、红苕金花虫、棉花蚜虫、红蜘蛛、红蛉虫、枯萎病等,广泛利用本地野生草药和矿物性原料进行防治试验,然后成批制造。经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三台工作组测定,这个县生产的土农药中,有五十种达到了高效农药的标准。 三台县在发动群众大搞土农药中,由下而上的总结经验,搜集样品;由上而下的组织推广,发现一种试验一种,成功一种推广一种。他们在采药治药中,充分依靠老农、草药医生、中医师等社会力量,不断发掘新农药。在安居区召开的五次草药医生座谈会上,就获得了三十多种民间草药治虫的新配方,经过试验效果都很好。 为了扩大原料来源,三台县在组织群众采集野生农药植物时,采取了既采摘又保护,采大留小,采叶茎留根子,采部分留部分等办法;同时对一些效力大,而又不易采到的植物农药,则发动群众利用田边地角、房屋周围、山坡树林等空闲地进行栽培,变野生为家种。 (李绍伊)
6. 有远见
第3版()专栏:编后 有远见 各地利用野生植物制造土农药已经取得很大成绩。由于大量的采集,就发生了资源的保护和培植的问题。三台县在野生药材的资源利用方面,贯彻执行采集和保护相结合,挖掘和培植相结合的原则,为今后开辟新的药源,这是一种有远见的作法,值得各地学习。
7. 用土农药土办法防治条锈病 关中地区二百多万亩发病小麦经过防治效果很好
第3版()专栏: 用土农药土办法防治条锈病 关中地区二百多万亩发病小麦经过防治效果很好 本报西安11日电 陕西关中地区冬季防治小麦条锈病的运动已全面展开。上月底统计,关中地区有二百四十多万亩麦田发生锈病,已有二百二十多万亩得到防治。一般的有锈病麦田,都防治了一次以上,传病中心和严重的地块都连续防治二、三次,基本上控制住锈病的蔓延。 今年关中地区小麦锈病十分严重,但由于各地人民公社广泛发动群众,采用有效土药土法防治,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例如防治工作进行较早的凤翔县,今年在种麦的同时,就组织社员采集了土农药六十多万斤,各公社农药厂制造土农药三百多万斤。截至11月中旬,他们以土农药土办法为主,防治了发病麦田十一万八千多亩。 今年,大部有锈病的麦田,都采用了“埋土切叶法”,先将病叶切除埋掉,然后把周围一尺范围内的麦叶全部割掉。发现传病中心时,将病叶切除埋掉之后,将周围三尺范围的麦叶全部割掉,并用药剂连续喷射,防治效果可达100%。其他土农药如“生尿水”、“桃叶水”、“盐水”、“椿树叶水”等,对锈病菌都有较高的杀伤力。其中用一比一的“生尿水”杀伤效果在89%以上。目前,凡是经过防治过的麦田,群众又积极地进行冬灌、追肥等工作,使麦苗在几天内恢复元气。 今年关中地区小麦播种期比往年提前了十天左右,因为气候温和,锈病孢子的萌发最为有利。根据各地检查结果来看,小麦条锈病比往年发生的早,传病集中,蔓延的快。条锈病发展较严重的是关中西部的凤翔、乾县、邠县、陇县、宝鸡市及三原地区,这里早播的小麦普遍发生锈病,部分麦田发病严重,并形成传病中心。据兴平县实地检查,杨陵公社西卜村一块七十亩大的麦田里,去年同时期只有两个条锈病的传病中心,六个单病叶片,今年有十四个传病中心,十二个单病叶片。邠县的长武公社个别田块已形成传病中心,严重威胁着周围麦田。 今年关中地区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工作也比往年早。早在今年9月,省农林厅就召开了防治条锈病的会议,专门研究了以“土法为主,土洋结合”防治锈病的方法,并及早布置了大力推广土法和制造土农药的准备工作。接着,又在凤翔县召开了关中各市、县和其他有关单位参加的现场会议,用各种土办法、土农药做了现场试验,使到会的人员解放了思想,树立以土法、土农药战胜小麦条锈病的信心。各县也都专门召开了防治条锈病的工作会议和现场会,训练了防治条锈病的技术干部和骨干人员,组织防治锈病的专业队,并在历年来条锈病严重的地区,普遍地建立了锈病测报点。各个生产队都建立了锈病情报员,加强条锈病的测报工作,一经发现,立即防治。各地人民公社都建立了土农药厂、土农械厂,并发动群众采集各种土农药,为防治条锈病做好准备。凤翔、盩厔等县都召开了土法防治锈病现场会议,训练掌握土法、土农药的防锈病的技术人员。凤翔县还编选了四十五种防治条锈病的土法和土农药材料,以便利群众学习和采用。(附图片) 为了把麦锈病消灭在封冻前,山东掖县西由人民公社组成了麦锈病调查组,在麦田里逐垅调查,发现麦锈病立即除治。 新华社记者 李汉孝摄
8. 公共食堂万年红——四川郫县红光公社公共食堂的产生和发展
第3版()专栏:人民公社调查 公共食堂万年红 ——四川郫县红光公社公共食堂的产生和发展 中共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部调查组 四川郫县红光人民公社有一万六千九百八十二户,七万五千七百五十二人,有耕地十三万四千亩。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于著名的都江堰自流灌溉区,主产水稻、小麦、油菜,人们赞美这一带为“天府之天府”。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公社的成立,公共食堂普遍建立起来。一年来,这些公共食堂克服了初办时期的一些困难,越办越好,对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组织社员的生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从农忙食堂到常年食堂 为了出工早、出工齐、多做活路,没有建立公共食堂以前,这一带就盛行吃“转转饭”:在张家干活就在张家吃饭,在李家干活就在李家吃饭,吃饭费用在换工的报酬中扣除,或者由社员带米带菜,在一起合着做合着吃。在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特别是高级农业合作化以后,为了赶季节、抢时间,“吃集体伙食”、“吃劳动饭”(参加生产的社员集体吃饭)、“农忙食堂”等形式,就在许多生产队或生产小组里出现了。1958年,生产高潮一个接一个,用工量成倍地增加,劳动力紧张的现象更为突出。农忙食堂在原来的六十个高级社内都出现了。 人民公社一成立,就组织了一批劳动力上山炼钢、炼铁,建起了五十座土高炉;多种经营项目由原来的五种扩大到二十多种;土化肥厂、农药厂、砖瓦厂、化工厂、酿酒厂和农副产品加工厂等也建立起来了。同时,在农业战线上开展了秋收、秋藏、秋耕、秋种运动,劳动力需要量增加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常年性的公共食堂代替了农忙食堂。全公社建立了四百三十二个公共食堂,这些食堂大多数是以生产小队为单位建立起来的,最大的食堂包括一百二十六户,最小的是十六户,一般是四十户左右。 公共食堂“五满意” 公共食堂一经建立,就在促进生产发展和改善社员生活方面,立即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 公共食堂和托儿所、幼儿园的建立,使得占公社人口一半的妇女从家务劳动中彻底解放了出来,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更加提高。原来根本不能出工或不能全天出工的一万七千多个妇女劳动力,摆脱了繁琐的家务拖累,投入了田间生产。1959年参加秋收的劳动力60%以上是妇女,她们能和男社员一样领取自己应得的一份报酬。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提高了,劳动热情空前高涨,生产技术进步很快。幸福管理区第十生产小队的五十四个妇女中,学会了新的生产技术的约占70%,其中学会栽秧的人占将近一半,而1958年这个小队只有三个人栽秧。 单身汉也不再为做饭吃发愁了。东风管理区单身汉江子金,在公社办食堂以前,为了多做些工分和省一些柴火,经常是一次做出两三天的饭,十顿饭中有八顿吃剩的。公共食堂建立以后,他顿顿能吃到新鲜饭菜,非常满意。 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吃得又饱、又好、又卫生。有一部分公共食堂还设了卖酒、买烟、卖日用品的小卖部,有95%的食堂装有广播喇叭。社员劳动后,坐在食堂里,边吃饭,边听喇叭播送国内外新闻和音乐。这样幸福愉快的生活,只有办起了公共食堂才得到的。群众说公共食堂有“五满意”:妇女满意,再不缠在屋里打转转了;当家人满意,再也不愁油盐柴米了;单身汉满意,不用自己煮饭洗碗,可以一心一意搞生产了;干部满意,安排活路时不再一家一户跑了;青年人满意,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文化和娱乐了。 风吹不倒 雷打不散 当广大群众特别是贫苦农民热烈拥护、积极支持公共食堂的时候,极少数资本主义思想严重的富裕中农出来兴风作浪,他们反对实行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说公共食堂“不自由”。这些人的破坏言行激起了广大社员的义愤,群众贴出了许多大字报,赞扬和保卫自己的食堂。其中有一张大字报上写的是:“饭香菜香,举筷不忘共产党;苦干巧干,力争亩产万斤粮”。富裕农民对公共食堂不满意,讲怪话,随时随地受到社员们的驳斥。老上中农胡仲贤,有一天在田里做活路时故意问社员周玉才:“你吃饱没有?”周玉才反问胡仲贤:“吃不饱,我还能节约那样多的粮食?”问得胡仲贤哑口无言。反对公共食堂的人,不仅在群众中是孤立的,甚至在家庭中也是孤立的。如双桂管理区第一生产队的新上中农郑功品,全家四口人,他的父亲和母亲在旧社会曾经受过半辈子的穷苦生活,对建立公社以来的幸福生活体会较深,愿意参加公共食堂,只有郑功品不愿意参加,因此他经常受到父母的批评和教育。 公共食堂能够办得很好,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是由于公社党委加强了领导,采取了有效措施。在举办公共食堂的过程中,公社党委确定党委第一书记领导这一工作。各个生产队的党总支和支部也指定一个书记管理食堂工作。各个食堂都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了成分好、思想好、工作积极、身体健康、有一定烹调技术的炊事人员。公社和各管理区经常召开现场会议,交流经验,训练炊事员。 按照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公共食堂还实行了“包两头”的伙食供给办法,即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和没有劳动能力的儿童实行伙食供给制。对有劳动能力的社员,按劳动力的强弱评定高低不等的伙食基本工分,做够基本工分的人吃饭不要钱,做不够的人需要补缴一定的伙食费。这个办法鼓励有劳动能力的社员积极劳动,对无劳动能力的人实行社会保险和集体互助,因而得到绝大多数社员的热烈拥护和支持。在节约用粮上,食堂贯彻执行了“以人定量,分配到户,食堂吃饭,节余归己”的原则,做到农忙多吃,农闲少吃和保证吃饱、吃好、节省、卫生,有计划地用粮。双桂管理区的三百五十六户,一千六百五十八人,1959年8月份节余粮食一千九百九十九斤。 公社根据中共四川省委的指示,在公共食堂建立之初,就划给食堂平均每人五厘蔬菜基地,指定了专人管理。这些蔬菜地,一年中种植几十个品种,每亩产一万多斤,既保证了食堂的蔬菜需要,又提供了大批商品蔬菜,增加了食堂收入,购买油盐酱醋都有钱了。红光管理区第一生产队的食堂蔬菜地,除供给社员吃菜外,还供应市场三万多斤,增加收入一千二百多元。在公共食堂周围,都设立了养猪场。食堂与生产队共养了三万五千四百多头猪,比建立公社以前增加了一万二千五百头。此外,各个食堂还养了鸡鸭鹅兔。一年来公社出售给国家的猪、家禽比任何一年都多,社员的肉食量增加了,还增加了收入。 为了照顾社员生活上的方便,公社还保留了饭馆、茶馆、各种作坊和社员的小锅小灶。除去食堂吃的蔬菜以外,还分给社员一些蔬菜,让他们拿回家去做自己想吃的菜。过春节时,各食堂都举行了会餐,还分发了一些大米、猪肉和蔬菜给社员,照顾社员探亲访友的需要。公共食堂对老、幼、病、弱和产妇、孕妇做到了适当的照顾,允许他们打饭回家去吃,并为老年人和小孩做软饭。走路不方便的老弱、产妇、孕妇和病人,也可以在家自己煮饭。食堂的管理员还定期把分给他们的粮食和蔬菜送上门去。卫星管理区七十多岁的熊大娘,当食堂管理员给她送米送菜去时,很感动地说:“过去一家一户的时候,分得的粮食背不动,拿不回去,求人搬,又麻烦,现在有人送上门,公共食堂就是好!” 随着生产的大发展,公共食堂的物质力量日益增强,各项设备也日臻完善。一年来,各个食堂不只有了宽敞的厨房、餐室,还培修了不少猪圈,养了不少猪和小家禽,建立了蔬菜基地,不少食堂已开始改革炊事工具,如装置了土自来水管,自制红苕切片机、萝卜切丝机,今后还要大力开展这项工作,逐步实现炊事工具半机械化。这些,都为公共食堂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广大社员热爱集体生活,他们对食堂爱护备至,热烈要求参加食堂的义务劳动。他们白天在地里劳累了一天,夜里还自愿给食堂修缮房屋。有些社员还在食堂周围栽种了果木花草,美化食堂环境。现在公共食堂已经在社员的心里扎下了牢固的根子,他们都说:“人民公社是东风,公共食堂万年红!”
第 4 版
1. 反动势力在美帝国主义策划下煽风点火 印度尼西亚掀起严重排华活动 战时掌权者使用军队和暴力迫害华侨断绝华侨的生计 公众舆论呼吁珍视友谊和本国经济利益取消排华法令
第4版()专栏: 反动势力在美帝国主义策划下煽风点火 印度尼西亚掀起严重排华活动 战时掌权者使用军队和暴力迫害华侨断绝华侨的生计 公众舆论呼吁珍视友谊和本国经济利益取消排华法令 新华社11日讯 雅加达消息:印度尼西亚最近发生了严重危害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友好关系的排华活动。在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苏班德里约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后,这一活动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这不能不引起中国人民的深切关怀和注意。 今年10月,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苏班德里约访问了中国,并且同中国外交部长陈毅在10月11日发表了一项联合公报。联合公报谈到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的问题时说:“两国外交部长认为,在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和稳定的过程中,定居在那里的华侨的经济地位可能将受到某种影响。两国外交部长认为,应该寻找适当的方法使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印度尼西亚经济的发展和使华侨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到尊重。两国外交部长同意,华侨的经济力量将仍然对于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起有益的作用。”两国外交部长的这项联合公报受到中国人民和印度尼西亚广大人民的欢迎和支持。他们希望两国外交部长在这项联合公报中宣布的上述精神能够有助于妥善处理有关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的问题。 就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外交部长发表了联合公报以后,印度尼西亚核心内阁在11月3日举行的会议上正式通过了总统第十号法令,规定住在第一级和第二级自治区和州的首府以外的外侨小商贩和零售商从1960年1月1日起必须停业。11月18日,这项第十号总统法令被正式公布。 这项总统法令是根据前印度尼西亚商业部长穆耳约米森诺在今年5月14日颁布的关于吊销县级以下地区外侨零售商营业执照的决定而制定的。由于这项总统法令的颁布而受到沉重打击的,主要是华侨小商贩。 应该指出:印度尼西亚政府几年来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外侨的法令条例,名义上说是“取缔外国资本”,事实上,对垄断印度尼西亚经济的帝国主义大企业如美孚油公司、德士古石油公司、巴达维亚石油公司等,却敬若鬼神,不敢触动,甚至还为帝国主义的扩大经济侵略敞开大门,引贼入室,大量招揽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的资本渗入印度尼西亚。而现在,印度尼西亚政府却集中攻击华侨小商贩,诚如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主席艾地所说的:“他们由于害怕对抗老虎而只去打猫”。 随着印度尼西亚政府通过和公布总统第十号法令后,印度尼西亚许多地区的地方战时掌权者变本加厉地展开了排华活动。他们不仅禁止住在小市镇和乡村的华侨经营小生意或零售贸易,并且根据印度尼西亚中央战时掌权者在今年5月4日颁布的“监督外侨居住和旅行条例”,加紧用暴力强迫华侨和他们的家属舍弃他们的房屋和财物,搬到指定的地区。在这方面,西爪哇军事当局做得特别凶暴。 目前整个西爪哇省都在县首府以下地区大规模地疯狂地进行武力迫迁。西爪哇当局还出动了大批军队、警察、宪兵,以鸣枪、毒打、凌辱的残暴手段对付华侨,强拖病人、孕妇上车,封闭华侨房屋、强搬华侨财产、征用华侨学校,逼使无数华侨流离失所,失学失业,丧失生计。近两个月来,西爪哇当局还采取了恐怖手段大规模逮捕华侨。据悉被捕者已超过二百三十多名,同时还逮捕了十余名侨团领导人,并将被捕的华侨同印度尼西亚的叛乱分子扣押在一个集中营里;甚至对被捕的华侨加以“抗拒迫迁”的罪名无理判刑。仅在尖美士县就已经有一百七十二名华侨被判徒刑。雅加达中华侨团总会主席司徒赞在回国参加国庆观礼后,于11月16日返抵雅加达时,即遭当地战时掌权者以莫须有的罪名加以扣押。至今仍未释放。 最近一个多月来,迫迁殴打华侨事件层出不穷,手段异常残暴。11月12日,在芝灵诗武力迫迁时,华侨廖志善的妻子腹部开刀刚出院,当地军方也置之不顾,把她强拖上车,致使伤口缝线脱落,血流不止。芝巴德的排华分子还到处煽动,叫嚣要将华侨烧光、杀光。11月30日,在板宜格冷县拉挽地区迫迁华侨过程中,有八名华侨被印度尼西亚军人打伤,其中一人伤势严重。12月1日,数十名军警到加拉横县芝拉马夜强迫华侨迁移。他们到达那里后,即冲进华侨住家,闭门围殴华侨。华侨赖跃龙和萧玉粦等全家老少被打,萧玉粦被打晕倒在地。他的女儿受到一名印度尼西亚军官的调戏,他的儿子表示抗议,也遭到毒打。六十多岁的华侨林聪访被印度尼西亚军警毒打,他的儿子上前阻拦,也被打得不省人事,随后,这些军警还把他高高抬起,抛摔地上,使他身受重伤,生命垂危。 与此同时,南和东南苏拉威西、东加里曼丹、南苏门答腊和占碑当局也已经先后下令限期禁止外侨居住在县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外地区。 在印度尼西亚小市镇和乡村定居的华侨小商贩都是个体商业劳动者,绝大多数是夫妻兄弟店,资金微薄,一向安分守法,辛勤经营,在印度尼西亚的经济生活中,特别是城乡物资交流中,起着不可否认的一定的积极作用。一旦吊销了营业执照和迫使他们迁居,不仅使数十万华侨小商贩立即陷于无以为生的境地,而且对印度尼西亚人民的经济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印度尼西亚“觉醒周刊”曾经指出,居住在印度尼西亚的农村和小市镇的外侨,有90%以上是华侨。“显然,禁止所有外侨在农村和小市镇居住的措施,比历来政府颁布过的任何有关外侨的条例与法令,更加严重地影响到华侨在印度尼西亚的生存。”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外交部长的联合公报发表以后,印度尼西亚的一些报纸却也发出别有用心的煽动进一步排华和目的显然在于破坏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之间传统友谊的言论。“印度尼西亚群岛报”连篇累牍地刊登社论、文章,诽谤中国“进行侵略”,煽动马来民族起来抵抗所谓“汉族的傲慢及其沙文主义”,甚至刊登侮辱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漫画。而“永恒日报”在11月4日的评论中,竟公然煽动不要尊重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外交部长发表的联合公报。 今年9月至10月,在万鸦佬、北干巴鲁、浪牙捞等地不断发生印度尼西亚军方强迫征用华侨学校的事件。此外,印度尼西亚的某些地方当局还继续以强征高额外侨税的手段来迫害贫苦华侨。 印度尼西亚政府的一系列排华措施激起广大华侨的不安和愤慨。当地华侨纷纷要求印度尼西亚政府尊重华侨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取消旨在排华的法令,停止排华。在印度尼西亚当局进行迫迁的地区,广大华侨在面临流离失所、生计断绝的局面下,被迫起来自发地采取自卫措施。尽管印度尼西亚军警、宪兵在迫迁中采取了极其粗暴蛮横的手段,华侨还是耐心地向印度尼西亚当局说理交涉,要求停止这种危害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迫迁行动。华侨受迫害的悲惨处境和为保卫生存权利的自卫行为,得到了印度尼西亚人民广泛的同情和支持。在有些地方,当军警迫迁华侨时,奉命担任搬运工作的印度尼西亚三轮车工人拒绝搬运,有很多印度尼西亚人因为看到军警迫迁华侨的野蛮行为而落泪。有些地方,由于华侨小商贩的被迫迁,对当地经济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物价高涨,因而,不少地方的印度尼西亚人都主动地来邀请被迫迁的华侨小商贩回去继续营业。 有远见的印度尼西亚公众和舆论也反对排华活动。他们要求印度尼西亚当局根据万隆会议的原则和印度尼西亚的真正民族利益来重新考虑这个问题。印度尼西亚民族企业联合机构在当初就要求前商业部长撤回他的决定。这个机构的秘书长兼发言人苏普拉普托说:“目前已经证明,不赞成商业部长的决定的,不是数百人而是成百万的印度尼西亚民众。”“东星报”指出,“妨碍(印度尼西亚)民族工商业发展的竞争,是来自外国垄断资本企业或外国大资本企业,并不是来自区、乡的那些零售商”。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在11月22日就印度尼西亚的华侨问题发表声明,呼吁警惕美帝国主义和它的仆从破坏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的阴谋,并且主张根据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的政治宣言和苏班德里约—陈毅联合公报,本着印度尼西亚—中国友好的精神和通过争取印度尼西亚—中国友好的行动来解决华侨问题。 印度尼西亚的“东星报”、“共和国报”、“黎明日报”、“人民日报”和一些珍重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好关系的人士,对在这个国家中发生的排华活动表示忧虑,呼吁警惕帝国主义的挑拨阴谋,并且要求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之间按照万隆会议的原则和通过友好协商的途径,来解决华侨问题。 印度尼西亚的排华活动是一部分别有用心的反动势力,在美帝国主义策划下煽动起来的。它并不符合印度尼西亚的利益,更违反了人民的愿望,而只符合企图在亚洲制造分裂和争端的美帝国主义的意志和要求。 据安塔拉通讯社5日报道,印度尼西亚驻美国大使慕加多在华盛顿对印度尼西亚记者说,印度尼西亚政府禁止乡村和小市镇的华侨小商贩的做法,“受到美国官方和非官方人士的欢迎”。 英国“苏格兰人报”的雅加达特派记者在一篇关于印度尼西亚的以“排外”为名进行排华活动的文章中说,“美国人对这种‘排外’运动甚至表现出某种高兴的迹象。因为这个运动主要是针对华侨的”。
2. 维护两国友好关系 保护华侨正当利益 我国曾向印度尼西亚进行严正交涉 中国大使馆严重抗议无理限制我外交人员的行动
第4版()专栏: 维护两国友好关系 保护华侨正当利益 我国曾向印度尼西亚进行严正交涉 中国大使馆严重抗议无理限制我外交人员的行动 新华社11日讯 自从今年5月在印度尼西亚被一些有影响的势力煽起反华和排华活动以来,中国政府和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为了维护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友好关系和保护华侨正当权利和利益,曾经多次向印度尼西亚政府进行了严正的交涉。陈毅外交部长和黄镇大使曾经多次向印度尼西亚政府和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表示了中国政府的严重关切,强调两国政府应以友好为重,根据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通过协商合理解决定居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问题,并且指出,两国政府和人民应该警惕帝国主义势力挑拨和破坏两国的友好关系。但是,中国方面的意见并未引起印度尼西亚有关当局的重视,反华和排华活动却日益严重。因此,中国政府于9月8日不得不向印度尼西亚政府提出了严重抗议的照会,要求印度尼西亚政府从维护两国友好关系和尊重华侨正当权利和利益出发,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这种破坏两国友好的反华和排华活动。 10月间,陈毅外交部长同前来中国访问的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苏班德里约就华侨问题交换了意见,并且发表了两国外长联合公报,提出了处理华侨问题的正确原则。但是,在两国外长联合公报发表后,在印度尼西亚的排华活动不但未见缓和,反而变本加厉,更加扩大。特别是西爪哇普遍发生了武力逼迫华侨迁出县以下地区的行动,甚至不断发生军警残酷殴打华侨的流血事件。同时,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报纸也大量发表了反华和排华的言论。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不得不再次向印度尼西亚政府提出抗议,要求立即停止对华侨的逼迁行动。 随着反华和排华活动的发展,中国驻印度尼西亚的大使馆和领事馆的正常活动,也受到了阻挠和限制。11月12日,中国大使馆在征得印度尼西亚外交部同意以后,派遣了王日升副领事到西爪哇芝巴德调查打伤华侨的事件。但是,王日升副领事的正常领事活动却遭到印度尼西亚第三军区属下军警人员的百般阻挠。11月13日,王副领事到达苏甲巫眉后,当地军事当局即派遣武装军警包围了他所住的旅馆,断绝了他与总领事馆的联系,限令他在五分钟内离开该地,返回雅加达。11月18日,印度尼西亚外交部竟照会中国大使馆,禁止大使馆大使和参赞以下外交官员离开雅加达。接着,11月20日,第三军区军事当局向所属地方战时掌权者发布训令,不准许中国大使馆所有外交人员进入西爪哇地区,并且限令正在芝巴拉斯和芝巴荣的中国大使馆别墅度假的中国外交官员于二十四小时内返回雅加达。 与此同时,印度尼西亚一部分报纸发动了对中国大使馆的污蔑和攻击,有的报纸甚至叫嚣要求宣布黄镇大使为“不受欢迎的人”和驱逐中国外交官员。 11月17日上午,黄镇大使访问了外交部长苏班德里约,要求印度尼西亚政府立即采取措施,制止排华行动,停止对华侨的逼迁行为,制止某些报纸敌视和诬蔑中国的煽动。事后,苏班德里约外长举行了记者招待会,据新闻报道,苏班德里约外长发表了与事实完全相反的声明,说“黄镇大使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帮助执行取缔乡村外侨小商贩的条例和为了安全起见让西爪哇地区县以下地方的外侨迁移的命令”。一些地方军警人员随即将此项不符合事实的声明在各地大肆宣传,企图进一步煽动排华活动和挑起华侨对中国大使馆的不满。中国大使馆为了澄清事实真相,于11月17日晚发表了黄镇大使同苏班德里约外长会谈经过情形的公报。 对于印度尼西亚政府和第三军区军事当局违反国际惯例,对中国大使馆外交官员采取歧视性限制和剥夺中国领事行使职务的正常权利的行为,中国大使馆已经向印度尼西亚政府提出了严重抗议,要求撤销此项无理规定。
3. 印度尼西亚“东星报”发表社论 要求控制外国大石油企业
第4版()专栏: 印度尼西亚“东星报”发表社论 要求控制外国大石油企业 据新华社雅加达11日电 印度尼西亚“东星报”今天发表社论指出,印度尼西亚政府应当控制在印度尼西亚的外国大石油企业和它们的全部外汇,只有这样做,印度尼西亚才能改善目前的经济状况。 据报道,外国石油公司外汇许可特别协定将在1960年年底满期。在这个协定满期后,这些企业将受到同印度尼西亚的民族企业同样的待遇,例如它们也要缴出口税等。 “东星报”指出,如果政府采取这样的措施,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但是,这种措施无论如何还是同1945年宪法第三十三条不相符的,因为这项条款规定,有关国民福利和人民生计的生产部门与重要资源都应当受国家的控制。 报纸又说,此外,不应当允许外国企业享有同民族企业一样的待遇。 报纸还指出,在关于禁止乡村地区的外国零售商的争论中,有些官员在右翼报纸上就消灭“外国资本”,保护“民族资本”的问题发表煽动性的言论。这样,就更有必要根据1945年宪法第三十三条来讨论控制着印度尼西亚重要经济部门的外国石油企业的地位问题。 报纸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当有人大肆叫嚷要禁止外国零售商的时候,印度尼西亚驻美国大使慕加多向报界说,印度尼西亚政府采取的这种措施是受到美国官方和非官方人士的欢迎的,他又说,印度尼西亚非常需要外国投资。 报纸指出,这是可笑的。一方面,在进行煽动要求消灭“外国(中国)资本,而另一方面,却高呼要求外国(美国)投资的口号”。
4. 印度尼西亚一些右翼报纸 竭力进行反华宣传 破坏两国友好关系 并公然叫嚷印度尼西亚应该改变中立政策
第4版()专栏: 印度尼西亚一些右翼报纸 竭力进行反华宣传 破坏两国友好关系 并公然叫嚷印度尼西亚应该改变中立政策 新华社11日讯 雅加达消息:印度尼西亚的一些右翼报纸最近一直在叫嚣排华,竭力破坏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友好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些报纸竟公然叫嚷印度尼西亚应该改变它的中立政策。 由荷兰文报纸“新闻报”改头换面出版的“印度尼西亚群岛报”、印度尼西亚社会党的报刊“指南针报”和“明星”周刊、马斯友美党的“永恒日报”以及右翼英文报纸“印度尼西亚时报”,对中国外交部长陈毅同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苏班德里约发表的联合公报,一直采取着反对的态度。 “永恒日报”早在10月2日就发表社论,反对苏班德里约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在两国外长联合公报发表后,这家报纸竟别有用心地把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同曾经统治印度尼西亚的荷兰殖民主义者相提并论。它以华侨曾经在荷兰统治印度尼西亚的期间经营商业而现在仍然继续经营商业作为“理由”来煽动排斥华侨。 “指南针报”也毫不掩饰它的敌视华侨和反对两国外长联合公报的立场。这家报纸说:“‘两国外长同意,华侨的经济力量将仍然对于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起有益的作用’(两国外交部长联合公报语)。这里的‘仍然’两个字,我们读起来很不痛快。” 同西方帝国主义有密切关系的“印度尼西亚群岛报”在这一期间充当了反华急先锋的不光彩的角色。它肆意挑拨离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关系,并且恶毒地咒骂中国和它的国家领导人。 这家报纸在从10月12日到16日这五天中连续发表社论和文章,诽谤中国“进行侵略”,并且使用美国“时代”和“新闻周刊”等反动刊物的“冷战”语言,污蔑中国在东南亚进行“扩张”和“威胁东南亚的友好邻国”,甚至说中国“侵略”了自己的领土台湾,“侵略”了自己的领土西藏。 这家报纸还和美国通讯社互相呼应,诬蔑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是“第五纵队”。 “印度尼西亚群岛报”还在10月19日转载了西方报纸登载的侮辱毛泽东主席的漫画。 这家报纸为了破坏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国外交部长联合公报可能产生的积极作用,并且在印度尼西亚煽动反华情绪,竟在11月14日转载了英国“观察家报”于11月1日散布的所谓苏班德里约在中国受到“侮辱”的谣言,尽管苏班德里约本人已经否认了这种谣言。 11月16日,这家报纸还以横贯全页的版位,在“毛、周、陈三人比东条英机将军更危险”这一诽谤性的大标题下,刊登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照片,并且在照片下面刊登了无耻已极的谎言,造谣说陈毅外交部长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印度尼西亚政府仍然顽固,中国将通过新加坡粉碎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地位,中国将要帮助反叛政府——全面斗争约章叛乱集团。” 11月17日晚上,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发表了澄清关于黄镇大使和苏班德里约外交部长会见情况的新闻公报以后,印度尼西亚的这些右翼报纸又别有用心地发表了目的在于破坏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关系的言论。在这方面,“印度尼西亚群岛报”和“指南针报”都叫嚷要把黄镇大使“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物”。“印度尼西亚时报”也叫嚷要中国召回它的驻印度尼西亚的大使。 从这些印度尼西亚最反动的报纸的日益嚣张的反华宣传中可以看出,这些报纸除了企图煽动排斥华侨以外,其真正的阴谋在于煽动反对中国和破坏印度尼西亚的中立政策。 “永恒日报”在11月17日就曾经煽动说,对中国“必须表现出民族主义情绪”。它还说,“在目前情况下,政府非常有必要采取坚决的态度,国家机器(军队和警察)应该保持警惕,并且采取行动。”这家报纸在11月18日再次煽动说,“现在的确是印度尼西亚人民呼吁武装部队充分保持警惕以及采取必要的步骤的时候了。” “印度尼西亚群岛报”在11月14日更露骨地写道,印度尼西亚“不能再保持中立了”。这家报纸在11月26日发表的社论中,进一步露骨地反对印度尼西亚奉行的独立外交政策。它认为,印度尼西亚的独立的外交政策“在过去三年中已经把印度尼西亚引向非常危险的潮流”。它还叫嚣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要“不受友谊的概念的影响”,并且宣扬要对“历史上”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采取毫无偏见的态度”。 从印度尼西亚反动报纸的反华叫嚣中还可以看到,它们的另一个阴谋是企图通过煽动反华,鼓动沙文主义情绪和对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敌视。 这些报纸甚至卑鄙地捏造所谓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华侨问题发出的“指示”。这份伪造的“指示”首先由接近社会党的泗水报纸“人民之声报”刊出,然后由“印度尼西亚群岛报”、“指南针报”和“永恒日报”等加以转载。 “印度尼西亚群岛报”在11月30日发表的社论和文章中再次诬蔑共产党是“第五纵队”,要求中央战时掌权者就这个问题采取措施。
5. 中国红十字会捐款 救济印度尼西亚难民
第4版()专栏: 中国红十字会捐款 救济印度尼西亚难民 新华社11日讯 中国红十字会今天打电报给印度尼西亚红十字会,对从苏拉威西内地山区撤出的印度尼西亚难民表示关怀,并且捐赠人民币三万元,请该会就地购买急需的物资救济这些撤出的难民。 今年9月份,盘据在苏拉威西内地山区的叛军向印度尼西亚政府军投降后,以前在他们控制下的人民纷纷搬往沿海城市,共约有六十余万人,这些难民在城市里衣食无着,印度尼西亚红十字会曾经通过红十字会协会向各国呼吁救济这批难民。
6. 各国使节答谢我外交部组织他们赴各地旅行 参观城市农村有助于增进了解和友谊 陈毅副总理感谢社会主义国家和友好国家的支持
第4版()专栏: 各国使节答谢我外交部组织他们赴各地旅行 参观城市农村有助于增进了解和友谊 陈毅副总理感谢社会主义国家和友好国家的支持 新华社11日讯 不久前到我国各地旅行参观的各国驻中国的大使、代办、外交官和他们的夫人,今晚在北京举行招待会,答谢外交部组织他们这次旅行参观。 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章汉夫、罗贵波、姬鹏飞、曾涌泉副部长等,都出席了招待会。 瑞典驻中国大使布克在招待会上讲话,他代表驻北京的整个外交团对外交部邀请他们参加这次旅行表示感谢。他说:在所有我们参观过的地方,我们都受到了地方当局、接待单位的代表们和人民的极为亲切和殷勤的接待。这次旅行使我们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农业和文化生活获得一些有价值的见识,同时也看到了一些中国悠久的历史。令人特别高兴的是,中国政府正在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国家的艺术遗产。 布克大使说:通过参观很多重工业工厂、消费品工业、水利工程、水力发电站、人民公社等,我们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就和为了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正在进行的巨大工作有了深刻的印象。要从这次旅行中我们看过的许多项目里挑出一个特殊的项目来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特别要对中国人民在建设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和巨大的三门峡工程中的成就表示钦佩。总的来说,我们钦佩中国人民为改善自己的经济和生活而作的献身的劳动和坚决的努力。 布克大使说:我们认为最近这次旅行有助于增进中国和我们所代表的国家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因此也有助于增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关系。 布克大使最后提议为中国人民的幸福和昌盛干杯。 陈毅副总理接着讲话。他表示感谢布克大使代表外交团所作的讲话,和他对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给予的赞扬。 陈毅副总理说:我们高兴地知道,一部分大使、代办、外交官和他们的夫人,这次能够到河北、河南访问了几个城市,参观了几个人民公社、工厂和三门峡水利工程,游览了几处名胜古迹,接触到我国各方面一些实际情况,从而对我国已经取得的某些成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们认为这次旅行有助于增进中国和各位所代表的国家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因而也有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和平关系,我们同意这种看法。 陈毅副总理说:我国人民,为了摆脱“一穷二白”的情况,在我国共产党和我国政府的领导下,发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进行巨大的创造性劳动以较快的速度建设社会主义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以我们这样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工、农业水平较高的国家,我们还需要继续做巨大的努力。 陈毅副总理说:我们已经取得的这些成就,也是同社会主义各国,特别是苏联的无私援助,和各友好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我们愿借此机会表示感谢。 陈毅副总理最后提议为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为世界和平,干杯。 这个招待会是在新侨饭店举行的。出席招待会的,还有外交部各部门的负责人。
第 5 版
1. 美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开幕 大会听取政治报告并讨论了争取和平问题
第5版()专栏: 美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开幕 大会听取政治报告并讨论了争取和平问题 新华社11日电 据塔斯社纽约讯:美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0日上午在纽约开幕。参加这次代表大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将近二百五十名代表。 美国共产党发言人对新闻记者说,代表大会是秘密举行的,因为在美国目前的条件下,如果公布参加代表大会的代表的名字,他们就可能被解雇或遭到其他迫害。 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主席霍尔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大会议程包括下列一些问题:争取和平的斗争、反对反劳工立法的斗争、黑人问题、准备1960年的竞选运动等。 代表大会10日会议上讨论了争取和平的斗争的问题。 美国共产党中西部地方委员会书记霍尔作了政治报告。全国委员会总书记丹尼斯因病没能出席大会和作报告。 代表大会还听取了关于向和平经济过渡问题的报告。报告人是美国共产党全国委员会书记拉默。黑人和南方事务书记杰克逊作了关于工人阶级国际团结的报告。大会并且开始讨论这些报告。 代表大会收到了约八十个国家的兄弟共产党和工人党的贺电,其中包括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的贺电。
2. 坚持阻止修改日美“安全条约”的斗争 日本人民准备进行第十次统一行动 日共抗议岸政府和美国阴谋把日本拖上战争道路
第5版()专栏: 坚持阻止修改日美“安全条约”的斗争 日本人民准备进行第十次统一行动 日共抗议岸政府和美国阴谋把日本拖上战争道路 据新华社11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阻止修改日美“安全条约”国民会议今天决定,它和它的地方组织都将在第十次统一行动日(12月22日)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要求停止关于修改“安全条约”的谈判,以及抗议岸信介政府镇压反对“安全条约”的运动,集会和示威游行还将反对制定禁止公众在国会周围游行示威的法律。 日本工会总评议会的代表在今天的会议上说,总评议会的工人坚决反对制定禁止在国会周围举行示威游行的法律。他说,总评议会的工人准备进行大规模的斗争来反对想实现这种计划的任何企图。 国民会议还决定了关于举行全国反对“安全条约”大会的详细计划。预定于12月16日举行的这个大会将听取关于最高裁判所就“砂川事件”作出的判决的报告,预料在那一天将要宣布判决。自行车和摩托车游行队伍将从关东地区的各县前来参加全国大会。 国民会议还决定,全国各地阻止修改日美“安全条约”国民会议的代表将在12月24日举行会议,来制定阻止岸信介明年1月访问美国的行动计划和总结今年展开反对“安全条约”运动的成就。 国民会议的代表还到警视厅,抗议警察在昨天和今天逮捕工人、农民和学生运动的一些积极分子和传讯工会领导人。 新华社11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0日分别向岸信介政府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抗议书,要求立即停止修改日美“安全条约”的日美谈判。 向岸信介政府提出的抗议书指出,日本人民对岸信介政府勾结美国政府坚持强行修改“安全条约”的阴谋所表示的不安和激愤情绪,正在日益增长。 抗议书指出,修改“安全条约”不仅将使日本更加从属于美国的军事同盟,蹂躏日本宪法,为日本派兵出国打开道路,迅速扩充日本的军备,而且将促使日本政治、经济、教育的军国主义化,加剧破坏民主和国民生活。同时,这是同和平共处、国际紧张局势趋向缓和的世界潮流背道而驰的,加强敌视中国和苏联的政策、促使日本走上战争道路的反民族的阴谋。 日本共产党强烈抗议岸信介内阁执行这种卖国政策,同时要求立即停止修改“安全条约”的日美谈判,要求立即停止以岸信介为首的政府代表团去美国签订新条约的计划。 抗议书严重抗议岸信介政府对参加第八次全国统一行动的人民横加非法镇压,并且要求它立即停止制订限制在国会附近举行示威游行的法律和处罚社会党书记长浅沼稻次郎等阴谋。 日共还抗议岸信介政府和执政党企图延长国会会期,并且指出,这个阴谋是违背日本人民的意志,企图强行通过限制示威游行的法律、批准同南越非法签订的战争赔偿协定和给修改“安全条约”打开道路。日共要求政府撤销延长国会会期的计划。 日本共产党代表志贺义雄和村上由等人向美国驻日本大使馆递交的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给艾森豪威尔的抗议书,谴责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第二先后发表谈话,露骨地支援和催促岸信介政府赶紧完成修改“安全条约”工作,并对日本主张采取中立政策的舆论进行诬蔑和恫吓。抗议书强调指出,日本人民已不能再忍受日本处于从属于美国的状态,并且坚决拒绝做美国的走狗和战争政策的共谋者。 日本共产党强烈要求美国政府尽速停止修改“安全条约”的日美谈判,从日本全境撤出军队和撤销基地,尽速把冲绳岛和小笠原群岛归还给日本。
3. 新潟和东京人民举行盛大集会 欢送首批旅日朝侨回国 朝鲜红十字会代表团到达新潟港
第5版()专栏: 新潟和东京人民举行盛大集会 欢送首批旅日朝侨回国 朝鲜红十字会代表团到达新潟港 新华社11日讯 东京消息:第一批希望归国的旅日朝鲜侨民一千多人今天上午从各地乘火车陆续到达新潟港。 关东地区的归国朝侨三百四十五人在上午九时到达新潟车站。日本红十字会、日朝协会、旅日朝鲜人归国协助会的代表和市民一千多人手持着日朝两国国旗热烈迎接了他们,当火车开进新潟车站时有两百名李承晚集团特务和日本右翼分子企图坐在轨道上进行阻挠,但随即被赶走。 新潟市市民和友好团体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会。日朝协会副会长安部君子在会上讲话时表示,她衷心欢送要回到正在乘着千里马前进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旅日朝侨。第一批归国朝侨团团长李舜英在会上致词表示感谢日本人民对朝鲜侨民的深厚友谊。他说,这次得以归国是由于与会者、日本人民和朝鲜侨民合作而得来的结果。回国后我们将为朝日友好和世界和平而奋斗。 昨天下午,东京约有一万人聚集在仕七川车站附近欢送回国的朝侨。送行的朝侨们挥舞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旗,并且齐声高唱国歌。 日本共产党、日本工会总评议会和其他群众组织的代表在月台上讲话,欢送朝侨。他们表示今后为促进日朝两国友谊和争取日本的独立而努力。 日本的五十多个团体向回国的朝侨赠送了临别纪念品。 据新华社11日讯 东京消息:根据朝日两国红十字会签订的关于旅日朝侨归国协议去日本接运归国侨胞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代表团,在今天上午乘苏联船到达日本新潟港。代表团团长是朝鲜红十字会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李一卿。在为代表团而举行的欢迎会上,李一卿致词说,代表团今天能够同大家见面,这不仅对于遣侨工作而且对于朝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意义。 李一卿说,朝鲜政府和人民准备热烈欢迎归国朝侨,无论在工作或家庭生活方面,他们都能够得到适当的安排。 日朝协会理事长畑中政春致词,表示衷心欢迎朝鲜和苏联的朋友。
4. 世界农业博览会开幕前夕 中国展览馆在新德里预展
第5版()专栏: 世界农业博览会开幕前夕 中国展览馆在新德里预展 新华社新德里11日电 在印度首都举行的世界农业博览会开幕前夕,这个博览会的中国展览馆在10日晚上举行了预展。 应中国展览团团长冀朝鼎邀请前往参观的有五百多位客人,其中包括印度国会议员、各人民团体的领导人、社会著名人士、政府官员、专家、作家、新闻记者、各界人士以及各国驻印度的外交使节。中国驻印度大使潘自力也参观了预展。 中国展览馆共占七万平方英尺以上的面积。展览品显示了中国农业生产和农业建设、水产品以及人民公社工业在大跃进中的辉煌成就。展览馆的第一部分介绍中国农业从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到人民公社的发展过程以及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同时还介绍了一些典型的人民公社,它们的大丰收以及它们所生产的东西。这部分的主要特征是介绍这些公社在增加生产方面所采用的技术措施,如深耕、施肥、选种以及改良土壤等。来宾们对这些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在同印度农民交流经验方面将很有益处。 在农业建设部分,来宾们看到为农业服务的各种灌溉和水利工程以及深耕和土壤改良的过程等。 在农具方面,人们看到四十种巨型和中型的农业机械,其中有中国制造的拖拉机和各种式样的犁。使参观者特别感兴趣的是插秧机。许多参观者说,这种插秧机将最吸引印度农民。 随后,来宾们参观了人民公社的工业部分,这里展出了农业器械,用小型炼钢炉炼出来的钢制造的工具,公社制造的无线电和电话设备、冶金设备、发电设备、合成石油、纺织品、手工艺品和纸张等。 参观者还以极大的兴趣观看了林产品和造林计划的模型以及畜牧业和大量的水产品。 印地文日报“印度斯坦日报”今天在一则消息中说,中国馆很受人欢迎,中国发展农业的方法和农业机械对印度很有用。 在这以前,世界农业博览会委员会主席、印度粮食和农业部长德希穆克曾经在7日接见了中国展览团团长冀朝鼎和副团长吴振。 德希穆克向他们表示欢迎。他说,中国展览馆对世界农业博览会作出了贡献。中国只用很短的时间就建成了它的展览馆,这是一件不简单的事。
5. 赫鲁晓夫复信给卡塞姆
第5版()专栏: 赫鲁晓夫复信给卡塞姆 新华社莫斯科11日电 据塔斯社莫斯科10日讯:这里发表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写给伊拉克共和国总理卡塞姆的信。信中说,伊拉克在争取独立、和平和争取进步的正义斗争中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许多忠实的朋友。苏联人民无限同情站在和平战士队伍前列,奋不顾身地为争取自由、民族独立,为反对殖民主义者和反动势力阴谋而进行斗争的伊拉克人民。 这封信是赫鲁晓夫给伊拉克总理的复信。伊拉克总理曾经托参加苏联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二周年庆典的伊拉克政府代表团交给赫鲁晓夫一封信。 赫鲁晓夫在复信里指出,伊拉克的独立政策使那些企图使阿拉伯人回到受殖民压迫的屈辱年代的人大发雷霆。反对伊拉克独立的敌人妄想夺取伊拉克人民1958年7月革命所取得的光辉成果,无端攻击年青的共和国,竟然干出像不久前谋刺伊拉克总理那样的卑鄙犯罪勾当。 赫鲁晓夫指出,这次谋刺激起了伊拉克人民的朋友们的莫大愤慨。 他说,卡塞姆康复的消息使苏联人民感到由衷的高兴,并且为此向他致贺和表示最好的祝愿。 信中着重指出,伊拉克所奉行的中立和不参加军事集团的政策受到苏联人民的全力支持。 赫鲁晓夫认为,苏联与伊拉克之间已建立了诚挚友好的关系,并且还指出,苏联恪守平等、互相尊重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今后仍将大公无私和友好地帮助加强爱好和平的伊拉克共和国。
6. 我亚非团结委员会等团体致电 祝贺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 支持南非人民的正义斗争
第5版()专栏: 我亚非团结委员会等团体致电 祝贺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 支持南非人民的正义斗争 新华社11日讯 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今天打电报给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热烈祝贺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第四十七届年会的召开。 电报说,“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向为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而进行不懈斗争的南非人民致以衷心的敬意。” 电报说:“中国人民严厉谴责强加在南非人民身上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南非人民多年来为反抗奴役压迫和争取民主自由权利的正义斗争,获得了亚非各国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广泛支持。” 电报说,“中国人民一贯深切同情和坚决支持南非人民的正义斗争。我们深信:在世界人民的力量大大超过帝国主义势力的今天,在非洲人民日益觉醒和团结的今天,只要南非人民坚持斗争,必定能够获得最后胜利。祝会议获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新华社11日讯 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刘宁一今天代表中国工人和工会打电报热烈祝贺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召开第四十七届年会。 电报说,“中国工人同全世界各国工人兄弟一样强烈地谴责南非政府当局迫害南非人民的野蛮措施。我们一贯对南非人民反对种族歧视、争取民主权利和改善生活条件的斗争给予深切的同情和全力的支持。” 电报最后说,“我们祝大会对推进这一正义的斗争作出贡献,并祝南非人民在这斗争中取得胜利。” 新华社11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今天打电报给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妇女部,表示热烈祝贺定于12月12日和13日在德班举行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第四十七届年会。 电报说,“南非妇女和人民一起,不顾南非联邦政府的疯狂迫害与残酷的镇压,为反对殖民主义、争取自由、反对种族歧视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我们中国妇女感到衷心的敬佩。我们深切同情和关怀你们正义的斗争,我们坚决地和你们站在一起。深信团结起来的南非人民和妇女,在非洲和全世界爱好和平、正义与自由的人民的同情与支持下、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附图片) 遭受迫害的非洲人国民大会妇女联盟主席利利安·纳哥伊夫人(右第二人)和南非妇女联盟书记海伦·约瑟夫夫人(右第一人)在“审讯”结束离开法庭时,受到非洲妇女的热烈欢迎。 南非当局以莫须有的“叛国”罪名逮捕了非洲人国民大会领袖,南非首府约翰内斯堡索非亚区的人民立即举行抗议大会,要求释放他们。
7. 伊拉克“人民团结报”和贝鲁特报纸发表评论指出 艾森豪威尔的访问不是为和平服务 英“星期日快报”说尼赫鲁虽不参加集团但要西方援助
第5版()专栏: 伊拉克“人民团结报”和贝鲁特报纸发表评论指出 艾森豪威尔的访问不是为和平服务 英“星期日快报”说尼赫鲁虽不参加集团但要西方援助 新华社巴格达10日电 伊拉克“人民团结报”12月8日发表评论说,艾森豪威尔的访问不是为世界和平服务的。 评论指出,艾森豪威尔访问的十一个国家大部分是东南亚条约组织、中央条约组织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评论说,这些侵略性条约是矛头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解放运动的,特别是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报纸说,艾森豪威尔此行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它只能是助长和怂恿这些军事条约的大多数成员国所执行的反动政策。 报纸指出,“在这次访问中引人注意的是:这次访问的国家中包括印度以及最近艾森豪威尔在这方面所发表的谈话”。报纸说,印度国内外的反动集团企图利用中印边界争端来使印度放弃和平独立的政策。报纸强调说,中印争端只是这两个国家的事,并且应该通过两国的和平谈判来解决,“帝国主义国家和其他企图干预这件事的人只会损害两国取得谅解,损害亚洲和全世界的和平和国际合作事业”。 新华社贝鲁特10日电 贝鲁特报纸10日继续登载文章揭露美国的两面政策,指出美国仅仅在表面上装出拥护和平的姿态,事实上对和平采取敌视态度。 “贝鲁特晚报”10日发表社论说,当阿拉伯人看到艾森豪威尔总统在罗马、安卡拉和卡拉奇高举着手高喊和平的照片,同时又在报上看到美国支持法国同阿尔及利亚人民作战的消息时,他们对美国口是心非的两面派政策就一目了然了。 报纸表示相信,美国的这种政策是“欺骗不了任何人的。……我们怀疑这种政策是否能兜售出‘和平’和收买到朋友”。 “阿拉伯之声报”9日在头版登载了一幅揭露美国两面派政策的漫画,画着艾森豪威尔一只手拿着一张面露笑容、戴着象征和平的橄榄树枝的假面具,而另一只手握住戴高乐当作一把匕首,从背后刺向阿尔及利亚人民。漫画的说明是:“美国‘和平计划’旅行给人的启发!” “呼声报”在10日的一篇文章中说,“在阿拉伯人和帝国主义者之间发生任何事情时,美国没有一次不走在我们敌人的前面,资助他们,怂恿他们来攻击阿拉伯人民。” 新华社11日讯 伦敦消息:英国“星期日快报”6日刊载了泰勒写的一篇文章,评论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对印度的访问和中印边界争端。 文章谈到,艾森豪威尔在德里访问时将遇到一个“大谜”,就是:“印中两国的边界纠纷为什么会突然爆发出来,并成了全世界的头条新闻?”文章批驳了这样一种看法,“以为这种争端是新近发生的,而且是由中国蓄意挑起的”。 文章说,“事实上,边界上的纠葛,已经持续了一个长时期。而且当这种纠葛成了头条新闻时,中国人同任何人一样地感到意外。就拿拉达克问题来说吧。在这里,中国人修筑了一条通过据称是印度领土的公路。但是一条公路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建成的。筑路工作已在这里进行了好几年了。的确这块地方差不多是荒无人烟。但是即使如此,也无法想像德里政府是现在才刚刚知道筑路之事。” 文章说,“提请世界注意这个消息的是印度,而不是中国——是尼赫鲁,而不是周恩来。那么尼赫鲁先生为什么要这样作呢?” 文章接着提出自己的答案说,“尼赫鲁遇到了经济上的困难。印度生活在长期的贫困中。印度极端需要富有的、先进的国家的援助,尤其是美国的援助。尼赫鲁的两难处境就在这里。他决心要继续不参加集团,决心不站在西方的旗帜下。可是他需要西方的援助。” 文章的作者认为人们在对于中印边界问题采取步骤的时候“应该迟疑一下”,因为“如果这件事是一次赤裸裸的粗暴的侵略,那么便不容有什么迟疑,不论会冒多大的危险或者会有何等严重的后果。但是事情不是那样。”文章说,“中国人的理由从来未被听取过。他们被不公正地排除在联合国的外面。” 文章说:“拉达克对于印度没有什么价值。那条公路对于中国人却具有很大价值。” 至于两国边界东头的所谓麦克马洪线,文章认为“这条线是在1914年由一位英国官员制定的……但是从未得到从那时到现在的任何一个中国政府的批准。相反的,历届中国政府都坚持说,它不承认麦克马洪线。四十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忙于对付内部混乱和外国侵略者,以致无暇处理这条遥远的边界。现在中国重又提出1914年的论点……在这个论点上,中国人是有很多话可说的。”
8. 艾森豪威尔访问印度
第5版()专栏: 艾森豪威尔访问印度 新华社11日讯 新德里消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目前正在印度访问。他是12月9日下午从喀布尔乘飞机到达新德里的,他将在印度访问五天。10日上午艾森豪威尔拜访了印度总统普拉沙德,并且开始同尼赫鲁总理会谈。10日下午,艾森豪威尔在印度议会人民院和联邦院的联席会议上发表了演说。 艾森豪威尔在他的演说中用了很多词句来宣传美国的“和平愿望”。他说,美国“不要别人一寸土地,它不想控制其它国家的人民的政府,它不奉行任何一种商业、政治或力量方面损人的扩张计划”。他表示“有监督的裁军是我们时代所迫切需要的”。但是,艾森豪威尔又在同一篇演说中大事鼓吹美国政府过去十年来所执行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他把美国在朝鲜发动的侵略战争说成是为了使“联合国和法治能够在大韩民国保持下去”。他使用了美国统治集团中惯用的冷战语言,宣称过去十年来发生一系列的“严酷的惊人事件”的根源是“得到巨大军事力量支持的一种异国哲学的侵略意图”。他说,“由于这种事实,我们美国人认为有必要表明,我们自己决心通过提供足够的武装部队来抵抗”他所谓的“侵略”。他并说将提供这种武装部队为“我们的朋友和盟国服务”。
9. 南非人民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
第5版()专栏: 南非人民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 周修庆 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定于今天举行第四十七届年会,这对于南非人民反对种族歧视、争取人权和自由的斗争,将具有重大意义。周恩来总理致电表示祝贺和支持,这完全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意愿。 随着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今年以来南非非洲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也有了空前高涨。从1月上旬弗吉尼亚金矿工人因反对殖民剥削和白人官员军警发生冲突开始,各地非洲人民纷起抗议南非当局的种族歧视政策,斗争规模越来越大。6月18日德班港四万非洲居民,其中许多是妇女,为反对种族歧视和迫害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白人军警虽然对手无寸铁的非洲人民进行了血腥的镇压,但是并未能制止非洲人民斗争的发展。许多地区举行了示威抗议,支持德班妇女的斗争,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反对种族歧视斗争的高潮。 南非人民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1910年,南非建立了以欧洲白种移民占绝对统治地位的联邦政府,成为所谓独立国家。但是,占南非总人口三分之二的九百六十多万非洲人的处境并未因此得到丝毫改善,他们反而更加处于被奴役的和受迫害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南非当局也加紧实行种族歧视政策来镇压南非非洲人的解放斗争。1948年,南非国民党上台以后,曾先后颁布了七十余种种族歧视和压迫的法令,重要的有:“种族隔离法”、“镇压共产主义条例”、“通行证法”、“奴役法”、“禁止杂婚法”、“土著迁移法”和“土著民族劳工法”等等。近年以来,南非统治当局的种族歧视政策更是变本加厉、层出不穷,又颁布了一系列新的种族歧视法令。南非联邦的种族歧视法令虽然名目繁多,但它们的目的则只有一个,这就是维持对非洲人民绝对的殖民压迫和殖民剥削。例如“通行证法”就规定每一个年满十六岁的非洲人必须随时随地携带“身份证”、“迁移证”、“寻职证”、“纳税收据”等二十七种证件,否则就要遭到逮捕而被判徒刑或处以罚金。这样,南非人民就被剥夺了一切活动自由。仅在1956年到1957年,由于违犯“通行证法”和其他细小的“罪名”被捕的非洲人就达六十四万三千多人。这些人都成了南非奴隶劳动的后备军。据南非“鼓声”月刊揭露:南非的“农场主希望不花一文地获得劳工,提供这样的劳动力确乎已经成为通行证制度的主要目的。这种制度的实施已经把警察和政府官员变成廉价的农场劳工的强募队”。南非当局根据所谓“土著保留地法案”,纵容白种殖民者抢走了非洲人的大片肥沃土地,将几百万非洲人驱逐到全国特定的二百多个土地贫瘠、面积狭小的“土著保留地”里去。由于缺乏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大约60%的非洲人不得不以出卖劳动力而到白人的工厂和矿场去做苦工。殖民者由此得到了源源不断的极其廉价的劳动力。 在南非统治集团残酷的统治和奴役下,南非人民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非洲工人的工资一般只有白种工人工资的二十分之一。非洲雇农每年要给地主白白地工作一百八十天,还要受到鞭笞、监禁和其他虐待。“南非”杂志写道,在白人的农场中,非洲人“在和中世纪一样的条件下工作”,“他们常常被毒打,经常有人被打死。”由于土著居民的贫困,根据南非联邦卫生部所引用的材料,非洲人的寿命平均比白人低二十五—三十岁。根据官方材料,这个国家每一千个新生婴儿中就有二百到三百人死亡,其余能活到十六岁的只有50%。 对这种惨无人道的生活处境,南非非洲人当然不能忍受下去,他们长期来一直在进行着英勇的斗争。早在1912年,他们就成立了非洲人国民大会,在这个自己组织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地进行斗争。1951年,非洲人国民大会等团体发动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1955年6月南非联邦人民代表大会制订了“自由宪章”,提出了“我们要终生自由”的口号,体现了非洲人要求废除一切种族歧视和压迫的法令、要求取得民族平等和民主自由的权利的合理愿望和斗争目标。1957年,为了反对车费涨价,六万非洲人参加了历时三个月的抵制乘车运动,他们在南非最炎热的夏季也是多雨的季节每天来回步行二十英里路程去上班,最后取得了胜利。1958年3月16日,五千多名非洲工人集会要求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地位平等。同年10月下旬,非洲妇女连续示威反对“特别身份证”法。今年德班港非洲人的示威运动,更是南非土著居民反对种族歧视、争取自由斗争的新的发展,在这之后,反抗运动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声势也越来越浩大了。最近,南非巴尔地区的非洲人举行示威游行,抗议白人政府阴谋把该地工会领袖马费肯夫人放逐到离家乡七百英里外的荒凉地方去。非洲妇女在斗争中显示出她们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有许多被捕的非洲妇女在监狱中仍然坚持着斗争。英国“苏格兰人报”在谈到南非妇女斗争坚决的原因时也不能不承认这是由于“非洲妇女认识到强加于她们的制度的非正义性和这种制度使她们遭受到的屈辱。”“白人政府所实行的移民劳工制度已使越来越多的男人离开保留地,迫使留下来的妇女担负越来越大的责任……。另一方面,这些妇女又发现她们在城市中的生活享受不到一个家庭的安全,她们不得不在一个瓦解的、罪恶社会中保护自己。”这家报纸认为:“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妇女们既然已经觉醒起来采取政治行动,她们是不能轻易加以阻挡的”。 目前,南非人民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已经成为全非洲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非洲人民都从南非人民的斗争中得到鼓舞和支持。因此,英、法、葡萄牙等殖民主义者对南非人民都抱着刻骨的敌视态度,积极支持南非反动当局的血腥镇压政策。在南非有着巨大殖民利益的美国,也是南非当局最重要的帮凶。不久以前,美国负责非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萨脱斯威特便曾在南非问题上露出了美帝国主义者的狰狞面目。他明白宣布,美国站在南非统治集团一边,对血腥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采取所谓不“干预”的态度。 南非非洲人的反对种族歧视的正义斗争,得到了非洲和全世界爱好自由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南非联邦的一些开明的白人妇女,也曾抗议当局对土著妇女的迫害。她们认为“身份证对非洲妇女和她们的家庭将意味着不幸、恐惧和苦难”。在这个国家里,同非洲人有着共同命运的一百三十六万混血的有色人和四十多万亚洲人,更是同他们团结在一起共同斗争。世界各国公众,首先是亚非各国的广大人士都坚决反对南非联邦的种族压迫。1955年的亚非会议认为“种族隔离和歧视的政策和实践”,“不仅是对人权的粗暴的侵犯,而且对文明的基本价值和人类尊严的否定”。世界工会是联合会、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亚非人民团结理事会等国际性组织,也都一再谴责南非联邦政府在国内实行种族歧视和迫害的政策,要求给一切非欧洲人以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平等地位。最近,联合国大会又第八次地通过了谴责南非联邦种族歧视的决议。乌干达、坦噶尼喀等国家的人民最近都开展了抵制南非商品的运动。而英国和加纳等国的教师、学生则纷纷抗议南非联邦政府对学生施行种族歧视政策。所有进步的人类都怀着深刻的同情注视南非非洲人反对种族压迫和种族歧视的英勇斗争。正如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卢图利最近所说的:“南非斗争的日益加速进行以及非洲各族人民的挺进都表明殖民主义和压迫的日子不长了。”
第 6 版
1. 思想工作走在工程前面 西畴县委在冬修水利中坚持政治挂帅促进高工效
第6版()专栏: 思想工作走在工程前面 西畴县委在冬修水利中坚持政治挂帅促进高工效 本报讯 中共云南省西畴县委会在冬修水利工作中,坚持政治挂帅,开展生动活泼、多种多样的政治思想工作,使民工们干劲十足,全县各工地的高工效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全县两万多民工,工效由最初每人每天平均一点五个土方迅速提高到八方左右。连续两次获得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的水利高工效红旗。 西畴县今冬明春计划完成的工程量,比去年大五倍。任务大,时间紧,劳力不大足。针对这种情况,县委决定坚持政治挂帅,放手发动群众,依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保证工程如期完成。水利工程一开始,县委书记就亲自指挥,依靠党团组织向群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全县六个大、中型工程,都由县委直接掌握;重点工程南昌水库,由两个县委委员具体负责,并由四个公社党委书记、七个委员、三个公社社长、十六个管理区干部,组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大的水利工地都成立了党委会。各工地共成立了十三个党支部,二十个团支部,平均每十九个民工中就有一个党、团员,使政治思想工作有了组织保证。 在工地党委、支部的直接领导下,各个工地立即开展了“为谁修水利”、“能不能快修”等问题的大辩论。辩论中,蚌谷公社的民工说,我们长箐管理区是个高山地区,解放前连米汤都没有喝过。大跃进以来,公社领导我们修了水利,把千百年的老干山变成了水汪汪的梯田,不仅粮食获得大增产,还吃上了香喷喷的大米饭。不是修水利,哪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石桥水库工地由于鼓足干劲,清基工效一再提高。民工张朝科用这个事实,向大家说明提高工效是完全可能的,水利工程能够快修。各工地党组织还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向广大民工进行社会主义教育,鼓起民工大修水利的革命干劲。南昌水库党组织在工地办起了展览馆,展出解放后特别是大跃进以来大兴水利带来大丰收的材料,以及今年大修水利后,明年全县稻田用水便能基本解决的美好前景。民工们看了展览会,干劲油然而生。他们唱道:“南昌水库宽又长,民工上阵忙又忙,修好水库灌田地,村村寨寨多打粮。”全县各工地共组织了二十四个宣传队,设立了八十九个广播站。这些宣传组织在各种场合,运用民工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大修水利的好处,传播各个工地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以鼓舞群众干劲。 在明确了“为谁修水利”、“能不能快修”等问题以后,县委又在全县范围内组织了热火朝天的高工效竞赛运动。南昌水库在比武活动中,涌现了九百零七个高工效能手和技术革新能手。工地指挥部立即进行了表扬,并以他们做标兵,在全工地开展了大队与大队、中队与中队、小队与小队、组与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赛运动,使全工地平均工效由原来的两方提高到十三方以上。接着,县委就以南昌水库做全县高工效竞赛的标兵,在这里召开了现场会议,传播经验。会后,全县各工地迅速出现了一跃再跃的新局面。民工们一面紧张地劳动,一面愉快地歌唱道:要叫山水听使唤,要叫荒山变良田。龙不翻身要下雨,雨不洒花花要开,涝灾旱灾永消灭,幸福生活万万年。(附图片) 湖北省枣阳县太平公社在姚岗水利工地办了一所党校,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党的总路线和目前形势。同时,结合本公社的具体情况,讨论如何多、快、好、省地兴修水利。参加水利工程的党员都在党校学习,还吸收部分共青团员、积极分子参加。通过党课学习,提高了学员们的阶级觉悟,他们劳动热情更加高涨,团结群众,事事带头。看这些学员们干得多带劲! 新华社记者 刘心宁摄
2. 冲破边界比武 千社万队一家 江苏边界地区相互竞赛协作推动生产发展
第6版()专栏: 冲破边界比武 千社万队一家 江苏边界地区相互竞赛协作推动生产发展 各社队之间的竞赛协作,已经由暗比暗赛发展为明比明赛,由单纯的竞赛发展为既帮又赛,由本县边界社队的竞赛,发展到县与县、专区与专区的边界竞赛。 新华社南京11日电 江苏省县与县、专区与专区毗邻地区的各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在“冲破边界比武,千社万队一家”的口号下,广泛进行社会主义劳动大竞赛、大协作,使边界地区的群众运动,和中心地区一样蓬勃展开。有效地促进了边界地区的生产。 南通县边界地区的新坝公社和如皋县边界地区的勇敢公社是竞赛对手,新坝公社根据不同的麦苗追施了不同的肥料,三类苗升级很快。勇敢公社到新坝公社参观后,一面学习新坝公社的追肥技术,一面把他们麦田松土和保护麦苗安全过冬的措施介绍给新坝公社,结果,两个公社共同提高了麦田管理水平。海安县南屏、田庄两个公社和如皋县戴庄公社开展竞赛以后,联合组织检查组,定期检查评比生产工作。在麦田管理的检查评比中,戴庄公社学习了南屏、田庄两个公社的经验,动员社员在麦田中突击开挖排水沟和积肥,在四千亩缺肥的麦田里追施了一次速效肥料,使麦田管理质量显著提高。 江苏各地边界地区的社、队竞赛,是在去年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但去年一般是暗比暗赛,暗里参观学习。公社化以后,边界地区干部和群众的集体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毗邻社队间的友谊逐步加深,今年春耕生产中,许多边界地区的公社和生产队便把原来的暗比暗赛发展为明比明赛,并且逐步由单纯的竞赛发展为既帮又赛,由本县边界的社、队竞赛发展到县与县、专区与专区的边界竞赛。在竞赛中,很多毗邻县、专区的社、队还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展开了互通有无,互相支援的活动。许多社队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别人,帮助竞赛对方战胜困难。例如,海安县古贲公社团结大队和东台县富安公社梁四大队是竞赛对手,在秋季抗旱斗争中,团结大队一千三百多亩水稻大部分断绝水源,稻苗逐渐由黄变枯,就在这个紧要关头,梁四大队的干部和社员主动地挖开自己境内的杨家坝,放水给团结大队,使这个大队的一千多亩即将干枯的稻子得到挽救。这两个大队由于紧密协作,互相支援,秋熟作物都获得了丰收,秋季粮食总产量都比大跃进的1958年增产二成以上。 今年秋收秋种前后,江苏省各级党委认真地总结了边界地区开展竞赛协作的成绩和经验,普遍认为,这种竞赛协作的好处是:大大激发了边界地区干部和群众的干劲,促进了生产发展,进一步改变了边界地区的生产面貌;培养了干部群众的共产主义思想,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患难相扶,共同跃进;加强了党对边界地区的领导,使边界地区的群众运动也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经过这次总结后,各边界地区的竞赛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皋县有二十一个公社和如东、南通、海安、泰兴、靖江等五个县的十三个公社竞赛;东台县有十七个公社、九十五个大队参加了边界地区竞赛。许多边界的社、队联合组成竞赛委员会,固定专人办公,及时汇集情况,加强边界之间的情报联系,经常地研究和讨论边界竞赛的情况,保证了边界地区的竞赛运动健康发展。
3. 公社化增进了民族团结 宁夏回汉人民携手并进逐步消除经济上的不平等
第6版()专栏: 公社化增进了民族团结 宁夏回汉人民携手并进逐步消除经济上的不平等 本报讯 宁夏回族自治区广大农村,许多原来比较贫困的生产队,在人民公社化以后,迅速变成了较富裕或一般的生产队,使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回、汉民族之间的经济上不平等现象,正在迅速消除。 去年秋天,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建立了一百二十个人民公社,其中有穷队四百二十五个,占全区生产队的28.8%。这些穷队大多是纯回民队,或回民占相当比重的回汉联合队,这些穷队所在地的自然条件都比较差,耕作技术粗放,作物产量很低。再加上过去长期遭受宗教封建特权的压榨和剥削,生活也都比较贫困。有很多队,过去年年依靠国家救济。合作化后,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大力扶助下,生产有了很大提高,生活也有很大改善。但由于农业社的家底薄,范围小,在征服自然和大规模的农业基本建设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人民公社为消除穷队和富队之间的差别、回汉民族之间经济上的差别,创造了优越条件。公社化后,便于组织更大范围的协作,增加了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黄河灌区的许多回民生产队,土壤盐碱化严重,公社化以后,利用大集体的力量,大力开挖排水工程,使土壤得到改良。如吴忠公社回民聚居的罗渠大队,地处低洼,过去经常遭受盐碱化的威胁,粮食产量比较低。今年在公社的统一领导下,各生产大队支援了三百多劳动力,公社投资了七千二百元,用半个月的时间,帮助罗渠大队开挖了十三条大小排水沟,使全部耕地实现了排灌沟(渠)网化。今年这个队的小麦平均亩产达五百一十六斤,比去年提高了51%。去年全队粮食还不能自给,而今年除自给外,还卖给国家二十八万五千多斤。许多处在干旱山区的回民生产队,过去因为缺水,收成极不稳定。但从去年以来,在公社统一领导下,采取以蓄为主,大力兴修蓄水库的办法,从根本上改变干旱面貌。海原县高崖人民公社,原是个风多雨少,十年九旱的地方。去年以来,在国家和全县各公社的支援下,这个社以移山造海的英雄气概,修成了一个坝高五十四米的蓄水库。现在全公社能灌溉的土地有五万多亩,平均每人有水地四亩多。 在回汉民杂居的地区,各族人民共同携手前进,在人力、物力和耕作技术等方面相互支援,迅速提高了回民队的生产水平。永宁县养和公社纯回民的朝阳大队,过去由于人力少,资金不足,加上技术限制,连一个铁木农具厂也办不起来。农具坏了,要到县城去修理,经常耽误生产。公社化以后,汉民生产大队的北全大队,主动派去技术工人,带上全套熔炉、工具等,帮助他们办起了一个修配厂,并帮助培养技术工人。公社刚成立,朝阳大队运输工具不足,永丰和养和两个汉民队,就主动调配劳力、畜力、大车,帮助朝阳大队翻地一百六十多亩。公社新买的拖拉机,也先给这个队翻了六百亩地。另外,国家还给他们贷款一万元。在国家、公社和兄弟大队的支援下,这个队的农业、牧业、副业都获得巨大发展。今年这个队的春小麦亩产达五百四十斤,比去年增加42%,成为全公社小麦产量最高的队。 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激发了穷队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他们信心百倍,干劲冲天,奋起赶先进,超先进。永宁县养和公社朝阳大队人多地少。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今年春天社员们组织了远征军,到几十里以外的通贵河滩去开荒。有些女社员也带着铺盖,和男社员一起上阵。在六十六天内,他们就开出了两千四百亩荒地,并及时种上了庄稼。肥料不足,社员们就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挖湖泥。十多天内,共挖湖泥三十万斤。惠农县宝丰公社渠羊大队是个回民队,原来经济基础较差,社员生活水平也比较低。今年在开展农业大增产的竞赛高潮中,党总支提出“超星火(一般队),赶庙台(富队),穷队面貌一定要改观”的口号,领导社员奋勇前进。一年来,他们在生产上,几乎样样领先,基本上赶上了富裕队的水平。今年夏季预分中,98%的社员都增加了收入,比去年增加一百元到二百元以上的户,就占全队总户数的65.1%。 (马玉平 王得温)(附图片) 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的僾尼族人民,过去刻木记事。人民公社成立以后,第一批会计人员已经成长起来。这是县委工作组钟明清在辅导各生产队的会计提高业务 新华社记者 谢浩忠摄
4. 提高基层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 丰台区委办党校分期轮训干部
第6版()专栏: 提高基层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 丰台区委办党校分期轮训干部 本报讯 中共北京市丰台区委党校结合每个时期党的方针政策,联系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短期脱产轮训,提高了党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加强了党在基层工作中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当前的生产和各项工作。 丰台区委党校自去年6月开办到现在共举办了二十八期,先后以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和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公报、决议为中心内容,训练了公社、工厂和财贸等基层党员干部七千七百多人,每期集中学习两周左右。党校由一位区委书记兼任校长,配有专职副校长及干部七人,教员主要由区委书记及区级机关负责干部担任。二十八期中,区委书记等负责干部共讲了一百多次课。 讲课内容都密切结合基层党员的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期有一个中心,既帮助学员具体地理解党的组织、方针、政策,划清大是大非界线,又帮助学员明确当前中心工作的政治意义,因此学习效果很显著。如在学习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时,就联系到如何实现农业生产的继续跃进,解决了当时某些人认为劳动力不足无法完成深翻、种麦任务,以及怀疑密植等保守思想。许多人还回忆了过去的种麦经验,提出不少挖潜力的办法,鼓舞了干劲。学习党的八中全会决议时,就针对少数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中游思想和松劲情绪进行教育,帮助学员们弄清右倾保守思想的实质,坚定了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决心。南苑人民公社成寿寺中队支部书记林中,学习了有关经济建设中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后,解决了过去怕社员养猪减少出勤的顾虑,回去后便立即发动家家养猪。现在,这个队的猪已从过去的十二头增加到了七十多头。芦沟桥公社西局生产队副队长、支部副书记王德全,学习前干劲不大足。当时大家都紧张地排涝抢救白菜,他却认为“反正完不成生产任务”,就松一口气,结果他所领导的生产队种的六十多亩大白菜都成了三类苗,是全社最差的一个队。经过学习回去后,他在支部会和队长会上作了检讨,并且立即发动群众,亲自带头追肥浇水,使三类苗很快达到一、二类苗,六十多亩地的白菜获得了丰收。 在教学中,这个党校也注意根据学员们不同的理论水平和文化水平,采取多种方式。如工厂、机关的干部,文化理论水平一般比较高,就以自学和组织讨论为主,最后由区委负责同志针对争论的主要问题作辅导报告。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基层干部,就采取听报告和讨论的形式,辅以分组集中读讲文件的办法进行。有时还配合学习组织一些参观,以丰富学习内容。为了帮助学员明确努力方向,每期轮训结束时,学员们都要总结学习收获,制订今后的规划。
5. 在特赦令的感召下——记一个反革命分子的投案自首
第6版()专栏: 在特赦令的感召下 ——记一个反革命分子的投案自首 新华社记者 虞锡珪 10月7日下午,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来了一个五十岁光景的老头子,他满脸带着疲乏的神情,用低沉的声音对检察员张金生说:“我是反革命分子,现在来投案自首……” 原来他就是被公安机关通缉了近十年的在逃犯、前河间县日寇宪兵队一个特务工作队的代理队长邓仲炎。这个对人民负有血债的反革命分子在隐藏期间,处处走投无路,终于在建国十周年前夕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特赦令”的感召下,选择了这条自新的光明大道。 邓仲炎在1941年就背叛了祖国。他在担任河间县“日本宪兵队工作队”的代理队长期间,帮助日寇镇压抗日人民,犯过许多罪行。 胆战心惊的日子 为了逃脱人民的法网,解放后这个反革命分子用了许多狡猾的手法,来隐蔽自己的身份。 1950年,当他的老家——原大城县白洋桥村的村长叫他去向政府登记他的反动身份时,他却连夜逃跑到天津,混入一家私营小厂作临时工。不久,镇压反革命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他怕被人觉察,便顶替他堂哥邓钢熙的位置,化名“邓钢熙”,混入建筑业当小工,并且混进工会,骗报了户口。 镇压反革命运动虽然被他混过去了,但是他的心却处在强烈的恐惧中。出门时鬼鬼祟祟地专走偏僻小道,一年里有三个季度要戴大口罩。碰见熟人,就用事先准备的手巾,装着擦眼睛,蒙住面孔。 1955年,全国开展了肃清反革命运动,他又慌慌张张地乘长途汽车从天津逃到北京。 邓仲炎在北京也不安静,人民群众是这样警惕,使他感到自己随时都有落入法网的危险。他想去自首,又不相信政府的宽大政策。于是,他又化名李瑞华,伪装成一个磨刀匠,离开北京,在密云、顺义和通州一带混了三、四年。这几年中,他随时都在恐惧中过日子。觉悟已经大大提高的农民对他行动上的破绽经常盘问。住客店,店里不但时常盘查他,还找他要证明信,于是,他又继续进行犯罪活动——躲在野地里伪造证明文件。虽然他混过了几次,可是,他感到这条路是越走越窄了。 走投无路 今年5月,邓仲炎在通州附近的公路上,看到一长列崭新的载重汽车。看到这些汽车上的一排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使他大吃一惊。他不禁自言自语说:“嗬!中国真能大批制造汽车了。日本投降那年头,国民党还只能造自行车带呢!”这时他又联想起农村的变化:许多地方已经用拖拉机、收割机逐渐代替了耕牛,村村盖新房,很多农民骑上了国产自行车。他亲眼看到旧社会最贫苦的农民现在生活蒸蒸日上,特别是人民公社成立以后和大跃进以来,处处干劲冲天。这一切,使他愈来愈感到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强大。他想:“国民党是回不来了”。 “但是,我到底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在他的脑子里越来越尖锐。他开始明白:日子愈久,人民的觉悟愈提高,隐藏下去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总有一天会落入法网。自首吧,“镇反”、“肃反”时都未坦白,现在是不是晚了?政府还能不能宽大?是不是会判死刑?他犹豫不决。 回头是岸 正当反革命分子邓仲炎心里极端矛盾的时候,特赦令颁布了。当他在客店里看到报纸上那一行醒目的大字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特赦令”时,几乎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读了又读,看了又看,这时,他再也坐不住了,扛起了磨刀的凳子就走,迷迷糊糊地走到固安。那时正是国庆节前夕,他坐在河堤上,看到回家过节的人群,心里不觉隐隐作痛,他想起老家,想起七十多岁的母亲,和离别近十年的妻子、儿女。他想:“我这么混下去,多喒算一站啊!”又转而一想:“特赦令公布,说明现在自首还能宽大,我还可以有那么一天和家人团聚。” 过了几天,当他在一个饭馆里听到人们谈论某某人被特赦的消息时,他为之一振:“真有人被放了!”他觉得:“机会不能再错过了,自首还可以有生路。” 投案以后,他向公安机关坦白他的罪行,这时记者看到了他,他穿着妻子刚送来的新棉袄,胡子刮得光光的。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他那分别十年的儿子邓乃星,不久前曾来看他。他又拿出他的儿子最近的来信给记者看。信上向他介绍了公社成立后的幸福生活,要他好好向政府坦白。在信的末尾,有一句话画着红色的着重点:“痛改前非作新人”。邓仲炎说,这句话太打动他的心了,他一定要向人民低头认罪。他深有所感地说:“自首这条路,我算选对了!”
6. 体贴入微改善水利工地民工生活 吃得好 睡得好 文娱好 卫生好 为民工服务好 宝安县深圳水库工地做到五好
第6版()专栏: 体贴入微改善水利工地民工生活 吃得好 睡得好 文娱好 卫生好 为民工服务好 宝安县深圳水库工地做到五好 本报广州11日电 广东省宝安县深圳水库工地民工生活做到五好:吃得好,睡得好,文娱好,卫生好,为民工服务好。 深圳水库是宝安县今年兴建的十项重点水利工程中最大的一项,计划在明年3月底完成。担负这次工程任务的是来自全县十三个公社的一万四千多民工。为保证按时完成任务,中共深圳水库工地党委首先抓住了以工具改革为中心的高工效运动。但是,党委也深深认识到安排好民工生活是开展高工效运动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从工程一开始,党委就十分关心群众生活,根据需要和可能,千方百计把民工生活安排好。经过一系列的艰苦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使群众生活基本做到了吃得好,睡得好,文娱好,卫生好和为群众服务好,成为全县水利工地组织群众生活的标兵。 在吃饭方面,除民工们的计划供应物资外,中共宝安县委在粮、油、糖、肉等方面还特别给予照顾,并把水库附近的几个生产大队划给水库做为蔬菜生产基地。工地党委充分利用了这一有利条件,并教育炊事人员发挥智慧,使所有食堂都做到了饭热菜香,不仅能保证民工每天吃到半斤到一斤的蔬菜,而且还可以经常吃到鱼、肉,每个突击战役后还加菜改善生活。 在居住方面,新建工程缺乏材料,民工住宿是个大问题。但是,工地党委因陋就简,采取外购和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办法,用稻草、竹木搭盖了大批的茅棚,内设竹木床铺,解决了全部民工的住宿问题,没有一个人露宿、睡冷地;同时还用在草墙上抹泥巴的办法来防寒保温,使民工睡暖睡香。 在文娱生活方面,工地经常组织文艺晚会,由外地来县访问的剧团和县城的学校、机关业余剧团演出或放映电影,保证民工每月能看到二、三次电影和几次戏剧演出。工地还建立了广播网,经常广播文艺节目;并且广泛组织农民歌手把先进人物的事迹编成歌曲在工地演唱。 在医疗卫生方面,建立了爱国卫生组织和卫生制度,厨房、宿舍、厕所定期打扫,实行饮水消毒,保证菜熟水开,使民工不吃冷食,不喝冷水。 为民工服务方面,做得更是周到。工地建立了综合商店、理发店、缝纫店、洗衣店、银行、邮电所等服务组织。为便利民工购买物品,还组织了二十多个货郎担到工地巡回售货。十多个理发工人也每天带着工具深入各工区,利用民工休息时间理发。 广大民工生活得到了妥善安排,劳动热情高涨,有力地推动了高工效运动。现在,全工地出勤率达到97%以上,大部分的大队、中队经常保持满勤。群众性的劳动竞赛也热火朝天,普遍展开了兵对兵、将对将、面对面的互相挂钩竞赛,涌现了大批突击队、标兵队,劳动效率不断提高。 这个水库的民工生活所以搞得好,主要是由于党委重视。工地党委认为,在加强对民工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妥善安排民工的生活,是开展高工效的必要条件。因此,党委及时批判了部分干部的“生活是小事”的错误论调,经常教育干部关心群众生活。中共宝安县县委书记兼工地党委书记曹若茗和党委其他负责干部还经常深入到厨房、商店等处检查工作,也经常深入到工地、宿舍听取群众意见。工地党委曾特别召开了多次的会议研究解决有关民工生活问题。 (杨文全)
7. 搞好卫生工作 保证民工健康 酒埠江水库工地党委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
第6版()专栏: 搞好卫生工作 保证民工健康 酒埠江水库工地党委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 新华社长沙10日电 湖南省攸县和醴陵县合修的酒埠江水库工地在党委领导下,积极开展卫生工作,保证了民工健康。近两个月来,民工出勤率经常保持在95%以上。 酒埠江水库是去年动工修建的,开工后,工地党组织就一手抓施工,一手抓生活,今年2月间,层层成立了除害灭病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挂帅,确定专人负责,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经常深入工地、工棚和医疗单位,督促检查卫生工作。全工地设有一个医院和三个医疗站,还在各队训练了卫生员,做到了哪里有民工,哪里就有医药。今年入秋以来,全工区先后开展多次群众性的卫生突击运动,消灭了大量的鼠雀蚊蝇,工地卫生不断改善。 在环境卫生方面,全工区二百三十一个工棚都搭盖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每个工棚开有天窗,棚内都用木料架起了高铺,工棚周围四边开沟,使棚内干燥、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每个工棚制订了卫生制度和卫生公约,并有一个卫生员专搞工棚内外的卫生和洗晒民工的衣被。工棚里里外外经常干干净净,看不到垃圾、污泥和杂草。工棚附近和工地都分别修建了公共厕所和临时厕所,卫生员用野生植物烧熏和开水烫等办法杀蛆灭蝇,做到了经常清除粪便,保持了厕所的清洁。在饮食卫生方面,食堂、厨房一般都修建在离工棚、厕所较远的地方,选择了成分好、技术好、身体好的民工担负炊事工作。食堂和厨房也建立了卫生制度和卫生公约。炊事人员一般都经过训练,基本上做到了“四无”(饭内无糠皮、砂子、谷粒、稗子)“四热”(饭热、菜热、水热、茶热),并且保证了工地的开水供应。 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医务人员在党的领导下,深入工棚、工地、食堂,除加强了食堂、厨房、工棚周围和施工场所的卫生管理,对传染病患者做到早期发现、及时隔离治疗外,还发动群众采挖土药,推广行之有效的土方土药治病。(附图片) 江西省玉山县“七一水库”工地党委关心民工生活,成立了生活委员会,保证民工吃得好、住得暖、生活舒适。这是工地上的洗衣组在帮助民工们拆洗衣服和被褥。 喻衍华、赖声和摄(新华社稿)
第 7 版
1. 一大二公便于发展多种经济——浙江省杭州市留下人民公社发展多种经济调查
第7版()专栏:人民公社调查 一大二公便于发展多种经济 ——浙江省杭州市留下人民公社发展多种经济调查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 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调查组 两年来的光辉成就 留下人民公社位于杭州市西北郊区,1958年9月,由四十一个高级农业社和两个小集镇合并建成。 公社南有高山,北是平川河塘,气候温和,土质肥沃,水源充足,工业矿藏资源亦相当丰富,有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极为有利的条件。 1958年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各部门经济得到全面的跃进,工农业总产值达到六百七十八万八千四百三十二元,比1957年增长41.2%。农业取得了空前未有的大丰收,水稻平均亩产达到七百八十三斤,比1957年增长63%,茶叶亩产比1957年增长34.8%。农业总收入达到五百零四万九千八百零七元,比1957年增长14.5%,其中种植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50.8%,比1957年增长14.2%,茶叶占总收入12.8%,比1957年增长12%,蚕桑占总收入10.2%,比1957年增长20%,渔业占总收入19.8%,比1957年增长31%,畜牧业占总收入1.3%,比1957年增长252%,林业占总收入0.2%,其他副业占总收入4.9%。经济收入的增长,增加了社员收入,提高了社员物质生活水平。 在社办工业方面,公社成立后像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建立了土化肥厂、农具修配制造厂、农副产品加工厂、竹制品厂、木器厂、造纸厂、纤维厂和煤球厂等二十余个。经过1959年的整顿,合并为七个小型工厂。1958年工业总产值一百七十三万八千六百二十五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5%。工业生产的发展,不仅支援了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和城市工业建设,为市场供应了大量的商品,繁荣了城乡经济,更重要的是为逐步实现公社工业化、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迈开前进的步伐。 继1958年工农业生产的全面大跃进,今年上半年的工农业生产又获得了空前的跃进。今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一百一十四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二点二倍,超额完成计划的101.6%,农业总产值达二百三十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6%,而且农、林、牧、副、渔多种经济都获得全面增产。早稻单位产量比去年增产30.2%,油菜籽增产63%,蚕豆增产22%,小麦增产9%,林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24.7%,副业收入增加106.7%,渔业增加142.43%,春夏蚕也相应的增产。畜牧饲养业,由于正确地贯彻了党中央所提出的集体饲养为主,集体饲养与私人饲养并举的方针,也有着很大的发展,猪达到五千五百头,羊一万零六百头,家禽四万只,兔二千九百五十只。 统一筹划因地制宜 留下人民公社,根据经济收入构成的特点,可分为三个不同经济区。即以粮为主,茶叶次之的山区;以茶叶为主,粮食次之的半山区;以粮食为主,渔、蚕桑次之的平原区。各经济区由于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基础的不同,生产和社员生活水平有较大的差异。详见下表: 1958年留下人民公社各经济区部门经济收入比重 山区:包括原来的八个高级农业社,农户占全社总农户的18.24%。山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0%,耕地仅占10%,木材、竹林资源丰富。过去农民以砍柴、造纸和竹器生产来谋生,农作物栽培很少,在零星坡地上种点薯类。粮食主要依靠外地供应,畜牧业没有发展起来。解放后逐步改变这种落后面貌,首先重视了粮食和茶叶生产的发展,修复了旧有耕地,扩大了播种面积,使种植业和茶叶收入迅速增长;同时畜牧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958年种植业收入已占总收入55.05%,茶叶跃居第二位,这就根本改变过去粮食主要依靠外援的状况。生产的迅速发展不断地增加了社员收入,提高了社员生活水平。 半山区:包括原来的六个高级农业社,农户占总农户的15.92%。地势多为丘陵,平原很少,作物单一,以茶叶生产为主,1958年茶叶生产占总收入53.17%,其次是种植业收入占32.70%,副业生产有着相当的地位,占总收入的11.30%,唯畜牧业不发达。茶叶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产量高,质量好,如杨家牌楼生产队,茶叶平均亩产二百四十一斤,比全社茶叶平均亩产高一倍。社员生活水平亦较高,1958年社员每人平均收入较山区多30%。今后如能大力发展畜牧业和组织其它副业生产,将会促进多种经济更全面发展。 平原区:包括原来二十七个高级社,农户占总农户的65.84%。全区河塘交错,两岸桑果成荫,水田土质肥沃,水源充足,便于灌溉,历来盛产粮食、鲜鱼、竹笋、柿子。自然资源富饶。1958年渔业收入占总收入的25.73%,仅次于种植业收入。由于多种经济发展比较均衡,生产的总收入比较高,社员的收入水平亦高,1958年平均每人收入九十二元,比山区每人平均收入多61%,比半山区多24%,比1957年增长了8.2%。这个地区在解放前经济作物较发达,而粮食生产少,反映了小农经济单一的生产。解放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随着集体所有制在农村中建立和发展,很快地扭转了过去重经济作物、轻粮食生产的片面性,使粮食生产和其他部门得到更快的发展。除耕地面积扩大以外,并改进耕作制度,迅速地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发展多种经济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可以合理地、均衡地利用劳动力。根据不同经济类型区几个典型生产队的调查情况证明,由于多种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劳动力的使用程度和均衡性有着显著的不同,见下表: 五四、屏峰、深增口三个队全年各月份用工构成% 从表中各队全年用工情况来看,“五四”队因作物单一,以水稻为主,茶叶次之,全年用工比较集中在4—7月份,此时,正是插秧抢收和采茶叶季节,故需用工最多,在10—11月上旬是单季稻收刈期和春花抢种季节,用工亦较多,其他各月,需用工很少。全年平均每月用工悬殊很大,最高需工量为最低的一十三点七三倍。屏峰队以茶叶为主,水稻次之。用工情况与“五四”队相似,全年有两个高峰,即3月底到8月初,10月底到11月初,用工季节性亦很显著,最高为最低的三十一点零六倍。深增口队经营部门较多,除水稻外,有蚕桑、鱼塘、果树等,全年用工量虽然在3—7月、10—11月初比较多,但各月份的用工量比较均衡,最高用工量为最低的二点五倍,与前二者比较,用工量比较均衡,因而调节了农业生产上劳动力使用的季节性。 发展多种经济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劳力,挖掘劳动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从公社各个经济类型每人平均所创造的价值来看,证明了多种经济发展较好的队,劳动力利用率高,创造的价值亦多。以上述三个典型队为例:“五四”队每个劳力全年创造价值二百九十六元,屏峰队创造三百四十九元,深增口队就创造三百五十一元,较“五四”队多18.5%。 杨家牌楼队,为充分合理地利用劳力,组织了副业组,其中等外劳力和残疾者占50%,全组的平均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由于按照各人的技能分别进行编土箕、竹篮等竹器生产,平均每人每天创造价值二点五元,纯收入达一点五元。这样一个人可抵上一个整劳力,但如果把他们分配做农活,三个也抵不上一个整劳动力。 第二,发展多种经济,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各经营部门之间,可以相互配合与支援,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从农业本身来说,要求各部门之间密切的配合和支援,使整个农业生产跃进。如深增口生产队将塘泥掘在堤边的桑地上,使桑叶增了产,桑叶的增产保证了养蚕业的发展,而蚕粪是很好的肥料,又是很好的饲料,可用来喂鱼、喂羊,而羊粪既是肥料又可当鱼饵,鱼粪又可增加塘泥的肥分,这个队1959年水稻春化共需塘泥五十五万七千九百担,人工一万八千五百个,如折成人粪肥需款二万七千九百八十四元,就地利用了塘泥,每亩稻田可降低成本37%。 各生产部门之间的配合还表现在资金周转快,及时解决了生产上的需要。山区和半山区,在茶叶、粮食收获以前现金收入少,在春耕施肥和每月发工资时,都感到现金周转的困难。但平原区经济作物和副业生产现金收入多,周转较快,调节了全年的生产费用和工资开支。 公社工业建立后,也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公社水稻面积较多,过去稻草当作燃料,建立了造纸厂后,用稻草造纸,使它利用更加合理。建立了农副产品加工厂,把薯类加工制造淀粉,残渣经酿酒后再作猪饲料,稻糠酿酒后糠渣又可喂猪等等。农业副产品和工业副产品的相互利用,促进了工业生产,而同时又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大量的饲料,加速了农业的发展。建立了土化肥厂,利用当地骨头、蚌壳、磷矿石、焦泥炭、硝土等原料,生产土化肥三千七百九十多吨,支援了农业生产。诸如此类的多种经营,挖掘和合理利用了自然资源,促进了生产部门之间相互支援和全面发展。 第三,发展多种经济可以扩大公共积累,增加社员收入。各部门经济的综合性发展,使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因此多种经济生产较好的地区,创造了更多的财富,扩大了公共积累,增加了社员收入,如平原区1958年公共积累比1957年增长147.2%,而山区1958年公共积累比1957年仅增长26%,从每人平均积累额来看,1958年平原区每人平均积累十四点六九元,山区仅有十点二六元,平原区比山区高43%。社员的收入水平,平原区每人平均收入八十七点四元(供给部分和社员家庭副业收入除外,以下同),半山区每人平均收入七十九元,山区每人平均收入五十七点七元,平原区社员收入水平比半山区高10.6%,比山区高51.4%。因此大力发展多种经济,挖掘自然资源,扩大公共积累,增加社员收入,提高社员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四,发展多种经济可以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商品,促进城乡经济合作,巩固工农联盟。1958年公社生产了蚕茧三千九百一十六担,茶叶七千九百三十四担,白术一千一百一十八担,土纸一百一十四吨,鲜鱼二十七万零四担,柿子二万零四百一十二担,菱五千二百零八担,竹笋四万二千八百九十七担,蕉藕七百担,淀粉十九点八吨,酱八十七点四吨,白酒五点六吨,蔬菜十五万担。大量的农副产品,有力地支援了城市工业生产和副食品的供应,对加强城乡经济的联系和巩固工农联盟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 人民公社在发展多种经济中的优越性 自然条件对发展多种经济,虽有一定的影响,但资源的充分利用,生产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社会条件。留下人民公社自然条件比较好,可是高级农业社时,由于规模小,人力物力有限,富饶的自然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人民公社化就在这方面表现了它的巨大优越性,为最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全面发展生产,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对发展多种经济起了和正在起着巨大的作用。人民公社在这方面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公社比高级农业社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它的组织规模大,活动范围广,在生产上能够统一筹划,使生产上薄弱的环节,得到相应的发展。例如渔业生产,留下人民公社在过去高级农业社时,都没有自己的鱼种场,鱼苗缺乏,要到很远的外地采购,很多外塘不能利用,内塘亦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在发展生产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受着很大的影响。公社化后,建立了鱼种场,专门培养鱼苗,扩大了外塘面积一千多亩,加强了鱼塘管理,加速了渔业生产的发展,使渔业收入在农业总产值中占19.8%,居于第二位。 在发展畜牧业方面,许多生产队,建立了养猪场,如杨家牌楼生产队的猪场,专门繁殖仔猪,克服了仔猪供应不足的困难,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贯彻执行了党的以集体饲养为主,集体和个人喂养同时并举的两条腿走路方针,畜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统一规划了土地,使它得到合理利用,有利于多种经济的发展。原来这个社茶地零星分散,不便管理,公社进行统一规划,分区分片经营,加强了管理,大大地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比1957年提高了35%。 原来这个社的水稻区水田面积较多,劳力少,而半山区水田面积少,劳动力较多,经过土地统一规划后,不仅充分利用了劳力,加强了田间管理,同时也适当地加强了半山区粮食生产的薄弱环节。 此外,山区荒山大部绿化起来,加强了竹林、果木林的培育管理,在林业生产的发展上起了重大的作用。 第二,公社可以更有效地充分动员和合理安排劳动力。这对发展生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过去高级农业社,劳力少,而且劳动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公社可以统一调动和组织比原来高级农业社多数十倍的劳动力,对劳力进行了全面安排,使工农业战线,农、林、牧、副、渔内部,都占有适当的比例,使多种经济能够全面地发展。如在1958年冬闲时,公社统一组织了生产队几千名劳动力,上山打柴搞副业,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增加副业收入十四万元。 公社建立了公共食堂九十五个,办了托儿所一百六十七个,幼儿园一百一十六个,幸福院一个,还有许多洗衣缝纫组。兴办这些集体福利事业,使妇女解除了家庭事务劳动,直接参加了工农业生产建设,一般增加了劳动力30%—40%,大大地克服了劳动力不足现象。 第三,公社化后为兴办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他们在社办工业为农业服务的方针下,因地制宜地兴办小型工业,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农业副产品,不断扩大经营范围,实现了工农业同时并举,不但扩大了公共积累,更重要的是直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公社在全民炼钢运动中,建立了二十七个小高炉,生产了铁八十九吨,公社兴办的二十余个小型工厂生产了土化肥三千七百九十多吨,土农药二千多吨,克服了肥料和农药供应不足的困难,生产了青红砖、耐火砖三百多万块,石灰二千多吨,石料一万九千多吨,支援了城市工业建设;制造了轴承一千七百四十三套,基本上实现了车子轴承化。1958年工业生产获得利润九万三千五百元,扩大了公共积累。由于社办工业的发展,为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变农村经济面貌,创造了有利条件。
2. “过”和“正”
第7版()专栏:思想评论 “过”和“正” 徐非光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矫枉过正”,意思是纠正错误而越过了应有的限度;还有一句成语叫做“过犹不及”,意思是越过了客观所允许的限度,便会走到反面。这些成语从原来的意义上来说是并不错的,可是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却把它们加以歪曲用来反对党的总路线。当全民大跃进取得了伟大成绩的时候,他们却在那里大喊大叫,说什么“过快”了,“过早”了,“过高”了,“过急”了,“过火”了,等等。总之,他们把我们的每一个重大的革命措施,把我们前进的每一步,都扣上了一个“过”的帽子。 给我们扣上一个“过”的帽子,并不是什么新的“发明”。稍为回顾一下历史就可以知道,把革命政党叫做“过激党”,把革命行动叫做“过激行为”,这是“古已有之”的。自从共产党产生那一天起,一切保守的反动的政党和阶级就给他加上“过激派”的头衔,称他的党员为“过激分子”,并且把他的一切革命措施和行动也无不指责为“过激”、“过左”、“过分”……。毛主席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回答了那些指责农民运动“过”了的论调。可见右倾机会主义者关于“过”了的种种议论,不过是老调而已。但是,老调子,新唱词,还有驳斥的必要。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什么是“过”、什么是“正”、什么是“不及”,并不能由个人的主观愿望来随意判定,而是有一个客观标准的。在我们看来,凡是反映历史发展客观要求的思想和行动,就是正确的,也就是“正”。只有超过了客观过程一定的发展阶段,把将来的事放到今天来做,或把经过主观努力仍无法达到的事硬要去做,这才是“过”;而落后于变化着的客观情况,不能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跟上去,这才是“不及”。我们反对“不及”,因为它落后于发展着的客观实际;也反对“过”,因为它超过了客观实际所允许的范围。不管是“过”还是“不及”,由于都违背了客观规律,所以在现实面前总是要碰壁和破产的。我们的主张则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用这个基本观点来考察我们的大跃进、大炼钢铁、大办人民公社运动,就可以看出在这里根本谈不到什么“过”的问题;因为这个伟大的运动本身就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反映了六亿人民摆脱“一穷二白”状况的共同愿望,这种愿望就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体现。事实是最好的见证,大跃进并没有因为所谓“过”了而停顿下来,1958年是大跃进,1959年还是继续跃进;人民公社并没有因为“过”了而垮台散伙,反而经过整顿和提高,大大地巩固并向前发展了;大炼钢铁也没有因为“过”了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反而已经从“小土群”发展到“小洋群”,成为我国钢铁工业的生力军。可见把“过”字和我们在总路线照耀下所进行的伟大跃进事业联系在一起是完全错误的。 问题的实质不在于我们是否“过”了,而在于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把“正”、“过”、“不及”完全弄翻了个。他们把“正”说成是“过”,又把“不及”说成是“正”。在他们看来,大搞群众运动是“过”,而冷冷清清才是“正”;高速度是“过”,而“小脚女人”似的步伐才是“正”;大跃进是“过”,而继续保持“一穷二白”才是“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是“过”,而“中庸之道”和“甘居中游”才是“正”;“多快好省”是“过”,而“少慢差费”才是“正”。一句话,凡是旧秩序的破坏、新事物的产生统统是“过”,而“抱残守缺”才是“正”。这样,他们实际上把革命和发展都归之于“过”的范围了。 到底什么人会感到革命和发展是“过”呢?事实证明,害怕历史滚滚向前不断发展的只是代表旧事物的力量,而代表新事物的力量则是努力推进这一发展。工人阶级欢迎革命,因为他们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有“自己颈上的一条锁链”,而获得的却是“整个世界”。六亿中国人民绝大多数欢迎高速度和大跃进,因为这就是意味着及早摆脱旧中国遗留下的“一穷二白”局面,而他们得到的却是“万代幸福”。但是,对于资产阶级和某些代表资产阶级的势力,情况就不同了。他们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也可以赞成甚至参加革命,但是这只能以不触及他们的阶级利益为限度。一旦当革命要最后摧毁他们的“资产阶级王国”的时候他们高喊“过”了,正是反映了他们留恋和力图保存旧制度的心情。 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如列宁所说的,革命时期,“不是过激和谬误的可悲的结果,而是人类社会历史中最有生气、最重要、最本质、最具有决定性的关头”(“反对抵制”)。如果说革命是“过”的话,那么我们就应当欢迎这种“过”。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用千古不变的眼光去看世界,革命对于旧秩序来说当然是“过”,发展对于停滞来说也是“过”,但是没有革命和发展就不可能产生新生事物,社会也不可能前进。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所谓防“过”,不过是想要束缚人们的手脚,只让我们在他们所能够忍受的限度内对旧的东西作一些不“过分”的改良,而不准我们进行彻底的革命。我们必须用毛主席的话回答他们:“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只有“过”资产阶级之“正”,才能矫资产阶级之枉,从而保证无产阶级之“正”。 当然,在一个六亿人民的伟大运动中,小的“过”或“不及”是难免的。正像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所说的:“从事变革现实的人们,常常受着许多的限制,不但常常受着科学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也受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而且这些小的“过”或“不及”是一定会克服的。而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把某些个别的暂时的甚至早已克服了或者正在迅速克服中的缺点夸大为全体的经常的现象,这是看到一个指头生病就要割掉双手的办法。 在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我们懂得了一条真理。在听到别人指责我们前进中的“过”和“不及”时,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予以不同的对待。如果他们站在无产阶级立场,对某些工作提出善意的意见,目的是为了把这些工作作得更好,这当然是应该欢迎的。如果他们借口一个指头有病而要割去我们的双手,我们就要多加警惕,及时揭露他们反动的立场和目的。千万不要把他们的谎言当作真理。
第 8 版
1. 心儿笑 焰儿高 红旗飘
第8版()专栏: 心儿笑 焰儿高 红旗飘 草明 啊,同志,你要是到鞍山走一趟,一下车便会立刻生活在欢欣昂扬的气浪里。——这儿整个城市的劳动人们都卷进了联合技术表演竞赛运动里了。你坐的车子可能是部表演车,司机和售票员招呼的无微不至,进了饭馆,你吃的菜说不定就是参加表演的大师傅亲手做的,不然为什么炒的这么香?要是你进厂参观,你准会被超产的数字惊的目定口呆,在你周围的是如此众多的优胜红旗和胸前挂了红花的生产标兵和红旗手;使你感到自己确实生活在英雄的世界里。那么,请你仔细瞧瞧他们吧。他们的脸和手除了沾了些机油和铁屑之外,和平常人没有两样是不是?然而,就是他们,就是这十几万的钢铁战士在十年之内干了使六亿人民高兴、叫帝国主义颤惊的事。——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把国民党原是年产九千多吨钢锭(伪满时最高那年年产八十四万吨)的企业变成年产五百五十万吨的、世界有数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你猜猜,十年来,这儿已为国家输出过多少工人和干部?一共输出了十二万多的管理干部、技术干部和工人;支援各省的钢材共达一千四百多万吨。可是工人阶级的眼睛永远是朝前看的,仅这么一点点,距离建设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工业国还远得很哩。从农民弟兄的殷切的眼光里,钢铁工人知道他们需要拖拉机和新式农具,公社需要办自己的工厂。西南、西北的少数民族的兄弟们需要修筑铁路和开发地下富源。最最使钢铁工人难忘的,是黎族的一群小学生给他们汇去的一笔由勤工俭学中拣粪得来的、要发展祖国钢铁工业的三十八元五角的小小的投资,真是千里鹅毛、意义重大,这代表了多少少数民族弟兄的愿望啊!八中全会的决议紧扣着他们的心弦。联合技术表演竞赛便在大搞群众运动中产生了。 提到技术表演,不能不先讲讲鞍钢第三炼钢厂打响头一炮的冯志太。冯志太在三炼钢平炉工段里是个不显眼的小伙子。进厂只有三年,技术也很一般。这个二十一岁的小伙子,成天活蹦乱跳,乐的合不拢嘴。那天党委动员工人们作技术表演时,他真是初生之犊不怕虎,只要能增产,就是赴汤蹈火也情愿。但是话说出嘴以后,思想就斗争开了。“刚才老工人不是说吗,人家表演要有成套的成熟经验,我这两下顶个啥?我连两下也没有,还和人竞赛呢!”他把自己的心事和好朋友蒋国忠商量了半宿,还没拿个准。后来去找团支书谈了谈,才算坚定下来。可不是,三炼钢的关键问题就是打出钢口太慢,慢的三个小时,快的最少也要四十五分钟。而时间是不等人的,只有人走在时间前面。冯志太就给自己定下了挑战的指标:要三十分钟打开出钢口,争取二十分钟完成。第二天,他提前一个多钟点上班,一上班就炉前、炉后、炉顶、炉内都检查个遍,早早把打出钢口的家什准备停当。别看他平常爱笑能闹,讲话还有点冲,干起活来倒是胆大心细。果然,他在广播器前一挑战,来看他表演的人就不少,有老工人,有工长、炉长。他呢,像老闺女拜堂,心安胆定,不管你多少眼睛瞅着他,他却只瞪大两眼狠狠盯出钢口,沉着地、巧妙地打。这时他想起了许多战斗的故事,为了战争的胜利,不是曾经有过许多英勇的战士在几分钟之内拿下一座碉堡吗?现在,他为了保卫总路线,他必须要在二十分钟内打开出钢口。他觉得自己的双肩担起了又艰巨又光荣的任务。在这时刻里,三十分钟对他来说是个严肃的考验,仿佛比他已生活过的二十一年还长似的。结果,二十分钟便打开了出钢口。当广播器传出胜利的消息时,钢水已沿着出钢槽哗哗地奔腾出来了。这个入厂才三年的助手表演成功,给许多人打破了顾虑。以后和冯志太应战的人多了起来,有的人十六分钟就打开出钢口了。 一炼钢到底是个老厂,学习了三炼钢的表演竞赛后,产量便又领了先。这儿的红旗炉六号平炉的成绩更突出,一下子便成为三个炼钢厂的兄弟平炉的目标,大家都派人来学习和要求他们派人去表演。六号平炉总炉长罗远弟那几天正是被选为先进单位的代表,要出席“群英会”。准备向党中央汇报成绩、给毛主席捎好,向全国先进平炉学习等一大堆事情等着他做,够他忙的啦,他把身子劈开两半也不够用呀。但是他一寻思,还是帮助别人要紧,要是鞍钢所有的平炉都维护好了炉体,便可以多生产,向“群英会”献礼。他便毅然去帮助别人。在深秋的天气里,这个敦厚的炼钢工人,一时在这个炉子前边擦汗,一时又在那个炉前表演装料。把他忙的乐呵呵的。这时节,急煞了二炼钢厂,因为它的产量还没有跃上去,便急忙向三炼钢取经。一炼钢厂长曾扬清特地上二炼钢献宝,把自己大跃进以来研究所得的兑铁水、解决冷料上浮等经验对那儿的职工表演一番。这样,二炼钢产量猛增,又一马当先了。三个炼钢厂一条线儿赛跑,你追我赶,好不热闹! 南部机修厂出现了一个百战百胜的铣工宋克有。人家叫他“常胜将军”,技术好的,赛不过他,技术差的,更是比不过他。有一天,他面前走过来一个胡子拉撒的四十来岁的对手,要和他竞赛。他一瞅,可不是党委书记吗?他知道李书记是工人出身,但是撂下铣床已十几年啦。他想,“赢他是有把握的,可是,我不能只图快,让书记出安全事故。”竞赛一开始,他有意放慢了手脚,但是不到半小时,徒弟悄悄跑来告诉他,李书记已把他拉下五六个啦!他一听,放了心,就逐渐使出自己的本事来。两小时后,“常胜将军”开了快车才不过赢了李书记十来个呢。李书记过来给“常胜将军”倒茶,亲自把大红花给他戴在胸前。小徒工们看的眼热了,也大胆地参加了表演竞赛,不久,技术也提高了。还有徒弟胜过师傅的呢。 尽管右倾机会主义者诅咒大搞群众运动,但是群众运动却在生产前进中开花结果,鞍钢的广大工人不断用自己的经验和才能,来丰富联合技术表演竞赛运动。 要是你走到轧板厂,一条金龙似地从连轧机飞奔出来的几十丈长的红色的钢板吸引着你。它不仅给我们制造锅炉板和汽车、火车用的钢板,也许它会引起你遥远的幻想:如果人们能乘坐在这样一条金光闪耀的火龙上面,那么,六亿人民将会飞跃前进,而在不远的将来,把帝国主义抛在后头。正当你欣赏这壮丽的景色时,你会发现粉墙上写着“设备医院”四个大字,并从那上头看到了院长、大夫的名字和患者的病志。“车间何来医院?”呃,请不要着急,这只不过是表演竞赛的另一种形式。原来设备工段的工人要主动地争先检修各工段的设备,特意开了这所“医院”。开展竞赛以来,光是滑润小组用了两天工夫,就修好漏油处达一千二百余处。每天为国家节约三百来公斤润滑油。现在机器有病不用去请“医生”,而是“医生”自己找上门来。轻病,检修工人就给治了,重病就“会诊”,许多活“华陀”便不召自来。自从有了这所“设备医院”,这个轧板厂的机器的疑难故障几乎一扫而光。 你再到北部机修厂看一看,那里“集市”热火朝天,其中有一对农民打扮的夫妇,男的戴了草帽,背了挂包,女的包了头帕,穿了花衣裳,扭着秧歌来“赶集”。你又该奇怪了吧,工厂怎会“赶集”?原来工人们要把自己创造的先进经验献出来,使这些分散的零碎的经验经过归纳、提高和整理,成为整套的完整的经验。这种“赶集”就表明了群众创造的经验由群众自己来总结,使表演竞赛运动得到巩固和进一步提高。这对“赶集”的夫妻男的是潮模组的组长,女的是芯子工人,小两口连夜研究了几套“小圆型泥模”等先进经验,特意来献给大伙。并想从“集市”带些先进经验回去好配套。 车间里的热火朝天的竞赛,使各厂矿的附属部门的职工瞅的眼热。一个看自行车的姑娘不免自嗟自叹:“唉,怪只怪领导上分配我做这个没出息的工作,要是我在车间干活,也得露它两手。”可是嗟叹已不是这个时代的青年人的本色了。姑娘绕着密密层层的自行车直转圈,一下拍拍这个车座,一下望望雨后放晴的天空。想了半天,忽然欢喜的跳起来,自己叫道,“有啦!”她连忙找来纱布,挑自行车中最脏的推出来,擦干净,半天工夫就擦亮了好几部车子。下班了,有个小伙子出来找车,找了半天没找着。姑娘指给他一部亮晶晶车子问道:“是不是这部?”小伙摇摇头说“车牌对呀,只是我的车子原来脏的不像样,这几天忙的呀——”,小伙越说越不好意思了。姑娘连忙解释说:“我代你擦干净啦。”小伙子又是感动又是喜,竟楞住不知说什么。姑娘帮他推着车子说:“快回家吃饭吧。”她一乐,也给自己贴了一张大字报:“擦车表演:你们多生产,我给你们多擦车……” 看工具的老头儿,也不甘拉后,在半个月之内把工友们用的破大头鞋修好了,把全厂用的手电筒修好了,为国家节约了一大笔钱。他做完了这些事,心里乐呵呵地想:“我们老人越活越有意思,大跃进嘛!” 至于大夫、护士亲自上车间看病送药,职员到工地车间送水,大师傅把喷香的饭菜送到现场、工地和坑口的就更多了。同志,你一定会关心车间里的少数落后工友吧?经过去年大跃进,本来已经少的多,现在,更不好找了。我讲几个例子你就会明白。过去有位“溜边先生”,凡是开会他就坐在一边打盹,你要是问他有什么意见,他冷丁抬起头,准会答道:“没有,我没意见。”要是干活,他准会溜在一边,捡轻松的活做。但是经过大表演,这位“溜边先生”也改变了,有事也走在头里,开会也积极发言。所以工友们给他编了首顺口溜,叫做“溜边先生不溜边”,他自个听着还乐哩。又有一位老工人体性不好,爱发火,自己偷了懒还不愿人家批评。工友们送他个雅号叫做“火神爷”。最近我一打听,这位“火神爷”在表演竞赛中转变啦,干活也积极,开会时还叫人家对他提意见。有个好提笔的人给他送了张大字报,题目叫:“火神爷变土地老!” 1959、12、8、鞍山
2. 为钢铁而战(国画)(图片)
第8版()专栏: 为钢铁而战(国画) 亚明 宋文治等
3. 根
第8版()专栏: 根 王长夫 一次听到有人分析洋槐与黑松的特性,产生了一些感想。 洋槐和黑松都是很有经济价值的树木,对人们用处不小,这姑且不谈。洋槐的最大特点是长得快,在树木中可列为速长的一类。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怕风。风一吹就动摇,小风小摇,中风中摇,大风大摇;中摇则歪,大摇则倒。科学家经过分析研究,找到了它的病根,原来是根子不牢。原来它只有旁根、细根,而无中根和大根。 黑松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坚强的性格和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在较好的土壤中能够茁壮生长,即使在最艰难的条件下,如在穷山、僻岭,土壤很薄的地方,它也能穿石而过,长成叶茂干坚的大材。这实在是一般树所不及的。黑松为什么如此坚强?因为它有坚强的中根和大根作为中枢,而且还有繁多的旁根。因此它在狂风猛击、暴雨倾打中能够兀立不倒。黑松这种坚定顽强的性格和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历来为我国诗人所赞颂,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这就使我联想到,在我们革命队伍内部,像黑松那样的人占绝对的大多数。他们参加革命以来,经过严重的斗争考验,立场十分坚定,性格非常顽强,有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红心。他们有着坚强的根基——无产阶级革命意识,因此,无论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下,还是在惊涛骇浪里,他们总像黑松一样,挺立不歪,在党的正确指引下,排除万难奋勇前进,使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向前不断推进。这些“黑松”是不倒的革命红旗的旗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 但是,在我们的队伍里,也还有少数的“洋槐”。他们在风平浪静的条件下,还能够站直身子,发芽长叶,还能够和伟大的党、伟大的革命、伟大的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因此,也就能够做出应该做的对革命有益的事情。但是,一旦气候发生了变化,刮起了大风,下来了阵雨,他们就像洋槐一样动摇起来,甚至倒了下去。这就是因为他们的劣根性没有改造,没有像黑松那样的坚韧不拔的根。自然,革命队伍中的“洋槐”,因为处身在这坚强的“黑松”大森林中,能够得到珍贵的帮助,所以倒下去的总是极少数。但是,要变得坚强起来,主要还是要扎起革命的主根来。
4. 无产阶级的新闻战士
第8版()专栏:知识小品 无产阶级的新闻战士 吴边 “你看我们俩又谈了整夜,早霞都出来了!” “也许这个早霞预报着人类的新纪元已经来临了!” 这是不久前上映的苏联优秀影片“在十月的日子里”的一段对话。说后一句话的是一位热情讴歌十月革命的美国记者。他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和尊敬。这位十月起义的目击者和参加者,就是著名的美国共产党员记者、作家约翰·里德。 约翰·里德诞生在一个垦荒者的家里,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反抗强权势利的革命精神,在学校里,他每天都和那些有钱的和特权阶级的子弟发生冲突。他在哈佛这个金融寡头的堡垒中心组织了社会主义俱乐部,来打击那些资本主义的正统的教师们的说教。等他跨出校门,他的才能吸引了许多报刊约他撰写文章和国外生活重要事件的评论。于是他作了许多次的不平常的旅行。 他参与了彼得逊纺织工人的罢工;他同科罗拉多拒绝作洛克菲勒炮灰的暴动者们打成了一片;在墨西哥,他和反对奴役的农民并肩前进。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以后,他又跑到了德国、法国、意大利、土耳其、巴尔干以至俄国。 他漫游了许多国家和所有的战线,直接参加了各种反抗的斗争。在他回到纽约以后,继续运用犀利的笔,对旧制度进行揭露。 他用抒情诗的笔调写了“革命的墨西哥”,歌颂农牧民对地主和天主教教会无情剥削的光荣而艰苦的斗争。他告诉人们“在墨西哥的确存在着暴动和混乱状态,但是,应当对这一切负责的不是无地的农民,而是那些由于运送黄金和武器因而种下骚乱的人,即互相竞争着的英美两国的石油公司。” 他从战场回来,在“解放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猛烈攻击军国主义的文章,诅咒这种相互敌对的帝国主义所组织的残酷屠杀,因此被纽约法院以叛国罪起诉。在法庭上,里德勇敢地宣称,他认为自己的义务是在革命的旗帜下为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时,检察官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 “可是在现在的战争中,你是否在美国的国旗下作战呢?”里德的回答是坚定的“不”!他在法庭上发表了热情的演说,生动地描写了战场上亲眼所见的惨状。结果无可奈何的法官只好宣判他无罪。 1917年夏天,他赶到黎明前的俄国。为的是“想让美国的读者了解俄国的革命”。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及其中央委员会对十月革命的英明、果断灵活的领导,起义人民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创造性鼓舞了约翰·里德。他自己也热情地参加了这一伟大的起义,这些我们从影片中就可以看到。他以自己的热情的革命者和有才能的艺术家的锐利的眼光,洞察了在他眼前的革命事变的本质,领会了革命事变的深远的历史意义,在191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向人类宣告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实况的著作——“震撼世界的十天”。列宁对这书作了极高的评价,并为它的美国版写了序言。列宁说:“我以极大的兴趣和不懈的注意力读完了约翰·里德的‘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我衷心地把这部著作推荐给各国工人。我希望这本书能发行千百万册,译成各种文字,因为它就那些对于理解什么是无产阶级革命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具有极端重要意义的事件,作了真实的、异常生动的描述。……约翰·里德的这本书无疑有助于阐明这个问题,而这正是世界工人运动中的根本问题。” 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分子曾经试图没收约翰·里德所收集到的资料,六次打算从出版社偷走原稿。但是,到1919年,这本书在美国就已印行了三版。他先后作了左派社会主义者杂志“革命世纪”、“共产党人”杂志以及“劳动之声报”的编辑,不断地在“解放者”上写文章,到美国各地去游历,参加各种群众活动。用自己的嘴和手宣传社会主义,鞭挞那些奴役人民的资产阶级;用自己的革命热情来感染和鼓舞人民的斗争情绪。在他生命的火花迸发的短促的一生中,就被统治者逮捕和监禁过二十多次,可是他一分钟也没有停止过自己的革命活动。 1919年他又回到苏联。1920年10月17日因伤寒病逝在莫斯科。被安葬在莫斯科红场。正如娜·克鲁普斯卡娅在俄文版序言中所说的:“约翰·里德把自己整个地同俄国革命联系在一起,苏维埃俄国对他说来是亲切的。……像约翰·里德这样的同志是应分得到这种光荣的。”
5. 乡邮员(外一首)
第8版()专栏: 乡邮员(外一首) 李瑛乡邮员同志过来了,这么大的风雪,这么远的道;暴戾的冰雪封了山和水,却封不住乡邮员的脚。肩上背着邮包,脸上含满笑;一件羊皮袄在风雪里飘,两只皮靰鞡在雪地里叫。“乡邮员同志快屋坐,把风沙、把雪花一齐抖掉,喝下这碗热酒压下万里雪,再到火边来烤烤脚!”“不冷,不冷,还要上道,多少人家等着喜讯和问好;全国大跃进拧成了一股绳,我怎能多耽搁一分一秒!”门里一封信,使碗里的奶茶更香了;门里一封信,使家里的灯花更亮了。门外又一阵风雪,拥走了乡邮员一串豪笑;白白的山野没有一个人,只一个黑点在天地间摇…… “娃娃”〔写某气象站的一位女观测员〕塞北的天有多高,塞北的地有多大,人们说起它的气候,只能用摇头表示回答。一会儿阳光满地,一会儿漫空的风沙,一会儿大雪横飞一会儿又是遍野黄花。说天热,沙上煮烂肥羊肉,说天冷,冻掉条条狼尾巴;“不过,这又有什么可怕?”答话的却是个娃娃。她还穿着妈妈作的小花袄,从江南走到阴山下,头巾下裹一脸青春,为祖国愿来受风吹雨打。一只温度计——测量漠北的体温和脉搏;一架风速器——挽住万匹脱缰的野马。可她对祖国的爱情,又有什么仪表能够记下?别看她稚弱的身躯像一棵树苗,风霜雨雪却全在脚下。有人问她想不想南方,她两手一拍身上的沙:“什么时候这里莺飞草长,我便是真正回到了家!”(附图片) 〔赵志方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