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07-15
第 1 版
1. 农业生产为主 开展多种经营 支援国家建设 增加社员收入 五莲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中共黑龙江省委安排大秋作物田间管理和各种副业生产
第1版()专栏: 农业生产为主 开展多种经营 支援国家建设 增加社员收入 五莲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中共黑龙江省委安排大秋作物田间管理和各种副业生产 本报济南14日电 山东省五莲县,今年获得公社化后第一个农业大丰收的同时,以生猪、家禽、果品等为中心内容的多种经济生产,也频传捷报,收益猛增。目前这个曾经以贫瘠闻名的山区,旧地新貌,山色绮丽,到处呈现着农林牧副渔全面大发展的繁荣康乐景象。 今年五莲县的夏收比过去任何一年都好。这个县去年小麦平均亩产一百三十五斤,今年平均亩产一百八十斤。这个县过去一向缺粮的情况,在去年已经得到了改善,不但全部自给,并卖出余粮四千四百六十万斤。今年比去年收成更好,到目前为止,一千万斤夏粮的征购任务已经完成了91%。 多种经济的发展,今年更为显著。据1至6月份统计:全县生猪存养量达十八万头,比去年年底存养量十一万五千头跃增56%多;繁殖耕牛一千九百四十头;包括鸡鸭在内的家禽业已由去年的十六万三千四百只发展到五十七万三千九百只,增加了两倍半,全县八万户平均每户七只多;新兴的养鱼业,也已由去年的七十万尾放养到一百七十万尾。半年来,柞蚕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养蜂增长76%。整个畜牧饲养业已发展到二十多养。全县封山造林培育的各种果树、柞树、桑树等经济林木不下几十种;果树比去年增长71%,现在已有四十四万五千株,花满果丰,预计可产苹果、板栗、甜梨、山楂、杏、桃等鲜、干果品一千一百二十多万斤,从初夏的樱桃到初冬的蜜桃,一年三季都可吃上大量的鲜果。经常采集的药材有几百种;编织业已恢复发展到十多种。 多种经济生产的发展,首先,有力地支援了这个县的工农业生产。半年来,全县以多种经济收入购买了大批的生产资料,仅价值七十元的胶轮小车今年就添置了一千五百多辆;历来没有现代工具的小山村,如今都已听到锅驼机、抽水机的隆隆声。特别是由于牲畜的发展,优质肥料大量增加,春季除小麦追肥外,春播作物平均亩施基圈肥五千九百斤,比去年增加一点三倍。同时,多种经济的发展,也大大活跃了商业经济,大力支援了国家建设。1957年全县收购额仅二百七十八万元,1958年就突增到五百五十八万元,而今年上半年的收购额则相等于1957年收购额的总和。猪、羊、鸡、鱼、蔬菜副食品的上市量,也比过去有所增加。仅生猪一项,自去年到现在共卖给国家肥猪四万八千头(今年一万头),同期还支援兄弟县仔猪十一万多头,耕牛八十头,果树苗子二十多万株,以及大批鸡蛋、鲜果等。 由于农林牧副渔全面大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今年半年来,全县平均每人纯收入现金二十多元。到今年6月底,农民储蓄总额达六十一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4%。过去特别贫穷的街头公社,总计储蓄十一万元。五千一百户的松柏公社在麦收后平均每户存款十元多。提到这些事,社员们无不欣快地颂扬:“今日的五莲县,牛羊成群猪满圈,鸡鸭兔闹庄园,蚕茧赛蛋花果香,库库养鱼树遮天。” 五莲县取得这样的优异成绩,是由于人民公社在党的领导下显示了巨大的威力。过去在高级社时期,山区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没有全面地、系统地、大量地发展。从去年公社化以后,人力物力合理使用,政社合一,从县委直至公社、生产队,从领导到群众,都有可能分出人马,既能大力抓农业生产,又能开发多种经济,使各项经济综合平衡发展。在具体行动中,这个县贯彻了层层计划、全面安排、社队户一齐行动的工作方法,使领导和群众相结合,集体和个人相结合。同时又掌握经常性生产与季节性生产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当前生产与长远生产相结合,产、供、销相结合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人人动手、户户行动的群众运动。这个县在抓农业生产时,是大力贯彻农业 “八字宪法”,同时在多种经济战线上,也大抓增产关键。因而不但农业显著增产,多种经济也大为发展。 本报哈尔滨14日电 目前黑龙江省农民,正在紧张进行第三遍的中耕除草,很快就要“挂锄”(中耕除草结束),中共黑龙江省委发出指示,要求从“挂锄”到秋收这一段宝贵时间,在大抓大秋作物的后期田间管理的同时,大抓农村多种经营和为明年的生产作好准备工作,以促使全省农副业双丰收,和为明年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黑龙江省在“挂锄”期间,正是各种副业产品的收获季节:满山遍野的山葡萄、黄花菜、木耳、萝卜和药材等均已成熟,江河的各种鱼类也到了捕获的季节。农民历来在这期间就有大搞副业生产的习惯和要求。因此,中共黑龙江省委要求各地把领导人民公社大搞多种经营,作为挂锄期间的首要任务。在这期间除继续抓紧猪、禽生产和大牲畜的配种和繁殖工作外,在草原地区,要组织群众大量打洋草(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牧草),搜集和储备牲畜饲料;盐碱地区要组织农民大搞土碱,熬制盐、碱、卤、钾、硝等;山区和靠近江湖地区,要广泛采集山货,如蘑菇、木耳、药材和野生油酒原料,开展捕鱼,狩猎,以及饲养蜂、蚕、田鸡和野生动物,与此同时还要恢复和发展编织品生产和农村固有的手工业生产。省委指示各地在进行上述生产的时候,应把季节性突击的副业生产,和修好马棚、猪圈、禽舍、鱼塘、木耳场等常年建设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注意培植土、副、特产品的基地。 在农村“挂锄”期间,也正是各种作物成长发育和灌浆结籽的时期,因此,省委号召各地打破定局论,把大秋作物的后期田间管理贯彻始终。各种作物都要用各种方法消灭杂草,疏松土壤,以利通风、透光,促进作物成长早熟,避免早霜。同时,还要多种多收多储各类秋菜,特别是城镇郊区要种好蔬菜,以满足今冬明春城乡人民生活的需要。 省委号召各地在进行上述两项工作的时候,还要抓紧时间作好秋收和明年生产准备工作。 中共黑龙江省委在安排“挂锄”工作的时候,强调指出要妥善安排社员的家务生活,比如挖炕、抹墙、修盖房屋、打柴等等,对于女社员,要给她们拆洗被褥,缝制冬衣的时间。(附图片) 左:山东五莲县高泽公社民生大队积极发展家畜生产。图为饲养员李建世正在给猪喂食。 林金昆摄(新华社稿)
2. 我国钢铁工业又添一支劲旅 武钢二号大型高炉出铁 工程质量达到优等,建设时间缩短一半
第1版()专栏: 我国钢铁工业又添一支劲旅 武钢二号大型高炉出铁 工程质量达到优等,建设时间缩短一半 新华社武汉14日电 武汉钢铁公司二号高炉今天顺利地流出了第一炉铁水。 今天下午三点五十三分钟,炉前工熟练地用电动开口机通开出铁口,铁水如同火龙滚滚冲出。这时,铁水罐的四周金星飞溅,全场掌声雷动。 第一炉铁水,从开始通铁口到出铁,只用了十三分钟。具有多年炼铁经验的工人说:“从没见过第一炉的铁出得这样快,连准备用来烧铁口的二十多瓶氧气,一瓶也没用上。” 武钢二号高炉是跟一号高炉同类型的,世界第一流的大高炉。 二号高炉的供水、供电等附属工程,有一部分在建设一号高炉的时候就完成了。但是它的工程量仍然很大,光是金属结构和设备的安装量,就有七千多吨,围绕炉体的金属管道有十多公里长。技术要求也非常严格。这样的大型高炉,一般需要建设八个月到十个月,而二号高炉从2月18日浇灌热风炉基础开始到7月10日试车完毕、交付生产,只用了四个月零二十天。它的工程质量被评为优等。在三十九个已验收的项目中,有三十三项达到质量优等,五项质量良好,一项质量合格。特别是高炉的关键部位,工程质量都超过了设计标准。 在武钢二号高炉的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充分运用了去年大跃进的经验,加强了各工种之间的协作。他们组织了多层立体平行作业施工,在高炉基础建好之后,工业安装工人紧接着就安装高炉炉壳,为筑炉、设备安装等工人提前工作创造了条件。由于各道工序在一个垂直面上同时进行施工,高炉本体快建成时,许多复杂的安装工程,如自动配电盘、秤量车等也接着安装完毕。由于采取以上施工方法,据初步统计,十四个主要的单项工程的工期,都比一号高炉缩短一半以上,质量也都超过设计要求。 在高炉的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千方百计地保证工程质量。电气安装工人在安装二号高炉炉顶卷扬机的电器操纵盘以前,主动到一号高炉卷扬机室去征求生产部门的意见,然后把联系着十二种机械的四千多个线头都编上号码,便于校线人作审查,不致出错。筑炉公司的领导干部还深入工地参加劳动,及时解决问题,使高炉炉底的十二万块耐火砖事先都加工细磨了六遍,按照高度和厚度分类配层,并且检查了每块砖,每条缝,使炉底砌砖工程全部达到优等质量。在二号高炉工程快结束的时候,武钢党委又提出了“严查、多查、有备”的口号,采用专责检查同群众检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了质量大检查。(附图片) 右:武钢二号高炉建成,7月14日顺利地流出了第一炉铁水。 新华社记者 杨礼门摄(传真照片)
3. 中伊人民为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携手前进 伊拉克特别代表举行国庆招待会 陈毅副总理和谢里夫代表热烈祝贺两国友好关系迅速发展
第1版()专栏: 中伊人民为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携手前进 伊拉克特别代表举行国庆招待会 陈毅副总理和谢里夫代表热烈祝贺两国友好关系迅速发展 新华社14日讯 今天是伊拉克7月14日革命和伊拉克共和国诞生一周年。伊拉克共和国特别代表阿齐兹·谢里夫今天晚间在北京举行盛大招待会,同中外来宾共庆伊拉克人民的光辉节日。 陈毅副总理和谢里夫特别代表在招待会上致词,表达了中伊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陈毅副总理在致词中说:“为了反对殖民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中伊两国将永远携手前进”。谢里夫在致词中热烈地“祝伊中两国人民在为争取自由、和平和发展的光荣斗争中的兄弟般的密切团结继续兴旺起来”。 今晚,北京饭店宽敞的宴会厅里高悬着中伊两国国旗。主席台上布满鲜花。许多红色宫灯和巨幅彩绸,把整个大厅装饰得焕然一新。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李济深、郭沫若、黄炎培、彭真、陈叔通、林枫,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包尔汉,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张治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黄克诚,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主席廖承志,中国伊拉克友好协会会长刘宁一,外交部副部长姬鹏飞、曾涌泉等,今晚都出席招待会,热烈祝贺伊拉克7月14日革命和伊拉克国庆。 谢里夫特别代表在招待会开始的时候,举杯致词,他热情洋溢地说:“亲爱的客人们,我荣幸地以创造光荣的7月革命的伊拉克人民的名义,以伊拉克人民忠实的儿子,伊拉克革命和民主自由的伊拉克共和国的领导者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的名义向你们致敬,对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请允许我建议,为中国人民英明的领袖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阁下,为周恩来总理和中国人民其他领导人的健康而干杯。为伟大的中国人民的种种成功和不断的进步、繁荣,为中国阿拉伯之间的友谊的巩固而干杯!祝伊中两国人民在为争取自由、和平和发展的光荣斗争中的兄弟般的密切团结继续兴旺起来。” 陈毅副总理接着致词,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人民,热烈祝贺伊拉克共和国成立一周年。祝贺伊拉克政府和人民在卡塞姆总理领导下,在维护民族独立斗争中取得了并将继续取得重大成就。 陈毅副总理说:“中伊两国是好朋友,我们的友谊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的可靠基础上。一年来,我们两国的友好关系有了迅速的发展,签订了贸易协定和文化协定,相互派遣了各种代表团,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正在日益增进。祝未来一年中,中伊两国的友好关系更加发展和巩固!祝中伊友谊万古长青!” 陈毅副总理强调地说:“为了反对殖民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中伊两国将永远携手前进!” 陈毅副总理建议为中伊两国人民的友谊,为伊拉克共和国的繁荣和进步,为亚非各国人民的大团结和友好合作,为世界和平,为卡塞姆总理的健康,为特别代表阿齐兹·谢里夫阁下的健康干杯。 谢里夫特别代表和陈毅副总理致词以后,宴会厅里分别奏起中国和伊拉克国歌。 各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应邀出席了招待会。谢里夫特别代表在招待会上举杯致词,建议为各国外交使节和他们的夫人的健康干杯,祝伊中两国人民之间和全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的巩固和永远发展,祝全世界的和平永远受到保卫。 外交使团团长、波兰驻中国大使基里洛克也在招待会上致词,祝贺伊拉克人民在和平建设和国家发展中取得更大成就,祝世界和平和各国之间的合作,并且建议为谢里夫特别代表的健康而干杯。 在谢里夫特别代表今晚的客人中,还有我国家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和社会各界著名人士。招待会在友谊的谈笑声中进行了近两个小时。(附图片) 陈毅副总理举杯向阿齐兹·谢里夫祝贺。新华社记者 邹健东摄
4. 陈毅副总理接见伊拉克特别代表谢里夫
第1版()专栏: 陈毅副总理接见伊拉克特别代表谢里夫 新华社14日讯 陈毅副总理今天上午接见伊拉克共和国特别代表阿齐兹·谢里夫,宾主进行了友好的谈话。接见时在座的有外交部副部长姬鹏飞和对外文委副主任罗俊。在座的还有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包尔汉,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主席廖承志等。接见以后,陈毅副总理设宴招待阿齐兹·谢里夫。
5. 开展多种经营
第1版()专栏:社论 开展多种经营 开展多种经营,合理地安排农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的发展,这是符合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法则的要求的。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法则首先要求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生产资料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之间有正确的比例。其次要求工业和农业间,以及工业内部和农业内部的各个部门间都有正确的比例。农林牧副渔五业,只有有了正确的比例之后,才能够得到全面的迅速的发展。因此,一切在农业生产战线上工作的同志,都要学会依据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法则,来安排农业内部的各项生产。 要求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并不是不分主次,平均发展。一般说来,应当以农业为主,以林、牧、副、渔为次。在农业中,又要以粮食为主。粮食是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物资,过去,我们说:“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个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正是体现了这种思想。因此,要努力扩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争取粮食更大的丰收。但是以农业为主,以粮食为主,不是说就不要其他了,就不要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了。农业是主,粮食是主,林、牧、副、渔就是次,造林、养猪、种菜、捕鱼就是次。人们所以把农业当作“正业”,农业以外的其他生产当作“副业”,无非是为了说明农业为主,其他为辅,其他生产必须服从农业,不能妨碍农业的发展。但是不能把“副业”理解成可有可无,无关紧要。它们中间虽然有主要次要、大宗小宗之分,但每一项目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例如本报7月13日二版所介绍的松香,就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制造一吨纸要用十到十五公斤松香,一万件火柴要用一千二百公斤松香,一吨肥皂要用一百公斤以上松香,还有制造油漆、杀虫药剂等也都要很多的松香。少采一斤松香,制造纸张、火柴、肥皂的工厂也就缺少一斤配料。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制造肥皂的油脂和石碱等原材料都已经具备,但是就因为没有松香而不能制造肥皂;或者制造火柴的硫化锑、氯酸钾等原料都已经具备,但是就因为没有松香而制造不出火柴来。由此看来,社会既然需要这一项生产,也就不能缺少这一项生产,缺少这一项生产后,社会上就会产生失调现象。因此,各地人民公社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条件,开展多种经营,大宗小宗适当安排,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前发展。 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从表面上看增加了投资,多花了劳力,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而只是合理地使用现有的资金和劳力。把资金、劳力完全用在农业上,显然是不合理的;应该从现有的资金、劳力中分出一部分来,办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而办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比如:牧业的发展,除了供给人民大批肉食、蛋品、乳品、毛皮等生活用品外,还可以提供大量畜力和肥料。有了大量畜力,就可以缓和劳力的紧张状态;有了大量优质肥料,就可以节省很多积肥造肥和运肥的劳动力。这正是农业所迫切需要的。另一方面多种经营中还有不少项目,可以利用农村辅助劳力来经营,有些人在农业生产和农业基本建设中算不上一个全劳动力,而在多种经营中,只要给他找到适当的活路,就能变成生产能手;或者可以起早带晚地利用农业生产的空隙来进行经营。 多种经营生产的季节性也很强。淡水鱼苗的孵化绝大部分在春季;树种的采集时间是在春秋两季;木耳成长后如不及时采摘,就会化掉;黄花需要在早晨采摘,过午就要开花。前边所说的松香要在盛夏采集……。绝大部分生产项目都有自己的季节性。错过了这些季节,或者减产,或者生产落空。多种经营生产的紧张季节,又往往是农业生产的紧张季节。忙了多种经营,丢了农业,当然不对;忙了农业,丢了多种经营,同样不对。因此,对农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必须有全面合理的安排。 为了保证多种经营的发展,在劳力使用上可以采取相对固定的办法,除去保证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力外,其余劳力可以组织各种专业队,固定多种经营的基本队伍,保证必须经营的项目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致被挤掉。当然基本固定力量并不是机械的分兵把口,专业队的经常工作必须和群众性的突击运动相结合。农事特别紧张的时候,集中力量搞农业;农事稍闲的时候,也可以从农业抽出一部分力量支援多种经营,各专业队的力量还可以按季节忙闲进行调整,也可以机动灵活地互相支援。这样就可以保证农业和多种经营平衡发展。 为了更好地开展多种经营,还必须划定经营范围。要区别一下,哪些集体经营,哪些分散经营,哪些由公社经营,哪些由生产队经营,哪些可以鼓励社员家庭经营。这是一个与充分发挥群众多种经营积极性有关的问题,也是和挖掘劳动潜力有关的问题,必须很好地解决。集体经营可以增强计划性,统一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多种经营的更大发展。在开展集体经营的同时,必须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零星时间饲养小家畜小家禽,进行家庭小副业生产,以增加社会财富,改善个人生活。当然,即使是零星生产,也要占据一定的时间,干部在安排劳动力时要照顾到这一点,就是既要规定社员每年每月的出勤时间,保证集体生产按时完成,也要留出经营副业的时间,让社员自由支配。只有这样,集体生产和零星副业才不会发生互抢时间的矛盾,才不至于挤掉任何一方。在划定经营范围以后,对于集体经营的项目,必须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定出多劳多得、超产奖励的分配办法。对于分散给社员个人经营的副业,应当坚决贯彻执行收益归个人的方针,以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 任何工作做得好坏,关键还在于领导,多种经营更是如此。各级党委只要能够合理安排,专人负责,再加上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多种经营就一定能够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发展起来。
6. 把第四季度可以提前运输的物资尽量早运多运 铁道部决定开展“提前运输”
第1版()专栏: 把第四季度可以提前运输的物资尽量早运多运 铁道部决定开展“提前运输” 新华社14日讯 铁道部最近分析了下半年我国铁路运输的形势,决定在第三季度加强组织货源,大力开展 “提前运输”,即把第四季度可以提前运输的物资尽力早早地运,多多地运,适应下半年经济建设继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铁路货运量今年上半年有很大增长。6月份全国每天平均货运装车数比年初增加约六千车。但是据铁道部调查,今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煤炭、钢铁生产所需要的运输量很大,粮食、棉花和各种日用必需品的运输也要增加很多。随着工农业生产的继续跃进,预计第四季度全国铁路每天平均装车数将比上半年有较大的增加,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如果能够提前在第三季度多运一些物资,就能在运输十分繁忙的第四季度腾出更多的车辆,运输更多的重点物资;三、四季度的运输也可以因此较为均衡了。 铁道部已经向各铁路局部署了“提前运输”的工作。7月份的全国铁路货运计划,经过铁道部和工农业生产各部门的协作筹划,已经列入的“提前运输”的物资,如木材、矿石、造纸原料、食盐等,每天有八百多车。这些物资数量大,易于保管,提前运输后,既有利于生产部门,又为使用部门所必需。山西省最近专门召开了铁路“提前运输”的会议,决定大力组织矿物建筑材料和非金属矿石的提前运输,这些物资为当前建筑施工单位所必需,也有条件在多雨的第三季度提前多运。山西省一些生产砂、石和非金属矿石的企业,已经提高了第三季度的生产计划,准备调整劳动力,设法增加小平车、高站台等搬运工具和装车设备,力争多产、多运。 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车辆进行“提前运输”,铁道部正在从三个方面挖掘运输潜力,增加车辆:一、进一步推广上半年各种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特别是认真推行运输综合作业方案和组织红旗列车,提高运输效率,加速车辆周转;二、计划在第三季度新造的一批货车,力争提前造好;三、加强机车、车辆的维修保养工作,压缩检修的车辆。 随着“提前运输”的增加,包装、装运器材必须相应地增加。铁道部要求各生产部门除了大力加强装卸作业以外,要加意爱护包装器材,尽量回收再用。最近,国家经济委员会已经拨给林业部门数百吨铁丝,作为运输木材时装车用。 第三季度正是我国许多地区的雨季,这给铁路运输增加了困难。铁道部已经指示各铁路局作好防雨措施,加强雨天的货源组织工作,防止雨天装车亏欠。
第 2 版
1. 并肩前进
第2版()专栏: 并肩前进 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处书记 张平化 武汉钢铁公司炼铁厂第二座高炉投入生产了。这是一件喜事,我谨向建设这座高炉的全体职工表示祝贺!向帮助我们建设的苏联专家表示感谢!同时也向担负高炉生产任务的全体职工提出一点希望,希望新投入生产的二号高炉同十个月以前投入生产的一号高炉并肩前进,力争上游。 二号高炉和一号高炉,是“天生的”一对兄弟,除了年龄相差十个月之外,其他各项条件差不多是一样的。设备、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条件没有大的差别,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也是从一个“班子”里分出来的。这两个高炉可比的因素非常之多,弟兄俩紧紧地站在一起,谁高谁低,每日每时都可以看得见,这是开展兄弟般的友谊竞赛的极好条件。比一比吧!坚强的钢铁战士们! 比什么?四高一低,质量第一。“四高”就是要产量高,质量高,效率高(包括人的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寿命高(包括人的安全长寿和设备安全长寿)。“一低”就是成本低。“质量第一”是针对目前某些人片面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倾向而提出的。本来“多、快、好、省”是一条完整的路线,“好”同“多、快、省”是分不开的,不好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多、真正的快、真正的省,同样的道理,不多、不快、不省,也就无所谓好。为了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根据我们当前的具体情况,强调“质量第一”是有益处的,其目的在于全面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怎样比?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力争上游,稳步前进。 “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这是社会主义竞赛的特色,这是社会主义竞赛和资本主义的竞争根本不同的地方。社会主义事业,是我们的共同事业,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单位,在社会主义事业上的任何一个胜利,都是我们共同的胜利。我们没有像剥削阶级那样损人利己的心肠,我们的竞赛对手,是我们亲密的兄弟和战友,战友的胜利就是自己的胜利,战友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我们要经常地谦虚地学习战友的经验,同时也要经常地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告诉自己的战友。 “力争上游,稳步前进”。要竞赛要比高低,决不能甘居下游或满足于中游。片面地强调困难,甚至夸大困难,而不想尽一切办法去战胜困难,这是一种消极情绪。“人家骑马我骑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也是一种消极情绪。不怕鬼、不信邪,乘风破浪,力争上游,这种共产主义风格是非常宝贵的。群众的干劲冲天,大规模地开展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这种轰轰烈烈的气氛好得很。我们要继续鼓足干劲,奋勇前进。1958年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能够高速度地发展,能够不断跃进。这是无可怀疑的。但是,胜利要一批一批地取得,阵地要一个一个地占领,螺旋式向上,波浪式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办好一件事情,总是难免有些曲折的。因此,在前进的道路上,要科学地具体地分析情况,踏踏实实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经过艰苦斗争,不断地克服薄弱环节,不断地扫除前进的障碍,才能够进一步地达到我们所预期的目的。 为了力争上游而又稳步前进,就要在群众运动的基础上,用群众路线的方法,切切实实加强管理。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应当更加深入更加广泛地开展。同时,围绕这一中心环节,加强技术管理,加强生产的指挥,建立和健全各项责任制度,认真实行经济核算。我们要善于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善于学习先进地区和先进企业的经验,善于总结本单位的经验,善于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我们一定要有成套的合理的规章制度,一定要用群众路线的方法,审查、修订、建立和补充各项规章制度,一定要使这些合理的规章制度深入人心,变为群众的实际行动。“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是不可能把事情办好的。有了正确的指挥,有了旺盛的士气,有了精良的武艺,又有了严明的纪律,我们就可以满怀信心地说:“我们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生力军”。
2. 武钢二号高炉在友谊支援中诞生 全国二十个省市上千厂矿供应设备和建筑材料 苏联专家在保证工程质量等方面作出宝贵贡献
第2版()专栏: 武钢二号高炉在友谊支援中诞生 全国二十个省市上千厂矿供应设备和建筑材料 苏联专家在保证工程质量等方面作出宝贵贡献 本报武汉14日电 武钢二号高炉及有关的工程,在建设中得到二十个省市、上千个厂矿的热情支援。他们千方百计为武钢赶制设备,供应建筑材料。 武钢二号高炉和为它供应燃料原料的三号焦炉、烧结厂、选矿厂等工程,规模宏伟,所需的四万多吨设备,绝大部分都是国内制造。所用的建筑材料,仅钢材、木材、水泥三项,就得用三千四百多个车皮装运。这些设备材料来自我国四面八方:有甘肃的石油、沥青,广西的楠竹,吉林的石绵瓦,辽宁的机器设备;湖北的武汉、黄石、广水、嘉鱼等地,也为武钢供应了成万吨的砖瓦砂石。 许多工厂把支援武钢二号高炉的任务放在首位,千方百计克服设备、技术上的困难。第二季度,沈阳成发闸阀厂为武钢三号焦炉制造冷却蛇管,冷却蛇管的形状复杂,由于承受高压,质量要求很严,成发闸阀厂过去从没制造过这种产品,在技术上遇到很多困难。这个工厂的厂长程永满就带着车间主任龚希志、老工人顾有德等到本溪等地学习;在制造过程中,厂长、工程师都下组劳动,和工人一起投入战斗反复试制。烘坭心的炉子不够,铁水供不上,他们就增建烘炉、化铁炉。经过克服一连串的困难,他们终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四套冷却蛇管的生产任务,保证了武钢三号焦炉的建设需要。大连闸阀厂在给武钢一、二号烧结机制造两千个旋风子的过程中、因为旋风子容易损坏,开始废品率很高,经过集中力量,改进技术,组织其他厂协作,到5月初仅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产品质量很好,安装顺利。武汉市汉阳机器厂人员少,设备不足,但他们提出“为支援二号高炉而战”的口号,想方设法克服了机床不够、起重设备缺乏的困难,按期为武钢二号高炉制成了二百七十多吨大型铸件,质量也很好。许多厂在支援中宁愿牺牲本单位的部分利益,确保武钢重点工程的需要。武钢选矿厂一、二列浮选机缺少一百三十瓩的马达,湘潭机电厂来不及制造,最后把本单位基本建设用的马达给了武钢,使选矿厂得以及时试车。 全国许多省市的领导人,也都把支援武钢作为贯彻全国一盘棋方针的光荣任务。担负支援任务比较重的武汉、哈尔滨、旅大、唐山等城市,市委书记、市长都亲自督促检查为武钢赶制设备材料的情况,并在计划安排、材料供应方面,优先保证武钢的需要。武钢还得到了铁路运输部门、长江航运部门的巨大支援。 本报武汉14日电 在武钢二号高炉建设过程中,苏联专家们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各生产工序紧密衔接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重大建议,作出了宝贵贡献。 在二号高炉建设期间中,苏联专家组长巴杜洛夫经常强调说:“我们不仅要按期建成高炉,而且要使它建成后能够很好地生产。”他提醒大家注意工程质量和各生产工序的衔接问题。炼铁专家谢尔柏柯夫对二号高炉从设计、施工、设备供应、生产准备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全面研究,提出了许多重大建议。他在审查设计中就发现高炉除尘器没有内衬,开炉后将使除尘器的铁壳受到煤气杂质的侵袭而很快磨损,提出了除尘器要砌上耐热混凝土内衬的建议,对延长除尘器寿命和保持高压操作有重要作用。谢尔柏柯夫还系统地研究了一号高炉开炉以来在降低焦比、减少料批、提高冶炼强度、维护出铁口等经验,为二号高炉投入生产作好技术上的准备。筑炉专家附列日科夫、机器安装专家斯库拉托夫,都是每天亲临现场,冒着武汉夏季的酷热,边指导边干,星期日也往往不休息。斯库拉托夫腿有宿疾,走路不方便,但是他为了保证安装质量,不管刮风下雨,都要爬到高达六十多米的高炉炉顶帮助中国工人安装和调整设备。斯库拉托夫还建议用新的方法在热风炉法蓝连接处垫石绵绳,使受压力很大的法蓝连接处作到密不漏气。他在6月22日回国的前夕,还几次爬上高炉炉顶帮助调整设备。 具有三十五年黑色冶金企业工作经验的苏联专家组长巴杜洛夫,特别关心原料供应和辅助工程两个环节。以巴杜洛夫为首的苏联专家们,曾在今年3月底、4月初冒雨前往大冶、灵乡,了解铁矿的供矿计划和选矿厂的施工情况,并提出了“矿石中和”的建议,把低硫矿和高硫矿、贫矿和富矿综合搭配使用,使矿石从5月份以来产量逐渐提高,品位更加稳定,为二号高炉增加了矿石储备。原料仓库、料仓栈桥、六号水泵站、三号铸铁机等辅助工程,工作量不大,但是如有一项跟不上主体工程,就会影响高炉的正常生产,巴杜洛夫几乎每天都要到这些工程的现场了解施工进度,遇到问题,及时提请武钢领导人解决。 苏联有关工厂也将武钢二号高炉所需的质量优等、技术复杂的设备,如炉顶卷扬机、电气操纵盘、秤量车、鼓风机等,都提前或按期运到武钢,保证了二号高炉顺利建设。(附图片) 二号高炉建成了 武钢工人 王贵洲
3. 首期工程基本结束 三个机组投入生产 北京热电厂赶建二期工程
第2版()专栏: 首期工程基本结束 三个机组投入生产 北京热电厂赶建二期工程 本报讯 给首都人民带来巨大电力和热力的北京热电厂第一期建厂工程基本结束,三个机组的各项设备已经先后投入生产。经过一段运行以后,发电出力已经达到设计指标。现在,这个厂每天发出大量的电力供应京津唐各地使用;它的热力也开始供应北京第一机床厂等十几个单位生产上使用。 北京热电厂已完工的建筑面积共五万七千多平方米,最高处达三十四点八米,共安装好大型汽轮发电机、高温高压锅炉各三台。它除了发电,还能供应其他工厂和居民巨大热量的蒸气和热水作为生产和取暖用。这是个用先进技术装备起来的高温高压自动化工厂,它的技术设计和主要设备都是苏联供给的。主要设备的运行是由电子自动调整器调节和控制。锅炉内燃烧的煤粉量可以根据炉内的压力和温度自行调整。有的设备如果出了事故,机器会自己停止运行,并且自动把备用的设备开动起来,使机器继续运转。这些都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减少设备事故。 这个热电厂从开工建设到第一期工程全部投入生产只用了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土建和安装工程质量都基本上达到了设计要求。 又讯 北京热电厂第二期建厂工程正在紧张进行。工程完成之后,这个厂的发电能力将比现在提高一倍。 这个厂二期建厂工程包括主厂房、一台容量更大的汽轮发电机、三台巨大锅炉、对外供电、供热的设备和其他一系列的附属设施。目前,主厂房的工程已经基本完工,汽轮发电机已经开始安装,第一台锅炉也正在联接各种管道。 同第一期工程一样,二期建厂工程的主要设备也是苏联供应的先进技术装备。其中汽轮发电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发电设备。(附图片) 左图:北京热电厂第四号锅炉动工兴建了,工人正在安装基础。 王一波摄(北京日报社稿)
4. 祝贺武钢二号高炉出铁
第2版()专栏:短评 祝贺武钢二号高炉出铁 1958年9月13日,我们热烈庆祝过我国第二个大型钢铁工业基地——武汉钢铁公司的一号高炉出铁。从那时到现在,只不过十个月,我们又来庆祝武汉钢铁公司二号高炉出铁,庆祝我国钢铁工业又增加了一个强大的生力军。这个高炉正常生产后,每天生产的铁炼成钢,可以制造十万部双轮双铧犁,或者可以制造七百辆翻斗汽车,可以铺五十七公里铁路。 我们庆祝武钢二号高炉出铁,不只是因为它的规模大,而且因为它的工程质量好,建设速度快。在三十九项工程中,经过检验鉴定,质量优等的有三十三项,质量良好的有五项,质量合格的有一项。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条件下,工程进度比一号高炉快。武钢二号高炉跟一号高炉一样,都是用现代先进技术装备起来的,但容积比一号高炉大。一号高炉从破土动工到流出铁水,一共用了十四个月零十二天,二号高炉只用了四个月零十二天,只有一号高炉的零头。当然,一号高炉是在荒地上建设起来的,一切都得从头来,二号高炉利用了现成的送水、送电、送汽等工程,条件是较为优越的,但是,只要我们比较一下两者单项工程的建设期限和质量情况、就能明显地看出武钢职工是以继续大跃进的姿态取得了优质高速的建设成绩。同样是浇灌一千八百立米的基础混凝土,质量都是优等,一号高炉是二十七个小时,二号高炉只用了十六小时。同样的高炉砌砖,质量也都是优等,一号高炉用了二十五天,二号高炉只用十二天零二十五分钟。 二号高炉出铁,表明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照耀下,蕴藏在六亿多人民心里的建设自己美好生活的热情,一旦把它变成了革命的干劲,会发挥多么巨大的力量。建设武钢的职工,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提高技术,把革命干劲和科学的分析精神结合起来,既有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又有踏踏实实的严格遵守技术规程的作风;加上苏联专家的直接帮助,使我们掌握了精湛的技术。这就是我们在建设中能够保证在优质的基础上又达到较快速度的原因。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前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在成长。我们的建设经验在一天天地丰富,我们对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一天天地全面和深刻。我们一定能迅速地发展我国的工业和农业。祝贺武钢二号高炉出铁。让我们等待着不久即将传来的高炉生产的捷音。
5. 英雄巧建高炉
第2版()专栏: 英雄巧建高炉 本报记者 曹葆铭 袁者萍 东风荡漾红旗飘 安装健儿逞英豪 猛战巧战十七天 四炉并立冲云霄 这四句诗,写的是武钢安装工人在二号高炉上创造的光辉成绩。举行过誓师大会的第五天,就从平地竖起了三座各有九米直径、四十多米高的热风炉;紧跟着,他们又在十二天零二十五分钟内,将十二米直径的高炉炉体也安装起来了。按照设计规定,这四座巨型炉体的中心线可以各偏差三十公厘,但他们的实际成绩是:热风炉最大偏差九公厘,高炉偏差三公厘,安装质量优等。他们还节约塔式吊机的费用三万六千多元。 在这四座炉体中,热风炉还比较简单些,每座由二十六圈钢板组成。每安装一圈,连吊装、找正、焊接在内,得十二至十六小时。三座热风炉共有七十八圈钢板,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安好呢?工人们一开始就提出: “七天建成热风炉,多快好省数第一。”高空安装困难多,他们就采取“组合安装”的办法,事先在地面上将七十八圈组合成二十三大圈,再往上吊装,大大减少了高空作业,既加快了速度,又保证了质量。装吊工人也将塔式机分阶段起吊、摆杆、走车三个动作,巧妙地改为同时进行,当吊车走到预定地点时,扒杆也摆正了,炉圈马上就能落位。他们头天原计划安装三大圈,实际安了五大圈。 厉焕波首破电焊关 但是,第二天就暴露出薄弱环节来了。每吊装好一圈,等全部焊接好,才能吊装第二圈,而一圈的圆周二十八米,最熟练的电焊小组也得四小时才能焊完;跟不上吊装工作。特别是新手最多的龚友明小组,他们虽然个个干劲冲天,但操作不熟练,闹得越急越乱,越乱越慢。装吊工们就在旁边干瞪眼,不能继续往上吊装。工程队长董作礼连忙让一向被誉为“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厉焕波电焊小组派人去支援。厉焕波立即送了三个最好的电焊手上热风炉去。他到热风炉时,正遇上装吊工组长李登香,李登香当时叫住他:“咱们保证七天建成啊,什么时候才能往上吊装?”问的他心里挺着急。 他知道:高炉炉缸承受很大的重量和很高的温度,焊缝质量要求特别严格,“双手焊接”、“多条焊接”、 “四边点焊”等许多能加快安装速度的新技术,能不能拿来使用呢?在一号高炉建设中,他曾经和王志海在高炉上部试用过“双手焊接”、速度提高一倍,焊缝经过透视检验,质量优等。他们在除尘器的内心管上试用过 “四边点焊”,安装速度提高几倍,焊接质量也很好。他仔细看了看热风炉圈,一大圈钢板有六、七米高,四公厘宽的一圈焊缝,采用“四边点焊法”,似乎也能保证质量。于是,他转过身就去找董队长。这个去苏联实习过的工人出身的队长,考虑了一下说:“你去,试验一下。” 厉焕波立即挑选四个优秀电焊工站在四边上,等炉壳一吊装好,便各焊一二米缝子,将炉圈位置固定,马上叫吊装第二圈。试验的结果,焊缝质量很好,而安装一圈的时间缩短到一个多小时、甚至几十分钟。他还将全组焊工调上热风炉,手把手地把技术教给龚友明小组的新工人。 李登香巧定中心线 电焊问题解决了,装吊工怎么保证炉圈安得又快又好呢?李登香小组当天就碰到了个问题:九米直径的炉圈一吊起来,钢板就凸出凹进有些变形,对上了中心线,可对不上错口。他们用大锤将凸出的部分锤进去,别的地方又凸了出来,把中心线也移动了,常常闹个把钟头也对不好。在班后会议上,下面负责吊装的工人就说上面找中心、对错口的动作太慢,影响进度。上面的人却说:“中心线对不准,要快也快不了。” 怎么解决呢?李登香曾在鞍山、本溪、武汉安装过七座大高炉,遇到的困难都解决了。这次,为什么不能用锤子敲打好。他将陈全智、张晶泽两个技工留了下来,对他们说:“咱们经验不足,就大伙都来动脑筋,研究研究。”三个人商议了好久,始终只有一句话:“要能把中心线定下来,就好了。”能不能把中心线定下来呢?李登香在桌上画来画去,猛然说道:“能不能用三个角铁固定中心线?”他这一讲,陈全智、张晶泽就全懂了:“行呀,能固定,咱们明天一早来试验。” 第三天一大早,李登香就叫电焊工对着中心线,在下圈焊两个角铁、上圈焊一个角铁,上圈一落位,上面的一个角铁就像栓子一样,插进下圈的两个角铁槽里,固定不动,这样,任你用锤子敲打钢板,这三个角铁始终不移动,上下两圈的中心线也就始终对准不动,这个办法挺简单,却保证了炉圈安装质量,也保证了安装速度。 他这个办法,和厉焕波建议的“四边点焊法”、工长张行烈建议的用千斤顶找正炉圈上部椭圆的办法合在一起,组成了“边吊装、边找正、边焊接”的“三管齐下”的新的安装经验,使炉圈安装质量优等,而最快达到二十五分钟安装一圈。在第四、五两天里,大型热风炉就眼看着急速向上伸长,他们四天十九小时就将三座炉体安装完毕。 王云飞智改三工序 热风炉快速优质安装成功,高炉也就跟着要开始安装。高炉的钢板有三十六公厘厚、三十六米圆周,质量要求特别严格,很难安装。工业安装公司把他们最优秀的江新河、朱寿菊两个装吊小组和最优秀的厉焕波、是介欣两个电焊小组,都调到这个工程上来了。副经理张裕德也到江新河小组参加劳动。电焊小组的工人,都施展出浑身解数,将他们的焊接速度由原来的每人每班立焊三米提高到五米多,横焊四米提高到七米,焊得又快又好。 装吊工怎么办呢?正式吊装的前两天,张裕德就问江新河组里的主要铆工王云飞:“准备好了吧?”王云飞说:“没问题,就等你下命令。”“这么快?你们是先进小组,可得拿出干劲来,出色地完成这次任务。”王云飞不经意地笑了笑说:“我们铆工嘛,反正拿着鎯头敲,敲重点就行了。”张裕德说:“不行呀,同志,得巧干!” “怎么巧干?”张裕德指着自己的脑袋说:“得开动这个机器!”王云飞嘴上说:“怎么巧的了?”心里却在想:“是呀,得想个巧办法,干得又快又好。” 可是,他想了两天也没想出个门道。他又去找同组的铆工唐其东商量,也想不出什么点子。旁边的组长江新河(他是专搞吊装的)却向他说:“你回忆下一号高炉有什么优缺点?”给他打开了一条思路。 他回忆起:他们过去都是将对错口、拉中心、找椭圆三道工序分阶段进行。每装吊一圈,先由五个工人在炉圈下部对好错口,然后再到炉圈上部去拉中心线,找椭圆,每圈最少得六小时,这三道工序互相影响。为什么不可以同时并进呢? 在安装第二圈的时候,他事先就跟唐其东商量好了个新办法。炉圈刚一落位,便由唐其东领着四个人在下面对错口,他自己攀到钢板上部去拉中心,找椭圆。四十多分钟,他就下来,帮助唐其东对错口。一点十二分钟,他们就安定了一圈,向在地面上打着红绿信号旗的组长江新河招呼:“再吊一圈!” 这样,他们一次增加了两个徒工,但工效却提高了四、五倍。他们原计划十三天只安装十带炉圈,结果把二十二圈全部安装完了。 在安装高炉最后一圈炉壳的那天,三座热风炉也在安装炉帽。下午三点钟,当最后一顶炉帽缓缓升到炉顶时,工地上就响起一阵鞭炮和一片欢呼。(附图片) 质量检查小组在二号高炉工地检查净气管的焊接质量。 新华社记者 刘心宁 赵坤范摄
6. 重庆长江大桥快架梁了(图片)
第2版()专栏: 重庆长江大桥快架梁了 重庆长江大桥桥墩工程已经全部建成,即将架梁。 左图:架梁前夕的大桥景象。 上图:重庆长江大桥所需的十二孔板梁和四孔花梁已由山海关桥梁工厂全部运到工地。 新华社记者 刘诗临摄
第 3 版
1. 抢住季节 快收收好 侯市大队采取八项措施保证早稻精收细打
第3版()专栏: 抢住季节 快收收好 侯市大队采取八项措施保证早稻精收细打 本报长沙15日电 湖南省攸县莲塘坳公社侯市大队在早稻收割中很注意细收细打。 这个大队共有早稻二千六百二十九亩,到9日止已收割三百七十八亩。早稻开镰收割,大队干部便深入到作业组检查收割质量,只见社员们都严格按照原订的操作规程行动,割不丢棵,运不丢穗,扮不丢粒,田里、粒秆、晒谷坪都很干净,很少看到丢失的谷粒。他们复打了七百四十二把稻草,仅仅打出六斤多谷。这样细打精收在过去是很少见的。 这个大队细收细打搞得好,首先是由于加强了对社员的思想教育。抢收抢种前夕,大队党总支便发动群众总结去年细收细打的经验教训,讨论怎样把丰产的粮食全部收回来。开始有人说:“出盐的地方盐抵脚,丰收年成田丢谷”,认为丰收了,丢几粒算不了什么;还有的社员认为时间很紧,讲得细收细打,就难得抢住季节;要抢住季节,就难免丢失几粒。大队党总支便领导社员进行了一次讨论,他们从总结去年的经验教训入手,具体算账。去年由于工具准备不齐,人员安排不当,加上收得过早,估计平均每亩浪费谷子三十斤左右。通过算账使社员认识到随便丢失一些,并不是小事,而是关系到丰产能不能丰收的大事。至于怕顾了质量便不能抢住季节,大家也具体算了劳力账,认为只要安排好工夫,完全可以抢住季节。统一思想以后,这个大队反复同社员商量,采取以下措施,保证细打细收。 第一,掌握成熟期,安排收割顺序。去年这一环抓得不够好,有的老了脱粒,还没有收;而有的还不十分成熟,却又抢前收了。今年他们根据老农“粒到九成收”的经验和各种品种成熟先后,确定从7月5日开始到12日收割浏阳早,13日到20日收割南特号,做到随熟随收,熟一丘收一丘。 第二,合理安排劳力,割、扮、运、晒各个环节的劳力搭配均匀,而又环环扣紧,做到边割边打边运边晒,不让谷子在田里过夜。 第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行事。他们规定:要轻割轻放,割净割齐,割顺风禾,不丢穗,不丢籼,不割大把禾。扮要轻举重扮。运的时候工具要齐备,装得不要太满,并修好不牢固的桥梁。 第四,修理农具和晒场。做到夏收工具一崭齐,人人有禾镰、扁担、箩筐,做到无烂桶、无烂箩,无烂簟。需要修理的夏收工具六百件,组织二十五个手工业工人,分成五个修理小组,在收割前夕全部修好。 第五,组织专门拾穗组。全队一千五百个小学生和儿童,负责拣回丢失的麦穗。做到田不丢穗。拾穗归队,定额记分,超额给奖励。 第六,靠近屋场和路边田,组织保收小组。全队近村路边田八百五十亩,以原来的田间管理个人负责制为基础,以党团员、积极分子为骨干,组成了三十二个保收小组。说服社员收割期不放散家畜,牧牛员做到人不离牛,绳不离手。同时对路边的田采取扎禾、提沟等办法,方便行人,避免踩踏谷粒。 第七,做好“五防”,保卫夏收。全队党员团员、农业技术员等一百二十五人,组成二十八个护粮小组,做好防风雨,防家禽,防盗窃,防霉烂,防火的五防工作。要求掌握天气变化,抢收抢晒;户户订防火公约,严禁在仓内打火吸烟。 第八,加强领导,建立责任制。六个总支委员各包一个生产队,七十七个队干部、党员包组,社员实行“五定”(定人、定田、定质量、定时间、定工分)一奖的收割责任制。大队、生产队、作业组都建立了检查验收小组,实行作业组一日一检查,大队五日一检查。同时,队与队、组与组、人与人之间开展竞赛,互相检查督促,确保收割质量。
2. 快和好
第3版()专栏:短评 快和好 今天本报发表的湖南省攸县莲塘坳公社细收细打早稻的消息,提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这个大队用自己的事实向我们表明:早稻可以收的更快,能够打的更净。 稻香千里,黄金遍地,南方各地就要进入紧张的抢收早稻、抢插晚稻的季节了。为了把丰收的劳动果实及时地收到手,为了把晚秋作物的种子适时地播下去,就要抢收抢种。既然是抢收抢种,自然就要讲究快,才能赢得时间。但快和好必须紧密联系起来,否则就会造成“欲速则不达”。以抢收为例,既要抢住季节,适时收割,又要细打细收,颗粒还家,这样才能保证丰产丰收。 细收细打,颗粒归仓,达到丰产丰收,本来就是广大群众的要求。人们不怕日晒雨淋,辛勤劳动,都无非是为了夺取更大的丰收。如今遍地黄金,人们怎么不想它颗粒归仓呢?有人把快和好对立起来,说快了就难好,要好就难快。这种看法既违背广大群众的要求,也不符合实际情况。过去有许多地方的经验已经证明,今天侯市大队的经验又一次证明,只要合理安排劳力,制订一定的操作规程,建立和健全责任制度,就能做到既快又好。比如:逐丘逐块鉴定禾苗,很好地掌握火候,实行先熟先收,后熟后收的办法;又如:合理安排好劳力,强弱搭配,技术高低搭配,收、打、运、晒各个环节劳力安排得当,并且环环紧扣,严格按照一定的操作规程行事。这些作法和经验,都是既能提高工效,又能保证质量的有效办法。 当然,任何工作要想取得全胜,离开党的政治思想工作是不可能的,侯市大队今年早稻的收获工作做的好,除了采取了一系列的组织措施以外,主要的是对群众进行了丰产丰收的思想教育工作。广大群众都迫切要求把丰收的果实全部拿回来,可是,有些人在大丰收面前也容易产生一种“丢几粒是小事,算不了什么”的思想。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公社党委,要在开镰收割以前向全体社员深入细致地作一次思想教育工作。向每一个社员讲清楚:有小然后才能有大,涓涓之水流成江河的道理;要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一仓又一仓的金黄色的谷子,是由一粒一粒聚集起来的,在割、打、运、晒各个环节中,只要稍微丢失一些,浪费的数字就会大得惊人。浪费几粒谷在一丘田来说,也许是小事,但就一个公社、一个县、一个省、甚至全国来说,那就不是什么小事,而是关系丰产能不能丰收的大事情,关系着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的大事情。我们相信,只要作好社员的政治思想工作和作好抢收抢种的组织工作,我们就一定能够取得丰产又丰收的胜利,就一定能够把抢收抢种工作做得又快又好。
3. 组织三种人总结“三种田” 珪后大队以早稻丰产经验促晚稻增产
第3版()专栏: 组织三种人总结“三种田” 珪后大队以早稻丰产经验促晚稻增产 本报福州15日电 福建省长泰县岩溪公社珪后大队夏收开始前,召开三种人(老年、中年、青年)、“三种田”(增产田、一般田、落后田)现场观摩会,总结早稻增产经验,订出晚稻增产措施,以夏促秋,力争晚稻大丰收。 珪后大队地处山区。大队党支部认为今年早稻普遍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经验十分丰富;把各种田地的增产经验和某些田地的减产教训总结起来,运用到晚季生产中去,就可以促进晚季更大丰收。因此在早稻黄熟时,即发动群众选择了增产、一般与减产的三种田,并组织了老农、中年、青年和干部、技术员代表三十多人,采用现场观摩和听取各代表田田间管理员介绍技术措施等办法,深入田间逐丘逐片进行检查评比,而后就地在田头进行讨论总结,回去后再在生产队或生产小组中进行传达讨论,带动社员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制订晚稻增产措施。 代表们在认真检查评比了全大队各种代表田以后,一致认为,只要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地认真贯彻农业增产“八字宪法”,一般都可获得秋季更大丰收。例如第八生产队有片三等田,自然条件不好、土瘦易涝,去年亩产二百五十斤。今年由于这个队领导很深入,项项增产措施都和群众商量,发动大家开好排水沟、改串灌为轮灌,增积和增施基肥、追肥,实行合理密植,结果产量可比去年增产一倍以上。 至于生长一般的田地,大都是贯彻“八字宪法”不够造成的。如有的虽然实行了合理密植,但由于追肥不及时或后期田间管理不善,因此仅能获得平产或略有增产。 代表们评比鉴定了各落后田以后指出,这些落后田的共同特点是插得稀,穗短粒少,大部分要比去年减产。主要原因是主观努力不够,领导不深入,耕作差,贯彻“八字宪法”差等造成的。如第二生产队一片七亩二等田,由于没有认真贯彻“八字宪法”,田地耙得不平,基肥下得少,追肥迟,插得宽,结果每亩比相邻的一片三等田少收一百多斤。 通过上述群众性的认真评比鉴定,总结出了经验教训以后,大大教育和鼓舞了干部和社员,并以贯彻“八字宪法”为中心订出了晚季增产措施。他们除了根据山田、洋田和个别烂泥田、深水田等不同情况订出晚稻合理密植规格外,同时还大抓积肥和秧苗管理工作,并决定在夏收夏种结束后,即抽出40%的劳力上山安营扎寨,就地积肥施肥,加强边远田管理,争取晚季更大丰收。
4. 江西早稻籽多穗长 组织队伍 备足工具 动员起来 迎接丰收
第3版()专栏: 江西早稻籽多穗长 组织队伍 备足工具 动员起来 迎接丰收 本报南昌15日电 千里稻浪滚滚,丰收的喜悦激动人心。江西千百万农民积极准备收割早稻,抢种晚稻。 江西省二千二百多万亩早稻即将完全成熟。沉甸甸、金黄黄的稻穗,显示了公社化后第一次早稻大丰收的景象。在赣江、抚河两岸和鄱阳湖滨平原上,籽多又长的稻穗压得粗壮的禾秆好似弯弓。人们从未见过这样好的稻子。江西各人民公社正在加紧组织队伍,准备工具,以便把早稻收好、管好,把晚稻等秋季作物全部种好。全省各公社已修理好谷箩、禾桶、快速收割器等五百万件,新制镰刀、收割机、脱粒器、打谷机等工具三百万件,基本上为夏收夏种备足了各种工具。为确保丰产丰收,许多公社还制定了许多“颗粒归仓”的办法和一套严密的收、管、用粮制度。 “全民总动员,坚决打好夏收夏种仗!”是江西夏收夏种的行动口号。商业、工业、卫生、银行、粮食部门和城市机关、居民都已动员起来,全力支援公社抢收抢种。(附图片) 福建云霄县东厦公社的社员在收割早稻 新华社记者 侯民杰摄
5. 关心生产 也要关心人
第3版()专栏:编后 关心生产 也要关心人 七月流火,炎暑逼人。 夏收夏种正进入紧张阶段,数以千万计的社员正战斗在烈日下的田野间。他们奋不顾身,抢季节,赶火候,把丰收的粮食拿到手,又把更多的丰收的种籽播种下去。 在这天热活重,生产万分紧张的时候,更需要关心社员的生活和健康。安排妥贴了,社员情绪就会更加高涨,劳动工效也能显著提高。 今天本报发表的一个专栏——“天热活重,更要关心人”,从各方面报道了夏收大忙季节对社员生活的安排,是很值得提倡的。在田间休息的时候,说说唱唱,十分有趣;万一天热有人中暑,救护队、医疗队一应俱全。劳动完毕,坐到干净凉爽的食堂里,吃上顿可心饭;再到简易浴室去洗个澡,一天的疲劳都消失了。明天,就可以带着更大的力量投入新的战斗!
6. 收打稻谷
第3版()专栏: 收打稻谷蓝天高,白云飘,满畈满场舞镰刀,越割越有劲,丰收逗出心底笑。 * *白云飘,歌声绕,稻把举得齐天高,多掼多抖,金珠粒粒不漏掉。
7. 两个挂钩生产队 自然条件差不多 工作方法不同生产面貌两样 缪家圩队计划好管理好样样生产搞得好 五星队决心转变作风改进管理赶上先进
第3版()专栏: 两个挂钩生产队 自然条件差不多 工作方法不同生产面貌两样 缪家圩队计划好管理好样样生产搞得好 五星队决心转变作风改进管理赶上先进 据浙江日报消息 浙江省嘉兴县东栅公社缪家圩生产队和曹庄公社五星生产队,互相挂钩开展竞赛以后,尽管这两队土地、劳力等生产条件大体相同,但是,由于两队各自的工作方法不同,努力不同,生产进度、生产效果也大不相同,缪家圩生产队远远走在前面,五星生产队已经落在后头。 缪家圩生产队6月21日就结束单季晚稻插秧,第一遍耘田已耘了60%多,毛豆、番薯等旱地作物都锄过草;社员们还利用早晚的空隙时间垦植零星荒地三百一十九亩,多数已种上蔬菜和小杂粮,连作早稻也生长得很好,80%以上的稻苗已抽穗扬花。从6月23日起,全队还抽出四十二个劳力、四十二头耕牛去支援塘汇公社。 五星生产队到26日才结束单季晚稻插秧,耘田还没有开始,毛豆、番薯等旱地作物都没有锄过草,而且还有一百余亩地没有种上,全队一千五百一十三亩连作早稻多数没有抽穗,其中有二百五十亩还是“草荒田”。 缪家圩生产队和五星生产队的劳力、土地条件大体相同,为什么生产进度和生产效果大不相同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生产管理不同。缪家圩生产队的各个小队都有比较严密的劳动管理制度,样样农活有定额(劳动定额和生产定额)。如插秧是按人定任务,定质量,定时间;耘田是划片分组,一包到底,直到收割为止。社员在完成规定的生产定额以后,如果继续参加集体生产,超额部分给予奖励。这样做,社员个个欢欣鼓舞,干活积极。五星生产队虽然也有定额,但都流于形式。插秧中,只是按照劳动底分把任务摊到人,超过定额的也不奖,达不到的也不罚。至于旱地生产,连个简单的定额也没有。评工计分也很不及时。这样,社员的生产劲头就不高。因此,两个生产队的劳动效率就大不相同,如单季晚稻插秧,规格同样是5×4,缪家圩生产队平均每个劳动力每工能插一点二亩,五星生产队平均每个劳动力每工只能插零点八亩,缪家圩队的劳动效率比五星队高50%。 (二)计划管理不同。缪家圩生产队党支部十分重视计划管理,从生产队到生产小队、操作组,季季有计划,段段有安排,并且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要求明确。而五星生产队,从生产队到生产小队都没有很好地订计划,做到哪里算哪里。因此,缪家圩生产队的生产就能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连,步步抢先;而五星生产队则前后脱节,步步被动。 (三)工作方法不同。缪家圩生产队样样工作都是由领导干部深入一点,做出样子,然后全面推广,因此,思想统一,行动很快。而五星生产队经常是在会议上做一般的布置,没有深入下去做样子,因此,工作就显得死板呆滞,缺乏生气。 (四)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不同。缪家圩生产队党支部在发动群众做每一项工作以前,都充分地向社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开展大鸣大放大辩论。如提出一手抓田、一手抓地的时候,不少干部和社员都有“重田轻地”思想。党支部就向社员进行算账对比教育:去年由于毛豆没有管理好,平均每亩地只收二十八斤;今年种得早,生长很好,每亩可以收到二百斤。全队一千亩毛豆,可以收二十万斤;再加上豆秆,从毛豆一项中就可以收入三万一千元,平均每户能分到八十元,这样算账以后,社员纷纷提出要向旱地要粮,争取田地双丰收,积极地投入毛豆除草工作。而五星生产队,由于很少对社员进行细致的思想教育,社员有些思想问题没有解决,许多工作就打了折扣。 现在五星生产队已经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决心改进管理,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改进工作作风,赶上缪家圩生产队。
8. 食堂夏季卫生搞得好 肠胃病大大减少
第3版()专栏: 食堂夏季卫生搞得好 肠胃病大大减少 河南新郑县城关、小乔和高夏等公社,发动炊事员搞好食堂卫生,使夏季肠胃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大下降,保障了社员身体健康,提高了劳动效率。 这几个公社的党委,在夏收夏种期间都进一步加强了对公共食堂的领导。首先对炊事人员进行卫生教育,帮助他们制定了各种卫生制度,使食堂卫生保持经常化。 高夏公社的吴庄、张寨、龙王铁李等生产队的食堂,都发动炊事人员自制了防蝇、防鼠、防尘工具;水缸、面缸、汤缸都有盖子;饭菜做熟后都罩上纱罩;炊事用具经常洗刷得干干净净;碗筷每周煮沸消毒一次。炊事员想了各种办法来保证社员们经常吃新鲜蔬菜,并供应足够的开水,以免社员喝冷水生病。 吴庄食堂的炊事员,除了经常注意饮食卫生外,还把食堂的两个小窗户改成了四个大窗户,使空气更加流通;屋内墙壁也粉刷一新,并且改进了锅灶,厨房的卫生面貌大大改观。张寨食堂为了防止炊事员中暑,还自制了一种脚踏风扇。各食堂对于污水、垃圾、炉渣也及时处理,经常保持食堂清洁。
9. 田间俱乐部
第3版()专栏: 田间俱乐部 黑龙江肇东县和平公社德昌管理区第五队俱乐部,根据夏锄期间天长夜短、社员集中在田间作业时间长等特点,决定把集中活动改为田间分散活动,在田头演出大鼓、快板、合唱、独唱,并组织赛诗、碰球、击鼓传花等短小精悍的文娱节目,很受群众欢迎。参加活动的不单是年轻人,老年人也被吸引进来了。有一次玩“击鼓传花”,老孙大爷输了,还破例唱了一段“梁山伯”。 活跃的田间文娱生活,调节了紧张的夏锄劳动,丰富了社员的生活。 (周波)
10. 建立简易浴室
第3版()专栏: 建立简易浴室 湖南临湘县各人民公社的三千多个公共食堂,最近普遍建立了简易浴室,其中有二百三十个是简易淋浴室。社员们劳动归来,到浴室里洗个澡,便觉得混身轻快舒畅。浴室开办以来,很受社员欢迎。 这种简易浴室,开始是在云溪公社滨湖大队和羊楼司公社龙沅大队办起来的,都设在食堂附近,利用旧屋改建的。羊楼司公社龙沅大队党总支书记彭丙丁,为了让社员在紧张的劳动以后,能舒舒服服洗个澡,快点消除疲劳,就同四合生产队的支部书记鲁昌仁等四个干部研究,在食堂附近设置了男女简易浴室。浴室里面装上几个带有木塞的洗澡盆,从食堂用竹管通进冷水和热水来,洗完澡,拔开木塞,污水就流入污水池。建成后,社员个个都拍手叫好。不久,全大队二十六个食堂都跟着这样做了,共设置了一百八十个澡盆。接着云溪公社东风生产队党支部书记龙光裕,跟社员们共同设计了一个简易淋浴室,也很受社员欢迎。于是,临湘县委就分别在这两个地方召开现场会议。不久,这种简易浴室,就在全县各公社中普遍推广起来。 (刘绵康)
11. 成立“双抢救护队”
第3版()专栏: 成立“双抢救护队” 湖南平江南江公社崇义、浆田、桥西、松林等十六个大队的六十三名白衣战士组成十个双抢救护队,携带了人丹、六一散、十滴水、清凉丹等急救药品,下到田间,开展了巡回治疗活动。 最近,万家大队社员杨想保患了急症,杨伟伯医师闻讯后,连夜跑了十多里去抢救,经过急救,杨想保的病治好了。年轻的白衣女战士陈学华、王出云,爬山越岭,起早摸黑,十天治好了三百四十多个病人。救护队员们,把支援“双抢”当作极光荣的政治任务,工作劲头十足,做到了送药下田,在田墈诊病。同时,救护队还训练了一百一十多个保健员,做到了队队有医有药,组组有保健室。
12. 吃水不用挑
第3版()专栏: 吃水不用挑 广西百色县阳圩公社,现在已有五十一个食堂安装了“土”自来水,吃水再也不用人去挑了。全社共节省出一百零三个劳动力,投入夏收夏种。 阳圩公社是个山区,水源丰富。但过去各个食堂都专门用一到三个人爬山落坡去挑水吃。今年春天,生产大忙,劳动力紧张,公社党委书记赵东生同志,发现阳圩大队阳圩屯后背的半山腰里,有一股山水流过,水量很大,只要架个槽,就可以把水引过来。于是,他就发动群众找材献料,干部和社员一起动手,苦战三天架好了槽,用竹管把水引到各个食堂里。这个屯的五个食堂,过去共用十六个人挑水做饭,用上自来水以后,只用九个人做饭就行了。 现在全公社各个生产队的食堂都安上了这种自来水,节省出大批劳力投入夏季生产。 (黎超武)
13. 活做庄稼
第3版()专栏: 活做庄稼 本报记者 去年出过麦王的魏家院,今年夏季又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稷山县委书记告诉记者说:“这个管理区的小麦产量连续五年直线上升,大跃进的去年,狠长了一节子;今年公社化,又猛猛跃了一大步。五年算总账,产量翻了一番,亩产要上四百几十斤,高于全县平均单位亩产量一倍还多。全县小麦丰产红旗,大概又要插在这里了。” 有大跃进的产量,就有大跃进的经验。我们想看看大丰收的盛况,更想听听大丰收的经验。抱着这样的希望,便相随县委的同志赶往魏家院。 看条件,讲民主 魏家院是山西稷山县樊村公社的一个管理区。它背靠紫华山,遥望汾水,属高垣台地,自然条件并不太好。这里,树木纵横,杂错田间,土地被划成许多小片,小农经济留下来的遗痕,依然限制着耕作条件的改善。我们到来的时候,麦子已收割完毕,套种和回茬玉茭又在刚刚收过小麦的土地上茁壮地生长起来。一看便知公社化后的农民,对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在作着怎样的努力! 炎热的中午,我们走进村庄。街道上冷冷清清,打麦场上却热闹异常。麦垛堆山接岭,一个紧挨一个,围在宽大的场院四周。场内男女社员正忙着碾打、扇风、装袋,?喝牲口声,手摇扇车声和喜庆丰收的笑声,交织成动人的乐曲。记者受这种情景的吸引,就在一个麦场上停住脚步,和社员们叙谈起来。一个中年人饶有风趣地说:“今年的小麦真叫人有恼有笑:看着喜人,长的特别好;收着发燥,割也割不了;越打越多,由不得要笑;运输费劲,又叫人受不了。同志,你们说该恼!?还是该笑!?”这个社员的话,逗得满场人哈哈大笑。其实,说越打越多虽然有点夸张,但麦垛的确比去年多了许多。就拿他们四队来说,去年只有十七个麦垛,今年就多到二十六个,即使每天分两处各打三场,还是打也打不退哇! 经县委的同志引导,我们找见了管理区主任老袁和党支部书记老魏。谈过丰收之后,自然要请他们谈谈领导经验。他们非常谦虚,反复地强调,产量连年提高,归功于上级领导,归功于公社化,归功于群众的冲天干劲,归功于“八字宪法”。至于管理区的领导嘛,他们说,没有什么,只不过“看条件,活做庄稼;讲民主,众人当家。” “活做庄稼”的意思是什么呢?支书魏创家同志回答我们的发问时,谈了以下几件事。 因地制宜 去年,麦子快要下种了。上级指示说,大力推行密植,是增产的重要关键。对此,魏家院的社员,特别是干部,都颇有体会。他们翻开几年来的记载,数字是这样的: 1955年亩播十二斤,亩产二百二十六斤; 1956年亩播十五斤,亩产二百五十四斤; 1957年亩播十八斤,亩产二百六十四斤; 1958年亩播二十五斤,播种量增加了一节子,产量也猛跃了一下,亩产三百零七斤。 “下籽越多产量越高。”有些年轻的社员和干部,从上面的数字得出结论说:“咱这尽是不靠天的好水地,一亩种五六十斤、七八十斤都可以。”上年纪的老农非常反对:“年轻娃娃家光胡闹,今年麦子已经够稠够好了,还想往地里倒籽哩,听上你们的话,看明年的麦子长不成牛毛!”干部开初也没个底,究竟该种多少好呢?他们去和更多的人商量。大家说,密植倒能增产,可不能冒得太远;还要活做庄稼,不能块块一个模样。照众人的话,管理主任拟出一个“五看”的密植方案:一看土壤厚薄,二看粪肥多少,三看籽粒大小,四看播幅宽窄,五看播期早晚。规定把五寸行距条播耧,改为“四四耧”(行距四寸,播幅四寸);统用籽粒较大的碧蚂一号种子;土地分为三类,顶好的下籽四十斤,次好的下籽三十五斤,三等地下籽三十斤。这数字,年轻的、年老的心思虽还不尽相投,但方案已是吸收了多方面意见,也就不声不响的按管理区的数字下了种。 “这就是群众路线,这就是生动的辩证法。”我们在场的人不禁叫好:“有了这两条,怪不得你们的产量年年提高!” 因时制宜 支书笑了笑,继续说到深耕。这件事,去年他们也曾灵活了一下。此地是一年两作,秋天种麦,麦田套秋,收种紧紧挤在一起。忙起来,人畜不够使唤,又要抢夺时间,所以以前麦地只浅耕四、五寸,就下种了。可是,去年上级号召非深耕一尺不种。这是一个矛盾。“是顾时间呢?是顾深翻呢?还是时间、深翻都顾?”管理区把这事交给群众讨论。群众说:“八字宪法”也得和“时”字变通变通哇!两头都得顾。况且,随翻就种,土晒不阳,回茬种麦,深翻不见得好,只要犁深、犁平、犁细就行。干部们谋划谋划,觉得群众说得对,向上陈述了理由,征得领导同意,除翻了少数几亩试验田外,其余均当机立断,量力而行,组织群众昼夜紧赶,用套犁深翻七八寸,做到细犁细耙,按时下种。 魏创家同志一口气谈完深翻以后,感受颇深地说:“这就是应了毛主席说的,办事要看具体情况,要多谋善断!” 往下,他们介绍了由于种子性能的变化,而决定提前播期的事情。从这段介绍中,我们内心里对于魏家院干部和社员,那种深钻细究,活做庄稼的精神,越发体会的深刻了。 原来,这里种的“碧蚂一号”,是由“碧玉麦”和“蚂蚱麦”杂交培育的品种。“碧玉麦”是春种,“蚂蚱麦”是冬种,两者相交,即成半春性。1953年引进,种性纯,科学技术干部说,下种时间要晚,寒露前后为好。魏家院的人信科学,一直到1956年,都是迟下种。可是,去年有两个队,仅因播期不同,产量相当悬殊。八队还按老规矩,过了秋分后七天才插耧,亩产三百四十六斤;七队刚过秋分就种,七天种完,亩产三百八十斤。这是一个谜,这个谜被聪明的魏家院干部们紧紧抓住了。他们终于弄清楚,是由于“碧蚂一号”经过几年种植以后,种性起了变化——就像南方人到了北方一样,头几年怕冷,现在已经习惯了。于是管理区作出决定,要根据种性的变化,活做庄稼,改变过去晚种的办法,统一提前于秋分后即行播种。他们就是如此善于总结经验,如此善于探索自然规律,他们已经——如果可以这样说,掌握了科学! 打麦场上的争论 住在魏家院以后,我们还听了社员中一出有意思的辩论。辩论的起因是一亩小麦究竟该打多少?依 小麦在地里生长的那种秆齐、穗肥 的情况,社员们心里早打了亩产五百斤的算盘。可是实产结果,却是想的多,打的少,每亩只平均产了 四百二十多斤。 这样一来,那些认为密植过度的人就说话了。他们说,今年的小麦要稍稀点儿的话,亩产量怎么也下不了五百斤!他们埋怨一亩下籽 四十斤不合理,他们说稀田打不过稠田,稠田打不过匀田。 技术员们也觉得实产低于预估的现象,出乎意料之外,但以为错处不是出在密植,而是“碧蚂一号”退化了。他们举出的理由是:抗病力减弱,小麦普遍发生过黄疸病;籽粒也没有引进时那么饱满、肥实。 两种意见不投,社员们就互相比证据,发议论,辩起来了。有的人坚持说小麦得黄疸病,籽粒瘦,都出在“太密”两字上,理由是太密了互相挤抗、不透风,容易招病;太密了你抢我夺,就很可能吃不饱,摧籽不圆。技术员和其它一些社员又以肥足水饱、不会发生“众人分吃一碗粥”的情况来分辩。 越辩越热闹,举出的例证也更具体。我们不了解每块土地的具体情况,急切难于听出个长短,就离开打麦场,回到了管理委员会。正好管理委员会的干部们,也在议论这件事。 不等我们开口,支书魏创家同志就说:“我们管委会,也和打麦场上的争论一样,在寻找去年种植小麦的缺点。缺点对过去来说,是不可弥补的损失;对下年来说,便是大跃进的潜力和方向。” 第二天,打麦场上,辩论的星星之火,就被他们扇风助燃,成为群策群力找缺点挖潜力,订跃进措施的燎原大火。这时,我们想起了魏创家同志讲“众人当家”的经验;更深深地感到,未来的1960年,也将是个更大跃进的年头。
第 4 版
1. 党的领导加强 群众干劲十足 饲料准备充分 苏联上半年畜牧业生产发展空前迅速 头五个月肉类交售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半多
第4版()专栏: 党的领导加强 群众干劲十足 饲料准备充分 苏联上半年畜牧业生产发展空前迅速 头五个月肉类交售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半多 新华社莫斯科14日电 本社记者戴枫报道:苏联部长会议中央统计局最近发表公报宣布:苏联完成了今年前半年畜产品收购计划。公报说,肉类收购完成了计划的135%,收购量比去年同一时期增加了46%,牛奶和羊毛完成了108%,比去年同一时期增加了20%,蛋类完成了116%,比去年同一时期增加了31%。 最近几年来,苏联畜牧业生产出现了高涨的局面,但是从公报发表的这些巨大成绩看来,这半年,苏联畜牧业生产发展的速度之快更是空前的。据统计,今年头五个月,牛的头数增加了六百七十万头,猪增加了五百五十万头。而在1953年10月到1956年10月这三年期间,全苏联牛的头数才增加了七百四十万头,猪增加了八百九十万头。不难看出,今年上半年这两种牲畜增加速度和那几年相比要大好几倍了。牲畜头数的显著增加,为增加畜产品创造了巩固的基础,今年前半年国家收购计划的超额完成是和牲畜头数增加密切联系着的。 在今年前半年,各种畜产品之中尤以肉类增产的速度为快,这一速度是资本主义世界不可想像的。据统计,今年头五个月,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交售给国家的肉类(活重)比去年同一时期增加了54%。而世界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在二十四年(1934—1957)内肉类产量才提高了45%,至于美国,它的肉类产量的平均年增加率只是1.3%。 苏联的许多共和国今年前半年畜牧业生产计划完成的情况非常良好,白俄罗斯、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乌克兰、俄罗斯联邦、哈萨克、塔吉克、摩尔达维亚、格鲁吉亚等共和国都先后提前一个月或二十天超额完成了今年上半年的畜牧业生产计划。 在畜产品生产方面,举足轻重的俄罗斯联邦上半年肉类生产比去年同一时期增加了45%,牛奶增加了21%,蛋类增加了33%,羊毛增加了25%。哈萨克的肉类生产以117.8%超额和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半年计划,交售给国家的肉类比去年同一时期增加了二点七倍。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的三个共和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也都分别增产肉类40%左右、奶类30%左右。 今年前半年畜牧业空前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全苏各地党组织加强了对畜牧业生产的领导,加强了竞赛中的政治思想工作,从而鼓舞了群众的劳动干劲和政治热情;苏联去年农作物普遍大丰收,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可靠的饲料基础。据统计,去年一年储存的青贮饲料达一亿五千万吨。今年各共和国又普遍扩大了高产饲料——玉蜀黍的播种面积;由于推广先进的人工受精,繁殖牲畜也有了一定改善。这期间除了繁殖牛、猪、羊之外,而且大量繁殖了鸡、鸭和兔子。这就多方面地扩大了畜产品来源;同时实行了许多新的牲畜喂养管理方法,因而牲畜的成长速度在加快。 苏联全国各地完成今年前半年畜牧业生产计划的良好情况,标志着苏联农业劳动者在七年计划第一年的畜牧业生产战线上已经打了一次漂亮的胜仗。现在,苏联农业劳动者正在再接再厉为争取提前完成今年全年生产计划而奋斗。(附图片) 敖德萨州加里宁集体农庄的养猪场 尼古拉耶夫斯基州赫鲁晓夫集体农庄的鸭群 赫尔松斯卡雅州“红色牧羊者”国营农场的阿斯康尼斯基种的绵羊 挤奶员弗·阿拉金斯卡雅每年能从每头牛身上挤奶五千七百公斤 在夏季牧放场上的种马牧场的幼畜
2. 苏共中央年底将举行全会 讨论发展农牧业措施问题
第4版()专栏: 苏共中央年底将举行全会 讨论发展农牧业措施问题 新华社14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讯:此间宣布: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将于1959年11月至12月召开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全会将讨论下列问题:关于执行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和1958年12月中央全会关于发展农业和增加谷物、甜菜、棉花和其他技术作物以及马铃薯、蔬菜、水果和葡萄等作物产量的决议的措施问题,关于发展公共畜牧业和增加肉类、奶类、羊毛和鸡蛋等畜牧业产品产量的决议的措施问题。 全会还将讨论通过干部配备以巩固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措施,进一步使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产品成本的措施以及巩固集体农庄的公共经济和提高集体农民的物质福利的措施等问题。
3. 应邀到波兰进行友好访问 赫鲁晓夫率党政代表团抵华沙
第4版()专栏: 应邀到波兰进行友好访问 赫鲁晓夫率党政代表团抵华沙 新华社华沙14日电 应波兰党和政府的邀请,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党政代表团今天上午十一点四十五分乘专机到达华沙访问。 到机场欢迎代表团的有波兰党政领导人西伦凯维兹、哥穆尔卡、洛加——索文斯基、克利什科、莫拉夫斯基、腊帕茨基、斯彼哈尔斯基、萨瓦茨基等,以及波兰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各界人民代表和各国的外交使节等数千人。 当苏联党政代表团乘坐的飞机降落后,人群中响起了欢呼声。赫鲁晓夫等下飞机后,和前往欢迎的波兰党政领导人一一握手,并接受了少先队员们的献花。接着赫鲁晓夫由哥穆尔卡陪同检阅了仪仗队。哥穆尔卡在机场上致欢迎词。他热烈欢迎苏联客人。他说:“你们的访问,正如我们去年在苏联的访问一样,将表示我们两国在列宁主义原则基础上的团结。社会主义阵营最强大的国家苏联保证了我们国家的独立和边界的安全。”“我们在争取和平的事业中有着共同的目的,我们的会谈也将为这一共同目的服务。”哥穆尔卡对苏联党政代表团能在波兰国庆十五周年时前来访问表示感谢。 赫鲁晓夫接着讲话说:“我们很高兴来到兄弟的人民的土地上,苏波人民不仅有着友好关系,而且有着共同的目的,即建设最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赫鲁晓夫接着指出了波兰人民在十五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全体苏联人民和波兰人民一道欢庆波兰人民共和国十五周年。他最后说:“我希望我们的这次访问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我们之间的友谊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随后,赫鲁晓夫由哥穆尔卡陪同乘蔽蓬汽车驶往住地。当汽车进入市区时,成千上万的市民夹道欢迎,热情欢呼,并向客人们投掷鲜花。 新华社华沙14日电 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党政代表团今天到达华沙后,在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大厦拜会了波兰党政领导人哥穆尔卡、萨瓦茨基和西伦凯维兹。拜会时,双方进行了亲切的谈话。 代表团还在波兰外交部长腊帕茨基,国防部长斯彼哈尔斯基等人的陪同下,向华沙无名战士墓和苏军烈士墓献了花圈。 新华社莫斯科14日电 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党政代表团今天早晨乘飞机离开莫斯科前往华沙。代表团是应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和波兰政府的邀请去波兰作友好访问的。 到机场为代表团送行的有苏联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伏罗希洛夫、伊格纳托夫、基里钦科、科兹洛夫、库西宁、米高扬、福尔采娃、什维尔尼克、波斯别洛夫、波利扬斯基等。各国驻苏联的外交使节也到机场送行。
4. 科兹洛夫由纽约回莫斯科
第4版()专栏: 科兹洛夫由纽约回莫斯科 新华社莫斯科13日电 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科兹洛夫今晚乘他去纽约访问的“图—114”专机由纽约返回莫斯科。 科兹洛夫是6月28日前往美国参加苏联展览会开幕式的,之后在美国作了两星期的访问。 今晚科兹洛夫所乘的“图—114”专机从纽约到莫斯科不着陆飞行了九小时四十八分钟,这比去纽约时缩短了一小时多。
5. 越南发展炼钢工业 今年将建一批贝氏炼钢转炉
第4版()专栏: 越南发展炼钢工业 今年将建一批贝氏炼钢转炉 新华社河内14日电 据越南通讯社今天报道:越南的所有工业企业在今年年底以前将各建一座贝氏炼钢转炉。这是越南工业部为了满足正在发展中的国营工业和地方工业对钢的不断增长的需要,作出的决定。 越南国家科学委员会在最近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交流了用贝氏转炉炼钢的经验。 越南人民军总后勤部一个制造机器的企业在会上作了报告。报告说,这个企业的工人成功地用当地的材料制成了一座这样的炉子,在十二到十五分钟内可以生产一百五十到二百公斤的钢。
6. 中波友协代表团启程赴波
第4版()专栏: 中波友协代表团启程赴波 新华社14日讯 中波友好协会代表团团员吴强(中波友协理事)、李千峰(中波友协理事)、王仪(中波友协理事兼秘书长)等今天早晨乘飞机离开北京。他们是应波中友好协会总会的邀请,赴波兰访问并参加波兰国庆十五周年庆祝活动的。代表团团长王维舟(中波友协理事、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已在国外。
7. 苏科学家谈新发射弹道火箭的意义 苏联迅速系统地征服宇宙空间
第4版()专栏: 苏科学家谈新发射弹道火箭的意义 苏联迅速系统地征服宇宙空间 新华社14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13日消息:苏联在10日又成功地发射了一个地球物理弹道火箭后,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曾凯维奇对塔斯社记者发表了谈话,指出了这次发射火箭的巨大意义。 曾凯维奇首先指出,苏联科学家在迅速而有系统地征服宇宙空间。他说:10日所发放的火箭,测量了地球和地球大气的红外线的辐射,对在很大区域的云体进行了摄影,并对其他科学项目进行了考察。 关于火箭又载有试验动物的消息,使生物学家特别感到满意。这已经不是个别的试验,它已经发展为对生命机体在宇宙空间的状况进行广泛的有系统的试验了。我们感到自豪的是,苏联在全世界第一个开始了这种有计划的和极其重要的试验。从小狗“勇士”身上,我们能够成功地观察宇宙的各种现象对同一机体的作用,特别可以彻底研究它的适应机能的形成过程。 曾凯维奇还说:火箭的有效重量已经有计划地增加到两千二百公斤,这一事实有重大意义。把生物送往宇宙空间的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成功,使我们更接近最有兴趣和最重要的下一阶段——人到宇宙中去旅行的阶段。
8. 遨游太空无倦色 两狗着陆就奔跑
第4版()专栏: 遨游太空无倦色 两狗着陆就奔跑 新华社莫斯科14日电 苏联7月10日所发射的单级高空弹道火箭的“乘客”——小狗“勇士”和“珍珠”返回地面后情况非常良好,证明这次飞行对它们并无影响。 今天莫斯科的报纸上刊登了小狗“勇士”和“珍珠”以及“珍珠”所生的三只小狗的照片。 “真理报”在今天介绍这次(10日)实验目的时说,这次所作的生物实验的目的仍然和以前一样,是为了研究在火箭飞行时的加速度中,以及由加速度过渡到失重和在失重情况下生物机体组织的状态。 这两只小狗的飞行情况非常良好,当它们刚一着陆就奔跑起来,看来,都非常健壮。“勇士”已经是第四次飞行,而且是接连两次升入大气高层,这证明动物可以不止一次地升入高空。另一只小狗“珍珠”在这次飞行前,大约一个月时才生下了三只小狗,而这次飞行也证明了对它的身体组织并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9. 古巴武装部队总司令接见我新闻代表团 向朱德元帅赠纪念品
第4版()专栏: 古巴武装部队总司令接见我新闻代表团 向朱德元帅赠纪念品 新华社哈瓦那13日电 古巴革命武装部队总司令劳尔·卡斯特罗13日下午接见中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时,委托代表团向朱德元帅赠送一具铜制的坦克模型作为纪念品。这具模型是从前独裁军队参谋长塔维尼利亚那里缴获来的战利品。 这位总司令在热烈地欢迎中国代表团的来访后,要求代表团转达他对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给予古巴革命以同情和支持的谢意。他又说,“毛泽东是拉丁美洲青年最崇敬的人物之一”。 他对中国代表们说,古巴和中国有许多共同点,中国出了个蒋介石,古巴出了个巴蒂斯塔,两国人民的敌人都得到同一个国际反动派的支持。
10. 张奚若宴请基瓦努卡
第4版()专栏: 张奚若宴请基瓦努卡 新华社14日讯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张奚若今晚举行宴会,欢迎乌干达国民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基瓦努卡和随行人员塔尤列克。
11. 中匈篮球健将又一场激战
第4版()专栏: 中匈篮球健将又一场激战 新华社14日讯 北京市男子篮球队今晚经过四十分钟激战,以七十六比六十八战胜了匈牙利国家男子篮球队。上半场的比数是三十五比三十,北京队领先。 同昨天中、匈两国国家男子篮球队的比赛比较,今晚这场友谊比赛更为紧张。当比赛还剩最后三分钟时,场上的比分是六十五平。这以后,双方争夺非常激烈,由于客队队员接连犯规,主队杨伯镛六罚六中,何诗荪二罚二中,蔡集杰一罚一中并投入一球,共得了十一分。而客队只由班赫吉罚中一球,西蒙罚中两球,共得三分。这样,北京队终场时就取得了多得八分的胜利。
12. 保证又多又好地修建工厂和住宅 捷建筑工人欢庆第一个自己的节日
第4版()专栏: 保证又多又好地修建工厂和住宅 捷建筑工人欢庆第一个自己的节日 新华社布拉格电 12日是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届“建筑工作者日”。全国各地建筑工人都以超额完成上半年生产计划和自己提出的保证来庆祝他们的第一个节日。 根据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政府的决定,庆祝“建筑工作者日”的口号是:开展社会主义竞赛,使新厂及时投入生产,更快更好地完成房屋建筑计划,并最多最好地生产建筑材料。 在节日前夕,捷克斯洛伐克建筑工人纷纷传出了生产捷报,在今年前六个月中,他们共修建了一万四千套经济而舒适的住宅,建筑工业部门所完成的工作量比去年同时期增加了20%,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7%。他们超过原定保证多完成了价值约六千万克朗(捷币名)的建筑工程,降低成本的价值超过原保证一千九百万克朗,另外还节约了比原保证多五百万克朗的建筑材料。此外,今年上半年还多生产了二百二十亿块砖,三万九千多吨水泥和一万一千吨石灰。 捷克斯洛伐克建筑工业过去一直落后于其它部门,但从1958年开始,这种情况已经基本好转,建筑工程的总工作量完成了计划,房屋建筑第一次超额完成国家任务。这一情况大大鼓舞了全体建筑工人。今年上半年单是房屋建筑工程就完成了一万八千套住宅,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建筑材料的生产速度也增长了16%。 在第一次欢庆自己的节日时,建筑工人们提出了新的豪迈的保证,他们保证要完成今年的基本建设任务,并且决定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房屋修建计划,还要以节约原材料的办法来超额完成两千套住宅的建筑。与此同时,他们也正在创造一切条件,使建筑部门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能达到每小时完成十二套住宅建设的速度。
13. 各式汽车卡车产量增长质量提高 摩托车产量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第4版()专栏: 各式汽车卡车产量增长质量提高 摩托车产量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新华社布拉格电 捷克斯洛伐克汽车工业超额完成了今年上半年的生产计划。小汽车的生产超额完成计划2%,大卡车和摩托车的生产分别超额完成计划3%。 今年捷克斯洛伐克将生产小汽车约五万辆,比去年增加10%,比战前最高年产量增加两倍半。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1961年)开始,捷克斯洛伐克还将进一步扩大小汽车的生产,预计到1965年时,小汽车的产量将大大增加。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小汽车不但深受国内人民的喜爱,而且在国外市场上也有着良好的声誉。例如,世界闻名的斯科达牌小汽车,目前其年产量约为三万六千辆,其中60%是输出的,畅销在六十一个国家。现在汽车工业部门正着手进一步改进斯科达牌的小汽车。经过改进的新型的斯科达牌小汽车将在1963年开始生产。到1965年时,这种牌子的小汽车年产量将达到十万辆。此外,捷克斯洛伐克出产的塔特拉牌小汽车,无论在式样、质量和行车速度(每小时一百七十公里)等方面都可以与世界第一流的汽车相媲美。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机器制造业的发达,因此在生产大型载重卡车和公共汽车方面具有良好的条件。今年上半年上述汽车的产量就比去年同时期增长了22%。根据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分工,捷克斯洛伐克正在大力发展载重五吨、七吨和十吨的质量良好的大型卡车的生产,以满足其他兄弟国家的需要。预计在第三个五年计划内大型卡车的产量将至少增长一倍。 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摩托车占全世界摩托车生产的三分之一,目前它的年产量达三十多万辆,但仍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现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摩托车输往一百一十个国家,为本国机器制造业出口的大宗项目之一。
14. 取之不尽的能源——水
第4版()专栏: 取之不尽的能源——水 宇文 地球上有各种各样可以产生能量的燃料,它们的本事各有大小。如,一公斤木柴燃烧后,可以产生两度半电;一公斤煤,可产生八度;一公斤石油,可产生十一点六度;重量相当一公斤的最好煤气,可产生十八度。作为原子能反应堆燃料的铀,每公斤则可生电两千二百三十万度。 地球上所储藏的煤、石油、煤气等等毕竟是有限的,据计算,它们还只够再用一百至一百五十年。就是能量极大的铀矿,也并不是无限的。 假若这些燃料用完之后,应当怎么办呢?人们已经发现了一种用作热核反应原料的氘(即重氢),一公斤可发出一亿七千七百五十万度电。 氘的主要来源就是普通的水。每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而平均在六千个水的氢原子中就可得到一个氘的原子。这个数字似乎微不足道,可是在普通一桶水中所含的氘的能量就相等于四百桶最优等的石油的能量。 地球上有70%以上的面积是海洋,它的平均深度是四公里,这是一个巨大的“水库”,如果它是一个盛满石油的油库,人们就不必为燃料发愁了,可惜地球上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石油的,然而,在这个天然水库中所含氘的力量,却等于四百个这样巨大、而人类尚未能控制的“石油库”。 因此,水(其中所含的氘)才是地球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15. 苏联人民一定能控制热核反应——记苏联国民经济成就展览会原子能馆
第4版()专栏: 苏联人民一定能控制热核反应 ——记苏联国民经济成就展览会原子能馆 本报记者 李楠 苏联国民经济成就展览会新增设的原子能馆中,研究热核反应的部门特别引起观众的注意。千千万万的外国和苏联观众在这里获得了一个坚定的信心:苏联人民一定能够控制热核反应,人类也因此一定能够解除对于地球能源枯竭的忧虑。 这是展览会中最有兴趣的一部分。的确,当我们走进去之后,我们会感觉似乎是走进了名扬四海的苏联研究热核能的研究所,那些我们曾听到过名称但不知究竟的装置,就呈现在我们面前。在一些装置里面,我们看到像一根银色带子一样的光环在迅速流动,火花在银环内闪灼。这里的一切陈列品详尽地介绍了苏联控制热核能的几种方法。 一个完全真实的,能实际工作的带有陶磁放电室的脉冲装置占了展览室相当大的一块地方。这个装置的外形有点像大型的特殊的炉灶。当工作人员走上操纵台打开了电纽时,计算仪器上的指针不断移动,一声强烈的爆烈声音传来。这时放电室内的放电电流达到了二十五万安培。苏联原子能研究所还在1952年就在这种放电气体中第一次获得了中子流。放电室内的温度已达百万度。出现了中子流这就是可能出现热核反应的标志。 从这里,观众开始了解到要控制热核反应的事业是多么的艰巨。原来热核反应就是使重氢的原子核合并成氦的原子核,在这过程中放出大量的能,重氢是世界上用之不竭的燃料。重氢到处都有,但现在世界上都还没有一部这样的发动机能够用得上这样的燃料。苏联的学者们就是要制造这样特殊的发动机。 展览室的展览品告诉观众:制造这种特殊发动机的原理苏联学者已经找到了。事情是这样:重氢的原子核并不愿意合并。要克服原子核的抗拒力量只有把原子核加速,使之以极大的速度互相乱冲乱撞。要办到这,又必须要使原子核有几百万乃至更高的温度才行。重氢在几百万度的高温下就变成了高度的电离状态,叫做等离子状态。用甚么东西可以控制得住几百万度的温度的等离子状态呢?苏联学者们提出用带电磁场的装置可以到达这一目的。 在展览室陈列的图片和放映的电影说明:自从找到了用带电磁场的方法以后,才奠定了控制热核反应的基础。以后,不止一种装置,也就是说不止一种方法被创造出来。这些装置和方法大体又分为三种。陶器脉冲放电装置就是其中的一种。 在展览室的中间陈列着一种叫做“阿尔法”的装置的模型。用这种装置可以获得比陶器脉冲发电装置更稳定的等离子状态的重氢。这种装置是由许多蓄电器和一个强大的放电器组成的,这里的放电器是一种平均直径三公尺多的真空室所组成的环圈。输送电流的蓄电器的能量达一百五十万焦耳。从外形看,这种装置很像一所发电站或者一座研究微粒子的加速器。 在相邻的展览台上陈列着真空环圈的解剖模型,里面的一条银色的光带在不息地在真空中循环。这条光带就是等离子状态的氢原子的活动范围。这条光带内不断放电,氢原子不断碰来碰去,温度也不断提高。这条光带被看不见的墙壁,强大的电磁场所管束着,使里面的微粒子不致于跑掉,温度不致于散失。 另外一种可能控制热核反应的装置,绝热捕集器,也可以在展览室中见到。有名的“奥格拉”装置就是根据绝热捕集器的原理建造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如果说前面的两种装置可以比喻成茶炊,那么这种绝热捕集器型的热核反应装置就有点像“暖水瓶”。加速了的氢离子从加速器中注入捕集器,就像把热水倾入暖水瓶一样。捕集器的强大磁场不是由内部放电构成的,而是由外部的磁场线圈构成的。加速了的高热的氢离子在捕集器内两端“磁塞”间来回震动,不断互相冲撞,直到发生热核反应为止。 展览室中的这些陈列品说明,把威胁着人类的氢弹这种爆炸式的热核反应,变成可以控制的热核反应是完全可能的。苏联学者们在这方面又走在世界各国的前面。 在展览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巨幅海水奔腾的图画,这是告诉参观者们,未来这些陈列在这里的复杂装置的燃料就是毫不值钱的、用之不竭的海水。工作人员以兴奋的语句告诉我们:一公升普通的水内所含的能,等于四百公升汽油的能。一杯重水内所含的能大约等于几千吨煤炭所含的能。控制了热核能以后,人类就可以制造照明北极夜的人工太阳,就可以飞出太阳系。参观了原子能展览馆,我们相信,在苏联学者的努力下,这一天的到来是不会太远了。(附图片) 图为苏联国民经济成就展览会上展出的“阿尔法”热核装置环形模型,它能产生一百万度以上的高温。
第 5 版
1. 外长会议在日内瓦复会 葛罗米柯强调首先应消除柏林危险局势 西方外长的发言表明打算站在老立场上来继续谈判
第5版()专栏: 外长会议在日内瓦复会 葛罗米柯强调首先应消除柏林危险局势 西方外长的发言表明打算站在老立场上来继续谈判 新华社14日讯 据塔斯社日内瓦13日讯:日内瓦外长会议经过三星期的休会以后于13日复会。 日内瓦“记者之家”又挤满了记者。瑞士报纸用很大篇幅来报道这次复会。报纸评论以及聚集在“记者之家”的记者们谈论的主要题目是会议的前途问题。许多报纸在标题和文章中都表示希望会议成功,并且把这种希望寄托在苏联6月9日和19日的建议上——一些人是直接地表示,而另一些人较为谨慎地表示。苏联这两项建议的主要特点是,它们是以考虑其他谈判参加者的态度为基础的。 反对达成协议的人在会议休会期间费了不少力气来歪曲苏联建议的实质和阻挠在这些建议的基础上达成协议。他们特别热中于散布这样一种说法:说什么给苏联提出的西柏林临时协定规定一个有效期限就意味着,一过这个期限西方三国在西柏林的一切权利就会自动消失,苏联就会立即对西柏林采取单方面的行动。像对苏联建议的其他轻率的“解释”一样,这种说法现在都被彻底驳倒了。所有这一切使客观的观察家们深信,会议将在有利于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复会;只要西方国家有达成协议的诚意,迅速达成协议是完全可能的。 但是,美国国务卿赫脱在复会后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第一篇发言表明,美国代表团还是带着老一套的东西回来参加会议,并且打算站在自己的老立场上来继续谈判。 这次会议在13日日内瓦时间十五点三十分开始,由赫脱主持。他首先发言并且以美国代表的身份发表了一个声明,据他说,这个声明概述了会议最初六周的工作结果。 赫脱对会议第二阶段开始前的局面所作的概述,只不过重复了西方国家代表团的论据以便为它们的态度辩护。他的发言表明,美国代表团并没有利用这段西方自己所谓“用来进行考虑”的休会时间来改变它们那种消极的、阻碍达成双方可以接受的协议的态度。 看来,由于赫脱看到,苏联的态度和西方国家的态度在世界舆论面前公开对照,对美英法是明显不利的,他建议在13日的全体会议以后转入秘密会议。 法国代表团团长德姆维尔接着发言表示满意赫脱的发言。他完全同意赫脱提出的关于立即转入部分成员参加的非正式会议的建议。 英国外交大臣劳埃德在简短的发言中指出,在会议休会以前,苏联的一些文件没有被很好研究,譬如对苏联6月19日提出的关于柏林问题的文件,赫鲁晓夫6月19日的演说以及葛罗米柯6月19日的声明等等,都没有进行足够的研究。劳埃德还提到了休会期间葛罗米柯6月28日在莫斯科发表的声明。 劳埃德说,会议参加者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消除目前还存在的不明确之处,以便弄清使双方观点接近的可能性。 劳埃德说,在两个基本建议,即西方国家6月16日提出的“柏林临时安排”建议同苏联6月19日提出的建议之间有吻合之处,劳埃德认为,不应当以这个或那个文件为基础来继续进行讨论,而必须逐项讨论问题。劳埃德最后说,他同意赫脱的意见,认为下次会议应当是部分成员参加的秘密会议。 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接着发言。 葛罗米柯说,我们又回到日内瓦,聚集一堂继续谈判了。我们面临着研究有关德国的问题,首先是,拟订消除柏林危险局势的措施。在谈判过程中,会议参加者提出的某些其他问题也还未研究,这些问题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巩固和平的角度来看是具有颇大意义的。 葛罗米柯指出,苏联在6月19日提出新建议以后最初的反应只是带有偏见的初步了解的结果。但是,往后西方越来越了解到,苏联政府的新倡议增加了达成协议的可能性。葛罗米柯建议,会议的第二阶段应从讨论苏联在6月19日提出的建议开始,继续举行谈判。 葛罗米柯说,如果把苏联政府关于柏林问题的建议同西方三国6月16日的建议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其中有些观点已经不是相距那么远。他说,如果西方国家的政府真正希望达成协议,那么,苏联的建议中就有达成这种协议的基础。如果就把西柏林的外国军队缩减到象征性数目和不在那里设置核武器和火箭武器的问题达成协议,实质上就缓和了柏林和整个欧洲的局势。苏联还提出了关于停止从西柏林领土上进行反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敌对宣传和颠复活动的建议,而在西方国家的建议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但是,提出这一问题的方式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西方的建议中歪曲了事实的实质,企图对东柏林和西柏林的局势等同起来。 苏联代表团团长抨击波恩那些企图千方百计地阻挠日内瓦会议参加国之间达成协议的人。他指出,西柏林挑衅活动和破坏活动最近显得特别猖獗。他举例说,西德当局在西柏林举行了选举西德总统的示威性活动,尽管西柏林绝不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部分。而美国、英国和法国政府袒护波恩的这种挑衅行动。 葛罗米柯认为苏联和西方国家在柏林问题上的立场出现分歧的原因是,美国、英国和法国竭力想永远保持西柏林占领制度而苏联却主张消除占领制度,因为德国和整个欧洲局势正常化的迫切利益要求这样做。 葛罗米柯说,使西柏林成为非军事化自由城市是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在会议参加者立场还不一致的情况下,出路可以是就促进缓和西柏林和德国局势的一些迫切和实际的步骤达成协议,然后就西柏林的临时地位问题达成协议。苏联最近的建议中就规定了这样的解决办法。苏联提出临时协定有效期限为一年半,关于这一点有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建议是否意味着,在会议参加者达成协议的期限满期以后就只剩下了一条道路——苏联单方面行动的道路。但是大家都很清楚,我们建议临时协定期满后还要进行谈判。如果苏联政府在对待西柏林问题上只是指的单方面行动,那么它现在就可以这样做。 有人提出,最好在这一点上根本不提期限问题。葛罗米柯说,这就等于要求苏联同意西柏林占领制度永久化,而苏联不能这样,也永远不会这样做,因为这意味着取消一切可能达成协议的基础。 葛罗米柯接着指出,不管在西柏林问题上拟定协定的任务本身多么迫切和重要,然而它还远不能包括有关德国的一切尚未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有关缔结对德和约这个中心和关键问题。如果能够就全德委员会达成协议,那么,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有关国家在争取对德媾和方面所作的努力。 葛罗米柯指出,苏联决不是建议只由德国人自己来准备和约,它还认为和约草案应该由主要的有关国家,首先是目前会议参加者达成协议。此外,大家知道,苏联政府建议把对德和约草案提交曾经出兵参加对希特勒德国作战的一切国家所举行的和会上讨论。苏联政府曾经一再强调指出,像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这样一些德国的邻国同解决德国问题,其中包括对德和约问题的切身的利害关系。 葛罗米柯谈到西方国家代表反对苏联提出的以对等原则组成全德委员会的建议时说,在这个问题上,采取这种解决办法是唯一正确的,这种解决办法不会使一方对另一方占优势。换句话说,就像任何其他平等的谈判一样,双方应该有平等的权利和同样的条件。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长博尔茨接着发言。他说,我们的代表团充满信心地回到了日内瓦,它再一次坚决要求尽速缔结对德和约,它将表达绝大多数德国人民的希望和要求。 博尔茨指出,只能通过两个德国的接近和谅解才能达到德国的重新统一。阿登纳政府不允许在这方面有任何进展的可能,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真诚地希望实事求是地求得两个德国观点的接近。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提出的关于两个德国代表团进行有利于缔结对德和约和重新统一德国的平等的谈判,两个德国之间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就是这种诚意的证明。 博尔茨接着谈到西柏林问题,他指出,复仇主义分子在西柏林的猖獗活动证明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在西柏林举行西德总统选举目的在于反对日内瓦会议和想把争取在这次会议上达到相互谅解的一切努力化为乌有。 博尔茨接着说,西柏林问题在对德和约范围内是可以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的。建立西柏林非军事化自由城市是解决问题的最恰当办法。但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这一原则性观点并不排斥促进在这次会议上达成协议的其他途径和办法。因此,苏联代表团取得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代表团同意而提出的关于解决西柏林问题的权宜办法就得到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完全支持和它的人民的普遍拥护。 博尔茨最后希望,6月9日和19日的苏联建议将能够得到会议全体参加者的充分理解。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代表格雷韦接着发言,他的发言证明,波恩政府的立场没有任何改变,仍想继续竭力阻挠就会议所讨论的问题达成任何协议。格雷韦支持赫脱的建议。 然后,葛罗米柯就赫脱的建议发表了意见。他说,我们愿意参加小型的会议和座谈,但是这必须是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所有国家都参加的会议。如果对某些国家加以某种限制,苏联是不能同意的。 会议参加者决定,在7月15日下午三时三十分举行全体会议。
2. 日内瓦会议复会后应获成果 西方不能仍采取冷战态度 苏联“真理报”记者评外长会议的新阶段
第5版()专栏: 日内瓦会议复会后应获成果 西方不能仍采取冷战态度 苏联“真理报”记者评外长会议的新阶段 本报莫斯科13日电 苏联“真理报”今天发表了日内瓦特派记者瑙莫夫12日从日内瓦发出的题为“面临日内瓦会谈新阶段”的文章。 文章说,外长会议的三星期休会已经结束,部长们又来到了日内瓦。日内瓦“记者之家”的大门打开了。这里又可以听到从电话间里传出来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和打字声音,同时又传出种种谣言,悲观的情绪正在被人为地散布,虽然这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西方某些国家的活动家也在散布这种情绪。美国国务卿赫脱在去日内瓦前两天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他对第二阶段的会谈不很乐观,他不打算在日内瓦呆三个星期以上。他在日内瓦机场也说,他是没有抱很大希望回到日内瓦来的。这样的讲话引起了一定的疑虑。苏联关于柏林问题最近的建议充分估计到了西方国家政府的观点。苏联准备和美国、英国、法国签订关于西柏林的临时协议。苏联建议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代表组成全德委员会。苏联的新建议不是单方面而是在协商的基础上来解决柏林问题。这些建议是在日内瓦会议宣布休会前不久提出的。当时,西方国家对这些建议没有作出正式答复。但是,世界舆论欢迎苏联建议。各地报刊都一致指出苏联建议打开了达成协议的大门。但是,忽然有了悲观的论调。这些论调只能说明西方的一些政界人物不愿意了解苏联建议的实质,而想用冷战的态度来继续谈判。 “真理报”记者继续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西德的报刊要求日内瓦会议上撤销柏林问题议程,波恩统治集团的这一种叫嚣也在美国和法国之间得到响应。暂时还难推测这种叫嚣会给外长会议带来怎样的困难,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国际合作的反对者们正在尽其全力转移社会公众对关系世界和平命运的根本问题的注意,而使日内瓦会议陷入空谈的局面。 “真理报”记者继续说,今天在日内瓦外长会议复会前夕,西方外长们举行了会见。据报纸报道,这次会见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西方的策略。意大利外长也专门赶来参加这次会见。这是超越了日内瓦会议的范围的。这种措施是否有助于改善日内瓦会议的政治气候呢?当然没有。明天,外长会议复会,世界公众将重新注视日内瓦。他们正在等待日内瓦外长会议取得真正的成果,以便使寒冷的国际气候回暖,并且能够帮助将要举行的最高级会议对迫切的国际问题获得根本解决的办法。
3. 伊拉克人民热烈庆祝国庆 巴格达举行军事检阅 各报号召民族力量加强团结
第5版()专栏: 伊拉克人民热烈庆祝国庆 巴格达举行军事检阅 各报号召民族力量加强团结 新华社巴格达14日电 巴格达今天热烈庆祝伊拉克共和国成立一周年。上午六时正,工厂汽笛、汽车喇叭和教堂的钟齐鸣,路上的车辆和行人也停止行走三分钟,人们高呼“革命万岁”。 五分钟以后举行军事检阅。参加检阅的队伍走过在底格里斯河东岸解放广场上专门搭起来的检阅台的前面。在台上检阅游行队伍的有伊拉克最高权力委员会的主席鲁巴伊和委员纳克沙班迪、总理卡塞姆、军事长官阿卜迪,坐在检阅台两旁的有代表四十七个国家的三百五十名代表,伊拉克维护女权联盟邀请的外国妇女代表,参加伊拉克工会总联合会代表大会的工会代表,外国使节,以及政府部长等。 步兵、海军和空军部队参加了历时两小时的游行。喷气式飞机在广场上空低飞而过。大约四百名人民抵抗部队的志愿人员参加了游行,他们受到了排列在通向广场的街道两旁的群众的热烈欢迎。装甲车、坦克、重型炮和高射炮等武器也参加了游行。新的伊拉克国旗今天第一次在空中飘扬。新国旗是由黑白绿三色长条组成的,中间有一个黄圈围起来的八角红星。 新华社巴格达14日电 今天这里所有的报纸都发表社论庆祝革命一周年纪念,并且号召伊拉克人民和各种民族力量加强团结来击败共同的敌人。 “人民团结报”向各阶层人民呼吁说,“保护和发展民族共和国和加强它的民主实践的事业,不仅是我国人民的事业。所有阿拉伯国家的人民和全世界爱好自由和民主的各国人民都对伊拉克人民抱着希望。让我们团结在7月14日的旗帜周围,并且消除一切分歧来对付共和国的敌人,从而符合阿拉伯主义的希望和全世界高尚的人民的信任。” 这家报纸提醒说,帝国主义仍然是最危险、最凶恶的敌人,因此必须提高警惕,捐弃次要的分歧。 这家报纸号召工人牢固地团结在工会的周围,挫败帝国主义的阴谋和增加生产。它号召农民加强农民协会,反对分裂,并且同当局合作来实行土地改革。这家报纸还号召青年、妇女、学生和其他的人加强他们的民主组织,并且贡献更大的力量来保卫共和国和增进它的利益。最后,这家报纸吁请忠诚的政府官员加强同人民的合作和联系并且顺应他们要求民主和繁荣的愿望。 “国家报”在社论中回顾了革命一年来在一些方面取得的胜利。这家报纸指出,内部队伍的团结和各阶层、各界人民的巩固团结,是共和国取得各种胜利,特别是在挫败敌人的阴谋方面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这家报纸在谈到反动派最近加紧进行的挑衅行为时说,这些行为是“分裂民族队伍,压制民主生活以及最后颠复共和国的新手段。我们再次宣布,人民将替在过去和最近牺牲的烈士们报仇。” 这家报纸警告帝国主义和他们的仆从说,同军队团结一致的伊拉克人民将粉碎任何企图破坏人民成就和革命胜利的任何尝试。 “自由人之声报”和“时代报”在祝贺这个节日时,也呼吁加强民族团结,来挫败共同的敌人。 “国民报”13日发表了它的编辑部给卡塞姆的一封贺信。
4. 卡斯特罗痛斥美国干涉阴谋 强调拉丁美洲各国人民需要相互支援
第5版()专栏: 卡斯特罗痛斥美国干涉阴谋 强调拉丁美洲各国人民需要相互支援 新华社哈瓦那13日电 卡斯特罗总理昨晚在首都土地改革辩论会的闭幕会上痛斥美国干涉古巴内政的阴谋,并强调指出,拉丁美洲人民需要相互支援,不要相信美帝国主义诽谤宣传所捏造的谎言。 他指出,因为古巴革命而受到影响的强权集团力图中伤古巴革命,把加勒比海地区动荡的局势说成是古巴兴风作浪的结果,“以便有朝一日这些外国利益集团需要消灭我们古巴人民的时候,兄弟人民不至于提出抗议。……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拉丁美洲目前所发生的事件是谁的过错造成的。……正像大多数美洲国家中所发生的事情一样,古巴革命正是那些外国利益集团横行霸道的结果。古巴唯一的罪过是要求解放它的祖国”。 卡斯特罗接着重申坚决反对美国干涉古巴内政的新伎俩——召开美洲国家外长会议来“讨论加勒比海的局势”。他说,“当古巴在一个下午就屠杀五十三个农民的时候,当经常从美国、多米尼加和尼加拉瓜偷偷运送武器来装备那些血洗我国的独裁政权的军队的时候,那时候谁也没说什么加勒比地区动乱不稳,谁也没想起要召开美洲外长会议,没有组织调查委员会来揭露古巴独裁政权所犯的罪行”。 卡斯特罗接着斥责美国收容受到古巴政府通缉的前古巴空军司令迪亚斯·兰斯。他说,“我们已经看到,任何一个不要脸的人、骗子手、无耻者和革命的逃兵在美国都是个人物。……他们把卖国贼当作上宾,……然后把他们秘密地带到参议院国内安全小组委员会上作证,竟好像是我们威胁了美国的国内安全。他们就这样有时用黄金、有时用捧场来诱引人民中的恶棍和叛徒,企图奖励叛变行为。……但是,如果以为这样一来人民就会惊惶失措,那么他们就打错了算盘。完全相反,革命将日益强大,因为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就能发挥出不可战胜的人民的力量。” 卡斯特罗接着警告说,现在我们正擎着用我们的鲜血换来的武器,其中有许多武器是在美国和多米尼加制造的,严阵以待地保卫我们的祖国,因为“我们决不允许任何国家干涉我国的内政。……人民的感情不容践踏,国际阴谋只能使古巴革命更加强大。” 在卡斯特罗讲话前,有一位代表以拉丁美洲全体代表的名义在辩论会上宣读了一项支持古巴土地改革的声明。 至此,为期十五天的古巴第一次土改辩论会以胜利告终。
5. 臭虫(图片)
第5版()专栏: 臭虫 杨筠生
6. 美国加紧策划武装干涉 迈阿密成为侵略古巴前哨 巴蒂斯塔匪徒麕集 美国当局大力栽培
第5版()专栏: 美国加紧策划武装干涉 迈阿密成为侵略古巴前哨 巴蒂斯塔匪徒麕集 美国当局大力栽培 新华社14日讯 哈瓦那消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城已经成为美国收容的巴蒂斯塔罪犯的巢穴和美国对古巴政府进行颠复活动的基地。 古巴代理国务部长阿曼多·阿特11日宣布,古巴政府将立即要求美国政府引渡潜逃在美国的战争罪犯,其中包括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前参议员马斯费雷尔、前国民警察副警长孔拉多和前海军情报部长劳伦特。这些罪大恶极的古巴战犯目前大都集中在迈阿密城。 巴蒂斯塔罪犯逃到迈阿密城,是在美国的策划下进行的。今年年初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刚刚垮台的时候,美国务院就曾宣布,有大约五百个古巴“难民”,其中包括巴蒂斯塔的家属和他的高级官员已经到达美国。 最近古巴政府指出,许多被破获的反革命案件都是跟在迈阿密城的巴蒂斯塔党徒有密切的关联。古巴警察当局7月2日宣布,国内反革命阴谋活动的领导者之一就是潜逃在迈阿密城的怙恶不悛的战犯马斯费雷尔。 古巴警察当局发表上述声明的第二天,美国“每日邮报”马上发表一篇文章,一方面承认颠复活动的魁首就在迈阿密城,另一方面威胁古巴说,“卡斯特罗正在面临着被赶下台的危险。”在同一天,“华盛顿邮报”甚至干脆叫美国副国务卿狄龙赶到哈瓦那去作一番“最后的现场努力”。如果这种干涉失败了,那么迈阿密城便是他们武装干涉古巴的前哨。 英国“情报文摘”不久以前发表的一篇文章说,现在的迈阿密城“成了整个加勒比地区进行政治活动……的总部。在那里,可以看到许多正在加勒比地区进行阴谋活动的人们或自己感到已经失去权力的人们。” 巴蒂斯塔分子正在迈阿密城进行各方面的反革命活动。美联社5月22日发出的一条消息承认,巴蒂斯塔党徒跟迈阿密警察合作,用 “克利夫兰航空动力公司”名义的飞机载满了武器从迈阿密国际机场运往多米尼加共和国,以便供给在那里的巴蒂斯塔匪徒准备发动对古巴的武装进攻。他们还跟特鲁希略独裁者在迈阿密的代理人组织准备进攻古巴的所谓“反共义勇军”。合众国际社也承认巴蒂斯塔罪犯以佛罗里达为基地,曾经使用美国飞机数次侵入哈瓦那上空散发反动传单。据古巴驻英国大使7月2日揭露,巴蒂斯塔党羽在美国成立了一个名叫“白玫瑰”的组织,专门用来在古巴制造政治和经济上的混乱。
7. 我要抗议
第5版()专栏: 我要抗议 老舍 这几天,我怀着激愤的心情,注视着雅典军事法庭对希腊民族英雄格列索斯及其他爱国者的非法审讯。 少年时学史地,即知古希腊。希腊是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的故乡,是奥林匹克和平竞赛会的发祥地。在人类的记忆里,希腊曾经是文明昌盛的象征。但是,今为何世?希腊竟昏暗若斯,民族败类窃据希腊的神殿,审判希腊人民的优秀的儿子。他们把法律视同儿戏,民主视同玩物,追逐爱国者的猎犬公然出庭充当原告的“证人”。这简直是对希腊这个光荣名字的可耻的嘲弄! 格列索斯和其他被囚的希腊爱国者,是和平与民主的伟大的战士,是希腊人民杰出的代表。希腊当局企图迫害他们,就是企图扼杀希腊人民的独立、和平与民主的美好的愿望。但是,必须再一次提醒希腊当局,格列索斯的名字不仅深深地印在希腊人民的心底,而且还深深地铭刻在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的心里。希腊当局如果以为用屠刀和牢房能够从全世界亿万人民的心中抹去格列索斯的名字,那就大错特错了。现在,希腊人民和全世界一切正直善良的人们正在开展强大的运动,保卫格列索斯和要求释放格列索斯及其他爱国者。 作为中国的一个作家,我的心不能平静。我要抗议,要大声地向希腊当局提出严正的抗议:不许迫害格列索斯和希腊的其他爱国者!(附图片) 是谁硬要拆散格列索斯父子之间的天伦之乐呢?
8. 希腊军事法庭的丑剧越演越丑 “证人”不敢当面对质 庭长理屈词穷大发雷霆 首相因为审讯丢尽了政府的脸要将负责人撤职
第5版()专栏: 希腊军事法庭的丑剧越演越丑 “证人”不敢当面对质 庭长理屈词穷大发雷霆 首相因为审讯丢尽了政府的脸要将负责人撤职 新华社14日讯 据塔斯社雅典13日讯:雅典军事法庭在13日上午对民族英雄格列索斯和其他被告的审讯中,结束了辩护人对原告证人警官萨凯拉里乌的质问,开始由辩护人作证。 辩护人今天在分析了警察局警官的证词、并把这些证词同事实比较以后揭露,政治警察局企图想尽方法制造出可以采用第三百七十五号法律来迫害格列索斯的借口,警察局制造的“理由”是,格列索斯为希腊共产党代表科里雅尼斯提供避难所,从而“帮助了科里雅尼斯进行间谍活动”。虽然警察局警官的供词极其矛盾,甚至互相抵触,但是法庭庭长依然支持警察局的诬告。 显然,军事法庭的法官,由于不相信能够根据已被辩护人揭露的那些令人怀疑的警察局警官口头证词来证明格列索斯和其他民主人士犯有“间谍活动”罪,并且耽心遭到新的暴露,于是转而在法庭上宣读原告证人的书面证词。被告的辩护律师表示坚决抗议这种“作证”方法,并且指出,根据希腊刑事诉讼法,书面证词只允许在死亡、精神病或患重病的情况下采用。然而,提供书面证词的所有证人全都活着,并且很健康。法庭庭长虽然拼命要阻挠辩护,但终于被迫允许以后对这些证人进行口头讯问。 到庭的人等待辩护人的发言。而后来知道,辩护证人的数目竟在一百人以上。今天提出证词的一些著名的政治家、社会人士、律师、商人都谈到了被诬告犯有“间谍罪”的格列索斯的爱国活动。法庭庭长问他们:你是否相信你所辩护的被告会进行间谍活动?证人坚定地回答说:“我不相信”。辩护人的证词今天给了法庭上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诬蔑以打击。法庭庭长不能掩饰自己的恼怒,粗暴地打断了辩护人的话,他禁止替希腊共产党辩护。辩护人伊利乌坚决抗议法庭庭长这种行动。 法庭庭长的行动引起了非常不好的印象,甚至检察官也由于考虑到有世界公众的代表在座,而不得不劝告庭长“冷静一些”。 据“独立新闻报”根据可靠消息报道,希腊首相卡拉曼利斯由于对格列索斯审讯的失败感到惊慌,准备撤去公共秩序和治安副大臣卡兰齐斯的职务,“因为卡兰齐斯被认为是遭到失败的审讯的主要负责人。”据报刊消息,卡拉曼利斯不满意的是,“治安部表现了完全不可原谅的轻率,表明它对这样重大的审讯完全没有准备,而在这一审讯中,只是拼命把控告建筑在猜想、怀疑、推测上……而没有提出任何材料可以作为控告犯间谍罪的根据。” 报纸指出,希腊政府感到不安的是,军事法庭所进行的审讯使希腊在世界舆论面前名声扫地了。但是,报纸指出,希腊政府仍然要审讯到底。
9. 国际简讯
第5版()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伊拉克政府改组 巴格达讯 巴格达电台13日晚上宣布伊拉克政府改组。 新内阁取消了经济部和开发部,设立了计划、市政、工程和房屋、石油、贸易、工业及土改等新部门。任命了一些新部长,但是前内阁的部长都没有被解除职务。阿联叙利亚当局否认逮捕赫卢 贝鲁特讯 据这里大多数报纸14日报道,黎巴嫩内政部收到了阿联叙利亚当局关于否认逮捕黎巴嫩共产党领导人法拉贾拉·赫卢的答复。 “呼声报”指出,赫卢是6月25日在大马士革被捕的,并且在那里受到了严刑折磨。这家报纸还说,大马士革当局的答复在黎巴嫩人当中引起了强烈的不安,因为这个答复表明,这里面一定有问题,赫卢的生命正处于危险中。美在土耳其新建一军事基地 安卡拉讯 据土耳其报纸报道,在特拉布松举行了新的美国军事基地建成典礼。“新时代报”13日写道,在特拉布松建立了土耳其最强大的雷达中心,这个雷达中心将在美国部队的监督下进行工作。
10. “红祸”
第5版()专栏: “红祸”池北偶诗 英韬画非洲人好大的胆,竟敢穿起红色衬衫,是要存心捣乱,还是打算造反?红色是危险的色采,大英帝国已经深受其害,谁要是穿上红的衣帽鞋袜,一律当共产党看待,严惩不贷!只听说蛮牛看到红布就会发狂,没想到英国殖民者也是一样。何不砍尽怯尼亚的玫瑰,把所有的鸡冠和兔唇都染黄? 外国通讯社消息,怯尼亚十个非洲人因为穿了红衬衫,被英国殖民当局以违反“特殊服装法令”的罪名处罚。处理此案的殖民官员说,这种穿红衬衫的行为已经“给其他国家和英国导致破坏和平的灾难”云云。(附图片)
第 6 版
1. 掌握理论武器 提高思想水平 五省干部开始学习政治经济学
第6版()专栏: 掌握理论武器 提高思想水平 五省干部开始学习政治经济学 本报讯 为了提高广大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掌握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各项经济政策,江西、贵州、湖南、湖北和山西等省广大干部自7月起先后开始学习政治经济学。他们所采用的课本是苏联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各省委都很重视这一学习。江西省委和南昌市委,召开了常务委员会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和讨论,并分别成立了省委和市委理论学习中心领导小组,由第一书记亲自领导。湖北省委于7月8日召开了有各地、市、县委第一书记和宣传部长参加的全省电话会议,会议上由省委宣传部长曾惇传达了最近省委关于加强干部政治理论教育的决定。要求各地从本月份开始,开展一个全省规模的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学习运动。在广大干部中造成读书风气。 江西对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事先还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和省直属机关党委于1月底到5月中旬,曾先后分别举办了数次政治经济学学习班,训练了一批兼职理论教员和辅导员。各单位在5月下旬又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对兼职理论教员和辅导员队伍进行了一次整顿,接着成立了教研室、教研组、辅导组,或理论学习委员会等组织,以加强学习的领导和辅导。南昌市委还把全市一万四千多名干部划分为四十七个讲区,每个讲区固定八个到十个理论教员,每个学习小组配有一个辅导员,以充分发挥教员和辅导员对学习的辅导作用。 关于学习时间,各省也都作了妥当的安排,除保证每星期有半天的学习时间外,要求大家多挤些业余时间学习。湖南省委为了保证领导干部的学习质量,还计划分批抽调县委第一书记以上的领导干部,轮流离职学习。在学习方法上,强调以自学为主,结合总结和检查工作,作到虚实并举。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所起草的学习计划中,还特别强调要认真读书。计划指出要通过预习、讲解、讨论复习三个步骤,从头到尾一章一章系统地进行学习。计划指出:整个学习的重点是社会主义部分,但也不能完全忽略资本主义部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有高度党性的严密的科学,它对问题的分析是一环紧扣一环,离开了它的系统就无法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部分,无法准确地获得其全部知识。 为了保证把政治经济学课程学好,各省各级党委都规定了一些必要的制度。特别在学习时间上作了严格的规定,不得随意侵占。有的地方还把干部理论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考核干部的一个标准。在各级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加上广大干部高涨的学习热情,这些省的理论学习正在迅速开展。
2. 石羊公社党委怎样不断鼓舞群众前进? 时时抓紧思想工作
第6版()专栏: 石羊公社党委怎样不断鼓舞群众前进? 时时抓紧思想工作 本报讯 四川省华阳县石羊人民公社党委,在争取秋季生产更大丰收的运动中,针对群众的思想倾向,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进一步鼓舞了群众干劲,有力地推动了生产。 石羊公社有一万七千多亩水稻和一千多亩玉米、红苕。在“双抢”运动中由于贯彻了抓早、抓快、抓全面、施肥足,作物普遍生长良好。这时,在干部和群众中出现了自满松劲思想。公社党委发现这些思想以后,及时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主要是一部分干部和社员对今年农业生产继续大跃进的形势认识不足,对今年秋季生产有盲目乐观情绪,决定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一方面向群众大讲夺取今年大丰收的重大意义;一方面发动群众在全社进行一次禾苗普遍检查。在检查中,发现少数秧苗生长并不健壮,三类苗约占15%左右,有的秧苗枯萎、叶尖发黄;生长较好的稻子也有早期倒伏的危险;另外还有四百多亩田没有施肥,一般都管理得不精细。通过田间现场检查的生动事实,大大教育了干部和社员,他们一致认识到水稻栽下田,只不过是完成了30%的活路,还有70%的活路要在田间管理中去做,因此绝不能有丝毫松劲情绪。干部和群众主动的检查了松劲思想,很多社员纷纷向党委写了决心书、保证书,要全力投入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加强以后,由于部分群众对是否能实现全面高产的计划指标仍有怀疑,怕秧子好了要倒伏,怕肥料、劳力不够用,因而对田间管理的劲头仍然不足。公社党委针对这些问题,又在干部和群众中辩论了“能不能大面积高产”、“秧子好了要倒伏能不能防止”、“肥料、劳动力不够能不能解决”等问题。在辩论中,许多社员用算账对比和现身说法的事实,说明只要大家不断地鼓足干劲,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如生产队长但星根在辩论中介绍了第十生产队1958年获得水稻大面积亩产一千零二斤的田间管理经验,特别是总结了社员徐永中在大战红五月中苦干加巧干,一个月做了六十七个劳动日的先进事迹,对大家启发很大。有的在辩论中提出和研究了十余种防止秧子倒伏的有效办法,从而坚定了群众的信心,破除了顾虑,干部和群众的高产思想牢固地树立起来了。 为了进一步发挥群众的积极性,把田间管理工作做得更为精细,党委还十分注意宣传鼓动工作。各个管理区都采取了田间鼓动牌、送喜报、送贺信、大字报、评比台、光荣榜、记功牌、流动红旗、以及物质奖励等方式,大量表扬好人好事,鼓舞群众,争取当标兵,因而群众的积极性更高,掀起了一个你追我赶的竞赛热潮。灯塔管理区在薅秧中,社员吉少清每天能薅一亩五分多田,大家学吉少清、赶吉少清,不少的社员都提高了工效,如第九生产队田底子硬、不好薅秧,每天每人只薅五分多田。但在吉少清高工效的带动下,每天每人提高到薅七分至八分多田。
3. 及时雨
第6版()专栏:编后 及时雨 雨下及时,禾苗旺。人的思想,一有问题,及时解决,就能不断鼓舞干劲。石羊公社由于生产好,部分社员和干部开始滋长自满情绪,公社党委马上给这种思想下了点毛毛雨,洗去了自满的灰尘,把将要松下去的干劲,又给鼓了起来,使生产比以前搞得更出色了。这雨下得很及时。 解决思想问题的雨,要下得及时,下得恰到火候,也不很容易。这需要领导者深入观察形势,时时了解变化着的情况,想群众所想的,看群众所看的,还要比他们想得深、看得远一些。 因此,也就需要领导者经常生活在群众中,和他们同呼吸,共食宿,真正打成一片。只有如此,才能有问题早知道,早解决。 希望党的工作者,时时注意下这种及时雨,随时随地经常不断地解决群众中的思想问题,鼓舞人们永远前进。
4. 庆祝公社化后第一个牧业大丰收 鄂温克举行那达慕大会
第6版()专栏: 庆祝公社化后第一个牧业大丰收 鄂温克举行那达慕大会 新华社呼和浩特13日电 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举行那达慕大会(即物资交流大会),庆祝公社化以后的第一个牧业大丰收和迎接自治旗建立一周年。在临时组成的帐篷市场上,穿着节日盛装的两千多名鄂温克、达斡尔、蒙古等民族的牧民,熙攘往来。他们卖出了肥牛壮马、羊毛、皮张以后,纷纷选购布匹、绸缎和金银饰品等心爱的东西,大会三天的交易额即达六万零六百多元。大会期间,还举行了赛马、摔跤、球类等比赛,演出了精采的文艺节目和电影,举办了各种展览会。 鄂温克族自治旗是去年8月1日成立的。一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自治旗各项建设事业突飞猛进。去年,全旗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为高速度发展畜牧业经济开辟了广阔道路。到6月下旬的不完全统计,全旗已接产各类仔畜三万九千多头,成活率达到97.5%。去年全旗建立了三千多个直接为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服务的各种小型工厂。全旗牧民的购买力已由1952年平均每人二十四元四角提高到1958年的一百七十三元,在六年内增长将近七倍多。过去完全从事游牧生活的鄂温克人,现在大部分已实现了定居,人口也在逐年上升。1949年全旗只有二十五个婴儿出生,而1957年出生的婴儿有三百三十九个,比1949年增加十二倍。1958年,全旗90%的适龄儿童进了小学,升入中学和大学的人数也逐年增加。(附图片) 鄂温克族和蒙族姑娘,在那达慕大会上购买心爱的金银用具 新华社记者 袁汝逊摄
5. 抓住了办好业余教育的环节 哈尔滨市千方百计提高业余教师教学水平
第6版()专栏: 抓住了办好业余教育的环节 哈尔滨市千方百计提高业余教师教学水平 本报讯 哈尔滨市在今年上半年职工教育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中心环节,使全市的职工业余教育得到巩固和提高。 今年以来,哈尔滨市青壮年职工上业余学校的人数已达到青壮年职工总数的70%,比去年增加23%。专职和兼职教师也由原来四千七百人增加到八千余人。 这些教师中有一半以上是新手。他们有的对不同班级、不同教学对象在各门课程教学上的目的任务不够明确,不是偏于一面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就是单纯偏重琐碎地传授语法知识;有的不会编教案、不会备课,对教学方法比较生疏,因此常常花了几倍时间备课,却教不了半堂就感到没啥讲了;有的受政治和文化水平限制,不能透彻理解和发挥课文内容,或因缺乏生产知识,只讲抽象数学定理,不会结合生产实际进行讲解。因此,学员反映老师上几何课,讲的“几何话”听不懂;上语文课是“高、低、快、慢”各念一遍的“四遍教学法”,学员不感兴趣。 哈尔滨市职工教育委员会根据以上情况,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讨论,并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教育工作会议的形式组织全市一千五百余名专职教师和部分兼职教师系统学习了党的职工教育为生产服务的方针,经常讨论和研究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市和区领导上还分别组织力量通过听课、参加教学研究活动等形式,重点深入哈尔滨亚麻厂、肉类加工厂、红光糖果厂等细致地进行教学质量的检查,各基层单位也进行了自查,并由市的教学研究核心组根据教学质量中提出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典型经验,及时推广。另外市教育局定期举办“职工教学业务讲座”,组织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主讲“职工教育的任务和教师的作用”、“教学原则和教学法”等,系统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在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方面,哈尔滨市整顿和加强了各区和基层教学研究组织,大厂职工学校专门组织教学研究组,小单位按地区或行业分片联合组织。各小单位办成职工联校,再把全区各联校专职教师分学科组成联合教研组,定期研究教学计划、教学原则和方法,然后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分别回校带动兼职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活动。此外,哈尔滨道外、道里、南岗等区还分别举办了“初中语文、数学”、“高小语文”教学法等短期师资训练班,组织本区部分专职和兼职教师进行半脱产的学习。 在提高教师教学业务的同时,哈尔滨市还着重从政治和文化上提高师资水平。现在全市已形成从市区到基层的教师培训网,有近千名专职和部分兼职教师正在市教师进修学院、区的干部进修班附设的师资训练班进行业余或脱产进修。 (纪静如)(附图片) 南京无线电厂党委非常重视职工业余学习。这是第三车间的党、政、工、团和老工人、技术员一起研究改进教学 新华社记者 王庆华摄
6. 多
第6版()专栏:编后 多 哈尔滨市培训职工业余学校教师的办法很多。 具体措施多了,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能培训出数以千计的教师。教师多了,质量高了,职工业余教育就能巩固和提高,职工业余学校就能办好。它既能为当前的生产服务,培养技术人材,又能推进广大工人群众的知识化。 哈尔滨市培训职工业余学校教师的各种办法,是加强了领导,克服了困难,才找出了的。办好了职工业余学校。这种多就越多越好!
7. 推行第四批简化汉字 文字改革委员会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
第6版()专栏: 推行第四批简化汉字 文字改革委员会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 新华社14日讯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6月29日发出联合通知,推行第四批简化字。通知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化字,已于1956年和1958年先后三批推行了共计四百二十五个字。现在再选定九十二个简化字,作为第四批,自本年7月15日起在北京市各报纸杂志一般书籍上开始采用(古籍等例外),其他省市也应尽早采用。 新华社14日讯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负责人就推行简化字问题向本社记者发表谈话如下: 1956年1月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包含三个部分,即汉字简化第一表、汉字简化第二表和汉字偏旁简化表。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关于简化字的推行步骤作了这样的规定:汉字简化第一表所列二百三十个简化字,于1956年2月1日起一律通用;汉字简化第二表所列二百八十五个简化字和汉字偏旁简化表所列五十四个简化偏旁,先行公布试用,征求各方意见,以便作某些必要的修正,然后正式分批推行。 根据国务院的决议,到目前为止已经推行了四批简化字,合计五百一十七字,除了汉字简化第二表中还有二十八个字没有推行以外,汉字简化第一、第二两表中所有的字已经全部推行。剩下的二十八个字仍可继续试用。这二十八个字以及前几批已经推行的简化字中的一些个别的字,要不要作某些修正,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根据群众意见进行研究。 至于汉字偏旁简化表,除了1956年2月1日第一批推行时已经推行了三十个偏旁类推字以外,第四批推行的简化字表作了这样的规定:“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化偏旁,在手写、油印、胶印上通用已久,在铅印的出版物上,将根据字模刻制情况,陆续推行,不再分批公布。”这是因为在铅印上推行简化字,必须首先刻制字模,要把所有偏旁简化字刻制成各种体式、各号大小的字模,需要一个相当的时间,因此只能根据字模刻制情况,陆续推行。这样就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在一句句子中,有两个“言”旁的字,其中一个简化了,一个没有简化。这种情况在今后一定时期内还很难避免。即使把所有常用的 “言”旁字都简化了,一定还会出现非常用的“言”旁字没有简化。但是这种情况对于读者的理解并无妨碍。因为这些简化偏旁,多数人都是熟悉的,而且在低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上,在一部分扫盲课本上,在一般书写上,在油印,胶印上早已通行。不熟悉这些简化偏旁的人,只要跟繁体偏旁对照,就能很快掌握,不会有什么困难。 简化字的推行,减轻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儿童和工农群众学习和使用汉字的困难,因此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目前各地群众还创造了许多新的简字,说明广大群众迫切要求简化更多的字。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汉字简化方面的下一阶段工作,除了根据使用情况和群众意见把汉字简化方案早日修订以外,准备提出一批新的简化字,征求各方面意见,然后考虑陆续分批试用和推行,以适应群众的迫切需要。 第四批推行的简化字表(92字)币〔幣〕毕〔畢〕毙〔斃〕凭〔憑〕发〔發髮〕凤〔鳯〕肤〔膚〕单〔單〕籴〔糴〕递〔遞〕堕〔墮〕坛〔壇罎〕叹〔嘆〕粜〔糶〕图〔圖〕镊〔鑷〕酿〔釀〕蜡〔蠟〕娄〔婁〕垒〔壘〕炼〔煉〕练〔練〕辆〔輛〕卢〔盧〕庐〔廬〕沪〔瀘〕芦〔蘆〕炉〔爐〕驴〔驢〕购〔購〕顾〔顧〕柜〔櫃〕块〔塊〕汇〔匯彙〕轰〔轟〕饥〔饑〕鸡〔鷄〕极〔極〕继〔繼〕疖〔癤〕洁〔潔〕舰〔艦〕鉴〔鑒〕拣〔揀〕烬〔燼〕讲〔講〕启〔啓〕岂〔豈〕枪〔槍〕琼〔瓊〕习〔習〕亵〔褻〕质〔質〕昼〔晝〕专〔專〕浊〔濁〕桩〔椿〕钟〔鐘鍾〕肿〔腫〕彻〔徹〕搀〔攙〕谗〔讒〕馋〔饞〕尘〔塵〕衬〔襯长〔長〕刍〔芻〕摄〔攝〕绳〔繩〕圣〔聖〕书〔書〕认〔認〕让〔讓〕赃〔贓〕钻〔鑽〕纵〔縱〕仓〔倉〕层〔層〕儿〔兒〕亚〔亞〕哑〔啞〕尧〔堯〕钥〔鑰〕药〔藥〕忧〔憂〕厌〔厭〕雾〔霧〕韦〔韋〕卫〔衛〕网〔網〕酝〔醖〕痈〔癰〕“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化偏旁,在手写、油印、胶印上通用已久,在铅印的出版物上,将根据字模刻制情况,陆续推行,不再分批公布。
8. 内务部发出纪念“八一”建军节通知 要求进一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驻西藏某军医院创办藏族卫生人员训练班
第6版()专栏: 内务部发出纪念“八一”建军节通知 要求进一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驻西藏某军医院创办藏族卫生人员训练班 新华社14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最近发出关于纪念1959年“八一”建军节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的通知。 通知说,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后,各地应结合生产,适当召开一些小型烈属、军属和残废、复员、退伍、转业军人会议,继续贯彻全国烈、军属和残废、复员、退伍、转业军人积极分子大会的精神,向他们进行一次深入的政治思想教育,发动他们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带动群众做出成绩。 通知要求各地认真检查烈属、军属优抚工作情况,进一步安排全军的优抚工作,切实解决烈属、军属当前的生活困难问题。对于进入敬老院或烈属养老院的烈士家属,要逐一进行访问,搜集他们的反映,发现有困难的应当予以解决。对在乡三等残废军人和患有慢性病的复员军人,在生活和疾病治疗上有困难的,也必须切实帮助解决。 通知最后说,在有驻军的城市和边防、海防等部队所在地区,应组织当地群众,学生、干部同部队进行联欢活动,邀请部队首长、战斗英雄或模范人物向群众作报告,互相勉励,以加强军民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广泛地宣传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对广大人民群众要加强拥军优属和国防观念的教育。 新华社拉萨14日电 人民解放军驻西藏部队某部军医院和山南卫生院,最近在西藏古城——泽当合办了一所山南藏族初级卫生人员训练班。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在半年内培养出来的初级卫生工作人员,能单独诊治和处理最常见的疾病,并能从事一般卫生宣传和防疫保健工作。 在这个训练班受训的青年男女学员,几乎都是农奴或奴隶家的子弟,他们来自山南各地。 山南地区过去没有藏族医生,防疫卫生工作很差。孕妇们多在肮脏的牲畜栏里生产,用沾染病菌的破片割脐带,因此不知有多少母亲和婴儿从而断送生命。 在这个训练班学习的学员们每天都能吃到酥油糌粑、大米和白面。有些学员刚来训练班时缺衣少被,领导上都给他们发了衣被。有些学员家长到训练班看望其子女的时候,看到他们的子女过着幸福的学习生活,又看到教师们和学员们同吃、同劳动,亲如父兄姐妹,深受感动,家长们都叮咛自己的子女努力学习,以便将来为家乡人民造福。
9. 北京将新建一所纺织工学院
第6版()专栏: 北京将新建一所纺织工学院 原纺织工业部干部学校即将改建为北京纺织工学院。该校准备暂设纺织和染化二系,下设纺织工程和印染两个专业,学制均为四年,并定于今年暑期开始招生。 为了便于教学、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三结合,北京纺织工学院已择定在北京东郊棉纺一、二、三厂和纺织科学研究院附近的后八里庄建校。将来该院除建设教学实习工场和各种实验室外,还可以就近利用棉纺厂和纺织科学研究院的实验工厂及各种设备进行生产实习和科学研究。
10. 善观天象种好庄稼——记云南个旧市蒙自人民公社十里铺气象哨
第6版()专栏: 善观天象种好庄稼 ——记云南个旧市蒙自人民公社十里铺气象哨 郑志稼 在云南个旧市蒙自人民公社十里铺,有一个彝族农民气象哨。这个气象哨只有九个不脱离生产的社员,全都是刚脱盲的。仪器设备更是简陋,除了一个百叶箱和雨量筒外,其余都是社员自造的土仪器,如“水压表”、“气压表”和“盐水表”等,再就是饲养有长蛇和鱼等活的动物。就凭这些,他们作着风、温度和雨量等的观测项目,有风向、风力、温度、晴、阴、雨的短期甚至中期和长期预报,准确率在90%以上。 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社里决定要种试验地,由原来的十里铺初级社社主任、党员李发顺同志领导。清明后栽棉花时,太阳很毒,栽下去就给晒死了一些;浇了水,又浸死了一些苗;后来改在一早一晚浇,还是死。没办法,只好补栽。可是在结桃时,火辣辣的太阳又把棉花桃晒坏了,后来一亩地只收到了两百来斤棉花。社员们深深感到,要更快地发展生产,必须认识和掌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他们觉得,天和地有联系,太阳毒,地就热;没阳光,地就冷。庄稼出不来不仅要会看地,还要看天。说到要看天的事,社员们都推荐说:“这份事,李田鳌最有办法。” 李田鳌是个年近花甲的老农。社员们为什么信服他呢?这里面是有缘由的。还在单干时,一年秋天,李田鳌有块稻田可以收割了。这块田本来只要十来个工就可收完,可是他却叫来二十多个人,一定要在当天晚上收完。大家惊奇地说道:“怪啦怪啦,你家生产,只干半天?”李田鳌说:“莫管这些,赶紧收了不会错。”末后他才透露了一句:“因为明天要下雨。”大家不信,要等着瞧,第二天果真下雨了。人们佩服地说:“李田鳌真是善观天象。” 李发顺下田去找到了李田鳌,他说出了好多宝贵的经验。依他说,从云到雾,从月亮到星星,每一个自然现象的转换,都能得到启发和帮助。其中有许多谚语,是祖先们千百年来观察的结果。李发顺根据这些经验,天天注意观察校正,果然不错。他向公社党委作了汇报,社里决定由李发顺、李田鳌等九人组成一个“看天小组”,后来改为气象哨。 去年7月1日,十里铺气象哨正式开始工作了。社员们听到这一消息后,兴奋地跑来参观,问寒问暖,天色变了要来问,房顶的瓦被风刮下了一小片也来问。这些,对这个新成立的气象哨来说,确实还是个难题。因为目前李发顺他们,连“天气预报”、“订正”、“温度”和“雨量”等普通术语都还解释不来,哪能一下子解释这么些自然现象。有的社员就在一旁说:“嗯,老天的事你管得了,我才不信。”有些人因此心里有些动摇。 是散了呢,还是坚持下去?李发顺心中也盘算着这件事。他想,为了生产,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去。于是他向党委书记李承真作了汇报,李承真说:“对,坚持下去,党支持你们。要人要物资,公社都可以尽量调给。”李发顺觉着心中凭添了十分力量,但仍然办法不多。他们每天作的预报,多数是正确的,但也有差错。“怎样才能使天气预报作得更准确呢?”李发顺又去请教别的老农。“以后多来找我们嘛。你看,今天蚂蚁抬土出洞了,这就预示天要下雨,蚂蚁在准备防洪。”有个老农说道。“呵,对,对。”李发顺高兴得跳了起来。他得到了启发。 在当晚的小组会上,李发顺再三强调说:“有困难,我们的办法就应该是找党、找群众解决。党什么时候没叫我们拆散,就要坚决干下去。”从第二天起,他们就分头寻师访友。来到食堂时,炊事员说,盐巴潮湿了,灶烟冒不出去,就预示着天要阴雨。来到牛圈时,牛倌说:“天阴雨前,牛铃铛和琴声沙哑;天晴时,牛铃清脆,琴弦易断。”这个说,“春寒有雨,夏寒晴”;那个说,“南山戴帽,大风来到”。真是众人拾柴火焰旺啊!社员们都根据自己的经验告诉气象哨的工作人员,使他们日复一日信心百倍地认真进行工作。每天除彝族妇女观测员杭福英两次去百叶箱和雨量筒前作当日的气象记录外,他们白天都参加生产,晚上就召开看天小组会,参照气象中心站的预报,研究第二日的天气预报。他们又作了细致的分工,老年人生活经验丰富,每天负责观看云雾、星星和月亮等;妇女就注意灶烟和盐巴等的变化;青少年听牛铃,胡琴声,看鱼、蛤蟆、长蛇等。为了使气象预报更准确,进一步贯彻全党全民办气象的方针,每天挂出预报旗子后,他们又广泛征求群众对当天预报指标的意见,遇到预报把握性不大时,他们就一早下田去问:“大爹、大妈,你们对今天挂的旗有什么意见?”李发顺他们从这当中又学到了许多看天的经验,预报准确率不断在提高。 但这还不够。他们觉得:“要使预报更准确,不能光靠现有的仪器,还应该有点创造。”李田鳌老汉想起鱼在天阴时往浅处游的现象来,他觉得这是天阴时气压大,鱼在深处受不了,于是就用竹筒和玻璃瓶作了一个水压表,把玻璃瓶装在竹筒口,然后倒置在盆水中。试验果然成功了,随着晴阴雨的变化,瓶中的水就时升时降。经过多天的观察,李田鳌又在瓶上刻上了晴阴雨的记号。看天组的妇女李同英也想到盐巴在天阴时回潮的现象,问能不能也发明个仪器?李发顺觉得很对,于是和李田鳌一起研究,又创造出了一个“盐水表”。 十里铺气象哨的建立,是从生产需要出发并为生产服务中发展起来的。今年2月间,当地因受低温影响,连阴两天,傍晚云层密布,只有少部分云隙,但他们预报夜晚天气可以转好,事实果真如此。原来他们发现东山出现了完整的虹,据“东虹日头”的经验,因此断定要转晴。去年秋收时,由于忙于收割,很多秋谷仍摆在田间。这天,气象哨预报了明日有小雨,公社党委当夜就动员全大队连夜进行抢收,结果第二天上午果然下了小雨,但二十多万斤包谷和花生都没受到任何损失。 十里铺气象哨确是这样,在领导上每采取一个生产措施时,他们总会提出有益的意见。今年备耕活动刚开始时,气象哨就根据全年的雨量和气温等预报,提出了关于继续试种双季稻和棉花等的意见。公社干部已经天天都离不开气象哨,每逢天色一变,党委书记李承真也要跑来问问。社员们更把他们当作了活神仙。(附图片) 妇女观测员杭福英等,每天两次去百叶箱前记录天气变化情况 介夫插图 李田鳌老汉用竹筒和玻璃瓶做了一个水压表,来观察天气的变化 吴为插图
第 7 版
1. 一步不让 一着不漏——从全县三麦大幅度增产汲取经验
第7版()专栏: 一步不让 一着不漏 ——从全县三麦大幅度增产汲取经验 中共江苏扬中县委第一书记 朱维中 处在扬子江中心的扬中县二十万人民,经过一冬一春的奋战,已经夺得了三麦(大麦、元麦、小麦)全面大丰收的丰硕果实。今年三麦的丰收,有两个特色。一是不仅单位产量有大幅度增长,而且由于多种高产多收,总产量有很大的增长。三麦总产量从1958年的二千二百一十七万斤,增加到四千二百九十六万斤,增长93.77%;十万多亩麦田的单位产量(不包括夹种和零星土地产量),从1958年的一百九十八斤提高到三百六十二斤,增长82.9%。二是全县各个地区都比较平衡的有了较大的增产。以高产地区的幸福公社和低产地区的丰裕公社为例,幸福公社的单位产量从1958年的二百八十三斤,增加到了三百八十斤;丰裕公社则从一百五十五斤,增加到了三百一十五斤。全县十万多亩麦田,亩产三百斤至四百斤的占68%,四百斤至五百斤的占11.5%,五百斤以上的占9.9%,亩产不到三百斤的,只占总面积的10.6%。 现在,三麦已经全部脱粒入仓。由于三麦大增产,全县95%以上的社员都增加了收入,社员分得的口粮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出售给国家的三麦,也从去年的二百零六万斤跃增到一千零十七万斤,超额完成了售粮计划。 *** 为什么今年三麦能够获得这样大幅度的增产呢?根据我们的经验看来,促成三麦增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抓紧了推行精耕细作的各项技术措施,又抓紧了农田基本建设,为增产创造有利条件;既力争单位产量增长;又尽一切可能做到了不减少而且扩大了种植面积,可靠地保证了总产量的增长;在领导三麦生产的整个过程中,从种到收,我们都尽力做到“从头抓起,环环扣紧,一步不让,一着不漏”,使三麦能够胜利地通过各个“关”,茁壮地成长。 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充分挖掘 土地潜力,做到多种高产多收 去年秋种的时候,我们首先遇到的是夏熟作物的布局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有两条基本指导思想:一条是,要确保三麦单产和总产的增长,同时要力争绿肥增产,以便增加秋熟作物的基肥。一条是,扬中人多地少,每人平均只有八分水田和一分高地,必须合理安排作物布局,进一步充分利用一切可耕土地,挖掘土地潜力,做到多种、高产、多收。 在这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第一、改草(绿肥)麦夹种为草麦分种。1958年,这里单种的麦田只有三万多亩,其它近十三万亩都是草、麦夹种。今年以十万四千多亩种植三麦,以六万多亩种植绿肥。这样,绿肥的种植面积扩大了六千多亩,三麦的种植面积减少了六千多亩(以草麦夹种一亩折单种麦田六分计算),但是,由于分种,就便于精心加工管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第二、充分利用零星土地扩种三麦。我们利用高地以及田边、河边、屋边、路边等“十边”一切没有种上蔬菜、饲料的零星荒地,以及准备兴修水利尚未动工的空地,扩种了七千多亩麦子,做到了“寸土必争”,不浪费一块土地。 第三、在播种以后,我们看到一部分绿肥田生长情况不好,又立即抢时间在绿肥田中点种了二万多亩麦子。 有些同志对于县委所采取的这种多种、高产、多收的方针,曾经有所抵触。有人满足于对十万多亩大田可能增产幅度的估计,对于力争广种多收不够积极。我们批判了这种思想,强调必须把三麦总产量的增长建立在更加切实可靠的基础上,必须留有余地。改草麦分种以后的三麦总产量能超过去年多少,我们还没有经验,因此,绝不能忽视同时实行广种多收,尽一切可能扩大三麦种植面积。 有人认为,在高地、十边和水利工地的零星荒废土地上到处星星点点地种上麦子,不正规,不好看,不合“标准”。我们反对这种看法,扬中的耕地这么少,粮食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当前是一寸土地一寸金,能尽一切办法多抓到一点粮食都是好的,决不能离开这个大前提来谈所谓“正规”和“标准”。 有些人比较热心于计算单位产量,不大热心于计算总产量,他们怕扩大种植零星闲地以后,要降低平均单位面积的产量。因此,我们特别强调,粮食的增产应该集中表现在总产量的增加上。提高大田的单位产量是增加总产量的重要方面,而广种零星闲地,集少成多,也能够有效地增加总产量。 现在,实践的结果证明,这样做是正确的。三麦的种植面积不仅不少于去年,而且多于去年。从绿肥夹种和高地、十边零星闲地扩大种植的麦田中,一共收到了五百多万斤麦子,占三麦总产量的12%以上。六万多亩绿肥,包括二万多亩点种麦子的绿肥,都得到了丰收,平均每亩产量达五千斤,也比去年提高了66%。 因地制宜抓紧农业基本建设, 进一步改造三麦生产条件 今年三麦告捷,同农业基本建设的成果是分不开的。 从扬中的客观条件来看,这里四面环江,多数土地比较肥沃;水源充足,一般不怕干旱;地少人多,便于精耕细作,这些是争取三麦增产的有利方面。但是,地势低洼,江面水位经常超过地面一公尺,因而地下水位很高,积水不易排泄,常常遭受严重涝害;有三万多亩漏沙田,土质很坏,这些又是争取三麦增产的不利方面。因此,进行农业基本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是确保三麦增产的一个关键。 去年秋种以前,我们曾经具体地分析几年来农业基本建设对于扬中三麦生产条件所起的影响。从1955年冬开始,我们每年都抓了农田水利,初步整修了沿江堤防和各条河道,建设了几十座涵闸,大大减少了洪涝灾害;三万多亩漏沙田有二万多亩得到了改造;养猪和绿肥也都有了发展。因此,三麦的产量也起了显著的变化,在1955年以前,平均单位产量只有五、六十斤至一百斤左右,从1956年至1958年,平均单位产量就增加到一百五十斤至二百斤左右。但是,洪涝灾害还未根本解除,特别是五万亩洼地涝害还很严重,这些洼地在丰收的1958年,三麦亩产也只有一百斤左右。至于肥料,仍然普遍感到不足。很明显,不进一步抓紧基本建设,就不可能进一步改造生产条件,就要使精耕细作的各项技术措施受到很大限制,争取全县大面积大幅度增产,就难以有可靠的保证。 根据扬中的情况,我们在基本建设方面的指导思想是:一、以水利带头,同时抓紧肥料的基本建设。一冬一春,我们开浚港道五百多条,做了五百八十多万土方;全部麦田都建设了田间排水系统,做到了“沟沟通河,河河通港,港港通江”,进一步控制了江水的进出,降低了地下水位;同时,继续扩种绿肥,养好十万多头猪(平均一亩田有零点七头猪),县社队并建立了一批土化肥厂。二、集中优势兵力,成块成块地“吃”。我们预计到,扬中人力充足,水利建设已有基础,在公社化以后,已完全有可能把五万亩洼地“吃”下来。因此,去年就在洼地大力开港建闸,开浚排涝渠道,增添了二十台抽水机,消灭了洼地涝害。 关于基本建设的方针,譬如关于治水的方针,曾经有过争论。我们从扬中水源充足、地势低洼、怕涝而不怕旱的客观情况出发,坚持治水应以排涝为主;根据扬中耕地很少,和旧有河道纵横、已经粗具“网”的雏形的实际情况,坚持了充分利用旧有河道、尽可能不挖掉或少挖掉耕地的勤俭治水的方针。这条方针看来是正确的。按照这条方针治水,已经初获成效。但是在去年冬天,我们县里有些同志却想机械搬用别地 “河网化”建设的经验,要以灌溉为主,河道和两旁的建设也要合于高标准,因此,需要大开新河道,填掉旧河道。如果按照这种做法,全县需要填掉75%左右的旧河道,挖掉一万七千多亩、即占全县10%左右的耕地。这样做显然是不适宜的,不能同意这些同志的做法。从治水方针的这一番争论中,使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在进行农业基本建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调查研究,具体地分析客观条件,坚持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 现在回顾一下,我们这样抓基本建设是正确的。特别是,如果不集中力量“吃”掉五万亩洼地的水利工程,那么,这五万亩地就不可能从去年亩产一百斤左右一跳跳到亩产三百斤左右。但是,基本建设工作还远不能适应继续争取大面积高产的需要,水利还需继续兴修,肥料不足始终是一个很大困难,今年一部分远田和偏僻地带的麦田,就因为肥料不足,影响产量。因此,今后必须把肥料的基本建设工作,提高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 实行精耕细作,使基本建设所创造 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增产效能 要使基本建设工作所创造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它的增产效能,要使土地充分发挥它的潜力,就必须实行精耕细作,推行各项先进的技术措施。 扬中虽然人多地少,但是过去三麦的耕作却很粗放。这是因为:一、三麦常常受涝减产,群众重水稻、轻三麦,直到1956年,由于大力兴修农田水利,才逐步有所改变;二、解放以前,有五万多劳动力外出各地,直到1956年以后,才陆续回来了约三万人。现在,全县有七万左右的劳动力,其中妇女约占三分之二。在目前强调改变耕作粗放现象,实行精耕细作,不仅必要,而且已经有了比较好的条件。 今年三麦耕作同过去比较起来,有些什么不同呢? 第一、麦田在播种以前,全部深翻了五、六寸至一尺左右。而1955年以前,这里麦田都是不耕就种的。1956年以后,也只有一部分土地在播种前耕过。 第二、扩大了麦埨,缩小了荒塿子。麦埨由过去的四尺扩大到八尺,荒塿由过去的六寸缩小到四寸,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第三、推行了密植。全县有二万多亩播种量过多,麦苗太密;其它播种在二十五斤到三十五斤左右,比较合理。 第四、采用良种。已经做到了普遍采用“扬中红”和“2419”、“矮粒多”良种,并且经过了风、筛、粒、盐选种和药剂拌种。 第五、增施肥料。今年每亩平均基肥施了一百担左右的精肥料,追肥一般有四、五次,最多的达到十次,最少的也有三次,平均比去年多二次。基肥和追肥量都比去年增加一倍,而且一般都注意“看田、看苗、看时”,合理施肥。例如在圆秆拔节阶段,为了促使麦苗秆粗秆硬,穗大粒多,对一、二类苗,大施磷、钾肥,三类苗,先施一次氮肥,再施磷、钾肥,使它赶上一、二类苗。 第六、麦田普遍开了排水渠道。渠深一尺到一尺五寸,加速排泄积水,降低了地下水位。 第七、普遍进行撩墒盖土,有些还铺上草和建立了田头熏土窑,保护麦苗越冬。而在1955年以前,一般都不撩墒盖土。1956年以后,也只有部分麦田撩墒盖土,以致有些麦苗受冻减产。 第八、麦田中耕锄草普遍达到四、五次,而在过去一般只锄草二次。 总之,在“耕作园艺化,管麦如绣花”的口号下,我们积极地推行了各项先进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确实比过去大大的前进了一步。 为什么我们今年能够比较好的推行了各项增产措施,实行了精耕细作呢?从党委的领导工作来说,主要的经验有四条:一是自始至终抓紧领导,我们的口号是:“从头抓起,环环扣紧,一步不让,一着不漏”;二是遇事同群众商量,我们的口号是:“寻师访友,求谋问计”;三是干部带头,一切经过试验,我们的口号是:“人人有试点,事事有样子”;四是干部学习技术,我们的口号是:“学习科学”和“拜老农为师”。这四条做得好,结合得好,就可以做到既抓紧了领导,又不致犯强迫命令的毛病;既贯彻了群众路线,又不致放任自流。 必须抓得早,抓得紧。我们除了从去年秋种一开始就抓紧了农时季节、种植面积、深翻和播种质量以外,在秋种以前一个半月,全县就掀起了大搞麦田基肥积肥的群众运动。三麦管理过程中,对越冬、返青、拔节、抽穗、防止倒伏、防止病虫害等各个“关”,我们都提早十天到半个月进行准备,提出措施,并迅速贯彻下去。例如为了促进三麦返青、拔节、抽穗,全县提早大搞水粪塘,积集螺丝肥五百五十七万斤(含有钾、磷、氮等成分),各种土化肥(以熏土、蚌壳等作原料)一亿三千多万斤,从而保证了绝大部分麦田适时追肥的需要。在遇到灾害袭击的时候,领导上必须多谋善断,迅速采取坚定的措施。在2月间阴雨连绵,和3月间地下水位上升的时候,我们每次都坚决组织了五万多人次,日夜投入突击排除积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战斗,确保了作物不致受涝减产。在3月下旬,全县开始发现九千三百多亩麦田有程度不同的倒伏现象,群众中产生了一些埋怨情绪,认为“密植搞坏了”,我们立即当机立断,坚定不移地贯彻四项措施:一、实行间苗,去细枝,留壮秆;二、散播改条播,通风透光;三、大力追施磷钾肥;四、洒草木灰水,使这些田得以挽救,亩产仍在三、四百斤左右。 但是,抓紧领导必须贯彻群众路线,学会遇事同群众商量。今年三麦管理中的各个“关”,我们都召开了老农和技术员座谈会,向群众求谋问计。例如:在一部分生长不好的绿肥田中点种麦子,就是同老农和技术员一起研究以后才做的。又如关于大搞螺蛳肥以帮助解决追肥不足的困难,关于采取洒草木灰水等办法以防止倒伏和抢救倒伏的麦苗等措施,都是一些有经验的老农和技术员在座谈会上提出来,经过试验,做出样子,及时推广的。 为了正确加强对于生产技术的领导,干部学习技术越来越是重要了。全县从县委、公社党委到管理区的各级干部,都拜老农为师。我自己的师傅是劳动模范黄美善。从去冬以来,我访问了他不下十次之多,向他学习了有关锄草、施肥、防倒伏等不少经验。我们还坚持和发展了搞“试验田”的经验,全县干部和群众相结合,种植一万多亩试验田,进行了各种不同生产技术的试验。很多干部还紧密结合生产,钻研农业知识的书籍。这样,就大大有利于各项技术措施的贯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生产的领导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细致,不抓紧学好技术,不做到既红又专,就必然落在形势发展的后面。今年三麦生产中出现的一些漏洞,有些就是由于我们还没有学好技术所造成的。 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使群众运动轰轰烈烈、扎扎实实 领导三麦大面积增产的过程,就是大搞群众运动的过程。我们的经验说明,只有大搞群众运动,才可能使人人发挥冲天干劲,有力地贯彻增产措施,积极地为增产创造条件。 在大搞群众运动中,我们接受了去年一些好的工作方法,也摸索到了一些新的工作方法。 一定要使大跃进的思想在群众中扎根。秋种以前,县和公社都召开了群众大会和小型座谈会,总结1958年大丰收的经验,讨论1959年夏熟增产的规划,群众共提出了二万多条意见。各个公社还广泛采用了展览会、黑板报、鼓动牌等方式,形成以千斤干劲、千斤措施来力争三麦大增产的高涨的政治空气。随着三麦增产运动的发展,群众的情绪随胜利而高兴,遇困难而波动。每逢遇到困难和贯彻重大的先进技术措施时,我们都组织了全民大讨论,分析条件,找出办法,坚定大跃进的思想。由于抓紧了这些工作,特别是人民公社经过整顿,进一步改进了经营管理和贯彻了按劳分配原则,就使群众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促进生产高潮一浪接一浪。 开展红旗竞赛,组织检查评比,自始至终贯穿了三麦生产的整个过程。一方面,以社对社、队对队、人对人,按季节、按农活开展了竞赛;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检查评比,全县每一生产阶段组织一次,公社一个月一次,从而经常造成热气腾腾的学先进、赶先进的局面。另一方面,我们又特别强调了各级领导干部经常进行“小检查”,切切实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今年的红旗竞赛和检查评比工作,较之去年有显著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一、过去的检查,多半是被当地干部带着跑,看的是中心地带;现在是带着当地干部走,不仅看中心地带,也看偏僻地带,这样就帮助了当地干部克服忽视偏僻地带工作的弱点。二、过去的检查,一般只注意表扬和推广先进公社的经验,现在我们提出“在先进公社要注意找弱点,在落后公社要注意鼓干劲”,帮助“落后”公社创造一些好经验,鞭策先进公社防止自满,不断前进。今年以来,我们在原来工作落后的丰裕公社召开了四次现场会议,大大地调动了他们和其它“落后”公社的积极性。 要把群众运动开展起来,并且扎扎实实地坚持下去,一定要认真改进干部的思想作风。秋种一结束,我们就坚决地层层建立责任制,实行县委书记包片,县委委员包社,公社干部包管理区,管理区干部包生产队,生产队干部包圩,社员包田的制度。县委各部门也下社办公,抓住基点,联系实际,指导全面。整社以后,各级干部又进一步实行“固定地点劳动,分片领导”。这样,对三麦增产的群众运动的领导就比较深入细致了。经验证明,哪里的干部思想作风不好,哪里就不会有真正的群众运动。丰裕公社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这里的不少干部过去作风很飘浮,经常穿鞋穿袜,不参加生产,以致群众的积极性不能很好的调动起来。我们认真地督促他们切实转变作风,首先从下决心脱下鞋袜,背上“粪筐”做起。干部的作风大变,群众的干劲被鼓了起来,真正的群众运动也开展起来了。今年以来,这个公社的工作已大有起色。 *** 我们曾经提出“力争成为三麦千斤县”的口号,发起了三麦千斤竞赛。现在只是在个别小块土地上达到亩产千斤,在全县大面积上并没有达到。应该肯定,三麦千斤竞赛大大地鞭策了我们,一再鼓足干劲,一再措施加码,这对夺得今年三麦空前大幅度增产有很大作用。但是,扬中三麦过去一向低产,基础较差,我们也缺少经验,对实现全县三麦亩产千斤所需要具备的条件估计不足。从今年的经验看来,要实现全县三麦亩产千斤,需要进一步认真地加强农业基本建设,特别是水、肥、土、种的建设,才能打下比较可靠的基础。 根据现有的条件,是不是可以争取到比现在更高一些的产量呢?最近我们在各地召开座谈会,总结三麦增产的成功经验,也找出工作中的一些漏洞。这些漏洞是:有四千多亩田深翻不当,破坏土层;有二万多亩田下种过多,其中有九千多亩因管理、施肥不当而倒伏,虽经抢救,但已受了一些损失;一部分远田和偏僻地带,在冬前没有抓紧积肥,肥料不足;有一半的麦田采取散播,散播的产量比条播的产量低些,因为条播通风透光,而且便于加工管理;绿肥田中夹种的麦子,时间晚了一些,下种少了一些。三麦耕作过程中的这些漏洞,恰好说明了即是在现有条件下,只要我们的工作做得好些,也还可以挖出不小的增产潜力。 现在,我们正在发动全民总结今年三麦增产的经验,以促进争取秋熟丰收,并为争取明年三麦增产提早进行准备。
2. 做领导工作的人更应当读书
第7版()专栏: 做领导工作的人更应当读书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搞好工作。要搞好工作,就离不开学习。学习的方面很广,种试验田、开现场会是学习,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钻研党的政策、文件,看报纸、看杂志,都是学习。 种试验田是学习直接的经验,读书是学习间接的经验,学习直接的经验很重要,学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同样很重要。作领导工作的同志,一般地说,总是比较注意学习当前生产和工作中的经验的,自己的实践经验也比较丰富。但是,有人因为忙,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就比较少了。因此,作领导工作的同志就更应当多读点书,提高自己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把实际工作经验总结提高到理论上来,更有力地指导今后的工作。毛主席早就说过:“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学习,要认真读 书,然后才可以使经验带上理论性,综合性,上升成为理论,然后才可以不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是普遍真理,才可以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整顿党的作风”) 读书是需要时间的,作领导工作的同志又特别忙,农业生产要抓,工业生产也要抓,商业要抓,交通运输也要抓,还要安排群众生活,白天跑几个生产队,晚上开会还要搞到深更半夜。忙是忙得很,可是忙来忙去,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弄不清楚,处理不好。其实,这些问题,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中,已经把原理说得清清楚楚了,在党的政策文件里早已规定得明明白白了。由于没有认真阅读,工作就难免走弯路。现在不少同志已经发觉因为没有注意读书,吃了亏,开始对读书有了兴趣。有的同志没有体会到这一点。他们强调工作忙,没有时间读书。因为不读书,水平提不高,工作更加忙忙碌碌,形成一个循环。怎样打破这一个循环?只有狠狠心挤点时间出来,从读书下手。只有这样,才能逐步从事务主义的圈子里摆脱出来,养成一个读书、谈心、想问题相结合的好习惯。 正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战胜一切敌人、搞好一切工作的武器,过去,在紧张的战争环境中,不少同志在战斗和行军的间隙中挤出时间来读书;在白区作地下工作的同志冒着坐牢、甚至牺牲生命的危险,千方百计地寻找“禁书”来阅读。我们今天读书,一没有坐牢的危险,二没有杀头的危险,今昔对比,还有什么困难能说得出口呢? 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作领导工作的同志有实践经验,这就是学习理论最有利的条件,实际工作经验愈多,理解理论的能力就愈强。许多同志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书上讲的有些问题,要经过实践才能更好的理解。比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社会”这一本书,去年读就没有今年读理解的深刻,原因就是我们现在有1958年的实践经验了。又如毛泽东同志论述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著作,过去都读过,但是今天再读,好像还是新的一样,原因也是我们有了1958年的新的实践经验了。因此,我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要不厌其烦的读,读了又做,做了又读,边读边做,读做对照,这样读书才能读出名堂来。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一个公社领导者的理论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几万群众的生产、生活和革命运动的开展,一个县的领导者的理论水平的高低关系更大。领导岗位越高,关系也就越大。可见作领导工作的同志努力提高自己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是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的迫切要求。我们必须把读书当成我们的革命工作的一部分,当成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当像在工作上“带头干”一样地“带头读书”,在湖北省全党和全体干部中养成读书的风气。 (摘自湖北省“七一”第七期评论员文章)
第 8 版
1. “伊索”放异彩
第8版()专栏: “伊索”放异彩 蔡云 在巴西作家中,除了我们熟悉的小说家亚马多之外,现在我们又知道了杰出的剧作家菲格莱德。他的戏剧“伊索”现在正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菲格莱德把“伊索”称为“英雄喜剧”,因为伊索为争取自由而倒下去,却唤醒千千万万的奴隶站起来;戏剧“伊索”的内容是号召全世界被压迫被奴役的人,为反对民族压迫和社会压迫而斗争。为崇高目的而牺牲的英雄,他的事迹不是悲剧,而是乐观的喜剧。观众看完了 “伊索”会得到一种力量:更加仇恨今天的殖民制度和奴役制度,更加热爱自由和更加坚决争取解放。 虽然菲格莱德带着他的剧作走上巴西剧坛,曾遭受不少冷遇,但是他的“伊索”在不到五六年的时间中,几乎演遍全世界,在美洲和欧洲,现在又开始在亚洲,和广大群众见面。 在看“伊索”的时候,我们觉得它所以能超出巴西的国界,迅速地在世界各国演出,不仅是由于它采用了“永久的题材”和“世界的题材”,更因为它在戏剧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 “伊索”的取材,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作者不仅采伊索寓言入戏,而且把伊索本人作为剧中主人公来处理。二千多年遗留下来的传说,只有寥寥几句:伊索是希腊一个哲学家的奴隶,他生得丑陋异常,但聪明过人,他编的寓言极受人们的欢迎,他后来虽然取得自由,但被人推落悬崖而死。就是这么一点素材,经过剧作家的丰富想像,编成了现在这样一个寓意深远、题材现实的好戏。作者利用人们最熟悉的寓言“狐狸与葡萄”作为主线,和许多别的伊索寓言连串起来,构成一个风格新颖的剧本。 作者把“爱情”这个所谓永久的题材,发展为爱情与自由的冲突,因而把主题提高了一步。作为全剧的中心思想,作者还不限于表现这个冲突,他强调自由的可贵,可以为自由牺牲爱情,为自由牺牲生命。这样的主题就更高超了。有这样的主题,于是二千多年前的古材料,便为今天“派用场”了。 作为戏,引人入胜的情节是必要的。通过错综的恋爱关系,复杂的纠纷原因,作者铺陈出动人的情节。伊索和克莉娅,格桑和克莉娅,克莉娅和卫队长,梅丽达和格桑,梅丽达和阿比西尼亚人……统共六个人,相互之间竟有这么多的爱情关系,每种关系不同,发展不同,结果因而也不同,使观众在这里看到不少情节戏。所有这些复杂的情节,只为一个总的主题服务。于是作者在整个戏里没有喊一句政治口号,却达到了极高的政治效果。 全剧只有六个人,其中有一个人根本没有说话,还有一个人只说了几句话,所以实际是六个人在演戏,四个人在说话。六个人的性格和思想都很鲜明,都有特点,而且这些特点都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发展。精简了人物,也就能精塑人物。 群众的处理,在“伊索”里也表现得极为突出。这和我们常看到的为群众而群众的剧作倾向完全不同。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是完全应该肯定的,但是如果为了表明这一点而把与整个戏剧发展没有关系的大批群众拉上舞台“跑龙套”,这决不是高明的办法。“伊索”虽然没有一个群众上场,但是整个戏都被笼罩在群众的气氛里。广场上聚集着人群听哲学家格桑讲话;满街的人争说格桑要结婚;伊索给人们讲寓言,群情激动,欢声不绝;汹涌的人群在海岸上争看格桑“喝干大海”,后来他们又愤慨地要求释放伊索;伊索拨开吵嚷的人群奔向悬崖…… 汹涌的群众气氛,在“伊索”里,不仅依靠舞台效果来达到,而主要是依靠台上的戏来达到的。 语言的洗练,尤其是“伊索”的重大成功。有力的、深刻的、动人的、有趣的对话,是“伊索”的特点,但是作者能把语言洗练到这样的程度,全剧没有一句废话,一层进一层、一步紧一步,确实可以说每一个字都是经过锤炼的。 话剧和其他剧种不同,就在于它能通过洗练的、犀利的语言,反映生活、提出生活里的问题,并且解答这些问题。话剧具有这样的性能,所以最适于宣传新的思想。或者反过来说:话剧的任务就在于通过精选的语言,宣传生活的新思想。话剧的台词决不能搬用日常生活里的普通语言。在“伊索”里,每个人的台词,特别是伊索的台词,真是妙语如珠,美不胜收,有些话是哲理警句,意味深长。但是所有这些深刻的语言,观众不是抱怨难懂,而是高兴地接受。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这个戏的演出上,显然作了很大的努力。首先使人欣喜的是:包含这么许多意义深刻、哲理深奥的台词(而且是翻译剧本),竟能这样清楚地一字一句地传达到观众的耳朵里,这无疑是整个演出人员顽强钻研、反复加工的结果。不用戏幕也是新颖的尝试。幕间由男女奴隶默默地在台上搬道具,形成戏的一个组成部分,导演处理得很成功。导演的成功还表现在对全剧中心思想的掌握上,戏剧纠纷的恰当安排上,对圆柱、台阶、空间的幽美而又戏剧性地利用上。 第二幕克莉娅向伊索表示爱情的那场戏,不知为什么没有按原作的精神来处理。这是全剧的高潮之一,伊索在这里有强烈的内心斗争,他曾承认克莉娅是他幻想的女人。克莉娅的爱伊索,除了别的原因之外,伊索那些打动她心灵深处的赞美之词,也是重要原因,但演出时这些话都没有强调出来。在这里表现伊索的矛盾感情,只会把他争取自由的决心衬托得更突出,并且使最后一场克莉娅为了救伊索而自己承担死罪的决定更有根据。 吕齐很好地完成了伊索的任务,他的口齿清楚,态度适当,就是在他的化装上缺乏一两笔戏剧所需要的“丑陋”的“特写”,照现在的样子,他并不比格桑和阿比西尼亚人丑陋,丑化这样的英雄固然要不得,但给他勾画出丑的特征还是必要的。伊索某些关键性的台词,末尾几个字音常常被演员自己吃掉,也是美中不足之处。舒绣文用她老练的演技突出地塑造了这个在全剧中思想感情变化最多的克莉娅的形象。她通过许多静场戏表现了她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使观众不觉得克莉娅的一切行动突兀而无根据,并且对她寄予同情。演哲学家的方琯德恰当地传达了虚伪、愚蠢、贪婪、残忍的奴隶主的丑恶面目,只是在举止上少表现了一些哲学家的气质。其他演员也都能为全剧的主题服务,起了应有的作用。 “伊索”的演出是近年剧坛上的一朵异葩,菲格莱德在取材、塑造人物、洗练语言等等方面的成就,将在巴西和中国戏剧艺术交流事业中,产生良好的影响。
2. 洱海渔歌
第8版()专栏: 洱海渔歌 白族 那家伦 清脆的歌声,随着夜风轻轻地飘…… 渔妹一边唱着歌,一边在细心地织补一张鱼网。 突然,歌声断了,像用剪刀剪断了一样。那个不愉快的念头,又出现在她心上。她望着面前的渔火,出了一会神,咬了咬嘴唇,坚决地说:“哼,看哪个先理哪个!” 她的心上人海栓,是社里出名的能写会画的初中生。社里想培养他,决定送他进省里的农业专科学校。但社长给了他一个任务,让他在走以前,把早已研究好的“远景规划图”画出来,好在开社员大会那天,挂在会场上,让大家看看像洱海一样亮堂的未来。 那晓得,海栓听说进学校,高兴的连觉也不睡,只顾整日整夜地复习功课——小伙子怕到学校里跟不上,给社里丢人呀!画图这件大事,他竟然忘了! 开会那天,渔妹愤愤地用眼睛找寻海栓,他缩在会场的角落里,埋着头,不敢正眼望她一下。 渔妹一气之下,没散会就奔回家去,写了一张大字报,说海栓“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公社!”她把大字报贴在会场门口。散会后,那里挤得水泄不通,大家看罢,还笑着说:“这是俩小口子整风!” 从那时起,已经一个星期了,他们谁都没理过谁。要是碰在一起,海栓就红着脸,低着头,渔妹噘起小嘴,一扭脖子,闯过去,各走各的。可是,她刚才听说,海栓明天要走了……。 “要是他真就这样走了,一辈子也不理我……”她不敢想下去。 “去找找他吧,谈谈清楚……” 她站起来了,犹豫了一会,又坐下去:“不,又不是我的错!” 清脆的歌声,随着夜风轻轻地飘…… 歌声,又断了。她听见那熟悉的脚步声,渐渐地、渐渐地向她走来。虽然这声音是那样轻,可是每一步她都听得清楚。 她感觉,他已经站在背后了!她的心跳得快起来,她的手变得抖起来,她的脸像火一样烧起来! “唰”一声响,一幅美丽的图画,从他手里落下来,展现在她眼前:啊,高高的苍山,还有白云像绸带似的绕着它呢!洱海,多么宽大呀!这是什么,对,亮堂的房屋,宽宽的公路!哟,医院,俱乐部,百货店……哎,怎么没有山茶花?就像那次他送她的那种! 她不自觉的脱口说出:“应该画上几枝山茶花。” “什么?”他没听清。 她惊红了脸,急忙申辩:“我说,快去交给社长。” “社长说,让我交给你……” “为哪样?” “他说,由你去交给他……” “为哪样嘛!” “社长说,他,他愿当个和事佬,把,把这根,断了的线,接起来!”声音越更低了。 她感觉,他已经坐下来了,紧挨着她坐下来了,她用手捂着羞得火热的脸,朝后一靠,倒在他那宽大而温暖的胸膛上。 清脆的歌声,随着夜风轻轻地飘……
3. 版纳勐海之夏(国画)(图片)
第8版()专栏: 版纳勐海之夏(国画) 李晨岚
4. 也谈“繁文”
第8版()专栏:文风杂谈 也谈“繁文” 毛锜 读了6月15日人民日报上吴晗同志的“反对繁文”一文,觉得这个问题提的既及时又好。而且引了几个生动的例子,发人深省。 任何工作,都应该是数量与质量并重,写文章同样,废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文章,绝不会由于它的 “洋洋大观”而以长取胜,相反,它只能使人昏昏欲睡和望文生厌。俗话说:“宁吃仙桃一口,不吃毛栗半斗”,读文章时谁愿意“嚼蜡”呢? 历史上不乏爱写长文章的人,我想这多少和封建时代的皇帝以文取士有关,一些不甘寂寞的文人,为了避免“不才明主弃”的厄运,于是便旁征博引,万言陈辞,以求得皇帝的垂青。有些,的确长得惊人。汉朝的东方朔就是个例子。他初到长安,向汉武帝上书,多到三千奏牍,武帝看了两个月才看完。这样上书,虽有些内容,但也毕竟太长了,幸亏只有一个东方朔,如果有十个人都像他那样,那么,我想那个“略输文采”的汉武帝也会头痛得甩开不看的。 严格地说,爱写冗长文章,是一种缺乏群众观点的表现。这种人提起笔来,舞文弄墨,咬文嚼字,只图自己写的痛快,却很少考虑到读者的利益。文章冗长空洞,使读者一无所获,而且耗去了大量的时间。不说别的,单就无端的浪费别人时间这一点论,要是用鲁迅先生的话说,那就是“无异于谋财害命”,毛主席对这种“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文章,批评得更为严厉,他指出写这种文章的人“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在今天,我们整顿文风、反对“繁文”的同时,回忆回忆毛主席给我们的教诲,是大有好处的。 自然,短文章较起长文章来,还是难写些,因为要短小精练,首先就得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而高度的概括,又与思想的周密和条理分不开,而且在写完之后还得反复修改。这就得花一番工夫、费一番思索。不过,这样作是值得的,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消灭“繁文”,写出精练生动的短文章来,为了避免“矫枉过正”之嫌,最后,还必须声明一下:“有物有序”的长文章,我们像过去一样,还是欢迎的。我们反对的是“繁文”和“文牍主义”!
5. 耘田曲
第8版()专栏: 耘田曲 严阵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咚鸡子声声催薅秧,快把新草帽儿戴上。远望秧棵好像云头,耘田人在云彩里走,呼啦啦的红旗把人逗:快加油,争取当红旗手。?头跑,草儿倒,田水笑,万顷田里不伤一棵苗,没有爱社的一片心,手儿怎能这么巧?耘田人自编自唱乐悠悠,任凭汗水顺脸流,秋后自有满田白玉,嗨,一成功夫一成收。
6. 合理和不合理
第8版()专栏:跃进随笔 合理和不合理 王果 看了人民日报上“分寸和火候”和“密不密,看事实”两篇文章(分别见6月18日和21日8版),对我颇有启发。那两篇文章都是从合理密植说起的。我就想到了“合理”与“不合理”的问题。 大凡人们出主意、办事情,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合理,另一种是不合理。“顺乎理者成,逆乎理者败。”比如,在农业生产方面,我们主张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合理灌溉……;在分配问题上,我们主张合理规定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在劳动管理上,我们主张合理组织和使用劳力;在群众生活上,我们主张合理劳动和休息。讲究合理,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者办事情的特色,也是我们的事业战无不胜的原因所在。 我说我们出主意、办事情最讲究合理,并不等于说我们百分之百的人都掌握了合理办事的本领,不等于说我们出的一切主意,办的一切事情从来都是百分之百的合理,我们当中,的确也有少数人,出主意,办事情往往是不够合理的。例如:有一种人一提到密植,就摇头,似乎祖传下来的稀植的老规程是天经地义的,丝毫动不得;另一种人却走到另一个极端,不管三七二十一,来个“越密越好”。就这样,你说他们不合理,他们还反过来说你不合理。这很有些“人各其是所是而其非所非,将谁是正之”的样子。 其实,合理的标准,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的标准。“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论”)这就叫人“顿开茅塞”了:原来,合理与不合理的“理”字,就是客观世界的规律性,你主观上想的、干的符合这个规律性,行得通、结果好,就是合理,反之,就是不合理。 当然,由于时间、地点、条件不同,有些事情在这个地方看来是合理的,但在那个地方就可能成为不合理;在昨天看来是合理的,在今天就未必合理,把一切事情的合理和不合理都绝对化起来,也是要碰钉子的。
7. 朴素和多彩
第8版()专栏:跃进随笔 朴素和多彩 沈明德 增产节约运动中提倡个人生活的俭朴,但同时又提倡人们要生活得丰富多彩,心情舒畅,乍看起来这二者好像是矛盾的,其实不然。 个人生活有两方面,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我国解放十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特别是去年大跃进,生产大发展,取得了特大丰收,但是它还赶不上六亿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所以自觉的在个人生活上勤俭节约,把余钱存入银行支援国家建设,这就是物质生活上的艰苦朴素。 艰苦朴素是我国革命的光荣传统,革命前辈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不畏任何艰辛困苦,充满了革命乐观精神,百折不挠地英勇前进。过去是这样,现在也仍这样。最近北京举行的解放军文艺会演大会上,由将军们组成的将军合唱团的演出,使人深受感动。他们唱得气壮山河而又诗情奔放。这说明将军们的生活不仅严肃、刻苦而紧张,同时也是丰富多彩而又活泼舒畅。将军们的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将军们引吭高歌,充满了革命的欢乐的文化生活也永远需要我们继承发扬。 精神生活是多样的,唱歌是,欣赏戏剧、电影和音乐也是,参观美术艺术作品和展览会也是,从事于音乐、艺术的创作和学习也是。这些不仅丰富了休息生活,而且也是陶冶身心,培养乐观精神。体育活动则是积极的休息,冬天溜冰滑雪,夏日游泳钓鱼,室外的球类田径,室内的跳舞下棋,都是有益的活动。此外在业余时间里种菜、植树、栽花、饲养家禽家畜不仅改善伙食,也培养了劳动习惯,还能美化环境。 在物质生活上发扬艰苦朴素作风,在精神生活上更加丰富多采,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中国人在几千年特别是近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养成了把这二者紧密结合的好传统。这正是我们热爱生活而又善于安排生活的表现。
8. 登山日记
第8版()专栏: 登山日记 王凤桐 杨克现 雪阻 7月4日。等待。 今天大雪,登山队在拔海六千二百米的第二号高山营地停留了一天。 无论用什么语言都难以形容队员们难耐的情绪。早晨起床后,四十多名队员分别坐在十二顶低矮的帐篷中。大雪沙沙地落在帐篷上。队员们把头伸出帐篷外,天空布满黑沉沉的阴云。随着帐篷口的打开,雪花就飘进帐篷中来了。 出发的时候到了。是前进,还是后退?队部没有发出命令。难道就这样退回大本营吗?那岂不是作了一次毫无意义的消耗体力的行军!因为第二次行军就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前进吗?这样的天气能不能保证顺利地没有危险地到达顶峰呢? 时间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但天色却和黄昏时候一样。大家耐不住了,很多人钻出帐篷三三两两地议论起来。有的指手划脚地研究天上的阴云,有些在观测风向。雪花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看起来,天气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 史占春同志蹲在帐篷外一个角落里仰望天空,默默无语。有一个队员看见他烦闷,建议回帐篷打打扑克,他却连动也不动,蹲在雪中说道:“今天我唯一的兴趣是气象!” 气象,只有在这时候才感到它多么重要!气象小组的邵子庆和胡德铭,一早就把风速仪、风向仪、温度表、气压表等仪器搬到帐篷外的雪地上。他们每隔一会,就到那里观测、纪录。在行军当中,他们曾经背着沉重的仪器箱和队员们一起前进,每当队员们休息,他们便进行不同高度的气象要素和辐射强度的观测。那时,很少有人向他们发问。而现在,队员们却问得这样急。也不知是出于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慎重,还是出于和其他队员一样的焦急心情,他们却很少正面回答队员们对未来天气的询问。 快吃晚饭了,帐篷里的汽炉发出了嘟嘟的响声。气象组的队员面带着笑容把仪器收拾进箱中。工作一天了,多么希望吃到一顿很香的晚餐哪!那知他们却跑到依然蹲在那里的史占春同志的面前,兴奋地向他说道:“低压的冷气流明天就要过去,好天气就要到来了!” “建议明天马上向拔海六千八百米处挺进!”这是史占春的声音。晚上,队部作出了决定:明天继续前进。 (六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