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06-04

第 1 版

1. 把好夏粮三道关 收——颗粒归仓 管——制度周密 用——精打细算

第1版()专栏: 把好夏粮三道关 收——颗粒归仓 管——制度周密 用——精打细算 本报广州3日电 广东省番顺县大石公社钟村生产大队在早稻收割前,发动社员讨论今年早稻应该怎样收,怎么管,怎么用,并集中群众的意见,订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制度;要求做到细收细打,加强管理,计划用粮。 这个队连续召开了包产单位的生产队长、生产组长、饭堂管理员、晒场和仓库管理员、老农代表、青年代表、妇女代表等七个座谈会,对收好、管好、用好粮食的必要性和应该怎么收、怎么管、怎么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大家共同研究,最后把收、管、用的方案交给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执行。在座谈讨论过程中,广大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都一致认为必须做好收、管、用三件事,不能容许浪费和损失粮食。第一生产队社员何沛说:“今年早稻生长比去年好,但不管多么大丰收,也要防止浪费,一禾一谷都是大家辛勤劳动的成果。” 在怎样收好的问题上,大家都认为要做到黄一块,割一块,细收细打,颗粒归仓。经各种会议讨论后,大队决定采取六项措施:(1)使用割禾船,收回脱落粒;(2)禾桶口设兜袋,避免打谷时谷粒抛掉;(3)轻割、重打、多扬,做到田里净、禾秆净;(4)禾桶、铺席、谷箩等要修理好,避免谷粒漏掉;(5)挑运粮食不要装得过满,避免溢落;(6)把七座大晒场和其它小晒场修理好,使掉在场上的谷粒都能够扫回来。  在吃好用好方面,首先在估产、试算“五粮”(征购粮、种子粮、口粮、饲料粮、储备粮)的基础上,订出了口粮分配使用方案,交给社员讨论。在讨论中,大家都愿意实行如下分配使用办法:第一,实行按劳定等,以等定量,发给饭票,凭票吃饭的饭票制。根据全队六百三十一人的年龄、劳动等级,划分为不同的用粮标准,按定量每月发给饭票,每餐凭票吃饭。如有特殊情况,先向饭堂登记停餐,可向饭堂领回大米。第二,贯彻大集体、小自由原则,在完成国家征购任务、留下种子、饲料和储备后,在应留的口粮中提出10%,分配给社员作为招待亲友、婚丧喜庆及发展家庭副业等方面的特殊使用。第三,任何时候都要节约用粮,提倡农忙时多吃些,农闲时少吃些。第四,有啥吃啥,做到主粮杂粮掺吃,粗粮细吃,品种多样化。 关于管好粮食方面,社员也提出了很多办法。大队根据这些意见,建立了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大队在公社粮食管理委员会下成立粮食管理小组,并派五个党员担任饭堂主任,另外三个保管员和六个晒场组长也挑选政治可靠、责任心强的人来负责。为避免各类仓库和各项用粮混淆,实行二套仓库管理制和分仓管理制。一套国家仓,管理国家征购粮;一套是大队仓,管理自留的种子、口粮、饲料和储备粮。粮食从收割至打晒、入仓、支付等方面建立起一系列的收支会计制度。此外,还建立仓库检查保管制度,加强粮食保管,保证储粮安全。

2. 番顺钟村生产大队 河间北八里铺生产队 发动群众订出办法

第1版()专栏: 番顺钟村生产大队 河间北八里铺生产队 发动群众订出办法 据河北日报消息 河北省河间县城关人民公社北八里铺生产队,在夏收即将到来的时候,发动群众妥善安排了夏收粮食的收、管、用三件事,力争作到收好、管好、用好。 这个队共二百八十亩小麦,生长良好。为了收好、管好、用好,这个队的党支部发动群众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多数人认为丰收了必须收好、管好、节约,任何浪费行为都是不对的。 大家的认识一致后,进一步研究和制订了收好、管好、用好的具体办法。首先是收好。根据往年经验,要求作到“三快”(快收、快打、快入仓),“四净”(地、场、轧、扬)。为达到这个要求,组织收割、运输、打场、拾麦专业队,实行“定时、定工、定量、定质”的责任制。确定专人检查小麦成熟情况,掌握熟一块、收一块、打一块。在打的过程中,要普轧四遍,力争作到“一穗不丢,一粒不掉,颗粒归仓”。 管好。要从收割打场开始,就贯彻管好精神,首先防止雨淋和霉烂。在收割之前,就安排好仓库,实现“四无”,确定专人管库,严格粮食入库手续,建立与健全保管制度。定期检查和晾晒,做好防虫、防鼠、防烂、防盗。要把保管好粮食作为一项政治任务,领导干部定期过问和解决保管工作中的问题,切实把粮食管好。 用好。本着节约用粮、细水长流、保证社员吃饱吃好的精神,制订了分段计划用粮、以人定量、实行饭票制、食堂包干等办法。首先分段用粮。依照农活轻重,确定用粮多少。第二是根据全队人口的年龄、饭量和劳动强度三方面的情况,确定每个人的吃粮指标。同时实行饭票制,把饭票按月分发给每个人,凭票吃饭,节约给钱。本大集体小自由的精神,允许社员把饭菜领回家去吃,也允许社员在食堂领粮领面领菜,自己起伙。各食堂每月造报一次以人定量的口粮名册,生产队根据名册按月把口粮包到食堂,亏不补,余归食堂。食堂一天一小算,十天一大算,一月一总结,定期向社员公布账目。

3. 农副产品卖给国家 生产资料买回公社 广西农村市场物资大交流 全区半数以上公社举办大小型交流会,扩大了城乡商品流通

第1版()专栏: 农副产品卖给国家 生产资料买回公社 广西农村市场物资大交流 全区半数以上公社举办大小型交流会,扩大了城乡商品流通 据广西日报消息 最近两个月来,广西僮族自治区各地召开了物资交流会,进一步活跃了农村市场,扩大了城乡商品流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据不完全的统计,截至5月中旬止,全区已有六百四十八个公社先后以公社或生产大队为单位召开了大型或小型物资交流会;召开交流会的公社占全区公社数的60.65%。 在召开交流会以前,各个公社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许多公社成立了物资交流的专门领导机构,并且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向群众说明召开物资交流会的意义,解释“等价交换、现款现货”等原则,鼓励社员出售农副土特产品。公社财贸部门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广大社员从各方面准备交流的物资。各地组织了大批财贸干部深入公社、生产队,调查货源情况,帮助生产队划清队与社员生产和出售产品的范围,制订具体的交流规划。许多地方还举办了中小型样品展览,介绍收购品种、规格以及生产、采摘、加工等方法。 经过思想发动和物资准备,各公社参加交流会的社员们纷纷把余粮、油料、家禽、家畜、松脂、木棉花、野生动植物和其他产品拿到会上卖给国家。融安县参加交流会的八万多人中,就有95%以上的人带了商品前来交易。阳朔县高田公社的社员们,在举行交流会那天,共出售余粮一万一千多斤给国家。 由于物资交流会的召开,商业部门的收购额大大增加。贵县覃塘公社供销部在交流会上一天的收购总额达三十一万五千多元,超额完成了第二季度收购计划。南丹县月里公社供销部在大搞交流会以后,4月份收购总额相当于第一季度收购总和,比去年同期的收购额增加了六倍。横县、武鸣等县商业部门在交流会上收购的物资,都比平时在墟日收购的物资增加几倍或几十倍。 在物资交流会上,商业部门和公社、生产队根据生产情况和国家需要,广泛签订和修订了各种产品的产供销合同,协助生产队迅速安排生产,更好地使城乡之间的短期生产和需要挂起钩来,做到了产、购、销三结合。天峨县九个公社六十三个大队在交流会上和商业部门签订的合同,金额达一百七十万元,包括生猪、菜牛、龙须草、药材等九十多个品种。 物资交流会的召开,调动了社员们扩大多种经营的积极性。他们上山下水,采、摘、捕、捞、挖掘和加工各种土特产品,恢复了许多小土特产和日用小百货的生产。上市品种较过去普遍增加,有许多绝市商品又与消费者见了面。社员们在出售产品后,增加了收入,购回各种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阳朔白沙公社白面山大队出卖商品所得现款,足够发给社员两个月的工资。贵县木格公社社员还把所得现款四千多元存入信用部。 各地在召开物资交流会的同时,注意加强市场管理。一、二类物资统一由当地的国家粮食部门和国营商业部门收购,严禁外来单位或私人抬价压价收购;三类物资由各生产队和社员个人按国家规定的牌价自由交易,少数的次要的三类物资,也可以在国家牌价的一定幅度之内自行议价。在物资交流会的基础上,有些地方还恢复了墟日,使农村初级市场更趋活跃。(附图片) 在物资交流会上 紫华(原载广西日报)

4. 新繁县初传大面积丰收喜讯 七万亩油菜亩产一百五十斤

第1版()专栏: 新繁县初传大面积丰收喜讯 七万亩油菜亩产一百五十斤 本报成都3日电 川西平原上的新繁县,今年播种的七万三千亩油菜,已经全部收割脱粒完毕,获得大面积丰收。根据实打实收后的逐级上报统计,共收菜籽一千零九十七万多斤,平均亩产一百五十斤三两,比去年亩产九十二斤增加63%。其中两万亩胜利油菜,平均亩产一百八十斤七两,比去年增加96%。青白公社第四管理区第一生产队的二百六十亩油菜,平均亩产三百二十六斤半,比全县平均产量多一倍多。这个公社第一管理区有一亩二分一厘干部指挥田,共收菜籽六百六十斤五两,平均亩产五百四十六斤。 新繁县油菜高产的主要原因是认真贯彻了农业增产的“八字宪法”。所有的油菜田都进行了深耕,一般都深耕一尺以上,部分丰产田和指挥田深耕二尺左右。深耕时分层施了底肥,每亩施底肥折合水粪在五万斤以上。采用了胜利油菜和本地大角角黄油菜良种。进一步推行了合理密植,加强了田间经营管理,及时防治了病虫害。 今年,新繁县委和公社的各级领导机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群众性的高产运动,从县委、公社、管理区到生产队,从干部到群众,都种了油菜丰产田,带动了大面积丰产运动。各级领导的指挥田更成为推动夏季作物获得大丰收的动力。各公社普遍建立了田间管理专业队,加强了责任,进行了划片包干。公社与公社之间、管理区与管理区之间、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定期开展检查评比竞赛,争夺优胜红旗。对庄稼检查评比,分别排队,发现问题,及时增加措施,不断消灭落后苗。 油菜丰产更加鼓舞了群众的干劲,夏收还未结束,紧张的大春生产高潮已迅速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一个全面的高工效超定额运动迅速开展。现在,二十万亩水稻已栽了80%以上,早稻已普遍中耕追肥一次至二次。

5. 刘主席接见缅甸大使貌貌叫温

第1版()专栏: 刘主席接见缅甸大使貌貌叫温 新华社3日讯 刘少奇主席今晚接见了缅甸驻华大使貌貌叫温。接见时在座的有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礼宾司司长俞沛文。

6. 把好三关

第1版()专栏:编者的话 把好三关 夏粮从收到吃,有三个重要关口——收、管、用,必须牢牢把守,不让抛撒浪费。 今年许多地方注意了细收细打,快收快打。这是第一关,这一关稍不留心,就会抛撒许多粮食,所以必须把好。可是还有第二关和第三关——周密保管和计划用粮,不能小看。 番顺县和河间县有两个公社的生产队已经留心把好这后两关。他们发动群众研究出怎么收怎么管怎么用的许多好办法,把生产、管理和消费三个重要关口,同时紧紧把住了。他们做得很对。道理很简单,假如有一关把不住,就会出现一个大缺口,浪费掉许多粮食。因此,这三关紧密相连,必须关关设防,缺一不可。

7. 物畅其流

第1版()专栏:编者的话 物畅其流 正确地积极地组织农村物资交流,是促进商品流通的重要措施。 为了加强公社生产的计划性和城乡物资交流,各地商业部门曾经根据国家计划和市场的需要,同公社或大队广泛地签订了产销合同。但是,广大社员利用工余或假日生产的计划范围以外的小宗产品,不可能全部纳入合同之内;公社与公社、队与队、社员与社员之间的第三类商品的调剂,也不可能全都通过商业部门购进销出。这就需要有计划地繁荣农村集市,组织农村物资交流,以便农村互相调剂和国家零星收购;这就需要像广西僮族自治区那样,在国家商业部门统一领导之下,广泛地逐级举行物资交流会。

8. 山东吉林山西武汉人民积极储蓄

第1版()专栏: 山东吉林山西武汉人民积极储蓄 据新华社济南3日电 山东省广大农民踊跃参加储蓄,农村储蓄额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到5月中旬止,农村储蓄额已达一亿六千七百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5.5%。 山东省各地人民银行和信用社干部,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向社员宣传了节约储蓄的意义。他们为了使群众存款取款方便,常常流动到社员家庭去办理储蓄业务,并且帮助社员安排生活,制订节约储蓄计划。高唐县梁村公社李楼、于庄、孙庄三个村的社员听到宣传后,在领取工资的一两天内就有一百一十四户参加储蓄。蒙阴县孟良崮人民公社高庄管理区,是一个贫瘠山区,过去社员没有储蓄习惯,经过党组织和银行、信用社干部的宣传,精打细算地安排开支,二十七天的时间即向银行存款四千二百五十元,存款户占农户总数的85%。 据新华社长春3日电吉林省广大人民最近踊跃参加储蓄。据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到5月20日统计,全省储蓄存款已达七千八百二十七万元,比第一季度末增加三百四十八万元。 吉林省银行部门向群众宣传了参加储蓄,对国家建设和对自己的好处,同时改进服务工作,简化存款取款手续,便利储户。现在全省已有银行储蓄所二百八十九个,各单位建立了代办所,有一万多个储蓄代办员和协储员协助银行办理储蓄业务。由于储蓄机构普遍建立,基本上做到了职工储蓄不出本单位,居民储蓄不出街道,农村储蓄不出屯,广大群众普遍称便,储蓄热情很高。 据新华社太原3日电山西省各城镇人民群众踊跃参加储蓄,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今年1月到5月中旬,各城镇人民银行接收的存款已达七千六百二十多万元,比去年年底净增二百九十七万元。太原市70%以上的职工参加了储蓄,全市到5月底的储蓄存款达两千九百四十多万元,比去年年底净增五百多万元。 今年以来,各地的机关团体、厂矿企业、街道居民组织,普遍把发动群众储蓄当作一项重要工作。为了便利群众储蓄,国家银行今年以来在全省各地建立了一千五百多处储蓄代办所和代办点;协储员增加到九千四百多人。 据新华社武汉3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市分行采取多种多样措施,便利群众存取款项。全市除了已设四百多个储蓄所、代办所外,各街道、居民委员会以至居民小组都有人接受银行委托,帮助群众计划安排生活和向群众进行有关储蓄的宣传。在离开储蓄所、代办所较远的居民区,银行设立了服务站,由居民中的积极分子代办储蓄业务。银行工作人员还经常走出柜台,上门收付。这种方式在工地上特别受到群众的欢迎。武钢工地储蓄所的工作人员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都在工地巡回开展储蓄业务,近两三个月,职工存款平均每月比过去增长三十五万元以上。 武汉市全市储蓄金额也逐月上升。据银行统计,到5月中旬止,全市储蓄额比去年年底增加了15%以上。(附图片) 天津市沙市道居民李玉英(左)只要一有余钱或暂时不用的钱便去储蓄。这是她在沙市道储蓄所储蓄。 新华社记者 张映华摄

9. 踊跃储蓄

第1版()专栏:社论 踊跃储蓄 储蓄,看来只是个人生活范围的小事;每一笔存款,看来也是很微小的数目。其实,把大家所存的钱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支不小的经济力量,国家可以用来做很多重要的事情。几年来,由于我国人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和勤俭持家、勤俭建国的方针越来越深入人心,到去年年底,全国城镇的储蓄总额已达到四十亿元。可见,说储蓄可以有力地支援国家建设,是一点也不夸大的。 发展社会储蓄事业,可以培养人民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社会风气。这种社会风气,在目前,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需要大大提倡。我们知道,要发展生产,必须依靠全国人民克勤克俭,厉行节约,不断地为国家增加积累,使每一文资金都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使每一点物资都使用到最必要的地方。今年我国国民经济将要在去年大跃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了在生产建设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全国人民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勤俭建国的方针,大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周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应当在全国的每一个角落,从思想上政治上动员每一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每一个爱国的公民的积极性,立即开展一个增产节约的全民运动。”除了一切企业单位都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外;每一个有储蓄能力的人,本着勤俭持家的原则,在安排好生活的基础上,踊跃地参加储蓄,尽己所能地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这也是增产节约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今年,发展社会储蓄事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具有更好的条件。首先,去年大跃进以来,城市和工矿区的就业人口增加了,国家支付的工资也相应地增加了。不少职工家庭由一个人挣工资,变成了两个人或者更多的人都有工资收入。这些职工的储蓄能力显然是提高了。其次,我国广大人民历年来对购买国家发行的建设公债都表现了极大的热情,而今年国家停止发行全国性的公债,绝大部分地区也并没有发行地方公债;通过开展储蓄业务,把广大群众准备购买公债的钱集中起来,支援建设,这不仅有利于国家,而且由于存款比购买公债更灵活,一定更为群众所乐于接受。 可是,对于节约储蓄的意义,目前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认识得很正确。例如有些人就认为,现在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生活有了保障,再继续储蓄已经没有必要了。这种看法是不够妥当的。我们知道,为要提高人民的生活,首先需要不断地发展生产。几年来,我们国家生产虽然有了巨大的增长,商品流通额也一年年地扩大;但是群众的消费需要也是不断增长的,而且消费需要的增长总是比生产增长得更快。我们现在努力发展生产,正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我们的主张是,在搞好生产的基础上改善生活,而不是脱离生产基础,片面地强调改善生活。在目前我国社会产品还不丰富的情况下,特别要根据勤俭节约的精神安排生活。生活上的铺张浪费现象,是必须反对的。事实上,不注意节约,就是浪费的开始。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工资收入相当宽裕,日子满可以过得很好。但是他们平常不注意节约储蓄,很自然地养成了随便花钱的习惯。他们从来不考虑过了今天,明天该怎么办。 “发薪三天富,月末空着急”正是这种人的写照。我们认为,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应当本着节约的精神来安排生活:暂时不需用的东西不买,可买可不买的东西少买或不买;供应比较充分的商品可以多消费一点;一时供应不充分的商品就少消费一点。总之,要在今天想到明天,月初想到月底,开支小的时候想到开支大的时候。把余钱和暂时不用的钱积蓄起来,存入银行。这样不但支援了国家建设,使个人或家庭生活过得更有计划;而且有了储蓄,还可以应付临时发生的意外需要,而不至于因为意外需要,使得正常生活受到影响。 有些人认为,只有经济收入富裕的人才能储蓄。其实不然。收入多的人参加定期储蓄,固然能够增加国家手中可以运用的资金;但即使收入不多,陆续存入,陆续支取,也同样能够增加国家手中可以运用的资金。储蓄业务是有存有取,存取交替进行的,这就像一列客车,虽然每站都有人下车,但每站也都有人上车,因而车上总是保持着一定的人数的道理一样。 当然,我们提倡节约储蓄,反对浪费,并不是连群众的正常的文化娱乐生活也当作浪费一起反掉。人民的生活是多种多样的。不仅要穿衣吃饭,而且需要文化娱乐。对于用于文化娱乐的消费,不能说是浪费。不仅如此,有关部门还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例如扩大各种戏曲和电影的演出,举办各种体育运动比赛,以及加强其它文化娱乐生活方面的服务业务等。我们要让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变得丰富多采。 各地人民银行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都应当适应广大群众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储蓄业务工作。在开展储蓄业务中,必须坚决执行“存款自愿,取款自由,为存户保密”的储蓄原则。但是,坚持自愿原则,绝不应当理解为消极等待。恰恰相反,储蓄机构必须不断地改进服务状况,改进工作方法,做到让存户存款取款方便,乐于节约储蓄。把节约储蓄和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对立起来,把自愿储蓄和深入宣传具体组织的工作对立起来,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利于储蓄事业的迅速发展的。 储蓄事业是带有广泛群众性的社会活动,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各级人民委员会,各级人民团体和宣传部门,应当根据具体条件,结合增产节约运动,在本地区、本单位向职工和居民进行一次深入的关于勤俭建国,勤俭持家,节约储蓄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都懂得参加储蓄的重要意义,鼓动更多的人来踊跃参加储蓄。

第 2 版

1. 提高冶炼强度降低焦比就能增产 全国大中型高炉会议交流经验表扬先进单位

第2版()专栏: 提高冶炼强度降低焦比就能增产 全国大中型高炉会议交流经验表扬先进单位 据新华社本溪3日电 1日在本溪闭幕的全国大中型高炉经验交流会议,要求全国拥有大中型高炉的炼铁企业,继续深入开展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中心的群众运动,积极贯彻执行提高冶炼强度和降低焦比双管齐下的高炉操作方针,提高生铁的产量和质量,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的钢铁生产任务。 会议分析了全国炼铁生产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和交流了大跃进以来大中型高炉生产上的先进经验,拟订了1959年高炉生产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和技术组织措施方案。并要求全国大中型高炉职工继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迅速提高生铁产量和质量。 参加会议的代表们在讨论中一致认为,积极贯彻提高冶炼强度和降低焦比双管齐下的操作方针,是迅速增加生铁产量的有效的途径。他们指出,1958年和今年头五个月的实践证明,执行这一操作方针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溪第一钢铁厂从去年4月执行这个方针后,高炉利用系数从去年9月到现在一直保持在二以上,今年5月更进一步提高到二点四以上,一直在全国中型高炉中领先;太原钢铁公司采取这个方针后,利用系数也有好几个月达到二以上;鞍钢九号高炉去年以来采取了这一操作方针,生产也很出色,特别是从今年4月到现在,利用系数已经连续两个月达到二以上的水平,5月份获得全国大型高炉的冠军。代表们指出,目前全国大多数高炉的利用系数平均还只在一点五以下,如果全国大中型高炉认真学习本溪、鞍山、太原等炼铁企业先进高炉的经验,普遍把利用系数提高到先进高炉的水平,那么全国生铁产量在不增加设备、人力的情况下,就将会有很大的增长。这对保证完成1959年生铁生产任务有着很大的意义。 为了更好更全面地贯彻执行提高冶炼强度和降低焦比双管齐下的操作方针,会议提出了不断解放思想、开展群众运动、开展以高炉生产为中心的大协作、改善原料条件、改进操作技术、改进设备和改善管理等七方面的具体要求。在改善原料条件方面,要逐步实现烧结和焦炭过筛,分级分炉使用,提高矿石含铁量和焦炭质量,同时要增加矿石产量,使高炉吃得饱吃得好;此外,要逐步使用自熔性球团矿,这在鞍钢、本钢等企业已证明是提高生铁产量的重要措施。在技术操作方面,要不断地改进装料制度,控制适当的风口风速,充分发挥热风炉的潜力,尽量提高干风温度,有高压炉顶设备的高炉要很好发挥高压操作的作用;同时要不断改进设备,加强设备维护检修工作,大大降低休风率。 会议认为,在提高生铁产量同时,必须注意提高生铁质量,保证铁是好铁。全国大中型高炉的生铁合格率要达到98%以上。为了实现这个指标,会议要求各企业严格贯彻操作规程,加强原料的检验和验收制度,保证入炉原料的质量。同时推广国内行之有效的提高质量方面的操作经验。 会议强调指出,任何技术措施,离开了党的领导和广大群众,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各企业在贯彻提高冶炼强度降低焦比双管齐下的操作方针时,必须政治挂帅,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继续解放思想,继续大搞群众运动,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这次会议是5月25日开始的,历时八天。参加会议的有河北、山东、云南、上海、北京等十五个省市冶金局及其所属重点钢铁企业的代表,有冶金工业部所属各炼铁企业的代表,共三百多人。会议听取了苏联专家的报告,并且向全国大中型高炉职工发出了倡议书。会议最后还给本溪第一钢铁厂、鞍钢三号和九号高炉、太原钢铁厂一号高炉等先进单位,颁发了奖旗。

2. 未雨绸缪

第2版()专栏: 未雨绸缪 陈之衍 “未雨绸缪”,是一种预防为主、稳操主动的思想。一切事业都必须稳操主动,管理现代化生产企业,尤其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所谓现代生产,就是用机械来进行生产。用机械来代替人的双手,用电、煤气等来代替人和牲畜作为动力。在现代企业中,贯彻未雨绸缪的思想,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检修,是一项专门的重要工作。因为机械设备一旦出了事故,立刻就会影响生产的数量和质量,而在连续性生产的联合企业中,影响就更大。一个部门的设备出了事故,一连串的环节都要受到连累。小则减少生产,大则全部停产。因此,现代企业的规章制度中特别规定了机械设备的维护检修制度,并在重要的大企业中还设有专责的检修工程师。目的在于未雨绸缪,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 也许有人认为:既然要大跃进,设备的维护检修就可以马虎些,甚至可以不用过问。也许有人觉得:检修设备会妨碍生产,还是挺一挺吧。这种看法,当然是不正确的。一匹头等的枣骝马,纵能日行千里,但总不可能一年四季都不停地奔驰。一个人,健壮得像一个大力士,劳累过度,也要躺下来。机械设备也不例外,必须定期检修,就像人经过一定时间,也要检查检查身体一样。至于因为检修,某些设备暂时停止生产,这是正常的现象。如果一定要等到机械设备出了大乱子,再去检修,那就不正常了。就好像人在途中虽然看到空中有闪电,但仍然置若罔闻,结果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这时再去找雨伞,已经淋得像落汤鸡了。 有一些企业在突击生产时,放松了机械设备的维护和检修。这种状况是不正常的。马鞍山钢铁公司组织“高炉健康普查队”的做法,是改变这种状况的一种及时的有效的方法。经过普查,提出了检修项目,组织了配件制造,建立了设备维修制度,实行无事故检修,这样,高炉的“健康”就有保证了。 不断保持高昂的士气,这是一支军队取得胜利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个道理是无须多说的。但在进攻时,一定要立足于可靠的阵地,然后才能长驱直入、克敌致胜。同样地,机械设备台台“健康”,生产阵地固若金汤,继续大跃进就有了重要保证。因此,未雨绸缪,加强设备的维护检修,以及加强配件的生产,并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情,而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情。

3. 鞍钢九号和三号两座大型高炉 五月份利用系数在全国领先

第2版()专栏: 鞍钢九号和三号两座大型高炉 五月份利用系数在全国领先 新华社鞍山3日电 鞍钢九号和三号两座大型高炉在红五月里获得全国大型高炉(容积五百立方公尺以上)的冠军和亚军。两座高炉的月平均利用系数分别达到二点一八七和二点一三三。他们都提前一天超额完成了5月份生产计划,九号高炉为国家增产了两千吨生铁,节约焦炭一千九百多吨;三号高炉比4月份每天平均增产一百一十四吨生铁。 这两座高炉在4月份就创造了优异的成绩。当时,九高炉的利用系数平均达到二点零五一;紧接在九高炉后面的三高炉,利用系数也达到了一点九九五。5月份,他们决心把红旗举得更高,夺取全国大型高炉冠军。他们你追我赶,力争上游。三高炉学习九高炉的经验,加大鼓风量,提高冶炼强度,到5月10日高炉利用系数曾经跃进到二点一七零,赶过了九高炉。九号高炉职工为了夺回冠军,又进一步提高了热风温度和降低焦比。5月20日把高炉的利用系数稳步提高到二点一七六,重新赶过了三高炉。 鞍钢第九和第三高炉利用系数的大大提高,同本溪大型高炉和中型高炉利用系数的提高一样,除了高炉职工的辛勤劳动以外,还依靠了他们和矿山、炼焦厂、烧结厂及动力等部门职工的团结协作,因而在各方面创造了有利条件。

4. 安徽大力发展化学工业

第2版()专栏: 安徽大力发展化学工业 新华社讯安徽省采取洋土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酸、碱和钢铁生产所需的各种试剂的生产。几个月来,全省试制成功的各种化工产品已达一百一十五种,其中有五十二种产品已经正式投入生产。 淮南、马鞍山两个肥料厂进行协作,从炼钢炉渣中提取了五氧化二钒,并进一步试制成功“钒触媒”,解决了硫酸生产急需的试剂。合肥、安庆、芜湖等地区群众举办的小型硫酸厂和纯碱厂,也都先后出碱出酸。合肥综合化工厂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使产品品种由去年的六种增加到十多种,其中有多种是为钢铁生产所需要的试剂。

5. 内蒙古天然碱大量外运

第2版()专栏: 内蒙古天然碱大量外运 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出产的天然碱,最近大量外运,支援全国各地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 内蒙古中部和西部草原上的主要碱湖,在最近五个月里共出产了天然碱二十六万吨。各兄弟省、市和解放军部队派来支援的汽车,现在正不分昼夜,奔驰在碱湖与铁路之间紧张地运输。(附图片)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各族人民在天然碱湖——哈里察布湖畔加工天然碱。 新华社记者 赵连升摄

6. 新疆开始生产搪瓷器皿

第2版()专栏: 新疆开始生产搪瓷器皿 乌鲁木齐全民搪瓷厂已在最近投入生产,它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座搪瓷厂,可以年产面盆、口杯、饭碗、茶盘、水壶以及卫生器皿等各种搪瓷制品三十到四十万件。

7. 青海建成硫酸车间

第2版()专栏: 青海建成硫酸车间 青海省第一个现代化硫酸车间最近在西宁建成投入生产。这是青海人民化工厂扩建工程的一部分。它的设计年产量是三千二百吨。

8. 宁夏石膏支援外地

第2版()专栏: 宁夏石膏支援外地 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在积极开采石膏并大量外运,支援各省、自治区的生产建设。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膏储量丰富、质量好。据勘察,全区十九个县市中有十三个县有石膏矿。

9. 晒干筛净交售好粮 陕西省部分公社提早把油菜籽卖给国家 湖北枣阳一天收购夏粮一百三十多万斤

第2版()专栏: 晒干筛净交售好粮 陕西省部分公社提早把油菜籽卖给国家 湖北枣阳一天收购夏粮一百三十多万斤 新华社西安3日电 陕西省有的人民公社已开始将新收获的菜籽晒干扬净,提早卖给国家。 蒲城县十一万多亩油菜大部分已经登场,全县人民出售的菜籽已占征购任务的四分之一以上。蒲城县城关公社一万六千多亩油菜获得丰收,这个公社的翔村管理区一次就卖给国家十万斤油菜籽。西乡县已收购菜籽二十五万多斤。这个县的城关公社乾丰生产大队,为做到 “快收、快打、快售”,日夜收割打场,一天就卖出菜籽五万七千多斤,超额完成了交售任务。 各公社很注意把质量好的菜籽卖给国家。蒲城城关公社组织油菜质量检查组,严格地检查出售给国家的菜籽质量,社员们提出:“晒干筛净,决不让坏籽出村”。因此,全社出售给国家的二十八万九千多斤菜籽晒的干,杂质少,经过鉴定,绝大部分是上等品。 新华社武汉3日电6月1日清早,湖北省枣阳县送粮的人群就把头一天晒干扬净的新麦装上牛车、板车和手推车,络绎不绝地送到国家粮食收购站。收购站的工作人员也早已把茶水、磅秤准备好,一面忙着过秤、记账,一面热情地招待来售粮的社员们。 这一天,全县一百多个粮食收购站共收购夏粮一百三十四万七千多斤。有些生产小队在一天内就超额完成了夏粮交售任务。 各公社的社员们纷纷把晒得干扬得净的好粮挑选出来卖给国家。琚湾公社光明生产队提出要保证给国家交售的粮全是中、上等的。新市公社肖庄生产队在交售粮食时,发现有五百斤元豆还扬得不够干净,在临售前又马上重扬了一遍。为了快收、快打、快售,全县目前每天有二万多人带着五千多头耕牛在突击脱粒,新市公社肖庄管理区原计划6月1日交售八万斤粮食,因为脱粒快,这一天入库粮食达到十万斤。(附图片) 川西平原上的华阳县石羊人民公社的送粮队把今年丰收的小麦卖给国家。新华社记者陈捷、游云谷摄

10. 组织生产 增加货源 设立交易所 泉州积极安排市场供应

第2版()专栏: 组织生产 增加货源 设立交易所 泉州积极安排市场供应 据新华社福州2日电 为了作好市场供应工作,福建省泉州市商业部门,协助郊区和邻近的晋江县各公社建立了二十八个种猪繁殖场,大量饲养生猪;在春孵季节里,为各公社孵化出小鸡小鸭小鹅十万只左右,促进了家禽生产的发展。商业部门还主动协助生产蔬菜的重点地区建立种籽基地,派出采购员到外地采购各种菜籽一万多斤和菜苗三十六万多株,保证了郊区四千亩蔬菜的种籽需要。在最近一个月内,全市饲养的生猪由九千七百八十二头增加到一万一千五百头;鸡鸭鹅兔羊等家禽家畜由四万四千多只增加到十三万一千多只;蔬菜播种面积扩大了一千亩左右,蔬菜上市量增加了二倍;其他如淡水鱼、果林、蜜蜂、乳牛等也有发展。 泉州市商业部门还和全市二十多个工厂挂钩,签订合同,实行产品包销,协助地方工业发展生产。为了活跃城乡物资交流,泉州市专门设立了第三类商品的交易场所,现在,市场上鸡鸭鹅蛋品等副食品和手工业品、小商品的上市量都逐步增加。

11. 平叛后的山南

第2版()专栏: 平叛后的山南 新华社记者 景家栋 喜马拉雅山以北、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山南地区,一向被称为西藏高原上的“粮仓”。雅鲁藏布江沿岸宽阔的平原上,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要比西藏其他地区高一、两倍,亩产最高达到十克到二十克(一克二十五斤左右)青稞。喜马拉雅山下肥美的草原,又是西藏的有名牧区之一,每年以大量的干肉、酥油供应各地。可是富饶的土地并没有给山南人民带来幸福。西藏大农奴主的领地多集中在这里,多少年来,人民一直在农奴制度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过着悲惨的生活。西藏上层反动分子发动叛乱后,也利用那里富饶和险峻等条件,把山南做为巢穴,使这里变成了人间地狱。 4月初,记者随同人民解放军平叛部队来山南时,一过雅鲁藏布江,虽然是桃红柳绿的季节,可是田野荒芜,平原上看不到耕种的人群。叛匪掠夺了老百姓的财物和牲畜、粮食、酥油、茶叶、盐巴等。许多人家不得不用树皮草根熬出来的苦水当茶喝,人民受着饥饿的威胁,正处在深沉的苦难中。 但是,只经过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山南的面貌就变了样。人民解放军迅速平息了那里的叛乱,并且立即着手帮助当地人民医治创伤。现在,山南地区的田野里麦苗碧绿,到处流水淙淙,道路上又响起了骡马的铃铛声。许多被胁迫参加叛乱的青壮年得到了人民解放军的宽大释放,已经回家参加生产。寺院里也恢复了正常的宗教生活。在叛匪围困下一度变为死市的泽当已经重新繁荣起来,商店开了门,摊贩摆出了各种生活用品,西藏贸易总公司山南分公司的茶叶门市部里,总是拥挤着人群。一个多月来,这个门市部已经以三万块沱茶供应了山南各地藏族人民的需要。4月22日,来自山南各地的三千多人,按照传统习惯在昌珠欢度了一年一度的“萨噶达瓦”节,人们到昌珠寺拜佛诵经,在林卡里搭起帐篷尽情地跳舞唱歌,还把从各地带来的物品进行了交换。 中共山南分工委和进驻山南的人民解放军,为帮助山南人民春耕生产进行了巨大的工作。藏胞们看到田里碧青的麦苗,常常这样说: “叛匪在这里的时候,不但没心肠种地,就是想种,又那来的种子和耕牛!没有共产党、解放军,我们只有等着饿死。”平叛大军刚一过境,中共山南分工委和山南军管会就派出工作组,到各地领导群众成立平叛生产委员会进行抢耕抢种,并且宣布对叛乱分子的土地今年实行谁种谁收的政策。中共山南分工委和山南军管会还给贫苦农民贷放了几十万斤种子,帮助缺少畜力的农户解决缺乏耕牛的困难。平叛部队出动大批人员帮助农民送粪、整修水渠,抽出军用马匹帮助耕地,还帮助被叛匪破坏了房屋的人修房盖屋。驻泽当部队的官兵帮助驻地附近缺劳力的贫苦农民,在一天中送粪三万多斤。广大藏族农民在中共山南分工委和人民解放军的帮助、鼓舞下,迅速结束了春耕。 在叛乱平息前,和西藏其他地区一样,在泽当和各村镇都可以看到一些人由于农奴主的残酷剥削、压迫而不得不以讨乞为生。叛匪盘据山南以后,被迫出外乞讨的人更多了。叛乱平息后,中共山南分工委和人民解放军部队对这些人进行了救济,许多人被介绍去修路、做小工或参加农业生产。泽当市有二十多个孤寡无依以乞讨为生的人,中共山南分工委和山南军管会给他们贷放了口粮和羊毛,还把他们组织起来纺捻毛线,使他们过着安定的生活。因破产而流浪在“绒”(地名)地方的十一户农奴,被安插到劳动力不足的溪卡里,参加了农牧业生产。以织氆氇闻名全藏的吉德秀和泽当的纺织工人,重行修整了工具,用贷得的羊毛,又开始了纺织。 记者最近在泽当参加了一户农奴搬入新居的庆祝仪式。主人波则是安觉寺的农奴,叛匪围困泽当时,寺院管家想强占他的女儿央津,波则不愿让已经怀孕的女儿任人残害,暗暗地叫女儿和女婿躲避到我机关附近的一间屋子里。当管家领着一群叛匪来抢人时,扑了个空,就恼羞成怒,扒掉了波则六口人居住的两间土屋,把木材运去修工事,抢走了他家仅有的一些青稞,使波则一家人流离失所。叛乱被平息后,波则不但得到了军管会救济的八克口粮和种子,人民解放军某部几十个官兵还为他在废墟上建起一座敞亮的新屋。就在全家搬入新居的前几天,他的女儿生了个娃娃。为了祝贺新生,全家商定给小孩取名叫“尼玛”(太阳),象征共产党、解放军的光芒照耀到了他的家庭。 一个贫苦的农奴泽仁旺堆在山南叛乱平息后说:“过去我只知道养鸡生蛋是给官员和庄园主送礼,现在我家能用鸡蛋去换盐茶了!”这句话包含着西藏人民的多少血泪,也说明了西藏人民正在经历着多大的变化!现在,山南人民把解放他们和帮助他们翻身的解放军部队和中共山南分工委、山南军管会的工作组人员当做自己的亲人,他们亲热地把解放军称为“我们的军队”,把工作组的干部称为“我们的工作员”。在许多地方召开的群众会上,当工作组宣布对叛乱分子的土地今年实行谁种谁收、不交地租的政策时,有许多人当场感激得流下泪来。现在,解放军和工作组的人员每到一地,孩子们就围上来拉着手叫教唱歌,大人们则向解放军和工作组倾诉他们在农奴制度下的痛苦,迫切要求废除所有的乌拉差役,减免债务,取消人身依附和早日实行民主改革。 现在,山南人民正在中共山南分工委和解放军部队的领导、帮助下,努力建设自己新的生活。人们自动组织起来,帮助解放军捕捉散匪。目前各地入学的学生从来没有这样多过,泽当小学筹备开学时,报名的学生比叛乱前增多了两倍以上;中共山南分工委和山南军管会桑日工作组倡议办小学时,当地群众马上动手找房子,找来木匠制造课堂用具,报名入学的人数占当地学龄儿童的80%。今年的农业生产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耕地的面积扩大了,有些休耕地也种上了庄稼。人们改变了放野牲口的习惯,把牛羊看管起来或是由人放牧,以免糟踏麦苗。群众还在平叛生产委员会的领导下大修水利。一向缺少水利的“绒”地方,在工作组的帮助下找到了两处水源,几天内就修了两条水渠和一处溢水口。有些老人在向人民解放军和工作组干部要求实行民主改革的时候说:“趁我活着的时候,我要过一过自由幸福的日子!”他们的愿望是一定会实现的!(附图片) 人民解放军某部队的医护工作人员积极为山南地区的藏族同胞医治疾病,深受藏胞欢迎。 赵民俊摄(新华社稿)(传真照片) 西藏山南贸易分公司运输大批的茶叶、盐巴、日用品供应藏族人民 范士林摄(新华社稿)

12. 年楚河畔杨柳青

第2版()专栏: 年楚河畔杨柳青 新华社记者 格来 现在,富饶的年楚河两岸,正是风和日丽,流水潺潺、杨柳青青的季节。河畔上许多建筑物顶上的五星红旗,和临风摇曳的绿柳交相辉映,田野上一片葱绿,成千上万的农民们正在愉快辛勤地进行耕作。他们歌唱着: 用我们勤劳的双手, 高高兴兴紧握犁和锄, 在富饶辽阔的土地上, 开天辟地进行“谁种谁收”。 年老的藏族农民才仁尼玛告诉我,现在农民们个个心情舒坦,大家要争取平叛胜利后的第一个丰收。金嘎村的农民嘉扬带领全村农民,从早到晚不离开田地,灌水追肥,兴修水渠等,虽然忙得头上直冒汗,但他们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随时流露着幸福的微笑。 过去金嘎村的农民和西藏其他地区的农民一样,世世代代受着封建农奴主的残酷剥削和奴役。嘉扬因为欠了大农奴主一百瓶银子(每瓶合三元三角三分),每年利息六十瓶,不到两年,他还不清利上加利的高利贷就倾家荡产了。正因为这样,大农奴主的帮凶手持皮鞭监督着他像牛马一般的劳役。不仅没有人身自由,就连小便一次,也要在脸上盖一个印作标记,如果脸上的印多了,还要不给饭吃和挨一顿皮鞭。过着苦难日子的农奴,没有一块土地。在他们的家里,很难找到半口袋糌粑和一件能蔽体的衣服。农民多布吉说:“在那样的日子里,不知有多少人被活活逼死了。”自从西藏和平解放后,金嘎村的农民便迫切要求改革,废除残酷、黑暗、野蛮的农奴制度。可是由于反动的西藏地方政府和大农奴主的百般阻挠,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有些农民悲伤地说,他们是年楚河畔的枯树,枯了根、空了心、落了叶,没有发青的希望了。 但嘉扬的心里总是想,“毛主席、共产党绝不会忘记我们受苦受难的藏民,天总会亮,太阳一定会出来的!”他把渴望改革的心情,经常向其他的贫苦农民们诉说。这个情况被金嘎的反动大恶霸听到以后,立即把他逮捕,上了脚镣手铐押进监狱,用皮鞭打得嘉扬遍体鳞伤,没有一块好地方,还威逼他去参加叛匪,可是嘉扬死也不肯去。当嘉扬被折磨得快要死去的时候,全村农民宁愿挨饿,拼凑了一些钱、酥油和肉,到大恶霸那里去“求情”,无罪的嘉扬这才被释放出来。 人民解放军平息了西藏上层反动集团的叛乱以后,江孜军管会工作组救济了金嘎的农民大批的口粮和春耕种子,还宣布了“叛匪土地谁种谁收”。得到这个喜讯,没有一个穷苦的农民不激动不欢呼,很多人成伙成群,又说又笑,又唱又舞,高兴得夜晚睡不着觉。他们互道“扎西德勒”,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寿无疆! 七十多岁的农民普吉巴高兴地说:“我们作了几辈子牛马,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现在叛匪、恶魔刚一消灭,就能吐苦水、挖苦根,等改革以后,我们的幸福更说不完啦,这真是好比枯树发了芽,生了嫩根,越长树干越壮、枝叶越茂,像年楚河边的杨柳一片青了。”

13. 加强设备维修保证多出好铁 马鞍山建立“高炉健康普查队”

第2版()专栏: 加强设备维修保证多出好铁 马鞍山建立“高炉健康普查队” 本报讯 记者于凤报道:最近在马鞍山钢铁公司高炉身旁,常常看到一些人,他们三三两两结成一组,有的爬上炉顶查看布料设备,有的拿着蓝镜查看风口,有的在料坑上面观察称量车。他们既不是炉前工,也不是外来的访问者。他们是钢铁公司新组成的设备综合调查组——工人们最欢迎的“高炉健康普查队”。 马鞍山钢铁公司为了保证高炉正常出铁,稳定地提高生铁的质量、产量,采取了加强设备保养维修的五项措施:组织设备综合检查组,仔细检查各个高炉设备使用情况,以便全面地有计划地进行保养维修工作;组织机修厂突击制造配件,边检查、边修理;建立设备保养维护制度,对过去已有的制度,合理的必须严格执行,不合用的迅速进行修改或重订;根据部件使用时间,确定备件制造数量和使用时间,做到有备无患;恢复设备预修制度,做到无事故检修,以免被动。 这个设备综合检查组(由机械、动力、设计、供应等部门的负责人和老师傅、技术员组成)分为:上料系统检查组,专门检查炉顶布料,卷扬机、称量车等设备;炉前和热风系统检查组,检查高炉的风口、渣口、铁口和热风炉的全套设备;动力系统检查组,专门检查高炉的水、电、风、温。在检查中,他们首先和炉长、工长、工人交谈,充分听取意见,了解设备损耗情况,逐一进行检查,在两天多时间中,初步检查出高炉设备需要维护检修的有一百九十六项,需要配件的有二百十八项,需要研究改进的有四十三项。这些项目中有些急待检修的,如十三号炉的热风总管,热风、引风阀,已组织力量进行检修,有些备件,机修厂已开始赶制,其他项目也分别轻重缓急,安排计划进行检修或制造。高炉工人很欢迎这个检查组,他们说,只要有备件,就可以放心加大风量保证铁的质量产量上升。他们主动向检查组提出了四百多项建议。加强设备保养维修的其他措施,也正在进行。

第 3 版

1. 劳动超定额 实产超包产 常熟白茆公社开展竞赛推动夏收夏种

第3版()专栏: 劳动超定额 实产超包产 常熟白茆公社开展竞赛推动夏收夏种 本报讯 江苏常熟县白茆公社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三包双奖”的基础上,以当前夏收夏种为中心内容,在社员中开展了 “劳动超定额”,“高产超高产”, “先进超先进”,“实产超包产”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白茆公社是常熟县产量较高的一个公社。根据广大社员讨论落实的包产指标,今年全公社的粮食总产量将比去年增加三成左右。为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的包产指标,公社党委认为必须切实解决三个主要问题: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迅速提高低产队的产量;使产量较高的生产队继续跃进。公社党委发动了干部和社员,从总结1958年大跃进的经验入手,讨论解决的办法。在总结中,有两个典型事例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一个是针对低产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苦干一年跃入高产队行列的九大队;一个是运用苦干加巧干的办法,在去年一年中做了六百三十六个劳动日的三大队二小队的贫农“五好”社员沈荣荣。公社党委认为大力推广九大队和沈荣荣的模范事迹,对于实现今年的生产任务有积极作用,于是提出了开展“四超”红旗竞赛运动。 为了充分发挥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各生产大队和社员讨论决定,在每项农活的基本劳动定额之上,增加了红旗劳动定额。在每个生产队的公共食堂里,除了有一张“社员劳动出勤升降表”外,设立了“劳动英雄榜”和“劳动状元台”。社员劳动工分实行“日记、旬评、月结”的办法,超过基本定额的社员,名字上“英雄榜”,超过红旗定额的社员,名字上“状元台”。同时,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劳动报酬累进的奖励制度。例如割青草,每个劳动力一天的基本定额是四百斤,红旗定额是六百斤。在基本定额内,每百斤的劳动报酬为三个工分。超过基本定额的,每百斤增加一个工分。广大社员由于学习了沈荣荣的苦干精神和巧干办法,根据小队公布的“三天农活早知道”,主动安排自己超定额的计划,因而工效普遍提高。一大队三百四十多个割青草的社员,原来每人每天平均只割二百五十多斤,开展“四超”运动后,迅速地提高到每日平均割草六百四十多斤,突破了红旗定额。这个大队的青年妇女姚根根,还创造了一天割青草一千零五十斤的纪录,超过了沈荣荣。这项纪录并没有保持几天,又被本大队的妇女社员周金金超过了。据公社党委5月上旬的统计,“四超”运动开展以来的二十多天中,先后有八百九十多个男女社员超过了红旗劳动定额,八十四个男女社员有一项或几项农活赶上或超过了沈荣荣。沈荣荣则始终保持了“劳动状元”的称号。 在低产队超高产队的红旗竞赛运动中,一般都采取挂钩竞赛的形式。由于是集体竞赛,因而场面更大,热气更高,措施更多。十三大队是全社条件最差、产量最低的大队。他们有三分之二的耕地属于“锅底田”(小雨就成涝),有“九年三熟”之说,产量一直很低。“四超”运动开展后,这个队以九大队为学习榜样,发动全体社员,具体分析低产原因,挖掘增产的有利条件,提出了根治内涝,增加肥料,改良土壤,发展副业等十项具体措施。干部和社员们个个干劲十足,全队先后有二十一个社员突破了红旗劳动定额,十八个妇女社员赶上了周金金,在各项生产上都比去年做得好。 在全社八个高产大队之间,开展了比干劲足,比措施扎实,比规格质量好的“三比”循环红旗竞赛。在这些先进大队里,有一小部分干部和社员开始滋长了自满情绪,他们说:我们年年高产,样样先进,实现这种指标,没有问题。各大队支部着重批判了这些骄傲自满情绪。各个高产大队在“先进超先进”的红旗竞赛推动下,样样农活都比去年做得又早又好,五大队70%以上的社员成倍地突破了劳动定额,夏收夏种各项准备工作大部分已提前做好。 在“四超”红旗竞赛运动的推动下,白茆公社掀起了夏收夏种生产高潮。社员劳动出勤率从95%提高到112%(其中有一千一百个等外劳动力),劳动效率显著提高。 (严锋明)

2. 落实和加码

第3版()专栏: 落实和加码 苏宜 各地许多人民公社正在讨论今年大秋作物的增产指标和增产措施。在讨论中,既注意到使指标和措施双双落实,也注意到使指标加码,措施先进。 既要落实,又要加码,看来有些矛盾,实则相辅相成。落实,就是实事求是,比较接近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加码,是在实际基础上,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加强主观努力。 提倡落实,就是提倡一种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这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毛主席早就说过:“我们应该是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因此我们力戒浮夸,反对吹牛皮。但是,落实并不等于拘泥于过去历史上已有的事实。如果仅仅根据过去已经达到的产量出发,来订产量指标,来定具体措施,表面上看来是合乎实际的了,其实这仅仅是过时的实际,而不是正在运动、发展、变化、前进着的实际。这样的指标、计划和措施不可免地会是落后于现实的。这样就不是落实,而是落后。 在计划产量的讨论中,往往有两种很不相同的意见。一种是“宁高勿低”,以为指标订得愈高愈显得先进。明明当地某种作物在目前的条件下每亩产量是一千斤左右,却要订三千斤、五千斤,甚至一万斤。这种脱离实际的指标,群众并不放在心上。因为他们认定这种指标反正达不到,何必努力!这就反而伤害了群众的积极性,达不到提高生产的目的。还有一种是“宁低勿高”。把去年的产量拿过来,就作为今年的生产指标,甚至还低于去年的产量,以为这样做才是“从实际出发”,才是“十分落实”“十分可靠”。其实,这是完全抹煞了今年生产上的有利条件,实际上就是停步不前。这样,同样会伤害群众的积极性,当然也谈不上提高生产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这就直接违反了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两种极端不同的意见,不过是主观主义的两种不同形式的表现;根源相同,结果也必然相同。 客观实际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要符合客观实际,就必须加码。“码”要加多少?这就必须考虑到去年生产的既有成就,同时又考虑到今年发展生产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八字宪法的普遍实行、干部和群众的生产经验更加丰富等等)。群众称赞这种经过切实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是“跳起来摘果子”,这是很恰当的比喻。摘果子,是奋斗目标。要摘到果子,只有跳起来。跳,就是要努力。如果树太小,不跳也能摘到果子,可是果子不会很大。如果树太高,拼命跳也够不着果子,那也不行。摘果子的人的体力和技能不同,能对付的树的高度也各不相同。小孩子跳一跳能摘到的,青年人伸伸手就能摘到。因此,指标和措施的高度也不能处处相同。但是,有一点应该是一致的:要让每个人都能各尽其能地“跳一跳”。 群众是十分愿意跳一跳去摘更大的果子的。江苏常熟白茆公社展开的“劳动超定额”、“实产超包产”的运动,就是一个例子。这个公社的劳动定额和包产指标是经过群众详细讨论之后,在落实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而一经发动起群众性的“加码”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许多人又纷纷突破定额,并力争超额完成包产计划。可见,落实而又加码,站在坚实的土地上而又跳起来,必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摘到更大更美的果子。

3. 穗穗收净 粒粒归仓 四川小麦收割完毕

第3版()专栏: 穗穗收净 粒粒归仓 四川小麦收割完毕 本报成都3日电 四川省一千七百万农民经过一段紧张的劳动,二千多万亩小麦,已全部抢收完毕。 各地割倒的小麦正在脱粒,丰收的捷报陆续传出。季节较早的西昌专区四十二万亩小麦,其中经过脱粒的五万多亩平均亩产四百二十六斤,比去年增产一倍半。号称粮仓的川西平原,普遍增产。中共温江地委检查团在全区十六个县收打了一千零六十九亩上中下三种类型的小麦,每亩平均产量都远远超过去年。新繁县新农公社第五队收了五亩四分小麦,晒干风净后,平均亩产六百二十七斤,增产80%。附近的利济公社收打的五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七百五十七斤,比去年翻了一番。新都县桂湖公社山王庙耕作区的二十一亩小麦,平均每亩实收干麦六百零八斤半。在川北和川中丘陵、山地,虽然今年小麦遇到干旱,但产量仍超过以往任何一年。乐至县已经脱粒的五万一千六百九十二亩,平均亩产四百八十八斤。在以甘薯高产闻名的西充县,小麦也比往年都好,这为今年增加细粮比重奠定了基础。山蛮起伏的马边县得到大面积高产,一万六千二百亩小麦平均亩产四百五十一点二斤。 根据今年麦收工作量大,时间紧迫的特点,各级党委一开始就加强了劳动组织安排。从省委书记到基层干部,都亲自到夏收最前线参加抢收抢打,指挥全面。为了保证主攻战线有足够兵力,各地一再压缩了农村中其他方面的劳动力,保证85%的力量用在生产战线上。大批机关干部,大中学校学生、部队和城镇居民等,都纷纷下乡支援。各地人民公社普遍建立了抢收抢打战斗小组,采取定人、定量、定质、定时、定地块办法,把收割、运输、脱粒、入仓、保管等任务,具体落实到人,大大提高了工效,加快了收打进度。江安县在抢收中遇到连绵阴雨,给收割带来许多困难,但由于全县发动群众充分、组织工作细致,全县收割工作在五天内突击完成。这个县还按照不同的天气,机动灵活安排劳动力,作到晴雨兼收、日收夜打、晴晒雨炕、收打工作不因阴雨而停顿。 为了作到丰产全收,脱粒归仓,中共四川省委曾根据收割情况发出“关于小春收获中避免抛撒霉烂的紧急通知”,强调各级党委书记和所有农村工作干部,都应参加收割、脱粒和翻打,做出样子,召开现场会议,用算细账的办法,对社队干部和社员等进行教育,使他们珍惜劳动成果,保证穗穗收净,粒粒归仓。 (刘宗棠、孙跃冬)(附图片) 快收快打,颗粒归仓。四川忠县拨山人民公社的社员们正在打场。 新华社记者 陈 捷摄

4. 又勤又巧的沈荣荣

第3版()专栏: 又勤又巧的沈荣荣 本报记者 严锋明 白茆公社第三大队第二生产小队“五好”社员沈荣荣创造了高工效的消息,像初夏的暖风一样吹遍了整个常熟。 最近,在白茆公社开展的劳动超定额的竞赛中,荣荣又因为今年以来劳动工效最高,被评为全公社的“劳动状元”,成为劳动超定额的“标兵”。 5月中旬,记者访问了这位被人们尊敬的“劳动状元”。在二小队的公共食堂里,我找到了副队长周传根同志,他在吃午饭。这时荣荣在田里还没有回来,传根同我谈起了荣荣。他从解放前荣荣如何受苦谈到几户贫农开始搞互助组的情形,谈到了荣荣刻苦耐劳的精神,爱社如家的美德。他说:“荣荣就是不爱多讲话,但做起活来比谁都扎实,巧心眼更没有人比得过他……。” 是一个晴明清朗的早晨,荣荣、传根、周元元和三个女社员,摇着一条载重万把斤的大船,到长江边的庞家坝去割青草。男社员轮流负责摇橹,妇女们坐在船上织花边。三十里水路能不做事吗?荣荣早就有了打算,他背了一捆稻草放在船上,轮他休息的时候,就搓起草绳来打草鞋。快到目的地了,荣荣把镰刀又磨了一遍,收拾了挑子,等船一靠,他第一个跳上岸。江滩上长满了丈把长的青草,到这里来割草的人很多。荣荣捡了一块草多的地方蹲下来,呼赤呼赤地割起来了。他不仅手快,眼也尖。割这块草地的时候,他就看好了下一块。走一路,割一路;这块割光了,就把草堆背到下一块去,这样就不要东跑西奔去收拾草堆了。当荣荣挑着沉沉的一担青草上船时,别人还没有割到一担呢。 晚上,在评记工分的时候,荣荣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割草经验。由于学习了荣荣的巧办法,第二天割草的数量大大增加了,男社员的工效都赶上了荣荣,三个女社员也都突破了每天割青草四百斤的基本劳动定额。这一次,大家提前一天完成了割青草一万斤的任务。 在两天时间里,荣荣共割草一千六百三十三斤,搓草绳一百托。按照队内实行的劳动报酬累进奖励制规定,荣荣得工分六十七个。 传根和荣荣是罱河泥(即捞河泥)的老手,在三大队里没人能赶上他们。有一天,又轮到他们两人去罱河泥了。早晨四点多钟,传根就起身了。他打算先去检查船上的工具和橹棒,然后去叫荣荣。当他到塘边时,荣荣却已经在船上等他了,罱泥和摇船工具荣荣在昨天晚上就收拾好了。不过,船上多了一捆草帘子,传根一时还想不到做什么用。船向谢六泾摇去。一路上他们在商量着如何突破罱五舱河泥的红旗劳动定额。荣荣说:“今天风小,小河浜里没风浪,我们两个人一道罱吧,保证能突破定额。”他还想到了一个巧办法,就是一人管一边,同时下罱网,船就不会晃动了。 “这办法灵透了!”传根一边罱泥一边叫好。眼看船舱里就要装满了,这时传根放下罱网,拿起橹棒要摇船回去。“不装满就走啦?”荣荣喊住了传根。“没有地方装啦!”传根指着满满的一舱泥说。这时荣荣将带来的草帘插在河泥上,像囤粮食的折子一样,对传根说:“这不是地方吗?”传根打心里佩服荣荣的巧主意,这样,一船抵上两船用,可以少跑一趟两里多路的来回。这一天,他们一共罱河泥七舱,突破红旗劳动定额,荣荣得了二十八个工分。 沈荣荣就是用这种实干加巧干的办法,提高了劳动工效。据小队计工员结算,从今年年初到5月10日,荣荣共做了三百五十八个劳动日,平均每天做二点七个劳动日。

5. 论农业技术改革的基本方法

第3版()专栏: 论农业技术改革的基本方法 中共广东省委书记 赵紫阳 编者按:改革农业生产技术,是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多快好省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几年来,各地农业领导部门和全国广大农民曾为此作过艰巨努力,也走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这些经验都极需总结,以便切实地把农业技术改革工作,从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方面提高一步。今天本报发表的赵紫阳同志的文章,就是对这方面工作的一次很好的总结。 一 最近全省许多地区,正在通过对去年生产经验的总结,开展着一场关于农业技术改革的大讨论。这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 农业技术改革问题,是目前干部和群众的议论中心。对1958年的技术改革应当怎样估计?成功的经验在哪里?失败的教训又在哪里?1959年怎样搞法?都需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许多地区的经验证明,只要将农业增产措施交给群众讨论,让干部、技术人员和群众在一起,让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在一起,充分发扬民主,毫无保留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展开争论,就一定可以肯定去年的成功经验,找出教训,更合理地制定出今年的增产措施;一定可以鼓起劲头,坚定争取今年更大胜利的信心;而且一定可以寻找到进行农业技术改革的基本方法。 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需不需要进行改革?如果说这在几年前还是一个问题的话,那么,经过几年的实践,现在大体上已经解决了。农民对早日实现机械化和电气化的强烈愿望,就是要求进行技术改革的集中反映;而农民热烈欢迎和使用新式农具,从大株疏植走向合理密植,接受合理排灌和合理施肥的先进方法等等,更是拥护技术改革的具体表现。几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群众已经认识到,要使农业增产,必须贯彻执行“八字宪法”,在土壤、水利、肥料、种子、密植规格、田间管理、植物保护、工具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革。所有这些都是不用怀疑的。但是,究竟怎样进行技术改革?怎样贯彻执行“八字宪法”才能更加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属于这一类技术改革的方法上的问题,还需要从总结过去几年特别是去年的经验当中,去进一步地解决。 几年来,我们在农业技术改革方面走过一条迂回曲折的道路。在1955年以前,由于当时分散的小农经济还占绝对优势,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革。合作化高潮之后,生产关系起了巨大的变化,有力地推进了生产技术的改革,出现了1956年技术改革的高潮。那一年在推广早播早插、疏播壮秧、小株密植、选用良种和推广新式农具等方面,特别在改革落后耕作制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当时在因地制宜地确定技术措施方面,也存在着某些缺点,而一部分人只看到巨大胜利中的个别缺点,并加以夸大,因噎废食,对技术改革丧失信心,于是悲观论流行起来,这就产生了1957年在技术改革方面一度后退的马鞍形的教训。1958年,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这一伟大形势的推动下,又出现了较之1956年更大规模的技术改革运动,取得了更大的成绩,不仅大大提高了耕作技术水平,创造了大量一造亩产千斤以上的丰产事例,而且破除了一大批迷信,给农业生产开拓了宽广的道路。但是,伴随着巨大成绩而来的也还有一些缺点,这主要是忽略了因地制宜。在推广某些重大技术措施时,没有充分遵守“放手发动群众,一切经过试验”和 “领导干部、技术人员、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因而某些技术措施不够妥当,效果不大,甚至还造成一些损失。但是这些教训同大量的成功经验一样,对我们今年和今后的农业生产说来,都是极其有益的东西。只要我们正确地加以总结,就一定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这一条迂回曲折的道路,说明了在进行农业技术改革的工作中,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斗争。当我们大面积推广新的技术措施的时候,往往容易发生主观主义的错误。主观主义的错误主要表现是违反“放手发动群众,一切经过试验”的原则,把一些尚未经过当地试验成功并被群众乐意接受的技术措施,草率地贸然推广,结果造成损失,引起群众不满。当我们强调因地制宜的时候,又往往容易发生右倾保守主义的错误。右倾保守主义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不去积极进行试验,对于当地已经试验成功的高产经验不去积极地坚决地推行,安于现状,放任自流,消极等待。从这里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党中央和毛主席所指示的“放手发动群众,一切经过试验”的这条基本路线的伟大意义。同时,从这里我们也就可以找到一种正确进行农业技术改革的方法,实行这种方法,既可以使我们破除农业增产的神秘论,又可以使我们重视农业生产的复杂性;而技术改革则进行得既积极又可靠,既有领导又能充分依靠群众,既能提高又能普及,真正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这种方法概括说来就是:积极进行小面积的高产试验,同时坚决地、系统地、不间断地总结和推广当地的丰产经验,而且把总结和推广当地的丰产经验作为重点。这是我们进行技术改革的基本方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方法,对当前和今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 总结和推广当地的丰产经验,是既积极又可靠地进行技术改革的方法。当地的丰产经验是适合于当地的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和耕作习惯,又是当地群众所创造、所熟悉的。这种经验是丰产的经验,因而是积极的、先进的,推广这种经验,可以克服右倾保守主义的错误;这种经验又是当地的经验,因此是保险的、可靠的,推广这种经验,可以避免主观主义的错误;这种经验是容易为群众所接受的,因而是容易推广的,可以迅速形成群众自觉的行动,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起来。过去在推广某一项新的技术措施的时候,农民往往表示要“看过之后再说”。看过之后再说,虽然包含有消极成分在内,但是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农民总是通过自己的生产实践来改革生产技术,在自己的经验的基础上接受新事物的。这句话对于我们干部说来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它告诉我们一定要通过总结和推广当地丰产经验的办法,用群众耳闻目见、十分熟悉的事实来引导农民前进。1958年我们在农业技术改革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各地都有大面积的或者小面积的丰产田。正确地分析这些丰产田的生产条件、技术措施,总结出有益的经验,用到当地的其他土地上去,这就将形成一个既积极又可靠的群众性的技术改革运动高潮,大大推动早造和晚造生产。 总结和推广当地的丰产经验,同时又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在技术改革运动中必须有党的领导。那些攻击共产党不能领导生产,不能领导技术改革的滥调是不值得一驳的。试问解放以来生产上的大发展不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又是在谁的领导下取得的呢?近来有些同志在技术改革的某些缺点面前表现了软弱的态度,甚至认为应当放弃领导,这是极端错误的。在技术改革中没有领导,就没有生产的大跃进,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问题是:如何领导?在技术改革中领导的责任是什么?我们认为,在技术改革中,正确的领导方法必须是而且只能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领导的责任就在于试验、发现、总结和推广先进的经验,在目前说来,尤其重要的是发现、总结和推广当地的丰产经验。去年推广某些技术措施的时候,我们对群众的意见重视不够,同群众商量不够,有时往往只是单纯地根据领导的主观意图办事。去年工作中某些不切合实际的缺点正是这样产生的。现在我们通过总结当地丰产经验的办法来推广先进技术,就可以避免工作中可能发生的盲目性,把群众的智慧和创造集中起来,然后放手发动群众,坚持下去。因此,总结和推广当地丰产经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在总结和推广当地丰产经验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先进和落后的斗争。因为所有的丰产经验都是在当地具体条件下,正确贯彻执行先进的技术措施的结果,对当地的落后技术说来都是相对立的东西。由于这些经验是土生土长的,从群众中来的,因此完全可以通过群众自己的切身体会,通过现场参观、典型示范的办法,用先进说服落后,使先进经验为多数群众所接受,使技术改革成为广大群众自觉的行动。 把进行技术改革工作的重点放在总结和推广当地丰产经验上面,是否有些消极呢?是否着重了普及而忽略了提高呢?不是。恰恰相反,正是这一个方法才能正确地解决技术改革工作中的普及与提高的关系,系统地、不断地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实现大跃进。技术改革中的提高与普及都离不开当地的条件。提高必须是当地整个生产水平的提高;普及必须是当地已有的丰产经验的推广。目前我们的农业生产水平异常不平衡。不论从全省范围看,或者从一个专区、一个县、一个公社、甚至一个生产大队、一个生产队的范围看,都存在着先进部分、中间部分和落后部分,而且这三个部分之间的距离很大。我们通常说的一类禾二类禾和三类禾,就是这种不平衡状况的通俗说法。去年大跃进以来,各地水稻一造亩产千斤的丰产田是很多的,而亩产六、七百斤的则更多,亩产四、五百斤甚至二、三百斤的也不少。如果我们能够认真普及亩产千斤的经验,使亩产六、七百斤,四、五百斤和二、三百斤的都向千斤看齐,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跃进。在普及先进经验的过程中,必然要创造更先进的经验,这些更先进的经验又将成为再普及的标兵。这样,提高,普及;再提高,再普及,……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每总结和推广一次丰产经验,就将把我们的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一步。这就是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在技术革命中的具体运用。只要真正这样做,我们推广先进经验的速度将是很快的,创造更先进的经验的速度也将是很快的,我们的农业生产的跃进速度也必然是很快的。 当然,从总结丰产经验到推广丰产经验,中间有一个过程。领导上应该通盘考虑推广某一个丰产经验所要具备的条件,注意工作量的大小,注意到综合的经济效果,妥善安排劳动力,统筹兼顾,使之平衡,不要因为在一项措施里投放太多的劳动力,影响了其他措施的全面贯彻。但是,领导上更重要的责任,是必须注意克服右倾保守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缩短这个过程。一切成功的经验,凡是当地已经有条件推广的,必须坚决推广;条件尚不具备的,必须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推广,凡是能够在今年推广的,决不推到明年;至于一些还不十分成功的经验,也必须继续试验,求得成功。 当地的丰产经验绝不是自流地、自发地产生的。因此,强调总结和推广当地的丰产经验,并不排斥外地的先进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严格地说,我们许多地方的丰产经验,都不是地道的经验,而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通过直接的办法或间接的办法,或多或少地吸收外地先进经验和使用科学研究成果,再加上自己的创造而产生的。一切外地的丰产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先进经验,必须认真重视,因此要积极引进外地的先进经验,珍视科学技术机关的研究成果,甚至是自己的设想,只要有道理,也要积极试验。在这方面存在的任何自满情绪和消极态度,都将故步自封,束缚住自己的手脚,是极端有害的。但是,这些东西在没有被当地群众所证明之前,都还只是外地群众的经验和科学研究机关的经验,或者只是一种设想。要把这些经验和某种设想真正变成为本地的先进经验,必须首先经过试验,使之为当地群众所掌握;也只有变成为本地的经验,然后才可以推广。粳稻在北方生长很好,产量很高,到南方来,第一年却往往表现不好。今年早造本省没有经过小量试验就大面积地推广了一部分粳稻品种,现在看来,有一部分产量不会很高。这是一个教训。但是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凡是本地过去没有的东西,今后也永远不会有。问题在于一切经过试验。任何先进的东西,只要本地有条件推广,经过试验之后就一定可以成为本地的东西。很显然,胡豆、番薯、西红柿都是外来的,化肥、汽车、拖拉机也是外来的,但是,当栽培技术和操作技术被人们掌握以后,就会成为土生土长的东西,服务于当地的人民。其中道理很简单,宇宙万物虽然都有自己的个性,但同时也有共性,只要通过个性掌握到共性,人们就可以认识它们,支配它们。要引进外地先进经验和采用科学研究成果,就不要害怕失败,科学试验不经过失败而能得到成功是不可能的。问题是这种试验应当在小块土地上进行,没有成功之前,不要贸然推广。为了更好地接受外地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最好的办法是严格划清试验田和丰产田的界线。各个公社以至生产大队,都设立试验场或试验田,所有关于水、肥、土、种、密、保、管、工等方面的一切增产措施都首先在这里经过试验,然后再去推广;而在丰产田里则坚决推广经过总结的本地的丰产经验,以便取得大面积的丰收。 三 为了正确总结和推广当地的丰产经验,需要进行哪些工作呢? 首先,要在整社中,结合社员代表大会,开展一个关于技术改革的全民大讨论,认真总结去年的增产经验,同时也要总结今年上半年的经验。正确总结去年的经验,贯彻执行技术改革的正确路线,是进一步调动群众积极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正视这个问题,从正面加以解决。要肯定1958年有巨大胜利,但是也有不少缺点和错误。缺点和错误必须否定,决不重复;优点和成绩必须肯定,而且大力发扬。正确地总结1958年的成功经验 (这是主要的)和失败教训,必须得出积极的结论,使大家信心十足,勇气百倍地把今年的生产搞得更好。目前存在的两种倾向都是不对的:一种是光看成绩,不看缺点,这样就不容易找出工作中的问题,避免可以避免的损失,把工作做得更好;另一种是光看缺点,不看成绩,这样就容易丧失继续前进的信心,更不可能做好工作。要克服这些倾向,不能靠空洞的道理,也不能靠行政压力,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总结去年的丰产经验,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因此,在社员代表大会期间,要把总结和推广当地丰产经验作为一个重要议题,充分开展讨论。在方法上要放手发扬民主,让全体干部和群众把心里的意见全部讲出来。而且要先讲缺点,不扣帽子,不点名,不作典型批判,还允许保留不同的意见,个别思想不通的,还可以允许划出小块土地作对立面的试验。总之一定要使大家畅所欲言,毫无顾虑。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在检查了缺点之后,很好地总结去年的丰产经验,使人们不致因为揭露工作中的某些缺点而丧失信心,能够通过大量生动的事实,看到大幅度增产的可能性,继续鼓足干劲,为实现今年的更大跃进而斗争。 在制定当前田间管理的技术措施和晚造生产的技术措施的时候,必须采取“三结合”的办法。即是让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群众结合起来,共同讨论和制定各项技术措施,要重视技术人员的经验和意见,这一点去年有些地区做的也是不够的,今后应当做的更好一些。今后各级党委要积极支持科学技术部门进行试验,同时要组织他们帮助群众总结当地经验,使科学技术和群众的创造结合起来。对老农的经验也应当重视,吸收其中有益的部分,为生产服务。但是对老农的经验要尊重,也要提高,不能把尊重老农的经验理解为“老农路线”。在讨论和制定今年的增产措施时,必然会有先进和落后的斗争,领导的责任是要用充分说理的办法,把群众的先进意见变成多数群众的意见。经过民主讨论,最后按多数人的意见办事。如果多数群众不通,还必须善于等待,决不能采取行政命令的简单做法。 总结和推广当地的丰产经验的目的,是为了开展大面积高产运动。因此必须把这一工作同早造生产特别是同晚造备耕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消灭落后田、落后禾,达到大面积平衡。目前,全省各地都有一造亩产千斤水稻、万斤番薯的经验,这是十分宝贵的。这些经验既是本地创造的,又无需特殊措施,完全可以推广。全省应当把“千斤水稻万斤薯”作为晚造的战斗口号,根据这个指标要求,来总结当地丰产经验,订出措施,坚决加以贯彻执行。至于亩产水稻三、五千斤、一万斤,番薯三、五万斤的高产试验,仍应继续进行,但是,只能以一部分力量进行小面积的试验,我们的主要力量必须投放到总结和推广丰产经验上面,以取得大面积的丰收。 应当看到,随着整社运动的胜利,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已经进一步调动起来。通过各种增产措施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把这种积极性引导到生产上来,夺取今年新的大跃进的胜利,这就是全党在农业战线上的一项重要任务。 (原载“上游”杂志第十期)

6. 图片

第3版()专栏: 广东潮安县磷溪公社幸福生产大队的社员在甘薯田间除草,争取大面积丰产。新华社记者 郭伟祺摄

第 4 版

1. 范文同再次写信给日内瓦会议两位主席 要求早日采取措施维护印度支那和平

第4版()专栏: 范文同再次写信给日内瓦会议两位主席 要求早日采取措施维护印度支那和平 新华社河内3日电 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外交部部长范文同在6月1日就老挝当前局势再一次写信给1954年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两位主席。 范文同在信里说,近日来老挝局势已经进一步恶化,老挝王国军队已经向前寮国战斗部队第二营进攻。信里说,在川圹的靠近越南民主共和国边界的地区正在发生激烈的战斗。 范文同要求日内瓦会议两位主席就老挝国际委员会必须立即恢复活动以保证关于老挝的日内瓦协议的履行和维护这个地区的和平的问题早日作出决定。 这封信在6月1日分别寄给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和英国外交大臣劳埃德。 新华社河内1日电 越南通讯社今天受权发表声明,驳斥老挝培·萨纳尼空政府叫嚷的所谓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干涉老挝内政”的谰言。 声明说,万象广播电台最近正式公布的培·萨纳尼空政府新闻机关的两项公报和老挝副宣传大臣答法新社记者的谈话,充满着歪曲事实和诬蔑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谰言。 在5月27日的公报中,培·萨纳尼空政府明目张胆地宣布将采取各种军事措施来消灭前寮国战斗部队。老挝副宣传大臣在答法新社记者问时,也以恐吓的口吻说,将“更严厉地监视”老挝爱国党的领袖,和将“更严厉地惩治”同情和支持前寮国战斗部队的人。声明指出,这些论调证明培·萨纳尼空政府正极力在老挝造成兄弟互相残杀的局面,加紧迫害老挝爱国者。 声明说,培·萨纳尼空政府的行动是美帝国主义对印度支那的侵略和制造战争的阴谋的一部分。 声明说,最近,在美国的指使下,培·萨纳尼空政府同吴庭艳当局签订了所谓“反共协定”,这实际上是一个敌视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军事阴谋。目前,老挝当局正在图谋同泰国政府成立一个由美国操纵的老挝、泰国和南越之间的军事联盟,使印度支那和东南亚的局势更为严重。 声明指出,老挝王国政府副宣传大臣以及老挝王国政府新闻机关散布的歪曲和诬蔑谰言,丝毫也不能为老挝当局开脱他们撕毁日内瓦协议、背叛万象协议和制造老挝内战的责任,反而暴露了他们甘愿充当美帝国主义走狗的丑恶嘴脸。 声明说,必须正告培·萨纳尼空政府,为了正义,为了和平和安全,并保证关于老挝的日内瓦协议的严正实施,越南人民对培·萨纳尼空政府的行为决不能置若罔闻。

2. 越南方面致函越南国际委员会 要求美国军事机构限期从南越撤走

第4版()专栏: 越南方面致函越南国际委员会 要求美国军事机构限期从南越撤走 新华社河内3日电 据此间报纸今天报道:越南人民军总司令部联络代表团在5月28日写信给越南国际委员会,要求非法驻在南越的美国“临时装备更新团”(TERM,是一个军事机构)和它的人员必须按照越南国际委员会的决定,在今年6月底以前撤离南越。 信里说,代表团欢迎越南国际委员会的上述决定。 代表团要求越南国际委员会采取措施,促使南越当局把它为执行上述决定而作的安排、美国“临时装备更新团”撤走的日期和有关情况向越南国际委员会提出报告。 代表团还要求越南国际委员会早日把处理这个问题的结果函复代表团。 美国“临时装备更新团”是在未经越南国际委员会同意的情况下,于1956年非法进入南越的。越南国际委员会在1958年12月27日就这种违反日内瓦协议的行为作出了结论,并且要求美国“临时装备更新团”必须在今年6月底以前撤走。

3. 新加坡人民在争取独立的道路上前进

第4版()专栏: 新加坡人民在争取独立的道路上前进 本报评论员 在马来半岛最南端的新加坡,于6月3日宣布实行内部自治。这是新加坡人民长期以来同英国殖民主义者进行斗争的结果,这也是全体马来亚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它表明新加坡人民正在争取独立的道路上前进。 自从英帝国主义者在一百多年前侵入马来亚以后,新加坡就成为英国在东方进行殖民掠夺的重要据点和军事基地。新加坡人民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过着贫困和无权的生活,但是他们同全体马来亚人民一起,从没有停止过争取独立自由的斗争。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东南亚地区的战争,英国殖民势力土崩瓦解的时候,新加坡人民和马来亚人民曾经同东南亚各国人民一起,英勇地抵抗了日本的军事侵略和黑暗统治。最近几年来,在亚洲反殖民主义浪潮的冲击下,马来亚人民已经宣告在英联邦内独立,并正在争取完全的独立。这就更加促进了新加坡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意志的高涨。1956年3月,新加坡人民热烈参加了“独立运动周”的活动,将近二十万群众在独立意见书上签了名。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殖民当局不得不与新加坡代表先后举行了三次谈判,最后被迫同意新加坡从今年6月3日起实行内部自治。 但是,殖民主义者从来不肯甘心放弃自己的殖民利益。尽管英国殖民当局被迫把一部分极为有限的权力移交给新加坡政府,但是对新加坡政府却加以种种限制。根据新加坡自治宪法的规定,英国政府不仅继续控制着新加坡的国防、外交和保持使用新加坡军事基地的权利,而且在新加坡内部事务上也拥有巨大权力。新加坡的内部治安权实际上就掌握在英国驻新加坡高级专员手中。不仅如此,宪法还规定,当英国认为新加坡“内部形势恶化”时,它有权修改、增订、甚至废除新加坡的自治宪法。这就清楚地暴露了英国殖民主义者企图永久控制新加坡的野心。正如新加坡海港局工友联合会等十八个工会在一份给各政党和议员的备忘录里所指出:“自治后的新加坡只不过披上了一件华丽的自治外衣”,“这个自治是不彻底的”。 因此,摆在新加坡人民面前的反对殖民主义和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任务,仍旧十分艰巨。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英帝国主义仍然在继续阻挠新加坡和马来亚联合邦的合并和走向真正的独立。大家知道,新加坡和马来亚在地理上和历史上一向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英国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才人为地把新加坡和马来亚分隔开来。但是,新加坡和马来亚人民要求完全独立和统一的愿望是不可抗拒的。这种愿望在新加坡最近的立法议会选举中也反映出来。参加竞选的各政党都宣布要争取新加坡最终同马来亚联合邦合并。我们相信,只要马来亚和新加坡人民团结一致,不屈不挠地同殖民主义者进行斗争,那么他们争取完全独立和统一的民族愿望是一定会实现的。

4. 成为英联邦内的一个国家 新加坡宣布实行内部自治

第4版()专栏: 成为英联邦内的一个国家 新加坡宣布实行内部自治 新华社3日讯 新加坡消息:新加坡从今天上午零时开始成为英联邦内的一个实行内部自治的国家。 第一任英国驻新加坡高级专员古德已经在今天宣誓就职,他将在新加坡实现内部自治后的六个月内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古德在2日晚上当地时间二十时十五分,曾经以新加坡的英国总督的身份宣布了关于新加坡实行内部自治的公告。 根据今天生效的、英国政府于去年11月以女王名义颁布的新加坡新宪法,新加坡原定在5月30日立法议会举行选举后的第一个星期一——即6月1日实行内部自治。这个日期被推迟的原因是:在这次选举中取得执政党地位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要求英国当局释放这个党的被捕的领袖,以此作为接受组织新政府的邀请的条件。英国总督古德在昨天同意释放这个党的八位领袖。 据宣布,人民行动党政府将于6月5日就职。 据新宪法规定,在新加坡实现内部自治以后,英国将继续控制新加坡的外交和国防,继续保留它在新加坡的军事基地,并且通过一个“内部治安委员会”来控制新加坡的“内部治安”事务。英国政府还保留了以女王名义宣布解散新加坡立法议会和停止实施新加坡宪法的权力。第一任英国驻新加坡的高级专员则保持了过问包括内阁会议情况在内的新加坡内部事务的权力。

5. 新加坡实现内部自治

第4版()专栏:资料 新加坡实现内部自治 被英国占领和统治了一百四十年的新加坡,从6月3日起实现内部自治,成为一个国家。 新加坡是马来半岛南部的一个岛屿,与马来亚联合邦隔一海峡,有一条长一公里多的长堤相连接。其面积连同属岛共约五百八十一平方公里。人口一百五十多万。 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间,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它一直被英国用为从事转口贸易的重要商埠和在远东的主要军事基地。英国在新加坡建有一个远东最大的海军基地,另外有四个空军基地和一个国际机场。 新加坡原来是马来亚的一部分,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6年英国鉴于马来亚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为了保持新加坡这个重要据点,乃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把新加坡同马来亚分开,成为英国的单独殖民地。马来亚联合邦已于1957年成为英联邦内的一个独立国家。新加坡人民也展开了要求独立、要求同马来亚合并的运动。1956年3月新加坡各政党还举行了轰轰烈烈的“独立运动周”,有二十万人签名要求独立。 1956年英国被迫开始同新加坡举行谈判。1957年3月举行第二次谈判时,终于达成协议。1958年5月双方又讨论了这次谈判结束以后制订的宪法草案,并对草案作了些修改。同年11月27日由英国女王颁布了新加坡新宪法。 根据新宪法,新加坡定名为 “新加坡自治邦”,作为一个国家在英联邦内实现自治。新加坡实现内部自治后,取消英国总督,但卸任的英国总督可以在新加坡自治的最初六个月内以英国高级专员的身份行使新加坡元首的职权;六个月以后,国家元首也将由英国女王任命的马来亚人士担任。新加坡设立拥有五十一名完全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的立法议会。政府部长由立法议员中产生,这个政府有权治理新加坡的 “内部事务”,也可以有权处理对外贸易和文化关系等事务;但外交、国防仍由英国控制。英国有权占有和使用在新加坡的军事基地,并且保留修改宪法、停止施行宪法和颁布“紧急法令”、接管新加坡政府的权力,新加坡的“内部治安”事务须由一个“内部治安委员会”处理。该委员会由英、新各派三人,马来亚联合邦一人组成,主席由英国高级专员担任。英国高级专员有权过问内阁会议讨论的事务。 因此,新加坡的实现内部自治,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英国的殖民控制,但已向独立走了一步,这是新加坡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的成果。 (华)(附图片)

6. 李光耀

第4版()专栏:新闻人物 李光耀 即将出任实施新加坡内部自治的新宪法的第一任总理的李光耀,从人民行动党建党时起就是该党的总书记。 李光耀曾经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法律,回新加坡后操律师业务。他在求学时代就已经参加政治活动。在过去九年中,他同新加坡的工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担任了几个工会的法律顾问。 李光耀在1955年当选为新加坡立法议会的议员。在新加坡地方当局同英国殖民地部在1956年、1957年和1958年举行的三次关于新加坡实现自治的谈判中,李光耀都以人民行动党代表的资格参加了谈判。 (新华社)

7. 尼加拉瓜爆发反独裁武装斗争 反政府方面攻占首都东北一据点

第4版()专栏: 尼加拉瓜爆发反独裁武装斗争 反政府方面攻占首都东北一据点 新华社3日讯 马那瓜消息:曾流亡国外的尼加拉瓜政治流亡者在5月31日和6月1日分两批乘飞机进入尼加拉瓜,同索摩查政权的部队发生了战斗。 据反政府方面的电台宣布,他们已经占领了尼加拉瓜首都东北八十五英里处的山区据点。战斗正在马塔加耳帕和琼塔莱斯等地区进行。 与此同时,尽管索摩查政府宣布了全国戒严令,尼加拉瓜首都在6月1日还是发生了反政府的罢工。这次罢工是在三个劳工联合会和几个市民组织的号召下举行的。他们要求政府给予更多的公民自由和立即举行总统选举。在尼加拉瓜的流亡者同政府军队发生战斗后,住在哥斯达黎加首都的尼加拉瓜学生举行了示威,表示支持尼加拉瓜反对独裁的斗争。 尼加拉瓜流亡者领袖恩里克·拉卡约·法尔方6月1日在哥斯达黎加首都圣约瑟宣布,一个全国性的反索摩查政权的运动已经开始。他说,由于一切和平途径都已失败,只有进行武装斗争。法尔方曾因反政府活动被捕,并因受到拷打而成为残废。他是在今年3月越狱逃出尼加拉瓜的。

8. 尼加拉瓜和索摩查独裁统治

第4版()专栏:资料 尼加拉瓜和索摩查独裁统治 尼加拉瓜是中美洲最大的国家,面积十四万八千平方公里,人口一百三十多万。是一个半殖民地型的农业国家,盛产咖啡、棉花、香蕉等农产品,土地集中在一小撮大地主手中,索摩查家族占有全国耕地的三分之一。咖啡出口业和金银矿开采业都为美国所垄断,进口的粮食和大部分工业品都来自美国。 尼加拉瓜处于索摩查独裁政权统治下已经二十五年了。现任尼加拉瓜总统路易斯·索摩查是在1956年接替他遇刺身死的父亲(前尼加拉瓜总统、独裁者安纳斯塔肖·索摩查)上台的。 二十五年来,索摩查家族在美国的支持下,把尼加拉瓜变成了美国和他自己的家族的私产。索摩查家族在世界上许多银行中有三亿美元的存款,这个数字相当于尼加拉瓜十五年的预算。 在索摩查统治的年代中,尼加拉瓜工人罢工被宣布为非法,社会主义党(即共产党)也于1950年被打入地下,党员一经逮捕,便立即被判处死刑。在二十五年独裁统治期间,有三万多人被杀害。 索摩查政府为了讨好美国主子,不惜把未开发的丰富的地下矿藏和肥沃土地出卖给美帝国主义。近年来,美国在销售产品给尼加拉瓜时强行提高价格,而另一方面又压低尼加拉瓜的出口原料价格。这样,就使尼加拉瓜的工商业倒闭,造成严重的失业现象。劳动人民陷于可怕的贫穷和饥饿的处境。 在外交政策方面,索摩查政府一向屈从美国。1954年5月,尼加拉瓜同美国签订了“军事互助协定”。用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的话说:“索摩查就是国务院在我国边境以南的主要代理人。” (美)

9. 日本参院选举的地方选区投票结果 民主力量所得议席较前增加 选举的结局将取决于全国选区的投票结果

第4版()专栏: 日本参院选举的地方选区投票结果 民主力量所得议席较前增加 选举的结局将取决于全国选区的投票结果 新华社3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参议员选举的地方选区投票结果在今天下午揭晓。日本社会党在地方选区当选的参议员比选举前增加了两席。 据宣布,在执政的自由民主党势力较强、控制较严的地方选区,社会党共有二十一名候选人当选。选举前,社会党在地方选区中当选的议员是十九名。现在,社会党新当选的议员加上原来不改选的议员 (四十七名)已经达到六十八名。再加上在维护禁止战争的日本宪法和反对岸信介政府恢复军国主义政策的斗争中同社会党合作的共产党所拥有的不改选的两个议席,日本民主力量在参议院中保有的议席已经达到七十席。 在地方选区中选出的七十五名议员中,自由民主党占四十九名,无党派人士三名,绿风会两名。 目前,全国选区的投票结果正在统计中。在全国选区中将选出五十二名议员。 如果社会党和共产党的候选人能在全国选区中有十四人当选(原来是十二人),就可以达到为阻止岸信介集团修改宪法所必需的三分之一以上的议席——八十四席。

10. 印度尼西亚陆军参谋长宣布 暂时禁止国内政治活动

第4版()专栏: 印度尼西亚陆军参谋长宣布 暂时禁止国内政治活动 新华社雅加达3日电 印度尼西亚陆军参谋长纳苏蒂安中将在2日以中央战时掌权者的身份宣布:从3日上午六时开始,暂时禁止印度尼西亚国内的政治活动。这项命令是在制宪议会经过三次投票而未能通过政府提出的恢复1945年宪法的建议后发布的。 纳苏蒂安在他发布的命令中解释说,“政治活动”指的是:个人或者某一个抱有一致观点和政治意图并且以集团的利益为目标的集团的成员,公开或者秘密地进行的可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国家方向的具体活动。 印度尼西亚陆军发言人哈索诺少校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说,陆军参谋长在2日发布的禁止政治活动的命令还意味着:任何人都不得在公开或者秘密场合宣传下列的政治思想: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自由主义、作为政治信念的伊斯兰教、平民主义(印度尼西亚国民党提倡的主义——编者注)等。 哈索诺还宣布,任何通讯社和报纸不得发表任何政党表示赞成或者反对1945年宪法的声明。国会议员仍然可以在国会内讨论政治问题,但讨论情况不得公布。议员不得在国会外发表声明。只有政府机关才能就政治和国家问题发表声明。 据安塔拉通讯社今天报道,纳苏蒂安中将在3日又发布了一项命令,要求印度尼西亚全国各地的陆军军官和士兵立即采取必要的最大限度的行动,来对付任何集团,如果有迹象表明它想要利用制宪议会没有能够接受政府关于恢复1945年革命宪法的建议这件事来制造混乱的话。 印度尼西亚政府最近向制宪议会提出全盘恢复1945年宪法的建议,得到印度尼西亚国民党、共产党、天主教党、基督教党等许多党派的支持,却遭到马斯友美党、伊斯兰教师联合会等穆斯林政党的反对。这些穆斯林政党坚持要把伊斯兰教作为国家基础。在5月30日、6月1日和2日制宪议会就这项建议进行的三次表决,都未能获得三分之二的法定多数赞成票。制宪议会已经决定从今天开始无限期休会。 5月27日在制宪议会关于恢复1945年宪法的讨论陷入僵局时,朱安达总理曾经在会上说,如果制宪议会拒绝政府的建议,那些珍爱民主的人所不赞成的事情将会在印度尼西亚发生。

11. 昔为聚宝盆 今成破烂摊 英国纺织中心兰开夏奄奄一息

第4版()专栏: 昔为聚宝盆 今成破烂摊 英国纺织中心兰开夏奄奄一息 本报讯 伦敦消息:四十多年以前以“棉布大王”称雄于世界的英国兰开夏棉纺织业,目前正在愈陷愈深的危机之中进行挣扎。 英国有一句谚语说:“英国的面包挂在兰开夏的纺线上”。但是,由于长期的“不景气”,这个挂着 “英国的面包”的重要的工业部门现在已经不得不大大缩小生产规模以苟延残喘。 去年奇惨今年更糟 1958年是兰开夏度过的一个特别困难的年头,一些纺织厂主形容这一年说,他们“从来没有在这样短的时间中亏损得这样多”。在这一年中,英国棉纺织品的产量下降了14%,单股纱的产量仅及1951年的66%,棉布的产量仅及1950—53年平均年产量的7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英国棉纺织品的产量一直在萎缩,1958年的产量达到了最低点。这一年棉布的产量只有十四亿二千九百万平方码,仅及英国1914年以前棉布年产量的六分之一多一点,当时兰开夏每年生产八十亿平方码棉布。 今年以来,英国棉纺织品产量下降的幅度更加增大。在今年第一季度中,棉纺织品的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其中,1、2月份下降约18%,3月份下降了21%。由于生产萎缩,自从1955年以来英国已经有四百家纺织工厂倒闭。1958年平均每星期有两家纺织工厂倒闭。1959年英国的棉纺锭和织机的数目比1939年萎缩了40%以上。 从1951年到1958年,纺织工人减少了十一万人,即减少了三分之一,仅仅在1958年一年中,纺织工人就减少了三万三千人以上。1958年底,英国只有二十万零八千个纺织工人,而在1912年,英国有七十五万纺织工人。 市场缩小产量剧降 英国棉纺织品产量的下降,主要是由于传统市场的缩小。兰开夏是依靠垄断庞大的国内外市场而繁荣起来的,这种垄断的局面由于许多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激烈竞争已经成为过去了。例如:在1913年,英国输出了它生产的棉布的八分之七——七十亿平方码。但是,在1958年,英国只出口三亿八千四百万平方码棉布,低于它同年进口的棉布数量,这在英国二百年来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此外,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英国棉纺织品的国内市场也大大缩小了。 政府计划削足就履 为了“解救”棉纺织业的危机。英国下院已经决定在6月4日开始讨论一项政府提出的所谓“改组”棉纺织业的“五年计划”。这项计划的中心就是缩减棉纺织业的“过剩”的生产能力,即用政府贴钱的办法(五年中拿出三千万英镑)“津贴”资本家关闭大批工厂,解雇大批工人,使纺织工业变得更加“集中”,在这样条件下更新一部分设备,使兰开夏具有“竞争能力”。 根据英国政府在5月中旬所发表的一份白皮书,按照这项“改组”计划,在五年内,英国的棉纺锭将比现在减少一半,即减少一千二百万枚;并线锭将减少60%,即减少一百二十万枚;织机至少将减少七万架;整理部门的生产能力将缩减25%至40%,废纺部门的生产能力将减少10%,等等。英国工党经济问题发言人威尔逊把英国政府打算给予英国纺织工业的这种“援助”叫做“给予英国纺织工业若干重要工厂的安葬费”。他说,政府打算让纺织工业“破产流血而死”。

12. 如此“美国情绪” 苛捐杂税害苦小百姓 津贴微薄苦煞老年人 通货膨胀引起投机热 入不敷出使人伤脑筋

第4版()专栏:外论摘要 如此“美国情绪” 苛捐杂税害苦小百姓 津贴微薄苦煞老年人 通货膨胀引起投机热 入不敷出使人伤脑筋 编者按:5月11日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以“改变中的美国情绪”为题发表了一篇文章,是该杂志记者在旅行全国后所写的关于美国人目前的普遍的思想情况的报道。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普通美国人今天是处于怎样一种空虚、苦闷的状态。 目前美国情绪正在发生一种普遍的变化。并不是人们正在变得关心战争、衰退或者同俄国之间在控制空间方面的竞争,而是人们变得愈来愈关心个人的事情。 税收、债款、如何使自己入能敷出、如果妻子失了业怎么办、如何处理问题儿童等等,这些是人们最关心的个人问题。农民们关心的是猪肉的价格,小商人则担心着自己正在走向穷途末路,但是最令人焦心的是税收。至于俄国的人造卫星和美国的月球火箭以及联邦预算等等世界和国家大事,是很少听到有人谈起的。 最操心的是:“钱” 当记者向人们问起他最伤脑筋的事情是什么的时候,人们一个接着一个回答说“钱”,或者“如何入能敷出”,这正是各阶层的老老少少正在伤脑筋的事情。 旧金山的出租汽车司机惠勒说:“什么事都跟着价格走,即使收入增加了,可是房租、饭钱等等都跟着上涨,结果什么好处也捞不着。”俄亥俄州的斯蒂辛格说:“最惨的是老年人,他们的日子很难熬,津贴和老年补助金等等才增加那么一点点,可是生活费用却一股劲地往上涨。” 医药价格上升也是使许多人伤脑筋的事情,药剂师安茨说:“我听到许多人抱怨药价太贵。我的一个朋友得了心脏病在医院里住了二十一天,单单药费他们就要了他六百八十四美元,一个人接到这样一张账单真正吃不消。现在一小瓶耳朵药水就要三元七角五。” 许多人抱怨说,工资跟不上生活费用的上升。许多家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能让妻子出去工作或者由丈夫再找一个第二职业或“月光下的”工作。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工人说:“如果我妻子不工作的话,鬼才付得起账单。” 人所共怨的是:地方税收逼人 地方和州的赋税的急骤上升好比是在付税人的伤口上加上一把盐。记者发现几乎没有人不抱怨赋税。宾夕法尼亚州的印花税不久前又提高了3.5%。一个汽车修配厂的领班说:“每一个政治家在谋取职位时总是答应要减低税收,可是每一个政治家职位到手以后却是增加税收。” 人们抱怨说,税收的增加简直看不见一个尽头。 是不是掀起了“投机热”? 旧金山的一个书店老板说:“我们卖出了成百成千本的‘致富捷径’之类的书。看来就像出现了‘投机热’,但是人们倒也不是不顾一切的进行赌博。” 俄亥俄州汉密尔顿第一国民银行的经理警告人们注意一种真正的危险。他说:“有些人简直对证券如痴如狂。”一个化学工厂的经理说:“搞证券交易的很多是小商人,他们提空了自己企业里所有的资本来作证券交易,有时候其中还有别人的钱。” 华尔街的一家公司老板鲁利说:“目前的证券市场从买主的人数来说是美国华尔街有史以来的最大的证券市场。” 市场分析员怀特说:“华尔街今天的情绪反映了一种思想情况,那就是,人们日益相信通货膨胀已经成了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不可遏止的力量。”一个银行副经理说:“通货膨胀无疑是美国最重要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实在的威胁。历史上有过物价长时期上涨的现象,但是从来没有像这样把通货膨胀作为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而接受的前例。” 华尔街的许多老板对外国证券表示兴趣。某一个大交易所内的一个调查专家说: “美国的证券价格可能变得太高,以至于可能丧失大部分投资利益。因此,很可能有许多资金将流往国外进行冒险事业。” “生活得舒服些”:——靠借债 靠借债买家具用品仍旧是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方式。 一个银行家说:“人们借着债大买特买洗衣机、电视机和汽车等等东西,我不知道他们在世之日如何付得清这笔账。” 某一个医生说,他的许多病人的病痛是金钱问题造成的。他说:“一个人买了一辆汽车,要拖上三十个月才付得清车价,那当然要害长期病了。”而在那些在失业威胁下的人们的居住区里,人们却比较小心的避免借债。 人们对“浮华”日益不满 一般说来,付税人对花钱在学校上是不怎么计较的。但是人们对于学校的只讲究外表而不讲究实际的教育日益感到不满。一个工人说:“我那可怜的孩子什么也没有学到。他不是天才,但是如果教他一些东西的话,他是能够学的。”一个农民抱怨说:“我的孩子对于空间和金字塔是谁造的一应尽知,但是他甚至连二加二都弄不清。” 联邦开支、空间等等,“让华盛顿去伤脑筋吧” 纳税人对于那些国家大事是没有兴趣的。人们对对外援助却很有意见。有一个人说:“友谊是不能用钱买的,我从来不相信对外援助。”俄亥俄州的一个商人说:“我们这里十有九个都情愿看到自己所付的税用在国内而不要用在外国。”人们对于人造卫星不感兴趣。有人说:“能不能不去管那些月亮星星,而把这些钱用在挨饿害病的人的身上呢?” “孩子发生问题是因为……” 旧金山的一个教师说:“我觉得父母们不够关心孩子。这可能是因为许多母亲都要出去工作。每个人都想要新汽车新冰箱,所以就去找事情作,儿童们往往因而游荡在外无人照看”。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农民说:“人们想钱想得太厉害了,他们没有时间同自己的孩子一起生活生活。” (摘自5月11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13. 老挝“内政”(图片)

第4版()专栏: 老挝“内政” 方成

第 5 版

1. 葛罗米柯在外长会议上重申谋求协议立场 提出解决西柏林问题补充建议

第5版()专栏: 葛罗米柯在外长会议上重申谋求协议立场 提出解决西柏林问题补充建议 可由美英法苏或中立国在西柏林驻扎一定数目军队 博尔茨代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提出 愿给西柏林自由市经济帮助 保证它同外界交通畅通无阻 新华社3日讯 据塔斯社日内瓦讯:日内瓦外长会议2日的全体会议继续讨论柏林问题,由葛罗米柯担任主席。 在会上首先发言的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长博尔茨。他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认为,完全结束德国土地上的占领制度的时刻已经来到了。所以迫切需要这样做,尤其是因为西柏林已经变成了一个严重地危害着德国和平和欧洲和平的危险的策源地。博尔茨列举一系列的事实证明,西柏林已经成为执行反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及其邻国的挑衅政策的中心。博尔茨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认为,西柏林问题的解决应当达到一个目的:消除由于德国军国主义者在西柏林的挑衅而产生的挑起战争的危险。 博尔茨指出,柏林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主权管辖下的一个地区,最彻底的解决办法是消除西柏林的占领制度,使西柏林同柏林民主区合并,同处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主权管辖之下。他继续说,但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平解决问题的努力不仅以法律原则作根据,而且首先和主要的是以目前柏林存在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认真而仔细地研究了苏联政府关于把西柏林变为非军事化自由城市的建议,并得出结论,认为必须支持这些建议。当西柏林成为自由城市以后,就可以澄清气氛和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可以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西柏林的关系正常化,为改进柏林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创造巨大可能性。 博尔茨着重指出,在西柏林成为自由城市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愿意在经济上给以帮助,根据西柏林居民的利益为西柏林解决各种问题,保证西柏林同外界的交通畅通无阻。他还代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宣布,愿意缔结一项保证条约,通过一个保证西柏林的非军事化自由城市的地位不受侵犯和这个城市同外界自由联系的宣言。这个宣言也可在联合国备案。博尔茨最后说,由于在苏联提出的对德和约草案中已经规定把西柏林变为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所以缔结这样的和约就是解决西柏林问题的最好途径。无论如何,消除由于西柏林的不正常局势而产生的危险已经是必须完成的迫切工作。 接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代表团代表格雷韦发言。他的发言很大一部分都是重弹滥调,反对接受苏联关于缔结对德和约的建议。他的发言中关于柏林问题的那一部分也没有任何新的、积极的东西,虽然他口口声声说他的代表团支持使观点接近的方法。格雷韦的全部发言表明,西德政府采取的态度只有一个目的:不让外长们在所讨论的问题上的观点接近起来,不让他们找到办法使这些问题的解决符合德国人民的民族利益和保障欧洲和平的任务。 葛罗米柯接着发言。 葛罗米柯着重分析了西方三国政府关于柏林问题的建议,他指出,包含在所谓“一揽子计划”之中的西方三大国关于柏林的建议,丝毫不能有助于求得大家一致同意的解决柏林问题的办法。葛罗米柯接着说,5月26日美国国务卿赫脱比他在5月14日的发言更详细地阐明美国政府关于柏林问题的立场。遗憾的是,他这次发言不能不令人感到失望。这次发言只能使人加强了这种看法:西方三国政府依然坚持那种对达成协议不能提供任何基础的立场。 葛罗米柯然后分析了赫脱在那次发言中提出的关于柏林问题的七点计划。葛罗米柯说,西方计划的第一点不折不扣地规定了把东柏林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夺走,并把它同西柏林一起并成一个四大国共同占领管理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地区”。在这个西方计划的第一点中还提出,由美、苏、英、法四国给柏林人规定进行全市选举、建立市政管理机构和制定柏林宪法的程序,而这一切又是要在外国占领的条件下进行。在计划的第二点中明明白白地规定,可以不顾西方计划中所提到的选举、公民投票和柏林的宪法,四大国有权不仅在这个城市内保留它们随心所欲的数量的军队,而且享有占领者的一切特权。葛罗米柯接着说,西方计划中的其他各点也同样贯穿着这种精神。 苏联代表团团长着重指出,可见,摆在我们面前的西方计划是一个广泛的、制订得很仔细的、要把外国对西柏林的占领制度永久保持下去并且还要把它扩大到东柏林的计划。葛罗米柯问道,难道能把这个计划看作是表明努力使柏林问题获得一致同意的解决办法的吗?葛罗米柯指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在前几天已经极其明确和坦率地说明,西方的计划中“没有任何可供谈判的因素。这种建议没有以各国人民的愿望为基础,各国人民希望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来达到全体人民所期待的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 葛罗米柯指出,苏联政府真诚地致力于寻求一致同意的办法来解决柏林问题,如果柏林问题的解决考虑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合法权利,那就可能是一个公正的巩固的解决办法。葛罗米柯驳斥了所谓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除了接受苏联的委托以外,没有接受任何别的委托的谬论。他说,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苏联已将它过去作为占领国在东德行使的权利和职能完完全全地移交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了。1955年9月,苏联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之间缔结了一项条约,根据这项条约,苏联放弃了一切限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主权的权利,无论在外交上或内政上都是如此。譬如,这个条约中没有那些条文规定剥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有关统一德国或柏林的问题方面的主权,然而大家知道,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西方国家缔结的巴黎协定中是有这种规定的。可见,即使从纯粹法律观点来看,苏联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之间的条约也排除了由苏联给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以任何“全权”或“委托权”的可能性。 葛罗米柯强调指出,苏联建议在符合各方利益和不会给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和威信带来损失的基础上,就解决柏林问题进行协商。鉴于美国、英国和法国方面反对关于三国军队由西柏林撤出的建议,苏联政府为了就柏林问题拟定一个彼此可以接受的协定,又提出了解决西柏林外国军队问题的两个补充建议。我们可以商定美、英、法三国和苏联在西柏林驻扎一定数目的象征性军队。既然西方三国政府很重视在西柏林驻扎外国军队,那么,看来,它们不应当反对这样解决柏林问题。如果真正有谈判愿望的话,这个建议应该是一个使各方面满意的折衷建议。解决这个问题的另一个可能的方案,是由中立国家的有限额的军队来代替美国、英国和法国在西柏林的军队。 葛罗米柯在发言的最后提请注意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代表格雷韦在当天会上的发言。苏联代表团团长指出,格雷韦的发言证实了这种看法的正确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的政策是加在日内瓦会议参加者身上的重担。 接着劳埃德作了简短的发言,会议然后休会。

2. 民主柏林市长艾伯特指出 应结束西柏林不正常状态

第5版()专栏: 民主柏林市长艾伯特指出 应结束西柏林不正常状态 新华社柏林3日电 民主柏林市长弗里德里希·艾伯特2日在电视谈话中回答问题时说,西方外长们应该了解到,柏林人对于西柏林被西方当作一个冷战桥头堡是不可能感到愉快的。他指出,西柏林现在正起着破坏和平的作用,这使得这个城市很危险。 他说,美国已经承认西柏林是一个活门,可以通过它派遣特务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进行间谍和颠覆活动。他说,缔结对德和约将有助于结束西柏林的这种不正常状态。 艾伯特还说,西方国家曾经暗示,它们的军队有必要留在西柏林。艾伯特说,他了解柏林人,了解如果让柏林人自己解决问题,如果西方国家和波恩不是用成百万的马克来保持那里的不安定的局势,他们老早就会安排好自己的事情。

3. 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建设一片繁荣 苏联各地企业频传竞赛喜报 罗越等国许多新厂投入生产

第5版()专栏: 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建设一片繁荣 苏联各地企业频传竞赛喜报 罗越等国许多新厂投入生产 ·波兰· 数十座发电站在兴建中 波兰正在大力发展电力工业。目前,全国有三十四个地方在兴建和扩建发电站。到今年年底,波兰将约有六十万瓩发电能力的新设备投入生产,发电量将达二百六十亿度。 由于波兰褐煤埋藏量丰富,开采容易,成本低廉,在发展电力工业时,波兰首先注意建设以褐煤为燃料的热电站,尤其着重兴建大型的热电站。目前,除在科宁建设的三个大型热电站外,还在图鲁夫、阿达穆夫、庞特诺夫等地建设发电能力都在五十万瓩以上的大型热电站,而图鲁夫热电站的发电能力达一百二十万瓩,为欧洲最大热电站之一。用褐煤发电的电力在波兰的总发电量中所占的比重,将从1958年的1.6%增加到1965年的28.5%。 在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站的同时,也注意发展水力发电站。现在波兰有五个水电站的建设工程正在加紧进行。 ·罗马尼亚· 一批新化工厂投入生产 罗马尼亚一批新建的化学工厂和车间在最近相继投入生产。 不久前,具有高度自动化水平的塞维内斯蒂人造纤维厂的第一期工程投入了生产。 今年纺织工业企业将能够用这座工厂生产的合成纱织出一百五十万平方公尺的纺织品、七十万件针织品,另外用混有合成纤维的纱生产七百万到八百万平方公尺的各种纺织品。 纳伏达里硫酸和化肥厂也在最近全部投入生产。这个现代化的工厂是在苏联全面援助下建成的。它每年可以生产十五万吨过磷酸钙。目前,罗马尼亚还有两个一年生产能力共三十一万吨的化肥厂正在建设中。 最近投入生产的还有一批生产化学品的车间,如“斯大林”化学联合厂的年产能力为二千五百吨的重碳酸盐车间,弗各拉什第一化工厂的生产酚的车间等。 ·蒙古· 基本建设任务空前巨大 蒙古人民共和国今年的基本建设规模空前巨大,建设任务比1958年增加50.2%。今年头四个月的基本建设任务已经胜利完成。 蒙古国家建筑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阿格万鲁布桑对新华社记者说,今年蒙古计划修建的工厂、农牧场和职工宿舍的建筑面积,共达十九万八千多平方公尺。 由于全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农牧业合作化,为进一步发展农牧业生产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因此,在农牧业方面的基本建设任务也比往年扩大了。今年将在农牧场等农牧部门兴建六万九千平方公尺面积的建筑物。 今年全国的基本建设投资额比1958年增加了25.2%,建筑工人的队伍也壮大了。目前全国有一万五千六百多名建筑工人。 ·越南· 就地取材建成两磷肥厂 据越南通讯社5月28日报道:年产共约一万三千吨肥料的越南两个新磷肥工厂最近完工。第一个工厂设立在谅山省山区永胜磷矿附近,另一个建设在中北部(清化省)咸龙。这两个工厂已经开始投入生产,以便及时满足秋季作物对肥料的巨大要求。 这两个新工厂同海防的主要磷肥工厂(年产二万五千五百吨肥料)一起将在促使秋季大米产量达到四百多万吨方面起很大作用。这个数目将近达到去年双季产量的总和。 这两个工厂都是由越南工人就地取材建筑和装备起来的。 (据新华社讯)

4. 想办法挖潜力 月月争取先进 苏联许多经济区超额完成生产计划

第5版()专栏: 想办法挖潜力 月月争取先进 苏联许多经济区超额完成生产计划 本报莫斯科3日电 象征着苏联共产主义建设新阶段的七年计划已经实行五个月了。这五个月里,苏联工人阶级进行了紧张的创造性的劳动,想办法,挖潜力,改进生产设备,力争实现自动化、机械化,千方百计提高生产率。完成七年计划中规定的今年上半年的生产指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务。苏联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的劳动人民,还在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闭幕的时候,便提出了提早完成上半年生产计划的口号。现在捷报从苏联各地频频传来,许多工厂提前完成了五个月的生产计划,并且提出在6月24日,苏共中央全会开幕以前,完成上半年生产任务的保证。 哈萨克共和国的工业部门,首先向全苏人民发出了喜信,这个共和国的工业生产单位在5月25日提前完成了五个月的生产计划,全共和国工业生产总额比去年同一时期增加了14%,预计到月底时可以为国家多生产数千万卢布的产品。 继哈萨克共和国之后,乌兹别克共和国和爱沙尼亚共和国也向全国报捷,这两个共和国提前六天完成五个月的生产计划。 乌克兰札波罗什国民经济区也在5月24日提前完成了三个月的生产计划,预计到月底时工业生产总额将比去年同一时期增加18%。现在这个国民经济区的工人们已经展开了争取提前完成上半年生产计划的劳动竞赛,许多“共产主义劳动队”都纷纷提出保证,一定要用优秀的劳动成绩迎接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后党中央的第一次全会。 远在太平洋沿岸的库页岛国民经济区,也在5月23日完成了五个月的生产计划,其中,伐木工人的英勇劳动取得了特别突出的成绩,他们现在已经完成了上半年的生产任务,今年前五个月的伐木量比原计划多10%,另外由于采用先进工作法,仅在第一季度就为国家节省了一千三百万卢布资金。 提前完成了五个月生产计划的还有基辅、哈尔科夫、萨马尔罕、高尔基等国民经济区。

5. 战胜旱灾威胁保证农业稳定丰收 保加利亚全民奋战大兴水利 七个月扩大灌溉面积等于解放前的五倍

第5版()专栏: 战胜旱灾威胁保证农业稳定丰收 保加利亚全民奋战大兴水利 七个月扩大灌溉面积等于解放前的五倍 新华社索非亚3日电 本社记者报道:保加利亚从去年11月以来开展的全民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的群众运动,已经开花结果。经过七个月的奋战,广大的农业合作社社员已经超额完成了今年灌溉季节前的兴修水利计划,把一百五十三万一千二百八十狄卡尔(每狄卡尔约合一市亩半)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保加利亚在资产阶级统治时期全部灌溉面积的五倍。 为了保证在灌溉季节到来之前完成一百五十万狄卡尔灌溉面积的计划,保加利亚党和政府把3、4、5、6四个月定为兴修水利突击月。据农林部统计,到6月1日为止,全国共建成了七百个小水库、六百个抽水机站,开辟了一万公里以上水渠。这些水利工程使保加利亚的灌溉面积增加到了六百万狄卡尔。 保加利亚处在湿润程度不稳定、降雨量分布不均的地域,时常受到旱灾的威胁。为了保证农业的稳定丰收和提高农民的收入,兴修水利就成了发展农业生产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措施。 保加利亚解放以来在发展灌溉事业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的时候——1957年,全国灌溉面积比解放前增加了约十一倍,达到了四百三十万狄卡尔。 根据保共中央去年10月和11月全会的决议,保加利亚展开了一个兴修水利的群众性运动,并且决定把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将灌溉面积扩大到六百万狄卡尔的指标提高到一千万狄卡尔,即到1962年时,使全国五分之一的耕地变成水浇地。 在群众性兴修水利的运动中,最主要的措施是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劳动和资源,大力兴修小水库、贮水池、抽水机站、灌溉渠以及其它水利设备。 在这快速兴修水利的运动中,保加利亚农业劳动者表现了高涨的劳动热情。在寒冷的冬季,保加利亚农民第一次破例下地干活。 保加利亚的全国农业合作化和去年冬天进行的小社并大社的工作,是这个群众性兴修水利运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例如,维丁县的原来六个社并成一个大社之后,仅用四天的时间就修了三十公里的灌溉渠,这在过去至少要几个月的时间。 兴修水利是今年保加利亚农业总产值比去年增加73.9%的基本条件之一。这一任务的完成将是保加利亚人民提前完成五年计划的经济跃进运动中的一个巨大胜利。

6. 应邀参加波兹南博览会 马文瑞到达华沙

第5版()专栏: 应邀参加波兹南博览会 马文瑞到达华沙 新华社华沙2日电 我国劳动部长马文瑞应波兰部长会议主席的邀请,今天乘飞机到达华沙。 马文瑞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第二十八届波兹南国际博览会开幕式。中国政府代表团团员有: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和波兹南国际博览会中国展览馆馆长田立春。 到机场迎接马文瑞的有:波兰对外贸易部长特隆普钦斯基、劳动和社会福利部长萨瓦茨基等人。王炳南大使也到机场迎接。 马文瑞部长将在波兰逗留十二天。他除参加博览会开幕式外,还将访问波兰的一些城市。

7. 印“自由报”要求制止“全印西藏会议”丑行 不许西藏叛匪在印进行反华活动

第5版()专栏: 印“自由报”要求制止“全印西藏会议”丑行 不许西藏叛匪在印进行反华活动 新华社新德里3日电 印度孟加拉文“自由报”1日发表社论,要求采取有力的行动来制止最近在加尔各答举行的所谓“全印西藏会议”上发生的那样的事情,即:散发反华传单和一个据说是达赖喇嘛随员的西藏人参加那次会议。 这篇题为“那里来的这样大的胆子?”的社论说,印度曾经担保和保证,达赖喇嘛或他的随员不会在印度的土地上进行任何反对中国的活动。社论说,“可是,达赖喇嘛的一个随员索南嘉措怎么会参加所谓‘西藏会议’,并且在会上发了言呢?不仅如此,人们还看到,逃亡的西藏反动派已经在印度的土地上组织了军队,而且还在公开散发非法的传单。” 5月30日,在所谓“全印西藏会议”上散发了一份西藏叛乱分子的组织“民族志愿保卫军”的“公报”。据“自由报”31日报道,这个组织在噶伦堡设有分支机构。

8. 从阿尔巴尼亚赴蒙古访问途中 我军事代表团到达莫斯科

第5版()专栏: 从阿尔巴尼亚赴蒙古访问途中 我军事代表团到达莫斯科 新华社莫斯科2日电 由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率领的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在从地拉那去蒙古人民共和国访问的途中,今天下午乘专机到达莫斯科。代表团将在这里停留数天,然后前往乌兰巴托。 新华社地拉那2日电 以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为首的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在结束了在阿尔巴尼亚的访问以后,今天中午乘专机离开地拉那前往莫斯科。

9. 念反华毒咒 讲诽谤邪经 锡兰一批反动和尚集会

第5版()专栏: 念反华毒咒 讲诽谤邪经 锡兰一批反动和尚集会 新华社科伦坡1日电 锡兰一批反动僧侣5月31日在这里举行集会,企图煽起敌视中国的情绪,推进他们干涉中国内政、反对中国的活动。 这个集会已经筹备了好几个星期。据报道,它的经费是由统一国民党提供的。会议的组织者早在报上刊登了巨幅广告,大事吹擂,但是,公众对这个集会都表示轻蔑。出席这个集会的大概不过一百八十名僧侣和三百五十个左右的非宗教徒。最引人注目的参加者是前统一国民党内政部长拉纳雅克、统一国民党议员胡鲁累,统一国民党青年联盟副主席古纳提累克等人。 会上有几个和尚发表讲话,胡乱编造所谓西藏的情况,叫嚷反对中国。格纳尼萨腊在他的讲话中掩饰说,“他们的运动纯粹是要挽救佛教,这个运动并不属于任何党派。”他还说,他抗议班达拉奈克总理在议会中关于西藏问题的发言。 萨桑西里和尚危言耸听地说, “中国人下一步将进攻印度然后攫取锡兰。”另一个和尚达马提累克竟叫嚷要锡兰总理“滚蛋”。 这个集会通过了一项干涉中国内政的荒谬决议,要求什么“召开佛教徒世界会议,以便为达赖喇嘛和中国总理之间的休战谈判铺平道路,从而恢复西藏以前的地位,并且确保中国的宗教自由”。决议居然 “要求班达拉奈克总理召集所有的亚洲国家总理举行会议”来“解决”完全属于中国内政的西藏问题。决议还叫嚷“要求联合国组织对共产党在西藏所犯的罪行进行调查,并且恢复这个佛教国家以前的地位”。

10. 割除西柏林这个毒瘤

第5版()专栏: 割除西柏林这个毒瘤 姚念赓 柏林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首都,但是它的西半部分(即西柏林,人口约为二百二十万),在战后以来的十四年中,一直处于西方三国军事占领状态下,这个现象是极不正常的。 这个红色海洋中的白色孤岛,目前已经成为西方进行冷战的“前线城市”。三国驻军共约一万二千人,另有警察一万九千三百名,警察局的官员有32%是前纳粹分子和前秘密警察。其他军事机构、特务组织更是名目繁多,它们专门向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派遣特务,进行颠覆活动。类似希特勒时代“钢盔团”的军国主义组织有七十四个,另有许多电力很强的电台(如里亚斯电台),每天不停地向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进行复仇主义的宣传,叫嚣战争,煽动破坏活动。同时挑拨和诬蔑性的传单、小册子也不时被附在气球上从西柏林向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各地散发。很明显,西方继续霸占西柏林的目的已经不像当初确定四国共管柏林协议中所规定的监督和消除德国军国主义势力,而是为了把它作为向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敌对活动的基地,从而加剧欧洲的紧张局势。1948年6月的“柏林事件”和1953年6月17日的柏林骚乱,就是西方帝国主义这种破坏和挑衅行动的最露骨的表现。这一切已经使西柏林成为一个随时可能爆发战争的火药库。因此如何消除在欧洲中心的这一战争策源地,缓和欧洲的紧张局势,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国际问题之一。 正是由于这种情况,苏联政府在去年11月27日正式照会西方三国建议在六个月内结束西方对西柏林的占领制度,把西柏林变成一个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苏联政府考虑到西柏林居民在西方占领下所形成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因此只提出要求西方撤军,并不要求改变西柏林社会制度。苏联政府声明并保证不干涉西柏林内政,并帮助西柏林发展自己的经济。当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我国政府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先后表示完全支持苏联政府这一建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同意给予这个理应属于它领土一部分的西柏林以独立城市的地位,是为了加强欧洲和平、为了全体德国人民的全民族利益而作出的重大贡献。 但是苏联这一有助于促进德国重新统一和欧洲和平的建议,却在西方国家的统治集团中引起了一阵叫嚣。特别是美国和甚至与西柏林毫无关系的西德阿登纳政府叫得最凶。它们叫嚣“绝对不放弃西柏林”,为此还“不惜诉诸武力”等等。为了达到它们继续占领西柏林的目的,西方国家不顾历史真相,编造出许多理由,硬说他们现在仍然有占领西柏林的“权利”。历史事实是怎样的呢?在战后的十四年中,由于西方国家积极武装西德,大量起用纳粹分子,把西德拉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把西德作为对战时的盟国苏联进行挑衅的力量。这就早已粗暴地破坏了波茨坦协定。同时德国的情况已经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德国的领土上出现了两个拥有主权的德国,四大国早已正式宣布结束对德战争状态,对德国的占领已经结束,因此西方国家已经完全丧失了继续占领西柏林的任何理由或“权利”了。 西方国家在理屈词穷之余,采取了另一个花招,他们不敢公开拒绝苏联关于使西柏林成为自由城市的建议,但是却企图把西柏林问题同德国重新统一问题纠缠起来,从而使西柏林问题不得解决。因此当时西方国家提出了一个所谓讨论整个德国问题的“反建议”。但是当德国存在两个主权的国家的情况下,德国统一问题是两个德国人民的内政,只能通过两个德国的谈判和协商来解决。四大国在这个问题上所能尽力的就是尽早讨论和缔结对德和约,以消除阻挠德国重新统一的障碍,创造有利于两个德国谅解和接近的气氛。四大国如果一方面讨论和缔结对德和约,同时又讨论迫切的废除西柏林占领制度问题,这将会大大促进德国重新统一问题的解决。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苏联政府在建议四大国讨论西柏林问题的同时,又提出了对德和约草案。并建议召开和会讨论缔结和约问题。接着苏联政府为了求得问题的尽速解决,解除西方国家反对苏联政府的建议的借口,于3月9日又提出:可以考虑由美、英、法、苏四大国或中立国在西柏林驻扎少数军队以保证西柏林自由化地位,使西柏林内政不受干涉。苏联政府还表示可以考虑西方国家提出的其它合理的方案。苏联政府这种一而再、再而三地为谋求和平和缓和国际局势所作的不懈努力和表现出的和解精神,获得了全世界舆论的欢迎和支持。 在苏联政府的正义主张和全世界强烈的舆论压力下,西方“盟国”之间和西方国家的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愈来愈严重的策略上的分歧。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和阿登纳政府顽固地坚持 “死硬政策”的立场,在国内外处于日益孤立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要想坚守原来的僵硬阵地是更加困难了。于是它们不得不被迫答应同意举行外长会议来和苏联谈判了。但是美国、西德以及法国政府对于谈判本来是极不愿意的。既然形势逼得非谈判不行,那末只有在谈判上做文章了。因此,在日内瓦东西方外长会议之前,西方国家的外长们,仆仆风尘地到处奔波,举行了频繁的双边和多边会谈,以便拟订出在外长会议上破坏苏联政府提出的关于西柏林和缔结对德和约的计划。经过几次往返周折,终于在日内瓦外长会议前夕,一个反映美国和阿登纳主张的所谓“一揽子计划”就拼拼凑凑地出笼了。之后,在5月14日的日内瓦外长会议上,美国国务卿赫脱就代表西方三国正式在外长会议上提出来了。对于这个“一揽子计划”,西方宣传机器曾经大为吹嘘了一番,说是什么了不起的“和平计划”、“保障欧洲幸福的计划”等等。 但根据西方国家的所谓“一揽子计划”,缔结对德和约和取消西柏林占领制度这样一些已经成熟、迫待解决的问题不能单独解决,必须取决于德国重新统一和欧洲安全问题的解决。西方国家把西柏林问题和这些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纠缠成一个死结,很明显,其目的就是不要解决西柏林问题,继续保持西方的占领状态,把东西方之间的尖锐局面无限期保持下去。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西方在这个计划内提出解决柏林问题的方案中,甚至又拿出了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自由选举”的破烂口号,说什么柏林是一个“单一的城市,它属于整个德国。因此,东西柏林应该通过在四国或者联合国监督下举行的自由选举实现统一”。而在整个柏林未实现统一以前,“四国将继续像目前那样有权在柏林驻扎军队”。显然,它们这样做是梦想把它们对西柏林的占领进一步扩大到东柏林去,这是明目张胆地侵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主权的行为。因此西方的方案是根本不能考虑的。 西方国家的这种无理的立场在日内瓦东西方外长会议上,遭到了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代表的严正拒绝和驳斥,并受到了世界各国公正舆论的申斥。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日内瓦的一位美国官员承认:“我们根本没有能使美国和世界各地舆论了解我们和平计划的好处”。英国“每日邮报”也直认不讳说:“一揽子计划”已经完蛋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的代表自己也不得不悄悄地把“一揽子计划”埋葬起来,企图用新的方法来破坏苏联的建议。 5月26日会议上,美国国务卿赫脱又代表西方国家提出了一项所谓“统一”柏林的七点计划。这个计划跟“一揽子计划”中所规定的解决西柏林的方案没有丝毫区别。不过这次西方国家是把西柏林问题从“一揽子”里面挑出来,作为在德国重新统一以前的一项“临时协议”。根据这个七点计划,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柏林民主区和西柏林“将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地区加以治理和管理”。而“治理和管理”则根据在四大国监督下,由“东西柏林人民”经过“自由选举”选出的“宪法委员会草拟”,并由“公民投票”通过的“宪法”来进行。同时这个计划还规定“四国继续有权在柏林驻军”。西方国家甚至把这个计划称为是“统一”德国的榜样。为了替这个计划辩护,西方国家的代表在会上甚至荒谬地硬说柏林不是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领土上,而是“1945年由法国、英国、美国和苏联共同占领的一个地区。”它们还说什么“这个城市一直是而且仍然是受四国管辖的”。但是可惜这一切理由都站不住脚,它只能暴露西方国家妄想继续占领德国的真面目。 西方国家在它们的计划中故意混淆了西柏林问题的实质,把它说成什么“统一”柏林的问题。谁都知道,整个柏林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领土的一部分,是它的首都。当前的迫切问题是如何消除这个危害欧洲和平的毒瘤,从而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为解决欧洲的国际问题创造条件。但是西方国家却不愿正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存在和它对柏林的主权,硬要把时间拉回到战后初期四大国的占领时期去。这说明西方国家根本不想放弃它们对西柏林的占领,而且还想把它扩大到柏林民主区去,以便使整个柏林成为制造紧张局势的据点,这当然是行不通的。 在5月30日日内瓦外长会议上,葛罗米柯驳斥了西方国家这种无理要求。苏联政府并且又提出了用一项有利于巩固欧洲和平的新的协定代替在战时拟定的关于柏林的四国协定的建议。苏联政府主张四大国签署专门文件来保证西柏林的自由城市地位,并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共组监督机构。苏联并提出了由美、英、法和苏联在西柏林驻扎象征性部队,或由中立国家的有限额的军队来代替美、英、法在西柏林的军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外长博尔茨在2日外长会议上重申支持苏联的建议,并表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愿在西柏林成为自由城市后,予以经济上的支持,保证西柏林同外界的交通畅通,还愿意缔结一项保证条约,使西柏林自由城市的地位不受侵犯。这是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为谋求解决西柏林问题的真诚努力的又一表现。 全世界人民都在密切注意日内瓦会议的进展,期待着会议能就缔结和约和解决西柏林地位问题作出应有的贡献。(附图片) 这是臭名远扬的“钢盔队”队员带着希特勒匪帮授给他们的“十字勋章”在西柏林公开露面新华社稿 这所房子是西柏林里马大街二十六号的“美国海军情报局”。捷克斯洛伐克通讯社稿 (新华社发)

第 6 版

1. 让档案资料更好地为建设服务 一千多名档案资料工作者开会交流经验

第6版()专栏: 让档案资料更好地为建设服务 一千多名档案资料工作者开会交流经验 新华社3日讯 建国以来规模巨大的一次全国档案资料工作先进经验交流会,今天上午在北京开幕。大会将总结和交流十年来、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全国档案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研究和分析工作中的问题,使档案资料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在会上讲话。他说,档案工作不仅现在重要,过去重要,将来也是重要的,它关系到人类历史成就如何记录下来和加以发扬的问题。我们的档案工作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要使档案材料来为当前的工作服务;历史档案要保存,社会主义生产建设和政治斗争各方面的档案首先要保存。他指出,档案工作不是做一天二天就可以的事,而是一件永久性的工作,做档案工作的人必须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安心这一工作,使档案资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谢觉哉勉励档案工作者努力学习、增长知识,除了熟悉一般的政治社会常识外,还要掌握某一方面的专门业务知识,使自己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大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给大会的讲话稿。吴玉章在讲话中说,我们党从来就注意总结经验,以便改进工作,不断前进。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要进行调查研究,因此我们党十分重视档案工作。吴玉章在讲话中还说,每一个从事档案工作的同志必须认清档案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作用,珍视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在这样一个光荣的岗位上,全心全意,踏踏实实地工作。 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一千零一十七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他们当中有各级党委的有关负责人,有各级档案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也有勤勤恳恳地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档案资料工作人员等,他们将在一起交谈工作的经验,展开讨论,互相学习。 国家档案局局长曾三在会上做了工作报告,总结了1958年以来档案工作的成就,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方针,这个方针是: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的水平,积极开展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报告指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我国档案事业已经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在大跃进的1958年以来,档案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具体表现在:档案工作者积极开展了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为党的中心工作和各项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档案资料。档案资料在日常工作中,在各项政治运动中,在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和科学研究工作中,都起了较前更大的助手作用;基本上整理完了开国以来的积存文件,为全面开展利用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收集了大批历史档案资料;建立了一千二百多个县档案馆,许多基层单位,如工矿、企业、学校、人民公社都建立或健全了档案工作,在许多厂矿和科学技术部门建立了技术档案工作;培养了干部,积累了经验,改进了工作技术。报告指出,档案工作人员的觉悟提高,政治挂帅,明确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改进服务态度,抓住开展利用工作这个中心环节,在工作中走群众路线,是去年档案工作获得成绩的重要原因和基本经验之一。 报告指出,目前时期的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从中央一级机关到人民公社,以及工矿、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都应当有健全的档案工作,已经开展了这一工作的机关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为机关中心工作和各项工作服务;加强档案馆的建设工作,保存党和国家需要永久保存的档案,在建馆工作中应继续贯彻因陋就简、勤俭办档案事业的精神;加强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加强档案理论的研究和档案干部的培养训练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经验制订和修改一些规章制度。 这个大会预计在6月10日结束。(附图片)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在大会上讲话。  新华社记者 黄怀德摄

2. 光荣的岗位,可敬的人

第6版()专栏: 光荣的岗位,可敬的人 本报记者 汪波清 在战场上,在建设工地上,在一切轰轰烈烈的事业中,许许多多同志为党为人民创造着光辉的事迹,显示出了革命英雄主义的本色。同时,在革命队伍中,也有无数的同志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片忠心,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也显示了革命者的英雄本色。 档案资料工作是一般人不很熟悉的一个“行业”,但是新中国的档案工作者深刻懂得,这一工作是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中国革命还是“星星之火”的时候,党中央就在1931年规定了“文书处置办法”。这个办法的最后一句说,要把文书整理一份入库,备交革命胜利后的党史委员会。对于正在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档案资料工作者说来,再没有什么比党的这种高瞻远瞩的指示更使他们激动的了,他们在其中汲取无限的滋养,百倍热爱自己的职业。 河南省中共淅川县委会档案员、年轻的共产党员梁天才,就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他在县委会的领导下摸出一套规律,这就是:把档案工作的位置放在中心工作之后,提供档案资料争取跑在中心工作之前,让档案资料用在中心工作之中。有一次,梁天才和办公室主任在南阳开会,那时汛期快要到了,他们想在去年汛期的时候,不少地方山坡塌陷,毁房伤人,损失很大,因此他们心里火辣辣地按耐不住。梁天才为了编写通报,引起大家注意,他就让县委通讯员坐一天半的班车,把档案中那些记录山势不稳的材料,由淅川送到南阳。梁天才就不眠不休地把它整理出来,提供给防汛办公室参考。防汛办公室根据这些材料,动员十四户居民搬家,离开了危险的地方。 “我们是助手,我们乐意干助手,因为我们助的是党的事业!”这是档案资料工作积极分子们发自内心的共同声音。就说周英瑞吧!她是去年1月间才到鞍山市委当档案员的。她敢于破除迷信,大胆创造,做好了工作。生活在鞍山,鞍山的一切景象给了她很大的力量。她看到商业部门的同志“送货上门”,她就仿效这种方法,规定自己要腿勤、嘴快,多打听同志们的需要,“送货上门”。她为大家着想,帮助了大家。同志们很是感动,赞扬她的先进的服务方式,夸奖她在改进工作作风上闹了“革命”。 处处为别人打算,把帮助别人当做自己的最大快乐,这是广东省林业厅档案员、二十一岁的共产党员罗光后的特点。林业厅每年有许多干部下乡,有的一去几个月回来后往往摸不着机关里的变化,工作挺不顺手。罗光后看到这种情况后,心里很不安,他想,把机关工作的变化反映出来是自己不容分说的责任,事情虽小,共产党员不管,可让谁来管呢?于是他就编了一种“机关大事记”,为领导和同志们的工作提供了方便。 厦门市前线人民公社秘书兼档案员叶煌同志,从去年严惩金门蒋军以来,和公社的其它同志们一起,先后收集、整理、编写了二十一个先进集体和七百多个英雄模范人物的材料。他和另外一位社干部曾经冒着炮火的危险,在前沿工事里编写了“二十三勇士”的通报。不久,厦门市郊区很快便掀起了学习“二十三勇士”的热潮。因此,当人们在赞颂对敌人斗争的英雄们的时候,也常常联系着提到叶煌。 档案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献出了他们的劳动和智慧,人们也满怀激情地把荣誉奖给他们。请看浙江公安厅档案簿上的这段留言:“这里不是商店,也没有服务员,可是到这里比到游玩的地方精神更愉快,工作更起劲。这里有着比商店服务员更热情的夏同志,他真是人民的服务员,这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

3. 珍视档案工作

第6版()专栏:编后 珍视档案工作 在一般人眼里,档案资料工作是“平凡”的工作。但是,“平凡”中也能出“非凡”,中共淅川县委会档案员梁天才等在这个岗位上就作出了很出色的成绩,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可缺少的助手。 档案资料是国家的宝贵的财富。经济、文化、建设、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它,政治、军事、外交,以及机关日常工作也都需要它。充分利用档案资料,可以使我们在建设事业、日常工作得到可靠的参考材料,使决定和计划符合实际情况,减少或避免错误,多快好省地完成工作任务。淅川县防汛办公室就因为用了梁天才整理的 “山势不稳”的资料,使十四户住在山坡上的劳动人民免于遭受毁房伤人的危险。 我们国家在一日千里地前进,档案资料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但是,这项工作在我国还很年轻,只是最近几年才开展起来,积累的经验还不多。怎样才能充分利用档案资料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呢?我们感谢许多档案资料工作人员在去年大跃进中创造的许多好办法好经验。在这次有一千多代表参加的全国档案资料工作先进经验交流会上,先进的经验将经过总结、交流,在全国结出更丰硕的果实,使我国年轻的档案工作跟上祖国前进的步伐,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4. 共同前进

第6版()专栏:编后 共同前进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中,新办学校犹如雨后春笋,迫切需要巩固和提高。因此也就迫切需要有基础的老学校的帮助。 老学校应该发挥共产主义协作互助的精神,克服某些困难,带动新学校前进;同时学习新学校的长处,共同提高。 新学校在老学校帮助下,要虚心地向老学校学习,学习好的教学经验,学习好的学风,学习怎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努力赶上老学校。 安徽舒城县在老学校帮助新学校方面已经开始这样做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5. 各级动手 自力更生 抓住重点 大力培训 北京铁路局积极培养职工教师

第6版()专栏: 各级动手 自力更生 抓住重点 大力培训 北京铁路局积极培养职工教师 本报讯 记者任志樵报道:北京铁路局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根据“各级动手、自力更生、抓住重点、大力培训”的原则,采取积极措施,初步建立起一支职工教育的教师队伍。 自从党提出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号召以来,这个局的职工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参加学习的从四万多人增加到八万四千五百多人,入学率从占职工总数的40%左右增长到78%。 随着职工教育的大发展,师资不足的问题就迫切需要解决。北京铁路局的所属单位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主要依靠本部门挖潜力的办法,积极扩大教师队伍。北京办事处除了配备必要的专职教师外,从有条件的工人、干部、技术人员、职工家属、下放在本地区的干部等十个方面物色了不少兼职教师。到目前为止,北京铁路局已经有专职教师二百四十八人,兼职教师三千一百五十九人,初步解决了当前教师不足的困难。 职工教育的教师经过这些办法解决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教师中多数文化水平比较低,没有教学经验。据统计,北京铁路局高小和不足初中文化程度的兼职教师就有两千一百七十人,占兼职教师总数的68%以上。这样,就不能满足职工们的学习要求。这个局已经基本上摆脱文盲状态、正在高小学习的四万四千多个职工,即将成批地进入初中学习阶段,这就需要有足够的相当文化水平的教师来教他们。因此,培养和提高职工教育的教师已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为了切实地解决这个问题,北京铁路局党委,作出长远规划,采取措施,发展师范学校、师资训练班和业余师范学校,扩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政治、文化水平和教学水平。同时,根据职工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初中阶段的形势,积极组织教师进修、观摩教学、总结和交流经验。并首先抓住培训初中教师这个重点环节,以适应当前教学的要求。这个局所属的北京、天津、张家口、石家庄四个地区办事处和两个工程处都办了业余师范学院或脱产的师资训练班。石家庄办事处的业余师范学院已经训练出初中语文、数学教师一百人。北京办事处自去年12月开办业余师范班,已有初中数学等两个班学习结业,语文班仍在继续训练。北京工程处在本处的工程学校中开设了一个师范班,半年一期,专门训练中学教师。天津工程处今年已办了两期师资训练班,训练了八十多名能够担任初中语文、数学课的教师。这种训练班还在办下去。北京铁路管理局除了已经抽调十几个职工准备到北京工农师范学院学习外,计划今年在本局的师范学院新设一个职工教育师资班,抽调八十到一百二十名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高小教师或职工参加学习,培养初中教师。 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的文化水平提高得很快,有的已经在初中班担任教学。天津工程处第二工程队线路工人、兼职教员张金山,解放初期是个文盲,后来提高到高小以上的文化水平,并且担任了高小教师。这次经过师资训练班的学习,他已经开始在初中班讲课。北京车辆段兼职教员赵家忠原有初中肄业的程度,一直在高小班教算术,经过训练,现在能教初中班代数了。工人出身的塘沽车站教师陈凤云,原来只有高小毕业的程度,担任专职教员后教高小语文,很吃力,经过自己的刻苦进修和初中语文班的训练,现在已经独立负责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并且还在初中二年级代讲语文课,听他讲课的职工们反映说:“陈师傅教的课又通俗,又生动。” 北京铁路局在注意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和他们熟悉生产、熟悉工人专长的同时,充分发挥专职教师在职工教育中的骨干作用,通过他们进行示范教学,组织兼职教师研究教案、教法和教学内容,举行教学经验交流会,互相观摩,共同提高。(附图片) 天津师范学院让学生们协助工厂办业余学校,既使学生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又解决了工厂的师资问题。这是中文系学生贺蓉庆(女)在给天津红桥区第六棉织厂工人业余中学初一班的工人上语文课。 新华社记者 张映华 崔文潭摄

6. 老校带新校并肩前进 舒城新办六所中学步步提高

第6版()专栏: 老校带新校并肩前进 舒城新办六所中学步步提高 新华社合肥3日电 安徽省舒城县采取各种措施,发动老校带新校,开展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协作,使全县新办学校的教学工作进步很快。 舒城县去年新建了六所中学,全县学生人数由原来的二千一百三十一人增加到三千六百五十五人。这些新办的学校基础薄弱,教具设置、师资配备、教学组织等方面都有不少困难。针对这一情况,中共舒城县委首先加强了这六所学校的党的领导;然后确定四所老校分工负责帮助六所新校。各个老学校对所带的新校非常关心,除了在物质上支援新校外,还选拔了八位有经验的教师,分别担任各新校的教务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等工作,具体帮助新教师提高业务水平。老学校的领导同志也定期到新校,帮助解决具体问题。 根据学校工作的特点,在新老学校协作中,老学校抓紧开学工作、期中检查、结束工作三个阶段,对新学校分段辅导。在开学之初,各个老校都根据新校的需要,帮助他们解决教具、教材和参考书。如晓天初中没有教材,老学校除借给一部分课本外,还为这个学校学生代印语文、算术教材,解决了上课的困难。在学期中间,各个老学校又采取分点示范的办法,帮助新校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方法。根据县委指示,四所老学校的校长组织了语文、算术、生物、化学、生产知识等五科的检查组,分别深入各个新学校了解全面情况,及时给予具体帮助,使新校教师从备课、课堂教学、堂下辅导到处理、订正作业和单元复习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新学校也主动组织教师到老校学习课堂教学经验。在期末结束时,各个老学校又帮助各新学校进行期终总结工作,使新学校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都能得到老校的帮助。 舒城县在开展校际协作中还利用假期以一部分老校教师为骨干,组织新、老学校的教师集体备课,以提高师资水平。去年寒假便组织了以舒城中学教师为主的政治、自然、史地备课组。参加备课的有三十五个新教师。他们在备课中,以解决最需要的问题为主,尽量发挥老校教师的作用,以老带新,安排了教学进度,进行课时划分,并写成备课笔记。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提高了新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舒城县各学校实行校际协作、以老校带新校的办法后,新、老学校的关系非常融洽,新办学校的教学工作进步很快。目前,全县新办的六所中学的教学进度很正常,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教学质量一直稳步上升。

7. 田头医疗 就地生产 江苏白衣战士开赴生产前线

第6版()专栏: 田头医疗 就地生产 江苏白衣战士开赴生产前线 本报讯 江苏省广大医务人员深入农村,积极支援夏收夏种。 各地县医院、卫生防疫站、公社医院等都纷纷行动起来。高邮县人民医院和血吸虫病防治站抽调了二十名医务人员,组织四个技术辅导站,负责农忙期间的医疗技术指导工作。全县公社的一百六十多个医务人员,分别组成巡回组,划区包干,深入田间负责社员的医疗工作。镇江江心公社医院为了更好地为夏收夏种服务,最近还帮助各生产队训练了一批针灸保健人员,帮助他们学会使用针灸治疗农忙中常见的中暑、头痛、胃痛、腰背痛等疾病。许多药店的职工,也都配合医生一起下乡,把药品及时送给病人。 各地医务人员不仅在田头做好劳动保护工作,他们还积极帮助食堂开展夏季卫生工作。扬州公道人民医院最近派十五名医生,在两天内为公社训练了一百多名炊事员和会计,指导他们如何进行食堂管理和一般防暑工作。江浦上游公社医院召开现场会议,对食堂的炊事员进行卫生教育,帮助他们做好饮食卫生,防止肠胃系统传染病的发生,以保证社员的出勤率。 这些医务人员在农村一面开展医疗工作,一面劳动,受到了广大社员的热烈欢迎。(附图片) 右图:湖北省光化县薛集公社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深入田间,随时给社员治疗伤病,使麦收工作完成得更好。 新华社记者 华军 心宁摄

8. 摆脱封建枷锁 生产蓬勃发展 仡佬族恢复青春

第6版()专栏: 摆脱封建枷锁 生产蓬勃发展 仡佬族恢复青春 新华社贵阳3日电 在旧中国几乎被消灭了的仡佬族,解放近十年来,在祖国统一团结的民族大家庭里,恢复了它的青春,日益繁荣。 仡佬族是祖国西南地区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目前共二万三千九百多人,散居在贵州西部的织金、黔西等二十多个县市和广西僮族自治区隆林县。 在封建剥削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住在边远深山的仡佬族人民,生产长期停滞在“种一坡、收一锅”的落后水平,主粮玉米的产量每亩平均不过一百多斤,人们连糠菜半年粮的生活都难以维持。大多数仡佬族农民住草棚,用野草、树皮编成衣服穿,冬天只能盖秧被、棕毡。仡佬族较集中的遵义市正平乡,解放前竟有60%以上农民穿棕衣。在那时,仡佬族没人识字,被国民党反动派禁止讲本民族语言,甚至不准承认自己是仡佬族。 1949年冬天,随着祖国西南地区的解放,这个被摧残得奄奄一息的古老民族得到新生,享受到当家作主的权利。虽然仡佬族人数不多,居住很分散,但1956年,在遵义市正平乡和仁怀县安良乡建立了两个仡佬族自治乡;散居在各地的仡佬族人民也参加了所在地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工作。 在国家的大力扶植和汉族人民帮助下,仡佬族地区生产蓬勃发展。在农业方面,人们积肥、兴修水利,精耕细作,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到1957年,就根本改变了解放前80%以上农民缺粮的状况,一跃而变为有余粮外调的地区。大方县长石乡解放时每人平均只有二百二十七斤粮,1957年达到五百四十斤。遵义市正平乡1958年实现公社化以后,粮食亩产已达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规定的八百斤指标,每户还养有八、九头猪,由过去被人称作的“棕衣乡”变为“棉衣乡”。 生产上的跃进使仡佬族人民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在这一年,基本上消灭了文盲,普及了小学教育;每一个仡佬族的村寨里都有了医疗卫生机构。无论在生产还是生活上,都日益接近当地汉族人民的水平。

9. 一环套一环

第6版()专栏: 一环套一环 任志樵 随着职工业余教育的迅速发展,培训师资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在职工中普及教育是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去年以来,由于党加强了领导和广大职工学习热情的空前高涨,全国工矿企业的职工业余教育迅速发展起来。大多数青壮年职工已经脱离了文盲状态,职工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初等教育的阶段,而且参加学习的50%以上的职工,即将成批地转入初级中学学习。这个情况说明,除了继续积极扫除青壮年职工中的文盲和普及初等教育外,大量发展中等学校、首先是初级中学,将是我国几年内发展职工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适应这个新形势,在培养师资方面,也要一环套一环。既要抓紧培养扫除文盲和小学教育的教师,还要抓紧培养中等教育的教师。 培养职工教育的师资,也要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是能者为师,就地取材,在本地区、本单位中,发动在职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文化水平较高的工人,兼任教学工作。一是及早地采取措施,发展师范学校、师资训练班和业余师范学校,进一步扩大教师的队伍,提高教师的政治、文化水平和教学水平。凡是有条件的地区、产业系统和工矿企业,都要抓紧师资培训工作。 在培训师资的时候,也要注意两个方面:既要培养和提高兼职教师,还要培养和提高专职教师;这也是在培养师资上的一环套一环。如果不抓兼职教师的提高,就很难完成职工教育战线上的任务;如果忽视了抓专职教师的提高,专职教师将很难在职工教育工作中起骨干作用。现在,北京铁路局集中培训专职教师,组织他们参加生产劳动,改造思想,学习生产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发动和鼓励他们在业余进修,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水平、文化水平和教学水平,以适应职工教育的发展。这种培训专职教师的办法,各地可作参考。

10. 五年如一日

第6版()专栏: 五年如一日 已经五年了。华东师范大学的炊事员,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卫生习惯。 这种卫生习惯的养成,是经过一番斗争的。早在1953年和1954年的时候,这个学校的食堂曾连续发生过两次食物中毒的事件。因此,有些食堂工作人员就变得缩手缩脚起来。他们考虑到热天的鱼容易腐烂,1955年夏天就干脆不买鱼吃。后来学生提了好多意见,总务处的领导同志,也帮助他们纠正了因噎废食的思想,才使得食堂里的工作人员积极起来。如采购员保证不买腐坏食品,炊事员在勤扫勤洗、食具煮沸消毒的基础上,订出了更完整的卫生制度等等。他们执行制度十分认真。每天分五个班工作,班与班之间经常挑战,互相检查。 就是这样,他们从1955年到现在,五年如一日地做到厨房内外、环境、用具以及炊事员个人的经常清洁,生熟食分开处理,不做生冷凉拌菜。并且,在每次开饭前,还用药物检验食品。为了使学生们吃得好,他们还想办法烤面包、做糕点,增加食物的花色品种。 (海)(附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的炊事人员正在进行餐前化验。他们每日三餐都要作餐前化验。 新华社记者 陈娟美摄

11. 从下游到上游

第6版()专栏: 从下游到上游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路过天津大学的学生宿舍三十二楼。站在窗台上擦玻璃的一位化工系学生,邀请我进去看看她们大扫除的成绩。我走进了一百二十三室,真个是:窗明几净,气息清新。 不久前,全校清洁卫生工作评比时,化工系得到了“卫生工作第一名”的奖旗。 这面奖旗的获得,还有一段有趣的小插曲。去年秋季,学校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检查清洁卫生的时候,化工系学生宿舍三十三楼成绩很不好。这一下,可把全系的人“震动”了。系党、团总支和行政领导立即召开了干部会议,学生们也纷纷展开辩论。经过辩论,大家认识到除四害讲卫生是移风易俗的爱国行动,于是全系的卫生工作,就热火地搞开了。他们组成了系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系主任和党支部书记也都参加了清洁卫生工作。师生们还制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卫生工作制度。各班级也成立了检查组,采取多种多样的检查评比方法,来保证清洁卫生工作的经常化。由于几个月来坚持爱国卫生工作,现在大家已养成了讲卫生爱清洁的好习惯,学生宿舍三百多个房间,曾经全部获得系会奖给的整洁小红旗。(洪敏生)

12. 孩子们的习惯

第6版()专栏: 孩子们的习惯 北门仓小学校, 政治帅旗举得高, 勤工俭学搞得好, 卫生工作列前茅。 环境整洁又清雅, 个人卫生习惯好, 各种疾病大减少, 教学质量大提高。 这是一个到北京市卫生红旗单位——北门仓小学校参观者的留言。     当你走进这个学校的时候,就使人有着一种清新的感觉。清晨,孩子们唱着歌,愉快地擦着玻璃,洒扫校院、浇花、清扫厕所。红十字卫生员,在校门口认真地检查小朋友们是否带了手绢、口罩、水碗,穿的衣服干净不干净,……。他们按着固定的分工,每天用很短的时间就把院子、教室等处打扫的干干净净,连厕所里都难找到一个苍蝇。当上早自习的铃声响时,学生们早就作完了这项每天必作的“课程”——打扫卫生。阳光射进洁净的玻璃窗,小学生们坐在放有鲜花而又清洁的教室里,个个神清气爽。 学生们有了卫生习惯,也格外热心地参加校外的卫生工作。他们热情地帮助家长或邻居制订“卫生日”,讲解卫生常识。也有许多学生亲手帮助家长或邻居打扫卫生,直到插上了红旗为止。在他们的帮助下,去年就有98%的学生家庭,被评为是卫生红旗户。今年,在迎接“五一”的除害灭病突击运动中,99%以上的学生家庭都插上了卫生红旗。教师们也以身作则,经常相互督促、检查,所有教师的家庭都成了卫生红旗户。 (刘佩珩)(附图片) 苗地 插图

第 7 版

1. 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作用问题

第7版()专栏: 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作用问题 摘自“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杂志第五期和第六期, 作者是罗德尼·阿里斯门迪 民族资产阶级的作用当然是由我们各个国家的性质来确定的。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国家的革命同帝国主义附属国家的革命的区别的指示现在还完全有效,而且得到现代全部实际生活的证实。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的压迫,以及解决革命的民主任务(主要是土地问题)的必要性,使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革命的因素之一,使他们有可能参加民族解放民主阵线。看来,对这一点是没有意见分歧的。 中国革命在这方面提供了经典的范例,同样地,列宁在1905年前夕采取的策略是现代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它在这个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的学说的基础。毫无疑问,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可靠的指南。 但是,由于各国的历史情况不同,它们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因而实际的发展过程也会有所不同。政治斗争的尖锐程度和人民群众参加这个斗争的程度,对于估价每个社会阶级和阶层在革命进程中的战斗力是有影响的。仔细观察亚洲革命过程的人都会发现,例如在印度和在印度尼西亚,资产阶级的领导作用表现的形式不同,它们是有区别的。在非洲(埃及、突尼斯)以及叙利亚和伊拉克也正在形成不同的局势。我们认为,这一切要求我们更审慎地对待拉丁美洲(包括拉丁美洲的资产阶级)的特点,以免成为事变的奴隶。在拉丁美洲已经积累了某些值得注意的经验。 大家公认,在评价民族资产阶级作用时存在着两种危险性:对民族资产阶级所能采取的行动估计不足,或是夸大它的作用和它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主的战斗力。第一种情况,实际上就是轻视革命中的民族因素,把民族资产阶级完全看成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并把无产阶级的孤立引以为荣。这种错误的结论是根据民族资产阶级常常出卖和迫害无产阶级而作出来的。同时他们忘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之间的对抗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尽管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来说具有妥协的本性。第二种情况,是夸大民族资产阶级甚至妥协的大资产阶级的作用和革命性。此外,还产生种种幻想,把妥协的大资产阶级口头上的争执看成是反对帝国主义的行动。其实尽管这种资产阶级对美国的压力感到恐惧,但他们最后还是要听从美国的支配和摆布的。这种夸大会在政治上造成这种情况,即很容易妄加推断,把某些拉丁美洲政治家和现代亚洲的政治家作历史上的对比。这样就会造成缩小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作用以及不关心党的建设的情况。 在某些国家中,同社会党有联系的各种活动家和政治集团断言,拉丁美洲的资产阶级就整个来说已经永远没有参加民族解放斗争的能力了。 这种论点反映了两种现象。一方面,这种极端主义的论据是为公开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立场进行辩护,而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竭力阻挠共产党人同社会党人的团结一致、阻挠全体人民在同美帝国主义与反动派斗争中的联合。另一方面,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这种现象反映了由于资产阶级的背叛和他们对工人组织的进攻而产生的急躁和愤慨情绪。上述对民族资产阶级作用的评价在年轻的社会主义团体(特别是大学生团体)中得到了传播,这些团体反对社会党国际的许多领导人(帝国主义的傀儡),反对在他们的资产阶级自由派政党内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但是它们同时犯了鼓吹工人阶级(或者说是工人阶级、大学生和居民中最先进的阶层)孤立地同社会上其他一切阶级和阶层进行斗争的幼稚病,阶级搏斗的尖锐化和罢工斗争的不断高涨(拉丁美洲当前形势中突出的和非常重要的特点),使一些从表面上分析事件的人把自己那种想要越过必要发展阶段的愿望当作理论。马克思关于没有农民的合唱,无产阶级革命的独唱就会变成死前的哀歌这个有名的警告完全可以运用到民族解放运动的更为广泛的领域中去,这样做是有充分根据的。 对资产阶级在拉丁美洲革命中的作用问题采取极端主义观点的社会根源的两重性质,要我们精确地区别这种态度的两个来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出,其中哪些是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玩弄的手段,尽管他们装腔作势地摆出左的姿态,哪些是反映(哪怕是混乱地反映)阶级斗争的尖锐化和由于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资产阶级的背叛行为而引起的正当愤慨。着重指出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更为重要的,因为在这场争论中有人指责共产党人“同资产阶级合作”。这种指责把“阶级联盟”和“阶级合作”这两个不同的社会概念人为地混为一谈,换句话说,就是把各个社会阶级和阶层反对共同的主要敌人的联合,同表明第二国际的腐朽和成为社会党国际目前的正式理论的阶级合作混为一谈。 毫无疑问,根据拉丁美洲过去的历史,不能使人相信,在资产阶级领导下能够进行“坚决的斗争”(应当把坚决的斗争了解成彻底的革命斗争)。事实上,在我们各国的血腥的历史过程中,资产阶级有好多次联合了地主、封建主和帝国主义来反对无产阶级、农民和急进的小资产阶级。因此,我们的分歧并不在于估计民族资产阶级是否有可能在整个拉丁美洲大陆上起巨大的有历史意义的领导作用和独立作用(在个别情况下,也许有可能起这种作用),而是在于无产阶级能不能在同农民结成联盟的条件下,把广大的劳动群众和爱国知识分子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利用民族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之间的对抗来发动整个的或部分的民族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或者争取使它保持善意的中立。 抄袭非洲和亚洲的作法不能解决我们的任何问题,虽然亚非的事例对我们的爱国运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我们美洲和亚非大陆之间除了基本的相同点(我们这些国家都依赖或者依赖过帝国主义)之外,还有许多重大的区别。其中最重要的区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越南民主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都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并且非洲和亚洲的国家都距离苏联较近。 同时还有许多其他的区别。亚洲的大多数国家是在进行了长期的英勇的反对掠夺者帝国主义的斗争以后,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的。拉丁美洲基本上在十九世纪前五十年就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从这方面来看,虽然在拉丁美洲民族因素无疑是存在的,而且目前正在增加,但是在民族资产阶级的行动中所表现出的民族因素却少得很。 正因为如此,“民族主义”在这里就表现为另外一种形式。在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民族主义”是地主和大资本家的旗帜,他们把民族主义同反动的、反工人的、有时甚至是亲法西斯的立场结合起来。最关心发展资产阶级民主的所谓自由资产阶级,是民族改良主义的资产阶级,它主张发展民族工业,实行保护关税政策,主张建立国营经济成分;但是整个说来,它并不实行没收帝国主义投资的坚决政策。许多国家都已经开始由国家开采本国的天然资源,可是都不敢坚持收回已经由帝国主义者掌握的那部分资源。例如乌拉圭,国营经济成分的比重相当大;这些国营经济成分是靠建立各种各样的国营企业而发展起来的。但是,对于掌握在英国资本家手里的运输事业和其他公用企业却长期不敢触动。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帝国主义不再反对这样做的时候,这些企业才被收归国有。在许多国家,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只限于要求提高对帝国主义垄断组织的税收,却不敢要求把帝国主义的企业国有化。整个说来,拉丁美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比非洲和亚洲高得多。 在社会政治书刊中提到民族资产阶级时,通常是指同帝国主义没有联系并且反对帝国主义的那部分资产阶级。至于那些帮助帝国主义垄断组织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商品,反对本国有任何的经济发展而首先是工业发展的大商业(买办)资本家和中介人资本家,则是反民族的资产阶级。这两条根本的原理是正确的,但是,用这两条来确定南美洲大多数国家的目前形势却是不够的。这不仅是因为这两条原理公式化,或者说不能包括资本的各种形式,而且首先是因为,这两条原理主要是根据十九世纪末期社会经济力量配置的公式得出来的,这种公式也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还可以保存下来,但是无论如何已经不能反映最近四十到四十五年来最重要的客观过程了。 在这里,资产阶级历史发展的特点消失了,而且这种公式在各种政治力量像某个机器的损坏了的零件那样突然向使人意想不到的方面活动的时候,只能用来安慰我们的良心。虽然不能用同样的尺度来衡量所有的国家,但是我们认为,南美洲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并没有改变事情的实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三十年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国家中都发生了资产阶级分化成大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逐渐加强了。这时形成了同银行、大进口商业、某些得到国家大力支持的大工业公司以及许多其他投机性的企业有联系的大资本家阶层。 资产阶级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阶层是中等资产阶级,他们的资本主要是投在工业企业中。这个阶层人数很多,但在经济上并不很强,尽管在个别情况下整个生产部门都是属于这个阶层的。我们讲到民族资产阶级的时候,主要指的是这个阶层。 某些拉丁美洲国家的大资产阶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变成了美帝国主义的主要支柱,最近几年,在大资产阶级的队伍中也分化出了卖身投靠帝国主义首先是美帝国主义的大资本家(即同国际垄断组织有直接联系,并且在许多国家中控制着最大的报刊的大资本家),以及我们所说的妥协的大资产阶级。妥协的大资产阶级的资本基本上是投在那些由于同美帝国主义者进行颇为吃亏的不等价的贸易而遭到很大损失的工业企业或生产部门。不久前他们曾幻想在华盛顿的支持下实现“最大限度的国家工业化”。 除了上述的一切,我们想再谈一个特点。这就是在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中没有典型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某些政党,如乌拉圭的巴特叶派,在二十世纪的头几十年曾经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动,这些党的性质已经改变了,它们已经变成了大资产阶级的政党,即使有时在这些政党的某一翼中还是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占优势。由于土地改革软弱无力以及资产阶级故意拖延土地改革,在许多国家中连地主也参加了这些政党。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斗争进程中这些党内不会发生力量的分化和形成某一翼;正相反,这样的过程可以而且必然会发展起来。 根据上述的理由,目前在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中最有影响的政治力量是妥协的大资产阶级;这种情况也阻碍爱国运动发展到高级阶段。从策略的观点来看,无产阶级的利益在某些问题上有时是会和妥协的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一致的,但是很明显,不能依靠这个阶级来取得更大的反帝的和民主的成就。 拉丁美洲的人数众多的中等阶层具有极大的坚决性,这一点对于统一战线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阶层当中涌现出庞大的战士队伍;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英勇的学生和爱国知识分子的其他阶层。民主运动的重大弱点是工人阶级组织性很强,而他们同农民的联系却不巩固,这两种现象极不协调,而且城市的中等阶层也还没有充分地团结在无产阶级的周围。许多国家的工人和学生所进行的规模很大的共同发动无疑是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的。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夸大拉丁美洲资产阶级作用这种偏向的最好的解毒剂,就是扩大和加强人民群众的统一战线。唤醒农村,巩固工农联盟,把中等阶层团结在无产阶级的周围,这一切都是帮助民族资产阶级确定自己道路的方向标。

2. “量力为之”和“尽力为之”解

第7版()专栏: “量力为之”和“尽力为之”解 刘子久 在我们谈到工作方法的时候,常有这样两句话:一句叫做“量力为之”;一句叫做“尽力为之”。我觉得如果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加以理解和运用,那就成为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方法。 先说“量力为之”。所谓“量”就是人们对于事物的测量、衡量、打量,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即认识的意思,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知己知彼”的“知”。所谓“力”就是人们进行工作或斗争的主观力量和客观力量,也就是前边所说的“知己知彼”的“己”和“彼”。这里的“为之”就是指人们将要进行的工作或斗争的计划或方案。把这几个字合在一起的“量力为之”的意思,就是说人们在制定工作计划或方案的时候,对于主客观的力量,必须进行深入地了解,具体地分析,并且要作出符合实际情况或者比较符合实际的判断、认识,也就是说必须作到“知己知彼”。这样就能够使我们提出的工作计划或方案,是建立在对于主客观力量的正确地分析、判断的基础上,都稳妥可靠,都有把握,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结果。 在我们讲“量力为之”的时候,一方面,要从最坏的情况出发和设想,把那些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都“量”进去,而且在“量力”的时候,还要适当地留有余地,以备万一;另一方面,也要把那些可能挖掘出来的各种潜“力”都要“量”在内,以免在制定工作计划或方案的时候,犯保守主义的错误。总之是既要可靠,又要积极。 再说“尽力为之”。所谓“尽”就是要充分地发挥和大力地挖掘的意思。所谓“力”就是主观方面的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即各种现有的和潜在的力量。这里“为之”是人们执行和完成既定的工作计划或方案的措施和干劲,即采取积极的坚决的行动。把这几个字联在一起的“尽力为之”的意思,就是说人们去贯彻执行既定的工作计划或方案的时候,必须充分地发挥现有的各种力量,并且大力去挖掘可能挖掘出来的各种潜在力量。也就是说,在客观条件可能的范围内,充分地发挥主观的能动作用,大胆猛干,力争上游,破釜沉舟、百折不挠,坚决地去克服前进的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决不知难而退,半途而废,力求完成和超额完成原定的工作计划或方案。并且还要晓得,在工作和斗争的发展过程的最困难的时刻,也往往就是最接近胜利的时候,坚持最后五分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就在于此。 在我们讲“尽力为之”的时候,从长远、整体来说,潜力是无限的,永远也挖不光的,现在想不到的事情,将来也可能作到,因而,必须反对那种认为潜力挖光的保守主义思想。同时,从眼前、局部来说,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下,潜力又是有限的能挖光的,决不是人们想怎样就能怎样,因而又要反对那种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味蛮干的拼命主义思想。 “量力为之”是“尽力为之”的依据、基础和前提,是“尽力为之”的指导。“尽力为之”是“量力为之”的贯彻执行,是“量力为之”的实践、修正、补充和发展。 还须指出,在我们制定工作计划或方案的时候,虽然对于主观和客观的力量都作了充分地计量与估量,但是由于主观认识的局限性和客观事物的矛盾尚未充分暴露以及其他各种难以预料的因素出现的缘故,在 “尽力为之”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原来的“量力为之”,即原来制订的工作计划或方案,部分地有时候甚至大部分地是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当着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就应该随机应变,当机重断,根据新发现的情况,部分地甚至大部分地把原来的工作计划或方案加以修改或补充,使之同客观的情况相符合。并且要努力去争取这种符合客观情况的新的工作计划或方案的实现,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和必要的;决不能够也不应该“划地为牢”,用自己制订的工作计划或方案把自己的手足给束缚起来。这就叫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就叫做有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也叫做善于“实事求是”地去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把“量力为之”和“尽力为之”这两句话联系起来加以运用的结果就是:人们对于每一种工作,特别是那些重大或者比较重大的工作,既要善始,即要有一个比较妥善可靠而又积极的工作计划或方案,又要善终,即力求既定工作计划或方案的完满实现。这样就使人们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地都成为一种自觉、自动、自主、自强的行动。 在“量力为之”和“尽力为之”这个问题上,也像在其他各种问题上一样,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学习的范模。他历来主张“不打无把握之仗”(“量力为之”),同时,他又极力主张打那种“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的歼灭战(“尽力为之”);他主张“一切有把握的战役和战斗(“量力为之”)应该坚决地进行决战”(“尽力为之”)。 为了作到上述“量力为之”和“尽力为之”,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能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善于“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的人,首先,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作任何事情的时候,先要作好调查研究工作,切实地而不是空洞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了解情况,既要作到“知己知彼”,克服主观主义;又要作到实干、苦干、尽心竭力而为之,决不敷衍塞责,拖懒撒滑。 其次,就是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之下,贯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须知一切重大的带有战略性质的工作计划或方案的制定,没有党的统一领导是根本不可能作好的。一切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地方主义的思想和作法,既不能真正地作到和作好“量力为之”,更不能真正地作到和作好“尽力为之”。 第三,就是必须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要作到并且要作好有事和群众商议。须知一个人的见闻(知识与智慧)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在我们制定工作计划或方案的时候,要想把各方面的“力”都能够“量”的周到全面,不至挂一漏万,就非召开“诸葛亮会”和群众商议、集思广益不可。一个人的力量更是有限的,因此,在我们贯彻执行某一工作或斗争的计划和方案的时候,要想把各方面的“力”都能够“尽”,即都能够发挥并且挖掘出来,更非组织、动员和依靠广大群众不可。 鉴于“量力为之”和“尽力为之”这种工作方法是一种比较完善的工作方法,特就管见所及,为之解。

3. 金岳霖撰文 对旧著“逻辑”进行自我批判

第7版()专栏:学术动态 金岳霖撰文 对旧著“逻辑”进行自我批判 哲学研究第五期刊载了金岳霖的“对旧著‘逻辑’一书的自我批判”一文。“逻辑”是金岳霖同志解放前写的一本教科书,被列为当时的“大学丛书”,流传较广,起过一定的影响。作者在本文中对这本书进行了严肃的自我批判。 作者说,他过去深受资产阶级逻辑学家罗素、杜威等人的影响,搞形式逻辑是为唯心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服务。“逻辑”一书的指导思想就是把形式逻辑形而上学化,使它脱离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成为纯粹的抽象公式,使它在具体的思惟认识过程中不起或者少起它所固有的帮助作用。 作者用实例说明,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之下,我们所研究的客观事物决定了一个范围,“是或不是”是受那个范围的限制的,超出那个范围,说“是”没有意义,说“不是”也没有意义。客观事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条件下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的抽象公式也是有不同的具体内容的,因此,它是灵活的。作者说,我要求把它搞死。这是资产阶级哲学的要求,特别是客观唯心论者的要求。也许有人觉得这是奇怪的。在过去一年以上的时间里,我们经常在摆事实讲道理,而讲道理的时候,唯恐不活;在解放前,我搞哲学唯恐不死。 谈到概念问题时,作者写道:我写的“逻辑”一书根本不谈概念。我当时是把形式逻辑看作单纯地研究命题与命题之间的“必然”的关系的,而那时我认为概念没有这种“必然”性。这个想法本身是荒谬的。我认为概念没有真假。这也是错误的。概念是客观事物底本质属性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把概念的真假取消,就是否认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形式,就是取消它在思维中的作用,也就是反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接着,作者就命题方面进行了批判。作者说,照我当时的了解,命题就是脱离了具体条件联系的思维内容。在这样的了解下,命题和判断就成为不同的东西了。命题脱离了判断,也就脱离了具体的时间、地点和别的历史条件,成为悬空的东西。 脱离了具体的条件,不受这些条件制约的命题和严肃的认真负责的判断的分别就非常之大。就认真负责的判断说,主要的问题、中心的问题是判断的真实性、正确性。形式逻辑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真实性、正确性的。脱离了具体的条件悬空了的命题底情况就完全两样了。它给唯心主义以随心所欲地提出问题的机会。我在“逻辑”那本书里不谈判断而谈命题,正是要解除具体条件的制约,正是要使命题成为概念游戏的场所。 在“关于推论部分的批判”这一部分中,金岳霖同志涉及到了近年来逻辑界的争论问题,即真假对错的问题和逻辑的阶级性问题。作者说,我从前所散布的毒素是把形式上的对错和实质上的真假分家。这二者是有分别的。但是,分别是一件事,分割或分家是另外一件事。正确性一直就是实质上的真和形式上的对结合着的。 先谈谈推论。推论的正确性一直就是包含它的组成部分的真实性的。整个的推论是具体的思维认识过程中的具体的思维内容,它本身是一个认识,也是一个判断。判断者非得认真负责地认识前提,断定了它们的真实性,才能够过渡到结论上去。在认真负责的思维认识过程中,判断者是不能够从假的命题来进行推论的。 作者认为,形式逻辑有没有阶级性,还是应该具体地研究的问题。作者感觉到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言论,特别是正式的文件都是逻辑性强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的言论大都没有什么逻辑性。作者继续说:判断是严肃的、认真负责的。但是,就我们说,所谓严肃、所谓认真负责,除了坚持工人阶级立场之外还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是没有别的意义的。 原书是没有归纳那一部分的。金岳霖认为这显然就有学术思想问题。他说,在课堂上我经常提出这样一个说法:逻辑是研究命题与命题之间的必然关系的。我把整个的逻辑看作是研究必然的科学,而必然又是原书所说的那种必然。用这样一个标准来衡量,归纳就被排除到逻辑范围之外去了。正确的看法应该是承认必然的相对性、有对性。相对于时间、地点、条件的必然是具体的必然,它所包含的可能是具体的现实的可能。这样的必然一方面是相对于我们一时一地所达到的科学水平的,另一方面是相对于具体条件之下的客观规律的,这样一个看法之下的必然是客观事物的必然的反映。这样的必然是活的必然,不是死的,是辩证的必然,不是形而上学的必然。排除归纳的不是科学的必然,而是形而上学的必然。 作者认为把归纳排除出形式逻辑的范围之外是有学术思想支持的,这实在就是巴克莱、休谟、马赫哲学在形式逻辑“理论”上的表现。作者深深体会到他的根深蒂固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是和理论脱离实际分不开的。 最后,作者认为他的这个自我批判没有提出形式逻辑的客观基础问题,这是一个根本的缺点。这个要留待将来补上。作者希望旧同事和青年都能参加这个批判。

第 8 版

1. 读“鬼书”有感

第8版()专栏: 读“鬼书”有感 章沛 鬼书的确是不妨读读的,因为其中很有一些人道理值得人们思索,不过,我觉得读鬼书应该读得其法,否则可能“着鬼迷”。 记得幼年时也欢喜看鬼书,对“聊斋志异”感到很有些兴趣,读起来痛快;对“子不语”就觉得除了恐怖外,味道不浓;“阅微草堂笔记”则容易看出纪晓岚明明在那里借鬼骂人,宣扬“道理”。那时我未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对道理的好坏是不懂得的,认为里面也颇有些“至理名言”。把这看法写进当时作为学校窗课的日记中,就传染了班主任,连他也手执一卷了。可见鬼书的确也有些吸引力。 后来年纪大了些,接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但仍然爱翻鬼书,由于对道理分得出臭香,看鬼书就看出苗头来了。原来鬼书虽说的是人道理,可是人道理却也有各式各样的。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之所以看来痛快,原来这里面,狐鬼大都颇有“侠气”,得到好结果的都是穷书生、小人物;至于那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达官贵人,在作者笔下大都成了谴责、嘲骂的对象,“续黄粱”“黄九郎”“天宫”以及类似的一堆故事,都有这样的味道。后来又读读历史,才知道蒲松龄颇有意于反映明末清初的一些社会不平现象,他的创作则是继承着明末市民文学以及较开明绅士的拟话本的思想传统的。虽然蒲松龄也宣传了不少因果、轮回的谬说,可是对生于二十世纪科学昌明时代的我来说,影响是微乎其微了。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文采有余,有时也有些清隽的小故事,但总的思想则是颇为反动的。纪晓岚写的鬼,嘲骂的对象是穷书生、奴仆等等的小人物或者是坚持“无鬼论”的知识分子。书里,表忠教孝,俨然是道貌岸然的“君子”。纪晓岚是乾隆皇帝的宠臣,又是修撰四库全书的大人物,身负“思想统制”的重任,他不宣扬封建道德,“君臣大义”那才怪呢。对于当时我们这些爱闹革命的年青小子来说,印象最深的是他居然骂了吕留良,说他明亡时不死,偏留下性命来写“反诗”,称之为“进退失据”,言下之意,族诛、戮尸等等残酷的镇压手段,都是千该万该了。这个印象,至今回想,犹有余愤。 袁子才这人虽然以“清高”自命,其实却是“翩然一只云中鹤,飞去飞来宰相衙”的“清客”人物。他的鬼书除了写得古怪、恐怖、诲淫之外,读来颇索然无味,性质倒像现在资本主义美国盛行的恐怖小说。 由此看来,同是谈狐说鬼,但在狐鬼后边隐藏着的立场、观点、方法可不一样。看鬼书而不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就很难免于“着鬼迷”。扩而言之,读人书亦何独不然。帝国主义者、资产阶级的反动学者之流,虽然俨然人样,但却是专讲鬼话的,一不留神,就有被迷的危险。 书要活读,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眼光来读。能够这样,就会使我们在书中看到、体会到许多过去所看不到、体会不到的东西。

2. 离别

第8版()专栏: 离别 张惟 现在是北大荒的黄金时节。 大烟雹遮天的时候过去了,铺地三尺深的冰雪融解了。傍晚,又可以到那美丽辽阔的原野上去散步了。 我和我的伙伴并肩走着,伸展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坦荡荡的大路,路旁栽下了排列整齐的松树。道路一直通到铁路旁,车站正在那里建筑起来。 “你记得么?去年我们正是这个时候来的,冒着大烟雹,坐在卡车上一颠一簸的;想不到现在出去却可以乘上火车了。”伙伴兴奋地说。 我没有回答。越过铁道,我们一直走到前面的小山坡上,再前去就是穆棱河边了,东边是虎林县城,西边是一大片庄稼地,回头往北望,但见农场的一排排房子,整齐地布满西岗上,夕阳把房舍和千条万行的杨树,全都映红了。秋天这里大楼盖起来,再等松树长大了,四季常青,那时景色就更加美妙了。 “走南闯北,从亚热带气候的故乡,到秀丽明媚的江南,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土地,我却觉得再也没有比北大荒更吸引人的地方了。它是这样美丽,又这样辽阔;而现在这辽阔的土地上又到处是人,到处是红旗,到处是新的建筑。在这里,使人随处可以感触到我们共产党人的豪迈胸怀和宏伟气魄!”伙伴挺起胸脯,深深地呼吸着湿润的寒冷的空气,面向这广阔的草原说。 我沉默了一阵,念起了我们一道来北大荒时常爱念的诗句: “我爱我的故乡, 但我更爱北大荒。 ……” “是呀,我们的北大荒!”伙伴轻声地说。我们靠得更近了,我好像听见了伙伴的心的跳动,而我也为即将到来的长远的离别激动着。 十年前,我和我的伙伴一道在故乡参军,我到军分区政治部工作,他去教导队受训;后来,我们又一道随地方部队上升主力,闯出闽江,飞越黄河。我在东海前线的日子,他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当我们阔别多年,偶或在北京重逢时,我们热情地拥抱着,他那瘦小的双臂几乎把我粗壮的身躯举起来。 习惯了部队的生活,习惯了部队的语言,习惯了部队的重逢和离别,放开大步,我们又分手了。 春天,1958年的春天。在组成远征北大荒的队伍里,我们又在一起了。 我们并肩走向北大荒。 我们到了一个生产队。 在“人字大厦”——三角形的草棚里,我们睡在一起,上工时,一道迈向田野。我们一同种下了故乡寄来的菜籽,一块儿收刈了北大荒土地上丰收的麦子。飘雪的日子,我们一起为故乡的人惋惜,那里从来没有见过雪花;抬头望南飞的大雁,也常常把我们对故乡的怀念随同寄去。为新的家乡——北大荒的繁荣,节日里我们又一起举杯,和从山东、河南、四川、陕西来的战友同饮而尽。 我到了场部,他上完达山伐木,春天下山时,他和战友们带回了松树苗,我们又一道在路旁栽种,还特别记住了我们共同种下的那一棵小红松。 我们发誓要把我们的第二故乡——北大荒,变成为最美丽的地方。 没有隔多久,他来见到我,却紧紧握着我的手说:“我又要远走了。” 我心中一震,但我深深地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 墙上贴满了标语: “响应祖国的召唤,从边疆到边疆!” “带着北大荒人的光荣,建设繁荣美丽的青海。” 青海需要人,需要经过锻炼的农垦战线上的骨干力量。党发出了响亮的号召,虽然北大荒自己多么需要人,也慷慨支援。千百个战士重新走向征程,我的伙伴和战友,也毅然地应征。 “战士听见了号角声,心就跃动了。我又要跨上征程。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缠住战士的心。”他微微地抬起头,眼睛是那样的柔和而深邃,紧闭的嘴唇坚毅而骄傲。 北大荒,多好的微风,多好的月色,好像要为我的伙伴壮行。 我们缓步走回农场,踏上宽阔平坦的道路,两旁的小松树迎风摇摆,像是向我们招手。猛然,他弯下腰,俯下头去,抚摸着我们共同种下的那棵小红松,低声地说:“再见,我的北大荒,再见,我的850农场,再见,我的北大荒的战友们。” 突然,背后闪起一道亮光,鸣声震地,列车隆隆地响着飞驰而过。 我想起,明天清晨他就要跨上列车走了。送战友远征,我没有豪言壮语,只说:“等红松长大时,你再来看看吧,看看北大荒的新面貌。” “那时,我们繁荣的青海,一定和美丽富饶的北大荒一样,足以使我们的祖国引为骄傲!”伙伴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一股热流冲击着我,驱散了深夜的寒意。 月光下,我看见伙伴的褪色的军帽底下,一双眼睛闪亮闪亮。

3. 将军合唱团颂(诗词各一首)

第8版()专栏: 将军合唱团颂(诗词各一首) 钱俊瑞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大会开幕式,有将军合唱团演出,由李志民上将指挥,唱“红军纪律歌”、“在太行山上”、“我是一个兵”,最后在观众热烈要求下,又唱一阕“一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到台湾”。歌声沉雄,万人欢动。将军当兵,将军当秀才,将军又当歌手,懿欤盛哉!爰为颂。 一 将军百战敌胆寒, 斩棘披荆若等闲。 今日高歌风发处, 红旗插遍到台湾。 二(菩萨蛮) 长征两万五千里,廾年鏖战今站起。冬去便逢春,花香喜煞人。 将军意气壮,合唱成模样。弦颂东方龙,歌声薄太空。

4. 未来的人

第8版()专栏:知识小品 未来的人 进子 人是百多万年以前,从古猿逐渐进化来的,可是十万年,甚至一百万年以后,人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很多“科学家”对这个问题从各方面作了解答,并且给将来的人取了一个学名,叫做“未来人”。他们认为:“未来人”身材很高,脑袋很大,没有牙齿。手只剩下大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指头,脚的小趾也退化了,只剩下四个脚趾。每个手指和脚趾都只有两节。肋骨只剩下一根,腓骨也只留下上面一小段了,…… 他们的这些假设,似乎都是有着“充足的科学根据”的。他们说: 第一,很多动物的身材都是从小到大的,如马、象、骆驼都是这样。很多动物的脚趾都是从多到少的:原始脊椎动物应当有七个脚趾,进化到正常的为五个,有的只有四个、三个、两个,甚至少到只有一个。 第二,将来的人用脑愈来愈多,脑袋自然要愈变愈大;小指、无名指和小脚趾用得少,必然也要萎缩和退化。还有,将来科学发达,可以制造一种“营养丸”,每天吞服一颗,就像我们现在吞服“维他命丸”似的,因此用不着咀嚼,牙齿也就逐渐退化了。 第三,根据现代人中的一些个体变异,也可以看出将来的变化方向。例如“智齿”(最后一颗臼齿)都生出较迟,有的人“智齿”很小或者根本不出,有的人除了智齿外,还有别的牙齿也是很小或者没有。 这样,牙齿就将由三十二个退化到二十八个,二十四个,……以至完全没有。关于肋骨和腓骨也有类似的“科学根据”。 所有以上这些,听起来似乎有着一番道理,实际上却不然。 人和动物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动物只是适应自然,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可是人却能改造自然,使自然来适应自己,因此决不能把动物的进化规律照样搬到人身上来。 马从森林到草原以后,有的变得高大些,有的还像在森林生活时候那么矮小。矮小的跑得慢些,被猛兽吃掉了;身体高大些的,跑得快些,就保存下来了。这样一代传一代,马的身体也就越来越高大了。 可是人,谁还能来吃掉他呢?过去,他们凭着自己的智慧,会集合起来对付猛兽,用劳动创造的工具来征服自然(当然,有人被老虎吃掉的事,但是个别人的生死,并不决定整个人类的命运)。今后,猛兽都将被驯化,自然界将愈来愈多地服从人的驾驭,因此,人的身体决不会变得特别高大的。何况,根据古人类学家的研究,古代人和现代人的身材高矮是差不多的,并没有变得特别高大的趋势。 他们认为“脑子用得多,脑袋会越来越大,四肢、牙齿用得少,会越来越退化”,这正是一种资产阶级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意识。他们认为脑力劳动至上,将来一切都自动化了,人们每天只要按按电钮,不再需要什么体力劳动了。可是我们认为: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以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将会消灭,身体将会得到全面的发展。生产自动化了,机器将代替笨重的劳动,但是并不等于说不再有体力劳动,更不等于说每天只要按按电钮就行了。适当的体力劳动永远是必要的。何况还有各种各样的文娱体育活动呢?如打球、弹琴等等。因此人的四肢将变得更加灵活、发达,而不是越来越退化。 当然,随着生产高度的发展,人们会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科学文化活动,人将变得更加聪明,脑子也将更加发达。但是脑子发达并不等于说脑子的体积和重量的无限增加。 以人脑和动物脑比较一下吧!现代人脑平均重约一千四百克,而鲸的脑重六千至七千克,象的脑重四千多克,这些动物的脑都比人脑重得多;如果按相对重(脑重和体重的百分比)计算,人脑的相对重比小鸟、小鼠的又小得多。可是人类的智力显然不是这些动物所可比拟的。 再就古今人类来比较,很多古代人类的脑量都比现代人的脑子重些,如尼安德特人的脑重约为一千三百至一千六百五十克(尼安德特人是介于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一种人类,他们的生活时代离现在约一二十万年,曾经广泛分布于欧洲,以德国尼安德特河谷的洞穴中找到的人类化石为代表),比很多现代人的脑还重,能说尼安德特人比现代人聪明吗? 就是现代人中也有大脑袋的白痴和小脑袋的聪明人。俄国文学家屠格涅夫,脑重固然有二千零一十二克,可是法国文学家A·法朗士的脑子却只有一千零一十七克重。可见脑子的发达,并不单纯依靠脑量的大小。一般说来,人类脑重达到一定量以后,智力的发达,就不再是依靠量的增长,而是依靠质的变化了。就个别人来说,社会的教育也有极大的关系。因此,未来人的脑袋会变得很大的说法是不可靠的。 牙齿的变化也决不是像资产阶级科学家所想像的那样。随着生产的日益发达,人的生活将越来越丰富多彩,食物也将越来越多样化。固然有的人喜欢吃软,可是有的人偏爱吃脆的,谁也不高兴一天吞服一颗“营养丸”来代替美味的饭食的。 根据现代人中发现的一些个体变异的例子,就肯定这是“未来人”变化的萌芽也是不对的。就拿上面所说的“智齿”来说吧!根据古人类学家的研究,尼安德特人的“智齿”也不发达,生出也比较迟,可是他们的“智齿”并没有消失。 总而言之,将来的人,即使是一百万年以后的人,除了个别极不重要的部分,可能有些变化外,就整个身体来说,决不会变得像资产阶级学者所臆测的那样奇形怪状。相反地,随着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科学的日益发达,人将变得更加聪明、美丽、纯洁、健壮而长寿——这是可以肯定的。

5. 永乐宫的壁画艺术

第8版()专栏: 永乐宫的壁画艺术 陆鸿年 永乐宫位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唐代是永乐县,到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才改为镇。此地相传是唐代吕嵒(即吕洞宾)的故里,唐代就在他的故居改建为吕公祠,宋金改祠为观,元世祖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毁于火,在原址上重建后,改称“大纯阳万寿宫”,就是现在以元代道教壁画闻名的永乐宫的基本建筑。现在仅存的元代建筑物有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四处。珍贵的元代道教壁画就分画在这些建筑物里,共约八百七十三平方公尺。这些六百多年前艺术巨匠的精心杰作,是我国中原地区现存最完美的壁画,其中以三清殿的值日神像和纯阳殿的“纯阳帝君仙游显化之图”最为精美。 三清殿又名无极殿,建筑雄伟彩绘精致,全部壁画四百二十四平方公尺,画面高四公尺二十六公分,共画值日神像二百八十余人,以左右侧南墙的青龙白虎二神为前导,围绕八尊主像,画有仙真侯伯天丁力士金童玉女等像,作风很像北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图”,但三清殿的壁画是在朝拜的静止状态中求动的变化的。画中人物形象动态千变万化,服饰仪仗丰富多彩,武将的须眉飞动,真人则翩翩欲仙,庄严肃穆的主像和美丽文雅的玉女遥遥相对,有的对语,有的沉思,有的在倾听,有的在注视,彼此呼应,生动异常。只用简练的线条便把每个人的不同性别、年龄、性格和动态表情表达无遗,达到了“传神阿睹”的妙境。在着色方面是用传统重彩勾填的方法,以墨线为骨干,填以金色,有计划地分散使用朱砂及青绿石色,巧妙的用白色间隔起来,有重点的加工细部纹样,使人看了,有远观近取的效果。而且殿内的全部壁画装饰性较强,配上藻井彩绘,构成一个五光十色云霞灿烂富有旋律的统一整体。 纯阳殿又名混成殿,俗称吕祖殿。全殿壁画以“纯阳帝君仙游显化之图”为主。作者把吕洞宾(号纯阳子)的一生故事,通过五十二幅连环画的形式巧妙地交错在一个有整体感的大构图里,非常自然。壁画内容包罗万象,有宫庭、山野、村舍、舟中、酒楼、茶肆、厨房、医馆的生活,有婴儿的降生,有死后的奠祭等等,反映出了当时的日常生活与社会风貌。在表现手法方面各幅连环画都有一明确的故事情节,上下左右各幅之间用山、石、云、树,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没有生硬的感觉,表现了壁画作者的匠心经营,比如下幅的远山,正好作了上一幅的近景,而在一幅的构图中又随着故事的发展,吕洞宾可以数现,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看去又很自然。全部壁画虽然是集体绘制,但是因为有很好的分工,所以仍不失其统一的风格。此外,扇墙北壁“锺离权渡吕洞宾”大幅壁画也非常精彩。这幅壁画的内容是描绘锺离劝说吕洞宾出家修道的情景。人物形象刻画得很成功。锺离权的豪爽健谈,眉目间的激动表情,描写得非常深刻;吕洞宾俯首静听老师的教导,他内心激烈斗争的精神状态也被表现得栩栩如生。背景松石与溪水的描绘,用笔奔放,墨色淋漓,与人物描绘取得了协调统一,实为难得的佳作。 我们的祖国正在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了三门峡水库的修建,永乐宫将迁往芮城东北五龙庙左近重建(现正动工迁移),全部壁画也将从墙壁上揭下来,原样迁移新址。文化部文物局一方面为了壁画修复的参考,一方面也为研究和学习祖国珍贵的壁画遗产,曾组织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两次前往作壁画的临摹工作。(附图片) 三清殿北壁西半部壁画细部之一 纯阳殿扇墙北壁壁画——锺离权与吕洞宾

6. “蚕娘娘”和篇

第8版()专栏: “蚕娘娘”和篇 赵家骅 读5月27日人民日报八版刊登的梁上泉同志“蚕娘娘”儿歌一首,歌中第二句,“太阳底下采桑忙”,在我们养蚕人看来是不合技术操作的。根据研究和经验,太阳底下采桑不太好,因为太阳底下采桑除易丧失水份外,在养料方面也不利养蚕。因和诗一首。正是:喜读儿歌一曲新,和篇来自养蚕人。 坡头桑,陌上桑, 养蚕姑娘去采桑。 趁黄昏,迎朝露, 太阳未出叶满筐。 喂完蚕,再梳妆, 高高太阳照满窗。 说说笑笑回家去, 路上遇见一群小姑娘 手提竹篮去采桑。 大姑娘带笑告诉小姑娘: “要采桑,趁早凉, 太阳底下别采桑, 姐姐学过养蚕法, 告诉你们记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