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01-14
第 1 版
1. 群众运动贯彻始终 技术管理细致扎实 质量和速度双跳龙门 北京热电厂第二期主体结构工程三十八个工作日就建成了
第1版()专栏: 群众运动贯彻始终 技术管理细致扎实 质量和速度双跳龙门 北京热电厂第二期主体结构工程三十八个工作日就建成了 统一思想认识 集中群众智慧 会审设计图纸 试验材料规格 经常检查质量 本报讯 北京热电厂第二期扩建的主体结构工程,基本上做到了既快又好,提供了质量、速度同跃进的施工经验。这个工程有九千多平方公尺面积,是由北京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第四工程处四百多名职工所承建的。 北京热电厂第一期工程在施工八个多月后达到设备进厂的条件,这个速度在我国电站建设史上是不算慢的。第二期工程的工程量稍少于第一期工程,但是施工时间少得更多。除锅炉间的金属结构屋架因为协作单位交货后质量不合规格,没能安装、结顶以外,其余全部主体结构工程只用了三十八个工作日就建成了。经过各有关主管部门检查,全部工程基本上合乎设计要求,大量混凝土工程做到了光滑平整,比第一期工程有显著的进步。 在工程处党组织领导下,整个工程始终贯穿着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同时技术管理工作做得十分细致、扎实。这是工程既快又好的主要原因。 第二期工程一开始就有思想斗争。斗争是围绕着既要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又要加快工程进度而进行的。有些人既看不到第一期工程中质量上的缺点,又不相信施工速度还能加快。更多的人是觉得能够使工程质量更好一些,施工速度也能够更快一些,但是能快多少,心里没底。工程处党组织就采用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的方法,发动群众通过总结检查第一期工程的施工,来决定二期工程的施工方案。在讨论中,职工们根据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提出了一系列可以确保工程既好又快的施工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是:吸取建筑业大跃进的经验,改变第一期工程的施工方法,采用分层交叉平行流水作业,并且尽量扩大预制组合吊装率。例如,他们提出,把整个长八公尺、宽六公尺,连梁带平台板的钢筋模板在地下组合在一起,一次吊装上去,既可以加快进度,对工程质量和安全也可以更有保证。另外,二期工程施工的时候正是冬季,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的顺利进行,他们查找了1916年以来北京地区的气象资料,找出了11月份和12月份的一般气温、低气温和极端气温的规律,并且相应地制定了各种对策。这样,从施工总的措施上看,质量肯定可以保证,进度肯定可以大大加快。 为了把职工群众的意见正确地集中起来,工程处党组织责成技术人员分别提出施工方案。接着又用三结合的方法,对技术干部提出的三个方案进行了研究、比较,集中了优点,最后确定四十天完工的既先进而又实事求是的方案作为草案发交群众展开讨论。 这一次讨论,集中了全体职工的智慧,群众提出的三十多项建议都被采纳了,使施工方案的内容更加丰富。例如关于柱子施工,在接受群众意见后,就研究出采用一次支模十六公尺、分两段浇灌混凝土的方法。这个方法既保证工程质量,又能加快施工的进度。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处的党和行政领导在每次下达任务以后,都发动工人具体讨论。工人们讨论得非常细致。像电焊工焊柱子骨架,哪一天作什么活,谁去作,怎么作等等,都作了具体的安排。这就使施工紧凑而不混乱,进度快而又保证质量。此外,工程中的一些薄弱环节,也在发动群众中得到了解决。 细致的技术管理工作,是这一期工程达到良好质量的有力保证。工程处的领导上充分认识到,革命的冲天干劲必须同细致的技术管理工作相结合。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第一,组织工程技术人员会审设计图纸。经过会审,一方面熟悉了设计要求,同时也发现了五十多项设计不周或者错误的地方。他们积极地同甲方、设计院共同研究,全部作了修改。 第二,他们规定主要材料一定要经过试验。材料不合规格的,坚决不采用;有的已经用了,也宁可返工。 第三,为了避免操作中的错误,建立了一套工人、班长和技术员、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三级检查质量制。实行了群众性的自己检查、相互检查和专业检查机构相结合的检查方法。每隔十天还举行一次质量大检查,做到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定期召开各种保证工程质量的专业会议。在施工的一个多月内,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召开了十六次会议,共同研究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 这个工地在实行这些制度时,还不断教育工人重视工程质量,提出“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口号,使每个工人在思想上都认识到全面贯彻多快好省的重要性。有一次,电焊工在焊锅炉间一栋梁的柱子骨架时,发生五公厘偏差。当时,建设单位认为允许偏差为一公分,没有什么关系。可是,工人们都不肯交工,结果花了五个小时把它调直了才交付验收。(附图片) 北京热电厂施工外景 新华社记者 杜海振摄
2. 保证工农业同时井举、农林牧副渔全面跃进 晋城作出全年劳动规划 统筹安排劳力,加强劳动管理,大搞工具改革
第1版()专栏: 保证工农业同时井举、农林牧副渔全面跃进 晋城作出全年劳动规划 统筹安排劳力,加强劳动管理,大搞工具改革 据山西日报消息 中共山西晋城县委会最近根据今年全县工业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计划,相应地制订了劳动力的合理安排和使用的初步规划,并且对全年可能出现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晋城县今年制订了比去年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计划。按照新的计划,今年全县工农业总收入将比1958年增加一点二倍。工业方面将根据当地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等条件,有重点地发展钢铁、机械和农副土特产品加工业,相应地发展采矿、采煤、建筑材料和交通运输,全县工业总产值将要比1958年增长两倍。同时农、林、牧、副、渔也要全面跃进,综合发展。在农业方面,全县除保证粮食继续增产外,还确定抽出部分耕地发展油料、蔬菜等经济作物。大力发展林业、畜牧业、副业和各种山货土特产,开展猪、羊、鸡、鸭、蚕、蜂等“八养”运动。 中共晋城县委员会在确定今年生产跃进计划时,反复地研究了从劳动力的合理安排和使用方面保证全年计划的实现问题。研究的情况证明,随着各项生产计划的按期逐步实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将会贯穿全年各个时期。但是,随着这个问题的不断解决,生产上便会随之不断出现高潮。按照全县今年工业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计划,全年共需要男女全半劳动力三十一万三千六百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除已经外调参加工业生产和建设的以外,全县能够出勤的男女全半劳动力有二十五万二千九百六十六人,还缺少劳动力六万多人。 为了使有限的劳动力,做到合理安排,使用得当,中共晋城县委会首先依照保证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对各项生产建设在今年劳动力的需要情况和全年各个时期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摸底排队,并且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作了统筹安排。根据全县一百八十万亩“基本农田”要求做到精耕细作和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多种经济的需要,确定以占全县劳动力总数73.6%的劳动力从事这些生产活动。随着地方工业的发展,全县参加工业生产建设的劳动力,准备由1958年占工农业劳动力总数的16%增加到26.4%。在劳动力的具体安排上,除了重点保证“基本农田”、发展多种经营和钢铁、机械所需要的劳动力以外,对为这些重点生产建设服务和有关的采煤、采矿、交通运输、建筑材料、轻工业和生活用品等所需要的劳动力,也都分别相应作了适当安排。 晋城县的劳动规划,首先注意认真加强劳动管理,充分发挥现有劳动力的潜力,特别是对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两项重要的解决办法: 第一项办法是:(一)不论工农业生产单位或者基本建设单位,都需要加强领导,分级管理,按生产任务的需要和变化建立、健全专业队伍和开展“多面手”综合工作相结合的劳动组织,普遍推行责任制,提高劳动效率和质量;(二)在生产建设基层单位,要求按照劳动力的强弱、技术的高低、作活的轻重和各个人的专长,调整劳动组织,实行科学的分工和集体劳动相结合的责任制,以便做到人尽其力,在劳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各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根据全年各个时期生产任务的变动和农事季节的变换、以及新的生产任务的增加等情况,及时调整、整顿劳动组织和调配劳动力,防止因为忙闲不均而造成的劳动力不足和窝工浪费等不协调现象;(四)发动全县干部、中学生等三万多人,全年平均每人参加六个劳动日的农业生产。这样不仅使这批人受到思想锻炼,并且增加了相当于六百多个劳动力。第二项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重要办法是,开展以“四土化”(土机床、土机械、土铁路、土电机)为中心的工具改革运动。规划要求抓紧制造使用劳动力最多和能够节省劳动力最大的土机械。今年全县计划制造的工农业生产建设需用的各种土机械和改良工具有二百万件。其中计划制造的矿石粉碎机一百二十部,这不仅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可以节省一千八百个劳动力;改装铁轮车二万五千辆,可以节省劳动力二万五千个和畜力二万五千个。今年还要完成土铁路三百零九公里和矿井地下土铁路一万公尺。为了实现上述计划,先从制造土机械的机械和改革工具的工具制造着手,并且从现在开始在劳动力安排方面加以照顾,要求在第一季度完成三百八十部土车床的制造任务,做到全县每个人民公社平均有十六部土车床。全年生产的土电机、土变压器的计划实现后,所有小型铁厂和手工工厂将可全部用电力作动力。 实现这两项措施,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就可以大体得到解决。目前,全县经过初步整顿劳动组织,已经开赴农田水利工地和地方工业生产建设战线的劳动力有十多万人,结合整社开展的冬季生产已经蓬勃展开。最近两个月已经制造的各种简易车床、土车床、矿石机械和各种动力设备已有一百三十多部 (台),已经完成的土铁路有六公里,还制造了农业和其他机械设备。
3. 快把劳动规划作好
第1版()专栏:编辑的话 快把劳动规划作好 及早地全面地进行劳动规划,是当前一个重要问题。 要保证今年农业、工业以及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就必须在保证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下,对劳动力的分配作出全面的安排。否则,就有可能顾此而失彼。 要保证今年有更大的跃进,又要做到劳与逸有节奏地结合起来,就不能把希望寄托于单纯增加劳动时间,而必须使各方面的劳力得到最合理最有效的使用,认真地加强劳动管理,并大搞工具改革,以便成倍、成几倍的提高劳动效率,克服劳动力不足的困难。 这一切,都需要作出规划,提出措施,使领导和群众都心中有数,有计划地动手去做。 现在已经是时候了,希望那些没有作出劳动规划的地方,参考一下山西晋城的做法,赶快动手把劳动规划作出来。
4. 望亭发电厂生力军上阵 一台新汽轮发电机发电
第1版()专栏: 望亭发电厂生力军上阵 一台新汽轮发电机发电 新华社南京13日电 建设在苏州和无锡之间的望亭发电厂第二期扩建工程第一台二万五千瓩汽轮发电机已在1月11日安装竣工,并正式发电。这台发电机发电后,为上海和江南地区争取今年工业建设更大的跃进,增添了一支生力军。 这台发电机容量大,部件多,设备复杂,安装时在天气酷冷和半露天的条件下施工。望亭发电厂职工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在完成安装工程以后,曾进行了反复检查。其中,对电焊接头先后检查了五次,对电气母线铜排的螺丝紧了六次。从7日下午四时开始,又在匈牙利专家的直接指导下,对这台新机器进行了一系列周密全面的检查、调整和试验,从而保证了工程质量优良,符合国家标准。
5. 丰产田领先 大面积跟上 常熟大力追肥压麦防冻 确保亩亩百万壮苗过冬
第1版()专栏: 丰产田领先 大面积跟上 常熟大力追肥压麦防冻 确保亩亩百万壮苗过冬 本报南京13日电 江苏省常熟县采取“丰产田领先,大面积跟上”的方法,以基本田带动一般大田一起跃进,大搞冬季追肥、压麦、防冻,确保亩亩麦田有百万壮苗安全过冬,决心实现“三麦再赶水稻”的指标。 常熟县在大搞冬季麦田管理运动中,各人民公社都以丰产片、丰产圩和丰产田来带动一般大田一起跃进。全县大面积高额丰产田有三十三万零八百三十一亩,占夏熟总面积的20.5%,做到了县、社有丰产片、大、小队有丰产圩,群众有丰产田。县、社成立了大面积高额丰产田运动委员会,由第一书记挂帅,每个丰产片配备两个干部和技术员专职管理;各大队有一个支书或队长担任丰产圩圩长,驻圩指挥。丰产片、圩内还按田亩和自然地形划分为丘,每丘配有骨干,具体负责;块块插牌,做到指标、措施到田,管理责任到人。 通过大搞丰产田,采取“干部带头,丰产田领先,大面积跟上”的方法,做出样子,组织现场参观,迅速全面推广。支塘公社做出了压麦、防冻样子后,就发动全社管理组长以上干部参观。会后,全公社每天出动四千多人追肥、压麦、防冻。梅李公社党委在贯彻防冻措施时,先在自己丰产片里筑起“防风墙”,然后发动各生产队参观;现在,全社三千多亩丰产田多数都搭了防风墙。 在三麦越冬管理中,各个人民公社还组织田头大检查,根据苗势,逐丘插旗,开展消灭三类田、三类苗运动。赵市公社提出“向黄苗宣战、向三类田进军”的战斗口号,组织一支五百多人的消灭三类田、三类苗战斗队,重点追肥和压麦、防冻。经过四天突击,一千八百二十五亩黄苗已经转青。黄信公社将二千一百一十二亩三类田包给一百一十八个社、队干部负责,实行包施肥、包转变,二天内普施了一次泥肥和一次精肥。张桥公社社员在“消灭三类赶一类,提高二类超一类,保证亩亩百万壮苗过冬”的战斗口号鼓舞下,掀起了“人人包干消灭三类田”的运动,一千三百五十亩三类田都增施三十担人造粪和十斤化肥。 到1月10日止,经过二十多天的突击,常熟县七十七万亩三麦田普遍追了二次肥,其中有二十七万亩追过三次肥,九万五千亩追了四次肥。压麦七十万亩。在这次降雪期间,许多人民公社结合熏土进行田间熏烟,并在麦田里盖稻草。经过努力加工管理以后,全县麦苗一类田有一百万苗以上,二类田有七、八十万苗,差的也有四、五十万苗。 常熟县在去年大跃进中首先向江苏全省提出“三麦赶水稻、水稻翻一番”的倡议,结果部分三麦单产赶上了水稻,水稻单产比1957年增长148%。现在常熟人民又提出了“三麦再赶水稻,水稻再翻一番”的指标,全力争取三麦丰收。
6. 春耕春播准备工作要全面细致及时
第1版()专栏: 春耕春播准备工作要全面细致及时 福建深翻土地和调整灌溉系统 据新华社福州13日电 福建省各地最近一个月来冬耕工作进展很快,已深翻田地一千万亩,其中大部分深翻一尺以上。 福建省去年12月初基本结束秋收工作后,就有一百八十多万劳动力投入了深翻土工作。为了加快深翻土的进度,各地还大力改革耕作工具,制造了一些适合山区耕作的绳索牵引机和其他工具,闽清县制造的绳索牵引机,每天能深翻梯田一亩半左右,比人工挖土效率提高十倍。闽侯山区大湖公社把绳索牵引机的轮轴放大,又在滑轮转轴上安上滚珠,因此既轻又快,牵引一部深耕犁一天可以犁田六亩。 在深翻田地的同时,各地还结合进行了分层施肥、扑灭虫害、改良土壤、平整土地,调整灌溉系统等工作。全省有二百万亩田地在深翻中分层施了肥,平均每亩施肥四百担左右。福安县拓荣公社的耕地原来绝大部分是山垅小丘田,这次结合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把小丘并成大丘,大大便利了耕作。邵武县红沿公社结合深翻土逐片逐丘地规划灌溉渠道,除完成一万五千亩深翻地外,还挖了灌溉渠道四百八十八条。上海城厢公社积极加强农具管理 据新华社讯 上海市青浦县城厢人民公社第四管理区为了给即将到来的春耕大生产作好准备,积极加强农具管理,做到了件件有人管,物物有库房。 这个管理区最近就农具管理问题,发动广大社员开展了一次鸣放辩论,接着又组织力量,清理了全管理区的农具,采取“定人、定件、定修理、定奖励、定责任、定库房”的“六定”制度。 公社化以后,这个管理区部分干部认为“很快就要实行电力灌溉、机械化耕作了,旧农具用不到了”,思想上放松了对农具的管理。针对这种情况,管理区党支部召集了干部、并吸收了部分老农民、专门开了会,检查了农具管理情况,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了“六定”管理办法,成立了“农具财产清理小组”。会后,各生产队立即组织了力量,采取边清点、边编号、边登记、边“归家”的办法,对农具进行逐件清理。现在,这个管理区二千多件大小农具除了正在使用的以外,已全部检点收集“归了家”,经过洗刷曝晒,放进了库房,做到了“一件不漏,一物不丢”。 为了使每个社员都树立起爱护公共财产、爱社如家的主人翁态度,各生产队都在社员群众中广泛组织了“怎样使用、管好公共财产”的鸣放辩论。通过这次鸣放辩论,使社员们认识到管理好公共财产的重要意义。从而确定了什么农具什么人保管、放在什么地方、怎样修理的保管制度等;规定要做到“二不”“一好”,即不丢失、不损坏,保管好。由于社员们认识到要延长农具寿命,不仅要保管好,更重要的是要使用好,因此,社员们自动地定了“领、还”和“小心使用、及时归库”的使用农具制度。 广东春湾公社检查鉴定早稻良种 据南方日报消息 广东省两阳县春湾人民公社为了及时做好春播准备工作,最近组织了一支粮食种子检查队伍,分赴各个管理区,对今年早稻良种的准备情况进行全面的深入的检查和鉴别;并发动群众献计,解决良种不足的困难。 在检查中,发现许多干部和社员对选用良种不够重视,不但没有按计划留足今年早稻用的良种,而且对已有的良种也没有保管好。全公社尚缺一百二十万斤良种。 公社领导为了保证今年早稻更大丰收,立即召开群众大会和各种座谈会,通过鸣放向群众讲清选用良种的好处,同时发动群众检查鉴定现有良种。群众积极性很高,两天内便查出暹罗良种四千多斤,三十四个饭堂也查出暹罗等良种九千一百八十三斤。经过检查鉴定,全公社的良种比检查前增加了六万斤左右。 山东大布公社掀起春地冬灌运动 据大众日报消息 山东省寿张县大布人民公社大布管理区积极展开春耕春播准备工作,主动掀起了春地冬灌运动。到1月7日,已平整土地一千二百五十亩,冬灌四百三十四亩。 大布管理区过去没有冬灌的习惯,去年只冬灌春地六百多亩。因此,今年开始组织冬灌时,有些社员认为地湿不需要冬灌;也有的认为目前麦田管理、深翻地、挖河等农活忙,劳力少,开春后再灌也晚不了。根据这种情况,党支部发动社员展开了鸣放辩论。在辩论中,大家以本管理区冬灌增产的具体事例,说明了冬灌的好处。经过鸣放辩论,大家认识到春地冬灌的好处是: 一、可以防旱保墒、保种保出; 二、地湿坷垃少,整地省工; 三、结合冬灌,可以提前把地整好,争取春播主动。 在进行思想发动的同时,支部还在去年冬灌获得增产的第四队首先组织社员进行冬灌,先做出样子,然后组织组长以上干部实地参观。接着,提出了春节前全管理区冬灌二千八百亩的任务。各生产队也都订出了冬灌计划,并建立了四百五十人的冬灌专业队,民主制订出劳动定额。并在队与队,专业组与专业组之间,展开冬灌春地的竞赛。管理区建立了评比检查小组,及时检查各队、组冬灌计划的执行情况,迅速推开了冬灌活动。 陕西原华县确保牲畜过冬 据陕西日报消息 陕西省原华县抓紧备耕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最近组织了万人检查团,深入农村细致地检查牲畜安全过冬工作。 检查以前,当地农村中出现了一些不重视耕畜的现象。有些社干部强调工作忙,也放松了对饲养员的教育和对饲养管理工作的领导。使有些地方发生了牲畜落膘和死亡现象。 检查团发动群众鸣放辩论,扭转和批判了牲畜问题上的一些片面和错误的想法,并结合检查工作,帮助各公社制订了“层层包、包到底”的爱畜保畜、安全过冬的责任制。为了确保头头牲畜体强力壮,长得好,膘色好,还规定按期检查、评比,对于好的表扬,坏的批评,并开展插红旗的饲养牲畜竞赛运动。 经过检查和制度的建立,全县为两万八千多头牲畜安全过冬作好了准备。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八百多个饲养室,目前已做好过冬准备工作的就有六百二十一个;所余一百多个饲养室也正在做着过冬准备工作。(附图片) 四川省温江县万春人民公社社员正在检查春种水稻种籽。 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摄 广东省番顺县大石人民公社在深翻改良土壤中利用新架设的空中运输线在运沙入田 关礼彭摄(新华社稿)
第 2 版
1. 双管齐下建立红专技术队伍 天津机电局提拔八十七名老工人当工程师 经常帮助原有技术人员提高政治业务水平
第2版()专栏: 双管齐下建立红专技术队伍 天津机电局提拔八十七名老工人当工程师 经常帮助原有技术人员提高政治业务水平 本报天津13日电 天津市机电工业局最近提拔了八十七名老技术工人当工程师,壮大了又红又专的技术队伍。 这次提拔当工程师的八十七名老工人,长期从事生产,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和一定的技术理论知识,在生产和技术革命中都有突出的贡献。他们都具有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和集体主义思想,在各项运动中曾经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这些新任的工程师,绝大部分原来都是七、八级工,工龄一般有二十多年,最长的四十多年;其中还有三十四人是市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有五十二人是共产党员。 这些从工人中间生长起来的工程师,原来就已是各厂的技术骨干;有些人还是一个方面的“土”专家。规模很大的天津动力机厂有个八级木型工刘文清老师傅。他不仅有丰富的实际经验,而且有理论知识;不仅会制造,而且会设计;不仅精通木型工的技术,而且熟习铸工技术,很困难的铸件任务,他都能完成。厂里试制新产品,有关铸工方面的工艺编制和制造都由他负责。这个厂试制的四百五十马力柴油机和世界尖端产品——自由活塞燃汽轮机,都有他的改进和创造。新河船厂的有二十九年起重安装工作经验的起重工穆瑞堂,人们早就称他为“力学能手”;交通部、水利电力部、官厅水电站等单位都曾邀请他去解决过重大的疑难问题。 天津市机电工业局这次提拔老工人当工程师,采取了大鸣大放大辩论的方法。一般由工厂的领导提名,群众讨论,上级批准。有的工厂还召集职工代表大会进行讨论。许多工厂的职工在讨论提拔老工人当工程师的过程中,还就工人到底能不能当工程师的问题开展了辩论。大家统一了认识,破除了对科学技术的神秘观点。当机电局提拔老工人当工程师的消息宣布以后,各工厂都召开了庆祝大会,职工们纷纷贴大字报,写贺词贺信,对新提拔的工程师祝贺。天津市水轮发电机厂三车间的工人在一张大字报里写道:提拔我们工人当工程师,又一次深刻地体现了我们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这是世界上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所不能想像的事。 现在,这些新任工程师纷纷订了红专规划。不少人还和老工程师们订了互教互学合同。他们一致表示,要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中继续提高自己,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报天津13日电 天津市机电工业系统的党组织,积极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使他们在大跃进中充分发挥了作用。 在整风运动中,天津市机电工业局集中全局的工程师和部分技术人员学习了一个多月。机电局和不少工厂还紧紧抓住大搞排灌设备、冶炼设备等政治任务,组织他们先务虚,后论实,帮助他们认清政治和技术的关系。各工厂的党组织帮助他们制订了红专规划,组织他们深入车间。在技术革命运动展开以后,局和各厂的党组织先后组织了一系列的现场会议,用生动活泼的事例对他们进行教育。还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分别到哈尔滨、天津专区参观“蚂蚁啃骨头”、大搞土机床的经验,帮助他们开阔眼界,解放思想。不少工厂通过大鸣大放、大辩论、组织展览会、召开专业会议等方式,帮助技术人员打破保守思想,使许多人树立了敢想敢干的风格。许多工厂企业党组织的负责人和他们一起劳动,同他们谈心。有的厂还指定党委委员或总支委员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帮助他们提高政治觉悟。在党组织的教育下,一些优秀分子已经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在天津市机电工业加速向高级、精密、大型、尖端和优质产品进军的过程中,工厂企业的党组织注意充分发挥了技术人员的专长。许多工厂在确定生产任务、实行某些重大的技术措施以前,都主动地征求技术人员的意见,有的还专门召开技术人员会议进行研究。各厂的党组织和行政领导人员对于技术人员所提的正确意见,采取了积极支持的态度。天津动力机厂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要试制一种尖端产品,因为当时生产任务紧张,腾不出机器和工人,试制工作遇到重大困难。工厂党委便召开职工大会,说明这项任务的重大意义。工人们立即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挖潜力,自己动手解决工艺装备不全等困难。在工人的支持下,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项产品的试制工作。 机电工业系统许多工厂的党组织还发动职工,采取三结合设计院、研究室、技术组等形式,组织技术人员和工人、干部一起设计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改进原有设备和工艺,使技术人员从工人群众的实际经验中,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并能学习工人的优秀品质,为实现红专规划创造良好的条件。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工作,天津机电工业技术队伍的思想状况、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多数技术人员放下架子,虚心向工人学习,在改进技术中注意采纳工人的意见。许多技术人员在大跃进中发挥了实干苦干巧干的精神。电子仪器厂的技术人员们用四天一夜的时间,试制成功了我国首次生产的动态六线应变仪。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在大跃进中发扬了共产主义协作精神。他们和大专学校的教师紧密配合,在去年8月间天津市机电科学技术人员比武大会上,提出了一百一十二项向高、精、大、尖进军的规划,经过一百五十多天的努力,除了大型的、跨年度的产品以外,已经全部实现。他们还和工人一起试制成功了深耕一尺五的拖拉机、热轧齿轮机床、一万千伏安的变压器等产品。这些技术上的成就,在提高天津市机电工业的生产水平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舒 倜、赵玉昕、蒋先凡)(附图片) 天津市机床厂新提拔起来的工人出身的工程师孙岚(右)和厂里的副总工程师潘昌运(左后)在检验摇臂钻床的精确度。这台钻床是他们共同研究设计成的。 新华社记者 田明摄
2. 鞍钢万名职工支援全国
第2版()专栏: 鞍钢万名职工支援全国 新华社鞍山13日电 鞍钢各厂矿在大力增产钢铁产品的同时,发扬先人后己的共产主义协作精神,1958年共抽调出一万名干部和工人,支援了全国二十五个省(区)、市的钢铁工业的生产建设。 鞍钢在这一年抽调支援各地的干部和工人,比过去任何一年都多。去年抽调的四千三百多名干部,相当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支援各地干部数量的两倍,其中包括六百名科长、工程师以上的各级生产技术管理干部和二千多名技术员、工段长等。凡是钢铁联合企业所需要的管理干部和技术工人,应有尽有。他们之中,有公司经理、厂长、矿长、车间主任、总工程师、工程师、技师等。 抽调的干部和工人中,有许多是经过鞍钢几年来苦心培养的骨干力量。例如,鞍钢总工程师兼中央试验室主任邵象华,鞍钢总工程师兼设备处副处长杨维厚,炼铁工程师兼炼铁厂副厂长周传典,著名的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炼铁厂炉前副总技师李凤恩,屡次创炼铁新纪录的高炉炉长王洪顺等,去年都先后被调出支援各地新建钢铁企业的生产和建设工作。 中共鞍山市委和各厂矿党委,都把抽调技术力量支援全国钢铁工业的建设,看作是一项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在生产任务比过去任何一年都繁重而人力又感不足的情况下,各厂矿党委都积极发动群众,改进劳动组织,推行多面手的先进经验,尽可能地提高工作效率,把最好的干部和工人抽调出来支援各地。负责支援包钢、武钢等三个炼铁厂的鞍钢炼铁厂,在很短的时间内,曾把本厂的领导干部、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中的骨干力量,成套地抽调出来。无缝钢管厂热轧工段是这个厂生产的关键工序,共有五个工长,都是到苏联学习过的。当别的地方新建无缝钢管厂急需技术熟练的工长时,他们就毫不犹豫地将这五个工长抽调出去。并且采取紧急措施,训练一批老工人当工长。 在为全国各地输送大批技术力量的同时,1958年鞍钢还为各地钢铁企业培养了数万名干部和工人,约等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各地培训人员总数的三倍半。各厂矿党委采取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技术理论教育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政治与技术教育相结合,开训练班和订师徒合同相结合的办法,使一些到鞍钢学习的徒工和工人在几个月或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就基本上掌握了实际操作的技能。
3. 广西自力更生大造建筑材料
第2版()专栏: 广西自力更生大造建筑材料 据新华社南宁13日电 广西僮族自治区各地大搞群众运动,生产建筑材料,自力更生地克服某些建筑材料不足的困难。 广西今年基本建设项目多,时间集中,任务紧急,加上原来工业基础薄弱,建筑材料供应不足的困难较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领导部门便采取“小土群”的办法,依靠群众,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建筑材料,就地供应。桂林、柳州两市在市委统一领导下,成立了地方材料办公室,统一领导和布置建筑材料的生产。柳州市在去年11月就掀起了全民大搞建筑材料的运动,全市经常参加生产砖坯的群众有五千多人。中共桂林市委书记亲自抓这项生产,全市建筑材料生产单位由原来的十个增加到六十二个,到去年12月底生产的红砖,除满足本市需要外,还支援了柳州的重点工程建设。另外,各地建成各种土立窑三千六百四十三座,生产九千六百多吨高标号水泥和八万五千七百多吨低标号水泥,供应了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工程。 自治区担负基本建设任务的各建筑单位,为解决建筑材料不足的问题,也根据工程的需要,自办工厂,制造建筑材料和机器设备。建筑工程部第四工程局第六工程公司,根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综合利用”的原则,计划自建工厂二十六个,现已建成并投入生产的有水泥厂、砖瓦厂、制材厂、修械厂等;正在筹建的还有玻璃丝、矽酸盐制品、采石等工厂。他们力争做到30%到40%的建筑材料自给。各建筑单位还利用简陋的机器设备和废料自制车床、钻床、混凝土搅拌机、卷板机、破碎机等机械,武装自己和支援其他厂矿。 在自力更生生产建筑材料的同时,各建筑单位还厉行节约,清理仓库,增加材料来源。自治区建筑安装工程局直属木材加工厂的职工,改进操作方法,挖掘潜力,把木材出材率由过去的75%提高为85%。
4. 给工程技术界增加新血液
第2版()专栏: 给工程技术界增加新血液 本报评论员 工人当工程师、技术员,在我们国家里真是处处见,年年有,不算新鲜了。但在一个地区的一个行业中,像天津市机电工业局那样,一次就提拔八十七个老工人当工程师,还是头一回听见。从零零星星的提拔到成批的提拔,是数的变化,也是质的变化,它说明我国工人阶级的技术、文化和思想面貌,正以一种不平常的速度改变着。 在学校中培养和在企业中提拔优秀的工人当技术员、工程师,是我们不断壮大工程技术队伍的两个来源,过去就是这样做的,今后还要这样做。从学校中培养技术员、工程师,这是大家所熟悉的。但对工人当技术员、工程师,可能还有人觉得:工人的学识浅,资历嫩,不能进行技术研究和设计,当个工长还差不多,当工程师、技术员就不一定行。 提拔工程师、技术员,考虑学识和资历是必要的。但学识和资历是多种多样的,有从书本上学来的学识,有从生产实践中学来的学识;有从小学、中学到大专学校毕业的资历,也有在长期生产斗争中锻炼的资历。这两种学识和资历,各有千秋。只承认其中一种学识和资历,而否定另一种学识和资历,都是片面的。在旧社会里成长起来的老工人,一般说来,从书本上学来的学识确实比较浅,学校的资历也很嫩,但从实践中学来的学识却很丰富,生产斗争中锻炼的资历却很老。解放几年来,许多老工人都坚持了业余文化学习,书本学识浅,学校资历嫩的情况正在改变。拿天津市机电工业局这次提拔的八十七位老工人来说,许多人都具有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个别的还上了业余大学。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实践学识,还具有一定的书本学识;不仅具有很老的生产斗争锻炼的资历,还具有一定的学校资历。这些特点,同他们政治上热爱社会主义、坚强的主人翁责任感、集体主义思想等优秀品质结合起来,他们就可以做一定的技术研究工作和设计工作,而且做得很好。许多老工人在轰轰烈烈的技术革命运动中显露出来的技术才华,不是连有经验的工程师都点头称赞吗?有计划地选拔这些人到技术领导岗位上来,既可以加强当前的工程技术力量,又有利于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工程技术队伍。 说优秀的工人可以当技术员、工程师,并不是认为他们在各方面都已经很好了,不需要再提高了。一般老工人的文化水平和技术理论知识,正处在由低到高、由零散到系统的变化中。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总结和提高。从一个普通工人到工程师或技术员,是一个很大的变化,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像学走路的小孩一样,他们还需要扶持。企业的党组织和行政领导,还要好好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才能使他们在新的实践中逐步成为一个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渊博的理论知识的专家。 提拔优秀工人当工程师或技术员,丝毫没有贬低非工人出身的工程技术人员作用的意思。非工人出身的工程技术人员现在仍然是我国工程技术队伍的主要力量。他们经过了历次的政治运动,特别是经过整风和反右派斗争以后,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起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人开始懂得了红和专、政治和技术、理论和实践的正确关系,在大跃进中积极靠拢党,联系工人群众,联系实际,改进生产技术,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当然,十个指头不一般长,有些人进步慢一些,仍有点脱离政治、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和迷信的毛病,是要继续教育和改造的。改造思想,为的是更好地运用他们的真才实学,更好地运用他们的科学技术知识。所以,在注意提拔和培养优秀工人到技术领导岗位来的同时,一点也不能放松对原有工程技术人员的团结和改造工作,一定要从各方面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5. 大宗小宗都抓 主要次要兼顾 多收快收土产品 商业部要求各地认真作好土产和废品收购工作
第2版()专栏: 大宗小宗都抓 主要次要兼顾 多收快收土产品 商业部要求各地认真作好土产和废品收购工作 新华社13日讯 商业部最近召开电话会议,根据既要抓大的,又要抓小的,既要抓家生的,又要抓野生的原则,要求各地商业部门在大力收购主要农副产品的同时,抓紧当前人民公社多种经营时机,展开土产品和废品的收购工作,并在短时期内做出成绩。 这次电话会议是在10日晚上举行的。商业部副部长张永励在会上着重说明了做好土产、废品收购工作的意义。他说,土产、废品的收购和国家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以及支援出口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基本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需要大量的毛竹、苇席、棕片和竹柳荆草编制品,作为打井、搭棚、支架的材料和工具;冶金工业需要大量火硝来炸山开矿;化学工业需要大量土碱、皮硝、五棓子、松节油和野生油脂等作为原料;轻工业需要野生纤维、废棉和栲胶等作为造纸、纺织和制革的原料。有一部分土产品,如陶瓷器、竹木制品、草席、扫帚、炊事用具等,都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所必需,商业部门要保证供应,还有一部分土产品,如草帽辫、土纸、生漆、芳香油、五棓子、马连根等,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物资,有很大的经济价值。从广大农村来看,土产历来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是人民公社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 张永励说,既然土副产品的收购与国家建设、人民经济生活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各地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在大力收购大宗农产品的同时,抓紧做好小土产的收购工作。目前正是许多土产品生产的旺季,各级党委正在结合整社大抓冬季副业生产,商业部门必须抓紧这一时机,全力支持人民公社发展土产品的生产,掀起一个采购土产和废品的高潮,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张永励说,由于土产、废品的品种繁多,收购的范围比较广,因此在收购时应当有所安排,首先要抓主要的、大宗的、对工农业生产关系重大的,但是也不能放弃次要的、小宗的,要有轻重缓急之分。土产品和废品收购工作总的方针是 “大小都抓,主次兼顾,统筹安排,各收其效”,越是小宗的次要的品种越容易被忽视,所以必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各地商业部门要主动帮助人民公社作好土产品生产规划,对于国家管理的商品,应该通过产销合同,把商业部门的采购计划与公社的生产计划密切结合起来,进行有组织的收购。对于人民公社在生产原料、工具、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商业部门应大力协助解决。 在这次电话会议上,商业部还对1959年杂铜、毛竹、棕片、生漆、土纸、五棓子、中药材、棉秆皮等二十多种主要土产品和废品的收购任务作了布置,并要求各地对毛竹、苇席、火硝等土产品,要特别抓紧当前的生产季节,迅速在收购工作上做出成绩。 据新华社13日讯 部分地区商业部门正在抓紧收购土产品。 部分地区的商业部门在今年一开始就注意抓紧了土副产品的收购工作。河北省在去年12月下旬召开了全省七个专区和七个重点县的土特产品购销工作座谈会,制订了土副产品的收购规划。目前全省商业部门正在大抓苇席、火硝、荆柳草编制品的收购。浙江省也早在去年11月间就布置了帮助公社开展多种经营,扩大土产品收购的工作,并且召开现场会议交流经验,现在全省土产品收购工作正以竹、柴、炭和野生植物为重点,深入地展开。吉林省据三十九个县最近统计,今年初已收购野生动物皮毛、羊草、土篮、土硝、草袋、苇子、土碱等二十多种土产,总值达八百八十八万余元。 在土产品采购工作中,这些地区的商业部门一般都根据当地资源和生产条件,帮助人民公社制订发展多种经营的生产规划,恢复与发展原有的生产,寻找新的生产门路,在原料、技术等方面加以支持,并通过购销合同,把人民公社的生产规划和国家收购计划衔接起来,因而大大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加强了商品生产的计划性。浙江省到去年12月中旬统计,商业部门已帮助公社恢复和新建芳香油厂、酒精厂、栲胶厂、野生纤维厂、林产化工厂、土硝土碱厂共三千五百多个。(附图片) 宁夏回族自治区金积县商业部门开展大购大销,这是上游人民公社的社员们在把羊皮卖给农产品收购站。 新华社记者 哈治平摄
6. 党和群众永远是力量的源泉
第2版()专栏: 党和群众永远是力量的源泉 天津动力机厂总工程师 徐鸿济 大跃进以来,我们工厂的许许多多新鲜事情,使我深深地受到了感动。 9月底,天津市机电工业局分配给我们工厂一项紧急的生产任务,为了支援即将投入生产的天津钢厂第二炼钢厂;要在十二天内,完成两台四百匹马力、风量二百立方公尺、体重七吨的大型鼓风机。这时厂长正在苏联参观,我是总工程师,又是副厂长,上级向我们提出了这项任务以后,我一夜也没有睡好觉。心想:接受吧,我们厂从来也没做过鼓风机,没有专门设备,做一套工卡具也要十几天,现在做这么大的设备,十二天怎么能做得出来哩!不接受吧,这是政治任务,怎么能退缩呢?我把这种想法告诉了工厂的党委书记。书记说:“当然要接受,能否按时完成,就看我们能不能把群众发动起来”。接着在书记的主持下,召开了全厂的职工大会和车间、小组的讨论会,向群众交清了“底”,很多工人摩拳擦掌地表示“保证按期完成!” 任务承担下来了,但是我心里头还是打着鼓。因为我知道鼓风机上的球形主轴,需要在大型的机床上加工,而我们工厂没有这么大的车床,怎么办呢?结果这个难题被一个叫陈汉明的老工人(现已被任命为技师)一句话就点破了。他说: “分成两步加工”。道理虽然简单,可是非常解决问题。鼓风机快要做成了,浇铸五金瓦的时候,由于铸件的厚度太大,年轻的铸工们铸一个坏一个。后来我找到了老钳工安长岭,他在1950年曾铸过类似的五金瓦。他说:“徐工程师,你放心,这个浇铸的任务我包啦!”10月10日,我们光荣地完成了这一政治任务。去年这一年,我经历过许多次像这样的事情。经过一次,就使我的体会更深刻,做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如果离开了党的领导,离开了工人群众的支持,即使你有天大的本领,也不会在生产上发挥积极作用的。 我是个旧知识分子,有些书本知识,也搞过十几年的机械制造。过去几年虽然也知道党的领导重要,但是在牵涉到一些技术问题上,自己仍保留着一定的看法;尤其是在技术上不相信群众的思想更为明显。由于把技术研究工作局限在少数技术人员的范围内,技术人员的思想又不敢超越已有文献一步,因此过去设计的一些新产品和新工艺往往长期停留在“纸上谈兵”上。经过整风运动,尤其是职工们敢想敢干的事实,冲破了我的保守思想。 去年春天我们工厂讨论跃进计划的时候,我曾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在保证柴油机的年产量翻一番的同时,我们要试制出当前国际上只有少数国家能制造的某种新型柴油机。工厂党委会详细研究了这个建议的内容以后,积极支持了这个建议。为此,厂长曾到上海搜集资料,并派人到北京邀请专家和我们共同设计;全厂职工突破没有工卡具,没有工艺规程的困难,积极参加研究试制。经过了三个月的苦战,在7月底这架新型的柴油机开始安装了。这时候我的心情十分激动,一连两三夜不睡觉,也不觉得困。 最使我难忘的,是这种新型柴油机装成后试车的一刹那。在我的指挥下,由一个老工人开车。由于我们过分地紧张和对它还缺乏操纵的经验,一个操作上的错误,使这部柴油机的关键部件两个活塞撞坏了。当时我们两人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在场的党委书记和厂长立即对我们说:这是一种新东西,挫折是在所难免的。接着,党委会召开了紧急会议,号召各车间、小组尽力支援新产品的试制。又经过三天的苦干,这架新型的柴油机终于试制成功了。 事后我曾向另一个工程师说: “如果不是在这个时代、在我们这个社会制度里,谁能拿出这样大的代价,来支持这种新产品的试制呢?” 从此,我们的胆子就更大了,又与本厂工人和外地专家结合独立地设计了两种更新更大的内燃机。现在有一种已试制成功,另一种正在安装。1958年我们工厂试制成功的新产品,有二十五种新的工艺技术投入了生产,在向世界先进科学技术进军的道路上大大地前进了一步。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胜利,是全厂职工的创造,我们工程技术人员也在党的领导下,在工人的支持下增添了更大的信心和力量。
7. 向工人学习 向老工程师学习
第2版()专栏: 向工人学习 向老工程师学习 天津水轮发电机厂新任工程师 于兆清 提拔一部分老工人当工程师,我很高兴,不是为我自己当了工程师高兴,而是为我们工人队伍中出现了大批的工程师高兴。 我们工人能够当工程师,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才有这事。党教导我们要紧紧地依靠群众,遵照党的教导,不断地向周围的老工人、青年工人和老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只要是自己不懂的,我都诚恳地向别人学习,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厂里有位老师傅,他对金工下料很有研究,我就向他学习,请他教我划线下料;有关电器方面不懂的,争取电工们的帮助;不会画圆,也虚心地向工程师们技术员们学习,把别人的经验,记在我随身带的小本子上,仔细琢磨。与群众保持紧密的联系,和大家生活在一起,关心群众,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才能使自己进步。 今天我被提拔为工程师,这是党的培养和向群众学习的结果。为了不辜负党的培养和人民的期望,我决不骄傲自满,要永远保持同群众的紧密联系,虚心地向群众学习。我计划在三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在文化和理论知识方面,达到大学毕业的水平,更出色地完成党和人民所交给我的任务。
8. 汽车上的女儿
第2版()专栏: 汽车上的女儿 曹玉娥是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汽车二场四十九路的售票员。她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就下决心要把乘客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每逢遇到老年人,她就想:要是我自己的父母到外面去,不是也很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照顾吗?有一位老太太经常坐她的车去医院看望她生病的儿子,每次她都像对待自己母亲那样照顾这位老太太。不久,老太太的儿子出院了,这位老太太还特地等着坐她的车。上车后,老太太对她说:“儿子病好出院了,今后坐你的车的机会少了,希望你常到我家里来玩。”临下车时,老太太紧握着她的手,含着眼泪说:“你待我真像我的亲女儿一样。” 汽车上,孕妇就不像老年人和抱小孩的乘客那样容易被人注意,稍一疏忽,就会使她们挨挤。所以,曹玉娥对孕妇特别注意照顾。车子一进站,她先注意上车的乘客中有没有孕妇,如果有,就立刻动员乘客让坐,使乘车的孕妇一上来就能坐下。对残疾乘客,曹玉娥也尽力想办法使他们在车上感到温暖、体贴。有一次,一位双目失明的乘客要去陕西南路,曹玉娥想这地方离站头还有两条马路,外面的雨又下得很大,这对双目失明的人是很困难的。正好是她下班的时候,虽然她没有穿雨衣,而且晚上还要上课,最后还是决定冒雨送这位乘客回去。当她把这位双目失明的乘客送到家时,衣服全淋透了,但她的心中却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她想她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9. 多等一下不要紧
第2版()专栏: 多等一下不要紧 去年12月4日晚上,我的小孩突然发高烧。我抱着孩子坐上陈英杰的三轮车,到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去。陈同志看见小孩病重,也跟着到了急诊室。经医生检查,初步诊断是急性脑膜炎,化验证实后要转到传染病院去。陈英杰一听就对我说:“现在已经是深更半夜了,如果小孩要转院,恐怕找不到车子,我就在外面等好了。”当时风很大,他穿的单薄,我们很过意不去,要求他别等了。陈同志坚决地说: “救小孩的命要紧,多等一下不要紧。再说我不办完这件事,回去也睡不着。”他一直等到后半夜两点多钟,医生说小孩不转院了,才踩着车子回去。(胡耀华)
10. 这顿早点真丰富
第2版()专栏: 这顿早点真丰富 天空刚刚泛起红润的早霞,从太原开往西安的列车就开始供应适口的早餐了。旅客们可以随意吃到油炸麻花、小酥油饼、小馒头、小包子、甜稀饭、汤面、肉汤、素汤和好几种小菜。 从太原到西安往返一次要卖四千多份饭菜,餐车上只有十个工作人员,怎么能连做带卖这么多的饭菜呢?原来是大跃进以后,列车上所有的工作人员展开大协作、人人都当多面手运动,这顿丰富的早点就是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准备的。 (肖寒)(附图片) (妥木斯插画)(黄绍京插画)
第 3 版
1. 在哪里生产 在哪里整社 曙光公社整社生产密切结合互相推动
第3版()专栏: 在哪里生产 在哪里整社 曙光公社整社生产密切结合互相推动 本报讯 山西省榆次市曙光人民公社在最近整顿中,根据经营多种生产、劳动力实行统一调动和在多处进行生产等特点,相应地采取了在哪里生产,就到哪里整社的方法,出现了整社、生产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高涨的新局面。 曙光人民公社自入冬以来,充分利用人民公社各项生产统一经营、劳动力统一使用的优越条件,把全社全劳力、半劳力和辅助劳动力经过合理调配,组成工业、水利、积肥、副业等几支专业队伍,全面展开了冬季生产运动。全社60%以上的男劳力都分布在几里甚至几百里的十多处工厂、矿山、水利等建设工地,投入了炼铁、运输、修水库、筑路等生产活动;公社各个管理区留在村里的妇女、老人、儿童和一少部分青壮年参加积肥、麦田管理和后勤工作,后方和前线的生产任务都十分繁忙。1958年12月中旬这里开始了整社工作,公社党委会和地委、市委整社工作组到村以后,发现外出的大批社员都是公社各个生产战线上的主力军,如果把这些人集中回来参加整社,生产就会停顿下来,对生产发展不利;如果外出生产劳动的社员不参加整社,仅依靠留在村里的男劳力、妇女、老人和儿童整社,势必使各种思想和具体问题鸣放不尽,解决不彻底,影响今后公社的巩固和发展。这样,经过整社如何做到生产、思想、工作三丰收,就成为当前最大的问题。公社党委和整社工作组经过深入工厂、矿山、工地和社员家庭访问,充分研究讨论,摸清了群众思想和实际工作中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秋收分配、食堂管理、过冬取暖、干部作风、劳动管理等共同性的问题以后,灵活地采取了在哪里生产,就在哪里整社的方法。全社抽出了十四名较强的干部,分别担任各个战线上整社、生产的领导工作,他们根据公社制订的整社方案和冬季生产计划,结合当地的生产特点,利用生产空隙,领导社员展开鸣放和辩论。担任各战线整社生产的领导干部,定期把群众的思想反映、意见要求和领导经验总结起来,及时向公社党委会汇报研究处理。公社党委书记、社主任、工作组的负责同志还经常深入各劳动现场,一方面传达上级党委的指示和处理公社有关问题的各项方针政策;一方面检查纠正工作中的缺点,真正做到了“两见面”(领导、政策和群众见面)、“两结合”(思想教育和解决具体问题结合,组织生产和整社工作结合)。 采用这个办法以后,全公社各个生产战线上普遍出现了大鸣、大放、大辩论的热潮;生产捷报也越来越多。在国营经纬纺织机械制造厂充当临时工人的一千二百多名社员,利用生产空隙对秋收分配、干部作风、生产和生活等方面提出了一千多条口头意见,贴出五百五十多张大字报。外出参加采矿炼铁的九百多名社员,过去他们背运矿石需用的筐子,单纯依靠社里供应,磨损也很快,社内花钱多还购买不到,加以路程远常发生供应不及时的现象。许多人以此为借口降低运输效率,使生产受到影响。在整社中,经过辩论使大家认清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和为谁劳动以后,四百多名运矿的社员人人动手,上山采集柳条,自编自用,解决了工具不足的问题,保证了正常生产。 公社党委会还集中了各个战线上社员们提出的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共同性的问题,如食堂过分集中,人多拥挤;社员家庭过冬用煤和零用钱少;一部分外出社员需要棉衣和棉鞋等生活问题都及时进行了处理。全社已把原来的二百三十七个大型食堂调整为二百七十一个,整修好八十六处饭厅。公社组织了大批车辆赶运回四百二十多万斤煤炭,抽调出五百万斤秸秆,分配给社员取暖,使户户都生起了火炉,家家都睡上了热炕。从去年收入中拿出一万五千元的现金,给社员发了工资,购买用品。同时新成立了三十多座缝纫厂、制鞋厂,赶制成大量的棉衣、棉鞋。全社并且实行了休假制度。社员们普遍反映:“吃好穿暖睡热炕,半月还有一天假,劳动起来劲头大。” 在整社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各项生产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仅在半个月内,全社六万多亩冬小麦已有70%以上进行了滚压、追肥和浇水;共积肥一千零三十多万担;已经动工的水井、水库、筑坝等七处较大的水利工程,进展速度也比过去加快了一倍多;开辟了二十多种副业生产门路,现已收入十一万多元;化肥、火硝、农具修配、粮食加工、造纸等小型工厂已发展到七十多个,并且全部投入生产。全社劳动出勤率由过去的70%左右提高到了90%以上。目前,全公社各个战线结合整顿劳动管理工作,开展查思想比干劲,查劳力比出勤,查工作比成绩,查效率比质量,查技术比创造的“五查、五比”红旗竞赛,把整社和生产进一步推向高潮。 (武赞庭)
2. 登门整改好处多
第3版()专栏: 登门整改好处多 中共黄冈地委书记处书记 刘江烽 湖北浠水县汪岗人民公社最近在整社运动中,由于放手发动了群众,掀起了规模空前的全民性整社运动。全社四万人(占全社应发动面的85%的人)写了大字报五万张,提出了公社在分配、处理政策、群众生活和干部作风等方面的意见十二万条。与此同时,公社党组织强调以整风的精神,贯彻边整边改,及时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如精简公社和大队的机构,实行“下放”“兼职”“包干”三种办法,分工加强对大队和生产队的领导,并在所有干部党员中实行了 “四员”(指挥员、战斗员、技术员、宣传员)、“五同” (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娱乐)等办法,特别是吸取了王祠大队的经验,号召全社干部开展“逐户访问,登门整改,有问必答,条条解决”的运动,转变了领导作风,教育提高了干部,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联系,使广大基层干部开始学会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群众路线的办法,使干部在思想上有很大提高。 汪岗公社在整社运动中,充分贯彻群众路线的方法是,采取放手发动群众和领导上的及时整顿作风相结合,群众的大字报和干部登门整改相结合,而且以整改的实际行动推动群众的鸣放,群众的充分鸣放又促进了领导上的彻底整改。这样,群众越放越有劲,运动越搞越深入。开始社员贴大字报“鸣放鸣放,一年几趟,问题不改,社员上当”,担心整社不解决问题的情绪很快就转变了。 对待干部作风上的不关心群众生活和强迫命令等等缺点,汪岗公社的办法是群众的大字报批评,自己的自觉的检查改正和领导的督促帮助结合起来,做到使群众既敢于批评和受批评的干部也勇于检讨改正。公社党委和各总支非常重视大字报的意见,群众鸣放开始后,党组织就经常要求干部看大字报,有缺点就要改。对于少数缺点多社员意见大的干部,总支就派主要干部去进行动员教育,还和被批评的干部一同到群众家里去登门整改,这样,既鼓舞了群众,又教育提高了干部。汪岗大队仓库中队支书赵银中,开始群众有意见不敢提,总支书记当即诚恳的向群众表示态度,要求干部坚决改,赵银中也表示欢迎大家批评,群众才贴了赵银中的大字报:“赵银中,本也狠,你对群众抓得紧,喊叫群众搞双抢,你在余家咀去睡觉。”赵银中马上作了检讨,群众非常满意,一天出了七百三十张大字报,问题解决后,群众情绪高涨,社员们纷纷自动到田里突击生产。经过这样登门访问,当面整改,好多过去群众长期没有说的话都说出来了。当干部登门主动检讨自己缺点的时候,好多社员也表示自己当时也有错,不能完全怪干部,这样,进一步的密切了干群关系,群众都纷纷表示感激和歌颂党的英明。汪岗大队高潮生产队社员潘长和,原来对支书叶启荣的强迫命令意见很大,他贴了大字报后,叶启荣就到他家登门访问,表示过去作风不好要坚决改正。潘长和后来又贴了一张大字报:“大鸣大放真正好,干部缺点公开了,现在干部真可爱,一边放来一边改。”叶启荣经过这次教育,由过去的思想不通到现在自己主动积极的抓整改,深深感到自己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和普通社员无尚的光荣和愉快。通过这次普遍登门访问,当面整改,不仅解决了某些干部的突出缺点,更重要的是启发了广大干部的自觉性,加强了群众观点,真正使干部成为一个普通劳动者,经常受群众监督,关心群众生活,有事和群众商量,做错了公开向群众检讨改正。这样,群众就会把党看成比自己的亲生父母还亲,把干部看成比自己的亲生儿女还要爱。 汪岗公社的干部们在短短几天整社中已深深体会到:干部转变作风深入下层登门拜访,是使党的政策直接和群众见面,各种问题得到迅速处理的一个最好方法。通过登门访问,根据群众意见,具体地进行了政策宣传,使运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比如公社对分配和各种政策问题的贯彻,都是首先根据干部登门访问中发现的问题加以研究而进行的。竹瓦总支书记王伯荣在登门访问中发现贫农熊寿年没有穿棉衣,就提到总支研究,请示公社后,很快分配了钱,就把困难解决了。竹瓦一个分支书记登门访问的时候,发现陈早田对于把他的桁条、桷木用了未作价有意见。他向总支反映后,总支经过调查,将这类问题迅速作了处理。 经过这段运动,不少干部都体会到,登门访问不仅可以密切干部和社员的联系,而且还可随时集中群众要求,了解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许从一家社员所发现的一个具体问题,也正是全公社普遍性的重大问题。汪岗公社这次整社中一些重大问题的处理,首先都是从访问一家社员或一张大字报上所发现的。汪岗公社的经验证明,不仅是各级党的领导干部应当学会这种工作方法,就是生产队长、党的小组长和党员也需要而且完全可以学会和普遍运用的工作方法。(本文原载湖北日报,编者稍加删节)(附图片) 湖北随县两水公社首义大队的干部经常关心社员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这是大队长邓克明(右二)和社员谈心。 新华社记者 刘心宁摄
3. 围绕生产进行整社 杭州郊区全面推广试点经验
第3版()专栏: 围绕生产进行整社 杭州郊区全面推广试点经验 据浙江日报消息 杭州市郊区的整社工作正在由点到面地展开。中共杭州市委农委的整社工作队到达各人民公社以后,一方面帮助公社党委开好生产队长以上干部会议,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统一认识,鼓足干劲,部署生产和整社工作;另一方面立即深入到一个生产队进行试点,创造在整社初期如何充分发动群众、开展大放大鸣、推动当前生产的经验。各试点生产队在开展整社的第一步工作时,都做到了以生产为中心,一切工作围绕着生产进行。大体上是抓住了两个环节: 从生产入手 第一,提出明确的生产任务和响亮的鼓动口号,号召群众以搞好生产;并且根据提出的任务,发动群众制订出小段生产计划。像上泗人民公社江口生产队,就根据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三天内把大小麦、油菜施上一次清水粪”“在三天内把蚕豆田开好沟,盖好灰”。 第二,在生产任务布置下去以后,干部立即深入田间,参加生产,检查生产,发现生产中有问题就迅速帮助解决,把生产进一步推向高潮。各个试点队由于以生产为中心进行整社,因此运动一开始就掀起了生产高潮。例如笕桥公社皋塘大队第十生产队,经过群众性的生产大检查,立即组织群众把五十一亩缺肥、缺水的菜地施了肥、浇了水,收拾了丢在田头的柴草三千七百多斤和络麻二百五十斤。 解除思想顾虑 整社开始时,部分干部和群众存在着不同的思想顾虑。一部分干部认为当前生产和工作很紧张,整社要影响生产;少数工作作风有缺点的干部怕问题揭出来,面子上过不去;也有的干部怕群众提出许多问题,自己解决不了。部分群众怕提了意见不解决问题。针对干部、群众的思想情况,各试点队都通过宣传教育,分别端正了干部的态度,解除了群众的顾虑。解决干部思想顾虑的办法,一般是通过总结一年来大跃进的经验,肯定工作成绩,反复向干部说明大检查是为了改进工作,自己工作中有缺点,只要能够认真地进行自我批评,切实改正就是好的。对群众,除了宣传一年来大跃进的成绩以外,着重说明开展大鸣大放大辩论是为了巩固公社,搞好生产与生活,辩论中一定要坚持说理;着重向群众表明整改的决心,保证认真听取大家提出的意见,凡是条件许可的,立即想办法做到。经过这样的教育以后,干部、群众一般都能大胆地鸣放,积极写大字报。 启发群众鸣放 为了便于群众大放大鸣大辩论和写大字报,各试点队都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法,迅速地掀起了群众性的鸣放高潮。各队采取的方法,大体上有这样几种:①在田头设立了田头鸣放站,组织农村中能写的人,在田头地角准备好笔墨纸张,利用群众休息的时间,代写大字报。②推选出为人正派、大公无私的社员,担任“传递员”,谁有意见就可以向他去反映。③利用田头地角、副业组等生产的场地,在劳动休息的空隙,组织群众鸣放辩论。④利用食堂或俱乐部建立大字报室、鸣放园地、整改园地。⑤召开各阶层(中农、贫农)各系统(青年、妇女、老年)的座谈会,进行启发引导,动员他们大放大鸣。由于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法启发群众鸣放,便利群众鸣放,因此很快就形成了鸣放高潮,收效很大。群众鸣放的意见,涉及到公社各个方面的问题。有的歌颂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歌颂一年来的大跃进;有的表扬好人好事;有的是对于公社的分配、生产管理、生活福利、干部作风等问题提出意见。这许多意见对于推动生产、系统进行整社都有很大作用。 怎样解决问题 在鸣放中,群众提了许多意见,反映了很多问题,究竟从何处入手来解决呢?综合各试点的做法,一般是注意了以下两点:第一,首先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从各个试点的情况来看,群众当前最关心的问题是分配问题。在这一点上鸣放的意见最多。归纳起来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要求快一点分,好添置一点东西,准备过春节;二是要求分配得合理。除了分配问题外,群众还十分关心生活问题,主要是食堂的保暖问题,老年和儿童的过冬问题等。第二,在抓住重点进行整改的同时,对那些不需要花很多力量而马上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应该立即解决。像笕桥公社皋塘大队有一部分群众到食堂吃饭时要绕过一条小河,每天来回很不方便,如果在小河上搭一座便桥,这半里路就可以不走了。类似这样的问题,只要领导重视起来,很快就可以解决。 目前,试点的初步经验已在全郊区推广,全郊区的整社工作已全面展开。各试点社正抓住群众最关心的分配问题,发动群众专题鸣放、辩论,妥善予以解决。
4. 找出跃进经验 掀起备耕高潮 龙溪专区百万人总结去年农业生产
第3版()专栏: 找出跃进经验 掀起备耕高潮 龙溪专区百万人总结去年农业生产 据新华社讯 福建省龙溪专区有一百万干部和群众,结合冬季生产,通过鸣放辩论、评比、回忆、算细账和现场参观,总结了去年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成就和经验。通过总结,人们争取今年更大更全面跃进的信心更高,干劲更足。 去年,龙溪专区工农业生产都获得了空前大丰收。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翻了一番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生产也都有很大发展。各地在总结中,都以活生生的事实,进一步论证了政治挂帅,解放思想,坚决贯彻党的总路线,是农业大丰收的根本保证。海澄县红旗人民公社新厝大队去年晚稻插秧时曾经有人强调土质和水利等条件都不好,无法跃进,说什么“阉鸡不能跟凤飞”。但是这个生产大队在党的领导下,坚决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修建两座水库和挖了许多平塘。他们又挑沙积肥改良了土壤,并进行合理密植,结果晚稻亩产一千八百三十斤,比1957年增产六倍多。这次农民总结时说:“有了党的领导,有了群众力量,就能和凤一样地飞了。”农民蓝青山运用辩证法分析去年跃进的经验说:不敢跃进的人是以旧眼光看新事物,只看到死的田,而没有看到活的人,有了党的领导和群众力量,再加上实干、苦干、巧干,低产可以变高产。 干部遇事和群众商量,通力合作,万众一心,加上必要的措施和技术,定能样样争取丰收。这是全区各地体会最深刻的一条经验。云霄县佳洲大队成为全县丰产红旗就是因为坚决相信党的话,坚决走群众路线。每推行一个新措施,干部都事先和老农商量,让群众讨论,大家同意了,就干得既快且好。 在增产措施方面,群众以自己的亲身体会从各方面说明,根据“八字宪法”去作,定能年年增产。他们认为“八字宪法”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整体,在执行“八字宪法”时要因地制宜,要从具体出发。 通过总结,全专区的干部和群众对争取今年更大跃进的信心更加高涨。目前,专区各人民公社正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整顿人民公社运动和冬季生产运动。
5. 抓住“三连环”
第3版()专栏:编后 抓住“三连环” 采用多种多样方法给群众提意见以方便,是杭州郊区整社工作中的一个值得提出来的一个作法。 干部愿意听取群众的意见,这是发动群众鸣放的基本条件;但是,仅此一点,而没有相应的组织工作,往往不能达到使群众畅所欲言的目的。 杭州郊区整社试点经验告诉我们:干部有决心听取群众意见,解除群众提意见的思想顾虑和给群众提意见以充分便利,是充分发动群众鸣放的三个连结在一起的环节。愿每个公社干部在整社运动中紧紧抓住这个“三连环”。
6. “登门访问”经常化
第3版()专栏:编后 “登门访问”经常化 “登门访问”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一种好方法。早在土地改革时期,在晋察冀根据地就提出了“访贫问苦”的工作方法;在历次整党运动中,许多地区也使用了“登门整改”的方法;今天,在整社运动中,“登门访问”“登门整改”的方法又被更广泛地运用着。事实证明,这个方法对贯彻党的政策,发动群众,推进运动,改进工作起了很好的作用。 既然这是一个好的工作方法,我们就应该使它经常化,成为一种制度。如果,我们不仅仅在重大的政治运动中使用这种方法,而是在日常工作中,甚至定出制度,每十天半月就登门访问群众一次,这对进一步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将会发生重大的作用。
7. 对比的威力
第3版()专栏:编后 对比的威力 通过对比,人们可以分出好坏,可以认清是非,可以……。对比是使人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好方法。曾在旧社会里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经过回忆诉苦,能够提高阶级觉悟,认清奋斗方向,湖北刘介梅经过对比今昔,能够由忘本而回头,这都说明了对比的威力。 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是铁的事实。怎样才能使人更深刻的认识这一事实呢?今天本报发表的专栏——“社员夸公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法:对比,多看看今天,多想想过去。回忆过去就能更清楚地认识现在,就能增加对新社会和新事物的热爱,就能使我们增加办好公社和争取今年更大丰收的信心和力量。
8. 整社和生产
第3版()专栏: 整社和生产 苏宜 随着春天的脚步声的日益临近,目前农村中,一场争取1959年更大跃进的生产高潮,正在祖国的辽阔原野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同时,根据中央的指示,全面地整顿、巩固和提高人民公社的运动,也在各地党委第一书记的亲自领导下,由点到面,逐步展开。有人会问:生产和整社,究竟以哪个为中心呢?这不能对立起来。可以说,两个都是中心;也可以说,就是一个中心。因为两者本是密切相关、辩证地统一起来的。整社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证1959年农业工业生产的更大跃进。而把生产安排好,围绕着生产进行整社,就能既把公社巩固和提高,同时也推动了生产。许多地方都已经这样做了。今天本报发表的山西榆次曙光人民公社就是个很好的例证。由于这个公社作到了两者的结合,已经出现了整社和生产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新局面。杭州郊区开展整社的第一步,也紧密地结合生产进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整社为什么必须与生产紧密结合呢?这是因为发展生产是巩固和提高人民公社的中心环节。目前,兴修水利,积肥造肥,田间管理,以及冬季副业生产等一系列的生产任务十分繁重。这些工作做得好坏,对于能否实现今年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关系极大。把这些工作做好了,就能为全年的跃进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并能使公社和社员的收入增加,生活进一步改善,从而巩固和提高人民公社。同样,也不能只抓生产而不抓整社。为了把生产搞好,就必须提高社员的觉悟、明确生产的方针,正确处理分配、搞好生活福利、经营管理和组织领导等一系列的新问题,就必须做好整社工作。 要使整社和当前生产密切结合,使整社成为促进当前生产的动力,最主要的是指导思想必须明确。在整社的每一步工作中,都要紧紧掌握住生产和整社结合的原则,首先解决关系当前生产最迫切的问题,根据具体的情况提出明确的生产任务,使生产随整社而着着上涨。曙光人民公社根据经营多种生产、劳动力在多处生产的特点,采取了在哪里劳动,就在哪里整社的方法,让干部深入劳动现场,分头掌握各个生产战线上的生产和整社工作。这种作法是正确的,既能充分发动群众,使整社中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又有力地推动了生产高潮的出现。现在各地的整社工作正在进一步展开,整社的方式和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严格按照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的精神,紧密结合生产任务进行整社工作,却是一个根本的原则。
9. 高级社优越 公社更优越
第3版()专栏: 高级社优越 公社更优越 本报讯 山东省历城县东郊人民公社,在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进行整社的同时,一个群众性的总结人民公社优越性的热潮,正自上而下逐渐形成。 东郊人民公社是去年9月10日成立的。它一成立,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组织广大社员投入了秋收、秋耕、秋种和大搞钢铁的群众运动,并取得显著的成绩。社员群众从短短的四个月的实践中,通过座谈、讨论、摆事实,肯定了公社有十大优越性: (1)大搞钢铁,大办工业。从公社成立到现在,他们在紧张的 “三秋”工作中,炼出了六百吨钢,二千三百五十吨铁,社办工业十八个项目,有二百二十八个厂(组)。 (2)小麦种的好。全社六万亩小麦田,普遍达到园田化的要求。社员们说,这是盘古以来找不着看不到的事情,公社化后办到了。 (3)为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奠定较好的基础。现在这个公社有十七台拖拉机,四百多辆胶轮大车,十盘电磨,十六眼电力井,两个水力发电站,三个电灌站,二千多马力的六十一部抽水机,七个大队(全社十五个大队)的部分村庄开始有了电灯。这些基本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和为社员带来的好处,使社员群众清清楚楚的看到:高级社优越,公社更优越。 (4)大部地区初步建成自流灌溉和电力灌溉网,沟渠相通,塘泉相连,保证了这些基本农田要水有水,要多少有多少。 (5)为因地种植创造条件。这个公社今年的种植规划,就是本着因地种植的原则进行的。胶济铁路以北基本上以种麦、稻、菜为主,铁道以南基本上以种小杂粮和林、果木为主。牛旺大队阎瑞祥说:过去高级社好是好,但因土地有限,种植还是受限制的。公社成立后,这个问题解决了。 (6)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大发展。这个公社成立不久,就发展了三个养鱼场,鸡、鸭、蜂场各一处,果园四处。 (7)为实行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创造条件。裴梁大队的赵洪英说,刚成立公社时,我们有些怕吃亏的思想。去年11月份评定工资以后,这个连的现金收入全年可得一万二千多元,比高级社的每年收入增加了三千元,而且是月月发工资,社员不缺零钱花,心里这才踏实了。 (8)商业大发展。这个公社现在拥有五十一个商店、综合零售店、采购站等,形成一个队队有商店的商业网。通过这些“后勤部”,使社员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得到及时的供应。四个月来的销售额与1957年同期相比,整整增长了一倍。 (9)福利事业大发展。为适应广大群众的要求,这个公社创办了二百五十六个食堂,九十四个幼儿园,二十四处妇产院,十七处敬老院,还试办了一处免费的医院。这些事业的创办,大大的解放了生产力,特别是妇女,她们从心眼里高兴。她们算了个账:全社一万九千多户,过去每户一个做饭的,就要一万九千个妇女劳力,现在成立了食堂,二千多个炊事员就行了。 (10)文化教育事业大发展。成立公社后,他们办了七处中学,一处大学,七十处小学,凡是适龄的儿童全部入了学。六十处俱乐部,六十一个业余剧团,二十五个图书室,十六个创作组,一处文化宫,一处书店,大大的充实了群众的文化食粮和文娱生活。 东郊公社通过总结,使社员们具体地看到了公社化给带来的显著效益;社员们具体地理解了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可以比以前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使用,因而更加增强了办好人民公社的信心。目前,每天有四万多名劳力,在进行深翻、积肥和追肥。 (朱曰梅)
10. 工业生产平地起家 农业机械从无到有
第3版()专栏: 工业生产平地起家 农业机械从无到有 本报讯 山西省阳泉市岩会人民公社在整社中,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为纲,组织冬季生产,同时,运用边整边改的办法,解决社员在生活中的各种实际困难,并通过检查总结1958年的工作,肯定了公社化后各项工作所获得的巨大成就,干部和群众思想觉悟显著提高,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冬季生产运动。 整社开始,公社党委以检查总结1958年工作为内容,发动群众大鸣、大放、大辩论、贴大字报,以肯定成绩,找出缺点,分清是非,找出改进办法。经过辩论,全体社员和干部都明确了1958年全社在钢铁、粮食、思想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丰收,具体表现在下列十大变化:(一)工业生产平地起家。在大搞钢铁运动中,建炉五十八座,炼钢三千七百四十四吨;(二)农业机器从无到有。公社化后全社安装了各种动力机器十五部,自造滚珠轴承一千零四十套,绳索牵引机八部,共节省劳力八万多个;(三)邮电交通事业四通八达。全社修建了三条长达六十华里的公路,基本上做到了场场有电话,村村有喇叭;(四)农业生产大丰收。全社由缺粮地区变为余粮地区;(五)造林事业蓬勃发展。公社化后共植树一百四十二万余株,等于1957年植树量的四倍;(六)牧畜事业成倍增长。公社化后养猪比1957年增加了七倍,养羊增加了42%,还发展了养兔、养蜂及养鱼等生产; (七)文化教育事业大发展。中学由三所增为七所,高小由七所增为十九所,小学由八十一所增为八十九所。此外,还兴办了俱乐部及图书馆等;(八)福利卫生事业全面开花结果。全社实现了“四无四洁”的指标,新建地区医院三个,基本上做到了大病不出社,小病不出保健站。敬老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食堂、缝纫厂及妇产院等福利事业也举办起来了;(九)供销工作的收购总额较1957年增长了两倍,生产资料的供应增加了四倍,销售总额也较1957年增加了12.3%;(十)在水利建设上,水地面积由一千二百亩增加到三千六百四十亩,大大增强了战胜自然的能力。 在运动中部分干部也检查了自己过去在工作中关心群众生活不够,管理方面缺乏民主作风等缺点,表示今后决心改正。 岩会人民公社的全体社员经过了这段运动之后,都提高了思想觉悟,积极投入了冬季生产运动,仅在积肥工作中社员们便找到了十七种肥源,在十天里就积了各种肥料一百三十九万担,制造了土化肥十三万四千斤。
11. 农民有了铁饭碗
第3版()专栏: 农民有了铁饭碗 据河北日报消息 宁津县城关公社第六管理区,在整社工作中,发动群众总结大跃进成绩和公社优越性,进一步增强了办好公社的信心。 整社开始,在座谈和鸣放中,绝大部分党员、干部和农民对于公社的认识是正确的,但是,公社究竟有哪些好处,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管理区总支委员会决定进一步发动群众,摆事实讲道理,算细账,总结出公社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建立,这个管理区的粮食亩产由1957年三百六十斤提高到六百九十八斤,棉花亩产量提高了23%。农林副业共收入一百一十四万多元,比1957年增加一倍。除去扣留平均每人分到七十元,比1957年多二十多元,93%的社员增加了收入,其余6.5%的社员收入与1957年大体相等。二、公社实行了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农民得到了铁饭碗。贫农社员张寿松说:“公社吃饭不要钱,还给工资,小社(即高级社)是办不到的。”三、一致认为小社只能小跃进,公社才能大跃进。公社一成立就买来三台拖拉机,过去那个小社能买起?公社成立才一百多天,就建立起钢厂、机械厂、砖瓦厂等十九个工厂,工人一千七百多个,投资二十三万元,产值已达到九百九十多万元,自己造出了煤气机、发电机、水泵等重工业产品,此外还有纸张、卷烟、酒等。这是过去高级社都办不到的。四、妇女们提出,因为办了食堂、幼儿园、缝纫厂,妇女摆脱了“三台”,和男人一样能下地、能当工人、能学习了,只这个管理区就解放出了八百多名妇女劳力。 在提高觉悟统一认识,从党内到党外广泛地开展了七查七看运动:查大跃进成绩,看存在问题;查公社优越性,看美中不足;查生产生活,看当前应完成的任务;查干部领导作风,看群众反映;查思想,看工作、干劲和爱护公物;查财务,看浪费;查劳力支配,看窝工现象。通过这个运动,广大社员进一步树立了1959年实现更伟大跃进的思想。 在鸣放辩论中,广大干部虚心听取了社员的批评和意见。对于社员们提出的生产、生活、劳力支配等方面的意见,多数进行了改进,干部挨门挨户访问了社员,征求了对各方面的意见。根据广大社员鸣放意见,原来缺饭厅的十个食堂,发动社员借房子解决了;各食堂并且本着大集体小自由的精神设置了小灶,社员可以随便买各种味美的炒菜。对老人、孩子、病人和产妇订出了适当照顾的制度。对劳动组织重新进行了调整,将壮劳力换到了第一线,男女弱劳力投入了织席、打场扫尾等生产,广大社员都称赞说: “要这样办,公社一定能办得更好”。
第 4 版
1. 苏联照会民主德国和西德政府 从速缔结和约符合德国民族利益 希望两个德国政府支持苏联建议促成和会召开
第4版()专栏: 苏联照会民主德国和西德政府 从速缔结和约符合德国民族利益 希望两个德国政府支持苏联建议促成和会召开 新华社12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讯:苏联政府在1月10日照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建议在两个月内在华沙或布拉格召开和平会议,研究苏联提出的对德和约草案,并且拟定和签订大家同意的和约。 苏联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大使别尔乌辛于1月10日拜访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第一副总理乌布利希,并且亲自把苏联对德和约草案和苏联政府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的有关照会交给他。 照会强调指出,德国军国主义利用没有签订和约的情况,重新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抬头得势,这不能不使苏联人民和其他曾经多次受到军国主义德国所带来的沉重灾害和苦难的欧洲人民感到不安。 照会指出,没有和约和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对于德国人民来说是多么尖锐和深刻。由于没有对德和约,使欧洲的局势严重地复杂化,引起各国关系中的怀疑和不信任,妨碍这些关系的正常化。 照会指出,苏联政府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多年来在加速草拟和签订德国和约方面所作的努力给予极高的评价。这些努力受到苏联方面一贯的同情和积极的支持。苏联政府认为,现在签订和约,正是尽快使德国人民解决他们主要的全民族的任务——恢复国家的统一。苏联政府认为,和约将为两个德国的接近,为克服那种至今阻挠统一的深刻的意见分歧建立良好基础。 苏联政府把和约草案送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研究时强调指出,这个草案的基础是使德国得到和平民主的发展。 照会说,苏联政府认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有权就拟定和签订和约时德国的任何应有的代表权问题达成协议。 照会说,苏联政府认为,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来说,和约将是把由于彻底贯彻波茨坦协定的原则而事实上已经取得的成果记录下来和在国际法上加以肯定。 照会强调指出,由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进行了根本性的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革,它已经能够巩固地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并且成为保证欧洲持久和平的重大因素。 苏联照会中指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的一切内政外交政策都符合德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并且同其他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照会说,德国的邻国过去不止一次作为德国帝国主义发动毁灭性战争的对象,现在它们有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这样一个忠实的朋友和维护欧洲和平的始终不渝的战士。 照会最后说,苏联政府希望,苏联所提出的建议和对德和约草案能够得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的支持,并且尽力使和平会议能够胜利地完成它的重要任务。 据新华社12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11日讯: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1月10日接见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莫斯科大使克罗尔,把对德和约草案和苏联政府给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的有关照会交给他。 照会强调说:“应该指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对德国的当前局面,包括德国至今还没有和约一事,应负很大一部分责任,因为它采取了复活军国主义的方针,并且把自己的政策同根本违背德国民族利益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集团的计划紧密联系在一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在1959年1月5日答复苏联政府1958年11月27日关于柏林问题的照会的复照,就是证明。这个照会表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不是协助解决柏林问题,以有利于欧洲和平和德意志民族,反而是千方百计地围绕柏林问题煽起狂热和加剧局势,以达到维持西柏林的占领制度的目的。” 照会说,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再也不能否认立即准备和平解决德国问题的必要性,尽管它的1958年11月17日的照会表明,它还没有放弃贬低这个重要问题的意义和把它放在次要地位的企图。在两个德国,争取尽快拟订和缔结和约的运动正在扩大,因此,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的这种立场就更加没有理由了。照会说,为了把和平解决德国问题的事业置于实际的基础上,苏联因此拟订了和约的草案,并将它提交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研究。苏联拟订的对德和约草案保证公正地对待德国人民的合法利益。这个草案根本不同于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是帝国主义强迫战败的德国订立的条约,它使德国处于隶属的地位,限制它的主权。 照会说,苏联政府建议在两个月的期限内,在华沙或布拉格召开和会来讨论拟议中的对德和约草案,草拟和签订一致同意的条文,两个德国的政府将代表德国签订和约。如果在签订和约的时候已经建立了德意志邦联,那么就可以由德意志邦联以及两个德国的代表来签订和约。如果西方国家认为在和会召开以前,事先就和约内容问题同苏联交换意见是适宜的话,苏联政府将同意这样做。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保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这两个同缔结对德和约直接有关的国家相应地参加。 照会说,苏联政府希望,它所提出的建议以及所附的对德和约草案将得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的支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不能对解决牵涉到德国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袖手旁观。苏联希望联邦政府迅速对和约草案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适当地参加和会上对这个草案的讨论。
2. 缔结对德和约问题不容再拖 苏联建议旨在保障国际安全 苏联“真理报”就对德和约发表社论
第4版()专栏: 缔结对德和约问题不容再拖 苏联建议旨在保障国际安全 苏联“真理报”就对德和约发表社论 新华社12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讯:苏联“真理报”12日就对德和约问题发表了题为“为了国际安全的利益”的社论。 社论说,在我们的时代里,欧洲中部形成的局势构成了产生国际紧张局势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战争结束后的十四年中,尚没有一项对德和约,而两个德国中的一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却又加入了侵略性的北大西洋集团,并且在它的领土上,那种曾在我们这代人中两次煽起世界大战的势力正在复活。在美国、英国和法国占领的西柏林,目前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据点,这个据点位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中心,它被用来作为对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以及同它们友好的国家进行敌视活动的工具。 社论说,拖延签定和约,拖延解决柏林问题,是不能保证欧洲安全和为德国人民的和平和民主发展创造正常条件的。苏联政府为了巩固和平和安全,从目前现实情况出发,把这些成熟了的国际问题的解决提到1959年的日程上来。 目前,在德国问题上,有关方面的态度已经完全确定,现在有必要抛开不必要的争论,转而作出为德国局势和巩固欧洲和平所需要的实际决定。那些拖延讨论和约问题的人,许多年来一直提出优先进行所谓全德自由选举的论调,并且硬说,恢复德国统一的问题不应当由德国人自己来解决,而要由四个前占领国家来解决。这些人显然是想把事情弄得使德国人民既没有和约,又没有统一的国家。 恢复德国的统一必不可免地要经过两个德国相互接近的道路上的一些阶段,克服目前妨碍他们统一的深刻分歧。和约会为两个德国的接近创造良好的基础。缔结这种条约不存在任何现实的障碍。既然西方企图避开解决这一问题,苏联政府已不止一次地指出,由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代表为讨论统一德国问题而举行任何会晤都是不可能的。这个问题不在他们的权限以内,这是德国人自己的事情。 苏联的和约草案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德国人民和平民主的发展,巩固欧洲和全世界的安全。 社论接着说,把世界分为战胜者和失败者的企图是对苏联各族人民格格不入的,他们对自己从前的战争敌人也绝不会有复仇感。拟定的和约草案能保证对德国人民的合法利益采取公正的态度;它同西方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强迫战败国德国接受的凡尔赛条约是有原则性区别的。德国的舆论非常了解公正的和约的意义,两个德国中都在开展运动,争取草拟和缔结对德和约。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多年来都在竭力设法实现这项迫切任务,这种努力为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所称道。 社论强调指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恰恰相反,应当对德国现在的局势负大部分责任,其中必须对德国直到现在还没有和约这件事负责。西德的统治集团采取了复活军国主义的方针,并且把自己的政策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集团计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波恩整天考虑的,不是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而是加剧冷战。 在西柏林和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几个其他国家中,就柏林问题掀起的挑衅性叫嚣,并不能使这些国家的公众忘掉,苏联提出的关于使西柏林变成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的建议,对和平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如果西方国家,今后仍然顽固地拒绝为了柏林局势正常化的利益同苏联进行谈判,那么,这当然不能使苏联在半路上放弃生活本身所提出的目的,任何人也不能够阻止苏联放弃自己对柏林以及柏林同西德的交通线上行使的职权,任何人也不能阻止苏联通过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协商来解决由此而产生的问题。 社论说,目的在于使德国人民幸福、并且由欧洲各国人民的安全利益所决定的政策,受到了各国爱好和平公众的赞同和支持。苏联准备同有关国家讨论柏林问题,如果这被认为是适宜的话。在和会召开以前,还准备同其他国家就对德国和约内容交换意见。 社论最后说,有一切理由可以相信,已经开始的1959年,将作为有重大和平成就的一年载入欧洲和全人类史册。问题就看西方国家了。
3. 各国舆论欢迎苏联关于对德和约建议 西欧国家的报纸也认为应该予以仔细研究
第4版()专栏: 各国舆论欢迎苏联关于对德和约建议 西欧国家的报纸也认为应该予以仔细研究 本报综合报道 据新华社讯:苏联关于对德和约的新建议,受到各国舆论的广泛欢迎和重视。 捷克斯洛伐克“红色权利报”发表社论说,苏联提出的缔结对德和约的建议,是继使柏林局势正常化的建议之后的又一个消除危险的战争策源地的更有意义的措施,是对巩固欧洲和平的一个伟大贡献。 波兰“人民论坛报”发表评论说,缔结对德和约,能够促进德国人民解决主要的全民族问题——国家的统一。 保加利亚“工人事业报”发表社论说,保加利亚人民衷心支持苏联的建议。苏联这一建议深刻地反映了苏联的和平政策。报纸接着写道,缔结对德和约和柏林局势正常化,将是对保证欧洲人民安全和巩固世界和平事业的一大贡献。 朝鲜“劳动新闻”发表评论说,苏联政府的这个建议,同它在这以前提出的关于把西柏林变为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的倡议一样,是苏联再次为促进德国问题的和平解决和维护欧洲和平而进行的真挚的努力。 西欧各国报纸纷纷评论苏联关于缔结对德和约的建议。 尽管伦敦各报对苏联的建议所抱的态度各不相同,但是大多数评论员都指出,必需非常仔细地来研究这些建议,而不要仓促地作出不经深思熟虑的回答。有影响的伦敦“泰晤士报”着重指出,“应该仔细研究苏联的观点”。 法国大资产阶级的报纸认为苏联的建议是西方所“不能接受的”。例如:“回声报”写道,“盟国如果同意苏联的建议,那就得违背它们(去年)12月间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会议上所重申的过去的全部政策。”但是,这家报纸承认,苏联倡议的动机是要解决德国问题和缓和欧洲紧张局势。 “战斗报”评论员安德森认为,苏联的建议“反映了要求在更好地互相谅解的气氛中进行谈判并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无可置疑的愿望”。他指出,如果西方拒绝谈判,那就不仅会在中欧地区永远失去主动,并且会在国际“中立”舆论面前表明自己不愿真诚争取缓和紧张局势。
4. 宇宙火箭已离地三千万公里
第4版()专栏: 宇宙火箭已离地三千万公里 新华社13日讯 塔斯社莫斯科12日讯:塔斯社科学记者报道,现在苏联宇宙火箭已离地球轨道上的出发位置三千万公里。这个行星际飞船上作为第一个人造行星象征的球形标记,证明苏联科学家的幻想得到光辉的实现。 已经变为人造行星的苏联行星际飞船的发射,是火箭技术发展的巨大的质的飞跃。为克服地球引力所必需的第二宇宙速度(每秒钟十一点二公里)比第一宇宙速度(每秒钟八公里,具有这样速度的物体就可以成为地球卫星)大百分之四十。 计算表明,火箭为达到第二宇宙速度所必需的燃料数量要相应地增加。此外,应该考虑到,几乎有一吨半重的人造行星比最大的人造地球卫星——苏联第三个人造地球卫星还要重一百五十多公斤。这里提醒一下,美国为了发射一个连同运载火箭一起只有十四公斤重的人造卫星(探险者),就使用了一个相当于火车车厢这样大的火箭系统。 计算还表明,为了达到第二宇宙速度,宇宙火箭最后一级的推力应该超过十六万瓩,即相当于一个大发电站的功率。 当然,周密准备这样一个巨大的跃进是需要不少时间的。从第三个人造地球卫星制成以后过了七个半月以上的时间,这一点证明,苏联科学家和工程师并没有过分匆忙的情形,也没有不惜任何代价,甚至是失败的代价来在发射月球火箭方面赶在美国前面。 只要在实际已达到的速度上再增加每秒二百公尺,苏联宇宙火箭就足以飞向火星了。 不难预测,在苏联火箭技术目前的发展速度下,不久的将来即可实现向金星和火星方向的飞行。
5. 米高扬在洛杉矶访问 加利福尼亚大学师生热烈欢迎佳宾
第4版()专栏: 米高扬在洛杉矶访问 加利福尼亚大学师生热烈欢迎佳宾 新华社13日讯 据塔斯社洛杉矶12日讯:米高扬11日到达了洛杉矶。 到达后,他在“大使”饭店举行了记者招待会,通过记者向洛杉矶市民传达了苏联人民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并且回答了很多问题。 一个记者问:苏联是否愿意和其他国家分享苏联发射宇宙火箭所获得的科学材料?米高扬回答说,发射宇宙火箭本来就是国际地球物理年计划的一部分,参与实现这个计划的苏联科学家正在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交换自己研究工作的成果。他说,由于发射火箭和人造卫星而获得的很多材料都已在报纸上发表。米高扬还谈到旧金山报界和实业界代表对他特别热情的招待。 晚上米高扬出席了美国电影协会主席约翰斯顿为他举行的宴会。 新华社13日讯 据塔斯社洛杉矶13日讯: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米高扬昨天访问了美国最高学府之一加利福尼亚大学。陪同米高扬参观的有加利福尼亚大学校长艾伦和教职员代表。米高扬参观了大学的办公和教学大楼,详细了解了美国最近建立的最大的科学和统计材料计算中心。 当学生知道米高扬来参观时都从教室里跑出来了。学生们紧紧地围着米高扬,向他挤去,想同苏联来宾握手,用英语和俄语欢迎他。 校长艾伦在谈话中说,这次会晤对加利福尼亚大学师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都热烈欢迎到我们这里访问的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米高扬。艾伦先生说,我知道副主席不仅对政治、经济问题,而且对美国的教育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我们能够听到您的讲话和回答我们所感兴趣的问题是十分荣幸的。 接着米高扬讲话,米高扬向周围的人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全体人员转达了苏联人民热烈的问候。米高扬说,我亲眼见到,美国知识界对苏联感到极大兴趣。这是很自然的。在十月革命后,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苏联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现在近十亿的人口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历史事实,不能闭上眼睛不看这些事实。米高扬说,十分遗憾,在美国,对苏联人民的生活和劳动流传着许多不正确的看法。他接着说,但是我认为,成见并不能减少你们对苏联的兴趣和研究苏联生活的愿望,以求你们对这些事情有自己的依据事实的看法。 米高扬回答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师生所提出的问题,他们对苏联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了很大的兴趣。米高扬详细谈到苏联改组工农业的情况,米高扬还谈到苏联改革劳动报酬的措施,谈到苏维埃国家越来越关心儿童和老人的情况。 在同大学生的会见时,米高扬认识了一位黑人女学生西蒙,她是当地学生报纸的编辑之一。米高扬同这位黑人姑娘的热烈握手,以及对这位姑娘的慈祥的谈话使学生们大为轰动。当米高扬同他的随行人员离开加利福尼亚大学时,学生们以友好的掌声欢送他们。 接着米高扬出席了洛杉矶国际问题学会为他举行的宴会。 下午米高扬和他的随行人员乘汽车访问了好莱坞,在那里访问了派拉蒙影片公司制片厂。1月13日晨米高扬飞往纽约。
6. 回华盛顿后将同艾森豪威尔会谈
第4版()专栏: 回华盛顿后将同艾森豪威尔会谈 新华社13日讯 据塔斯社华盛顿12日讯:白宫新闻秘书哈格蒂宣布,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将于1月17日在白宫接见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米高扬。哈格蒂同时宣布,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将参加米高扬和艾森豪威尔的会谈。
7. 美国关心月球卫生的笑话 怕把月宫沾污 火箭经过消毒 不顾人间灾难 却管天上净土
第4版()专栏: 美国关心月球卫生的笑话 怕把月宫沾污 火箭经过消毒 不顾人间灾难 却管天上净土 新华社13日讯 苏联“文学报”最近刊载了一篇题为“万事起头难”的短讯,别有风趣地报道了在莫斯科为发射宇宙火箭成功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的几个生动镜头。 短讯报道说,几十个外国的和苏联的记者挤满了苏联科学院主席团的大厅。这是一次非常热烈的记者招待会。许多记者提出了一大串一大串的问题。 一个美国记者的问话引起了全场的哄堂大笑。 “巴尔的摩太阳报”记者诺顿说,美国的月球火箭在发射前, “为了不致沾染了月球,都是消过毒的”,他问道,苏联的月球火箭是否也经过消毒?这时全场哄笑了。 这篇短讯写道,是啊!那些所谓捍卫“月球卫生”的志士们,当自己正热中于在地球上散播放射性毒害,拒绝永久禁止核武器试验的时候,却对荒无人烟的月球表现了如此动人的关怀,怎不叫人发笑!而且,美国火箭制造家们给火箭所作的“消毒”工作也实在是多余的,因为,当他们的火箭一面焚毁,一面向地面栽下来的时候,这已经是再好不过的“消毒”了。 在招待会上当有一位记者提出关于苏联是否还准备发射新的宇宙火箭的问题时,苏联著名的科学家布拉冈拉沃夫院士作出了简洁而又含义深远的回答。他微笑着说:“万事起头难!”
8. 苏联“科学与生活”发表文章 恒星际旅行将成现实
第4版()专栏: 苏联“科学与生活”发表文章 恒星际旅行将成现实 银河系恒星以亿万计 要到达须乘光子火箭 恒星之间旅行才十载 地球上已过三百多年 新华社莫斯科13日电 正如今天人们准备飞往月球和其它天体一样,在不太远的将来,恒星际航行也将成为现实。在太阳系之外,未来宇宙旅行家将可以找到足够多的“着陆场”。 这是苏联支援陆海空军志愿协会宇宙飞行部主席瓦尔瓦罗夫最近在“科学与生活”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说的。文章谈到了未来恒星际飞行的前景。大家知道,地球、火星、金星等是属于太阳系的行星。太阳又是银河系里数以亿万计的恒星之一。要以从事恒星际旅行,不仅要克服地球引力,而且要克服太阳引力,即达到第三宇宙速度才能飞出太阳系。 文章指出,今天,不仅行星际旅行,而且连恒星际旅行也已成为自然科学界和技术界中心问题之一了。因此,关于在其它恒星周围存在可能用作未来宇宙旅行家着陆场和科学考察基地的行星的问题,也就引起了特别的兴趣。近几年来已经获得了证据,证明在某些距我们较近的恒星周围存在着类似行星的天体。据苏联科学院士奥巴林和费辛科夫意见,银河系内恒星周围生命存在几率约为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银河系中住有生命的行星估计有十五万个。 文章接着说,离太阳不太远(在半径十五光年的范围内)的恒星有十一个。光线(光速是每秒钟三十万公里)从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到地球也要四年二月二十八天。因此要从事这种旅行必须要建造光子或介子火箭。这种火箭根据的原理是某些反粒子(电子和正电子、质子和反质子等)在冲撞时会发出强力辐射的现象。文章在列举了目前在制造这种火箭方面的困难后说,所有许多障碍都一定会克服的。现代科学证明,不仅行星际飞行,而且连恒星际飞行,原则上也是可能的。 文章还指出,飞往较远的恒星也是可能的。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时间消逝的速度不是永远一样的,而要取决于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速度。物体运动速度愈高,时间消逝就愈缓。在以每秒二十九万九千九百公里速度运动的火箭上,时间消逝速度为地球上的三十八分之一。换句话说,乘坐这种恒星际飞行船旅行十年归来,地球上已过了三百八十年。这样,人的寿命也足以保证克服长达数十光年的距离,到达距离相当远的恒星上去。
9. 苏联人民开辟了北海航路
第4版()专栏:北极通讯 苏联人民开辟了北海航路 本报记者 李楠 航行景象 每年7月,苏联北冰洋各海上的坚冰开始破裂融解,东到白令海峡,西到白海的辽远航路苏醒过来了。海员们、飞行员们、科学站的科学家们都动员了起来,以新的精力,迎接这一年中最活跃最紧张的季节。 一列列的船队从摩尔曼斯克,从阿尔汗格尔斯克出发,驶向远程。船队行动的景象是蔚为壮观的:全身钢甲的破冰船在前面开路前进,飞机在天空翱翔,船队的队长在飞机上凌空指挥,船上的无线电员和科学工作者在紧张地收集各个地区发来的冰情预报。船队及时地通过了全程中特别困难的车留斯金海峡,接着从北冰洋上又往南流下了巨大的冰层,把这个狭窄的地段堵塞起来,等到浮冰逐渐移动开了之后,第二列船队又紧接着经过。 这就是今天苏联北冰洋各海上的繁荣景象。当我们在北极访问的时候,夜色沉沉,寒冰冻结,但是到处人们都谈起这种在航行期中的盛况。无论是在迪克森的无线电中心,在极地中心的浮冰站,还是在苏联最北的领土佛兰兹约瑟夫群岛,和欧亚大陆的最北端车留斯金,北极工作者们一谈到工作任务时,总是这样说:“一切都是为了北海航路”。人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豪语:“我们要争取更多的航行期”,“我们要战胜冰块”,“我们要把航路推向更北的地区”。在北冰洋北部地区,冰层像一层铁壳一样,但是苏联人民准备打开它,开辟蓝色的航路。 苦战四十年 从东到西,从太平洋到大西洋,苏联的北方海岸线绵延数千公里,是苏联最长的航线。这条航线打不开就等于许多最大的河流没有出口,包括西伯利亚在内的广大东部、北部地区的交通受到阻碍,这些地方的经济和建设很难充分发展。一个北极飞行员对我们讲到北方航路时,很形象地说:“北方海岸是俄罗斯的正门,很难设想,正门永远封闭了起来。我们北极工作人员的劳动就是把北方的正门打扮得很漂亮。” “俄罗斯需要北方各海上的海口!”过去许多有心人士发出过这样的呼声,但是革命前的沙皇政府既没有力量和北海的坚冰斗争,也没有开发北方的愿望。沙皇官吏把开发北海航路的要求,看作是不可饶恕的蠢事。革命前的五十年间,北海航路只有个别段落,一共行驶过船只九十二艘。五十年的运输量还不及现在一次航行中的几列船队。 只有苏维埃政权下的苏联人民,在苦战四十年中,才开辟了北极地区的航运。还在1918年,列宁就签署了命令对北冰洋海道进行水文研究。1920年,在列宁的指示下,从鄂毕河经过喀拉海、巴伦支海将一万多吨西伯利亚的粮食运到阿尔汗格尔斯克,救济当时饥饿的城市。从1920年起不断组织勘察队研究北极地区,把航路逐渐伸展到叶尼塞河口。1932年,根据历年来研究的成果,破冰船“西比里亚科夫号”,打破了北方海洋不能通航的迷信,在一次航程中完成了经过北地岛北岸从西到东的全程航行。船只从阿尔汗格尔斯克出发,沿途战胜浮冰的袭击,在困难的条件下开辟道路,用六十五天的时间,经过白令海峡开到了太平洋。这是北冰洋航运上破天荒的一次,而光荣是属于勇于向北极自然力挑战的苏联人民。从三十年代起,在北方航路上,还展开了大规模的建设海港和科学站的工作。 有许多年代是苏联人民征服北极,开创北方航路的历史上令人难以忘怀的。1933年“车留斯金号”轮船从西直航到了白令海峡。1935年第一次用破冰船向更北的高纬度地带航行。1937年建立了第一个浮冰站,完成了通过北极地区的长途飞行。1939年“斯大林号”破冰船在一次航期中完成了从摩尔曼斯克到太平洋的往返航行。这些年代的历史纪录,标志着苏联人民一度一度地向北极推进,在北方航道上取得一个接着一个的新胜利。 克服了冰拦雪阻 在北海航道上,最大的困难是要和巨大的冰层,无数的冰山,无穷尽的浮冰奋斗。在北极旅行的时候,我们听到了这类的新名词:“冰情预报”、“预报浮冰移动”、“长期掌握冰情”,感到只有控制了整个北极广大地区的自然规律,才有今天的航道。陪我们一道来的是曾经担任过第六浮冰站站长的德利阿茨基同志,他一路上给我们解释北极的科学工作对于航运的实际意义。他说:“要掌握冰情,就必须掌握风力、洋流、海底地形、气象,在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北极海洋上,要多少英勇的劳动啊!” 现在,苏联的北极地区一共有一百一十多个科学站。经常有两个浮冰站在北极心脏地区整年整月的漂流。这些科学站有的只有三、四个人,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岛上埋头工作,向大陆预报气象。正是他们使荒寒的北极海洋上,到处有人类的踪迹;正是他们使漫长的北极夜的寒冰上到处闪亮着明亮的灯火。 还在伊加尔卡,我们就听到海员们赞扬冰情移动掌握得非常准确。当地的同志说,“比如1958年,我们早就知道10月15日冰层要大批南下。果然正是这天冰层南下了,码头和船只都作了充分准备”。 在北极海洋上的广大工作者们一小时一小时的进行测量,一个地区一个地区的测量,长年累月,累集了浩繁的资料,他们每年发出六百五十多种冰情预报。俄罗斯人民的这种艰苦踏实的精神,终于摸出了北极浮冰的规律,打破了冰拦雪阻的难关。 坚强的船队 有力的前哨 但是,在北海上航行,除了必须知道冰情而外,还要有和坚冰斗争的船队,首先是强大的破冰船队。在北极圈内的港口,我们看到破冰船的雄姿。像“斯大林号”、“鄂华号”、“勒拿号”都是披坚带甲,马力强大的破冰船。我们听说,一些马力在六万以上的新破冰船正在建造。 四万四千匹马力的“列宁号”原子破冰船将要航行的消息,使北极地区工作的人们非常兴奋。这艘船要破二公尺多厚的坚冰,能够不带燃料整年航行。科学工作者们告诉我们说,北极中央地区的冰层大体上都是二公尺多厚啊! “北极航海员和科学家们的最可靠的助手”,这是我们在北极地区经常听到的人们对航空队的赞语。自从用飞机来帮助北海船队航行之后,应该说苏联人民就完全驯服了北方航路。在迪克森,我们遇见了刚执行任务回来的飞行员基里诺夫,他连续飞行了十三小时,到达了十三个科学站。他对我们说:“夏天整天在船队上空飞行,给船队指示道路。有时靠南地带被厚冰封锁了,但飞行员在北边找到了薄冰区域,找到了航路。” 在那积雪一公尺深的荒岛上,在那长几百公尺的浮冰上,苏联人民的北极雄鹰,自由地起落飞翔,成了北海上船队航行的前哨,和冰层作斗争的有力武器。 新技术源源而来 革命前,北海航道从未经过勘察。在数千公里的海岸上,没有一个地区有照明设备,一共只有二十五个航行标志。只有苏联人民才不怕困难,辛苦经营,改善航道。还在1940年,北海航道上已经有五个无线电导航台,十三座电气灯塔,一百五十四个照明的航行标志,二百多个普通标志,四个信号站。今天北海航道到处是电炬和标志,原来船舶的坟场变成了平安的航道。 在从白海、巴伦支海到东西伯利亚海、楚克奇海的一大片地区,许多优良的有近代化设备的海港,从1920年起一个接着一个地建成了。这些港口一共有十来个,是船队的基地。港口能充分供应船只的燃料和粮食,并且能迅速地起卸货物。1957年在北海各个港口上转运的货物量比1940年增加了三倍。 许多新式的技术正在陆续补充北方航线。观察风速和风向的雷达设备,远距离操纵的气象台,观察电离层的无线电设备,自动漂流站等,在北冰洋上已不止一个地方有。除了原子破冰船外,像喷气螺旋桨客机也将拨给北极航线使用。在各个港口上,新式的起重机、传送带、驳船、拖船不仅使装卸工作机械化,并且保证船队能迅速启航,适应冰情的变化。 友谊的航路 苏联海运部副部长阿芳拉西也夫同志在一次接见我们时说,“二十五年来北海上的货运量增加了十倍,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比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增加了一倍。”要增加北海上的航运量自然要增加船只和设备,但更重要的要延长航行的期限。 现在北海航运期一年只有四个月的光景,能不能延长呢?在第七浮冰站上观察冰厚时,站长别洛夫同志谈到航运时说:“能不能设想半年以上,乃至全年航行呢?这在现在看来,当然是幻想,但若干年前,不是连在北海上进行一次航行都是幻想吗?”他说,“做到这,第一要有崭新的船队,第二,要完全征服北极夜的各种困难,第三……在北极地区,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啊!” “不仅要延长航行的期限,还要向高纬度地带前进。”别洛夫同志又说。1955年到1956年,曾经有两次船只航行在高纬度地带,曾经到达过北纬八十三度以上的地区,在船只上进行了广泛综合的科学研究工作。 在北极地区访问的时候,我听到了一件有趣的历史事实:原来过去许多国家拼命想勘察北极是和要从北方找到去东方和中国的最近的航路有密切关系。为了这个目的,许多人在北极海洋上牺牲了性命。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就是这些牺牲者当中的一个。他死后三年,人们在岛上找到了他住的小屋,里面桌子上放着一本打开的书:“中国历史”。 经过北方海洋的确是到中国和东方去的最近的海洋航路。苏联人民把这条航路打开了。在阿尔汗格尔斯克,我遇见北方轮船公司经理杜金同志,他说“去年和今年都有轮船从这里经过北海航路去中国。现在‘伏尔加号’和 ‘北方德维拉号’正在中国港口。从这里经过北海到中国去只要二十多天,如果从南方走,要一两个月。这里是最近的航路啊!”停了一下,他又说,“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船只从北海航路去中国,也希望将来中国的船只从北海开来。我们苏维埃北方人外表是严峻的,但内心是火热的,我们热爱友谊,热爱和喜欢中国人民。”苏联人民为打通北海航路奋斗四十年的成果开辟了一条有助增强中苏人民友谊的航路。
第 5 版
1. 日本人民坚决反对军国主义复活
第5版()专栏: 日本人民坚决反对军国主义复活 社会党决定以废除日美“安全条约”为重点展开斗争 和平委员会准备召开和平大会 反对战争大游行队伍正在行进中 新华社13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社会党在12日召开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制定了1959年上半年的行动纲领。纲领规定社会党要以废除日美“安全条约”、恢复日中邦交和维护生活和民主为重点展开斗争。 纲领还规定社会党要通过将要举行的日本地方选举和参议院选举迫使岸信介内阁辞职。 为了实现这项纲领,社会党要掀起一个反对美国军事基地和恢复日中邦交的国民运动的高潮,并且把“反对修改警察官职务执行法国民会议”改为“维护民主与和平国民会议”,作为反对修改日美“安全条约”的运动组织。同时,社会党要把这项国民运动和它在平时国会会议上进行的打倒岸信介政府的斗争结合起来。社会党还决定支援日本工人阶级的春季斗争,加强同工会组织的联系。 这项行动纲领将提交十九、二十日两天召开的日本社会党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上讨论和通过。 新华社13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三十一位各界著名人士今天联合发表呼吁书,号召日本人民参加将在2月27日和28日两天举行的日本和平大会。 呼吁书指出,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正处在下决断的时期,他们要选择修改日美“安全条约”以便使日本参加对亚洲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侵略体系的道路,或者是选择抛弃核武装和复活帝国主义的野心,使日本走向中立化和和平共处的道路,除了这两条道路以外绝对没有第三条道路。 呼吁书号召日本人民积极参加这次和平大会,集中一切民主、和平力量,使大会确立今年日本和平运动的基本方向,以阻止日美修改 “安全条约”的阴谋,并且进而争取废除这项条约。呼吁书强调指出,目前日本国内外形势有利于和平、民主力量,只要日本人民在十年来日本和平运动的成就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就能够使这次和平大会成为富有决定性意义的大会。 呼吁书并且指出了即将举行的参议员选举和地方选举的重要性,同时强调指出,日本和平、民主力量为了改变现实政治,必须认真对待这些选举,并且在选举斗争中提出具体的要求,为实现和平、民主的政府而努力。 在呼吁书上签名的有:平野义太郎、青野季吉、太田熏、风见章、栉田富贵、末川博、松本治一郎、安井郁、山本熊一和濑长龟次郎等。 日本和平委员会昨天举行常任理事会会议,决定把将在下月27日和28日举行的和平大会正式称为“争取废除日美‘安全条约’、促进和平共处,反对核武装和复活军国主义、拥护民主的日本和平大会”。 会议还决定,将在16日成立和平大会实行委员会。 新华社12日讯 东京消息:据“赤旗报”今天报道,6日从福冈启程的福冈—东京一千二百公里反对战争和失业国民大游行的南路队伍,在沿途人民的欢迎和鼓舞的呼声中于10日达到下关。 下关地区的工会、日本社会党、日本共产党、禁止原子弹氢弹协议会、日中友好协会等组织的代表以及市民一千六百多人特地赶往下关港码头热烈欢迎游行队伍。接着,又在火车站前面广场举行欢迎大会。 大会结束后,全体游行队员和一千二百多名群众到街上举行了示威游行。当游行队伍路过下关市政府门前时,下关市长福田泰三亲自向游行队伍讲话,加以鼓舞。 在这以前,游行队伍在9日到达门司时,出席了由北九州工会协议会主办的有二千五百多群众参加的欢迎大会。在会上门司市长代表和社会党、共产党、工会、农民协会等的代表都讲话鼓舞游行队伍。 大会通过的宣言坚决表示,他们将努力把反对战争和失业的游行发展成为日本全体人民的运动,并且为建设没有战争和失业的日本而奋斗。 国民大游行中央实行委员会在游行队伍从福冈出发当天,曾经发表呼吁书说,1959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将是充满修改日美“安全条约”、敌视中国的政策、修改宪法、进一步使日本成为侵略基地等活动的一年。日本人民如果袖手旁观,将使日本的安全和经济坠入危机深渊。呼吁书号召日本的工人、农民、和平团体和市民都投入反对战争和失业的国民大游行行列里来,使这个游行运动成为打倒岸信介内阁的国民运动。 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也在同一天打电报给游行队伍,鼓舞他们在打倒岸信介内阁、争取日本的独立和和平方面取得胜利。(附图片) 参加福冈到东京日本“反对战争和失业的国民大游行”的队伍1月6日从福冈出发。这是从大牟田市出发参加在福冈举行的大会的一支队伍。 新华社稿(东京传真照片)
2. 朝鲜政府发表声明 谴责日美修改“安全条约”阴谋
第5版()专栏: 朝鲜政府发表声明 谴责日美修改“安全条约”阴谋 新华社平壤12日电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今天发表声明,坚决谴责岸信介政府和美国政府要修改日美“安全条约”的侵略企图。 声明说:最近日本岸信介政府同美国政府在关于修改日美“安全条约”的会谈中所追求的目的是完全违背日本人民的要求的。声明说:“美帝国主义者企图通过修改日美‘安全条约’把日本变成为它的永久的军事基地,把日本拖进危险的核战争,并且企图利用复活着的日本军国主义作为反对亚洲人民的新的侵略工具。” 声明说:“岸信介政府积极参加美帝国主义的这种侵略政策,来进一步促进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进一步妄想侵略许多亚洲国家”。“这一切事实说明,美帝国主义和岸信介政府企图使日本走上复仇主义的道路。” 声明说:“这不仅将给日本人民带来巨大的不幸和灾难,同时也是对朝鲜人民的直接威胁,并且同远东的和平和安全完全不相容。” 声明说:“朝鲜人民清楚地记得过去在日本帝国主义者殖民统治下所遭受的民族不幸和痛苦,也记得在朝鲜战争中日本政府允许美帝国主义利用日本领土作为侵略朝鲜的跳板,并且直接帮助了美帝国主义进行侵略的事实。” 声明强调说:朝鲜人民对岸信介政府同美帝国主义者一起企图进行反对包括朝鲜人民在内的亚洲人民的侵略阴谋,感到莫大的愤怒。 声明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坚决谴责岸信介政府和美国政府为了把日本当作新战争的跳板、复活日本军国主义使它成为亚洲宪兵而进行的修改日美“安全条约”的侵略企图。 声明表示,朝鲜人民热烈支持日本人民反对美国占领日本和要求废除日美“安全条约”的斗争。
3. 粉碎日美“安全条约” 坚决争取和平独立 宫本显治谈日本人民当前斗争任务
第5版()专栏: 粉碎日美“安全条约” 坚决争取和平独立 宫本显治谈日本人民当前斗争任务 新华社13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共产党总书记宫本显治在1月号“前卫”杂志上发表题为“争取和平与独立的斗争的焦点”的文章指出,粉碎美日反动派修改“安全条约”的阴谋是日本当前斗争的中心任务。 文章说,日本人民在反对岸信介政府修改“警察官职务执行法”的斗争中,已经认识到修改“警职法”和修改日美“安全条约”阴谋的紧密关系。在去年10月28日举行的打开日中关系的僵局和禁止核武装国民大会上采纳了“要求废除‘安全条约’、反对缔结日美‘共同防卫条约’”的口号。在社会党大会和日本工会总评议会的集会上也规定把“安全条约”问题作为今后重要斗争的目标。 文章谈到岸信介政府企图用美国对日本负有防卫“义务”和“共同防卫”等名词来掩盖它修改美日“安全条约”的阴谋。文章指出,美国用对日本负有防卫“义务”的口实使日本承认美军驻留日本和继续侵占日本的现状。同时美国正是以这种“义务”为依据怂恿日本复活军国主义和执行军国主义分子的新的冒险政策。这样,美国就可以像利用“美蒋条约”为借口干涉中国内政和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活动一样,当日本渔船侵入别国领海进行间谍活动的行为被发觉和被制止的时候,美国也可以用对日本“防卫”负有“义务”为借口积极进行军事干涉,挑起加紧国际紧张局势的战争。 文章指出,所谓日美“共同防卫”,实际上是要增加日本替美国侵略战争充当炮灰的危险。同时,美国可以借此来促进日本进一步复活军国主义使日本军队现代化并且公开进行核武装。 宫本显治在文章中号召日本人民不仅要求废除日美“安全条约”,而且要加紧展开粉碎旧金山和约体制的斗争。文章说,赶走帝国主义统治者、实现日本的独立是和平的基本条件。允许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允许它的军事基地存在,这不仅是侵犯了国家的主权,也是允许帝国主义者进行战争准备(目前是进行核武装)从而威胁和平。因此,就日本而言目前最严重的紧急任务是明确和平和独立的关系,并且为争取和平和独立而进行斗争。目前粉碎修改日美“安全条约”阴谋的斗争,就是争取和平与独立的斗争的焦点。 文章最后指出,在日本人民当中,有三千四百万人签名要求禁止核武器的广大的和平力量,有反对修改“警察官职务执行法”维护民主权利的千百万人的战斗意志,有为了维护生活而反复进行着顽强斗争的工人和农民的力量。如果把所有这些各种各样的意愿和要求集结在要求和平、独立、民主和维护生活的统一战线中进行斗争的话,胜利是属于人民的。日本共产党如果能够在推动组织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的工作中团结所有爱国的民主力量进行斗争,那末胜利一定属于日本人民。
4. 必须让格列索斯恢复自由 世界舆论强烈抗议希腊政府对民族英雄的迫害
第5版()专栏: 必须让格列索斯恢复自由 世界舆论强烈抗议希腊政府对民族英雄的迫害 本报综合报道 据新华社讯:受到希腊政府无理逮捕的希腊民族英雄格列索斯的生命正处于危险中。据刚从雅典归来的意大利著名社会活动家、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副主席罗西10日向意大利“国家晚报”说,如果军事法庭根据恶名昭彰的第三百七十五号法律审判希腊统一民主左翼党行政委员会委员和“黎明日报”社社长格列索斯,他就会被枪决。 希腊民族英雄格列索斯是一个忠诚的爱国者。从德国纳粹占领希腊起,格列索斯就同德国法西斯占领者进行了不屈的斗争。1941年5月30日夜晚,他曾从地道爬上警卫森严的城堡撕下纳粹的旗子,这个勇敢的行动迅速就传遍了整个希腊。第二次大战以后,无论是在英国占领期间或者是希腊反动政府统治时期,格列索斯始终坚持不懈为争取希腊的民族独立进行斗争。他曾经几次因参加民主运动被捕入狱,并且三次被判死刑。但是敌人的死亡的威胁并没吓倒这位忠诚而勇敢的战士。当反动派在人民抗议下不得不把他释放出狱之后,格列索斯又立即投入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的斗争。去年12月5日,由于希腊当局害怕人民进步力量的增强,又以虚构的所谓“间谍活动”、“策动政变”的罪名逮捕了他,并将他送交军事法庭审判。 希腊政府这种迫害民主力量的行为,立即引起希腊广大阶层人民和许多著名社会人士的愤慨和谴责。人们一致指出希腊政府对他的控诉是荒谬的。前首相曹达利斯也认为“在对格列索斯的控告中没有一个字是真话。”现在希腊人民的抗议行动正在风起云涌。各种社会团体、工会组织和城市居民反对政府迫害行动的电报像雪片一样送到希腊政府。人们认识到拯救格列索斯就是拯救希腊民主自由和和平的保证。 各国人民也纷纷展开了拯救格列索斯的运动。从格列索斯被捕以来,许多国际组织和苏、捷、法、意等国家的群众团体先后发表声明向希腊政府提出了抗议,要求释放格列索斯。我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作家协会等也抗议希腊当局的迫害行为。正是由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希腊当局曾经不得不宣布延迟对格列索斯的审判,但是,军事法庭对他的威胁仍然存在。目前世界各地和希腊国内拯救格列索斯的运动还在继续展开。
5. 日煤矿工会访华代表团团长表示 决为打开日中关系而奋斗
第5版()专栏: 日煤矿工会访华代表团团长表示 决为打开日中关系而奋斗 新华社13日讯 东京消息:刚从中国访问归来的日本煤矿工会访华代表团团长野口一马今天发表谈话表示,他们将为打开日中关系而奋斗。 野口说,他们带了促进日中友好的重大任务访问了中国。他接着强调了日本煤矿工会代表团和中国煤矿工会全国委员会之间发表的联合声明的重要意义,并且坚决表示,日本煤矿工会将作为日本工会总评议会的一部分力量,在春季斗争中展开强有力的打开日中关系的运动。 野口表示,他们同时将努力使煤矿工会全体工人进一步深入认识联合声明的内容和意义。 日本煤矿工会今天召开中央委员会会议,听取了代表团关于访问中国的报告。
6. 坚持修改日美“安全条约” 日美双方将重开谈判
第5版()专栏: 坚持修改日美“安全条约” 日美双方将重开谈判 新华社12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外务相藤山爱一郎今天在大阪发表谈话说,修改日美“安全条约”的谈判将从一月底起进入“实实在在”的阶段。他认为,日美谈判在现阶段已经“落后于预定的计划”。 藤山爱一郎说,他打算在三月底和美国签署修改后的日美“安全条约”。 藤山透露,在今后的日美谈判中,中心问题将是冲绳和小笠原群岛是否包括在条约适用地区。根据过去透露出来的消息,日美双方的新的军事条约草案都规定把这些岛屿包括在条约适用地区,以便美国在远东广泛地区利用日本充当侵略帮凶。但是,美日反动派的这种阴谋遭到日本人民的强烈反对。同时,美日反动派修改“安全条约”的整个阴谋,在日本人民的坚决斗争下,遭到沉重的打击,而不得不放慢步调。
7. 越南通讯社受权发表声明 越南军队并未侵犯老挝领土 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国争端
第5版()专栏: 越南通讯社受权发表声明 越南军队并未侵犯老挝领土 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国争端 新华社河内12日电 越南通讯社今天受权发表声明,驳斥美国合众国际社在9日报道的关于老挝王国政府宣传大臣纳强帕萨就越南和老挝边境问题发表的声明的消息。 消息说,纳强帕萨认为,越南民主共和国军队曾经侵犯了老挝领土的切邦,并且使得老挝二百户居民越过国境,逃往越南。纳强帕萨还说,越南民主共和国军队侵犯老挝国境的目的,是为了迫使老挝国际委员会继续留在那里。 越南通讯社发表声明说:越南民主共和国军队完全没有侵犯老挝王国领土的行动。向立乡是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领土。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在1958年12月28日和1959年1月1日、5日和8日发给老挝王国政府的电报和信件中都明确地肯定了这一点。声明说,在过去一段时期,从来没有任何一家老挝人越过越南边境。因此,上迹消息完全没有根据。 声明说,老挝王国军队在越南民主共和国边境地区的向立乡所制造的事件是侵犯越南民主共和国领土和主权的行为。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反对上述侵犯越南国境的行为,同履行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协议,同老挝国际委员会本身都毫无关系。 声明说,上述消息完全是捏造和歪曲事实的,其目的在于制造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为美帝国主义进一步干涉老挝和把老挝拖入东南亚侵略集团开辟道路。这只有利于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而绝对不利于越南和老挝人民。 声明说,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立场始终是:希望双方在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上,改善越南民主共和国同老挝王国之间的邻邦关系;两国之间的一切争端都必须以和平方式求得解决。
8. 国际简讯
第5版()专栏:国际简讯 叙利亚地区将建一条新铁路 大马士革讯: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叙利亚地区行政委员会主席卡哈拉11日下午在这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叙利亚地区西北部拉塔基亚和东北部贾齐拉之间修建新铁路的计划即将在短期内执行。这个计划是苏联对叙利亚地区的经济援助的一部分。 即将修建的这条新铁路长达七百公里,将把叙利亚地区的贾齐拉地区和沿海一带联结起来。 苏黎签订相互供货议定书 贝鲁特讯:苏联和黎巴嫩12日在贝鲁特签订了1959年互相供货的议定书。 双方在谈判过程中指出,苏联和黎巴嫩以1954年4月30日签订的贸易和支付协定为基础所进行的贸易已经获得了顺利的发展。这次签订的议定书规定进一步增加两国之间互相供货的数量。 美以准备缔结双边军事协定 大马士革“胜利报”11日在社论中揭露,美国正同以色列进行谈判,讨论缔结目的在于反对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两个地区的双边军事协定。 印度国大党年会闭幕 那格浦尔讯:印度国大党第六十四届年会在这里举行了三天的会议以后,在11日下午宣告闭幕。年会通过了关于印度的五年计划、农业组织形式和国际问题等三项决议。 阿曼人民痛击英国侵略军 开罗讯:阿曼教长驻开罗办事处宣布,阿曼民族主义者在同驻扎在奥瓦比地区的英军进行的一场激战中,打死了一名英国陆军少校以及十一名英军士兵和雇用兵,打伤四十名英军士兵,还击毁了十四辆英国军用车辆。
9. 我全总声援阿工会领袖 抗议法国殖民当局的横暴迫害行为
第5版()专栏: 我全总声援阿工会领袖 抗议法国殖民当局的横暴迫害行为 新华社13日讯 中华全国总工会一月九日打电报给法国的阿尔及尔军事法庭庭长,抗议法国殖民当局无理逮捕和审讯阿尔及利亚工会领袖。同时还打电报给阿尔及利亚工人总联合会表示声援。 中华全国总工会在给阿尔及尔军事法庭的抗议电中说,这种横暴行为说明了戴高乐军事独裁政权把法国引向法西斯化。 抗议电说:“你们这些行为已遭到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人民强烈的谴责与反对。” 抗议电说:“我们坚决抗议你们这种罪恶行为,要求你们立即释放被拘在法国和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利亚工会领袖和一切爱国者。法国政府应该承认民族独立是阿尔及利亚人民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立即停止对阿尔及利亚肮脏的殖民战争。” 中华全国总工会在给阿尔及利亚工人总联合会的声援电中说,阿尔及利亚工人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曾经并且正在继续作出巨大的贡献和牺牲。电报说:“你们的斗争不仅加强着阿尔及利亚的整个民族独立运动,也大大有助于全世界人民结束殖民主义制度的斗争。我们深信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阿尔及利亚人民取得民族独立的最后胜利。” 法国殖民当局曾经宣布,要在一月十二日审判阿尔及利亚工人总联合会总书记埃德尔·伊萨特以及其他阿尔及利亚的工会领袖。目前,阿尔及利亚各工会的领袖都遭到残酷的迫害,工人运动和工人的正当权利一直受法国殖民当局的野蛮镇压。
10. 美国和平人士举行和平游行 要求美军撤离波多黎各
第5版()专栏: 美国和平人士举行和平游行 要求美军撤离波多黎各 新华社13日讯 圣胡安消息:一群美国和平人士于去年圣诞节开始在波多黎各举行的和平游行得到 波多黎各人民的热烈支持。 据报道,和平游行者要求美军立即撤离波多黎各,并要求美国结束它已经达六十年之久的对波多黎各的军事干涉和议会统治。这批游行者从美军在1898年第一次登陆的地方瓜尼卡出发,沿途散发传单。这些传单提醒波多黎各人民说,美国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建造的在波多黎各的大型海军基地现在正被改建为美国原子轰炸机的基地。传单指出,一旦发生战争,仅仅爆炸一颗氢弹就会杀害波多黎各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因为波多黎各只有三十六英里宽,一百英里长。参加和平游行的人沿途得到当地村民的照料和食物供应,还有许多波多黎各人参加了他们的队伍。 消息还说,这群和平人士希望集合起一支拥有十万示威群众的纵队来显示和平的力量。
11. 要求独立的波多黎各
第5版()专栏:国际知识 要求独立的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这个加勒比海中的岛国,十六世纪起(1509年)就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十九世纪末(1898年)美国殖民者又取代了西班牙殖民者。虽然在1952年,由于波多黎各人民的反抗,美国殖民者被迫允许波多黎各“自治”,并且把美国和波多黎各的关系美化为所谓“自由联邦”,但是美国仍是大权在握,美国国会、美国总统和美国最高法院,都对波多黎各的各相应机构操有否决权力。美国的联邦调查局在波多黎各也有着庞大的特务机构。波多黎各实际上仍然是美国的殖民地。 波多黎各面积三千八百平方英里(包括附近小岛),人口总数约二百五十万人,如果算上连年被迫流亡到美国(约一百万人)和其他国家的侨民,总数达四百万人。波多黎各矿藏虽然很丰富,但几乎没有开采,主要产品是由美国大垄断资本操纵的单一农作物——甘蔗。美国摩根财团的糖公司通过少数大地主几乎控制着全部耕地。这个二百五十万人口的岛国,经常有三十万人左右的失业者。波多黎各长久以来被人称作“饥饿之岛”和“世界上最悲惨的地区之一”。正如波多黎各共济会领导人桑台尔亚所说的,美国的殖民统治使得波多黎各人民“落后、贫困和痛苦”。 但是,美国不仅把殖民奴役强加在波多黎各,而且还正把它变成美国的大型陆海空军事基地。这种军事基地现在已达十一个,其中一个是发射导弹用的;有的基地如恩塞那达昂达的海空军基地,面积达二十多平方英里,占用了维埃凯斯岛的五分之四的地区,是西半球大陆以外的最大军事基地;原来曾经居住在岛上的十万居民绝大部分都被迫移走了,这个小岛原是甘蔗、其他农作物和畜牧业的丰产地,现在完全荒芜了。遍布全岛的美国军事基地都用铁丝网围着,上面挂着“联邦财产”和禁止通行的牌子。美国还在波多黎各实行所谓“选拔服役”的义务兵役制,仅仅在去年2月份一个月内就“选拔”了一千二百七十二个波多黎各青年去服美国的兵役。 波多黎各人民不能忍受这种殖民奴役和迫充战争工具的残暴行为。波多黎各共产党、独立党以及很多社会团体和政治组织同波多黎各人民一起曾不断地展开争取摆脱美国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美)
12. 色厉内荏的咨文
第5版()专栏:观察家评论 色厉内荏的咨文 1月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向美国国会提出了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在这篇被合众国际社记者称为“比艾森豪威尔向国会发表过的任何文件经过更仔细的准备”的咨文中,艾森豪威尔企图替美国的实际上是黯淡无光的“国情”涂上一层玫瑰色,炫耀美国的“雄厚的力量”,并且力图掩饰美国统治集团的侵略面目,把美国装扮成为一个“谋求公正的和平”的国家。艾森豪威尔显然希望这样就可以消除国内人民对美国实际国情的不安,维系国外“盟国”对美国领导地位的信任,缓和世界人民对美国战争边缘政策的反对。 艾森豪威尔的咨文以大部分的篇幅来谈经济问题,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经济问题是美国统治集团当前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一方面是国内的严重的经济危机,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阵营所提出的和平经济竞赛,而这一竞赛,用艾森豪威尔自己的话来说,将要决定美国政府是否“能够永远存在下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艾森豪威尔能够拿出什么办法来呢?这位美国总统只是竭力把美国的经济状况描绘成一幅美妙的图画,说什么美国经济是具有“显著的前进冲力”的“强大而且日益发展的经济”,经济衰退的情况据说是已逐渐成为“历史的陈迹”,“经济一直在健全而有力地复苏中”,等等。但是,他却提不出任何事实来支持他的这种论断。因为,事实对于这位还有两年才满任的白宫要人来说是很不美妙的。举其主要的说来:美国的生产“过剩”危机依然严重,1958年的工业生产水平比1957年下降了将近7%,钢铁工业的全年开工率平均只达到60%稍多一点,汽车产量比1957年缩减了30%;扩军备战的恶性开支已经促成了严重的财政金融危机,据美国官方宣布,1958—1959年度(到今年6月底止)的预算赤字将高达一百二十二亿美元以上,国债已达二千八百一十亿美元的高峰,1958年美国外流黄金二十四亿余美元,全年通货的发行量增加了一百三十亿美元;通货膨胀造成物价的上涨,去年一年中,美国生活费用上涨了2.5%;失业情况十分严重,1958年年底还有四百万余人全失业,一千二百万人半失业。在这些铁的事实的面前,艾森豪威尔只能丢开事实空谈“对竞争企业制度的信心”了。 但是,看来连艾森豪威尔自己对他所描绘的图画也不完全相信。因为他在咨文中大谈“不允许美国产生停滞不前的现象”,“必须避免任何促进通货膨胀的因素”,“使收支平衡”,“保证美元稳定”,“创造一种物价稳定的环境”。最耐人寻味的是,他表示准备采取前美国总统胡佛在1931年所实行的办法,成立一个委员会来研究美国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大家知道,1931年正是美国的那次开始于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发展得十分严重的一年。显然不能认为艾森豪威尔这些谈论是无的放矢或“杞人之忧”。这正是反映了“必然盘踞在艾森豪威尔总统心中的种种不安”(“泰晤士报”),暴露了他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内心恐惧。 艾森豪威尔在咨文中提出了一个和平时期中最大的军事预算,超过四百七十亿美元,比上年度大约增加了十亿美元,占整个联邦预算的将近60%。但是他又害怕巨额的军费会引起财政危机和通货膨胀,于是就尽量削减非军事开支,企图采取限制工资、减少农业津贴等办法来平衡预算。这样,美国政府的预算也许在账面上可以平衡;然而,这种增加军事开支、削减非军事开支所得到的畸形平衡,能行得通吗?能不加深生产“过剩”的危机吗?能不引起美国人民的激烈反对吗?艾森豪威尔自己也知道这是个难题,所以就把责任推给民主党控制的国会,要国会同他“合作”,“使收支平衡”。看来,这个“收支平衡”的问题很可能变成一个“政治足球”,在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踢来踢去,而美国的经济前景也就在这一来一往之间日益陷于不妙的境地。 当艾森豪威尔在咨文中谈到“拥有强大而不断增长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挑战”时,当他近乎歇斯底里地叫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并不是新的,它不是未来的福音”时,人们不难看到艾森豪威尔的心情是多么暗淡。这是旧制度卫护者的哀鸣!新世界的十亿勤劳人民,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照耀下,用自己的双手建立了不知经济危机为何物的幸福社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这对旧世界的千百万在经济危机下呻吟的劳动人民,不能不具有越来越大的吸引力!这确实是“挑战”,然而是和平竞赛的挑战!艾森豪威尔无力面对这一挑战,只能向隅祈求资本主义世界的人民不要相信马克思主义是未来的福音了。 显然是由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和平政策已经深入人心,由于美国的战争边缘政策已经使美国处于空前孤立的地位,由于美国人民普遍反对战争,艾森豪威尔在他的咨文中比以往更多地大谈特谈其“和平”。如果美国政府真的改变它的侵略政策,执行艾森豪威尔所吹嘘的“致力于缔结持久、公正的和平”的政策,这当然不是坏事;但是,稍有头脑的人都不难看到,这个咨文所反映的美国当局对和平的态度远不是认真的。 首先,艾森豪威尔仍然同过去一样地强调要依靠“强大的威慑力量”来“实现和平”。但是,谁都知道,正是美国的这种“实力政策”,造成了国际紧张局势。艾森豪威尔在他的咨文中是费了不少笔墨来炫耀美国的武装力量和军事技术,但是,这除了证明美国统治集团好战成性之外,只能给人以一种可笑的感觉。因为,在红色行星遨游太空,铁的事实已经证明苏联拥有世界上最高超、最先进的发射火箭的技术,世界力量的对比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这位美国总统还在炫耀美国的“威慑力量”,至少——说得客气一点——也是不聪明的。何况这种虚张声势的做法,充其量不过是等于黑夜吹着口哨过坟场,替自己和“盟国”壮壮胆而已。 其次,艾森豪威尔为了证明美国必须通过“实力政策”来谋求和平,硬说共产党“无视”国际协定,宣称“只要是共产党人参加的条约,我们都不能对它抱信心”。这种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诽谤,恰恰暴露了美国无意在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有利于世界和平的问题上同社会主义国家达成任何协议。至于究竟谁惯于无视国际协定,那么,人们只要回顾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及其伙伴们破坏像波茨坦协定和开罗宣言这样一些神圣的国际协定的行为,就一清二楚了。这种事实绝不是艾森豪威尔颠倒黑白的手法所能掩盖得了的。 艾森豪威尔把美国在黎巴嫩、台湾、柏林的行为说成是美国“不纵容侵略”、致力于和平的证明。这恰恰是帮了一个倒忙!在过去一年中,使美国处于空前孤立地位的,不正是因为美国侵略黎巴嫩,特别是侵略中国的领土台湾吗?美国武装部队在台湾海峡地区的挑衅行动,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抗议风暴,并且成为共和党在去年美国国会选举中遭受惨败的因素之一。看来艾森豪威尔并没有从这里得到什么教益,他在咨文中还是宣布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这种以“不纵容侵略”为名的侵略政策。这表明美国要继续霸占我国的台湾,继续在中东地区实行侵略,继续霸占西柏林。这也就表明艾森豪威尔所说的“致力于和平”云云,是多么虚伪! 艾森豪威尔的咨文充分表明了美国政府打算继续坚持早已破产了的实力政策,与和平为敌,与世界人民为敌。这就无怪乎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的不满,甚至在美国的“盟国”中也不例外。伦敦“泰晤士报”就毫不客气地指出艾森豪威尔的咨文“差不多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并且认为“对那怕是最乐观的人来说,前景也不可能是感到鼓舞的”。日本“产经新闻”也说艾森豪威尔的咨文“缺乏新鲜的东西和想像力”,“它赤裸裸地暴露了(美国)共和党政府所处的困境”。没有前途和希望,这就是人们对艾森豪威尔的咨文所陈述的美国统治集团的内外政策的结论。
第 6 版
1. 集体过生活 集体讲卫生 湖南湘阴川山人民公社集体卫生工作做得好
第6版()专栏: 集体过生活 集体讲卫生 湖南湘阴川山人民公社集体卫生工作做得好 据新湖南报消息 “社会主义好风光,响亮歌声震山岗,搞好卫生送‘瘟神’,男女老少都健康……”这是湖南省湘阴县川山人民公社近来流行的一首歌子。几个月来,这个社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反复战斗,送走了血吸虫、疟疾、钩虫、蛔虫等瘟神,全社出现了一片清洁、文明的景象。目前,虽是冬季传染病流行的季节,但由于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方针,这里却找不到传染病人,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出了工,冬季生产任务已提前完成。 川山人民公社建立初期,由于对组织大规模生产和集体生活缺乏经验,卫生工作没有赶上去,病了一些人,出勤率有下降的现象,影响了当时生产的正常开展。公社党委发现这个问题后,书记亲自挂帅,组织了四个工作组,深入到生产队进行检查,并根据发现的问题,召开党委会,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接着,公社便成立了生活福利部,由党委副书记领导,把生活福利和卫生工作统一抓起来。首先整顿了全公社的公共食堂,把年老体弱和不合乎健康标准的炊事员调换下来;对托儿所和幼儿园的房子也进行了调整,园址都是选择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和比较宽敞的地方,并以大队为单位,对所有炊事员、服务员、教养员、保育员轮流进行了一次训练,使他们能掌握一定的卫生常识和业务技术。全社通过宣传动员,还先后开展了四次群众性的清洁卫生大扫除运动,对蚊、蝇孳生场所也进行了较彻底的清理,使全社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为了加强集体卫生的管理工作,公社还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公社医院和大队医疗站在党委的领导下,划分了工作范围,分片包干负责,不仅开展经常性的巡回医疗,还深入到生产队、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协助和指导开展卫生工作,做到有病治病,无病与社员一起劳动和开展卫生宣传。为了使各项卫生工作能巩固下来,党委对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的卫生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要求公共食堂一定用公筷,碗筷要洗干净,不吃冷饭冷菜和霉烂食物,厨房、饭厅要保持经常清洁等;要求幼儿园、托儿所的孩子们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长得好,要培养孩子们从小就爱清洁讲卫生;对一般环境卫生,提出了“六化”、“十光”等要求。 由于领导上对卫生工作采取了有效措施,要求具体,群众便逐步养成了关心集体卫生的习惯,使得各项要求不仅能够贯彻,而且能够坚持。在食堂吃饭的社员,都关心食堂卫生工作。老社员吴桂生看到饮水塘不清洁,特别是下雨时要喝泥巴水,很不卫生,便用竹子安装了土自来水管,把井水引进厨房,这样不但使社员能喝到清洁卫生的水,还节省了许多挑水工。社员黄根深看到炒菜煮饭时,常有灰尘落到锅里,他就开动脑筋,改为隔墙烧火灶,这样不但避免了灰屑飞进锅里,还不会把厨房和饭厅熏得乌黑。现在全社已经普遍推广了这种隔墙烧火灶。川山坪大队的幼儿园靠近车站,来往人多,容易传染疾病,园内的老师和保育员们,便想了一些办法,预防疾病的传染。他们一方面注意搞好经常的卫生工作,让孩子们吃得干净,注意随气候的变化给孩子们增衣减衣,注意孩子们的睡眠;一方面,在幼儿园附近设了一间隔离室,一旦发现有病儿童,即在隔离室进行治疗和护理。女社员张佑梅、刘亚良编了几句顺口溜,赞扬幼儿园:“幼儿园,好处多。孩子长得壮,个个笑呵呵。既干净,又活泼,会跳舞,会唱歌。感谢老师带得好,妈妈生产劲头足。” 芭蕉大队是全社环境卫生搞得最好的大队,家家户户都很清洁,连被子、床铺都是整整齐齐的。其他大队的卫生工作也都搞得好。社员们说,公社化以后,搞好卫生的条件更多了,社里有公共食堂,家里不要炒菜煮饭,灰屑、垃圾就少多了;孩子们进了幼儿园,烂砖烂瓦、纸纸屑屑没有人乱丢了;自己生活也较有规律,能抽一定休息时间打扫清洁。因此,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都较以前大大改善了。 川山公社集体卫生工作搞得好,医药卫生人员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在和疾病作斗争中,发挥了冲天的干劲,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方针。最近,不少地区出现了麻疹、百日咳、流感等传染性疾病,这个公社却没有。他们除了加强对冬季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宣传外,还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比如:用雄黄、管仲煎水内服,作为麻疹的预防药;用万年青根放在水里一起煮,让社员吃了预防流感;他们还在每个公共食堂水缸里放了管仲蔸,同时,采用桑树根煮萝卜作茶喝,可以预防百日咳,这些办法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公社并成立了草药门诊部,利用各种土方土药为社员治病。社员们感谢医务人员的努力工作,热情地唱着山歌:“医药技术大革新,土法防病赛打针,社员健康有保障,我们一心把产增。”(附图片) 上图:天津市郊区新立村人民公社食堂里的群众卫生小组,建立了卫生值日制度。卫生值日的炊事员把食堂收拾得干干净净。 新华社记者 张映华摄 右图:新立村人民公社托儿所、幼儿园的卫生员及时掌握疫情,作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是张贵庄中队托儿所卫生员正在给儿童作检查。 新华社记者 张映华摄
2. 卫生工作的新任务
第6版()专栏: 卫生工作的新任务 华仁 农村公社化以后,给卫生工作也提出了新的任务,这就是要加强集体卫生的管理工作。把食堂办好,叫社员吃得干干净净;把托儿所、幼儿园办好,叫孩子吃好,睡好,防止疾病……一句话,保证大家身体健康,能够安心地投入生产。 农村的集体卫生工作,对我们大家来说,的确是一个生疏的工作,困难自然很多。比如就食堂来说,上百上千的人在一起吃饭,这是过去农村里从来没有的事。现在不仅要保证所有的社员吃得饱,而且还要吃得干净卫生,这就不是一件易事;再就托儿所来说,我们不仅要孩子吃好、睡好,而且还要防病防得好,有病护理好,以便孩子的父母能够安心生产,这也不是一件易事。但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得到。那就是:公社化后,农村生活的集体化加强了;有了公共食堂,家里可以不要炒菜煮饭了;孩子进了幼儿园、托儿所,也不会到处拉屎撒尿,比过去干净多了。因为有了这些条件,农民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和农村集体卫生工作,就有可能比过去做得更好。看一件事情,一定要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看到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在农村的卫生工作方面,也不例外。川山人民公社的党委,就是正确地认识了这一点,开展了几次清洁卫生运动,使大家逐步养成了关心集体卫生的习惯,党委所提出的具体措施才能坚持贯彻。 人民公社是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关怀群众的集体卫生工作,就是公社的一个光荣的任务。过去,农民是以家庭为单位,单独进行生产。一个家庭,假若有了病人,全家的生产就会受到影响。今天,假若卫生工作没做好,就不只影响一个家庭,而是一个集体。因为,公社化以后,农民不仅在一起劳动,而且在一起吃饭,如有流行性的传染病发生,传染的机会就会比过去更多,如不采取积极措施,就会直接影响到生产。在这方面,川山公社也给我们提供了正面和反面的例证。这个公社刚组织起来后,由于卫生工作没有跟上去,病了一些人,生产受到了影响。党委抓了这一工作后,情况有了好转,使冬季生产任务提前完成了。由此可知,管好社员的集体卫生工作,是公社组织生产的重要一环,千万不可忽视。
3. 妥善安排时间 配备足够师资 选择适当教材 柳州电厂职工学习三年如一日
第6版()专栏: 妥善安排时间 配备足够师资 选择适当教材 柳州电厂职工学习三年如一日 新华社南宁13日电 广西僮族自治区柳州电厂党委加强对职工业余教育的领导,切实解决了上课时间、师资和教材三个关键问题,使职工业余学习三年来坚持不懈。 柳州电厂职工业余文化学校,是在1955年下半年全厂扫除文盲以后开办的,目前从小学到高中共有六个班级。全厂除了几个领导干部以外,二百多职工全部入学。 这个厂的党委会认为,不断提高职工们的科学文化水平,是办好工厂、提高生产的重要一环。因此党委一贯重视职工业余教育,多方面地加强领导。首先是恰当地安排学习时间,解决生产与学习的矛盾。这个厂职工业余学习时间每星期共占十二个半小时。占用时间虽然不少,但由于工厂党委安排得好,使学习和生产能够交叉地进行。这是这个厂能够长期坚持学习的首要保证。根据厂里的安排,每星期一、三、五是文化学校上课时间,每星期二、四是上党课、团课和哲学小组活动时间;每天都是学习两个半小时。党课每个月两次,团课至少一次,哲学小组学习每个月也是两次。这三种学习活动轮流占用星期二、四的学习时间,不致重复。比较重要的是他们根据厂里的三班劳动制,把职工业余学习也分做三班进行。上午上班的职工在晚上上课,下午上班的在上午上课,晚上上班的下午上课。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学员学习进度一致,另方面也使学员在劳动后,有时间休息。这个厂文化学校的学习时间一经固定,轻易不去占用或停课。如有重大政治运动需要停课进行,党委也提早通知教师,好早作准备。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党委给业余文化学校配备了足够的师资。现有教师七人,他们都是政治可靠而又能胜任教学工作的。这些教师一般不随便抽调去搞其他工作,使他们有一定的时间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学习业务;也要下车间去了解学员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些什么知识,然后根据学员的需要,增删教材,充分备课。 柳州电厂党委认为:根据生产的需要精简教材,让职工集中精力学好同生产有密切关系的课程,是搞好职工业余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党委抽空与教师研究教材的增删,确定讲解重点。如物理课,电的部分是讲解重点,就讲得详细些,并且请技术员来作实物教学。 柳州电厂由于学习和生产的关系处理得较好,教学内容适合于工人的需要,所以三年来职工业余教育不但一直坚持下来,而且职工的学习成绩较好,一般都在八十分以上。像技工石昌林修复一个发电机时,起初因为没有起重机,工作很困难。后来他搭起了一个木架,应用斜面和杠杆原理,终于把锅炉安装上去,胜利完成了任务。现在这个厂的职工们学习政治和钻研科学技术的兴趣很大,陈列在图书室里的书籍,大多是有关这些方面的书籍。中共柳州市委办的“敢想敢做”杂志,几乎人手一本。由于文化水平提高了,工人自编自唱自演,文化娱乐生活也极为活跃。
4. 跃进中的遵义
第6版()专栏: 跃进中的遵义 若波 遵义市是贵州第二个大城市,是人民革命历史上的光荣城市。 1935年1月8日,党中央在这里举行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就是革命历史转折点的“遵义会议”。 1959年1月8日,正是“遵义会议”的二十四周年。在二十四年前的1月6日,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领导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抢渡乌江战役进入了遵义城。红军入城时,遵义人民奔走相告:“来了!来了!”久处在水深火热中的遵义人民,终于盼到了红军。红军在这里住了十多天,撒下了革命火种,坚定了人民的必胜信心。革命的人民相信红军一定会回来的。 1949年11月,人民解放军解放遵义。革命人民时刻盼念着的自己的军队真的“回来”了!他们把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革命历史文物捐献了出来。在“遵义会议”纪念馆中,可看到,当年红军散发的“十大政纲”、 “政治部布告”、“告贫农书”,还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银行”印发的钞票、红军作战的武器——步枪、手榴弹,等等。这些为革命人民保存下来的革命历史文物,确证了革命人民坚信人民革命的必胜。 遵义,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年代里,真是“干”到了山穷水尽,民不聊生。解放九年来,遵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了搜山清匪、土地改革、民主改革、生产改革一系列的运动,经过了抗美援朝运动和农业合作化等社会主义革命,一直到1958年工农业大跃进,已经迈登上人民公社这座走向共产主义的“幸福天桥”。昔日的“洗马滩”头,高矗着遵义卫生学校的楼房;昔日的“懒板凳”上,成了繁荣的市镇。今天的南白人民公社,就在“懒板凳”这里组成。 1958年大跃进,原来十多万人口的遵义城区突增到二十多万人;工业产值从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多突增到30%以上。 遵义人民正在鼓足冲天干劲,“为明日的钢都——遵义而奋斗!”这里在解放当时,只有官僚资本经营的三个破烂工厂:酒精厂、火柴厂和面粉厂。遵义电厂、农具厂、锰铁厂、煤厂、药厂、砖瓦厂、磷肥厂、丝织厂等等,都是革命的人民在解放后亲手兴建的。1958年大跃进,在6月10日这一天,同时动工的,就有钢铁、合金、化工、冷冻四个厂。过了十天,又有高级化肥厂破土兴工。当遵义专区百万大军大战钢铁的时候,在去年10月20日“高产日”中,遵义所产二万吨铁占全区的四分之一。在城南登山遥望,就可以看到遵义钢铁厂的高大烟囱同化铁炉在环山的平坝里比高。这里,半年前还是荒坡和田畦,而这时,遵义九万人民作战的胜利,已经改变了它的面貌。贵州五个钢铁联合工业之一,就将在今年春光明媚时节“钢水同乌江赛跑”了。 从钢铁联合工业基地南行,遥望南白人民公社大风暴生产大队的“基本农田”,只见茂密的绿油油的麦苗,茁壮地铺在条方形的“大平坝”里。这是遵义九十万亩“基本农田”的“丰产坝”之一;是四千战斗员鏖战半月的战果。深翻三尺、挖填土,二百零四亩、九十块畦田,平整成二百一十九亩、六块大平坝“丰产田”。现在,沿着大平坝的生产队,担负了这块 “丰产坝”的田间管理,建立了“档案制”。他们正在紧张追肥,要叫茂密的麦苗生长得更加茁壮,来实现党的大面积高产丰收的号召。 遵义人民,在工农业同时并举、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紧张劳动里,还抽调了大批劳力,支援修建川黔铁路的英勇战斗。天险娄山关二千一百多公尺的大隧道,早在1958年6月30日提前半年打通;更长的四千二百多公尺的凉风垭大隧道,筑路大军正在用红军血战娄山关的冲天干劲开凿。南北两路筑路大军将在这里“会师”。“修通川黔路,幸福万万年”,沿线人民像支援红军、支援解放军一样地支援着筑路大军。 二十四年前的“遵义会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中国革命,揭开了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光辉史页。在“遵义会议”二十四周年纪念日的今天,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指明了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并为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的道路。遵义人民决心在这条“万年幸福”的大道上,争取1959年更大更好更全面地跃进。(附图片) 遵义会议的会址 (遵义会议纪念馆供稿)
5. 在新的家乡——“塞上江南”
第6版()专栏: 在新的家乡——“塞上江南” 新土地上的新主人 宁夏陶乐县月牙湖,两年前还 是一片荒凉的沙丘。去年6月当三门峡水库区的移民来到这里之后,这片沉寂的草原沸腾起来,荒凉的 月牙湖变成了可爱的新农村。 现在,月牙湖已经建立起三个新村。在一排排整齐的房屋里,住着一千多个决心在宁夏安家落户的陕西人。其中住在郝家点的孙常胜老汉是很受人们尊敬的一个。 孙常胜老汉今年六十八岁,头发、胡子全白了,但精力还十分健旺。他来到月牙湖的第二天,天正下着大雨。建设新家乡的愿望使他忘记了旅途的劳累,扛起铁锹冒雨去察看荒地的土质。当他一锹翻开土皮,发现在四五寸深的沙土下面全是黑油油的粘土时,不禁连声地说:“好地,好地!有这号地还愁什么!”老汉决心要和青年人一起改变月牙湖的面貌。去年初冬,地已经上了冻,他还套着牲口在荒滩上开地。有人劝他休息,他总是这样回答:“不累,这样的地越开越有劲。”11月地冻天寒了,公社发动社员完成新荒地的冬灌任务,但当时河里水位下降,渠道不能上水,只有下水整修渠口。整修渠口的那天,气候很冷,几个年青人对下水还有点犹豫,孙常胜老汉却脱了裤子第一个奋身跳到冰凌漂流的水里。这时,青年人才一个个跟着跳下去。大家在寒冷刺骨的水里苦战了三个钟头,终于让河水流进了渠道,保证了几百亩土地的冬灌。 孙常胜老汉已经深深地爱上了陶乐月牙湖这个地方。他常说这个地方什么都好就是缺树,现在老汉正在和社员一起培植大批树苗,准备绿化荒原,决心征服风沙,将绿洲留给子孙。 (李三顺) “我们的好老师” 在永宁县城大街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年轻的老师挨家挨户地把学生送回家。他就是永宁县养和完小一年级班主任张斌,去年春天从北京来到这里当教师。 养和完小设在县城西南角,离大街约一里多地。一条公路横亘在他们学校前面。汽车、马车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年青的张斌十分喜欢自己的学生,因为一年级学生大部分住在街上,放学回家时,他恐怕学生被车撞了,决定送学生回家。每当太阳西斜的时刻,他让小学生们排好队,领着他们,唱着歌,回到家里。在严寒的冬天,在刮风的日子,也不例外。这件事深深感动了当地的群众。 由于他认真教学,关心孩子,安心工作,被评为学校的模范教师。 (谢石言) 让鼓风机按时出厂 冯秀英是去年9月从上海迁来银川的。到这里不久,就被分配到银川农具机械厂学钳工。当时银川市正开展了全民炼钢运动,全市各机关、学校、工商界、街道居民都 向农具机械厂要鼓风机,农具机械厂制造鼓风机的任务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因而钳工车间特别忙碌, 日夜加班赶着装配。 冯秀英上班后,因为任务紧急,老师傅只带她学了些基本操作规程后,就让她独立工作,自己装配鼓风机。当时冯秀英又高兴、又害怕。在装配鼓风机的头一天,就遇到了困难:鼓风机上的瓦架子上不平,不是这面高,就是那面低。她拆了又装,装了又拆,反复多次,总是安装不好。急得她满头是汗,心里想:“算了吧,才当了十几天的学徒,哪能像老师傅一样的做装配工作?”但又转念一想:“几万人在炼钢,老靠几个老师傅哪能供得上鼓风机?”于是又仔细研究,想了办法,在低的一面瓦架子上垫了两块铁皮,这样就保证了鼓风机的质量。给鼓风机上轴时,因翻砂车间铸的轴直径不合规格,有的粗,有的细,安到鼓风机上拧不紧。按学过的操作规程要求,这样的产品要 “报废”的。当时冯秀英想:现在炼钢任务很紧,急需鼓风机,如果这批轴子报废了,就要延长鼓风机出厂的时间,影响炼钢。于是她拿了轴子请教老师傅,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她在轴子的毛皮上打了许多小眼,使轴子直径加粗,保证了鼓风机按时出厂。 冯秀英不仅工作很认真,还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自学小组,节省了零用钱买了许多业务书籍自学,并主动争取老师傅帮助,因此,她业务上进步很快,到厂一个月便能独立安装鼓风机,现在,她一人一天能装二至三部鼓风机。是钳工车间学徒进步最快的一个。 (萧淑瑛) “042号”营业员 银川市工业品商店第一门市部的服务态度竞赛栏里,“042号”名下插着好几面红旗。“042号”就是吴菊英。顾客们称她为“态度和蔼、百问不烦、百拿不厌的上海姑娘。” 9月中旬,吴菊英从上海来到银川,当上了营业员,碰到的困难是,语言不通。她想:“话不通,怎么能为西北人民服务呢?”从此,她就利用一切机会请教别人,背诵各种商品的名称和价格,甚至做梦时也在学普通话。对待顾客也是非常热情,见老人称“大爷”,见年轻的称“同志”,尽量满足顾客的需要。有一次,有个近七十岁的老汉买热水瓶,在那儿犹豫,又想交钱,又想还热水瓶,她看见了,就亲热地招呼:“老大爷,是不是热水瓶不大好,我给您换一个!”老汉放在耳边听了听,高兴地伸出大拇指说:“挺好,这个娃娃好!”又有一次,有个顾客要买皮鞋,可是看见皮鞋不光亮,就不想买,吴菊英毫不迟疑地掏出手帕擦皮鞋,顾客急忙去制止,她却说:“没关系,可以洗!”像这样的事情是很多的。由于她服务态度好,常常受到顾客的表扬。 离开上海时,对宁夏还有些不正确的看法,可是在短短几个月中,她亲眼看到了这里热情的人民,看到了宁夏建设事业的飞跃发展,她兴奋极了,在给父亲的信中,她写道:“您不要担心,这里太好了。我爱银川,愿意成为银川人!”(附图片) 西林插图
6. 个个身体健康 人人发育良好 南京李府巷民办托儿所注意培养孩子卫生习惯
第6版()专栏: 个个身体健康 人人发育良好 南京李府巷民办托儿所注意培养孩子卫生习惯 新华社南京13日电 南京市秦淮区李府巷民办托儿所,坚持执行保健制度,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卫生习惯,成立两年多来没有发生过流行性传染病,孩子们个个身体健康,发育良好。 这个托儿所的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保健制度,既做老师、又当护士,几年来坚持着幼儿入托检查和定期复查的制度。日托的孩子早晨到所时,都要详细观察眼、耳鼻、喉、腮等处,检查有无发烧征兆。如果发烧,马上隔离和转送医院治疗。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她们更加细心教养,给孩子们喝盐开水,带口罩,注意衣着的热和冷,并且采取各种预防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她们十分重视培养孩子们的卫生习惯。她们利用讲故事、唱歌、玩木偶戏和其他游戏等,教育孩子们在饭前便后要洗手,吐痰入盂,不随地大小便等卫生常识。这样,天长日久,孩子们就养成习惯了。现在孩子们一听到开饭铃声,就习惯地集合在水龙头下面洗手。谁洗得不干净,大家都指着他的小手,要他重新洗过。儿童的食具、用具也每天进行消毒。她们和家长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向家长反映孩子的生活情况,也从家长处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 在饮食方面,托儿所遵照区保健站的指导,每周排定菜单,天天调换花样。烹调时,既注意保持营养素,又注意到细、碎、烂、香。她们把豆芽、萝卜、红豆、青菜等做出各种可口的菜粥,这些食品,价格便宜,营养丰富。三岁的许琰,在家时常泻肚子,身体瘦弱。入托后,不但不泻肚子,并且长得又红又胖,他的父母高兴地说:摸到孩子浑身肉,真是从心眼里感激阿姨们。
7. 在暴风巨浪中抢救渔民 某舰艇部队受到表扬
第6版()专栏: 在暴风巨浪中抢救渔民 某舰艇部队受到表扬 新华社上海13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领导机关,最近通报表扬某舰艇部队在暴风巨浪中,奋勇抢救渔船所表现的忘我的共产主义精神。 去年12月25日八时左右,这支舰艇部队领导机关获悉午后将有八级大风,当即派一艘军舰出海通知渔船返港,接着又增派一只炮艇前往协助。由于风力急增,有一批渔船尚未返港。部队领导机关得知后,立即采取果断措施,派遣三艘军舰由一名副大队长率领,前往渔场营救,接着又增派四艘军舰到渔场援助。在抢救过程中,水兵们英勇顽强地和风浪搏斗,有的军舰二舱进水一公尺深,继续坚持抢救。经过一昼夜奋战,救起渔民七十多人,拖救回渔船三十多只,使遇险的渔民和船只,安全返航。
8. 首都的冰上活动
第6版()专栏: 首都的冰上活动 今冬严寒姗姗来迟。首都各滑冰场迟至1月8日以后才陆续开放,比去冬晚开放半个多月。冰上爱好者们,当冰场一开放,就成群结队地来到冰场上显示身手。什刹海、北海、陶然亭、中山公园和文化宫等大型冰场,每天都要分别接待几百个或几千个人,特别是星期天几乎场场人满。有二万二千平方公尺面积的什刹海溜冰场更是人形活跃。这里有两个冰球场,有四百公尺速滑跑道,也有溜花样或新学者的活动场所。由于场地大、设备较齐全,每天要比其他冰场接待更多的人,仅1月11日这天,就接待了三千多个溜冰爱好者。 在市内和郊区,有不少学校、工厂、机关自己泼了小型简单冰场。因为场地近、活动方便,使更多的人参加了冰上活动。(附图片) 上图:即将出国到苏联阿拉木图参加七国速度滑冰比赛的中国女选手孙洪霞、金美玉和刘凤荣在北京什刹海冰场练习。 本报记者 纳 一摄 左图:北京工业学院冰球队在北海蹓冰场上。 本报记者 傅军摄
9. 谈初学滑冰
第6版()专栏: 谈初学滑冰 花样滑冰国家裁判 沈祖修 滑冰是一项冬季最有趣而有益的运动。在清新寒冷的空气中,平光如镜的冰面上,当你以飞快的速度滑跑,敏捷的动作滑花样,或拿着冰杆打冰球,就会感到心情愉快、身体舒畅,并忘掉了天气的严寒。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关怀下,滑冰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已成为广大群众所爱好的冬季主要体育活动项目之一。滑冰不但有趣能吸引人,而且对身体也很有益处。经常滑冰的人能增加呼吸量,促进新陈代谢,使内脏各部器官活动正常,并可锻炼出坚毅,抗寒,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 学习滑冰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能滑行再学转弯停止也不难。初学者只要掌握以下几项要领就能很快地学会滑冰了。 冰鞋要合适 冰鞋如果不合适,直接影响滑冰成绩的提高,鞋太紧,穿着血液不流通易冻脚及脚腕酸疼,鞋太大,脚在冰鞋内两边摆动不好用力,而且脚腕容易受伤,合适的冰鞋使脚同冰鞋成为一个整体,使脚部通过冰鞋冰刀在冰上感觉很灵敏,无论用外刃或内刃滑冰,转弯或停止均能充分发挥力量,不致因冰鞋过大或过小而消失了一部分力量。冰刀的内刃与外刃应经常保持锐利,如果刀刃滑圆了就应电磨或油石磨,电磨有横纹,初滑易涩,再用油石稍磨一下。 初次上冰 初学的人在上冰以前可先在木板上行走试一试,因为冰刀很窄鞋底不能弯曲,体会一下它的特性,能够维持身体平衡后再慢慢地上冰,可以少摔跤。站在冰上时,上体要稍向前倾,两臂自然的放在身体两侧,两膝微曲,两脚分开约和肩同宽,脚尖向外成八字形。起滑时,用右脚内刃蹬冰,左脚向斜前方滑出;步伐不可过长,右脚蹬冰后立即抬起和左脚平行向前滑行,等滑行力量消失后再用左脚蹬冰右脚滑行,左脚蹬冰后立即抬起与右脚平行向前滑行,这样两脚交换滑行,足迹成人字形,动作熟练以后使两脚平行前进动作渐渐改为两脚轮流蹬一下滑一下的动作,再进一步使单脚滑行距离加长。 转弯和停止 学会前进滑行后应该继续学习转弯和停止,这样才能在冰上前后左右滑行自如,人多时也不致互相冲撞发生危险,而且为将来学习速度、花样或冰球打下基础。 转弯的方法很多,现在介绍两种。 双脚同时滑行转弯:在冰场弯道上滑行一般都是向逆时针方向转弯,初学时最好也先学向左边转弯,开始时当前进滑行有了一定的速度之后,利用惯性两脚同时并进,如欲向左转弯,左脚略向前用外刃的后半部,右脚稍向后用内刃的后半部着冰,面向左看,左臂向侧后方伸出,右臂向前伸,上体稍向左后方倾斜,两膝微曲,身体重心移在左腿上,则所滑出的痕迹即成向左的弧线。向右转弯时动作相反。 压步转弯:开始时先向前滑行几步,要向左转弯时,左脚用外刃压冰,重心放在左脚上,右脚蹬冰后由后方提到左脚的前面,用内刃着冰,重心移在右脚上,然后左脚用外刃向右侧方蹬出,面向左前方,身体稍向左倾斜,两臂自然摆动。开始练习时,步幅要短一些,等到熟练后步幅再加长。 停止方法也很多,现在也介绍两种。 两脚内刃停止:开始时两腿弯曲,膝部靠拢,上体前倾,臀部向下蹲,两臂前伸,两刀相对约成60°角,用两刀内刃压冰,即可停止,初学时,必须在速度较慢情况下练习。 两脚转弯停止:在滑行中如欲向左转弯停止时,重心移在左脚上,两臂前伸,两膝微曲,左脚用外刃,右脚用内刃同时用力向侧前方压冰,即可停止,如速度太快没有立即停止,可再急向右转压冰一次,就能完全停止了。
第 7 版
1. 我国农业高额丰产在生物科学上的巨大意义
第7版()专栏: 我国农业高额丰产在生物科学上的巨大意义 熊毅、朱济藩、马溶之、罗祖洛、殷宏章、过兴先 编者按 我国1958年的农业生产大跃进,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总结这些经验,使它上升为比较系统的理论,不仅对指导今后农业生产更大的发展有很大意义,同时对丰富和完善农业科学理论也有很大意义。这里发表的“我国农业高额丰产在生物科学上的巨大意义”一文,就是在这方面所作的一个努力。这篇文章是根据中国科学院土壤工作会议上的讨论,由土壤学家熊毅、朱济藩、马溶之,植物生理学家罗祖洛、殷宏章,农业科学家过兴先集体整理的。 一、粉碎了资产阶级学者的反动的人口论和地力衰退论 马尔萨斯人口论认为,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活资料只能按算术级数增加,因此粮食永远赶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他们为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辩护,把劳动人民的贫穷,说成是人口增殖过快的必然结果。 美国人卜凯在“中国土地利用”一书中,认为中国人口过多,土地耕种已久,地力业已衰退。在1953年,由美国主持在印度召开的一次资产阶级学者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居然有人提出了这样荒谬的理论,说中国黄河流域终将变为沙漠。美国人福格特在“生存之道”一书和谢尔斯在“沙漠在前进”一书中,都用很大篇幅重复宣扬中国、印度、埃及等古国由于土地耕种过久,地力业已衰退的荒谬见解。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早为马克思恩格斯所批判。去年我国各地所出现的农业高额丰产,更彻底地粉碎了马尔萨斯的反动观点。1958年我国人口增长不过2%强;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劳动人民的巨大努力,我国的粮食却增长了一倍。粮食增产的速度大大地超过了人口增长的速度。事实证明,经过几千年耕种的中国的土壤没有衰退,黄河流域并没有变成沙漠。相反的,由于大规模修建水库,广泛而深入地展开了水土保持工作,在深耕、施肥和灌溉等措施密切配合之下,土壤发挥了无穷的潜在能力,各地相继出现了许多农业高产卫星。今天摆在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面前的问题,并不是什么粮食不够,耕地面积太少,而是如何利用粮食,如何实行少种高产多收和农村园林化。 二、彻底驳斥了土地报酬递减率 重视单因子分析,忽视综合的整体的概念,是过去生物科学研究中流行的通病。“土地报酬递减率”正是这种思想的产物。它是从单因子矿物营养试验中得出来的概念,并没有考虑综合措施及有机肥料的影响,所以,这种建筑在低产基础上的概念,只能束缚人们的思想,不能发挥施肥在农业增产中的效用。苏联科学家威廉士对土地报酬递减率曾予以有力的批判,而去年我国农业高额丰产的事实,对它更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事实证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采用以有机肥料为主的施肥技术,在深耕、密植和灌溉等综合措施下,肥料施用量可以大大增加,作物可因施肥而得到高额丰产。 三、突破单纯考虑氮磷钾的施肥观点;发挥了我国有机肥料的优越性 过去很多人单纯从矿物营养出发,只考虑肥料中的氮磷钾含量及其施肥比例,在进行肥料试验时,严重地忽视我国农民几千年来施用有机肥料的经验。过去还认为有机肥中的养分效率不能超过30%。这种估计显然与我国农业丰产的情况不符,去年我国各地的高额丰产田就是施用了大量有机肥料的。有机肥料不仅能陆续供给植物养料,还有改良土壤物理性质的功效;既可调节土壤中的水热条件,又可保水保肥。土壤经过深翻和施用大量有机肥料后,并可减少灌水用量。有机肥料可以加强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动,提供作物丰富的营养条件,在有机物分解过程中,并有可能产生一些特殊刺激物质,促进作物生长。 丰产的实践说明了结合大量施用有机肥料,适当施用化肥也起了很好的效果。所以,今后在农业生产中应以有机肥料为主,配合化学肥料及细菌肥料等,建立综合性的肥料体系和采用看苗施肥、随时施肥的方法。 四、突破了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旧观念,开辟了劳动创造肥沃土壤的新道路 德国学者李比希为了提高土壤肥力,曾创议施用矿质肥料,在农业生产上有一定的成绩。但他孤立地认为土壤只是营养物质的贮藏所,植物根系对土壤产生不良的作用,这种概念是极不正确的。威廉士强调生物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创立了草田轮作制,对提高土壤的肥力有着伟大的贡献。他根据自然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规律,创议轮栽多年生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利用根系累积有机质和分压土壤的作用,以恢复和建立良好的团粒结构。但团粒结构的形成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因所在地区的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别。我国农业高额丰产的事例,证明团粒结构并非土壤肥力的唯一基础,没有团粒结构的土壤,例如水稻土,也可以丰产;深翻土壤可以改进土壤的结构性,但不一定形成团粒结构。实践还证明,以深翻为中心,结合八字宪法,短期内可以加强土壤熟化,培育高度肥沃的土壤,这就为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开辟了广阔的新道路,发展了劳动创造土壤的观点。 五、破浅耕、立深耕,驳斥了对作物根系发育的陈腐观点 过去的土壤耕作层一般是三至六寸(十至二十厘米)。水稻田一向是浅耕的,一般是三寸,因此有些人误认水稻是浅耕作物,还认为水稻田深耕了,翻掉了犁底层会漏水漏肥。事实上,水稻田深耕一点五至三尺后,作物根系向下延伸,长得很好,不仅没有漏水漏肥,还得到了高产。天津先锋人民公社的水稻田,深耕四尺五寸,水稻根系延伸至五尺以下。湖北孝感县的水稻田深耕八寸,比深耕四寸的根量增加了150%。小麦方面,河南省西平县和平社亩产七千三百二十斤和猛进社亩产七千二百零一斤的两块高额丰产田深耕都在二尺以上,小麦根系除密集表层的六寸外,六至十五寸土层内的须根仍很发达,根系一直延伸到三至六尺。同时由于深耕后作物根系发达,根深秆壮,还解除了倒伏的威胁。 在深耕的方法上,以往拘泥于逐年加深耕层的说法,一般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半寸至一寸。现在农业大跃进推翻了这个陈腐观念,一次就深耕一尺,二尺,三尺或者更深,并创造了上翻下松、不乱土层、翻时施肥、土肥相融的深耕方法。 六、发展了土壤分类的发生学原则,丰富了我国耕作土壤的分类系统 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实践,积累了很多的丰富经验,特别是最近一年的高额丰产,突出地说明了劳动人民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改造和利用土壤的作用。耕作土壤虽然与自然条件的影响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它是农业生产过程的产物,是劳动人民不断加工、改造的产物。因此,耕作土壤的分类必须充分反映生产、耕作和土壤改良的特性。我国农民对耕作土壤的分类、评价、施肥和改良都有极丰富的经验,为使今后的土壤分类系统能密切结合生产,并能指导生产实际,必须尽快总结群众经验,加以综合整理,树立我国耕作土壤的分类原则及体系。 七、打破了植物利用光能低效率的保守思想 过去认为植物由于受自然及本身的限制,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很低。一般的教科书认为植物只能利用生长季节中落在地面的阳光的1%,也有的认为一般不会超过3%—5%。但是我国丰产的水稻、甘薯,亩产万斤至数万斤,光能利用率已达到了20%或更高。同时,叶是作物吸收光能的器官,过去认为叶的总面积在一定限度内与作物产量成正比,但叶面积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即叶面积和土地面积的比例达到4∶1时,产量就不能再增。但按去年我国丰产水稻计算,这个比例数已达到10∶1,20∶1,40∶1,或者更多,作物产量却并未受叶面积的限制而停止增长。另外,去年农业丰产中的异乎寻常的高额产量的情况还表明,高等绿色植物除了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质以外,还有可能直接吸收有机物质。 八、改变了对植物习性的陈旧观点,充分发挥了作物的无限生产潜力 过去对作物品种的选育注意得多些,常常因此忽视了人类栽培的重大意义。而丰产的事实打破了有关植物生长的环境决定论、条件论等,充分说明了植物的习性可因栽培措施的改变而发生巨大的变化。过去认为是浅根系的植物,事实证明只是因为浅耕限制了它的根系发育。过去认为作物谷粒干重只占植物干重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根据我国丰产水稻计算,谷粒的干重约为全部植物干重的一半或者更多。过去一向认为,小麦是低产作物,亩产不超过千斤,否则会发生倒伏,一般文献中则更认为小麦亩产七百斤时即将倒伏。但是在深耕、密植、多肥条件之下,小麦的最高亩产达到了七千斤、八千斤之多,也没有发生倒伏。过去不少人在陈旧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单因子试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认为密植会使作物穗小、秆软、粒少、易倒,而实际上在丰产田中,小麦每亩可有一百四十至一百五十万穗,水稻每亩多至十万蔸以上,并没有造成穗小、粒少,也没有倒伏。相反地,在密植的基础上还创造了以主穗为主的高度密植的理论和增加播种量、缩小行距、交叉播种、均匀撒播等具体措施。过去有人认为棉花蕾铃的脱落是不可避免的,棉株之所以多着生果节,就是为了防备脱落,但是实际上,我国去年大跃进中所出现的许多高额丰产卫星棉田,棉株的绝对着铃率大大的增加,说明了防止棉花蕾铃的脱落是完全可能的,增产的潜力是极大的。这几年来,我国农民还利用杂交的方法,创造出了穗大、粒肥、秆粗、高产的许多优良的作物品种。
2. 宇宙火箭将解决彗星尾之谜
第7版()专栏: 宇宙火箭将解决彗星尾之谜 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副研究员 杨纪珂 根据塔斯社的报道在宇宙火箭中装有许多进行各项科学考察的测量仪器。其中有一项是研究太阳微粒辐射。什么是太阳微粒辐射呢?我们知道从太阳中出来的辐射 除去大家天天见到的太阳光和不可见的紫外线和红内线外, 还有一般所不大熟知的一种看不见的觉察不到的辐射,这种 辐射是由许多带有正电荷的质子(即氢原子核)和大约等数 的带有负电荷的电子所组成的微粒以高速度强有力地射出而 造成的。近年来在科学上对于这种从太阳射出的微粒辐射有了很广泛的研究。并且发现它们是从太阳表面上的一个大型黑子群的附近产生而辐射出来的。有时在太阳上较低的大气层中会突然发生明亮的爆发。从而引起一阵极大的微粒喷射。当它们到达地球上层的大气和大气中的分子相撞击时就产生出美丽而迷惑的极光,并且使地球引起猛烈的磁暴(即地球磁场发生剧烈变化)。这种磁暴对于地球上的磁场引起了极大的扰动。在1940年最厉害的一次中,全世界的远距离短波无线电讯中断了好几小时,无线电传真完全失灵。在有些高压电力线上由于磁暴而额外产生了高达六十安培的电流。许多电力线都受到严重的障碍,从而使许多城市陷于黑暗之中。如果把太阳上爆发的时间和地球磁暴开始的时间核对起来,就可以算出微粒的喷射速度达每秒一千多公里。在强烈的磁暴发生时,科学家们估计在微粒流中的密度达每立方厘米十万个之多。 随着苏联宇宙火箭中所载的仪器对于太阳微粒辐射的各种数据的测量所得,人们对于因这种辐射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可以得到更明确和可靠的解释。除去极光和磁暴等地球上的现象以外,我们不妨来谈一谈可能因此而获得解决的许多宇宙之谜之一——彗星尾之谜,以见一斑。 彗星俗称扫帚星。历来由于来去不寻常,而且拖着长长的美丽的尾巴横扫天空,它的神秘性已经多少年来迷惑了人类。在我国“彗星现,长可竟天”的记载更是史不绝书,星相家们误信彗星的出现主刀兵之灾。其实,所有的彗星都是太阳系中的成员,其总数之多,远超过一般所想像的。根据天文家的估计,约有一千亿个。它们散布在距离太阳五万到十万天文单位(地球和太阳间的距离称为一天文单位)处。每一彗星循着焦距(椭圆二焦点间的距离)极大的椭圆形轨道以太阳作为焦点之一绕行。绕行一圈往往需要几百万年。可是常常有些彗星受着近处越过的其它天体以及较大的行星如木星或土星的吸引,以致它的轨道移到更靠近太阳处而运动,绕日一周仅需几年或几十年。 大多数的彗星有一个直径一至一百公里的核。它的主要成分是水、甲烷和氨,还有一些其它较重的元素交织其间。当彗星距太阳较远时,这些化合物都冷凝成固体而团聚在一起。但当它走近太阳时,这些化合物就受热蒸发,形成了一个直径一万至十万公里的气体包层。这种蒸气在多数彗星中还形成了一个尾巴,最长的竟达一亿公里以上!奇怪的是当彗星在近日处绕日运行时,它的尾巴老是朝着背向太阳的方向射出,似乎有一种从太阳中射出来的神秘的力量把这股蒸气向外冲了出去。 是什么力量把这股蒸气冲出去那么远呢?这一直是一个谜,已有了几种假说。第一种假说是由于从太阳中射出的光线中的光子造成了对彗星尾的斥力。彗星尾可以大别为三种类型。1型的尾长而直,Ⅱ型的尾较短而弯曲,Ⅲ型的更短更弯。从吸收光谱分析知道在Ⅰ型彗尾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和碳化氢等阳离子化的分子。再从照片测量得彗尾中物质飞射的加速度来推算,它们所受的斥力约为太阳引力的二百至二千倍。可是,再回头算算,从太阳射出的光子所造成的斥力,至多不过是太阳引力的几倍而已。因此至少对Ⅰ型彗尾来说,这种光子斥力的假说是有问题的。另一种假说是由于从太阳中放出的紫外线辐射造成了对彗尾的斥力。可是经过仔细一算,它所产生的斥力连可见光还不如,更不足以使Ⅰ型彗尾达到所测量到的那么大的加速度。 最新的一种说法认为这种斥力就是由于从上述的太阳中所射出的高速度微粒的冲击摩擦所造成的。假定这个假说成立,那末在什么情况下形成彗星的尾巴呢?科学家们计算出,如果从太阳喷射出温度高达绝对温度一万度的微粒流,每秒以每平方厘米通过一千亿个微粒的流量和彗星上的阳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分子叫离子,带正电的叫阳离子)相撞击,就可以使它们产生每秒钟增加每秒一米的加速度,从而形成了我们所观察到的彗星尾。这个假说已有了一些间接的证明,那就是通过观察彗尾加速的周期和由于太阳的自旋而使从黑子群(即太阳表面上有时出现的一群群黑点主要由风暴所引起)射出的微粒流遭遇到彗星的周期是否相符来证明。这种证明是初步的,还有待于更多的观测来巩固它的真实性。苏联的宇宙火箭无疑地将提供可靠的直接测量的数据,大大地有助于彗星尾形成学说的证明。在研究太阳系中天体物理的科学家们看来,这是有很大的物理意义的。而这不过是许多能够通过宇宙火箭来探索的宇宙间的奥秘之一而已。
3. 贯彻党在理论战线学术战线上的方针 “新建设”杂志革新内容
第7版()专栏:学术动态 贯彻党在理论战线学术战线上的方针 “新建设”杂志革新内容 “新建设”杂志编委会决定从今年开始,这个杂志改为以学术批判和学术讨论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它的基本任务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理论联系实际、厚今薄古的方针,在学术战线上用革命的批判的精神,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现代修正主义思潮以及教条主义进行批判,并积极支持群众性的学术批判运动,培养和扶植学术界的新生力量,以建立和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队伍,使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该刊一月号根据以上新的任务,在内容上有了比较显著的改进。 在这一期杂志上,为了贯彻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决议,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发表了刘导生、薛暮桥、许涤新、王学文等同志的文章。这些文章就建设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过渡、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农村人民公社所有制的性质、我国目前具体条件下的商品生产以及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等问题,作了探讨和阐明。刘导生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当前的新课题”一文,指出我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当前应当继续深入地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系统地研究社会主义建设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理论问题,并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坚决贯彻群众路线。 这一期的“新建设”上,着重地对去年夏季以来在北京各高等学校里出现的群众性的学术批判运动,进行了评论和报道。潘梓年同志在题为“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把学术批判再推向前进”的评论文章中,热情地赞扬了半年来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批判运动的成就。他认为:“这次运动是学术界的一件大事,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大事。”“这次运动证明,学术研究,也和其他一切工作一样要搞群众运动,要走群众路线,要依靠集体力量,要有紧紧依靠着党的领导的专家和青年相结合;要反对脱离党的领导的专家路线。”“正是由于有了这一些,这次运动才能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因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指出:今后要把学术批判搞得更深更透,必须继续贯彻党的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于各种学术问题上的不同意见,必须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争论,对于比较复杂的一时不易作出结论的问题,更应该从容商讨,不要匆忙作出结论。即使作出了结论,如果还有不同的意见,还可以继续讨论和争辩。“玉石愈攻愈晶莹,真理愈辩愈明彻。”潘梓年同志的文章,还指出了学术批判对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的重大意义。他说:“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果在学术思想上,不经过深刻的批判和自我批判,也就不可能彻底抛弃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树立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 为了贯彻党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活跃学术界的自由讨论的空气,以便对当前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求得正确的一致的看法,这一期的“新建设”杂志上,还提出了两个问题,让大家展开讨论。一个是“如何看待主观能动作用和客观经济规律的关系”问题;一个是关于当前美国经济危机的看法问题。前者是根据1958年12月10日出版的第九期“理论战线”上刊登的德麟写的一篇文章的论点提出的。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客观规律是可以消灭的,消灭的办法就是消灭产生这个规律的前提。作者并认为:“绕着规律打圈子”是不行的。我们可以而且应该运用上层建筑的力量,推动经济的发展,对于那些妨碍人们迅速地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规律”,应当创造条件,使它们归于消灭。在后一个问题的讨论中,发表了吴大琨的反批判的文章。吴大琨认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美国经济危机研究小组几位同志批评他对美国经济危机的看法上有修正主义观点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是教条主义。编者在按语里指出,这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原理的问题和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问题,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4. 名词解释
第7版()专栏: 名词解释 卜凯 卜凯是美国的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是帝国主义的代言人。解放前,曾任我国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教授,并著有“中国农家经济”、“中国土地利用”、“中国之田权与租佃制”等书。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维护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反动理论。他把中国农村贫困的原因说成是“人口过密”,并公开主张用“战争、天灾、疾病”来阻止人口的自然增加。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托·罗·马尔萨斯(1766—1834)是英国的神甫和庸俗经济学家。1798年,他发表了一种仇视人类“论人口规律”。根据这个“理论”,人口按几何级数(一、二、四、八……)增加,而生活资料只按算术级数(一、二、三、四……)增加。这就是说生活资料增长的速度,永远赶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因此,他主张每隔一个时期,就要用饥饿、瘟疫和战争来大量消灭人口,以适应生活资料增长较慢的状况。这是赤裸裸地为剥削阶级的剥削制度辩护,疯狂地仇视劳动人民的反动理论。 土地报酬递减率 “土地报酬递减率”最先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杰·安特生 (1736—1808)提出的。马尔萨斯剽窃了这个“规律”,把它作为他的人口论的理论基础。按照这个“规律”,投入土地的劳动和资本达到一定界限以后,产量不是相应增加,而是递减的。列宁曾经指出:“这个论据是最没有内容的抽象,它撇开了最主要的东西:技术的水平和生产力的状态。”我国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经验证明,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愈多,产量就会愈富,土地的报酬不是递减而是递增。 威廉士 威廉士·瓦西里·罗贝尔托维奇(1863—1939)是苏联卓越的土壤学家和农学家。曾任苏联科学院院士、莫斯科季米里雅泽夫农学院教授。 威廉士总结了过去土壤科学研究的成果,研究了土壤结构的形成,建立了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一整套方法的学说,制定并论证了草田轮作制。他把土壤学说建立在生物学的基础上,使它成为一种独立的自然科学。 李比希 李比希·尤斯图斯(1803—1873)德国卓越的化学家。曾发现同分异构现象,研究出分析有机物质的方法,定出关于根和酸的碱度的精确概念。他提出所谓植物的矿物营养原理并指出矿物肥料的作用。他促进了农业化学的科学发展。但他错误地认为土壤肥力只由土壤的化学性质来决定,植物根系对土壤产生不良作用。却看不到生物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单因子分析 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只抓一个现象,一个方面,一个因素,把其他可变的因素作为一个常数固定下来,不考虑它的联系和发展,这种研究方法就叫单因子分析。例如把土壤的温度固定为二十度,湿度固定为10%,然后进行施肥后土壤变化的研究。这样得出的结果往往是孤立的,因而也是片面的。正确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多因子分析。
第 8 版
1. 谈评剧“苦菜花”的改编
第8版()专栏:百花坛 谈评剧“苦菜花”的改编 萧甲薛恩厚同志: 中国评剧院演出的你同高琛同志改编的“苦菜花”我看过了。我想和你说说我的感想。 “苦菜花”小说我看过,很喜欢。看到它搬上舞台,尤为兴奋。改编时,尽量撷取小说中矛盾尖锐之处,尽量考虑到小说中对母亲这一人物着意刻划的深刻含意。这足以窥见改编者的苦心。 改编这部小说是不容易的。我以为难处在于:小说是以母亲作主线,象征苦难的祖国——即苦菜之苦根。母亲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和她一起共命运的儿女、亲人、朋友、同志,以及母亲本人,又是苦根所生发出的美丽的花朵——即苦菜花。而改编戏,任谁第一眼都不得不考虑以除灭汉奸王柬之为故事主线。因为这条线,矛盾尖锐,敌我分明。这就构成改编戏时的两种可能:一是以围绕母亲为中心,像小说一样,多方面地表现母亲。从封建社会走过来的没有自为的阶级意识时起,到以后她怎样对待儿女,她对解放军的关系,她如何对待明火执杖的敌人,如何对待暗藏的敌特,如何对待干部的错误作风,怎样对贫苦农民的关怀,怎样成为群众的核心,她和党的关系……,写母亲在革命进程中的变化发展。这样写,就可能写成一个“母亲传”。传记体的戏很不好写,容易使其它人物分散,故事不易集中,戏剧矛盾不尖锐。这样写,还会失去原小说中所提供的丰富的戏剧情节,使原小说中许许多多人物变为扁平的影子。以上是这一种改法的利和弊。 另一种可能,紧紧抓住以根据地反特斗争为主题,也就是以对汉奸敌特王柬之的斗争为主线。这一条线,在小说中极为鲜明完整。这条线斗争尖锐、惊险、紧张。这样就只用小说的前半部。在看小说时,我觉得看到王柬之被公审后,就再也提不起原来那股子急于寻根究底的劲头了。这虽是我有看故事的偏爱,但也反证了小说中前后两半不够衔接。前半部故事性很强烈,人物精神面貌、心理状态的描写和典型环境的铺排都异常紧密深刻而集中,把对立矛盾的具体人物摆在读者面前剖析,使人们目不暇给。后半部则铺撒开来,除母亲沿着自己的思想性格有所发展外,矛盾对立面已不是具体人物贯串如一,环境、事件的安排也不似前半部集中。以上所谈是为了改戏所引起的对小说的感触。 话说回来,按照这反特斗争的线索改下来,戏会是很吸引人的,但势必削弱母亲的表现,因之也就影响了“苦菜花”这一命题的深刻寓意。不仅如此,写这一条线,还要特别注意不要减弱正面人物的刻划。我感到在小说中,如果以姜永泉、娟子、德松、玉秋等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王柬之相比,后者在小说中描写得比较集中,而对前者的描写,比较起来就不够丰满。更重要的还由于描写正面人物在斗争中建树的地方太少太薄。在抗日时期对敌斗争中,这些地方干部有各方面的建树,它又会表现在群众——包括干部本人——思想觉悟、斗争艺术的提高上。而小说中像姜永泉、娟子、冯德松等人,思想的发展,本身的成长,对根据地的建树都描写得不够,就是在对王柬之的斗争上也显得不够主动。这是我们研究改编戏的时候,对小说感到不满足的。因之改编戏时就要着意补足这方面。 评剧“苦菜花”的改编是有成就的,有些场子戏剧性很强。但是也就失之于松散,在主题、故事方面都没能集中有力地表现。这是一个难题,改编几十万字的小说,把它再创造为一件艺术品,当然不是轻而易举,一蹴即就的事。看来,碰到这种情况时,那是要写戏的人操起刀剪,给小说动大手术的。 我当再次申明,上面所谈对小说的感触,那是基于为了改编成戏而引起的。对小说本身,我不能妄加评断。小说可以用几十万字畅泄直流地写下去,可是,每个戏只能是三小时左右,四万字上下。奈何?戏比起长篇小说来,只能是刀短刃利。 评戏“苦菜花”演出了很久,但到现在,演出的效果依然强烈,观众关心以母亲为首的许多正面人物的命运,憎恨以王柬之为首的反面群丑。剧场里嗟叹、惊诧、嘲嬉、欢笑之声不绝。就说明它是一出好戏。情节还是紧张的,对母亲和王柬之的刻划,也是鲜明的,这个戏大有可为,应不断提高。 我感到评剧院有一股劲头,排了很多新戏就是一个明证。这次到福建前线慰问,又带回新颖的创作。我很喜欢看“三里湾”的演出,很多同志也对“爱甩辫子的姑娘”给以佳评。我感到,评剧院在为政治服务的方针上是鲜明的,在评剧艺术创造上,既大胆又有很多令人欣喜的成功。 祝你们继续努力!
2. 给刚果
第8版()专栏: 给刚果 程光锐那时我们咆哮, 我们怒火高烧…… ——刚果诗人马尔西阿尔·辛达是谁把你从沉睡中唤醒?是刚果河呜咽的流水声,还是从天外吹来的东风?你的怒吼划破了长空,像新春的第一声雷鸣,全世界都回响着这吼声。刚果,你像一颗遥远的星挂在天涯,人们不了解你是个怎样的国家,人们听着你的故事像听着神话。听说你是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遍地是奇妙的火山、丛林和宝藏,铀矿和金刚石在地下闪闪发光。可是,你既富饶而又一贫如洗,海盗们抢走了你的铀矿和金刚石,你的人民被屠杀,被卖作奴隶!八十年的仇恨向谁诉说?千千万万亲人的鲜血流成河!刚果河日夜唱着血泪的歌。布鲁塞尔在喝着你的血酒,纽约银行里堆满了你的骨头!他们幻想着你是永远沉睡的绿洲。你沉睡着,你的心却清醒,你倾听着四邻兄弟们的歌声,来自怯尼亚、乌干达、喀麦隆……或者来自更遥远的地方,来自中东的油田、南美的矿场,这不是歌声,是被打断的锁链叮当。你怎么能再沉睡,世界已沸腾!你要让刚果河掀起波涛汹涌,你要让遍地火山一齐轰鸣!你雄狮般的吼声散入春风,从远方吹来,在黄河两岸回萦,六亿人民的心中多么激动!我们相隔万里又如此亲近,我们似曾相识又心连着心,因为我们都是爱自由的人!呜咽的刚果河流着中国人民的笑声,欢乐的黄河也流着刚果人民的苦痛,中国、刚果是心连着心的弟兄!刚果,黑色的弟兄,好弟兄,青春的中国向你欢呼,致敬,祝福明天刚果河上升起黎明!
3. 从改编中感到的问题
第8版()专栏: 从改编中感到的问题 薛恩厚萧甲同志: 你来信谈了把小说“苦菜花”改编成戏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对我和高琛同志合作改编的“苦菜花”一剧提出宝贵意见,甚为感激,愿就你所提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苦菜花”搬上舞台可以使观众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也是革命历史教育;通过“苦菜花”的演出,使观众认识到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如何领导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顽强的斗争,并最后战胜了敌人;理解到外强中干的帝国主义不过是只纸老虎,胜利一定会属于人民;认识到没有过去的艰苦奋斗、流血牺牲,就没有今天的自由、幸福。从而使我们今天的人不要忘记过去,更加要热爱今天,更加热爱党。 但是,“苦菜花”的改编有很多缺点,正如你所谈的:失之于松散,主题、故事不够集中。因而,我也谈谈改编“苦菜花”当中一点非常肤浅的体会: 戏剧要写故事、人物、冲突,否则不成为一个戏。如果按照小说那样写母亲的成长,是很难结构成一个戏的,也是我们写作水平所不能胜任的。于是我就先抓反特斗争这条线,但抓反特这条线,在结构上依然碰到困难,即按小说的材料很难串起一个完整的故事。怎么办呢?我们就采取了另一个办法,即不敢离小说太远,又有所增删,结构的结果就是今天舞台上演的这个样子。其优点是演出效果还好,缺点是失之松散,主题、故事不够集中。如何改进呢?小的改动还可以,大的改动尚无门路可寻,处于“无可奈何”的状态中。如果敢想敢作的话,那就得大大突破原有小说的束缚,给予更多的虚构,才有可能趋于完整,否则是很难解决的。但如果大胆虚构,必然会形成另一种情况,即脱离小说太远,甚至于面貌全非,等于另起炉灶,那就不成其为改编了。 那末,对改编小说究竟怎样作为好呢?想来想去,认为办法有三:第一种,如果小说本身就具备改编成戏的条件,或局部可改编成戏,那就根据小说主题,集中精华并进行若干创作、补充,搬上舞台。作到既合乎原小说的精神又使戏剧统一完整。这种改编办法当然是最上乘、最成功的改编了。第二种,如遇像“苦菜花”这样小说,故事、情节、人物本来就不够集中、很难结构成一个统一完整的戏,怎么办呢?我的想法,干脆大胆一些,摆脱小说的束缚,取其某点或若干点作为素材来处理和运用,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和理想给以更多的虚构和更多的创作,我认为这种作法也可能写出好戏来。用这种方法写成一个好戏有什么不好呢?第三种是把难以集中的小说改为新连台本戏。但,这种改法又不是很理想的办法。 我个人是比较肯定前两种办法的。不知道我的见解对不对? 此外,我认为创作与改编都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也是两条腿走路的问题。把小说改成戏剧是我国戏曲中一个很好的传统,传统戏中很多都是来源于小说,而又独具特色。今天我们探讨一下如何改编小说,并通过实践总结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对戏剧运动的开展是有好处的。
4. 历史会重演吗?
第8版()专栏:大地的秘密 历史会重演吗? 石工 如果能够认清地球的历史面貌,找起矿来就方便了。可是怎么能知道亿万年前地球是什么样子呢? 远在公元1074年我国宋朝的沈括就在太行山发现了这样的事实:有的山崖间含有螺蚌壳和卵石。后来他就正确地指出,在这山崖的地方,曾经是远古的海滨。因为今天的海滨告诉我们:在海滨,贝壳和卵石都很多。 可见,地球的表面经过了许多变化。我国很早就有了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的科学观念。伟大的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1763年发表的“论地层”中,也阐述了从现代的变化去认识地球历史的思想。可是在欧洲,上帝创造的世界永恒不变的说法,长期阻碍着人们去认识地球的过去。1686年,丹麦的史丹诺因为提出了海陆曾经有过变迁的见解,便被教会活活地烧死。以后又出现了以居维叶这个人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质变”学派。这个学派虽然承认地面上有过变迁,但认为这种变迁不过是偶然的质变。由于不可知的原因,生物突然全部毁灭,地形也改变了,一切重新来过,历史也中断了。显然,这不过是“以一整系列的重复的创造行动代替了上帝的单一的创造行动,使神迹成为自然的根本的原动力。”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0页)按照居维叶的说法,地球的历史面貌是不可知的。直到1830—1833年间,英国的莱伊尔出版了“地质学原理”一书以后,欧洲的地质学中才第一次带进了理性。 莱伊尔提出了“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这个方法。我们知道,泥砂不断被流水带到海洋湖泊里堆积起来,终于变成了成层的岩石沉积岩。很多高山是沉积岩构成的,看见这些山,我们就可马上想到这是古代的海洋所在。我们还知道,流水不能把太大太重的砂、石带到很远,因此距岸愈近的地方,堆积的砂石愈粗,愈远愈细。当我们看出沉积岩内部颗粒的粗细时,便可以推想到大海的位置:哪里是中心?哪里是边缘? 把今天的现象和在远古生成的石头之间联系起来,我们便找到了一条认识过去的道路。比如今天冰川经过的地方,把一些石头的表面擦出条纹,那末即使在现在气候温暖的地方发现了这种石头,也可以推测从前在这个地方有过严寒的冰川。这样的例子,细想起来还很多。 照这样说来,难道历史会重演吗?不会的,莱伊尔的方法,还不完全符合自然的真实。按照他的说法,地球上的变化不过是周而复始地机械地重复。其实不然,比如火山活动,我们可以从今天火山喷发时的产物去认识古代的火山。如果某处发现了和今天火山喷发时流出的熔岩相同的石头,便可以知道过去这里有过火山。但是,今天的火山活动和从前是不完全相同的。今天的火山多半从一点迸发出来,早些时候的火山则多沿着裂缝大量喷发,熔岩流布很广;更早一些时候,熔岩是如此之多,干脆把盖住它的岩石都熔透了。这说明在地球的早期,地壳还有些脆弱,到了今天,却已比较稳固,所以火山活动的情况是不同的。 我们只有联系客观条件从发展上去看,才能正确认识地球的历史面貌。 〔编者附记〕“大地的秘密”这一栏,一共刊出了十七篇文章,现在,全部刊登完了。 在这些文章中,从地质和找矿的一般性问题谈起,顺次介绍了由于地球的内部力量和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所引起的地质作用,最后谈了一下地球的年龄和怎样去认识它的历史。作者试图不是纯客观地介绍科学知识,而是希望还能帮助读者认识到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同自然斗争中的优越性;认识到人类的劳动在地球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我们开辟这个介绍科学知识的专栏,还只是一个尝试,无论就单独一篇文章或整个专栏的组织来看,都还存在许多缺点,希望读者提出意见,更希望科学工作者们多为我们写些知识小品的文章。
5. 万里长空传友情
第8版()专栏: 万里长空传友情 李智 敌前练兵飞转场,万里长空传友情, 雄鹰为咱作信使,战斗友谊比海深。 这一天天气特别晴朗。我们部队在完成战备任务的前提下,组织了一次转场飞行训练。这一转场飞行,不但提高了飞行员同志的技术水平,而对于与我们遥遥相隔又从未见过面的老大哥——××部队的革命友谊也大大加强了。 天刚亮,每个机组就在自己的飞机副油箱上用粉笔写下了向老大哥部队首长和同志们的问候与感谢,有的军械人员写下了向“炮兵”(即军械)的问候,有的机组以诗歌来表达对老大哥的心意。如40号机组写了一首向老大哥的问候诗: 东风起,红旗飘,万里晴空阳光照, 带着我们的心意,向老大哥问好。 45号机写了一首向老大哥的感谢诗: 大哥工作责任强,帮助小弟转场忙; 您们工作真辛苦,我们永远不会忘。 有很多同志还向飞行员交代,要他们到达兄弟部队后,一定要向老大哥问候,谁都希望能把自己的心意带过去。 起飞几小时后,我们的银燕满载着老大哥——××部队首长和同志们的深情厚意归来了。同志们看到自己飞机的副油箱上和喷管里面都写满了问候的字句,兴奋得不得了,因此在大家准备好飞机后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忙着抄录这些字句和机组的问候。在这些字句中,有的是老大哥对我们的问候,如: 雄鹰好,雄鹰好,雄鹰下来我加料; 保证雄鹰平安转,捎个话儿问你们好! 有的表达了我们保卫祖国的共同意志,还有的写下了老大哥对我们的鼓励、表扬。如在45号飞机上有这样一首诗: 大哥飞机维护强,战鹰清洁又健康; 转场训练为备战,多歼敌机打胜仗。 45号机组看了后,机械师杨前灿同志马上把它抄在工作日记上,接着领导全机组人员擦洗飞机,干的比平日更欢,飞机擦的也比平日更清洁、更彻底。 领队长机赵云清同志一下飞机,就兴高采烈的向大家讲他们到老大哥那儿后,部队首长和同志是如何的热情接待。他说,临走时,政委还一定要他们每个人带一个大桔子,赵云清同志当时表示说“一定把代表首长和同志们情意的桔子带回去给我们的机组同志”。当时在场的每个同志,真有如亲临其境,都为这种亲切的关怀、照顾深深感动。有的同志说:我们要以搞好工作的实际行动,来报答老大哥对我们的这种鼓励。 在老大哥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 战鹰来此虽一停,留下情长谊又深。 的确,虽只有这样一个来回,给我们的印象是难忘的。正如赵云清同志所说:“我怎么也形容不尽我们兄弟部队之间的这种亲密团结和革命的友谊。”这种阶级兄弟的感情和革命的友谊,更鼓舞我们信心百倍地去搞好工作,去战胜敌人。
6. 夜航(图片)
第8版()专栏: 夜航(套色木刻) 羊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