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01-13

第 1 版

1. 从一个公社看人民公社的强大生命力

第1版()专栏: 初升太阳光芒万丈 一大二公好处无穷 从一个公社看人民公社的强大生命力 樟市公社诞生八个月,粮食产量增三倍,工厂建起百多座,商品生产发展快,收入大增生活好 本报广州12日电 广东省韶关市郊区樟市人民公社(原樟市乡),是全省七百多个人民公社中的一个普通的公社。这个公社诞生八个月来,各项生产事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显示了人民公社的强大生命力。1958年生产总值比公社成立前一年增加四倍多,工业和农业总产值达到一千三百多万元,除去40%的成本外,平均每人纯收入约四百元。 樟市人民公社在短短几个月中,不仅有能力一举清还了过去几年来农业社无力归还的四十多万元国家贷款,还投资扩大了工农业生产,并且使全体社员的生活水平超过了富裕中农。平均每人每年纯收入的四百元中,如以65%作积累,35%用作消费,每人每年有一百四十元,每月十一元多。公社在去年11月份以前,每个人每月由公社免费供给七元多的伙食,每个劳动力的工资也按月发放,其余准备用作衣服、日用品、读书、文娱及集体福利费的包干。公社党委最近经过研究,认为包得太多了,准备改为每人每月伙食费六元,其余作为工资发放。这样,每个劳动力每月平均将有工资十元。公社目前手中的存款和待售物资,还足够发放全体劳动力一年的工资。 樟市人民公社,是一个山高、林密、水冷、田瘦、交通不便、向来被认为是“无人肯住,妇女漂外江”的穷地方。解放后几年来,生产、生活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但是并不富裕。如1957年樟市乡平均每人的口粮只有三百七十斤稻谷,平均总收入(未除去成本)只有九十一点五元。各个农业社还出现了不少的超支户。但是去年4月一成立了公社(去年9月前叫乡联社),把原先的八个农业社和樟市街的手工业合作社及居民等四千六百二十五户(共二万四千五百一十八人)合并起来以后,由于人多势众,并且正确地贯彻了以粮食为主和农林牧副渔业同时并举、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自给生产和商品生产同时并举的生产方针,使全社生产面貌焕然一新。去年二万五千多亩晚稻平均亩产达到一千七百十七斤,比1957年晚稻亩产量二百一十九斤增产六倍多(全年粮食比1957年增产三倍多),平均每人全年约有粮食三千多斤。与粮食生产跃进的同时,三千五百多亩花生亩产六百斤,也比1957年的亩产一百四十四斤增加三倍多;其它如养鸡、养猪、养鱼都有很大发展。公社兴办工业方面,新建和修建了肥料、农具、建筑材料、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采矿、炼铁、造船、水力发电及伐木等各种大小工厂共一百二十二座,工业总产值达到二百一十万元,比1957年的工业总产值十五万多元增长了十三倍。林业和林副产品产值达到二百八十七万元。公社除了搞好自给性生产外,还大抓商品性生产,公社卖出的木材、石灰石、木炭、木柴、砖瓦、石灰、生猪、鸡、鸭、鹅和粮食等商品,约占总产值三分之一。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全社一年内还新建了七条公路,长达八十华里,现在大部分生产管理区都可直通汽车。 樟市公社原有条件并不好,建成后又忙于各项生产工作,组织、制度、经营管理等都存在不少问题,还来不及健全、整顿;在人力财力方面也没有得到国家的特别照顾。在这种情况下,它能够获得全面的极高速度的跃进,只是由于初步发挥了公社的各方面的优越性的结果。樟市公社的建立,首先使原来分散属于八个农业社的生产资料,扩大和提高为全公社人民所有,全乡的八千五百个劳动力也组织到一起了。这种生产关系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过去农业社资源分散、劳动力分散,不能更合理更有效地调配和利用的缺点,因此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全面发展。例如,公社辖区内,本来有丰富的森林、石灰石等自然资源,仅留坑山一带二百华里的崇山峻岭,就蕴藏着一百万立方公尺左右的木材,但过去山区的几个小农业社,人力少,无力开采林木;而平原地区的农业社劳力较多,却没有林木可供开采。人民公社成立以后,这些问题一下子便解决了。公社共有八千五百个劳动力,从中抽调适当力量伐木并不感到大的困难。公社现在成立了七百多人的伐木加工场,仅仅一月多时间,就砍伐了价值四万五千多元的木材,并发动社员修建公路、疏通河道,用汽车运输和放木排的办法使木材得以源源外运。公社建立后由于“大”和“公”,使过去分散的山塘、河流、山石等资源,也得到了更合理的利用。如全乡的一万多亩的山塘、河流,过去分别属于各个小社所有,谁也无权无能综合利用,公社建立后才能统一安排,改为万亩鱼塘,养鱼一百万斤。公社在抽调劳动力时,因为按照工农业生产的需要,进行合理安排,分别组织了各种专业队伍,因此保证了粮食、多种经营和工业生产的全面发展。 樟市公社建立后,由于大举兴办了公共食堂二百五十一所,托儿所、幼儿园、敬老院二十七所,不但使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而且使大批妇女得以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走上工农业生产岗位。这就使得大批原来农业生产战线上的男人抽调上山砍木和爆石后,可以由妇女立即接替他们的工作。 因为公社的“大”和“公”,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樟市人民公社各项事业也得到了密切结合和互相支援,促进了各项事业的更快的发展。过去,樟市乡没有什么工业,农业生产往往缺乏生产资金,无法解决,只得向国家贷款,解放后历年来向国家借的各种贷款,仅未归还部分就达四十多万元。但公社建立后,这种情况根本改变了。去年春耕时缺乏资金,公社(当时叫乡联社)的伐木场奋战一个多月,就为农业生产筹足了四万五千多元的资金,及时支援了农业生产。7月间,伐木场为了提高劳动效率,要安装一条空中运输线,但没有资金购买钢索,伐了的木材一时又运不出去。当时,公社便从各条生产战线动员了五千多社员开赴留坑山,一天一夜就运出木材十七万多条,价值三万多元,买回了空中运输所需的装备。 樟市公社在工农业生产获得了全面大跃进的基础上,实行了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供给制方面,实行了吃饭不要钱,一日保证三餐大米干饭,有些食堂也做到每餐两菜一汤,医病吃药不要钱。工资制方面,从1958年9月正式发放工资以来,已发放了三次,共十八万二千多元。目前,公社还在樟市墟上建筑医院和公共场所。社员增加收入以后,购买力显著提高了,据1958年11月的统计,樟市、白沙、罗坑三个墟场销售的生活资料共达二十四万多元,比1957年同期的三万六千四百元增加了约六倍。储蓄也普遍增加,到1958年12月20日,公社信用社的存款共八十四万五千一百元,其中属于社员的存款占三分之一,比1957年同期的存款四万五千六百二十一元,增加了五倍多。 樟市人民公社的社员在亲身感受中,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人民公社的好处;并且知道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他们的生活将要继续大大改善。(附图片) 樟市公社正在进行基本建设,后面的楼房是快要建成的公共食堂;前面是新买的汽车正在被用来运输。   新华社记者 陈福北摄 樟市公社建成十座砖瓦厂,每天生产砖瓦四万五千件。 新华社记者 陈福北摄 苗地

2. 毛主席接见巴西桑巴约州长

第1版()专栏: 毛主席接见巴西桑巴约州长 新华社12日讯 毛泽东主席今天下午接见了巴西伯南布哥州州长希德·桑巴约和他的夫人,以及他的助理乔治·阿尔巴诺和夫人。(附图片) 毛主席接见巴西伯南布哥州州长希德·桑巴约(左第三人)时情形  新华社记者 侯波摄

3. 让设备成套是机械工业当前的重要任务

第1版()专栏:社论 让设备成套是机械工业当前的重要任务 1958年,我国的机械工业有了飞跃的发展,已能制造供应基本建设所需要的绝大部分设备,这标志着我国的机械工业已经由修配为主走上了以制造为主的新阶段。除了数量上的急剧增长以外,在品种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些重型、大型、精密的机械已经开始生产,这标志着我国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我们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制造的时间还短,经验还不够,生产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其中最主要的是某些产品的主机、辅机和附件、配件互不成套。机械不成套,就无用武之地,不能迅速投入生产和发挥投资效果。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新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机械工业本身任务,并且会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建设,也可以说,它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建设速度。因此加强设备配套工作,使各种机械设备及时成套地投入生产,迅速发挥作用,是当前一个迫切的重要任务。 抓工作要抓主要环节,主要环节迎刃而解,整个工作就可以大大提高一步。当前机械工业有两个主要环节,一是全面地安排生产,一是让设备成套。1959年,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机械设备的需要比1958年大大增加。为了胜利实现今年宏伟的跃进指标,机械工业必须妥善安排生产,根据需求的轻重缓急,对生产任务作仔细的排队。应当把武装“元帅”和“先行”作为重点,保证轧钢设备、矿山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站设备和机床的生产。重点不能脱离一般,因此也必须同时对其他方面所必需的机械设备作相应的合理安排,以使国民经济各部门都能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在解决了生产安排问题之后,主要一环应当抓设备的成套生产。突破了这一环,我们的机械工业又将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任何一个工矿企业的建设,无论是冶金、机械、电站,也无论是煤矿、石油、化工及建筑材料企业,它们所需要的设备,大体说来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生产作业线上的设备,这是工矿企业的主要设备;一类是起配合生产作用的设备,这是工矿企业的辅助性设备。只有主要设备,而无辅助设备,整个工厂仍然不能正常生产,甚至根本不能投入生产。因此,在机械设备的生产中,既要抓紧各种主要设备的成套生产,又要抓紧各种辅助设备的生产,直至一个螺丝钉,两者缺一不可。以发电设备来说,一套六千瓩的火力发电设备,围绕着汽轮机、锅炉、发电等主要设备的附件,共有七千多件,其中比较复杂的有四千多件。发电设备的附件的劳动量往往超过主机的一倍以上。从这里可以看到设备配套是一件极其庞大和复杂的工作,它既是机械制造部门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基本建设部门的任务。 让设备成套既然已成为当前工业建设中一个迫切的重要的任务,怎样才能有效地完成这个任务呢?首先就是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用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动员中央工业与地方工业,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机械工业部门企业与其他工业部门的企业,即动员各方面的机械制造力量,充分发挥企业的潜力,共同为各种设备的配套服务。任何一套完整的生产设备,都是许多企业分工协作的产物。一个工厂的全套设备中,有主要辅助之分,产品结构有繁简之分,制造技术有难易之分。因此,这些机器设备,固然可以由大企业用洋法生产,但是也有不少产品可以由小企业用土法生产,或者由大中小企业协作,洋法土法并用。1958年为了全民办钢铁,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全国各地大量地生产了不同规格型号的洋设备和土设备,各种高炉、转炉、鼓风机、电动机从大中小企业中源源不断地、成批成套地供应钢铁战线,有力地保证了钢产量翻一番的任务。这是设备制造上一个大型企业、洋法生产的群众运动(大洋群)同小型企业、土法生产的群众运动(小土群)相结合的重要的实践。第一汽车制造厂是一个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大企业,是用洋法生产的。但是它所出产的“解放牌”汽车,除了主体部分是自己制造外,还有遍布全国十个省、市的五、六十个企业为其生产配件零件,其中不少都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事实雄辩地说明了设备配套工作用两条腿走路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在这方面,任何忽视“小土群”的思想都是不对的。 为了做好设备成套的工作,还必须从计划安排上保证设备成套的需要。有纲就要有目,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安排。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如此,每一个工业部门内部也必须如此。机械制造工业内部各种产品之间,例如炼铁炼钢设备与轧钢设备之间,机械与电机之间,主要设备与辅助设备之间,以及各种机器设备与所需要的配件之间,等等,都应有全面的合理的安排。所谓全面的合理的安排的关键在于既用大力抓重点,又注意抓一般,这样才能做到纲举目张。在安排生产计划的时候,分配原材料的时候,必须既照顾到主要设备,又照顾到配件和辅助设备,成套地安排计划,成套地分配原材料。各部门各企业和基本建设单位都应该按照配套关系,立即对1959年的生产计划、基本建设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材料制造部门应该尽力以最快速度增加产量、发展品种,保证成套地供应机械制造部门的需要。 有了正确的成套生产的方针、计划,还必须进一步加强生产协作来保证配套产品有比较固定的来源。1958年工业大跃进的事实告诉我们,加强对生产协作的领导,发扬共产主义协作精神,严格地履行生产协作合同,是保证设备成套的关键。为了解决主要设备的配套问题,原来生产配套用的协作产品而在去年大跃进中改变了产品方案的工厂,有些还要归队,至少要抽出相当一部分力量制造原来的协作产品。有些配件厂已生产其他产品不能归队的,也必须妥善地安排其他小厂搞配件生产,重新整顿和加强生产协作关系。每一个担负协作任务的企业,都必须把协作任务正式列入计划,并保证按质按量按期地完成。生产协作关系既经确定,就不应擅自变动,以免牵动整体。以往的经验说明:协作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是否树立起协作的思想,是不是把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放在正确的位置上。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今后协作生产将越来越多,协作得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建设的速度,因此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地以共产主义的精神对待协作任务。 目前,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还不平衡,许多主要设备还只能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成套。但是,为了充分发挥各省、市、自治区现有的机械制造能力和便于组织生产,应当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全国一盘棋相结合的原则下,尽量在一省、市、自治区内组织配套生产。在一个省、市、自治区无法完成的成套设备,由大协作区组织大区内其他省、市、自治区协作制造。大协作区之间的协作任务和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平衡的配套产品,由中央主管部门负责平衡。在执行过程中,随着工业建设的不断发展,逐步地扩大各省、市、自治区自行成套的设备种类,缩小全国平衡的产品项目,这对促进全国机械工业的迅速发展有着重大的积极作用。各地都应当迅速制订措施,组织配套生产。 设备制造和供应中的配套工作,是实现今年工业中更大跃进的关键之一。各级党委应当加强领导,坚持政治挂帅,依靠群众,向全体职工进行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树立全局观点,服从整体利益,认真执行设备配套的生产计划,同时,立即对配套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各级的设备配套专管机构应当立即设立,把配套生产的工作抓起来,并且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使机械工业过好设备配套这一关,进一步提高我国机械工业的水平。

4. 抓紧当前机械工业的重要环节 全面安排生产让设备尽快成套

第1版()专栏: 抓紧当前机械工业的重要环节 全面安排生产让设备尽快成套 太原:成立指挥部加强生产领导 本报太原12日电 太原市加强对机械制造工作的领导以后,使制造的机械迅速成套。这个市的二十个有些规模并不大的机械制造和加工工厂,在两个半月内,已经生产出成套的电站、轧钢、采矿和焦化设备,以及高炉、转炉、化铁炉等六百三十四项,共二万二千七百五十八台套,等于过去两年的成套量。这为今年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物质条件。 太原市的各个机械工厂,过去大都是各厂按自己的计划进行生产,在生产计划上和制造进度上很少和别厂进行统一安排,很多由各厂分做的机器不是少这个部件,就是少那个部件,而长期成不了套。中共太原市委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决定由市委书记处书记麻贵书和太原市副市长李文杰挂帅,从各机械工厂抽调了熟悉工厂生产情况的工人、工长、技术员、调度员等十多人,组成了设备成套生产指挥部,对这一工作进行领导。指挥部把太原市所有能够制造和修配的工厂都组织进了成套制造的工作中。指挥部根据各厂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决定谁能做什么就给做什么,谁家装备能力大就由谁家负责总装配。并且根据成套要求,制订出各厂交部件日期。各个机械工厂根据指挥部的计划进行制造,使成套率成倍的增加。过去成年成不了套的几千台机器,很快都成了套。 中共太原市委在领导设备成套生产中,一方面批判“关起门来生产,不顾机器成套”和“装备自己第一,制造成套部件第二”等错误思想,提高各厂对成套生产的认识。一方面组织协作,及时解决成套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大大避免了成套拖延现象。各机械工厂还把成套的部件列为第一线产品。 陕西:加强检查工作 保证重点需要 据新华社西安12日电 陕西省正在积极检查机器设备配套的情况,以便进一步统一组织设备配套工作,保证重点建设的需要。 目前,全省已经组成以杨拯民副省长为首的设备配套检查组,分赴各重点建设单位和机械厂,发动和依靠职工群众对设备配套工作进行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各建设单位所需设备的品种、数量及供应、配套等情况;对各机械厂的设备、技术力量、产品品种、生产能力及所需原料等进行详细摸底。检查结束后,有关部门就要根据这些情况,对全省的机械工业生产进行统一规划和安排,按照重点工程所需设备的品种和数量确定各厂生产任务,组织配套工作。这样,既可解决设备配套问题,又能保证把所有设备和材料用于重点建设。 大跃进以来,陕西省机械工业试制成功很多冶金、发电、化工设备,去年第三、四季度,中共陕西省委就组织全省机械工业生产了不少成套的冶金设备,但是,当时由于生产能力和原料供应等原因,有些产品配不成套,不能很快用到生产上去。为了适应今年更大的跃进,省委决定对冶金、发电、矿山、化工、石油、机械、轻工等行业的重点工程所需要的设备,统一组织配套生产。 吉林:二百多企业实行大协作 据吉林日报消息 吉林省二百六十六个企业大协作,制造成套冶炼设备,武装通化钢铁基地和各地钢铁厂。现在已制出高炉、转炉、电孤炼钢炉、轧钢机等设备三百一十多套,陆续调运通化钢铁基地和其他重点钢铁厂。为了加强配套生产的组织领导,该省于去年11月就成立了配套公司,冶炼设备的生产按计划统一安排,统一调度,因而设备成套工作进行的比较迅速。 吉林省各地的高炉建设截至1958年12月25日统计,动工新建的高炉已达二百七十五座。这批高炉主要是建设在通化钢铁基地。在这二百七十五座炉中,已经有九十七座先后建成并陆续投入生产。目前全省还有上百座洋高炉在加速进行冬季施工,以保证第一季度全部投入生产,迫切要求尽快供应成套冶炼设备。 组织这次成套冶炼设备生产中,又根据各机械厂不同的设备、技术情况实行大协作。确定长春、吉林、四平等市的几个主要机械厂,负责制造高炉上技术比较复杂的炉体、贮尘器、卷扬机、给料斗、鼓风机、电动机、变压器等设备。一般部件由各市县的机械厂负责制造。大型锻件、大型柴油机等设备,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大厂负担。这样便解决了由一个厂子担负成套设备生产的各种困难,争取了时间,加快了成套设备的生产速度。 云南:千方百计为轧钢主机备齐配件 据新华社昆明12日电 云南省工业部门千方百计为轧钢机生产配套设备。现在,一台年产十三万吨钢材的轧钢机和一台年产一万吨钢材的轧钢机的主要配件已经基本备齐,先后试行运转。 云南省的钢铁生产在去年有了很大增长,今年还将比去年增长,但是轧钢设备能力和炼钢的能力不相适应,正常的轧钢能力只等于钢材生产计划的五分之一左右。几个月来,云南省自制成功了年产一万吨钢材的轧钢主机,一台年产三万吨钢材的主机正在制造,四川等省、市又支援了几台轧钢机主件。如何加紧为这些轧钢机生产配件,使之投入生产,就成了当前钢铁生产上重要问题之一。 云南省工业部门采用全面开花、明确分工的办法,把几十个较大型的工厂按不同的生产条件和工作性质编组分工,为轧钢机生产各种配件,几个月来已获得显著效果。现在,唐山支援云南的一台年产十三万吨钢材的轧钢机,正在昆明钢铁厂安装,所需的近百项配件,绝大部分已由当地各工厂制造出来。

第 2 版

1. 促成1950年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 各省、自治区召开会议讨论贯彻六中全会决议

第2版()专栏: 促成1950年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 各省、自治区召开会议讨论贯彻六中全会决议 新疆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12日电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在1958年12月20日到30日举行扩大会议,根据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决议和毛主席的指示的精神,讨论了整顿和健全人民公社的问题,并全面安排了自治区1959年的各项工作。 会议指出,1958年自治区各项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各族人民在党中央、毛主席正确领导下,坚决执行了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结果。一年来的经验证明,自治区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能顺利发展和取得巨大成就,必须正确地解决民族问题,必须有各民族亲密无间的团结。为此就需要既反对大民族主义,又反对地方民族主义。1958年在自治区干部中开展的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的斗争,取得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胜利,为自治区进一步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使各族干部和人民群众进一步亲密团结起来,使自治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有了可靠的政治基础。 会议根据八届六中全会决议的精神,对整顿和健全人民公社的工作和自治区1959年国民经济的计划工作作了安排。要求自现在起到今年6月,紧密结合生产,对人民公社进行一次整顿和巩固工作。争取在今年春耕以前打下整社工作的基础,到春耕后继续进行和完成这一工作。会议指出,作好整社工作的关键,在于搞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工作。各地应立即在农村和牧区普遍开展这一工作。 会议指出,发展生产是巩固人民公社的中心环节。必须通过整社工作认真总结公社1958年的生产经验,安排好1959年的生产计划,并且立即组织群众兴修水利、积肥、改革农具、工具,着手进行春耕的准备工作,以保证1959年农业大丰收。人民公社除搞好农业生产外,还必须贯彻农业、工业同时并举的方针,举办农牧产品加工工业、农具和农业机械的修配和某些制造工业,以及肥料、农药、采矿、冶金和电力工业等。此外,要搞好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和交通运输业,切实做到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并举。会议还要求各地在搞好生产的基础上搞好公社社员的生活。在集体生活中,要照顾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会议认为,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和农业一样,也应该由合作社转为人民公社。由于畜牧业合作化的时间较晚,牧区的情况较复杂和工作基础较差,转公社的步骤可以稍慢一些,时间可以稍长一些,但是一定要搞。目前,在牧业区除必须大力整顿现有的人民公社外,还必须注意整顿牧业合作社。在整顿合作社中,有条件的社可以转为人民公社,没有条件的可以在把工作做得更扎实的基础上,在条件成熟时再考虑转的问题。 为搞好人民公社的整顿和巩固工作,会议提出立即由自治区、专区、自治州、县、公社共同组织工作团,由各级党委第一书记挂帅,紧密结合农村生产,领导开展这一工作。 会议指出,1959年将是自治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大跃进的一年,任务很多很繁重,但是中心任务是抓钢铁和抓粮食。 为完成1959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会议要求各级党委特别是第一书记,必须一手抓工业,一手抓农业,当前必须以抓农业为中心,结合中心工作同时安排和进行其它工作。 内蒙古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12日电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去年12月27日到今年1月9日举行全体委员(扩大)会议,传达、讨论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决议和毛主席的指示,并根据决议的精神总结了1958年自治区大跃进的成就,通过了1959年工农牧业各项生产指标和安排了第一季度工作。 会议指出,去年自治区在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方针指导下,发动各族人民反对保守,解放思想,经过奋勇苦战,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会议指出,自治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展也是迅速的,去年有一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为六百八十二个人民公社,牧区也已经基本实现了公社化。 会议根据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的精神,讨论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公社的整顿和巩固问题,并且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整顿巩固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中要求各地春耕以前,紧密结合生产进行整顿和巩固人民公社工作。由各地党委分管农业的书记,领导、组织一支队伍,把这一工作作好。 会上还决定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支援包钢建设委员会,加强支援包钢的建设工作。 会议根据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和内蒙古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比1958年更大跃进的工、农、牧林等业的生产指标,并要求各地当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抓好思想工作,做好整顿人民公社和春耕的准备工作;(二)以钢为纲,解决焦炭生产、交通运输和配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抓好改进农村财贸制度的工作,以便适应人民公社发展的需要;(四)进一步加强工农互助、城乡互助,便利发展城乡生产;(五)在抓思想、抓生产同时,抓好关心人民生活的工作,使全区各族人民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改善生活。 贵州 新华社贵阳12日电 中共贵州省委于1月6日到7日举行了全体委员会议。在这次会议之前,省委召开了地(州、市)委书记会议和有部分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参加的县(市)委书记会议,为这次全会作了准备。 会议认真学习和讨论了党的八届六中全会的公报、决议和毛泽东同志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参加会议的人特别详细地逐段学习了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他们一致表示热烈拥护并坚决贯彻执行。会议还根据这个决议的精神,通过了“关于整顿和巩固人民公社的决议”。 “关于整顿和巩固人民公社的决议”指出,整顿和巩固人民公社,首先应该是提高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觉悟。为此,首先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一个学习和宣传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文件的运动。其次,各人民公社应认真总结1958年各项建设事业跃进的成绩和经验,并以更大干劲,迎接1959年的更大跃进。决议中强调要贯彻勤俭办社、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提倡精打细算,计划用粮,反对因丰收而发生铺张浪费现象。决议还强调指出,无论是工业或农、林、牧、副、渔等业各项生产,无论是任何一项生活福利事业,从公社直到生产队,都应切实建立起专人负责制;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贵州省1958年在各个战线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这个基础上,会议根据六中全会精神,安排了1959年的经济计划。会议总结了1958年党的领导工作方面的经验,并且指出,1959年党的领导工作应该心挂两头(就是一手抓工业、一手抓农业),抓住重点,继续鼓足干劲,领导全省人民更大更好更全面地向前跃进。 宁夏 据新华社讯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作委员会最近举行全体会议,传达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决议,并根据决议精神安排全区1959年的工农业生产。 会议期间,全体与会干部,对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进行了认真学习和讨论,一致表示热烈拥护。会议决定要继续鼓足干劲,反对右倾保守,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力争1959年更大的跃进。 会议对1959年,特别是第一季度的工农业生产作了安排。在钢铁生产方面,确定要对“小土群”进行整顿、提高,逐步建立起“小洋群”。还要抓基本建设,抓电力、运输,抓机械生产,抓冶炼设备的安装工作等,使全区钢铁工业迅速实现基地化、工厂化和机械化。 会议强调指出,工业生产应统一领导和全面安排,既要抓中心——钢铁生产,也要抓一般工业生产;要抓钢铁基地、一般厂矿,也要抓人民公社的工业生产;使各工业部门互相协调前进,并进一步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第一季度中,不只要在厂矿中开展群众性的生产运动,也要在人民公社中开展工业生产的群众运动。应当总结公社工业建厂和工业生产的经验,整顿全区现有的九千三百个小厂。要充分发挥现有厂矿的生产潜力,利用现有设备,并对各厂进行科学分工。 会议认为:农业生产方面,实现1959年粮食产量计划的关键是贯彻实行基本农田制度。要动员全区各族农民,认真在基本农田中执行农业生产的“八字宪法”。掀起一个热火朝天的冬季生产运动,抓好水利和积肥,为1959年的大丰收作好准备;同时搞好人民公社的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活跃商品流转,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会议认为,当前必须集中力量,根据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组织成千上万的干部,深入农村整顿、巩固和提高人民公社,为1959年农业生产的更大跃进打好基础。

2. 安徽大搞“小洋群”

第2版()专栏: 安徽大搞“小洋群” 去年建成八百座八立方公尺以上的高炉,钢产量增长五十多倍,铁增长四倍多,钢铁质量一直较好 本报讯 安徽省钢铁工业获得飞跃发展。据省冶金工业指挥部到去年12月31日统计,全省去年共产钢十二万九千四百一十一吨,完成国家计划十万吨的129.4%;产铁一百零六万八千零四吨,完成国家计划的103.7%。和1957年比较,钢的产量增加五十四点九二倍,铁增加四点零九倍。钢铁的质量,也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水平。在基本建设方面,全省已经建成和投入生产的八立方公尺以上的高炉已有八百零一座,正在加紧施工,预计不久可以建成的还有三百座。这些高炉的总容积共达一万二千七百立方公尺。全省已建成的各种类型的炼钢转炉共有六百三十一座,年生产能力共达五十八万多吨。 安徽省钢铁工业的大跃进,是党的总路线的胜利,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胜利。为了保证钢铁战线获得全胜,中共安徽省委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就不断深入地研究分析了运动各个方面的矛盾和运动发展的趋势,其中又着重研究了土与洋的关系,分散与集中的关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突击生产与均衡生产的关系,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技术与政治的关系。 根据大中小并举的方针,采取了“土洋结合、以洋为主、质量并重、合理布局”的方针,积极发展钢铁工业。由于采取了这个方针,安徽省去年发展钢铁工业的群众运动,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一开始就贯彻了土洋结合、以洋为主的方针。这就是,一方面在广大农村中,有土法炼铁经验和土法炼铁条件的地方,就建立小土炉和半土半洋的炉子。另一方面,在机械制造、动力供应、交通运输、技术力量等条件大体具备的地方,例如合肥、淮南、芜湖、蚌埠、马鞍山、铜陵、安庆等主要城市,就大搞小洋群。安徽省在钢铁生产的群众运动中,既抓小土炉,又抓小洋炉,使土洋结合起来,特别是战胜了重重困难,以最大的努力在有条件的地方大搞小洋炉,这样就不仅对完成去年钢铁生产起了重大作用,更重要的是为将来进一步发展钢铁工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第二、合理布局。安徽省的铁矿石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煤主要分布在淮河两岸,从淮河到长江有一条淮南铁路。根据这些条件,在淮南铁路和长江构成的“丁”字形地带,大建小洋炉,到去年12月份一个新的钢铁基地网已经基本形成。 第三、质量并重。安徽省由于始终强调质量并重,不论是小土炉和小洋炉生产出来的钢铁,都是既保证了数量,又保证了质量。由于注意均衡生产,产量一直逐步上升。调出的生铁,也都合乎国家规定的标准。 安徽省去年钢铁生产任务已经胜利完成了。现在,全省钢铁大军正满怀着胜利的喜悦,再接再厉,为迎接更大的钢铁生产任务而战斗。

3. 安徽工业万马奔腾

第2版()专栏:资料 安徽工业万马奔腾 安徽在解放以前,是一个多灾的地方。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据统计,1949年全省厂矿才有五十七个,职工只有一万六千多人。解放以后,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到1957年底,全省工业总产值已达到十五亿多元。 1958年,在以钢为纲全党全民大办工业的运动中,全省建成投入生产的各类大小厂矿共达八十多万个,工业产值比1957年增长一倍以上。到去年12月31日止,全省超额3.7%完成了国家规定的一百零三万吨铁的生产任务,超额29.4%完成了国家规定的十万吨钢的生产任务。铁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四倍多,钢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五十多倍。淮南煤矿的职工为了支援钢铁元帅上马,改革了采煤技术,去年生产的煤炭,比1957年增加70%左右。全省大办小窑煤,去年11月份的产量,比1957年一年的产量还多。1958年的铜产量,比1957年增长47.6%。全省一百六十多个机械工厂、八万多名机械工人,去年制造了一千一百多套八至二十八立方公尺的小高炉设备,六百九十八套小型炼钢转炉,保证了小洋群的建设。电力也增长近一倍。机床生产能力增加十倍。建筑材料的生产和铁路、公路、航运等也大大增加。 随着钢铁、机械等工业的发展,安徽的轻工业如纺织工业等,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安徽1957年只有八万多个棉纺锭,毛麻丝等工业几乎没有。去年以来轻工业部门新建和扩建了六百多个厂。其中,棉纺织厂六十四个,新增棉纺锭十二万四千枚,比原有设备增加一点五倍以上。毛、麻、丝织等工业也大大发展。

4. 供应人民生活多种多样的需要 上海抓紧增产小商品

第2版()专栏: 供应人民生活多种多样的需要 上海抓紧增产小商品 本报上海12日电 上海商业部门在抓大商品采购供应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小商品的生产和供应,尽力满足人民生活上多种多样的需要。 小百货、小五金和各种各样竹木制的家庭用具统称小商品,是人们生活上普遍需要的东西。中共上海市委财政贸易工作部最近指示有关商业部门抓好小商品的经营。市第一商业局和有关采购供应站先后组织了专门力量,在工业和手工业单位支持下大力组织货源,增加市场供应。 商业部门已经拨出一批五金材料、木材、毛竹等,供给工厂生产市场急需的发夹、鞋钉、拉链、淘米箩、板刷、洗锅帚、竹筷等小商品。有些小商品的原料需要外地供应,商业部门便派人去产地采购。一月份计划供应钢丝发夹一千零五十多万只,比去年第三季度三个月的供应量还多一半。现在市场上的供应量正在逐步增加。 许多小商品适合用零星旧料生产,上海商业部门派人四出收集零料、碎料。他们最近从搪瓷、电筒。制钟工厂和废品公司收购了不少零星的铁皮、锌皮和废铝,供给有关工厂造出大批鞋眼、揿钮、铁皮锁和拉链。商业部门还积极协助工厂开展金属原料的代用工作。抽屉锁的锁头和锁板原来用铝合金和铁皮制造,现在分别以胶木和胶布代替,质量差不多。工厂因此可以大量生产。第一季度计划制造这种锁七千打。 经过工商部门协同安排,最近小商品的生产能力有了增加。一家制造打火机的工厂,不久以前划出部分生产能力来制造人们剃须用的刀片。第一季度就可生产六十万片、由于市场上胶木钮扣的需要量增加,两家既产胶木钮扣又产胶木电料的工厂已在集中力量制造钮扣。第一季度的钮扣产量将比去年第四季度上升一半。上海主要的小商品市场——老城隍庙里的四家妇女用品商店,最近同一些小商品工厂和作坊加强联系,增加了一百多种商品,很受顾客欢迎。 上海商业部门还积极协助工厂设计新花色的小商品。蝴蝶、牡丹花、小花篮等形状的二十种新塑料发夹已经有十八种上市。用大红、粉红、鹅黄、橙黄颜色有机玻璃配制镜框的小镜子正在加紧赶制,春节前夕就可供应。这种镜子玲珑美观,便于随身携带。 (叶世涛)

5. 两种超重型汽车设计成功

第2版()专栏: 两种超重型汽车设计成功 据新华社讯 吉林工业大学汽车系五年级的师生和长春汽车研究所研究人员协作,完成了载重量分别为四十吨和六十吨的两种超重型自动卸货汽车的设计。 四十吨和六十吨超载重汽车,车长十一公尺,宽四点五公尺,高三公尺多。它的发动机是自由活塞式燃汽轮机组,马力分别为五百匹和六百五十匹,不久将交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南京汽车制造厂试制,制成后将用于长江三峡的水利工程建设。 这种大吨位超载重汽车的设计,集中了汽车工业上的尖端技术和最新成就。例如,这种汽车的转向所需的力矩非常大,需要采用动力操纵。这次设计是采用单一液压动力操纵系统。这样驾驶员只需要很小的力量,就能轻便地转向,同时换挡、制动也非常轻便。

6. 小商品不可小看

第2版()专栏: 小商品不可小看 叶铿 上海市大抓小商品的生产和供应,抓得很好。 小商品看来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东西:一针一线,一碗一匙,一个奶嘴等等,商品既小,产值也小。因为小,它的生产和供应有时就比较容易被人们忽视。譬如遇到原材料供应不足的时候,稍一疏忽,就有被挤掉的可能。 然而,小商品虽小,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却颇大。家家户户早起扫地不能没有扫帚、簸箕,老老少少吃饭不能没有碗筷、羹匙,就连缝缝补补这种最普通的家务事,缺了针线也是不行的。何况很多小商品还是大商品的附属原料和配件;缺了它,大商品的使用也受到影响。例如,有了棉布,没有钮扣、领勾,还是做不成衣服;对于缝纫工厂和做衣服的人说来,这同缺少棉布一样,是件苦恼的事情。 由此可见,小商品虽小,却丝毫也不能忽视;小商品产值小,容易被忽视,我们就更应该注意在抓大商品生产和供应的同时,也不忽视安排小商品的生产和供应。 重视不重视小商品的生产和供应是一个问题;小商品的生产和供应能不能抓好,又是一个问题。小商品的花色繁杂,生产零星,抓起来是比较麻烦的,但这也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小商品毕竟很小,所需要的原材料也很少,又有比较容易抓的一面。例如,利用大工厂生产中剩余的零料、碎料和废料,就能做出许多小百货、小五金商品;即便使用整料,耗用量也不大,一吨橡胶就可以制造二十五万个橡皮奶头。可见,真要抓起来,还是可以找出不少办法来的。上海不是一个例子吗? 二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演讲中就曾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小商品的生产和供应关系着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它不只是一个市场供应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关心群众生活的问题。商业部门和手工业部门应该把这方面的工作也抓一抓,尽可能满足人们生活各方面的需要。

7. 鞍钢新增一批生力军 去年建成三十九项工程

第2版()专栏: 鞍钢新增一批生力军 去年建成三十九项工程 据新华社鞍山12日电 鞍山钢铁公司在完成1958年钢铁生产计划的同时,基本建设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各项工程建设的工作量超额13%完成全年计划。 鞍钢的基本建设工程,除弓长岭磁选厂和四号焦炉外,其他要求在1958年内完工的三十九项工程,都按期或提前竣工,并投入生产了。 鞍钢1958年的重点工程有十号高炉、五座大型固定式平炉、东鞍山矿石准备厂及两座轧钢厂,这些工程都分别比跃进计划规定的工期提前一个半月到半年建成。十号高炉从浇灌混凝土到出铁只用了四个多月,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建设速度,比鞍钢过去改建的大型高炉的工期缩短一半;比我国第一座全部新建的高炉——武钢一号高炉的工期缩短近三分之二。原计划在1959年上半年投入生产的两座最大的平炉,从浇灌混凝土算起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建成,已提前在1958年第四季度投入生产。原计划在1959年上半年投入生产的东鞍山矿石准备厂,也已提前开工生产。根据生产的情况来看,1958年建成的大型工程质量良好。 这些重点工程和小高炉群的提前建成投入生产,使鞍钢的钢、铁和烧结矿的生产能力有很大提高,不但对鞍钢完成1958年的钢铁生产任务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为鞍钢今年钢铁生产的全面跃进奠定了基础。

8. 江淮行

第2版()专栏: 江淮行 本报记者 汤天真 陈崇发 去年12月中旬,我们访问了淮南铁路沿线和长江南岸正在形成的几个钢铁基地。 我们从合肥出发,先后访问了淮南铁路沿线的蚌埠市和淮南市,然后跨过长江,到芜湖、马鞍山和繁昌等地进行了访问。一路之上,到处炉火熊熊,铁水奔流,铁路沿线和长江南岸,宛如两条长长的钢铁巨龙。三个月以前,我们曾在沿线采访过,那时候除了小土炉在生产外,许多小洋炉才开始建设。如今情形大变,小土炉已经让位给“小洋群”了。 第一座小洋高炉 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参观了位于合肥市西门外的中共安徽省委办的钢铁厂。穿过炉群,我们向一号高炉走去。就是这座十三立方公尺的小洋高炉,第一个在全省点燃了兴建小洋高炉之火,为全省小洋高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树立了榜样。当我们走近炉旁时,铁水正从炉口向外倾泄。那红红的铁水,瞬时就把炉前铸床灌得满满的。这座小高炉投入生产的初期,由于工人操作技术不熟练,出铁量低。后来,随着工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三班工人加强了协作,产量就不断地上升。去年10月份还连续二十九天高产,最高日产量达到二十一吨多。合肥市冶金工业指挥部曾经奖给这座炉子“高产卫星”旗。 这个钢铁厂是省委用党费建设起来的钢铁试验田。现在,已经建成十三立方公尺至二十八立方公尺的小洋高炉二十座,小炼钢转炉十四个。我们记得,当一号高炉正在建设和刚投入生产的时候,每天都有大批人从全省各地赶来“取经”。现在,全省八立方公尺以上的小洋高炉,已经建成和正在施工的共有一千一百多座。 “小洋群” 我们在合肥市西门外的钢铁基地上走来走去,不觉夜幕降临了。黑夜,钢铁基地光彩辉煌。那红红的铁水和无数的电灯,清晰地钩画出钢铁基地的庞大轮廓。 我们站在这里的一块高地上,前后左右都被密密麻麻的高炉群包围着。鼓风机发出的强大的声浪,冲破了黑夜的沉静。这里除了有省委的钢铁厂以外,还有省工交部门、政法部门和合肥市委以及市直属机关办的钢铁厂,共有高炉约八十座。 这里的情景,是淮南铁路沿线许多钢铁基地的缩影。我们以后在蚌埠、淮南、芜湖采访时,都看到了这种规模的“小洋群”。现在,这几个市一般都有三、四个群,一个群就是一个钢铁厂。每一群一般是二、三十座高炉,我们在淮南看到的一群是六十二座,蚌埠有一群是五十二座。炉的容积,全都是八至二十八立方公尺。 不过,马鞍山钢铁公司的情景就不同了。除了去年新建的一些小洋高炉以外,这里主要的是七十二立方公尺至七百五十立方公尺的现代化的中型高炉。全民大办钢铁工业以来,马鞍山钢铁公司也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去年建成投入生产的中型高炉有五座,正在建设的中型高炉有七座。我们看到这一排排现代化的中型高炉,就想到了淮南铁路沿线和长江南岸许多钢铁基地的未来。 谈到小洋高炉的好处,沿途许多同志都称赞不已。就以芜湖市为例吧。芜湖市委工业交通部长王克同志告诉我们,这个市八立方公尺的小洋高炉,日产量都在九吨以上,出铁比小土炉正常;炼出的铁都是一、二等的灰口铁;土炉每炼一吨铁需要三、四吨焦炭,而小洋高炉有一吨半焦就可以炼一吨铁;炼一吨铁所需要的劳力,土炉是七十四人至一百四十七人,小洋炉只要二十多个人。小洋高炉又比建设大洋高炉投资少,建设时间短。每座小洋炉只要八万元上下,十天到半个月就可以建成。这些小洋高炉成了群,不仅能够统一使用水、电,节省干部力量,更重要的是为今后发展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创造了条件。大家都认为:在目前国家急需钢铁的情况下,建设这种小洋高炉是符合“多、快、好、省”方针的。 在煤矿区 从淮南铁路上的水家湖车站下车,转乘到淮南市的列车,不用半个小时,就进入淮南矿区了。特别引我们注目的,是在那些高大的矿井架间,出现了一排排的高炉烟囱。在矿区的铁路线上,火车日夜不停地奔驰着,满载煤和焦炭而去,又满载矿石而归。 这种新出现的情景,标志着淮南市的工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在,这里不仅生产煤,而且生产钢铁了。我们到达时,全市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八立方公尺以上的小洋高炉有一百五十七座。一个大规模的钢铁厂,也在加紧施工。淮南市的负责同志对我们说:在这里建设钢铁厂,可以就地使用煤炭,而且运出一车煤就能运回一车矿石,火车来回都不空跑。 夜晚,整个矿区像火的海洋。来自全省各地的三万多炼焦大军,正在大搞土法炼焦。迎着一片闪闪的火光走去,我们来到了一个最大的炼焦场地。在这大约一千亩地的炼焦场地上,一百六十三座焦窑同时吐出熊熊的火苗。现在,淮南市每天能出六千多吨焦,除本市用一部分外,大部分供应马鞍山等地的需要。就煤炼焦,可以节省很大的运输力量,运出一吨焦,就等于运出两吨煤。 “保证钢铁元帅有充足的粮食”这一口号,鼓舞淮南煤矿的职工们发挥了冲天的干劲。他们提前三十七天完成了全年产煤计划,平均日产量,比1957年提高了60%多。 富饶的矿石供应地 现在,我们又置身在高入云层的白马山矿石场上了。在这里,满山都是开矿的人群,开山机不停地响着,往山下运矿石的汽车来往奔驰。突然,在我们附近的一个山头上响起了轰轰的爆破声,接着是硝烟弥漫,巨石翻滚。一位老工人高兴地告诉我们,这是不久以前试验成功的“深眼扩孔爆破法”。它的威力可真大,一炮就能炸下几千吨,甚至一万二千多吨矿石。 白马山矿场,是繁昌县五大矿场之一。繁昌县离芜湖市不过四十多公里,交通比较方便,是长江南岸和淮南铁路沿线许多钢铁基地的矿石供应地。在这个县的崇山峻岭里,蕴藏着丰富的铁矿石。目前正在开采的就有五十二个山头。矿石的含铁量,都在50%以上。全县在去年12月12日,就超额完成了一百零一万七千多吨矿石的全年生产计划。(附图片) 高炉群起(安徽省委钢铁厂速写)  艺岚

第 3 版

1. 副业生产要纳入国家计划

第3版()专栏: 副业生产要纳入国家计划 南昌县麻丘公社按城市需要生产和供应大量副食品 华阳县全面安排各个公社的副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 本报南昌12日电 江西南昌县麻丘人民公社,对国家分配的副食品生产任务,完成得既多又好,充分显示了人民公社大而公的优越性,再一次证明了党的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实行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的正确性。 麻丘公社位于南昌市和鄱阳湖之间,物产丰富,群众也一向就有搞多种经营的经验。公社在去年9月份成立后,国家便分配了生产副食品供应南昌市及其他工矿区的任务,即在三个月内,给国家生产水产品三十五万斤,蔬菜一百万斤,肥猪二千头,家禽野禽四千只。中共麻丘公社党委认为,公社是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一部分,公社的副食品生产也要像工农业生产一样,服从国家的统一领导和计划,并且要首先保证完成国家分配的生产任务。因此,在任务下达后,就领导社员以要不要发展商品性副食品生产为专题进行了讨论。最初,有的社员说,现在公社化了,只管生产自己需要的东西,商品生产可搞可不搞。有的主张,要在完全满足自己的消费后,再搞商品性生产。但是,经过几次的说理辩论,人们的认识普遍提高了,许多人都认识到:公社不搞商品生产,一方面城市和工矿区得不到副食品供应,便不能很好地为公社生产多种农具、化学肥料和日用品;一方面公社减少了现金收入,也就没有钱来购买这些东西。对于副食品是首先满足自己,还是首先供应城市和工矿区这个问题,大家认为,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一个社的生产是不能发展的,需要也是不能满足的,因此公社必须首先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并支援国家,供应城市的需要。思想认识统一以后,公社党委根据国家的计划,本社的需要和生产条件,制定了全社发展商品性和自给性副食品生产的全盘计划。计划在三个月内全社生产水产品一百八十万斤,蔬菜一千万斤,生猪五万头,家禽野禽二十万只。 为了保证计划的完成,麻丘公社采取了如下的措施:一、公社党委第一书记挂帅,抓全社的副食品生产和劳力安排;公社成立外销部,由一个副书记具体抓商品性副食品的调运。公社党委并派出十多名党委委员到副食品生产第一线,随时解决问题。此外,生产大队、小队都成立副食品生产指挥所、站,由一个党支部副书记或副队长领导副食品生产。这样,层层有领导,保证了计划的贯彻执行。二、合理地安排劳动力,做到“各尽所能”。根据全社各项生产任务,统一抽出25%的劳动力共五千人,按照各人的特长,分别组成捕鱼、打雁、挖藕、养猪等各种专业队。年老体弱的社员便组成家禽饲养小组,养鸡养鹅。三、充分运用公社大而公的优越性,在集体经营为主的原则下,扩大经营范围,把公社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由过去公社一家经营,扩大到公社、大队、小队、食堂、社员个人等五家经营。其中集体经营的(公社、大队、小队)占80%以上。由于集体经营的数量多、品种多、质量也较好,因此以这一部分产品供给国家;食堂和社员个人经营的产品自给,剩余部分也供给国家,做到既满足国家的要求,也满足本社的需要。四、广开副业门路,由过去的十多个副食品生产项目,扩大到三十多项。 上述措施实行之后,不到三个月,毛猪发展到五万头,家禽增到了二十一万只,其他捕鱼、打雁、种菜等都有很大增长。由于产量丰富,品种多样,结果全社提前十天超额一倍完成了国家第一次分配的副食品生产任务。 麻丘公社对国家临时分配的副食品突击任务也完成得很好。麻丘公社组织了有五百多人的两支常年运输队,突击调运时并组织突击运输队,保证及时把供应国家的副食品运到指定销售地点。去年12月20日,国家向公社提出在阳历年前十天内突击调运毛猪一千头,鲜鱼四十万斤,蔬菜一百万斤,支援南昌市过新年。公社接到任务后,马上进行了安排,立即配合常年运输队组织了一支一千多人的突击运输队,几天之内就把国家调运的副食品全部运到了南昌市。 麻丘公社在发展副食品生产中,由于积极贯彻自给生产与商品生产并举的方针,结果,不仅充分供应了城市和工矿区的需要,还使公社增加了二百多万元的收入,改善了社员的生活,增加了扩大生产的资金。社员们说,全社发展商品性副食品生产做到了“三好”,即支援国家建设好,增加公社收入好,改善社员生活好。  (刘光辉、李余庆) 新华社成都12日电 四川省华阳县各人民公社,通过和商业部门制订购销计划和签订加工合同,把副食品生产纳入国家计划,同时满足了本身对副食品的需要。 华阳县由于原料充足,秋后各公社都很注意发展作坊生产,但是因对市场需要不完全了解,对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难于安排。 为了促进作坊生产迅速发展,中共华阳县委在领导各公社制订生产规划中,十分注意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县财经领导部门根据全县商品购销计划,全面安排了各公社的农产品加工和副食品生产任务。对部分产品,商业部门还广泛推行了加工合同的形式。在这一基础上,各人民公社方向明确了,纷纷做出本社购销计划,安排加工生产。据不完全统计,两个月来,全县各人民公社副食品加工作坊已增加了数十个。最近以来,各公社已按计划生产和供应成都市五十多万斤酱菜和大量的粉条、淀粉、干菜等。华阳县内的场镇副食品也更加充裕。过去这个县不产酒和糖,现在各公社普遍建立了酒坊、糖坊,用红苕作为原料,大量生产。因此,全县酒和糖果糕点供应也根本改变了过去依靠成都市供应的情况。 作坊的发展,也适当地满足了公社本身对副食品的需要。如山区永兴公社,过去作坊较少,挂面、酱油、调味品和糖果等,都要往返一百多里从县城买回供应。现在,这个公社新建和扩建了六个磨房和粉房、一个酱园、一个糖果厂,生产的产品除完成国家计划外,还能自给一部分。

2. 山区丘陵平原各有生产门路 新乐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济

第3版()专栏: 山区丘陵平原各有生产门路 新乐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济 本报讯 河北新乐县由于正确的贯彻和执行了中央所提出的“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济”的方针,使多种经济得到了高速度的发展。全县人民增加了五千七百六十多万元(包括现有实物折款二千一百多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46%。如果按人口平均来算,只多种经济一项每人即可收入一百二十五元。 这个县多种经济的高速度发展,曾遇到了许多思想阻力和实际困难。但各级党的组织始终采取了坚定不移的态度,利用各方面的有利条件,依靠群众,通过鸣放辩论,以点带面等方法,在工农业大跃进的时候,相应的发展了多种经济。去年4月,县委刚刚提出发展多种经济的规划时,有的干部就认为“发展多种经济是可抓可不抓的事”,“只要工农业生产搞好了,一切都好办”。商业部门有些干部还认为“死物买卖(指布匹、油盐等等)好做,活物买卖(指猪、兔等等)不好干”。据此,县委提出从县到农村都规定一名书记和一至二名委员管理此项工作。紧接着领导部门抽出了三千人在山区的口头,丘陵区的上方,平原上的贝村,先后建立了万鸡山、畜牧场、鱼苗厂、人工优种配种站、白草造纸厂、酿酒厂、粗饲料加工厂等等。县委分别总结了这些试点场(厂)的经验,证明不论山区、丘陵、平原都可以大量发展多种经济,它不但影响不了工农生产,而且还可以给扩大工农业生产提供相当数量的资金。有了活的样板,就有了充分说服人的理由,这些经验也就很快的得到了推广。全县投入多种经济的由一万人增至六万多人,组成了一千六百二十个专业队,使发展多种经济事业普及到全县各个角落。 大量发展多种经济的运动广泛开展后,首先所碰到的困难是技术力量薄弱、资金不足、销路不广。县委又提出干部要向群众、向技术员、向书本学技术,带动群众普及技术,并分项举办了技术训练班,培养了一千多名技术员,突破了技术关。银行、信用社在县委的统一指挥下,筹划了相当数量的资金,专门支持多种经济的发展。商业部门还抽出了相当大的力量同各地订立合同,协助群众推销产品,销路不广的局面很快就改变了。这些实际困难的及时解决,对发展多种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个县发展多种经济,是本着因地制宜的精神从多方面入手的。在山区,就抓住了山多矿多药材多,山多水多草也多的特点,大量开矿石、采药材、养鱼、放牧、培植果树、建立白草造纸厂等等。口头公社是个山区,有水有草有矿有药材,这里的党组织就领导群众开展十大养(鸡、羊、兔等),十大培育(果树、药材等),十大开采(开采云母石、水晶石等),十大加工(白草造纸、土特产做酒等);在丘陵地区,就抓住坡多草多,适于放牧的特点,大量饲养家畜。在平原,就抓住了沙荒、零散地、村头空地大量养猪、养鸡。由于平原、丘陵、山区各自抓住了本地区的特点,到1958年11月底,全县已有二十五个万鸡山、万鸡滩,一百八十三个集体养禽场,一百零七个畜牧群,七个万兔沟,一万零三十个集体养猪场,还有一千四百七十个各种土产加工作坊。猪只已发展到五十八万多头,兔发展到一十一万多只,牛、马等大牲畜发展到四万七千多头,比去年同期的数量分别增加了一点六倍到四倍;各种果树由去年的二百一十二万棵增到一千一百多万棵;土产加工和开采各种矿石的总值相当于去年总产值的五倍半。 (李清)

3. 要服从国家计划 要发挥主动精神

第3版(短评)专栏: 要服从国家计划 要发挥主动精神 人民公社在发展生产方面的任务是繁重而复杂的,它既要实行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又要保证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这就要求人民公社必须比过去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有更高的计划性。“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人民公社的生产、交换、消费和积累,都必须有计划。人民公社的计划应当纳入国家的计划,服从国家的管理。同时,它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主动精神。”把服从国家计划和发挥主动精神结合起来,这是每个人民公社在安排自己的经济事务中必须切实注意的重要问题。 人民公社制定生产计划的时候,应当照顾到国家和公社两方面的需要,因为每个人民公社都是我们国家的整个经济中的一个细胞,国家和公社之间必须保持着越来越密切的经济联系。国家要求公社供应越来越多的农、林、牧、副、渔各业产品,公社也需要从国家获得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因此,如果一个人民公社不按社会的需要来安排生产,结果,公社本身的经济生活将陷入困难。因为一个公社如果拿来进行交换的产品不是社会所需要的,它就不能获得较多的现金来购买公社和社员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人民公社在安排自己的商品生产时,怎样才能够作到恰恰符合社会的需要呢?唯一的办法是服从国家计划,把公社的计划纳入国家的计划。这样的商品生产,才是社会和国家需要的商品生产,也只有纳入国家计划的商品生产,才是有前途的商品生产,才能够迅速增加公社收入,才能够从其他公社、从国家换回自己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江西省南昌县麻丘人民公社在成立之后,就坚决按照国家分配的任务,大量增产生猪、鱼类、蔬菜等副食品,不到三个月,超额一倍完成了国家分配的生产任务,公社本身也因此增加了二百多万元的收入。这个服从国家计划,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榜样,值得各地人民公社学习。 怎样才能把人民公社的生产和交换纳入国家计划?上面谈到了思想方面的条件,就是要教育公社的领导干部和社员树立服从国家计划的全局观点。这是首要前提。除此之外,还需要有适当的组织工作,这里重要的是推广合同制度。国家经济部门同公社签订购销合同,既可加强公社对完成国家任务的责任感,也可使公社干部和社员预先了解履行合同后自己将得到的好处,从而提高按照国家计划发展商品的积极性。“合同制度是国家对人民公社实行计划领导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够把国家计划同公社计划具体地衔接起来,在今后的长时期中它将是国家同公社之间商业结合的重要形式。人民公社的建立,有利于计划性的加强,有利于合同制度的推行。推广这种制度应当成为商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适应人民公社化的形势改进农村财政贸易管理体制的决定)。四川省隆昌县各人民公社已和国家商业部门签订了五十五份购销合同,全县农村多种经济因而活跃起来。这个例子说明了合同制度对于促进人民公社商品生产发展的重要作用。 要求人民公社服从国家计划,并不是不要人民公社在发展生产中发挥主动性,这两方面完全可以结合起来。一方面,国家分配公社生产任务的时候,会尽量照顾各个公社的特点和特长;另方面,人民公社也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根据自然资源、设备、资金、劳力、技术等等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各项生产,同时在保证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也可以生产国家计划以外的产品,只要这些产品为公社本身和社会所需要。

4. 加强领导 产销结合 辽宁副业生产规模大

第3版()专栏: 加强领导 产销结合 辽宁副业生产规模大 据新华社沈阳电 辽宁省各地人民公社,在兴修农田水利和开展积肥等工作的同时,抽调部分劳力,组成副业生产专业队,掀起了大规模的副业生产运动。仅据昌图、庄河、营口、凤城、西丰、盖平、阜新、彰武等二十八个县、市的初步统计,目前投入副业生产战线的人数已有四十七万多人,生产的副业产品有二百一十多种,副业产值已达到三千一百多万元。 这个省在开展副业生产中,除县(市)、社都制订了规划和加强领导外,农业和财贸部门还密切配合,实行产与销的正确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副业生产的开展。如凌源县在组织副业生产工作中,实行了“三包四结合”的办法。三包是: (一)副业生产原料不足时,供销部门包供应,负责有无之间的调剂;(二)农业部门包技术指导,调配技术人员;(三)供销部门包购包销副业产品。四结合是:(一)人民公社与供销部门结合,即产销结合;(二)银行与供销部门结合,即支援供销部门大购大销的资金; (三)收购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 (四)收购人员下乡工作与参加劳动结合。这样不仅及时地调剂与供应了副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料,保证了副业生产的持续进行,而且大量的副业产品也可以及时地销售出去。 各地组织副业生产中,在经营范围方面,也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办法。阜新县各人民公社规定:属于大宗的、公社便于统一经营的副业,如采矿、编织、割条子、打山草等,由公社组织集体生产;属于小型分散的、公社不便于统一经营的副业,允许社员利用假日和生产空隙个人搞。 各地副业生产运动的普遍开展,不仅迅速地增加了公社的收入,及时地解决了公社生产和生活上所需要的资金,而且有力地支援了当前的工农业生产和建设。如北镇、黑山、昌图等五个县人民公社在大搞副业生产中,就生产出工业上所需要的铜矿、铁矿、石灰石、重晶石等矿石和建筑用石等。副业生产对农业建设的支援更为显著。仅据铁岭、锦县、凌源等六县的不完全统计,就生产供应了当前水利建设急需的土篮子八万九千多付,扁担和锹镐把十万多个。

5. 阜阳专区副业生产经常化

第3版()专栏: 阜阳专区副业生产经常化 本报合肥12日电 安徽阜阳专区副业生产已做到经常化。 阜阳专区在发展副业生产上,采取了以饲养业为重点,以养猪为骨干的办法,实行公养和私养结合,而又以集体饲养为主,全区副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去年十一个月当中,副业的纯收益每人平均达七十元多,完成计划111%,比1957年同期增加近一倍。由于饲养业的发展,大大支援了工矿城市和国家出口的需要。阜阳专区肥猪交售已完成国家分配任务118%,外调肥猪五十三万头,较1957年同期增加8.8%,鸡蛋收购完成国家计划120%。 人民公社化以后,阜阳专区采取了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三级建立养畜场办法,大抓集体副业,并建立了副业生产专业队,逐级确定专人负责。在大办钢铁、大抓粮食生产的同时,因为劳动力有了适当安排,始终没有把副业挤掉。 副业生产的大力发展,不仅增加了社员的收入,而且也扩大了公社的积累。全区据不完全统计,用副业收益开办的工厂二万三千多个,购买化肥九百七十万斤,大小农具一百四十万多件,耕畜六千多头,锅驼机、抽水机、提水工具八十万多部。群众也用副业收入购买了大量生活用品。

6. 多产副食品支援城市(图片)

第3版()专栏: 多产副食品支援城市 在这个季节里,许多地区开展了繁忙的副食品生产活动。打猎的上了高山,捞鱼的来到水边,猪羊被精心饲养,鸡鸭在大量繁殖。公社社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搞好副食品生产,支援城市和工矿区,让工人生产更多更好的农具和生活日用品来供应农村。 辽宁省彰武县的人民打破了关于沙荒地区不能养鱼的迷信,积极发展养鱼事业。最近已捕了十五万斤鲜鱼供应城市需要。 左图是彰武县人民冒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在冰河里捕鱼。 右图是捕到的味美肉肥的大鲢鱼。 蒋绍武摄(新华社稿) 陕西城固县群力人民公社专门成立了一个运输队,进行短途运输,不仅加强了调运力量,而且增加了副业收入。 新华社记者 姜国宪摄 吉林省长白山西北麓美丽的山城抚松县,现在正是打围的好季节。这是卫星人民公社打围小组的社员带着猎犬入山狩猎。 井 河摄(新华社稿) 河北新乐县东风人民公社集体饲养的猪已达四万多头,平均每人一口半还多。这是东风人民公社西安乡生产大队饲养的猪群。 新华社记者 时盘棋摄

7. 编后

第3版()专栏:编后 在冬季生产中,副业是一项参加人数比较多,门路最广的生产活动。今天我们把副业生产作了较集中的报道,目的是向大家介绍这样几个问题: 一、副业生产 要有计划 今天我们在头条地位刊登了江西南昌县麻丘公社和四川华阳县各个公社发展副业的消息,并且发表了短评。这个消息说明:人民公社经营的副业生产,像经营工农业一样,都必须有计划,并且应当纳入国家的计划,服从国家的管理。这是一个重要原则。这些公社的实践表明,按照国家计划,首先就保证了城市的副食品供应,并且使公社对于市场的需要、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有个了解,使产销结合起来,避免了盲目生产。其次,由于公社加强了副业生产的计划,也适当满足了社员的副食品需要,使社员生活得到改善。 二、事实最有说服力 在发展副业生产(当然也包括林业、渔业等生产)中,有些地区也还有不少思想障碍。比如说,有人认为山区可以搞副业,平原地区就没有什么可搞。河北新乐县委有意识地在山区、丘陵、平原各选择一个点,搞出三个榜样:山区草多矿多药材多,就大量开矿、采药、养鱼、放牧;丘陵区坡多草多,就大量饲养家畜;平原区沙荒多、零散地多,就大量养鸡养猪。广大干部从这些经验看清了努力方向,都增强了信心。于是,全县因地制宜开展了多项生产活动,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是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领导,很值得注意。

8. 茁壮的新芽——樟市公社散记

第3版()专栏: 茁壮的新芽 ——樟市公社散记 张涛 丁辛人 欣闻广东省韶关市郊区樟市人民公社的好名声,12月18日,一个阳光耀目的早晨,我们访问了这个公社。公社成立不过八个月,在公社发展的历史上它只算得上个刚出生的婴孩,但是,就我们在这里访问的短短的日子,已经可以看到一个年轻的公社所显示出来的无穷的生命力。从这个公社的成长,我们看到了我国两万六千多个公社都将要或已经像樟市公社一样发出夺目的光辉。 仓库不够用 当我们访问公社的时候,正是“万人同唱公社好,满墙诗画庆丰收”的好时光。到处都可以看到欣欣向荣,万物皆春的一片兴旺景色。那天,我们碰到的社员,不论男女老幼,同我们谈不尽人民公社的好话。比起1957年,这里的晚稻增产不是翻一番,而是增产了十一倍。爱荣誉、爱集体而富有幽默感的社员徐建新,那天便写了一首丰收歌谣送给我们:“晚稻大丰收,社员喜心头,仓库不够用,社长发了愁。”由于粮食大丰收,这里所有的大小粮仓都填得满满的。上级曾经派过一个验收团来过秤验收,足足苦战了半个月才算把谷子称完。 大兴土木 听了公社工业建设的情形,也实在叫人振奋。当我们奔驰在平坦的公路上时,社干部告诉我们一件趣事。他说:修公路是樟市人民多年的愿望了。这条通向樟市的长达十五里的公路,就是公社成立后,发动四千个社员苦战一天两夜筑成的。听说这里要修公路,六十多岁的陈九伯便不信地摇头:“修公路那么简单?没有机器,又要过山越岭,看你们何年何月才修成。”谁知才隔了几天,大汽车已经嘟嘟地一直开到陈九伯的屋背后了。这可把陈九伯吓了一跳:“唉呀,汽车真的来了,公社真了不起,说到做到。” 不久以后这条公路又伸展到峻峭的大山上。汽车将一车车的木材运到正在大兴土木的樟市圩上。 放下一条心 提起一条心 公社建成后,社员的生活究竟起了什么变化呢?当记者到达源昌营卫星连的深翻地上,我们很快便得到答案了。在那里,人们正在使用一种新式工具。就是将木板绑在耙上,这样平土的效率比普通的耙要快上五、六倍,全连深翻任务因此提前超额完成。我们打听到这个快速耙的创造者叫张大洋。公社化好不好,这里要算张大洋体会得最亲切了。 张大洋一家六口,四个小孩和夫妇两口,加入农业社后,虽然积极劳动,生活比过去好多了,但终因劳动力少,年年超支几十元。去年4月,人民公社成立,他的全家都在公共食堂吃饭了,四个小孩又送到了托儿所和幼儿班,两夫妇无牵无挂地积极生产,9月以后公社发了三次工资,两夫妇共领回了三十多元。这下子一家人都添置了新衣,张大洋还买了一双新胶鞋。从此,张大洋干起活来,真是浑身是劲。像他说的,是放下一条心,拿起一条心,从此一心搞生产了。 今年深翻开始时,他一次试验成功了上述的平土工具,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她不是爱吵架的人 妇女们谈起公社带给她们的好处就更多了。 一天晚上,我们在连的俱乐部里见到潘亚三。过去,她是以同丈夫经常吵架而出名的。这天晚上,她笑不停口地向我们叙述了她的生活,我们立即感到,她根本不是一个爱吵架的人。 “过去,我们两夫妇带着四个小孩,晚上文名(她的丈夫的名字)回来,没有饭吃,孩子又哭,就骂我,我想,我天不亮就起床,干完起火、摘菜、煮饭、担水、带小孩几件大事,出工就晚了。中午晚上,还要重复地干这几件事,还有养猪、浇菜、洗衣服。一天操了这份心,已经是心烦意乱,文名还说我不去开会,骂我是落后分子。夫妻之间,确是没有几句好话讲的,为了这些,我不知哭了多少回。”谈到现在,潘亚三更高兴了。现在,每天洗完脸就出工,晚上去食堂吃过饭,洗完澡,有会开就开会,没会开就早点睡觉。白天一条心搞生产,无忧无虑,心神爽快,只想怎样争上游。接着,她在我们面前称赞了自己的丈夫:“现在我们晚上回家,文名总爱鼓励我领导好生产组。我也经常和他研究第二天的工作。吵架再也没有发生过了。两个人有商有量,结婚多年,这还是第一次呢。” 我们访问过的许多家庭,都有过像潘亚三家庭的遭遇;许多妇女,同样经历过潘亚三的道路。 妇女顾客多起来了 新鲜事情总是说不完: 在一个圩日里,我们路经百货公司,只见成群的妇女挤在货柜前面选购花头巾和花衣服。过去,妇女是很少自己当买主的,因为钱财不过手。正如她们说的:以前记工分是墙上画的瓶,“有看没拿”。现在是自己盖私章自己领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了。有六个小孩的吴细忮去年9月以后三次发工资,一共发了二十多元工资,一家两大六小每人都做了一套新衣服。六十多岁的老婆婆黄亚梅领到七元钱,自己舍不得买东西,替两个孙子各做了一套衣服。排长陈文名阖家大小六人到公司买新衣,他建议妻子买套花布的,但潘亚三不同意,她说这次先买黑的,做工方便,下次发工资再买套花的。 公司干部廖锦灵向我们诉苦:社员天天提意见,说布不够卖,做衣服的时间又太久了,买不到成衣。其实我们的服装加工厂已经增加了五个人,日夜苦战还是做不来。 食堂景象 一天中午,我们到源昌排食堂吃午饭。有两件事马上吸引了我们,一件是每张桌子上都放上了一个大火炉;一件是多式多样的小卖部,那里有鸡蛋、鸭蛋、鹅蛋、腊肉、豆腐乳、辣椒酱等,此外食堂还代煮客菜。我们问食堂经理,这里加菜的人多不多?他说发放工资后,成箩鸡蛋都不够卖呢? 饭后,一群妇女和老人争着向我们念叨食堂的好处:老婆婆黄亚梅卧病在家时,炊事员林亚就亲自煮了粥、粉送给她吃。女社员欧莲怀里抱着的小孩,是公社成立后,在源昌排出生的第一个小公民,幸福的母亲介绍了食堂对孕妇无微不至的照顾。她生产孩子后,食堂按规定给她送来几只鸡,几十个鸡蛋,炊事员还特地替她用黄酒炖鸡来吃。欧莲说,当时我还怕生小孩食堂没照顾,这真是白操心了。她说:这是我生第三个也是最有福气的儿子了,我在生前两个小孩时,只能吃到炒姜饭和头菜呢。 “人民公社好”!我们在樟市公社逗留的每一天,耳闻目见的每一件事,每一个数字,每一个普通的社员,都使我们深刻地感到,这已经不是白纸上的黑字,而是活生生的、无可辩驳的现实。

第 4 版

1. 人类进入直接探索宇宙时代

第4版()专栏: 苏联“真理报”发表关于宇宙火箭的详细公报 人类进入直接探索宇宙时代 宇宙火箭上的仪器工作情况正常获得了大量宝贵材料 新华社12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消息:“真理报”12日发表了关于已经成了太阳系第一个人造行星的苏联宇宙火箭的详细公报。 公报中列举材料,介绍了火箭的飞行情况、火箭的最后一级、携带科学仪器的容器、全套测量工具、科学研究任务和人造钠云彗星等。 公报着重指出,火箭上的科学仪器工作情况是正常的。获得了大量记录测量结果的材料。这些材料正在整理中。 根据初步的分析表明,研究结果有重大科学意义。 这些结果将随着观察情况的整理逐步公布。 由于火箭是在宇宙空间飞行,所以可以进行一系列研究行星际介质的重要科学试验。在离地球很远的地方,根据广泛计划进行直接科学测量的可能性已第一次地变为现实。 公报说,宇宙火箭的发射是苏联科学和技术的新的杰出成就。为了实现宇宙飞行制造了多级火箭,这个火箭的特点是,设计上高度完善和具有强力的高效能火箭发动机。在把火箭极度精确地送入预定轨道时,对火箭飞行的操纵是依靠专门的自动系统进行的。 公报说,苏联宇宙火箭的发射意味着人类进入了行星际飞行的世纪。科学家、设计师、工程师、技术员、工人和试验者们以宇宙火箭的发射作为对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的献礼。 公报说,以后的阶段应当是进一步研究太阳周围的宇宙空间,研究太阳系行星和人飞行到其他行星上去的问题。人类已进入了直接探索宇宙的时代。 公报还附了宇宙火箭在地球表面的飞行线路图、火箭同月亮接近的轨道图、在星天图上火箭飞往月球的路程图和人造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估计轨道。 同时还刊载了带有科学和测量仪器的容器、携带仪器和电源容器的仪器架、火箭上的标记等图片。 新华社12日讯 塔斯社莫斯科消息:12日“真理报”发表了关于苏联宇宙火箭的详细公报,公报中谈到了宇宙火箭的最后一级、容器、仪器、标记、测量仪器、火箭的飞行、科学研究的任务、人造钠云彗星和火箭轨道等重要问题。 公报的具体内容如下:火箭最后一级 宇宙火箭的最后一级是由自动系统控制的,自动系统使火箭在预定轨道上的位置得以稳定,并保证在发动机停止工作时能达到预定速度。在燃料储备用完以后,最后一级火箭的重量为一千四百七十二公斤。 除了保证火箭最后一级正常飞行的装置以外,这级火箭的内部还装有: 带科学仪器和无线电仪器的单独的密封容器; 两台装有天线的无线电发射机,使用的频率是一九·九九七和一九·九九五兆周; 宇宙射线计数器; 测定火箭飞行轨道和预测其继续运行用的无线电系统; 制造人造钠云彗星的仪器。 容 器 容器位于宇宙火箭最后一级的上部,它有一个可以卸掉的外壳,以免在通过浓密的大气层时发热。 容器由两个密闭的互相连结的很薄的球形的半壳组成,其中一个安有四根无线电发射机的天线,对称地装在一根空心的铝制轴上,轴的端部安有一个测量地球磁场和发现月球磁场的发射器。天线在保护外壳抛掉后伸开。 在这个半壳上还安装有两个质子捕集器,用来探察星际物质的气体成分,还有两台研究流星粒子用的压电发射机。 容器的两个半壳用特别的铝镁合金制成。容器内装满气体,压力为一点三大气压,温度保持在摄氏二十度左右。保持这种压力和温度的方法是:外壳经过特殊的加工,因而具有一定的反射系数和辐射系数。在容器内流动的气体从仪器获得热量,把它传给外壳,而外壳则是一个特殊的放热器。 仪 器 宇宙火箭最后一级上的科学、测量仪器连同容器和能源装置,总的重量为三百六十一点三公斤。 容器内部装有: 火箭运行轨道的无线电检查仪器; 无线电发射机; 通过无线电系统向地面发送科学测量材料及有关容器中的温度、气压的材料的遥控装置; 研究行星际物质的气体成分及太阳微粒辐射的仪器; 测量地球磁场及探查月球磁场的仪器; 研究流星粒子、纪录原始宇宙线中重原子核、纪录宇宙线的强度和强度变化及纪录宇宙线中光子的仪器。 容器中的无线电仪器及科学仪器从银——锌蓄电池及氧——汞电池组取得电源。 容器与最后一级火箭脱离是在最后一级火箭的动力装置结束工作后发生的。 标 记 在火箭的容器内装有两个带苏联国徽的标记。 其中一个标记(前译旗子)是一条很薄的金属带,在金属带的一面写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另一面绘有苏联国徽并写有“1959年·1月”的字样。题字是用特种的光化学方法写成,以保证长期不致磨灭。 第二个标记是球面形,其表面有许多用特种不锈钢制成的五角形小块。在有一些小块的面上压有凸形字样:“苏联·1959年1月”,在另一些小块面上有苏联国徽和“苏联”的字样。 测量仪器 为了观察宇宙火箭的飞行、测定其轨道的参数以及接收火箭发出的科学测量数据,使用了苏联全国各地的大量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中包括:精确测量轨道起始段要素用的自动化无线电定位仪组;记录火箭发出科学情报用的无线电遥测台组,控制与地球距离很远时火箭轨道要素用的无线电系统;接收讯号的无线电台;对人造彗星进行观察和照相用的光学仪器。 资料的整理是在调整计算中心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的。 虽然在使用光学仪器观察宇宙火箭的大部分地区天气都不好,但是,仍然拍到了几张钠云彗星的照片。 确定火箭轨道的要素和直接控制火箭在空间的运行,已经是可能的了。 利用大功率的地上发射机和高度灵敏的接收装置,保证准确地测定了宇宙火箭在五十万公里以内的高空运行的轨道。 宇宙火箭的飞行 多级宇宙火箭是从地面垂直发射的。在预定的火箭自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火箭的轨道逐渐偏斜。火箭的速度也急速增加。在加速结束时,最后一级火箭达到了继续飞行所必需的速度。 苏联宇宙火箭在最后一级火箭发动机停止工作的时候,已超过了第二宇宙速度。 大约飞行一小时以后,火箭在天球内进入了后发星座,然后,火箭在天空内进入室女星座,接近了月球。火箭在月球旁边通过的时候,其位置是在“角宿一”和“天秤一”之间。火箭在天球内靠近月球时的运动速度比月球运动速度约慢五分之四。 假使从地球北部来观察的话,月球一方面沿自己的轨道绕地球运转,同时又从右方靠近与火箭的接近点。火箭从上方和右方均与这一点相接近。在距离最近的时候,火箭的位置是在月球的上方并稍微偏右。 事先就考虑到:要使火箭在月球附近通过的情况,能在苏联国土和其他欧洲国家以及非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用无线电设备观察得到。 宇宙火箭到达月球的运动时间为三十四小时。 根据已确定的数据,火箭与月球最接近的时候,其距离约五、六千公里,也就是相当于月球直径的一倍半。 当火箭距离地球约一百万公里和一百万公里以上的时候,地球引力对火箭影响减小到这种程度,以致可以认为火箭的运动仅仅是由于受到太阳引力的作用而产生的。 苏联宇宙火箭约在1月7、8日就进入了绕太阳运转的自己的轨道,成了太阳的卫星即世界第一个太阳系的人造行星。 火箭作为行星绕太阳运转的速度每秒钟约为三十二公里。 科学研究 苏联宇宙火箭所进行的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研究宇宙线。 只有当仪器不仅处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并且处于地球磁场之外时才能搞清这种射线的本质和起源。 在苏联宇宙火箭上装有可以全面研究行星际空间宇宙线成分的各种仪器。 利用两台带电粒子计数器测定了宇宙线的强度,而宇宙线成分的研究是利用两架带有晶体的光电倍增器进行的。 在宇宙火箭上所进行的研究使人们可能测量行星际空间宇宙线的成分。 火箭研究了行星际物质的气体成分及太阳微粒辐射。 在天体物理学目前的情况下,依靠从地球表面上所进行的观察是不可能解决行星际气体的性质和浓度的问题的。 在苏联的宇宙火箭上装置了研究行星际物质的气体成分及太阳微粒辐射的仪器,其目的,是要进行这种研究的第一步——在地球和月球间的行星际空间范围内直接进行探查稳定气体及微粒流的试验,并对这个区域内的带电粒子的浓度作粗略的估计。 实验是利用质子捕集器进行的。 为了研究行星际空间的流星物质,在火箭仪器的容器上装有两台记录流星微粒撞击的、用磷酸铵作的撞击压电发射机。 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及由第一个苏联宇宙火箭所打开的行星际航行世纪的开始,流星物质的研究对于测定流星对宇宙火箭及长期运行的人造卫星的危险性具有重大的纯实践意义。 流星物质的研究对地球物理学、天文学,对解决行星系的演变和发生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带有地磁仪的、向月球方向发射的苏联宇宙火箭的飞行,是直接测量行星的磁场或发现行星的磁场的第一次实验,因为磁场可能对行星周围空间中的宇宙线的强度发生影响。 除研究宇宙天体的磁场之外,关于整个宇宙空间中磁场强度的问题也有着巨大的意义。 在火箭上安装地磁仪的目的是:测量地球磁场及月球轨道内空间可能有的电流磁场;发现月球磁场。 太阳系的行星及它们的卫星是否跟地球一样磁化了,这是天文学及地球物理学的重要问题。 钠云彗星 使用钠云彗星,是为了从地球上对宇宙火箭进行光学观察,以便证实火箭经过其轨道上的预定区段的事实。 这个彗星是在1月3日莫斯科时间三时五十七分,在距地球十一万三千公里的地方形成的。人造彗星可以从中亚细亚、高加索、近东、非洲和印度观察到。人造彗星已由苏联南部天文台专门装置的光学仪器进行了摄影。 人造彗星行成时间的选择是考虑到,要使苏联有更多的观察站能够观察到这个彗星。 为了制造钠云彗星,在宇宙火箭的最后一级装有专门仪器。钠的蒸发器能使一公斤的钠在五至七秒钟内全部蒸发,并且在宇宙空间没有重量和高度真空的条件下喷出钠云。 宇宙火箭的轨道 已经计算出的太阳系人造行星的轨道的数据(太阳系其他行星对火箭可能引起的影响不计算在内)是: 人造行星的轨道与地球轨道的平面偏斜很小,在一度左右; 人造行星轨道的偏心率等于○·一四八,它比地球轨道的偏心率(约○·○一七)要大得多; 与太阳最小的距离约为一亿四千六百万公里(地球距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一亿五千万公里); 与太阳最大的距离约为一亿九千七百万公里(比地球远四千七百万公里); 人造行星绕太阳运转的周期将为四百五十昼夜,也就是十五个月左右。人造行星在1959年1月中旬将第一次达到与太阳最小的距离,而最大距离在1959年9月初达到。 当火箭与地球绕太阳运动时,二者之间的距离将有所变化,有时变大,有时变小。其最大距离将达三亿到三亿五千万公里。 人造行星与地球靠近时的距离可能达到一百万公里。(附图片) 宇宙火箭上的球面形的标记

2. 美苏扩大贸易和往来有助融化冷战冰块

第4版()专栏: 米高扬在旧金山发表谈话 美苏扩大贸易和往来有助融化冷战冰块 中国日趋繁荣和蓬勃发展美国不肯正视只能自己吃亏 新华社12日讯 据塔斯社旧金山讯:在美国各地访问的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米高扬10日从芝加哥到达旧金山。他抵达后很快就从机场到新闻俱乐部去,那里有地方报纸和外国报纸的记者以及二百名客人——市内各界代表等着他。 米高扬在新闻俱乐部回答了记者提出的许多问题。 米高扬在回答共产主义能够给予美国工人一些什么的问题时说:“假如我直接回答这个问题,那么我就可能被指控为进行‘共产主义宣传’和干涉美国内政。但是我可以间接回答这个问题。在苏联,如果像美国这样高的生产发展水平,工人的生活可以比美国工人好一倍。” 有几个问题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苏联同中国的关系。米高扬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强调指出,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是最真诚的,中国正日趋繁荣并在蓬勃发展,苏联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给予中国以友好援助。他补充说,我认为,假如美国能够睁开眼睛来看中国,而不是透过歪曲现实的眼镜来看中国,那么美国的行动会是正确的。否则吃亏的只是美国自己。而中国在继续前进,不管你们看到它还是没有看到它。米高扬的这些话博得了长时间的掌声。米高扬在回答关于中国组织公社的问题时说:“看来似乎奇怪,组织公社引起西方的惊慌不安。在中国,这件事受到全体人民的热烈拥护。中国实行这一措施证明,社会主义国家不是抄袭苏联的。我们有一种共同的思想体系和哲学,但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按照自己的传统和独特条件来建设社会主义”。 在回答有关苏联和美国的文化交流的问题时,米高扬说,文化交流协定是美苏两国关系中值得高兴的一页。米高扬说:“这项协定正在执行。美国人不再怕苏联舞蹈家,并且不要求他们弄脏自己的手来盖指印,这是很好的”。米高扬在追述莫斯科曾给予美国钢琴家克利伯恩怎样热情的接待之后强调指出,互派演员访问以及在所有方面进行广泛交往可以大大地促进和平事业。 有人问,他认为在哪一个问题上达成协议对改善苏联同美国的关系最为重要,米高扬回答道:“首先是在和平的问题上。必须不让关系尖锐化,结束冷战,平等地谈话,而不是强使他人听命于自己。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解决争端问题时找到共同的语言。” 米高扬认为停止核武器试验问题是一个具体项目,就这一项目取得协议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强调说,如果美国不加阻挠的话,就这一问题达成协议是较容易的。防止突然袭击的措施问题是第二个重要项目。他说,美国代表在给这一问题的解决制造障碍。 米高扬接着说,其次,我们可以扩大贸易,互派更多的旅行者,扩大各种水平的接触。所有这些都会有助于创造信任的气氛,都会融化冷战的冰块。 每当米高扬谈到必须停止冷战和改善苏美关系的时候,聚集在俱乐部的旧金山人士都鼓掌表示赞同。 米高扬接着出席了旧金山市“对外贸易协会”会长纳尔逊举行的宴会。在举行宴会的大厅里聚集了约一千位客人——协会会员和实业界人士。出席宴会的还有旧金山市市长克里斯托弗。 纳尔逊致词说,旧金山的贸易和实业界人士对扩大同苏联的商品交换的可能性很感兴趣。他说,国际贸易可以成为各国间和平交往的手段,也可以成为经济压力的手段。真正的贸易只有在互相信任和互相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他说,这种贸易对双方都有利。 纳尔逊接着请米高扬讲话并回答旧金山实业界人士感兴趣的问题。 米高扬说,旧金山给予他的接待再一次证实了美国人民想同苏联人民和平友好相处的愿望。他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旧金山作为供给苏联反对希特勒德国斗争所必须的物资的大中心起了很大作用。那时候,在为共同事业而战斗,我们相互间有着深厚的友情。米高扬在整个大厅雷动的掌声中说,俄国人和美国人在反希特勒主义战争中是最好的朋友。 米高扬还谈到,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和苏联就曾经有过很好的贸易关系,这种关系后来由于冷战和人为的限制,而几乎化为乌有了。他说,现在是应当重新搞好苏美两国间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那样的良好贸易关系的时候了。他说,有人问,苏联可以出卖给美国一些什么商品?他说,苏联出口总额折合美元为四十五亿左右,其中有十五亿美元的商品是美国要在其他国家订购的。米高扬指出,根据发展经济的七年计划,苏联商品生产总量将增长80%以上,他说:“这就是说我们有同你们贸易的东西。这就是说,你们可以选择你们感兴趣的商品。” 米高扬接着谈到,尽管艾森豪威尔总统在去年6月2日对赫鲁晓夫信件的复信中总的说来对研究扩大苏美贸易问题持积极态度并委托国务院研究实际措施,但是美国方面目前尚无任何进展。 米高扬强调指出,扩大苏联和美国之间的相互贸易将有助于国际局势的正常化和加强两国的接触。他列举了美国对同苏联贸易上的可笑的人为限制的例子。 米高扬强调说,已达到高度的经济发展水平的苏联,不仅可以在美国购买,而且也可以向美国出售各种商品,其中包括它生产的最新机器。他说,是时候了,不要再以为苏联是个落后的国家了。苏联卫星和苏联人劳动所制造的围绕太阳运行的新行星,这不单单是部分的成就或者某一个别部门的成功。这是苏联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的表现。我们愿意同你们贸易,扩大接触。我们希望,我们的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米高扬说,苏联人民愿意在平等和和平竞赛的基础上同美国建立友好关系。整个大厅以经久不息的掌声欢迎米高扬的这番话。 11日上午,米高扬参观了旧金山市。然后到新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布朗的官邸拜访。布朗州长是在一星期前就职的,他在1958年11月的大选中击败了前参议员诺兰。他们进行了半小时的谈话。 米高扬和随行人员下午飞往洛杉矶。

3. “真理报”发表编辑部文章指出 宇宙火箭是和平和人民幸福的象征 苏联辉煌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伟大力量

第4版()专栏: “真理报”发表编辑部文章指出 宇宙火箭是和平和人民幸福的象征 苏联辉煌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伟大力量 新华社12日讯 塔斯社莫斯科讯:“真理报”12日发表题为“造福人类”的一篇编辑部文章,摘要如下: 充满强大力量和无穷精力的我们祖国正在迎接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代表大会。 新年的头几天标志着苏联人民创造天才的伟大胜利——向月球方向发射了宇宙火箭,创造了太阳系中第一个人造行星。 这是苏联科学技术杰出的成就。它令人信服地表明,在共产党领导下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伟大学说照耀的道路前进的人民,能够取得怎样的胜利。这一成就鲜明地表明,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飞跃发展,为我国人民发挥他们所富有的英雄气概和天才开辟了广阔天地。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辟了资本主义崩溃和社会主义胜利的纪元。在十月革命后不久列宁说过:“以往全部人类智慧、全部人类天才的创造,只是为了把技术和文化的一切财富给予一部分人,而剥夺另一部分人最必需的东西——启蒙和发展。现在一切技术奇迹、一切文化成果都成为全民的财产。”如今大家都已看到列宁的话的伟大正确性。 为了达到苏联现在已经达到的如此高超的科学和先进技术的顶峰,我国人民曾经不得不通过漫长而复杂的道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的集体化,完成文化革命,把我们祖国变成攻不破的社会主义堡垒。在这条道路上遇到过重重困难和考验,但是,苏联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光荣地克服了这些困难,并向全世界显示了他们高度的自觉性和为达到伟大目标而斗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 现在苏联生产力发展水平之高,使得有可能解决共产主义建设的新的宏伟任务。 苏维埃国家在现代科学技术最新部门和具有决定性的方面,即在利用原子能、建造喷气式飞机和洲际弹道火箭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震动了全世界。正是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开辟了科学技术的新纪元,第一个建造了和成功地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火箭。 在已经来临的七年计划中呈现着苏联科学发展更加广阔的图景。我们将创造必要的条件来更加迅速地发展一切科学部门、进行重要的理论研究和更大的科学发明。为此,正在制订广泛的科学研究工作规划,并拟定集中一切科学上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最重大的研究工作。 苏联人民相信,在已经来临的七年中,我们一切揭露原子和热核反应秘密的、建造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火箭的科学家将用更多的大发明和成就来丰富科学。 我国各族人民对自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苏联充满了巨大爱国主义自豪感,宇宙火箭把带有苏联国徽的标记高高地升向太阳。 苏联建造和发射宇宙火箭的消息震撼了全世界,突破了人类的想像力。这一消息使中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强大的牢不可破的社会主义阵营各国感到十分高兴。 世界上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在和苏联人民一道欢庆正在建设共产主义的国家取得伟大的成就。千百万人民都认为,这些成就是苏联科学技术的胜利,是社会主义制度伟大力量的证明,是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无比优越的证明。 苏联宇宙火箭的发射引起了对苏联不友好的人的惊奇和混乱。资本主义世界某些顽固分子企图利用苏联发射火箭作为借口来发动“冷战”和进行军备竞赛。但是,世界各国正直的人公正地认为,苏联宇宙火箭是和平和人民幸福的象征。 苏联宇宙火箭达到人类整个历史中谁也没有达到的高度,这使苏联人充满内心的骄傲,鼓舞他们在共产主义建设中获得新的功绩。(附图片) 宇宙火箭上的容器,它位于宇宙火箭最后一级的上部。

4. 苏联宇宙火箭经过地球表面的路线图

第4版()专栏: 苏联宇宙火箭经过地球表面的路线图 图上的数字相当于火箭在地球表面上投影的顺次位置。(1)1月3日莫斯科时间三时,距地球十万公里;(2)形成人造彗星;(3)六时,十三万七千公里;(4)十三时,二十万零九千公里;(5)十九时,二十六万五千公里;(6)二十一时,二十八万四千公里;(7)1月4日,五时五十九分,三十七万公里——最接近月球之点;(8)十二时,四十二万二千公里;(9)二十二时,五十一万公里;(10)1月5日,十时,五十九万七千公里。  本版图片都是塔斯社传真稿(新华社发)

5. 世界第一个宇宙家庭 曾遨游太空的雌狗喜产三小狗

第4版()专栏: 世界第一个宇宙家庭 曾遨游太空的雌狗喜产三小狗 新华社莫斯科12日电 苏联“星火”画报上最近出现了一张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宇宙家庭”的照片,引起了读者很大的兴趣。原来这是曾经多次乘坐苏联火箭到宇宙中旅行的小雌狗阿莉宾娜和她三个孩子的合影。 阿莉宾娜曾经多次飞到离地面一百公里以上的高空,这些次飞行并没有损害到她的健康,也没有妨碍她的生殖能力。最近她产下了三只小狗。这是世界上曾到宇宙空间旅行的动物的第一批后代。阿莉宾娜生产后情况很好,三只小狗很活泼可爱,食欲也很好,体重增加迅速。这些都说明了,在防止宇宙飞行中种种物理因素损伤动物机体的工作方面,苏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第 5 版

1. 促进和平解决德国问题的重大步骤

第5版()专栏:社论 促进和平解决德国问题的重大步骤 1月10日,苏联政府提出了对德和约草案,并且向参加对德战争的有关国家的政府发出照会,建议在两个月内召开有两个德国的代表参加的和会来讨论和签订对德和约。苏联政府在给美英法政府的照会中还表示愿意通过谈判解决柏林问题。苏联政府的建议得到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的赞同,部长会议并敦促西德当局就和约草案进行谈判。苏联政府的这一建议对于和平解决德国问题和促进德国重新统一的实现,以至缓和欧洲的紧张局势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中国人民衷心支持苏联政府这一有利于德国统一、有利于欧洲和世界和平的建议。 对德战争结束以来已近十四年了,第二次大战时参加对德战争的盟国和曾经站在德国方面的其他国家签订和约也已经好几年了。但是唯独对德国还没有签订一项和约。当其他和希特勒结盟的国家,由于签订和约获得了自由和独立的时候,而德国却仍然失去行使自己的国家的主权的可能。外国军队仍然继续驻扎在德国的领土上。西方国家至今保存着对西柏林的占领制度。这一切显然是极不正常的。 为了消除这种人为的不正常的局面,苏联政府曾经进行了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早在战争结束后的第一年1946年7月,苏联政府在当时四国外长巴黎会议上就提出讨论对德和约的问题,但是当时西方国家一面拖延建立一个德国中央行政机关,同时又以这个中央机关尚未成立为借口拒绝讨论对德和约。之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加紧策划分裂德国的阴谋。它们首先从经济上分裂德国,在西方占领区内实现了单独的货币改革,接着又合并了西方三个占领区,到1949年这种分裂活动更达到了最高点,它们片面地建立了以阿登纳为首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为了保护德国人民的利益不因西方的分裂活动而受害,德国人民的优秀的代表在苏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了德国历史上第一个工农国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从此德国的领土上就出现了两个德国。 几年来的事实证明,这两个德国正在依据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苏联政府一起,忠实地遵循着波茨坦协定的规定,彻底铲除了威胁世界人民的祸根——德国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德国东部的领土由一个原来德国军国主义战争温床的一部分,变为一个爱好和平和民主的国家。但是在西德,波茨坦协定已经被西方国家撕得粉碎,德国的军国主义势力重又在西方国家的扶植和帮助之下,猖狂地复活起来了。不久这个充满复仇狂的军国主义的西德又被西方国家拉入了北大西洋侵略集团。这样就使西德连同处于西方占领之下的西柏林成为了这个侵略集团的反对和颠复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基地。这种情况造成了两个德国之间越来越深的裂痕,造成了在欧洲中部尖锐对立的形势,从而使欧洲的和平和安全处于严重的威胁之下。同时由于美国决定用原子武器来武装西德军队,就更使这种危险的局面增加了爆炸性。 为了适应战后以来德国领土上的上述变化了的形势,以消除德国分裂的不正常局面,并争取和平解决德国问题,苏联政府长期以来一再建议讨论和签订对德和约,同时又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消除紧张局势和促进两个德国接近的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例如:宣布结束对德作战状态,取消对民主德国的军事占领;恢复和西德的正常外交关系;撤退在东西德和欧洲的外国军队;建立中欧无原子武器区;北大西洋集团和华沙条约缔约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支持民主德国提出的两个德国建立邦联的建议……。所有这一切建议都有助于为签订对德和约和和平解决德国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是这一切的努力都给西方国家一个一个无理拒绝了。从战后以来,西方国家自己从来没有提出过一个合理的解决德国问题的方案。它们唯一的提出来的东西就是:以西德吞并民主德国的所谓“自由选举”来建立一个“全德政府”然后和这个“全德政府”签订一项和约。这当然不是为了解决德国问题,而是为了阻挠德国问题的解决。 长期以来,在对德和约和德国问题上两条道路的斗争表明:苏联政府始终从保障欧洲和世界和平的利益出发,坚持不懈地想尽一切办法来把过去两次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的军国主义的德国变成一个和平、民主的国家,使欧洲和世界人民永远不再遭受德国军国主义的侵略的痛苦。但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却竭力要霸占西德的领土,把它当作在欧洲发动新的侵略战争的工具。西方国家的这种政策,使得由于德国的分裂局面所造成的紧张局势越来越恶化。 去年11月苏联政府又在解决德国问题上采取了主动措施,提出终止外国对柏林的占领制度、建立西柏林非军事化自由城市的建议。实现苏联政府的这个建议,首先可以使西柏林不再成为一个为害世界和平的毒瘤,以缓和目前在柏林地区的紧张局势。而在柏林问题上取得协议就能帮助消除目前在东西方国家和东、西德之间的深刻的仇视和猜疑,恢复它们之间的信任和接近,因而也就更容易地促使有关国家在签订对德和约问题上达成谅解。这一切只能对欧洲的和平和解决德国统一问题有利。 但是,苏联政府的这一创议又给西方国家顽固地拒绝了。它们并且还围绕着苏联关于柏林问题的建议煽起一阵“冷战”的气氛。在最近西方国家给苏联政府的复照中,它们再一次表示不愿放弃它们对西柏林的占领制度,但同时为了欺骗世界的舆论,西方国家假惺惺地提出要跟苏联政府在讨论解决德国问题和欧洲安全问题的更广泛的范围内讨论柏林问题。但是人们知道,保障欧洲安全的关键问题是要把目前分裂的德国在和平和民主的基础上重新统一起来。而在目前存在两个不同德国的具体条件下,恢复德国统一的问题已经成了德国内部的问题,这个问题只有通过两个德国的接近和协商的途径才能得到解决。任何想由四大国越俎代庖的办法都只能造成对德国内政的干涉,决不能为德国的两部分所共同接受。而四大国在恢复德国统一问题上所能尽力的就是尽快地召开有关各国参加的和会来讨论和签订对德和约,以为促进德国统一的实现准备条件。正是为了这个缘故,苏联政府再一次提出了对德和约草案,并建议在两个月内举行和会来讨论和签订和约。苏联政府提出的和约草案规定恢复德国人民对德国、德国领土和领空的完全主权;在发展本国和平经济、贸易、航运和进入世界市场等方面不对德国施加任何限制;承认德国有权拥有国防所必需的本国武装部队。条约草案还规定了某些军事上的限制,例如禁止生产核子武器和火箭武器,并且禁止用这些武器装备德国军队。显然,苏联的建议不会损害任何国家的威信和安全。它只会有助于消除德国军国主义再起的威胁,保证德国人民从事和平创造性劳动,并大大有助于巩固国际和平和安全。同时苏联政府在给美英法的照会中又表示愿意通过谈判来解决柏林问题。毫无疑问,如果有关国家能够一方面讨论和签订对德和约,另一方面又能同时解决柏林问题,这就能在德国问题上相互推动。苏联的这个行动再一次表明了,它一贯努力和平解决德国问题和促进德国统一的诚意。 西方国家和阿登纳政府不是经常表示它们愿意使德国重新统一吗?它们的复照不是也说要谈判解决欧洲安全和德国统一问题吗?现在苏联政府的这一建议已经又一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也表示愿意就和约草案跟西德进行谈判,那末美、英、法政府和阿登纳政府还有什么理由不拿出自己的诚意来呢。

2. 乌布利希在阿驻德大使招待会上讲话 苏联建议是解决德国问题纲领 谢胡说阿尔巴尼亚支持苏联关于对德和约新建议

第5版()专栏: 乌布利希在阿驻德大使招待会上讲话 苏联建议是解决德国问题纲领 谢胡说阿尔巴尼亚支持苏联关于对德和约新建议 新华社柏林12日电 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第一副总理乌布利希昨天说,苏联政府提出的对德和约草案是一个重要文件,它表明苏联全力保卫世界和平和帮助德国人民解决民族问题的愿望。 他说,这个草案是和平解决德国问题的现实的和建设性的纲领。 乌布利希昨晚出席了阿尔巴尼亚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大使加戈·帕兹为阿党政代表团举行的宴会并在会上讲了话。 乌布利希指出,接受苏联提出的缔结对德和约的建议,不会使任何人失去任何东西,而使所有的人赢得和平和有保障的和平生活。它符合反希特勒联盟的基本原则。它将帮助德国人民缓和紧张局势,使两个德国接近。 乌布利希说,对这个和约草案的态度将是一个试金石,特别是西德居民可以看出谁是支持和平解决德国问题的,谁是要原子武装的。 乌布利希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多少年来就为这样一个和约的谈判做了准备。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没有拥有原子武器,没有实行义务兵役制,没有拥有火箭基地。我们是真正作为爱好和平的人去参加关于缔结和约的谈判的。乌布利希说,谁要是真正希望德国统一,就必须反对在西德继续进行原子武装。因为原子武装是德国统一的主要障碍。他说,苏联的对德和约草案可以使那些走上原子武装道路的人便于回到和平的道路上。而这就是这个和约建议的意义。 乌布利希说,德国大多数人民赞成和平解决民族问题。在这条道路上,全德国不仅会成为爱好和平、民主的国家,而且由于其巨大的经济潜力以及科学家、技术人员、工人阶级和农民的巨大能力,它会在各大国、各大民族中占有一个光荣的位置。在西柏林举行的大学生大会中,赞成和平解决德国问题的代表不顾西德反动力量压迫的事实就表明爱好和平的力量已经开始勇敢地发言。 乌布利希说,为了在德国消除所有的战争温床,就有必要消除西柏林的战争温床,而且要通过西柏林的非军事化和中立化来消除它。苏联关于把西柏林变为一个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的建议,是和平解决德国问题的重要建议。 乌布利希说,对于苏联建议的讨论将会导致两个德国爱好和平人民的相互接近。任何反共挑拨都不能阻止西德工人和劳动人民认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和平政策的基础。乌布利希表示他确信,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这一斗争中,将获得苏联和所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兄弟般的支持。 乌布利希还谈到阿尔巴尼亚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和这次会谈中双方取得的一致意见。他说,这是由于两国和两党都排斥一切修正主义的潮流,坚定地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并把它创造性地运用到两国的具体条件上。 乌布利希说,在保卫和平的斗争中,两国都站在重要的岗位上。既不准许巴尔干,也不准许欧洲中部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战略家的比武场和原子战争的战场。 乌布利希最后表示阿尔巴尼亚在坚决反对在意大利设置美国火箭基地和争取同所有巴尔干人民保持善邻和友好关系的斗争中,会得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完全的支持和同情。 新华社柏林11日电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政府的领导人表示欢迎苏联所提出的在两个月内召开和会起草和签订对德和约的建议。这是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谢胡在阿尔巴尼亚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大使帕兹今晚为代表团的访问而举行的招待会上说的。 谢胡说,苏联政府所提出的建议是公正地解决德国问题的一个重大事件。 阿尔巴尼亚毫无保留地支持苏联的新建议。 谢胡指出,没有任何因素能够阻止德国的重新统一,德国的重新统一必须实现。未来的、重新统一后的德国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爱好和平的国家,它将是欧洲和世界和平与友谊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德阿结束会谈签署公报 阿党政代表团离柏林返国

第5版()专栏: 德阿结束会谈签署公报 阿党政代表团离柏林返国 新华社柏林11日电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两国党和政府代表团会谈结束后,今天在这里签署了一项联合公报。 代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方面在公报上签字的是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政府第一副总理乌布利希,代表阿尔巴尼亚方面签字的是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霍查和部长会议主席谢胡。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文策尔和阿尔巴尼亚外交部部长什图拉今晚还签订了两国之间的一项领事条约和一项关于在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方面互相提供司法协助的条约。 新华社柏林11日电 阿尔巴尼亚党和政府代表团已于今晚离开这里。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乌布利希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党和政府的其他领导人曾经到车站送行。

4. 苏联建议为德国开辟光明前景 民主德国人民欢迎苏联对解决德国问题的新贡献 “新德意志报”说实现这个建议就能永远结束军国主义

第5版()专栏: 苏联建议为德国开辟光明前景 民主德国人民欢迎苏联对解决德国问题的新贡献 “新德意志报”说实现这个建议就能永远结束军国主义 新华社12日讯 据塔斯社柏林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居民热烈欢迎苏联政府为解决德国问题而提出的新建议和对德和约草案。 苏联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大使馆收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各行政区拍来的许多电报。这些电报都对苏联这种旨在巩固和平和加强与德国人民友好关系的新建议感到满意和高兴。 斯特拉尔松的汽车运输企业的工人和职员相信,苏联的这些措施对巩固世界和平将起重大的作用。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许多报纸也为此发表了文章和评论。“新德意志报”着重指出,苏联政府的新建议为德国的未来开辟了光明的前景——德国和平民主发展和德国人民过安居乐业的和平生活的前景。 报纸指出,实现苏联的建议,就能永远结束军国主义,保证德国人民完全自主和国际上的平等、保证德国自由发展和平经济、贸易和航行。 “柏林日报”写道,苏联提出的对德和约草案有利于德国和平民主发展的目的。报纸指出,德国的统一只有通过两个德国的接近才能实现。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各电台也报道了苏联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的照会和对德和约草案的消息。

5. 波兰大使馆举行晚会 日穆津斯基演奏钢琴

第5版()专栏: 波兰大使馆举行晚会 日穆津斯基演奏钢琴 新华社12日讯 波兰驻中国大使馆今晚在北京饭店为波兰著名钢琴家、第四届国际萧邦钢琴比赛会获奖者日穆津斯基举行了钢琴独奏晚会。 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外交部副部长曾涌泉、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罗俊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马思聪,在演出结束后步上舞台同波兰钢琴家热烈握手,祝贺他的演出成功。 今晚是日穆津斯基在中国的最后一场演出。钢琴家在去年12月14日到达北京,曾先后在北京、西安、成都、昆明等地访问,演出九场,听众一万多人,每场演出都获得听众的热烈欢迎。

6. 阿政府贸易代表团到昆明

第5版()专栏: 阿政府贸易代表团到昆明 新华社广州12日电 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副主席阿卜杜勒·凯列齐和他率领的阿尔巴尼亚政府贸易代表团一行六人,今天上午结束了在广州的参观访问,乘专机前往昆明。我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罗士高和对外贸易部部长助理白认陪同前往。 到机场欢送的有广东省副省长、广州市市长朱光,广州市副市长梁湘、孙乐宜等人。 阿尔巴尼亚政府贸易代表团是在10日由上海来到广州的。贵宾们在广州期间,曾访问了番顺县人民公社,参观了公社的甘薯丰产试验田、肥料厂、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和敬老院等。 贵宾们在广州期间,还到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越秀山公园和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等处进行了参观和游览。 新华社昆明12日电 阿尔巴尼亚政府贸易代表团在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副主席阿卜杜勒·凯列齐率领下,今天下午乘飞机到达昆明。 前往机场欢迎的有云南省副省长刘卓甫,昆明市市长潘朔端等人。 下午,客人们游览了昆明名胜大观楼和昆明市容。 晚上,副省长刘卓甫为客人们举行了晚会和欢迎宴会。

7. 我农垦展览团获越南勋章 展览团结束工作已离河内回国

第5版()专栏: 我农垦展览团获越南勋章 展览团结束工作已离河内回国 新华社河内12日电 中国农垦展览代表团结束了为期两个月的展览工作和访问活动,12日离河内回国。 到车站送行的有越南农林部副部长阮造、国防部副部长阮文咏、越南人民军总后勤局代理局长邓金江和中国驻越南大使何伟等。 行前,胡志明主席接见了代表团全体人员。 中国农垦展览代表团在越南举办了中国农垦展览会。这是中国第一次应邀在国外举行的农业方面的展览会。 新华社河内11日电 范文同总理今天代表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把一级劳动勋章授给中国农垦展览代表团。 授勋仪式在越南总理府举行。 越南农林部长严春庵在仪式上致词说,中国政府派农垦展览代表团到河内举办的中国农垦展览会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展览会不但体现了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它所提供的经验也是非常宝贵的。 中国农垦展览代表团代理团长林锦章在仪式上讲话。他感谢越南政府给予代表团的荣誉。他说,这实际上是给中国人民的荣誉。他感谢越南劳动党和政府对中国农垦展览会的巨大关怀和帮助。他说,我们要把越南人民的深厚友情带给中国人民。

8. 格罗提渥和卡塞姆会谈后发表公报 民主德国和伊拉克同意讨论建交问题

第5版()专栏: 格罗提渥和卡塞姆会谈后发表公报 民主德国和伊拉克同意讨论建交问题 新华社巴格达11日电 伊拉克共和国总理卡塞姆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格罗提渥在11日发表的联合公报中说,两国总理在会谈中在重要的国际问题上取得了完全一致的看法。 公报说,两国总理讨论了双方感到兴趣的国际政治问题和两国之间的关系问题。 公报说,两国总理认为,国际问题应当用和平谈判的办法求得解决。他们相信,“如果争取和平和独立的各国人民作出共同而坚决的努力,威胁和平的一切危险是可以避免的。” 公报说,伊拉克共和国总理得到保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和人民坚持不渝地支持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 公报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满意地注意到伊拉克共和国政府的观点:德国的重新统一问题“是德国人民自己的事情,这一问题应该在两个德国政府之间取得互相谅解的基础上得到解决。” 公报说,两国总理一致认为,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关系正在顺利地发展着。为了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牢固的友好关系,双方在互相尊重主权和独立的基础上,同意讨论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和在适当的情况下互派政治代表的问题。两国总理确信,上述步骤将“有助于保证两个共和国的利益和巩固各国之间的和平和友谊。”

9. 格罗提渥访问印度 同尼赫鲁举行会谈

第5版()专栏: 格罗提渥访问印度 同尼赫鲁举行会谈 新华社巴格达12日电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格罗提渥和他率领的政府代表团已经结束了他们对伊拉克的三天访问,昨天晚上离开这里前往印度。 新华社新德里12日电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格罗提渥和随行人员在12日上午坐飞机到达德里。 他在机场向新闻记者发表谈话时说,他向印度和印度人民致以亲切的敬意,并且说:“印度对和平的期望和为和平所作的工作是著名的。在这个国家和人民当中,我们看到了维护和平的巨大力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中断了我们的旅行,而异常高兴地到这个国家来的缘故。我们希望能够在这里和你们的领袖举行几次会谈,以便通过这些会谈对保卫和平的事业作出贡献。” 印度国防部长梅农等部长、德里市长阿鲁娜·阿萨夫·阿里夫人和德里的许多著名人物到机场欢迎格罗提渥总理。 新华社新德里12日电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格罗提渥在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博尔茨陪同下,今天下午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了会谈。 格罗提渥总理是在今天到达这里的。尼赫鲁总理是在国大党年会结束后,今天从那格浦尔回到这里。两位总理将在今天晚上再度举行会谈。 格罗提渥总理今天还曾经会见了印度副总统拉达克里希南,并且互致亲切的问候。格罗提渥总理在到达德里以后,曾经到甘地陵墓去献了花圈。

10. 欢欣鼓舞回顾十三年来的伟大成就 阿尔巴尼亚人民热烈庆祝国庆

第5版()专栏: 欢欣鼓舞回顾十三年来的伟大成就 阿尔巴尼亚人民热烈庆祝国庆 新华社地拉那11日电 阿尔巴尼亚各地人民今天热烈地庆祝建国十三周年纪念日。 首都地拉那和全国各大城市都披上了节日的盛装。今天,久雨初晴,街头上到处是欢乐的人群,人们相互祝贺着这个美好的节日。 今天在斯库台、柏斯克普雅等地区的农民同时庆祝了农村小型电站的落成,有许多农民搬进了新建的有电灯照明的住宅。 鲁施尼亚区卡尔布那合作社的农民为迎接节日在短短的六天中种上了一千多株橄榄树,开垦了四公顷多的葡萄苗圃。 阿尔巴尼亚十三年来工业增长了十六倍,农业也有很大发展。今天,阿尔巴尼亚各报在庆祝节日的社论中,一致把建国十三周年以来的巨大成就归功于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领导,归功于战无不胜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 “人民之声报”还指出,阿尔巴尼亚的外交政策是,坚持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坚持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一切国际问题。 “团结报”的社论说:“今天人民已是我们祖国的主人,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为保卫胜利果实,将密切地警惕着一切和平的敌人。”

11. 苏联提出的对德和约草案(摘要)

第5版()专栏: 苏联提出的对德和约草案(摘要) 主要内容:希望保证德国有可能和平地和民主地发展。规定一切外国军队在和约生效后不迟于一年撤出德国,同时取消一切外国军事基地。德国的疆界将以1959年1月1日的边界为准。西柏林在德国统一恢复前处于自由城市地位。在发展本国和平经济、贸易、航运和进入世界市场等方面不对德国施加任何限制。承认德国有权拥有国防所必需的本国武装部队。 新华社12日讯 据塔斯社10日讯:苏联政府在1月10日把对德和约草案分别提交美、英、法三国政府和曾以武装力量参加对法西斯德国战争的其他国家的政府,以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 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的一份和约草案是由苏联大使别尔乌辛在柏林转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第一副总理乌布利希的。给上述其他国家政府的和约草案由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在莫斯科交给各该国驻苏联的外交使节。 和约草案共分六部分,四十八条。第一部分是“政治和领土条款”,第二部分是“有关恢复德国统一的各项条款”,第三部分是“军事条款”,第四部分是“经济条款”,第五部分是“赔偿和归还”,第六部分是“最后条款”。 根据和约草案,对德和约的一方是苏联、英国、美国、法国和其他曾以武装力量参加对德战争的国家(草案中把它们称为同盟和联合国家);另一方是现在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为代表的德国(如在和约签字时将成立德意志邦联,则为:德意志邦联以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草案首先说:对德和约的双方“指出,已经没有理由继续保留这样一种极不正常的局面,即在军事行动结束后的第十四个年头,在德国领土上仍继续驻有外国军队,德意志民族还没有能够全部实现自己的国家主权、同其他国家保持平等关系,并且没有参加联合国; 本着在现有条件下实现反希特勒同盟各项文件中特别是波茨坦协定中包含的各项主要条款的愿望; 认为,由于未能得到和平解决,因而不能保证以公正态度对待德国人民的合法的民族利益,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和不稳定状态; 一致同意最终结束由希特勒德国所发动的并给许多国家人民(包括德国人民)造成无数灾难和痛苦的战争; 承认在军事行动结束后的年代里,德国人民已多方证明他们谴责德国军国主义为反对欧洲各国人民而发动的侵略所造成的罪行。 决心不让德国再在今后威胁它的邻国或其他国家和发动新的战争; 希望保证德国有可能和平地和民主地发展,并以各国人民大家庭的一个平等成员身份同其他国家进行有成效的合作; 相信和平条约的缔结对保障欧洲安全和巩固世界和平将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认为,对德和约的缔结是旨在恢复德国民族统一的一个必要的和重大的步骤; 决定缔结本和约”。 草案的第一条说,同盟和联合国家一方同德国一方共同证实和确认它们之间结束战争状态,并且同德国建立和平关系。 第二条说:在德国以某种形式统一之前,本条约中所称“德国”一词系指两个现存的德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条约中规定德国的一切权利和义务,均同样适用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和约草案第四条规定,同盟和联合国家“将在遵守尊重德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不干涉它的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并根据本条约各项条款同德国建立关系。德国在同一切国家的关系中将遵循同样的原则。” 条约草案第五条责成德国不得参加任何旨在反对本条约中任何一个参加国的军事联盟,也不得参加没有反希特勒同盟中四个主要同盟国——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为其成员国的军事联盟。 本条约开始生效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将被认为解除了各自因参加华沙条约组织、北大西洋联盟组织和西欧联盟组织而承担的义务。 根据和约第八条,德国的疆界将以1959年1月1日的边界为准。德国的疆界在和约附图上绘明。在德国统一成为一个国家以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领土将如和约附图所示,按照1959年1月1日所存在的界线划分。 第九条规定:“根据1945年波茨坦协定: (甲)德国放弃它对自斯维内蒙得以西之波罗的海,由此沿奥得河到尼斯河西段汇流处,再沿尼斯河西段到捷克斯洛伐克边境这条线以东的前德国领土,包括对前东普鲁士领土和前但泽市的领土的一切权利、法律根据和要求。这些领土已移交给为德国承认的波兰人民共和国主权管辖。 (乙)德国放弃它对前哥尼斯堡城和该城邻近地区的一切权利、法律根据和要求。这些地方已移交给为德国承认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主权管辖。” 根据和约草案第十和第十一条,德国承认慕尼黑协定无效,并且声明承认以前所谓苏台德区的领土永远是捷克斯洛伐克国土的不可侵犯的组成部分。德国承认阿尔萨斯—洛林领土是法兰西共和国的组成部分。萨尔区属于德国领土。 根据第十三条,“德国承认1955年5月15日关于重建独立和民主奥地利的国家条约完全有效,并承认该条约中所包含的禁止兼并的条款。” 根据和约草案第十七条,“德国承担义务不准许国家社会党以及与它有关系的或在其控制下的各个组织(包括政治的、军事和半军事的组织)在德国境内复活、存在和进行活动以及其他类似的党派和组织,特别是要求修改德国疆界、向其他国家提出领土要求的复仇主义政党和组织的产生和活动。如有此类情事发生,应给予刑事处分。” 根据第十八条,“德国承担义务解散对任何同盟或联合国家进行敌对行动的任何组织(包括流亡组织)以及不准它们在德国境内存在和进行活动。如有此类组织存在和进行活动,应予以刑事处分。” 根据第二十条,“德国承担义务不准以任何形式进行旨在或能够制造或加剧对和平的威胁,对和平的破坏或侵略行动的宣传(包括战争宣传)以及要求修改德国疆界、向其他国家提出领土要求的各种复仇主义的言论。” 草案第二十二条中说:“同盟和联合国家承认德国人民恢复德国统一的权利,并准备给予两个德国一切协助,以便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接近和协商的基础上来达到这个目的”。 根据第二十三条,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庄严地承担起义务:在争取统一德国方面永不诉诸武力或者使用武力威胁,并且将以和平的手段解决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任何争端。” 第二十五条规定,“在德国统一恢复以前和统一的德国建立以前,西柏林将根据自己的特殊地位处于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的地位。” 草案第二十六条指出:“德国将拥有自己为保证国防所必需的国家武装力量(陆军、空军和海军)”。 第二十八条规定,德国不得拥有生产、获得或试验下列武器: (甲)任何种类的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包括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 (乙)任何种类的火箭和导弹以及用以投射和操纵它们的器具和装置; (丙)基本上是根据装有悬挂炸弹和炮弹装置的轰炸机而设计的飞机; (丁)潜水艇。 第三十条写道:驻扎在德国的一切外国军队应在本条约生效日起,不迟于一年撤出德国(或者在有关国家商定的期限以内撤出德国,而在本条约生效后六个月内驻扎在德国境内的外国军队人数应当减少三分之一)。在外国军队撤出德国的同时,应当取消德国境内的一切外国军事基地。将来德国将不容许在其领土上驻扎任何外国武装部队和建立任何外国军事基地。 草案第三十二条规定,“对德国和平经济的发展不加以任何限制,此种和平经济应为增进德国人民的福利服务。 在德国同其他国家的贸易、航海、参加世界市场方面亦不加以任何限制。” 条约草案第四十一条指出,“关于由德国在战争时期给同盟和联合国家所造成的损失的赔偿问题应认为已全部解决,同盟和联合国家放弃对德国在今后支付赔偿方面的任何要求。” 草案第四十三条中规定,自和约生效时起,解除德国根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在和约生效前所签订的与和约条款相违背的国际条约和协定所承担的一切义务。 第四十六条规定,任何曾经同德国处于战争状态但不是本条约签字一方的国家可以加入本条约。

第 6 版

1. 空中飞机海上舰艇陆上千军万马齐出动 三军将士誉满经济战线

第6版()专栏: 空中飞机海上舰艇陆上千军万马齐出动 三军将士誉满经济战线 本报讯 195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指战员,在支援和参加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据统计,全军去年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义务劳动日共达五千九百多万个,比1957年增加近两倍。这一成绩,有力地证明了人民解放军既是保卫祖国的战斗队,又是建设祖国的生产队。 为了支援农业大跃进,去年年初,各部队便普遍地制定了支援和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劳动规划,交给当地党委。在当地党委统一安排和领导下,他们有计划地参加了兴修水利、积肥、抢险和耕种、收割等农事活动。在大兴水利的运动中,广大官兵以冲锋陷阵的姿态,冒着风雪,炸顽石,破坚冰,挖冻土,在水利建设中大显身手。到去年年底止,全军各部队包修和帮助地方修建的水利工程共达两万多项,完成土石方达五千八百多万立方公尺。沈阳地区部队接受了中共辽宁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交给的包修浑沙灌区总干渠的任务后,部队首长邓华上将、杜平中将等亲自召集各单位军政首长和地方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摆开地图,像部署战斗一样布置了施工任务。千军万马立即开赴施工现场,冒着零下一、二十度的严寒,展开全面施工。官兵们的口号是:“红军不怕远征难,英雄何惧北风寒,冰天雪地修水利,社会主义早实现。”仅仅二十一天的时间,他们便完成了四十四公里长的总干渠,和十二公里长的总排干渠的修建任务,提前四十天放水灌溉。在十三陵水库工地上,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和北京地区部队,每天都有八千二百多名官兵参加施工。为了在洪水期来临之前突击完成这一规模宏大的水利工程,参加施工的部队激增到每天四万五千人,并调拨出三百二十四台汽车、七十六台拖拉机等大型机械,支援施工。终于保证了十三陵水库在“七一”胜利地举行了落成典礼。 去年一年中,人民解放军各部队还赠送给各地农民各种肥料一百五十七亿三千多万斤,支援了农业大丰收。与此同时,各部队还积极参加了抢收抢种、深翻土地和抗旱、防汛等斗争。仅据济南、武汉、北京等七个地区的部队和海军的统计,去年共帮助当地群众收割庄稼四十多万亩、深翻土地近十万亩。去年夏收时,武汉地区部队听到河南将有大风暴的气象预报后,立即出动了数万名官兵,并自买工具,远征数十里乃至数百里,日夜帮助群众抢收小麦十四万多亩。在夏种以后,湖北部分地区发生旱灾,河南部分地区的河流出现了特大洪峰,这时,武汉地区部队连忙出动了近三万人的抗旱、防汛大军,在当地党委统一领导下,和群众一道投入了抗旱、防汛斗争。在这一斗争中,官兵们共支援了十万多个劳动日,车水灌田一万多亩,修筑水渠四十二条,水井五十八眼,及时地抢救了禾苗。参加防汛的部队,当洛河、涧河的洪水侵向洛阳市区时,官兵们奋勇地跳进决口处的激流里,用身体筑起了三道人墙。经过三昼夜的奋战,迅速筑起了七条拦河大坝,制服了泛滥的洪水,保障了市区的安全。 随着人民解放军在技术革命方面的进展,农业战线上也愈来愈多地得到了部队新的援助。去年一年中,各部队除了支援各地农民许多拖拉机和各种农业机械以外,沈阳、北京、兰州、武汉、南京等地空军部队,还先后协同地方有关科学研究机构试验成功了人工降雨、人工消云和人工造云。沈阳地区空军部队曾出动二十二架次飞机,在吉林省永吉、蛟河、舒兰三县上空进行人工降雨,最大降雨量达二十五公厘,使四万垧农田免除了旱象。人民空军还在发生虫灾的农田上空,撒投了五万多公斤六六六杀虫粉,使二十一万多亩农作物免受虫害。 1958年,部队参加国家建设的一个新的特点是,陆、海、空三军都以很大的力量参加了工业建设。仅据南京地区部队的统计,去年直接参加兴建和扩建的大型工厂,就有上海钢铁厂一、三厂,马鞍山钢铁厂,南京钢铁厂一、二厂,南京通用机器厂等共八十二处。调拨或赠送给地方各种动力机械一千四百多台,汽车一百九十八台,马车一千多辆;有机械设备的部队,还为地方工厂加工各种机床车床和动力机械一千零六十八台,机械零件四十二万多件。为了确保钢铁元帅升帐,全军官兵更以冲天的干劲投入了冶炼、采矿、收集废钢铁、支援钢铁运输和工业基本建设等各个战场。在支援钢铁运输中,全军各部队抽调了八千八百多台汽车和最优秀的司机,组成汽车运输队,交由地方党委指挥,日夜奔驰在全国各地的钢铁运输线上。驾驶员们说,不怕风吹雨打,不怕夜黑路险,地方党委指向哪里,就运到哪里。有些驾驶员不仅做到包开车,还做到包装、包卸、保安全。空军在去年9月中旬到11月中旬的两个月内,还出动了七百九十一架次飞机,完成了一百五十一万吨公里的运输任务,海军部队也出动了很多舰艇,支援钢铁运输。在大炼钢铁的战斗中,许多部队曾短期停止操课,全力以赴。济南、昆明等地区部队的领导干部,也和官兵们一起在炉旁鏖战。在此期间,全军还收集了十一万四千多吨废钢铁,超额完成了“回收十万吨废钢铁”的任务。 一年来的实践证明,人民解放军大力支援和参加国家经济建设,不但有力地支援了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而且通过劳动锻炼,大大地增强了官兵的劳动观念,进而又推动了部队战备训练和各项工作的大跃进,通过参加工业建设,官兵们还打破了对工业技术的神秘观点,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部队的技术革命。有些原来只能担任修理任务的单位,很快地担任起试制新产品的任务,许多单位已能自己生产部队需要的器材,并为部队试制成功了许多新的装备。 目前,根据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决议的精神,人民解放军各部队正满怀信心地准备以更大的努力,和全国人民一道,为完成今年更加伟大的国民经济建设计划而做出更大的贡献。(附图片) 解放军驻山东胶县某部官兵,用四万个劳动日帮助当地人民修建两个蓄水库。这是官兵在水库工地上紧张劳动情形。  一丁摄(解放军画报供稿) 左图:在为钢铁而紧张战斗的日子里,解放军的军官们来到太行山搬运矿石。 新华社记者 张青云摄 右图:在解放上海战役中担任尖刀连荣获淞沪战役一等功臣连称号的某部一连,又来支援上钢一厂的扩建工程。这是士兵们飞快地推运混凝土。  于天为 于志摄(解放军画报供稿)大登岛盛产食盐,在敌人的炮火下,解放军驻岛部队大力支援岛上人民坚持生产。 新华社记者 邹健东摄

2. 五个气象站 预报西藏高原天气

第6版()专栏: 五个气象站 预报西藏高原天气 西藏高原上的气象工作迅速开展。 从今年元旦起,拉萨、 日喀则、班戈湖、黑河和泽当等五个气象站已经开始发布长期、中期或短期的天气预报。其余分设在藏北草原和喜马拉雅山区的一些气象站,今年第一季度里也要发布天气预报。拉萨气象站发布的“拉萨1959年1月至3月逐旬气候展望”,对于拉萨各机关、部队和工矿企业在安排今年第一季度的生产和工作,很有参考价值。 西藏高原上的气候变化,对全国和东南亚地区都有影响。掌握了西藏高原气候变化之后,将会增加全国天气预报的准确性。(附图片) 拉萨中学建立了一个气象台,仪器设备由中共西藏工委送给并由西藏气象处的工作人员代为安装。这个气象台已正式命名为红十月气象台。这是西藏气象处的工作人员教学生们观察气象仪器的情形。   新华社记者 任用昭摄

3. “世界屋脊”上办起小学校

第6版()专栏: “世界屋脊”上办起小学校 号称“世界屋脊”的拔海四千五百公尺到五千公尺的唐古拉山区办起了第一所学校。10日,八十一个活泼的藏族男女儿童,穿着新衣参加了开学典礼。他们的爸爸妈妈——不久前加入公社的牧民也高兴地参加了这个盛会。中共唐古拉工委书记加羊 (藏)到校向学生们和家长们祝贺。他说,人民公社建立,逐水草的游牧将逐步为定居放牧所代替,牧民的孩子都将有机会安定地上学念书了。 唐古拉山区在青海同西藏的接壤处。这所藏族小学办在青藏公路经过的乌丽地区。这里拔海虽然很高,但水草丰美,气候也比较温和。自从唐古拉山区建立人民公社以来,这里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藏族牧民的一个定居点了。 能歌善舞的藏族儿童在开学典礼上载歌载舞,歌颂人民公社和欢庆他们安定的学习生活。

4. 西南无线电器材厂车间办学 便于根据车间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学内容 便于实行“能者为师、互教互学”的办法

第6版()专栏: 西南无线电器材厂车间办学 便于根据车间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学内容 便于实行“能者为师、互教互学”的办法 本报讯 成都西南无线电器材厂在办学中,注意了贯彻群众路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去年7月到9月底,这个厂由厂部办学,虽说也取得了不小成绩,但由于学习时间等问题不易解决,入学人数只占职工总数7%左右。10月份,该厂把部分办学权力下放给车间、科室后,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全厂开办的学校,就由三所增加到二十一所,入学人数立刻上升到65%。而且,由群众自己解决了教师、教材、教学时间等问题。这些学校,包括扫盲班、小学、初中、技工学校、中级技术学校。 西南无线电器材厂是一个新厂,70%都是青年工人。在大跃进中,他们提出了许多改进生产的建议,但由于不会绘图,不会计算,不懂材料的性能,往往不容易实现。为了迅速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厂部便在去年7月开办了一所半工半读大学、两所业余技工学校。但因教师、学习时间等限制,只有五百多人入学。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 工厂党委研究了这些情况后,决定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对工厂办学工作来个大改革。接着,便在全厂展开了一个大辩论。经过辩论,大家普遍认识到:不仅厂部可以办学,车间也可以办学。首先,车间办学容易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使政治、文化、技术结合得更好。其次,便于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利用车间设备进行现场教学;“能者为师,互教互学”的办法,易于贯彻执行,教员问题容易解决。最后,可以根据车间的生产和工人生活情况,灵活安排学习时间,采用多种学习形式,使学习更有保障。 与展开辩论的同时,各车间就着手进行办学筹备工作。他们在车间内贴出了招生简章,并聘请了教师。如第六车间在打破了车间没有专家教授、怕影响生产、劳动不好安排等思想障碍后,立刻创办了不同程度的三所业余学校。入学的工人由过去的十八人,增加到三百多人。过去,第十三车间有的工人要走十几里路到工厂上课,全不愿参加学习;现在,他们自己办起了三所学校,车间二百一十人全部报名入学。 车间办学以后,教师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各车间在党支部领导下,根据“能者为师、互教互学”的方针,一共聘请到一百四十多名教员。其中除了车间主任、技术员、工段长外,还有十八名工人教员。过去,这个车间的一些工人,遇到机器开关发生小毛病时,往往停车等电工来修理;现在,他们学了电工常识后,自己就能修理。六车间以往在生产上经常遇到一些难题,如生产的绝缘子密封不牢等,只好凭经验解决。通过工艺课程的学习,工人们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密封的原因,对焊接温度、焊料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使废品大大减少。 现在,这个厂正在总结车间办学的经验。厂党委也在协助各车间安排学习时间,增设教学内容,力争使绝大多数职工都能学到他们迫切需要的知识。  (范 眭)(附图片) 西南无线电器材厂第八车间新工人多,技工学校教员(技术员)巫智方利用产品给学员讲课。右上图是车间副主任、技术员、工人在一起研究讲课提纲。   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陈 捷摄

第 7 版

1. 民歌与新诗

第7版()专栏: 民歌与新诗 臧克家 大跃进以来,群众创作热情澎湃,民歌数以亿计,好像大海。民歌丰富了诗歌园地,给它带来了强盛的生命力,预示了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这盛况是空前的,它给我们以极大的鼓舞和喜悦。同时呢,对于专业的诗人们,对于新诗,也是一个有力的刺激和鞭策,促使过去存在着的一些问题(诗与群众结合;诗人深入劳动生活,彻底改造思想情感;新诗的民族形式的建立,等等)趋于解决。 有的问题,由于诗人们听从党的号召,已经开始解决了。许多诗人纷纷到火热斗争里去锻炼,许多诗人受到民歌的启发和影响,已经开始在改变自己的诗风。诗人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渐渐地结合起来了,新诗与民歌也慢慢地接近起来了。 这现象是令人兴奋的。但这并不是说存在的问题都已经全部解决了。现在,我觉得正在前进的途程中,对于民歌与新诗的估价,民歌与新诗的关系,它们将如何结合(特别是诗人们如何向民歌学习),以及对新诗形式的意见,都还在讨论之中,各方面的看法还不一致。 自从民歌大量产生以后,据我个人了解,对民歌与新诗的关系和对它们的评价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是,认为民歌是真正反映了社会主义伟大现实,表现了劳动人民创造的热情和对于未来的确信,形式方面也是人民喜闻乐见的,发扬了中国民歌的优良传统。相形之下,新诗是不行的,逊色的。“五四”以来的新诗成绩、价值和作用,不说不足道,也是很差的。 另一种看法迥乎不同。认为民歌只是五言四句或七言四句的即兴短歌,算不得什么。他们过高地评价了“五四”以来的新诗,在相对的意义上压低了民歌的价值和影响。 这两种意见我觉得都偏了。我们不能把民歌和新诗的关系放在对立的地位上去谈、去解决。人民群众的创作和专业诗人的创作,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我指的当然是诗人们写的富有人民性的优秀作品)。在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广度上,在艺术表现的风格上有所不同,但在反映现实的意义上,在表现人民生活所起的作用上,它们基本上应该是共同的。唐朝的人民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民歌,而杜甫、白居易的诗的光芒不但不为它所掩盖而且是互相辉映。抗战时期,人民创造许多民歌讽刺国民党反动派,专业的诗人也写了山歌小调。现在劳动人民创作的民歌同诗人们的创作,在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点上应该统一起来。不能因为肯定民歌的伟大成就就把新诗贬低,或故意抬高新诗因而小看了民歌。 民歌的成就是光辉灿烂的。民歌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诗人们应当向民歌学习,学习它那种朴素、健康、清新的诗风和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形式,以丰富新诗,增强新诗的表现能力,建立新诗的民族形式,使新诗一步步与广大群众相结合。杰出的古典诗人也都是从人民创作的泉源里吸取美好的东西。在今天,情况更不同,诗人们学习民歌的意义也更加重要了。 我们强调诗人们向民歌学习,但对诗人们的劳动成果也应当给予公平的估价。 新诗,在“五四”运动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它就以崭新的面貌,负着时代赋予的战斗任务诞生了。四十多年来,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党的领导下,为革命事业服务,成为文艺战线上的一个尖兵。在反帝、反封建、抗战、反抗蒋介石反动政权的斗争中,它作出了成绩,在和反现实主义诗派作斗争中,它也起了战士的作用。“五四”以来,以郭沫若、蒋光慈、殷夫……等等的创作为代表的革命的现实主义的诗歌传统,是应该被肯定的,应当凭科学分析,给它一个应有的受之无愧的评价。评得过高了是不对的,低估了它的价值也是不公允的。 “五四”以来的新诗,本身存在着不少缺点。在内容方面,比起现实斗争的情况来,它反映得不足;由于许多作者本身存在着小资产阶级思想情感,表现形式不容易为人民大众所接受……,因而新诗的圈子比较狭窄,没能够深入群众,起更大的作用。 这些缺点的存在,使新诗未能与广大群众结合,造成这些缺点的原因有二。首先,诗人们自己应该负责。譬如左联时代就有人到实际斗争生活中去,像殷夫(他是为了去作革命工作的),但并不是每个诗人都如此。抗战时期,“文协”号召“作家下厂,作家下乡,作家入伍”,有些人照办了,但并未能真正解决问题。在形式方面,过去也曾作过多种试验(下面再谈),但并没有把它和诗人深入生活的问题一起解决(我说的是解放前蒋管区情况),所以也未收到大的效果。 但也不能把整个责任,一古脑推到诗人身上。客观上也有困难。在白色恐怖下,诗人就没有到人民斗争中去的自由,人民呻吟在痛苦之中,维持最低物质生活的条件都谈不上,文化生活更不在话下了。诗歌,扩大点说,一切新文艺作品,真正劳动人民接触的机会是极少极少的,如果不说绝对没有的话。如果有人在指责“五四”以来的新诗为什么不能深入群众的同时,对彼时彼地作一些实际分析工作,总结一下过去的经验,成功的和失败的,对于更好地前进是有帮助的。 新诗的形式,自从它诞生以后就存在着问题,诗人们也曾经作过种种努力,希图寻求、试验适合的形式。有的人想把古典诗词里的某些东西运用到新诗写作上来,俞平伯先生就是如此。他作品里的许多词藻是旧的,这些词藻代表的意境也是旧的。闻一多先生是严格格律诗的创始者,他主要采用了英国诗的形式,又加入一些中国古典诗歌的成分,影响所及,形成了所谓“豆腐干形” (指他“死水”里的作品。李亚群同志说“自由诗”里有“豆腐干形”,不知系何所指?)。刘大白的诗作形式,有旧诗成分也有民歌成分。刘半农呢,则强调民歌,甚至采用土语入诗。其余的,有纯粹欧化的十四行,也有学习日本俳句和泰戈尔形式的“小诗”。至于惠特曼的自由诗给中国新诗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新诗在形式方面虽然作过多种试验,但形式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真正为人民群众喜见乐闻的形式并未建立起来,新诗也没有深入到劳动人民大众中去。到了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了话以后,文艺的方向问题才得到真正彻底解决。诗人们到斗争生活里去了,不是关在屋子里试验,解决形式问题,而是把诗人深入群众、改造思想情感联系在一起解决。诗人李季写了“王贵与李香香”,给新诗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它使新诗因为吸取了民歌的长处而更加丰富,它使得新诗和群众更接近了。当然,这不仅仅是形式上模仿民歌的结果。 目前的民歌,固然以五言四句或七言四句为主要形式,这种形式的作品比较多,但决不能说民歌的形式简单,不能充分表现伟大的主题,复杂的现实。民歌的形式是多样的,同时,它天天在发展,天天在变化,天天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较长的叙事诗和抒情诗多起来了。曲艺里的鼓词、快书等等,也应当划入诗的范围,这样,它的形式更不简单了。不能把民歌只看作五言四句或七言四句,看不到它的多样化,缩小了它的范围,因此瞧它不起! 民歌在发展着。不论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是如此。现在的民歌,不论是农民、工人和士兵创作的,大半以歌颂自己所从事的劳动生活为主,这情况我看也会随着一日万变的现实生活向前发展。将来,城乡的界限渐渐消失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慢慢取消了,生活的天地扩大了,见闻广阔了,诗歌的题材也一定随着扩大,形式势必也有所发展。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提高了,他们可以读古典诗歌、“五四”以来的新诗,也可以间接、直接读外国诗歌了。随着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生活的扩大与提高,他们的创作也一定相应地提高,不论在内容和形式上。 现在,民歌给了新诗以极大的刺激,也给它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相反的,民歌也受到新诗的影响。这情况,在工人同志的创作中特别显著。由于文化水平关系,工人比较容易接受新诗的影响。我觉得,将来农民文化水平越高,接受新诗影响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现在专业的知识分子诗人,由于参加了劳动锻炼,思想情感得到了改造,渐渐地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情感结合了起来,他们的创作,不论在内容方面或形式方面,也与前大不同了。渐渐地从民歌中吸取了新的东西,改变了自己的诗风。另一方面,劳动人民的创作,也一天一天在发展前进之中。我觉得,在将来,这两者会汇合起来。在形式方面会出现一种为全国人民所喜爱的民族形式。这种形式,是个什么样子还不敢说定,但从一些民歌和一些诗人的作品(贺敬之,光未然等同志的近作)中可以看出一点苗头。这样的作品,是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把诗歌的形式问题看作是政治性的问题如李亚群同志那样,当然是不对的。但形式问题也不能避而不谈。形式问题,特别在新诗方面,是很重要的,讨论了许多年没有得到解决。 即使将来由于新诗和民歌的汇合,创立了一种很好的民族形式,但在创作方面,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所愿意运用的形式。即使有了一个基本形式,百花齐放还是必然的。就拿自由诗来说吧,从新诗一诞生,诗人们就利用过它,它立过功。例如郭沫若同志和田间同志的一些自由诗,在历史上起过作用,受到了人民的欢迎。目前或将来,格律诗是诗的主要形式(我把民歌也列入格律诗内),我看是没有问题的,但有人愿意用自由诗的形式也听便。我们不能因为强调民歌或民歌式的新诗就排斥或另眼看待自由诗,这未免太狭隘了。自由诗有它的特点,运用起来拘束性较小,朗诵起来效果较大。 上面是我对民歌与新诗的关系问题,形式问题,以及这两者未来发展问题的一点意见。说得不周到,错误也难免,因为参加讨论,作为个人的意见把它发表出来。 1959年1月8日

2. 民歌为新诗开辟了道路

第7版()专栏: 民歌为新诗开辟了道路 田间 我刚从昌黎回来不久。在那里看到了县委书记和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三好社员写了许多诗。真是“万笔齐挥大跃进,英雄高唱英雄歌”。他们的诗作,就是自己的决心书。 至于他们创作的诗体,一般是五七言诗体,大跃进的新民歌。形式还是多种多样的,多数作品,是比较长的诗。“说唱九沟十八峪”近一百行。三兰的诗,是合唱的形式,近四十行。 有个别同志问我,这些诗,是不是新诗?我说这就是新诗,也是新民歌,是新诗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的古典诗歌中,就包括一部分乐府诗。这里可以看出,无论过去或现在,新诗和民歌总是密切相连的,互为影响的。但在每一个时代中,民歌总是为新诗开路,为新诗发展的一个基础。因为民歌的特点之一,它是劳动人民自己的创作,它和劳动、和人民的思想语言,血肉相连。新诗的形式,即诗的语言结构、节奏、体式、韵律各方面,要和广大群众的要求相一致。要想达到这一点,民歌是重要的来源之一。新诗在思想上要成为人民的号角,也必须向民歌学习。周扬同志说过,新民歌为新诗歌开辟了新的道路。确实是这样的。在古典诗歌和民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应该是我们的方向。在党的号召下,各地编选了很多的新民歌集,这就是诗歌普及和提高的一项重要工作。 有一些人,很爱谈发展,不爱谈基础,或者指鹿为马,把基础看错了。新诗要有基础,自然也要发展,要推陈出新,百花齐放。但首先得有基础。空中楼阁是不行的。在这个问题上,常有一些争执。最近,张光年、沙鸥等同志写了文章,他们总的看法,是有积极意义的。沙鸥同志的文章,提到李亚群同志的意见,我没有看到李的文章,不便多说什么。不过,我想即便李的提法上有缺点,还不能作为一种倾向来看。张光年同志的文章,有些看法很好,他说现在是革命诗人当了家。我看是这样的。大跃进以来,新民歌的蓬勃发展,如山似海;许多诗人进一步学习了民歌,诗风有了新的气象,新诗为革命、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易于贯彻了。就目前新诗发展的情况来看,这是重要的一面。 另外,也还有一些现象,值得研究和讨论。例如有些人,对自己民族诗歌传统的学习,实际上是抱着轻视的态度。不分青红皂白地强调继承“五四”新诗的传统。何其芳、卞之琳同志的两篇文章,引起大家的争论,主要的原因,也正在此。卞之琳同志在这次座谈会上说,他并不轻视民歌,但就他这次的发言来看,依然没有重视民歌的影响。把诗体和语言、韵律、手法等分割开来看,也不妥当。他在发言快结束时,对基础问题才有了一些新的补充。我想,我们的讨论,不要在词句上兜圈子,要着重问题的实质。 我们对五四时期的新诗,要有科学的分析。一般说,外来影响是很大的。当时的新月派和象征派等,是最突出的代表(虽然他们之中,各人的情况不尽相同)。抗日战争以前,主张诗歌大众化的一些诗人,和这些诗派有过斗争。一些好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也有各种各样的外来影响,作品和群众的结合,就有了限制。这些作品中,虽有外来影响,同时还有自己民族诗歌传统的影响。例如郭沫若的“女神”,蒋光慈、殷夫等的作品,柯仲平的“风火山”,萧三的“南京路上”等诗,臧克家的“烙印”,蒲风的“生活”,袁水拍的“马凡陀的山歌”,以及其他人的一些作品。我还以为,田汉同志和光未然同志写的一部分歌词,也可以算在新诗的范围以内。 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有一些诗人,深入群众和斗争,积极地学习民歌,用群众的语言写作,新诗又前进了一步。出现“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死不着”和许多街头诗、枪杆诗。“王贵与李香香”在运用民歌方面,有其重要的收获和影响。 如上所述,正因为有这些作品,一方面思想上是进步的,另一方面,或多或少具有民族传统的影响,新诗才有了生命,得以继续向前发展。何其芳同志在1954年写的诗论,以及在“处女地”发表的文章,忽视了古典诗歌和民歌对新诗发展的重要意义。当他谈到新格律诗的建立时,强调民歌体的限制性,一定要在它们之外建立现代格律诗,把民歌和新格律诗对立起来。此外,他倒也说过,要吸收古典诗歌中节奏和顿数的经验,以为这是吸取古典诗歌形式的核心。其实,格律诗有一定的节奏和顿数,这也并非完全是中国诗的特点。中国诗除这以外,还有自己语言结构上的其他特点。一个诗句,或一段诗,语言非常精炼,含义又很多,独立性比较大,一两个诗句,能构成较为完整的形象,能传达深刻的思想,拐弯抹角的地方少,易于传诵和记忆,含蓄和明朗是统一的,等等。其所以如此,这是和人民的语言有关。五七言诗体,有其一定的代表性。中国诗的诗句,并不都是五字七字一句的,但多半又和这种诗体有关系。何其芳同志认为这种诗体是建立在文言的基础上的,不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语言。这就很值得讨论。 从根本上来说,诗歌应该是英雄的语言,要抒发斗志、鼓舞人们前进。毛主席的诗词,最能说明这一点。大跃进的新民歌,也能说明这一点。中国历代许多优秀的诗篇,也能说明这一点。中国古典诗和民歌的许多优点,还有待我们继续仔细地去探索、继承它,并且加以发展。 中国的民歌,是一个浩大的海洋。有各种短句,也有各种长诗。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说,只是四行诗。兄弟民族的民歌,形式上更是丰富多彩,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要创作新格律诗,可借鉴的地方,可采取的地方,是很多的。也曾有一些同志做了努力,有一定的效果。何其芳同志还认为,我们没有什么新格律诗,说是现代格律诗的路子很宽,可惜没有什么人肯尝试。我看我们既然有旧体的格律诗,当然会有新格律诗,用不着悲观。新格律诗也一定是形式上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破格的和不完全定型的情况(即一首诗各个诗行的节奏并不完全相等),也会有的。过去律诗盛行的时代,还有许多破格的律诗,我们现在更难免。 现在的许多新民歌,就是新格律诗。其他如,臧克家的“我是红色火箭”,光未然的“塞上行”,郭小川访苏写的某些诗,贺敬之的“三门峡歌”,邢野的许多街头诗,袁鹰的“黎巴嫩一小孩”,以及闻捷、严阵、丁芒等同志的一些诗,大致都可算作新格律诗,或民歌体的诗。虽然不十分成熟,在发展的过程中,总得先承认它。为了说明问题,我举了这一些例子。这并不当做代表作来说的,更不当做定型的诗体来谈的。我们是有了新格律诗的,何其芳同志的说法是“很少人肯尝试”。这也可见他要求在什么基础上来探索新诗的形式。我在上面所举的一些例子,有的是采用了五七言诗体(并非完全按照旧体)来写作的;有的是在古典诗歌和民歌直接影响下来写作的,变化较为大些。我以为都可以的,都有发展的前途。许多作者,每一个人自己在这几方面都做过努力。倘若要做得更好一些,除了要加强和群众的联系而外,还得继续向新民歌学习。我们的学习,既要深,又要宽广,要避免狭隘。外国诗,例如苏联的诗歌,我们也应该学习。 我们要尽可能做到,让新诗的形式符合广大群众的要求,作品易于为群众所接受,至少要有可能为群众所接受,并在思想上艺术上达到高度的水平,攀上一个新的高峰!

3. 关于诗歌的发展问题

第7版()专栏: 关于诗歌的发展问题 卞之琳 沙鸥同志在他的文章“新诗的道路问题”(见1958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七版)占全文一半篇幅的第四节开头,就“一年来”诗歌“形式问题”的“争论”,分析出五种错误说法,指定我(还有何其芳同志)代表其中的三种。五居其三,责任不小,我就出来说话。我想谈谈我的说法是不是这样,究竟怎样,我的说法有没有缺点,我现在的看法又是怎样。这样,我想,会有助于在讨论诗歌道路的时候,先扫清讨论道路,也给讨论本身多少提供一些参考。一 我发表看法和引起争论的经过情况首先得说明一下。 几年来,由于工作岗位关系,我极少写诗谈诗,很少能注意诗歌问题,更少参加争论。去年5、6月间,“处女地”一再邀约和敦促我就“新诗发展问题”(“处女地”出的题目原文)写一点自己的意见。我抽空匆匆写了千多字的一篇提纲式的小文,题目叫“对于新诗发展问题的几点看法”(以下简称“几点看法”),发表在“处女地”1958年7月号上。文中有关目前讨论的头四点,顺序说来,大意是这样:1、我们的社会“处在大跃进今日,遍地开花,遍地皆诗”,证诸世界各国文学史上的先例,“伟大的文学成就”只能从类似这样的情况里“发展出来”,而我们今日的形势是“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形势,因此我们可以肯定我们前无古人的‘新’文学就会从六亿人民的遍地歌声中一涌而出”。2、我们“应该首先学习新民歌”,可是不要只是机械模仿新民歌最表面的形式,只是套写写五七言句子,而是要首先通过新民歌在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里受教育,其次主要学习新民歌的“风格”、“表现方式”、“语言”、“以便拿它们作为基础”,结合旧诗词和新诗的优良传统,甚至吸取外国诗歌的“可吸取的长处”,“来创造更新的更丰富多彩的诗篇”。3、以五七言韵语为主的民歌体不应是新诗歌的唯一形式,“五四”以来的新诗形式“也不应排斥”。4、“‘五四’以来的白话新诗”有“一个突出的缺点”,那“就是很少诗句能为大家所记住”;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还没有形成一种为大家所公认的新格律”,不像民歌体大体上有一种传统的格律;另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不够精炼”,而“我国旧诗词似乎特别精炼”。这样说不知怎样激起了像宋垒同志那样的热心人的不满。宋垒同志在“诗刊”1958年10月号上发表了题为“与何其芳、卞之琳同志商榷”(以下简称“商榷”)的文章,抓片言只语,追“言外之意”,给了我(和何其芳同志)一个“轻视新民歌”的结论。“诗刊”要我答复,我就写了另一篇提纲式的小文“分歧在哪里?”(“诗刊”1958年11月号),只是“作几点说明,提几个问题”,没有发抒新见。宋垒同志又在“诗刊”(1958年12月号),发表了坚持说我“轻视新民歌”的文章:“分歧在这里”。现在沙鸥同志提出的我的三种错误说法,他的引证以及他的批评,都不出宋垒同志那两篇文章所提到的、引到的、批评到的范围。 我也就分三点来谈谈。 1、沙鸥同志说:“一种说法是:新民歌不过是以内容取胜,形式是旧东西,不足道”。这种说法可能是有的,可是他认为我(还有何其芳同志)就是作这种说法的,我得问问:有何根据?根据站得住吗? 首先,我在“几点看法”一文里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也没有表示有这样的意思。只是,我在读了宋垒同志的“商榷”一文,见他把我的“几点看法”(还有何其芳同志的文章)的大意归纳出来,大半违反了原意,我在“分歧在哪里?”一文里,只就他说的何其芳同志和我认为“新民歌主要以内容取胜”这一点,说了一句“大致不差”。这就好像给了宋垒同志一个把柄。他在“分歧在这里”一文里就大胆推论说:你承认“新民歌主要以内容取胜”,你就是轻视新民歌的形式,你就是轻视新民歌。其实,他这样推论,本身就有问题。谁都知道作品内容和形式应该是统一的,可是我们并不因此就不能谈作品的内容或者形式。按照宋垒同志的说法,“内容决定形式”这类话也就包含了轻视形式的意思,轻视作品的意思了?陆学斌同志在他的“进一步发展新民歌运动”这一篇文章(见1958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七版)里说:“这些新的民歌,继承了过去民歌的传统,保持和发扬了过去民歌中优美的特色,但是在内容上和过去的民歌却有了根本的不同”。这不是也表明了新民歌的特色首先在内容上?这样,他难道也轻视新民歌吗?而我的“几点看法”一文也不是纯粹(以至主要)谈新民歌的形式问题,怎么就不能强调新民歌的内容?现在沙鸥同志在宋垒同志的推理基础上提高了一步,把“主要”换成了“不过是”,改成说“新民歌不过是以内容取胜”,因此推理说这样实质上就是“轻视民间的诗歌形式”,道理是比较圆满了,只是把这种看法派到我的头上,那就决不是“大致不差”,而是完全“差”了。 其次,沙鸥同志引了我在“几点看法”一文里的一句——“可是要我们学习民歌,并不是要我们依样画葫芦来学‘写’民歌,因为那只能是伪造,注定要失败”——作为我轻视民歌形式的例证。他却不注意我底下的一段话——“我们学习新民歌,除了通过它在劳动人民的感情里(应该说“思想感情”里,大致是当时匆忙中漏写了“思想”两字——卞)受教育以外,主要是学习它的风格,它的表现方式,它的语言,以便拿它们作为基础,结合旧诗词的优良传统,‘五四’以来的新诗的优良传统,以至外国诗歌的可吸取的长处,来创造更新的更丰富多彩的诗篇”。而这一句正是宋垒同志推论我认为“新民歌主要以内容取胜”的主要“根据”。我在“分歧在哪里?”一文里已经提到了,现在我不妨再问:“风格”、“表现方式” “语言”,特别是“表现方式”,“在文学批评领域内说来”不属于“形式”一方面吗?沙鸥同志自己也说:“我们知道,诗的形式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得多,那受内容决定的形象,以及体裁、格式、结构、手法、韵律等东西,都应属于形式的概念中。而这些,又是利用语言来实现的。因此,如果把形式只当成是几言体的问题,就不免太简单了。”那么,我那样说,怎么就等于说新民歌的形式“不足道”呢? 第三,我当时说那样的话多少是针对了知识分子学习新民歌,只在五言一句或七言一句,四句一首这样狭义的形式上机械模拟的倾向。所以我主张首先要有新民歌所表现的劳动人民的真情实感,其次要拿新民歌的形式(广义的形式)“作为基础”,吸取传统的以至外来的长处,具有创造性的发展我们的新诗歌。这当然不是一天两天内就可以做到的,可是我们应该有这样较长远的较高的奋斗目标。 2、沙鸥同志说:“一种说法是:新民歌的形式无可学习的地方,应建立一种包括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点的‘新格律诗’或‘现代格律诗’”。他指出我(还有何其芳同志)是作这种说法的。究竟怎样呢?关于“新民歌的形式无可学习”这部分,我在上面已经说明了我的说法并非如此,恰好相反。这里只要补充说一句,我在“分歧在哪里?”一文中确乎提到新民歌狭义的形式(“以五言‘体’、七言‘体’为主的诗歌‘体’”)不是新形式,可是说“旧”也并不就等于说“不足道”。现在只就格律问题这方面谈谈。 首先,我在“几点看法”一文中,只是在谈到“五四”以来的白话新诗的缺点的时候,提到了不容易记忆的原因,才说了这样一句话: “一个原因是:还没有形成一种为大家所公认的新格律(押韵是格律的一部分;民歌体却大体上就有一种传统的格律的)。”因为宋垒同志在“商榷”一文里说我(和何其芳同志)架空设计一套“新格律”,我才在“分歧在哪里?”一文里说明,我解放以来很少谈诗歌的格律问题,说“我过去考虑新诗格律问题,就是根据了‘五四’以来诗歌创作的实践,根据了现代口语的特点,参考了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的规律,在中外诗歌音律的基本原理的指导下,进行了探索。我也并没有‘抛开’民歌体。”宋垒同志不相信我后边这句话,就推论说:“在这里,民歌既不可作根据,又不可作参考。”现在沙鸥同志也只引我前一句,更进一步指出我这样就“不顾劳动群众正在创作数以百万计的新民歌的事实”。请问:过去还没有大跃进新民歌,我怎么能预先顾到这个事实呢? 其次,我说“‘五四’以来诗歌创作的实践”,怎么就能断定说我不把抗战歌谣这一类创作实践,新诗中运用歌谣体的创作实践,“王贵与李香香”这一类从民歌脱胎出来的创作实践,都不算在内呢?我说“古典诗歌”怎么就表示不包括像“诗经”国风这一类古代民歌呢?我说“西方诗歌”怎么就等于说不包括英国罗宾汉谣曲这一类民歌体裁呢?“民歌既不可作根据,又不可作参考”,即在过去,也不是我的想法。 第三,诗歌格律问题也是文艺学的一部门。我们说诗歌要大体整齐,诗歌要押韵,这里就包含了格律问题。沙鸥同志自己归结出来的“今天的诗歌形式的”四点“基本面貌”差不多都包含格律问题。要是现在有人谈格律或者新格律,那也不等于否定新民歌。我在“几点看法”里,作为缺点,提到新诗“没有形成一种为大家所公认的新格律”;作为优点,提到了“民歌体却大体上就有一种传统的格律”。我并没有要“设计”新格律,排斥新民歌沿用的传统格律。我在“分歧在哪里?”一文里说过,新民歌极大多数就是格律诗。探讨诗歌格律问题,包括新民歌的格律问题,对于新诗歌的发展不会没有好处。 3、沙鸥同志说:“一种说法是:民歌体有限制。这个意见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为了用‘有限制’的说法,来否定新民歌,或轻视新民歌,这显然是不正确的。”他认为我(还有何其芳同志)的“论点就有这种倾向”。我得谈一谈究竟怎样。 我在“几点看法”一文中没有说过民歌体“有限制”这类话,只是说法里的确也包含了“有限制”的意思。我在“诗歌的民族形式不应了解为只是民歌的形式”这个提法里包含了这种意思;我在主张学习新民歌的风格、表现方式和语言“拿它们作为基础”,吸取旧诗词、新诗、以至外国诗的长处,“来创造更新的更丰富多彩的诗篇”这样一个提法里也包含了这种意思。“来源”如此,反过来说,我肯定民歌体“有限制”的目的也就明明是为了说明: (1)民歌体不应是唯一的形式,(2)新民歌需要发展。我在自己提出的拿新民歌的形式 (广义的形式)“作为基础”来创造新诗歌的前提之下,提出这两个论点,怎么就是要“否定新民歌或轻视新民歌”呢?怎么就和沙鸥同志认为“正确的、也是有益的”另一种用意不接近或者相反呢?二 那么,我的“几点看法”为什么那么容易受人误解呢?我对于诗歌发展问题的看法今天有没有什么发展?我现在就谈谈这两个方面。 发生误解的客观原因,不由我负责,我不必谈。发生误解也有由我自己负责的主观原因,那就是:我的看法本身也确乎有一些缺点。 1、我的说法里包含的“新民歌需要发展”和“民歌体不应是唯一的形式”这两个论点,提得也有点过早了。我在新民歌运动刚展开的时候,就对于新民歌当中发展出“更新的更丰富多彩”的新诗歌(以至“前无古人的‘新’文学”)表示期望,不能说过早;主张首先体会新民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主要拿新民歌的形式(广义的形式)“作为基础”,加以发展,对于写新诗的诗人说来,也不能说过早。同时,当时也确乎有主张用民歌的五、七言体统一诗歌形式的倾向,因此提出“百花齐放”的意思,也不能说过早吧?只是就当时整个形势说来,新民歌运动和学习新民歌运动还在开始,就提出“发展”问题,就提不用一种“体”统一形式的问题,要是吸引了大家过分的重视,那么对运动的消极作用就会大于积极作用。所以我现在承认:也有点过早。 2、我提起格律问题,也有点不合时宜。我在新民歌创作蓬勃展开、新民歌佳句到处传诵的时候,除了注意到新民歌的内容对大家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新民歌的形式(广义的形式)可以作为新诗歌的发展基础以外,对比民歌体“大体上就有一种传统的格律”这一点事实,在诗人们重新考虑新诗缺点的时候,提一句新诗还没有“形成一种为大家所公认的新格律”,不能算不合时宜。如果有人因此考虑到、谈论到民歌体现有格律的长处短处,对于群众(和诗人)更好利用旧格律或者大胆突破旧格律,也有好处。可是,在创作新民歌的群众无意中已经多少表现了突破旧格律的尝试的时候,我提出格律问题,说格律重要,对于这种尝试,也会起消极作用。所以说:也有点不合时宜。 3、我对于民歌的概念,也有点拘泥。我说:“顾名思义,民歌总是人民群众当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心声。民歌照例是‘无名氏’的产品,集体的产品(也是经过人民群众在传播中集体加工的成品)。”引用到新民歌身上,我这几句话也有道理。陆学斌同志在他的文章里就提出要注意到民歌的“群众性这一特点”,说“民歌就是因为能唱才称为民歌的”,又说,“事实上,许多优秀的民歌,都是在传唱过程中,经过不断地修改,才最终形成了比较完美的作品”。然而,新民歌创作,成为运动,也已经包括了另一个方面,不限于自发性较多的唱出来、集体性较重的修改出来的创作活动,也包括群众中有意识写“诗”(就叫“诗”!)以至部分劳动化的知识分子在群众中学用民歌体写作的创作活动。新民歌的意思就是指新的民歌体群众创作。所以我原先的说法也就有点拘泥。 4、我对于学习新民歌的要求提得也有点过高。一开始学习新民歌就提出从新民歌创作情况中发展出“前无古人的‘新’文学”,拿新民歌的形式(广义的形式)“作为基础”,“创造更新的更丰富多彩的诗篇”,提出这样的奋斗目标,总不能说夸口,不切实际。可是实际中的另一方面,也应顾到,那就是:从学习新民歌皮毛入手也可能逐渐得其神髓。忽视了这一点,我的提法也就有副作用,使学写新民歌的知识分子诗人感到为难。所以我承认:也有点过高。 现在形势又向前发展了,我对于诗歌发展问题的看法怎样呢?除了认识到上面所讲的我的提法上一些缺点,我还没有想到要修改“几点看法”一文中所提出的基本看法(就是扼要介绍在本文前头的几点),只是我的看法也总有一点发展。话虽这样讲,我在半年前的基本看法实际上和大多数同志(包括误解我的看法的一些同志)的看法差不多,现在我的看法基本上也和大多数同志(包括沙鸥同志)的看法差不多,实在没有什么新意思可说。 简单说来,新民歌和新诗(在内容上和形式上)会逐渐合流,我们应该促进这种合流,促进新诗歌开花——百花齐放。 因为形势是这样发展了:文化革命高涨,劳动群众文化水平提高,劳动群众自发性歌唱发展到有意识写诗,新民歌开始在突破固定形式,新民歌发扬古典诗歌传统和接受新诗影响的可能性加大,等等——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劳动化过程加剧,写新诗的诗人感受了新民歌蓬勃发展的压力(也就是推动力),学习了新民歌,新诗中本来也有的从民歌脱胎出来的成分受到了重视,新诗接受了新民歌的影响,等等。 目前新民歌当中有些作品也就是新诗——如果说“新诗”概念太狭,不能包括新民歌,那么我们就说“新诗歌”吧。 “新诗歌”的主要构成部分必然是从新民歌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那一部分,也应该如此。因为新民歌比诸新诗更直接继承了民族传统,发扬了民族形式,具有远为广大的群众基础。 至于古典诗歌(包括古代民歌),形式上 (无论在狭义的形式上或者广义的形式上)它和新民歌(以及过去的民歌)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是新民歌的根柢。因此我们说“以新民歌和古典诗歌为基础”也可以了解为“主要以新民歌为基础”。 古典诗歌和新民歌,除了一则以文言为主,一则以白话为主,在表现方式、结构等等方面基本上属于同一类型——土生土长的类型。新民歌和新诗(除去其中民歌体部分),虽然在运用白话这一点上比较接近,形式上基本属于两个不同类型——后者主要是受的外来影响。因此,在新诗歌的发展当中,新民歌和古典诗歌之间只有承继问题,新民歌和新诗之间才有合流问题。在“土”“洋”合流中以“土”为主,以新民歌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方面为主,我想也是自然而然。 在合流而成的新诗歌园地内必然会百花齐放,容许以新民歌以外的别种诗歌类型为基础而另行发展,也可以促成百花齐放。如果所有支流终于都汇流入新诗歌主流,主流里又分出许多支流,那仍然是内内外外的百花齐放。 所以从发展观点看,我认为我们不妨把新民歌运动就当作新诗歌运动。 正如我在“几点看法”的开头说过我的看法还没有成熟,我在这里结尾处又得声明,我这些看法还是没有考虑成熟的看法。

4. 关于诗歌问题的讨论

第7版()专栏:编后 关于诗歌问题的讨论 关于新诗发展的道路、民歌和新诗的关系等问题,我们分别在1958年12月10日和12月31日刊登了陆学斌的“进一步发展新民歌运动”和沙鸥的“新诗的道路问题”两篇文章。为了进一步展开讨论,我们在1月5日,邀请了一部分在北京的诗人、文艺批评家和报刊有关编辑同志举行座谈。出席的有:丁力、卞之琳、田间、沙鸥、沈季平、徐迟、张光年、郭小川、贺敬之、臧克家、萧三等。会上发言的有臧克家、卞之琳、田间、张光年、沈季平等。这里发表的臧克家的“民歌与新诗”、卞之琳的“关于诗歌的发展问题”和田间的“民歌为新诗开辟了道路”等三篇文章,是作者根据他们自己的发言写成的。这些文章中提到了何其芳、卞之琳、张光年同志已经发表了的文章。前两篇刊登在“处女地”1958年7月号,后一篇刊登在“红旗”1959年第一期。此外还提到李亚群同志的一篇,见“星星”1958年11月号。

第 8 版

1. 访藏北草原

第8版()专栏: 访藏北草原 郭超人 去年6月,我骑马访问过藏北草原,那时这拔海四千多公尺的草原上,牧草茂绿,溪水淙淙,正是初春季节。现在隆冬了,我随一支工作队到西藏西部地区去,又来到藏北草原,草原上银装素谷,冰封雪盖,另是一番景色…… 在这里旅行,好像航行在大洋大海里。望过去,黄橙橙的牧草,一层又一层,漫无边际。纵横广阔的巨大湖泊相形之下也十分纤巧,就连那绵延数千公里的雪山也匍伏着,只露出一线白光,人在这里更显得渺小。 远处,呈现着隐隐的雪山,那儿也许是草原的尽头!走近了,拐过山弯,眼前又是另一片广阔的草地。现在,眼前的景色开始改变了,牧草渐渐稀疏,出现了一丛丛沙漠上的植物骆驼刺,它好像告诉人们,草原已经结束,但一转眼,又是一片美妙的牧场。骑马在这里旅行,你会感到焦急,即便坐汽车以发狂的速度奔驰前进,几十公里,几百公里过去了,上千公里又过去了,你仍然无法找到草原的边缘在什么地方…… 藏北草原有多大?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只知道在这片土地上,定居和游牧着数百个勤劳朴实的牧人部落,他们放牧的牲畜占西藏牲畜总头数的三分之一,每年向西藏市场上供应着数十万斤肉类,酥油,羊毛和皮张,是西藏最主要的牧区之一。 有一首歌谣说: 藏北牧草好, 肉奶吃不了。 藏北牛羊壮, 肉奶吃不完。 藏北草原上的牧草属莎草科中的一类,一般长四寸多,在水份充足的地方能长到一尺高。西藏和平解放后,随人民解放军部队进藏的一支科学工作队,曾试验把华北和内蒙古的牧草种撒在藏北草原上,结果生长很好,可以预料,不久的将来,藏北草原将会成为我国最丰饶的牧区之一。 在这里旅行的人,往往容易沉恋于草原那广阔雄伟的景色,还不注意,在它的地底,蕴藏着更加诱人的丰富的宝藏和财富。不久前,一支地质勘探队在这里随便走了一趟,就发现三、四十种贵重的矿藏,在许多不知名的地方,一个普通的过路人就发现了不少种矿石。 在我走过的一个偏僻的盆地里,石油勘探队找到了许多个良好的石油构造,据初步估计,它们都将成为我国的天然大油库。 在藏北草原中部湖群密集的地区,更是我国少有的化工原料的故乡。 据地质资料说,在地质史上的侏儸纪时期,整个藏北草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漫长的年代,地壳发生了剧烈的震动。海底向上隆起,海水被排到低地而干涸。因此,在藏北草原上,陆续发现了许多种海洋里特有的矿产和化学元素。那巨大的硼砂湖,丰富的芒硝和盐碱地区,都是世界少有的。至于像重晶石,硫磺、石膏等其他许多种化工原料,藏量更是不计其数。仅一个目前已经开始开采了的湖区,就有条件成为我国最大的化工基地之一。 近几十年来,不少外国的“旅行家”先后窥伺过藏北草原,尽管他们对这块地方垂涎欲滴,但他们口头上却把藏北说得那样“荒凉”“寒冷”,说什么“人畜不能生存”等鬼话。 事实完全不是这样。 藏北草原拔海较高,四面山岭环抱,气候是纯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雨量少,也比较冷,但是并不那样酷寒。据调查,藏北草原中部一个名叫班戈湖的地区,在地理条件,气候情况上可作为藏北的代表,而班戈湖气象站前年来积累的资料告诉我们,这全年中绝对最低温不过摄氏零下二十九度,比我国北方某些地区还暖,全年中有五个月的生长期(白昼温度在摄氏零度以上),可以生长蔬菜和部分农作物。 与班戈湖气候相近的黑河地区,过去也一直被看作是农业禁区,但是经过人们的努力,去年试种的青稞颗粒饱满,产量也好,蔬菜不仅试种成功而且获得了丰收,栽种的第一批杨柳树苗,也抽芽成活。 不要听信那些污蔑藏北草原的谎话!只要你亲身在这里旅行一趟,在那小河和大湖岸边住一住,看一看那丰美的牧场,闻一闻牧草的清香,听一听朴实的藏北牧人的歌唱,你就会由衷地说:“藏北草原真是个好地方!”

2. 一条新路

第8版()专栏:文化街头 一条新路 秦犁 在广播中听了一次“青年钢琴协奏曲”,觉得它很动听。广播员特意告诉我们,这是青年钢琴家刘诗昆等四人新创作的曲子,它的特点是打破了旧的观念,让民族管弦乐队来为钢琴伴奏了。而在这以前,很多人认为钢琴只能用西洋管弦乐伴奏。 作为一个普通的听众来说,我对这些是没有那么多成见和陈规戒律的。当我们听“青年钢琴协奏曲”时,我们只觉得这支乐曲富有民族风味,旋律很美,琴音铿锵有力,伴奏的音乐也十分明朗可爱。只觉得它比以往听惯了的钢琴曲还新鲜,还容易接受,丝毫也没有感到这是过去认为的两个对立物拼在一起演奏的! 青年钢琴家们这种探索音乐如何加强民族色彩和敢想敢干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可以想像,他们这样做是有为群众服务的观点的,他们努力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让更广大的群众都能理解钢琴、熟悉钢琴和喜爱钢琴。 这也是在音乐创作上贯彻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是土洋结合的成果,打开了一条新道路。

3. 炉前联唱

第8版()专栏: 炉前联唱 河北涿鹿保岱铁厂工人万座土炉惊天柱,保岱村里舞金龙。英雄儿女挥汗水,要为“1800”立奇功!王崇宝:炼铁炉,很正常, 炉前工,喜洋洋。 信口联出诗千行, 炼铁炉里滚诗浪。王世升:不怕雨,不怕风, 不怕火烧不怕痛。董振声:不怕苦,不怕难, 不分寒暑在炉前。唐有成:要想铁水炼得好, 政治挂帅头一条。 先把红旗插心坎, 再向技术开排炮。(唱诗唱得正起劲,计时的姑娘来到了。)董振声:头上梳的大双辫, 身上穿的小花袄。 下身配上黑青裤, 方口鞋儿护着脚。董富义:姑娘积极又能干, 啥时出铁她发言。那桂香:炉前工,是好汉, 脱掉棉袄炉前站。 生龙活虎赛张飞, 手举丈八大铁钎。董振声:说好汉,是好汉, 拿起铁钎不怠慢, 三锤打开出铁口, 流出铁水千千万。王世升:铁浪三千漫长城, 解放台湾不费难。唐有成:大炼钢铁大练兵, 哪个敌人不害怕?王崇宝:铁水越多诗越多, 再唱几句收尾歌。 炉上的火苗红耀眼, 心里的欢喜说不完。那桂香:时间到了。同志们, 准备出铁!

4. 劳动

第8版()专栏:读书札记 劳动 刘勉之 劳动这一个词始见于三国志,但原意是指的体育活动,和今天的生产性的工农业劳动是两回事。 三国志魏志二十九华佗传: 华佗告诉广陵人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劳动,但是不应该太 过。身体活动了就容易消化,血脉流通,病不得生。门窗的枢,因 为经常动,就不会朽,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古时的仙人,讲究导引,学熊引颈,学鸱摇头,曲折腰体, 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我有一套运动办法,叫作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 四曰猨、五曰鸟,每天操作,可以除病,轻便脚步,道理和导引一 样。身上不舒服时,起作一禽之戏,通身出汗,敷上爽身粉,身体 轻便,胃口也好了。 吴普学了五禽之戏,活到九十多岁,还是耳目聪明,牙齿完 整,很得好处。 导引大概就是作深呼吸,古代的仙人照文义看应该是有成就的运动员。华佗的理论完全符合今天的体育学说。要作体育活动,但又不要太过,是辩证的说法。经常作体育锻炼,容易消化,血脉流通,从而增强体质,起了预防疾病的作用。由此看来,华佗不但是治病的内、外科杰出的医生,并且是主张预防为主的进步的医学家。特别值得注意,值得学习的是他的体育活动的理论,辩证的科学的体育学说。 劳动一词也见于唐白居易的诗:“劳动故人庞阁老,提鱼携酒远相寻。”这里的劳动有“有劳了”,和感谢的意思。 现代语劳动一词的语源,是外来语,是日本话。正如改造是日本话一样。日本话叫工人作劳働者,译作我国文字,把働字的人旁去掉了。通过我国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劳动这一个词便具有新的内容,成为我们自己的词汇了。

5. 蚂蝗为什么能测风云?

第8版()专栏: 蚂蝗为什么能测风云? 连升 人民日报上曾登载了“蚂蝗——活的气象仪”一文,介绍湖南省南县长厚人民公社用蚂蝗来预报天气,这一土办法很灵验,也很有趣。 蚂蝗是属于环节动物水蛭纲,身体表面有许多细致的环纹。它的身体里面,头部有较发达的脑和一对并合的腹神经索,另外还有循环、排泄和生殖器官。所以,它并不是很低等的动物,平时它常吸附在水底或水池边缘的石块上,有时还会沿着石缝蠕动,如将它取来放入盛水的小瓶中,虽然照样生存,但因与外界接触较近,容易受到外界气候的影响。 下雨前夕,大气中的变化是很大的,大气中的垂直运动可引起空气上升,使空气冷却;同时,也可引起空气下沉,使空气增热,这种大气中的变化是随各种类型的雨性而不同,因此,气压有了高低的变化,不过一般雨前是气压变低。雨前不仅气压变低而且地面上的湿度也增大,气团中充满了足够的含水量。气压与湿度的变化使蚂蝗的呼吸作用受到了影响。它没有特殊的呼吸器官,只是用含有许多微血管的皮肤进行气体交换。也正因为是用皮肤呼吸,所以对此感受更为敏感。平时蚂蝗体内与大气气压两者压力平衡,它就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性伏在水底。当大气中气压变低时,蚂蝗的呼吸就不似平时那样顺畅,它便浮于水面或上下摆动,这样一来,蚂蝗在雨前生活习性的变动,无形中就起了气象仪的作用。 会钓鱼的人都善于在阴天或傍晚时下钩,那时鱼常浮于水面,容易上钩,其道理与此相似。

6. 我是不会走的

第8版()专栏: 我是不会走的 浙江金华 朱修毅 这几天,我们这里经常在一种依依惜别的情绪中。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们一起下放到这儿来的同志,有几个已调回机关去了。每当临别夜谈的时候,每当送他们上车握手告别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鞭策着自己:“要更艰苦的锻炼!” 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差不多。这就是很怕在什么时候接到一个突如其来的通知,不得不惜别我们所不愿离开的第二家乡。说肺腑话,我们真希望能在农村多住几年,如果组织允许我们在公社里扎根,允许我们就此在农村里安家落户,永远做个社会主义农村的建设者,那是梦寐以求的。 下放十个月了,仿佛只有十天。欢送大会上的首长讲话和喧天的锣鼓声好像还在耳边,落户时乡亲们的热情招待和第一个劳动日的欢乐情景记忆犹新。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农村了;乡亲们的深情厚谊,更是非笔墨所能形容。姆妈对我的爱同妈妈不分上下,我和阿弟的亲热超过了对自己的同胞弟弟。刚落户的时候乡亲们称呼我“朱同志”,后来叫“老朱”,再后来就像待儿子、兄弟似的亲切地叫“修毅”了。 乡亲们把着手教我,我初步学会了插秧、割稻、耕、耙、耖田等近三十种农活,从“肩不能挑担”到挑着一百多斤余粮夹在运输大队中健步送往五里远的集镇,从“麦苗当韭菜”到远远就能辨清田里种的是什么作物。但我毫不满足,我对农业是“钻进去”了,还没有“爬出来”,更谈不上“专”和“专深”; “红”呢?只能说开始“红”,离 “红”和“红透”距离还远,因此,若不进一步的艰苦锻炼,那是对不起党的关注的。 党交给我们的任务是“锻炼自己,促进农业大跃进和文化大翻身。”因而,我们二十几个下放同志在总支书记的领导下,办起了黑板报、社报、民校和农业初中,协助社长革除每晚评分制,实行田间歇力时的“田头清”,把评记工分的灯油和时间省下来给农民兄弟读书。公社成立后更好了,办起了高中班,社医院,保健室,扩大和增办了俱乐部。农民得到学文化和文娱生活后,干劲更足了,劳动效率很高。我是做药剂工作的,现在我学当了“多面手”,谨慎地替乡亲们诊病、注射、包扎、换药,先后治愈了流感、麻疹、疟疾、痢疾、脓疮和外伤等六十多人,还培养了好几个保健员。 乡亲们看见有几个同志调回了,怕我也留不住,姆妈担忧得两餐没吃饱饭,我诚恳地告诉她和回答问我“几时回去”的每一个勤劳、善良而多情的农友:“请放心,我是不会走的——我已写信给领导机关,要求组织让我永远留在这里了。”

7. 安家落户在茶山

第8版()专栏: 安家落户在茶山 江西永春外塘乡 黄谨宝 去年的今天,我们背着包袱翻山越岭来到这个人烟稀少的山场时,因为是爬山太累了吧!个个气喘吁吁。不久,拿起锄头在茶园里劳动时,也不知道怎么做才好,一个劲地把锄头向地里砸,结果弄得皮破手肿,一天中耕不了三、两丘。制茶做菁,要摇菁,摇了几下,手掌心起泡了,还弄得满地茶菁。工人们耐心地一遍二遍的指导,但就是手不应心,依然故我。我们心里也着实焦急。总算勤学苦干几个月以后,使锄头得心应手了;制茶做菁,菁叶也不致撒得满地了。工人同志同我们不分彼此,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山上有时没有什么副食品,大家一齐大吃菜头;十来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住。 前几个月,调走了两批下放干部支援工业建设,工人们禁不住难过起来。说来也真是,经过一年的劳动生活,大家像亲人般的,如今亲人要离去,总会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掠过一阵不快的。经过一番解说,他们思想也通了,就像母亲抚育的子女,一旦祖国需要,也得分别的呀!工人们对下放干部就像亲兄弟似的,这个比喻还不恰当,工人与下放干部的感情,远远超过了亲兄弟呢! 工人们如今把下放干部当作生产上的得力助手,就怕再要被调走,下放干部也把工人当作自己向红专道路迈进的老师,不愿离开山场,有的已找准了采茶姑娘做对象,有的已经把家属接来,打算长期安家落户在茶山了。

8. 多发表工农群众作品

第8版()专栏:杂志架上 多发表工农群众作品 翻开今年出版的“湖南文学”(原名“新苗”)一月号,给读者一个非常强烈的印象,就是作者的队伍很宽广。有作家,也有工人和农民、副省长和县委书记,有企业管理人员,还有下放干部。尤其工人和农民的作品比例大。刊物上刊登的九篇小说和散文中,就有四篇是工人和农民的创作。工厂史和公社史一栏,登了两篇,都是工农作品。诗歌中有工人写的跃进短歌,农民唱出的迎春曲。更可贵的是,还有农民写的学习毛主席文艺思想的心得,工人关于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座谈意见。这些作品虽然还不是很成熟的,但它生动而亲切地反映了万马奔腾的生活,反映了创造幸福生活的英雄人物的新精神、新风格;也表现了在扫除了文盲以后的工农群众在文化上的提高。正如“湖南文学”社论“大量普及,迅速提高”中所说的:一方面,优秀的革命文艺成果,必须大量地普及到群众中去,另一方面,还必须长期地动员广大人民来从事文学艺术的创作活动,也就是要不断地为实现文学艺术向全民大普及而奋斗。这样,才能有助于“工农群众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才能使文学艺术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与劳动人民相结合。  (坚)

9. 海底是平的吗?

第8版()专栏: 海底是平的吗? 大陆上有平原、山地、盆地、高原之分。说也奇怪,大洋深处的地形也有类似情况。靠近海岸,那些在二百公尺以内的浅海地带称之为大陆浅滩,是内海中的高原。在这个高原上,地势是平坦的,是鱼类栖息的好地方,约占海洋面积的8%左右。在大陆浅滩的边缘,即与深海交界的地方,叫大陆斜坡,倾斜度甚大,约占海洋面积的12%左右。再下去又是一片比较平坦的地带,这就是大洋盆地,平均深度四、五千公尺,占海洋面积80%左右。在这个区域有时会遇见突然下陷之山沟状地带,称为海渊,太平洋中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渊深达一万零八百九十九公尺,比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还多二千多公尺。 (小秋)

10. 落雪(图片)

第8版()专栏: 落雪 (套色麻胶版画) 苏联 彼·伊万诺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