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11-18
第 1 版
1. 改进工业、商业和财政的管理体制
第1版()专栏:社论 改进工业、商业和财政的管理体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4日批准了国务院通过的关于改进工业管理、商业管理和财政管理体制的三个规定。这三个规定的总的精神,是把一部分工业管理、商业管理和财政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地方行政机关和厂矿企业单位,以便进一步发挥地方的、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完成国家的统一计划。这一套做法必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积极的良好的影响。我们党的、政府的和其他各方面的工作,都必须估计到这种影响,采取相应的改进步骤,以适应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集权和分权的问题,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曾有过争论。有的强调中央集权,有的强调地方分权;封建社会争论过这个问题,资本主义社会也争论过这个问题。但是在阶级社会里,不管是中央集权也好,是地方分权也好,都是少数统治阶级掌权,大多数劳动人民无权。阶级社会里集权和分权的争论,实际上是反映了各个统治集团之间的利害冲突和互相倾轧,是为了巩固少数统治阶级对大多数劳动人民的统治。社会主义国家也有集权和分权的问题,但是这就根本不同于阶级社会里的集权和分权的问题。社会主义国家的集权和分权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民主和集中的问题,是怎样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只强调集中,不强调民主,容易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造成官僚主义;只强调民主,不强调集中,就会带来极端民主化,容易发展本位主义,片面性,造成自由散漫、无纪律、无秩序的现象。因此,社会主义国家解决集权和分权的问题,也就是更好地贯彻民主集中制,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在集中指导下发扬民主的问题。 八年来,我们的国家正是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来解决集权和分权的问题的。实行民主集中制,在建国之初的共同纲领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上,都有明文规定。应该说,这个制度是被中央和地方普遍遵守了的。许多重要的法令,事先更曾经过各级政府组织,甚至全国人民广泛讨论。宪法的制定是一个例子。全国人民讨论了宪法草案,提出了十多万条意见,才订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宪法。农业合作化的政策也是一个例子。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是先发下去讨论,然后又收回来讨论才公布的。同时,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时候,中央总是强调各地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总是坚决反对不研究具体情况,生搬硬套的主观主义的。地方在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执行中央的政策方针上,也是坚决的、有创造性的。中央的许多指示,都是以各地创造的经验为根据的。例如用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办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地方上根据中央的政策创造的经验,然后再在全国推行的。八年来由于民主集中制的贯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一直是正常的、健康的。 但是,也应该承认,过去几年在工业管理、商业管理和财政管理上,比较起来,集中是比较多的。这种比较多的集中,在当时是正确的,是同当时的社会情况和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例如在解放初期,我们接收了旧社会留下的烂摊子,财政金融混乱,物价上涨;要统一财政、稳定物价,显然不是地方各行其是所能解决的,这就需要比较多的集中。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需要集中使用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需要从全国范围的平衡来考虑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发展,这显然也是需要比较多的集中的。由此可见,过去几年工业管理、商业管理和财政管理上集中比较多些,是必要的,从现在看来也是正确的;只是其中有一部分,现在看来是不必要的,或者是有缺点的。例如商业方面许多专业公司,曾经不根据各地业务量大小的不同,普遍布点,“一杆子撑到底”,显然是不必要的。企业方面曾经规定,厂矿单位在固定资产购置方面用款超过二百元以上的,都要按照基本建设投资程序,呈请主管部门批准,也是有缺点的。因为控制企业的开支虽然必要,但企业有大小不同。对小企业说来,二百元很能解决问题,几乎没有什么约束;对大企业说来,二百元就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几乎寸步难行。这些不免会限制地方的和企业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我们国家是一个大国,各地的自然情况不同,经济基础也不同,许多事情是很难强求一致的;即便是一些被公认为最需要集中的事情,也需要因地制宜、需要给地方一定的机动权力。例如国家的经济计划,这是最需要集中的。五年计划、年度计划都需要由中央来确定。但中央在确定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的时候,也只能先由上而下地颁发控制数字,然后由下而上地编制计划草案,经过反复修订,才能最后确定下来。而且计划也不能订死了,如果都订死了,那就很难切合实际,也很难办事。因此,就是最需要集中的计划,也只能搞出个大轮廓、大项目;而细小的部分只能让地方因地制宜地去确定。计划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可见,事不分大小都由中央来管是不行的。这样的“集中”,看来是集中了,实际上是不利于集中的。为了有效地集中,必须把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地方;这种权力下放,表面看来是削弱了集中,实际上恰恰是加强了集中。 还必须指出的是,经过八年来的努力,我国的经济情况已经有了若干变化,这种变化也要求适当地下放权力。例如大批新企业投入生产,旧企业扩建改建完成,中央各个工业部所辖企业的数目大大增加,继续沿用旧的组织管理的形式,实际上已经很难对每个企业实现具体领导。又例如由于各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由于一些新工业区的出现,地方上也需要有比较多的权力来安排本地区的经济生活,调节中央各部所属企业在本地区的相互关系,继续沿用旧的组织管理形式,也很难适应经济工作的新的形势。因而近两年来,如何适当地把一部分工业管理、商业管理和财政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地方行政机关,已成为大家都感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务院曾经陆续有过一些规定,给地方增加了一些机动权力;但是由于这是很大的、牵涉很广的问题,短时间内还没有可能从体制上作系统的考虑。现在经过较长时间慎重的研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了国务院通过的改进管理体制的三个规定,从体制上对中央和地方在工业管理、商业管理和财政管理上的权力作了适当的调整,是完全必要的。 权力下放,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的另一个方面,也可以说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责任下放。权力和责任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工业管理、商业管理和财政管理的体制改进后,地方行政机关的权力扩大了,厂矿企业主管人员的权力也扩大了,但同时应当看到,地方行政机关和厂矿企业主管人员由于管理体制的改进,所负的责任也加重了。在他们来说,过去一些可以由上级决定的事,现在要由自己来决定了。必须兢兢业业,认真学习,胜任愉快地把责任担当起来,把工作进行得比过去更好。同时,还应当看到,在职权下放的同时,必须更加加强综合平衡的工作。有关的综合部门、计划部门和中央各业务主管部门必须适应管理体制的改变,改进自己的领导方法和业务重点,着重综合平衡工作和有关方针政策的指导,使地方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因地制宜决定问题,而又不至影响整体和全面的平衡。不要以为权力下放了,中央有关的主管部门就可以完全撒手不管了。另方面,地方负责同志和企业主管人员也应当更多地注意处处从整体出发,照顾全局,注意克服可能出现的本位主义情绪和局部观点,以免削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我们的建设是有计划的建设,我们的计划是建立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的;没有全局的、整体的平衡,就不是有计划的经济,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例如权力下放之后,各地在经济上必然有所发展,必然会兴办一些工业,这时候就需要考虑不使其他地区、特别是沿海城市已有的生产设备闲置起来。只顾沿海城市,不顾内地,以致热水瓶等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也要集中在沿海生产,远程运到内地,是不对的;但内地样样都要求自给自足,排斥外来的产品,必然造成已有设备的浪费,也是不对的。 国务院通过的工业、商业和财政三个改进管理体制的规定,是不是十分完善,将来不需要再作改进了呢?不是的。比如改进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中就说到,由于刚开始实行,各方面都无经验,准备在实行一年以后,必要的时候再作局部调整。我们说,国务院制定这三个改进管理体制的规定,是十分慎重的。自从毛主席去年在关于“调动一切力量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报告中提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个问题后,曾经开过一系列的会议,组织各地进行过多次讨论,不久前党的三中全会也专门作了研究,前后费时一年多,才定下来。因此,这个改进,从现在看来是完全正确的。 全民整风开展以来,许多同志已经在实际工作中感觉到一个新的生产高潮正以千军万马之势奔向前来。农村里,展开着两条道路的大辩论,更坚定了广大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信心,中共中央发表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又鼓舞起广大农民更大的生产热情。厂矿企业里,鸣放的高潮和整改的高潮已经出现,千万条意见提上来,许许多多的工作已有改进,生产面貌焕然一新。在全国范围内,到农村去、到劳动中去、到层基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已成为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数以百万计的干部已经轻装下放,或者正整装待发。一个社会主义生产的新的高潮,确实在日益形成中。在这种情况下,改进工业管理、商业管理和财政管理的体制,无疑给了地方迎接生产高潮、组织生产高潮以很大的助力。地方的党组织和政府组织,有的是有这方面的经验的,有的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这就需要立即行动起来,认真研究本地区的经济情况,正确地运用下放的权利,以便组织广大群众因地制宜地、更好地完成国家统一的社会主义建设计划。
2. 农业部通知各地抓紧时机采取有效措施 迅速掀起冬季积肥高潮
第1版()专栏: 农业部通知各地抓紧时机采取有效措施 迅速掀起冬季积肥高潮 新华社17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十六日发出关于抓紧冬季积肥运动的紧急通知,通知全文如下: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今冬明春大规模地开展兴修农田水利和积肥运动的决定”后,有些地区已经采取行动迅速掀起冬季积肥的高潮。河北省召开了水利积肥会议,省委确定第一书记亲自掌握水利建设和积肥工作,并要求各级党委第一书记都亲自抓水利和积肥,而且要长期抓,抓深抓透。山东省也召开了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对今冬明春大力开展水利积肥运动进行了具体部署,要在全省范围内迅速掀起规模壮阔、声势浩大的以兴修农田水利、积肥造肥和改良土壤为中心的新的生产高潮,推动生产大跃进。湖北、湖南、广东、江西、安徽、甘肃、福建、河南都曾先后召开了专门会议或发布了专门指示,这对1958年的农业大丰收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从总的情况看,积肥运动的热潮在一些地区尚未认真展开。为保证1958年农业大丰收,还须用最大努力增积肥料,要求各地领导抓紧时机,迅速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在领导群众大规模兴修水利的同时,组织群众,开展积肥运动。 第一,积足越冬作物的追肥和春播作物的基肥,是冬季积肥运动的总要求。 (一)各省(市、自治区)、专区、县、区、乡、社对于各季、各种作物、各需多少肥料、有何积肥门路、如何积肥造肥,都必须做出具体规划,做到心中有数。河北省要求1958年全省肥料平均每亩施肥五千斤,有条件地区要达到一万斤。江西省提出明年双季稻每亩施标准肥七十担到八十担,单季稻每亩五十担,旱地作物三十担(包括绿肥)。湖南省要求从现在起到明年插晚稻时止,全年积制各种肥料八十亿担,达到每亩平均施肥一百五十担,具体要求春节前积制三十亿担,插秧前积制三十亿担,用于春播作物,其余二十亿担在夏季积制,用于秋种作物。希望各省各县都根据本省本县的具体条件,提出积肥造肥的指标和措施,督促各合作社讨论执行。 (二)冬季积肥门路很广,既要注意抓大宗肥源,也不忽视零星肥源,首先要开展圈猪积肥活动。今年全国养猪数量已达一万一千八百多万头,但是,还有40%左右的猪没有栏圈。圈猪积肥的潜力极其巨大,各地要充分利用冬季农闲时机,广泛动员农业社,本勤俭办社的精神,就地取材,大力帮助困难社员修圈积肥,由社员用出售猪粪尿所得的价款分期偿还。最近,局部地区由于今年年成不好,饲料较紧,或者由于在反对农村资本主义自发势力时解释不清,因而引起不正常的多卖多宰生猪和仔猪价格下跌的现象;这对发展生猪、养猪积肥是不利的,望各地注意检查制止。 第二,种植冬季绿肥,在部分地区对解决早稻基肥有决定性的作用。必须认真做好绿肥的培育管理工作,注意开沟排灌及防冻措施,力争提高单位面积的鲜草产量,做到种一亩绿肥能肥田两亩到三亩。有条件、有经验种植春播绿肥的地区,还应该备足种子,争取多种。 第三,因地制宜地挖掘、利用各种地方肥源。例如,北方地区着重提倡利用人粪尿,并且勤拉土,勤垫圈。南方水田地区要发动和指导农业社普遍推行田头沤粪,如江苏的草塘泥、湖南的凼肥(凼,即沤肥池)。山区要搜集秸秆、落叶、枯草等进行堆肥沤粪。水网及滨湖地区要利用冬季枯水时期挖河塘泥、打水草。沿海地区要组织打捞各种动、植物海肥。城市近郊要积极组织利用杂肥、人粪尿和其他城市肥源。 第四,农业社要制定常年积肥计划和社员积肥报酬办法。大力推广“四勤八有”(勤扫、勤出、勤垫、勤烧——烧灶灰和石灰,牛有栏、猪有圈、田有草子、四季有凼、粪有池、灰有屋、人有厕所、鸡鸭有窝)的先进积肥经验,奖励积肥劳模,从多方面鼓励社员积肥积极性。对集体积肥应该根据肥料质、量和所费劳力,合理评工计分。对社员家庭积肥,最好是“按质论价、现金收买”。资金有困难的合作社可以“按质论价,按价记账,分期付款,按期结账”。 第五,加强积肥工作的领导。要求省、专区、县、区、乡、社都把积肥、造肥当作实现农业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切实抓紧;并且指定一定的干部,深入重点,总结积肥增产的先进经验,组织参观访问,交流推广。 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农业部门从11月份起到明年春耕开始为止,按月将冬季积肥、造肥运动的进展情况报告农业部。
3. 中苏人民永远亲密团结在一起 苏对外文协和苏中友协设宴招待中国客人
第1版()专栏: 中苏人民永远亲密团结在一起 苏对外文协和苏中友协设宴招待中国客人 新华社莫斯科17日电 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会和苏中友好协会理事会16日下午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到苏联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祝典礼的中国客人们。出席宴会的有中国代表团团员、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苏友好协会总会会长宋庆龄,中国代表团团员、中国文化代表团团长沈雁冰和以刘宁一为首的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全体团员。中国驻苏联大使刘晓也出席了宴会。 苏联方面出席宴会的有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主席波波娃,苏中友好协会副主席萨丘科夫、吉洪诺夫,汉学研究所所长佩雷维尔塔伊洛,文化部部长米哈伊洛夫,高等教育部部长叶留金,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对外经济关系委员会副主席马列金,卓娅的母亲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以及苏联著名的科学文化界人士。 波波娃主席首先致词。她代表苏联对外文化协会和苏中友好协会欢迎最亲爱的中国朋友。她说,在十月革命节日前成立了苏中友好协会,这象征着两国永久的牢不可破的友谊。这次会见能够促进我们的联系,加强我们的友谊。 接着,苏中友协副主席萨丘科夫讲话。他说,请允许我在莫斯科欢迎你们伟大中国人民的代表。我代表年青的苏中友好协会向你们致最热烈的问候。在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时候能够见到你们,我们很高兴。我们今天请宋庆龄会长替我们向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代表团问候,我们所有的苏联人都热烈欢迎中国代表团。 宋庆龄接着在会上讲了话。她着重指出,苏联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获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对于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贡献,对于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劳动人民永远是最伟大的鼓舞力量。宋庆龄表示衷心感谢苏联政府、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对中国的一贯支援。她最后说:“在加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的崇高事业中,中国人民一定永远同苏联人民亲密地团结在一起,同社会主义各国人民以及全世界劳动人民团结在一起,胜利前进!”宋庆龄的讲话受到了热烈的鼓掌欢迎。 宴会最后,刘宁一团长代表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向苏中友好协会献礼。礼品中有锦旗、国画、苏绣 “列宁同农民谈话”、清朝的磁器、宫烧瓷盒和图片等。 苏中友好协会副主席吉洪诺夫在接受礼物时说,能够在这个伟大的节日看到中国同志,感到很高兴。当我们回忆过去的斗争的时候,可以看到许多中国战士同我国劳动人民一起并肩作战。从十月革命第一天起,我们两国人民就沿着一条大道前进。他最后代表苏中友好协会感谢中国劳动人民所带来的礼物。 宴会充满热烈友好的气氛。宾主双方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4. 毛主席电摩洛哥国王 祝贺他加冕二十八周年并贺摩洛哥国庆
第1版()专栏: 毛主席电摩洛哥国王 祝贺他加冕二十八周年并贺摩洛哥国庆 新华社17日讯 毛泽东主席17日致电祝贺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本·优素福陛下加冕二十八周年和摩洛哥国庆。电文如下: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本·优素福陛下: 值此陛下加冕二十八周年和贵国国庆日之际,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并且以我个人名义,向陛下和摩洛哥人民表示热烈的祝贺。祝摩洛哥国家繁荣、人民幸福。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毛泽东 1957年11月17日
5. 国务院发布命令 公布改进工商管理体制两规定
第1版()专栏: 国务院发布命令 公布改进工商管理体制两规定 新华社17日讯 国务院命令: 国务院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已经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四日第八十四次会议原则批准,现在予以公布,自一九五八年起施行。 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五日 新华社17日讯 国务院命令: 国务院关于改进商业管理体制的规定,已经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四日第八十四次会议原则批准,现在予以公布,自一九五八年起施行。 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五日 (两项规定登在第三版)
6. 跳过一公尺七十七公分 郑凤荣创女子跳高世界纪录
第1版()专栏: 跳过一公尺七十七公分 郑凤荣创女子跳高世界纪录 据新华社17日讯 郑凤荣17日在北京跳过了一公尺七十七公分的高度,打破了美国黑人运动员麦克丹尼尔去年12月1日在墨尔本创造的、保持了还不到一年的一公尺七十六公分的世界纪录。 这是继陈镜开、戚烈云之后,我国创造世界纪录的第三人。 郑凤荣今年二十岁,身高一公尺七十公分。她17日在先农坛体育场参加了北京市运动会的女子跳高比赛。当她在北京时间上午十一点二十三分跳过了这个有历史意义的高度以后,在场的田径总裁判长、国家裁判金岩和郑凤荣的指导黄健,以及许多运动员向她热烈祝贺。 今天,郑凤荣做了约半个钟头的准备活动以后,就用“剪式”动作非常轻松地跳过了她要求跳的第一个高度——一公尺五十六公分。随后,一公尺六十公分、一公尺六十四公分、一公尺六十八公分和一公尺七十二公分的高度,她都是一跃而过。横竿升高到一公尺七十七公分时,她第一次因为步点没有踏准,没有跳过。但是,她第二次试跳时终于获得了成功。郑凤荣今年八次跳过了一公尺七十公分和一公尺七十公分以上的高度,世界上还没有其他女运动员能在一年内这么多次跳过这样的高度。
7. 鼓起劲来,大量积肥!
第1版()专栏:社论 鼓起劲来,大量积肥! “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这是我国农民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增产经验。增产一百斤稻谷需要二点四斤氮、一点二斤磷和三点一斤钾;增产一百斤皮棉需要十九点三斤氮,七点七斤磷和十四点七斤钾。这是一些农业科学部门所作的分析。不管是农民的经验,还是科学部门的试验,都说明了一个问题:要想提高农作物单位产量,必须多积肥,多施肥。 我国大部地区的农民虽然重视肥料,但并不是每个地区都已经在所有农田里施用了足够的肥料。解放以前,农民生活下去都很困难,无力也无心大量积肥。解放以后,在个体经济的年月里,许多农民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积肥的力量也很有限。到全国农村基本合作化以后,在1955年冬季和1956年春季的生产高潮中,广大农村掀起了规模空前的积肥运动。不少地区在这个时期聚积的肥料比过去每年多几倍甚至十几倍。但是,由于过去的底子不厚,不少地区施肥量仍然不足。据农业部门调查,至今全国还有占耕地面积15%的耕地是根本不施肥料的“斋公田”。这是我国农业生产上的一大弱点。 缺乏肥料的原因并不是没有肥源。目前我国农村有一亿一千八百万头猪,有八千多万头大耕畜,有九千多万头羊,有为数众多、难以统计的鸡、鸭、鹅等家禽。这些家畜、家禽都是制造农家肥料的好“机器”。根据辽宁省的计算:一头猪每年造粪三万斤,一匹马每年造粪六万斤,一头牛每年造粪十九万斤。我国农村人口约有五亿四千万,每个人每年排泄的粪尿在一千斤左右。这些都是丰富的肥源。在这些大宗肥源以外,南方地区还有五、六千万亩冬季绿肥,浙江等十一个省都蕴藏有可以开采利用的草炭,沿海、湖泊地区还有大量的海肥、水藻等等。肥源的确不少,可是我们利用得非常不够。从全国来说,猪肥、人粪尿、大家畜粪肥约有40%没有利用。南方地区的五千多万亩冬季绿肥每亩平均产量才一千多斤,而高产地区的平均产量比这大几倍。其它还没有利用的肥源,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正是争取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巨大的潜力。 目前,随着农村中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高潮,已经开始出现新的农业生产建设的高潮。积肥运动是这个高潮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为了把积肥工作做好,必须切实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农业社除了集体积肥以外,还必须抓紧分散在各农户的人畜粪肥。在今冬明春的积肥运动中,运用集体的力量,进行一些挖塘泥、罱河泥之类的积肥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仅仅这样做是不够的。还必须尽最大努力聚积人畜粪肥。每个地区、每个农业社,都应该对于人畜粪肥是否充分利用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许多农业社的事实证明,只要把人畜粪肥充分利用起来,缺肥的问题就可以基本解决或是大部解决。广东省廉江县新屋仔农业社,聚积起了全社的人畜粪肥,全社三千多亩田就都有了足够的肥料可施。这一事例说明充分注意利用本地的人畜粪肥有何等重大的意义。 为了使人畜粪肥得以充分利用,必须说服每个农户把家肥聚积起来卖给合作社,同时又必须根据互利的原则,解决积肥的劳动报酬和肥料作价问题。目前农村的人畜粪肥大部分分散在社员家里。许多农业社虽然注意了集体积肥,但是这样聚集的肥料,远没有分散在社员家庭的肥料总量多。有些社员在这件事情上打错了算盘,他们总想把家里的粪肥都用在自留地上,或者总嫌社里收购社员粪肥的价钱低,甚至以高价卖给某些富裕的单干户。对这些社员,应该在农业生产建设的大辩论中,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展开争辩,使他们都能认清爱国爱社爱家要统一起来的道理,知道怎样做才对自己真正有利。另一方面,有些农业社的干部在处理这件事情上也错打了算盘。他们不愿意由社里出钱收买社员的肥料。这就不能把分散在社员家庭中的肥料集中起来;其结果要就是社里肥料不足,要就是出钱购买商品肥料,使生产成本提高。这两种情况对农业社的生产都是不利的。农业合作化以后,在集体的积肥工作中,要合理解决积肥的劳动报酬问题;收买社员个人的肥料,要合理解决肥料作价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坚持互利原则,使社员的个人利益和社的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农业生产领导部门,必须十分重视这个工作,切实帮助农业社把这个工作做好。 其次,要把积肥工作同水利工作当作今冬明春农业生产的两个不可偏废的主要工作。正如农谚所说的:“粪大水勤,不用问人”,水利和肥料是农业增产的两个重要环节,就多数地区说,它们是缺一不可的。农业发展纲要把它们列为十二项增产措施中的头两项,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没有水利,肥料也难充分发挥效用。没有肥料,光有水利也难大大增产。山东桓台是水利最发达的县,但是由于没有大力发展养猪积肥,增产速度不快。提前十年达到农业发展纲要规定亩产粮食八百斤的广东汕头专区,正是水利和积肥都做得很好的地方。这个专区的澄海县,去年全县稻田每亩平均积肥达三万七千多斤,潮安县近两年中稻田平均每亩施农家肥料一万斤以上。各地凡是显著增产的单位,对水利和积肥都是下过工夫的。目前在有些地区开始出现只抓水利、不顾积肥的情况。加紧兴修水利,当然很好;放松积肥工作,这就不好了。孤立地理解水利或是肥料对农业增产的作用,抓一个丢一个,就不能达到大量增产的目的。有些同志认为,兴修水利受季节的限制,迟了不行,因之要及早动工,积肥不妨迟一些。其实,积肥又何尝不需要立即动手呢?今年秋种的小麦、油菜、绿肥作物等,都需要在越冬以前和明年春季前后追施一两次肥料;明年广大面积的春播作物,在播种以前也要施足够的基肥。不立即动手积肥,拿什么东西来满足今冬明春农业生产的需要呢?在一些人无厕所、牲畜无栏圈的地区,早修一天厕所、栏圈,就可以多积很多肥料;多拖延一天,就会多造成损失。再说,为了保护耕畜、羊群、猪只等家畜安全过冬,也应该马上就修厕所、栏圈。许多地区要制造大量的堆肥;如果不早动手,堆肥就不能充分腐熟,就会耽误农时和减少增产的效果。无论从哪方面说,积肥活动迟了都是不利的,必须同水利工作一样立即动手。 再次,必须从今冬明春开始使积肥工作经常化起来。许多地区在1955年冬季和1956年春季的生产高潮当中,积肥的劲头很大,积的肥料很多。但是这种劲头没有坚持下来,“轰”了一阵子就松懈了。不少地区去年冬季和今年春季的积肥工作又陷于自流状态。当然,前冬去春的积肥运动是有很大的成绩的,但是,光靠短时期的突击积肥,并不是长久之计。许多农家肥料是常年不断在产生的,聚积这些肥料的工作也应该常年不断地进行。我国许多地区的农民都有常年积肥的习惯,每个农业社都应该重视这好的传统,学习这种作法,把积肥列为社里常年的重要的生产项目,发动社员经常进行。要把农业社的积肥工作做好,必须有专人对这个工作负责。吉林永吉县华丰农业社的管理委员会的畜牧主任和各生产队爱畜委员负责领导积肥,全社十四个生产队建立了十个常年积肥组,社里还建立了检查积肥工作的制度。这样作的结果,今年这个社积肥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富裕中农的水平。 最后,必须通过大鸣大放大辩论来解除关于积肥工作的各种思想障碍。肥料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是相当复杂的。人们对这一种或那一种肥料该不该利用、能不能利用,往往有许多不同看法;对合作社收集社员肥料的办法和社员积肥的报酬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农家肥料和商品肥料以哪个为主以哪个为次,在一些社也是有争论的。有些地区积肥工作不能很好开展,正因为认识未取得一致,思想上存在着障碍。从一些地区的情况看,农村的大辩论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问题,在不少地区通过辩论已经解决了。浙江兰溪县岩山乡黎明农业社以前一贯用人粪和商品肥料壅田,因此社员积塘肥的劲头不大。不少社员认为“塘泥没有肥力,积了也没有用场”;部分社员虽愿意积塘肥,但是说:“前面是平坂,后面石子滩,哪来的塘泥?”在另一些社员摆出历年多用塘肥增产的事实以后,在找出了能积肥五十多万担的二十八个大小水塘以后,认为塘泥没有肥力的人和认为没有这项肥源的人,都口服心服了。在多用商品肥料还是多用农家肥料的问题上也是这样。经过讨论和算账,大家认清了:多用塘泥可以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三百担塘泥能顶饼肥一百斤,全社积十万担塘泥,就可以节约二千元,可以使三百三十一户社员每户增加九元的收入。肥料问题也和农村中的别的问题一样,愈辩愈明。辩明以后,群众思想一致了,干起来劲头也就更大了。 今冬明春的积肥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明年能否大量增加生产。我们希望各地党委和农业部门迅速把这一工作抓起来,像发动水利建设运动一样,展开一个大规模的积肥运动,切实解决积肥工作中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充分发掘肥源,把一切可以利用的肥料都聚积起来,为明年的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
第 2 版
1. 寿张县养猪积肥的主要经验
第2版()专栏: 千方百计 广辟肥源 人人动手 积肥如山 寿张县养猪积肥的主要经验 大众日报记者 山东寿张县紧靠黄河北岸,大部分乡村都是河床、滞洪区,群众从来没有养猪积肥的习惯。河床区的群众担心水涨搬家,不愿养猪;滞洪区的群众,也不愿猪养积肥。在1952年前,全县仅有猪二千余头。初级社时期,猪数虽有增加,但到1955年8月底,全县才增长到六千九百多头,加上从阳谷县划过来的乡村,也不过八千头,平均每十一户、百亩土地合猪一头。由于猪少肥缺,全县每亩年产量平均才到二百二十六斤半。 高级合作化鼓舞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热情。集体生产给养猪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党委加强了对这个工作的领导。因此,全县的养猪事业在短期内得以飞跃发展。1956年一个年头,全县毛猪就增加到九万四千九百多头。现在,全县猪的总数已增加到十八万二千头,每户合到二点五头。比两年前增长了近二十二倍。群众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养猪是利己利社利国家的事情。目前,除河床区因常年有灾不能养猪外,全县大部分地区都是家家养猪、户户有圈。 发展养猪事业要解决三大问题 两年来,寿张县养猪事业的飞跃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曾碰到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都在党政领导方面的妥善安排下解决了。其中主要的有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饲料:寿张县1955年决定大量发展养猪时,曾对猪的饲料作了一定安排。当时,全县丰收;种植的四万亩地瓜中,有七千亩是胜利百号地瓜,收获量较本地品种多产一倍,每亩产到二千多斤。因此,寿张县根据一些典型社养猪的情况决定了1956年发展养猪的初步计划。经过思想发动后,群众养猪的积极性迅速高涨,毛猪大量增加,接着一度发生饲料紧张的局面。有的顾虑添猪后没料喂,甚至有的想卖猪。究其原因,主要是干部群众认为饲料范围过窄,或想单独依靠粮食。为解决这个问题,该县除进行思想教育、组织参观外,主要是采取了全面安排,扩大饲料范围,尽量减少粮食消耗的办法。这首先是依靠群众多方面地开辟粗饲料来源。一年来,该县已找出并试验成功的粗饲料,有各种树叶、野菜、作物糠、麸等五六十种。到今年10月份,全县八十八个社已积存干菜五千四百万斤。仅此数就可解决十二万头毛猪粗饲料问题。其次,是对精饲料也预先作了全面安排,主要是:(一)发动合作社大力增种高产作物,如地瓜、北瓜等;(二)今年开始推行建立饲料基地,以便彻底解决猪饲料问题。 第二,猪源:寿张县群众过去喂猪多是为了吃肉,不重视母猪的饲养。因此,到1955年8月前,全县仅有母猪一百三十余头;再加母猪繁殖率低,以致仔猪奇缺。不少社派人到百里外的清丰等县购买。县委研究了发展养猪计划,认为要完成1956年到达十万头的指标,必须养母猪一万头。这些母猪来源必须自己解决才行,于是决定采取社繁户养、自繁自养的方针,抓住多养母猪、种猪这一环,大力繁殖。在贯彻这个方针中,他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总结喂养母猪的好处,启发社与社员喂养母猪的积极性;(二)合作社建立仔猪繁殖场;(三)大力推广双重配种和复配种的经验,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四)教育合作社在一定时期内不要阉割;(五)对增养母猪的社员,合作社在饲料及自留地等方面比喂一般猪多给予一些照顾。这样一来,母猪的数量迅速增加,保证了仔猪的来源。到今年10月中旬,全县已养母猪二万七千多头,为初级社时期的二百多倍。一般社都养母猪三、五百头,台前、四座棚等社都养到千头以上。从这个县一些社的情况证明,发展母猪必须坚持“社繁户养”的原则。这是因为:社里有仔猪场,可以大量繁殖;而社员喂养母猪过多,极易影响农业劳动,滋长资本主义思想。 第三,防疫:寿张县在大量发展毛猪中,对防疫问题认识不足,以致今春普遍流行猪疫,病死与卖掉毛猪二万多头。县区乡领导部门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迅速建立了防疫组织,责成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及时介绍宋长生社的饲养、防疫办法;同时,县委也总结推广了姚邵乡社没发生猪疫的经验。这个社的经验主要是:自繁自养不买外地猪,社员不在集上买猪肉;对毛猪分类排队,分圈分槽喂养,并掌握季节特点分喂熟食或温食,适当加喂食盐。此外,并定期注射防疫及进行栏圈消毒等。经过广泛推广了姚邵乡社的经验,并深入开展群众性的防疫运动后,全县基本上防止了猪疫的发生。 党委加强领导是决定性因素 寿张县养猪事业飞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党委切实加强了对这一工作的领导。 这个县在办初级社时期,养猪积肥工作有一定的发展。但由于领导方面对这一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具体的措施,因而养猪进度缓慢。及至高级合作化后,县委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经过检查认清了全县农业增产速度缓慢的原因,是土质差、肥料缺;同时,调查了一些典型社,了解到凡是养猪多粪肥足的,都增产显著,一车粗肥一般可增产三十斤到四十斤。全县八十八个社,八十二万亩土地,除河床区生产没有保证外,其余六十余万亩土地,如果一年每亩多上一车肥,就可增产二千多万斤粮。这更证实了,养猪积肥确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从此,县委决心大力发动群众开展养猪积肥运动,切实加强了对养猪积肥工作的领导。 在具体领导这一工作中,各级党委经常掌握了这几个环节: 一、拿出样子教育群众。寿张县过去没有养猪积肥的习惯,决定大量养猪以后,干部、群众较普遍地反映:“养猪没有习惯啊!”“养猪也不一定能多打粮”等等。县委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便总结了赵升白乡高庙村门兆山用算细账的办法动员全家养猪的经验;并以台前社为基点,总结经验指导全县。以这些典型事例进行普遍的宣传,效果良好。各区、各乡也经常拿出典型事例对群众进行教育。 他们不仅上上下下有典型,而且事事有典型。譬如发动群众开辟粗饲料来源时,就针对群众认为多喂粮食才能喂好猪的思想,总结了台前乡社员刘伦道以粗代细喂好肥猪的经验,向全县推广。 二、层层规划,坚决执行。寿张县在养猪积肥运动中,当思想问题解决后,随即从上到下层层制定规划。在初级社时期,县委也想抓养猪积肥工作,但是抓不起来,这主要由于不摸底。因此,县委决定大量养猪后,首先摸了三个底:(一)一口毛猪需要多少饲料的底;(二)全县粮食生产的底;(三)各区饲养能力的底。根据摸底情况,匡算全县的养猪能力,全面制订规划。所以,县委分别制订了1956年养猪到十万头,1957年养猪到十八万头的计划。各区、乡(社)也根据本地区的条件,分别制订本区、乡 (社)的计划。去年大体上完成了计划,今年则能超额完成计划。 今年春季发生猪疫以后,群众情绪受到很大影响;尤其麦季减产,很多人叫喊没有粮食喂。县委察觉后,首先调查了台前等十三个社的情况,证明绝大部分社员都有余粮;然后匡算了1956年全县的粮食产量的大账:全县粮食总收入,除了交纳征购任务,及社的各项扣留外,社员每人平均实得粮食六百二十斤,除口粮外,每户余粮平均喂养三头猪是完全可能的。根据这个情况,县委认定猪的精饲料绰绰有余,发展养猪有了物质基础。于是,召开有关会议具体算清了这笔大账,坚定了领导信心,也坚定了干部群众的信心。从9月到10月中旬,全县的猪增加了七万多头。 三、书记动手,干部带头。党委书记亲自抓这项工作,经常研究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在今春猪疫流行时,县委召开县区乡扩大干部会议,号召“那里吃紧,书记就到那里”“书记要深入猪场”。县委书记刘传友同志在一个乡社发现用土法可治好病疫,立即介绍给台前社试验。同时,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对养猪运动起了很大作用。哪个乡、社干部带头养猪,这个乡社养的猪就多。城关区二千一百多名党员、干部,百分之八、九十都养了猪。这就带动了群众大量养猪。
2. 养猪不可不修圈
第2版()专栏: 养猪不可不修圈 郭金城 中共中央、国务院9月24日发布了关于今冬明春大规模地开展农田水利和积肥运动的决定。这个决定指出积极广泛地兴修农田水利是扩大农业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防止旱涝灾害最有效的一项根本措施;同时指出多积肥多施肥是保证增产的可靠办法。 肥料的来源是很多的,但养猪积肥是增加肥料的一项极为重要的途径。很多地区的经验证明,重视这项肥料的利用,就可以增加施肥的数量。如山东省惠民县五爱农业社,由于充分地利用猪的粪肥,今年每亩地能施猪肥增加到三车,每亩产量就增加到四百斤。 根据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试验,一头猪的粪肥可增产粮食一百五十斤。按照湖南省望城县老农经验,一头猪的粪肥可增产稻谷三百斤左右。又据湖南、湖北、江苏、浙江、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十一个农业社的资料统计,每头猪的粪肥,每年平均可增产粮食二百八十八斤,最多可到四百斤。由此可见,把一头猪的粪肥施到地里,增产二、三百斤粮食是完全可能的。今年上半年全国生猪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全国有猪一亿一千八百多万头,以每头猪粪增产粮食二百斤计算,可增产粮食二百三十六亿斤。 目前很多地区养猪没有猪圈,放野猪的习惯还比较普遍。如广西、河南等省有60—70%的养猪户没有猪圈,大部分省有50%左右的养猪户没有猪圈。由于养猪没圈,大量的猪粪尿都流失掉了。以目前全国猪只有40%没有猪圈推算,每年由于这项肥料损失而少产的粮食,就有九十多亿斤。这是多么大的损失啊! 养猪有圈不但可以积攒肥料,同时还可以防止猪疫传播。近年来有不少地区已经重视了这项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湖北省近几年来大力号召群众养猪修圈积肥、防疫,并通过算三笔账(算肥料损失账、影响增产账、死猪损失账)的方法,教育群众自觉地修圈积肥。该省黄冈专区1956年就修圈一万七千五百九十个。其他许多省在这方面也有一定的成绩。据黑龙江省1956年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新修和改修的猪圈有二十八万八千多个。甘肃省要求今冬明春全省农区基本上做到养猪有圈。浙江省准备在平原区结合生猪保险将修圈规定为一项制度。这些地区的作法都是值得学习的。 在发动群众修建猪圈的同时,还要尽量设法解决修圈的具体问题。目前绝大部分猪只都是社员私有、私养。社员在修圈时,可能碰到缺乏资金、器材和劳动力等问题。农业社应该采取“自修公助”“帮工补料”等办法,协助社员解决这些问题。 为了养猪修圈积肥,收买社员猪粪价格必须合理,不然就会挫伤社员多积肥料的积极性,影响到修圈积肥工作的开展。 冬、春是发动社员养猪修圈积肥的最好季节,我们切莫要错过时机。(附图片) 河北省通县土桥乡青春农业社建立了一个养猪场,喂养着一百多头母猪。该场每年除生产出两千多头小猪外,还能积攒很多的肥料。图为猪舍的一角。 刘明、克章摄
3. 十大肥源 样样是宝
第2版()专栏: 十大肥源 样样是宝 陈尚谨 陈西 猪粪尿 根据各地农民经验,养一头猪,一般可肥田二、三亩。全国现有一亿一千多万头猪,如果把粪尿充分利用起来,就可肥田两三亿亩。一头猪一年所积的肥料可增产粮食二、三百斤。这话一点也不错。各地经验:一般一头猪从小养到一百五十斤左右,使用水粪的可积到四十担上下的纯粪尿,它的肥效即相当于六十斤硫酸铵;用作物秆作褥草的可积到六十担左右的猪厩肥;南方山区用杂草或草皮垫栏,可积一百担左右的猪栏粪。华北用土垫圈,可积一万五千斤的土粪;但是如果养跑猪,一年就只能拣到八担猪粪。养猪一定要有栏圈。北方猪圈还要提倡经常垫土,换土,吸收尿汁,保存氮素;南方地区猪圈也要经常打扫,注意遮阴、加盖、和防漏。 耕畜粪尿 每头耕畜每年排泄粪尿约一万五千斤,积制成厩肥或土粪后一般可肥田十亩左右,各地一般比较重视。但也有少数地区如苏北、淮北、粤中等地认为牛粪肥效不好,落田还会生草。根据科学的分析,一千斤牛粪中有氮素三斤,硷酸二斤,氧化钾一斤,只要经过充分酸酵腐熟就是很好的肥料。 羊粪尿的肥分很高,河北涞源县红星农业社在未建社时全乡养羊七百五十头,施用羊粪的面积一千零八十亩,每亩施用二千五百斤,亩产玉米二百四十五斤。1955年建社后,羊增加到一千五百头,施用羊粪面积扩大到一千八百亩,每亩施用量提高到三千斤,亩产玉米达三百五十斤。 人粪尿 人粪尿肥分高,肥效快,在南方农村里有细肥之称,大多很注意利用。北方近年来积尿浇麦和浇白地的也逐渐增多。但是有些地区农民还不重视,怕脏,怕臭,怕麻烦,两项都不利用或只利用人粪而忽视人尿。有些地方由于保肥不善,人尿露天贮存,氮素丢失,都造成很大浪费。人尿的保存办法: ①人粪尿混合贮存时,粪缸、粪坑、粪井、粪窖等都要遮阴、加盖、防漏。如河南孟津县的瓦瓮式茅池,池深、腰宽、口窄,贮存量大,同空气接触面很小,保肥强,腐熟快。目前在河南已推广四十五万多个。 ②施土粪地区可以用土来保存吸收肥分,用土以三到四倍为好,土再加多,虽仍可保肥,但太浪费劳力。 绿肥 我国很多地区农民向有利用冬闲田及荒坡隙地种植绿肥的习惯,一千斤绿肥当年约可增产五、六十斤稻谷,还可以改良土壤。解放以来,各省因地制宜的总结推广了各种各样的发展绿肥办法,除利用冬闲田种植紫云英等外,四川、广东等省利用中稻收后的秋闲田,或早、晚稻间的短期休间田种植密葫豆子、苕子、田菁等;山西、陕西等省在一季冬麦地区利用麦闲田种植绿豆;安徽、浙江、湖南等省利用高秆作物(如高粱)、甘蔗、果树、茶树、桑树行间种植豆类翻作肥料。另外,绿肥单位产量很不平衡,有些地区每亩只收五、六百斤,高产的每亩可收四、五千斤,甚至有万斤以上的,相差十倍。提高绿肥单位产量增加肥料的潜力极大。 堆肥沤肥 各地群众素有很好的堆肥沤肥习惯,如江苏的草塘泥,江西的窖肥,湖南的?肥等等,近年来已成为积肥的主要内容。据山东省平东农场对比试验结果,用草肥二千斤的亩产小麦一百六十五斤与土粪肥效相近,各地山青、落叶、杂草、垃圾、藁秆等非常多,都是制作堆肥的好原料。 草木灰 草木灰所含成份除钾素外,还含有石灰和磷酸,施用在花生、大豆和甘薯地里效果很好。 有些地区的农民习惯把草木灰和人粪尿、厩肥等混合贮存,这种办法很不好,因为草木灰带有碱性和人畜粪尿混在一起会使其中氮素挥发损失。所以草木灰要单独存放,同时还要防止风吹雨淋遭致损失。 泥土肥 河塘泥、海泥、炕土、熏土、房土、墙土、硝土、街土等都含有一定的肥分。沿海,滨湖靠河及农村池塘因每年水草滋生,饲养水禽、鱼类、水底淤积很多腐烂的动植物及冲刷下来的肥土,是很好的肥源;炕土、熏土除吸收了黑烟中的氨,增加了肥分外,熏烧过程中土壤养分大多分解成为容易被作物利用的速效性质;房土,墙土,硝土等含硝酸盐类很丰富,年代愈久肥分愈高,比一般土壤高四、五倍,有的所含速效肥分甚至比土粪还要高。所以群众说“家里土,地里虎”,“有钱难买熏烧土”。 海肥 海肥主要包括海生动植物与沿海渔业加工厂中的废弃品。如广东一带的海鸟粪、螺仔、海草、花圭鱼、花子螺等。山东沿海一带的海蛤、海沙子等数十种都是很好的肥料。沿海农民已有施用习惯。施用海肥增产效果也很显著,山东饶平县上蓬社施用海蛤作肥料,甘薯大面积丰收,平均亩产七千二百斤。 草炭 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现草炭很多。高度分解和酸度不大的草炭,可以直接用作基肥。分解度较差的草炭,应先与厩肥、人粪尿堆积发酵或垫圈后施用。酸度过高的草炭还要加入石灰。施用于甘薯、花生等作物,肥效最为显著。 石灰 石灰是很重要的肥料,要在冬季及早准备。在酸性较高的红壤、黄壤上,施用过绿肥的田地里,更要注意施用石灰。蚌壳、蛋皮、白垩土等也和石灰有同样的作用。(附图片) 连续获得八年大丰收的四川郫县红光农业社,为了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社员们正在制造速成堆肥。 刘全玉摄(四川农民报稿)(附图表) 几种主要肥料的成分
4. 积肥施肥农谚
第2版()专栏: 积肥施肥农谚 流不尽的水,积不完的肥。 *扫帚响,粪堆长。 *猪粪、红花草,农家两个宝。 *种田不养猪,一定有一输。 *家里土,地里虎。 *人靠饭饱,田靠肥料。 *肥料足,多收谷,一熟顶二熟。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勤起勤垫,十天一圈。 *秀才要读书,种田要养猪。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5. 大力积肥 合理施肥 提高产量
第2版()专栏: 大力积肥 合理施肥 提高产量 农业部粮食生产总局局长 王志民 “肥料就是粮食”,没有肥料就不可能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我国农民在农业生产上使用肥料的历史是很久的,经验也是很丰富的。早在公元前一千七百多年前商代“教稼书”即总结了修圈修厕的经验,“教民粪种”。后来孟子也说过“粪多而力勤者为上农”,可见我国农民早已知道积肥施肥的重要了。苏联土壤学家威廉士指出“只有在当植物生活的一切条件(水分、营养)都永远以最高量供应着的时候,植物才能发挥完全的工作,才能够提供最高的工作效率”。根据科学家测验供给植物的营养元素有二、三十种,其中以氮、磷、钾和有机质较为重要。(在酸性土壤增施石灰也很重要)尤其是氮素肥料是植物最贵重的一种营养素,没有它就不能使植物生长健壮,提高产量和品质。根据各地土壤调查结果知道我国土壤中最缺乏的也是氮肥和有机质。因此除了发动群众开展大规模的积肥、增施含氮、磷、钾和有机质比较丰富的自然肥料外;国家还要大力生产化学肥料,继续推广根瘤菌接种和开展其他细菌肥料的试验工作。以保证获得高额而稳定的丰收。 解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视肥料工作,1957年一般施肥水平比1949年提高了一倍到二倍,不少丰产地区已超过万斤以上,全国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也较1949年提高了43%以上;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提高76%以上,河北省遵化县大寨乡红光社1953年还有很多土地不施肥,而施肥的土地最多每亩二千斤,每亩平均产量一百六十斤;1956年每亩施肥五千斤,亩产三百二十九斤;1957年每亩施肥八千斤,亩产四百斤。单位面积产量愈高、需要使用肥料的数量也愈多。 要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所规定的增产指标,究竟需要多少肥料?有没有那么多肥?怎样开展积肥运动?怎样做到经济用肥合理施肥?增施肥料需要注意那些问题?这些都是大家很关心的,现在简要说明如下: 一 根据科学分析,生产四百斤小麦约需氮素十二斤,磷素四斤,钾素十斤,大致相当于六千斤质量较好的厩肥;生产八百斤稻谷约需氮素二十斤,磷素十斤,钾素二十五斤,大致相当于质量较好的厩肥九千六百斤。从大面积丰产经验分析要保证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所提出的增产指标所需要的肥料是完全可能的。譬如河南孟县1956年开展千车万担积肥运动,每亩施肥量达到一万斤左右,1957年湖北红安县水田每亩施肥量达二百担、旱地达八十担,他们都提前实现了四百斤和八百斤的增产指标。肥料来源主要的还是依靠群众,就地取材,挖掘肥源,化学肥料使用的比重是很少的。为保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粮食分别提高到四百斤、五百斤、八百斤和棉花分别提高到四十斤、六十斤、八十斤、一百斤的增产指标。各地应该按照农田需肥情况和肥源条件,订出当地逐年提高施肥水平的目标。 二 我国农民使用自然肥料的历史虽然很久,解放以后积肥、保肥,施肥技术虽有很大提高,但从全国施肥水平来看各个地区之间还是极不平衡的,粗略估计全国养猪修圈积肥的不到60%,有些地区只开展了季节性积肥运动,没有坚持常年积肥。要保证施肥水平不断提高,必须认真学习湖南醴陵经验,开展四勤八有常年积肥运动。当前在积肥工作中最主要的问题,首先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进行修圈建厕和攒肥料,人畜粪尿是最贵重的肥料,如果损失一个人的粪尿,就要少生产一百至一百五十斤粮食;如果损失一口猪的粪尿就要少产二百至三百斤粮食,如果损失一个大牲口的粪尿就要少产五百至九百斤粮食。在人无厕所、猪无圈、牛无栏的地区,或者积肥保肥不好的地区要普遍进行宣传动员,用典型事例和对比算账等方法,发动群众修圈修厕,加强积肥保肥工作。有些具体困难还需要大力帮助解决。有些地方缺乏修圈建厕的材料,就需要由农业合作社组织力量,就地取材,加以帮助。同时还要推广各地积肥保肥的先进经验,合理的规定积肥工分和收购价格,奖励积肥、保肥模范,从多方面鼓励社员积肥的积极性。肥料价格要根据肥料种类、数量、质量及积肥难易而有不同,至于全用现款;或部分用现款;或记账的办法要根据农业合作社经济情况具体安排,只要价格合理,保证兑现,积肥工作就可顺利开展。其次要有计划的发展绿肥,提高绿肥单位面积产量,现在全国绿肥面积四千八百万亩,计划到1962年发展到一亿亩以上,单位面积的产量要求从现在全国平均每亩一千五百斤左右提高到三千斤左右(老区平均每亩达四千斤,新区平均每亩达二千斤),这是解决肥料、培养地力一个最好的方法。根据科学分析,一千斤绿肥含氮素四到五斤,如果平均每亩产草量按三千斤计算,种一亿亩绿肥就等于生产三百万吨硫酸铵。可见发展绿肥对农业生产是多么重要了。再次,根据农业季节开展多种多样积肥活动,充分挖掘地方肥源,譬如割草沤肥、打山青、打湖草、海草;利用草炭,海产及城市杂肥;挖河泥,塘泥,拆换老墙土,炕土等等。有些地方认为这些肥料都是不顶事,解决不了大问题,这是不对的。根据科学分析:割草沤肥含氮千分之二到四,磷一到二,钾四到八;河泥、塘泥含氮千分之一到四,磷一,钾一到二。 还有些人认为年年换炕肥力不大。其实只要是烧火的炕每年换一次也是很好的。湖北省浠水县群和社1957年有一点七二亩水稻,每亩收获一千七百多斤,除了一般农业措施较好外,最突出的一条经验就是用了大量旧墙土。当然这些肥料从有效成分看比人畜粪尿含量是低的。但是在农村里这些肥料来源数量很大,积少成多对农业增产就有很大的作用。 三 推广经济用肥、合理施肥的先进经验。由于对农作物产量要求不断提高,肥料供给就常常感到不足,因此人们都很注意经济用肥和合理施肥,以便用最少量的肥料获致最大的增产效果。在我国农民中有很多经济用肥的经验如采用穴施肥和条施肥的方法;旱地小麦用硫酸铵作种肥;水稻沾秧根等等。试验证明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混合作基肥效果良好,苏联的混合施肥法,也是一个经济用肥的好办法。有些地区土壤中含有铁、铝及钙,施用粉状过磷酸钙容易被土壤固定,失去效用。采用颗粒状磷肥可以提高肥效,有显著增产作用,但制造颗粒肥料应由农业社采用有机物质自制自用。有些作物如棉花、甘蔗,根外喷磷也有一定效果。 按照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适时适量合理施肥是获得高额丰产的重要保证。根据科学试验,和农民丰产经验证明,各种农作物都要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如双季稻早稻基肥要足,并配合速效性肥料,由于早稻早播早插,季节提早,当时气温较低,对于一些迟效性肥料不易迅速分解被作物吸收利用,须在基肥中加施速效性肥料,促进早稻早分蘖,早生长,同样为了使双季晚稻在高温中及早发棵,生长繁茂,在基肥中也要加施速效性肥料,追肥因晚稻生长期较长,需在分蘖,圆杆,孕穗三个阶段分次施肥。各地经验证明,在追肥中施用穗肥增产效果最大,根据鲍文奎,严育端先生所作肥料对于作物生长和发育影响的试验证明,在适量施用基肥的基础上,使用拔节期追肥对水稻不但可以使有效分蘖率增高,而且还可以使穗子增大。对小麦也能有效的提高分蘖的上梢率,如果再能结合出穗期追施氮肥对水稻就能减少空壳率,对小麦就能显著增进种子的品质。 农业增产的各种因素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综合发挥作用的。增施肥料必须采用一系列地先进的农业技术。如使用多量的肥料,必须采用丰产耐肥不倒伏的优良品种。同时还必须注意灌溉使土壤有充分的水分便于肥料分解,供给作物生长需要,如山东莒南县红星一社过去实行了因地种植,适时耕作,使用良种合理密植,增种高产作物等等增产措施,这些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缺水,缺肥不能充分发挥增产作用,生产很不稳定,后来突出地抓住了兴修水利、养猪积肥,改良土壤等三个基本环节,并与耕作技术密切结合,1957年亩产达五百二十七斤半,超过建社前266%。基本改变了“地瘠民贫”的贫困状况。按人口平均收入水平大大地超过了当地富裕中农。
第 3 版
1. 国务院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
第3版()专栏: 国务院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 我国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我国的建设是有计划的建设,全国各地区各企业的生产和建设工作都必须服从国家的统一计划,决不可以违反国家的统一计划。我们现行的工业管理体制基本上是符合这种要求的。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来,现行工业管理体制存在着两个主要的缺点:一个是有些企业适宜于交给地方管理的,现在还由中央工业部门直接管理;同时地方行政机关对于工业管理中的物资分配、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等方面的职权太小。另一个是企业主管人员对于本企业的管理权限太小,工业行政部门对于企业中的业务管得过多。这两个主要缺点限制了地方行政机关和企业主管人员在工作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国家的统一计划以内,给地方政府和企业以一定程度的因地制宜的权力,是完全必要的。这种国家统一计划范围内的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一定程度的机动权力,正是为了因地制宜地完成国家的统一计划,这是国家统一计划所必需的。为了适当地扩大地方政府在工业管理方面的权限和企业主管人员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权限,国务院现作下列的规定。 第一、适当扩大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工业的权限 一、调整现有企业的隶属关系,把目前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一部分企业,下放给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作为地方企业。 现在属于轻工业部和食品工业部的企业,除了若干企业必须由中央管理的以外,大部分企业都下放给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纺织工业先下放一小部分,以后根据具体情况,再定大部分下放的步骤。 重工业各部门所属的企业,凡是属于大型矿山、大型冶金企业、大型化工企业、重要煤炭基地、大电力网、大电站、石油采炼企业、大型和精密的机器、电机和仪表工厂、军事工业以及其他技术复杂的工业,仍旧归中央各工业部门管理。除此以外,其他工厂凡属可以下放的,都应该根据情况,逐步下放。 森林工业部所属的企业,除个别单位需要由部直接管理的以外,其余全部下放。 交通部管理的一部分港口和企业下放。 建筑企业中的土建部分,在许多地区应该逐步下放,由地方统一管理。 中央各有关的工业、交通部门,应该根据上述原则,同地方政府协商,提出下放企业的名单,报告国务院批准以后,实行下放。 一切仍归中央各部管辖的企业,都实行以中央各部为主的中央和地方的双重领导,加强地方对中央各部所属企业的领导和监督。 二、增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在物资分配方面的权限。 中央各部所属企业、地方所属企业(包括地方所属的公私合营企业)和商业系统这三个方面所需要的物资,不论是国家经济委员会所管的全国统一分配的物资(以下简称统配物资)或者是中央各部所管的统一分配物资(以下简称部管物资),仍旧各按原来系统申请和分配。地方国营、地方公私合营企业所需要的物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申请和分配。但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对于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以内的中央企业、地方企业和地方商业机关为本企业生产经营所申请分配的物资,在保证完成国家计划的条件下,有权根据当地的情况和需要的缓急,在各个企业之间进行数量、品种和使用时间方面的调剂;各个系统的企业,都要服从这种调剂。 中央各部所有的供应全国需要的物资,不论是存放在某地企业内的或者是仓库中的,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一般不能调动使用。如果当地政府要求调用,必须取得中央主管部门的同意。军用产品所用的特殊原材料,地方政府要求调用的时候,也必须取得中央主管部门的同意。 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的企业所生产的统配物资和部管物资,如果生产数量超过了国家计划规定数量,超过计划的部分,当地政府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提成,自行支配使用,但是原定的品种计划不能改变。中央各部所属企业的超过计划的产品,除了中央指定的少数企业和少数产品品种以外,地方政府也可以按照中央批准的比例分成。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求中央各部所属机械制造企业超额生产时,为了避免盲目增产,其超额生产的品种,如果属于国家经济委员会统一分配或者在部管范围内的,需要得到中央各有关机械工业部门的同意。 三、原来属于中央各部管理现在下放给地方政府管理的企业,全部利润的百分之二十归地方所得,百分之八十归中央所得。 凡是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邮电部、铁道部、对外贸易部外销部分和民航局等部门的企业和大型矿山、大型冶金、大型化工、大型煤矿、大电力网、石油采炼、大型机器和电机的制造等企业以及长江、沿海跨省经营的航运企业,地方政府不参与利润分成;除此以外,所有仍旧属于中央各部管理的其他企业,例如纺织企业,地方政府也可以分得全部利润的百分之二十。 所有地方政府参与利润分成的企业,上述规定的二八分成的比例,三年不变。 凡是属于原来由地方管理的企业,其全部利润,仍旧归地方政府所得。 四、在人事管理方面,增加地方的管理权限。凡是属于中央各部下放给地方政府管理的企业,在人事管理方面,都按照地方企业办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仍归中央各部管辖的企业的所有干部,在不削弱主要厂矿的条件下,可以进行适当地调整。但是,国务院管理范围的干部,地方要求调动的时候,应该报请国务院批准。各主管工业部门管理范围的干部,地方调动的时候,应该同主管部门协商。在调动干部尤其是调动高级技术人员的时候,应该注意干部原来的专业,照顾到某些干部在他的工作岗位上要有一定期间的稳定性。 中央各部所属的企业和分驻各地的管理机构,有关编制定员工作,应该受当地人民委员会的领导和监督。 第二、适当扩大企业主管人员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权限 一、在计划管理方面减少指令性的指标,扩大企业主管人员对计划管理的职责。 在生产计划方面,原来由国务院规定的非经国务院批准不得改变的指令性的指标共有十二个,即: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新种类产品试制、重要的技术经济定额、成本降低率、成本降低额、职工总数、年底工人到达数、工资总额、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利润。现在把国务院指令性的指标减为四个,即:(一)主要产品产量,(二)职工总数,(三)工资总额,(四)利润。其余八个指标,在一般情况下,都作为非指令性的指标。这些非指令性的指标,在下达计划和上报计划的时候,仍旧和四个指令性指标一样,全部列入计划,作为计算根据,但是,企业在执行中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对于非指令性指标的修改以后的方案,应该报告有关部、局备案。 除了国务院规定的四个指令性的指标以外,各工业部可以根据企业的特殊需要,增加个别指令性的指标,例如新种类产品试制、重要技术经济定额、成本降低率等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也可以根据当地需要,对自己所属企业增加个别指令性的指标,例如规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平衡的某种产品的产量。 在基本建设计划方面,国务院一九五七年规定的指令性指标是四个,即:(一)总投资额,(二)限额以上项目,(三)动用生产能力,(四)建筑安装工作量。今后仍旧按照这四个指令性指标执行。建筑安装部门的劳动工资指标,仍旧按照过去规定办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于地方基本建设投资的使用,在保证完成上述指令性指标的条件下,在国务院核定的地方投资总额以内,可以对建设项目、建设进度等等方面进行调剂。 国家计划只规定年度计划。关于季度、月度计划,那些企业应该由主管的部、局规定,那些企业应该由企业自行制定,都由各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定。 简化计划编制程序。由现行的两次下达、两次上报的编制过程改为两次下达、一次上报,就是先由上而下的颁发控制数字,然后由下而上的编制计划草案,最后由上而下的下达计划。年度计划力求在年前十一月份大致确定,计划下达以后,一般不再修改。坚决精简现行表报。 二、国家和企业实行利润分成,改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的利润,由国家和企业实行全额分成。分成的基数根据各工业部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领取的四项费用(技术组织措施费用、新种类产品试制费用、劳动保护费用、零星购置费用),加上企业奖励基金,再加上百分之四十的超计划利润,把各部所领取的这三笔收入与工业部门在同一时期所实现的全部上缴利润,以部为单位,分别算出比例。例如各工业部所领取的三笔收入共占各该工业部上缴利润的百分之几,就把这个比例分别作为各工业部的固定分成比例。以后年度预算中,国家不再拨付四项费用和企业奖励基金,所有这些费用,统由利润固定分成中解决。分成比例确定以后,三年不变。每年根据实现的利润,计算分成数额。各工业部对于所属企业根据上述原则和具体情况,分别确定各个不同的分成比例,实现国家和企业在利润方面的分成。但是,各工业部可以在自己直属各企业的全部分成所得中集中一部分作为企业间调剂之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工业管理部门也可以在它直属企业(包括中央下放企业)所得的利润分成中,抽出一部分,作为当地各企业间调剂之用。 国防企业中新种类产品试制费用,以及其他企业的特殊重要的新种类产品的试制费用,如果超过本企业负担能力,由主管部门另行拨付。 因为公私合营企业过去对四项费用、企业奖励基金、超计划利润分成等等没有像国营企业那样的规定,而且公私合营企业中以中小型企业为多,因此在实行企业的利润分成的时候,应该对公私合营企业的分成基数和分成办法,进行专门研究,定出适宜的办法。 企业在使用分成所得的时候,必须把其中的大部分用于生产事业方面,同时,适当地照顾到职工福利方面。 取消现行的某些不合理的规定,例如大修理不准“变形”、“增值”等规定。企业的事业费在保证完成计划的条件下,可以由企业在事业费总额内的项目之间调剂使用。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上级规定的权限内,可以由企业增减或者报废。 三、改进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除企业主管负责人员(厂长、副厂长、经理、副经理等)、主要技术人员以外,其他一切职工均由企业负责管理。 企业有权在不增加职工总数的条件下,自行调整机构和人员。
2. 国务院关于改进商业管理体制的规定
第3版()专栏: 国务院关于改进商业管理体制的规定 第一、地方(省、自治区、市、县)商业机构的设置,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决定。当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商业行政机构合并设置的时候,在财务上可以不实行原来各系统的独立核算,而实行统一核算;但是,在业务方针政策上仍旧分别接受原来所属主管商业部门的指导。地方商业行政机构和企业管理机构,原则上实行合并。例如,把各商业机构改变为行政与企业管理合一的组织形式,取消地方上原有的商业专业公司,合并到商业行政机构内。有些大城市或某些地区,经过研究认为不能合并的,也可以不合并。 第二、中央各商业部门设在生产集中的城市或者口岸的采购供应站(一级批发站、大型冷藏库、仓库),实行以中央各商业部门领导为主、地方领导为辅的双重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商业行政机构设置的采购供应站(二级批发站),实行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商业行政机构领导为主、所在地政府领导为辅的双重领导。 第三、中央各商业部门所属加工企业,除了某些大型企业,地方认为管理有困难的以外,其余全部移交给地方,由地方商业部门直接管理。这些下放的加工企业,有关生产任务的规定、产品的规格标准、生产设备能力的调整和加工工缴费用的规定,仍旧由中央各商业部门统一管理,以便平衡全国生产。 第四、商业计划指标,国务院每年只颁发四个指标,即:(一)收购计划,(二)销售计划,(三)职工总数,(四)利润指标;同时允许地方在收购计划和销售计划总额的执行中,有百分之五的上或下的机动幅度。但是,对于中央各商业部门控制的计划商品的数字的变动,必须经过中央各主管商业部门的批准。对于地方工业生产的超计划的产品,如果要求商业部门收购的时候,经过上级主管商业部门的批准,可以超计划收购。对于全国计划收购的粮食、油脂、棉花的购销数字的变动,必须经过国务院的批准。如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在特殊情况下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先行变动,再报国务院备案。今后对利润指标拟逐渐只下达到省、自治区、直辖市掌握,不再下达到各基层企业,以免基层商店为了勉强完成利润指标而作违反商业政策的活动。但是,中央各商业部门应该规定办法,保证各基层企业的利润不能自行降低。因为利润指标只下达到省、自治区、直辖市掌握、不再下达到基层企业的这样一种措施是一项重大的变动,不宜在全国立即全部实行,必须由中央各商业部门先在一、两个省、区内试行,试行有效后,再行推广。 第五、中央各商业部门的企业利润,实行与地方全额分成。粮食经营和对外贸易的外销部分的利润,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参与分成,但是对外贸易的内销部分仍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分成。供销合作社仍旧实行社员分红、提取公积金和其他基金的办法。现在归地方收入的饮食、服务性行业,仍归地方不变。除了上述几项以外,中央各商业部门的企业利润,都和地方实行二八分成,就是以利润中的百分之二十归地方,百分之八十归中央。 为了生产救灾而要商业部门进行有亏损的收购或者销售的时候,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责成地方商业部门办理,如有亏损,可列入企业亏损,由商业利润抵补。 第六、商品价格管理的分工。在农、副产品方面,凡是属于计划收购(统购)和统一收购的物资的收购价格和销售价格,由中央各商业部门统一规定,但是在非主要产区则委托地方政府根据中央各商业部门规定的价格水平来管理,统一收购的废铜、废锡、废钢铁的收购价格也照此办理;对第三类物资的价格和由地方确定为本地统一收购的物资的价格,由地方政府管理,但是应该参照中央各商业部门掌握的价格水平,并且每年由中央规定一次价格升降的幅度。在工业品方面,国家经济委员会统一调拨的物资的收购价格,或者各工业部门所管的统一分配的物资的收购价格,都按照国家规定的调拨价格办理,除此以外,所有其他工业品的收购价格,按照中央各商业部门规定的原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工业品在市场的销售价格,主要市场和主要商品由中央各商业部门规定价格,次要市场和次要商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中央各商业部门规定的订价原则自行订价,并且注意同毗邻地区协商。中央和地方设立统一的各级物价管理机构,中央每年召开物价会议一次,制定全年的物价水平。 第七、实行外汇分成。为了鼓励地方积极完成国家的出口计划和争取若干工农业产品超额出口,中央将所得外汇,分别给地方一定比例的提成。办法另行通知。
3. 国务院公布关于改进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
第3版()专栏: 国务院公布关于改进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 新华社17日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十四次会议原则批准了“国务院关于改进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这个规定已由国务院于1957年11月15日命令发布,确定自1958年起开始试行。这是我国财政管理制度上的一项重大改进。改进的主要内容,是明确划定地方财政的收支范围,适当地扩大地方管理财政的权限,并且在保证国家重点建设的前提下增加地方的机动财力,从而进一步发挥各地方积累资金、增加收入、节约支出的积极性,推动建设事业的发展。这个规定的要点如下: (一)地方财政收入,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地方固定收入,包括地方原有企业的收入,地方事业收入,七种地方税收(印花税、利息所得税、屠宰税、牲畜交易税、城市房地产税、文化娱乐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和地方其他零星收入,这些收入全部划给地方。第二种是企业分成收入,包括中央新下放企业和虽未下放但地方参与分成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利润一律按20%的比例划给所在省市,作为地方收入。第三种是调剂分成收入,包括商品流通税、货物税、营业税、所得税、农业税和公债收入,这些收入划给地方的比例,按照各个地方平衡收支的需要,分别计算确定。 (二)地方财政的支出,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地方的正常支出,包括地方经济建设事业费、社会文教事业费、行政经费和其他地方性支出。这些支出由地方用划定的收入,自求平衡。第二种是由中央专案拨款解决的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和特殊性支出(如重大灾荒救济费、国家计划的大规模移民垦荒支出等)。这些支出有的需要由中央在地区之间作统一的安排,有的是临时的特殊性的开支,因此每年由中央另行拨款解决。 (三)按照正常支出的需要,划分收入的项目和分成的比例。地方用固定收入能够满足正常支出需要的,不再划给其他收入,多余的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上缴中央。地方用固定收入不能满足正常支出需要的,划给企业分成收入。地方用固定收入加上企业分成收入能够满足正常支出需要的,不再划给调剂分成收入,多余的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上缴中央。地方的固定收入和企业分成收入两种收入都划给地方仍然不足的,再划给调剂分成收入。调剂分成收入的分成比例,按照不足部分的多少来确定(例如某省划给固定收入和企业分成收入后,正常支出仍不足两千万元,该省全部调剂分成收入为两亿元,则地方应得的调剂分成比例为10%)。如果三种收入全部划给地方仍然不足,由中央拨款补助。以上地方收入的项目和分成的比例确定以后,除了遇有特殊情况须要加以调整以外,原则上三年不变。 (四)地方结余和地方附加。今后,地方可以在划定的范围内,根据收入,安排支出。地方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收入超过支出,地方可以自行安排使用。地方预算的年终结余,全部留给地方,由地方在下年度安排使用。地方工商税附加改为按商品流通税、货物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四种税收总额的1%征收。地方工商税附加、农业税附加、城市公用事业附加,一律由地方另行管理,不列入预算。 (五)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比一般省市有较多的照顾。对民族自治区,将地方固定收入、企业分成收入和调剂全部收入都划作地方收入。多余的部分上缴中央,不足的部分由中央补助。对于民族自治州、自治县,也给予了适当的照顾。 由于大家对改进后的财政体制还缺乏经验,规定中说明,在试行一年以后,如果发现有不适当的地方,可以再根据情况作局部的调整。
4. 用玻璃纺纱织布 斯美玻璃纤维厂开工生产
第3版()专栏: 用玻璃纺纱织布 斯美玻璃纤维厂开工生产 据新华社上海17日电 国内第一座用玻璃纺纱织布的工厂——斯美玻璃纤维厂,15日上午在上海正式开工生产。一缕缕像雪一样白,比蚕丝还要细的玻璃丝,连绵不断地从成排的机器里吐出来,它们同进口的高级玻璃丝完全一样。 这个工厂可以生产各种耐酸、耐碱、耐高温的玻璃纱、玻璃布、玻璃绳和玻璃带等产品。厂里安装着由我国技术人员自己研究设计出来的几十台纺丝机和改装了的棉纺织厂用的并线机、织布机、织带机。明年,这个厂的生产规模比现在还要扩大几倍。 用玻璃来纺纱织布,在国外还是一个正在大力发展的新兴工业。用玻璃纺织出来的纱布,供给制造电动机、发电机、渔网、船缆,可以代替工业用的棉纱、棉布。它有耐高温、耐腐蚀和拉力强等特性,可以使电动机、发电机体积缩小,效力提高,使渔网、船缆寿命延长。用玻璃布同塑胶一起压制,还可以制成玻璃钢,用来制造船只和汽车外壳,它比钢还要耐用。 制造玻璃纱布的主要原料是到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矽砂。所以世界技术先进的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研究和发展这项工业。
5. 鞍钢八号高炉改建完工 每天可以增产生铁近一百吨
第3版()专栏: 鞍钢八号高炉改建完工 每天可以增产生铁近一百吨 新华社鞍山17日电 鞍钢炼铁厂八号高炉提前三十天完成了改建,昨天开始出铁。 这座高炉改建之后,现在每天的生铁产量比过去增加将近一百吨,等于为国家多建设了一座小型炼铁炉。 八号高炉的改建工程原来计划要九十天,由于各施工单位的紧密配合,学习了苏联的先进经验,创造了快速改建高炉的新纪录。
6. 工地上的大学生
第3版()专栏: 工地上的大学生 新华社记者 黄静 在兰州炼油厂的建筑工地上,最近来了几个参加体力劳动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是正式参加工作以前,在这里接受劳动锻炼的。 记者访问了参加劳动已有二十多天的南京工学院毕业生顾全华、吴祖慧和王兴邦。当混凝土工人的顾全华,正在混凝土预制厂里和一个老工人作捣固混凝土的工作。他操作时虽然没有老工人熟练,但也能运用自如地一铣一铣往井圈里浇注混凝土。他那满是灰尘的额角和鼻尖冒着汗珠,还是一个劲地干着。在一个瓦工小组里,吴祖慧正爬在几丈高的脚手架上,和几个工人一起砌砖。他的灰布衣服上沾满了泥浆,脸晒得黑黝黝的,但看起来一点也没有疲劳的样子。他的同班同学王兴邦也是瓦工,在另一个瓦工小组里砌砖。他们刚来工地时爬脚手架还胆怯,但吸取了老工人教给他们的爬脚手架时要细心、大胆的经验,经过几天的锻炼,现在已经习惯了。 记者趁他们休息的机会和他们攀谈起来。顾全华一开口就说:“我参加劳动以来,一直觉得有说不出的愉快!”他参加劳动的第一天就值夜班。当时下起大雨,他要和另一个工人负责按时铲完连续运输的混凝土,要不就会影响工程质量。他拿起铁铣总觉着不如老工人有劲,每次只能铲半铣,急得满身是汗,加上雨淋,衣服都湿透了。大家再三劝他休息,他一直坚持下来。他在大雨中完成任务回到宿舍后,心里异常愉快,一倒下就睡着了,一觉醒来才感觉腰酸臂膀痛,手上也起了泡。他想:工人能干我同样能干,一定要坚持下去,绝不作劳动战线上的逃兵。第二天他和大家一起担任挑混凝土的工作,工人们每次要挑一百多斤,而尽量照顾他少挑一些。经过一天的劳动,他的两个臂膀和全身更加酸痛了。这样坚持了几天以后,他慢慢觉着不疲劳了,饭量也增加起来,干起活来比以前更有劲。他说:“开始劳动打了胜仗,就能长久坚持下去。”由于他能抓紧一切机会向老工人虚心学习,已初步掌握了做混凝土预制板、捣固混凝土等一般技术,能和老工人一起配合工作了。他说:“当一个工人真是光荣!我有决心在劳动中锻炼自己。” 吴祖慧参加的是一个瓦工青年突击队。这个队的工人干活时争先恐后,谁也不想干轻活,大家团结得像一家人一样。他到工地那天,大家已为他准备好了板铺,全体队员还专门开了个会欢迎他。他参加的劳动是砌砖。这个劳动看起来好像简单,作起来就不容易,不是把砖砌歪,就是摆得高低不平,就连简单的铺泥浆也不能恰如其分。队长鲁金营、老工人张殿臣、党小组长曲庭兰和团小组长王兴凯等,在现场和工余都很耐心地教他操作。现在他已初步掌握了砌砖的技术。他说:“我没到工地前,最大的顾虑是怕工人看不起自己,想不到大家对我那样关心。”(本报特约稿)(附图片) 陈志 插图
第 4 版
1. 在苏联对外文化协会和苏中友协举行的宴会上 宋庆龄的讲话
第4版()专栏: 在苏联对外文化协会和苏中友协举行的宴会上 宋庆龄的讲话 亲爱的波波娃同志,同志们,兄弟姊妹们: 请允许我代表在座的全体中国同志,对于苏联苏中友好协会和对外文化协会的热忱招待,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这次荣幸地来到我们伟大的盟邦苏联,同我们最亲密的同志和战友——伟大的苏联人民一同欢庆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这对于我自己和我们每一个在座的中国同志来说,都是毕生永远不会忘记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四十年来,伟大的苏联人民,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无比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战胜了一切艰难困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人民现在正在为着实现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所提出的光荣任务,胜利地向人类最伟大的理想——共产主义社会过渡。今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11月3日又成功地发射了第二个更大和装备得更好的人造卫星,从此就开辟了人类进一步征服自然的新纪元,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热烈欢呼。这是苏联人民的光荣,也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光荣。强大的苏联一直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坚强堡垒和被压迫民族的忠实朋友,苏联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获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对于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贡献,对于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劳动人民永远是最伟大的鼓舞力量。 中国人民一向认为我国的革命事业是伟大十月革命的继续,并且以此为莫大的光荣。四十年来,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一贯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苏联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又给予了全面的伟大的援助。 我们这次到苏联访问,又亲眼看到苏联人民为帮助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付出了极其辛勤的劳动。我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苏联老大哥对于我们的这种伟大支持和援助。我们衷心感谢一贯支援我们的苏联政府、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 我们两国已经结成了最亲密的同盟,我们两国人民间的兄弟友谊正在不断地巩固发展。我们这几天在苏联时时刻刻都浸沉在友好欢乐的气氛中,时时刻刻都感到伟大的、兄弟般的中苏友好合作的巨大力量。我们两国间的这种伟大的友谊是永恒的和牢不可破的,它是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保证。我们中苏两国人民深深地懂得这种团结的重要性,并且像保护自己生命一般地来保护这种团结。中苏两国人民的友好组织即中苏友好协会和苏联对外文化协会曾经为此进行过巨大的工作。我们相信:由于苏中友好协会的成立,必将使我们的共同工作,更加大大前进。伟大的中苏两国人民永远是最亲密的兄弟和最可靠的战友。在加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的崇高事业中,中国人民一定永远同苏联人民亲密地团结在一起,同社会主义各国人民以及全世界劳动人民团结在一起,胜利前进! 请诸位,为了苏中友好协会的工作获得伟大的成就,为了伟大的苏联人民的胜利,为了牢不可破的、兄弟般的中苏友好合作,干杯!
2.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过半单位转入整风第三阶段 针对重要方针政策问题进行整改
第4版()专栏: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过半单位转入整风第三阶段 针对重要方针政策问题进行整改 新华社16日讯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单位转入整风第三阶段。许多单位都确定,要针对党的一些重要的方针、政策问题,下决心进行整改,坚决克服党的领导机关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等缺点。 中共中央组织部整风领导小组在研究了群众提出的意见以后确定,要着重解决干部工作方面的问题,如关于干部管理的体制;关于干部工作路线的问题,特别是研究今后如何贯彻党的八届三中全会所规定的干部工作路线;关于干部的稳定提高问题,包括训练干部问题;关于干部的退职退休问题。另外,还要讨论关于接收新党员的工作等问题。中共中央宣传部初步打算,着重研究党对文教事业的领导问题,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队伍如何形成问题,宣传工作方面主要政策的检查问题。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确定,着重检查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包括合作化、农业生产、山区生产、造林、水利以及国营农场的建设等方面的方针政策。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在整风第三阶段一般的做法是:领导干部亲自动手,充分发动群众,自始至终贯彻大鸣大放精神,采用大字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大辩论。 许多单位在转入整风第三阶段以后,立即采取了坚决迅速的整改行动,能够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中共中央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围绕工作人员下放问题展开大鸣大放,张贴了许多大字报,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大家响应党的号召,同时讨论了许多有关下放的具体问题。例如,下乡、上山后有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目前,怕下放后进步慢、怕生活苦等思想问题已大体解决。大家认为,下放后和劳动群众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可以锻炼无产阶级立场和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养成一个社会主义建设者所必须具备的艰苦朴素作风。同时,可以接触实际,向群众学习生产知识和劳动本领,进步会更快。现在这个部已有一百五十多人准备到基层和农村去。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人员连日来也在召开会议,讨论紧缩机构和工作人员下放问题,目前已有一百九十三个工作人员表示决心到基层去、到劳动战线上去。
3. 北京医院整改中的重大改革 实行门诊三班应诊制
第4版()专栏: 北京医院整改中的重大改革 实行门诊三班应诊制 新华社17日讯 北京医院为了便利病人就医,决定从18日开始在门诊部试行上午、下午、晚间三班应诊制。这是北京医院在整风运动转入着重整改阶段以后,在工作制度上所采取的一次重大改革。 北京医院过去门诊的时间和其它机关的办公时间相同,对病人就医有很多不便。在整风中,根据很多病人的要求,并经过全院各科室工作人员的讨论,医院领导上决定试行门诊三班应诊制。病人随时可以到医院门诊部挂号看病,复诊病人还可以通过电话预约,以减少候诊时间。并决定取消过去每星期三、六下午因照顾工作人员学习而停诊的规定,星期日上下午也照常应诊。 全院工作人员通过对这一项重大改革的讨论,都进一步明确了医院工作要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的观念,并纷纷表示要继续改进医院其它各方面的工作。
4. 浙江文艺界举行数十次辩论会 彻底揭穿黄源反党面目
第4版()专栏: 浙江文艺界举行数十次辩论会 彻底揭穿黄源反党面目 新华社杭州17日电 浙江省文艺界在最近两个月内连续举行了数十次辩论大会,揭露和批驳了中共浙江省委候补委员、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浙江省文化局局长、文化局党组书记黄源的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行。 很多人在会上揭露,黄源一贯敌视党对文艺事业的领导,贩卖资产阶级的文艺观点,篡改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如在去年剧场、剧团调配会议上,他公开提倡剧团演出要“门当户对”、“层层下降”,其意思就是艺术水平较高的剧团和大剧团要在大城市演出,不要到工厂和农村里去;为工人和农民服务是艺术水平较低的剧团和小剧团的事。中央文化部指示群众文化工作机构要以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力量下厂下乡,黄源认为这个方针不对,要文化局社会文化科的干部用三分之二的力量去搞创作,他说“搞组织工作能搞出什么名堂?”黄源看不起配合宣传政治任务的演唱材料,往往以“文艺性不高”为理由,一棍子打死。在黄源的这种文艺思想影响下,有些剧团不愿下厂下乡演出;“大众演唱”刊物停了刊;许多县的文化馆改变了方向,文化工作者不下乡,不下厂,关起门来创作,办大型刊物,刊载了很多令人恶心的标榜个人的毒草,不再去作宣传员和鼓动员。黄源反对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和把提高与普及正确结合的方针,却以反对为工农兵服务、反对普及和绝口不谈作家的思想改造去空谈提高,空谈创作,把文艺创作引导到追求个人名利的资产阶级方向。 近几年来,黄源一直是对党不满的,并且发展到反党的地步。从他在1955年到浙江后,就一口否定浙江几年来的文艺工作的成绩,说省委对文艺“既不重视又外行”,去年3月发生的所谓 “狮子龙灯事件”,就是黄源和省文化局副局长陈守川有意制造的,当时省委批评民间歌舞团不配合宣传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是脱离政治的倾向,这种倾向在整个省文化局都存在;但黄源不但不接受,还以反对“教条主义”之名,攻击省委的正确领导,并且解散省民间歌舞团和在狮子龙灯上面贴标语,然后到处宣传说是省委下命令解散的,甚至通过文汇报发表捏造事实的文章,企图嫁祸于省委,反掉党对文艺事业的领导。特别到了大鸣大放时期,他和右派分子站在一起,对党进行了恶毒的攻击。今年5月间,黄源在右派头目宋云彬主持的文艺界座谈会上自称是“百花齐放派”;他硬说自己几年来受到了省委的“教条主义的排挤”,并且当场哭了一场。以后,黄源纵容右派分子、省文联秘书长郑伯永在“东海”月刊上大量发表攻击党的文章。他还利用文化局机关干部划船游湖的机会,在湖上煽动他们向省委进攻,并诬蔑省委负责同志是“以解放区宣传科长的领导方法来领导今天的文艺”,是“教条主义者”。也是今年5月,在全省文化行政会议上,黄源还利用文化工作和教育工作分科的问题放了火。文教分科原是黄源所不同意的,但他煽动各地代表说:“如果这次会议省委不解决文教分科的问题,我要带头上街。”他还威胁别的同志:“你们去不去?” 在辩论大会上还揭露了黄源是一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他常常向文艺工作者宣传“一个”主义的论调。他说:要出名,就要演好一出戏,吹响一支曲子,写好一个剧本。昆曲“十五贯”闻名全国后,黄源更以“十五贯”作为吹嘘自己的资本,当浙江越剧团准备到北京演出时,他曾叫剧团停演好几个月,来关门排练一个剧目,务使这个剧目达到“一鸣惊人”;后来看见排得不合他的意,黄源发脾气说:“我这个部长要去跳西湖,”坚决不许剧团到北京去。黄源就是这样引导人们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地去追逐名利。 黄源为了要在文艺领域排除党的领导,他这几年来在浙江文艺界已经形成一个反党小集团。这个小集团的主要成员除黄源自己外,还有郑伯永、陈学昭、陈守川、曹湘渠、王参如等。他们曾经操纵了省文联和“东海”编辑部,并利用这两个阵地向党疯狂进攻。另外,黄源还搜罗和重用了十多个与他气味相投的右派分子和反革命分子,有些还被安插到文艺部门的领导岗位上。他赶走了浙江越剧团的党员团长吕家振,却委任右派分子姚水娟和已开除党籍的坏分子任贤璋为正副团长。他还包庇反革命分子陈静,不要他参加肃反运动,却叫他专门整理剧本,等到剧本写好,黄源拍着陈静的肩膀说:“老兄,老兄,你的功劳不小呀!”并说:“没有陈静,越剧团下半年没有饭吃!” 经过这两个月的揭露和辩论,黄源的真面目已彻底暴露。他本人在大量事实面前只好低头认罪。
5. 建筑工程部、建筑材料工业部和城市建设部 群众提出两万多条批评和建议
第4版()专栏: 建筑工程部、建筑材料工业部和城市建设部 群众提出两万多条批评和建议 新华社讯 建筑工程部、建筑材料工业部和城市建设部三个部出现了整改的鸣放高潮。这三个部的工作人员,已经通过大字报、座谈会等方式,分别对本部门的各项工作和领导作风等方面提出了共两万多条的批评和建议。 工作人员们贴出的许多大字报,批评了各级领导上贯彻执行业务方针和重大措施方面的缺点。建筑材料工业部的一张大字报,批评部的领导上对水泥的生产和需要情况缺乏调查研究,生产计划左右摇摆,造成企业生产上的很大损失。另一张大字报提出,今年的石棉资源不足,但是领导上要求石棉增产,结果使有些企业的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低,废品增多。城市建设部规划局有些大字报提出,1955年中央关于降低非生产性建筑造价的指示,以及建设用地定额、住宅标准、房屋层数等重大措施,局里都没有认真研究。这个部公用局的一些大字报提出,1956年全国基本建设会议以后,国务院曾经发布了加强计划工作、加强建筑工业和关于城市建设工作等的决定,这些决定和公用局的业务有很大关系,但是局长并没有组织有关单位和有关人员认真研究,后来国务院进行检查时,才临时抽人拼凑了一些情况。建筑工程部财务司有些大字报,也批评了部的领导上对贯彻 “经济活动分析和班组经济核算”等先进的管理制度不重视。 许多大字报尖锐地批评了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方面的缺点,并且要求他们通过这次整风运动认真地加以改正。城市建设部的给排水设计院的工作人员,曾经贴出几十张大字报,批评一个副院长“自高自大”、“缺乏集体观念”等缺点。建筑工程部有些大字报,批评一些司局长对派出的工作组事先不提具体要求、工作进行中不给具体指示、工作做完了也不好好听取汇报的官僚主义作风。 许多大字报还揭发了组织机构、机关工作制度、劳动工资和生活福利制度等方面的缺点。建筑材料工业部有些大字报提出,这个部成立后,企业数量并未增加,但机构和人员却增加了近一倍。由于机构庞大,某些部门的工作形成重复,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建筑工程部华北工程管理局的一些工作人员,以“为什么我们处配备这样多的科长”为题贴出大字报说,这个处共十七人,科长就占七人,几乎一长领导一员。如计供科去年有五个半人工作,科长就有三人,有问题请示科长,往往推来推去。城市建设部一些工作人员写的大字报提出,由于机关内文件、资料的收发和保管制度不健全,许多文件在转送处理过程中发现积压、拖拉、互不负责、丢失、错分、错发等现象。有些大字报提出,由于机关行政管理工作上的混乱,一年多以来共损坏玻璃二千七百多块,打破和丢失食具四千多件,丢失锁钥二百四十把。建筑材料工业部的一些工作人员,写大字报批评使用和提拔干部工作上的缺点,认为有些不该提拔的干部被提拔了,有些不应该提级的提级了。这些大字报的一个特点,是批评劳动工资和生活福利制度不合理的意见多,要求提高生活福利待遇的意见极少。 最近,这三个部都分别采取具体措施,进一步发动群众鸣放,并且组织力量着手研究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准备逐步分批地加以处理。
6. 外贸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接受群众批评提出改革机构方案
第4版()专栏: 外贸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接受群众批评提出改革机构方案 新华社讯 对外贸易部的工作人员在最近一周的大鸣大放中,集中地揭发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不合理现象,对如何改革机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这个部的工作人员对机构问题提出的意见中,不少是批评机构设置重复的现象,如主管机械进口这项业务,就有机械进口和运输机械进口两个公司。最初确定机械进口公司是经营“重型机械”,运输机械进口公司是经营运输机械,但是几年来实际工作说明不可能分得这样清楚,机械公司除经营重型机械以外还经营多种细小的工具,运输机械公司也经营食品、纺织等机械,由于两个公司分工不清,工作中经常相互扯皮,以至造成人力物力的损失。运输局和运输公司工作中也存在许多重复和矛盾。各公司内部组织分工也常常发生互相交叉牵扯不清的现象。如中国矿产公司是一处管货源,二处负责对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三处负责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一个品种分成三部分,工作重复,有时发生问题时便互相推诿。 工作人员还对层次重叠,人浮于事等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中国杂品公司行政处小组揭发了该公司的经理、处长过多,由于经理、副经理多,一件文件或一件事几经传阅或洽商,延长了处理时间。中国矿产公司四个干部揭发了这个公司领导上盲目增添人员的错误作法。这个公司在1956年初已有人员一百五十七人,当时就感到人多,准备紧缩,原来批准调走的三十人,结果只调走了十七个,但到去年第三季度又添了人。除了经理亲自到外地要来了六个干部以外,还向劳动局要来了十九人,现在全公司已增加到二百零三人,但是另一位经理还向外贸专修班要了二十人,准备再加人。丝绸公司许多职工写大字报揭发一件因人设事的典型事件。去年公司领导上为照顾一个干部,把他的爱人录用下来,现在这人没有合适的工作做,就叫她每天拆旧信封,据说这样可以节约新信封,但是她每月的薪金是三十多元,即使全公司每月都用新信封也用不了这么多钱,职工们问,“这究竟是节约呢还是浪费呢?” 工作人员们不仅揭发了上述问题,而且认真地计算工作量,提出了改革机构的方案和可以紧缩的人数,有的公司职工提出了三、四种甚至七、八种方案,并且展开了辩论。中国茶叶出口公司的职工们就茶叶出口公司总公司的机构问题上展开了争论,提出了八个方案。杂品出口公司对按商品设处还是按国别设处以及进出口工作是否合一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机械进口公司和运输机械进口公司不少干部建议把这两个公司合并,他们还提出了如何合并的方案,按照他们的初步计算,两个公司合并后可以紧缩二百五十六人,占目前两公司总人数的44.83%。许多公司群众要求紧缩的人数超过了领导上的估计,土产出口公司现有二百四十人,领导上最初估计约可紧缩六十人至七十人,但是群众要求紧缩八十多人甚至一百人。对于紧缩人员中的保守思想,职工们也展开了相互批评。土产出口公司药材处原有十六人,这次他们提出只能减一人,土产处的职工批评他们减得太少了。一位干部批评了这种保守现象,他批评的理由是药材处的商品在口岸,本身并不掌握商品;经常看到药材处干部没事看报纸,为什么只能减少一人呢! 目前对外贸易部的党组已经吸收群众意见提出了一个改革机构的方案将逐步交给群众讨论。结合讨论紧缩机构,一部分党员和共青团员和群众已开始贴出大字报要求到农村中去参加体力劳动,锻炼和改造自己。
7. 克服右倾思想 改判反革命案件 罗继魁卢秉林被判死刑
第4版()专栏: 克服右倾思想 改判反革命案件 罗继魁卢秉林被判死刑 本报讯 曾杀害过中共前中央委员陈潭秋和我党的高级干部毛泽民、林基路等同志的反革命分子罗继魁,于1956年6月29日被捕。经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罗犯二十年徒刑后,罗犯不服上诉,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维持了原判。但判决后,罗犯毫不认罪服法,拒绝改造。与此同时,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接到各地群众纷纷来信,一致认为对此血债累累的反革命分子罗继魁判处太轻,要求予以严厉镇压。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接受各地人民群众的意见,按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撤销了原判决,重新审理,于今年10月25日改判罗犯继魁死刑,并经报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于11月6日执行枪决。 反革命分子罗继魁,从1941年到1944年间,曾充任新疆督办公署公安管理处第二监狱少尉监狱官、上尉监狱长等反动职务。1943年秋,罗继魁充任监狱长期间,在特务分子、公安管理处长李英奇等的指挥下,和监狱官卢秉林(又名卢庆福)等刽子手,乘深夜秘密用绳子将中共前中央委员陈潭秋和我党的高级干部毛泽民、林基路同志勒死。反革命分子罗继魁在任反动职务期间,曾先后参与秘密杀害共产党员和无辜群众十八次,有二百五十多人被害。罗继魁在每次杀人活动中除亲手用绳子勒人外,并积极参加掩埋被害人尸体或用汽油烧尸灭迹等活动。其次,罗继魁在监狱内对被押人员进行虐待,经常用木板子或鞭子拷打,并有时强逼被押人员跪煤渣举树棍。解放后罗继魁逃回原籍黑龙江省龙江县匿居,1951年混入我基本建设部门当打石工人,1953年3月被调到鞍山钢铁公司土建公司当瓦工。这个杀害革命烈士的反革命分子终于逃不出人民的法网而受到应有的制裁。 新华社兰州17日电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16日联合举行了有六千多人参加的宣判大会,判处惨杀中共前中央委员陈潭秋和党的高级干部毛泽民、林基路等的反革命分子卢秉林(原名卢庆福)以死刑,并已执行。 杀人刽子手卢秉林是死心塌地、一贯为反动政府效忠的血债累累的反革命分子。1943年8、9月间,卢犯在任伪新疆省监狱官期间,和其他刽子手一道亲手用绳索勒死中共前中央委员、中共驻新疆代表陈潭秋,新疆省财政厅厅长毛泽民和新疆学院教务长林基路,并杀害进步人士、无辜群众等共三百多人。 解放后,卢犯曾混入甘肃省商业厅干部训练班当炊事员,以后又经私人介绍钻进兰州市工人电影院作对号员,妄图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在肃反运动中,经群众检举和我公安部门多方侦察,终于把他清查出来,依法逮捕归案。可是,由于政法部门一度存在着严重的右倾思想,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今年6月只给卢犯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当这个消息公布后,引起了全国各地人民的义愤,他们纷纷写信给人民日报、甘肃日报和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批评对该犯过于宽大,要求重判。人民法院接受群众意见,在整风中严厉批判了右倾思想,将这一案件严肃地作了改判。
8. 参加生产或从事家务劳动 山西七百多名女干部退职回家
第4版()专栏: 参加生产或从事家务劳动 山西七百多名女干部退职回家 新华社太原17日电 山西省已经有七百多名妇女干部退职回家参加生产或家务劳动。省人民委员会最近召集回家从事家务劳动的住在太原市的十二名原机关妇女干部座谈,了解她们回家后的思想情况和生活情况。 原来在山西省公安厅工程队工作的邓通兰,在1947年参加革命,党龄将近十年。她因为感到自己文化水平较低,工作有困难,同时因为有孩子拖累,家务又需要人照管,因此申请退职。她在座谈会上说,现在她集中精力处理家务,过得比以前更愉快了。 另一个妇女干部原玉花患有结核病,过去她一面工作,一面还要帮助保姆照顾六个孩子,每个月总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请假。全家开支很大,入不敷出,不得不每月都申请救济。她退职参加家务劳动后,半年来身体比以前好些了,她爱人不再由于家庭生活安排不好而烦恼,收入每月除开支外还能节余十五元。 退职的妇女干部们在座谈会上还谈到,由于她们直接料理家务,不仅节省开支,而且照管好了孩子,减少了丈夫的负担,有的人回去后还在街道工作中发挥了作用。 省人民委员会秘书长卫逢祺在座谈中勉励她们用勤俭持家的精神来管理好家务,把孩子教育成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9. 一张大字报的积极效果
第4版()专栏: 一张大字报的积极效果 电力工业部基建总局大鸣大放高潮中,有一张大字报的建议,为国家节约一百一十万元。 这个局过去对基建用的施工机械,每年向国内外订货过多,造成积压。这一张大字报针对这一情况,建议重新审查明年的施工计划。这一建议立即被领导接受,在局长亲自带动下,四天之内,审查了全部订货计划,为国家节约了价值一百一十万元的施工机械。 新华社记者 袁克忠摄(附图片) 11月10日贴出的一张建议重新审核1958年施工机械预算的大字报。 局长刘秉智(左第一人)亲自带领各单位领导人逐条审核预算。 11月14日,在“边整边改”栏内公布了审查结果,为国家节约了百多万元。职工们都兴奋观看这份大字报。 局长刘秉智(左)和基建总局党委书记王玉甫(中)当面表扬了大字报的作者邹名荣,鼓励他继续鸣放,大力帮助领导改进工作。
第 5 版
1. 外交史上最卑鄙的一页
第5版()专栏: 外交史上最卑鄙的一页 本报评论员 印度“闪电”周刊最近又刊载了台北美国大使馆遗失的另一个秘密文件。它是美国国务院在3月21日发给美国驻亚洲各地大使馆的关于马尼拉条约堪培拉会议结果的电报指示。这个文件,同美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艾利逊给国务院的电报一样,彻底地暴露了美国在亚洲国家所进行的极端阴险的殖民侵略活动。人们看到,美国国务院给它的外交官们规定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干涉、控制和奴役他们的驻在国家。 文件表明,美国外交官们不仅对执行和平中立政策的亚洲国家进行颠覆活动,而且也使用种种卑鄙的手段,来摆布东南亚条约组织的亚洲成员国的命运,使它们完全处于从属的地位。这些事实最清楚地证明了东南亚条约组织是美国殖民主义的工具。 美国经常宣传说,东南亚条约组织的目的,是要保护它的成员国的“独立”、“自由”。但是国务院的文件却暴露了这种伪善面目。原来,在美国国务院看来,一个“自由”国家的执政者的神圣职责,不是效忠于祖国,而是必须效忠于美国!国务院指示它在亚洲国家的外交官说:“必须继续努力给那些执政者这样一个印象:他们的地位直接决定于他们对美国的忠诚”。因此,如果这些国家的执政者不合美国的心意,那么他的地位就会危险;因为美国要出来支持那些“对于自由世界(读作美国)所面临的任务表明有了解”的人。同样的,如果这些国家的政局向着不合美国心意的方向发展,那么美国使馆和“从事特别任务的人们”也就要出来加以“制止”。这就是美国所要保护的“独立”、“自由”! 但是,仅仅靠政治干涉还嫌不够。美国的垄断集团懂得,要完全控制一个国家,就不能忽略它的军队。因此,国务院的文件说:“对东南亚条约组织的亚洲成员的武装部队的控制仍然是我们的首要目的。”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国务院指示它的外交官,必须加强对东南亚条约各国“援助”的军事性质,而大大削减经济援助,并且“必须不遗余力地打破当地政府在成立东南亚条约组织联合武装部队和联合司令部问题上的犹豫不决态度”。从这里可以看到,美国的“军事援助”和“联合武装部队”都是一种手段和方式,其目的只是为了加强美国对这些亚洲国家的军事控制和支配权。 美国国务院的文件提到要大大削减对这些亚洲国家的经济援助,这也不是偶然的。虽然美国经常吹嘘它的经济援助是为了帮助别的国家谋求经济的发展,但国务院的文件却告诉我们,它不但根本没有这种好心肠,并且还要防止东南亚条约组织成员国要求经济援助。这个指示甚至说:“我们必须竭力反对东南亚组织成员把他们自己仅仅局限于通过美国援助来谋求经济目的的趋势,并且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有可能就要防止出现在东南亚条约组织内部建立经济组织的计划。” 美国国务院的文件完全证明了,美援只是一种钓饵。关于这种钓饵的使用法,亚洲各国人民是很清楚的。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给艾森豪威尔的信中就献过这样的计策:首先用美援来引诱某个国家,当它上钩以后,再提出政治要求和军事要求,等到美国已经能够控制这个国家的时候,援助就不再需要了,因为“上钩的鱼不需要香饵”。 美国国务院的这些文件不能不使每一个有民族自尊心的亚洲人感到气愤填膺。但同时,对于亚洲人民来说,这也是一件有益的事。它告诉人们,美国殖民主义者是多么虚伪、狡猾、凶狠!美国的新型的殖民主义者同老牌殖民主义者的区别在于:他们一般地不用公开的形式来建立法律上的殖民地,而是用组织军事集团和“援助”等等手段来进行殖民侵略活动,一步步地把别的国家放在自己的支配之下。而为了执行这种殖民政策,美国的外交官竟滥用外交特权,把每一个大使馆都变成了从国务院伸出来的魔手。他们满口甜言蜜语,但是他们干的事情却无异于芝加哥和纽约的流氓和大盗。美国国务院的这些秘密文件虽然还只是揭开了美国外交内幕的一角,但它已经足以构成世界外交史上最卑鄙最龌龊的一页。 美国对于它的这种见不得人的勾当的被揭露出来,显然感到十分恼怒和不安。它想空口否认这些秘密文件的真实性,那是办不到的。这些秘密文件的照片已经在印度“闪电”周刊发表出来,美国也无法否认它在今年五月的台北事件中损失了这些文件。 美国的这种阴险毒辣的殖民侵略活动,将会激起亚洲人民更大的觉悟和反抗。只要越来越多的亚洲人民都看清了美帝国主义的真面目,只要越来越多的亚洲人民都团结起来进行坚决的斗争,那么不管美帝国主义使用什么手法,都不能挽救它的殖民侵略政策的失败。
2. 土军在边境依然蠢蠢欲动 叙利亚预备役人员重回岗位
第5版()专栏: 土军在边境依然蠢蠢欲动 叙利亚预备役人员重回岗位 新华社大马士革17日电 根据军队总司令比兹里的命令,叙利亚十九队预备役人员在16日回到了他们在部队中的岗位。他们领到了武器,并且将接受军事训练。 大马士革、霍姆斯和叙利亚其他城市继续在对居民进行军事训练,以防可能发生的侵略。 这里得到的消息表明,土耳其的飞机和巡逻队在叙利亚北部边境上的挑衅,这些天来并没有减少。最近有一个土耳其巡逻队的中尉队长被叙利亚方面捕获。 叙利亚官方人士16日评论目前形势时说,虽然总的国际形势现在较为安定,“但是,除非土耳其军队从边境撤退,叙利亚将仍旧认为局势是危险的”。这些人士说,叙利亚正注视着局势,并且准备保卫自己的领土。 新华社17日讯 塔斯社莫斯科讯:“红星报”今天说,在土耳其—叙利亚边境上仍然有发生军事冲突的危险。土叙边境上仍然有着大量土耳其军队。土耳其军队沿着边境进行不平常的调动。土耳其士兵不断向叙利亚的村庄进行挑衅性的攻击。美国和土耳其飞机经常侵入叙利亚领空。美国第六舰队在地中海东部进行军事示威。 利金上校在文章中说,美国把土耳其变成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侵略的桥头堡。从1952年起,土耳其军队就准备进行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战争。在土耳其境内正在建设军用机场、雷达站、通讯网、输送管、汽油库、港口设备等等。美国和英国的飞机获得了在土耳其领空飞行的权利以及使用土耳其空军基地的权利。土耳其政府允许配备有原子武器的美国军队驻扎在自己境内。 文章最后说,那些狂热的军事冒险家无论如何也不愿意了解,剑拔弩张的做法,尤其是在紧靠苏联边境的地区这样做,是一种危险的玩意儿,这不会给帝国主义者及其仆从带来什么好结果。
3. 叙外交部发言人声明 巴林群岛是个阿拉伯国家
第5版()专栏: 叙外交部发言人声明 巴林群岛是个阿拉伯国家 新华社大马士革17日电 叙利亚外交部发言人16日晚发表正式声明说,波斯湾的巴林群岛是阿拉伯国家,跟伊朗毫无关系。 伊朗当局认为巴林群岛是伊朗的地方,并且在最近决定宣布巴林群岛为伊朗的第十四个省份。声明说,叙利亚政府对于伊朗当局的行动表示惊讶。 声明说:“巴林群岛过去是、现在仍然是阿拉伯国家的一部分,它不能够同它们分离,它的居民是阿拉伯民族的一部分”。1954年12月阿拉伯联盟理事会的决议曾经宣布这一点。英国在1861年同巴林群岛的教长穆罕默德·伊本·哈利法签订的条约中也承认了这一点。 声明最后说,叙利亚渴望加强阿拉伯国家和伊朗的谅解,它认为“伊朗当局提出这样一个并不能使阿拉伯人民和伊朗人民的关系得到改善的问题是不明智的”。
4. 加强埃及和叙利亚的团结 埃议会代表团访叙
第5版()专栏: 加强埃及和叙利亚的团结 埃议会代表团访叙 新华社大马士革17日电 由四十人组成的埃及国民议会代表团应叙利亚议会的邀请在16日下午到达这里。代表团将在叙利亚进行为时八天的访问。 由副议长安瓦尔·萨达特率领的这个代表团在机场受到两万人的热烈欢迎,其中有叙利亚议会议长胡拉尼、议员、各党派和人民抗敌军的代表。 人们拿着标语牌,并且高呼着下面这些口号:“叙利亚和埃及的团结万岁!”“阿拉伯团结万岁!”“打倒艾森豪威尔主义!”“艾森豪威尔,真空是在你的脑子里!”“打倒军事条约!” “打倒帝国主义及其仆从们!”“我们决不为美元而出卖祖国!”“纳赛尔和库阿特利万岁!” 各报在当天发表了社论和评论,欢迎代表团的访问和埃叙两国的团结。“阿利夫巴报”的社论说,埃及和叙利亚的团结是粉碎帝国主义者及他们在阿拉伯国家中的代理人的阴谋和梦想的首要保证。“群众报”的社论说,这次访问是埃及给叙利亚的新的力量,它是两国团结的实际保证。
5. 法军在阿尔及利亚自掘坟墓 三年来被歼一万多人
第5版()专栏: 法军在阿尔及利亚自掘坟墓 三年来被歼一万多人 据新华社16日讯 巴黎消息:据法新社报道,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军队,从1954年11月1日到1957年10月1日在战争中死亡的人数达四千七百五十人,被老百姓打死的有七千四百五十人。
6. 约旦国王要引进美军做靠山 以色列准备袭击巴勒斯坦难民
第5版()专栏: 约旦国王要引进美军做靠山 以色列准备袭击巴勒斯坦难民 新华社开罗17日电 “晚报”16日报道,约旦国王侯赛因已经下令撤退驻在约旦—以色列边境上的约旦军队,以便美国第六舰队的海军陆战队能够经过以色列进入约旦来保护侯赛因和镇压席卷全国的人民的抗议示威运动。 这家报纸说,这个行动也将使以色列军队在美国人占据约旦河西岸以后能够进入约旦。 以色列已经在开始加强边境一带的军事据点,准备袭击在这个地区定居的巴勒斯坦难民,因为难民最强烈地反对侯赛因的亲美政策,反对美国和约旦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阴谋。 “人民报”说:“约旦已经建立了恐怖统治。士兵们在各城市街道巡逻,不时放空枪来恫吓和平居民。有坦克和摩托车守卫着王宫。” 这家报纸说,从约旦来的人说,国内的情况,特别是在巴勒斯坦难民居住的约旦河西岸地区的情况非常严重。忠于王室的贝都印人部队开到了耶路撒冷约旦区、拉马拉、纳布鲁斯这些城市。街道上不时有美制的装甲车驶过。
7. 美国工业生产急降 十月份水平降到十五个月来最低点
第5版()专栏: 美国工业生产急降 十月份水平降到十五个月来最低点 新华社17日讯 纽约消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5日宣布,美国工业生产水平在10月份下降到十五个月来的最低点。 委员会的季节调整指标表明,10月份的工业生产指数是一四二(以1947年到1949年的平均数为一百),这比9月份下降了二点,比8月份跌下三点,比去年10月份低四点。自从去年7月份美国钢铁大罢工使生产指数下降到一三六以来,工业生产水平从来没有这样低。 这个指标反映了美国制造业、矿山和工厂的实际产量,同任何变化的价格水平无关。生产减少得最剧烈的是钢铁、机器制造、汽车、家具、电视和建筑器材等行业。而整个说来,制造业目前的开工率只有82%。 在10月份,美国的工人就业、商品零售、银行借款和股票行市也都下降了。 在企业投资方面,据麦克格劳—希尔出版公司在对企业计划进行了初步调查后断定,明年对新企业和新设备的投资可能比今年的数额减少7%,这将是四年以来企业投资第一次的削减。 据合众社说,美国联邦储备局14日已经把银行贴现率从3.5%降到3%,以给予“经济另一次心理上的振作和提高企业的信心”。同时,美国政府领导人不断提出要增加军费,以便用“更多的大炮”来作为经济活动的另一刺激。
8. 加西亚将当选菲总统 美国官员洋洋得意
第5版()专栏: 加西亚将当选菲总统 美国官员洋洋得意 据新华社17日讯 大部分已经揭晓的菲律宾大选投票的结果显示,现任总统、国民党候选人加西亚将连任总统,自由党候选人麦卡帕格将当选副总统。菲律宾历史上将第一次出现总统和副总统分属于不同政党的局面。 加西亚在11月15日接见美国合众社记者时表示,他将继续“同美国保持最亲密的友好关系”,并且要“加强同亚洲邻国的联系”。他说,他当然欢迎美国的财政“援助”。加西亚又说,他打算尽速要求恢复关于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问题的谈判。加西亚认为,他“到美国走一趟是相宜的”。 据华盛顿传来的消息说,美国官员对加西亚和麦卡帕格将当选菲律宾的总统和副总统,表示高兴。
9. 赖不了
第5版()专栏: 赖不了 池北偶该死,该死!外交文件竟落到人家手里,不仅在雅加达的颠覆阴谋败露,干涉亚洲各国内政的行径也泄了底。糟糕,糟糕!帝国主义的真面目人人看到,不用说,美国的声望将更低落,各处的反美情绪会更加高。不怕,不怕!还是用矢口抵赖的老办法,“电报的号头不是我们的号头”,“文件的措词不是我们惯说的行话。”可笑,可笑!白纸黑字怎么赖得了?倒不如说:这样两份电报是有的,只不过副本并没有丢掉。 美国驻台北大使馆遗失的两份秘密文件被揭露后,甚为狼狈,竟矢口否认,说什么电报号码不对,措词不像云云。
10. 法报骂美英排挤法国 批评盖伊阿的抗议不够坚决 要求退出北大西洋军事集团
第5版()专栏: 法报骂美英排挤法国 批评盖伊阿的抗议不够坚决 要求退出北大西洋军事集团 据新华社17日讯 巴黎消息:法国报刊16日继续愤慨地评论美国和英国把武器供给突尼斯的决定。美国驻突尼斯大使馆发言人关于美国武器将源源运到突尼斯去的声明对于本来就已经紧张了的气氛更是火上加油。巴黎的情绪如此激动,当局不得不在美、英两国驻巴黎大使馆前面各增派大约五十名配备有无线电通讯设备的摩托警察,加以守护。 “震旦报”在评论美英两国的决定时写道:美英所采取的“这些手腕显然可以用石油来做解释……问题是在于排挤我们。”这家报纸认为法国已经不能依靠所谓“大西洋团结”,而“从现在起,它应该只依靠自己了”。 许多报纸批评了总理盖伊阿在国民议会上的演说,认为他所提的抗议是不够坚决的。“解放了的巴黎人报”认为,这个抗议是“虚幻的”。“回声报”指出,“口头上的抗议丝毫不能改变现状。在人造卫星发射之后,这个新的打击应该唤醒法国人,迫使议会的代表们改变他们在各方面的政策和方法。” “解放报”指出,英美把武器运往突尼斯这件事就证明了法国政府的政策已经把国家引进“屈辱的死胡同”,从这个死胡同中走出来的必要条件是停止阿尔及利亚战争、退出大西洋联盟并且执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11. 法当局采取麦卡锡手段 禁止约里奥—居里演说
第5版()专栏: 法当局采取麦卡锡手段 禁止约里奥—居里演说 据新华社16日讯 塔斯社巴黎15日讯:著名的法国科学家、进步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和平战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教授原定于11月15日在法国发表电视演说。但据“人道报”报道,政府情报次长克拉帕雷德取消了这次演说,他说这是“令人不愉快的”演说。
12. “互相依赖”变成互相争吵 北大西洋集团议员会议不欢而散 理事会也没有弥合法英美在突尼斯问题上的裂痕
第5版()专栏: “互相依赖”变成互相争吵 北大西洋集团议员会议不欢而散 理事会也没有弥合法英美在突尼斯问题上的裂痕 本报综合报道 据新华社讯:巴黎消息:北大西洋集团议员会议16日上午闭幕。会议在法国代表团缺席的情况下通过一项决议,呼吁不团结的北大西洋集团成员国要加强“团结”。 这项决议要求各国政府在采取“任何可能有损大西洋团结的决定”以前要彼此商量。决议说:最近的事件表明了,“政治阵线上的不团结可以影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团结到什么程度。” 会议还在15日下午通过了两项鼓吹原子军备竞赛的决议:要求建立北大西洋集团“导弹训练中心”和要求加强这个集团的所谓“防御体系”。 这些决议都将提交这个集团的理事会,以便在12月巴黎会议时予以考虑。 在15日上午法国代表团因为不满美国和英国运送军火给突尼斯而退出会议以后,议员会议的常设委员会和政治委员会都开了会讨论调解这次争吵的问题,但是,法国代表团一直宣布抵制这个会议。据法新社报道,参加会议的一些西方国家的议员对于这次美、英、法三个主要成员国间公开的不和感到不安。 北大西洋集团议员会议是11月12日正式开幕的,原定举行一星期。会议的第一阶段研究了军事问题。会议的第二阶段原定讨论政治和经济问题,在讨论刚刚进入这一阶段后,由于美、英决定运送武器给突尼斯,法国代表团在一怒之下退出了会议,使这次会议鼓吹的“加强团结”和“互相依赖”的奢谈就此以争吵而告终。 北大西洋集团常任代表理事会接着在同一天下午举行了一次特别会议来讨论由于英美向突尼斯运送武器而造成的法国同英美之间的严重纠纷。但是据美联社报道,这次秘密会议“并没有弥合法国同英、美两国之间的裂痕”。理事会决定下星期还要开会。 据消息灵通人士说,这个集团的秘书长斯巴克在会上强调指出,在任何一个北大西洋集团的成员国采取任何能够影响其他成员国的决定性行动以前,成员国之间“迫切需要”进行政治协商。 在前一天因为英、美运送军火给突尼斯而退出了北大西洋集团议员会议的法国,派遣它在理事会的常驻代表艾蒂安纳·德克鲁伊·尚内出席了理事会会议。法国代表团人士在会议结束时说,他们“不满意”这次会议。 同一天,正在阿尔及利亚—突尼斯边境视察的法国国防部长沙邦—戴尔马对记者发表谈话,尖锐地指责美英两国说,“美国和英国政府的态度是和西方团结相违背的。这种态度对大西洋联盟来说是一个真正的危险。” 参加北大西洋集团议员会议的法国代表团顾问毕约特将军同一天在巴黎发表声明,主张立即举行英、法、美外长会议来解决它们之间的分歧,并且认为这是12月份的理事会最高级会议能否成功的关键。 据伦敦外交人士说,英国和美国正在进行幕后活动来弥补这个“有动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联盟的危险”的裂痕,并且希望斯巴克加以“斡旋”。
13. 今天的希腊
第5版()专栏: 今天的希腊 希腊记者 萨洛格鲁 战后局势的发展 战后希腊的局势曾经有过改变的希望。在大战时期和德国占领时期,希腊人民为祖国的解放进行了斗争,也为解放后实现民主制度进行了斗争。当战争接近结束的时候,全国出现各种促进民主制度实现的建议。可是,一方面由于英美帝国主义的干涉,另一方面由于进步运动的领导人犯了严重的错误,到后来人民的期望落空了。 1945年年初,左派力量在军事上遭受挫败,以十二月革命著名的第一次内战即告结束。从此以后,全国就被引到法西斯化的轨道上。在这一时期,政府老是摇摇欲坠,极不稳定,英国傀儡的希腊政府一个接着一个倒下来,一年内倒了五个政府。反动势力准备对进步运动发动一个总攻击。乔治二世靠了染满人民鲜血的所谓“公民复决”恢复了王位。这是英国在希腊的最后一个活动。第二年,美国在“杜鲁门主义”军事经济援助名义下代替英国占领希腊。 1947年,希腊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于是爆发了第二次内战。1949年,由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革命军队再次遭到失败。二千五百名共产党员被军事法庭处决,大约十万人被投入牢狱和流放集中营,工会组织被解散,成批的进步公务员被排除出政府机关。 尽管如此,人民的要求民主的意志依然坚定不移。1950年举行内战结束后的第一次选举,左翼社会党的著名人士缔成选举联盟,在雅典大约三十万选民中获得七万选票。普拉斯蒂拉斯将军的政党提出全国恢复和平和民主的口号,参加竞选,获得了相对多数。在内战时期统治国家的人民党遭到惨败。然而,当时希腊共产党在萨查利迪斯领导下(萨查利迪斯现已被开除出党),不去尽量利用一切可能性来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反而更加脱离了群众。1952年选举中,左派力量没有积极支持普拉斯蒂拉斯将军以阻止极端右派上台,结果使贝贝格斯将军的“希腊人民联盟”在选举中取得了绝大多数,在三百个议席中获得二百四十七席。这个政党执政以来,不遗余力地执行美国和希腊大资本家的命令,奉行反动的对外政策,打击左派力量。 对外政策 希腊反动政府在1953年已经和华盛顿签订协定,允许美国在希腊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几个月以前,在贝贝格斯将军死后由卡拉曼利斯领导并且改名为“国民激进联盟”的那个右派反动政党,又宣布接受美国的“艾森豪威尔主义”。有了这两个协定,希腊已处于美国控制之下,而且陷入了趋势十分险恶的漩涡中。因为,如果美国在近东挑起战争,希腊势必要被卷入战争,至少它的领土将被作为美国进攻阿拉伯各国人民的基地。这样当然会带来不可设想的严重后果。 必须指出,希腊是“自由世界”中唯一忍受“治外法权”束缚的国家,美国驻在希腊的军人及其他人员即使犯下重大罪行也不受希腊法院审理。 至于希腊与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关系,今天的情况已比三年前有所改善,目前,希腊已与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也是由于国际大势所趋和希腊人民的意志。可以肯定,希腊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为时也不会太远。因为,这是希腊人民的迫切要求,希腊越来越多的政治人物已经懂得,不与人民中国而去与“虚无”的蒋介石国家打交道是不利的。 塞浦路斯问题 如果不把塞浦路斯这个重要问题提出来谈一谈,那末对于希腊目前外交政策就无法获得一幅较完整的图画。这个问题涉及英美两国的矛盾。正是美国在1954年唆使贝贝格斯把问题提到联合国的。美国当时的意图是要对英国施加压力,并且尽可能把英国排挤出塞浦路斯。但是把这个问题提到桌面上以后,塞浦路斯岛却爆发了人民反对征服者的武装斗争,事情的发展远超过美国原来的打算。希腊人民以全力支持塞浦路斯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并且把仇恨转向美国,因为美国奉行着敌视希腊人民正当民族愿望的政策。 塞浦路斯人民要获得独立自主,还需要作出长期的艰苦斗争。希腊政府已证明,它所奉行的政策是帮助美国政策的成功,而不是保证塞浦路斯岛人民获得自决权。希腊政府有时对美国意志也表示并不那末顺从,这纯然是由于人民的压力。 经济情况 希腊至今还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国民收入以农业为主。工业只有一些轻工业,而且设备陈旧,进行生产的只及生产能力的40%。有两个决定性的因素阻碍着国家工业化:首先,是军事费用的沉重负担。内战结束至今,每年的军事费用占到国家预算50%到60%。这种情况带来的后果是,每年投入生产事业的建设费用还不到整个预算的10%,或国民收入的2%到3%。这笔钱,连用来保养全国公路也不够。其次,美国严格地控制着希腊的经济,不许希腊进行重工业建设。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事例:德国以赔偿名义交付一座高炉给希腊,但美国阻止希腊接受这座高炉。此外,美国还阻止希腊同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发展贸易和扩大经济关系,尽管苏联曾不止一次宣布它极愿以工业装备与希腊交换农产品和原料。 由于这种经济政策,希腊的工业品几乎全部要依靠外国输入,而在对外支付上只有依赖不可靠的游历收入和美援。特别是在实行进口自由政策之后外国商品大批涌入希腊,使希腊工业受到了进一步的摧残。 人民生活 希腊经济的这种恶劣情况使绝大部分人民生活日益贫困。德拉马(希腊货币名)不断贬值,降低了劳动人民的收入。今天工人的实际工资只及1938年的70%到75%。根据官方统计数字,工业的社会收入75%流入了资本家的腰包,只有25%到工人手里。据总工会(现已落入资本家仆从的改良主义者的手中)的估计,一个工人必须有目前收入的一倍才能维持他家庭最低的生活。因此,十一、二岁的儿童就被迫从事劳动,以弥补家庭开支的不足。肺结核病在劳动群众中十分普遍。 农民的处境较诸工人更为恶劣,他们的收入一般仅及工人的一半。 在希腊的八百万人民中,根据官方统计,约有三百万人是贫穷无告的。 ××× 以上是今日希腊情况的十分概略的叙述。希腊人民今天正为改变这种情况而斗争着。这个斗争是艰巨的。所有已经取得民族独立和真正民主的各国人民给予希腊人民的援助,对希腊人民说来是十分弥珍可贵的,而且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报特约稿)
14. 巴西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5版()专栏: 巴西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巴西 埃德逊·卡尔多苏 巴西政治局势的主要特点,就是爱国民主力量在日益进展,并且组织成为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以迫使巴西政府采取一种符合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政策。巴西人民已经开始意识到巴西需要摆脱美帝国主义者的统治,并实行土地改革,以改变在农村中占优势地位的半封建结构。这种心情已经开始反映在具体的行动上。在全国各个不同的地区,以不同的形式开始组织了一些联合广泛各界居民的委员会。这些委员会通过了一些体现了巴西人民民族解放的感情的纲领。这些在各州成立的委员会,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联合起来,已经计划在今年11月举行一个大规模的代表大会,以便在全国范围内组成巴西民族主义运动,并通过一个符合各个参加这运动的阶层的利益的团结纲领。参加民族主义运动的,有以各个工会为代表的工人阶级,有学生组织、妇女组织、工商界联合会、报刊等等。在联邦众议院和几个州的州议会里面,组成了有几个政党的分子参加的民族主义议会阵线。这样,在巴西,一方面是各阶层人民群众,他们希望把巴西从美帝国主义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发展民族工业,并与全世界所有各国维持友好关系,另一方面是区区少数的地主和与美国人勾结的大资本家,双方之间的矛盾,就开始尖锐化起来。 巴西目前的这种局势,是以巴西共产党为首的巴西人民历来一直进行着的争取和平、民主和民族独立的斗争而产生的结果。在近年来,尤其是从1945年以来,巴西人民曾经进行了一些大规模的解放斗争。例如我们可以举出为了不顾美国国务院的压力、制止派巴西士兵开赴朝鲜而展开的斗争,以及为了在国会里通过一项保卫巴西石油的民族主义政策而展开的斗争。就在不久以前,爱国力量,以武装部队中的民族主义分子为首,制止了一次法西斯政变,这次政变的目的,是要在巴西建立一个为美国托辣斯服务的独裁政权。 通过这个斗争,工人阶级已经开始团结起来;团结的思想已经在各企业和各工会里占着统治地位。由于组成了一些农业工会,农民运动也开始在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虽然遭到美国货的竞争,民族工业的独立发展虽然一直受到种种的限制,但民族资产阶级过去一直是抱着摇摆不定的态度的,而现在,在反帝国主义人民运动的推动下,它也开始更加坚决地参加斗争,甚至企图取得这个斗争的领导权。在巴西蓬勃展开的爱国民主斗争当中,学生起着显著的作用,尤其是大学生。1937年成立的全国学生联合会,包括了近十万个大学生。它一年一度的代表大会,有全国各高等学校所有学术中心的代表参加,一向总是通过一些带有爱国民主性质的决议。学生在居民当中享有影响,因此,他们的参加,是扩大爱国斗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加速了巴西民族主义运动组成过程的因素之一,就是政府把斐南多诺隆耶岛出让给美国军国主义者以供建立导弹基地的行为。 巴西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了违背民族利益的立场。参加政府的有两派,一派是民族主义派,另一派是与美帝国主义者勾结的大资产阶级与地主的代表。在爱国力量和人民运动的支持下,政府内部的民族主义分子已经争取到政府采取一些爱国措施和通过一些爱国决定,例如否决了原子能协定,从而制止了巴西原子能矿物输出到美国去。不过,人民运动目前还未强大到足以使政府的民族主义政策成为一个经常的方针。 巴西共产党和巴西共产主义青年团虽然受到种种迫害,虽然本身处在地下,但是都带头参加了一切爱国民主斗争。 巴西人民向来十分同情中国人民的斗争。我们了解到,中国的强大,是对世界和平运动的一个无可估量的帮助,是对所有被压迫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的一个鼓舞。不久以前,在中国艺术团访问巴西期间,巴西人民向新中国的使者表达出了自己全部的友情和热爱。这些来往将会增加,接触将会日益密切,并使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更加坚固。 (本报特约稿陈用仪译)
15. 资本主义的随身伴侣(图片)
第5版()专栏: 资本主义的随身伴侣(原载“苏联共青真理报”)
第 6 版
1. 捷各界人民向敬爱的总统告别 萨波托斯基总统遗体将举行火葬
第6版()专栏: 捷各界人民向敬爱的总统告别 萨波托斯基总统遗体将举行火葬 新华社布拉格17日电 捷克斯洛伐克各界人民向自己敬爱的总统安托宁·萨波托斯基同志告别。 萨波托斯基总统的遗体已经安放在共和国总统府的西班牙大厅里。西班牙大厅和整个总统府里的镜子、窗户、吊灯都蒙着黑纱。大厅里铺着柏枝。在一面巨大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红白蓝三色国旗下,萨波托斯基总统卧在一张饰有捷克斯洛伐克国旗和国徽的平台上。他穿着黑色的礼服。 17日上午八时,第一批工人、农民、劳动妇女、士兵和机关工作者在哀乐中肃穆地走进了总统府。他们是从16日晚七时起就在总统府门前等候着来向他们的领袖致最后的敬礼的。在他们的后面,人民排着两三公里长的队伍。人们看到萨波托斯基总统熟悉的慈祥的面貌,便想起他生前不倦的革命活动和他对人民的亲切的教诲。许多人流下了眼泪。 萨波托斯基总统的亲密战友诺沃提尼、西罗基、巴拉克、杜兰斯基、费林格、柯别茨基、扬科夫卓娃、西穆涅克是第一批站在萨波托斯基遗体旁边守灵的。在他们以后,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和政府以及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轮流守灵。 身穿丧服的萨波托斯基总统的夫人、女儿和外孙们,都在灵前守灵。 无穷无尽的人流不断地走进西班牙大厅。他们悲痛地向萨波托斯基总统最后告别,也从他那里吸取了更多的力量来建设社会主义。 新华社布拉格17日电 捷斯克洛伐克通讯社报道,四天来,捷克斯洛伐克人民以无比沉痛的心情哀悼萨波托斯基总统的逝世。捷克斯洛伐克首都连日不断收到来自共和国各地的唁电和唁函。全国各城市和村庄都在举行追悼萨波托斯基同志的追悼会。 卡罗瓦大学学术委员会在布拉格“卡罗利纽姆”大厅举行追悼会,默哀一分钟,对萨波托斯基总统的逝世表示哀悼。大学校长普罗哈兹卡教授在会上作了关于萨波托斯基的生平及其活动的报告。 捷克斯洛伐克农业科学院主席团举行追悼会,悼念故总统,克列茨卡院士在会上讲述了萨波托斯基总统的生平。 在布拉格附近扎科拉尼村——萨波托斯基的出生地,他的朴素的故居树立了一个纪念牌,上面写着:“安托宁·萨波托斯基于1884年11月19日生在这座房子里”。克拉德诺工厂和矿山的工人们以及附近各村庄的劳动人民都川流不息地到这里来。竖立在房前基石上面的萨波托斯基的胸像的四周洒满了鲜花。好几十个代表团来到萨波托斯基的故乡,对已故的总统表示哀悼。 新华社布拉格17日电 据捷克斯洛伐克通讯社报道,萨波托斯基同志治丧委员会宣布,根据故总统萨波托斯基的遗嘱他的遗体将进行火葬,总统的骨灰瓮将放置在维特可夫山的国家纪念馆内党的创始人和党的杰出的战士旁边。 新华社布拉格17日电 这里在16日公布了萨波托斯基总统遗体解剖的报告,全文如下: 对故总统萨波托斯基的遗体进行解剖后发现结果如下:冠状动脉硬化,造成动脉狭窄和几处完全关闭。这些变化使流到心肌的血液不足。左心室后壁发现梗塞造成的旧瘢,左心室心肌其余部分发现许多更旧的和较新的梗塞部位。这些新的梗塞部位就是造成心脏突然衰竭和减弱的原因。遗体解剖结果证明临床诊断是完全正确的。心肌变化的性质和程度使一切医疗方法都不可能防止死亡。
2. 参加捷总统葬礼 我代表团赴布拉格
第6版()专栏: 参加捷总统葬礼 我代表团赴布拉格 新华社莫斯科17日电 参加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萨波托斯基同志葬礼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李先念和团员赛福鼎,17日上午乘飞机离开莫斯科前往布拉格。 中国驻苏联大使刘晓前往机场送行。 代表团团员曹瑛现在捷克斯洛伐克。
3. 利用地下煤气作动力 苏联建成世界第一座新型电站
第6版()专栏: 利用地下煤气作动力 苏联建成世界第一座新型电站 新华社17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16日讯:世界上第一座以煤在地下气化后所产生的煤气作为动力的煤气透平发电站,已经在莫斯科近郊建成。 这座新型发电站本身所占的地盘并不大,但是它的燃料基地却很广阔。燃料基地在地下四十公尺深处,那里燃烧着煤层,喷燃着惊人猛烈的火焰,温度达到一千度。人们利用各种专门仪器在地面上操纵着燃料的燃烧过程。每小时有四万多立方公尺煤气顺煤气管从地下道送到燃烧室。地质学家确定,发电站赖以工作的煤层储量达到五千万吨,可以用七十年之久。 发电站的第一台透平机的发电能力为一万二千瓩,它根据喷气原理进行工作。在建立整个复杂的设备系统时考虑到了最大限度减少燃料和能量的损失。煤气透平装置的功率大大高于火力发电站,而管理机器的人员则可以减少三分之二。
4. 参加十月革命庆典的各国代表团 在莫斯科参观各种新式客机
第6版()专栏: 参加十月革命庆典的各国代表团 在莫斯科参观各种新式客机 新华社莫斯科17日电 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祝典礼的各国代表团17日在莫斯科附近的伏努科夫机场参观了苏联各种新式客机。 中国代表团团员中前往参观的有宋庆龄、邓小平、彭德怀、郭沫若、乌兰夫、陈伯达、沈雁冰、杨尚昆和胡乔木。 陪同各国客人前往参观的苏联领导人有别利亚耶夫、勃列日涅夫、布尔加宁、基里钦科、科兹洛夫、库西宁、米高扬、苏斯洛夫、福尔采娃、赫鲁晓夫、什维尔尼克、柯西金、别尔乌辛和波斯伯洛夫等人。 各国代表团代表参观了停在机场上的新式客机“图一○四——A”、“莫斯科”、“乌克兰”和“图一一四”以及各种直升飞机。领着客人们参观的有苏联著名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和伊柳辛。
5. 联大政委会片面讨论朝鲜问题 苏印等国代表反对美国提案
第6版()专栏: 联大政委会片面讨论朝鲜问题 苏印等国代表反对美国提案 新华社16日讯 据塔斯社纽约消息:联合国大会政治委员会15日继续就美国等十一国提出的关于朝鲜问题的提案进行辩论。这项提案建议根据美国和参加侵略朝鲜的其他国家提出的条件来统一朝鲜。 在辩论中,比利时、澳大利亚、泰国、菲律宾代表的发言都是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中国进行诽谤,反对南朝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举行直接谈判,并且鼓吹用现代化武器武装南朝鲜军队。 白俄罗斯代表格列布科在发言中反对美国提案,他指出,讨论朝鲜问题没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参加就不会有什么进展,并且只会有利于某些集团达到掩饰它们对朝鲜人民和朝鲜邻国人民的侵略政策的目的。格列布科说,召开有南北朝鲜代表参加的有关国家会议将有助于朝鲜问题的公正解决。 锡兰代表古纳瓦地尼认为美国提案是对南朝鲜政权的一种支持。他说,这种支持丝毫无助于朝鲜问题的真正解决。他说,不管某些人是否喜欢,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存在着,因此,在讨论和解决朝鲜统一问题时,就应该考虑到这个事实。古纳瓦地尼主张联合国应该促进南北朝鲜紧张局势的缓和,安排南北朝鲜的接触事宜。 印度代表梅农最后发言。他说,只有在互相谅解的基础上,按照朝鲜人自己的意愿才能实现朝鲜统一。他强调指出,干涉朝鲜内政不会导致这个问题的解决,他反对十一国提案。 关于朝鲜问题的下一次会议定在11月18日举行。
6. 波兰镇压反社会主义分子 逮捕了几批潜入的美英特务
第6版()专栏: 波兰镇压反社会主义分子 逮捕了几批潜入的美英特务 据新华社华沙15日电 波兰内务部长维哈最近向工人通讯社记者指出,波兰公安机关现在正严格按照社会主义法制同各种反社会主义分子进行斗争。近来发现,过去一些反动组织的成员正在把自己伪装成敌人占领时期的爱国者,来从事反革命活动;当他们的活动被揭穿以后,就又开始转入地下,并建立非法组织。最近在奥尔兹丁、弗罗茨瓦夫、华沙等省,都破获了这类案件。 维哈指出,西方国家在西德的特务中心不断向波兰派遣特务,但是公安机关很快就能发现他们,最近一个时期已经逮捕了二十个来自西德的英美特务。 维哈号召人民提高警惕,保守国家机密。 据波兰报纸报道:克拉科夫省公安机关不久以前又捕获了两名美国特务:莫尔加和祖凯维奇。
7. 我军事代表团访问了明斯克 盛赞苏联军队的优良装备和卓越技术
第6版()专栏: 我军事代表团访问了明斯克 盛赞苏联军队的优良装备和卓越技术 新华社莫斯科17日电 中国军事友好访苏代表团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访问两天后,17日上午飞返莫斯科。 代表团在副团长叶剑英元帅率领下15日飞抵明斯克。在机场欢迎代表团的有白俄罗斯军区司令铁木辛哥元帅、军区参谋长阿利科中将、明斯克军区司令亚库索克中将和当地的党政负责人员多人。叶剑英元帅在铁木辛哥元帅陪同下检阅了仪仗队。 下午,代表团在铁木辛哥元帅陪同下参观了明斯克高级无线电工程技术学校,了解了学校的教学情况和学员们的生活情况。这个学校还举行了简短的集会欢迎代表团。学校的校长和叶剑英元帅都在会上讲了话。叶剑英元帅在讲话中祝贺学员们获得新的成就。 接着,铁木辛哥元帅陪同代表团前往明斯克苏沃洛夫军事学校参观。在大礼堂中,学生们在校旗下排成行列,欢迎代表团。代表团参观了教室、食堂、宿舍和运动场。代表团在留言簿上题了字。 晚上,在军官之家举行了晚会,欢迎代表团。 16日,代表团在铁木辛哥元帅陪同下,参观了某坦克部队,参观了部队的军事装备和射击演习。代表团团员对军队的优良装备和卓越的军事技术给予很高的评价。 接着,代表团参观了某防空部队。 晚上,铁木辛哥元帅举行了盛大宴会,招待代表团。宴会上,宾主不断为中苏友谊干杯。宴会后,宾主互相赠送了礼品。
8. 南斯拉夫举行中国电影周
第6版()专栏: 南斯拉夫举行中国电影周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7日电“中国电影周”16日晚在贝尔格莱德隆重开幕,开幕式上,首次向南斯拉夫观众放映了中国宽银幕五彩新闻纪录片“五月的节日”和著名故事片“祝福”。 出席开幕式的有南斯拉夫联邦执行委员会副主席乔拉科维奇、联邦国民议会副主席西米奇和申丘尔茨以及各界人士共八百多人。 中国驻南斯拉夫临时代办周秋野夫妇也应邀出席。 在开幕式上,南斯拉夫电影工作者协会秘书长斯克里京和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文化参赞盛耀武先后讲了话。 “中国电影周”将继续在南斯拉夫六个共和国的首府举行,历时共二十天。放映的影片有“祝福”、“白毛女”、“鸡毛信”、“母亲”、“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神笔”这六部故事片以及四部新闻片。
9. 印度尼西亚红十字会代表团 斥美国破坏国际红十字大会
第6版()专栏: 印度尼西亚红十字会代表团 斥美国破坏国际红十字大会 新华社雅加达17日电 16日回到这里的印度尼西亚红十字会代表团发表声明,说明了它在国际红十字大会会议通过美国提案之后随即退出会议是“对某一方面侮辱国际红十字大会的做法表示抗议,同时这也是一种自尊和礼貌的表示。” 最近在新德里举行的国际红十字大会全体会议,11月7日曾经在美国的压力下通过了要让蒋介石集团分子以所谓“中华民国”的名义出席会议的美国提案。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团立即提出强烈的抗议,并且退出会议。印度、苏联、印度尼西亚等十多个国家的代表团也退出了会议,表示抗议。 印度尼西亚红十字会代表团在声明中说,代表团退出会议的理由同印度代表团是一致的。 声明认为,“准许蒋帮出席会议的决议是在某一方面的压力之下通过的。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侮辱别的国家的强权行为。”
10. 美国休想制造“两个中国” 苏联“真理报”斥责美国无耻阴谋
第6版()专栏: 美国休想制造“两个中国” 苏联“真理报”斥责美国无耻阴谋 新华社17日讯 苏联“真理报”16日发表文章抨击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文章说,美国顽固地不承认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当形势迫使它不得不考虑这个现实的事实的时候,它就故意制造出“两个中国”的阴谋,企图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世界上唯一的中国,而在台湾岛上苟延残喘的蒋介石集团是所谓“中华民国”。 文章说,不久前在新德里举行的国际红十字大会上,美国人照例做了一次地理“发现”。参加这次大会的美国代表团对它的西方仆从国家施加压力,竟然通过了一项邀请蒋介石分子参加这个就要闭幕的大会的提案。这种破坏国际合作精神的行为激起了大会参加者和广大公众的合理的愤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对美国代表这种政治挑衅表示抗议,立即退出了会场。支持中国代表团的有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印度、印度尼西亚、叙利亚和埃及。 文章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信的日益提高,使得某些美国人士怀恨在心。他们瞎说有“两个中国”,目的是企图保持和长期侵占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领土台湾。苏联公众坚决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场。各国维护和平的力量不能不谴责美国反对伟大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种恬不知耻的阴谋。
11. 国际原子核研究会议闭幕 拟定了扩大利用径迹室从事研究的途径
第6版()专栏: 国际原子核研究会议闭幕 拟定了扩大利用径迹室从事研究的途径 据新华社17日讯 据塔斯社讯:讨论在原子核研究中应用威尔逊云雾室、扩散式云雾室和气泡室问题的科学会议16日在莫斯科近郊的杜布诺闭幕。 会议是在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举行的,历时五天。参加会议的有保加利亚、民主德国、匈牙利、中国、朝鲜、蒙古、波兰、罗马尼亚、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三十六个研究所、实验室和工厂的代表。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会上作了约五十个报告,报告在制造优异的试验仪器方面的成就。会议拟定了进一步发展利用径迹室从事研究的方法的途径。
12. 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 民主德国人民踊跃储蓄
第6版()专栏: 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 民主德国人民踊跃储蓄 新华社柏林16日电 据德意志通讯社消息:民主德国在1957年度“储蓄周”中新参加储蓄的银行新存户比去年的“储蓄周”多一倍。银行存款新增加了三十六万马克。许多公民还把款项作为长期存款存入德国投资银行。民主德国公民在1957年里所得的存款利息共达二十四万马克。
13. 在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下的罗斯托夫经济区
第6版()专栏: 在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下的罗斯托夫经济区 苏联罗斯托夫经济区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 帕·阿布罗斯金 属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所辖的罗斯托夫州是俄罗斯共和国内最大的工业和农业区之一。州内的主要工业部门是机器制造业、冶金业、食品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则主要是谷物生产和养畜业。近来,果树栽培和在顿河上有悠久历史的葡萄种植业,也广泛地发展了起来。 在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前,罗斯托夫州是我国巨大的农业原料产区之一。农产品占全州产品的80%。 在苏维埃政权的年代里,州内的经济得到了根本的改革。罗斯托夫州变成了工业和农业区。罗斯托夫州的经济,和苏联全国的经济一样,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由共产党倡导,经全体苏联人民赞助而实行的改组对工业和建筑业的管理,大大地促进了这一发展。 对工业企业和建筑工程的新管理制度,符合在经济建设领域中进一步实现列宁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精神,并日益充分地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国民经济委员会在卓有成效地解决组织问题和经济问题,深入生产单位的生活,改进工业的专业化和协作,发掘并动用尚未发挥的潜力。这一切都对进一步提高生产起了重大的作用。 苏联全国一共建立了一百零五个国民经济委员会,其中在俄罗斯共和国的有七十个。而俄罗斯共和国的七十个国民经济委员会当中,有二十个是一级的,在罗斯托夫州建立的罗斯托夫经济区的国民经济委员会,就是属于这一类的。罗斯托夫经济区的国民经济委员会由九个人组成,其中主席一人,领导整个委员会,四个副主席和四个委员,同时兼任委员会各部、局的领导人。经济委员会的机构,由十二个处(技术、生产、计划经济、协作和区间联系、劳动和工资、财政及其它等处)和十个专业管理局(机器制造业、农业机器制造业、建筑业、食品工业、轻工业、葡萄酒酿造业等等)组成。国民经济委员会机构的总人数是七百人。 国民经济委员会下设技术经济委员会,起咨询机关的作用。技术经济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审查发展经济区的工业、区内和区间协作的一般问题,讨论重大的生产技术和经济问题,讨论有关保证完成计划、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的措施。参加技术经济委员会的,有国民经济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有著名的专家、革新者和先进生产者,以及党、苏维埃、经济机关、工会、科学研究等机关的领导人。技术经济委员会的主席,由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兼任。 归罗斯托夫国民经济委员会各专业管理局所管理的企业,达二百六十五个,出产全州80%左右的工业产品。经济区内的企业所生产的电气机车为全国总产量的100%,蒸汽锅炉和谷物联合收割机为全国总产量的半数,中耕机则为54%。在国民经济委员会所属的工厂里,还生产曲柄、水压机、金属切削车床、仪器及其它好多种产品。 在国民经济委员会接管工业的时候,各工业企业完成了上半年国家计划的103.4%。同时,在总的完成了计划令人满意的情况下,有些工厂,包括“罗斯托夫农机厂”、“塔干罗格自动联合收割机厂”及其它等大工厂在内,却没有完成国家计划。 国民经济委员会采取有力措施后,在短时期内情况有了好转,而且好些落后企业,包括上述各联合收割机厂在内,在7、8两月份就开始完成了国家计划。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国民经济委员会所属各企业的总产量,已经比上半年的月平均产量增加了14.5%。8月份继续增产,达到上半年月平均的118.5%。 国民经济委员会各专业管理局和各处,在工作中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不能按照某种既定的成规和统一的框子来看待各个企业的情况和进行帮助。每个企业都有其特点,在分析一个工厂的工作时必须予以考虑。各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在大多数场合下,不等国民经济委员会发出必需干预某企业工作的指示,便主动地去协同工厂的领导人解决迫切的问题。 利用经济区内部潜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实行生产的专业化和发展协作。例如,如果没有很发达的铸造业,机器制造业是不可想像的。这样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就是技术经济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的对象。根据技术经济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国民经济委员会通过了有关铸造车间专业化的决议。这项决议已经付诸实行。 国民经济委员会为急剧改进建筑机构的工作,也做了很多工作。 国民经济委员会在利用经济区内部潜力方面的工作,还只是一个开端。我们根据工厂职工的建议,制定了1958年的计划。这个计划规定还要进一步增加工业产量。基本建设的工程量,特别是住宅建设和文化生活设施的任务,将大大增加。计划中重视发展新技术和生产建筑材料。计划规定生产一百一十二种新品种的产品,其中包括大规模生产“ВЛ—23”式强大的电气机车,制造每小时生产五百四十和四百二十吨蒸汽的大蒸汽锅炉,大量生产“СК—3”式的自动联合收割机。必须指出,计划还规定要广泛地实行专业化,而首先是冶金生产的专业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经济区内外的协作。 不久以前,经济区举行了党和经济界积极分子会议,讨论1957年已过去的那些月份的工业、建筑业的工作成果。到会的人都异口同声地指出,对工业和建筑业的新管理制度,为利用无限的内部潜力,以同样的生产能力来增加生产,开辟了广泛的可能性。党和经济界积极分子会议通过决议,赞同经济区劳动者所承担的关于在1957年12月22日前完成全年计划,并使国民经济委员会所属企业超计划生产三亿卢布产品的社会主义保证条件。各企业在新的条件下工作的头几个月的成果,使我们相信,他们所承担的保证条件,一定会光荣地实现。 (本报特约稿)(万峰译)
第 7 版
1. 苏联儿童文学中的党性和人民性
第7版()专栏: 苏联儿童文学中的党性和人民性 陈伯吹 苏联儿童文学是世界上最有思想、最先进的一种文学,它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科学的原则、以及对儿童和对儿童理解事物的特性的深刻认识为基础的。 四十年来,它的光辉的成就,在现代世界文坛上是无与伦比的,是插在世界文化高峰上的一面美丽的旗帜。 苏联的作家们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为了美好幸福的明天而战斗的这条总的路线上付出了艰苦的艺术劳动,把“培养新人的任务”作为儿童文学的主要任务,才获得了异常珍贵的收获。那上百种好作品固然是文学战线上的胜利的果实,也是政治思想教育上巨大胜利的果实。 然而,从苏联儿童文学的成长和发展的历史道路上看来,如果没有党的关怀和党的领导,一次又一次地作出指示,是不可能设想有这么样的成就的。 联共(布)于1922年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关于出版物的决议,就认为对于新一代的共产主义的文学教育作用是极其重要的;1923年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又重新提出了这个问题;特别是在1924年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决议指出:“必须在党的缜密的监督和领导下,着手建立儿童文学,以期加强这种文学中的阶级教育、国际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的因素。”(苏联大百科全书选译本:“儿童文学、儿童影片、儿童音乐”9页,人民出版社) 党之所以要作出这一决定,是因为它看到了资产阶级企图通过文学作品来影响劳动群众,影响最容易影响的年轻一代;并且已经出现了歪曲现实生活的、在小读者中间引起不健康的思想和情绪的、类似西欧的“侦探小说”的书籍。 党的决定立刻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1925年马雅可夫斯基开始为儿童写诗,1926年法捷耶夫为儿童写短篇小说,而盖达尔的第一部中篇小说“革命军事委员会”也在同年出版了。苏联儿童文学在党所指示的前进的道路上发出了良好的起步以后,才能逐渐在作品中贯彻党性原则,奠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础。 这在作家们的优秀作品中有了新的体现这点上得到了证明。作品写的是人民,并且是为人民而写的,不是写给贵族孩子看的,而是写给由于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所解放拯救出来免于遭受他们父辈的命运的孩子看的。作品还描写了、塑造了儿童革命者的形象。 这又在爱宾写的“盖达尔的创作道路”(中国青年出版社)中所说的“苏联的现实生活是他的作品中的儿童形象的真正的鼓舞者。布尔什维克党的思想是他的创作的组织者,苏维埃爱国主义的情感是他创作灵感的源泉”这几句话上得到了证明。虽然所说的只是盖达尔一人,但是这个共产党员、战士、作家的创作道路,实实在在是苏联的儿童文学向前发展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的道路。 这是不难理解的,只有作家真正站到党的立场上来,才能够畅饮甘露、沁入肺腑般地接受党的教育,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年轻一代的共产主义教育和训练的科学,体会党的文艺方针和文教政策,站在革命原则的高度上、首先是把政治放在第一位来考虑问题、选择题材、观察现象、分析本质,然后运用熟练的艺术技巧写出为儿童所喜见乐闻的好作品来完成政治任务。 苏联优秀作家之一的卡达耶夫对于这点有十分深切的体会。他说:“要想写出一部像样的、对人民有益的作品,必须坚定地站在共产主义的思想立场上。当这种党性的感情在我身上减弱时,我就写不好;当党性的感情在我身上加强时,我就写得好些。”(“苏联人民的文学”下册八十五页,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是作家总结自己创作的经验之谈,但是对于正在苦闷着写不出或者写不好作品的作家来说,无异一剂特效良药。 1928年,联共(布)中央所颁布的关于“改进青年和儿童出版物的办法”的特别决议认为:“儿童读物最大的缺点,仍然在于对社会主题的阐明不够和公然规避社会主题的作风。”党是伟大英明的,对这一思想教育武器的文艺的要求是特别严格的。正因为要求得愈严格,走的方向才愈正确,才愈能使高度的原则性、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布尔什维克的党性,以及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涵藏巨大教育意义,成为苏联儿童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也就使苏联儿童文学成为全世界最先进、最新颖、最优美的一种极其辉煌灿烂的儿童文化的原动力。苏联的作家们以革命文艺的战士身份,站在党的旗帜下,严肃认真地防止、并且坚决反对文学脱离政治的倾向。 “谁要同人民在一起,谁就要永远同党在一起。谁坚定地站在党的立场上,谁就永远同人民在一起。”(1957年文艺报二十四期十五页)正是这样:谁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谁就有最深广最丰富的生活积累。谁有了来自人民生活中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作品才能够写得像千年老树般地扎根在土壤的最深处——人民的心的深处,永远不被忘却。在这样不朽的杰作里,是具有深厚的人民性,也自然而然地具有代表人民利益的鲜明的党性。 1941年,盖达尔发表了“一块烫石头”(少年儿童出版社),是一篇不上两千字的小童话。在那样素朴简练的作品中,蕴藏着极其深刻的思想内容。——一个想偷摘几个苹果的孩子依瓦史卡在守园人把他放走以后,无意间碰到了能使人幸福的一块烫石头,立刻奔回去告诉那个须发全白的可怜的老头儿,想让他能回复青春,重过幸福的童年。可是这个集体农庄的守园人并不希望另一种的幸福,他爱惜他所度过的生活,爱惜他为人民的幸福而在战斗时所受的创伤,爱惜他自己贡献出一分力量来所赢得的社会主义的新社会,所以他对这个好心肠的孩子说:“自然,你心里想我老了,跛了脚,有残疾,很不幸。可是,实际上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自己的经历虽然不容易,却过得不含糊,过得很诚实,我还要别的作什么呢?” 作家刻划了一个淳朴敦厚的老农民的形象,揭露了他的精神世界——把他的生活的智慧和纯洁高尚的心灵绘声绘影地描画出来。这个可爱的老人所有的幸福是什么幸福呢?就是他把自己一生献给了为人民的幸福而进行的革命斗争。“活着为人民”,这是善良的俄罗斯人民的“人同此心”的心灵的呼声,而这也就是伟大的人民性的具体表现。 杜勃罗留波夫曾经对儿童文学提出了一个任务——要实现“教育里的人民性”的理想,主张重视描写生活的儿童读物,特别是描写人民生活的真实的短篇小说。而盖达尔很好地用自己的作品实现了它。 1946年,奥谢耶娃写了“爸爸的短外套”(少年儿童出版社),是一篇字数不多的短篇小说。它描叙了要上前线去作战的父亲,把一件黑丝绒的短外套给了四年级小学生的长子廖尼卡,要他在家里当家,照顾母亲和弟妹。这件露出一排银钮扣的柔软的外套还不合他的身材,然而他使自己有资格穿起来。每逢休假日在码头上工作,带回全部工资交给母亲。工作影响了学习,可是老师和同学帮助他念好了书。小说的结尾写得那么感人而有意义。爸爸空着一只袖管在轮船上跨下来,廖尼卡从人群中挤过去迎接他,一见面就性急地把自己的生活告诉他,可是给痛苦的辛酸的回忆哽住了,不得不说一会儿停一会儿。微风迎面吹来,吹起了爸爸灰色军大衣的下摆,也揭开了廖尼卡披在肩上的、爸爸的黑丝绒的短外套。 作家以廖尼卡的光辉形象,反映了在卫国战争时期苏联好几百万少年儿童在学习技术上、在劳动生产上、在日常生活上,竭尽全力来代替上前线去的父亲和上工厂、医院去的母亲。这件短外套是父亲加在孩子身上的一种真挚的关怀,加在他身上的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鼓励。而廖尼卡既无愧于爸爸的短外套,又无愧于学校的奖状,因为他是党、团所领导的少先队培养出来的新少年,也是党的教育方针所教导出来的好学生。 克鲁普斯卡娅在她的“我们的儿童需要什么样的读物”中明白地说:“一个新的人的形成,……不应当是自发的,……有计划的感化是必需的,……”而奥谢耶娃就把这一新教育的原则生动地形象化了。 苏联作家们不论在国内战争、经济建设、卫国战争以及战后建设时期,总是写那些能够帮助儿童成长和发展的,用共产主义精神来教育他们的一切事物;总是把他们带上广阔生活的道路、走向广大的天地中去打开眼界。写的是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红军、英雄、战士,写的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工厂、矿山、集体农庄的沸腾的斯达哈诺夫运动,写的是科学和技术上的惊人的发明和成就,写的是教师、医生、各种职业的优秀人物,写的是还有祖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些,当然都是儿童文学前所未有的现象,明明白白的政治,明明白白的党性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宣传,贯彻了儿童文学内容的思想性和党性的原则。在十月革命以前,“没有而且从来也未曾有一种文学,它是以工人阶级和农民的生活以及他们为社会主义的斗争来作为自己作品选题的基础。”(“苏联文学艺术问题”2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而在十月革命以后,“把整个儿童文学在全新的、为着形象的科学——艺术的思维开辟最广阔的前途的原则上建立起来”(高尔基:“论主题”)了。 我们绝对不同意儿童文学作品不可能加强政治性和毋须具有党性和人民性的那种不正确的说法。作家面临着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正在进行生死存亡剧烈斗争的大时代,必须写出能够教育挽起袖口、积极行动的社会主义建设后备军——千百万孩子们的动人的好作品。作家的作品愈能激动读者的心灵,就愈能正确地说明问题,也就愈能鼓动读者向作品所指着的道路挺起胸脯来向前走,把个人全部的力量和热情贡献给党和人民的正义事业。 这,只有要求儿童文学作品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也只有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中,作家多种多样的天才风格及其特点才得充分发展。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方法,使现实本身在革命发展中所带来的一切新东西得以表达出来。这在苏联儿童文学的卓越的成就上,得到了无可辩驳的事实的证明。 如果谁还担心着强调作品的政治性和要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会给作品带来公式化和概念化,那么,摆在我们面前丰富多采的上百种的苏联儿童文学作品,恰恰是个有力的反证。而在这伟大的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纪念,衷心地感谢苏联的作家们给我们创作了具有指导意义的观摩和学习的示范性的作品。
2. 苏联音乐的光辉成就
第7版()专栏: 苏联音乐的光辉成就 喻宜萱 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史的新纪元,首先表明在人们思想意识中的伟大变改和革命文化的开始。伟大的马列主义思想指导着苏联音乐家忠实地为祖国利益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全民事业服务,坚决地走向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的发展道路。因而,苏联音乐在今天,正属于全世界进步音乐文化的最前列的领导地位。 四十年来,在具有无比优越性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保证下,苏联音乐一方面继承了俄罗斯古典音乐学派的优良传统,一方面更为推陈出新地获得了新的发展。老一辈的作曲家,如:伊波里托夫、伊凡诺夫、格拉祖诺夫、格里埃尔、瓦西连科等人都参加了苏联现代音乐的建设,他们的创作力在苏维埃时代显示得更加旺盛。格里埃尔的著名舞剧音乐“红罂粟”、“青铜骑士”和“达拉斯·布尔巴”都是十月革命以后的作品,对于苏联舞剧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在社会主义年代里成长起来的苏联音乐家则数以百计,他们的成就更超过了老一辈。其中米雅科夫斯基、沙波林、普罗科菲耶夫、萧斯塔科维奇、哈恰图良、卡巴列夫斯基、列乌茨基、达维琴科、赫连尼科夫,以及其他许多优秀的作曲家们则高高地举起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的旗帜,有力地领导着苏联音乐创作的道路,奠定了苏联音乐的基础。 苏联音乐的创作体裁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在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产生了无数优秀的典范作品,开出了金光闪闪的艺术之花。在最近三十多年来,苏联成功地发展了交响乐,忠实地继承并发扬了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乐艺术的伟大成就,丰富了全世界的乐坛。米雅科夫斯基的第二十七交响曲,普罗科菲耶夫的“古典交响曲”和第七交响曲,萧斯塔科维奇的第一和第五、和1941年在受法西斯匪徒们包围的列宁格勒城所创作的爱国主义的第七交响曲,以及近年来所创作的第十交响曲,哈恰图良的第二交响曲、卡巴列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等优秀作品,只是苏联成功的交响乐作品中的一部分;这些作品深刻地体现了苏维埃人民的思想情绪,深深地激起了人民热爱祖国的共鸣。这些卓越的交响乐作品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被经常采用为音乐会的节目,带给了人们最珍贵的精神食粮。 苏联音乐都深深地蕴藏着一种伟大感情的真实性,打动着每一个普通人的心弦。通过各种体裁的苏联音乐作品,广泛地反映了苏维埃时代的精神实质,普遍地反映了苏联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优秀的苏联歌剧,如:沙波林的“十二月党人”、卡巴列夫斯基的“塔拉斯一家”、梅伊杜斯的“青年近卫军”和赫连尼科夫的“暴风雨”,都真实地体现了人民的精神面貌,指导着人民向共产主义道路前进。而舞剧音乐,如上面所提到过的格里埃尔的“红罂粟”、“青铜骑士”和“达拉斯·布尔巴”,以及普罗科菲耶夫的“灰姑娘”、“罗米欧与朱丽叶”和“宝石花”,阿萨菲耶夫的“巴黎的火焰”、“巴赫契萨莱城的喷泉”、“高加索的囚徒”和“农村姑娘”,哈恰图良的新舞剧“斯巴达人”,以及其他许多舞剧音乐都集中地表现了人民热爱自由和建设幸福生活的愿望。这些音乐在思想内容上,技术方法上,风格和曲调性等方面都是那样的尽善尽美,使人愈益感到社会主义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可爱,加强了人们对生活的信念。 苏联的音乐文化是真正建立在民主的、人民的基础上的。苏联音乐联系着广大的群众,深入到人民的工作与生活,因而苏联艺术的大众性正是苏联音乐的崇高的特征。苏联群众歌曲是极其丰富多采的,而且流传得非常广泛,全国各个角落到处是歌声。这些歌曲已经渗透到千千万万人的日常生活里,变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力地证明苏联音乐创作的正确道路。苏联歌曲不但为苏联人民所热爱,而且受到了我们中国人民的热情欢迎,并给我们以深遽的影响。我只须稍微提起几首曲名,如:“世界民主青年进行曲”、“莫斯科—北京”、“喀秋莎”、“祖国进行曲”,大家就会立刻想起许多我们十分喜爱的苏联群众歌曲,另一方面,苏联音乐家们在独唱歌曲的创作上也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如:沙波林的由八首悲歌组成的歌曲集,及改编的古今民歌,格里埃尔的声乐协奏曲等在世界声乐文献的宝库中都占着重要的地位。 苏联音乐的大众性还表现在业余音乐活动的蓬勃发展,业余音乐家和歌唱家的队伍已扩展到几百万人。在创作上,愈来愈多的业余音乐爱好者成为音乐创作的直接参加者。在业余音乐活动的无比繁荣的情况下,和学校音乐教育的有力保证下,四十年来涌现了大批的拥有世界声誉的专业表演家,他们在技术上和艺术表现上,都达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峰,超越了前人的成就。我所指的是那些大师,如:涅日达诺娃、索比诺夫、奥布霍娃、伊古姆诺夫、果洛伐诺夫、姆拉文斯基、伊凡诺夫、奥伯林、奥伊斯特拉赫、吉列尔斯、索夫罗尼茨基、罗斯特罗波维奇、沙夫朗、科冈、李赫特尔、尼科拉耶娃、古谢娃等,他们的表演水平居世界的第一位,获得历次国际竞赛的最高奖章,这证明苏联表演学派的无比优越性;他们光芒四射地高举着社会主义艺术的鲜明旗帜。总之,苏联音乐的如此发达,如此繁荣,正说明马列主义学说,无产阶级政权,社会主义制度在文化战线上的伟大胜利的一种表现!我兴奋地为苏联的伟大成就欢呼!我以最崇高的心意向“伟大的四十周年”致敬!我祝贺十月革命的巨炬将照亮全世界。
3. 文化战线上的中苏战斗友谊——回忆“苏商”时代出版社的工作
第7版()专栏: 文化战线上的中苏战斗友谊 ——回忆“苏商”时代出版社的工作 林陵 苏联向来是无微不至地帮助中国人民的。从1941年到解放,在我们工作最艰难的敌伪统治时期和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苏联同志用“苏商”的名义帮助我们经营时代出版社出版报刊书籍,是表现中苏战斗友谊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1937年八·一三上海战争发生后不久,中国军队撤退,日本军队和汉奸伪军包围了形同孤岛的上海租界。中国报刊(除了汉奸经办的之外)为了能够维持出版,都借用英、美、法等国的招牌。但是,为了工作上的方便,却不得不避免和苏联同志有什么往来。 1941年6月,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英、美和苏联站到了一条战线上反对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这就产生了可以由苏联人出面出版中文刊物的条件。因为当时给我们做发行人的英国人被日伪收买过去,党所领导的许多刊物都被迫停刊了,我们就和当时在上海主持苏联宣传工作的塔斯社社长罗果夫同志商量此事。就用当时在上海已经创刊的俄文“时代”杂志的名称,自8月20日起出版一份中文的“时代”周刊。虽然“时代”杂志的内容,偏于苏联情况的报道,但对于扩大读者,这样的刊物还是很需要的。 就这样,“时代”周刊作为一个开端,开始了苏联帮助我们在最艰难的岁月,即租界、敌伪统治和国民党统治时期进行革命的文化宣传工作。 由“时代”周刊发展成为时代出版社,除出中文的“时代”周刊外,还从1942年十月革命二十五周年起出版“苏联文艺”月刊,1945年起出版“时代日报”和“苏联医药”月刊。另外还出版俄文的“时代”半月刊,英文的“每日战讯”。在战争时期还出版英、德、日文的小册子。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出版了大量苏联文艺作品和介绍苏联各方面情况的书籍。 1941年12月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日军开入租界,结束了上海的租界时期,所有过去用外国人名义出版的中文报刊,一律停刊。但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保证南侵和没有后顾之忧,暂时对苏联采取了友好政策,最不为日帝所喜欢的时代出版社仍能在这个缝隙里存在下去。 中文“时代”杂志的继续出版,在敌伪刊物独霸上海、上海人民无法知道世界真实情况的时候,给广大读者发挥了极为有益的精神食粮的作用。“时代”杂志上所报道的,不仅是苏德战场上的真实情况,并通过文艺作品、特写、通讯等形式详尽地反映了苏联人民怎样在共产党领导下在前后方各个角落里所展开的“一切为前线、一切为胜利”的英勇斗争。“时代”杂志和“苏联文艺”在日伪封锁消息、实行血腥统治的上海以及整个东南沦陷区里,像开了一个窗户,把真实的情况报道给中国人民。 苏联同志为了保证这些中文刊物的出版,表现了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一切由苏联同志出面同日本和汪伪方面进行交涉,中国同志只管做内部的编译工作。后来日伪要检查全部中文出版物,也由苏联同志亲自把稿子送去检查,同日伪检查官“蘑菇”。中国工作同志被迫害或逮捕时,苏联同志就出面去交涉,竭力设法营救。 在敌伪压迫暗无天日的情况下,像“时代”这样的刊物是无法依靠社会组稿来维持的,一般人也不敢和受到敌伪监视的时代社编辑部往来。 “时代”的大部分稿子要从俄文翻译,而上海当时懂俄文的人很少,这就一方面必须尽量搜罗能够译俄文的人,另一方面要下决心在工作中培养新的翻译力量。自己必须有一个编译的班子,才能应付当时的环境。 一般印刷所不敢排印时代社的刊物,而且环境复杂,我们也不敢随便依赖社会上的印刷所。装订工作也是如此。 发行工作,当时在上海是被一种帮会的势力控制着的,非但发行折扣很高,而且政治上很不可靠。一般书店不敢或不愿代售时代社的书刊。这些情况就迫使我们不得不自己来安排一套发行机构,并开设自己的书店。这些情况都加重了当时在上海出版红色刊物的困难。 纸张的困难,也是一个严重问题。1945年之后,苏联轮船可以开到上海,纸张主要是从苏联直接运来的,在这以前是用各种方法到市面上去收购。 “时代”等刊物是公开发行的,上海全市各报摊都有出售,每出一期,很快就销售一空。这方面也有一种特殊情况:固定的定户并不多,读者大多数是在报摊上零买的。因为在敌伪和国民党统治之下,读者犹如惊弓之鸟,不愿意把自己的姓名地址留在危险的红色机关里,以免一旦变成黑名单。读者宁可临时在报摊上买,看过之后转送给别人看,尽可能自己不保留在家里,以免发生意外。这样就产生了另外一种作用,一份刊物辗转传阅,读者范围愈扩愈大。 “时代”不仅销售在上海市,也远销到当时敌伪统治下的许多其他城市。不仅在敌伪地区里传布,也销售到苏北、浙东等解放区里。 时代社门口新挂的苏德战时地图,上面用红丝线和小红旗表示战线,每天移动,吸引了无数关心时局的人,特别是早晨,出版社的门口,总集结着一大堆人,这是出版社所起的另外一种宣传作用。 在日伪报纸无耻地登满皇军和德意法西斯军队“赫赫战果”的日子里,想要知道实情的读者,只有到这里来看到一点可靠的消息。而且一个极其简单但也是极其有力的逻辑支配了当时上海的市民:日本是德意的同盟者,看到德意的失败,也就是看到日军的败绩。 就在1944年2月,苏军节节胜利,中国人被胜利的消息鼓舞得隐隐高兴的时候,日帝指使它的傀儡勒令“时代”、“苏联文艺”、“每日战讯”停刊,只留下俄文刊物继续出版。理由是苏联人只能在外国出版俄文刊物,不能出版其他文字的报刊。 被胜利的消息鼓舞着的时代社的苏联同志和中国同志,眼看庆祝胜利的欢乐的日子就在面前,虽然不能出版书刊,但每天仍旧照常工作,编译苏联文艺作品,积累稿子,等候天亮。 1945年4月,当苏联已经攻入德国境内并进迫柏林的时候,“时代”和“苏联文艺”等都自动复刊了。并且还增出了“苏联医药”月刊。 8月,日军投降,上海开始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时代,我们仍旧在苏联旗帜的保护之下,立即出版了“时代日报”,从此,苏联同志对中国同志的帮助,已从报道苏联的消息转入全面地报道中国的和国际的消息了。也正因为日报必须接触现实,同国民党当局的冲突就增加起来了,因而由苏联同志出面折冲交涉的事情也更加多起来了。在上海所有进步的报刊如“联合晚报”、“文萃”杂志等被封之后,“时代日报”仍能在“苏商”的特殊关系下坚持一个时期。当上海展开工人学生“反美扶日”、“反饥饿”、“反内战”等大规模斗争时,“时代日报”进行了真实的报道,在群众中起了有力的宣传作用。解放战争开始后,报上的“半周军事述评”,报道战况,分析战局,在使广大读者了解解放战争真实情况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正因为这个缘故,1948年6月间“时代日报”被国民党当局以“歪曲军情、煽动工潮学潮、破坏金融”等罪名勒令停刊了。 日报被封后,“时代”杂志和“苏联文艺”等刊物仍继续出版,直到解放。“时代”杂志在日寇投降后改成半月刊,以介绍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情况为主,是一个综合性的国际问题刊物。“苏联文艺”是中国最早的一份专门译载苏联文学艺术作品的刊物,前后八年,一共出版了三十七期,几乎发表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所有重要作品。这些作品非但鼓舞了正在进行抗日战争的中国人民,而且苏联作家艺术家的那种各自拿出自己擅长的武器来真正做到“一切为前线、一切为胜利”而服务的战斗精神,使中国文艺工作者得到了鲜明的学习的榜样。 在苏联同志的帮助下,时代社在十年的时期中,培养出一大批直接由俄文翻译文艺作品的优秀翻译,现在正分散在各个文艺刊物和文艺出版社的重要岗位上担任工作。 1952年底,时代出版社在完成了自己光荣的战斗任务之后,由苏联方面移交给中国人民,作为中苏友好协会的出版机构,大量翻译和出版介绍苏联情况的书籍。现在时代出版社虽然改变了工作方针,但它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所做的工作,苏联人民的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中苏两国人民在文化战线上的战斗友谊,将永久不可磨灭地留在广大中国读者的记忆里。
第 8 版
1. 郑凤荣跳过了1.77公尺
第8版()专栏: 郑凤荣跳过了1.77公尺 风和日暖的11月17日上午,北京先农坛体育场正在举行北京市运动会田径比赛。先农坛体育场的东南角看台,平常是观众最不爱坐的地方,可是今天却是例外,观众们都挤在这几个看台上。这是因为著名的国家选手郑凤荣,正在田径场的东南角上作跳高表演。 跳高架的横竿不时地往上升着,穿着白色短裤的郑凤荣轻松愉快地跳过了1公尺56、1公尺60、1公尺64、1公尺68……。现在该是跳1公尺72的时候,对郑凤荣来说,这个高度是可以越过的,但从她的面部表情来看,她没有像刚才那么轻松;郑凤荣做了下准备动作,走近了起跑线,一阵快速助跑后,就跨过了横竿,巧妙轻盈地落在沙坑里。 “1公尺77……”,郑凤荣对裁判说。 当扩音器传出了这个高度之后,看台上马上就喧哗了起来:“一下子就加5公分,比世界纪录还高1公分,姑娘的雄心可真不小呀!” 工作人员忙着量尺寸,平场地,时间过了很多,正在休息的郑凤荣说:“让我快些跳吧!”她自己又不住用跑鞋在地上做标志,接着又用手臂量了一下横竿与起跳点之间的距离,……看来,她是紧张极了。最后,她在起跑线上站着,眼睛盯着横竿,好像要忘了跳过去一样。场上也紧张了起来,大家都沉默着。摄影记者准备好了一切,要把这个有意义的镜头,收入镜箱。 刹那间,郑凤荣已经开始助跑了,很快就奔近了横竿,只见她一脚跨过了横竿,接着马上就是一阵横竿落地声,……第一次试跳失败了! 四周的人们在安慰她,希望她好好地放松一下,再活动一下,准备跳第二次。 现在不仅是郑凤荣自己,连跳高架四周的人们,看台上的观众也感到紧张。 郑凤荣不时地按摩、抚摸着手臂和大腿。接着,她对准横竿看,咬紧了嘴唇,向前冲去。她的身体像燕子般地飞过去了。 成功了!全场响起了掌声,祝贺郑凤荣的成功。郑凤荣自己也跳了起来,她接受了四周的祝贺。整个跳高架的四周浸沉在欢乐的气氛中。 表演并没有结束,接着郑凤荣要求把横竿继续加至一公尺八十公分,接连三次都失败了。尽管这样,郑凤荣今年的目标是达到了。表演结束后,郑凤荣说:“我将巩固这个成绩,争取创造更新的纪录。” 全国人们期待着这位年轻的世界女子跳高纪录打破者,创造更优秀的纪录,为伟大的祖国争取光荣。 颜世雄(附图片) 郑凤荣跳过世界女运动员从未跃过的高度——1.77公尺。 新华社记者 刘东鳌摄
2. 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开始
第8版()专栏: 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开始 本报讯 1957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17日在北京体育馆开始进行第一天的比赛——男、女团体赛。这一天共有六十个队进行了四十四场的比赛。 在男子组的比赛中,北京一队、广东一队、上海一队、黑龙江队等都是二战二胜,他们都是以五比零、五比一的压倒优势轻取对手。女子组的比赛中,北京一队、二队、广东一队、广西队等都表现了较高的水平,她们经常以三比零、三比一打赢对手。 女子第四组北京一队对上海一队的比赛是一场动人心弦的比赛,也可以说是分组冠军的争夺赛(小组内以这两队为最强)。北京一队以去年全国冠、亚军丘钟惠、叶佩琼上场,上海一队以朱培民、池惠芳应战。第一盘丘、池的比赛,丘钟惠因手腕受伤,最近才开始练习,结果以二比零败于池惠芳。第二盘叶、朱之战,叶用变化多端的削球以二比零扳回一盘。第三盘双打中,叶、丘又取得了胜利。最后叶对池的比赛中,叶佩琼又告捷,以三比一取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 这次锦标赛中的男、女团体赛将连续进行六天的比赛,从21日起各分组冠军产生后,将进行争夺冠军的决赛。 (国安)
3. 全国足球甲级联赛举行两场比赛 “八一”队和北京队分别获胜
第8版()专栏: 全国足球甲级联赛举行两场比赛 “八一”队和北京队分别获胜 本报讯 全国足球甲级队联赛北京竞赛区在17日举行了两场比赛。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的一场“八一”队以三比○胜长春队;在北京体育馆足球场的一场,北京队以三比二胜沈阳体育学院队。 长春队昨天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优点是:速度快,动作灵活迅速,抢球积极。但是他们在紧要关头时,却缺乏门前一脚的功夫,致使许多应该得分的机会失掉了。例如前锋池青龙、宋智学、李光洙等都曾在对方门前获得射门的良好机会,但是他们都错过了。他们缺乏门前一脚功夫还表现在射门不准上面,许多急而劲的球都从他们的脚下飞经对方门的左右方或上方越出界外。 “八一”队在昨天的比赛中,表现得果断勇敢,他们抓住了长春队个子较矮的弱点,把原来踢后卫的高个子高筠时调任前锋,准备利用头顶球得分。这个办法果然生效,昨天高筠时连顶带踢独中两球,加上左翼崔亨燮踢入一球,“八一”队最后以三比○胜长春队。 昨天在北京体育馆足球场比赛的是北京队对沈阳体育学院队。上半时北京队打得不够理想。沈阳体育学院队非常活跃,攻势很猛,经常威胁北京队的球门,先后在十三和十七分钟射入北京队大门两个球。北京队虽有好多次射门机会,但都不是越界,就是被守门员接住。在三十五分钟时,沈阳体育学院后卫手球犯规,北京队罚球,点球入网,这才扳回一球。上半时二比一终局,北京队先输一球。下半时北京队吸取了上半时的教训,卫线队员在禁区外积极上前阻截,锋线队员也很好地利用了交叉换位和两翼拉开的打法,果然局面大大改观。在后一个四十五分钟中,优势几乎完全掌握在北京队手里,北京队的后卫都压过中线来助攻。沈阳体育学院队下半时全力防守,力图保持上半时的胜局,但在北京队的强大攻势下,终被攻入两个球。全场结果三比二,北京队小胜。
4. 大风预报
第8版()专栏:气象台 大风预报 11月17日下午8时中央气象科学研究所发布大风预报: 由西伯利亚西部移来的冷空气已经移到蒙古人民共和国中部,并将继续向东移动。17日夜间起,内蒙古自治区由六级左右的西南风转为六级左右的西北风。河西走廊有有五、六级的西北风。18日白天,东北全区,渤海、黄海北部,山东半岛由六级左右的西南风转为六级左右的西北风。18日上午起河北北部和山西北部有五、六级的偏北风。 18日早晨,新疆北部河西走廊的气温将下降8—10度。19日早晨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西部的气温也将下降8—10度。
5. 祝贺和希望
第8版()专栏: 祝贺和希望 吴文 继陈镜开打破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戚烈云创一百公尺蛙泳世界纪录之后,昨天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健将郑凤荣又以一公尺七十七公分的成绩打破了一公尺七十六公分的女子跳高世界纪录。这个新成绩的获得,我们在这里表示热烈的祝贺。 郑凤荣在1954年只能跳过一公尺四十六公分,经过四年的艰苦锻炼,她把成绩提高了三十多公分,在今年内她就八次跳过一公尺七十公分。郑凤荣这次能打破世界纪录,是同她的艰苦锻炼分不开的。 解放前,我国的体育很落后。解放后的短短几年中,由于党和政府对体育运动的重视,旧社会留下来的体育方面的落后面貌已根本改观。群众性体育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体育运动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极大多数的运动项目不仅远远超过解放前的水平,而且有不少项目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我国的优秀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曾多次为祖国争到了荣誉。例如,今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三届青年友谊运动会上,我国青年运动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十九个项目中得了分,并有一项创造了世界纪录。在另外的很多国际比赛中,我国的运动员,也曾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们的这些优秀运动员,如陈镜开、戚烈云、郑凤荣、张鋐、林锦珠、蔡艺墅,以及篮、足、排、乒乓等球类方面的一些运动员,他们在竞赛中表现了卓越的技术,表现了艰苦锻炼、勇敢顽强、不骄不馁、朴实谦逊等良好的道德作风。他们的良好作风具体而有效地对广大群众起了共产主义的教育作用。他们的成绩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 但是我们决不能满足和陶醉于这点已有的成绩。应该看到,我们许多项目的现有水平比世界水平还差很多,现有的成绩还不巩固,许多知识和经验还没有很好地掌握。应该认识到像陈镜开、戚烈云、郑凤荣等创造的成绩,不过只是我国运动水平达到世界水平的开始,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因此,我们每个运动员,特别是创造了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应该永远保持谦逊的态度,不骄不馁,百折不挠,勤学苦练,为创造更好的成绩,为祖国争取更大的荣誉而作更巨大的努力。
6. 在刻苦锻炼中进步
第8版()专栏: 在刻苦锻炼中进步 毓忠 昨天,郑凤荣以她那种特具的弹性、柔软、快速、有力的腿和腰的动作,轻松利落地跳过了1.77公尺高的横竿,打破了女子跳高世界纪录。 郑凤荣今年才二十岁,在跳高上取得这样好的成绩,真不简单。她从小就喜欢运动,经常和小弟弟在一起比赛跳高。 到1953年,她被选入了山东省田径代表队,参加了全国运动会,第一次“出征”,她就获得了1.36公尺的成绩,这个成绩与当时全国最高纪录仅差四公分,这使她非常高兴。 这一年,她考进了北京体育学院。在那里她开始了系统的按步就班的全面的身体锻炼。成绩很快地就提高到了1.45公尺。但是后来,她却因练习跳远腿部受伤引起了严重的关节炎。 等到她的健康全部恢复时,两年已经过去了。重新回到田径场上,她怎么也不能跳过1.40公尺的高度。面对着困难,她曾经变得消极起来,她打算不练跳高了,要改练标枪。后来经过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帮助,她认识到这是向困难低头的一种软弱的表现,她消除了错误的思想,鼓足了勇气,毅然地又踏上了艰苦锻炼的路程。 在前进的道路上,她又遇到了新的困难。原来她跳高用的姿势是落后的跨越式。于是她开始改跳剪刀式。但是改换姿势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弄不好成绩还会降低。事实证明她的成绩确实又降低了,但她并不灰心,她觉得周围的人都在支持她鼓励她,她依照着老师的话,一股热情地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练习。每天她除了要进行球类、体操、田径等项目的全面锻炼外,还要进行一百次左右的跳高练习,同时还利用各种各样的辅助动作来纠正跳高动作。 她的成绩从1.40公尺逐渐上升,今年夏季,她在民主德国创造了优异的成绩——1.72公尺。今年10月在南京五台山体育场举行的全国田径运动会上,她跳过了1.73公尺,几天之后又在上海跳过了1.74公尺。所有这些成绩,都没有冲昏她的头脑,她立下了诺言要为祖国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就在11月3日她在北京又跳过了1.75公尺。到今天她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现在她已跳过了1.77公尺的高度,打破了美国黑人运动员麦克丹尼尔在去年12月1日在墨尔本创造的1.76公尺的世界纪录。她为祖国获得了荣誉,为祖国的田径史写上了光辉的一页。
7. 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第8版()专栏: 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乒乓球原叫台球,这是因为乒乓球在刚开始时只是在餐桌上玩的一种游戏。因为球在桌上来回打击时发出“乒、乓”的声音,所以又将台球叫做乒乓球。当时球和拍子都没有一定的规格,直到十四世纪末叶,才发明了用赛璐珞制造台球。最初,球拍是用羊皮纸做的,后来才改用木板制造。至于胶皮拍的产生和普遍运用还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1953年,日本首先使用了海绵拍,以后海绵拍才逐渐在各国普遍使用。 据说,乒乓球运动最初是从中国和日本开始的。在欧洲国家中,英国是乒乓球输入最早的国家,当时叫“桌上网球”。由于乒乓球简便易学、规则简单,男女老少都能打,因此乒乓球便成为一项有趣味和有锻炼价值的运动,并很快地流传到各国。 在我国,乒乓球运动在四十年前才开始提倡,当时只有上海、南京、天津、广州等大城市比较普遍,由于当时都是用的木拍,球也比较轻,因此技术很低,直至1937年才有胶皮拍,球的重量也改成与国际比赛中规定的一样。在比赛时也开始用削球来代替挡球,但那时的水平在国际上还是很低。 解放几年来,乒乓球运动由于广泛开展的结果,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1952年北京举行第一届全国乒乓球比赛选出国家队后,第二年3月便参加了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二十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当时的成绩并不很好,男子队被评为第一级十名,女子队被评为第二级第三名。以后我国参加了每届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每次成绩都有所提高。今年4月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二十四届乒乓球锦标赛中,我国男、女队在团体赛中都获得了分组冠军。比赛结束后,我国男子队被评为第一级第四名,女子队被评为第一级第三名,我国乒乓球队已成为世界第一流的球队。 1926年国际性的乒乓球组织成立以后,第二年便在伦敦举行了第一次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此后,每年春天便在各个国家轮流举办竞赛。今年春天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二十四届国际乒乓球锦标赛(1940年到1946年因战争暂停),有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参加。 在世界各国中,日本运动员接连取得了几届世界冠军。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乒乓球队都是横握球拍,善守能攻,也曾获得几届国际比赛的冠军。 (国安)
8. 记列宁博物馆
第8版()专栏: 记列宁博物馆 吴伯箫 早晨,从旅馆出来,我一个人走在莫斯科的街上。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人,但是我并不感到孤单、生疏。从电影生动的画面,从文学作品细致的描述,特别是从几十年来燃烧一样的向往,对莫斯科,我仿佛早就熟识。那天在街上来来往往的苏联人,无论是男的、女的,或者是老的、少的,也无论是从你对面走过来的,或者是从你身边擦过去的,都像是老朋友、老邻居,他们用亲切的眼光,和悦的脸色,来欢迎你,招呼你。都仿佛在说:“早哇!”“您好!苏维埃的客人。”我俄文懂得不多,自然说不好苏联话,但是我真挚的感情怂恿我,却一个一个作了无声的回答:“同志,您好!”并且进一步想告诉他们(尽管他们不一定问你):“我要到列宁博物馆去”。 那天空气很潮润,不冷,虽然在北纬快六十度的地方的10月,但是绝不像冬天。从行人走路时的轻捷和自己心情的畅快看,倒觉得有点儿像初春。听着克里姆林宫叮当……叮当……的钟声,心胸立刻像海洋一样开扩起来了,饱孕了热情,充满了力量。那钟声是浑圆的,响亮的,肃穆的,和乐的,像一种和平和繁荣的信号,又像一种叫人奋发前进的召唤。在这样的钟声里我走进了列宁博物馆。 走进列宁博物馆像走进一个国际家庭。那里又肃静又热闹。从人们不同的皮肤的颜色,从人们说的不同的语言,知道大家是来自许多不同的国家的。很多人交换思想感情不单靠说话,微微地笑一笑或者轻轻地点点头,就仿佛彼此已经互相了解了。“列宁”这个字,不就是最响亮的国际语言吗?它的丰富的涵义,已经不只是一个举世景仰的伟大的导师的名字,已经是“朋友”“同志”“阶级友爱和团结”“世界和平和幸福”的化身了。 带着虔敬的心情我随着络绎不绝的人群走过十六个陈列室。陈列室里不是张挂着一幅一幅关于列宁革命活动的照片、油画,就是陈列着一件一件属于列宁的纪念品和遗物。从列宁的幼年直到世界劳动人民向他最后告别,人们像跟着列宁度过了战斗的一生。是那么伟大又那么平凡的一生啊。 列宁获得金质奖章从中学毕业以后,进了喀山大学。在那里他参加了沙皇暗探所说的“极危险”的学生小组。他以满怀的革命热情,组织学生的革命活动。因为他十四五岁的时候就读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做什么?”也读了赫尔岑、涅克拉索夫那些民主诗人的作品,所以在学生中间列宁是以博学多闻著名的。一幅油画画着,十七岁的列宁带领青年学生进行反对“1884年大学章程”的斗争情况:他昂着头,眼睛望着远远的前面,步子迈得很大,一群青年学生就紧紧地跟在他后面,奋勇前进……那还不是武装斗争,但是已经给人一种坚毅果敢战斗的气氛。据记载,当列宁被逮捕的时候,押解他的警察所长对他说:“你这个年轻人,为什么要造反呢?横在你前面的是一座墙壁啊!”列宁的回答是这样:“是一座腐朽的墙壁哩,只须推撞一下,就会倒塌的。” 在沙皇追捕、通缉,随时都有性命危险的情况底下,列宁从国内逃到国外,又从国外逃回国内,任何艰难困苦都挡不住他。他走到哪里,哪里便建立起革命的组织,传播下革命的种子。在监狱里,他避开狱卒的监视,从事革命的著作。像“论罢工”就是在监狱里写的。为了严守秘密,列宁把自己的书信和书稿用牛奶写在什么书籍的字行夹缝中间。 1897年2月,列宁被流放到辽远的西伯利亚,住在叶尼塞省米奴新斯克州舒申斯克村。那是一座荒原上的村子,没有树林,只有几条堆满粪垢的污秽的街道。但是在那里被流放的三年,列宁竟然写了三十多种著作,著名的“俄国资本主义底发展”是其中的一部。紧张工作的空隙里,列宁还打猎,下棋,滑冰,作长途旅行,阅读他所爱好的作家:普希金、莱蒙托夫的作品。列宁是最会工作,最会休息,又最富于生活乐趣的人。 在外国,列宁也进行着始终不懈的革命活动。在德国慕尼黑出版的“火星报”(1900年12月11日第一期出版),“曙光杂志”就是他手创的全俄性的报刊。在第四陈列室里陈列着1903—1904年列宁侨居日内瓦的时候住房的摆设。还有办“火星报”的时候所用的桌子。在第五陈列室里有1903—1906年地下印刷厂的模型。从地上的掩护用房,地下的回环曲折的通道,人们完全可以想见当年秘密革命工作的艰险和辛苦。 再往前走,拉兹里夫光辉的一幕揭开了:那富有历史意义的草棚,那白桦树林,那湖边的小船,那岸上两个伟大心灵的亲密的会见,都留给人以永远不会磨灭的印象。列宁那时(1917年7月到8月)是在丛林深处工作的。丛林的中央,辟出一块空地,立下两个树墩,一个高一些的当桌子,另一个矮一些的做凳子。周围用树枝圈了起来,列宁就叫它作“绿色的办公室”。是在这样的办公室里,列宁写下了他的天才著作“国家与革命”。为了工作方便,列宁曾剃去胡须,穿起芬兰式的农民衣服,坐小船到拉兹里夫割草,或者跟亲密的战友斯维尔德洛夫、捷尔任斯基在草棚里秘密集会。有一个叫科里亚的十三岁的孩子,每天搜集松枝,燃起篝火替列宁烧茶,同时看望四周,遇到生人到来的时候,便吹口哨,学夜莺叫。这些都应当是社会主义革命史册上不朽的篇页。 扮作司炉乘火车头去芬兰,两个月后的11月7日在彼得堡苏维埃非常会议上演说,高喊:“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万岁!”同一天晚上十点四十五分在斯莫尔雷宫宣布“全部国家政权归苏维埃”,……那些充满了雷鸣般的鼓掌声和巨潮般的欢呼声的场面,是人人熟悉的,人人记得的。我们经常有的“乌拉”“万岁”的欢呼,我们无妨想像是那些轰轰烈烈的场面的继续。在肃静的博物馆里,当你参观着大幅群众场面的油画的时候,那欢呼不也仿佛还能从并不遥远的地方清晰地听到吗?我们也无妨想像自己就是那些群众集会的成员吧。 分散放在三个陈列室里有三套列宁的衣服:1918年的一套呢大衣,黑绒的领子,两排纽扣;一套带黑羊皮领子的大衣,配了一双毡筒的靴子;又一套是哗哒呢的黄灰色的列宁装和一双皮质粗劣的高腰黑皮鞋。这些都是极平常的衣裳,但是都是列宁穿过的。尊敬穿衣服的人,衣服看来也发着光辉。还有常在列宁寝室里摆着的那张小书桌,列宁跟农民代表谈话的时候坐过的那张带着宽宽大大的布套的沙发椅,跟高尔基一块谈话时候的照像……原物都静静地默默地陈列在那里,但是每一种纪念物却都仿佛在现身说法,争着告诉客人它们各自跟列宁在一起的时候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 参观的结尾是放映有关列宁的纪录影片。通过影片人们直接会见了列宁。列宁走路的姿式,列宁说话的声音,列宁对人和蔼又无比坚定的态度,那是无可代替的,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的。 那次参观,也还有一个难忘的插曲。 在博物馆走廊的地毯上我无意中拾到一枚少年先锋队的徽章。参观走到第十六陈列室的时候,正碰上一队少年先锋队员在那里举行入队式。她们在列宁像前宣誓。我心里想,拾的那枚徽章可能就是哪个队员丢掉的吧,便等她们的入队式举行完毕的时候,把徽章去交给估计是辅导员的一个年轻的姑娘。那辅导员却把徽章送给了我,作为纪念,我高兴地接受了,同时把一枚有毛泽东同志像的金黄的纪念章给她挂在了胸上。我回头刚走了二十几步,一伙小学生又赶上我来,大家笑着,围着我。又是那个辅导员,拿一枚共青团的徽章别在了我的衣襟上。同时亲热地说:“同志,您好!”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了,回忆那亲切、热情的一幕,就像刚发生在昨天。接受列宁的生平和事业给自己的教育,凭共青团的徽章作证,让我名副其实地做一个不老的共青团员吧。
9. 萨波托斯基同志!愿你安息
第8版()专栏: 萨波托斯基同志!愿你安息 萧三黄金的布拉格披上了黑纱。弗尔塔瓦的河水低沉地流泻。总统府顶上的红旗降下来多日了:萨波托斯基同志已长辞人世…… 我有幸多次见过慈祥的老人。 只觉得,他是师长,是同志和朋友。 每次亲切地伸出他温暖的手来, 我便想起,那曾经是石匠的手, 现在又是作家的手……人民敬爱他经常和自己有密切的联 系。人民敬爱自己的领袖本来就出自人 民。人民感谢他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捍卫。人民感谢他对修正主义黑云的澄清。 今天全北京、全中国都下半旗向他 志哀。 全体进步人类都送他走平生最后一 段路, 都瞻仰他清瘦的遗容和诚朴的风 采, 都要捧着“新战士站起来”〔注〕 再三细读。他长辞我们去了,但站起来的还会有 无数新的战士。亲爱的萨波托斯基同志!愿你安息……〔注〕萨波托斯基同志写的以捷克斯 洛伐克工人运动历史为主题的 长篇小说,已拍成为电影。
10. 小桦树
第8版()专栏: 小桦树 菡子 珍爱孤儿是苏维埃人伟大的感情之一,倔强、温顺、聪明……又仿佛是这些孤儿们的共性,他们是长辈的人们心目中的小桦树。——它在他们心上唤起一种可喜的引为骄傲的感觉。 常常听说孤儿院,常常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看到孤儿,难道苏联的孤儿特别多么?不,把孤儿集中起来,在人民革命事业中常常提到教养孤儿和孤儿们自己的成绩,正如前面所说,是苏维埃人感情上的一种特征;自然也由于战争,多少英勇的战士留下了他们的孩子,人们把对英雄的尊敬和怀念,给了自己同志的继承人。 记不得“列宁在1918年”还是“列宁在十月”里有一个动人的场面:列宁和小女孩在一起。这个小小的不速之客突然闯进了列宁的办公室,列宁抱吻了她,随后给了她一支笔,请她在一旁作画,两个人默默地都在工作,多么宁静,多么富有诗意!她恐怕是孤儿中最幸运的代表吧,不,如果闯进来的是一个拖鼻涕的男孩子,列宁一定会先替他擦掉鼻涕的。马卡连柯的“教育诗” (小说和电影都有)呢,简直是神奇的童话,他和最新的影片“仇恨的旋风”中的捷尔任斯基一样,对开始流浪沾有不良习气的孤儿群,充满了阶级的爱并大胆地信任他们;征服了他们的欺诈、撒野和懒惰,使他们真正离开肮脏的生活,成为光辉的苏维埃人。不朽的英雄马特洛索夫,就曾经是他们中的一个。“红领巾”里的苏拉和最近上演的“天职”中的阿略沙,也是卫国战争留下的光荣的纪念。他们是孤儿们坚强而敏感的性格的代表。难道能说他们是没有家庭宠爱的孩子么?发现他们的天才不仅是一对父母在注视,而是所有善良的有文化的苏维埃人的天职。阿略沙成为出色的钢琴演奏家,就是有人那样专注地在寻觅和发挥他的才能。自然他们的生活中也出现过不愉快的事情,和他们共一个家庭的小伙伴,偶尔也提起他们是孤儿,用歧视的眼光瞧着他们,但这决不能使苏拉和阿略沙自卑而泄气,因为他们是“在苏联而不是在美国!”(苏拉语)他们马上可以到任何一个相熟的家庭中去,人们会像欢迎小主人那样接待他们。而他们原来的义父义母,又多么痛责自己孩子轻视孤儿的行为,直到孩子真正的认错了,把一对小伙伴的手重新拉在一起为止,他们心头的不安才能平静下来。小说“孩子的友情”和电影“鲁勉柴夫案件”中,两个孤儿加入了两个单身男子汉的家庭,他们一个是军人一个是工人,几乎把他们全部的知识和本领,迫不及待地教给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待孩子那种纯乎母性的爱,就是这两个孤儿死去的父母也是学不到的啊!还有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也是一个复员的军人和一个孤儿,他们好像是天生的父子俩。在战争中他们都失去了自己的亲人,索科洛夫决心以亲爸爸的身份在茶馆附近认了五岁的孤儿万尼亚,给了孩子意外的喜悦,后来他们相互的关怀和亲爱,几乎报偿了他们在战争中失去的东西。 对于苏联艺术家和作家们所塑造这些动人的形象,我实在是太感谢了。罗曼罗兰说过:“革命的最最伟大的艺术品是它所创造的人。”珍爱孤儿的苏维埃人和坚强聪慧的孤儿们,也正是十月革命所创造的新型人物中一些可贵的人们。
11. 葡萄与卫星
第8版()专栏: 葡萄与卫星 卢弓 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是古代西方的一个寓言家说的。 发射一颗人造卫星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把一块铁抛到空中而已。这是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以后,美国的一位将军说的。 ☆ ☆ 然而,这第二回,苏联发射的人造卫星,竟然不只是一块半吨多重的“铁”,而且还有一只活的狗在里面。 于是,各色的“狗道主义”者流起来纷纷抗议苏联这种“野蛮”“残酷”的行为了。 如果按照美国小石城的一位抗议者恩津格夫人的话来改写上述的古代西方寓言,那就应当写成这个样子: 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吃葡萄,“这在道义上,精神上和伦理上来说都是错误的”,因为,“毕竟,这些葡萄没有机会说出来他们是否愿意被吃”。 ☆ ☆ 接着,人们居然提出了所谓“太空主权”的问题。 纽约先驱论坛报的科学记者于伯尔说:“美国尽可设法击落这个赤色卫星,因为苏俄的卫星,根本无权飞越美国境内的太空。”蒋介石集团的中央日报驻美国特派员则从旁帮腔,说:“如果华府当局接受于伯尔的建议……不独可以恢复美国的世界声望,且也实际上建立‘太空主权’的先例……” 看来,这些记者们和他们的主子们也许还想把这种“太空主权”往高处延伸开去,一直达到,例如,三十八万公里以外吧! 这样一来,每天晚上,当一轮明月从美国东岸的大西洋上升起的时候,月里的嫦娥就该赶紧到美国的国务院去申请入境签证,而且,按照美国的法律,还得伸出她的纤纤素手,捺下一痕指纹。 于是,上述的那个西方古代寓言,就应当改写成这样: 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这葡萄园子属于我的“太空主权”,你们谁也无权来摘。
12. 响在村口的锣鼓(外一首)
第8版()专栏:来自农村的诗 响在村口的锣鼓(外一首) 李学鳌国庆刚过去,新年还没到。震耳的锣鼓啊,为什么在村口高敲?是庆贺谷子又堆满仓?是庆贺棉花又装满包?是庆贺水井又挖好?是庆贺电站发电了?啊,孩子舞,老人笑,是阔别多年的“老干部”回来了! 秋耕犁头是针,泥浪是线,你是巧夺天工的织女,在短短的一夜间,就把村北的土地缝成一片。你,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你,第一代开拖拉机的女社员,告诉我,告诉我:今秋当你在这儿绣上水波似的花纹,明春将开出多么鲜艳的花瓣?
13. 农忙假(图片)
第8版()专栏: 农忙假(国画) 冯宝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