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04-08

第 1 版

1. 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

第1版()专栏:社论 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 解放以后,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九四九年只有小学生二千四百多万,中等学校学生一百二十六万,高等学校学生十一万七千;而目前已经有小学生六千三百多万,中等学校学生约五百九十七万,高等学校学生四十万以上。但是由于我国各种条件的限制,现在还没有可能实行普及中学教育。至于高等教育,本来不属于普及教育的范围,它的发展当然要受更多的限制。因此,小学毕业生和中学毕业生都要有很大的部分转入生产。这是一个现在全国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 有人问:今年有许多高小毕业生和中学毕业生不能升学,是正常现象还是不正常现象?是长期现象还是暂时现象?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今后不能升学的学生会比今年更多还是更少?他们说教育工作方面犯了错误,他们责备政府今年的教育计划订得过低。 是的,去年在教育工作上是有缺点和错误的,其中一项重要的错误就是去年多招了一部分学生,给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困难。但是,不能说,去年不多招一部分学生,今年就可能招更多的学生。我们认为,今年高中毕业生大部分升学、小部分不升学,初中和高小毕业生小部分升学、大部分不升学的情况,是正常现象。而去年和前几年,高中毕业生几乎全部升学,初中毕业生大部分升学、小部分不升学的情况,却是一种临时性的现象,是中等教育赶不上高等教育发展需要,高中毕业生数量增长未能适应高等学校招生需要的特殊条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情况的变化,表明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开始转入比较正常的状态。因此,今年新出现的这种情况,今后还会有所发展,这种情况将是长期现象,而不是暂时现象。我们今后的任务,是首先逐步普及小学教育,使学龄儿童全部入学。如果达到了这个目的,全国约有一亿小学生,每年就将有一千多万小学毕业生。在逐步普及小学教育的同时,我们将继续发展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但是,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间内,总的趋势将是有更多的小学和中学毕业生不能升学,必须参加生产。在今后,一方面,将一年比一年,有更多的小学毕业生、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升学;另一方面,又将一年比一年,有越来越多的小学毕业生、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投入生产劳动。这表明什么呢?表明我国的知识分子将愈来愈多,我国人民的文化水平将逐步有所提高。毫无疑问,这对于国家、对于人民、对于教育事业本身,都是好事情,而不是坏事情。 现在全国各地今年应届毕业的学生情绪都很紧张,他们正在集中精力准备升学的考试,各校教师也在努力帮助学生准备升学的考试。这种努力是完全正当的。各校当局和党政领导都应当帮助、而不应当妨碍他们的这种努力。但是应届毕业的学生,以及他们的教师,特别是他们的家长,对于他们的出路都应当有升学和不能升学两种打算。能够升学,那很好。而如果不能升学,也应当有充分的精神准备,要看作是普通的事情,不要看作是“不得了”、“不能见人”的事情。对于不能升学的学生,不应当有任何歧视,而应当积极安排他们的出路。安排不升学的毕业生的出路,在目前是一个比较繁重的任务,各个毕业生的家庭都应当认真同国家合作,国家也应当认真同这些家庭合作。我们的国家对全国所有的人都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因此,各地党政机关和青年组织对于当地不能升学的中小学毕业生,采取负责的态度,分别情况,作好统筹安排,是完全必要的。 问题是:如何安排?安排他们做什么?采用城乡人民集体办学等办法,再办一些小学、中学,或者采用自学小组和补习班等办法,组织学生自学,为日后参加生产劳动或升学准备条件,这是一种安排。但是这究竟只能解决很少数人的问题,而且无论自学,或者进民办的中小学,以后也还是要就业。因此,最主要的办法还是帮助不能升学的学生就业。那末,就什么业呢?大家知道,国家机关、事业机关和企业单位现在都在精简机构,调整人员,一二年内,这些机关和单位虽然可能从复员军人、中等专业学校和一部分高中毕业生中招收一些职工,一部分企业可能招收一些学徒,但是数量不会很多,而是很少。此外,某些城市里的服务行业(例如理发、成衣、饮食等)和某些手工业,还需要增加一小部分学徒和职工。但是,就全国说来,最能够容纳人的地方是农村,容纳人最多的方面是农业。所以,从事农业是今后安排中小学毕业生的主要方向,也是他们今后就业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准备着重地讨论一下这一方面的问题。 有人担心我们的农村劳动力过剩,担心学生回到农村无事可做。事实证明,合作化基本实现以后的农村,在地多人少的东北、西北,以及一切还有较多荒地的农村,固然需要劳动力;就是在其他一般地区的农村中,只要那里开始进行了农业的技术改革,开始组织了农村的多种经营,那里就会感到有文化的劳动力的缺乏。有人也许看到过去几年,有大批小学毕业生和中学毕业生投入工业生产,而投入农业生产的只有大批小学毕业生,很少初中毕业生,甚至没有高中毕业生,因而认为农业方面只需要小学毕业生,不需要中学毕业生。这种看法也是不对的。因为事实上不是农业方面不需要中学毕业生,而是因为当时的中学毕业生数量少,只能首先满足高等学校和工业生产的需要,还不可能给农业方面安排中学毕业生。现在情况不同了。中学毕业生增加了。我们在安排中学毕业生就业的时候,已经有可能兼顾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有可能着重地照顾农业生产的需要了。 客观上有需要,也有可能,那末,中小学毕业生特别是中学毕业生,下乡种地,参加农业生产,是不是没有问题了呢?不,还是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思想,在于学校中的政治教育和思想工作存在着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缺点,没有引导学生去切实地充分地认识这种客观上的需要和可能。过去教育行政部门对劳动教育重视不够,对中小学学生毕业后应当参加工农业生产的教育重视不够,1953—54年虽然曾经一度加强,但以后又有些放松。即在一度加强劳动教育的时候,也是一般道理讲得多,具体实际联系少。因而学生思想上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错误观点没有受到批判,正确观点没有真正树立;因而现在相当多数的学生对下乡种地在情绪上是有抵触的,他们的态度是消极的。当然,只要思想教育工作作得好,这些又都是可以改变的。 首先,有人说,下乡种地“丢人”,“没出息”。有些青年口头上承认劳动光荣,可是让他们去从事种地这种具体劳动的时候,就认为是“丢人”。最近又有人在说“农民生活苦”,可是要他们自己或他们的子弟下乡,去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时候,就说是“没出息”。说种地“丢人”,“没出息”,就是说种地“下贱”,“不光荣”。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许多青年学生的父母是种地的,难道能说他们的父母丢了人吗?许多人祖祖辈辈是种地的,难道能说他们祖祖辈辈丢了人吗?全国农业人口共五亿多,难道能说他们丢了人吗?这不是侮辱全国的五亿多农民吗?全国共有六亿人民,说其中五亿多人民的劳动是“丢人”的,“下贱”的,“没出息”的,“不光荣”的,这还了得吗?这是一种什么观点呢?是劳动人民的观点吗?是无产阶级的观点吗?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吗?都不是。这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是封建士大夫的观点,是封建贵族的观点,也是资产阶级的观点。 由于有这种观点,或者受了这种观点的影响,许多青年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混乱,他们的言行出现了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他们口头上重视劳动,实际上却只重视脑力劳动,而不重视体力劳动;口头上说看得起劳动者,实际上却只看得起脑力劳动者,而看不起体力劳动者。他们抽象地背诵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劳动创造人类和人类历史的论点,实际上却不承认或不了解人类的体力劳动是脑力劳动的基础,不承认或不了解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活动的东西。他们也把劳动和劳动者分成等级,认为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高一等”,脑力劳动者“应当”站在体力劳动者之上。所以,他们想作脑力劳动者,不愿作体力劳动者。如果这个目的达不到,他们将就着去作大工业的工人,不愿作学徒,不愿作手工业工人,不愿作理发工人、缝衣工人、厨师,尤其不愿作农民。 大家知道,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就要普及小学教育,并且实现扫除文盲的任务。以后,我们还要用更多的时间来普及初中教育,以至高中教育,使全国人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地提高到初中以至高中毕业的程度。苏联经过四十年的努力,已经完成相当于我国初中的普及义务教育,现在正在开始实行高中的普及义务教育。东欧有些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实现了初中的普及义务教育。在这些国家内,比较年青的工人和农民,比较年青的理发工人、缝衣工人、厨师等等,都是中学毕业生。那末,能不能设想,在我国人民都成了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以后,人人都去作脑力劳动者,不作体力劳动者,不当工人和学徒,不当农民,不当理发工人、缝衣工人、厨师呢?大概谁也不能这样设想吧。既然苏联现在的中学毕业生,我国将来的中学毕业生,除开一部分人升学以外,都要作工人和农民,那末为什么我国现在的中学毕业生,却只能全部升学,而不能小部分升学,大部分去作工人和学徒,作农民,作理发工人、缝衣工人、厨师等等呢?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是阶级社会里面长期存在的事实。在苏联,早已消灭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经济基础,因而消灭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我国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也基本上消灭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经济基础以及两者之间的对立。苏联、中国和全世界的伟大前途,是共产主义。可以设想,到那个时候,人人都将受到大学教育(将来的大学同现在的大学不会完全一样),人人都将是大学毕业生,人人都将是脑力劳动者同时又是体力劳动者。但是,能不能说,在消灭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基本差别以后,就不再需要劳动的分工,不再需要工人农民,不再需要理发工人、缝衣工人、厨师等等呢?不能这样说。既然共产主义社会都还需要这些劳动分工,共产主义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去作这些事,都不“丢人”;那末,我们现在按照社会所必需的劳动分工,安排中学毕业生去种地,去理发,去缝衣服,去作饭,为什么就认为是“丢人”、“没出息”呢? 不少青年读书读到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就看不起工人和农民,看不起理发工人、缝衣工人、厨师,就认为自己比工人、学徒和农民“高一等”,比理发工人、缝衣工人、厨师“高一等”。他们读了几句书,不是更谦虚,而是更骄傲;不是更尊重体力劳动者,而是更看不起体力劳动者。有个女同学来信说:“要年轻白嫩的姑娘去种地,去担土、挑大粪,太不像话。”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劳动把自己的子女养大起来,送到学校去读书,而子女读了书,就说种地、担土、挑大粪“不像话”。这样去培养青年,对劳动人民有什么用处呢?少教出一些抱这种错误态度的人,对劳动人民的事业不是更有好处吗?这些现象充分说明,由于中国文化落后,知识分子少,特别是由于学校里的政治教育薄弱,脱离实际,现在的青年学生还远没有摆脱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就有的那种骄傲自大的劣根性的影响,以至他们在新中国的学校里受了多年教育,还不懂得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甚至还在劳动人民面前摆架子。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 “有许多知识分子,他们自以为很有知识,大摆其知识架子,而不知道这种架子是不好的,是有害的,是阻碍他们前进的。他们应该知道一个真理,就是许多所谓知识分子,其实是比较地最无知识的,工农分子的知识有时倒比他们多一点。” 因此,毛泽东同志“劝那些只有书本知识但还没有接触实际的人,或者实际经验尚少的人,应该明白自己的缺点,将自己的态度放谦虚一些。” 因此,现在已经得到了一定书本知识的中小学毕业生,应该毅然决然地、愉快积极地投入到生产劳动中去,特别是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获得生产斗争的实际知识,使书本知识和实际知识结合起来,促进自己的提高和发展。 为此目的,就必须首先去掉上述各种错误的观点和想法,改变上述错误的态度和作风。自己有这样的观点,自己首先改正,别人有这样的观点,帮助别人改正,这才是进步青年追求进步的应有态度。自己有这样的观点去向别人宣传,或者听到别人宣传这样的观点而不坚决反驳,这就是思想落后、政治落后的一种表现。学校中的党政领导人员、教师职员和青年工作者,学生的家长,特别是身为国家工作人员的学生家长,如果听到这样的观点在青年学生中到处传播,到处泛滥,而不组织辩论,不进行教育和批评,那就表明自己的思想工作薄弱和政治认识不高。最近各地都已经重视劳动教育,当然,这是好的。但是,如果不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点,着重地解决“种地丢人不丢人,有出息没出息”这个根本性质的问题,如果还是像过去那样抽象地背诵原理原则,而不联系实际,那是肯定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的。我们的同志常说要加强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常说要使思想教育联系实际,但是,如果不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种地丢人不丢人,有出息没出息”这样大的实际问题和政治问题,好好地联系起来向学生进行教育,那不是“南其辕,而北其辙”吗? 其次,有人说,下乡种地,“没有前途”。这种说法一方面是轻视劳动、轻视农民的另一种表现;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又同他们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着什么地位、对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缺少了解,有很大的关系。 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领导力量,而农业发展则是工业发展的基础。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农业对于工业化事业有多方面的极其重大的影响,农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地影响着人民生活的水平和轻工业发展的速度,而且也影响着重工业发展的速度。”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地大大地发展农业生产。而要发展农业生产,就必须对农业进行社会改革和技术改革。在全国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以后,社会改革方面还有一些工作要作,但是,这些工作不久就可以作完。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农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好,逐步地而又适当地进行技术改革,大大地发展农业生产。必须懂得,管理一个几百户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比管理一个几百人的工厂是不会更容易些的,要把全国几十万个农业合作社管理好,要实现我国农业伟大的技术改革,我们还必须进行很多的艰苦工作。 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是我国进行农业技术改革和农村建设的长期规划,它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第一个伟大的远景,它已经成为全国农民极大的鼓舞力量。这个纲要实现以后,我们将继续实行第二个、第三个类似的纲要,实现我国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科学化。现在二十岁的青年,是完全有可能看到我国的农村变成真正富裕、真正幸福的农村的。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是我国农村两个历史性的根本改革。合作化以后的农村是新的农村,农民是新的农民,但是,现在的农村和农民都还缺少文化。为着搞好农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工作,为着逐步地进行农业的技术改革,农村迫切需要文化,农民自己需要提高文化,同时也需要有文化的人去当农民。除开大批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以外,如果从今年开始,每年有近百万以至一百多万的中学毕业生下乡,五年以内有四百万至五百万中学毕业生去参加农业生产,并且以后一年比一年有更多的中学毕业生下乡,同农民群众在生产劳动中亲密地结合起来,那么,可以肯定,农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工作和农业的技术改革就将得到一个极大的推动力量,就将促进我国农村实现另一个根本改革——技术改革,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空前地向前大发展。 有些同学愿意下乡工作,但是要当干部,不愿种地。现在的农村和农业合作社需要一些干部,例如会计、文书等等,这是事实。但是,我们劝告下乡的学生,最好在开始的一个时期不要去作会计、当干部,也不一定去学那些特种农业技术,而要先去种地,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去种地,向有经验的老农学习,经过三年到五年的时间,学会全国最普遍、最大量的一种农业生产知识——种地知识,真正成为一个光荣的劳动农民,把现在一般农民能做和会做的事情,全部都学会。要知道,刚下去的学生虽然是有文化的,可是他们还不是真正的农民,还没有农民的本领,还没有取得农民的资格。他们真正学会了最大多数农民所知道的农业生产知识,再去学农业特种技术知识,或者去当干部,就要比较好些。否则,他们将缺少一种最基本、最大多数农民都知道的知识,而不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 同时,我们劝告一切下乡的青年学生,要用心地搞好自己同农民群众的关系。为此,就不要采取对乡村“一切都看不惯”、对一切都乱加指责的傲慢态度。下乡以后,应当处处想到帮助别人,在同别人相处的时候,不要占别人的便宜,不要怕自己吃了一点亏,使自己真正成为农民的朋友。要采取学习和帮助的态度,去对待乡村干部;对他们的缺点和优点要多看看,要看全面;对那些已经看准了的缺点,要善意地帮助他们克服,使自己成为干部的朋友。 这样,下乡的学生和原来的农民才会结成一体,打成一片;他们的书本知识和实际知识才能互相结合,相互为用。到那个时候,讲种地,他们和原来的农民一样;讲文化,他们比原来的农民更高;讲政治,他们和其他农民群众的关系很好。这样,他们自己就会真正成为中国第一代有文化的新式农民,农民群众就会信任他们。大家知道,国家机关和合作社的管理机关都是民主选举的。那个时候,只要真正是为人民群众所信任和拥护的并且是有能力的人,他就有可能由人民群众选出来当人民代表,当合作社的干部,当国家机关的干部。而这样的干部才真正是群众中涌现出来的,而不是从上面硬安下去的。当然,我们的劳动是为了整个社会的进步,而不是为了替个人挣得某种地位,例如作干部等等。作干部也同作农民一样,是为人民服务,不过这究竟只是很少数人的工作,而且不是一种可以终身不变的职业。但是无论如何,各级国家机关和事业机关的老一代的人总是要被年轻人代替的。那些真正从工人、农民出身,能吃苦,有文化,有工作能力,又取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年轻人,就是说,那些德才兼备的年轻人,当然最有可能来接替老一代的人。 据说在一部分学生中,因为想到不能升学,要下乡种地,已经发生了学习上的消极情绪。他们说:“下乡打土块,学文化有什么用?学几何三角有什么用?”这种情绪是不好的,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前面说过,农村迫切需要有文化的人,文化知识愈多,对农村的用处就愈大。中学教育是普通教育,它使人得到一种普通的知识,谁掌握了这些知识,谁就打下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他以后就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文化技术水平。几何三角,物理化学,这些方面的知识虽然对种地不见得马上就都直接用得上,但是学了这些科学,就比较容易接受新的农业技术,而且这些科学常识在以后的学习和实际工作、实际生活中,还经常要使用。一般地说,掌握初步的科学常识,不但使人的知识广博,使人的头脑得到锻炼,使人的思维和语言更加准确,更加有条理,而且可以使人养成科学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脱离对自然现象的迷信状态。因此,一切在校学生,不论毕业的或不毕业的,不论能升学的或不能升学的,都应当继续努力学习,认真学习,学好一切功课,一直学到毕业,拿到文凭,或者升学,或者进工厂,或者加入某种行业学手艺,或者高高兴兴地下乡去。而在参加生产以后,也要利用业余时间和农闲时间,继续进行学习,按照各人的不同兴趣和国家的不同需要,学习不同的科目。可以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可以学科学技术,也可以学文学艺术。学习的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的个人自学,有的成立互助小组,有的组织业余学校,有的进夜大学或函授学校,将来有的还可以进训练班,入了党的还可以进党校,生产好、学习好的还可能进大学。因此,青年人在参加工农业生产以后,决不要停止自己的学习。 有人说,不进大学,下乡种地,再不能当专家了。这也不一定对。问题主要不是在大学或在农村,而是自己的态度是否正确,自己的努力是否顽强。大学毕业生并不每个人都是科学家,科学家也并不每个人都是大学毕业生。米丘林是个大农业科学家,但他并没有进过大学;高尔基是个大文豪,他连小学都没有进过。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佛兰克林,著名的物理学家法拉第,都是学徒出身。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和诺贝尔,都只进过很短时间的小学。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因此,我们的中学毕业生下乡种地,只要他顽强努力,坚持自学,他还是有可能成为专家或科学家。至于说到政治家或政治工作人员,那么可以说,下乡种地,或者进工厂作工,或者加入不同行业作手艺,只会更有可能锻炼成为优秀的政治家或政治工作人员。例如,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委员和各级领导人员,只有少数人是大学生,绝大多数人都只进过中学或小学,有些人连小学也没进过。因此,能不能说,中学毕业生进大学的前途一定比下农村的好呢?不能这样说。能不能说,下农村去所能学到的东西一定比进大学少呢?也不能这样说。 人们知道,我党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除开城市党委和个别省委以外,是把主要力量放在农村的。现在全国各地各级正在精简机构,抽调干部,层层下放,深入农村。成千成万的干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有的县长背粪筐,有的县委书记挑大粪。人们也知道,全国五亿多农民正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辛勤劳动,积极生产,为争取今年的大丰收,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难道全国从上到下,从领袖到群众,这样重视农村工作和农业经济,都是在做着没有前途的事业么?不,他们都是在做着具有伟大前途的事业。农村既然有伟大的前途,为什么说下乡学生没有前途呢?在新社会里面,每件有益于人民的事业都有前途,每个忠于人民利益的人也都有前途。中国第一代有文化的新式农民,这就是下乡种地的学生的前途,这个前途是光明的、伟大的,然而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和锻炼,才可能达到。种地是要流汗的,是要吃苦的,它比口头讲劳动光荣困难得多,它给人民带来的好处,却比任何好话大得无法比拟。 其次,有人说,他们愿意去种地,但必须去外县外乡,不愿回本县本乡。他们说,社会上有一种压力,使他们难于在本乡本地生活下去。他们的父母兄弟,他们的亲戚朋友,他们的老师同学,现在都还在不同程度上带着轻视农业、轻视农民的观点,不愿意要自己的子弟回家种地。他们也认为读了十几年书,还背个锄头,跟在牛屁股后面,是“没出息”。他们的冷言冷语使下乡种地的学生不能忍受。农民自己看不起自己,这是几千年来封建统治阶级压在他们身上的一个包袱,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解除这个包袱。只要解除了这个包袱,也就解除了学生回乡种地的社会压力。因此,我们在向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在城市、在农村,必须着重向学生的家长和师友,向广大的农民和干部,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对农业生产、对农民群众、对学生回乡有正确的认识,使他们采取热情关怀的态度,鼓励学生回乡,欢迎学生回乡,使下乡学生能够安于农村,安于种地。 这里必须指出:人们的思想可以改变,但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得好的。下乡的青年应当在精神上有所准备,要站稳脚跟,坚定认识。不怕讽刺讥笑,不怕冷言冷语。别人说种地“丢人”,自己就应当理直气壮地说种地不丢人;别人说种地“没出息”,自己就应当说这对国家对人民大有出息,要耐心地向人作解释,讲道理,既不动摇,也不傲慢。用自己的行动来说服人,影响人,长年累月,始终不懈,人们就会信服他们,尊重他们。 最后,有人说,不能升学,要去种地,这是“吃了亏”。近来确实有一些人过分地热衷于个人名利,追逐着钱多、待遇好和较为轻松的事情干,而不愿干工资较少、待遇较薄或者较为困难的事情,即使这些事情对国家和人民都是十分需要的。这是一股歪风。它确实吹倒了一些人,也还正在吸引着一部分人。国家为了调节社会各部分人民的生活,对某些人的待遇不够合理的地方,应当加以调整。但是,我们希望青年在这股歪风前面,能够站得稳,不要跟着这股歪风跑。 中国革命胜利以前,中国共产党员和许多革命者,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他们离乡别井,东奔西走,不计名利,不图享受,唯一想到的是国家的存亡和人民的祸福。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牺牲,艰苦奋斗,前面的人倒下去,后面的人立即跟上来;革命失败了,马上重振旗鼓,继续战斗。这些具有伟大的革命气魄和自我牺牲精神的人,在过去,曾经被反动统治者看作“大逆不道”的“叛逆”,也曾经被一些只顾个人利益、不顾人民利益和只问个人前途、不问国家前途的所谓“聪明人”看作“傻子”。但是,历史的结论是公正的。革命依靠这些“傻子”和广大人民的努力在全国胜利了,反革命被推翻了,那时的“聪明人”有的由于事实的教训后来站到人民方面来了,有的被人民抛弃了。而一切在革命中牺牲了的先烈,现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尊敬,并将千秋万代地受到人民的景仰。 那末,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需要不需要这样的“傻子”呢?我们的理想是美丽的,我们的途程又是艰难的。祖国建设的各方面需要更多的这类“傻子”,需要更加发挥这样的“傻劲”。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一部分干部和一部分青年中,近来渐渐地遗忘了这种优良的传统,在他们中间出现了一些所谓新时代的“聪明人”。这些人在分配工作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祖国的需要,而是个人的前途;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是首先自己想办法克服,而是向国家伸手提要求。他们对工作不负责任,拣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别人,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他们斤斤计较个人地位和个人待遇,不是同别人比艰苦、比工作,而是比高低、比阔气,有的甚至发展到了争名夺利、唯利是图的地步。这些人灵魂深处的六个大字是:贪便宜,怕吃亏。 我们要劝告一切干部和一切青年,不要向这些“聪明人”学,而要向那些“傻子”学,不要怕吃苦,不要怕自己吃了一点亏。必须懂得,光想占便宜,生怕吃亏的人,是思想上、政治上不健康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人。而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怕自己吃亏的人,才是高尚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才是真有理想,能够站得住脚、能够得到人民信任的人。从长远说来,前一种人在最后是要吃大亏的,而后一种人则最后将得到他所应得的待遇。必须懂得:要和群众的关系搞好,就不能占便宜,就不要怕自己吃亏。要完成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都必须有意识地把较为艰苦和困难的工作担当起来。这样作一次二次,人家也许还不注意,作十次八次,人家还可能把他看作“傻子”,十年,二十年,长期地这样做下去,人家就会说他是好人,就会信任他,拥护他。吃苦在前,享福在后,这是取得党和人民群众信任的基本条件。我们希望青年都能够向着这个方向锻炼自己,把自己锻炼成为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美德的人。青年人要有理想,我们希望一切青年人都有这样高尚的理想。(附图片) 右图:初中学生高盛,现在北京郊区四季青农业社木工队做木工。他很热爱农村工作。图为他正在给农业社做培养幼苗室用的玻璃框。新华社记者 傅军摄 下图:齐齐哈尔市光荣蔬菜生产合作社的高小毕业生饲养员胡凤芝,是郊区的青年积极分子,今年又被选为市的劳动模范。       崔永顺 摄 右下图:河北省唐山市郊区明星农业社的刘山(后)和解昌明(左)是去年夏季高小毕业的。他们在半年的时间里,每人做了一百二十多个劳动日。这是他们在地里向老农学习串沟种春麦上犁头的方法。 李棫摄(新华社稿)

2. 波兰政府代表团到达北京 周恩来总理和首都各界人士到机场欢迎

第1版()专栏: 波兰政府代表团到达北京 周恩来总理和首都各界人士到机场欢迎 新华社7日讯 波兰部长会议主席约瑟夫·西伦凯维兹和他率领的波兰政府代表团今天下午三时三十分从广州乘专机到达北京。 西伦凯维兹主席在机场上向数千欢迎群众发表讲话说,我们到伟大的中国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为了向中国人民转达波兰人民的同情和友谊。我们相信,在我们回到波兰以后,将使波兰人民知道中国人民在波兰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是和波兰人民在一起的。 西伦凯维兹主席在他的讲话中衷心感谢对他们的热烈欢迎。他说,我们很高兴曾经两次招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和中国的来宾们在波兰看到波兰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和全体波兰人民对中国人民有着怎样深厚的感情,了解到波兰人民是多么需要中国人民的友谊,希望使这种友谊更加深厚。波兰政府代表团到中国来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使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更加密切更加深厚。西伦凯维兹主席最后高呼中波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岁,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周恩来总理在机场上欢迎波兰的贵宾们,并且向他们致欢迎词说:以西伦凯维兹主席为首的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这次来中国访问,对发展波中两国友谊、对加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团结、对维护世界持久和平,将会作出宝贵的贡献。 周总理说,今年1月间,他曾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到波兰进行友好访问,受到波兰政府和波兰人民的亲切接待和热烈欢迎。三个月以后的今天,我们在我国首都北京接待以西伦凯维兹主席为首的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我们感到非常高兴。他又说,贵宾们这次来中国访问,将会受到中国政府和人民亲如手足的接待和同志般的欢迎。 周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贵宾们表示衷心地热烈地欢迎,并且祝贵宾们访问中国圆满成功。 西伦凯维兹主席和夫人及代表团的团员们,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和夫人、外交部办公厅主任董越千,陪同乘飞机来到北京的。 西伦凯维兹主席走出飞机后,同周恩来总理亲切握手,会见了在飞机前面欢迎的副总理陈云、贺龙、聂荣臻、薄一波,副委员长李济深、郭沫若、黄炎培、彭真、陈叔通,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张治中、傅作义、龙云,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章伯钧、包尔汉,外交部副部长姬鹏飞。 西伦凯维兹主席由周恩来总理陪同检阅了仪仗队,然后同在机场欢迎的中国政府各部门、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以及各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们见面,并且一一握手。在离机场以前,贵宾们由周恩来总理陪同,绕行广场一周,同欢迎群众会面。(附图片) 西伦凯维兹主席在机场受到首都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新华社记者 邹健东摄

3. 周总理欢宴波兰贵宾

第1版()专栏: 周总理欢宴波兰贵宾 新华社7日讯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今晚在北京举行宴会,欢迎以波兰部长会议主席约瑟夫·西伦凯维兹为首的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 周总理在宴会上说,以西伦凯维兹同志为首的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到亚洲国家进行友好访问,对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团结、发展波兰同亚洲国家的友好关系和和缓国际紧张局势,无疑将起着积极的作用。周恩来总理还盛赞波兰人民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和防止西德军国主义的复活作了不懈的努力;一贯同情和支持亚非各国的反殖民主义的正义斗争。 西伦凯维兹主席在讲话时说,代表团一到了中国,就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的招待,就感到中国人民对波兰人民的深厚友谊。他说,中国已经是在一日千里的发展,这种发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位日益提高的基础,而这种发展对亚洲和世界力量的对比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对社会主义和和平力量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极大贡献。 西伦凯维兹主席在谈到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最近访问几个亚洲国家时说,这些国家人民为了争取他们的地位而进行的斗争正在进行,而且这种发展是不可阻止的;腐朽的殖民主义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他指出,这些国家这种变化所以不能停止,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这些国家的人民群众有着争取解放的非常强烈的愿望,由于伟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存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加强,以及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一致。 在宴会以前,举行了有一千多人参加的盛大的酒会。西伦凯维兹主席由朱德副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陪同,在这里会见了中国国家机关各部门、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首都社会各界人士,以及亚洲、欧洲和非洲国家驻华外交官员和经济代表。 在宴会开始时,周恩来总理讲话(全文见第三版)说,他和中国政府代表团在今年1月间访问波兰时,波兰给予他们以深刻难忘的印象。 他说,中波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成员,两国人民都是由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共同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联结在一起的,因此两国之间的友谊是永恒的,牢不可破的,日益巩固和发展的。这次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是中波关系中一件大事。 周恩来总理说,我们高兴地看到波兰一切健康的力量正在日益紧密地团结在以哥穆尔卡同志为首的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的周围,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他预祝波兰人民在执行新的五年计划中获得更大的成就。  西伦凯维兹主席接着讲话(全文见第三版)。他的讲话受到了热烈欢迎。 周恩来总理和西伦凯维兹主席在讲话中,都感谢了对方对本国各方面的援助。 席间,朱德副主席提议:为中波两国人民牢不可破的兄弟般的友谊,为波兰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维护欧洲和全世界和平的斗争中获得更大的成就,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伟大团结而干杯。 出席今晚宴会的,有国务院副总理陈云、贺龙、聂荣臻、薄一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李济深、黄炎培、彭真、陈叔通,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张治中、傅作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章伯钧、包尔汉,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姬鹏飞,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务省副相朴成哲,以及各国驻华使节等。(附图片) 西伦凯维兹主席、朱德副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酒会上 新华社记者 冀连波摄

4. 波兰政府代表团离广州过武汉情况

第1版()专栏: 波兰政府代表团离广州过武汉情况 据新华社广州7日电 以波兰部长会议主席西伦凯维兹为首的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在今天早晨八时乘飞机离开广州前往北京。 广东省省长陶铸,广州市市长朱光,广州驻军首长梁兴初中将以及广东省、广州市党政机关、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今天都到机场欢送波兰贵宾。 波兰贵宾们昨天到达广州后,曾到广州公社烈士陵园参谒烈士陵墓,西伦凯维兹和代表团团员、波兰文化艺术部部长库里卢克在烈士墓前献了花圈。随后,贵宾们参观了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还参观游览了中山纪念堂、越秀山等处。 据新华社武汉7日电 以波兰部长会议主席西伦凯维兹为首的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今天途经武汉时,曾作了短时间的停留。 武汉机场上飘扬着中波两国国旗和许多彩旗。上午十时四十五分,西伦凯维兹主席和夫人以及波兰政府代表团人员走下飞机,他们受到了湖北省省长张体学和夫人,中共湖北省委员会第一书记王任重,武汉市副市长王克文,中共武汉市委员会第一书记宋侃夫,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武汉部队首长孔庆德中将以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负责人的热烈欢迎。 在机场餐厅用了午餐和稍事休息以后,西伦凯维兹主席和他率领的代表团在中午十二时继续乘飞机赴北京。

5. 波兰部长会议主席西伦凯维兹为人民日报题词

第1版()专栏: 波兰部长会议主席西伦凯维兹为人民日报题词 我衷心地感谢你们邀请我为你们报纸的读者题几个字。 昨天我们来到了人民中国。 这对于整个波兰政府代表团来说是莫大的荣幸。这使我们有可能亲自向中国人民转达波兰人民的诚挚的友谊和我们两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团结一致的愿望。 波兰人民对于你们争取中国解放的斗争表示钦佩,并且为你们所取得的每一个胜利而欢欣鼓舞。 今天波兰人民为你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并且把这些成就看成是自己的成就。 我们愿意更多地学习你们党的丰富经验和卓越的政治见解。 我们愿意巩固和加强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我们谨向中国人民致以衷心的敬意! 约瑟夫·西伦凯维兹 1957年4月7日于北京

第 2 版

1. 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团结 增进中波两国人民的永恒友谊 在欢迎波兰政府代表团宴会上 周恩来总理的讲话

第3版()专栏: 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团结 增进中波两国人民的永恒友谊 在欢迎波兰政府代表团宴会上 周恩来总理的讲话 敬爱的部长会议主席同志, 敬爱的代表团全体同志们,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同兄弟的波兰人民的代表——敬爱的部长会议主席西伦凯维兹同志和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的全体同志们欢聚一堂,我们感到非常愉快。请允许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年1月间,我和中国政府代表团的同志们应邀访问了我们兄弟之邦——波兰人民共和国。在波兰,我们访问了华沙、克拉科夫、弗罗茨瓦夫、罗兹等有名的城市。我们看到了你们美丽富饶的土地,你们古老优秀的文化和你们智慧、勤劳的人民正在创造着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我们也高兴地看到波兰一切健康的力量正在日益紧密地团结在以哥穆尔卡同志为首的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的周围,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最近波兰议会选举的结果,有力地表明了波兰人民对于波兰统一工人党的高度信任和拥护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决心。波兰人民正在努力克服当前困难,热情地执行着新的五年计划。我们预祝波兰人民在这些艰巨的斗争中获得更大的成就。 波兰人民共和国一贯为和缓国际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而斗争。波兰人民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和防止西德军国主义的复活作了不懈的努力。波兰人民一贯同情和支持亚非各国的反殖民主义的正义斗争。在这里应该特别指出:波兰作为朝鲜中立国监察委员会和印度支那国际监督和监察委员会的委员同其他委员国一道,对于维护亚洲的和平作了重要的贡献。这次,以部长会议主席西伦凯维兹同志为首的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到亚洲国家进行友好访问,对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团结、发展波兰同亚洲国家的友好关系和和缓国际紧张局势,无疑地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中波两国人民一向有着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不仅表现在两国间日益发展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合作上,同时也表现在两国人民在国际事务中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不懈努力上。我们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成员,我们两国人民是由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共同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联结在一起的,因此,我们之间的友谊是永恒的、牢不可破的、日益巩固和发展的。在这里,我们应该着重指出:在中国人民维护自己主权的斗争中,波兰人民一贯给予积极支持。在远洋航运、工业建设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波兰也给了我国很多的帮助。我愿意趁这个机会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波兰政府和波兰人民再一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敬爱的贵宾们,你们这次在我国所进行的友好访问,是中波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它无疑地会进一步增进我们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进一步发展我们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并且加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和有利于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崇高事业。 亲爱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请允许我建议: 为波兰人民共和国的日益繁荣, 为中波两国人民永恒的友谊, 为社会主义各国的伟大团结, 为世界和平, 为以西伦凯维兹同志为首的波兰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全体同志们的健康, 为波兰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萨瓦茨基同志的健康干杯!

2. 西伦凯维兹主席的讲话

第3版()专栏: 西伦凯维兹主席的讲话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敬爱的朋友们: 我们波兰政府代表团一踏上中国领土,就受到中国人民热情的招待,就感到中国人民对波兰人民的深厚友谊。 周恩来总理在访问波兰的时候,有机会亲自了解到,而且我们也感谢他最近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所讲的,就是每个波兰人民对中国人民都怀有很深的友谊。 波兰人民曾经热情地注视着你们解放斗争中的胜利,现在又很高兴地看到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成就。 我应该说,我们波兰人民,首先是从书本、报纸、电影,从到过中国的波兰人对我们所讲的,来认识你们的国家,认识伟大的中国人民。可是,通过这些的确是不能够充分了解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中有什么样的成就,应该自己亲眼看一看,才能够了解在中国所发生的伟大的变化,才能够了解到中国人民为他们祖国的事业、为国际团结的事业,为和平所作的巨大的贡献。 中国诚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它已经是在一日千里地发展着。这种发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位日益提高的基础,并且对于亚洲和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 很显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它的日益发展,曾经产生过、现在和将来也会产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和平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影响。 既然如此,请允许我说,它对波兰人民也是有着巨大意义的,因为波兰人民的发展是同社会主义和和平力量的发展分不开的。 我们曾经访问过亚洲的一些国家,但是,我们不能够说我们对这些国家的生活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这些国家不久前刚从殖民主义的枷锁下解放出来,但是,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已经绝对地证实了我们过去的信念:腐朽的殖民主义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不管用那一种主义来加以掩饰也不能够防止它的崩溃。我们在那些国家里看到了这一点。 为了这些国家的人民的地位而进行的斗争正在发展中,并且在那里这种发展是不能够停止的。 我们必须说,在我们访问这些国家期间,我们也加强了这种信念,就是这种变化之所以不能停止,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这些国家的人民群众争取解放的非常强烈的愿望,由于伟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存在,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加强,并且由于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一致。这些国家中的某些集团也许自己并不很清楚,如果没有苏联的存在、没有伟大的中国的存在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存在,他们的争取独立的斗争就会像过去单独地面对着帝国主义的时候那样残酷地被镇压。 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主义阵营给予各国人民解放斗争的道义的力量的巨大重要性,不论这种斗争是在那里进行。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主义阵营在健康的原则上的团结的巨大重要性。 我们同中国人民一起,正如同刚才周总理在提到波兰在国际监察委员会的作用的时候所说的,我们一同在这个地区为巩固和平而共同努力。波兰人民衷心地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同亚洲爱好和平的国家一起为在远东建立集体安全体系所作的努力,同样,我们在欧洲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同苏联一道为建立欧洲的集体安全体系而斗争的时候,也得到中国人民的支持。 波兰人民非常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我们为了通过集体安全条约来加强我们的不可动摇的在欧洲的和平边界——奥得—尼斯河边界——所给我们的支持。这种支持体现在我们同周恩来同志在华沙签订的联合声明中。 作为一个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民,我们同样也感谢中国的同志们对于我们波兰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所表现的巨大的谅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波兰在各方面的友谊,已经成了加强和平和社会主义阵营团结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因此,亲爱的同志们,请允许我提议: 为伟大的中国人民, 为波中友谊,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主席的健康, 为今天宴会的主人周恩来总理的健康,  为在座的诸位的健康, 干杯!

3. 世界工联呼吁各国工人用各种行动 帮助阿尔及利亚人民取得胜利 河内集会支持阿尔及利亚独立斗争

第3版()专栏: 世界工联呼吁各国工人用各种行动 帮助阿尔及利亚人民取得胜利 河内集会支持阿尔及利亚独立斗争 新华社布拉格7日电 世界工会联合会6日在这里发表宣言,呼吁各国工人和各工会组织采取各种措施,声援阿尔及利亚人民。宣言要求成立委员会、组织会议、通过决议、向法国当局和联合国表明工人的态度并且采取其他一切措施来声援阿尔及利亚人民,帮助他们取得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的胜利。 这个呼吁是为将要在4月7日到14日举行的“支援阿尔及利亚工人和人民国际行动周”而发出的。 新华社河内7日电 河内七万市民今天下午在河内大戏院前面的广场上举行集会,支持阿尔及利亚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越南祖国战线主席孙德胜、越南劳动党政治局委员长征、越南总工会主席黄国越以及河内各党派、团体的代表参加了大会。 黄国越在大会上讲话。他谴责法国殖民者利用美国供给的武器屠杀阿尔及利亚人民。他说,法国殖民者如果不吸收教训,一定会遭到像在越南奠边府一样的惨败。黄国越表示越南人民一定要以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全力支持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正义斗争。 远道来越南进行访问的阿尔及利亚总工会书记乌日那接着上台讲话,他受到到会群众的热烈欢迎。 乌日那说,虽然法国已经在阿尔及利亚投入六十万侵略军队,但是阿尔及利亚解放军仍然日益壮大,并且解放了三分之二的土地。乌日那说,尽管阿尔及利亚人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阿尔及利亚人民仍然愿意在尊重民族独立的基础上,通过和平协商的办法来求得阿尔及利亚问题的解决。 大会通过一封致阿尔及利亚人民的信,保证越南人民要用一切办法来帮助阿尔及利亚人民取得胜利。

4. 捷政府代表团到达乌兰巴托 蒙捷两国代表团会谈

第3版()专栏: 捷政府代表团到达乌兰巴托 蒙捷两国代表团会谈 新华社乌兰巴托7日电 由西罗基总理率领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代表团应蒙古人民共和国政府的邀请,6日下午乘飞机到达乌兰巴托。 到机场欢迎西罗基总理一行的,有蒙古部长会议主席泽登巴尔、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达姆巴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其他领导人,以及蒙古各群众团体的代表。 各国驻蒙古的外交使节也到机场欢迎。 泽登巴尔主席致欢迎词说,蒙古人民怀着尊敬的心情欢迎贵宾。以西罗基总理为首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代表团的应邀来蒙古访问,将在蒙捷两国充满友好关系的历史上写下新的一页。 西罗基总理接着代表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和人民对蒙古政府的盛情邀请表示感谢。他说,为建设社会主义而进行的斗争使蒙捷两国人民结成了兄弟。两国领导人的会见和会谈对巩固两国人民的友谊和维护世界和平将会作出贡献。 西罗基总理等一行进入乌兰巴托市区的时候,受到首都几万市民的夹道欢迎。 当天晚上,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代表团在蒙古国家剧院观看了歌舞表演。 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代表团将在蒙古进行三天的友好访问。 新华社乌兰巴托7日电 蒙古政府代表团和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代表团今天下午在乌兰巴托举行会谈。 蒙古方面参加会谈的有蒙古部长会议主席泽登巴尔、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达姆巴、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曾德和外交部长阿吉尔毕希。 捷克斯洛伐克方面参加会谈的有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理西罗基、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奥·契尔尼克、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奥·西穆涅克和外交部长瓦·戴维。 新华社乌兰巴托7日电 蒙古部长会议和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7日下午举行宴会,招待以西罗基总理为首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代表团。 出席宴会的有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书记达姆巴和蒙古其他领导人,以及各国驻蒙古的外交使节。 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代表团今天上午到苏赫—巴特尔和乔巴山陵墓献了花圈,接着参观了乌兰巴托的两个博物馆。 蒙古部长会议主席泽登巴尔昨天下午曾经接见了西罗基总理和他率领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代表团。

5. 波兰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第3版()专栏: 波兰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丁冬 近几年来,波兰在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了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先后同缅甸、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埃及、沙特阿拉伯、也门、埃塞俄比亚、希腊、黎巴嫩、柬埔寨、土耳其、日本、以色列建立了外交关系,与其中许多国家互派了大使或公使。苏丹、突尼斯、摩洛哥、加纳宣布独立后,波兰迅速予以承认,并委派代表前往祝贺。波兰同亚非国家的政府领导人进行了频繁的接触和会谈,继尼赫鲁、西哈努克、吴努、拉达克里希南(印度副总统)、沙多诺(印度尼西亚国会议长)等人访问波兰之后,西伦凯维兹部长会议主席又在今年3月回访了缅甸、柬埔寨和印度,分别就两国关系和当前国际局势问题进行了亲切、诚挚的会谈,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这些活动不仅加强了波兰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而且有助于亚非国家和平中立趋势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增进。 波兰积极参加了朝鲜中立国监察委员会和印度支那国际监督和监察委员会,对维护和保卫远东和平的斗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种贡献也大大地提高了波兰的国际地位,使波兰在亚非国家人民中的威望和影响迅速增长。 波兰一贯同情和支持亚非国家和人民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当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西方国家撤退领航员的时候,波兰派遣了十二名领航员去支援埃及。英、法、以发动侵埃战争后,波兰政府于去年11月2日发表声明,严厉谴责英、法、以的侵略行为。波兰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对埃及人民的这种行动上和道义上的支持,鼓舞了埃及人民的斗争意志,增强了埃及人民对胜利和和平的信心。 波兰同亚非国家的经济和贸易关系也日益密切。到目前为止,波兰与土耳其、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锡兰、巴基斯坦、伊朗、叙利亚、黎巴嫩、苏丹、沙特阿拉伯、约旦、阿富汗、埃塞俄比亚、摩洛哥、突尼斯等二十个亚非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与其中十三个国家签订了一年或多年的贸易协定。波兰向这些国家出口的主要是机器设备,包括工作母机、纺织机器、电器设备、汽车、重型卡车、拖拉机等。波兰从这些国家入口的大都是原料,如印度尼西亚的橡胶和锡,印度的铁矿砂,埃及、伊朗、土耳其等国的棉花,土耳其的小麦等。此外,还从这些国家输入南方的特产品,如咖啡、茶叶、可可豆、胡椒、葡萄干、香料等。近年来,波兰同亚非国家的贸易额有了很大的增长。例如,从1952年到1956年,波兰向印度输出的商品价值由一百六十万卢布增为五千万卢布,从印度入口的商品价值自六十万卢布增为八百六十七万卢布。 波兰也同亚非国家建立了航运关系。波兰的船舶经常来往于亚非国家的主要港口,波兰同亚非国家贸易中的货物大部分由波兰商船承运。 波兰已经向亚非国家输出成套工业设备,提供技术援助,如供给印度糖厂、母机工厂、铁路车辆工厂、建筑机器厂、纺织机器厂等的设备,帮助沙特阿拉伯和约旦修建铁路等。波兰派遣专家到这些国家工作,从勘测、设计、安装一直到开工、运转,给以全面的技术援助。前波兰中央统计和计划学院院长兰格被派往印度帮助草拟五年计划,并协助印度培养技术干部。 波兰同亚非国家互派了许多贸易代表团参观访问。1956年,应邀到波兰参观和考察的,有印度、锡兰、苏丹等国的工商界人士,还有埃及铁道部长和缅甸经济代表团。波兰也派遣了以对外贸易部长为首的代表团去印度、叙利亚等国访问。为了扩大同亚非国家的贸易,使亚非人民了解波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波兰积极参加了在德里、大马士革、伊士麦(土耳其)、卡萨布兰卡(摩洛哥)等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波兰的展品在博览会上获得了重视和好评,对促进波兰同亚非国家的经济联系起了积极的作用。 波兰同亚非国家的贸易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许多亚非国家由于殖民主义者的长期侵略和奴役,经济非常落后,都希望用本国大量出产的物资来换取机器设备,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因此,波兰供应亚非国家的机器设备和提供的技术援助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而波兰从这些国家进口的原料,大都是波兰本国不生产(如棉花、橡胶)或产量不敷需要(如铁矿砂、小麦)的物资,因而对波兰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好处。 波兰同亚非国家的贸易和提供的援助,不附带任何条件。同时,贸易的价格是公平合理的。甚至有时为了照顾亚非国家的经济困难,波兰以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购买亚非国家的物资,以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出售商品。 波兰同亚非国家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经济合作,有助于亚非国家巩固自己的经济独立和发展自己民族工业。 波兰同亚非国家的文化合作也正在顺利地发展着。去年2、3月间,以前波兰对外文化合作委员会秘书长温德为首的文化代表团访问了印度和埃及,分别同印埃两国的科学家、作家和艺术家举行座谈会,就加强文化、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合作广泛地交换了意见。代表团中的音乐家在印、埃各地举行的丰富多采的表演,得到了观众一致的好评。此外,还在印度举办了波兰艺术展览会,这个展览会曾在德里、加尔各答、马德拉斯等大城市巡回展出。同时,以印度外交部副部长钱达为首的印度文化代表团访问了波兰,带去了印度优美的艺术和印度人民真挚的友情。波兰也举办了印度艺术展览会,放映了印度影片。波兰早就和日本建立了文化关系,日本钢琴家中希代子、山根八重子与柳川护等人参加了1955年在华沙举行的国际萧邦钢琴比赛会。日本著名的音乐学家园部三郎和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木杨次郎教授先后访问了波兰,分别在华沙和托伦作了几次学术讲演,同波兰同行交流了经验。波兰人民对日本的情况也日益感到更大的兴趣,日本影片在波兰放映时,受到波兰群众热烈的欢迎。最近华沙大学中文系成立了日文组,有许多学生报名学习日本语文、文学和历史。日文组和日本的大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波兰也加强了同其他亚非国家的文化合作,阿尔及利亚、苏丹、约旦、叙利亚等国选派了留学生到波兰大学学习,柬埔寨准备派实习生到波兰的工厂学习技术。这些活动对增进波兰和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起了很大作用。 从上述情况看来,波兰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亚非国家建立了广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加强了友好合作,这种合作有助于世界和平的巩固和国际合作的增进。无疑的,这种友好关系还将进一步的发展。

6. 殖民战争害人害己

第3版()专栏:小统计 殖民战争害人害己 法国政府在阿尔及利亚进行的肮脏的殖民战争,已到了这样荒唐的地步:在不到一千万人口的阿尔及利亚的土地上,法国殖民主义者竟投下了六十万侵略军队。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战场上花的钱,在1956年达到四千八百五十亿法郎,为历年来最高的纪录。这个惊人的数字,占法国预算总支出约11%,占法国军事预算约52%。 为垄断资本效劳的法国政府把纳税人的钱慷慨地耗费在殖民战争上,但对于社会福利事业和人民生活却十分漠视。1956年拨作经济与社会发展基金总数仅有二千亿法郎。还不到预算总支出的二十分之一。比1956年在阿尔及利亚战场上消耗的钱一半还不到。大家知道,法国的房荒是十分严重的。全国有三分之一的房屋已经超过了使用年限。目前法国约有七百万人连破房子也没有住。仅巴黎就有一百万人无房可住,或住在摇摇欲坠的破旧房屋中。但是,如果把去年花在阿尔及利亚的军费用来建筑房屋,就可建成十六万一千五百套住宅。 法国各学校的经费很短绌,校舍陈旧拥挤,学生的学习条件很差。在1890年建设的只准备容纳一千来个学生的巴黎大学文学院的校舍,到1956年为止的六十多年间一直没有扩充,现在却要容纳一万九千名学生,等于1890年时的十七倍多。在这所大学的仅有七百个座位的课堂里,却要供二千四百八十个学生上课,结果许多学生只好坐在阶梯上或者站着,许多学生根本不能听课,只好向同学借抄笔记或自修。供一百八十二名教授和讲师使用的工作室只有五十个位置。文学院和科学院合用的图书馆只有四百二十二个座位,却要供三万四千名学生使用。但是,如果把去年侵略阿尔及利亚的军费用来办教育,就可以建成六万所学校。 (士义)

7. 中朝青年情谊重 牡丹峰栽无穷花

第3版()专栏: 中朝青年情谊重 牡丹峰栽无穷花 新华社平壤7日电 朝中两国的青年今天在平壤市牡丹峰上种下了十五万株树苗。参加植树的有一万多名平壤市的青年工人、学生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青年军人以及华侨青年。 大规模的植树是在朝中两国青年代表栽下一株无穷花以后开始的。结下了战斗友谊的朝中两国青年接着在解放塔前和牡丹峰周围纷纷种下了千百株的无穷花、洋槐、榆树和其它的树木。到了休息的时候,两国青年举行了联欢。 去年这时两国青年在牡丹峰上栽下的五千多棵树木都已经成活,杨柳枝头已经吐出绿芽了。

8. 为以色列侵犯埃及领水打头阵 美国油船通过亚喀巴湾到达埃拉特

第3版()专栏: 为以色列侵犯埃及领水打头阵 美国油船通过亚喀巴湾到达埃拉特 据新华社7日讯 以色列官方宣布,一艘一万六千吨的美国油船通过亚喀巴湾后,在4月6日到达以色列的埃拉特港。这是美国宣布支持以色列在亚喀巴湾自由通航以后到达以色列的第一艘美国船。 据合众社报道,在华盛顿的一个以色列人士4月6日说,这艘油船到埃拉特港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同美国国务院安排好的。 这个以色列人士还说,这艘油船的航行是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2月11日把一项备忘录交给以色列大使伊班以后的一个直接的结果,在那项备忘录中,美国宣布了它打算在亚喀巴湾进行“自由和无害通航”。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以色列差不多已经完成了在埃拉特港的一座巨大储油库的工程和一条向北通向以色列中部的比尔希巴的八英寸口径的输油管工程。这样,从波斯湾运到埃拉特港的原油就可以通过油管输到比尔希巴,然后用火车运到以色列在地中海沿岸的海法港,再从海法港用油船运往欧洲而不必经过苏伊士运河。通过以色列运油是西方国家很久以来一直在策划的抵制苏伊士运河计划中的一项。

9. 理查兹拟向约旦试销艾森豪威尔主义 纳布西首相说:“不行” 黎巴嫩七名议员辞职抗议依附美国

第3版()专栏: 理查兹拟向约旦试销艾森豪威尔主义 纳布西首相说:“不行” 黎巴嫩七名议员辞职抗议依附美国 据新华社7日讯 安曼消息:约旦首相纳布西5日晚上发表演说,表示约旦不能接受艾森豪威尔主义。纳布西说,约旦“欢迎一切无条件的援助,不管是来自东方还是西方。可是,如果理查兹以美国代表的身份要求我以约旦代表的身份签署一份简短的声明,说什么我们已经同意对共产主义进行斗争,说什么他将要付给我一亿美元,那么我就要对他说:‘不行’”。 他说:“艾森豪威尔管得着我们吗?谁封他作我们的保护者呢?他是真主所差遣来的另一位先知吗?……我们这个地区的人们不需要那些要把我们拖进冲突和剥削的深渊、拖进新形式的帝国主义的新的先知。”  纳布西号召阿拉伯国家团结起来。他说,约旦废除了英—约条约,这就是走向这种方向的第一个步骤。他说,第二步是成立约旦、叙利亚、埃及联邦。  据新华社6日讯 贝鲁特消息:黎巴嫩七个著名的政界领袖5日在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信任案时辞去了议员的职务,以抗议政府追随美国的中东政策。 辞去议员职务的七人之一、前总理雅非在辩论中谴责“艾森豪威尔主义”是“伪装起来的军事条约”。雅非指出:“由于依附了这个主义,黎巴嫩政府已经使自己从其他阿拉伯国家孤立起来”,它也使自己采取了“敌视阿拉伯人的伟大朋友俄国的态度”。

10. 爱伦堡访问日本 将在东京等地演讲

第3版()专栏: 爱伦堡访问日本 将在东京等地演讲 新华社7日讯 东京消息:苏联著名作家爱伦堡今天乘飞机到达东京。 爱伦堡应日苏亲善协会的邀请,到日本作为时三周的访问。由于他的很多著作已经在日本翻译出版,他的名字是日本人民十分熟悉的。在访问日本期间,爱伦堡将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地发表文学演讲。

11. 抗议英国进行氢弹试验 广岛原子弹受害者静坐示威

第3版()专栏: 抗议英国进行氢弹试验 广岛原子弹受害者静坐示威 新华社7日讯 广岛消息:美国在广岛投掷的第一枚原子弹的五十名受害者昨天起举行为时两天的静坐示威,抗议英国坚持在圣诞岛进行氢弹试验。 这次静坐示威是在一百名原子弹受害者举行了一次抗议集会以后开始的。这些原子弹受害者在会上通过了一项决议,指责英国坚持要在圣诞岛进行氢弹试验是一种罪恶。决议还要求日本首相岸信介亲自去英国同英国当局进行关于取消圣诞岛氢弹试验的谈判。

12. 尼克松提出访非报告 鼓动美国全面渗入非洲

第3版()专栏: 尼克松提出访非报告 鼓动美国全面渗入非洲 据新华社6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副总统尼克松今天提出了他访问非洲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出了使美国势力全面伸入这个大陆的建议。 尼克松从2月28日到3月21日曾经先后访问了摩洛哥、加纳、利比里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苏丹、利比亚、意大利和突尼斯等国家。 尼克松说,关于如何在他访问过的国家里执行美国这些计划的问题,他已经在秘密的基础上向各个有关机构提出具体建议。他认为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新闻计划是有“改善的余地”的。他建议:在政治上,加强外交机构,增派人员,以便能够把非洲国家重要事态发展向美国报告;在宣传方面,大大增加宣传经费,尽力“协助发展非洲当地的教育设施”,在无线电广播及新闻报道中给予非洲地区以“最大的重视”。 他表示“强烈支持”在国务院内设立一个新的非洲事务局,并且建议国际合作署和美国新闻署也采取类似的行动。他还要求政府一切部门、整个国会、整个国家必须认识到非洲对于美国和“自由世界”前途的越来越大的重要性。 在谈到经济“援助”问题的时候,尼克松说非洲各国不欢迎美国的“赠与”,而比较乐于接受私人投资,因此,要提醒美国私人资本不要放过在非洲投资的机会,那里投资条件是“优厚”的。 新华社6日讯 纽约消息:美国新闻署署长阿瑟·拉森4日发表谈话,主张加强美国在中东和非洲的宣传。他说,“我们应该尽速修建一座能够向极端重要的中东地区清楚发报的以陆地为基地的播送机。我们应该在非洲建立二十个左右的新中心”。

13. 水果保藏多年不损色香味 苏联实验用电流和原子能消毒成功

第3版()专栏: 水果保藏多年不损色香味 苏联实验用电流和原子能消毒成功 本报莫斯科7日电 用电流和原子能灭菌消毒以保藏水果和浆果的新方法,已经在苏联的实验室中试验成功。梨、苹果、桃、草莓、树莓,用高频率的电流灭菌以后,保藏多年,还像从树上新摘下来。从果子的色香味判断,高频率的电流灭菌法比通常方法高明,况且能保存95%丙种维他命。高频率的电流妙处何来呢?普通交流电流一秒钟几十次地变换方向,而高频率电流一秒钟几百万次地变换方向。通过高频率电流的物体,它的分子发生振荡和摩擦,因此在物体内电力转化为热并且传给全部。所以用这种电流把水果罐头消毒时,水果热得快,避免在糖汁中煮得过熟的现象。玻璃罐头的水果平常用压热器要消毒三四十分钟,而用高频率电流只要一两分钟。实验室已经制造出一种自动化的高频率电流消毒器,放在一个工厂中试验。现在实验室研究利用原子能保藏食物问题。从放射性同位素和加速的电子取得射线,把玻璃的、金属的和塑料的罐头消毒。实验证明,用这种方法可以把生肉保藏几个月。

第 3 版

1. 波兰组曲

第4版()专栏: 波兰组曲 邹荻帆 在造船厂的播音房 在革但斯克的造船厂, 在造船厂的播香房, 让我们向工人们问好, 中国话在造船厂播响。 这里是钢铁在歌唱, 白云穿流在高架的电线上, 起重机像摩天的建筑, 新船入水,排波涌浪。 在波兰人劳动创造的时刻, 我们的声音在造船厂播响。 “但泽”再不是帝国主义的 “走廊”, 我们把海洋当长廊, 友谊的船只在中国和波兰来往。 给玛佐夫舍民间歌舞团 波兰的田野上花朵摇摆, 花色染上你们的舞裙和舞袍。 歌唱吧,舞蹈吧, 这是少男少女在欢笑。 你们的歌调: 红莓林中的杜鹃鸟。 你们的舞蹈: 少女在森林把泉水找。 从自己的土壤收获种子, 又播撒到自己的土壤, 欢笑的是更多更多的人, 波兰啊,你用奶水把自己的孩子哺养。 访奥斯威辛集中营壕沟和电网再加警卫塔, 烧人炉、煤汽室加上绞刑架。 血,曾经在这里流, 自由就在这里开花。 希特勒军营多么大, 集中营比军营更庞大。 哦,苦役、酷刑和枪杀, 独裁者对人民多么害怕! 奥斯威辛集中营, 你决不是受难者的坟。 你是一团熊熊地下火, 燃烧着波兰爱国者的心。 哦,奥斯威辛集中营, 苦难历史的见证人。 粉碎枷锁,突破牢笼,波兰向前进, 枷锁和牢笼成了革命历史的展览品。

2. 革但斯克造船厂(图片)

第4版()专栏: 革但斯克造船厂(旅行波兰速写)      关山月

3. 莱比锡的书店

第4版()专栏: 莱比锡的书店 赵玮蕻 民主德国出版的书都印得极为精美而定价却很便宜。这跟西德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西德的书虽然也印得漂亮,可是贵得很,一般人平日很少买它们。至于内容我们更不必去说它了。民主德国一本新书一出版,不久就卖光了。比如,各书店中经常有一套“人民丛书”的新书出版,每本只有二点八五马克,销路极好。这套书由专家设计封面,版式也一律,每本都外加封套,印得漂亮而朴素。丛书内容包括世界古今名著,最近出版或再版的有高尔基的“母亲”、德国古典作家莱辛的“戏剧选集”、席勒的“青年时代剧作选”、魏纳特的“诗集”、沃尔夫的“戏剧集”、雨果的“1803年”、贝歇尔的“别离集”等等。德国还有很多套丛书都以价廉物美为特点,因此这些优秀作品得以散布到广大的读者中间去。书店里也时常有古典或近代作品的豪华本出现。这些豪华本有全集,专集,选集,也有单行本。如去年出版,今年又再版的十二卷的“托马斯曼全集”、六卷本“海涅全集”,“豪夫特曼戏剧集”和“散文集”,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贝歇尔的“我的美丽的祖国”等。这些书印得相当考究,从版式、字体到装帧、插图,无一不是科学和艺术的最美的结晶。我觉得在这方面实在值得我们中国的出版界注意学习。一个人能在工作繁忙之余,拿起一本从内容到形式都很优美的书,不但要读它,而且首先是抚摸它,欣赏它的艺术的制作,这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呵!德国作家豪夫特曼说过:“今天的书籍——明天的事业”。书籍永远是我们人民生活中不可缺的精神食粮。这些食粮的包装不应该老是灰沉沉的,或者千篇一律的令人生厌。“名厨制佳肴,未食先生津”——这是我几次徘徊在莱比锡书店里的时候心中所浮起的感想。 谈到民主德国大量出版了古典名著的精装本时,我不禁想起去年在英文的双周刊“民主德国导报”上所载的一则“趣闻”。去年5月间,有一个西柏林的美国女记者,在英国出版了一本关于世界各国出版现状的书,其中说东德禁止了海涅作品的出版。这位女记者正像那些西欧的谣言家一样,睁着眼睛说瞎话,抹杀事实之外,还深藏着政治阴谋!我自己三年来在这里就买到了海涅全集三种不同的新版本,民主德国的人民正以浓烈的兴趣来读海涅的作品。他的作品以及有关他的书正在大量出版着。也只有在民主德国,海涅才能重见天日,而赋以前所未曾有的光荣!但在法西斯德国时代连海涅的名字都给埋没了,他的流传遐迩的歌谣也给剥夺了出版权! 在莱比锡的书店里,人们放眼便见成排成排的德国的以及世界各国的古典名著,这些名著以新的华美的姿态出现在这个新的书的世界里:雪莱格尔译的三大卷“莎士比亚全集”、屠格涅夫全集、雪托姆全集……法国斯丹达尔等人的作品在我们国内译出的还只有一两种,在这里却已有了十种版本。就拿1952年年初到1954年9月之间文艺书籍出版的统计来说,民主德国就出了一百零九种全集和专集。共印了三百七十万卷。其中歌德的作品就印了一百四十五万册,引起德国公众的普遍赞美。 莱比锡城每当华灯初上,街头尽是刚下班或散步的人,成群的男女大学生在市中心广场上边说边笑。这会儿我走过当年歌德在莱比锡大学读书时常来的酒店。那儿现在竖立着巨大的紫铜的“浮士德和魔鬼”的塑像。就在这附近,一家书店的玻璃橱窗里闪烁着粉红色的光彩,霓红灯射出这么一行字:“书籍是为和平而斗争的犀利的武器”。我停立在橱窗前面,我的心又被那些五彩缤纷的新书迷住了。这是一间卖书又卖画的铺子。右边的橱窗中还陈列着十三大本世界艺术史,是二十世纪初莱比锡的版本。窗里上左角白色木板上斜钉着“沈田池画集”,陪衬着几张中国的窗花。书和画交辉着,仿佛在悄语着和平生活的欢乐,也仿佛在期待着黄昏时分的来客……我的心一动,就轻轻地推门走进去了。 1957年2月25日于莱比锡 (完)

4. 一壶河水

第4版()专栏: 一壶河水 寿儒 星期天,天刚蒙蒙亮,刘老大爷就拄着他那弯把手杖走来敲我的屋门,要我同他一起到三家店参观永定河引水工程,这原是老早约好了的。 他老人家,银须飘洒,已经七十开外了,可是还很健朗。自从我搬到这条胡同住,已经三年多了,老人家一直是我们街道上出色的读报组长。街坊们听他读报像听连阔如说书一样入迷。去年春天我第一次听他读报。老人家金石般的嗓音,果然动听;可是更吸引人的,是他的读报方法:每读完一段新闻之后,他总是连批带讲,旁征博引(大都是生活中的知识),极其精采,使我这个知识分子得到了一些从未听说过的京城掌故。从此一年多了,我听他读报一直没有缺过课哩。 前些天的一次读报会上,刘老大爷读了一段要把永定河水引进首都的消息,接着就作了如下评论和注解: “我从小生长在京西麻峪村,是喝永定河水长大的。住在河边上的老乡们,那时候又爱这条河,又怕这条河。每逢暴风雨,晚上谁也不敢睡觉。(说到这里,老大爷指了指旁边一位妇女怀抱的孩子。)想当年,我像这孩子这么大,就害怕地偎在妈妈的怀里,听着河水吼叫。有一年夏天,兴许是民国十七年,永定河又发了大水,多少间房子都被冲跑啦!那年,我岁数大了,可轮着五岁的侄儿偎在我的怀里连哭带叫了。我抱着侄儿抓住一块门板,才算逃活了命。(老大爷说到这里停了停,我看得出他的眼眶有些湿润了,他喝了一口水又说下去。)解放了,这才几年哪!人民政府修了官厅水库,制服了永定河,今天又把河水引进北京来!街坊们……” 我顺着老人家的目光,巡视一下静悄悄地坐在四周的听众:灯下几十张脸听出了神,几十双眼睛盯着刘老大爷红润的面庞。就在这次读报会上,刘老大爷和我约定了去三家店参观永定河引水工程。 现在老人家同我乘公共汽车到了三家店了。老人家提拉着手杖,健步如飞地奔到永定河边。“啊,三家店活了,三家店活了!”他在河岸上踱来踱去,起皱纹的脸上堆满了笑。他望着清绿的河水,摸着长长的渠道堤岸,不住声地问我:“哪是拦河闸?哪叫进水闸?……” “走,上街去看看!”刘老大爷没等我答话,突然向城街走去了。我跟在后面,心想老人家是不是去看望他故里的老相知呢?谁知他走进一家小铁铺,买了一把白铁皮水壶,又奔回进水闸来。 老人家赶忙打开壶盖,将手杖倒过头来,用弯把勾着壶梁,放到河里去,提起一壶满满荡荡的河水来。老大爷用手心小心地接住壶帮上的水珠。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闪着亮光,在手心里滚动着。老人家仔细端详了一会,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轻轻揉这滴水珠,说:“你瞧,永定河真是变清了,连一点泥沙也没有呀!” 迎着春风,老人家的银须飞舞着。他提着水壶,伫立在河边,又自言自语地叨念着:“康熙皇帝,我可比你有造化:虽说永定河的名字是你起的,可它真正‘永定’,是我今天亲眼瞧见的,你却没有这个眼福呀!” 太阳转过西山了。我催促几次,老人家才恋恋不舍地带着这一壶水离开堤岸。 星期天的公共汽车是多么拥挤呵!刘老大爷提着的那壶水,在车厢里溅溢着,沾湿了几个乘客的衣裳。售票员看见了,忙问:“老大爷,您的壶里盛的是油吗?还是什么?小心别把同志们的衣服弄脏了!” “哪是油,是永定河水!”老大爷看着溅在别人身上的水点,有些抱歉地说。 同车的乘客们开始有点奇怪,后来听了老大爷的叙述,也就原谅他,同情他,甚至被他那赤子般的童心所感动了。 这天晚上,我想刘老大爷一定疲倦了,照例的读报会也许要停止一次吧?可是不然。七点钟,刘老大爷的三间北屋里灯光辉煌,同往常一样坐满了人。老人家笑着说:“今天我先请诸位喝杯好茶!茶叶,是两角一包的福建小叶;水是永定河水!”(附图片) 侯逸民插图

5. 赶路

第4版()专栏: 赶路 金近 三年前的一个冬天,春节刚刚过去,我要到区办事处去开会。这天早晨正碰上刮大风,一种风力挺猛的大风,屋子外面好像有一大群野兽在吼叫,在狠狠地撞门推窗子。屋子里面说话的声音也给风声掩没了,得提高嗓子说话才能听到。 我站在门口一看,满天都是黄沙,像一层大雾,远处的山头和树林子都望不见了,气候也冷得厉害,身上的厚棉衣,竟轻得感觉不出重量来。我有些决不定:要是去,正好是顶头风,而且眼睛也会给风沙眯住的,不容易睁开,这样走上八里地要费很大工夫;不去吧,人家会在那里等着的。再加上别人都劝我不要去,我真想找个理由不去了。 在这样的时候,一个人对周围所看到的东西会发生很大影响的。我看到一只喜鹊歪歪斜斜地飞出窝去了,大风几次地把它顶了回来,它却像一个勇猛的战士,一直向前飞着,飞着,很快地飞到远处去了。 我套上口罩,把棉大衣扣子全扣上,就走了。可是刚走了几步,大风卷着黄土像海潮一样地滚来,我还没有背转身来躲避,身子已经卷在风浪里了。我用劲撑住两条腿,背脊顶着风,等这阵风过去,才喘过气来,赶快跑着小步向前冲去。接着,又看到一排黄黄的、浑浊的风浪扑过来了,我再赶快转身,用背脊顶住风。我小时候是在海边长大的,也碰到过海潮追赶我们的紧张时刻。我看到周围打着滚的风浪,就想起小时候那种情景来。 我身上觉得很冷,手指冻得隐隐发痛。我想,这样走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走到那里。一面走,一面又想回去。风浪却一个跟着一个扑来,使我静静地想一想的时间都没有。我咬一咬牙,决定使出全身的力气来,对着一个个的风浪冲击过去。就这样,我趁风势小的时候,赶紧向前跑,黄色的风浪来了,赶快背转身来顶住。走上一半路程,我的身上发热了,手脚也热了,劲儿也更足了。跑进区办事处开会的地方,会已经开了一半,同志们都跟我招呼,他们以为我一定不去了。 我坐下来静静地想着,心里觉得有点高兴,到底能赶上开这个会,但又觉得有点惭愧,因为在我的生活中,常常缺乏这样赶路的勇气。

6. 吝啬鬼(印度故事)

第4版()专栏: 吝啬鬼(印度故事) 一个吝啬鬼上清真寺去,路上忽然想起他离家时忘了熄灯,于是立刻转回去。走到家门口,他向女仆喊道:“你关了灯吧!门不要开了,不然门上的铰链又要磨一下。” “噢,先生,”女仆说道: “您从半路上回来,不怕磨了自己的鞋底?” “聪明人!你不用操心,”吝啬鬼回答说:“我已经脱掉了,赤脚走的,鞋子夹在胳肢窝里。” (其祥、王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