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03-21

第 1 版

1. 贯彻人民政协的新精神

第1版()专栏:社论 贯彻人民政协的新精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已经闭幕。在这次会议以前,全体政协委员列席了最高国务会议,听了毛主席“正确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会议听取了周恩来总理关于访问亚洲和欧洲十一国的报告,陈叔通副主席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还听取了关于增产节约、政法工作等许多重要问题的专题发言;通过了政治决议、关于增产节约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此外,在这次会议的预备会议上,大家还听取了李富春副总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说明。这些都是目前我们国家工作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在会议中,委员们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广泛地讨论了我们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整个会议肯定了我们国家工作中的成绩,严格地批评了工作中的缺点,积极地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并且提出了二百八十七件提案。这反映了我们国家民主生活的扩大。我们应该把这一次人民政协会议的新精神贯彻到各个地区各项工作中去,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目前我国人民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正在广泛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过去几年中,每一次增产节约运动都获得了显著的效果。今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增产节约运动更有它的特殊意义。今年的增产节约的途径、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陈云副总理在专题发言中做了有系统的说明。勤俭建国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总方针。勤,就是多增产;俭,就是多节约。我们是个六亿人口的大国,每个人多生产一点,多节约一点,就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数目。我们认真地这样做,就会顺利地克服目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暂时性的困难,推动国家建设事业的前进,也就会较快地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这次政协会议着重地讨论了这个问题,并且通过了关于增产节约的决议,希望全国人民以实际行动来响应这个号召。 这次会议也讨论了关于肃清反革命分子的问题。过去一年多以来,我们遵照“提高警惕,肃清一切特务分子;防止偏差,不要冤枉一个好人”的方针,在肃反斗争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由于过去几年全国人民的努力,我们已经基本上肃清了反革命残余势力,从而保障了社会主义改造事业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的肃反政策是正确的,所得的胜利是伟大的。虽然在工作中发生过若干偏差,但是应该肯定,运动一般是健康的,成绩是主要的。采取群众路线进行肃反,既便于分清敌我,又便于教育群众。现在残余的反革命分子为数已经不多,但是他们还存在着,他们还会利用各种机会进行破坏活动。所以,我们必须继续保持高度的警惕,继续进行肃反斗争。在肃反工作中的错误,也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精神加以纠正。人民政协会议一致同意了“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原则。这对于今后肃反工作的正确进行,一定会产生有利的影响。 农村工作问题在这次会议中也作了充分讨论。去年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一年。这一年中,基本上完成了农业合作化,占90%以上的农户加入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战胜了灾害,增加了生产,使得绝大多数的农民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增加了收入。但是,一切新生的事物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总要经过许多困难和斗争,不可能一步登天地达到完美的境地。农业合作化问题也是这样。因为它的发展历史还很短,干部和群众一般地缺乏经验,自然难免发生一些缺点和错误。这些缺点、错误跟农业合作化在第一年就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比较起来,显然是次要的。因此,对于农业合作化,我们首先应该肯定它的伟大成绩,总结它的成功经验,同时又要恰当地指出和克服各地工作中的缺点,以便团结一致,共同为争取今年的大丰收而努力。这次政协会议,大家全面地分析了农业合作化中的问题,基本上统一了认识,提出了许多改进工作的具体办法。这对于农业合作社的巩固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次政协会议上,还提出和讨论了许多其他的问题。从整个会议的讨论过程可以看出,由于会议包括了各方面的代表人物,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上提出了问题,这就大大帮助了我国人民对于国家工作的成就和缺点得到比较全面的估计,帮助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加顺利地前进。 几年来的事实证明,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日益显著。去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个方针获得了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拥护,成为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一个重要原则。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由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民主人士共同组成的统一战线的机构,它将随着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共存而长期存在;同时,它也是对我们国家工作进行互相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这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中,规定了政协的全国委员会和各级地方委员会,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各项意见的协商,发挥互相监督的作用,组织学习,加强全国委员会对地方委员会的指导关系,健全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毫无疑义,在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像政治协商会议这样的组织形式,不仅现在需要,将来也仍然需要。这次政治协商会议新增加了代表各个方面的七十多位委员,并且增选了新的常务委员。这些,都是政协会议正在日益加强的明证。现在,会议闭幕了,各个委员都要回到他们日常的工作岗位上去,我们希望他们密切地联系各方面的群众,全面地反映我们国家各方面的工作,以便及时地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帮助伟大的祖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迅速地而又稳步地前进。 目前的国际形势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有利的。在这次会议上,在周恩来总理的报告和政治决议中,对于国际形势作了详尽而深刻的分析。目前国际形势基本上仍然是在趋向缓和,趋向进步。虽然,帝国主义不断地制造紧张局势,企图借机进行扩张,但是,这种手法没有吓倒任何人。和平的力量正在不断壮大,战争的势力已经越来越加孤立。只要社会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加强团结,坚持斗争,世界的持久和平就一定可以取得。

2. 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闭幕 通过政治决议、关于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增产节约问题的决议、关于提案审查的决议和增选常务委员名单

第1版()专栏:  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闭幕 通过政治决议、关于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增产节约问题的决议、关于提案审查的决议和增选常务委员名单 新华社20日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今天下午闭幕。 下午会议在四时十五分开始。 会议首先通过了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政治决议。政治决议指出,会议同意毛泽东主席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同意周恩来总理关于访问亚洲和欧洲十一国的报告。会议认为我国政府代表团的这次访问,加强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增进了我国和亚洲各民族主义国家的友谊,这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决议号召全国各民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一切爱国人士,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继续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为建设祖国、解放台湾、保卫世界和平而努力奋斗。 会议接着通过了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决议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全国人民大团结,扩大民主生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而奋斗。 会议通过了关于增产节约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应该把增产节约当作一个经常性的政治任务;增产节约要贯彻执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决议号召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大力进行增产节约、反对浪费的运动,为胜利地完成1957年的国民经济建设计划、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准备良好的基础而奋斗。 会议听取了提案审查委员会的提案审查报告,并通过了关于提案审查的决议。 会议还通过了增选常务委员名单。 五时十分,会议在热烈掌声中闭幕。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耕畜问题的指示(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九日)

第1版()专栏: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耕畜问题的指示  (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九日)  首先要根据对畜力的需要,来全面安排耕畜。——充足的饲草饲料,是养好耕畜的物质基础。——改善耕畜的役使和饲养管理工作。——有计划地繁殖和改良耕畜。——加强兽疫防治工作。——作好耕畜的贩运调剂工作。——适当调整菜牛和牛皮的收购价格。——合理地淘汰老残耕畜。——要求各地党政领导机关制定适合当地情况的保护和发展耕畜的具体方案,帮助农业社解决具体问题,从而保证农业生产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全国大家畜的总头数由1949年的五九七七万头,增加到1956年的八七五六万头,增加了二七七九万头,比战前最高年份(1935年)的七一五○万头超过22.5%。在1952年以前的恢复时期中,平均每年递增8.5%,增加的速度是很快的。1953年和1954年两个年度,平均每年递增5.6%,增长的速度降低了。从1954年6月到1956年6月这两个年度,大家畜只增加二五八万头,两年增加3%,特别是其中的后一个年度只增加一八万头。如果再进一步加以分析,把牧业区增殖的头数除外,农业区耕畜的头数在若干省份则是下降的。南方各省有增有减,多数省份是增加的,少数省份略有减少。耕畜减少最突出的是东北三省和淮河以北的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四省,在1954年6月到1956年6月的两年之内,大家畜共减少一九○万头。这种耕畜减少的情况,从1956年下半年起,多数地方已经开始好转,少数地方还没有完全停止。 为什么会发生耕畜减少的情况呢?原因是很复杂的,南方、北方也有所不同。首先,从东北、华北的几个省看,饲料不足和饲草困难,是耕畜减少的直接原因。在农业生产合作社里,耕畜所负担的劳役是大大增加了,而饲料标准不仅没有相应的增加,有的反而比过去降低了,饲草也感不足,再加以牲口集中喂养以后,饲养管理的经验不够,喂得不好,因而造成耕畜的瘦弱死亡。其次,几年以来,在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为了防止破坏耕畜,一贯强调禁宰,耕畜的宰杀标准过严,这在当时确实起了保护耕畜的作用,但是,也带来一种不好的结果——应该淘汰的老残耕畜和体型小、不适用的耕畜在现有耕畜中所占的比例过大,对农民害大利小。在草料困难的条件下,这批老残耕畜和体型小、不适用的耕畜就更多地被出卖,被宰杀了。再次,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于土地集中,生产规模大,都愿意要体强力壮的耕畜,这种耕畜供不应求,价格很高,都不愿意要老残耕畜和体型小、力气小的耕畜(小牛、小驴),因为这种耕畜做活不多,草料不少吃,草料越缺,这种耕畜越受排挤,价格越跌,出卖宰杀的也越多。再次,对于耕畜的繁殖工作也抓得不紧,耕畜的劳役重,吃的又不好,种公畜配种能力差,母畜发情不正常,受胎率降低,流产增加,繁殖率下降。再次,耕畜市场大部停顿,正常流转若断若续,产销失调;于是,某些历来依靠从外地输入耕畜的省区,得不到正常的补充,耕畜数量就下降了。最后,有些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入社的耕畜作价不合理,曾经引起耕畜价格下跌,1955年冬季,为了制止滥宰耕畜,又压低了菜牛和牛皮的收购价格,农民养畜无利,这也大大影响农民繁殖牲畜的积极性。 耕畜发展方面的这种严重不利的情况,必须引起各级党政领导机关的重视,迅速加以克服,否则将给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从而也将给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为此,特作如下的指示: (一)首先要根据畜力的需要,来全面安排耕畜。每个农业生产合作社都应该根据全社耕地的多少,农业和副业生产中畜力的需要,以及社员家庭副业和日常生活中畜力的需要,来合理地安排全社所有的耕畜和役畜。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集中经营,喜欢要体强力壮的耕畜,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体强力壮的大型耕畜数量是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用体格小力气小的牲畜来补不足,负担一些轻便的劳役。社内用不完的小型役畜,还可以转给社员私有、私养、私用,或几户社员伙有、伙养、伙用,满足社员家庭副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对于畜力的需要。如果还有多余,则允许出卖和淘汰。幼畜必须好好饲育。瘦弱的耕畜,也必须加强饲养管理,恢复体力。在体强力壮的大型役畜不足的情况下,如果又盲目地排斥体格小力气小的小型役畜,则势必引起畜力严重不足的现象,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对的。 有少数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入社的耕畜,作价不够合理,价款也没有按期偿还。这对于发展耕畜也是不利的。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曾经再三指出这个问题,但是,至今还有不少社存在着这种情况,必须按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切实加以解决。 (二)充足的饲草饲料,是养好牲畜的物质基础。农业生产合作社制定各种农作物的播种计划的时候,应该根据社和社员家庭现有的和计划发展的牲畜数量和种类,算出饲草和饲料的全部需要量,来统一安排饲草和饲料的生产和供应。饲草和饲料缺乏的地区,首先应该尽量利用作物秸秆,推行青贮方法,扩大饲草来源,充分利用田边地埂和废弃土地增产饲草饲料;如果仍然不能满足需要,就应该适当地增种秸秆可作饲草的作物,并且划出一定的土地做为饲料基地,种植高产饲料作物。有荒地的地区,在不破坏水土保持的前提下,应该提倡开垦种植饲料。山区应该贯彻执行农、林、牧相结合的方针,克服封山育林工作中的盲目机械化的偏向,给牲畜留出一定的草山。饲草和粗饲料,只能由农业生产合作社自己就地解决。 在粮食统购统销工作中,必须统一安排牲畜所必要的精料。有些地区留料标准偏低,应该适当提高。孕畜、种畜和良种的牲畜,应该比一般牲畜多留精料。幼畜应该按成年牲畜标准留料。粮食加工应该适当分散,使副产品能就近供应农村,饲养牲畜。精料确实不能自给的某些经济作物区,国家在粮食统购统销中应该给以必要的适当的调剂。 (三)改善耕畜的役使和饲养管理工作。在使用耕畜方面,必须把农业增产和保畜这两项要求统一起来,要根据牲畜体力强弱的不同,规定不同的劳动定额,适当地限制役使时间和劳动强度,使耕畜能够有适当的休息,恢复疲劳;同时,不能因为使用体力弱的耕畜,做的活少,而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工分,以防止社员争用强的牲畜、排斥弱畜和小型役畜的现象。在饲养管理方面,应该指定专人饲养,挑选有养畜经验的积极分子作饲养员,改善饲养员的待遇,使他们安心工作。还必须在全体社员中加强爱畜保畜的教育,制定饲养和役使的奖惩制度,提高使用和饲养人员保护耕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规定饲养、使用人员的交接制度,把耕畜的饲养和役使两方面的责任制结合起来,以便更有效地保护耕畜。有的合作社所采取的专人负责、使用和饲养合一的办法,可以研究试行。有的合作社将耕畜交给生产队,由队按现在耕畜的体质,论价交给饲养耕畜的社员,养好养坏由他自己负责,犁地多少则由社算给一定的租金,这在社员们同意时,也是可以试行的一种办法。总之,可以容许各合作社在这方面有根据本社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灵活措施的一定自治权,以利发挥社员饲养耕畜的积极性,不宜千篇一律地把办法规定得太死。 (四)有计划地繁殖和改良耕畜。一般平原农业区,特别是耕畜缺乏的地区,应该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从外地购入耕畜的习惯,积极提倡就地繁殖耕畜。每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都应该根据本社的需要和可能,定出本社繁殖耕畜的计划,不能单纯依靠从外地采购。今年春季的配种工作,必须积极做好。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应该提倡社员自养和繁殖大家畜,做为家庭副业生产;育成的牲口,社员有权自由支配,合作社无权干涉。草原区、山区和丘陵区,有繁殖耕畜的有利条件,也有这种习惯和经验,更应该积极繁殖和培育耕畜,来支援缺乏耕畜的地区。 为了不断地提高耕畜质量,满足农业社对于大型耕畜的需要,必须加强畜种的改良工作,加强对于体格小、力气小的小型牛、驴的改良工作。小型牛、驴的产区,应该有计划地引进优良种公畜,?割本地的劣种公畜,克服野交乱配现象,逐渐提高耕畜质量。也可以选用公驴和母马及公马和母驴杂交,繁殖骡和驴骡。良种耕畜产区,更应该努力大量繁殖,支援各地种用公畜的需要。 农业生产合作社应该建立配种繁殖耕畜的奖励制度,鼓励生产队(组)和配种人员繁殖牲畜的积极性。对于入社的民桩户,应该鼓励他们继续进行牲畜配种工作,并且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保障他们应得的收益。 (五)加强兽疫防治工作。农业合作化以后,耕畜的饲养和使用比较集中了,同时,牲畜和畜产品的调运日益频繁,牲畜的疫病也更加容易传播。因此,除了加强牲畜的检疫工作以外,还应该指导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和健全防疫制度,积极帮助农业生产合作社训练兽疫的防治人员,认真地把民间兽医力量发挥起来,进行兽疫防治工作。对于已经入社的民间兽医,必须合理地解决他们的劳动报酬问题,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加强兽医药械的生产和供应工作,保证防治兽疫的物质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工作,进一步掌握牲畜疫病流行的规律,从而使兽疫防治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 (六)作好耕畜的贩运调剂工作。耕畜的流转规律,过去一般是由山区和牧区第一步流入丘陵区和半农半牧区,使用二、三年,牲口也习惯于农业耕作了,然后再流入平原农业区。这种流转规律,既利于山区牲畜的繁殖,也利于平原农业区耕畜的补充,是合理的,正常的。但是,近几年来,这种正常合理的流转关系,在这一些地方中断了,影响了耕畜的余缺调剂。应该迅速改变这种局面,积极开展耕畜的贩运调剂工作,取消某些地方现行的地区封锁的办法,允许畜贩自由贩运,积极恢复并且进一步活跃国家领导下的耕畜交易市场,逐步规定合理的地区差价,刺激地区间的牲畜交流。在耕畜不足的地区,供销合作部门应该积极组织和协助农业生产合作社到产区购买耕畜,组织有经验的畜贩,到产区贩运牲口。在牲畜流转的路线上,商业和供销合作部门,应该有计划地沿途设立牛行和骡马大店,帮助解决贩运途中牲口饲草饲料的需要和畜贩的食宿问题,使牲畜畅流起来,耕畜的余缺得到调剂。 (七)适当调整菜牛和牛皮的收购价格。菜牛和耕牛实际上是很难截然划分的。牧区和山地所产的牛,一部分直接作为菜牛卖出,一部分卖给农业区作为耕牛,使用几年以后,成了老残的耕牛,又当作菜牛处理。因此,菜牛和牛皮价格的高低,历来就是随着耕牛的供求情况和价格高低的变化而变化的,对于农民繁殖耕牛的积极性关系也很大。在1955年冬季的农业合作化高潮中,为了保护耕牛,防止滥宰,曾经有意识地降低了菜牛和牛皮的收购价格,这在当时是必要的。现在,情况已经改变了,耕牛价格已经逐步回升,而且耕牛已经入社,已经转为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所有,只要像前面所说的,认真帮助农业生产合作社对耕畜进行全面合理的安排和解决饲草饲料问题,一般不致于因为菜牛和牛皮收购价格的提高,而引起大量出卖耕牛和滥宰耕牛。相反的,提高菜牛和牛皮的收购价格,改变目前农民养牛无利、甚至亏本的情况,反而可以刺激农民养牛的积极性,对于发展耕畜是有利的。因此,应该适当地提高菜牛和牛皮的收购价格,使农民养牛能够获得合理的利润。至于收购价格提高的幅度,以及适当提高销售价格问题,由国务院所属的有关业务部门协同地方研究商定,提出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另行下达。 (八)合理地淘汰老残耕畜。目前,有些地方,老残耕畜占的比例过大。这些老残耕畜,已经不堪役用,空耗饲料和人工,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一种额外负担。因此,应该及时改变禁宰偏严的作法,放宽淘汰的标准,使老残耕畜得到合理的淘汰。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目前肉食紧张,在菜牛和牛皮的收购价格提高以后,也可能在某些地方再度引起滥宰那些质量虽然不甚好但是仍能役用的耕畜,这也要切实注意防止。特别是在耕畜不足的地区,更应该摸清老残耕畜所占的比例,淘汰时加以适当控制,防止滥宰。各省应该分别不同的地区,根据当地的习惯和耕畜余缺的情况,制定老残耕畜的淘汰标准。由区或乡人民政府,吸收有关业务部门、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代表和有经验的畜贩,共同组成检验小组,按照当地规定的淘汰标准,采用简便易行的办法,加以检验,合乎标准的,就可以批准淘汰。已经批准淘汰的耕畜,由食品公司统一收购、屠宰,供应市场;如果食品公司不收购,则允许农民自由处理。 (九)解放以来,我国耕畜虽然有了不小的发展,但是,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农业合作化以后,由于复种指数的提高,播种面积的增加和新式农具的采用,都需要更多更好的耕畜。同时,必须了解,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农业机械化并不是短时期内所能实现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耕畜将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即使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后,耕畜仍然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辅助动力。因此,对于耕畜不仅要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加以繁殖,而且必须对瘦弱和不正常死亡的现象,及时有效地加以克服,绝不能让它继续发展,否则,不仅会严重影响1957年的农业大丰收,而且会造成今后若干年内农业生产的动力长期不足的困难。因此,要求各地党政领导机关接到这一指示后,即时召集农业、供销、商业、粮食等有关部门,对耕畜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制定适合当地情况的保护和发展耕畜的具体方案,切实帮助农业生产合作社解决当前耕畜发展中存在着的各种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使耕畜得到应有的发展,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发展所需要的畜力,使农业生产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4. 国务院发出指示 今年继续预购粮食等主要农产品

第1版()专栏:  国务院发出指示  今年继续预购粮食等主要农产品 新华社20日讯 国务院3月19日向各地发出了关于1957年预购主要农产品的指示。决定1957年国家继续对粮食、油料、棉花、茶叶、茧丝、各种主要麻类、绒毛和生猪等主要农产品实行预购。 指示指出,由于物资供应较紧,所以今年发放的预购定金要比去年减少一点,实物优待供应也停止实行。指示要求各地应当合理使用预购定金,一般应该将预购定金分为两次发放到农业社和农民;既要适当保证农业社和农民生产上的需要,又要适当帮助农民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指示最后强调指出,各地在进行农产品预购的时候,应该认真签订农产品预购合同,并向农业社和农民进行履行预购合同的教育。

5. 农业合作社怎样做好经营管理工作? 勤俭办社和民主办社是基本方针

第1版()专栏:  农业合作社怎样做好经营管理工作?  勤俭办社和民主办社是基本方针 新华社19日讯 农业部3月7日召开的全国农业生产合作社经营管理会议已在今日结束。 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在经过了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后,进一步明确了勤俭办社和民主办社是农业社经营管理的基本方针;并且认为恰当地安排好生产和作好劳动规划及财务管理工作又是勤俭办社、发展生产的重要环节。会议要求各地依照这一精神根据优先发展粮食生产同时发展其他多种经营的方针来全面部署农业生产。在制订劳动规划时,既要注意农业与副业、集体生产与家庭副业的统筹安排,也要注意农业生产与基本建设计划性,同时在劳动力的组织和使用上,不但要注意做到季节的平衡,还要注意做到全年的平衡,以便有步骤有计划的来进行生产建设。 对农业社的基本建设问题,会议认为要尽量利用农业社本身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并且要求尽速的能得到效益,以便培养再投资的能力。 关于贯彻民主办社的问题,会议也交换了这方面的经验,并且根据邓子恢副总理的报告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全部经营管理工作都必须在民主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勤俭办社离开了发扬社内民主也是不可能的。 会议还要求各地要经常的加强对农业社社员的政治思想工作,以便逐步消除社员与集体、先进与落后(保守)的矛盾,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觉悟,更好地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

6. 结束在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访问后 捷政府代表团由河内到广州

第1版()专栏:  结束在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访问后  捷政府代表团由河内到广州 据新华社广州20日电 威廉·西罗基总理和他所率领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全体人员,结束了在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访问以后,今天下午自河内乘专机飞抵广州,继续进行在我国的参观访问。 广州市各界代表三千多人在机场上欢迎贵宾。在欢迎的行列里,有广东省副省长冯白驹,广东省和广州市党政军机关的领导人;有前天到达广州准备陪同贵宾继续在我国参观访问的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中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曹瑛,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张世杰;还有捷克斯洛伐克驻华大使安·格里哥尔以及苏联和波兰驻广州领事馆人员。 西罗基总理和代表团人员赴寓所稍事休息以后,即由冯白驹和广州市市长朱光等陪同参观了农民运动讲习所。贵宾们在这里听朱光介绍了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情况,参观了讲习所的课堂、学生宿舍和毛泽东同志当年的住室等处。

7. 吴努总理定明天来昆明访问

第1版()专栏:  吴努总理定明天来昆明访问 新华社仰光20日电 缅甸政府19日晚宣布,缅甸总理吴努将在3月22日前往中国云南省省会昆明访问。 随同缅甸总理进行这次访问的有:藻昆卓副总理,昂山夫人(都庆枝),和掸邦事务部政务次长吴季密。 中国驻缅甸大使姚仲明将陪同缅甸总理等一行到昆明。

8. 周总理接见日本关西经济界访华代表团

第1版()专栏:  周总理接见日本关西经济界访华代表团 新华社20日讯 周恩来总理今天下午接见了日本关西经济界访华友好代表团团长吉野孝一,副团长松原与三松、森新治,秘书长川胜传及全体团员。 接见时在座的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席南汉宸,副主席雷任民、李烛尘、冀朝鼎,及廖承志等人。

9. 夏衍接见越南电影工作者代表团

第1版()专栏:  夏衍接见越南电影工作者代表团 新华社20日电 文化部副部长夏衍今天下午接见了越南民主共和国电影工作者代表团团长黎园和全体团员。接见时在座的有文化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司徒慧敏。

10. 达赖喇嘛访问日喀则附近寺庙

第1版()专栏:  达赖喇嘛访问日喀则附近寺庙 新华社日喀则20日电 从16日至18日的三天中,达赖喇嘛在日喀则市附近的俄尔、那塘、夏鲁等三个寺庙进行访问和朝佛。达赖喇嘛受到寺院和沿途僧俗群众热烈欢迎。 16日达赖喇嘛参观了翔迦教派的俄尔寺,这天这个寺院到处都换上了新经幡,佛殿上也被五色彩绸装饰一新。达赖喇嘛在这里瞻仰了佛殿,并为喇嘛们讲了经。 17日达赖喇嘛参观了后藏规模最大的印经寺——那塘寺,在这里达赖喇嘛参观了好几间古老的木刻经板和木刻佛像板。达赖喇嘛最后一天到夏鲁寺,在那里也讲了经,并瞻仰了该寺有名的圣水湖。 俄尔、那塘、夏鲁三寺都已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三寺都有很古老的佛像雕塑、壁画艺术和各种稀有的佛器。夏鲁寺还全部是琉璃瓦盖成,据说在一千三百多年前西藏就能烧制琉璃瓦。

11. 三名留美学生回国

第1版()专栏:  三名留美学生回国 新华社广州19日电 我国留美学生施养成、沈光铭、高鸿业三位博士已经在18日晚回到广州。他们将在广州停留数日,参观中山大学等文教事业和经济建设事业,然后分别去北京、上海。 施养成是学行政学的,在出国前曾在1946年著“中国省行政制度”一书,去年底在美国用英文写的“美国水利行政”也已经出版。沈光铭擅长电子学。高鸿业学的是商业统计。

第 2 版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决议

第2版()专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决议  政治决议 会议同意毛泽东主席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 会议同意周恩来总理关于访问亚洲和欧洲十一国的报告。我国政府代表团的这次访问,加强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增进了我国和亚洲各民族主义国家的友谊,这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会议经过详尽的讨论,认为: 一、国际总形势是趋向和缓、趋向进步的。在国内,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阶级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人民应该利用这种有利的形势和一切有利的条件,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艰苦奋斗,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国。会议号召全国人民为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而努力。 二、我国应该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地提高人民的生活。今后,我们仍然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应该更适当地安排轻工业和农业的投资比例,进一步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正确地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目前,我们必须大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争取完成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争取今年的农业大丰收。 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内部仍然存在着矛盾,但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同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的,因而在处理的方法上也是不同的。正确地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包括工人同工商业家的阶级矛盾,应该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进一步团结的目的。 我们必须根据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继续发扬民主,健全国家政治生活;必须大力克服官僚主义。我们必须进一步健全国家的法制和在人民群众中,首先是在干部中进行严格遵守法律的教育。 我国政府肃清反革命分子的政策是正确的,虽然在肃反工作中发生过若干偏差,但是应该肯定,运动一般是健康的,成绩是主要的。采取群众路线进行肃反,既可分清敌我,弄清问题,又可教育群众。今后还应该根据“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方针进行这一工作。 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国知识分子有着极其重要的艰巨的任务。为了团结广大知识分子更好地为祖国建设和劳动人民服务,促进教育、科学、技术、卫生、文艺、新闻、出版的发展,今后,必须继续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并且在自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 五、我们满意地看到社会主义国家中生产力正在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也在不断地提高。最近期间,社会主义各国调整了相互关系,加强了团结,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不是削弱了,而是更加巩固了。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破坏阴谋是徒劳的。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和巩固世界和平,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是极其重要的。 六、我国同亚非国家有悠久的传统友谊,有反对殖民主义和争取持久和平的共同愿望。我们高兴地看到,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正在不断发展,万隆精神正在发扬光大。事实证明,只要遵守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国际争端是可以通过和平协商求得合理解决的。亚非国家必须团结起来,保卫独立和和平。会议希望我们和那些同我国还没有建交的国家,能够逐渐地建立起正常关系。 七、美国帝国主义至今仍然借“反共”之名,继续执行侵略和扩张的政策。最近,美国政府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企图在中近东取代英法的地位,继续奴役当地的人民,美国和英法的矛盾已经日益尖锐化。我们坚决反对美国这种侵略和扩张的政策。这种政策威胁着世界和平,威胁着很多民族的独立和很多国家的安全,我们决不能放松警惕。 八、我们一向主张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用协商方法而不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我们深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愿意同一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保证互不侵犯,建立集体和平,进行和平竞赛。 九、台湾是我国的领土,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我国政府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号召,在台湾同胞和国民党军政人员中间,已经发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我们再一次号召台湾当局及早觉醒,本着爱国一家的精神,同我们一起实现和平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会议号召:全国各民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一切爱国人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继续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为建设祖国、解放台湾、保卫世界和平而努力奋斗! 关于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同意陈叔通副主席代表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 一年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基本完成,阶级关系起了根本的变化,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日益巩固和扩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全国人民大团结,扩大民主生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而奋斗。 会议认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各级地方委员会的工作是有成绩的。为了适应国家形势的发展,今后还需要从以下各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工作: 一、在政治协商工作上,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应该就国家的重大政策,以及中央、地方的各项重要措施,随时进行协商,充分交换意见,使各种政策措施更加完善,思想认识更趋一致,同时能够更好地协助政府宣传国家政策法令。 二、进一步扩大团结面,扩大民主生活,发挥互相监督的作用。通过日常活动和视察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反映意见,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建议和批评;同时在人民内部采取教育说服的方法,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调整人民内部的关系,增进团结。 三、继续加强各界民主人士和工商业者的政治学习和理论学习,根据百家争鸣的精神,更好地贯彻执行全国委员会关于组织学习的决定,贯彻执行自愿原则和独立思考、自由辩论的教学方针,逐步提高各阶层人士的思想认识和社会主义积极性。 四、加强全国委员会对地方委员会的指导关系,并且通过调查研究和业务会议等方式,推广和交流经验,协助解决问题,以促进地方委员会的工作。 五、健全各级工作机构,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更多地吸收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单位参加政协的日常工作,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和工作需要,增设或者扩大工作组,充实它的工作内容,加强各方面的联系,充分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作用。  关于增产节约问题的决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号召全国人民响应政府大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增产节约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扩大社会主义积累的基本方法。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内,为了保证完满地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且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准备巩固的基础,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尤其具有重大的意义。会议认为: 一、应该把增产节约当作一个经常性的政治任务。由于我国是一个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要从贫困和落后的基础上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国,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必须贯彻执行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勤俭办合作社、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 我们号召全国农民、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业工作者,开展全国农业的增产运动,争取1957年大丰收;号召一切工业部门的职工群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为节约原材料、增加产品的数量和品种、降低成本而斗争;号召一切商业部门,为降低商品流转费用、减少商品流转环节、减少商品损耗、认真克服各种浪费现象而斗争;号召全国所有基本建设的设计和施工单位,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为降低建筑成本而斗争;号召一切交通运输部门,为节约燃料消耗、增加运输和通讯能力而斗争;号召政府部门、军事机关、工矿、学校和事业单位,认真精简机构,合理使用人力,严格节约行政管理费用,并且提倡国家工作人员艰苦奋斗、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作风;号召全国人民,发扬勤劳朴素的优良传统,提倡节约和储蓄运动。必须反对在经济建设、文教建设和生活改善中一步登天的思想,反对一切不符合中国现时生产水平的过高过急的要求,反对铺张浪费、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思想和作风。 二、增产节约要贯彻执行毛泽东主席所指示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1956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巨大高涨的一年,工农业总产值都超额完成了计划,人民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经验也证明了:建设资金的支出同国家财力的可能,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同建设物资的供应力量,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消费物资的供应力量,有不可分离的密切联系。重工业、轻工业同农业,交通运输同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同国家建设,消费同积累等等之间都是互相关连,互为影响的。必须加强计划性,进行综合平衡,进行长期安排;必须加强全面观点,反对局部观点,反对本位主义;这样,才能使增产节约收到最大的效果。 增产节约必须严格注意实际效果。增产节约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社会主义积累,尽快地建设社会主义,而不是为了定指标,交任务。因此,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应该防止那种只顾数量、不顾质量,只顾生产、不顾安全,或者放松设备检修、浪费资源、忽视均衡生产等等偏向;应该坚决避免任何形式上是增产节约、实际上反而造成巨大浪费的现象。 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大力进行增产节约、反对浪费的运动,为胜利地完成1957年的国民经济建设计划、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准备良好的基础而奋斗。 关于提案审查的决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同意提案审查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提案的审查报告和提案审查意见。 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案审查委员会关于提案的审查报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共收到提案二百八十七件,其中:属于政治协商工作的二十四件,属于政治法律、民族事务、华侨事务、宗教事务等方面的六十三件,属于工业、交通方面的四十三件,属于农业、林业、渔业、水利方面的十一件,属于财政、粮食、贸易方面的十四件,属于科学技术方面的十五件,属于文化教育方面的六十五件,属于医药卫生方面的四十一件,属于节制生育和限制早婚的十一件。 提案审查委员会分成三个审查组,分别就各类提案进行研究,提出初步审查意见,然后由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决定审查意见。有些提案还经委员会同提案人研究协商,才决定了处理办法。 这次会议收到的提案,在数量上超过上次会议的一倍以上。这些提案一般是根据国家和人民当前的或者长远的需要而提出的有益的建设性意见;这些意见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各方面人士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热情和信心。我们建议:提案内容全部或者一部分为各有关部门应该办理而且也可能办理的、或者可以列入远景规划的,都建议有关部门审核办理;提案内容重要、但具体办法还需要进一步协商的,或者涉及方面比较多的,都交常务委员会负责同有关部门协商处理;提案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或者需要积极创造条件的,都建议有关部门研究。 在3月16日提案审查工作结束以后收到的提案,我们建议交常务委员会审查处理。 提案审查委员会通过的提案审查意见,已经列入“提案和提案审查意见汇辑”,现在提请会议审议通过。 增选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名单 (1957年3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 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 (以姓氏笔划为序) 王绍鏊 中国民主促进会单位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副主席。 王葆真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单位政协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 叶恭绰 特邀单位政协委员。 刘王立明(女)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单位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 刘斐 特邀单位政协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 章士钊 特邀单位政协委员。 陶孟和 社会科学团体单位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喜饶嘉错 宗教界单位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2. 辽宁备耕紧张进行 尚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地区进度较为迟缓

第2版()专栏:  辽宁备耕紧张进行  尚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地区进度较为迟缓 本报讯 本报记者陆灏报道:十年来未有的大雪还封盖着辽宁省的土地,但是紧张的备耕工作已经在全省很多地方开始了。 中共辽宁省委和辽宁省人民委员会抽调了三百多名干部到农村去协助备耕工作。为了加强春耕工作的领导,辽阳县的领导机关搬到乡下去了。在比较温和的南郊地区,耙地保墒的人马逐渐增多起来。旅大附近的金县,从3月初开始,就有不少农业社开始耙地。西部地区正在繁忙送粪上地。据十五个县的统计,现在已有35%的粪肥送到地里。绥中等地二十一个农业拖拉机站,由于今年动手较早,拖拉机的检修工作可以提前十天到半月完成。辽宁省供销社和各工厂为农民们准备的双铧犁、播种机等三万三千多件新农具,将在月内陆续运往农村。从吉林、黑龙江选购的三千匹耕马已运到各农业社。到4月份,选购的耕马总数将达到七千匹以上。很多地方正在进行选种工作。盖平县的棉花种子大部选完,种子的纯度和发芽率都占85%以上,这是历年来没有的好现象。 但是,与这一片紧张的备耕景象的同时,全省还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地区,备耕工作还进行得比较迟缓。像昌图、凤城等县,备耕工作还没有很好地进行。有些地方因为去年的生产指标过高,今年提倡“充分可靠”,传到社里,就变成缩手缩脚了。这种现象虽然经过领导机关一再批判纠正,但还改正得很慢,也不彻底。本来有些指标去年已经达到,今年还可以略为提高,但因为要根据常年产量作标准,因而生产计划一个比一个订得低。海城县金星农业社本来根据今年的条件,可以增产十五万斤粮食,因为“宁低勿高”的思想,结果就不打算增产了。去年有些地方因为没有因地制宜地推行某些增产措施吃过一些亏,今年有些人就觉得还是“老皇历”保险,把适合本地的增产措施也一齐取消了。如朝阳县大平房东方红农业社,去年种了八百亩玉米,虽然受到了严重的雹灾,每亩还收了三百多斤;但今年只准备种十七亩。因为领导部门对于今年的生产计划左右摇摆,迟迟不定,这就造成很多农业社包工包产的计划直到现在还没有下达到队和组。因此,哪块地种什么,计划收多少,送多少粪,送什么粪,根本没有底,农民们有劲也没地方使。有些地方人们存在着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他们认为今年“春脖子”长,节气晚,觉得“扯正月,闹二月,离离拉拉到三月”,不必着急。因此,备耕工作稀稀拉拉,没有劲儿。开原县八棵树乡有的农业社粪肥不足,但地上的畜粪却没人拣。据辽宁省农业厅3月14日的农情简报说:锦西县的粪肥只送出了25%,昌图县有的农业社到目前还没有开始送粪,不少人觉得春天还离得很远,慢慢来也赶得上。最近,天气突然转暖,不久之前辽宁的气温还在零下二十几度,这两天春天好像突然来到了,一个冬季积下来的冰雪,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要融化干净,大地即将解冻,一场严重的春耕斗争已经立刻逼近眼前,大好春光应该使这样的人惊醒了。

3. 襄垣开展群众献计运动

第2版()专栏:  襄垣开展群众献计运动 本报讯 最近,中共山西省襄垣县委从城关乡前进农业社社员们提出的百余条切实可行的增产办法里,发现了群众中有许许多多争取今年农业大丰收的门路,使在3月12日到16日召开的县乡社三级干部扩大会议上,提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群众性的献计运动。四百多名干部首先热烈响应,在会上献计一千三百多条,其中九百四十三条是保证大丰收的具体措施,二百三十四条是巩固社的办法,一百九十九条是改进领导的建议;经审查研究,里面有四百二十二条有参考价值,九百三十二条都可供当前采用。这些建议,都已经经过试验,只需领导加以组织,就能产生更大的效果。南俄乡工农联盟社社主任陈二民提出:保证大丰收,首先靠肥料,一般习惯把积的鸡羊粪骡马粪干上到地里,如果把它沤四十天以后用,比干粪肥气要大三倍。强计乡农业社主任赵有堂说,他们那里有一百六十亩山地,因为太远,山又大,无人耕种,今年可以集体组织社员去种植,能增产粮食三万斤。全县二十九个乡,有二十六个乡都修订了看来比较保守的增产指标。干部们都表示:回去一动员,社员的增产办法准比我们想的还要多。这就为全县比去年增产一千万斤以上的粮食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4. 重视耕畜繁殖工作的星光社(图片)

第2版()专栏:  重视耕畜繁殖工作的星光社  河南省封丘县星光农业社在1956年繁殖了幼畜一百五十三头,配种受胎孕畜一百二十七头,基本上达到了适龄母畜不空怀。 左图:社员们在为牲畜储备饲料。右图:保畜爱畜委员会干部检查牲畜上膘情况。 宋光华摄

第 3 版

1. 合作化正在改变着甘肃农村的面貌 周祥初的发言

第3版()专栏: 合作化正在改变着甘肃农村的面貌 周祥初的发言 我是来自甘肃的,这次到京参加政协会议,有机会听到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扩大)上的报告,使我得到很大教育和启发,除表示衷心拥护外,想就甘肃的一些情况,作如下发言: 甘肃,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往往容易被误解为是一个贫穷落后的省份,这种误解是难怪的,因为甘肃解放前不论在经济或文化方面的确都很落后,不仅不能与沿海地区相比,就是与内地一些省份比较,也都有相当的差别。但这种落后状况,在解放七年多以来,已经有了很大改变,特别是当去年全国社会主义高潮到来之后,甘肃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的,如果不是身临其境,确实使人很难想像。例如现在的兰新铁路已经修到了甘新交界;兰包铁路,已跨过黄河大桥,修出兰州将近百公里,预计明年6月在银川接轨;西武铁路、兰青铁路也已勘测,可以说将来全省铁路是四通八达。公路除了一个县外,现在也达到了县县通车;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大家所熟悉的历史上最险峻的阴平古道(即武文康路)现在也修通了。刘家峡、青铜峡的水利工程正在勘建。此外,像酒泉盆地储油面积的不断扩大,镜铁山铁矿和山丹新煤田的发现和兴建,这都说明甘肃的地下宝藏是极其丰富的,特别是河西走廊的祁连山,蕴藏之多曾被誉为是中国的“乌拉尔”,许多大型工厂,如电力、水泥、机械制造、石油加工等等也都陆续兴建了起来,这些都使得甘肃的面貌大为改观。 总之,1956年对甘肃来说,确是一个伟大变革的一年,各个战线上所获得的成绩都是显著的,这些成绩我不能一一详述,只就农村的一些情况,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我们省政协,去年除了其他方面工作以外,对农村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进行过两次视察。去年年初,当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报告和党中央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草案)之后,我们曾召开了一次常委扩大会,首先检查和批判了各种右倾保守思想,特别对所谓“甘肃落后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接着又深入讨论了中共甘肃省委关于执行“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具体规划,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修改和补充意见,而后又召开了农业地区民族上层和宗教界人士座谈会,今年1月又对本省“1956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组织了讨论,通过这些学习、视察和讨论,使我们的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澄清了对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模糊思想,同时,也对合作化以后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前途,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和认识。 那么,甘肃地区在农业合作化以后情况究竟如何呢?我的回答是:增产了;虽然有些地区去年还受到旱、风、雹等灾害,但还应该不容怀疑的说:在全省范围内是大大丰收了。 甘肃全省粮食1956年增产了二十六亿九千多万斤,总产量达到一百零九亿六千多万斤,超过了国家规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的增产指标;棉花增产了九百四十六万斤,总产量达到二千零八十万斤;油料增产了一亿一千八百万斤,总产量达到三亿七千多万斤。扩大灌溉面积四百三十六万亩。植树造林三百五十万亩。开荒二百一十九万亩。这样的增产速度和发展规模可以说在甘肃的历史上真是空前的;肯定的说,没有合作化的力量是不可能的。总之,从合作化以后,甘肃绝大多数地区,去年农业生产情况是良好的,农民的收入也增多了。据了解,在参加全省去年秋收分配的合作社中,约有85%到90%的社都增了产,一般比前年增产35%左右。秋收决算结果,农业社一般都将总收入的65%到70%分给了社员,因而有85%社员的实际收入,都比前一年有所增加,一般的增收25%到30%;7%的社员可以维持1955年的收入水平;只有8%的社员,实际收入有程度不同的减少。这就说明,尽管有少数的社还办的不够理想,但从总的情况来看,甘肃的农业社应该说是办得成功的。因而农业社保证了绝大多数社员,增加了实际收入,而农民的生活,也比之合作化以前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村中已经彻底改变了以往少吃缺穿的情况。同时,合作化以后,也使农村中鳏寡孤独、无依无靠的人,生活有了保障。文化教育、交通事业都有很大发展。因此,从这些事实来看,农业合作化以后,农村的面貌,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农民的生活正在逐渐改善。虽然合作化只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但合作化的优越性,已经展示在农民的面前,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这是走向富裕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 当然,在去年合作化的过程中,也确实还存在着缺点或错误。如像我们所知道的,有些地方农村干部还有强迫命令作风;有些合作社劳动组织不当,非生产人员太多,以及社的管理不善,对副业生产抓的不紧,推广高产作物还有盲目性等等,所有这些都影响到农业生产的进一步提高,有些并直接影响农民的收益,使少数社的社员经济收入有所减少。但这些问题,就我个人看来,主要是缺乏办社经验、社干太弱,以及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上有毛病,而不是由于合作化制度本身不好的结果;同时,我也认为,这些问题的发生,应当看作是前进中的缺点,它不是主要的方面,也不是不可克服的。因此,如果我们过分强调了合作化以后工作中暂时存在的缺点错误,不看到整个合作化制度的优越性,那是不实际的;如果只看到坏的一面,不鼓励好的一面,也会损伤农村中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以上就是我对甘肃农业方面的一些看法。另外,我想简单谈一谈散在社会上的一些旧知识分子的问题。据很多人谈,这些知识分子各地都还不少,就全国统计,恐怕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些人适当的加以培养使用,也不能说不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相当的一部分力量,这是我们祖国的财富,我建议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作一次全面的调查和登记,逐步的加以安排,使这些人对祖国建设也有贡献力量的机会。(附图片)

2. 政协五通桥市委员会一年来的工作情况 王哲贤的发言

第3版()专栏:  政协五通桥市委员会一年来的工作情况  王哲贤的发言 首先请允许我在这个会议上说出我抑止不住的心情,我光荣的列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十分感动!特别是2月27日、3月1日,亲自看见了全国人民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并且听到了他老人家亲切的教导,使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找到了方向。 3月2日,听取了李富春副总理“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若干问题的说明”,5日听取了周恩来总理“关于访问亚洲和欧洲十一国的报告”,陈叔通副主席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学习委员会关于工商业者短期讲习班工作的总结报告”,表示完全同意、拥护,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贯彻执行。 其次,请允许我在这个会议上把政协五通桥市委员会的工作,作一个简要的报告,由于我政治思想水平的限制,不正确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 政协五通桥市委员会是1955年9月20日成立的,到今年2月上旬,在一年又四个月的时间内,在中共五通桥市委的领导下,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支持下,先后召开了全体委员会议三次,常务委员会议十三次,工作组会议三次,主席办公会议四次,各种报告会十四次,各种座谈会二十五次,组织纪念会、访问、慰问、视察、庆祝、肃反和对私改造工作等共十九次,1956年第四季度以来,办人民来信来访六十七次件,联系有关单位处理第三次全体会议提案四十七件,还召开了学习委员会议两次,组织各界人士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时事政策的学习,在以上的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 第一、二、三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我们都贯彻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和政协省委员会第二届第一、二次全体会议的精神,为动员一切力量为完成和超额提前完成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在常委会上,我们协商了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委员和学习委员、市长、副市长和市人民委员的名单;协商了粮食、肃反、对私改造、对知识分子政策和公债、选举方案;还讨论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还在常委会上听取有关学习工作的报告,讨论、检查、决定各月份的工作。 去年8月间,我们先后参考政协省委员会发下重庆、万县政协工作经验,根据我市情况,拟定了“加强今后工作意见和1956年第四季度工作规划”;成立了文教、卫生、科技、工商、妇女、社会等六个工作组;建立了工作组会议、主席办公会议制度,加强了各方面的联系和政协工作的领导。在通常的情况下,决定每月22日召开工作组会议,反映、讨论有关问题,提出建议,由政协经过整理连同有关方面送来文件于24日召开主席办公会议研究,26日召开常务委员会议讨论决定。这样先后衔接,实行以来,较为便利。各工作组提出来的有关问题,如:猪肉、菜油、药材、粮食供应、干部作风、公私合营企业中的公私关系、私私关系等,经联系有关方面得了解决和解释,引起各方面对政协工作的重视,使政协工作活跃起来。 报告会中,属于时事方面的有:“农业合作化问题”,“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十大关系”,“波匈事件”,“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增产节约”问题,属于学习方面的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学习心得报告,对私改造工作报告等,使各界人士明确了方向,加强了学习、工作的信心。我们还举行了中小学教师、中西医、工商界、工商界家属、各界有代表性人士、文艺界演员的座谈会,他们都感激政府对他们的关怀重视,并提出了各项有建设性的意见,我们并把这些意见联系有关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还邀请了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和工商界人士,就公私关系、民建会的成立、组织各界人士学习与有关业余政治学校的一些问题,座谈协商,交换意见,求得问题的解决。 组织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参观选举和盐厂塔炉灶;访问农村、烈军属、社会人士、知识分子;慰问烈军属,组织追悼会为革命烈士扫墓;视察国营和公私合营企业、机关、学校;庆祝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国庆节、十月革命节、农庄的成立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纪念、以及肃反和参加对私改造工作等。在这些社会实践中,他们亲眼看到祖国建设事业的飞快发展,受到了极其生动而具体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第一次常务委员会议上,根据政协章程总纲的规定,成立了学习委员会,组织了各界有代表性人士四十五人进行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合作化问题”“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坚决肃清龚品梅反革命集团彻底清除暗藏在天主教内的一切反革命分子”以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有关文件的学习。1956年7月根据政协全国委员会和政协省委员会关于组织各界民主人士、工商业者进行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学习的规定,结合我市情况,拟定了学习规划,吸收了相当于初中或高小文化水平的民主人士和工商业者及散居在社会上的中上层人士五百九十四人学习工商界政治常识课本及重要的时事政策,大多数的学员,经过学习,都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对祖国悠久、光荣的历史、科学、文化、革命传统有了明确的认识。三十多年来,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打垮三大敌人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此中国人民不再被人欺侮,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工商业者一般都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只有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初步掌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联系工作实际,参加劳动竞赛和先进生产者运动。我们还组织了两起工商界先进分子八十七名,参加了乐山工商界讲习班的学习。 以上这些成绩的获得,主要是由于党的英明领导,以及有关机关的支持和青年团、民建、工商联、卫协会、妇联、青联的协助。但我们在工作上还不够广泛深入,学习方式方法上还缺少经验,希望政协全国委员会随时给予指示。今后当本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发挥地方政协机构作用,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与全国人民一起,团结在党和毛主席的周围,为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附图片)

3. 怎样帮助不能升学青少年继续学习 郑晓沧的发言

第3版()专栏:  怎样帮助不能升学青少年继续学习  郑晓沧的发言 我有幸从杭州来北京出席全国政协会议。会前先在怀仁堂听了毛主席十二条的讲话,昭示我们如何处理内部矛盾,如何分析当前局势。我得到了启发。我想这是运用辩证法光辉的典范。我听了周总理访问欧亚十一个国家的报告。一国的总理接连聘问了那么多的国家,我想是空前的。他的辛勤和才能为我国赢得了许多珍贵的友谊,并也为社会主义阵营起了一种士敏土的作用。他为我们分析国际局势,了如指掌,足以坚强我们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信心。我对于其他报告也感到敬佩和赞同。 以下我谈三件事: 一、对当前不少青少年所将面临之失学状况筹拟补救 二、关于戏剧演出方面的一个建议 三、为向科学进军作鼓吹手 一、对青年失学筹补救 继前两年上级规定学校招生大大放宽尺度之后,今年骤加紧缩,青年和家庭难免惶惑。实则大专学校,要尽行收容高中毕业生,势不可能。理论上亦有待商榷。李副总理所说学制形成常像是宝塔式的,我想是正确的。洋溢着民主主义极伟大的捷克教育家克绵斯基(即廓米尼斯)于拟订学校制度时,到了大学一级,他也说,大学却只为特有才能者肄业之地。这当然决不是说限于某些阶级。三百年来,虽然情势已大改变,大学之门,渐渐可以、也应该比前尽量打开得更广大些,但收容总是有限度的。 苏联积极办理普及义务教育,离开十月革命约已十四五年。到1953年才开始要使大都市里的青年能得到十年学校教育。所以如此迟迟,半因外患频仍,但亦有待于经济基础的稳固。我国倘使一帆风顺,自实尽早谋求教育的发展。可是中学,特别是高中的普及,至早恐亦要在二十年以后(除非有科学的奇迹出现,可使知识之果的传布,同时达到亿万户——例如电视网的广泛扩张)。 可是对行将失学之不少青少年,仍不可不采取若干积极的步骤,兹分两端来说: 1、宜尽最大努力供给此类青少年以适当的教育机会; (1)酌设大学推广班或夜大学——大约可从下午四时起到晚间七时止。各都市可按交通情况规定。 (2)酌办函授班或函授学校。 (3)试办广播学校,可分两种程度:①高中,②大专。对于以上各类型,凡一地方高等学校或高中不止一所者亦可以联合举办。 我想大学里如能善为利用灌音广播,以代替每次亲自作报告,可以节省教授们不少时间,也可同时化身以打破地域的限制。其他利用以此类推。 (4)推广中小学二部制。 (5)丰富少年宫及青年宫等内容,组织它使其更能发挥青少年对科技与艺术的兴趣,并提高其可能的造诣。 这些措施在使青少年的宝贵光阴得以适当利用,知识仍得系统学习,并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同时也为国家储积后备力量。 2、设法使青少年感觉得:虽不进学校,个人仍将有光明的前途。例如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视为与某项学校毕业相等,以后随时有被派工作的机会。我只能在此提出这一原则,倘以为然,详细办法,自有待于有关部分仔细拟订。 二、关于戏剧演出的一点意见 几年来我发觉得我国戏剧资源的富厚,在世界各国中,殆莫与伦比(印度或为例外)。我国戏剧这几年来的繁荣滋长是和党与人民政府的培养,特别是毛主席“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号召分不开的。各种地方戏都已纷纷登场出现。但有一点,正惟是地方戏,所以有些隔阂。即使是京剧,歌调非“顾曲周郎”难全了解,我在浙江听见南下同志看越剧时竟有人在说“莫名其妙”,这也难怪。我问过绍兴朋友,说对越剧唱词,也难全懂。越剧的唱调和语调接近如此,尚且难懂,其他可知了。 凡语言一经配上歌谱,唱出来时,总使人不易听懂。不管内容怎样浅显,文字怎样通俗,一唱起来,就全变了。 浙江昆苏剧团“十五贯”一剧的成功,因素甚多,艺术处理上,清楚明朗是它的特色。所以使它清楚明朗,我以为使用字幕也是大有帮助的。我记得白云生、梅兰芳两先生对于这一端也深为赞许。梅先生说,有些唱词,倘不用字幕,连他也可能听不出来。 耳目并用,帮助了解,了解意义,才能提高欣赏。 我去年曾在浙江政协提议请文艺领导方面劝剧团于演戏时使用字幕,以加深与普及戏剧的功能。经审议后认此议为正确,决定逐步推行。我以为浙江昆苏剧团这种办法,是值得全国推行的。因此我今天特别提出来,请戏剧工作者予以注意,考虑试行。在剧团费力不多,而有利于观众和戏剧之前途甚大。 近闻在京川剧也使用了这一办法,我想这是明智的措施。 三、为科学进军作鼓吹手 3月1日在扩大国务会议上听到郭沫若院长的发言,很感兴奋。“向科学进军”这一号角响了以后,在短短一年中,这一道战线上喜讯频传,真是令人欢欣无已!虽说其中问题也还不少——哪一样事业的前进中,没有问题?——但基本上可以说是乐观的。我忝为知识分子之一,自愧只能当个鼓吹手。现在聊且写下几首短诗以预祝胜利: 1、盈空震金鼓,遍宇灿旌旗。虎穴谁俘子?龙宫还得骊! 2、齐心奋智勇,金石也能开。以此教多士,何坚不可摧? 3、燕然好勒石,戮力赴戎行。息壤今兹在,相期我武扬。 4、大雪纷纷里,千军万马蹄。运筹神策定,一夕克淮西。 5、雷殷铙歌发,雄图奏凯时。智珠千焰炽,智果万家资。(附图片)

4. 从一个专区的增产看合作化优越性

第3版()专栏:  从一个专区的增产看合作化优越性  冷寅东说,四川省江津专区去年虽然遭受了严重的水、旱、风、雹和螟虫等灾害,但各种作物增加的产量仍然超过前两年增产的总和。 我衷诚拥护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的指示和周总理在政协会议上的报告。这些报告使我认识提高了,力量增大了。我愿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出所有的力量。 我国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正确领导下,在三个五年计划或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实现工业化,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面貌是有百倍信心的。唯我国是一个农业国,而农业对国民经济各方面都有很大影响,欲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提早实现,必须积极发展农业,而农业之增产又须主要依靠于合作化。在不久以前,有些人怀疑合作化的优越性,怀疑合作社是否增产。现在我就四川省江津专区农业增产的情况作如下的发言。 四川省在全国范围来说,是一个产粮食的地区,而江津专区就四川而言亦是一个产粮食的区域,全区面积11,136,330亩,其中田7,247,439亩,土3,888,894亩,但多系丘陵地且冬水田很多。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区农业生产合作社已发展16,744个,入社农户达1,258,197户,占全区农户1,299,131户的96.8%。其中高级社为16,107个,社员户为1,230,772户,占入社农户的97.7%,占总农户的94.69%,基本上完成了高级合作化。 伴随农业合作化高潮而掀起农业生产高潮。1956年我区共产粮食五十二亿七千多万斤,比1955年增产13.88%(增产粮食六亿三千万斤),超额完成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所规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标(在1952年基础上增产34.38%,超过五年计划的指标7.5%)。 几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完成情况: 水稻:共产335,621万斤,比1955年增产10.9%(早、中稻319,301万斤,晚稻16,632万斤); 高粱:共产11,818万斤,增产10.14%; 薯类:共产65,851万斤,增产43.44%(四斤折一斤原粮); 小春:共产60,054万斤,增产37.69%(小麦32,037万斤,增产25.31%;胡豆18,453万斤,增产52%)。 平均每亩产粮食561.9斤,比1955年提高16%(其中有四个国营农场、二个合作社每亩产1,000斤以上)。副业生产方面: 猪:发展到2,089,245头(平均每户1.607头),比1955年增加8.92%; 耕牛:黄牛发展到30,403头,保持1955年水平。水牛发展到363,070头,增加5%; 山羊:发展到281,669头,增加33.6%。 其他小家禽亦由1955年平均每户四只增加为每户七只左右。养蚕88,511张,比1955年增加3.58%,收茧3,200,560斤(因缺桑叶所以比1955年略有减产),产柞蚕茧109,360斤,比1955年增加2.83倍。 1956年我们专区遭受了历史上少有之水、旱、风雹、螟虫等各种自然灾害,受灾面积和受灾程度虽然严重,但仍能获得以上增产成绩,其主要有以下原因:1.依靠农业合作化的发展,贯彻各项增产措施,大力战胜自然灾害。2.改变耕作制度,采用各种先进技术措施。3.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发挥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从我们专区几年来增产的情况看,合作化以前,1953年粮食比1952年增产5.16%,1954年比1953年增产8.9%,1955年比1954年增产3.3%,增产的幅度不大。但在合作化以后,虽遭遇到严重的水、旱、风雹、螟虫等灾害,却增产13.88%,超过1954年和1955年两年增产的总和。这就说明了加速实现农业合作化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对于保证增产是有决定意义的。 我们专区在实现合作化以后,全区农民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鼓舞下积极地劳动,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农民的实际收入也有着迅速的增加,因而生活亦在不断的提高改善。就我们专区綦江县之山区古剑乡西山村六十一户的情况看:解放前每人每年收入水稻一百八十七斤,全村共有棉被二十四床,麻皮被六十三床,五户盖棕衣。年来由于政府的救济扶持,在1956年度全村每人平均分水稻二百五十斤,现有棉被一百二十五床,线衣六十三件,皮胶鞋七十八双,电筒三十五只,钢笔四十八只,一般穿上了棉衣,盖上了棉被,改变了山区的面貌。其他平地和丘陵地区的农民生活之改善提高,当更好于山区农民,这就很显著的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我们在农业生产战线上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结了不少的经验,但由于我们思想水平赶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也存在着下面的缺点和错误:1.我们领导作风上有主观主义和命令主义,在推广先进增产措施中,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精神体会不够,推广了一些不适合于具体情况的东西,如播种早稻,没有考虑到我们专区有历史性春旱以及旱秧在低温下发芽生长缓慢的特点,而要求普遍育旱秧,以致播种后,大量谷种不发芽,滥秧严重,造成人力、物力的损失。又于立秋后还栽了五十多万亩的晚稻,以致结果不好,群众中有些意见。2.由于技术传授和指导工作做得不够深入、细致,对技术规格的要求不严格,劳动力配合不紧凑、灵活,因此有好些技术和措施做走了样,效果不大,或者不好。如把喜肥田、喜密植等很好的品种银坊粳稻的特点掌握不够,不少的地方栽到瘦田和塝田里,因此减产。3.有个别社干因领导能力薄弱,在生产规划及经营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各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点,使部分群众有些不满。但上述问题,我们相信,今后在党的领导下认真依靠群众,贯彻民主办社和勤俭办社的方针,是能够克服解决的。 根据国家的需要,我们专区1957年农业生产仍贯彻以增产粮食为中心并恰当的统筹安排技术、经济作物生产的方针,要求在1956年基础上增产8.57%即4.8亿斤,总产量达到57.5亿斤。完成1957年的增产任务虽是艰巨的,但是可能完成的。首先,94%以上的农户加入了高级社,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有了提高,集体主义思想加强了,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其次,经过一年来的大生产运动,干部和群众已摸索了更丰富的增产经验。第三,水利已有了一定的保证(塘堰蓄水比去年好)。第四,由于毛猪耕畜的增加,肥料已将有所增加。第五,优良种籽也有了充分准备。 我们为了保证1957年增产任务的完成,更采取了如下之具体措施:1.适当扩大复种面积;2.兴修水利,作好蓄水保水;3.增积肥料;4.防治病虫害;5.提高单位面积产量;6.继续大力推广和提高先进生产技术;7.进行土地加工,改良土壤。因此,我们更有信心争取超额完成1957年的农业生产任务。 以上发言,请予以指正。(附图片)

5. 共同为祖国繁荣为世界和平努力 何贤谈参加这次政协委员会的感想

第3版()专栏:  共同为祖国繁荣为世界和平努力  何贤谈参加这次政协委员会的感想 我是澳门工商界一分子,近年来当地工商业虽然受到淡风影响,但全澳同胞们热爱祖国,与全国同胞完全一样,当地同胞的大团结,比以前更紧密,同时所办为同胞服务的一切福利事业,也比以前更积极。 我每次回来祖国,千真万确的看到一次比一次进步,虽然无可讳言,发展过程中难免有些缺点,但由于英明毛主席和各首长领导下与全国同胞一致共同努力,相信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的。我在这次全国政协第三次大会中,看见各地区委员,各专业委员,各兄弟民族委员,各宗教委员,都是发扬忘我精神,尽量检查过去一年来的工作:优点方面,争取在原有基础上更加做好;缺点方面,尽量提出批评,丝毫不苟,争取把今后工作做好,更要把全国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权,我亲身体会到绝无丝毫虚伪,此次最高国务会议中毛主席指示吾们,要以每天洗脸数次方式来警惕、改过和学习,这个譬喻比曾夫子所云“吾日三省吾身”还要贴切,同志们应将这一训示身体力行,永记不忘。 李富春副总理和陈云副总理报告我国近几年来各项生产都显示了巨大增长,但由于我国地大人多,人民生活只要稍有改善,即因需要大增而感到短期内供不应求,陈副总理说:“世界上没有一步登天的奇迹”,只要我们努力合作,在既有成就的基础上,逐步前进,绝对相信能够取得更大的胜利,更多的成就。 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受到友邦尊重,已是铁一般的事实。只须看此次周总理访问十一个国家,受到各国人民空前盛大欢迎,真是中国在历史上的空前伟大成就。我深深了解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精神,就是“富而无骄”,决不干涉他国内政,决不侵犯他国主权,更不侵略他国领土,严格遵守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以及万隆会议精神。毛主席常常教训全国人民,切不可有大国主义思想,共产党素来做事说一是一,绝不虚伪,关于此次周总理的报告内容,更使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更进一步认识我们所推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愿与全世界国家和平友好,甚至我们也愿意与美国人民友好,不仅如此,我们还愿意尽我们所可提供的力量,来援助一些在经济上迫切需要援助的友邦。这是本着朋友有互助义务的精神,而且是无条件的援助。我国目前生产情况虽然有些成就,但还未达到富裕程度,尽管如此,我们仍不惜拨出一部分力量,来援助友邦,完全是真心真意,急人之急,这是国际主义的最高发扬。我们自身当然还有一些困难,但今天新中国每事都有办法,相信一定有办法来克服这些困难。同志们,我们的国际友谊基础是永远巩固的,我们对世界和平的贡献,是有力量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所推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必然成功的。 同志们,共同为祖国繁荣,共同为世界和平努力吧。(附图片)

第 4 版

1. 努力争取侨居国外的知识分子回国 邹秉文提出两点建议

第4版()专栏: 努力争取侨居国外的知识分子回国  邹秉文提出两点建议 我是六个月前由国外回到祖国来的,对于国内情形,自然远不如诸位熟悉,不论国内那一方面的情况,我都要向诸位学习,并要求诸位指教。 我今天所要谈的有两件事:一个是争取侨居国外的知识分子回国的问题;一个是农业增产问题。 (一)我们国家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建设人才,为了群策群力,把祖国建设得更富强、更美好,就希望我们尽力争取侨居国外的我国知识分子回国工作。我最近在美国侨居了将近八年,对于美国留学生的情况,比较熟悉。大致知识分子侨居美国的,将近四千人。其中最少数人是美国著名大学的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和助教,有的是各工厂的工程师、技师,但大多数人都是学非所用,用非其才。最近三年来由欧美留学回国的,虽然不多,却是与年俱增的。例如1954年是六十三人,1955年一百三十三人,至1956年,就增到一百六十一人。其中来自美国的为一百零四人。现在侨美的留学生至少尚有四千人。其中学农的约有二百人。今天在座八百人中,有不少人是有一些亲友在国外留学或工作的。我认为我们要尽我们的责任,争取他们早日回国。争取的方法有两点。一是:多和他们通信,将祖国突飞猛进的建设情况,详尽地告诉他们,如报纸上有登载这一方面情况的,最好剪下来附在信内寄去,因为这些情况,都是侨居国外的人所最乐于了解的。现在侨居国外的人感到最苦痛的,就是对于祖国各方面的情况过于隔阂。我有一个侨居美国的友人是一个电气工程名工程师,去年春天曾诚恳地和我说:祖国工业上的各种进步,是难以置信的,据他所知,我国在解放前还不能自己制造一个钉子,现在怎能够自己制造各种大型而又复杂的机器呢?另有一个极爱国而又年青有为的化学工程博士,曾在去年6月间苦痛地告诉我:每次同学归国,都恭恭敬敬地请他吃一顿饭,求他回国后,写一封信来,报告国内情况;但是这些朋友回国以后,都从不写信来,使我至今尚徬徨不知所措。就以上这些事实看来,凡是在国外有朋友的人,尤其是新从国外回国的人,都应该经常将祖国各方面的情况,告诉给在国外的朋友。我们不但要写介绍祖国各方面情况的信,同时,国外友人如对国内情况,有不尽明了的地方,我们更要详细地给予解释。二是:作好争取他们回国前的准备工作,例如工作问题以及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必要条件等等都要事先安排妥善。一方面,在他们回国以前就将这些问题和他们联系;一方面,使他们一抵国门,就可以先将眷属直接安置在接近服务处所的地方,同时本人也就可以尽早地开始工作。现在已经回国的留学生中,有的候至数月,才能得到工作,还有的在得到工作以后又找不到住处。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帮助政府,设法予以克服,以便更多地争取在国外的知识分子早日回国,同为祖国的伟大建设服务。 (二)争取在国外的知识分子回国自然是为了促进祖国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而农业增产问题更是经济建设事业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曾先后听到陈云副总理、李富春副总理、邓子恢副总理所作的报告,对农业增产问题,都曾作了极详尽的指示,使我们对于这一问题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为此,希望我们每年在到各省视察时着重地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水利问题。农业增产,主要依靠适当的灌溉,现在全国十六万万亩农田中,已有五万万亩是水田和灌溉田。我希望我们着重地了解各省每年水田和灌溉田增加亩数的情况,如时间许可,还可以到农村了解水利的进展情况。 2、肥料问题。施用肥料是否充足,是农业增产中关键性问题之一,无论厩肥、绿肥、泥肥、草肥,固然应该施用,而化学肥料,更应该积极施用。例如苏联的棉田,每亩施用化肥一百三十斤,因而平均每亩棉田能收一百斤花衣,较之我国每亩只能收三十三点一斤花衣的几高三倍。现在我国每年只用化肥一百数十万吨,以农田十六万万亩计算,平均每亩只能用化肥二斤,自不能发挥积极增产的作用。我完全拥护李富春副总理所指示的在第四个五年计划完成时,每年能自产化肥三千五百万吨。我希望我们着重地了解农田积肥情况和各省每年能自造化肥和能供应农民化肥的数量,以便进一步地规划农业增产工作。 3、农业机构问题。我们要求农业增产,除了上述两个问题外,还需要具有合理的农业研究、教育和推广机构,同时还要求在这些机构中,配备适当的人才,本其所学,结合群众和各先进国家的宝贵经验,以便为全国农民研究解决农业上的一切问题。现在各省的农业机构仍不免有机构重叠的情况,似应予以改进。最近成立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就负有此项重大使命。我希望我们着重地了解各省农业机构的组织情况,其工作有成绩的,应给予表扬。 4、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我国促进农业增产最重要的组织,现在我国96%的农民,都已加入了合作社。解放七年以来,全国农业所以能够获得巨大成就,全有赖于五亿农民的努力,今后全国农民通过生产合作社,更加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又有适当的水利、充足的肥料和各种健全的农业组织,相辅而行,我相信,我国农业十二年发展规划是可以提前完成的。我希望我们着重地了解各个合作社的生产情况,那末对于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必能起其推动作用。总之农业增产工作是我国一个长远的极其重要的任务,为了支援我国加速工业化,全国五万万农民,和在农业战线上从事教学、研究和推广工作的同志们,正以其辛勤的忘我劳动,夜以继日地在工作着,全国人民,特别是我们政协的同志们,都有责任给以全力的支持和帮助。为此,我希望我们在到各省视察时能够分出一部分时间,对以上几个问题着重地加以研究,以便更有力促进农业增产,并为祖国的加速工业化而努力。 以上意见,是否有当,敬请指教。(附图片)

2. 记着台湾同胞,拯救台湾同胞 谢雪堂说:台湾同胞的痛苦是说不完的

第4版()专栏:  记着台湾同胞,拯救台湾同胞  谢雪堂说:台湾同胞的痛苦是说不完的 我们在这里讨论国内外大事,讨论了国家工业化和人民的生活问题。请允许我谈一谈台湾的情况。和大陆的同胞比较,台湾同胞真是在九天之下。我们是伟大中国的自由公民,而台湾同胞还在过着亡国奴生活。在台湾,不许爱国,没有自由,没有社会主义。那里只有美国武器,美国商品,和美国之音,只有饥饿和疾病,铁链和监狱。 美国对台湾的所谓“军事援助”,从1951年至1956年共计“援助”了十九亿美元,军事援助顾问团的美军人员,到1956年底为止已有三千多人。他们名义上是管理“美援”,事实上是控制着蒋介石集团的军事机构。上自伪国防部下至营级连级单位,都有美军人员。蒋军军官的调动,碉堡的修筑,飞机的起落,舰艇的出入,都要美军人员的批准。蒋军日常工作和生活,他们也是处处干涉。因此在蒋方人员中已经越来越显出一种很不平常的反美情绪。 美国在台湾可以任意设立各种军事基地,最近又要设立导弹基地。美军人员在台湾可以任意占用民房,连伪政府机关的房屋也不能幸免。如去年11月台北伪省政府和糖业公司大厦就被迫迁让了。美军人员在台湾可以任意设立所谓“美军重地,禁止通行”的禁区。美军人员闹事,美国汽车撞人,都不受法律裁判。仅去年上半年,台湾居民就被美国汽车撞伤了一千三百六十二人,撞死了一百五十六人。至于侮辱妇女,殴打居民,酗酒闹事,那就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美国对台湾的所谓“经济援助”就是大量的倾销剩余物资。自1951年至1956年约“援助”了六亿美元。通过“美国国际合作总署台湾分署”的关系在伪行政院内设立所谓“经济安定委员会”“美援运用委员会”等机构来控制台湾的经济和掠夺台湾的资源。伪政府的经济活动和财政编制,当然也在被控制之列。此外还有利用特殊优越条件在台湾投资的美国私人资本约有一亿美元。现在台湾主要的工矿企业如铝业,水电厂,制糖厂,石油,木材,造船,钢铁,交通事业以至于农业,渔业,都被美国资本所侵入或垄断着。 蒋介石集团光靠“美援”不够开销,就拚命加重税收,滥发钞票。据统计自1949年到1956年底为止,捐税增加到五十六倍,伪台币发行额增加到三十五倍,物价跳到八倍以上。台湾的民族工商业纷纷倒闭,能够勉强维持的也是负债累累,欠税欠薪。据最近报道,急待救济的贫民,每九个人就有一个,有的地方如台中县每四个人就有一个。素称富裕的台北县,每四十一人中就有一个乞丐。过去台湾以米仓著名,每年都有粮食出口,现在有许多饥民,很多饿死的人。为生活所迫不知多少人在卖血、卖淫、发疯或自杀,还有许多人做了盗窃。 各位委员,台湾同胞的痛苦,是说不完的。我简单提了这些,目的在:让我们记住美国强盗还在我们家里,让我们回忆一下蒋介石的罪恶统治,让我们加紧建设祖国,使台湾同胞早得拯救。我是一个台湾人,对于解放台湾不能不特别关心。我相信帝国主义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必将失败,相信和平解放台湾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大。 美国已经发动一个推翻台湾当局的运动。请台湾国民党军政人员看看艾登出走新西兰的末路,看看美国抛弃它的盟国,英国法国的手段。美国对台湾进行“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并不是对你们有什么好感,而是为了华尔街老板的超额利润,谁不能满足它的要求,谁就要被它抛弃;谁不听它的话,谁就祸及其身;谁不听它支配,谁就被一脚踢开。我希望台湾国民党军政人员能够发现良知,站到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来,把台湾归还祖国。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的原谅。 最后祝大会胜利成功。(附图片)

3. 骑虎可以下虎 归来就是生路 张有谷劝台湾空军人员早下决心返回祖国怀抱

第4版()专栏:  骑虎可以下虎 归来就是生路  张有谷劝台湾空军人员早下决心返回祖国怀抱 在这次会议上,听到了毛主席的讲话。他告诉我们怎样认识和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他告诉我们怎样从全面来看问题。他告诉我们怎样把一切消极因素调动为积极因素。这是一篇生动而结合事实来教育人们的马列主义讲课。听了后我有这样一个感觉:“闻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 听了周总理的访问亚洲和欧洲十一国的报告,我认为这是具有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的一桩大事。自有史以来,无论中国也罢,世界上哪一国也罢,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物用这样短的时间,访问了这样多的国家,取得了这样大的成绩,这是空前未有的。周总理说:“这一切,实际上都表现了这些国家的人民对解放了的中国的友谊,对胜利了的中国人民的热爱。我们在这些国家所得到的一切荣誉,都应该归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归于我们伟大的人民。”我以为除此之外,还应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归功于他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正确以及他领导全国人民几年来所作的伟大建设的实际影响。 李副总理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若干问题的说明,使我们明了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使我们清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编制的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教训。使我们不仅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绩充满信心,更使我们对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成绩充满了更大的信心。 我过去是国民党空军军官,为了和平解放台湾,我要向台湾的国民党空、地勤军官讲几句话。 首先谈谈我的情况: 我在1939年三十几岁时,就对飞行失了兴趣,借口做航校领导工作放弃了飞行技术。1949年昆明起义后,我参加了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仍然做的是航校领导工作。但是,直到去年冬天,我还经常在自己认为有必要时驾驶飞机作技术上的研讨。这是什么力量支持我比二十年前还年青呢?精神上是社会主义的觉悟支持着我,物质上是优厚的待遇和舒适的生活支持着我。 其次我要告诉台湾国民党空军朋友们:你们在解放战争中同我谈心的时候,好些人对我说:“骑虎难下。”“到台湾去只有死路一条——跳海。”我当时因为对共产党政策不十分了解,没法安慰你们,也没法向你们解释。现在,尤其最近这几年来,中央人民政府的号召,周总理屡次的讲话,全国政协许许多多过去在国民党做过工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发言,你们应该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骑虎可下。在台湾不仅只有死路,另外还有生路。 最后我还要告诉你们,你们绝大多数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救亡图存而参加到国民党空军的。你们绝大多数是爱国的。你们除了在抗战中壮烈牺牲的那些朋友外,现在留下的还有很多在抗日战争中负过伤的。你们应该回忆一下过去,再看一看现在祖国的建设。它同你们过去的理想和抱负多么一样。你们留在大陆上的父母、妻子、兄弟、亲戚、朋友,凡是我所知道的都生活得很好,只是非常想念你们。朋友们!看远一些吧!不要再被那些欺骗人的鬼话弄迷糊了吧! 何去何从,早下决心。(附图片)

4. 注意培养公路技术人才 周凤九提出筹建公路学院的建议

第4版()专栏:  注意培养公路技术人才  周凤九提出筹建公路学院的建议 我衷心地拥护毛主席的指示和周总理的报告。我完全同意陈叔通副主席所作的报告。 我是一个公路工作者,请允许我在这里反映公路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些情况,和谈一下个人的意见,请指教。 甲、公路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些情况: 1、公路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方面:解放后的几年中,公路工程技术人员,在党的指导和鼓励下,在广大的祖国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付出了他们的劳动。他们冒着各种不同的恶劣气候,克服了生活上和工作上的艰苦条件。他们修过了最长的世界屋脊上的公路,也在祖国的极南边贡献了他们的辛勤劳动。几年来他们在自己的业务实践中,获得了一定的教育和锻炼。 2、在高级知识分子的问题方面:自从去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高级知识分子的问题”的报告,宣布了对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后,我们公路科学技术界的同志们和全国知识分子一样,得到新的鼓舞,感觉党和政府对我们亲切期望和关怀,使我们在工作中提高了责任感。在这以前我们公路工程技术人员中确有很多人,只顾勤劳地工作,不肯大胆反映意见,存在着顾虑,奉命惟谨,不敢争鸣。现在我们中间的不少人,已有了转变,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是还有些人对这个方针体会的不够。所以在我们技术人员中间对这个方针还需要继续贯彻,进一步地发扬民主,以便能把我们的力量更好地贡献给国家。因此我衷心地拥护毛主席对于这个方针的新指示。 3、学习苏联先进经验方面:过去我们工程技术人员学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套,对于学习苏联先进经验,起初是有些抵触的。在经过苏联专家的热情帮助,和翻译苏联书籍的大量发行以及通过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普遍地有了认识,深深地体会到苏联技术的优越性,和苏联制度的合理性。因此引起学习苏联的热潮。 但是我们过去在工作中由于学习苏联经验不深不透,也个别地发生了盲目应用生搬硬套的错误。我认为学习苏联先进经验除了具体地学习它的科学技术内容以外,更重要的是掌握它的精神实质和运用方法,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会造成不切实际的教条主义,反而会失去了它的优越作用。自从党中央一再提出克服在工作中教条主义的指示,并提出了百家争鸣的方针之后,我们一般地克服了学习苏联的片面性。今后我们要在这方面继续努力,在以学习苏联为主的原则下,接受其他国家和我们自己的先进经验,反对教条主义,来搞好我们的公路建设事业。 乙、个人的意见: 4、此外我还想趁这个机会反映一点小小的意见,供大会的参考: 公路事业在国防上和在国家经济及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是各位委员所熟悉的。它的科学技术性很高,凡属路面桥梁等的设计施工,都有它的技术复杂性,可是现有公路技术人员非常缺乏。1956年全国地方道路一般地质量不高就是缺乏技术指导的缘故,因此如何合理培养足够的公路技术人材,是当前应该注意的事。解放后,各经济部门都有它的高等学院,来培养专业人才,惟独公路还没有建立起单科性学院来准备它的后备力量(苏联现有五所公路学院),交通部为了填补这个空白,去年商得高教部的同意,经国务院的批准,在河北通县筹建公路学院。已集中了百余教师在进修。并建筑了一部分宿舍。但由于去年年底的上级指示而缓办了。交通部为了适应实际需要并根据政府的增产节约精神,重新拟定一个规模较小的公路学院筹建计划,送请上级考虑决定。这个新方案是充分考虑了国家财力情况,并符合公路建设迫切需要的。我认为这是正确的,如果这个计划不能实现,那末事实上将会造成不可补偿的损失。这是我从公路工作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不一定全面。希望有关部门权衡轻重,研究考虑。(附图片)

5. 娄象峰提出建议 公债发行数量可以适当增加

第4版()专栏:  娄象峰提出建议  公债发行数量可以适当增加 大会的各项报告,我完全同意并拥护。现在我想就下面几个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意见。 一、适当增发公债数量问题 我国自1950年发行公债以来,对我国经济恢复发展与稳定物价各方面起了显著作用。1954到1956年的国民经济建设公债,分别占我国工业建设投资的十四分之一到二十三分之一,具体说明了它的重要作用。 我认为今后我们的经济建设公债的发行量有适当增加的必要。其理由如下:第一,我们接收旧中国的烂摊子,七年来我们由经济恢复到经济建设取得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成就。但无论在经济方面或文化科学方面,虽然发展速度很大,但和先进国家比较我们还是很落后的。因之我们就要求尽可能快的赶上去,而我们的资金积累是有限制的,这就发生了矛盾。发行公债是积累建设资金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可能条件下,增发一些公债,会更快的发展经济文化建设,缩短赶上先进国家的时间。第二,几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广大人民的生活普遍有所提高,但这就给市场带来了压力。原因是虽然我们国家一般是低工资制,但工资到手,既不买地,也很少盖房,于是大部投入日常生活上的消费市场,加以纵然收入不多的人,因既不怕失业,也不虑生、老、病、死,因之缺乏后备思想。钱虽不多,今朝有钱今朝用,明年更比今年强。广大的农民,也由于合作化的优越性,看到美丽幸福的远景,这个最善于留后备的人数最多的阶级,后备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于是市场供应紧张了。常言道:“民富国才富”,我说:“民有后备,国才有后备。”在这种情况下提倡爱国储蓄是一个方法,但许多人对储蓄不习惯,认识上也有毛病。而认购公债的思想基础比爱国储蓄更深广和巩固。因之在宣传教育提高思想的基础上,适当增发公债,对缓和市场供应紧张局面也有好处。第三,由于广大工农工资和收入的提高,由于缺乏后备思想,也由于宣传教育工作不全面,看美丽前景多,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发扬不够,奢侈浪费思想有所滋长,贪污现象又有发生,这种情况虽然是个别的,但各地都有。这应该属于社会主义道德问题,可以从宣传教育方面解决,但在宣传增产节约的基础上,适当增发一些公债,对树立社会主义思想,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纠正部分人的奢侈浮华思想,也是大有好处的。 根据以上情况,我认为在1958年以后,适当增发一些公债是很有必要的。是否可能呢?我认为是可能的。首先我们的生产继续发展,职工工资是继续增加的,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总的来说还是增加的,明年比今年还是有增加的,工资增加,认购公债的力量也随着增加。其次,我国农业生产在1957年如果来个大丰收,那么国民收入将大有增加,即使还不免有些灾害,由于合作化的巨大优越性和合作化的继续巩固与发展,又由于从上到下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在1956年的基础上,农业生产的增加,也是比较有把握的。再次,自1954年到1957年四年来发行公债的还本付息,在1958年的数目约两亿元左右,对这一部分力量不能听其自流,如果经过广泛深入的增产节约运动的开展,在群众社会主义觉悟提高的基础上,把还本付息的一部分,估计到认购公债的力量中也是可靠的。 二、节制生育与全面宣传婚姻法问题 节制生育目前已成为广大人民的要求,政府也更加注意了这一问题,并采取各种具体措施加强指导。这是个很重要也很复杂的问题。有人认为除了避孕等方法以外还要考虑修改婚姻法所规定的结婚年龄问题。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这样的: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早婚习惯,给我们的民族以极大危害,自1950年颁布婚姻法以后,对改变我国的早婚习惯起了巨大作用。但婚姻法颁布后,关于结婚年龄的宣传有时是不够全面的。群众领会也有毛病。婚姻法第四条规定:“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始得结婚”。这意思就是说,过去男不满二十岁女不满十八岁就结婚的,在婚姻法颁布后就不许可了。但是否男满了二十岁女满了十八岁就一定要结婚呢?绝不是的,男二十岁,女十八岁这是结婚的最低年龄,但并不等于说是最合适的结婚年龄。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早婚习惯的影响,也由于我们宣传婚姻法不全面,许多人把婚姻法规定的最低限度的结婚年龄解释成为当然的结婚年龄,常常有人提到男二十岁女十八岁了到了结婚年龄了,甚至好像男二十岁女十八岁要不结婚,就有些误了青春似的。今后我们必须在进一步贯彻婚姻法当中,全面宣传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是最低的结婚年龄,是考虑到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早婚习惯的。青年男女以及家长不要误解为当然的结婚年龄,婚姻法绝不是提倡早婚。 十年以前,我在一个中等学校里就婚姻问题的几个方面向一百多个青年学生进行过一次调查,其中关于结婚年龄问题,大多数(未分男女)赞成在二十五岁左右结婚。可见在知识青年中是不赞成过早结婚的。所以我的意见,首先全面宣传婚姻法,改变群众的片面解释。那么婚姻法第四条最低结婚年龄的规定是否需要修改呢?我的意见要修改,但不马上修改,先进行宣传,发动广大的群众尤其是青年讨论,认识早婚之害,等到有了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也就是条件成熟了再修改。如何修改呢?我的意见是在最低限度结婚年龄上不要求全国一律,因我国地方大,情况复杂,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内地与沿海,城市与农村可以有差别,由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具体条件,制定执行婚姻法的补充章则,比较具体的规定适合当地的最低限度的结婚年龄,既不太低,群众也能接受,经过重点试行,报请中央批准施行。 三、改进公费医疗制度问题 公费医疗制度是很好的制度,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健康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但我们执行这个制度当中,还存有缺点,最突出的就是医药方面的浪费,今后若干年内,我们的医务工作人员和药品是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公费医疗上的浪费现象增加了对医药的压力,这固然是个社会主义道德问题,但我们除了加强培养社会主义道德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外,还必须从制度上想些办法。这个制度在我国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总结经验,加以改进,就更有必要。社会主义道德的树立是要一定时间的。我个人意见,在公费医疗上对药品要收若干分之一的费用由个人直接负担,要浪费了公家若干个,其中由他个人直接负担一个。从个人直接利益上关心医药的浪费,这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的生动实例。这样不是降低了职工的福利吗?不,可以把职工家属医疗中个人负担的比重降低,这样从总的来说还不是降低,但可以大大避免医药浪费。例如在公费医疗中,用过的药瓶,在不收费的条件下,很少人注意往回送,但收很少的押金,就大都把药瓶送回了,爱惜物力的美德也就能够发挥了,这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培养是一致的。 以上几个问题,都不是地方上能够单独进行的,我提出供中央参考,片面粗浅之处,请予指教。(附图片)

6. 工商业者应克服骄傲情绪加强改造 苗海南的发言

第4版()专栏:  工商业者应克服骄傲情绪加强改造  苗海南的发言 我完全同意大会中的各项报告。 周恩来主席在会上作了关于国际友好访问的报告。周主席和贺龙副总理此行,对于和缓国际紧张局势和加强各国的相互了解和信任起了重大的作用。祖国在国际间所获得的各种崇高荣誉,更给予我们以莫大的鼓舞。 在大会开幕前夕,我们光荣的参加了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听取了毛主席关于“正确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毛主席的指示,使我们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方面获得了莫大启发,感到非常兴奋。毛主席提出了工商业者应继续加强改造和加强学习的问题,这足见党和领袖对我们的无比关怀。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来说,是一个飞跃突进的一年,自从全行业合营以来,工商业者更以欢欣愉快的心情来接受改造,在党和政府的领导教育下,工人阶级的主动团结下,社会舆论和首长的鼓励下,大家进一步明确了前途,掌握了命运,因而掀起了参加社会主义竞赛和要求学习的热潮。就山东来说,在社会主义竞赛方面,青岛、济南等九个城市不完整的统计,共有私方人员九万零一百二十七人,在1956年第三季度参加竞赛运动的计有六万七千九百三十九人,其中被评选为先进工作者的有七千一百十六人,其他获得奖励的人有一千六百八十二人。学习方面,据济南、青岛等七个市县统计,到1956年2月已有四千二百五十九人参加过讲习班学习,许多私方人员特别是讲习班结业的都树立了以企业为家的思想,贡献了技术、发挥了专长。许多私方人员在得到安排后都感到满意,都以感奋的心情,对改善公私共事关系,改善同职工的关系,改进企业管理和对社会活动等方面都很积极。在伟大的和平改造政策的感召下,工商界的主流正在胜利的向社会主义道路上迈进!成绩是肯定的。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无可讳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作中仍有些问题。在公私共事关系方面,目前某些私方人员自从去年调整公私共事关系以来,便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对结合企业改造进行个人改造认识模糊,对思想改造的长期性缺乏认识,否认由于阶级本性而具有的消极一面。有的人不但动辄以财富自居还以奇货可居。甚至认为企业合营万事大吉,改造到顶。有的人遇事只向公方提意见,看不见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对职工方面不能以积极靠拢的态度争取团结,也不以实际良好行动改变职工的观感,认为定息是分所应得而忘记了是剥削工人的血汗,认为职位是国家所派,而忘记了依靠工人阶级搞好生产,发挥才能贡献力量,反而自尊自大,脱离群众。而私私之间,互不服气,互相倾轧,比地位,比待遇,互相向公方告状,使公方代表左右为难。而公方代表在前一阶段,有一种“左”的情绪,对私方人员,不愿接触。自从调整公私共事关系以来,又偏重于团结方面,而放松了教育改造,从而对待私方人员的态度上表现了左右摇摆,掌握不住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政策精神。职工与私方关系方面,虽正在开始好转,因为全国总工会对赎买政策的教育布置较晚,故有些职工对私方人员的职权有些不够尊重。由于公私双方和职工群众存在着以上许多不正确的看法和模糊思想,大大地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人的改造。在社会主义竞赛方面:目前有些私方人员对参加社会主义竞赛认识不足,只是单纯为了追求光荣称号,评上了先进工作者的便高兴,甚而滋长骄傲情绪,评不上的便产生消极情绪,埋怨领导上官僚主义,不能和职工一视同仁。也有的企业私方人员之间、私方与职工之间,为了争选先进工作者,而闹不团结。另外有的私方人员把自己置身于竞赛之外,以消极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竞赛。有的公方代表对推动私方人员参加社会主义竞赛工作,支持和帮助不够。在个别企业,评比工作中也还存在着问题,如有的企业对私方管理人员就不进行评比,因而他们有意见。也有的企业管理人员虽参加评比,但评选条件不明确,工作成绩无法评定。另外个别企业在评比中对私方人员要求的高,同样的成绩职工能评上,而私方人员评不上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因此也就造成了些无原则的意见分歧,影响了工作。总之,前进中有待处理的问题还是不少的,只要我们公、私、职工三方面共同努力,我们相信问题是能够解决的,困难是能够克服的。自高潮以来社会上对工商业者看法不同了,群众舆论也是鼓励多而批评少。民建和工商联组织对自己成员的教育,一年以来都强调了以鼓励为主,批评的太少。因而助长了工商业者骄傲情绪,这对改造是不利的。此风不可长,这种情况应该迅速加以扭转。 毛主席正确的指出了工商业者应继续加强改造,这个宝贵的指示,我们热诚拥护。除了工商联、民建组织应该加强对自己的成员的思想工作和工商业者自身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积极接受改造,提高认识,发挥才能外,我们诚恳的希望公方代表重视私方人员思想工作,勇敢负起双重改造的光荣责任,对私方人员该批评的批评,该鼓励的鼓励。此外私方人员参加企业社会主义竞赛,是通过工作锻炼自己的最好方法,但须各级工商联负责推动这一工作。现在各级工商联对这一工作插不上手,与工会、行政方面都挂不上钩,因此建议全总与全联是否可以联合下达一指示,抓紧配合这一工作,以利于动员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各位委员: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改造事业的成功,是世界历史上的创举。全世界人的眼睛都在看着我们。让我们团结起来信心百倍地更好地作好这一工作,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附图片)

第 5 版

1. 广东省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饶彰风的发言

第5版()专栏: 广东省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饶彰风的发言 我对于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及周总理的政治报告,表示衷心拥护,对陈叔通副主席的政协工作报告也完全同意,现在我就广东农村工作方面的问题发表几点意见:  农民们说合作化后农村有八变三几年之内收入可超过上中农 (一)广东是一个富饶的省份,四季常青,生产门路甚多;但又毗邻港澳,海岸线最长,旅外侨胞最多,加以过去与帝国主义接触最早,经济发展,带有明显的殖民地性质,因之在广东既富有革命精神,同时资本主义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广的,敌我斗争非常尖锐,是一个很复杂的地方,解放以来,广东省搞土改,搞三反,搞民主改革,搞思想改造,特别是去年搞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所受到的阻力是比较大的。在广东工作的同志都有这样的认识:既要十分勇敢坚定,又要特别谨慎细心。七年来广东工作是有不少缺点错误的,但在中央正确领导下,由于全省人民的努力,确实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在去年完成了农业合作化。不仅使全省农民走上集体富裕的道路,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现,使广东和全国一道战胜了资本主义,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新生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一经诞生,就显示了伟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去年广东自然灾害不轻,约有六分之一的水田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旱灾,初成立的合作社家底单薄,经营管理的经验不足,但是依靠了合作社的优越条件,依靠了全体社员的艰苦奋斗,全省农业生产却取得了巨大的丰收,粮食增产二十一亿斤,为解放以来增产最多的一年,全省有70%以上的合作社增了产,75%以上的社员增加了收入。千斤县由原有的三个(潮安、澄海、潮阳)增加到六个(增加普宁、揭阳、南澳),千斤社由原有的八百五十个增加到三千六百七十个,全省有一千个以上的合作社赶上了上中农的平均收入水平,其中有的合作社每个劳动日分值达到3.13元以上(如东莞麻涌南洲社),一年之内,二千一百万以上的农民得到不同程度的增收,在广东是史无前例的。东江农民说: “合作化后农村有八变:瘦田变肥田,荒田变良田,旱地变水田,缺粮变余粮,穷村变富村,穷人变富人,懒汉变劳模,野孩变学生”。这是农民对合作化优越性的生动的总结。 可是还有人减收,还有人退社,这怎样解释呢?去年广东确有15%左右的农户减收,在秋收后少数地区曾经一度出现有六万户退社现象。但是减收的是那些人呢?首先是上中农,上中农在广东农村一般地区占总农户的9%,在经济作物区占15%—20%,他们过去的收入水平比较高。入社后,除个人的劳动技术外,其他条件都不起作用了,所以有相当数量的上中农减收。其次,广东的商品经济是比较发达的,把许多兼业的小商贩和手工业者规划到合作社里来,兼业收入没有了,只有农业收入,因此也有人减收。还有原来土地多、劳动力少的农户,取消了土地报酬后,也减少了一些收入。当然也有不少减收户是因为自然灾害严重和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而造成的。但是,对于上述农户来说,即使工作没有缺点,在最好情况下,也很难做到在办社的第一年就户户增收,不过可以肯定:今后一年会比一年好,三几年之内一定能赶上并超过上中农的平均收入水平。这一点就是一些闹退社的社员也很清楚。所以,在经过一番教育工作之后,闹退社的社员已经大体稳定下来,退出去的六万户中有两万多户又重新回到合作社里来了。 当然,新生的合作社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点,这主要是由于时间短和缺乏经验的缘故,我们相信,由于社员和干部的努力,以及各方面的爱护,这些缺点是一定可以克服的。  以粮食为主的生产方针收效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争取大丰收  (二)广东早在土改结束后,即提出以农业为重点的方针,在这一总的方针下,并提出农业生产以增产粮食为主,同时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开展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农业经济。这是完全符合广东实际情况的,并为中央所批准,实践证明,这一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有人说:“广东不提以发展工业为重点,和在农业上又不以发展经济作物为主,这是忽视广东特点的做法,不是因地制宜的做法”。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是不对的。广东人民所最关心的首先是肚子吃饱的问题,而不愿再看见广东仍旧成为向帝国主义输出贱价原料和购进“洋米”的市场,而1943年饿死百余万人的大饥荒,对广东人民是一个记忆犹新的极惨痛的教训。今天广东已由缺粮省一变而为余粮省,1952年以来,平均每年还能外调粮食四亿斤左右;同时又发展了各种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既保证了农民能吃得饱,打下了逐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巩固基础,又为全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粮食和工业原料,广东人民十分高兴自己能为我国的工业化大厦加添一块有用的基石。 当然广东在执行农业生产方针方面也不是没有缺点和错误的。去年上半年开头,曾经一度存在某些主观、片面和急躁情绪,这主要是过分强调了粮食增产,对多种经营强调不够,同时在一些条件还不具备的地区,过早过急地推行技术改革,造成一些损失,对于这些缺点和错误,已在去年4月以后加以纠正。 正由于广东贯彻了农业生产的正确方针,去年农业增产的成绩是很大的: 去年全省粮食(包括杂粮)总产量达到二百四十亿斤,比前年增加二十一亿斤,增产9.8%,比1949年增加50%,比解放前最高年份(1936年)增加40%。 经济作物方面虽然由于去年上半年抓得不够紧,个别项目如蚕茧减产、苎麻没有完成任务,但总产值仍比前年增加11%,特别是甘蔗的增产相当快,使榨糖工业有了迅速发展,去年全省产糖四十余万吨,比前年增加12%,比1949年增加四点二倍,比解放前最高产量(1936年)增加一倍,去年外调糖增加到二十五万吨,而1952年广东外调糖只有十二万吨。 饲养业方面:自实行统购统销以来,数量是减少的,但是去年下半年开始有了显著的恢复。例如母猪数量年初只有三十万头,年底已发展到六十万头,肉猪宰杀量达四百九十五万担,接近1954年五百一十九万担的最高产量。鸡、鸭等发展更快,特别是鸭比往年大大增加,例如新会县1955年养鸭四十万只,去年发展到一百七十万只,增加三倍多。现在除了猪肉供应仍生产落后于需要外,其他鸡、鸭等家禽的货源现在是充足的,牛肉、塘鱼等供应也颇充裕。 林业方面:去年造林五百多万亩,超过计划7%,成活率达70%,是历年来发展最快、成绩最大的一年。 渔业方面:1955年是五十二万吨,1956年是五十三万多吨,而1952年只有二十九万吨。 副业生产:1955年总产值四亿一千万元,去年四亿九千万元,较1955年增加20%。总之,去年农业生产各个战线获得的成绩是很大的,而这个成绩正是农业合作化的胜利所带来的结果。 有人说:“粮食是增加了,但是经济作物却减少了”。实际情况怎样呢?广东的经济作物总面积是逐年扩大的,特别是甘蔗、油料作物、烟和麻等种植面积去年达到六百万亩,比1952年增加40%以上。只是去年上半年由于贯彻生产方针时的不够全面,在某些地区挤掉了一些零星的经济作物,这种情况去年下半年起已经纠正过来,有的正在纠正。现就甘蔗、黄麻、苎麻与柑子等四种经济作物为例来讲,广东这几年的制糖工业能如此迅速的发展,去年省内供应与外调那样多(糖产量几乎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不是甘蔗的发展与增产,是办不到的。黄麻1955年产量七十三万担,1956年增至九十八万担,我们去年除自用外,外调也增加到十四万八千担(1955年仅九万八千担),苎麻1953年全省只种植五千五百亩,去年已达到七万亩。柑子也是逐年发展的,去年潮州柑也是增产,如果说前年为保证出口,广州市不容易买到潮州柑,而去年则既保证了出口,广州市又到处可以买到,并且可以卖到今年4月份。不错,去年广东全省是砍掉近一万亩柑树,这是因为每年有几千亩须要更替的老树必须砍掉,同时去年黄龙病为害很严重,为防止病的传染蔓延,也砍掉了几千亩。其中极少数是在搞高级合作化时,政策交代不明确,农民不愿将柑树作价入社而砍掉的,这问题发现后即已迅速纠正解决。 总的说来,去年农业增产的情况是:除粮食增产二十一亿斤外,经济作物、家禽饲养业和副业生产,都比前年增加,这个成绩也正是粮食增产的基础上取得的。但是,并不能说,广东的粮食已经没有问题了。目前,每人的口粮还不是很充裕的,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以上(潮安县的下村社去年竟达9%)。饲养业还要大量发展,所有这些都需要粮食,而广东今年扩大经济作物和留足自留地,大约要减去六亿斤稻谷产量与稻田,因此,以粮食生产为主的方针仍然是丝毫不能动摇的。 为了贯彻农业生产方针,在广东要通过两个主要途径,即提高复种率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广东地少人多,每人平均土地只有一点五亩,部分地区每人平均只有五分地左右。因此,如果不提高复种指数是无法满足增产要求的。(现在全省复种率已达200%)今后准备继续扩大冬种面积,并在条件具备的地区继续实行单造改双造,争取到1962年复种指数达到260%,基本上做到一年三熟。同时,要进行一系列的增产措施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广东去年有好几个合作社打破了林炎城创造的亩产二千零一十二点六斤的全国水稻丰产最高纪录,海南屯昌县东岭农业社已达到亩产二千三百六十四点九斤,粮食千斤县虽然增加到六个,但是全省粮食每亩平均产量却只有五百斤,还大有潜力可挖。目前全省正利用和发挥合作社的优越性,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争取今年大丰收,争取1962年在绝大部分地区达到亩产粮食八百斤的目标。  农民们口粮增加购买力提高继续克服困难提高生活水平 (三)由于农业增产,便更有力地推动了工业、交通、商业、文教各方面工作的进步,全省人民的生活正在逐年提高。 首先是口粮增加了。解放前一般农民每人每年除杂粮外只有二百斤至二百五十斤稻谷,现在增加到四百斤左右(连杂粮折谷达五百多斤),沙田地区(珠江三角洲)更达到六百—七百斤稻谷,就是海南少数民族地区一般也达到四百—五百斤。 其次生活必需品和日用品的消费量也大大提高了。单从农村说,如以1956年和1955年作比较,社会购买力总额增加了10.68%,布匹1955年农村销售四百五十七万匹,1956年增加到六百二十一万匹,增加了35.87%,平均每户增加两丈多布;糖1955年销售一百九十六万担,1956年增至二百三十四万担,增加了19.39%;其它如背心、毛巾等均增加了30%以上。 人民生活的改善还表现在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上。1956年的文教经费占全省财政支出的30.8%。学生数量是广东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大、中、小学生总共达到四百四十万人。比1955年增加八十多万人;比解放初期增加二百二十七万人即一倍多;去年农村电影队由一百三十队发展到二百八十队,农村俱乐部由四百五十七个发展到一万五千七百个,农村业余剧团由四千多个发展到八千多个。鼠疫、天花、霍乱三种烈性传染病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五万麻疯病人和十万血吸虫患者正在逐步受到治疗。城市和农村的卫生工作均有很大的发展。 城市人民的生活也有很大改善。广州市和其他省辖市去年都是相当繁荣的,去年广州市就业人数达十一万二千四百七十一人,是历史上最高的一年,工资改革后城市人民生活有了显著的提高。 1956年的人民储蓄也是解放以来最多的一年,全省共有一亿零八十万元,比1955年增加27%。 我们完全承认今天人民生活水平尤其是农民生活水平还很低,尽管广东去年农业大增产,生产总值由1955年的三十亿元增加到三十三亿八千万元,但是如以60%的纯收入来分配,全省每一农户平均收入不过二百七十元左右。特别是全省有15%的减产户,必须使之逐年增收;去年六百万亩水田受旱,灾区人口近三百万,必须使他们眼前的生活过得下去,并通过生产自救来克服困难;去年冬种劲头不如前年,春节前后一次寒流又使各种作物受到损失,增加完成今年粮食增产任务的困难和春荒的严重性。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在干部和农民群众中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大大发扬民主精神,提倡勤俭作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与主观主义,领导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想出一切办法来克服各种困难,争取今年大丰收,使1957年成为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光辉灿烂的一年。(附图片)

2. 克服科学事业发展中的矛盾 汪猷 苏步青 罗宗洛 张香桐的联合发言

第5版()专栏:  克服科学事业发展中的矛盾  汪猷 苏步青 罗宗洛 张香桐的联合发言 我们是自然科学研究工作者,我们亲身体会到这几年来我国科学研究事业的迅速成长,这方面已由郭沫若院长在第十一次最高国务会议扩大会议发言中部分地反映了。但是在大踏步地向科学进军中也不断地产生了不少困难和问题,有些困难是随时克服了,有些问题则随着发展而更形突出。好几位委员在大会发言中已经谈到了科学事业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并贡献了宝贵的意见,我们愿意再就这方面作些补充。  更好地培养青年科学家 一、如何更好地培养青年科学家。最近几年各个科学研究机构不断地扩大了研究队伍,吸收了成千的刚毕业的年青大学生。他们一般都是热爱科学、工作积极、并已作出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感觉到他们的基础科学和外文的水平这二、三年来一般地似乎在下降。这明显地表现在去年应考科学院招收研究生的考试成绩中。例如由各大学保送投考数学研究所的考生中有二门数学考试总分达到七十五分的很少,甚至有得零分的;投考有机化学研究所的主要项目有机化学答题得四十分以上的也很少。二所全部考卷中成绩较好的还是大学毕业较久的在职干部。考试题目并不难,大都是由各大学的教授所出。更值得注意的是新毕业学生的外文程度比基础科学成绩更差。他们平常化三、四个小时还难阅读一页外文参考书,据了解这是较普遍的现象。因为这些缘故,近年来研究机构必须开外文补习班、基础学科补习班等来帮助青年们提高基础科学知识水平和掌握研究工具。 有人说这种情况是由于前几年招生只顾到数量没有保证质量所造成。这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是大学教学方法上是不是没有问题?师资有没有问题?中小学的教学上所存在的问题就没有影响吗?譬如外文教学问题就牵连到中学。听说中学已开始考虑教授俄文或英文,我们欢迎这一措施,我们希望大学里也要增加俄文、英文、德文等外文的必修或选修课。 目前各大学的基础学科课程很少由有教学、研究经验的教授亲自讲课的。就我们所知道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各大学就有这种情况。在前几年这种做法是有它的理由,而现在大学情况基本有所改变,就当重作考虑。在科学先进的国家,基础学科的课都由有经验的教授亲自来教。我们希望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赶快毅然决然地让教授们摆脱一切其他工作重登讲台,让他们至少要有六分之四的时间能够完全由他们自由支配放在教学生与研究上。 要更好地培养青年干部得提高师资,让高等学校与研究机构的高中级人员更多更好地交流。过去中国科学院有几个研究所和大学已有了一些合作,取得一点成功经验。我们希望更多的研究单位和高等学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交流合作,大学放更多的教授去研究所领导研究,更多的讲师去研究所进修,而研究所也能不断轮派高级和中级研究人员去参加教学。从研究机构方面着想,它的扩张有一定的限度,目前能分配到的大学生并不是完全量材录用的,有些经过长期培养而不适合于研究工作、但已具一定研究经验和相当科学水平的干部宜及时送到更适合的岗位,例如某些教学岗位去。 为了更迅速地培养出新的中、高级干部,我国曾派遣出大批留学生(包括研究生和实习生)到外国去学习,并聘请外国专家来我国讲学和工作。这方面已获得了相当的成绩。这种政策是应当继续执行的。但在以往执行中曾出现许多问题。例如不少留学生被错安排了学校,被迫改了专业。在1955年留苏的学生中有一位青年化学家,原单位计划派他去苏联学习高压有机化学合成的,但是在莫斯科等候了一年半,驻苏大使馆要他改了三次专业志愿,方被安插到莫斯科大学学习放射化学。这位青年颇感痛苦。原单位有意见向高等教育部责问,高教部说应该问驻苏大使馆留学生管理处,而后者又客气地将责任推向高等教育部。我们不禁要问:大家不负责,难道要留学生本人负责。相仿的例子相当的多。我们请有关部门要设身处地的为这些青年想一想!我们建议在派遣留学生之前,派遣单位和主持部门必须摸清对方学校、研究机构的底细,而留学生管理处与高等教育部必须尊重原派遣单位的计划,要倾听有关专家的意见。 聘请外国专家和派遣实习生部分是通过技术合作方式的,过去是由对外贸易部主持,请来的专家有部分不是提请单位所需要的,反之,有些单位提名的并没有邀请到。因此到来的外国专家亦颇有意见,因为他们不能发挥作用,造成了双方被动和损失。选派的实习生有不少每每被拒绝接受,据说没有这些专业,而事实上那些国家是有的,并且他们也乐于接受。我们认为请专家和派实习生不同于商品的进出口,何必有劳对外贸易部,应该由更适当的部门来担任。  根据统筹兼顾原则发展科学研究机构 二、如何更好地根据统筹兼顾、精简节约的政策来发展科学研究机构。随着科学事业的进展,科学研究机构大量兴起,这是必然的,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争夺干部、抢购图书仪器,竞建大楼。我们同意马大猷委员所提出目前在研究机构设置方面存在唱对台戏的现象。例如在西北武功农业部原有西北农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又设立了农业生物研究所;在兰州农业部原有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也设立了兽医研究室。有什么理由各搞一套?尤其我国兽医专家奇缺,每所各只拥有二个专家。 还有一种偏向是过早地设分院、设新所。在十二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中,据初步估计,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内要设立近九百个研究机构,经过商讨有些削减了,但根据目前情况仍有不正常发展和繁生的倾向。例如中国科学院根据广东省及湖北省政府的意见设立广州及武汉分院,由于计划庞大,执行困难,它们事先都有了基本条件的准备吗?在过去一年中,卫生部门、工业部门等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我们认为新的研究机构是必要建立的,但是应当成熟地考虑主客观的条件。 以上我们所提出的意见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有错的,请各位委员及有关部门指正。(附图片)

3. 山东省农村合作化后的新情况 范予遂的发言

第5版()专栏:  山东省农村合作化后的新情况  范予遂的发言 我是在地方工作,听了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的报告,李富春副总理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说明,周总理关于访问亚欧十一个国家的报告,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我感觉很兴奋。 我现在就去年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带来的一些新问题,谈谈我个人的意见。 去年全省粮食作物空前丰收 我在去年11月到山东潍县、昌乐两县视察农业合作社和农业生产的时候,发现有些农民中间正在流行着一种不正常的紧张情绪和不满情绪,他们喊粮食紧、零用钱紧、牲口草料饲料紧等等,他们埋怨盲目推广玉米密植减了产,埋怨种的红薯太多,埋怨杂粮减少,吃的粮种太单调,埋怨打井有的打不出水来,浪费了劳力和财力等等。我开始担心:农业合作社是不是没有办好,不是增产而是减产了?农民的生活是不是比1955年没有提高而是降低?是不是将有不少的已入社的农户,对合作社失掉信心要求退社?我视察后对这三个问题所得出的结论,都是否定的。合作社基本上办的很好,不但增产,而且增产的比例还是很大。我所看的五个合作社只有一个因为遭受严重水灾减了产,但没有一个社员愿意出社,相反他们都急着赶快把社整顿好,进行冬季生产争取来年的丰收,我问过五个社,只有一人想牵着牲口出社,潍县固堤区东横沟社粮食增产比1955年增27%,超额卖余粮五万斤,昌乐一个半粮食半经济作物的农业社,每个社员平均分粮食四百余斤,现金最大多数每人分三四百元,有的社员分到八百元、九百多元,每个社员都喜气洋洋,笑逐颜开。昌乐全县粮食增产比1955年增15%,据县长说,是多年来未有的丰收。山东去年粮食增产三十亿斤,比1955年增11%,同前五年每年平均增产2.5%来比较,山东去年的粮食丰收,可说是空前的。 为什么山东去年的粮食增产获得了空前的丰收?是农民坚信合作化是摆脱贫困变为富裕的唯一道路,充分发挥了集体劳动的积极性,并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采取了各种增产措施,才获得了这么好的结果。这是问题的本质所在,我想我们中是不会有人怀疑的。我们在实现合作化的头一年,就保证增了产,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把几千年的个体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这是我们的先人从来没有作过的天翻地复的大事情,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循,在工作进行中,是不可能不发生一些缺点和错误的。生产关系转变的这样快,有些农民特别是富裕中农和富农,对于这个进步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上还会有所抵触,也是很自然的。因此,工作上的一些缺点和错误,就成了这类抵触思想传播的媒介,而把这些缺点和错误片面地扩大化起来,我们如果看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会为这类片面的、扩大化了的喊叫所蒙蔽,而看不见农村中的真实的全面的情况。 新问题主要是国家利益、农业社利益和社员利益如何恰当结合 我们在合作化运动中,产生了哪些缺点和错误呢?首先,合作社过于集中经营,应该分散开由社员自己经营的也都集中在社里来,例如有好多社把应该留给社员的自留地或留的很少,或完全不留,把社员的劳动时间也完全束缚在社里,社员很少有自由活动的余地,致使社员不能自己种蔬菜,不能自己种各种杂粮,不能经营自己擅长的副业生产,这不但使农民减少了零用钱的收入,也造成了农民日常生活的很多不便。山东农民习惯吃杂粮,也习惯经营多种经济,我们对这种情况有点估计不足。 其次,有不少的农业社民主作风不够,社里的一切事情主要由社委会和领导干部决定,社员大会很少开,开也多半是形式,社员对社里的一切事情,经常不摸底,到了秋季预分的时候,社员都愿意知道自己一年劳动的所得究竟有多少,而这个时候,最大多数社的会计工作赶不上去,想公布也公布不出来,社员产生着急和不满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合作社对社员的投资要求往往偏高,社员入社的耕畜、农具、水井、池塘、树株等等的作价往往偏低;应分给社员的东西往往过迟;好多社铺大了摊子,生产性的投资和非生产性的开支过大,致使社员按劳取酬的收入相对地减少,他们对于这一些,自然也不满意。 第四,对合作化优越性的宣传,脱离了实际,农民把生活的美好远景,当作一实现了合作化就可到来的现实,到了秋季预分揭开之后,他们感觉吃的还不可能是面包牛奶,住的还不可能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他们也有些失望。 第五,粮食商业部门,偏重于多为国家积累资金,对某些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定的偏低,给农民留的口粮每年每人平均三百六十斤,稍为紧了一些,耕畜和生猪的饲料也留的不宽裕,致几年来耕畜和生猪的繁殖都很慢,远远达不到国家计划的要求。粮食和商业部门过于同农民斤斤计较,容易引起农民的反感,因而在完成国家任务上也往往受到了一定的妨碍,例如去年收购花生的任务,完成的很差,原因不是花生不丰产,而是农民不愿意出售,农民对于口粮喊的紧,也就给粮食统销增加了不必要的困难。 总的说来,合作化高潮带来的新问题中最主要的,是国家利益、农业社利益同社员利益相互结合的好不好的问题,今后也仍然还是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是党和政府最应该注意的。 对于农村干部,应该鼓励他们的积极性,教育他们克服缺点 我再谈谈我们如何恰当地理解农村干部的成绩和缺点的问题。 有的人,由于在农村中看见了许多缺点和错误,特别是由于有些干部的不民主作风,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不发生的缺点和错误,因而,对于这些干部存在着一种惩罚心理,要课以法律责任,我以为这种意见,是可以商榷的。我们应该把抱着满腔热血,辛辛苦苦全心全意为人民作好事而把好事作坏了的好干部,同甘心违法乱纪的坏干部区别开来,甘心违法乱纪的坏干部是极少数的,这种坏分子,应该受法律制裁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广大干部在工作中发生缺点和错误的原因,主要是经验不够,任务繁紧,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不高,不习惯于民主作风等等。就民主的工作方法来说,遇事要从实际出发,不要从主观愿望出发,遇事要同群众商量,不要专断独行,对群众要耐心说服教育,不要粗暴生硬、强迫命令,看起来好似很容易,但实行起来是很不容易的。在工作中由于这些原因发生的缺点和错误,只能通过批评教育、学习和工作锻炼的方法来改正,惩罚的方法是不可以的。 广大农村干部,都是后生可畏的青年,现在他们虽然还没有很多的工作经验,还不习惯于民主作风,但是他们的阶级立场站的稳,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着无比的劳动热情,假设没有这批广大青年干部站在农业生产战线的最前列,从事忘我的劳动,这些年来农村各种工作的伟大成就及1956年农业生产的空前高涨,是不可想像的。我们应该肯定他们的功绩是主要的,而且是很大的,他们的缺点和他们的功绩比较起来,是很次要的,我们应该鼓励他们的积极性,不要挫折他们的积极性。我们大家都需要从鼓励中保持充沛的积极性,来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我这些意见如有错误之处,请同志们指正。(附图片)

4. 关于转炉炼钢的两点建议 余名钰认为应该建立一个标准单位的“全氧顶吹”的转炉炼钢示范工厂,促进碱性侧吹转炉的推广

第5版()专栏:  关于转炉炼钢的两点建议  余名钰认为应该建立一个标准单位的“全氧顶吹”的转炉炼钢示范工厂,促进碱性侧吹转炉的推广 在最近十几年中,我是一个从事转炉炼钢的工作者;因此,想使转炉炼钢,能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经济效果的愿望,是十分殷切的;请允许我对转炉炼钢谈谈我个人的不成熟意见,希望各位委员和同志们给以指正。 由于转炉炼钢法的改进,提高了转炉钢的质量之后,国际间对转炉炼的看法,已经改变以往所抱的放弃态度,而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炼钢工具了。在我国工业建设正在开始而废钢十分缺乏的时期里,扩大转炉钢的生产是很有利的;这是我国大多数炼钢者所公认而得到支持的。这种意见虽然得到各种不同的共鸣,但在事实上还是未曾看到,对扩大转炉钢的生产,有任何积极行动。我个人对这种矛盾的看法,以为是各方面对各种转炉的评价不同所造成的。 在“底吹”、“侧吹”和“顶吹”三种转炉中,支持采用氧和蒸气混合的碱性底吹转炉者最占少数,所以实际上等于存在着“侧吹”和“顶吹”的两种不同主张了。 主张“顶吹”者认为“全氧顶吹”转炉炼钢是目前最先进方法。为了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应该采用这种炼钢法来扩大生产,就不要多走弯路,再去研究改进其它转炉和炼钢法了。 “全氧顶吹”碱性转炉炼钢,对生产磷、氮、氢含量特低的钢,确是有优越的特性,而是现在先进的新成就;我们应该迎头赶上,设法在最短期间内建立一个这种炼钢法的示范厂,一面吸收各国已经成就的方法从事生产,一面再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改进,则几年之后,我国对“全氧顶吹”法炼钢,不独能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且还有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可能。 有了这样一个标准单位产量的“全氧顶吹”炼钢示范厂,我们就能彻底分析这种炼钢法的生产成本和应用范围;然后从我国各种钢种的需要量中,得出由这种方法来炼的最经济合理的几种钢种的数量后,才能作出这种炼钢法的推广计划。因此,要采用这种炼钢法来增加产钢量,尽快建立示范工厂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现有的资料,“全氧顶吹”法是采用含磷相当低的生铁来炼成磷、氮、氢特低的钢。若只有这样的成就,则这种方法的推广面还是不会太宽;因为一面受了低磷生铁供应量的限制,另一方面是一般平炉级建筑钢目前还不需要这样高的规格。因此,对这种炼钢法还有许多研究改进工作可做的。 “全氧顶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炉温高,可以加入废钢以减低成本,这在我们缺乏废钢的阶段就不能发挥这个优点;相反的,在吹炼过程中,氧化物从炉烟中带出量非常严重,这样增加金属吹损量,也就影响到钢的成本了。现在虽经积极地设法收集炉烟中的氧化物,经处理后再加入炉中,还是不能认为基本上解决了这个缺点,而待再进一步的研究改进。 “全氧顶吹”法必须有大型最新式的制氧机,供给成本低廉的氧,否则钢的成本会高到不可想像的。我国现在还不能制造,而国外对这种新型制氧机也还没有大量制造,所以要推广这个方法来增产,不独须付出大量外汇,而且即使允许动用外汇也恐争取不到这么多的制氧机。因此,要推广这个炼钢法,必须在确定其年产量后,着手自制最新型的制氧机。 总结以上各点,我们应该迅速建立一个标准单位的“顶吹全氧”转炉炼钢的示范工厂,至于全面地推广这种炼钢法的条件,是十分不够的。 主张“侧吹”者认为我国在最近几年中,由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对侧吹碱性转炉炼钢有了相当突出的成就;我们应该尽快地利用这种成就来扩大生产,以加速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 碱性“侧吹”转炉里可用含磷高低不受限制的各种生铁充原料,炼成合乎国家平炉标准的建筑钢材;也能用含磷低的生铁炼成平炉级的各种优质钢;除了合金钢外,可替代平炉来生产各样钢种,所以推广面能够发展到相当宽。 碱性侧吹转炉在造渣、供风、炉型和吹炼角的正确配合下,金属吹损量是可以降到很低的;在装置设备方面,完全是我国现在所能制造的,这样不独节省外汇而且缩短了建设时间。 总结以上各点,碱性侧吹转炉在经济效果上和生产条件上是值得迅速推广的;但经过两年多的讨论比较,终因各方面对炉型和冶炼法的看法不一致,至今还未得科学合理的比较数据,以致悬而未决,影响了这种炼钢法的推广,对国家在无形中是一种损失。鉴于钢料供应的紧张,为了增产节约的重要,我衷心希望国家计划委员会能考虑这个妨碍碱性侧吹推广的不同意见,通知冶金工业部责成钢铁局组织专门委员会,用实际试炼操作,进行各种竞赛式的比较,从而得出肯定性的数据,使各种意见都能得到一致,以促进碱性侧吹转炉的推广,而有助于钢的增产节约。(附图片)

第 6 版

1. 越捷两国总理签订联合公报 两国对当前国际局势、巩固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和发展两国合作等问题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

第6版()专栏: 越捷两国总理签订联合公报  两国对当前国际局势、巩固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和发展两国合作等问题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 新华社河内20日电 越南民主共和国总理范文同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理西罗基在他们今天签订的联合公报里宣布两国对于当前国际局势、巩固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和发展越捷两国合作关系等三个问题上取得了完全一致的意见。 在当前国际局势的问题上,双方代表团表示完全支持埃及和匈牙利人民的斗争。对中近东人民对新的殖民主义“艾森豪威尔主义”的控诉表示同情,认为苏联对匈牙利人民的援助是对和平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贡献。 两国代表团斥责美国继续阻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正当地位和继续侵占台湾的行动,斥责美国企图扩大东南亚侵略集团和干预印度尼西亚内政等邪恶的政策。 两国认为,在当前的局势下,加强亚非人民的团结和实现中印两国总理关于签订亚洲和太平洋各国集体安全条约的建议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两国一致反对美国变南越为军事基地和把南越政权拉入联合国的阴谋,并且要求有关各国完成自己对日内瓦协议的责任。 在巩固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团结的问题上,双方代表团给予特别的强调。双方认为:“每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都是一个充满着每个国家的特点的创造过程,但是,对于某些总的原理,却是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加以彻底尊重的,因为这些原理的本质,是带有国际性的,它们早已为过去的经验所证明。” 双方认为:“社会主义各国的当前任务,是大力加强根据列宁所提出的平等与兄弟合作的原则的各国之间的团结。必须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的稳固基础上发展相互间的关怀。因为,环绕着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团结以及它们之间的密切合作,对这些国家本身的独立与和平发展,是一个强有力的保证。” 在发展越捷两国友谊关系的问题上,双方政府代表团宣布,它们“将不断地按照苏联政府在1956年10月30日的声明中所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发展和加强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友谊的原则,来发展两国之间的友谊关系和各方面的合作。” 公报最后说,两国政府确信,经过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代表团这一次的访问越南和两国政府之间的诚挚交换意见,将会进一步密切两国之间的友谊和兄弟般的合作,有利于两国人民和巩固世界和平的事业。 据新华社河内20日电 越南民主共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之间的文化合作协定今天在河内签订。这个有效期限五年的协定规定,在两国之间交换和发表科学和研究文件,交换科学、文化、教育、运动和体育代表团以及学生。 据新华社河内20日电 西罗基总理和他率领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代表团今天结束了在越南的四天访问。下午一时半乘飞机离开河内前往广州。

2. 二十年前故友今日成国宾 胡志明主席欢宴西罗基总理

第6版()专栏:  二十年前故友今日成国宾  胡志明主席欢宴西罗基总理 据新华社河内20日电 胡志明主席昨天晚间举行盛大宴会,招待西罗基总理和他率领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代表团。 胡志明主席在宴会上说,他在二十多年以前就认识了西罗基总理。他接着说,从捷克斯洛伐克到越南虽然有万水千山之隔,但是大家都是在以伟大的苏联和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这是一个日益团结、日益强大、日益发展的大家庭。它有着九亿的兄弟和千百万的朋友——亚非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 西罗基总理接着讲话,他说,越南民主共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代表团之间的会谈已经获得良好结果。这次会谈使两国之间的合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且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以苏联和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和平和友谊。 西罗基说,他很高兴回忆到二十多年前就会见过胡志明主席。他说,胡志明主席是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与和平运动中最优秀的人物之一。

3. 苏匈两国关系和国际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卡达尔率匈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

第6版()专栏: 苏匈两国关系和国际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卡达尔率匈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 新华社莫斯科20日电 以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总理卡达尔为首的匈牙利政府代表团20日上午乘图—104喷气客机到达莫斯科。 到机场欢迎的有苏联国家领导人布尔加宁、伏罗希洛夫、马林科夫、米高扬、苏斯洛夫、赫鲁晓夫、朱可夫等。 布尔加宁首先致欢迎词。他说,代表团的来到,不仅是苏匈两国的重大事件,而且也是国际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代表团的访问和苏匈两国的会谈,将进一步促进苏匈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合作。 卡达尔接着致词说,匈牙利人民期待着苏匈两国的友好关系通过这次谈判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匈牙利人民在苏联军队的帮助下,粉碎了反革命暴乱,现在正在医治创伤。这说明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可以依靠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苏联的援助。代表团这次将同苏联政府就各项重要问题进行谈判,并且同苏联的广大劳动人民会见。 20日,莫斯科各报刊登了卡达尔、道比的照片、他们的小传,还发表了欢迎代表团访问的社论和有关苏匈友谊的文章。 新华社20日讯 据塔斯社布达佩斯讯: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19日举行会议,决定派遣代表团同苏联方面举行会谈。会上通过了会谈计划和代表团名单。 代表团团长是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临时中央委员会主席、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总理卡达尔。团员有: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主席团主席道比,社会主义工人党执行委员会委员、工业部长奥普罗,社会主义工人党临时中央委员会委员、外交部长霍瓦特,社会主义工人党执行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长卡拉伊,社会主义工人党执行委员会委员基什,社会主义工人党临时中央委员会委员、国防部长雷维斯,以及匈牙利驻苏联大使波尔多茨基。(附图片)  3月20日匈牙利政府代表团到达莫斯科。图为卡达尔·亚诺什在讲话。 塔斯社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4. 美国对埃及的粗暴干涉

第6版()专栏:观察家评论  美国对埃及的粗暴干涉 埃及政府接管加沙地区民政机构以来,这个地区已经逐渐恢复了正常的和平生活秩序。停课四个多月的学校已经重新开学,粮食供应工作也有了保障。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都以欣慰的心情关切着加沙地区情况的这种改变。 但是,一些居心叵测的国家,却对这种新情况有着完全不同的感觉。首先是美国感到大为“震惊”,它把埃及在加沙地区恢复自己的合法主权,说成是“没有按照美国希望它走的方向前进”。以色列更大肆叫嚣加沙地区出现了什么“严重危机”,公开要求美国实现它对以色列的“诺言”。以色列外长梅厄夫人匆忙地赶到华盛顿,同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举行了会谈。在3月18日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以色列重申了3月1日它在联合国提出的撤军条件,美国则保证要坚持洛奇3月1日在联合国大会的发言中和艾森豪威尔在3月2日给本—古里安的信中所表示的政策。大家知道,以色列3月1日在联合国大会提出的撤军条件,就是要求保证亚喀巴湾的“自由通航”和联合国部队无限期驻扎在加沙地区。当时,美国代表洛奇立即发言支持以色列的这个“计划”。而艾森豪威尔在第二天致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中,更认为以色列的“希望和期待是合理的,美国将要设法使这些希望不致于落空”。杜勒斯和梅厄夫人3月18日发表的联合声明,事实上是美国向以色列重申这些“保证”。在此以前,美国为了掩饰自己是站在以色列侵略者一边,曾一再竭力否认它对以色列提供过什么撤军保证。现在这种谎言是不攻自破了。 美国究竟如何来实现它向以色列所提供的“保证”呢?目前种种事实表明,美国正在从各方面对埃及施加压力,企图迫使埃及接受美国对中近东地区的侵略计划。美国和以色列向埃及进行威胁和恫吓,强迫它接受亚喀巴湾“自由通航”和联合国部队无限期驻扎加沙地区的无理要求。艾森豪威尔特使理查兹正在中东和北非国家进行游说,力图分裂阿拉伯国家的团结,使埃及孤立起来。埃及即将宣布苏伊士运河完全恢复通航,可是美国事先就同英法暗中勾结,想要剥夺埃及的一半通行费。美国通讯社说,“美国正在缓慢地但是稳妥地施加压力,以迫使纳赛尔的政府不要采取华盛顿认为在微妙的中东局势中是轻率的行动”。同时,美国的宣传机关发出了各种叫嚷,粗暴地攻击埃及政府和人民。经常反映美国国务院意图的“纽约时报”,最近甚至把埃及接收加沙地区民政机关的合法行动,说成是“目中无人的和挑衅的行动”。这家报纸还公开要求联合国和美国“动员一切道义力量”加强对埃及的压力。 从这里不难看到,以色列侵略军虽然已经被迫从埃及领土上撤退了,但美国还是在利用以色列作为它在中近东地区推行侵略政策的工具。美国对埃及和中近东事务的粗暴干涉,给中近东地区的和平和安全带来新的威胁。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严重警惕。

5. 朱可夫元帅警告战争挑拨者 苏联空军能给任何敌人以致命打击

第6版()专栏:  朱可夫元帅警告战争挑拨者  苏联空军能给任何敌人以致命打击 据新华社20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讯:苏联国防部长、苏联元帅朱可夫16日在全苏军队模范人员会议上说,目前苏联的武装部队已经装备着最新式的武器和头等的技术。 朱可夫谈到了当前的国际局势。他说,苏联不能无视于侵略集团执行“冷战”政策和不想了解冷战的荒谬性的猖獗行为。苏联人民将不断设法加强本国的国防力量。 朱可夫接着说:在训练军队方面我们必须以未来战争的性质为依据。我们认为,未来的战争在很大的程度上将与以前的战争有所不同。假如这场战争违背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愿望发动起来的话,这场战争将会使陆、海、空都处于异常紧张的局面。这场战争不仅将笼罩战场,并且将席卷交战各方的所有大后方。战争的成败将取决于一系列的因素,特别是技术水平、空军质量、士气以及军队的作战训练和技能。 美国帝国主义者在欧洲和世界各地建立了他们的军事基地,用原子武器配备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显然,他们希望,一旦战争爆发,他们就能够像过去一样安坐在大洋彼岸免遭破坏性的和毁灭性的打击。但是,这算盘未免打得太如意了。现在,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角落能够使侵略者窝藏起来。苏联空军能够给任何敌人带来致命打击,不论他处在什么地方,也不论他躲在那里。 朱可夫说,他在印度、缅甸和其他国家旅行的时候,有许多人提出在未来的战争中会不会使用原子武器和氢武器的问题。他说,我曾听到这样的论断:一旦使用这种武器就能够使双方同归于尽,而使用这种武器的目的也就在于此。他们说,有鉴于此,将来不会使用原子武器,一如在过去的战争中没有使用化学武器一样。 朱可夫说,我认为这种问题的提法和论断都是不正确的。原子武器代替常备武器的趋向最近越来越显著了,如果这种武器不被禁止的话,一旦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时候,原子武器将不可避免地被当做攻击的基本工具来使用。 朱可夫说,苏联武装力量不论在防止原子战争,保卫祖国和自己的军队方面,或在必要的时候有效地使用原子武器和氢武器毫不犹豫地给予侵略者以致命的回击方面,都应当受到充分的训练。 朱可夫最后强调指出,不管军队拥有怎样强大的武器,然而战胜敌人的决定性作用还是属于那些富有高度战斗道德品质和善于全力利用武器和技术的人。苏联军队吸取了人民的道德力量,发扬和充实了俄罗斯军队优秀的英勇品质,他们道德上的刚毅性、勇敢和大无畏精神过去和现在都是非常出色的。

6. 氢弹未制成便要显实力 英国不得不推延氢弹试验

第6版()专栏:  氢弹未制成便要显实力  英国不得不推延氢弹试验 新华社20日讯 百慕大消息:英国争取在英美首脑会谈以前试验英国的第一枚氢弹的努力已经失败。据说,英国在圣诞岛的氢弹试验大概要推迟到4月初。 消息说,英国领袖们曾经希望在会谈开幕前就已经进行试验,以便向全世界,特别是向美国人表明,英国仍然是一个大国。 据伦敦“每日快报”18日透露,英国制造的氢弹还没有完成。它说,英国科学家们正在“拚命赶制”五枚氢弹,用来进行试验。

7. 印度尼西亚外交部发言人 否认发表伏罗希洛夫访问公告

第6版()专栏:  印度尼西亚外交部发言人  否认发表伏罗希洛夫访问公告 新华社雅加达20日电 印度尼西亚外交部发言人苏维托·库索莫维达格多在19日晚上坚决否认外交部已经正式发表了关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将要访问印度尼西亚的公告。 发言人说,这样的公告应当是在莫斯科和雅加达两地一起同时发表的。据印度尼西亚新闻社19日报道,印度尼西亚外交部宣布,伏罗希洛夫预计在5月初到雅加达访问。

8. 埃及重申尊重“君士坦丁堡公约” 通知各国必须预先缴纳运河通行费 美国对埃及备忘录表示沉默,英国感到不安

第6版()专栏:  埃及重申尊重“君士坦丁堡公约”  通知各国必须预先缴纳运河通行费  美国对埃及备忘录表示沉默,英国感到不安 新华社开罗20日电 埃及政府在19日向各国发出的一项备忘录中说,必须把苏伊士运河通行费预先缴给苏伊士运河管理局或是它的指定机构。 备忘录说,在苏伊士运河的航行恢复的时候,埃及政府作出以下的决定: 一、埃及仍然决心尊重1888年缔结的君士坦丁堡公约的文字和精神; 二、根据埃及政府和国有化的苏伊士运河公司之间上一次的协定,征收运河通行费的制度照旧; 三、由于国有化而产生的赔偿和要求的问题可以通过直接的协定或通过仲裁来解决; 四、运河通行费必须预先缴纳给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或是它的指定机构; 五、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将设立一笔特别基金,供改善计划或其他任何目的在于应付这条运河日益频繁的交通的计划之用。将从通行费中拨出一定比例的款项设立这笔基金,这个比例不应少于前苏伊士运河公司拨给这笔基金以实施这种计划的平均数; 六、埃及政府将发表另一项包括上述一些原则的详尽声明。埃及政府的这种决心证明:尽管它遭到侵略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它仍然忠于同世界的国家大家庭合作的宗旨。为了对实现人类的和平和繁荣希望作出贡献,埃及政府希望这条运河再度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繁荣与和平的纽带。 据新华社20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国务院19日不愿对埃及关于苏伊士运河通行费问题的备忘录发表任何意见。据说,国务院的专家们正在研究这个备忘录。 同一天,美国官员同在华盛顿的英联邦官员们举行了非正式的会谈,就埃及的备忘录交换意见,但是没有决定出一个立刻的答复。 据说,在华盛顿的英国官员和某些华盛顿人士认为,这表示埃及拒绝了美、英、法、挪(威)四国关于苏伊士运河航行问题的所谓临时解决办法的建议。这个办法规定,运河通行费一半交给埃及,另外一半由世界银行保管。 新华社20日讯 伦敦消息:英国外交部发言人在19日晚上说,埃及关于苏伊士运河通行费和管理问题的备忘录是“令人不安的”。发言人还说,在英国政府收到这份备忘录之前,他不能对这份文件表示最后的意见。 英国外交人士说,埃及的要求将是英美政府首脑百慕大会谈讨论的第一个问题。 他认为埃及发表这项备忘录,表明埃及在运河问题的解决方面“采取一种坚强的态度”。

9. 日本法院第一次 判处犯罪的美国兵死刑

第6版()专栏: 日本法院第一次  判处犯罪的美国兵死刑 据新华社20日讯 日本的法院第一次对犯罪的美国兵判处死刑。 日本仙台地方裁判所今天判处死刑的罪犯是美军第一骑兵师的一个二等兵,名字叫布恩。这个美国兵曾经同他的情妇佐佐木茂子于去年9月在仙台市抢走了一个名叫村木纪久子的日本妇女的现款和五十多件东西,并且放火烧死了受害者和烧毁了她的房屋。同谋者佐佐木茂子在今天也被判处死刑。 战后,日本对于在日本犯罪的美国兵没有刑事裁判权。直到1953年修改了日美“行政协定”后日本才有了这种权利。

10. 阿拉伯联盟理事会会议开幕 秘书长要求对艾森豪威尔主义采取共同态度

第6版()专栏:  阿拉伯联盟理事会会议开幕  秘书长要求对艾森豪威尔主义采取共同态度 据新华社开罗20日电 阿拉伯联盟理事会会议18日在开罗开幕,讨论过去六个月以来的事态发展。会议主席、苏丹代表团团长赛义德·艾哈迈德·穆哈塔尔在发言时说,阿拉伯国家决心维护本身的独立,决不让自己被其他国家利用去实现它们的野心。 阿拉伯联盟秘书长哈苏纳就国际局势以及包括也门、阿尔及利亚和巴勒斯坦等问题在内的一些阿拉伯问题作了报告。 哈苏纳要求阿拉伯国家在艾森豪威尔主义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计划。他说:“种种危机、事件和经验使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团结永远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安全的基础和我们进步的支柱。”

11. 苏丹外长说加沙应归埃及管辖 美国施加压力阻挠埃及部队进入加沙 以色列叫嚣如以船只不能通过亚喀巴湾将诉诸武力

第6版()专栏:  苏丹外长说加沙应归埃及管辖  美国施加压力阻挠埃及部队进入加沙  以色列叫嚣如以船只不能通过亚喀巴湾将诉诸武力 新华社开罗20日电 据中东通讯社喀土穆消息,苏丹外交部长马哈古卜18日说,加沙应当根据1949年停战协定的规定归埃及管辖。 据新华社开罗20日电 据联合国新闻处18日晚上发表的新闻公报说,联合国紧急部队现在已经驻扎在加沙地带的整个埃及—以色列停战线上。 “金字塔报”18日援引联合国紧急部队的发言人的话说,现在没有计划派遣联合国紧急部队到停战线的以色列方面去,“因为以色列人不希望我们驻扎在那里”。 据新华社20日讯 华盛顿消息:以色列驻美大使伊班19日会见了美国副国务卿赫脱。消息说,伊班在会谈中要求美国实行过去提出的关于支持以色列的诺言,对埃及采取强硬政策。 有消息说,美国官员们认为目前加沙局势是令人失望的,但是他们承认没有法律根据来阻止埃及接管加沙地区的行政权。美国正在进行着外交活动,要埃及“慢慢来”,并且不要派军队进驻加沙地区。 据新华社20日讯 塔斯社大马士革20日讯,据“旗帜报”报道,阿拉伯政界人士获悉,法国政府继续在煽动以色列对埃及进行军事冒险。消息说,在以色列和法国的代表在巴黎举行秘密会谈期间,法国曾经答应给予以色列一切可能的援助以实现对埃及的侵略。 据新华社20日讯 纽约消息:据“新闻周刊”杂志19日报道,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威胁说,如果埃及不让以色列船只通过亚喀巴湾,他的国家将诉诸战争。他说,以色列是在得到他认为是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保证以后才撤出加沙和亚喀巴地区的。

12. 英国造船工人坚持罢工斗争 西德丹麦挪威等国工人纷纷表示支持

第6版()专栏:  英国造船工人坚持罢工斗争  西德丹麦挪威等国工人纷纷表示支持 据新华社20日讯 伦敦消息:英国二十万造船工人19日继续罢工。同时,英国造船工人及机械工业工人工会联合会所属四十个工会的领袖们宣布,二百五十万机械工人将从23日起举行此伏彼起的“游击”式罢工,如果他们增加工资10%的要求在4月6日以前还不能得到满足,他们就要举行一个全国性的总罢工。 据“金融时报”报道,目前建造三百五十艘新船和修理大量旧船的工作已经全部停顿。 新华社20日讯 汉堡消息:西德五金工人工会19日议决:西德造船工人不接受由于英国造船工人罢工而转移过来的修理工作。这个决议是响应国际五金工人工会联合会的号召而作出的。 新华社20日讯 据塔斯社消息:丹麦“社会民主党人报”和“国土与人民报”19日报道,丹麦金属加工工业工人工会向雇主联合会提出警告说,他们可能采取行动支持英国造船业工人的罢工。他们要求企业主不要接受由于英国造船厂罢工而没完成的那一部分订货。 挪威五金工人工会书记汉森在同挪威“自由报”的工作人员谈话的时候也表示,在英国造船工人继续罢工的时候,挪威工人将不做那些应在英国完成的工作。

13. 苏联改善经济管理的新方向

第6版()专栏:  苏联改善经济管理的新方向  本报驻苏联记者 李何 把中央的领导同提高地方的作用结合起来,这是苏联改善经济管理的新的方向。这个方向已经酝酿很久了,在去年2月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和去年12月苏共中央全会上,已经提出一些初步方案,到今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时,终于全面地确定了。许多具体措施还在继续研究中。二月全会的决议着重指出:“工业和建设管理的组织结构原则,应当是国家集中领导同提高地方经济、党和工会机构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相结合。”根据新的方向,苏联将把实际管理经济的重心移到地方去,移到基本的经济区去。 苏联改善经济管理的新方向,是在苏联国民经济大踏步发展的新形势下产生的。一方面,苏联现有二十万以上工业企业和十万个以上建筑工程,它们分布在辽远广阔的领域内,它们的数量这样多,远离地方的中央部门越来越难于进行实际的具体的领导。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日益进步,苏联工业和建设需要越来越多地增加新部门,需要越分越细的专业化,这使管理更加复杂化了。这种形势要求考虑:是在中央不断增设新的管理部门呢,还是把重心移到地方?决定走后面一条道路。因为这条道路可以克服经济管理方面现存的种种缺点,可以使经济领导接近生产,可以吸引更广泛的劳动群众管理经济。 最近几年来,苏联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经济管理的重要措施。最受注意的有三个方面:改进中央计划机构的工作;扩大加盟共和国的权限;提高地方苏维埃、党和工会组织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去年12月苏共中央全会在这些方面作出若干具体决定。不难看出,这些措施都是围绕着把中央的领导同提高地方的作用结合起来的方针的。在这些措施中,关于扩大加盟共和国管理经济的权限问题,解决得较早,现在开始贯彻。扩大加盟共和国的权限,对于改进经济管理,发挥地方的能力,对于贯彻社会主义的民族政策,加强苏维埃大家庭内兄弟民族的团结,都有重大意义。 苏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改变为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以后,苏联仍然有十五个加盟共和国。在行政系统上,联盟(中央)下来就是各加盟共和国(地方),再下来是州、区。所以在苏联国家建设中,民主集中制和各个民族的合作发展是统一的。苏联各个加盟共和国是自愿联合的;苏联各个自治共和国、自治州、自治县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苏联各个民族自由地和互助地发展着经济和文化。苏联各个民族的友好和繁荣,说明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正确。但是,加盟共和国的经济和文化的管理,曾经过分集中在联盟的部门的手里,各加盟共和国的工农业和文化建设的计划、财政和领导,都曾经被联盟机构管得太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经济和文化多年来都有巨大的发展,同时各个加盟共和国都培养出充足的干部,如果仍旧经过联盟的部门过分集中管理各地的经济和文化建设,那会妨碍共和国也就是地方的主动性,增加领导的困难。因此,最近几年来,苏联一再扩大加盟共和国管理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权限,以求改变过分集中的现象。 这方面的工作已经有良好的开端。它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扩大共和国在管理企业方面的权限。在1954年和1955年有一万一千多个由联盟管理的企业移交给了共和国管理,包括冶金、煤、石油、木材等等工业部门。在乌克兰设立了煤工业部、钢铁工业部;在哈萨克斯坦设立了有色金属冶炼部、地质和矿藏保护部;在阿塞拜疆设立了石油工业部。移交给共和国管理的企业后来继续增加,包括轻工业、食品工业、汽车运输工业等等。在全苏工业总产量中,共和国管理的工业的产量在1953年不过31%,现在达到55%。第二,扩大共和国在制订计划方面的权限。中央机构只决定国民经济计划的主要指标,如:国民收入、总产量和商品产量、投资总额。其他许多指标由共和国自行决定。第三,扩大共和国处理财政的权限。例如,乌克兰共和国的预算从1953年的一百八十亿卢布提高到1957年的四百三十七亿卢布。 在最近举行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许多加盟共和国的代表的发言都证明了扩大共和国的权限对于发展经济的好处。这方面的工作还在改进中。拉脱维亚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拉齐斯在去年12月“党的生活”上指出,共和国的企业和联盟的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有不明确的地方,共和国在生产计划、物资供应、资金使用方面还有某些地方需要调整。最近成立了苏联最高苏维埃民族院的经济委员会(包括一个主席和三十个委员,每个加盟共和国有两个代表参加)。这个在共和国之间的专门机构将有助于改进国民经济计划和更完善地考虑加盟共和国的需要。 扩大加盟共和国的权限,这只是把实际管理经济的重心从中央移到地方的一个方面而已。另一方面,为了消除各个管理系统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的现象,为了合理地使用生产潜力,为了有效地实现生产的专业化和协作化,为了使领导具体和灵活,苏联正在研究按照基本的经济区来安排工业和建设的管理的具体措施。 苏共中央二月全会批评了由于过分集中而产生的本位主义。“真理报”举例说明这种本位主义的害处。一个管理部门的工厂在南方,从乌拉尔运进了钢铁,而另一个管理部门的工厂在乌拉尔,从南方运进了同样的钢铁,这样造成许多浪费。而且每个管理部门为了从中央领导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企业,不可避免地设置许多重叠的管理机构。苏联有许多基本的经济区,如南方区(包括乌克兰和摩尔达维亚),乌拉尔区、西部西伯利亚区、中亚细亚和哈萨克斯坦区等等,这些经济区有比较全面发展和互相配合的企业。苏联同志认为,如果把实际管理经济的重心移到基本的经济区,那么可以克服本位主义和改善领导。 把实际管理经济的重心从中央移到地方的决定,以及提高地方苏维埃、工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的决定,引起苏联人民的重视。苏联报刊指出:这是加强社会主义经济的管理原则——民主集中制而不是取消它。因为民主集中制就是把有计划的集中的领导同依靠广大群众的主动性的社会主义民主密切地统一起来的。因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大规模的生产,要求有计划的集中的领导,这种领导是经过国家来实现的,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的;而社会主义民主要求发展地方主动性,吸引广泛的群众管理国家和管理经济。这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发展民主的一方面,也就会改进领导的另一方面。所以,苏联同志引用列宁的话说:“我们拥护民主集中制。但要明确地知道,民主集中制,一方面和官僚主义的集中制有多么大的不同,另一方面又和无政府主义有多么大的不同。”

第 7 版

1. 继承与发扬民族声乐艺术传统

第7版()专栏: 继承与发扬民族声乐艺术传统 舒模 (一)历史悠久的声乐艺术 一切民族的声乐艺术,最初都是起源于从人民生活与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民歌。我们是个具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从我们的祖先起,就是一个很爱歌唱与舞蹈的民族。古书上早就记载着:“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而“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大序)。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创作了非常丰富的多种形式的民歌。 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过去各个时代歌唱的主要艺术形式,它们也都是从民歌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由于宋以前的乐谱大部分没有留传下来,留下的只有文学部分。其中有的是原来民间的人民口头创作,更多是诗人模仿民歌形式经过加工的艺术作品。诗经,是孔子(纪元前551—479)从古代留传下来的三千多首民歌中选编的一部民歌集,史记孔子世家有:“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楚辞是二千年前伟大的诗人屈原吸取楚国民歌的营养,加工创作的艺术诗歌。王逸九歌章句序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九歌里的“湘君”、“河伯”、“山鬼”等都是神的名字,所以九歌也就是祭神的歌唱。乐府形成于汉初。汉武帝(纪元前140)“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汉书礼乐志)。而乐府诗歌,到了南北朝(386—589)时期,衍变为具有丰富人民性的长篇五、七言叙事歌唱,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就是这种歌唱形式的代表作。唐代(618—907)也就是继承了这种诗歌形式产生了五、七言绝律诗的歌唱。它的体式结构较长篇叙事歌唱更严谨而有规律。同时唐代由于吸收外族音乐而发展的大型歌舞形式——“大曲”,其中歌唱部分有慢板之排遍若干遍。据王灼碧鸡漫志云“凉州排遍,予曾见一本,有二十四段。后世就大曲制词者,类从简省;而管弦家又不肯从首至尾吹弹。”这种大型歌唱形式的出现,说明歌唱艺术在这个时期已有相当高的发展。到了晚唐,民间有所谓“里巷之曲”产生了,同时一些乐工在演唱中,将原有曲调加以丰富发展,而原来句法整齐的五、七言诗与新的曲调配合不上,诗人们就不得不按新的曲调格式来填词,于是词的歌唱体式就产生了。到了宋代(960起),唱词就成为主要的歌唱形式了。同时继承唐代大曲并吸收多种乐曲形式而发展的一种比“大曲”结构更复杂的“诸宫调”也产生了。它以很多不同宫调的曲子连成为一套唱曲,再以许多套唱曲组成为一个正体。在内容方面,它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与众多人物出现,如董解元的“西厢记”、无名氏的“刘智远”等,因此,它使歌唱艺术,从歌舞形式,进入表现故事情节与人物的阶段了。这时与滑稽戏及竞技游戏混合在一起的戏曲演唱形式——宋杂剧已出现了。同时唱赚、鼓词等民间说唱音乐,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北宋末年,金人已占据中原,宋亡,蒙古民族又来统治中国。由于外族音乐的影响,民间又有了新的歌唱出现。同时,又由于蒙古统治者对汉族歧视很深,汉人地位很低下,一些读书人,这时就不得不与一般市民一样的生活了,因此也就有了接触人民生活、语言以及民间文学的机会,于是结合民间新的曲调,就产生了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亲切,反映人民生活并为人民所喜爱、易于接受的一种新的歌唱艺术形式,这就是对我们民族声乐艺术发展深有影响的元曲。元曲的演唱形式有两种:一是散曲、一是戏曲(元杂剧),尤以后者,有唱、有白,不仅表现人物故事,还要塑造舞台形象。同时与元杂剧并立的南戏(永嘉杂剧),更出现独唱、对唱、轮唱(接唱)及多人合唱等形式,这促使我们民族声乐艺术,从内容到形式又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到了明代(1368起),南方各地产生了弋阳、海盐、余姚、昆山等腔的演唱形式,其中昆山腔在演唱技术上是有很大的创造与贡献。弋阳腔,到了明代末叶,为了演唱能使听众易懂,加了滚唱滚白,唱腔中夹有近乎口语化的诵唱,唱词通俗,又有人声帮和,适宜广场高台演出,因此深得群众欢迎,流传地区很广。它流传到各地方,更能随时随地结合群众的爱好而衍变成种种不同的形式,这乃是使近代地方戏曲有多种多样形式出现的原因之一。它流入安徽,衍变成为“太平腔”、“四平腔”,后来又形成徽调二黄。另一路流入陕西,就衍变为秦腔梆子;后来的山西、河南、河北等梆子都属于这一系统。湖北的襄阳调,据说乃是秦腔到了湖北,与湖北地方歌唱结合衍变而形成的,又名西皮。它与安徽的二黄调在汉口会合,发展成为汉调皮黄——汉剧,汉调皮黄,流入北京发展为今天的京剧。川剧的胡琴;滇剧的襄阳、胡琴;湘剧、桂剧的北路、南路以及粤剧的梆子、二王等,都是吸收皮黄调而发展的。而今天的湘、川、赣、闽、潮州等剧种的高腔,都仍保持弋阳腔的演唱形式,有的则加了丝竹伴奏。在各种大型地方戏曲演唱形式相互影响下,从地方山歌、小曲等基础发展的各种小型戏曲、说唱形式,也如雨后春笋般地产生了。五四以后,欧洲传统声乐艺术又传入中国,这种新的歌唱艺术形式的出现,使得我们民族声乐艺术内容,锦上添花,更为丰富而多采。 (二)多种多样的演唱风格 声乐艺术演唱风格的形成,是与地理环境、语言声调、人民生活习惯以及感情表现方法等因素分不开的。我们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自古以来就具有一定的特点。远在战国时代即有“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说法,宋书乐志载:“周衰有秦青者善讴,……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这时北方歌唱已具有高亢的特点了。南方的歌唱,后汉书注薛君章句说:“南夷之乐曰南,四夷之乐,唯南可以和于雅者。”荀子荣辱篇有“君子安雅”;章太炎诗始终论说:六代之乐,孔子独美韶、武,……武有南音,韶亦流入于南故也。”孔子是以“平和中庸”为准则的,故南音一定是较温和的。六朝时,江浙一带民间的所谓“吴声歌曲”,就是以宛转柔和的特色而风行一时。到了元代继承唐代歌唱艺术发展的宋杂剧,由于与北方“里巷之曲”结合形成的北曲及与南方山歌小曲结合而形成的南曲兴起以后,南北演唱风格就更其显著了。魏良辅曲律有:“北曲与南曲大相悬绝,有磨调弦索调之分,北曲字多而调促,促处见筋,故词情多而声情少;南曲字少而调缓,缓处见眼,故词情少而声情多。北力在弦索,宜和歌,故气易粗;南力在磨调,宜独奏,故气易弱。”“北曲以遒劲主;南曲以宛转为主,各有不同。”同时北方乐曲用的是七声音阶,南方则用的是五声音阶。因此演唱及表现方法也各异。徐大椿乐府传声说:“北曲主断;南曲主连。……南曲之唱,以连为主;北曲之唱,以断为主”,所以南北曲所表达的情绪,也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徐文长南词叙录也说:“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南曲则纡徐绵缈,流丽宛转,使人飘飘然丧其所守而不自觉。”这是古人根据过去时代的情况将我们民族声乐艺术演唱风格概括分为南北两个主要的特点,实际也仅限于黄河流域与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演唱风格。虽然概括不够全面,主要的还是为了使演唱者能够理解并便于掌握与表现南北不同的演唱风格。元,芝庵唱论有:“南人不曲,北人不歌”的忌条。这里的曲,是指的北曲,歌则是南方的宛转曼声的南曲。可见自古以来,我们对演唱风格的掌握要求很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演唱都有它自己的独特风格。同样是汉族,还有:辽阔的草原、峻峭的山地、无际的平川及河湖交织的鱼米之乡等等不同的环境,语言、风俗习惯也大同小异,因此不仅省与省的演唱有所不同,同一个省内的各地区的演唱,也各具地方特色。加之自宋代起,由于城市商业经济比以前更加发达,人口增多,为了适应市民及小市民阶层文化娱乐的需要,城市中就出现勾栏、瓦市(类似现在的天桥)一类的专供市民娱乐的场所,民间职业艺人随之增多。首先说唱音乐,得到很大的发展,而说唱的内容,大多是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它们都有曲折而复杂的故事情节,以及构成故事情节的各色各样的人物,这些人物的性别有男女,年龄有老少,品质有忠诚奸猾,性格有温柔刚暴,身份有士农工商、君侯将相等等之不同,说唱者,又多由一人担任。为了通过演唱将这些人物表现得形象而生动,演唱者就不得不根据现实生活中男女老少声音的不同,演唱时模拟不同的音色来加以区分,同时从丰富的生活经验中,对各种人物的观察体会,在声音技巧的运用上也需要创造刻划各种人物音乐形象的表现方法,于是民族声乐艺术中各种唱法的区分以及多种多样的表现技巧创造的萌芽,从民间说唱中显露出来。当以歌、舞、白、表演溶和于一炉的戏曲艺术形式逐渐形成后,由于它须要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因此各种类型的角色——生、旦、净、丑需要有明确的分工,不仅外形需要化装,演唱者的音色为了与外形统一,也要有所区别,由于这样的要求,就促使在我们民族声乐中,以不同音色来区分不同类型人物的各种演唱方法得到发展。尤其到了明代嘉靖(1522)隆庆(1567)间,原来学唱北曲的魏良辅,以昆山地方唱南戏的声调为基础,吸取当时流行的弋阳腔与海盐腔的唱法,精心钻研,融汇众之所长,创造一种新的声腔名“水磨调”也就是昆山腔。它的唱法流丽清柔而宛转,能够更细致地表达感情。这种具有抒情性的声腔兴起后,对舞台演唱起了很大影响,舞台上唱的部分更加强了,同时角色名目,所饰人物及服装表演等也更倾向于与历史故事的配合,因此对演员以不同音色、唱法来区分各种类型人物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吸取说唱中以不同音色变化来区分人物的因素,不断加工创造,各种类型人物的唱法就逐渐形成了。同时,明代的工商业发达与进步,也超越过去任何一个朝代,除对海外的大量贸易外,国内的商业市场也很繁荣,当时国内已有不少大商业都市,随着都市的繁荣,就有大量的适应市民需要的江湖戏班及私家班社产生,因此职业艺人增多,人才辈出,在相互竞争钻研中,演唱技术也随着提高。尤其到了清初,盛行将一出戏中精彩的几折抽出单独演唱,这样就给演员在演唱技巧上有更多创造与发展的机会。在乾隆年间,四大徽班到北京时,各门角色都已齐全,这时以不同的音色、唱法与表现方法来区分各种类型人物的演唱,显然早已达到较成熟的阶段了。同时我们民族戏曲还有个特点;如皮黄、梆子剧种只有二三十个基本板腔,演员要运用这些较固定的板腔来表现不同的戏,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及演唱不同的唱词时,就不能不有所变化,因此很多艺人为了更真实地表达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就根据自己声音条件,在基本板腔的基础上,对唱腔及各种表现技巧进行创造与发挥,这样不仅使在民族声乐艺术中占着重要地位的戏曲演唱艺术,出现了多种演唱技巧,发展了多样的唱法与不同的风格,对丰富我们声乐中声音色采起了很大作用。由此使得我们民族声乐艺术更具有多种多样极为丰富的特点。而多种多样不同特点的唱法与风格,又都是从广大群众生活基础上产生,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因此它们又都具有我们民族歌唱风格中的朴质、含蓄、优美以及准确而生动的美化语言,深刻而细腻地表达与反映人民生活感情等特点。长时期来,已成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了。它培养了我们对声乐欣赏上的民族习惯,也包涵了我们对演唱风格的民族审美观点。所以对于这些不同唱法或不同风格的民族演唱艺术,我们只能适应它并逐渐地丰富它与发展它,而不能脱离它或武断地改变它。此外,也正是这种具有丰富特点的民族风格,使我们的歌唱艺术区别于其他各国歌唱艺术,并丰富了世界声乐艺术的宝库。 (三)表现语言,美化语言 声乐艺术之可贵,在于它是直接通过清晰而美化的语言来表达人们生活情感的。它与听者的内在情感发生直接的交流,感人更深。我国古代即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说法,有时在表演时,是“歌者在上,匏竹在下”。将歌唱者置于较突出的地位。 美的声音、清晰的语言、真实的感情,以及运用熟练的技巧将三者有机地融和为一个艺术整体,既能表达人们复杂的生活感情,又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引起内心的共鸣,这是声乐艺术最高的要求。因此语言就成为声乐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了。汉民族的语言具有与其它民族不同的特点;是单音节的字,一字一音一义。而一个字音又包含着声母、韵母与复合韵母组成的因素。为了区别同声韵的单音字意,每个字本身又有高低抑扬不同的声调。这种字的声、韵、调的特点,就使得我们民族语言产生了非常自然而丰富的音乐性与美的特质。而在歌唱艺术中,透过清晰而美化的语言,既能表达生活情感,又能将我们民族语言的美的特质表现出来,就成为我国历代声乐家们所精心钻研的课题了。在这方面他们从实践到理论做出了极有价值的贡献。 远在后汉时,由于翻译佛经,受了印度梵文的影响,初步接触与了解到一定声韵字母及反切等作用,但是它的应用还只限于僧侣,尚未被文学家所掌握。根据我们民族语言的特点,将字的声、韵、调进行较有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成为一门科学,还是从四——六世纪南北朝代所产生的音韵学开始,虽然当时还未被声乐家有意识的应用到歌唱艺术中来,但它对以后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是起了很大作用。唐代绝律诗由于有了平仄、协韵的规定,诵唱起来,声调的高低抑扬,节奏的紧弛快慢,产生较有规律的变化,听起来给人更为优美而协调的感觉,这显然是音韵学对声乐艺术所起的直接影响。到了元代,南北曲时期,由于戏曲演唱艺术有了发展,为了演唱中能更清晰的表现语言,于是在字的声调上,从调平仄,进而讲求分四声,四声中又有阴阳之分。同时我国第一部纯粹为歌唱要求的韵谱——“中原音韵”,由高安人周德清于元泰定甲子(1324)写成了。它不仅丰富了我国音韵学的内容。同时也说明我们民族声乐艺术在这个时期,对于在演唱中如何更准确掌握民族语言的特点,已经产生了较有系统的理论了,而这种理论的产生,是在音韵学的基础上结合了演唱实践而来的。由于当时政治中心在北方,“中原音韵”是以北方语言为标准的。到了明代,政治中心南移,于洪武八年(1375)由浙江浦江宋濂,安徽全椒乐韶凤等编撰“洪武正韵”。它们不同之处是北方无入声,入声派入其他三声中,南方有入声,于是唱曲的就有“北向中原”与“南宗洪武”之说了。 昆山腔兴起,由于这种清柔宛转、缓慢而流丽的声腔,为了能更细致地来表达感情以及突出语言美的特质,同时使歌声还能传送的远,于是根据字的声、韵因素,将每个字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字头(子音)部分根据发音时所用的着力点不同,又分为喉、舌、齿、牙、唇五个部位,谓之“五音”。而引长声响的字腹(母音),必须有一定的口形来规范着,就归分为开、齐、合、撮四种口形,所谓“四呼”,在字尾,也即一字结尾时,又根据韵母的不同,分为穿鼻、抵颚、闭口、直喉、从声、展辅、敛唇等收声之法,并将所有字的韵母,归分二十一韵,后改并为十九韵;也即东中、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肖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浸寻、监咸、廉纤等所谓十九韵。 到了清代,皮黄等地方剧种,由于唱词更接近口语,经常用到的字韵不像昆曲那样多,同时又为了让演员更便于掌握声韵,将十九韵简并而为十三韵,也就是今天各地方戏曲与说唱较普遍采用的所谓十三辙,即:衣斯、发花、乜斜、人沉、言前、中东、江阳、由求、摇条、姑苏、灰堆、怀来、梭波等。实际也就是原来即存在于民间演唱中的自然韵辙,不过没有这样系统的分类。后来皮黄剧到了北京,演唱中虽然仍保持湖北安徽一带字的声调,字音则采用了不少北京音,由于京字少穿齿的尖音,为了有些同声韵的字便于分清,依照中原音韵,就有了“尖团字”之分,同时又为了使某些字韵唱起来,音易发而声清美,如将支思韵中一部分字,以昆曲的齐微韵来唱,于是又有了所谓“上口字”出现。总之千百年来,民族声乐家们,对于在演唱中如何掌握字的声、韵、调的特点,从实践中进行不断地研求与创造,无非是为了演唱时的吐字清晰,声音好听,传送得远,能够更准确地表现民族语言美的特质,更细致地表达生活情感。因此,历代声乐家对演唱时吐字清晰,无不提出严格要求;宋代张炎词源中即有:“腔平字侧莫参商,先须道字后还腔。”明代魏良辅曲律有:“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清代李笠翁的闲情偶寄也有:“学唱之人,勿论巧拙,只看有口无口。听曲之人,慢讲精粗,先问有字无字。字从口出,有字即有口。如出口不分明,有字若无字,是说话有口,唱曲无口,与哑人何异哉。”所以民间艺人学唱,首先是从念白入手,字念准了才能唱。而今天的戏曲与说唱的演员,谁都知道演唱时,“四声不可不分,平仄不可不调”,“辙韵不合,则不堪入耳”。并以此为评定演唱好坏的重要标准。很多优秀的民族歌唱家的演唱之所以能够动人心弦,感人肺腑,正是由于他们准确地掌握了我们民族语言美的特质,运用熟炼的技巧,以清晰优美而生动的语言,深刻而细致地表达了生活情感。 如此说来,传统演唱中,是否只注意字而不讲求声乐的美呢?不是,所谓“珠圆玉润”、“响彻云霄”、“黄钟大吕、声若洪钟”等都是声音美的形容。在元人燕南芝庵唱论中,关于声音部分说:“有唱声病;散散、焦焦、干干、冽冽、哑哑、??、尖尖、低低、雌雌、雄雄、短短、憨憨、浊浊、赸赸,……”非常具体地将各种不好的声音指出,相对的说明在传统中,对声音美是有严格要求的。传统中,有的认为最好的声音须具备甜、脆、圆、润、水(清彻如水)等五个特点,曲艺演唱中要求有 “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但是传统中不是孤立讲声音美,美的声音要能透过清晰的语言表达了生活情感,才是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美。否则如清代王德晖、徐沅澄的顾误录所说:“有声无辞……虽具绕梁,终成笑柄。”传统中所谓“字真腔圆”,正说明字与声音美的相互有机关系,也即字音的喉舌齿牙唇的部位正,开齐合撮的口形准,那发出的声音就能符合字的内容要求,也就好听,同样,好听的声腔,一定是正确字音的延续与相连。 因此,较有系统地总结与阐明演唱中掌握与表现民族语言美的特质,成为我们传统声乐理论极重要而丰富的内容,也是具有相当科学水平的民族声乐美学。它不仅是我国声乐家必须研究的声乐理论知识,同时,也是对世界声乐艺术极有价值的贡献。 (四)气息的运用 美好的声腔,须要以气息来支持,传统中对于气息的运用,一向被认为是决定歌唱的重要关键。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中即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说明一千年前,我国声乐家即已将歌唱者正确运用呼吸的经验总结出来。而宋张炎词源关于气息的运用则有更深的体会,如:“忙中取气急不乱,停声待拍慢不断,好处大取气流连,拘则少入气转换。”这恐怕是任何一个善歌者都必须吸取的运用气息的宝贵的经验。元燕南芝庵唱论则“有偷气、取气、换气、歇气、就气、爱者有一口气”等各种用气方法。近人陈彦衡说谭中有:“夫气者音之帅也,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所以在戏曲演员中,无不讲求演唱时要使用“丹田”之气,也有“衷气”足,声音才能洪亮有力之说。这里所谓“丹田”、“衷气”,就是演唱时要求以横膈膜控制呼吸的民族传统声乐中的用语。而传统对于气息运用,讲究要绰绰有余,不使人有力竭之感,同时又要求节省,用多少使多少。尤其在换气方面,更为考究。传统中名为“气口”。这不仅是为了分节断句,并且在换气时要不使观众察觉动作,以免影响对感情表现的艺术完整性。因此名演唱家无不在这方面下很大的功夫,精心琢磨,如何随着感情表现的需要,在某一词或一字之间进行各种换气的安排。芝庵唱论所说的“偷气、取气、换气、歇气、就气……”等,也即各种换气技术的巧妙运用,它不但使观众不感觉,反由此而更增强了艺术的表现力。这可以说是我们民族声乐艺术中,对气息运用的特殊创造,也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五)声乐教学的经验 声乐教学,当歌唱艺术还处于民间业余性质时,不可能有较正规的教学方法产生,只有进入专业化后,才可能从实践中不断积累而逐渐形成。根据我国声乐艺术发展情况,歌唱艺术进入专业化的阶段,应该说是从汉武帝设立“制音度曲”的机构——“乐府”开始。“乐府”不仅是个收集、整理、改编与创作民歌的机构,同时还是规模庞大的专业歌舞团体。汉哀帝时,由于“乐府”人员多,开支大,曾从八百二十九人,减到三百八十八人。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国家歌舞团。唐代的“梨园”,也是专业性的歌舞团体。唐书礼乐志说:“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以后宋、元、明、清的宫庭里都有类似“梨园”的机构设立,晚清的“升平署”规模也不小。同时自宋代起,民间职业戏班也增多了,这些都是一面训练,一面演出的机构。至于如何训练,文字记载的很少。不过从玄宗“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可以看出,对被培养的对象,是有所选择的,而“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说明有了教学。根据清末民间创办的富连成科班以及一些富有经验的老艺人的教学情况来看,在传统教学中,积累了不少可贵的经验,可归纳出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第一,因材施教:如根据学生不同的声音条件分行,当技术打下一定基础后,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发挥独创性,同一个老师可以教出几个不同演唱风格或特点的学生。大家都知道的,京剧的四大名旦,都曾请教过王瑶卿,但是他们的演唱各具特点,并不都像王瑶卿。第二,循序渐进:在技术训练的教材方面,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步骤,如练白,先由引子及上场诗开始,然后渐进入大段道白。练唱也是,先学一段,逐渐进入正出,开门唱什么,然后又学什么,也有一定的规定。第三,技术锻炼与舞台实践相结合:过去学唱戏,主要是为了吃饭,所以为了学成后出科就能登台演唱,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让学生参加演出,戏不一定很多,主要锻炼学生对舞台及观众的熟悉。第四,老师对学生从技术到身心,全面地关心与培养;除了技术外,如对学生的饮食、寒暖、心理健康以及有成绩的学生警惕自满等等,无不经常注意与教育。第五,声音的保护与锻炼相结合:传统中为了对嗓音的保护,不仅忌吃某些对嗓音有损害的食物,并强调修身养性,身心健康的作用,同时也强调锻炼。因此,学生从开始学习起,为了锻炼能够对恶劣的自然条件的适应,有所谓“冬练三九,热练三伏”,也就是在越冷与越热的天气,越要让学生坚持炼习,这固然是由于过去时代很少室内剧场,多为露天舞台,无论冬夏,甚至风雪天、酷暑中都得演唱,就必须要经常在这种恶劣自然条件中进行锻炼。今天情况虽然有所改变,但是,一个歌唱家为了要克服恶劣自然条件的坚毅苦练的精神,还是需要的。虽然传统教学过去并无正规学校,主要是师傅带徒弟,同时这些经验,不一定集中在一个老师身上,也不一定所有的老师都具有,即使有这些经验的老师也不一定能说出一套教学原理和法则来,但是这些原则如果根据现代的教学原理来总结印证,的确存在于我们传统教学中,而今天很多名演员,就是从这些教学方法中培养起来的,是值得我们加以发扬的。 (六)继往开来的艰巨工作 我们民族的声乐艺术,具有深厚而悠久的传统。今天仅以各种地方戏曲及说唱的不完全的统计,将近有三百种之多。形式如此丰富多采而又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内容反映了人民生活,并与人民思想感情紧密相连。它是我们祖先几千年来,从生活斗争中,经过不断地辛勤创造,以及历代名家积累起来的艺术劳动成果。它像长江大河一样,从遥远的古代,经过一条漫长而又曲折的途程,一直延流到今天。几千年来,它灌溉与肥沃无垠的生活土地,滋长了不可以数计的精神食粮,充实与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鼓舞了人们为自己美好的生活理想而斗争的乐观情绪与坚强信念。 可是对于这样悠久的民族声乐艺术传统、丰富多采的内容形式,一直没有进行过很好的研究与整理,宝贵的演唱与教学经验以及虽然还不够全面,但已具有一定科学水平的丰富的声乐理论,也没有进行过分析研究与总结,因此,我们民族声乐艺术,在今天,还没有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今天全国戏曲及说唱演员人数有二十余万,每天有上百万的群众听他们的演唱。他们可以说是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直接继承者,他们之间又有不少深受人民欢迎的有名的演唱家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高度而精湛的演唱技巧。但由于过去长期历史及社会的原因,大多数的艺人限于文化及科学水平,还不能够对传统经验进行较全面的分析批判、总结整理。同时广大的艺人对自己的演唱艺术也急迫地要求提高。许多著名的演唱家们的宝贵经验也有待我们认真地加以整理和推广。 另一方面,五四以后,欧洲的传统声乐艺术传到中国,在这三四十年的过程中,不仅逐渐被中国人民所熟悉和喜爱,并丰富了我们的声乐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对我们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移植在我们民族土壤中来,将会开出鲜艳的花朵。但是使它成为民族声乐百花园中真正具有我民族色彩的花朵,还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许许多 多切切实实的工作。要更进一步和中国实际情况和民族声乐传统紧密结合。 这实际上是丰富和发展我们民族声乐艺术这个根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在这里,深入地学习、整理、研究、总结我们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经验,使它成为更科学化、系统化的民族声乐理论,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关键。而且,要作好这个工作一定要有掌握先进科学理论和精通欧洲传统声乐艺术的声乐家们共同来做。但是,过去由于我们对自己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缺乏正确认识,有的甚至抱有虚无主义的态度,不学习、不研究、更谈不到整理和总结,因此也就掌握不到民族声乐的特点与发展规律;从而对于如何吸收欧洲传统声乐艺术,并进一步和民族声乐艺术相结合的问题也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广大的艺人,也由于没有一套经过整理的、较有系统的经验理论来指导,他们的演唱艺术也得不到普遍的提高。青年一代演员,培养与训练问题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都是继承与发扬民族声乐艺术当前所存在的严重问题。近几年来,学习欧洲传统声乐的声乐家,对民族声乐传统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向民族民间学习,也被提到日程上来,但还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较多,实际动起来的较少,而真正像对学习欧洲传统声乐那样,以严肃而认真的态度,进行深入地学习与研究的更不多,所以成绩也不够大。相信今后会逐渐改变这种情况的。 继承与发扬民族声乐艺术传统,是桩继往开来的艰巨工作,要完成它需要依靠所有的声乐家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掌握先进经验,学习欧洲传统声乐的声乐家,负有更大的责任。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族的声乐艺术,希望所有的声乐家团结起来,切实地行动起来。

2. 北京市有些中学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问题

第7版()专栏:  北京市有些中学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问题  新华社20日讯 北京市有些中等学校的行政和青年团组织,已经开始注意对初中和高中今年就要毕业的学生进行正确对待自己的升学和就业问题的教育。 这些学校都分析了目前初三、高三学生的思想情况:学生们怕升不了学或找不到工作时,会受到家长的指责。同时,由于一部分教师不适当地增加学生的作业和测验,这样就使一部分学生产生精神过分紧张的现象。 根据这种情况,这些学校的行政领导和青年团组织都成立了毕业班指导小组或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北京市第二女子中学的校长向本校应届毕业生作了如何对待升学、就业、自学等问题的报告;学校团组织也向初三、高三班的团员提出:要以团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正确对待升学、就业问题,同时,还向学生们介绍了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通讯“社会主义服务行业的接班人”。初三某个班在组织讨论时,大家认为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全班同学一致通过写一篇“我们的生活道路”在墙报上发表。许多家在农村的学生在文章中表示:升不了学就回到家乡去同自己的父兄一块参加农业生产。经过这些工作以后,现在这个学校毕业班学生的情绪已不再紧张了。 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的高三学生在讨论“今年国家的招生计划是否合理”这个专题时,许多学生都认为今年的招生计划是合理的,不可能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考上大学,因此升不了学就要作就业的打算,不能就业就在家自学。 对学生们的思想情绪有严重影响的是家长的态度。现在有些学校已经召开了家长座谈会,有些教师还作了细致的家庭访问。不少家长都表示,愿意配合学校教育自己的子女正确对待升学、就业问题。有一个中学初中三年级学生何德华的家长在家长座谈会上表示:假如自己的儿子考不上学校,她决不斥责他,并且一定让他好好自学,如果那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需要人,她愿意把孩子送去参加劳动。但是,现在这一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展。

3. 云南进行民族文化普查

第7版()专栏:  云南进行民族文化普查 据新华社讯 云南省今年将对省内各少数民族的文化蕴藏作一次普遍调查。 今年的调查工作将以大理的白族、西双版纳和德宏地区的傣族为重点。由省文化局派遣综合工作组去这三个地区,帮助收集整理白、傣二族的民间文学、美术、音乐和历史文献等。收集到的文物,将就地作小型展出。在有条件的地方,工作组还要协助少数民族成立自己的文化工作组织和农村俱乐部。 参加调查工作的,除部分汉族干部外,民族知识分子、职业艺术家和民间艺人占有很大比例。此外还配备有一批少数民族青年,他们将被培养成为民族文化工作者。 对全省其它少数民族文化的调查工作,将由各专区、自治州(区)的文化科负责。

4. 克服物资积压浪费现象 沈阳五万件医疗器材翻了身

第7版()专栏:  克服物资积压浪费现象  沈阳五万件医疗器材翻了身 本报讯 沈阳市卫生局从所属四十三个单位中清理出大小医疗器材、设备等五万二千余件,约值四十八万九千余元。这些长期积压的物资,一部分经过修理和改修以后,已统一调拨给六十八个医疗单位。 这些长期积压在仓库里的大批医疗器材,其中有价值两、三万元一台的爱克斯光机(四台),有价值几千元以至有钱无处买的整套的外科、产科、五官科用的医疗手术器械、万能手术台、化学天秤等。很多精密医疗器械在仓库里放置了几年,甚至有的已变成废物。如原铁西工人医院在1950年花四万元定制的一台大型高压灭菌器,由于购置不当,放在仓库闲置七年而变成废品。原旧站卫生所积压一套进口的“异常产包”器械,质量很好,长期压在仓库没用,而铁西工人医院却迫切需要买而又一时买不着。通过这次统一调拨处理,不但解决了物资积压和工作上的迫切需要,同时给国家节省一大笔经费开支。 沈阳市卫生局还制定了一些具体措施,以杜绝今后物资积压和浪费现象。

第 8 版

1. 谈含蓄

第8版()专栏: 谈含蓄 彭鼎 文艺批评家常说,作品以含蓄的为好。所以,有些作家就很讲究怎样做到含蓄的技巧。 我以为,含蓄不是一种个别的技巧,而是艺术表现的基本特征。艺术家要反映生活的本质,所以观察了丰富的生活现象,从丰富的现象材料中提炼出足以反映生活本质的形象,于是在作品里充分地刻划这形象。但是,本质与现象是不可分割的,本质是从现象中概括出来的,本质的形象是同一类型的无数现象的典型。因此,艺术家将表现本质的形象创造出来之后,却启发别人联想起无数活生生的生活现象,感觉到作家所给予的形象以外的形象,即所谓 “言外之味,弦外之音”。作品反映本质愈深刻,就是联系的现象愈丰富,他给予人们的形象以外的形象也就愈多。 所以,含蓄不是暧昧,不是打折扣,不是有十分意思只说七分,留三分让别人自己去想。反之,含蓄是有十分意思就说十分,而且说得极明确,但使人领会到的不只是十分,还联想起此外的五分、十分。问题在于,作家所创造的形象,是不是从丰富的现象里面概括出来的,是不是反映着深刻的本质的。 十五世纪意大利的利奥那多·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画着一个女人的形象。这个形象,引起我们非常丰富的联想。当我们觉得她是美丽的时候,同时又觉得她十分端庄;而在感觉到端庄的时候,也感觉到她十分美丽。觉得她亲切,但又觉得她严肃;在注意到严肃的时候,却又自然而然地觉得她亲切。她使我们想到又聪明,又平易;是母性,又是妻性……总而言之,从无论哪一个关系上去看,我们总是在感觉到某一方面的时候,又立刻感觉到它的另一方面。作者把一个完美的女性的各方面的特征,非常复杂地而又十分谐和地组织在这个形象里面了。这画的妙处之一,有人以为就是含蓄。 元人马东篱的“天净沙”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面的妙处很多,而主要的,是引起读者的许多联想。读了前面两句,我们自然会在脑中浮现出作者没有描画出的许多形象:炊烟起了,灯火明了,晚餐预备好了,家人团聚了,劳动者得休息了……那种欢乐的情景,衬托出后面三句所写的游子的凄苦之深重。这也是一种含蓄。 不但艺术家,要通过自己给予的形象在观众脑中唤起更多的形象;理论家也一样。理论家,从客观现实中,把丰富的感性材料概括为理性的抽象,反映现实的本质。他所表述出来的抽象概念是简单的,但它会使人联想到丰富的实际经验,得到所给予的概念以外的概念。 例如马克思有一句话:“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曾引起不少人的怀疑,理论怎么能掌握群众呢?以为也许是翻译错了,应该说“群众一掌握了物质力量……”才对。但若仔细想一想(不但从文法上),就会懂得马克思的原话之准确。正确的理论,是客观真理。人们学习理论,掌握了它,但在实践中并不一定服从它,可以把它任意处理,丢在一边,或直接违反它。在这种情况下,理论是不能成为物质力量的。只有理论一经掌握了群众,就是说,群众学习了理论而在实践中服从它的时候,这才成为物质力量了。所以,马克思在另一处也说:“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译本第一卷第七页)。自然,这话还有别的意思。真是意味深长呵! 形式主义的作品和教条主义的理论,使人觉得索然无味,没有含蓄,就是没有含蓄多少思想;这当然不能启发别人的思想。成功的作品,正确的理论,就是它们本身含蓄的思想极丰富,因而能够在别人脑中,唤起所给予的形象以外的形象和所给予的概念以外的概念。在它们本身的逻辑停止了的地方,在别人脑中,逻辑还在继续着。 所以,作者的任务之一,是启发人去想。而读者,则要肯想,能够循着作者的逻辑路线去想。

2. 木偶片“好兵帅克”

第8版()专栏:  木偶片“好兵帅克”  江纹 前几天,看了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制片厂出品的木偶片“好兵帅克”,觉得非常有趣。 “好兵帅克”是根据作家哈谢克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原书中附有拉达的插画,真是图文并茂。正因为如此,要把它改编拍成电影,是很不容易的事。 观众的眼睛本来就是很严格的,如果观众事先又是一位读者的话,那眼睛的要求就更严格了。把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那是十分复杂的工作。要把原作中的人和事压缩为不到两小时即可看完的故事,要把用几千字描写过的风景再现于一刹那,要使曾经细致地描写过的人物只在银幕上出现两秒钟,并且能给人十分深刻的印象,此外还需力求画面构图的美丽、好看等等。但是看过木偶片“好兵帅克”以后,觉得它对原著提炼得很合适。观众和读者虽同是一个人,也不会觉得这部影片与原作有什么矛盾。文学作品和木偶片显出了各自的特色。 著名的儿童画家伊尔齐·特仑卡是这部影片的编导,同时也是片中所有角色形象的塑造者。他根据自己在儿童绘画上的可贵经验和对原著的精密研究结果,适当地运用了木偶的造型和表演上的特性,完美地把原著精神体现了出来。 假若把木偶片和原著互相对照,便会发现二者是不尽符合的。如帅克和杜勃少尉在车站上看到满载着自己部队的飞机残骸的军用列车时的对话,少尉爬在车厢顶上用望远镜窥查帅克向犹太人购买私酒的场面等,影片中都有所增删。但这样处理不但无损于原作,而且凸现了原作的真实和木偶戏剧的特点,使我们看到的情节更活了,娱快性更强了。 这种以再创造的手法,突出了原著精神的例子,我们还可以在另一些有趣的场面上看到。比如,帅克正在煞有介事地谈到过去一个什么人的什么事的时候,画面上就出现了一幅单色单线的、平面的活动卡通来。由于这种平面单调的较为夸张的画面的衬托,就加强了木偶活动的真实感。 在角色形象的塑造上,影片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个角色,包括脾气最坏的大胡子警察局长在内,在艺术家特仑卡的创造下,都变成一个个具有个性的可爱的玩具,使人在未接触到他们的表演艺术之前,就爱上了他们,因而产生了一种有利于加强戏剧效果的气氛。这使我们深深地感到,木偶角色的造型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前些日子,和一位捷克斯洛伐克朋友谈起木偶片“好兵帅克”时,他说我们的“西游记”也同“好兵帅克”一样受欢迎,问我为什么不向制片家建议,把它也像木偶片“好兵帅克”那样一章一回地拍出来,并且告诉我这种办法是多么及时而又经济。我十分赞同这个意见,我觉得我们的确缺少像“好兵帅克”这样有趣的电影。(附图片)  “好兵帅克”之一镜头

3. 除夕——回乡日记之三

第8版()专栏:  除夕  ——回乡日记之三  吕建中 母亲寄居在姨母家,我也就到姨母家过春节了。 下了汽车,我从河边那春色初露的院落走过,浅紫色的桃枝便微笑着向我探过头来。登上一个小山岗,那个熟悉的山村就展现在眼前了。背后横着一座青山,脚下是一条蜿蜒的河流,那一簇一簇半隐半现的人家的屋脊上,都顶着一朵洁白的雪冠,在灿烂的夕阳里像无数颗晶莹的珍珠镶嵌在那淡青色的山坡上。 原野上十分宁静,耳边究竟是河里淙淙的流水声还是从对面山谷里传来的人语声,一时也分辨不清楚。我无心赏玩这些,只想一步跨进家门口。进屋以后,母亲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姨母在忙着往供桌上摆祭礼:前边两落饽饽,一对红蜡烛,后边摆一盘苹果,两盘柿饼,四碗表皮上盖着几片肥肉的熟萝卜丝。姨丈笑着向我解释道:“这只不过是个形式罢了。今年香贵,蜡烛便宜,没买香,只多买了几对蜡烛,因为点蜡烛就省下灯油了。” 不一会,表弟从外面跑回来,说:“抱歉,农业社忙着订增产计划,腾不出身来去接您。”我问增产计划订好了没有,表弟说:“没有。去年头一年办高级社,没经验,在间种和密植上出了点偏差,减了点产,今年订计划社员就非要个把柄不可。”我又问:“社员想要什么把柄呢?”表弟一时没有说明白,姨母就催着吃晚饭了。 晚饭有鱼、肉、有白菜粉丝,还有山东白干酒,馒头也纯是细面的。姨丈说,别看去年收入比过去减少了一点,今年春节却过得比往年强。 吃过晚饭,表弟的邻居们都来了。大家谈农业社里订增产计划的事。后来我问道:“今年订计划,社员们到底想要个什么把柄?” 大家没有正面回答我。沉默片刻,表弟的一个堂兄提起了去年和社干部吵架的事,那是因为社里间种玉米而引起的。社干部到县里开会,带回一套计划来:全社秋庄稼一律实行密植和间作,我表弟的堂兄和那些有耕作经验的社员都提出不同意见,因为社里有山地,也有平原地。土质挺复杂,应该因地制宜。社干部不采纳,反给社员扣了些大帽子。我表弟那堂兄发了火,指着社主任的鼻子道:“毛主席教您不听群众的意见吗?当初我种地的时候您还在桌子底下爬里!” 到了秋天,果然,社里二百多亩山坡地因为土质不相宜,肥料和水利又跟不上,间种的双株玉米光长秸子不出穗,瞎了。 “社干部接受教训了没有?”我问。 “去年自从社主任和我吵了架,他见了我的面把头一拧就过去了;秋收以后,变了,见了我老远就打招呼。他心里兴许知道自己错了。” “光心里知道不行啊!头一年办社,没经验,出点小偏差算啥,可是今年,他们到底打算不打算纠正,总得叫咱社员心里有个底啊!” 从这些话里,我觉察出社员们对办社迫切要求的是民主了。于是我便用试探的口气问道:“如果今年社干部不论什么事都同您们商量,都真心实意地让社员们出主意,想办法,您们看今年的庄稼能不能种好?” 大家同声做了肯定的回答,好像每个人对社里的问题都已经有了不约而同的见解。接着,我表弟的二伯父放下烟管,态度很郑重,但又满有风趣地说:“您不是问社员们到底想要个什么把柄吗?还不就是这个!不瞒您说,社员们都听了个风儿,说上级有指示,去年社里的计划太死,不大合乎实际,叫社干部向社员们检讨,今年一定纠正过来。可是社干部一直还没吭声,社员们等了不少的日子啦!” “嘻,过了春节他要是再不吭声,咱就在他屁股上给加一把火!” “哈——” 大家都笑了,笑得很和谐,笑声里使人感到有一种希望,一种信心。 突然,大街上一阵毕毕剥剥的爆竹声,告诉人们,除夕之夜来临了。 大家散去了。这一夜,全村沉浸在欢乐而宁静的气氛中。老年人还没有忘记在祖先面前默然焚香、叩头,为全家祈祷幸福,而年轻人则敲锣打鼓,排演戏剧,拉开喉咙歌唱。这声响从四面八方围拢着,冲击着,形成一种奔腾无羁的力量笼罩着全村,一切陈腐的东西仿佛都在这繁响里溃散、消失……。

4. 编辑忆旧——关于中国新文学大系

第8版()专栏:  编辑忆旧  ——关于中国新文学大系  赵家璧 解放后,很多人建议把“中国新文学大系”重印。我认为原版重印,似无必要;倒是当时第一个未完成的计划——出版“五四以来文学名著百种”,有关出版社不妨考虑。今天的人民出版事业,已不再存在什么出版社间权益侵害与否的问题了;而今天的读者可能还不满足于读像“中国新文学大系”那样的选集,而要求看看“五四”时代出版的完整的原本。目前已出版的建国前的文学作品为数太少,而且仅限于极少数著名的作家。根据阿英同志的统计,第一个十年间出版的文学论著约有九十九种,小说一百零七种,散文四十二种,戏剧二十一种,诗八十二种,创作总集十三种。如能从中精选五十或一百种编成一套文库,只要对中国新文学建设事业曾起过一定作用而比较优秀的作品都可以考虑编入,这对读者了解“五四”时代的文学还是大有用处的。 “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期第一个十年出版后,良友编辑部也曾考虑过“‘北伐’到‘现在’”的第二期的出版计划。但是八·一三战事发生,良友图书公司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炮火下惨遭破坏,此事也就无从谈起了。 抗战时期,良友先迁桂林,后移重庆。1945年秋,鉴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便和全国文协的几位领导同志们谈起了续编“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三期抗战八年的计划,准备良友迁回上海后出版,将来再回头编第二期“北伐到抗战”。抗战时期的材料,不论延安、重庆、桂林等地,都是土纸印的,很难长久保存;而兵荒马乱,散失更多。为了趁材料都在手头时先行动手,替抗战期间的文学创作活动做个总结,所以立刻获得作家们的支持,经过短期的酝酿,就约定了七位编选人,资料由良友编辑部统一搜集供给。理论集由郭沫若先生编选;小说集由茅盾先生编选;报告文学集由老舍先生编选;散文集由叶圣陶先生编选;戏剧集分上下两卷,由洪深先生编选;诗集原请闻一多先生后改由李广田先生编选。我记得编选人全部约定后,曾在重庆曾家岩的一个小馆子里一起小叙了一次,并且把约稿合同都签订了。可惜胜利后,迁回上海的良友公司股东内部发生了纠纷,无形停业,这个计划也告流产。但是我至今还把编选人亲笔签名的约稿合同和资料目录当纪念品珍藏着。茅盾先生当时已把“小说集”的初步目录给了我,内分五类,入选三十五篇;我根据目录从土纸书上把入选作品撕下来整理好了的一大包原稿,也跟我从重庆回到上海,十年来一直睡在书橱里。灯下读书到夜深人静时,偶尔抚摸着十卷本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再看看那些十多年前留下的纪念品,不禁想起当时前辈作家们热情的支持和合作;想起旧社会里,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国民党的重重阻挠,私营出版社间你死我活的竞争,以及私营出版社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在那样一个社会里,一个编辑的美好理想,能有多少部分不遭到破坏而顺利实现的呢? (完)

5. 小助手(图片)

第8版()专栏:  小助手(国画) 毛钧光        (全国青年美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