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02-17
第 1 版
1. 我们伟大的祖国(图片)
第1版()专栏: 我们伟大的祖国 我国人民在欢度今年的春节中,深刻地认识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是跟保卫祖国的解放军和志愿军的英勇斗争分不开的。这是北京市女子第十二中学的少年儿童队员。她们正为志愿军家属何老太太挂上光荣灯。
2. 重工业部审查今年基本建设和生产计划 批判贪多冒进和保守思想
第1版()专栏: 重工业部审查今年基本建设和生产计划 批判贪多冒进和保守思想 【本报讯】中央重工业部在审查一九五三年计划中,贯彻了抓住决定环节、发挥潜在力量的方针,在基本建设的具体工程计划中,批判了贪多冒进或到处花钱的做法,以便保证重点建设和主要工程的完成。在一九五三年的计划中,已确定各主要企业的工程建设及为壮大基本建设力量、培养干部等重点投资,约占总投资的百分之八十。同时较周密地考虑了设计、施工力量及设备、材料等建设条件。在生产计划中注意到发挥企业潜力,提高生产,降低成本,以便为国家工业化增加资金积累;反对把计划订低、不费气力就可“愉快地”超过计划的保守观点,因此绝大多数的重要产品计划都达到或超过国家的要求。一九五三年的计划总产值,比一九五二年上涨百分之二十五点六,劳动生产率提高百分之十四点七,成本降低率超过了国家的要求,技术经济定额也有改进。 在审查计划中,发现各单位在确定基本建设的工程项目时,存在两种偏向: 第一,在投资的分配中,各单位除主要的建设项目外,还提出了很多可办可不办的或可缓办的项目。从整体来看,需要削减。然而就有人甚至为此闹情绪。在削减投资时,有些单位甚至提出削减主要项目,保留非主要项目,企图将来再要求“追加”主要项目的投资;也有的单位事先已估计到提出的工程不可能被批准,但还得提出来“试一试”;甚至有人把原来决定不做的项目,也列入计划。上述这些错误的做法都在审查计划中得到纠正。 第二,在确定建设单位的投资时,有些人只片面地强调了某项工程的必要性,而对于完成该项工程的可能条件则考虑不周,特别是对资源、交通、动力、设计、产销平衡等问题的研究很不够,甚至对于建设单位的情况都很少了解。如西南钢铁局在铁矿资源问题未解决前,便提出建设一○一厂的炼铁炉。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要在东北建设一个机电修配厂,但没有很好地考虑设计力量,在平衡设计力量时才不得不把这项工程削掉。这种贪多冒进、只估计需要不估计可能的项目如果列入国家计划,必然积压甚至浪费国家大量资金,对国家经济建设是十分不利的。 在审查生产计划中,还发现了各级干部对于发掘潜力、特别是发掘企业的后备力量以增加积累,为国家工业化准备资金,还存在着不正确的认识。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在劳动生产率及职工人数上,各企业单位都想多增加人,不注意提高现有的劳动生产率。如石景山钢铁厂一九五三年的生铁产量比一九五二年增加百分之十四点八,但要增加职工人数百分之四十九点八。有些人以“重工业企业中的工资在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多用几个人正符合目前大量培养人员的需要”为借口要求增加工人,实际上这些企业要增加的人员,多半是辅助部门和非生产人员,真正为适合生产需要而培养的技术工人却是少数。还有些人强调“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要大量的机械化投资,否则只有增加人员。”他们没有认识到在劳动组织中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修正后的一九五三年计划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个事实:先从改善劳动组织入手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目前是完全可能而且是必要的。如鞍钢就是在领导上动员以后,少增加人仍可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 第二,在原材料的消耗及储备方面,也存在着不正确的认识。企业单位及各级管理部门,还没有深入细致地把一般影响成本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原材料消耗定额与左右企业流动资金的原材料储备定额,很好地掌握管理起来。计划部门不重视,生产部门不计工本,技术部门不想办法降低消耗定额或找代用品,供应部门但求“保险”,以致从初步计划上看,一九五三年很多的消耗定额反而提高了。例如鞍钢炼钢的金属消耗定额,在生产计划中为一点○七,在供应计划中列一点○九,而实际上只要一点○五,在修正计划时才扭转过来。只此一项,就可替国家节约二百亿元。鞍钢的硫化铁、锰铁计划储备量,规定在一年以上;这种“保险”储备,就把大量有用的物质与资金积压起来,不能及时利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第三,在成本降低及财务收支方面,也看出不少人没有深入具体研究各种费用是否合理,精打细算发掘潜力。事实上,这方面的潜力是很大的。例如重工业各业成本计划,经过分析后,仅企业管理费、车间经费就可节省千亿元以上。还有些企业不正确地提高了没有调拨价格的物资价格,不切实际地加大运杂费开支。如大连碱厂包装纯碱用麻袋由当地麻袋厂供给,但该厂把每支麻袋的运杂费竟列为四千元,实际只需要两千元,仅此一项即可节省五十至六十亿元。本溪煤矿用坑木,每立方公尺运杂费约合三十八万元,比实际需要多列二十余万元。这种现象与各级领导对于企业的经济核算问题的不重视是分不开的。 现在该部一九五三年计划审核工作已经结束,基本建设具体工程计划中的贪多冒进和生产计划中的保守思想得到了初步的纠正。但真正使计划贯彻下去,还需要各企业管理部门、企业单位重视发动群众讨论,使计划为群众掌握,这样才能使国家批准的计划在实际工作中起指导作用。
3. 中共松江省委和哈尔滨市委 检查基本建设准备工作克服等待依赖思想
第1版()专栏: 中共松江省委和哈尔滨市委 检查基本建设准备工作克服等待依赖思想 【本报讯】中共松江省委员会、哈尔滨市委员会,及时检查,并批判了基本建设准备工作中的等待依赖思想,扭转了基本建设准备工作进展迟缓的状况。 去年十二月下旬与今年一月中旬,中共松江省委员会、哈尔滨市委员会接连深入检查了基本建设准备工作。在检查中发现许多基本建设单位的准备工作进展十分迟缓,甚至毫无头绪。各单位领导干部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盲目乐观和等待依赖思想。 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基本建设工程任务很重,建筑面积近五万平方公尺,但该校担任基本建设工作的干部仅有七人,到现在连一块砖都没去订,储备材料的仓库还没有着落,委托施工合同迟迟不订,也不主动与设计部门取得联系,地质钻探工作也没有进行。面对如此严重情况,该校领导干部却不慌不忙,以为人家什么都会给他准备好的。又如六七四厂基本建设工程量很大,需要迅速壮大基本建设力量。但该厂领导干部只知伸手要,不去发挥自己的力量。他们认为:我们的工程很重要,你就应该支持,有困难你要帮我们克服,没有干部你得给我们派。他们只是到处叫喊:“我们没有力量呀!没有经验呀!需要支援呀!”因此,本来需要三百多人的基本建设组织,但现在实有人数连一半都不到,需要四个处长,但连一个都没配备,十四个科中有六个科空无一人。实际上他们只动用了工厂中现有力量的五分之一来做基本建设工作,特别是主要的干部还没有从生产方面抽调过来。 针对以上情况,松江省基本建设委员会于一月十日召集各基本建设单位代表开会,着重批判了盲目乐观和等待依赖思想。会上由中共松江省委员会书记李常青作了报告,他明确指出:任务重、力量不足是当前基本建设准备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矛盾,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援是必需的,但主要应靠自力更生。因此,一切盲目乐观、等待依赖思想都是有害的,其结果必然会延误基本建设的进行。接着他又指出:在准备工作中不仅应该看到困难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挖掘潜在力量和重视新生力量的培养。他要求各单位认真贯彻自力更生的方针,积极培养并迅速壮大有生力量,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加紧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为按计划进行基本建设而努力。 经过思想批判,会后各单位的基本建设准备工作已迅速进行。如工程浩大的某工程学院,在会前什么也没有做,会后该单位领导干部立即召开干部会议,检查与批判了等待依赖思想,接着就积极行动起来:抽调一百二十多干部充实基本建设部门,和施工单位签订了委托施工合同,副教育长亲自到北京办理拨款与调拨材料等手续。又如在检查中曾受到批评的一二三厂,也扭转了等待思想,着手健全组织机构,除从生产岗位上抽调大批干部外,并由三个厂长中抽出两个厂长专管基本建设工作。从最近情况看来,哈尔滨市基本建设准备工作进展迟缓的情况已有基本改变,重要工程可于三月底完成技术设计与施工详图,但仍有少数单位转变得很慢,仍须有关领导机关及时进行督促检查。
4. 印度报纸重视毛主席在政协会议上的讲话
第1版()专栏: 印度报纸重视毛主席在政协会议上的讲话 【新华社新德里十五日电】许多印度报纸发表社论,评论毛泽东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乌尔都文日报“新世纪”十一日以“亚洲的和平标志——中国”为题发表社论说:“毛泽东主席的话,表示出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中国人民要求和平,以重新建设他们的国家。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夺取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而得到的自由。中国人民不止有保卫和平的意志,也有足够的力量。朝、中人民在朝鲜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能够打败美帝国主义,能够保卫他们的祖国和亚洲的和平,不管美帝国主义采取什么野蛮的行动。” 社论说:“毛泽东主席的反对美国侵略的号召,不仅对于建设新的民主中国、使中国繁荣富强是必要的,而且对于各国的自由和独立也是必要的。美国战争贩子并不要结束朝鲜战争,相反地,他们想使整个亚洲卷入战争中。艾森豪威尔最近的行动,就具体地证明了这个事实。美帝国主义者是亚洲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的公敌。亚洲人民反对美国战争贩子,反对战争。他们要求和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亚洲人民一同保卫着和平。支持中国保卫亚洲和平,是印度人民的责任。如果亚洲全体人民都宣布他们不让战争在亚洲蔓延开来,美国战争贩子就不敢在这方面有所举动。” 社论指出:“毛泽东主席的讲话证明,中国人民不论是在战场上或者是在停战谈判中,将继续坚决地为保卫他们的自由与和平而斗争。他们将彻底粉碎美国战争贩子的罪恶意图。毛泽东主席的讲话鼓励了亚洲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并且给美国战争贩子以警告:中国人民是知道如何捍卫他们的独立的。” “自由报”在十日发表社论,对毛泽东主席的讲话表示欢迎。社论写道:艾森豪威尔怀着扩大战争的罪恶意图上了台。毛泽东主席已经对他的叫嚣作了答复。社论说:毛泽东主席曾给全世界指明了美国侵略者的内在的脆弱性。他把美帝国主义的特性形容为一只“纸老虎”,这在朝鲜战场上毫无疑问地被证实了。美国伤亡三十万人以上,美国统治者遭到普遍的鄙视和唾骂。社论斥责艾森豪威尔的扩大侵略战争的好战声明,并指出这个声明已在他自己的盟友中引起沮丧和内部矛盾。 “国民先驱报”在十日发表社论,评论毛泽东主席的讲话说: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可是如果他们被迫作战,世界上最强大、最黩武的国家也不是他们的敌手。社论斥责美国侵占台湾、与中国人民为敌的行动,并且说:为了抗美援朝,中国人打破了生产纪录。为了自助,他们将创造抵抗和恢复的奇迹。美国人一心要扶植蒋介石以及其他的败类,但是他们的舰队和原子弹是改变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的;中国革命已经形势确定,蒋介石和他的军队一旦遇到它,必然会土崩瓦解。
5. 英“工人日报”和捷各报刊载毛主席的讲话
第1版()专栏: 英“工人日报”和捷各报刊载毛主席的讲话 【新华社布拉格十四日电】英国“工人日报”九日在首页刊载毛泽东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布拉格各大报十一日也都刊载了毛主席的讲话。
6. 苏联人民庆祝中苏同盟条约签订三周年
第1版()专栏: 苏联人民庆祝中苏同盟条约签订三周年 【新华社十六日讯】据塔斯社莫斯科十五日讯:苏联人民热烈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三周年。各地的工业企业、教育机关和地方苏维埃的选举站中都举行了群众集会。会上由专人报告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建设新生活的成就,并宣读斯大林主席和毛泽东主席互相祝贺的电文。在列宁格勒,苏联政治及科学知识普及协会的报告员们,向基洛夫工厂的职工、采矿工程研究所的学生和波罗的海商船队的海员们,作了关于新中国的讲演。华西列夫斯基·奥斯特洛夫选区的七百多选民,也听取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报告。 这些天来,苏联各地举办的关于新中国的展览会特别拥挤。莫斯科国立东方文化博物馆内陈列有许多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艺术品。许多观众围观那些反映中国人民争取幸福生活的绘画和雕刻,以及表现中国人民热爱毛泽东主席和斯大林主席的民间艺术品。基辅西方和东方艺术博物馆的中国展览,也获得很大的成功。中国劳动人民绣制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肖像在那里展出,很受观众的欢迎。许多观众都在各地博物馆的参观簿上写下了自己的感想,表达出他们对伟大的中国人民的艺术的钦慕,和对于加强中苏两国人民友谊与文化合作的热烈愿望。
7. 勇敢而坚决地揭发和消灭缺点 苏联“真理报”一月十一日社论
第1版()专栏: 勇敢而坚决地揭发和消灭缺点 苏联“真理报”一月十一日社论 鼓舞和组织我国人民从事争取共产主义胜利的斗争的列宁——斯大林的党,从不满足于已获得的成就,力求在走向伟大目标的道路上获得日新月异的成就。对缺点的战斗的不调和性是来源于我们党的本性和它的革命的精神的。 列宁说:无情地揭露自己的缺陷,对于“所有富于生气的和有生活力的政党说来”,都是必要的,“再没有比自满的乐观主义更庸俗的了。” 我们的党警告干部,不要他们陷于自满,要他们不调和地对待缺点,并坚持消灭它们。 斯大林同志教导说:“让党、让布尔什维克、让我国一切诚实的工人和劳动分子来揭露我们工作中的缺点、我们建设中的缺点吧,让他们指出消灭我们缺点的途径………”。 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曾提出了共产主义建设的新的巨大任务。为完成这些任务就需要更进一步地改善所有我们的组织和机关的工作。党组织对待缺点的态度越具有不调和性,对缺点的批评越是有效,那么我们也就会前进得越快。代表大会曾指出:必须终止那种危害我们事业的自满和因成绩而狂喜的心情,终止党的队伍中的炫耀和沾沾自喜的现象;必须勇敢而坚决地揭发和消灭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弱点,贯彻实行党内民主,更广泛地展开自我批评和自下而上的批评。 大家知道,在党、苏维埃和经济组织的工作中,在我们建设的各个不同部门的工作中,存在着错误和缺点,仍有不少恶劣的、而且有时是病态的现象。例如到目前为止,我们整个工业的良好工作的总指标还掩盖着不少企业的低劣工作,这些企业没有完成国家指定的任务。一些地方的党组织仍没有克服低估思想工作的现象,这在最近举行的一些党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已显示了出来。 与缺点斗争的主要方法是自我批评和自下而上的批评。但是我们某些工作人员,其中也包括思想战线上的工作人员,却宁愿装聋作哑,而不肯真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要不然就是掩饰这些错误和缺点。我们仍有不少的工作人员,他们虽善于看出旁人的缺点并因此来批评他们(这自然是正确的),但却逃避自我批评,不愿批判地来评价自己的工作。那些犯了错误而又没有勇气承认、害怕正视真理、躲闪、玩诡计的人,都是懦夫。 对待缺点的真正有党性的、配称为共产党员的不调和性,不仅是指承认缺点,而且还要纠正缺点。对批评的态度不是用口头保证、而是用实际上纠正所犯过失和努力改进工作的决心来审查的。斯大林同志教导说,共产党员的责任就是不掩饰自己的错误,就是不像在我们这里所常发生的那样,在有关自己错误的问题上支吾搪塞,而是要真诚和公开地承认自己的错误,真诚和公开地指出改正这些错误的途径,并真诚和公开地纠正自己的错误。 实际生活证明,在互相吹嘘、包庇错误的腐烂的气氛中,我们任何一个工作部门都无法顺利发展。不调和地对待缺点就是指:对自己和对旁人都要求严格,不让脓疮向内部溃烂,而是坚决地揭发它们,广泛地开展自我批评和批评,破除情面,既不顾惜自己的自尊心,也不顾惜旁人的自尊心,而只是以事业的利益为指针。 如果不让缺点发展,如果在它萌芽时便加以制止,那么消灭缺点就比较容易。但某些工作人员却缺乏这种品质。不久以前,“真理报”接到了坡尔塔瓦肉品联合制造工厂女工、共产党员日玛基娜同志的一封信。她报告说,联合工厂的女工们曾多次向坡尔塔瓦州党的州委会预告关于这个企业工作中所存在的严重缺点,但州委会却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因此厂里的缺点便发展得愈来愈大。最后,事情演变到,工厂党组织的书记不仅完全顺从了那些破坏党和国家的纪律的人们,而且他自己也开始营私舞弊起来。 不倾听自下而上的批评,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工作中的缺点,并让缺点有机会发展的领导者们,是不能够胜任对他们所提出的要求的。领导的英明就在于它能够看出萌芽中的危险,并不使它发展成为一种威胁。同时,重要的是在和工作中的恶劣现象作斗争时,不可半途而废,要把开始了的事情进行到底,要揭发产生缺点的原因,并指出改正这些缺点的具体途径。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还可以遇到不少这样的事实,即领导者满足于已达到的成绩,认为拿揭发和消灭缺点这类工作来麻烦自己是多余的,虽然这样做是会帮助取得更大的成绩。克蔑洛沃焦炭化学工厂是黑色冶金工业部“焦炭总管理局”系统中的先进工厂之一。这副麻醉剂在这个局的领导者们身上起了作用。他们显而易见地认为,既然工厂的工作进行得还不坏,那就没有必要拿揭发企业工作中的缺点的事,来麻烦自己。但实际上,在这个工厂里却存有很多未利用的后备力量,如果动用它们便会使生产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工厂管理处和党组织曾不止一次地给总管理局写信说到工厂的迫切需要,但事情却一直没有进展。 对党、苏维埃、经济组织和其他组织工作中的缺点和毛病进行坚持的斗争,应当是我们的日常工作。一个共产党员不可以漠不关心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中的不健康现象和缺点,更不能向党隐瞒这些东西。苏联共产党党章规定党员有义务:“向党的领导机关直至党的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中的缺点,不管报告牵涉到什么人。党员无权隐瞒不能令人满意的情况和不过问损害党和国家利益的不正确行动。凡是妨碍党员履行这项义务的人应作为违背党的意志的人而予以严惩。” 必须指出,党章的这一要求,还远不是到处都被遵行。 马林科夫同志在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说,每个领导者,特别是党的工作者的责任,是要为使一切正直的苏联人都能大胆无畏地批评我们的组织与机关工作中的缺点而创造条件。正确地组织对执行党和政府决定的情况的检查,在和缺点作斗争和在防止这些缺点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检查执行的目的,首先就是要揭发缺点,揭露非法行为,帮助忠诚的工作人员,向他提出意见,惩罚不肯改正缺点的分子,以便保证执行已通过的决定。 党组织应当教育共产党员和一切苏联人,使他们对缺点、对一切落后的、守旧的、阻碍我们胜利前进的事物,具有不调和的精神,它应当在生动的日常工作中,在实际经验的火焰中锻炼干部;并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他们。 我们的地方党组织在进行巩固和扩大与群众的联系、勇敢地展开自我批评和自下而上的批评、坚决地揭发和消灭工作的缺点中,将更加提高自己在一切经济和文化部门中的作用,提高自己在动员劳动人民顺利实现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历史性决议中的作用。 (张振亚译)
8. 东北电业管理局采用审核会议的方式 审核基本建设设计保证设计正确合理
第1版()专栏: 东北电业管理局采用审核会议的方式 审核基本建设设计保证设计正确合理 【新华社沈阳十日电】东北电业管理局采用审核会议的方式,审核基本建设中的各项设计,保证了设计的正确合理,一年来为国家节省投资八百亿元。 东北电业管理局设计审核会议是以设计管理机构为主,分别吸收计划、生产、施工单位及原设计部门的代表参加。必要时,审核会议还邀请与设计有关的试验所、调度、材料、设备等部门的代表参加讨论。审核的范围,包括计划任务书、初步设计与技术设计。审核会议的任务,主要是从政治、经济、技术三方面,审核上述各项设计是否达到正确合理的要求。会议审核的方法,是开会前由设计管理部门做好准备工作,提出关键性问题,提前十天或半月通知参加会议的有关代表准备意见。由于事先有了充分的准备,参加会议的代表又都熟悉基本建设的情况,所以许多问题在协商后都能及时解决,大大缩短了审核时间。现在他们审核计划任务书的会议,一般在四小时左右就可以解决问题;审核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也只要一天到两天就完成了。 东北电业管理局的设计审核会议贯彻了全局观点。例如长春电业局要求新建一个变电所,需要费用六十亿元。后来经过审核会议的讨论研究,大家一致认为按照今年的负荷情况,新建一个变压所是不必要的。因此,在审核时就决定缓办,并把这项投资集中使用到最需要的工程上去。这样,由于审核时贯彻了全局观点,该局只从削减或取消的三项缓办的及次要的工程上,就为国家节省了投资二百五十三亿元。该局的设计审核会议,还贯彻了经济核算思想。如辽阳电业局提出原有送电线某段已经腐朽,需要修建双回线和铁塔,全部工程费需要三百七十亿元。这个预算交由审核会议审查时,计划和调度部门的代表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该局的线路仍然良好,如果负荷增加,可在原线路上加一回线,不需要修建双回线;他们并建议把铁塔改为接脚杆,既经济又不妨碍送电。会议采纳这些代表的意见,决定把这项工程费核减为一百七十亿元。其余如对不急需使用的变压器一律不予装设等又节省资金三、四十亿元。 此外,设计审核会议还坚决推行了苏联先进的设计经验。如某变电所设计铁构时,设计人员是采用旧式方格型标准进行设计的。在审核会议上,经过对旧设计思想的斗争,结果采用了形式简单、计算容易、节省材料的苏联“П”型和“П”型的铁构设计标准,使这项工程节约了五亿六千万元。其他如送电线、避电线的装设,经过会议研究后,都肯定了采用苏联的先进设计标准,既能提高工程技术水平,节省投资,又能保证工人操作时的安全。该局通过设计审核会议,不但解决了设计人员的各种思想问题和技术困难,还为今后的设计累积了经验。经过两个月的反复讨论与修正,该局已制订了二次变电所和送电线的设计标准草案。使今年基本建设中的二次变电所和送电线的设计质量,基本上得到保证,并节省了国家投资约三百亿元。
9.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 麦赫利斯逝世
第1版()专栏: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 麦赫利斯逝世 【新华社十五日讯】塔斯社莫斯科十四日电: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的公告。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沉痛地宣布,共产党卓越的工作者、苏维埃的政治家,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列夫·扎哈罗维奇·麦赫利斯,在长期患重病后,于一九五三年二月十三日逝世。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苏联部长会议(签署) 【新华社十六日讯】据塔斯社莫斯科讯:苏联人民沉痛悼念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苏维埃的政治家列·扎·麦赫利斯的逝世。继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联合发表公告以后,苏联陆军部、国家管制部,以及苏共莫斯科州和市委员会及莫斯科市和州苏维埃,也分别发出公告,表示哀悼。苏联部长会议和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已成立了麦赫利斯治丧委员会,由安·苏斯洛夫担任主席。根据治丧委员会的决定,麦赫利斯遗体的灵车停放在工会大厦圆柱大厅,灵堂于十四日下午二时至十时开放,以便人民最后瞻仰麦赫利斯的遗容。十四日晚,麦赫利斯的遗体已经火化,骨灰瓶放在工会大厦圆柱大厅。葬仪于十五日下午四时在红场举行。
10. 麦赫利斯生平
第1版()专栏: 麦赫利斯生平 【新华社十六日讯】塔斯社莫斯科十四日电:卓越的苏联共产党活动家和苏维埃政治家之一、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列夫·扎哈罗维奇·麦赫利斯因长期患重病,于二月十三日逝世。 麦赫利斯贡献出他整个的生命为苏联人民服务。他生于一八八九年,在青年时代就开始工作。一九一一年,他被征召入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炮兵部队中服务。 一九一八年三月,麦赫利斯参加了共产党。内战期间,他在乌克兰担任旅、师和右岸兵团军事委员。 内战结束后,党指派他担任工农监督人民委员会的领导职务。接着他在党中央委员会机构中工作了五年。 一九三○年,麦赫利斯从红色教授学院毕业后,被派到真理报编辑部工作。他在真理报担任负责工作时,一贯为贯彻党的总路线和反对党与苏联人民的敌人而进行积极的斗争。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年九月,麦赫利斯领导红军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在哈桑湖和哈尔新河地区击溃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他起了积极的作用。 一九四○年九月,麦赫利斯被任命为苏联国家管制人民委员。在任期内,他始终为加强国家纪律和反对破坏苏维埃法律而积极进行斗争。 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后,麦赫利斯立即受党中央委员会任命,再度担任苏联军队中的工作。战争期间,他一直以军队和前线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在前线工作。苏联政府授他以上将衔。 伟大的卫国战争以后,麦赫利斯再度受任为苏联国家管制部部长。 在过去几年中,他身染重病,卧床不起。 苏联政府对麦赫利斯对人民和祖国的贡献有很高的评价。他曾获得四个列宁勋章,两个红旗勋章,一个红星勋章,一个库图佐夫一级勋章,一个苏沃洛夫一级勋章以及许多奖章。 麦赫利斯是列宁斯大林党的忠实的儿子,他始终忠于他的社会主义祖国。苏联人民将永远怀念着麦赫利斯,为了共产主义建设,他献出了他的全副精力。
11. 艾森豪威尔蓄意杀害罗森堡夫妇 悍然拒绝撤销原判
第1版()专栏: 艾森豪威尔蓄意杀害罗森堡夫妇 悍然拒绝撤销原判 【新华社十五日讯】艾森豪威尔不顾美国国内和世界各国正直人民的抗议,在十一日悍然宣布拒绝罗森堡夫妇要求撤销对他们的无理判决的请求。 被美国司法当局诬加所谓“间谍”罪名并判处死刑的罗森堡夫妇,从开始就一再申诉他们完全是清白无罪的,他们受到美国司法当局和联邦调查局的陷害只是因为他们主张和平和自由。在明显的歧视性的审讯过程中,法院提不出任何可信的证据来证明对罗森堡夫妇的控告,仅仅根据联邦调查局安排的所谓“见证人”的供辞,这种供辞的纯粹伪造的性质,连美国许多资产阶级学者也加以批评。例如,美国著名原子科学家尤雷博士曾写信给“纽约时报”,对判决表示怀疑。他说:“我发现罗森堡夫妇的证辞比格林格拉斯的证辞更可信些……。”格林格拉斯是所谓“罗森堡案”的主要“见证人”。负责审讯的联邦法官考夫曼曾承认,格林格拉斯的所谓“见证”是他判处罗森堡夫妇死刑的主要根据。 纽约联邦法院这种纯粹栽赃陷害性质的判决,引起各国正直人士的公愤和抗议,但美国司法机关甚至拒绝重新审理这个案件。 艾森豪威尔在他发布的决定里重复了考夫曼的谰调,硬说罗森堡夫妇犯了所谓“甚于谋杀”的“罪行”,他并且对联邦法院的这种谋杀无辜的野蛮判决表示“满意”。 连美国资产阶级的报纸“新闻日报”也说,美国当局这种做法只是“使将来可能的暴君无须废除宪法便可以绞杀人民的一种巧妙办法”。 艾森豪威尔这一蔑视正义的残暴决定立刻激起了世界各国正直人民的强烈反对。美国人民的代表十四日起又在白宫前举行彻夜不断的游行,要求撤销对罗森堡夫妇的无理判决。 据德意志通讯社报道,艾森豪威尔的罪恶行动激起了民主德国人民的愤怒和憎恶,他们纷纷提出激昂的抗议。欧洲工人反对德国重新军国主义化委员会代表千百万欧洲工人致电艾森豪威尔,要他不要犯反人类的罪行而注意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抗议。 罗马尼亚通讯社报道,罗马尼亚各界人民对艾森豪威尔的决定感到强烈的愤怒。“火花报”发表文章,评论艾森豪威尔的决定,指出这证明美国统治集团推行煽起新的世界大战的政策,正企图建立法西斯统治以巩固他们的后方。 据罗马消息,在强烈的舆情的压力下,梵蒂冈在十二日被迫宣布,教皇曾收到许多紧急呼吁,要求他干涉美国政府蓄意残杀罗森堡夫妇的反人类罪行。
第 2 版
1. 倪官屯村的“儿女亲事”
第2版()专栏: 倪官屯村的“儿女亲事” 林洪 编者按:卞立群和卞荣花结婚的经过,说明只要男女双方意志坚决,区乡(村)干部积极支持,正确地按照婚姻法办事,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各地区乡(村)干部都应该学习倪官屯村干部的榜样,努力学习与宣传婚姻法,贯彻执行婚姻法,积极支持青年男女的自由婚姻,劝说老年人和对婚姻法有误解的人,使大家都能明白自由婚姻的好处和封建包办买卖婚姻的害处。 河北省交河县二区倪官屯村有一对互相爱慕着的青年男女。男的叫卞立群,是村青年团支部书记,二十多岁。女的叫卞荣花,是一个妇女积极分子,十九岁。他俩得到区、村干部的积极支持,战胜了家庭的阻挠,在一九五二年九月间自由结了婚。附近村庄的群众把这件事称为倪官屯村的“儿女亲事”。 卞荣花的父亲是一个中农,名叫卞春常,四十来岁,封建意识非常浓厚,说话作事蛮不讲理,横得很,妻子儿女都不敢违抗他的意志,乡亲们也都有点怕他。这个村因村干部对婚姻法认识较好,妇女普遍参加了生产和各种社会活动,村里的冬学民校也办得不错。一九五二年春天,差不多每个星期六还要专门讲一次婚姻法。卞春常对妇女参加社会活动很看不惯,虽然嘴里不讲,心里总不愿自己的女儿参加识字班。去年打井防旱时,也不让荣花出去拉滑车。但是荣花不顾父亲的不满,积极参加了识字班和各种社会活动,对村里的各项工作都很热心,村青年团支部已经决定把她作为发展对象。卞春常就越发不高兴。去年春季有一天,他和老伴商量了一下,便偷偷地给荣花找了一个婆家,并收了男家的聘礼,也没有到区登记,就算是订了婚。荣花因为在识字班学习了婚姻法,知道婚姻应该由自己作主,父母不能包办;又听说男方年纪小,人也不好,心里自然很不高兴。但她知道父亲脾气很暴,当时也没有说什么,只是背着人哭。不论在家或上识字班,情绪总是不好。卞立群是村青年团支部书记,常常到识字班去,看见荣花总是愁眉不展,便问她是怎么回事。荣花家和他家离得很近,彼此都很熟识,她早就对立群有很好的印象,知道他为人正派,工作很积极,在村中很有威信。于是,她便一面哭泣,一面向立群诉说了自己的苦处,并且说,她不敢说话,否则她父亲就会活活把她打死。立群听了,便多方安慰和鼓励她,而且保证青年团和妇女会一定支持她。荣花觉得找到了知己,以后不论在识字上有困难,或者有别的事,总是去问立群。日子一久,立群看出荣花很爱他。虽然想到荣花的父亲很厉害,心里有点畏惧;但因自己很爱荣花,也就积极主动地去接近她。从此两人便常在一起谈话,一起工作,学习,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久,两人更互相许配了终身。去年九月间,两人谈到到区上登记结婚,立刻就想到荣花的父亲一定不同意,前面的困难很多。但是两人的斗争意志都很坚决,互相表示要豁出生命,争取自由结婚。万一不能成功,那就男不婚女不嫁。两人还谈好,荣花先找一个借口住到外婆家去,等立群去找她时再一起到区上去登记。 荣花走后,立群马上跑去找村的党支部书记赵会川(女),希望得到支持。赵会川听了立群的叙述,认为他们两人的情形完全合乎婚姻法的规定,立刻表示要用党的力量支持他们。但是,赵会川知道卞春常很蛮横,不大容易说通。为了慎重起见,当天晚上她便召开了村的主要干部会议。经过动员,到会的每一个人都表示要认真执行婚姻法,但对卞春常都有点害怕。支部副书记说:“咱们保证按婚姻法办事,但咱们得准备着挨打。”村妇女会的干部说她们不怕挨打。村民政委员提醒大家:如果干部对这件事坐视不管,就可能发生人命案件。讨论结果,一致同意积极支持立群和荣花的自由婚姻,先尽力说服卞春常和他的老伴。恐怕村的力量不够,又决定每一单位派一人,共同到区上请求派人帮助处理这个问题。第二天一早,赵会川和支部副书记、村民政委员、村公安员、村青年团的干部、卞立群等便一同到了区上。和他们谈话的是区公所秘书和区妇联会主任娄韧。两人都认为立群和荣花的条件合乎婚姻法,当场鼓励他们,认为他们积极支持争取婚姻自由的男女是完全正确的,并同意派人下去协助他们。 区、村干部的积极支持鼓励了卞立群,第二天下午他便冒着雨跑到了荣花的外婆家。荣花听他说了以后,也非常高兴,马上穿得整整齐齐的,两人一起到区上办了结婚登记的手续。天快黑的时候,区妇联主任娄韧和他们一起回到倪官屯村。区、村干部恐怕出事,先把荣花安置在村妇女会,然后派村民政委员和村妇女会主任等去动员立群的父亲。立群的父亲完全同意立群和荣花结婚,但很害怕惹下卞春常。他说:“只要干部们保证不出事,我没有意见。”几个村干部回到村公所,已经快半夜了。赵会川立即和村主要干部去到卞春常家。虽经大家三番五次地讲解婚姻政策,又结合实例进行了教育,但卞春常却跺脚大骂,说是卞立群抢了他的闺女,骗了他的闺女,又说是干部强迫她闺女去登记的。赵会川眼见他这种横蛮的态度,便对他说:“政策给你讲得清清楚楚,你要是敢违法,我们就要依法办理。”卞春常仍然不听,急急忙忙跑出去了。 这次动员说服没有成功,区妇联主任娄韧又带着村干部们,打着灯笼,第二次到卞春常家去解释。卞春常不在家,大家给他的老伴讲了讲政策,又回到村公所开会,研究突破困难的办法。有人提出:卞姓是一个大族,可以找他本族的当家人和平常给他出主意的邻村教师卞英来,让他们去动员他,可能发生作用。于是村干部立刻派人连夜找来了两个卞族的当家人和卞英。区、村干部耐心地给他们讲解政策,但这三个人思想很落后,都不同意自由结婚。正争论间,忽然听见卞春常叫骂砸门的声音,大家立刻跑了出去。原来是卞春常跑到荣花外婆家找他闺女回来了。他没有找到荣花,便认为一定是立群把荣花带到了自己家里,因此正在打立群家的门。可是立群的父亲早有准备,早就把门闩好了。区妇联主任和区武装部的干部严厉制止了卞春常这种野蛮的行动。几个村干部和卞家的本家又一起到了卞春常家。村干部又再三说服动员,卞春常才提出:他要和闺女见见面。只要闺女同意,他没有意见。这时东方早已发白了。区、村干部不顾一夜的疲劳,继续解决这一纠纷。他们恐怕卞春常要殴打立群和荣花,因此先回村公所布置人保护他俩,然后才去请卞春常夫妇。这时立群和荣花的婚事早已轰动了全村,群众围到了村公所。大家议论纷纷,认为干部的处理是正确的,都不同情卞春常。卞春常刚一跨进村公所,便向他闺女说:“你什么时候到区上登记的?是卞立群强迫你去的吧?”但是荣花立刻回答说:“是我自己愿意去的,我就是看见他好,就是愿意和他结婚。”卞春常反问:“我给你找的那个婆家,没有征求你的意见吗?”荣花回答说“没有”,而且揭露了他包办婚姻的经过。卞春常生气说:“你不同意,为什么不早说?”荣花回答说:“我不敢说,怕你打死我。”卞春常的老伴看见闺女竟敢和父亲还嘴,便大哭大闹,骂荣花:“你没有良心,我把你养大了,你今天要把你爹活活气死哪!”卞春常看见硬扭扭不过来了,突然提出说荣花只有十七岁,不够结婚年龄。荣花立刻反问她父亲:“我不够结婚年龄,你为什么给我订婚?你说我只有十七岁,谁给你证明?”院里的群众都不约而同地回答说:“没有人证明!”卞春常和他老伴看见这一着也失败了,又高声咒骂荣花,说不再认她这个闺女。区妇联主任娄韧看到群众已经看清楚了事情的是非,便对卞春常说:“你已经问明白了,你女儿的婚姻是自主自愿的。”然后转过来问荣花和立群:“你们两人几时结婚?”两人都回答说:“就在今天。”当天中午,干部和群众便帮助他俩布置好了礼堂,挂上了毛主席像,小学生们在举行婚礼时还唱歌庆贺,几乎全村的人都跑去参观婚礼。区、村干部就抓住这个机会,利用这一生动的事例,再一次向大家进行了婚姻法的宣传教育。从此,这一对青年男女便结成了幸福美满的夫妻。许多妇女当时就互相议论说:“自由结婚真是好,又光荣,又省钱;不像咱们过去由父母包办,两个人一次面也没有见过,就硬塞在一个房里,你说那多么苦恼!” 结婚仪式举行过了,荣花的父母还是不甘心,又跑去找到荣花,要她把镯子取下来,而且硬要扒她的衣服。荣花立即把镯子取下来给了她爹,说:“土地有我一份,衣服我还要穿!”卞春常在本族卞英的怂恿下,又去找到区妇联主任娄韧,说是荣花和立群是没有出五服的本家,不能通婚,要求给他写封介绍信,他要到区上去控告。娄韧和村干部把荣花和立群两家的家谱一辈一辈地数给他听,说明他们两人已经出了五服,并且再三劝他说:“你女儿已经和立群结了婚,大家应该好好相处,不要再找是生非。”他不接受,坚持要去控告。娄韧便对他说:“如果你一定要去告,不用介绍信,到那里都能告。”他还是不听,坚持要介绍信。区、村干部商量以后,认为要写介绍信,便应该把事实经过都写上。写了以后念给他听了,交他带上去区控告。卞春常到了区,结果受了一顿批评。但他还是不肯罢休,又放出空气,说是要把荣花夫妻两人砸死。荣花和立群怕出事,暂时躲到外村亲戚家十几天。区里知道了,认为这样会妨碍生产和工作,又让他们回到了本村,同时让村里派人暗暗保护他俩。这时,荣花娘的思想已经搞通了,和荣花恢复了母女的旧好。卞春常在卞英的怂恿下,又到沧县专区分院控告一次,还是受了一顿批评。最后终于死了心,也和荣花恢复了父女的正常关系。以后,荣花仍然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而且积极下地生产。立群也更积极工作,不久被提升为区干部。附近村庄的群众都很称赞。过了些时,沧县专区的电影放映队到倪官屯村一带放映“儿女亲事”。许多群众看了以后都说:倪官屯村也出了一个“儿女亲事”。
2. 党对黄逸峰事件的严肃处理 有力地鼓励了自下而上的批评
第2版()专栏: 党对黄逸峰事件的严肃处理 有力地鼓励了自下而上的批评 “党是把压制批评的人当作死敌的,如果他们不坚决改正错误,党是决不会宽容他们的。”党对黄逸峰事件的严肃处理,正是用活生生的事实向全国人民这样宣告。这已经有力地鼓舞和支持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开展自下而上的批评以及对压制批评、违法乱纪行为坚持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并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切地感到党的光荣、伟大和正确,进一步加强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月二十三日本报发表了黄逸峰事件的经过、处理结果以及以“压制批评的人是党的死敌”为题的社论后,每天收到各地读者的大量来信就充分表现了这个情况。 所有来信的读者都认为:党对黄逸峰压制批评的反党行为严肃处理并大张旗鼓地公布,是完全符合人民利益和要求的,是完全正确而十分必要的。读者柏文山、晨曦、李伟萧、孙明等在来信中都指出:目前在我们党和国家机关中,还有着不少的大大小小、明明暗暗的黄逸峰之流的“老爷”。正如马林科夫同志指出的:“他们絮絮不休地表示对党忠诚,但是实际上,他们不接受来自下面的批评,他们压制批评并对批评者施以报复。”而党对黄逸峰事件的处理,就给这些压制批评者提出了严重的警告,给开展自下而上的批评和反对压制批评行为的斗争以有力的支持。 从党对这个事件的处理中,很多读者为党的伟大正确、光明磊落所感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文系教授李长之来信说:“读了你报‘压制批评的人是党的死敌’的社论以及关于黄逸峰压制批评事件的经过和处理结果的报道后,我不能不把我读后感动的心情告诉你们。在未读完各文时,我已经热泪盈眶了。我觉得这正是我心目中向来认为伟大正确的共产党的精神;我觉得被我们看作亲人似的共产党正是这个样子;我觉得我对共产党的坚信没有错,正是这种坚信使我努力工作,而且以后还要更努力地工作。我以后更要坚定不移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我对于共产党了解不够深(因为限于自己的思想水平),但深信像这一种对事坚持原则的斗争精神,为加强党的纯洁和密切联系群众而坚持斗争的精神,就是共产党所以伟大而正确的理由之一。我以激动的热情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北京东郊啤酒厂周传厚来信说:“读完了报纸,我心里就叨念:党真是伟大正确、可敬可亲;要是把全厂职工召集在一块儿,把报念给大伙听,教育意义可大啦!我一有空碰到人就讲这条新闻和社论。第三天,我的叨念变成事实啦,我们的政治课就学习‘压制批评的人是党的死敌’这篇社论。大家都深深觉得共产党真是光明磊落、大公无私!” 从党对这个事件的处理中,很多读者增强了坚持原则斗争的勇气和信心。读者赵宗举、赵辉、孔繁昌、王祖唐、陈步湘、马熙敏等很多人都在来信中批判了因怕受报复、怕“穿小鞋”而不敢大胆对错误现象进行坚决斗争的思想。他们指出:对党和国家工作中的缺点提出批评,是每个共产党员的义务,也是每个爱国人民的责任。怕受报复而不敢展开批评是不对的,同时也是不必要的。因为,在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人民群众完全有权利批评党和政府的工作,压制批评的现象终究是局部的、暂时的。只要我们坚持正义的、不屈的斗争,我们就一定能够得到胜利;因为有伟大的党和毛主席支持着我们,因为党的纪律原则只有一个,任何压制批评者——不管他是多么有地位有历史的党员,都必将受到党纪的处理。这些读者都充满信心地保证今后要更加积极地关心革命利益,坚决和一切坏人坏事进行斗争。读者张荣春的来信中举出了这样一个具体事实:“锦州铁路局公安处张焕臣同志兜里揣着一份一月二十三日的人民日报,见着我就问:看到二十三日人民日报社论了没有?他接着向我说:以前我写信批评领导干部受到了打击,我现在一定要把情况彻底揭发出来。” 有一些过去不重视群众批评的人,见到黄逸峰事件后也大吃一惊,有所警惕。读者张荣春举出了一个很生动的事实:“锦州铁路局局长办公室刘建勋看到一月二十三日人民日报后,急忙清查积压在他那里的群众批评信。有一封比较重要的批评信在他的文件袋里已睡了十个月,那天终于被翻出来了。他赶快到党委去联系。党委最近就将这个事件处理完毕,给被批评者以党内处分。这时刘建勋才松了一口气,把处理结果告诉了原批评者。” 为了巩固党对黄逸峰事件处理的胜利成果,今后更好地开展自下而上的批评,高书义、李义明等不少读者建议各地党政领导机关应该组织干部学习“压制批评的人是党的死敌”这篇社论并向人民进行广泛宣传,以使更多的人积极和违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保证人民的革命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保证我们伟大的国家建设计划的顺利实现!
3. 中央各司法机关人员在司法改革学习运动中 对旧法观点进行严肃批判收到良好效果
第2版()专栏: 中央各司法机关人员在司法改革学习运动中 对旧法观点进行严肃批判收到良好效果 去年十月初,中央各司法机关开始了司法改革的学习运动。首先以一个多月的时间学习了“实践论”等文件,做为掌握检查工作、批判思想的武器。从去年十二月一日起,通过大会、小会、查案等各种方式,展开揭发、批判,运动于去年年底基本结束。 在运动当中,由于党和行政领导干部的重视和亲自动手,充分发动了群众,认真地翻查了案卷,掌握了材料,然后与旧法观点、旧司法作风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作了彻底的揭发和批判。同时,在运动当中,也及时纠正和批判了各种不正确的态度和思想,因而保证了运动的健康进展。 从揭发出来的问题看,在审判案件、起草法规、执行政策各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旧法观点和旧司法作风。如有人在他起草的“刑法大纲”(未公布)中,强调刑法的目的不是保护人民,而是保护“个人”,就是说,地主阶级分子、官僚资产阶级分子、反革命分子也在保护之列。有人认为:“反革命分子的政治权利虽已被剥夺,但并未剥夺其诉讼权”。对在土地改革即将开始时分散土地、破坏土地改革的不法地主分子,有人主张“法律不溯既往”,“法无明文不罚”。也有人认为不法资本家迫害工人致死,还是“案情既非重大”,而主张撤销原审所判徒刑,改判“教育释放”。这些人过去长期学过、做过或教过旧法,旧法观点在他们的思想中已根深蒂固,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旧法观点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因而使工作受到损失,某些干部也受到他们的影响。如最高人民法院这次查案结果,已肯定是错判或可能错判的案件即达六十五件(现正调查处理中);司法部某旧司法人员把旧法院的诉讼用纸格式抄了九十四种,发下去三十六种,给各地人民法院添了很多麻烦。有些没有学过旧法的老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在这种影响下也来学写旧式判决,按照旧的“诉讼程序”办事。还有人专门去买旧“法律辞典”等书来“学习”。经过分析批判之后,大家明确地认识到那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独立”等等所谓“超阶级”、“超政治”观点的错误。此外,在制度、作风方面,也揭发出不少的问题,经过分析批判,也使大家明确地认识到那些据说是为了保持“法律严肃性”的“手续”、“程序”和“官腔”,也不过是那些反动的法律观点的产物,是束缚和刁难劳动人民的手段罢了。 三年来,中央各司法机关的工作曾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并且也和旧法观点、旧司法作风不断的做过一些斗争。如在“三反”运动之后,进行了人事整编,在组织上做了一些必要的整顿。在机关整党中,曾在党内展开了反对旧法观点的斗争,彻底清算了个别在行政上相当负责的党员干部的严重的旧法观点,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划清了新旧法律的界限,使党与非党干部都受到很大教育。在历次运动中,也曾从组织上陆续法办和清洗了一批罪恶严重、恶习甚深、不堪改造的坏分子。这次司法改革学习运动,又一次严重地打击了旧法观点、旧司法作风,树立了人民的法律观点与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作风,进一步明确了业务思想方针问题,给今后领导全国开展人民司法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中央各司法机关一方面已开始了新的学习,加强思想建设,进一步树立和巩固人民的法律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作风;一方面正在积极总结全国司法改革运动和人民司法工作的经验,具体研究若干有关人民司法建设的问题,准备通过不久即将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司法会议,从组织上和制度上系统地建设全国的人民司法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在检查阶段开始前,曾登报号召群众检举该院的问题,不久即收到群众来信三百余件,其中检举处理案件有偏差的即达一百余件。最高人民法院为了认真处理这些案件和在司法改革中检查出有问题的案件,日前已抽出大批干部,组成工作组,首先分赴河北、天津、北京三地,采取走群众路线、就地审判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把那些确有错误、必须改判的案件加以改判,同时结合清理积案。为了研究如何进一步发挥政法工作在今后大规模经济建设当中的作用,中央政法合署五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署、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司法部、法制委员会)已派出工作组,实地调查并研究在工矿区推进司法工作的情况和问题。
4. 首都人民欢度春节并慰问军属
第2版()专栏: 首都人民欢度春节并慰问军属 首都人民在日夜不绝的爆竹声中,愉快地过着春节。各机关、工厂、学校都放假四天。人们不断地向街头、公园、以及各种娱乐场所涌来;许多电影院、剧院的门前都挂着“客满”的牌子。城里有四十多个群众文艺剧团在分区演出。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春节游园联欢大会”,有滦州影戏、曲艺、杂技、武术、洋片、电影等多种节目演出。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战士、工人、学生手携手地跳着集体舞。郊区的农民们也在欢欢喜喜地庆祝春节,他们演出的节目有莲花落、踩高蹻、中幡、少林棍、花铂、献音等。北京市国营贸易公司、合作社和私营商业充分供应市民物资。在欢乐的春节中,人们把慰问信和慰问品不断地向朝鲜前线送去。同时,各界人民和许多机关的干部还组织了慰问队,敲着锣,打着鼓,去给军属拜年,送年礼,送光荣匾或光荣灯;又请军属看电影和参加联欢会。每一家军属在春节中都分外感到政府和人民对他们的爱护和尊敬。(据新华社讯)
5. 朝鲜访华铁道艺术团举行演出 慰问援朝铁路职工、伤员和家属
第2版()专栏: 朝鲜访华铁道艺术团举行演出 慰问援朝铁路职工、伤员和家属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访华铁道艺术团于十四日下午二时在青年宫举行慰问抗美援朝职工、伤员、家属演出。到会有立过两次大功的抗美援朝功臣刘逢奇,在朝鲜抢修某桥时英勇牺牲的李振强烈士的父亲李吉福,模范抗美援朝家属王大娘等六百余人。演出前由访华铁道艺术团团长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铁道省副相李青求献词,他历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援朝铁路职工的忘我的英勇的事迹后,着重指出朝鲜人民从这些抗美援朝的战士的崇高的行动里,看到了在中国共产党和英明的领袖毛泽东主席领导下的新中国人民的高度国际主义精神,并指出中朝两国人民这种牢不可破的友谊团结,已成为打击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伟大力量。被慰问的抗美援朝职工、伤员代表援朝功臣刘逢奇、归国伤员丁大心等相继致答词,都一致表示要保持在朝鲜前线工作时的艰苦奋斗精神,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开展爱国主义生产,更好地搞好铁路运输工作来支援朝鲜人民,并随时准备重返朝鲜前线。继由访华铁道艺术团团员们向抗美援朝职工、伤员、家属代表献花,并演出精彩节目。在演出休息时间,李青求团长对在朝鲜修桥时英勇牺牲的李振强烈士的六十三岁父亲李吉福、和李烈士的小侄儿李忠贵、李忠友和模范家属王大娘等进行亲切慰问,访华铁道艺术团的其他高级领导人也都亲自出席以水果茶点等招待抗美援朝职工、伤员、家属。访华铁道艺术团并以金日成元帅纪念章、照片分送援朝职工、伤员、家属代表。 (新华社)
6. 河北省易县“台底村事件”主犯 牛老连已被枪决
第2版()专栏: 河北省易县“台底村事件”主犯 牛老连已被枪决 河北省易县人民政府在二月七日召开群众大会,枪决台底村恶霸分子牛老连(其罪恶事实见二月七日本报第一版“中共河北省委处理两个典型案件”及二月八日第三版“中共河北省委处理‘台底村事件’的经过”两文)。这天,二百多村庄选派的代表,连同附近村庄的五千多人亲眼看到恶霸分子牛老连在国法面前倒下去之后,一致拍手称快。台底村人民代表陈平全高兴地说:“我来时,乡亲们一再嘱咐我,要求政府枪毙牛老连。政府办到了!我回去后,一定告诉大家好好生产,拥护人民政府,积极协助政府开展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的斗争。其他代表和群众,也都纷纷议论:“人民政府真正是给人民撑腰。”“今天是人民的天下,不能再让坏分子称王称霸了。”“要响应政府号召,巩固人民民主专政。”麻屋庄的孙玉瑞老大娘,对牛老连的所作所为,十分痛恨,她咬牙切齿地说:“这样的坏家伙正应该枪毙。我感谢人民政府给人民除了大害!”六十多岁的郑老庆说:“在国民党统治下,坏人可以胡作非为,没人敢管;在人民的天下,是绝不能容许的。”很多人表示:拥护人民政府,今后要积极参加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的斗争。易县人民政府县长王尽忠当场讲话,号召全县人民大胆检举坏人坏事,监督各级干部,人民政府一定给人民作主。
7. 读者来信摘要
第2版()专栏:读者来信摘要 编者按:最近我们收到一些读者来信,批评有些干部对婚姻法的许多错误态度。有的存在着严重的封建思想,不愿接受婚姻法,有的不敢宣传婚姻法,有的甚至故意曲解婚姻法。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事实证明:使干部正确认识婚姻法是贯彻婚姻法的重要关键之一;如果婚姻法在干部中还不能正确贯彻,要在群众中去贯彻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把读者郭谦等三封来信发表于后,建议各地党委和人民政府在贯彻婚姻法的宣传运动月中,首先应在干部中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并通过典型事例进行具体分析,使大家都能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的优越性,纠正他们的错误思想,为进一步贯彻婚姻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纠正干部的封建思想才能贯彻执行婚姻法 归绥市很多机关干部在婚姻问题上有封建思想 郭谦来信:最近中共归绥市委调查了市级各机关干部对婚姻法的认识,发现干部的封建思想还是很严重的。 有些干部还有严重的男尊女卑思想。他们认为“官凭印、虎凭山,妇道人家离不了男子汉”;认为提高妇女地位会造成“阴盛阳衰,牛比马走得快”的“反常”现象。很多干部都有打骂妻子的行为。 许多干部对贯彻婚姻法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因此对宣传和贯彻婚姻法的工作漠不关心。年龄较大的干部表示:“我老了,今后既不离婚,也不结婚,婚姻法与我无关。”一般干部也认为贯彻婚姻法是妇联与法院的事,因此任凭封建思想到处泛滥,不加揭发和批判。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归绥市人民法院的干部对婚姻法也缺乏正确的认识。该院参加有关婚姻法测验的三十八个干部,竟没有一人完全答对“什么是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一题;参加思想检查的三十六个干部,有三十三个是反对自由恋爱的。 归绥市这个情况值得各地注意;归绥市这种调查的方法也值得各地参考。 安徽省寿县很多干部把婚姻法曲解为“离婚法” 汤道农来信:安徽省寿县很多干部把婚姻法曲解为“离婚法”。寿县人民法院一个干部向群众宣传婚姻法时说:“我是来替打离婚的人撑腰的;谁要打离婚就准备条件。”双桥区江拐乡有两个村的干部竟互相挑战,比那个村里离婚的多,就算那个村的婚姻法贯彻得好。三和区舜南乡一个组五十三户,去年就有十三对离婚的,有的夫妇感情一向很好,偶因一时吵嘴,区政府也批准离婚了。另外有一些干部认为宣传婚姻法会“天下大乱”,就不敢宣传了。寿县人民政府应该重视这个问题,认真组织各级干部学习婚姻法,扭转干部的错误认识,正确地贯彻婚姻法。 福建闽侯专区有些乡村干部对宣传婚姻法的顾虑很多 张勃来信:福建闽侯专区有些乡村干部和宣传员对宣传婚姻法还有很多顾虑:第一、尚未结婚的乡干部和宣传员怕别人说他为自己找对象。的确有一些思想落后的农民曾这样嘲笑过他们。第二、怕宣传错了犯法。罗源县一个宣传员曾对我说:“宣传婚姻法说错会死人,这个责任可负不起。”第三、怕宣传婚姻法后会遭到落后群众的攻击。如果有人离婚或取消婚约时,落后群众就会说:这是某某人作的孽。 为什么会发生以上的思想顾虑呢?我认为主要是各县领导干部没有认真地教育乡村干部正确地认识婚姻法,使他们知道:正确地宣传和贯彻婚姻法将使广大人民摆脱封建婚姻制度的毒害,造成更多的民主和睦团结生产的新家庭。 宣传婚姻法时不要漏过偏僻的乡村 连治水来信:山西襄垣五区东山上村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全村不过十户人,住得也分散。历年来县区干部很少到这儿来,就是行政村的干部来的也不多。村里群众对婚姻法都不了解,认为离婚总是坏事情。他们的说法是:只有成人之美,那有坏人之心;离一个总不如结一个好。该村胡苟旦和刘月英两人由父母包办结婚,双方感情不好,经常吵闹,但又不敢离婚,就都投水自杀了。这是婚姻法没有深入穷乡僻壤去的害处。因此,我建议各地人民政府今后宣传婚姻法时一定不要忽略每一个偏僻的村子,使婚姻法真正家喻户晓。 文艺工作者应该大量创作宣传婚姻法的作品 李凤山、裴润平、刘建平来信:文艺工作者应该大量创作宣传婚姻法的作品。过去有一些民间文艺作品曾经有力地揭露了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如有一首民歌是:“十八大姐九岁郎,每天把你抱上床;说你丈夫你太小,说你儿子你不叫娘。”这深刻地刻划了“望郎媳”这种野蛮婚姻制度下妇女的痛苦。人民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更有力地拿起自己的武器,创作山歌、快板、鼓词、相声、小说、歌曲等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来宣传婚姻法。 应该认真执行结婚登记制度 魏文田来信:认真执行结婚登记制度是正确执行婚姻法、防止买卖婚姻、包办婚姻和早婚的一个重要环节。各地人民政府应该重视这个工作。怎样才能做好结婚登记工作呢?我们河北省无极县有以下经验: 首先,必须深入地、反复地向群众宣传结婚登记的好处,使群众都了解:人民政府办理结婚登记是关心人民的婚姻大事。这样,才能纠正某些人认为“结婚要登记是人民政府多管闲事”的错误看法,使结婚登记成为广大群众乐于执行的法律制度。其次,办理结婚登记工作的同志必须要认真负责,决不能马虎从事。登记时要认真审查男女双方是否都合结婚条件,是否都是自愿的,有没有变相买卖或家长包办的情形。有一些青年男女,尤其是青年妇女,往往因为怕羞而有意见不敢提。因此,必须耐心地向他们进行婚姻自由的教育,告诉他们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不能马虎,启发他们说出心里的话来。这样,就能使一些包办、买卖婚姻的事件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切实保障婚姻自主原则的贯彻。 编者按:河北省无极县向群众广泛宣传并认真办理结婚登记工作的作法,是正确的。目前有的地区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时有形式主义的偏向。如读者江乌来信反映,苏北邳睢县有很多青年男女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了婚事,到结婚那天,才由双方家长带着到区里去登记。因为区干部没有深入宣传和认真审查,有的姑娘又不敢说心里话,就这样随便发了结婚证。希望邳睢县人民政府切实检查纠正上述偏向。其他地区亦应注意防止和纠正类似偏向。 一月份读者来信处理情况 一月份,本报读者来信组收到读者来信和各机关答复读者的来信共七千四百四十四件,其中有关政法问题的二千八百十八件,有关工农业生产和财经问题的二千一百七十件,有关文教问题的二千一百二十一件,其它性质的来信三百三十五件。截至二月五日为止,来信的处理情况是:已在本报刊登的二百五十四件,个别答复读者的一千八百二十八件,转请各有关机关调查、处理、答复或参考的二千三百三十五件,留存本报参考以及不需再作处理的二千零五十件;其余是准备发表或正在研究处理中的。此外,还有革命军人家属寻找革命军人的来信一千四百六十六件,数字未统计在内。 应该特别提到有关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的来信的处理情况,一月份中这类来信占很大比重。我们的处理原则是: (一)揭发坏人坏事的来信,其中比较典型和严重的事件,我们经调查研究后公开发表;一般来信即转请有关地区的党委、人民政府或报纸负责处理。 (二)集中后能说明一种问题的来信——如黄逸峰事件发表后读者揭发各种压制批评现象和某些学校缺乏民主空气情况的来信,我们准备综合发表。 (三)申诉有关“三反”运动处理问题的来信,除控诉因“三反”运动中向领导干部积极提意见而遭到报复以及在“三反”运动中处理确有严重错误而至今尚未纠正的择要发表以外,一般是转请有关机关参考处理。 (四)有很多来信报告的坏人坏事是已经作了处理的。这类来信,我们即留存参考,不再处理。 (五)对本报所揭发坏人坏事的反应信:对黄逸峰事件和王振海事件等的反应信,我们已经综合,陆续发表;对其它事件的反应信,我们一般留存参考,但其中提出了问题或有不同意见的,则进行个别处理。 此外,还应该提到的是:很多读者来信提出了不少有关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问题,要求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已经转请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研究,以后将择要作综合答复。河北、山西、江苏、湖南等地读者反映当地烤烟、洋麻、棉花、茶油等经济作物滞销问题,我们正与中央商业部研究解决。
8. 办年货(图片)
第2版()专栏: 办年货(京郊农村速写) 王琦作